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展和教學反饋及時進行調整和改進。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集的一些大班教案范文,希望對你的教學工作有所幫助。
活動目標:
1.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通過積極探索,發現烏鴉能否喝到水與瓶中水量的多少有關。
3.通過實驗發現石子縫隙大,水上升有限,沙子縫隙小,水能上升很多。
4.學習小組合作探索,體驗與同伴合作學習、互相交流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烏鴉喝水的故事(課件)。
2.分組,每組3人,2人做實驗,1人記錄。啤酒瓶子若干,一盆小石子、一盆沙子,實驗記錄表若干。
活動過程:
(一)觀看《烏鴉喝水》的課件,導入活動。
師:烏鴉一開始喝到水了么,后來是怎樣喝到水的呢?
師:是不是有水的瓶子里,只要投入石子后,烏鴉都可以喝到水呢?我們一起來做實驗。
(二)第一次實驗:目標:水位上升與水量關系。
每組2個瓶子,水量分別為:很少(三分之一)、一半。
師:三個人一組合作做。在2個瓶子里加石子。
加入石子后水能到瓶口的表示烏鴉能喝到水,在相應的格子里做好記錄,加入石子后不能到瓶口的,表示烏鴉不能喝到水,也做上記錄。
師:實驗后,你發現了什么?
總結:水量少的瓶子里放入石子,烏鴉還是喝不到水。
(三)第二次實驗:目標:水位上升與縫隙關系。
盛有三分之一水量的水瓶1個。加沙子進行實驗并記錄。
師:這次你發現了什么?烏鴉能不能喝到瓶子里的水?
師:水量少的瓶子里放入石子,烏鴉喝不到水,放入沙子可以喝到水,這是什么原因呢?請小朋友討論一下。
總結:因為石子和沙子的縫隙不同,所以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石子后烏鴉仍然喝不到水,加入沙子后烏鴉才能喝到水。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石子后,水都流到縫隙里去了,水就不能滿了。加入沙子后,水也流到縫隙里去,但縫隙小,所以水能上升到瓶口,烏鴉還是可以喝到水。
教師小結:
通過實驗,我們知道了,要想讓烏鴉喝到水,并不是在瓶子里加入石子就可以了,還得看水量的多少。瓶子里至少應該有半瓶左右的水,烏鴉才可以喝到水。以后,我們遇到問題要動腦筋,有的事要通過實驗才能得到更準確、更科學的結論。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教師本著幼兒是主體的原則,力圖營造一個良好的探索環境,嘗試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幼兒主動積極參與,體驗與同伴合作、交流的樂趣。通過此次活動,我覺得在進行科學探索活動中,教師應提供給幼兒充分活動空間和材料,為幼兒提供足夠的選用機會,以滿足不同幼兒的需要;讓每個幼兒都承擔不同的探索職責,使每個幼兒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有利于其主體性得到最大的體現。在這種活動環境中來促進幼兒積極思維、主動交流分享對方的經驗,對于探索中產生的各種預測是否正確并不重要,教師應真誠地接納和認可,要力求每個幼兒在探究活動中都有所發現,有成功的體驗。幼兒與教師的平等關系,幼兒與幼兒互相學習互相合作的伙伴關系,能激發幼兒的學習欲望,增強自主性,使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掌握故事情節內容,知道遇到困難要先動腦筋想辦法。
2、掌握詞語:火辣辣、銜來。
3、根據故事情節內容進行創編。
4、發揮幼兒想象力,培養幼兒傾聽能力。
故事《小烏鴉喝水》及圖片。
一、教師出示圖片講故事。
二、提出問題:
1、故事發生在什么地方?
2、天氣如何?天很熱,火辣辣的。
3、烏鴉怎么了?后來又發生了什么事?
4、烏鴉遇到了什么困難?
5、烏鴉都請了哪些小動物來幫忙?
6、小朋友可不可以幫烏鴉想一想辦法呢?
三、再次聽故事,回答問題。
1、烏鴉最后喝到水了嗎?
2、烏鴉想到了什么辦法?
3、烏鴉是如何把石頭放到瓶子里的?把石頭銜來放到瓶子里。
4、如果你是小動物,你如何運石頭呢?
