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領導來說,工作匯報是了解下屬工作情況的一個重要途徑。通過閱讀一些成功的工作匯報案例,我們可以從中學習到一些寫作技巧和思路。
全市“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任務為:建設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4個,安置494戶1545人(其中欽南區262戶1043人,欽北區93戶221人,靈山縣139戶281人)。整個“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建設任務已在2017年一年時間內完成。2018-2020年我市無易地扶貧搬遷建設任務,重點做好易地扶貧搬遷戶的后續扶持工作。
(一)及時出臺后續扶持工作方案。
切實加強我市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工作,我市組織各相關縣區深入開展后續產業扶持前期調研,認真研究安置區及周邊后續發展可利用資源情況,堅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根據易地扶貧搬迂安置點特點落實相應的后續產業扶持措施,及時制定《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工作方案》。我市后續扶持實施方案、年度實施計劃具體明確到搬遷安置點、到搬遷戶,經各縣(區)組級審定后,切實將實施任務具體落實到部門及有關負責人。各縣(區)列出搬遷戶后續扶持項目清單,倒排工朝,為下一步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二)加強安置點扶貧車間建設,讓搬遷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就業。
我市各縣區確實加強安置點扶貧車間建設,2018年,欽南區建成廣西奧佳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欽南區移民安置就業扶貧車間并投產,主要生產堿性無汞環保紐扣電池以及5號、7號民用電池。欽北區建成富貴金桔合作社柑桔茶系列產品加工扶貧車間,預計明年2月份投產。靈山縣陸屋鎮廣西泰晴玩具有限公司加工玩具扶貧車間于今年8月份開工,目前正在加快推進中。這些安置點扶貧車間的建成投產,將解決相當一部分搬遷群眾的就業問題,讓搬遷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就業。
(三)加強培訓及就業幫扶。
欽南區2018年開展創業培訓、就業技能培訓6期,搬遷群眾參加就業創業培訓共39人;舉辦專項招聘會2場,進場企業110家,提供崗位9816個,達成就業意向人數185人,幫助實現就業48人。欽北區扶貧辦、人社局牽頭,匯集17家企業到安置小區舉辦“現場就業專項招聘會”,介紹部分搬遷戶到企業就業務工,實現了113人轉移就業(包括外出崗位務工)。靈山縣人社局、陸屋鎮政府、文利鎮政府聯合分別在陸屋鎮和文利鎮組織了1期中式面點師培訓班,共培訓95人,其中易地扶貧搬遷貧困勞動力21人;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舉辦了3次招聘會,送崗位到家門,參加招聘會的求職者有100多人,初步達成就業意向21人。
(四)加強產業扶持。
欽南區、靈山縣部分貧困戶有特色種養產業,對符合獎補標準的,及時給予獎補。欽北區利用自身優勢,還發展了以下產業:一是肉豬養殖產業示范小區項目。投入專項扶貧資金50萬元,合作社帶頭,搬遷群眾參與,預計每年能為每戶易地扶貧搬遷戶實現分紅約5000元。目前項目正在建設中,預計明年2月產生效益。二是微田園項目。項目位于易地扶貧安置小區東北面50米,投入資金20萬元。項目主要為每戶搬遷戶提供0.05畝坡地,供各戶自行發展特色瓜果蔬菜,實現瓜果蔬菜自供自給。該項目于2018年7月底開始實施,已完成土地分配確權任務,目前安置戶已種上果蔬。三是開發綜合市場項目(規劃)。項目位于安置小區西南面,與小區相鄰,項目用地面積2畝,計劃投入資金100萬元。項目建成投產每年能為村級集體經濟增收8至10萬元的資產收益,并優先為易地扶貧搬遷戶創業提供場所及服務。
(五)逐步推進舊房拆除及復墾工作。
我市易地扶貧搬遷移民大部分是原租地安置的二次搬遷移民戶,其舊房是支付30年的租金,由上級投資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的安置房,到目前還有十多年的租期,移民沒有產權。根據《自治區移民搬遷專責小組關于脫貧攻堅問題(2017?年第28?期)答復的意見》,同意不界定為移民搬遷戶的舊房,不需要簽訂舊房拆除協議。其他人員正通過試點,逐步推進舊房拆除工作,全市共拆除舊房137戶,其中欽南區28戶,欽北區84戶,靈山縣35戶。
(六)加強安置點管理工作。
欽南區根據安置點的實際情況,成立了社區村民委員會,行政上歸沙埠鎮橋坪村委會管理,設置了管理辦公室,幫助群眾辦理戶口遷移,之女上學等手續,做到事事有人管。欽北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以新成立的安置小區村民小組形式遷入行政村大直鎮大直村委會,所有搬遷戶戶籍遷到大直村民委員會米連自然村后,行政隸屬于大直鎮大直村民委員會。安置小區村民小組現有中共黨員4人,設立黨支部1個。小區實行支部、樓長工作機制,以自愿參與為原則,民主推選樓長3名,保潔員1名。小區日常在鎮黨委、村支部兩級黨組織領導下有效管理,充分發揮黨建惠民服務,努力營造“守望相助”的鄰里氛圍,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能力不斷提高。靈山縣陸屋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管理機構初步陸屋鎮馬鞍村委會,學齡兒童就近新光農場幼兒園、小學就讀、就醫依托陸屋中心衛生院、新光農場衛生院;文利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管理機構為文利鎮升安村委會,學齡兒童就近升安小學幼兒園、小學就讀、就醫依托文利鎮衛生院、文利鎮升安村委衛生室。
由于2017年底剛搬遷入住,各縣(區)后續扶持工作進度相對滯后。
繼續抓好后續幫扶脫貧產業和就業工作,讓易地搬遷戶在家門口就業。組織企業在安置點創建就業“扶貧車間”、加工點,組織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勞動力從事農產品加工、手工工藝、種養殖等生產活動或來料加工業務;在小區旁邊建設農家果蔬示范園、綜合農貿市場,開辦“微田園”等農耕場所,發展蔬菜、特色水果;抓好就業創業技能培訓,落實相關幫扶政策,積極開展勞務輸出,力爭有勞動力的家庭實現1人以上穩定就業;充分利用靠近工業園的優勢,優先安置搬遷貧困戶就業。
3.14‰。
2015年,全村小組生產總值380萬元。糧食種植面積1718畝(其中水田84畝,旱地1634畝),總產量33.57萬公斤,人均口糧410公斤;橡膠5274畝(其中開割2344畝),年干膠產量286噸,;砂仁328畝,當年產量12噸,產值24萬元;生豬存欄667頭,家禽存籠2161只,人均純收入2180元。
二、遷出區選擇的依據及原則
選擇依據:人地矛盾突出,土地承受能力超負荷、居住條件極差,農戶居住十分擁擠,易發地質災害,生產生活水平低,基礎設施薄弱,經濟來源少,基本喪失繼續生存發展空間。
選擇原則:自愿搬遷,分人不分地,分寨不分界,有勞動能力,遵紀守法,符合計劃生育政策,愿意到易地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脫貧致富。
三、貧困狀況及造成貧困的主要原因
貧困狀況:人地矛盾嚴重,耕地十分稀少,人均田地0.07畝;宅基地十分擁擠,戶均0.20畝;糧食總產量33.57萬公斤,人均占有糧410公斤;產業單調,群眾經濟來源少,人均純收入只有2180元;村寨基礎設施薄弱,無法承受日益發展的人口需求,特別是人畜飲水、電力照明等存在許多困難;人口眾多,社會治安情況較差,特別是大齡單身青年多,造成社會不穩定因素;群眾養殖不科學,效益不高。
造成貧困的主要原因:一是人地矛盾十分突出,耕地少,宅基地擁擠,群眾人均占有耕地和宅基地十分少;二是村寨小組依山靠林定居,長期毀林開荒,森林破壞嚴重,水資源桔竭,使群眾和牲畜飲水受到了極大的影響。三是信息閉塞,群眾文化落后,勞動者素質低,缺乏資金和技術,現人均純收入還僅2180元,屬全市極端貧困村寨之一。四是文化教育十分落后,干部群眾思想不解放,嚴重制約經濟發展。
四、搬遷建設的必要性分析
發生地質災害,群眾的生命財產得不到安全保障。
產業結構不盡合理,生產力水平低下。由于生產、生活都在海拔較高的山區,熱帶經濟作物難于開發,只能種一些谷物維持生存,經濟來源稀少。
基礎設施無法滿足現狀。由于人口眾多,現有的人畜飲水、道理交通、電力照明等社會基礎設施無法滿足日益發展的人口需求,群眾的生產生活受基礎設施條件的束縛越來越嚴重。
生態日趨惡劣。亂砍亂伐現象經常發生,退耕還林還草無法正常進行,生態環境日趨惡劣。
五、搬遷規模
搬遷方式屬部分搬遷。為改變拉沙村小組生產生活及居住條件,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改善村民生活質量,結合實際,采取部分農戶搬遷,以一組兩寨、分家不分地、分寨不分界的原則,通過統一規劃,集中建村,遷出80戶共400人。
六、效益評價
通過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能有效改善遷入地的生產生活條件和恢復遷出地的生態環境,創造有利的發展條件,緩解遷出地的人口壓力,解決人居安全隱患問題,促進當地經濟、生活和生態環境協調發展。
按石發代賑[2015]194號文件精神要求,我鎮認真組織了易地扶貧搬遷摸底工作。鎮會同村干部走村串戶,召開各種類型會議,宣傳移民搬遷政策,了解移民戶思想動態,堅持“政府引導、群眾自愿、以戶為主、適當支持”的宣傳方針,通過深入細致的調查摸底,全鎮共完成移民調查摸底對象154戶611人,其中因交通不便移民129戶513人,就近避災移民21戶81人,因景區規劃移民4戶17人?,F就次摸底調查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村、方山、新橋、排下三增和梅溪等村民組那些居住在村莊后面和離村莊較遠的農戶需要易地搬遷建房,共計65戶。
高寶村座落在縣城東部,距縣城21公里,現有人口1113人,山場面積58835畝,茶園面積800畝。高寶村有13個村民組,東山組地處貢溪河兩岸,常受洪水優異侵襲,有6戶需要搬遷。另外團結組2戶因離中心村莊較遠,交通不便,需要搬遷。高寶村共計移民搬遷8戶。
緣溪村座落在縣城東部,距縣城5公里,是慈云洞景區所在地,現有人口1479人,土地面積65000畝,茶園面積1200畝,山場面積47332畝。緣溪村有11個村民組,其中土塘、新塘兩組地處500米的高山上,不通公路,共有23戶需要搬遷,坑口組有2戶受地質災害威脅,需要搬遷,坑口組、巖下組共有6戶地處低洼,遭受洪水侵襲,需要搬遷,漁塘組地處慈云景區中心,因規劃需要,有4需要搬遷。共計35戶需要搬遷。
貢溪村座落在縣城東部,距縣城10公里,現有人口1023人,土地面積31200畝,茶園面積600畝。山場面積28784畝。貢溪村共有11個村民組,2015年,地處500米高東山上的高東組實施了移民搬遷只有,只有1戶,因當時家庭條件原因,未能進行搬遷,現在需要搬遷,另外立新組有1戶位于慶豐三級站水庫旁,需要搬遷,上村組有2戶因交通不便,需要搬遷。該村巖嶺組地處海拔500米高山上,通組公路路況差,飲水困難,有15戶需要搬遷。該村共有19戶需要搬遷。
杜村村座落在縣城東部,距縣城7公里,現有人口703人,土地面積31000畝,山場面積25111畝,茶園面積600畝。杜村村共有6個村民組。平頂組位于高山上,路況差,飲水困難,有7戶需要搬遷,杜村組、塘灣組有7戶因交通和洪水原因,需要搬遷。該村共有14戶需要搬遷。
二、安臵宅基地的來源及畝數
按戶均宅基地面積160平方米,共計宅基地37畝,對于 2
移民搬遷建房點,政府先行做出規劃,按照節約耕地,方便生產,能夠避災的要求,劃出移民建房點,由移民戶與土地承包人進行協商,鎮村做協調工作,采取土地臵換或有償轉讓方式,讓搬遷戶取得宅基地。
三、生產用地來源及產畝數
因此次移民搬遷的農戶大多數在本組內就近移民安臵,可以使用原有的生產資料,不需另外安排生產用地;對于跨組安臵的,需要菜地,按戶均菜地0.3畝菜地計算,需要菜地47畝,對于安排菜地的,如果村有集體山場,可以直接劃撥,如果沒有,移民戶只有與當地農戶協商,采取有償轉讓方式,鎮村可以協調。
四、移民后主要生存模式及集中安臵地主要基礎設施和資金量、來源
對于本級內就近移民安臵的,可以使用原有生產資料;對于跨組安臵的,將加大就業指導力度,增強農民就業轉型能力。一是加大農民工培訓力度,實現轉移就業。二是有組織的實施土地流轉政策,為移民戶取得土地。三是通過政府協調,讓座落在本鎮的企業優先招用移民戶,實現他們就近就業。
全鎮移民戶為154戶,每戶除宅基地不計入移民成本外,包括土建工程,三通過工程,每戶大約需要資金12萬元,共計資金1848萬元。這些資金通過個人籌資、政府補助、國家專項資金補助等形式,完成資金籌措。
五、原有住房的處臵
對于地處高山、低洼和地質災害隱患點的住房,將進行還地后,進行生態退耕。對于位于景區內的住房,有保護價值的老房屋,進行保護,沒有保護價值的,組織景區收購。
的生存,只有砍柴墾荒,甚至亂砍濫伐,以致植被破壞,水土流失,林木逐年減少,生態平衡受到破壞。實施搬遷,對保護環境恢復生態非常有利。不僅從根本上改善了這些人居住狀況,也有利于“綠色石臺,皖南茶鄉”戰略的實施。二是改善生存條件,提高居住環境。對于地處高山、低洼和地質災害隱患點的農民,他們信息閉塞,阻擋了觀念的更新,限制了他們的發展步伐。遇到洪災,就面臨山體滑坡、泥石流淤積的危險,生命安全經常受到威脅。交通不便,生產生活面臨極大困難。實施移民搬遷工程,有利于他們改善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拓寬發展空間,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實現了觀念的解放,完成了精神脫貧、文化脫貧。三是提高了扶貧效果。實施移民搬遷的村大多是居住在高山區或離中心村較遠的零散戶,如實施就地扶持需要國家拿出大量投資為其解決通路、電、水等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大,成本高,且有些地方即使花錢也難改變現狀。如果采取移民扶貧,進行異地扶持,則可以節約大量資金,且能在短期內改變這部分人的生活狀況,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附:仁里鎮易地扶貧搬遷摸底情況統計表
仁里鎮人民政府
二〇〇九年二月十六日
尊敬的各位領導:
感謝各位領導對革命老區儀隴的關心和重視,各位領導不顧舟車勞頓親臨儀隴檢查指導,讓我們備受感動和鼓舞。馬鞍鎮南海新農村綜合體易地扶貧搬遷項目是我縣籌備多年的重點項目,旨在通過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培育后續產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確保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F將該項目情況匯報如下:
一、項目基本情況
儀隴縣馬鞍鎮南海新農村綜合體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建于馬鞍鎮東側,距離縣城東部約60公里,轄南海、大梁、永安3個村5個社。該項目是依托于儀隴縣馬鞍工業園、馬鞍場鎮建設的異地搬遷集中安置項目,于2012年底啟動,涉及5個村14個社,共274戶1554人。項目分兩期進行,總投資約3億元,總建筑面積約12萬平方米,建設住宅496套,共分三種戶型。
二、主要特色
該項目緊緊圍繞“生活有家園、就業有門路、生存有保障”的目標,創新了拆遷安置模式,突出“三高五結合”的特色,力求建設成為以傳承客家文化為主,集游、購、娛等為一體的易地扶貧搬遷的現代農村社區綜合體。
(一)“三高”提形象
一是高起點規劃。該項目定位為打造極富民間特色的
“中國客家民俗風情園”,邀請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進行規劃設計。以“人地共生,風情山寨”為目標,緊密圍繞“自然、人文、宜居、發展”四大核心理念,營造原生態農家風情與自然景觀,凸顯客家文化特色的現代人文景觀,并滿足現代農民安置的確保生活、宜居發展的需求。
二是高標準建設。按照“統一規劃,集中安置”的原則,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及群眾的不同需求,按照高質量、高標準的建筑水平,設計了三種戶型,一樓房屋均作為商業經營用。
三是高速度推進。各級政府高度重視,積極爭取立項,獲取合理市場配置資源拉動建設,農戶積極配合促進工作開展,該項目現即將完成場平工程。
(二)“五結合”求發展
一是與小城鎮建設相結合。綜合體項目緊鄰馬鞍場鎮,配合馬鞍場鎮各項目建設,力求繁榮商貿經濟,實現小城鎮建設一街一景、一樓一景、一步一景、步步有景的目標。
二是與工業園建設相結合。馬鞍工業園是儀隴縣重點打造的天然氣綜合利用產業園,目前入駐園區有三家企業,總投資33.6億元,園區建成后將實現工業產值約52億元,提供8000多個就業崗位,從而極大的解決了失地農民的生計問題。
三是旅游文化相結合。馬鞍鎮作為朱德總司令的家鄉,是全國紅色文化教育基地,正全力打造全國偉人紅色旅游經典示范區。南海新村項目將以此為契機,結合客家民族文化,著力發展旅游業。
業,從而優化市場配置,全力打造商業聚集地。
五是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通過資源合理利用、產業開發,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以求達到“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和諧局面。
三、發展前景
目前一期工程規劃共為六個主題體驗區:即客家圍屋 體驗區、客家會館體驗區、客家民俗(如婚嫁、餐飲等)體驗區、客家商業體驗區、三鄉文化(書法、剪紙、篆刻)體驗區、農耕文化體驗區,住宿房屋圍繞主題體驗區有機分布,同時還布置了為居民服務的幼兒園、社區活動中心、醫療中心等公共設施。二期工程將在現有基礎上增加客家博物館、特色街區等規劃設計。未來的“中國客家民俗風情園”將成為集自然、文化、居住、旅游、商務為一體的農村綜合體,是中國西部客家文化的.集中展示園,并在改善當地群眾生活水平、改善景區風貌環境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四、工作進展
(一)征地拆遷安置成效明顯
簽訂房屋拆遷安置協議32戶,拆除房屋31座,墳墓遷移 78座,并完成異地扶貧搬遷近300畝用地、高速公路連接線、二三號路及墳墓集中安葬點的青苗、林木和墳墓補償款發放。
(二) 建設工作有序推進
平工程正在緊張施工,預計本月底完成;主體工程建設預計7月份啟動建設。
五、主要問題
由于項目規劃起點高、涉及群眾面積大、搬遷工程規模大、配套建設投資大等因素,項目存在一定的資金缺口,懇請上級領導重點考慮。
儀隴作為朱總故里、革命老區,、縣政府歷來高度重視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和規劃發展,項目落成后,我們一定要更加想民眾之所想,為民辦好事、辦實事,借鑒優秀經驗,讓南海易地扶貧搬遷新農村綜合體項目成為真正引領群眾實現共同發展、共同致富的堅實橋梁,以實際行動回報各位領導對儀隴的關心和厚愛!
