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寫計劃書可以讓我們更好地安排時間,提高工作和學習的效率。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計劃書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一直以來,幼兒園的音樂教育呈現小學化現象,重技能訓練,輕主體意識、學習興趣,幼兒整日圍著教師轉,對教師的話唯聽是從,機械地記誦不感興趣的東西,是被動的沮喪的學習者。教師也好象是知識的傳聲筒,以課堂教學為中心,上課是基本活動,“教師講,幼兒聽”、“教師做,幼兒看”、“教師指示,幼兒做”,總是很認真的教唱兒歌,讓幼兒記住歌詞、旋律、以及音樂所要表達的感情。教師較重視唱歌的技能技巧訓練,忽視幼兒自主學習的培養;因此,這種傳統的教育觀念,嚴重束縛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創造思維,幼兒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在音樂教學過程中難以體現。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首歌曲是否適合幼兒,我認為首先看它能否激起幼兒學習的興趣和欲望。在我們的教材上,有許多好歌,但并不一定適合幼兒認知,因為有些歌詞太陳舊復雜,幼兒不易于理解;有的歌曲內容與幼兒的生活經驗偏離了,所以歌曲的選擇影響著幼兒學習的質量。那么怎樣的歌曲適合幼兒呢?我認為只要幼兒感興趣的、健康的、能給幼兒帶來愉快情緒的歌曲就適合幼兒。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背艘恍┙浀涞膬和枨?,一些與當時國內外重大活動相關的流行歌曲,甚至有些電視劇里的插曲,有時代性,也適合幼兒歌唱。孩子們對于新事物比成人來得更加敏感,更易于接受。那些歌曲一出現,如《老鼠愛大米》、《對面的女孩看過來》等,他們往往表現出極高的熱情,我們在教學中對歌詞或一些旋律進行適當的改編,將音樂與美術整合,可以讓他們在輕松愉悅的狀態下自然啟動美好情境,提高審美情趣。幼兒在學的過程就會學得更加快樂。在實踐過程中,我發現幼兒比較難掌握的問題,如:符點音、頓音、音的跨度以及唱歌時的感情,在此時便迎刃而解了。所以我們老師應有的放矢地為孩子們選擇歌曲,因為孩子們是社會的人,也是“與時俱進”的人。
經常聽到一些老師抱怨:一次音樂教學活動下來,孩子們還不記得歌詞,更不用說什么有表情,有感情了。在音樂教學中不是對幼兒死板的填鴨,我們應采用靈活多樣的組織形式,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培養孩子的想象力、思維能力和表現能力,為他們營造積極、自主學習的氛圍。
1、角色探究法。針對有情節有角色的歌曲,讓幼兒在探索歌曲中不同角色的表達和情感的過程中,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如歌曲《小紅帽》、《小狗抬轎》這些歌曲都是孩子們喜歡的故事角色,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們能夠融入角色的感受音樂的魅力。
2、音畫轉換法。音樂是表情達意的藝術。幼兒恰恰具有喜形于色、感情外露的特點,他們還難以用言語表達他們內心的情感和體驗。這個時候教師如果借助能為幼兒所理解的圖畫、符號、幫助幼兒理解歌曲,通過互動,可以幫助幼兒有效地記憶歌詞、表達情感。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老鼠畫貓》中,我結合教育掛圖,引導幼兒觀察小老鼠畫的“怪貓”,引導幼兒用語言描述“怪貓”的外型并欣賞歌曲。結合掛圖幼兒很快就理解、熟悉歌曲內容。
3、情景互動法。借助歌曲所表達的意思來設置情境,讓幼兒參與到情境中來,通過在情景中的游戲、談話學習歌曲。如《老師,讓我親親你》、《祝福歌》等。
4、暢想生成法。在簡單理解詞意的基礎上不直接教歌詞,而是引導幼兒通過大膽想象或遷移以往的知識經驗,經過過濾、組織來創編歌詞生成歌曲,培養幼兒的創新精神。如《搖籃曲》、《小河之歌》、《夏天的雷雨》等歌曲。
經過我們幼兒園教師在音樂教學中的大膽創新,使幼兒在有效的激勵和喚醒中,去感受、欣賞、表達,使幼兒學會了學習、創造、發現和探索,其主動性、探索性、創造性得到了很好的培養。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薄敖逃顒拥慕M織與實施過程是教師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過程”。音樂教學中不能照本宣科,盡量減少對幼兒統一的約束和要求,應發散幼兒的思維,體現課堂的靈活性。教師在上音樂活動課的時候,首先要有豐富的感情,老師的感情對幼兒具有強大的感染力。教師應尊重幼兒,平等對待每個幼兒,在師生互動中幼兒愉快輕松,主動積極,形成一個良好、溫馨的氛圍。這樣才能達到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熱愛。教師只有改變觀念,才能在音樂教學中傾聽幼兒的愿望,其次在可行情況下滿足他們的要求,教師要善于對幼兒在音樂活動中的發現、創造給予鼓勵,讓每位幼兒有充分展現自我的機會,讓幼兒成為活動中真正的主人。允許幼兒提出意見,并共同探討解決辦法,呵護幼兒的好奇心,培養幼兒的自信心,真正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與幼兒共同成長。
1、在音樂活動中感受演唱歌曲的快樂。
2、學習用不同的速度演唱歌曲,感受做勤快人的'積極情感。
3、能嘗試創編更多的歌詞來表現勞動場景。
1、與歌曲相關的圖片。
2、磁帶、錄音機。
1、談話導入:“什么人是勤快人?什么人是懶惰人?”。
2、初步欣賞歌曲,理解歌曲內容。
(1)教師范唱歌曲,幼兒說一說歌曲里唱了什么?
(2)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圖片。
(3)教師范唱歌曲第一段,師幼一起檢查圖片順序,并通過提問引導幼兒理解歌詞。
3、學唱歌曲,并嘗試用不同的速度演唱歌曲,
(1)老師彈唱歌曲,幼兒跟隨老師哼唱。
(2)師幼對唱歌曲。
(3)幼兒分組接唱歌曲。
4、幼兒集體演唱歌曲,并嘗試創編更多的歌詞。
(1)幼兒集體演唱歌曲。
(2)教師引導幼兒嘗試用不同的速度演唱歌曲。(勤快人做事特別認真、有激情,演唱時速度較歡快。懶惰人不做事,沒力氣,演唱時速度較慢。)。
(3)幼兒用不同的速度演唱歌曲。
(4)教師引導幼兒嘗試創編更多的歌詞。教師:勤快人還會做些什么事情?
(5)幼兒嘗試用自己創編的歌詞演唱歌曲。
教師引導幼兒觀看幼兒用書《勤快人和懶惰人》。
1、學唱歌曲,接觸京劇旋律,對京劇感興趣。
2、初步了解歌曲旋律特點,感受歌曲中特有的京劇韻味,并學唱歌曲。
3、激發表現欲,體驗音樂帶來的快樂。
1、京劇錄影vcd。
2、小竹籃若干。
一、欣賞老師表演“撿豆豆”(動作提示附后)。
議論:你聽了這首歌,有什么感覺?
