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它能夠幫助我們在經驗中成長,在反思中提高。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總結范文,希望能夠給大家在寫總結時提供一些啟發和幫助。
一、評價是教育教學工作的“指揮棒”
課程評價應當遵循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建立有助于促進學生發展,有助于教師反思與提高,有助于實現課程改革總體目標的評價模式與方法。在美術學科的課程評價中,評價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改進教師教學,促進課程不斷發展的重要環節。其依據是美術課程標準以客觀事實作為基礎。注重評價與教學協調統一,加強形成性評價。既關注學生掌握美術知識、技能情況,更重視對學生美術學習能力、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等方面評價;強化評價的診斷,發展功能及內在激勵作用,強化評價的甄別與選拔功能。
依據美術課程標準和獲得的信息,對美術課程實施及效果作出客觀科學的判定。目的是為了改善和提高教學質量,具體說是^v^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改進教師的教學,以及促進美術課程不斷發展^v^。
文章引用自:
二、關于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
實施新課程以來,評價發展迅速,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觀念、評價方法發生了很大變化,評價在新課程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成為新課程教與學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徹底地改變了只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忽視基本素質的發展;只關注終結性評價,忽視學生素質發展變化的過程;只關注評價的選拔與甄別,忽視評價的激勵與發展功能的弊端。
改革美術課程的評價方式,是通過美術途徑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全人”的有力保證。在美術教學中,注意用新的評價理念來教育、評價學生,關注、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讓“美”在每一個學生的心中盛開。具體方法為:
(一)評價原則。
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是評價的總原則。在制定評價標準及實施評價的過程中我遵循了綜合評價方式的可行性原則、多元性原則、開放性原則及因人而異的原則。
我將評價分為成長過程中的形成性評價和分階段的歸納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注意激勵性和隨機性,方式力求多樣化,語言有親和力、感召力。
歸納性評價注意其多維性和發展性,力求體現學生的個性特征,培養學生蓬勃的進取心。
(二)評價目的。
從平時入手,從微觀入手,呵護學生的成長,促進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學生健全人格。
(三)評價方式。
1、形成性評價。
通過課堂表現及平時作業情況,隨時隨機給予激勵性評價。
(1)口語評價。
在課堂教學或課外輔導時,針對學生個性特點,給予口頭表揚激勵??谡Z評價要講究語言的藝術性,講究親和力,神情要專注,語調要輕柔,讓學生有如沐春風般溫暖。
(2)書面評價。
通過平時作業的批閱,給予學生激勵性批語,肯定學生的優點,并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不足。尤其對美術興趣不濃、繪畫技能有限的學生,應從其有限的畫面中尋找到可以樹立其信心的“蛛絲馬跡”,以此為契機點鼓勵學生。
2、歸納性評價。
擬每期兩次,通過自我評價、同學互評、教師評價,綜合評議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個等級,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信念。
優秀級:總分在85---100分及以上者。
良好級:總分在70---85分之間者。
合格級:總分在60---70之間者。
不合格級:總分在60分以下者。
(四)評價工具:
1、詢訪:向班主任和同班同學了解某生的愛好、性格等相關情況。
2、平時作業:即每節課后布置給學生的各項任務。如:調查資料、繪畫、制作等。占總分的50%。由各組組長和課代表依據平時的記錄定時向全班同學公布。
3、綜評表:占總分的40%,互評內容包括四大方面,第一,努力學習美術(可以從平時的課前準備、課堂回答問題、參加各級畫賽及平時作業等情況評價);第二,榮班意識(可以從課堂紀律表現及積極參與集體活動方面評價)。第三,團結協作精神(可以從二人作業、小組作業、班級作業及其它集體活動中的協作行為中評價)。第四,創新意識(可以從日常所有事務的觀察中評價,不僅限于美術一方面)。
在中學的三年中,我們參加了許多的課程學習,也經歷了無數次的課程評價。評價的方式也各不相同,但是我認為這些評價都給了我很多啟示和體會。
首先,我認為課程評價的目的在于讓我們更好地了解和適應學習。通過評價,我們可以知道自己在學習中的得失和差距,更好地去調整自己的學習方向和方法。因此,每次接受評價時,我都會認真回想自己的學習情況,找出自己的問題和不足。
其次,我認為評價不是衡量一個人的天賦與能力,而是考察學生是否努力和認真。對于一門課程,每個人的天賦和學習狀態都是不同的。但是,只要在努力和認真上不懈地下功夫,就一定能有所成績。我曾經遇到過考前十幾天開始緊急補課的同學,最終他得到了一個優秀的成績,這種經歷讓我深受啟發。
第三,評價的結果并不是最終的結果。無論是好成績還是差成績,都不應該讓我們沾沾自喜或失落幾天。在學習和評價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更多地關注學習的質量和方向,以及如何更好地提高自己。
評價是學習過程中的必要環節,在接受評價時,我們需要認真思考,總結經驗,然后再用于今后的學習中。應該把評價看成是一種幫助我們提高的外部力量,同時也應該注重內在的動力和鼓勵自己不斷前進??傊?,課程評價是一種提高學習效果和提高自我認識的重要途徑,希望大家也能認真對待。
vb課程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的專業骨干課。本課程主要通過vb論述了面向對象程序設計和組建編程的機理,涉及到控制臺界面程序、windows窗體程序、圖形界面編程、數據庫、網絡應用系統等多方面的內容。內容量大,程序設計復雜、同時vb程序調試是在vs環境下進行,在編程過程中環境會自動為用戶生成一些必要代碼,以降低編程難度,降低學生的編程負擔,但這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如:學生對vb的程序結構把握和了解不全面,對編程機理了解不透徹,學生容易盲目照搬書上代碼,不求甚解,似是而非。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采取了課程設計的方法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將書本知識遷移到新的問題解決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要求學生在學習該課程中,應用每個相對獨立的、完整的單元知識解決一個實際項目,設計編寫一個小作品;學完整個課程后,完成一個綜合性比較強的編程項目,使學生對整個課程內容進行全面的總結、梳理,以項目完成為手段,全面鍛煉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目的。
1.為使學生掌握vb編程、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思想和組建編程的知識實際技能,除了系統地講授必要的vb知識,上機練習,做作業外,還應該對學生作較全面的編程技能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訓練,即作課程設計,以達到如下目的:具體應用和鞏固本課程及有關先修課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了解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思想,編程和組建編程程序設計方法,培養學生初步的項目設計能力。