《易地扶貧搬遷匯報材料》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易地扶貧搬遷作為脫貧攻堅的“頭號工程”,秉持“搬遷是手段、脫貧是目的”理念,重點是解決“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方的貧困人口脫貧問題,實現有恒產者有恒心,搬遷居民安居樂業。截至目前,我市已全面完成33555人的搬遷任務(2020年完成省調增22戶88人搬遷任務),累計建成集中安置點451個、安置住房9773套。今年是易地扶貧搬遷工程的收官之年,工作重點由前期的集中推進轉向后期的鞏固提升、后續扶持。今年以來,市發改委鉚定“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的總目標,堅持慎終如始,持續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F將相關工作匯報如下:。
一是抓問題整改。針對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回頭看”反饋問題,及時制定印發整改方案,建立問題排查、定期調度、精準指導等工作機制,前后開展三輪排查,推動縣區組織開展問題整改工作。
二是重后續扶持。深入實施產業帶動和就業扶持工程,切實增強搬遷戶穩定脫貧和自我發展能力。全市搬遷戶中勞動力就業率達100%,社會兜底保障覆蓋率100%。
三是細評估驗收。自6月下旬開始,按照國家和省統一部署,組織縣區開展易地扶貧搬遷評估核查驗收工作,制定印發了《六安市“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評估核查驗收工作方案》,全面總結我市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成效,客觀評價工程實施效果,確保評估核查過程扎實、結果真實。指導金寨縣順利完成國家發改委委托青海省扶貧局開展的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抽查。
一是持續鞏固提升整改工作成效。繼續鞏固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回頭看”和2019年脫貧攻堅成效考核反饋問題整改成果,持續提升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成效,確保如期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工作目標任務。
二是持續加強后續扶持服務。后續扶持應堅持產業為基、就業為本。繼續深入實施產業帶動和就業扶持工程,確保有勞動力搬遷家庭至少1個勞動力穩定就業;引導各地加強社區管理和服務,推動搬遷群眾盡快融入新環境、新社區,全面提升搬遷質量和脫貧成效。
三是持續加大易地扶貧搬遷成效宣傳。根據省易扶辦印發的《安徽省新時期易地扶貧搬遷成效宣傳工作方案》部署,自2020年7月至2021年下半年持續開展宣傳報道,堅持全面客觀、實事求是原則,聚焦安置區建設和后續發展的典型做法,講好貧困群眾搬遷脫貧故事,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達川區以工代賑辦:
萬家鎮興安村位于我鎮的西北方向,與我鎮的高峰村、迎風村、保衛村、社區相鄰,全村耕地面積1095畝,平均海拔650米,該村有10個社,498戶,人口1780人,其中貧困人口448人,該村大部分村民居住在丘陵區,交通不暢,飲水困難,而且地質災害頻發,生產、生活條件十分惡劣,就地脫貧十分困難,要想徹底讓全村老百姓擺脫貧困,進行異地扶貧搬遷,是有效的途徑,從而提高全村的新農村建設水平?,F申請搬遷64戶,256人,規劃修建住房及附屬設施16350平方米,硬化道路3公里,總投資1200.00萬元,群眾自籌和政府補貼合計項目資金960.00萬元,申請異地扶貧搬遷資金240.00萬元,該項目的實施可大大改變該村群眾生存條件和生存、生活條件,同時便于集中規劃和建設公益設施,減少投資建設成本,群眾搬遷后可從事其他生產經營活動,每年可人均增加純收入550.00元,懇請區以工代賑辦將該村納入20xx年異地扶貧搬遷項目為盼。
以上請示妥否,望批復!
20xx年8月24日。
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完成20xx年易地移民搬遷143戶527人,預脫貧79戶300人,完成對金子坪村摘帽,今年以來,xx縣板橋口鎮多措并舉,強化督查監管力度,扎實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特制定以下工作計劃:
部門聯動。鎮國土和村建部門協同村“兩委”,做好易地扶貧搬遷戶屋基的選擇,屋基的選擇最好靠近交通線,避開基本農田保護區、地質滑坡段,經過國土和村建部門的努力,易地扶貧搬遷戶已經選好了屋基,房屋修建相關程序也在有條不紊的辦理中。
加強監管。該鎮成立易地移民扶貧搬遷監管領導小組,采取“統規統建”、“統規自建”或“聯戶自建”的方式,不超建筑面積,加強工匠在施工過程的責任監管和安全監管;記錄好施工日志,將移民搬遷戶落實到鎮、村、組干部,聯戶干部人員做好巡查記錄。
強抓質量。工程建筑材料包括鋼筋、水泥、磚瓦、技術指標由施工單位提供產品的合格證明,并經縣質檢部門認可簽字后方可使用。要求簽訂施工合同,雙方權力責任要明確,施工期限要清楚,按施工期限完成任務。通過管理制度,對易地搬遷項目的全程進行嚴格監管,確保工程質量,項目資金安全使用,做到切實讓貧困群眾滿意入住。
產業扶持。貧困戶舊房換新房后,更需其他方面的`扶持,比如發展種養殖業,鼓勵其參加技能培訓等,取得一技之長,各村充分利用好農民夜校及專合社的帶動作用,鼓勵貧困戶加入合作社,幫助早日脫貧奔康。
3月27日,炎陵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饒祥明率縣發改局、國土資源局、住建規劃局等聯村單位負責人,深入該縣壟溪鄉古塘村調研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建議。
炎陵縣壟溪鄉古塘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3戶,111人,其中有12戶申請“易地扶貧搬遷”。饒詳明一行深入到古塘村古塘組,走訪了石生華、鐘乾仁等10戶貧困戶,與群眾深入交流,實打實了解情況,面對面宣講政策,并就安置方式、建房選址等問題征求群眾意見,確保易地扶貧搬遷工作落地、落實。
座談會上,饒祥明一行聽取了古塘村精準脫貧工作匯報,與會村民代表作表態發言,與會后盾單位負責人作相關政策說明,并就如何做好古塘村精準脫貧易地搬遷工作提出好的意見和建議。
就如何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饒祥明指出,一要明確幫扶對象,確保建檔立卡貧困戶得到幫扶,并按照村民自愿、規范程序的要求,做好易地扶貧搬遷相關工作。二要明確資金籌措,確保不增加貧困戶經濟負擔。三要明確建房要求,村民可選擇“統規統建、統規自建、統規幫建”等方式建房。同時,搬遷農戶要積極配合,服從規劃和施工建設要求,確保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順利推進。最后,饒祥明就壟溪鄉和古塘村20的產業扶貧、基礎設施扶貧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進行了具體指導。
20xx年,在省發改委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我們按照全省以工代賑工作座談會議的安排部署,認真抓好貫徹落實,較好地完成了以工代賑、易地扶貧搬遷各項工作任務?,F將情況匯報如下,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一)以工代賑建設項目完成情況。
20xx年我市進一步加強以工代賑項目管理,積極抓好項目組織實施工作。截止20xx年年底,20xx年計劃下達的53個項目已全部完成年度建設任務。解決了1.2萬人、0.5萬頭畜的飲水困難,新增有效灌溉面積0.6萬畝,新建和改建縣鄉村公路237.8公里,完成項目總投資4865萬元。20xx年第一批安排項目45個,總投資3726萬元,其中:國家以工代賑資金2410萬元,省財政配套245萬元,市縣配套1071萬元。截止目前,已有23個項目開工建設,全部項目預計明年10月底前建成。
自國家開展實施易地扶貧搬遷試點工程以來,我市20xx年、20xx-20xx年四個年度共下達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四批,項目總投資14247.3萬元,其中:國家以工代賑專項資金6176萬元,中央其他專項資金1360.3萬元,省預算內基建資金87萬元,縣鄉及群眾自籌6624萬元,搬遷貧困群眾2872戶、13798人、生態移民57戶、241人。
20xx年我市環縣被納入了首批試點工程建設。項目總投資609萬元,其中:國家以工代賑專項資金333萬元,縣鄉及群眾自籌276萬元,安置移民250戶、1000人。項目截止20xx年11月底,所有單項工程全部竣工,工程完成總投資697.5萬元,占計劃的114.5%。搬遷貧困人口986人,占計劃的。98.6%。20xx年底市上組織財政、建設、水務等有關部門對項目進行了初驗,評為合格工程。
20xx年我市華池、合水、寧縣3縣被省上列入易地扶貧搬遷試點工程。3縣項目總投資2971萬元,其中:國家以工代賑專項資金1576萬元,中央其他專項資金149萬元,省預算內基建資金87萬元,縣鄉及群眾自籌1159萬元,搬遷貧困群眾694戶、3162人。截止20xx年年底,3縣工程已累計完成投資2981.7萬元,占計劃的100.4%。其中:累計新修基本農田3761.5畝;完成人飲工程8處及配套設施建設;新修道路57.44公里;改擴建學校10所、衛生所11處;架設農電線路38.35公里;建成移民住宅667戶,占計劃的96.1%。目前已有454戶移民搬遷入住,占計劃的65.5%。
20xx年我市寧縣、合水、鎮原、華池4個縣被省上列入易地扶貧搬遷工程。4縣項目總投資2964.2萬元,其中:中央預算內專項資金1301萬元,整合中央其他渠道專項資金289.3萬元,縣鄉及群眾自籌1373.9萬元,計劃搬遷627戶、3159人。截止20xx年年底,4縣工程已累計完成投資1378.2萬元,占計劃的46.5%。其中:累計新修基本農田555畝;完成人飲工程3處;新修道路12.5公里;改擴建學校7所、衛生所5處、村部5處;架設農電線路5公里;建成移民住宅425戶,占計劃的67.8%。
20xx年我市有7個縣被省上批準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7縣項目總投資7703.1萬元,其中:中央預算內專項資金2966萬元,整合中央其他渠道專項資金922萬元,縣鄉及群眾自籌3815.1萬元,計劃搬遷1358戶、6718人。20xx易地扶貧搬遷試點工程批復及投資計劃下達后,我們及時向各縣進行了下達,并督促各縣抓緊各項前期準備工作,目前各縣主要開展了在遷出、遷入區召開群眾座談會,宣傳易地扶貧搬遷相關政策、搬遷群眾建檔立卡、落實住宅建設用地、編制單項工程設計等工作,明年3月份項目可全面開工建設。
國家對易地扶貧搬遷試點工程的總要求是:“一年建設、二年搬遷、三年穩定”。截止目前,我市易地扶貧搬遷試點工程總體上進展順利,各縣都能依照省批方案合理安排,科學規劃,按照基本建設程序管理,嚴格執行“四制”要求,確保工程質量。并把易地扶貧搬遷工程與產業開發、扶貧開發結合起來,采取整體搬遷、集中安置的方式,認真抓好宣傳公示工作,切實接受群眾監督,通過扎實工作確保搬遷群眾能夠遷得出、穩得注能致富。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扶貧開發和脫貧攻堅重大戰略決策,深入貫徹“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大發展理念,全面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著力改善貧困地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解決“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等地方貧困戶生存發展問題,我區經過精準識別、評議、審核等程序,最后鎖定易地扶貧搬遷戶153戶、512人?,F將我區落實有關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全區鎖定易地扶貧搬遷戶153戶、512人。涉及大幕鄉、汀泗橋鎮、官埠橋鎮、馬橋鎮、**奶牛場等5個鄉鎮(場)。集中安置點6個,分別是大幕鄉廣東畈集中安置點、大幕鄉西山下集中安置點、汀泗橋鎮大坪村西關集中安置點、八角邱集中安置點、官埠橋鎮窯咀村集中安置點、**奶牛場楊排洲集中安置點。
全區易地扶貧搬遷戶153戶、512人。截止目前,全區6個安置點均已開工建設,5個集中安置點主體工程基本完工。各鄉鎮(場)具體情況如下:
**奶牛場17戶54人,其中集中安置16戶50人,分散安置1戶4人。主體工程已完工,附屬工程基本完工。
汀泗橋鎮22戶66人,集中安置20戶61人,分兩處安置;分散安置2戶5人,主體工程已完工。
大幕鄉72戶273人。集中安置點49戶198人,廣東畈安置點正在進行附屬工程建設,西山下安置點正在進行主體工程建設;分散安置23戶75人。分散安置23戶主體工程已完工。
官埠橋鎮安置19戶45人,集中安置11戶20人,分散安置8戶25人,主體工程已完工,正在進行附屬工程建設。
馬橋鎮安置23戶74人,集中安置點已取消,分散安置主體工程基本完工。
一、要進一步加快西山下安置點主體工程建設進度,加快其他安置點的附屬工程建設進度,明確時間節點和負責人,確保如期完成建設任務。
二、加強安全監管,確保工程質量。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是政治任務,也是民生工程。各鄉、鎮、場要將工程監理貫穿整個工程建設,每個環節都要實施監管,嚴防偷工減料、以次充好。
三、要充分考慮易遷戶幫扶措施。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最終目標是安居與樂業。各鄉、鎮、場要在易遷戶精準幫扶和配套產業上下功夫,要根據易遷戶實際情況進行政策疊加、樹立發展信心,解決搬遷的后顧之憂。
如下。。