四、故事創編。
老師:如果你是小烏鴉,你會如何創編故事呢?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語言創編故事。
五、表演小烏鴉喝水。
1、仔細觀察圖片,能根據情節發生的先后順序給圖片進行排序。
2、嘗試仿編故事,用連貫的語言在集體面前講烏鴉喝水的經過。
3、知道遇到問題要開動腦筋,積極想辦發才能解決。
1、四個不同形狀的瓶子,小石子若干。
2、玉米粒、豆子若干。
1、和幼兒談話引起幼兒的興趣,例如;小朋友你們見過烏鴉嗎?幼兒說見過,烏鴉是個什么樣子?身上什么顏色?。幼兒回答后向幼兒講烏鴉喝水的故事,并讓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2、做實驗。
(1)用石子往裝有半瓶水的瓶子里裝,只到裝滿水到瓶口,讓幼兒觀察。
(2)用玉米粒和豆子裝,找兩個小朋友往裝有半瓶水的瓶子里分別裝玉米粒和豆子,裝一粒玉米粒、裝一粒豆子的裝法,直到水長到瓶口為止,看誰裝的個數多和少,讓幼兒理解物體的大小不同,它占的面積也就不同。
4、讓幼兒思考后說出多種辦法,最后選一種最好的辦法利用。
(1)逐一出示圖片讓幼兒觀察,并提出問題讓幼兒回答,從烏鴉喝不到水到烏鴉喝到水,它的心情是怎樣的?讓幼兒用語言表達并做出動,仿編故事。
(2)讓幼兒學講故事內容,并有表情的講述,或著兩人一組向對方講,最后看誰講的最好比一比,選出講的最好的大家最愛聽的到前面來講給大家聽。
(3)分組講述,一組為單位講,比一比哪組講的好,想的辦法多又合理。
教師小結:教育幼兒遇到困難時,不要著急要動腦筋想辦法,去排出困難。
1、理解歌曲《烏鴉喝水》中烏鴉能喝到水的原因。
2、通過親自實驗,進行驗證,嘗試在新的問題情境中表演歌曲。
1、每組一個托盤、瓶子數個。
2、大小石子若干、水。
1、聽歌曲《烏鴉喝水》第一段,思考烏鴉怎樣才能喝到水,并在歌曲第二段中證實。
2、說一說烏鴉是想什么辦法喝到水的。(烏鴉在瓶子里放入石子,使水面升高。
1、第一次實驗:水的多少、石子的數量和大小均與歌曲中的一致。
(1)實驗提示:瓶子里有水,幼兒扮作烏鴉,嘗試用烏鴉的辦法往有水的瓶子里放石子,看水能不能升上來。
(2)分組試驗、驗證討論,并加以解釋(瓶子里的水都滿了上來,大家都喝到了瓶子里的水。用小石子填充的方法真有用)。
2、第二次實驗:石子的數量和大小與歌曲中的一致,但水不一樣多。
(1)實驗提示:烏鴉用小石子填充的方法每次都能喝到水嗎?
(2)幼兒分組試驗、驗證討論,并加以解釋(如果瓶子中的水太少,石子放進去也沒有用,烏鴉還是喝不到水)。
3、第三次實驗:水的多少、石子的數量與歌曲中的一致,但石頭分兩種大小。
(1)先假設:你們覺得烏鴉這次能喝到水嗎?為什么?
(2)再實驗:幼兒分組試驗并加以驗證。(瓶子里放大石子,烏鴉喝倒了水,因為大石子把水的地方占據了,水就漸漸地滿上來了。而小石子小,占的地方少,水沒有辦法滿到上面來,烏鴉就喝不到水。)
4、教師:除了上面幾種實驗得出結論,還有其他方法嗎?
5、幼兒大膽推理想象,例如:把瓶子側過來。教師鼓勵幼兒活動結束后再去驗證自己的推理是否正確。
1、根據不一樣的實驗條件和實驗結果分成4組,幼兒自由選擇其中一組。
2、表演部分歌曲內容(幼兒按照所選擇的實驗條件和實驗結果,表演歌曲的局部內容)。
3、幼兒分角色,使用道具,合作表演整個歌曲(將創編的內容融入其中)。
1、對幼兒實驗中有疑惑的問題,教師可創設區域活動環境,材料讓幼兒在實驗。
2、對幼兒進行推理想象部分所推斷的可能性,教師可再次幼兒所需的材料,讓其嘗試驗證。
1、小烏鴉 呱呱呱, 想喝水, 沒辦法, 瓶口小 頭太大, 水又淺, 伸不下,哎呀呀呀 哎呀, 哎呀呀呀 哎呀, 累壞啦, 渴死啦。
2、小烏鴉 呱呱呱, 要喝水, 想辦法, 銜石子 輕放下, 三、四、五、 六、七、八, 啊哈哈哈 啊哈, 啊哈哈哈 啊哈, 水滿啦, 喝到啦。
1、理解故事內容,大膽想象,通過各種途徑解決烏鴉喝水的困難。
2、運用恰當的詞,表達對故事情節和故事角色的認識。
3、知道遇到困難可以通過動腦筋,想辦法來解決問題。
理解故事內容,大膽想象,通過各種途徑解決烏鴉喝水的困難。
表達故事情節,用語言描述出來。
《烏鴉喝水》掛圖,錄音磁帶。
一、導入。
二、出示掛圖1——2幅。
1、請小朋友們觀察,你看到了些什么?
2、師把孩子們的話編成《烏鴉喝水》故事的前半部分內容講述。
1)故事中的烏鴉遇到了什么困難呢?
2)當烏鴉喝不到水心里怎樣想呢?
三、討論:
如果你是這只烏鴉,你會用什么辦法來喝到水呢?鼓勵幼兒大膽將自己的方法說出來,表揚有創意的幼兒。
四、看掛圖的3——4幅圖聽后半部分故事。
你認為烏鴉是只什么樣的鳥?
五、放磁帶,完整聽《烏鴉喝水》的故事?
討論:當你像烏鴉一樣遇到困難,你什么怎么做呢?
六、小結:
“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組間交流、分享智慧”。在幼兒間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能讓每個幼兒都有學習、表達的機會,有利于幼兒主體性得到最大的體現,學習的自主性得到最大的激發,同時這種學習是要與同伴合作、互相交流的基礎上進行的。在科學探索活動中,這種學習方法尤為有效。前幾天,有一位小朋友給大家講了個《烏鴉喝水》的故事,許多孩子對石子投入瓶中能讓水位升高很感興趣,并提出,要是旁邊沒有小石子烏鴉還會想出其他辦法嗎?為了滿足幼兒的探索欲望,同時進行幼兒小組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設計了此次活動。
1、探索如何讓瓶子里的水位升高。
2學習小組合作探索,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合作學習互相交流的樂趣。
1、課件《烏鴉喝水》
2、小石子、沙子、碎布頭、海綿、棉花、紙張等各種投放材料
3、飲料瓶子若干
4、統計紙
一、課件引題
1、觀看課件前半段(烏鴉口渴,找到一個裝有半瓶水的瓶子):“小朋友,有一只烏鴉口渴了,它找到一個瓶子,喝到水了嗎?”(沒有)
2、“你們能幫烏鴉想辦法喝到水嗎?”
