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范文可以幫助我們豐富寫作素材,寫出更有邏輯性的文章。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對大家的寫作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鑒。
目前,我國一些工科院校對于機械制圖、機械設計和三維軟件(如3d、ug等)技術的培養比較注重,出現這一原因也是情有可原,其一,工科類的院校工業設計專業都隸屬于機械系,對于機械設計等課程比較注重,這樣的好處是學生在畢業后就業面更寬了,而且在工作過程中也能解決很多工程問題;其二,工科院校一般情況下工科專業相對較多,對于有關藝術的專業了解不多,因此造成了工科與藝術學科之間的差距。但是由于近年來工業設計的發展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工業設計教育的兩個體系之間的區別也正在逐步縮小并逐漸相互融合。合理利用工科院校的學科優勢,增加學生的繪畫課時量,在平時的教學中注重學生繪畫基礎與構成訓練的積累,適當引入藝術類院校畢業的教師,培養學生的藝術感知能力,培養學生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平衡學生工科與藝術學科的學科差距,使他們無論在繪畫基礎上還是技術應用上都能游刃有余。在實踐教學中,我們與北京drc工業設計促進中心簽訂了長期的實習協議,由其安排為其兩周的實習,在此期間,drc安排學生參見了洛可可、東道、品物等大型的設計公司,不僅與設計師探討專業設計問題,還能學習到公司中案例設計流程,給學生們在今后的工作中打下良好基礎。
2人才培養方法:藝術與技術教育相結合。
很多工科院校的工業設計專業教師在教學當中都會有這樣的困惑:學生在通過一系列的調研、考證、分析、探討之后想出的方案,在繪制草圖的時候或者繪制效果圖的時候不能夠清晰的表達他所要表達的想法,導致最后的電腦效果圖和產品模型都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影響到作品完成不夠完美。因此,在理論教學中,開設機械原理、機械制圖、工程力學、電工學等方面課程的同時,也開設了一些繪畫基礎、三大構成(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視覺傳達設計、字體與標志設計方面的課程,讓學生的`知識體系更寬、更廣,有較扎實的自然科學基礎。
3人才培養效果:學生綜合素質與實踐能力的提升。
通過多年實踐與改革,學生無論在平時上課、課后的練習、作業,還是社會實踐、參加比賽都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效果。如國際大學生雪雕大賽三等獎,全國應用技術水平大賽二等獎,全國大學生triz創新大賽三等獎,國際包豪斯設計大賽銀獎,創意中國設計大賽二等獎等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在學校每年舉辦的大學生科技文化藝術節中,我校工業設計專業學生的作業作品展拿出了平時課堂的優秀作品和畢業設計優秀作品,受到了學校領導和師生的一致好評,也為他們在今后的就業中提供有利佐證與技術支持。在省里的大學生創新項目中,工業設計專業的學生也有兩個項目,分別是:基于安全性的智能環衛衣設計和基于人性化的城市公交車設計。目前兩個項目在研中。學生在參與項目的過程中,學習到了更多課堂上沒有考慮到的問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增強了社會實踐能力。
4結語。
目前全國現有300多所獨立本科學院,已成為培養技術應用型本科人才的主力軍。很多院校工科類和藝術類兩個方向的學生都收,各自加強其不足,爭取將學生培養成適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實踐型復合人才。通過一系列的改革,我校工業設計專業正在穩步邁向一個新臺階,探尋了一套適合工科專業學生的課程體系,探索了一條獨立學院工科專業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新路,收到了較好效果,得到了學生的充分認可,也受到社會的認可。
論文摘要:對中國高校日語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進行了分析,探討了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特點,并指出高校教育者應從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合理選用教材,改進教學方法等方面對高等院校日語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與創新。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外語人才的需求逐漸增加,以往那種傳統單一的外語人才培養模式已不能適應當今社會發展的需要。為了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各高校紛紛進行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但大都以復合型應用型培養人才模式為主。關于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西安外國語大學的杜瑞清老師在他的文章中將其定義為:“復合型外語人才指既熟練掌握一門外國語的各種技能,懂得該門外國語基本知識,也具有其它一門學科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的一專多能的人才?!倍鴳眯腿瞬艅t是指從事利用科學原理為社會牟取直接利益而工作的人才,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將科學原理或新發現的知識直接用于與社會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實踐領域。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對外語人才的培養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值得我們去借鑒,但我們不能完全借鑒,應根據日語本身的特點,根據地域的實際需要來進行相應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
近年來,在中國,除了語言類的專業院校,綜合性大學、理工科院校也都相繼開設了日語專業。目前全國設置日語專業的院校大約有260多所,無形之中加劇了日語專業的就業壓力。如何應對這種嚴峻的形勢,確立具有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已成為各大高校的首要任務。尤其對于那些起步較晚、日語專業處于弱勢地位的理工科院校來說,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發揮自己的優勢求得發展,是眼下急需解決的一大問題。
雖然我國開設日語專業的高校并不算少,培養出來的學生日語總體水平也不低,但卻存在專業技能與日語水平兩級分化現象。日語語言能力較強的學生一般欠缺金融、機械化工、計算機等專業知識,而掌握專業技能的學生日語水平卻很低。能同時把專業技能與日語很好地結合在一起的日語人才少之又少,因此形成了目前應用型專業技術日語人才緊缺的局面。另外,中日兩國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交流頻繁,大量日資企業、中日合資企業涌入我國,國家對應用型日語人才的需求也逐年增加。因此,對日語教學進行改革,培養日語應用型人才不能不提到高校外語教學的議事日程上。
目前,我國日語人才培養的模式主要為傳統的日語語言文學模式和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傳統的培養模式以培養日語聽說讀寫譯等語言基礎技能為主。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這種培養模式已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于是各高校開始探索新的培養模式。主要以日語+專業這種方式培養日語專業+人文學科(如文學、教育學、歷史學等),或日語專業+工學、理學、醫學等“專業技術+日語語言技能”的應用型人才。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把學校的專業建設與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的實際需要緊密結合起來,促進日語專業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形勢下持續健康的發展。
應用型人才是指能將專業知識和技能應用于所從事的專業社會實踐的一種專門的人才類型,是熟練掌握社會生產或社會活動一線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主要從事一線生產的技術或專業人才,其具體內涵是隨著高等教育歷史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與其他類型人才培養模式相比較,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主要有以下特點:
其一,這種人才的知識結構是圍繞著一線生產的實際需要加以設計的,在課程設置和教材建設等基本工作環節上,特別強調基礎、成熟和適用的知識,而相對忽略對學科體系的強烈追求和對前沿性未知領域的高度關注。其二,這種人才的能力體系也是以一線生產的實際需要為核心目標,在能力培養中特別突出對基本知識的熟練掌握和靈活應用,比較而言,對于科研開發能力沒有更高的要求。
其三,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過程更強調與一線生產實踐的.結合,更加重視實踐性教學環節如實驗教學、生產實習等,通常將此作為學生貫通有關專業知識和集合有關專業技能的重要教學活動,而對于研究型人才培養模式中特別重視的畢業設計與學位論文,一般就不會有過高的要求。
應用型人才主要是強調知識的運用,在進入信息化時代之后,社會對這種人才有著更加廣泛的需求,這就要求我們要改善教育結構,拓寬應用型人才的發展途徑;改革培養模式,完善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機制。
過時、陳舊的人才培養模式會培養出一批思想觀念迂腐守舊的人才,從而勢必會阻礙經濟的發展。相反,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則會加速社會的發展。因此,理應把創新的概念引入到日語培養人才模式中,不斷探索新的途徑,構建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這需要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提供優質的師資保障。
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傳道授業的教師,而要培養日語應用型人才,必須先培養一批高質量高水平的應用型教師。教師不能僅僅局限于本專業知識的講授,學校應充分利用校內外優勢資源為教師提供多種平臺,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以及業務水平。比如定期派遣現有教師到國外進修學習、鼓勵教師多參加國內外的學術會議,加強與其他高校的交流。同時,學??梢耘c企業進行雙向交流,邀請有經驗的企業家來學校講學,或是組織教師深入企業學習,聯合企業共同培養應用型日語人才。
2.根據學生專業需要,靈活合理地選用教材。
教材可為語言學習者提供一條學習的捷徑,教材的選用是否得當會直接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好的教材也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保證。從國內各院校當前日語教材的使用情況來看,普遍存在著教材內容陳舊、實用性低、新信息攝入較少,不能滿足學生對新知識的需求等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充分利用信息時代的各種資源和手段,不斷地補充新信息、新知識,擴充教學內容,編寫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新教材。教師在課堂上不能照本宣科,應對教材內容進行必要的刪減,廣泛收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材料,按照學生專業需求加以靈活合理地運用,使課堂教學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針對性,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3.改革教學方法,實施多樣化教學。
教學方法決定教學成效的好與壞。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果。過去那種教師講、學生聽的滿堂灌的單一、傳統的教學方法不益于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教師應多制作開發多媒體課件,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育手段進行教學,通過直觀、生動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此外,教師應多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日語知識競賽、日語口語角、演講比賽、日文歌曲大賽等實踐活動,鍛煉學生的心理、專業技能、基礎素質,從而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譯各項綜合能力,為培養高素質的日語應用型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結語。
總之,我們應該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與時俱進,不斷地進行探索與創新,針對日語學科的特點,優化課程設置,深化教學改革,突出專業特色,為培養高素質日語應用型人才而努力。這樣才能確保日語人才培養水平的不斷提高,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適應市場需求的高水平、高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摘要: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家大規?;A設施的開展,土木工程專業成為高校重點發展對象,土木工程人才培養模式成為研究重點。本文參閱了近年來國內外有關土木工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文獻并進行整理、分析、歸納和綜述,介紹了土木工程人才培養現狀以及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發展建議與對策,以期為土工工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提供借鑒意義。
關鍵詞:土木工程;cdio模式;培養模式;復合型人才。
(一)cdio模式。cdio(conceiving,design,implementing,operation)是一種創新模式,即國際工程教育與人才培養相結合,是一種創新工程教育理念,其目標是加強能力培養,尤其重視學生綜合創新能力的培養,強調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其主要內容是:人才培養模式的制定原則必須是大工程觀;人才培養模式的制定目標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即建立專業核心課程體系;人才培養模式的主要內容是構建新的教學體系,即“強創新、重實踐”;除此之外,設立多元化的教學質量評估體系[2]。
(二)“3十1”人才培養模式?!?十1”人才培養模式;此種模式要求學生前三年認真學習理論知識,為之后的實踐活動奠定良好的基礎,最后一年的社會實踐要求學生要把理論運用到社會實踐中,在社會實踐中鞏固理論知識,有利于鞏固學生的理論知識和提高實踐能力,為社會和企業培養有實踐能力的土木工程人才?!?十1”人才培養模式是一種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模式,有利于培養社會需要的應用型土木工程人才,滿足市場的需求。
(四)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當今社會信息化、網絡化、數字化的快速發展,迫切要求改變傳統的土木工程人才培養模式。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息技術的發展,高校應轉變傳統的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教育內容,培養具有多種學科知識背景的土木工程人才,從而適應當今土木工程的發展,滿足社會對土木工程人才的要求??刹扇〉姆椒ㄊ菍⒍鄬W科融合,如土木工程與信息技術,互聯網,地質等,從而培養具有多學科背景知識的復合型土木工程人才。
(一)重理論輕實踐。受我國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高校土木工程人才培養存在重視理論教學,輕社會實踐的問題。主要表現在高校教師的教學內容以教學大綱為主,大部分都是理論課,重點是概念和基礎知識,很少安排實踐課。從而導致“填鴨式”的教育方式,即學生被動地吸收大量的專業知識,缺乏獨立思考,社會適應能力。
(二)教學方法落后,教學內容單一。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現在老師的教學方法主要以老師課堂的講授為主,教師在課堂上通過板書或多媒體僅向學生傳授相關的理論知識。此種方法難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無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教學評價方法單一,科研意識淡薄。通過學生的成績來評價老師的教學質量水平,從而導致老師只專注于學生理論知識水平的提高,忽視對學生創新精神和適應力的培養。對于應用型工科學生而言,科技創新活動是其課堂學習的.延伸,但是大部分學生因缺乏老師的指導,技術的支持缺乏科研創新意識。
(四)專業性師資力量缺乏。專業教師質量和數量決定著教學質量,但是目前我國高校缺乏專業性土木工程教師。隨著高校擴招,對教師的需求量較大,目前的教師數量難以滿足高校的需求,導致專業教師缺乏。很多高校為擴充師資力量,引進大量剛畢業的碩士生和博士生,這些老師偏重于研究性課題,理論知識豐富,但是缺乏實踐經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我國高校土木工程專業師資力量有待改善。
針對我國土木工程人才培養的現狀和問題,提出以下的建議來改善,具體如下:第一,理論與實踐并重。在傳授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要加強實踐能力的鍛煉,培養能獨立思考,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生。第二,改進教學方法,擴充教學內容,培養復合型土木工程人才。第三,采用多元化評價體系,培養學生科研創新意識。第四,建設優質師資隊伍,土木工程專業教師不僅要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也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
