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寫一份計劃書的過程也是對自己思維和表達能力的一種挑戰和鍛煉。來看看以下的計劃書范文,或許能夠給大家帶來一些靈感和啟示。
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社會各項事業的進步,都是要靠不斷的創新與進取。無論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爭,還是企業與企業間的競爭,就目前和長遠的形式來看,主要還是創新機制與人才隊伍的競爭。xx公司要想在下一個十年創造更大的輝煌。特別是要靠創新思維和年輕英才的不斷涌現,才會給我們這個企業帶來永恒的活力與生機。
年輕人不但思維敏捷,精力旺盛,而且對知識、經驗的積累與掌握也最為快捷。年輕人身上的慣性少,團隊意識感強。若是能把他們每周聚集一次進行交流,讓他們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建議。通過各種形式與方式搞一些活動,辦一些講座,加強培訓,肯定能首先在年輕人的隊伍里建立起一種現代化公司的凝聚力與認同感。強烈樹立企業夢想意識和個人理想意識價值觀,建立企業團隊精神。這種機制的建立,不但能逐步的形成一種先進的企業文化精神,同時也能夠給公司帶來一些活躍的氛圍和朝氣,激發員工的工作潛能。讓他們隨時有企業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以便于留住人才,讓人才扎下根來創業。更能建立起一種有朝氣的企業文化基石,用來擴散于整個公司。這必將給公司帶來一種巨大的發展空間和能量。
重視青年骨干人才的培養和培訓,是提高企業整體績效水平和工作效率的重要保證。
2、關于職業素養的培訓。讓每一位員工都做到德才兼備,成為公司高素質的執行層;
4、對于企業團隊凝聚力的培訓。主要目的是增強員工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通過培訓,開闊他們的視野,拓展他們的發展空間,讓他們在社會各種思想矛盾的交織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和人生事業立場,通過自己的努力不斷提高,并帶動身邊的人共同進步,最終形成一股力量來推動企業飛速的發展與進步。
除了有規范化的培訓外,多舉辦一些講座,多請一些行業專家講一些關于行業的知識,來開闊大家的視野,豐富大家的專業知識,使大家成為有頭腦、有能力的優秀員工。此外,結合企業文化的建立,通過各種形式和方法,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積極組織大家參加寓教于樂,情趣高雅,有益身心健康的各類群體活動,不但豐富了大家的業余文化活動,而且也陶冶了員工的思想道德情操,并且還能促使企業逐步建立起一種活躍的、富有朝氣的公司文化基礎。
只有先建立起朝氣蓬勃、奮發進取的先進隊伍,才能逐步影響周圍的員工,帶動大家共同的進步,讓這些活躍的氛圍擴散到全公司,促進公司更好更快的發展。
見《xx青年骨干人才培養培養辦法(試行)》。
一、目的。
為適應公司快速發展的需要,為企業的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儲備后備人才力量,帶動企業內部形成活潑、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學習型文化氛圍,特在企業內部選拔一批優秀青年骨干人才,實行青年骨干人才培養計劃。
二、青年骨干人才選拔辦法。
20xx年公司擬定100名職工作為骨干人才予以培養,其中生產管理30名、生產技工15名、機械與電器技工5名、其它50名。符合以下標準的公司在職職工為骨干人才候選人:
(一)選拔標準。
1.基準條件。
(1)熱愛公司,愛崗敬業。
(2)孝敬父母,尊老愛幼。
(3)無違法、違規、違紀記錄。
(4)年齡在35周歲以下所有在職員工。
2.文化程度要求。
(1)已過試用期的本科(包括本科)以上學歷;
(2)在本公司工作半年以上的??茖W歷;
(3)在本公司工作一年以上的中專(高中)學歷;
(4)在本公司工作一年半以上的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
3.在符合基準條件的前提下,符合以下條件之一的。
(1)20xx年前公司級優秀管理者與工作者。
(2)管理創新、科技創新、合理化建議類及公司交辦的其他特殊性獎勵的獲得者,不受年齡、文化程度、工作年限的限制。
(3)有強烈的事業心與責任感,較好地履行崗位職責,工作效率高。
(4)組織管理能力較強,業務水平較高,有一定的宏觀思維能力。
(5)有發展潛力和培養前途,具備較強可塑性的員工。
(6)積極進取,創新意識較強,學習和發展愿望強烈。
(7)團隊意識強、廉潔、誠信度高、身體健康、精力充沛、有工作激情、樂于在公司長期發展者。
(8)總經理不受任何條件的限制,推薦對日常表現優異的員工,納入青年骨干人才培養梯隊。
(二)青年骨干人才的選拔程序。
1.各部門于20xx年1月10日前將符合選拔標準的人員名單報到xxhr服務中心。
2.個人有強烈意愿但所在部門沒有上報的員工,可以自己到xxhr服務中心報名。
3.xxhr服務中心將符合相關條件的人員資料收集、分析,制定出人員名單報總經理批準后公示。
4.公示名單在公示期內將按群眾意見予以調整,報總經理最終審核批準。
5.總經理批準的青年骨干人才,xxhr服務中心按計劃要求推動實施。
(一)組織規范化的培訓。
1.員工的崗位培訓。利用每周固定的時間對青年骨干員工進行系統的崗位知識、質量管理和設備操作的培訓。有效的提高員工的綜合技能,促使公司各項工作的有序進行,提高公司工作效能。
2.職業素養的培訓。讓每一位員工都做到德才兼備,成為公司高素質的執行層。
3.企業文化的培訓。增強員工對公司企業文化的認同,統一思想,提高認識,讓員工都有一定的歸屬感和對企業文化的認同感。
4.企業團隊凝聚力的培訓。主要目的是增強員工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5.管理技能的培訓。使青年骨干擁有更加優良的管理技能,使公司得到快速發展。
(二)組織多種多樣的業余活動。
如座談會、茶話會、技能比賽、外出參觀、參與公司高層或中層會議、聚會。
及其他活動等。拓寬員工視野,豐富員工業余生活,帶動企業內部形成一種活躍、富有朝氣的學習型文化氛圍。
四、青年骨干人才管理。
(一)。
(二)建立獨立的青年骨干人才檔案。青年骨干人才在企業內具有以下優先權。
1.優先輪崗訓練:各崗位出現空缺或公司戰略安排輪崗時,優先考慮青年骨干人才。
2.優先培訓:青年骨干人才擁有優先參加公司組織的內、外部培訓的資格。
3.優先獲得職業發展規劃的關注:公司對青年骨干人才定期跟蹤,對其職業生涯進行規劃。
4.優先成為公司的第二梯隊人才,由hr服務中心全面組織培養、儲備。
(三)對青年骨干實行不定期調整制,以實現推陳出新。
1.在培養的過程中發現不符合青年骨干人才條件的,由xxhr服務中心報公司批準后隨時調整。
2.經培訓考核合格的由公司發放結業證,結業證作為公司內任職的資格,納入職業規劃。
3.經培訓考核優秀者,作為公司的第二梯隊人才,由xxhr服務中心重點跟蹤關注。
(四)對在選拔中作弊的部門,公司取消其推薦資格,并追究其相關責任。青年骨干人才的培養任重而道遠,事關公司的長遠發展大計。只有先建立起朝氣蓬勃、奮發進取的先進隊伍,才能逐步影響周圍的員工,帶動大家共同的進步,讓這些活躍的氛圍擴散到全公司,促進公司更好更快的發展。
人才是推動企業健康發展的力量源泉,無論從宏觀角度,還是從微觀角度來看,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因此,只有擁有了充足的人才,高度重視人才的作用,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大力推進人才隊伍建設,企業才能實現跨越式的發展。要實現廣西有色集團的整體發展規劃目標,必須實施人才強企的發展戰略。
要實現集團公司的戰略目標,必須按照“廣泛宣傳、做好規劃、規范制度、建立機制、完善設施、強化載體、注重創新”的總體思路來制定相應措施。根據集團公司的實際情況及所從事產業的特點,建立集團選人、育人、用人政策,制定科學的考核與激勵機制,重視人才的自我價值的實現。具體措施和方案如下:
制定宣傳工作方案,采取多種形式,大力宣傳實施人才強企戰略的重大意義和基本要求,宣傳各單位各部門做好人才工作的經驗做法,營造全系統高度重視、關心支持人才工作的氛圍,樹立科學的人才觀,構建人才強企的經營理念。在有色集團網站和《廣西有色》報上開設“人才強企”專欄,定期組稿宣傳人才強企戰略,及時反映戰略實施動態和取得的成果。
1、充分利用集團公司現有的人才培養平臺,發揮“人才小高地”、博士后流動工作站的作用,利用八桂學者、特聘專家崗的設立優勢,推進集團公司“高端領軍人才引進工程”計劃,通過項目合作、校企合作、產學研結合的途經,通過柔性引進的辦法引進院士和博導等,帶動科技隊伍的成長和培養。
2、抓好集團公司下屬企業領導班子建設,對班子的考察選拔、使用配置、能力標準、培養方式手段、績效評價、激勵約束、動態管理等方面進行系統的研究和部署。加強對年輕管理干部的培養使用,促進管理人員隊伍的專業化和年輕化。
3、制定和實施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計劃,對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的規模數量、能力標準、培養方式手段、開發培養計劃進度、考察選拔、使用配置、績效評價、激勵約束、動態管理等方面進行系統的研究和部署。合理配置人力資源,提高人力資源使用效率。創新和完善人才評價、選拔、使用、激勵、保障機制,營造良好的人才發展、人盡其才的制度環境。
4、摸清高技能人才隊伍的現狀,制定和實施高級技能人才隊伍的建設培養計劃。對高級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需求、培養方式手段、開發培養計劃進度等方面進行系統的研究和部署。
5、制定和實施集團公司下屬企業的董事和監事隊伍建設,加強集團公司對下屬公司的調控力度。
制定員工教育培訓管理辦法,對員工教育培訓工作進行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的管理。嚴格執行培訓經費的按規定提取和使用,嚴禁挪作他用。使培訓經費和資源得到有效和充分利用,把員工教育培訓作為公司的一種投資行為,將公司培育成學習型組織。拓展人才培訓渠道,滿足專業技術人才的繼續學習需要,為開發員工潛能、實現集團發展目標提供智力支持。
圍繞創新能力建設,各下屬企業根據自身各類人才特點,研究制定各類人才的能力建設標準,加大教育培訓力度。根據不同崗位的工作要求和不同類別員工的培訓需求,以全面提高員工的素質和崗位勝任能力為目標,按人員層次設計培訓內容,分層次、分類別、重點突出地設置培訓課程。
研究設立高級人才開發培養專項資金,有計劃、有重點的培養高尖端有色人才。適時研究和提出高層次人才國際化培訓計劃,為下一步集團“走出去”戰略提供人才。
全面加強企業領導人員的政治理論學習和思想作風建設,企業領導人員及其后備人員五年內全部輪訓一遍。分批選送優秀后備干部到各類黨校、高校學習深造。
制定分階段培養計劃,有計劃地開展后續學歷教育,優化員工隊伍文化結構。加強技能開發培訓與鑒定工作,制定分階段開發培養計劃,分批進行技能升級,優化員工隊伍技術等級結構。經常性地開展員工業務技術比武活動。
強化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提高專業技術人員隊伍整體素質。深化職稱制度改革,抓好專業技術任職資格和職務評聘工作。
建立科學的經營管理人才考核和評價指標體系。制定專業技術人員和高技能人才的崗位考核標準,創新人才評價方法。建立技術人才評價指標體系,在人才考察使用中試行定量評價、能力測試與職業傾向測試。
制定企業領導人員管理辦法,使企業領導人員的管理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建設企業領導人員后備隊伍,制定后備干部管理辦法。
完善下屬公司董事會和監事會管理制度,切實行使其相應權力,履行其職責。加強董事和監事的選聘、考核和管理。使董事監事的管理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
研究制定首席專家和專業技術帶頭人評選和聘任制度。建立集團公司各類專家人才庫。實施人才儲備戰備。
1、完善企業管理人員年薪制實施辦法,研究探索短期激勵與長期激勵相結合的方式。
2、制定實施首席專家和專業技術帶頭人津貼制度。
3、研究制訂集團公司優秀專家、優秀員工等榮譽稱號序列及評比表彰、獎勵辦法。
4、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進一步完善企業社會保障制度,進一步推進實施有色集團企業年金管理制度,強化各類保險和福利待遇的激勵作用。
5、設計員工職業生涯通道,有效支撐企業內部的晉升制度和職業生涯規劃,建立技術類和管理類人才通道,并實現對員工的激勵,引導員工將個人目標與組織目標協調一致。
建立和完善公司人才培養機制,通過制定有效的人才培養與開發計劃,合理地挖掘、開發、培養公司戰略后備人才隊伍,建立我們公司的人才梯隊,為公司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智力資本支持。
第二條原則。
堅持“內部培養為主,外部培養為輔”的培養原則,并采取“滾動進出”的方式進行循環培養。
公司人才培養目標始終堅持“專業培養和綜合培養同步進行”的人才培養政策,即公司培養專家型的技術人才和綜合型的管理人才。專家型的技術人才指在某一工作領域內掌握較高技術水平的人才,綜合型管理人才指在本單位或本部門工作領域具備全面知識,有較高管理水平的人才。
公司建立“統分結合”的人才培養體系,職能部和各項目組作為人才培養的基地負責人才培養對象的初步甄選和人才培養計劃的具體實施,人力資源部作為公司人才培養的組織協調部門負責人才培養規劃、人才甄選標準和程序的制定、培養對象的確定和培養計劃的統籌安排。
第五條主要內容。
本管理辦法由以下幾個方面組成:戰略人才培養體系的構成、戰略人才的甄選、戰略人才培養模式、戰略人才的培養方法、戰略人才的淘汰與晉升。
公司戰略人才培養體系由“雛鷹計劃”、“飛鷹計劃”和“精鷹計劃”和“雄鷹計劃”四個部分組成。由這四個部分共同構成公司戰略人才庫。
第六條“雛鷹計劃”
該計劃旨在通過對有上進心、樂于學習、積極進取的新入職大學生的培養,使其逐步成為成長為部門技術骨干、業務骨干。
第七條“飛鷹計劃”
該計劃旨在通過對公司現有的有兩年以上工作經驗的、有進一步培養潛質的普通員工進行培養,使其逐步成長為各職能部門的負責人。
第八條“精鷹”計劃。
該計劃旨在通過對公司有進一步培養潛質的中層管理干部進行培養,使其逐步成長為公司能夠獨當一面的人才,為公司副總、總監一級的崗位儲備人才。
第九條“雄鷹計劃”
該計劃旨在對通過對現有高級管理人員和技術領軍人物的培養,使其逐步成長為全面的人才,為公司今后的戰略擴張作好準備。
通過上述四個計劃,逐步將培養對象培養成為關鍵崗位繼任者和公司后備人才。關鍵崗位主要指公司根據當前或根據未來發展所需要的一些重要中級和高級崗位。后備人才主要是指公司為因應未來發展變化而儲備的一些可替代公司某些中、高級崗位的具有培養潛質的人才。
3、戰略人才的甄選。
第十條目的。
通過科學的測評,慎重地甄選,選拔出真正具有領導或專業潛質的后備人才,以樹立公司用人及人才晉升理念。
第十一條甄選條件。
進入戰略人才培養隊伍的員工必須能夠勝任現有崗位工作,有強烈進取精神,有一定的培養潛質。
第十二條甄選工具。
1、《戰略人才推薦表》(見附件一)。
2、《職業錨(職業傾向)自我評價測試問卷》(見附件二)。
3、《管理人員能力評價表》(見附件三)。
4、職業滿意度測試(見附件四)。
5、《霍蘭德職業傾向測驗量表》(見附件五)。
第十三條甄選程序。
對于公司戰略人才,首先由人力資源部根據甄選條件和甄選工具提候選人員名單,然后由總經理確認戰略人才庫入選人員名單。
為了適應不同崗位的需要,結合員工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公司對戰略人才采用下列兩種培養模式:
對于復合型經營管理人才,公司采取寬口徑培養模式,即采用:輪崗工作(不同系統)+掛職鍛煉(不同部門)+新項目工作+繼續教育多種培養方式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培養。
對于業務/管理型專才,強調又紅又專,在業務線和管理線上深度培養。公司采取線某某叉培養模式,即采用:業務或專業領域內輪崗+項目工作+繼續教育+內部指導人培養等多種培養方式進行培養。
為了保證人才培養的針對性、有效性,公司對列入戰略人才培養計劃的各級人員采用不同的培養方式。
第一部分:對于列入“雛鷹計劃”的人員。
對于列入“雛鷹計劃”的后備人員可以采取內部導師、在職培訓、外部培訓等方法進行培養。具體內容如下:
第十六條內部導師。
根據公司《內部導師手冊》及公司《內部導師管理制度》,對列入“雛鷹計劃”的人員進行培養。
第十七條在職培訓。
凡列入公司“雛鷹計劃”的公司戰略人才的員工必須按公司《培訓積分管理制度》完成必須的積分。規定期限內沒有積滿培訓積分的將不在作為公司戰略人才進行培養。
第十八條外部培訓。
根據公司《培訓管理制度》,凡列入公司“雛鷹計劃”的戰略人才可以參加公司付費的外部長短期培訓,但必須與公司簽訂相應的培訓協議,凡拒不簽署培訓協議的,公司將不在作為公司戰略人才進行培養。
第二部分:對于列入“飛鷹計劃”的人員。
對于列入“飛鷹計劃”的后備人員可以采取內部導師、崗位輪換、在職培訓、外部培訓等方法進行培養。具體內容如下:
第十九條內部導師。
根據公司《內部導師手冊》及公司《內部導師管理制度》,對列入“飛鷹計劃”的人員進行培養。
第二十條崗位輪換。
1、輪崗目的:由于飛鷹計劃主要在于培養中層管理人員,所以其崗位輪換的目的主要是使其能夠熟悉部門內部不同崗位的主要職責和不同崗位間的配合情況。
2、輪崗前提:輪崗人員必須勝任本職工作。
3、輪崗范圍:本部門內部不同崗位間的輪換。
