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對讀書體驗的歸納和整理,它可以讓我們更好地回味和分享我們的閱讀體驗。下面是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通過閱讀它們,可以學習到一些寫作技巧和思考方式。
最近很流行的一個概念,是斷舍離,起源于日本,是雜物管理咨詢師山下英子在2000年提出來的人生整理觀念。你通過整理物品,也能整理自己的心中的混沌,斷是指斷絕不需要的物品,舍是指舍棄多余的廢物,離是指脫離對物品的迷戀。
我們現在生活的年代,物質太多,信息太擁擠,需要斷舍離。這本書的作者格雷戈·麥吉沃爾,原來學法律,覺得以后可以當老師,寫書,當律師等等。白天學法律,晚上學管理,空閑時寫作,后面覺得什么都干不好。
他后面問自己,如果只能選擇一件事,會選擇什么?他內心的答案是當老師和寫作,于是選擇了退學,這一次,他選擇了自己喜歡的事情,也堅持了下去。這本書最重要的理念,就是一定要學會甄別生活中那一小部分值得做的事情。
這是精要主義者和碌碌無為者最大的區別,很多人看似非常的忙碌,從早到晚都在工作,但你問他真的收獲了什么呢?是事業嗎?還是健康?還是生活?其實都不是,因為很多時候,就是已經陷入了習得性無助的怪圈。成為了企業的一顆螺絲釘,卻無關緊要。哪一天離職了,企業還是可以轉的動。
西班牙有家叫斗牛犬的餐廳,每年只開6個月,只有50個座位,也就是說每年有8000人可以用餐而已,每年的預約人數高達200萬。
這是為什么呀?它轉型為烹飪研究中心,主要任務就是研究烹飪新技巧和新口味,一直在做減法,可是地位越來越高。也許你可以做任何事,但不是所有的事,我們要集中時間去做那20%有意義的事情,通常是少數的事情帶來大多數的回報。
當下是個高速互聯網的時代,技術的發展和信息的互通為人類獲取知識和技能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我們面臨的選擇之多大大超過了我們對此進行管理的能力,以至于我們無法將重要之事篩選出來。除了選擇數量之大之外,干擾我們作出明智決定和行為的外部影響因素也在增長。因此滿世界都是方向不明、輕重不辯的人們,盲目地追求更多,讓本來已經負重過度的生活和事業雪上加霜。
英國學者格雷格·麥吉沃恩撰寫的《精要主義》這本書,為人們撥開云霧,重新梳理出精要主義的核心要點。即精要主義是一種自律、系統的方法,用于主動自覺地決定個人貢獻峰值所在,然后斬除一切障礙和冗余,輕松自如地執行那些最重要的事。他的基本價值主張:若要最大限度成就重要之事,切忌貪多求全,事事應攬。而其中所謂的精要,就是精華、精髓、重要本質之所在。
精要主義的核心思維模式是選擇、甄別、取舍。精要主義追求的是更少,但更好。精要主義不是如何完成更多的事情,而是如何做好對的事情。精要主義對自己的生活進行設計規劃,而不是依循默認設置,它并不是應激性地作出選擇,而是有意義地區分重要的少數和不重要的多數,精減非精要之事,然后排除障礙,從而為精要之事提供清晰順暢的實現路徑。
精要主義的實現方法和路徑是探索、排除、執行。精要主義在真正行動之前會系統地探索和評估多個選項,來確定自己做出選擇的正確性。精要主義者在探索上花費盡可能多的時間,傾聽、辯論、質問、思考。它的最終目的是從無意義的多數里識別出有意義的少數。排除非精要之事意味著對有些人說“不”,并且是經常說“不”,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勇氣和同情。因此,淘汰非精要之事不僅是心智的訓練,也是情感的訓練。排除就是擺脫無意義的多數。讓我們贏得時間去做真正重要的事。精要主義的執行不是逼著自己去執行,而是把時間省下來創造一種方法,用來掃除障礙,使任務執行起來變得盡可能輕松自如。執行讓有意義的少數做起來好不費勁。
幾點啟迪:
1、思維影響決策能力,從而影響決策結果。當面對取舍時,非精要主義者的思維是求全求多,關注的是怎樣才能做到統籌兼顧。認為努力越多,成就就越大。而精要主義關注的是,心中最想要的是什么,只要最想要的東西,舍棄除了最想要的東西之外的東西。他們不會貪多求全,急于求成,平均用力,而是從小處著手,慶祝進步。他們摒棄好高騖遠,鄙視華而不實,努力追求在重要領域中的每一個微小而平實的進步。因此,他會主動作出權衡取舍,而不是坐等別人的驅使,集中精力始終堅定關注自己最想要的東西。有時候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2、承認失敗,讓成功開始。人都會犯錯,犯了錯時,只有承認自己犯了錯,才能讓這個錯誤留在過去。而如果我們總是一味地否定錯誤,就會始終漫無目的地原地打轉,無法取得任何進展。承認錯誤,沒有什么可羞恥的,因為我們真正承認的,是自己現在比過去更聰明了。
3、經歷是最好的老師,不要以愛的名義輕易剝奪他人應該由自己親身經歷的事。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千萬不要為了所謂的愛而輕易替他們完成。如果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我們不加區別的全部代勞,這種行為不是在幫助孩子,而是在縱容他們。因為一旦替他們承接了本應由孩子自己解決的問題,我們做的一切就變成了剝奪他們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長此以往,孩子就成為什么都不會做的人。
4、不斷反思,超越自己,走出精要主義成功后的悖論怪圈。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和在要事上心無旁騖,可以幫助人們取得成功。成功會帶來更多的機會和選擇項,而更多的機會和選擇項卻導致了分散和更多時間的占用,人們被千頭萬緒之事牽扯得越來越無法集中精力。因而也就無法實現原本可以實現的個人貢獻峰值。成功所帶來的后果最終瓦解了最初指引我們走向成功的那個真正清晰的目標,讓我們偏離了最本質的事情,這些事情最初曾是成功的源泉。一旦偏離精華本質,對成功的追求最終就成了失敗的催化劑。這種悖論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我們要不斷地回到那個有助于實現個人貢獻峰值的精要目標上去,運用精要思維,像精要主義者那樣思考、行動和生活。
當下是個高速互聯網的時代,技術的發展和信息的互通為人類獲取知識和技能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我們面臨的選擇之多大大超過了我們對此進行管理的能力,以至于我們無法將重要之事篩選出來。除了選擇數量之大之外,干擾我們作出明智決定和行為的外部影響因素也在增長。因此滿世界都是方向不明、輕重不辯的人們,盲目地追求更多,讓本來已經負重過度的生活和事業雪上加霜。
英國學者格雷格·麥吉沃恩撰寫的《精要主義》這本書,為人們撥開云霧,重新梳理出精要主義的核心要點。即精要主義是一種自律、系統的方法,用于主動自覺地決定個人貢獻峰值所在,然后斬除一切障礙和冗余,輕松自如地執行那些最重要的事。他的基本價值主張:若要最大限度成就重要之事,切忌貪多求全,事事應攬。而其中所謂的精要,就是精華、精髓、重要本質之所在。