參考文獻: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明確將旅游業定位為“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人民滿意的現代服務業”,要求把旅游業作為新興產業和新經濟增長點加以培育,重點扶持?!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適應國家和社會發展需要,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探索多種培養方式,形成各類人才輩出、拔尖創新人才不斷涌現的局面。旅游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是超前發展的,但作為培養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旅游高等教育卻未顯示出相應的“超前性”,由于教育理念、教學模式、課程設置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大多數旅游院校仍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即教師講述、學生聽課為主的教學方法,專業技能課程講授多操作少。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及基本素養與社會需求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亟待改進?!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開發活動課程,增強學生科學實驗、生產實習和技能實訓的成效”,這賦予了高校第一課堂專業知識講授之外的第二課堂和第三課堂新的使命。旅游業作為第三產業重要組成部份,具有應用性、實踐性、創新性等特點,并隨著國家乃至全球經濟發展而不斷得到提升,對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也隨之提高,探索“三個課堂聯動”旅游管理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第一課堂即課堂教學平臺,是高校理論教育教學的主渠道,為第二、第三課堂提供基本理論知識和方法論上的指導;第二課堂是圍繞理論教學組織開展的多種實習實踐平臺,可分為專業競技活動、實習活動、學生社團、志愿服務、文藝體育等幾個方面,第二課堂是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使學生在第一課堂所學的專業知識得到充分的應用、展示與強化;第三課堂是創新創業平臺,分為學術科研、勤工助學、就業創業等活動,是第一、第二課堂的進一步拓展,是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叭齻€課堂聯動”是第一課堂、第二課堂、第三課堂圍繞“立德樹人”的核心目標在教育教學上的相互聯動。三個課堂是培養學生“知識、能力、素質”有機體系中互相依賴的子系統,三者的有機聯動是構成培養體系的關鍵?!叭齻€課堂聯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思路分為如下三個方面。一是創新實踐的價值取向。三個課堂聯動的價值取向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旅游管理專業人才。二是關聯互動。抓住二三課堂與第一課堂專業教育的關聯點,以專業素質教育的理論探索和實踐經驗來引導第二課堂、第三課堂,以緊扣第一課堂專業教育的第二課堂、第三課堂的全面開辟與精心組織去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三是主體參與性。第二課堂、第三課堂是第一課堂的延伸及補充,是在教師引導下,根據學生愛好、興趣、專業特長,自主組織或參與的一種教育學習活動,第二課堂、第三課堂以學生的主體參與性為特征,有利于激發學生個體系統的自主性,激活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三、“三個課堂聯動”培養高素質旅游管理人才的路徑。
(一)緊扣第一課堂教學內容,制定第二課堂素質拓展行動方案知識、能力、素質一起構成人才的基本要素,人的素質又可分為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業務素質和身體心理素質。這些素質僅靠教師的.課堂傳授是無法學會的,只有通過制定緊扣第一課堂專業知識的二三課堂素質拓展活動方案并切實落實才能得以有效發展。在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中,除重視系統地傳授旅游管理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外,如運用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專業技能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應該重視傳授學生“為人”與“做事”方面的知識,培養學生社會交往、合作共事、職業倫理、社會責任感和創新能力。以上這些基本素質與能力的培養就是二三課堂的主要任務,因此根據旅游管理專業特色,緊扣第一課堂,制定第二課堂素質拓展方案是旅游管理高等教育的重要內容。
(二)發動專兼職教師,構建學生二三課堂教師指導團隊目前很多高校第二、第三課堂活動的主要承辦者是學校共青團組織或學生社團,二三課堂活動的開展基本由團委或學生工作輔導員義務指導,這些指導零散、隨機,缺乏長效機制,使得二三課堂活動不成體系,雖然活動開展得歌舞升平鑼鼓轟鳴,但嚴重脫離了第一課堂的教學內容,沒能體現出專業的延伸性。重視第二課堂師資隊伍建設,發動專兼職教師,構建學生二三課堂教師指導團隊,完善二三課堂導師制度,是將第一課堂專業教育與第二第三課堂緊密結合,推動二三課堂有效運行的有力保障。
(三)改革旅游管理培養方案,促進“三個課堂聯動”將“三個課堂聯動”的培養路徑寫進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培養方案之中:在第一課堂中,專業課教師充分論證理論知識結構的合理性;“第二課堂”體系的設置針對“第一課堂”對知識儲備的要求,有針對性的進行課程和實踐性教學環節的設置和配合,同時加大實驗等環節的分量;第三課堂融入一二課堂的要求,側重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
(四)采取措施,大力推動“三個課堂聯動”有效運行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第一課堂是主渠道,二三課堂是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平臺。要實現任何一項教育目標,沒有相關部門的配合和支持,沒有經費及必要設施的投入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建立三個課堂聯動的保障機制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確立第二第三課堂指導小組。由分管學生教學工作的副院長、分管學生工作的副書記領導、旅游管理系系主任和相關課程教師組成第二課堂指導小組,對“第二第三課堂”進行框架設計、實施指導。其次,經費保障。目前,許多高校經費緊張,有限的經費主要保障第一課堂教學的使用,這就需要旅游管理專業教學單位積爭取資源,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和外界的資源,通過合作辦學或訂單辦學等形式與業界和社會合作。第三,必要的硬件支持,例如建立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實訓中心、實踐基地等,這些與第一課堂教育既密不可分又必不可少。第四,二三課堂師資的保障。專業課教師不僅要投入到第一課堂的教學,還要參與二三課堂的培訓和指導中,擔任學生專業競技大賽的指導教師、評委、創新創業導師等。
旅游業具有鮮明的外向性、綜合性、服務性和文化性的行業特性,這決定了旅游業的發展需要應用型、實戰型人才。旅游的行業特性又決定了旅游學科外向性、綜合性和強實踐性、強應用性的學科特性,要求旅游高等教育培養適應旅游業發展需要的“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應用型、創新型高級專門人才。旅游管理專業“三個課堂聯動”教學模式體系目標定位是:從現代旅游業發展對人才的需要出發,遵循高等教育規律,培養現代旅游業所需的具有創新創業意識和精神、較強實戰能力的高素質的熟練應用型和經營管理型旅游管理高級專門人才,按照“第一課堂著眼知識傳授,第二課堂著眼素質養成和能力提升,第三課堂創新創業能力”,實施“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旅游管理專業‘三個課堂聯動’”人才培養模式。旅游管理專業“三個課堂聯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由以下四個系統組成。
(一)第一課堂體系該體系包括了本科教學工程(質量工程)體系、專業課程體系和教學團隊體系三個子系統,構成扎實的教學平臺。
1.本科教學工程(質量工程)體系———通過市、校兩級精品課程、重點課程、雙語示范課程、創新實驗區、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等本科教學工程、質量工程項目的建設打造,形成引領和示范,完善專業建設,推動教學質量的提高。
2.專業課程體系———根據學科、專業方向和課程類別屬性,打造課程群,實現課程體系的優化;同時,通過采取“查陳舊內容、查重復內容、查應引入的內容”的方法改革和創新課程教學內容,致力于解決課程教學內容陳舊、重復等問題,實現課程體系和課程教學內容與人才培養目標的一致性。
3.教學團隊體系———由若干個課程教學小組組成的課程教學師資團隊,通過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創新和教育教學改革研究,提升教學能力和水平,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這是第一課堂質量的根本保障。第一課堂著眼于知識理論的傳授,是高等教育專業理論教育教學的主渠道。在第一課堂體系中,學生進行理論學習、知識積累、模擬訓練,獲得扎實的知識理論基礎。
(二)第二課堂體系該體系主要由課外活動體系、專業實習的平臺二個子系統組成。
1.課外活動體系———由緊扣專業特色設計和開展的“三能一美”、“旅游文化月”、“專業素質拓展”、“學生社團賽事”、志愿者服務、文藝體育等系列活動構成,是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
2.專業實習的平臺———由校內實訓平臺和校外實習基地、以及不同層次的系列實踐活動組成,是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平臺。第二課堂著眼于學生的素質養成和能力提升,是第一課堂的延伸及補充。在二三課堂體系中,學生在教師引導下,根據學生愛好、興趣、特長,自主組織或參與圍繞理論教學組織開展的多種活動,學生通過活動參與、社會實踐、頂崗歷練、實景訓練、職場體驗、海外實習,獲得素質的充分展示與鍛煉,獲得實戰技能和豐富的人文素養。
(三)第三課堂體系———創新創業體系。
(1)第三課堂創新體系通過學生科技創新基金項目、“挑戰杯”項目、學生學年論文、畢業論文指導進行。
(2)第三課堂創業體系通過創業實戰平臺、愛心創業基金、學生創新創業中心、大學生創業孵化園等,鼓勵并資助學生設立創業實體公司開展創業活動,邀請成功校友、業界精英到學校進行創業實戰講座,是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
摘要:服務社會是高等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對社會需求的導向是工商管理專業培養人才計劃的重要依據。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不斷發展,社會對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需求增加,但目前工商管理專業普遍存在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落后等理由。本文從確立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構建創新型課程體系、探索創新性教學策略、打造一支創新性教學團隊等幾方面探討工商管理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人才培養模式是一種系統結構,包括教育思想與教學理念、培養目標、培養規格、課程體系、培養過程等,它是把人才培養目標而與之有關的若干要素加以有機組合而成的。它指導教師和教學管理人員在教學活動中制定的人才培養實施方案。要培養工商管理專業創新型人才,必須探究工商管理專業培養模式的目前狀況,對社會需求分析與預測,深刻理解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內涵,根據系統優化理論探求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合理途徑和有效措施。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對工商管理類人才的需求在不斷增加的同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對其實踐能力、分析能力、創新能力等方面。為了使學生畢業后能夠更好的滿足社會需要,許多學校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銳意教學改革。如,紛紛開設了各種熱門專業或補充了熱門課程,但是,在多方而都移植了別的院校長期積累的傳統與經驗,小可避開地借鑒甚至照搬其它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在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人才培養方案編制、教學質量管理與評價、師資力量配備等方面大都按照別的院校的模式運作。因此,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面也就不可避開地存在著共同的人才培養方而的理由。如,工商管理類專業設置不科學,人才培養處于“大一統”的狀態,專業特色不夠突出,培養的畢業生“千人一面”,與市場需求錯位;同時,出于節約教學成本,追求短期的辦學經濟效益等方而的考慮,在教學模式上仍然是以教師為中心的班級授課的傳統模式,教學策略主要是以課堂和教材為中心的課堂講授,對實踐教學投入小足等等。
通過社會對工商管理人才需求的調查和分析。筆者發現,目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存在與社會實踐脫節的現象,究其理由,很大程度上是在于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與社會對工商管理類人才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調研分析顯示,目前社會反映的工商管理類人才不足是:理論轉化實踐的能力欠缺;團隊和敬業精神不強;創造性力不足等等。那么、從服務社會的導向角度來說,工商管理類人才應該是:從知識結構上看,工商管理類人才既要有較深的專業造詣和較寬的學術視野,又要具有豐富的人文社科知識;既要具備生產運營、戰略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又了解有關國際禮儀、風土人情、人文地理、政治經濟等方面的知識。從能力結構上看,工商管理人才要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必須是多元復合型人才。既有較強的綜合開發創業和實踐應用能力,又有靈活的應變能力和果斷的決策能力。應對經濟全球化,工商管理人才應具有立體交叉的知識結構和多元復合的能力結構。
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在教學實施中達到的效能是其培養出來的人才必須經得起社會的檢驗,只有這樣,才能為這個專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最基本的保障。而要提高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效能,就必須以服務社會為導向,打破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結和社會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規格的需求,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必要的改革創新。
確立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知識結構、能力構成、綜合素質三位一體的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學生多元的知識結構和復合的能力結構;培養學生競爭意識、協作能力,保護學生自由探索的熱情,培養自由精神和主體意識;掌握管理學基本原理和現代企業管理基本知識,尤其是以創新為特色的最新管理理論知識和技能;培養分析和解決實際理由的專業能力。加強基本素質和專業素質教育,使學生具備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引導學生根據職業意向和自身特點,從根本上提高專業素質。面向社會實際需求整合人才培養模式。
2、構建創新型課程體系。
構建創新型課程體系,首先要處理幾種關系:社會導向和學生的知識結構、能力構成、綜合素質要一致;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公共課教學、選修課課時分配比例;課程門數和總學時數。
3、探索創新性教學策略。
因循守舊的教學策略無法適應現代社會的要求,難以培養學生今后工作中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為了適應社會的需要,高校學生越來越注重在接受知識的同時,積極參與到教學及實踐活動之中,通過親身體驗享受獲取信息的樂趣并培養專業情感,同時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達到提高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目的。因此,我們必須在現有教學模式基礎之上,進行大膽創新,教學策略創新的目的就是要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使學生提高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要達到這個目的,應該采取“情景逼近式”教學策略。該策略要求最大限度地實現整體教學過程對現代化專業實踐過程的模擬與逼近,使學生置身于模擬實踐的方針環境中,通過大量模擬實驗、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專題錄像討論、計算機模擬管理等形式,開展教學活動,向實際的專業工作流程逼近,使學生在分析市場、制定戰略、營銷策劃、組織生產、財務管理等活動中,參悟科學的管理規律,全而提升管理能力。
摘要:學前藝術教育是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體現之一,同樣也是基礎教育的“基礎”。學前教育的發展走向,直接影響著藝術人才的健康成長以及牽扯著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并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前途。我們要以社會發展過程中對學前藝術教育專業人才需求的不同為依據背景,改變人才培養的方向及創新的定位,實現“一專多能”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新模式。
1789年開始,法國已經選擇在顯要的工業中心創建具有地方特色的藝術學校,延續到1830年的時候,法國已經擁有著八十多所類似的藝術院校,這些院校的建立肩負著法國為了改造絲綢產品的質量,其中包括雕塑、繪畫、版畫系等等??梢赃@樣說,這就是最早出現的職業藝術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同樣是培養藝術類人才的模式之一。另外,這也滿足著工業發展的需求,滿足著適應社會發展所產生的高等教育模式。追溯到我國最早的藝術學校約為1977年創建的南昌職業技術師范學院。
第一,我國現存更多的專業藝術學校,逐漸靠攏與其它高校合并的想法及行動。
第二,合作后未升格的藝術學校,也并未放棄整合的想法,為了可以加入到職業培訓的行列中,努力的發掘著自身優勢。
第三,在更多的高等學校中也都存在著向國家教育部審批職業培訓的意愿及想法,利用手頭更多的資源,重新建立創辦與職業培訓相關的專業機構,以此獲得高等職業藝術教育的準入證。
第四,民辦的職業院校,在一定程度上積極建立藝術類的教育機構??偟膩碚f,這些不同性質、不同形式的職業藝術教育機構根據時代的變化以及發展需要不斷的創新來適應教育人才培養的使命感。
第一,就業教育模式在校企合作培養人才機制的情況下,校方基本是采納合作一方的要求進行著教學體系,并以此圍繞運轉。教學的實踐中,企事業單位會為此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實踐演出也就意味著學生步入社會的專業訓練過程已經開始。學生也因為企事業單位的'標準而學習準備,因為這正是他們面對職業被挑選的演練,或者是說評估。學習時間短、內容較為單一,并且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進度、學習成果、教學的質量等等,有些時候學校一方并沒有確切的跟進落實。如此,如何具有發展的眼光進行預測,并以此貼合市場、迎合社會,就應連續不斷的將職業藝術教育進行全面把控及策劃;對于教學的成果應做好跟進,對于學校方的教學水平、教學質量進行嚴格規范的定位及監督,是職業藝術教育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
第二,師生關系雖然體藝術類院校平行志愿計劃并不缺少,但是跟據2009年招生匯總信息來看,真正有此意愿的考生很少很少。事實上職業藝術類的學校分數錄取線很低,可并未被看好,其生源與其它高等藝術教育學校根本無法相提并論。以此可見大家對于職業類藝術學校不認可,認為還是有一定差距的。職業藝術教育的師資要求,以及師生關系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藝術教育特點的。在藝術人才的培養過程中,教師是具備豐富實踐經驗的并且具有較高的藝術素質。同樣在更多的職業藝術教育學校中,教師多出于藝術團體,有大量、豐富的實踐經驗,并且清楚的知道能在社會立足的要求,也因此教師都是具有多方面的才能,有的教師在教學中身兼數職,擔任好幾門功課。綜上所述,職業藝術學校存在著師資不全的現狀,不具備穩定性,臨時請聘、外聘或者是退休教師反聘情況比較多。