4、輪崗周期:輪崗周期原則上分為三個月和六個月,具體輪崗時間由各單位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5、輪崗審批:部門內部人員的輪崗需由部門經理審批,公司人力資源部備案。
6、輪崗人員的管理:部門內部輪崗的人員仍由部門經理對其日常工作進行管理。
第二十一條內部培訓。
凡列入公司“飛鷹計劃”的公司戰略人才的員工必須按公司《培訓積分管理制度》完成必須的積分。規定期限內沒有積滿培訓積分的將不再作為公司戰略人才進行培養。
第二十二條外部培訓。
根據公司《培訓管理制度》,凡列入公司“飛鷹計劃”的戰略人才可以參加公司付費的外部長短期培訓,但必須與公司簽訂相應的培訓協議,凡拒不簽署培訓協議的,公司將不再作為公司戰略人才進行培養。
第三部分:對于列入“精鷹計劃”的人員。
對于列入“精鷹計劃”的后備人員可以采取內部導師、崗位輪換、內部培訓師、在職培訓、外部培訓等方法進行培養。具體內容如下:
第二十三條內部導師。
根據公司《內部導師手冊》及公司《內部導師管理制度》,對列入“精鷹計劃”的人員進行培養。
第二十四條崗位輪換。
1、輪崗目的:由于精鷹計劃主要在于培養高層管理人員和技術拔尖人才、銷售拔尖人才,所以其崗位輪換的目的主要是使其能夠熟悉公司不同部門主要職責和不同部門間的配合情況。
2、輪崗前提:輪崗人員必須勝任本職工作。
3、輪崗范圍:公司不同部門間的輪換。
4、輪崗周期:輪崗周期原則上分為三個月、六個月和一年三種,具體輪崗時間由各單位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5、輪崗審批:部門間的輪崗需由主管副總審批,公司人力資源部備案。
6、輪崗人員的管理:部門間輪崗的人員由新任職部門的主管領導對其日常工作進行管理。
第二十五條內部培訓師。
為了滿足公司高級崗位所必須的溝通能力、表達能力以及知識自主積累總結能力,凡列入公司“精鷹計劃”的公司戰略人才,根據公司《內部培訓師管理制度》,報名參加內部培訓師,并完成相應的工作。凡不報名參加內部培訓師或未能完成《內部培訓師管理制度》規定工作的,將不再作為公司戰略人才進行培養。
第二十六條內部培訓。
凡列入公司“精鷹計劃”的公司戰略人才的員工必須按公司《培訓積分管理制度》完成必須的積分。規定期限內沒有積滿培訓積分的將不再作為公司戰略人才進行培養。
第二十七條外部培訓。
根據公司《培訓管理制度》,凡列入公司“精鷹計劃”的戰略人才可以參加公司付費的外部長短期培訓,但必須與公司簽訂相應的培訓協議,凡拒不簽署培訓協議的,公司將不再作為公司戰略人才進行培養。
第四部分:對于列入“雄鷹計劃”的人員。
對于列入“雄鷹計劃”的后備人員可以采取崗位輪換、內部培訓師、在職培訓、外部培訓等方法進行培養。具體內容如下:
第二十八條崗位輪換。
1、輪崗目的:由于雄鷹計劃主要為公司培養分公司總經理級或副總經理(公司運營副總經理、營銷副總經理、工程副總經理)人才,所以其崗位輪換的目的主要是使其能夠熟悉公司不同部門主要職責和不同部門間的配合情況。運營副總經理主管財務部、綜合部、報建部、成本部、營銷副總經理主管銷售和策劃、工程副總經理主管工程部、監理部、招標部,針對上述主管區域不同將有針對性的培訓。
2、輪崗前提:輪崗人員必須勝任本職工作。
3、輪崗范圍:公司不同部門間的輪換。
4、輪崗周期:輪崗周期原則上分為三個月、六個月和一年三種,具體輪崗時間由各單位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5、輪崗審批:部門間的輪崗需由主管副總審批,公司人力資源部備案。
6、輪崗人員的管理:部門間輪崗的人員由新任職部門的主管領導對其日常工作進行管理。
第二十九條內部培訓師。
為了滿足公司高級崗位所必須的溝通能力、表達能力以及知識自主積累總結能力,凡列入公司“雄鷹計劃”的公司戰略人才,必須根據公司《內部培訓師管理制度》,報名參加內部培訓師,并完成相應的工作。凡不報名參加內部培訓師或未能完成《內部培訓師管理制度》規定工作的,將不再作為公司戰略人才進行培養。
第三十條內部培訓。
凡列入公司“雄鷹計劃”的公司戰略人才的員工必須按公司《培訓積分管理制度》完成必須的積分。規定期限內沒有積滿培訓積分的將不再作為公司戰略人才進行培養。
第三十一條外部培訓。
根據公司《培訓管理制度》,凡列入公司“雄鷹計劃”的戰略人才可以參加公司付費的外部長短期培訓,但必須與公司簽訂相應的培訓協議,凡拒不簽署培訓協議的,公司將不再作為公司戰略人才進行培養。
6、戰略管理人才的淘汰與晉升。
第三十二條目的。
為了保證公司戰略人才培養規劃的有效實施,促進公司戰略人才積極進取的精神,公司戰略人才將實行動態管理,每半年和公司其它管理制度相結合進行調整一次,淘汰不符合條件的人員,并吸收新的優秀人才加入。
第三十三條淘汰。
經過績效考核,不能勝任現有工作崗位的,由主管領導建議,經人力資源部確認沒有進一步培養潛質的,將不再作為公司戰略人才進行培養。
在培養過程中,未能達到本制度第十八條、第二十二條、第二十八條和第三十二條規定和公司簽訂培訓協議的,或未能達到本制度第二十六條和第三十規定不報名參加內部培訓師的,經人力資源部確認不再作為公司戰略人才培養。
凡淘汰出公司戰略人才培養計劃的人員,仍有機會再次進入公司戰略人才培養計劃,但第二次被淘汰的人員將失去再次進入公司戰略人才培養計劃的資格。
公司將根據《培訓評估管理辦法》對各層次戰略人才的培養工作進行評估,在評估過程中凡不配合評估工作的個人,人力資源部將根據具體情況考慮淘汰出戰略人才管理庫。
第三十四條晉升。
當公司出現崗位空缺時,將優先從公司戰略人才庫中選拔適合人選,戰略人才庫中沒有合適人選的,再考慮從公司外部引入適合人才。
7、附則。
第三十五條本管理辦法的擬訂和修改由公司人力資源部負責,報公司批準后執行。
第三十六條本管理辦法由人力資源部負責解釋。
第三十七條本管理辦法自公布之日起執行.
某某科技有限公司質量人才教育培訓計劃為了提高公司員工和管理人員的素質,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保證公司可持續性發展,特制定如下《某某科技有限公司人才教育培訓計劃》:
一、培訓目的。
以弘揚五種作風、提升五種能力為核心、按照不間斷學習、全員培訓的思路,構建符合公司實際的現代教育培訓體系,健全符合人才成長規律的激勵約束機制,形成分層次、分類別、多渠道、大規模的人才培訓新格局,培訓和造就一支政治素質好、業務素質好、團結協作好、作風形象好、富有創新精神,能夠應對復雜局面的復合型人才隊伍。20某某年底,通過培訓爭取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員工比例達到20%及以上、企業經營者比例達到70%及以上、管理人員比例達到40%及以上、技術人員比例達到20%及以上,全員培訓率達到95%及以上。
公司現有在冊在崗職工、新招聘工作人員。
公司簡介、發展歷程、戰略目標、公司文化、工藝藝流程、目標考核實施細則和安全操作規程。
四、培訓形式。
(1)實行“4個1”優秀人才培訓。采取引進來和送出去的方式,公司培養選拔1名優秀經營人才、1名優秀管理人才、1名優秀技術人才和1名優秀技能人才。
(2)實行創新型人才培訓。在化驗、檢驗、經營、知識產權、機電設備運行控制等重要領域,重點培養1-2名后備人才,培養3-5名創新型優秀拔尖人才,建設創新性高精尖科技人才隊伍。
(3)實行緊缺性人才培訓。每年積極引進和培養造型、化驗、熔煉、熱處理和財務審計等高級專業人才各1名,以滿足公司業務拓展需求。
(4)實行人才拓展培訓。根據昱工耐磨建設的要求,全面加強人才拓展培訓,提高企業的凝聚力。年內滾動開展10人次的經營管理、化驗、檢驗、安全生產、維護、行車等專業人才培養。
(5)實行學習型班組建設培訓。以開展“愛心活動”、實施“平安昱工”為載體,積極培育昱工文化,建設學習型班組;加強基層班組建設,大力促進在崗學習和現場培訓,開展公司系統所有班組長的輪訓工作。
五、培訓時間。
(1)現有在冊在崗職工每季度培訓時間不少于5個工作日;。
(2)新招聘工作人員初訓不少三天。
深入研究中職學校測繪工程人才的培養,對我國當代測繪事業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中等職業學校以培養高素質的測繪人才為目標,因此在測繪工程專業教學中,教師必須要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為教學導向,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設計教學內容,不斷調整教學方案,這樣才能夠更好地保障教學效果,全面促進中職學生能力的發展與提高。
1.以二級學科教育為基礎,強調寬口徑。
無論是什么教育都離不開通識教育,因為通識教育是一切專業類教育的基礎。學生先學習了通識教育對一些學科的基本知識有所了解后,接下來進行一些專業類的技術學習才不會覺得天馬行空。在測繪工程這個專業中也是如此,學生要經過通識教育的學習,有了良好的基礎之后再進行工學的學習。中職學校測繪工程教學將專業教育放在后面,有利于學生學習測繪課程,擴大學生關于測繪的知識面。
2.免百校一面,突出本校測繪專業特色。
現在,很多學校都開設了測繪工程專業。如果每一個學校都按照教育標準進行測繪教學,那么會導致所有測繪人員都掌握相同的技能,就不存在競爭,測繪會停留在原來的位置,不會繼續發展,這對整個測繪行業是不利的。所以,學校應該在一些傳統的測繪工程基礎上創建具有本校特色的品牌,突出本校測繪專業特色,提高學校在測繪專業教學中的綜合能力。
3.重視學生個體發展,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是人類發展的永恒主題,是知識經濟時代的特征。測繪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工作在測繪現場一線,使用先進的測繪儀器,面對各種各樣的工程問題,必須要有一定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特別是在工程實踐中。只有不斷創新,才能不斷進步。學校要不斷培養新的人才,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在工程實踐中應用相關技能。測量學從模擬測圖到解析測圖,再到今天的數字化測圖技術,是社會需要和一代科學家不斷創新探索的結果。方興未艾的數字地球,其實質是以測繪高新科技3s集成為基礎的科學技術。只有不斷創新,測繪學科才能發展和進步。
1.更新實驗設備,保障教學目標的實現。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提高,所有行業都在不斷發展。測繪行業作為一個傳統的行業,其發展是顯而易見的。隨著測繪行業的發展,測繪設備在不斷更新,同時產生了一些新的測繪方法。但是,一些學校對在測繪行業中已經隨處可見的一些測繪設備處于空白狀態,在教學過程中缺少新式的測繪設備,導致學生畢業后不會使用一些新式設備。為了保證學校教學目標的實現,學校應引進新式設備,將其引入測繪教學中。
2.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
學生面對著大量的知識需要學習,所以一些學校對課程的設置不相同,各有側重。一些學校出現基礎教育與專業教育課程時間設置方面的問題,這會影響學校的教學效果。學校應該明確學生學習的主體內容,避免設置一些不必要的課程,減少課時的浪費。學校要引入一些現代化教學的放法,提高教學效果,解決課時分配不均的問題。
3.更新教學觀念,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行業發展需要創新,創新需要人才。如何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首先離不開基礎知識,人們有了牢固的基礎才可以有接下來的發展。其次需要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學生要能夠將所學知識真正描繪出來。再次需要學生有創新意識,要有廣博的知識面。最后,教師應該不斷提升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注意課程設置在學科內、學科外的拓展。如果課程設計能力培養需要相關內容,學校必須要有相對應的培養目標與措施,這能夠保障實踐實習的質量。在學生實踐實習中,學校要以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為最終目的,創新考核方法,增加課程考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4.加強新技術、新知識的教育。
測繪科學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需要不斷注入新的血液,才能夠保持行業活力。因此在中職測繪工程專業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借助新的教學技術,保障教學質量,應該積極開展測繪基礎教學,設置相關課程,如數字測圖、遙感地理測繪新系統、全球定位系統等。通過增加這些新課程,學生掌握先進的測繪技術,滿足國家對測繪工程人才的新要求。
本文從兩個方面分析中職學校測繪工程專業學生能力培養問題。測繪工程專業具有明顯的行業特色,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要求相對較高。為了滿足行業發展需求以及專業發展需求,學校以及教師必須要制定完善的人才培養計劃和方案,嚴格依據方案開展教學活動,保障教學活動的科學與嚴謹,這樣才能夠不斷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能力,為國家測繪事業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
[1]史先領.工程測量專業實踐教學[j].中外企業家,20xx。
本專業是為了培養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擁有深厚寬廣的理論基礎、系統全面的民航運輸管理專業知識、熱愛民航事業的航空商務和運輸產品設計工程師、航空運輸產品營銷策劃師、航空運輸生產運行調度工程師,能在國家及省、市的民航運輸管理部門、民航運輸企事業單位等從事民航運輸組織、生產、經營、指揮、商務營運、現場運行管理與企業經營管理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對于我們民航運輸管理專業的人來說,更應該意識到,由于我們專業未來可從事的行業很多,所以需要我們對自己的準確定位,并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心中的“烏托邦”職業方向。二專業的就業對每個二專業同學的要求都很高,不僅需要我們對民航知識、民航系統有全面、系統的了解,還需要我們對此如數家珍,這樣才能在未來的就業中構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讓自己能更快的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注重語言能力,交際能力,以及和客戶打交道的能力。同時需要我們了解一定的心理學知識,更好的摸清客戶的心理。
1、民航運輸:培養適應民航現代建設需要,掌握從事民航運輸生產服務和管理的人才。就業方向一般在航空公司、機場、旅游行業等,從事經營分析、航班計劃編制、艙位控制、運力和航線網絡資源分配、機組排班和調度、不正常航班恢復、航空運輸生產組織、市場開發及銷售等工作。如民航客運營銷員、售票業務主管、民航地面服務人員。
2、物流管理:培養具有現代物流及航空貨運相關知識,從事物流業務操作與管理,特別是航空物流業務管理所需的高素質技能人才。就業方向一般在民航國際、國內貨物運輸管理與操作人員、民航貨運艙位分配及控制人員、機配載人員及配載業務主管及物流企業一線操作與管理人員。
3、航空服務:培養適應民航現代化建設需要,服務于機場生產、運營和管理的一線人才。就業方向一般是各大機場。
4、也可到民航業以外的企業公司從事管理銷售方面的工作或者在政府部門從事管理工作。
民航運輸管理專業的優勢:能夠培養我們全方面的能力;綜合實力較強;掌握專業知識,上升空間和潛力都很大;工作環境好。
民航運輸管理專業的劣勢:可替代性較強,其他專業的人士有可能經過培訓與我們站上同一崗位;用人單位需要的素質能力較苛刻,有些人很難達到。
l知識方面。
1、掌握經濟學、管理學、交通運輸學、航空理論、民航運輸管理等基本理論。
2、掌握一般的最優化方法和計算機在民航運輸中應用的基本技術。
3、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4、熟練掌握航空運輸規劃學、航空運輸經濟學、航空運輸管理學、航空運輸市場學、航空客運與貨運、值機與配載等專業知識。
l素質方面。
1、熱愛民航運輸管理事業,對從事民航生產、組織、管理的實際工作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
2、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較高的思想道德修養。
3、具有較強的工程意識和價值效益意識,能夠科學的思考和分析問題。
4、具有較強的團隊意識,法制意識和革新意識。
l能力方面。
1、具有民航運輸組織指揮、民航運輸企業生產與經營的基本能力。
2、了解民航工程設備及民航運輸組織管理的發展動態。熟悉國際和國內關于航空運輸規劃與管理的方陣、政策和法規。
3、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熟悉各類常用的計算機軟件。
1、本專業的同學大多對專業的發展前途以及就業方向沒有太多的了解,大家仍然處于一個迷惘的狀態,沒有明確的奮斗目標。
2、由于學院中存在的流言蜚語以及一些其他的原因,本專業的很多同學對專業的優越性存在著疑問,都多多少少有著一些轉專業的想法,這樣會使本專業人數銳減,消弱了競爭力。
3、11級的民航運輸管理專業相較于10級、09級在成績上實力相對較為薄弱。
4、現在本專業仍有很大一部分同學性格比較內向,在語言表達上存在著欠缺,而且不積極參加集體活動,這樣的性格如果繼續發展下去將不會適應民航業的工作。
