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合理的教學計劃能夠幫助教師提前安排好教學資源和教學任務,提高教學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教學計劃范文中的教學過程和教學資源是根據實際情況和學生的需求進行選擇和安排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五自然段。
2、通過對具體語言材料的閱讀賞析,理解含義較為深刻的句子,學習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惡浪面前,為了保衛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而奮不顧身的大無畏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從課文具體的語言文字中,體會解放軍戰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風貌,與人民群眾的魚水深情。
一、復習導入。
1.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仍舊和時光老人回到那難忘的1998年,和人民子弟兵一起深入抗洪第一線,打響這氣壯山河的大江保衛戰,請用朗讀來表達你們的熱情。學生齊讀課題。
2.學過這篇課文,你腦海中浮現哪些詞語?齊讀黑板上詞。
二、學習新內容。
(一)、學習第一部分。
1、從這部分中你知道了什么?(情況非常危機)。
2、此時此刻真是——萬分危急!(課件:課文)課文中用了三個“告急”,三個“!”,還有一個“……”,讓我們感受到了情況的萬分危急。你能把這種情況讀出來嗎?指導朗讀,齊讀。
3、災情就是命令,災區就是戰場。(課件:課文)在這萬分危急的關頭,……(齊讀)。
4、小結:此時此刻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勝利!幾十萬解放軍官兵和幾百萬人民群眾一起打響了一場氣壯山河的——大江保衛戰!
(二)學習第二部分。
在這氣壯山河的大江保衛戰中,涌現出了許多感人的事跡?,F在就讓我們一起去九江的大堤上看一看。
學習活動一:
過渡:一個個畫面都深深的觸動了我們的心,那下面我們按照順序來說說你所看到的感人畫面。
1.學習事跡之一:大堤搶險。
(1)交流感受。
a.“四百多名·········出現了?!?體會到子弟兵救援神速)。
師:你對哪個詞感受最深?生:從“頓時”“一聲令下”“上”感受到官兵行動迅速。
師:是啊!他們在與洪水搶時間呢!請你再讀這句話。
師:誰還有補充的?生:我從“一條長龍”感到了人多。
師:那這長龍是誰?不錯,人民子弟兵。第一自然段也有一條“暴怒的巨龍”,又指誰?生:奔騰不息的長江水。
師:看來這是一場龍與龍的決戰,這樣的戰斗必定會是氣壯山河的。誰還想讀?
b.“官兵們肩扛……..他們全然不顧………..”(體會到戰士們意志堅強,奮不顧身的精神)。
師:看看這沙包,每袋足足有一百多斤重,請你再讀第一句。(這沙包真是沉呀!)“穿梭”你體會到了什么?哦,官兵們行動快呀!
師:戰士們這樣就是因為心中只有一個念頭。
生:大堤,保住大堤。
生:讀有的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腳奔跑起來。
師:索性是什么意思?(干脆。)你再讀讀,干脆點!讀得真好。赤腳奔跑,因為心中只有一個念頭,一起說,大堤,保住大堤。請你讀接下來這句。
師:嶙峋是什么意思?
生:山石突兀、重疊。
生:齊讀“大堤,保住大堤!”
c、出示“狂風卷著巨浪猛烈地撕著堤岸,戰士們高聲喊到:‘狂風為我們吶喊!暴雨為我們助威!巨浪為我們加油!’一個個奮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了一道人墻?!?/p>
生:團結。
師:當時情況怎樣?說明了什么?
生:堅強、不怕犧牲,面對困難、危險的勇敢無畏。
師:(板書:英勇無畏)戰士們對困難的蔑視,這更是樂觀的精神呀!(板書:樂觀)。
師:這樣的場面用文中的對聯就是:(出示)風聲雨聲濤聲,聲聲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過渡:子弟兵是那么的讓人敬仰,讓我們一起來回顧那驚心動魄的場面吧!
(2)播放視頻,身臨其境體會戰士的心情。
談感受。
(3)帶著感受練讀,指名讀。
(4)播放音樂齊讀。
2、感悟“鐵漢本色”
過渡:是啊!如果說剛才描寫的是一組抗洪搶險的群英圖,那么第四自然段就是對黃曉文的大特寫.這就是點的描寫,而上面描寫的叫面,在寫作中,這叫點面結合,我們以后在寫作中還要加以學習)。
學習活動二:
默讀課文,用自己的話向小組成員介紹黃曉文事跡,說說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1)同學們,在黃曉文的事例中,你又感悟到了什么呢?(生:黃曉文有鋼鐵一樣的堅強的意志,黃曉文不愧是錚錚鐵漢)(好,我們看)。
2)這是一組什么描寫?哪些字比較重要?出示:(咬牙、拔、扯下、捆、扛、爬……)。
3)把“拔”,這是怎樣地拔?(課件將“拔”放大)。
(用力地拔、迅速地拔、堅定地拔……),。
4)我們再來讀讀這個句子,你一定有感覺,一定有體會,誰來讀?
5)帶著這種感覺我們一起來讀。
小結:黃曉文拔出的是鐵釘,更拔出了人民子弟兵的英勇無畏,這樣的錚錚鐵漢,我們能忘記嗎?(不能)像黃曉文這樣的戰士僅僅是一個嗎?課文是什么說的?(指名說)。
過渡:是的,這樣不顧自己安危,心系人們的人數不勝數,下面我們再去認識一些這樣的人物吧。
3、學習“勇救群眾”的場面。
學習活動三:
請同學們輕聲朗讀第五自然段,看看戰士們的身影都出現在什么地方?小組間分句子讀一讀。
(1)戰士們都救出了哪些人?僅僅這些嗎?
(3)欣賞圖片。
(3)出示關鍵詞,試背課文。
飛向飛向飛向。
(三)走出戰場,情感升華。
過渡:是啊,我們會銘記1998年夏天的這場大江保衛戰。這些人們子弟兵你們會忘記嗎?齊讀最后一段。
1、激情朗讀“大江,永遠………?!?/p>
2、《為了誰》這首歌,唱的就是這群可歌可泣的抗洪英雄,讓我們一起再次聆聽這首歌,永遠記住這群英雄。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學目標: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認識本課的12個生字,學寫8個字,自主積累好詞好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我國古代燦爛的文化。
3.通過讀文知道張騫是怎樣開辟絲綢之路的。
教學重點難點:
1.自主識字寫字。
教學準備:
師:查找與絲綢之路有關的資料、中國地圖。
生:搜集閱讀有關絲綢之路的資料。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初讀課文。
1.板書課題。學生自由輕讀課文,畫出生字詞拼讀。
2.教師范讀課文。生字詞正音。
二、自主識字。
1.選擇喜歡的識字方法自主識記生字。讀準音,記清形,組組詞。開火車游戲。
2.匯報交流:交流記憶方法,集體解決難字。
(1)檢查字音。
(2)疏通難字。
(3)擴詞比賽。
3.鞏固識字。字詞游戲,生字回文。
三、指導書寫。
1.認一認。認讀會寫字8個。
2.記一記。自主觀察漢字,記憶字形。
3.說一說。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4.看一看。觀察教師范寫難字。評議。
5.寫一寫。獨立練習書寫。共同評議。
四、分層作業。
1.認讀生字和詞語,把生字漂漂亮亮地寫一寫。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充實,我的詞語庫。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生字詞語。
二、導入。
1.交流與絲綢之路有關的話題。暢所欲言。
2.板書課題。讀題。質疑。
三、感悟課文內容。
1.感知課文主要內容。選擇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細讀感悟課文。出示自讀提綱,自讀交流。
3.默讀課文,畫出描寫自然條件艱苦的句子讀一讀。
4.結合找出的句段進行朗讀訓練。想一想:張騫是怎樣克服困難開辟絲綢之路的。
6.出示與西域地理環境有關的圖片或推薦影片。欣賞感受。
四、延伸。
鼓勵學生結合課外的知識講一講張騫開辟絲綢之路的故事,以鞏固理解課文。
從都城出發。
渡過黃河。
進入沙漠。
不幸被俘。
忍受屈辱。
有一條路,東起我國的漢唐古都長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羅馬。這條路,承載了無數的駱駝與商旅;這條路,傳播了東方的古老文化;這條路,傳承了東西方的友誼與文明。它是東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古代的絲綢貿易,駱駝與商旅的情形,我們沒有機會再看到。而現在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門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給我們講述著絲綢之路上那古老而美麗的故事。
《絲綢之路》這篇課文以歷史記載過的一個小故事引入,讓學生了解到中國絲綢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隨后通過詳細敘述張騫通西域的故事,向讀者介紹了絲綢之路開辟的過程。最后點明了絲綢之路發揮的巨大作用~~“它成為促進亞歐交流和人類文明發展的紐帶”。課文第四自然段是一個過渡段,它巧妙地把開辟絲綢之路的意義和張騫開辟絲綢之路的過程這兩部分內容銜接起來。
1.認識“矗凹”等七個字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說出這條路被稱為“絲綢之路”的原因,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3.讓學生采用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學會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從網上查閱關于絲綢之路的其他知識,能用簡潔的話介紹,從而培養他們的信息素養及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理解絲綢之路的重要意義。
絲綢之路的價值。
教師準備:搜集絲綢之路地圖、資料等。
學生準備:搜集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
一、交流資料,引入新課。
1.課前同學們都收集了有關張騫出使西域的資料。你們知道了有關絲綢之路的哪些知識?請拿出來我們做以交流。
(1)小組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2)全班交流,各組互相補充,教師隨機給予評價,并對認真搜集資料的學生給予鼓勵。
教師出示課前準備的張騫與絲綢之路的資料,使學生了解這是聯系歐亞兩洲的一條交通大道。
2.這篇文章的題目《絲綢之路》,那么看了這個文題,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此時同學們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要到絲綢之路上看看,好,現在我們就一同進入課文之中。
1.自讀課文。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自己用學過的方法解決。
2.讀后交流:讀了課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三、感悟課文,積累語言。
學習第1自然段:
1.學生默讀課文第1自然段,思考:你從這個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體會到什么?
2.全班交流。
(1)絲綢之路的巨型雕像,矗立在西安市的玉祥門外。
(2)由這幅巨雕,聯想到當年絲綢之路的商旅不絕的場面。
(3)抓住精神飽滿、栩栩如生、滿載貨物、商旅不絕等詞語想象當年絲綢之路的絡繹繁華的場面。
(4)指名讀這一自然段。
學習2~13自然段:
1.默讀課文2~13自然段,思考以下問題:作者在遐想古絲綢之路上與安息國互贈禮品的那一幕,你受到了什么?絲綢之路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從哪里感受到的,劃一劃,讀一讀。
2.學生小組內交流,教師巡視。
3.全班交流。根據學生交流情況隨機指導朗讀,并且讓學生明確以下內容:
(1)從“不計其數”“浩浩蕩蕩”“夾道歡迎”“一片歡騰”等詞中,體會安息國歡迎場面的隆重。
(2)從兩國使者的互贈禮品的場面描寫,體現了這條路是中西方友好的往來之路。也體現了這是中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之路。
(3)張騫的兩次出使西域,奠定了與西域各國的友好往來,使他們能夠互通有無,贊揚了絲綢之路,真是一條偉大的路。
4.指導學生朗讀這一部分內容,邊讀邊想象當時那種熱鬧繁華的場景。體會絲綢之路的偉大意義。
5.同學們在課前收集資料的時候,已經了解到張騫在開發絲綢之路是歷盡了千辛萬苦,但可以說他創造的是一條偉大的路,那么,此時的,面對這偉大的創舉,最想說些什么呢?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學交流一下,并說出來。
學習最后一個自然段。
讀最后一個自然段,體會省略的內容會是什么?