2.獨立地根據一定的項目要求,查閱資料,寫出項目開發目標,分析開發過程中所用到的課程知識,提出解決方案,編碼并上機調試完成系統,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程設計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必須認真對待。
二.要求。
在課程設計中要求學生注意培養認真負責,踏實細致的工作作風和保質保量,按時完成任務的習慣。在設計過程中必須做到:
1.在某個教學單元結束后,完成一個教師布置的、或學生自己擬定的、知識覆蓋整個章節的,有一定綜合性和難度的項目,要求學生描述出要達到的目標、圍繞目標,收集資料和素材,復習所需的課程知識,描述問題解決方案、編寫程序上機調試,直到項目的完成。最后的成果要有完成的作品和相應的文檔。
2.在課程結束后,完成一個大的編程項目,其要求與課程單元的項目差不多,只是綜合性更強、難度更大、知識覆蓋面更廣,工作量更大,以全面促進學生復習和梳理學科教學內容,提升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文檔的書寫和編制。
三、采取的措施。
為了保證課程設計能夠按照預定的目標和計劃進行,我們還采取了以下措施來加強對學生監督和管理。
2.在課程設計過程中,教師隨時巡視和監督,了解把握和控制課程設計的進展;。
4.將課程設計作為學期成績的一部分記載,大約占10%,必須完成課程設計后才能參加考試,課程設計不過關,即使考得再好,也不能過。
四、取得的效果。
通過以上措施,學生全部都完成了自己的項目、將所有的作品通過超鏈接網頁的方式集成在一個作品集中,所有的學生都完成了4~6個小作品,每個作品都反映了學生應用課程的某部分知識解決某個問題的結果,通過完成這些作品,學生鞏固、加深了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加強了知識之間的聯系,促進了知識的遷移和應用。同時學生看到凝聚著自己的心血、汗水、思維和創新的作品,就像一個母親看到自己呱呱墜地孩子那樣充滿了喜悅,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欲望。通過同學之間作品的對比,提供了一個相互學習交流的平臺,激發了學生的競爭意識。
隨著現代教學技術的廣泛應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也必將發生根本性的改變,那種因循守舊的教學模式將被徹底打破,鑒于此,我校電子商務專業(以下簡稱電子商務專業)的教學改革將列入教學工作重點。xx年,我校電子商務專業通過了省教育廳電子商務專業教改遴選,并于當年順利通過了省教育廳教改專家組檢查,同時正式確定為教改試點專業。兩年來,電子商務專業在教學改革中做出了許多工作,其中成績突出的要屬電子商務專業課程內容的改革,除增加新的課程以外,更主要的是將一些課程的內容重新整合,形成一些特色鮮明的課程,效果較好?,F主要對電子商務專業教改中兩類課程內容的整合談談電子商務專業課程整合的實踐過程。
所謂“整合”,就是強調系統的整體協調,發揮綜合優勢,這是以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和現代科學的系統論為依據的。而“課程整合”譯自英文“curriculumintegration”,也有人譯為“課程統合”、“課程綜合化”,是指將原來自成體系的各門課程或各教學環節中有關的教學內容,通過新的組合方式進行整理與合并,使相關課程(環節)能夠形成內容冗余度少、結構性好、整體協調的新型課程環節,做到優勢集成,亮點聚合,以發揮其綜合優勢。
實施課程整合的實質,在于強調知識的整體性和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目前我國各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的課程門類過多,內容交叉重復,缺乏整體優化,既造成了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又有礙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不利于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但課程整合不是簡單地增加學科“課程”,以疊加方式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即把課程整合看作是“課程拼盤”。為此,通過課程整合,可以淡化每門學科之間的界線,強調學科之間的相互銜接以及科學和社會系統的聯系。改變按學科的邏輯來組織課程內容的做法,強調以學習者經驗、社會需要和問題為核心進行課程整合。在高職院校普遍重視學科建設的今天,加大課程整合的研究及實施力度很有其現實意義。因為課程整合代表了當代課程改革的趨勢,反映了人類知識發展綜合化對課程的要求,也反映了全面發展教育和21世紀人才素質的要求。
任何一個領域的改革都會受到舊有觀念和勢力的自然排斥,實施課程整合遇到的最大障礙來自“學科本位”。很多教師的教學觀念還停留在傳統的分科教學階段,老一套的東西早已在其頭腦中根深蒂固,各學科教師之間往往是“涇渭分明,各司其職”,教師只關注本學科內部體系的優化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很少關注學科之間教學內容的相互交叉、銜接和溝通,對學科之間綜合的、整體作用的發揮重視不夠。據此,為推進課程整合的改革,首先要做的工作便是要求教師淡化“學科本位”意識,打破系科界線,有意識地加強本學科與相關學科的聯系,由以往各門學科的“獨自作戰”轉向學科之間互相協作的“立體作戰”。
在實施課程整合的起步階段,我們教研室進行了多次關于課程改革的討論,比如說,“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應具備什么樣的知識、能力、素質”、“電子商務概論應掌握哪些計算機網絡知識”等問題。我們要教給學生的,就應該是“最重要而且學生能夠學到”的知識。經過大家的集思廣益,就此類問題達成共識是不難的。經過反復討論和研究,高職院校建立一套整合的課程體系并不難,而這種課程體系還要隨著課程改革的發展不斷進行更新,因為“整合”是一個過程,而非一勞永逸的結果。另外,科學的、理想的、全面的課程整合一時難以達成,是否可以先降低一些要求?是否可以首先進行局部的整合?假若這樣做可行的話,我們可以積累經驗,為實現理想的課程整合打基礎。
課程設置是指根據特定的教育培養目標、組織和編排課程的系統化過程,它受一定的教育目的與教育價值觀的決定和制約。因此,高職院校課程設置的調整能否到位,直接影響著課程整合的實施。但是,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課程設置還有許多亟待改進之處。課程設置常借鑒本科院校,沒有形成高職特色和學院特色。加之,電子商務專業是一門較新的復合性學科,許多院校在課程設置上往往都是“課程的拼盤”。
另一方面,高職院校學生和教師角色一旦確定,不少學生就畫地為牢,把自己禁錮在學科壁壘之中,不再涉獵其他學科的知識。由于專業培養目標定位狹小,導致課程設置目標定位過窄,內部結構極不合理。這種在課程設置上較大地傾向于按學科專業教學的模式培養學生,過分強調學生對未來所教學科領域知識全面、系統、精深的掌握,而授課教師又一味強調本門課程的系統性、完整性,與其他課程長期保持著“井水不犯河水”的關系,嚴重背離了體現“職業素質和綜合能力”為中心的思想,其結局只能是傳授學生一部分理論,而學生缺乏實踐操作經驗。這種課程設置的弊端還表現在:由于學科專業課程設置過于強調系統、精深,專業課程設置向縱深分化,造成門類多、科目雜、體系散,主干課不突出,課程之間缺乏橫向聯系、貫通,致使培養的學生綜合素質欠佳。當前,高職院校課程改革在課程設置的價值取向上,要一改傳統的非此即彼的一元選擇,也不再置學生與社會的需求于不顧,單純地追求學科體系的嚴謹和完整,而是要充分考慮課程的整體功能,追求學生、社會、學科之間最大限度的統一,尋求其整體價值的融合。具體落實在課程設置上要體現出,優化組織各類課程,使之相互補充,充分發揮課程體系的整體功能,并突出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結合職業技能鑒定的要求。其中,課程整合無疑適應了這一迫切需要。
