讀書后寫讀后感可以促使我們更深入地思考和探索書中的問題,發現更多的思考角度和啟示。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精選讀后感范文,希望能激發大家對讀書和寫作的興趣。
寫的《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這位“另類校長”用敏銳獨特的觀點,一顆真誠純厚的心,再次敲開了為人師者的心扉。
“教師要繼續學習”,這是鄭杰校長對教師的一個忠告。讓讀書成為習慣并非是一個空洞的口號,現代教育提出了“終身學習”的理念,而教師要適應未來社會,必須堅持崗位自主學習。而在現實中,有很多條理由支持教師不再學習,如教師工作量大,平時工作辛苦,教師已錯過學習的年齡,記憶力偏差等。但現在課堂教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當然需要教師自己熟練掌握現代教育手段才能勝任教學。記住這句話:“能勝任你現在的工作,是你繼續學習的唯一重要理由?!?/p>
“為自己而教”,想要輕松快樂地做老師,首先就要撕下“教師”這一神圣的面紗,從“神”回歸到“人”。他指出要成為輕松而又有幸福感的教師,首先要學會做一名稱職的教育服務者,擺正自己的位置,以良好的服務態度去對待受教育者,用微笑去感染別人,學會傾聽,和善地與別人交流,同時以感恩之心去感激別人。其次要為自己當教師尋找充足的理由,鄭杰校長告訴我們,教師職業讓我們靈魂安寧,我從職業給我帶來的安寧中嘗到幸福。
所以引用米蘭?昆德拉小說《生命不能承受之輕》的句子:失去信仰、追求和目標的日子是難以承受的,同樣難以承受的是,生命也不能成熟太重,承受太重,使身心受到摧壓,幸福便無可寄生。讀《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此文讓我體會最深的一點是:為人師,給自己尋找足夠的理由,用學習和讀書去充實自我,學會做一名稱職的教育服務者,愛惜自己的每一根羽毛,真正成為一名簡單快樂、幸福十足的教師。
劉洋。
用一根繩子串起全唐的詩人,從初唐的李世民、駱賓王、宋之問、王勃、楊炯、盧照鄰、陳子昂、張若虛、賀知章、張說,到盛唐的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王之渙,再到中唐的白居易、劉禹錫、柳宗元、韓愈、李賀,最后到晚唐的杜牧、李商隱……縱橫來去不離主線,讀完這本書,就能將唐朝四次的全貌和脈絡盡收眼底,了然于胸,如果你對唐詩和歷史不感興趣,那是因為你還沒有讀過這本書。本書的作者是鞠菟,全球500強歐洲企業經理。自幼愛好文史,對中國歷史、中國古典文學比較熟悉。對西方文學、世界歷史、宗教史亦有一定涉獵。本書從唐太宗開始,通過歷史人物之間的親屬、朋友、同僚關系和有趣的故事串起唐朝的詩人,解讀了很多著名詩人和他們最膾炙人口的作品,講述了很多趣味盎然的典故,使我對平時經常使用卻不知來源的成語恍然大悟。從歷史和詩歌之間發掘并傳揚復雜人性中的善與美,讓我有輕松愉悅的閱讀感受,想成為一位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人。
《給教師的一百條新推薦》讀書有感。
王宏。
放假以來,我閱讀了《給教師的一百條新推薦》這本書的許多篇章,深有感觸。
首先,教育事業是一個崇高的事業。教師對完美的事物應持續敏銳的態度。教師應對的孩子就是最完美的事物,他們有純真的心靈、誠實的態度、自然的感情、善良的愿望,如果不能捕捉到那些美,你就辜負了造化的賜予。教師對完美事物持續高度的敏銳,才會發自內心的愛孩子,并因為愛而滿心歡喜。教師要有“赤子之心”。做個很單純、很簡單、很好奇、很幼稚,有時有點傻勁的人。教師應有獨立思想,讓我經常思考教育問題,思考人的問題,思考我為什么而教,怎樣教,將教育活動與人生思索融為一體。
其次,在新的教育理念引導下,應不斷改善教學方式和手段。學生作為人,是需要灌輸精神理想的,那么教師首先就應做的就是順乎人性。學生需值得去珍愛,在工作過程中要學會寬容學生,與學生和諧相處;另一方面,教師在尊重學生時,也要學會合理合法地懲戒學生,所謂“懲戒”,是指透過對不合規范的行為施以否定性的制裁,從而避免其再次發生,以促進合范行為的產生與鞏固。但懲戒務必注意幾點:一、教師懲戒學生應具有教育性;二、尊重學生人格;三、懲戒應合理并公正;四、懲戒要貼合相關程序。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師要學會不培養乖孩子。如果我們將一個個乖孩子樹為學生學習的楷模,而必然的相反的就是,在這個多元化、個性化的時代,調皮搗蛋的孩子越來越多,而那些當初的乖孩子,將來他們也許就是“弱勢群體“,匯入茫茫的失業大軍。
總之,透過這一個階段的學習,自我的理論水平有了提升,思路更明確了,方法更具體了。相信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這一次的理論學習必將使自我獲益匪淺。
曹瑩。
“高效能”,我覺得在今天看到這個詞特別興奮。因為在這個快節奏的生活環境中,在你爭我趕的激烈角逐中,我們真的太需要高效能了。
在我所教過的班級中,每年最令我頭疼的就是那些拖拖拉拉、做事不緊湊、沒有時間觀念的學生,幾乎每天我們都要與這樣的學生展開斗爭。我也常常在想:這些學生為什么做事那么慢?為什么沒有一點點的緊張感?追根求源,我發現家庭教育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有的是遺傳家中大人的性格,有的就是家長的不教育不引導造成的。但是學生踏入校門后,我們做教師的有沒有一定的責任呢?是不是有些學生跟隨老師時間長了,也受老師的一些影響呢?家庭教育我們可能無法決定,但是,作為教師,我們自己首先要做一個高效能的人,用積極的力量去影響自己的學生,教師的效能決定一切,對孩子的影響至關重要。
我們的教育時間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最大限度地完成自己的工作目標呢?讀《如何成為高效能教師》這本書,給了我很多的啟發。
首先,要實現高效能的工作,教師自己要樹立遠大的目標。學會通力合作,和同事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并以優秀的同事為榜樣,認真鉆研教學,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樹立目標,追求卓越。明確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工作中才能有的放矢。目標明確而專一,自然效率就會高一些。
其次,教師要打好愛的基礎,對學生的成功抱有積極的期望。就像書中說的“你對學生的期望,將會極大地影響他們在班上的成績和他們這一生的成就?!睂W校不是一個地方,學校是一個理念。一個人能給另一個人的最偉大的禮物,莫過于給他提供一個在充滿愛的教育環境中學習成長的機會。
再次,將你對學生的關愛落到實處,以增強對學生的積極期望,要學會吸引人,我們周圍的人都渴望受到關注,尤其是我們的學生,更需要老師的關注。怎樣去關注我們的學生,并且讓他能感覺到你對他的關注呢?書中提到了五項增強積極希望的方法:名字、請、謝謝你、微笑、愛。和學生說話時,請注意認真地叫他的名字,這會讓他感覺到你對他的尊重;同時,讓學生幫你做事或者在平時的作業中,多用“請”字,如果你沒有說“請”,并以命令的口氣表達出你的要求時,你正在慢慢削弱人的自由和尊嚴。當你說“請”時,實際上向學生傳達了:作為一個人,我尊重你的善良和價值。重復地使用這個字,會認你的學生學會禮貌。
從今天做起,從現在做起,面帶微笑,在你的語言和行動中,處處表現出你對每一個學生的尊重和熱愛,并堅持下去,你就向高效教師邁出了成功的一步。
讀《卡爾威特的教育》有感。
劉楠。
《卡爾威特的教育》這本書相信許多的父母都聽說過,這是一個富有的傳奇色彩的教育故事。
卡爾?h.g.威特是19世紀初德國的一位鄉村牧師,他為了向人們證明早期教育對兒童會產生良好的影響,當兒子小卡爾?威特出生后,他便按照自己的方法開始對其進行早期教育。這本書中記載了卡爾的成長過程,以及自我教學的心得和獨辟蹊徑的教育方法??柾亟逃⒅氐氖羌彝ソ逃?,尤其是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書中《什么樣的教育才不會損害孩子》這一章節讓我感觸最深,一向以來怎樣教育孩子和教育學生,讓我很困惑。我們固然很愛我們的學生和孩子,但也不能因為愛就放縱他們,也不能以嚴格為借口就過于苛刻的對待他們,這個度很難把握。書中的這個章節寫了老卡爾在如何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的態度和尺度的把握。老卡爾的嚴格完全取決于道理。他說:“縱容只會使一個很好的孩子變成一塊不可雕琢的朽木?!彼麑鹤釉诨▓@舞劍時不留意將一束花砍倒后如何處理這件事,而他又是如何引導的過程在書中寫得詳詳細細。老卡爾的做法讓每一位讀者欽佩。如今,很多父母和老師把對孩子的嚴格教育理解為專制,不知不覺中把自我變成暴君,把孩子變成唯命是從的懦夫。他們以為孩子不聽話就應以粗暴的方式對待他們,這種做法的后果不但不能讓孩子正確的認識自我,反而使孩子對父母、老師甚至對于所有人產生怨恨,使性格與人格產生扭曲。
我們也許無法像卡爾的父親那樣上知天文下通地理,像個百科全書一樣來培養我們的孩子,但教育孩子健康向上的行為習慣,營造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是我們每個父母應不遺余力做到的。讓我們的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懂得感恩圖報,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應該是最基本的教育理念。
讀完《卡爾威特的教育》后,對怎樣從愛出發去教育孩子,我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皣涝诋攪捞?,愛在細微中”。孩子是不一樣的,只要身為教師的我們用心去感受,并付出真心地關心和愛護,用自身去影響他們,這才是教育和愛的本質所在!