這不盡的遐想可能是什么?你也來想象一下,說一說,并寫下來。
四、體會寫法感讀課文。
1.讀讀文章的開頭和結尾,你體會到了什么?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2.在體會一下文章的首尾與中間一部分的聯系。
3.再一次品讀全篇,感受絲綢之路的偉大歷史意義。
五、師生總結,明確文章主旨。
同學們,通過學習課文我們知道了,是張騫這位漢代偉大的探險家、外交家,用他畢生的精力,經歷了千辛萬苦,打通了絲綢之路。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商路,使中國和中、西亞各國在經濟貿易方面有所往來;它更是一座友誼的梁,使中、西亞各國人民對我國的風俗、物產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它是中國的驕傲。
《絲綢之路》是一篇略讀課文。這篇課文以獨特的視角,生動描繪了兩千多年前中國與安息國交流的一幕,再現了西部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說明了絲綢之路不僅是古代亞歐互通有無的商貿大道,還是促進亞歐各國和中國往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友誼之路。
本篇課文是略讀課文,我們四人通過教研決定從以下幾個方面學習:1、學生匯報查閱的絲綢之路的相關資料;2、檢查字詞讀音書寫、課文朗讀的情況,總結課文的主要內容;3、交流絲綢之路的意義;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寫作方法4、積累文中的四字詞語;5、拓展絲綢之路上的故事資料。最后聯系課文做學習樂園上相關練習。但是通過課上對預習的檢查發現,很多學生的預習還不不能過關,課文讀不熟的情況大有人在,更不用說總結課文內容,體會文章含義深刻的句子。所以,本堂課無法按預先計劃進行,我只好和學生一起再次讀課文,了解課文后的資料,檢查生字詞的掌握情況,根據學生的學情,又和學生對預習的內容做了一些補充,一節課就這樣結束了。雖然課堂上也有幾個比較優秀的孩子舉手回答問題,但是,總把課堂交流的機會給少數孩子,無法激勵更多孩子參與進來,也就無法實現預定的學習目標。一堂課下來,倍感郁悶。
“絲綢之路”這段歷史離學生的生活太遙遠,沒有感性材料,學生很難理解。如何幫助孩子走近歷史,更好地去了解“絲綢之路”的重要作用,是我是本堂課要解決的重點。
為了突破這一難點,課前,我收集了大量的圖片資料、影視資料。也鼓勵孩子們自己查資料,讀課后資料袋。使他們初步了解了“絲綢之路”的路線,知道了張騫的豐功偉績。
《絲綢之路》這篇課文先以一個小故事點出了中國絲綢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接著講了漢代偉大的探險家、外交家張騫歷盡千辛萬苦,獻出了畢生的精力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開辟絲綢之路的歷史過程;最后點明了絲綢之路發揮的巨大作用――“它成為促進亞歐交流和人類文明發展的紐帶”。全文涉及的歷史地理和自然科學知識復雜,在教學時難以把握。對于語文學習又應該有語文的味道在其中,如何復述課文,如何體會過渡段的作用,并學習運用這一寫法是本課的重點??傊?,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如何統一,在這課的教學中我認為很難。
讓學生以一位導游的身份介紹絲綢之路、交流資料等,以此來創設生動的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全程參與、人人參與,讓學生在有效的參與中自主閱讀,不斷探究;在感興趣的具體語言實踐活動中,感受課文意境、積累課文語言,積累和文章有關的詩句等。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掌握要求會寫、會認的7個生字。
3、了解絲綢之路的來歷及其開辟的意義,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4、運用“金鑰匙”介紹的方法默讀課文復述課文。
5、通過反復讀文,體會過渡段的作用,并學習運用這一寫法。
1、教師準備《張騫與絲綢之路》資料;選用詩句的投影;推薦閱讀的文章《茶馬古道》等。
2、學生搜集和絲綢之路的相關資料(故事、常識性知識等)。
第一課時。
話說絲綢之路。
引入新課,交流資料。
1、師板書課題提問:讀了課題你有哪些疑問?生質疑。
2、交流有關絲綢之路資料。知道有關絲綢之路的哪些知識?(小組交流,教師巡視指導;全班交流,各組互相補充,教師隨機評價、篩選有用信息;教師補充信息:海上絲綢之路)。
走近絲綢之路。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生自讀課文交流所獲。
2、檢查自學情況:生字詞語的朗讀和書寫;重點段落的朗讀。
第二課時。
走進絲綢之路。
古詩引入,積累語言。
學生讀背描寫西域的詩句:“勸君更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薄扒嫉褵o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薄盁o數鈴聲遙過磧,應馱白練到安西?!?/p>
感悟內容,解決問題。
問題一:這是一條怎樣的路?
問題二:張騫在開辟絲綢之路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從哪兒能體會到?
情感升華,體會艱辛。
1、教師出示資料《張騫與絲綢之路》。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張騫是位偉大的探險家、外交家。
2、做小導游,復述課文。(小組內互相練習說全班交流,根據學生交流情況,隨時提醒學生要抓住關鍵詞句來復述課文。)。
1、學完了課文《絲綢之路》,你有什么想說的嗎?把你想說的寫下來。
2、想想:現在的我們能為“絲綢之路”做些什么?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做一個關于“絲綢之路”的調查小報告或者搜集資料做一份關于“絲綢之路”的介紹。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掌握要求會寫、會認的16個生字。
3、了解絲綢之路的來歷及其開辟的意義,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4、運用“金鑰匙”介紹的方法默讀課文復述課文。
5、通過反復讀文,體會過渡段的作用,并學習運用這一寫法。
1、教師準備《張騫與絲綢之路》資料。
2、學生搜集有關張騫出使西域的資料(故事、常識性知識等)。
一、交流資料,引入新課。
1、板書課題并提問:讀了課題你有哪些疑問?
(什么是絲綢之路?那是一條怎樣的路?圍繞絲綢之路發生過哪些故事?……)
2、交流有關絲綢之路資料。知道有關絲綢之路的哪些知識?請拿出來我們做一交流。
(1)小組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2)全班交流,各組互相補充,教師隨機給予評價,對認真搜集資料的學生給予鼓勵。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自己用學過的方法解決。
2、讀后交流:讀了課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3、檢查學生讀文情況。指名逐自然段朗讀:要求字音準確、聲音洪亮。(其余學生認真傾聽,聽后根據要求評議。)
三、感悟課文內容,積累課文語言。
學習第1、2自然段:
1、學生默讀課文第1、2自然段,思考:你從這兩個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體會到什么?
2、全班交流。隨機指導學生明確以下問題:
(1)中國的絲綢在國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2)外國人把中國稱之為“絲綢之國”;
(4)齊讀這兩個自然段,再次體會我國絲綢在國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學習3―7自然段:
2、學習小組內交流,教師巡視。
3、全班交流。根據學生交流情況隨機指導朗讀,并且讓學生明確以下內容:
(2)從“日夜兼程”能體會出張騫為開辟絲綢之路不辭辛勞;
(3)從“他耐心地、不露聲色地等待著、準備著”,“忍受著炎熱和干渴的煎熬……”,“歷盡千難萬險,出使西域十三年”等語句中,體會到張騫開辟絲綢之路的堅定信念以及他的深深的愛國情懷。
(4)從“張騫向漢武帝介紹了西域各國的方位、人口、兵力、風俗、物產、相互關系以及對漢朝的態度”中我們能感受到張騫此行雖歷盡艱辛,卻也收獲頗豐。
4、指導學生認識過渡段并體會過渡段的作用。
(1)自讀第四自然段思考:這一自然段的前三句話和哪一自然段的意思聯系緊密?
(2)全班交流:和第三自然段意思聯系的'緊密。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話是疑問句“中國絲綢究竟是怎樣運到歐洲去的呢?”第四自然段前三句話回答并解釋了這個問題。
(3)設計提問: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話講了什么?和下面幾個自然段有什么關系?
(4)全班交流:最后一句話點出張騫為開辟絲綢之路獻出了畢生的精力,后面幾個自然段則講了開辟的過程。
教師小結:第四自然段巧妙地把開辟絲綢之路的意義和開辟絲綢之路的過程銜接起來,即前半部分講的是上面一個自然段的內容,后半部分則和下面自然段的內容有關,我們把這樣的自然段稱之為“過渡段”,它就像一座小橋,把前后的自然段連接了起來,所以我們說過渡段的作用是承上啟下。
(5)齊讀3―5自然段,體會過渡段的作用。
學習第8自然段:
1、默讀第八自然段并思考:絲綢之路的作用是什么?請用――畫下來。
2、全班交流:絲綢之路的作用――成為促進亞歐交流和人類文明發展的紐帶。
3、齊讀這一自然段,再次明確絲綢之路的作用。
四、情感升華
教師出示資料《張騫與絲綢之路》。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張騫是位偉大的探險家、外交家。(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雖然沒有完成聯絡大月氏打擊匈奴的使命,但獲得了有關西域各國的地理、物產、軍事的情況,了解了匈奴的許多內情讓漢武帝知道和中亞、西亞各國如何打交道。正因為如此,在后來的戰事中張騫才能以他對匈奴的廣博知識節節獲勝……)
五、復述課文
同學們,通過學習課文我們知道了,是張騫這位漢代偉大的探險家、外交家,用他畢生的精力,經歷了千辛萬苦,打通了絲綢之路。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商路,使中國和中、西亞各國在經濟貿易方面有所往來;它更象一座友誼的橋梁,使中、西亞各國對我國的風俗、物產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它是中國的驕傲,作為一名甘肅人,我們更應該感到自豪,因為甘肅的武威、酒泉、張掖、敦煌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道?,F在就讓我們來當一名小導游,給到甘肅旅游的海內外游客介紹這令我們驕傲的絲綢之路。
1、小組內互相練習說。
2、全班交流,根據學生交流情況,隨時提醒學生要抓住關鍵詞句來復述課文。
通過教學效果我覺得本堂課的設計有以下幾個特點:
2、從興趣出發,引導學生感悟。興趣是學習的內驅力,只有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他們才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語文教學應以使學生愛學語文、樂學語文為基本追求,所以,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前提。因此,我設計了課前搜集資料、以一位導游的身份給大家介紹絲綢之路等等學生感興趣的活動,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中學習感悟課文內容,這也是本節課的一個亮點,學生在反復復述課文的過程中,深切體會到了張騫的愛國情懷,與此同時也激發起了學生的愛國熱情。
《絲綢之路》這篇課文先以一個小故事點出了中國絲綢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接著講了漢代偉大的探險家、外交家張騫歷盡千辛萬苦,獻出了畢生的精力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開辟絲綢之路的歷史過程;最后點明了絲綢之路發揮的巨大作用――“它成為促進亞歐交流和人類文明發展的紐帶”。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掌握要求會寫7個生字、會認的10個字。
3.了解絲綢之路的來歷及其開辟的意義,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4.運用“金鑰匙”介紹的方法默讀課文復述課文。
5.通過反復讀文,體會過渡段的作用,并學習運用這一寫法。
2.學生搜集有關張騫出使西域的資料(故事、常識性知識等)。
1.板書課題并提問:讀了課題你有哪些疑問?
