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可以幫助我們發現自己寫作中的不足,并找到提升的方法和途徑。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范文范本,希望大家可以通過參考范例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和素材積累。
課堂教學是教學活動中一項至關重要的環節,其作為教學的主陣地,是師生們在一起學習的大舞臺。有效的課堂教學,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也將促進我國整體的教育事業向前發展。文章結合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現狀,對如何構建小學語文有效課堂教學提出幾點建議。
江澤民同志曾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過去,我們的教育一直遵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的古訓。然而,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創新對于任何一個發展領域來說都顯得尤為重要。為此,培養素質全面發展且有創新意識的人才是時代對教師的新要求。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性思維更是重中之重。如何構建創新性語文課堂,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這是只談談自己的一孔之見,以期拋磚引玉、投石激浪。
一、轉換角色,提高學生主體地位
著名教育學家皮來杰曾經說過“兒童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也不是被動的接受環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動性的人,他的活動受興趣的支配”。然而我們傳統的教學過程忽略了學生的能動性、創造性和自主性,嚴重扼殺了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教師應該努力為學生提供形式多樣且有交互性的教育形式。多給學生更多的時間與空間去探索、去發現、去研究,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使他們不僅能學會教師教給的基礎知識,而且懂得怎樣去獲取知識,最重要的是要不斷培養他們獲取知識、探求知識的能力,最終實現從以前的“老師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我要怎樣才能學得好”,從而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開放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激情
新的課程標準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這就要求我們要改變傳統師道尊嚴的觀念,努力在教學過程中構建一種課內外結合,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教育體系,不斷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并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從認知、技能、情感等基礎出發,配以與之相適應的發展性、情意性教學目標。加強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充分調動其積極性,誘導學生積極主動探究,具體體現在平時教學時多用平等的口吻與學生對話,多開展討論。如“你能試一試嗎?”“你有什么不同的理解嗎?”等等,從而逐步建立起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敢于求新求異,大膽發表意見,從而激發其創新意識和學習激情,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以身作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惫湃艘嘣疲骸耙墒撬贾?,學之端?!睂W習是圍繞問題而展開的,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楷模作用就顯得尤其重要。教師應針對兒童好奇、好問、求知欲旺盛等特點,培養學生敢問敢駁的積極性,鼓勵他們勤于思考問題、敢于提出問題,促進問題意識的形成,讓學生的思維沿著不同的方向去擴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因此我在平時教學中,就注重“借問題促探索,借探索促發現,借發現促創新”,經常和學生一起搞一些活動如“腦筋急轉彎”、“故事接龍”,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帶動起來了,思維也活躍了,許多同學回答問題也有了很大的創新,課堂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四、循序漸進,創造和諧教學氛圍
語文是學生學習時間最早、學習過程最長的一門學科,因此學生對這門學科最易滿足也最易厭倦。在創新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我們也不能急于求成,創新意識亦不是在很短時間內就可以培養的。作為教師,我們更多的是應該努力引導學生創造性地學習,讓其始終處于探索性、創造性的環境下,有效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學習方式,把“知識”放在問題中,放到現實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通過一定的情景去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處理信息和運用信息,逐步培養學生探索、發現、體驗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促使學生獲取新知識和利用舊知識進行創新活動。
五、總結
綜上所述,構建創新性語文課堂教學,是當前教學改革的一項開拓性事業,是一項創造未來、保持教學體系生機和活力的事業,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內在動機,調動其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促使學生積極思維,并通過他們“動腦、動口、動手”主動去獲取知識,這樣,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才會煥發出新的藝術光彩。
回顧近百年的教育史,持續性的、世界性的教育改革運動此起彼伏,沒有停息,它經歷了三次高-潮——從20世紀初到30年代的改革促使傳統教育向現代教育的變革,科學技術的進步促成了五、六十年代的教育改革,70年代至今的改革既是上一次教育改革的發展又是對上一次教育改革的批判。創新教育是第三次高-潮的重要課題,這就意味著21世紀將是創新的新世紀。江澤民在1995年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民族缺乏獨創能力,就難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1世紀的國際競爭,既是經濟的競爭,也是科技實力的競爭,實質上是人才的競爭。知識經濟是以人才為基礎的,“知識經濟是以創新為特征、以知識創新為動力的經濟,創新是其靈魂,誰在知識創新中領先,誰就能在經濟競爭中占據優勢”。學校教育肩負了培養21世紀新型人才的歷史重任,能否培養出具有廣闊的胸懷、豐富的知識、聰敏的智慧、開拓的精神,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要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充分發展的一代新人,關鍵取決于學校教育。因此學校教育應把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擺在突出地位,這便是對學校的教育教學尤其是基礎教學提出了挑戰。語文學科的課堂教學,由于學科特點和功能,決定了它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具有得天獨厚的作用。如何構建創新性語文課堂,這是見仁見智的問題,這里只談談自己的一孔之見,以期拋磚引玉,投石激浪。
《如何構建創新性語文課堂教學》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摘要]在倡導人文教育的大背景下,處于新課改前沿的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喚醒學生的人文需要和人文追求、培養學生基本的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個性的自由發展,將成為語文教育的核心內容并伴隨語文教育活動的始終。
《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了語文的學科性質:“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闭Z文不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人文性。這種對語文學科性質的認識,是前所未有的,是教育觀念的又一次大解放。
語文負載著祖國以及整個人類的優秀文化,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在傳承文明,而且在弘揚人文精神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梢哉f,語文是進行人文教育的主戰場,“人文教育”旨在培養學生人文精神,提高學生人文素養,是以育人為中心,重點培養學生形成完滿美好的人,健康完整的人格,自由開放的精神,創新開拓的意識。就現今閱讀教學中的“偽人文性”現象以及如何打造小學語文人文性課堂談一下筆者的看法。
1鉆透教材,正確體會文本的“人文性”
例如,筆者在執教《夏明翰英勇就義》一課時,將夏明翰簡單地理解成不怕死的英雄,可在課堂的互動中發現,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將英雄理解為不把生命當回事的人。筆者大驚,于是再次深究文本帶給我們的人文信息。為什么他們會不怕死?那是他們熱愛生命的表現,犧牲小我、顧全大我,那是為了能珍惜更多人的生命,這是對生命的一種真正的熱愛??!經過調查,95%的學生轉變了對生命的看法,心目中真正樹立起了夏明翰的英雄形象。求真永遠是求新的基礎,尊重學生的多元反應和獨特體驗,只有建立在合情合理領會人文內涵的基礎上,才能幫助他們理解高尚的人文精神,真正體現語文教育的人文性。
2享受學習,積極營造環境的“人文性”
2.1關注差異,促進發展。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人,有自己獨特的個性,有其生活感受和情感體驗。在教學中,教師應關注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對待不同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只有從學生的差異上去關注每一個學生,為學生營造人文性的學習環境,才能讓學生得到很好的發展。例如,筆者在閱讀課上指導朗讀時,讓學生自由選―個同學作為競爭對手練習,然后上臺比賽。對于平時讀書不流利的學生,只要他敢于挑戰優秀的學生,就給予肯定。在課堂上,只要經過自己的思考、努力,積極舉手發言的就要進行肯定。差生的努力尤其要及時給予鼓勵,不要因為答案不標準或錯誤就冷落他,應告訴他,只要努力,你就會和成功越來越近。當每個小學生看到自己經過努力所得到的成績都能得到肯定時,他們會為之驕傲,感受到教師的人文關懷,從而產生繼續努力學習的動力,促進自身的健康發展。
2.2生生互動,自主合作。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是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系統利用各因素之間的互動,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組織形式。小組合作學習能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但也給教師控制課堂秩序帶來了困難,很容易使課堂教學產生看似熱鬧實則混亂,看似體現學生自主發展、進行人文關懷實則搞形式的局面。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規,并通過訓練使之形成習慣。首先要合理分工,明確職責。小組內應設小組長、記錄員、匯報員各一名。小組長應選有較強組織能力和合作意識的學生擔任,主要職責是對本組成員進行分工,組織全組人員有序地展開討論、交流、操作、探究的活動。記錄員的職責是將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內容記錄下來。匯報員的職責是將本組合作學習的情況進行歸納總結后在全班進行交流匯報。教師應根據不論文格式同活動的需要設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組成員既要積極承擔責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發揮團隊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組學習任務。其次,要培養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一是獨立思考,以避免小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從眾的現象;二是積極參與、踴躍發言;三是認真傾聽;四是遵守課堂紀律和合作規則,避免不必要的爭論和爭吵。只要使合作常規落到實處,為學生創設一個民主、和諧、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尊重和保護學生的參與熱情,就能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合作學習的快樂,從而使學生自主、活潑地學習,營造出一個人文性的學習環境。
2.3張揚個性,學會自評。長久以來,我們似乎已經習慣于一種評價方式,那就是被評價者被動地接受來自外部的教師及其他學生的評價。其實,評價也是一個主動發展的過程。在新課程改革中,各國都非常關注評價的主動性。英國曾提出一種“改善學習”的評價,它伴隨著課程學習的始終,以自我為參照基礎,要求學生了解已有的前提,明確學習目標并知道如何彌補達到目標的差距。德國在對教學評價的改革中也反映了這樣一種理念:教學評價應當引入學生自我評價機制。由此可見,評價已越來越重視學生的自我意識與個性張揚。
3學會學習,提倡人文性教學法。
在閱讀課堂中要想真正實現“關注每一個學生”,讓小學生去享受學習的快樂、得到發展,就必須大力提倡人文性教學法。有效的人文性教學方法應該是“思考、討論、交流、反省”,在思考中,體現展示學生獨特的思維個性和情感體驗;在討論中,努力使小組中每一位成員的立場得以展現;在交流中使各自的觀點受到認可或質疑;在反省中使個體發現認知沖突和內心的矛盾。
總之,語文教師只有將“以人為本”的理念真正落到實處,悉心關注學生人性、個性、情感和道德,讓語文教學真正成為喚醒學生心靈的音樂,才能使語文教學服從、服務于人的全面健康發展,體現“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教育理念,使語文教學淋漓地展示人性的魅力和對生命的至愛。
摘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一項長期的研究課題。
課堂上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應該從教師做起。
和諧的師生關系的構建更多的有賴于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人格的不斷健全和完善;有賴于教師對學生無微不至的愛和時時刻刻的尊重。
本文就簡要分析了制約師生關系的因素以及課堂管理中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策略。
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到自主學習的方式方法能上來。這一提倡,可謂是教學領域的一場革命。誰不知,百十年來,中國所進行的教育全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這樣既扼殺了學生的個性,也抹殺學生學習的興趣,幾乎可以說是事倍功半的效果。然而,如何能做到以生為主體,構建小學數學自主的課堂?確難以用片言只語來闡述的。在此,我僅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個人的一點體會。
