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語文教案的內容應緊密圍繞課程標準和學生的實際需求。針對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和需求,我們為大家準備了一系列的一年級教案范文。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聆聽兩手古詩詞歌曲,體會作品所表現的意境。知道歌曲《但愿人長久》在句結束音運用上的特點,已經所表達的情景和情感。
技能目標:
能飽含深情背唱歌曲《游子吟》,表達自己對母愛的感激之情。
情感目標:
一、演唱《游子吟》。
預習導入。
1、復習古詩《詠鵝》《春曉》《靜夜詩》等古詩詩歌入手。
2、初聽歌曲,感受歌曲所表達的情感。
3、再聽歌曲,聽出兩段旋律在情緒上的變化。
4、用歌曲的伴奏音樂做背景音樂,請學生朗誦《游子吟》兩邊。
5、學唱歌曲,體會歌曲所表達的情感。
(1)視唱旋律。
(2)跟著音樂哼唱歌曲的旋律,體會兩段旋律在音區、旋律進行方面的不同。
(3)學唱歌詞,延長歌曲。
教學內容:
學唱歌曲《長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歌曲《長教學過程:
1.導入。
2.欣賞《長教學內容:
學唱歌曲《保衛黃河》、欣賞陜西民歌《黃河船夫曲》。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歌曲《保衛黃河》,并嘗試進行輪唱。
2.在欣賞《黃河船夫曲》時能體會民歌與勞動的關系以及民歌的質樸、形象和感染力。
3.在演唱和欣賞音樂過程中激發熱愛母親河的感情,豐富有關黃河的相關文化知識。
教學過程:
1.導入:同學們交流知道的有關黃河的情況。
2.欣賞陜西民歌《黃河船夫曲》。
(1)簡介《黃河船夫曲》。
(2)欣賞男聲獨唱《黃河船夫曲》。
(3)跟錄音輕聲哼唱,并初步學會這首歌曲。
3.學唱歌曲《保衛黃河》。
(1)聽賞歌曲錄音。
(2)隨范唱錄音輕聲學唱歌詞。
(3)欣賞《黃河大合唱》中的《保衛黃河》(輪唱)。
(4)啟發和引導學生聽出歌曲中運用了“輪唱”的演唱形式,并能領悟到采用輪唱是為了更形象地表現抗日浪潮遍布中華大地、此起彼伏的壯觀場面。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復習歌曲《長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人民音樂家冼星海及其不朽作品《黃河大合唱》,對作曲家表示敬仰之情。
2.更熟練、更富有表情地演唱《長教學過程:
1.導人:介紹人民音樂家冼星海。
2.師生共同閱讀課本上的連環畫:了解一下冼星海與《黃河大合唱》?!?/p>
3.按照課本上的要求,聽賞《黃河大合唱》的錄音資料。
3.復習歌曲《長教學內容:
音樂活動《黃河與長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組織、協調、合作的能力。
2.通過對音樂姐妹藝術的收集、欣賞、交流,拓展學習視野。
教學過程:
這一活動是充分發揮師生創造性的極好時機,可用多種方式來進行,例如小組擂臺賽、游藝會、班級文藝節目展演等。
這一活動除可由教師主持外,也可由幾名學生來主持,師生要共同參與,盡量讓每位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大多節目應采用小組共同表演的形式,但也可有幾個由個人表演的節目。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榮成市實驗小學一年級音樂學科教案、學案一體化設計。
課型。
新授。
課題。
欣賞《大家齊動手》歌曲《種瓜》。
課時。
一課時。
設計教師。
教學目標設計1、通過欣賞和學唱歌曲,培養學生熱愛勞動、自己事自己做的觀念。2、培養學生的身體動作的音樂韻律感。3、感受音樂的不同節奏并認識休止符。
教學方法設計聆聽法、啟發法、聽唱法、表現法、律動法、討論法等。
教學程序設計。
教材處理設計。
師生活動設計一、組織教學學生隨音樂進教室,師生問好二、欣賞《大家齊動手》。1、導入2、播放錄音,感受勞動號子的節奏特點。3、跟著錄音哼唱旋律,體會歌曲中多處休止符在表現歌曲時所起的作用。4、跟著錄音唱歌詞,根據歌詞內容設計律動。
教學重、難點:1、通過欣賞《大家齊動手》《釘扣子》,感受勞動號子的風格特點,樹立學生“勞動最光榮”的觀點。2、學會用敘事的語氣和清晰的吐字來演唱《種瓜》《知了蜜蜂不一樣》,并感受四分休止符的時值。3、在各項音樂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和音高感,注重動作與音樂的協調。1、學生隨音樂進教室,師生問好2、導入教師演唱幾首有關的勞動號子給學生聽,讓學生在感性上了解勞動號子的風格。(1)老師唱,讓學生熟悉主旋律。(2)老師教唱,引導學生唱準mi和fa的音高。(3)提問,這首歌有何特殊節奏?它對歌曲的情緒表達有什么作用?學生討論并回答(4)學生在鋼琴伴奏下用“啊”模唱主旋律,唱準休止符和附點八分音符。(5)請學生用唱名唱主旋律,進一步熟悉歌曲的曲調。