(什么是絲綢之路?那是一條怎樣的路?圍繞絲綢之路發生過哪些故事?……)。
2.交流有關絲綢之路資料。知道有關絲綢之路的哪些知識?請拿出來我們做一交流。
(1)小組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2)全班交流,各組互相補充,教師隨機給予評價,對認真搜集資料的學生給予鼓勵。
1.自讀課文。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自己用學過的方法解決。
2.讀后交流:讀了課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3.檢查學生讀文情況。指名逐自然段朗讀:要求字音準確、聲音洪亮。(其余學生認真傾聽,聽后根據要求評議。)。
學習第1、2自然段:
1.學生默讀課文第1.2自然段,思考:你從這兩個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體會到什么?
2.全班交流。隨機指導學生明確以下問題:
(1)中國的絲綢在國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2)外國人把中國稱之為“絲綢之國”;
(4)齊讀這兩個自然段,再次體會我國絲綢在國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學習3―7自然段:
2.學習小組內交流,教師巡視。
3.全班交流。根據學生交流情況隨機指導朗讀,并且讓學生明確以下內容:
(2)從“日夜兼程”能體會出張騫為開辟絲綢之路不辭辛勞;
1、認識9個生字。讀讀記記“矗立、戎裝、守候、鴕鳥、匕首、貿易、芝麻”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主要內容,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燦爛的歷史,體會絲綢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發了解西部歷史的興趣,交流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體會絲綢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達方式,激發學生了解絲綢之路和西部歷史的興趣。
【教學難點】。
1、學習過渡段以及文章前后呼應的寫作手法。
2、激發學生熱愛西部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張騫與絲綢之路”資料。
2、學生搜集有關張騫出使西域的資料。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引入新課。
1、課前同學們搜集了有關張騫出使西域的資料。你們知道有關絲綢之路的哪些知識?
(1)小組交流,教師巡視。
(2)集體討論,小組相互補充。教師給予相應的評價,教師小結進入課題。
2、這篇課文的題目為《絲綢之路》,看了題目你會產生哪些疑問?
引導:什么是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是一條怎樣的路?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我想,此時同學們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要到絲綢之路上看看,好,現在我們就一同進入課文之中。
1、自讀課文。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自己用學過的方法解決。
2、讀后交流:讀了課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三、感悟課文,積累語言。
學習第1、2自然段:
1、學生默讀課文第1、2自然段,思考:你從這兩個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體會到什么?
2、全班交流。教師指導學生明確以下問題:
(1)中國的絲綢在國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2)外國人把中國稱之為“絲綢之國”;
(使同學們知道我國被外國人稱為“絲綢之國”,中國絲綢在外國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學習3―7自然段:
2、學生小組內交流,教師巡視。
3、全班交流。根據學生交流情況隨機指導朗讀,并且讓學生明確以下內容:
(2)從“日夜兼程”能體會出張騫為開辟絲綢之路不辭辛勞;
(3)從“他耐心地、不露聲色地等待著、準備著”,“忍受著炎熱和干渴的煎熬……”“歷盡千難萬險,出使西域十三年”等語句中,體會到張騫開辟絲綢之路的堅定信念以及他的深深的愛國情懷。
(4)從“張騫向漢武帝介紹了西域各國的方位、人口、兵力、風俗、物產、相互關系以及對漢朝的態度”中我們能感受到張騫此行雖歷盡艱辛,卻也收獲頗豐。
小結:通過這一部分的教學,要讓學生感受到張騫為開辟絲綢之路所付出的艱辛,感受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
4、指導學生認識過渡段并體會過渡段的作用。
(1)自讀第四自然段思考:這一自然段的前三句話和哪一自然段的意思聯系緊密?
(2)全班交流:和第三自然段意思聯系的緊密。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話是疑問句“中國絲綢究竟是怎樣運到歐洲去的呢?”第四自然段前三句話回答并解釋了這個問題。
(3)設計提問: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話講了什么?和下面幾個自然段有什么關系?
(4)全班交流:最后一句話點出張騫為開辟絲綢之路獻出了畢生的精力,后面幾個自然段則講了開辟的過程。
第四自然段巧妙地把開辟絲綢之路的意義和開辟絲綢之路的過程銜接起來,即前半部分講的是上面一個自然段的內容,后半部分則和下面自然段的內容有關,我們把這樣的自然段稱之為“過渡段”。
(5)齊讀3―5自然段,體會過渡段的作用。
學習第8自然段:
1、默讀第八自然段并思考:絲綢之路的作用是什么?請用“____”畫下來。
2、全班交流:絲綢之路的作用——成為促進亞歐交流和人類文發展的紐帶。
3、齊讀這一自然段,再次明確絲綢之路的作用。
四、師生總結,明確文章主旨。
同學們,通過學習課文我們知道了,是張騫這位漢代偉大的探險家、外交家,用他畢生的精力,經歷了千辛萬苦,打通了絲綢之路。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商路,使中國和中、西亞各國在經濟貿易方面有所往來;它更是一座友誼的橋梁,使中、西亞各國人民對我國的風俗、物產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它是中國的驕傲。
五、口語訓練。
絲綢之路給我國的經濟帶來許多好處,也是中國人的驕傲,回家問問爸爸、媽媽,他們對絲綢之路了解多少,把他們不知道的講一講,他們會夸獎你的。
1、讀懂課文內容,了解絲綢之路的來歷以及開辟的意義。
2、體會張騫開辟絲綢之路的艱辛,感受他的堅韌、勇氣、智慧、執著和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
3、運用“金鑰匙”中介紹的方法默讀課文,體會并批注。
教學重點體會張騫開辟絲綢之路的艱苦過程,了解絲綢之路的價值和意義。
教學難點體會張騫開辟絲綢之路的艱苦過程。
教學準備。
學生:查找相關資料,對絲綢之路有一定的了解。
教師: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引入情境。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還記得這條路嗎,它東起長安,向西經過漫長的7000多公里,輾轉到達羅馬各地。這7000多公里又是什么樣子呢?看,它長路漫漫;看,它白雪皚皚;看,它黃沙滾滾。讓我們一起喊出它那響亮的名字――絲綢之路。
二、略讀回憶,整體感知。
師總結:張騫為開辟絲綢之路歷盡千難萬險。
三、自學批注,潛心感悟。
你從哪里感受到張騫歷盡了千難萬險呢?請同學們自己從書中找到答案。
四、同桌交流,查漏補缺。
五、班內匯報,文字訓練。
(一)條件艱苦。
1、“那時候,交通不便,沒有公路,沒有鐵路,沒有汽車和飛機。羅馬位于中國西邊七千多公里的地方,中間隔著茫無邊際的沙漠、冰雪覆蓋的高山和偏僻的荒野,自然條件非常惡劣。沿途還有強盜和野獸的襲擊”。
(1)生讀、談。
(2)對比:
(3)春風都吹不到的荒漠寂野,怎么不讓人心驚膽戰?再自己讀一讀。
(4)師生配合讀。
2、“他帶著一百多人出發,渡過黃河,進入浩瀚的沙漠?!?/p>
“張騫等人馬不停蹄,專揀人跡罕至的荒原前進。他們忍受著炎熱和干渴的煎熬,穿過沙漠戈壁,翻過帕米爾高原白雪皚皚的山嶺,終于到達了富饒的西域各國?!?/p>
(1)想象一下當時惡劣的環境,自己讀讀,體會讓你感觸深的詞語,把它們寫在你的積累本上。
(2)自由讀,談,點紅“煎熬”,觀察煎熬的字形,說說你的理解。
“人跡罕至”、“白雪皚皚”……。
(3)齊讀。
(二)時間長。
生:“牧草由綠變黃,又由黃變綠;雁陣向南方飛去,又從南方飛回,一轉眼,就是第一年過去了?!?/p>
生回答,自由讀。
(三)人為阻撓。
“他們依靠太陽和星星辨別方向,日夜兼程,想躲開剽悍的匈奴騎兵。但還是不幸被匈奴騎兵發現了。戰斗中,張騫一行人寡不敵眾,死的死,傷的傷,活下來的都當了俘虜?!?/p>
師:很多人再也不能魂歸故里了。(生再讀。)。
“張騫被軟禁在草原上放牧牛羊,一舉一動都受人暗中監視”
師:他在匈奴人那里受到誘惑,也受盡了屈辱。(生想象、讀。)。
六、再次默讀,感受人物。
(一)回到長安。
師:張騫克服了千難萬險,歷盡了種種磨難。把我們心中無盡的感慨表達出來吧!”
“公元前126年,歷盡千難萬險,出使西域十三年的張騫回到了長安?!?/p>
在這里加上什么詞,更能表達你的心情?
“公元前126年,歷盡千難萬險,出使西域十三年的張騫回到了長安?!?/p>
(二)看錄像《漢武大帝》中的片段。
(三)再次默讀。
師:是什么支撐著他在遙遠的異國他鄉度過了這艱難的十三年?是什么使他手中的漢節不離不棄?不著急回答,讓我們再靜靜地看一看張騫通西域的過程。
師:可以改變一個人的相貌,摧殘一個人的身心……但張騫始終如一的是什么?(生談。)。
僅僅是勇氣、毅力、責任感就可以打通這條絲綢之路嗎?
