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模板能夠幫助教師規范教學步驟,確保教學環節的完整性。教案模板范文的收集和分享可以促進教師之間的交流和互相學習。
師:你知道畫面上的人是誰嗎?一起說!
生:(齊)屈原!
師:對,他就是我國偉大愛國詩人屈原,屈原的故鄉就在咱們……。
生:(齊)秭歸!
生:200×3=600(g)。
生:3個臍橙有600g,每個約重200g,請問一個有多重?
師:你想提一個什么數學問題呢?
生:3個臍橙有600g,每個有多重?
師:(板書問題)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生:用總重量600g除以每個的重量200g等于3個。
師:咱們先來解決黑板上的這個問題,好嗎?來,旁邊的同學幫幫他!
生:用總重量600g除以臍橙的總數3個,等于200g。
師:你直接說算式可以嗎?
生:600÷3=200(g)。
師:還可以怎樣改編用除法計算的問題呢?
生:3個臍橙的重量約600g,每個重200g,問有多少個臍橙?
師:同不同意他的說法?你來說說看?
生:有一些臍橙,它的總重量有600g,知道每個臍橙約200g,問有多少個臍橙?
師:可以嗎?
生:(齊)可以!
生:600÷200=3(個)。
師:非常好!在咱們剛才的這幾個問題里,臍橙的重量我們用克來作單位,如果用千克來作單位,200g又可以看作是多少呢?請你說!
生:200g等于0。2kg。
師:用分數表示又是多少呢?
生:0。2千克等于15kg。
師:好的,那每個臍橙的重量約是15kg(板書),那剛才的乘法算式又可以怎樣寫呢?
生:15×3=35(kg)。
師:那下面兩個除法算式又可以怎樣改寫呢?
生:3個臍橙約重35kg,每個有多重?
師:直接說算式可以嗎?
生:15除以3等于15。
師:別著急!
生:35÷3=15(kg)。
師:下面的除法算式又可以怎樣寫呢?
生:35÷15=3(個)。
師:那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分數除法問題。(板書課題)。
師:仔細觀察黑板上的這兩組算式,你發現了什么?
生:已知3個臍橙的總重量和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
師:你的意思是你觀察左邊的三個整數算式,是嗎?誰來幫他說得更清楚些?
師:你們看,黑板上的這兩組算式,左邊都是……。
生:(齊)整數的算式。
師:右邊都是……。
生:(齊)分數的算式。
師:那接著再來觀察,(指著整數的算式)下面的兩個除法算式同上面的乘法算式有怎樣的關系呢?大膽說說吧!
生:下面除法算式的600g是上面乘法算式的積,3和200是上面的兩個因數,已知兩個因數的積和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用除法計算。
師:她說到了咱們學過的整數除法的意義,
那整數除法是這樣的,分數除法又是怎樣的呢?
生:整數除法的意義同分數除法意義相同。
師:是這樣的嗎?還有誰想說說?
生:整數除法的意義同分數除法意義相同。
師:非常好,同學們觀察得非常仔細,也很會動腦筋,其實分數除法的意義同整數除法意義相同,都是已知兩個因數的積和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那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做一做!
師:根據乘法算式直接寫出除法算式的得數。誰先來說?
生:821÷47=23。
師:誰接著說?
生:821÷23=47。
師:對嗎?
生:(齊)對!
師:誰來告訴大家,你是怎么這么快就知道結果呢?
生:我知道了兩個因數的積是821,積除以一個因數就得到另一個因數。
師:你們也是這樣想的嗎?真好!今天希望小學的小伙伴們正在為秭歸臍橙設計包裝紙呢,瞧,第一組的設計師們正遇到了問題。(課件出示問題:我們將一張長方形紙的'45平均分成兩份,在其中一份畫上了同學們設計的秭歸臍橙圖標,你知道這一份是這張包裝紙的幾分之幾嗎?)。
師:誰能用簡潔的語言來說說這個問題?
生:一張長方形紙的45,把它平均分成兩份,求一份占這張包裝紙的幾分之幾?
師:同意嗎?
生:(齊)同意。
師:怎樣列式呢?
生:45÷2=25。
師:哦,你已經計算出結果了?。ò鍟闶剑┩馑愕倪@個結果嗎?
生:(齊)同意。
師:你們都認為是25,那25是怎樣算出來的?老師請四人小組的同學利用我們學過的知識或方法來進行實驗,也可以借助手中的材料,注意實驗時記下各自不同的算法。小組活動開始!
生小組活動,師巡視輔導師:哪個小組先來匯報?到前面來!
生:先把這張紙平均分成5份,找出這樣的4份,把空白的一份折起來,然后把這4份對折,對折之后再攤開,這樣的2份就是25。
師:這樣的2份是?
生:這樣的1份是25。
師:你怎么不把這一份用顏色標出來?這樣我們就看得更清楚些。哪個小組和他們的想法一樣,并且又涂了顏色的?請你說!
生:我的想法和他們不一樣。
師:你是怎么想的?
生:把這張紙平均分成5份,45就是其中的4份,把4個1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個15,也就是25。
師:其實你的想法同他們是一樣的,只不過他們沒有涂顏色,我們不能看得更明了些。老師把你們的想法再演示一遍,好嗎?(課件演示)。
師:把咱們這么好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來吧:45÷2=25,這里的2是怎么算出來的?(板書算式)把4個1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個15,也就是25。
師:其他組還有沒有別的想法?
生:把15折到后面,再把45橫著對折,用紅色的彩筆涂出其中一份。
師:我想問問你了,涂色的部分是45的多少呢?
生:(齊)12。
師:那是這整張紙的多少呢?
生:25。
生:12。
師:求45的12可以怎樣算?
生:45×12。
師:還有誰想說?
生:45×12。
師:那45÷12我們也可以這樣算(板書)45×12=25。還有別的算法嗎?
生:(齊)25。
師:第二小組的同學們也想問問大家了:如果把這張紙的45平均分。
成3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生獨立思考。
師:已經有同學想試試了,那就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試著寫出算式,算出結果,再想辦法驗證,最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說說。
生小組活動。
師:已經有同學舉手了,想把自己的想法同大家分享一下,請你說!
生拿出折紙。
師:先來說說你是怎么算的?
生:用45乘13等于415。
師:我們把45平均分成3份,也就是45×13,可不可以這樣理解?
生:45÷5=425。
師:怎么算的?能把你的想法再說具體點嗎?
生:45÷5=45×15=425。
師:好的,如果把這張紙的45平均分成6份,每份又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呢?
生:45÷6=45×16=215。
師:通過上面的折紙實驗和算式,你能發現關于分數除法的什么規律嗎?
生:45除以一個數,就是45乘它的倒數。
師:還有誰想說?