這種教學設計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新的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的作用,從而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1、在教學中既根據自己的實際,又聯系學生實際,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注重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在一起,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樣的教學設計具有形象性,給學生極大的吸引,抓住了學生認識的特點,形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學生很快就掌握了數7的合成,達到了預先教學的效果。
2、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學生活動意識。
3、在教學中也提出了質疑,讓學生通過檢驗,發展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尋找問題,主動獲取新的知識。
4、合理地提問與討論發揮課堂的群體作用,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達成獨立、主動地學習、積極配合教師共同達成目標。
5、整個課堂教師始終保持著師生平等關系,不斷鼓勵與贊賞學生,形成互動。這樣的教學,如果能上用多媒體展示小朋友參與到菜市場購買魚的情景,并從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課堂教學會更生動些。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鋪墊,在課堂中學生通過質疑、實驗后歸納出圓周長和直徑之間的.倍數關系為3倍多一點。筆者趁機引入,順利地完成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的教學。
2、重視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充分發揮和利用學生的智慧能力,積極調動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究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3、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意了思維方法的培養,充分調動學生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4、教學中創設符合學生邏輯思維方式的問題情境,遵循了創造學習的規律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分析、比較、綜合。
教師的教學具有趣味地、合理地提出的問題同樣引起學生積極探索,產生求知欲望。而補充知識的引導更能使學生發散思維,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分數的加法時的設計。
1、重視課程的開發,也重視生活實際的數學概念,充分利用直觀教學,遵循學生的具體思維到抽象思維的認識規律。
2、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推動學生積極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3、重視理解與鞏固相結合并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性相結合。
4、給學生鋪設合理的思維空間,補充問題的方法,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
5、樹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有趣味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6、設疑問題具有嚴謹性與可接受性相結合,使學生在探究新知識輕松地獲取知識。
7、重視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遵循從簡單到復雜的認識規律,創設情境既符合學生實際,為探究、認識新知識的結構奠定基礎。
教師的教學設計準線不同對學生的智力與非智力因素有著直接的影響。學生要養成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取決于一個教師教學中充當怎么樣角色。
在以往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受到傳統的課堂教學理念和教學思維模式的影響,在教學中,一般采取單純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法,而在這種單一的教學方式的影響下,學生很難調動起自身對語文知識學習的興趣。與此同時,學生長期處于這樣的學習環境中,也有可能會產生厭倦語文學習的不良教學情緒??梢?,學生的學習興趣的高低對影響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效果有著極大的影響。為此,在實際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需要改善以往的課堂教學方式,通過對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的運用來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為此,教師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可以采取現代多媒體的教學技術?,F代多媒體的教學技術是一種涵蓋了聲音、動畫、影視、圖片、等多種教學元素在內的教學手段,它能夠為學生的課堂學習注入新鮮的教學元素,并能夠通過對教學信息的多樣化展示來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教師可以通過制作教學課件的方式來向學生展示形象化的信息內容,也可以通過圖片展示或者是動畫演示的方式,將一些簡單的知識傳遞給學生,比如在講解簡單的數學加減運算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制作含有動態效果的教學課件,將無生命體特征的水果進行擬人化的處理,通過水果數量多少的變化,來告訴學生加減后的變化,并讓他們指導簡單數字之間加減運算的數值變化信息。在這樣的教學方式引導下,學生在這種生動形象的知識結構面前,容易激發出自我的學習興趣,調動起自我的學習熱情。
聯系生活,創設情境是構建有效課堂的重要條件
創設情境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條件。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景,使學生從中感悟到數學的樂趣,產生學習的需要,激發探索新知識的積極性,主動有效地參與學習。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時,結合教學內容編了一個“兔媽媽分餅”的故事:兔媽媽把三塊大小一樣的蘿卜餅分給小兔們吃,先把一塊餅平均分成4份,給了老大1份。老二看見了,嚷著說:“1份太少了,我要2份?!庇谑?,兔媽媽把第二塊餅平均分成8份,給了老二2份。老三一看,急著說:“我最小,我要3份?!蓖脣寢屄犃?,便把第三塊餅平均分成12份,給了老三3份。當學生們被有趣的故事深深吸引時,老師問:“哪只兔子分得多呢?兔媽媽這樣分公平嗎?聰明的兔媽媽是運用什么知識來滿足兔子們的要求的?如果還有老四要4塊,兔媽媽該怎樣分呢?”由此引導學生饒有興趣地展開操作、觀察、思考、交流、驗證、探索,歸納出分數的基本性質。這樣的問題情境中,學生精神愉悅,激發了強烈的求知欲,享受著學習數學知識的快樂。
課堂提問和課堂評價是構建有效課堂的重要手段
有效課堂提問是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恰當的提問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讓學生沉浸在思考的漣漪之中;又如柳暗花明又一村,讓學生在探索頓悟中感受思考的樂趣。在“平行四邊形”的'教學中,引導學生初步認知“平行四邊形有4條邊、4個角及什么是對邊、什么是對角”的知識后,就組織學生開展一個“搭一搭”的數學活動,當學生搭好“平行四邊形”,老師組織評議后,提出:你覺得搭成功的關鍵是什么?生1:關鍵是:先搭一個長方形,再拉一拉。生2:我認為是選4根對邊相等的小棒?!蠋熞浴澳阌X得搭成功的關鍵是什么?”這一問題作為導向,激發學生的思考,給予學生思考探索的空間大,這樣的提問無疑提升了學生的數學思維,同時巧妙地認知了平行四邊形對邊相等的特征。
讓學生通過學習活動的參與和對新知識是探索去發現和掌握知識。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即培養了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能力,又激發了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如教學“認識分數”時,讓學生通過動手涂一涂、折一折、量一量、做一做等操作活動,使學生積極有效參與認識分數的數學活動,很好的完成了這節課的內容。
有效的引導
有效的教學組織可以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自發地(而非迫于外界壓力)去想象、思考、探索,去解決問題或發現規律,并伴隨著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這種情感表現為對于知識的渴求,對于客觀世界的探索欲望和激情,發現規律的興奮以及對教師的熱愛等等。這就要求教師來引導學生怎樣去有效地學習?!皥A錐體積的計算”一課,教材是讓學生用一組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形容器,通過倒水或倒沙子實驗,發現圓錐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的1/3。這里必然要涉及兩個問題:怎么想到要用圓錐裝東西往圓柱里倒呢?為什么非要用一組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形容器呢?如果這兩個問題沒有解決,那么學生的操作顯然缺乏思維含量,操作活動就只是為了發現一個數學結論。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是應這樣處理:先舉起空的圓柱形容器,復習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
然后舉起裝滿水的不規則茶杯,提出問題:怎樣知道這杯水的體積?引導學生想到把水倒入空的圓柱形容器中,此時揭示“轉化”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接著舉起圓錐形容器,提出問題:怎樣知道這個圓錐的體積?學生自然想到將容器中裝滿水,倒入圓柱,再計算體積,第一個問題順利解決了。接下來進一步啟發學生:剛才我們用轉化的方法得到了這個圓錐的體積,但是有點遺憾,因為計算的數據全是圓柱的數據,能否用圓錐自己的數據呢?想一想有什么辦法?這樣的教學,就使操作活動與數學思考有機結合在一起了。
創新是新課改的主旋律,新課改要求教學創新,教學創新要求課堂創新,課堂創新的根本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語文課堂創新需要教師素質創新、教師觀念創新、授課方法創新、學生主體創新等來實現。因此,辛章中心校于上周三就《語文教學如何課堂創新》展開了教研活動。
本次活動有蘇志鑫校長主持,各位副校長和一到六年級語文教師參加,經過激烈的研討,使各位教師受益匪淺。最終研討結果如下:
課堂創新只是我們的一種手段,是為我們實現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目的服務的,但最基本的前提是能促進學生學習和掌握基礎知識,而不能以創新來削弱或否定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教師在采取何種形式以及如何使用方面要注意適度和實用原則,而不能一味純粹地求“新”,為了表演而表演,為了展示而展示,最終是本末倒置,學生既沒有培養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又沒有學好課本知識。因此一定要發揮課堂創新的作用。
辛章中心校
2017.5
當前我國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以其嶄新的教育理念撞擊著傳統教育的方方面面。而創新教育,早已成為教育界的熱門話題,創新教育關系著未來人才的素養。創新教育這一課題離不開語文教學這一龐大載體,只有把創新教育巧妙的融入語文課堂教學,指導語文教學,才能推進語文教學整體改革。因此如何把創新教育有機的滲透到語文教學中,并使其為語文學科服務就顯得至關重要。
1 理解現代教學含義,滲透創新教育
現代“教學”的含義不僅是教給學生知識,更應該教會學生求知,創新教育是建立在文化、專業、心理和思想素質基礎上的一種高層水準的教育,是培養創新人才的必要手段,也就是說,創新人才的培養需要對傳統教育的教育思想、體制、方法等方面進行全面改革。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更新教學觀念。教師作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踐行者,是最活躍、最關鍵的因素。 要順利實現課程改革,致力推進素質教育,必須要提高素質,更新觀念,實施課堂教學創新。素質教育提出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實踐證明沒有創新的教育,直接影響到了人的發展和素質的提高,使教育走進了死胡同。為此,教師定要有更新的創新的理念,樹立正確的教學觀。教師從思想上必須徹底根治以教師替代一切的陳舊模式。擺正各自的位置和角色,充分發揮教學的民主性,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教師的作用是引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讓課堂教學充滿生命活力的同時,不斷開放教學空間。學生在課堂教學的心智應是開放的、自由的、不是壓抑的。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創新。
2 創設教學方法,激發創新精神
傳統的語文教法無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是注射器學生是接收容器;教學模式“八股”化,教師教一篇課文常常是五大塊:時代背景、作者簡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寫作特點。由于沒有注入創新因素而導致教師說得頭頭是道,而聽、說、讀、寫能力方面的訓練內容則沒有落到實處,教師一時口舌快活,而學生卻“霧里看花”,結果卻是收效甚微。因此,要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必須改變教法,滲透創新教育。
(1) 精心設計,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學生創新
精心設計能引起學生認知沖突的問題;能觸動內心體驗的問題;讓學生從批判和參與決策的角度來生發的問題;新穎有趣的問題;來自學生身邊的問題;這些問題它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創新。所以,一方面,教師要善于提問題。要做好這項工作必須注意以下三點:首先,質疑的目的性要明確,不可隨心所欲,要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其次,質疑要要設計的科學,嚴密但也要興趣盎然,避免呆板枯燥。最后,還要有一定的難度。所謂難度,就是教師要設疑給學生解,讓學生逾越。古人云:“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庇幸呻y,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群情激昂地進行討論,或者全神貫注地探索思考,從而激發學生進行創新。另一方面,教師要善于啟發學生自己提問題,課堂一定要設計提問的環境,使學生想問、敢問、和善問,“小疑則小得,大疑則大得,不疑則不得?!迸nD有疑于蘋果落地而發現萬有引力;瓦特有疑于水蒸汽頂動壺蓋而發明蒸汽機則是很好的例證。如果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能鼓勵學生質疑,那么我們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將會得到很大的開發。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充分的發揮出來。例如在講教學《一次比一次有進步》這篇課文時,小燕子在媽媽的指導下發現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時,我又精心設計了這樣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如果你是這只小燕子,你會怎么做?學生回答說也會像小燕子一樣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我接著又問:那你還能幫小燕子再去一次菜園,看看冬瓜和茄子還有什么不同這處?話音剛落同學們七嘴八舌,爭辯激烈,通過孩子們仔細觀察與發現,他們還找到了冬瓜和茄子的花的形狀、顏色、開花的樣子不同、冬瓜的皮厚、茄子的皮薄、冬瓜的種子大、茄子的種子小等諸多不同之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正是在這種熱烈討論中受到了鍛煉。而作為教師的我在為孩子們感到高興的同時,更為學生的'具有的創新意識與能力而感到驚嘆。