二、幼兒猜測并記錄烏鴉喝水的方法
1、小組討論,將猜測的方法記錄下來“現在我們要五個小朋友一組,互相說說自己想出的辦法然后請一個小朋友當記錄員,將你們想的辦法畫下來?!?/p>
2、每組選一名幼兒述說本組的討論結果。
三、幼兒以小組合作方式進行探索“如何喝到水”探索如何讓瓶子里的水位升高。學習小組合作探索,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合作學習互相交流的樂趣。
1、提出探索要求:一組中兩個小朋友當選材員去選擇不同材料進行實驗,并將多余的材料放回原處,大家觀察瓶里的水位有沒有升高,實驗成功與失敗的水瓶分別擺放在各自的陳列臺上,一名記錄員要將實驗結果與原先的猜測是否一致做上標記,還要有一名小朋友做實驗匯報。
在小組合作探索中,幼兒先要自行分配角色,出現幾名幼兒爭當同一角色時,讓他們用猜拳形式來解決。
2、幼兒小組合作進行探索,教師以噪音控制員的身份巡回指導。
3、每組選一名幼兒將記錄結果進行講述
4、評選最佳合作小組:
在活動中,教師本著幼兒是主體的原則,力圖營造一個良好的探索環境,嘗試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幼兒主動積極參與,體驗與同伴合作、交流的樂趣。通過此次活動,我覺得在進行科學探索活動中,教師應提供給幼兒充分活動空間和材料,為幼兒提供足夠的選用機會,以滿足不同幼兒的需要;讓每個幼兒都承擔不同的探索職責,使每個幼兒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有利于其主體性得到最大的體現。在這種活動環境中來促進幼兒積極思維、主動交流分享對方的經驗,對于探索中產生的各種預測是否正確并不重要,教師應真誠地接納和認可,要力求每個幼兒在探究活動中都有所發現,有成功的體驗。幼兒與教師的平等關系,幼兒與幼兒互相學習互相合作的伙伴關系,能激發幼兒的學習欲望,增強自主性,使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識字教學力求識用結合,在發展學生語言的同時發展學生的識字能力。本課努力將識字與閱讀相結合,使識字貫穿于整節課。導入從象形造字法入手,“鳥”“烏”對比識“烏”字;初讀課文,感知字形;多種方法識字,適當結合閱讀,感受語境識字;最后識寫結合鞏固識字。另外,課后還安排小測試,檢驗本節課的識字效果,做好及時反饋。
1.通過故事,學會遇事情懂得冷靜,認真想辦法解決。
2.幼兒會復述故事。
3.學會與同伴進行交流,分享自己的畫畫心得。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1.領悟故事中的含義;
2.復述故事中的語言表達。
1.圖片:烏鴉,石頭,玻璃瓶。
一.談話導入:
3.猜謎語:身穿黑袍子,長得丑樣子,懂得愛媽媽,是個好孩子!
1.幼兒邊看圖畫,邊聽老師講故事;
2.幼兒思考并討論:故事里講了一講什么事情?它遇到了什么困難?它是怎么解決的?最后它喝到水了嗎?(幼兒進行分組討論,最后每組派一名小朋友進行總結)。
3.教師進行總結:是的,我們要像烏鴉學習,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要冷靜,要開動腦筋想辦法解決!
4.認識詞語:烏鴉,石頭,玻璃瓶。
5.幼兒復述故事。
1.討論:如果你是烏鴉,發現瓶子旁邊沒有石子,你會想到什么方法喝到瓶子里的水?
2.幼兒添畫《烏鴉喝水》的辦法;
3.幼兒分享自己的畫面及畫面的故事。
1、理解歌曲《烏鴉喝水》中烏鴉能喝到水的原因。
2、通過親自實驗,進行驗證,嘗試在新的問題情境中表演歌曲。
3、隨歌曲旋律唱出來。
4、初步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1、每組一個托盤、瓶子數個。
2、大小石子若干、水。
一、音樂導入。
1、聽歌曲《烏鴉喝水》第一段,思考烏鴉怎樣才能喝到水,并在歌曲第二段中證實。
2、說一說烏鴉是想什么辦法喝到水的。(烏鴉在瓶子里放入石子,使水面升高。
二、分組實驗。
1、第一次實驗:水的多少、石子的數量和大小均與歌曲中的一致。
(1)實驗提示:瓶子里有水,幼兒扮作烏鴉,嘗試用烏鴉的辦法往有水的瓶子里放石子,看水能不能升上來。
(2)分組試驗、驗證討論,并加以解釋(瓶子里的水都滿了上來,大家都喝到了瓶子里的水。用小石子填充的方法真有用)。
2、第二次實驗:石子的'數量和大小與歌曲中的一致,但水不一樣多。
(1)實驗提示:烏鴉用小石子填充的方法每次都能喝到水嗎?
(2)幼兒分組試驗、驗證討論,并加以解釋(如果瓶子中的水太少,石子放進去也沒有用,烏鴉還是喝不到水)。
3、第三次實驗:水的多少、石子的數量與歌曲中的一致,但石頭分兩種大小。
(1)先假設:你們覺得烏鴉這次能喝到水嗎?為什么?
