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是一種具有代表性的寫作作品,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和示范作用。以下是一些優秀范文的匯總,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一些對寫作的新的認識和理解。
孟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醫者要樹立“以人為本,病人至上”的觀念,對患者充滿仁愛之心,把患者當做自己的親人,奉獻愛心、耐心、細心和責任心,與患者建立平等和諧的醫患關系。
醫生和患者本來應該是在同一戰壕里的隊友,大家共同的目的就是打垮病魔,有句話形容醫生的品德叫“醫者父母心”,不知從何時起,醫患關系變得“一觸即發”。難道醫患關系就真的是一條不能逾越的鴻溝嗎?我個人覺得還是可以改進的,因為“人之初,性本善”,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個令他觸動的柔弱的部分。作為醫務工作者,對待病人,我們要付出真心、耐心、誠心,責任心,從細節方面關愛他們。
重慶醫藥高等??茖W校。
誰應該為日益加劇的醫患關系買單?
姓
名
專
業
護理。
年
級
11級3班。
學
號
2011002242。
護理系。
二零一四年三月四日。
摘要。
醫生和病人本來應該是同一戰壕的隊友,大家共同的目的就是打垮病魔。有句話形容醫生的品德叫做“醫者父母心”。不知從何時開始,醫患間的關系變得“一觸即發”,實在是悲哀。其實不僅是病人懷疑醫護人員的用心,醫護人員也會害怕病人的不信任和無理取鬧為自己惹禍上身。說到底,大家都不要因為一兩顆老鼠屎而壞了一鍋粥。本文將從目前醫患關系緊張的現狀、不良影響、產生原因等方面入手,提出緩解緊張醫患關系的對策,為促進和諧醫患關系提供依據。
3.2.1醫療活動商業化。
引言。
近年來,醫患關系頗為緊張,患方敲詐、辱罵、毆打醫務人員,圍攻醫院,有甚者故意將醫務人員致殘、致死??一幕幕暴力惡性事件在全國頻頻“上演”,性質極其惡劣。
(以下為近年來重大醫患之間的“見血”事件)。
2010年6月10日-11日,齊魯醫院連發兩起傷害醫務人員事件。
2010年6月10日-11日,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連續發生兩起醫務人員被刺殺事件。犯罪嫌疑人將其父去世的原因歸結于醫院,長期懷恨在心,最終采取極端手段制造此案。
2011年1月31日,上海新華醫院胸外科6名醫護人員受傷,其中1人被刺重傷住院。這是被媒體命名為“131事件”的醫療糾紛。
2011年9月15日,同仁醫生被砍事件,被患者砍了十幾刀的徐文醫生,左肱二。
頭肌一直被砍到底,骨頭都露出來了,神經和肌腱都受損,右前臂骨折,左下肢及前額正中都被砍傷。
2011年8月16日下午,在廣東省東莞市長安鎮長安醫院發生一起持刀行兇案件,兇手盧某先后將該醫院醫生劉某及伊某砍傷,其中劉某因失血過多經搶救無效死亡。
2011年11月3日中午,廣東省潮州男科醫院發生一起兇殺案。一名32歲的黃姓男子持刀砍向醫院醫務人員,造成醫院副院長當場死亡和兩名醫務人員受傷。2011年8月23日上午9點55分左右,南昌市第一醫院門口發生一起惡性持械斗毆事件。醫院醫務人員與護工隊100多名,手腕扎了紅布、佩戴保安防爆頭盔和身穿警用背心、手持鐵棍和木棍,統一裝備,與近100名病人家屬發生沖突,導致院方2人、患者家屬13人不同程度受傷,四輛面包車被砸毀。
2011年9月23日,武漢協和醫院因一名患者“搶救無效死亡”,發生了嚴重的醫患沖突事件,“大概三四十名”死者家屬“帶著鋼管”到醫院心內科“鬧事”,十余人受傷,一名醫院保安受重傷。
醫患關系緊張會給社會各方面帶來不良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對醫方的影響。
醫患關系緊張導致“醫鬧”等惡性暴力事件頻發,破壞醫療設備,干擾正常診療秩序,危害醫務人員人身安全,給醫院帶來經濟、社會聲譽、人才等多方面的損失。醫務人員在原本就任務重、壓力大的醫療崗位上,如果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人身安全受到威脅,人格尊嚴受到侮辱,工作積極性將會被嚴重挫傷,甚至出現人才流失,長期來看將影響醫院的正常運轉,影響我國臨床醫學的發展。
2.2對患方的影響。
撒網式檢查,擴大手術范圍,在履行手術簽字告知義務時夸大手術風險,帶有推諉性質的醫療轉診,回避收治高危病人,回避給患者使用試用藥品等。防御性醫療行為某種程度上可能會降低誤診率,但也造成了醫療開銷的增長,更多地,防御性醫療行為將嚴重損害患者的健康利益,使原本緊張的醫患關系雪上加霜。
2.3對社會方面的影響。
醫患關系從總體上看,是基本和諧之中存在著局部的不和諧,和諧是主流,不和諧是支流。醫患關系成因復雜,有醫療資源不足,群眾“看病難”、“看病貴”,患者有意見;有醫療質量不高、服務態度不好,群眾不滿意;也有更復雜的社會因素。既有體制、機制上的問題,也有思想觀念方面的問題,還有管理監督不力等原因,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3.1社會政府方面的因素。
3.1.1政府財政投入不到位我國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的22%,而衛生總費用僅占世界衛生總費用的2%;財政投入占醫院當年支出的比重,省級以上醫院在5%,市縣醫院一般在1%,鄉鎮衛生院在1%~5%之間。據報道,2003年,中國醫療總費用6600億元,政府只負擔17%,2/3以上的中國人口要靠自己支付醫療費用,占衛生總支出的56%,政府預算支出在中國衛生總費用的比例,已從1978年的1/3左右下降到2003年的17%,而居民衛生支出則從1978年的20%上升到2003年的50%以上。2004年12月第三次全國衛生服務調查顯示,我國醫療服務成為居民第三大消費。而歐共體為80%~90%,美國為45.6%(老人、窮人、殘疾人全免費),泰國為56%。眾多發展中國家如印度、古巴、朝鮮、蘇丹、緬甸等實行全民免費醫療。
大部分患者都是以自費方式來獲得醫療保健服務,這種醫療服務付費方式使患者對醫療服務的預期效果有較高的期望,而絕大多數醫患糾紛都是由于醫療費用與患者的期望療效不相符合所引起的,即使醫生盡心盡力去治療每一個病人,仍有一定比例的患者由于種種原因達不到滿意的治療效果。對于花費了高額醫療費用的患者,如果沒有得到滿意的治療效果,難免會有一些想法。在發達國家,由于經濟發達,絕大部分的醫療費用由保險公司和國家政府來承擔,不需個人支付高額的醫療費,患者在心理上容易接受這種現實。因此,我國醫療保險體系初建、不完善和基本醫療保險的承受能力較低等情況也是導致醫患關系緊張的因素。
3.1.4解決醫患糾紛的相關法律、法規不配套。
2002年9月1日施行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比之前的《醫療事故處理辦法》有較大的進步,但幾年來的實施情況顯示:我國對醫療糾紛處理的相關法律規定過于原則,不便于操作,仍需要不斷完善和補充。比如“醫療事故”的概念,目前在醫療系統和法院之間仍有嚴重的理解歧義。此外,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司法解釋中,規定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實行過錯推定和因果關系推定,因而醫療事故鑒定結論屬于醫療機構舉證責任倒置的范圍,不必由受害人舉證。
最高法院的這一司法解釋對醫療機構賦予的責任過重,擴大了醫療機構的賠償責任。目前對是否應該實行醫療事故舉證責任倒置仍有爭議。以上醫患糾紛處理法規的分歧和爭議直接或間接影響了和諧醫患關系的建立。
3.1.5媒體方面的原因。
醫患糾紛中有的媒體報道輿論導向有失偏頗。社會輿論的偏激報道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特點的新聞信息媒體系統,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起著非常重要的輿論導向作用,然而部分媒體為了吸引大眾眼球,獲取暴利,有悖于職業操守,違背事實,對“醫患糾紛”進行片面報道,“升華”矛盾,將患者與醫務人員置于對立位置,使醫患關系惡化。
3.2醫院因素。
3.2.1醫療活動商業化部分醫療行為畸形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醫療活動具有商業色彩。某些醫療機構片面追求經濟效益,而與社會效益背道而馳。醫療活動中部分醫療工作者喪失了職業操守,價值取向發生偏差,最終被金、權所俘虜。藥品制造商和經銷商為醫務人員追求“高效益”起了催化劑的作用。醫藥掛鉤、開單提成成了部分醫院獲得利潤的“工具”。
3.2.2醫療活動中將病人“物化”治療機械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醫療器械如雨后春筍般出現,這無疑帶動了醫學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病人的痛苦,然而,部分醫療工作者在診治過程中,注重儀器檢查,沒有耐心傾聽病人的主訴,治療機械,治療過程像流水線一樣“呆板”,沒有“因人而異”,對癥下藥。儀器是醫療活動的輔助手段,有著重要的醫學價值,而絕非起決定性作用。
3.2.3醫務人員部分缺乏人文素養沒有換位思考在高風險、高壓力的工作環境中,部分醫務人員對工作失去了熱情,他們對工作消極,對病患態度冷淡,語言生硬,沒有耐心,缺乏換位思考,面對忍受疾病折磨的患者,沒有將心比心,而是熟視無睹,司空見慣。
3.2.4漠視病人的權利。
3.2.5醫生長期處于超負荷狀態。
長期以來,我國醫療衛生資源配置不合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質量和醫療條件不能滿足群眾的基本就醫需要,造成了患者向大城市大醫院的無序流動現象,醫院的超負荷運轉更為明顯。
3.3患者方面的原因。
3.3.1醫療知識認知水平存在較大差異醫學領域是專業性極強的領域,民眾對于醫療知識的認知水平受自身條件的限制,存在較大差異。大部分患者缺乏醫療知識,無法理解醫療行業的高風險性、復雜性和治療結果的不可預見性,對以現在的技術水平無法檢出、無法治愈的疾病或者能夠預見但無法避免不良后果的醫療事件無法給予充分的理解,一旦治療效果與期望值有差別,就易產生不良情緒,對醫生、醫院多有非議,甚至有些不理智的患者或其家屬可能采取極端的暴力手段。
3.3.2自我保護意識增強醫學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諸多變遷,醫患之間成為共同參與醫療決策和選擇的關系。診療過程中,患者不再是被動的接受體,而是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主動參與治療?;颊叩姆梢庾R增強,包括對平等的醫療權、知情同意權、隱私保護權、醫療監督權、醫療資料獲取權和損失索賠權利的知曉,患者維權意識提高、法制觀念增強。這一方面增加了醫療工作的透明度,加強了對醫務人員的監督與約束,但另一方面也容易引發醫患之間矛盾的產生。
3.3.3患者或其家屬心理失衡醫療事故或意外的發生往往會給患者及其家屬帶來精神方面的打擊,使之易產生憤怒、絕望、厭世、報復等不良情緒,這些情緒若得不到及時疏導或宣泄,加上醫療事故或意外帶來的患者經濟方面的巨大壓力,患方極易產生攻擊性行為。若“醫鬧”經由暴力手段得到高額賠償,無疑會對其他患者的心理產生微妙的影響。根據心理學的從眾心理理論,其他患者及其家屬就會采取模仿行為,“醫鬧”現象就會出現增多的趨勢。極易發生,從而加劇醫患關系的惡化。
3.3.4醫患關系物化由于我國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醫。
4.1加強醫院管理。
醫院應當采取相應措施,改善醫院的管理體制,認真落實各項規章,加強醫護人員醫德醫風建設,加強醫務人員法律法規和職業道德的培訓,提高醫療技術水平,改善醫療服務,促進醫患溝通,規范醫療收費,積極面對醫療糾紛,購買醫療責任保險以減輕醫生負擔。此外,醫院還應注意加強和媒體的溝通,以便使其進行如實公正的報道。
4.2對公眾普及醫療衛生知識政府、社會、醫院應當開展醫療衛生知識普及工作,讓公眾具備基本的醫療常識,了解醫療行業的特殊性,使患者可以換位思考,在接受治療時了解醫療行業的特殊性,改變就醫觀念,降低過高的期望值,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公眾可以參加醫療意外商業保險,盡量規避因治療費用過高而產生的不良情緒,改善醫患緊張關系。
4.3媒體應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媒體工作者應當遵守職業道德,客觀公正地報道醫療事件,對醫護人員的辛苦工作和奉獻精神予以真實關注和報道,報道醫療糾紛時應多與醫患雙方溝通。引導患者以正確的態度對待醫療機構的相關工作人員,增強人們對我國衛生事業改革和發展的理解與支持,擔負起促進公眾醫療知識普及、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的橋梁作用。
4.4推進醫療體制改革推行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是關鍵。應擴大醫療保險覆蓋范圍,提高醫療保險報銷比例,考慮大多數甚至全體社會成員的利益,健全基本藥物制度,減輕患者經濟負擔。加大政府公共財政投入,充分發揮政府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維持市場秩序和發展經濟的功能,滿足不同消費層次人群的醫療需求。重視疾病防御工作,重視社區服務和初級衛生保健組織的建設,合理分配和使用醫療衛生資源,切實保障社會成員的就醫需求。
調解和訴訟程序。在協商處理解決途徑中要注意由于醫患雙方信息不對稱、專業能力相差懸殊、雙方談判地位極不平等的缺陷,進一步修改完善;在行政調解途徑中要注意避免推諉拖延事故處理的情況,使公眾對衛生行政部門充滿信心;在訴訟程序途徑中要降低訴訟直接成本,增大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公正性和透明度。此外,考慮適時引入醫療糾紛第三方調解機制。醫療糾紛第三方調解是指,醫療糾紛發生后,糾紛雙方當事人在第三方的協調、幫助、促進下,進行談判、商量,取得一致意見,消除爭議,簽署調解協議,建立新的權利義務關系。第三方在醫療糾紛調解中不為獨立的意思表示,在尊重雙方當事人意思的前提下,以促成當事人形成一致意思表示為目的,組織調解、促進溝通、提出建議、見證協議。調解協議與協商協議一樣具有合同效力,但不具有強制執行效力。
4.6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建立統一完備的醫事法律體系。在對現行法律制度全面梳理、科學設計基礎上構建起新的調整醫患關系的專門的法律制度體系。2012年4月30日,衛生部、公安部聯合發布《關于維護醫療機構秩序的通告》,侵害醫務人員、患者人身安全和干擾醫療機構秩序的違法犯罪活動,將被依法嚴厲打擊。這樣醫務人員的尊嚴、人身安全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保障,“醫鬧”也有專門的法律得以制裁,但是這畢竟都是事后處理手段,也是付出慘重代價換來的結果。因此健全相關法律法規,使得有法可依、確保有法必依,切實保障醫患雙方的合法權益,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
結束語。
緊張的醫患關系出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長期發展形成的。目前,我國關于醫患關系的法律體系、醫療制度體系等還不完善,正在進一步的完善和發展中。緩解目前緊張的醫患關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各方的共同長期的努力。我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和協作下,我國定會重塑醫患關系良好的信任關系,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
參考文獻。
近年來,醫療衛生管理部門和醫療機構為構建和諧醫患關系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許多醫院實行開放式管理,建立醫患溝通監督機制,保證醫療信息暢通,在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醫患關系緊張,彼此缺乏信任,醫療糾紛增加,是當前一個十分突出的問題。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和諧醫患關系的重要性,努力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這段時間,身邊不少人在談論一個聚焦醫患關系的熱播電視連續劇《心術》。據說,這是編劇六六“臥底”醫院兩年后,對醫患關系的最直觀感覺。劇中展現的避之不及的“紅包真相”、“看人用藥”的問診常態、“小病大治”的不同意見、劍拔弩張的醫患矛盾幾乎是現實醫患關系的生動寫照。
然而現實遠比溫情的電視劇殘酷。大檢查、大處方、開貴藥、收紅包……在患者及其家屬眼里,不少醫務人員不是治病救人,而是以斂財為目的,態度冷漠,不負責任,非“天使”也,簡直就是“白狼”。對醫護群體而言,一些患者對自己不信任、不配合、不冷靜,乃至漫罵、動粗、殺人,也讓他們既困惑又傷透了心。不少人覺得行醫如履薄冰,更多人則心灰意冷,以至許多醫生不讓自己的孩子再讀醫。
有統計數字表明,在中國,用只占世界上5%的醫療資源維持著占世界22%人口的生命健康,這是一個奇跡;中美醫生的收入之差可達30幾倍。醫患糾紛,常常不是單方造成,也遠非矛盾表層呈現的那般簡單。
在病人和醫生之間,橫著醫療保障體系這個壁壘。因為我們中國現在體系還不完善,造成了壁壘建立起來,患者和醫生之間就有沖突,沒有不好的患者和不好的醫生。我們可以說這個體制不好,但是在我們可以預見的近期內,它不會有太大的改變。在這個體制和這個環境下,我們如果不能夠做更多的事情推動它的話,最好不要讓人和人之間的距離更加尖銳。
作為一個醫務人員,面對嚴峻的醫患關系形勢可以做些什么呢?
