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可以是對某個項目的進展情況進行詳細說明的進度報告,也可以是對某個事件的調查研究結果的總結與分析。接下來,我們將為大家呈現一些獨到的報告范文,希望能夠為大家的寫作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觀點。
《鄉土中國》這本書年代久遠,作者是從上個世紀20年代開始研究中國的鄉村社會學,經過了十多年的研究才定稿出版。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鄉土中國》讀書報告學習筆記范文3篇,以供大家參考借鑒!
在費孝通的《鄉土中國》中,主要看到兩條線索,一是定位中華本土文化,二是看待外來文化。在世界全球化的今天,《鄉土中國》無疑給了我們深刻的啟示。既要反對崇洋媚外,又要反對盲目排外,立足本土文化,正確看待外來文化的影響,之所謂“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以我為本,為我所用”。此書包括:鄉土本色、文字下鄉、差序格局、維系私人關系的道德、家族、禮制等方面,由表至里,淺至深層層剖析中國鄉土社會。
此書的精華所在,及影響我最深的,無疑是一個“土”字。中國社會未完全意義上擺脫自己的鄉土性,本人也覺得無需改變,鄉土一次或許與中國現代化的道路些許有些相悖,但是“鄉土”,是我國如此本色。
全書有目錄十一,我選下對我影響深刻的內容做出自己的見解,詳如下:
一、土的重要性:
“從基層上看去,中國社會是鄉土性的?!薄斑h在西伯利亞,中國人住下了,不管天氣如何,還是要下些種子,試試看能不能種地?!@樣說來,我們的民族確是和泥土分不開的了。從土里長出過光榮的歷史,自然也會受到土的束縛,現在很有些飛不上天的樣子?!敝袊寝r業大國,大河文明的滋養下,中國的農業很早以前便領先于世界。而農業的根基在于土,中國人離不開土,就像孩子離不開母親的道理一樣,正是這片神州大地,孕育著代代炎黃子孫。家立于土之上,國也立于土之上,土為我們所居,是一個大概念的家,由此而生“生于斯,死于斯”中國自古有“落葉歸根”一說,人死后,總要把尸骨帶回出生地安葬,“一生取給于這塊泥土,死了,骨肉還得回入這塊泥土?!贝擞^念一直影響著我們,當代,四面八方的農民放下鋤頭,來到東南沿海發達地區謀生,成為農民工,賺的錢不是為了在城市買套房子安居在此,更多的是吧錢寄回老家建房子,就算在城里有什么不測,家人也要千方百計把在外打工的人送回老家。
二、聚而居:
“無論出于什么原因,中國鄉土社區的單位是村落,從三家村起可以到幾千戶的大村。我在上文所說的孤立、隔膜是以村與村之間的關系而說的?!背鲇谵r業原因,鄉下有大大小小的聚居地,說也奇怪,中國習于聚居,但是孤立和隔閡是明顯存在的,大家在同一個村子里,生活在彼此熟悉的環境中,把信任和深度交往局限在自己的生活圈子里,放眼到都市中這樣的生活圈子由一村縮小到一家,在高樓大廈中,門對門的兩戶家庭可以說是幾乎“老死不相往來的”。再者,中國雖然地大,但是人口都集中在個發達地區,形成人口的過于集中,人就不得不聚而居了,此情況多為都市所有。而美國鄉下則很少出現聚居現象,美國人少地多,個人家庭自成單位,獨來獨往。我想美國等西方國家國民的冒險,個別負責精神也是由此而來的吧。
三、鄉下人的“愚”:
“鄉下人在城里人眼睛里是‘愚’的?!薄巴痢币渤闪肆R人的名詞。鄉里人到了城市不會看紅路燈和城里人到鄉下分辨不出包谷和麥子的道理是一樣的,是知識問題,而不是智力問題。國家處于各種原因,人為性的把人們劃分為“農業人口”和“非農業人口”,除了戶口上的區別,農民和城市人世無差別的。只是因為硬件軟件上的差異導致農村人接受知識的機會比城里人弱,導致他們知識不及人。習慣性地把鄉下人稱為“文盲”,不能是“愚”的表現,而是鄉土社會的本質。鄉土社會不用文字,“用另一句話來說,他們生活上互相合作的人都是天天見面的。在社會學上我們稱之作facetofacegroup,直譯起來是面對面的社群?!庇谑撬麄儾涣晳T用“間接地說話—文字”。就算如此理解,鄉人還是被戴上愚的帽子。,鄉下人和城里人總會受到不同的待遇,前者總充當弱勢群體角色,如上?!?1.·15”特別重大火災責任事故發生后政府“全力調查”后找出相關“責任人員”—8名無牌燒焊的農民工!因為所謂的“愚”,沒有足夠的維權意識,這八名農民工被“光榮”推上負責人的位置,成為民符其實的代罪羔羊。而相關的工程負責人,那些批準無牌作業的領導班子,責任人在?他們當然是聰明的,把責任推卸地一干二凈,但這聰明明顯是道德敗壞惡心的產物。在孩子身上,這種不公平也是明顯存在的,有些城里,政府會建立農民工子女學校,此做法有利也有弊。特意建立的農民工子女學校,可以方便管理,也有利于孩子的安全問題,這是對待留守兒童問題的較好做法。由于城鄉孩子受教育的起點不同,分開學校有利于安排學習進度,但是這人為地分割會使孩子從小形成“我很城里人不同”的思維。其實大家都是平等的,認為鄉里孩子“愚”學習能力不如城里孩子,人為地分割在某種程度來說,是一種危害。
四、無訟。
“在鄉土社會里,一說起‘訟師’,大家會聯想到‘挑撥是非’之類的惡行?!痹谥袊@個鄉土社會里,教化總是取代折獄,打官司在村人眼里是一件不光彩的事,除非非不得已,否則都不會對簿公堂。中國傳統崇尚“禮制”非“法制”,以禮為先,法制傳播受傳統中國社會的文化影響。像在張藝謀的《秋菊打官司》中,秋菊為“討個說法”把村長告上市的法院,在村里人看來,秋菊是可鄙的,根本無人理解秋菊的做法,最后秋菊贏得了官司,卻輸掉了中國千百年來形成的人情世故文化。中國傳統文法與現代法制形成的矛盾,非一日之時可以解決?!艾F行的司法制度在鄉間發生了很特殊的副作用,它破壞了原有的禮治秩序,但并不能有效的建立起法治秩序。鄉間認為壞的行為卻正可以是合法的行為,于是司法處在鄉下人的眼光中成了一個包庇作惡的機構了?!庇纱丝梢?,要讓法制深入人心,并非要盲目照搬國外法律條文,而要結合中國的傳統文化,人情世故,靈活變通,“所謂禮治就是對傳統規則的服膺”—讓法律被人們所服膺。
通過對《鄉土中國》的閱讀,讓我了解到中國鄉土社會的方方面面,更好地認識到我們所處的位置,定位于中國本土趨勢,更好地展視未來。
在讀完費孝通老先生的《鄉土中國》后讓我體會到了鄉土社會與一般的社會一樣,社會與社會之間果然都是大同小異的,費先生的看法是,在農村生活,土地就是命根子,也正是那些廣袤的土地養活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其實說實話,我個人認為城市人和農村人應該是沒有差別的,城市人的先輩們,不也是從農村里走出來的嗎,當代的社會,不論是少了這二者的任何一方,這個社會都無法長久,應為這二者應該是密不可分的。
費先生認為:“熟悉是從時間里、多方面、經常的接觸中所發生的親密的感覺。這感覺是無數次的小磨擦里陶煉出來的結果?!?。因此,鄉土社會里的人們彼此特別熟悉,大家彼此之間往往都能很好的打成一片。但是,與由眾多陌生人所組成的現代社會相比,是無法用鄉土社會的習俗來解釋的,因為大家在現代現代社會中生活久了總認為自己或許比鄉土社會中的人們高一個檔次。于是,土氣成了罵人的詞匯,“鄉”也不再是我們應該認識的“鄉”了。
在“文字下鄉”里,費先生認為:“鄉土社會中的文盲,并非出于鄉下人的‘愚’,而是由于鄉土社會的本質。我而且愿意進一步說,單從文字和語言的角度去批判一個社會中人和人的了解程度是不夠的,因為文字和語言,只是傳情達意的一種工具,并非唯一的工具,而且這工具本身是有缺陷的,能傳的情、能達的意是有限的。所以在提倡文字下鄉的人,必須先考慮到文字和語言的基礎,否則開幾個鄉村學校和使鄉下人多識幾個字,也許并不能使鄉下人‘聰明’起來?!蔽艺J為的確如此,文字的確是工具,因為人們之間增加感情或表達感情的方式并不是完完全全依賴于文字的,也可以通過自身的行為舉止或者語言去表述,人與人之間的交際并不只是通過文字去實現的,就是放到現代社會也是如此?,F代社會與鄉土社會在人與人之間的交際上是基本一樣的。也可以說,現代社會的交際是從鄉土社會中傳承下來的。