板栗村集中安置點:規劃總用地面積11420平方米,擬安置易地扶貧搬遷戶34戶、141人,均為建卡貧困戶。規劃建設安置住房共34套,其中安置住房3525平方米,生產性輔助用房112平方米,配套完善安置點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文化站605平方米、幼兒園800平方米、議事大廳300平方米、籃球場741.8平方米等公共服務設施;流轉菜園地20畝。工程總投資1504.00萬元,其中工程費用1299.67萬元,工程建設其他費用204.33萬元。資金來源為農戶整宗地收益退出資金180.0萬元,農戶自籌資金20.0萬元,易地扶貧專項補助資金1304.0萬元。項目于2018年10月份開工建設,目前有序推進中,預計2019年2月完工。
坡坪村集中安置點:規劃總用地面積13496.19平方米,擬安置易地扶貧搬遷戶26戶、86人(均為建卡貧困戶,規劃建設安置住房26套共2350平方米。)配套完善安置點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等,其中:建設安置點內部道路360米(含配套綜合管網、路燈照明工程);建設議事廳200平方米、籃球場645平方米、廣場1561.17平方米等公共服務設施;配套進行后續產業扶持、舊房拆除及宅基地復墾、遷出區生態恢復等。工程總投資為974.13萬元,其中工程費用850.59萬元,工程建設其他費用123.54萬元。資金來源為易地扶貧專項補助資金818.33萬元;群眾自籌17.80萬元;房屋整綜地收儲138萬元。項目于2018年11月份開工建設,目前有序推進中,預計2019年4月完工。
(一)堅守自愿底線,精準鎖定搬遷對象。堅持把“群眾自愿”作為工作底線,充分尊重搬遷群眾意愿,不搞強迫命令,引導群眾自力更生、主動搬遷。同時,扣準“第一顆紐扣”,在識別程序上不少一環,公開宣講政策,公開評議對象,公示評議結果,把知情權、評議權、監督權交給群眾。
一是強化宣傳工作。采取進村入戶、召開群眾會、集中組織學習、懸掛標語、發放資料等多種方式,廣泛宣傳搬遷政策,確保家喻戶曉。組織搬遷戶到安置點參觀、監督,幫助群眾算清搬遷家賬、發展賬、脫貧賬,并介紹入住后的產業規劃,做到一戶一策,讓群眾做搬遷的明白人。
二是精準識別對象。始終把精準識別搬遷對象放在首位,對所有搬遷對象戶信息進行嚴格比對,堅決清理不符合條件的搬遷對象,防止出現“不該搬遷的要搬遷”、“應該搬遷的不搬”、“不想搬的被搬”等現象。
三是規范識別程序。嚴格按照選定搬遷對象目標區域、群眾申請、入戶核實等規定程序,組織第一書記、駐村干部、村干部,深入村組和貧困戶家庭,對搬遷對象戶進行嚴格識別和篩查,鎖定搬遷對象。
四是落實發展措施。再次精準識別后,與搬遷貧困群眾面對面摸清其家庭情況,并一道共同制定切實有效的后續脫貧計劃,編制具體、有效的后續就業保障措施,確保務實推動搬遷就業保障到戶、到人、到就業崗位。
(二)堅持精準務實,科學編制搬遷規劃。始終把規劃編制擺在重要位置,在深入調研、摸清底數的基礎上,組織編制蘆塘鄉易地扶貧搬遷實施規劃,做到安排到點、落實到戶。
一是堅決守住“兩條紅線”。堅持“保障基本、基本保障”,堅守“建卡貧困人口搬遷建房戶均負債不超過1萬元、人均負債不超過2000元”和“建卡貧困人口搬遷建房面積人均不超過25平方米”兩條紅線,不搞豪華裝修,確保建成的房子有人住、當年建設當年住。同時對深度貧困、無力建房的特殊建卡貧困戶采取“兜底”搬遷,實施“交鑰匙”工程,實現“零負擔”拎包入住。
二是立足“四好三美”目標。綜合考慮搬遷群眾生產生活需要,優化模式,創新方式,因地制宜推進搬遷住房、配套設施建設,確保搬遷群眾安心、舒心、放心入住“質量好、風貌好、環境好、配套好”的“四好”搬遷住房。將易地扶貧搬遷作為系統工程進行統籌謀劃,切實提高搬遷質量和水平,使搬遷安置地成為“生態美、產業美、生活美”的“三美家園”。
三是充分征求群眾意見。始終尊重搬遷群眾意愿,讓群眾全程參與,堅持搬遷對象讓群眾評、安置去向讓群眾選、規劃設計讓群眾議、分配方案讓群眾定,充分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保障了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
(三)創新建設機制,確保工程質量進度。堅持扶貧與黨建“雙推進”,把支部建在工地上、建在群眾中,筑牢戰斗堡壘,做到征地、搬遷、建設、監理一盤棋,確保政策落地、工程質量好。
一是強化支部引領。充分發揮駐村工作隊和村支兩委的作用,加強對群眾的教育引導和工程建設監管。結合“兩學一做”專題教育,組織黨員集中學習,引導黨員協助做好政策宣傳和矛盾糾紛調處等工作。同時,督促指導施工單位將黨支部健在工地上,發揮黨員作用,以黨的建設助推工程建設。
二是支持群眾監督。組織搬遷農戶通過開會推薦5名威望較高、處事公正、群眾認可、熟悉建筑的搬遷戶代表,成立了蘆塘鄉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建設工程自主管理委員會,全程參與選址、規劃設計、協調服務、質量監管、資金監管、督促進度、房屋分配等工作,切實保障了搬遷農戶的合法權益。
三是壓實工作責任。落實鄉長為安置點建設的第一責任人,主抓親管、強力推進。要求每天跟蹤督促安全質量和進度,施工單位倒排工期、掛圖作戰、按圖銷號,在確保安全和質量的前提下加快推進工程建設。同時每周召開一次現場推進會,建立工程進度“半月報制度”,確保了工程建設順利推進。
(一)加強目標管理。一是盯緊時間節點。按照目標要求,對表算賬、掛圖作戰、掛牌督辦,確保2月底前完成第一批安置房建設。二是緊盯關鍵環節。圍繞“建房、搬遷、就業、保障、配套、退出”六個環節,周密組織、精心實施,具體到每一點、每一戶,倒排工期、環環緊扣,有力有效的推進工作。三是緊盯工程管理。強化合同管理、材料管理、隊伍管理、安全管理,嚴格執行批準的建設方案、施工圖、投資概算和相關規范,確保建設質量過硬。
(二)科學組織施工。一是加快工程進度??茖W精細組織工程施工,合理調整思路、擺布力量,提高工程施工管理技術水平,抓緊房屋主體施工、室內裝修和環境打造,確保工程進度。二是嚴格工程質量。加強施工現場全程監督管理,強化工程設計、施工、交付使用等環節質量監管,杜絕偷工減料、降低建設標準等現象。三是強化群眾監督。積極發揮自管委的作用,切實保障搬遷群眾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對工程項目概況、資金來源、建設進度、監督部門及受理方式等就近公示,接受監督。
(三)落實后續措施。一是盡快分房入住。細致耐心地做好群眾工作,盡快組織搬遷農戶抓鬮選好分房,待房屋建成后盡快搬遷入住。二是落實后續扶持。實施安置點后續扶持計劃,盡快為搬遷戶落實菜園子地。三是完善檔案資料。完善易地扶貧搬遷相關檔案資料,及時查漏補缺、舉一反三,確保數據信息準確無誤,確保經得起歷史檢驗。
我鎮共建設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4個,其中鎮區安置社區1個,中心村安置點3個,分別為杜荊河畔易地搬遷安置社區、顯眾村易地搬遷安置點、荊彰村易地搬遷安置點、草店易地搬遷安置點,共安置建檔立卡貧困戶341戶1076人。
在群眾搬遷入住后,我鎮一直著力于搬遷群眾的后續產業發展:杜荊河畔安置社區一是依托民灣村食用菌蔬菜基地,建設香菇棚92個,蔬菜棚38個。通過建立“公司+基地+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共帶動易地搬遷戶63戶,同時在基地對岸征地95畝,計劃再建設香菇棚60個,目前已進入三通一平階段;二是計劃總投資1400萬元在馬院村建設扶貧車間一處,目前廠房、辦公用房、附屬用房、崗亭等已完工,室外場地完成60%,變壓器安裝到位,報裝后可供電,初步具備工作條件。杜關鎮積極進行招商引資,目前引進鞏義市制鞋企業一家,已在杜關鎮注冊成立三門峽生輝鞋業有限公司,正在制作員工招募簡介,近日可進行工人招募工作,主要面向杜荊河畔小區貧困戶及周邊村貧困戶。近期上縫紉機50臺,后續100臺陸續跟進。該項目的實施可實現杜荊河畔小區及周邊村貧困戶200人家門就業,完成搬遷群眾穩得住的目標,按件計酬預計月工資2000元,為貧困群眾脫貧增收奠定良好基礎;草店村安置點通過吸納搬遷群眾加入本村的兩個養牛、養羊合作社,共帶動搬遷群眾36戶,同時通過光伏扶貧帶動搬遷群眾13戶;顯眾村安置點通過發展260畝太子參種植產業,共帶動搬遷群眾15戶,同時通過光伏扶貧帶動貧困群眾5戶;荊彰村安置點一是依托煙葉育苗合作社吸納搬遷群眾務工,二是種植的百畝玉露香梨,可帶動12戶搬遷群眾發展致富。
同時,我鎮在發展原有煙葉、養殖的基礎上,通過設置公益崗位和勞動轉移就業,進一步增加搬遷群眾收入。截止目前,杜荊河畔安置社區共設置公益崗位63個,實現勞動轉移就業302人;顯眾村安置點設置公益崗位1個,實現勞動轉移就業14人;荊彰村安置點設置公益崗位2個,實現勞動轉移就業11人;草店村安置點實現勞動轉移就業36人。
1、社區服務管理。為更好的為社區群眾服務,促進搬遷群眾更快融入社區生活,我們一是在每個安置點都組建了社區管理委員會,并依托轉移就業公益崗,為每個社區都配備了保潔員。同時,為加強日常管理,我們制定了社區管委會輪崗值班、保潔員崗位職責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并制作成版面懸掛上墻。二是在每個安置社區都設立了專門的服務窗口,保障了對搬遷群眾的日常服務,以“真誠、熱心、貼心、高效”的服務,真正做到“惠民、利民、便民”。
2、社區黨員管理。杜荊河畔社區搬遷群眾中共有中共黨員7名,我們成立了馬院村黨支部第四黨小組,第四黨小組隸屬社區所在地的馬院村黨支部,截止目前,7名黨員已參加了十余次黨員活動日,第四黨小組平時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活動,組織黨員學習討論等活動。其余三個中心村安置點搬遷群眾中的黨員共有黨員4人,則在所在中心村的黨支部參與日常的黨員活動日等各項活動。
深入宣傳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引導搬遷群眾進一步飲水思源感恩“新時代”、高高興興住進“新房子”、提振精神展現“新氣象”、穩定脫貧實現“新作為”、齊心協力營建“新家園”。。
4、工作創新亮點。一是成立一個組織(社區管理委員會),明確責任分工,細化工作職責,扎實開展各類活動,在社區配套產業發展、志愿服務、精神文明創建、日常管理等事務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搬遷群眾入住社區后,通過政府職能前移,將原先相對分散的職能部門集中到搬遷社區,實現“一站式”辦理,極大提高了辦公效率,貧困群眾和其他群眾可直接到安置點辦理各項業務,同時可有效監督各個職能部門的工作開展情況,真正實現優質、高效、便民的目標,極大提升了群眾的滿意度。二是建立一項制度(社區文明公約),積極營造文明氛圍,利用文藝晚會和社區展板等形式將在誠信文明家庭創建活動中評選出來的先進人物和先進事跡,廣為傳播,引導搬遷群眾“知黨恩、感黨恩、報黨恩”;三是明確一項職責(社區管理職責),各個安置點的社區管理委員會成員能夠在社區管理、環境衛生檢查、家庭糾紛調節、促進家庭和睦、鄰里團結等方面發揮較好的作用;通過設立的公益崗位,“六大員”(樓長管理員、生產聯絡員、衛生保潔員、文化傳播員、五新講習員、生態綠化員)作用充分發揮。
就業創業就業扶貧工作總結。
**是國家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甘肅58個貧困縣之一,也是甘肅23個深度貧困縣之一。新一輪扶貧開發以來,針對南部山區“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實際,縣委、縣政府高瞻遠矚、科學謀劃,堅持以脫貧攻堅統領經濟社會發展,舉全縣之力實施生態移民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對居住在生存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發的新堡、干城、橫梁3個鄉鎮實施整鄉搬遷,對黑松驛、定寧、古豐等8個鄉鎮的58個完全干旱山區行政村實行整村組搬遷,新開發土地18萬多畝,沿省道316線兩側集中規劃建設12個移民新村和綠洲小城鎮,累計搬遷安置貧困群眾1.53萬戶6.24萬人,縣域內生產、生活和生態空間布局得到顯著優化,走出了一條高深山區貧困群眾易地搬遷脫貧致富和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扶貧開發新路子。
2011年以來,全縣累計建成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24個(行政村內就近安置點11個),建成房屋16997套,安置農戶16958戶,人口68979人(建檔立卡戶13167戶54906人,非建檔立卡戶3717戶14073人)。其中:“十三五”期間共建設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16個(行政村內就近安置點11個),共建成房屋9227套(綠洲小城鎮4790套,黃花灘康樂新村、富民新村、興民新村、富源新村2678套,黃羊川鎮、黑松驛鎮、古豐鎮、十八里堡鄉、西靖鎮行政村內就近安置點1759套),安置農戶9227戶34849人(建檔立卡戶6689戶26113人,非建檔立卡戶2538戶8736人。)。
我縣易地扶貧搬遷工程由發改部門立項,自然資源部門負責辦理用地報批、征地供地手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負責辦理規劃許可、竣工驗收等手續,安置點工程建設由所在鄉鎮人民政府組織實施,安置住房的數量、分布、土地性質、土地取得方式等具體情況如下:
黃花灘生態移民區:共建設安置點13個,建成住房15583套。分別為:愛民新村747套,立民新村589套,富民新村1379套,為民新村926套,圓夢新村1000套,陽光新村1035套,感恩新村918套,富康新村335套,惠民新村768套,興民新村1259套,康樂新村779套,富源新村1058套,綠洲小城鎮4790套(小戶型792套)。綠洲小城鎮土地屬出讓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其他12個安置點土地均為國有土地,以劃撥方式取得,其中圓夢新村、陽光新村、感恩新村、富康新村3288套為公共租賃住房項目。富康新村335套房屋屬商鋪,尚未進行移民安置。
行政村內就近安置點:共建設安置點11個,建成住房1759套。分別為:黃羊川鎮一棵樹村50套,菜子口村116套,周家莊村25套,石門山村131套,馬圈灘村185套;古豐鎮古豐村211套,西山堡村490套;黑松驛鎮黑松驛村249套;十八里堡鄉曹家臺村71套,東廟兒溝村181套;西靖鎮七墩臺村50套。土地均為即有集體建設用地。