(2)再實驗:幼兒分組試驗并加以驗證。(瓶子里放大石子,烏鴉喝倒了水,因為大石子把水的地方占據了,水就漸漸地滿上來了。而小石子小,占的地方少,水沒有辦法滿到上面來,烏鴉就喝不到水。)。
4、教師:除了上面幾種實驗得出結論,還有其他方法嗎?
5、幼兒大膽推理想象,例如:把瓶子側過來。教師鼓勵幼兒活動結束后再去驗證自己的推理是否正確。
三、表演歌曲。
1、根據不一樣的實驗條件和實驗結果分成4組,幼兒自由選擇其中一組。
2、表演部分歌曲內容(幼兒按照所選擇的實驗條件和實驗結果,表演歌曲的局部內容)。
3、幼兒分角色,使用道具,合作表演整個歌曲(將創編的內容融入其中)。
1、對幼兒實驗中有疑惑的問題,教師可創設區域活動環境,提供材料讓幼兒在實驗。
2、對幼兒進行推理想象部分所推斷的可能性,教師可再次提供幼兒所需的材料,讓其嘗試驗證。
附歌曲:
1、小烏鴉呱呱呱,想喝水,沒辦法,瓶口小頭太大,水又淺,伸不下,哎呀呀呀哎呀,哎呀呀呀哎呀,累壞啦,渴死啦。
2、小烏鴉呱呱呱,要喝水,想辦法,銜石子輕放下,三、四、五、六、七、八,啊哈哈哈啊哈,啊哈哈哈啊哈,水滿啦,喝到啦。
在這次教學活動中,難點在角色表演中解決了,又利用圖譜教學讓幼兒輕松的記住了歌詞和二分音符,因為幼兒在教學活動中目標達到了所以幼兒能在活動中始終保持愉悅的情緒,飽滿的精神和歌唱的興趣,通過幼兒動聽的歌聲,準確的節奏,我們一起享受到了音樂賦予生活的情趣,我想這就是藝術活動最大的樂趣。
1、認識11個生字和1個偏旁,會寫5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內容,了解烏鴉喝水的過程。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并結合生活經驗體會遇到困難想辦法解決的`道理。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學習,使學生懂得遇事要動腦筋,想辦法。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本課的生字詞。
懂得遇到困難,應認真思考、積極想辦法解決的道理。
交流法、閱讀法。
多媒體課件、相關資料。
1課時。
一、趣味導課。
1、教師出示相關圖片。
同學們,你們認識這是什么小鳥嗎?(烏鴉)能看著圖片說一說它長得什么樣?
2、烏鴉不僅長得不好看,叫聲也不好聽,但它卻十分聰明,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烏鴉喝水》一課,一起去認識一只聰明的烏鴉。
一、活動目標:
1、懂得面對困難應該勇于嘗試,不輕易放棄,培養其克服困難的勇氣及樂觀精神。
2、能積極思考幫助烏鴉想出喝水的辦法,并用連貫的語言在集體面前完整講述故事。
3、理解故事內容,掌握“叼”、“吸”、“轉來轉去”等動詞。
二、活動重難點:
重點:理解故事內容,掌握“叼”、“吸”、“轉來轉去”等動詞。
難點:能積極思考幫助烏鴉想出喝水的辦法,并用連貫的語言在集體面前完整講述故事。
三、活動準備:
故事大書《烏鴉喝水》、幼兒用書每個幼兒一本;記錄紙、記號筆若干。
(一)談話導入,引出故事。
――小朋友,你們聽過《烏鴉喝水》的故事嗎?誰愿意和大家來說說?
――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個不一樣的《烏鴉喝水》的故事,我們一起來看看。
(二)閱讀故事,猜測并理解故事內容。
1、欣賞故事p1-p4,總結烏鴉找水喝的方法。
――故事里的烏鴉第一次看到瓶子又喝不到水時,它的心情怎么樣?請你學學烏鴉的動作。后來它用什么幫助了自己?它是怎樣來使用的,請你來學一學。
(理解詞語:“轉來轉去”、“叼”、“吸”、)。
――為什么第二次烏鴉選用蘆葦而不用石頭?(使用蘆葦更便捷。)。
2、集體討論,引導幼兒積極思考并表達。
(1)教師講述故事p5,鼓勵幼兒為烏鴉想辦法。
――這次,烏鴉會用什么工具來幫助自己?它是怎樣喝到水的.?
(2)教師將幼兒的回答用圖畫或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
3、繼續閱讀,大膽猜測故事內容。
(1)觀察故事p6-p7的畫面,猜想烏鴉喝水的方法。
――我們看看聰明的烏鴉找到了哪些工具,猜一猜它會怎樣用這些工具喝水的?
(2)幼兒觀察故事大書p8-p9,驗證自己的猜想。
――烏鴉怎樣喝到水的,和自己的猜想有什么不同?
(三)教師講述,幼兒完整欣賞。
(四)自主閱讀,嘗試完整講述故事。
――請你用自己的語言將這個故事完整的講述出來。
(先自主閱讀,再請個別幼兒嘗試完整講述故事。)。
(五)分享交流。
――你喜歡這只烏鴉嗎?為什么?