在文章中費先生打了個形象的比喻:“我們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塊石頭丟在水面上所發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紋。每個人都是他社會影響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紋所推及的就發生聯系?!痹谶@個格局里,費先生認為只有“禮”才可以維系每個人的關系,并在文中大量地引用孔子的話語和例子。費老先生先生認為:“在差序格局中,社會關系是逐漸從一個一個人推出去的,是私人關系的增加,社會范圍是一根根私人聯系所構成的網絡,因之,我們傳統社會里所有的社會道德也只在私人聯系中發生意義?!笨傊?,鄉土社會就是這樣一個穩定的格局,每個網格之間彼此存在著差異,同時也存在著交集。
在“男女有別”中,費先生認為:“同性組合和家庭組合原則上是交錯的,因為以生育為功能的家庭總是異性的組合。因之,鄉土社會中“家庭”的團結受到了這同性組合的影響,不易鞏固。于是家族代替了家庭,家族是以同性為主,異性為輔的單系組合。中國鄉土社會里,以家族為基本社群,是同性原則較異性原則為重要的表示”和“鄉土社會是個男女有別的社會,也是個安穩的社會?!鄙羁痰卣宫F了鄉土社會的性心理,但是,我認為這在現如今已經改變了許多。只是,男女之間多了些平等,并沒有“有別”。
費先生認為鄉土社會是沒有法治的,但是,這并不影響社會的秩序,因為鄉土社會是“禮治”社會?!八^禮治就是對傳統規則的服膺。生活各方面,人和人的關系,都有著一定規則。行為者對于這些規則從小就熟習、不問理由而認為是當然的?!倍Y是社會公認合式的行為規范,是孔子兩千多年來對中國社會的影響。這就讓我明白了,鄉土中國的鄉土性質其實是受孔家思想影響的,而且影響深刻。
正因為禮治慣了,所以,在鄉土社會里,一說起“訟師”,大家會聯想到“挑撥是非”之類的惡行。鄉間看到壞的行為卻是合法的行為,于是司法處在鄉下人的眼光中成了一個包庇作惡的機構了?,F行的司法制度在鄉間發生了很特殊的副作用,它破壞了原有的禮治秩序,但并不能有效的建立起法治秩序。所以,費先生倡導:“法治秩序的建立不能單靠制定若干法律條文和設立若干法庭,重要的還得看人民怎樣去應用這些設備。更進一步,在社會結構和思想觀念上還得先有一番改革。
我看了之后覺得費先生思想很激進,看待現實中的一些缺陷的眼光很犀利,大膽地揭露社會上的弊端與各種缺點,飛老先生在最后一篇中說到:“從欲望到需要是社會變遷中一個很重要的里程碑?!?,對于欲望的解釋費老先生用孔子的一句話解釋——食色性也,“那是深入生物基礎的特性。這里似乎有一種巧妙的安排,為了種族綿續,人會有兩性之愛;為了營養,人會有五味之好?!弊髡哒J為鄉土社會中的欲望是人類生存的條件的,認為這是自覺的產生的,不需要計劃,這就有別于現代社會了,現代社會往往是從某一目的出發的。
鄉土中國的情結是扎根于每個中國人的心底,是一種民族心理。雖然有人從思想方面排斥這種情結,但是應當承認這種情結是傳統文化傳遞的結果,是一種共通意識,不會因為部分人的意識的缺失和丟棄而不復存在,這只是為了通過民族的文化底蘊傳承下去。費孝通先生正是深刻體驗到了這種這種情結的力量,從而從社會學層面試圖進行分析。從而讓我們真正意義上的去了解什么才是社會,什么才是鄉土中國。
在上世紀四十年代的云南鄉村中,有一所聚集了全中國最優秀的知識分子的學府,名曰西南聯大。在聯大里教書的,都是各個科目的頂尖專家。費孝通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他教授鄉村社會學。十四講的鄉村社會學講義結成冊,就成了我手中這本《鄉土中國》。
不得不說,這本書的語言并不算是極佳的典范,邏輯性也有待商榷,但是其中蘊含的許多思想,經過了七十年的滄桑變遷,仍然歷久彌新。
作者首先提到了中國社會的鄉土性,他說中國的基層是鄉土性的,而這一說法,即便是經歷了改革開放、生產勞動力向城市顯著遷移的當今,仍是正確的。新聞聯播里總提到“走基層”,領導人走的便是農村農戶小作坊小工廠,可見中國的基層便是鄉土社會。城市里的人,多半也都是由農村遷移而來,他們的思維模式也具鄉土性,總想去尋找土地。譬如說我的父母親,他們便來自湖南的小村莊里,現在在北京享受著城市的各種便利,卻總想去整一塊地種,喜歡去近郊的田野山區,最愛的大概是回老家吧。作者提到中國人具有以土地為根基的文化思想,一點不錯,我認為這是因為土地給人安全感?,F在許多人期望在城市里買一套自己的房,明明只是租一套房可以省下更多錢、甚至有更好的居住環境,人們還是樂意住在一套完全屬于自己的五十平米的小屋里,這便是因為安全感。這種對安全感的渴望,來自于農耕民族的文化根基。若是天天東奔西跑,住在蒙古包里的游牧民族,恐怕也不會這么地對“房子”有追求。鄂爾多斯能成為鬼城,除去規劃的不合理外,游牧民族的文化也是重要的因素。蒙古族的人往往愛花大價錢買越野車,恐怕也是祖上遺留的文化基因吧。
作者也提到了鄉土社會是長老社會,也一點不錯。在我的老家,人去世后,葬禮是異常重要的。鄉下人辦喪事,有很多習俗要遵循。有的人,兒孫都到城市去了,西去之后還能按規矩辦事,便是靠著村里“長老”們的幫忙。該請多少桌,做什么菜,進行什么儀式,長老們都諳熟于心,他們是鄉土文化的傳承者。
不過,國家發展到現在,作為第一產業的農業早已不再是幾億人生活的唯一依靠,沒有多少人面朝黃土背朝天地生活,農村里的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也就誕生了“農民工”一詞。領導走基層,見到的多數是留在村子里的老人和小孩,青壯年很少。農業工業化,農村人口城市化,是國家發展的重要因素,而未來的逆城市化,則是我國步入發達國家的重要一步。所以說,鄉土中國面臨著消失的局面。當農業不再需要很多人拿著鋤頭牽著黃牛的時候,鄉土社會也便消失了。
如若費先生在此,必會哀嘆傳統的消失,而我卻不這么認為。一方面,人類的文化是隨環境、生產力而產生變化的。另一方面,人類的發展的方向是多元、高效,也即物理中的熵增焓減論。兩相結合,不難看出鄉土社會的慢慢消失是一種自然。就如同北京的城墻,當年梁思成先生竭力主張不要拆除,卻還是被國家拆掉了。這其實很正常,我們的社會由君主專制轉向民主集中,從封建主義變為社會主義,安能保留那象征封閉的城墻?政府最終留下紫禁城作為文化單位,選擇在旁側的中南海辦公,與明人焚毀元朝宮殿相比,好得太多。
有人曾表達過自己對鄉土社會的向往:“我想聞一聞村口的垃圾,聽一聽村頭老漢的爭吵,我相信那一定是真實的”不錯得很,村口的垃圾真的很臟很臭,裹同著牛羊雞豚的糞便味,變質腐爛的豬飼料味,真實的無可附加。村頭老漢的爭吵也真的無聊至極,無非就是昨天你打牌少給了我兩塊錢這類事情罷了。鄉土社會,絕不是什么理想。兩千多年前的老子愿小國寡民,但那時沒有工廠,沒有汽車,沒有計算機,沒有互聯網,沒有核彈頭,也沒有高效的農業技術,兩千多年以后擁有這些的我們,自然對這個世界應該有不同的期許。但不管怎么發展,鄉土社會“無爭”的思想,都會為世人所銘記,老子渴求的和平,也永遠不會被人忘卻。因為世界上,最寶貴的永遠是和平。
。
首先,我想解釋一下“忘本”是什么意思。根據新華字典的說法,是忘記自己原來的處境,忘記處境變好之后的幸福之根。
這有點像一些城市人。他們忘記了他們的祖先也是鄉下人,他們忘記了今天的幸福是80%的人口貢獻的結果。不僅忘了,更讓人難過的是,他們反過來取笑我們國家的人“蠢”“蠢”。真的是這樣嗎?費老師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解釋:這不是智力的問題,而是知識的問題,當鄉下人不知道車來了該怎么逃,看不到世界就不知所措的時候。
與城市里的人相比,鄉下人會更加重視這一點。最突出的表現就是農村人對土地的高度重視。他們深深扎根于土地!我在任何地方都不會忘記我的“一畝三分地”。他們世世代代在斯里蘭卡出生、長大、死去,幾本書不流。這個村莊幾百年來一直有那些姓氏。村里的人口好像都依附于土地,世代之間變化不大。正因為如此,地方社會是熟人社會,熟悉并自覺遵守傳統規范,不需要法律的存在,更不需要利用契約來建立人與人之間的信任。
這些都是基于人的熟悉程度。但是在人口流動迅速的現代社會,我們還有那種熟悉感嗎?答案是否定的!但與此同時,我們的現代社會缺乏完善的法律原則來規范各種行為,導致許多人徘徊在空白的空間里,許多城市人不可避免地會忘記自己的出身,因為他們中的許多人面臨著信仰危機。不像鄉下人相信土地,他們相信土地會給他們帶來好運!