誠信,對病人或家屬要尊重,具有同情心和耐心;多聽病人的詢問,多向病人介紹病情、治療效果、用藥和檢查目的,關心病人在就醫過程中的生活或不便;及時掌握病人的病情發展變化、醫療費用情況和病人的社會心理;留意溝通對象的情緒、受教育程度和對溝通的感受、溝通對象對疾病的認知度和對溝通的期望值;避免強求病人即時接受、避免使用刺激語言或詞語、避免使用病人不懂的醫學專業詞匯、避免強求改變病人的觀點和避免壓抑病人情緒;預防為主的針對性溝通、互換對象溝通、集體溝通、書面溝通、協調同意溝通和實物對照形象比喻溝通。通過全方位、多層次、多視角的主體溝通,有效提高服務質量,及時化解醫患矛盾和糾紛,增強病人對醫院的信任度和醫務人員的理解。醫院要通過建立和完善醫患溝通制度、投訴處理制度,及時受理和處理病人投訴,定期收集病人對醫院服務中的意見,及時改進。醫務人員要充分尊重和維護患者的知情權、選擇權,要體恤患者的痛苦,同情患者的困難,尊重患者的想法,打消患者的顧慮,努力讓患者獲得身心的健康。提供精湛、優質的技術服務,讓患者放心。醫生對病人要有強烈的責任感,真正為病人著想,誠心實意地為病人服務,把為病人解除痛苦視為終生最高追求。
醫患關系應該是一種水乳交融、真誠相待的魚水深情,是發自肺腑的關懷與深切的信任,是不計得失的奉獻與銘記在心的感謝。盡管目前的醫患關系折射出了多方面的不和諧因素,但我認為,和諧的醫患關系在于溝通,而醫患溝通重在細節。
醫患關系是醫務人員與患者在醫療過程中產生的一種特殊關系。近年來,我院醫療糾紛和醫鬧事件時有發生,醫患關系矛盾突出,給正常的醫療秩序帶來了嚴重的影響。在行業評議中也處在末尾,為了緩解緊張的醫患關系,構建和諧醫院,我院開展了關于改善醫患關系的調研,通過與患者及醫護人員的交流,現將調研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院產生醫患關系緊張的原因:
患者多數認為:1、醫院收費高2、環境差3、技術力量薄弱4、服務質量差。
針對上述問題醫務人員想法:1、我們是差額單位,要想開滿足額工資,就需要指標,產生經濟效益。2、硬件環境設施的改善,醫院沒有能力承擔。3、一個醫務工作者的技術,來自于很多階段,如上學(???年,本科5年),進修(1年),考級(每年要進行),院內學習(每周),科內學習(每周),外出培訓,外院交流,書寫論文等。因為我們的時間也是有限的,也要照顧自己的家庭。而且技術不但要不斷學習,也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就進修1人為例,進修費4000元,住宿費1200元,每月生活費1200元,交通費1000元(不包括給老師禮物費用)。雖然醫院有相應補助政策,但是職工還要自己拿出一部份錢來完成學習。所以職工長期外出學習的積極性不高,技術提高也就慢。,醫院沒有優惠的政策,不能保障醫療技術人員的利益,使醫療技術人員大量外流。自xx年—,我院有近30名醫療技術人員調出本院,內科執業醫生外調就達6人。4、每日重復單調的工作,每日對待不同人群的解釋,有理解的,有不理解的,解釋繁瑣。本地區醫務人員收入低,付出與回報不協調,難免工作中存在情緒,這使醫患之間產生矛盾。
二、我院醫患糾紛的特點:
1、醫患糾紛的數量有逐年增加的趨勢;2、患者醫療索賠金額逐年增加;3、采取醫學鑒定或者司法途徑解決糾紛的比例明顯上升;4、醫鬧分子介入,出現暴力事件;5、處理難度越來越難。6、醫療糾紛醫患雙方受到損失。
1、政府資金不足:醫院的資金投入不足,導致醫院過度市場化。我院定位是公益性事業單位,但事實上我院部分是自收自支的“半企業化”管理單位,財政投入相對不足。既然是自收自支單位,那么理所當然地存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傾向,醫院正常運行主要來源于醫療收入,醫院的生存與發展就過分依賴市場化的醫療利潤來維持,導致了我院與全國醫院以藥養醫,以醫養院,甚至于以醫養防(疫)現象的產生。這樣,醫院的管理就以經濟效益為主導,醫生的待遇就依賴于多開檢驗、檢查單,開大處方來增加收入,因而加重了病人的經濟負擔,產生了看病貴現象。
2、醫療資源配置不合理:我院子xx年至今沒有分來幾名大學生,現僅有的幾個高級醫生和大多數的中級衛生技術人員都是近年聘請和考錄的,年輕醫務人員缺乏,設備落后,現只能完善臨床基本要求的設備,技術力量還存在差距,科室尖端項目不夠突出。這樣自然留不住病人,最后病人都往大醫院跑,就導致看病難。再加上醫療保障覆蓋不足,患者的經濟負擔日益加重,產生了看病貴現象,因此廣大患者對現有醫療體制產生強烈不滿情緒,而醫院和醫務人員首當其沖地成為患者及全社會發泄不滿情緒的直接對象??梢哉f醫患關系的惡化與目前的醫療體制分不開的。近年我院涌現一批年輕技術強的醫生,但還遠遠滿足不了患者的需求,我們還要在??粕隙嘞鹿Ψ?,突出特色,打造自己的品牌,鞏固原有成績,開發適用經濟型的新技術。
3、本地區醫院缺乏統一管理制度:市幾所醫院,沒有統一的管理制度,都是摸索著自己學習、自己管理、使醫院缺乏一整套的規章制度,這使我們在醫療活動中出現問題,發現問題難以解決,制度不健全,或者制度執行不力,這樣難免會出現一些管理上的漏洞,容易引發醫療糾紛的發生。
4、服務質量的問題:患者在醫院里治療,醫務人員服務態度的好壞直接關系到醫療效果。醫務人員責任心不強,工作疏忽大意也容易出現醫療差錯,形成醫療糾紛。本地區醫務工作者經濟收入與其工作強度和風險相比不相稱,無法體現工作價值,就產生了部分醫生收紅包回扣現象,同時也造成了醫生在大家心目中唯利是圖的偏見,再加上醫生工作量較大,往往疲于應付,無暇回答患者提出的疑問和作必要的說明,在客觀上也造成了醫患關系的緊張。
5、對醫院過高要求:現在患者對醫療服務的要求和期望值越來越高,有時已經超出了現代醫學所能達到的水平,患者不能理解病情的變化和疾病發展的自然規律,不能正確認識醫療工作的高風險性和不可預知性,當醫療結果與期望出現偏差時容易情緒激動而導致醫患矛盾激化。因此,只要在醫院里死了人,就被認為是發生醫療事故,現在社會上有很多猝死病人和疾病自然死亡的病人只要在醫院搶救過或治療過,就是其家屬索取賠償的理由了,并且一定要賠到錢為止,否則就不罷休。
6、處理糾紛的復雜性:保護弱勢群體,舉證倒置等醫改政策,讓醫療糾紛把患者與醫院的距離加大了,經過權威衛生部門醫療鑒定,法院調解判決,使患者和醫院都進入了一個慢性等待期,雙方耗費大量人力物力。醫患糾紛調解過程中患方漫天的要價和醫鬧的介入,破壞了醫院正常工作秩序,有的甚至辱罵院長,推打醫生,以致醫院要通過法律手段解決醫患糾紛,其方法又給醫院帶來很大負面影響,經濟又帶來多余負擔。
醫患關系如果趨向緊張,以致醫鬧的惡性發展,不僅擾亂了正常的醫療秩序,構成對醫務人員及其家屬的人身安全威脅,而且影響政府的工作和社會的穩定,甚至會使醫務人員怕擔風險而對一些重病例及疑難病例不敢作進一步地治療探究,從而影響了醫療事業和醫學科學的發展。為此,我們為緩解緊張的醫患關系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一)增加投入改善醫療硬件設施:
我院硬件設施比較落后,近年剛剛更換了使用—的設備,其中超聲,ct機及一些儀器為職工融資購買。還有用房簡陋面積小,房舍布局不合理,患者就醫流程復雜,醫務人員開展工作難。市政府領導也來我院視察此情況,并開了現場會議。醫療儀器設備陳舊,診斷誤差就要大,會給患者帶來不利因素,診斷出現差錯將導致醫療事故的發生。并且技防設施不全使患者人身財產安全得不到保障。所以,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加大對我院資金投入,更新醫療儀器設備,確保診斷準確,改善我院基礎設施,使患者有個良好的就醫環境,以免醫療事故發生,這樣就有利于避免醫患糾紛發生。醫院還應創造條件,按規定配備保安室或警務室,以防意外事故發生,有利于醫患關系的和諧。
(二)資源合理配置滿足患者就醫需求:
衛生部門觀念要創新,盤活醫療資源,合理布局醫療機構,根據全市人口狀況布局醫療網點,特別要在人口集聚地加大投入。要加快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服務站的建設步伐,按正規化的要求,優化整合醫療衛生資源,形成全面覆蓋的基層醫療體系,滿足當前人民群眾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需求。要從注重建設高素質的人才梯隊入手,切實把培養醫技人才工作擺上重要日程,采取有效措施,吸收、鼓勵醫學院校的畢業生和高級在職技術人員到我們基層服務,緩解基層衛生專業人才緊缺矛盾,同時,要加強衛生技術人員的業務和技能培訓,提高衛生技術人員的學歷層次和業務水平,使衛生人才資源更加優化合理。
(三)健全醫療運行機制提高服務質量:
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關鍵是改革目前的醫療衛生制度。我院為公立醫院,不能推向市場。醫院要進行運行機制的改革,完善醫院各項制度,醫院的發展不能只靠自身的收入來維持,要實行收支兩條線,政府就要加大投入,這樣才會減輕病人的負擔。要將醫療服務和公共衛生服務,作為公共服務內容,由政府來承擔。要讓老百姓真正接受“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的合理就醫理念。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衛生行政部門要加強對醫院的領導和管理,開展好“六項活動,四個評比”創建活動。一、要在創建活動中,健全完善診療規范,建立完善行之有效的各種醫療制度,規范醫療操作規程,嚴格執行醫院管理規章制度,防范醫療風險。二、在活動中要繼續加強對醫務人員培訓,提高業務技術水平,杜絕無證上崗,防范救治醫療糾紛。三、要進一步改善服務態度,轉變工作作風,學會有效溝通,融洽醫患關系。四、要簡化就醫流程,控制醫療費用,方便病人就醫,盡最大努力降低群眾看病的成本費用?;顒幼谥际菫槿罕妱摻己玫木歪t環境,提高優質的醫療服務,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建立良好醫患關系,使社會健康和諧發展。
(四)加強宣傳營造有利于醫患關系和諧的良好氛圍:
衛生及有關部門要利用各種載體宣傳有關衛生方面的法律法規,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能使患者和醫務人員通過法律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新聞媒體作為社會輿論導向和社會監督的重要載體,要本著對社會和人民群眾高度負責的精神,客觀公正地報道醫改動態,公共衛生事件,醫患糾紛案,多報道醫療衛生方面的好人好事,如近幾年的醫務工作者踴躍為搶救危重病人義無反顧地獻出自己的熱血事跡;醫院職工自發組織為病人捐資醫療費;醫務人員為災區捐款;非典時期醫務工作者的英雄事跡;醫務人員義務為群眾體檢;體檢流感來了醫療工作者站到第一線;以此作為改善醫患關系的切入點,向群眾宣傳有關衛生健康知識,轉變就醫觀念,正確引導醫患關系向著健康、和諧的方向發展。
(五)社會共同保護就醫環境: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的迅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醫療服務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由于醫患思想的不一致導致醫患之間越來越多矛盾的發生,從而造成了我國醫患關系緊張的現狀。要解決現社會緊張的醫患關系,重點是構建成功的醫患溝通體系,要從心理、語言、行為等多角度、全方位、藝術化處理醫患兩者間信任。醫患關系歸根到底是整個社會的問題,最終得由社會政府出面實施醫改方案,落實到底,才能得到可見的緩解。所以醫患關系,重在溝通,基于調適。和諧的氛圍需要我們共同不懈的創造,溝通是避免誤會最好的方法,如果醫患雙方能夠加強溝通并互相理解,那么我相信和諧的醫患關系必定能建立起來。
隨著我國社會的迅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醫療服務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由于醫患思想的'不一致導致醫患之間越來越多矛盾的發生,從而造成了我國醫患關系緊張的現狀。
現今,醫院發生暴力沖突的事情屢見不鮮,暴力致使醫護人員傷亡的的極端事件也時有發生,在醫療糾紛方面,美國護士協會統計,美國護士曾被威脅占到57%而遭到暴力攻擊的只有17%,而對于醫生來講,根本沒有醫生被威脅相關統計。換到中國,60%患者面對醫療糾紛,醫務人員被毆打辱罵高達70%以上。面對這樣的數據,說中國醫生行業是高危行業就一點也不夸張了。醫生,心中秉承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解人病痛救人性命,又是什么原因讓這一職業被推上極端沖突的風頭浪尖。
首先,我們假設有a患者去醫院就診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從表格來看,首先患者在對與醫務工作者的態度上就存在本質性的問題,思想上對整個醫療行業妖魔化,邪惡化。我們可以看到,即使是在醫生正常處置的情況下,患者及其家屬也會對醫生處置產生質疑。但我們要承認一些不正當的利益體系存在于我們的醫療行業中,危害了患者的利益。我們還應該完善第三方鑒定體系,讓患者真正遇到醫療糾紛時有一個合法理性的體制,這樣才能有效的緩解我國岌岌可危的醫患關系。
綜合以上分析,造成醫患關系緊張的因素有以下幾個:
(1)國家因素: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各項事業蓬勃發展,但我國醫療資源總體不足,而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日漸增高,各地方的醫療費用也總體提高,再加上政府部門對于醫療方面資金的投入不足,更是造成了人們看病難,看病貴的局面,這也是引發醫患緊張關系的導火索。
(2)患方因素:由于人們生活質量的不同導致了人們對于醫療服務的需求不同,基本的群眾就醫只是以治好病為目的而也有很多人在接受治療的同時要求更高的水平的醫療保健,同時,人們的法律知識不斷豐富,維權意識不斷增強,在就醫的同時,希望及時得到自己的病情,病因等信息,在就醫過程中還渴望得到醫生的心理指導和治療,只有醫生在治愈其疾病并給予足夠的心理安慰后,患者才能達到真正的滿意。
(3)醫方因素:我國人口眾多,在醫院工作的醫生每日面多眾多的患者工作壓力極大,同時有些醫院的醫生工資偏低,待遇也不高,這便造成了醫生對于工作的懈怠及對患者的不負責任。
由以上因素造成的醫患關系緊張也給社會帶來了極大的不良影響,首先,由醫療糾紛導致的“醫鬧”等暴力事件頻頻發生,導致了醫院醫療人才與建設上的損失。其次,醫生在畏懼患者家屬暴力行為的同時,也會采取保守醫療以求降低醫療風險,但這樣做的結果卻不利于患者就醫。再者說,醫患關系長期緊張的同時導致暴力事件的頻發,影響社會穩定。
醫患關系乃當代社會首要問題,醫療衛生事業與人民群眾的健康和切身利益密切相關,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傳統的醫患關系逐漸出現一些不和諧的現象,總體呈現緊張趨勢,并引起社會越來越多的關注,其影響已不僅僅局限于醫患雙方的診療過程,更對醫學事業的發展甚至社會的和諧發展與穩定進步產生危害。長期的醫患關系緊張給醫生和患者帶大了極大的不便,因此,我們應當解決醫患對立這一現狀,使醫生可以放心的,負責任的為患者治療,而患者可以安心接受醫生的治療建議。這樣既可以解決就醫問題也有利于社會安定。
對于改善當前的醫患關系,筆者有以下三點建議:
(1)政府部門應強化職責,完善醫療制度,使醫療保險等利民政策覆蓋城鄉,有利于居民更好的就醫。
(2)醫院方面應加強監管力度避免患者家屬暴力行為的發生,同時,醫生也應當主動與患者進行交流,多聽取患者方面的意見并及時告知患者病情避免與患者發生矛盾。
(3)患者積極與醫生溝通,接納醫生可行的建議,在有爭議時,應主動找醫生或院方交涉,避免矛盾的膨脹。
總之,要解決現社會緊張的醫患關系,重點是構建成功的醫患溝通體系,要從心理、語言、行為等多角度、全方位、藝術化處理醫患兩者間信任。醫患關系歸根到底是整個社會的問題,最終得由社會政府出面實施醫改方案,落實到底,才能得到可見的緩解。所以醫患關系,重在溝通,基于調適。和諧的氛圍需要我們共同不懈的創造,溝通是避免誤會最好的方法,如果醫患雙方能夠加強溝通并互相理解,那么我相信和諧的醫患關系必定能建立起來。
[摘要]良好的醫患關系是實現以人為本、減輕病人痛苦、促進醫患互信,提高治療效果的需要。近年來,醫患關系日趨緊張,醫患糾紛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醫療問題,它已經演變成為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本文將從醫院運行機制、醫患溝通等方面對醫患矛盾的原因和影響進行分析,進而提出解決醫患矛盾的多種對策。以期對醫療糾紛的防范有所幫助。
[關鍵詞]醫患關系影響因素影響對策。
2.1現行的醫院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不完善。
我國目前衛生資源分布不均,大城市、大醫院占有了高度集中的醫療資源.技術水平高.醫療設備好。人才隊伍集中。而廣大社區和基層醫院水平差、設備差、基礎差、人才少,然而人們治病的心理都是希望到大醫院找技術好、設備好的機構去診治。因此造成醫療衛生資源過度集中在城市三級醫院,城鄉居民無論大病小病,都到大醫院就診,造成“看病難、看病貴現象。而且現在醫療保障制度建設滯后,國家不能及時、有效地化解矛盾,使得醫患沖突更加復雜化。2.2醫患之間誠信缺失。
目前我國醫院職業潛規則的主要表現形式為藥品回扣,醫療器械回扣、收受患者紅包、濫施檢查和過度自我保護,這無形中增加了看病資費。降低了行業的信譽度,明顯加重了醫患的不信任。加上個別醫療黑幕的曝光,引發了整個社會對醫療行業的信任危機。而恐于醫療糾紛的壓力,醫生也不再信任患者.醫院不得不出臺一些盡可能降低醫療糾紛風險的文件讓患者簽字,甚至對一些患者及家屬未簽字同意的應當及時進行搶救的救治工作也左右為難,難以決策。就如《小崔說事》專訪衛生部部長陳竺中徐君東所說每回訂完病例,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各種同意書、知情同意書會比病例還厚。還有的為了防止發生糾紛.對一些難治疾病進行推轉.強調理由不予收治。2.3醫患之間言行溝通不夠。
醫療環境中的信息不對稱比其他領域的信息不對稱更為嚴重。醫患信息不對稱將導致醫療服務供給方的誘導需求,[4]所謂醫療服務的誘導需求就是醫院從自己的利益出發有意識地給患者提供更多的醫療服務有時這些醫療服務是不必要的或者是不合理的。在信息極端不對稱的條件下,患方并沒有能力直接地評估醫療質量,尤其是無法對醫療行為的質和量是否符合自身病情的信息缺乏準確的判斷。即使產生低質的醫療結果,也有可能被解釋成疾病自身的原因。這種“黑箱”狀況,如果得不到解決,患方的疑慮很容易集聚暴發。而且由于信息不對稱,占有信息優勢的醫方就有了逆向選擇和敗德行為的機會,讓患方處于不利結果和道德風險之中。這個惡果是醫患矛盾迸發的潛在危機因素。2.6醫療成本過高。
3.1醫患矛盾對患者的影響。
優秀的醫院文化,促使其自覺地重視醫院的社會功能和義務,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嚴格履行救死扶傷的神圣使命,從而改善醫患關系。[10]。首先要確立醫院文化的核心指導思想。然后要讓醫院價值觀深入到所有員工,使其真正成為指導員工行為的準則,讓醫生們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的良好職業道德.強化人文關懷服務。最后要及時檢驗員工的行為,并及時使其改正,從根本上改變醫院和醫生在人們心中的不良印象。
4.3醫患、醫護、醫醫之間有效及時地交流溝通。
醫患矛盾的歷史性、復雜性及其新時期出現的諸多新情況和新問題,決定了醫患矛盾的解決并不是短時問、個別單位和機構的努力就能夠完成的。而是需要廣大醫務工作者、患者及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引導語:醫患關系一直都是醫院里面非常重要的需要處理的事情之一,那么有關當代醫患關系論文范文哪里有呢?接下來是小編為你帶來收集整理的當代醫患關系論文,歡迎閱讀!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的迅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醫療服務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由于醫患思想的不一致導致醫患之間越來越多矛盾的發生,從而造成了我國醫患關系緊張的現狀。要解決現社會緊張的醫患關系,重點是構建成功的醫患溝通體系,要從心理、語言、行為等多角度、全方位、藝術化處理醫患兩者間信任。醫患關系歸根到底是整個社會的問題,最終得由社會政府出面實施醫改方案,落實到底,才能得到可見的緩解。所以醫患關系,重在溝通,基于調適。和諧的氛圍需要我們共同不懈的創造,溝通是避免誤會最好的方法,如果醫患雙方能夠加強溝通并互相理解,那么我相信和諧的醫患關系必定能建立起來。