《情緒心理學》讀書感悟。
于健。
閱讀了《情緒心理學》這本書,共分三部分,分別論述了情緒心理學的研究發展和理論基礎;情緒的發生、分化與社會化;情緒心理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肚榫w心理學》在寫作過程中,力求介紹完整、準確,涵蓋最新研究結果,是國內為數不多的情緒心理學的論著之一。是較為全面系統論述情緒心理的極有價值的綜合性著作,它在內容上既照顧到歷史發展,又包含有新近成果,既介紹了重要的理論發展,又囊括了它依據的主要及典型的實驗資料;因而內容翔實,材料豐富,不僅對于心理學研究,而且對于哲學、美學、文學、藝術、醫學、教育等各學科研究也有重要的價值。
情緒與認知不同,它似乎與個體的切身需要和主觀態度聯系著。從這種聯系中可以引申出情緒的兩種特殊存在形式,其一為內在狀態或體驗,其二是外顯表情。這是認知過程所不具有的特征。因此,情緒與認知是帶有因果性質和互相伴隨而產生的。整理了十大迅速調整情緒的心理學方法與大家分享:
一、韋奇定律――不要讓閑話動搖了你的意志。
二、巴納姆效應――認識自己。
三、杜根定律――自信比什么都重要。
四、跨欄定律――把挑戰困境看作一種享受。
五、詹森效應――別讓壓力成為心靈的羈絆。
六、冰激淋哲學――逆境是一種磨練。
七、首因效應――千萬別小看第一印象。
八、名片效應――相似感會快速拉近雙方距離。
九、親和效應――像磁鐵一樣吸引別人。
十、蹺蹺板互惠原則――互利互惠才能皆大歡喜。
讀《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有感。
張鑫。
當我看到余文森博士《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的這本書時,心中便有了熟悉感,通過閱讀,我對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如果教師沒有能夠完全理解核心素養的意義,知識只能停留在認知領域,而素養卻能鍵入到人的血液神經系統中去,是人的一種天性流露。當一個教師開始重視培養學生的素養時,就是找到了教育的家,才會讓教學有根。核心素養是貫穿國家課程標準修訂的一根紅線,是課程實施和教學改革的總綱和方向。
核心素養究竟如何落地?課堂教學怎樣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本書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入手,從一線教師最為關注的內容出發,系統回應了這些問題,并重點對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進行了深入闡述,并提出核心素養導向的六大教學基本策略:整體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動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義化策。
粗淺了解了本書,下面就要細細研讀。因為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追求有效,而有效教學是為了學而教的,是為了學生學會學習的,真正做到“教是為了不教”。為了發展學生為適應社會變化終身學習而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對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基本訴求,也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關鍵。
總之,課堂教學變革是核心素養落地的切入點,突破點和成長點,只有聚焦課堂,才能真正讓核心素養落地,促進學生智慧地成長。
讀《芬蘭教育世界第一的秘密》有感。
魏林娜。
我從書中深刻領悟了教育的真諦,懂得了什么是信任的、平等的、均衡的、為孩子量身定做的教育,懂得了教育如何真正實現對人的尊重,正如作者在序言中寫的:“整個社會和教育體制對于人的關懷、對于人的信任、對于人的尊重,以及對于人生到底是不是一場要贏在起跑線的競賽的想法,()是以更健康,更人文的深度,去厘定教育的理念和方法?!?/p>
芬蘭教育不倡導學生從小就與人競爭,而是注重啟發協調每個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和生命價值,建立可以一生遵循的正面學習心態。他們認為,競爭讓人心的良善和互助喪失,使社會趨向功利和惡性競爭,不通過競爭依然可以強化學生的學習動力,校正自己的學習目標,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教師更多地關注學習對每個個體的作用,以及學生自身對學習的感受。通過學習眷注自己的內心,這是對人探索新知的深層次的追索。比如教師的學科教學采取“見樹又見林,先見林,再見樹”的方式,先啟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對整個學科有所了解,淡化細部知識演練,這和我們的思維截然不同。
讀《鴉片戰爭》有感。
范雪。
本書首先從世界近代史的角度詳細還原了第一次鴉片戰爭中的種種歷史細節,深度描寫了戰爭前后中英雙方的戲劇化場景。對于大量事件、人物的描摹,顯示出此次大戰在兩國內部都存在著的矛盾與復雜。另外,本書還以鴉片戰爭事件為中心,分析了中西方世界在此后的一百多年中對于與此次大戰相關聯話題的不同敘述、歷史記憶,進而說明種種因狹隘而造成的不必要的偏見。
這是一本從外國人的視角來看待所謂的屈辱史,很多觀點依舊新穎,更重要的是,讀起來非常有趣,可讀性極強。不敢妄加評論這就是最全面的歷史,但相比教科書的感情色彩,此書要中性的多。書的主要篇幅敘述了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前因后果,順帶講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一些敘述與觀點是令人驚異與震撼的,第一,對西方國家社會帝國主義認知的敘述,與《極權主義的起源》的描述是相仿的,尤其是英國對殖民道義的反思是客觀的,盡管踐行起來并不夠好;第二,大清自我封閉造成政權社會民眾整體的愚昧無知,極為震撼,甚至以為不是讀歷史,是在看荒誕??;第三,對民族主義在中國的起源和影響勾勒出了一個大概的軌跡,這個范疇的討論,不僅是對中國歷史的剖析,更是對中國未來的思考,意識形態上歪曲,不知道會在何時報復我們,深深的憂慮。
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老師,是我一生的追求。
一個人最大的幸福是熱愛自己的工作。因為人的一輩子大部分時間都得工作,如果不熱愛自己的工作,只是當成謀生的手段,就很難享受工作中的快樂。作為一名教師,如何做到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老師?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直到讀了《給教師的建議》,才有一種豁然開朗,柳暗花明的感覺。
教師首先是一個完整的人,應該有自己的精神空間,也要享受生活,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喜怒悲哀……這樣就把教師從高高的"圣人"的位置上拉了下來。要做一個最好的的教師,必須首先學會做一個成功的普通人。普通人才會盡品生活的酸甜苦辣,才會走過風風雨雨,才會愛自己的學生,讀了《建議》一書,書中淺顯普通的知識河道里給了我以下三個方面的感悟:
教育不是機械的讓學生將書本上枯燥無味的知識、概念簡單的復制到大腦中。教師應設法讓知識本身吸引學生,這應該成為每一個教師努力的方向。在進行每一節的教學活動前,教師應該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做到既能夠深入淺出地講解難懂的知識,又能夠讓學生津津有味的體會其中的樂趣,進而激發學生自己去尋求知識,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明白知識的意義、享受學習的樂趣,讓學生真正愛上自己所任教的學科。
教師需要不斷學習的理由很多,教師要繼續學習,不但是為了使自己的個人素養進一步發展,更是為了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我們常說:要給學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就我們從事的教育事業而言,從為了學生發展的角度我認為繼續學習可以達到: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做到與時俱進;學會新的教育教學手段并應用到教學中去。
只有教師自身教育素養的提升,有了一定的知識積淀,在課堂上的`教學才不會照本宣科、索然無味。對于知識的理解和駕馭,才能游刃有余、融會貫通。所有這些皆來源于教師平日里的學習與反思,只有這樣,才能閃耀出魅人的光彩來。
正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優生"有缺點,"差生"也有閃光點,在教師心目中每個孩子都應有天才的一面。當你以欣賞的態度去看一件事,你便會看到許多優點,反之,你只會看到無數的缺點。
優秀學生是相似的,"差生"卻各有各的"差法"。那些好學生,你不必對他們進行嚴加管教,他們也總是乖乖地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而當你面對那一個個千差萬別、生龍活虎的學困生時,一旦出了點問題,我們總是習慣性地先對他們進行批評、寫檢查、罰掃地……然后再對其講道理,進行所謂的教育指導。其實一味的處罰和說理未必能觸及后進生的心靈,相反,你的賞識贊許往往能讓孩子改變自己,變得越來越好。
那些特別的孩子正是通過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來學習正確的;我們永遠都不要絕望,是因為只要我們充滿期待,他們或許很有希望。照亮學校的將永遠不是升學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東西,而是圣潔瑰麗的師道精神,是一種對孩子的不染一絲塵埃的博大的愛和對每個孩子作為無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憫。懷著愛與悲憫,我們不放棄,絕不放棄。讓我們專著賞識的神情告訴所有人,我們沒有放棄。
作為教師,我們的責任不僅僅是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同時還要教育學生成人、成才。教育的實踐告訴我們,后進生的心靈創傷只能用心靈的溫暖來醫治,精神的污染只能用精神的甘露來洗滌。把那些我們已經用了好多年的訓詞換成贊美和幽默吧,把那些塵封在角落里的各種各樣的表情豐富在臉上,多給后進生一點關愛,他們就會感到教師真正地關心他,愛護他,就會接受教師的教誨和勸告,產生追求進步的動機和行動。那么教育的效果也就會如我們所希望的那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學習不再僅是學生的專利,教育也不僅僅是教師的特權。作為教師必須把教育看作是貫穿與人的整個一生與人的發展各個階段的。持續不斷的過程。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學習新的理念,充實自己的頭腦,使自己的思想不斷地更新,與時代同步。所以作為教師,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創新,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創造新的教育方法,適應時代的要求。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像一面鏡子,真誠的表述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忠誠與執著。值得我們細細地去品味,領悟它的精髓所在,指導我們的教育教學。
唐僧師徒四人一路向西,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真經,這不禁使我想起了共產黨。偉大的人民領袖毛澤東帶領共產黨經歷了二萬五千里長征,最后才把侵略者趕出中國的領土。一個是為了取經造福百姓,一個是為了國泰民安,兩者都是為了人民。
現如今的我們早已無法辨別那段充滿神奇色彩的故事是真是假,但唐僧師徒四人那種與妖怪斗智斗勇,不懼怕邪惡勢力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去學習。
西游記中為我們塑造了四個鮮明的人物形象本領高超的孫悟空,膽小如鼠的唐僧,貪財好色但不缺乏善良的豬八戒,沉默寡言的沙僧。這四個人性格各不相同,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孫悟空一路上降妖除魔,像“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這些家喻戶曉的神話故事都是發生在孫悟空身上。孫悟空也是我在西游記中最喜歡的角色,因為他神通廣大、技藝高超,一路保護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經,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還有一種叛逆心理,以及他敢于和強大勢力做斗爭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賞。
而八戒則不同,他好吃懶惰,常常打退堂鼓,心里老想著高老莊的媳婦;他有時愛撒個謊,可笨嘴拙腮的又說不圓;他還時不時地挑撥唐僧念緊箍咒,讓孫悟空吃點苦頭,雖然如此,但在戰斗中從不退縮,可以說得上是孫悟空的得力助手。
唐僧和沙僧就更不同了,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慢熱型”,他倆給人的感覺就是不急不慌的。唐僧耳根子特別軟,經不住挑唆。沙僧沒主見,經常附和孫悟空和唐僧,總說:“大師兄說得對”“師傅說得對”
他們師徒經歷的坎坷就像我們人生路上的坎坷。
我很慶幸自己是一名教師,因為教師這個職業能夠獲得千萬人的信任,擁有千百人的愛戴,因為教師能夠真正體驗到人生歷程中最寶貴的真情。十三年的教學生涯,讓我逐漸體會到了作為一名教師的快樂,讓我體味到了當教師的崇高,也讓我領悟到了作為教師的成功的真諦——走近學生,就是完善生命。教師的快樂,來自學生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學相長","誨人不倦"為樂,終于讓他的"仁政"思想得以傳承;孟子以"師不必賢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為原則,因材施教,終于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為理念,學以致用,鍥而不舍;韓愈以"業精于勤","師意不師辭"為宗旨,著《師說》,駁"道統";還有柏拉圖用"音樂是求心靈的美善"的教育思想,寫了著名的《理想國》;亞里士多德從"理論理性"的學說出發,提出了"文雅"之說;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更是內容豐富,高—瞻遠矚;而杜威的學說"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更加前衛;蘇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更是"心靈的藝術"。還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鎮西,魏書生等等。這些教育家,他們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與發現,讓他們獲得了最大的成功與快樂,而這正是他們走近學生所獲得的碩果。讀了這些理論著作以后,我的心更加透徹了,因為對這些經驗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學生,讓我更自覺地去研究我的學生,去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尋找與學生交流與溝通的橋梁,從而把學生的純真的心靈開啟,把學生智慧的火花點燃。每當接到學生的喜報時,或者看到學生的進步時,我就有一種收獲碩果的快慰。特別是在課堂中,我常與學生一起做同樣的事,甚至是率先垂范,做學生的榜樣。比如我的傾情的示范朗讀,我的感情豐富的下水文,都贏得了學生熱烈的掌聲,也拉近了我和學生在課堂中的距離。雖然現在的我還如此渺小,缺乏陶行知先生那種拼命的工作熱情,沒有蘇霍姆林斯基的那種敏銳的眼光,更沒有孔子的聰慧心智,但我已嘗到了教書育人工作中的甜頭,生活中以獲得了充實與滿足。我想,我會讓這份快樂延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教師的崇高,來自學生教師是學生心目中的偶像。具有高尚的的師德,才會得到學生的尊重,教師自己也才能從中體會到自身的崇高所在。
常聽學生家長說"我家的孩子只聽老師的,老師的話簡直比圣旨還靈,回到家里就誰的話都不聽了。"由此看來,我作為教師想到了學生的向師性,這是一種純潔的美好的心理品質,我們當教師的要好好地利用和開發。特別是在學習了魏書生老師的'教育理論后,我也曾刻意仿效,在班上定下"規矩":凡是老師或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出現了錯誤,就要當場表演一個節目,沒想到這一舉措竟然讓我獲得了意想不到的威信。在教學中,我有意或無意中出了這個那個錯,學生都會及時地為我指出,我也自覺"遵規守章",每次都認真的為學生唱一首歌。這樣的"懲罰"卻博得了學生的歡心,不僅師生之間的關系逐漸融洽,班級氣氛也極為活躍。
也許,這正體現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里,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里話告訴我,向我訴說煩惱,向我傾訴困難,近四年中,我因此收到學生來信近60封,這不能不說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每一次學生在向我表達著他們對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動,我總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種最崇高的價值。毫不避諱地說,這種崇高,正是我在讀書工程中所獲得的最大的收獲,是我2來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的具體表現,這就是師德!這就是師魂!