這是作品的整個討論,前者為“書”的印象是,有很多故事,有情節。今天是這本書的紙張類型的第一次接觸,在這個陌生的推理,實在太難看了。它的每一個字可以理解,因此,只有最冷靜的思考在里面平靜的時間閱讀。我個人認為,對于這樣一本書只讀一次收獲不夠的,有重讀的前幾章,發現一個框架,還可以與作者的寫作整本書的意圖分析相結合,要表達的意思這句話的,因此,對于現在的小學,我也只能算做在書說話的一切。
佩服書中的說理,文字在鄉下生活是否有作用研究本就已經很難論說,但作者可以通過將城里教授的孩子和鄉下一個孩子形成對比分析清晰地讓人理解:城里人只熟悉城里的事物,正像鄉下人只熟悉鄉間一樣,鄉下人會在城里的人因為一些無知受到人們嘲笑,城里人同樣也會在鄉下遇到很多不認識的事物,雖然沒人嘲笑以及他們,但說彼此“愈”確實存在沒有企業根據。城里孩子學習學得好成績高,但捕蚱蜢不如鄉下教育孩子,這都是一種平等的,文字在鄉下不如在城里普及就像城里人不懂農家科技知識都是一樣是很自然的。于是教師要想實現文字下鄉,文字在鄉下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就要不斷加快經濟轉型,充分而有力。
無論是立足之本的討論,或從實際出發,中國是一個“原生”的國家,一個憨厚,用黃土樣的國家性質的成分。中國人自己有一種“土氣”,平靜,誠實,沒有心計,中國人含蓄,他們所面臨的困難,首先想到的是“自我否定”,繼承了這一傳統,在當地社會,傳承至今。
曾經的鄉土特色社會主義已經不復存在,正逐漸向著“浮士德式發展”。在當今我們中國,許多企業新型教育思想進行沖擊著就有的傳統,這是一個鄉土社會工作面臨的機遇,保持就有的優良傳統的同時通過吸收新的文化,加快產業轉型,這是當務之急。
根據作者對禮治的定義,中國社會仍然是一個禮治社會,和諧社會,一直被視為主流,德法協調。正是因為禮治思想的準則,法律才是現代社會的象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它并沒有道德觀念那么流行。筆者認為人的統治有時可以達到法治的效果,這是人的統治具有懸念和懲罰的靈活功能。
人們常說“皮相好的人驚艷,骨相好的人耐看”,蔣廷黻先生的《中國近代史》,讀此書,讓我感嘆此書“皮相和骨相”都甚好,初讀驚艷,再讀仍是為之嘆服。我“正正經經”地學習歷史六年,雖對歷史甚是喜愛,但也不得不承認大多數人對他“枯燥、乏味”的評價。尤其中國近代史,從初中開始反復學習,那些歷史事件早就爛熟于心,應試教育下的強行記憶更添乏味。堆砌羅列的方式講述歷史的史書,會令人沒有翻閱的欲望。先生此書,讓我耳目一新,且受益良多,知曉了以往許多我所不知的歷史,亦更新了我一些觀念。曾為當年明月所著的《明朝那些事兒》沉醉,但該書加入了小說的手法,多了許多趣味幽默,卻少了一絲歷史的厚度沉穩。先生此書既比一般史書生動但仍是歷史紀錄的方式,中和二者,正當好。
一
讀書不可不知作者。
蔣廷黻先生幼年入學,從小學習新學,少年時赴美留學,系統學習過西方近代科學文化。青年時赴法國進行戰地服務,當時便體現出對國民的關心,組織類似茶館的俱樂部,舉辦學習班,教授中國工人法文和中文,替他們寫家信,寄錢回家。后回美國先后修習新聞、政治,后主攻歷史??梢娤壬鷮φ问怯袑I知識的,這對其后來研究歷史自當有大助益,畢竟“政史不分家”。獲博士學位之后同年就回國任南開大學歷史系教授。后出任歷史系主任、文學院長,并在北京大學兼課,主講中國外交史及法國革命史,并從事中國近代史教學和研究,凡11年。蔣廷黻先生是南開大學史學的奠基者,改革清華大學歷史系,建立起全國一流的史學陣營。后棄學從政,欲以實際行動報效國家。
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特定歷史時期,蔣廷黻先生是個講求經世致用的知識分子。臺灣學者李敖由此評價說,蔣廷黻“所要求于知識界的,是動態、是入世、是事業、是實物,是書本以外、是主義以外、是文字以外、是‘清議’以外,是與小百姓同一呼吸”,“這種真正的民胞物與經世致用的精神,才是蔣廷黻的真精神,才是蔣廷黻要求于中國知識階級的真精神”。我們已可從先生生平可以看出其是一個有真才實干、有科學知識、有深厚文化基礎、有一副愛國心腸的人,是個講求經世致用的知識分子。
二
借淺談此書之特點論吾所知所感。
特點一,蔣廷黻先生的《中國近代史》,并不僅僅只是講述“近代之歷史”,先生慣于聯系久遠的歷史,也常常以后來的事實為據,使讀者可以更加通透的理解歷史。
如本書開篇就以往的匈奴、鮮卑、蒙古、倭寇、清人與英、美、法諸國相比,提出“那些外族都是文化較低的民族??v使他們入主中原,他們不過利用華族一時的內亂而把政權暫時奪過去”“到了十九世紀,來和我們找麻煩的不是我們東方世界里的小弟們,是那個素不相識而且文化根本互異的西方世界?!?,來闡述其所言“中華民族到了十九世紀就到了一個特殊時期?!?/p>
又如此《中國近代史》第二章“洪秀全與曾國藩”的第一節“舊社會走循環套”講太平天國起因,并不像通常那樣講“政府苛稅”“天災人禍”“民心不穩”“外敵入侵”,而是從中國慣有的歷史走不出的“循環套”。中國歷史慣常是“大亂之后有大治”,大治之后又走向衰敗,衰敗后大亂起,遂新朝建,大治起,歷史又進入怪圈進行下一個循環。明末大亂,而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大亂之后的大治?!霸诖髞y之后,大治之初,人口減少,有荒可墾,故人民安居樂業,生活水平略為提高,這是老百姓心目中的黃金時代。后來人口一天多一天,荒地則一天減少這是老百姓心目中的黃金時代。后來人口一天多一天,荒地則一天減少一天,而且新墾的地不是土質不好,就是水源不足,于是每人耕地的面積減少,生活程度降低。老百姓莫明其妙,只好燒香拜佛,嗟嘆自己的命運不好。士大夫和政府縱使有救世之心,亦無救世之力,只好聽天災人禍自然演化。等到土匪一起,人民更不能生產,于是小亂變為大亂?!薄斑@是中國幾千年來的圈套,演來演去,就是圣賢也無法脫逃?!?/p>
如此講解不僅讓讀者很好的把握了太平天國起義的來龍去脈與歷史必然性,也一并解釋了中國幾千年的起義,單刀直入,一針見血!