隨著我國社會的迅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醫療服務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由于醫患思想的不一致導致醫患之間越來越多矛盾的發生,從而造成了我國醫患關系緊張的現狀。
現今,醫院發生暴力沖突的事情屢見不鮮,暴力致使醫護人員傷亡的的極端事件也時有發生,在醫療糾紛方面,美國護士協會統計,美國護士曾被威脅占到57%而遭到暴力攻擊的只有17%,而對于醫生來講,根本沒有醫生被威脅相關統計。換到中國,60%患者面對醫療糾紛,醫務人員被毆打辱罵高達70%以上。面對這樣的數據,說中國醫生行業是高危行業就一點也不夸張了。醫生,心中秉承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解人病痛救人性命,又是什么原因讓這一職業被推上極端沖突的風頭浪尖。
首先,我們假設有a患者去醫院就診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從表格來看,首先患者在對與醫務工作者的態度上就存在本質性的問題,思想上對整個醫療行業妖魔化,邪惡化。我們可以看到,即使是在醫生正常處置的情況下,患者及其家屬也會對醫生處置產生質疑。但我們要承認一些不正當的利益體系存在于我們的醫療行業中,危害了患者的利益。我們還應該完善第三方鑒定體系,讓患者真正遇到醫療糾紛時有一個合法理性的體制,這樣才能有效的緩解我國岌岌可危的醫患關系。
綜合以上分析,造成醫患關系緊張的因素有以下幾個:
(1)國家因素: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各項事業蓬勃發展,但我國醫療資源總體不足,而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日漸增高,各地方的醫療費用也總體提高,再加上政府部門對于醫療方面資金的投入不足,更是造成了人們看病難,看病貴的局面,這也是引發醫患緊張關系的導火索。
(2)患方因素:由于人們生活質量的不同導致了人們對于醫療服務的需求不同,基本的群眾就醫只是以治好病為目的而也有很多人在接受治療的同時要求更高的水平的醫療保健,同時,人們的法律知識不斷豐富,維權意識不斷增強,在就醫的同時,希望及時得到自己的病情,病因等信息,在就醫過程中還渴望得到醫生的心理指導和治療,只有醫生在治愈其疾病并給予足夠的心理安慰后,患者才能達到真正的滿意。
(3)醫方因素:我國人口眾多,在醫院工作的醫生每日面多眾多的患者工作壓力極大,同時有些醫院的醫生工資偏低,待遇也不高,這便造成了醫生對于工作的懈怠及對患者的不負責任。
由以上因素造成的醫患關系緊張也給社會帶來了極大的不良影響,首先,由醫療糾紛導致的“醫鬧”等暴力事件頻頻發生,導致了醫院醫療人才與建設上的損失。其次,醫生在畏懼患者家屬暴力行為的同時,也會采取保守醫療以求降低醫療風險,但這樣做的結果卻不利于患者就醫。再者說,醫患關系長期緊張的同時導致暴力事件的頻發,影響社會穩定。
醫患關系乃當代社會首要問題,醫療衛生事業與人民群眾的健康和切身利益密切相關,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傳統的醫患關系逐漸出現一些不和諧的現象,總體呈現緊張趨勢,并引起社會越來越多的關注,其影響已不僅僅局限于醫患雙方的診療過程,更對醫學事業的發展甚至社會的和諧發展與穩定進步產生危害。長期的醫患關系緊張給醫生和患者帶大了極大的不便,因此,我們應當解決醫患對立這一現狀,使醫生可以放心的,負責任的為患者治療,而患者可以安心接受醫生的治療建議。這樣既可以解決就醫問題也有利于社會安定。
對于改善當前的醫患關系,筆者有以下三點建議:
(1)政府部門應強化職責,完善醫療制度,使醫療保險等利民政策覆蓋城鄉,有利于居民更好的就醫。
(2)醫院方面應加強監管力度避免患者家屬暴力行為的發生,同時,醫生也應當主動與患者進行交流,多聽取患者方面的意見并及時告知患者病情避免與患者發生矛盾。
(3)患者積極與醫生溝通,接納醫生可行的建議,在有爭議時,應主動找醫生或院方交涉,避免矛盾的膨脹。
總之,要解決現社會緊張的醫患關系,重點是構建成功的醫患溝通體系,要從心理、語言、行為等多角度、全方位、藝術化處理醫患兩者間信任。醫患關系歸根到底是整個社會的問題,最終得由社會政府出面實施醫改方案,落實到底,才能得到可見的緩解。所以醫患關系,重在溝通,基于調適。和諧的氛圍需要我們共同不懈的創造,溝通是避免誤會最好的方法,如果醫患雙方能夠加強溝通并互相理解,那么我相信和諧的醫患關系必定能建立起來。
今年以來,區政府和區級有關部門面對嚴峻的宏觀經濟形勢,按照“保重點、保民生、保發展”的工作基調,加強領導,加大投入,攻堅克難,狠抓落實,重點政府投資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全區今年計劃安排政府投資項目197只,總投資206.06億元;其中重點政府項目30只,總投資119.92億元,當年計劃投資35.34億元,截至9月底,已開工28只,開工率達93.33%,完成投資21.41億元,占年度投資計劃60.58%。完成實績較好,有力地推進了我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在工作推進中,主要體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領導重視,全力推進。區政府在今年工作中,突出保障民生改善和經濟社會發展,堅持科學合理安排建設項目,進一步加強領導,建立健全項目推進機制,全力保障重點政府投資項目的推進。一是建立重點項目領導聯系制度。區四套班子和鄉鎮部門領導實行重大項目聯系制,及時了解項目建設情況,加大對項目進度、工程質量、資金保障、環境安全等方面的督促協調。二是明確項目建設責任單位。在項目開始前,區政府落實項目建設責任單位,明確項目的投資計劃和工程進度要求,建立和完善“每月報、季度查、年終考”的工作機制,把重點項目建設納入到年度崗位目標責任制考核。三是加強疑難問題協調處理。區政府建立重點項目雙月匯報制度,及時了解項目建設進程,協調解決項目推進中的困難問題,全力確保項目順利推進。
(二)攻堅克難,破解要素。今年由于受宏觀經濟影響,土地、資金、環境的要素保障問題比較突出,給重點項目的推進增加了新的難度,區政府及有關部門想方設法,努力破解要素瓶頸。一是加大重點項目用地保障。通過“向上爭指標、挖潛產指標、存量盤指標”等方式,努力保障項目建設土地需求。30只政府重點項目共爭取4390畝土地利用指標,其中爭取虞北平原整治工程3252.5畝“帶帽”建設用地指標。二是加大建設項目融資力度。積極拓寬融資渠道,堅持“開源節流”并舉,搭好投融資平臺,積極爭取低利率專項貸款,爭取上級資金扶持2億元,成功發行第五期城建公司企業債券18億元,有力破解了資金保障難題。三是加強征地、拆遷政策處理。各職能部門積極實施干部下派,力量下沉,咬定目標,按照時間節點,講究方式方法,做細做實工作,妥善解決征地拆遷難題,確保了重點項目順利實施。
(三)創新機制,強化管理。今年以來,區政府十分注重管理機制的創新,制訂出臺《2015年上虞區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全面擴大有效投資工作考核辦法》,著力規范管理,強化投資績效。一是科學編制年度計劃。堅持“量入為出、綜合平衡、保障重點、優化結構”的計劃編制原則,科學合理安排項目,優化投資結構,今年重點政府投資項目調整數量大幅減少。二是規范管理創新機制。建立“雙查雙報”制、績效評估制、中介監管制等制度,累計節省財政資金2000多萬元,項目設計變更數同比下降40%。三是強化項目質量安全。區政府及有關部門始終堅持政府投資項目“質量、進度、安全”并重,嚴格落實好質量安全管理制度,對進度不快、工作不力、安全不佳、服務不到位的責任單位及時進行通報批評和處理,加強規范管理,確保項目安全。
二、存在問題及困難。
一是項目進展不夠平衡。部分新開工項目未能按節點計劃開工,如三環東路快速路和尾水提標改造工程未能按計劃要求開工,下半年開工的新建項目任務還較重。部分續建項目進展偏慢,未能按時竣工,有的項目配套施工遲緩,如江東北路和北延工程配套施工尚需抓緊。
二是項目監管尚需加強。個別項目協調機制不夠順暢,重點項目推進和管理尚需加強,項目質量、資金使用、安全生產、投資績效等監管力度還需進一步加大。如高鐵xx區域建設項目較多,大型工程車輛進出頻繁,存在一定安全隱患,需進一步加強部門的協作和配合。
三是要素制約比較突出。今年我區建設項目多,投資規模大,受融資平臺土地抵押權證清理,部分建設項目融資較難,資金缺口較大;一些項目征地、拆遷政策處理不夠順暢,對釘子戶、滯留戶缺乏有效手段,個別項目施工受阻,影響工程推進。
三、下步對策及建議。
(一)明確目標,強化項目攻堅。一是要進一步加快計劃項目的實施。把握時間節點,明確目標,細化責任,倒排計劃,落實措施,促進項目抓緊落實。尤其對尚未開工和投資進度明顯滯后的項目要實施跟蹤督查,組織攻堅,確保工程如期完成。二是要進一步強化推進機制。今年我區政府投資項目多,涉及面廣,一些項目情況復雜多變,實施難度大,各部門要加大協調力度,形成推進合力,及時有效解決工程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優化建設環境,全力加快工程建設進度。三是要進一步跟緊有關項目配套工程。加強項目統籌,同步推進地下管線等基礎設施建設,確保實施項目有序協調進行。
(二)多措并舉,強化要素保障。一是要化解項目資金緊缺矛盾。積極吸納民間資本,整合財政性資金,精心做好融資工作,大力拓寬籌資渠道,重視融資成本,加強招商引資,深化銀項對接,多措并舉做好資金保障。二是要化解項目用地緊缺矛盾。做好用地保障,加快推進轉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盡土地的清理,積極向上爭取指標,盡最大努力解決重點項目用地及有關安置用地指標。三是要破解項目征地、拆遷等難題。抓緊做好征地、拆遷的政策處理,確保項目快速推進。
(三)規范管理,強化投資績效。一是要加強項目規范管理,注重質量監管,落實重點建設項目質量終身負責制,確保工程質量。二是要建立健全政府投資項目的績效監督制度,嚴格項目的預算編制,加強重點工程項目進行審計,開展項目績效評估工作,重點了解政府投資項目的資金計劃安排使用情況的合法性、科學性和合理性,提倡節約,杜絕浪費,切實提高投資效益。三是要加強項目招投標管理,實行政府投資項目招投標全過程跟蹤監督,加強專項檢查和責任追究,保證重點工程招投標工作規范、透明。
(四)充分論證,強化項目前期。一是要科學謀劃重大建設項目,結合上虞的財力,分清重點工程的輕重緩急,合理確定建設進度,科學安排建設項目,建立科學的決策機制。要認真總結多年來項目建設各環節如征地拆遷、融資、審批等方面的經驗,統籌考慮政策、土地、資金要素等,充分論證項目必要性、可行性,慎重確定項目。二是要做深做細項目前期工作,爭取更多條件成熟項目列入省重點。要針對因前期準備不充分而造成開工不動工等情況,分析原因,采取措施,抓緊實施。同時,要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統籌謀劃2015年開工項目和續建項目。三是要結合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創新重大項目決策、建設和管理體制機制,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創造良好的建設環境,努力完成今年的重點項目投資任務。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醫患關系是醫務人員與患者在醫療過程中產生的一種特殊關系。近年來,我院醫療糾紛和醫鬧事件時有發生,醫患關系矛盾突出,給正常的醫療秩序帶來了嚴重的影響。在行業評議中也處在末尾,為了緩解緊張的醫患關系,構建和諧醫院,我院開展了關于改善醫患關系的調研,通過與患者及醫護人員的交流,現將調研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院產生醫患關系緊張的原因:
患者多數認為:1、醫院收費高2、環境差3、技術力量薄弱4、服務質量差。
針對上述問題醫務人員想法:1、我們是差額單位,要想開滿足額工資,就需要指標,產生經濟效益。2、硬件環境設施的改善,醫院沒有能力承擔。3、一個醫務工作者的技術,來自于很多階段,如上學(???年,本科5年),進修(1年),考級(每年要進行),院內學習(每周),科內學習(每周),外出培訓,外院交流,書寫論文等。因為我們的時間也是有限的,也要照顧自己的家庭。而且技術不但要不斷學習,也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就進修1人為例,進修費4000元,住宿費1200元,每月生活費1200元,交通費1000元(不包括給老師禮物費用)。雖然醫院有相應補助政策,但是職工還要自己拿出一部份錢來完成學習。所以職工長期外出學習的積極性不高,技術提高也就慢。,醫院沒有優惠的政策,不能保障醫療技術人員的利益,使醫療技術人員大量外流。自xx年—,我院有近30名醫療技術人員調出本院,內科執業醫生外調就達6人。4、每日重復單調的工作,每日對待不同人群的解釋,有理解的,有不理解的,解釋繁瑣。本地區醫務人員收入低,付出與回報不協調,難免工作中存在情緒,這使醫患之間產生矛盾。
二、我院醫患糾紛的特點:
1、醫患糾紛的數量有逐年增加的趨勢;2、患者醫療索賠金額逐年增加;3、采取醫學鑒定或者司法途徑解決糾紛的比例明顯上升;4、醫鬧分子介入,出現暴力事件;5、處理難度越來越難。6、醫療糾紛醫患雙方受到損失.
1、政府資金不足:醫院的資金投入不足,導致醫院過度市場化。我院定位是公益性事業單位,但事實上我院部分是自收自支的“半企業化”管理單位,財政投入相對不足。既然是自收自支單位,那么理所當然地存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傾向,醫院正常運行主要來源于醫療收入,醫院的生存與發展就過分依賴市場化的醫療利潤來維持,導致了我院與全國醫院以藥養醫,以醫養院,甚至于以醫養防(疫)現象的產生。這樣,醫院的管理就以經濟效益為主導,醫生的待遇就依賴于多開檢驗、檢查單,開大處方來增加收入,因而加重了病人的經濟負擔,產生了看病貴現象。
2、醫療資源配置不合理:我院子xx年至今沒有分來幾名大學生,現僅有的幾個高級醫生和大多數的中級衛生技術人員都是近年聘請和考錄的,年輕醫務人員缺乏,設備落后,現只能完善臨床基本要求的設備,技術力量還存在差距,科室尖端項目不夠突出。這樣自然留不住病人,最后病人都往大醫院跑,就導致看病難。再加上醫療保障覆蓋不足,患者的經濟負擔日益加重,產生了看病貴現象,因此廣大患者對現有醫療體制產生強烈不滿情緒,而醫院和醫務人員首當其沖地成為患者及全社會發泄不滿情緒的直接對象??梢哉f醫患關系的惡化與目前的醫療體制分不開的。近年我院涌現一批年輕技術強的醫生,但還遠遠滿足不了患者的需求,我們還要在??粕隙嘞鹿Ψ?,突出特色,打造自己的品牌,鞏固原有成績,開發適用經濟型的新技術。
3、本地區醫院缺乏統一管理制度:市幾所醫院,沒有統一的管理制度,都是摸索著自己學習、自己管理、使醫院缺乏一整套的規章制度,這使我們在醫療活動中出現問題,發現問題難以解決,制度不健全,或者制度執行不力,這樣難免會出現一些管理上的漏洞,容易引發醫療糾紛的發生。
4、服務質量的問題:患者在醫院里治療,醫務人員服務態度的好壞直接關系到醫療效果。醫務人員責任心不強,工作疏忽大意也容易出現醫療差錯,形成醫療糾紛。本地區醫務工作者經濟收入與其工作強度和風險相比不相稱,無法體現工作價值,就產生了部分醫生收紅包回扣現象,同時也造成了醫生在大家心目中唯利是圖的偏見,再加上醫生工作量較大,往往疲于應付,無暇回答患者提出的疑問和作必要的說明,在客觀上也造成了醫患關系的緊張。
5、對醫院過高要求:現在患者對醫療服務的要求和期望值越來越高,有時已經超出了現代醫學所能達到的水平,患者不能理解病情的變化和疾病發展的自然規律,不能正確認識醫療工作的高風險性和不可預知性,當醫療結果與期望出現偏差時容易情緒激動而導致醫患矛盾激化。因此,只要在醫院里死了人,就被認為是發生醫療事故,現在社會上有很多猝死病人和疾病自然死亡的病人只要在醫院搶救過或治療過,就是其家屬索取賠償的理由了,并且一定要賠到錢為止,否則就不罷休。
6、處理糾紛的復雜性:保護弱勢群體,舉證倒置等醫改政策,讓醫療糾紛把患者與醫院的距離加大了,經過權威衛生部門醫療鑒定,法院調解判決,使患者和醫院都進入了一個慢性等待期,雙方耗費大量人力物力。醫患糾紛調解過程中患方漫天的要價和醫鬧的介入,破壞了醫院正常工作秩序,有的甚至辱罵院長,推打醫生,以致醫院要通過法律手段解決醫患糾紛,其方法又給醫院帶來很大負面影響,經濟又帶來多余負擔。
醫患關系如果趨向緊張,以致醫鬧的惡性發展,不僅擾亂了正常的醫療秩序,構成對醫務人員及其家屬的人身安全威脅,而且影響政府的工作和社會的穩定,甚至會使醫務人員怕擔風險而對一些重病例及疑難病例不敢作進一步地治療探究,從而影響了醫療事業和醫學科學的發展。為此,我們為緩解緊張的醫患關系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一)增加投入改善醫療硬件設施:
我院硬件設施比較落后,近年剛剛更換了使用—的設備,其中超聲,ct機及一些儀器為職工融資購買。還有用房簡陋面積小,房舍布局不合理,患者就醫流程復雜,醫務人員開展工作難。市政府領導也來我院視察此情況,并開了現場會議。醫療儀器設備陳舊,診斷誤差就要大,會給患者帶來不利因素,診斷出現差錯將導致醫療事故的發生。并且技防設施不全使患者人身財產安全得不到保障。所以,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加大對我院資金投入,更新醫療儀器設備,確保診斷準確,改善我院基礎設施,使患者有個良好的就醫環境,以免醫療事故發生,這樣就有利于避免醫患糾紛發生。醫院還應創造條件,按規定配備保安室或警務室,以防意外事故發生,有利于醫患關系的和諧。
(二)資源合理配置滿足患者就醫需求:
衛生部門觀念要創新,盤活醫療資源,合理布局醫療機構,根據全市人口狀況布局醫療網點,特別要在人口集聚地加大投入。要加快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服務站的建設步伐,按正規化的要求,優化整合醫療衛生資源,形成全面覆蓋的基層醫療體系,滿足當前人民群眾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需求。要從注重建設高素質的人才梯隊入手,切實把培養醫技人才工作擺上重要日程,采取有效措施,吸收、鼓勵醫學院校的畢業生和高級在職技術人員到我們基層服務,緩解基層衛生專業人才緊缺矛盾,同時,要加強衛生技術人員的業務和技能培訓,提高衛生技術人員的學歷層次和業務水平,使衛生人才資源更加優化合理。
(三)健全醫療運行機制提高服務質量:
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關鍵是改革目前的醫療衛生制度。我院為公立醫院,不能推向市場。醫院要進行運行機制的改革,完善醫院各項制度,醫院的發展不能只靠自身的收入來維持,要實行收支兩條線,政府就要加大投入,這樣才會減輕病人的負擔。要將醫療服務和公共衛生服務,作為公共服務內容,由政府來承擔。要讓老百姓真正接受“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的合理就醫理念。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衛生行政部門要加強對醫院的領導和管理,開展好“六項活動,四個評比”創建活動。一、要在創建活動中,健全完善診療規范,建立完善行之有效的各種醫療制度,規范醫療操作規程,嚴格執行醫院管理規章制度,防范醫療風險。二、在活動中要繼續加強對醫務人員培訓,提高業務技術水平,杜絕無證上崗,防范救治醫療糾紛。三、要進一步改善服務態度,轉變工作作風,學會有效溝通,融洽醫患關系。四、要簡化就醫流程,控制醫療費用,方便病人就醫,盡最大努力降低群眾看病的成本費用?;顒幼谥际菫槿罕妱摻己玫木歪t環境,提高優質的醫療服務,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建立良好醫患關系,使社會健康和諧發展。
