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需要靈活調整,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及時進行修改和修正。這是一些成功教師分享的教學工作計劃示例,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節課的重難點在于設未知數和找等量關系,通過這兩道題的練習,為第三道題的變式練習做準備。
3.養殖場有白兔和黑兔,白兔的只數是黑兔的4倍。
(1)白兔和黑兔一共230只,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
(2)白兔比黑兔多138只,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
請同學們先獨立完成第一問,然后我們進行交流。
第二問請大家認真思考,觀察與第一問的區別,獨立完成后,進行交流。
四、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87~88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開放的情境中合理提取數學信息,能夠從條件或問題想起確定解題思路,能正確地分步列式解答相關的兩步計算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初步的分析、綜合和推理能力。
3。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積極與同伴進行交流,體會成功的快樂。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自主探究解決方法。
1。課件演示小猴摘桃的情境。
毛毛猴說:“我們一共摘了42個桃?!?/p>
提問:如果你是小猴,你準備怎樣安排自己的食物?
學生可能提出兩種方案:(1)每天吃的個數同樣多。(2)每天吃的個數不同,如:第一天吃9個,第二天吃12個。
提問: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
估計學生會提出:吃了多少個桃?還剩下多少個桃?……。
談話:我們先來解決其中一個問題:還剩下多少個桃?你能獨立解決嗎?
[設計意圖:變靜態展示問題為動態生成問題,培養學生根據已有信息提出問題的能力。]。
2.探究解決方法。
要求學生先獨立思考解決,再進行小組交流。
學生可能有下面兩種想法:(1)從條件想起。根據每天吃9個桃,吃了3天可以求出長尾猴吃了多少個桃,再用一共摘了42個桃減去吃的桃,得到還剩多少個桃。(2)從問題想起。要求還剩多少個桃,需要知道摘了多少個桃和吃了多少個桃,已知摘了多少個桃,所以要先求出吃了多少個桃。
談話:你能根據上面的討論,自己列式解答這個問題嗎?
學生嘗試列式,教師板書:
(1)吃了多少個桃?9×3=27(個)。
(2)還剩多少個桃?42—27=15(個)。
提問:9×3求得的是什么?42—27為什么會得到剩下的呢?
3.引導反思,形成思路。
提問:為什么要先算已經吃了多少個桃?
4.遷移解題思路。
出示“試一試”。
毛毛猴說:“我一共摘了42個桃?!遍L尾猴說:“第一天吃(9)個,第二天吃(12)個(用學生課始時提出的數據)?!贝罂ㄌ岢鰡栴}:“還剩下多少個?”
提問:要解決這個問題,應先求什么?
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并在小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與計算方法。
教師巡視,并及時發現下面兩種解法,指名板演:
(1)9+12=21(個);42—21=21(個)。
(2)42—9=33(個);33—12=21(個)。
組織交流時,重點引導學生表述第一種方法的思考過程,并提問:這樣解答與例題的解答方法有什么相同點?(都是要先求已經吃了多少個)。
交流第二種方法。提問:這種解法先求什么?與第一種解法有什么不同?
二、分層練習,逐步鞏固。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學生敘述題意后,提問:要先求什么?為什么?
學生獨立解題,并組織反饋。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自主解決,并匯報解決問題的過程。
讓不同解法的學生分別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著重引導學生理解每一種解法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的)。
3.做“想想做做”第3題。
學生獨立列式解答,并與同伴交流(每一種解法的思考過程)。
4.做“想想做做”第4題。
學生獨立解答后,組織全班交流。
5.拓展練習。
毛毛猴摘了3天桃,一共摘了31個;長尾猴也摘了3天桃,每天摘9個。
(1)毛毛猴與長尾猴一共摘了多少個桃?
(2)毛毛猴比長尾猴多摘了多少個桃?
學生獨立解答后,提問:這兩道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三、整理反思,形成思路。
提問: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解答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我們可以怎樣思考呢?舉例說一說。
《課標》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生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要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谶@一理念,朱老師在本節課中注重了讓學生動手操作、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學生在操作中明白算理;小組討論中,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也學會去聆聽別人的意見并作出適當的評價和補充。學生在交流中相互啟發,在不同觀點、創造性思維火花的相互碰撞中,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
通過教學這節課的設計意圖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大多數學生已經學會了畫“與倍有關的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的線段圖,并且知道了畫線段圖來幫助解題有以下幾點好處:
1、有利于學生數學問題意識的培養。
線段圖第一次在教學中出現,在認知上是由直觀具體的“圖”向較為抽象的“線段”的'過渡,而這又是幫助理解數量關系,解決問題的一種有效手段。因此,在設計教學時,我將重點放在了畫線段圖的方法指導上:讓學生根據以往的知識基礎,理清數量關系,討論得出線段圖的畫法,明確一條線段表示一個數量,兩條線段之間是有聯系的,而這個聯系可以從信息里得到;在對“問號該標在哪兒”的討論中,明確了問題不同,問號所在的位置就會不同,解決的方法就會不同。
2、有利于學生分析數量關系,掌握解題技巧。
在這節課的學習中,學生在問題的引領下和在對線段圖畫法的討論中,得不斷的聯系已知信息,去體會、分析信息中數量之間的關系,因此,對于數量之間關系的理解是自然而然的獲得的,所以解決問題使學生感覺很輕松,講起解法頭頭是道。我相信,在以后的學習中,在解決問題時他們會用這種方法去分析數量之間的關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的。
3、有利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
這個優點是不言而喻的,在此就不多敘了。
1、課件演示小猴摘桃的情境。
毛毛猴說:“我們一共摘了42個桃?!?/p>
提問:如果你是小猴,你準備怎樣安排自己的食物?