生:除數除以被除數,就是除數乘被除數的倒數。
師:除數除以被除數?應該怎么說?
生:(齊)被除數除以除數。
師:而且我們今天的被除數都是?
生:(齊)分數。
師:除數呢?
生:(齊)整數。
師:那分數除以整數,我們一般可以怎么算?
生:用分數的分子除以整數。
生:用分數乘整數的倒數。
師:那這兩種方法哪種方法更具普遍性呢?
生:用分數乘整數的倒數。
師:對,把一個分數平均分成幾份,每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一道除法問題就被轉化為我們學過的乘法問題,而且這里乘的是除數的倒數,這種轉化的方法可真好!那就用我們發現的規律計算下面各題吧!
生獨立完成做一做后,全班集體訂正。
生:(齊)想。
(課件出示數學小知識)。
師:聽到這些,想說的什么嗎?
生:我國古代的數學家真聰明!
師:你們也是這樣想的嗎?老師和你們一樣,我也為我國古代的數學家感到驕傲,但今天,我更為你們這群聰明能干的同學們感到自豪,所以我為了不起的你們留了一個小問題:分數除以整數,我們用分數乘整數的倒數。而劉徽注釋《九章算術》時說:分數除法就是將除數的分子、分母顛倒與被除數相乘。這又是什么意思呢?這個問題留給我們在后面的學習中繼續探究。下課。
本課是新世紀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第25頁-26頁的內容。這節課的知識基礎是分數乘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以及倒數的認識。教材中呈現了兩個問題,這兩個問題的共同點是都把4/7平均分,第(1)題是平均分成2份,第(2)題是平均分成3份,第(1)題的算式是4/7÷2,被除數4/7的分子式能被除數整除的,而第(2)題的算式是4/7÷3,被除數4/7的分子是不能被3整除的。無論哪一種方法,目的都是就是讓學生在涂一涂、算一算的過程中,借助圖形語言,利用已學過的分數乘法的意義,解決有關分數除法的問題,從而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并從中總結出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通過分析,我認為這節課應該達到以下的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借助操作活動,探索并理解分數除以整數的意義。
2、探索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3、在分數除法算理探究中,滲透轉化思想。
: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掌握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1)求下列各組數的倒數。
(2)把2張長方形的紙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把1張長方形的紙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學生理解題意列出算式,并說出每個算式表示的意義。
課件出示:把一張長方形紙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1、提問:4/7表示什么意思?(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7份,取其中的4份)。
2、把4/7平均分成2份,也就是把圖上的哪一個部分平均分成2份?得多少呢?
3、誰來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可能會回答:
1)把這4份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占這張紙的`2/7。
2)4/7里有4個1/7,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個1/7,是2/7。
4、怎樣列式計算呢?(板書:4/7÷2=)到底應該怎樣計算分數除法呢?下面請同學們和老師一齊來探索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板書課題:分數除法(一))。
學生可能會得到“分母不變,被除數的分子除以整數得到商的分子”的結論,舉例驗證。
師:大膽地猜想是一種非常好的數學思考方法,但還要經過科學的驗證。
2、課件出示:把一張長方形紙的4/7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師:可以列出算式嗎?
1、提問:4/7÷3這道題與剛才那幾道有什么不同?(分數的分子不能被除數整除)。
如果要算4/7÷3剛才的方法還能用嗎?
師:看來我們要換一個思維方式探索能普遍運用的方法。
2、提問:把這4份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呢?請同學們用課前準備的圖形分一分、涂一涂。涂好后在四人小組內交流一下怎樣分。
3、你是怎樣分的?
(把4/7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就是這張紙的4/21。)。
4、把4/7平均分成3份,這其中的一份實際上就是4/7的幾分之幾?求4/7的1/3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來計算?(板書)。
5、對照這兩道算式,你有什么想法嗎?
師:分數除以整數,就等于分數乘以整數的倒數。
6、小結:同學們真能干!會把新知識轉化成舊知識來解決,以舊學新是我們數學學習的一個重要的方法。
小結:這就是分數除以整數的常用的方法,誰來說一說這種算法是怎樣的?那么0能不能作除數呢?所以,這里還要補上一個條件(0除外)。
7、在今后的分數除法計算中,我們常用這種方法。因為無論分數的分子能否被整數都可以進行計算,不受什么條件限制,它的應用更普遍。當然,分數的分子如果正好能被整數整除時,我們也可以應用第一種算法計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題時要合理靈活地選擇計算方法。
1、引導學生完成填一填,想一想。(學生獨立完成,全班交流。)。
2、引導學生完成試一試。
:談一談這一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1、在計算、比較、觀察,發現倒數的特征并理解倒數的意義。
2、掌握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
會求一個數的倒數。
理解“倒數”是不能孤立存在的。
1課時。
一、教學過程。
師:事實上,一個數也可以倒過來變成另一個數,比方3/4倒過來變成了4/3,1/7倒過來變成7/1。
師:你能根據它的特性給它起個名字嗎?(倒數)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倒數。(板書課題:倒數)。
師:請同學們打開教材第24頁,在書上完成“算一算”,并認真觀察考慮,看你有什么發現。
組織同學交流自身的發現,引導同學總結幾組算式的一起特點(乘積都是1),以和算式左邊的兩個乘數的關系(分子和分母互相顛倒),從而引出倒數的概念。
師:你怎樣描述上面算式中兩個乘數的關系呢?(根據同學的`回答,教師板書)。
乘積是1乘積是1。
2/3*3/2=12*1/2=1。
8/11*11/8=11/10*10=1`。
7/9*9/7=17*1/7=1。
6/5*5/6=11/5*5=1。
分子和分母顛倒分子和分母顛倒。
師: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你能說出黑板上誰和誰互為倒數嗎?還能舉出其他例子來嗎?(同學舉例,教師板書:2/3和3/2互為倒數)。
師:你們是怎么理解“互為”這兩個字的?能否舉出生活中的例子?(同學舉例,如互為朋友是指互相是朋友)。
二、試一試。
主要是讓同學理解整數可以看作是分母為1的分數,1的倒數還是1。
三、想一想。
教師借助分數中分母不能為0,說明0沒有倒數。
四、練一練。
同學獨立完成p24。
數學教學,要讓學生在一種積極思維狀態下,親身經歷數學知識形成過程,也就是經歷一個豐富、生動思維過程,使學生通過嘗試活動,掌握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我始終以學生發展為立足點,以自我嘗試、討論探究為主線,以求異創新為宗旨,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參與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中。在教與學過程中,使學生觀察、操作、口頭表達等能力得以培養,使學生創新意識得以開發與增強。