(四)加強宣傳營造有利于醫患關系和諧的良好氛圍:
衛生及有關部門要利用各種載體宣傳有關衛生方面的法律法規,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能使患者和醫務人員通過法律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新聞媒體作為社會輿論導向和社會監督的重要載體,要本著對社會和人民群眾高度負責的精神,客觀公正地報道醫改動態,公共衛生事件,醫患糾紛案,多報道醫療衛生方面的好人好事,如近幾年的醫務工作者踴躍為搶救危重病人義無反顧地獻出自己的熱血事跡;醫院職工自發組織為病人捐資醫療費;醫務人員為災區捐款;非典時期醫務工作者的英雄事跡;醫務人員義務為群眾體檢;體檢流感來了醫療工作者站到第一線;以此作為改善醫患關系的切入點,向群眾宣傳有關衛生健康知識,轉變就醫觀念,正確引導醫患關系向著健康、和諧的方向發展。
(五)社會共同保護就醫環境:
醫療機構本是履行救死扶傷,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社會公共場所,任何單位和個人不能以任何理由、手段擾亂醫療機構正常診療秩序,侵害就診者合法權益,危害醫務人員人身安全,損壞醫療機構財產。衛生系統要成立醫療糾紛機構,處理糾紛,以防事態擴大和矛盾激化。本地區建立醫療事故糾紛風險金,承擔責任賠償,不要讓醫院承擔過重負擔,以利于醫患關系趨向緩和。
在這“和諧”成為全民追求的時代,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醫患關系變得愈來愈緊張。但,請不要悲觀,相信會有更多的人能用理性的眼光來看待醫患關系。
的確,是極少數無良醫生導致了醫患關系開始破裂。醫生本是一份高尚的職業,而無良醫生使得這份職業蒙上了污點,也從此使部分人對醫生開始持懷疑態度:“醫生真的真心幫我治病嗎?”“他會不會誤我?”“他會不會為了謀私利故意開一些無效藥?”……當無良醫生被陸續曝光后,醫患問題也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但個體并不能代表整體。并不能因為只聽說過黑天鵝,便說天底下的天鵝都是黑的。同理,若因此說天下醫生皆無良,那可真太冤枉那些盡職敬業的好醫生了。
網絡時代的來臨,一些新媒體為了搏人眼球,增加閱讀量,對事實的報道也往往夸大其詞,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醫患關系的緊張程度,使得人們對此的偏見更加嚴重。這樣以后,病人戰勝病魔的決心便動搖了,因為他們開始不能完全信任與他們并肩作戰的“白衣戰士們”。同樣,醫生也不能全身心投入“戰斗”之中,他們救死扶傷的一腔熱血可能被現實的打擊后消磨殆盡,如此便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如此,理性對待醫患關系也就顯得更加重要了。
輿論導向也是導致公眾易發現偏見的原因之一。藏匿于黑暗之中的鍵盤俠將負能量宣泄在網絡上,把惡意揣測當作樂趣,將惡言作為匕首,一刀刀地破壞美好。從網絡上的彈幕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出這一點。惡毒言論不應該誤導人們,這也應當提醒相關運營單位在追求言論自由方面的同時要有底線與紅線,言論自由不等于隨意“陰謀論”,不等于惡意猜測。
對世界懷以善良,世界也將善良待你。愿我們理性地看待醫患關系。白衣戰士也需要盔甲,而一道信任的目光,恰是他們最強大的護盾。
。
西方對設計存在這樣的解釋:“designisproblemsolving”(設計是解難),設計是以目標為本的。社會為什么需要室內設計,歸根到底其實就是為了解決問題。比如:家居空間設計解決的問題是創造舒適安全的生活空間;辦公空間設計解決的問題是創造滿足工作需要且能促進工作效率的舒適空間;比如:專賣店空間設計解決的問題是創造符合品牌價值的商業場所,通過該場所促進品牌商品的營銷。例子再繼續舉下去會發現,每一項室內設計都是帶有很具體的問題需要通過設計來解決。室內設計師的職責就是要高效的利用室內設計的各項技術手段去解決問題。但生活中我們的室內設計往往會出現的情況是設計師做了大量的工作,業主也投入了很多的錢,但問題沒解決好。比如:說家居設計中,裝修設計過度追求豪華,反而忽略居住的舒適性;或者辦公室設計的過分花俏反而使人無法平靜工作;再比如現代商業空間設計中要求室內設計師要結合市場營銷的知識開展空間策劃,否則達不到推廣品牌價值和帶動商品營銷的目的,等等。避免上述問題出現的方法首要的就是改變設計觀念。設計師在開展室內設計的過程中始終遵循“解決問題”為設計目標,而且設計師和設計機構還應該用這樣的設計理念去引導群眾,讓群眾能得到更舒適的室內設計。其實室內設計追求的就是空間的“好用”,著名設計評論家王受之先生就提出過“好用的設計就是好設計”,因為好用的設計已經把設計問題解決的非常好。室內設計師如何才能創造“好用”的設計,這就需要設計師務必要掌握好設計技能,還要深入去體驗和了解生活,同時還要適當的學習建筑學、人類學、歷史學、哲學、市場營銷學、科學技術等學科領域的知識。
這些歐美風格的設計都是以其古典、奢華作為賣點吸引群眾,而且挺受中國群眾的歡迎。這種“歐陸風情”的盛行在此暫且不論應該如何對待。但我認為當代室內設計應該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因為傳統文化更加適合中國群眾的生活和精神需求,中國群眾可以在自己的傳統中體驗到生活的美好。當然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不是生硬的套用傳統做法,也不是刻意盲目的使用傳統元素或風格進行室內設計。而是需要設計師認真學習和了解傳統文化的精髓,在深入消化傳統文化的優缺點的基礎上進行室內設計。當代的室內設計應該創造傳統文化和現代生活、現代設計技術的完美結合。其實我國傳統設計中有很多精髓的,比如:廣州的騎樓就有避風雨、防日曬的特點,特別適合廣州這種南方多雨的城市。而且樓上住人,樓下街道,“商、住”得到完美的功能統一;還有中國傳統建筑追求“天人合一”,這一思想恰恰與現代人“回歸大自然”的欲望相吻合;等等。因此,我們應該在傳統文化中可以提煉出更多的設計精髓,設計師們應該把這些傳統精髓融合到當代的室內設計中,以營造出具有傳統文化精神而又現代舒適的空間設計。國內萬科地產的“第五園”項目就是一個融合傳統文化于現代生活的住宅樓盤?!暗谖鍒@”營造了詩情畫意的中式氛圍,大面積的戶型很適合中國人的居住特點,場所建造成本控制也經濟到位,整個場所設計上很符合中國人的性格和居住文化的特點。萬科“第五園”可以說是一個很成功的設計。中國人有中國人獨有的性格特點、歷史背景和精神需求;同時中國國土面積遼闊,各省各區的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各異。我們要在中國特有的風土人情和文化傳統特點上創造出符合自身需要的室內設計。
二、結語。
當前的市場環境可能略顯浮躁,也可能存在少量的干擾,但室內設計師和機構要保持相對的冷靜,建立良好的社會責任感,為國家和群眾創造高品質的室內設計。在此我期望全社會能逐步建立有健康的設計觀念,我國當代室內設計能得到健康的可持續發展。
1.1傳統的職業觀的影響,新一代農村青年不愿意從事農業相關工作。
整個社會對于農民和農業生產的偏見,使得城市優秀青年不愿意到農村工作,而農村出身的文化程度較高的青年也紛紛走出家鄉,到城鎮“覓食”。這樣的社會效應使得農業科技創新人才數量奇缺并且缺乏人才培養基礎,有相應文化水平的不愿意“干農活”,想學的文化程度又太低無法掌握。
1.2農業科技教育經費投入失衡,使得人才培養的經費不足。
我國教育和科技資源配置及經費投入是從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的投入模式,越到基層,經費就越是遞減,因此越接近農業科技實用人才開發的單位,反而得不到足夠的資源配置。當前,農業教育、科技的經費來源主要還是靠財政撥款,有限的撥款要保證相關人員工資及其他公務費用,才能考慮業務費,也就難以開展一些重要的研究、難以維系急需人才的培養費用支出。
1.3管理體制不完善,使地本已有限的農業科技人才無法形成團隊進行研究。
我國現行可以管理農業科技人才的有農業、教育、漁業、林業、科技、環保、經貿等許多部門,這就使得重要的研究項目必須經過多部門的協調才能進行。缺乏科學有效地協調機制。不但容易造成資源浪費,更主要的是低下的效率極大打擊了農民的積極性。
1.4農業科技人才培養、成長和研究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夠,經費投入總量嚴重不足。
我國目前開始增大對農村科技人才培養和研究的投入,但總體上仍然不夠。許多農村的科技人才培養和研究的條件很差,基礎設施難以滿足培養和研究要求,甚至一些最基本的實驗都無法完成。由于經費的原因,應該及時更新的先進的農業科技信息也往往更新速度很慢,許多已經陳舊的信息和技術仍然在農業科技人員的培養內容當中。
1.5農業科技人才的培養缺乏科學、合理的開發方案,農業科技發展缺乏可持續性。
農業科技人才資源的培養需要有科學的培養計劃,并考慮農村的實際情況。而當前許多農村地區科技人才培養沒有規范的計劃,或者上級主管部門沒經過實地調研就先進照搬地區模式,這樣很難培養出符合當地實際需要的人才,創新就更談不上了。因此,農業科技發展缺乏足夠的可持續性。
二、農業科技創新人才培育的解決途徑。
2.1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造就一支創新型的教師隊伍。
目前我國教師隊伍普遍存在著缺乏實踐技能的情況,培養農業創新型人才需要有創新型老師的指引。近年來國家已經逐漸地鼓勵高中等學校加強對“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要求教師不但能夠開展基本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更要加強與實踐單位的聯系,使理論與實踐相互驗證、相互促進。只有培養出創新型的老師,才有可能指導學生走出創新之路。
2.2理順農業科技管理體制,促進科技成果與市場的`接軌和轉化。
現有條塊式、多部門各管一攤的管理體制是無法適應未來現代農業發展需要的,必須根據現在農村的實際情況,集中資源、理順關系,形成穩定的協調和管理機制。再以高效率的管理機制協調現有資源,全力攻克當前急需解決的農業科技問題,不斷提高農業科技的成果轉化率。另外,要引入市場機制,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引導作用,將農業科技創新及其成果的市場轉化無縫對接,形成良好的科技發展的循環。
2.3擴大對外交流。
要加快對國際上先進農業技術和人才的引進,幫助高水平農業科技人才更多地與國際領先的農業研究機構和人才接觸和交流;可以為一些人才提供到國外高校和研究機構學習和交流的機會;建立世界學術動態信息和交流平臺,形成一些主題鮮明、有建設的交流論壇,提升研究層次。通過加強農業科技人才的國際交流,不斷地建立健全我國的農業科技人才創新機制。
伴隨著基礎教育改革范圍的逐漸擴大,大學公共英語教學的形勢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轉變,傳統只注重成績、分數的落后形式逐漸被素質、能力所取代,學生的內在素質、內在涵養等等成為教育教學的根本。
英美文學,是對外國文化和語言的一種承載,是對外國習俗風情的一種記載。
將英美文學以知識的形式滲透于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以跨文化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外語交際能力、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品析能力,以西方優秀的人文智慧和時代背景熏陶和感染學生的素質修養,讓學生的人文素質與道德修養因此而得到有效的培養。
一、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滲透英美文學的現實意義。
1.實現學生內在修養與素質的實質提升。
素質教育是現代教育改革的核心,也是現代教學的根本。
大學公共英語教學是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是拓展學生文化視野和知識界面的重點課程。
將英美文學滲透到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可以填補大學公共英語課程中缺少的教學因素,深化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欣賞能力,以文藝甘泉修養和陶冶學生的性情,讓學生的內在修養和素質得到實質性的提升。
2.實現學生主體對英美文化的深入了解。
在英美文學作品中,蘊含著外國的國家文化和區域文化,承載著一個國家悠久的文化體系,記錄著一個國家深厚的背景文化。
將英美文學作品滲透到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不但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中獲得外國文化知識,還能讓學生深入了解英美等國家的民俗風情、文化內涵、交際禮儀等等,讓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3.實現學生主體鑒賞能力的有效培養。
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不能僅僅注重知識與技能的單純傳遞,還要注重學生內在素養、素質的有效培養。
英美文學作品的范圍相當廣泛,不僅包含歷史文化、社會科學,還包含一定的藝術知識、倫理知識。
將英美文學滲透到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要突破傳統教學形式下只注重知識與技能的培養層面,而要立足于學生文學藝術的欣賞和品鑒,讓學生主體的鑒賞能力、認識能力因此而得到有效提升和實際培養。
二、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滲透英美文學的主要策略。
1.根據大學公共英語課程設置配套的英美文學教學內容。
伴隨著大學生英語水平的逐漸提升,大學公共英語教學課堂的安排越來越成熟,課程教學體系也越來越豐富。
但是僅僅在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增設文學要素是無法滿足學生主體的內在發展需要的,更無法從根本上塑造和培養學生的內在素質和性情的。
讓學生在興趣的支配下主動、積極地參與到英美文學作品的教學活動中,讓不同專業的學生、不同英語水平的學生都能夠在英美文學的不斷滲透中實現全面發展。
2.精心設計和選擇英美文學教學內容。
在現存的大學公共英語課程教學體系中,關于英美文學的教學內容也僅僅局限在文學類和史學類,教師對于這些知識的講述也僅僅是枯燥的陳述、死板的講解,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因此而挫敗。
所以,作為大學公共英語的任課教師,要打破傳統英美文學教學的局限,改變傳統教師主講英美文學知識的課堂形式,鼓勵學生自主去探索和挖掘英美文學作品中的本質內涵。
教師還要重新規劃和設計英美文學教學的內容,將不同體裁的英美文學作品巧妙地融入大學公共英語課程教學中,讓學生的英美文學學習范圍可以變得更加廣闊,讓學生的文化視野因此而變得寬闊。
3.科學的選擇和優化英美文學的教學方法。
作為大學公共英語課程的任課教師,要徹底打破傳統填鴨式教學方式的桎梏,要根據現代課程改革的要求科學地選擇和優化英美文學課程的教學方式,改變傳統只依靠書本進行知識傳遞的落后形式,合理地選擇技術手段,科學地優化教學方式。
作為教師,可以以多媒體視頻或電子書的形式向學生展示英美文學作品,鼓勵學生帶著任務去鑒賞和品賞英美文學作品,以圖文并茂的形式讓學生直觀地感受英美文學作品的高深內涵,讓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因此而得到提升,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感知英美文學作品的獨特魅力。
總之,將英美文學滲透到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是相當富有現實性意義與實踐性價值的。
所以,作為大學公共英語教學的教師,要深入挖掘英美文學作品中所蘊含的內在價值,鼓勵和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英美文學的教學中,讓學生的文化視野因此得到拓展,讓學生的文化素養因此而得到提升。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鬃尤绱烁袊@可謂抓住宇宙之真諦,事物皆如川流不息向前涌動的大流一樣,不分晝夜的每時每刻向前流動。老子《上篇》說“大曰逝,逝曰遠,”大即道,是所以逝之理,由而有逝,由逝而愈遠,宇宙乃是逝逝不己的無窮的歷程。漢初賈誼論萬物之變化時言:“萬物變化,固之休息。翰流而遷,或推而還。形氣轉續,變化而嬗,沏穆亡間,胡可勝言?!ё內f化,未始有極”。一切事物皆永在變化之中,更無停息之時。宋代哲學家,也都以變化是萬物的根本事實,宇宙是生生不息的歷程。如周敦頤言: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其說明陰陽二氣相互交感,因而化生成萬物,而萬物生生不已,變化則無止無息。張載言“氣有陰陽,推行有漸為化,合一不測為神”?!白儎t化,由粗入精也;化而裁之謂之變,而變與化不同?;亲冎疂u,變是化之成?;墙袼^漸變,變是今氣謂突變。故變粗而化精,變著而化微”。程顥言“生生之謂易”是天之所以為道也,天只是以生為道?!吧怯钪孢@最根本的原理,宇宙是生生不已之大流,萬物本屬一體,而人生之最高境界也即在自覺地與萬物為一體”。
程頤也言“天地之化,一息不留;疑其速也,然寒暑之變甚漸?!薄疤斓刂?,自然生生不窮?!币磺袝r時在變化這中,無一息的停頓。生生而不窮,是自然的??傊?,宋代哲學家也都認為宇宙中一切事物都在變動中,宇宙是生生日新之大流。宋以后的眾多哲學家中,王船山對于變的論斷則較為深刻,認為一切物雖在形式上若有不變,但其內容則時時刻刻皆在變化創新之中,此一時之物形式上雖同于彼一時之物,但內容上早已非彼了。如船山言“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今日之風雷非昨日之風雷,是以知今日之日月非昨日之日月也。風同氣雷同聲,月同魄日同明,一也。抑以知今日之官骸,非昨日之官骸,視聽同喻,觸覺同知耳。皆以其德之不易者類聚而化相符也?!币磺卸际侨招碌?,日月風雷以至官骸肌肉,所有萬物皆時在遷變中。戴東泉亦認為變化是根本的,宇宙是變化無窮之大流。其言:“道言乎化之不已也”“一陰一陽,蓋言天地這化不已也,道也。一陰一陽,其生生乎?”從上而可知宇宙中之變,是無已的。宇宙是氣化相流行,生生不息的歷程。
從中國哲學發展來看,自孔子到戴東泉,其大多數哲學家皆認為宇宙中一切皆在變化之中,其生生不已,不停不息。從而構成了宇宙的根本。
縱觀歷史,從哲學的產生就對當時的文化歷史,經濟等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其中對藝術的影響更為深刻。油畫這個對中國來說一個外來的,全新的畫種,從明朝開始傳入中國,但正式的.進入社會文化生活,則是在百余年前隨著“西學東漸”這一文化交流而來。油畫一進入中國,其獨特的表現手法,高超的繪畫技巧給當時的中國畫壇帶來很大的沖擊,曾使中國傳統繪畫舉步維艱。但任何一個畫種的產生且盛行其背后的主導因素是這個畫種背后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油畫亦不例外。
從上世紀三十年代林風眠,劉海栗,徐悲鴻等中國眾多藝術家便力求以中國的哲學文化為指導,結合油畫的材料特性而創作出有中國特點的油畫作品,不的推陳出新,尋找民族語言。這正可謂中國哲學中的“生生不已”之求精入微精神。至五十年代,由于受前蘇聯的油畫影響,中國油畫的民族文化性不是很明確。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油畫面對西方油畫的涌入,一種難以抵擋,難以自主的一種情形而現,其關鍵原因是哲學文化的迷失,正如一個人缺會真正的正確見解,容易迷失。但這一時期卻產生了幾位有歷史發展意義的中國油畫家,如趙無極,朱德群,吳冠中等。在深入他們這些優秀的油畫藝術家的背后發現,他們無一不是出生在具有強烈中國文化背景下的時代里,中國哲學從一開始就對他們的一生成長起了巨大的指導作用。當他們接觸到油畫這個畫種的時候,更多的以哲學思考的方式來替代一些盲目的跟風,從而能夠從優秀的中國哲學中吸取養份,將“生生不已”之“變”融合到自己的藝術創造中,從而形成了具有中國民族性的油畫作品。