5、本專業的同學對于自己沒有一個明確的未來職業規劃。因為并不是所有的同學都會留在民航系統工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軌跡,那么我們需要從現在開始規劃好自己的未來,再根據自己的的規劃來明確目標。
本專業相較于其他專業靈活性更大,以后更多的是與人交往,因此具備一個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與人相處的能力是至關重要的。同時,我們需要了解專業特性,了解專業發展方向和就業趨勢,做好自己的人生規劃。
1、成績是就業必不可少的敲門磚。同時,具備良好的專業知識才能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在以后的發展過程中才能在自己的領域占有一席之地。因此,針對我們班成績較為薄弱的現象,我們會在大二大三期間提高大家的學習氛圍,讓大家意識到成績的重要性,養成主動學習的好習慣。
2、英語是我們民航專業的重中之重,因此學好英語是我們的首要任務。我們會讓大家認識到英語的重要性,建議大家養成每天學習英語的好習慣。并實施組團考證的措施,旨在提高英語學習氛圍,督促每個人對英語的學習。逐步進行學習小組的分工,讓有相同目標的同學在一起互相幫助,帶動其他同學。此外,鼓勵大家在學有余力的情況下學習小語種,既是興趣也是提高日后個人就業的競爭力。
3、民航業工作壓力大強度大,因此對每個人的身體素質有很高的要求。除了學習,體育鍛煉也同樣重要。我們會多組織大家一起進行戶外活動,增強班級凝聚力增進友誼的同時也鍛煉了每個人的身體。鼓勵大家每天鍛煉一小時,養成習慣,提高身體素養。例如,每周幾天的時間去羽毛球館組團鍛煉,或者組織班級間的籃球聯誼賽。
4、針對部分同學性格較為內向的問題,我們會定期召開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為目的的班會,將表達的內容弄的更加的多元化。例如,我的職業規劃,我對民航以后發展的看法等等。將班會的主動權交給同學,讓同學們都有能夠上臺的機會。我相信,只要有足夠的練習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成為一個口齒伶俐的人。
5、由于各種原因,很多同學對本專業的發展保持著一種悲觀的態度。我們會在大二大三期間,陸續的為大家提供本專業畢業同學的就業趨勢,讓大家能夠了解自己以后出去能夠做什么,不再處于一個迷惘的狀態。同時,我們會爭取學院老師的支持,請為我們上課的老師為我們講解我們的就業方向,為我們解答疑惑,指點迷津。
6、再好的理論也需要實踐的支持,因此我們需要在以后的學習中多多給自己創造機會。例如,鼓勵大家在假期或者空閑時間尋找能夠鍛煉自己能力的兼職;多與自己的學長學姐包括已經就業的師兄師姐交流,向他們吸取經驗補充自己的不足;多去參與民航系統的講座,充實自己。
l建議:1)應該具體調研航空公司需要怎樣的人才,并根據調研成果開設課程。
2)設置的課應該更加人性化,適合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
3)設置課程時應該考慮學校的現有硬件,為學生提供最優化的課程方案。
2誤區:1)本科階段是全方面提高技能的階段,不能要求每門課程都學得很透徹.
2)對就業的方向明確后要主攻某一個課程,但不意味著其他的課程都放下,要系統的學習。
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讓大家意識到自己的不足,然后重視起來。在現在還來得及的時候抓緊時間來彌補他,重視到現在所做的一切對未來就業的重要性。
智能制造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周濟院士指出:智能制造是一個大系統工程,要從產品、生產、模式、基礎四個維度系統推進,其中,智能產品是主體,智能生產是主線,以用戶為中心的產業模式變革是主題,以信息-物理系統(cps)和工業互聯網為基礎。由此可見,智能制造覆蓋產品全生命周期及企業運營管理的方方面面。從機械專業本科人才能力需求角度來看,新模式下的制造企業對于機械制圖及計算機輔助制造(cad、cam)的應用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對機械、電氣等基礎知識的要求,如電工電子技術、精度檢測與公差配合、液壓與氣動技術應用、編程等將成為所有崗位的必備技能,必須人人過關;人機工程、capp、加工過程動態仿真、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也需要學生有所了解。除了專業技能外,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是關鍵因素。國際工程界推行的工程教育認證一一華盛頓協議所要求的畢業12項素質是:工程知識、問題分析、設計/解決開發方案、研究、使用現代工具、職業規范、溝通、團隊合作、工程與社會、環境和可持續發展、項目管理、終身學習。12項能力要求里面后7項無疑與企業所要求的品質相契合。那么,如何培養出智能制造所需要的且符合12項畢業要求的合格人才?目前看來,基于學習產出的obe(即outcomebasededucation)教育模式卓有成效。自美國工程認證委員會(abet)頒布和實施重視學生產出的ec20xx認證標準后,從上世紀末開始,歐美各國工程教育認證組織都先后改革認證標準,視學習產出為一項重要的質量準則,并由此延伸開來,在國家學位標準、高校教育目標、專業培養計劃中都以學習產出為重要質量準則。汕頭大學執行校長顧佩華教授長期積極推動中國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實踐cdio(構思—設計—實施—運作)工程教育模式,近年來特別強調基于結果(obe)的工程教育,汕頭大學也對高水平obe工程教育模式進行了全方位的、卓有成效的實踐,對本課題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安徽理工大學“雙創”成果導向下的工程教育體系取得了初步成效。北京交通大學采用obe理念創新了本科實習模式,將畢業能力有機地導入實習模塊和工程模擬訓練中,知識點環環相扣,全程跟蹤和評估實習過程,實現了“因材施教”的目的。華僑大學研究了基于obe理念的工程教育認證下精細化工工藝課程教學改革,促進了精細化工工藝課程教學質量的持續改進。筆者主要探討智能制造背景所需的知識、技能、素養,采用obe理念,研究面向智能制造的人才培養新模式。
本文參照畢業要求的12項能力,以obe理念為指導,以第一、二、三課堂為平臺,以智能制造的產品全生命周期構建的課程體系為根基,為智能制造培養合格的工程應用型人才,研究模型如圖1所示。第一、二課堂的教學目標是打牢智能制造所需的基礎知識技能,第三課堂則以培養綜合素質為目標。
各項能力、素質的培養需要載體。筆者將智能制造的產品全生命周期設置的課程體系作為載體,如圖2所示。該體系包含dmcam五個模塊,即設計模塊(design)、制造模塊(manufacture)、控制模塊(control)、裝調模塊(adjust)、管理經營模塊(management)。dmcam五模塊與第一、二、三課堂的具體內容一一對應,且融入智能制造的理念和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由大小項目貫穿。項目是按照obe理念設計的,設計原則是既源于企業又符合教學規律,由淺入深、由簡入難,既全面又有針對性。如普通機床模型、數控機床模型、生產線模型等。將這些項目分解到dmcam五個模塊的各個環節課程,每個小環節都設有評估檢測,并在最終的實訓環節以小組形式提交制作模型。
第三課堂由三層次28模塊競賽(如下頁圖3所示)、課外20學分組成。其中,競賽由國家級、市級、校級三個層次以及基礎素質、專業技能、創新應用三個維度組成,形成從普適到拔尖人才培養的模式,側重培養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工程倫理、社會責任感、環境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項目管理能力、創新創業能力等。在實驗室、實訓室、賽場、企業完成。充分發揮學生社團的作用,由教師帶領機械cad/cam、機械創新協會、教育家協會等社團完成訓練和參賽各環節工作。實踐證明,競賽過程是對學生全面鍛煉、提升的過程,經過比賽訓練的學生在畢業設計環節及工作中表現得游刃有余。因為比賽不僅考察知識、制作能力,更重要的還有宣傳頁的構思制作、答辯演講、參賽的組織等多方面鍛煉,是鍛煉溝通能力、合作能力、責任感、項目管理能力的好時機。所以,本課題擬將比賽環節與第一課堂有機結合,貫穿教學始終。課外20學分由智能制造的系列講座組成,擬聘請智能設計、智能生產、智能管理、物聯網等行業專家以講座的形式將智能制造的關鍵技術和理念傳輸給學生。此外,學校已與哈量、沈陽機床、大連機床、虛擬軟件公司、職業院校建立有長期的合作關系。校外基地不僅可以提供實訓場所,還提供教學用項目,來源于實際的項目最有效。
課程體系的實現還需要有活力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筆者采用理實結合、虛實結合、傳統與現代先進技術結合、學校與企業實踐結合的四位一體的教學方法。
理論和實踐結合是行之有效的教學和學習的方法。本專業的優良傳統就是理論課程和實驗課程有機結合,實訓環節貫穿學習的全過程,實踐環節在培養方案的占比高達40%。實踐證明,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工作中得到用人單位的認可。本專業還將繼續沿用理實結合的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虛實結合,形成課程資源包(含微課、ppt、視頻等)、虛擬仿真裝備、實物實訓裝備“兩虛一實”的數字化資源與實物裝備于一體的教學模式,如圖4所示。目前,虛擬仿真技術的應用日益廣泛。虛擬仿真技術對于教學也有事半功倍的作用,提高了教學效率,降低了教學成本,培養了創新意識,激發了學習興趣。一些難于理解的知識點,如刀具角度的認識、順逆銑削、坐標系的關系等,可以制作成微課;一些常識和技巧,如科技論文寫作、制圖方法等,也可以制作成微課,供學生隨時學習。購置一些虛擬仿真軟件,如數控機床的拆裝軟件、數控加工仿真軟件等,可以在進行實物拆裝和加工前進行仿真訓練,極大地提高實踐教學效率,降低實踐教學成本;在一些虛實結合的軟件上開發虛擬機構,采用真實的單片機或plc控制樣機,提高樣機開發效率,為比賽贏得寶貴的時間;另外,還可以開發或購置各種虛擬的智能制造的生產線,實現在校園里就可以感受智能制造的生產環境。在虛實結合的學習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并掌握數字化設計、制造的方法。
傳統與現代先進技術結合。面向制造業的人才能力需求現狀與專業知識結構,需要夯實傳統技能,強化專業素質,如機床、畫圖、設計的基本常識和基本的工藝知識,打牢編程基礎;同時面向智能制造發展現狀及趨勢,有針對性地對接、強化先進制造與高端制造技術,如機器人應用技術、3d打印技術、制造物聯技術及智能生產技術等。注重傳統技術與現代技術培訓的銜接過渡。
學校與企業實踐結合,理論學習與實踐實訓深度融合、深度互動。在與企業合作過程中發現了一些問題,比如有些工程師技術高超,但講解乏味,缺少教學方法;再如,企業的某一工種的技術單一,單純的定崗實習達不到真正的訓練目的。筆者提出的校企合作、產教融合采用教師深入企業一線,參與企業具體工作,把企業的經驗、工藝、生產流程變成易于學生接受的方式,循序漸進地融入到課程體系中,同時根據新技術、新模式的發展不斷充實實踐內容,促進企業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以創新為驅動,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專業的發展決策關系到學校的資金投入、設備場地的建設和人才引進等方面,所以學院充分調研了社會對生物科學專業人才的需求及就業情況,在制訂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的環節中,學院形成了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根本,以基礎學科建設與教師教育專業發展相結合的辦學特色,構建了以“多元化的教育觀為基礎,知識傳授與技能培訓并重”的人才培養模式,努力培養服務于地方基礎教育的高素質教學與研究的高級專門人才。
生物是一門跨領域寬、覆蓋面廣、基礎性強的,由多學科知識交叉形成的綜合性學科。生物科學是一門極具生命力的前沿學科,其在醫療、保健、農業、食品、環保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北華大學的生物科學專業隸屬于北華大學師范分院(以下簡稱“學院”),其建立與發展依托于學院教育專業領域的優勢。經過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在制造業生物科學技術上的應用、生物化學產品以及生物能源方面形成了一定特色。學院將自身的優勢和特色貫穿于生物科學專業的培養中,以適應當今社會對生物科學技術的專業人才需求。
人才培養的考核標準是該專業的學生在畢業時是否能夠很好地滿足企業的需求。借鑒其他院校的經驗,結合自身的優勢與特色,學院生物科學專業定位在偏理的工科上,旨在培養學生成為有見識、有能力、有責任感的自主學習者,培養其成為有理想、有抱負、德智體全面發展、基礎扎實且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能在中等以上學校進行生物教學和生物學教學研究能力的教師及其他復合型人才。生物科學專業學生除學習生物科學方面的基礎理論知識,還需具有應用基礎研究和技術研究等方面的實踐能力。即掌握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基礎知識,具有一定的知識面和科學素養,同時具有將知識、技術與實踐相結合的素質;掌握生物科學基礎理論知識的同時,了解學科先進知識及發展方向;了解國家相關生物科學產業的政策法規、產權專利等條款。
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的核心環節,教學內容是教學質量的必要保證??梢酝ㄟ^整合傳統的生物教育專業課程資源來構建生物科學專業的學科體系,這樣不僅可以避免原有的資源浪費與閑置,而且也為新專業建設提供了較高的平臺。在充分利用化學學科優勢的基礎上,緊密聯合生物與化學,對生物科學專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進行整體優化。在必要的主干課程以外,加入一些最基本的、具有前沿價值的知識以及能夠反映生物學科和化學學科交叉的應用知識,譬如生物化學、食品化學等課程。在跨學科基礎必修課體系中,加入了無機及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等課程和相關實驗;在專業學科必修課、選修課中,有意識的側重了與化學學科相連的課程。生物科學專業隸屬師范類專業,因此在學科教育專業課中,安排了中學生物講授的相關課程,如生物教學論、中學生物教材分析與課程設計等。
生物科學專業教學內容,不僅要改進教學方法,更加要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譬如,植物學、動物學等課程在傳統的生物科學專業中強調知識的基礎性和系統性,但在生物科學專業中更強調應用性。所以在這兩門課程的建設時,把資源植物和動物的開發利用作為重點來實施。不僅突出了重點、難點,形成了分層次的立體結構,還使學生在掌握必需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術的同時,了解了生物科學專業學科的發展前沿及未來趨勢,熟悉生物化學技術的工程應用情況。
在教學方法上,大部分課程實現了多媒體教學,參與啟發式、案例討論式大量應用于課堂教學,論文式的考題及綜合實驗技能考核作為重點的考試方法。
1.實驗課程。經過多年的建設與改革,學院生物科學專業具備了一定的實踐教學良好條件。適當地減少理論授課學時,加大實驗課教學的比重。結合學院教師的科研實際項目或大學生創新項目來開設實驗課程,使學生能夠真正地接觸實際的科技前沿。教學內容以技能訓練為主,著重實驗技術的原理與程序的訓練,減少驗證性和模仿性實驗,加大探究性、開放性和綜合性的實驗比重,建立多層次、開放性的實驗教學體系。組織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實驗或者科研項目,以達到提高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獨立分析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目的。
學校重點建設實驗室化學與生物實驗中心已經建成。實驗中心是大學生接受系統實驗方法和實驗技能訓練的重要場所,是培養學生科學實驗能力,提高學生科學素質的基礎實驗教學基地。實驗室長期堅持實驗教學改革的創新與實踐,在實驗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進行了全面的探索與嘗試,構建了“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與綜合設計”一體化的“層次綜合”實驗教學模式。該實驗中心強化以學生為本的觀念,不斷探索和建設具有生物科學專業特色的實驗課課程體系,探索更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完善實驗室管理機制和信息化水平,提升科研實力和服務地方的能力。
2.實習課程。實踐中加強對學生畢業實習的指導,鼓勵學生從社會實踐、科研項目中尋找研究課題,獨立設計、自擬實驗方法進行探索研究,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品質。