又如第二章第四節“洪秀全失敗”中講發揮重要作用的曾國藩的湘軍,蔣廷黻先生聯系了幾十年之后的北洋軍閥。
先生先講其組建的文化基礎與現實條件。其一,湘軍是民間的“團練”所組織起來的一支軍隊,這種武力保存了鄉民的勇敢樸實,加之農民對“匪禍”有切身利益,軍隊便更加團結勇敢。其二,“曾國藩不但利用中國的舊禮教作為軍隊的精神基礎,而且利用宗族觀念和鄉土觀念來加強軍隊的團結力。他選的官佐幾全是湖南人,而且大半是湘鄉人。這些官佐都回本地去招兵,因此兵士都是同族或同里的人。這樣他的部下的互助精神特別濃厚?!睆倪@里我們可以看出曾國藩的才干,但這兩點雖然是湘軍之所以驍勇善戰在清朝腐敗的軍隊中異軍突起的主要原因,但也是其弊端之起因。湘軍是中國末代封建王朝私有軍隊的起始,其流弊延續下去并對民國建立后的中國影響甚大。因為湘軍的特殊組建方式,所以湘軍“充滿了家族觀念和家鄉觀念,兵士都只知道有直接上級長官,不知道有最高統帥,更不知道有國家”,對于國家的概念很是淡薄,遵從長官而不是國家?!跋孳姷木褚院髠鹘o李鴻章所部的淮軍,而淮軍以后又傳給袁世凱的北洋軍。我們知道民國以來的北洋軍閥利用私有的軍隊割據國家,阻礙統一。追究其禍根,我們不能不歸咎于湘軍。于此也可看出舊法子的毛病”。如先生所言,這自然不能歸咎于湘軍,這是中國幾千年“熟人社會”“家族觀念”“鄉土情懷”所留下的,其在發揮精神紐帶的有利作用的同時也阻礙著中國民族國家觀念的形成。而這種軍隊形式對中國最大的沖擊莫過于袁世凱的北洋軍閥的四分五裂,北洋軍閥的士兵將領們并不知什么的國家天下,他們也不是中華民國的國有軍隊而是袁世凱的私軍,都聽從自己的直接領導者。所以在袁世凱去世之后,他手下的將領們便失去了領導者紛紛做了“小袁世凱”。先生此書的講解解答了我對于“為何袁世凱死后便出現軍閥混戰”的疑惑。
中國在民國初建后正逢列強忙于備戰無暇顧及中國,又加上國家新建,革命之威尚未散去,本應是一鼓作氣奮起直追迅速發展的大好時機,袁世凱一死軍閥混戰把國家再次拖入混亂。容我們設想,這錯過的十年光陰若用于建設國家上,后來日本侵華給中華民族帶來的巨大災難巨大悲痛恥辱是否可以避免呢?中華民族在近代一次又一次錯過崛起發展的良機,今日想起,國人仍不免心痛。
特點二,人物、事件立體,“有血有肉”。
此書短小精悍,用六萬字訴說了中國近代百年歷史,但較之歷史教材,增添了許多細節,敘述與議論并重,人物更加突出,事件更加連貫與豐滿立體,引人入勝。特別是人物的記敘與分析,使這些歷史上的人物更加立體真實,使讀者更好的把握了這些人物的性格思想,也就進而更好理解他們的行為。歷史是人的歷史,沒有人也就沒有歷史事件便不成歷史。當我們理解了歷史中的人物所作所為之后,也就理解了歷史事件發生的起始,理解歷史中的大大小小事件也就是理解歷史。讀完此書,令我觸動最大的人物是李鴻章。
李鴻章,晚清重臣。大多數沒有去了解過的人,對他只是一個模糊的印象,或是“西太后的代言人”“晚清政府的走狗”“賣國賊”等,甚至于其曾外孫女張愛玲也常被提及她與李的這層關系。特別是上個世紀鄧小平同志的一句“我們不是清政府,中國領導人不是李鴻章”更是將李鴻章推向了罪人的刑臺。
但走進歷史,李鴻章當真是一個十惡不赦的罪臣嗎?
誠然,李鴻章大約算不上功臣,一來洋務失敗,北洋覆滅,甲午戰敗,二來大多喪權辱國條約都簽自他手下,算是賣國的代理人。于歷史進程而言,李鴻章的確沒有什么功勞,即使是圖強的洋務運動也因為讓晚晴茍延殘喘了幾年而貼上了耽誤的標簽,至于當時或許萬般權宜后簽訂的條約,放在歷史里,后人卻未去細細體會當年的為難,只看條約給國家帶來的傷害。
但我從這本書中看見了他的另一面,一個有才干,有遠見,在種種艱難中苦求國家富強的臣子。
李鴻章曾對恭親王上書說,中國到了十九世紀唯有學西洋的科學機械然后能生存,還看出日本的快速發展,從明治維新種看出日本的威脅,并認定改革必須先培養人才,呼吁改革科舉制度,讓新學子學習科學文化。在1864年李鴻章就已經看出了日本明治維新運動的意義,并且深感中國所受到的威脅,大聲疾呼要當時的人猛醒與努力。像蔣廷黻先生所言,“這一點尤足以表現李鴻章的偉大?!?/p>
在洋務運動上,李鴻章無疑是有功的,既然我們承認了洋務運動對近代中國所發揮的重大影響與積極作用,那便不能夠以洋務失敗否認其貢獻。況且洋務失敗更多的是歷史社會原因,洋務派的努力是不能否認的。
至于北洋覆滅,甲午戰敗,其自然是要負責任的?!缎脸髼l約》的簽訂喪權辱國,卻也不是其一人之過。鄧小平說“中國領導人不是李鴻章”,但李鴻章能稱得上是清朝的領導人嗎?中國人一向慣于給人物定性,將人物臉譜化,用事件定功過,只看結果。又或者,一過毀前功,李鴻章一生,且不恰當地說,算是“前功盡棄”吧。
歷史紛紛擾擾,武則天尚留無字碑,后人難以復制歷史,對古人的評說也就始終隔了歲月的隔閡,終究是難以完完全全定下結論。
“好書不厭百回讀”,一本寫得好的史書更是如此?!耙早R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睔v史總能給后人,以啟迪和明鑒。
印象之中,這已經是我第三次還是第四次讀費孝通先生的《鄉土中國》,每一次都有不一樣的感悟。如果說之前幾次讀,只是純粹出于記者工作的本能和探究中國發展變遷的興趣使然的話,那么這一次細讀,則已經建立在自己兩次嘗試社會學考博,對社會學的相關理論和方法比較熟悉的基礎上,因而此次閱讀,才會對于費老的理論建構能力和“君子不器”的治學作風,有更為深刻的感受。
費老在后記中所說,如果把他的《江村經濟》看作是社會學社區研究中典型的個案研究論著的話,那么這本《鄉土中國》,則屬于社區研究第二個層面的作品——比較研究。實際上,我對費老的這個界定是有疑問的,因為《鄉土中國》一書篇幅雖小,但探討的都是中西社會比較,或者說中國的鄉土社會與現代社會這兩個不同發展階段的社會生態的比較這類相對宏大的內容,顯然這本書,已經很難用社區研究的框框前去界定。如果套用現代社會學的分類話語的話,這本書更多可能應該屬于發展社會學或者說比較社會學的范疇。從中西社會比較的內容來界定,則本書屬于比較社會學;而從中國不同社會形態變遷的角度來看,本書則屬于發展社會學。
實際上,用這類嚴格的學科分野話語來界定費老的這本書,如果在費老本人看來的話,多少顯得有些迂腐和可笑。盡管在《江村經濟》中,費老細致地展現了自己個案研究的能力、深度與廣度,但對于他們那一代學人來說,融家國情懷于其中的宏大敘事沖動,是不可避免的。這也是《鄉土中國》關注中西社會形態比較這么宏大主題的重要原因之一。與費老同時代的華人學者,黃仁宇提出了“中國大歷史觀”,呂思勉更是致力于中國通史的寫作與研究。這些學者的家國宏大敘事沖動,跟身處一個動蕩不堪的亂世,救亡與圖強成為知識分子最重要的命題的時代背景,密切相關。即便就拿《江村經濟》這樣的從小處切入的個案研究論著來說,費老其實也有著強烈的以此映證中國鄉村整體發展狀況與出路的潛在動機。
于我而言,費孝通的《鄉土中國》并不陌生——在高中歷史主觀題的題干中,這本書的內容常常會被引用到。另外,老家在鄉下,翻閱過程中,恍惚間能從字里行間里看到那個蘇北小鄉村的影子。
《鄉土中國》是費孝通先生1943年所寫,1948年出版,是作者在其鄉村社會學講稿的基礎上撰寫的,雖然寫作時間距今已有63年之久,但并未隨時間的推移不合事宜,相反,他在《鄉土中國》中對中國傳統文化、社會結構的分析,其廣度和深度已高于一個社會學分支學科的層面,對我們思考當下中國的法治及狀況有著很好的啟迪。
《鄉土中國》一書包含14篇文章,是作者在廣泛調查研究后所得成果,讀起來并不晦澀難懂,14篇文章各自獨立,又相互銜接。作者運用功能主義學說,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分析中國社會結構的著作,社會影響深遠。
我們經常說中國是個鄉土中國、人情社會。何謂鄉土中國,正如費孝通先生在重刊序言中寫到“它不是一個具體社會的描寫,而是從具體社會里提煉出的一些概念。這里講的鄉土中國,并不是具體的中國社會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體的中國基層傳統社會里的一種特具的體系,支配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它并不排斥其他體系同樣影響著中國的社會,那些影響同樣可以在中國的基層社會里發生作用。搞清楚我所謂鄉土社會這個概念,就可以幫助我們去理解具體的中國社會?!?/p>