進入新千年,在當代中,更多的油畫藝術工作者深刻體會到中國哲學之博大,宇宙中“變”之奇妙。從中國哲學中尋求創作之精神源泉,使油畫這一處畫種能夠民族化,本土化。俱往,油畫正式進入中國已百余年,而在一個開放的全新的今日世界里,油畫藝術工作者更要以中國哲學為思想導向,學習和結合其他民族優秀的油畫作品,能使當代中國油畫對油畫這一畫種的發展產生更大的影響。
名汪珍敏專。
業
中醫學班。
級1204333學。
號
53號。
摘要。
醫生和病人本是同一戰壕戰友,大家共同的目標就是打垮病魔。有句話形容醫生的品德叫做“醫者父母心”。不知從何時開始,醫患間的關系變得“一觸即發”,實在是悲哀。其實不僅是病人懷疑醫護人員的用心,醫護人員也會害怕病人的不信任和無理取鬧為自己惹禍上身。說到底,大家都不要因為一兩顆老鼠屎而壞了一鍋粥。本文將從目前醫患關系緊張的現狀、不良影響、產生原因等方面入手,提出緩解緊張醫患關系的對策,為促進和諧醫患關系提供依據。
關鍵詞:醫患關系;緊張;影響;原因;對策。
目錄:
【2013年12月14日】蘭大二院連發兩起毆護事件。
2.1加強醫學人文教育。
2.2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積極引入現代心理健康服務體系。
2.3建立有效溝通渠道,主動引導醫務人員宣泄、排除不良情緒。
2.4要構建良好輿論環境,緩解醫務人員工作外部壓力。我國醫患關系緊張的原因。
3.3醫院重程序服務輕人文關懷。
3.4醫療技術的局限性醫療技術局限性已經成為醫患關系緊張的重要原因。3.5醫療管理不完善受市場經濟影響,醫療工作是高風險的行業,但并不象國外發達國家,高風險的同時能帶來高收入。
4.1加強正面宣傳,營造有利于醫患關系和諧的良好氛圍。
4.2優化資源配置,滿足新形勢下人民群眾的就醫需求。
4.3加大投入,改善醫療硬件設施。
4.4深化改革,健全醫療衛生運行機制。
4.5加強管理,提高服務水平和質量。
4.6加大執法力度,凈化社會醫療環境。
4.7建立機構,有效處理醫患糾紛。
結束語。
參考文獻。
引言:
改革開放帶來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張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醫療衛生服務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已經成為社會高度關注的問題。但是,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經濟的轉軌、社會的轉型與國家的法治建設、人民群眾的思想意識發展不同步,引發了不少社會矛盾,在醫療衛生領域主要表現為醫患關系越來越尖銳,醫患沖突越來越激烈,甚至發展到暴力沖突,傷醫等惡性暴力事件頻繁發生。
近年來,醫患關系頗為緊張,患方敲詐、辱罵、毆打醫務人員,圍攻醫院,有甚者故意將醫務人員致殘、致死??一幕幕暴力惡性事件在全國頻頻“上演”,性質極其惡劣。(以下為近年來重大醫患之間的“見血”事件)。
【2013年12月14日】蘭大二院連發兩起毆護事件。
據知情醫護人員介紹,被打護士小張當晚值夜班,一名還住在重癥監護室的患者家屬因為在過道里休息,嫌其他患者聲音大吵了他,向夜班護士小張索要棉簽塞耳,根據規定,醫用棉簽不得隨意給患者和家屬使用,遭拒后該男子便開始辱罵小張,隨后突然一腳踢向小張腹部。
【2013年11月11日】因孩子輸液三針沒找到血管三名護士被患兒家長打傷。
11日下午,因為孩子輸液時三針都沒找到血管,心疼孩子的家長與濟南市兒童醫院的護士發生糾紛,其中三名護士在糾紛中受傷。
第一次給孩子找血管的護士稱,三次都沒有成功找到血管后,孩子的父親就開始謾罵?!拔耶敃r說我們也不想孩子多扎一針,可是我話還沒有說完,他就很用力地打了我一耳光?!边@位護士委屈地說道。
一位當時正在現場工作的護士稱,孩子的家長跳過了她們的工作臺,一拳打在了護士長的臉上,同時又踹了她幾腳,“我的一位同事去拉架時,手指也被孩子家長給掰傷了?!?/p>
派出所一位工作人員表示,孩子家長身上也有傷,在做好筆錄后我們就讓他去醫院治療了。
【2013年11月10日】浙江兩名醫務人員被圍毆受傷。
10日凌晨寧波市第七醫院報警稱,該院放射科醫生被毆打。經了解,當晚一男子在數名男性陪同下就醫,不遵守正常就醫秩序,要求直接拍片。幾名男子在得到解釋說明后仍毆打該院放射科的兩名值班醫生,其中1名傷勢較重。經過連夜偵查,涉嫌毆打寧波市第七醫院放射科醫務人員的其中一名男子已于10日晚被警方抓獲,并被刑事拘留。
【2013年11月6日】為勸阻患者插隊看病深圳中醫院護士被打。
上午8時左右,48歲的患者劉某某到深圳市中醫院內科門診看病。該院內科門診正常秩序是按電腦呼叫號依序就診,而且為了維持就醫秩序,內科特地用桌子把候診區和門診室隔離開來,只有等到叫號后病人才可以進入門診室。劉某某的電腦呼叫序號是楊振江醫生的3號患者,當時門診候診顯示屏顯示排到1號,“但她卻不愿意在候診區等待,執意要進診室先看?!遍T診責任護士楊桂先介紹說,此時,正在維持秩序的導診護士鄒琴芳勸劉某某再等待幾分鐘,患者卻不耐煩,開始大吵大鬧,并使勁踹了鄒琴芳幾腳。在鄒琴芳未還手的情況下,又對她的背部打了一拳,還甩了一耳光,將其護士帽打落。深圳市公安局福田分局接到報警后立即介入調查。
【2013年11月4日】女青年被捅14刀不治身亡男友毆打醫生致腦震蕩。
三水白坭鎮11月3日晚發生致命血案,一女被捅14刀。白坭鎮華立醫院120接警后于15分鐘內到達現場,醫生當場宣布被捅女子不治身亡并告知警方。不料隨后4日凌晨3點多,自稱是該女“老公”的羅某(與該女同居,白坭鎮通報稱為其朋友),指責120救護車到達時間晚、耽擱搶救,沖到醫院打砸一個多小時,從1樓砸到3樓,并將該院外科副主任徐寶章打至顱腦損傷、腦震蕩。
【2013年10月27日】南昌一男子因日子過不順醫院內劫持一名護士。
10月27日下午5時許,南昌市第一醫院發生一起女護士被不明男子持刀挾持事件,約一小時后被劫持的女護士獲救,所幸只是頸部和手腕受到了一點輕傷。
【2013年10月25日】浙江溫嶺3名醫生被持刀男子捅傷一人當場死亡。
浙江省溫嶺市新聞辦25日發布消息稱,當日8時27分,溫嶺市第一人民醫院3名醫生在門診為病人看病時,被1名持刀男子捅傷。被捅傷的一名醫生生命垂危,仍在搶救中;另外2名醫生也在搶救中。據初步調查,行兇男子此前為該院患者,現已被抓獲。
【2013年10月21日】廣醫二院醫生遭群毆受重傷。
21日上午9時許,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住院樓六樓重癥監護室(icu)發生一起嚴重的傷人事件,多名醫護人員被打傷。記者接到網民報料后調查獲悉,數名患者家屬獲知家人搶救無效死亡后情緒激動,對醫生心生不滿,并對多名icu醫生進行群毆,致icu主任眼鏡被打碎,鼻部撕裂傷,身上多處軟組織挫傷,腎挫傷伴血尿,另有兩名醫生輕傷。
【2013年9月23日】湖南長沙患者砍傷護士兩名護士臉部被砍遭毀容。
上午9點20分,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門診部發生一起惡意傷害事件,一名曾在該院整形美容科進行過胡須移植手術的男子,疑因不滿整容效果,多次找醫生咨詢。今天再次來找醫生,在沒發生糾紛的情況下,突然掏出攜帶的刀具將3名護士砍倒在地后逃跑,其中一名護士已懷孕4個月。目前,警方正在全力追逃兇手。
【2013年8月17日】湖南湘潭政協司機打醫生被拘。
8月17日醫生被毆打事件的行兇者叫曾橋朱,是湘潭市某副市長專職司機,在其小孩住院期間,多次以“市長熟人”身份刁難醫護人員,態度極其惡劣。
【2013年7月7日】女醫生拒絕加號遭患者家屬腳踹。
在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里,一位男性病人家屬在要求加號遭到醫生拒絕后,突然從背后用腳踹女醫生,造成女醫生腳部受輕傷。
【2013年6月22日】120醫生遭患者家屬煙頭燙傷被診斷為二度燒傷。
在西長安街派出所內,因不滿急救醫生要例行檢查后決定是否送醫,一名患者家屬用煙頭燙傷一名急救醫生。急救醫生為二度燒傷。北京市急救中心呼吁社會能夠為急救人員提供安全的急救環境。
【2013年2月16日】上海一三甲醫院急診科醫生遭患者家屬毆打。
被打醫生姓王,今年四十多歲,被打后出現頭痛、胸悶等癥狀,目前在家休養,手機一直處于關機狀態。事后,記者從公安部門了解到,16日上午龍華醫院確實有醫生被打,后經警方調解,醫患雙方已和解,打人的患者家屬也已當面向醫生道歉。
【2013年1月19日】包頭一女醫生出診被病患丈夫砍死。
2013年1月19日凌晨,內蒙古包鋼醫院急診科接到包頭市120指揮中心急救出診電話。醫院值班醫生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朱玉飛帶領120急救隊立即出診到達現場。而后,嫌犯在其家中把朱醫生殺害,兇手已被警方控制。
【2012年12月27日】北京平谷區醫院副院長清晨被砍。
早上6點多,平谷區世紀廣場西側,平谷區醫院副院長王建云被人用刀砍傷。案發地距其單位約300米。同事稱,王建云為人隨和,平時步行上班。知情者稱,嫌疑人可能是兩名男子,動機尚不明確,作案后駕車逃逸。
【2012年11月29日】天津1名患者診室砍死醫生。
康紅千大夫女,1965年生,1988年7月畢業于天津中醫學院,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針灸部醫生。
29日中午1點左右,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一名醫生被人用斧頭砍傷致死。兇手行兇后從醫院二樓跳下,隨后被警方控制。目前相關部門已經召開緊急會議協商,并布置安排后續安置工作。
案發地位于天津市南開區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c樓2樓一診室內。29日晚7點,醫院二樓已被封鎖,所有通往二層的通道均有保安把守。214診室旁的走廊上,一名清潔工人正在清理地面,幾名保安及警察在案發診室進進出出。醫院其他樓層,值班醫生及護士在正常工作。
一名醫院護工稱,事發后,現場桌子上都是腦漿,地上都是血,“聽說是一斧子砍在腦袋上,太可怕了?!碑斕煜挛?點半左右,天津警方趕到現場,并用連椅當做警戒線將現場封鎖。調查取證后,警方將死者遺體運走。
29日13時許,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針灸科醫生康某在診室被犯罪嫌疑人王某用斧頭砍傷,經搶救無效死亡。
行兇者曾在今年10月份患腦梗塞到醫院就診,有精神病史,砍人后跳樓受傷,已被警方控制。對事發原因,醫院方面表示“莫名其妙”,此前從沒有接到過相關投訴。
【2012年11月13日】安徽醫大二附院5名醫護人員被砍1人傷重死亡。
11月13日11時左右,一男子持刀闖入安徽醫大二附院,砍傷正在工作的5名醫護人員,其中一人因傷勢嚴重經搶救無效死亡。當地公安部門接到報警后迅速趕赴現場處置,犯罪嫌疑人已被警方現場抓獲。案件發生后,安徽省委、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立即作出批示,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全力救治受傷醫護人員,迅速查清案情,維護醫院正常工作秩序,確保醫患人員生命安全。
【2012年11月3日】廣東潮州男科醫院院長被患者砍死2醫務人員被砍傷。
11月3日中午12時,廣東省潮州市男科醫院發生了一起血腥慘案。犯罪嫌疑人黃某混入該院,砍死副院長宋某,砍傷一名醫生和一名工作人員。這名男子行兇后當場被潮州警方抓獲。
死者宋某系潮州某醫院副院長,49歲,河南洛陽人。被刀砍傷的鄒醫生32歲,系江西景德鎮人。而同時受傷的柯姓工作人員則是24歲的潮州本地人。
這名男子還交代昨日早上于潮州市潮安縣殺害了自己打工工場的老板娘。至于為何在行兇后持兇器到潮州市區再行兇,這名兇犯交代稱他患有前列腺炎,今年10月到該院就診,先后花費了約3000元手術治療及后續治療費,但治療效果卻不好,未能治愈,老婆又吵著要跟他離婚。他曾要求醫院退還治療費,但被醫院拒絕,因此懷恨在心,對醫務人員產生報復心理。
【2012年5月8日】中山市3人發酒瘋在醫院吵鬧追打接診醫生。
5月8日晚11時,浙江省浦江縣籍男子洪某因左眼眼眉處出血,被朋友湯某、潘某送至中山古鎮醫院治療。三人因喝酒過量導致神志不清,隨后發酒瘋在醫院吵鬧,對接診醫生箍頸并追打。
【2012年4月28日】衡陽殺醫血案患者不滿治療效果28刀捅死醫生。
衡陽殺醫血案,2012年4月28日,湖南省衡陽市三醫院南院(原結核病醫院)33歲的女醫生陳妤娜被人連捅28刀殘忍殺害。警方經過三天緊張的追逃,于2012年5月1日,將犯罪嫌疑人王運生被抓獲歸案。2012年5月17日,衡陽市蒸湘區人民檢察院以涉嫌故意殺人罪對王運生依法批準逮捕。
現年25歲的王運生是湖南省衡南栗江人,個子不高,身材清瘦。由于家庭貧困,15歲初中畢業后,王運生就去了廣東搞房屋裝修。從2011年5月開始,王運生發覺自己不停的咳嗽,他先后去了多家醫院就診,但一直未治愈,醫院都懷疑他患上了肺結核。2011年年6月,王運生趕到衡南縣云集防疫站診治時被確診為肺結核后,王運生就從云集醫院領取了2個療程治療肺結核病的藥物。用藥23天后,他咳嗽以及多痰的癥狀有所好轉,很快他又發現自已患上了失眠癥,另外雙手臂的內側長了幾顆皮疹。為此他多次打電話給云集醫院詢問那里的醫生,醫生告知失眠這些癥狀可能是藥物的副作用,藥物因個體的差異不同,他們沒有辦法。
在認為這種藥物副作用太大了的情況下,2011年7月27日上午王運生就去了衡陽市三醫院南院就診,成為了陳妤娜的病人?!翱偸菒蹎栕约旱牟∏?,心理壓力特別大?!苯o他看過病的醫生都這么說。
拒記者了解,住院期間,主治醫生陳妤娜針對他病情為他制定了治療方案,幾天后,王運生不再失眠,他又開始怛心自己的肺結核病治療情況,反復向醫生詢問為什么治療沒有很好的效果。主治醫生陳妤娜和科主任陳文明皆先后跟他解釋,治療肺結核的時間較長,只要配合治療就可以。假如不配合治療,其他藥也沒有效果。
王運生覺得醫生和科主任是在敷衍他。并認為陳妤娜對其肺結核病的治療不當,致使他本人身體對治療肺結核病的藥物已產生了“耐多藥性”,現其肺結核病已無法治愈。此時,王運生的心理也悄悄發生了變化,對醫務工作者也開始由“怨”轉成了“恨”,繼而萌生殺機。
【2012年4月13日】北大人民醫院耳鼻喉科醫生診室被刺。
4月13日上午11點10分,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張建中在微博上發布消息稱,“今天上午10:30左右,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耳鼻喉科教授邢志敏在看病的診室被歹徒刺傷?!睋私?,被刺傷的醫生叫邢志敏(女),為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耳鼻喉科教授。畢業于中山醫科大學醫療系,畢業后一直從事耳鼻咽喉臨床工作,專長鼻部疾病的診治,參加鼻部手術千余例,對變應性鼻炎的發病、診治有一定研究。
【2012年3月23日】哈醫大一院殺醫血案。
2012年3月23日,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1死3傷。23日,李夢南與其祖父到哈醫大一院風濕免疫科治療李夢南所患強直性脊柱炎。因李夢南還患有繼發性肺結核,故醫生建議先治愈肺結核,再治療脊柱炎,但李夢南對治療方案產生誤解,認為醫生故意刁難不給其看病,遂產生殺人之念。當日16時許,李夢南在醫院附近購買了一把水果刀,來到風濕免疫科辦公室,持刀刺該科實習醫生王浩(男,歿年28歲)頸部一刀致其失血死亡,并刺傷醫生王宇、鄭一寧和實習醫生于惠銘。
【2012年3月14日】江西一男子殺醫未遂。
醫患關系一直都是個熱點話題。今年以來,我市高度重視醫患關系的和諧構建,多方聯動,多措并舉,不僅加大衛生醫療體制和機制的創新,還加強了從業人員的職業精神教育,普通市民在就醫過程中體會到優質醫療服務和和諧社會帶來的幸福感。
當前,醫護人員超負荷的工作量及緊張的醫患關系,給廣大醫護工作者帶來了恐懼癥、焦慮癥、職業倦怠等心理問題,影響到醫療服務質量、患者的生命安全。醫院管理者對此應當高度重視,采取切實措施加以防范和解決,把關心醫務人員的心理健康擺在突出位置,不斷改善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提高主觀幸福感,從根本上提高醫療隊伍的素質。
2.1加強醫學人文教育。在關懷醫務人員、平衡醫務人員心理的同時,著力加強素質教育,注重培養堅定執著的理想信念、樂觀自信的人生態度、海納百川的心胸氣度和堅忍不拔的堅強意志。通過完善人格修養,培養生活情趣,樹立高尚醫德,使醫務工作者在解除病人痛苦、緩解醫患關系的過程中,充分感受到職業認同感及高尚感,進而從根本上緩解心理壓力。
2.2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積極引入現代心理健康服務體系。醫院應建立專門的心理衛生咨詢中心,完善心理咨詢和治療機制,保障醫務人員進行心理咨詢,并獲得科學的心理治療。同時,通過開展專題講座、心理咨詢、心理治療等形式多樣的心理疏導教育活動,啟發和引導醫務人員科學認識、正確對待心理健康問題,學會調節情緒、自我減壓。此外,探索把心理健康指標引入醫務工作者考核評價工作中,為其晉級晉職提供依據。
2.3建立有效溝通渠道,主動引導醫務人員宣泄、排除不良情緒。管理者應建立完善干部職工談心談話機制,搭建信訪、網絡、院長接待日等交流平臺,及時把握醫務人員的思想動態和心理狀態,幫助他們解決困難、解開“心結”。特別是在醫務人員工作壓力大、事業遇挫折、人際關系出現緊張等情況時,要及時談話,有針對性地做好思想引導和心理疏導,切實為他們減負減壓。
2.4要構建良好輿論環境,緩解醫務人員工作外部壓力。在深化醫療制度改革的同時,醫院要加大社會宣傳力度,選樹一批先進典型,讓廣大群眾真正地了解醫務工作者,爭取社會的理解和尊重。加強醫學健康教育宣傳,引導人們用科學客觀的態度認識疾病,贏得患者的信任與支持。同時,醫院還應認真落實各項民主制度,建設和諧醫院,組織開展文體活動,營造團結和諧、健康向上的人際關系氛圍和工作環境,使醫務人員心情舒暢地工作。
醫患關系愈演愈烈。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社會的原因,也有醫學上的原因;既有醫療機構的原因,也有患者方面的原因,它們互相聯系和沖突,致使醫患關系緊張。
3.1醫患關系緊張的自然社會原因醫學的對象———患者,是具有社會屬性的人,是個自然人,但并非單個的自然人,而是結成一定社會關系的人。近幾年,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也進行了很大的變革;醫院已經定位為服務行業,許多醫院運轉的大部分經費需自行從給病人提供服務中收取,而患者付出錢,得到醫療服務。目前正在進行和完善的城鎮職工醫療改革和醫藥衛生制度改革的目的是使人民群眾享受到“以比較低廉的費用,得到比較實惠的服務?!钡捎诟母锸且粋€徹底變革舊觀念的過程,是陌生的,許多人對自己要花錢看病感到不適應,心理承受能力低。同時對醫療期望值卻增高,這是醫患關系愈演愈烈的重要的社會原因。
3.2醫患關系愈演愈烈的醫學原因現代醫學的發展突飛猛進,分子醫學、基因醫學、克隆技術對醫學的正面沖擊,不少醫學難題迎刃而解。但現階段醫學未攻克的難題還很多,被譽為21世紀瘟疫的愛滋病,人類對其還沒有有效對策的情況下,非洲大陸又流行了一種比愛滋病病毒還厲害埃博拉瘟疫;科學技術的發展,推動生產力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一些不可預知的疾病,人際關系的緊張,也帶給人類很多身心疾患。因此,醫療領域中充滿著未知數和變數,加上醫務人員的醫療技術也存在差異,即使在醫學飛速發展的今天,國內外一致承認醫療確診率也只有70%左右,各種急重癥搶救成功率在70%~80%左右,相當一部分疾病原因不明、診斷困難,甚至有較高的誤診率、治療無望。醫療對象是千差萬別的復雜體,有社會性屬性,也有自然屬性,就是一些常見病、多發病在有些人身上,也出現向復雜性轉變的可能,這是醫學的無奈。因此,任何醫院和醫生都不可能包治百病,疾病的治療過程和結果始終存在著成功與失敗兩種可能,很多患者及其家屬不了解醫學的特殊性和無奈,對醫療效果期望過高,因而一遇到不滿意的事情,不考慮科學事實,就認為是醫院或醫生的問題。