精要主義的核心思維模式是選擇、甄別、取舍。精要主義追求的是更少,但更好。精要主義不是如何完成更多的事情,而是如何做好對的事情。精要主義對自己的生活進行設計規劃,而不是依循默認設置,它并不是應激性地作出選擇,而是有意義地區分重要的少數和不重要的多數,精減非精要之事,然后排除障礙,從而為精要之事提供清晰順暢的實現路徑。
精要主義的實現方法和路徑是探索、排除、執行。精要主義在真正行動之前會系統地探索和評估多個選項,來確定自己做出選擇的正確性。精要主義者在探索上花費盡可能多的時間,傾聽、辯論、質問、思考。它的最終目的是從無意義的多數里識別出有意義的少數。排除非精要之事意味著對有些人說“不”,并且是經常說“不”,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勇氣和同情。因此,淘汰非精要之事不僅是心智的訓練,也是情感的訓練。排除就是擺脫無意義的多數。讓我們贏得時間去做真正重要的事。精要主義的執行不是逼著自己去執行,而是把時間省下來創造一種方法,用來掃除障礙,使任務執行起來變得盡可能輕松自如。執行讓有意義的少數做起來好不費勁。
幾點啟迪:
1、思維影響決策能力,從而影響決策結果。當面對取舍時,非精要主義者的思維是求全求多,關注的是怎樣才能做到統籌兼顧。認為努力越多,成就就越大。而精要主義關注的是,心中最想要的是什么,只要最想要的東西,舍棄除了最想要的東西之外的東西。他們不會貪多求全,急于求成,平均用力,而是從小處著手,慶祝進步。他們摒棄好高騖遠,鄙視華而不實,努力追求在重要領域中的每一個微小而平實的進步。因此,他會主動作出權衡取舍,而不是坐等別人的驅使,集中精力始終堅定關注自己最想要的東西。有時候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2、承認失敗,讓成功開始。人都會犯錯,犯了錯時,只有承認自己犯了錯,才能讓這個錯誤留在過去。而如果我們總是一味地否定錯誤,就會始終漫無目的地原地打轉,無法取得任何進展。承認錯誤,沒有什么可羞恥的,因為我們真正承認的,是自己現在比過去更聰明了。
3、經歷是最好的老師,不要以愛的名義輕易剝奪他人應該由自己親身經歷的事。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千萬不要為了所謂的愛而輕易替他們完成。如果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我們不加區別的全部代勞,這種行為不是在幫助孩子,而是在縱容他們。因為一旦替他們承接了本應由孩子自己解決的問題,我們做的一切就變成了剝奪他們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長此以往,孩子就成為什么都不會做的人。
4、不斷反思,超越自我,走出精要主義成功后的悖論怪圈。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和在要事上心無旁騖,可以幫助人們取得成功。成功會帶來更多的機會和選擇項,而更多的機會和選擇項卻導致了分散和更多時間的占用,人們被千頭萬緒之事牽扯得越來越無法集中精力。因而也就無法實現原本可以實現的個人貢獻峰值。成功所帶來的后果最終瓦解了最初指引我們走向成功的那個真正清晰的目標,讓我們偏離了最本質的事情,這些事情最初曾是成功的源泉。一旦偏離精華本質,對成功的追求最終就成了失敗的催化劑。這種悖論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我們要不斷地回到那個有助于實現個人貢獻峰值的精要目標上去,運用精要思維,像精要主義者那樣思考、行動和生活。(熊瑞)。
寫在最后,知秋很認可此書的一個觀點是抽離,因為說實話,現在生活在一線城市的人,基本都很忙碌。昨天知秋和港險老客戶聊天吃飯,也談到事業的問題。當然很多人都想追求自己的事業,可是創業沒有那么容易。
基本都是九死一生,剩下的,活下來的獨角獸也沒多少。再者在大集團,大企業的員工,基本都非常忙碌。加班是家常便飯,下班通勤回到家,基本都是八九點,也算是常態,還要陪孩子,再加上吃飯洗漱,一天的時間留給自己的,基本為零。
哪里還有時間留給自己,這是很多一線城市人群的現狀。但這本書的一個觀點就是,一定要學會抽離時間給自己,去思考真正有意義的事情。知秋覺得,即便沒有辦法空出一大片時間,但每天留出十分鐘,半小時的時間去思考自己的將來,規劃自己的人生,還是可以的,只是我們思維沒轉變而已。
抽離出來后,把思考的內容做及時的記錄,然后觀察,再審視修改,這樣不斷的精進,把自己當成一件藝術品來打磨。把繁雜臃腫的事務去掉,但愿你我都能雕琢出自己心中的夢。
如果答案都是“yes”,你需要:
《精要主義》如何應對擁擠不堪的工作與生活!
主張只做該做的事情。它向“我可以擁有一切”和“我可以做好一切”的主流論斷發起攻擊,倡導“在合適的時機,以恰當的方式,追求合適的事情”。它旨在讓人們重新掌控自己的選擇權,自主決定如何支配寶貴的時間和精力——而不再是許可他人替我們作出選擇。
“21世紀的史蒂芬·柯維”麥吉沃恩誠意之作,摒棄瑣碎而無足輕重的生活,過真正重要而有意義的人生!
若想要最大限度成就真正重要之事,切忌貪多求全,事事應允。如果答案不是一個確定的yes,就是一個肯定的no。只有摒棄瑣碎而無足輕重的生活,才能過真正重要而有意義的人生。
湛廬文化出品。
。
“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你只是用戰術上的努力掩蓋戰略上的懶惰”“放棄你的無用社交”等,這些微信朋友圈流行的雞湯文章,其實和我今天要分享的這本書《精要主義》講的是一個道理:即精神上的斷舍離、專注于最重要的事。
精要主義者認為幾乎一切都不重要,極致的追求“更少,但更好”。要從繁雜的生活中,過濾篩選出真正重要的事情。切記貪多求全、事事應允,而是主張只做必做之事。
在如今互聯網的時代,我們的信息獲取、物質選擇、各種機會和挑戰都達到了一個前所未及的豐富,每個人都拼命地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機會,讓自己的人生更成功,結果大多數人都陷入了一種疲于奔命的狀態?!毒髁x》這本書提供了一些方法,幫助大家擺脫窮忙的狀態。
下面與大家分享我印象深刻的三條:
精要主義者只接受前0%的機會,放棄不錯,等待“最好”。
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抽點時間,哪怕每天5分鐘給自己留一個空間和時間,有機會探索和思考,只有適時的抽身和脫離,你才有機會看清全貌,放眼全局,而不是糾纏于細節。最最重要的一點,千萬不要為了做事犧牲你的睡眠時間,充足的睡眠能夠幫助你看清機會,選出最值得做的事情。
說“不”需要勇氣,但只有對一些事情說“不”,我們才能擁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提前設定好自己的邊界、并做充分的溝通,一方面可以減少直接說“不”的機會,另一方面也可以給自己帶來更大的自由。要知道,人生中一半的麻煩源于答應的太快,拒絕地太慢。而對于一些機會事情,慢慢的我們發現我們做錯了,也要有勇氣止損。不要對自己說“為什么現在要停止,我已近投入了這么多了?”而要問自己“如果不是之前已經有投資,我現在愿意在這件事情上投入多少”。