《小學語文教學如何課堂創新》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自從進入新世紀以來,課程改革的進程不斷向前推進,從課程內容、課程目標、教學方法等方面都進行了詳細的研究與探索,使我國的整體基礎教育領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課程改革中對于小學語文的課程特點以及培養目標都進行了新的界定和劃分,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方法逐漸的向合作、自主和講求探討性等方面靠近。但是由于不少教師對于課程改革的理解不同,在執行的過程中,收到的效果不太理想。下面通過對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現狀分析來提出一些教學策略。
1.當前我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現狀。
1.1教師不能很好的把握新課程標準。
通常情況下,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體現在以下的幾個方面:(1)合作性不能充分得到發展,只是拘泥于學習的形式。某些老師不能夠真正的理解互動交流的精髓,只是單純的找一些和課程相關的問題進行簡單的討論,而這些問題往往使同學無話可說,進而導致冷場的場面;(2)多媒體的使用不恰當。很多的小學語文老師喜歡展現自己的才能,經常用電腦代替人腦,用多媒體完全取代了粉飾課堂,使整個課堂變成了走過場;(3)人文性和工具性兩者平衡性的缺失。不能夠把語文作為一種人文思想承載的特性和一種語言工具的特性處理好。
1.2教師對文本的解讀不夠精確。
語文課本質上是語文教師文學素養的體現,也是教師和學生對課本的理解程度的體現。這些都需要教師及其學生調動自身的情感去深刻的體會文章中作者的感受,能夠從心靈上與作者達到共鳴,而不是單純的去草草的讀一遍,而不去深刻的對文章進行剖析和反思。這主要體現在一下幾個方面:(1)缺乏耐心的閱讀心靈,只是單純的死背教材,沒一點自己的實際觀點;()(2)缺乏對作者寫作意圖的探討,不能從根本上理解文章的中心含義;(3)缺乏對文章整體的概述,只是片面的分段進行理解。
1.3教師對學情不夠了解。
(1)沒有認真的關注所有的學生。保證每一個學生的語文素養都得到切實的提高是小學課堂教育的核心內容,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有很多的教師會不自覺的把關注點放在自己的身上,而忽視了學生的存在,這從根本上違背了“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2)對學生在每個階段的特點不能很好的把握。學生在不同的階段具有不同的發展特性,擁有自身的個性與共性,把握其發展的特性對于教學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小學生作為人生學習的初級階段,其是為以后奠定基礎的,不需要對于課本的內容進行深刻的分析。
1.4教師課堂評價不合理。
(1)教師評價沒有起到應有的鼓勵作用。有些教師對于學生評價過于單一,有的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言過其實,有的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缺少相應的根據等等情況,都不能夠提起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嚴重的還打擊了學生的自信心,這些都是錯誤的課堂評價;(2)教師評語不能起到應有的指導作用。教師評語應該主要以鼓勵為主,但是也應該貼切實際,不應該盲目地一味的迎合學生,這樣不能夠使學生進行反思,起不到對于學生的指導作用。
2.1構建新型師生關系。
要構建有效的小學語文課堂,首先應該做的就是要打破常規的師生關系,重新定位教師和學生的位置,以教師為提供服務的平臺,學生自我學習與成長的新型模式。使學生可以走到講臺的前面,而教師走到幕后,形成良好的自我學習環境,并且還要盡量的把課堂的時間留給學生,給予他們充足的空間。
2.2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語文課程通過現代的媒體技術配合適當的教學方法,可以創造出聲形并茂、情景交融、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不僅可以激發小學生的課堂興趣,還能夠使其對于課本的內容留下深刻的印象,通過再現情景的過程,還能夠開發學生分析、綜合、處理問題的能力,使其思維向更深的地方發展,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如教學《項鏈》一課的過程中,進行角色扮演,自由發揮的形式,對女主人工從借錢買項鏈到掙錢還項鏈的過程中,提供給學生們合適的工具(多媒體、服裝等),這樣不僅擺脫了單調乏味的口授,更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3合理分配課堂的教學時間。
如何合理的安排課堂教學時間是提高課堂效率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我們知道一節語文課的時間40分鐘,然而一個正常人注意力集中的時間通常只有20分鐘左右,對于小學生甚至會更少的,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要突出重點。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考慮到這個問題,將重點的內容放在學生們注意力集中的那一段時間,而不是一味地滿堂灌,或者一味的自主研究、探討,這些做法都是對于課堂時間的浪費。
2.4組織討論,注重互動。
課程改革中明確的規定,要進行新形式的課堂師生互動,既以學生為課堂的主人,教師為其提供服務的平臺,使學生充分的認識到自己的存在。由于受到時間以及學生水平的影響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很多教師不愿意開展課堂互動,這就是互動討論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實際問題。然而,只要教師精心布置,大膽實踐,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教學氣氛,還可以使學生們體會到合作的樂趣以及高效。
總之,教無定法,因材施教。小學語文的課堂教育的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并且靈活多變,只有真正的把學生和教材結合起來,綜合選擇最合適的教學方法,刪除無用的教學環節,并且在教學的實踐活動中不斷地探索,總結經驗和教訓,才能夠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從根本上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
摘要:語文是小學教育階段的基礎課程,培養學生良好的讀寫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是擺在小學語文教師面前的首要任務。那么如何構建和諧、輕松、快樂的教學氛圍,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效率成了廣大教育工作者重點研究的課題。
語文是小學階段的基礎學科,其他學科的學習也離不開漢字做基礎,因此小學語文在夯實學科基礎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傳統的語文教學方式比較單一,以灌輸式為主,沒有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致使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缺乏興趣。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創新教學理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接受能力,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積極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要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和教學水平,努力營造高效的語文教學課堂,從而提升教學效率。
1高效課堂簡述。
所謂高效課堂,就是指學生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到學習中,在愉快的課堂環境中學習知識,在輕松的氛圍中掌握知識,對所學知識能夠靈活運用,能夠做到舉一反三,并在此基礎上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在小學語文寫作課上,教師習慣于先講解基本的寫作方法和技巧,再讓學生進行實際練習,在反復的練習中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然而這并不能使學生真正地掌握寫作技巧,更不能讓學生對寫作產生興趣。新的教學理念倡導加強師生間的交流與互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比如在寫作課上先讓學生觀看一段電影或視頻,以寓教于樂的方式引發學生的興趣,然后讓學生寫觀后感,利用影視作品啟發學生的思維,這樣既營造了愉快的課堂氛圍,也使學生有了寫作興趣,并且也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2.1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由于小學生年齡小,缺乏較強的自我控制能力,很難整堂課都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師要善于觀察學生的聽課狀態,看學生是否有注意力分散現象。觀察學生可從兩個方面著眼:一是觀察學生的情緒。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學生的注意力會非常集中,情緒一定飽滿、興奮,此時學生會聚精會神地聽課并真正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否則,說明教師的講課方式有問題。二是觀察學生是否有強烈的求知欲。通過課堂提問,觀察學生的思路是否和教師的講解一致,能否對教師的提問立刻做出反應并積極主動地思考、回答。
2.2傾聽學生的想法。小學語文新課標倡導構建開放有活力的教學課堂,教師要善于傾聽學生的想法以及對教學的反饋,并對學生的反饋和疑問及時做出回答。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改變灌輸式教學方式,為學生搭建自主學習的平臺,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獲取知識,使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中來,感受學習帶來的快樂,激發學習潛能。如通過開展小組討論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教師提出問題后學生經過思考和小組討論后進行回答,老師對于正確的回答要給予鼓勵和認可,對不正確的回答也不能批評,要引導學生按正確的思路思考,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主動學習,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2.3加強自身學習,不斷提高教學能力。在教學的同時,教師要不斷地進行學習,以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在學習時,不但要學習語文方面的專業知識,也要學習其他學科的知識,以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同時還要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使自己的教學方式、教學方法等跟上時代的發展步伐,適應新課改的發展要求。
2.4創新教學模式。受傳統應試教育影響,教師的教學模式以灌輸式教學為主,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不能發揮學習主體作用。因此教師要創新教學模式,轉變教學理念,堅持以學生為本,變學生的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對知識有更深的印象??傊?,小學階段的知識對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課堂教學不僅僅是讓學生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因此,教師要積極構建高效和諧的語文課堂,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式學習,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顧曉莉.淺談語文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互動[j].讀與寫,2009(01):23.
[2]高麗君.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2(06):5.
現代課堂教學既有科學的預設,又有靈活的生成,是一個動態生成的課堂。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生在個性心理、思維品質以及認知基礎等多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差異性,他們在課堂探究學習中往往會表現出各自不同的學習和認知狀態,從而使課堂上的隱性教學資源變得異彩紛呈,推進了課堂進程的多樣化和不可預測性的發展。
現代課堂教學是在充分預設基礎上的順學而教的課堂。在動態生成的現代課堂上,教師不能機械地按原先確定的一種思路教學,而應積極關注學生,順應其需要和狀態,把握動態生成資源,合理利用,靈活調整,努力為學生搭建思維碰撞的平臺,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和有效參與,生成新的超出原計劃的教學流程,以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要求,真正做到順學而教。
下面以小學語文課堂為例,談談在課例實踐中語文教師應如何擦亮一雙慧眼,巧妙利用鮮活而又有價值的動態生成性資源,努力打造高效課堂的幾點策略。
現代課堂教學既有科學的預設,又有靈活的生成,是一個動態生成的課堂。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生在個性心理、思維品質以及認知基礎等多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差異性,他們在課堂探究學習中往往會表現出各自不同的學習和認知狀態,從而使課堂上的隱性教學資源變得異彩紛呈,推進了課堂進程的多樣化和不可預測性的發展。
現代課堂教學是在充分預設基礎上的順學而教的課堂。在動態生成的現代課堂上,教師不能機械地按原先確定的一種思路教學,而應積極關注學生,順應其需要和狀態,把握動態生成資源,合理利用,靈活調整,努力為學生搭建思維碰撞的平臺,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和有效參與,生成新的超出原計劃的教學流程,以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要求,真正做到順學而教。
下面以小學語文課堂為例,談談在課例實踐中語文教師應如何擦亮一雙慧眼,巧妙利用鮮活而又有價值的動態生成性資源,努力打造高效課堂的幾點策略。
【案例】
古詩《游園不值》詩題中值的意思是逢、遇到,不值就是沒有遇到的意思。一次,在教學本詩時,由于對不值一詞認知上的偏差,卻形成了教學的另一番風景。
師:剛才我們初步理解了古詩的大致意思。根據詩意,我們再來體悟一下詩人的心情前后有什么變化?大家可以關注一下詩題來打開思路。
生:園子里這么美的春色,詩人卻無緣進入,這一趟賞春之行來得可真不值??!心情應該是失望的。
生:我也覺得詩題中這個不值就是不值得的意思,所以詩人的心情肯定不好。
此時,教師正因為自己的誤導而愕然——
生:這一趟,詩人雖然沒有賞到園子里的春色,但那枝出墻的紅杏卻讓詩人想象到了園子里的大好春色,感受到了春的美好氣息,此時未見勝見;也讓詩人體會到了春天蓬蓬勃勃、不可阻擋的生命力,所以我覺得這一趟詩人還是值得的!