――我們在生活、學習中遇到困難時,不要害怕,應該勇于嘗試,積極想辦法戰勝困難。
延伸實驗:
(1)用石子往裝有半瓶水的瓶子里裝,直到裝滿水到瓶口,讓幼兒觀察。
(2)用玉米粒和豆子裝,找兩個小朋友往分別裝有半瓶水的瓶子里分別裝玉米粒和豆子,裝一粒玉米粒、裝一粒豆子的裝法,直到水長到瓶口為止,看誰裝的個數多和少,讓幼兒理解物體的大小不同,它占的面積也就不同。
理解故事的含義,知道遇到困難要動腦筋想辦法。
探索幫助烏鴉喝水的新辦法,創編新的故事情節。
體會故事中有趣的科學現象,萌發對科學探索活動的興趣。
講述故事第一、二段,引發幼兒的興趣。
鼓勵幼兒大膽想像,幫助烏鴉想出喝到水的辦法。無論幼兒的辦法是否可行,均對其大膽想像和猜測給予鼓勵。
講述故事后三段|通過提問引發幼兒思考。
教師:原瓶子里的水是怎樣的?烏鴉想到了一個什么辦法?
教師:它往瓶子里投石子后,發生了什么變化?
完整講述故事。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教師:烏鴉是怎樣喝到水的?你知道烏鴉為什么能成功嗎?
教師:如果烏鴉往水里放糖、沙子等其他東西,會出現什么情況呢?
引導幼兒想一想、說一說:如果你是烏鴉,還可以用哪些方法喝到水?
鼓勵幼兒與同桌小朋友互相說說自己的新想法。
請部分幼兒在集體前講述自己創編的故事《新烏鴉喝水》。
1活動后,啟發引導幼兒用繪畫的方式表達創編的故事《新烏鴉喝水》,并鼓勵幼兒相互進行講述。
2和幼兒一起在自然角或認知區一起玩游戲,通過實驗驗證故事中烏鴉喝水的辦法以及自己幫助烏鴉想出的辦法。
2日常生活滲透日常生活過渡環節,讓幼兒輪流講述幼兒自己創編的故事《新烏鴉喝水》。
大班的孩子喜歡探索、思考,開放式的教學會激發孩子對故事情節的好奇心與想象力。本節課我注重讓孩子做小主人,并運用已有的經驗嘗試把石子放進水里看看會有什么現象發生?孩子們這時既緊張又興奮,當看到水位神奇地慢慢上升時,臉上流露出燦爛的微笑。我想,什么是回歸教育的本真?不是教師一味的說教,更不是剝奪孩子們動手操作的欲望。他們是一群精靈,需要釋放、需要自由,更需要在玩中得到樂趣,這才是成長。所以,請放手吧!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懂得面對困難應該善于動腦,不輕易放棄。
2、體驗故事中有趣的科學現象,探索幫助烏鴉喝水的辦法。
3、理解詞語:炎熱、失望、銜起。
【活動準備】。
2、不同動物喝水的圖片。
3、盛有水的杯子、盛石子的杯子、石子。
4、字卡。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1、出示小烏鴉圖片,教師用問題引入:小朋友,你們看,這個小家伙是誰?這只小烏鴉遇到了一點麻煩事兒,需要大家的幫忙,我們來看看小烏鴉到底遇到什么難題了。
二、根據圖片理解故事內容。
2、(出示第二幅圖)你找到了什么?(一個盛有半瓶水的瓶子)引導幼兒說完整。烏鴉能喝到水嗎?為什么?(因為水很淺,瓶口很?。┠悴滤男那槭鞘裁礃拥??“失望”(出示字卡)烏鴉很傷心、失望,我們可以用什么辦法讓它快樂起來?(唱歌,跳舞)那我們現在就一起為烏鴉唱首歌吧。(音樂起)小烏鴉很高興,除了用唱歌讓烏鴉高興,還有什么辦法呢?我們可以幫烏鴉想辦法喝到水啊。(引導幼兒聯想把石子放進瓶子里、用吸管來吸水)。
3、(出示第三幅圖)小朋友為小烏鴉想了那么多辦法,你們真聰明,那小烏鴉想的是什么辦法?原來是和你們想的一樣啊。聰明的烏鴉用嘴巴“銜起”(出示字卡)石子放進了瓶里,我們一起來學學它是怎樣掀起石子的?(幼兒模仿)到底能不能喝到水呢?我們通過實驗來證實吧。
4、幼兒實驗。
(1)師:小朋友桌前都有一個透明的塑料杯,杯子上的黑線就是現在水的位置,4名小朋友一組,請將石子一顆一顆往杯里放,注意請用你的大拇指、食指、中指用夾的方式來投石子(這里是為了鍛煉幼兒手指的靈活性,為入小學握筆做準備)你來觀察杯子里的水會有什么變化?(幼兒實驗)。
(2)交流結果。
師:通過實驗,你有什么發現?(水位上升了)為什么水位會上升?(幼答,不要求非要答出原理)原來石頭進去了,把水的地方占領了,水沒地方走,而水又是抓不住的液體,只有不斷上升,所以水位上升了。
5、通過剛才的實驗,你猜烏鴉會喝到水嗎?(出示第四幅圖片)從哪看出喝到水了?(嘴邊滴著水)烏鴉高興極了,終于喝到水了。
6、四幅圖都看完了,你能幫這個故事起個好聽的名字嗎?(烏鴉喝水)師把故事名字寫出來。
三、師幼兒復述故事。
1.誰能勇敢地把故事講一講?注意要說故事的名字。(幼兒講述故事)。
提問:烏鴉從口渴到找水,后來又想辦法喝水,在這個過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難,可是它放棄喝水了嗎?你覺得它是個什么樣的'烏鴉(愿意動腦筋能堅持到底的小烏鴉,我們也要向烏鴉學習,遇到事情要善于動腦筋,只要堅持就會勝利的。)。
2.老師也要向小朋友挑戰,請聽老師講一講吧(師完整講述故事)。
【活動延伸】。
了解其它動物喝水的方式。
師:水是人們和動物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許多小動物也喜歡喝水,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是怎么喝水的吧。(觀看課件)。
附故事:
有一年夏天,天氣特別的炎熱,炎熱的太陽曬得地皮都發燙,小河和池塘的水都干了,人們只好從井里打水喝。一只烏鴉口渴極了,到處找不到水喝,它想起人們常到井邊打水,于是就向井邊飛去。正好井邊放著一個大瓶子,里面還有半瓶子水,烏鴉一看高興極了。它探著身子站在瓶子的瓶口,準備痛痛快快地喝水,可是那瓶子太深了,里面的水又很淺,烏鴉伸長了脖子還是喝不著水。這可怎么辦呢?烏鴉想把水瓶子推倒,可是那瓶子太重了,憑烏鴉的力氣根本就搬不下。眼看著瓶里的水喝不到嘴,烏鴉又氣又急,烏鴉摟住水瓶,用力地搖晃,水瓶仍然沒動,烏鴉用頭使勁頂,水瓶還是不動,哎!烏鴉覺的自己太笨了,又渴又累的烏鴉失望地坐在地上,這時,烏鴉看到地上有許多石子,忽然想起了一個好主意,烏鴉用嘴銜起石子,投進水瓶里,烏鴉投了一些石子,瓶子里的水位開始上升了,烏鴉不停地往瓶子里投石子,瓶子里的水位越升越高,烏鴉越投越起勁,眼看就要喝水了,瓶子里的水已經升到了瓶口,烏鴉終于喝到水了,烏鴉喝足了水,快樂地飛走了。