第三,教材依據調查顯示,更多的職業藝術教育院校所使用的教材,基本上都是很多藝術類本科院校在普遍使用的書本教材。因此職業藝術教育學校就存在著教材不適用的的問題(必須和就業渠道、社會文化時尚聯系),而對于學生也相對不公平,雖然學習時間短但卻要在時間內學習本科內容,這也導致原本并不優秀的學生排斥教材,降低學習興趣。
第四,教學方式高等藝術院校的很多專業基本都是一對一的小課教學,而更多的職業藝術教育實踐的多為大課形式。不過相對來說也是有一定特色課堂的,比如說除了學習專業知識外,學校也將更多的教學內容轉變為舞臺上或者是講臺上,利用書本及實踐結合的教學方式,挖掘學生本能的學習主動性及自主的創造性。為學生樹立目標的基礎上,利用更多的實踐經驗釋放自身想象力。并且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指導老師可以在第一時間進行糾正,實現達到最好的實踐教學成果。另外,為了更好的將實踐效果范圍擴大化,還將藝術實踐進行分塊學習,形成系統、規范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有別于高等院校的最大特色之一。關于學前教育藝術人才培養模式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很多問題還需要不斷的挖掘、更細致入微的思考及實踐,對于此本人的研究能力以及手中所查閱的資料有限,所以研究暫時相對不夠深入,所提出的理論也比較淺顯,并沒有達到此研究課題預期的研究目標。只能說,結果雖然未達到,但是勇于嘗試的決心促使著研究課題的又一次進步,也正是因為此次研究,讓我更深入的了解到了學前藝術教育的重要性,為我今后更廣泛的學術研究打下了堅實基礎。同時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參與到此研究課題的建設及推廣中,讓此在未來可以發展的更好,為學前教育藝術人才培養提供著豐富、飽滿的理論依據及指導。
目前在部分高校里,特別是一些綜合性高校,“院系壁壘”的情況依然存在,合力育人的機制尚未真正建立,管理觀念和運行機制仍囿于傳統。針對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專業的教育,特別是環境設計新專業的教育更要遵循高等教育教學規律和人才培養規律,以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堅持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利用高校多學科、多專業的優勢,加強專業結合和通識教育,增添一些與環境設計專業相關的課程,如經濟學、管理學、法學、土木工程、建筑學等。
注重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相互融合,探索符合環境設計專業特色的通識課程教學模式,更新教育管理理念,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尋求符合環境設計專業的通識教育機制,使學生全面掌握專業知識結構,既具有良好科學與人文素養,又具備扎實專業基礎和較強的創新及實踐能力,為創新性復合型人才培養服務。
二、突出專業教育。
專業的調整其目的就是要專業特色更明顯,專業特色的明顯體現在專業教育上,就應該注重突出專業核心課程的設置。環境設計專業的課程要進行課程內容的全方位整合,突出專業核心課程,減少課程間的交叉重復,實行專業核心課程的大課制。大課制教學是指將專業核心課程整合突出,安排在特定的學期,并且將課時增加,在進行核心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再分階段設置與課程相關聯的專項設計,以求將知識要點有條理、有步驟的進行梳理、講授,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將課程內容融會貫通。如,將環境設計專業的室內設計設置成核心課程,在完成必要的理論知識講授后,分階段地進行空間設計、家具設計、色彩設計、照明設計等專題式教學,這樣能使學生將相關聯的知識整合,有利于發展自主學習。
在進行專業核心課程大課制教學的同時,還要積極主動研究環境設計專業在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特別是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環節的銜接,尋找改善和解決的方法。
在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學中,不僅要將專業理論和設計方法進行有效的傳導,還要在教學環節中充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以及對設計元素的提取、設計元素的運用及設計元素的表達等設計能力的提升。這些能力的培養對學生在今后的專業課程學習中有了一個很大的推進作用。此外,還要不斷地進行教學改革,對專業教師的授課方法和教學設計進行細致研究,拓展教學思路,豐富教學手段,探尋科學的方法來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促使環境設計專業能夠培養出真正的專業人才。
三、豐富選修教育。
環境設計專業隸屬于設計學學科門類,設計學還包括藝術設計學專業、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產品設計專業、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公共藝術專業、工藝美術專業、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其中有許多專業的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是可以互相借鑒、互相影響的。環境設計作為一個集藝術設計、環境工程、技術手段等于一身的交叉性專業,其課程體系建設和專業選修課程設置可以參照各專業方向特色,實現一定程度的融合。環境設計專業可以嘗試豐富選修教育的模式,增加選修課程,打破專業壁壘,實行大專業的通開通選。針對專業選修課程的開設,特別是一些跨專業的選修課程,嘗試探索行之有效的符合專業發展的教學方法,結合不同專業的特點發揮不同專業的特長,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性、選擇權和個性發展,以適應社會的需求和未來職業崗位變遷對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要求。同時,對社會和用人單位對創新性復合型人才需求進行調查和回訪,收集相關的信息,總結教學經驗,及時調整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做到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更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
四、強化實踐教育。
根據社會需求,加強實踐課程的改革,強化實踐教育。對照環境設計的專業特點,整合、規范專業教學體系和課程設置,走“產學研”合作之路,強化環境設計專業的實踐教育。進一步建立高質量的實踐基地,豐富實踐教學形式,增加實踐教學環節,為學生廣泛參加相關實踐活動創造條件,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創新的前提是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要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鼓勵學生運用“已知”探索“未知”的精神。在實踐教學的環節中,教師只是起到啟發和引導的作用,要把握學生的思考和行為方式,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勵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管理,勇于探索,敢于創新。此外,可以嘗試增設實踐教學時間,實行彈性學制。
環境設計專業的實踐教育是具有長期性和長效性的,而目前許多的專業實踐項目受到時間的限制和場地的制約,教學內容無法全面實施,嚴重影響著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針對這種情況,可以嘗試實行彈性學制,放寬實踐教學的時效,允許學生自主選擇實踐教學的時間,鼓勵學生充分利用假期時間和各種社會資源,實現融課內課外、校內校外及“產學研”于一體的開放性大實踐教學體系。
五、嘗試“工作室制”教育。
環境設計專業的實踐性很強的專業,為了加強實踐教學效果,可以利用高校的學術資源和學術團隊,建立專業工作室,嘗試“工作室制”的專業教育?!肮ぷ魇抑啤苯虒W模式就是依托專業工作室,結合實踐設計項目,采用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融合的形式,將傳統的教學模式向項目實踐的工作室制教學模式轉換,由封閉式的課堂教學方式過渡為開放式的實踐項目教學方式。
“工作室制”的教學模式主要通過采取與市場化項目一致的運作形式,針對課堂教學內容、社會實際設計項目、虛擬設計項目或設計競賽項目等,由專業教師與學生組成項目團隊進行項目的運作工作,開展對實踐設計項目的調查、研究、討論、設計、評價、運用等各個環節的具體工作。
在項目運作時,教師主要負責項目的來源,并根據不同性質的實踐項目組建相應的師生項目團隊,負責項目的整體運行、指導及控制。學生根據實踐項目的需求,完成項目設計的整體實踐工作,并及時做好項目的整理和總結工作,為其他設計項目的順利開展積累實踐經驗和設計手段。為了保證實踐設計項目的持續性和工作室高水平成果的培育,除了在項目運行過程中要強化凝練實踐設計項目團隊外,還要建立相應的“工作室制”教學模式的評價體系及考核機制,創造良好的學術氣氛,以確保實踐設計項目的有效開展和工作室的高效運轉。
同時在“工作室制”的教學模式中可嘗試引入一定的市場化競爭機制,在同一工作室進行同一實踐設計項目不同方案的競爭,或是在不同的工作室進行同一實踐設計項目的競爭,以促進工作室健康有序發展和高水平設計成果的涌現,同時也有利于教師與學生之間以及項目與團隊之間的雙向選擇。通過建立“工作室制”的教學模式,利用專業基礎教學和實踐設計項目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不斷的探索和完善教學方法,在實踐中建立符合環境設計專業“工作室制”的人才培養模式,這樣才能夠根據社會需求培養出專業技能和創新能力相結合的復合型設計人才。
六、結語。
環境設計專業創新性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是社會發展必然趨勢的要求,這是一項相當艱巨的工作,也是一項迫在眉睫的任務。作為環境設計專業的教學工作者,要引起新的思考和研究,積極開展各項教學改革和教學討論,嘗試新穎的專業教學模式,探索出一條能夠全面滿足社會及用人單位對創新性復合型專業人才需求的人才培養的有效道路。
高職電子商務專業,是為了滿足我國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集經濟管理、計算機科學技術和電子商務的應用,實踐型復合專業人才。
目前很多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往往是側重于某一點,導致培養的電子商務人才知識面較窄,不符合市場的要求,難以滿足電子商務行業的復合型人才需求[2]。
這種不合理的專業課程設置,脫離了電子商務行業的實際需求,不能滿足電子商務企業的人才需求,使得學生不能很好地就業,企業沒有高素質的人才,影響了我國電子商務行業的發展。
目前,很多高職院校,對于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的教學目標不明確,人才培養定位模糊,沒有掌握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方向。
很多電子商務職業技術學校根據自身學校的優勢,側重于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一些電子商務高職院校就側重于學高職電子商務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研究文/廖衛紅生的應用能力,這些學校的問題都在于盲目的開展教學活動,沒有結合市場需求,對于電子商務人才培養定位模糊。
由于電子商務專業是一個新興專業,各高職院校開設電子商務專業還處于摸索階段,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內容都不完善,隨著我國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不可能完全跟上市場需求的變化,不能很好地把握電子商務行業的發展趨勢。
3、缺乏應用實踐教學。
電子商務專業是一個應用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專業所需的項目實施、網絡營銷、商務策劃、計算機科學技術等都需要學生具有熟練的應用實踐能力[3],但是目前很多高職院校的電子商務專業教學,只是停留在課本上的理論知識教學,缺乏相應的實踐教學。
另外還有一些學校有電子商務專業實驗室,但是實驗室的專業設施落后,學生多是在電子商務的模擬軟件上進行操作練習,但是,這種電子商務模擬軟件和實際的電子商務環境相差甚遠,對于學生的專業應用實踐能力的培養沒有實質意義的幫助,缺乏系統的應用實踐教學,阻礙了電子商務專業學生良好的發展。
高職院校想要培養電子商務應用實踐型職業技術人才,就必須改變傳統的以課堂為主的電子商務教學模式,積極推行電子商務理論學習和實踐相結合,和企業建立深層次的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
在崗位上充分發揮自己的電子商務專業優勢,“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是一種和企業深入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
“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主要是在高職學校和企業建立校企合作后,明確企業所需求的電子商務人才標準,學校根據這樣的人才標準和企業共同制定電子商務人才培養計劃方案,使學校的電子商務教學目標和企業的需求高度一致,保證學生就業標準,促進高質量就業。
“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最大的優點在于,企業根據自己的人才需求對高職院校下了“人才訂單”,學校根據“訂單”的標準和要求來制定電子商務人才培養計劃,培養企業所需求的人才,最后把學生直接輸送到“訂單”企業,完美地完成就業接軌。
這種人才培養模式,省去了學生選專業到就業之間的很多環節,高效地促成就業。
通過在崗的職業技能實踐,提高學生的電子商務實踐應用能力,綜合利用學校和企業的資源,優勢互補,進行教與學,學與做相結合的訓練,提高學生的電子商務專業理論知識和職業技能,實現高職院校培養應用實踐型電子商務職業技術人才的教學目標[4]。
這種“2+1”人才培養模式推動學校和企業共同參與,對學生進行分段培養,兩年在學校接受電子商務基礎教育,一年在企業進行電子商務專業技能培訓。
校內教育在重視理論教學的基礎上,結合實驗、社會實踐等教學環節,旨在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學生在企業的一年在崗實習,主要結合企業生產工作,通過實踐提高職業技能,根據在崗的實際工作內容選擇合適的畢業設計題目,在企業和老師的共同幫助和指導下,最終完成畢業設計。
“2+1”人才培養模式作為高職院校通常采取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為培養應用實踐型電子商務職業技術人才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3、校企合作共同建設實訓基地人才模式。
通常高職院校缺乏資金和技術,很難獨立建設高標準的電子商務實訓基地。
實訓基地對于高職院校的電子商務教學有著重要的作用,是實現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教學目標的保障。
通過企業投資來建立擁有先進科技,設備齊全,功能完備,并且和企業準確對接的校企合作電子商務實訓基地。
校企合作共同建設電子商務實訓基地,能為學校解決資金問題,提高電子商務實訓基地的規模和質量,提高學生的電子商務實踐應用能力,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標準,順利促進就業。
校企合作共同建設電子商務實訓基地,可以采用學校提供電子商務實訓場地和教師資源,企業投資先進的設備和提供電子商務專業指導人員的方式,通過這個實訓基地,提高學生的電子商務職業素質,滿足企業所需求的電子商務人才標準,解決企業招募電子商務職業技術人才困難和高職院校電子商務畢業生就業困難的問題。
使企業更加積極性地向電子商務實訓基地提供先進的設備和技術支持,學校也以培養企業所需求的優秀人才作為對于企業的回報。
三、結束語。
隨著我國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各高校要積極創新電子商務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滿足社會的人才需求,推動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的全面發展。
工商管理專業是我國高校開設范圍最廣的專業之一,同時也是社會實踐性最強的專業之一,工商管理專業六十年的開設歷史中,尤其是改革開放后這三十多年的時間里,為國家為社會輸送了大量的工商企業管理人才,也積累了較為充分的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經驗。但是我們也看到,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的不斷增加,我國對外開放程度以及資本市場的完善程度的增加,傳統的課堂講授式的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方式正在變得越來越不適應市場和社會的需要。存在著諸如工商管理專業培養目標空泛,目標定位較高,不適合本科培養,缺乏針對性;教學內容陳舊、內容與實際工作脫節,缺乏實用性;缺乏對于學生創新性、實踐性、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教學方式單一,考核方式單一,授課形式單一等問題。這種傳統的培養模式,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團隊合作精神、創新精神的提高和養成,不能使學生在大學期間就能熟練掌握溝通、協調、組織、領導、創新能力,成為社會需要的工商管理專業實用人才。河北金融學院工商管理專業成立于年,年開始招收本科專業,隨著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明確,工商管理專業不斷調整培養方式,將注重知識傳授轉變為注重能力培養,尤為重要。鑒于此,我們對級工商管理本科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大膽的改革與創新,以“三融五化職場式”人才培養模式,結合學校特色及社會需求,以培養就業能力、創新與創業能力為導向,圍繞學生在企業管理中的崗位能力需求及職業提升的能力要求,依據“觀摩+認知+模擬+訓練+實戰”的人才培養策略,通過對企業管理工作任務的實施,開展分階段課程教學體系和實戰(實踐)訓練,通過“學中做+做中學”的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綜合管理技能。
1培養目標工商管理專業旨在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具備人文精神、科學素養、誠信品質和團隊意識,掌握現代管理理論與金融運營知識,具有企業經營管理能力、資源整合能力、管理變革創新能力,能夠在工商企業、金融機構、政府及事業單位從事管理工作,具有國際化視野、創新精神和良好發展潛質的應用型中高級管理人才。
2培養能力圖譜結合專業特色和人才培養目標,構建2015級工商管理本科班專業能力圖譜,具體來說經過四年的培養,第一,形成包含審美、語言表達與溝通、工具運用、團隊協作和職業適應能力的基本能力;第二,形成包含管理基本能力、環境分析、內部認知、內部運營、經營管理決策、資源整合、管理變革創新、資本運作能力為核心的專業能力;第三,形成包含經濟分析、科學研究和創新創業能力的拓展能力。經過四年的培養,使學生具有良好的職業適應力和職業潛力,成為具有豐富管理知識、能力和素養的應用型管理人才。
3培養方式。
3.1調研及論證人才需求,構建培養目標及培養模式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首先應該是從學生的需求出發,了解社會和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要體現人才培養模式與社會發展的互動性,面向未來、面向社會、面向實際,為此我們專門進行了對用人單位的調研,包括工業企業、商業企業、金融企業對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需求,了解到目前企業需要畢業生能夠不僅具有較高的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及創新精神,具有一定的經營管理基本知識,還具有企業資本運營和資本投融資能力,可以為企業資金籌集提供方案,對此我們結合學校金融特色,初步制定了2015級的人才培養目標。在此基礎上,組織了有關專家進行了多次論證,得出如上的人才培養目標,并提出了“三融五化職場式”人才培養模式特色,該模式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就業能力、創新與創業能力為導向,圍繞學生在企業管理中的崗位能力需求及職業提升的能力要求,在真實的企業化環境中,依據“觀摩+認知+模擬+訓練+實戰”的人才培養策略,通過對企業管理工作任務的實施,開展分階段課程教學體系和實戰(實踐)訓練,通過“學中做+做中學”的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綜合管理技能。