教學程序設計。
教材處理設計。
師生互動設計三、音樂活動1、跟著老師唱。2、節奏游戲。四、唱歌《種瓜》五、課后小結,下課。3、節奏游戲。(1)讓學生按節奏朗誦歌謠和節奏譜,注意讀準xxxxxx的節奏。(2)請學生用打擊樂器打出歌謠中的節奏,然后與歌謠配合,注意銜接緊密。(3)將學生分成兩組,一組拍手朗誦歌謠,一組用打擊樂器打節奏,并可換組練習。4、由歌詞引入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和珍惜勞動果實的教育。a、播放錄音,熟悉歌曲。b、教唱曲譜,注意換氣。c、跟著錄音唱歌詞,引導學生用敘事的語氣演唱,吐字要清晰。d、請學生分小組編第二、三段歌詞。e、教師與學生共同設計歌表演的動作,邊唱邊表演。
板書設計。
大家齊動手。
種瓜。
課后反思1、學生一開始對歌曲中休止符的處理不大注意,將在以后的學習中對其養成好習慣。2、本單元通過律動,使學生對四二拍的強弱關系掌握較好。
一、教學內容:
1、聆聽《公雞母雞》。
2、聆聽《我的小雞》。
3、扮演《母雞叫咯咯》。
4、扮演《下蛋啰》。
二、教學總目標:
1、通過聆聽、扮演,表示出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2、認識鈴鼓和響板,并通過探索式的學習掌握其演奏方法。
3、能夠自編動作參與扮演。
三、教材分析:
1.管弦樂《公雞母雞》。
《公雞母雞》選自法國作曲家圣-桑1886年所作的管弦樂組曲《動物狂歡節》這部組曲由13首帶有小標題的小曲和終曲組成,分別是(1)序奏與獅王進行曲;(2)公雞母雞;(3)騾子;(4)烏龜;(5)大象;(6)袋鼠;(7)水族館;(長耳朵的角色;(9)森林深處的杜鵑;(10)鳥舍;(11)鋼琴家;(12)化石;(13)天鵝。
《公雞母雞》首先由鋼琴和小提琴采用以同音反復組成的音調和頓音,模仿母雞咯咯的啼叫聲,仿佛剛剛下了蛋的母雞在報喜。接著鋼琴模仿公雞的啼叫聲。公雞和母雞的叫聲交織在一起,樂曲情趣盎然。
2.童聲合唱《我的小雞》。
《我的小雞》是一首阿塞拜疆兒童歌曲,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兒童情趣。這首歌的曲式不規范,類似帶再現的三段體,和聲大調式。旋律活潑、明快,口語化的歌詞親切、上口,詞曲結合自然而緊密,首尾呼應。
3.歌曲《母雞叫咯咯》?
《母雞叫咯咯》是一首活潑有趣的德國民歌。歌曲的節奏規整,旋律巧妙地運用了同音反復和小跳、重復和變化重復等手法模仿了母雞生蛋的啼叫聲,很形象、有趣。歌詞譯配也很有特點,生動地描繪出母雞生蛋時“脖子伸伸、兩翼撲撲”的高興樣子。
4.歌曲《下蛋啰》。
《下蛋啰》是一首2/4拍、民歌風的創作歌曲。歌曲形象地表示了大母雞生蛋的得意樣子。歌曲中大母雞的叫聲完全用節奏表示,說說唱唱很有情趣。歌曲的音域只有五度,極適于低年級同學演唱和扮演。
四、學情分析。
本課的內容非常的有童趣,同學會非常喜歡聽喜歡唱,同學掌握起來也比較的輕松。
五、課時布置:二課時。
第一課時授課時間:年月日。
教學內容:
1、欣賞樂曲《公雞母雞》。
2、學唱歌曲《母雞叫咯咯》。
3、扮演歌曲《母雞叫咯咯》。
4、打擊樂器“響板”學習。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樂曲《公雞母雞》,引導同學練習用簡單的圖形表示音樂的形象。
2、聽唱法學習歌曲《母雞叫咯咯》,通過教師范唱,同學輕聲隨唱的過程,協助同學理解歌曲表示母雞生蛋后人們報喜的意圖。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過為《母雞叫咯咯》創編動作,學習用動作表示自身感受到的意境與情感,要求同學通過小組討論或個人設計扮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4、認響板并學習其演奏方法。
教學準備:
錄音機,投影。
教學過程:
一、常規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有較規范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同學跟隨音樂節拍或節奏)。
2.復習前課內容:扮演和唱。
3.小練習:打擊樂器:
1)響板的認識(簡單介紹)。
2)學習響板的演奏方法。
二、新課學習:
1.欣賞樂曲《公雞母雞》(引導同學認真聽樂曲,區分公雞母雞的叫聲。采用圖譜表示的方法。)。
1)談談“公雞、母雞”等有關常識;
2)完整地聆聽全曲,要求聽出歌曲所唱內容,提示同學可用自身認可的圖形表示所聽到的音樂形象。
3)復聽時可自編動作學做公雞母雞的動作進行扮演。
2、聽歌曲錄音《母雞叫咯咯》;引導同學邊拍邊輕聲隨唱,
3、歌詞學習:提示式學習歌詞,(邊聽錄音邊讀歌詞)活躍課堂氣氛。
4、歌曲學習:要求同學模唱學習歌曲,教師提示式隨同學唱(錄音伴奏)。
