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是一種學習的資源,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不同的寫作風格和結構。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找來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給大家的寫作提供一些參考和指導。
摘要:常言道:“生命在于運動”。準確的來表達應該是“生命在于科學的運動”。體育鍛煉具有廣泛的群眾性,無論對多大年齡,都能夠參與一些體育鍛煉。體育鍛煉的組織形式靈活多變,想通過體育鍛煉有效地增強體質,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達到預期健身的最佳效果,就必須按照各種科學鍛煉的原理,遵循一定的鍛煉原則,講究正確的鍛煉的方法。
關鍵詞:科學;體育鍛煉;運動處方;健身;方法。
當今社會經濟發展迅速,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在這種情況下,社會成員的身心負擔逐漸加重,閑暇時間越來越少,以至于絕大部分社會成員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參加體育鍛煉,伴隨而來的是各種“現代文明病”,比如肥胖癥、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而極少部分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們也基本處于盲目的狀態,沒有科學的、有效的增強體質鍛煉方法,容易造成各種運動損傷。
運動生理學角度:人們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消耗體能的身體活動,即加強機體的異化作用,使得恢復過程的同化作用增強,機體的物質儲備水平提高,從而使機體向更完善的方向轉化的過程稱為體育鍛煉。caspersen等人認為身體活動的概念至少包括三個要素,即:由骨骼肌產生的身體位移、引起能量由低向高變化的消耗、對體質有積極影響。運動訓練學角度:人們通過適當的強度的身體活動以及運動負荷對機體新陳代謝過程的一種刺激。它能引起組織系統發生興奮,加劇物質代謝和能量轉換,造成代謝的不平衡,并且經過一段時間的適當休息后,機體出現超量恢復的現象稱為體育鍛煉。盧元鎮教授認為體育鍛煉,即身體鍛煉,是指運用各種身體練習和方法,并結合自然力和衛生因素以發展身體增進體質調節精神豐富文化生活為目的的身體活動。
趙厚亞認為:要使體育鍛煉達到身心健康的目的,鍛煉者應遵循如下基本原則,即有益健康原則、循序漸進原則、持之以恒原則、全面鍛煉原則、因人制宜原則[3]。何雪竹談到科學的體育鍛煉應注意從實際出發、保持經常性、循序漸進、全面性以及安全性這幾個方面。
(二)科學參加體育鍛煉的心理學基礎。
運動心理學,是關于運動員在運動訓練和競賽過程中,心里變化規律的基本理論。它是開發運動員心理能力,啟發他們深刻理解做人和競技真諦的重要理論依據。這個理論同樣適用于大眾體育鍛煉,實際上,對于許多人來說“體育鍛煉”這個詞似乎還是一個陌生或可怕的詞,因為他們從來都沒有想過要鍛煉,或者鍛煉身體是一件被動的事情。事實上,當我們遇到超負荷的工作倍感壓力時,體育鍛煉通常是我們緩減壓力的最有力的方式和方法。當我們生活上和感情方面不順心時,體育鍛煉同樣是可以轉移我們的注意力,調整情緒的良方益藥。
(三)科學參加體育鍛煉的社會學基礎。
體育社會學是研究運動的個體與群體、個體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及其行為變化規律的學科。所以,要科學的參加體育鍛煉首先需要改善群體結構,放大系統功能,人個體和自己的社交網絡以及各種體育鍛煉場地和器材構成一個小的社會系統,在這個系統中,任何一個要素都不可忽視。個體應該根據自身年齡、性別、體育鍛煉需求等不同要素選擇適合自身的鍛煉項目和方法;而個體的社交網絡當中,自己的朋友喜歡健身的的話,同樣會帶動自己一起參加鍛煉;如果有專業的社會體育指導員進行指導,就能更加輕松的實現科學的體育鍛煉。
(四)科學參加體育鍛煉的教育學基礎。
體育教育學在我國還是一門新興學科,是一門從教育角度考察人類各種體育活動的學科,它涉及教育學的基礎知識,將人類的體育活動作為教育領域的問題進行研究,主要關注人類各種體育活動與教育意義上的活動(如教學、教養、撫育、訓誡)之間的關系,在研究對象上包括各類正規教育機構和非正規教育機構中的不同年齡、種族、性別、宗教信仰、社會經濟地位的人群,注重通過體育活動使人獲得教育意義上的發展(李世宏,)[6]。因此,要實現科學的體育鍛煉,首先需要通過教育的方式提高鍛煉人群的對于體育鍛煉的各種認識,在人們對于體育鍛煉的正確認識下參加體育鍛煉,會達到更加理想的強身健體的效果。綜上所述,體育鍛煉能促進身體的生長發育、增強體質和機體的免疫力、調節精神和豐富文化生活。但是,要達到這個目的,必須根據現代體育科學的發展,了解怎樣進行鍛煉,鍛煉到什么程度等科學知識??茖W的體育鍛煉不僅能強筋健骨、健壯體格還能修身養性、放松心情。
三、總結。
科學的體育鍛煉需要遵循一定的鍛煉原則、步驟,了解一定的科學鍛煉知識與方法,養成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的習慣,并且處于積極鍛煉身體的社會氛圍當中等。在學生階段就對學生進行體育教育學的教育,盡早的讓人們認識到科學體育鍛煉的好處。體育教育學在我國還是處于一種新興的學科,這方面的專業人才較少,無法滿足國內的這么大的需求量,所以應加大對這方面人才的培養。
當今我國的社會體育指導員還處于一種志愿式的型式,現有的各等級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大部分都是學生或者教師,而真正的社區的體育指導員是一群缺乏專業知識的人,所以期望能改變現狀,充分發揮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的職能,促進社會大眾的體育活動參與??茖W的體育鍛煉不只是體育鍛煉,還應該和正確的、健康的、營養的飲食相關聯。應該大力鼓勵和補助公共營養師,發揮公共營養師的各職能,改善人們錯誤的飲食習慣,提高人們健康飲食水平,滿足人體對于體育鍛煉的各種營養成分的需求,從而達到科學的體育鍛煉。
參考文獻:
[1]王祺.科學的體育鍛煉[j].黑龍江科技信息,,16:(140).
[5]盧元鎮.體育社會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6.
[6]李世宏.“體育教育學”概念的流變及其對我國體育教育學學科建設的啟示——從“sportpdagogik”的演變談起[j].體育科學,2011,31(4):(81-89).