師:是呀,這個同學很有自己的想法。這也就是這首古詩所蘊含的積極意義,課文的中心。
生:哦,古詩原來是在啟發我們:一切新生力量都是阻擋不住的,必將沖破阻力發展起來。這是詩人這次賞春的另一番所得??!
師:由此可見,詩題中的值并非值得的意思,而是逢、遇到的意思;不值就是沒有遇到的意思,并非剛才同學認為的不值得的意思。
【反思】
這一教學片段中,抓住學生對詩人這趟賞春之行的值與不值產生的認知差異,順勢揭示古詩后兩句所蘊含的深意:一切新生力量都是阻擋不住的,必將沖破阻力發展起來。這是詩人這次賞春的另一番所得,也是我們從古詩中需要領悟的積極意義。這樣教師便順理成章地讓學生明白了此次游園的不值與值各自的所指,不僅對詩題中的值有了更清晰深入的理解,更對古詩中心有了深層的領悟,促進了教學目標的達成。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教學過程中,當學生的理解出現差異時,教師應理智地對待,從另一個角度去發現其中的價值。我國著名學者華國棟在《差異教學論》中就明確指出:差異教學是指在班集體教學中立足學生差異,滿足學生個別的需要,促進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充分發展的教學。也就是說當學生在課堂出現差異的時候,教師既要立足于學生的差異,又不能消極地適應差異,而應努力謀求創造種種條件,去激活差異,在因勢利導中,實現化差異為資源的教學局面。這既體現了對學生的尊重,展現他們獨特個性化的學習情態,也是對知識的拓展,使師生活動獲得非預期的更深刻的發展,將課堂教學推向高潮。
【案例】
《東方之珠》一文第一自然段開頭有這么一句話香港是我國通向世界的南大門,最后一段又總結點題地寫道香港,真是一顆無比璀璨的‘東方之珠’。文章中,這開頭和結尾兩句中分別提到了兩個不同的方位詞南和東。由于三年級的學生本來就對方位概念模糊,所以在第二課時伊始,復習舊知時學生就發生了以下認識上的錯誤。
師:我們先來復習一下上節課的所學。課文以總分總的結構,比喻的手法,介紹了香港的重要地理位置,是 ;香港的迷人繁榮,是 。
生:課文介紹了香港的重要地理位置,是我國通向世界的東大門;香港的迷人繁榮,是一顆無比璀璨的東方之珠。
師:你為什么覺得香港是東大門呢?
生:因為課文結尾處總結香港為東方之珠,課題也這樣比喻香港的啊。那可以推測香港的位置在東面,自然就是東大門咯。
師:對于這個同學的理解,誰有什么想說的嗎?
生:我覺得他的理解不對。應該是:香港是我國通向世界的南大門。
師:那香港怎么一會兒是南大門,一會兒又是東方之珠,它到底位于南面還是東面???打開書,讀首尾兩段細細揣摩一下看;也可以拿出課前搜集的關于香港的資料來讀讀、分析分析。
(學生讀完首尾兩段,同桌間還交換查閱和討論了課前搜集的資料)
生:哦,我明白了!南大門的南是指香港在中國的地理位置;而東方之珠的東是香港相對于世界而言的位置,而中國本身就在世界的東方。
師:是啊,這樣看來,同一個香港同時用到南和東兩個方位詞并不矛盾,只是參照物不同而已,所以才有了兩個不同方位的打比方說法。
【反思】
此次教學中,教師利用交流資料的機會,促進了學生對香港重要的地理位置、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領土的一部分等知識的順勢了解和深入認識,為領悟本文中心(感受香港的繁華與美麗,激發學生熱愛香港、熱愛祖國的感情)奠定認知與情感上的基礎。
這一教學環節本不在教師的預設之中,但教師能抓住課堂上由認知錯誤衍生的教學資源,隨機插入資料交流的環節,而交流資料后所生成的學生情感上的資源,又作用于接下來的教學,相輔相成,恰到好處。這實屬錯出的美麗。 錯誤的出現屬于一種正常的教學現象,并非節外生枝,即使不是學生,教師本身也會出錯。包含著認知個體大量信息和已有經驗的錯誤其實也是寶貴的生成性資源,對于這些課堂錯誤,只要能順應學情適時歸謬,巧妙利用好,便能扭轉形勢,變錯為寶,錯出效益,教學也能峰回路轉,重新開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局面。
【案例】
課堂教學中對偶發事件順水推舟,讓突發資源為師所用,為教學推波助瀾的例子是經常出現的。如:教學課文《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發現有學生迫不及待地拿出課文中所談及的課外書《魯濱孫漂流記》偷偷先睹為快起來。這時,教師察覺了學生的情感需求,從尊重其主觀意愿的角度出發,變通了一下教學環節,順勢讓該學生為大家講講書中所看到的精彩情節,也激發其他學生閱讀該書的興趣。接著以此為資源,在其他學生對此書的閱讀興趣被充分激起之后,推薦和指導學生都去閱讀該書,并布置班隊課上進行好書交流會。這樣,課堂不但沒有因突發事件被中斷,反而因巧用動態生成資源,誘發了興趣,完成了本課的教學終極目標(主動閱讀課外書《魯濱孫漂流記》,學習人物品質),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對于由偶發事件生成的課堂資源,除了順水推舟外,還可借題發揮、隨機應變、巧妙化解。一次語文課上發試卷進行單元檢測,學生按小組往后傳試卷的時候,發現里面有一張試卷是破損的(但不影響答題),然后在依次往后傳試卷的過程中,學生不約而同地都不愿意拿破試卷,破試卷自然落到了最后一排座位的學生手里,那學生哭喪著臉來講述此事,覺得委屈極了。面對這種情景,我發現責罵學生的自私,或開導安慰那個吃虧的學生都遠不如讓學生現場以此為題,在寫作中反思來得更深刻和有效。于是,讓學生就此事稍作討論交流后,我臨時將當時的單元卷最后一部分的習作要求改為針對剛才的事件,以一張破試卷的啟示為題完成單元檢測的作文,寫出你對此事的真實想法。這一次,既沒影響單元檢測的進行,又沒專制簡單地處理突發事件,還讓學生平時最怕的作文,在真實經歷的事件中有事寫有話說,作文效果自然也出奇的好。
【反思】
課堂生成性資源具有不確定性。學生精彩的生成,可以是教師精心預設有意而為之;也可以是意料之外瞬間事件的衍生。當然這需要教師及時而準確的價值判斷,并適當取舍。當意料之外的偶發狀況出現時,教師不該回避或強行扼制,而應看到其中的可利用因素,不失時機地抓住即時信息,換個角度,變種方式,來把握偶發事件,在靈活轉化中,積極 地將意外引上正軌,形成一種最佳教學契機。這樣課堂秩序不但不受影響,反而絕處逢生,最終高效完成教學任務,甚至創造預設之外的精彩!