黃花灘生態移民區和綠洲小城鎮13個集中安置點中,圓夢新村、陽光新村、感恩新村3個公共租賃住房安置點2953套住房規劃、用地審批、竣工驗收手續均齊全;綠洲小城鎮4790套安置住房規劃、用地審批、規劃手續齊全,已完成62幢1476套的竣工驗收備案手續,剩余安置住房正在進行竣工驗收。上述4個安置點共有住房7743套,占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總套數的45.56%。其他安置點因位于規劃區外,未辦理規劃手續,竣工驗收由有資質的第三方和住建部門進行工程質量鑒定后,出具了《**農村住房危險性定性鑒定報告》或《住房安全等級認定(鑒定)表》,用地審批手續齊全,共7495套,占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總套數的44.1%。11個行政村內就近安置點安置住房1759套,土地屬即有集體建設用地,規劃手續、竣工驗收手續齊全,占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總套數的10.35%。
其中:**“十三五”期間共建設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16個(行政村內就近安置點11個),共建成房屋9227套。具體為:綠洲小城鎮安置住房4790套,規劃、用地審批手續齊全,已完成62幢1476套的竣工驗收備案手續,剩余住房正在進行竣工驗收,占51.91%。黃花灘生態移民區康樂新村、富民新村、興民新村、富源新村新建安置住房2678套,位于規劃區外,未辦理規劃手續,竣工驗收由有資質的第三方和住建部門進行工程質量鑒定后,出具了《**農村住房危險性定性鑒定報告》或《住房安全等級認定(鑒定)表》,用地審批手續齊全,占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總套數的29.02%。黃羊川鎮菜子口村等11個行政村內就近新建安置住房1759套,土地屬即有集體建設用地,規劃手續、竣工驗收手續均齊全,占19.06%。
我縣農村不動產確權登記發證工作自2015年開始,在黃羊川鎮先行開展農村不動產權籍調查試點工作的基礎上,2017年全面鋪開農村不動產權籍調查工作。通過公開招標方式開展確權登記,招標金額874.92萬元,已支付532.04萬元,支付率60.81%。目前已全面完成70995宗農村不動權籍調查工作,其中: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完成權籍調查16997宗(“十三五”期間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完成4437宗)。綠洲小城鎮162幢3998套樓房已完成樓盤落宗,正在進行樓盤首次登記。
為切實解決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群眾“穩得住”和“后顧之憂”,我縣嚴格落實自然資源部辦公廳《關于做好易地扶貧搬遷住房不動產登記工作的通知》精神,因地制宜,精準施策,積極穩妥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不動產登記工作。一是明確責任分工。成立了由縣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縣自然資源、農業農村局主要領導任副組長,住建、財政、林草等部門分管領導和各鄉鎮人民政府主要領導為成員的農村“房地一體”確權登記發證領導小組,建立易地扶貧搬遷登記發證聯席工作會議制度,先后2次組織召開全縣農村不動產確權登記發證工作推進會,結合實際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快推進農村“房地一體”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的通知》,明確各方職責,推動責任落實,為確權登記工作的順利推進奠定了堅實基礎。二是加強政策宣傳。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微信等新媒體和出動宣傳車、張貼宣傳標語、發放《給群眾的一封信》、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大力宣傳宅基地、地上建筑物、構筑物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的重要意義、工作目標和政策法規,在移民區重點宣傳實施異地搬遷的相關政策和《新時期易地扶貧搬遷百問百答》,爭取干部群眾的理解和支持。累計向移民區群眾發放宣傳資料2萬多份,懸掛橫幅38幅,張貼發證通告200多張,向各村組微信群發送信息300多條,召開各類會議20多場次,使確權登記工作的目的意義、工作程序和所需資料做到了家喻戶曉。三是堅持試點先行。堅持“依法依規、房地一體”“應登盡登、能發盡發”的原則,充分利用鄉鎮、村組底子清、情況明的優勢,發揮鄉鎮的主體責任,在各移民鄉鎮設立不動產便民服務點,正在多方籌措資金架設專網、配備硬件設備、培訓業務人員,確定1個農村“三變”改革試點村或新型農村社區先行開展登記發證試點工作,熟練掌握和總結登記發證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探索解決辦法和措施,為全面鋪開農村房地一體不動產權登記發證積累工作經驗,培養登記隊伍,夯實工作基礎。2019年11月19日,全省農村宅基地房地一體不動產權證書頒證儀式在**黃花灘生態移民區富民新村舉行,現場為李應川等10戶村民代表頒發了《不動產權證書》。四是主動下沉服務。為方便群眾辦證,縣不動產登記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組成“心連心辦證工作組”,利用節假日時間,攜帶筆記本電腦、打印機、高拍儀、復印機,到移民村現場進行拍照,對群眾提交的身份證、結婚證、戶口簿、房屋和土地權屬來源材料提供免費復印,指導填寫表格,咨詢解答疑惑,受理群眾不動產登記申請。針對老、弱、病、殘等無法到社區當面申請的群眾,工作人員主動上門服務,一對一進行辦理。自工作開展以來,已累計上門服務100余次,為1000多戶移民群眾發放了不動產權證,贏得了群眾的一致好評。五是分類辦理登記。對手續完備的安置住房,及時進行登記發證;對因規劃許可、用地審批、竣工驗收等手續不完善導致不能登記的,主動加強與發改、扶貧等部門的溝通協調,認真摸清情況,梳理問題清單,按照“缺什么補什么、誰審批誰負責”的原則,采取聯合會審方式,努力完善相關手續;對缺少竣工驗收材料的,依據有專業資質的第三方鑒定機構出具的《**農村住房危險性定性鑒定報告》或住建部門出具的《住房安全等級認定(鑒定)表》,辦理登記發證;對產權比例一時難以明晰的,在不動產證書附記欄注明“該不動產權屬易地扶貧搬遷保障性住房,產權比例以縣政府易地扶貧搬遷相關政策為準”,先行辦理登記;對在行政村內即有集體建設用地上就近安置的,由所在農民集體或村委會對宅基地使用權人、面積、四至范圍等進行確認,公告15個工作日無異議,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后予以確權,房產登記依據已辦理的規劃手續和竣工驗收資料,為住戶及時辦理不動產登記,做到應發盡發。
截至目前,除1537套兜底戶安置住房外,全縣應登記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住房15421套。其中:具備登記發證條件的5437套,占應登記任務35.26%;暫無法登記的9984套,占應登記任務64.72%,主要為公共租賃住房2953套,缺少竣工驗收住房3314套,同步搬遷非建檔立卡戶住房3717套。已登記頒發不動產權證書1133本,占具備登記發證條件任務的20.84%。其中:“十三五”期間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住房7890套,具備登記發證條件的2038套,占應登記任務25.83%;暫無法登記的5852套,占應登記任務74.17%,主要為尚未竣工驗收的3314套,同步搬遷安置的2538套。已登記663套,占具備登記發證條件任務的32.53%。
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住房不動產登記工作量大面廣,政策性強,技術要求高,工作難度大,涉及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和切身利益。盡管我們做了大量工作,但仍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發證工作總體進展緩慢,離上級的要求和群眾的期盼還有很大差距。一是由于我縣易地扶貧搬遷工程整合了多項資金進行建設,搬遷安置方式較為復雜,村組之間存在差異,難以集中統一辦理。如4、5、6號3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屬公共租賃住房項目,根據《新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百問百答》要求,需回購后向移民搬遷戶頒發產權證書,但回購資金籌措困難,導致無法及時向農戶登記發證。二是黃花灘生態移民區安置點住房大部分屬統規聯建,各安置點內戶型面積基本一致,整鄉整村搬遷后移民群眾已實際搬遷入住,但部分建檔立卡戶安置住房面積超出控制標準25%或每戶超過20平方米,“十三五”期間同步搬遷安置的非建檔立卡戶每戶僅交納了1萬元房款,后期產權分割、戶型置換、改造住房結構及補繳房款等工作存在難度,致使登記發證難以推進。三是部分搬遷安置戶因住房資金未交納清,僅交納了部分房款,存在經濟糾紛,無法申請登記;同村同時搬遷安置戶因“十二五”和“十三五”政策存在差異,繳納的房款數額不同,群眾意見較大。四是黃花灘易地扶貧搬遷12個安置點和綠洲小城鎮安置點群眾原宅基地屬集體土地,而現搬遷安置住房占用的土地屬國有土地,向搬遷安置住戶頒發的不動產權證書為國有住宅用地,將不利于下一步集體資產折股量算等“三變”改革。五是我縣農村不動產登記發證涉及7.1萬宗,易地扶貧搬遷涉及24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安置農戶1.69萬戶,6.9萬人,量大面廣,加之農村不動產權屬來源證明材料嚴重缺失,各類矛盾糾紛較多,需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大力投入,而我縣屬國家深度貧困縣,年初剛剛脫貧摘帽,登記發證所需經費嚴重不足,鄉鎮和各部門的工作重心集中在脫貧攻堅和產業扶貧,加之移民區群眾主要收入來源為外出務工收入,安置點內多為老弱病殘或鎖門戶,僅靠縣不動產登記中心10名干部開展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困難重重。針對上述困難和問題,懇請上級部門在政策、經費方面給予協調支持。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此次調研座談會和冷局長講話精神,進一步強化責任擔當,加快工作進度,確保按期完成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住房不動產登記任務,讓搬遷群眾早日吃上定心丸,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一是加強組織協調,確保問題及時解決。積極向縣委、政府匯報,爭取上級支持,建立健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住房登記發證聯席工作機制,定期召開工作會議,一月一調度,聽取各鄉鎮工作進展匯報,及時協調研究解決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住房登記發證工作中出現的各類問題和矛盾,確保做到應發盡發,合法合規,切實維護搬遷群眾的合法利益。
二是強化責任擔當,確保工作有序推進。充分認識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住房不動產登記工作的重要性、艱巨性,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堅決落實國家和省、市安排部署,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堅定信心,不等不靠,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上下聯動、群策群力、加快工作進度,充分發揮村、組干部的作用,引導村民積極參與,做到相互支持、相互補臺,形成強大工作合力。
三是注重宣傳引導,確保群眾廣泛參與。采取靈活多樣的宣傳形式,通俗易懂的宣傳內容,向群眾講清政策,講明理由,廣泛宣傳開展農村不動產確權登記的重要意義,積極爭取廣大群眾和社會各界的理解支持。切實發揮農村基層組織在權屬審核、登記申報、糾紛調處中的重要作用,充分調動廣大群眾參與的積極性,保障登記發證工作順利推進。
四是堅持便民利民,確保工作取得實效。增強服務意識、轉變工作作風、優化辦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通過信息共享、上門服務、設立便民服務點等方式,盡量方便搬遷群眾就就近申請辦理安置住房登記。認真貫徹落實自然資源部辦公廳《關于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住房不動產登記工作的通知》和《關于進一步加大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工作力度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文件精神,區別不同用地性質、不同安置方式,分類施策,穩步推進,制定符合我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住房實際的登記措施辦法,規范登記資料,確保按照既定時間節點保質保量完成登記發證工作任務。
有織金南大門之稱。全鄉2015年建檔立卡識別有類別村11個,其中一類村5個、二類村2個、三類村4個,非類村7個,現有建檔立卡精準識別貧困人口2926戶9453人。
在搬遷對象方面:2016年四月初統計顯示,十三五期間,熊家場鄉易地扶貧搬遷共計461戶2025人,其中2016年集中安臵339戶1454人,分散安臵122戶571人。根據(黔遷指發20166號)文件及縣相關會議精神,我鄉組織開展“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對象精準識別“回頭看”工作,共識別出易地扶貧搬遷農戶326戶1526人,其中2016集中安臵311戶1454人,分散安臵15戶72人。