教師的成功,來自學生要當一名優秀的教師,首先就認識教師是什么要教好自己的學生,首先必須認識學生是什么答案是顯然的:教師是人,學生也是人。
如何做人其實這不只是學生應該學會的`,更應該是我們教師要學會的!從眾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們不難發現,做人貴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會善。我的這種感受是在學習過程中的積累,一直以來,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經驗為借鑒,堅持以"認真負責"處世,以"嚴于律己,寬于待人"為原則,我覺得,作為一位教師,首先必須做到:一,說到做到,從不失信;二,言傳身教,以身作則;三,尊重學生,一視同仁;四,講求效率,仔細認真;五,嚴于律己,寬于待人;六,精讀細講,教學相長。
今年我又細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民主與教育》,體會特別深刻。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我覺得做一名優秀的教師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難"。只要我們不斷的加強理論學習,不斷積累經驗,長期地保持一顆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學生又將演出一幕怎樣的好戲我今天又將看到孩子們的什么新花樣我自己又該為他們做些什么事處處為孩子們著想,在為學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時,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我希望與我的同仁共勉: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學生永遠都是我們人生舞臺中最重要的主人。
我很慶幸自己是一名教師,因為教師這個職業能夠獲得千萬人的信任,擁有千百人的愛戴,因為教師能夠真正體驗到人生歷程中最寶貴的真情.十三年的教學生涯,讓我逐漸體會到了作為一名教師的快樂,讓我體味到了當教師的崇高,也讓我領悟到了作為教師的成功的真諦——走近學生,就是完善生命.教師的快樂,來自學生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學相長","誨人不倦"為樂,終于讓他的"仁政"思想得以傳承;孟子以"師不必賢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為原則,因材施教,終于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為理念,學以致用,鍥而不舍;韓愈以"業精于勤","師意不師辭"為宗旨,著《師說》,駁"道統";還有柏拉圖用"音樂是求心靈的美善"的教育思想,寫了著名的《理想國》;亞里士多德從"理論理性"的學說出發,提出了"文雅"之說;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更是內容豐富,高-瞻遠矚;而杜威的學說"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更加前衛;蘇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更是"心靈的藝術".還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鎮西,魏書生等等.這些教育家,他們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與發現,讓他們獲得了最大的成功與快樂,而這正是他們走近學生所獲得的碩果.讀了這些理論著作以后,我的心更加透徹了,因為對這些經驗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學生,讓我更自覺地去研究我的學生,去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尋找與學生交流與溝通的橋梁,從而把學生的純真的心靈開啟,把學生智慧的火花點燃.每當接到學生的喜報時,或者看到學生的進步時,我就有一種收獲碩果的快慰.特別是在課堂中,我常與學生一起做同樣的事,甚至是率先垂范,做學生的榜樣.比如我的傾情的示范朗讀,我的感情豐富的下水文,都贏得了學生熱烈的掌聲,也拉近了我和學生在課堂中的距離.雖然現在的我還如此渺小,缺乏陶行知先生那種拼命的工作熱情,沒有蘇霍姆林斯基的那種敏銳的眼光,更沒有孔子的聰慧心智,但我已嘗到了教書育人工作中的甜頭,生活中以獲得了充實與滿足.我想,我會讓這份快樂延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教師的崇高,來自學生教師是學生心目中的偶像.具有高尚的的師德,才會得到學生的尊重,教師自己也才能從中體會到自身的崇高所在.
常聽學生家長說"我家的孩子只聽老師的,老師的話簡直比圣旨還靈,回到家里就誰的話都不聽了."由此看來,我作為教師想到了學生的向師性,這是一種純潔的美好的心理品質,我們當教師的要好好地利用和開發.特別是在學習了魏書生老師的教育理論后,我也曾刻意仿效,在班上定下"規矩":凡是老師或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出現了錯誤,就要當場表演一個節目,沒想到這一舉措竟然讓我獲得了意想不到的威信.在教學中,我有意或無意中出了這個那個錯,學生都會及時地為我指出,我也自覺"遵規守章",每次都認真的為學生唱一首歌.這樣的"懲罰"卻博得了學生的歡心,不僅師生之間的關系逐漸融洽,班級氣氛也極為活躍.
也許,這正體現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里,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里話告訴我,向我訴說煩惱,向我傾訴困難,近四年中,我因此收到學生來信近60封,這不能不說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每一次學生在向我表達著他們對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動,我總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種最崇高的價值.毫不避諱地說,這種崇高,正是我在讀書工程中所獲得的最大的收獲,是我2來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的具體表現,這就是師德!這就是師魂!
教師的成功,來自學生要當一名優秀的教師,首先就認識教師是什么 要教好自己的學生,首先必須認識學生是什么 答案是顯然的:教師是人,學生也是人.
如何做人 其實這不只是學生應該學會的`,更應該是我們教師要學會的!從眾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們不難發現,做人貴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會善.我的這種感受是在學習過程中的積累,一直以來,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經驗為借鑒,堅持以"認真負責"處世,以"嚴于律己,寬于待人"為原則,我覺得,作為一位教師,首先必須做到:一,說到做到,從不失信;二,言傳身教,以身作則;三,尊重學生,一視同仁;四,講求效率,仔細認真;五,嚴于律己,寬于待人;六,精讀細講,教學相長.
今年我又細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民主與教育》,體會特別深刻.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我覺得做一名優秀的教師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難".只要我們不斷的加強理論學習,不斷積累經驗,長期地保持一顆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學生又將演出一幕怎樣的好戲 我今天又將看到孩子們的什么新花樣 我自己又該為他們做些什么事 處處為孩子們著想,在為學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時,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我希望與我的同仁共勉: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學生永遠都是我們人生舞臺中最重要的主人。
《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讀書感悟。
讀了王維審的《尋找不一樣的教育》,除了感動,更多的是反思。我們的教室里有教育故事,我們的校園里有教育故事,我們的生活中也有教育故事。然而,我們卻沒有像王老師一樣,去發現那些故事,去思考那些故事,去總結那些故事。
書本是一樣的,但教書育人的方法卻有很多種。王老師就是這樣把一個個散落在教育之路上的故事,用最干凈、質樸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下來,并用他那雙仿佛能透視教育的慧眼,從那些不被常人關注的現象里,敏銳地挖掘出教育的精髓;從那些尋常的細節里,發現動人的教育力量,讓我們讀到了一種不一樣的教育,帶給了我們直抵心靈深處的觸動和對教育的自我審視與思考。尤其是今天讀到其中的一節“我們最終要教給學生什么”時,感觸較大。作者提到在與第一屆學生聚會之時,他問他的學生,你們都是靠什么小有成就的?結果學生七嘴八舌說了很多,比如從老師那里學會了擔當、堅持、誠信、愛心等等,但是沒有人提到自己優異的成績是讓自己成功的關鍵。從而讓作者意識到:從某個角度來說,學生的成功只是我們教育目標的副產品,是我們無意之中撒下的一些種子在他們的內心生根發芽,最終蔥蘢了他們的生命,而我們一直苦苦追逐的成績、名次,在他們的生命之中卻只是一片過眼云煙。
看到這里,我想到了我們現在的素質教育,我們除了將知識教給學生之外,還要教給學生什么?我們的教育最終要教給學生什么?我想,不止是知識,更多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與人為善……學校一直強調,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生活習慣的培養,重視學生素質的提高,所以,我們在日常教學工作中,要通過各種形式,加強學生各方面素質的提高,讓我們的學生成為一個有禮貌、有規矩、有責任、有智慧,充滿正能量的好少年。
初二年級組。
李海霞。
讀書小筆記。
換個角度看學生,快樂與我常相隨。
讀過王曉春老師的《跳出教育看教育》中的《不同角度看環?!愤@個章節,我覺得我教學中的許多問題似乎是自己在自尋煩惱,完全沒有必要。
文章中寫到,非洲很環保,那里的有如畫般的美景,那里有清晰的銀河和燦爛的星空,那里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人間凈土,可是非洲人卻并不喜歡,這是不發達,這是貧窮,他們更喜歡污染環境帶來的金錢。環保在某種意義上是富人的環保而不是窮人、窮國的環保,角度不同,結果就不同。
我們每個人都不是完人,都有優點和缺點,學生也是一樣,也有優點和缺點,如果我們每天總看到學生的優點,很少去挑剔學生的缺點,當我們發現我們身邊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時候,我們的心情就會無比的愉悅,就會用一顆平和的心對待每一個需要我們去鼓勵、幫助的人,從每個人的優點中提煉出有價值的東西,多表揚,少批評,換個角度看學生,快樂就會與我們常相隨。
姜志鵬。
作為一名教師,有一項重要的修煉就是做讀書人。對一個教師而言,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就是一種真正的備課。如同軍人喜愛武器,孩子喜歡小玩具一樣,教師的摯愛應該是書籍,只讀教材和教參兩類書的教師無論如何不能稱之為優秀教師。如朱教授所說:“你的閱讀生活,絕不僅僅是幫助你獲得知識,獲得教育的智慧,更重要的是幫助你擁有寧靜的心態,儒雅的姿態,積極的狀態?!彪y道不是嗎?一個真正的人應該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好書。在閱讀中獲得教養,獲得心靈和精神地完善,勤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實際生活中,人和人的區別主要看兩點,一是他交怎樣的朋友?二是他的業余時間怎樣安排怎樣度過?所以,朱教授說:“人是由他讀的書造就的。讀什么樣的書,你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讀最好的書,做有根的人。與最好的書對話,就是與最好的人為伍?!弊鳛橐幻處?,要經得起繁華,更要耐得住寂寞,在讀書中,把自己修煉成如一座圖書館的人。讀書就意味著坐冷板凳,只身一人孤燈一盞,寒窗苦讀,這是一種寂寞的力量,這是一個讀書人的力量,這更是教師職業品質和人格精神的力量。
初一年級組。
畢麗云。
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老師,是我一生的追求。
一個人最大的幸福是熱愛自己的工作。因為人的一輩子大部分時間都得工作,如果不熱愛自己的工作,只是當成謀生的手段,就很難享受工作中的快樂。作為一名教師,如何做到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老師?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直到讀了《給教師的建議》,才有一種豁然開朗,柳暗花明的感覺。
教師首先是一個完整的人,應該有自己的精神空間,也要享受生活,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喜怒悲哀……這樣就把教師從高高的“圣人”的位置上拉了下來。要做一個最好的的教師,必須首先學會做一個成功的普通人。普通人才會盡品生活的酸甜苦辣,才會走過風風雨雨,才會愛自己的學生,讀了《建議》一書,書中淺顯普通的知識河道里給了我以下三個方面的感悟:
一、教師應想方設法讓知識變得瑰麗吸引學生。
教育不是機械的讓學生將書本上枯燥無味的知識、概念簡單的復制到大腦中。教師應設法讓知識本身吸引學生,這應該成為每一個教師努力的方向。在進行每一節的教學活動前,教師應該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做到既能夠深入淺出地講解難懂的知識,又能夠讓學生津津有味的體會其中的樂趣,進而激發學生自己去尋求知識,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明白知識的意義、享受學習的樂趣,讓學生真正愛上自己所任教的學科。
二、教師應加強學習多帶點新鮮東西走進課堂。