學生可能提出兩種方案:(1)每天吃的個數同樣多。(2)每天吃的個數不同,如:第一天吃9個,第二天吃12個。
提問: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
估計學生會提出:吃了多少個桃?還剩下多少個桃?……。
談話:我們先來解決其中一個問題:還剩下多少個桃?你能獨立解決嗎?
[設計意圖:變靜態展示問題為動態生成問題,培養學生根據已有信息提出問題的能力。]。
2.探究解決方法。
要求學生先獨立思考解決,再進行小組交流。
學生可能有下面兩種想法:(1)從條件想起。根據每天吃9個桃,吃了3天可以求出長尾猴吃了多少個桃,再用一共摘了42個桃減去吃的桃,得到還剩多少個桃。(2)從問題想起。要求還剩多少個桃,需要知道摘了多少個桃和吃了多少個桃,已知摘了多少個桃,所以要先求出吃了多少個桃。
談話:你能根據上面的討論,自己列式解答這個問題嗎?
學生嘗試列式,教師板書:
(1)吃了多少個桃?9×3=27(個)。
(2)還剩多少個桃?42—27=15(個)。
提問:9×3求得的是什么?42—27為什么會得到剩下的呢?
3.引導反思,形成思路。
提問:為什么要先算已經吃了多少個桃?
4.遷移解題思路。
出示“試一試”。
毛毛猴說:“我一共摘了42個桃?!遍L尾猴說:“第一天吃(9)個,第二天吃(12)個(用學生課始時提出的數據)?!贝罂ㄌ岢鰡栴}:“還剩下多少個?”
提問:要解決這個問題,應先求什么?
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并在小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與計算方法。
預設5:
解:設海洋面積為x億平方千米。那么陸地面積可以表示為實際問題與方程教學設計億平方千米。
地球表面積-海洋面積=陸地面積。
預設:第一種方法最好,解方程的過程最簡單。
師:同學們你們簡直太聰明了,想出來這么多解決這道題目的方法,不過我們要在這么多的方法之中選擇最優的做法,一般遇到這類求兩個未知量的題目,我們要設一倍量為x,再利用題目中的等量關系來解決問題。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思考,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一般需要哪幾個步驟呢?
(3)總結方法。
1、設(找出未知數,用字母x表示)。
2、找(找出題目中的等量關系)。
3、列(根據等量關系列出方程)。
4、解(運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
5、驗(將解出的結果代入方程檢驗)。
6、答(完整地寫好答話)。
三、鞏固練習。
1、果園里蘋果樹和梨樹一共300棵,梨樹是蘋果樹的5倍,蘋果樹和梨樹各有多少棵。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解:設梨樹為x棵,則蘋果樹為5x棵。
b、解:設蘋果樹為x棵,則梨樹為5x棵。
通過這道題目的練習,使學生更深一步掌握設兩個未知量的方法。
2、找出下列各題中的等量關系。
教學內容:
教科書p13例9、p14練一練、p16練習三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x=c的方程的解法,會列上述方程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2.掌握根據題意找出數量間相等關系的方法,養成根據等量關系列方程的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列方程解應用題的基本方法,在理解題意分析數量關系的基礎上正確找出應用題中數量間的相等關系。
教學難點:
能正確找出應用題中數量間的相等關系。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今天研究一個與頤和園有關的數學問題。
二、學習新知。
1.p13例9。
(1)指名讀題,分析數量關系。
用線段圖表示出題目中數量之間的關系嗎?
學生嘗試畫圖,集體交流。
根據線段圖得到:水面面積+陸地面積=頤和園的占地面積。
啟發:這大題目中有兩個未知數,我們設誰為x呢?
(2)列方程并解方程。
指名學生列出方程,鼓勵學生獨立求解。
如果用x表示陸地面積,那么可以怎樣表示水面面積呢?
追問:這道題可以怎樣檢驗?
檢驗:a、72.5+72.53=290(公頃)b、217.572.5=3。
(3)觀察我們今天學習的'方程,與前面的有什么不同?
小結:像這樣含有兩個未知數的問題我們也可以列方程來解答。
(4)學生獨立完成p14練一練第1題。
三、鞏固練習。
1.p14練一練第2題。
教師引導學生找出數量關系式。
陸地面積2.4-陸地面積=2.1。
2.解方程。
2x+3x=60。
3.6x-2.8x=12。
100x-x=198。
3.根據線段圖列出方程。
4.解決實際問題:(列方程解)。
(2)一塊梯形田的面積是90平方米,上底是7米,下底是11米,它的高是幾米?
在做這道題時你認為應注意什么呢?
四、全課小結。
在解答這一類應用題時應注意什么?