葉瀾教授曾說: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偠灾?,課堂教學不應該是一個封閉的系統,也不應拘泥于預先設定的固定模式。教師要樹立動態生成的正確態度,把握有利時機,運用順應認知差異、善待認知錯誤、把握偶發事件等策略,促進課堂生成性資源的有效利用,關懷學生在課堂上的狀態和情感,順學而教,循學而導,在教師獨具匠心的運用中,張揚學生的個性,綻放思維火花,讓凝固的課堂場景流淌成一幅幅鮮活靈動的畫。
筆者在小學體育教學工作中發現,教師如果和學生之間建立了和諧的關系,整個教學工作的推進就會更加順利,無論是學生對教師啟發引導的積極響應程度,還是學生學習的投入程度,都會得到不同程度的增強,因此構建和諧師生關系顯得非常重要,本文主要針對小學體育教學中如何構建和諧師生關系進行分析。
一、教師要在體育教學中尊重學生。
小學生雖然年齡不大,但是他們的思想活躍程度一點也不低于成年人,特別是進入中高年級以后,學生更加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尊重。有些體育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存在簡單粗暴的作風,對學生的教育不分場合,動輒訓斥學生,嚴重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這對教學工作的開展非常不利。筆者在教學工作中堅持尊重每一位學生,無論這位學生在體育訓練中的表現如何以及效果如何,都將教師的關愛平等地灑向每一位學生,在教學工作中尊重學生人格,保護學生自尊心,和學生交流時從不用敏感的話語,即使學生犯了錯誤或者學習中出現了問題,也總是和顏悅色地指出來。在批評學生時注意選擇相對封閉的場合,對學生進行循循善誘,不訓斥辱罵學生,和學生進行平等的溝通交流,以尊重贏得學生的信任,從而構建師生之間更加和諧的關系。只有尊重每一位學生,教師才能夠獲得來自學生的尊重,否則容易出現師生之間的對立情緒,不利于教學工作的開展。
二、教師要在體育教學中關心學生。
小學生心理非常敏感,他們尚未形成自己相對獨立完善的自我評價體系,教師也在教學工作中充分關心學生,在訓練環節幫助他們掌握要點,提高體育學習訓練的實際效果,而且還要在生活上多關心他們,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愛。在體育訓練教學中,筆者認真觀察和分析每一位學生動作情況,凡是動作不夠規范標準的都進行親自指導,以及安排一些訓練較好的學生進行手把手的指導,讓這些學生充分感受到老師和同學的幫助,感受到濃厚的集體氛圍,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隨著學校布局調整力度的加大,許多地區的小學都增加了住宿生,這些小學生遠離父母住在學校學習,教師更需要在生活上多關心他們,例如體育課著裝的要求可以提前提醒他們,防止他們不規范著裝影響教學活動的開展。對于學生在生活中出現的一些困難,體育教師還應當和班主任共同幫助學生解決,從而為良好師生關系的形成奠定基礎。
三、教師要在體育教學中激勵學生。
許多小學教師都深有體會,在體育課上多鼓勵學生會使他們信心百倍,哪怕訓練再艱苦也會勇于克服,這就是激勵活動的促進效應。研究顯示,小學階段的青少年內心更加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可,在學習活動中獲得老師的鼓勵可以在學生心中產生強大的作用,增強學生對學科學習的.興趣,在師生互動中也會更加投入。鑒于這樣的情況,體育教師要充分激勵學生,在一些訓練消耗體力較大的項目中,有意識地樹立一些典型要求其他同學向他們學習,這些典型將會產生強大的激勵和帶動效應,筆者在肯定這些同學的同時,對訓練中出現的一些勤奮刻苦的學生,也給予充分的肯定,從而讓學生增強成功感。因為有了教師的激勵,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得到明顯提高,而且和教師之間的關系也會更加融洽,每一位小學體育教師在教學中都要想方設法增加激勵的頻率,為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情感支撐。
小學生在體育學習活動中犯了錯如何處理?這是教師面臨的一個棘手問題,體罰是不能的,嚴厲的批評也不足以可取,教師應當懷著一顆包容之心對待學生,包括能夠容忍學生犯下的錯誤,但是一定要和顏悅色地指出來,讓學生明白自己錯在哪里,通過自我評價和自我教育,使自己受到深刻的教育。以這樣的方式教育學生,學生的內心不會產生強烈的抵制,還可以存在的問題為素材組織學生進行分析討論,例如分析遵守時間紀律的重要性,分析團隊協作的重要意義,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中進一步提高了思想認識。教師懷著一顆包容之心對待學生,對于學生出現的一些問題都能夠科學地對待,采取有效的技巧進行解決,既可以體現對學生的教育指導效果,而且使師生之間形成了更加和諧的關系,這樣的和諧關系可以為教學工作的順利推進提供基礎。
五、教師要在體育教學中疏導學生。
無論哪一個階段的小學生,他們在學習與生活中都會出現一些或多或少的心理問題,特別是高年級學生已經進入了青春期,心里的困惑會更多,教師必須要注重心理疏導,幫助學生跳出自己的層面、角度、思維看待問題。雖然有些問題站在成人的角度看比較幼稚,但是在學生的世界中卻都是一些大事,無論是學習的憂慮情緒,還是和同學之間的一些小矛盾,這些方面不加以有效化解,必將對學生的正常學習與生活產生消極影響。體育教師要充分利用體育學科的優勢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教育,例如經常組織一些團隊性的游戲活動,讓學生明白自己在集體中的地位,明白團結協作的重要性,并在團隊合作的活動中受到深刻教育。教師還要經常深入到學生中與他們進行談心,不僅要了解學生對體育學習的想法,還要了解他們面臨的一些心理困惑,幫助他們進行解答,同時教給他們一些心理疏導和調節的方法,多回顧美好的事物,多展望美好的明天,將一些不良的情緒排泄出去,這樣就能夠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教師對學生多一些寬容多一些幫助,教會學生心理疏導的方法技巧,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精神狀態水平,而且能夠營造體育教師和學生之間更加和諧的關系,從而有利于教學工作開展。綜上所述,和諧師生關系對小學體育教學工作開展至關重要,每位教師都要認真思考并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以良好師生關系推動教學工作開展。
【參考文獻】。
[1]徐小鳴.和諧師生關系是高效課堂的基礎———淺談新課改下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師生關系構建策略[j].新課程學習(上),2012(12)。
[2]陳秀平.合作精神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培養[j].黑河教育,2011(12)。
作者:姚偉單位: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姚集鎮劉果小學。
小學生天性好玩、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引導學生變換學習形式,不斷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是促進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措施。如,在教學《刮臉》一文中,作了如下設計:(配樂:老師描述小貝當想要別人把自己看作是一個大人,大搖大擺地走進理發店,對店員大聲說話;并展示其幻燈片,讓學生想象當時的動作情形),再播放該情形的教學flash課件,同時,讓學生跟隨著課件一起讀,注意小貝當的大人語氣,讓學生體會小貝當的心理想法,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感知,讀明白了,文章中的意思自然也就出來了,并很快悟出其中之意,從而達到了認識小貝當的思想目的。
二、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去,增加課堂的趣味性。
教師解放學生,學生勇于實踐。要讓學生成為主體,就要真正地解放學生。課堂內活而不亂,活而有序。有時看起來很亂,但那是在討論問題,而不是打鬧。如,在教學《刮臉》一文中,讓學生進行相關的角色扮演,一個學生扮演小貝當,一個學生扮演店員,另外三個學生扮演顧客,老師先進行個別角色的指導,而后,讓學生進行表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表演中,還在探究中喚醒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發現提出問題。愛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睂W生分析人物形象,喚醒學生的問題意識,會增強學習效果。
教師與其搞“一言堂”將結論直接塞給學生,不如為學生營造一個平等和諧的氛圍和自由辯論的舞臺。讓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只要合乎情理就給予肯定,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充分展示學生的個性,培養、鍛煉他們的表達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
當然,在教學進程中教師發揮著主導作用,承載著傳道、授業.解惑的重要任務。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調動課堂的學習氛圍,使課堂教學更充滿趣味性,從而使學生的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學習是學生最主要的任務,而教學活動則是最關鍵的一個環節。在教學活動中,課堂教學占有著最大的比重。提高教學效率是當務之急。高效課堂能使教學效果最充分地發揮出來,能使教學過程更加順利,能使師生的交流更順暢。面對這種情況,師生要聯合起來共同面對問題,敢于實踐,樂于思考,一定可以使課堂效率大大提高。著名教育家杜威曾經指出,教師是一個引導者,他掌握著舵,學生用力把船劃向前方。本文就如何打造高效課堂,總結以下幾點。
課前備課是教師的基本功,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要想在課堂教學中將課程講得豐富多彩,就必須足夠認真的做課前準備。備課不僅僅是寫教案,而是要設想教學情境,思考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思路,準備教材,教具。同時,作為教師一定要知道備課最主要的精力還是該放在理解教材上,深刻鉆研,發掘課程中的重點難點,并針對不同學生的水平有針對性的教學。找到課程最容易理解的切入點,由淺入深,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并仔細考慮課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好應急措施,對細節要特意點明,以免學生認識不到。最后,課堂問題一定要設計的有啟發性,趣味性,而不是生搬硬套的用已有的舊問題。使學生的每一堂課都有價值,有收獲。在教學工具準備方面一定要充分,這需要教師提前考慮好課堂流程。另一方面,課前準備不僅僅是教師的備課,還包括學生的預習,教師應該在課前就布置好預習內容,方便學生課堂理解。
依內容定方法,以學定教?!秾W記》中說:“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道而弗強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币馑际钦f,教師對學生施教,主要是啟發誘導。要引導學生主動學,而不是強迫其學習;要發現和強化學生的優點,而不是一味批評指責學生;要啟發學生自己動腦筋,而不是直接給學生答案。注重引導而不強制,師生關系就會和諧;注重強化而不責備,學生就會覺得容易學;注重啟發而不直接給答案,學生就會勤于思考。教無定法,不可能找到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所謂萬能的教學方法,所以在實際教學中,要做到見仁見智;法有遵循,只要我們遵循“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基本原則,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則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經過兩年時間的大膽探索、實踐,我們已經初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語文高效課堂“六步三環節”模式?!叭h節”――課前準備、課堂學習、課后反思。課前準備――編寫備課、編制學案、預習指導。課堂學習――六步三查。第一步,依照導學案獨學,找出問題所在。在學習過程中老師巡視,看看各小組學習進度,學習過程,是謂“一查”。第二步,根據各組找出來的問題進行小組討論。第三步,每組商量出來一個結果,然后由組長代表小組發言,向老師展示學習成果。此時,是謂“二查”。第四i,老師根據各小組的學習結果總結起來,歸納正規答案。第五步,學生自查,改正錯誤。是謂“三查”第六步,進行隨堂訓練,使學生鞏固本課學習內容。
課堂教學以活動為載體的開展,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但要大面積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就必須使活動內容具有極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一方面,活動內容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更要與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理特征相一致。盡量做到貼近生活。不要盲目地拔高標準或降低要求,使活動缺乏針對性。另一方面,活動內容要能夠調動全體學生積極性,既要做到全體參與,又要凸顯個性差異,分層提出達標要求,并給予切實有效的'指導,使各層次的學生都能學有所獲。同時,教師跟學生的情感交流應該是真摯的。在課堂上,如果教師真的放下了架子,以真摯的情感與學生平等相待,那么我們的心與學生的心會貼得更近。師生本是平等的,老師一定要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來使師生之間相處融洽,和諧愉快的學習氛圍必然會產生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課堂是師生共同活動、表演的場所,是一個充滿了變數的“八卦”陣地。因為課堂既是預設的更是生成的,所以課堂上難免會出現一些讓人驚訝、令人心跳的情況,使教師常常處于尷尬的境地。當出現不同的意外情況時,需要教師采取不同的手段、機制的應對。教師在教學中要審時度勢,根據意外的理性機智的處理,讓學生基本滿意,讓課堂富有活力,以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傊?,只有教師始終沿著“自主發現、自主質疑、勇于探求、合作參與”的方向前行,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主角, 課堂教學才會充滿無限生機和活力。