3.2根據培養目標要求,調整教學內容,突出學校專業特色根據學校金業特色以及培養目標,修改了2015級工商管理的課程設置,由之前的四年理論教學調整為前兩年基礎理論教學+后兩年的主要實訓教學,課程內容上也做了較大的調整,更多的體現應用性。四年的課程由三大平臺兩大模塊,即公共必修課、公共選修課、專業基礎必修課、專業基礎選修課、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組成,專業課程模塊構成采取“專業核心課程+專業特色課程+專業實訓實踐課程”的新思路,依托專業主干課程夯實專業基礎,利用專業特色課程打造專業特色優勢,借助專業實訓實踐課程突顯實踐應用能力。理論課程由本專業及相關專業教師擔任主講,實踐教學環節主要是通過企業管理案例分析、情景模擬軟件、企業認知實習和專業實習、專家講座、職業拓展訓練等,并指導學生參加創業計劃大賽、職業經理人大賽、金牌營銷等課外拓展訓練,同時安排學生進入相關企業進行實習鍛煉。為了實現培養目標的要求,實現學校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特色核心能力的培養,與企業合作開發,建設完成《資本運營管理》校本特色課程。其理論部分以專題的形式進行講解,實訓部分將以企業資本運營及上市流程為核心內容以模擬實際企業上市的方式讓學生進行實際訓練,從而達到對理論知識綜合掌握并實際應用的目的。
3.3根據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式,突破單一授課模式以教師組團上課為特色,以3—5名教師為基本團隊,依據教學任務中的模塊要求,根據教學大綱安排,就某一個專題進行授課。授課主要采取教師之間課堂對話與討論的模式,就與某一模塊理論、知識點相關的熱點話題展開討論和辯論,要求學生提前進行資料的查詢與整理,引導學生參與學習與討論的方式進行。教學對象以授課班為基本單位,授課內容以項目或任務為導向進行設計,體現學以致用、學有所用。實行班級教學公司化管理,按照公司運營的方式與制度進行管理。在教學的公司化管理過程中,每一個教學項目與教學任務都被視同公司的任務,任務的完成與績效和獎懲制度掛鉤,每個團隊都被視為一個考核單元,各個業務單元之間引入競爭與淘汰機制。通過校企合作方式,學校承接企業運營中的某一真實項目。企業發出項目招標,學校各個項目小組可以依據企業需求,在校內進行方案的設計運營競賽,企業方通過參與該項賽事活動,可以從中選出適合自己企業的方案。這種方式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職業生涯鍛煉機會,也為企業提供了智力支持,進而實現校企合作互利共贏。校內可以舉辦職業經理人大賽、企業運營模擬大賽等項目,以賽帶學。工商管理專業在全系教師共同努力下,在教師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形成了校內“三個三”教學模式,即“三自”學習法、“三課”協同法、“三位一體”法?!叭浴奔醋灾黝A習、自主學習、自主探究;“三課”即第一課堂、第二課堂、第三課堂;“三位”即高校、企業、家庭。通過該模式,學生能夠更加貼近實際,系統思考相關管理問題,鍛煉實際操作能力。
工商管理作為管理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它依據管理學、經濟學的基本理論,研究如何運用現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來進行有效的企業管理和經營決策。伴隨著近年來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速,尤其是在我國加入wt0以后,進一步的推動了國內市場經濟的繁榮,這樣為企業帶來了廣闊的發展機會,同時帶來了新的問題。但是,我國企業大部分缺乏現代企業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能,使得這些企業面對很多的商機而束手無策。他們彌補缺陷的唯一出路就是引進人才,實現自我改造和創新,向管理要效益成了目前國內許多大中型企業的共識,尤其是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時期,提高管理效能更為重要。
由于工商管理專業性不太強,在人才市場上缺乏競爭優勢,同時,企業一般會安排管理專業的新員工下基層接受相應的鍛煉,以積累進入管理層所需的經驗。這就對工商管理專業的畢業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還存在很多問題,出現教學與實際嚴重脫離的現象,很多學生畢業就失業。在此嚴峻的形勢下,工商管理專業必須變革,開辟一條適合本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
(一)辦學理念與社會需求脫離。
目前,專業辦學理念還存在一定的偏差。工商管理專業的創立目的是什么?其到底是為誰服務的?這兩個根本問題很多院校還沒有考慮清楚。所以,造成各院校的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千篇一律,你模仿我,我模仿你,缺乏特色。同時,有些家長和學生誤以為工商管理專業是培養管理者的搖籃,而辦學單位對此也不進行說明,甚至是迎合家長和學生的錯誤觀念,造成辦學理念上的偏差。也正因如此,才會出現畢業生只想坐辦公室而不愿到基層的好高騖遠的現象。
(二)畢業生與市場需求矛盾。
工商管理專業在課程設置中存在一個共同的問題,太注重知識結構的理論體系構建而忽視對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有些辦學單位在課程設計中,為了追求“面”而忽略了“線”和“點”很少研究各門課程之間的關系,課程設計缺乏靈活性和專業性。同時,實踐教學內容過少,有的高校在四年教學中,沒有任何的實習和實踐,學生沒有任何接觸社會實踐的機會。造成畢業生眼高手低,缺乏專業技能。隨著社會的發展,企業需要的人才越來越廣泛,但要求也越來越高,企業需要進入公司就能勝任的人才。目前,就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來看,供需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
(三)教學方向與學生需求不符。
從管理學科上來說,工商管理是一級學科,下設會計、人力和營銷等三個二級學科,也就形成了相應的.三個專業。而在實際辦學中,工商管理專業又獨立存在,這就出現了工商管理專業與會計專業、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和市場營銷專業的人才培養方向的重疊問題。這樣一來,大多辦學單位為了區別其他三個專業,在對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中只能追求“面”無法實現技能的專業化,由于缺乏專業技能,在就業中無法與其他三個專業的畢業生進行競爭。有些畢業生感慨:學了四年的工商管理專業技能,回想一下似乎又什么都沒學到。
(四)學生動手能力差,缺乏創新意識。
在對項目研究工程中,項目小組成員對工商管理專業的畢業生進行了調查,用人單位普遍反映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動手能力很差,就連最基本的辦公室自動化操作技能有人都不具備,一切都要從頭開始。同時,用人單位反映學生普遍缺乏創新精神,有人認為工商管理專業的畢業生有一點好處,那就是“聽話”沒有主見,更缺少見解。企業間競爭越來越激烈,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源泉和動力,沒有創新就缺乏競爭力,就沒有競爭優勢,人才也是如此。
要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明確我們培養的人才是為誰服務的。這個問題并不難回答,關鍵是我們要知道社會需要什么樣的工商管理專業人才?企業對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的要求標準是什么?這需要廣泛地調查和研究。通過項目組的走訪調查,確定黑龍江大學工商管理專業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為社會和企業輸出中層管理者。
(一)改變辦學理念。
辦學理念是學校建設與發展的最頂層設計,辦學理念不先進、不科學,就會出現人才培養定位不準,這必然會引發學校建設過程中的諸多問題。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也是如此,首先要明確工商管理專業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才,然后是如何培養的問題。這里就要做好社會調查,不能閉門造車。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要立足于社會需求、立足于地方經濟發展特色、立足于行業發展,培養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所需求的人才,更好地為社會發展服務。只有面向社會需求,努力堅持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理念,才能樹立起優秀的辦學宗旨和辦學方向,也只有這樣,培養的畢業生才有競爭力,工商管理專業才有生存和發展的空間。
(二)調整教學方向。
根據社會的需求調整教學方向,以就業為導向設置教學內容和課程設計。改變以往只注重“面”的課程設置體系,采取“面、線、點”目結合。這里的“面”指的是知識結構的范圍,在范圍上以“夠用”為主導,把握好“面”的度,避免由于“面”過大而失去了實用性和特色;“線”指的是專業化程度,由于專業特點,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容易出現弱化專業技能的現象。這就要求在課程體系設置中加大專業技能培養課程的比重,如增加有關專業技能培養的選修課程,或打破各專業之間的壁壘,學生可以根據興趣和愛好,進行跨專業選修,實現技能的多樣化培養;“點”指的是重點,也就是專業特色。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要突出特色,首先是要知道應具備什么特色?其特點在哪里?特色應強調實用性和適應性,突出為地方經濟或行業發展服務。這樣就可以避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趨同性,避免教育資源的浪費。
(三)變革教學方法。
根據辦學理念和教學方向,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方法要進行變革,改變以往的填鴨式教學方法,突出互動式教學模式。教學中經常進行角色互換,課堂就應該像新聞發布會,教師是新聞發言人,而同學們就是記者,增加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和方法的靈活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即重視學生基礎知識和應用能力培養和訓練,又要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參加各種知識和技能大賽。注重教學方法改革,綜合運用多種方法和手段,具體如下。
1.基于問題的教學。采用提問、設問法,目的在于啟迪思維。
2.案例教學。即在每講一個問題之前,可以通過案例分析,引出所要講的內容;也可以先準確地講述概念或理論,然后舉例說明或舉例分析。
3.雙邊互動教學。即除了教師主動授課,主動提問,學生積極思考和回答外,還可由學生們就已學過的知識提出問題,請其他同學或教師回答,也可將某一較易理解的知識,先由學生自己閱讀和理解,最后由幾名同學講解或提出問題。
4.情景模擬教學。主要是通過角色扮演或管理游戲等模擬現實管理相關實踐活動。
(四)加強實踐教學。
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應把實踐教學放在重要的位置,大力增加實踐教學內容,改變實踐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1.建立實習基地。根據實踐教學要求和教學內容建立實習基地,形成長期的合作關系。在實習基地學生可以根據興趣愛好和特長選擇實習方向,并由專門的實習基地教師進行指導,時間應在半年以上,提高專業技能,縮短學生適應社會的時間。
2.“走出去、請進來”“走出去”強調教師“走出去”學生“走出去”教師要經常進行社會調查,走進企業學習實踐技能。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前提條件是:教師首先要具備相應的實踐能力,否則就是紙上談兵、誤人子弟?!罢堖M來”強調經常聘請校外企業家來學校講座,甚至可以聘請校外相關成功人士為校內指導員,指導學生進行各種實踐活動。
3.建立模擬實驗室。加強實驗室建設,加大實驗力度,提高實驗水平。實驗室是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最便捷的場所,在教學中應提高實驗教學的力度,增加實驗教學的內容,把課堂的理論知識通過實驗模擬操作而進一步消化和理解。同時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實驗大賽,組成項目小組,在大賽中磨煉自己,同時又提高了實踐技能。
4.增加實踐教學環節。在對原有教學計劃進行診斷的基礎上,增開提高實踐動手能力的相關課程。增加erp沙盤模擬實踐課,2學分36學時;增加企業模擬大賽課程,2學分36學時,該課程采用分組教學的模式,每組成員6到8人,理論和操作部分講完后(大概需要18學時,以小組為單位按國家相關大賽的內容和規則進行企業經營模擬淘汰賽,獲得冠軍的小組將代表學校參加全省,乃至全國模擬大賽。如獲得名次,將報與黑龍江大學創業學院,申請創業學分。
參考文獻:
[1]孫成志,孫皓.管理學[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4:.
[2]衣俊卿.大學使命與文化啟蒙[m].哈爾濱: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07:12.
[3]劉紅梅.21世紀高教人才培養模式基本原則探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2,(5).
[4]張夢霞.工商管理教學改革研究[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1:7.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在《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書中對培養什么樣的人作出過這樣的界定:“人類發展的目的在于使人日臻完善;使他的人格豐富多彩,表達方式復雜多樣;使他作為一個人,作為一個家庭和社會的成員,作為一個公民和生產者、技術發明者和有創造性的理想家,來承擔各種不同的責任?!本唧w到學校層面,“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終身發展”是教育的實質,而教學觀念決定著學校、教師的管理行為與教育行為的價值取向?;凇耙磺袨榱藢W生終身發展”,構建終身學習體系的現代教育理念,就要求我們將學生當前發展與長遠發展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為學生成長、成人、成功提供知識、情感和能力準備。正如有的學者所說:“高中教育就不能僅僅將自己的關注點停留在高考所關注的知識與能力上,而需要在促進學生生命成長的立場上,關注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特別是加強對學生行為方式優化、思維方式更新以及人格養成等方面的教育?!保?]學生素質、行為、思維與人格的全面進步,是重點特色示范高中責無旁貸擔負的重責。綜合素質的提高,將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基礎。而重點特色示范高中作為高中教育的前沿陣地,承載著為優質高校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任,從高中階段開始為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是重點特色示范高中無可推脫的重任。
中學教育與大學教育在培養目標上存在著天然差異,必然帶來各種矛盾。而在新階段,這種矛盾顯得更為突出?!半S著大批‘90后’大學新生進入高校之后,高中與大學兩個教育階段的嚴重脫節現象較為突出地凸現出來,表現最為明顯的就是大學新生的入學適應問題?!保?]如何將這種脫節現象轉變為中學生進入大學時的天然適應,促使中學教育與大學教育有機對接,是有效減少差異、化解矛盾的途徑。具體說來,中學教育和大學教育的主要差異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學法存在差異。
這是由中學和大學的學習目標的差異決定的。中學階段,學生的主要人生目標就是力爭進入理想大學;對于高中教師來說,如何將學生順利送入理想大學就是工作的第一要務。這就決定了學校往往為學生創造最好的學習條件,由此帶來對學生生活方方面面的照顧。具體到學習方法上,更是創造出一系列力求使學生最大程度獲得高分的學法與方式。中學一般有講授、問答、讀書指導、演示、參觀、實驗和練習、討論等教學方法。目標就是為學生獲得高分創造條件。而在大學階段,教學目標的重點開始轉向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這就打破了高中階段一味以獲取高分為目標的單一模式。具體到學法上,大學采用的是講授、討論、實驗、設計、實習、自學指導等教學方法。大學的教學方法看似與高中很接近,實則差別很大。由于中學教育受到高考“指揮棒”的引導,因而教學目標更多地集中在如何提高學生的高考成績上,很少有機會去采取討論法、自學指導等能使學生獨立學習思考的方法,長期以往學生易養成依賴教師的習慣。而大學盡管也采取講授的方式授課,但高等學校的講授是有計劃、有目的地借助各種教學手段,傳授給學生較多的有關各種現象和過程的知識信息,教師講授的`內容并不是面面俱到,而是突出重點,講清難點,一些細節是通過教師指導學生在課后去廣泛閱讀了解的,它更需要學生的自學能力及獨立思考的能力。學習方法的差異,導致中學生進入大學后對大學的教育方式一下子無所適從。如何在中學教育中創造有利條件,搭建一座連通學法有異的中學與大學之間的橋梁,使高中學子進入大學就能天然感受到大學教法不僅是適應自己的,甚至對這種教法倍感親切,就成為重點特色示范高中必然面對的問題。
(二)學生心理存在落差。
環境的改變,必然給人的心理活動帶來影響。三年高中,學生是在極其緊張的氣氛中度過的,他們只能用“上了大學,需要什么有什么,要干什么都有條件”(一學生語)來自我安慰??烧娴某蔀榇髮W生后,發現現實與他們的理想是矛盾的。剛剛進入大學的新生,對于大學生活的不適應,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對大學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不適應;二是對大學環境不適應;三是對生活環境不適應。具體來說,“滿堂灌”的課堂教學,旅店式的住宿生活,尋找自習教室的艱辛,完全不同于中學的學習方法,百無聊賴的“星期七”,每天在宿舍—食堂—教室—宿舍之間“畫著三角形”,如此繁重、單調、枯燥的學習生活,像一盆冷水,澆在他們曾經沸騰的心田。昔日的“內心平衡”被破壞了,出現了一系列的心理變化。心理落差會產生一系列心理問題。王玉文先生對大學新生的心理問題作過精深的研究,切中肯綮地指出大一新生的心理問題的主要表現為:“人際關系敏感,過于關注他人的反應;交往需求強烈但缺乏交往技巧,不知道如何處理與同學之間的沖突;有些人身上還殘留著小學女孩交往中的‘獨占欲’的特點。問題較為突出的是宿舍人際關系,在宿舍中我行我素不顧他人感受是導致人際交往矛盾的最主要的因素?!保?]處于從高中到大學轉變階段的大學新生,他們的內心世界是矛盾的。其知、情、意、行尚處在形成階段,在所處環境發生變化時,容易茫然失措,無所適從。因此,重點特色示范高中應當對學生進入大學時的心理變化具有清晰的認識,更要具有未雨綢繆的預見性,從而在教學活動中采取相應的措施,使學生在進入大學時具有健康正常的心理,從而盡快適應大學的學習和生活。
(三)能力存在差異。
現行中學教育制度,能培養出優秀的考生,但未必就能培養出優秀的學生。這種現象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高分低能”。不少大學校長、教師反映,每年迎接新生時都有這樣的情況:一些新生雖然成績優秀,可連如何打飯、洗衣、買東西都不知道,生活能力很差,甚至于有些新生家長到校陪讀來料理學生的生活。這促使我們深思:這樣的學生走向社會能做些什么?高分就能保障他們永遠立于不敗之地嗎?他們難道就這樣讓父母照顧一輩子?……像這樣的“分數上的巨人,生活中的矮子”,是根本不能適應未來世界發展變化的形式與日趨激烈的競爭態勢的。另外,由于社會經濟與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社會競爭日趨激烈,加上高校擴招給大學生就業帶來的巨大壓力,社會對大學生提出的素質和能力的要求也愈來愈高。大學生的素質與能力的培養,絕不是通過四年大學生活就能速成的,而是有一個從中學到大學的日漸積累的過程,尤其需要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相互支持與促進?;A教育與高等教育共同強化對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鍛煉,才能為學生鋪實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從高中走出的學生絕不能是高分低能的社會半截人,高中同樣面臨著如何將學生由單一的學分機器逐漸轉變為能夠適應未來發展形勢、朝氣蓬勃、身心健康而樂觀的全面人的重任。這就給中學和大學共同提出了一個問題,就是如何通過課程、交流與互動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做好大學、中學的教育銜接工作。
