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行調研之前,我們需要制定一個科學合理的調研方案,以確保所獲得的數據真實可靠。我們可以參考下面的調研方案范文,了解不同領域的調研方法和流程。
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是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村民共同富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舉措。當前,在國家財力仍不寬裕的情況下,農村各項基礎設施建設、科教文衛事業發展、村莊社會治安和環境整治及村級組織正常運轉等都離不開農村集體經濟的有力支持。在以家庭承包經營、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基礎上,推進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創新,進一步發展集體經濟,增強集體組織服務功能,培育農民新型合作組織,著力提高組織化程度,其宗旨就是要進一步促進農村集體經濟快速發展。
1、集體經濟是村級財力的主要來源。村干部的補助,村里一些必要的建設,僅靠政府的工作經費是不夠用。只有發展村集體經濟,村級組織才有屬于自己自由運轉的資金。
2、集體經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基本保障。村集體經濟發展得好,村級組織統一支配的財力雄厚,就會完全有能力為全村人辦大事。
3、集體經濟是鞏固農村基層組織的根本保證。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得好,有錢為村民辦實事、辦好事,村興民富,村黨支部就會得到村民的擁護和愛戴,黨的形象和威信也會不斷得到提高和鞏固。村集體經濟薄弱,村困民窮,不但不能為村民謀利,而且還要為完成層層下達的各項指標不斷伸手向農民要錢,增加農民負擔,違背上級有關文件精神,這樣一來,影響了干群關系和黨群關系。長此以往,就有可能動搖我們黨的基礎。
4、集體經濟是實現農村現代化的堅強支柱。要實現現代化關鍵在于農村現代化的實現。當前已達到小康標準,并向現代化邁進的村,基本上都是集體經濟搞得比較好的村。
二、靈官村委會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基本情況和現狀。龍川鎮靈官村民委員會有12個自然村16個村民小組,有農戶764戶,3229人,有耕地面積2414畝,其中水田1890畝。由于不適宜栽種烤煙、香椿、核桃等經濟作物和經濟林木,村民經濟收入以出售多余稻米、蠶豆、小麥、大麥、油菜等農耕作物和圈養的牲畜為主,并在每年7月至9月入山林拾野生菌到市場零售來以及到部分私營瓦窯打工來增加收入,由于野生菌的季節因素和諸多不穩定元素,不能穩定增加村民收入,故人均純收入不高。經過近幾年的發展,靈官村委會現在共有集體經濟三個,分別是:320國道旁的加油站(為村企共建),村委會每年收取房屋及土地使用費2萬元,每年收取租金5000元的一個茶廠和租金3000元的一個廢棄加油站,村委會每年可支配的集體經濟收入不到3萬元。村委會屬于村民自治組織,不是一級政府,開支不在政府財政預算之內,各村民小組都以農業種植業為主。而一些村雖具有良好的資源優勢,但沒有任何企業落戶,集體收入幾乎為零,而政府每年4000元的經費劃撥只夠支付16個村民小組訂閱報刊的費用,整個村委會各種正常事務的開展都依托于村委會每年不到3萬的集體經濟收入,使集體經濟收入難以形成再次投資,集體經濟規模難以壯大,村民難以享受發展集體經濟帶了的利益。
三、靈官村委會集體經濟薄弱的因素。
1、村委會客觀條件的制約。靈官村委會位于320國道旁,交通便利,但村中沒有豐富的資源,又因距南華縣城5公里,并不是理想的辦廠地址。只能以農業種植為主。
2、鼓勵支持村級發展集體經濟的優惠政策少。對鄉村發展的總體規劃、生產布局、資源優勢、發展思路缺乏深入細致的研究,政府對農村發展集體經濟缺乏必要引導,缺乏強有力的扶持措施和優惠政策,一些扶貧措施沒有起到“造血”作用,無法引導村集體經濟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
3、集體積累來源渠道單一,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思路狹窄,有的村干部一提及發展,往往過分強調缺乏資金、人才、技術等客觀條件,不能立足已有的土地、資源等優勢求發展,資源沒能得到充分開發利用。
4、集體主義觀念有所弱化。集體主義思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內容,也是集體經濟的靈魂。由于幾千年來小農經濟的深刻影響,加之小農思想改造的長期性、艱巨性等原因,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條件下,廣大農民仍然不可避免地保存某些舊社會的思想和習慣。一些地方“有分無統”、“重分輕統”的做法,使廣大農民多年形成的集體主義精神受到削弱。
5、人才缺乏的狀況沒有得到根本改善。人才引進和培養成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面臨的一大難題。目前,絕大多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既缺乏懂得現代經濟管理的人才,又缺乏農村經濟發展急需的科技人才。在一些村級集體經濟組織中,存在著決策不科學、創業觀念淡化、揮霍集體積累、無視集體財產流失、忽視市場經濟規律、產品科技附加值低、競爭力弱等現象。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在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更多地表現出無奈。
6、缺乏合理的開發項目及融資平臺。農村基層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也有大量的農產品的生產能力,但是信息的閉塞無法完成資源共享,使合適的投資商人難以找到理想的投資地。
四、村委會集體經濟存在問題:
1、農民增收的壓力大,農民收入的增長是新農村建設的核心,而目前面臨的問題:一是農產品價格低迷。即農產品價格漲幅與農資價格上揚差距大,農業增收空間窄。而農產品的生長周期及成熟時間較長,投入的管理成本較高,有限的時間內產生的價值不高;二是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低。表現在:農業裝備水平,良種推廣,農業基礎設備,循環經濟,沼氣建設等方面??茖W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基礎設施及先進技術、良種推廣等相對滯后,影響了農村經濟的發展。三是農業產業化經營低。表現在: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建立龍頭帶基地,公司連農戶,產加銷一條龍,各類專業合體經濟組織建設等;四是政府支農政策體系低。表現在:農業管理體系,技術推廣體系、科技教育體系、財政金融體系、中介服務體系等。
2、農民生存現狀落后,表現在:水、電、路等基礎設施簡陋,學校、醫療、文化等公共產品供給不足,社會保障體系脆弱等。
1、以促進農民增收為切入點,發展集體經濟。農村經濟發展既要立足進富農戶,又要立足于壯大集體,兩者不可偏廢。一方面,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要致力于促進、帶動全體村民致富,在服務村民中實現集體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村民在增加個人收入的同時也要自覺地參與和支持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因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了反過來又能夠為村民個人發家致富創造更好的環境和條件。
2、以發揮比較優勢為切入點,發展集體經濟。發揮資源優勢,找準發展路子。要因村因地制宜,正確認識資源,創新發展思路,一切從當地實際出發,采取多種形式,不搞“一刀切”,不搞一個模式,確定不同的發展路子,把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通過立足優勢,選準路子,可以集體開發林場、果園、菜園、園林、養殖場、個人承包增加集體收入。靈官村委會可根據其良好的交通條件及水資源豐富的優勢,大力發展大棚種植項目,通過縮短農場品生長周期、種植反季節蔬菜、栽種無公害蔬菜、為果蔬公司或超市穩定提供貨源等提升農產品價值。
3、以優化發展環境為切入點,發展集體經濟。一是要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列入農村經濟工作的總體規劃中,協助各級黨委、政府切實制定好本地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規劃,合理確定指標,組織職能部門抓好實施,并從信息、人才、技術、立項等方面給予幫助。二是申請各級財政應從支農資金中拿出一部分作為發展集體的周轉金,金融部門應發放一定的貸款扶持發展集體經濟,在稅收、工商管理上,對村級興辦的集體企業和各種經營項目適當給予減免。三是對集體經濟發展好的村干部制定獎勵政策,使村干部的報酬增長與集體經濟的發展、集體積累的增加有機掛鉤,形成內在的激勵機制。四是要借助外力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通過招商引資,聯合開發等形式,大搞資源開發與利用,增加集體經濟收入。五是加強對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典型事跡的宣傳,形成發展集體經濟的良好社會氛圍。
4、以資金積累滾動為切入點,發展集體經濟。一是要合理界定長遠利益和眼前利益的關系,絕不能只圖眼前利益,急功近利,對開發的項目一賣了之,而是要采取合理的經營方式,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和長久化。二是在集體經濟發展后,必須很好地兼顧積累與發展的關系,既要投入一定數量的資金為村民辦實事,搞好基礎設施環境建設,使村民切身感受到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帶來的好處,增強他們對村兩委班子的信任感。同時,還要考慮集體經濟的擴大再生產,經營好村集體經濟項目,抓好集體經濟的管理,為村集體提供長遠、穩定的經濟收入。
5、更好利用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網,借助遠程教育的資源優勢,給農民傳授農村先進實用技術、典型經驗等,以此來帶動其余各村的經濟發展。但是,讓有魄力,能帶領群眾致富的帶頭人有更多的學習和掌握技能的機會,成為致富能手。從而帶動農民群眾科技致富的積極性,為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6、應加強村級班子建設,選好帶頭人。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必須首先著眼于農村黨支部班子的加強和干部隊伍素質的提高。選好村領導班子,把那些事業心強、懂經營、會管理、具有發展集體經濟的強烈意識、開拓精神和不怕吃苦、秉公辦事的人選進班子。
7、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的管理。制定集體資產保值增值辦法,盤活現有資產,防止集體資產流失。對集體原有資產及農村資源,要通過采取承包、租賃、拍賣等形式交付農民開發利用,盤活集體資產,壯大集體經濟實力。
8、扶持種植(養殖)大戶,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對種植(養殖)大戶進行適當的扶持,如資金,技術和信息扶持,先讓一部分農戶取得效益,通過他們的示范,帶動影響周圍的農戶。加強對農戶技術指導,對產品進行深加工,增加其附加值。
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堅強支柱,是實現農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是增強服務功能,促進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是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迫切需要。因此,新形勢下,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存在著一些問題,但如何促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如何增加群眾收入、提高村民生活水平,是我們新農村建設指導員的責任。
靈官村委會駐村指導員二〇一一年八月二十九日。
xx鎮地理位置優越,但由于全鎮大多處于山區、半山區地域,境內高山起伏,對xx的經濟發展造成了不利的影響。共有大小庫塘34座,蓄水337萬立方米,灌溉面積12311畝,促進了當地農業的發展?,F如今,xx鎮面臨著一個巨大的經濟轉型時期,由傳統農業模式轉變為新型農業模式是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對我們提出的要求和考驗,及時地掌握第一手的資料對于我們的工作開展有著不容忽視的意義。
一、我鎮傳統經濟的發展模式。
xx地處山區、半山區,受自然條件的制約,在種植農作物這方面,根據地區不同情況,本著“因地制宜”的原則,xx、大營、龍王塘、三印、大莊五個村,水利條件較好區域基本農田一般以青花、小夾豆、香瓜一類的經濟作物為主,山地則多種植玉米和小麥。新寨、干海、青菜、王平等水利條件比較差的區域旱季一般以蕎、小麥、包谷、洋芋等為主產。雨季一般種植香瓜、青花菜一類的經濟作物。經濟發展模式屬于傳統的農耕經濟,雖然勞作比較輕松,但農民手中可支配的經濟收入比較少,造成我鎮居民經濟水平比較低下,所以農村經濟的轉型成了我們目前比較重要的工作重心。
二、我鎮經濟轉型的有利條件。
(一)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
xx鎮地理位置非常優越,與玉溪的紅塔區、江川縣、晉寧縣縣城昆陽、晉城鎮、上蒜鎮接壤,距離縣城僅有35公里,各個地區的人民經常于xx鎮進行商品交易,從很大一部分促進了xx鎮經濟的發展,但是由于xx的經濟作物比較單一,這就使得在經濟發展上有著很大的局限性。
(二)便利的水資源條件。
xx鎮境內,山脈高聳,百谷川流,有著十分豐富的水資源,三印、大莊、龍王塘等地有著多處龍潭,給居民的生活帶來了十分便利的影響。除了這些自然的水資源,為了保證居民的生產和生活順利開展,xx鎮興修了很多水利設施:翠峰水庫、石門坎水庫等等,原先的大堡河河道狹窄,水流不暢遇到大雨就經常決堤成為水災,給周圍的幾千畝良田帶來了非常嚴重的經濟損失,為了改善這一情況,全鎮居民投工投力,對河道驚醒了改造,保證了河道兩岸田地的收成。在比較高的山地地區政府也出資幫助村民修建了水窖等儲水設備,總體說來,xx鎮的水源條件十分便利,有利于我們進行農村農業經濟的轉型。
(三)豐富的自然資源。
由于xx鎮地處山區,山上的植被非常茂盛,全鎮的森林覆蓋率達到了59.85%,山上各種山茅野菜品種繁多,也為干果、藥材、野生菌的生長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每年夏天雨季到來,各種野生菌漫山遍野,產量巨大每年的野生菌產量高達100多噸,但由于缺乏科學的經營管理模式,沒有形成統一規范的營銷氛圍及規模,因此野生菌的經濟效益不高,造成一定損失。
三、
我鎮農村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
(一)農業基礎設施滯后,自然災害抵御率低。
xx鎮地理位置優越,位于三縣交界地,是比較重要的農產品集散中心,加之xx境內龍潭、水庫較多,有利于發展蔬菜、無公害水產品等具有鮮活特色的農業模式。但由于該地地處山區,海拔高差較大,呈現出各地氣候不一樣的特點,使得農產品無法大規模生產,無法形成一個比較規范的產業鏈。加之農田水利骨干工程大多達到了使用年限,老化失修嚴重,農田基礎設施滯后,導致農業發展的后勁不足。每年都有一部分農田因為水災等自然災害造成經濟損失。
(二)農業科技服務體系薄弱,農業科技支撐能力低。
由于我鎮處于礦山地區,所以很大精力上,我們比較注重于發展礦區經濟,這就使得在農業科技上投入不足,科技含量低,種植、管理、加工粗放,加之本鎮農戶思想較為保守,各種新品種的引進實驗、示范開展困難,這就造成了農業課題無法開展實施,農業生產力難以提高的局面。我鎮的農業產業化發展較為低下,主要以生產銷售原產品和粗加工為主,無形中損失了很大一部分經濟利益。
(三)農民的科學素質不高,制約農業發展。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人口占了很大一部分,xx鎮表現得更為突出,農。
業人口共有13509人,幾乎全鎮都是農業人口,農民是我鎮農業生產和經濟建設重要的載體,是我鎮重要的人力資源,農民科技文化的素質高低不僅影響到農民的生活、農業的發展水平,而且還關系到我們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據不完全統計,我鎮受過職業技術培訓的農民不足5%,受過技能培訓的僅僅1%,這就使得我鎮的農村生產力較為低下,具體表現為,農戶在進行經濟作物種植是沒有一個比較專業的知識體系支撐他的勞動,嚴重的影響了經濟收入和全鎮小康社會建設的進程。
四、未來經濟發展的努力方向。
(一)加大資金投入,建立農業產業化發展。
今年來,由于無污染、無公害、純天然綠色產業得到迅速發展,吸引了大批商貿客戶前來簽訂種、養殖合同。我鎮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已成為烤煙、洋芋、小莢豆等綠色經濟產品和藥材、野生菌類生長的良好環境。然而目前,我鎮農業還在以一個比較傳統的模式發展,大部分村民還在種植小麥、玉米等單一作物,種植其它綠色經濟作物的村民還比較少,加之供求信息不暢,蔬菜成熟后在集市進行交易,市場需求量較小,使得我鎮基本屬于本鎮居民自產自銷的一個模式。面對這樣一個情況,政府應該加大資金的投入,立足我鎮實際,烤煙、洋芋(馬鈴薯)、荷蘭豆(小莢豆)等綠色經濟產品和各種水果、干果、藥材、野生菌類等農業重點產業作發展規劃,以政府辦公室文件簽發,認真抓好貫徹落實。同時招商引資,在本地建立一些冷庫等蔬菜集散基地,打開蔬菜銷路,使得我鎮的蔬菜種植可以形成一個產業化的發展。蔬菜種植比起傳統經濟作物種植的優勢在于成熟期縮短,農產品價值擴大,這就有利于改善我們居民的生活質量,對促進小康社會建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建立健全科技服務體系,提高農民技能。
程”、農村勞動力培訓“陽光工程”,加強農業職業技能培訓、農業實用技術普及性培訓,提高農業經營主體經營能力。同時建議成立鄉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加掛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站,使我鎮在提高農民種植技能提高的同時,為我鎮發展高效標準農業保駕護航。
(三)加大科技投入,推動農業科學化發展。
我鎮農村農業的種植模式還在是傳統的農業模式:休耕、免耕、間作、套作、輪作,屬于精根細作的小農經濟,這樣的農業發展不利于產業化農業生產的形成,政府應當加大農業生產方面的科技投入,實現以糧食優質高產為前提,以綠色生態安全、集約化標準化組織化產業化程度高為主要標志,基礎設施、機械器材、服務體系、科學技術和農民素質支撐有力的農業現代化。從而實現農業與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相融合,與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是有機整體,不可分割,資源共享,互促共進,協調發展的新局面。
(四)加強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提高自然災害抵御率。
我鎮發展農業的水利條件十分便利,但是水利設施卻比較落后,一旦遇到洪澇天氣,田間的農作物就會遭遇自然天氣的破壞,因此,我們應該加強農村水利設施的建設,確保農民在進行農作物種植的時候不會受到自然氣候的影響。同時,我鎮大多數農田都進行露天種植,這樣一旦遇到霜雪天氣,農作物很有可能被損害,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面對這樣的情況,政府應當邀請一些鎮上有經驗的大棚種植戶,舉行一個培訓班,請他們向村民介紹大棚種植的有利方面,并傳授大棚種植的注意事項,提高村民的意識,有一部分人帶動,繼而實現全鎮人民的轉變。提高農作物的產量,促進本鎮經濟的快速發展。
(五)、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本運作、產業延伸等方式進行聯合,著力培育一批產業關聯度大、帶動能力強的經營者開展完善生產設施,擴大產銷對接,提升生產經營、市場開拓和組織帶動能力,發展現代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流通業。引進專業種養大戶或專門生產經營管理人員,發展標準化、生態化、專業化生產。
我區現有行政村29個,農業人口38916人,蔬菜面積10800畝,糧食面積9500畝,水產養殖面積8800畝,果園2200畝,茶園3100畝,一、二、三產企業600多家。全區村級企業完成工業銷售7.4億元,同比增長28.9%;農民年人均純收入4260元,同比增長4.93%;村級經濟完成國內生產總值6.78億元,同比增長19%,占全區國內生產總值的36%,村級經濟作為我區五大經濟之一正呈現出蓬勃發展之勢。當前,我區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農業產業化步伐加快。重點加強了農業基地和龍頭企業的建設。蔣喬反季節蔬菜生產示范基地、嶂山水蜜桃生產示范基地等10個農業特色示范基地及五洲山茶場、蔬菜種子公司等3個龍頭企業已初具規模。大力發展訂單農業,積極主動與萬方超市、牛奶公司等單位合作,訂立購銷協議,通過“公司+農戶”經營模式,發展訂單農業。同時,大力培植各類專業協會,實施品牌戰略。先后組建了七里甸葡萄協會、蔣喬嶂山水蜜桃協會、金江水產協會、蔣喬蔬菜協會和官塘園藝協會等5個專業協會,已注冊“萬祥”、“潤星”、“潤綠”等9個農業品種商標,其中“五洲”、“彭公”牌茶葉,“潤農”牌番茄已通過省無公害農產品質量認定,“驚春靈芽”和“五峰迎春”先后獲省級、國家級名茶評比一等獎。特色水產養殖進一步發展,異育銀鯽、青蝦、鱖魚、南方大口鯰等名優產品的養殖比例不斷擴大。
材料、通訊器材、電碳制品、環保設備等產品已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和較高的經濟效益。三產方面,在進一步鞏固零售商業、小商品、餐飲、修理等服務行業的基礎上,向交易市場、房地產開發、家具裝飾等行業延伸,并使其成為村級經濟三產收入的主要來源。
三是私營個體經濟迅猛發展。近年來,我區相繼出臺了多種鼓勵私個經濟發展的政策和措施,加大對私個經濟的扶持力度,私營個體經濟的競爭優勢日漸顯露,成為我區村級集體經濟的重要補充。各鎮、村充分利用政策優勢和地域優勢,抓住農村集體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的有利時機,培植了東亞碳素廠、江東鑄造廠、光華鍋爐廠、新光明大酒店等一批規模私個企業。這些企業充分發揮機制靈活的優勢,嚴格管理,注重創新,重視人才,企業的發展速度和效益穩步提高。目前我區現有村級私營企業450多家,占全區私營企業總數的72%;個體工商戶2900多家,占全區個體工商戶的49%。
二、我區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幾年來,我區農村各級黨組織緊緊圍繞“跨越發展,富民強區”的總目標,認真貫徹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大力實施“富民強村”戰略,不斷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和干部隊伍建設,有力地促進了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加快了農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入超30萬元的“五好村”。
2、大力整頓扶持經濟薄弱村,不斷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力。98年以來,我區對經濟薄弱村采取“一定三幫”的措施,由一名區領導親自掛帥,一名部門領導定點負責,帶領3個部門與幫扶村“結對”掛鉤,努力做到不脫貧不脫鉤。一是強素質,優化班子結構。幾年來,共調整了5個經濟薄弱村的領導班子,使一批有脫貧致富信心,有開拓進取精神,奉獻意識強,懂經營、善管理的中青年骨干,走上了村領導崗位。每年在區委黨?;驘o錫“全國鄉鎮企業家培訓中心”進行為期7-10天的學習,提高了他們的整體素質,使村級集體經濟煥發出新的活力。二是尋項目,培植經濟增長點。區定點領導和區級機關部門負責人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先后召開了蔣喬鎮馬山村等12個現場辦公會,開展了“尋項目、籌資金”活動,幫助他們理清發展思路,投入資金30多萬元,解決問題120多個,先后培植了蔣喬鎮嶂山村白花桃園、官塘橋鎮秀山村高標準茶園等農業發展項目;幫助官塘橋鎮平山村、開發區蔣家門村興建門面房40間;盤活了蔣喬鎮馬山村的磚瓦廠等閑置資產,為經濟薄弱村的早日脫貧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全區6個經濟薄弱村已徹底脫貧。