《烏鴉喝水》這個題材原本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內容,孩子們對這個故事一定會很感興趣,在活動中,我把烏鴉是怎樣喝到水的作為課程的切入點,把如何讓小烏鴉能最快喝到水作為幼兒探索的關鍵點。因為大班孩子探索欲很強,故事又源于幼兒的生活,整個活動又有利于幼兒的操作,同時還可以進行幼兒小組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這樣幾方面的結合讓我覺得選擇本次主題教學活動內容比較有意義。同時《綱要》中還指出,幼兒園教學活動內容的選擇要求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于幼兒的長遠發展;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我認為本次活動來源于幼兒生活又能服務于幼兒的生活。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指向性的作用。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我確定了本活動中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的目標取向。
(1)喜歡實踐探索活動,嘗試運用不同的材料幫助烏鴉想辦法,探索如何讓瓶子里的水位升高的方法,了解豆子的大小與水位上升快慢之間的關系。
(2)引發擴散性思維,能在同伴面前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并有良好的傾聽習慣。
(3)萌發樂意幫助別人的情感,并從中體驗解決問題的快樂。
:探索如何讓水位升高以及讓水位快速升高的方法。
在整個活動中我主要是運用猜測、講述、動手操作、分類、記錄等方法,讓幼兒在猜一猜、做一做、記一記等自主、積極參與探索的過程中突破來重難點。
《綱要》指出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依據《綱要》精神我做了如下三方面的準備。
(1)材料準備:小石子,廢舊報紙,棉花,玻璃球,毛巾,即時貼標記若干。每位幼兒多個裝有相同多水的瓶子(貼上黃色膠帶),烏鴉圖片,記錄紙、筆。
(2)經驗準備:認識幾種常見的豆子(黃豆、云豆、蠶豆等)。
(3)教具準備:小烏鴉喝水多媒體課件。
《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活動中力求形成合作式的探究學習方式,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系,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既要充分體現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互動性,也要體現幼兒個體的主動性,還要體現各領域的綜合性,為此我采用了協商、交流、共同構建等方式,促進教師與幼兒通過活動共同學習與成長。我采用的教法有:
:運用動畫片的故事形象貫穿于整個活動之中,將幼兒自然地引入到活動中來,并以此來極大地調動起幼兒探索的欲望。
操作法是幼兒喜歡的形式,幼兒都愿意把自己的想法通過操作材料充分表現出來,既可以活動,又可以與同伴進行交流、合作。
這種方法是針對幼兒在操作活動過程中出現的情況,教師可以采取隨機指導的方法,它體現的是教師對活動的調控能力。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既有幼兒講述的部分,也有幼兒的操作實踐,還有幼兒通過數數進行記錄的形式體現,整個過程以科學活動為主線,同時整合了語言、數學等其他領域的活動內容,實現了多元化的教育目標。
1、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通過積極探索,發現烏鴉能否喝到水與水量的多少的關系。
3、學習小組合作探索,體驗與同伴合作學習、互相交流的樂趣。
4、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積發幼兒的想象力。
5、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1、在三只不同水量的瓶子上要做相應的刻度標記,以免孩子們在記錄時混淆實驗的結果。2、瓶中的水要適量,如果水量過少,在用沙子做實驗時,水慢慢不易往上冒,幼兒會得出結論:“在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沙子,水不會冒出來”,而事實上,不管瓶中的水有多少,加入沙子后,水都會冒出來,只是水較少時,需不斷搖晃瓶子,才會冒上來,這樣實驗的時間過長,影響了活動的效果。
3、紙剪的石子、沙子堆積圖。
4、4、實驗記錄表一張。
(一)觀看《烏鴉喝水》的課件,導入活動。
師:烏鴉是怎樣喝水的呢?
師:兩個人一組合作做。在3只水量不同的瓶子里加石子。石子不能掉在桌上,加入石子后水能到瓶口的表示烏鴉能喝到水。在相應的格子里做好記錄,加入石子后不能到瓶口的,表示烏鴉不能喝到水,也做上記錄。
(二)用石子進行實驗,并記錄。
1、幼兒分組實驗,教師觀察指導。
2、交流實驗結果。
師:實驗后,你發現了什么?