——提示孩子感受京劇。為了讓孩子比較鮮明地感受京劇,老師在表演的時候,應該穿上相應的服裝。
二、欣賞京劇片段。
議論:京戲和我們平時的唱歌、跳舞有什么不同?
三、學唱歌曲。
1、提著小竹籃,跟著老師邊唱邊舞。
——如果孩子對京歌的歌詞旋律,不太清晰,可以聽鋼琴伴奏的歌曲。但是表現時,還得用京胡來伴奏。
鋼琴伴奏時,孩子如同唱一般歌曲一樣,但是,京胡伴奏,孩子們自然而然地把嗓子提起,這時,京歌的味道就很濃了,孩子們也為自己的變化而興奮,于是興致大增。
2、孩子表演,老師配上京劇的鑼鼓節奏。
——這個活動,可以讓孩子在角落學習中繼續把玩,直到可以為i大家演奏或伴奏。
活動中,許多孩子對京胡非常感興趣,所以,也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玩一玩京胡。
1、能用自然好聽的聲音唱歌。
2、能感知ab兩段音樂的不同,并唱出a段歡快的音樂,b段優美的音樂。
(一)、入室律動。
(二)、復習歌曲《好媽媽》。
(三)、歌唱:《郊游》。
(1)教師與幼兒一齊回憶郊游的`快樂,引導幼兒說唱歌詞。
(2)放錄音帶《郊游》,引導幼兒聽出有兩段“不同的”音樂。
(3)學唱歌曲,教師用不同的動作帶幼兒唱歌,讓幼兒感知歌曲的節奏和ab兩段不同的“情緒”。
(4)教師與幼兒一齊按歌詞合節奏地進行歌表演。
(三)、音游:《小花貓和小老鼠》。
(四)、出室律動:《小白船》。
錄音機、錄音帶、貓和老鼠的頭飾。
今天我們大家相聚,共同交流探討音樂教育,我感到非常的高興,根據培訓的安排,我就這幾年來我縣音樂鄉土教材的所做、所思、所想跟大家作交流,不妥之處,懇請大家批評指正。
(一)強化學習培訓,效果明顯。x年,我縣被省教育廳列為全省15個開展農村藝術教育實驗工作試點縣之一,全面實施中小學課外文體活動工程。校外活動中心承擔了此項活動,多次派我到x等地參加音樂鄉土教材的培訓,培訓的內容有鄉土教材的編寫整理、各民族器樂、民族民間舞、和聲、合唱指揮等等,在培訓期間,我注重把x的民族民間音樂藝術帶出去,每次展演都得到專業人士的充分肯定。(相關圖片展示)。
(二)注重挖掘收集整理,音樂鄉土教材結碩果。自從我縣被納入農村藝術教育實驗縣以來,活動中心切實增強責任感,主動跟縣文化館、文聯、電視臺等單位聯系,依靠我縣民族民間音樂、總結整理收集出具有民族特色的音樂作品、篩選出適合編入補充課堂教學的教材內容(圖1部分鄉土教材)。在此期間,我走訪過很多地方,收集了很多的民族民間的音樂藝術,漢族的洞經古樂、花燈、滇戲、仙燈、魚燈、茶燈、皮影、揚琴、臺閣、魚鼓、耍龍舞獅等民間文藝;佤族的清戲,傣族的嘎光、傣戲、麒麟舞、白象舞等;傈僳族的上刀山、下火海絕技及跳嘎、三弦舞等;阿昌族的蹬窩羅等優秀民族文藝(圖2相關視屏圖片展示)。以及各民族的山歌、情歌、小調、敘事詩、民間故事、諺語、歇后語、童謠、藝術歌曲、作品等等(圖3相關音頻、圖片、文字展示)。我發表制作過很多的關于x民族民間音樂藝術的論文、課件,都獲得獎勵,20xx年被省教育廳評為藝術實驗縣的先進個人(圖4讓鄉土藝術之風吹遍x山寨課件展示)。
(一)內外聯動,借助外力是關鍵。搞好音樂鄉土教材要多與相關單位、相關人多聯系、多交流,間接獲取別人的知識。
(二)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是核心。充分利用業余時間到民間去采風,獲取直接音樂,再及時總結提煉,效果會更好。
(三)善于撲捉,留意生活是基礎。鄉土音樂來自民間,來自生活,要發掘好地方的鄉土音樂教材,必須留意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善于撲捉有意義的素材,外出時要帶上攝像機或照相機,隨時撲捉有意義的瞬間。
內容與要求:
1、感知秋天的季節特征,觀察各種動植物的變化。
2、了解秋季人們如何收獲,樂意參加各種收獲活動,體驗豐收的喜悅。
活動名稱:樹葉。
活動目標:1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關注自然現象的興趣。
2嘗試使用音樂符號來替代他物并體驗音樂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紅色和黃色的小樹葉若干。
活動過程:
一交流秋天的秘密(關注:幼兒的想象力)。
1教師:深秋到了,你們在路邊發現什么多了?
2教師:樹葉寶寶都飄落了下來,你們覺得樹葉寶寶會飄到哪里去了呢?
師總結:樹葉寶寶飄到了這么多地方,他們感到非常的快樂。
1教師:今天老師請來了小黃葉和小紅葉來做客,我們用歌聲來歡迎他們好嗎!
2小紅葉說我的顏色是紅紅的,我和mi寶寶是好朋友,小黃葉說我的顏色是黃黃的,我和sol寶寶是好朋友,請你仔細聽一聽鋼琴媽媽和誰做好朋友?如果你聽到的是mi寶寶請你站到小紅葉那邊去,如果你聽到的是sol寶寶請你站到小黃葉那邊去。
師生合唱歌曲《秋天》,最后彈到mi或sol音上,幼兒站到相對應的樹葉前。
3請你找一個樹葉寶寶做朋友,并向他們打個招呼。
第一遍:我們再聽聽看這是是誰的朋友來了。歌曲《秋天》,mi,mi,mi,這是誰的朋友?。ㄐ〖t葉),小紅葉和mi寶寶是好朋友,那讓我們手拉手圍個圓圈圈,一起數數有幾個好朋友。
第二遍:幼兒手拿樹葉邊飄邊唱歌曲,sol,sol,sol.。.。.。.
教師總結:今天鋼琴媽媽找來的小黃葉和小紅葉是一樣的。
4教師:請你找一個跟自己不一樣顏色的樹葉寶寶,想想你要飄到哪里去?
幼兒回答自己飄到了哪里。
重復一遍。
三送樹葉回家(關注:幼兒游戲的規則意識)。
教師:天已經很晚了,小黃葉和小紅葉該回家了,你們準備用什么交通工具來送他們?