教師需要不斷學習的理由很多,教師要繼續學習,不但是為了使自己的個人素養進一步發展,更是為了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我們常說:要給學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就我們從事的教育事業而言,從為了學生發展的角度我認為繼續學習可以達到: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做到與時俱進;學會新的教育教學手段并應用到教學中去。
只有教師自身教育素養的提升,有了一定的知識積淀,在課堂上的教學才不會照本宣科、索然無味。對于知識的理解和駕馭,才能游刃有余、融會貫通。所有這些皆來源于教師平日里的學習與反思,只有這樣,才能閃耀出魅人的光彩來。
三、教師應學會用用贊揚去嘉許許自己的學生。
正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優生”有缺點,“差生”也有閃光點,在教師心目中每個孩子都應有天才的一面。當你以欣賞的態度去看一件事,你便會看到許多優點,反之,你只會看到無數的缺點。
優秀學生是相似的,“差生”卻各有各的“差法”.那些好學生,你不必對他們進行嚴加管教,他們也總是乖乖地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而當你面對那一個個千差萬別、生龍活虎的學困生時,一旦出了點問題,我們總是習慣性地先對他們進行批評、寫檢查、罰掃地……然后再對其講道理,進行所謂的教育指導。其實一味的處罰和說理未必能觸及后進生的心靈,相反,你的賞識贊許往往能讓孩子改變自己,變得越來越好。
那些特別的孩子正是通過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來學習正確的;我們永遠都不要絕望,是因為只要我們充滿期待,他們或許很有希望。照亮學校的將永遠不是升學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東西,而是圣潔瑰麗的師道精神,是一種對孩子的不染一絲塵埃的.博大的愛和對每個孩子作為無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憫。懷著愛與悲憫,我們不放棄,絕不放棄。讓我們專著賞識的神情告訴所有人,我們沒有放棄。
作為教師,我們的責任不僅僅是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同時還要教育學生成人、成才。教育的實踐告訴我們,后進生的心靈創傷只能用心靈的溫暖來醫治,精神的污染只能用精神的甘露來洗滌。把那些我們已經用了好多年的訓詞換成贊美和幽默吧,把那些塵封在角落里的各種各樣的表情豐富在臉上,多給后進生一點關愛,他們就會感到教師真正地關心他,愛護他,就會接受教師的教誨和勸告,產生追求進步的動機和行動。那么教育的效果也就會如我們所希望的那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學習不再僅是學生的專利,教育也不僅僅是教師的特權。作為教師必須把教育看作是貫穿與人的整個一生與人的發展各個階段的持續不斷的過程。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學習新的理念,充實自己的頭腦,使自己的思想不斷地更新,與時代同步。所以作為教師,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創新,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創造新的教育方法,適應時代的要求。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像一面鏡子,真誠的表述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忠誠與執著。值得我們細細地去品味,領悟它的精髓所在,指導我們的教育教學。
小學低年級組。
慕慧敏。
陪伴是最好的愛。
常生龍先生的《讓教育更明亮》中說“全力陪伴孩子”,這就是對孩子的愛。
天下沒有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但是往往他們都不知道如何愛,他們只知道給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質條件,而不知道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其實孩子想要的很簡單就是跟最親愛的家人在一起就會很開心。在更多的玩具,美食和漂亮衣服和陪伴之間,孩子會選擇陪伴。陪伴,不只是呆在孩子身邊,更應該和她一起玩,讓他感受到父母親的愛。在玩的過程中,我們施以恰到好處的教育,()而不是靠物質類的東西讓孩子得到暫時的快樂。
再也不要自詡我那么愛孩子,其實我們給孩子的愛都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你所給與的都是天下所有的父母能做到的,我們所做不到的就是真正的陪伴,讓我們都來做一個令孩子完全相信你的師長、家長。
小學部高年級組。
蔡小蓉。
心染芝蘭久自香。
――讀《我這樣做教師》有感。
“教書是門技術活,管理學生有方法?!边@是我讀了魏書生的《我這樣做老師》之后的最大感受。其中“做一名快樂的老師”和“教書與育人并重”兩章內容深深地打動了我。
魏書生老師說,多改變自己,少埋怨生活;選擇積極的角色進入生活;善于堅守快樂的陣地――不快樂多因自尋煩惱;立足長處,培養自信等都在思想上給了我深深的觸動。魏書生對教師職業的迷戀,源于教師是最有利于培養真誠、善良、美好的職業,帶著這份樸素的情感,他放棄許多機會、經過多次申請,終于成為一名教師,甚至在擔任眾多的行政及兼職工作時都不曾離開三尺講臺。這一切,成就了他作為一代教育家獨有的魅力和風范。我想作為一名普通教師,大事做不了,我們就從小事做起,選擇積極角色進入生活,多享受,少批判,以一顆平常心對待我們的生活、工作、學習,那么生活和工作給我們的便是無盡的快樂。
小學部綜合組。
董文科。
讀書小筆記。
不做無證駕駛的“司機”
細細品讀了朱永新的《致教師》一書,看著書中的那一個個問題,真是而生動,其中的一些問題非常符合我,在閱讀中我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
朱教授的一個觀點讓我尤為感動,那就是:為每個生命頒獎。每個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值得呵護的?!懊總€孩子的基礎不一樣,能力不一樣,個性不一樣,我們不可能用統一的標準評價所有的學生,也不能夠用一張試卷衡量所有的學生。最好的教育,應該讓每個人成為他自己,讓每個人的潛能得到最大的發揮,讓每個生命綻放獨特的光芒。朱教授說:我們的家庭之路上充滿了無證駕駛的”司機",現在沒有駕照不能開車,違規要罰款。而做父母比開車要復雜一百倍、一千倍。我們的老師教育學生不得法,那和無證駕駛的司機沒有多大區別。
讀著這本書,不由得回聯想起很多很多的事情,有趣的童年,有趣的故事,身邊的人和事.
小時侯也不知道從哪看到的一個故事,至今還刻在我的腦海里,那是一只小手帕引起的故事,同樣是兩個孩子,可她們有差不一樣的命運,一個是窮人的女兒,一個是富人的女兒,她們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有一次窮人的女孩看上了富人女孩的小手帕,多么漂亮的小手帕啊,她非常的喜歡,于是她就偷偷的拿走了,后來的日子,她非常的后悔,這是多么不道德的事啊,她在也不敢去找那個女孩子玩了,這件事給她留下很深的陰影,她又沒有膽量說出來,于是她就把自己封閉了起來,她一直都在懊悔和愧疚中成長,孤獨的生活著.可富人的小女孩呢,她可能都不知道這件事情,依然十分快樂的成長,當然她也得到了她本該擁有的一切.
旺達佩特羅斯基,她是一個特別的女孩,她用了獨特的方式證明了自己的存在,一百條裙子的確很特別,很吃驚的數字,誰會有那么多裙子呢?旺達有,旺達多么希望自己也能象佩琪一樣,穿上漂亮的裙子,得到大家的愛護,她把她的渴望和向往畫成了一副副美麗的圖象.在她落寞的時候,她沒有抱怨,她用自己的智慧和特有的方式,跟人們留下了一百條裙子.這好比一面鏡子,一下把她照亮了起來.
不一樣的人生不一樣的故事,不一樣的表達方式,人生有太多的不一樣,不管怎樣的不一樣,人們都不喜歡邋遢的人,懶惰的人最終會被遺棄.
不一樣的環境也會筑成不一樣的人生,好比我的孩子,來到了城市,很好的禮貌用語,她們還不太習慣!她們拘素,不夠大方,這都是受我們的影響,農村人說話不講究方式,富有藝術感的話更講不出來,我也一樣渴望我的孩子,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不要重復我們的人生.
女兒經常跟我說:我們要有一顆感恩的心,自從女兒學會來感恩的心這首歌,經常重復著這句話。
不管媽媽做的飯好不好吃,我都會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吃這頓飯,那它一定是最美味的,媽媽給我洗服的時候,我要用感恩的心謝謝媽媽,媽媽辛苦了.那您一定是最幸福的。
就象有些事,我們雖然做的不夠好,但我們努力去做了,我們的心情得到了釋放,我們也要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感謝上帝給了我們表現的機會.感謝老師為孩子們付出這么多的心血,又為我們筑成了一次次成長的機會,那么,您一定是最棒的老師。
每個孩子都可以成為學霸,有句話說得好,天生我才必有用。其實,只要方法正確,每個孩子都可以成為學霸!
男孩女孩不光是性別的差異,其實在思維,行為,心理,腦部發育等方面和女孩都有著差異,同齡的女孩會顯得比男孩成熟很多,懂事很多,并且學習能力也較強。那男孩,應該用怎樣的方式方法,給以他們正確的指導,讓他們愛上學習,并且取得自己應得的成就。
《男孩的學習力》,這本書,是日本富永老師著作,他是日本升學輔導機構vamos的創始人,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和實踐成果,總結了103種方法,讓男孩在他的方法指導下,取得非凡成績。
全書,總共分了7個章節,從7個激發男孩動力的特征入手,逐一開始分析和講解,到最后男孩的成績可以如飛猛進,從多次的失敗中得到成功。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周圍環境,父母和學校老師等都會對他習慣的養成,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男孩是個要強的個體,比較不喜歡承認自己的失敗,有著很強的自尊心。他可以因為失敗而沮喪,但是很快就會忘記,又滿盤的熱血,心血來潮時候即使多次失敗,也打擊不了他,體力精力充分的重復。對于錯誤,我們不去阻止,只是在必要的時候給予指導,最好讓他自己有所意識,而不是很容易的得到正確的方法和答案。
男孩可以讓他設立一個更高的目標,讓他朝著不可能實現的目標發展,反而讓他更容易成功成長。學習需要努力,但是不是錯誤的努力,努力的方向是要正確的。這樣可以事半功倍,提前達到預期效果。學習有時候是枯燥的,但是有方法可以讓男孩愛上學習,快速提升自己的成績,發揮出男孩應有的優勢。富永老師的這套學習法,不僅可以提高男孩的學習力,還調動了男孩學習的積極性,可以讓他們全方位發展。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寶,擁有無限的可能,未來,科技會飛速發展,社會會變成怎樣,我們目前無人知曉,我們要相信自己的孩子,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于他們身上。相信他們,讓他們開心的去迎接屬于他們的未來。而現在,我們可以享受好好培養他們的過程,未來,他們肯定會超過我們,打造出不一樣的天地。
上個學期翻閱了《教師閱讀力》這本書,打開它,隨處都是美妙的文字,回應著每一個平凡而碎細的教育命題,內容都是解答一線教師工作、生活中的困惑,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案例針對性的加以剖析。書中教師的問題、疑惑、故事等都是我們教師身邊所遇到的,所思考的,所疑惑的',所發生的,讀了之后,收獲很大。
很喜歡書中的這一句話:“教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相信孩子與學生,相信他們每一個人都能夠書寫自己的精彩;就是要發現孩子與學生,發現他們的潛能與個性,讓他們真正的成為自己?!薄叭绻荒軐W生一視同仁,那么教師最需要關注的,恰恰是那些缺乏關注、不惹人憐愛的孩子?!?/p>
作為老師的我們,遇見的孩子實在是太多了。聰明漂亮,乖巧懂事的,往往是我們最喜歡的;成績不好或紀律不好、特別是品行不好的那些問題學生,往往是讓人喜歡不起來。其實,這些孩子的背后有著無數的潛能和優點,如果我們整天看到的全是他們的缺點,永遠是無休止的批評,只會讓他們變得越來越糟糕;如果換個角度,細細觀察,卻能發現再后進的學生也有他自身的優點,假如能夠把優點加以放大,給予他們自信,給予他們希望,定能讓他們收獲一個更美麗的童年。
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班里的每個學生都是一道亮麗的風景,你給他一個舞臺,他就能還你一個精彩;你給他一點空間,他就能為你創造無數輝煌。作為教師,就是要善于發現學生的特別之處,一旦孩子發現了自己,找到了自我,他就會爆發出我們難以想象的能量?!半m不能至,心向往之?!边@些新教育的理念,我會一路學習下去。
及時地與我分享,讓我從中獲益良多。
(一)朱永新說: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
這句話凸顯了閱讀在人的成長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從時間的維度看,人的成長是由昨天、今天和明天來銜接的,每個人都無時無刻地在處理著昨天、今天和明天的關系,而閱讀應該成為貫穿始終的一條成長主線。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而與這一任務相對應的公民的道德規范、科學文化知識、身心健康的標準等等,都是在昨天形成的。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我們所做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在指導孩子如何面對昨天、理解昨天,甚至是記憶昨天。這實際上就是文化的傳承。
昨天積淀下來的育人資源浩如煙海,人們每天還在創造大量新的資源投放到昨天這個巨大的“存儲器”之中,我們怎樣才能更好地繼承昨天呢?一個非常有效的途徑就是閱讀。學校的課本給學生提供了觸及昨天、認識昨天很好的線索,但離真正的閱讀還有一段距離,我們需要靜下心來,讓自己走入大師的精神世界,通過深層次的閱讀,和昨天的智者們進行一次次的心靈對話,體悟他們創造的艱辛和成功的歡愉。當然,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不可能觸及到昨天所有的信息,要結合自己的需求,有選擇地加以閱讀。這其中,個人的文化判斷力非常重要,而文化判斷力正是建立在大量閱讀的基礎之上的。