教育要培養什么樣的人?這是先哲們一直深思的問題。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創造真正的人,這才是你神圣的職責?!倍罢嬲娜恕钡降滓邆淠男┨刭|,各個國家、各個時代都有著不同的標準。就中國當代教育來看,2010年7月出臺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以下簡稱《規劃綱要》)要求“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推進培養模式多樣化,滿足不同潛質學生的發展需要。探索發現和培養創新人才的途徑。鼓勵普通高中辦出特色”。這就從宏觀層面為新時期的我國高中教育指明了發展的方向,整體規劃出了高中教育的宏偉藍圖,成為高中教育發展的路標與指針。具體到單個個體來看,不妨以筆者所在的桐鄉市高級中學為例。作為縣級市的一所省重點特色示范高中,桐鄉市高級中學這幾年的優秀生培養處在浙江省前列,領先嘉興大市,這與我們明確堅持的素質全面、人格健全、個性鮮明、具有社會責任意識、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育人目標是分不開的。我們在發展中始終恪守《規劃綱要》要求的“多樣化發展”“培養模式多樣化”以及“辦出特色”三大準則,而堅持這些準則的一大要求,就是要求我校與大學進行深層次的溝通。只有進一步跟高校溝通,我們的育人目標與大學的育人目標才能更好地實現有機對接,搭建起一個更好的輸送優質人才的平臺,積極探索出一條特色化辦學的新路。綜上所論可知,重點特色示范高中與優質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有機對接,是出自多個角度的通盤考慮,是出自多個層面的現實需要,也是出自多層次的綜合考量。無論是從理論意義還是現實意義上看,高中與大學的銜接,都是大有研究必要的重要課題。
2009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明確將旅游業定位為“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人民滿意的現代服務業”,要求把旅游業作為新興產業和新經濟增長點加以培育,重點扶持?!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提出要適應國家和社會發展需要,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探索多種培養方式,形成各類人才輩出、拔尖創新人才不斷涌現的局面。旅游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是超前發展的,但作為培養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旅游高等教育卻未顯示出相應的“超前性”,由于教育理念、教學模式、課程設置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大多數旅游院校仍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即教師講述、學生聽課為主的教學方法,專業技能課程講授多操作少。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及基本素養與社會需求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亟待改進?!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開發活動課程,增強學生科學實驗、生產實習和技能實訓的成效”,這賦予了高校第一課堂專業知識講授之外的第二課堂和第三課堂新的使命。旅游業作為第三產業重要組成部份,具有應用性、實踐性、創新性等特點,并隨著國家乃至全球經濟發展而不斷得到提升,對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也隨之提高,探索“三個課堂聯動”旅游管理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第一課堂即課堂教學平臺,是高校理論教育教學的主渠道,為第二、第三課堂提供基本理論知識和方法論上的指導;第二課堂是圍繞理論教學組織開展的多種實習實踐平臺,可分為專業競技活動、實習活動、學生社團、志愿服務、文藝體育等幾個方面,第二課堂是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使學生在第一課堂所學的專業知識得到充分的應用、展示與強化;第三課堂是創新創業平臺,分為學術科研、勤工助學、就業創業等活動,是第一、第二課堂的進一步拓展,是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叭齻€課堂聯動”是第一課堂、第二課堂、第三課堂圍繞“立德樹人”的核心目標在教育教學上的相互聯動。三個課堂是培養學生“知識、能力、素質”有機體系中互相依賴的子系統,三者的有機聯動是構成培養體系的關鍵?!叭齻€課堂聯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思路分為如下三個方面。一是創新實踐的價值取向。三個課堂聯動的價值取向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旅游管理專業人才。二是關聯互動。抓住二三課堂與第一課堂專業教育的關聯點,以專業素質教育的理論探索和實踐經驗來引導第二課堂、第三課堂,以緊扣第一課堂專業教育的第二課堂、第三課堂的全面開辟與精心組織去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三是主體參與性。第二課堂、第三課堂是第一課堂的延伸及補充,是在教師引導下,根據學生愛好、興趣、專業特長,自主組織或參與的一種教育學習活動,第二課堂、第三課堂以學生的主體參與性為特征,有利于激發學生個體系統的自主性,激活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一)緊扣第一課堂教學內容,制定第二課堂素質拓展行動方案知識、能力、素質一起構成人才的基本要素,人的素質又可分為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業務素質和身體心理素質。這些素質僅靠教師的課堂傳授是無法學會的,只有通過制定緊扣第一課堂專業知識的二三課堂素質拓展活動方案并切實落實才能得以有效發展。在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中,除重視系統地傳授旅游管理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外,如運用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專業技能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應該重視傳授學生“為人”與“做事”方面的知識,培養學生社會交往、合作共事、職業倫理、社會責任感和創新能力。以上這些基本素質與能力的培養就是二三課堂的主要任務,因此根據旅游管理專業特色,緊扣第一課堂,制定第二課堂素質拓展方案是旅游管理高等教育的重要內容。
(二)發動專兼職教師,構建學生二三課堂教師指導團隊目前很多高校第二、第三課堂活動的主要承辦者是學校共青團組織或學生社團,二三課堂活動的開展基本由團委或學生工作輔導員義務指導,這些指導零散、隨機,缺乏長效機制,使得二三課堂活動不成體系,雖然活動開展得歌舞升平鑼鼓轟鳴,但嚴重脫離了第一課堂的教學內容,沒能體現出專業的延伸性。重視第二課堂師資隊伍建設,發動專兼職教師,構建學生二三課堂教師指導團隊,完善二三課堂導師制度,是將第一課堂專業教育與第二第三課堂緊密結合,推動二三課堂有效運行的有力保障。
(三)改革旅游管理培養方案,促進“三個課堂聯動”將“三個課堂聯動”的培養路徑寫進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培養方案之中:在第一課堂中,專業課教師充分論證理論知識結構的合理性;“第二課堂”體系的設置針對“第一課堂”對知識儲備的要求,有針對性的進行課程和實踐性教學環節的設置和配合,同時加大實驗等環節的分量;第三課堂融入一二課堂的要求,側重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
(四)采取措施,大力推動“三個課堂聯動”有效運行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第一課堂是主渠道,二三課堂是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平臺。要實現任何一項教育目標,沒有相關部門的配合和支持,沒有經費及必要設施的投入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建立三個課堂聯動的保障機制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確立第二第三課堂指導小組。由分管學生教學工作的副院長、分管學生工作的副書記領導、旅游管理系系主任和相關課程教師組成第二課堂指導小組,對“第二第三課堂”進行框架設計、實施指導。其次,經費保障。目前,許多高校經費緊張,有限的經費主要保障第一課堂教學的使用,這就需要旅游管理專業教學單位積爭取資源,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和外界的資源,通過合作辦學或訂單辦學等形式與業界和社會合作。第三,必要的硬件支持,例如建立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實訓中心、實踐基地等,這些與第一課堂教育既密不可分又必不可少。第四,二三課堂師資的保障。專業課教師不僅要投入到第一課堂的教學,還要參與二三課堂的培訓和指導中,擔任學生專業競技大賽的指導教師、評委、創新創業導師等。
旅游業具有鮮明的外向性、綜合性、服務性和文化性的行業特性,這決定了旅游業的發展需要應用型、實戰型人才。旅游的行業特性又決定了旅游學科外向性、綜合性和強實踐性、強應用性的學科特性,要求旅游高等教育培養適應旅游業發展需要的“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應用型、創新型高級專門人才。旅游管理專業“三個課堂聯動”教學模式體系目標定位是:從現代旅游業發展對人才的需要出發,遵循高等教育規律,培養現代旅游業所需的具有創新創業意識和精神、較強實戰能力的高素質的熟練應用型和經營管理型旅游管理高級專門人才,按照“第一課堂著眼知識傳授,第二課堂著眼素質養成和能力提升,第三課堂創新創業能力”,實施“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旅游管理專業‘三個課堂聯動’”人才培養模式。旅游管理專業“三個課堂聯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由以下四個系統組成。
(一)第一課堂體系該體系包括了本科教學工程(質量工程)體系、專業課程體系和教學團隊體系三個子系統,構成扎實的教學平臺。
1.本科教學工程(質量工程)體系———通過市、校兩級精品課程、重點課程、雙語示范課程、創新實驗區、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等本科教學工程、質量工程項目的建設打造,形成引領和示范,完善專業建設,推動教學質量的提高。
2.專業課程體系———根據學科、專業方向和課程類別屬性,打造課程群,實現課程體系的優化;同時,通過采取“查陳舊內容、查重復內容、查應引入的內容”的方法改革和創新課程教學內容,致力于解決課程教學內容陳舊、重復等問題,實現課程體系和課程教學內容與人才培養目標的一致性。
3.教學團隊體系———由若干個課程教學小組組成的課程教學師資團隊,通過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創新和教育教學改革研究,提升教學能力和水平,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這是第一課堂質量的根本保障。第一課堂著眼于知識理論的傳授,是高等教育專業理論教育教學的主渠道。在第一課堂體系中,學生進行理論學習、知識積累、模擬訓練,獲得扎實的知識理論基礎。
(二)第二課堂體系該體系主要由課外活動體系、專業實習平臺二個子系統組成。
1.課外活動體系———由緊扣專業特色設計和開展的“三能一美”、“旅游文化月”、“專業素質拓展”、“學生社團賽事”、志愿者服務、文藝體育等系列活動構成,是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
2.專業實習平臺———由校內實訓平臺和校外實習基地、以及不同層次的系列實踐活動組成,是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平臺。第二課堂著眼于學生的素質養成和能力提升,是第一課堂的延伸及補充。在二三課堂體系中,學生在教師引導下,根據學生愛好、興趣、特長,自主組織或參與圍繞理論教學組織開展的多種活動,學生通過活動參與、社會實踐、頂崗歷練、實景訓練、職場體驗、海外實習,獲得素質的充分展示與鍛煉,獲得實戰技能和豐富的人文素養。
(三)第三課堂體系———創新創業體系。
(1)第三課堂創新體系通過學生科技創新基金項目、“挑戰杯”項目。
(2)第三課堂創業體系通過創業實戰平臺、愛心創業基金、學生創新創業中心、大學生創業孵化園等,鼓勵并資助學生設立創業實體公司開展創業活動,邀請成功校友、業界精英到學校進行創業實戰講座,是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
改革發展綱要指出,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要做到三個注重包括注重學思結合、注重知行統一、注重因材施教。
知行統一,即認識與實踐的統一,也是掌握知識與提高潛力的統一。從總的來說,教學是一個引領學生求知的過程,即掌握人類科學文化制度化的過程,但是,掌握知識不是唯一的目的,教學的終極目標是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人生的幸福生活奠基。而且,掌握知識的過程也要求既動腦又動手,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這樣才能保障知識的有效習得?,F實中知行脫節、重知識輕實踐的現象比比皆是,讀死書、死讀書的典型案例時有發生。提高教育質量,貫徹知行統一的觀念是重要的前提保障。學習知識就應與已有經驗相結合,與生活生產實踐相結合。由于我們的教育過分地看重知識的獲得和記憶,過分地看重考試的分數,使得我們的學生不同程度地脫離生活,脫離實踐,成為知識考試的機器,害了嚴重的知識脆弱綜合癥。
關注學生不同特點和個性差異,發展每一個學生的優勢潛能。推進分層教學、走班制、學分制、導師制等教學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學習困難學生的幫忙機制。改善優異學生培養方式,在跳級、轉學、轉換專業以及選修更高學段課程等方面給予支持和指導。健全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選拔方式,改善中學生升學推薦辦法,創新研究生培養方法。探索高中階段、高等校園拔尖學生培養模式。
綜合以上幾點,這些不僅僅是改革現有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要求,也是新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核心與精髓。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16號文件),要求職業教育要改革創新,在辦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上進行重大改革,明確提出要積極推行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把工學結合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切入點,帶動專業調整與建設,引導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
所謂“工學結合”就是教育要與企業、社會需求緊密結合,將學習內容與工作過程相結合,通過工作完成學習,其載體是綜合性的典型工作任務,在實施過程中要讓學生親自經歷完整的工作過程。教學實施中,聘請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現場專家、能手共同參與到人才培養的過程之中,以真正實現校企合作,并借助企業的設備、資源和環境,從而達到讓學生在企業平臺上學會工作的目的。
(一)專業定位。
工程測量與監理專業是以培養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高技能型應用人才為目標,本專業畢業生主要分布在鐵路、公路、測繪、建筑、工程監理、市政規劃及國土資源等領域,主要從事野外觀測、內業計算和數據處理、測量資料檔案管理、工程施工監理等工作。學生畢業后主要能從事的崗位有:測圖技術員、地籍測量技術員、控制測量技術員、施工測量技術員、工程監理員、資料員、測量儀器管理員及測量儀器市場營銷員等。
1.以職業崗位群為依據,構建課程體系。本專業秉承“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為本位”的職業技術教育理念,主動適應土木建筑工程諸領域中工程測量與監理技術崗位需求,及時跟蹤市場,認真分析和研究其發展趨勢。在人才培養方案的系統開發方面,充分體現職業崗位群的要求。依托企業,以工作任務為引領,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加強教育教學平臺(條件)建設與改革,突出專業核心能力的訓練和提高,重視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重點培養一批社會評價高、用人單位滿意、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根據本專業的實際情況,結合職業崗位群,擬定了本專業的專業課程體系。
2.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為本位,實施教學過程。本專業核心能力就是培養具備測繪、施工、監理等領域的各項專業技能。按照以上課程體系實施教學,實行“4+2”或“3+1+1+1”模式,即將理論知識學習和基本技能訓練安排在前4個學期,后2個學期重點實施生產實習(或理論教學3個學期,生產實習一個學期、再理論教學一個學期、再生產實習一個學期)。教學實施過程中突出以下幾點:
(4)重視校企合作,搭建工學結合人才培養平臺。職業教育只有“走出去,請進來”,才能實現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學校應廣泛和企業聯手,以企業為平臺,充分利用學生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參與企業的具體項目施工,協助企業完成生產任務。使學生感受企業文化和職業道德規范,體驗真實的工作環境和工作過程,提升專業核心能力,以達到由初級、中級到高級的過渡和提高。
3.專業培養規劃。首先將本專業的教學過程由簡單到復雜劃分為四個學習領域:公共學習領域、基礎學習領域、專業學習領域、專業拓展領域。其中,基礎學習領域主要任務是重點掌握各類測繪儀器的基本操作、掌握數字化測圖方法與技巧、掌握導線控制測量和普通水準測量的方法(初級測量員);專業學習領域主要任務是讓學生重點掌握地籍調查與測量、房地產測量、大地測量、建筑、道路、橋梁、隧道、地下工程、水利設施等工程施工測量和建筑物變形觀測等核心技能(中、高級測量員)。最后通過技能鑒定或實踐技能考核將學生的能力劃分為四個等級:初級測量員、中級測量員、高級測量員及能手或專家。這樣使得學生對自己有一個準確的定位,從而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
1.落實合作企業―走訪測繪企業,充分了解企業的技術、人力和任務需求,與家企業簽定“工學結合”人才培養協議。
2.制訂頂崗實習計劃―實習計劃包括生產項目內容、要求,作業標準,具體任務及實習安全、實習紀律等,讓學生充分了解和掌握工作任務、工作流程、作業標準和作業方法等,并做好知識和技能的準備。
3.制定實習管理制度―學校和企業共同研究,制定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的管理制度、考核制度、獎勵激勵制度及教師指導制度等,保證頂崗實習安全、有效,保質保量。
4.企業前期培訓―實習前企業對學生進行3-10天的培訓,培訓的主要內容包括:企業管理、企業文化、專項技術、技術規范、設備使用及安全生產等。
(二)指導與考核。
1.現場指導。學生進行生產實習期間,安排2―3名指導教師定期到企業進行技術指導,并加強學生人身安全情況的巡查與教育。
2.心理疏導。學生在實習期間會出現諸多不適應:如生產現場比較艱苦、勞動強度大、企業管理嚴、工作任務重、工作環境差等。對于學生諸多的心理問題,我們一方面通過座談、交流,對學生進行積極疏導;另一方面與企業進行溝通、協商,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也抓住這個機會對學生進行適應能力教育。