3、積極推進“科技致富示范園”建設,發揮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以提高村黨支部領導經濟工作的能力為重點,將培植符合產業化要求、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科技致富示范園”作為村級經濟新的增長點,按照“多形式組建、分渠道籌資、靈活性經營、特色化發展”的思路,通過“送出去”(組織40多名農技人員、黨員干部種植、養殖大戶,到揚州大學農學院培訓)和“請進來”(邀請專家教授現場授課)、召開農業“科技致富示范園”建設推進會和現場觀摩交流會,大力推進“科技致富示范園”建設。全區80%的農業村建立了村級“科技致富示范園”,6個達到區級以上“科技致富示范園”的標準,150多名黨員干部成為帶領群眾致富的“領頭雁”,已有1000多戶農民被引上了致富之路。
回收資金的力度,加大企業各項上繳資金和借款以及其它承包關系所形成的承包上繳款的清收力度。二是籌集資金化解債務。把償還村民小組和群眾的征用土地補償款及欠村組干部的報酬作為化解重點,對數額較大,一時難以全部兌現的,及時制定還款計劃。在償還債務上堅持先償還農戶債務,再償還其它債務;先償還群眾債務,再償還干部債務;先償還個人債務,再償還集體債務;先償還村內債務,再償還村外債務。截止底,全區村級債權總額771.38萬元,化債率達81.80%,債務總額1260.53萬元,化債率達73.64%。
三、當前制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
近幾年來,我區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雖然比較快速,但是也受到一些主客觀因素的制約,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一是政策扶持不到位。由于受體制所限,我區在土地、規劃等方面沒有審批權限,一些村雖然地處城郊交通干道邊緣,具有發展工業經濟的獨特優勢,但發展工業項目卻十分困難,許多投資者在了解土地價格后紛紛打起“退堂鼓”。二是一些村債務較重,發展資金比較匱乏。由于興辦集體企業、興辦公益事業、拖欠干部報酬等歷史原因,我區一些村負債情況還比較嚴重,加之銀行信貸制度改革后對企業信用顧慮多,存在惜貸現象,貸款手續繁多,審查苛刻,導致一些農村中小企業貸款積極性下降。目前我區村級企業發展籌集的資金60%以上靠自我積累,30%的資金通過其他渠道籌集,銀行貸款不到10%。過多的非正規渠道融資不僅增加了融資成本,而且也增加了融資風險和社會不安定因素。三是高素質人才相對缺乏。由于用人機制不健全和經濟條件等原因,造成我區村級經濟發展人才儲備不足,尤其是農村專業經紀人、企業專業技術人才和懂市場、會經營、素質高的管理型人才比較缺乏。四是少數村級黨組織自身建設比較薄弱。主要是黨組織凝聚力、戰斗力不強,村干部年齡結構老化,整體素質偏低,思想觀念陳舊,開拓創新能力不強,缺乏領導經濟工作的能力和兩手抓的自覺性,造成村級三個文明建設發展遲緩。
四、對進一步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幾點建議。
針對我區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中存在的諸多制約因素和實際問題,我們建議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因地制宜,對癥下藥,切實加快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步伐。
1、優化配置,實施人才強村戰略,鍛造一批領航起飛的“領頭雁”。加快農。
村經濟的發展,人才是關鍵,干部人才尤為重要。我們必須緊緊抓住培養、選拔和使用人才三個環節,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質的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的干部人才隊伍。
首先,始終堅持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農村黨員干部,凝心聚力謀發展、奔小康。通過深入開展“星期六讀書日”、“讀書與實踐”活動,深入學習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更新思想觀念、拓寬發展思路。采取集中學習與個人自學相結合、專題輔導與交流研討相結合等形式,加強調查研究,圍繞村級經濟發展的新途徑、新舉措確定主題進行交流研討;圍繞村級經濟發展的重點、熱點問題舉行高層次的專家講座,不斷適應新形勢、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提高運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一步增強加快發展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其次,拓展村干部培訓渠道和內容,提升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積極實施村干部素質教育“雙百”工程,采取學歷進修、實用技術培訓、定期輪訓等措施,通過與上海大學、揚州大學、無錫全國鄉鎮企業家培訓中心以及周邊高校聯合辦學,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急需的知識為重點,更新知識結構,使村干部100%達到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掌握1-2門實用技術,村黨支部書記100%達到大專以上文化程度,不斷提升引領農村經濟沖刺起飛的本領。
第三,全面推行村干部公職化管理,選賢任能,吸引和留住高素質人才。由鎮勞動服務站和村干部簽訂勞動合同,推行公職化管理,實行定期考核和崗位績效工資,并辦理各種社會保險,增強村干部崗位對人才的吸引力,充分調動村干部的工作積極性。按照“年齡調輕、結構調優、知識調高”的要求,選拔懂經濟、會管理的復合型人才進入村級班子。采取公開招聘、異村交流、村企互兼、下派任職等形式,拓寬選人用人渠道。
2、依托城市,充分利用自身優勢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促進收支平衡。
植10個稅收在200萬元以上、經濟純收入在60萬元以上的“五好示范村”,消滅經濟純收入在15萬元以下的經濟薄弱村,培養100名率先致富的黨員干部帶頭人,帶動1000個農村家庭建成小康示范戶。一要推進農業產業化。圍繞發展新型城郊農業、外向型農業和生態農業的要求,著重發展優質應時鮮果產業、無公害蔬菜產業、特色水產業、優質畜禽產業、優質茶葉產業和蔬菜種子產業。二要推進農業科技化。繼續實施好三項更新工程,加快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加快科技致富示范園建設,抓好“十園百戶萬畝”工程。三要推進農業標準化。加快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建設和農產品質檢體系建設,做到“五個統一”,即統一環境質量、統一關鍵技術、統一操作規程、統一檢測標準和統一產品標示。四要推進農業市場化。大力推進農業信息化,加強市場信息搜集利用,大力培養農民經紀人,積極發展專業農村合作經濟組織,鼓勵基層農技服務組織組辦、領辦、合辦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充當經紀人。五是加強行業協會的建設。以骨干企業或營銷大戶為主成立行業協會,健全職能。通過行業協會,制定本地區農產品的規格和標準,協調產量安排,避免惡性競爭,擴大訂單農業的覆蓋面,提高履約率,穩定農產品購銷渠道。對外宣傳產品,引導農產品批發市場、超市和生產基地建立緊密合作關系,促進產銷銜接。預測市場需求和價格變動,降低農業經營風險,保護協會成員的利益。
其次,以企業改制為基礎,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加快發展私營個體經濟。一要抓住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積極吸納民資和外資,充分利用他們的資金、技術和管理優勢,做大做強,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二要大力發展農村私營個體企業,將小、微、虧集體企業以多種形式出售轉讓給個人經營,集體企業閑置的廠房、生產設備等可以出售或租賃給私營個體企業,盤活存量資產。三要走以農興工的路子,結合農業產業化,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業和流通業。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到工業部門。
第三,培育生產要素市場,促進農產品流通,快速發展城市近郊農村服務業。一要加快專業特色市場的培育和建設,鞏固和擴大市場規模,進一步增強輻射帶動功能。二要積極開拓農村商品零售市場和生產資料銷售市場,采取聯購分銷、聯銷經營等形式,增加農村商業網點建設,采取送貨下鄉等方式擴大農村市場的銷售比重。三要發展倉儲流通業。借助發達的公路交通網絡,選擇交通便捷、人流、物流、信息流高度集中的優勢地段發展倉儲流通業,建設大型物流中心。
3、狠抓環境建設,為富民強村創造寬松的發展環境。
首先,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夯實發展基礎。圍繞“優化環境、提升功能、注重創新、突出特色”的要求,合理制定規劃,加大基礎設施投入,重點抓好村組道路建設、自來水入戶、人畜飲水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人居環境,營造招商引資的一流載體。
其次,積極改革行政審批制度,優化投資軟環境。要按照wto的要求,改革登記注冊辦法,降低市場門檻,簡化辦事手續,取消許可控制,改行政審批方式為市場監督方式。進一步加大清費治亂力度,規范行政事業性收費行為,建立監督舉報機制。
第三,強化金融服務,拓展融通發展資金渠道。要深化農村金融體系改革,加大對農村農戶和中小企業的貸款規模,提高授信額度,簡化手續,強化監測。引導和規范民間信用,降低融資成本和財務風險。
最后,職能部門要充分利用信息資源,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出謀劃策。經濟、農業、科技等部門要及時做好各類產品、市場等經濟信息的收集和發布,及時對各類產品進行收益、風險預測,向基層黨組織、農戶和中小企業提供信息和技術咨詢服務。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深化農村改革的一個重點,是鞏固和加強村級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措施,也是實現農村農業現代化的基本條件。為了促進村級集體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了解掌握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工作的現實狀況,以及在貫徹執行會計制度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一步抓好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會計工作。近日內蒙古額爾古納市農牧業經營管理站對我市的村財務會計工作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
總結。
匯報如下:
一、基本運行情況。
工作。實行黨政一把手負責制,分管領導親自抓,并將此項工作列入各級領導實績考核內容。村會計員(實為報賬員)實行按月辦公制度,每季度向群眾張榜公布一次財務收支情況。同時,鄉鎮辦事處與各村村委會明確各自的職責。市農牧業經營管理站年終審核,建立財務管理制度和民主理財制度,統一規范管理。經過幾年來的運行,收效很大。既加大了從源頭上治理腐敗的力度,消除了滋生腐敗的條件和土壤,又推動了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和財務監督向經?;?、制度化、規范化發展。
xx年財政部出臺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會計制度》已于xx年1月1日起正式執行。為了便于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會計人員理解執行,市農牧業經營管理站統一安排步署,于xx年底對新頒布的《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會計制度》進行了學習培訓。在全面貫徹執行《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會計制度》的基礎上,各鄉鎮辦事處統一了會計賬薄,統一了記賬憑證,統一了記賬方法,統一了會計檔案,規范了票據,規范了會計科目,會計管理職能真正延伸到村一級,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會計人員起到了一定的當家理財作用。與此同時,市農牧業經營管理站具體制定了財務管理制度、現金管理制度、村務公開制度,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制度、村干部任期和離任審計制度等等,起到了一定的約束機制作用。
二、調研中發現的問題。
(一)資產管理不規范。一是應收賬款增多導致資金沉淀,資產被個別村民無償占用導致集體利益受損。二是有的村民往來帳采取重復記息,導致不良債務增多,村級債務化解難。三是開支大手大腳。
(三)報銷審批不規范。一是審批不夠規范。二是賬款結報不及時。三是報銷憑證不夠規范。
(四)會計賬務處理不規范。一是會計賬薄、會計科目設置不規范;二是鄉鎮辦事處會計與村會計員自行記賬,對賬不及時,憑證傳遞方法不規范,會計檔案管理不善;三是有些村辦公條件差,實行村賬鄉管前的會計憑證自行保管,因保管不善難免遺失;有的會計人員調整后,移交檔案不全,甚至拒不移交賬冊憑證。
(五)財務公開不規范。一是鄉鎮辦事處代理記賬的審核問題。由于農經人。
員不熟悉村務,業務素質較弱,原則性和責任心不強等原因,存在著重記賬輕監管,只審憑證,不審開支合理、合法,使違反財務制度的票據憑證得以入賬。二是在公開的內容方面存在著欠細欠具體的問題,對于基本建設等重大支出項目沒有專項公開、公布,無關緊要的公開,實質性內容公開不細。
(六)村級會計人員的隊伍不穩定。由于《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規定,村委會成員每三年選舉一次,全體村民“海選”產生。每產生一屆村委會,就更換一屆會計人員,造成村級會計人員隊伍極不穩定,從而貫徹執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會計制度》阻力巨大。而且,會計人員沒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現象普遍存在。
(七)財務不公開,管理不民主。有的村財務有章不循,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村主要干部一人說了算,收入不進賬,支出無票據。有的村坐收坐支十分嚴重,村賬鄉管是個空架子。有的村新一屆領導不與上一屆領導辦理工作交接,舊的不交賬,新的不接受,合同協議都沒有,債權債務不清理。
三、問題形成的原因分析。
上述問題的存在,其形成原因,一是法制、政策宣傳不到位,村干部法制觀念不強。二是管理體制不順暢,管理機制不健全。三是法規制度不融合,執行過程阻力大。四是農村市場主體不完備,造成會計人員零核算。五是領導干部認識模糊,重視不夠。由于領導干部自我發展意識不強,仍然存在等、靠、要的習慣心里。
四、建議。
(一)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農村經濟載體,完善農村市場主體。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以家庭社會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經營制度”是黨在農村最基本的制度。20多年來農村改革發展的實踐證明,它符合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符合經濟發展的規律,符合我國農村的實際,應當長期堅持下去。統分結合的經營制度,“統”的一層主要是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實現,增強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實力,為生產農戶提供配套服務,逐步形成鏈條式發展模式,促使農民發揮特長,專業化經營。這樣一來,既可形成產業優勢,又可避免農戶在混合性經營中顧此失彼的弊端,還能夠提高市場經濟運作能力。會計核算有了對象,《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方可實施。
(二)建立村級財務會計服務中心,制定“五統一”管理機制。一是統一鄉鎮辦事處統管資金帳戶。全鄉鎮辦事處各村所有資金收入,存入財務會計服務中心帳戶,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各村只設一個支出帳戶,使用資金時向財務會計中心提出申請,由統管帳戶拔入支出帳戶。二是統一報帳日。每月30日為統一報帳日,村報帳員攜帶本期收款、付款發票、現金日記帳,收款憑證存根,現金結報單到財務會計中心報帳。三是統一實行收付款憑證領用登記制度。各村統一使用額爾古納市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收付款憑證。四是統一實行開支審批制度。五是統一財務公開。各村理財小組每季度監督財務收支、債權債務等情況并予以公布。同時,每年進行一次村級民主理財,直接接受村民的監督。
(三)建立和培養一支業務精、素質高、會管理、較穩定的村級會計人員隊伍。村級會計人員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工作的具體操作者,所以應當采用“專職選聘,培訓考核,持證上崗,雙重領導”的管理辦法,培養一支頂得住,站得穩、懂法規、履職能、業務精、品質好、會管理較穩定的村級會計人員隊伍。從而保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的順利貫徹執行。
(四)建立和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制定系列化村級內部控制制度。一是財務公開和村民查帳制度;二是財務開支審批制度;三是現金和銀行存款管理制度;四是“村賬鄉管”操作規程辦法。五是民主理財制度;六是財務審計制度;七是政務公開制度;八是鄉鎮經營管理職責;九是會計資料檔案管理制度;十是收益分配管理制度等等。
(五)建立和健全村級財務審計監督機制。建立和健全村級財務審計監督機制,是深化農村改革,加強宏觀調控,克服村集體財務混亂,根除前清后亂,嚴肅財經紀律,提高經濟效益,發展農村經濟的有效措施。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強化農村審計力度,才能有力地遏制農村經濟領域中的違法行為,才能維護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
人員的專業業務水平,經濟管理能力、政治思想素質、職業道德水準。
(七)積極開拓、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有效途徑。首先,牢固樹立政府和各部門的扶農思想,提高誠心服務意識。其次,加強村領導班子建設,加強對農村干部的培訓,努力建設一支政治素質好,政策水平高,工作能力強,具有奉獻精神,具有管理和發展集體經濟能力的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再次加大農村集體資產管理體制的實施力度,充分發揮現有的管理制度,管好、用好現有的村集體資產。最后,積極穩妥地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在現行體制下,資產的產權不明晰,導致監督約束機制不健全,集體資產權益往往被隨意侵犯,成為引發當前農村干群矛盾的一個焦點。因此,積極穩妥地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最終形成“產權明晰,三權分離,管理規范”的農村集體資產運營機制,已是當務之急。
(八)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堅持從實際出發,重農民意愿,護農民利益,增農民福祉,扎實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一方面,加大對農業、農村和農民的扶持。堅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級政府對農業和農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范圍,強化政府對農村的公共服務,建立以上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另一方面,加大固本力度,培育農業良性發展、農村自我造血、農民適應市場的自立機制、自主能力。這關鍵是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通過農民辛勤勞動和國家政策扶持,明顯改善廣大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和整體面貌。
總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一個特殊的組織。搞好農村財務會計工作,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而且是一個政治問題,關系到基層政權的鞏固和農村社會的穩定。因此,必須切實加強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會計工作的領導,促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認真貫徹落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會計制度》。為農村經濟環境的治理,基層組織的廉政建設,雙層經營管理體制的完善,農村經濟穩步快速、健康的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
幅18%,干部群眾精神面貌煥然一新。人還是這些人,土地還是那片土地,是什么原因造成山邑村的巨變呢?根據市委主要領導的要求,最近我和辦公室的同志三次到山邑,和村黨總支的同志、村民、山邑村康匯食品公司的經營人員進行座談,了解山邑村變化的原因。
一、村情。
山邑村位于姚關鎮西北,全村耕地面積2656畝,林地13100畝,全村有15個村民小組,農戶1204戶,總人口4093人。村民主要以農業生產、外出務工為主要收入,但隨著農業種植成本不斷增高、土地產值效益低,群眾增收致富難,扣除各種生產成本,每畝田純收入200多元。xx年,村集體收入僅3.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094元。面對村集體經濟薄弱,村民增收致富難等問題,xx年底山邑村黨總支緊緊抓住省委開展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創建這一機遇,在建設基層服務型黨組織過程中,結合山邑村實際,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特點,探索出流轉土地、混合入股、資產出租等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做法,得到省委組織部的認可,在xx年12月5日全省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現場推進會上被總結為“山邑模式”。
二、做法。
(一)流轉土地,實現土地規?;洜I。村黨總支在保障農民土地承包權長期穩定不變的前提下,為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新形勢,盤活現有的土地資源,用好農村改革政策,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規模經營。為打消群眾顧慮、解除群眾的后顧之憂,積極廣泛深入到群眾中宣傳相關政策和流轉土地的好處。目前全村實現土地流轉2160畝,土地流轉率達84.2%,其中,流轉村集體1006畝,流轉本村企業416畝,流轉烤煙生產專業合作社767畝,流轉大戶33畝,流轉其他生產組織130畝。通過土地流轉,土地向產業大戶、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集中,促進了農業的專業化、集約化和規?;洜I,提高了單位土地面積的產出和效益,同時也實現了農民得實惠、村集體增收的目標。
專業合作社。通過“黨總支+合作社+公司”的模式進行經營,合作社規?;N藕、養魚、養小龍蝦,把產品銷售給本村的康匯食品公司。二是項目資金入股。整合農業項目資金18萬元,以“股份合作經濟”的形式入股康匯食品公司,村集體每年固定分紅1.7萬元。三是資產出租。xx年,村集體出資28萬元修建20座烤爐房,以每座烤爐每年800的價格,出租給種煙大戶,每年收取租金1.6萬元。xx年,以上三項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14.3萬元,預計xx年村集體經濟收入有望突破30萬元。