加強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可有效地緩解學校實踐教學資源的不足,對于提升大學生的實踐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通過外派大四畢業生到校外企業實習兼完成畢業論文的形式,既可滿足企業的需求,鍛煉學生,又可以擴大實習基地。學院師生動員各種力量,整合辦學資源,開拓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同時扶持實踐教學方面的教研項目,使學校與基地互惠互利、合作共贏,促進合作關系向產學研一體化發展。
生物科學專業課程數量較多,知識內容更新速度快,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要求授課教師具有良好的知識結構和專業素質。教授、副教授幫助年輕的教師參與項目,同時聘請企業中有實際經驗的技術人員舉辦生物科學知識的講座,參與畢業設計的指導。不僅積極引進人才,還要鼓勵青年教師走出去,到國內外高校進行深造讀博、訪問交流。實行淘汰制度,為有能力的高學歷的人才讓路。
多年以來,學院形成學術梯隊合理、年齡和知識結構合理、教學科研力量雄厚的師資隊伍。教師能夠自覺地吸取前沿知識,利用現代化計算機信息技術,完善教育思想、培養模式,組織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及教學方法。
五、管理機制的完善。
為適應生物科學專業建設的水平要求,不斷完善生物科學信息平臺建設,并以此為基礎,建立完善教學管理機制。建設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考核、考試、評估體系。對已畢業的學生保持密切關注,這樣不僅有助于開發校企合作項目,還能為在校學生將來的就業提供幫助。
專業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學校諸多的部門,需院校上下統一思想,達成共識,各司其職,在學科規劃、師資隊伍建設、課程體系構建、實踐實驗教學環節和硬件設施等方面加快建設步伐,進一步夯實基礎,培養高素質的復合型創新型人才,為祖國的建設多做貢獻。
技術支撐據統計,我國由于有害生物(病、蟲、草、鼠害等)造成植物生產的損失約30%,植物保護作為一項重要的技術措施,在保障農業生產穩定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為農業生產與自然生態環境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作用的關系,所以農業生產一定要根據環境與有害生物的相互關系,采用適合的植物保護措施來保證農業生產的正常進行,把有害生物造成的經濟損失降到最低,使農業生產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植物保護工作的目標必須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緊緊圍繞農業結構調整、緊緊圍繞農業可持續發展;植物保護工作關系生產安全、食品安全、生態安全、公共安全,更關系到農業可持續發展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植物保護工作在我國農業發展的各歷史階段都發揮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其為糧食增產、農民增收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具體表現在:一是提升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二是促進了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三是推動了農業科技進步;四是初步形成了與農業發展基本相適應的植保體制和機制;五是保障了生產和生態安全。
1.2植物保護技術措施的研究和應用。
我國自從第六個“五年計劃”開始以來,一直把農作物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列入國家科技攻關計劃,由農業部組織國內科研、教學單位等眾多的科學家參加有害生物綜合治理協作攻關研究。最初是以每個有害生物(病、蟲、草等)為防治對象,逐漸發展為以每種作物的有害生物(病、蟲、草等)為防治對象,在多年的研究過程中取得了很多有價值的成果,對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和農業增產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鞍宋濉钡健熬盼濉边@期間又進一步完善了已有研究成果,發展為以特定生態區的特定作物組建多種有害生物防治體系,通過示范大力推廣好的單項技術。從深度、廣度及規模都處于國際領先地位。為從理論上深入研究有害生物的災變規律。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展了糧棉主要病蟲害的災變規律和防控技術的基礎研究,從有害生物的發生發展規律、致害因素、生理生態機制、有害生物與寄主的互作到分子生物學的研究,如在棉鈴蟲、麥蚜、小麥條銹病、稻瘟病的成災機制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為有害生物的持久控制提供了科學依據。近年來,綜合防控措施中的利用抗性品種和使用化學農藥防治有害生物在保證農作物穩產高產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據初步統計,每年利用抗性品種和使用化學農藥防治平均減少農作物損失20%,許多重要作物的病害,如小麥銹病、小麥赤霉病、水稻稻瘟病、玉米大斑病等常給農業生產造成重大損失,由于生產上利用了抗性品種,這些病害基本上得到了有效控制。特別是由于種植結構的調整,病蟲草害等問題日益突出,利用化學農藥防治病蟲草害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如蔬菜的霜霉病、灰霉病、疫病和果樹上的一些病害,都主要是靠使用化學農藥得以控制的。更可觀的是除草劑的應用不但解決了雜草的危害,更是解放了勞動力,不但帶來了經濟效益,也帶來了社會效益。
1.3在農業生產中如何加強植物保護工作。
首先,加強領導,健全機構,確保植保工作有序開展。各地已基本形成植物保護工作網絡,每個省或直轄市都設有植檢植保站,各地區在農業總站里也設有植??疲ㄊ遥?,縣、鄉級也有植物保護工作人員。其次,加強培訓,普及植物保護知識,把植保培訓班辦到田間地頭,辦到農民的家里,使每個農民都懂得植保知識并能掌握基本的植保技術措施。再次,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針,建立完善的有害生物防控和預警體系,做好預測預報工作??傊?,植保工作是一項重要的公益性防災減災事業,各級政府應該要加大資金投入,保證開展植保工作必需的實驗設備、辦公場所和經費,充分發揮植保工作在農業生產中的重要作用。
2新時期對植保工作的要求。
綜合防治(ipm)是我國控制農作物有害生物的長期有效措施,即“運用各種綜合技術,防治對農作物有潛在危險的各種有害生物?!边@對合理使用化學農藥、減少環境污染起了積極作用,取得了很大成績。但就其本質而言,其指導思想仍是以針對有害生物防治對象設計的。因此,新世紀要想擺脫人類的根本困境,遏制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惡化,在植保模式上務必有個新跨越,即以植物生態系統群體健康為主導的有害生物生態治理(epm)取代現行的有害生物綜合治理(ipm)。epm強調維持系統的長期穩定性和提高系統的自我調控能力,在管理的基礎上維持生態的平衡,防治手段以生物防治為主。epm概念有利于發展可持續的植物保護。對新時期的植保工作,要牢固樹立植保工作新理念,一是公共植保理念,就是把植物保護工作作為農業和農村公共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突出植物保護工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植物保護工作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植物檢疫和農藥管理等本身就是執法工作,屬于公共管理;農業生產上許多重要農作物病蟲都具有遷飛性、流行性和暴發性,其流行規律的監測和防控技術的應用需要政府統一組織甚至需要跨區域的統一監測和防治;如果病蟲害和檢疫性有害生物監測防控不到位,將會對農業生產造成重大損失,必將會危及國家糧食安全;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應納入公共衛生范圍,作為農業和農村公共服務事業來支持和發展。二是綠色植保理念,就是把植保工作作為人與自然和諧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突出其對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的保障和支撐作用,植保工作就是植物衛生事業,要盡量采取生態學控制、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綜合防治措施,確保農業可持續發展;在化學防控上要盡可能選用低毒高效農藥,應用先進施藥機械技術,減少殘留、污染,做到安全用藥,生產出“綠色產品”;植保工作還要防范外來有害生物入侵和傳播,確保環境安全和生態安全。
321世紀植保工作迫切需要高素質植保人才。
現代農業正朝著高新技術方向發展,農業是現代生物技術應用最廣闊的領域,隨著生物技術的迅速發展,從理論、方法、技術手段上加速更新了傳統的農業科學,現代農業科學在學科分化、分工與更新同時,將走向新的綜合與聯合。植物保護學科的發展也必將跟上新的技術發展需要,要把現代生物技術、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遙感技術等迅速溶入植保領域,以實現植物保護的產業化和商品化。要達到這些目標,必然急需一批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具有較強的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高素質的科研、開發、推廣、管理的植保人才;需要一支從事植物檢疫、植物有害生物測報、防治、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農資營銷的高效、開拓、創新的人才隊伍。我國是農作物病蟲害發生較嚴重的國家之一,病蟲害常見的種類有1600多種,是影響我國種植業發展的重大制約因素,平均每年因病蟲損失糧食3000萬t,棉花接近100萬t。因此,加大對農作物病蟲害控制,對我國種植業持續穩定發展意義重大。這不僅需要開展農作物重大病蟲成災機理和調控基礎研究、開展病蟲害發生發展規律和調解機制研究,加強植保技術理論與實踐研究,更需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植??萍既藛T隊伍。
4.1學科建設規劃。
4.1.1以學科建設為龍頭,對學科建設進行認真的規劃制定出長遠的發展規劃和切實可行的近期發展目標,走內涵發展之路。對目標任務進行細化分解并以相應的措施加以監督,以確保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4.1.2加強專業課程教師隊伍建設將幾年來一直從事植保專業科研工作的研究人員集中到植保專業的建設與發展上來,同時,隨著辦學規模的擴大,繼續引進高職稱高學歷的人才,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選送中青年教師到知名院校作訪問學者,以增強中青年教師的科研能力和學術水平。鼓勵符合條件的中青年教師到地方市縣掛職鍛煉以增加社會經歷及實踐能力。有計劃引進教師,以改善師資隊伍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學緣結構,從而形成一支年齡、學歷、學緣、技術職稱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4.1.3加強專業課程建設強化專業主干課程,將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實驗課和實踐課進行合理布局,保證專業課程設置的方向性、連貫性、科學性和有序性。做到“課堂教學與創新意識培養相結合”,“基礎實踐與創新能力培養相結合”;“綜合實踐與就業單位相結合”;“畢業論文與導師科研相結合”;“就業指導和職業規劃與創業教育相結合”。4.1.4積極加強專業課教材建設和科研立項工作盡快提升本專業的學科地位和科研能力,在選用人才上很下工夫,多出有較高理論水平和社會應用價值的科學研究成果。積極開展學術交流與聘請著名專家學者來校講學。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不斷更新觀念、拓寬思路、收集信息,掌握植保專業的發展現狀,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與科研能力,努力追趕國內國際植保專業發展的前沿水平。
4.2.1確定思路植物保護學科作為農學門類中4個與種植業有關的一級學科之一,具有明顯的跨學科特色。它與農學門類中的作物學、園藝學和農業資源利用等一級學科有密切的聯系。它與生物領域中的大多數二級學科,如動物學、植物學、植物生理學、微生物學、遺傳學、生態學、分子生物學以及工學中的化學工程與技術等學科也有著密切的關系。植物保護學科屬于生命科學范疇,它與其他學科具有相互依存、共同發展的關系。它的發展既積極、合理利用生命科學的研究成果,同時又不斷豐富和發展生命科學的內容。植物保護學科中植物病理和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2個二級學科分別在宏觀和微觀上研究病蟲等有害生物與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和病蟲害發生發展規律,探討病、蟲致害機理和寄主植物抗性機理,為有害生物的控制提供理論和技術基礎。當前有害生物與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研究已成為植物保護學科中的新興領域,形成了以識別、信號傳遞和防衛基因表達3個環節為主的理論體系。而農藥學二級學科為有害生物的控制提供有力的武器,它以傳統化工產品為基礎,在新產品研制和農藥的使用方面更加重視吸收有害生物與寄主植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成果。進一步發展高效、低毒、低殘留新產品,對有害生物治理和綠色農業的發展將發揮更大的作用。4.2.2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植物保護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農業、林業、海關及其它相關部門從事植物保護方面的技術與設計、推廣與開發、經營與管理、教學與科研等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在教育層次上分為科學研究型、技術推廣型、生產經營型。4.2.3培養要求畢業生應掌握植物保護工作所必需的數學、物理、化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知識;掌握生物科學和農業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掌握植物有害生物鑒定、識別、監測和控制的方法與技能;掌握科技文獻檢索、資料查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資料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具備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和基本知識,了解農業生產和植物保護學科的科學前沿與發展趨勢;熟悉與農業生產和植物保護相關的有關方針、政策和法規;具有獨立獲取知識及信息處理和創新的基本能力。4.2.4專業特色側重有害生物綜合治理,以“生物防治,綠色植?!睘橹骶€,突出生物安全保護,形成綜合性大學農學學科的辦學優勢。結合黑龍江省有害生物發生的特點和生產“千億斤糧食”、建設生態大省的契機,辦出學科和專業特色,在省內發揮重大作用,并逐漸在全國占有一席之地。4.2.5培養模式本專業采用“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廣適應”的模式培養學生,側重有害生物綜合治理,緊跟社會發展需求,實施“農科教結合、產學研協作”的教學模式,根據學生個性差異,注重學生的學術水平、實踐能力與綜合素質的培養。4.2.6教學要求(1)理論教學環節:通過植物病理學、農業昆蟲學、植物化學保護等專業課程的講授,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把最新理論、最新成果展現給學生,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和從事科學研究工作奠定基礎。(2)實踐教學環節:通過通識實驗課和專業實驗課等課程的設置,使學生掌握實驗基本操作技能并提高綜合能力。通過設計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和實習等環節,使學生具備基本的科研能力并對農業生產有基本的了解。(3)創業教育環節:通過設置有害生物綜合治理、食用菌栽培等創業課程,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使學生獲得初步的創業知識及經驗。
5植物保護專業未來發展思路。