1、對于《網上貿易實務》課程的內容整合。
《網上貿易實務》是電子商務專業中的核心課程,也是全國助理電子商師考試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對于本門課程的掌握程度對于學生從事電子商務及網上貿易業務尤為重要。本課程整合后包括網絡營銷和電子交易兩大模塊,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在掌握網絡營銷的基本概念的基礎上理解網絡營銷與傳統營銷整合,熟識網絡商務信息的收集、整理和發布的相關常識和具體做法,了解網上單證流程的設計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電子合同的簽訂過程和電子合同的簽訂中身份認證的重要意義以及電子交易過程中電子信用卡、電子錢包等的相關常識和基本運用方法。為此,我們整合教學內容,編寫了教學講義,并制作成多媒體教學軟件,以加強教學效果。
在具體講授中,以助理電子商務師的考證大綱為主要依據,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注重對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一方面,我們在講授過程中,積極利用互聯網資源,將教學內容與相關的網站、網頁掛鉤,比如:在講授網絡商務信息搜集中搜索引擎的應用,直接登錄目前流行的搜索引擎網站百度和google;在講授網上單證流程的時候,登錄電子商務網站當當網,讓學生直接觀看當當網的模擬單證流程,使學生對教學內容有了感性認識。另一方面,我們結合教學內容詳細講解電子商務實驗室的模擬操作。該軟件不但是本課程的教學模擬軟件,也是助理電子商務師實踐能力考核軟件,所以在教學中有針對性的進行操作演示和學生練習,強化學生對本課程的理解。
通過此門課程的整合,有如下收獲。
(2)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3)培養了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4)結合全國助理電子商務考試,增強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
2、《電子商務概論》的.內容與《網絡技術應用》課程的整合。
《電子商務概論》和《網絡技術應用》均是電子商務專業的專業能力與素質模塊課程。兩門課程雖側重點不同(《電子商務概論》介紹電子商務的基本理論與基本概念,《網絡技術應用》主要介紹計算機網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網絡協議、網絡操作系統、lan技術、wan技術、網絡互聯設備等內容),但有些內容也有重復現象,況且兩者有密切聯系,在《電子商務概論》中的網絡基礎設施中有相當大的篇幅是介紹計算機網絡的基礎知識,教學效果不好。在整合中將這部分內容刪掉。同時將原《電子商務概論》中的計算機網絡的商務應用融合到《網絡技術應用》中,并根據社會的需要增加了windowsxxserver的常用操作部分內容,可使學生通過學習,在掌握windowsxxserver的常用操作的實踐操作。刪除了簡單枯燥的計算機網絡理論的介紹。通過這兩門課程的整合,有如下收獲。
(3)提高了學生的興趣,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和應用面。
3、課程結構的優化整合。
課程結構改革實質就是要優化課程結構,獲得課程一種理想的生存狀態,展現強有力的課程功能。但優化的標準、優化的突破口、怎么優化一直是歷次課程結構改革的迷茫之處。要優化課程結構,就是要使其往好的方面發展,但好在哪呢?用什么確定好的標準呢?可用兩個方面來概括:一是課程的有序性和序變能力。課程結構有序性就是讓課程要素之間搭配得更加合理,提高教育的效率,充分發揮育人價值。課程結構是在開放的環境中受到來自社會、個人要求的影響,能否及時作出反應,充分地滿足其要求,表現為課程結構的序變能力。這些是一個好的形式結構標準。在電子商務專業的課程設置中,我們多次邀請計算機系和基礎部的教師參加計劃調整的討論,對課程的開設的先后順序進行認真的分析和研究。對于部分課程的開設學期和課時進行了微調;二是課程結構的合目的性,即從實質結構的分析入手研究是否符合育人目標。
我國高職院校的課程大多借鑒大學本科的課程,而大學本科課程是學習前蘇聯的結果,它與專才教育相聯系,形成了結構嚴密的體系。按課程層次分,可分為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三種。長期以來在課程編排上,都采取了“基礎課一專業基礎課一專業課”的“三段式”線形模式。這種模式重視專業素質的培養,忽視了綜合素質的提高,已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發展、學科滲透對復合型人才的要求。在改變這種固定的課程設置模式上,我院作了改革的嘗試。根據教字[xx]2號文件《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我院在電子商務專業進行了教學計劃的修訂,主要是對課程結構進行優化整合,確立了模塊化教學。將教學計劃分為基本素質模塊、專業能力與素質模塊和個性化發展模塊三個部分,結合電子商務特色和全國助理電子商務師考試的要求,將專業能力與素質模塊分為專業基礎模塊、網絡應用模塊、網絡營銷模塊、電子支付與物流模塊和操作模塊等五個模塊。
通過聽講座,結合我自己的理解,我認為備課是面向學生教學前通過鉆研教材、教參及有關資料,進行教學預設(寫出。
教案。
或教學設計)的一種教學常規工作。它與備課、上課、作業、考試屬于一條相互關聯的完整性的教學環節,每一環不可欠缺。其內容一般分為:教學要求(現常說教學三維目標)、教學重難點(關鍵)、教學準備、教學課時和教學過程、教學板書、作業布置。這指的是備一節課的內容,如果是備一學期的課,那前面還要有學期教學計劃(含教學進度安排)、學生成績記載(現叫成長記錄)、單元教學計劃。
備一節課,就按備課的一系列環節把教學預設的內容完成了就行。而備好一節課,那就難了。有人說把一節課備出來上成了一節優質課就備好了,這算備好了一節課。其實,備好一節課需花一輩子的努力!支玉恒老師說:“備課一次,往往匯集了自身多少年的知識儲備和人生經歷?!笔前?,備課——伴隨我們一生的,我們只有心中有愛,不斷積淀,不斷創新,我們的課才能常備常新,享受教學帶給我們的無窮樂趣。所以,我覺得要備好一節課,并非易事。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教師一輩子都在備課?!钡拇_,有效備課,優化備課環節對我們教師顯得尤為重要。
課不等于寫教案,寫教案只是備課的一小部分工作。如果把教案分為“有形教案”和“無形教案”,則“備課”基本等同“教案”?!坝行谓贪浮?,即文本教案,是教師將備課的部分內容,付諸文字,寫于教案本上。有形教案應該“簡而實”?!昂啞奔春唵?、簡約。因為不是所有的思想都可能、都必要寫出來的,有些內容完全可以記在腦子里,比如,教學目標(學習目標)、重點難點,等,《教師教學用書》中都寫好了,你為什么要抄到教案本上呢?為什么不能記在頭腦里呢?如果你有補充,為什么不能補充在《教師教學用書》中呢?你只要把教學大致步驟、所提精當問題、所設計恰當練習、需要特別強調(指導)的內容,寫下來,就行。節省下來的時間做什么?備“無形教案”?!皩崱奔磳嵲?、實用。教案是教學的方案,是指導教學用的,如果你課堂上,都不用教案,或者你的教案都不能在課堂上用(當然不是一成不變、按部就班),那你還寫教案做什么?簡單、簡約才實在,實在才實用。隨著課程改革的實施和深入,又提出寫“教后反思”(或稱“案例反思”、“教學反思”)?!敖毯蠓此肌碑斎粚儆凇坝行谓贪浮敝?,當然有助于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不失為教師“專業成長”的一條有效措施,但也不是說課課都要寫反思,每篇反思都要求多少篇幅。教師的勞動,個體創造成份很大,只有充分尊重,才可能充分“個體創造”?!盁o形教案”,即思想教案,或者說文化教案、人格教案,是教師的文化底蘊、專業素養、道德水準、工作作風、基本功夫等的綜合體現。如果落實到某一課的備課上,就是老師為上好這一課所做的一切努力和準備(有許多東西是無法、也無須用文字表達)。無形教案要“豐而深”,即豐富、豐厚、廣博、深刻,把這些工作做好了,或形諸筆端,更多的是存于胸、注于腦。只有這樣,課堂才有可能“動態生成”,才有可能“充滿生命活力”。相對而言,“無形教案”是“本”,“有形教案”是“末”。只有根深本固,才能枝繁葉茂,不能“本末倒置”、甚至“舍本求末”。