摘要:
良好習慣的培養在古今中外都受到人們的重視,尤其是早期的培養對人一生發展至關重要。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習慣。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對學生進行終身體育教學,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意志和技能,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義。
體育鍛煉習慣,一般是指通過重復或練習而鞏固下來的能促進身體發展并達到愉悅情感的行動方式。我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個性差異、好奇心和上進心強等特點,通過多年來體育教學的實踐,就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習慣談幾點初淺的體會。
1.從小做起,抓好開端。
“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意思是習慣從小培養,比較容易獲得成功。根據習慣形成的后天性和習慣定型的穩固性,學生的體育鍛煉習慣最好從小學低年級抓起。從學生體育鍛煉習慣形成的過程看,開端是關鍵。在培養良好習慣之初,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鼓勵學生朝著一定的目標奮斗。開始做起來也許比較勉強,但只要持之以恒,時間長了就能逐漸適應形成習慣。
2.明白事理,激發興趣。
培養學生的體育鍛煉習慣,首先要使學生明確體育鍛煉的意義,懂得和運用鍛煉身體的基本原理,科學鍛煉的方法,激起學生參加鍛煉的動機。同時,教師應在體育教學與課外體育活動,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個體差異,充分利用教材教法,適動內容及組織形式的新穎性和情趣性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借助體育運動特有的魅力,通過各種形式和方法,讓學生在運動中充分表現自己的運動才能,從而保持對體育鍛煉的穩定興趣。鍛煉態度端正,參加鍛煉興趣濃,必然促進鍛煉習慣的`形成,有了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鍛煉效果就會不斷提高。
3.循序漸進,打下基礎。
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習慣,要從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征出發。根據教與學的需要與可能,把握鍛煉習慣形成的過程,讓學生掌握動作要領,由易到難,從單項到系列,由部分到整體,制定科學的切實可行的計劃,有的放矢地培養和訓練,這樣日積月累堅持不懈就能為學生打下體育鍛煉的良好基礎。
4.嚴格要求,反復訓練。
任何一個良好習慣的形成,都要靠堅強的意志和毅力,嚴格的要求,努力的實踐。就是在學生了解必要的道理,提高認識的同時,必須引導和督促他們自覺地去實踐,達到鍛煉習慣的養成。例如:為使學生養成做準備活動的習慣,教師應讓學生了解人體結構,生理變化和心理的特點,認識到在每次鍛煉開始,都必須由靜到動的規律,為什么做與怎樣做準備活動等知識。并根據體育鍛煉的內容需要,認真地做好相關的準備活動。逐漸使他們認識到準備活動轉化為從事身體運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時加強體育常規教學,嚴格地規定練習內容,運動科學的練習方法,還要長期的嚴格要求,才能逐步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
5.順應心情,扶正誘導。
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創設種種良好的鍛煉情境,誘導和啟發學生自覺去鍛煉。在鍛煉中即使發現個別學生沒有按要求去做,也要因勢利導,不能簡單粗暴地禁止其活動。例如:“前滾翻”教學中,個別學生覺得自己會做,就練起自己喜愛的動作,此時教師不應斥責這些學生,或禁止其活動。而應心平氣和地講清道理,提出進一步的要求。這樣既保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融洽了師生關系,使學生在和諧的學習氣氛中潛移默化地認識到遵循動作的規律和動作的規范來學習動作,并養成按動作規范來練習的習慣。
6.樹立榜樣,正確評價。
少年兒童活潑可愛,喜歡模仿,我們在培養學生鍛煉習慣過程中,應該采取先樹榜樣,再啟發學生的方法,引導他們不斷產生自我教育要求。體育教師則是學生體育鍛煉習慣養成的主要影響者,要充分發揮為人師表,言傳身教的示范作用。教師應該以高尚的人格、廣博的知識、標準的示范和良好的行為,來培養學生的鍛煉習慣。還可向學生講述杰出人物的體育鍛煉事跡,組織學生交流鍛煉的經驗等,啟發學生,提高他們體育鍛煉的自覺性。在學生鍛煉過程中,要對學生的進步作出正確的評價。適當地加以肯定和鼓勵,調動學生鍛煉的積極性。使學生學有所得,練有所獲,要多給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使他們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7。體育教師,主導作用。
青少年學生模仿性強,體育教師是學生直接效仿的對象之一,對學生能否形成良好鍛煉習慣有直接的影響。因此,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充分發揮為人師表,言傳身教的示范作用,認真貫徹課堂常規,科學地安排教學過程,規范準確的講解示范動作技術,并且加強練習方法方面的指導。讓每一個學生每一節課,都經受一個科學鍛煉身體的過程,并且能體驗到成功的愉悅。通過明示和暗示的綜合效應,來培養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
8.促使學生,形成自律。
培養學生良好鍛煉習慣的過程,學生是主體。外因需要通過內因起作用,只有設法將學生從被動鍛煉中解放出來。變被動鍛煉為主動鍛煉,才能達到培養學生良好鍛煉習慣的目的。由被動鍛煉轉化為主動鍛煉,需要很強的鍛煉自覺性和自覺能力。因此,體育教師不但在課堂上培養學生良好鍛煉習慣,而且要幫助學生制訂有個性特點、具體切實的個人鍛煉計劃。嚴格規定鍛煉內容、方法、過程、運動量和時間等。教育學生要認真鍛煉,踏踏實實,從點滴做起。并引導學生加強對自己鍛煉計劃的實施進行自我評價、自我監督。不斷提高學生積極參與鍛煉的自律性,從而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
當然,學生對于教師提出的養成體育鍛煉習慣的要求,容易接受,不易堅持。要養成鍛煉習慣,必須經過長期刻苦的磨練。為此教師就必須對學生循循善誘,曉之以理,不斷地鼓勵他們以頑強的意志進行持之以恒的實踐。當學生體育鍛煉習慣初步形成后,要根據他們的實踐,不斷地提出新要求,使其逐步得到鞏固。
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對學生其他習慣的養成,如道德習慣、學習習慣、衛生習慣、勞動習慣等具有積極的影響。是進行教學改革,促進素質教育的需要,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不僅能使個人身心得到發展,終身受益,而且有利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也有利于提高中華民族的健康水平。