3.3醫院重程序服務輕人文關懷據有關調查,醫患關系緊張,以至引發醫療糾紛,40%以上原因與醫務人員的愛心、責任心、同情心有關。醫生面對病人,重醫療程序服務,注重病人軀體上的疾病的治療,忽視心理疾病的治療,只是埋頭于自己的工作,忽視患者的心理感受,導致出現醫療效果不盡人意時,病人就認定是醫生的問題。但據介紹,大型醫院醫生門診日接待量都在40人以上,遠高于平均每個醫生接診4.5個病人的全國水平。在這種長期超負荷運轉的情況下,再要求醫生多一些人文關懷和親情服務,或許有些苛責。
3.4醫療技術的局限性醫療技術局限性已經成為醫患關系緊張的重要原因。醫學是一門重要的經驗科學,在醫患糾紛中,由于技術原因出現的誤診及誤治的比例也高過64%以上;在所有醫療糾紛中,技術性事故平均占有18%以上。
3.5醫療管理不完善受市場經濟影響,醫療工作是高風險的行業,但并不象國外發達國家,高風險的同時能帶來高收入。醫務工作者的個人收入與其所負擔的風險并不成比例。因而個別醫務人員尋求不正常的、甚至是違規的途徑來提高醫院及個人的收益,諸如故意夸大療效及病情的嚴重程度,從中收取更多的費用等。醫院管理對此缺乏完善的監管措施。另一方面,醫療事故處理方法并不很健全的情況下,出現醫療事故時,院方的推委、漠然,使醫療糾紛的控制和處理的最佳時機喪失。據了解,對醫療糾紛,有些醫院能躲就躲,躲不了就私了賠錢了事,這是當前許多醫院采取的一致做法。因為不見面、不溝通、不協商,患者方怨氣愈積愈深,最終導致糾紛的進一步升級和惡化。所以社會上形成一個怪現象,即“大鬧得大錢、小鬧得小錢、不鬧不得錢”。
3.6部分新聞媒體對醫療糾紛的過激報道新聞媒體對醫療糾紛和事故的報道有其正面作用的同時,也有它的局限性,特別是部分媒體對醫療糾紛的刻意炒作,并且明顯地傾向病人這個弱勢群體,帶有明顯的感情色彩。于是醫生成了患者假想中的“敵人”與法庭上的“被告”,醫院方的合法與正常權利沒有得到應有的珍重。其重結果輕過程,使醫療糾紛的處理簡單地上升為病人的索賠問題。
醫患關系如果趨向緊張,以致醫鬧的惡性發展,不僅擾亂了正常的醫療秩序,構成對醫務人員及其家屬的人身安全威脅,而且影響政府的工作和社會的穩定,甚至會使醫務人員怕擔風險而對一些重病例及疑難病例不敢作進一步地治療探究,從而影響了醫療事業和醫學科學的發展。為此,我們為緩解緊張的醫患關系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4.1加強正面宣傳,營造有利于醫患關系和諧的良好氛圍。
有關部門要利用各種載體宣傳有關法律法規,尤其是有關衛生方面的法律法規,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能使患者和醫務人員通過法律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新聞媒體作為社會輿論導向和社會監督的重要載體,要本著對社會和人民群眾高度負責的精神,扮演好醫療機構和患者之間的紅娘角色,客觀公正地報道醫改動態,公共衛生事件,醫患糾紛案,多報道醫療衛生方面的好人好事,以此作為改善醫患關系的切入點,正確引導醫患關系向著健康、和諧的方向發展。還要向群眾宣傳有關衛生健康知識,轉變就醫觀念,樹立“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的意識,為解決就醫難創造好環境。
4.2優化資源配置,滿足新形勢下人民群眾的就醫需求。
衛生部門要進行觀念創新,盤活醫療資源,合理布局醫療機構。要加快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服務站的建設步伐,按正規化的要求,優化整合醫療衛生資源,形成全面覆蓋的基層醫療體系,滿足當前人民群眾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同時,要加強衛生技術人員的業務和技能培訓,提高衛生技術人員的學歷層次和業務水平,使衛生人才資源更加優化。
4.3加大投入,改善醫療硬件設施。
目前,農村一些醫療機構的醫療硬件設施還是比較落后,有的用房簡陋面積小,醫療儀器設備陳舊,技防設施不全使患者人身財產安全得不到保障,如某醫院出生嬰兒被盜就是一個例證。所以,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加大投入,改善醫療硬件設施和基本設施,更新醫療儀器設備,確保診斷準確,以免醫療事故發生;盡力改善用房條件,使患者康復有個好的環境,這樣就有利于避免醫患糾紛發生,有利于醫患關系的和諧。
4.4深化改革,健全醫療衛生運行機制。
如何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關鍵是改革目前的醫療衛生制度。公立醫院不能推向市場,政府要加大投入。醫院內部要進行運行機制的改革。醫院的發展不能只靠自身的收入來維持,政府要加大投入,實行收支兩條組管理,才不會加重病人的負擔。要將醫療服務和公共衛生服務,作為公共服務內容,由政府來承擔。要讓老百姓真正接受“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的合理就醫理念。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4.5加強管理,提高服務水平和質量。
衛生行政部門要加強對醫院的領導和管理,深入開展“以病人為中心,以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為主題”的醫院管理年活動。一要切實加強醫療機構內涵建設,在醫療活動中,健全完善診療規范,建立行之有效的各種醫療制度,規范醫療操作規程,防范醫療風險。要注重醫院內部規章制度建設,嚴格按照規章制度來管理醫院。二要加強對醫務人員培訓,提高業務技術水平,杜絕無證上崗。三要進一步改善服務態度,轉變工作作風。學會有效溝通,融洽醫患關系。要簡化就醫流程,改善就醫環境,控制醫療費用,方便病人就醫,杜絕“開大方”,盡最大努力降低群眾看病的成本費用,減輕群眾醫療的經濟負擔,使人民群眾看得起病。堅持依靠醫務人員、依靠人民群眾,以醫患雙方滿意為目標,改善醫患關系,提供滿意服務,提高服務水平和質量。要開展“平安醫院”創建活動,以優化醫療服務環境,維護正常醫療秩序,構建健康和諧醫患關系。
4.6加大執法力度,凈化社會醫療環境。
醫療機構本是履行救死扶傷,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社會公共場所,任何單位和個人不能以任何理由、手段擾亂醫療機構正常診療秩序,侵害就診者合法權益,危害醫務人員人身安全,損壞醫療機構財產。面對“醫鬧”,我們不應該大鬧給大錢,小鬧給小錢,不鬧不給錢,應嚴格按照國務院頒發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來處理,對那些尋釁滋事,毆打醫務人員,非法限制醫務人員人身自由,擾亂醫療機構正常醫療秩序的醫鬧事件要加大執法力度,對醫鬧分子要依法打擊,決不手軟,以維護正常的醫療秩序。今后凡發生醫療糾紛,醫療機構要及時向主管部門、當地綜治辦、派出所報告,讓他們早介入,特別是公安部門要早介入,以防事態擴大和矛盾激化,以利于醫患關系趨向緩和。政府機關和各級領導不要為了所謂的“和諧”無原則地遷就,不管醫院有無責任,硬要醫院給錢了事,應分清責任,通過法律途徑合理解決。
4.7建立機構,有效處理醫患糾紛。
如今醫患之間極度的不信任,醫患矛盾的解決沒有得到法律的有效保障,以至于“醫鬧”得以產生并迅速發展壯大,很多醫患糾紛已經發展成為暴力索賠案件,嚴重影響了醫療機構正常工作秩序和社會穩定,并危及了廣大醫務人員的安全,因此,對醫患糾紛政府及有關部門要齊抓共管。建議建立一個由衛生、公安、司法、社保等部門組成的“醫患糾紛處置系統”或者“第三方處理醫患糾紛組織”,這個機構人員可由政府領導、有關部門同志組成,負責引導醫療事故及其爭議依法解決,維護醫療機構正常的工作秩序,保障醫患雙方的合法權益,有效地處理醫患糾紛。
總之,加強醫患溝通,努力提高醫療質量,是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關鍵所在;加快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和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解決“看病難,看病貴”是緩解醫患關系的根本措施;加強正面宣傳,輿論正確引導,是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重要手段;加大執法力度,凈化社會醫療環境,是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有力保障。
醫患關系是社會關系的組成部分,是醫療實踐活動中最基本的人際關系,良好的醫患溝通是實現以病人為中心,促進社會和諧的基礎。詳細內容請看下文。
醫患關系作為一種最基本的社會關系,已普遍受到人們的關注,它隨著醫學模式的發展,不斷發生新的變化。目前我國經濟正沿著市場化的軌跡發展,醫療制度改革也在深入進行,這對構建和諧醫患關系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考驗,要想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必須醫方、患方、社會三者共同努力,國家增加衛生投資力度,準確定位醫療機構的性質,確保廣大中低檔人群的基本健康等實際問題已擺在我們面前。只有從根本上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才能實現醫患關系真正意義上的融洽。同時我們還要看到,理想化的期待與非理想化的現實差距是客觀存在,融洽醫患關系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我們在健全法制的同時提高自律的約束,只有以誠信為杠桿、人文為基石。才能真正實現理想狀態下的醫患關系.即充滿同情心的醫生和對醫生充滿信任的病人。
醫患關系是醫務人員與患者在醫療過程中產生的特定醫治關系,是醫療人際關系中的關鍵。著名醫史學家西格里斯曾經說過:“每一個醫學行動始終涉及兩類人群:醫師和病人,或者更廣泛地說,醫學團體和社會,醫學無非是這兩群人之間多方面的關系?!爆F代醫學的高度發展更加擴充了這一概念,“醫”已由單純醫學團體擴展為參與醫療活動的醫院全體職工;“患”也南單純求醫者擴展為與之相關的每一種社會關系。傳統的醫患關系中,醫者以為患者謀利益為己任,醫務工作者享有較高的社會地位。他們為患者解除痛苦,捍衛生命,被施救的患者往往懷著感恩的心態對待治療自己的醫生。在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社會發展和困家社會保障發展相對滯后,再加上新藥品、新醫療技術和新設備的引進使醫療費用大幅度上漲。雖然衛生主管部門已做了多方面努力,但仍然有很多患者看不起病、吃不起藥,矛盾直接轉化成醫患沖突,醫院成為沖突的發生。
近些年來,我國的醫患關系日趨緊張,醫患矛盾十分突出。醫療環境中存在一種現象,一方面,患者怨聲載道,抱怨自己付了醫藥費卻得不到相應的服務,甚至自身利益受到傷害;而另一方面,醫生叫苦,自己在繁忙的臨床工作的同時又要承擔來自各方的壓力。同時各地患方向醫務人員施暴的惡性事件在全國各地時有發生。病人對醫務人員不信任。醫務人員對病人的信任度都很低,醫院存在著被醫療糾紛問題困擾。各地法院的醫療糾紛案件呈現上升的趨勢,造成醫患關系日趨勢緊張的因素,不僅涉及技術性問題,更包括醫患雙方個體及群體的社會文化素質、心理狀態、認知水平、價值觀及行為規范和醫療環境、服務流程等諸多非技術性因素。此類事件如此之多,表明醫患關系緊張已成為日益突出的問題,是一個社會問題,必須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警覺,更是值得我們醫者的深思。
2.1社會方面。
(1)我國醫療保險體制不健全,加之醫藥費用比較高,病人不堪醫藥費用的負擔,就將這種情緒遷怒到費用的發生點―醫院和醫生身上,致使在醫療活動中增加了醫患糾紛的發生率。(2)部分媒體在發生醫療糾紛后,僅憑一面之詞,同時并沒有意識到醫學的復雜性和專業性,在不了解事實真相的情況下,進行大肆的宣揚和報道,在群眾中起到了誤導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對醫患關系的緊張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2.2醫患方面。
(1)醫患之間缺乏信任。個別醫生給患者做不必要的檢查,開大處方,使患者不再相信醫生所開列的檢查項目和治療方案;而一些患者在醫療糾紛中的過激行為也使醫生懼怕醫療糾紛纏身,紛紛有意識地規避醫療風險,進行防御式治療。由此,本該共同對抗疾病的醫患關系由信任、協作逐漸演變為戒備、防范,甚至對立。(2)醫患之間缺乏溝通。醫療服務是一個具有探索性、實踐性、風險性的工作,專業性十分強,由于個體存在差異,即便醫生盡職盡責,對相同的病采取同樣的規范治療方法,也可能產生不同的結果。而醫患雙方溝通不夠,尤其是一些必要的告知沒有及時讓病人知曉,使病人產生誤解,極易導致醫患矛盾的出現。(3)醫療過程中缺少人文關懷。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和醫療設備的更新換代,在提高診療水平的同時,也使醫生的診斷更多地依賴于儀器,淡化了與患者的交流,使患者感受不到醫生的關注與關愛。當發生矛盾與誤解時,由于缺乏人文關懷,使雙方無法相互體諒與理解。(4)患者對治療效果的期望值不切實際?;颊呒捌浼覍僭谥委熐按嬖诓磺袑嶋H的過高的期望,而忽視了醫學本身的復雜性和風險性,當出現與自己預期結果不同的結果時,就認為醫務人員有過失,進而發生糾紛。
。
公立高校與學生之間存在著具有特別權力因素的公法關系,特別權力關系發生的提前是法律法規賦予高校對學生進行管理的職能。高校作為履行特定職能的公法主體,依法享有在其特定職能范圍內自主判斷、自定規章、自主管理的特別權力,我國《高等教育法》明確規定了高?!耙婪ㄗ灾鬓k學”和“按照章程自主管理”的權力。這種自主管理權,實際上是法律賦予學校為保證其機構目標的實現而對其內部事務進行處置的“自由裁量權”,我國理論界一般將這種關系定位為內部行政法律關系,即行政主體對其內部人員基于公法上的權力義務形成的法律關系,如國家機關與其內部。
大陸法系公法學說傾向于將公立高校與學生之間存在的公法關系定位為“特別權力關系”。特別權力關系理論起源于德國,在傳統的德國公法學理論中,公法上的權力關系,分為一般權力關系和特別權力關系。前者是指國家基于主權作用,在其管轄范圍內行駛公共權力所形成的權力關系,這種關系類似于我國行政法理論中的外部行政關系。后者則是指行政主體在一定范圍內在其內部基于內部關系實施管理所形成的內部權力關系,類似于我國行政法理論中的內部行政關系,如公務員與國家機關之間的關系。特別權力關系的形成,可以是強制形成的,也可以是當事人自由選擇的結果。但無論哪一種形成方式,權力主體對相對方均有概括的命令支配權力,相對方都負有服從的義務。按照傳統的法學理論,他們之間的這種管理和服從關系,不由法律調整、不得尋求法律救濟。
實際上,特別權力關系理論與我國內部行政法律關系理論有異曲同工之妙,兩者并無實質差別,但是作為嚴格的法律術語,內部行政法律關系本身存在著嚴重缺陷。從法律層面上講,納入法制管轄的各種關系即轉化成為法律關系,無論是內部關系還是外部關系,一旦轉化為法律關系就毫無例外的受到司法管轄。我國的內部行政法律關系是否具有可訴性,一直是一個爭議頗多并且未體現于法律明文規定的問題。正是在這種意義上,我國行政法理論界的內部行政法律關系,本身存在著邏輯缺陷。因此,特別權力關系的表述更為合理。
高校在依教育法律法規或高校規章對學生進行管理時,是以公法主體的身份而存在,高校依據國家賦予其的提供教育服務并進行管理的公法職能行使特別權力,學生負有服從容忍之義務,此時高校與學生之間發生特別權力關系,例如高校規定學生不得違反考場紀律,即是依公法職能進行管理,學生負有服從與容忍之義務。
公立高校與學生之間也存在著平權型法律關系,即平等民事主體之間基于民事法律規范而發生的民事法律關系。在這種法律關系中,高校以民事主體的身份而存在,享有權利并承擔義務,對作為相對方的學生并無概括支配、命令的權力,學生也無接受、容忍的義務,而是以平等的民事主體的身份而存在,例如學校因收取住宿費、為學生訂購教材等事項而與學生形成的法律關系。
相比特別權力關系,在平權型法律關系中,高校與學生的法律關系具有如下特點:1.主體身份平等,即雙方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2.權利義務平等,高校與學生均享有民事權利、履行民事義務。3.意志形成自由,不存在一方強制另一方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現象,即民事法律關系的發生不是他人強迫的結果。
比較有爭議的問題是如何對收繳學費關系進行準確的法律定位。有學者認為即使在市場經濟下,學生支付的費用依舊不是其學習費用的完全對價,故這種關系不屬于民事法律關系而應劃為行政法律關系的范疇。筆者認為這種觀點有待商榷。首先,在公立高校學費制度后,學生支付的費用雖不完全等額于教育資源消耗,但畢竟是接受教育的大部分對價。不能因為財政支持而從根本上否認學費收繳關系是民商事法律關系的性質。其次,高校不能因學生的不繳納學費行為而給以行政分或處罰,故不屬于行政法律關系。實際上,國家財政支持高校運作的費用是承擔公共服務的職能,例如國家財政對學生貸款予以部分貼息,不能因為財政支持而將學生與銀行之間貸款關系歸納為行政關系。
三p特別權力關系視角下的高校內部規則。
(一)高校內部規則的性質。
高校內部規則即高校為了維護學校秩序、落實對學生監督管理,在法律法規授權的情況下而制定的約束學生學習與生活行為的內部規范。高校通過內部規則進行管理是其約束內部成員的主要方式,是落實高校教育管理職能的細化手段,是特別權力關系中高?;谄浣逃芾砺毮芏鴮W生的行為做出的規定和約束。正是由于特別權力關系的存在,高校內部規則才既區別于一般的外部行政法律法規,又區別于其他的社團內部規章。在特別權力關系下,高校享有公法權力,使其制定的規章在某種程度上具有公法效力,不同于一般團體制定的內部規則,如私營企業對其員工的紀律約束;同時,高校內部規則是對高校內部學生的管理和約束,又使其區別于其他普遍性的具有外部約束力的行政法律規范。因此,高校內部規則是特別權力關系下高校的內部管理規定,對內部學生具有約束力。
(二)高校內部規則的合法性與合理性問題。
高校內部規則既然是進行高校管理的必要手段,并且其制定有著法規和法理依據,那么通過正當程序制定的、內容合法合理的高校內部規則,其效力是無庸置疑的。關鍵在于高校內部規則合法及合理的認定標準,合法可以分為內容合法與程序合法。
內容合法,即高校內部規則的內容符合法律原則、法律規范。高校的內部規則首先應該遵循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法律規范,不違反教育部門制定的行政規章,不應與以上法律法規的原則相抵觸,更為重要的是,在事關學生基本權利的原則性問題上(如退學權),高校內部規則的實施標準不應嚴于憲法、高等教育法以及其它相關法律法規。盡管立法部門和行政部門出于高校自主管理的考慮而將這項權利更大程度地留給高校自主行使,但在事關學生基本權利的問題上,高校顯然應該在現行法律的標準、范圍內予以制定細則。否則,在事關公民受教育權問題上將出現法律漏洞,當事人尋求司法救濟也缺乏相應的明確的法律依據。高校內部規則往往是法律原則或法律規則的進一步落實,是學校的“基本法”。這一“基本法”的實施顯然關系著作為管理對象的廣大學生的切身利益甚至基本權利。
程序合法即高校內部規則的產生、修改、通過等程序均應符合法律規定,執行高校內部規則的行政行為也應該符合相關法律的規定。從制定上來講,高校內部規則應該征求廣大同學的意見,因為高校內部規則是事關學生切身利益甚至基本權利的“高?;痉ā?,公民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來制定憲法,相應地,學生也應參與到事關其基本權利的高校內部規則的制定中來。然而,我國《高等教育法》將高校內部規則的制定權力全權交由高校校長行使,該法第四十一條規定:“高校校長制定具體規章制度和年度工作計劃并組織實施,聘任與解聘教師以及內部其他工作人員,對學生進行學籍管理并實施獎勵或者處分?!薄陡叩冉逃ā纷鳛榻逃I域的“基本大法”,沒有明確規定學生這一高校人數最多的弱勢群體參與高校管理的具體組織形式和管理方式,而卻鮮明規定了校長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這不得不說是現代法治的悲哀!