5、通過自編游戲扮演歌曲《母雞叫咯咯》,要求自創動作(引導同學用打擊樂器“響板”為同學作伴奏),從同學的自創運用中選編成游戲進行扮演。三、小結:鼓勵與褒揚,指出缺乏之處。
第二課時授課時間:年月日。
教學內容:
1、欣賞樂曲《我的小雞》。
2、學唱歌曲《下蛋啰》。
3、扮演歌曲《下蛋啰》。
4、打擊樂器“鈐鼓”學習。
教學目標:
1、欣賞樂曲《我的小雞》,引導同學通過自編動作表示體驗音樂活潑、歡快的情緒。
2、聽唱法學習歌曲《下蛋啰》,通過教師范唱,同學輕聲隨唱的過程,協助同學理解歌曲表示母雞生蛋后人們報喜的意圖。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過為《下蛋啰》創編動作,學習用動作表示自身感受到的意境與情感,要求同學通過小組討論或個人設計扮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4、認鈴鼓并學習其演奏方法。
教學準備:
錄音機,投影。
教學過程:
一、常規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有較規范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同學跟隨音樂節拍或節奏)。
2、復習前課內容:扮演和唱。
3、小練習:打擊樂器:
1)鈴鼓的認識(簡單介紹)。
2)學習鈴鼓的演奏方法。
二、新課學習:
1、欣賞樂曲《我的小雞》。
1)談談人與雞的有關常識;
2)完整地聆聽全曲,要求聽出歌曲所唱內容,提示同學可用自身認可的圖形表示所聽到的音樂情緒(也可能通過選擇表示音樂情緒)。
3)復聽時可自編動作學做“我與雞”的歡快動作進行扮演。
2、教師范唱歌曲《下蛋啰》;引導同學邊拍邊輕聲隨唱,
3、歌詞學習:提示式學習歌詞,(邊聽錄音邊讀歌詞)活躍課堂氣氛。
4、歌曲學習:要求同學模唱學習歌曲,教師提示式隨同學唱(錄音伴奏)。
三、課堂小結:鼓勵與褒揚,并指出缺乏之處。
教學目標:
1、聆聽兩首古詩詞歌(樂)曲,體會作品所表現的意境。知道歌曲《但愿人長久》在樂句結束音運用上的特點,以及所表現的情景和情感。
2、能飽含深情地背唱歌益《游子吟》,表達自己對母愛的感激之情。并能說出兩段不同。
的旋律在音區、旋律上的不同。
3、能用輕柔、連貫的聲音演唱歌曲《花非花》,在吟誦中感知詞曲之間的緊密關系。
4、在聆聽古琴曲《關山月》的過程中,認識民族樂器古琴,并記住古琴的音色。
5、學習堅笛雙吐音和三吐音的吹奏方法,能與同伴合奏豎笛曲《大鹿》。教學重難點:
1、通過聆聽與學唱,讓學生感受中華民族文化的經典。
2、讓學生感受古琴所表現的“安靜悠遠”的意境,體會古琴獨特的“天地之音”和空靈感,并記住古琴的音色特點。
教學時間:3課時。
第1課時。
教學內容:聆聽聆聽樂曲《關山月》,認識古琴。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
2、認識古琴導入。
3、初聽樂曲,感受古琴曲的意境。讓學生邊聽邊閉著眼睛,隨音樂用手模擬古琴的演奏動作,如同身在其中。
結合,引起學生的聯想,幫助他們更好地體會其中的意境。
5、自選一首與古琴曲《關山月》的意境相配的古詩,進行配樂詩朗誦,體會古代文人的氣質與情感。
三、全課小結。
談談這節課收獲和感受。
教學反思:古琴曲《關山月》是漢代樂府歌曲之一,表達了守邊戰士在馬上吹奏的軍樂,樂曲表現了征人思鄉報國的情感。琴曲《關山月》為本世紀梅庵琴派著名代表曲目之一。音韻剛健而質樸,氣魄宏大,抒壯士之情懷,真摯感人,富有濃厚的北地音樂風味。
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聆聽音樂,感受樂曲的韻律與情感,孩子們很聰明,樂感也不錯,第一遍聆聽就聽出這首曲子是思念家鄉的,略帶憂傷的,然后我讓學生隨音樂默誦這首李白的唐詩《關山月》,提示學生要把詩詞朗誦出樂曲的韻律來,六年級的孩子對詩詞有了一定的理解,因此,朗誦詩詞也有一定的韻律。然后我又讓學生用桌子當古琴,模仿古琴的演奏姿勢進一步感受樂曲的意境。
第2課時。
教學內容:聆聽歌曲《但愿人長久》,學唱歌曲《游子吟》;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
(一)、聆聽歌曲《但愿人長久》。
1、用師生“對詩”的形式,從蘇軾的《水調歌頭》中的名句人手,如:教師出上句“人有悲歡離合”,學生對下旬“月有陰晴圓缺”;教師吟上句“但愿人長久”,學生誦“千里共嬋娟”。。
2、簡單賞析蘇軾的詩詞《水調歌頭》及創作背景,知道詩詞所表達的情感。
3、有感情地配樂朗誦《水調歌頭》。選用古琴曲《關山月》和歌曲《但愿人長久》作為背景音樂,朗誦后,請學生談談不同的配樂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感知“古風”與“新韻”。
4、聆聽歌曲《但愿人長久》,歌曲在樂句結束音的運用上的特點。讓學生邊聽邊跟著唱,熟悉歌曲.在感受歌曲特點時,師生接唱的方式.如教師唱“明月幾時”,學生唱“有”.幫助學生感知結束音基本運用長音這一特點。
5、安排對比聆聽鄧麗君和王菲演唱的版本,比較她們在演繹這首歌曲中的不同韻。