當代大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是運動參與目標中的關鍵內涵,也是作為大多數學生的努力目標。大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會對提高體育教學質量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并對今后高校體育的改革提供有益的指導和啟迪,對培養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習慣是在一定情況下自動的去進行某些活動的特殊傾向。體育鍛煉習慣是人們經過了認真思考,并理解身體鍛煉的價值及其所具有的效果,明確了個人通過鍛煉期望達到的目標,懂得了身體鍛煉的一般規律,掌握了身體鍛煉的原則和方法,能準確的評價和判斷自我體質的情況,且具備了良好、比較穩定的身體鍛煉自覺性。
二、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是建立在一定的興趣基礎上的,是學生自愿性質的體育活動,從某種程度上講,是體育意識的一種表現。體育鍛煉習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社會生活中不斷養成的。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由于人們所接受的體育教育和體育活動氛圍、體育鍛煉條件等的差異,造成人們在形成鍛煉態度、鍛煉意識、鍛煉習慣等方面也有所不同。體育鍛煉習慣的形成是從自我認識鍛煉的需要開始的,產生鍛煉動機,動機產生以后即付諸行動,這是行為過程,最終養成鍛煉習慣。
三、體育文化氛圍對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影響環境對人的影響是重要的,一種生機勃勃、充滿活力的體育氛圍,本身就具有廣泛的教育功能。體育文化是指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活動中的體育現象,尤其是體育運動中的民族心理結構、思維方式和價值體系等因素而形成的總概念。校園體育文化是指校園內所呈現的一種特定的體育文化氛圍。它是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外體育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這種特定的文化氛圍是和學校的培養目標、校風校紀、生活方式等內容相聯系的。校園體育文化作為一種社會文化,是學校在長期的教學、科研和行政管理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更是在廣大學生直接參與和精心培養下發展起來的`。體育文化氛圍是影響學生參與體育鍛煉和形成體育鍛煉習慣的又一重要因素。調查表明,大多數男生認為,目前校園體育文化氛圍較好,能夠促進自身體育活動的開展;而有相當一部分女生認為,目前校園體育文化氛圍沒有達到“我要運動”的要求,體育活動項目的設置、組織的靈活性以及引導和激勵方面都有待加強。一種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對學生體育情感的激發、體育意識的形成、體育行為的驅動,既是潛移默化的、又是熱烈而深刻的,它有利于學生形成積極的體育態度和體育價值觀,提高學生的體育文化素養,促使其終身體育意識和習慣的形成。
四、體育人群效應對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影響。體育人群,特別是周圍體育人群對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形成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體育的發展不是孤立的,大眾媒介、運動明星、同學、朋友、家庭等社會因素對體育鍛煉都有較大影響。有關研究表明,影響學生體育鍛煉習慣養成的體育人群依次為體育教師、同學、父母和朋友等。
體育鍛煉意識是客觀存在的體育現象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是人對體育感覺、思維和判斷的總和,是人對體育運動總的認識和看法。體育鍛煉意識對人們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所起的作用是第一位的。體育鍛煉意識直接影響人們體育鍛煉的取向,沒有體育鍛煉意識就不可能去想體育鍛煉,也就成不了習慣。鑒于上述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因素,筆者給予以下幾點建議:
首先,高校首先要提高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認識,培養學生的自主體育鍛煉意識。通過一定的理論知識的傳授和體育教學,學生會明白體育對增強體質的科學依據和作用以及體育鍛煉對自身發展的重要性,培養體育鍛煉意識,增強體育鍛煉的自覺性。改革教學模式,實現形式多樣化的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實行以學生獨立活動為主的開放式教學形式,以此作為培養學生自主體育鍛煉意識的主要手段。其次,構建校園體育文化氛圍是貫徹全民健身計劃,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鍛煉意識和完成學校體育任務的重要的途徑。一方面,我們要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體育文化活動,調動學生的自主體育鍛煉意識。另一方面,通過觀賞體育比賽,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術水平和審美的情感體驗。從而達到培養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目的。最后,意識是人類的認識活動,它依賴物質條件,學生主動能力性的形成和增強必須要有體育場館設施作保證。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有相當數量的學生由于場地器材缺乏,而導致他們剛燃起的體育鍛煉激情熄滅了。因而,普通高校應根據學生的人數,新建或補充體育活動場地、器材等,以滿足廣大學生體育鍛煉的要求。(作者單位:黑龍江外國語學院)。
參考文獻:
男(人)。
女(人)。
占總人數%。
1你是否每天有喝一瓶牛奶(豆漿)。
2你是否每天有認真吃飽早餐。
3你是否一周運動次數在2次以上(體育課除外)。
4你是否有固定喜愛的體育項目。
5你是否了解攝入什么物質(食物)能促進我們的身體發育,維持我們的身體健康(a不知道b知道一點c基本了解)。
6你是否知道什么體育項目可以增強我們的體質,提高我們的機能(a不知道b知道一點c基本了解)。
數據上分析表明:學生對膳食營養及體育鍛煉習慣的認識還遠遠不夠,不知道膳食營養對能促進身體發育,維持身體健康的學生達到43%,基本了解不同體育項目可以增強身體體質,提高身體機能的也只有18%。
不難看出,學生對營養和鍛煉這方面的知識還遠遠不夠,然而我們更應該明白,平時的教學中,一個體育教師在室外認真教學,在生活中?有沒有給學生們專門講解或者傳授過這方面的知識呢?我們要明確的知道青春期青少年發育期間的營養需求,讓學生清晰認識在學習和生活中的不良飲食和鍛煉的誤區。
3.1青春期學生的營養需求。
合理的營養與膳食是保證發育機體同化過程超過異化過程,達到充分發育的先決條件。營養素缺乏或不合理的膳食不僅回影響發育,而且會導致營養不良及各種營養缺乏癥。初中學生正處于青春發育初期,各種營養素是否滿足需要,將直接影響到生長突增及各系統的發育進程。體育教師可以列出一份例食譜,列出各種食物營養素,維生素等的含量表,讓學生清楚的了解各種食物的價值,明白各種營養素的功能以及缺乏的癥狀。
3.2膳食營養對身體發育的影響。
發育是指身體各系統、各器官、各組織功能的完善。發育主要是質的變化。營養因素在發育期間十分重要,營養既是決定生長發育潛在水平最終發揮得如何的重要因素,也是影響生長發育最為重要的“建筑材料”。
有些青少年正處于生長發育突增年齡時期,而由于家庭貧困使蛋白質、熱量供應不足,而使其生長速度緩慢,性成熟特晚,骨骺軟骨的骨化推遲,他們的各期生長突增沒有健康兒童那么明顯,生長時期往往更長一些。在這樣的后期一旦能充分供給營養,就會表現出強烈的趕上生長,到最后完全可能趕上營養好的青少年的生長發育水平。
3.3膳食營養與形體發育。