五、課堂作業。
p16練習三第2-3題。
本節課教者以教材為依托,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結合生活實際,為學生創設探究數學問題的情境,鼓勵學生根據已有信息提出想要解決的問題,激起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興趣和欲望,進而促使學生根據已有信息和提出的數學問題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使學生能以一種數學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學會用數學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特別是教者幫助學生根據已知信息畫出線段,用線段圖去分析問題、了解數量之間的關系,進而感知方法、解決問題,為今后自主學習打下基礎。具體表現在:
1、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
俗話說“不學不成,不問不知”,問題意識是創新素質的基礎,在教學中,教者著力于培養學生“學會問,善于問”的能力,切實改變教學中只教“學答”,不教“學問”的現象。
2、教會了學生畫線段圖。
本節課中的線段圖是第一次在教學中出現,在認知上是由直觀具體的“圖”向較為抽象的“線段”的過渡,而這又是幫助理解數量關系,解決問題的一種有效手段。教者讓學生根據以往的知識基礎,理清數量關系,討論得出線段圖的畫法,明確一條線段表示一個數量,兩條線段之間是有聯系的,而這個聯系可以從信息里得到;在對“問號該標在哪兒”的`討論中,明確了問題不同,問號所在的位置就會不同,解決的方法就會不同。
3、教會了學生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
學生在解決了一套衣服的價錢后,教者一句“還有什么方法嗎?”又激起了學生的解決問題的欲望,通過自主探索,教者適時點撥,根據線段圖的直觀性,很快地就用有關倍數和的知識解決了。
4、重視了學生的說理訓練。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僅讓學生列式解答,還讓學生說出解題的依據,使學生在解題時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教學目標:
1、經過探索與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學習畫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學會解決與倍有關的兩步計算實際問題及相應的變式問題。
2、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增強對數學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索問題的意識、習慣。
教學重點:學習畫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學會解決與倍有關的兩步計算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畫線圖表示和分析數量問題,解決與倍有關的兩步計算實際問題的變式題。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過程。
學生活動過程。
一、談話。
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班上誰平時最講究衛生,衣著最整潔嗎?(不提漂亮,避免學生盲目攀比),確實,衣著是我們生活中的一件重要事情。那么,××同學你知道嗎,你的衣服是誰給你買的呢?你知道它們的價格嗎?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一個有關衣服的問題。(板書:實際問題)。
從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引出數學問題,既自然又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新課的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過程。
學生活動過程。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題。
(1)課件出示媽媽帶芳芳買衣服的情景。
衣服標價28元,營業員阿姨說:“上衣的價錢是褲子的.3倍。
請一名學生板演,其余在書上畫。要求一套衣服要多少錢,也就是求褲子和上衣的價錢一共是多少元,那么該怎樣表示這個問題呢?可以這樣表示(師生邊說邊板演)。
(3)現在線段圖畫完了,你能指著線段圖說說每一部分的意思嗎?
(1)學生根據教學情境,說說了解到的有關信息,加深對題意的理解。
(2)學生根據題意,同桌進行討論,弄清上衣和一套衣服的價錢該怎么表示,并將線段圖補充完整。
(3)結合線段圖說說每一部分表示的意思。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過程。
學生活動過程。
2、教學試一試。
3、比較。
(4)這個問題需要幾步計算解決?你會解答嗎?寫在自己的隨堂本上。(若有困難,可以與同桌討論后再做。)。
(5)誰來說說你是怎樣解答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有不同的算法嗎?若有,則讓學生結合線段圖說說”1+3“和”28×4“表示的意思,若沒有則不教學第二種解法。
(2)先看線段圖,問題改了,線段圖要不要改?怎樣改呢?你能說出要改的是哪部分嗎,師畫線段圖。
(3)在隨堂本上獨立解答。
(4)交流:你是怎么做的呢?怎么想的?(注意引導學生有序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
(5)有不同的解法嗎?(沒有別的解法則不講另外的解法)。
上面這兩道題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師補充出完整課題。
(4)學生獨立解答或討論后解答,全班交流。
(5)學生交流自己的解答過程,并說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學生交流不同的解法。
(1)思考怎樣解答芳芳的問題。
(2)用線段圖表示題意。
(3)獨立解答。
(4)有序地說說自己的想法和解答的過程。
(5)交流不同的解法。
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說出相同點和不同點。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過程。
學生活動過程。
三、應用拓展。
四、小結全課布置作業。
1、想想做做第1題。
出示圖,說說要求的問題,獨立解答后再交流。
根據已知的信息,你能求出什么問題?
2、想想做做第2題。
說圖意后,獨立解答。
交流時,說說怎么想的(注意表達的有序性)。
3、想想做做第3題。
出示圖,從中你得到哪些信息?要求我們做什么?你打算怎么辦?獨自填表,全班集體訂正。
4、補合適的條件。
湖中黑天鵝有24只,,
白天鵝和黑天鵝共有多少只?