“張騫學會了匈奴話,和匈奴牧人融洽相處;同時默記地形、道路、牧場、沙漠、泉水、水井的分布情況。他耐心地、不露聲色地等待著,準備著?!报D―智慧。
師:莽莽草原,滾滾黃沙,他含辛茹苦十三載。張騫也贏得了世人對他的贊譽(課件)。
七、了解意義,心生自豪。
萬里絕域、黃沙背后富饒的絲綢之路就此打開。打通了這條路,到底意義何在,它的價值是什么?從原文中找到,自己讀一讀。
1、自由讀。
2、指名讀。
3、看圖說(課件)。
4、看短片。
5、齊讀。
八、總結全文,回到整體。
九、課外拓展,激發興趣。
歷史上還有許許多多非常著名的道路,里面也有很多動人的故事,比如唐蕃古道就是和文成公主有關的。我們學習的是陸上絲綢之路,還有海上絲綢之路,課下同學們可以多了解一下。
請同學們在積累本上記下一個,課后去查找資料進行了解。
上課前,讓學生通過各種方式,查找資料,了解有關絲綢之路的歷史,并熟悉相關內容,遇到不理解的問題向家長或其他人請教,深入了解絲綢之路的歷史。由于課前有了充分的準備,學生在交流資料時,能夠相互討論,相互補充,在短短的幾分鐘,學生知道了張騫曾經兩次歷經千辛萬苦出使西域,對開辟從中國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做出卓越貢獻。還有的學生帶來絲綢之路的線路圖,通過看圖,學生了解絲綢之路所經過大致的線路,經過哪些區域,通過古今對照,了解絲綢之路經過現在的哪些國家和地區。這些交流使學生對絲綢之路有一個感性認識,并產生探究的興趣。
學生借助字詞典讀準課文內容,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和小組合作表演的形式,讓學生走進絲綢之路。學生仿佛來了一次穿越,置身其中,親眼目睹了兩千多年前中國與安息國交流的生動而有重大意義一幕,感受那激動人心的時刻。
我抓住文章的中心句“沒想到,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系在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呀!”讓學生分組討論“為什么這是一條偉大的路?偉大體現在哪里?”學生在充分討論后交流,有的小組認為:通過絲綢之路我們引進了西域的葡萄、黃瓜、菠菜等一些植物,還帶回了獅子、犀牛、良馬這些動物,所以這是一條偉大的路。
有的小組認為:通過絲綢之路把我國的養蠶、繅絲、冶鐵等一些在當時先進的技術傳給了這些國家,讓那里的人們受益,所以說這是一條偉大的路。
有的小組認為,通過絲綢之路,我國的音樂、舞蹈、繪畫、雕刻、由于吸收了外來文化的長處,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美輪美奐,所以說這是一條偉大的路。
學生在交流展示中明白了絲綢之路的重要作用和西部輝煌的歷史,激起學生們自豪感。
今天我們看到的這一幕,只是通過絲綢之路發生的一個小小的故事,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比如:投筆從戎的班超、西天取經的玄奘等等,請同學們講述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通過講述或聆聽這一個個繪聲繪色的故事,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了絲綢之路不僅是古代亞歐互通有無的商貿大道,還是促進亞歐各國和中國的友好往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友誼之路。同時學生也感受到這些開拓者的勇敢和執著。
文檔為doc格式。
。
1.認識9個生字。讀讀記記"矗立、戎裝、匕首、貿易、芝麻"等詞語。
2.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抓住只要內容。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燦爛的歷史,體會絲綢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發起了解西部歷史的興趣,交流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
1.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活的思想體驗。
2.及時、多層次、多角度的鼓勵學生,樹立學生的信心,激發學生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體會絲綢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達方式。激發學生的對西部歷史的興趣。
1.引入。
有一條路,東起我國的漢唐古都長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羅馬。這條路,承載著無數的駱駝和商旅;這條路,傳播了東方的古老文化;這條路,傳承了東西方的友誼和文明,它是東西文化的通道。今天,讓我們一起隨著一座古樸典雅的巨型石雕。一起走進--絲綢之路。
2.齊讀課文。
1.自由朗讀;讀準生字。
2.檢查預習情況。
3.齊讀中國使者的話--沒想到,這是一條偉大的路呀。
4.聽了這話后。你有什么想問的嗎?
5.小組合作討論。
6.鼓勵各小組陳訴自己的觀點。
1.感受"友誼之路"。
(2)交流、生發;
(3)小結。
一條路,大同了隔膜,增進了了解,加深了友誼,這怎能不是一條偉大的路呢?有感情朗讀中國使者的話--到這是一條偉大的路呀。
2.感受經濟之路:
(1)絲綢之路是偉大之路,除了因為這是一條友誼之路,還因為這是一條經濟之路、科技之路。
(2)讀課文第十三自然段。
(3)為什么說這是一條經濟之路?
小結。
絲綢之路猶如一條彩帶,將古代亞洲歐洲非洲的古文明聯系在一起,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這怎能不是一條偉大的路呢???再次有感情的朗讀。
1.知識與技能:了解我國古代絲路的線路、交流的內容,及其在古代經濟、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對照古代絲路,了解當代亞歐大陸橋在各國交流中的優勢。
2.過程與方法:通過讀圖,能夠分析出圖中包含的信息,并能將書本中的信息轉化到圖上;通過對古代絲路和現代亞歐大陸橋的學習,逐步具備對比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受絲路的美麗風光,培養熱愛祖國的情感;感受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樹立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導入
今天上課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樣好東西,想和同學們一起分享一下。(西游記視頻展示)。剛才的鏡頭大家都很熟悉,對,是《西游記》。會唱的同學一起唱,不會唱的同學一起把拍子打起來!唐僧“西天取經上大路”,“大路”指的是什么路呢?(絲綢之路)。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主題——絲綢之路,那么今天的絲綢之路是怎么樣的呢?我們先來領略一番絲路的風光。在欣賞的同時,想想絲路風光留給你什么樣的感受?(美,西域風情,荒漠……)
【問題】如此具有西域風情的絲綢之路是由誰開辟的呢?(漢,張騫)
漢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幻燈)。他告別當時的漢武帝,一路西行,出使西域?,F在就讓駝鈴聲帶領我們重溫這段歷史吧!(錄像)正是有張騫這樣的先行者,才開通了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這條絲路的線路到底是怎么樣的呢?同學們請看地圖。
(幻燈)這是一張絲綢之路的線路圖,請找到絲路的起點。
【問題一】絲綢之路的起點在什么地方?(長安)
長安,也就是現在的西安,是當時漢朝的都城,就像今天我們的首都北京。當時各地絲綢和其他的商品集中在長安以后,組成商隊,穿過河西走廊,到達敦煌。之后分南北兩路,北路從玉門關出發(春風不度玉門關),經過西域、中亞,到達西亞和歐洲;南路從陽關出發(西出陽關無故人),同樣經過西域、中亞,到達羅馬和阿拉伯國家,再到歐洲;南路的另一路則是到達印度?!段饔斡洝分刑粕魈烊〗涀叩木褪悄系乐械倪@條道路。
【問題二】設想你從長安出發,沿絲綢之路西行,你會經過今天哪些國家和地區?南道會經過哪些國家和地區?北道又會經過哪些國家和地區?四人小組合作,小組作好記錄。(幻燈片:世界政區圖)
北道: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等。
可見路途非常的遙遠。
【問題三】觀察線路圖,你認為在當時我國境內的絲路上有哪些重要的城市和地區呢?(長安、樓蘭、敦煌等)(幻燈)
我們從這張圖片中發現現在的敦煌非常的凄涼,而當時的敦煌卻是非常的繁華。敦煌是當時東西方貿易的中心和中轉站,是中原通往西域交通要道的“咽喉之道”,是絲綢之路上的重鎮?,F在,請同學們展開你們想象的翅膀,用集體的智慧來再現一下當時的繁榮景象,來當一回小演員。如果你是當時的一位商人,在敦煌你是如何交易的呢?(幻燈)
提示:1.你扮演哪方的商人?
2.選擇好你的貨物。
3.準備和對方商人交換什么貨物?
學生表演(繁榮背景,如何交易,籌備干糧,水等)
從同學們的表演中,我們知道在當時的敦煌存在著物資的交流,而且交流的物資非常得廣,有西方的毛皮、珠寶玉石、藥材等,還有中原的絲綢、瓷器、陶器、鐵器等。事實上,在當時的敦煌,不僅存在著物資上的交流,還存在著文化的交流?,F在保留下來的敦煌的藝術寶庫莫高窟就可以印證這一點。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這個博大精深的綜合藝術殿堂。(幻燈:建筑,繪畫,雕塑)敦煌莫高窟保存著最完好的佛教藝術,曾經有位著名的'敦煌學者指出:“世界上歷史悠久、地域廣闊、自成體系、影響深遠的文化體系只有四個: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再沒有第五個;而這四個文化體系匯流的地方只有一個,就是中國的敦煌和新疆地區,再沒有第二個?!睂W者的論說充分說明敦煌所處的地理位置在歷史上的重要性,而這種重要性則是絲綢之路帶給它的。
【問題】敦煌的藝術來自于東西方的交流,來自于東西方的使者們的間接創造。正是由于這些使者們的往來,使得絲綢之路異常的活躍,異常的繁榮。那么,絲綢之路的開辟在古代有什么重大意義呢?請同學們自學課文,找出一句話來概括絲綢之路的重大作用,并找出史實來印證這句話。
找到了嗎?一起大聲告訴我,好嗎?(絲綢之路溝通了歐亞兩塊大陸,在古代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史上發揮了巨大作用。)
同學們能不能結合書本和你已有的知識,舉出實例來印證這句話呢?(可作適當補充)(幻燈)
總結:絲綢之路的開辟豐富了東西方人們的經濟生活,文化生活,增強了東西方人民的友誼。所以說,絲綢之路不是一條商道,而是一條友誼之道。
事實上,“絲綢之路”并不是只有這一條,廣義上的絲綢之路是指當時對中國與西方所有來往通道的統稱。除了張騫開通的官方通道“西北綠洲絲綢之路”外,你們還知道其他的絲綢之路嗎?(學生回答)
(幻燈)總結:中國的絲綢之路早在公元前就已經分為海陸兩路了,此外,還有長城以北充滿血腥和暴力的“北方草原絲綢之路”,因為這條絲綢之路可以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各個民族、部落紛紛想爭奪控制權,因此充滿了血腥和暴力。四川云南山道崎嶇的“西南絲綢之路”和風平浪靜的“海上絲綢之路”由于主要以絲綢和香料貿易為主,又稱“海上香絲之路”。
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體會絲綢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達方法,激發了解絲綢之路和西部歷史的興趣。
1、學習過渡段以及文章前后呼應的寫作手法。
2、激發學生熱愛西部的思想感情。
1、教師準備《張騫與絲綢之路》資料。
2、學生搜集有關張騫出使西域的資料。
1
1、認識9個生字。讀讀記記“矗立、戎裝、守侯、鴕鳥、匕首、貿易、芝麻”等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抓住主要內容,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的燦爛歷史,體會絲綢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發學生了解西部歷史的興趣,交流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
一、交流資料,引入新課。
1課前同學們都收集了有關張騫出使西域的資料。你們知道了有關絲綢之路的哪些知識?請拿出來我們做以交流。
(1)小組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2)全班交流,各組互相補充,教師隨機給予評價,并對認真搜集資料的學生給予鼓勵。
教師出示課前準備的張騫與絲綢之路的資料,使學生了解這是聯系歐亞兩洲的一條交通大道。
2這篇文章的題目《絲綢之路》,那么看了這個文題,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呢?