研究表明、孩子身材的高矮,約60%取決于父母的遺傳因素。而按科學的方法撫育孩子可使孩子的身高增長十幾厘米,但是先天不足可以通過后天來彌補。一般而言,人到20~25歲就不再長高了,而在這段年齡之前,供給足夠的營養,即各種兒童生長發育必需的營養素,可促進孩子的身高增長。具體應注意以下幾方面的飲食調理:
3.3.1供給充足的蛋白質。
蛋白質是兒童生長發育的最佳“建筑材料”,成人每天約需要蛋白質80克,青少年相對需要更多些,不僅要保證蛋白質的數量,還要講究質量。動物性食品,如魚、肉、蛋、奶類所含人體必需的氨基酸齊全、營養價值高,應保證供給和需要。
3.3.2供給豐富的鈣質。
鈣是構成骨骼的重要原料。中學生每天需鈣1200mg。飲食中要注意供給含鈣豐富的食物,如奶類、豆類及其制品,芝麻醬、海帶、蝦皮、瓜子仁及綠葉菜等。提倡青少年多到戶外活動,多曬太陽,因陽光中的紫外線能使皮膚中的脫氫膽固醇轉化成維生素d3,從而有助于鈣的吸收。
3.3.3少吃糖。
糖吃多了易影響食欲。進食量減少,勢必影響營養素的吸收,而且糖在體內代謝的中間產物丙酮酸和乳酸增多、需要堿性的鈣來中和,鈣的消耗量增加,必然影響骨骺的生長。此外,茭白、竹筍、青蒜、菠菜等含草酸多的食物,能與食物中的鈣結合成不溶性的草酸鈣,使食物中的鈣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因此,應注意糖的食用方法或少食用。
3.3.4認真吃好早餐。
早餐要吃飽吃好,因為如果不吃早餐,機體為了供給上課用腦及活動的能量消耗都得動用體內儲備的蛋白質,這就好比釜底抽薪。長此下去,就會因缺乏蛋白質而影響生長發育及身高。
3.4營養與身體素質。
3.4.1營養與身體免疫力。
身體免疫力就是機體對外界各種傳染病的抵抗能力。如果機體具有很強的免疫抗體,就能抵擋各種入侵的致病菌,人體就不會發生某些傳染病。
營養是機體中的許多免疫物質產生的重要基礎,如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等3種免疫抗體的重要物質基礎是蛋白質、熱能等。免疫抗體igg的主要功能是促進吞噬細胞吞噬入侵的致病細菌,iga能防止病原菌侵入機體,igm可增強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等。有關研究表明,患蛋白質熱能缺乏癥的兒童,對抗傷寒沙門菌的抗體水平比健康兒童顯著要低。
維生素、微量元素缺乏也可降低免疫水平,如維生素c缺乏時可使吞噬細胞的行動遲緩和殺菌能力下降;維生素e缺乏時可引起體內抗體合成降低;微量元素鋅缺乏會伴有免疫器官的淋巴組織萎縮,皮膚超敏反應力下降,胸腺激素活性減低。同時,鋅缺乏也可引起吞噬細胞的獵取和吞噬作用的下降。鐵缺乏對破傷風類毒素、單純性皰疹病毒等的抗擊反應力減弱。
因而,每個學生都要根據自己的生活、生理需要及生長發育的特殊需要,做到每日適量、均勻、全面的平衡膳食是非常重要的。
3.5膳食營養與運動的影響。
國內許多調查已證實,在青春發育期,某些學生由于過于限制進食量,結果是體力發育水平低下,運動素質下降。身體素質是指人體各器官系統的功能,通過肌肉活動所表現出來的基本活動能力。它主要包括力量、速度、耐力、靈敏度和柔韌性等。身體素質的優劣,雖然與遺傳因素和體育鍛煉有關,但與營養基礎的關系十分密切。為了摸清學生體質現狀,探討學生身體素質的特點和某些變化規律,我國歷年開展的學生身體素質的.抽樣調查,但是從歷次測試結果來看,我國學生的身體素質不容樂觀,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和飲食品種豐富的同時,由于某些飲食宣傳誤導,男生中出現不愛吃肥肉,正餐節食,卻平時愛吃刺激性零食等。以致飲食中營養不全面或供給量長期不足,從而導致身體素質水平的提高幅度明顯下降。
保證營養供給充足的前提下,體育活動是促進身體發育和增強體質的有效因素。體育活動可以提高細胞免疫活性及體內非特異性免疫水平,有利于骨骼與全身鈣磷代謝的平衡,使骨骼密度增加,促進肌纖維增粗,線粒體氧化酶活性增加。體育活動可使心肺功能得到更好的發育,鍛煉者心肌收縮能力增強,每搏輸出血量較大,最大耗氧量增加。體育鍛煉也是調節體重的重要因素。肌肉收縮的能量主要來源于消耗脂肪酸,體育鍛煉可使主要產熱營養素脂肪和糖類消耗增加,因此有助于減少皮下脂肪的過多蓄積,使青春期少年體格得以協調勻稱的發育。體育鍛煉對機體的有效作用還在于,可使機體成分產生明顯變化。青春發育期的學生只參加體育課和課間活動還遠不夠,從促進人體發育角度看,少年每天活躍地從事戶外運動是很有必要的。
3.6在青少年膳食營養與體育運動習慣中存在一些誤區:
3.6.1運動量越大越好。
不少人認為,運動越多越好,大量激烈的運動如短跑、長跑等對身體并不利,這些無氧運動在身體中堆積了大量的乳酸,可導致身體酸中毒。而有氧運動尤其是慢跑、登樓、跳繩、跳操等下肢的運動,可以促進長骨干骺端軟骨細胞的分裂增殖,對身高的增長很有幫助。傳統認為打籃球等跳躍性的運動有利身體長高,但激烈的競爭運動往往容易造成骨骼的損傷。
3.6.2大清早起來鍛煉。
運動的時間以下午放學后吃晚飯前這段時間最適宜。一些家長為督促孩子鍛煉,大清早把孩子從熟睡中叫醒,嚴重影響了孩子睡眠時生長激素的分泌,對長高反而無益。
3.6.3營養越多越好。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的飲食營養越充分越好。其實不然,優質蛋白有助于青少年生長發育,瘦肉、魚、雞蛋、牛奶等可以適當多吃,蔬菜水果能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但肥肉、奶油、油湯等富含脂肪的食物應該少吃。另外,如可樂、巧克力等,宜少吃或不吃,咖啡易導致中樞神經過度興奮,對孩子的生長發育不利。
在運動中,出汗丟失水分和呼吸排出水的量都很顯著。運動產生大量熱量,必須散出體外,為了散熱就會出汗,而汗液蒸發的過程可以帶走大量熱能,降低體內的溫度。若不注意水的營養,不及時補充水分,常常會引發體內缺水,也可稱為“體渴”,“體渴”不及時解決就會導致脫水。當出汗量達到體重的1%~2%時,即可損害體力、運動能力和認知能力。運動強烈程度與季節不同,對于補水的需求量也有所不同。如耐力運動時每小時可丟失。
1.5升或更多的液體,夏季運動1小時出汗1~。
1.5升。
是很常見的。
參考文獻。
張蘊琨。運動營養學[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7。
陳錦怡。營養與膳食指導。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王偉群。營養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鄧數勛。運動生理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摘要:高中生的體育習慣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進行教學方式的探究,增加體育課堂的趣味性,讓學生感受到體育鍛煉對自身發展的重要作用,這樣才能在潛移默化培養學生的體育鍛煉習慣。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體育教學的重要性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健康的身體是學生進行高效學習的重要保證,能幫助學生打下堅實的學習基礎,因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參與到體育鍛煉中,最好的方式是培養學生的體育鍛煉習慣,讓學生能夠主動地進行體育鍛煉。高中生的體育習慣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進行教學方式的探究,增加體育課堂的趣味性,讓學生感受到體育鍛煉對自身發展的重要作用,這樣才能在潛移默化培養學生的體育鍛煉習慣。但是如何培養高中生的體育鍛煉習慣是困擾教師的主要問題,接下來我會結合我多年的教學經驗進行相應問題的解決。