教師:我們請兩位司機來送他們吧。
活動目標:
1.知道六一節是全世界兒童的節日。
2.學習唱十六分音符及間奏,體驗節日快樂的心情。
活動準備:
走與跑錄音帶、《小鴨子的舞》錄音帶、小鴨頭飾。
活動過程:
1.幼兒聽音樂,《走著去,跑回來》,引導幼兒感受音樂的變化,知道走的音樂慢,跑的音樂快一些。
2.幼兒在音樂的伴奏下走著去,跑回來練習走與跑的動作,音樂反復的變化,加強幼兒對快慢的感受與辨別能力。
3.歌曲:“慶祝六一兒童節”
(1)“六月一日是全世界小朋友的節日,我們生活在今天感到無比的幸福和快樂,六一的歌是甜甜的,六―的花是香香的,六一的小朋友個個都是美美的?!?/p>
(2)幼兒欣賞老師范唱《六一的歌》。
(3)隨老師有節奏的朗讀歌詞。
(4)學唱全曲,輔導幼兒唱準歌曲中的十六分音符、間奏,體驗節日的快樂,用歌聲表達愉快的情感。
4.復習《我有玩具大家玩》、《大雨小雨》。
(1)《我有玩具大家玩》吐字要清楚,聲音由弱到強,表現出我有玩具大家玩,友好的情感,利用領唱,齊唱練習。
(2)《大雨小雨》。
幼兒分組,一組唱大雨,―組唱小雨,分組唱時注意銜接的要緊湊、自然,節奏準確合拍。
5.欣賞:《小鴨的舞》。
(1)幼兒安靜的欣賞《小鴨的舞》。
(2)分段聽:(1)—(11)要求幼兒集中精力聽音樂,從歡快活潑的音樂聲中聽出小鴨子在高興的跳舞,速度稍快。
(12)—(20)啟發幼兒從音樂的表現手法上聽出小鴨子很高興的游泳,速度較慢。
(21)—(25)小鴨子們游泳后又繼續愉快的跳起舞來,速度稍快。
結束部分:
幼兒戴上小鴨頭飾,在老師的引導下聽音樂做動作,感知音樂的快慢與表達的內容關系。幼兒自然地離開教室。
1.在多次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發現歌詞重復的規律,并學唱歌曲。
2.感受數量遞減的規律,理解其含義,記憶歌詞并學唱歌曲。
3.能與合作表演的同伴相互支持與協作。
1.在活動室地面上用線畫兩根“圓木”。
2.磁性教具1套。(包含池塘背景和3只小青蛙)。
3.號碼牌2套。(數字為1-3)。
4.音樂磁帶、錄音機。
(一)集體復習歌曲《頭發、肩膀、膝蓋、腳》。
1.師:讓我們一起來唱《頭發、肩膀、膝蓋、腳》這首歌,邊唱邊整齊地做動作。
2.師:這一次,我們把歌詞“頭發”藏起來不唱,用拍手來代替。
(二)幼兒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
師:今天,我們要學唱一首新歌,唱的是什么小動物呢?請你們聽一聽、猜一猜!(教師彈奏旋律,只唱歌詞中“啊嗚啊嗚啊嗚”和“呱呱呱”)。
師:你們猜是哪種小動物?說給大家聽一聽!
師:你們猜得對不對?聽我來唱一唱!(教師邊范唱歌曲,并演示磁性教具)。
(三)幼兒感受歌曲內容,并初步學唱。
1.師:小青蛙去游戲,開始的時候,共有幾只青蛙坐在池塘邊的圓木上?(教師出示3只青蛙,放在磁板上)3只青蛙已經準備好了要去捉蟲玩游戲?,F在我們一起來唱一唱!(教師邊演示教具邊帶幼兒學唱全曲)。
(四)教師播放音樂磁帶,幼兒進行表演唱。
1.師:我要請3個小朋友扮演青蛙,蹬在“圓木”上游戲,誰愿意來試試?(教師給請到的“小青蛙”每人掛一個號碼牌)。
2.師:你們看,3只青蛙跳水的`順序已經排好了,誰是第一個?誰是第二個?……現在請按號碼牌順序蹬在“圓木”上。大家來看看,他們蹬的順序對不對?現在我們一起唱歌,唱到青蛙“跳進池塘”時,“小青蛙”就按著順序跳水,然后到自己的座位上和大家一起唱歌。
3.師:你們看,池塘邊有兩根“圓木”呢!這次我們可以邀請更多的小青蛙來游戲了!
4.教師先請3個幼兒,等他們自主排序之后,再開始游戲。
教師根據幼兒掌握序數概念的情況不斷增加游戲難度。在以后的音樂游戲中,有意識地要求幼兒控制排序的時間,總結出更多的合作經驗。
在幼兒園,音樂教育的內容包括歌曲韻律活動,樂器演奏,欣賞等四大類型。在我們那到一個音樂教育教材時,首先要確定它是屬于哪個類型。如果是歌曲,就要求教師在組織各項音樂活動中注意培養兒童對聲音的高低、強弱、長短及不容音色的感受力,如果是韻律活動,就要求教師注意培養幼兒對音樂的旋律、節奏、力度、強度及表演力……總之,不管是哪個類型,教都需要考慮到幼兒對音樂感發展的要求,還應考慮到幼兒在認知、情感、個性、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
由此,我們可以意識到,學唱一首歌曲或學一個韻律表演,對幼兒來說并不是簡單的聽聽。唱唱、跳跳,而是在多方面接受熏陶和教育,幼兒正是在這樣日積月累的過程中成長著。幼兒園音樂教育對幼兒的發展的促進作用,已遠遠超過我們已有的認識程度。
音樂是兒童生活的靈魂,大凡健康的兒童生來就喜歡音樂,嬰幼兒對音樂具有一種本能的反應。豐富的音響、鮮明的節奏、動聽的音調會使他們情緒激動,表情愉快。音樂在時間中流動、運動的形態,不斷地產生著新的變化,其音響對感官具有強烈的刺激作用。特別是音樂的節奏,間接地影響到血液循環,呼吸甚至內分泌,和人的心理更有著密切的關系。音樂也是最善于表達、激發情感的藝術,它可以使幼兒興奮,也可以使幼兒鎮靜,消除緊張心情,獲得情感的平衡,通過廣泛的接觸表現不同的情感內容的音樂,幼兒的情感世界將逐漸變的豐富、充實。音樂可以帶給人快樂,并將幼兒引發對世間一切的興趣。
藝術活動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開拓人的交流手段,使人們得到更多的心與心的溝通。音樂內在的節拍、節奏,合奏中聲部的安排、律動、舞蹈中的動作的編排,音樂游戲規則等等,都使幼兒在一種愉快的“不強迫”的形式中,養成自愿遵守規則的習慣,培養了自律、自我激勵。也正是在這些活動中,幼兒體驗到集體創造的愉快,學習與他人非詞語的交流,默契合作,學會理解、接納、欣賞他人。
音樂教育不僅能培養和提高幼兒的音樂能力,增強幼兒的審美能力,幼兒能夠在音樂活動中通過感受美,體驗美,表現美而逐步獲得身心發展的和諧美,并的得以健康成長。幼兒只有學會認識音樂、駕權音樂、學會尋找體驗音樂的美,才能進入音樂的天地,并借助音樂獲得積極的人生經驗,全面、健康地發展。
1、初步感應樂句短短長,并能用肢體動作加以表現。
2、在通過觸感游戲和情景游戲中初步學唱歌曲。
1、幼兒學具:枕頭、紗巾。
2、音樂:不同曲風的搖籃曲,《小枕頭》vcd音樂碟。
3、圖片:《搗蛋精靈的動動鼓》故事圖
一、幼兒入場。
二、故事引導: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講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搗蛋精靈的動動鼓》
三、肢體感應樂句
師:現在老師要請小朋友們來和枕頭玩一個游戲,請你們哄枕頭寶寶睡覺,記得哄枕頭寶寶睡覺的時候要拍拍它們,親一親它們?。úシ艃杀橐魳纷龊逭眍^寶寶睡覺樣)誰的枕頭寶寶睡了呢?一起去看看吧!走到別人的枕頭寶寶面前的時候要輕輕地蹲下來看,不要把別人的枕頭寶寶吵醒了?。úシ乓魳罚┪覀兊恼眍^寶寶都睡了,請你們輕輕的'把它放在我們的小登子上睡吧!