工程建設方面:我鄉屬2016年第一期工程,安臵點在
鄉政府所在地的群潮村,分為小河洞及沖頭兩個地塊,總建筑面積為43902.8平方米,其中住房面積35296.03平方米,商鋪面積8606.77平方米,共有6棟17單元,設計住房340套。截至目前,小河洞地塊4棟11個單元中,有三個單元上主體,2個單元在澆灌地梁,6個單元在進行孔樁澆灌,沖頭地塊2棟6個單元正在進行孔樁開挖。
二、存在問題
1、搬遷農戶較之前有所減少(減少135戶499人)。主要原因為:一是部分擬搬遷對象不同意拆除舊房;二是部分貧困戶擔心搬遷后的生計問題。
2、在建工程進度緩慢。原因為:一是由于小河洞安臵點屬于原回填地塊,設計全為孔樁基礎,孔樁深度較深(最深孔樁達16米,平均12米左右),孔樁開挖工程量大。二是施工隊伍作業機械及人數較少,施工面狹窄。
3、部分工程手續未辦理完成。由于安臵點屬省級巖油巖汽及鉛鋅礦整裝勘查范圍,安臵點礦產資源壓覆報告難以辦理,導致規劃、國土等手續未辦理完成,同時施工招投標也未進行。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大易地扶貧搬政策宣傳力度,確保搬遷政策家喻戶曉,實現戶戶知政策,享政策。
2、積極謀劃扶持產業,確保搬遷農戶后續發展,打消搬遷農戶后顧生活之憂。
3、積極協調相關部門辦理完善施工手續,及時完成施工隊伍招投標工作。
4、在保證質量前提下,加快對工程進度督促。在保證工程質量前提下,通過督促施工隊伍增加作業機械和施工人員,創新施工管理,提高施工效率,確保工程按省、市、縣文件及會議要求如期完成。
按石發代賑[2015]194號文件精神要求,我鎮認真組織了易地扶貧搬遷摸底工作。鎮會同村干部走村串戶,召開各種類型會議,宣傳移民搬遷政策,了解移民戶思想動態,堅持“政府引導、群眾自愿、以戶為主、適當支持”的宣傳方針,通過深入細致的調查摸底,全鎮共完成移民調查摸底對象154戶611人,其中因交通不便移民129戶513人,就近避災移民21戶81人,因景區規劃移民4戶17人?,F就次摸底調查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村、方山、新橋、排下三增和梅溪等村民組那些居住在村莊后面和離村莊較遠的農戶需要易地搬遷建房,共計65戶。
高寶村座落在縣城東部,距縣城21公里,現有人口1113人,山場面積58835畝,茶園面積800畝。高寶村有13個村民組,東山組地處貢溪河兩岸,常受洪水優異侵襲,有6戶需要搬遷。另外團結組2戶因離中心村莊較遠,交通不便,需要搬遷。高寶村共計移民搬遷8戶。
緣溪村座落在縣城東部,距縣城5公里,是慈云洞景區所在地,現有人口1479人,土地面積65000畝,茶園面積1200畝,山場面積47332畝。緣溪村有11個村民組,其中土塘、新塘兩組地處500米的高山上,不通公路,共有23戶需要搬遷,坑口組有2戶受地質災害威脅,需要搬遷,坑口組、巖下組共有6戶地處低洼,遭受洪水侵襲,需要搬遷,漁塘組地處慈云景區中心,因規劃需要,有4需要搬遷。共計35戶需要搬遷。
貢溪村座落在縣城東部,距縣城10公里,現有人口1023人,土地面積31200畝,茶園面積600畝。山場面積28784畝。貢溪村共有11個村民組,2015年,地處500米高東山上的高東組實施了移民搬遷只有,只有1戶,因當時家庭條件原因,未能進行搬遷,現在需要搬遷,另外立新組有1戶位于慶豐三級站水庫旁,需要搬遷,上村組有2戶因交通不便,需要搬遷。該村巖嶺組地處海拔500米高山上,通組公路路況差,飲水困難,有15戶需要搬遷。該村共有19戶需要搬遷。
杜村村座落在縣城東部,距縣城7公里,現有人口703人,土地面積31000畝,山場面積25111畝,茶園面積600畝。杜村村共有6個村民組。平頂組位于高山上,路況差,飲水困難,有7戶需要搬遷,杜村組、塘灣組有7戶因交通和洪水原因,需要搬遷。該村共有14戶需要搬遷。
二、安臵宅基地的來源及畝數
按戶均宅基地面積160平方米,共計宅基地37畝,對于 2
移民搬遷建房點,政府先行做出規劃,按照節約耕地,方便生產,能夠避災的要求,劃出移民建房點,由移民戶與土地承包人進行協商,鎮村做協調工作,采取土地臵換或有償轉讓方式,讓搬遷戶取得宅基地。
三、生產用地來源及產畝數
因此次移民搬遷的農戶大多數在本組內就近移民安臵,可以使用原有的生產資料,不需另外安排生產用地;對于跨組安臵的,需要菜地,按戶均菜地0.3畝菜地計算,需要菜地47畝,對于安排菜地的,如果村有集體山場,可以直接劃撥,如果沒有,移民戶只有與當地農戶協商,采取有償轉讓方式,鎮村可以協調。
四、移民后主要生存模式及集中安臵地主要基礎設施和資金量、來源
對于本級內就近移民安臵的,可以使用原有生產資料;對于跨組安臵的,將加大就業指導力度,增強農民就業轉型能力。一是加大農民工培訓力度,實現轉移就業。二是有組織的實施土地流轉政策,為移民戶取得土地。三是通過政府協調,讓座落在本鎮的企業優先招用移民戶,實現他們就近就業。
全鎮移民戶為154戶,每戶除宅基地不計入移民成本外,包括土建工程,三通過工程,每戶大約需要資金12萬元,共計資金1848萬元。這些資金通過個人籌資、政府補助、國家專項資金補助等形式,完成資金籌措。
五、原有住房的處臵
對于地處高山、低洼和地質災害隱患點的住房,將進行還地后,進行生態退耕。對于位于景區內的住房,有保護價值的老房屋,進行保護,沒有保護價值的,組織景區收購。
的生存,只有砍柴墾荒,甚至亂砍濫伐,以致植被破壞,水土流失,林木逐年減少,生態平衡受到破壞。實施搬遷,對保護環境恢復生態非常有利。不僅從根本上改善了這些人居住狀況,也有利于“綠色石臺,皖南茶鄉”戰略的實施。二是改善生存條件,提高居住環境。對于地處高山、低洼和地質災害隱患點的農民,他們信息閉塞,阻擋了觀念的更新,限制了他們的發展步伐。遇到洪災,就面臨山體滑坡、泥石流淤積的危險,生命安全經常受到威脅。交通不便,生產生活面臨極大困難。實施移民搬遷工程,有利于他們改善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拓寬發展空間,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實現了觀念的解放,完成了精神脫貧、文化脫貧。三是提高了扶貧效果。實施移民搬遷的村大多是居住在高山區或離中心村較遠的零散戶,如實施就地扶持需要國家拿出大量投資為其解決通路、電、水等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大,成本高,且有些地方即使花錢也難改變現狀。如果采取移民扶貧,進行異地扶持,則可以節約大量資金,且能在短期內改變這部分人的生活狀況,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附:仁里鎮易地扶貧搬遷摸底情況統計表
仁里鎮人民政府
二〇〇九年二月十六日
**是**下轄唯一的全山區貧困縣和省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集高寒區、邊遠區、多災區、特困區、革命老區、軍事禁區于一體。全縣261個行政村,有158個村地處海拔千米以上的地帶,自然條件惡劣,生產生活條件落后,群眾生活極其艱難,2002年底,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1350元,貧困人口9.8萬人,有近3萬人生活在高寒、邊遠地區,有6.9萬人飲水困難,這些重點地區的散居戶是我縣扶貧開發的重點對象。、縣政府將扶貧搬遷作為解決這部分困人口脫貧致富的有效舉措,將全縣7500戶近3萬人納入扶貧搬遷規劃(2002—2015)實施搬遷扶貧。到2015年底,已組織實施搬遷 6099戶貧困戶近2.4萬人,總投資達到1.5億元。通過幾年的搬遷扶貧,基本消除了全縣農村石板房、草房、危房戶,60%邊遠山區貧困戶的行路難、飲水難、用電難、上學難、就醫難等“五難”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生產生活環境得到極大改善,貧困山區的群眾走上了脫貧致富之路。
一、2015年扶貧搬遷基本情況
2015年度,省扶貧辦下達我縣扶貧搬遷計劃指標295戶,
1180人。其中貧困殘疾人危房改造73戶,農村單親特困母親安居工程13戶。市扶貧辦下達我縣扶貧搬遷計劃任務600戶,為將這一任務落到實處,結合我縣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工作實際,年初我們組織重點村包保專班深入到第五批、第六批40個重點貧困村調查摸底,登記造冊,在全面掌握基礎數據的情況下,將各級扶貧搬遷指標到鄉鎮,分解落實到重點貧困村,由各鄉鎮人民政府引導組織實施。截止11月底我們通過組織驗收,完成省級搬遷383戶1467人,其中重點村扶貧搬遷312戶1168人,單親特困母親安居扶貧13戶51人。災區移民30戶127人,新農村示范走廊建設28戶121人。市級扶貧搬遷600戶,2100人。
二、具體做法
(一)抓領導,確保搬遷任務層層落實。對搬遷工作加大領導力度,對搬遷任務實行責任包保,并制定了優惠的扶持政策,聚集各部門幫扶資金,合力投入??h扶貧辦包重點村專班對各重點村扶貧搬遷戶實行責任包保,聯系到戶。各鄉鎮分別成立了由黨委政府一把手牽頭負責,相關部門為成員的搬遷扶貧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包保責任人,加大了扶貧搬遷工作力度。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重點村包保專班進村入戶對2015年度實施搬遷開展調查摸底,按照市級搬遷和省級搬遷(危改)兩類建立基礎性的檔案,結合摸底的實際,將扶貧搬遷計劃下達到各鄉鎮,落實到重點村,并制定詳細的實施方案,由各鄉鎮政府負責組織實施。年終組織專班對各鄉鎮申報實施的搬遷戶逐戶進行核查,確定搬遷扶持對象,督促各鄉鎮扶貧項目辦負責逐戶收集整理搬遷檔案,即農戶搬遷前后的房屋照片,戶口證明等,進一步規范搬遷檔案,裝訂成冊,同時認真填寫省市兩級搬遷扶貧統計表,逐級向上申報,爭取資金扶持。
村扶貧搬遷450戶,在省級新農村建設度點楊樹埡村扶持50戶。在搬遷工作中,我們結合開展的整村推進扶貧、產業化扶貧、雨露計劃、科技培訓等工作,整合各類扶持政策資金傾力扶持搬遷戶。通過整合利用整村推進扶貧資金,對搬遷的農戶的建房進行科學的規劃,統一標準,統一扶持政策,對搬遷和舊房改造的農戶配套實施“一建三改”工程,建設生態家園,同時對搬遷戶發展產業的給給予優先扶持,對搬遷戶剩余勞動力實施轉移培訓就業,通過傾力扶持,使搬遷戶真正能夠通過搬遷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扶貧搬遷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促使扶貧搬遷任務落到實處。
相關證據,按照“六聯單”向扶貧辦和財政局申請報帳拔款,確保資金足額落實到位。
(五)抓爭取,確保搬遷資金足額到位??h政府高度重視扶貧搬遷工作,針對我縣扶貧搬遷工作任務重,投入大,扶持資金有限實際,副書記、葉叢同志多次帶隊赴省、市匯報爭取省市扶貧辦加大對我縣搬遷扶貧工作的扶持力度。通過匯報爭取,省、市扶貧辦對我縣扶貧搬遷工作的傾力扶持。省扶貧辦扶持我縣省級搬遷扶持資金200萬元,市級搬遷扶持資金60萬元,較往年有所增加,資金的爭取為圓滿完成年度任務奠定了基礎。
三、工作措施
(一)整合資金搬遷。整合利用整村推進扶貧資金,對搬遷的農戶全面配套實施“一通二建三改”工程(通自來水,建沼氣、建省柴火爐,改廚、改廁、改圈),實施生態移民,使搬遷的農戶生產生活環境得到改善。在集中搬遷的重點村扶持建設規?;牟枞~、桑葉基地,帶動村級產業發展,搬遷農戶戶戶有產業增收項目。
了資金,又改善了環境,為鄉村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三)政策激勵搬遷。在扶貧搬遷工作中始終堅持政府引導,農戶自愿;堅持貧困戶優先,先易后難 ;堅持農戶自籌為主,政策扶持為輔的四項原則。在搬遷對象的'確定上,必須是真正的貧困戶,必須由本人先提出書面申請;在安臵方式上,由農戶自主選擇搬遷類型,能集中搬遷的就集中搬遷,能分散搬遷的就分散搬遷;在建房標準上,由農戶根據自身經濟狀況確定,能建樓房的建樓房,能建經濟實用房的建經濟實用房。在安臵的選址上,由各鄉鎮、村根據鎮、村建設規劃自行選址。在搬遷方式上鼓勵四種搬遷模式。一是實行梯度搬遷。鼓勵低山、河邊的農戶進城經商給予適當補貼,將其房屋和士地等低價轉讓給中高山地帶的搬遷農戶。二是集中安臵搬遷。村里制定新村建設規劃,實施搬遷扶貧,集中建設農戶住房。一方面村集體無償為搬遷戶協調劃撥土地,無償為搬遷戶平整宅基地,極大調動了農戶搬遷積極性,加快了扶貧搬遷的進程。四是分散扶貧搬遷。結合村級土地、山林有限的實情,農戶可以根據自愿,搬遷到外縣、外鎮、外村,以分散的方式搬遷,有效解決當地資源不足的問題。在政策扶持上,搬遷戶除享受搬遷補助資金外,優先扶持飲水、沼氣等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產業項目建設。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組織搬遷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必須高度重視
和要著力解決的問題。主要是:
(一)搬遷建房投入大,農戶自籌難。由于國家的投資只是補助性的,標準有些偏低,不可能同時滿足生產和生活的需求,大部分搬遷的農戶是貧困戶,生活因難,積累有限,自籌部分難以拿出沒有增收脫貧的項目,只能靠搬遷戶自籌來解決存在問題。在我縣農村農戶新建一棟樓房需投入資金5—6萬元,而每戶的扶持只有1000至5000元左右,面對如此巨大的投入,貧困戶無力籌資,因而打消了搬遷脫貧的念頭,同時也無法或得政策扶持。
(二)移民搬遷后,解決農戶耕地問題難度增大。國家實行土地使用權三十年不變政策。堅持“大穩定,小調整”的政策原則,部分搬遷不遠的移民通過原有耕地不變,也有部分移民通過墾荒和開發新耕地解決了耕地問題,但部分跨村、鎮搬遷的農戶,土地無法得到調整解決。
(三)移民搬遷后期發展慢。部分搬遷戶由于住房投資大,房屋建成后背上了新的債務,造成了生活比以前還困難,因此在生產性投入上缺乏投入,農戶經濟發展缺資金。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下一步搬遷扶貧工作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以平民鞏固扶貧搬遷工作成果,提高工作水平。
步完善專門的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加強對移民搬遷工作的組織和領導,為移民搬遷工作提供強大的組織保證。