在當下的高中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會認為高考是主要任務,大部分的時間讓學生待在教室中進行知識點的進一步理解和記憶,忽視了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導致出現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身體上出現一些問題的現象,反而導致學生學習效率的下降。因此,教師需要轉變如今的教學關鍵,適當的體育鍛煉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高中階段的學習,使得學生取得更加理想的高考成績。僅僅通過教師帶領學生走出教室進行體育鍛煉對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幫助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使得學生能自己規劃時間去進行規律的鍛煉,這樣才能在本質上解決學生不愿意參與鍛煉的問題,通過讓學生了解到體育鍛煉對自身發展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的體育鍛煉興趣,保證體育鍛煉的順利進行。養成了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能讓學生擁有更好的身體,并且能夠在體育鍛煉過程中進行自我心態的放松,減少了自身面對高考的壓力,這也是高效學習的基礎。因此,教師需要在高中教學中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習慣。
2鍛煉方式的設計。
學生之間的差異是普遍存在的.,這是學生生活環境和先天因素導致的,這樣的差異是不可避免的,教師在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過程中需要重視學生之間的差異,這些差異會體現在學生的身體基本素質和意志水平等等方面,這些因素對學生體育習慣的養成有很大的影響,因此,教師需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差異設計相應的鍛煉方式,使得學生能夠感受到體育鍛煉的樂趣并且在短時間內提升自身的身體素質,這樣學生才會激發對體育鍛煉的熱情,體育鍛煉習慣也會在這樣的過程中得到養成。學生之間的差異需要教師花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探索,教師可以對學生做一些簡單的身體測試,了解學生的基本身體素質,再深入地了解每個學生的體育愛好,接下來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相應鍛煉方式的設計,這些鍛煉方式都是符合學生的鍛煉需求,使得學生的興趣得到了激發,學生的體育鍛煉習慣也到了相應的培養。例如,我在對培養學生的體育鍛煉習慣過程中我會先讓學生進行相應的體質測試,了解每個學生身體素質之間的差異,接下來我會向學生詢問他們對那個體育項目感興趣,通過這些詢問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分組,尊重學生的運動愛好進行教學方式的改進,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學生在這樣的體育課堂中充分地感受到體育鍛煉的樂趣,慢慢地幫助學生培養了體育鍛煉習慣。設計適合的鍛煉方式能使得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體育鍛煉中,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體育鍛煉習慣。
3教師以身作則。
在高中教學中,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都起著影響,因此,教師想要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需要對自己的行為進行相應的規范,這是十分必要的。教師需要積極地參與到學生之間,通過展示自己的鍛煉成果讓學生了解體育鍛煉對自身發展和健康的重要性,學生的積極性在教師的鼓勵之下得到了很大的激發。
4學生興趣的激發。
興趣是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動力源泉,對學生持續進行體育鍛煉有很大影響,同時,興趣的激發也是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基礎。學生興趣的激發需要教師花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教學方式的探究和改進,尋找適合學生的體育活動,并且學生在這些體育活動中能夠感受到體育鍛煉的樂趣,使得學生能夠主動積極地參與到體育鍛煉中,這是學生未來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例如我在對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習慣培養的過程中,會不斷地開發新的教學方式,將這體育鍛煉融入到一個個小游戲中,并且這樣的游戲不論男生和女生都能夠非常積極地參與進來,通過游戲的方式使得學生感受到了體育的魅力,進而激發了自身對于體育鍛煉的興趣,在興趣的激發之后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也變得順其自然。因此,教師想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是非常必要的。
5意志力的培養。
在當下的高中體育鍛煉過程中,學生會因為鍛煉的勞累而放棄繼續鍛煉的想法,實質上這樣鍛煉取得的效果是非常低的,很難在本質上使得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提升,學生也會載下階段不再進行體育的鍛煉,因此,教師想要培養學生的體育鍛煉習慣,培養學生的意志力是非常必要的。學生運動都會有一個極限,在接觸到這個極限時學生大部分選擇放棄,這時候教師需要發揮應有的作用,對學生進行激勵,并且進行適當的引導,減少鍛煉過程中對身體的損害,學生在感受到突破極限的成就感之后會積極地參與到鍛煉中,這也是意志力的一種養成。意志力的提升對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也有很大的作用。結語:在當下的高中體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體育鍛煉習慣得到了越來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培養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水平,保證學生在接下來的理論學習中變得更加高效,為學生未來的生活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滿足了當下高中教學的要求。本文論述了如何培養高中生的體育鍛煉習慣,希望本文的論述能夠幫助其他教育工作者。
參考文獻:。
[1]史仲武.淺談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j].新校園旬刊,2016(6)。
[2]周良,馬清.淺談如何培養高中生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j].中國校外教育,2010(s1)。
面對高中生體育鍛煉中的若干問題,以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為切入點,采用自編問卷調查的方法,從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z中發7號{》(以下簡稱《7號文》)頒布初期(3月)調查的數據開始(以下簡稱“數據”),至2月調查的數據為止(以下簡稱“數據”),連續都進行了跟蹤比較分析,就體育鍛煉中學生的體育意識、動機和行為等因素進行深入研究,為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習慣的形成提供了真實有效的參考依據。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以《7號文》頒布10周年跟蹤調查為例,對高中生體育鍛煉行為習慣分析及形成路徑進行研究。