四、觸感游戲
五、情景游戲
師:小朋友們都累了吧?現在老師來當媽媽,你們來當寶寶,寶寶每個人拿一條紗巾當被子蓋在肩膀上,閉著眼睛像睡著的樣子,媽媽來唱搖籃曲給你們聽,看看哪位寶寶睡得最好、最香,等會才有精神跟媽媽去外面玩游戲哦?。ń處煶枨靶≌眍^”哄寶寶睡覺)
六、結束部分
師:寶寶們起床了,你們睡得好嗎?那想不想跟媽媽到外面玩游戲呢?(想)那我們一起學小鳥飛出去玩游戲吧!(播放“小枕頭”音樂出場)
音樂和詩歌一樣都是美麗的語言,優美動聽的音樂會陶冶情操,給人享受和熏陶,最為重要的是,音樂教育有利于幼兒創造力的形成,由此可見音樂的重要性,本文將對音樂教育如何培養幼兒創造力進行分析探討。
音樂在很大程度上是引領時代潮流的符號,而只有不斷創新才可以引領,才能廣受歡迎處于不敗之地。因此音樂教育中,教好專業知識是基本,培養幼兒創造力才是精髓,是重中之重。
筆者將分別從:創造力培養的必要性、音樂教育現狀、培養幼兒創造力的有效對策,三個部分進行闡述。
一、創造力培養的必要性。
幼兒園音樂教育的開展有利于幼兒創造力的形成,想,讓其思維更加明朗化,同時能讓幼兒更好的感受音樂的美,生活的美。但是,很多幼兒園音樂教育的開展的教學中,其教學手法以及內容都比較單一,且枯燥乏味,缺少新鮮感,而且其教學方法過于陳舊,根本無法有效激發幼兒興趣。
由于傳統教學模式,音樂教學質量也隨之降低。為培養幼兒創造力,教師可以采取多種教學方式,增強幼兒審美。
音樂教育還具有培養幼兒自主性的作用,通過對幼兒的行為作出引導,幼兒能夠更好發現美并認識美,從而能夠讓幼兒的心靈美得到一定升華,讓其形成新的思維觀念,能夠更加有效解決問題,為其創新思維的培養作出了相應的鋪墊。在現在社會環境下,創造力對幼兒今后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力。因此,教師需要針對幼兒作出相應的創造力的培養,為其以后的發展提供一定的條件。
我國不論是在哪一學習階段還是哪一門科目上,其教學模式都完全類似,沒有區別,這種根深蒂固的教學模式既刻板單調,又在很大程度上扼殺了幼兒的創造力,音樂教育也不例外。
本來音樂教學應該是個很輕松快樂的過程,讓幼兒能夠享受并愿意主動去學習,而目前的音樂教學卻把這門課程當做理論課程一樣去教,完全沒有將音樂的靈魂和精髓講出來,更別提所謂的創造力的形成,幼兒學得累不說,最終還是沒有任何長進,竹籃打水一場空。
另外,很多幼兒園的教師并不是音樂專業出身,有些音樂教師還是由其他學科教師兼職的,這種現象尤其在農村幼兒園十分常見,這一問題也為幼兒音樂素養的形成,創造力的提升起到了阻礙作用,不利于幼兒的全面發展。
三、培養幼兒創造力的有效對策。
綜上,筆者對幼兒園音樂教育現狀進行了分析,從中發行了諸多問題。由于傳統教學模式,幼兒對音樂課程逐漸喪失了興趣,教學質量也隨之降低。針對這一現象,如何有效開展音樂教學活動,培養幼兒創造力,已經成為了教育界必須立即解決的問題。筆者將就幼兒創造力的培養進行探討。
(一)樹立創新思想。
要從源頭上進行創新,也就是思想。當思想的結被打開不受任何禁錮的時候,思想才可以稱之為思想,它像獲得了自由、得到了重生一樣,可以天馬行空大膽發揮,這樣一來新的點子或是奇妙的方法都可以想的出來,打破原有的東西讓人眼前一亮,極具吸引力,這就是創新。有了創新思想,自然而然就可以發展創新教育,創新教育就這樣有了切入口和良好開端。
所謂音樂是不是都是唱出來的呢?唱出來的音樂才是真正的好音樂呢?先放一些唱的比較好聽的音樂,舉個例子:教師在教授《小雨沙沙》時,教師可以播放下雨的視頻供幼兒欣賞,并設置相關問題:小朋友們,你們聽過小雨唱歌嗎?你想知道小雨是怎樣唱歌的嗎?這是幼兒會積極踴躍,有的說:小雨唱歌是嘀嘀嘀的,有的說:小雨唱歌是啦啦啦的。教師要充分啟發幼兒進行思考,并將自己的觀點表現出來,不受傳統教學所限制,這對于幼兒創造力的形成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創新教學方式。
教學方式對于幼兒創造力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例如,教師可以讓幼兒伴著音樂節奏玩“貝殼捉小魚”的游戲。具體來說,教師要先劃定一個自由活動的區域范圍,并分配好“貝殼”和“小魚”的角色,在沒有響起音樂節拍的時候,幼兒全部都蹲著扮作“石頭”。如果響起某種音樂節拍,扮演“貝殼”的學生就要馬上去抓“小魚”,而扮演“小魚”的學生就要想方設法“躲避”貝殼的抓捕,直至這個音樂節拍結束,學生再次變回“石頭”。在一輪游戲中,也就是某個音樂節拍從響起到結束的時間段內,“小魚”一旦被“貝殼”拍到立刻淘汰,當然,如果“貝殼”沒能抓到任何一條“小魚”,也會被淘汰。
在結束游戲之后,教師再對“活著的貝殼和小魚”進行統計,并給予優勝學生適當的物質和精神獎勵。這樣的游戲具有一定緊張感,在游戲中幼兒必須靈活運用自己的大腦、不被淘汰,充分激發了幼兒的思維,有利于幼兒創造力的形成。
又例如:教師在教授《開火車》這首歌曲時,教師完全可以將游戲策略應用其中,要求所有幼兒站成一排,隨著音樂的播放來開展游戲,教師將小鈴鐺準備好,跟著音樂節奏來搖晃小鈴鐺,火車開得慢,鈴鐺敲得慢,火車開得快,鈴鐺敲得快。通過游戲的應用,幼兒不僅能掌握音樂的節奏,同時還形成創新意識。
結束語。
幼兒階段是幼兒學好音樂的關鍵階段,為了幫助幼兒形成創造力,教師必須對傳統教學策略及時轉變,為幼兒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其次,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善于引導,開發幼兒頭腦,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一、選擇不同的音樂素材提高幼兒分辨音樂的能力。
在進行音樂欣賞時,教材的選擇直接關系到幼兒對音樂欣賞的興趣。選材應注意幼兒的可接受性、可接納性。不同的音樂會帶給幼兒不同的感受。
當然,音樂的選材是很重要的,要能吸引幼兒。有一次我讓幼兒聽一首鋼琴曲,幼兒不感興趣,因此只顧做自己的事,對音樂置之不理??梢?,音樂的選材必須貼近幼兒生活,能讓幼兒有切身的體驗,他們才能對音樂產生表現的欲望。
幼兒教育的全部藝術就在于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調動幼兒主動求知的積極性,只有當幼兒需要的時候,教師的給予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在以往的音樂教育中,老師往往忽視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沒有給他們充分自由的活動空間,過分的注重技巧訓練。如在學律動時,老師一遍又一遍教舞蹈動作,幼兒機械地重復學,使本來很好的音樂活動變成枯燥無味的動作訓練,幼兒的興趣隨著一遍一遍的“不對”聲遞減,其實,在教學中,只要充分調動幼兒的表現欲望,讓他們在自編、自創中探索,產生動力和自信感,有了學習的興趣,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得到了發展。