味、鼓勵學生嘗試打破歌詞原有的節奏,根據自己對詩詞的理解,用自己喜歡的節奏、語調來吟誦歌詞,給詩詞賦予“新韻”。
(二)、演唱歌曲《游子吟》。
1、復習學過的《詠鵝》《春曉》和《靜夜思》等古詩歌曲導入。
2、初聽歌曲,感受歌曲所表達的情感。請學生朗誦唐詩《游子吟》,體會詩中的情感。
4、用歌曲的伴奏音樂做背景音樂,請學生誦讀唐詩《游子吟》兩遍。要求學生讀出不同的情感。
5、學唱歌曲,體會歌曲所表達的情感。
(1)視唱旋律。要求學生帶著感情來視唱歌曲前八小節的旋律,視唱時不帶裝飾音。熟練后跟教師的琴聲、用模唱的方法唱一唱前八小節旋律(帶裝飾音)。
(2)跟音樂哼唱歌曲的旋律,體會兩段旋律在音區、旋律進行方面的不同。請學生用“m’’哼唱第一段旋律,用“wu”來哼唱第二段旋律,感受兩段旋律的變化。引導學生從音區、旋律的走向比較它們的不同。
教材簡析:
《星光恰恰恰》是人音版第一冊第五課的表演課,是一節歌舞課,教材編寫組專門為學生選編了活潑輕快的一段旋律,作為集體舞的音樂。根據學生對音樂自我感受的特點進行個性化創編動作,讓學生能和著音樂跳一跳集體舞《星光恰恰恰》。
學情分析:
培智三年級共有10名學生,學生的情況也較為復雜,其中智力殘疾的`占多數,有二名腦癱學生,音樂的感受感知能力要強于其他班級,在平時的音樂課上表現的也較好。
教學目標:
a組:完成音樂的歌唱,完整的演唱歌曲并能理解歌詞的內容,能夠根據舞蹈做相應的律動。
b組:能基本完成音樂的模唱,參與到音樂教學中來。
c組:能夠安靜的聆聽音樂,感受音樂。
知識與技能:
通過聆聽《星光恰恰恰》,聽辨鈴鼓與小鼓的音色,并能用鈴鼓為音樂伴奏。
用歡快的動作表現《星光恰恰恰》,體驗歡快的情緒,增強身體動作的協調性。
過程與方法:
聽唱法實踐法體驗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歌曲的學唱與欣賞,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愉快的生活感受每一天。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本課的重點是以音樂文化為主干進行歌曲新授,通過唱、舞、奏、創等音樂實踐,讓孩子在情境體驗、在情感共鳴中學習知識,掌握技能,感受歌曲風格。
教學難點:
1、能夠有感情的熟唱歌曲。
2、能夠讓每一個孩子都積極的投入到音樂活動中來。
教具學具:
鋼琴多媒體課件奧爾夫打擊樂器等。
教學過程:
師生問好:同學們好,老師你好!
課前律動。
播放《asam》學生跟隨音樂和老師一起做律動,在歡快的音樂聲中進入課堂,提高學生的興趣,讓學生集中注意力。
一、課堂導入:
師:在遙遠的黑夜里,同學們能想到什么呢?播放多媒體課件,星空圖片(播放音樂小星星)。
學生:一起演唱小星星,并用手做簡單的律動。觀看課件。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星光恰恰恰》老師解釋題目,引入課題。
“恰恰恰”是拉丁舞蹈的一種。
老師播放舞蹈的圖片,學生觀看,了解相關的內容。
二、教學過程:
1、學生初步聆聽歌曲,感受音樂。設計問題。
(聽完音樂后有什么感受,可以說一說嗎?)。
2、分析講解歌曲。
3、學唱歌曲:
老師范唱歌曲。
(2)帶領學生讀歌詞,朗誦歌詞。
(3)學生再次聆聽,根據歌曲的旋律哼唱歌曲。
(4)學生跟琴演唱歌曲,xxx的地方拍手打節奏。
(5)出示打擊樂器響鈴沙錘,讓學生認識打擊樂器。
(6)學生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7)適當的引導學生創編歌詞。
三、創編動作。
讓程度好一點的學生,自己根據音樂創編一些舞蹈動作,進行表演,其他學生跟著一起做動作。
四、完整的表演舞蹈,演唱歌曲。
五、課堂小結。
資源文件列表:
一、教學目標:
1、知道蒙古族是祖國大家庭的重要成員,樂于主動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歡蒙古族音樂。
2、學唱蒙古族祝酒歌《銀杯》,有情感地演唱。
3、體驗蒙古族的歌曲風格,學習蒙古民歌的長調和短調。
二、教學重難點:
1、準確地演唱《銀杯》旋律。
2、在歌曲中體驗蒙古族的熱情豪爽,并能在演唱情緒上表達。
三、教學過程:
1、導入:今天老師將同大家一起走進蒙古族,讓我們隨音樂體會那里的別樣風情。(播放音樂《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2、講授新課:
師:這是一首由蒙古族女中音歌唱家德德瑪演唱的歌曲,歌曲描繪了什么?你有什么樣的感受。生:回答。
師:歌曲描繪了什么場面?表達什么內容?你感受到什么樣的情緒?
生:回答,那么就讓我們帶著這種情緒來學唱這首歌吧!聆聽(教學光盤)。
3、視唱歌曲旋律。
4、隨琴單旋律演唱。
講解:(1)“x.x”、“__x”節奏。
(2)倚音:在記譜時比主音小(跳度大),倚附在主音前面,起到裝飾作用。在演唱時不能占主音太多時間,越短越好。
5、填詞,有感情地演唱。找出歌曲哪一樂句表現熱情豪爽?找學生表演。
6、學習長調、短調。
師:比較銀杯是長調,還是短調?