(二)廣泛動員,多方配合,加大對移民搬遷工作的支持力度。繼續采分工和責任包保制,將移民搬遷工作作為推動新時期扶貧工作的重要抓手,組織動員全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繼續落實好中央、省、市、縣的一系列優惠政策,從工程建設用材、用地、用水、用電和通路、通電話、通電視、通廣播信號等方面對搬遷工作給予大力支持,扶持搬遷戶發展經濟,加快脫貧。
(三)妥善安置搬遷戶,確保農戶安居樂業。對移民搬遷的農戶,由城建、公安、水利、教育等相關部門做好支持,當地的黨委政府和村支兩委及時解決好搬遷戶的“三通一平”問題,使農戶在行路、通訊、用水、用電方面得到有效解決。引導和扶持搬遷戶發展特色產業,或從事第三產業,解決生活來源問題,使搬遷農戶能夠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
二00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縣地處秦巴山區貧困帶上,是襄樊市下轄唯一的全山區貧困縣,也是全市唯一的省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集高寒山區、邊遠地區、多災地區、特困地區、革命老區、軍事禁區于一體。轄11個鄉鎮261個村,1262個村民小組。全縣總人口29.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62506戶22.96萬人,占總人口的80%。全縣版土面積3225平方公里,境內山峰林立,溝壑縱橫,有158個村地處海拔千米以上的地帶,自然條件惡劣,生產生活條件落后,群眾生活極其艱難。自2002年以來,我們搶抓省、市扶貧搬遷政策機遇,對全縣7500戶近3萬人生活在海拔千米以上地的地區的貧困戶納入省、市扶貧搬遷計劃,于2002年至2004年成功地對高寒山區的3253戶13662人實施了搬遷扶貧,使這部分人口徹底告別貧困。截止2004年底全縣尚有4247戶,16420人還待搬遷,由于今年我縣遭受特大洪澇災害,增加了一部分地處滑坡地帶的農戶,因此我縣的搬遷扶貧工作任務相當艱巨。
一、2015年扶貧搬遷基本情況
今年省級下達我縣375戶搬遷計劃,市級下達我縣550戶搬遷計劃。由于全縣急需搬遷的任務重,我們結合實施整村推進扶貧,自我加壓,下達各鄉鎮市級移民搬遷計劃900戶、省級搬遷扶貧計劃450戶。為了將這一利民安民工程落到實處,我們依托省、市扶貧搬遷優惠政策,整合各類扶貧資源,凝聚社會幫扶合力,強化責任督辦,使今年的扶貧搬遷工作穩步推進。根據年初計劃,截止11月30日,完成市級移民搬遷986戶3936人。省級搬遷扶貧310戶1107人,完成比例占72%,即將完工在建140戶,占任務的28%。根據我縣今年扶貧搬遷工作任務重的實情,我們多方籌資,爭取到搬遷扶貧資金計劃150萬元,目前已到位75萬元,其中省扶貧辦下達搬遷扶貧專項資金45萬元,省財政安排資金30萬元。尚有縣發改委75萬元資金計劃還在協調落實中?;诖宋覀円延?0月初下拔落實到各鄉鎮財政所危改搬遷扶貧資金84.4萬元,由各鄉鎮財政所根據農戶搬遷進度,按照財政扶貧資金報帳制的要求,兌現落實到搬遷的農戶。
二、主要做法
(一)界定范圍,突出重點搬遷。圍繞我縣實施的整村推進扶貧工作,今年搬遷扶貧我們以重點村為主,突出重點村重點戶。年初,我們通過組建重點村包保專班進村入戶對2003至2015年的省定重點村開展普查工作,將重點村需要搬遷的農戶逐戶登記造冊,按照市級搬遷和省級搬遷(危改)兩類建立基礎性的檔案,市級搬遷扶貧我們按照每個重點村村平30戶的指標下達計劃任務900戶,按照優先重點村的原則,由各鄉鎮以村為單位組織上報實施。將搬遷扶貧作為整村推進扶貧的一項重點項目進行建設。對搬遷的農戶的建房進行科學的規劃,統一標準,統一扶持政策,在各重點村做好省、市搬遷扶貧政策的宣傳和動員,號召農戶主動搬遷,提前搬遷,加快了農民搬遷脫貧步伐,加速了我縣搬遷扶貧工作進程。
(二)強化領導,凝聚合力搬遷。今年,縣政府將搬遷扶貧工作納入全縣重點工作進行月辦月結,對搬遷工作加大領導力度,成立了由分管扶貧開發工作的書記、任組長,扶貧、民政、財政、計劃、交通、電力、城建等相關部門組成的扶貧搬遷工作領導小組。各鄉鎮也分別成立了由黨委政府一把手牽頭負責,相關部門為成員的扶貧搬遷工作專班,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對搬遷任務實行責任包保,并制定了優惠的扶持政策,聚集各部門幫扶資金,合力投入。加大了扶貧搬遷工作力度。年初,、縣政府組織扶貧部門,對全縣移民搬遷和住危房戶進行摸底調查。通過摸底健全了我縣1943戶特困戶住危房,4247戶農戶居住在高寒邊遠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的地帶貧困戶的檔案。為了解決這部分貧困戶的住房和搬遷問題,縣政府決定將實施扶貧搬遷與解決特困戶危房相結合,用今明兩年時間徹底解決這部分特困農戶的住房難。計劃今年搬遷解決特困戶危房900戶。由縣扶貧辦負責包保450戶,縣民政局負責包300戶,縣財政局負責包保50戶,縣直85個部門負責包保100戶??h政府將全縣扶貧搬遷和危房改造納入全縣重要工作進行一月一通報,一月一辦結,年終對各部門實行硬帳硬結,確保了全縣扶貧搬遷工作向縱深推進。
危改搬遷任務落到實處。二是將搬遷扶貧工作與整村推進扶貧工作相結合。將搬遷扶貧作為整村推進扶貧工程建設的一項重要項目進行建設。有效地推動了重點村的資金投入和工程建設力度。三是將搬遷扶貧工程與產業化扶貧相結合。在集中搬遷的重點村扶持建設規?;牟枞~、桑葉基地,促進搬遷農戶發展產業脫貧。四是將扶貧搬遷與退根還林政策相結合。對搬遷的農戶原有的田地進行退耕還林,既使農戶享受了政策待遇,又起到天然林保護的作用。
(四)規范程序,政策激勵搬遷。為了使扶貧搬遷工作科學、嚴謹、細致真正成為安民富民的一項重要工程,我們通過規范搬遷扶貧工作申報程序,夯實搬遷扶貧基礎工作,以政策為引導,對搬遷扶貧工作陽光操作,進一步激發了廣大農民參與搬遷扶貧工作的極積性。在搬遷前,做到“三表”齊全。年初,由扶貧辦與各鄉鎮政府組織專班進村入戶進行摸底調查,認真填寫搬遷貧困戶基本情況登記表、戶主申請表、并由村委會簽批意見,報鄉鎮黨委政府批準同意后,以鄉鎮為單位向扶貧辦上報年度搬遷實施計劃申請和報表。確保了扶貧搬遷戶的真實性和嚴密性。在搬遷實施過程中做到“三公開”。一是公開搬遷扶持對象標準。對納入市級搬遷扶貧扶持對象的標準是生活在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高寒邊遠區,水庫淹沒區,資源匱乏區和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的地區的,靠自身難以脫貧的貧困農戶。對納入省級扶貧搬遷戶同我縣實施的危改工作相結合,介定對象是住草房、石板房的,房屋屋面嚴重腐朽不能遮風檔雨的,墻體嚴重傾斜的,無安全感的貧困農戶;二是公開搬遷扶貧政策。將扶貧搬遷政策宣傳到村到戶。按照市級搬遷每戶給予1000元的補助政策。省級搬遷戶按人口給予補助,1至2戶人的補助2000元,3人戶的補助3000元,4人戶的補助4000元,5人以上戶的補助5000元;三是項目資金公開。根據扶貧項目資金公告公式的實施意見,今年8月對2015年省級搬遷的450戶和2004年市級搬遷扶貧的713戶項目資金通過《今日**》在全縣進行了為期10天公告公式,將搬遷扶貧項目資金公告公式到戶。以接受社會和群眾的監督,使搬遷扶貧工作公開透明。
文章出自http://,轉載請保留此鏈接!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及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洪澇災害影響農戶危改搬遷進度。今年8至9月連續兩個多月的強降雨,使農戶的危房改造工程滯后,同時,一部分已建起的新房的農戶受到地質滑坡的影響又重淪為危房,給危房改造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阻力。
(二)部分農戶外出打工,危房改造啟動慢。在我縣農村農戶建一棟樓房需投入資金5—6萬元,而每戶的扶持只有4000元左右,面對如此巨大的投入,貧困戶由于沒有自我投入,而政策扶持有限。為了能夠建房,農戶在沒有其它經濟來源的情況下,只有靠外出打工掙錢建房,為此不能盡快啟動建設。目前在建的農戶有80%就屬于這種情況。
(三)資金籌集到位晚,資金及時到位遲緩。由于扶貧搬遷是年初組織實施,到年尾時才兌現補助資金,從搬遷實施到項目申報下達到縣運轉周期太長,資金不能及時到位,搬遷農戶在實施搬遷中缺乏建設和啟動資金,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農戶的搬遷積極性。今年,省級下達搬遷資金計劃是扶貧資金45萬元,財政資金30萬元,計劃資金75萬元?,F在,扶貧和財政資金已到位并下撥,但計劃部門并不承認有搬遷任務,致使資金不能到位。經過多方籌集,還差89.3萬元的資金。目前,搬遷扶貧工作已面臨著驗收考核,我們雖然通過組織專班多次深入農戶未聲明行督辦,但資金籌集不能及時到位使搬遷扶貧工作的難度加大。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下一步搬遷扶貧工作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確保今年的移民搬遷工作任務圓滿完成。
一、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完成情況全縣易地扶貧搬遷規模為xxx戶,其中,符合政策可不予拆除戶xxx戶(無房戶xxx戶、連體房xxx戶、文物保護xx戶),應拆舊復墾(綠)戶數xxxx戶。截至2020年7月底,全縣共計拆除xxxx戶,拆舊率達100%、復墾復綠xxxx戶,復墾(綠)率100%。拆舊復墾復綠全部實施完畢,全面完成了易遷拆舊、復墾(綠)雙清零任務。
二、工作主要成效(一)積極主動謀劃,項目申報順利。緊緊抓住政策窗口期,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積極主動作為,向上爭取項目,全縣增減掛鉤項目共立項8個(易地扶貧搬遷拆舊復墾項目2個),規模萬余畝,全部獲得批準立項。
(二)嚴格組織實施,獲得交易指標。各鄉鎮(區)按照縣委縣政府統一部署,高質量組織項目施工,目前8個項目都通過上級驗收,新增畝增減掛鉤指標,其中2個易遷項目畝,已在省自然資源廳備案,并在全省交易平臺生成交易指標。
現5次交易:2018年12月28日交易指標xxxx畝,實現交易收入xxxx億元;2019年8月20日交易指標xxxx畝,實現交易收入xxxx億元;州政府統籌(xxx畝)交易xxxx畝指標,實現收入xxx億元;2019年12月26日交易指標xxx畝,實現交易收入xxx億元;2021年11月23日交易指標xxx畝,實現交易收入xxx億元。以上xx次交易,共獲收益xxx億元,全部用于扶貧資金還貸和扶貧項目。
(四)優先使用指標,保障扶貧項目用地。由于國家對土地計劃指標從嚴管控,我縣土地計劃指標嚴重不足,近幾年來,全縣的交通扶貧、旅游扶貧、教育扶貧、農業扶貧以及城市基礎設施等重點項目先后使用增減掛鉤指標xxx畝(按30萬/畝交易價值計算,計xxx億元),有力保障了全縣重點項目和脫貧攻堅項目落地,有效助推全縣脫貧攻堅。
件規定,縣政府明確了鄉鎮的實施主體責任、縣易遷辦牽頭和責任主體責任(2019年省扶貧領導小組《2019年全省易地扶貧搬遷工作要點》才將拆舊復墾牽頭單位明確為自然資源部門,責任單位仍為各級易遷辦)以及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的用地保障、增減掛鉤項目立項驗收、指標交易和督促指導的責任,其他部門全力配合,形成了政府主導、責任部門牽頭、其他部門參與的工作格局,拆舊復墾工作得以有序開展。
(二)主要領導重視,高位推進。一是縣委政府高度重視,對易遷工作開展以來,縣政府多次召開了專題會議,研究部署、督辦全縣易遷工作;二是鄉鎮重視,各鄉鎮(區)將易地扶貧搬遷拆舊復墾列為各鄉鎮(區)“一把手”工程,高位推進,鄉鎮書記、鎮長任組長,親自抓,全員上陣,鄉鎮(區)成立易遷工作專班,組建專業施工隊伍施工,采取非常規手段和工作方法,強力推進。
意見》、《xxx縣易地扶貧搬遷資金管理實施細則》、《xxx縣易地扶貧搬遷工程項目監督管理暫行辦法》、《xx縣易地扶貧搬遷工程竣工驗收辦法》等規范性文件,確保易遷工作有章可循、有序推進;三是優化流程,分工明晰,縣易遷辦負責統籌協調,各鄉鎮(區)負責組織項目具體施工,快速推進;四是結合“百問百答”的政策解答,精準把握,分類處置。
(四)實行獎懲掛鉤,整體推進。2018年易遷拆舊復墾列入增減掛鉤項目實施,易遷拆舊復墾得到資金扶持,有力助推了易遷工作。同時將非易遷增減掛鉤項目包干費用和獎勵資金與易地扶貧搬遷拆舊復墾任務掛鉤,嚴格易遷進度考核,對易遷推進遲緩的鄉鎮(區)暫停撥付非易遷增減掛鉤工程資金,這些措施對推進易遷拆舊復墾效果立竿見影。
和規劃局根據縣易遷辦匯總數據向省州報送進度數據,確保拆舊復墾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和一致性。
四、存在的問題(一)復墾地塊管護難度大。易遷戶拆舊地塊較為偏遠,交通不便,加之大多人員外出務工,復墾地塊耕種困難易造成土地荒蕪,鄉鎮后期管護難度大。
(二)節余指標交易難度大。受疫情和用地需求的影響,增減掛鉤指標交易非常困難,脫貧攻堅后續資金缺口較大。
五、下步工作打算(一)做好后續扶持。統籌使用易遷資金和相關扶持資金,利用好現有廠房和門面,與搬遷戶建立緊密的利益鏈接機制,杜絕出現閑置情況,因地制宜,因戶施策,招商引資辦企促產業,確保每戶有一個主業或有一個勞動力實現就業,同時做好兜底對象各項惠民政策落實,確保脫貧不返彈。
(二)強化后續配套。切實解決搬遷群眾就醫、子女上學、社會保障、環境治理等民生工程,不斷提升搬遷戶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高山生態扶貧搬遷包括以工代賑易地扶貧搬遷(以下簡稱易地搬遷)、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生態移民搬遷(以下簡稱生態搬遷)、財政專項扶貧搬遷(以下簡稱扶貧搬遷)和農村d級危房改造。
為認真實施好高山生態扶貧搬遷工作,根據《奉節縣高山生態扶貧搬遷實施辦法(試行)》(奉節府發〔20**〕42號)文件精神,結合永樂鎮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原則。
(一)堅持政府引導、群眾自愿原則。