今天是聯系昨天和明天的橋梁,因為今天繼承昨天,同時又孕育著明天。但今天和昨天又有著很大的不同。首先,我們對昨天的認識,往往是以今天為起點的。今天發生的一個事件,會把我們帶入到昨天的一系列歷史記錄中,去體悟以史為鑒的價值和意義。只有當我們設法幫助學生建立起今天和昨天的聯系時,昨天的知識和經驗的價值才會顯現出來;其次,昨天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到了今天不一定繼續有效。比如說我們千百年來積累下來的豐富的教育經驗,都是建立在每個家庭有多個孩子的基礎之上的。今天的教育,出現了我國教育歷史上從未發生的新情況--獨生子女學生、獨生子女教師、獨生子女家長。人們總是對今天的教育抱怨很多,或許與我們總是照搬昨天的經驗是有很大關系的。
也就是說,今天的我們,面臨著兩項重要的任務:一是努力架設今天與昨天聯系的橋梁,二是在傳承昨天文化的過程中,不斷地取其精華、剔除糟粕,創造出符合今天實際的新文化。這不是只有那些大家學者才能做的事情,每一個人都可能成為今天文化的創造者。對孩子來說,創造很簡單,就是解決自己面臨的一個個問題,并獲得成長的過程。那如何去架設橋梁、如何去創造呢?我們的前人其實一直在做這樣的事情。古代強調讀四書五經,后人在閱讀學習過程中不斷加以注疏、考證和翻譯,這就是一種發展和再創造。通過廣泛的閱讀,就可以了解過去的人們是如何對待他們之前的文化、如何創造自己當下的文化的,這些方法大都可以移植到今天。
有一句話大家耳熟能詳: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我們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為孩子們明天的生活和工作奠基。但是,我們能預知未來、能知道明天會怎樣嗎?今天的世界上最熱門的十項工作,在五年之前是不存在的。相信在前,沒有人能夠預料到今天蘋果的iphone手機系列和ipad平板電腦會席卷全球,對人們的生活方式產生如此大的影響。我們基本上預測不出明天的世界發展的趨勢,當然也就不知道明天的社會最需要的是什么了。
如果無法預知哪些是未來最需要的,那教育的價值體現在何處,我們又能做些什么呢?首先,教師和家長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其次,對孩子要少一些灌輸和強迫性的指令,多給孩子一些閑暇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鼓勵孩子的個性化閱讀,呵護學生那份向學的心,那份求知的欲望。大量國內國際教育測量的數據都顯示,每年閱讀數量超過12本的學生群體,學業成績明顯的好。從功利的角度看,閱讀的價值也是不可忽視的。我相信,當孩子自己有了閱讀的習慣、思考的習慣時,他就擁有了面向明天、面向未來的鑰匙。
(二)閱讀如此重要,但現實并不令人樂觀。
劉波在書中介紹了兩組數據,很值得大家予以關注。一組數據是第十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所揭示的,我國18~70周歲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每年為4.39本,電子書閱讀量為2.35本。這其中,80%的書籍都是教材和教輔書。教材和教輔之外的書籍連1本都不到。而猶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讀書64本,歐美國家年人均閱讀量約為16本,北歐國家達到24本,韓國國民人均閱讀量約為每年11本。在閱讀方面我們和國外的差距還不是一點點。另一組數據是關于教師閱讀狀況的調查。教師不讀書的現狀還是非常普遍的。
閱讀不被重視,與人們的思想觀念是有很大關系的。北宋年間寧波著名學者汪洙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詩句,被無數家庭所傳誦,也成為每一個家庭激勵孩子奮發學習的名言之一。但在絕大多數國人的理解中,汪洙所說的讀書指的是應試所必須要讀的教科書,除此之外的書籍統統被指稱為“課外書”,很多家長和教師對孩子讀“課外書”是有很多限制的。朱永新先生為此曾進行過批判:僅從“課外書”這個概念,就可見學校往往是最頑固地拒絕“讀書”的場所。
閱讀不被重視,與人們急功近利的心態也有很大的關系。改革開放,帶來了社會和生活的巨大變化,也拉大了不同社會階層之間的差距。人們的心態在發生著微妙的變化,整個社會群體的急躁情緒在蔓延。大家都希望在這場此起彼伏的競爭中占據有利的位置,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在競爭中勝出。人們沒有辦法去想很長遠的事情,急需要孩子一次次好的考試成績來緩釋自己的焦慮。在這樣的環境下,要讓大家形成閱讀的習慣確實非常困難。
閱讀不被重視,還與國家層面對閱讀的關注度有關。改革開放這幾十年,我們國家的經濟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文化建設相對滯后。我們很早就意識到了高素質人才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意義,但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更多的是讓人們再次走上應試的道路,獲得了謀生所需要的文憑,但并沒有引導整個社會養成全民閱讀、終身學習的習慣。最近聽到了好消息,說我國已經啟動對全民閱讀立法的研究,希望這樣的法律能夠盡早頒布,成為推動閱讀的利器。
很多人將沒有時間閱讀歸結為工作繁忙,這其實是一種托詞。劉波在書中對此有較為詳盡的論述,這里不再贅述。魯迅先生曾說過: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擠,總是有的。有閱讀的愿望的人,一定是會找到閱讀的時間的。在協調工作、生活和閱讀之間的關系中,還可以提升自身管理時間的能力和水平,一舉多得。華應龍則從另一個方面詮釋了閱讀和工作繁忙之間的關系:“因為我們不讀書,所以工作很忙碌?!边@句話值得大家反復咀嚼。
(三)當我們還在為閱讀現狀焦慮的時候,一場閱讀革命正在靜悄悄地進行著。
一座藏書數萬冊的圖書館,現在可以裝在幾公斤重的便攜閱讀器或者電腦之中,伴隨著自己周游世界。一本暢銷的雜志,不需要焦急地等待郵遞員的傳送,只要在網絡上訂閱好,可以在第一時間推送給你。而利用手機讀書、讀報、看電影、邊寫邊發文章,現在正隨時隨地地發生在我們的身邊。這場革命正在改變著人們的閱讀習慣,讓閱讀變的越來越便捷。
生長在信息化時代的學生,很自然地就能適應這樣的生活方式,可以很方便地使用這些工具,他們可享受的教育資源不比家長和教師少。另一方面,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書籍出版的數量和速度也增加了很多,全世界一天出版的書籍,讓一個人一輩子努力去閱讀都讀不完。這對今天推廣閱讀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要讓閱讀成為自己的生活方式。
閱讀難,與很多人將閱讀和工作、生活當成兩件事情來做是有關系的。閱讀變成了工作、生活之外的額外任務,壓力自然就會很大。
在教學過程中,最新鮮的教育資源一定是來自生活、與我們身邊的事物相聯系的。生活中每天發生的故事,都有可能成為教學的素材,而能否捕捉到這些素材,就取決于閱讀。
通常情況下,自己關心的某一熱點話題,網絡、報紙和雜志都會進行報道,但各自的側重點有很大不同。網絡時效性強,報紙的報道具有權威性,而雜志會在深度上做文章。網絡閱讀,可以讓我們及時了解生活中發生了什么樣的事情,與我們所學習的內容有無關聯;若可作為教育資源,則需要通過報紙的進一步閱讀,準確了解事情的經過,保證教學內容在科學性上不出問題;而像各類周刊雜志隨后給出的深度報道,可以讓我們從聯系的、多視角的維度綜合分析,將這一教學素材的教育價值進一步放大。在閱讀的過程中,一些有趣的話題會被引發,或許就會因此而延伸出對相關專業書籍的閱讀和探究呢。
當網絡資源、平面媒體資源與專業書籍資源與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充分融合的時候,閱讀的價值和意義就很容易被認同,并逐漸喜歡上閱讀,進而讓閱讀成為自己的生活方式的。劉波在本書的第二章,介紹了自己從專業閱讀到開放閱讀、從讀者到作者、從自我感悟到設壇論道的成長經歷,這其中,最值得大家學習的就是他將自己的工作與閱讀充分結合、將網絡閱讀和紙質媒體閱讀充分結合的特色,閱讀真正成為了他自己的生活方式。
其次,要讓閱讀成為同伴互助的紐帶。
在教育實踐的過程中,教師個人的自我反思、教師集體的同伴互助、專業研究人員的專業引領是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三種基本力量。如果說教師個人的閱讀有利于促進教師個體的自我反思的話,教師群體之間圍繞某些話題所開展的共同閱讀活動,則是同伴互助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教研活動走向深入的關鍵因素之一。
同伴互助是教師之間的專業對話、合作和互動。顧泠沅先生非常形象地指出,教學研究中的同伴互助,最容易出現“蘿卜燴蘿卜,燴來燴去還是蘿卜”的尷尬局面,而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教師之間的對話常常處于問題的表層,無法深入到問題的實質。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要有專業引領。如果是教育教學方面的專家來直接引領,自然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但不太現實。專家太少,需要去做的事情太多,不可能每天跟著我們去實踐。但有一點是可以做到的,那就是專家出版的書籍或發表的文章,可以讓我們在探索的道路上少走很多彎路,直指問題的內核。網絡更是給我們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可以讓我們從專家的博客、微博等交流平臺中或許更多的資源,甚至和專家直接對話。
劉波在建設學校教師的讀書沙龍,推動大家愛上閱讀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而且成效顯著。他所介紹的以點帶面的閱讀策略、從共性到個性閱讀引導、從一所學校到一組學校面上推廣、從學術外援到自我寫作的內生動力……這些推動閱讀的機制,本身就很具有面上推廣的價值。關鍵是學校里要多幾個這樣的熱心推廣閱讀的人。
第三,要用閱讀來迎接新時代的挑戰。
數字化時代,為我們的閱讀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我們要充分利用好這樣的資源。要善于利用搜索引擎或者期刊網的獨特功能,選擇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各種搜索引擎都有一些特別訂制的欄目,可以根據你的需要,將一段時間內你所關心的關鍵詞的相關事件和動態變化梳理出來,推送給你。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工具,可以讓你避免在浩瀚的信息之海中漫游,即刻鎖定目標。
在享受數字閱讀便捷的同時,也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注意克服數字化時代給人們讀書帶來的兩大挑戰:即碎片化和淺閱讀。在數字化時代,一切變得不再是系統,而是碎片;為了迎合生活的快節奏,各種類型的淺閱讀充斥屏幕。但解決人類所面臨的難題最需要的卻是系統性的思維和獨立而深入的思考。
碎片化的信息就像一盤散沙,只有通過某種粘合劑,才會使其成為一件工藝品。這種粘合劑,就是信息之間的聯系與結構化,這是需要通過大量的閱讀才能領悟出來的。系統思考從何處來?從書本上來占絕大多數。在數字化的時代,更要注重紙質書本的閱讀,以保重深入思考的習慣不被丟失。
(四)總結。
感謝劉波,在閱讀越來越引起世人關注的今天,給我們奉獻出《教師閱讀力》這本著作。這不僅僅是他自己閱讀和推動閱讀的經驗總結,更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閱讀促進個人成長、閱讀營造書香校園的案例,讓我們又一次看到了閱讀的價值和力量。
這本書來的正是時候。
《教師閱讀力》是我在悅享讀書會讀的第三本書,一拿到此書就被書名所吸引,于是把書從頭到尾瀏覽了一遍,之后又和書友們詳細地共讀一遍,每讀完一輯我們會集合在二樓小會議室進行讀書交流,分享我們的感受,交流我們的收獲,每次都收獲滿滿。
朱老師的新教育是讓老師過上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踐行新教育以來,深知這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群人奔走在現實的土地上,用腳刻印的事實。過一種幸福完整的生活,我期待著,并為之不懈地努力追求者。書中有一句話說得真好“滴水穿石的成就,只問耕耘的精神,高于命運的理想,歷史選擇的天時,花開處處的地利,猶如一張張鼓起的風帆,將我們推到漲潮的海上……”我們只有把握好屬于我們的機會,再次接受新教育的洗禮,認真學習并踐行新教育,努力培養這些需要新教育的孩子們。
我一直相信,教育可以改變一切,但是要先從改變自己開始,習新的.理論知識。在《教師閱讀力》這本書中,一個個真實的案例讓我明白了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蘇霍姆林斯基多次提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必須要讀書,讀書,再讀書。作為教師要能在書本面前靜下心來,善于對書本中的內容深入地思考。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就要持之以恒地讀書。
一個人只有不停地讀書,讀好書,讀有意義的書,才能從知識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營養,才能不斷地充實我們的頭腦。有人說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薄督處熼喿x力》這本書,絕不是讀一次就夠了,我一定會再讀幾遍。因為這本書給我指明了方向,也給我帶來了信心和力量,我會堅持讓我的學生們繼續沐浴在書海中央,讓他們都揚起希望的船帆,自由快樂去遠航。
書是媒介。我喜歡讀書,有不少書評刊登在《中國教育報》等媒體上,引起了愛讀書的劉波老師的注意。他的著作《從新手到研究型教師》出版后,特意郵寄了一本給我,由此開始了非常愉快的交流。我讀的一些書籍,他會加以關注;他喜歡的書籍,我也會倍加留意。但總體上看,是他影響我的時候多,新的書訊、有關閱讀的新話題等,他都會及時地與我分享,讓我從中獲益良多。
這句話凸顯了閱讀在人的成長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從時間的維度看,人的成長是由昨天、今天和明天來銜接的,每個人都無時無刻地在處理著昨天、今天和明天的關系,而閱讀應該成為貫穿始終的一條成長主線。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而與這一任務相對應的公民的道德規范、科學文化知識、身心健康的標準等等,都是在昨天形成的。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我們所做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在指導孩子如何面對昨天、理解昨天,甚至是記憶昨天。這實際上就是文化的傳承。