5、根據情境圖,編一道今天學習的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素材:雅典奧運會上,羅馬尼亞獲得金牌8枚,中國獲得金牌32枚)。
(1)通過今天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2)作業想想做做第4題。
1、先說出要求的問題,再獨立解答、交流。
2、說圖意后,獨立解答交流。
3、交流題中的信息,填表后,集體訂正。
4、同桌一人補合適的條件,另一人再說出算式。
學生交流感受,
完成課堂作業。
教學設計說明。
1、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學習用線段圖對信息進行再加工,幫助分析、理解數量關系,尋找解題方法。
2、強調與他人合作交流,重視思維與表達的有序性。
3、鼓勵解題方法多樣化,但不強求一題多解。
4、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習慣,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本節課是以成本下降為問題探究,討論平均變化率的問題,這類問題在現實世界中有很多的原型,例如經濟增長率、人口增長率等等,聯系生活實際很密切,這類問題也是一元二次方程在生活中最典型的應用。本節課主要是討論兩輪(即兩個時間段)的平均變化率,它可以用一元二次方程作為數學模型。
學情分析。
1、由于我們的學生對列方程解應用題有畏懼的心理,感覺很困難,根據探究1學生的掌握情況來看,決定把探究2作為一課時,來專門學習。
2、學生對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步驟已經很熟悉,而且有了第一課時連續傳播問題的做鋪墊,適合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
3、連續增長問題的中的數量關系、規律的發現是本節課的難點,所以我把問題分解了讓學生逐個突破,由于九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解題歸納能力,所以采用從一般到特殊的`探究方式。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根據具體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體會方程是刻畫現實世界某些問題的一個有效的數學模型。
2、能根據具體問題的實際意義,檢驗結果是否合理。
過程與方法:
1、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的過程,探索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并能運用一元二次方程對之進行描述。
2、通過成本降低、能源增長等實際問題,學會將實際應用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發展實踐應用意識。
情感與態度:通過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身邊的問題,體會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利用增長率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列出方程解決問題。
難點:理清增長率問題中的數量關系。
學生在解方程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通過我的教學實踐和教學反思,我覺得“重視關鍵句分析訓練,讓學生感悟方程的思想?!?/p>
解決實際問題首先要引導學生分析題目的條件和問題,找出題目中的關鍵句,根據關鍵句找出題目中的直接的相等關系,這樣可以便于學生列出方程,解答問題。由于我知道我們現在的.數學課堂教學對等量關系式的訓練不夠重視,于是我課前談話中用了很多時間對等量關系式的寫法進行了訓練。先從倍數關系,再到相差關系,然后兩種關系合并,要求學生分別寫出等量關系式,為本節課的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為了突出根據關鍵句寫等量關系式,我出示例題后,直接問:“三句話中你覺得哪一句最重要,為什么?”讓學生根據“的東北虎只數比的3倍還多100只,寫出三種等量關系,有三種關系式就對應著三種解法,哪一種關系式最容易想到。讓學生感受到要提高正確率,我們可以從最容易的入手,學生已經掌握了“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的幾倍多幾(或少幾)”的實際問題,我們就要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解決新的問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出示問題后讓學生嘗試解決問題,教師通過巡視,充分了解學生的困難以及想法,然后才能很好的組織交流。為了使學生認識到方程的思想,我故意讓學生先交流用倒推策略解決問題,當交流完列式后讓學生說出每一步所表示的意識時,學生感到困難,再次問學生用倒推策略解決時,還可能出現什么錯誤,這樣從兩個方面讓學生認識到用倒推策略解決的不足,才能更好的讓學生主動愿意來學習用方程來解。方法的優劣是比較出來的,當然也是因人而異的。方程為什么要寫設語,方程是怎樣列出來的,把未知轉化為已知條件,才能更好的利用我們最容易想到的等量關系式列出方程才能大大提高正確率。解完例題再次比較總結,列方程是怎樣想的,而倒推策略是怎樣想的。然后再總結列方程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只有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方程的作用和價值,學生才會自愿用列方程來解決新的問題。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數學第五冊第43頁例題和“試一試”,第43-44頁“想想做做”第1-4題。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學習畫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學會解決與倍有關的兩步計算實際問題及相應的變式問題。
2、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準備:準備上衣、褲子的圖片(褲子圖片上標有28元的標簽)。
教學過程:
一、創設生活情境,導入新課。
談話:星期天,郭老師去商場為孩子買衣服,了解到了以下信息,(依次貼出圖片):
褲子:28元。
上衣:價錢是褲子的3倍。
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或問:你能解決哪些問題?或是你想知道什么?)(學生獨立思考,同桌交流)。
根據學生匯報,教師板書:
1、一件上衣多少錢?
2、買一套衣服多少錢?
3、一件上衣比一條褲子貴多少錢?(或:一條褲子比一件上衣便宜多少錢?)。
……。
二、探索新知,感知方法。
師生討論“畫數學”的方法:
一條褲子28元可以用一條線段來表示:
(第1課時)。
【學習目標】。
1.知道用方程組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步驟.
2.會找出簡單的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列出方程組,得出問題的解答.
【重點難點】。
重點:會用列方程組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難點:會找出簡單的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
(第2課時)。
【學習目標】。
1.體會一題多解,學習從多種角度考慮問題.
2.讀懂并找出簡單的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列出方程組,得出問題的解答.
【重點難點】。
重點:會從多種角度考慮用列方程組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難點:會找出簡單的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
【學前準備】。
1.小麥、玉米兩種作物的單位面積產量的比是1:1.5,你能說明它的含義嗎?(可以舉例說明)。
2.“甲、乙兩種作物的總產量的比是3:4”是什么意思?