2.2研究方法。
2.2.1問卷調查法。自編“每天鍛煉1小時情況調查”問卷,在《7號文》頒布初期(2007年3月)對學生進行調查,10年后(年2月)再于廣州市增城區增城中學以同一做法對學生進行調查。從3200名高中生中隨機抽取級(高三級)、2006級(高二級)、2007級(高一級)和級(高三級)、級(高二級)、2017級(高一級)共600名學生為調查對象。其中每個年級抽查學生100人,男女生各50人。
2.2.2數理統計法。采用比較、邏輯歸納等方法,使用excel2007對回收的問卷建立數據項目表,對調查取得的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得出結論。
3.結果與分析。
學生良好的體育意識、動機和行為的具體表現決定了體育鍛煉的質量。要切實解決體育鍛煉行為習慣的主要問題,有必要對之進一步分析,以求找到一些解決存在問題的路徑。
3.1.1問題分析――學生體育鍛煉情況。由表1可知,2017年有50.5%學生每周體育鍛煉4~5次,與《7號文》頒布初期的44.7%變化不大。不過,每周鍛煉6~7次的學生就由2007年的18.4%下降到現在的6.5%,并且隨著年級的升高呈減少的情況,分別為高一13%、高二8%、高三1.3%。在每天的體育鍛煉時間方面,2017年有70%的學生每天鍛煉30分鐘以內,比2007年的49.7%增加了20.3%,且各個年級段都比2007年相應的年級要多;在每天鍛煉60分鐘以上的選項中,2017年則較2007年相應的年級少,分別為高一年級由24.5%下降至13.2%,高二年級由18%下降至12%,高三年級由17.4%下降至5.3%,全校由20%下降至9.2%。
3.1.2形成路徑――建全學校體育工作制度從學生體育鍛煉的基本情況看,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情況顯然與教育部“中學生每天都進行鍛煉”的要求相差很大。為此,如何建全學校的體育工作制度就顯得尤其重要,它是落實陽光體育運動的保障,其核心內容就是抓落實。(1)落實到“安全第一”的指導思想中,對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效果及安全等問題進行督查,確保學校體育運動安全進行;(2)落實到學校教學計劃中,認真執行國家課程標準,強化課程意識,將大課間、課外活動等均納入課程體系,把體育作為評價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指標,保質保量上好體育課;(3)落實到師生的體育鍛煉意識中,科任教師要支持學生體育運動,確保不擠占體育活動時間;(4)落實到學校的考核獎勵機制中,把體育工作和學生體質健康狀況作為評價教師工作的一個重要依據,同等條件下對重視體育的教師實行評優獎勵政策。
3.2.1問題分析――學生體育鍛煉態度和運動強度。由表2可知,從2007年至今的10年中,學生在體育鍛煉的積極性方面提高不多,只有8.2%,但是高三學生在鍛煉的積極性方面比2007年的34.8%提高了20%;在鍛煉態度的不積極性方面則由2007年的10.9%下降到現在的0%,高一、高二年級學生的鍛煉態度表現與以往差別不大。在鍛煉強度方面,高三學生的控制也較為合理,有92.3%的高三學生以中等運動強度進行體育鍛煉,比2007年的60.9%提升了31.4%。全校學生在這方面也提高較多,有84.6%的學生能夠保持合理的運動強度,較2007年提高了20%。而在無明顯出汗方面,高一、高二、高三年級呈減少趨勢,依次有8%左右的下降比例。
3.2.2形成路徑――提高學生參與運動的積極性?,F階段,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程度還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自覺主動性沒有充分調動起來。為此,需要合理設置體育運動目標,讓學生通過練習能夠達成目標,認識該目標的達成對自身長遠發展的意義,這是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運動的關鍵。在學生的個體發展過程中,學生一但認為這種運動是有意義的,從中能夠感受到其與自身生命發展的某種聯系,就會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體育運動中去。目前,以中等鍛煉強度進行運動的學生比2007年增多了20%,說明學生進行體育運動時對強度的掌控能力還是不錯的,體育運動的質量和效率有了極大的提高。
3.3.1問題分析――學生鍛煉的影響因素。由表3可知,影響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最主要因素是“空余時間少”,在兩個時段中所占比例分別為85.5%和82.3%,這比其他方面的因素要高得多。這反映了現階段學生的學業負擔較重,課外作業嚴重超標,學生根本沒有空余時間進行體育鍛煉的現實。至于“缺乏運動興趣”選項的學生,兩個時段3個年級均有非常大幅度的下降,分別為高一年級由42.4%下降至18.5%,高二年級由32%下降至9.5%,高三年級由28.3%下降至8.8%。
3.3.2形成路徑――營造良好的校園體育氛圍。影響學生體育鍛煉的因素有很多,當學生處在一種秩序井然、合作和諧的良好運動氛圍中時,其運動必定是高效的。從積極心理學的原理來看,當人處在積極的情緒狀態下,就會有積極的情緒體驗、積極的`人格特征、獲得幸福感。良好的校園體育氛圍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需要營造和維護的。首先,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體育的重要性,各學科之間要統一課外作業的協調安排,給學生足夠多的空余時間進行體育鍛煉。多年的實踐表明,靠拼時間提高升學率的做法,不僅會扼殺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精神,還危害到學生的健康。其次,必須大力改善體育場地器材設施?!?號文》頒布至今已10年了,場地器材不足的情況還是沒能得到解決,依然有45.2%的學生感到場地器材不足。再次,要重視學生體育團隊的建設,形成人人參與運動的校園體育氛圍。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多元化的需求,對學生體育運動的組織形式和活動內容加強指導,建立適合本校特色的體育運動模式,實現“人人有項目、班班有比賽”。這樣就會形成良好的運動氛圍,就會有更多的學生投身到運動中,感受到體育的魅力,享受到體育的快樂。
4結論與建議。
(1)學生要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行為,需要學校領導、教師、學生形成思想意識上的統一,他們進行體育運動的目的必須是明確的,就是“增強體質,促進健康”。這是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習慣形成的前提。
(2)開展陽光體育運動一定要加強宣傳力度,通過多種渠道、多種形式、多種方法使體育鍛煉逐漸滲透到學生的思想、行為、學習和生活習慣中。此外,還要加強與社區、家庭之間的溝通合作,營造全社會關心和支持學校體育運動的氛圍,形成全社會共同支持學校體育運動、關心學生健康成長的良好局面。這是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
(3)學校要制定陽光體育運動實施方案,在活動時間、活動內容、活動方式、活動組織方面加強管理,將各項有針對性的措施落實到位,建立有計劃、有內容、有場地、有器材、有輔導、有檢查、有保障、有獎懲的學校體育工作制度。這是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習慣形成的保障。
參考文獻:
[1]鄧若鋒.從關注生命到生命體驗[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8(4).