任何事情,我們可以把它分解、小處著手,提前準備、努力追求重要領域中每一個微笑但平實的進步。而且要盡量把做事養成了一個個小小的習慣,這樣我們執行起來會毫不費力從而堅持持久。要專注于當下,一次只處理一件事情,不要回憶過去,也不要考慮未來,專注于處理當下最重要的那件事。
精要主義的核心思維不是教人再多做一件事的方法,而是教你只做必須的事情。要重視自己選擇的能力,更多努力不一定帶來更多收獲,“更少、但更好”可以,有的時候要拒絕一些機會,包括好機會,擁抱真正的契機。
親愛的們,什么是你真正重要的事情呢?你找到了嗎?希望我們每個人都做精要主義者,不要在瑣碎中無足輕重,要自律的追求更少,對自己的生活有更大的確定性、更強的掌控力、更多的途中之樂,過一種真正重要而有意義的生活,過一種了無遺憾的生活,過一種簡單的生活,而不是別人口中眼中朋友圈中貌似成功的生活。
在當今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經常會覺得周圍的事情瑣碎繁雜,很多時候覺得會無從下手,之所以會出現這些情況,往往是因為我們的想法太多,盲目追求的東西太多,結果只能茫然無措。而這本由被譽為“21世紀的史蒂芬·柯維”的格雷戈·麥吉沃恩所著的《精要主義》,便是在教會我們摒棄瑣碎而無足輕重的生活,成就真正重要、有意義的人生。格雷戈·麥吉沃恩作為一名精要主義的提出者、倡導者和領導者,他致力于幫助個人和企業將80%的時間用在正確的事情上,免受瑣事的困擾,服務的客戶包括蘋果、谷歌、facebook、皮克斯等多家知名公司。
而什么是“精要主義”呢?“精要主義”主張只做該做的事情,它向“我可以擁有一切”和“我可以做好一切”的主流論斷發起攻擊,倡導在合適的時機,以恰當的方式,追求合適的事情。精要主義旨在讓人們重新掌控自己的選擇權,自主決定如何支配寶貴的時間和精力,而不再許可他人替我們做出選擇。
書里面給我們提供了三種方法。首先,設立標準,然后給各個選項打分。這個做法叫做90%法則。當你評估每一個選項時,就從0到100分給這個選項打分,如果得分低于90,那么就堅決淘汰它。這樣做有什么好處呢?如果我們的選擇標準太寬泛,我們面臨的選項就會太多,就會受到很多干擾。更重要的是,能夠讓我們在做選擇的時候更加理性,而不是一時心血來潮,或是受到情緒的支配。其次,如果不是100%的確定,寧可不做。就像我們平時去商場買衣服一樣,大部分購買的衣服并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只是因為打折便宜或者是一時感覺好看罷了,買回去發現其實穿的機會很少。所以如果不是非買不可或者100%的喜歡,其實根本沒有必要購買。最后,用最低標準和極端標準來檢驗你的決定。比如,你有了一個工作的機會,卻不是自己喜歡的;與人找你幫忙,你愿意做,卻沒有報酬。這時候該怎么辦?遇到機會的時候,你可以這樣做:第一步,把機會寫下來。第二步,寫下三條“最低標準”,你要做的事情必須達到這三條標準。第三步,寫下三條“最理想標準”,或者是“極端的標準”,你要做的事也必須滿足其中的.一些標準。按照這個流程,如果你獲得的這個機會不能滿足全部的最低標準,就不做。如果不滿足極端標準中的兩條,也不要去做。
所以通過這本書的閱讀,我認為精要主義是一種方法,幫助我們在很多好多好東西和一小部分真正重要的東西之間進行權衡取舍。它會告訴我們如何做到更少,但更好,這樣我們就可以在人生的每個珍貴瞬間里盡可能地收獲更多。
一本書的精華內容,濃縮起來可能就是一兩句話。但是作者們卻用一本書的篇幅來給你講訴這一個道理。
有時候我也會想抄抄捷徑,看看別人寫的讀后感或者書籍簡介不就了解了嗎?但是每當我這么做時,我都會以搜到一些早已耳熟能詳,但是對我來說卻是不痛不癢,過目就忘的大道理而告終。人生匯成一句話可能也就是那么一兩句,何況一本書。大道理于我們就像一口要吃下的大胖子。俗話說,大道理都懂,但卻不一定能過好這一生就是這個意思。
今天這本精要主義,也是如此。如果用一句話概述這本書,講的就是要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用在重要的事物上。
但是作者就是要把這句話揉碎了掰爛了講給你聽。今天讀完整本書,我也想通過寫寫讀后感加深自己的理解,將這些大道理拆碎了,才能慢慢消化成自己的營養。首先來拆分一下這句濃縮的話。
一,你是否重視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你是否意識到自己的時間和精力80%都是被浪費掉了?很多人都聽過帕累托原理,80%的成果是由20%的努力產生的。對于不重要的多數,和重要的少數,我們該怎么區分?特別是現在互聯網時代,隨便刷個微博刷個抖音,一兩個小時眨眼就過去了?;ヂ摼W社會信息高度過載,有太多東西會分散我們的注意力,如果我們不安排自己的時間,就會被別人安排。找到你的二八定律是實行精要主義的前提。
二,你的重要事務都是些什么?你是怎么定義你的重要事物的?很多人對自己要求是很精進的?,F代社會瞬息萬變,為了適應社會,我們都希望掌握不同的知識,技術,我們忙于工作,試圖八面玲瓏,卻又深感疲憊。停下來問一下自己,這些事值得我投入時間和精力嗎?世間事務機會之繁多,遠非個人時間和資源所能及。其中甚至不乏很多非常好的機會。但是面對這些,我們能否進行真正的權衡取舍并做出艱難的決定。
三,精要事物需要你的甄別,幾乎一切都是噪音,只有少數事情價值非凡?;ㄐ乃季θケ鎰e,是屬于磨刀不誤砍材工。淘汰非精要主義不僅是心智的訓練,也是情感的訓練,比如必要時候對大多數的社會壓力說不。
四,留出空白,閱讀思考。比爾蓋茨的故事可以給大家帶來更多的靈感。他是經常性的從日常工作中抽離出一個禮拜,僅僅為了閱讀和思考。即使在公司發展最繁忙的階段。我們留出一周似乎是不可能的事。但是每天你是否可以留出半個小時的空白時間,僅僅是閱讀,不是博客,微博,新聞,網絡文學,而是真正的經典文學。這些書會給我們啟迪,讓我們看到不同的可能性。能夠激勵我們去顛覆關于何事最重要的種種固有見解。有的人認為人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顆有自由而又無用的靈魂。有人看重出世的平淡。而有人看重滾滾紅塵一定要趟這一趟。適時抽身,為自己創造思考和探索的空間,閱讀一下別人的人生百態,退一步更能看清局勢。
五,精要主義不是事事都機關算盡,不是功利主義,功力主義的人是認為,對自己沒用沒意義的就是非精要事件。但是精要主義是真正懂得自己內心的人。也許游戲(不是單純指網游)是沒用的,但精要主義者知道,游戲能夠改善很多問題,在游戲過程中,我們的大腦會更加活躍,行為更加靈活且富有創造性。游戲鼓勵我們探索,拓寬思維,增強我們的好奇心,更是我們繁重生活中的解壓藥。也許睡眠在一些功利主義者心里也是無用的,是一種浪費,他們以睡的更少而自豪,因為他們認為這樣就有更多的時間做更多的事。但精要主義者知道,充足的睡眠是為了更長遠的健康,和更好的專注力。
六,活在當下。當你已經清楚自己的規劃。那么拋開其他的外界影響,專注當下。
但是當你有很多任務需要完成,你既想做這個又想做那個。你認為這些都是你當下應該做的事,但卻無從下手時該怎么辦?停下來,深呼吸。問問自己“此時此刻最重要的事是什么?不是明天最重要的是什么!甚至也不是下一個小時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此時此刻!