預測:
(2)那是一條怎樣的路?
(3)圍繞絲綢之路發生過哪些故事?
【課外與課內結合,小組合作交流,自主提出問題。這些都體現了新課程的要求?!?。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我想,此時同學們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要到絲綢之路上看看,好,現在我們就一同進入課文之中。
(教師出示課前準備的張騫與絲綢之路的資料,使學生了解這是聯系歐亞兩洲的一條交通大道,這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提供感性的認識。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1、自讀課文。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自己用學過的方法解決。
2、讀后交流:讀了課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作者先描寫了陜西西安市的巨型浮雕,然后闡明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最后遐想不同兩國互贈禮品的友好場面)。
三、感悟課文,積累語言。
學習第1、2自然段:
1、學生默讀課文第1、2自然段,思考:你從這兩個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體會到什么?
2、全班交流。教師指導學生明確以下問題:
(1)中國的絲綢在國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2)外國人把中國稱之為“絲綢之國”;
(使同學們知道我國被外國人稱為“絲綢之國”,中國絲綢再外國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學習3―7自然段:
2、學生小組內交流,教師巡視。
3、全班交流。根據學生交流情況隨機指導朗讀,并且讓學生明確以下內容:
(2)從“日夜兼程”能體會出張騫為開辟絲綢之路不辭辛勞;
(3)從“他耐心地、不露聲色地等待著、準備著”,“忍受著炎熱和干渴的煎熬……”,“歷盡千難萬險,出使西域十三年”等語句中,體會到張騫開辟絲綢之路的堅定信念以及他的深深的愛國情懷。
(4)從“張騫向漢武帝介紹了西域各國的方位、人口、兵力、風俗、物產、相互關系以及對漢朝的態度”中我們能感受到張騫此行雖歷盡艱辛,卻也收獲頗豐。
4、指導學生認識過渡段并體會過渡段的作用。
(1)自讀第四自然段思考:這一自然段的前三句話和哪一自然段的意思聯系緊密?
(2)全班交流:和第三自然段意思聯系的緊密。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話是疑問句“中國絲綢究竟是怎樣運到歐洲去的呢?”第四自然段前三句話回答并解釋了這個問題。
(3)設計提問: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話講了什么?和下面幾個自然段有什么關系?
(4)全班交流:最后一句話點出張騫為開辟絲綢之路獻出了畢生的精力,后面幾個自然段則講了開辟的過程。
(第四自然段巧妙地把開辟絲綢之路的意義和開辟絲綢之路的過程銜接起來,即前半部分講的是上面一個自然段的內容,后半部分則和下面自然段的內容有關,我們把這樣的自然段稱之為“過渡段”。)。
(5)齊讀3―5自然段,體會過渡段的作用。
學習第8自然段:
1、默讀第八自然段并思考:絲綢之路的作用是什么?請用――畫下來。
2、全班交流:絲綢之路的作用――成為促進亞歐交流和人類文發展的紐帶。
3、齊讀這一自然段,再次明確絲綢之路的作用。
四師生總結,明確文章主旨。
同學們,通過學習課文我們知道了,是張騫這位漢代偉大的探險家、外交家,用他畢生的精力,經歷了千辛萬苦,打通了絲綢之路。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商路,使中國和中、西亞各國在經濟貿易方面有所往來;它更是一座友誼的橋梁,使中、西亞各國人民對我國的風俗、物產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它是中國的驕傲。
五品讀文章,置留作業,激起熱愛西部之情。
絲綢之路給我國的經濟帶來許多好處,也是中國人的驕傲,回家問問爸爸、媽媽,他們對絲綢之路了解多少,把他們不知道的講一講,他們會夸獎你的。
《絲綢之路》是一篇略讀課文。這篇課文以獨特的視角,生動描繪了兩千多年前中國與安息古國交流的一幕,再現了西部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說明了絲綢之路不僅是古代亞歐互通有無的商貿大道,還是促進亞歐各國和中國往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友誼之路。
課文講述的內容年代久遠,涉及的歷史、地理和自然科學知識,給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驗情感帶來一定的困難。所以我課前布置了學生查找資料了解一下相關知識,為學習本課做好準備。
1、知識目標:讀懂課文內容,了解絲綢之路的來歷以及開辟的意義。
2、能力目標:有感情朗讀課文,培養自讀勾畫批注的能力,充分地體會張騫開辟絲綢之路的艱辛,使之感受到開辟絲綢之路的艱難過程。這是本文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
3、情感目標:感受他的堅韌、英勇、智慧、執著和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
4、美育目標: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學習張騫開辟絲綢之路獻出了怎樣的精力。
體會張騫開辟絲綢之路的艱難險阻,了解絲綢之路的價值和意義。
課件,視頻,課前搜集有關張騫出使西域的資料(故事、常識性知識等)。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二次備課
1、課前同學們都收集了有關張騫出使西域的資料。你們知道了有關絲綢之路的哪些知識?請拿出來我們做以交流。
(1)小組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2)全班交流,各組互相補充,教師隨機給予評價,并對認真搜集資料的學生給予鼓勵。
教師出示課前準備的張騫與絲綢之路的資料,使學生了解這是聯系歐亞兩洲的一條交通大道。
2、這篇文章的題目《絲綢之路》,那么看了這個文題,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呢?
預測:
﹙1﹚什么是絲綢之路?
﹙2﹚那是一條怎樣的路?
﹙3﹚圍繞絲綢之路發生過哪些故事?
【課外與課內結合,小組合作交流,自主提出問題。這些都體現了新課程的要求?!?/p>
我想,此時同學們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要到絲綢之路上看看,好,現在我們就一同進入課文之中。
(教師出示課前準備的張騫與絲綢之路的資料,使學生了解這是聯系歐亞兩洲的一條交通大道,這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提供感性的認識。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1、自讀課文。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自己用學過的方法解決。
2、讀后交流:讀了課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作者先描寫了陜西西安市的巨型浮雕,然后闡明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最后遐想不同兩國互贈禮品的友好場面)。
學習第1、2自然段:
1、學生默讀課文第1、2自然段,思考:你從這兩個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體會到什么?
2、全班交流。教師指導學生明確以下問題:
(1)中國的絲綢在國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2)外國人把中國稱之為“絲綢之國”;
(使同學們知道我國被外國人稱為“絲綢之國”,中國絲綢再外國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學習3―7自然段:
2、學生小組內交流,教師巡視。
3、全班交流。根據學生交流情況隨機指導朗讀,并且讓學生明確以下內容:
(2)從“日夜兼程”能體會出張騫為開辟絲綢之路不辭辛勞;
(3)從“他耐心地、不露聲色地等待著、準備著”,“忍受著炎熱和干渴的煎熬……”,“歷盡千難萬險,出使西域十三年”等語句中,體會到張騫開辟絲綢之路的堅定信念以及他的深深的愛國情懷。
(4)從“張騫向漢武帝介紹了西域各國的方位、人口、兵力、風俗、物產、相互關系以及對漢朝的態度”中我們能感受到張騫此行雖歷盡艱辛,卻也收獲頗豐。
4、指導學生認識過渡段并體會過渡段的作用。
(1)自讀第四自然段思考:這一自然段的前三句話和哪一自然段的意思聯系緊密?
(2)全班交流:和第三自然段意思聯系的緊密。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話是疑問句“中國絲綢究竟是怎樣運到歐洲去的呢?”第四自然段前三句話回答并解釋了這個問題。
(3)設計提問: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話講了什么?和下面幾個自然段有什么關系?
(4)全班交流:最后一句話點出張騫為開辟絲綢之路獻出了畢生的精力,后面幾個自然段則講了開辟的過程。
(第四自然段巧妙地把開辟絲綢之路的意義和開辟絲綢之路的過程銜接起來,即前半部分講的是上面一個自然段的內容,后半部分則和下面自然段的內容有關,我們把這樣的自然段稱之為“過渡段”。)
(5)齊讀3―5自然段,體會過渡段的作用。
學習第8自然段:
1、默讀第八自然段并思考:絲綢之路的作用是什么?請用――畫下來。
2、全班交流:絲綢之路的作用――成為促進亞歐交流和人類文發展的紐帶。
3、齊讀這一自然段,再次明確絲綢之路的作用。
同學們,通過學習課文我們知道了,是張騫這位漢代偉大的探險家、外交家,用他畢生的精力,經歷了千辛萬苦,打通了絲綢之路。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商路,使中國和中、西亞各國在經濟貿易方面有所往來;它更是一座友誼的橋梁,使中、西亞各國人民對我國的風俗、物產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它是中國的驕傲。
絲綢之路給我國的經濟帶來許多好處,也是中國人的驕傲,回家問問爸爸、媽媽,他們對絲綢之路了解多少,把他們不知道的講一講,他們會夸獎你的。
1請你仿寫文中這樣的詞語。
如栩栩如生、()、()、()、()
()、()、()、()、()。
2望著這座雕像,我仿佛看到了當年絲綢之路上,商旅不絕的景象,仿佛聽到了大漠中的悠悠駝鈴聲。
﹙1﹚畫出句子中的有關聯想的內容。用————標出。
摹寫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你是導游,你能介紹一下你所了解的絲綢之路嗎?現在你就帶著小朋友走向世界各地,向它們介紹一下。把你的導游詞寫下來。
絲綢之路是_______的路。
作為一篇略讀課文你,教學時應以學生自讀自悟為主。先讓學生讀懂閱讀提示,把握閱讀要求,然后初讀課文認識生字,了解課文內容。在引導學生認真讀書,交流。
課標:
2-2-7列舉實例,展現古代中國與世界各地的交往,知道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相互影響的歷史。
解讀:“列舉”、“知道”這兩個行為動詞較明確地反映出本課的一個重要目標是:讓學生了解史實,并懂得歷史結論的得出需要充分的歷史證據,初步學會“論從史出”的基本方法。
二、【教材簡析】。
教材編寫特點及意圖:
本課是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內容,屬于“社會變遷與文明演進”中的專題一:通過探索絲綢之路,讓學生明白它不僅對于中國自身的發展,而且對于中外文化交流和世界文明均產生了重大影響。課文由四個方面組成,即:“重現:絲路何其遠”、“探討:絲路何以通暢?”、“分析:發行《驛使圖》紀念郵票的依據”、“尋訪:漢代絲路古鎮”,突出中華文明淵源。
三、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絲綢之路概況,知道漢朝推進和保障絲綢之路暢通的各方面措施。過程與方法:通過對圖片和史料的閱讀和分析,再認或再現有關絲綢之路的史實,理解絲路在中外文化交流和人類文明發展中的作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絲路的興衰演變中感受歷史的變遷,增強憂患意識。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絲綢之路的概況,知道漢朝推進和保障絲綢之路暢通的各方面措施。教學難點:理解絲路在中外文化交流和人類文明發展中的作用,從絲路的興衰演變中感受歷史的變遷,增強憂患意識。
五、【教法與學法】。
教法:情境教學法、直觀教學法、以史導論法。
學法: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閱讀歸納法。
導入新課:
圖片導入,引出主題。
出示古羅馬廢墟中出土的漢代絹的圖片,設問:漢代的絹為什么出現在羅馬的廢墟中?