作者:莊宏遠單位:廣州市增城區增城中學。
初中階段是對學生來說比較特殊的時期,在這個階段,學生的身體與心理都發生著巨大變化,也是體育鍛煉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與此同時,初中生的行為習慣具有極強的可塑性,良好的體育行為能夠幫助學生養成比較積極鍛煉的生活方式。此外,初中生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養成,不僅僅有助于促進他們身體健康成長,具有一個強壯的體魄,也為他們終身體育打下良好的基礎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每個中學校都應該重視學生的體育鍛煉,促使其健康快樂成長。
一、教學與競賽相結合,激發鍛煉熱情。
初中生的心理還不是太成熟,心理比較爭強好勝,教師可以利用初中生的這種心理特點設置一些競賽活動,讓每個人都有參與比賽的機會,這樣不僅僅可以讓學生充分表現自己,還可以讓其體會到體育運動的堅信,感受到競賽勝利后獲得的喜悅,這樣不僅激發出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還可以培養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與愛好,同時還可以增強學生集體榮譽感,促進學生積極向上,養成體育鍛煉的良好行為習慣,從而提高學校體育教學質量和學生的身體素質。比如,體育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體育項目設計一些競賽,同時也要設計一些獎項,最后獲勝的人能夠感到喜悅,對其他學生起到激勵作用。像踢毽子體育項目,體育教師可以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兩種競賽規則,一種就是看每個組中每個學生單獨踢毽子,將小組成員踢的數量相加看看哪個小組踢的總數量最多;另一種是小組成員相互配合,看哪一個小組配合默契踢的數量最多。針對勝利的小組,教師應該給予一些獎勵,給學生買一些學習工具,對于競賽成績很不理想的小組,也要給予一些懲罰。這樣既可以激起學生參加體育項目的熱情,體現出個人才能,又可以培養學生相互協作的能力,增強學生們集體榮譽感,從而培養他們良好的體育行為習慣。
二、知識與趣味相結合,點燃鍛煉興趣。
大部分初中生會把體育課當作放松自己的課程,在上課時容易懶散,無法集中注意力。而在體育教學中穿插著健美操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熱情。記得有一次七年級第一堂健美操課,老師提前來到體育館,把錄音機和音樂早早的準備好,并放著輕松歡快的音樂,學生陸陸續續走進體育館都很好奇走到錄音機旁,外向的學生急切的問:老師這節課干什么呀?而內向的學生在猜測這節的內容。上課鈴響體育委員開始整隊才安靜下來,大家都很期待老師公布上課內容。準備活動中我就采用了健美操的簡單步伐,讓學生找到音樂的節奏,并用口令鼓勵學生,這時我發現每個學生都很認真,專心的.聽著音樂,模仿著老師的動作,完全達到了準備活動熱身的要求。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合理搭配教學內容,并且教學內容需要適合初中身體發展的特點,從而可以提高學生對體育的積極性。選取的教學內容一定要符合初中生實際水平,能夠讓大部分學生接受,這樣可以能夠增加學生自信心,提高學習熱情,有助于體育行為習慣的形成。如果選取教學難度過大,就會使得學生喪失信心,產生畏懼,甚至對體育產生抵觸情緒,所以體育教師選擇一些知識性與游戲性相結合的教材,將游戲活動貫穿整個體育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從游戲中掌握動作技術,達到養成良好體育鍛煉的習慣。例如,教師在體育準備工作時,將傳統的體操熱身改成游戲活動,如“老鷹抓小雞”“警察捉小偷”“木頭人”等比較傳統游戲,這些游戲活動讓學生有活動的欲望,使得課程更加生動,增加準備活動效果。教學過程那也要加入游戲部分,像讓學生跑800米或者1000米,許多學生會非常反感,但是如果讓其“逆風”,“順風”,“接力”等跑步游戲,就會引起學生興趣,從而在游戲中了解體育動作知識。同時用游戲活動結束體育課程,減輕學生的疲勞,教師可以學一些簡單的舞蹈動作,讓同學們輕松的結束課程,像“太空漫步”舞蹈動作,也可以采取比賽的形式結束,使得學生們的身心得到健康,對體育課產生興趣。
三、體育與音樂相結合,推動習慣形成。
由于我國教育體制還是比較傳統,各個學校主要以升學率為主,在思想上對體育不是非常重視,尤其為了達到教學目標,學生的功課比較忙,造成學生的壓力比較大,花在體育上的時間更加不能保證。面對這樣的挑戰,音樂引入體育課堂是非常好的途徑,可以增加學生們熱情,減少學生學習壓力,同時在體育課上運用音樂陶冶情操,可以將課程變得更加生動與活力,利用音樂明快的旋律,可以增強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熱情奔放,心情愉快,也可以利用抒情優雅的旋律,營造出相對舒心的情境,使得心情輕松快樂。比如,教師在教投擲或者障礙跑的活動中,可以讓學生扮演一次軍人,進行角色扮演,同時播放比較豪放的音樂,像《當兵的人》,既符合教學場景,又能激發學生熱情。此外,在籃球教學過程中,針對籃球動作要領,教師一遍一遍重復,但是學生還是記不住,長期如此,學生就會產生厭煩情緒。面對這樣的情況,體育教師可以將音樂與舞姿融入進來,像可以設計“籃球華爾茲”,華爾茲是一種舞蹈形式,舞步很簡單,即一個拍就是一步,每節三拍就是三步,連貫起來的動作非常優美,很有華麗多姿的獨特風韻。因此,在課堂中,就可以利用華爾茲與籃球動作的相似性,將其引入到課堂中,讓同學們跟著優美的音樂旋律練習籃球動作,這樣不僅僅可以讓學生掌握知識要領,喜歡上體育,還可以在課堂上陶冶情操,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行為,保證學生健康快樂成長??傊?,體育鍛煉對于初中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目前,我國體育教育機制還是運用傳統單一的教育模式,教師枯燥的講解體育知識,使得學生對體育失去興趣,不利于初中生體育鍛煉習慣。所以,學校必須對體育教育事業進行改革,培養學生體育興趣與習慣,激發學生對體育學習的積極性。本文主要從教學與競賽相結合,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結合,體育與音樂相結合三個方面進行分析,希望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使其不斷健康快樂成長。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國家對于教育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為了保障小學生的身體健康,教育部門要求學校為小學生提供足夠的體育鍛煉時間,促使其能夠通過體育課程來鍛煉身體,提高身體素質。但事實上,部分小學還存在學生體育鍛煉方面的問題,一些低年級的學生沒有形成體育鍛煉的意識,認識不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