讓那些爭搶你注意力的事在這個篩選中一一被劃掉,留下你認為當下最重要的事!當你的清單變得單一而確定后,你便不會被那些還沒做的事而感到焦慮不安了。很多人忙碌一整天后卻經常感到碌碌無為,對未來迷茫,對當下焦慮。皆是因為從來沒有想清楚自己的精要事物是什么,也沒有真正的專注于當下。他們要么對過去的成功或失敗念念不忘,要么沉浸在未來的挑戰和機遇里。卻錯過了當下和此時此刻。
最后,精要主義是一種生活方式。而不是你早已過度填塞的生活中的又一個增加物。成為精要主義不是一朝一夕,大多數人也不是非此即彼,要么是非精要主義者,要么是精要主義者。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兩者皆有。但一旦當我們成為了精要主義,我們便會成為那個更好的自己。
當別人事事應承,滿口答應時,你發現自己說的“不”。當別人侃侃而談時,你細心聆聽。當別人在聚光燈下爭名逐利時,你卻甘做冷板凳,知道如何用自己的方式,等待發光的那一天。當別人熱衷于美化自己的。
簡歷。
你卻正忙于一磚一瓦的構建有自己意義的事業。當別人喋喋不休時你卻一笑而過。當別人為了他們的事業甚至和孩子吃頓飯的時間都沒有時你卻知道孩子的童年是多么的珍貴遠比那些金錢名利重要的多。當別人活在忙碌而又忙亂的生活中時你卻過著一種有效率且極具滿足感的生活。
精要主義雖說強調的是做的更少。但是,在如今高度負載的社會,做的更少,但更好反而需要更強大的內心,這無異于一場平靜的革命。
。
當下是個高速互聯網的時代,技術的發展和信息的互通為人類獲取知識和技能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我們面臨的選擇之多大大超過了我們對此進行管理的能力,以至于我們無法將重要之事篩選出來。除了選擇數量之大之外,干擾我們作出明智決定和行為的外部影響因素也在增長。因此滿世界都是方向不明、輕重不辯的人們,盲目地追求更多,讓本來已經負重過度的生活和事業雪上加霜。
英國學者格雷格·麥吉沃恩撰寫的《精要主義》這本書,為人們撥開云霧,重新梳理出精要主義的核心要點。即精要主義是一種自律、系統的方法,用于主動自覺地決定個人貢獻峰值所在,然后斬除一切障礙和冗余,輕松自如地執行那些最重要的事。他的基本價值主張:若要最大限度成就重要之事,切忌貪多求全,事事應攬。而其中所謂的精要,就是精華、精髓、重要本質之所在。
精要主義的核心思維模式是選擇、甄別、取舍。精要主義追求的是更少,但更好。精要主義不是如何完成更多的事情,而是如何做好對的事情。精要主義對自己的生活進行設計規劃,而不是依循默認設置,它并不是應激性地作出選擇,而是有意義地區分重要的少數和不重要的多數,精減非精要之事,然后排除障礙,從而為精要之事提供清晰順暢的實現路徑。
精要主義的實現方法和路徑是探索、排除、執行。精要主義在真正行動之前會系統地探索和評估多個選項,來確定自己做出選擇的正確性。精要主義者在探索上花費盡可能多的時間,傾聽、辯論、質問、思考。它的最終目的是從無意義的多數里識別出有意義的少數。排除非精要之事意味著對有些人說“不”,并且是經常說“不”,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勇氣和同情。因此,淘汰非精要之事不僅是心智的訓練,也是情感的訓練。排除就是擺脫無意義的多數。讓我們贏得時間去做真正重要的事。精要主義的執行不是逼著自己去執行,而是把時間省下來創造一種方法,用來掃除障礙,使任務執行起來變得盡可能輕松自如。執行讓有意義的少數做起來好不費勁。
幾點啟迪:
1、思維影響決策能力,從而影響決策結果。當面對取舍時,非精要主義者的思維是求全求多,關注的是怎樣才能做到統籌兼顧。認為努力越多,成就就越大。而精要主義關注的是,心中最想要的是什么,只要最想要的東西,舍棄除了最想要的東西之外的東西。他們不會貪多求全,急于求成,平均用力,而是從小處著手,慶祝進步。他們摒棄好高騖遠,鄙視華而不實,努力追求在重要領域中的每一個微小而平實的進步。因此,他會主動作出權衡取舍,而不是坐等別人的驅使,集中精力始終堅定關注自己最想要的東西。有時候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2、承認失敗,讓成功開始。人都會犯錯,犯了錯時,只有承認自己犯了錯,才能讓這個錯誤留在過去。而如果我們總是一味地否定錯誤,就會始終漫無目的地原地打轉,無法取得任何進展。承認錯誤,沒有什么可羞恥的,因為我們真正承認的,是自己現在比過去更聰明了。
3、經歷是最好的老師,不要以愛的名義輕易剝奪他人應該由自己親身經歷的事。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千萬不要為了所謂的愛而輕易替他們完成。如果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我們不加區別的全部代勞,這種行為不是在幫助孩子,而是在縱容他們。因為一旦替他們承接了本應由孩子自己解決的問題,我們做的一切就變成了剝奪他們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長此以往,孩子就成為什么都不會做的人。
4、不斷反思,超越自我,走出精要主義成功后的悖論怪圈。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和在要事上心無旁騖,可以幫助人們取得成功。成功會帶來更多的機會和選擇項,而更多的機會和選擇項卻導致了分散和更多時間的占用,人們被千頭萬緒之事牽扯得越來越無法集中精力。因而也就無法實現原本可以實現的個人貢獻峰值。成功所帶來的后果最終瓦解了最初指引我們走向成功的那個真正清晰的目標,讓我們偏離了最本質的事情,這些事情最初曾是成功的源泉。一旦偏離精華本質,對成功的追求最終就成了失敗的催化劑。這種悖論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我們要不斷地回到那個有助于實現個人貢獻峰值的精要目標上去,運用精要思維,像精要主義者那樣思考、行動和生活。(熊瑞)。
。
其實我們真的不需要把事情考慮得非常周全完美再來起步,通常是完成比完美更加重要,最起碼你行動了。所以一定要改變自己的思維,不要覺得自己這不行,那不行。一定要行動起來,一個個實實在在的行動可以幫你積累信心。
2、最低可行性準備。
以前知秋喜歡追趕最后日期,這樣可以感覺自己一日千里,但現在思維改變了,覺得一定要早動手,快步迭代。早而小,意味著可以盡可能早開始,早動手。如果你要開始一個大項目,一定要盡早開始。每天花幾分鐘記錄自己對于項目的想法,想到什么就及時在備忘錄記錄下來。
3、形成一個常規。
把重要的事情,形成一個常規,不斷的執行,重復,這樣我們的收獲會更大。常規化,也是移除障礙的工具。比如奧運名將菲爾普斯,每次游泳比賽都會提前2小時到比賽地點,按照精確的模式做放松運動,賽前熱身。你若問他比賽前想的什么,他會告訴你都是走程序而已,這就是常規化的力量。
常規化,可以讓你淡然處事,臨陣不畏。
4、學會提煉要點。
社會發展分工越來越細,你一定要盡早找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然后專注去打磨它,這樣當你擁有這個技能的時候,就不畏懼社會的變遷。
學會做減法,雖然這過程一定會帶來痛苦,但請相信,少即是多。
這幾天的朋友圈又多了這樣的言論:只有個月207年就結束了,整天忙忙叨叨的,但感覺年度計劃的清單一個也沒完成,好焦慮。然后大家一通附和點贊。說實話這也是我的心聲。
“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你只是用戰術上的努力掩蓋戰略上的懶惰”“放棄你的無用社交”等,這些微信朋友圈流行的雞湯文章,其實和我今天要分享的這本書《精要主義》講的是一個道理:即精神上的斷舍離、專注于最重要的事。