課程標準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指明燈,教師在備課之前應該認真的理解課程標準,為自己即將展開的教學活動找到堅實的基礎。課標對各個知識模塊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建議進行了非常精辟的闡釋,同時,把整個九年義務階段的知識全部羅列,細細研讀,便可輕易實現各個知識模塊之間的溝通與整合,對于備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材是無數專家用心血與經驗編寫而成,是課堂教學的一個載體。吃透教材是上好課的一個關鍵因素。拿到教材后一定要先對本冊教材的編寫理念、編排特點及內容結構有清楚的認識,對整個知識體系有全面的感知,再針對上課內容進行具體解讀。廣東資深教師石景章老師說他不讀十遍書不上課??梢娎斫饨滩牡闹匾?。在理解教材的基礎上還可以創造性的使用教材,使之更加完善并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一切教學活動都必須圍繞這一主體而進行,所以教師“教”的過程就是幫助學生“學”的過程。在準確理解教材的基礎上,就要思考如下問題:什么樣的學習目標適合他們?怎樣幫助學生最快最有效的達到學習目標?具體而言,諸如哪些方法該讓學生掌握,哪些知識該讓學生自主發現、自我構建,哪些問題可讓學生提出,哪些內容可讓學生自主選擇,哪些疑難可讓學生自主解答,從而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哪些地方學生的理解會浮于淺層,停留表面,學生可能需要點撥、引導;哪些地方學生可能偏離主題較遠,需要及時撥轉方向;哪些語言含蓄處、文本空白處、意境深遠處、情感共鳴處、認識分歧處可拓展學生思維,引發學生對話,激發創新的火花??傊?,運籌帷幄,不打無準備之仗。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而教師是學習活動的主導。備課時,教師應結合自己的特長,有效的利用好教材,以備在教學中充分張揚自己的個性,創出自己的特色來。讓自己成為學生生命樂章中跳動的音符,你如何譜寫,就將有怎樣的樂章。
教案分詳案和簡案,實錄式教案設計稱為“詳案”,多表現為師生問答式,我總感覺這種形式限制了學生思維的多樣性,削弱了師生交流的質量,降低了教師隨機應變和靈活調控的能力。應該設計結構式教學方案,也稱預案。預案設計是否可以說宜粗不宜細,理清整體思路框架,整體把握教學進程。多設計話題性、開放性問題,設計活動板塊、設計主問題,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提供平臺。為學生提供廣闊思考的空間,設想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案,使教學過程成為多向交流互動、充滿活力的過程。
總之,聽了講座,結合自己的理解和教學實踐,談了以上的想法,或許所獲、所思有偏頗的地方,但卻是我內心的想法。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會不斷的學習、思考、實踐、反思,讓自己有一個更大的提升。
。
一.課程定義反映了定義者的基本觀點和取向,每一種課程定義的背后都有其成文或不成文的理論基礎。
二.課程設計到目前為止,國內外的課程理論工作者可謂眾說紛紜,沒有一致的認識與理解。
而課程設計的基礎是研究任何事物的產生和發展,從多方面探討其產生或發展的基礎和原因,也是研究事物的根本所在。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的區別:第一,從目的上講,學科課程主要向學生傳遞人類長期創造和積累起來的種族經驗的精華;活動課程則主要讓學生獲得包括直接經驗和直接感知的新信息在內的個體教育經驗。第二,從編排方式上講,學科課程重視學科知識邏輯的系統性,活動課程則強調各種有意義的學生活動的系統性。第三,從教學方式上講,學科課程主要是以教師為主導去認識人類種族經驗;而活動課課程主要以學生自主的交往為主獲取直接經驗。第四,在評價方面,學科課程強調終結性評價,側重考查學生的學習結果;而活動課程則重視過程性評價,側重考查學生的學習過程。
三.課程設計的內容和基本策略。
課程設計是課程領域最常用的術語之一,說白了就是課程內容的選擇,課程實施和評價的設計。內容決定目標,有助于課程內容的選擇和組織,并且可以作為課程實施的依據和課程評價的準則。課程設計的策略,在一般意義上與課程設計方法是一樣的,但是目前闡述的課程設計策略的文獻很少,一般認為有六種。(課程選擇,課程改編,課程整合,課程補充,課程拓展,課程新編)。
基本思路:一是以目標為中心的設計思路:(目標中心思路(或稱目標模式)是課程設計者根據對學習者行為變化的期望而確定的教育目標進行課程設計的思路。特征是:它以明確而具體的行為目標作為課程設計的中心,其他設計步驟都要圍繞所定的行為目標來進行;其次,它主張行為導向的教學目標,第三,它強調目標的結構性。不足:首先,目標模式的科學觀過于質樸、簡單,著眼點是效率和準確,它無法描述復雜的教學過程,畢竟正確的科學應該是由信念、審美、個人的參與等多種因素構成的一個過程,而這些正是目標模式所難以包容的。其次,目標模式強調教師可以根據預先設定好的藍圖將學生的心靈塑造成任何形式,因而隱含在這種假設中的人性觀是消極的、被動的。第三,目標模式過分的強調知識的工具性價值,認為知識的選擇不是依據知識自身的價值,而是看這些知識能否幫助達到某些外在的教育目的,這就歪曲了知識的真義。
評價是人類有意識活動的一個表征。評價的實質在于促使人類活動日趨完善,體現人類行為的自覺性與反思,事實上,評價廣泛滲透人類所有意識的活動中,課程評價如此,作為教育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課程評價是課程發展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隨著課程開發與教育實踐的發展,課程評價的重要性日趨突出。
課程評價屬于方案評價的范疇。迄今為止,在方案評價模式中,cipp模式應用最為廣泛。在很長時間內,cipp模式包括背景、輸入、過程和成果這4個環節的評價。最近,為了描述和評價長期的、真正成功的改革方案,斯塔佛爾比姆把成果評價分解為影響(impact)、成效(effectiveness)、可持續性(sustainability)和可應用性(transportability)評價4個階段,由此構成了7個環節的評價模式。
五.中小學課程評價的方法與程序。
課程評價是一個多因素、多變量的復雜系統,它涉及評價者、評價對象、評價目標的、評價方案以及評價方法等諸多方面。課程評價也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科學的課程評價方法、規范的課程評價程序對于評價質量和結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有著重要的影響。
建設高效課堂教學模式,讓師生有序可循?;谡n堂教學改革“應有利于學生學習方法的轉變,倡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過程,勇于提出問題,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改變學生死記硬背和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的理念。
綜合實踐活動是目前在中小學推行的一種新的課程形態.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應該考慮以下三條原則。(1)內容組織的關聯性原則,即活動主題的確定和內容的組織要與相關的課程及學生的知識經驗有機聯系起來。(2)能力訓練的階梯性原則.即活動設計應以學生能力發展的序列為線索。(3)實施方式的生動性原則,即在活動實施的時空條件、人員組合、評價方法等,要生動活潑、靈活多樣。另外,所設計的綜合實踐活動最好能夠以書面文件的形式加以陳述.其文本格式包括活動主題、活動目標、活動安排、評價提示、活動結果等內容。
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我國基礎教育改革面臨的一個嶄新課題,是新課改中最具活力的因素。充分利用現有的課程資源,積極開發新的課程資源,是貫徹新課標精神,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學效益的重要途徑,我們要堅持以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為指導,努力學習有效教學的先進理論和實際經驗,全面貫徹和落實課題研究的目標,用實際行動切實做好課題的各項研究工作。