講授新課:
一、絲路何其遙遠。
一、絲路何其遙遠。
1.對照張騫出使西域地圖,填一填:
張騫出使西域的起點:___________,終點_______;漢代絲綢之路的起點:___________,終點_______;你發現a、()為絲路的開通做出了重要貢獻。b、絲路最早開辟于()朝。
3.對照世界地形圖,你發現絲綢之路自東向西依次經過了哪些地形區?
4.對照亞洲分區圖,你發現絲綢之路經過的境外國家有:
二、絲路何以暢通。
回顧本單元所學知識:西漢時期對西域在軍事、外交、行政管理方面采取過哪些重大舉措?
1.外交上:派張騫出使西域,漢朝和西域各國建立了友好關系,交往頻繁。
2.軍事上:對匈奴采取攻勢,派衛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3.行政上:公元前121年,在河套、河西走廊地區,設置郡縣,派駐軍隊,實施統治。公元前60年,設置西域都護府,新疆地區正式接受中央政權管轄。
【論從史出】。
史料一:“(漢朝)開始沿路建立屯戍,并把秦始皇所建以防匈奴的萬里長城向西邊延長出去。古長城之向西延長最初的用意自然是保護新開的通中亞的大道,秦始皇的長城純粹是一種防御的性質??但是漢武帝的長城用意乃是作為大規模的前進政策的工具?!?/p>
——《斯坦因西域考古記》。
1、漢朝長城與秦朝長城功能有何不同?
史料二:“自敦煌西至鹽澤(羅布泊),往往起亭(古代筑在邊境上的烽火亭),而輪臺、渠犁皆有田卒(屯田兵卒)數百人,置使者校尉領護,以給使外國者?!?/p>
——《漢書?西域傳》。
根據材料說說西漢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保護絲綢之路?
史料三:據《資治通鑒》記載,元和元年(84)十一月,北單于派人驅牛馬萬余頭與漢朝商賈交易。北匈奴諸王大人前來,所在郡都設官邸接待。
這則史料說明絲路得以通暢還有什么原因?
三、發行《驛使圖》紀念郵票的意義。
1.出示甘肅嘉峪關東北郊魏晉時期(220—420)墓室中出土的磚壁畫。
2.出示《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成立》的郵票、《驛使圖》紀念郵票。
分析發行《驛使圖》紀念郵票的依據:反映了當時郵政的基本要素;出土于絲綢之路(中國歷史上經濟、政治、文化交流最具代表性的通道之一)的咽喉之地。
四、漢代絲路古鎮。
【鞏固練習】。
請指出以下某同學讀書筆記的四處錯誤并改正。
衛青出使西域,促成了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交通線——“絲綢之路”的開通,從洛陽往西經河西走廊,出陽關西行,經西藏,越蔥嶺,至大月氏,再西行到安息和大秦,這就是橫貫亞洲和非洲的“絲綢之路”。
【課堂小結】絲綢之路自漢代開通以來就成為古代中西經濟文化交流的通道,是古代東西方交流的重要橋梁,它把黃河文明、恒河文明、兩河文明和希臘文明等重要文明串聯在一起,成為世界歷史展開的主軸,對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板書:
重現:絲路何其遙遠經過的路線。
確認:《驛使圖》作為中國郵政標志的依據。
尋訪:漢代絲路古鎮龜茲。
1.認識9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主要內容,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燦爛的歷史,體會絲綢之路的重要作用。
3.感受絲路的美麗風光,激發了解西部歷史的興趣;交流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培養熱愛祖國的情感;感受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樹立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1課時。
1.師:有一條路,它東起我國的漢唐古都長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羅馬。出示地圖教師根據地圖講述。
師:這條路,承載了無數的駝隊與商旅;這條路,傳播了東西方的古老文化;這條路,傳承了東西方的友誼與文明。它是東西方文明交流的通道。這就是著名的“絲綢之路”。今天,讓我們隨著一座古樸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時空一起認識絲綢之路。
2.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1.指名輪流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解答上課開始提出的簡單問題。
師:公元前119年,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開辟了這條絲綢之路。這條路在歷史上起著什么樣的作用?它在溝通東西方物質文化交流方面具有什么樣的重要價值呢?請同學們認真讀課文,在文中找到依據。
幻燈出示探究問題。
問題:絲綢之路在東西放物質文化交流方面具有什么樣的價值?
1.認真讀課文,探究問題。
2.交流體會。
句1:“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系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呀!”從這個句子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因為有了這條路,從此,兩過人民友好往來,互贈禮品,進行經濟、貿易與文化的交流。)。
3.默讀課后“資料袋”。同學交流搜集到的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
師:老師也有一個小小的資料和大家交流。公元前1世紀,古羅馬執政官愷撒,穿著中國絲袍進入劇場,轟動一時,因此古羅馬出現了中國絲綢的熱效應。從此以后,羅馬城內的豪華市區內就設有專售中國絲綢的店鋪。而當時中國的絲綢,全部都是經過絲綢之路進入羅馬城內的,而這條路的開辟者就是張騫。
4.齊讀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說說你有什么體會?
古代的絲綢貿易,駱駝與商旅的情形,我們沒有機會再看到。而現在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門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給我們講述著絲綢之路上那古老而美麗的故事。這是古老的中國西部地區的發展史,而今我國西部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同學們有興趣,課后可以去做個了解。
1、讓學生流利準確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了解絲綢之路的來歷以及開辟的意義。
2、體會張騫開辟絲綢之路的艱辛,感受他的堅韌、勇氣、智慧和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
3、通過學習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教學重點體會張騫開辟絲綢之路的艱難歷程,了解絲綢之路的價值和意義。
教學難點體會張騫開辟絲綢之路的艱難歷程。
學生:查找相關資料,對絲綢之路有一定的了解。
教師:多媒體課件一套。
一、出示課件,情境導入。
二、略讀回憶,整體感知。
三、自學批注,潛心感悟。
你從哪里感受到張騫歷盡了千難萬險呢?請同學們自己從書中找到答案。(出示自學提示:1.生讀自學提示。2.默讀、批注。)。
四、同桌交流,查漏補缺。
五、匯報交流,感悟語言。
相機出示以下句子:
1、“羅馬位于中國西邊七千多千米的地方,中間隔著茫無邊際的沙漠、冰雪覆蓋的高山和偏僻的荒野,自然條件非常惡劣,沿途還有強盜和野獸的襲擊?!?/p>
(1)生讀、談。
(2)對比讀。
(3)春風都吹不到的荒漠寂野,怎么不讓人心驚膽戰?再自己讀一讀。
(4)師生配合讀。
2、“張騫等人馬不停蹄,專揀人跡罕至的荒原前進。他們忍受著炎熱和干渴的煎熬,穿過沙漠戈壁,翻過帕米爾高原白雪皚皚的山嶺,終于到達了富饒的西域各國?!?/p>
(1)想象一下當時惡劣的環境,自己讀讀,體會讓你感觸深的詞語。
(2)指名讀,生評價。
(3)齊讀。
“他們依靠太陽和星星辨別方向,日夜兼程,想躲開剽悍的匈奴騎兵。但還是不幸被匈奴騎兵發現了。戰斗中,張騫一行人寡不敵眾,死的死,傷的傷,活下來的都當了俘虜?!?/p>
師:很多人再也不能魂歸故里了。(生再讀。)。
“張騫被軟禁在草原上放牧牛羊,一舉一動都受人暗中監視?!?/p>
師:他在匈奴人那里受到誘惑,也受盡了屈辱。(學生想象、讀。)。
(一)想象張騫回到長安的樣子。
(二)觀看錄像《漢武大帝》中的片段。
(三)再次默讀。
師:是什么支撐著他在遙遠的異國他鄉度過了這艱難的十三年?是什么使他手持漢節不離不棄?不著急回答,讓我們再靜靜地看一看張騫出使西域的過程。
師:13年可以改變一個人的相貌,摧殘一個人的身心……但張騫始終如一的是什么?(學生交流。)。
僅僅是勇氣、毅力、責任感就可以打通這條絲綢之路嗎?
“張騫學會了匈奴話,和匈奴牧人融洽相處;同時默記地形、道路、牧場、沙漠、泉水、水井的分布情況。他耐心地、不露聲色地等待著,準備著?!薄腔?。
師:莽莽草原,滾滾黃沙,他含辛茹苦十三載。張騫也贏得了世人對他的贊譽(課件)。
萬里絕域、黃沙背后富饒的絲綢之路就此打開。打通了這條路,到底意義何在,它的價值是什么?從原文中找到,自己讀一讀。
1、自由讀。
2、指名讀,談。
1.讀懂課文內容,了解絲綢之路的來歷以及開辟的意義。
2.體會張騫開辟絲綢之路的艱辛,感受他的堅韌、勇氣、智慧、執著和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
3.運用“金鑰匙”中介紹的方法默讀課文,體會并批注。
教學重點體會張騫開辟絲綢之路的艱苦過程,了解絲綢之路的價值和意義。
教學難點體會張騫開辟絲綢之路的艱苦過程。
教學準備。
學生:查找相關資料,對絲綢之路有一定的了解。
教師: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引入情境。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還記得這條路嗎,它東起長安,向西經過漫長的7000多公里,輾轉到達羅馬各地。這7000多公里又是什么樣子呢?看,它長路漫漫;看,它白雪皚皚;看,它黃沙滾滾。讓我們一起喊出它那響亮的名字——絲綢之路。
二、略讀回憶,整體感知。
師
總結。
:張騫為開辟絲綢之路歷盡千難萬險。
三、
自學批注,潛心感悟。
你從哪里感受到張騫歷盡了千難萬險呢?請同學們自己從書中找到答案。(打出自學提示:1.生讀自學提示。2.默讀、批注。)。
四、同桌交流,查漏補缺。
五、班內匯報,文字訓練。
(一)條件艱苦。
1.“那時候,交通不便,沒有公路,沒有鐵路,沒有汽車和飛機。羅馬位于中國西邊七千多公里的地方,中間隔著茫無邊際的沙漠、冰雪覆蓋的高山和偏僻的荒野,自然條件非常惡劣。沿途還有強盜和野獸的襲擊”。
(1)生讀、談。
(2)對比:
(3)春風都吹不到的荒漠寂野,怎么不讓人心驚膽戰?再自己讀一讀。
(4)師生配合讀。
2.“他帶著一百多人出發,渡過黃河,進入浩瀚的沙漠?!?/p>
“張騫等人馬不停蹄,專揀人跡罕至的荒原前進。他們忍受著炎熱和干渴的煎熬,穿過沙漠戈壁,翻過帕米爾高原白雪皚皚的山嶺,終于到達了富饒的西域各國?!?/p>
(1)想象一下當時惡劣的環境,自己讀讀,體會讓你感觸深的詞語,把它們寫在你的積累本上。
(2)自由讀,談,點紅“煎熬”,觀察煎熬的字形,說說你的理解。
“人跡罕至”、“白雪皚皚”……。
(3)齊讀。
(二)時間長。
生:“牧草由綠變黃,又由黃變綠;雁陣向南方飛去,又從南方飛回,一轉眼,就是第一年過去了?!?/p>
生回答,自由讀。
(三)人為阻撓。
“他們依靠太陽和星星辨別方向,日夜兼程,想躲開剽悍的匈奴騎兵。但還是不幸被匈奴騎兵發現了。戰斗中,張騫一行人寡不敵眾,死的死,傷的傷,活下來的都當了俘虜?!?/p>
師:很多人再也不能魂歸故里了。(生再讀。)。
“張騫被軟禁在草原上放牧牛羊,一舉一動都受人暗中監視”
師:他在匈奴人那里受到誘惑,也受盡了屈辱。(生想象、讀。)。
六、再次默讀,感受人物。
(一)回到長安。
師:張騫克服了千難萬險,歷盡了種種磨難。把我們心中無盡的感慨表達出來吧!”