5.1符合農業發展趨勢,明確發展目標。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業持續穩定發展的出路主要有以下2個方面:一是不斷增加糧食產量和改善品質;二是有效控制生物災害、減少損失??茖W合理地控制糧食作物的生物災害是我國植物保護研究任務的重中之重。然而,在新時期我國農作物病蟲害的研究和防控工作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一是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和耕作制度變革,農作物有害生物發生危害規律更加復雜多變,這為植物保護基礎理論研究提出了許多新課題。二是隨著國內外農產品市場的融合,農業外來生物頻繁入侵、植物疫情事件不斷發生,這對植物保護科技工作提出了許多新挑戰。隨著國際市場的融合和交流合作的頻繁,外來生物入侵我國的風險日益加大,20xx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加大防范外來有害生物力度,保護農林業生產安全。三是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變化,食品安全備受關注,這對農作物有害生物的防控策略和技術措施提出了許多新要求。因此,植物保護專業的發展要符合農業發展大趨勢。
5.2淡化專業界限,拓展發展空間。
植物保護專業本來是屬于植物生產類一個技術環節,植物保護專業將緊密地融合到植物生產的育種和栽培管理等具體的實踐環節中去,現在農業的發展將需要全面的掌握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和植物生產原理及方法的專門人才。植物保護作為一項專門技術將更多的采用生物技術解決生產實際問題。如通過基因工程技術以某種菌或植物病毒為載體,把目的基因插入載體,通過菌或病毒感染植物,使目的基因整合到受體植物的dna上復制和高效表達,還有抗病、抗蟲、抗除草劑育種等都是通過基因工程技術得以實現的;利用植物組織培養技術通過花粉粒作為外植體進行培養,獲得植株的單倍體,利用單倍體可在較短的時間內培育出新的、高純合材料,從而誘導、篩選出具有抗性的植株;微生物發酵生產的抗生素已在植物保護上的廣泛使用,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井岡霉素和阿維菌素生產國,井岡霉素是防治水稻紋枯病的當家農藥。分子生物學技術在對有害生物進行診斷、檢測和鑒定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其采用的方法主要有由elisa衍生出來的血清學方法,由pcr衍生出來的核酸檢測??傊?,現代生物技術的發展,為從根本上保護植物,解決環境問題提供了無限的希望。
5.3豐富植物保護內涵。
傳統的植物保護研究的對象是影響植物正常生長發育的有害生物,研究內容是它們的生物學特性、發生發展規律、預測預報和綜合治理等措施。而實際隨著植??蒲泻图夹g的發展應該是從生態學、分子生物學角度揭示有害生物與植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研究可持續調控技術,以“安全、環?!钡纳鷳B抗災、生物控害、物理防治、作物抗病蟲品種等技術為主體的“綠色植?!北貙⑻娲鷤鹘y的單一依靠農藥防治手段。為了改善植物保護環境條件,扭轉土地環境退化趨勢,必須依靠農業可持續發展戰略,建設生態農業。對于植物保護工作來說,堅持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最后達到一種病蟲害在可接受范圍,使作物在自然生長的情況必然要脫離農藥的使用,于是必然脫離了所謂的現代植保技術。
參考文獻。
[3]車先禮.山東省植物保護科技人才需求變化與培養模式的研究[d].泰安:山東農業大學,20xx.
[4]趙志鴻.農業工程類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j].高等農業教育,(11).
[5]樊東,趙奎軍,張偉,等.新世紀植物保護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高等農業教育,20xx,3.
本專業培養具有優良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質和現代公共精神,掌握行政管理領域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能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從事管理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本專業學生應系統學習思想政治理論,掌握管理學、政治學、行政學、經濟學、法學、社會學等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培養邏輯思維能力、領導決策能力、組織協調能力、溝通交流能力、語言表達與寫作能力、創新能力,掌握社會調查分析、現代信息技術和管理操作技術基本技能。
掌握思想政治理論知識;掌握基礎英語知識、計算機應用知識、法律基本常識;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社科知識。
掌握與行政管理相關的管理學、政治學、行政學、經濟學、法學、社會學等相關領域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熟悉我國有關法律法規、方針政策和制度;了解各類組織行政管理活動的特點及規律;了解學科發展動態和理論前沿知識。
具有科學的思維方法、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與寫作能力;具有較強的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具有較強的英語應用能力;具有一定的文學和藝術欣賞的能力;具有較強的人際交往能力;具有較強的求職就業與自主創業能力。
具有運用管理學、政治學、行政學、經濟學、法學、社會學等分析問題的基本能力;具有計劃決策、組織協調、激勵溝通、監督檢查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應用社會調查、現代信息技術、管理操作技術等處理行政事務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具有較強的團隊合作能力與職業適應能力。
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較高的政治素質;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工作責任心;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人際溝通修養;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
具有現代公共精神;掌握管理學思維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管理意識;具有誠實守信、敬崗愛業的品質及團隊合作的精神;具有強烈的法制觀念;具有較強的學習意識和創新精神。
本方案按四年的標準學制編制。
符合《湖南警察學院全日制本科畢業生學士學位授予辦法》規定的條件,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
主干學科:公共管理、政治學。
專業核心課程:政治學原理、管理學原理、行政管理學、公共管理學、社會學、公共經濟學、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公共政策學、行政組織學、人力資源管理等。
1999年湖南懷化學院建立了教育系,從20xx年招收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到20xx年教育系更名為教育科學學院,經過14年的探索,我們積極探索和研究省內外當前學前教育專業教學計劃、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方法手段,研究學前教育發展趨勢和國內外學前教育最新發展動態,找準切入點,突出現代教育技術,突出教師基本功和教師特長。
在教育教學和科研管理中,重視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反映現代教育理念,體現學生個性發展、終身學習、主體地位,大力提倡教育改革科學研究,多次重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近年來先后多次討論、修訂和完善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計劃”,改進課程設置,調整課程結構?,F已構建了科學合理的能力課程模塊體系,由最初的“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兩大塊到“必修課程、選修課程、活動課程”三大模塊改革為“大學公共能力課程、學前專業能力課程、兒童教育發展能力課程”的集知識、素養、能力為一體的課程模塊體系,在本課程體系中,力求優化智能結構,做到文、理、藝滲透,教育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相結合的課程體系,充分發揮課程體系的整體功能和專業特色。強調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我們確立了適應社會要求的學前教師專業培養目標:即培養面向21世紀,能主動適應學前教育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基礎扎實,知識全面,實踐動手能力強,有特長而又全面發展的幼兒園教育教學、科研、管理的專門人才。
在方案實踐中,我們以理論知識的應用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重點,突出人文社會科學與技術教育相結合,擺脫了傳統教育的一味的系統化和教學模式的束縛。實施教育素質和文化素質并重;教育教學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并重;思想品德和個性發展并重;在課程結構上文、理、藝、英并重普修;實現個性特長與全面發展相結合。通過加強理論教學,強化實踐教育,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社會活動(軍訓、社會調查等)、科技素質教育活動(如開設專門的手工藝制作課程)。
培養方案中,實踐(驗)活動課程總學時635課時,使得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例約為6∶4。使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知識、素質能力內化為教育教學能力:即具有實現代幼兒教師和素質教育能力,一專多能,一師多用的綜合加特長的骨干教師,從而具備競爭取勝的職業特質。根據培養目標,設置了學前教育教學和學前教育研究兩個專業方向,突出教育理論的學習和學前教育實踐能力的培養。
學前教育實踐教學體系設置,涵蓋三個階段的教育實習(共計18周)、軍事訓練(1周)、社會實踐(8周)、勞動實踐(2周)、專業實踐等五個部分,總學時比例占總課程的11%。同時針對學前教育專業的特點,有計劃、有指導地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進行教師基本功訓練與測評,指導學生積極參加校級和系級的校園文化活動;課程教學中以開展綜合性實驗項目的研究性學習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充分滿足了學前教育專業職業能力的培養要求。
1.學前教師職業基本功訓練:全面開展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進行教師基本功訓練與測評,在大學四年中,通過有層次、逐步實施的教師基本素質和技能的訓練與考核是我院實訓工作的特色。結果顯示到20xx年4月,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三筆字、簡筆畫合格率為100%,考核獲得二甲以上等級水平普通話的學生有77%,課件設計合格率達到90%,微課片段教學考核合格率85%以上。
2.校園文化活動: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積極參加校級和系級的校園文化活動。成立并參與了多種多樣的社團活動:舞蹈團、合唱團、結誼社、野草文學社、網絡協會、航模協會、教心社、口語藝術社、致遠書畫協會等等;積極開展說課、課件制作、教育小論文、簡筆畫大賽、講故事、手工制作、舞蹈創編大賽等各種活動,豐富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既充實了學前專業學生的學習生活,更讓學生們增長了知識,鍛煉了能力,陶冶了情操。
3.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及實踐能力,在學前專業能力課程模塊中開設了一定的綜合性實驗項目和研究性學習。我院向各教研室下發了《關于加強專業課程研究性學習的要求》的通知,各教研室積極開展“綜合性實驗內容”研討與教學工作。學前教育專業課程《學前游戲論》的教學走出課堂指導學生綜合實踐課題“關于兒童游戲類型的調查報告”研究性學習,專業課程《幼兒園工作管理》的教學,老師組織學生進行“關于幼兒園總務工作調研”的研究性學習,專業課程《幼兒園活動設計》教學中指導學生開展“幼兒園主題活動設計”的研究,等等,反映了我系在學前教育實踐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與探究能力,注重以實踐操作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的特點。
4.多層次的專業見習、實習,有效地訓練學生的專業技能,提高了學生的職業素質。教育實習是我們教科院教育實踐活動的亮點與特色,學前教育實習分為教育見習(1周)、模擬教育實習(4周)、教育實習(12周)3個環節,有計劃、有目標,有指導地分階段地進行,這種教育實習體制既讓學生真實而充分地體驗了未來職業的甘苦,牢固了專業思想和職業理想,更強化了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學前教育素養。5.加強社會實踐活動。學前教育專業培養過程中,我們充實學生的社會實踐,其中模擬實習4周、專業實習12周、學年論文1周、課程設計1周、畢業論文8周、軍事訓練(1周)、勞動實踐2周,共18個學分,占總學分的10.91%。在課程體系中,開設了三筆字、教師口語、手工藝制作、音樂、美術、舞蹈、學前課程教學與研究等實踐性、應用性非常強課程。制訂了《教師教育專業學生教師素質訓練綱要》,督促學生進行教師基本技能訓練。實施了每年舉辦一次大型文化藝術節活動和每年一屆的畢業生教師職業技能大賽等大型實踐性活動。以賽促練,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探索性地在開展模擬教育實習的教育實踐環節,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認真準備,利用微格教室的先進儀器設備,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制作課件,在幼兒園探索性地進行1~2個學時的語文或數學課教學,使學生了解學前教育教學各環節。在教育實習的組織管理中,實行全面管理、全程管理,從校內準備—基地見習—全面實習—總結交流等各環節,均安排教師全面指導,保證了實習效果。在廣泛地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學生創新能力和應用能力得到培養。
1.狠抓教風學風建設、建立較完善的教學管理制度,教學文件管理規范。在辦學過程中,我們新建、修改和修訂涉及教學管理的文件的有23余項,涉及學生管理的文件有十多項;上級管理文獻匯編、系部教學管理文件匯編、教學計劃、課程標準、教學進度、教學任務書、考務、學籍管理、教學檢查等教學基本文件齊備,管理制度健全,執行情況良好。
2.構建新型人才質量觀。培養未來教師的質量是建立在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有較高思想素養、寬厚基礎知識、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良好綜合素質,能適應小學教育改革、發展需要的具有現代教育觀念和創新精神學前教師的基礎上的。我們構建的未來教師質量觀可以概括為:以師德為核心開展教育;達到本科層次學術水平和學前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具備教育教學能力、組織管理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活動指導能力、教學研究能力、綜合評價能力、終身學習能力和信息應用能力;掌握說、寫、擇、察、調、問、評、做、彈、唱、跳、畫十二項現代教師基本功。
3.將學前教師教育專業教學、研究與教師素質、技能訓練“一體化”。理論與實驗、實訓相結合,強化理論教學的實踐實訓功能;以大學課堂教學為主,同時把課堂放在學前一線,強化課堂教育的適應性功能;完善實踐教學環節,使其延展到每個學年,強化教育見、實習的崗位訓練功能;把教學活動與教學研究、師范素質訓練、學生科技活動、學生社團活動結合起來,強化實踐教學的社會適應性功能。從而在培養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方面形成特色,全面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我們在不斷改善省內外已經建立的6個教育實習基地基礎上,學前教育專業就近建立專業教學實踐點,充分發揮教育實踐基地和實踐點功能。加深與現有實習基地的聯系與協作,在滿足數量和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完善實習基地對學生的指導和評估機制。以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教育實踐基地為依托,構建高等院校教師教育與地方學校的教學教研互動機制,形成優勢互補,為引領地方小學教育改革做出應有的貢獻。