(三)相互依托,與龍頭企業互促共贏。村黨總支探索“黨總支+合作社+公司”的方式,與村龍頭企業相互支撐、互惠共贏。村黨總支自營1006畝土地,成立施甸縣山邑濕地紅蓮藕種植專業合作社和施甸縣寶蓮農業綜合開發服務中心,規?;N藕、養魚、養小龍蝦,將產品賣給村龍頭企業——施甸縣康匯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實現雙方受益。村黨支部支持康匯公司發展并積極為企業服務,一是由村黨總支統一流轉土地,每年的土地租金群眾直接到村領取,不與企業產生業務往來,群眾認可村黨總支;二是村黨總支為企業的發展給予場地、人力、政策等的扶持,對群眾與企業的矛盾糾紛進行調解??祬R公司作為企業回報村黨組織,一是村黨總支在流轉土地上生產的荷葉、蓮子、小龍蝦、生態魚等農產品,企業統一收購,并借助企業的銷售渠道、電子商務平臺等銷往外地市場。xx年,康匯公司付給村黨總支收購小龍蝦、荷葉、蓮子款共50萬元;二是康匯公司優先考慮村內的剩余勞動力的就業難題,每年可解決60多人的就業問題。
(四)因地制宜,選準特色產業發展路子。山邑村總體地勢平坦、氣候環境良好、水利資源豐富,加之有天然的濕地,歷來有種植蓮藕,養殖生態魚、小龍蝦等水產品的傳統,但一直未形成規模。針對這一情況,村黨支部充分利用自然優勢,因地制宜,選準了“種紅蓮藕發展旅游業,養生態魚、生態小龍蝦實現創收,發展農家樂助群眾增收”集觀光、娛樂、休閑為一體的特色農業發展路子。夏天山邑千畝荷塘吸引了眾多大理、德宏、保山等地的游人到此賞荷觀光,打造了以“觀荷、垂釣、采蓮、餐飲”為主線的旅游觀光農業,帶動山邑經濟發展、群眾收入提高。
(五)按股分紅,確保村民、村集體、村干部利益。在“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下,合理設置紅蓮藕種植專業合作社經營管理項目的股權,每年的經營利潤堅持“?;净蒉r戶、梯次分成”的原則,按三次分紅進行分配。優先保障群眾利益,從收入中提出80.48萬元,保證農戶每年每畝800元的保底租金,確保流轉土地的農戶“旱澇保收”;余下收入的盈余部分,再提取20%作為公益基金;結余部分按村農戶38.63%、村集體37.37%、村干部24%的比例進行分紅。
(六)依法依規,強化資金運行管理監督。在發展集體經濟過程中,山邑村組建寶蓮農業開發服務中心,由村級經濟實體整合項目資金參股經營農民專業合作社,真正實現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依法依規選舉產生施甸縣濕地紅蓮藕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會、監事會,聘請出納和會計,經濟實體不直接參與和干預專業合作社的管理和經營,村黨總支在外部環境和組織勞務方面,為專業合作社提供服務,確保專業合作社健康發展和集體資產保值增值。運作過程中,鎮紀委加強指導監督,確?!肮煞莺献鹘洕北V翟鲋岛途S護群眾利益。
(七)利民惠民,用好用活村集體經濟。在發展過程中,村黨總支注重讓集體經濟發展成果惠及群眾,用好村集體經濟。制定困難老黨員關愛制度,每年給每位老黨員發放慰問金;把錢投入到美麗鄉村建設中,用于村基礎設施的建設,吸引項目資金注資。xx年,村集體出資3萬,村民自籌3萬元,實施村容村貌整治、美麗鄉村、一事一議項目,完善村內道路、路燈等基礎設施,有效改善群眾人居環境,為發展鄉村旅游、觀光農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成效。
(一)“股份合作經濟”激發了生機活力。采取村集體、群眾、村干部三方入股的方式,增加了村集體收入,群眾收入增加,又促使村干部把“股份合作經濟”真正作為自己的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三方共享成果、共擔風險、互相督促,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激發出來,干事力量凝聚在一起。
濟長遠發展。
(三)群眾增收有保障。土地流轉后群眾由1份收入變成了3份收入。一是土地租金收入,流轉的土地每畝800元/年——1000元/年,這是純收入。二是入股分紅,每畝每年分紅120元。三是勞務收入,通過土地流轉,最大程度地解放了勞動力,xx年,全村外出務工1800多人,占全村農村勞動力總數的60%,全年勞務經濟收入xx多萬元,對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的貢獻率達64%以上。年齡在50-60歲的村民不外出打工,可就近務工,在村內幫助企業、專業合作社從事烤煙生產、蓮藕種植、采摘荷葉和蓮子等工作,這也是1份可觀的收入。村民蘇梓白(64歲)說,全家6口人,4個勞動力全部圍著2畝田、4畝地轉,一年下來,沒有多少收入,生活很困難,如今,2畝田流轉出去,不付成本、不擔風險,穩穩收入1600元;老伴身體不好,在家料理家務,蘇梓柏本人半年為村里管理烤煙育苗小棚,每月收入1000元,半年6000元,另外半年每個街子天做點小生意(買賣生豬),除掉吃賬,半年還有3000多元純收入;女兒、女婿和大孫子(18歲)外出廣東務工,一年也有幾萬元的收入。蘇梓白心情很好,還是一名文藝愛好者,管理自然村的音響設備,每天晚上蘇梓柏把廣場舞辦到自家的小院上,和村民們一起盡情的歌舞。
(四)村級集體經濟壯大發展。通過盤活資源、資產、資金,因地制宜謀發展,使村集體經濟一年便由弱變強,還一步邁入年收入10萬元以上的行列,實現村級組織“有錢辦事”,更好地開展工作、服務群眾。
(五)基層黨建和經濟發展同頻共振。多種形式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為建設基層服務型黨組織找到了新的有力抓手,促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資產的保值增值、農村產業的轉型升級和農民群眾的增收致富,打通了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提高了村黨組織的威信,加強了基層黨建工作。
四、啟示。
(一)土地流轉是山邑村發展變化的根本。山邑村的經驗就是用活了土地流轉的政策,促進農村深化改革,通過土地流轉,解決了土地規?;洜I、專業化生產、企業化管理等問題,土地真正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最大“紅利”。
(二)集體經濟發展壯大使村黨總支氣粗了,服務群眾更有底氣。俗話說:“手。
里無米,叫雞雞不來”,過去村黨總支手里無錢,有些話不能說,有些事想做不能做,xx年村集體經濟壯大了,村黨總支一是出資3萬元(群眾籌3萬),用6萬元來實施村容村貌整治;二是組織96名黨員到善洲林場學習;三是對老黨員、困難黨員進行慰問,對去世的3名黨員家庭進行慰問?,F在的山邑村是黨總支為群眾著想,群眾擁護支持黨總支。
(三)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是群眾增收的重要支撐。山邑村有一個遠近聞名的康匯食品公司,xx年,該公司產值達2500萬元。該村還有紅蓮藕種植專業合作社、烤煙生產合作社等經濟組織。一是解決了專業化生產的問題;二是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組織化程序;三是解決了一家一戶闖市場,風險高的問題?,F在由龍頭企業、合作社闖市場,降低了市場風險,體現了規模效益。
【導語】調研報告的核心是實事求是地反映和分析客觀事實。以下是東星資源網整理的集體經濟調研報告,歡迎閱讀!
xx鎮地理位置優越,但由于全鎮大多處于山區、半山區地域,境內高山起伏,對xx的經濟發展造成了不利的影響。共有大小庫塘34座,蓄水337萬立方米,灌溉面積12311畝,促進了當地農業的發展?,F如今,xx鎮面臨著一個巨大的經濟轉型時期,由傳統農業模式轉變為新型農業模式是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對我們提出的要求和考驗,及時地掌握第一手的資料對于我們的工作開展有著不容忽視的意義。
一、我鎮傳統經濟的發展模式。
xx地處山區、半山區,受自然條件的制約,在種植農作物這方面,根據地區不同情況,本著“因地制宜”的原則,xx、大營、龍王塘、三印、大莊五個村,水利條件較好區域基本農田一般以青花、小夾豆、香瓜一類的經濟作物為主,山地則多種植玉米和小麥。新寨、干海、青菜、王平等水利條件比較差的區域旱季一般以蕎、小麥、包谷、洋芋等為主產。雨季一般種植香瓜、青花菜一類的經濟作物。經濟發展模式屬于傳統的農耕經濟,雖然勞作比較輕松,但農民手中可支配的經濟收入比較少,造成我鎮居民經濟水平比較低下,所以農村經濟的轉型成了我們目前比較重要的工作重心。
二、我鎮經濟轉型的有利條件。
(一)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
xx鎮地理位置非常優越,與玉溪的紅塔區、江川縣、晉寧縣縣城昆陽、晉城鎮、上蒜鎮接壤,距離縣城僅有35公里,各個地區的人民經常于xx鎮進行商品交易,從很大一部分促進了xx鎮經濟的發展,但是由于xx的經濟作物比較單一,這就使得在經濟發展上有著很大的局限性。
(二)便利的水資源條件。
xx鎮境內,山脈高聳,百谷川流,有著十分豐富的水資源,三印、大莊、龍王塘等地有著多處龍潭,給居民的生活帶來了十分便利的影響。除了這些自然的水資源,為了保證居民的生產和生活順利開展,xx鎮興修了很多水利設施:翠峰水庫、石門坎水庫等等,原先的大堡河河道狹窄,水流不暢遇到大雨就經常決堤成為水災,給周圍的幾千畝良田帶來了非常嚴重的經濟損失,為了改善這一情況,全鎮居民投工投力,對河道驚醒了改造,保證了河道兩岸田地的收成。在比較高的山地地區政府也出資幫助村民修建了水窖等儲水設備,總體說來,xx鎮的水源條件十分便利,有利于我們進行農村農業經濟的轉型。
(三)豐富的自然資源。
由于xx鎮地處山區,山上的植被非常茂盛,全鎮的森林覆蓋率達到了59。85%,山上各種山茅野菜品種繁多,也為干果、藥材、野生菌的生長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每年夏天雨季到來,各種野生菌漫山遍野,產量巨大每年的野生菌產量高達100多噸,但由于缺乏科學的經營管理模式,沒有形成統一規范的營銷氛圍及規模,因此野生菌的經濟效益不高,造成一定損失。
三、我鎮農村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
(一)農業基礎設施滯后,自然災害抵御率低。
xx鎮地理位置優越,位于三縣交界地,是比較重要的農產品集散中心,加之xx境內龍潭、水庫較多,有利于發展蔬菜、無公害水產品等具有鮮活特色的農業模式。但由于該地地處山區,海拔高差較大,呈現出各地氣候不一樣的特點,使得農產品無法大規模生產,無法形成一個比較規范的產業鏈。加之農田水利骨干工程大多達到了使用年限,老化失修嚴重,農田基礎設施滯后,導致農業發展的后勁不足。每年都有一部分農田因為水災等自然災害造成經濟損失。
(二)農業科技服務體系薄弱,農業科技支撐能力低。
由于我鎮處于礦山地區,所以很大精力上,我們比較注重于發展礦區經濟,這就使得在農業科技上投入不足,科技含量低,種植、管理、加工粗放,加之本鎮農戶思想較為保守,各種新品種的引進實驗、示范開展困難,這就造成了農業課題無法開展實施,農業生產力難以提高的局面。我鎮的農業產業化發展較為低下,主要以生產銷售原產品和粗加工為主,無形中損失了很大一部分經濟利益。
(三)農民的科學素質不高,制約農業發展。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人口占了很大一部分,xx鎮表現得更為突出,農業人口共有13509人,幾乎全鎮都是農業人口,農民是我鎮農業生產和經濟建設重要的載體,是我鎮重要的人力資源,農民科技文化的素質高低不僅影響到農民的生活、農業的發展水平,而且還關系到我們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據不完全統計,我鎮受過職業技術培訓的農民不足5%,受過技能培訓的僅僅1%,這就使得我鎮的農村生產力較為低下,具體表現為,農戶在進行經濟作物種植是沒有一個比較專業的知識體系支撐他的勞動,嚴重的影響了經濟收入和全鎮小康社會建設的進程。
四、未來經濟發展的努力方向。
(一)加大資金投入,建立農業產業化發展。
今年來,由于無污染、無公害、純天然綠色產業得到迅速發展,吸引了大批商貿客戶前來簽訂種、養殖合同。我鎮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已成為烤煙、洋芋、小莢豆等綠色經濟產品和藥材、野生菌類生長的良好環境。然而目前,我鎮農業還在以一個比較傳統的模式發展,大部分村民還在種植小麥、玉米等單一作物,種植其它綠色經濟作物的村民還比較少,加之供求信息不暢,蔬菜成熟后在集市進行交易,市場需求量較小,使得我鎮基本屬于本鎮居民自產自銷的一個模式。面對這樣一個情況,政府應該加大資金的投入,立足我鎮實際,烤煙、洋芋(馬鈴薯)、荷蘭豆(小莢豆)等綠色經濟產品和各種水果、干果、藥材、野生菌類等農業重點產業作發展規劃,以政府辦公室文件簽發,認真抓好貫徹落實。同時招商引資,在本地建立一些冷庫等蔬菜集散基地,打開蔬菜銷路,使得我鎮的蔬菜種植可以形成一個產業化的發展。蔬菜種植比起傳統經濟作物種植的優勢在于成熟期縮短,農產品價值擴大,這就有利于改善我們居民的生活質量,對促進小康社會建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建立健全科技服務體系,提高農民技能。
我鎮屬于農業大鎮,居民都靠種地為生,但由于大多數居民沒有受過專門的教育和學習,這就致使他們在農作物遭遇病害襲擊的時候束手無策或是胡亂用藥,造成了很大的經濟損失。面對這樣一種情況,我們應當邀請一些比較有資歷、有經驗的農業研究學者到我鎮開展一些專業技能的培訓,使得農民在農作物受到病蟲侵害的時候可以對癥下藥,不至于束手無策。深入實施“千萬農民素質提升工程”、農村勞動力培訓“陽光工程”,加強農業職業技能培訓、農業實用技術普及性培訓,提高農業經營主體經營能力。同時建議成立鄉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加掛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站,使我鎮在提高農民種植技能提高的同時,為我鎮發展高效標準農業保駕護航。
(三)加大科技投入,推動農業科學化發展。
我鎮農村農業的種植模式還在是傳統的農業模式:休耕、免耕、間作、套作、輪作,屬于精根細作的小農經濟,這樣的農業發展不利于產業化農業生產的形成,政府應當加大農業生產方面的科技投入,實現以糧食優質高產為前提,以綠色生態安全、集約化標準化組織化產業化程度高為主要標志,基礎設施、機械器材、服務體系、科學技術和農民素質支撐有力的農業現代化。從而實現農業與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相融合,與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是有機整體,不可分割,資源共享,互促共進,協調發展的新局面。
(四)加強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提高自然災害抵御率。
我鎮發展農業的水利條件十分便利,但是水利設施卻比較落后,一旦遇到洪澇天氣,田間的農作物就會遭遇自然天氣的破壞,因此,我們應該加強農村水利設施的建設,確保農民在進行農作物種植的時候不會受到自然氣候的影響。同時,我鎮大多數農田都進行露天種植,這樣一旦遇到霜雪天氣,農作物很有可能被損害,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面對這樣的情況,政府應當邀請一些鎮上有經驗的大棚種植戶,舉行一個培訓班,請他們向村民介紹大棚種植的有利方面,并傳授大棚種植的注意事項,提高村民的意識,有一部分人帶動,繼而實現全鎮人民的轉變。提高農作物的產量,促進本鎮經濟的快速發展。
(五)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市場競爭力的迫切需要,也是構建農業發展支點,推進我鎮農業向規?;l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應充分認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發展現代農業中的作用,切實加強組織領導,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加快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和發展。依托大力培育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強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指導和服務及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工作的支持等措施,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品牌嫁接、資本運作、產業延伸等方式進行聯合,著力培育一批產業關聯度大、帶動能力強的經營者開展完善生產設施,擴大產銷對接,提升生產經營、市場開拓和組織帶動能力,發展現代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流通業。引進專業種養大戶或專門生產經營管理人員,發展標準化、生態化、專業化生產。
我區現有行政村29個,農業人口38916人,蔬菜面積10800畝,糧食面積9500畝,水產養殖面積8800畝,果園2200畝,茶園3100畝,一、二、三產企業600多家。全區村級企業完成工業銷售7.4億元,同比增長28.9%;農民年人均純收入4260元,同比增長4.93%;村級經濟完成國內生產總值6.78億元,同比增長19%,占全區國內生產總值的36%,村級經濟作為我區五大經濟之一正呈現出蓬勃發展之勢。當前,我區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農業產業化步伐加快。重點加強了農業基地和龍頭企業的建設。蔣喬反季節蔬菜生產示范基地、嶂山水蜜桃生產示范基地等10個農業特色示范基地及五洲山茶場、蔬菜種子公司等3個龍頭企業已初具規模。大力發展訂單農業,積極主動與萬方超市、牛奶公司等單位合作,訂立購銷協議,通過“公司+農戶”經營模式,發展訂單農業。同時,大力培植各類專業協會,實施品牌戰略。先后組建了七里甸葡萄協會、蔣喬嶂山水蜜桃協會、金江水產協會、蔣喬蔬菜協會和官塘園藝協會等5個專業協會,已注冊“萬祥”、“潤星”、“潤綠”等9個農業品種商標,其中“五洲”、“彭公”牌茶葉,“潤農”牌番茄已通過省無公害農產品質量認定,“驚春靈芽”和“五峰迎春”先后獲省級、名茶評比一等獎。特色水產養殖進一步發展,異育銀鯽、青蝦、鱖魚、南方大口鯰等名優產品的養殖比例不斷擴大。
二是發展領域向縱深方向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已不再是過去單一的農業經濟,二是廣泛涉足一、二、三產,向各種領域縱深發展。一產方面,以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契機,大力發展高產高效農業,發展農產品深加工企業,建設農業科技示范園,發展觀光農業和特色農業。目前已建成8個區級科技示范園,50戶科技示范戶,發展了應時鮮果、茶葉、蔬菜種子等6個產業化項目。二產方面,重點發展機械、建材、服裝、工藝品和電子等產業,生產的數控機床、鍛壓機床、磁性材料、通訊器材、電碳制品、環保設備等產品已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和較高的經濟效益。三產方面,在進一步鞏固零售商業、小商品、餐飲、修理等服務行業的基礎上,向交易市場、房地產開發、家具裝飾等行業延伸,并使其成為村級經濟三產收入的主要來源。
三是私營個體經濟迅猛發展。近年來,我區相繼出臺了多種鼓勵私個經濟發展的政策和措施,加大對私個經濟的扶持力度,私營個體經濟的競爭優勢日漸顯露,成為我區村級集體經濟的重要補充。各鎮、村充分利用政策優勢和地域優勢,抓住農村集體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的有利時機,培植了東亞碳素廠、江東鑄造廠、光華鍋爐廠、新光明大酒店等一批規模私個企業。這些企業充分發揮機制靈活的優勢,嚴格管理,注重創新,重視人才,企業的發展速度和效益穩步提高。目前我區現有村級私營企業450多家,占全區私營企業總數的72%;個體工商戶2900多家,占全區個體工商戶的49%。
二、我區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幾年來,我區農村各級黨組織緊緊圍繞“跨越發展,富民強區”的總目標,認真貫徹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大力實施“富民強村”戰略,不斷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和干部隊伍建設,有力地促進了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加快了農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1、扎實開展“五好村”、“五好示范村”創建活動,推動村級集體經濟快速發展。在鞏固前幾年創建成果的基礎上,區委組織部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下發了新一輪《“五好村”、“五好示范村”評比考核細則》,提高創建標準,加大創建力度,進一步提升村級黨組織建設的整體水平,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力。重點從選準配強村干部隊伍入手,不斷改善和優化村級領導班子結構,提高村級領導班子抓經濟工作的能力。采取鎮機關下派、企事業單位交流、鄰村調配等形式,多渠道選配村干部,重點抓好“領頭雁”隊伍建設,建立了一支富有朝氣和活力、奮發有為、開拓進取、群眾基礎較好的村黨支部書記隊伍,全部達到高中以上文化程度,45歲以下的占77%,大專以上文化的達70%。全區建立了一支常數為150人的村級后備干部隊伍,村干部管理更加規范。近兩年來,全區先后涌現出黎明村、韋崗村、四圩村等5個年純收入超80萬元的“五好示范村”和10個年純收入超30萬元的“五好村”。
2、大力整頓扶持經濟薄弱村,不斷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力。98年以來,我區對經濟薄弱村采取“一定三幫”的措施,由一名區領導親自掛帥,一名部門領導定點負責,帶領3個部門與幫扶村“結對”掛鉤,努力做到不脫貧不脫鉤。一是強素質,優化班子結構。幾年來,共調整了5個經濟薄弱村的領導班子,使一批有脫貧致富信心,有開拓進取精神,奉獻意識強,懂經營、善管理的中青年骨干,走上了村領導崗位。每年在區委黨?;驘o錫“全國鄉鎮企業家培訓中心”進行為期7-10天的學習,提高了他們的整體素質,使村級集體經濟煥發出新的活力。二是尋項目,培植經濟增長點。區定點領導和區級機關部門負責人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先后召開了蔣喬鎮馬山村等12個現場辦公會,開展了“尋項目、籌資金”活動,幫助他們理清發展思路,投入資金30多萬元,解決問題120多個,先后培植了蔣喬鎮嶂山村白花桃園、官塘橋鎮秀山村高標準茶園等農業發展項目;幫助官塘橋鎮平山村、開發區蔣家門村興建門面房40間;盤活了蔣喬鎮馬山村的磚瓦廠等閑置資產,為經濟薄弱村的早日脫貧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全區6個經濟薄弱村已徹底脫貧。
3、積極推進“科技致富示范園”建設,發揮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以提高村黨支部領導經濟工作的能力為重點,將培植符合產業化要求、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科技致富示范園”作為村級經濟新的增長點,按照“多形式組建、分渠道籌資、靈活性經營、特色化發展”的思路,通過“送出去”(組織40多名農技人員、黨員干部種植、養殖大戶,到揚州大學農學院培訓)和“請進來”(邀請專家教授現場授課)、召開農業“科技致富示范園”建設推進會和現場觀摩交流會,大力推進“科技致富示范園”建設。全區80%的農業村建立了村級“科技致富示范園”,6個達到區級以上“科技致富示范園”的標準,150多名黨員干部成為帶領群眾致富的“領頭雁”,已有1000多戶農民被引上了致富之路。
4、大力清理村級債權,化解村級債務,為村級集體經濟減負。一是集中力量清收債權。全面清理村集體經濟組織代墊代繳應由農民承擔的各類稅費及個人借用村集體經濟組織資金等所形成的債權,采取逐戶核實、與農戶落實償還協議和簽訂還款計劃的方式,予以催繳和清收;嚴格按照企業改制協議,加大企業改制回收資金的力度,加大企業各項上繳資金和借款以及其它承包關系所形成的承包上繳款的清收力度。二是籌集資金化解債務。把償還村民小組和群眾的征用土地補償款及欠村組干部的報酬作為化解重點,對數額較大,一時難以全部兌現的,及時制定還款計劃。在償還債務上堅持先償還農戶債務,再償還其它債務;先償還群眾債務,再償還干部債務;先償還個人債務,再償還集體債務;先償還村內債務,再償還村外債務。截止底,全區村級債權總額771.38萬元,化債率達81.80%,債務總額1260.53萬元,化債率達73.64%。
三、當前制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