精要主義者認為幾乎一切都不重要,極致的追求“更少,但更好”。要從繁雜的生活中,過濾篩選出真正重要的事情。切記貪多求全、事事應允,而是主張只做必做之事。
在如今互聯網的時代,我們的信息獲取、物質選擇、各種機會和挑戰都達到了一個前所未及的豐富,每個人都拼命地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機會,讓自己的人生更成功,結果大多數人都陷入了一種疲于奔命的狀態?!毒髁x》這本書提供了一些方法,幫助大家擺脫窮忙的狀態。
下面與大家分享我印象深刻的三條:
一、探索:如果答案不是一個確定的yes,就是一個肯定的no。
精要主義者只接受前0%的機會,放棄不錯,等待“最好”。
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抽點時間,哪怕每天5分鐘給自己留一個空間和時間,有機會探索和思考,只有適時的抽身和脫離,你才有機會看清全貌,放眼全局,而不是糾纏于細節。最最重要的一點,千萬不要為了做事犧牲你的睡眠時間,充足的睡眠能夠幫助你看清機會,選出最值得做的事情。
二、排除:敢于堅定的、拒絕地、優雅地說不,只答應真正的要事。
說“不”需要勇氣,但只有對一些事情說“不”,我們才能擁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提前設定好自己的邊界、并做充分的溝通,一方面可以減少直接說“不”的機會,另一方面也可以給自己帶來更大的自由。要知道,人生中一半的麻煩源于答應的太快,拒絕地太慢。而對于一些機會事情,慢慢的我們發現我們做錯了,也要有勇氣止損。不要對自己說“為什么現在要停止,我已近投入了這么多了?”而要問自己“如果不是之前已經有投資,我現在愿意在這件事情上投入多少”。
三、執行:小處著手、養成習慣、一步一個臺階、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任何事情,我們可以把它分解、小處著手,提前準備、努力追求重要領域中每一個微笑但平實的進步。而且要盡量把做事養成了一個個小小的習慣,這樣我們執行起來會毫不費力從而堅持持久。要專注于當下,一次只處理一件事情,不要回憶過去,也不要考慮未來,專注于處理當下最重要的那件事。
精要主義的核心思維不是教人再多做一件事的方法,而是教你只做必須的事情。要重視自己選擇的能力,更多努力不一定帶來更多收獲,“更少、但更好”可以,有的時候要拒絕一些機會,包括好機會,擁抱真正的契機。
親愛的們,什么是你真正重要的事情呢?你找到了嗎?希望我們每個人都做精要主義者,不要在瑣碎中無足輕重,要自律的追求更少,對自己的生活有更大的確定性、更強的掌控力、更多的途中之樂,過一種真正重要而有意義的生活,過一種了無遺憾的生活,過一種簡單的生活,而不是別人口中眼中朋友圈中貌似成功的生活。
如果答案都是“yes”,你需要:
《精要主義》如何應對擁擠不堪的工作與生活!
主張只做該做的事情。它向“我可以擁有一切”和“我可以做好一切”的主流論斷發起攻擊,倡導“在合適的時機,以恰當的方式,追求合適的事情”。它旨在讓人們重新掌控自己的選擇權,自主決定如何支配寶貴的時間和精力——而不再是許可他人替我們作出選擇。
“21世紀的史蒂芬·柯維”麥吉沃恩誠意之作,摒棄瑣碎而無足輕重的生活,過真正重要而有意義的人生!
若想要最大限度成就真正重要之事,切忌貪多求全,事事應允。如果答案不是一個確定的yes,就是一個肯定的no。只有摒棄瑣碎而無足輕重的生活,才能過真正重要而有意義的人生。
湛廬文化出品。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再次拜讀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我的心深深地被吸引,為先生在當時的社會局面之下能提出如此深刻的思想而感到驚訝,更加深了我對先生的敬仰崇拜之情。
轉眼間,改革開放已三十周年,面對中國取得的輝煌成績,從“一窮二白“變成了現在的國強民富這脫離不了魯迅先生的“拿來”思想。先生的文章強調“拿來“與“送去”這兩大問題,讓我們國人機智敏銳,目光放亮,反復強調“拿來主義”和”送去主義“對國家和人民利益的影響,抨擊閉關鎖國,夜郎自大,自給自足的閉關主義和送去主義強調“拿來主義“,要吸取外國的精華文化來充實自己,取長補短,這正是先生寫此文章的要旨所在。
魯迅先生是在告訴我們,要用機智放眼世界,要我們自己主動去拿,對于國外的一切我們還要學會辨別,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分清利弊,而不是一味地隨心所欲去拿,定要經過度量,根據我們自身需求和利益去拿,絕不能閉關自守,抱殘守缺。拿來以后我們還必須自主創新,使之變得更完善,更適合自己,眾所周知,佛教傳入中國并在中國扎下了很深的根,而在發源地印度卻早已滅亡了,我們偉大的古師大德發揮智慧,吸取了外國有用的東西,彌補了中國文化的不足,豐富充實了中國文化,從而使得佛教成為中國文化不可分割的一個重要部分,與本土的儒道相輔相成。這正是切切實實的“拿來主義”。
我們偉大的佛教隨著社會的發展叉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而如何使佛教更好地與日新月異的社會形勢相適應,如何滿足現代人的精神求,我們唯有走由太虛大師提倡的“人間佛教”這條改革之路,“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說明了佛教的緣起和立根。這種緣起和立根正是我們推行人間佛教的基石,用佛法來進化人心,進化社會,建設人間凈土。處理好佛教與國家、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關系,使佛教文化的傳播與中國傳統文化不斷地相互融合,從而形成自己獨立的文化體系,在佛教弘化上起到促進人類文明建設,提高人們精神境界與道德水平,促進社會進步,世界和平的積極作用。
學習了魯迅先生的“拿來王義“,讓我更堅定了這一信念——提倡人間佛教,構建和平美滿、清凈無染的人間凈土。
魯迅先生寫過一篇雜文,稱為《拿來主義》,這天,對待過洋節的問題,我也要倡導拿來主義。
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是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是有選取的拿來。我主張,我們對待外國文化,也要大膽的拿來!
最近國家公布了節假日新的放假規定,清明、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都要給國民放假,這一消息無疑是個好消息,它體現了我們重視本國文化傳統、重視傳統習俗的精華。
對于這一消息的發布,有人說:重視傳統就該取消外國節日,像圣誕節、情人節等在中國影響了年輕一代。
誠然,這些假日確實影響了很大一部分人的生活,也直接影響了消費和心理等許多問題,但是不是說這些外國節日就是不好的呢?非也。
圣誕節,給孩子們增添了樂趣和幻想,給大人們增添了節日的歡樂和內心善良的歸屬,……這些都是外國假日的優勢。
所以我們說:取消外國節日是不可取的。
真正的好做法是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我們不能向外國一樣,各種風俗都跟著學;我們也不能把外國節日一棍子打死。我們辯證吸收,將中國節日和外國文化的精髓融合,在世界一體化的前提下,走出自己的節日特色,構成濃濃的民族活力!