3.考核管理。生產實習過程中,考核做到“三突出”:突出學生的周考核(由各項目部負責考核);突出校內專業教師的檢查與指導;突出實習結束后的自我總結和項目評價。
(一)人才培養模式日趨完善。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使我們不僅在辦學理念上得到提升,而且使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得以完善。這種以校企合作為平臺,以工程項目為導向,以工作任務為驅動的教學模式,從而使“理論―實踐―再理論―再實踐”,不斷反復、螺旋式遞進的教學過程,不僅強化了學生的理論知識、提高了實踐技能、更提升了業務水平,達到了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二)專業核心能力和職業核心能力得以提升。通過實習總結會的考察,收效十分明顯:一是專業核心能力提高了。學生不同程度參與了地形測量、數字化測圖、gps控制測量、三、四等水準測量、建筑施工放樣、道路工程施工放樣、變形監測等工作。通過實際工作體會真實的工作過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顯著提高;二是職業基本素養形成了。通過實習,多數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高,有的學生僅憑腹稿,便能流利地講述自己的實習經歷、感想、收獲和體會。90%的學生通過實習,與人交流、與人協作的能力明顯增強,交流溝通能力得到提升。三是自我學習能力得到提升。遇到問題主動查資料、向老師和技術人員請教,出現測量精度不合格時,先分析原因,共同探討,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已成為學生的自覺行為;四是團隊意識增強了。測量工作是一項集體作業,需要相互配合的協助才能很好地完成。在工作實踐中他們學會了忍讓、學會了寬容、學會了協商、學會了相互關心和幫助;五是創新意識增強了。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務,有些同學勤于思考,經常提出一些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得到項目部的采納和認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受到企業的好評;六是思想成熟了。經過近數月的實戰歷練,他們閱歷豐富了、見識增長了,無論成功或失敗,都使他們在思想上、心理上日趨成熟。
(三)實現了多方共贏。通過校企合作,一方面企業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真刀實槍的鍛煉機會,緩解了學校資源短缺的局面;另一方面,為企業提供了人力資源,解決了其用工緊張局面;第三,頂崗實習期間,企業支付學生一定的勞動報酬,極大地緩解了學生的經濟壓力。
五、結論與建議。
實施“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是職業教育生命力之所在,值得結合各自專業的實際科學推進。同時,要使“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長期堅持下去,有三個問題值得高度重視。一是有持續、高效的合作企業支撐,這是推進工學結合教學實踐的前提;二是有一定數量、質量的專兼職指導教師隊伍,這是確保實踐教學效果的基礎;三是有系統、安全的學生管理制度,這是決定實踐教學成敗的關鍵。實踐證明,不斷拓展合作企業、構建實習指導教師庫、規范校企共管制度這三駕馬車,將使我們在“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中國動漫產業告別了高速發展時期,進入了深層次調整的轉型期——從關注產量轉變為關注產能,從追求數量轉變為提升質量,實現從傳統型向創新型、速度型向效益型、數量型向質量型、內銷型向外向型、單一贏利模式型向多元化贏利模式型的轉變,更趨理性發展。
一、動漫教育實踐中的問題。
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中國內地逐步成為世界最大的動漫加工基地之一。經過10多年的發展,大批中國動漫制作人才被培養出來。與此同時,為了迎合當時動漫市場需求特點,許多高校和培訓機構一味注重對學生動漫制作技術的培養,導致動漫制作技能型人才過剩,人才的創造力較為薄弱。一些高校的藝術專業大量擴招,課程設置長期不予調整,導致許多高校動漫人才培養結構單一,缺乏針對性。在課程內容上,重軟件技術、美術基礎課程,輕跨學科知識、應用性知識。在教學方法上,重理論輕實踐,輕素質能力養成,缺少有針對性的專業實踐課。所培養的人才以技能型為主,創意策劃能力偏低。
(二)動漫教育的引領性不足。
以來,發展動漫產業上升為國家戰略之一,動漫教育也隨之得到快速發展。然而從起,在眾多高校中,動漫專業畢業生就業難情況大量存在,高校動漫類專業就業連續三年被亮起了紅牌。此外,中國動漫教育暗藏的盲目性和功利性,給動漫行業帶來深層次隱憂,這已經在《中國動漫產業發展報告(2011)》中被明確指出。這說明我國動漫教育已經滯后于動漫市場對高素質藝術人才的需求,無法滿足動漫企業的用人要求,與市場需求發生脫節或錯位。此現象有學者總結為四個“脫節”:師資質量與教學要求脫節、理論教學與專業實踐脫節、學術研究與專業教學脫節、動漫教育與市場需求脫節。由此,動漫教育的問題表現在:動漫人才培養目標不夠明確,無明確的市場定位;教學方式落后,教學體系課程設置不規范,缺乏針對性;師資力量薄弱,教學水平參差不齊;教學設備不足,教材匱乏等。目前,高校動漫教育培養的人才沒有與時俱進,與動漫產業的轉型升級不相適應。這不利于中國動漫國際競爭力的提升,以及未來的可持續發展。
(一)更新教育觀念,重視大學精神。
大學精神是具有獨特氣質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是在大學自身存在和發展中形成的,既是整個人類社會文明的高級形式,也是科學精神的時代標志和具體凝聚。大學精神的建設不僅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需要,更是高等教育自身發展的需要。重塑大學精神,引領教育教學,對高校動漫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1.批判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隨著經濟全球化、多元文化時代的來臨,大學校園文化受到了深刻的影響,各種功利主義、實用主義思想、政治觀念沖擊或弱化著大學獨立、自由、批判的精神??萍贾辽?、知識的社會功用價值,在大學校園帶來科學與人文精神的割裂。多元文化的思潮沖擊著大學校園文化及其核心,特別是大學精神的缺失。當前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嚴重影響著高校動漫人才的培養和成長。2.強調獨立和自由教育的引領作用大學的獨立精神,一方面體現在大學自身的品格和原則,不應該在外界因素的驅使下喪失;另一方面,在大學教師和學生身上體現,自身是獨立的個體應該被每一個人都認識到,尤其是精神獨立的個體。大學的自由精神是發現知識的土壤,體現在學習自由、教學自由、學術自由和學生自由發展上。獨立和自由精神是“以人為本”精神的體現。大學精神起著引領、整合及推廣社會文化的作用,是在社會文化相融合的過程中形成的。大學獨立自由的精神體現在追求“和而不同”的思想境界。高校藝術教育應尊重動漫專業學生的自由研究、自由創作,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大膽探索、兼容并蓄。
(二)轉型期動漫人才的素質構成。
1.高素質動漫人才在高等教育領域中,素質是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需的基本條件。大學生從事社會實踐活動所具備的能力,是判定其能否成為工作單位核心崗位上最合適、最稱職的員工,也是判斷一個人是否是高素質人才的關鍵。動漫專業的高素質人才也從屬于以上范疇,人才的特點必然與行業特點相關。根據動漫產業鏈、動畫制作流程,需要前期設計人才、中期制作人才、后期合成、特效人才等。此外,還需要創意策劃、編劇人才,經營管理制片人才,動漫周邊設計、市場營銷以及法律人才等。高素質的人才是推動產業發展的原動力,制約中國動漫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是缺乏高素質動漫人才。2.強調科學、藝術、文化素質的結合科學、藝術、文化素質相結合的高素質動漫人才是我國高校培養的目標??茖W素質主要指創作者掌握較高研究價值的動漫技術和科學技術,能夠尊重事物發展的特性和客觀規律,可以從整體上提升動漫原創作品的科學性、合理性等,將科學理論、方法以及觀念融合在動漫的研發、創作及制作中。藝術素質主要是指創作者在動漫藝術方面有較深的修養,包含文學、繪畫、電影、音樂等,不僅能夠提升原創作品的藝術個性與表現方式,而且在動漫作品的原創性上有更長遠的考慮。文化素質主要是指創作者所接受的'人文社科類的知識,包括歷史、哲學、文學、社會學等方面的知識,并能通過動漫作品體現出來,通過作品反映出的綜合氣質或整體素質。高素質動漫人才并非科學、藝術、文化素質的簡單相加,而是能夠平衡這三方面對動漫原創作品的影響,科學規范地管理團隊,進行高效工作。在協調運行作品的策劃、創作、生產與銷售等環節的同時,表現出作品的人文個性,并能夠兼顧作品內部各要素的客觀性、合理性等。
1.產、學、研結合產學研結合是指企業、學校、科研單位等充分發揮各自優勢,互相協調配合,在運行過程中體現出較強的綜合優勢,并形成強大的研究、開發、生產一體化的先進系統。其實質是促進技術創新所需各種生產要素的有效組合,這種模式適合復雜科技成果的市場化應用。高校與動漫產業需求緊密結合,建立多樣實踐平臺:第一,成立動漫工作室;第二,開展案例教學、項目式教學;第三,校企聯合,提供校外實習基地;第四,加強實踐教學,構建校內外實踐教學平臺,以及模塊化的課程結構,同時設置課程平臺,如通識課平臺、專業基礎課平臺、專業創作課平臺、實踐課平臺等。改革動漫教育,構建科學合理的專業實踐課程體系:第一,了解動漫市場以及行業需求,明確動漫人才培養目標和市場定位,確定專業方向;第二,優化課程設置,開展高水平的對外學術交流;第三,提高教師的藝術創作和教學水平,為教師提供定期專業進修機會,聘請行業專家授課;第四,實行分層次培養的漸進教學模式,解決動漫專業學生能力參差不齊的問題。教研結合,培養創新型動漫人才:第一,加強藝術創新,倡導百花齊放;第二,鼓勵科研促進教學,建立完善的科研激勵機制。2.推進校企合作校企合作的優勢:第一,校企合作適應社會與動漫市場需要;第二,校企合作是一種“雙贏”模式。校企合作的模式:第一,學校引進動漫企業項目教學模式;第二,校企互動式模式,引進行業專家進校授課,師生進入企業創作、生產;第三,“訂單”式合作。各高校應從實際出發選擇有利于自身發展的校企動漫合作模式。通過校企合作,加快并促進了動漫高端人才的培養,不僅提高了高校培養動漫人才的能力,也有利于動漫企業的發展壯大,實現了校企互動合作,打破單一的人才培養模式,實現了雙贏。3.推進校校合作,教育部、文化部決定在北京師范大學、北京電影學院和中國傳媒大學實施“動漫高端人才聯合培養實驗班計劃”,并從開始培養動漫高端人才聯合培養實驗班學生。這項舉措是為培養適應國家、社會需求的動漫高端人才,以推動國家關于動漫產業發展的總體部署。6年多來,三校深入推進計劃實施,充分發揮各校教育資源優勢,借鑒國內外動漫人才培養先進經驗,以提高動漫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以創新動漫人才培養模式為重點,以加強實踐環節為突破口,形成了“三校一體、四年一貫、校企合作、協同育人”的動漫人才培養新機制。創新跨校聯合培養機制,建立了人文、藝術、技術三位一體、有機融合的動畫人才培養新模式,實現了興趣導向、多元選拔、生源質量的有機統一,促進了學生個性化發展。校校合作實現了資源優勢互補,不同特色院校之間既突出自己學校的專長與特色,也實現了校際之間的有效合作與交流。結語中國動漫產業在不斷創新發展中轉型升級。高校動漫教育要以市場和動漫產業需求為導向,更好地完善中國動漫教育體系,培養出合格的高素質動漫人才。通過動漫教育夯實中國動漫產業的基礎,推動中國動漫產業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趙小波.中國動漫產業轉型研究[m].北京:經濟社會出版社,2015.
[2]高新,屠志芬,趙慶華.動漫產業轉型期的高端人才培養[j].中國高等教育,2011(23).
[4]夏敏,甄巍,高巍華,李劍平.動漫高端人才聯合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16(12).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日益深入和經濟國際化的趨勢日益顯著,使得我國企業的國際交流日益頻繁,許多社會思潮也進入我國,企業人才培養必須要正視這一現實情況,準確把握現實特點,有針對性的做好相關準備,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具體而言,在新的歷史時期,企業人才培養面臨的如下的特點:
相對于目前我國就業壓力大的現狀,國內的員工跳槽情況也十分明顯。據有關調查顯示,中國企業初級員工的服務年限平均為2.3年,中層員工4.2年,高層員工5.8年,均比歐美企業同級員工的服務年數少3至4年。這一調查顯示,一方面,企業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往往最終難以達到應有的效果甚至是為他人做嫁衣,而另一方面則會使企業則對人才培養工作難以給與足夠的重視,導致企業沒有系統的培養體系,進而加劇了人才的流動。
隨著市場競爭的激烈,企業迫切要求能夠在盡量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時,提高員工自身的能力,使其能夠勝任更多的工作,提供更多的價值。而這就要求企業必須要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容,通過人才培養的方式,提高人員的全面素質,以滿足企業多方面的要求。特別是在競爭激烈的今天,許多新技術新產品投入市場,消費者、企業管理層對企業員工提出了更高的標準,也就要求企業人才培養工作必須適應時代和企業發展的需要,全面提高員工的素質。
任何員工的成長都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其能力的養成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別是對于一些中小企業而言,不能僅僅滿足于員工剛剛進入企業之初階段的培養,而是為其成長提供一個長期的規劃,使其真正成為一個人才,而不是簡單地一名企業員工。而現實的情況卻是不少的企業僅關注員工初期的培養,而忽視人才培養的長期性問題,使得企業難以真正培養出適合自身實際需要的人才。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企業人才培養模式必須要準確把握時代特點和員工的心理,將企業的發展與員工的進步統一起來,才能建立一套科學、高效的培養體系。具體而言,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工作。
企業人才培養的目的就是要培養能夠為企業服務的人員,能夠達到服務企業發展的最終目的。因此企業人才培養目標必須要與企業的發展相聯系,最大限度的實現企業發展與員工自身進步的統一,達到雙贏的目的。
一是用企業文化凝聚人心。企業文化就是企業全體員工衷心認同的核心價值觀和使命感。一個良好的企業文化環境能夠最大限度地凝聚員工,提高培養的效果。企業就是要通過不間斷地宣揚企業文化,提高員工的認同感,從而自愿接受企業的價值。
二是用企業發展留住人心。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員工的努力,企業人才培養就是要針對企業發展中遇到的難題,結合員工自身的實際特點,通過員工素質的提高解決企業發展中遇到的難題。因此在培養目標的確定上,企業要始終從發展的角度看問題,準確預測和找準企業發展中遇到的難題,從而為人才培養樹立正確的目標。
企業人才培養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是實現企業人才培養目標的關鍵。只有通過完善的培訓體系,才能真正實現企業人力資源的開發、保持員工持續的工作能力、塑造一流的員工隊伍。一是要建立全過程的培養體系。
人才的培養是一個系統的過程,不少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此建立全過程的體系對于加快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對于中小企業而言,其要改變以往只重視新員工培養的觀念,樹立全過程培養的思想,及時發現和了解企業員工的實際情況和企業發展的實際狀況,有針對性地開展相關培訓工作,從而提高培養的實效性。二是要建立全要素的培養體系。
改變以往重技能培養,輕素質養成的觀念,將情商管理、挫折管理、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加入到培養體系當中,真正實現全要素培養體系的建立。尤其是在當前,企業之間競爭、企業內部人員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導致企業和員工自身都面臨著比以往更多的壓力。因此將情商管理等相關內容引導到培養體系之中有助于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內部環境。
規范的管理制度有助于培訓目標的達成。一是要建立科學的評估方法。在人才培養體系中如何科學的評估是關鍵的環節。企業要樹立大評估的觀念,將評估的方法拓展到實際的工作之中,而不是僅僅局限于培養任務完成之后,通過全過程的評估能夠更為有效的了解培養對象的實際效果如何,從而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礎。
二是要建立完善的數據庫。對企業員工建立完善的人才數據庫,優秀人員進入后備人才庫,由后備人才管理小組進行動態管理。后備人才管理小組應根據后備人才各自特點,在廣泛征取后備人才和其直接上級意見后,制定有針對性的培訓計劃和培養方案,協助新員工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后備人才的直接上級在工作內容分配過程中,應注意安排后備人才參與較重要、較長期的項目,使其有計劃、系統地獲得多種新技能和重要工作經歷。
三是要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通過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能夠極大促進企業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在企業中形成“崗位靠競爭,收入看貢獻”的良好氛圍,從而進一步激發員工要求進步的熱情,也為企業人才培養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以及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在黨和國家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下,社會對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不斷的提升,所以當前我國大部分高校都紛紛開設了工商管理專業,同時工商管理專業的招生規模也在不斷的擴大。這種形式下使得高校的辦學能力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同時對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的就業也帶來嚴峻的考驗。
1.2社會對工商管理人才的要求更高。
從創新型國家戰略以及創新驅動經濟發展戰略的提出后,人才成為了企業發展的核心要素,所以高校也需要注重對人才培養機制的創新。隨著經濟的發展,對工商管理人才的要求也不斷的提升,所以還需要以高校工商管理人才的培養為切入點,承擔起人才培養的重要責任[1]。同時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體制改革的關鍵階段,現代企業的發展中需要大量的工商管理人才,推動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市場的接軌?;谑袌鲆约皶r代的發展要求,還需要注重對工商管理人才與市場經濟發展的接軌,注重對工商管理人才的培養,提升其跨界能力以及創新創業能力,推動大眾創業以及萬眾創新戰略的實施和發展。
從我國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的模式現狀分析來看,我國在工商管理人才的培養中過于注重理論的培養忽視了實踐技能的提升,同時缺乏創新精神。首先在工商管理人才培養中人才的培養方式與市場經濟的發展需求不符,從而使得學生所學的專業和崗位不統一[2]。所學非所用這也是我國高校人才培養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雖然當前部分學校也認識到了這個問題,同時也嘗試采用多種辦法解決,但是改善的程度不大。同時在工商管理人才培養中,培養目標陳舊,一直沿用傳統的人才培養目標,導致人才的培養無法滿足市場經濟的發展需求,同時培養的人才趨同化嚴重,導致學生在畢業后缺乏競爭力,綜合素質偏低。