至于合理,則是指高校內部規則的制定、實施、規則內容、處分標準等均應體現公正合理的法理精神,例如不能因上課遲到而給予留校察看的處分。因為在特別權力關系中這種內部管理規章中未涉及學生基本權利的事項可能不具有可訴性,可是在相關法律法規中應該確認合理性原則,或者提供一個參考意見。既然我國當前教育法律法規尚未解決內部規章的合法性問題,其合理性問題缺乏相關規定就不足為怪了。
(三)高校內部規則的可訴性。
院已經受理了為數不少的高校開除學生的案件。
實際上,特別權力關系排除了法治行政原則的適用,因而越來越多地受到現代行政法的批判。在特別權力關系中,仍可能存在涉及相對方基本權利的事項,如高校對學生的退學處理、行政機關對其內部公務員的.辭退等。然而按照傳統的行政法學法理,這種涉及公民基本權利的事項卻得不到法律的保護,甚至沒有可訴性,而是完全按照高校內部規章來處理。這在當今法治社會不得不說是一大遺憾,這為法律調整留下了空白地帶。德國行政法學界對此反應猶為激烈,大多數學者提出應以處罰事項是否涉及公民基本權利作為是否應該納入司法管轄的依據,德國理論界為此提出了區分特別權力關系的設想。(2比較權威的劃分方法是依行政行為是否涉及相對方的基本權利把特別權利關系分為管理關系與基礎關系。對于管理關系,例如擁有特別權力的管理者對其內部人員的服裝、儀表、作息時間規定等,屬于內部行政規則,不能提起訴訟。對涉及基礎關系的決定,即公務員、軍人、學生的身份資格取得、喪失等決定,是可訴的行政行為。德國行政法學界的這種劃分方法在當時法學界意義深遠,開創了特別權力關系可以納入司法管轄的先河。
特別權力關系不可訴的理論不斷受到質疑并最終被打破,然而內部行政關系的可訴性在我國理論界一直存在爭議,而且現行法律并未將內部行政行為納入司法解決的范疇,我國《行政訴訟法》沒有將內部行政行為納入司法審查的軌道。理論界和司法實踐中都出現了對內部行政行為提起行政訴訟的現象,例如學生對高校取消學位行為的不服進而提行政訴訟。在事關公民基本權利的問題上,法律規定嚴重滯后于社會生活。我國行政法律應該借鑒德國特別權力關系的劃分方法,為包括高校內部規則在內的內部行政規則的可訴性問題提供明確法律依據。
隨著法治社會的構建、民主與人權制度的不斷發展與完善,越來越多地國外學者不滿足于內部行政關系中只有基礎關系才有可訴性,學者們不斷提出即使不涉及基礎關系的管理關系,一樣具有可訴性。如學生榮益稱號獲得權等,也應該納入司法最終解決原則,原因是這些榮益稱號可能為獲得者帶來升學、就業等便利甚至進一步轉化為經濟利益。深入剖析受管理者愿意接受高校章程約束的原因,歸根結底是為了經濟利益。當國外行政法理論走得更遠的時候,遺憾的是,我們還在為特別權力關系是否可以納入司法管轄而徘徊。
過于強調司法管轄又將導致行政權力的低效甚至枯竭,因此上面這種觀點有唯美主義之嫌,然而它所提出的尖銳問題不能不引起我們更多的思考。將榮譽稱號的授予權賦予司法管轄顯然是不現實的,那么可不可以考慮由法律或教育規章來規范榮譽稱號的評定標準和程序呢,什么樣的學生是三好學生、什么樣的學生是優秀學生干部,最好落實到量化的指標,例如對成績設定一個硬件條件。退一步講,司法不管轄此類問題,高校也應該制定出具體標準,對此標準的不認同,應該納入法律最終解決的軌道。
四、我國當前實踐中高校與學生關系的誤區及對策。
當前我國大多數高校不能準確定位自身與學生之間的諸多法律關系,民事法律關系行政化、權力化是比較突出的問題,主要表現如下:
1高校內部管理規則將不具備行政色彩的民事法律關系納入管轄范疇。例如高校為學生統一訂購教材的有關規定,在市場經濟發達的今天,這些教材都可以通過營利性質的書店低價購到,那么統一訂購教材究竟是為了便利高校還是為了便利學生,為什么學生購得教材的價格比在市場上購得同樣教材的價格還要高,如果學校以市場同樣價格出售教材會低于成本,為什么不考慮將統購教材市場化、民事化?在統購教材的行為中,行使特別權力關系的法理依據何在?再如部分高校已經實行了后勤服務社會化的改革,改革后高校與學生之間在住宿問題上存在的僅是監督管理關系,學生作為另一民事主體與提供住宿服務的民事主體發生民事法律關系,當然這種民事法律關系在實現過程中仍受國家行政部門的約束,例如國家對高校學生住宿費上限的有關規定。但這種政府限價顯然不能改變高校學生與住宿提供部門的民事法律關系。
2.忽視廣大學生自由選擇權,既作為后勤服務的提供者,又作為后勤服務的監督者而存在。在后勤服務市場化的大趨勢下,飲食、住宿等經營服務由市場主體來運作的現象不在少數,不少市場民事主體租賃學校場地進行服務業經營。也有不少高校在后勤服務社會化的改革中自身仍作為服務經營者,提供飲食、住宿服務。必須區分高校在改革前與改革后作為服務提供者的法律地位。在改革后,高校是以平等的市場民事主體的身份參與到商業服務活動中來,盡管此時高校仍要行使對飲食、住宿的管理職能,但這種管理主要承擔著兩方面職能:1維護學生的權益、監督服務經營者,如國家對住宿的條件及最高限價的規定。2管理學生的住宿紀律,如不得隨意竄寢、按時歸寢等。此時,高校既作為服務的經營者進行營利,又作為服務的監督者和學生的管理者對學生進行管理。真正選擇服務經營者、物業提供者的應該是作為服務享受主體的廣大學生,學校此時已經脫離了民事主體的法律地位,在學生與提供服務的第三方市場主體者之間充當一個權利維護者和紀律監管者,是一個裁判員而不再是運動員。廣大學生自然應該享有充分權利選擇服務的提供者乃至通過自身的權利代表機構與服務提供者定立合同等。對于市場經濟下新出現的情況,法律法規在維護學生權利和利益方面基本空白,高校大多把選擇服務經營提供者當作是處理自身內部事物,由高校統一將場地外租、與第三方市場主體簽訂合同收取費用甚至營利,忽視了作為服務的享受者的廣大學生的消費者權益,甚至連選擇服務提供者這一最起碼的權利都得不到保障!在后勤服務社會化改革后,盡管國家對食宿價格進行了限制,服務經營者還是贏利的。正如前所述,不能因為國家為維護學生權益而對食宿進行了限價而把食宿關系納入行政關系的軌道,這是對廣大學生權利的極大侵犯!
3.高校將學生與第三方之間的民事法律關系行政化。如學生辦理助學貸款后,曾一度出現高校代銀行扣留學生畢業證書原件的行為??哿舢厴I證書屬于行使特別權力關系的行政行為,拖欠貸款不能成為扣留畢業證書這種行政行為的原因。再如某學生踢球砸壞校內辦公室的玻璃,校方責令該學生限期賠償,否則給予紀律處分。
1.進一步明確高校的性質和法律地位、明確高校的職能,這是準確定位高校與學生之間諸種法律關系的前提。公立高校作為獨立人格的法人,與其他民事主體發生各種民商事法律關系,承認高校具有民事主體的資格,即不排除公立高校與學生發生民事法律關系的可能性,這為區分特別權力關系與民事法律關系創造了條件。
生飲食及住宿的規定不應為后勤經營者帶來利益而使學生承擔不利。高校作為學生權益的維護者和學生紀律的監督者而存在,不與學生發生直接的民事法律關系,進一步避免學校作為后勤服務提供者。
3.完善學生權利救助機制。在高等教育法中,明確規定學生權利的救助機構、救助程序。高等教育法作為調整高等教育運作和管理的基本法律,應該明確規定作為高等教育的接受者的廣大學生的基本權利和實現方式、救助方式。任何以人為本的法律,都應該體現對人性的終極關懷,脫離對學生的關懷而一味追求高校管理是以人為本的法律所不能容忍的。
4.完善現行高校體系中的學生維權機構。在我國當前高校運作模式下,學生會是維護學生權益的自治機構。然而在高校中,這樣的部門極具行政色彩,學生在學生會的表現往往成為入黨評優、成績考核的重要參考因素,這必然使學生會失去維權的原始色彩。改變學生會的運作模式或者另建學生代表大會作為維護學生權益的機構,凡是有關學生切身權益的問題由學生代表大會集體決定,其中涉及特別權力關系的,在征得學代會意見后,由校方制訂實施,改變校長全權制訂高校內部規則的規則產生機制。
最后,學生維權之路,任重而道遠。在市場經濟下,如何定位公立高校與學生的諸種法律關系,是一個棘手、重要、體現人本關懷的問題。學生是高等教育的接受者,是高等教育的最終關懷所在,脫離對學生的關懷而去制定一部維持高校內部管理的規則,并且這種運作方式得到作為維持高等教育運作的基本法律規范的《高等教育法》的確認,豈不怪哉!
參考文獻。
1.[英]威廉韋德著,徐炳等譯:《行政法》,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7年版。
2.勞凱聲主編,《中國教育法制評論》,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年7月版。
3.孟鴻志著,《中國行政組織法通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8月版。
4.謝瑞智著,《教育法學》,臺灣文笙書局,1996年版。
5.羅豪才主編,《行政法學》(必讀),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修訂版。
6.馬懷德著,《行政法制度建構與判例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全球化(globalization),這一概念最早由哪位學者使用,是什么含義上使用的,目前無法考證?,F在比較一致的看法是由theodre?levitt在1985年的《市場全球化》一文中首次提出[1]。它是指由于高新科技,特別是信息技術及其產業的迅速發展,導致運輸和通訊成本大幅度降低,從而直接推動了國際貿易、投資、金融和人才等經濟因素在世界范圍內進行優化配置,使整個經濟空前緊密的聯系在一起,逐步邁向一體化的過程和現象。但全球化一步入學術殿堂便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勢頭,90年代以來,頻頻出現在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文化學及人類學諸研究領域中。學術界對一個概念或問題作多視角的探討,盡管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均有助于加深人們對它的認識和把握。但我們不應該把本來簡單的問題復雜化,把原本約定俗成的概念內涵擴大化。把遠古已在進行或目前可望不可及的遙遠的夢想如全球政治一體化、全球文化一體化以及全球性問題等通通囊括到全球化之中,似嫌牽強,又難以把握。竊以為“全球化”從提出的最初本意、從其核心內容來看主要是指“經濟全球化”,亦即是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大規模流動、優化配置和重組,是世界各國、各地區的經濟融為統一的相互依存的經濟體系的進程和現象。正如在1990年第一次完整提出“經濟全球化”概念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前首席經濟學家奧斯特雷(s?ostry)提出的:經濟全球化是“生產要素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在全球范圍內流動,從而實現資源在全世界范圍內的最優配置”。
經濟全球化是隨著生產社會化程度日益提高和市場經濟在世界各國不斷擴展而出現的。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大工業建立了由美洲的發現準備好的世界市場。世界市場使商業、航海業和陸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發展?!薄安粩鄶U大產品銷路的需要,驅使資產階級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須到處落戶,到處創業,到處建立聯系?!边€說:“資產階級由于開拓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正在繼續發展,且表現出明顯的時代特征。
1.生產經營的全球化。
美國學者d?f?西蒙認為,經濟全球化就是產業全球化。因此,經濟全球化的主要特點是生產經營的全球化。而在全球范圍內組織生產和流通活動的跨國公司又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動力和主體力量。經濟全球化突出地表現在跨國公司的急劇擴張上,1994年來,世界性的企業并購浪潮規模不斷擴大,一度震驚世界的波音――麥道公司合并、奔馳――克萊斯勒公司合并和??松D―美孚石油公司合并等消息很快被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兼并事件所淹沒。初美國沃達豐公司以560億美元吞并美國空中通訊公司,9個月后,這家新公司又被美國大西洋貝爾電子公司收購。美國家用產品公司與沃特蘭伯特公司宣布了總值709億美元的合并計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制藥企業。加拿大阿爾坎鋁公司、法國佩西納公司和瑞士鋁隆察集團合并成了全球最大的制鋁公司,年銷售量216億美元。美國第二大長途電話公司、世界微波通訊公司宣布以近130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美國第三大電話公司斯普林特公司。年底,英國沃達豐空中通訊公司以1480億美元收購了德國曼內斯曼公司。企業的兼并額從的1.14萬億美元增加到的2.5萬億美元,19更達3.4萬億美元。企業的跨國兼并極大地優化了資源配置和產業結構,實現了規模效應;使跨國公司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增長。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統計,19全世界已有6萬個跨國公司母公司和60萬個在國外的子公司和附屬企業,(而1980年,全世界跨國公司僅1.5萬家,境外機構僅3.5萬個)[3]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全球生產和銷售體系,這些跨國公司控制了全世界1/3的生產,掌握了全世界對外直接投資的70%、2/3的世界貿易、80%的專利和其他技術轉讓,他們在全球范圍內組織生產和銷售,使國際分工和專業化協作的程度越來越高,形成了統一的國際生產體系。一項最終產品,它的零部件制造、它的不同生產階段,可以同時在不同地區、不同國家進行,從而可充分發揮各自的技術、勞動力、原材料等不同比較優勢,實現資源在全球范圍內的最優配置。生產和經營的全球化還表現為產業分工的全球化,產業分工從一國以傳統生產要素為基礎的分工發展成為范圍廣泛的以現代工藝、技術為基礎的分工;從產業部門之間的分工發展到各產業部門內部的分工;從單一產品的分工發展到產品型號、產品零部件和產品工藝流程的分工,并形成世界性的產業分工網絡,每一生產環節都成為世界生產體系的一部分,成為商品價格鏈中的一分子。
在生產經營的全球化中,特別值得注意的一個現象是過去來,國際直接產業投資一直保持大幅度增長,在國際資本流動中始終占據重要的地位。從1983年到1995年,每年平均增長17.2%,大約是國際貿易年增長率的一倍。全球外國直接投資總額達4600億美元,是1970年的10倍。到,國際產業直接投資總額為11000億美元,比上年又增長了14%,其中80%以上流入發達國家[4]。同時國際證券業投資迅速發展,1993年流動金額為8185億美元,1994年則達到9524億美元,1995年增加到12584億美元[4]。通過國際投資的迅速增長而促成的全球生產和銷售的聯合,是經濟全球化的一個重要特征和新的趨勢??鐕驹诮洕蚧M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始終是國際直接投資的主導力量。有資料表明,最大的1%的跨國公司擁有世界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的50%,按資產排列的世界100家最大跨國公司控制了約1/3的世界對外直接投資[5]。
2.貿易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的另一重要表現是貿易的全球化。國際貿易是世界經濟中一個古老的現象,它極大地促進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近年來國際貿易年均增長速度比世界gdp年均增長速度高出一倍以上。1990-1995年間,世界貿易年均增長率為6%,同期世界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為1%。年,全世界的商品出口總額為54148億美元,按現價計算比1950年增長了100倍。此外,在1950年還可忽略不計的服務貿易,到1998年已增至13263億美元。1998年的商品貿易和服務貿易占該年gdp總額288622億美元的23.4%,這意味著世界各國每年平均有近1/4的gdp不經過國際貿易便無法實現[6]。各國經濟的相互依賴,從沒有今天這樣緊密。同時,國際貿易貨物品種也日趨多樣化。在世界貿易中占出口1%以上的貨物從過去的11種增加到現在的20多種。在發展中國家出口貨物中,占出口中1%以上的貨物種類從過去的6種增加到現在的20種。國際經濟的發展使世界貿易格局和貿易方式也發生了變化,電子商務(ec)、電子貿易撮合(etm)、電子資金轉帳(etf)等電子化貿易手段在國際貿易中廣泛使用。1994年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協定實現了貿易自由化。1995年正式啟動的世界貿易組織(wto)以法人地位對成員國進行嚴格的法律約束。標志著全球貿易體制基本形成??梢灶A見,隨著全球貿易自由化的繼續推進,資金、技術、人員等生產要素將在全球范圍內更加自由、更大規模地流動。
3.金融資本全球化。
當今,無論是以國際貿易為主要形式的商品資本國際化,還是以國際信貸資本為主要形式的貨幣資本國際化都在迅速發展。隨著生產、貿易全球化的迅速發展,全球金融也日益融合,西方國家的大銀行掀起了大規模的合并、收購活動。如法國里昂信貸銀行買下了大通曼哈頓銀行在比利時和荷蘭的附屬機構。1998年美國萬國通寶公司和旅行者公司進行了世界最大的金融合并行動,涉及金額1500多億美元,美國國民銀行與美洲銀行合并組成美國第一大銀行。年日本興業銀行,第一勸業銀行和富士銀行結盟,總資產約141萬億日元,超過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德意志銀行。日本住友銀行和櫻花銀行合并后資產達99萬億日元(9250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二。德意志銀行以102億美元收購美國第八大銀行信孚銀行,總資產也達8300億美元。歐美金融市場已變成名副其實的國際金融市場。不僅如此,金融資本也在迅速擴大。目前,除美、歐、日三大金融中心繼續發展外,亞洲的香港、新加坡和泰國等一些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和地區也成為全球金融業的新熱點,大量國際資本紛紛涌入,使國際資本規模進一步擴大。
另外,金融業的電子化使得外匯交易和資金轉移在客觀上不受時空限制,可以在瞬間完成。許多國家的金融市場已同外國結成電腦網絡,金融業務發展迅猛。1973年全球每日外匯交易量只有150億美元,1998年則增至每日150000億美元。1993年國際融資總凈額只有2750億美元,19增至75850億美元。1970年實現經常帳戶交易貨幣可交換的成員國只有35個,占成員國的30%,到1999年增至137個,占成員國的76%[7]。年爆發的東南亞金融危機先后波及日本、韓國、俄羅斯、拉美、北非和北美,造成全球金融市場一片混亂,股市連續全線狂跌,致使歐美強勁的增長勢頭也有所減弱,這從反面說明世界金融業已發展到彼此難分的地步。
4.科學技術特別是信息全球化。
五六十年代以來,以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和新能源技術為主要內容的新科技革命推動著世界經濟從傳統經濟向知識經濟發展,信息、智力和知識滲透到生產的每一個過程,成為經濟增長的倍增器。技術創新也越來越國際化,國際技術合作與聯盟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跨國公司之間的合作和相互控制逐漸加強。經過國際合作與支持的項目,比同類更具競爭力,國際技術轉移、高科技產品的國際貿易以及科技人員的國際流動日益增多。特別需要指出的是信息和交通領域的革命,它使生產力突破了各大洲、各個國家和地區的自然地理障礙,突破各國家、各民族的狹小疆域概念,為世界各國、各地區開展廣泛的經濟交流和合作、人員往來、信息與技術交流開辟了廣闊的前景,已把世界經濟用網絡連成一個日益緊密的整體。