為音樂作品創設一定的情景,將抽象的音樂形式以可聽的、可視的、可說的、可演的形式展示給幼兒,有利于幫助幼兒理解音樂,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而接受它。如教幼兒學習歌曲《豬小弟》,老師若只是按傳統的方法教幼兒打打節奏、按節奏套歌詞,老師教唱、幼兒學唱,勢必提不起幼兒的興趣,要想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也是非常困難。但如果換一種方式,老師先不急于讓幼兒了解歌曲的旋律節奏,而是通過創設情景,讓幼兒了解“豬小弟”這個形象,在了解的基礎上進而模仿角色。這樣,在教學活動中,幼兒將不僅僅是在學習唱歌,而且還在享受唱歌,因為他們不再是被動群體,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在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中,孩子高興,老師也輕松。
三、音樂欣賞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
音樂欣賞是幼兒園音樂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能有效提高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理解力并能豐富音樂想像力。我們認為,音樂欣賞具有以下作用:
(1)音樂欣賞是向幼兒進行美育的重要途徑。音樂教育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現力,即幼兒的音樂審美能力。而音樂欣賞則能萌發幼兒初步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愿望。如《進行曲》(選自《胡桃夾子》組曲)是一首很美的作品,樂曲中音高、節奏、速度、力度、風格截然不同的三個樂段的鮮明對比,描述了小丑進場、小丑變魔術、觀眾歡笑的歡樂而幽默的場面。幼兒欣賞這些作品,能從中體會對生活的感受與理解,抒發情懷,愉悅身心,體現音樂的真、善、美。
(2)開闊幼兒音樂視野,提高幼兒音樂聽覺能力。在幼兒園的音樂活動中,歌曲占有相當大的比例,而幼兒年齡小,聲帶短而窄,音色單一、稚嫩,發聲器官尚未成熟,難以表現各種體裁、風格的歌曲,教師在選曲上受到局限。音樂欣賞往往可以彌補其它音樂活動所選曲目在風格、體裁及藝術手法上的不足,讓幼兒充分欣賞、接觸大量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各種中外音樂作品,能提高幼兒的音樂品味,開闊幼兒的音樂視野,發揮他們的想象力。
但音樂活動中音樂欣賞的這一部分一直是我們老師們困惑最多的環節,不是滲透的不夠沒有讓孩子們盡興,就是滲透的太多讓孩子們沒有放開思想與手腳。所以在音樂欣賞過程中,幼兒的情感體驗往往過于膚淺,仿佛“蜻蜓點水,一觸即飛”,流于表面和形式,沒有實質的內涵。有時甚至就是一種無動于衷,看起來活動過程熱熱鬧鬧,而其實孩子們的情緒體驗都處于浮躁狀態。
音樂欣賞的對象是音樂,而音樂是抽象的、流動的、非直觀性的,必須通過聆聽來完成欣賞的活動,而兒童認知卻具有直觀性、具體性和可視性的特點。因此,音樂欣賞過程對于幼兒來說是較為困難的,孩子的認識特點與音樂的特質所產生的矛盾也給教學帶來了許多的問題,這是幼兒園音樂欣賞教學必須解決的教學矛盾。因此,欣賞活動進行前首先要讓幼兒學習傾聽聲音,分辨聲音。在我們周圍的環境中,無論是自然界還是社會生活中都充滿了各種聲音,應該充分利用日常的點滴時間與機會,讓幼兒去聽一聽各種不同類型的聲音,例如:關門窗的呼呼聲、風吹的呼呼聲、下雨的……在快樂中接受音樂的熏陶。
總之,語言是思維的載體,也是思維的工具,老師們把音樂中感悟到體驗到的情緒、想象、感動用語言有的放矢地表達出來,在老師的活動上孩子們作到了領悟音樂的輕快緩急、張弛有序,在音樂和肌肉運動的和諧契合中感受音樂所帶來的美的享受。音樂或是輕柔浪漫的,或是鏗鏘激昂的,孩子們的動作和音樂相融相合更好地表達了音樂,音樂便能分享,成為了兒童的依托。教師在音樂欣賞過程中處于合理的進退,語言優美而不平白,使音樂變得美和神秘,使孩子的心靈得到了升華。
1.知道六一節是全世界兒童的節日。
2.學習唱十六分音符及間奏,體驗節日快樂的心情。
走與跑錄音帶、《小鴨子的舞》錄音帶、小鴨頭飾。
1.幼兒聽音樂,《走著去,跑回來》,引導幼兒感受音樂的變化,知道走的音樂慢,跑的音樂快一些。
2.幼兒在音樂的伴奏下走著去,跑回來練習走與跑的動作,音樂反復的變化,加強幼兒對快慢的感受與辨別能力。
3.歌曲:“慶祝六一兒童節”
(1)“六月一日是全世界小朋友的節日,我們生活在今天感到無比的幸福和快樂,六一的歌是甜甜的,六―的花是香香的,六一的小朋友個個都是美美的?!?/p>
(2)幼兒欣賞老師范唱《六一的歌》。
(3)隨老師有節奏的朗讀歌詞。
(4)學唱全曲,輔導幼兒唱準歌曲中的十六分音符、間奏,體驗節日的快樂,用歌聲表達愉快的情感。
4.復習《我有玩具大家玩》、《大雨小雨》。
(1)《我有玩具大家玩》吐字要清楚,聲音由弱到強,表現出我有玩具大家玩,友好的情感,利用領唱,齊唱練習。
(2)《大雨小雨》。
幼兒分組,一組唱大雨,―組唱小雨,分組唱時注意銜接的要緊湊、自然,節奏準確合拍。
5.欣賞:《小鴨的舞》。
(1)幼兒安靜的欣賞《小鴨的舞》。
(2)分段聽:(1)—(11)要求幼兒集中精力聽音樂,從歡快活潑的音樂聲中聽出小鴨子在高興的跳舞,速度稍快。
(12)—(20)啟發幼兒從音樂的表現手法上聽出小鴨子很高興的游泳,速度較慢。
(21)—(25)小鴨子們游泳后又繼續愉快的跳起舞來,速度稍快。
幼兒戴上小鴨頭飾,在老師的引導下聽音樂做動作,感知音樂的快慢與表達的內容關系。幼兒自然地離開教室。
。
在互聯網迅猛發展的趨勢下,幼兒園音樂教育資源呈現出多樣化的特征,幼兒教師需要在幼兒園音樂教育中引進豐富的,提升幼兒園音樂教育的有效性及趣味性,培養幼兒的核心素養。本節主要以《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到的圖譜為例,分析教學資源在幼兒園音樂教育中的有效利用。
幼兒園音樂教育中應用的圖譜教學素材可以加深幼兒對歌詞的認識,幫助幼兒掌握歌曲的句式結構。在幼兒園音樂教育中,幼兒教師可以將圖譜作為圖片或者視頻,引導幼兒進行圖譜的學習,加深幼兒對歌曲的認識。比如,在進行《幸福的豬小弟》教學時,幼兒教師需要深入分析歌詞的內容,可以選擇與歌詞內容及描繪形象相符的圖譜,幫助幼兒了解歌詞的內容,豐富幼兒的音樂體驗;還可以將圖譜整合為視頻動畫,營造相應的教學情境,使幼兒體會歌曲的意境和表達的情感[3]。
結論。