4.通過改革與建設,最終使我院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知識、素質、能力轉化為教師教學特長,具有實施現代基礎教育教學和素質教育能力,一專多能、一師多用,從而具備競爭取勝的教師職業特質。
【推薦】人才培養方案范文合集六篇
汽修人才培養方案
集團后備人才培養方案
【推薦】工作方案范文錦集九篇
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優化是新世紀研究環境藝術設計的一個熱門話題,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育教學具備自身的特征及規律,不僅要強調科學化、結構化、綜合化的課程體系,還要求具備專業精深度。因此,高校在培養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時應充分尊重學生發展規律,結合實踐訓練與綜合知識等特征合理定位其人才培養,以適應專業的客觀要求,不斷優化人才培養。
環境藝術具備自身內涵,它依托環境而存在,是一種通過作品來強調和環境的融合、依存關系的一種藝術形式,重視表達作者的藝術觀念,通過空間體型、材質肌理、比例尺度以及光影色彩等表現出作品在環境氛圍里的融合?,F代教育迅猛發展,它不僅受到各個學科自身發展的推動,還使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專業的教育,并對各學科產生反作用,使各學科更加完善,在持續的推陳出新中劃分新的學科門類。從當下國內各個高校的招生情況可以看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已經是一門最熱門的專業,學生錄取數量逐年攀升。高校將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大量本科畢業生投向社會市場,在加快城市化進程的同時大大刺激了其他與環境藝術設計相關的學科的發展。
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培養人才的數量取決于社會發展要求,社會需求是優化培養專業人才的直接動力、必要條件。盡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在國內還很年輕,但發展態勢是生機盎然、朝氣蓬勃的,環境藝術設計當下已經成為一個令人傾心的行業,該專業也被戲稱為有前途、有錢圖。在這樣的形勢下,高校迎來了發展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最佳機遇。當下,社會所需求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主要包括三部分,即從建筑學專業轉去從事室內外環境藝術設計、從美術專業轉去從事室內外環境藝術設計、由具備接受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的人員擔任,但不管是質量還是數量都無法滿足社會需求。在某種程度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會對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的實際職業能力產生直接影響,且這同時也是社會判斷該專業人才是否合格的重要標準之一,重視培養和提升人才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對優化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質量非常有效,而人才培養質量的優化也取決于社會需求。
(一)注重學科整合,優化專業教學內容。
在社會需求的導向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應重視培養人才的復合型思維,而讓學生具備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是必要前提。因此,教師要用聯系的理念來看待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傳統內容和現代內容之間的關系,注重學科之間的交叉與結合,以達到優化教學內容和人才培養的目的'。就拿藝術設計的理論課來說,傳統教學內容有顯著優勢,對學生掌握中西方發展藝術設計的歷史、設計創造思維及設計風格變遷、掌握藝術設計史料等至關重要。但教師不能受到傳統教學內容的局限,要注意更新和優化專業教學內容,用現代知識來補充,以適應市場經濟時代對環境藝術設計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保留基礎性的傳統教學內容,還要及時了解和掌握學術動態信息,將新的研究成果融入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提高教學內容的前瞻性、學術性。
(二)堅持因材施教,分組分層培養人才。
基于高校藝術教育的基本原則導向,按照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內涵,教師可在同一個年級采取課堂互動以及獨立快題練習的方式了解每一名學生的專業水平及愛好、志向,并以此為依據實施真正意義上的因材施教,為學生分組并合理設計課題。在分組時,教師從自己所了解的學生情況出發,把處于各個水平段的學生平均分配到每一組,實現以優帶差,并在結束課題設計之后采取模擬招標答辯的手段讓每一組選出代表,準確表達各小組真實的設計意圖、實施手段,然后讓各個小組相互評價,最后教師進行點評,選出小組最成功的表達、最突出的設計作品。具體而言,教師可通過分課題的形式,按照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課題要求的不同、學生能力的差異及設計理念、設計風格的區別,分派幾類空間類型不同、難度不同的快題設計訓練,讓各個小組自由選擇主題,并鼓勵小組的每一名學生都要展示各自的長項,且教師要加以輔導,最終進行模擬招標答辯。
(三)參與教師項目,提升學生實踐能力。
高校同時承載著教育和科研職能,對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師而言,他們不僅要嚴格履行教書育人的職責,還要自覺參與科學研究活動,參加項目設計工作,這是教師自身發展需要、是社會對高校教育提出的客觀要求。在科學研究和設計創作中,教師能發揮模范帶頭作用,應鼓勵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們主動參與自己的科學研究和設計創作項目。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做項目,這在當前的高校教育中并不常見,原因主要包括兩點:第一,教師承擔的教育教學任務過于繁重,確實無法在科學研究及設計創作中投入太多精力;第二,高校學生的專業水平較低,無法在教師的項目中發揮應有作用。但隨著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資源的不斷優化,教師將會慢慢從繁重的教學任務中抽身,調整更多時間進行科學研究,而高校對教師科學研究及設計創作的重視也會促使更多教師主動投身各種實踐項目,并帶動學生參與。這樣做的好處在于不僅能提高高校整體的科學研究水平,還能整體提升學生的專業水平,提升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為他們畢業后更好地滿足社會需求、適應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四)優化培養模式,培養復合型的人才。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優化離不開產學研人才培養合作模式的創新,即借助校企合作、校外實訓基地的建立等堅持創新和優化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校企、校研的合作來創新和優化人才培養的合作模式主要有4種:第一,校企合作3+1人才培養模式,即高校和企業簽訂合作教育的相關協議,約定當學生學習完3年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課程之后,企業就到高校招聘,和學生簽訂協議,約定學生最后1年的畢業設計等實踐活動均在企業里完成,企業按月將補貼發給學生,學生在畢業之后直接到企業工作。第二,圍繞專業人才培養的優化,基于科研課題和同行的科研單位、企業等研究多學科、交叉學科以及前沿學科的綜合性理論及應用課題,通過科研成果使校企實現雙贏。第三,高校舉辦專業講座,鑒于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多名教師被企業、設計院等聘任為兼職的設計師,高??裳埰髽I、科研院所等的高級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定期到學校講學,做一做學術報告,在學校及專業教學中引入企業的先進設計理念及現代管理經營理念、科研院所的最新研究成果。第四,校企合作開辦培訓班,即高校優秀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師及企業高級設計師針對學生、企業員工開辦培訓班,按實際需要合理設置課程的學時及內容,主要應針對學員的薄弱處來設置。這四種優化培養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的模式有機結合了教學、生產與科研三個方面,最大限度發揮出高校、科研單位及企業的資源優勢,充分體現專業人才培養的創新與優化,成功培養更多復合型人才。
強有力的師資隊伍是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優化人才培養的必要保障,但很多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師資力量都較薄弱,甚至很是欠缺。部分教師沒有從業經驗,直接從學校畢業后就走上專業的教師崗位,盡管理論水平過硬,但缺乏實踐經驗,影響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制約高校塑造學生的職業能力,造成學生在畢業后很難直接適應工作崗位的實際需要,師資隊伍亟待創新。但創新師資隊伍并非否定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現有師資力量,而應針對問題將新鮮活力注入師資隊伍。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優化不但要以專業理論知識為基礎儲備人才素質,還離不開高水平的實踐能力和豐富的實驗經驗。高校具體可從兩方面創新師資隊伍:第一,聘任一線設計師到學校兼職當教師,在解決現有師資缺乏實踐經驗這一問題的同時補強師資力量,從而時刻把握好社會需求,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課堂教學中引入最新的設計潮流、理念及工藝等,使學生獲得了解設計崗位實際需求的新渠道,幫助學生靈活應對市場發展趨勢的改變。第二,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師要堅持與時俱進,更新教育教學及人才培養理念,自覺到一線企業兼職或調研,把握一切機會豐富自身的實踐經驗,準確把握市場趨勢,提高本專業的人才培養水平。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是在改革開放的推進下產生的藝術設計類學科,與市場經濟體制息息相關,社會需求是其根本出發點。而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育教學目的就在于培養出高素質的、優秀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才、全才,要實現這一人才培養目標,就須對該專業的內涵及人才培養定位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從而采取一系列針對性較強的措施優化人才培養,并在今后的工作中繼續探索。
作者:蔡汝莊單位:廣東工商職業學院。
我系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是省教育廳批準于20xx年開始招生的。培養目標是: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熟悉安全標準和規范,掌握機電專業必備的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能夠從事機電一體化設備操作、組裝、調試、維護、檢修、技術改造和銷售等崗位工作,具有從事本職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圍繞這一目標,我們認真實施了教學計劃,現總結如下:
課堂教學是主要的教學活動之一,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必須抓緊、抓實、抓好。我們通過上公開課、示范課和老師之間互相聽課,互相學習,共同提高。20xx年以來,我校開展了一系列教學評獎活動,如:我系朱建平(20xx年)、孫紅霞(20xx年),分別獲得東營科技職業學院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一等獎。其次,我們安排講師以上職稱的教師和具有碩士學位的教師擔任本專業主要課程的教學。另外,根據學院的相關規定,我們安排老教師擔任新進和青年教師的授課導師,指導青年老師備課及上課,迅速提高青年老師的授課水平及教學效果。
教材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教材的質量關系到教學內容的深度、廣度和準確度。教材應該溶傳統性、時代性、先進性、前瞻性于一體。帶著這種理念,我們專業全部課程都采用了“十二五”或“十一五”家級規劃教材和教育部規劃教材。
博瑞制動有限公司、山東東營匯豐集團、山東恒豐橡膠有限公司、山東鴻亦機械有限公司、山東華簾集團、企業簽訂了實習協議,并把這些學校作為我系重點建設的實習基地。實習基地的建立為我系教育實習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了很多有利條件。
為了使教學內容符合學生畢業后就業的需要,我系曾多次下企業進行企業調研,修改專業培養方案,不斷調整課程設置和課時分配;為了更新知識,我系采用了全國最新編寫、出版的優秀教材,絕大多數教材是“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為提提高教學效果,我系配備了12個專業實訓室,多媒體教室等。我系絕大多數教師能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教學,能用電腦收集教學資料、進行課堂教學和從事科研教改活動。
課程設計最能培養學生的運用知識的能力,課程改革是深化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經過反復論證以及不斷的實踐和摸索,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我系不斷完善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在調整專業培養方案時,把夯實學生專業基本功作為第一要物,把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最大程度的融合,把培養學生的技能貫穿于始終。其一,加強課程的實用性和針對性,使課程設置更加符合國家專業課程標準。其二,注重專業知識的傳授和技能訓練有機的結合,提高了課程的效益。其三,積極開設新課和改造現有課程,重點摸索如何培養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同時,在確保專業技能訓練課的前提下,加大選修課開設力度加強科學技術知識教育。目前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培養方案的幾大模塊在課程設置、教學進程、學時學分的分配上合理,符合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人才的要求,可行性強。機電專業基礎課開得比較扎實,有利于培養學生扎實的專業基本功;方向課能反映出不同方向的主要核心課程,選修課有利于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習興趣,有利于人文素質和科學素質提高,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我系成立了畢業論文評審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學生畢業論文指導、質量監控等工作。以確保畢業論文質量符合培養目標和教學要求。
2)挑選科研能力較強、工作認真負責、具有講師及以上技術職稱或者碩士學位的教師指導畢業論文。
3)對學生論文寫作及教師指導工作進行階段性檢查,論文分一、二、三稿和最后定稿,每一稿都要求學生認真寫作和修改,老師要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見。