第一次見到《中國震撼》這本書是在大學本科一年級的時候,當時我還是一名新生,是因為參加迎新活動游戲環節得到的獎勵,第一印象就是“紅”,中國紅,當天晚上就開始讀這本書,一個星期后,軍訓結束了,書也讀完了,當時只是感覺書中充滿正能量?,F在四年過去了,我是一名研究生,老師推薦讀一本書,所以我又重溫了一遍,有不一樣的感覺,不一樣的讀書體驗,寫此讀書筆記。
《中國震撼——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崛起》是一本2011年1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張維為。首先介紹一下這本書的作者,張維為,復旦大學外文系畢業,日內瓦大學國際關系碩士、博士,曾為英國牛津大學訪問學者?,F為日內瓦大學亞洲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日內瓦韋伯斯特大學國際關系教授、復旦大學兼任教授、清華大學特邀研究員。著有《鄧小平時代的意識形態與經濟改革》(英文)、《改造中國:經濟改革及其政治影響》(英文)、《重塑兩岸關系的思考》等學術專著。發表過許多關于中國經濟與政治體制改革、中國發展模式、比較政治、外交政策以及兩岸關系的文章。上世紀80年代中期曾擔任鄧小平及其他中國領導人的英文翻譯。走訪過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
《中國震撼——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崛起》這本書講述的是作者張維為親歷百國現實,從全球視野中比較“中國經驗”,對“中國模式”做出最強有力的理論總結?!爸袊绕稹闭鸷沉巳澜?,“中國模式”也成為了國際學界、理論界熱議的話題。張維為教授通過自己走訪一百多個國家的所見所聞,以國際關系學者的深厚學術背景,以其獨特觀察和理性分析,豐富了“中國模式”的深刻涵義,更提出了中國作為一個“文明型國家”崛起的命題。本書提出,中國的崛起不是一個普通國家的崛起,而是一個五千年連綿不斷的偉大文明的復興,是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崛起?!拔拿餍蛧摇贬绕鸬纳疃?、廣度和力度都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見的。這種“文明型國家”有能力汲取其他文明的一切長處而不失去自我,并對世界文明作出原創性的貢獻?!吨袊鸷场肥恰爸袊J健闭摰淖顖詫嵱辛Φ睦碚撝?,其歸納的“中國模式”的八大特點和八大理念,是“中國模式”論精辟的理論總結,它將豐富關于“中國模式”的理論研究,同時,也讓國人以及世人更客觀地認識中國崛起的事實,理解中國崛起背后的文化內涵。
這部著作,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是用生動的事實回答了國內外許多人關注的?中國問題?。比如,有人說,中國腐敗問題這么嚴重,怎么能算崛起?在談論這個問題時,他講了西方現代化進程中的腐敗情況后,又以親身的經歷寫了一段發人深省的話?無論從研究腐敗問題最權威的國際組織‘透明國際’的歷年報告來看,還是從我自己的實地觀察來看,與中國可比較的(如人口在5000萬以上)發展中國家和過渡經濟國家腐敗程度都高于中國,又比如,有人說,中國的房價那么貴,大學畢業生根本買不起房子,甚至連婚房都沒有,這能算國家崛起嗎?他寫道?坦率地說,世界上沒有一個發達國家達到這種水平。電視連續劇《蝸居》引來無數國人對房價高漲的感嘆,其中女主人公有句臺詞:‘咱倆加在一起,都快70歲了,但還沒有自己的房子?!@種話在瑞士這樣的發達國家沒人敢說。瑞士至今的住房自有率才36%,35歲前就擁有自己的房子對絕大多數瑞士人來說是不可思議的。發達國家大多數民眾都是在租來的房子里結婚的。
書中用大量篇幅提及中國發展與西方國家發展過程和做法的本質差異。歷覽西方發達國家的崛起,幾乎是由血淚與尸骨筑起的,而中國崛起的最大特點就是和平。恰恰這個“和”是很多中國人鮮有提起的成功之處。五千年的文明史表明,中國的疆域國土、民族文化自古就是“百國之和”。小家庭的“和”帶來了生活的動力,單位的“和”促進了工作的效率,國家的“和”增強了民族的凝聚力。一個簡單的“和”創造了不簡單的財富:面對汶川特大地震、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少了“和”,就不會這么迅速地實現災區重建;舉辦北京奧運、上海世博、廣州亞運,少了“和”,就不能取得如此無與倫比的完美表現;發展載人航天科技,少了“和”,就不會有這么驕人的成果;即便經濟快速發展,gdp世界第二,少了“和”,缺少了一種人文基礎的支撐,就很難有百姓日新月異的美好生活。就拿我自己說說吧,作為一位二十多歲的青年,不長的人生經歷,就讓我感受到了生活變化的巨大。而這一切卻又這樣平和自然。我們的發展正是“和”的發展的體現,沒有如西方崛起的戰爭和掠奪,沒有對異己的排斥,靠的是自己的實力給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生活在國內的人,無論自己是否承認,眼界的狹隘是無可避免的事實,我們畢竟沒有設身處地的生活在西方國家之中,我們只是看慣了西方最美好的東西,而忽略了西方最差的黑暗,也難怪,我們更習慣享受好的東西,即使有討論西方赤貧階級的問題,他人之事,自己又何必自尋煩惱,還是看看好萊塢大片里帥哥美女更加養眼罷了。仔細回想一下,我們接觸的西方,確實沒有太多描寫赤貧題材,窮人階級的內容。從電影里找,唯一能晃過我大腦的就是貧民窟里的百萬富翁,哦,還是描寫印度的。我曾經看過一品文章,是一名美國的留學生寫的,殘酷的事實就是,在中國工地打工的農民工,在公司底層拼搏的白領藍領,在中產階級中對上流社會貴人集團望眼欲穿又無緣踏入的憤青們,及時到了美國,到了歐洲,依然是民工,是白領,人收到現實的壓迫,自然會將希望寄托在他物上,而中國和西方巨大的政治體質差異,恰恰為幻想提供了溫床。更可怕的是,西方國家的隱形階級更加等級森然,到了美國,才發現,原來黑人和白人從來是玩不到一起的,一個黑人在白人中的扎眼程度,堪比一群中國人中的日本人。而大量的美國中低產階級,除了一日三餐有保障,其他的也不過爾爾,美國食品安全,但是翻來覆去都是漢堡,三明治,匹薩,句號。與其說中國人的地溝油盒飯,吃上去貌似都沒有那么不健康。都說中國人生存環境惡劣,但是中國人平均壽命并不低。當然中國不及美國的地方也非常多,只是我想說,如果你在中國沒有過上幸福生活,是因為你不努力,而你即便來到美國,來到歐洲,你的生活依舊不會幸福,放眼望去,中國的富豪都在移民,確實,美國作為金錢至上的資本主義國家,當你有錢的時候,你可以開飛機,當總統無所不能,但是你既然不是富豪,即便來了夢寐以求的美國,依舊那個平凡的你。罵中國,罵共產黨,是因為你看到了黑暗,你接觸到了黑暗,與其接觸到西方國家一樣殘酷的黑暗面,還是在心中留一個美好的桃花源吧。
中國正在以一個新的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作為一個當代大學生,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承擔起建設祖國的任務。展望未來,機遇和挑戰猶存,信心與勇氣同在,只要我們繼續凝心聚力、乘勢而上,就一定能為中國發展邁向新高度打下堅實基礎,創造新的更加偉大的成就。
分析和當前歷史階段分析的基礎上的必然結論。??文明型國家?的最大的智慧就是?求同?,因此我們有能力汲取其他文明的一切長處而不失去自我,未來也會沿著自己特有的軌跡和邏輯繼續演變和發展,并對世界文明作出原創性的貢獻。這正是小平同志所講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要義所在。