《分數與除法》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二課時內容。本節課,是在分數意義基礎上,使學生初步知道兩個整數相除,只要除數不為0,不論是被除數小于、等于、大于除數,也不論能否除盡,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商,這樣可以加深和擴展學生對分數意義理解,同時也為講解假分數以及把假分數化為整數或帶分數做好了準備。本節課比較抽象,學生容易理解用除法計算,但是理解計算結果比較困難一些。
根據對教材分析和學生實際,依據數學課程標準理念結合教材自身特點和學生認知規律,我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2)能力目標:
(3)情感與態度目標:
結合學生認知規律,激發學生求知欲望,在具體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數學素養以及培養學生自我探索意識和創新精神。
3、教學重點。
經歷探究過程,理解和掌握分數與除法關系。
4、教學難點。
理解用分數可以表示兩個數相除商。
學生認識事物是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認知規律,學生雖然知道了分數意義,但要使學生真正理解分數與除法關系,必須遵循他們認知規律。因此,本節課采取教學方法是嘗試教學法,利用學具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大膽嘗試,通過動手操作,觀察發現,引導歸納出分數與除法關系。學生學法與教師教法是一個有機整體所以嘗試探究、動手操作、發現問題、整理歸納貫穿于整節課。
總之,力途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民主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眼、口、腦、手等多種感官參與認識活動,讓孩子們在積極數學思維狀態下,真正感受到“我能行”。
針對以上思想,我說一下教學流程中每一步設計意圖:
(一)、復習導入點明課題。
因為本節課是在分數意義基礎上進行,所以讓學生加深對分數意義理解,明確本節課要干什么。開門見山出示課題。
(二)、探究新知。
1、喚起生成,由6張餅平均分給3個人,怎樣列式得出除法,然后根據除法意義順勢引導1張餅平均分成2份、3份、4份怎樣列式,然后多媒體給學生以直觀形象演示,讓學生理解分數可以寫成除法。給學生以表象認識。
2、嘗試探究,
首先提出問題:3張餅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分幾張?然后讓學生利用學具動手操作分一分,討論交流,并讓學生展示分過程,把課堂還給學生。同時根據學生匯報多媒體展示分過程。使學生明確三張四分之一就是一張四分之三,所以每人分四分之三張。
這時,當學生對知識理解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所以馬上進行補充事實,舉一反三。
2張餅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分幾張?3張餅平均分給5個人,每人分幾張?這樣學生就比較容易遷移知識,得出2/4與3/5.
3、歸納概括。
通過以上動手嘗試探究,學生經歷了知識形成過程,所以放手讓學生觀察發現分數與除法有什么關系,得出結論。同時使學生初步知道兩個整數相除,只要除數不為0,不論能否除盡,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商。
(三)嘗試練習。
接著,就是學生進入當堂練習中,設計有層次、題型多樣練習,及時鞏固新知,達到當堂學,當堂清效果。使學生更進一步理解本節課所學內容。
本節課,是在分數意義基礎上,使學生初步知道兩個整數相除,只要除數不為0,不論是被除數小于、等于、大于除數,也不論能否除盡,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商。
從總體來看,本節課學生能在具體情境中動手操作,大膽嘗試,興趣比較濃厚,而且學生動手分情況也比較好,也能大膽展示,基本上掌握了分數與除法關系。使我感受到數學動手操作是課堂教學一個重要途經。但還存在許多細節問題:
1.在課堂結構安排上有點前松后緊。
2.學生展示分過程時沒有點到位,有點亂,不太突出。
3.總結歸納時沒有充分放手學生,而且比較急匆匆而過。
4.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比較欠缺。
在以后教學過程中要盡量克服這些困難,提高自己課堂教學質量。
本課是新世紀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第25頁-26頁的內容。這節課的知識基礎是分數乘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以及倒數的認識。教材中呈現了兩個問題,這兩個問題的共同點是都把4/7平均分,第(1)題是平均分成2份,第(2)題是平均分成3份,第(1)題的算式是4/7÷2,被除數4/7的分子式能被除數整除的,而第(2)題的算式是4/7÷3,被除數4/7的分子是不能被3整除的。無論哪一種方法,目的都是就是讓學生在涂一涂、算一算的過程中,借助圖形語言,利用已學過的分數乘法的意義,解決有關分數除法的問題,從而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并從中總結出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通過分析,我認為這節課應該達到以下的`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借助操作活動,探索并理解分數除以整數的意義。
2、探索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3、在分數除法算理探究中,滲透轉化思想。
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掌握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一、舊知復習,蘊伏鋪墊。
(1)求下列各組數的倒數。
(2)把2張長方形的紙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把1張長方形的紙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學生理解題意列出算式,并說出每個算式表示的意義。
課件出示:把一張長方形紙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1、提問:4/7表示什么意思?(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7份,取其中的4份)。
2、把4/7平均分成2份,也就是把圖上的哪一個部分平均分成2份?得多少呢?
3、誰來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可能會回答:
1)把這4份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占這張紙的2/7。
2)4/7里有4個1/7,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個1/7,是2/7。
4、怎樣列式計算呢?(板書:4/7÷2=)到底應該怎樣計算分數除法呢?下面請同學們和老師一齊來探索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板書課題:分數除法(一))。
三、大膽猜想,舉例驗證k12教育空間。
1、提問:想一想,如果不看圖,你算4/7÷2=2/7嗎?你能提出你的大膽猜想嗎?
學生可能會得到“分母不變,被除數的分子除以整數得到商的分子”的結論,舉例驗證。
師:大膽地猜想是一種非常好的數學思考方法,但還要經過科學的驗證。
2、課件出示:把一張長方形紙的4/7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師:可以列出算式嗎?
四、激發矛盾,再次探究。
1、提問:4/7÷3這道題與剛才那幾道有什么不同?(分數的分子不能被除數整除)。
如果要算4/7÷3剛才的方法還能用嗎?
師:看來我們要換一個思維方式探索能普遍運用的方法。
2、提問:把這4份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呢?請同學們用課前準備的圖形分一分、涂一涂。涂好后在四人小組內交流一下怎樣分。
3、你是怎樣分的?
(把4/7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就是這張紙的4/21。)。
4、把4/7平均分成3份,這其中的一份實際上就是4/7的幾分之幾?求4/7的1/3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來計算?(板書)。
5、對照這兩道算式,你有什么想法嗎?