對待外國節日,我們要大膽的說道:拿來!
清政府經過了上百年的“閉關自守”,從乾隆時期成為世界上最強盛的帝國后淪陷成為傅儀時期人人都可以欺侮的東亞病夫。錯在了清政府的自以為是和閉關自守,就連侵略軍打進來了,還在做著自己的青天白日夢。
讀了魯迅的《拿來主義》,我深刻地明白了中國不獨立自強,就必然還會再一次的淪落,被其他人欺侮。中國自從被英國依靠槍炮打破了大門后,又陸續碰了一串釘子,從原先的閉關主義一下子改成了送去主義,大量的送出去卻不拿回來,盡管中國再怎么地大物博,也經不起這樣的折騰,蘇洵的《六國論》中寫道: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蔣介石不能夠像唐朝的李世民一樣以史為鏡,一味地送去、討好美國、英國……,只求一夕安寢,那就注定了會再次重蹈覆轍,畢竟中國的'資源遲早會送盡的。
英國送來了鴉片,德國送來了廢槍炮,法國送來了香粉,美國送來了……。對待送來的糟粕部分,我們完全可以全盤否定,畢竟送來的我們沒有挑選的余地,要有選擇的余地,我們就要拿,這樣才可以取其精華、其糟粕。這樣,中國人民才能獨立自強起來。
我們如果不獨立自強,又軟弱給誰看呢?難道真的要等東西送完了才醒悟,讓子孫后代們在佳節大典之際,向他們磕頭賀喜,討一點殘羹冷炙做獎賞。如果不想看到這樣的場面發笑,那么我們就必須自立自強,面對中華的文化我們也要學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學會正確的對待中國文化和外來文化。
詹姆斯版本的實用主義強調對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的調和,既尊重具體事實又有宗教性(哲學的目的之一在于對未來的前景的保證),而這兩個指標(我簡單稱之為真與善)都是評判任何哲學和概念的實用價值的標準,歸根到底,實用主義就是這么一種評判方法。似乎類似的哲學觀出現在阿爾都塞的《列寧和哲學》里面:唯物主義一方面要通過物質范疇的哲學化(從而與科學分開)、對實事求是的強調來保護科學不被意識形態侵蝕,另外一方面還要投入形而上學的永恒戰場,通過與唯心主義的斗爭策應政治階級斗爭,因此,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一種哲學實踐——運用哲學的實踐,而不是關于實踐的形而上學體系。顯然,馬克思主義選取哲學作為武器,這是出于階級斗爭的目的(歷史科學研究的宗旨也是階級斗爭)無獨有偶,實用主義則是從“真”與“善”兩種維度來界定對經驗生活而言的實用價值,用這樣的方法去重新詮釋/消解形而上學。
如果我們需要一種適應當下形勢的激進哲學,真要把哲學當做革命的武器(阿爾都塞語)而不是恰飯工具,那么用實用主義來重新解讀辯證唯物主義、實踐唯物主義等形形色色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教條是不是有意義的?當然,馬克思主義哲學背靠的是歷史科學的結論,背靠階級革命的實踐,不像實用主義評判實用價值時那么單薄,詹姆斯作為經驗主義心理學家和宗教人士,把尊重事實看作徹底的經驗主義——這在歷史科學里面已經被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批判過了,而他把哲學對未來前景的保證功能簡單地看作上帝(對于馬克思主義者來說,未來不正是美好的共產主義社會嗎?)換言之,實用主義的激進化無非是為其方法做了更多的補充和修正,馬克思的歷史科學能夠提供了相當多的資源。
順便可以說一點,我們似乎可以用實用主義解釋阿爾都塞的著作目的:《保衛馬克思》看上去抽掉了人道主義哲學基礎,又沒有選擇蘇聯的物質本體論(辯證唯物論),從而讓馬克思主義哲學顯得空無內容,甚至被成為“科學主義”。但是阿爾都塞強調的出發點是理論對實踐的干預作用,這首先要求理論的科學性(這要排斥意識形態的負面干擾),理論的生產遵從馬克思的“具體—一般—具體”公式(被阿爾都塞稱作唯物辯證法),而不需要物質本體論或者人道主義的補充(但是《列寧和哲學》認為,在馬赫試圖取消物質存在以威脅科學的時候,列寧通過物質本體論來澄清了科學和哲學的關系,而在早期馬克思試圖發現勞資對立的事實時,人道主義的話語起到很大的作用,比如說異化勞動),可以說《保衛馬克思》要提的是一種新哲學,被改造了的哲學,主要是為了保衛馬克思歷史科學的哲學——我們可以用詹姆斯的術語重新解釋了一下阿爾都塞要干什么:這種哲學的目的在于兩重實用價值——“真”:歷史科學對資本主義社會和革命的分析,“善”:無產階級意識的喚醒。(雖然阿爾都塞很少提及這個層面,不過我們可以想到他的一句名言:馬克思主義在理論上是反人道主義,在實踐上是完全的人道主義。)《保衛馬克思》給出了對實用價值“真”的界定:歷史科學的運作應該是怎么樣的,而《列寧和哲學》則去分析實用價值時如何從特定哲學范式中發揮出來。
這幾天的朋友圈又多了這樣的言論:只有1個月20xx年就結束了,整天忙忙叨叨的,但感覺年度計劃的清單一個也沒完成,好焦慮。然后大家一通附和點贊。說實話這也是我的心聲。
“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你只是用戰術上的努力掩蓋戰略上的懶惰”“放棄你的無用社交”等,這些微信朋友圈流行的雞湯文章,其實和我今天要分享的這本書《精要主義》講的是一個道理:即精神上的斷舍離、專注于最重要的事。
精要主義者認為幾乎一切都不重要,極致的追求“更少,但更好”。要從繁雜的生活中,過濾篩選出真正重要的事情。切記貪多求全、事事應允,而是主張只做必做之事。
在如今互聯網的時代,我們的信息獲取、物質選擇、各種機會和挑戰都達到了一個前所未及的豐富,每個人都拼命地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機會,讓自己的人生更成功,結果大多數人都陷入了一種疲于奔命的狀態?!毒髁x》這本書提供了一些方法,幫助大家擺脫窮忙的狀態。
下面與大家分享我印象深刻的三條:
一、探索:如果答案不是一個確定的yes,就是一個肯定的no。
精要主義者只接受前10%的'機會,放棄不錯,等待“最好”。
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抽點時間,哪怕每天15分鐘給自己留一個空間和時間,有機會探索和思考,只有適時的抽身和脫離,你才有機會看清全貌,放眼全局,而不是糾纏于細節。最最重要的一點,千萬不要為了做事犧牲你的睡眠時間,充足的睡眠能夠幫助你看清機會,選出最值得做的事情。
二、排除:敢于堅定的、拒絕地、優雅地說不,只答應真正的要事。
說“不”需要勇氣,但只有對一些事情說“不”,我們才能擁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提前設定好自己的邊界、并做充分的溝通,一方面可以減少直接說“不”的機會,另一方面也可以給自己帶來更大的自由。要知道,人生中一半的麻煩源于答應的太快,拒絕地太慢。而對于一些機會事情,慢慢的我們發現我們做錯了,也要有勇氣止損。不要對自己說“為什么現在要停止,我已近投入了這么多了?”而要問自己“如果不是之前已經有投資,我現在愿意在這件事情上投入多少”。
三、執行:小處著手、養成習慣、一步一個臺階、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任何事情,我們可以把它分解、小處著手,提前準備、努力追求重要領域中每一個微笑但平實的進步。而且要盡量把做事養成了一個個小小的習慣,這樣我們執行起來會毫不費力從而堅持持久。要專注于當下,一次只處理一件事情,不要回憶過去,也不要考慮未來,專注于處理當下最重要的那件事。