師:水量少的瓶子里放入石子,烏鴉還是喝不到水。
(三)用沙子進行實驗并記錄。
1、提出要求:現在我們再用沙子試一試,看看會有什么新的.發現?還是兩個人合作,做好實驗后分別記錄。
2、幼兒實驗,教師觀察指導。
3、幼兒實驗后交流。師:這次你發現了什么?烏鴉能不能喝到3個瓶子里的水?
(四)比較兩次實驗結果的不同。
1、師:水量少的瓶子里放入石子,烏鴉喝不到水,放入沙子可以喝到水,這是什么原因呢?請小朋友討論一下。
2、出示紙剪的石子和沙子的堆積圖,幫助幼兒理解,因為石子和沙子的縫隙不同,所以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石子后烏鴉仍然喝不到水,加入沙子后烏鴉才能喝到水。
師:這是老師剪的放大的石子和沙子的圖,你們看看有什么不一樣?
師:對了,石子之間的縫隙大,沙子之間的縫隙小,所以,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石子后,水都流到縫隙里去了,水就不能滿了。加入沙子后,水也流到縫隙里去,但縫隙小,所以還有一點水在瓶口,烏鴉還是可以喝到一點水。
(五)教師小結。
本次活動的內容比較豐富,從看課件導入——用石子實驗探索——用沙子實驗探索——比較實驗結果有什么不同——得出結論等5個環節。整個活動體現了分層遞進、分步落實的教學特點。教師本著幼兒是學習的主人,力圖營造一個良好的探索環境。嘗試以兩兩合作的方式讓幼兒主動積極地參與兩次實驗,體驗與同伴合作做實驗、交流實驗結果的樂趣。利用了形象的圖示幫助幼兒理解了為什么石子裝進水量少的瓶子里烏鴉還是喝不到水,使復雜的科學原理簡單化,很容易被幼兒所理解?;顒又?,教師很好地把握了教學過程中“教”與“學”的關系,始終鼓勵幼兒做一做,想一想,體現了幼兒科學教育應當培養“嘗試、探索”精神的要求。
小百科:烏鴉是雀形目鴉科鴉屬中數種黑色鳥類的俗稱。又叫老鴰,嘴大喜歡鳴叫。為雀形目中體形最大的鳥類,體長50厘米左右。
1、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通過積極探索,發現烏鴉能否喝到水與水量的多少的關系。
3、學習小組合作探索,體驗與同伴合作學習、互相交流的樂趣。
1、烏鴉喝水的課件。紙剪的石子、沙子堆積圖,實驗記錄表一張。
2、每組6只瓶子,瓶子中的水量為少、半瓶、大半瓶(不同水量的瓶子各兩瓶),一盆小石子、一盆沙子、一把小勺,一個漏斗。
(一)觀看《烏鴉喝水》的課件,導入活動師:烏鴉是怎樣喝 水的呢?
師:兩個人一組合作做。在3只水量不同的瓶子里加石子。石子不能掉在桌上,加入石子后水能到瓶口的表示烏鴉能喝到水。在相應的格子里做好記錄,加入石子后不能到瓶口的,表示烏鴉不能喝到水,也做上記錄。
(二)用石子進行實驗,并記錄
1、幼兒分組實驗,教師觀察指導
2、交流實驗結果――師:實驗后,你發現了什么?
師:水量少的瓶子里放入石子,烏鴉還是喝不到水。
(三)用沙子進行實驗并記錄
1、提出要求:現在我們再用沙子試一試,看看會有什么新的發現?還是兩個人合作,做好實驗后分別記錄。
2、幼兒實驗,教師觀察指導。
3、幼兒實驗后交流。
師:這次你發現了什么?烏鴉能不能喝到3個瓶子里的水?
(四)比較兩次實驗結果的不同
1、師:水量少的瓶子里放入石子,烏鴉喝不到水,放入沙子可以喝到水,這是什么原因呢?請小朋友討論一下。
2、出示紙剪的石子和沙子的堆積圖,幫助幼兒理解,因為石子和沙子的縫隙不同,所以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石子后烏鴉仍然喝不到水,加入沙子后烏鴉才能喝到水。
師:這是老師剪的放大的石子和沙子的圖,你們看看有什么不一樣?
師:對了,石子之間的縫隙大,沙子之間的縫隙小,所以,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石子后,水都流到縫隙里去了,水就不能滿了。加入沙子后,水也流到縫隙里去,但縫隙小,所以還有一點水在瓶口,烏鴉還是可以喝到一點水。
活動延伸:
1、嘗試用其他材料做實驗,并做記錄。
2、講述新編的《烏鴉喝水》的故事。
活動反思:
通過實驗,我們知道了,要想讓烏鴉喝到水,并不是在瓶子里加入石子就可以了,還得看水量的多少。瓶子里至少應該有半瓶左右的水,在瓶子里投放石子,烏鴉才可以喝到水。所以,鼓勵孩子知道以后遇到問題要動腦筋,有的事要通過實驗才能得到更準確、更科學的結論。
1、初步感知瓶子里水位高低變化與水量和石子的大小、數量的關系。
2、學習小組合作探索,體驗與同伴合作學習、互相交流的樂趣。
1、烏鴉喝水的故事。
2、分組,每組3人。2人做實驗,1人記錄。瓶子若干(保證兩個相同的),大小不一的石子若干,實驗記錄表若干。
(一)觀看《烏鴉喝水》的課件,導入活動
師:烏鴉一開始喝到水了么,后來是怎樣喝到水的呢?……
師:是不是有水的瓶子里,只要投入石子后,烏鴉都可以喝到水呢?我們一起來做實驗。
(二)第一次實驗:目標:水位上升與水量關系。
(1)每組2個瓶子,水量分別為:很少(三分之一)、一半,在瓶子上做好水位。
三個人一組合作做實驗,鼓勵幼兒將石子放入瓶子中進行驗證,并鼓勵孩子將實驗結果記錄下來。
(2)展示每個小組的記錄結果,并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的實驗結果。
(3)小結:如果瓶子里的水很少,就算放很多的石子烏鴉也喝不到水。
(三)探索烏鴉用的石子大小與投放數量之間的關系。
師:烏鴉向瓶子里投石子,如果石子有大有小,猜猜大石子和小石子用的數量一樣多嗎?