同時,我國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的途徑單一,當前我國人才培養主要是通過學校的教育,而且高校的教育都實施的是學年制和學分制,因此在互相認可的方面也存在很多的問題。人才培養模式的傳統性,也導致網絡教學的應用范圍比較窄,無法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此外,教學的內容過于陳舊,缺乏對教學內容創新的意識。經濟的全球化發展以及科技的飛速發展使得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因此在工商管理人才培養中也需要能夠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當前我國的工商管理教育中,無論是教材還是教學內容都比較陳舊,無法適應我國的社會和經濟發展情況,同時創新力度不足。在教學過程中,還是以教師為主體,采用滿堂灌的方式,沒有意識到以學生為主體的重要作用,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低,學習效率難以提升。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20世紀前葉,一批重大化學工藝出現使得化學工程這個學科在學術界嶄露頭角,而煤和石油迅速發展也要求有透徹的理論指導與專業知識,因此作為化學工程的一級學科應運而生。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化工學科逐漸走向成熟,目前國內各大地方院校中,絕大部分開設了化工工程專業及其類似專業,為我國化學工業培養了大批人才。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高?;そ逃裁媾R著一些問題和挑戰,這也成為我們亟待改革教學模式的原因。
(一)化學工程與高新技術學科交叉發展。
化學工程涉及面廣,且涉及品種多、數量大,不僅關系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的“載體”和“橋梁”。而化工在學科上與材料、能源、化學等學科聯系越來越緊密和深入,因此在人才的培養上也應該遵循學科發展規律,培養專業化、多樣性復合人才。目前,我國高校專業教育仍然停留在過去傳統教學方式,與高新技術發展的現實有所脫節,學科交叉引起專業界限的淡化,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應在僅僅強調本專業知識的把握,更應著眼于未來,打造化工與生物技術、計算機技術等交叉發展的新型教學模式,培養多層次、復合型人才。
這就要求高?;そ逃藛T轉變教學模式,從化學教育深層理念創新入手,擴大學科內涵,改變教學設置和教學方法,開展以理論教學作為基礎,以實踐訓練為載體的教學模式,努力提高化工學科教學質量。就目前情況來看,“平臺加方向”實為不錯的選擇。近年來,我們以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以深化改革教學模式與實踐等教學項目為依托,進行了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探索和實踐。根據社會需求,調整學科專業,壓縮冷門內容,采取專業互補的形式,拓寬專業發展方向,盡可能增加知識含量。此外,化學工程專業應緊密與生產實踐相結合,通過建立不同種類的培訓基地,在打好基礎理論知識前提之外,盡可能增加實際操作的經驗,以便畢業后很快適應工作環境。
(三)教育模式落后,學生創新能力不足。
人才的競爭是一切競爭的核心。教學模式的落后直接導致學生創新能力不足,難以承擔新領域開發和高新技術研發的重任。高校教學仍然遵循過去傳統的教學模式,單一的授課模式容易導致學生缺乏學習化學工業的熱情,進而導致學生缺乏創新意識。這也是目前高校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針對上述情況,未來高校必須在人才培養以及課程教學方面有所改變,適應當今社會對化工人才的要求和化工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具體說來,可從基礎專業知識和課程改革入手,打造高素質專業人才。
(一)適應社會發展,拓展專業外延和內涵。
1.重視新興專業,與社會接軌。近年來,高新科技發展突飛猛進,與人們生活有關的各種新科技層出不窮,特別是生物化工與新能源等發展十分迅速,在日常生活與生產方面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我們高等教育院校應該抓住當前發展契機,重視新興產業的出現和發展,努力調整專業課程,與社會發展接軌。特別是生物制藥、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等作為人類的重要課題,近年來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重視,這些都是當前化學工程未來的發展方向和重要領域。高校教育應及時了解行業最深動態,調整教學方案,以適應當前化工行業發展的現狀。
2.把握發展趨勢,發掘專業內涵?;瘜W工程最早包括“化學工程”、“化工自動化”等幾個板塊,但就目前的形式看,僅僅圍繞這幾個傳統板塊展開教學已不能滿足現在的產業發展現狀,應在原有基礎上發掘專業內涵,確保傳統人才培養緊跟學科發展趨勢,不斷充實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另外,根據信息技術在化工領域應用的愈加廣泛的特點,一方面將其納入傳統課程體系,另一方面,與信息學院、生物學院等展開合作,探索和實踐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使化學工程煥發新的生機。
(二)深化教學改革,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美、英、德等西方發達主義國家早就將“通識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核心內容,澳大利亞也明確指出到高等教育的使命是輸送符合國家和全球勞動力市場需求的、有知識、技能和適應能力的優秀人才。我國緊跟世界發展步伐,也將提高教學質量作為未來一段時間教育領域發展的重要領域來把握。尤其當前我國“世界工廠”的地位,導致對于人才需求的變化速度非???,畢業生也面臨日益嚴峻的就業壓力,因此,深化教學改革,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成為當前教育領域的重點。
1.變革課程體系,注重課程質量。本著務實專業基礎,注重能力培養的原則,高等院校,特別是石油高校應認真梳理與優化傳統化工課程,同時根據現代化工發展方向和發展重點,打造適應化工人才培養的專業課程體系,這不僅要求高校對傳統課程進行整合,更要抓住重點,利用化工學科與其他學科的交叉點,拓展化工專業課程,與其他課程相互支撐,形成一個有機整理,以滿足新形式下的化學工程技術發展要求。努力提高課程質量也是當下高校發展需著重考慮的重要方面,如何將枯燥的原理課程講得精彩、生動,培養學生對于化工產業的熱愛并激發學生投身化工實業的熱情,這是衡量課程質量的.一個重要標準。根據一項研究調查顯示,在化工專業畢業生對高校教學效果等評價中,與世界總平均值相比,中國化工教育只有教師優秀與敬業精神一項略高于平均值,而包括教師激勵作用、就業所需課程深度、授業滿意度以及課程組織優劣等其他四項評選,中國的得分全部低于世界平均值。這其中尤其需要警惕的是,中國學生學習化工專業愉悅程度僅僅為67%,這一成績遠遠低于美國、澳大利亞以及英國等同類學生,這一調查結果也給我們化工教育從業人員敲響了警鐘。
2.加強創新實踐教學環節?!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實踐教學環節對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高??衫米陨碣Y源和外部條件,從實驗教學和實習教學兩方面加強學生實踐能力。高??衫矛F有實驗室,開設大量綜合性、設計性、研究性等實驗項目,將創新能力培養融入實驗教學過程中,啟發學生主動探索創新,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實習教學作為化工專業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過程中也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過于單一、落后的教學模式很難適應當前瞬息萬變的就業環境,必須積極的組織實習教學,建立高效與高新技術企業之間的合作關系,通過人才輸送等渠道加強學生與企業之間的聯系,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并在實習教學過程中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3.構建優良育人環境。在我國高校教育領域,過去往往過分強調“教書”,而忽略了“育人”;過分強調“教學”,而忽略了“教育”。這種情況導致的結果就是,高校畢業生很多時候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所學專業僅僅局限于課本知識,缺乏應有的動手操作能力,或者所學知識與社會脫節,最終不得不背棄自己所學專業。西方教育在之前的發展過程中也曾出現過類似情況,而中國目前這種情況則相當突出。我們如何吸取發達國家的經驗教訓,將可遷移性技能培養作為基礎知識領域外的重要環節,努力培養學生可遷移性技能是高校教育的必由之路。除了這些基礎知識的培養外,更應該注重大學生心理健康與道德品質方面的培養,學生可通過良好的素質進行自覺地學習與提升,很快適應未來的就業崗位與就業環境,這是高校未來人才的培養方向。在高校課程設置過程中,以專業知識為主線,以可遷移性技能培養為輔線,增加學生團隊合作的機會,進一步提高學生合作精神和交流理解水平,不斷提高大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其成為社會與企業放心人才。
三、結語。
我國高等教育正面臨來自知識經濟與新科技革命的沖擊和挑戰,科技與人文及其他學科的交融、滲透,使得學科與學科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特別是對高?;瘜W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石油院校為代表的高等教育院校必須適應新的發展形勢,遵循原有學科基礎上,依托國內外化工產業發展大背景,結合本校本專業的特色以及社會需求,勇于探索,勇于實踐,才能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并在激烈的人才競爭中取得先機,提高畢業生整體素質,從而保證高校在競爭中不斷發展、壯大。
摘要: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對高職學生養成教育工作具有積極促進作用,也使教育過程的四個因素發生一定變化。與之相適應,高職學生的養成教育工作要采取新形式,運用新方法,增加新內容。
高職學生的生源層次復雜,質量參差不齊,文化素質普遍偏低,不良行為習慣偏多,自我約束能力不強。實踐中明顯表現出“知行不一”的特點。雖然有人認為“養成”教育對已屬青年的高職學生是多余的,但是,“青年”不等于“成年”,“成年”不等下“成熟”,“成熟”不等于“成才”。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對全國四百名杰出青年調查的結果表明,個人成才所受影響最深的階段不是初中以前,許多杰出青年的成才“沖刺”是從高中之后起跑,大學時期加速,并在改革當中成就事業的。這就使得加強高職學生養成教育更有其特別重要的意義。另外,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正改變傳統的“以學校和課程為中心”,建立和推行“l:學結合、校企合作”培養模式。[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廣義而言就是利用學校、社會兩種教育資源和教育環境,在學習期間交替安排學校理論課程學習和校外頂崗工作,塒學生進行“知識+能力+素質”培養的一種教育培養模式iii。研究,把握,利用1:學結合培養模式給高職學生養成教育[作帶來的機遇,必將極大地提升工作水平。
1.1為學生養成教育提供了一個有效平臺。
對提升教育管理的實效性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工學結合培養模式徹底改變了過去學院式的教育形式,注重教學過程的開放性和真實性,學生在實際生產環境中所接受的影響、教育和啟發是學院武教育無法比擬的。如通過參加企業的實習,學生了解和熟悉了企業的生產管理模式,特別是對生產過程及技術有r親身體驗和明確認識,有利于激發學生對學爿和訓練的積極性,促使他們主動加強有關專業知識學=!=和技能訓練,養成嚴謹求實的學風和:[作作風;學生在乍產一線參加勞動,有助于學生樹立勞動觀念;在實習中有的學生還能得到一定報酬,解決部分學費問題,有利r培養自力更生、自強自立精砷等。
1.2有助于學生職業道德的塑造和職業素質的提高。
企業環境對學生思想德的塑造具有積極作用,特別是對學牛職lk道德的塑造職業品格,職業素質的養成具有更加直接的作用。良好的企業文化,企業風氣、企業氛圍、企業輿論都是通過學生的耳濡曰染.內心體驗和情感的熏陶實現的,對學生思想品德具有積極的熏陶和潛移默化作用。i: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教學中,老_j幣傳授的職業道德理論與企業要求相融合,并迅速轉化為現實的職業行為當中,i大l化為學生的職、信念,養成了良好的職業j慣。企業聘用員l:的要求和標準,企業優秀員1:的表現,都反饋大量企業文化的信息,如對員工職業道德水準的要求,洼重塒員j:誠信晶質.敬業精砷、責意識等方面的考核情況,都對學生產生涂刻、積極的影響,引領學不斷加強職、道德方面的養成。
1.3充分利用企業環境資源對學生綜合素質。
能力的形成和發展的約束,規范作用,會成為一種很好的養成教育企業環境對學生思想政治品德的發展.職業素質的養成.能力的提高.行為的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約束和規范作用。如企業環境中的條例、準則、守則起著直接規范約束實習學生思想與行為的作用。弄虛作假、遲到退、違反操作規程等現象是絕塒不允許的。環境還可以通過暗示、模仿、輿論等心理影響和作用束約束和規范思想行為。如當實學生走進生產車間,自然會主動熄滅香煙,著裝必須符合生產要求,否則就成為安全隱患。學牛在真.實的企業環境中頂崗實習.對學生的崗他職業技能是一個極大的提高過程,通過實習,學增強了自信心.提高r號業實踐能力并對現代化工廠職工的基本要求.應具備的職業素質有了較深刻的體會,為就業奠定了基礎。學生畢業后能較迅速地適應企業環境,縮短r入廠適應期。通過實習,炭現了學生個體的社會化,增強r社會適應能力,使學牛存實踐中啟發、訓練創造性思維,并有利于樹立基層觀念,培養提高敬業合作意識、自律意識。
為了能夠更好的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創新,則可以成立專業指導委員會,成員由專業教師和專家共同組成,通過開展深入的調查,從而對畢業生的就業崗位和崗位群進行明確,并在此基礎上開展職業崗位分析工作,對畢業生需要具備的知識不、能力和素質進行明確,從而對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進行確定。同時還要對社會所需要的人才進行準確定位,職業素質通過對人才進行準確定位,確保自己需要培養技能型人才和具有良好職業素質及科學文化素質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從而為生產、建筑、管理及服務等第一線做好人才儲備工作。
(二)構建以培養職業能力為宗旨的教學模式。
第一,要建立教學內容遴選機制。職業教育的課程內容需要具有較強的針對性,需要以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和態度目標等三個方面為主,同時在對課程目標確定時還需要充分的考慮到企業對職業崗位的要求,對教學內容進行遴選;第二,對于當前職業教育教學的內容需要根據職業崗位和職業能力培養的要求進行整合,并在此基礎上構建以職業崗位作業流程為導向的模塊化課程結構;第三,改革教學方法與手段。在當前職業教育教學方法選擇時,不僅需要根據專業和課程特點進行選擇,同時還要遵循“教、學、幫”合一的總體原則,重點實驗、實訓和實習等環節進行重視,有效的將實習、實訓和產品加工結合起來,確保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在實踐中進行有效的應用,從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三)構建“雙師型”教師培養模式。
為了更好的提高職業院校教師的專業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院校需要與企業構建聯合培養專業教師的機制,制定相關的措施,鼓勵教師深入到企業實踐中去,努力提高專業教師的實踐能力,從而使“雙師型”教師的比重不斷增加,建立一支具有豐富教學經驗和實踐經驗的骨干教育隊伍。
(四)加強實習實訓條件建設。
在當前職業教育工作中,政府需要加大財政的投入力度,從而強化職業教育實習實訓設施和設備的建設。同時學校也要科學的進行規劃,加強實習實訓設施和設備的建設工作,確保其科技含量能夠達到企業現場生產的水平,以此為基礎上建立實習實訓室,從而使學生一些基礎能力訓練在校內即可完成,在校內建立仿真的職業環境。同時還要與校外企業合作,建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使學生能夠頂崗實習,從而強化職業教育教學的水平。
職業教育的發展需要更好的與時代發展相適應,滿足全球經濟發展趨勢的需求。特別是在人才培養模式上,更需要立足于社會需求,以企業急需人才為導向,從而培養出真正的高技能性實用人才,使職業教育的作用更好的發揮出來。
校企“雙軌”運行模式和創新創業的“雙創”發展新理念落腳于優秀人才培養全過程已成為一種發展態勢。商務精英班遵循“素質+能力+品味”的培養定位,踐行“雙軌+雙創”人才培養模式設計理念,人才培養全過程實行考核與淘汰交互進行,商務精英班的人才培養實踐體現了目標、實踐、過程和成果的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并實現了“政校企生”四方共贏,但仍存在人才培養模式標準專業嫁接困難和人才培養成本加大的弊端。
大眾化高等教育已經普及,為滿足多元化和多層次高等人才培養的需要,大眾化高等教育與精英教育必須和諧發展,但是誰可以搶占先機呢,精英教育是對體量最大和普及度最高的高等職業教育的一種反思。高等教育的階次分為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高職教育,高職教育處于高等教育鏈系中的最末端,卻也處于職業教育的頂端。高等教育的普及性體現為最大數量的學生群體都進入職業教育領域,而中職教育或合并升格或消亡或勉強維持,職業學校似乎成為考試成績不理想學生的合理場所,在這個場所里,學生或者意志消沉,渾渾噩噩虛度美好學習時光,或者思而進取,苦練職業技能,增加職業文憑技能含金量,或者介于二者之間,混得一張文憑,這三種類型構成了高職生的眾生百態。市場營銷專業作為開設商科類專業高職院校的一個基礎專業,其培養規模已經較大,招生規模也趨于平穩,但仍需面對就業質量一般及職業崗位門檻低的問題。當前,現代學徒制、二元制培養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如火如荼,說明了校企“雙軌”運行的重要性,而國家大力提倡的創新創業的“雙創”發展新理念亟需在高校學生群體中得到熏陶乃至養成,那么,在“雙軌+雙創”的背景下,市場營銷專業如何更好地借助校企合作資源,融入“雙創”理念,組建商務精英班以實踐商科類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就顯得尤為迫切了。
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是我國大學發展轉型的一次挑戰,也是提升高等教育整體實力的一次考驗[1]。高校是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直接主體,專業是實施創新創業教育的載體?!笆袌鰻I銷專業橫跨管理、經濟、法律等學科,對語言與文字表達、人際溝通以及分析和解決營銷實際問題的能力要求較高,”[2]而這些能力則是創新創業能力的奠基石,因而市場營銷專業成為創新創業教育的首選專業之一就帶有必然性和天然性[3]。將創新創業教育實踐融入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全過程,以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為主要任務,將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列入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開設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及創新思維與創新方法課程,特別與創業訓練有關的項目管理、企業管理、風險投資均應列為學習實踐課程。校外企業積極拓展人才儲備策略,與學院深度融合,校企雙軌道運作,并積極吸取和融入新時代元素與現代化手段,在此背景下,創新創業的訓練工場——商務精英班應運而生,并將其定位為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模式創新的探索者、創新創業文化的傳播者和商務精英人才的孵化者。校企合作可以實現產學合一,那么校企能否培養精英人才,使精英人才成為行業發展的優秀干部,使精英人才成為猶如“黃埔軍?!碑厴I的優秀分子,理想路徑應規劃為打造校企深度融合平臺——“筑巢引鳳”,提供雙創陣地;選拔優秀在校生進入商務精英班——“鳳引九雛”,提升雙創能力;培養商務精英人才——“雛鷹展翅”,提高雙創成功率和滿意度。學院與企業只有深度合作才能進入雙軌人才培養運行的良性軌道[4],即擁有實施創新創業教育的“肥沃土壤”,商務精英班站在校企合作的契合點,實現了在校學習、在校就業、在校創業和在校創新,縮短了學生的社會職場適應期,減少了用人單位崗位培養的時間成本。所培養的商務精英班學生創業不僅創造了就業機會、緩解了就業壓力,也激發了青年人的創新精神;同時還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區域經濟發展。當然,探索路上曲折前進,需要正視與解決商務精英班學生雙創過程中缺乏技巧和智慧點子、缺乏平臺資源整合能力和缺乏恒心信心的問題。