3.總產量與哪些量有關?
(第3課時)。
【學習目標】。
1.體會方程組是解決含有多個未知數問題的重要工具.
2.讀懂并能找出實際問題中的各種形式表達的數量關系,列出方程組,得出問題的解答.
【重點難點】。
重點:用列方程組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難點:會找出簡單的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
(一)基礎知識目標:
1.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如何判斷方程。
2.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好處。
(二)能力目標。
體會字母表示數的好處,畫示意圖有利于分析問題,找相等關系是列方程的重要一步,從算式到方程(從算術到代數)是數學的一大進步。
(三)情感目標。
增強用數學的意識,激發學習數學的熱情。
二、教學重點。
知道什么是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找相等關系列方程。
三、教學難點。
如何找相等關系列方程。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由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結合章前圖提出的問題,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的欲望。
為了回答上述這幾個問題,我們來看下面這個例題.。
(二)提出問題。
你會用算術方法解決這個實際問題么?不妨試一下。
如果設王家莊到翠湖的路程為x千米,你能列出方程嗎?
根據題意畫出示意圖。
由圖可以用含x的式子表示關于路程的數量,
王家莊距青山千米,王家莊距秀水千米,
由時間表可以得出關于路程的'數量,
從王家莊到青山行車小時,王家莊到秀水小時,
汽車勻速行駛,各路段車速相等,于是列出方程:
各表示的意義是什么?
以后我們將學習如何解出x,從而得到結果。
例1某數的3倍減2等于某數與4的和,求某數.。
例2環行跑道一周長400米,沿跑道跑多少周,可以跑3000米?
五、課堂小結。
用算術方法解題時,列出的算式表示用算術方法解題的計算過程,其中只能用到已知數,而方程是根據問題中的等量關系列出的等式,其中有已知數,又有未知數,有了方程后人們解決很多問題就方便了,通過今后的學習,你會逐步認識,從算式到方程是數學的進步。
六、作業布置。
習題3.1第1,2兩題。
1、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一元二次方程,并能分析簡單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
2、過程與方法:學生通過觀察與模仿,建立起對一元二次方程的感性認識,獲得對代數式的初步經驗,鍛煉抽象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在獨立思考的過程中,能將生活中的經驗與所學的知識結合起來,形成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及進行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重點: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意義,能根據題目列出一元二次方程,會將不規則的一元二次方程化成標準的一元二次方程。
(一)導入新課。
生:老師,這是雷鋒叔叔。
生:是的老師。
生:想。
師:同學們也都很樂于助人,好那我們看一看這個問題是什么,然后帶著這個問題開始我們今天的學習一元二次方程。
(二)新課教學。
師:我們來看到這個題目,要設計一座2m高的人體雕像,使雕像的上部(腰以上)與下部(腰以下)的高度比,等于下部與全部(全身)的高度比,雕像的下部應設計為全高?同學們用ac來表示上部,bc來表示下部先簡單列一下這個比例關系,待會老師下去看看同學們的式子。
(下去巡視)。
(三)小結作業。
師:今天大家學習了一元二次方程,同學們回去還要加強鞏固,做練習題的1、2(2)題。
xx。
xx。
3.使學生初步養成正確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
和難點。
課堂設計。
一、從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提出問題。
為了回答上述這幾個問題,我們來看下面這個例題。
例1某數的3倍減2等于某數與4的和,求某數。
(首先,用算術方法解,由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解法1:(4+2)÷(3-1)=3.
答:某數為3.
(其次,用代數方法來解,教師引導,學生口述完成)。
解法2:設某數為x,則有3x-2=x+4.
解之,得x=3.
答:某數為3.
縱觀例1的這兩種解法,很明顯,算術方法不易思考,而應用設未知數,列出方程并通過解方程求得應用題的解的方法,有一種化難為易之感,這就是我們運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的目的之一。
我們知道方程是一個含有未知數的等式,而等式表示了一個相等關系。因此對于任何一個應用題中提供的條件,應首先從中找出一個相等關系,然后再將這個相等關系表示成方程。
本節課,我們就通過實例來說明怎樣尋找一個相等的關系和把這個相等關系轉化為方程的方法和步驟。
二、師生共同分析、研究一元一次方程解簡單應用題的方法和步驟。
師生共同分析:
1.本題中給出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各是什么?
2.已知量與未知量之間存在著怎樣的相等關系?(原來重量-運出重量=剩余重量)。
上述分析過程可列表如下:
x-15%x=42500,
所以x=50000.
答:原來有50000千克面粉。
(還有,原來重量=運出重量+剩余重量;原來重量-剩余重量=運出重量)。
(2)例2的解方程過程較為簡捷,同學應注意模仿。
依據例2的分析與解答過程,首先請同學們思考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和步驟;然后,采取提問的方式,進行反饋;最后,根據學生總結的情況,教師總結如下:
(2)根據題意找出能夠表示應用題全部含義的一個相等關系。(這是關鍵一步);
(4)求出所列方程的解;
(5)檢驗后明確地、完整地寫出答案。這里要求的檢驗應是,檢驗所求出的解既能使方程成立,又能使應用題有意義。
(仿照例2的分析方法分析本題,如學生在某處感到困難,教師應做適當點撥。解答過程請一名學生板演,教師巡視,及時糾正學生在書寫本題時可能出現的各種錯誤。并嚴格規范書寫格式)。
解:設第一小組有x個學生,依題意,得。
3x+9=5x-(5-4),
解這個方程:2x=10,
所以x=5.