師:分數除以整數,就等于分數乘以整數的倒數。
6、小結:同學們真能干!會把新知識轉化成舊知識來解決,以舊學新是我們數學學習的一個重要的方法。
小結:這就是分數除以整數的常用的方法,誰來說一說這種算法是怎樣的?那么0能不能作除數呢?所以,這里還要補上一個條件(0除外)。
7、在今后的分數除法計算中,我們常用這種方法。因為無論分數的分子能否被整數都可以進行計算,不受什么條件限制,它的應用更普遍。當然,分數的分子如果正好能被整數整除時,我們也可以應用第一種算法計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題時要合理靈活地選擇計算方法。
五、鞏固提升。
1、引導學生完成填一填,想一想。(學生獨立完成,全班交流。)。
2、引導學生完成試一試。
六、課堂總結:談一談這一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2.能列式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
3.使學生在探索分數與除法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數感,培養觀察、比較、分析、推理等思維能力,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體體會每一個商的由來和表示的含義。
整個教學過程共安排4個環節完成。
:分成以下6個層次完成。
第1層,分析問題,列出算式。我首先把剛才的情境圖變為:把3塊餅平均分4個小朋友,每個人分得多少塊?學生很容易將復習題的解題方法遷移過來,列出算式34,老師適時板書出來。
第2層,動手操作,探究結果。引導學生觀察算式,發現每人分到的餅不滿1塊時,可以用分數表示。這個分數是多少呢?接著讓學生根據課前準備的圓形卡片,在小組內動手做一做。
第3層,組織交流分法,得出答案??赡軙霈F兩種分法。一種是一塊一塊地分,每人每次分到1/4塊,3個1/4塊是3/4塊。第2種分法,3塊一起分,每人分得3塊的1/4,即3/4塊。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將兩種分法用電腦動畫逐個演示。并相機完成板書:34=3/4.
第4層,自主探究。在此基礎上,我提出“把3塊餅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塊?"讓學生自主探索。并讓學生將探索的結果在小組內交流。并在組織交流時適時板書:35=3/5.
第5層,歸納總結。這時,我指著板書內容提出問題:觀察黑板上的兩個等式,你發現分數與除法有什么關系?同時板書課題: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在學生充分交流后老師小結:被除數相當于分子,除數相當于分母。然后板書:被除數除數=被除數/除數。最后,讓學生理解并掌握分數與除法關系的字母表達式,并讓同學們討論為什么分母不能為0,讓其明白其中的道理,板書:ab=a/b.
第6層,嘗試練習。先試做“試一試”的題目。反饋時讓學生說說是怎么想的?
接著讓學生獨立做練一練的兩組題。第一題要讓學生比較一下每組的上下兩題有什么不同,進一步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第二組繼續讓學生說說是怎么想的。
1、做練習八的第一題。先讓學生在小組里說說,再指名口答。
2、做練習八的第二題。獨立填寫,集體訂正。
3、做練習八的第三題。讓部分學生說說是怎么向的。
4、做練習八的第四題。要讓學生說出題中的問題有什么不同。
5、做練習八的第五題。讓學生聯系分數的意義填空,再引導學生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列出算式。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你有什么收獲和感想?先讓學生說一說,老師在適時補充: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其實數學上很多知識之間都是有聯系的,同學們不但要會做題,更要思考這些知識間的內在聯系,這樣你就會越來越聰明。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過分數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分數乘法解決問題、用方程解“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文字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解決問題一樣,本小節的教學的“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是多少”的解決問題,也是由于分數乘法意義的擴展,相應的除法意義的具體含義也有了擴展,從而產生了新的解決問題。這類解決問題歷來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教材安排仍采用先列方程求解的方法,加強了與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乘法解決問題的聯系,重點幫助學生分析題里的數量關系,特別是對單位“1”的量的準確分析,明確它是已知還是未知,以此來確定怎樣用方程解。此外也加強了方程解與算術除法解的聯系,使學生通過方程解領會此類解決問題的特征,學會用算術法直接列式計算。這樣既培養學生靈活解答分數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助于發展學生思維的廣度。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學會用方程解答“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分數除法解決問題,并掌握檢驗的方法。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嘗試、創新的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通過兩種方法解答解決問題的體會,感受獲得成功體會的經歷,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有良好的數學情操。
(二)教學重點。
用方程解答“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分數除法解決問題,也是由于分數除法意義的擴展,相應的除法的意義的具體含義也有所擴展,而產生新的解決問題。掌握這類解決問題的結構特征,能用方程和算術方法解決,是難點所在。
為了真正地落實新課程標準,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使探索發現成為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讓他們主動參與探索學習的過程,變教為主為學為主,提高獲取知識的本領,因此本節課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索的方法進行教學,從而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六年級學生已具備了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觀察推理能力,并且仍具有好玩、好奇的特征,因此我主要指導學生采取以下的學法,使學生不僅“學會”,更要“會學”。以分組合作的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有充分的時間討論、思考,自己主動的獲取知識,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到學習帶來的快樂,真正實現教師角色的轉變,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一)引出新知。
第一個環節:復習舊知,促進遷移。
該環節主要復習與新知有密切聯系的舊知,為新知的探究鋪路搭橋,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設計如下:
1、解方程。
第二個環節: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對小學生來說,通過自己的探索獲取新知,就是一種再創造,第二個環節的教學,我設計如下層次展開:
第一層次:獨立探索。
出示例3后,激勵:老師相信同學們一定會解決這個難題,開始行動吧!先放手讓學生嘗試列式計算。教師提示可根據復習題的數量關系式,用未知數x幫助自己解這道題。
第二層次:合作探索。
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如何畫圖表示題意,找數量關系,根據數量關系列方程。該環節是學生學習時的難點所在,只有讓學生深入理解題意,了解此類題型的結構特征,把握題中所含的數量關系,才能真正把知識內化為能力,做到舉一反三,運用自如。我如此設計,正基于此。這樣做既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合作的精神,又培養了學生的分析推理調整的能力。
第三層次:嘗試練習。
讓學生獨立完成教材117頁的第3題,個別學生板演,教師在學生完成后集體點評,強調學習的難點。
第三個環節:變式練習,鞏固深化。
練習的設計要抓基礎知識與發展創新能力緊密結合起來,以達到發展思維,形成技能的目標。在此環節我設計了如下練習:
1、定位練習。