生:回答。
7、師:通過對蒙古民歌長調、短調的學習和理解,讓我們對蒙古族民歌在情緒、情感上有了更多了解。讓我們再用優美、抒情的歌聲體驗民族風情吧!學生齊唱。
四、課后小結。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2、聆聽《我的小雞》。
3、扮演《母雞叫咯咯》。
4、扮演《下蛋啰》。
1、通過聆聽、扮演,表示出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2、認識鈴鼓和響板,并通過探索式的學習掌握其演奏方法。
3、能夠自編動作參與扮演。
1.管弦樂《公雞母雞》。
《公雞母雞》選自法國作曲家圣-桑1886年所作的管弦樂組曲《動物狂歡節》這部組曲由13首帶有小標題的小曲和終曲組成,分別是(1)序奏與獅王進行曲;(2)公雞母雞;(3)騾子;(4)烏龜;(5)大象;(6)袋鼠;(7)水族館;(長耳朵的角色;(9)森林深處的杜鵑;(10)鳥舍;(11)鋼琴家;(12)化石;(13)天鵝。
《公雞母雞》首先由鋼琴和小提琴采用以同音反復組成的音調和頓音,模仿母雞咯咯的啼叫聲,仿佛剛剛下了蛋的母雞在報喜。接著鋼琴模仿公雞的啼叫聲。公雞和母雞的叫聲交織在一起,樂曲情趣盎然。
2.童聲合唱《我的小雞》。
《我的小雞》是一首阿塞拜疆兒童歌曲,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兒童情趣。這首歌的曲式不規范,類似帶再現的三段體,和聲大調式。旋律活潑、明快,口語化的歌詞親切、上口,詞曲結合自然而緊密,首尾呼應。
3.歌曲《母雞叫咯咯》?
《母雞叫咯咯》是一首活潑有趣的德國民歌。歌曲的節奏規整,旋律巧妙地運用了同音反復和小跳、重復和變化重復等手法模仿了母雞生蛋的啼叫聲,很形象、有趣。歌詞譯配也很有特點,生動地描繪出母雞生蛋時“脖子伸伸、兩翼撲撲”的高興樣子。
4.歌曲《下蛋啰》。
《下蛋啰》是一首2/4拍、民歌風的創作歌曲。歌曲形象地表示了大母雞生蛋的得意樣子。歌曲中大母雞的叫聲完全用節奏表示,說說唱唱很有情趣。歌曲的音域只有五度,極適于低年級同學演唱和扮演。
本課的內容非常的有童趣,同學會非常喜歡聽喜歡唱,同學掌握起來也比較的輕松。
第一課時授課時間:年月日。
1、欣賞樂曲《公雞母雞》。
2、學唱歌曲《母雞叫咯咯》。
3、扮演歌曲《母雞叫咯咯》。
4、打擊樂器“響板”學習。
1、通過欣賞樂曲《公雞母雞》,引導同學練習用簡單的圖形表示音樂的形象。
2、聽唱法學習歌曲《母雞叫咯咯》,通過教師范唱,同學輕聲隨唱的過程,協助同學理解歌曲表示母雞生蛋后人們報喜的意圖。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過為《母雞叫咯咯》創編動作,學習用動作表示自身感受到的意境與情感,要求同學通過小組討論或個人設計扮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4、認響板并學習其演奏方法。
錄音機,投影。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有較規范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同學跟隨音樂節拍或節奏)。
2.復習前課內容:扮演和唱。
3.小練習:打擊樂器:
1)響板的認識(簡單介紹)。
2)學習響板的演奏方法。
1.欣賞樂曲《公雞母雞》(引導同學認真聽樂曲,區分公雞母雞的叫聲。采用圖譜表示的方法。)。
1)談談“公雞、母雞”等有關常識;
2)完整地聆聽全曲,要求聽出歌曲所唱內容,提示同學可用自身認可的圖形表示所聽到的音樂形象。
3)復聽時可自編動作學做公雞母雞的動作進行扮演。
2、聽歌曲錄音《母雞叫咯咯》;引導同學邊拍邊輕聲隨唱,
3、歌詞學習:提示式學習歌詞,(邊聽錄音邊讀歌詞)活躍課堂氣氛。
4、歌曲學習:要求同學模唱學習歌曲,教師提示式隨同學唱(錄音伴奏)。
5、通過自編游戲扮演歌曲《母雞叫咯咯》,要求自創動作(引導同學用打擊樂器“響板”為同學作伴奏),從同學的自創運用中選編成游戲進行扮演。三、小結:鼓勵與褒揚,指出缺乏之處。
第二課時授課時間:年月日。
1、欣賞樂曲《我的小雞》。
2、學唱歌曲《下蛋啰》。
3、扮演歌曲《下蛋啰》。
4、打擊樂器“鈐鼓”學習。
1、欣賞樂曲《我的小雞》,引導同學通過自編動作表示體驗音樂活潑、歡快的情緒。
2、聽唱法學習歌曲《下蛋啰》,通過教師范唱,同學輕聲隨唱的過程,協助同學理解歌曲表示母雞生蛋后人們報喜的意圖。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過為《下蛋啰》創編動作,學習用動作表示自身感受到的意境與情感,要求同學通過小組討論或個人設計扮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4、認鈴鼓并學習其演奏方法。
錄音機,投影。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有較規范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同學跟隨音樂節拍或節奏)。
2、復習前課內容:扮演和唱。
3、小練習:打擊樂器:
1)鈴鼓的認識(簡單介紹)。
2)學習鈴鼓的演奏方法。
1、欣賞樂曲《我的小雞》。
1)談談人與雞的有關常識;
2)完整地聆聽全曲,要求聽出歌曲所唱內容,提示同學可用自身認可的圖形表示所聽到的音樂情緒(也可能通過選擇表示音樂情緒)。
3)復聽時可自編動作學做“我與雞”的歡快動作進行扮演。
2、教師范唱歌曲《下蛋啰》;引導同學邊拍邊輕聲隨唱,
3、歌詞學習:提示式學習歌詞,(邊聽錄音邊讀歌詞)活躍課堂氣氛。
4、歌曲學習:要求同學模唱學習歌曲,教師提示式隨同學唱(錄音伴奏)。
鼓勵與褒揚,并指出缺乏之處。
: 在音樂實踐中,準確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試著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鐵伴奏,探索三角鐵的敲擊方法,掌握姿勢,能在《放牛歌》的間奏加入鑼鼓镲的伴奏,感受為歌曲伴奏的愉快。
準確有感情地演唱《牧童》
加入打擊樂伴奏
電子琴、錄音機
1、 聽音樂問好!