目前,信息傳播的趨勢是網狀結構,其速度之快、范圍之廣,前所未有。收音機、電視、電話、傳真、電子信箱與互聯網絡等新老傳播手段,正把世界聯成一個小小的“地球村”。任何人、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徹底封鎖信息,9月11日早晨,連人帶機撞擊美國世貿大廈和五角大樓的惡性恐怖事件,瞬間便傳播到世界各地。而有了計算機互聯網絡,銀行可以每天處理1.5萬億美元的貨幣交易;證券市場每年可處理幾十萬億美元的證券交易;海陸空運輸可以從容地把數億個集裝箱送往世界各地;跨國公司可以了如指掌地指揮全球的分廠在流水線上按顧客的需要產生出同一牌號、不同個性的產品(如汽車)[8]。信息產業正在成為世界第一大產業,世界正進入信息時代。
5.市場全球化。
世界經濟通行的規則是市場經濟規則,只有市場化才能使世界經濟找到共同規范和共同語言。因此市場化是全球化的基礎。但90年代以前,在世界上1/5的土地上,實行的仍然是計劃經濟,一大批發展中國家,市場經濟體制仍然很不健全。而冷戰結束以來,占世界人口一大半的原有和現有社會主義國家以及60多個發展中國家都在推行以市場為導向的改革,市場化的浪潮在全世界迅猛發展,為市場經濟體制在全球范圍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基礎。1995年12月7日,法國《世界報》指出:“5年前市場經濟只涉及到世界6億人口,再過5年,市場經濟將涉及60億人口?!盵9]美國財政部副部長薩默斯也說:“將來,歷史學家回顧我們這個時代的時候,他們視為最突出的事件也許不是兩個集團之間斗爭的結束。這么多的國家轉向以市場為基礎的經濟這樣一種前所未有的局面,也許是震動更大的變化?!盵9]如此多的國家都在為建立和完善市場經濟體制而努力,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單一的經濟體制的基礎。從地域上說,也只有在前蘇聯、東歐國家和中國等發展中國家開始融入世界經濟之后,世界經濟才真正地具有了全球經濟的特征。不僅如此,早在實行市場體制的發達國家也仍然在不斷調整政策,進行改革,設法進一步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
6.區域經濟組織不斷發展。
區域經濟一體化是經濟全球化的一個重要步驟和具體表現。由于全世界國家、人口、民族眾多,各國家或地區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等千差萬別,它們的利益、目標和要求也各不相同,因此真正意義上的全球經濟一體化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決非短期內能夠實現。而處于同一地區的各個國家由于天然的地緣關系往來密切,文化、語言、宗教、風俗、習慣等相同或相近易于溝通,歷史淵源深厚等,在國家經濟生活要求跨越國界,走向世界,在國際經濟跨國競爭日趨激烈,單靠一國力量不足以抗衡的今天,更容易求同存異,加強聯系,密切合作,建立地區經濟組織,實現地區經濟一體化,從而實現地區范圍內務國家間的優勢互補,促進資源在本區域的有效配置,促進各國經濟的共同發展。因此,冷戰后,隨著國際形勢的緩和與經濟成為國際關系的重點,各種區域合作組織如雨后春筍。據統計,全世界目前共有大大小小的區域性或次區域性組織110多個。其中最有影響的有1993年正式形成的歐盟(ecu),建立了統一的大市場,15個成員國開始在貿易、投資、資本和勞動力轉移等方面進行深層合作。1999年1月1日歐元正式啟動,從此歐盟成員國有了統一的貨幣,這大大促進了歐盟成員國之間的產業合作和經濟一體化進程。與此同時,其他地區的區域經濟一體化趨勢也在不斷加強。1994年北美自由貿易區正式成立;1991年巴西、阿根廷、烏拉圭和巴拉圭“南美共同大市場”成立;同年10月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厄瓜多爾、秘魯、玻利維亞5國撤銷關稅壁壘,組成“安第斯集團”;1993年東南亞自由貿易區(afta)正式成立;1995年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開始實施亞太地區貿易及投資自由化等。無怪乎1997年2月19日的《日本工業新聞》說,世界市場正進入地區經濟圈時代,絕大多數國家已經納入地區性經濟組織之中,有些國家甚至參加兩個甚至更多的組織。而且區域經濟組織仍有擴大和深化的趨勢,使得全球經濟聯系不斷向縱深發展。
總之,經濟全球化已成為不可抗拒的世界歷史發展趨勢,正如著名經濟學家j?h?鄧寧所說:“除非有天災人禍,經濟活動的全球化不可逆轉。這是技術進步的結果,而技術進步的趨勢本身不可逆轉?!盵10]世界貿易組織前總干事魯杰羅也斷言“阻擋全球化,無異于想阻擋地球自轉”。
二經濟全球化對國際關系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本質上是一種新的國家經濟體制,它反映了國際經濟關系領域的一場深刻的變革,這一變革也給當前國際關系帶來全面深刻的影響。
1.促進國家間特別是大國間的協調與合作。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一個統一的全球經濟系統正在逐步形成。各國之間、地區之間的經濟利益錯綜交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賴程度不斷加深。同時各國對世界市場的爭奪也日趨激烈,爭端和摩擦接連不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而傳統經濟體制下的零和、輸贏規則已為經濟全球化環境下的非零和及雙輸、雙贏規則取代,要么一損俱損。因此,任何一個國家,無論其經濟實力多么強大,都不能我行我素。各國,尤其是各大國,在處理相互關系和國際關系時客觀要求相互溝通。協調與合作正在成為大國關系的主旋律。
近年來,中美關系的改善和發展,就與經濟全球化這一因素密不可分。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美國是最大的發達國家。冷戰結束之后兩國關系麻煩不斷,一度曾面臨嚴重危機。但是,由于兩國經濟上的互補性很強,中國擁有廣大的市場和發展潛力,美國大量的資金和技術急需開拓國外市場,因而,中美間的經貿關系仍迅速發展。美國是中國的第二大貿易伙伴,中國是美國的第四大貿易伙伴。對中國的直接出口為美國提供了30多萬個就業崗位,雙邊貿易至少為美國工業和服務業提供了上百萬個工作崗位。經濟上的互惠互利推動著兩國間的接觸、對話不斷發展,雙方擱置分歧,增進了解,加強協調,擴大合作。兩國建立了面向21世紀的建設性戰略伙伴關系。兩國元首頻繁互訪,并設立首腦熱線,及時就全球問題交換看法和意見。中美兩國還在資源、能源、環保、安全等全球性問題上進一步加強合作。
2.對南北關系產生雙重影響。
南北關系的實質是發展中國家擺脫發達國家經濟和政治上的剝削與控制,謀求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經濟全球化對南北關系產生了雙重的影響。從積極的方面來看,首先南北關系長期以來的緊張態勢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過去南方對北方的單向依賴已變成雙方的相互依賴和相互競爭,南北經濟交往的規模和密切程度空前增強。彼此都認識到,只有保持南北雙方和諧發展,世界經濟才能得以健康地運行。雙方都在處理南北關系時表現出務實性和靈活性,放棄了一些過高的、不切實際的要求。其次,一些發展中國家抓住新的發展機遇,縮短了與發達國家的經濟差距,南方的國際地位有所提高。南方國家之間要求加強經濟和科技合作的呼聲很高。
從消極方面看:(1)沖擊了發展中國家的主權,便利了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嫁危機。經濟全球化本質上是無國界經濟逐漸發展的過程,它要求國家減少干預,甚至出讓部分經濟決策權,由全球協調和仲裁機構去實行。從理論上看,主權讓渡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來說都是對等的,而且都可以共享。但是,實際上,發達國家往往憑借強大的經濟實力、先進的科技手段和制定國際規則的便利,單方面沖擊發展中國家的主權,在發生危機時又向發展中國家轉嫁危機,增大了發展中國家承擔風險的概率。東亞金融危機就是由于發達國家的投機資本鉆了發展中國家金融自由化和解除金融管制的空子而引發的,這本身就是出讓主權的結果。而以發達國家為主導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供的緊急援助貸款,又是以發展中國家出讓主權,放棄亞洲發展模式為條件的。有的東南亞國家把這一模式稱為“新殖民主義”。所以,南北關系的實質依然是控制與反控制、干涉與反干涉的斗爭。
(2)擴大了南北兩級分化和貧富差距。市場經濟就是實力經濟,其成果按實力分享。參與經濟全球化的國家,由于經濟實力不同而所得相差十分懸殊。因此,隨著社會財富的大量增加,財富的集中程度也越來越高。1997年9月在香港舉行的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年會的資料顯示,1965年,世界上7個最發達國家的人均收入是7個最貧窮國家人均收入的19倍,而到1995年這一差距擴大到38倍。目前,主要發達國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已超過2萬美元,而發展中國家還有13億人的年均國民生產總值不到500美元,全球還有1億人每天在挨餓,15億人上不起學。
(3)使南南合作面臨挑戰。七八十年代,在77國集團和石油輸出國組織等南方國家組織的主導下,南南合作曾取得過巨大的成就,一度被視為南方國家擺脫北方的經濟控制,走上自主發展之路的根本途徑。但是,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由于南方國家間經濟實力有限,經濟結構趨同而缺乏互補性,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差距也在擴大,南南合作的進一步發展受到限制。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經濟全球化為經濟上存在互補性的南方國家和北方國家的合作提供了客觀條件,另一方面發展中國家強烈要求平等參與國際經濟新秩序、金融新秩序的新的“游戲規則”的制訂。這又要求首先加強南南合作。
3.推動區域內國家聯合。
經濟全球化帶來世界市場的激烈競爭,各個國家,特別是弱國、小國,都希望增強自身的競爭力,但是一個國家又往往力不從心,于是有著地理、文化等若干共同因素的國家就通過區域內國家的聯合,通過地區經濟一體化來加強爭奪市場份額的能力。近年來,地區經濟一體化組織不斷增多,60年代只有9個,70年代發展到28個,80年代有32個,到1997年達107個,共有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與,有的還參與了多個地區經濟一體化組織。
地區經濟一體化又進一步對國際關系產生深遠的影響:
一是促進地區范圍內的南北合作和南南合作。地區化的經濟組織是以承認成員國主權平等為前提的,發達國家不能對發展中國家頤指氣使,為所欲為,而比較注意尊重發展中國家的權益。而且,各種經濟一體化組織都有程度不同的合作形式和規范,這就為南北合作和南南合作提供了制度保證,有利于促進南方國家的發展。
二是維護地區安全和穩定。地區經濟一體化組織為了給本地區經濟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或者為了增強區域集團的實力地位,往往還注重加強其他方面的合作,從而維護了地區安全和穩定。美洲國家組織1998年10月就成功地調解了厄瓜多爾和秘魯長達50多年的邊界爭端,兩國議會都表示無條件地接受保證國提出的解決有爭議領土的方案,這是在地區一體化框架內和平解決爭端的成功范例。西非經濟共同體也成功地化解了長達9年的利比里亞內戰。
三是有助于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地區經濟一體化程度的加深,必然要求用制度來鞏固其成果,這就導致地區經濟一體化逐步向政治一體化發展。地區政治一體化則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促進了世界多極化的進程,例如:建立于1967年的歐洲共同體,從最初的6個成員國不斷擴大,并向縱深發展。1995年擴大為15國的歐洲聯盟,盟內生產總值達到7.5萬億美元,占該年全球生產總值23萬億美元的1/3,首次超過美國該年的國內生產總值6.26萬億美元。歐盟成為與獨霸世界的美國抗衡的一大力量。政治上,1991年12月,共同體各國首腦會議通過了《歐洲政治聯盟和經貿聯盟條約》(簡稱馬約),向建立全面超國家一體化的歐洲聯邦邁出了重要的一步。1997年10月歐盟15國簽署的《阿姆斯特丹條約》,進一步促進了歐盟的政治一體化進程;1999年1月1日,歐盟中的11個成員國建立經濟貨幣聯盟,統一使用歐洲單一貨幣――歐元。這標志著一個新歐洲由理想初步變成了現實,它將大大增強歐盟的經濟和政治實力,并進一步沖擊美國經濟和它的世界霸權,對世界政治和國際關系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亞洲東盟、拉美南方共同市場、非洲的東南非共同市場等發展中國家集團也在成為影響經濟政治的重要力量,這些力量的發展有助于打破超級大國對世界的主宰,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7]。展望世界未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不可阻擋,它對國際關系還將產生深刻的影響。為此,我們應在經濟全球化這一大背景下,把握當前國際關系的種種特點,趨利避害,抓住機遇,促進我國的振興與發展。
大學英語教育是普通高校課程中的重要科目之一,是大學生在大一和大二期間的必修課程,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當今社會,對英語的要求越來越高,大學生的英語水平也面臨著挑戰。
在大學階段,英語語言知識和語用知識已經不能滿足大學生的英語學習。
本著大學英語課程設置向多元化發展的目標,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不再只是單單重視學生聽、說、讀、寫等能力,在課程中引入了英美文學類課程,可以更好地提高大學生對英美文化的理解,對英語運用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一、英美文學類課程的特色。
文學這一概念是由歷史文化決定的。
在英美國家發展的長河中,留下了璀璨的文化,包含著獨特的社會結構和思想,并且影響著英語語言的發展。
1.英美文學中的時代因素。
英美文學的創作與社會的發展是不可分割的,作家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受社會意識和其他綜合因素的影響,創作出影響深遠的作品。
例如,英國二十世紀的著名小說家勞倫斯,他的作品和風格中現實主義尤其凸顯,在《菊花香》這部作品中,作者以自己的家鄉為寫作背景,突出描寫了勞倫斯家鄉諾丁漢郡的風土人情與自然風光,讓人們在閱讀作品時,能夠在頭腦中,形成二十世紀一個英國郡的三維立體畫面,形象生動。
在作品的寫實描寫中,讀者也能感受到礦工家庭的心酸血淚,生活艱難不已。
作者以自身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環境為藍本,精心地加工和描繪,把二十世紀英國工業發展迅速以及工業革命的發展為工人階級帶來的變化深刻地展現在了人們面前。
在每一本著作的創作中,作家都是深受社會的發展所影響的,作品能夠很好地反映現實環境、歷史環境和人文環境。
在大學英語教育中的英美文學類課程需要在當時的現實環境、歷史環境和人文環境中去解讀,在理清人物背景、時代背景等當時社會發展情況后,再去解析和欣賞英美文學作品。
2.英美文學中的歷史因素。
文學是在時代的發展中產生的,受社會的發展和變革影響,文學受時代發展的影響同時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發展的特點。
每一本傳承后世的作品都深受時代發展和變革的影響。
在英國從文藝復興運動到批判現實主義時期中,產生了大量的優秀文學作品。
就美國而言,兩次世界大戰對美國的文化影響是巨大的。
美國的城市和工業在世界大戰期間的發展對美國這個時期的優秀作品產生了深遠影響,這個時期的作品多數描述了當時社會人們的內心世界,使內心的境界和精神的世界得到了很好的升華,同時也表現了當時人們對生命的吶喊,在文學形勢和內容上實現了很好的創新。
在大學英語教育中英美文學課程中,要理解和分析優秀的英美文學作品,要理解當時的歷史環境。
歷史發展進程中的事件對文學作品的發展影響巨大,只有在理解歷史背景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當時創作作品的心理狀態和作品要表達的情感和內涵,對鑒賞優秀文學作品的創作和分析風格有很好的作用。
理解文學作品的歷史意義,現實意義和文學價值,在作品中感受英文化的沉淀,才能實現開設英美文學類課程的實際意義,提高大學生的英語語言素養和文化素養。
7月11起,若水團隊組織開展以“醫患糾紛現狀與調解方法調研”為主題的暑期社會時間,對南京、蘇州等地的中醫院進行實地調查研究活動。不畏暑日,不畏奔波,若水團隊走訪了南京、蘇州、淮安、連云港等多家醫院,用一片赤子之心去發現問題根源,去尋找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用科學的數據收集方法,去實地調研,去跟蹤調查,去走訪調解委員會(部門),去尋找答案。
xx年7月20日,若水團隊主要是在仙林中心醫院、江蘇省中醫院鼓樓醫調委進行調查,主要對象是醫生對于醫鬧態度的調查、患者對于醫鬧態度的調查以及醫調委在醫患矛盾中起到的調解作用。
本次調查,醫護人員方面的問卷進行患者和醫生的問卷調查活動。
本次調查,醫護人員方面的問卷我們主要是在醫護人員休息的時候進行問卷填寫,這樣不會給醫護人員帶來工作上的干擾。抽樣方法采取滾雪球模式,并且與網絡調查同時進行,由一位醫護人員帶給另外的醫護人員填寫,循環往復,這種方法能夠大大減少我們的調查難度與節約了我們的調查時間。
—跟蹤調查。
—調查小結。
經過簡單調查,發現兒科、腎科、眼科等科室排隊的平均時間超過一個小時,并且若有患者來的晚,該患者將可能排不上號。而且在取藥的時候,患者喜歡就近的樓層進行取藥或者說是不愿意爬樓進行取藥,不同樓層的中藥取藥房之間的排隊取藥所花時間不同,在排隊上的耗時一樓的患者與二三樓的患者相比,時間遠遠超過平均取藥時間。
在排隊時候,有的科室離茶水間比較遠,一些年紀較大的患者走路不是特別方便,在這個時候,導醫臺邊上能有簡單提供茶水的地方顯得極其重要。
兩隊成員匯合后,我們對問卷和面談內容進行數據整理和數據分析,把表現出的問題匯總。而后,我們帶著問題去調解委(部門),交流關于諸多問題,了解他們的宗旨和解決辦法。
相信通過這樣的實踐,我們可以更加清晰的看見問題的根本,而不是去聽信那些被輿論夸大的事件。對于善意的受害人,不僅要通過調解,并且要提供有效的法律援助,為共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添磚加瓦!
同時關于醫院就診,我們通過調查提出兩點建議:
1.完善各個醫院之間相互聯系,患者健康狀況和用藥情況的詳細數據。
通過互聯網,讓每個給患者看病的醫生都可以了解到,患者現在和之前的狀況,可以更精確的做出診斷,避免誤診。并且白紙黑字記錄在案的用藥病史,可以為醫生提供參考,也可以為糾紛提供證據,真正做到讓醫生細心,患者放心。
2.在社區里設立一個掛號的機器,方便年老患者掛號。
3.在社區里公告處明確醫院班車的時間,給患者提供便捷。
文檔為doc格式。
。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384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