綜上所述,本文從幼兒音樂教育內涵出發,提出了基于音樂核心素養的教育策略,幼師需要結合音樂特征開展教學,合理設置教學目標,并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引進豐富的教學資源,優化音樂教學效果。利用資源充足的音樂課堂,可以培養幼兒音樂核心素養,讓幼兒在音樂學習中形成音樂興趣,建立音樂審美情趣,提高人文修養,推動幼兒的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毛萍.淺論幼兒園音樂教育核心素養的實踐研究[j].戲劇之家,2018(33):209.
-->。
心靈天然的好奇心。音樂教育引導幼兒在愉快活潑的、富有藝術特點的教育活動中受教育,把教育寓于歡樂的音樂活動中,以“樂”作為對幼兒進行教育的有效手段,以促進幼兒性格開朗,身心健康,精神飽滿,、獲得發展,提高幼兒的整體素質。
1多方位創造演奏樂器,讓幼兒體驗節奏活動的樂趣。
樂器是幼兒表達節奏的最自然最直接的工具,演奏樂器也是令孩子感到快樂的活動。在各種樂器中,打擊樂器是孩子最容易掌握的樂器之一,因此,幼兒園也為幼兒提供了各種不同的打擊樂器,有碰鈴、大鼓、三角鐵、沙球等等。這些樂器演奏方法簡單,音響效果好,深受孩子們的喜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往往選擇幾種適合各年齡段幼兒的打擊樂器進行教學。
這些樂器固然對孩子的節奏感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我們也不能丟棄生活中的“樂器”。其實,孩子對所有能發出聲音的東西都充滿著強烈的興趣,穆希德、桑德威克和威特所說:“當給幼兒一個簡單的樂器時,他們使用它就像玩積木和畫筆那樣自然......孩子們聽到的聲音和他們用身邊的東西創造出來的聲響成為他們音樂經歷的一部分?!边@個“簡單的樂器”,可以是鈴鼓,當然也可以是鍋、碗、瓢、盆,甚至是身體的一部分。教師和孩子共同收集了各種各樣的鍋,并用它們拼搭組合來代替爵士鼓,把許多不同的盆子吊起來組成云鑼,用大小不一的小瓶子做成編鐘,旁邊還有許多裝滿水的玻璃瓶等等,這樣一個充滿生活氣息的音樂區域誰都會想要進去盡情地敲打一番。
盡管這些自制樂器的音色并不如專門樂器來的動聽,但是這種來源與生活的創意一定能夠受到孩子們的歡迎,事實也證明了一點,每一次開展區域活動時,這個小小的音樂天地的人氣也總是最旺的。生活總會給我們帶來驚喜,成人也許會因為各種原因而忽視掉,但是天真的孩子們一定能發現生活的秘密并熱情地投入其中。那么我們就不該局限于一般意義上的樂器演奏了,和孩子一起共同尋找生活中美妙的聲音,你會發現生活本身就是一個節奏天堂。
2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幼兒音樂創造能力。
在音樂活動中,不能只強調單純的技能技巧的訓練,而應該去表現美,更應該去創造美。因為音樂活動包括感受、想象、理解、創造等思維階段,它對培養幼兒的創造意識能力具有獨特的作用。幼兒音樂教育不同于成人音樂教育,這是由幼兒的個性特點所決定的。大家知道,幼兒的基本個性特點就是好奇,愛聽、愛看、愛動是這一個性特點的基本特征。幼兒認識了解事物與成人不同,他們往往是在隨意中通過聽、看、觸摸等動作認識了解新事物、增強興趣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作為一名幼兒音樂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認識幼兒的這一個性特點,在幼兒音樂教育工作中,要堅持順其自然、因勢利導、全方位、多層次、靈活多樣地開展音樂教學。教育現代兒童應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教育,而不是千篇一律、如出一轍的教育?,F在的兒童思維靈敏度高,吸收知識的能力強,單一的老師教什么幼兒學什么的灌輸式教學模式是行不通的,是滿足不了幼兒的欲望和要求的。幼兒音樂教育工作者,應當從幼兒的個性特點出發,創造一種完全沒有束縛、極為寬松的氣氛,讓幼兒參與其中,去動腦筋、去思考、去探索、去嘗試,最大程度地調動幼兒學習音樂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滿足幼兒的探索欲望,讓他們在音樂的海洋里盡情遨游、增長知識。
3通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誠實的良好品德。
通過音樂活動教育幼兒:人與人之間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美國作家勞倫斯沙皮羅指出:“善良和體貼是孩子遺傳基因中就具備的天性。但如果后天得不到很好的培育,那么就會消失?!笨梢?,培育幼兒關心、幫助他人等體貼善良品性是多么重要。在音樂活動《讓座》中,就充分體現了小朋友和老婆婆之間互相關心、互相愛護的情感。這一首以小朋友為主人公的敘事歌曲,選擇的環境是生活中常見的“乘客實在多”的公共汽車上。歌曲以上行又下行的旋律唱:表現了小朋友對叔叔讓座的感激之情。第二段節奏平穩,感情真摯、純樸,表現了小朋友和叔叔一樣的心情,把座位讓給老婆婆。最后,歌曲以小朋友第一次請婆婆坐的同樣旋律來唱:表達了小朋友和老婆婆互相關心、互相體貼的共同心聲。演唱時,要求幼兒用歌聲的起伏變化來傳情達意,另外,還采用了角色表演形式:讓幾名幼兒分別扮演老婆婆、叔叔、小朋友。這樣,幼兒參與音樂活動親身體驗,激勵了幼兒的情感,收到了以情育人的藝術教育效果。
教師必須善于走進幼兒的情感世界,把自己當作幼兒的朋友,與幼兒平等相處,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并讓美的音樂去觸動他們的心弦,我們要不斷提高幼兒的興趣,把幼兒的聽覺、視覺、動覺充分調動起來,將教師“教”的策略轉化為幼兒“學”的策略,讓幼兒在有趣的音樂活動中實現幼兒園音樂教學的目標,這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我們要將每一個幼兒帶進音樂美好的境界中,在感受美和表現美的過程中純潔他們的心靈,陶冶他們的性情,促進他們身心和諧發展。
音樂教育是幼兒園教學生活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幼兒園教學中一項主要的教育課程,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不僅能夠陶冶幼兒情操,增強幼兒對美的意識和理解,還能夠激發和培養幼兒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幼兒園的音樂教育對于孩子一生來說是很重要的,老師引導得好,孩子的音樂素質可能就大幅度提高了,而且從此對音樂就產生濃厚的興趣了,那么,在幼兒的音樂教學中,教師應認真的分析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引導幼兒理解、感受音樂的內容和情感,并獲得音樂能力的發展,是使音樂教育活動達到教育目標的重要條件。除了對幼兒進行音樂教學,還要將音樂滲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不僅可以提高幼兒的音樂素質和能力,而且對于幼兒一日生活中的各項工作都有所幫助。所以,教師只有在音樂教學中認真分析、研究教材,以發展幼兒的音樂技能、培養幼兒良好品德為目標,用多種方法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才能促進幼兒在音樂活動得到全面的發展。