2、 復習上節課內容。
3、 復習柯爾文手勢。
1、 導言:
2、 表演《牧童》
(1) 完整地聆聽音樂錄音。
(2) 提示各種唱出了哪些內容?復聽歌曲。
(3) 隨著錄音輕輕敲擊雙響筒。
3、 編創與活動——雙響筒的認識
4、 表演《放牛歌》
(1) 提示學生注意聽覺與視覺相結合。
(2) 跟著歌曲錄音,用聽唱法學會歌曲。
(3) 提示學生,沒有歌詞的旋律時間奏部分,有鑼鼓镲伴奏。
5、 編創與活動——認識三角鐵
6、 編創與活動——鑼鼓镲的創編
小結。結束全課。
一、通過聆聽《星光圓舞曲》、《會跳舞的洋娃娃》、《號手與鼓手》,感受分辨鋼琴、小提琴及不同樂器的音色,節拍。初步感受分辨音樂的不同情緒。感受音樂中描繪的“小音樂家”形象。
二、學習用甜美而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快樂的小笛子》、《法國號》,用動作感受三拍子的強弱規律。
三、能結合自己生活中的經難探索感知音的長短。
一、表演《法國號》
二、聆聽《號手與鼓手》
三、表演《快樂的小笛子》
四、聆聽《會跳舞的洋娃娃》、《星光圓舞曲》
一、《星光圓舞曲》是美國作曲家布雷納德創作的。樂曲為g大調,三八拍子,進行曲速度,其結構變奏式。
二、小提琴曲《會跳舞的洋娃娃》的產生有著不平常的經歷,它出自兩位作曲家的手,匈牙利作曲家波爾蒂尼和奧地利小提琴家克萊斯勒。
這是一首有濃郁的兒童情趣的鋼琴小品,最初是波爾蒂尼為了教學寫的練習曲。開始時,它并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一個偶然的機會,奧地利的小提琴家克萊斯勒發現了它,這首曲子的情調引起了他的興趣,就將安改編成了一首小提琴的獨奏曲。從此,《會跳舞的洋娃娃》就成為小提琴演奏家喜愛的一首名曲。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一、用干凈而富有彈性的聲音來演唱《法國號》
二、聆聽樂曲《號手與鼓手》,感受分辨喇叭、鼓聲,能體會樂曲的情緒。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學生聽音樂律動。
二、復習歌曲《小蜻蜒》
三、聆聽《號手與鼓手》
1、完整初聽樂曲,聽到喇叭聲音請你舉手來表示。
2、請你說說:聽了樂曲,你感覺心情怎么樣?(是高興的還是悲傷、激動?)
3、復聽樂曲徒手做打鼓和吹喇叭的動作。
4、聽音樂分組表演。
四、表演《法國號》
1、聽彈奏樂曲,學生隨著音樂做動作,用拍手、拍腿、拍腿或跺腳、拍手、拍手等用動作感受節拍,注意強弱弱的節拍感。
2、師范唱,讓學生體會樂曲的情緒。
3、用模唱法學習歌曲,先用“lu”來模唱。
4、有節奏地朗讀歌詞。
5、隨琴聲輕聲唱歌。
6、指導學生用干凈而富有彈性的聲音來唱,師注意用范唱來感染來感染學生?!拔税桶汀钡谝粋€字要唱得強,似號聲,“巴”要唱得輕巧,“誰在唱歌”要唱得連貫,用連、斷的對比表現這首歌。
7、邊唱邊用手半握拳狀在桌子上擊出強弱。第一拍用空心拳擊桌面為強,第二、三拍用手指點桌面為弱。
8、學生自編動作來表演歌曲。
9、小結。
課后反思:新課標指出要“面向全體學生”,應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并使他們從中受益。在我們的音樂教學中,或許我們關注的只是幾個極好或極差的學生,中間的學生常常被我們所遺忘。每個孩子都享受音樂的權利,只是我們的老師給他們創設的音樂活動太少、給他們參與的機會太少。今天的音樂課,每個孩子都參與到了課堂當中,而且參與的很精彩,參與的很融洽,參與的很開心。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使我們每一個孩子從音樂中感受到了合作,感受到了快樂。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一、用優美抒情的效果來演唱《快樂的小笛子》
二、聆聽《會跳舞的洋娃娃》,感受樂曲的情緒。
教學過程:
一、聽《號手與鼓手》律動,穩定情緒。
二、復習歌曲《法國號》,要求用富有彈性而甜美的聲音來演唱。
三、聆聽《會跳舞的洋娃娃》
1、完整聆聽樂曲,感受樂曲的情緒。
2、再聽樂曲,問:樂曲是由什么樂器演奏的?