其蘋果數為3×5+9=24.
答:第一小組有5名同學,共摘蘋果24個。
學生板演后,引導學生探討此題是否可有其他解法,并列出方程。
(設第一小組共摘了x個蘋果,則依題意,得)。
三、課堂練習。
2.我國城鄉居民1988年末的儲蓄存款達到3802億元,比1978年末的儲蓄存款的18倍還多4億元。求1978年末的儲蓄存款。
3.某工廠女工人占全廠總人數的35%,男工比女工多252人,求全廠總人數。
四、師生共同小結。
首先,讓學生回答如下問題:
1.本節課了哪些內容?
3.在運用上述方法和步驟時應注意什么?
依據學生的回答情況,教師總結如下:
(2)以上步驟同學應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
五、作業。
1.買3千克蘋果,付出10元,找回3角4分。問每千克蘋果多少錢?
2.用76厘米長的鐵絲做一個長方形的教具,要使寬是16厘米,那么長是多少厘米?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曲線和方程”這節教材揭示了幾何中的形與代數中的數相統一的關系,為“作形判數”與“就數論形”的相互轉化開辟了途徑,這正體現了解析幾何這門課的基本思想,對全部解析幾何教學有著深遠的影響。學生只有透徹理解了曲線和方程的意義,才算是尋得了解析幾何學習的入門之徑。如果以為學生不真正領悟曲線和方程的關系,照樣能求出方程、照樣能計算某些難題,因而可以忽視這個基本概念的教學,這不能不說是一種“舍本逐題”的偏見,應該認識到這節“曲線和方程”的開頭課是解析幾何教學的“重頭戲”!
根據以上分析,確立教學重點是:“曲線的方程”與“方程的曲線”的概念;難點是:怎樣利用定義驗證曲線是方程的曲線,方程是曲線的方程。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以及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結合高二學生的認知特點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
1、了解曲線上的點與方程的解之間的一一對應關系;
2、初步領會“曲線的方程”與“方程的曲線”的概念;
3、學會根據已有的情景資料找規律,進而分析、判斷、歸納結論;
4、強化“形”與“數”一致并相互轉化的思想方法。
能力目標:
1、通過直線方程的引入,加強學生對方程的解和曲線上的點的一一對應關系的認識;
3、能用所學知識理解新的概念,并能運用概念解決實際問題,從中體會轉化化歸的思想方法,提高思維品質,發展應用意識。
情感目標:
1、通過概念的引入,讓學生感受從特殊到一般的認知規律;
2、通過反例辨析和問題解決,培養合作交流、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個性品質,以及勇于批判、敢于創新的科學精神。
三、重難點突破。
“曲線的方程”與“方程的曲線”的概念是本節的重點,這是由于本節課是由直觀表象上升到抽象概念的過程,學生容易對定義中為什么要規定兩個關系產生困惑,原因是不理解兩者缺一都將擴大概念的外延。由于學生已經具備了用方程表示直線、拋物線等實際模型,積累了感性認識的基礎,所以可用舉反例的方法來解決困惑,通過反例揭示“兩者缺一”與直覺的矛盾,從而又促使學生對概念表述的嚴密性進行探索,自然地得出定義。為了強化其認識,又決定用集合相等的概念來解釋曲線和方程的對應關系,并以此為工具來分析實例,這將有助于學生的理解,有助于學生通其法,知其理。
怎樣利用定義驗證曲線是方程的曲線,方程是曲線的方程是本節的難點。因為學生在作業中容易犯想當然的錯誤,通常在由已知曲線建立方程的時候,不驗證方程的解為坐標的點在曲線上,就斷然得出所求的是曲線方程。這種現象在高考中也屢見不鮮。為了突破難點,本節課設計了三種層次的問題,幻燈片9是概念的直接運用,幻燈片10是概念的逆向運用,幻燈片11是證明曲線的.方程。通過這些例題讓學生再一次體會“二者”缺一不可。
四、學情分析。
此前,學生已知,在建立了直角坐標系后平面內的點和有序實數對之間建立了一一對應關系,已有了用方程(有時以函數式的形式出現)表示曲線的感性認識(特別是二元一次方程表示直線),現在要進一步研究平面內的曲線和含有兩個變數的方程之間的關系,是由直觀表象上升到抽象概念的過程,對學生有相當大的難度。學生在學習時容易產生的問題是,不理解“曲線上的點的坐標都是方程的解”和“以這個方程的解為坐標的點都是曲線上的點”這兩句話在揭示“曲線和方程”關系時各自所起的作用。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也只能是初步領會,要求學生能答出曲線和方程間必須滿足兩個關系時才能稱作“曲線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線”,兩者缺一不可,并能借助實例指出兩個關系的區別。
教學目標:
1、借助天平明白等式的含義,并在分類的基礎上充分感受、認識什么是方程。
2、會用方程表示數量關系。
3、培養學生觀察、描述、分類、抽象、概括、應用等能力。
4、感受方程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活動的探索性。
重點:理解方程是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難點:方程的意義抽象的過程。
課前談話:滲透平衡和等量(談體驗)。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出示天平,(見過天平嗎?在那里見過?有什么作用???)根據天平的狀態列出不同的式子,(不平衡讓學生想辦法得出讓天平兩邊平衡)。
二、探究新知。
1.對不同的式子進行分類(不要有任何要求)。
讓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合作交流自己的想法。
2.小組匯報分類的想法。小組之間在傾聽的過程中逐漸完善自己本組的想法。
讓小組的代表說說自己組是怎樣分類的?為什么這樣分類?