4)認真嚴格組織論文答辯工作。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進行論文答辯。每個答辯組至少有三個答辯老師,對答辯不合格的學生需要重新組織答辯,重新答辯不合格的學生扣發畢業證。
在繼續原有的院級精品課程《電氣控制與plc》的基礎上,《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正在積極申報院級精品課程。各門課程的課程標準已得到完善。學校領導高度重視,學科、專業定位準確,全系教師密切配合,專業學科建設正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
教研室是教學的基層單位,根據我系的教學需要和實際情況,我系現有機械和電氣自動化兩個教研室。每年各教研室都制定了教研室計劃,并按計劃開展一系列的教改教研活動(不得少于10次)。我系的常規教學以教研室為單位開展,檢查教學計劃執行的情況,組織公開課、示范課教學和教案檢查,開展以教學為中心的課外活動等等。
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綜合素質,我系開展了一系列的、有特色的課外活動,如:校內專業技能比賽、學術講座等活動,系還成立了創業社團,每年組織外語戲劇演出,這些活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有利于把我系素質教育推向前進。同時,我系不斷修改教學計劃,增開很多選修課程,調整課時分配,其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改進學生的知識結構,增強學生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提高學生畢業后的就業率。
總之,在過去幾年的教學中,我系圍繞專業培養目標,嚴格執行了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教學計劃,全面完成了授課計劃,加強了薄弱環節的教學,提高了專業的教學質量,培養了一批優秀的畢業生,達到了專業的培養目標,滿足了市場對機電一體化畢業生的需求。
技能+學歷,完整汽車知識體系的學習,實用汽修項目的實戰訓練,重點突出汽車檢測與診斷實用技術,提升包括職業素養在內的汽修高級人才的培養。
技能+學歷,汽車學習興趣引導,全過程職業素質養成,系統汽車知識學習,維修實戰能力培養,打造行業熟悉、技能精湛、運營規范的綜合汽修人才。
在系統汽車知識學習的基礎上,強化實訓技能的訓練,融合現代汽修企業管理知識,全面提高綜合業務技能。
純技能訓練,全面了解汽車專業知識,熟練掌握汽車規范機電維修和保養項目,學習現在轎車多種車系的電子診和檢測技術。
培養扎實的機電維修理論知識與機電維修技術功底的高級機電人才。
掌握汽車美容裝潢、車身改裝、保養、鈑噴、彩繪等。
總之,汽修專業分幾類,每個專業所學內容的側重點不一樣,可以根據自身興趣和以后的就業規劃選擇適合自已的專業。
(一)、指導思想:
牢固樹立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思想,始終堅持科技強院,人才興院的發展理念,按照全面提高及重點培養相結合,培養人才和引進人才相結合,結構調整和合理配置相結合的工作思想,切實搞好醫院人才的培養,教育和使用,充分調動醫院人才的積極性,為醫院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
1、積極推進全員培訓,真正使我院的每周科內業務學習例行化、制度化爭取使我院的專業技術人員全部加入刊授的醫學再教育網絡學習的平臺。
2、爭取3—5年內培養5名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豐富臨床經驗的學科帶頭,5年內爭取使我院主治醫師以上職稱,45歲以下臨床醫師全部完成省級醫院的半年以上??七M修。
3、如有可能,爭取引進2—3名副主任醫師以上職稱,確實能起到某一個專業學科帶頭人作用的臨床醫師。
4、每年極力引進3—5名二本以上醫學畢業生(包括影像學、檢驗、臨床及護理專業人才)。
1、切實加強醫院人才培養工作的領導,保障人才培養工作順利進行。
2、所有主治醫師以上職稱的臨床醫師全部要明確專業方向,送出去??七M修人員,醫院本著認真嚴格、公平的原則進行篩選,一些平時工作態度認真、責任心較強、學術意識較濃的醫務人員優先選送。出去進修的人員的進修申請除了明確專業方向,并且要結合我院的實際情況明確進修期內,要掌握該專業領域一些實用的新技術、技能、填補我院的該專業技術空白,加強我院的該專業技術的薄弱環節,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3、學科帶頭人采取引進和培養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學科帶頭人的職稱盡可能在副主任醫師以上。院內在職人員學科帶頭人的選用,一定要選擇進取心、責任心強,能以身作則,有傳幫帶意識,在自己的專業上在省級醫院經系統進修學習,并有一定的學術見解的人,要把人才的評價與崗位聘用結合起來,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打破崗位聘用只能上不能下的僵化模式,要逐步形成有序競爭的局面,提高醫院的內在活力。醫院給予職工的待遇要以能力和業績為導向,真正提高廣大職工的工作積極性,鼓勵職工講學習、重能力、比貢獻,為醫院的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
4、加強醫技科室的人才培養,積極引進醫技科室人才,選用一些可塑性較強的醫技人才外出進修,拓展醫技檢查業務,最大限度滿足臨床需要。
5、以優惠的政策引進醫學畢業生,為醫院的發展儲備人才。大學畢業生引進以后,要真正以各種措施留得住,讓他們看得到希望,能安心工作。
6、積極支持在職人員參加院外的短期培訓學習,參加院外的各種醫學學術活動。充分調動廣大職工學習專業知識的積極性,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0xx年一月二十三日。
近年來,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收入規模也接近萬億元,信息技術的服務增長趨勢突出,產業的集聚態勢比較明顯,產業的規模在不斷擴大,軟件的出口也在平穩地增長,電子信息產業結構與布局在不斷地改革和調整,電子信息產業的內在發展規律決定了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現狀。目前來看,電子信息制造業增速將維持在8%左右,之后的增長速度雖然有望實現正增長,但是仍然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市場的飽和與顛覆性創新缺乏,使得通信設備的領域增速不斷下降,導致了電子信息制造業整體增長速度明顯下滑。
在全球市場萎縮的前提下,雖然國產品牌在家用視聽、計算機、通信設備等市場的比例不斷上升,但是增長的壓力也在不斷加大,通信設備產業的增長將從技術進步帶來的投資驅動轉變為信息服務和應用創新驅動,寬帶化、移動化、泛在化以及融合化將是未來網絡的發展趨勢。新一代的移動技術、睿智光傳輸網絡將成為產業創新的主要發力點。計算機和智能終端領域,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互聯設備的沖擊下,全球的pc市場持續低迷,商用市場的需求相對比較穩定,但是很難有大幅度的增長,電子信息制造業要明確未來發展的新動能、新空間,以克服當前市場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電子信息產業的全球化與區域化比較嚴重,核心競爭力也在發生變化,電子產品逐漸的實現本地化的生產銷售,技術與品牌的競爭已經逐漸的取代了資源和產品的競爭,電子產品的生產逐漸的規?;?、個性化,具有顯著的規模經濟效益。在當今社會,如果沒有一定的規模很難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我國電子信息產業跨國公司的主導作用也在日益顯著,逐漸主導著行業的發展,產業的主流技術日趨數字化、智能化,數字化技術已經成為通信和消費類產品的共同發展方向。
作為一名優秀的大學生,無論學習哪門專業都應該熱愛祖國,擁護黨的領導,具有為國家振興而奮斗的理想,有較強的事業心和責任心,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電子信息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要求掌握扎實的數學和物理基礎,懂得基本的法律知識,掌握電子信息的專業基礎知識,懂得電子技術的理論與實踐技術,具備分析和設計電子系統的能力,熟練掌握集成電路的結構原理,懂得信息處理的基本應用,了解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的理論前沿及最新發展動態,在電子信息領域要有創新意識,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可以獨立自主地獲取知識,在掌握電子信息專業知識的同時掌握一門外語,能夠閱讀外文資料,在國際貿易領域可以順利地溝通交流,掌握計算機基本技能,有信息收集與處理的能力,熟悉資料查閱的基本方法,在電子信息領域有一定的科研與實際工作的能力,為我國電子信息產業貢獻力量。
所謂的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導下按照特定的培養目標,以相對穩定的內容和課程體系實施人才教育。當前我國的經濟建設迅速發展,各個行業也在逐漸地與國際接軌,企業單位的用人觀念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從過去的注重基礎理論水平到現在的既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又要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逐漸地從理論向實踐轉變,課堂教學始終是我國人才培養的重點,對于人才培養的模式具體做出以下幾點分析。1.改革教育觀念。
高校培養電子信息類專業人才首先要改革教育觀念,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觀、教學觀,把高效率的教學方法教給學生,注重實踐教學,實踐教學能夠體現人本化的教學理念,在教師的引導下,由學生自主進行實踐性學習,從過去單純的傳授式教育轉變為引導學生學習,學會生存的本領,改變被動式教學,避免學生死記硬背,機械式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跟上時代進步的步伐,高校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加強實踐動手能力,電子信息類專業是專業性與實踐性比較強的專業,所以要培養學生收集與處理信息的能力,不斷地拓寬知識層面,獲取新的知識,加強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從根本上進行教育觀念的改革。2.運用多媒體教學。高校在培養電子信息專業人才的過程中要運用先進的教學技術,多媒體教學已經普遍運用在高校教學中,多媒體教學可以通過視頻、圖片信息等吸引學生課堂注意力,更有效地闡述電子信息專業知識,激發學生的潛能,提高課堂效率,通過多媒體教學可以突破視覺的限制,從多個角度進行觀察,可以充分地突出重點,有助于電子信息概念的理解與方法的掌握??梢允箤W生突破教學難點,學生可以參與到教學互動,學生也能夠更主動地學習,通過創造反思的環境,更有利于學生形成新的認知結構。
電子信息專業相對比較難理解,可以通過多媒體的真實情景再現與模擬,培養學生探索創造的能力,擴大學生信息量的接觸,節約了時間和空間,提高教學效率。3.注重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21世紀需要創新型人才,電子信息產業的迅速發展也對電子信息人才的要求有所提高,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分層次地培養各類具有電子信息科學技術背景的高級專業技術人才是高校專業教學中必須考慮的問題,電子信息專業是技術性與應用性都比較高的專業,高校電子信息專業畢業后主要從事電子器件設計、電路設計、光電器件的測試、安裝以及可靠性等方面的工作。
所以,在理論知識傳授的同時,要加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使得學生在畢業后可以順利地成為電子行業的產品設計師以及產品工程師,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在電子信息行業占據一定地位。4.校企結合。電子信息專業要注重實踐技能的培養,把理論知識與實踐緊密結合,高校要開啟生產勞動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把校企結合作為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切入點,帶動電子信息專業的調整與有效建設,引導課程設置與教學方法的改革,電子信息人才培養的重點是教學過程中的實踐性,注重實驗、實訓、實習三個關鍵環節。
探索課堂與實習地點的一體化,高校要與企業單位簽訂實習合同,組織學生到企業單位中定崗實習,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可以充分地了解經濟社會對電子信息人才的需求目標,通過實際的工作來了解自身的不足,有針對性地重點培養,企業實習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溝通能力,增強集體榮譽感,高校要按照企業的要求進行員工培訓,使得企業在分享高校優勢資源的同時,參與到學校的改革和發展中,高校在校企結合的方式下可以有效地創新電子信息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
教師是人才培養的基礎,高校要培養高水平的電子信息專業教師,給人才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教師培養上加大經費的投入,鼓勵電子信息專業教師到國外進修先進的文化與技能知識,組織教師進行學術性探討,全面培養教師的是綜合素質與教學水平,強化教師政治、理論、法規教育,采取集中培訓和個人自學相結合的形式,有計劃地組織電子信息專業教師學習黨的新時期路線與教育方針,提高教師的政治理論水平和道德思想水平,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拓寬知識層面,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增強教師的事業心、責任感和敬業精神,做一名合格的電子信息專業教師。
電子信息技術人才不斷缺乏,發達國家在電子信息產業處于領先地位,正是因為其控制了核心軟件的技術品牌,我國在電子信息專業人才培養方面要加強管理,有效創新,跟上時代的發展步伐,了解社會對電子信息人才的需求,科學地規劃人才培養方案。高校對電子信息專業人才的培養要進一步采取激勵的措施,密切關注社會動態,時刻了解社會對電子信息人才的需求,加強實驗教學,提高學生創新意識,促進學生專業個性化發展,給學生提供優良的學習與生活環境。對于社會未來的發展變化,高校對人才模式的不斷改革依舊是需要面臨的主要問題。
在快速發展的21世紀,企業核心競爭力越來越表現為對作為第一資本的人才的培育、擁有和運用能力。人才是推動企業健康發展的力量源泉,無論從宏觀角度,還是從微觀角度來看,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因此,只有擁有了充足的人才,高度重視人才的作用,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大力推進人才隊伍建設,企業才能實現跨越式的發展。要實現廣西有色集團的整體發展規劃目標,必須實施人才強企的發展戰略。
要實現集團公司的戰略目標,必須按照“廣泛宣傳、做好規劃、規范制度、建立機制、完善設施、強化載體、注重創新”的總體思路來制定相應措施。根據集團公司的實際情況及所從事產業的特點,建立集團選人、育人、用人政策,制定科學的考核與激勵機制,重視人才的自我價值的實現。具體措施和方案如下:
制定宣傳工作方案,采取多種形式,大力宣傳實施人才強企戰略的重大意義和基本要求,宣傳各單位各部門做好人才工作的經驗做法,營造全系統高度重視、關心支持人才工作的氛圍,樹立科學的人才觀,構建人才強企的經營理念。在有色集團網站和《廣西有色》報上開設“人才強企”專欄,定期組稿宣傳人才強企戰略,及時反映戰略實施動態和取得的成果。
1、充分利用集團公司現有的人才培養平臺,發揮“人才小高地”、博士后流動工作站的作用,利用八桂學者、特聘專家崗的設立優勢,推進集團公司“高端領軍人才引進工程”計劃,通過項目合作、校企合作、產學研結合的途經,通過柔性引進的辦法引進院士和博導等,帶動科技隊伍的成長和培養。
2、抓好集團公司下屬企業領導班子建設,對班子的考察選拔、使用配置、能力標準、培養方式手段、績效評價、激勵約束、動態管理等方面進行系統的研究和部署。加強對年輕管理干部的培養使用,促進管理人員隊伍的專業化和年輕化。
3、制定和實施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計劃,對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的規模數量、能力標準、培養方式手段、開發培養計劃進度、考察選拔、使用配置、績效評價、激勵約束、動態管理等方面進行系統的研究和部署。合理配置人力資源,提高人力資源使用效率。創新和完善人才評價、選拔、使用、激勵、保障機制,營造良好的人才發展、人盡其才的制度環境。