來的。這種國家的特點,四個超級因素,人口、地域、歷史、文化,是我們最大的優勢。我們有世界上最充沛的人力資源,有最大的市場,有其他國家難以比擬的地緣優勢,有自己悠久的歷史傳統,有獨立的思想體系,有世界上最豐富的文化資源。如果我們放棄?中國模式?,轉而照搬西方模式,我們的四大特征、四大超級因素,很可能一瞬間就轉變成我們最大的劣勢,就是?百國之合?變成?百國之異?。?百國之合?的人口成為中國混亂動蕩的溫床,?百國之合?的疆土成為四分五裂的沃土,?百國之合?的傳統成為不同傳統對抗的借口,?百國之合?的文化成為不同族群沖突的根源。蘇聯和南斯拉夫的解體有多種原因,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它們的政治精英、知識精英完全為西方話語捕獲,最終導致國家解體、經濟崩潰的世紀浩劫。
中國的巨大進步也是實事求是的。風物長宜放眼量,我們應該做一些未雨綢繆的長線思考,我們需要新的大國意識,需要自己的話語權,需要更加理性從容的國民心態。中國崛起至今日,我們應該確立自己作為一個?文明型國家?的文化自信。
這部著作,給我留下的深刻印象,首先是用生動的事實回答了國內外許多人關注的?中國問題?。比如,有人說,中國腐敗問題這么嚴重,怎么能算崛起?在談論這個問題時,他講了西方現代化進程中的腐敗情況后,又以親身的經歷寫了一段發人深省的話:?無論從研究腐敗問題最權威的國際組織‘透明國際’的歷年報告來看,還是從我自己的實地觀察來看,與中國可比較的(如人口在5000萬以上)發展中國家和過渡經濟國家腐敗程度都高于中國,又比如,有人說,中國的房價那么貴,大學畢業生根本買不起房子,甚至連婚房都沒有,這能算國家崛起嗎?他寫道:?坦率地說,世界上沒有一個發達國家達到這種水平。電視連續劇《蝸居》引來無數國人對房價高漲的感嘆,其中女主人公有句臺詞:‘咱倆加在一起,都快70歲了,但還沒有自己的房子?!@種話在瑞士這樣的發達國家沒人敢說。瑞士至今的住房自有率才36%,35歲前就擁有自己的房子對絕大多數瑞士人來說是不可思議的。發達國家大多數民眾都是在租來的房子里結婚的。?古人說過:?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陳平教授說?《中國震撼》給我們這些受過西方教育的人強烈的思想震撼?,我沒有受過多少西方教育,觀感也同他一樣:《中國震撼》震撼國人的思想。
讀《中國震撼》有感近一段時間了,由于時間的關系,每天忙于連隊的工作,只得利用平日空閑時間每天翻上幾頁,最近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多份報紙看到過專家學者們對這本書的評價文章,這本書何以有如此大的魅力?帶著這個是問題我不由多看了幾頁,發現作者張維為作為走過100多個國家、專注研究現實政治的作者,對中國模式和中國道路進行了系統的闡述和深刻的理論總結,對中國道路的發展模式有著獨特的見解,文字通俗易懂,敘述清晰,許多論斷不乏精辟獨到之處,我是邊讀過聯想我身邊的事實,聯想最多的是身邊現實物質生活進步發展,以及部隊的這幾年條件改善,讓我倍感自豪,透過這本書讓我理解了中國的發展來之不易,民族崛起的艱苦歷程。
心。樹立強大的信心是我們發展的思想基礎,做為一名軍人,面對新的國際形勢變化,特別是我們目前周邊安全環境并不樂觀,像臺海問題、鉤魚島爭端、黃巖島沖突等時刻提醒我們,軍人的使命還很重,軍人的責任重大。隨著這些年祖國的發展,我們要對祖國充滿信心,以客觀的眼光看待中國的發展,去踐行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
我們平時看新聞讀報對于腐敗、環境污染、貧富差距這些目前中國存在的問題,比較關注敏感,就我們連隊來講很多戰友平時比較喜歡談論這些問題,對此,我通過看閱讀這本書之后,我自己不但明白了這些矛盾產生的問題由來,更重要的是通過我的學習,可以給戰士講課時引用其中,做好官兵的思想引導工作,讓官兵們明白這些現象在是發展中存在矛盾必然性,通過引用書中不同國家的對比分析,告訴官兵這既是發展中的矛盾,也是許多發達國家還沒有解決的普遍矛盾,正確看待這些問題,尋找心理的平衡。
“半杯水”,很多人只看到空的一半,而看不到滿的那一半。殊不知,困難是要解決的,但需要一步步來。正是有了發展,才能有談下一步問題解決的資本,殊不知,中國才發展多少年,美國和西方國家發展了多少年,中國發展這么快的速度完全證明了我們的發展模式是正確的,因此,讀完這本書后我要告訴我身邊的戰友、朋友你們應該對我們國家要留有足夠的信心。不肯定這一點,下一步的發展就是無源之水。過去承認中國落后是實事求是,今天承認中國的巨大進步也是實事求是的。風物長宜放眼量,我們應該做一些未雨綢繆的長線思考,我們需要新的大國意識,需要自己的話語權,需要更加理性從容的國民心態。中國崛起至今日,我們應該確立自己作為一個“文明型國家”的文化自信。
法國學者高大偉2009年2月在《亞洲時報》曾發表一篇評論文章寫到:“中國公民正在向世界公民轉變?!碑斘铱吹竭@么一段時,我非常激動認為,中國軍人也正在向世界軍人轉變,你看看中國派出的多國維和部隊、世界反恐部隊、中國走出國門參加的索馬里護航海軍等等事件,充分表現了我們軍隊一步步向向世邁出了堅定的步伐,無不在展示出我們中國軍人向世界的轉變,體出我們強大的國防力量,這是我們中國人的自信,也是我們中國軍人的自豪。
黨中央提出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
線,統籌兼顧、改革創新。前進的號角已經吹響,正在經歷“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的崛起已不可阻擋,中國發展的道路雖然還會有曲折坎坷、充滿風險,但只要我們抓住機遇利用好自身優勢前景依然一片光明。
。
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
把握著沒有方向的筆尖,駕取著青春的風帆,緊踏著責任的甲板,駛向天涯海角,忘卻停泊靠岸踏著時代的碧浪,舞著歲月的節拍,蕩漾著平凡的青春,劈波斬浪。
青春是熱情奔放,責任卻堅定如山;青春是神采飛揚,責任卻使人眉字緊鎖;青春的你有時以揮霍光陰來顯示灑脫,責任卻讓人感嘆人生的厚重與珍貴。青春和責任就這樣看似矛盾,但最后統一到了我們青年身上。
20__年5月2日,習近平第六次北大之行,對話青年,關注青年,寄望青年,則是他此行的重要主題,在此次師生座談會上,習近平引用了這篇《永久奮斗》的講話。他這樣召喚中國青年:在奮斗中釋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為民族復興鋪路架橋,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四年前的5月4日,也是在英杰交流中心,習近平參加了一場師生座談會,在會上,他諄諄告誡青年學子:“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
或許談及責任,我們會直接將它與社會、與國家聯系起來,其實不然,從一開始,那一顆扣子就已準備無時無刻不在品讀著生活的滋味,擔負著生命的責任,因為對父母的責任,我們呱呱落地;因為對社會的責任,我們日夜苦讀;因為對朋友的責任,郭周寧愿選擇死亡;同樣因為對自己的責任,桑薇信守對生的承諾。
呱呱落地的我們就已擁有責任,也許我們并不自知,可如今的我們不同,正值青春年華,一篇篇的大道理與身邊真真切切的實例教著我們去懂得責任的意義。
青春,是責任的標志,這份責任是對自己的,也是對家庭的,更是對民族的,國家的,社會的,人類的責任,不是一個甜美的字眼,它有的只是巖石般的冷峻。責任作為一份成年禮物真真切切地落在了我們身上,它是一個你不得不給予細心呵護的孩子,而他給予你的,是心靈的指引和行事的標準。
心中懷揣夢想,無論前方是狂風驟雨,還是鳥語花香,我們都心想著一個目標:實現理想,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因為我們有別樣的青春,有自我的責任!
今天,我們朝氣蓬勃,努力學習;明天我們學識淵博,走向世界,是學生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遵守學校各項規則;是朋友,忠誠互助我們義不容辭;是社會一員,我們維護正義,保護環境;是國人,我們揚帆起航,共筑偉夢!