近幾年來,我區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雖然比較快速,但是也受到一些主客觀因素的制約,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一是政策扶持不到位。由于受體制所限,我區在土地、規劃等方面沒有審批權限,一些村雖然地處城郊交通干道邊緣,具有發展工業經濟的獨特優勢,但發展工業項目卻十分困難,許多投資者在了解土地價格后紛紛打起“退堂鼓”。二是一些村債務較重,發展資金比較匱乏。由于興辦集體企業、興辦公益事業、拖欠干部報酬等歷史原因,我區一些村負債情況還比較嚴重,加之銀行信貸制度改革后對企業信用顧慮多,存在惜貸現象,貸款手續繁多,審查苛刻,導致一些農村中小企業貸款積極性下降。目前我區村級企業發展籌集的資金60%以上靠自我積累,30%的資金通過其他渠道籌集,銀行貸款不到10%。過多的非正規渠道融資不僅增加了融資成本,而且也增加了融資風險和社會不安定因素。三是高素質人才相對缺乏。由于用人機制不健全和經濟條件等原因,造成我區村級經濟發展人才儲備不足,尤其是農村專業經紀人、企業專業技術人才和懂市場、會經營、素質高的管理型人才比較缺乏。四是少數村級黨組織自身建設比較薄弱。主要是黨組織凝聚力、戰斗力不強,村干部年齡結構老化,整體素質偏低,思想觀念陳舊,開拓創新能力不強,缺乏領導經濟工作的能力和兩手抓的自覺性,造成村級三個文明建設發展遲緩。
四、對進一步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幾點建議。
針對我區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中存在的諸多制約因素和實際問題,我們建議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因地制宜,對癥下藥,切實加快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步伐。
1、優化配置,實施人才強村戰略,鍛造一批領航起飛的“領頭雁”。加快農村經濟的發展,人才是關鍵,干部人才尤為重要。我們必須緊緊抓住培養、選拔和使用人才三個環節,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質的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的干部人才隊伍。
首先,始終堅持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農村黨員干部,凝心聚力謀發展、奔小康。通過深入開展“星期六讀書日”、“讀書與實踐”活動,深入學習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更新思想觀念、拓寬發展思路。采取集中學習與個人自學相結合、專題輔導與交流研討相結合等形式,加強調查研究,圍繞村級經濟發展的新途徑、新舉措確定主題進行交流研討;圍繞村級經濟發展的重點、熱點問題舉行高層次的專家講座,不斷適應新形勢、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提高運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一步增強加快發展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其次,拓展村干部培訓渠道和內容,提升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積極實施村干部素質教育“雙百”工程,采取學歷進修、實用技術培訓、定期輪訓等措施,通過與上海大學、揚州大學、無錫全國鄉鎮企業家培訓中心以及周邊高校聯合辦學,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急需的知識為重點,更新知識結構,使村干部100%達到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掌握1-2門實用技術,村黨支部書記100%達到大專以上文化程度,不斷提升引領農村經濟沖刺起飛的本領。
最后,全面推行村干部公職化管理,選賢任能,吸引和留住高素質人才。由鎮勞動服務站和村干部簽訂勞動合同,推行公職化管理,實行定期考核和崗位績效工資,并辦理各種社會保險,增強村干部崗位對人才的吸引力,充分調動村干部的工作積極性。按照“年齡調輕、結構調優、知識調高”的要求,選拔懂經濟、會管理的復合型人才進入村級班子。采取公開招聘、異村交流、村企互兼、下派任職等形式,拓寬選人用人渠道。
2、依托城市,充分利用自身優勢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促進收支平衡。
首先,以城鄉一體化進程為契機,積極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借鎮江大力改造公共基礎設施、擴大城市版圖、促進城鄉一體化的機會,充分利用身處城郊結合部的優勢,推動農業技術改造、產品升級。以創建“五好村”、“五好示范村”為載體,積極啟動農村黨組織建設“1011”工程。通過2-3年的努力,在全區培植10個稅收在200萬元以上、經濟純收入在60萬元以上的“五好示范村”,消滅經濟純收入在15萬元以下的經濟薄弱村,培養100名率先致富的黨員干部帶頭人,帶動1000個農村家庭建成小康示范戶。一要推進農業產業化。圍繞發展新型城郊農業、外向型農業和生態農業的要求,著重發展優質應時鮮果產業、無公害蔬菜產業、特色水產業、優質畜禽產業、優質茶葉產業和蔬菜種子產業。二要推進農業科技化。繼續實施好三項更新工程,加快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加快科技致富示范園建設,抓好“十園百戶萬畝”工程。三要推進農業標準化。加快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建設和農產品質檢體系建設,做到“五個統一”,即統一環境質量、統一關鍵技術、統一操作規程、統一檢測標準和統一產品標示。四要推進農業市場化。大力推進農業信息化,加強市場信息搜集利用,大力培養農民經紀人,積極發展專業農村合作經濟組織,鼓勵基層農技服務組織組辦、領辦、合辦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充當經紀人。五是加強行業協會的建設。以骨干企業或營銷大戶為主成立行業協會,健全職能。通過行業協會,制定本地區農產品的規格和標準,協調產量安排,避免惡性競爭,擴大訂單農業的覆蓋面,提高履約率,穩定農產品購銷渠道。對外宣傳產品,引導農產品批發市場、超市和生產基地建立緊密合作關系,促進產銷銜接。預測市場需求和價格變動,降低農業經營風險,保護協會成員的利益。
其次,以企業改制為基礎,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加快發展私營個體經濟。一要抓住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積極吸納民資和外資,充分利用他們的資金、技術和管理優勢,做大做強,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二要大力發展農村私營個體企業,將小、微、虧集體企業以多種形式出售轉讓給個人經營,集體企業閑置的廠房、生產設備等可以出售或租賃給私營個體企業,盤活存量資產。三要走以農興工的路子,結合農業產業化,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業和流通業。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到工業部門。
最后,培育生產要素市場,促進農產品流通,快速發展城市近郊農村服務業。一要加快專業特色市場的培育和建設,鞏固和擴大市場規模,進一步增強輻射帶動功能。二要積極開拓農村商品零售市場和生產資料銷售市場,采取聯購分銷、聯銷經營等形式,增加農村商業網點建設,采取送貨下鄉等方式擴大農村市場的銷售比重。三要發展倉儲流通業。借助發達的公路交通網絡,選擇交通便捷、人流、物流、信息流高度集中的優勢地段發展倉儲流通業,建設大型物流中心。
3、狠抓環境建設,為富民強村創造寬松的發展環境。
首先,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夯實發展基礎。圍繞“優化環境、提升功能、注重創新、突出特色”的要求,合理制定規劃,加大基礎設施投入,重點抓好村組道路建設、自來水入戶、人畜飲水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人居環境,營造招商引資的一流載體。
其次,積極改革行政審批制度,優化投資軟環境。要按照wto的要求,改革登記注冊辦法,降低市場門檻,簡化辦事手續,取消許可控制,改行政審批方式為市場監督方式。進一步加大清費治亂力度,規范行政事業性收費行為,建立監督舉報機制。
再次,強化金融服務,拓展融通發展資金渠道。要深化農村金融體系改革,加大對農村農戶和中小企業的貸款規模,提高授信額度,簡化手續,強化監測。引導和規范民間信用,降低融資成本和財務風險。
最后,職能部門要充分利用信息資源,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出謀劃策。經濟、農業、科技等部門要及時做好各類產品、市場等經濟信息的收集和發布,及時對各類產品進行收益、風險預測,向基層黨組織、農戶和中小企業提供信息和技術咨詢服務。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深化農村改革的一個重點,是鞏固和加強村級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措施,也是實現農村農業現代化的基本條件。為了促進村級集體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了解掌握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工作的現實狀況,以及在貫徹執行會計制度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一步抓好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會計工作。近日內蒙古額爾古納市農牧業經營管理站對我市的村財務會計工作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總結匯報如下:
一、基本運行情況。
額爾古納市轄行政村4個,從xx年開始實行了“村財民理鄉代管”為內容的村財務管理機制,并且制定了配套的具體管理辦法。各鄉鎮辦事處經管站的負責人,基本上是鄉鎮辦事處的會計人員,負責“村賬鄉管”的日常工作和會計核算工作。實行黨政一把手負責制,分管領導親自抓,并將此項工作列入各級領導實績考核內容。村會計員(實為報賬員)實行按月辦公制度,每季度向群眾張榜公布一次財務收支情況。同時,鄉鎮辦事處與各村村委會明確各自的職責。市農牧業經營管理站年終審核,建立財務管理制度和民主理財制度,統一規范管理。經過幾年來的運行,收效很大。既加大了從源頭上治理腐敗的力度,消除了滋生腐敗的條件和土壤,又推動了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和財務監督向經?;?、制度化、規范化發展。
xx年財政部出臺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會計制度》已于xx年1月1日起正式執行。為了便于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會計人員理解執行,市農牧業經營管理站統一安排步署,于xx年底對新頒布的《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會計制度》進行了學習培訓。在全面貫徹執行《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會計制度》的基礎上,各鄉鎮辦事處統一了會計賬薄,統一了記賬憑證,統一了記賬方法,統一了會計檔案,規范了票據,規范了會計科目,會計管理職能真正延伸到村一級,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會計人員起到了一定的當家理財作用。與此同時,市農牧業經營管理站具體制定了財務管理制度、現金管理制度、村務公開制度,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制度、村干部任期和離任審計制度等等,起到了一定的約束機制作用。
二、調研中發現的問題。
(一)資產管理不規范。一是應收賬款增多導致資金沉淀,資產被個別村民無償占用導致集體利益受損。二是有的村民往來帳采取重復記息,導致不良債務增多,村級債務化解難。三是開支大手大腳。
(三)報銷審批不規范。一是審批不夠規范。二是賬款結報不及時。三是報銷憑證不夠規范。
(四)會計賬務處理不規范。一是會計賬薄、會計科目設置不規范;二是鄉鎮辦事處會計與村會計員自行記賬,對賬不及時,憑證傳遞方法不規范,會計檔案管理不善;三是有些村辦公條件差,實行村賬鄉管前的會計憑證自行保管,因保管不善難免遺失;有的會計人員調整后,移交檔案不全,甚至拒不移交賬冊憑證。
(五)財務公開不規范。一是鄉鎮辦事處代理記賬的審核問題。由于農經人員不熟悉村務,業務素質較弱,原則性和責任心不強等原因,存在著重記賬輕監管,只審憑證,不審開支合理、合法,使違反財務制度的票據憑證得以入賬。二是在公開的內容方面存在著欠細欠具體的問題,對于基本建設等重大支出項目沒有專項公開、公布,無關緊要的公開,實質性內容公開不細。
(六)村級會計人員的隊伍不穩定。由于《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規定,村委會成員每三年選舉一次,全體村民“海選”產生。每產生一屆村委會,就更換一屆會計人員,造成村級會計人員隊伍極不穩定,從而貫徹執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會計制度》阻力巨大。而且,會計人員沒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現象普遍存在。
(七)財務不公開,管理不民主。有的村財務有章不循,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村主要干部一人說了算,收入不進賬,支出無票據。有的村坐收坐支十分嚴重,村賬鄉管是個空架子。有的村新一屆領導不與上一屆領導辦理工作交接,舊的不交賬,新的不接受,合同協議都沒有,債權債務不清理。
三、問題形成的原因分析。
上述問題的存在,其形成原因,一是法制、政策宣傳不到位,村干部法制觀念不強。二是管理體制不順暢,管理機制不健全。三是法規制度不融合,執行過程阻力大。四是農村市場主體不完備,造成會計人員零核算。五是領導干部認識模糊,重視不夠。由于領導干部自我發展意識不強,仍然存在等、靠、要的習慣心里。
四、建議。
(一)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農村經濟載體,完善農村市場主體。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以家庭社會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經營制度”是黨在農村最基本的制度。20多年來農村改革發展的實踐證明,它符合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符合經濟發展的規律,符合我國農村的實際,應當長期堅持下去。統分結合的經營制度,“統”的一層主要是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實現,增強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實力,為生產農戶提供配套服務,逐步形成鏈條式發展模式,促使農民發揮特長,專業化經營。這樣一來,既可形成產業優勢,又可避免農戶在混合性經營中顧此失彼的弊端,還能夠提高市場經濟運作能力。會計核算有了對象,《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方可實施。
(二)建立村級財務會計服務中心,制定“五統一”管理機制。一是統一鄉鎮辦事處統管資金帳戶。全鄉鎮辦事處各村所有資金收入,存入財務會計服務中心帳戶,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各村只設一個支出帳戶,使用資金時向財務會計中心提出申請,由統管帳戶拔入支出帳戶。二是統一報帳日。每月30日為統一報帳日,村報帳員攜帶本期收款、付款發票、現金日記帳,收款憑證存根,現金結報單到財務會計中心報帳。三是統一實行收付款憑證領用登記制度。各村統一使用額爾古納市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收付款憑證。四是統一實行開支審批制度。五是統一財務公開。各村理財小組每季度監督財務收支、債權債務等情況并予以公布。同時,每年進行一次村級民主理財,直接接受村民的監督。
(三)建立和培養一支業務精、素質高、會管理、較穩定的村級會計人員隊伍。村級會計人員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工作的具體操作者,所以應當采用“專職選聘,培訓考核,持證上崗,雙重領導”的管理辦法,培養一支頂得住,站得穩、懂法規、履職能、業務精、品質好、會管理較穩定的村級會計人員隊伍。從而保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的順利貫徹執行。
(四)建立和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制定系列化村級內部控制制度。一是財務公開和村民查帳制度;二是財務開支審批制度;三是現金和銀行存款管理制度;四是“村賬鄉管”操作規程辦法。五是民主理財制度;六是財務審計制度;七是政務公開制度;八是鄉鎮經營管理職責;九是會計資料檔案管理制度;十是收益分配管理制度等等。
(五)建立和健全村級財務審計監督機制。建立和健全村級財務審計監督機制,是深化農村改革,加強宏觀調控,克服村集體財務混亂,根除前清后亂,嚴肅財經紀律,提高經濟效益,發展農村經濟的有效措施。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強化農村審計力度,才能有力地遏制農村經濟領域中的違法行為,才能維護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
(六)腳踏實地的落實村級會計人員的培訓工作。每年都要定期、不定期地對村級會計人員進行業務培訓或輪訓,采取崗前培訓,在崗培訓,專題培訓,長短期培訓,案例分析等多種形式,結合農村的工作實際通俗化授課,以提高會計人員的專業業務水平,經濟管理能力、政治思想素質、職業道德水準。
(七)積極開拓、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有效途徑。首先,牢固樹立政府和各部門的扶農思想,提高誠心服務意識。其次,加強村領導班子建設,加強對農村干部的培訓,努力建設一支政治素質好,政策水平高,工作能力強,具有奉獻精神,具有管理和發展集體經濟能力的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再次加大農村集體資產管理體制的實施力度,充分發揮現有的管理制度,管好、用好現有的村集體資產。最后,積極穩妥地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在現行體制下,資產的產權不明晰,導致監督約束機制不健全,集體資產權益往往被隨意侵犯,成為引發當前農村干群矛盾的一個焦點。因此,積極穩妥地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最終形成“產權明晰,三權分離,管理規范”的農村集體資產運營機制,已是當務之急。
(八)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堅持從實際出發,重農民意愿,護農民利益,增農民福祉,扎實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一方面,加大對農業、農村和農民的扶持。堅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級政府對農業和農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范圍,強化政府對農村的公共服務,建立以上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另一方面,加大固本力度,培育農業良性發展、農村自我造血、農民適應市場的自立機制、自主能力。這關鍵是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通過農民辛勤勞動和國家政策扶持,明顯改善廣大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和整體面貌。
總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一個特殊的組織。搞好農村財務會計工作,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而且是一個政治問題,關系到基層政權的鞏固和農村社會的穩定。因此,必須切實加強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會計工作的領導,促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認真貫徹落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會計制度》。為農村經濟環境的治理,基層組織的廉政建設,雙層經營管理體制的完善,農村經濟穩步快速、健康的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
xx鎮地理位置優越,但由于全鎮大多處于山區、半山區地域,境內高山起伏,對xx的經濟發展造成了不利的影響。共有大小庫塘34座,蓄水337萬立方米,灌溉面積12311畝,促進了當地農業的發展?,F如今,xx鎮面臨著一個巨大的經濟轉型時期,由傳統農業模式轉變為新型農業模式是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對我們提出的要求和考驗,及時地掌握第一手的資料對于我們的工作開展有著不容忽視的意義。
一、我鎮傳統經濟的發展模式。
xx地處山區、半山區,受自然條件的制約,在種植農作物這方面,根據地區不同情況,本著“因地制宜”的原則,xx、大營、龍王塘、三印、大莊五個村,水利條件較好區域基本農田一般以青花、小夾豆、香瓜一類的經濟作物為主,山地則多種植玉米和小麥。新寨、干海、青菜、王平等水利條件比較差的區域旱季一般以蕎、小麥、包谷、洋芋等為主產。雨季一般種植香瓜、青花菜一類的經濟作物。經濟發展模式屬于傳統的農耕經濟,雖然勞作比較輕松,但農民手中可支配的經濟收入比較少,造成我鎮居民經濟水平比較低下,所以農村經濟的轉型成了我們目前比較重要的工作重心。
二、我鎮經濟轉型的有利條件。
(一)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
xx鎮地理位置非常優越,與玉溪的紅塔區、江川縣、晉寧縣縣城昆陽、晉城鎮、上蒜鎮接壤,距離縣城僅有35公里,各個地區的人民經常于xx鎮進行商品交易,從很大一部分促進了xx鎮經濟的發展,但是由于xx的經濟作物比較單一,這就使得在經濟發展上有著很大的局限性。
(二)便利的水資源條件。
水資源,為了保證居民的生產和生活順利開展,xx鎮興修了很多水利設施:翠峰水庫、石門坎水庫等等,原先的大堡河河道狹窄,水流不暢遇到大雨就經常決堤成為水災,給周圍的幾千畝良田帶來了非常嚴重的經濟損失,為了改善這一情況,全鎮居民投工投力,對河道驚醒了改造,保證了河道兩岸田地的收成。在比較高的山地地區政府也出資幫助村民修建了水窖等儲水設備,總體說來,xx鎮的水源條件十分便利,有利于我們進行農村農業經濟的轉型。
(三)豐富的自然資源。
由于xx鎮地處山區,山上的植被非常茂盛,全鎮的森林覆蓋率達到了59.85%,山上各種山茅野菜品種繁多,也為干果、藥材、野生菌的生長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每年夏天雨季到來,各種野生菌漫山遍野,產量巨大每年的野生菌產量高達100多噸,但由于缺乏科學的經營管理模式,沒有形成統一規范的營銷氛圍及規模,因此野生菌的經濟效益不高,造成一定損失。
三、我鎮農村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
(一)農業基礎設施滯后,自然災害抵御率低。
xx鎮地理位置優越,位于三縣交界地,是比較重要的農產品集散中心,加之xx境內龍潭、水庫較多,有利于發展蔬菜、無公害水產品等具有鮮活特色的農業模式。但由于該地地處山區,海拔高差較大,呈現出各地氣候不一樣的特點,使得農產品無法大規模生產,無法形成一個比較規范的產業鏈。加之農田水利骨干工程大多達到了使用年限,老化失修嚴重,農田基礎設施滯后,導致農業發展的后勁不足。每年都有一部分農田因為水災等自然災害造成經濟損失。
(二)農業科技服務體系薄弱,農業科技支撐能力低。
由于我鎮處于礦山地區,所以很大精力上,我們比較注重于發展礦區經濟,這就使得在農業科技上投入不足,科技含量低,種植、管理、加工粗放,加之本鎮農戶思想較為保守,各種新品種的引進實驗、示范開展困難,這就造成了農業課題無法開展實施,農業生產力難以提高的局面。我鎮的農業產業化發展較為低下,主要以生產銷售原產品和粗加工為主,無形中損失了很大一部分經濟利益。
(三)農民的科學素質不高,制約農業發展。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人口占了很大一部分,xx鎮表現得更為突出,農。
業人口共有13509人,幾乎全鎮都是農業人口,農民是我鎮農業生產和經濟建設重要的載體,是我鎮重要的人力資源,農民科技文化的素質高低不僅影響到農民的生活、農業的發展水平,而且還關系到我們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據不完全統計,我鎮受過職業技術培訓的農民不足5%,受過技能培訓的僅僅1%,這就使得我鎮的農村生產力較為低下,具體表現為,農戶在進行經濟作物種植是沒有一個比較專業的知識體系支撐他的勞動,嚴重的影響了經濟收入和全鎮小康社會建設的進程。