陶行知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他曾經說過:“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奔此^的授之以漁,所以教學方法很重要,我們不僅要讓學生學會知識,而且還要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對中學生而言,選擇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宜“示之于始,而正之于終”。努力構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互教互學的教學模式,并不失時機的讓學生做一做、說一說、唱一唱、比一比、評一評,為學生提供手腦并用的實踐機會,讓他們享受學習的樂趣,并始終沉浸在課堂愉快的學習體驗中。美國教育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p>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課堂教學要做到精講精練,講練結合,一定要留出足夠的時間給學生思考和練習。精講,是課堂教學最重要的環節,老師在這個時候應該吧知識點講全面,運用上文所述的各種方法,進行課堂精講。筆者認為,基礎教育發展改革到今天,教師的精講精練仍然是打造高效課堂的一個重要因素。精講是我們高效率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手段。只有對知識理解透徹,進行合理有序的分配,講課堂時間有效地利用起來,才能在短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從而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課堂訓練,把知識有限的轉化為能力。精講要求我們老師要深度理解教材內容,鉆研考試大綱,將這二者有效結合制定出精講的內容,使課程不空洞,內容豐富,并且涉及到的知識面全面。 做到了教學內容的“精講”,我們還要做到讓學生“精練”,這樣才能使學生在對知識的掌握過程中有針對性,提高我們的課堂效率,使學生真正做到“堂堂清”。精練是在課程講解完畢后,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鞏固本節所學的知識。深入理解本次課程中的重點,難點。這些都需要老師精心設計出來,教師要根據學生水平,設計出符合學生的訓練,寓教于樂,力求讓學生對所講知識能做到舉一反三、靈活運用。在習題的選擇上,一定要選擇最具有針對性的題目,使重點,難點都能在習題中體現出來,題目內容不要太過繁瑣,語言精練,題目設計要經典,另外題量不要太大,避免隨堂時間不夠用,也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倦心理。最后,教師講解學生出錯比較多的題目,有針對性地解決,以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大大提高。在我們的實際教學中,講和練是融合在一起的,我們在課堂上要注意精講精練習、講練結合、時講時練。這樣才能更有效的利用時間,增進學生興趣,取得更好的課堂效果。
語文教學不應該是呆板的填鴨教學模式,要啟發學生跟著老師多動手,多動腦,多發言,只有將思維打開,才能使語文課堂成為快樂的課堂,使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也是一種享受。學生的手舉起來,頭抬起來了,臉揚起來了,才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習的潛能才能被開發出來,才能使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教師一句真誠的鼓勵、一次含蓄的微笑、一個慈愛的眼神,都會使學生如林春風、如沐春雨,都會培養學生的興趣,興趣激發出來之后,學生就會主動學習,從而發掘了學生的潛能。學生整節課都會主動的動手去做、動腦思考、動口回答。有效地課堂練習,是打造高效課堂的重要制成部分。課堂練習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鞏固知識、形成技能,促進學生思維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如,設計問題,引導學生課前預習,激發學習興趣,在課堂上創設一定的情景,鼓勵學生多思考,多交流,是學生協同學習能力增強,課后練習,使學生對本課所學的內容進行深入的鞏固。這樣不僅充分的利用可課堂時間,而且還節省了課下時間。只有教師精講精練,學生才會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才會在課堂上有所發現,有所思考,有所收獲。
復習是學習的最后一環。也是一個重要的環節,老師要組織學生把所學知識復習一遍,根據遺忘曲線的規律,在最初期多復習,多做,多看,鞏固知識,然后督促學生做作業,在后期才能更加深刻的理解本課知識。遺忘規律其間隔時間應該先短后長。在單元、期末結束前,應該進行系統的歸類復習訓練,讓學生形成知識網絡。
隨著時光的流逝,我們進入了21世紀。這是一個科技的時代,也是一個開放的時代,在網絡化、全球化的今天,無論是知識信息還是經濟信息,都充斥著人們的生活,給人們帶來豐富的精神食糧。在知識信息的沖擊下,我們傳統的教學模式逐漸顯示出了其落伍、封閉的特性,已經與社會的發展格格不入。時代呼喚教育的改革,需要我們努力構建開放的課堂來滿足時代對教育、對教師、對學生的要求。語文具有開放的特性,社會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語文,無論在什么時間或是環境下,語文的內涵都是開放的、自由的,并且是擁有著無止境的發展潛力的。在新課程標準實施的過程中,很多地方的教師已經開始著手于實施語文研究性學習,這是一種開放的語文教學模式,也是一種非常先進的教學手段,它的展開呼喚著開放的語文課堂,因此,對教師教學水平的要求也更高。我們應該怎樣去構建開放的語文課堂呢?在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筆者總結了幾點淺顯的經驗。
一、教學方法多樣化,創設活動化的教學主題。
從心理學的層面上來講,人的興趣和情緒在支配人的注意力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具體到小學生上來講,他們的興趣和情緒集中表現為對事物以及各種現象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對于外來的新奇的'刺激以及追求新、異、奇的心理是他們的內心需求,是來自心靈深處的渴望。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為學生設計一些多樣化的、新奇有趣的教法,通過感官的刺激激起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并且,教師要多為學生預留一些自由活動的時間,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調動自己的感官,共同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受年齡制約,小學生的注意無法持續太長的時間,即使教師講得非常精彩,超過了學生能夠負荷的時間后,他們還是會走神。此時,教師要想辦法讓他們放松心情,為他們創設一些與教學相關的主題活動,讓他們在玩的過程中學習知識。
如學習《古羅馬斗獸場》時,我讓學生試著當小導游,自己寫解說詞,帶領大家參觀斗獸場;學習《包公審驢》時,讓學生自己設計頭飾,分角色表演;在學習《江畔獨步尋花》時,讓學生結合故事進行想象,并將自己的所想畫下來。小學生都很愛表現,也渴望得到教師的肯定。在這種輕松的情境下,有了表現自我的機會,他們的積極主動性就會迅速調動起來,快樂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二、將課堂延伸到課外,打造開放的語文課堂。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的學習大多是在教室中進行的,這一狹窄封閉的空間是學生學習、活動的主要空間。在這個空間里學生猶如魚兒生活在無水的環境中,根本談不上學習的樂趣。為了改變學生所處的這種困境,我們的學習陣地要由封閉逐漸向開放轉變,將語文學習延伸到課外,延伸到社會之中,實現語文學習的生活化和社會化,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大語文觀”,以開放的課堂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首先,教師要利用好課程資源。課程資源不僅僅只是課堂教學過程中所需要的資源,還包括學生在課外學習中的資源。對于學生學習的第二課堂,教師要引起重視,挖掘隱性存在的課程,讓語文學習的渠道由課堂走向社會和家庭,為學生建立一種網絡化的、立體的語文教育環境。
其次,多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教師要多為學生創造出去走走的機會,讓他們融入社會,融入大自然之中,汲取與課堂所學大不相同的精神食糧,以便增加對社會和生活的了解與認識。
再次,為了開闊學生的視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圖書館借閱書籍、上網搜索資料或是組織學生對附近的區域進行社會調查,與其他班級組召開專題交流會,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與綜合思維,促使學生形成寬廣、博大的胸懷。我就曾經組織學生展開“廣告牌糾錯”大行動,讓學生走上街頭鬧市,仔細觀察每個店鋪的門牌,看看有沒有錯別字,有的就記錄下來,不認識的字就問問附近的大人。第二天上課時在課堂上進行討論與交流。這種形式學生都很喜歡,在積極參與的過程中他們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
最后,走出去寫作文。小學生寫作文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難點,為了讓他們有話可寫,有內容可述,教師要讓他們走出去,由閉門造車的寫作模式改為去廣闊的天地中去觀察、感受自然的美好。如寫“春天”時,為了讓學生感受春天,觸摸春天,我就帶著他們走向村莊,走向田野,撫摸一朵朵小花、一棵棵小草。學生嘰嘰喳喳,邊走邊說,回到教室里回味自己美好的“探春”之旅,精彩的文章自然而然形成。除此之外,還會每學期組織學生展開一次辯論會,每周一次手抄報、每月一次講故事大賽,每天由一名學生利用課前五分鐘為大家講一個成語故事。這些語文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他們對語文的熱情更加濃厚了。
三、以多樣化的評價方式促進開放的語文課堂的展開。
教師的評價猶如一根指揮棒,可以督促學生不斷前進,也可能會使學生一蹶不振,喪失學習的信心。因此,教師在評價過程中要慎之又慎,不能隨便地、胡亂地對學生進行評價,要以啟發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為評價的主要目標。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了明顯的錯誤時,教師要及時與其溝通,真誠地對其進行幫助,讓學生能夠早日改正錯誤。和數學學習不同,語言具有較為明顯的個人差異,因為每個人看待問題的角度是不同,在用語言進行描述的過程中也會產生很大的不同,這就會使答案產生多樣性。當教學過程中出現了這種情況,教師不能一味否定,只要學生說的有道理,就應該對其進行肯定。小學生的思維靈活,他們經常會出現一些奇思妙想,教師要以寬容的心態去理解學生,保護他們的創新性思維,給他們一個安全而自由的空間,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產生。
例如,學習《太陽》一課時,講到太陽表面的溫度很高,但有個學生卻認為人可以登上太陽,這個不合常理的想法立即遭到其他同學的反對。這時,我并沒有對他進行否定,而是請他陳述自己的理由和想法。然后經過和其他同學的討論,最終達成了一致的見解。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當學生的回答不符合常理時,教師不能輕易下結論,要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教師更要從評價的“裁判”位置上走下來,創設自由寬松的課堂民主氣氛,采取自評、互評、組評等方式,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培養敢想、敢說、敢干的精神,這樣才能有利于創造性的發揮。世界是多元的,生活是多彩的,社會需要的人才也是多種多樣的,作為教育改革前沿陣地的語文教育,亟需走出封閉、單一、趨同的誤區,實施開放的教育,承擔起培養創新人才的偉大歷史使命。
時代呼喚教育的開發,語文課堂教學必須走開放的道路。狹小的教室,單一的教材,單調的交流,封閉的情感,封閉的教學何以培養適應開放的現代社會的人才?我們應該攜起手來,為開放式語文課堂教學,為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而努力。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高效課堂的構建成為教師所關注與探索的重要課題。高效課堂是建立在學生以主體身份參與探究、快樂學習的基礎之上,是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全面發展。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巳經無法適應教學改革的需要,不利于高效課堂的構建。為此,在{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我們要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要學習新思想,樹立新觀念,踐行新模式,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以促進學生和諧發展。那么,如何來構建高效的語文教學呢?下面,我結合具體的教學淺談以下幾點體會。
一、興趣培養,引導學生快樂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維的內在動力。
高中階段的學習更為繁重,學生往往是承受著很大的壓力在學習,這樣勢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影響學生的思維狀態,為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增加了許多障礙。為此,我們要重視學生興趣的激發與培養,要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讓學生放松身心,才能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語文探究活動中來,從而向構建高效課堂邁出成功的第一步。
1.發揮教師魅力,培養學生間接興趣。學生對學科的喜愛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師生之間的關系。傳統教學中,教師將自己塑造成為高高在上的師者,而學生只是信息的接收者,師生站在教與學的對立角色上,勢必會使得師生關系疏遠而緊張。學生不喜愛教師又如何會對語文學科產生興趣呢?因此,教師要對師生角色有準確的定位,熱愛、關心與信任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魅力,a得學生對教師的尊重,這樣學生才能愿意親近教師,進而會對所任教的語文學科產生間接的興趣,愿意參與其中。