《論中國(onchina)》英文版于出版,中文版10月出版。全書617頁。作者亨利·阿爾弗雷德·基辛格(henryalfredkissinger),1923年5月27日生于德國費爾特市,是猶太人后裔,1938年移居美國。他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曾任美國國務卿。是美國乃至世界著名的外交家、國際問題專家。他以根據40多年與中國領導人的交往,50多次對中國的訪問,以客觀、理性、嚴謹的態度,撰寫了《論中國》。
總體上說,盡管在漢唐元明清都有中國與世界的交往,但總體上是局部的,有限的,還沒有那一個時代像今天這樣與世界在經濟上、文化上如此深度、廣泛、全面地融入這個世界。中國目前經濟總量居世界第二位,將來將達到第一位。中華民族要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要實現偉大的民族復興,所以我們要認識這個世界,同時也要知道世界在如何看我們。但是,我們畢竟剛剛開始融入這個世界?!墩撝袊诽峁┝藝庹渭?,特別是從美國政治家的角度對中國的歷史、政治、文化、思維的認識,為我們認識自己提供了另一個視角,更有益于我們清醒地認識我們自己。唐太宗李世民曾說:“以銅為鑒,可正衣冠;以古為鑒,可知興替,以人為鑒,可明得失”。同時為我們在處理與各國關系有重要參考價值,也對在全球化新形勢下中國的文化如何面對,那些保留發揚,那些揚棄引發深深思考。
基辛格博士首先從晚清時期的中國談起。揭示了幾千年長期中國農業社會相對穩定、富足的社會之后,在外部世界已經現代化、工業化、全球化的情況下,仍舊堅持保守封閉、愚昧無知、妄自尊大、封建專制的社會狀況。他力圖通過清朝到當今時代社會在政治、社會、文化的沿革來認識、了解、揭開中國的神秘面紗。作為一個外交家,他不是僅僅陳述了朝鮮戰爭、中美建交、三次臺海危機等等重大外交事件,而是通過中美關系這一主線,這一系列現象,著重分析中國人的戰略思維模式和外交習慣。
讀了本書以后幾點思考:一是中美關系核心不是意識形態問題,核心是國家戰略利益。上世紀70年代,中國比今天在意識形態上更加極左。但是由于當年前蘇聯構成對中、美兩國的威脅,促進了中美走到一起。而今天,中國深度改革開放,前蘇聯的威脅不復存在,所以中美沒有了共同的敵人,而出現了經濟利益、戰略空間的爭奪,則形成了今天的對抗。而人權問題、價值觀問題等僅僅是借口。
二是一個國家要令別國信服,要引領世界,不僅有硬實力,更要有軟實力。硬實力也就是經濟實力、軍力等,也要有軟實力,例如一個國家的正義、誠信、包容。
三是在歷史性轉變的形勢下,中國文化中值得傳承的是什么?應該是勤勞、善良、堅忍不拔、含蓄縝密。而在中國文化中的糟粕是什么?應該是官本位,封閉、保守、小農意識。
四是從中國清朝封建社會到當今社會轉變給了我們重要啟示。清朝的封閉、自大,而全然不顧外部世界的全球化、現代化、工業化的大趨勢。不像日本明治維新那樣主動全球化、工業化、現代化,就會被用堅船利炮被動地撬開國門,落后就要挨打。
《論中國》的國際關系這個題目應該是非常重要的。試想,中美對立了二十年,要坐在一起談判了,知彼知己的功課一定會極好的做。抱著這個想法我認真讀完了整個篇幅,有幾個問題想不通。借助電腦,我查了基辛格當時的身份,美國開始“破冰之旅”的目的,以及基辛格先生的責任,有了以下感悟。
做真學者和做純官員是兩碼事。請注意我加上的“真”和“純”兩個字,以區別掛名的官員或學者?;粮裣壬枪鸫髮W的博士,一定是貨真價實的,研究課題一定夠學者水平。但是他做了美國總統的國家安全事物助理并擔當“破冰之旅”特使后,就由真學者變成純官員,把學問當成工具了。為了討好中方領導人,恭維話說的很巧妙,連批判都說的娓娓動聽?;粮翊藖肀本┮_到挑撥中國和蘇聯關系并且讓美,中,蘇三方形成微妙的互相制約關系,盡快從越南戰場脫離的目的,他竟然說中國沒有和同樣大國“長期”打交道的歷史,我之所以在長期一詞上加引號,是這純屬外交辭令,難道喪權辱國一百年還不夠長嗎?這么說就是為了回避沙俄(包括前蘇聯)欺負中國甚狠那段令中國領導人可能會難于啟齒,會尷尬的往事,還談到中國歷史上“以夷制夷”,“近伐遠聯”的例子,還不失時機挑撥說歷史上越南就不服中國,揚言要打敗中國。
按理說,清朝距離現在的年代比較近,而且清朝也是封建社會治國制度,手段達到高峰的朝代,對外簽訂很多條約,協定,好歹還有類似外交部的政府部門。美國也是侵略中國的“八國聯軍”之一,對于清朝的外交無論從理論,實踐以及文獻資料整理起來都相對容易,可是在中國外交獨特性上卻絕口不提。
書中還有一段話,“天朝的自大和地大物博,反倒害了自己,引來了四面八方的敵人?!边@是故意裝糊涂嗎?不!這是不折不扣的強盜邏輯。中國講傳統禮儀和風度,就算是自大,就算是地大物博,就是自己害自己,就應該被圍毆往死打,被搶奪嗎?敵人不一定是強盜,強盜必然是敵人(我沒看原文,不一定確切)。書中多次提到中國自動放棄航海業,放棄了海外“冒險和探索的時機?!蔽依斫膺@段話的意思是,本來中國也可以到海外開拓領土占殖民地的,可以去搶掠的,可是目光短淺啊!懷柔啊!自愿當“土財主”啊!當初的大英帝國,西班牙,葡萄牙等航海業發達的國家不是去傳播友誼,冒險,探索的,是去殺人搶奪的!是去占地殖民的!包括美國人的先輩到美洲,是殺光印第安人,搶了人家的土地和財富得到第一桶金的!能說是印第安人落后,不該生活在富饒的美洲嗎?到這里,基辛格先生已經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帝國主義政府的代言人了。
從現已得到的資料上看,我不同意“基辛格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這個說法,白求恩幫助中國抗擊侵略,才是我們的朋友。我認為準確的說法應該是:基辛格先生為美,中兩國和兩國人民做過好事。
《論中國》第一章的結束語看似寫的很精彩,讀起來朗朗上口,振聾發聵,提出的許多問題到現在我們也沒有很好解決??墒钦J真分析起來與實際情況大相徑庭,關鍵問題沒有談到或如蜻蜓點水,一帶而過;對重點問題的剖析似乎隔靴搔癢;甚至還設了“陷阱”!