3.教師根據各小組的分類進行小結:像這樣的用等號連接左右兩邊的叫做等式。像這樣的這一類叫方程。板書課題。(在學生分類的基礎上)。
4.小組探究“什么是方程?”(先觀察式子,獨立思考,后小組交流)。
5.小組匯報各組的想法。在各組傾聽的基礎上逐漸完善自己的想法。
6.教師在學生小組匯報的基礎上進行小結:像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
7.生舉例。
8、師舉例,讓學生說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并說明理由。
9、通過剛才的幾道算式,讓學生說說對方程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10、判斷兩句話: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都是方程。
11、畫圖表示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系。
三、應用練習。
1.判斷下列式子是不是方程。
2.看圖列方程。
3.根據題意列方程。
四、拓展延伸。
1、談談自己在知識和情感上的收獲。
2、送給同學們一個方程:天才+x=成功。
2.通過自學探究掌握裁邊分割問題。
(閱讀課本p47頁,思考下列問題)。
1.閱讀探究3并進行填空;
2.完成p48的思考并掌握裁邊分割問題的特點;
設上、下邊襯的寬均為9xcm,左、右邊襯的寬均為7xcm,則:
由中下層學生口答書中填空,老師再給予補充。
思考:如果換一種設法,是否可以更簡單?
設正中央的長方形長為9acm,寬為7acm,依題意得。
9a·7a=(可讓上層學生在自學時,先上來板演)。
效果檢測時,由同座的同學給予點評與糾正。
9.如圖,要設計一幅寬20m,長30m的圖案,兩橫兩豎寬度之比為3∶2,若使彩條面積是圖案面積的四分之一,應怎樣設計彩條的寬帶?(討論用多種方法列方程比較)。
注意點:要善于利用圖形的平移把問題簡單化!
(只要求設元、列方程)。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對多種實際問題的分析,感受方程作為刻畫現實世界有效模型的意義。
2、通過觀察,歸納的概念。
3、積累活動經驗。
二、重點和難點。
歸納的概念。
感受方程作為刻畫現實世界有效模型的意義。
三、教學過程。
1、課前訓練一。
(1)如果||=9,則=;如果2=9,則=。
(2)在數軸上距離原點4個單位長度的數為。
(3)下列關于相反數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兩個相反數只有符號不同,并且它們到原點的距離相等。
b、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的絕對值相等。
c、0的相反數是0。
d、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的和為0(字母表示為、互為相反數則)。
e、有理數的相反數一定比0小。
(4)乘積為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如:
(5)如果,則()。
a、,互為倒數b、,互為相反數c、,都是0d、,至少有一個為0。
(6)小明種了一棵高度為40厘米的樹苗,栽種后每周樹苗長高約為12厘米,問大約經過幾周后樹苗長高到1米?設大約經過周后樹苗長高到1米,依題意得方程()。
a、b、c、d、00。
2、由課本p149卡通圖畫引入新課。
3、分組討論p149兩個練習。
4、p150:某長方形的足球場的周長為310米,長與寬的差為25米,求這個足球場的長與寬各是多少米?設這個足球場的寬為米,那么長為(+25)米,依題意可列得方程為:()。
課本的寬為3厘米,長比寬多4厘米,則課本的面積為平方厘米。
解:設每個練習本要元,則每個筆記本要元,依題意可列得方程:
6、歸納方程、的概念。
7、隨堂練習po151。
8、達標測試。
(1)下列式子中,屬于方程的是()。
a、b、c、d、
(2)下列方程中,屬于的是()。
a、b、c、d、
解:設甲隊勝了場,則平了場,依題意可列得方程:
解得=。
答:甲隊勝了場,平了場。
(4)根據條件“一個數比它的一半大2”可列得方程為。
(5)根據條件“某數的與2的差等于最大的一位數”可列得方程為。
p151習題5.1。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頁的例4、練一練、練習三的第1~4題。
3.進一步感受數學和人民生產、生活的密切關系,體會到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理解現價、原價、折扣三量關系;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設計理念:數學最終是要為生活服務的,回歸生活的數學才是有用的數學。本課內容和日常生活密切聯系,學了就可以學以致用,可以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的價值。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開門見山,
1.教學例4,認識折扣。
談話:我們在購物時,常常在商店里遇到把商品打折出售的情況。
出示教材例4的場景圖,讓學生說說從圖中獲得了哪些信息。
提問:你知道“所有圖書一律打八折銷售”是什么意思嗎?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指出:把商品減價出售,通常稱作“打折”。打“八折”就是按原價的80%出售,打“八三折”就是按原價的83%出售。
強調:原價是單位“1”,原價×折扣=現價,區別降價多少元。
學生觀察場景圖。
二、探索解法。
1.提出例4中的問題:《趣味數學》原價多少元?