2.展現學科魅力,培養學生直接興趣。學生學習的動力來自于內心對語文學科的認可與喜愛,這正是學生的直接興趣。教師要能夠展現語文學科獨特的魅力,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要善于運用優美的語言來傳遞,生動的畫面來烘托,動聽的音樂來渲染,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并不是枯燥的語言知識點的學習,而是能夠從中感受美、享受美,可以得到性情的陶冶、心靈的洗滌,讓學生感受到文宇的無窮魅力,真正感受到語文學科的生命活力,發自內心的喜愛,這樣才能讓學生形成對語文學科直接而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有效提問,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實現學生的自主探究,讓學生在探究中成為知識的主動構建者,這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條件。而要實現學生的自主探究,就要改變以往以教師為中心的知識單向傳遞,讓教師成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教師應巧妙地提出問題,讓學生以問題為主線來展開主動而積極的探究活動,在探究中成為學習的主體,探究的主人,成為信息的積極構建者。為此,教師的提問不能只是成為檢測學生知識成杲的手段,而是要成為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的途徑。
1.問題要有價值。要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能夠以一個問題來引發學生深人的思考,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進行多維的思考,這樣才能透過表面達到本質上的認知。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少問是什么的問題,而是要深人本質,提出為什么型的問題。這樣才能讓學生將學習與生活結合起來,展開多個角度的思考,才能讓學生的思考有深度,探究有成效。
2.問題要分層次。實施分層教學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這是基于建構主義理論上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所得出的。我們都知道一個班里的學生并不能同時同步發展,而是存在一定的差異,而傳統教學只能滿足部分學生的學習需求。為此,我們要將學生進行分層,重新組合成不同層次的學生群體,加強教學的針對性,真正實現因材施教,這樣才能使問題能夠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讓學生可以基于自身基礎來展開富有個性化的探究,完成不同的教學目標。
三、質疑問難,增強學生問題意識。
現代社會所需要的是創新型人才,對于學生來說最重要的不是看掌握知識的數量,而是看能否運用已知來發現更多的問題,解決更多的問題。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學會自主提問這正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關鍵,也是構建高效課堂的核心。
1.培養學生批判意識,讓學生不盲從。以往教材被視為權威,不容挑戰,不容置疑,學生對教材與教師是盲目的信從,其思想與思想限定于教材上,不敢有絲毫的逾越,自然不會產生不同。為此,我們要培養學生對教材、對教師的批判意識與質疑精神,要鼓勵學不唯師,不唯書,展開獨立的思考,得到不同見解,并能夠勇敢地表達出來。
2.給予學生必要啟發,讓學生會提問。學生的不同見解或是問題并不總是有價值的,有時是片面的甚至是錯誤的,或者一片迷茫不知從何處入手來提出問題,這是由學生的認知基礎與水平所決定的。此時,他們最需要的就是來自于教師的啟發與誘導。對此,教師可以富有啟發性的問題來啟迪學生的思維,以問啟問,為學生指明方向,鋪平道路,這樣才能使學生由淺人深、由易到難,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真正地學會提問。
四、情感激勵,提升學生學習動力。
學生的學習是長期而復雜的過程,有成功也有失敗。成功可以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而失敗處理不當則可能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對自己失去信心,對語文學科失去探究的動力。此時就需要教師運用激勵性評價,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期待與鼓勵,發揮情感的激勵效應,這樣才能不斷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與勇氣,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動力。為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對每個學生都充滿期待與信任,要善于運用情感激勵手段,來肯定學生的進步,挖掘學生的潛能,讓學生更加相信自己,堅信通過努力一定能夠取得成功。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對今后的學習更有信心與動力,同時也可以拉近學生與教師的距離,讓學生更加愿意親近教師,利于師生關系的改善,可以讓學生對語文學科形成持久而穩定的學習動力。
三點一線:“三點”是指聽課要抓“重、難、疑”點。課上老師提出的難、重點,還有就是“疑點”,要求學 生在下課后用一分鐘時間標出疑點?!耙痪€”是整理昨天的知識和今天的關系。
預留空白:學生聽課時以聽為主,課堂筆記要記成大綱類型的筆記,給課后整理留空白,給初三留空白,中考秘笈“一輪復習抓筆記,二輪復習抓錯題,三輪復習抓歸納”。
如果家長把孩子的作業本當廢品給買了,那對孩子的一生都是一個遺憾。如果把三的'錯題歸納到“錯題本”上,那將是家長送給孩子一生當中最昂貴的禮物。
整理錯題本時要把原題和錯解都抄上,要前一天的錯題和當天30分鐘作不出來的題,記錄在錯體本上。周末的時候做錯題分析,做兩件事情1.錯誤的原因和2.正確的解法。平時做作業禁止做一道題花30分鐘,而周末花3小時也要自己解。因為作業主要完成孩子的應試能力,而錯題本主要完成查、缺、補、漏。(作業檢查孩子的應試能力,錯題本完成查缺補露)
文科積累呈層狀,分類整理看數量。理科整理呈樹狀,正確習題練思路。文科學得好的孩子,數量感很強,積累越多,作文越好。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的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課堂教學效果的優劣主要取決于這節課的教學過程是否是有效的。因此我們應該探索有效性教學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的過程,并不是指教師教得如何認真如何辛苦的過程。一節課學生沒全身心的參與教學過程,這樣的教學實際上是無效或低效的教學。如何使課堂成為有效性的教學課堂,本人有以下兩點體會: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我認為,對于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他遠遠超過責任感。學習數學也是如此,只有對數學產生濃厚興趣,才能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去攀登數學的最高峰。教育心理學也指出,興趣對于人的學習、工作等一切活動都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它可以成為學習與工作的巨大動力,又可激發一個人的創造性才能。對于小學生來說,興趣的培養則更顯重要。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角色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之中,從而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學生,把他們看成知識的主動探索者,創設和諧的氛圍,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師把愛滲透在課堂上,關愛每一個給學生,就是增強他們學習興趣、學習信心,提高學習效率。在教學中做到尊重學生的異見、寬容學生的誤見、鼓勵學生的創見。鼓勵他們獨立思考,善于持贊賞的態度正確地評價學生,以表揚、鼓勵為主。讓學生喜歡數學這門學科,如果學生喜歡了數學,那么學生就對數學有了興趣,學生對這門課程有了興趣就會主動、愉快地參與學習過程,只有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了學習的全過程,這樣的課堂才毫無疑問是有效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引導學生最大限度的參與,讓學生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表達。因此,教師必須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主動為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創設條件、創設情境,如教學長方體的特征這一內容,可以設計以下幾個環節:
1. 首先教師出示若干個物體的包裝盒,讓學生先對他們進行分類,并敘述自己的分類理由。
2. 教師拿起一個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的盒子讓學生觀察、觸摸長方體有什么特征。
3.讓學生用橡皮泥做頂點、長短不同的細木棒做棱,四人一個小組合作制作一個長方體,并觀察、討論、交流、歸納、總結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
4.通過學生的總結、教師的引到總結出長方體、正方體的所有特征。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同時也指出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在教學中,教師要做到給充分的時間、空間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思維,使每一位想說的同學都有機會去說。做到尊重每位學生的權利,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課堂中充滿濃濃的人文氣息。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是僅僅體現在部分學生身上,而要尊重每一位學生的選擇,不強加給學生某一種解題策略,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思維方法,讓更多的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歡樂。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道路上,沒有邁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對他來說,這是一堂無益的課。無效的勞動是每個教師和學生都面臨的最大的潛在危險。有效的課堂教學是我們教育實踐者的不懈追求!現代教學理論認為:教學過程既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認知過程,又是學生能力的發展過程。因此,教師要徹底擺脫傳統的填鴨式教學,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整個學習活動中去;同時,又要注意學生個性的發展,這是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個性差異畢竟存在,所以在課堂上必須做到上不封頂,下要保底。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各種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堂練習,讓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都有話可說,有題可做。如在教學分數應用題時,可出示這樣四個題目:
1. 一堆72噸的沙子,運走了 1/4 ,運走了多少噸?
2. 一堆沙子,運走了1/4 ,恰好是18噸,這一堆沙子有多少噸?
3.一堆沙子,運走了 1/4 ,還剩54噸這一堆沙子有多少噸?
在練習時,讓學習程度中下等的學生做第1、2題,中上水平的同學在做完1、2題后,再開動腦筋做第3、4題這樣,不僅使多數學生能吃得了,而且是少數學生能吃的飽。這樣的分層練習不但在課堂上進行,在課后的練習中,我也采用這樣的方法。有能力、學習好的留一些難題,中、下等的學生留一些較簡單的習題。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課堂的主體是學生,要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創造良好的問題情景和學習氛圍,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只有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才是一個充滿活力和生機的課堂,才是一個有效性的課堂。
將和諧的理念引入初中體育課堂,讓體育課在一種和諧的課堂氣氛中進行,效果必將事半功倍。和諧的課堂是建立在嚴明的紀律、嚴格的要求基礎之上的,除了要求教師要有良好的教學水平外,還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到輕松愉快,從而能自覺地、全身心地投入到體育鍛煉中去,達到體育教學的和諧效果。
1、“以人為本”的需要。
“以人為本”要求體育課堂的一切活動“不僅要增進學生的健康和體質,更重要的是培養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的人才”。從生理上看,青少年在初中階段處于身體發育的關鍵時期,身體的形態、各項機能以及耐力、速度、彈跳、柔韌、力量等身體素質都有了很大提高,適當的運動鍛煉有利于鞏固生長發育。和諧的課堂能夠使學生大腦皮層建立起適中的興奮狀態,便于掌握新動作、接受新認識,并能在此基礎上進行創造性的學習鍛煉,從而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穩步發展。從心理上看,初中學生的情感易于情緒化而不穩定,有叛逆傾向,和諧的課堂能夠促使他們對教學內容表現出極大的熱情,更積極地展示自我,有利于果斷、堅強、拼搏、團結、勇敢等良好心理品質的培養。因此,構建輕松和諧的體育課堂是基于“以人為本”的需要,是青少年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成長的迫切需要。
2、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需要。