學校沒變,學生沒變,教材也沒變,只是換了位教師,教育教學效果就可能有天壤之別。實踐中這種屢見不鮮的現象背后,原因無外乎:優秀教師不僅可以使自身的資源價值充分體現,而且可在自身以外的課程資源非常緊缺的情況下“無中生有”、“化腐朽為神奇”,實現課程資源價值的最大化。
在上級的統一安排下對我校高三級的23名科任老師進行了培訓,經過培訓,老師們對新課程、新課標有了深入的了解、全新的認識,提高了理論水平、更新了教學理念,為新學期的教學做好了充分準備。就我校在培訓工作中的一些做法作如下總結。
本次培訓我校共涉及9個學科,共23名科任教師參加了培訓。其中:語文4人,數學5人,英語4人,物理1人,化學1人,生物2人,政治2人,歷史2人,地理2人。
1、培訓總體計劃方案。
2、前期準備工作。
7月11日將注冊(或登陸)帳號發到各位老師,要求在7月15日前完成注冊(或登陸),熟悉各平臺操作流程,為7月15日的正式培訓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7月15日在我校電子備課室舉行了開班儀式。儀式上李校長做了講話,對此次培訓做了全面的要求,同時學校教研室印制了簽到表,作業檢查表,全程培訓將分四次檢查。
1、在培訓過程中,教師接受了許多理論知識,學到了許多教學方法,更新了教學觀念,明確了教學目標。
2、通過遠程培訓,廣大教師的觀念得到了進一步轉變,對新的培訓模式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和認可。從而使廣大教師更加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的發展,教師必須加強自身的學習和提高,以適應社會和教學的要求。
3、通過培訓使高中教師進一步準確理解和把握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目標、內容和教學要求。
4、促進了教師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的轉變。
5、通過培訓,使廣大教師進一步更新了教育觀念,增強了實施新課程的緊迫性和責任感;了解和掌握了新教材的編寫思路、結構特征及各學科之間的關系;逐步提高了教師實施新課程的管理能力、研究能力、指導能力和教學實踐能力。
1、培訓假期時間長,組織難度大。
新世紀之初,我國建國以來的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v^、^v^的直接領導下,正以令世人矚目的迅猛之勢在全國順利推進,而且今年已是進入到第四個年頭。廣大教師是新課程建設的主體力量。新課程的實施必須依靠廣大教師。新課程是在廣大教師的創造性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得以建立并豐富和發展的,這個過程是教師學習和研修的過程,也更是教師發展、成長的過程。
高中數學課程的總目標是:使學生在九年義務教育數學課程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作為未來公民所必要的數學素養,以滿足個人發展與社會進步的需要。具體目標為:獲得必要的數學基礎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數學概念、數學結論的本質,了解概念、結論等產生的背景、應用,體會其中所蘊涵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以及它們在后續學習中的作用。
1、通過不同形式的自主學習、探究活動,體驗數學發現和創造的歷程;
2、提高空間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論證、運算求解、數據處理等基本能力;
5、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形成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和科學態度;
6、具有一定的數學視野,逐步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和文化價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維習慣,崇尚數學的理性精神,體會數學的美好意義,從而進一步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
新一輪數學課程改革從理念、內容到實施,都有較大變化。數學教學要體現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教學設計中充分考慮數學的學科特點,高中學生的心理特點,不同水平、不同興趣學生的學習需要,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以及它們所體現的數學思想方法,發展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對數學的較為全面的認識,提高數學素養,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為未來發展和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在教學中應該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1、以學生發展為本,指導學生合理選擇課程、制訂學習計劃;
2、幫助學生打好基礎,發展能力;
3、注重聯系,提高對數學整體的認識;
4、注重數學知識現實際的聯系,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能力;
5、關注數學的文化價值,促進學生科學觀的形成;
6、改善教與學的方式,使學生主動地學習;
7、恰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教學質量。
數學學習評價,既要重視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重視其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變化;既要重視學生學習水平的甄別,又要重視其學習過程中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既要重視定量的認識,又要重視定性的分析;既要重視教育者對學生的評價,又要重視學生的自評、互評??傊?,應將評價貫穿數學學習的全過程,既要發揮主人的甄別與選拔功能,更要突出主人的激勵與發展功能。數學教學的評價應有利于營造良好的育人不幸有利于數學教學與學習活動過程的調控,有利于學生和教師的共同成長。
1、重視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
2、正確評價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3、重視對學生能力的評價;
4、實施促進學生發展的多元化評價;
5、根據學生的不同選擇進行評價。
為了能更好的落實新課程改革工作,做好新課改的探索和新課改中的教學工作,在新學期的實際工作中,努力探索,不斷發展,深入細致的做了以下工作:
1、繼續深化在華南師范大學的理論、理念培訓學習,在總結培訓學習心得和基礎上,提高和加強教學理論知識,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轉化的教學理念。
2、深入學習、研究普通高中數學《新課程標準》,理解把握新課標的目的和要求,領會新課標的宗旨,以新課標作開展教學工作的指明燈,以高考說明和高考命題的趨勢為領航燈,以新教材為核心,以學生的數學學情為基礎,合理、科學、靈活的使用和處理教材,完善、深化我?!俺晒φn堂教學模式”研究,開展有效的教學工作。方向不明,目標不明確,則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的把握是非常困難的,也使教師對教材的處理感到困難。
3、積極參加備課組的集體備課活動,充分發揮集體力量和集體智慧的無限潛力,共同深入學習、探討、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研究、探討靈活處理教材的技巧,共同提高教材的處理能力。教材在不斷的調研、總結、改進,知識體系的系統性被打亂,我們教師也要強化“預習”意識和做好“預習”工作,也就是要在進行教學之前,教師要先對教材要先全部深入的學習和理解領會。