(一)商務精英班的人才培養定位。商務精英班生源主體為市場營銷專業學生,營銷類專業是人才市場出現頻率較高、供需量較大的專業之一[5],市場營銷專業學生培養的是營銷策劃的“編故事”能力、創新創業的“寫故事”能力、宣傳組織和營銷管理的“講故事”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完成故事”能力。市場營銷專業優先引入創新創業教育,優先鍛煉學生在校創業與職場訓練,提高學生畢業后創業的成功率,提升學生畢業后的就業質量,凸顯商務精英班的品牌效應,造就學校、企業、學生和社會多方共贏的美好局面[6]。有別于市場營銷專業傳統的人才培養定位,商務精英班以優質商務職業能力養成為培養目標,依托合作企業產業鏈和?。ㄊ校┦袌鰻I銷學會,以商務工作過程為導向,以實踐營銷任務和營銷項目為內容,實現商務管理精英要求的“素質+能力+品味”的培養定位,讓精英班的人才懂業務、精管理,既能掌握人文知識和管理專業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又能掌握市場調查研究、企業推廣、商務談判與溝通、營銷商務策劃與管理、經營管理、質量與成本管理、客戶服務與管理、項目開發與團隊管理、公關與廣告策劃8大商務專業技能,還能養成較高的藝術表演、藝術欣賞、文學創作等人文素養,同時具備良好的抗壓能力。拔高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規格的商務精英班秉承“高定位、強基礎、拓能力、重實踐、重創新”的指導思想,深入滲透企業文化、人文素養和戰略思維,使得培養成才的學生既懂得專業知識又掌握專業技能,既有優秀的管理能力又具備深厚的人文素養,在商務實踐中精禮儀、會唱歌、會舞蹈、會駕駛、會調研、會文書、會演講、會策劃、會推廣、會談判、會理財、會信息管理、會團隊組建(即“1精12會”),成為思想目標有高層次、交際有高品性、管理有高品質、學習和工作有高效率、生活有高品味(即“5高”)的業界商務精英人才,為其實現職業生涯新高度打下高規格基礎。
(二)商務精英班的人才培養設計。商務精英班在人才培養過程的設計上,注重突出職業能力和職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構建“人文素質修養模塊+專業核心模塊”雙模塊,打造“實踐教學體系、素質教育體系、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三體系。商務精英班以培養大學生的專業技能與職業素質為重點,學生圍繞某個營銷項目或任務,綜合運用營銷知識,依據一定的評價標準,完成某個單項或綜合的營銷職業工作[7]。商務精英班的培養注重專業技術水平和創業能力的考評,使教學考評與就業創業結合。商務精英班的培養堅持以能力為本位,開展與各類型企業的深度融合,深層次實現學校與企業互通、基地與場所同享、上課與上崗融合、畢業與就業銜接,實現企業用工與人才培養的無縫對接。在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上,按照典型工作領域確定學習領域,以職業崗位生產性綜合實訓為核心構建專業課程體系;實現營銷場所(超市)與教室合一、學生與員工合一、教師與師傅合一、教學內容與工作任務合一、作業與“營銷成果”合一、企業培訓與技能鑒定合一的“六合一”,積極實施“雙證書”制度,大力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商務精英班做到對學生的就業競爭力負責,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負責,對學生的職場核心素養養成負責。
(三)商務精英班的人才培養安排與考核。商務精英班的人才培養模式采用“雙軌+雙創”模式,即在學生原有學習專業不變動的基礎上,校企雙軌,經過筆試、面試和綜合考核合格后被選拔獨立成班,既要接受本專業的常規教育,又要在規定時間里接受創新創業的精英化教育模式。一年級為“夯基礎”階段,完成通識課程的教育和職業基礎課程的教育,考取普通話、英語和計算機能力等級證書;一年級下學期開始進行商務精英班人才的初選,被選拔成為商務精英班的學生在二年級進入“培素質”階段,完成精英班特設職業核心課程和職業拓展課程的教育,參與課程實訓實習主要任務,聘請產業鏈中的中高層主管進行點對點指導,在“商務嘉年華”系列活動(含省級以上職業技能大賽)平臺中滲透企業文化、人文素養教育,期間交叉進行兩次綜合考核,考核不合格學生回歸普通班;三年級上學期進入“拓能力”階段,導入企業cis體系等占位更高的職業能力課程和人文素養課程,考取職業資格證書和駕駛證書,定位商務精英人才進行實踐實訓;三年級下學期進入“考核派遣”階段,商務精英班學生必須通過15項技能指標考核,主要包括語言技能水平、社交與禮儀水平、計算機技能水平、駕駛技能水平和心理抗壓水平五項水平,以及音樂表演能力、舞蹈表演能力、商務演講能力、商務調研能力、商務寫作能力、商務策劃能力、商務談判能力、商務廣告制作能力、商務信息處理能力和團隊組建與管理能力十項能力,各項技能指標有相應具體指標描述點,考核權重為水平類占比各10%,能力類占比各5%,順利通過考核的學生派遣到合作企業,由合作企業匯總安排到各個相應崗位進行為期半年的頂崗實踐鍛煉,并作為合作企業的儲備中層干部使用。
(四)商務精英班的人才培養創新。商務精英班的培養是一種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其培養過程秉承以人為本、寬口徑入、窄通道出的新理念,在商務精英人才培養過程中既做到夯實基礎,鎖定并厘清崗位工作任務和工作流程,實現“1精12會”目標,又做到拓寬視野,鍛造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發展能力,達到“5高”標準。商務精英班的人才培養創新最終體現于目標、實踐、過程和成果的創新。
1.目標創新。商務精英班通過推行“廠校一體”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強調課程工作任務化、工作任務課程化、學習過程工作化和學習環境職業化,構建了知識講授、能力培養、創新創業教育的一體化課程體系,實現了人才培養目標的科學系統設計。
2.實踐創新。以人才培養目標對接用人需求、專業對接產業、課程對接崗位、教材對接技能為切入點,深化實習內容改革。將商務精英班培養主體分解成若干個崗位,再將每個崗位分解成若干個技能元素。根據商務精英班教學計劃要求,結合行業的人才需求和崗位要求,科學、合理提煉崗位核心技能,由行業、企業、學校和有關社會組織共同研究制定實訓大綱,編寫具有鮮明職業特色的高質量培訓教材,注重實踐性和可操作性,按照國家職業資格證書考核的要求,制定實訓考核標準。
3.過程創新。通過課證融合方式鎖定行業認可度較高和職業能力提升較明顯的考證項目;通過職業項目化課程改革,實施精細化教學質量管理,找準商務精英人才培養的載體;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突出真實職業環境下的“做、學、教”,走“學校主導、企業跟進、課證融通”的“廠校一體”人才培養道路。
4.成果創新。通過推行集團企業考核就業、市場自主擇業和企業補償學費就業的“三就業”模式,拓寬商務精英班的人才畢業上崗的“零過渡”及“高質量”的就業渠道。商務精英班的培養過程中形成校企雙軌并行的合作道路,促進創新創業內容在高校的實施,既打造了校企合作培養精英人才的“金名片”,又樹立了創新創業落地實踐的“紅旗幟”。
基于“雙軌+雙創”人才培養模式實踐發現,以市場營銷專業學生為主的商務精英班人才培養實現了“政校企生”的四方共贏,政府達成了創新創業理念的落地,實現了高校畢業生就業尤其是高質量就業的社會和諧穩定目標;高職院校完成了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頂層設計的目標,在一定程度上清晰了高職教育在商科類專業人才培養的模糊地帶,豐富和完善整個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框架和理念,實現了區域經濟發展所需的高端技術技能型人才的智力支持目標;企業通過與高職院校的全程有效對接,既達到了職業技能人才培養方案圍繞企業特點與需求的有效設計和調整,也縮短了企業所招聘員工的“職場適應期”,改善了企業中層管理干部儲備不足的窘況,同時,企業也可利用高職院校的有效通道進行人才培訓、員工繼續教育和技術難題課題公關;職業院校的畢業生由社會眼中的“藍領”逐漸過渡到“白金領”,有助于增強畢業生的高質量就業信心,拓寬就業視野,放大職業生涯發展格局,提升職業核心競爭力。校企合作是高等教育特別是職業教育發展的主流,創新創業是政府大力提倡的理念,二者結合就構成了“雙軌+雙創”的人才培養模式,職業教育落腳于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在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運行中,工科技術類學生由于實踐操作的可測量性和工作成果的可檢驗性,容易得到校企雙方的認可,但是商科類學生的培養有別于工科技術類學生的培養,培養質量的優劣很難達成共識。市場營銷商務精英班的模式提供了一種檢驗商科類專業學生人才培養質量的標準,該種標準能否順利嫁接到其它商科類專業,需要經濟管理專業的設計者和執行者在實際中不斷加以調整和完善,同時精英班學生與普通班學生的不同培養模式無疑疊加了執行者的工作量,加大了學校在實訓實習和校企合作的投入,增加了高職院校培養的成本,這些問題需要在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過程中加以正視和提出有效對策,也是商科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進一步探討的重點。
[2]連翠芬。市場營銷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探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30):115.
工商管理專業結合了大量實踐教學活動,具有應用較強的特點,其基本理論建立在對經濟學與管理學理論的探討,因此必須運用更加現代化的精準的教學手段才能夠確保這一專業的教學決策性與管理性得到良好的踐行。據筆者對這一專業教學現狀的研究發現,工商管理專業教學過程中多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這將無法實現工商管理專業的最終教學目的,實現該專業的本質教育價值。因此,重點圍繞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新途徑進行探索,論述該專業的教學模式建設性價值,并對此進行細致化的闡述。
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及科學化的綜合技術與人文科學融合,使得現代教育與社會人才需求適應性也在不斷增強。為此,必須針對現代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加以創新,圍繞社會實踐性缺口需求提出建設性教育改革,為社會培養更多的杰出人才,同時也是提高高校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徑。密切關注社會人才培養需求,才可以確?,F代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端口更貼合市場實際需要。如今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為社會創造了更大的財富,而這些財富的獲取則需要企業具備更多的專業性工商管理人才。為此,在社會人才缺口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高校工商管理教學改革必須緊密圍繞社會建設性需求,進行教育培養模式創新。這對于現代人才培養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一)教學體系不嚴謹。
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方向是為企業輸送更多中高層企業管理人才,這一教學方向的特性決定了該專業需要更加注重實踐機會的獲得。然而,部分高校因外在條件不足,缺少足夠的機會將學生輸送至各大企業,完成知識技能的實訓,因此只能采取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方式。由于缺少足夠的知識運用意識,部分學生很難有效將課堂知識靈活運用于實踐活動當中。此外,教材版本與社會實踐需求相矛盾也是目前教學中的主要問題。陳舊的教材版本及理論案例并不利于學生獲取社會時事動態。而教材的編寫需要多年的實踐考察才能完成,因而教材版本經常會出現與社會現實不匹配的現象。在這種背景下,即便部分學生在勤奮學習的助力下完成教材書本知識的有效汲取,但是在實踐中卻經常面臨無法使用、不適宜使用的情況,這對學生技能的養成十分不利。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既無法完成知識的靈活運用及獲取,也無法做到個人思維與技能的有效創新。在新時期的教育理念當中,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新意識是現代教育所重點培養的。
(二)教學實踐環節的缺失。
作為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都極為重要的應用性學科,在工商管理的知識體系當中,蘊含了大量幫助學生解決行政管理問題的內容。然而這些知識內容,必須通過實踐才能幫助學生加深知識印象,并調動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培養解決問題、發現問題能力。古板的教學思想、單一的教學模式及灌輸式的學習方式,導致對實踐性教學的重視不夠。實踐理論操作環節的缺失,傳統教學案例當中的事例陳舊,導致許多學生在了解這門學科知識的過程中逐漸喪失學習的積極性。在缺少實踐環節的教學體系當中,無法深刻領悟這一專業教學內容的實踐性意義。這將嚴重限制學生對知識內容的反思,無法有效實現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另外,由于高校教師多為碩博畢業后直接走進大學校園執教,缺少相關的實踐經驗及執教經驗,必然會導致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思想及教學理念仍停在舊體系當中。學生在舊教學體系當中獲取知識,必然無法有效跟進新型工商管理理論。此外,受教學資金有限的影響,部分高校工商管理專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由于缺少足夠的硬件設備而將學生的實踐活動壓縮至非常窘迫的地位。在很多情況下,教學活動的成績與能力評定多采用傳統筆試形式,這對于學生的活性思維與語言表述能力培養十分不利。忽視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創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培養,極大地挫傷了學生進行實踐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1]。
如今是信息時代,也是知識經濟的時代。而知識經濟本質便是創造及創新,唯有養成創新意識,培養創造能力,才可以確保國家經濟的繁榮昌盛。國家“十二五”規劃提出,要突出培養造就創新型人才隊伍,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2]。這一政策目標的提出,為國家人才戰略儲備提出了標志性方向。因此,工商管理這一實踐性專業,務必從時代發展的角度看待學生的培養需求,并針對市場建設性需求以及企業經濟改革需求,創新教育制度及人才培養模式。將教育的重心放在教學體系的實踐性價值營造,從多元角度培養學生,加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一)明確培養方向。
明確人才培養方向,注重人才教育模式與社會建設性需求的有機結合,不僅符合國家對現代人才儲備的根本戰略方向,同時也是現代教育制度視角下,人才培養與發展的前提。首先,要了解創業創新型人才的本質,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指導高校圍繞以現代社會與企業發展需求,加強提高學生的素養。創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是基于社會市場經濟視角下,通過課程的學習與模擬,幫助學生獲取更具時代精神意義的創新技能手段。同時也是為了將高校的人才培養從傳統專項人才,轉化至面向先進制造企業與服務業等組織,培養技能更加突出,知識更加扎實且具有創新能力與思想的高素質綜合人才。通過對教學方向的分析,高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目的才能夠更加明確,從而幫助高校建立更貼合教學實際需求的教學策略。
(二)注重教學體系的實踐性價值。
工商管理專業所涉及的課程種類非常復雜,涵蓋多門社會學內容。其中課程內容包括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實習課程、高級專業課程四個模塊[3]。不同的教學模塊在學生培養的過程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成為學生能力養成與價值觀形成的助力。其中,基礎課程所面對的主要是以學科基礎知識及人文科學課程的內容。通過學習基礎課程,學生才能夠獲取這一專業的本質內容,了解并掌握這一教學專業的教學方向及教學結論。而專業課程是在基礎課程的基礎上完成知識的進一步鞏固與升華,主要內容為專業骨干課程。通常工商管理專業的專業課程教學思路與教學內容是針對該專業的改革思考而設計的,能夠重點反映這一專業在教學過程中對于不同人才的實用需求。而實習課程則是通過多種課題研究模式,使學生能夠在實踐的過程中完成理論知識與學術知識的掌握。在此過程中,學生將前往實習企業參與實訓鍛煉,從而完成對于知識技能的具體練習,內化知識。最后是高級專業課程,這一教學模塊重點研討的是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這將使得教師能夠獲取更多的學術研究信息,同時也是幫助企業獲得更加豐富的管理經驗的手段。結合教學案例與高級專業課程研討,能夠幫助提高學生的分析、決策及管理能力。
(三)培養多元立場的校企聯合。
實踐是學生完成對個人技能掌握信息反饋的重要途徑,學校必須通過多種渠道完成學生的技能實踐目的。從多元立場角度,加強校企之間的聯合力度。這將有利于學生掌握豐富且扎實的學習理論。學??稍诖笠?、大二期間,開展為期兩年的基礎知識與專業知識學習。在大三期間安排為期一年的實訓機會,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將理論知識付諸實踐,從而完成理論知識與專業知識的有效結合。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導師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導師負責安排學生參與企業實訓,加入實訓企業。教師首先通過調查表了解學生未來的發展方向和學習需求,并根據平日的課堂學習能力表現,安排學生在企業適當的崗位完成實習活動。此外,在學生實習過程中,學校應加強與企業之間的互動,通過邀請企業人員做兼職導師,更好地指導學生了解學習問題,并予以解決。這個實習過程注重培養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動手能力[4]。最后在大四開始為期一年的高級專業課程,負責收集與分析學生在實習當中遇到的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運用實踐理論的分析方式幫助學生鍛煉決策思維,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與加強管理技能和水平。
(四)導師教學制度的應用。
為了確保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學習水平能夠得到實時關注,并完成階梯型進步,在實踐活動過程中應采用導師教學制度,確保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受到足夠的教育輔佐。采用獨編班授課的方式,制定專項化學生能力養成方案,設置專職培訓導師(每位導師僅指導3-6人)。此外,這一教學制度應用的前提是,師生必須時刻保持聯系,并在定期的成果匯報過程中完成導師對學生實訓情況的分析和檢驗。最后,導師可以定期帶領學生參與各大創業實踐活動,在實踐的過程中學習,并于學習的過程中指導學生,從而使學生能夠得到綜合能力的提升。
現代教育正在一步步的改進過程中,唯有緊密結合社會發展需求,創新教育制度改革,才能實現為社會輸送更多的專業型人才,這是基于國家經濟發展及政策改革的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同時,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完成制度與模式的經驗總結與分析。在借鑒前人成果與經驗的同時,取長補短,逐步完善教學制度上。此外,創新型人才培養還要側重于科學化的理論知識導入及新時期人才的實踐教學模式互動,這樣才能夠確保學生的理論與實踐能力同時得到提高,成為復合型專業管理人才。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382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