“公元前126年,歷盡千難萬險,出使西域十三年的張騫回到了長安?!?/p>
在這里加上什么詞,更能表達你的心情?
“公元前126年,歷盡千難萬險,出使西域十三年的張騫()回到了長安?!?/p>
(二)看錄像《漢武大帝》中的片段。
(三)再次默讀。
師:是什么支撐著他在遙遠的異國他鄉度過了這艱難的十三年?是什么使他手中的漢節不離不棄?不著急回答,讓我們再靜靜地看一看張騫通西域的過程。
師:13年可以改變一個人的相貌,摧殘一個人的身心……但張騫始終如一的是什么?(生談。)。
僅僅是勇氣、毅力、責任感就可以打通這條絲綢之路嗎?
“張騫學會了匈奴話,和匈奴牧人融洽相處;同時默記地形、道路、牧場、沙漠、泉水、水井的分布情況。他耐心地、不露聲色地等待著,準備著?!薄腔?。
師:莽莽草原,滾滾黃沙,他含辛茹苦十三載。張騫也贏得了世人對他的贊譽(課件)。
七、了解意義,心生自豪。
萬里絕域、黃沙背后富饒的絲綢之路就此打開。打通了這條路,到底意義何在,它的價值是什么?從原文中找到,自己讀一讀。
1.自由讀。
2.指名讀。
3.看圖說(課件)。
4.看短片。
5.齊讀。
八、總結全文,回到整體。
九、課外拓展,激發興趣。
歷史上還有許許多多非常著名的道路,里面也有很多動人的故事,比如唐蕃古道就是和文成公主有關的。我們學習的是陸上絲綢之路,還有海上絲綢之路,課下同學們可以多了解一下。
請同學們在積累本上記下一個,課后去查找資料進行了解。
通過“絲綢之路”的開通,了解絲綢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了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中央對西域的管理、絲綢之路的基本史實,使學生初步掌握我國歷史上中原地區與邊疆地區之間的密切聯系以及東西方文明之間交流的過程。
觀察圖片、閱讀分析史料、觀看視頻,提高閱讀能力和觀察能力,學會從多種渠道獲取歷史信息,初步掌握歷史學習的一些基本方法;師生共同對歷史問題進行探究和討論,初步學會對歷史事物進行分析和評價,逐步提高對歷史的理解能力和表達交流的能力。
學習張騫不畏險阻、勇于探索開拓的進取精神,認識絲綢之路對溝通中外文明的重大意義,認識新疆、南海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自覺維護國家統一。
本課內容分為三塊:張騫通西域、絲綢之路、對西域的管理。三塊內容之間因果相連,反映了漢朝時期民族關系和對外關系的重大發展。
秦漢時期是漢民族與周邊少數民族關系發展的重要時期,漢朝對內加強民族之間的交往,解除了北方匈奴的威脅,派張騫出使西域,開創了漢朝與西域各國友好交往的局面。秦漢時期也是中外交流的重要時期,漢朝對外開通了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打破了東西方文明之間的隔絕狀態,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經濟文化交流。
本課涉及中國的邊疆問題。歷史證明,新疆和南海諸島及相關海域都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時,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絲綢之路如今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
初一學生思維活躍,具有強烈的自我發展意識和展示自我的需要,對感性事物易于接受和理解。經過一段時間的歷史學習,學生初步具備了分析歷史素材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學習品質。但初一學生仍以形象思維為主,對本課內容一知半解。因此,本節課教師要著眼于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的培養,創設歷史情境,開展豐富的學生活動,以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培養基本能力,形成基本認識。
(3)卜憲群主編:《中國通史》華夏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xx年5月版。
觀察圖片,形成宏觀的時空觀念,并思考問題。
1、西域的具體情況。
(1)出示張豈之的一段話,提出問題:為絲綢之路的開辟奠定基礎的是哪一事件呢?
(2)指導學生對“騫”進行注音。
(3)簡要介紹張騫,出示《史記》中的相關記載。
(5)結合地圖,介紹西域狹義和廣義上的概念。
(6)出示《漢書》的材料,提出問題:當時生活在西域的人們過著怎樣的生活呢?
(7)引導學生回憶秦朝對匈奴的政策。
(8)簡單介紹漢初對匈奴的政策。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在課本上進行標注。
閱讀材料。
閱讀課本,在課本上進行勾畫。
閱讀地圖,在地圖上找到西域的地理位置。
閱讀材料,并根據材料回答問題。
回憶所學,回答問題。
2、張騫兩次通西域。
(1)出示《史記》的.材料,提出問題:漢武帝為什么要派人出使大月氏?
(2)設計學生角色扮演活動。
(3)設計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自主學習活動,提供相應的答案卡片,隨機發放卡片讓學生填寫表格。
(4)結合表格內容,提出問題:對比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哪一次更加艱險呢?
(6)對學生回答進行歸納和總結,并出示《史記》《后漢書》的材料,過渡到絲綢之路。
閱讀材料,講述《史記》中的內容,并回答問題。
進行角色扮演,模擬張騫和漢武帝臨別前的對話。
自主學習課本完成《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概況表》,上黑板把答案卡片貼在黑板上。
結合表格內容思考,并回答問題。
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
(1)提出問題:絲綢從漢朝到達古羅馬沿途要經過哪些地方呢?
(2)出示地圖,介紹絲綢之路對于連接世界文明的意義。
(3)設計小組合作探究活動。
(4)對學生探究活動進行評價和總結,并提出問題:這條路為什么叫絲綢之路呢?
(5)對學生回答進行總結。
閱讀課本,回答問題,并跟隨老師在課本線路圖上進行勾畫。
學生分組,完成老師給出的任務,并進行小組展示。
思考并回答問題。
(1)追問問題:漢朝錢幣是如何到達馬來半島的呢?
(2)出示地圖,介紹海上絲綢之路的路線。
閱讀課本,觀察地圖,回答問題。
在課本進行圈劃。
自主閱讀課本內容。觀察圖片和閱讀材料,了解南海諸島及相關海域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對本子目進行小結概括,提出問題:這條絲綢之路對東西方文明有什么重要作用呢?
結合課本及所學知識,回答問題,并在課本進行勾畫。
1、西漢:西域都護的設置。
(1)出示驛站、烽燧遺址以及《史記》《漢書》的材料,指出天山南北的西域全部歸屬漢朝。
(2)出示《西漢形勢》圖,提出問題:西漢政府會如何管理這一地區呢?
(3)提出問題:西域都護府的最高長官是誰呢?