進一步啟發:根據剛才的討論,你能找出題中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嗎?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原價×80%=實際售價。
提出要求:你會根據這個相等關系列出方程嗎?
請學生到黑板上板演。
2.引導檢驗,溝通聯系:算出的結果是不是正確?
啟以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檢驗:可以求實際售價是原價的百分之幾,看結果是不是80%;也可以用15元乘以80%,看結果是不是12元。
學生討論。
學生先說出自己的想法。
學生在小組里相互說一說,再在全班交流。
學生嘗試列出方程。
學生獨立驗算,再交流檢驗的方法。
三、鞏固練習”先讓學生說說《成語故事》的現價與原價有什么關系,知道了現價怎樣求原價。再讓學生根據例題中小洪的話列方程解答。
學生解答后再解讀方程:你是怎樣列方程的?列方程時依據了怎樣的數量關系?你又是怎樣檢驗的?學生小組內交流。
學生列方程解答。
四、拓展提高1.做練習三的第1題。
學生讀題后,先要求學生說出每種商品打折的含義,再讓學生各自解答。
學生解答后追問:根據原價和相應的折扣求實際售價時,可以怎樣想?
2.做練習三的第2題。
先學生獨立解答,再對學生解答的情況加以點評。
3.做練習三的第3題。
先在小組里相互說一說,再指名學生回答。
4.做練習三的第4題。
先讓學生獨立解答,再指名說說思考過程。
學生先相互說一說,再列式解答。
學生獨立解答,集體訂正。
學生小組交流。
學生獨立解答。
五、全課小結本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商品的原價、現價、折扣之間有什么關系?
六、布置作業課后抽時間到附近的商場或超市去看一看,收集一些有關商品打折的信息,并自己計算商品的現價或原價。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一、課前預習:
1、某廠今年1月份的總產量為100噸,平均每月增長20%,則:。
二月份總產量為____________噸;三月份總產量為____________噸。(填具體數字)。
2、某廠今年1月份的總產量為500噸,設平均每月增長率是x,則:
二月份總產量為____________噸;三月份總產量為____________噸。(填含有x的式子)。
3、某種商品原價是100元,平均每次降價10%,則:第一次降價后的價格是________元;第二次降價后的價格是_______元。(填具體數字)。
4、某種商品原價是100元,平均每次降價的百分率為x,則:第一次降價后的價格是________元;第二次降價后的價格是_______元。(填含有x的式子)。
1、通過處理實際問題,讓學生體驗從算術方法到代數方法是一種進步。
2、初步學會如何尋找問題中的相等關系,列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概念。
3、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際問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熱愛數學熱愛生活的樂觀人生態度。
【教學方法】。
探索式教學法。
教師準備教學用課件。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教師提出教科書第79頁的問題,同時出現下圖:
問題2:你會用算術方法求出王家莊到翠湖的距離嗎?
問題3:能否用方程的知識來解決這個問題呢?
可以提示學生從時間、路程、速度、四地的排列順序等方面去考慮。)。
當學生列出不同算式時,應讓他們說明每個式子的含義)。
教師可以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做回顧小結:
1、問題涉及的三個基本物理量及其關系;。
2、從知的信息中可以求出汽車的速度;。
3、從路程的角度可以列出不同的算式:
如果設王家莊到翠湖的路程為x千米,那么王家莊距青山千米,王家莊距秀水千米.
問題1:題目中的“汽車勻速行駛”是什么意思?
問題3:根據車速相等,你能列出方程嗎?
教師引導學生設未知數,并用含未知數的字母表示有關的數量。
教師引導學生尋找相等關系,列出方程.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進行分析,如:
依據“王家莊至青山路段的車速=王家莊至秀水路段的車速”可列方程:
依據“王家莊至青山路段的車速=青山至秀水路段的車速”
可列方程:
給出方程的概念,介紹等式、等式的左邊、等式的右邊等概念.
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
歸納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兩個步驟:
本節課的重難點都是從實際于問題中尋找相等關系,從而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點,在教學過程中著力體現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1、突出問題的應用意識。首先用一個學生感興趣的突出問題引入課題,然后運用算術方法給出答案,在各環節的安排上都設計成一個個問題,引導學生能圍繞問題開展思考、討論,進行學習。
2、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讓學生通過對列算式與列方程的比較,分別歸納出它們的特點,從感受到從算術方法到代數方法是數學的進步。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得了出問題的不同解答方法,讓學生對這節課的學習內容、方法、注意點等進行歸納。
3、體現學生思維的層次性。首先引導學生嘗試用算術方法解決問題,然后逐步引導學生列出含未知數的式子,尋找相等關系列出方程。在尋找相等關系,設未知數及練習和作業的布置等環節中,都注意了學生思維的層次性。
4、滲透建模的思想。把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用方程的形式表示出來,就是建立一種數學模型,有意識地按設未知數、列方程等步驟組織學生學習,就是培養學生由實際問題抽象出數學模型的能力。
從當堂練習和作業情況來看,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絕大部分學生都能根據實際問題準確地建立數學模型,但也有少數幾個學生存在一定的問題,不能很好地列出方程。
【拓展閱讀】。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393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