音樂中的洋娃娃是怎么跳舞的,請你用動作表現出來。
3、復聽樂曲,一部分小朋友隨著音樂做動作。用手半握拳敲擊節拍。一部分學生可隨著音樂用手指按圖譜劃動,感受樂曲的快慢。
四、表演《快樂的小笛子》
1、聽錄音;初步感受歌曲。
2、聽唱法學習《快樂的小笛子》。師范唱,學生們跟著教師的歌聲唱。
3、有感情地朗讀歌詞。
4、4小節一句跟著教師的琴聲學唱歌曲,注意歌唱的速度,稍慢但不要拖拉,使得歌曲演唱達到優美抒情的效果。
5、歌曲處理:歌中一字多音要唱準確,“叮叮咚”要唱得輕快。
6、選擇碰鐘敲擊每小節的第一拍為歌曲伴奏。
7、創編動作,一組表演唱,一組敲擊碰鈴唱。
五、課堂小結:
課后反思:開始學唱歌曲,在學唱過程中遇到休止符,同學們很難掌握,總是把前面的音拖長,休止符沒有表現出來,于是,我放慢速度教唱有休止符的小節,讓學生理解休止符的含義,在音樂中表示停頓的地方,在生活中遇到紅燈要停一停,在音樂中遇到休止符也要停一停。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一、鞏固歌曲《快樂的小笛子》,用優美抒情的聲音來表演。
二、聆聽《星光圓舞曲》,感受鋼琴的音色。
三、感受音的長短,聽辨音的強弱。
教學過程:
一、復習歌曲《快樂的小笛子》,要求學生用優美抒情的歌聲來表達。
二、復習《法國號》,要求學生用富有彈性的聲音唱。
三、感受音的長短。
1、用比較的方法說說:瀑布流水與房檐滴水哪個長,哪個短?
2、用碰鈴和木魚敲一敲,哪個聲音長,哪個聲音短?
3、結合日常生活中的經驗感受理解音的長短。
4、將學生分成小組,對課本上的思考題進行思考討論,并且用筆在紙上畫出長短線條。
四、聆聽《星光圓舞曲》
1、初聽樂曲,感受樂曲的情緒。感受鋼琴的`音色,讓學生說說你聽了有什么感覺?
2、再聽樂曲,說出樂器的名稱,邊聽音樂邊用手指敲擊節拍。
3、復聽樂曲,隨著音樂用動作表示出三拍子。
五、編創與活動:走走跳跳
1、學生圍成一圓圈,教師手持鼓站在圓圈中,教師敲敲,學生走和跳,鼓聲強跳,鼓聲弱走。
2、師用強弱分明的力度來敲,第一組用強音__,第二組用弱音__,便于學生反映在動作上。
3、改變方法:學生隨師的擊鼓聲轉方向,鼓聲強時順時針走,鼓聲弱時逆時針走。
4、讓學生獻計獻策,怎么樣才能讓活動更有趣,讓學生動腦參與到編創活動中。
5、根據學生的想法走走跳跳。
6、小結評價。
課后反思:在學習休止符過程中,同學們能理解,但是實際演唱時總出錯,于是當遇到四分休止符時,讓學生點一下頭,剛開始同學們動作比較生硬,慢慢練習,同學們掌握了休止符的運用。
在我們的教學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只要我們思考,就能想出適合學生學習的方法,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不斷的摸索,使我們的教學更具特色。
1、通過表演《云》,感受并表現歌曲優美、抒情的情緒。
2、能夠看圖為歌曲填上適當的詞,并能準確地讀拍。
感受并表現歌曲。
能夠準確的讀拍。
錄音機、電子琴。
1、 聽音樂進教室。
2、 發聲練習。
3、 復習上節課內容。
1、 完整地聽錄音范唱或教師范唱,教師用動作提示學生拍擊節拍,即教師拍三下(拍手、點手心、點手心),學生便會跟上邊聽邊感受節拍的強弱。
2、復聽錄音范唱。
3、聽錄音或教師范唱,輕輕地跟唱歌詞,教師注意糾正字音,使學生正確地演唱歌曲。
4、 分小組聽錄音,邊唱邊編創動作。提示:編自己的動作表現云。
5、 隨著錄音伴奏,邊唱邊表演。
6、 編創與活動。
小結。
1、仔細聆聽《杜鵑圓舞曲》,感受音樂所表現的春天,能用碰鈴為樂曲作簡單的伴奏。
2、能用柔和的聲音演唱《布谷》第一段歌詞,并能和《杜鵑圓舞曲》相比較說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教學重難點。
教具準備鋼琴、錄音機、磁帶、碰鈴教學過程。
一、境導入、引發興趣。
1、播放《小燕子》,邊唱邊學小燕子飛進教室,飛到座位。
2、春天來了,原本冷冷清清的大森林里又開始變得熱鬧起來了,杜鵑鳥也站在枝頭跳舞呢。
二、感受體驗、理解表現。
聆聽《杜鵑圓舞曲》。
1、整聆聽全曲,初步感受樂曲情緒,說說音樂中的杜鵑鳥是怎么樣在跳舞的?
2、細聆聽第一段,把你聽到的杜鵑鳥的叫聲學學給大家聽聽。
3、感受三拍子的特點,用碰鈴給第一段音樂伴奏。
4、在游戲中再次感受音樂。做一只歡快的杜鵑鳥,和著三拍子的音樂節奏做杜鵑鳥飛的動作,聽到輕快活潑的音樂時站起來飛,聽到優美的音樂時坐下做杜鵑鳥飛的動作。比一比哪只小杜鵑的舞跳的最好看。
三、學唱歌曲、體驗情感。
熟悉《布谷》的旋律,唱會第一段歌詞。
1、初次完整聆聽歌曲。森林里呀真熱鬧,這邊杜鵑鳥剛跳完舞,聽那邊又有誰在歌唱了?豎起耳朵仔細聽。
2、再次聆聽歌曲,說說這首歌曲給你什么感覺?你能把布谷鳥的叫聲學學給同學聽嗎?
3、繼續聆聽歌曲,你能找出與《杜鵑圓舞曲》旋律相似的地方嗎?