在我們的教學工作中,大家不難發現這樣的情況:當我們在散步時,只要一聽到音樂就想扭動,正如我們為幼兒播放音樂時的現象,如放進行曲時,他們馬上會甩起臂膀,雄赳赳氣昂昂的學起解放軍齊步走來;當我們為他們播放歡快、激烈的樂曲時,他們馬上會手舞足蹈,隨音樂歡快的擺動身體——————這正如陳鶴琴先生所說的:“大凡健康的兒童無論是游戲、散步或工作,他們本能的都愛唱歌,表現出音樂的律動?!币虼?,在我們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我們一定要善于發現幼兒對于音樂的興趣,時刻觀察,并進行保護并予以鼓勵。
認識到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后,就應該及時的激發和培養。首先要讓幼兒更多的接觸音樂,增強音樂對幼兒的感染力。為此,我將音樂貫穿滲透與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例如,在游戲后休息時,為幼兒播放優美、抒情的輕音樂,讓幼兒在安靜、舒適的音樂中放松;在開展角色游戲時,我們專門創設了一個“音樂臺”,里邊有各種樂器和演出用的道具,幼兒可以隨自己喜歡的音樂自由的演奏和舞蹈;在幼兒午睡時,我為他們播放催眠曲,讓他們更快的進入夢鄉——————另外,我還經常組織幼兒玩一些有趣的音樂游戲,充分調動起幼兒對音樂的興趣。
二、對幼兒進行合理的教學。
幼兒園的音樂教材,無論是歌曲、舞蹈,還是音樂欣賞、律動,都韻含著一定的教育內容。每當我們拿過來一節課,分析教材內容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只有把教材分析透徹,才能更好的設計教學活動,發揮教材的教育功能。
1、情感教育。
每一個音樂作品都有自己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目的是為了抒發情感以及對美好生活的無限熱愛。所以,我們在演繹音樂作品時,就應該把作品所要表達的內涵充分的表現出來。針對這一點,我在日常的音樂教學中,注意從情感入手,引導幼兒對音,樂作品產生相應的情感共鳴,培養了幼兒對音樂的理解和對音樂的表現力。
例如:慶元旦聯歡會時,我們班集體表演的手語《感恩的心》,孩子們在音樂中用充滿感情的手語動作表達出心中的感恩,在音樂中進行表演,孩子能非常的投入,能置身于整個音樂中而不受外界的干擾。如:幼兒歌曲《小兔乖乖》是一首歡快的歌曲,在學習之前,我們先給幼兒把這個故事講述一遍,讓幼兒在故事中感受小兔子的可愛,兔媽媽唱歌時的心情和輕快的聲音,以及與后面大灰狼的沙啞的嗓音形成對比,幼兒在表演時就更能把握好歌曲的節奏和語氣。唱兔媽媽的聲音時輕快緩慢,模仿大灰狼時聲音低沉沙啞。
2、品德教育。
幼兒園音樂教材中的品德教育,使幼兒園音樂教育的核心內容。讓幼兒在原有的認識基礎上理解其教育內涵,是達到音樂教育目標的根本問題。
例如:歌曲《小烏鴉愛媽媽》,講述了小烏鴉長大以后不忘媽媽的養育之恩,叼來蟲子為媽媽的故事。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班有好多孩子都缺乏對父母長輩的尊重,對自己的父母沒有禮貌。稍有不順心意的是就大喊大鬧。針對這種情況,我在上課時,著重向幼兒進行了這方面的教育?!斑B小烏鴉都知道報答媽媽的養育之恩,愛護媽媽,照顧媽媽,拿我們小朋友應該怎么做呢?”這個問題在幼兒之間展開了討論,使幼兒充分認識到了尊敬長輩、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情感體驗中激發了幼兒尊重他人的行為。
3、音樂技能的培養。
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首要一點就是對幼兒進行音樂技能的培養。通過啟發引導幼兒積極參加音樂藝術活動,在音樂藝術的情感體驗和美的感受中,培養幼兒對音樂藝術學習的興趣和愛好。培養幼兒主動參與、主動體驗、主動表現音樂的積極性和興趣,發展幼兒對音樂藝術的審美感知能力。
通過教學,教給幼兒歌唱、韻律活動、音樂欣賞、樂器演奏等方面的粗淺知識和技能,培養訓練幼兒的音高感、節奏感、音樂感、力度感和曲式感等基本的音樂素質。發展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記憶力、想象力、表達力及創造力等方面的音樂能力,促進了幼兒音樂素質水平的提高。
通過啟發引導幼兒參加音樂藝術活動,陶冶幼兒的性情和品格,開闊幼兒的音樂視野,培養幼兒活潑開朗、積極向上的個性品質,促進幼兒身體、語言、認知、意志、情感及社會性等方面的全面和諧發展。
三、教師的主導作用。
一節成功的音樂課,除了好的教學設計和幼兒的良好配合以外,教師的主導因素只關重要。一節課能否上好,能否達到教育目標,收到好的教學效果,與教師的表現是分不開的。
在教學中,模仿是幼兒的主要學習手段。所以,教師的示范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也是幼兒能否正確掌握教學內容的關鍵。如:教唱歌時,教師準確、清楚的范唱對幼兒正確學習歌曲、掌握歌曲內容、了解歌曲節奏有很大幫助。特別是教授新課時的示范,會給幼兒留下完整、深刻的印象。
總之,教師只有在音樂教學中認真分析、研究教材,以發展幼兒的音樂技能、培養幼兒良好品德為目標,用多種方法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才能促進幼兒在音樂活動得到全面的發展。
1、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2、在教師的語調、體態動作暗示下,嘗試邊唱邊按歌詞內容做動作,學習按樂句變換做動作。
3、理解并遵守游戲規則,知道小花狗叫過“汪汪”后,“肉骨頭”才能逃回自己的座位。
1、“小花狗”頭飾3個,“肉骨頭”胸飾數量與幼兒人數相等。
2、音樂磁帶、錄音機。
一、出示小客人導入活動,集中幼兒注意力。
1、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小客人,聽聽它是誰?汪汪!(教師清唱歌曲。)。
2、教師提問,引導幼兒回憶歌曲內容。
(1)歌里唱的是誰?小花狗在做什么?