(4)設計自主學習和關于“西域都護”的知識搶答游戲。
(5)進行總結,并突出強調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觀察地圖,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
觀察地圖,回答問題。
閱讀課本,回答問題。
自主學習,并進行搶答游戲,在課本上進行勾畫。
2、東漢:班超經營西域。
(2)播放視頻《班超經營西域》,指導學生找到視頻中與班超有關的兩個成語故事。
(4)簡單介紹甘英和班超在西域的歷史。
閱讀課本,回答問題。
觀看視頻,并找到與班超有關的兩個成語故事。
閱讀課本,回答問題。
(3)對學生回答進行總結,并出示“一帶一路”圖片,聯系古今。
結合所學,概括絲綢之路。
結合所學思考,并回答問題。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激發學生向往古代文明,熱愛祖國西部的情感。
2.認識本課9個生字,積累新詞和優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教學重、難點:
激發學生向往古代文明,了解“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搜集、交流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加深對“絲綢之路”歷史意義的了解。
1.出示課題,閱讀課后的“資料袋”。
2.學生出示搜集的關于絲綢之路的資料,向大家介紹你所了解的絲綢之路。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生字,把文章讀通順。
2.默讀課文,思考:“絲綢之路”是一條怎么樣的路?在課文中尋找一句合適的話來說明。
3.課堂交流。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選擇不同的句子來說明“絲綢之路”,教學中可要求學生做到:
(1)把句子讀通順。
(2)簡要說明理由。
1.朗讀課文第2~13自然段,思考:課文描寫了一個怎么樣的場景?用一兩句話概括。
2.課堂交流,指導要點。
4.說說“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
(2)用自己的話概括地說說。
四、總結升華,領會現代意義。
2.交流、生發。
做一個關于“絲綢之路”的調查小報告或者搜集資料做一份關于“絲綢之路”的介紹。
板書設計:友誼之路:互贈禮品。
《絲綢之路》這篇課文用一個短小的故事引出了絲綢之路的來歷,重點講述了漢代偉大的探險家、外交家張騫歷盡了千難萬險,獻出畢生的精力打通了古代中國通往西域的道路,開辟了絲綢之路的艱難過程;之后介紹了絲綢之路的巨大作用——成為促進亞歐交流和世界文明發展的紐帶。本文是一篇重要的精讀課文,篇幅不短,內容充實,課文講述的內容年代久遠,需掌握的東西較多。學生已經有四年的學習經歷,掌握了一些學習語文的方法,具備一定的語文學習能力。因此,教學上通過讀悟結合,理解課文內容及層次劃分,通過文本的內涵和情境的創設,讓學生領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根據課文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我準備以激發興趣法、問題引導法、指導歸納法進行教學?;y為易,讓學生輕輕松松學習課文,充分地感受到開辟了絲綢之路的艱難過程,從而使這堂課更加充實。
1.讀懂課文內容,了解絲綢之路的來歷以及開辟的意義。
2.體會張騫開辟絲綢之路的艱辛,感受他的堅韌、勇氣、智慧、執著和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
3.運用“金鑰匙”中介紹的方法默讀課文,體會并批注。
體會張騫開辟絲綢之路的艱苦過程,了解絲綢之路的價值和意義。
體會張騫開辟絲綢之路的艱苦過程。
學生:查找相關資料,對絲綢之路有一定的了解。
教師:多媒體課件。
一、圖片導入引入情境。
二、略讀回憶整體感知。
三、自學批注潛心感悟。
張騫經歷了千難萬險開辟了絲綢之路,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探險家、外交家。
你是從哪里感受到千難萬險的?請你從書中找找答案吧。
自學提示:默讀課文5——8自然段,畫出描寫張騫遇到的艱難險阻的詞句,
并做出簡單的批注。
四、同桌交流查缺補漏。
3.五年級下冊語文書第二課絲綢之路的交流故事。
公元前115年,一個天高氣爽的早晨。
在伊朗高原北部,一位身著戎裝的將軍正在安息國邊境守候。將軍騎在高頭大馬上,身后兵馬不計其數。這浩浩蕩蕩的大軍奉安息國國王的命令,正在迎候遠道而來的友好使節。
東方隱約傳來一陣陣丁零丁零的駝鈴聲,士兵們循著鈴聲望去,遠處出現了一支駱駝隊,駱駝隊前面飄揚著鮮艷的旗幟。
“來了!來了!”安息國士兵歡呼起來。
“列隊歡迎!”將軍發出了命令。
騎兵迅疾分列兩隊,一左一右,擺成夾道歡迎的陣勢。樂隊奏起了軍樂,人群一片歡騰。
中國使者從騎著的駱駝上下來,右手高擎節杖,滿面笑容,大步向前走去。將軍翻身下馬,立正高呼:“本將軍奉命率官兵歡迎大漢國使者!”中國使者抱拳,作揖還禮:“有勞將軍遠迎。我是博望侯張騫的副使,謹代表大漢皇帝向安息國國王陛下致敬!”將軍還禮表示感謝。
中國使者指著身后的駱駝隊,說道:“這是大漢皇帝敬贈安息國國王陛下的一點薄禮?!敝灰娒糠羼橊劦谋成隙捡W著兩個大包袱。打開包袱,各色綾羅綢緞,五彩繽紛。
安息國將軍高興地連連點頭,說道:“盼望已久的大漢使者終于到了!我謹代表安息國國王陛下,向大漢皇帝的使者贈禮?!彼咽忠徽?,四名士兵送上兩個大禮盒。打開一看,里面裝著許多特別大的鳥蛋,每個足有斤把重。這是當時中國沒有的鴕鳥蛋。
中國使者正要道謝,將軍又把手一招,走上兩個人來,原來是魔術師。打頭的一個拔出一把匕首,插入自己嘴里,頓時吞了下去。只見他一拍肚子,匕首又從嘴里吐了出來。第二個則張開大口,噴出一團又一團火苗。魔術師的精彩表演,讓在場的人們都看得驚呆了。將軍含笑說道:“今天是個值得慶祝的日子,特地讓他們前來助興?!?/p>
中國使者拱手致謝,高興地說:“沒想到,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系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呀!”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認識本課的12個生字,學寫8個字,自主積累好詞好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我國古代燦爛的文化。
3.通過讀文知道張騫是怎樣開辟絲綢之路的。
1.自主識字寫字。
2.了解“絲綢之路”的歷史。
師:查找與絲綢之路有關的資料、中國地圖。
生:搜集閱讀有關絲綢之路的資料。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初讀課文。
1.板書課題。學生自由輕讀課文,畫出生字詞拼讀。
2.教師范讀課文。生字詞正音。
二、自主識字。
1.選擇喜歡的識字方法自主識記生字。讀準音,記清形,組組詞。開火車游戲。
2.匯報交流:交流記憶方法,集體解決難字。
(1)檢查字音。
(2)疏通難字。
(3)擴詞比賽。
3.鞏固識字。字詞游戲,生字回文。
三、指導書寫。
1.認一認。認讀會寫字8個。
2.記一記。自主觀察漢字,記憶字形。
3.說一說。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4.看一看。觀察教師范寫難字。評議。
5.寫一寫。獨立練習書寫。共同評議。
四、分層作業。
1.認讀生字和詞語,把生字漂漂亮亮地寫一寫。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充實,我的詞語庫。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生字詞語。
二、導入。
1.交流與絲綢之路有關的話題。暢所欲言。
2.板書課題。讀題。質疑。
三、感悟課文內容。
1.感知課文主要內容。選擇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細讀感悟課文。出示自讀提綱,自讀交流。
3.默讀課文,畫出描寫自然條件艱苦的句子讀一讀。
4.結合找出的句段進行朗讀訓練。想一想:張騫是怎樣克服困難開辟絲綢之路的。
6.出示與西域地理環境有關的圖片或推薦影片。欣賞感受。
四、延伸。
鼓勵學生結合課外的知識講一講張騫開辟絲綢之路的故事,以鞏固理解課文。
張騫與絲綢之路
從都城出發
渡過黃河
進入沙漠
不幸被俘
忍受屈辱
教材分析:
《絲綢之路》是一篇略讀課文。這篇課文以獨特的視角,生動描繪了兩千多年前中國與安息古國交流的一幕,再現了西部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說明了絲綢之路不僅是古代亞歐互通有無的商貿大道,還是促進亞歐各國和中國往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友誼之路。
學情分析:
課文講述的內容年代久遠,涉及的歷史、地理和自然科學知識,給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驗情感帶來一定的困難。所以我課前布置了學生查找資料了解一下相關知識,為學習本課做好準備。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讀懂課文內容,了解絲綢之路的來歷以及開辟的意義。
2、能力目標:有感情朗讀課文,培養自讀勾畫批注的能力,充分地體會張騫開辟絲綢之路的艱辛,使之感受到開辟絲綢之路的艱難過程。這是本文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
3、情感目標:感受他的堅韌、英勇、智慧、執著和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
4、美育目標: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學習張騫開辟絲綢之路獻出了怎樣的精力。
【教學難點】。
體會張騫開辟絲綢之路的艱難險阻,了解絲綢之路的價值和意義。
教學準備:
課件,視頻,課前搜集有關張騫出使西域的資料(故事、常識性知識等)。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二次備課。
一、交流資料,引入新課。
1、課前同學們都收集了有關張騫出使西域的資料。你們知道了有關絲綢之路的哪些知識?請拿出來我們做以交流。
(1)小組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2)全班交流,各組互相補充,教師隨機給予評價,并對認真搜集資料的學生給予鼓勵。
教師出示課前準備的張騫與絲綢之路的資料,使學生了解這是聯系歐亞兩洲的一條交通大道。
2、這篇文章的題目《絲綢之路》,那么看了這個文題,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呢?
預測:
﹙2﹚那是一條怎樣的路?
﹙3﹚圍繞絲綢之路發生過哪些故事?
【課外與課內結合,小組合作交流,自主提出問題。這些都體現了新課程的要求?!?。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我想,此時同學們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要到絲綢之路上看看,好,現在我們就一同進入課文之中。
(教師出示課前準備的張騫與絲綢之路的資料,使學生了解這是聯系歐亞兩洲的一條交通大道,這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提供感性的認識。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1、自讀課文。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自己用學過的方法解決。
2、讀后交流:讀了課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作者先描寫了陜西西安市的巨型浮雕,然后闡明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最后遐想不同兩國互贈禮品的友好場面)。
三、感悟課文,積累語言。
學習第1、2自然段:
1、學生默讀課文第1、2自然段,思考:你從這兩個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體會到什么?
2、全班交流。教師指導學生明確以下問題:
(1)中國的絲綢在國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2)外國人把中國稱之為“絲綢之國”;
(使同學們知道我國被外國人稱為“絲綢之國”,中國絲綢再外國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學習3―7自然段:
2、學生小組內交流,教師巡視。
3、全班交流。根據學生交流情況隨機指導朗讀,并且讓學生明確以下內容:
(2)從“日夜兼程”能體會出張騫為開辟絲綢之路不辭辛勞;
(3)從“他耐心地、不露聲色地等待著、準備著”,“忍受著炎熱和干渴的煎熬……”,“歷盡千難萬險,出使西域十三年”等語句中,體會到張騫開辟絲綢之路的堅定信念以及他的深深的愛國情懷。
(4)從“張騫向漢武帝介紹了西域各國的方位、人口、兵力、風俗、物產、相互關系以及對漢朝的態度”中我們能感受到張騫此行雖歷盡艱辛,卻也收獲頗豐。
4、指導學生認識過渡段并體會過渡段的作用。
(1)自讀第四自然段思考:這一自然段的前三句話和哪一自然段的意思聯系緊密?
(2)全班交流:和第三自然段意思聯系的緊密。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話是疑問句“中國絲綢究竟是怎樣運到歐洲去的呢?”第四自然段前三句話回答并解釋了這個問題。
(3)設計提問: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話講了什么?和下面幾個自然段有什么關系?
(4)全班交流:最后一句話點出張騫為開辟絲綢之路獻出了畢生的精力,后面幾個自然段則講了開辟的過程。
(第四自然段巧妙地把開辟絲綢之路的意義和開辟絲綢之路的過程銜接起來,即前半部分講的是上面一個自然段的內容,后半部分則和下面自然段的內容有關,我們把這樣的自然段稱之為“過渡段”。)。
(5)齊讀3―5自然段,體會過渡段的作用。
學習第8自然段:
1、默讀第八自然段并思考:絲綢之路的作用是什么?請用――畫下來。
2、全班交流:絲綢之路的作用――成為促進亞歐交流和人類文發展的紐帶。
3、齊讀這一自然段,再次明確絲綢之路的作用。
四師生總結,明確文章主旨。
同學們,通過學習課文我們知道了,是張騫這位漢代偉大的探險家、外交家,用他畢生的精力,經歷了千辛萬苦,打通了絲綢之路。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商路,使中國和中、西亞各國在經濟貿易方面有所往來;它更是一座友誼的橋梁,使中、西亞各國人民對我國的風俗、物產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它是中國的驕傲。
五品讀文章,置留作業,激起熱愛西部之情。
絲綢之路給我國的經濟帶來許多好處,也是中國人的驕傲,回家問問爸爸、媽媽,他們對絲綢之路了解多少,把他們不知道的講一講,他們會夸獎你的。
作業設計。
1請你仿寫文中這樣的詞語。
如栩栩如生、、()、()、()。
()、()、()、()、()。
2望著這座雕像,我仿佛看到了當年絲綢之路上,商旅不絕的景象,仿佛聽到了大漠中的悠悠駝鈴聲。
﹙1﹚畫出句子中的有關聯想的內容。用————標出。
摹寫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你是導游,你能介紹一下你所了解的絲綢之路嗎?現在你就帶著小朋友走向世界各地,向它們介紹一下。把你的導游詞寫下來。
教學反思。
作為一篇略讀課文你,教學時應以學生自讀自悟為主。先讓學生讀懂閱讀提示,把握閱讀要求,然后初讀課文認識生字,了解課文內容。在引導學生認真讀書,交流。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356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