仿照例3出示類似的兩道解決問題,要求學生讀題,畫圖,深入理解題里的數量關系,列出數量關系式。強化難點,形成技能。
2、提高題:同來互相編題,互相解答。
通過以上練習,促使學生將新的知識溶入到已有認知結構中,以利于更好的遷移和運用。
第四個環節課堂作業反饋信息。
完成課本練習二十三第4-7題。
(三)說“誘思探究”在本節課的具體體現。
1、以學生為主體,教學中多次引導學生嘗試練習,引導學生把舊知與新知進行對比;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親身體驗,切實把學生推向學習探索的第一線。體現了“誘思探究”對當代課堂教學的要求。
2、設計多層次,多形式的練習,促使知識的形成和內化。教學中,我做到復習鋪墊練,新知嘗試練,難點強化練,是練習面向全體學生,人人參與,全員動手,從而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得到了落實。
本堂課我設計了“題目——線段圖——等量關系式——解決問題”這樣四個環節來教學例(1)的2個問題,本是很清晰的一個教學思路,意在引導學生解決問題的同時教給他們此類問題的解決方法。但由于教學時,我對線段圖環節的教學引導不足,沒有充分發揮線段圖的作用,有些流于形式,因此學生在等量關系的推導上就未能如教師預計般順利。下次如果再有類似的教學,我將注重思索如何將題目、線段圖和等量關系式三者更有機地結合起來。
各位評委、各位專家: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分數除法一》。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課堂評價五個方面來進行授課說明。
這一環節包括:教學內容、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本課節選自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十冊第三單元第二課時的《分數除法一》――即分數除以整數。
本課屬于數與代數領域,是在學生學習了分數乘法、認識了倒數的基礎上教學的,教材中呈現了兩個層次的問題。第一層次是把一張紙的7分之4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第二層次是把一張紙的7分之4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目的是讓學生在涂一涂、算一算的過程中通過數形結合,理解一個數除以整數的意義。
知識技能目標:理解分數除以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數學思考目標: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養學生手腦協調能力以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解決問題目標:了解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個問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處理。
情感態度目標:經歷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得出結論的過程,體驗其中的成就感。
重點: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掌握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難點:理解分數除以整數計算法則的推導過程。
1.我選擇的基本教法是:啟發式談話法。
主要教法是:操作練習法。
輔助教法是:情境激趣法。
這樣的教法只是對學生學習的一個引導。真正的體驗還來自學生的學法,我準備采用動手操作法、合作交流法、練習法三種學法。
2.我準備的教具是:我準備采用多媒體設備,因為這樣的教具會使課堂教學直觀、形象、生動、高效,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我準備的學具是:兩張長方形操作卡,目的是讓學生在操作中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掌握重點、理解難點。
為了讓學生在發展中學數學,學發展中的數學,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1)鋪墊導入我準備投入的時間是(3到5分鐘)。
(2)而新知生成我準備用(18分鐘)。
(3)鞏固拓展預設的時間是(10分鐘)。
(4)而總結延伸我準備用(2到3分鐘)。
1.關于鋪墊導入我是這樣構建的:與本節課銜接緊密的知識點有二:一是倒數;二是分數的意義。所以,我設計了以上兩個內容(課件)的鋪墊練習。而分數的意義又與本節課緊密相連,所以,我以一句“如果把這個分數繼續分下去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分數除法一”,隨后引出課題,轉入新知教學。
2.新知生成:依據最佳時間原理,這一環節是在學生思維的最佳期進行教學的,大約需要18分鐘。下面依據教材編排的順序分三層進行授課說明。第一層,情境一:把一張紙的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引導學生依據整數除法的意義列式,隨即板書:除以2。
之后,引導學生獨立在操作卡上分,涂,反饋后得出答案,板書。緊接著,進行此題的提煉歸納,及分子能被除數整除的計算方法,并模仿出題。第二層,把一張紙的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引導列式,板書。在這里,我對教材進行了嘗試性變動,原題是“把一張紙的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改動后保持其被除數的分子不能被整數整除的本質“把這張紙的平均分成4份”更便于學生分、涂、折的操作。在分、涂、折之后,得出答案。
3.學生學習新知后,必須以形式多樣的練習加以鞏固提高,所以接下來我要說鞏固拓展:這一教學環節,我遵循由淺入深、拾級而上的練習原則設計了以下三個層次的練習。
第一個是基礎練習:單一的判斷習題和單一的計算習題,目的是為突出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法則這一重點。
第二個是實際應用的練習題:這一形式的練習會讓學生將知識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深刻體驗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
第三個是拓展拔高的練習題:開放的課堂需要開放的思路,這樣的練習是針對學有余力的學生設計開發的智能題,體現了尊重個體學生特點的原則。
通過以上層層練習,不但鞏固了新知,而且訓練了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學法得以貫徹,知識得以傳輸。
4.總結延伸。
第一項:(課后仔細讀課本25到26頁)通過這個作業培養學生的讀書習慣,重要的是訓練學生從書本獲取知識的能力。
第二項:(依據今天所學知識自己練習5道分數除以整數的練習題)目的是訓練學生思維的發散性,使他們既收獲知識又訓練能力。
除以一個整數(0除外)等于乘這個整數的倒數,我設計的板書力求體現知識性、簡潔性、層次性、既突出了重點,又突破了難點。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币虼宋乙龑W生反思,讓學生交流,這一節課,你有什么收獲?有哪些方面的體會?通過師評、他評、自評,讓學生的學習探究過程更加高效、更加快樂。
數學教學,要讓學生在一種積極的思維狀態下,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也就是經歷一個豐富、生動的思維過程,使學生通過嘗試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我始終以學生發展為立足點,以自我嘗試、討論探究為主線,以求異創新為宗旨,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參與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中。在教與學的過程中,使學生觀察、操作、口頭表達等能力得以培養,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以開發與增強。
《分數與除法》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二課時的內容。本節課,是在分數意義的基礎上,使學生初步知道兩個整數相除,只要除數不為0,不論是被除數小于、等于、大于除數,也不論能否除盡,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商,這樣可以加深和擴展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同時也為講解假分數以及把假分數化為整數或帶分數做好了準備。本節課比較抽象,學生容易理解用除法計算,但是理解計算結果比較困難一些。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和學生的實際,依據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結合教材自身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我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2)能力目標:
(3)情感與態度目標:
結合學生認知規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在具體的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以及培養學生自我探索的意識和創新精神。
3、教學重點。
經歷探究過程,理解和掌握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4、教學難點。
理解用分數可以表示兩個數相除的商。
學生認識事物是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認知規律,學生雖然知道了分數的意義,但要使學生真正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必須遵循他們的認知規律。因此,本節課采取的教學方法是嘗試教學法,利用學具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大膽嘗試,通過動手操作,觀察發現,引導歸納出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學生的學法與教師的教法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所以嘗試探究、動手操作、發現問題、整理歸納貫穿于整節課。
總之,力途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眼、口、腦、手等多種感官參與認識活動,讓孩子們在積極的數學思維狀態下,真正感受到“我能行”。
針對以上思想,我說一下教學流程中的每一步設計意圖:
(一)、復習導入點明課題。
因為本節課是在分數意義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讓學生加深對分數的意義理解,明確本節課要干什么。開門見山出示課題。
(二)、探究新知。
1、喚起生成,由6張餅平均分給3個人,怎樣列式得出除法,然后根據除法的意義順勢引導1張餅平均分成2份、3份、4份怎樣列式,然后多媒體給學生以直觀形象的演示,讓學生理解分數可以寫成除法。給學生以表象的認識。
2、嘗試探究,
首先提出問題:3張餅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分幾張?然后讓學生利用學具動手操作分一分,討論交流,并讓學生展示分的過程,把課堂還給學生。同時根據學生的匯報多媒體展示分的過程。使學生明確三張的四分之一就是一張的四分之三,所以每人分四分之三張。
這時,當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所以馬上進行補充事實,舉一反三。
2張餅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分幾張?3張餅平均分給5個人,每人分幾張?這樣學生就比較容易的遷移知識,得出2/4與3/5。
3、歸納概括。
通過以上的動手嘗試探究,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所以放手讓學生觀察發現分數與除法有什么關系,得出結論。同時使學生初步知道兩個整數相除,只要除數不為0,不論能否除盡,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商。
(三)嘗試練習。
接著,就是學生進入當堂練習中,設計有層次的、題型多樣的練習,及時的鞏固新知,達到當堂學,當堂清的效果。使學生更進一步理解本節課所學內容。
本節課,是在分數意義的基礎上,使學生初步知道兩個整數相除,只要除數不為0,不論是被除數小于、等于、大于除數,也不論能否除盡,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商。
從總體來看,本節課學生能在具體的情境中動手操作,大膽嘗試,興趣比較濃厚,而且學生動手分的情況也比較好,也能大膽的展示,基本上掌握了分數與除法的關系。使我感受到數學的動手操作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途經。但還存在許多細節問題:
1、在課堂結構安排上有點前松后緊。
2、學生展示分的過程時沒有點到位,有點亂,不太突出。
3、總結歸納時沒有充分放手學生,而且比較急匆匆而過。
4、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比較欠缺。
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要盡量克服這些困難,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質量。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們學過分數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分數乘法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類應用題歷來是學生們學習的難點。教材安排仍采用先列方程求解的方法,加強了與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乘法應用題的聯系,重點幫助學生們分析題里的數量關系,特別是對單位“1”的量的準確分析,明確它是已知還是未知,以此來確定怎樣用方程解。此外也加強了方程解與算術除法解的聯系,使學生們通過方程解領會此類應用題的特征,學會用算術法直接列式計算。這樣既培養學生靈活解答分數應用題的能力,也有助于發展學生們思維的廣度。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會分析較復雜的分數除法應用題數量關系。
(2)能列方程正確解答稍復雜的分數除法應用題。
(3)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是:能用方程正確解答稍復雜分數除法應用題。
教學難點是:確定單位“1”、分析數量關系。
1.自主探究、尋求方法。
讓學生充分自主探究、尋求分數除法的解題方法。
2.設計教法體現主體。
課堂設計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間的合作與交流各抒已見、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1.復習鋪墊(分兩個內容)。
讓學生來說說等量關系,找一找單位“1”
合唱隊有女生30人,男生比女生多1/3,女生有多少人?
意圖:解決問題中關鍵是找出題目中關鍵句的等量關系,因此安排了這一環節,一來是回顧,二來是在這里分散難點,以便在接下來出現一個完整題目,數量關系的分析能較為自然了。
2.教學新知。
改例題為男生比女生多1/3,女生有多少人?
(補充)男生比女生少1/3,女生有多少人?
比較的目的:為了讓學生明白這里的等量關系不變,變的是其中的已知與未知的量,因此我們仍然可以順著剛才的思路,把未知的量設為x,應該說學生是不會有困難的。
例題與補充題的比較是考慮到,比單位“1”多(少)幾分之幾的區別,數量關系不一樣了,其中未知與已知的量是相同的。也可以用方程的方法來解決。
各位老師,下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分數除法(二)。
分數除法(二)北師大版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第三課時。它是分數除以整數的后繼性學習,為分數除以分數及后面的分數混合運算提供認知和學習基礎。
教材對本課時的教學方法是讓學生通過多次觀察,從中歸納出一個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法則,我稱這為倒數計算法。然而根據我多年的教學經驗來看,學困生并不能正確運用倒數計算法,為了讓大多數學生都能掌握并能正確計算一個數除以分數,教學中我引進了通分計算法。
為此,我把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三條:
1、掌握一個數除以分數的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2、經歷猜測、驗證和歸納的過程,利用通分法計算的結果來推理出倒數法計算的過程。
3、利用數形結合的方式,體會“轉化”的數學思維方法。
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運用計算方法正確進行計算,教學難點是理解一個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
本課時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多看圖觀察,讓學生經歷猜測、驗證和歸納的學習過程,使他們通過小組合作理解計算法則。
老師準備平均分成2份、3份和4份的圓紙片各4張,為學生準備一張練習紙,練習紙上畫好三組沒有平均分的圓紙片和書第27頁上畫一畫的題目,把書中已畫出的部分隱去,讓學生親自去畫。
1、復習鋪墊,提供猜測基礎。
數學的學習離不開學生的經驗基礎和認知水平,為了讓學生能正確理解本課時內容,我首先出示復習題1:“把 1/2 張餅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能分到幾張餅?” 學生根據前一課時所學方法分別用倒數法:1/2 ÷4 = 1/2 ×1/4 =1/8 (張)或者用通分法:1/2 ÷4 = 1×4/2×4 ÷4= 1/8 (張)通過列式計算。然后讓學生說一說計算法則。
接著出示題2:有4張同樣大的餅,每2張一份,可分成多少份?