昨天積淀下來的育人資源浩如煙海,人們每天還在創造大量新的資源投放到昨天這個巨大的“存儲器”之中,我們怎樣才能更好地繼承昨天呢?一個非常有效的途徑就是閱讀。學校的課本給學生提供了觸及昨天、認識昨天很好的線索,但離真正的閱讀還有一段距離,我們需要靜下心來,讓自己走入大師的精神世界,通過深層次的閱讀,和昨天的智者們進行一次次的心靈對話,體悟他們創造的艱辛和成功的歡愉。當然,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不可能觸及到昨天所有的信息,要結合自己的需求,有選擇地加以閱讀。這其中,個人的文化判斷力非常重要,而文化判斷力正是建立在大量閱讀的基礎之上的。
今天是聯系昨天和明天的橋梁,因為今天繼承昨天,同時又孕育著明天。但今天和昨天又有著很大的不同。首先,我們對昨天的認識,往往是以今天為起點的。今天發生的一個事件,會把我們帶入到昨天的一系列歷史記錄中,去體悟以史為鑒的價值和意義。只有當我們設法幫助學生建立起今天和昨天的聯系時,昨天的知識和經驗的價值才會顯現出來;其次,昨天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到了今天不一定繼續有效。比如說我們千百年來積累下來的豐富的教育經驗,都是建立在每個家庭有多個孩子的基礎之上的。今天的教育,出現了我國教育歷史上從未發生的新情況——獨生子女學生、獨生子女教師、獨生子女家長。人們總是對今天的教育抱怨很多,或許與我們總是照搬昨天的經驗是有很大關系的。
也就是說,今天的我們,面臨著兩項重要的任務:一是努力架設今天與昨天聯系的橋梁,二是在傳承昨天文化的過程中,不斷地取其精華、剔除糟粕,創造出符合今天實際的新文化。這不是只有那些大家學者才能做的事情,每一個人都可能成為今天文化的創造者。對孩子來說,創造很簡單,就是解決自己面臨的一個個問題,并獲得成長的過程。那如何去架設橋梁、如何去創造呢?我們的前人其實一直在做這樣的事情。古代強調讀四書五經,后人在閱讀學習過程中不斷加以注疏、考證和翻譯,這就是一種發展和再創造。通過廣泛的閱讀,就可以了解過去的人們是如何對待他們之前的文化、如何創造自己當下的文化的,這些方法大都可以移植到今天。
有一句話大家耳熟能詳: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我們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為孩子們明天的生活和工作奠基。但是,我們能預知未來、能知道明天會怎樣嗎?今天的世界上最熱門的十項工作,在五年之前是不存在的。相信在10年前,沒有人能夠預料到今天蘋果的iphone手機系列和ipad平板電腦會席卷全球,對人們的生活方式產生如此大的影響。我們基本上預測不出明天的世界發展的趨勢,當然也就不知道明天的社會最需要的是什么了。
如果無法預知哪些是未來最需要的,那教育的價值體現在何處,我們又能做些什么呢?首先,教師和家長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其次,對孩子要少一些灌輸和強迫性的指令,多給孩子一些閑暇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鼓勵孩子的個性化閱讀,呵護學生那份向學的心,那份求知的欲望。大量國內國際教育測量的數據都顯示,每年閱讀數量超過12本的學生群體,學業成績明顯的好。從功利的角度看,閱讀的價值也是不可忽視的。我相信,當孩子自己有了閱讀的習慣、思考的習慣時,他就擁有了面向明天、面向未來的鑰匙。
劉波在書中介紹了兩組數據,很值得大家予以關注。一組數據是20xx年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所揭示的,我國18~70周歲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每年為4.39本,電子書閱讀量為2.5本。這其中,80%的書籍都是教材和教輔書。教材和教輔之外的書籍連1本都不到。而猶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讀書64本,歐美國家年人均閱讀量約為16本,北歐國家達到24本,韓國國民人均閱讀量約為每年11本。在閱讀方面我們和國外的差距還不是一點點。另一組數據是關于教師閱讀狀況的調查。教師不讀書的現狀還是非常普遍的。
閱讀不被重視,與人們的思想觀念是有很大關系的。北宋年間寧波著名學者汪洙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詩句,被無數家庭所傳誦,也成為每一個家庭激勵孩子奮發學習的名言之一。但在絕大多數國人的理解中,汪洙所說的讀書指的是應試所必須要讀的教科書,除此之外的書籍統統被指稱為“課外書”,很多家長和教師對孩子讀“課外書”是有很多限制的。朱永新先生為此曾進行過批判:僅從“課外書”這個概念,就可見學校往往是最頑固地拒絕“讀書”的場所。
閱讀不被重視,與人們急功近利的心態也有很大的關系。改革開放,帶來了社會和生活的巨大變化,也拉大了不同社會階層之間的差距。人們的心態在發生著微妙的變化,整個社會群體的急躁情緒在蔓延。大家都希望在這場此起彼伏的競爭中占據有利的位置,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在競爭中勝出。人們沒有辦法去想很長遠的事情,急需要孩子一次次好的考試成績來緩釋自己的焦慮。在這樣的環境下,要讓大家形成閱讀的習慣確實非常困難。
閱讀不被重視,還與國家層面對閱讀的關注度有關。改革開放這幾十年,我們國家的經濟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文化建設相對滯后。我們很早就意識到了高素質人才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意義,但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更多的是讓人們再次走上應試的道路,獲得了謀生所需要的文憑,但并沒有引導整個社會養成全民閱讀、終身學習的習慣。最近聽到了好消息,說我國已經啟動對全民閱讀立法的研究,希望這樣的法律能夠盡早頒布,成為推動閱讀的利器。
很多人將沒有時間閱讀歸結為工作繁忙,這其實是一種托詞。劉波在書中對此有較為詳盡的論述,這里不再贅述。魯迅先生曾說過: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擠,總是有的。有閱讀的愿望的人,一定是會找到閱讀的時間的。在協調工作、生活和閱讀之間的關系中,還可以提升自身管理時間的能力和水平,一舉多得。華應龍則從另一個方面詮釋了閱讀和工作繁忙之間的關系:“因為我們不讀書,所以工作很忙碌?!边@句話值得大家反復咀嚼。
一座藏書數萬冊的圖書館,現在可以裝在幾公斤重的便攜閱讀器或者電腦之中,伴隨著自己周游世界。一本暢銷的雜志,不需要焦急地等待郵遞員的傳送,只要在網絡上訂閱好,可以在第一時間推送給你。而利用手機讀書、讀報、看電影、邊寫邊發文章,現在正隨時隨地地發生在我們的身邊。這場革命正在改變著人們的閱讀習慣,讓閱讀變的越來越便捷。
生長在信息化時代的學生,很自然地就能適應這樣的生活方式,可以很方便地使用這些工具,他們可享受的教育資源不比家長和教師少。另一方面,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書籍出版的數量和速度也增加了很多,全世界一天出版的書籍,讓一個人一輩子努力去閱讀都讀不完。這對今天推廣閱讀提出了新的要求。
閱讀難,與很多人將閱讀和工作、生活當成兩件事情來做是有關系的。閱讀變成了工作、生活之外的額外任務,壓力自然就會很大。
在教學過程中,最新鮮的教育資源一定是來自生活、與我們身邊的事物相聯系的。生活中每天發生的故事,都有可能成為教學的素材,而能否捕捉到這些素材,就取決于閱讀。
通常情況下,自己關心的某一熱點話題,網絡、報紙和雜志都會進行報道,但各自的側重點有很大不同。網絡時效性強,報紙的報道具有權威性,而雜志會在深度上做文章。網絡閱讀,可以讓我們及時了解生活中發生了什么樣的事情,與我們所學習的內容有無關聯;若可作為教育資源,則需要通過報紙的進一步閱讀,準確了解事情的經過,保證教學內容在科學性上不出問題;而像各類周刊雜志隨后給出的深度報道,可以讓我們從聯系的、多視角的維度綜合分析,將這一教學素材的教育價值進一步放大。在閱讀的過程中,一些有趣的話題會被引發,或許就會因此而延伸出對相關專業書籍的閱讀和探究呢。
當網絡資源、平面媒體資源與專業書籍資源與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充分融合的時候,閱讀的價值和意義就很容易被認同,并逐漸喜歡上閱讀,進而讓閱讀成為自己的生活方式的。劉波在本書的第二章,介紹了自己從專業閱讀到開放閱讀、從讀者到作者、從自我感悟到設壇論道的成長經歷,這其中,最值得大家學習的就是他將自己的工作與閱讀充分結合、將網絡閱讀和紙質媒體閱讀充分結合的特色,閱讀真正成為了他自己的生活方式。
在教育實踐的過程中,教師個人的自我反思、教師集體的同伴互助、專業研究人員的專業引領是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三種基本力量。如果說教師個人的閱讀有利于促進教師個體的自我反思的話,教師群體之間圍繞某些話題所開展的共同閱讀活動,則是同伴互助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教研活動走向深入的關鍵因素之一。
同伴互助是教師之間的專業對話、合作和互動。顧泠沅先生非常形象地指出,教學研究中的同伴互助,最容易出現“蘿卜燴蘿卜,燴來燴去還是蘿卜”的尷尬局面,而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教師之間的對話常常處于問題的表層,無法深入到問題的實質。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要有專業引領。如果是教育教學方面的專家來直接引領,自然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但不太現實。專家太少,需要去做的事情太多,不可能每天跟著我們去實踐。但有一點是可以做到的,那就是專家出版的書籍或發表的文章,可以讓我們在探索的道路上少走很多彎路,直指問題的內核。網絡更是給我們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可以讓我們從專家的博客、微博等交流平臺中或許更多的資源,甚至和專家直接對話。
劉波在建設學校教師的讀書沙龍,推動大家愛上閱讀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而且成效顯著。他所介紹的以點帶面的閱讀策略、從共性到個性閱讀引導、從一所學校到一組學校面上推廣、從學術外援到自我寫作的內生動力……這些推動閱讀的機制,本身就很具有面上推廣的價值。關鍵是學校里要多幾個這樣的熱心推廣閱讀的人。
數字化時代,為我們的閱讀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我們要充分利用好這樣的資源。要善于利用搜索引擎或者期刊網的獨特功能,選擇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各種搜索引擎都有一些特別訂制的欄目,可以根據你的需要,將一段時間內你所關心的關鍵詞的相關事件和動態變化梳理出來,推送給你。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工具,可以讓你避免在浩瀚的信息之海中漫游,即刻鎖定目標。
在享受數字閱讀便捷的同時,也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注意克服數字化時代給人們讀書帶來的兩大挑戰:即碎片化和淺閱讀。在數字化時代,一切變得不再是系統,而是碎片;為了迎合生活的快節奏,各種類型的淺閱讀充斥屏幕。但解決人類所面臨的難題最需要的卻是系統性的思維和獨立而深入的思考。
碎片化的信息就像一盤散沙,只有通過某種粘合劑,才會使其成為一件工藝品。這種粘合劑,就是信息之間的聯系與結構化,這是需要通過大量的閱讀才能領悟出來的。系統思考從何處來?從書本上來占絕大多數。在數字化的時代,更要注重紙質書本的閱讀,以保重深入思考的習慣不被丟失。
這不僅僅是他自己閱讀和推動閱讀的經驗總結,更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閱讀促進個人成長、閱讀營造書香校園的案例,讓我們又一次看到了閱讀的'價值和力量。
這本書來的正是時候。
哈佛的《學習力》中對學會學習做了深刻的分析。首先它提出了三種錯誤的觀點:第一,認為智商在學習中才是最重要的,不必太在意什么學習方法。第二,認為學習方法在學校時就已經學過了。第三,認為學習只能是拼命的讀書。他還指出所有的學習方法,并不是對任何人都適合的,你要根據自身的不同狀況來靈活選用??傊?,最好的方法,是能給你帶來最大學習效益的方法,這種方法,只能在具體的學習實踐中靈活運用。情緒能夠制約學習的效果,如果能夠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始終持續愉快和簡單,你就能使自己的大腦處于最佳的學習狀態。擁有這樣的學習狀態之后將不受任何誘惑影響,使學習提高。誰能夠有效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始終持續愉快簡單的狀態,誰就能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誰能有效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始終持續愉快簡單的狀態,誰就能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是“一團火”,也要摸一下,觸一下,親身體驗一下什么叫“溫熱”、“灼熱”、“熾烈”,嬰兒處理未知的事物就是這樣勇于實踐!這就是學習中的嬰兒原則。
觀察實在是一個人最基本的學習潛力。在學習過程中,我們需要訓練自己的觀察潛力,培養那種經常注意預料之外事情的情緒,并養成檢查機遇帶給的每一條線索的習慣。事實上,無論學習什么科目,都務必具有良好的觀察力。觀察能夠激發求知欲,能夠增進對知識的理解,能夠使你獲得更多的信息量。
回避錯誤的人是弱者,正視錯誤的人是強者,能夠從錯誤中汲取教訓、總結經驗、反思自我并繼續努力的人才稱得上是成功的學習者。不能否認的是,失敗與錯誤是每個人都很厭惡卻又不可避免要遇到的。無論做什么事,都有可能犯錯誤。學習也是如此。但我想要告訴你們的是,錯誤雖然不可避免,但對待錯誤的態度往往會決定一個人今后的成功與失敗。綜上所述,做一個會學習的人首先就應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了解自己學習的最佳狀態。上帝給我們兩只眼睛兩只耳朵一張嘴巴,就是想要我們多觀察少說話,然而觀察對于我們廣電專業更是尤為重要。最后就是要正視錯誤,其實錯誤就是經驗。經驗是最好的老師,規律是打開知識之門的鑰匙?!迸喔脑掚m然是在四百年前說的,但卻絲毫沒有過時,它所闡釋的深刻道理,對于此刻的學習者來說,依然值得他們銘記。
擁有了學習方法的我們,又該如何提高學習效率呢?