四、未來經濟發展的努力方向。
(一)加大資金投入,建立農業產業化發展。
今年來,由于無污染、無公害、純天然綠色產業得到迅速發展,吸引了大批商貿客戶前來簽訂種、養殖合同。我鎮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已成為烤煙、洋芋、小莢豆等綠色經濟產品和藥材、野生菌類生長的良好環境。然而目前,我鎮農業還在以一個比較傳統的模式發展,大部分村民還在種植小麥、玉米等單一作物,種植其它綠色經濟作物的村民還比較少,加之供求信息不暢,蔬菜成熟后在集市進行交易,市場需求量較小,使得我鎮基本屬于本鎮居民自產自銷的一個模式。面對這樣一個情況,政府應該加大資金的投入,立足我鎮實際,烤煙、洋芋(馬鈴薯)、荷蘭豆(小莢豆)等綠色經濟產品和各種水果、干果、藥材、野生菌類等農業重點產業作發展規劃,以政府辦公室文件簽發,認真抓好貫徹落實。同時招商引資,在本地建立一些冷庫等蔬菜集散基地,打開蔬菜銷路,使得我鎮的蔬菜種植可以形成一個產業化的發展。蔬菜種植比起傳統經濟作物種植的優勢在于成熟期縮短,農產品價值擴大,這就有利于改善我們居民的生活質量,對促進小康社會建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建立健全科技服務體系,提高農民技能。
(三)加大科技投入,推動農業科學化發展。
從而實現農業與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相融合,與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是有機整體,不可分割,資源共享,互促共進,協調發展的新局面。
(四)加強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提高自然災害抵御率。
我鎮發展農業的水利條件十分便利,但是水利設施卻比較落后,一旦遇到洪澇天氣,田間的農作物就會遭遇自然天氣的破壞,因此,我們應該加強農村水利設施的建設,確保農民在進行農作物種植的時候不會受到自然氣候的影響。同時,我鎮大多數農田都進行露天種植,這樣一旦遇到霜雪天氣,農作物很有可能被損害,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面對這樣的情況,政府應當邀請一些鎮上有經驗的大棚種植戶,舉行一個培訓班,請他們向村民介紹大棚種植的有利方面,并傳授大棚種植的注意事項,提高村民的意識,有一部分人帶動,繼而實現全鎮人民的轉變。提高農作物的產量,促進本鎮經濟的快速發展。
(五)、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本運作、產業延伸等方式進行聯合,著力培育一批產業關聯度大、帶動能力強的經營者開展完善生產設施,擴大產銷對接,提升生產經營、市場開拓和組織帶動能力,發展現代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流通業。引進專業種養大戶或專門生產經營管理人員,發展標準化、生態化、專業化生產。
農民年人均純收入4260元,同比增長4.93%;
村級經濟完成國內生產總值6.78億元,同比增長19%,占全區國內生產總值的36%,村級經濟作為我區五大經濟之一正呈現出蓬勃發展之勢。當前,我區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農業產業化步伐加快。重點加強了農業基地和龍頭企業的建設。蔣喬反季節蔬菜生產示范基地、嶂山水蜜桃生產示范基地等10個農業特色示范基地及五洲山茶場、蔬菜種子公司等3個龍頭企業已初具規模。大力發展訂單農業,積極主動與萬方超市、牛奶公司等單位合作,訂立購銷協議,通過“公司+農戶”經營模式,發展訂單農業。同時,大力培植各類專業協會,實施品牌戰略。先后組建了七里甸葡萄協會、蔣喬嶂山水蜜桃協會、金江水產協會、蔣喬蔬菜協會和官塘園藝協會等5個專業協會,已注冊“萬祥”、“潤星”、“潤綠”等9個農業品種商標,其中“五洲”、“彭公”牌茶葉,“潤農”牌番茄已通過省無公害農產品質量認定,“驚春靈芽”和“五峰迎春”先后獲省級、國家級名茶評比一等獎。特色水產養殖進一步發展,異育銀鯽、青蝦、鱖魚、南方大口鯰等名優產品的養殖比例不斷擴大。
材料、通訊器材、電碳制品、環保設備等產品已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和較高的經濟效益。三產方面,在進一步鞏固零售商業、小商品、餐飲、修理等服務行業的基礎上,向交易市場、房地產開發、家具裝飾等行業延伸,并使其成為村級經濟三產收入的主要來源。
個體工商戶2900多家,占全區個體工商戶的49%。
二、我區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幾年來,我區農村各級黨組織緊緊圍繞“跨越發展,富民強區”的總目標,認真貫徹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大力實施“富民強村”戰略,不斷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和干部隊伍建設,有力地促進了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加快了農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入超30萬元的“五好村”。
幫助官塘橋鎮平山村、開發區蔣家門村興建門面房40間;
盤活了蔣喬鎮馬山村的磚瓦廠等閑置資產,為經濟薄弱村的早日脫貧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全區6個經濟薄弱村已徹底脫貧。
3、積極推進“科技致富示范園”建設,發揮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以提高村黨支部領導經濟工作的能力為重點,將培植符合產業化要求、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科技致富示范園”作為村級經濟新的增長點,按照“多形式組建、分渠道籌資、靈活性經營、特色化發展”的思路,通過“送出去”(組織40多名農技人員、黨員干部種植、養殖大戶,到揚州大學農學院培訓)和“請進來”(邀請專家教授現場授課)、召開農業“科技致富示范園”建設推進會和現場觀摩交流會,大力推進“科技致富示范園”建設。全區80%的農業村建立了村級“科技致富示范園”,6個達到區級以上“科技致富示范園”的標準,150多名黨員干部成為帶領群眾致富的“領頭雁”,已有1000多戶農民被引上了致富之路。
先償還群眾債務,再償還干部債務;
先償還個人債務,再償還集體債務;
先償還村內債務,再償還村外債務。截止底,全區村級債權總額771.38萬元,化債率達81.80%,債務總額1260.53萬元,化債率達73.64%。
三、當前制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
近幾年來,我區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雖然比較快速,但是也受到一些主客觀因素的制約,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一是政策扶持不到位。由于受體制所限,我區在土地、規劃等方面沒有審批權限,一些村雖然地處城郊交通干道邊緣,具有發展工業經濟的獨特優勢,但發展工業項目卻十分困難,許多投資者在了解土地價格后紛紛打起“退堂鼓”。二是一些村債務較重,發展資金比較匱乏。由于興辦集體企業、興辦公益事業、拖欠干部報酬等歷史原因,我區一些村負債情況還比較嚴重,加之銀行信貸制度改革后對企業信用顧慮多,存在惜貸現象,貸款手續繁多,審查苛刻,導致一些農村中小企業貸款積極性下降。目前我區村級企業發展籌集的資金60%以上靠自我積累,30%的資金通過其他渠道籌集,銀行貸款不到10%。過多的非正規渠道融資不僅增加了融資成本,而且也增加了融資風險和社會不安定因素。三是高素質人才相對缺乏。由于用人機制不健全和經濟條件等原因,造成我區村級經濟發展人才儲備不足,尤其是農村專業經紀人、企業專業技術人才和懂市場、會經營、素質高的管理型人才比較缺乏。四是少數村級黨組織自身建設比較薄弱。主要是黨組織凝聚力、戰斗力不強,村干部年齡結構老化,整體素質偏低,思想觀念陳舊,開拓創新能力不強,缺乏領導經濟工作的能力和兩手抓的自覺性,造成村級三個文明建設發展遲緩。
四、對進一步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幾點建議。
針對我區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中存在的諸多制約因素和實際問題,我們建議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因地制宜,對癥下藥,切實加快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步伐。
1、優化配置,實施人才強村戰略,鍛造一批領航起飛的“領頭雁”。加快農。
村經濟的發展,人才是關鍵,干部人才尤為重要。我們必須緊緊抓住培養、選拔和使用人才三個環節,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質的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的干部人才隊伍。
圍繞村級經濟發展的重點、熱點問題舉行高層次的專家講座,不斷適應新形勢、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提高運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一步增強加快發展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其次,拓展村干部培訓渠道和內容,提升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積極實施村干部素質教育“雙百”工程,采取學歷進修、實用技術培訓、定期輪訓等措施,通過與上海大學、揚州大學、無錫全國鄉鎮企業家培訓中心以及周邊高校聯合辦學,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急需的知識為重點,更新知識結構,使村干部100%達到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掌握1-2門實用技術,村黨支部書記100%達到大專以上文化程度,不斷提升引領農村經濟沖刺起飛的本領。
第三,全面推行村干部公職化管理,選賢任能,吸引和留住高素質人才。由鎮勞動服務站和村干部簽訂勞動合同,推行公職化管理,實行定期考核和崗位績效工資,并辦理各種社會保險,增強村干部崗位對人才的吸引力,充分調動村干部的工作積極性。按照“年齡調輕、結構調優、知識調高”的要求,選拔懂經濟、會管理的復合型人才進入村級班子。采取公開招聘、異村交流、村企互兼、下派任職等形式,拓寬選人用人渠道。
2、依托城市,充分利用自身優勢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促進收支平衡。
植10個稅收在200萬元以上、經濟純收入在60萬元以上的“五好示范村”,消滅經濟純收入在15萬元以下的經濟薄弱村,培養100名率先致富的黨員干部帶頭人,帶動1000個農村家庭建成小康示范戶。一要推進農業產業化。圍繞發展新型城郊農業、外向型農業和生態農業的要求,著重發展優質應時鮮果產業、無公害蔬菜產業、特色水產業、優質畜禽產業、優質茶葉產業和蔬菜種子產業。二要推進農業科技化。繼續實施好三項更新工程,加快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加快科技致富示范園建設,抓好“十園百戶萬畝”工程。三要推進農業標準化。加快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建設和農產品質檢體系建設,做到“五個統一”,即統一環境質量、統一關鍵技術、統一操作規程、統一檢測標準和統一產品標示。四要推進農業市場化。大力推進農業信息化,加強市場信息搜集利用,大力培養農民經紀人,積極發展專業農村合作經濟組織,鼓勵基層農技服務組織組辦、領辦、合辦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充當經紀人。五是加強行業協會的建設。以骨干企業或營銷大戶為主成立行業協會,健全職能。通過行業協會,制定本地區農產品的規格和標準,協調產量安排,避免惡性競爭,擴大訂單農業的覆蓋面,提高履約率,穩定農產品購銷渠道。對外宣傳產品,引導農產品批發市場、超市和生產基地建立緊密合作關系,促進產銷銜接。預測市場需求和價格變動,降低農業經營風險,保護協會成員的利益。
根據《*市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領導小組關于印發〈*市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2021年分片聯系指導工作重點〉的通知》和根據2022年市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暨工作推進會的精神,結合實際,制定本工作方案。
*縣*鎮、*鎮、*鎮、*鎮。
(一)指導和推動聯系點完成年度目標任務。整合我局以及其它可以協調的資源力量,指導和幫助分片聯系點及縣級完成年度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目標任務。指導和幫助分片聯系點科學謀劃未來3-5年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規劃,協助理清縣級集體經濟發展思路、重點。每個月跟蹤了解聯系點目標任務完成進度,會同有關部門逐個鎮(街道)分析存在困難和問題,研究提出加強和改進的措施,協調資源加大對分片聯系點的支持和幫扶。
(二)指導和推動縣級、鎮(街道)壓緊壓實工作責任。指導和推動縣級落實好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實績專項考核,加強隨機抽查核驗,從嚴從實開展考核和加強考核結果運用,壓緊壓實各級黨委、政府的主體責任和后盾(幫扶)單位的“一崗雙責”。結合工作推進情況,對聯系的鎮(街道)及其所轄村(社區)進行現場分析調度,倒逼工作責任落實。
(三)指導和推動有關政策文件落實落地。指導和推動分片聯系點及縣級相關部門落實好中央、自治區和市關于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有關政策文件,重點指導和推動2022年度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重點任務等文件落實落地,督促指導縣級完善有關配套政策措施或具體操作辦法,按要求開展好有關工作試點。
(四)指導和推動重點工作任務推進落實。指導和推動分片聯系點和縣級細化落實2022年度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重點任務的具體措施,扎實開展好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和能人領辦集體經濟項目試點,持續解決好政府大包大攬問題,探索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發展集體經濟的新途徑、新方法,大力推進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加快構建村級集體經濟的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
(五)指導和推動實施集體經濟發展項目。指導和推動分片聯系點及縣級因地制宜申報中央、自治區和市財政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項目,督促、指導抓好2022年項目組織實施和做好2020年、2021年項目的跟蹤服務及考核驗收,督促指導完善財政扶持項目的風險防范措施,協調解決項目建設和推進實施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指導打造集體經濟示范項目,確保財政扶持資金保值增值。指導和督促分片聯系點及縣級健全完善集體經濟項目庫,做好入庫項目的培育、孵化。
(六)指導和推動抓好突出問題整改落實。指導和推動分片聯系點及縣級扎實解決好中央巡視、鞏固脫貧攻堅成效考核、基層黨建“兩隨機”調研指導、集體經濟專項調研督導等發現的有關集體經濟方面突出問題的整改落實,重點推動解決村級集體經濟自主發展能力不強、村級集體經濟經營管理人才不足等方面問題。
(七)指導和推動優化集體經濟運行機制。指導和推動分片聯系點及縣級健全完善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領導機制,充實工作力量。指導和推動分片聯系點及縣級健全完善村黨組織領導集體經濟組織和村集體經濟法人治理、經營運行、收益分配、監督管理等方面的制度機制,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規范有序運行運轉。
(八)加強和規范鄉村自治建設。牽頭推進村民自治、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工作,推進村務財務公開,加強村民委員會、村務監督委員會等自治組織建設,理順村民自治組織與集體經濟組織的關系,研究和推進農村集體經濟事務和社會事務分離。
(一)提高政治站位。要高度重視,把做好分片聯系點聯系指導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列入局黨組和班子會重要議事日程,定期研究分片聯系點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研究指導和推動分片聯系點的工作措施、突出問題,切實推動各項部署安排和工作措施落地見效。
(二)注重解決問題。聯系指導工作應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要準確掌握各項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積極主動為分片聯系點提供政策、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支持,協調解決發展村級集體經濟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確保全面完成目標任務,推動村級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三)及時報送材料。要深入挖掘和總結提煉分片聯系點及縣級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成功經驗,分別于2022年9月10日和2022年12月10日前,報送聯系指導工作情況;并于2022年12月15日前報送年度開展聯系指導工作情況匯報。開展聯系指導中發現村級集體經濟示范項目、示范合作社、示范村的好經驗好做法和引領集體經濟發展的先進基層黨組織、優秀基層干部、致富能人的先進事跡,請及時報送市局基層政權和區劃地名科。
農村集體經濟是加快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促進農村經濟向更高層次和更高水平發展的現實需要,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農村集體經濟。
供大家參考。
農村集體經濟是整個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完善雙層經營體制,密切干群關系,增強集體統一服務功能的物質基礎;是強化基層黨建工作,增強黨支部凝聚力和戰斗力的有效手段;也是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加快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促進農村經濟向更高層次和更高水平發展的現實需要。根據區人大《關于組織區人大代表開展專題調研和視察活動的通知》(貴人常辦〔2019〕25號)文件規定,梅龍街道人大工委于10月中旬組織市、區人大代表深入基層一線,通過實地調查研究、廣泛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就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集中開展調研,現將專題調研開展情況匯報如下:
我街道現轄12個行政村,4個(農村)社區居委會,農業人口近5萬人,集體所有的農用地總面積11.9萬畝,其中:耕地6.6萬畝,林地4.16萬畝,園地0.11萬畝,養殖水面0.63萬畝,其他0.4萬畝,屬于半圩半丘陵地區,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街。全街村集體現擁有的資產有:耕地3979.4畝,水面5205.2畝,園地105畝,灘涂814.5畝,山場5665.5畝。
2019年全街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2099.68萬元,按項目來源分類:經營收入(主要是林木)55.2萬元、發包及上交收入366.8萬元(田地、水面),征地補償收入1131.58萬元,補助收入506.8萬元(其中項目專項補助資金483.76萬元),其他收入39.3萬元。
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按規模分類(除去項目專項補助資金):集體經濟收入5萬元以下的村2個;5—10萬元的村2個;10-20萬元的村1個;20-30萬元的村3個;30-40萬元的村1個;40-50萬元的村1個;50-60萬元的村3個;60-70萬元的村2個;100萬元以上的村1個。通過調研,村集體經濟收入來源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第二輪土地承包時對偏遠地帶、交通不便、低洼易澇、群眾不易耕種的面積按規定進行預提的機動田地作為集體資產通過對外發包經營獲得的收益,也是我街村級集體的主要收入來源;二是上級組織的政策性補助資金;三是有關村(居)通過“一事一議”以獎代補政策爭取項目資金用于改善、改造本村群眾的生產生活等基礎設施;四是資源性資產發包或租賃收入(如水面、山場等);五是涉征村集體資產征用補償收入;六是通過項目爭取的補助資金。
我街道和各村對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進行了積極探索,雖取得了一些成效,同時也存在著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畏難情緒普遍較重。表現在觀念陳舊、帶頭表率作用不強,沒有樹立經營農村家鄉的理念,缺乏創新思維,不能因地制宜培育集體經濟增長源,依賴上級有關政策性補助或把有限的集體資源通過一次性發包(若干)年,一次性收取承包費,短期來看集體收入大幅增加,但長期來看,這種飲鳩止渴、竭澤而漁的做法,沒有長遠思想,只顧眼前利益,這樣嚴重制約了集體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但有些村干部也想有所作為,發展集體經濟,由于文化素質偏低,缺乏經濟管理水平,有時面對困難,信心不足,存在畏難情緒;有的村干部是“種好自家的田,掙鼓腰包的錢,應付集體的事”,根本顧不上集體經濟的發展。
(二)發展后勁嚴重缺乏。我街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主要是依托土地、水面、山場等資源性資產對外發包經營來維持村級日益龐大的支出。而其他經濟性收入比較微薄,幾乎為零。目前全街沒有一家村辦企業,造成村集體經濟的增長緩慢,收入渠道越來越少,發展后勁與潛力嚴重不足。
(三)村級支出日益增加。2019年全街村級集體總支出648.7萬元,其中:管理費用430.4萬元,經營性支出105萬元,其他支出113.3萬元,平均每村支出40.5萬元,然而年收入不足40萬元的村就有9個,同時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江南產業集中區的落戶,公益性事業建設不斷增加,村級公共支出部分有增無減,雖然有些項目各級政府給予了一定的經濟補助,但真正實施起來,村級還是要投入一定量的配套資金和勞務,給年收入較少的村帶來了一定的經濟壓力,使其難以維持正常運轉。
(四)村集體資金管理難。我街道部分村集體資金比較富裕,加上江南產業集中區的征用,目前已有4個村(居)全部被征,3個村已征用部分面積,部分涉征村集體資產征用補償款多達數百萬元,這部分資金由于沒有穩定收益和風險較低的投資途徑,只能是把錢存入銀行,難以實現保值增值,農民也沒有得到好處,為此,部分群眾甚至錯誤主張全部分掉。
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管好用好集體資產,確保集體資產保值增值,人大代表們根據本街道的實際,認為只有通過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按照“四議兩公開”的原則,集思廣益,拓寬增收渠道,發展村級經濟,增加集體收入。
(一)立足資源優勢,拓寬發展集體經濟主渠道。梅龍各村由于受江南產業集中區規劃的制約興辦小型工業企業項目已不現實,認為首先應做好以下兩方面工作:一是統一組織好集體資產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盤活集體存量資產;二是組織好社會化服務,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采取有效形式合理組織生產要素盤活集體資產。各村(居)可根據本地的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地發展以山林、山水、田園(田地、果園)等為主特色的集體農莊項目,并采取多元化參與,產業化經營。其次實行股份合作制,村集體經濟組織可與村民聯合,讓入股村民的土地、人力和村集體的資金、信息等各種資源實行統一經營調配,實現效益的最大化,同時也解決了多年來存在的人、地矛盾突出的問題。