(2)歌里還唱到了什么是我們沒有說到的?我們再仔細聽一聽。
(教師再次范唱。)。
(3)師幼一起完整朗誦歌詞,熟悉歌詞的'內容、順序。
二、幼兒按歌詞內容創編動作。
1、教師逐句唱歌,引導幼兒分句創編動作。
2、師幼共同整理動作,并分句練習邊唱歌邊做表演動作。
我們邊唱歌邊把剛才學的'動作做出來。
3、教師帶領幼兒共同邊演唱歌曲邊做動作。教師用表情、體態強調每句句首歌詞重音,并運用動作提示幼兒一拍一下地按樂句做動作。
1、介紹游戲玩法與規則。
教師:“小花狗”站在場地的前邊,“肉骨頭”蹲在場地中間的空地上。大家一起邊唱歌邊做動作。唱完歌以后,“小花狗”“汪汪”叫兩聲,“肉骨頭”迅速逃回“家”。(空座位)。
2、教師扮演“小花狗”。幼兒扮演“肉骨頭”,練習2--3次。
(1)師幼共同回憶游戲的玩法與規則:教師扮演“小花狗”,幼兒扮演“肉骨頭”,佩戴頭飾玩游戲1--2次。
(2)在教師的提示下,2--3名幼兒扮演“小花狗”,教師與其它幼兒共同扮演“肉骨頭”,佩戴頭飾玩游戲1--2次。
(3)請幼兒送肉骨頭給小花狗吃,和小花狗說再見!
1、初步感應樂句短短長,并能用肢體動作加以表現。
2、在通過觸感游戲和情景游戲中初步學唱歌曲。
1、幼兒學具:枕頭、紗巾。
2、音樂:不同曲風的搖籃曲,《小枕頭》vcd音樂碟。
3、圖片:《搗蛋精靈的動動鼓》故事圖。
一、幼兒入場。
二、故事引導: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講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搗蛋精靈的動動鼓》。
三、肢體感應樂句。
師:現在老師要請小朋友們來和枕頭玩一個游戲,請你們哄枕頭寶寶睡覺,記得哄枕頭寶寶睡覺的時候要拍拍它們,親一親它們!(播放兩遍音樂做哄枕頭寶寶睡覺樣)誰的枕頭寶寶睡了呢?一起去看看吧!走到別人的枕頭寶寶面前的時候要輕輕地蹲下來看,不要把別人的枕頭寶寶吵醒了!(播放音樂)我們的枕頭寶寶都睡了,請你們輕輕的把它放在我們的小登子上睡吧!
四、觸感游戲。
五、情景游戲。
師:小朋友們都累了吧?現在老師來當媽媽,你們來當寶寶,寶寶每個人拿一條紗巾當被子蓋在肩膀上,閉著眼睛像睡著的樣子,媽媽來唱搖籃曲給你們聽,看看哪位寶寶睡得最好、最香,等會才有精神跟媽媽去外面玩游戲哦!(教師唱歌曲“小枕頭”哄寶寶睡覺)。
六、結束部分。
師:寶寶們起床了,你們睡得好嗎?那想不想跟媽媽到外面玩游戲呢?(想)那我們一起學小鳥飛出去玩游戲吧!(播放“小枕頭”音樂出場)。
1、在有趣的游戲情境中,聽懂不同的音樂節奏的信號并表現相應的動作。
2、樂意與老師、同伴一起快樂地唱唱跳跳做游戲。
相關媒體制作。
米奇玩具一個。
一、蹦蹦跳跳大聲唱——你好,米奇!
1、師:“小朋友,今天有一位你們非常喜歡的動物明星來看你們了,我們一起喊三、二、一把它請出來好嗎?”(請出米老鼠)。
2、孩子們用不同的方式和它打招呼。
師:“誰來了?”(教師引導孩子用不同詞匯打招呼,夸夸米奇。)。
小結:米老鼠多神氣多可愛呀,現在我們一起來夸夸米奇好嗎?
3、歌表演:我愛米老鼠(引導幼兒大聲夸,大膽跳:“大聲夸它才會高興噢”)。
4、媒體:“小朋友一起大聲唱歌真好聽,真響亮,瞧,米奇真的來了?!?媒體)。
二、聽聽走走做游戲——妙妙屋,我來了!
1、欣賞錄像。
師:“米奇邀請你們去它的妙妙屋玩,你們想去嗎?路上我們還會遇到一些可愛的朋友,經過一些有趣的地方,千萬跟緊老師哦,別一個人掉隊了?!?/p>
(幼兒邊唱邊跳來到小樹林,和媒體互動。)。
師:“這是誰?來一起問個好吧”引導幼兒用有節奏的兒歌大聲念誦:“__,__,早上好,和各種動物朋友打招呼!”
2、媒體出現一座山。
師:“走了這么多的路,我們一起休息一下吧,看看,我們到哪兒了?”
師:“愿意和老師一起爬山嗎?看看,我是怎么上山的?現在我在山腳下了哦,往哪里爬?聽聽音樂怎么樣的”
(傾聽上行音樂和下行音樂。幼兒和老師一起聽著音樂上山、下山。)。
3、請出小鼓來幫忙孩子掌握節奏。
師:“小鼓說話的時候我們就要爬山了,小鼓說的快我們就跑得快,上山。小鼓說的慢,我們就跑的慢,下山。
4、出示小鈴。教師變化不同的節奏型,幼兒聽見鈴聲就拍出節奏,聽到鼓聲就踏出節奏,一路跑跑走走來到米奇妙妙屋。
鼓:____________。
鈴:_____。
三、邊唱邊跳一起來——我跟米奇學本領!
1、媒體出現畫面:“看,米奇妙妙屋到了!”
2、欣賞媒體“妙妙屋的表演”。
師:“剛才,他們跳打拍子的舞蹈,是用身體哪個地方打拍子的?”“用腳打了幾次拍子?”
3、幼兒和媒體共同互動學跳。
5、引導幼兒可以改變各個身體部位打拍子,邊唱邊跳。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379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