想學好一門課或是別的什么知識,就要始終使自己處于一種學習的狀態,并對現實中的事持續一種深刻的觀察模式。
哈佛的格言說的好,無論在何時何地,你務必成為一個高效能的學習者。始終使自己學習的速度大于或等于現實變化的速度。是的,只有你自己始終持續一種學習的態度,才能去主動的吸收知識,而不是被動的理解知識。然而,學會把握時間也是一種學習的前提。無可置疑,誰能擁有更多的時間,誰就能獲得更多的知識。時間是寶貴的,時間對于每個人來說也是公平的,這就要看每個人利用時間的潛力了,有些人會合理安排時間,那就能事半功倍,否則只能是事倍功半。掌握時間的關鍵就是把握黃金時間。為了幫忙學生們提高學習效率,以前有人做過一個調查,將一星期學習35小時和一星期花不到35小時學習相同課程的人進行比較,結果發現她們的學習效果沒有什么明顯的差別。這個調查說明,學習效率的高低其實并不在于時間的長短。我們要合理的安排時間,不要讓時間白白流逝。此外,規律的生活,充足的睡眠,健康的飲食和必要的休閑時間對學習來說也是十分重要的。
會選取對學習也有很大的幫忙,你就應學會對something說不,合理的選取會讓你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易感到疲憊,很有層次感。而且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學會走捷徑,那里我指的不是偷懶,耍小聰明,而是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太死,太呆板,要學會換個方式或以另一種角度去學習。在學習中我們要分清主次,合理分配自己的精力在學習中持續清晰的頭腦。,從而以有限的精力去獲得高效能的學習效率。此外,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排除來自外界或自身的干擾,將它們的負面效應降到最低。
作為青少年一代,創新思維是十分重要的。
時代在不斷的進步,事態萬物無時無刻都在改變著。正是這變化的世界告訴著我們,誰能對變化適應的越快,更加了解,對變化掌握的全面,誰就能在有主動權,不被社會所淘汰。而這一切的一切更加要求我們擁有創新思維。創新思維就是指對事物間的聯系進行前所未有的思考,從而發現和創造出新事物的思維方法。
創新思維能夠讓思想具有流暢性,變通性,求異性和獨創性。創新思維能幫忙自己擺脫以前的束縛,進行前所未有的思考方式,從而提升自己,成為真正學習的主人。
大多數人都是遵從自己從前的習慣,認為自己所謂的經驗總是對的,盲目的過分相信自己的從前,往往這時很容易陷入泥潭中,無法自拔。由此可見創新思維對于我們每個人有多么重要。在此過程中懂得多種方式學習同樣重要。如同只懂得死板的根據從前是不可能有很大的進步的,創新思維的發散更要求懂得學會多點開發學習,沿著不同的思路,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問題,同樣在創新思維中很重要。
每一個好的想法不是推論出來的,是透過不同的思維預想出來的。人能學習的知識是有限的,因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限的。正是如此,不能拘束于從前。由此可見想象力顯得尤為重要,想象是無窮無盡的,能想象的未來,想象到宇宙萬物……而想象成為了進步的源泉。
夢,也許不只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夢。很多偉人從夢中得到了啟示,發現和創造了很多偉大的事物。是每個人存在的潛在的財富,是創新的寶庫。也許一個簡單的夢讓自己的人生與眾不同。同樣的,每個人存在自己的直覺,也許你不夠自信,部相信這一切,而往往為此而后悔。沒錯,要相信自己的直覺,直覺帶給自己最真實的感覺,相信自己的直覺。
在創新思維的指引下,創造力發揮著巨大的作用讀書力的精華在于創造力,所以創造力事相當重要的。創造力,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綜合性本領。一個人是否具有創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嶺。它是知識、智力、潛力及優良的個性品質等復雜多因素綜合優化構成的。創造力是指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潛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種創造性活動所必需的心理品質。例如創造新概念,新理論,更新技術,發明新設備,新方法,創作新作品都是創造力的表現。創造力是一系列連續的復雜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動。它要求人的全部體力和智力的高度緊張,以及創造性思維在最高水平上進行。
創造力是許多種潛力的綜合,包括吸收知識的潛力、記憶知識的潛力和理解知識的潛力。吸收知識、鞏固知識、掌握專業技術、實際操作技術、積累實踐經驗、擴大知識面、運用知識分析問題,是創造力的基礎。任何創造都離不開知識,知識豐富有利于更多更好地提出創造性設想,對設想進行科學的分析、鑒別與簡化、調整、修正;并有利于創造方案的實施與檢驗;而且有利于克服自卑心理,增強自信心,這是創造力的重要資料。
個性品和質對創造力有著巨大影響。優良的個性品質如永不滿足的進取心、強烈的求知欲、堅韌頑強的意志、用心主動的獨立思考精神等是發揮創造力的重要條件和保證??傊?,知識、智能和優良個性品質是創造力構成的基本要素,它們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決定創造力的水平。
創造力行為有它獨有的特征。思維能隨機應變,舉一反三,不易受功能固著等心理定勢的干擾,因此能產生超常的構想,提出新觀念。反應既快又多,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表達出較多的觀念。發散思維,又稱輻射思維、放射思維、擴散思維或求異思維,是指大腦在思維時呈現的一種擴散狀態的思維模式,它表現為思維視野廣闊,思維呈現出多維發散狀。如“一題多解”、“一事多寫”、“一物多用”等方式,培養發散思維潛力。不少心理學家認為,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最主要的特點,是測定創造力的主要標志之一。聚合思維在創造潛力結構中同樣具有重要作用。所謂聚合思維是指利用已有定論的原理、定律、方法,解決問題時有方向、有范圍、有程序的思維方式。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二者是統一的、相輔相成的。人們在進行創造性活動時,既需要發散思維,也需要聚合思維。任何成功的創造性都是這兩種思維整合的結果。創造力與一般潛力有必須的關系,研究證明,智力是創造潛力發展的基本條件,智力水平過低者,不可能有很高的創造力。
透過學習《學習力》,我們懂得很多,在學習的道路上,我們會繼續前行。
心懷好奇,接近自然,感受生活,是一種獨特的心靈體驗,是一次全新的情感歷程,能讓人從紛繁的事務中得到解脫,讓人沖破世俗的樊籬,獲得心靈的滌蕩。好奇心,讓人心不致在時光流逝中老去,而是在季節變換的檔案中將最初的情感完好保存。
讓我們心懷好奇,一齊成長。
你就是等待開發的金礦。一個人的潛能是他本身具有,但自己不明白或者含糊的但確實具有的一種潛力。那開發潛能的第一步就是讓他明白嘍。怎樣明白呢?走出家門,多去嘗試,多參加活動,多與人交流交朋友,把朋友作為讓自己明白了解自己的一面鏡子。比如打籃球吧,不去看別人玩,不去關注比賽,不和朋友打,永遠不明白自己有沒有投三分、搶籃板的彈跳等潛能。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嘗試,多嘗試,別懶惰。但明白了自己的潛能,從潛能中體味生活,體味成就吧。
精神的開發就是精神集中在集中,身體就是突破極限在極限。
你的進取心很好,十分難得,這會讓你不斷進步的,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取得進步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你堅持你的這種進取心,不斷努力,你必須會成功的,到那時,你就不會單單是超越身邊的人了,你會成為一個十分優秀的人才的,相信自己,你會成功的!