精要主義的核心思維不是教人再多做一件事的方法,而是教你只做必須的事情。要重視自己選擇的能力,更多努力不一定帶來更多收獲,“更少、但更好”可以,有的時候要拒絕一些機會,包括好機會,擁抱真正的契機。
親愛的們,什么是你真正重要的事情呢?你找到了嗎?希望我們每個人都做精要主義者,不要在瑣碎中無足輕重,要自律的追求更少,對自己的生活有更大的確定性、更強的掌控力、更多的途中之樂,過一種真正重要而有意義的生活,過一種了無遺憾的生活,過一種簡單的生活,而不是別人口中眼中朋友圈中貌似成功的生活。
拿來主義是魯迅與1934年寫的一篇雜文。我們讀這篇雜文有何感想?下面是本站小編精心為你整理拿來主義讀后感,一起來看看。
再次拜讀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我的心深深地被吸引,為先生在當時的社會局面之下能提出如此深刻的思想而感到驚訝,更加深了我對先生的敬仰崇拜之情。
轉眼間,改革開放已三十周年,面對中國取得的輝煌成績,從“一窮二白“變成了現在的國強民富這脫離不了魯迅先生的“拿來”思想。先生的文章強調“拿來“與“送去”這兩大問題,讓我們國人機智敏銳,目光放亮,反復強調“拿來主義”和”送去主義“對國家和人民利益的影響,抨擊閉關鎖國,夜郎自大,自給自足的閉關主義和送去主義強調“拿來主義“,要吸取外國的精華文化來充實自己,取長補短,這正是先生寫此文章的要旨所在。
魯迅先生是在告訴我們,要用機智放眼世界,要我們自己主動去拿,對于國外的一切我們還要學會辨別,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分清利弊,而不是一味地隨心所欲去拿,定要經過度量,根據我們自身需求和利益去拿,絕不能閉關自守,抱殘守缺。拿來以后我們還必須自主創新,使之變得更完善,更適合自己。眾所周知,佛教傳入中國并在中國扎下了很深的根,而在發源地印度卻早已滅亡了,我們偉大的古師大德發揮智慧,吸取了外國有用的東西,彌補了中國文化的不足,豐富充實了中國文化,從而使得佛教成為中國文化不可分割的一個重要部分,與本土的儒道相輔相成。這正是切切實實的“拿來主義”。
我們偉大的佛教隨著社會的發展叉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而如何使佛教更好地與日新月異的社會形勢相適應,如何滿足現代人的精神求,我們唯有走由太虛大師提倡的“人間佛教”這條改革之路,“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說明了佛教的緣起和立根。這種緣起和立根正是我們推行人間佛教的基石。用佛法來進化人心,進化社會,建設人間凈土。處理好佛教與國家、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關系,使佛教文化的傳播與中國傳統文化不斷地相互融合,從而形成自己獨立的文化體系,在佛教弘化上起到促進人類文明建設,提高人們精神境界與道德水平,促進社會進步,世界和平的積極作用。
學習了魯迅先生的“拿來王義“,讓我更堅定了這一信念——提倡人間佛教,構建和平美滿、清凈無染的人間凈土。
在《拿來主義》里,魯迅描繪了舊中國的“閉關主義”和被槍炮打破了國門之后的“送去主義”。為中國的淪亡而悲憤。香港、澳門被迫淪為殖民地,“送去”的同時,我們也感受到一些“送來”之物,可“送來”的竟是英國的鴉片,德國的廢槍炮,法國的香粉,美國的電影,日本的印著“完全國貨”的各種小東西。這些“送來”之物,讓國人更加頹廢,更加失去斗志。就在這時,一支有力的筆,寫出了“送來”不如“拿來”。我們是有思想、有斗志的,為了振興祖國,我們應當去其糟糠,取其精華,取長補短,不斷發展我國的軍事力量、經濟力量,讓洋為中用、古為今用。
想一想,魯迅是何等的偉大人物,他的思想,一直可以延用至今,我們當今的社會不也同樣需要這種“拿來主義”嗎?從小里說,我們的學習、生活可以借鑒別人好的經驗和做法,加以靈活運用,這樣可以讓自己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學習更上一層樓。從大里說,國家的建設、經濟的發展,也可以借鑒外國的成功經驗,從中吸取好的經驗,這樣我們也可以少走彎路,大步的向前進。讓社會發展的更美好,讓人民生活的更幸福。
前些天,在校學習了魯迅的《拿來主義》有幾點感受,想發表一下。
第一次讀完這篇文章,其實感覺魯迅說得有些過了,但是,重讀一遍,又感覺到,文化的取舍真的沒有這么簡單,一味地守舊或一味的接受,都會給民族帶來災難與痛苦。我過去一直強調,要保留自己國家的文化,堅定不移地不被西洋人所同化,那也得加上一層“拿來主義”的思想。我讀完魯迅的這篇文章后,更加堅定地認為:在革除自身不良的腐敗文化的同時,也要有新的先進文化來替代,莫成為把自己的“魚翅”送給外國人,而把“煙槍”“煙斗”往自己家搬的情況再次重現。我們國家有些有識青年已經認識到了這個問題,但是迫于言論自由與高壓政治,也沒有過多說些什么,這里我也不便對這個問題展開言論,也沒有資格;而更多的人,則是被一些“御用文人”所寫的文章而蒙蔽頭腦。魯迅曾經說過:“我的作品,不論早期或晚期,一律都在封禁的行列?!蔽蚁?,現在有很多人也深有體會吧。
。
本書開門見山地就講解了一個經濟學中十分基本的一個問題:價值與剩余價值。
我從中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剩余價值與資本主義”這一章節,剩余價值是指在剝削制度下,被統治階級剝削的,勞動者所生產的新價值中,勞動創造的價值和勞動報酬之間的差額,即“由勞動者創造的被資產階級無償占有的勞動”。
關于剩余價值理論的核心主要有兩點:
(1)資本家主要通過強迫工人延長勞動時間的方法來賺取利潤;
(2)只有產業工人的活勞動才能創造新價值,其他生產要素以及商業服務業等非生產性行業的職工都不能創造新價值。
第二點也很好理解,一個餐廳的服務員在沒有顧客的情況下是無法創造剩余價值的。第一點則是剩余價值的來源。
中間階級的人員待遇相對優渥,因而所享受的生活水平使他們在主觀上或多或少地同資本家聯系在一起。由于在資本主義下他們大部分人是直接或間接地從剩余價值中取得收入的,因此剩余價值的減少必然會對他們產生不利,這里就客觀的存在一條紐帶,把他們的命運同統治階級連結起來。
基于這兩個理由,這個新的中間階級便有一種傾向:它寧愿給資本家,而不愿給工人提供社會的和政治的支持??梢赃@么說,它的成員構成一支大軍,隨時準備接受資本家的指揮?!爸虚g階級的大部分在越來越大的范圍內直接依靠收入過活,成了作為社會基礎的工人身上的沉重負擔,同時也增加了上流社會的社會安全和力量?!边@就是在資本主義下剩余價值所起到的作用。
后面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三篇,講的是危機與蕭條。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是“產能過?!?,而再生產的循環進行,使經濟危機的過程具有周期性。典型的再生產周期,包括危機、蕭條、復蘇、高漲四個階段。危機是上一個周期的終點,又是下一個周期的起點。在蕭條階段,生產處于停滯狀態,同時為復蘇階段做準備。