4、為能把新課改落到實處,踏踏實實的開展課改工作,深入研究、探索新課程的高效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教學策略,不斷探索、改進采用新思想、新觀念、新思維組織課堂教學,增進課堂教學的雙向交流活動,突出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探究、思考、交流的教學作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養成學好數學的習慣。
5、積極學習信息技術,提高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加強數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不僅是學科資源的整合,也不僅是教師應用信息技術來提高和增強學生對數學的學習效率,還包括教師對數學和信息技術知識的綜合掌握。
而課程設計的基礎是研究任何事物的產生和發展,從多方面探討其產生或發展的基礎和原因,也是研究事物的根本所在。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的區別:第一,從目的上講,學科課程主要向學生傳遞人類長期創造和積累起來的種族經驗的精華;活動課程則主要讓學生獲得包括直接經驗和直接感知的新信息在內的個體教育經驗。第二,從編排方式上講,學科課程重視學科知識邏輯的系統性,活動課程則強調各種有意義的學生活動的系統性。第三,從教學方式上講,學科課程主要是以教師為主導去認識人類種族經驗;而活動課課程主要以學生自主的交往為主獲取直接經驗。第四,在評價方面,學科課程強調終結性評價,側重考查學生的學習結果;而活動課程則重視過程性評價,側重考查學生的學習過程。
課程設計是課程領域最常用的術語之一,說白了就是課程內容的選擇,課程實施和評價的設計。內容決定目標,有助于課程內容的選擇和組織,并且可以作為課程實施的依據和課程評價的準則。課程設計的策略,在一般意義上與課程設計方法是一樣的,但是目前闡述的課程設計策略的文獻很少,一般認為有六種。(課程選擇,課程改編,課程整合,課程補充,課程拓展,課程新編)。
基本思路:一是以目標為中心的設計思路:(目標中心思路(或稱目標模式)是課程設計者根據對學習者行為變化的期望而確定的教育目標進行課程設計的思路。特征是:它以明確而具體的行為目標作為課程設計的中心,其他設計步驟都要圍繞所定的行為目標來進行;其次,它主張行為導向的教學目標,第三,它強調目標的結構性。不足:首先,目標模式的科學觀過于質樸、簡單,著眼點是效率和準確,它無法描述復雜的教學過程,畢竟正確的科學應該是由信念、審美、個人的參與等多種因素構成的一個過程,而這些正是目標模式所難以包容的。其次,目標模式強調教師可以根據預先設定好的藍圖將學生的心靈塑造成任何形式,因而隱含在這種假設中的人性觀是消極的、被動的。第三,目標模式過分的強調知識的工具性價值,認為知識的選擇不是依據知識自身的價值,而是看這些知識能否幫助達到某些外在的教育目的,這就歪曲了知識的真義。
評價是人類有意識活動的一個表征。評價的實質在于促使人類活動日趨完善,體現人類行為的自覺性與反思,事實上,評價廣泛滲透人類所有意識的活動中,課程評價如此,作為教育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課程評價是課程發展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隨著課程開發與教育實踐的發展,課程評價的重要性日趨突出。
課程評價屬于方案評價的范疇。迄今為止,在方案評價模式中,cipp模式應用最為廣泛。在很長時間內,cipp模式包括背景、輸入、過程和成果這4個環節的評價。最近,為了描述和評價長期的、真正成功的改革方案,斯塔佛爾比姆把成果評價分解為影響(impact)、成效(effectiveness)、可持續性(sustainability)和可應用性(transportability)評價4個階段,由此構成了7個環節的評價模式。
課程評價是一個多因素、多變量的復雜系統,它涉及評價者、評價對象、評價目標的、評價方案以及評價方法等諸多方面。課程評價也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科學的課程評價方法、規范的課程評價程序對于評價質量和結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有著重要的影響。
建設高效課堂教學模式,讓師生有序可循?;谡n堂教學改革“應有利于學生學習方法的轉變,倡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過程,勇于提出問題,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改變學生死記硬背和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的理念。
綜合實踐活動是目前在中小學推行的一種新的課程形態.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應該考慮以下三條原則。(1)內容組織的關聯性原則,即活動主題的確定和內容的組織要與相關的課程及學生的知識經驗有機聯系起來。(2)能力訓練的階梯性原則.即活動設計應以學生能力發展的序列為線索。(3)實施方式的生動性原則,即在活動實施的時空條件、人員組合、評價方法等,要生動活潑、靈活多樣。另外,所設計的綜合實踐活動最好能夠以書面文件的形式加以陳述.其文本格式包括活動主題、活動目標、活動安排、評價提示、活動結果等內容。
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我國基礎教育改革面臨的一個嶄新課題,是新課改中最具活力的因素。充分利用現有的課程資源,積極開發新的課程資源,是貫徹新課標精神,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學效益的重要途徑,我們要堅持以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為指導,努力學習有效教學的先進理論和實際經驗,全面貫徹和落實課題研究的目標,用實際行動切實做好課題的各項研究工作。
學校沒變,學生沒變,教材也沒變,只是換了位教師,教育教學效果就可能有天壤之別。實踐中這種屢見不鮮的現象背后,原因無外乎:優秀教師不僅可以使自身的資源價值充分體現,而且可在自身以外的課程資源非常緊缺的情況下"無中生有"、"化腐朽為神奇",實現課程資源價值的最大化。
。
在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立場上,體現國家意志的基礎上,學校和班級要成為學生“好玩”而“有趣”的地方,學校和班級生活要引入時尚元素,同時又要十分重視引入課程概念,創意學校生活,啟迪智慧,支持學術,悅納草根,幫助每一位學生個性多元發展。
2015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社會心態藍皮書:2015年中國社會心態研究報告》。報告分析,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每個人實現自我的動力各不相同,中國人最大的生活動力是對子女發展的期望和對個人利益的追求;追求家庭幸福、追求人際優勢、追求一生平安、盡力做好本分、實現自我價值、為社會做貢獻,分別列第三至第八位,第九項才是生活情趣。
這個數據給我們學校教育怎樣的啟示?我們同樣可以問這樣一個問題:“今天的學校好玩嗎?有趣嗎?”當然我們有太多的.無奈,功利化的社會逼迫著學校教育,但只要我們有一種堅守,學校還是能像學校的。北環中學幾年來的改革和探索,實質是東京大學教授佐藤學教授的“被動的主動性”的教育改革理念的本土化、本?;瘜嵺`,“被動的主動性”或者說是“消極”的教育變革,也就是從能夠改變的地方開始,想大問題,做小事情,累積進步,有所作為。
北環中學今后的改革和探索,至少在未來三年到六年仍將秉持“被動的主動性”,“不改革只能是死路一條”,不切實際的改革同樣是死路一條。在現行國家學科課程設置的情形下,在北環中學現有人力等各種資源的狀態下,我們可以引入課程概念,努力創意學校生活,讓學校逐步回歸原來的“好玩”和“有趣”。