(二)盤活現有資產,培育發展集體經濟新亮點。對涉征村的集體資產要實行民主管理、民主決策,為妥善處置涉征村的集體資產,明晰集體資產的產權關系,可實行產權制度改革,讓老百姓手中持有股份。同時對村集體資金實行企業化運作,民主化管理,有利于限制村干部等少數人在集體資產處置中的專權行為,這樣不僅使集體收入穩定增長,而且讓群眾得到經濟實惠,消除他們對集體資產處置的后顧之憂,有利于農村社會的穩定。如:可以借鑒我街道新湖社區的成功做法,該社區為盤活集體資產,解決失地農民的就業問題,于2019年在全市率先成立了首個村集體企業——池州市新湖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讓社區居民們從失地農民變成股東。緊緊抓住九華機場和江南集中區建設的機遇,主動出擊,聯系業務,僅園林綠化這一項就帶動了70余人就業,保潔業務更是解決了120余人的就業問題。也可由市、區作出統一規定(因村民自治問題)將村有大額富余資金由鎮、街“三資”代理服務中心經營運作,促使閑置資金增值增效。
合同。
管理制度、財務公開制度、民主理財制度、收益分配制度以及其它各項制度。三是壓縮非生產性開支,嚴格控制非生產性開支占村級當年可支配收益的比例和總量。四是堅持村務公開,強化民主監督,如重大投資決策和建設項目必須經村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五是加強對集體經濟的財務指導和審計工作,如加強對村集體財務的規范化管理,實行集中計賬等。
(四)優化基層組織,提高集體經濟建設能力。發展和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村級班子建設至關至要。加強農村基層經濟組織建設,一是要配強配好村級班子。農村工作的關鍵在于班子問題,要增強班子戰斗力,重點選好致富路上的領頭雁,選好一個人帶好一個班子。特別是要選配好村黨支部書記、村(居)委會主任,要不拘一格地把年輕、懂科技、有經營管理能力的高素質人才選配到村級領導崗位上來。對一些相對貧困且又缺乏人才的地方,不能光以內選方式,還須通過下派途徑解決好班子軟弱的問題。使村級班子真正具備帶領一方農民開拓創業,勤勞致富的能力,成為黨在農村基層的堅強堡壘。二是加強村兩委班子成員的培養和教育。加強思想教育,更新觀念,明確村級班子新時期工作職責,樹立為民服務、清正廉潔的思想。加強村干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經營管理能力的培訓,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到集體經濟發展較快的典型地方考察學習,借鑒經驗,因勢利導,強身固本。通過舉辦各種科技培訓班等形式,提高村干部經營管理水平和科技素質,并在生產中運用。三是進一步完善激勵機制。要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納入村干部目標責任制的主要內容,作為考核村干部的重要依據。對在一定時期內村級班子建設和村級經濟發展成效顯著的給予精神和物質獎勵。要制定能充分發揮村干部工作積極性的誤工補貼制度,建立和完善對干部工作業績和收益掛鉤制度,充分調動農村干部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積極性。
。
集體經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物質基礎,也是發揮農民新農村建設主體作用的重要條件。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更是一個事關黨在農村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的政治問題。為全面掌握我鎮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現狀,研究和解決新形勢下我鎮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根據區委安排,鎮政府進行專題調研現報告如下:
全鎮15個行政村,109個社。耕地面積10.62萬畝,總人口20286人。2017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57162.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155元,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364.9萬元。
1、村級集體擁有資產情況。2017年底,全鎮15個村集體資產總額為5232.25萬元。其中村集體資產100—200萬元之間的村3個,200—400萬元之間的村7個,400—500萬元之間的村1個,600萬元以上的村2個。集體資產最多的村是三壩村,資產總額685萬元,占行政村集體資產總額的13%。在集體資產中,有經營性資產的村8個,占全鎮村總數的53%;擁有的經營性資產總額為572.57萬元,占資產總額11%。
-1村銀行有貸款,最多的達150萬元。沉重的村級債務,嚴重制約了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使村的公益事業難以興辦,服務功能難以發揮。
二是基礎條件薄弱,制約了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從有集體經濟收入的村來看,全鎮沒有一家集體統一經營的龍頭企業,集體經濟收入主要依靠出租集體資產、資源來獲取一定的租金、承包金,不能將集體資產、資源轉化為資本。無集體經濟收入的村組織完全依賴財政轉移支付和制種服務收入來維持村級組織運轉,完全變為“三靠”模式,即村級運轉靠財政“補”、公益事業靠國家“投”、基礎設施建設靠群眾“要”。
三是干部思想保守落后,滯阻了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有些村干部對集體經濟的理解比較片面和滯后,認為集體經濟就是集體辦企業、上項目,怕字當頭,嚴重缺乏創新發展意識。主要存在三種傾向:一是受項目、資金、技術、人才等諸多因素影響與制約,感到事事都難,難作為。二是由于村級換屆任期偏短,一屆任期只有三年,大多數人只求三年平穩過渡,怕搞砸了受埋怨,怕搞垮了受連累思想上顧慮重重怕作為。三是部分村干部存在“小富則安,小進則滿”的保守思想,缺乏艱苦奮斗和創新發展的精神不作為。
針對存在問題,結合外地發展經驗,對如何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進行深入思考,特提出如下建議:
-3制非生產性和經營性支出。在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時,重視項目的優選和效益,避免增加新的村級債務。積極探索化解村級債務的措施和辦法,切實化解村級債務。三要建立長效激勵機制。對村集體經濟發展好、增速快、后勁大的村,對村集體實行獎勵。凡村集體經濟收入年度增幅較高且總額較大的,村干部除按有關規定領取報酬補助外,可通過合法程序按一定比例提取集體經濟收入中超出上年度部分,作為村干部績效獎勵來安排。
近期就已向各鄉鎮(街道)發放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情況統計表》,開展了相關的調查,據各地上報數據,截止2019年底,全市個村居,其中村級集體年收入(包括財政一般性轉移支付補助資金、經營收入、發包上交收入、投資收益和其它收入等,不含項目補助和村干部報酬補助),無收入的村居個,萬元以下的村個,5—10萬元的村個,10—50萬元的村個,50萬元以上的村個,但是村級集體有經營性收入的不多,其中無收入的村個,5萬元以下的村個,5—10萬元的村個,10—50萬元的村個,50萬元以上的村個。由此可見,目前我市大部分的村集體收入還是靠轉移支付補助資金,有經營性收入的村不多,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還很薄弱,迫切需要發展壯大。
(一)主要做法1、建好班子,夯實基層黨組織堡壘作用。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關鍵在農村黨支部,黨支部的關鍵是選好領頭人。各鄉鎮(街道)努力將一批懂經營、年富力強的農村“能人”選入支部,引導他們發揮帶頭示范作用,同時。通過召開培訓會和講座、組織外出交流學習等多種形式,不斷提升村(居)兩委班子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意識、能力和信心。
2、理清思路,明確村集體經濟發展方向。市委出臺了發展壯大。
村集體經濟的《實施方案》,為全市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指明了方向。各鄉鎮(街道)也出臺了本轄區村(居)的細則方案,各村(居)在認真分析。
總結。
本地資源和特色產業的基礎上,理清了本地工作思路和詳細規劃。目前,全市各村(局)普遍明確了土地流轉、租賃服務、發展旅游等壯大本地集體經濟的思路和舉措。
3、培育產業,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穩步發展。近年來,先后培育壯大了油茶、苗木花卉、蔬菜種植加工、中草藥種植等特色優勢農業產業,成為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依托。各村(居)主動融入全市產業布局,立足自身資源優勢,積極探索出符合村情實際得產業發展路子,不斷增加村級集體經濟積累。
4、形成合力,創新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機制。堅持政策先行、多措并舉、聯動發力,建立上下聯動發力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新機制,形成全市上下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合力。在市級層面做好頂層設計,統籌出臺相應政策,全面消除“空殼村”。強化激勵措施,將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列入年終考評,充分調動鄉鎮(街道)和村(居)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強化典型促動,注重選取不同基礎、不同類型、不同模式的村,集中投放人力、財力、物力,加大培育力度,總結提煉經驗,推動形成一批集體經濟示范村,以點帶面,整體推進。
產變資金、資金變股金的方式集中建設集體經濟示范園。通過整合,將各村(居)原本“沉睡的資源”充分利用起來,轉化成了推動發展的“活錢”。在示范園的經營上,采取聘請專業團隊進行經營管理的模式,村(居)只履行出資參股義務,不介入實際經營。通過專業化的經營管理,確保集體資產保值增值,為進一步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目前,選定的總投資1.2億元、占地30畝南門農貿市場已經建成,預計參股的每個村(居)每年可增加收入3—5萬元。
2、形成了多種發展模式。
實體發展模式。創辦村級企業實現增收,村集體以牽頭組建或直接興辦等方式,成立經營性村辦企業,發展集體經濟。如鄉村注冊成旅游開發有限公司,進行本地旅游景區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管理。2017年,公司開發建設了該村秀美鄉村,取得利潤。依托大中型企業,村集體配套興辦小型加工企業和服務企業,形成村企互動、產業帶動格局。如鎮依托境內的企業,成立了勞動服務公司,與企業對接,進行勞動派遣和服務外包,獲取勞務輸出介紹費、管理費,并按照利潤比例與村(居)分成;鄉村,依托礦山開發,成立物流公司,組建了運輸車隊,為當地企業提供石料等運輸服務,全年獲得收入5.4萬元。
紅。
租賃服務模式。引導薄弱村利用土地、固定資產等,以出租等方式增加集體經濟收入。如鎮村出租原高鐵攪拌站廠房與用地10畝,前三年租賃費用為3萬元/年,后四年為4萬元/年,并根據企業效益,逐步按四年為一周期,每周期增加1萬元的方式實現村集體增收;鎮金家利用村集體現有的繡水路沿線店面、倉庫等房產,通過整體發包租賃,年獲租金6萬元;居將城鎮規劃區外合法的存量建設用地,以使用權入股、租賃、合作開發等形式,每年收取土地空間占用費3萬元;鎮體泉村通過盤活整合工業小區的邊角料地塊建設標準廠房在對外租賃,每年可增加集體收入9萬元。
混合經營模式。拓寬路徑助增收,采取招商引資等多種形式,實現多元化經營,鼓勵有條件的村集體與其他經濟主體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項目。如鄉村成功申報3a級鄉村旅游景點,成立了旅游服務公司,并與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合作,開發建設石頭部落等景點、共享發展收益,去年村里獲得收益3萬元;鄉村,依靠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秀美鄉村建設,村集體與投資人合伙成立“種植專業合作社”帶動旅游業和現代農業的發展,通過旅游觀光和種植蓮花收入實現共贏,年可增加集體收入4萬元。
三、
產管理,集體資源開發,發展集體經濟服務集體成員,促進集體資產保值增值等方面職能。這項工作月底前完成集體組織成員身份確認工作,月前全面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包括確定集體組織成員身份認定,將集體經營性資產等拆股量化到人,落實到戶,制定農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章程,按規定進行登記編碼,開好銀行賬戶,建立收益分配制度等)。
2、支持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利用“四荒”、水面、土地整理、宅基地復墾等節余土地及其他可利用的集體所有資源,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依托區位、交通、資源等比較優勢,因地制宜,按照“鎮抓產業、村抓特色”的思路,“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集中發展一批競爭力強的特色產業項目。
3、盤活資產經營。整合現有的低、小、散村級物業,利用集體非農建設用地、村級留用地以及土地整理復墾節余土地,支持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抱團異地興建、聯村共建“飛地”建設物業項目。
4、圍繞瓜菜、畜牧、花卉、果品、優質糧等支柱產業,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壯大一批農業龍頭企業,推進產業化、規?;洜I,將農業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5、一些地理位置較好、基礎設施完善的村,可以利用本村的土地、勞力等資源,通過招商引資、集體參股經營的形式,引進資金和技術,在環境保護允許的前提下興辦中小型工業企業,實現工業強村。
養大戶等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
7、發展電子商務,鼓勵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整合當地特色農產品、旅游資源和旅游產品,推行“農業+電商+旅游+文化+養生”,利用電子商務平臺,搞活營銷,進一步延長和提升產業鏈和拓展農業新功能,增加集體經濟收入。
8、加強旅游開發,山區村發展生態休閑旅游業,平原村發展觀光農業,花卉產區發展燕尾服花卉旅游業。學習借鑒外地成功經驗,大力發展“農家樂”旅游,推出一批果蔬采摘、休閑體驗、民俗度假等形式的旅游項目,多方拓寬收入渠道。
9、探索混合經濟。鼓勵有條件的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探索資產項目化經營,與其他經濟文體或集體成員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不斷探索和豐富集體經濟實現形式。
四、問題和困難,產生的主要原因。
1、經濟收入來源受限,集體增收空間不大。實行聯產承包制度后,村集體經濟來源主要靠出租集體土地(如機動地、果園、林地等)收取專業性承包費,也有的靠出租空閑的集體房屋(如撤班并校后騰出的校舍、臨街房屋等)收取租金,還有的以拍賣承包荒山、荒溝、荒灘和礦產、水面等自然資源獲取部分收入,有條件的或地理位置好的村則主要靠村辦企業(如磚瓦廠)和商貿門面收入作為村集體經濟收入的支柱。
集體經濟萎縮衰退。保存下來的現有村集體財產在從中保值增值、管好用活上,缺乏有效的經營管理,“坐吃山空”使集體經濟逐年萎縮,所剩無幾。有些村資產管理不善,集體資產被農戶長期占用,外欠也不能及時收回,出現了集體資產流失現象嚴重,導致集體經濟基礎脆弱。
3、村經濟發展不平衡,貧富差距明顯拉大。從總體上看,目前村與村之間經濟發展水平不均衡,且差距日趨加大,表現為:區位優勢明顯,一、二、三產業健康發展,特別是二、三產業發展較好,不僅集體經濟基礎較為強大,而且發展水平整體也比較高,而一些地處偏僻又無資源優勢的村,集體經濟非常薄弱,無錢辦事的問題十分突出,甚至有的成了經濟“空殼村”。
4、村集體負債嚴重,難以維持正常運轉。由于歷史原因,大部分村都存在著相當數量的債務,幾十萬、上百萬債務的村不占少數,“無錢辦事”的現象比較嚴重。由于村經濟基礎薄弱,集體經濟積累少,也沒有新的收入來源,原有的負債無法消化,逐年支出卻難以避免,只有靠繼續負債維持,經濟包袱越來越重。
5、大部分村缺乏懂經營,會管理的領路人。作為農村致富帶頭人的村黨組織負責人,絕大多數在政治上是合格的,但是管理經濟工作能力大多不強。
集體經濟基礎差,底子薄,缺資源,無資金,在發展集體經濟方面無路可走,信心不足。
五、意義建議。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普遍面臨著經濟基礎差,底子薄,缺資源,缺資金,缺懂經營、會管理的領路人,且有些村負債嚴重等現象,發展壯大難度確實很大。今年根據中央的統一部署,月底前要全面完成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各個行政村都要建立村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社,該合作社今后將全面承擔村集體資產、資源的管理和經營。發展集體經濟,具有獨立的登記賦碼和賬號,與村委會的賬號分開,不用鄉鎮代管賬目,由理事會管理,理事會理事長由村委會書記擔任,同時成立監事會,合作社成員為本集體組織認定的全體成員,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為此可否借鑒某省的經驗,今后將在本村建設的財政投資為主的小型工程項目全部交予本村集體經濟合作社來承建,產生的收益全部納入合作社收入,從而增加集體的收入。
制定出臺相關文件,支持村集體經濟合作社承建以財政投入為主的小型工程項目建議。
。
為進一步發展壯大濱湖村級集體經濟,促進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確保農村社會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根據黨的十七大報告和中央1號文件精神,現將濱湖村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方案制定如下: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按照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積極探索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新途徑、新辦法,因村制宜、發揮優勢,完善政策、分類指導,突出重點、多措并舉,不斷增強村級集體經濟自身的“造血”功能和綜合實力,為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雖然我村發展集體經濟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和上級領導的要求相比,同周邊村相比,在發展塊頭、可持續發展等方面還有不小的差距。年度計劃目標是:一是鞏固已有成果,做好集體資產的經營和管理,確保集體經濟存量可持續增長;二是努力改善廣大農戶基本生活條件,切實帶動致富,確保在20xx年度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到5萬元以上,徹底擺脫村級集體經濟“空殼村”,增加村級集體經濟穩定性可支配收入,不斷滿足農村基層建設、服務和管理支出需求。
我村所轄七個村民小組,耕地面積2780畝,水域面積7000余畝,拓荒造林面積1000畝,自然資源有煙煤、石灰石、白云石、石英石等礦產資源,擁有石粉廠、石粉脫硫廠、龍蝦基地、湘蓮基地等。
但由于受傳統農作物的束縛及農民傳統觀念的影響,導致了農產品單一,農民收入低,村集體經濟也無法提升,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充實農民的口袋,留住農民的心,村黨委深入調研,切合實際,因地制宜,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開展了一系列的措施:。
1.高度重視,落實責任目標。
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提到重要議事日程,切實承擔起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責任。建立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領導小組,村“兩委”成員分工負責,認真貫徹落實相關政策,解決實際問題。
2.多措并舉,努力開拓致富渠道。
(1)利用資源優勢,實現農業產業化發展。依托優良的自然資源以及相對集中連片的發展空間,發展水產立體養殖示范和休閑垂釣娛樂為一體的集體經濟。2007年成立“龍泉湖龍蝦養殖有限責任公司”,基地現有龍蝦養殖面積1200畝,精養垂釣面積150畝,雞、鴨舍面積2000㎡,苗木花卉面積200畝,總投入達1200萬元,帶動周邊就業120人,并成功打開水、陸養殖、苗木種植、垂釣休閑同步發展的新格局,提高經濟效益,增加農村就業,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2)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堅持可持續發展。依托礦產資源優勢,在加快發展現有白云石礦等礦產企業的同時,積極引進資金,對礦產企業進行技改、整合,加快發展礦產也業,要加強對個私企業的管理,提供有償服務,加強對企業的.管理,支持企業生產。
(3)盤活村級閑置資產,激活村級集體經濟活力。利用現有資產,將閑置的校舍、村辦公房的門面等具體資產,以有償轉讓、租賃等形式,興辦商貿、餐飲等集體經營項目,實現集體資產保值增值。
(4)完善村級財務管理制度。對村里的財務賬目每季度公開一次,村里每花一分錢,都要召開村兩委會議通過,理財小組對賬目進行核對、監督,確保把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認真組織開展了村民“說事”,“一事一議”制度,對重大事項、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及時召開村兩委會、村民大會等,做到村內事務透明化,公開化。
制定更加切合實際的項目為目標,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夯實黨的最基層組織。
(一)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基本情況。鄉地處華鎣山中段,位于區東部,距離城區16公里。川陜公路、襄渝鐵路縱貫全鄉。本鄉東接達州市大竹縣,南與區龍灘鄉相鄰;西與區觀閣鎮、廣興鎮接壤,北靠渠縣。全鄉面積46.2平方公里,人口13575人。全鄉13個行政村目前僅村、村兩個村存在集體經濟收入,共計25500元,平均每村1961元。有收入的村3個,占總村數的23%;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村2個,收入在5000元至10000元的村0個,收入1000元至5000的村1個。
(二)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全鄉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來源單一,主要靠資源承包、從企業收取公路維修費取得集體經濟收入。
村:出租10畝塘堰一口,租期5年,每年取得村集體經濟收入元。
村:出租閑置空地900畝,租期5年,每年取得村級集體經濟收入13500元。
村:收取煤礦村村級公路損壞維護費用10000元。
(三)村級集體資產現狀。截止20,全鄉各村集體資產總額約為5萬元,主要為村級活動室、遠程教育設備、電腦、電視等固定資產,貨幣資產因維修辦公室、辦公經費開支、墊支保險費用等基本用完。
(四)村級集體債務狀況。全鄉13個行政村目前有2個村負債,總計負債36000元。村因墊付社長工資負債21000元;村集體資金2000元因日常辦公經費開支目前已沒有剩余;村集體資金10000元因維修公路目前沒有剩余;村集體資金13500元因業主搞開發占用農民土地,已全部撥付群眾,此外,因維修村級公路滑坡負債15000元。