在堅持群眾自愿的前提下,政府通過統籌規劃、政策扶持、基礎配套,有效組織和引導群眾自力更生、主動搬遷。
搬遷對象原有承包地、林地使用權不變,鼓勵其自愿流轉或參股專業合作組織。
鼓勵龍頭企業參與高山生態扶貧安置區特色產業開發。
(二)堅持整戶搬遷、原居住房屋及附屬設施拆除的原則。
整戶搬遷和原居住房屋及附屬設施拆除是高山生態扶貧搬遷的前提條件,對拆除后的宅基地及附屬設施用地優先安排復墾。
搬遷戶原居住房屋及附屬設施用地扣除新建房屋用地面積后,節約的面積可作為地票交易或增減掛鉤建設用地指標使用。
(三)堅持因地制宜、因戶施策原則。
綜合考慮搬遷群眾的生存環境、經濟能力、勞動技能和生產生活習慣,合理確定搬遷對象和安置方式。
(四)堅持統籌兼顧、合力推進原則。
加強組織協調,整合相關站所室力量,形成齊抓共管的合力,協調推進高山生態扶貧搬遷。
二、搬遷范圍及對象。
(一)符合下列條件的貧困農戶,列入高山生態扶貧搬遷對象:
1.居住邊遠地區,生產生活不便、生存環境惡劣的。
2.居住地水、電、路、通訊等基礎條件難以完善,扶貧成本高、就地脫貧難的。
3.建卡貧困戶、低保戶、轉戶進城集鎮安置、納入宅基地復墾的優先納入搬遷。
4.原居住地房屋有房產證或宅基證,新建住房有房地產權證或建房、土地許可證,購房有房地產權證或購房合同、契稅繳納憑證等合法手續。
月1日以后實施整戶搬遷的。
6.原居住房屋及附屬設施應拆除。
其中轉戶進縣內城集鎮或縣外購房,已簽訂拆房復墾協議但未拆房的;以及符合拆房復墾條件且搬遷戶承諾拆房復墾的,經縣國土部門審查同意后,可以作為搬遷對象,其安置補助完善手續轉為拆房履約保證金,待原居住房屋及附屬設施拆除后無息退還。
不符合拆房復墾條件的搬遷戶必須自拆后才能兌現安置補助。
對梯度轉移和其他自主建房搬遷的,必須拆除原居住房屋及附屬設施后才能兌現安置補助。
(二)下列人員不得列入搬遷安置補助對象:
1.居住在三峽庫區生態屏障區規劃范圍內的人口(按照三峽庫區后續規劃實施搬遷)。
2.已享受易地搬遷、生態搬遷、扶貧搬遷、農村d級危房改造補助的。
3.“空掛戶”及搬遷戶中非家庭成員的掛靠人員。
三、安置方式及補助標準。
易地搬遷、生態搬遷、扶貧搬遷和農村d級危房改造,對不同安置方式的搬遷對象給予差異化補助。
安置方式分為自主分散安置和政府統建集中安置兩種方式。
(一)自主分散安置方式包括轉戶進城鎮、梯度轉移及其它安置。
轉戶進城集鎮安置的搬遷戶,按8000元/人的標準給予補助。
安置對象在本縣行政區域內自行購買建筑面積低于90平方米、交易價格低于當地市場均價的首套住房的,憑鎮政府出具的高山生態扶貧搬遷身份認定證明和購房手續免交房屋交易契稅。
轉戶到縣外安置的,按8000元/人的補助標準執行。
對繼續從事農業生產的搬遷戶,包括在本鎮、村內實行由高轉低、由遠轉近、相對集中進行梯度轉移安置的和其他分散自主安置的,均按7000元/人的標準給予補助(含基礎設施建設補助)。
梯度轉移安置不得進入三峽庫區生態屏障區(城集鎮除外)。
(二)政府統建集中安置是指遷入經縣政府批準統一建設的集中安置點進行的安置,按7000元/人的標準補助到搬遷戶。
高山生態移民集中安置點居住對象為本鎮范圍內放棄原宅基地并實施復墾的農村居民,地災避讓搬遷、扶貧移民、退耕還林生態移民、以工代賑易地扶貧搬遷、土地整治、巴渝新居、庫區居民點搬遷戶、危舊房改建戶、連體房戶、無房戶、戶改退地的連心房等符合農村宅基地批準條件的農村居民。
本細則施行前各年度已下達尚未實施完畢的易地搬遷、生態搬遷、扶貧搬遷、d級危房改造的.補助資金仍按原標準執行。
四、工作步驟及要求。
(一)報批實施方案。
鎮政府根據縣搬遷辦下達的年度搬遷計劃,按照群眾自愿申請、村初評、鎮審核公示的程序確定年度安置對象,編制年度實施方案(附安置對象花名冊)報縣搬遷辦審批。
(二)組織搬遷實施。
鎮政府根據審批的實施方案,逐戶簽訂搬遷協議,督促落實安置住房和原居住房屋及附屬設施拆除等工作。
(三)兌現補助資金。
項目實施完畢后,鎮政府組織自查驗收,形成驗收報告,報送縣搬遷辦,縣搬遷辦組織相關主管部門進行綜合驗收。
待綜合驗收合格,縣上撥付補助資金,鎮政府按照規定標準與搬遷戶結算。
(四)加強檔案管理。
按照以下要求分類整理高山生態扶貧搬遷檔案資料,并送縣搬遷辦、發改委、扶貧辦、城鄉建委備案。
1.文書檔案。
包括實施項目的上報文件、實施方案及批復文件、計劃下達文件、公示資料及圖片證明等材料。
2.戶檔案。
包括農戶信息卡、搬遷申請表、新舊房屋照片、戶主身份證和家庭戶口復印件、戶口遷移手續、補助資金兌付證明、舊房拆除證明、建房審批及購房手續等原始資料。
3.項目檔案。
包括規劃方案、工程設計、決算報告、審計報告及竣工驗收備案的相關資料。
五、工作措施。
堅持“統分結合、整合職責、分線落實”原則。
鎮搬遷辦:負責鎮搬遷領導小組日常工作,組織編制全鎮年度實施方案,統籌年度搬遷計劃,跟蹤掌握項目實施進度,收集、匯總、上報向縣搬遷辦的各種報表、信息,負責與縣搬遷辦的工作銜接,承辦高山生態扶貧搬遷方面的會議、年度績效考核等工作。
經發辦:負責易地搬遷、生態搬遷、扶貧搬遷的年度搬遷計劃編制、計劃下達、對象資格審查、組織實施、資金申報、文書和戶檔案資料收集管理等具體工作,協助鎮搬遷辦工作。
規建辦:負責d級危房改造的年度搬遷計劃編制、計劃下達、對象資格審查、組織實施、資金申報、文書和戶檔案資料收集管理等具體工作;負責集中安置點建設管理,協助指導按相關程序辦理用地規劃、建設等行政許可手續;優先落實搬遷戶宅基地復墾。
財政辦:負責高山生態扶貧搬遷專項資金管理和兌現,協助資金撥付工作。
鎮紀委加強對高山生態扶貧搬遷工作的監督,杜絕違規違紀現象發生。
鎮搬遷辦、相關站所室要明確責任,細化措施,認真組織實施好高山生態扶貧搬遷工作。
對政策落實不到位、項目推進不力的,要嚴肅追究責任;對濫用職位權、徇私、弄虛作假、截留挪用、騙取套取專項資金的,要嚴肅查處。
我鎮共建設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4個,其中鎮區安置社區1個,中心村安置點3個,分別為杜荊河畔易地搬遷安置社區、顯眾村易地搬遷安置點、荊彰村易地搬遷安置點、草店易地搬遷安置點,共安置建檔立卡貧困戶341戶1076人。
在群眾搬遷入住后,我鎮一直著力于搬遷群眾的后續產業發展:杜荊河畔安置社區一是依托民灣村食用菌蔬菜基地,建設香菇棚92個,蔬菜棚38個。通過建立“公司+基地+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共帶動易地搬遷戶63戶,同時在基地對岸征地95畝,計劃再建設香菇棚60個,目前已進入三通一平階段;二是計劃總投資1400萬元在馬院村建設扶貧車間一處,目前廠房、辦公用房、附屬用房、崗亭等已完工,室外場地完成60%,變壓器安裝到位,報裝后可供電,初步具備工作條件。杜關鎮積極進行招商引資,目前引進鞏義市制鞋企業一家,已在杜關鎮注冊成立三門峽生輝鞋業有限公司,正在制作員工招募簡介,近日可進行工人招募工作,主要面向杜荊河畔小區貧困戶及周邊村貧困戶。近期上縫紉機50臺,后續100臺陸續跟進。該項目的實施可實現杜荊河畔小區及周邊村貧困戶200人家門就業,完成搬遷群眾穩得住的目標,按件計酬預計月工資2000元,為貧困群眾脫貧增收奠定良好基礎;草店村安置點通過吸納搬遷群眾加入本村的兩個養牛、養羊合作社,共帶動搬遷群眾36戶,同時通過光伏扶貧帶動搬遷群眾13戶;顯眾村安置點通過發展260畝太子參種植產業,共帶動搬遷群眾15戶,同時通過光伏扶貧帶動貧困群眾5戶;荊彰村安置點一是依托煙葉育苗合作社吸納搬遷群眾務工,二是種植的百畝玉露香梨,可帶動12戶搬遷群眾發展致富。
同時,我鎮在發展原有煙葉、養殖的基礎上,通過設置公益崗位和勞動轉移就業,進一步增加搬遷群眾收入。截止目前,杜荊河畔安置社區共設置公益崗位63個,實現勞動轉移就業302人;顯眾村安置點設置公益崗位1個,實現勞動轉移就業14人;荊彰村安置點設置公益崗位2個,實現勞動轉移就業11人;草店村安置點實現勞動轉移就業36人。
1、社區服務管理。為更好的為社區群眾服務,促進搬遷群眾更快融入社區生活,我們一是在每個安置點都組建了社區管理委員會,并依托轉移就業公益崗,為每個社區都配備了保潔員。同時,為加強日常管理,我們制定了社區管委會輪崗值班、保潔員崗位職責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并制作成版面懸掛上墻。二是在每個安置社區都設立了專門的服務窗口,保障了對搬遷群眾的日常服務,以“真誠、熱心、貼心、高效”的服務,真正做到“惠民、利民、便民”。
2、社區黨員管理。杜荊河畔社區搬遷群眾中共有中共黨員7名,我們成立了馬院村黨支部第四黨小組,第四黨小組隸屬社區所在地的馬院村黨支部,截止目前,7名黨員已參加了十余次黨員活動日,第四黨小組平時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活動,組織黨員學習討論等活動。其余三個中心村安置點搬遷群眾中的黨員共有黨員4人,則在所在中心村的黨支部參與日常的黨員活動日等各項活動。
深入宣傳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引導搬遷群眾進一步飲水思源感恩“新時代”、高高興興住進“新房子”、提振精神展現“新氣象”、穩定脫貧實現“新作為”、齊心協力營建“新家園”。。
4、工作創新亮點。一是成立一個組織(社區管理委員會),明確責任分工,細化工作職責,扎實開展各類活動,在社區配套產業發展、志愿服務、精神文明創建、日常管理等事務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搬遷群眾入住社區后,通過政府職能前移,將原先相對分散的職能部門集中到搬遷社區,實現“一站式”辦理,極大提高了辦公效率,貧困群眾和其他群眾可直接到安置點辦理各項業務,同時可有效監督各個職能部門的工作開展情況,真正實現優質、高效、便民的目標,極大提升了群眾的滿意度。二是建立一項制度(社區文明公約),積極營造文明氛圍,利用文藝晚會和社區展板等形式將在誠信文明家庭創建活動中評選出來的先進人物和先進事跡,廣為傳播,引導搬遷群眾“知黨恩、感黨恩、報黨恩”;三是明確一項職責(社區管理職責),各個安置點的社區管理委員會成員能夠在社區管理、環境衛生檢查、家庭糾紛調節、促進家庭和睦、鄰里團結等方面發揮較好的作用;通過設立的公益崗位,“六大員”(樓長管理員、生產聯絡員、衛生保潔員、文化傳播員、五新講習員、生態綠化員)作用充分發揮。
易地扶貧搬遷是山莊窩鋪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治本之策。是省委、省政府向全省人民承諾辦好的“五件實事”之一,并將這項工程列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四大工程”的重要內容。我辦突出省政府確定的扶貧開發重點任務為引領,采取政策措施支持、運城現場觀摩會、左權工作推進會、專項督導、交叉檢查、典型交流等一系列重點措施推進,為圓滿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奠定了基礎,現將全年工作總結如下:
一、基本情況。
20,繼續安排5億元專項補助資金、10萬人口的移民目標。涉及11個市、73個縣。按照省政府易地扶貧搬遷年度目標責任落實任務要求,當年主體工程完工率達到40%;第二年主體工程完工率達到80%;兩年滾動入住6萬人。截至今年11月底,全省易地扶貧搬遷年度目標任務完成進展情況是:
1、年下達易地扶貧搬遷任務10萬人,主體工程完工20811戶、64369人,完工率64.3%,實現年度目標任務的160%。
2、2017年下達易地扶貧搬遷任務10萬人,主體工程完工29596戶、93887人,完工率93.8%,實現年度目標任務的117%。
3、2017年已入住17678戶、54673人;已入住3132戶、10214人,兩年滾動入住20810戶、64887人,實現年度目標任務的108%。
2017年下達易地扶貧搬遷10萬人任務,需總投資33.19億元。其中:中央和省級財政建房和基礎設施補助資金5億元,(人均補助標準5000元,其中:建房補助4200元/人,基礎設施補助800元/人);后續產業獎補資金0.84億元,整村推進項目資金0.35億元,市縣配套、整合部門資金5億元,農民自籌22億元。
二、工作亮點。
一是制度推動、進展順利。各地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整個扶貧開發工作的突破口,逐級簽訂責任書,并建立目標責任制、進度通報制、督察問責制和工作約談制,定期公布工程進展,推進工作進度。截至10月底,已經提前實現年初確定的主體工程完工率目標任務指標。
二是資源整合、項目疊加。大同市各縣易地扶貧搬遷工程整合了危房改造、地質災害沉陷治理、抗震加固等項目;右玉縣通過整合抗震加固、危房改造、以工代賑等資金,人均補助近2萬元,自籌部分不足30%;長治市有效整合扶貧移民、民政救災、林業生態移民、國土部門地質災害避讓搬遷等項目資金,人均補助提高近萬元。在此基礎上,整合以工代賑項目資金實施移民新村基礎設施建設,調動了群眾搬遷積極性,提升了扶貧移民工程建設水平。
三是產業配套、跟蹤服務。陽泉市組織工礦商貿企業和黨政機關對搬遷村的產業發展進行對口幫扶,規定工礦商貿企業幫扶額度每年不得低于10萬元,并且進行連續幫扶,鼓勵企業對搬遷舊村進行產業開發。各地依托當地特色種養基地、超前謀劃、同步安排產業開發項目,推行“一戶一圈”、“一戶一店(農家旅店)”、“一戶一棚”等新模式。實施定向移民、有業安置。右玉縣高家堡鄉移民小區為每戶配套建設一個養羊圈舍;二十五灣村移民小區,利用相鄰水庫的休閑旅游優勢,幫助農民建起一戶一院的農家樂式院落;天鎮縣南河堡鄉閆家園移民新村,每戶新房配套建設一棟蔬菜大棚,韓小屯村移民小區利用整村推進項目,新建一座養豬場,引進種豬344頭,帶動439戶移民發展養殖,增加收入。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是緊盯目標、督導檢查。圍繞年度目標任務,查找薄弱環節,分析研判形勢,采取倒排工期的方式,重點瞄準移民搬遷滾動入住率這一指標,有重點地對開工遲緩、入住率不高的市、縣進行分批次專項督導推進。及時查找問題,分析原因,協調當地黨委、政府解決工作困難,確保圓滿完成全省易地扶貧搬遷年度目標任務。
二是加大投入、提高標準。晉城市在省級補助標準基礎上,市級增加補助每人元,并對重點貧困縣陵川縣再增加補助每人1000元;長治市財政每人增加補助2500元,其中沁源縣財政每人再增加補助13800元;呂梁市政府在財力非常緊張的情況下,每人增加補助200元,并列入年度預算;陽泉市加大資金投入,省、市、縣三級財政補助達到每人9000元。鄉寧縣財政增加扶貧資金600萬元,其中200萬元用于移民搬遷。
三是多措并舉、解決用地。長治、忻州等地充分利用舊農場、舊林場、舊學校、倒閉工礦企業閑置土地,建設移民新村。一些搬遷村集體采取劈山填溝、平整河灘、土地置換等方式,盡量降低用地成本,解決用地困難。大同市南郊區將4個貧困村整體搬遷到同煤集團開發區和市政府棚戶改造區,通過統籌城鄉發展,解決貧困群眾搬遷用地困難。