引入課程概念,也就要有整體規劃學校生活的意識和能力。學校春學期的“和之美”文化藝術節和秋學期的“和之力”體育文化節將是每年學生們的藝術、體育盛會,整個學期都將會充盈著藝術和體育文化的元素。北環中學每位學生在三年的體育文化節中會經歷“故土”、“民族”、“國際”的情感和體驗,“懷有故土情愫”、“扎根民族之魂”、“具有國際視野”,相約健康、健身技能、陽光心態,為每一位學生追求幸福所需的情感和精神提供保證,為每一位學生追求幸福所需的身體和心理提供支持。
北環中學每位學生在三年的文化藝術節中會經歷典雅、清靜、高潔的情感和體驗,情趣生活、閑暇時刻、約會美麗、相擁經典,為每一位學生追求幸福所需的情感和精神提供幫助。同時學校在每學期還將分別設計與實施四項主題活動,春學期的“開學日”課程、學生風采展示主題活動、“北環﹒印象”課程、九年級畢業生離?;顒诱n程;學校秋學期的“開學日”課程、學生風采展示主題活動、“班主任日”、迎新年“相約健康日”。
學校成立的學生發展服務與指導中心、家長發展學校也將依據學生的需求,基于個性多元,基于民間草根,利用寒暑假、平時課余時間設計與實施微型主題活動,引入適合學生實際的時尚元素,吸引學生參與學校生活。
1、對課程的評價。主要應從以下幾方面評價:一是學生選擇的人數,二是學生實際接受的效果,三是領導與教師聽課后的評價,四是學生問卷調查的結果,五是教師采取的授課方式及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情況。學校校本課程開發委員會應從以上幾個方面入手,研究各應占多大的權重,最后把幾個方面的因素綜合起來考慮,形成對課程開發者的最終評價。
2、對學生的評價。校本課程中對學生的評價主要采取學分制。學分的給定應考慮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學生學習該課程的學時總量;不同的學時給不同的分數;二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如態度、積極性、參與狀況等,由任課教師綜合考核后給出一定的分值;三是學習的客觀效果,教師可采取適當的方式進行考核。三個方面的因素中要以學生參與學習的學時量的考核為主,過程與結果為輔,但最終的學分要把三方面的因素綜合起來考慮。
1、學校校本課程評價任務由課程實驗研究小組具體承擔。校長擔任課程改革組長,全面負責制定校本課程評價體系。
2、學校校本課程的評價標準要分學科制訂,科學、合理、細致,具有教育和發展功能。精心設計符合李家小學實際的評價標準,注重教師的年齡結構、學歷水平。
3、對校本課程教材內容的評價要以符合學校辦學思想和育人目標為準繩,體現學校的辦學特色,體現學生發展的多元化、生動化。
4、校本課程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5、校本課程評價要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以自評為主,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研究校本課程的可操作性和實用性,不斷提高校本課程的開發水平。
6、校本課程的評價要注重周期性地對學校課程執行情況、課程實施中的問題進行分析評估,調整課程內容,改進教學管理,形成校本課程不斷革新、不斷適應學校學生學習需求的機制。
對校本課程開發的情境與目標定位的評價、對校本課程方案的可行性的評價、對校本課程實施過程(教學過程)的評價、對校本課程實施效果的評估。
評價內容分為“對校本課程開發的情境與目標定位的評價分析、對校本課程方案可行性的評價、對校本課程實施過程(教學過程)的評價、對校本課程實施的效果進行分析評估?!蔽覀兯鶓玫脑u價是否科學、合理、全面、有效、可信等。
1.背景評價。背景評價是最基本的評價,包括界定學校的背景,確認課程的服務對象并評估其需求,確認滿足需求的可能方式,診斷需求所面臨的問題,以及判斷目標是否能響應已知的需求。背景評價旨在提供確定課程目標的依據。
2.輸入評價。這是對實現課程目標所需要而且可以得到的條件所進行的評價,是對課程實施可行性的評估。它涉及的問題主要包括:實現目標的可能性;各種方案的潛在成本;課程的優勢與劣勢;課程倫理問題;課程資源的可獲得性等問題。
3.過程評價。這一階段的評價,主要是描述課程實施過程,從而確定或者預測課程中存在的問題。比如:有關活動是否按預定計劃得到實施;是否在以有效的方式利用現有的課程資源等,從而為課程開發者提供修正課程的有效信息。
4.成果評價。這一階段的評價主要是測量、解釋和判斷課程的成效。具體的做法是收集一些與結果有關的各種描述與判斷,把它們與前三個方面的評價聯系起來,對課程的價值與優點作出判斷與解釋。在斯塔弗比爾姆看來,成果評價仍然是質量控制的一種手段,而不只是最終的鑒定。
__年7月28號本人在和政中學參加了普通高中課改美術教師遠程培訓,此次的培訓,我們這些教師被編為和政美術一班,成員有27人,這就意味著,在接下來的幾天里,我們將一齊學習,一齊參加研討。
為期10天的新課程培訓結束了,緊張而充實,學習到了很多東西。但覺得這10天僅僅是個開始,有很多的東西需要慢慢思考,慢慢消化,還有更多的東西需要今后長期的學習和探索。對于剛參加工作時間不久的美術教學工作的教師來講,新課程也是一個新的起點,一個新的開始,在這一個嶄新的平臺里,每個學員都暢所欲言的表達著自我的觀點,自我的見解,這一切都值得我去學習。
我們頂著炎炎烈日在那里集中培訓,確實很辛苦。異??吹揭恍┠昙o比較大的教師,在學習中認真的勁頭,無不佩服,在論壇得討論、優秀的文章、每個培訓班級的簡報、作業點評、在那里都能收獲很多的東西,學無止境,我們的學習其實才剛剛開始。
高中課程改革是個新的開始,教材由原先的美術欣賞,改為美術鑒賞,并且除了開設這一個模塊外,還有四個模塊,總共五個模塊包括了九個系列,可謂是“多樣性”,學生在選擇上也具有了多樣性。
經過幾天的觀看和學習,我是大開眼界,課例中的實驗區在高中美術新課改的實踐中,給了我們很多經驗,在開課方面,基本上五個模塊,九個系列,都開設了各自的工作室。有的學校經過多年的實踐和推廣,還創辦出了自我的特色。
美術新課程,對于學生來說,天地開闊了,有了很大自主性和選擇性,以前僅有鑒賞課,此刻有了繪畫、工藝、書法、攝影等等課程,十分有利于培養自身綜合素質。對于教師來說,新課程也開拓了更多的空間,能夠發揮自我的特長和創造性,讓教學上升到一個更高的水平境界。
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全面理解美術的概念,美術不僅僅是一種寫實性的技巧,它其實還是一種觀念、一種思維的表達,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理解美術概念,理解美術作品,很好的運用美術手段去表現。
其次,教師要注重自我的教學方法,要調動起學生的興趣和情感,要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和思考的本事,合理引導,并給與他們創造性發揮的最大空間。
最終,新課程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樣樣在這樣一個好的新環境中去做好教學教育工作,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師得努力不斷提高自我的專業水準和文化素養,發揮自我的特長,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和材料,真正去落實新課程的教育目的。
新課程學習是一個很好的學習、交流平臺,觀看了很多試驗學校的示范課和經驗交流,也和許多同行交流了解,互相學習,對自我的啟發很大,不僅僅對于高中教學,對于初中課程,也帶來許多啟示。
作為一個美術教師,選擇什么樣的教學資料,選擇什么樣的教學方法,甚至是什么樣的語言,什么樣的風格去上好一堂課,都是需要思考,需要精心準備的。美術是一門藝術,美術教師應當很好地引領學生進入美術這個天地,不僅僅是教給他們美術知識,更重要的是引領學生自我去看、自我去走,自我去親身體驗到美術以及藝術的樂趣。啟發式的教育,供給不一樣的思維方式,對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都是有利的。
而作為一個美術教師,不僅僅要具備很好的專業知識水平,還需要具有很好的個人魅力,體現出教師的風采和良好的藝術修養、內涵。
新課改下我們看到了新的思想、理念、模式,可是我們也會去思考一些現實的問題,有些模塊因為條件的限制無法開設等,可是只要我們有想法,只要我們去堅持,在以后的發展中這些問題都會得到解決的。
新課程學習,打開了一個新天地,其中的收獲和思考遠遠不止這么多,期待在這樣一個課程改革中,自我各方面都能不斷提升,去體驗一個教育者的成功歡樂。期望課改走得更遠、更成功。
教師們加油!因為我們有活力、熱情、和信心!