4、摸清高技能人才隊伍的現狀,制定和實施高級技能人才隊伍的建設培養計劃。對高級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需求、培養方式手段、開發培養計劃進度等方面進行系統的研究和部署。
5、制定和實施集團公司下屬企業的董事和監事隊伍建設,加強集團公司對下屬公司的調控力度。
制定員工教育培訓管理辦法,對員工教育培訓工作進行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的管理。嚴格執行培訓經費的按規定提取和使用,嚴禁挪作他用。使培訓經費和資源得到有效和充分利用,把員工教育培訓作為公司的一種投資行為,將公司培育成學習型組織。拓展人才培訓渠道,滿足專業技術人才的繼續學習需要,為開發員工潛能、實現集團發展目標提供智力支持。
圍繞創新能力建設,各下屬企業根據自身各類人才特點,研究制定各類人才的能力建設標準,加大教育培訓力度。根據不同崗位的工作要求和不同類別員工的培訓需求,以全面提高員工的素質和崗位勝任能力為目標,按人員層次設計培訓內容,分層次、分類別、重點突出地設置培訓課程。
研究設立高級人才開發培養專項資金,有計劃、有重點的培養高尖端有色人才。適時研究和提出高層次人才國際化培訓計劃,為下一步集團“走出去”戰略提供人才。
全面加強企業領導人員的政治理論學習和思想作風建設,企業領導人員及其后備人員五年內全部輪訓一遍。分批選送優秀后備干部到各類黨校、高校學習深造。
制定分階段培養計劃,有計劃地開展后續學歷教育,優化員工隊伍文化結構。加強技能開發培訓與鑒定工作,制定分階段開發培養計劃,分批進行技能升級,優化員工隊伍技術等級結構。經常性地開展員工業務技術比武活動。
強化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提高專業技術人員隊伍整體素質。深化職稱制度改革,抓好專業技術任職資格和職務評聘工作。
建立科學的經營管理人才考核和評價指標體系。制定專業技術人員和高技能人才的崗位考核標準,創新人才評價方法。建立技術人才評價指標體系,在人才考察使用中試行定量評價、能力測試與職業傾向測試。
制定企業領導人員管理辦法,使企業領導人員的管理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建設企業領導人員后備隊伍,制定后備干部管理辦法。
完善下屬公司董事會和監事會管理制度,切實行使其相應權力,履行其職責。加強董事和監事的選聘、考核和管理。使董事監事的管理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
研究制定首席專家和專業技術帶頭人評選和聘任制度。建立集團公司各類專家人才庫。實施人才儲備戰備。
1、完善企業管理人員年薪制實施辦法,研究探索短期激勵與長期激勵相結合的方式。
2、制定實施首席專家和專業技術帶頭人津貼制度。
3、研究制訂集團公司優秀專家、優秀員工等榮譽稱號序列及評比表彰、獎勵辦法。
4、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進一步完善企業社會保障制度,進一步推進實施有色集團企業年金管理制度,強化各類保險和福利待遇的激勵作用。
5、設計員工職業生涯通道,有效支撐企業內部的晉升制度和職業生涯規劃,建立技術類和管理類人才通道,并實現對員工的激勵,引導員工將個人目標與組織目標協調一致。
有關會議方案本站合六篇。
有關會議方案本站合五篇。
黨和國家從“十六大”報告到《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xx—20xx年)》,對教育的要求一直都是:“培養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蹦敲?,何為專業拔尖人才呢?長春工業大學校長張德江認為:國家人才培養體系應該為一個塔形結構,塔尖為國家級拔尖創新人才,塔中部為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塔下部則是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1],各類高校應有自己適當的模式,塔尖、塔中、塔底每一個層次都需要拔尖型人才,不同層次的高校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中都大有作為。國家級的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任務主要由國家部委所屬研究型大學和地方有較高科研水平大學來培養;而塔中部為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將主要由各地普通本科院校來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主要由高職、中職院校來培養。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天津農學院工程技術學院的定位是要培養優秀的應用型人才,對于農機專業而言,我們是要培養優秀的農業機械專業工程師。具體來說,我們對拔尖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理解是:具有較扎實的自然科學基礎,較好的人文、藝術和社會科學基礎;系統地掌握農業機械專業領域的專業理論與設計技能,具備較強的工程實踐綜合能力;具備跨學科知識整合運用與團隊協作能力;具有新產品研究與開發設計的初步能力,有較強的表現技能、動手能力與創造能力,以及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和外語應用能力;同時,要了解國內外專業領域發展動態,了解政策和法規,具備發現問題、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設計管理能力,并能夠不斷地適應專業發展變化而吸收和更新知識。
2.1.1引入競賽體系架構的必要性。
人才的評價不是短期內可以完成的,正如眾多的高考狀元后來并沒有做出出類拔萃的成就。在項目實施中,如何認定學生是優秀拔尖人才是一個需要深入探討的課題,需要及早發現優秀拔尖人才,挖掘其潛力,重點培養。我們認為僅通過課程考試成績是無法準確評判拔尖優秀人才的,相反,從目前的調研結果看,各類需要有一定專業綜合能力的競賽對于拔尖優秀人才的篩選是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由于參加各類專業競賽均是以項目的形式實施,無論從專業基本技能,科研學術能力,團隊協作精神、吃苦耐勞等許多方面使學生得到了很好的鍛煉,短期內對學生專業綜合素質的提升效果明顯,從近年來的經驗看,各類綜合性競賽中獲獎的同學在畢業走出校門時,無論在就業、考研等各方面均表現出較強的競爭優勢。有鑒于此,我們設想擬在教學中大面積引入不同形式專業技能競賽提升整體學生專業技能,完成優秀拔尖人才的篩選、培養,同時結合高級別專業競賽實現優秀拔尖人才實踐綜合能力的強化提升。從另一個方面,我們依據專業培養目標,完成了相應教學計劃的設計,設置了相應的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但是農機作為工科專業,以培養工程技術人才為目標,工程的特征之一是綜合,學生們在分散的課程訓練后并未形成綜合的戰斗力,大學階段重要的綜合訓練畢業設計也由于就業形勢的壓力已經逐漸有些雞肋化,大學四年的教學在許多學校已經變成了3年半,使得原本就先天不足的校園內的實踐綜合能力培養更是雪上加霜。在這種形式下,有些學校甚至提出取消畢業設計的設想,提出大學+畢業后專業技能培訓的培養模式,將專業綜合實踐技能的培養推向社會。我們認為在大學階段實踐技能的培養至關重要,特別針對應用型本科而言,無論是將來從事專業科學研究,還是直接就業,職業實踐技能都應該在本科階段得到很好的培養,并且通過適當的改革,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這種情況的,這就是以競賽的形式強化實踐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2.1.2競賽內容與時間安排。
競賽的設置需要與專業綜合能力相適應,對農機專業而言,綜合能力主要強調具備農業機械相關產品的設計能力,特別由于在現代農業機械中機電一體化技術飛速發展,需要加強傳統農業機械專業中機電一體化產品設計能力的培養。競賽內容設置采取遞進式的設計理念,從入學開始,在每個學期設置相應專業基礎競賽,初步方案如下:(1)機械繪圖競賽;(2)c語言程序設計競賽;(3)電工技能競賽;(4)電子設計競賽;(5)機械原理方案設計競賽;(6)機械零件測繪與建模分析競賽;(7)機電一體化設計競賽、數控技能競賽等。在競賽時間的安排上,需要適當調整教學計劃,適當增加學期周均授課學時數,在每個學期合適時間段騰出時間設置競賽小學期,時間以1個月左右為宜,集中強化。在高年級的競賽內容設置上要逐步與相關專業大賽掛鉤,使更多地同學在專業設計競賽中得到鍛煉。
2.2.1組織保障。
大面積引入競賽形式的培養方案有別于傳統的教學體系,在每個學期將同時有4個年級開展不同性質的學科競賽,對培養方案的組織實施提出了新的挑戰。必須建立并逐步完善相應的保障機制,以保證培養方案的順利實施。需要成立專門常設領導機構進行總體方案實施的組織與監控,領導機構可由主管領導與骨干教師組成,為不同層面競賽確定方向、制定規劃、營造氛圍、協調實施、提供服務。
2.2.2師資保障。
我們要培養應用型拔尖創新技術人才,從類型上屬于工程型,不是科學研究型,也不是技能技工型,這樣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改革原有授課模式,嘗試多種考核方法;在競賽的設計組織實施中也對指導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既是課堂授課的優秀教師,同時自身還是一位優秀的業內工程師,這要求我們重視教師專業實踐技能的培訓提升,加強新技術的培訓,具體可以采取“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以加快師資隊伍建設的步伐。
2.2.3實驗室資源保障。
各項專業基礎競賽的實施離不開相應的硬件資源,學生進入競賽階段后需要在實驗室開展工作,由于教學階段的特殊性,競賽安排在學期初或者學期末較適宜,這樣可以盡量減少與其他教學環節之間的交叉影響,但是存在一定的集中性,幾個不同年級的競賽活動可能會同時開展,要求有一定的實驗室面積,滿足集中競賽需求。在低年級的選拔競賽完成后,高年級階段的培養將需要更多的時間在實驗室內完成,而非在教室內,這樣需要配置專門拔尖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室,及時更新實驗室儀器設備,進一步延長實驗室開放時間,創新實驗室管理模式。
2.2.4生源保障。
采用滾動遴選模式,在前三個學期的競賽后完成人員的初選,進入專門拔尖人才培養班,實施拔尖人才專門培養方案,同時依據后續每學期競賽結果,淘汰不合格的學生到普通班,普通班的學生通過競賽考核進入試驗班,三年級第二學期前通過基礎競賽完成優秀拔尖人才的最終遴選。這要求在低年級盡可能打通相近專業的教學計劃,入校學習后,依據專業興趣、學科競賽成績,逐步完成學生的遴選工作。
2.2.5激勵機制。
激勵機制包括兩方面,學生和教師。優秀拔尖人才培養需注重對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應從制度上改變目前大學生功利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制定導向性政策,引導學生重視各項競賽創新活動,提升創新實踐能力,如將專業獎學金的評定直接與各類競賽成績掛鉤等,同時,也需要出臺各種激勵措施,鼓勵更多的優秀教師參與到指導學生競賽活動當中。
2.2.6經費保障。
完成相應的各類競賽涉及到試驗耗材、差旅費用、小型儀器設備等多項費用支出,需要提前安排好經費預算與規劃,多種措施籌措資金,保證競賽活動的順利進行。
3結束語。
在普通高校開展優秀拔尖人才的培養是一項新課題,強調在眾多新生中要盡早選拔出具有潛力的學生,重點培養,同時還需兼顧原有普通同學的培養,需要對多方面的資源整合重組,這里提出的是一些還很不成熟的想法,歡迎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隨著軟件規模、復雜度以及需求量的不斷增大,軟件的開發成本和進度變得難以估計,軟件可信性越來越差。這種軟件成本不斷上升而質量不斷下降之間的矛盾即所謂的“軟件危機”。軟件質量難以得到測量和控制,會造成或大或小的經濟損失。20世紀60年代以來,人們為克服“軟件危機”做了大量工作,不斷將工程技術和管理中成熟的方法、技術原則引入的軟件工程科學中,逐步形成系統的軟件開發理論、技術和方法。從而,“軟件工程”也逐步成為高等學校計算機教學計劃中的一門重要課程。軟件工程課程是軟件工程專業課程體系中的核心課程,軟件工程設計知識面廣泛,研究人員將各種傳統工程設計中的概念、方法理論和軟件工程結合,用于指導軟件工程實踐,發展迅速,內涵豐富。但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學形式較單一,受傳統班級課堂形式和學時的制約,教學難度較大。目前,理論課中主要采用“講座式”教學法,灌輸基本概念、原理;而在實驗課中則主要采取“放任式”教學法。目前軟件工程教學方法、形式單一、學生學習乏味。軟件工程這種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該以“講授知識”為主還是以“培養能力”為主?不同的教學目標必然導致教學方法和效果的差異。軟件工程作為本科生或研究生的專業學位課,應該以學生為主體,著重培養軟件工程能力,指導學生自覺學習相關理論知識并自覺將理論用于實踐,培養學生開發探索的主動性及參與大型軟件工程實踐的基礎能力。
1)軟件工程著眼于大規模、高復雜性的軟件。傳統的程序設計技術是僅僅指小型程序設計。
2)軟件工程的主要任務是解決大規模軟件設計的復雜性。復雜性一方面是軟件構件大量增加,因素繁多,另一方面是軟件需求、軟件體系結構等具有不確定性。
3)軟件需求等經常變化。在軟件設計初期,由于軟件開發人員和軟件使用人員存在交流的鴻溝,或者是軟件使用人員本身對軟件需求不明確,導致軟件需求在開發過程中不斷變更,而軟件需求的變更使軟件開發周期大大延遲。
1)開放計算。開放計算包括開源軟件、開放架構和開放標準三個方面。
2)模塊化。一方面企業面臨的軟件行業環境復雜性不斷增加,另一方面企業需要更多創新模式和業務流程的靈活性。為了縮短開發周期,軟件需要在體系結構和軟件代碼級別實現復用,模塊化思想能夠幫助軟件公司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國內市場每年對軟件人才的需求高達80萬,這個數據隨著中國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快速增長。軟件工程專業人才相對不足,高水平的軟件工程人才需求量很大。用人單位對具有實際操作能力的軟件人才是用人單位最為需要的,而且越是上規模的公司,對于軟件人才的需要越大。我國的軟件產業總的發展水平還處于建設階段,所以國內軟件產業還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軟件工程相關產業會得到更多的關注和投入。據統計,目前全世界軟件外包市場需求高達1000億美元,國內軟件服務外包產業收入三年后將增加至260億美元。
軟件專業人才應具備基本專業能力、軟件系統研究與開發的基本能力、項目管理能力、軟件建模設計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計算機軟件系統測試、維護和管理能力等。具體的專業能力要求如下?;緦I能力了解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的發展動態,具有學習新理論及新技術的能力,掌握現代計算機系統的組織與結構,掌握計算機系統的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掌握軟件工程的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軟件項目管理能力當前中國項目管理專業人才在數量和質量上都與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項目管理人才培養仍然處于起步階段。項目管理能力主要體現在學習、思考、應用、分析和發現問題、交流溝通五個方面。管理能力提高的途徑在于加強學習,要樹立創新觀念,要有良好的執行力,要培養勤思考的習慣,要有良好的協調和溝通能力。軟件建模分析和設計能力軟件工程課程具有內容豐富、涉及知識面廣、實踐操作不方便、知識更新快、受課堂教學模式制約等特點,需要更加靈活的教學形式如互動式教學模式等培養學生系統化建模能力和工程分析與設計能力。除此之外,需要相應設計以及教學輔助平臺和工程實驗環境提高學生工程能力。實踐能力實踐能力就是能夠按照既定的目標,在有限的時間內,按照既定的開發進度和軟件質量要求,應用相應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方法完成軟件工程任務的能力。目前,許多本科生和研究生課程在培養目標上偏重理論能力的培養,而在系統化工程實踐能力培養方面不夠重視。因而,理論教學課時數較多,實踐教學課時數偏少。
明確軟件工程課程培養方案和培養計劃,對提高教學質量、保障培養高素質軟件工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根據軟件工程自身特點和發展趨勢、軟件工程人才需求信息,明確軟件工程人才需具備的各項能力,確定軟件人才培養目標、方案以及核心課程,以期科研院校、教育機構確立正確的指導方向,把握正確的指導原則,最終改進教育教學,提高軟件人才質量,促進學科良好發展。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312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