結束語原文是這樣的:“中國挾其獨特的傳統和千年養成的優越感步入近代。這個獨特的帝國聲稱它的文化和體制適用于四海,卻不屑于去改變異族的宗教信仰;它是世界上最富饒的國家,卻對與外國通商和技術革新漠不關心;它文化發達,卻受制于一個對西方探險時代的來臨一無所知的政治統治集團;它在遼闊的疆土上建立了一套政治體系,卻對即將威脅其生存的技術文化大潮茫然無知?!?/p>
那么中國是怎樣步入近代的呢?一般來說,近代是從十九世紀中葉開始的。從整個世界看,最顯著的是西歐與北美因工業革命促成的技術與經濟上的進步。自然科學學科逐漸成形?;疖嚨钠占笆菇煌ㄟ\輸效率大增。發電機,電動機,電燈,電報,無線電通訊相繼問世?;瘜W工業開始出現。以英國為代表的發達工業國家通過強大的生產力與武器,成功殖民世界大多數地區,并以傾銷的方式破壞了中國、印度、土耳其等古國既有的社會與經濟體系。再說中國。1840年中國與英國爆發第一次鴉片戰爭,以中國失敗并賠款割地告終。由此簽署的《南京條約》是近代中國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除賠款外,將香港島永久讓予英國。資本主義萌芽發展非常緩慢。而以小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在工業品傾銷面前崩潰性破產。土地兼并日趨嚴重。吏治敗壞,國防空虛,軍備廢弛。隨著對人民剝削壓迫的加重,國內階級矛盾日益激化,導致發生太平天國運動。
也就是說,此時的中國這“獨特的帝國”已經風雨飄搖,近乎滅亡,哪還有什么優越感?哪有臉聲稱文化和體制適用于四海?哪還顧得上去改變異族的宗教信仰?清朝政府怎么能對即將垮臺的現實茫然無知呢?后期是要搞“洋務運動”,“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但是中國因長期官本位,文化人對科舉考官趨之若鶩,沒人考慮科技促進實業的事,理工科人才極度缺乏,又沒有現代化教育體系,遠水解不了近渴。歸根到底,中國的封建專制體制太久了,根本無法抗衡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就像一個癱瘓的病人,眼看著刀架在脖子上也是無何奈何罷了。
《論中國》的第二章的標題是叩頭問題和鴉片戰爭。立了1.馬嘎爾尼使團2.兩種世界秩序的沖突3.耆英辦外交:撫夷三個子標題。其中以第一個子標題文字最多,后兩個差不多。
1793年6月,馬戛爾尼勛爵代表英國使團來中國訪問。這是中國歷史上最值得研究,最讓人流淚流血的外交事件。大致經過是清朝政府要求英國使臣按照各國貢使覲見皇帝的一貫禮儀,行三跪九叩之禮。而馬嘎爾尼認為這是一種屈辱而堅決拒絕。經協商,馬戛爾尼等人按照覲見英王的禮儀單膝跪地,未曾叩頭。就此引得乾隆龍顏大怒,義正言辭的否決了馬嘎爾尼提出的所有談判條件。其實乾隆很重視英使來訪,專門編了名為《四海升平》的劇,既有慣例中的神怪,又有實際內容的戲文——英吉利來朝貢,路途比越南更遙遠?!敖癞斶M表賜宴之期,隆典特開”??墒怯⑹箤@出戲沒太看懂,認為這是一出關于大地與海洋聯姻的戲。最可悲可憐可恨的是滿朝文武官員還把英王國特使看成是朝貢者,看不懂馬嘎爾尼帶來的不是“精美貢品”而是昂貴商品;看不懂蒸汽機與烤鴨爐的區別;看不出加農炮和紅夷大炮怎么就更新換代了……而馬嘎爾尼卻透過乾隆繡著集獸類最兇部位之大成的看似霸主的龍袍,看到了暮年老人外強中干的身軀。馬嘎爾尼使團訪華歸國途中看出清軍沒有受過嚴格的軍事訓練,使用的是刀槍弓箭,堅定了一個說法:“清政府好比是一艘破爛不堪的頭等戰艦,它之所以在過去一百五十年中沒有沉沒,僅僅是由于一班幸運、能干而警覺的軍官們的支撐,而她勝過鄰船的地方,只在她的體積和外表。但是,一旦一個沒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揮,那就不會再有紀律和安全了”。馬嘎爾尼使團帶了一封乾隆皇帝給英王喬治三世的信回英國了,向全世界證明清朝閉關鎖國,但卻對強要中國領土及關稅自主等無理要求避而不談。寫了一部出訪記,使歐洲人對中國的觀點發生根本性的轉折,那個強盛的文明古國幾乎變成擱淺的鯨魚。哲學家黑格爾甚至斷言:“中華帝國是一個神權專制政治的帝國……個人從道德上來說沒有自己的個性。中國的歷史從本質上來看仍然是非歷史的:它翻來覆去只是一個雄偉的廢墟而已……任何進步在那里都無法實現?!?/p>
于是,基辛格先生說馬戛爾尼訪華受到清朝不平等的待遇,成為兩種世界秩序發生沖突的導火索,并導致鴉片戰爭。這又是強盜邏輯。有學者指出18世紀的歐洲,沒有所謂的”主權國家外交平等“的理念:”在馬戛爾尼還沒有離開倫敦去中國前,英國就有了這樣一幅漫畫:英國大使面向高高在坐的中國皇帝,單膝下跪。它表明,英國人早就預想到了他們的大使會見中國皇帝的場面。馬戛爾尼的日記里也記載了他對于中國"磕頭禮儀"的擔憂??墒呛髞?,很多英文資料大都對"磕頭禮儀"進行了渲染,講中國自高自大,不肯和英國平等相處,進行平等貿易。也就是說,侵略中國,賣鴉片給中國,是有道理的。在這個問題上,美英兩國的說法和做法如出一轍。美國人的前輩不就是因為“印第安人的秩序和他們的秩序”發生沖突,于是發動戰爭嗎?那其實是一場實力相差懸殊的強搶,一場屠殺,幾千萬印第安人只剩下幾十萬并被“圈養在籠子里”。還有一點基辛格先生沒有說:林肯總統絞死了三十八位土著的酋長,并且這三十八位酋長并沒有被指控犯了“美國罪”,就是因為他們帶頭“賴在家里不走”!
鴉片戰爭最終以簽訂兩項屈辱條約為結果。由此中國開始認識到冷兵器時代令人喪膽的滾滾鐵騎和百萬雄師在大炮和毛瑟槍面前是一堆堆肉。民族英雄僧格林沁的墓就在我老家屯子邊上(我去吊唁過三次,研究過有關他的史料),八里橋一戰,他帶領三萬步騎兵英勇拼殺,浴血奮戰,傷亡三千多人,卻因侵略者大量使用新研制的射程在兩千米的康格里夫火箭,無法近戰,只斃敵十二人,傷敵百人,血肉之軀終歸抵擋不住侵略者的新式槍炮。侵略者根本沒把中華文化放在眼里,就是要掠奪財富,榨取利益。從此以后,中國淪為殖民勢力爭奪的目標。
《論中國》第三章的標題是“由盛轉衰”。設了1.“魏源的藍圖:以夷制夷,師夷長技2.大權旁落:內亂外患3.應對衰落4.日本的挑戰5.朝鮮6.義和團運動六個子標題。
本章開篇就談到:“鴉片戰爭前,外交和國際貿易對于中國來說不過是承認它上國地位的形式。自鴉片戰爭起,中國進入了一個國內動蕩不安的時期。與此同時,它遇到三大外來挑戰,其中任何一個都足以顛覆一個王朝?!睍须m然沒有明確說是哪三大外來挑戰,卻用三個自然段表達出來:一是西方列強。主要限于在中國沿海地區掠取經濟利益,要求中國開放通商口岸和自由傳教的權利?!皻W洲人認為這根本算不上征服。列強們還不想取代現有的清朝政府,而是要迫使中國接受一個本質上與中國人的世界秩序格格不入的全新的世界秩序?!倍欠钚袛U張主義的俄國?!岸韲静怀姓J本國領土與接壤的中國領土之間的疆界?!韲治g的領土,中華帝國永遠也拿不回來了。(隨時不忘要分裂社會主義陣營)”三是日本。還在這里強調說:無論是西方列強還是俄國都認識到“清廷覆亡不符合它們的利益。而日本的意識就不一樣了?!毡静粌H圖謀侵占中國的大片國土,還想取代北京成為新的東亞國際秩序的中心?!?/p>
書里寫道:“外國軍隊在中國大地上橫沖直撞,脅迫中國接受屈辱的條約。與此同時,天朝始終堅持它的中央政府地位,繼續行使對中國大部分地區的管轄。中國人對入侵者的看法千百年來一成不變,視為一種討厭的麻煩,然而,這種麻煩卻打斷了亙古不變的中國人的生活節奏?!边@種說法我堅決反對!入侵者帶來的還有殺人武器,還有搶掠,如果反抗就要遭到殺戮。槍口頂在腦袋上,刺刀架在脖子上,鞭子和大棒隨時要打在身上,怎么能用“討厭的麻煩”來形容呢?至于清朝政府,肯定不愿意當兒皇帝,只是被帝國主義欺負,軟弱無能,靠賣國維持茍延殘喘。
關于魏源,他是我非常佩服的中國“開眼看世界”的先驅者,提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主張是最早的改革開放,國際文化交流,強軍理論,以介紹他的言行做一個題目,我是認可的。我家很早就有一本魏源所著的《海國圖志》簡裝本,以前也讀過,只是印象不深了,這次搬家不知壓在哪兒了一時找不到,找到重讀,應該會有新的領悟?!逗鴪D志》沒有引起清朝政府的重視。試問:一個連自己的敵國是從哪里來的?是靠什么打敗自己都不知道的政府,人民還能指望它嗎?《海國圖志》卻被當時同樣被帝國主義欺負的日本人捧若至寶,并成為強國治軍的啟蒙性讀物。我要說的是:一本客觀實際的好書,有各種目的的人讀,都會從中受到啟示。我還要說的是:我承認基辛格先生是偉大人物,但是該質疑之處就要提出質疑,該否定之處就要給予否定,這才是有良知的讀書人的態度,雖然我只是一個普通的退休老頭。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365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