朱玉龍。
1.互補功能。小學階段的課程結構包括必修課和活動課程兩個方面,它們是相互關聯、互為補充的一個整體的兩個部分。如以活動課程為出發點,它具有對必修課程的補充功能。由于必修課程的內容因顧及到全體學生而產生一定的限制,而活動課程則完全可以發揮彌補作用以適應個體。因此活動課程的容量可隨個體需要而改變。其次,活動課程還能對個體在必修課程學習活動中出現的缺陷加以補充。與此同時,活動課程的開展,增強了學生動手能力、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能力的提高大大幫助了學生們對必修課程的學習。
2.發展功能?;顒诱n程的潛能性特點決定了它的發展功能。每位學生都存在個體缺陷和集體潛能兩個方面,而活動課程恰恰發揮了挖掘個體潛能的良好作用。它的發展功能就是要為那些具有某種興趣愛好,特長天資的學生創造條件。使之比其他大多數人進展得更快。
在活動課程中,由于教學過程和目標不加限制,人群組合往往是“志趣相同”,更容易發展他們的個性,擴展所從事項目的活動目的,其發展趨勢往往是令人十分滿意的。值得一提的是:當一位學生的興趣被激發時,當他的特長被認可時,當蘊藏的潛能被挖掘時,他的滿足感、成功感會促使他的更大發展。
3.德育功能?;顒诱n程進入中小學的課程結構后,大大改變了過去基本上以學科教學為中心、智育至上的課程體制,有利于當前改革開放環境下對廣大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在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前提下,進行社會主義、愛國主義、民族氣節和基本社會道德規范等方面的教育。同時,活動課程的德育功能還體現在加強對學生動手和創造、熱愛生活和勞動以及體育和美育等教育上。在活動課程中,個體接觸社會的機會增大,為其形成良好的人生觀、世界觀起極大的作用。
4.交際功能。交際是現代人十分重要的基本素質之一。針對學生多為獨生子女,人際交往機會少且能力差的實際情況,開發活動課程的`交際功能尤為重要。在必修課程教學中,學生之間的交往大大少于教師對學生群的單向交流,而活動課程的參加者則是動態的學生群體,他們的自愿、自主活動極大增加了人際的交往機會?;顒诱n程的許多活動要求每一位學生積極參與,調動所有感官,在動腦、動手、動口中鍛煉和培養交際能力,從中改變孤獨、自私、自我封閉等不健康心理狀態和習慣,促進禮儀、文明、團結、協作、合群等品質和人格的養成。
5.情趣功能?;顒诱n程的開發還能陶冶學生的情操、興趣--情趣,包括成功或失敗的體驗、美感、滿足感、責任感以及求知欲、探究欲等情感。用現代教育觀念來衡量,活動課程具有豐厚的美育功能。正是活動課程能夠較大程度地滿足學生活動的欲望,隨意發揮自己的愛好,并在欲望滿足時得到愉悅情感之體驗。這就是情趣功能的所在,這一功能對于青少年學生完美人格和健康心理的養成起著十分重大的作用。
經過本次學習,我改變了以往的傳統觀念,更新了自我的對《新課標》的認識?,F將此次學習的收獲評價為以下幾點:。
一、重新認識了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明白了教師應處于什么樣的主角。
1、對于學生來說,趣味、有效、有用的學習才是真正意義的。同時,要讓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鑰匙,并從學習上走向生活中。
2、教師并不只是把知識教給學生,同時還要關心和愛護學生。對于學生的錯誤應以寬容的態度去賞識,使錯誤成為學生成長的契機。
3、對于后進生或者說學困生,學生不能自暴自棄,教師更不能視之不見。要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幫學生樹立自信心。
二、學生學習的好壞并不完全取決于其本身,教師的成長同樣影響著學生的成長。
1、怎樣讓學生喜歡教師的課,首先得讓學生喜歡這位教師。作為教師,要像父母般去關愛每個學生,有寬容大度的胸懷,語言風趣幽默,而不能像警察一樣時時盯著學生不放。作為教師,其本身必須具有真才實學,做到為人師表。
2、教師應當先是課程工作者,然后才是教學工作者。教學不能只顧進度而忽視質量,學生沒有掌握本節知識,就絕不前進教學。教師在上課時應具備課堂智慧、教學智慧、管理智慧及個人的人格魅力。
3、做為教師,要在學生中樹立威信,威信并不是讓學生怕你,而應當在對學生的寬容與關愛中,樹立起來,讓學生有感而發。
三、認識到建立師生共同發展的教學關系的重要性教學關系不是靜態的、固定的關系,而是動態的、變化的關系,從學生角度來說,整個教學過程就是一個"從教到學"的轉化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作用不斷轉化為學生的學習本事;隨著學生學習本事由小到大的增長,教師的作用在量上也就發生了相反的變化。最終是學生完全的獨立,教師作用告終。
根據這一基本思想和思路,江山野先生把教學過程劃分為以下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完全依靠教師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學生所要學習的每一點知識都要靠教師來教,在學習中每前進一步都要靠教師引領。
第二階段是基本上依靠教師的階段。在這一階段學生的學習已經能夠不完全依靠教師了,他們已經獲得了一些自我學習的本事,能夠在教師的逐步引導下自我獲取一些新的知識。
第三階段是學生能夠相對獨立地進行學習的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特點和標志就是學生基本已經能夠自我閱讀教材,大略明白所要學習的資料;可是并不必須能夠理解得確切、全面透徹,也不必須能夠抓住要領,并且常常會感到學習上有許多困難。
第四階段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能夠基本上獨立學習的階段。
第五階段是學生完全獨立地進行系統學習的階段。從教師角度來說,教學過程就是一個自身專業化成長的過程。第斯多惠說得好:"誰要是自我還沒有發展、培養和教育好,他就不能發展、培養和教育別人。"為教學生,教師必先教自我,以促進學生的學為落腳點,教師自身的教與學在教學中也是同步發展的。
四、教學的三維目標缺一不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過程中應當是生成性的,而不是教師強加在學生身上的。
1、新課程遵循"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素質教育理念,所確立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教學目標,是彼此滲透和相互融合的,三者有機地統一于學生的整個成長與發展過程之中。這就要求地理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應根據具體的教學情境,將三維目標有機地整合起來,以到達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2、在教學中我們需要預設,在預設要適當而不能過頭。教師能夠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思考中得到答案。這樣不僅僅能夠培養學生愛動腦的好習慣,并且還能夠從中挖掘出學生的潛力。
3、在教學中雖然創設情境是重要的,但教師不能為了創設情境而創設情境。要因學科、知識面而定。創設情境要借助實際的生活、活動,也能夠經過語言、知識本身、學習背景、問題或者是猜想而到達教學的效果??偠灾?,創設情境要簡單易耗,有直觀意義,研究學生的特點并切合實際。做到有生活性、形象性、問題性、學科性和情感性。
五、經過此次學習,在網上結識了很多優秀的教師,并從中吸取了他們的豐富的教學經驗。
在相互的作業評論中,我認識到了自我的不足,學習到了有效的教學方法。"學以致用便是寶"。這次的集中培訓確實讓我學習到了很多的新知識,真正理解了新課標下的教育體系。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繼續努力搞好自我的教學,同時把新的教學觀念傳達給學校的各位教師,使我校在教學質量上有新的突破,有質的飛躍。
校本課程的評價更多地依靠學校進行自覺自律的自我評價,不斷反思課程開發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自我批評、自我激勵、自我改進,保證校本課程開發的健康順利運行。建立較為規范的自覺自律的內部評價與改進機制,是一所學校成功地進行校本課程開發必不可少的重要條件。
一、評價原則: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和“建立促進課程不斷發展的評價體系”,它明確了學生、教師和課程自身是課程評價的價值主體。正如有的學者所說“校本課程開發的價值追求有三:學生個性發展,教師專業發展,學校特色形成?!?/p>
1、對課程開發實施者的評價。主要應從以下幾方面評價:
一、是學生選擇的人數,
二、是學生實際接受的效果,
四、是學生問卷調查的結果,
五、是教師采取的授課方式及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情況。學校校本課程開發委員會應從以上幾個方面入手,研究各應占多大的權重,最后把幾個方面的因素綜合起來考慮,形成對課程開發者的最終評價。
2、對學生的評價。校本課程中對學生的評價主要采取學分制。學分的給定應考慮三方面的因素。
一、是學生學習該課程的學時總量,;不同的學時給不同的分數;
三、是學習的客觀效果,教師可采取適當的方式進行考核。
三個方面的因素中要以學生參與學習的學時量的考金為主,過程與結果為輔,但最終的學分要把三方面的因素綜合起來考慮。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31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