(2)幼兒分組合作把大小不同的石子分別放到兩個一樣高水位的瓶子中,并記錄使用的石子的數量。
(3)鼓勵幼兒講述自己的實驗結果。
(4)小結:石子大,烏鴉投放數量很少的石子就能喝到水。石子小,烏鴉需要投放很多的石子才能喝到水。
(四)延伸:烏鴉還能用其他的方法喝到水嗎?
(1)出示準備好的材料:布、積木、棉花,幼兒選擇材進行對比實驗,看看哪一種材料能讓水位升高。
(2)交流小組實驗結果,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究愿望。
通過實驗,我們知道了,要想讓烏鴉喝到水,并不是在瓶子里加入石子就可以了,還得看水量的多少。瓶子里至少應該有半瓶左右的水,在瓶子里投放石子,烏鴉才可以喝到水。所以,鼓勵孩子知道以后遇到問題要動腦筋,有的事要通過實驗才能得到更準確、更科學的結論。
1.具有擴散性思維,能在同伴面前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并有良好的傾聽習慣。
2.喜歡實踐活動,嘗試運用不同的材料幫助烏鴉想辦法,萌發幫助別人的情感。
2.塑料瓶(若干,內放石子和水),石子,紙條,海綿,棉花,玻璃球,剪刀,臉盆,積木,紙,記號筆等等。
設計思路:現在幼兒都生活在大家庭中,以自己中心為主,不會主動地關心別人。所以在本活動中我嘗試運用讓幼兒來幫助小烏鴉想辦法的形式來萌發幼兒幫助別人的情感。在活動的設計中我結合幼兒的興趣用電腦動畫的形式來引起幼兒參與地積極性,使他們更好的.投入到活動中去。在環境的創設上我也努力為他們營造一個寬松、自由、和諧的環境,在講講做做的過程中提高幼兒的擴散性思維和實踐操作能力。
一.導入主題:
朋友們我知道你們最喜歡看動畫片,那我這里就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動畫片,讓我們一起來卡看看吧!
二.欣賞動畫片第一段:
欣賞后提問:小烏鴉好好地在天空中飛,為什么突然停下來呢?它可能看見什么?
三.欣賞第二段:
1.哦,原來,他看見了一瓶水想和喝水,那猜猜它喝到水了嗎?(沒有)。
2.那讓我們一起開來看看小烏鴉到底想了什么辦法。
四.欣賞第三段:
1.師:哦小烏鴉在瓶中放入石子,為什么要放石子?(老師操作)。
2.可它還是沒喝到水,你覺得它會放棄嗎?
3.你們猜對了,小烏鴉沒有放棄他想了許多辦法,最后終于喝道水了,你們猜猜用了哪些辦法。(幼兒表達自己的意見)。
4.那在我們的身邊和后面有些紙還有一些裝滿石頭的小瓶,你們可以把自己的想的辦法畫下來,也可以動手去試試你想的辦法能不能讓小烏鴉喝到水。
5.幼兒探索操作,作畫。
6.讓幼兒介紹自己想的辦法。
1.小烏鴉會選擇那位小朋友給它想的辦法呢?(欣賞:小烏鴉喝水)。
2.小烏鴉在大家的幫助下終于喝到了水,它可高興還要我向大家說聲謝謝。我們小朋友給它想的那么多好辦法。
1.仔細觀察圖片,能根據情節發生的先后順序給圖片進行排序。
2.嘗試仿編。
3.知道遇到問題要開動腦筋,積極想辦發才能解決。
活動準備。
1.四個不同形狀的瓶子,小石子若干。
2.玉米粒、豆子若干。
活動過程。
故事。
并讓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2、做實驗。
(1)用石子往裝有半瓶水的瓶子里裝,只到裝滿水到瓶口,讓幼兒觀察。
(2)用玉米粒和豆子裝,找兩個小朋友往裝有半瓶水的瓶子里分別裝玉米粒和豆子,裝一粒玉米粒、裝一粒豆子的裝法,直到水長到瓶口為止,看誰裝的個數多和少,讓幼兒理解物體的大小不同,它占的面積也就不同。
4、讓幼兒思考后說出多種辦法,最后選一種最好的辦法利用。
(1)逐一出示圖片讓幼兒觀察,并提出問題讓幼兒回答,從烏鴉喝不到水到烏鴉喝到水,它的心情是怎樣的?讓幼兒用語言表達并做出動,仿編故事。
(2)讓幼兒學講故事內容,并有表情的講述,或著兩人一組向對方講,最后看誰講的最好比一比,選出講的最好的大家最愛聽的到前面來講給大家聽。
(3)分組講述,一組為單位講,比一比哪組講的好,想的辦法多又合理。
教師小結:教育幼兒遇到困難時,不要著急要動腦筋想辦法,去排出困難。文章。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305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