(一)集體收入開支入不敷出。全鄉13個行政村除極個別村有集體經濟收入外,絕大部分村都沒有集體收入,全靠上級撥款維持日常開支,部分村只能依靠上級財政投入辦公經費維持日常運轉,無力興辦公益事業,也無力增加村民福利,更無力發展創收實體,全鄉收不抵支的村占絕大多數。
(二)主要收入增量不足。土地收益成為村集體的主要收入。年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靠土地取得的收入為15500元,占全鄉集體經濟收入的60.8%,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增長乏力。
(三)收入來源途徑單一。村級產業發展嚴重滯后,村辦企業破產,集體資源開發力度小是目前全鄉各村存在的普遍狀況。僅有的集體經濟收入也只是靠出租土地資源的方式取得,收入來源單一且集體收入低。
多年來,集體經濟始終處于低落狀態,主要是受思想觀念、創業意識和生產資源的影響,使集體經濟停滯不前,甚至倒退,嚴重地阻礙了集體經濟的發展和積累。
一是村級領導班子素質不高,年齡結構、文化結構不合理。有的長期處于軟弱渙散狀態,有的村干部一提及發展,往往過分強調缺乏資金、人才、技術等客觀條件,不能立足已有的土地、資源等優勢求發展,很好地帶領群眾發展集體經濟。
二是集體資金積累來源渠道單一,相當一部分村集體積累為負數,集體全部收入幾乎僅來源于少數的機動地。除利用土地資源為集體增收外,沒有其他更好的增收渠道。
三是資源沒能得到充分開發利用,閑置、浪費現象嚴重。如、五星、內槽、等村地處華鎣山區,林地資源異常豐富,村干部未能充分把握資源優勢引領群眾致富。
四是非生產性支出過大,財務管理不嚴。部分村干部亂支濫用,管理上有漏洞,導致集體積累流失的現象較為嚴重。個別村集體賬目混亂,常年未向群眾公開賬目,在工作中甚至存在挪用集體資金支付黨報黨刊的情況。
五是產業帶動無助集體經濟發展。部分村除傳統的種養殖業外,大力發展了特色產業,如五星村萬畝油牡丹種植、村千畝茶葉基地、內槽村百頭山羊養殖,發展勢頭良好,為業主和群眾增收起到了積極作用。但集體經濟從中受益甚微,甚至沒有受益。有的村雖然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如村山羊養殖專業合作社)但沒有規范化運作,沒有形成集約化經營,村集體也沒有參與其中,更沒有任何受益。
(一)科學定位增收路徑。
1.盤活現有集體資源。摸清村集體現有耕地、林地、荒地、礦山、山坪塘和閑置校舍等存量資產資源,明晰產權、完善產權有償使用形式,采取租賃、承包、股份合作等方式統一開發利用。
2.積極推進土地規?;洜I。鼓勵村級集體建立土地托管平臺,通過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對多年荒蕪的耕地、林地、果園等,實行托管經營;同時,積極參與現代農業的規?;洜I,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
3.開發鄉村特色觀光旅游。鼓勵集體經濟組織依托豐富的生態自然資源、悠久的歷史文化、濃郁的鄉土氣息和現代化農業生產,積極開發特色“農家樂”、生態休閑、觀光采摘、民俗文化等旅游項目,做大做強旅游產業,增加村級集體的資源開發收入和服務經營收入。如村海拔高,森林覆蓋率高,可引進業主開發休閑度假山莊、打獵場、滑草場等旅游項目,增加集體收入。
4.增強招商引資力度。鼓勵村集體用好用活現行政策,以集體土地入股包裝項目進行招商,引進業主興辦實體經濟,與業主共同享受經濟利益,擴大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鼓勵村級集體經濟組織依法申請使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生產、經營性用房或設施,出租給業主,獲取比較高的收益。如車壩村高粱種植面積已形成規模,可引進業主發展釀酒產業,增強集體經濟實力。
(二)優化配置扶持政策。
1.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區鄉兩級財政要切實加大對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扶持力度,設立不少于20萬元的`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專項資金,用于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擔保貼息或其他補助。區鄉兩級現代農業產業扶持資金要保持每年5%的遞增速度,用于獎勵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發展現代農業。
2.加大土地支持力度。充分盤活現有存量土地資源,用好用活相關土地政策。通過土地調型整理過程中產生的土地增量和非農用地指標收益按照不少于10%的比例返還村級組織,用于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3.加大部門扶持力度。區鄉兩級有關部門要在人財物方面加強對各村的幫扶力度,既要在資金、技術、物資方面給予村集體幫助,又要在產業發展、村辦企業等方面加強指導,實現“輸血”功能向“造血”功能的轉變,提升村集體自主致富增收的能力。
4.加大金融支撐力度。鄉鎮金融機構對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項目要優先提供金融服務,要加強涉農信貸和保險協作配合,探索符合農村特點的抵(質)押擔保方式和融資形式,健全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等金融機構要把扶持村級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民專業合作社等作為信貸支持重點,切實加大對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支撐扶持力度。
(三)嚴格落實保障措施。
1.強化組織領導。要建立健全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農技站、經發辦、財政所等站所室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推動集體經濟壯大工作落實。村級黨組織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要以人為本,必須著眼于農村黨支部班子的加強和干部隊伍素質的提高。要認真選優配強黨支部一班人,注意從文化程度高、經營大戶、科技致富帶頭人中選配村干部,提高村級班子發展集體經濟的能力。
2.強化財務管理。對村級集體經濟收入,要建立健全財務監管機制,繼續采取“村帳鄉管”的辦法。成立以群眾代表為主的民主理財小組,對集體經濟組織日常運營、財務收支等工作進行監督。規范村級集體收入的開支范圍,嚴格資金使用審批程序。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要實現財務公開,嚴格執行《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公開暫行規定》的內容。
3.嚴格考核獎懲。將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納入鄉鎮對各村年度考核的內容,與村干部任用、獎懲等直接掛鉤。按年度細化目標考核任務,對超額完成目標任務的村進行獎勵,對完不成目標任務的村給予適當處罰。
農村集體經濟是整個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完善雙層經營體制,密切干群關系,增強集體統一服務功能的物質基礎;是強化基層黨建工作,增強黨支部凝聚力和戰斗力的有效手段;也是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加快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促進農村經濟向更高層次和更高水平發展的現實需要。根據區人大《關于組織區人大代表開展專題調研和視察活動的通知》(貴人常辦〔2020〕25號)文件規定,梅龍街道人大工委于10月中旬組織市、區人大代表深入基層一線,通過實地調查研究、廣泛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就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集中開展調研,現將專題調研開展情況匯報如下:
我街道現轄12個行政村,4個(農村)社區居委會,農業人口近5萬人,集體所有的農用地總面積11.9萬畝,其中:耕地6.6萬畝,林地4.16萬畝,園地0.11萬畝,養殖水面0.63萬畝,其他0.4萬畝,屬于半圩半丘陵地區,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街。全街村集體現擁有的資產有:耕地3979.4畝,水面5205.2畝,園地105畝,灘涂814.5畝,山場5665.5畝。
2020年全街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2099.68萬元,按項目來源分類:經營收入(主要是林木)55.2萬元、發包及上交收入366.8萬元(田地、水面),征地補償收入1131.58萬元,補助收入506.8萬元(其中項目專項補助資金483.76萬元),其他收入39.3萬元。
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按規模分類(除去項目專項補助資金):集體經濟收入5萬元以下的村2個;5—10萬元的村2個;10-20萬元的村1個;20-30萬元的村3個;30-40萬元的村1個;40-50萬元的村1個;50-60萬元的村3個;60-70萬元的村2個;100萬元以上的村1個。通過調研,村集體經濟收入來源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第二輪土地承包時對偏遠地帶、交通不便、低洼易澇、群眾不易耕種的面積按規定進行預提的機動田地作為集體資產通過對外發包經營獲得的收益,也是我街村級集體的主要收入來源;二是上級組織的政策性補助資金;三是有關村(居)通過“一事一議”以獎代補政策爭取項目資金用于改善、改造本村群眾的生產生活等基礎設施;四是資源性資產發包或租賃收入(如水面、山場等);五是涉征村集體資產征用補償收入;六是通過項目爭取的補助資金。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街道和各村對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進行了積極探索,雖取得了一些成效,同時也存在著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畏難情緒普遍較重。表現在觀念陳舊、帶頭表率作用不強,沒有樹立經營農村家鄉的理念,缺乏創新思維,不能因地制宜培育集體經濟增長源,依賴上級有關政策性補助或把有限的集體資源通過一次性發包(若干)年,一次性收取承包費,短期來看集體收入大幅增加,但長期來看,這種飲鳩止渴、竭澤而漁的做法,沒有長遠思想,只顧眼前利益,這樣嚴重制約了集體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但有些村干部也想有所作為,發展集體經濟,由于文化素質偏低,缺乏經濟管理水平,有時面對困難,信心不足,存在畏難情緒;有的村干部是“種好自家的田,掙鼓腰包的錢,應付集體的事”,根本顧不上集體經濟的發展。
(二)發展后勁嚴重缺乏。我街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主要是依托土地、水面、山場等資源性資產對外發包經營來維持村級日益龐大的支出。而其他經濟性收入比較微薄,幾乎為零。目前全街沒有一家村辦企業,造成村集體經濟的增長緩慢,收入渠道越來越少,發展后勁與潛力嚴重不足。
(三)村級支出日益增加。2020年全街村級集體總支出648.7萬元,其中:管理費用430.4萬元,經營性支出105萬元,其他支出113.3萬元,平均每村支出40.5萬元,然而年收入不足40萬元的村就有9個,同時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江南產業集中區的落戶,公益性事業建設不斷增加,村級公共支出部分有增無減,雖然有些項目各級政府給予了一定的經濟補助,但真正實施起來,村級還是要投入一定量的配套資金和勞務,給年收入較少的村帶來了一定的經濟壓力,使其難以維持正常運轉。
(四)村集體資金管理難。我街道部分村集體資金比較富裕,加上江南產業集中區的征用,目前已有4個村(居)全部被征,3個村已征用部分面積,部分涉征村集體資產征用補償款多達數百萬元,這部分資金由于沒有穩定收益和風險較低的投資途徑,只能是把錢存入銀行,難以實現保值增值,農民也沒有得到好處,為此,部分群眾甚至錯誤主張全部分掉。
三、幾點建議。
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管好用好集體資產,確保集體資產保值增值,人大代表們根據本街道的實際,認為只有通過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按照“四議兩公開”的原則,集思廣益,拓寬增收渠道,發展村級經濟,增加集體收入。
(一)立足資源優勢,拓寬發展集體經濟主渠道。梅龍各村由于受江南產業集中區規劃的制約興辦小型工業企業項目已不現實,認為首先應做好以下兩方面工作:一是統一組織好集體資產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盤活集體存量資產;二是組織好社會化服務,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采取有效形式合理組織生產要素盤活集體資產。各村(居)可根據本地的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地發展以山林、山水、田園(田地、果園)等為主特色的集體農莊項目,并采取多元化參與,產業化經營。其次實行股份合作制,村集體經濟組織可與村民聯合,讓入股村民的土地、人力和村集體的資金、信息等各種資源實行統一經營調配,實現效益的最大化,同時也解決了多年來存在的人、地矛盾突出的問題。
(二)盤活現有資產,培育發展集體經濟新亮點。對涉征村的集體資產要實行民主管理、民主決策,為妥善處置涉征村的集體資產,明晰集體資產的產權關系,可實行產權制度改革,讓老百姓手中持有股份。同時對村集體資金實行企業化運作,民主化管理,有利于限制村干部等少數人在集體資產處置中的專權行為,這樣不僅使集體收入穩定增長,而且讓群眾得到經濟實惠,消除他們對集體資產處置的后顧之憂,有利于農村社會的穩定。如:可以借鑒我街道新湖社區的成功做法,該社區為盤活集體資產,解決失地農民的就業問題,于2020年在全市率先成立了首個村集體企業——池州市新湖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讓社區居民們從失地農民變成股東。緊緊抓住九華機場和江南集中區建設的機遇,主動出擊,聯系業務,僅園林綠化這一項就帶動了70余人就業,保潔業務更是解決了120余人的就業問題。也可由市、區作出統一規定(因村民自治問題)將村有大額富余資金由鎮、街“三資”代理服務中心經營運作,促使閑置資金增值增效。
(三)加強規范管理,確保村集體經濟增收節支。村級財務管理是廣大農民群眾十分關注的焦點,要切實加強對村級財務的民主管理、實行公開透明,只有財務管理規范了,才能樹立村級組織的威信,群眾才會放心并支持村里的各項工作,為此,梅龍街道轄區內的各村(居)要嚴格按照《梅龍街道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暫行辦法》和《梅龍街道農村集體資產資源和工程建設招投標實施意見(試行)》等規定,切實加強村級集體經濟的內部管理和民主監督,防止資產流失,節約開支費用。一是充分發揮街道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委托代理服務中心的作用,統一管理和處置村集體所屬資產。二是健全內部管理制度,如建立財務收支預決算制度、開支審批制度、合同管理制度、財務公開制度、民主理財制度、收益分配制度以及其它各項制度。三是壓縮非生產性開支,嚴格控制非生產性開支占村級當年可支配收益的比例和總量。四是堅持村務公開,強化民主監督,如重大投資決策和建設項目必須經村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五是加強對集體經濟的財務指導和審計工作,如加強對村集體財務的規范化管理,實行集中計賬等。
(四)優化基層組織,提高集體經濟建設能力。發展和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村級班子建設至關至要。加強農村基層經濟組織建設,一是要配強配好村級班子。農村工作的關鍵在于班子問題,要增強班子戰斗力,重點選好致富路上的領頭雁,選好一個人帶好一個班子。特別是要選配好村黨支部書記、村(居)委會主任,要不拘一格地把年輕、懂科技、有經營管理能力的高素質人才選配到村級領導崗位上來。對一些相對貧困且又缺乏人才的地方,不能光以內選方式,還須通過下派途徑解決好班子軟弱的問題。使村級班子真正具備帶領一方農民開拓創業,勤勞致富的能力,成為黨在農村基層的堅強堡壘。二是加強村兩委班子成員的培養和教育。加強思想教育,更新觀念,明確村級班子新時期工作職責,樹立為民服務、清正廉潔的思想。加強村干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經營管理能力的培訓,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到集體經濟發展較快的典型地方考察學習,借鑒經驗,因勢利導,強身固本。通過舉辦各種科技培訓班等形式,提高村干部經營管理水平和科技素質,并在生產中運用。三是進一步完善激勵機制。要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納入村干部目標責任制的主要內容,作為考核村干部的重要依據。對在一定時期內村級班子建設和村級經濟發展成效顯著的給予精神和物質獎勵。要制定能充分發揮村干部工作積極性的誤工補貼制度,建立和完善對干部工作業績和收益掛鉤制度,充分調動農村干部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積極性。
內容提要: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程度的高低,與一個地區農村社會發展進步和農民思想意識、生活水平是否達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密切相關。國家減免農業稅等優惠政策實施后,布爾津縣的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發生了明顯變化,各個鄉(鎮)村(社區)依托自有優勢,圍繞土地、林地、畜牧養殖、旅游服務、勞務等,大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鄉村集體經濟得以不斷發展壯大。但在集體發展過程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通過對布爾津縣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客觀分析,探討如何進一步完善、發展鄉村集體經濟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集體經濟、資源優勢、科學經營、獎懲激勵。
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是整個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措施,是加快推進農業和農村現代化建設和增強農村基層組織凝聚力的物質基礎。近幾年,布爾津縣不斷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加大了農村經濟發展的指導和扶持力度,農村級集體經濟的總體實力得到了不斷壯大。
一、發展的基本現狀。
據我們調查資料顯示,截止xxxx年底,全縣轄x鄉x鎮xx個行政村,x個居委會,目前,萬元。其中:村(社區)萬元,集體地面積xxxxx畝收入xxx萬元,集體林面積xxxx畝收入xxx.x萬元,萬元,集體畜xxxx頭(只)收入xx.x萬元,其他經營性收入xx.x萬元。xx個行政村和x個社區居委會中:x萬元-x萬元的xx個,占村總數的xx.x%;x-x萬元的xx個,占村總數的xx.x%;x-xx萬元的xx個,占村總數的xx.x%;集體經濟收入xx---xx萬元以上的x個,占村總數的x.x%;集體經濟收入xx萬元以上的x個,占村總數的x.x%。
二、呈現的主要特點。
近幾年來我縣鄉村兩級黨組織從各自的實際出發,積極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新要求,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依托地緣、資源、產業等優勢,走出了各具特色的發展路子。從全縣鄉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總體趨勢來看,呈現出以下特點:
(一)依托土地資源優勢,開發農業增收,仍然是農村集體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據統計,畝,平均每村xxx.x畝;集體林xxxx畝,畝;草集草場xxxx畝.畝,總數收入xxx.x萬元,占總收入的xx.x。特別是杜來提鄉耕地面積大,各村預留機動地相對較多,周邊宜農荒地也較廣,在全縣集體經濟收入x個到十萬元以上的村中,該鄉就占了x個,其中最多的杜來提鄉草原新村集體地xxxx畝,萬元,集體林xxx畝,x萬元。這些村充分利用土地資源豐富的優勢,采取集體所有,農戶竟價承包經營辦法,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
(二)依托集體資產優勢,實行多種經營,仍然是鄉、村級集體經濟最普遍的經營方式。我縣大部分鄉、村的集體經濟規模較小,經濟總量不大,區位優勢不明顯。這些村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搞活集體資產經營,促進資源轉化增值,增加集體收入。主要是利用集體統管的荒地、荒灘、林場、草場、養殖場(集體畜)、房屋等資源,通過招標承包、招商引資,使用權出讓,租賃經營等途徑,搞綜合經營性開發,增加集體經濟收入。xxxx年全縣各村集體畜xxxx頭(只),萬元。杜來提阿肯齊村集體林xxx畝,收入x.x萬元。窩依莫克鄉托洪臺村水費收入x.x萬元。禾木哈納斯村房屋租賃一次性收入x.x萬元。
(三)依托地緣區位優勢,發展二、三產業,成為鄉、村集體經濟增長最具活力的增長點。按照“圍繞旅游辦基地,辦好基地促旅游,搞好旅游促發展”的思路,充分發揮靠城、靠路、靠景點的優勢,修建飯店、市場、出租門店等設施,圍繞第三產業求發展,成為鄉村集體經濟增長的新亮點。目前,由各鄉鎮村自主開發建設了“陽光沙灘”、阿合貢蓋提民俗風情園、白樺林休閑園等xx多個旅游景點和配套服務網點,使鄉村集體年增收xx多萬元。例如,窩依莫克鄉養殖示范區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在旅游沿線建起了“大藥房”,一部分用作村辦公室,一部分用于出租,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近xxxx元。
(四)依托資源優勢,組建農村股份合作社,拓寬集體經濟增收新渠道。在集體經濟發展過程中,許多村集體創造性的開展工作,想出了很多好辦法、新點子壯大集體經濟。例如,托洪臺村積極興辦農村股份合作社,按照“參股不控股,監督不經營”的原則,采取村集體出資、村民出力的方式,成立了“托洪臺湖股份合作社”,增加集體收入,達到了村集體與村民共同獲利的“雙贏”效果。窩依莫克村在不影響正常辦公的前提下,把村辦公室的臨街處全部建成了門面房,增強了集體經濟。
(五)依托幫扶共建,確保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上下聯動工作形成合力。建立了滾動幫扶重點村發展集體經濟工作制度,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與扶貧開發“整村推進”工作結合起來,并選派了xx個有一定綜合實力的縣直部門滾動幫扶貧困村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這一舉措收到了明顯成效,在圓滿完成第一輪幫扶目標任務的基礎上,xxxx年又啟動了第二輪幫扶工作,各幫扶單位累計投入xx萬,為x個重點幫扶村購買了xxx只生產母畜、新建了村級辦公陣地及配套設施、安裝了有線電視等。針對部分村資源匱乏、集體經濟發展緩慢的問題,采取強鄉幫弱村、強村帶弱村的方式扶持“后進”村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例如,杜來提鄉采取牧業村給農業村借畜、農業村給牧業提供草料的方式,促進了村級集體經濟的協調發展。也格孜托別鄉通過給村集體借畜、劃拔集體畜的方式,確保了“空殼村”不出現反彈。
三、當前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存在的問題和主要原因。
總體來看,雖然布爾津縣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邁出了可喜的一步,但從整體來看,鄉村集體經濟整體的實力還比較薄弱,特別是從我縣農村基層干部隊伍素質和經濟大環境等主客觀條件分析來看,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和制約因素。因而,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所面臨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
(一)存在的突出問題。