在復蘇階段,生產和消費的矛盾進一步緩和,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并進一步發展,使經濟出現繁榮景象,形成高漲。高漲又使經濟各種矛盾加以積累,達到一定程度,又爆發新一輪經濟危機。再生產周期性的物質基礎,是固定資產更新。大規模的固定資產更新,會擴張生產能力,引起生產高漲,為下一次生產過剩危機奠定物質基礎。
本書最后一篇講的是帝國主義。關于中間階級與帝國主義的關系,中間等級,由于缺乏共同地利害關系和共同的組織基礎,特別地不穩定,而且容易變得迷戀于民族偉大性或種族優越性等曖昧觀念。在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內,他們在有組織的資本和有組織的勞工之間所處的尷尬地位,加強了他們的這種性格。
中間等級在社會中的孤立地位使他們失去等級利益的一致性,于是,民族或種族便變成了等級利益一致性的替身,同時給他們一種心理上的出路,以逃避日常生活中的挫折。所以,中間等級的廣大階層,客觀上宜于參加對外擴張的事業,壟斷資本了解中間等級的這些感受,而且知道如何利用它們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在這個問題上,最重要的一個事實是,壟斷資本家造成大量金錢花在廣告和宣傳上,把一切輿論手段都置于統治階級最上層巨頭的直接影響之下。
通過玩弄中間等級——次之就是工人階級中一部份無組織的人——的感情,就可能為侵略性的帝國主義政策建立強大的群眾支柱。前節分析的民族主義和種族主義意識形態,正是在這一點上有其最大的重要性。對有產者的好處,甚至比這一點所指出的還要大。
既然如我們所知,工人階級有仇視帝國主義擴張的傾向,那么,它的組織和政策,就可能被人說成仿佛是“不愛國的”和“自私自利的”。這樣,中間等級對工人階級的仇恨新——這無論如何總是有的——就可能為人所加劇。因此,帝國主義的實際結果,是把中間等級同大資本連結得更緊,而擴大中間等級和工人階級之間的鴻溝。
細讀《極簡主義》這本書,其實重點在講“活出生命真意”——如何讓人生過得更有意義,“極簡主義”是達到這個目的的一個工具。
什么需要“極簡”?“極簡”到什么程度?大概對于每個人的標準都不一樣。因為什么是生命中重要的事,對每個人而言,都有自己的標準。
作者強調的是通過“極簡”,輕裝上陣,擺脫生活中多余的事物?!皹O簡”只是形式,“極簡”背后更為重要的是沉下心來進行深度思考,重新發現生命的意義,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多余的。讓我們在有限的生命里,去做更多的更有意義的事。
本書的核心目的是:引導讀者發現更有意義的人生,不斷實現個人成長,有意義地為他人奉獻?!皹O簡主義”的好處包括:取回浪費的時間、擺脫多余的物質、找到自己的使命、享受快樂和自由、多創造而少消耗。
本書主要是講如何從五個維度去發現和構建生命的意義,也被作者稱為“五大價值”,分別為“健康”、“熱情”、“人際關系”、“成長”和“奉獻”。
“健康”、“熱情”、“人際關系”這三者是基礎,而“成長”和“奉獻”就是我們生命的意義所在——實現個人成長,為他人做出貢獻?!俺砷L”是我們生命內在的意義,而“奉獻”是在“成長”基礎上更為高級的生命外在的意義。
我們多數的改變,都是通過每天在小的方面逐漸改善積累而成的。每天哪怕有一點點有意義的改變,只要我們持續行動,我們就沒有停下“成長”的腳步,正是“成長”讓我們感到充滿了生機和活力,體會到自我滿足與成就感。
我們的“成長”來自三個基礎方面:改善“健康”狀況、發展“人際關系”、追求自己的“熱情”興趣。
“奉獻”是指為他人做出的貢獻,增添的價值?!胺瞰I”能給人帶來深層次的、持久的滿足感,與之相比,我們自己吃頓美食、看場電影的滿足感顯得很微不足道。
是“成長”引向了“奉獻”,而且可以構成良性循環:我們越是成長,就越能幫助其他人成長;而越是幫助他人成長,自己就越能獲得更多成長?!胺瞰I”還與三個基礎層面相互影響:提升精神“健康”、享受“熱情”、促進“人際關系”。
書中第一頁“你真的快樂嗎?”,作者試圖通過這一問來引發大家思考生命的意義。
我們物質欲望的滿足會帶來快樂,但這種快感會快速消退,并且邊際效應會遞減。真正的快樂源自我們的內心,我們的成長,我們為他人、為社會做出的貢獻。
作者認為“快樂”不是重點,有意義的生活才是重點。我們要在短期行為中找到長期價值,有長期價值的短期行為才是有意義的。
“幸?!笨隙ㄊ强鞓返?,但“快樂”不見得幸福。不要等到最后去享受成果帶來的快樂,你在追求幸福的奮斗過程本身才是最快樂的。所以說:“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奮斗過程本身最幸?!?。
極簡主義,就是將注意力集中在生活的五個基本領域。在生活中許多方面徹底接受極簡主義,就能專注于最為重要的事物。因此,過有意義的生活和極簡主義是齊頭并進的,作為工具,極簡主義能夠幫我們將精力集中在重要的事物上,它清理生活中的雜亂,便更能專注于目標明確的生活。
“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拿來!”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于自己的思想被別人的思想統治!這不是說我們排斥所有的思想,在對待別人的思想能夠采用拿來主義!魯迅在闡述拿來主義時這樣精彩的寫到:
他占有,挑選。望見魚翅,并不就拋在路上以顯其“平民化”,只要有養料,也和朋友們像蘿卜白菜一樣的吃掉,只不用它來宴大賓;望見鴉片,也不當眾摔在毛廁里,以見其徹底革命,只送到藥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卻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虛。
只有煙槍和煙燈,雖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拉伯的煙具都不同,確能夠算是一種國粹,倘使背著周游世界,務必會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點進博物館之外,其余的是大能夠毀掉的了。還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請她們各自走散為是,要不然,“拿來主義”怕未免有些危機。
對待別人的思想也能夠研究和挑選。那里想強調的是研究是挑選的基礎,在思想上切不可人云亦云,要吸收對自己有用的東西!
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某些人為了自己的一些原始欲望而放棄自己的思想,這是一重悲哀!
在歷史上有許多人為了維護自己的思想而失去了高貴的生命!而有更多的人則在別人思想的統治之下低賤的活著!
人類因為有思想才與動物有了本質的區別,我們經常這樣罵人:你這畜生!為什么罵“畜生”呢因為畜生是沒有自己的思想的!
在中國的社會里,在思想上出了不少偉人,但更多人的是思想的奴隸!因為統治者明白思想的威力,他們都擅長用思想來統治人民!所以,人們大都還在麻木!因此我說:醒醒吧!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364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