在解答這兩題的基礎上,我提出問題:猜一猜4 ÷ 1/2 等于幾?由于受到上一課時的負遷移,部分學生仍然會用一個分數乘整數的倒數,算成:1/4 ×1/2= 1/8 ,當然也可能會正確計算出結果。這時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明白:判斷一個猜想是否正確,需要通過科學地驗證。
這樣的設計既為學生提供了學習新知識的經驗基礎,又能激起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
2、驗證猜想,理解計算過程。
學生在練習紙上畫出平均分的過程,并通過小組合作形式理解計算的過程。反饋時,教師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清計算的思路,大部分學生會認為1張餅里有2個1/2 ,可以分給2個小朋友吃,4張餅就能分別8個小朋友吃,列式為:4÷1/2 =4×2=8(個)。但這個過程并不能使學生自然過渡到對倒數法解題的理解,也就是說,學生通過4÷1/2 =4×2=8(個)并不能理解4 ÷1/2可以用4×1/2的倒數來計算。這時我引進了通分法來計算:讓學生觀察示意圖,理解4 ÷1/2 就是求4里面含有幾個1/2。而4就是8/2 ,根據學生以前知識結構,學生易于知道 里有8個 ,最后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計算方法, 4÷ 1/2 = 8 ÷ 1/2 = 8; 追問:8是怎樣算出來的?學生再次從計算的角度去思考:當兩個分數的分母相同時,只需要用被除數的分子除以除數的分子就能求出商。
由于通分法計算遵從了學生的認知水平,易于被學生尤其是學困生理解,而倒數法的意義很難被學生理解,但它簡潔的計算過程又是今后學習不可或缺的。所以在教學中我把兩種計算方法同時滲透,力求使讓通分法成為理解倒數法的基石。
這個教學過程完成了教學目標中的“讓學生經歷猜測、驗證和歸納的過程,利用數形結合的方式,體會“轉化”的數學思維方法?!?/p>
3、大量練習,使用計算方法。
數學的歸納過程不是把一個單一的數學現象,而是把一系列有相同特點的數學現象抽象成具有代表意義的符號特征,這就是建模過程。
為了讓學生能充分感知一個數除以分數的計算過程,我先出示了兩道變式題:每個小朋友吃 1/3 張、1/4 張餅,可分給幾個小朋友吃?讓學生模仿前面的例題進行實際操作,獨立完成計算,教師巡視中加強學困生的輔導。
接著出示書中“畫一畫”的練習,以同桌合作的方式,再次讓學生體會借用圖形來理解計算的優勢,認識數形結合對數學解題的幫助,從而完成這三個教學目標。
在大量計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這些算式,然后用自己的話歸納出一個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
4、觀察比較,選擇計算方法。
讓學生觀察用通分法與倒數法的計算過程,體會倒數法在計算中簡潔優美。但讓學生體會:如果覺得通分法更適合,也可以使用通分法進行計算。
《數學課程標準》提倡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對于數學認知水平較低的學生,允許他選擇并不優化的方法,等知識水平有了進步再來運用其他更有利的方法進行學習。
5、歸納總結,完善計算法則。
通過前面多次的敘述和大量的計算,計算法則已是呼之欲出了,但學生的語言不夠簡潔扼要。這時我提出:看誰說的計算方法與數學家說的方法最接近?并說出前一部分:“一個數除以分數等于——”。讓學生接著完成后面的部分。最后出示書中的計算方法,并對學生的歸納總結提出鼓勵性評價——太棒了,你們大多數都有數學家的天份。
板書內容較多,從學生的猜測到驗證過程,一步步引導學生體會數學的學習方法,為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計算方法提供了直觀可靠的依據。
陸路老師的《分數除法》解決問題這是一節實實在在的數學課,體現了高段數學課平實的特點,在安安靜靜的課堂氛圍中,充分給予了學生思維的空間,感受純數學的魅力,從中感受到陸路老師扎實的基本功和駕馭課堂的能力。
陸路老師語言流暢,干脆利落,問題的指向性強設置懸念,啟迪他們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激起他們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設疑導思,讓學生滿懷熱情地投入學習。
兩位老師都能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以圖文并茂,聲像俱佳的表現形式,大大增強學生對抽象事物與過程的理解與感受,將課堂教學引入全新的境界。在應用現代化教學工具的.同時,并能很好的與傳統的數學教學手段相結合,做到嚴謹和生動相結合,既提高了教學效率,又達到了解決數學問題的目的。
總之,聽完課后,深深感受到了更強的危機感和緊迫感。我們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學習新課程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認真反思我的工作,虛心向各位老師學習,特別是在如何關注學生的學習困難,如何通過現有的教學設施高效課堂教學,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等方面多作探索。
本節課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系,運用此關系探索假分數與帶分數的互化方法,理解假分數與帶分數的互化算理,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推理、歸納、交流的能力。讓我感受最深的是,整堂課的.節奏非常平穩,課堂很樸素,給人的感覺很真實。
整節課教學有以下特點:第一,教學重點把握準確,教學過程做到了突出重點,同時在這個教學環節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自己通過合作探究得出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然后教師抓住這個重點,加以鞏固。第二,教學線索清晰,使課堂內容緊湊而井然有序。第三,講授新知的過程注重學生的自我探究。比如在研究分數與除法關系時,讓學生小組交流后說出它們之間的關系。第四,在探索假分數與帶分數的互化時,教師放手讓學生自己觀察比較課本上的方法,然后讓學生歸納出假分數與帶分數的互化算理,在這個環節上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本節課我個人認為有如下值得商榷之處:
第一,根據實際教學情況,本節課的內容是不是有點過多?感覺每個環節過渡得較快,成績較差的學生有點跟不上來。
第二,學生在探索假分數與帶分數的互化方法時,教師是否可以把假分數化成整數的方法引導出來。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上冊的分數除法單元中的例1與例2。例1是分數除法的意義認識,例2是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在這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整數除法的意義和分數乘法的意義及計算,而本課的學習將為統一分數除法計算法則打下基礎。
例1先是對整數除法意義的回顧,再由100克=1/10千克,從而引出分數乘除法算式,通過類比使學生認識到分數除法的意義與整數除法的意義相同,都是‘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例2是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教學,意在通過讓學生進行折紙實驗、驗證,引導學生將‘圖’與‘式’進行對照分析,從而發現算法,感悟算理,同時也初步感受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
根據剛才對教材的理解,本節課教學的目標是:
1、通過實例,使學生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與整數除法的意義是相同的。
2、動手操作,通過直觀認識使學生理解分數除以整數,引導學生正確地總結出計算法則,能運用法則正確地進行計算。
3、經歷觀察、猜測、實驗、驗證和歸納的過程,感受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并從中發展抽象思維能力。
本課的.重點是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和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本課的難點是分數除法一般算法的理解。這是因為要將除以一個數轉化為乘以它的倒數,在運算形式上由除法轉化為乘法,變化較大,而學生往往由于思維的定勢,一時不容易接受。所以本課的關鍵是如何引導學生在實驗和驗證中自主體驗和感悟。
為了達成教學目標,本課的教學必須貫徹以學生為主體,堅持啟發與發現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大膽猜想,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的思維活動得到有效的提升,動手實踐,在體驗中、在交流中發現規律。
學習方法上強調以探究學習法和動手操作法為主。認知結構理論告訴我們,學習是學生積極主動的內化過程。只有通過主動參與獲得的知識,才是有意義的。因此,在重難點的學習上,通過折紙實驗與驗證,數形結合,從而實現真正的理解。