4、跟著歌曲錄音,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拍一拍。
5、聽歌曲錄音,編一個布谷鳥飛的動作,合著音樂節拍,在第一段時站著做,第二段時坐著做,第三段時蹲著做。
6、聽老師范唱歌曲,仔細看歌詞,說說哪些字唱的時間長?
7、跟琴學唱第一段歌詞。通過聽老師范唱和比較,說說自己是怎樣唱準節奏的。
8、分組比賽。
四、節奏創編,練習伴奏。
2、在老師的啟發帶領下一齊創遍節奏。
3、練習用碰鈴為歌曲伴奏。
4、分組展示。
1.學唱歌曲《我愛家鄉,我愛祖國》。
2.認識常用課堂打擊樂器碰鈴、響板。
3.聽賞歌曲《吹蘆笙》。
1.能有興趣地聽喜樂,并知道《吹蘆笙》是表現哪個民族的兒童歌曲。
2.能有表情地演唱《我愛家鄉,我愛祖國》。
3.認識碰鈴與響板,并知道正確的演奏方法。
學唱歌曲《我愛家鄉,我愛祖國》
:cd
(一)學唱《我愛家鄉,我愛祖國》
1.教師掛出中國地圖和長江、黃河風景圖,介紹長江、黃河,并請學生指出長江和黃河在中國地圖上的位置。
2.教師將歌曲范唱一遍,或播放童聲獨唱錄音。使學生初步了解歌曲的歌詞、節奏和情感。
3.跟著教師有表情地分句輕聲學唱。
4.請幾級學生集體演唱,并評出有表情且音色較美的小組進行表揚。
(二)聽賞《吹蘆笙》
1.教師播放歌曲《吹蘆笙》,引導學生欣賞,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緒。
2.教師簡單介紹侗族及其吹奏樂器蘆笠的主要特點。
3.引導學生在聽賞時接唱歌曲中的襯詞。
4.在聽賞幾遍以后,可讓學生跟隨錄音輕聲哼唱。
(三)認識打擊樂器:碰鈴、響板
1.教師向學生展示樂器實物,演示基本的演奏方式,并讓學生識別兩種打擊樂器的不同音色。
2.教師將樂器發給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正確的敲擊方法。如樂器數量不夠,可輪換進行。
3.教師出示卡片
碰鈴 dang dang dang dang
響板 da da da da da da da da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統習演奏??煞纸M交換練習,每兩人為一組作樂器交換。
通過音樂課的學習,讓一年級的學生能有初步的音高、節奏概念;唱歌時,不大聲吼叫,能用美好的聲音歌唱;通過訓練,能做到從教室安靜排隊到音樂專用教室上課;能愛護音樂循環教材;能從演唱與欣賞活動中感受與體驗音樂的魅力。讓學生感受音樂特點,理解音樂情緒。提高自身音樂藝術修養,熱愛音樂、熱愛學習、熱愛生命!
1、學習歌唱知識,訓練學生的音準、節奏。
2、學會聆聽音樂,感受音樂形象等。
3、學習樂理知識,能初步理解樂曲。
1、統一學生的音色,美化學生的聲音,能有感情地歌唱。
2、學習相關的音樂知識。
1、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
2、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觀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樂審美能力。
3、音樂課是實踐性很強的教學活動。在音樂教學活動中重視學生的參與和實踐,重視學生感受、體驗、表現音樂的情感,重視學生感受、體驗、表現、鑒賞音樂的美。
7
1、欣賞歌曲,感受歌曲中歡快的情緒。
2、了解三只小豬的故事。體驗說、演唱、表演相結合的表演形式。
3、表演小小音樂劇培養學生的表演能力和與人合作的精神。
說、演唱、表演相結合。
創編小豬蓋房子的動作并表演出來。
電子琴、打擊樂器。
一、故事導入:
1、師:聽過三只小豬的故事嗎?誰來給我們大家講一講。
2、課件播放《三只小豬》的故事。
師:故事聽完了,你不想說點什么嗎?你對三只小豬是怎么評價的?
3、教師播放《三只小豬》的音樂。教師:有只大灰狼總想吃這三只小豬,聽聽音樂中大灰狼是什么時候出來的,如果你聽出來,就用動作模仿出來。
教師操作:播放音樂。
學生活動:聽音樂,判斷樂曲中大灰狼的音響,并用動作模仿出來。
教師提問:你是怎么聽出來音樂中大灰狼的形象?音樂有什么特點?
二、激情導學。
1、板書課題。
我們才不怕大灰狼。
2、教師范唱歌曲。
學生思考:
面對兇惡的大灰狼,小豬們害怕了嗎?他們都有哪些不同的表現?哪只小豬做得好?
3、學唱歌曲:
(1)要求:能跟老師唱下來就可以。
(2)練一練歌謠。
大屏幕出示三只小豬的歌謠,注意老大、老二、老三的語氣。邊讀邊加上打擊樂器的'伴奏。
(3)學生模仿說與演唱相結合。
【設計意圖:學習歌曲,感受歌曲輕松歡快的情緒?!?。
三、角色體驗。
比一比,看誰說的語氣恰當。
1、你會模仿豬老大并把它的歌謠讀一讀嗎?
2、你會模仿豬老二并把它的歌謠讀一讀嗎?
3、你喜歡哪只小豬?為什么?一起自編動作并齊讀。
4、讀三只小豬的歌謠并齊唱歌曲。
【設計意圖:通過創編不同的聲音,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
四、創編,合作表演。
1、師生共同設計、創編小豬蓋房子的動作并表演出來。
2、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說、演唱、表演的練習。
3、分四小組分角色進行表演:
自我推薦扮演三只小豬,教師適時指導,要求說(配打擊樂器)、演唱、表演、相結合。
五、小結。
師:通過本課的學習,你受到什么教育?教師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340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