四是創新機制、破解難題。隨著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不斷深入,任務不斷加大,搬遷對象更加困難,工作壓力逐年增加。天鎮縣塔兒村、右玉縣高家堡、黎城縣南社村移民小區由以往移民安置新房毛墻、毛地交付使用,轉變為刷墻、鋪地、砌暖炕,讓搬遷農戶直接入住成品房,加快了群眾搬遷入住。太原市扶貧辦提出易地扶貧搬遷“產城一體化建設”,即在移民搬遷中注重產業發展、教育跟進、醫療服務等全方位配套建設,同時結合其他惠民政策給予繼續扶持,幫助貧困群眾盡快融入新的生活環境。呂梁市抓住采煤區沉陷治理這一機遇,調動企業積極性,將扶貧移民資金與企業自有資金捆綁使用,加快推進扶貧移民搬遷。
五是示范引路、推廣典型。為了及時推廣各地工作中好的經驗、作法,今年,我們組織召開了全省易地扶貧搬遷現場觀摩交流會,總結推廣五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模式,即:陽高縣設施農業與搬遷建房相結合的產業開發模式;左權縣移民搬遷與舊村開發利用的莊園經濟模式;五寨縣整鄉搬遷集中建設單元樓小區的城鎮化安置模式;陽曲縣、萬榮縣吸引企業參與移民搬遷工程的市場化開發模式;壺關縣分類規劃設計、集中安置特殊困難群體的分類搬遷、社會保障模式。今年,我辦還多次編發簡報、新聞報道各地移民搬遷典型經驗。
四、關于我省移民搬遷存在的突出困難和瓶頸。
突出的困難問題和瓶頸制約集中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土地問題。2017年之前,我省對易地扶貧搬遷用地指標沒有下達計劃,一些地方指標不夠,存在未批先建問題,有的土地和規劃不好調整。由于土地和規劃的相關手續不能及時辦理,導致房屋使用證也不能辦理。易地扶貧搬遷在城鎮安置建設用地與市場同價、費用高。搬遷舊村的宅基地等土地資源絕大多數沒有盤活、沒有進入市場交易,沒能給貧困戶帶來財產性收入。
2、產業配套問題。以前,移民搬遷更多地考慮的是搬遷問題,沒有將產業配套同步規劃,或是將移民與產業結合的不緊密,未將新村產業作為必備內容。產業項目規模小、覆蓋面窄、帶動力不足。
3、農民自籌問題。目前,我省易地扶貧搬遷省級投入戶均建房補助不足2萬元,我省建房平均每套房10-13萬元。部分貧困群眾舉債搬遷,經濟負擔越來越重;部分貧困戶存在想搬搬不動的問題。
五、下一步工作建議。
結合我省實際,提出以下幾點工作建議:
一是建議重點資金支持易地扶貧搬遷。易地扶貧搬遷作為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的“三大品牌”之一,需要拿出專項資金、出臺重點政策措施、確定具體目標,強力推進。
二是建議聯系國家有關部委出臺易地扶貧搬遷用地享受保障性住房用地政策。支持移民新村和新區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社會公共事業三配套政策。
三是建議在安排產業扶貧項目時,優先支持易地扶貧搬遷項目新村、搬遷戶。幫助他們發展產業,增收致富,進一步調動貧困群眾的搬遷積極性。
白霓鎮全鎮共轄22個行政村,1個社區,總人口6.4萬人,其中集鎮人口3.2萬人。自精準扶貧工作啟動以來,全鎮各村(社區)按照鎮黨委、政府的安排,上門入戶進行核查,嚴格按照規定程序操作,全鎮共擬確定精準扶貧對象1233戶,其中精準扶貧易地搬遷272戶,目前在建92戶,完成42戶。
為了更好對接易地搬遷政策,靈活打造安居工程,結合村情實際,我鎮探索出以下幾種易地搬遷模式。
一是以石山村為代表的“農民下山”易地搬遷模式。石山移民新村項目是白霓鎮積極對接雨山片區群眾搬遷愿望,探索精準扶貧“農民下山”模式打造的安居工程。該項目位于石山村十三組(大市小學對面),規劃總面積40畝,安置移民100戶,分三年實施完成。目前主體工程已竣工,全面進入裝修階段,總投資600萬元,戶均建筑面積280㎡,平均售價18萬元,可安置移民33戶,已入住7戶,其中石山村同步搬遷1戶,另有易地搬遷貧困戶2戶計劃入住。項目采取“統一規劃設計,移民自愿預訂,政府招商代建,惠農項目配套”的`模式,不僅讓雨山人民告別了惡劣的生產生活環境,享受與城鎮居民一樣的公共配套服務,而且結合村衛生室、茶園、大市小學等資源,實現了住戶就近就醫就業就學,在解決周邊茶園用工難問題的同時,增加了住戶收入,從根本上走上了脫貧致富之路。
二是以油市村為代表“拆舊建新”易地搬遷模式。油市村移民項目于10月立項,12月動工建設,總投資48萬元占地面積30畝,規劃集中安置移民11戶,其中包括精準扶貧貧困戶3戶。截至到目前,已完成主體工程建設,預計將于6月投入使用。該項目。安置點按照“節約土地,拆舊建新”的理念,將村廢棄的爛泥塘、閑置的老屋進行集中改造,按照“統一規劃、招商代建”的模式建設。同時將村莊環境整治與安置點建設統籌起來,大力推進村莊綠化、衛生、供排設施綜合治理;流轉土地20畝,為貧困戶建設小龍蝦養殖基地,實現精準扶貧易地搬遷、美麗鄉村建設、產業發展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既改變了農村臟、亂、差現狀,又培植了精準扶貧易地搬遷農戶賴以生存的產業,走出了一條符合村情實際的內涵發展路子。
三是以譚家村為代表的“盤活土地”易地搬遷模式。譚家村移民安置點位于譚家村七組落家井,項目總占地面積30畝。工程完工后預計可集中安置移民戶70戶,其中包括精準扶貧貧困戶25戶,同步搬遷戶45戶。安置點采取“科學選址、統一規劃、群眾自籌、招商代建、項目配套、保本銷售”的模式,由村委會按照“五個統一”標準(統一三通一平、統一規劃設計、統一代建、統一立面裝飾、統一配套設施)進行建設。整個工程分三期實施,一期60套,已投入資金348萬元,新居配套建設農家超市、餐館、群眾娛樂廣場、水、電、路等基礎設施。每套按成本價18萬元出售給本村農戶。目前,已建成農民住宅新居4棟20套,在建2棟10套。同時,秉持村集體與貧困戶“合作共贏”的發展思路,由村集體帶頭,貧困戶配合,將土地流轉集中,合力發展高端蔬菜大棚種植產業,真正實現了政府不背債、村級有發展、群眾得實惠、農村更文明的目標。
四是以浪口村為代表的“村企合作”易地搬遷模式。浪口陳家咀移民新村是采取“政府獎補、企業贊助、群眾自籌”多元化投入建設的一個新型韓式農村社區,是白霓鎮探索“村企合作”精準扶貧易地搬遷模式的一項積極嘗試。項目位于白霓鎮浪口村八組陳家咀,總占地15畝,建筑面積3000㎡,總投資250萬元,計劃安置20戶。其中易地搬遷貧困戶3戶18人。該項目采取“企業規劃控制,政府獎補引導,村民自主施工”的建設模式,目前主體一層己建設完成。浪口移民新村建設不僅極大地改善了景區環境和庫區群眾的居住條件,而且能夠依托“三特浪口度假區”的旅游龍頭帶動作用,結合旅游扶貧,通過從事旅游服務業解決移民安置點內住戶就業問題,與三特公司“互補雙贏”發展,實現貧困戶脫貧致富,步入小康。
以上四種模式是我鎮在推進精準扶貧易地搬遷工作中探索出的新舉措,是我鎮堅持科學、綠色、協調發展的新戰略,是我鎮舉全鎮之力攻扶貧之堅的新路子。
全區鎖定易地扶貧搬遷戶153戶、512人。涉及大幕鄉、汀泗橋鎮、官埠橋鎮、馬橋鎮、**奶牛場等5個鄉鎮(場)。集中安置點6個,分別是大幕鄉廣東畈集中安置點、大幕鄉西山下集中安置點、汀泗橋鎮大坪村西關集中安置點、八角邱集中安置點、官埠橋鎮窯咀村集中安置點、**奶牛場楊排洲集中安置點。
一、基本情況全區易地扶貧搬遷戶153戶、512人。截止目前,全區6個安置點均已開工建設,5個集中安置點主體工程基本完工。各鄉鎮(場)具體情況如下:
**奶牛場17戶54人,其中集中安置16戶50人,分散安置1戶4人。主體工程已完工,附屬工程基本完工。
汀泗橋鎮22戶66人,集中安置20戶61人,分兩處安置;分散安置2戶5人,主體工程已完工。
大幕鄉72戶273人。集中安置點49戶198人,廣東畈安置點正在進行附屬工程建設,西山下安置點正在進行主體工程建設;分散安置23戶75人。分散安置23戶主體工程已完工。
官埠橋鎮安置19戶45人,集中安置11戶20人,分散安置8戶25人,主體工程已完工,正在進行附屬工程建設。
馬橋鎮安置23戶74人,集中安置點已取消,分散安置主體工程基本完工。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要進一步加快西山下安置點主體工程建設進度,加快其他安置點的附屬工程建設進度,明確時間節點和負責人,確保如期完成建設任務。
二、加強安全監管,確保工程質量。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是政治任務,也是民生工程。各鄉、鎮、場要將工程監理貫穿整個工程建設,每個環節都要實施監管,嚴防偷工減料、以次充好。
三、要充分考慮易遷戶幫扶措施。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最終目標是安居與樂業。各鄉、鎮、場要在易遷戶精準幫扶和配套產業上下功夫,要根據易遷戶實際情況進行政策疊加、樹立發展信心,解決搬遷的后顧之憂。
為全面完成20xx年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任務,今年以來,xx鄉堅持四措并舉,強化各項工作落實,穩步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特制定以下工作計劃:
強化認識,落實責任。加強對異地扶貧搬遷工作的重大意義、目標任務、工作重點、推進措施的學習領會,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主動把易地搬遷工作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把時間和精力集中到抓項目推進的辦法措施和實際行動上,進一步細化責任,層層傳導壓力,確保異地搬遷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廣泛動員,做實宣傳。充分發揮第一書記、駐村干部和包村工作組作用,進村入戶,與貧困戶面對面的宣傳講解易地扶貧搬遷相關政策規定、搬遷安置條件,做實做足宣傳發動工作,消除群眾搬遷顧慮,切實提升群眾支持、參與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倒排工期,加快進度。建立易地扶貧搬遷倒逼機制,根據區委、區政府下達xx鄉的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和時間節點,倒排工期、掛圖作戰,確保圓滿完成全鄉20xx年異地扶貧搬遷任務。
加強調度,落實督導。把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納入干部年度目標績效考核重要內容,嚴格落實“周通報、月調度”工作制度,每周通報一次工作進展情況,對工作推進不力的、未按期完成目標任務的相關責任人,實行預警和約談;對優親厚友、執行政策走樣的,從嚴追究責任。每月召開一次工作協調推進會,互通工作情況,分析查找困難問題,及時制定推進措施,確保搬遷工作有力有序推進。
我叫,是。
組農民,全家現有。
口人,承包耕地。
畝,由于我村地處偏遠,生態環境惡劣,生產生活條件艱苦,經濟條件低下,在最近鄉上、村上和組上的干部到戶宣傳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時,我認為這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大實事,既保護了生態環境,又給我們提供很多好的政策和很高的補助,實現了我們幾輩人都不能實現的夢想。因此,本人申請享受扶貧搬遷政策。
特此申請,請批準。
申請人:
易地扶貧搬遷學習目標:學會讀寫與易地扶貧搬遷相關的字詞,了解易地扶貧搬遷的對象,建設標準、補助標準。學習內容:讀與寫搬遷自然水土地方村莊整體同步安置舊房新家協......
第1篇: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匯報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匯報2篇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匯報2篇【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匯報例一】201x年,在省發改委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我們按照全省以工代賑工......
第1篇: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匯報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匯報2篇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匯報2篇【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匯報例一】201x年,在省發改委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我們按照全省以工代賑工......
第1篇: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匯報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匯報2篇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匯報2篇【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匯報例一】201x年,在省發改委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我們按照全省以工代賑工......
xx鎮2019年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總結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作為脫貧攻堅的一項重要民生工程,在上級部門的正確領導下,按照省、市在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中重要決策部署和要求,牢牢把握“搬得......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39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