“享受運動樂趣是體育的內在因素,它本身就是學習的內容和學習的目標,也是人能一生從事體育鍛煉的動力和精神源泉?!背踔猩w育課興趣的形成一般都要經歷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興趣吸引階段。教師在教學設計上要做到方法有趣,采用能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第二階段是興趣產生階段。學生在被教學內容吸引的基礎上,表現出積極參與的熱情和興趣,從而樂意去學習和練習。第三階段是興趣主動階段。也就是在引起學生一定興趣的基礎上,教師幫助學生建立志趣,為更好地學習打下基礎。在這個基礎上老師要引導學生把這種興趣和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等聯系起來形成一種志向,也就是志趣,最終達到積極鍛煉和終身體育鍛煉的目的。另外,體育課的評價方式和過程較其他學科更直觀、更具對比性,如果教師能小心地捕捉學生的心理變化,對學生進行策略性的評價,如學生在練習過程中教師采用一些鼓勵的語言,如“你很棒”、“你可以的”、“不錯不錯”等激勵的話語,學生就更有信心學習一些技能,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激發出來。這樣有能力者會向更高的目標努力,暫時未能成功者也會受到激勵而不放棄,大家相互勉勵、良性競爭,一個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課堂氣氛就建立起來了。
二、初中體育和諧課堂的構建要素。
1.實行有效的課堂管理。
實行有效的課堂管理是構建初中體育和諧課堂的基礎。首先,必須規范體育課堂養成教育。教師應從學生的認知情況出發,先入為主。在剛開始上課時,就應當針對服裝要求、運動器材使用、課前準備、課堂活動等一系列教學環節向學生明確宣布哪些是能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哪些是一定要做的、哪些是一定不要做的,進行嚴格的'規范,且一定要持之以恒,使學生逐漸適應并形成習慣,更好地完成體育教學。其次,必須合理地處理違紀行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免出現違紀行為,如果處理不當,就會破壞和諧課堂的形成。教師應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處理。在處理違紀行為時,盡量不要中斷教學的正常進行,尤其是不要頻繁地中斷教學來處理違紀行為,堅決杜絕體罰;課后再利用體育教師容易親近、更容易交朋友的優點,以談心的方式進行教育,以達到較好的教育效果,實行有效的課堂管理。
2、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和諧的課堂要求:“教師與學生之間不能是教訓與被教訓、灌輸與被灌輸、征服與被征服的關系,而應是平等的、對話式的、充滿愛心的雙向交流關系?!笔紫?,教師要尊重和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其次,要注重師生之間的溝通。再次,教師要學會運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愛心去打動學生,一句話、一個手勢、一個眼神,都要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愛的情感。最后,教師也要善于運用評價方式營造和諧氣氛。新課程強調對學生的尊重、賞識,但并不是一味地要對學生表揚。過多的夸獎會讓學生習以為常,也可能導致學生對新知識淺嘗輒止、隨意應付。沒有得到表揚與獎勵的學生開始認為自己“不夠好”,這會給一部分學生帶來潛在的傷害。每當評價時,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的情緒表現,并迅速、及時地用手勢、眼神等加以調節,使學生的情感朝著預定的情緒目標發展。
3、不斷追求寓教于樂。
寓教于樂就是在娛樂中學習、在學習中享受快樂。體育課和諧課堂的形成離不開教師對寓教于樂的不斷追求。在體育教學中,學生對一些枯燥、刻板、陳舊的教學手段和組織形式會產生厭倦心理,這樣在練習時學生情緒也就會消極、低沉。相反,靈活多變的組織形式和新穎的教學手段容易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如在籃球運球練習中,可利用一運一搶或一運多搶的練習方式,雙方運用合理的技術動作進行爭搶練習。練習運球的同學不是簡單地運球,而是在運球過程中利用各種技術動作躲避其他同學追搶,這樣一來,既用類似比賽的方法很好地練習了運球技術,同時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我們還可以利用課余體育活動的時間開展班級之間、年級與年級之間的各類體育競賽,如籃球、拔河、短距離多人數接力、花樣跳繩技巧比賽等,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競爭意識,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華東師范大學葉瀾教授在面向21世紀的新基礎教育報告中從教與學是不可分割的角度,把師生的教學活動看作一個有機整體,強調了教育活動的動態生成性,課堂的活動來自于學生動態的發展,教師必須緊緊抓住教學中“動態生成”的因素――學生的一些正確答案、精彩的見解、獨特的解題方略以及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錯和認識的障礙等,為師生有效互動提供了豐富的“互動性資源”,使之成為學生知識、能力、情態的催化劑。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做了以下探索。
一、通過任務驅動,展現學生的學習起點。
教學需要一個起點,以便學生從一個知識水平發展到另一個更高的水平,就像沿著腳手架那樣一步步向上攀升。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們往往通過直白的提問了解學生的學習起點,這種語言互動式的了解,不僅使學生參與的廣度有限,而且記憶性的提問對思維的挑戰也有限。而任務驅動式的教學卻可以面向全體學生,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暴露學生的思維過程,教師也可以通過學生的思維成果了解學生的學習起點。
二、利用“認知沖突”,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建構過程。
“認知沖突”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新知識或新事物與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產生矛盾時,學生急切想要知道產生矛盾的原因,進而尋找問題答案的一種心理困境。在教學過程中,利用“認知沖突”創設問題情景是實現探究教學的一種重要方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其認知結構是可以變化和重新組合的,其變化過程可以表述為“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有意識地設置一些認知沖突并及時利用這些認知沖突,給予適當的啟發和引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比如《等量代換》一課,筆者在對教材進行了認真鉆研后,確定了本課的重難點為“通過找出中間量解決等量代換”,課本的例題是直接給出了兩個條件“一只豬能換2只羊,1頭牛能換4只豬”,請學生解決問題“2頭牛能換幾只羊?”學生通過形象的教具和實踐操作,還是能夠較好地理解并解決問題,但很難從形象的例題中提煉中“通過中間量解決等量代換”這一解題策略?;诖?,筆者根據預設方案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直接用課件出示問題“2頭牛能換幾只羊?”,這個沒有條件只有問題的題目讓學生一時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引發認知沖突。幾秒鐘后,一些學生開始提出異議:“沒有條件怎么算???你得告訴我們條件才行?!薄靶?,”我點出條件:1只豬能換2只羊,“現在能算出了吧?”有的仍然皺著眉頭納悶,有的卻一下瞪大了眼睛,“能算出來了!”面對生成的資源,我及時捕捉并充分利用,追問他怎么算“1只豬能換2只羊,2頭牛,嗯……”支支吾吾中,所有的孩子都急了“不行不行,還是不行”,“老師,還差一個條件!”“這個條件可能和誰有關?還可能和誰有關?”通過步步追問,關鍵環節被擊破,中間量這一重點逐漸被揭示出來,“老師,我知道了,還應該增加1頭牛能換幾只豬!”從一個沒有條件的問題逐步形成一道完整的題目,就是要讓學生在沖突中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疑惑、思索、嘗試、推測中去不斷打破,不斷平衡,進而找準癥結,突破關鍵,構建解決問題的策略。
三、創作學習材料,達成多元的學習目標。
數學教學的學習材料應該簡約并富含數學結構,同時應具有生成特性。簡約是便于學生記憶與回憶,數學結構是數學學習材料的核心要素,生成特性是學習材料的開放性,不僅可以讓學生從不同的視角解讀學習材料,而且可以對這一學習材料進行多次的教學加工。在《三角形三邊的關系》一課中,一根小小的吸管不僅可以在教學之初,在學生的任意思維狀態下作為調查學習起點的素材,成為引入新知的樣本,而且在課堂延伸階段,我還設計了“如果給你機會再剪一次吸管來圍三角形,第一刀你一定不剪在哪里?為什么?”“第二刀能隨便剪嗎?”突出剪的過程中的`思維提升,通過與第一次無意識剪的結果的溝通與聯系,引發學生對三角形兩邊的差與第三邊的關系的關注,促使學生對三邊關系的逆向思考與實踐運用。再比如五年級《分數的意義》一課,在鞏固深化階段,我就設計了用12根小棒分一分的環節,首先出示“拿出12根小棒的幾分之一”,有些孩子馬上舉起了1根小棒,其他的孩子卻有不同的看法:不對,如果分母是2,就應該拿出6根小棒。我再追問:“這里的1,表示的1份,還是1支?”學生明確了這個1表示的是其中的1份,再相繼練習拿出12根小棒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六分之一、十二分之一。然后出示“拿出12根小棒的六分之幾”,提問:“現在能拿嗎?”有了上次的教訓,學生異口同聲回答“不能”,“盡管不能拿,但是我們可以做一件事,什么事?”孩子們高高地舉起了手“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6份,一份就是2根?!贝撕笤傧嗬^出示六分之一、六分之三、三分之二、四分之三等分數,讓學生拿出相應的小棒根數。最后讓同桌的孩子相互比賽,一個說分數,一個拿小棒,看看誰拿得又對又快。通過對這12根小棒的多次加工,在動手實踐中強化了對分數平均分的份數、所取的份數的理解,很好地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嚴密性和邏輯性。
課堂是獨特和變化的環境,課堂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把學生生成的資源轉化為課堂教學中新的資源,在這樣的互動深化的過程中,數學課堂不再呆板,無趣。它會因學生的獨到見解,有趣的猜想,及時的領悟而變得精彩而充滿了生命的活力。
要想打造高效的語文課堂,就要對什么是有效的語文課堂有一定的了解,教學有沒有效率,并不是看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要看學生有沒有學到東西或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習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我們由此得出結論,只有學生學到了,學好了才是有效的教學,課堂教學必定要以生為本,以學為本,課堂教學所有的一切都是為學生服務的。
那么,我們在實施高效的課堂教學打造高效的過程中應該做些什么呢?我認為至少做好以下幾點:
學習目標的定位,就跟打籃球一樣,籃筐太高了學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進,自然就喪失了信心;而籃筐太低了,學生就會輕而易舉地灌進籃筐,當然也就沒有戰勝困難的喜悅。在制定學習目標時,既要考慮班內差生的接受能力,又要考慮中等生及優等生的提高。否則就會導致語文課程性質定位的偏差,造成兩級分離。所以,學習目標的制定必須兼顧好、中、差三個層次。根據因材施教原則,學習目標的制定也要因人而異,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達到的目標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論。要保證課堂上80%以上的學生掌握80%以上的課堂教學內容。對于優等生我們可以在日日清的拓展題中做一些略帶挑戰性的練習;而對于那些后進生,我們也可以為他們制定一些淺層次的要求,讓他們循序漸進。
就語文課來說,自主學習互動展示環節的設計基本采用“兩個導學、互動策略、展示方案”的模式。第一個導學,讓學生自主讀課文,讓學生感知課文語言。然后在老師引導下學生再細讀課文,讓學生理解課文語言。第二導學,讓學生品評課文語言,在老師輔導下學生進行綜合訓練,學會運用語言。
在這個環節中,學生的閱讀實踐活動始終處于課堂教學的中心地位,教師的一切啟發引導都是為訓練學生創造性地進行語言實踐提供服務。老師的“導”與學生的“讀”相互滲透、相得益彰,充分體現了師生間、生生間、師生及教材之間的雙向多邊的互動反饋。
課堂展示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啟發學生思維、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引導他們生動活潑的學習,使他們經過自己獨立思考,對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是進行自學反饋的一個重要手段。它貫穿于課堂的始終,直接體驗著學生自學成敗。當學生展示時,杜絕形式主義的問答,學生答案與老師的答案不一致時,教師不引導,不點撥,讓學生再答,直到山窮水盡還是解決不了。這時,教師必須細細揣摩,絕不能袖手旁觀,要“點”“導”,要點到有用之處,導到學生心里去,撥出水平來,才能更好的促進我們的教學,利于學生的發展。教師在課堂中,只有通過“點”“導”的技巧與藝術,才能體現出高效課堂的理念及價值。但展示時要盡量使全體學生都積極參與思考,使更多的學生得到展示的機會,并激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對答案置疑辨析。
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上,我們不是倍受關注的亮點,應該把更多的精彩留給學生。要努力縮短學生與老師,學生與教材內容的距離,使他們從心底愛上語文課。還應該充分利用教材、圖片、實物及學生情感體驗來發展學生的思維,增加學生的想象力。
另外,教師要“照顧好”每個學生,使人人都有“成就感”。在課堂中,我們盡量給學生以不同程度的點撥、啟發,使他們均有“成就感”。比如背誦課文,可讓優等生、中等生背誦并理解運用,而對于后進后,只要求他們讀熟就可以了,教師還要適時鼓勵,使每個學生都有沖勁。
總之,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學是一個過程,也是一種理念,我們必須立足于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語文,實現有效的、多向的、高質量的互動,從而達到這一最終目標。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326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