開課,就對前一單元所學的分數乘法的計算和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進行復習,目的在于為教學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打下基礎,因為分數除以整數就等于這個分數的幾分之一,根據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就用分數乘幾分之一就可以得到結果,而對于分數除法的意義,就直接利用例1的素材導出整數除法的意義再遷移到分數除法的意義。
在教學例1時,我沒有直接把教材中的三個問題端出來,而是讓學生通過教師給出的信息來提出數學問題,學生編出乘法問題并列式解答后,問學生:你能根據這個乘法問題編出兩個除法問題嗎?然后再一一列式解答,再通過對這三個算式的觀察比較,得到整數除法的意義。這樣安排教材,我的理解是:如果直接將素材一一呈現出來,感覺很單調泛味生硬,不能留住學生的注意力和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對思維活動就是一種壓抑,反過來我這樣安排,感覺是把靜態的教材動態的出現在學生面前,利用素材自問自答,對學生來說是一次有價值有效的思維活動,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應該是有一個提升的,同時問題也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然后指出問題中是以克為單位,如果以千克為單位,100克應該怎么改寫?改寫后,算式應該怎么列?后面兩題中的單位也改寫了,又怎么列式計算?用一系列的問題,遷引出分數乘除法的算式,再通過對分數乘除法算式的仔細觀察,觀察時引導學生對照整數乘除法的算式,找到之間的共同點,從而得到分數除法的的意義與整數除法的意義相同,我這樣教學的想法是:第一因為問題更有挑戰性而能更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第二鍛煉提高學生的觀察比較事物的能力;第三通過比較自然得出分數除法的的意義與整數除法的意義相同,讓學生有種水到渠成的感覺,體味到在數學中知識是存在相互聯系的。
在完成做一做中,學生快速回答了2/3×4=8/38/3÷4=()8/3÷2/3=()的結果后,問:你怎么這么快就得到結果了呢?這個問題能更好讓學生利用除法的意義來解決問題,從而加深對除法意義的理解。
“分數與除法的關系”這一教學內容,是小學數學第十冊,第五單元中第一小節的授課內容,本節課承接了分數的意義等知識,又為今后學習,單位名稱的轉化和分數的大小比較等內容做好知識的鋪墊,所以讓學生很好的掌握分數與除法之間的關系,體會量與率的區別十分重要。
本節課的指導思想是以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創新能力以及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發展學生空間觀念。
分數與除法的關系這一小節的目標有以下幾點:
1、知識目標:是理解并掌握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知道如何用分數來表示除法算式的商。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在生生合作中學會傾聽,收集他人的信息,在師生合作中,大膽創新勇于發現,不畏艱難。勇于探索和思考,培養學生轉化的思想。
本課材的內容是由以下幾部分組成的:
第一部分:是將1個物體平均分,來體會除法算式與分數的商的結果之間的聯系。
第二部分:是將3個物體來平均分,來體會每份的多少?它的商與除法之間的關系。
第三部分:是本節的升華,總結分數與除法間的關系,歸納字母表示關系式。
第四部分:是教學有關單位名稱之間的轉化。
本節的重點是理解分數與除法之間的關系。而本節的難點是具體體會每一個商的由來,它具體表示的意義,也就是通過分數與除法之間各部分關系的教學,實際上要將分數的意義在學生的感性認識上進行一次升華。本節課我采取利用具體實物,圖形相結合的教學手段來進行教學,教學過程的設計采取在大量的數活動和數學信息中感知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
在教學的進行中,要充分創設讓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氛圍,設計生動有趣,富有個性的數學活動,在學習中使學生獲得有價值的數學,實實在在的學好基礎知識,讓每個學生通過學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營造民主、和諧、活躍的學習空間,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材料準備:一米長的繩子一條,每個學生準備三個大小相同的圓紙片,水彩筆、直尺等文具。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力圖體現“尊重學生,注重發展”,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活動對學生理解數學的重要性,本節教學內容分數除法中的解決問題,問題情境的數量關系表現為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要求這個數,這樣的的實際問題,與分數乘法中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實際問題,具有緊密的內在聯系,即數量關系相同,區別在于已知數與未知數交換了位置,因此我有意識地采用多種活動方式,讓學生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嘗到發現數學的滋味。
在學習了分數乘法的基礎上,孩子們對分數的運算有了一定的掌握,計算能力的日益提高,也使得孩子們有更深一步探求的欲望,因此,利用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開展本節課,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
根據上述對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的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目標:使學生學會掌握簡單分數除法應用題的解法,能熟練地列方程解答這類應用題。
基本技能目標:進一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
基本思想目標:在充分利用教材情境引導學生學習分數除法的同時,滲透數形結合、建模、遷移等數學思想。
基本活動經驗目標: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樹立能夠學好數學的信心。
根據教材內容和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把弄清單位“1”的量,會分析題中的數量關系確定為本節的教學重點;把掌握分數除法應用題的解題方法確定為本節的教學難點。
通過以下的方法讓學生親身體驗合作的成功和愉悅。
1.觀察發現法,通過觀察電腦課件中國王的故事的演示,突出單位“1”這一重要知識點。
2.嘗試發現法,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互相講解自己的方法和見解,自己去列式,在嘗試的過程中發現問題。
3.動手操作法,通過動手畫線段圖,感受文字與圖形的轉化統一。
4.最后運用概括總結法讓學生概括解決此類問題的方法。
依據本節課教材知識結構及小學生認知發展的規律,實現“尊重學生,注重發展”的教學理念,圍繞教學目標,我把本節課的程序安排如下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引導學生“說”
在這里我設計了一個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國王給大臣出了一個有趣的數學問題,你能來解決嗎?皇宮里的水池是有多少桶水組成的?”學生交流匯報,說一說自己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通過這個問題實際的解決方法引出根據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問題。從而引出例題。
第二環節:幫助學生“悟”
解決第一個題:小明的體重是多少千克?
分下面四個步驟進行。
1.理解題意,找出題目中所涉及到的量。
2.根據題目中的已知量,尋找其中的等量關系式。
3.嘗試繪制線段圖。
4.根據等量關系式嘗試列試解答。
以上四個步驟都是在學生進行討論交流的前提下,然后指名匯報,同時我利用課件演示出完整的過程,最后讓學生概括出解決問題的思想方。
解決其他問題。
如果說解決第一個問題由教師的扶到學生的悟,那么在解決這一問題時,我完全做到放,讓學生通過自己剛才的發現,獨立去完成這一問題。
(設計意圖:討論交流、合作探究、自主發現的學習方式越來越引起教師的重視,這樣的學習方式出現在課堂上,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觀,為學生的全面發展,特別是學生個體人格的發展,創造了適宜的環境條件。)。
第三環節:組織學生“用”
本節練習我以“誰是數學小能手”的形式,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呈現了我精心設計的,層次不同的,由淺入深的四個問題情境。
(設計意圖:學生在以上合作探究的基礎上,已初步建立把文字轉化成圖形的思想方法,這幾道題的設計目的是給學生提供難易適宜的思考空間,讓每名學生都體驗到學習數學成功的喜悅。)。
第四環節:指導學生“想”
通過這節課的分析與講解,請學生思考我們遇到此類的問題該如何入手,該找出其中哪些有用的信息,該怎樣發現其中的問題,該如何進行分析和解決。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423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