第一、要樹立遠大志向。
古人講“非志無以成學”、“志不強者智不達”。所謂立志就是激勵自己走向一條進取的、迎難而上的、智慧的人生之路。人有了志向,就會對自己嚴格要求,就會克服前進路上的任何困難,他的聰明才智才會發揮出來。正如高爾基所說:“我常常重復這樣一句話,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力就發展的越快,對社會就越有益,我確信這也是一個真理?!庇行┩瑢W智商很高,但由于缺乏遠大志向,現有的智力都不能得到徹底發揮,更談不上開發潛能。
第二、要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健康的身體、充沛的精力、愉快的情緒可使人的智力機能很好地發揮作用,反之,人的智力活動就會受到壓抑??梢娚硇慕】凳情_發潛能的基礎。要提高身體健康水平,能夠從飲食、睡眠、鍛煉三方面進行調整。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需要涵養自己的性格,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第三、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
心理品質包括道德品質、意志品質、自信心、職責心等。有一位心理學工作者對1850年到1950年間的301位科學家進行研究,發現這些人不但智力水平高,而且在青少年時期就表現得十分堅強,有獨立性,這些人充滿自信心,有百折不撓的堅持精神??梢?,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對開發人的學習潛能作用重大。第四、學會學習。
有人說過:“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睂W會學習能夠使人更有效地發揮出自己的學習潛能。學會學習包括全腦學習、全身心學習、科學地學習、創新學習等。我們將在以后系統介紹這些新的學習方式和科學的學習方法,以幫忙同學們更好地開發自己的學習潛能。
《教師閱讀力》這本書是由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老師所著,朱老師圍繞教師提出的教師關心的重問題和教師成長的關鍵問題,如“成為教師的理由”“樣具備好教師的慧眼”“如何書寫教師的生命奇”“怎樣過一種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四大方面,為教師一一解惑。當作為新手教師的我閱讀了這本書之后,許多原來縈繞于心的困惑在書中得以解答,感覺像是一位良師益友在對我諄諄引導,讓我撥開迷霧,看清前路。
在書中朱老師提到新教育教師有三寶,分別是專業閱讀、專業寫作和專業發展共同體。這種三專模式來源于國外的三大學派,一是以閱讀為基“專業引領”模式,二是以寫作為基礎的'“研究反思模式,三是以同伴互助為基礎的“教育生態”模式。通過專業閱讀、專業寫作、專業發展共同體教師可以來自我培訓以實現專業發展。
首先,專業閱讀就是站在了大師的肩膀上前進。讀一本好書就是在與智慧對話,是在向偉大的人請教學習。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需要各方面的知識,孩子年齡越小,他對教師的期望就越高,他會將老師當成百科全書來尋求十萬個為什么。在他們看來老師是無所不知的,如果老師的知識面不廣就無法及時回應孩子,就會丟失自己的人格魅力所以我們要注意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那么我們應該讀什么書呢?主要有兩大類:提高教師職業認同的哲學、心理學等方面的讀物和教師所教學科的專業書。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思考與學習是不可分割的。怎樣才是善于思考呢?主要表現在思維有一定的深度、速度、變通性和創造性。做為教師應該主動鍛煉自己的思維,如思維導圖法。但最主要的是師生共寫隨筆,即教師通過教育日記、故事、案例分析等形式記錄、反思自己的日常教育生活,使自己更自覺地成長。
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是一群人能夠走得很遠。在我們完善自我時,也要看到其他人的閃光點。無論是在哪里,尋找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讀書學習、討論交流、取長補短是非常有益的。而在學校里,建立教師專業發展共同體就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捷徑。
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若能將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在教育生活中去反教育自己,利用教育完善自身,成就自我,那么相信大家都能有所收獲!
很有幸拜讀了朱永新先生的《教師閱讀力》一書,其中的每一句話都發人深省,在他眼里,教師不是春蠶,不是蠟燭;不是一個隱喻與一個標本,更不是靈魂工程師,教師就是教師,每天都在平凡與神圣中穿行,一味將教師歸結為平凡或者神圣,都是片面的。作為教師,我們要視教育為天命,認為最驕傲的身份就是教師。
教師是一個能夠把人的創造力、想象力等全部能量與智慧發揮到極限的、永遠沒有止境的職業。教師面對的是最深的世界——人的心靈。他們存在著無限的可能性。說“信仰”:信仰造就的樂觀,是生命中的太陽,任何境況下的人生都會因此溫暖明亮,并指引著生命中的明亮那方。說“理想”:當理想遭遇現實,總會有碰撞,總會有較量,否則,理想如何能夠稱之為理想?教育與理想是一對孿生兄弟。教育,是必要的烏托邦。說“教師的專業成長”,將以閱讀為基礎的.“專業引領模式”,以寫作為基礎的“研究反思模式”與“以同伴互動為基礎的教育生態模式”喻之為教師成長之“吉祥三寶”。
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個生命的敘事,在時光中創造那個更好的自己。教師是教室的國王,教師的胸懷決定著一間教室的大小。因為,凡能發光的人,必定在內心燃燒了自己。讀書是尋求心靈的自由,備課就是精神的體操,交友就是與“未來的自己為伍”;打開《教師閱讀力》,隨處都是這種美妙的文字,回應著每一個平凡而碎細的教育命題。
希望這些人生教育哲理伴我同行,支持我成長進步。
年前去圖書館給孩子借書,有幸走到了三樓的借閱室,發現了這本《閱讀力》。隨手翻翻,很贊同里面的閱讀思想,覺得肯定能給我帶來更多關于兒童閱讀方面的指導,于是如獲珍寶般借閱了此書。事實證明,我的選擇是正確的。
給孩子挑選繪本前,了解一下文章的創作背景。這個是我一直忽略掉的,從孩子一歲開始,我就給他挑選繪本?,F在每周在圖書館借閱繪本,我會去找尋一些畫面鮮艷、有一定教育意義、紙張嶄新的部分書籍給他看,卻從來沒有想過文章的創作背景。作為家長,確實應該理清一下自己的思路,了解故事的背景,給孩子講解故事的來歷,讓孩子在閱讀中獲取更大的收益。
正確的讀書方式——互動式閱讀。剛接觸到“互動式閱讀”時,我以為就是和孩子一起讀,其實并不是,通過由淺入深地理解,我發現自己平時和孩子的親子閱讀里包含了很多的互動式閱讀。
互動式閱讀指的不是一起坐下來讀一本書,而是展開對話的行為,提問題——順著興趣走——讓孩子真正闡述自己的觀點。給孩子讀故事時,我有時會故意不翻下一頁,直接問孩子:“小白兔要上床睡覺了,他會用什么顏色的杯子刷牙呢?”“你能不能也畫一棵神奇樹呢?”其實通過這些問題,小家伙的思維被打開了,也許這就是真正意義上的思維拓展吧!
閱讀重要的不僅是你給孩子讀書這個行為,也包括你給他們讀書的方法。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愛上讀書,所以經常會聽到一些家長對孩子說:沒事就去看看書吧!也會發現家長陪著孩子一起讀書,但是很多家長給孩子讀完一本書就停止了,其實一本書還有很多可以發揮的地方。
引導孩子學習見識之外的內容。當企鵝遇上了北極熊,你能想象發生了什么嗎?突然某一天,小家伙問我:“媽媽,當企鵝遇上了北極熊會發生什么?”我隨口就回了一句:“一只在北極,一只在南極,怎么可能遇上?”“可是書里面寫了,他們相遇了?!毙〖一锛t著臉辯解道,我終于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我用定勢的思維差一點滅掉了一個孩子稚嫩的心。于是我給他講解南極和北極的區別,里面有什么樣的動物等等。有一天他發現了一個地球儀,讓我給他指出南極和北極,還說南極有企鵝,北極有北極熊。原來,一個小小的問題可以引發孩子無窮的想象,我真該好好學習一下了!
將故事放到音樂里,表現故事,角色扮演。今天早上,給小家伙穿衣服的時候,他扭來扭去,我很生氣,他說了一句話:“媽媽現在火冒三丈,我害怕了,垂頭喪氣?!彪m然句子銜接有點問題,但是我還是非常的欣喜,一個四歲多的孩子能準確地說出兩個成語,而且用的地方也比較正確?!巴?,你這么厲害!是在哪里學到的這兩個成語???”我有些激動地問他?!皨寢?,你每天給我放故事聽,里面就有這兩個詞?!蔽倚睦锇迪?,原來睡前故事也能讓他受益匪淺啊。我來了興致,“你知道這兩個詞語的意思嗎?媽媽給你表演一下兩個詞語的動作吧!”在我夸張的表演下,小家伙也異常興奮,學動作的同時,深深地記住了兩個成語的用法。我想,這就是互動閱讀,角色扮演的一部分吧!
手工與閱讀相互結合。記得和小家伙讀過《紙娃娃》繪本,讀了好幾遍,他就央求我給他剪幾個紙娃娃,我們參照書上,一起剪一起涂色,一起玩,雖然沒有書里畫的好,但是無形中讓他掌握了書中的知識,樂在其中!
放下手機,陪孩子一起游戲、一起閱讀。這是我特別主張的,也是一直在督促自己去做的。有時候工作原因,孩子站在我的面前讓我陪他玩,我卻必須低頭看著手機,能感覺到小家伙情緒的低落。也經??吹?,路上,小朋友跟著正在低頭玩手機的媽媽或者爸爸,他們永遠聽不到孩子稚嫩的聲音,就算聽到了,回應也是“恩”“哦”“啊”。孩子該有多傷心??!我也是在慢慢改變著自己,只要陪著孩子,就不動手機,給孩子一個安心的親子互動環境。
孩子的教育是每個家長最關心的問題,《閱讀力》給了我在孩子閱讀教育方面強有力的指導。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孩子的教育上,我會繼續努力,讓閱讀成為孩子的一種好習慣!
學習力就應是包括學習動力、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效率、創新思維和創造潛力的一個綜合體。學習力的幾大構成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疊加,互相促進,有機聯系的整體,是人們自我學習、自我變革、自我超越、自我發展的螺旋式上升的過程。
學習力教我們從六方面來認識事物、
首先,何謂學習。
1、學習能決定你的命。
2、學習是要用一生來做的事。
因此我們要具備危機意識,透過不斷學習來改變自己,不然就必將會被時代所淘汰。雖然從開始上學到離開校園,我們要經歷十幾年的學生生涯。但這段時間所學的知識還不足以應付你將來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學校能給我們的只是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思考方式。在生活和工作中所需要的超多其他知識都需要我們透過自我教育來完成,應對永恒變化的自然界,動物遵循著“適者生存”的法則,進化著,發展著。人類也是如此,我們務必根據環境的變化來不斷學習,不斷改變自己,主動地去適應社會,否則成功將無從談起。如果將人看作一棵樹,學習力就是樹的根,也就是人的生命之根。
3、找到你真正感興趣的,因為興趣是偉大的導師。
每個人都有潛在的學習潛力,只要你有發掘自我潛能的意識與信心,就必須會喚醒心中沉睡的智慧巨人,從而在學習中不斷克服困難,實現目標。每個人都有潛在的學習潛力,只要你有信心,你就成功了一半。
總之,當你在學習中發掘自身潛能時,要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1)充分地認識自我;
(2)大膽地相信自己;
(3)勇敢地挑戰自己;
(4)熱情地激勵自己;
(5)坦然地應對挫折。
之后是學習習慣就應如何。
否認,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學習力的提高乃至人生道路都有十分重要的影響。任何人要想獲得滿意的學習效果,就務必構成學習上的自動傾向,也就是說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好的學習習慣,不光是嘴上說的,還要作出實際行動,這樣才能真正保證提高學習力。好的'習慣要這樣:1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2勤于觀察。3善于質疑。4學會自學。5善于將知識融會貫通。6有效管理自我。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照顧自己的起居生活。在學習方法上,我們要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學習。那些最喜歡的和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其實就是自己最關注、感覺最有興趣的學習方法。不去盲目的學習別人認為好的學習方法,因為那并不必須適合自己。我們的學習時用可貴的嬰兒原則,想必學習將會不再枯燥和困難,而是十分愜意和簡單。上帝給了我們每個人兩只耳朵、一張嘴,就是因為他想讓我們少說多聽。很多時候聽比說更重要,該聽的時候不要說,在別人說的時候也不要插嘴,多聽挺比較好。
然后,當然是教會我們如何學習了。
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學習方法的知識,它是學習力中最講科學含量、最講技術操作的品質,方法的優劣決定著一個人學習的成敗。在學習中,重要的不是你已經掌握了多少知識,而是你掌握了多少獲取知識的途徑與方法。雖然學習的過程,誰都無法省略,但方法能夠使你的學習過程變得更簡單、更快捷、更搞笑!
作為學生學習是我們最重要的事,然而我們學習了十幾年有沒有認真想想如何去學習。在學習效果不顯著的時候我們常常會覺得我們的學習方法不好。英國詩人柯勒律治曾將學習者分為四類:第一類人好比計時的沙漏,他們學習就像在注入沙子,注進去又漏出來,到頭來一點痕跡也沒有留下;第二類人像海綿,他們什么都吸收,擠一擠流出來的東西卻原封不變;第三類人像濾豆漿的布袋,他們將豆漿都流走了,留下來的只是豆渣;第四類人像寶石礦床里的礦工,他們把礦渣甩在一旁,只要純凈的寶石。這四類學習者成敗的原因,就在于方法的不同。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425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