增收渠道不寬,年全縣農村(社區)萬元,其中直接經營收入僅為xx.x萬元,萬元。
全縣年收入超過xx萬元的村只有x個,超過xx萬元的只有x個。而一些地處偏遠,而又無資源優勢的村,年經營性收入只有x萬元,可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還非常薄弱,無錢辦事的問題仍然十分突出。
干部素質不適應的問題。盡管目前鄉村干部的素質有了明顯提高,但與當前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現在村干部文化層次普遍較底,思想解放不夠,發展意識不強,對市場經濟知識知之甚少,也沒有經營管理的經驗,不能順應市場的要求,從市場發展需求出發尋找路子,因而,在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方面顯得力不從心。
基層工作不到位的問題。一是部分鄉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閉塞,人多地少,自然資源匱乏,發展的空間很小。加之縣、鄉兩級對集體經濟特別是薄弱鄉村的集體經濟扶持不夠。不僅總體上數額小,而且扶溫飽的多,扶根源的少,極易返貧。二是一些鄉、部分村的發展思路不清,缺乏長遠規劃,增收路子窄,發展點子少,短期行為多,滾動發展慢。
(二)主要原因。
全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狀況,與近年來農村個私經濟的快速發展相比,顯得相形見絀,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意識不濃。不少人對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認識不足:一是“過時”論。認為現在大氣候是鼓勵發展個私經濟,再講發展集體經濟不合時宜。二是“畏難”論。認為在當前的社會經濟條件下,集體資產管理難度大。三是“無用”論。認為現在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無關乎農村經濟發展大局,不須再強調集體經濟作用。此外,在一些貧困村還存在“等靠要”的心理,自我發展意識不強。
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基礎條件薄弱。全縣不少集體經濟薄弱村所處地理位置偏僻,可開發利用資源較少,而且交通不便、信息不靈,技術落后,經濟的發展空間很小。只能靠機動地獲取有限的收入,缺乏新的有效的增收渠道。
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干部能力不強。村干部在素質上差距還比較大,特別是在發展農村經濟、致富農民群眾上思路不清、辦法不多。少數村干部對發展村集體經濟別有目的不是千方百計想辦法、找思路,而是想從中撈取好處,謀取個人利益;不少村黨支部書記整日忙于鄉鎮的中心工作,很少有時間謀劃村里發展大計,對發展村集體經濟存在“小富即安”思想。
四、進一步發展壯大鄉村集體經濟的對策。
進一步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保持農村集體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必須縣、鄉、村三級聯動,各級領導及各鄉(鎮)和有關單位要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意識,立足現實,放眼長遠,積極培育和擴大集體財源,拓寬增收渠道,不斷增強集體經濟實力。
(一)統一認識,加強領導。
大力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是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創造力、凝聚力的物質基礎。各級黨委、政府要提高對發展村集體經濟的認識,引導廣大干部群眾充分認識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重要性,增強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緊迫感和自覺性,為村集體經濟提供寬松的發展環境,選優配強村領導班子,要加大村干部教育培訓力度,提高村干部發展集體經濟的能力,將有經濟頭腦,有實干精神的能人選進村級領導班子,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帶動全村經濟發展。
(二)因地制宜,多輪驅動,擴大鄉村集體生產資料規模。
各鄉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宜農則農,宜牧則牧。也可以發展第三產業,購置農業機械,入股搞合作社等多種形式。
第一、抓住農區畜牧業和現代畜牧業加快發展的機遇,充分挖掘農牧區的載畜潛力,不斷擴大集體畜、禽養殖規模。
一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挖掘鄉(鎮)村的內在潛力,在幫扶單位的支持下,多方籌措資金,根據自身的發展能力,不斷擴大集體畜群的數量。
另一方面,把扶貧項目購進的牲畜作為鄉集體扶貧基礎畜,無償轉借分配到各重點貧困村,由村集體負責承包經營。每輪幫扶任務完成后,基礎畜如數返還鄉集體,形成“牲畜輪借,幫扶輪茬”的滾動發展機制,在滾動發展中增加集體的生產資料。通過x-x年的發展,使每個村集體畜達到xxx頭(只)以上,有條件的村達到xxx頭(只)以上。
第二、結合退耕還林工作,用足、用活、用好國家政策,在保證效益、有利增收的前提下,穩步增加集體林面積。
借助國家退耕還林還草的補助資金,縣鄉村三級聯動,積極開展工作,多渠道籌措資金,除將不宜耕種的土地還林還草外,把荒山荒地及其它宜林地一起納入了還林還草工程,通過國家和集體出資,農民出力的方式大幅度增加集體林面積,在農民受益的同時,增加集體收入。種植業扶貧項目主要以低產田改造、發展黃豆基地和飼、草料基地為主。萬畝,萬畝??赏ㄟ^爭取扶貧項目,實現低產田改造,擴展黃豆基地和飼草料基地建設。
第三、積極利用喀納斯旅游資源優勢,為農村發展集體經濟謀求一席之地。引導鄉鎮立足本地優勢,在全縣旅游開發的大框架、大規劃下,積極參與旅游配套設施建設,在交通、游覽、住宿、餐飲、購物、娛樂等旅游服務方面創收,增加集體收入。如禾木喀納斯鄉、沖乎爾鄉、窩依莫克鄉、布爾津鎮都可以借助旅游的優勢,發展集體經濟。
(三)明確獎懲,加強激勵,督促鄉(鎮)村、幫扶單位形成發展集體經濟工作合力。
一是通過建立健全目標管理責任制這一有效途徑充分調動各方的工作積極性。由縣委基層組織建設領導小組負責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目標管理責任狀,明確鄉(鎮)、村、對口幫扶單位和下派干部的工作職責,按照百分制量化集體經濟發展目標任務,層層簽訂責任狀,逐級落實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責任主體。每年把各鄉(鎮)、幫扶單位、下派干部落實責任狀情況與鄉村綜合評比、幫扶單位評優定等和干部考核結合起來。完不成任務的鄉(鎮)和單位取消年終評優資格,黨政“一把手”、下派干部,取消年終評優資格,并與工作較好的單位和個人一并在全縣范圍內進行通報。
二是實行村干部結構工資制度,改變那種干好干壞都拿相同報酬的舊模式,把村干部的報酬與村集體經濟有機結合起來,建立多勞多得的工作機制。村干部是村民自治的代言人,是由村民自主選舉產生的代表村民管理村級事務的特殊群眾,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只有通過引導和制定激勵措施來實現。為達到這一目的,我縣制定并實行了村干部結構工資制度,把村干部工資劃分為基礎工資、獎金和發展集體經濟效益工資三部分?;A工資、獎金部分由各鄉黨委、政府根據各村的集體收入狀況和每年年終考核情況確定。在此基礎上,按照集體經濟依靠自我投入和滾動發展增收的部分核定一定比例作為發展集體經濟效益工資發放給村干部。
(四)加強監管,科學經營,引導鄉村集體經濟步入長期穩定增長的良性發展軌道。
一是加大對鄉村集體資產的監管力度,每年由縣委基層組織建設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對鄉級集體資產進行一次專項審核,鄉(鎮)負責組織人員對各村進行一次審核,全面排查掌握各鄉(鎮)村集體資產的數額和各項財務開支情況,摸清各鄉(鎮)村集體經濟收入底數。強化村賬鄉管制度,建立鄉、村集體資產專門臺帳,定期進行登記更新。
二是完善鄉村集體資產承包經營制度,向科學經營要效益。對現有集體耕地和集體畜,堅持扶優扶強的承包方向,結合養殖示范區、種養示范戶建設工作,改變以往撒“胡椒面”的方式,集中發包,確保規模經營。發包采取公開競標的方式進行,根據集體資產安全運營的需要,明確規定經營能力、賠償損失能力等承包條件,經過可行性論證后才能發包。對大規模承包經營集體資產的,預收部分承包費或以固定資產作抵押。所有承包行為必須簽定書面承包合同,并經過公證部門的依法公證后,才能承包。
三是逐步建立健全集體資產經營管理責任追究制度,對因工作失職、失察、失誤導致集體資產流失的,將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要求其追回流失的資產或按一定比例進行賠償,并視情節輕重給予相應的黨紀、政紀處分。
(五)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做好“五個”結合。
各級黨委、政府要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放在整個農村工作中通盤謀劃,實行“五個”結合:一是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與整個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相結合。二是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與體制創新相結合。三是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與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相結合。
四是發展與管理相結合。五是“輸血”與“造血”相結合,加大對經濟落后村的幫扶,使其盡快擺脫貧困局面。
本文目錄。
走進村委會,值班干部說村黨支部書記張久武在道路硬化施工現場。我們隨即來到張家坪,施工班子正干得熱火朝天。張久武告訴我們,硬化這條3.5公里的通組公路,村里自籌資金30萬元,明天就可以竣工。
話匣子一打開,張久武自豪地指著水、電、路,給我們介紹起這幾年村公益事業的發展情況:xx年投入15萬元改造了白沙河、五童兩個自然村的電網,老百姓用電從每度一塊二迅速下降到5角錢;投入50萬元修通5條共計12公里的村級公路,實現了90%以上的農戶戶戶通公路;xx年開始投入70萬元硬化9.3公里村級公路;投入20多萬元架設5000多米管道,解決了120多戶、400多人的飲水問題;投入20多萬元安裝有線電視,讓村民看到了和縣城居民一樣多頻道的節目。
聽到我們談論村子的變化,村民孫鼎先熱情地邀我們到家喝茶,自豪之情隨之溢于言表:“我家3個老人,沒有合村前不屬于昭君村,合村后每人每年領到了300元的養老金?!彼呎f邊找出了村委會下發的《昭君村xx年管理辦法》:“四無兩不欠,五做到六補助”的主要精神赫然在目。
孫鼎先介紹說:“‘四無兩不欠五做到’是對我們村民的基本要求,遵守得好,年底就可以享受到‘六補助’?!?/p>
哪“六補助”呢?仔細一看,具體內容是:60歲以上的老人享受養老金300元;60歲以上老人正常死亡的享受安葬費300元;收看有線電視和利用天線鍋收看電視的農戶補助50元;參加合作醫療的農戶每人補助10元;喂養能繁母豬3頭以上和當年出欄肉豬50頭以上的補助300至1000元。當年考核,然后村委會召開群眾大會當場發放??此剖恰把a助”,其實是獎金,以獎代補,既強化了村級管理,又讓老百姓得了實惠。
修路、改電、改水、提高老百姓福利,昭君村哪來這么多錢?僅群眾福利一項每年就要10多萬元。張久武介紹說:“我們村的集體經濟發展得好!”原來,昭君村轄區內有國有企業興發集團的兩個分廠。該村充分利用勞動力資源,xx年開始組建了集體企業——興山縣高陽鎮昭君勞務隊,主營裝卸和搬運,既解決了300多名農民的就業問題,每年又為集體創收20多萬元。還辦起了100畝的柑橘場和50畝的茶場,實行租賃承包經營,每年可為集體創收3萬元。粗略計算,該村每年的集體經濟收入在25萬元左右,加上化工廠的征地補償費,到今年年底,村集體經濟積累達到了160多萬元。
據了解,張久武擔任村黨支部書記35年。在談到。
工作體會。
時,他說:“新時期農村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主要來自于有能力為老百姓辦實事!辦事要錢,光靠上級財政轉移支付是不行的,還得加快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睆恼丫灏l展集體經濟的經驗來看,對接企業,在勞務服務上做文章,無疑是一條有效的途徑。企業裝卸和搬運等業務大多靠臨時工完成,把農村剩余勞動力組織起來成立勞務隊,組織化服務地方企業,完全可以實現雙贏。延伸開去,勞務隊不僅僅可以對接企業,還可以對接項目。因為任何一個農業、地質災害治理等項目,都需要“小工”,農村剩余勞動力大有市場。作為村級組織,要看到這一潛在的集體經濟發展空間,把農民組織起來形成“正規軍”,“集體”搶占市場,一定會取得豐碩成果。
返回目錄。
河南是我國的農業大省,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河南農業發展,一直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理論界和學術界也很關注河南農業發展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馬列所鄧小平理論研究室,對河南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尤為關注。20xx年成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形式研究》課題組,將農村集體經濟的實踐形式列入重要研究內容。此后課題組注意搜集整理這方面的資料,遂成立《河南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前景》課題小組,曾多次與河南省漯河市駐京辦、新鄉市駐京辦聯系、座談。
鄧小平指出:“中國社會主義農業的改革和發展,從長遠的觀點看,要有兩個飛躍。第一個飛躍,是廢除人民公社,實行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這是一個很大的前進,要長期堅持不變。第二個飛躍,是適應科學種田和生產社會化的需要,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發展集體經濟。這是又一個很大的前進,當然這是很長的過程。鄉鎮企業很重要,要發展,要提高。農業問題要始終抓得很緊。農村富起來容易,貧困下去也容易,地一耕不好農業就完了?!?《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55頁)鄧小平關于中國農業改革和發展兩個飛躍的思想,高瞻遠矚,對于我國農業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為了調查和研究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狀況,20xx年9月17—30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馬列所鄧小平理論研究室組成的《河南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前景》課題小組一行5人,赴河南豫北、豫中進行了為期14天的專題考察。走了3個縣(新鄉縣、臨潁縣、鞏義縣);5個鎮、鄉(新鄉縣小冀鎮、七里營鎮,臨潁縣城關鎮、杜曲鄉,鞏義縣竹林鎮),訪問了11個村莊及村辦集體企業,例如,小冀鎮東街村及京華實業有限公司、中街村及中聯總公司、太行振動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七里營鎮的劉莊村及華星藥廠(該廠為我國肌苷生產最大廠家和生產青霉素第三大廠家,擁有8個分廠)、龍泉村及龍泉集團公司、劉店村、南辛莊村及新亞集團公司;臨潁縣城關鎮的南街村及南街村集團公司、杜曲鄉的北徐村及北徐集團公司、龍堂村及龍云集團公司;鞏義縣竹林村(現為竹林鎮)。此外,還考察了一些村辦學校、文化大院、衛生院、幼兒園、養老院等。調查組深入農田、車間、農戶,先后訪談過40多名縣、鎮、村級領導、農民企業家、農戶、村民和當地居民,還分別與數名帶頭人(河南省勞動模范、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人大代表、中共xx大代表等)座談。
調研活動結束后,課題組分析和總結調研材料,經過多次討論,形成以下六個方面內容的調研報告:一、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現狀;二、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主要特點和基本經驗;三、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前景;四、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五、關于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理論思考;六、關于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幾點建議。
返回目錄。
一、基本運行情況。
二、調研中發現的問題。
三、問題形成的原因分析。
四、建議。
總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一個特殊的組織。搞好農村財務會計工作,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而且是一個政治問題,關系到基層政權的鞏固和農村社會的穩定。因此,必須切實加強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會計工作的領導,促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認真貫徹落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會計制度》。為農村經濟環境的治理,基層組織的廉政建設,雙層經營管理體制的完善,農村經濟穩步快速、健康的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
返回目錄。
為全面掌握我鎮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狀況,總結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經驗和做法,研究制定可行的政策措施,根據甘州區農村經營管理局文件【xx】31號文件要求,我鎮精心組織,安排專人進行調查、統計和分析?,F將本次調研。
工作總結。
如下: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我鎮農村面貌煥然一新,農村經濟健康有序發展,尤其是農村集體經濟飛速發展,主要表現在集體資產資源出租經營方式多樣化,以xx年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收益調查表為例,數據顯示:
(一)經營收入方面。全鎮制種服務費收入1436160元,出租經營收入503275元,其中:機動地出租70220元、房產出租160800元、固定資產出租18000元、建設用地出租176005元、集體園地、林地出租63000元、專業合作社投資570000元,共計1949635元。
(二)經營成本。全鎮出租經營成本14000元,其它經營成本273000元,共計287000元。
(三)經營收益。全鎮經營收益為1662635元。
從上述數據中可以看出,我鎮集體經濟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截至目前,鎮轄村98%修建村委會辦公樓,97%配設農家書屋,96%的行政村修建了新農村小康住宅樓,村上文化廣場等一系列基礎配套設施日趨完善,正在朝著“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邁進。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尤其是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也面臨一些新問題。
隨著改革開放30多年來,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然而現在集體經濟發展面臨后勁不足的問題。表現在:部分村干部對待自己的事情勁頭十足,干集體的事情“庸、懶、散、慢”,不能充分發揮“雙帶”作用,村上沒有主導產業,沒有新氣象,缺乏發展集體經濟的新點子,缺乏發展集體經濟的新思路,影響全鎮的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
(二)農民專業合作社利用不充分。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在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為同類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或者同類農業生產經營服務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聯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經濟組織。本意在于以服務成員為宗旨,謀求全體成員的共同利益。但是現實中由于部分村干部和種養殖大戶不重視合作社項目,看不到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前景,再加上自身沒有申報經驗,顧慮重重不愿意發展專業合作社。部分村集體也不向已經成立的專業合作社提供強有力地政策、資金、土地等要素的投資支持。導致我鎮專業合作社力量薄弱,發展緩慢,現有專業合作社不能充分發展和利用,存在“空巢”現象。
(三)集體公益事業發展建設不積極。
近年來,由財政局、減負辦和鄉鎮經管站等政府部門聯合開展的村級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惠民項目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給我鎮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和村級公益事業建設提供了強有力地資金支持,帶來了春天般的“福音”,進一步推進了我鎮村級公益事業項目建設的步伐。但是部分村村干部不夠重視,再加上村民的不理解不支持,上級部門審批、申報項目資金嚴格,辦理一事一議資金的的環節復雜等原因,致使爭取項目資金不主動、不賣力,從而一定程度上是損害了群眾的利益,導致我鎮發展集體經濟速度變緩。
(一)創建村級品牌,加強村級隊伍建設。
隨著經濟的轉型與發展,需要現代農業這張“王牌”做模型、做向導,目前我鎮的經濟正在向規?;?、集約化,標準化和專業化科學發展。但是還有一段距離,要進一步創建村級一村一品牌,建立示范帶動,以點代面,努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通過每三年的村級換屆選舉,真正把一批想干事,干實事,敢干事,作風正派,思路清晰,點子多,優秀的、復合型年輕村干部納入村級組織,從而進一步加強村級隊伍建設。
(二)眼光要有前瞻性,重視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
做為村干部和專業合作社的領頭雁,眼光要具有前瞻性,要牢記農民專業合作社服務成員的宗旨,把謀求全體成員的共同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工作中要補漏洞,杜絕盲點。創條件,改變現狀。拓展工作思路,成熟一批專業合作社發展一批。正真把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本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增長點和亮點。對于部分村出現“空巢”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要深入調查研究,查明問題,理清思路,制定發展計劃,找準發展路子,使其健康發展。真正讓農民專業合作社發揮作用。
(三)加強集體公益事業發展建設。
鎮農財中心要抽調得力干部,搞好宣傳。首先,必要時召開專門會議組織村社干部學習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相關知識,充分認識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資金的益處。其次,要做好群眾工作,改變村干部和群眾的認識誤區,村級組織要及時將相關信息傳達到所屬村的各社直至農戶,爭取村民的理解與支持。再次,爭取項目資金的過程中要審時度勢,把每一個環節都走到位。促使我鎮農村集體經濟又好有快發展。
。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325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