如今,小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其在課堂中將會受到非常嚴格的紀律管理。一些小學為了能夠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不斷地完善自身的教學目標,并且對課程設置進行了多次調整。但小學的這種教學理念十分落后。國家已經開始提倡素質教育,小學生的身體健康非常重要。事實上,體育課程需要更多的實踐活動,這些實踐活動將會在室外進行。但室外活動非常容易受到周邊環境的影響,天氣情況惡劣或者是氣候的變化都會對體育課程產生影響。為了提高小學生的體育鍛煉效率,小學需要在注重學習的同時重視體育課程的設置,并且加強對小學體育課程的管理。很多小學生都喜歡在體育課上做游戲,這種活動不僅能使小學生的身心受到鍛煉,也能使小學生的精神要求得到極大的滿足。但部分小學為了嚴抓紀律,將原本比較開放的體育課程轉變為比較枯燥的訓練,促使小學生對體育鍛煉失去了興趣。筆者建議,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年齡還比較小,其需要在氣氛比較輕松的環境中進行鍛煉。學校方面只要注重對其體育課程的紀律培養,督促其服從管理,就能夠提升小學低年級的體育課教學效率,獲得小學生的'喜愛。小學體育教師需要教導小學生比較簡單的訓練動作,并且由易到難地緩緩過渡,促使小學生在訓練的過程中體會到成功的快感,從而使其愿意聽從教師的指揮。
小學生在上課時被要求聽從教師的指導和模仿教師的動作。小學生在體育課程中也是這樣,需要從教師的示范中獲得比較規范的體育訓練技能。但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比較活潑好動,其注意力很難長時間集中。小學生還沒有形成認真聽講的習慣,在上體育課時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方面,嚴重地影響了體育課的教學效果。例如,教師在講解體育的訓練動作時,部分小學生會小聲交流,討論其他的問題。教師雖然已經將體育鍛煉事項講給了學生,但學生漏掉了重點內容,學生會在實際鍛煉時因為動作不規范而疲勞,甚至使自己受傷。筆者建議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充分了解小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及注意力集中的方式。教師將體育鍛煉中的重點講解給小學生,并且時不時地拋出問題讓小學生解答,小學生就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認真聽課并且養成主動思考的習慣。教師本身的授課語言要生動幽默,雖然體育課程的大部分活動都是實踐活動,但理論知識方面也需要幽默風趣。教師的幽默和風趣能夠振奮小學生的精神,從而使小學生更加愿意與教師待在一起,并且與教師一起做體育運動。
如今,我國的經濟正處于飛速發展的狀態中,新科技層出不窮。小學生需要形成自己的思維模式和積極主動的品質。國家強調素質教育,不僅要求小學生的知識能力達標,還要求小學生的身體素質過關。小學生需要學會與其他人相處并且了解與其他人合作的模式,從而成為創造事物的人。體育鍛煉中也需要創造能力,也需要小學生真誠地與其他同學進行合作。雖然人們更加重視物質生活,但也更加看重精神的融合。小學教學中需要讓學生形成競爭意識,但也要削弱學生的競爭心理,從而使其不計較個人的得失,關心集體的榮譽。因此,培養低年級小學生的體育鍛煉習慣也要從培養其人際關系開始。教師需要為小學生創造合作的機會,使其能夠與其他學生在合作和交流中形成習慣,能夠感受到團隊的安全感,也能感受到團隊合作的和諧氛圍。體育鍛煉需要團隊精神,也需要隊員之間的通力合作。教師需要注重對小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習慣的培養,從而使其相互之間發揮督促的作用。一個小學生能堅持體育鍛煉的時間比較短,教師可以以團隊合作的形式使內部成員之間相互鼓勵,從而使其共同完成難度較大的體育鍛煉任務。小學生能夠在體育鍛煉成功之時樹立在體育方面的自信心,從而增強自身的意志力。小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到鍛煉的樂趣,也享受到成功的刺激,形成比較強的動力??偠灾?,小學低年級的體育鍛煉非常重要,小學體育教師一定要注重對小學生的習慣培養。只有形成一定的鍛煉習慣,才能在日后體育知識的學習中正視體育鍛煉。體育鍛煉的不僅僅是小學生的身體素質,也鍛煉了其心理素質。小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培養了堅強的意志,促使其在其他科目的學習中形成不放棄的意志。小學應該克服體育鍛煉教學中的困難,將鍛煉的重要性落實在教學當中,培養學生自主鍛煉的習慣。
摘要:世界衛生組織將機體無器質性病變,但是有一些功能改變的狀態稱為“第三狀態”,也就是我國所稱的“亞健康狀態”。由于都市生活的不良飲食、生活習慣、環境污染,導致體內酵素大量缺失,體內毒素沉積,從而影響到肌體健康。而體育鍛煉正是預防或減輕這種狀態最健康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亞健康;肌體健康;體育鍛煉。
生活在一個競爭十分激烈的時代,我們的身心長期處于緊張狀態,而由此產生的疲憊和焦慮卻反過來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人們常常因為工作失去了規律的飲食和作息時間,外加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給我們身心帶來了巨大的負擔。通過各種體育活動,能夠讓人們重新找回生命的活力,愉快的生活和工作。
(一)增強骨骼肌功能,延緩衰老。
經常進行體育鍛煉,會使得人體的新陳代謝更加旺盛,肌肉中的毛細血管開放的數量逐漸增多,血流量也會增大。這樣,肌體內的血液供應能力就會變強,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的吸收與貯存能力就能增強,人體肌肉會變得更加粗壯和結實。眾所周知,人體的新陳代謝功能好,就能延緩衰老,使自己變得年輕有活力。長時間的體育鍛煉,特別是對于受力部位來說,因為經?;顒邮芰Σ课粫兊酶屿`活,骨質密度增高。因為在這個過程中,運動會增骨骼對加鈣的吸收,在這種程度上來說對于預防骨質疏松有很大的幫助。
(二)保持身材。
現在,不論男女都夢想著擁有一副好身材,很多人為了走捷徑,通過吃藥和打針的方法讓自己瘦下來。這種方式對身體百害而無一利,體育鍛煉才是讓我們保持身材的最健康的方法。運動能恢復肌體對新陳代謝的調節,刺激肌體機能,消耗掉多余的脂肪,進而促進脂肪的代謝。肌肉的運動,會使得肌肉對血液內游離脂肪酸和葡萄糖利用率增高,讓脂肪細胞縮小變瘦,消耗掉身體內多余的糖分,減少脂肪的形成。運動還增加了呼吸肌的力量,增加胸廓活動范圍以及肺活量,改善肺通氣和換氣機能。氣體交換的速度加快,就有利于人體燃燒掉更多的脂肪。
(三)調節神經。
隨著年紀的增長,人體腦內新細胞的生成速度會減慢,腦組織也在縮小。而體育鍛煉能逆轉這一趨勢。研究表明,有氧運動可以改善中年人血管,減弱衰老對大腦的影響。大腦需要吸收人體所以氧氣的20%,有氧運動還能促進流向大腦的血液,為大腦帶來更多所需要的氧氣。一種名為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的化學物質,可以促進腦細胞的生長和增殖分化,鍛煉的越多,大腦接受到的信息越多,腦神經就能夠得到鍛煉。
(一)減壓。
抑郁會減弱大腦加工信息的能力,使得我們更難全神貫注以及作出決定,最終導致記憶問題的出現。抑郁初期,人體是可以通過體育鍛煉來改善這一狀況的。因為,運動可以促使身體合成血清素和多巴胺,這些正是決定快樂情緒的腦內化學物質,而運動恰好可以提高之一化學物質的含量。大家都應該聽過“壓力荷爾蒙”,它會使我們的大腦衰老。如果生活和工作壓力過大,就會使我們的思考能力變弱,記憶力下降。而運動可以降低皮質醇的含量,讓大腦的思緒變得更加清晰。運動還會刺激大腦的中樞神經,讓人體變得興奮,從而減輕身體壓力。
(二)提高自信心。
不論是生活還是工作,自信心都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有專家對“大學生課余體育運動對自信心的影響”做過實驗,實驗結果表明增加課余體育運動的頻率和時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自信心水平。通過體育鍛煉可以改善對自己外面的主觀感受,這是提高人體自信心的一個中介因素。余秋雨曾在《山居筆記》中談到:“身體的強健和精神的強健往往是連在一起的?!爆F在的學生黨和上班族因為各種壓力,身體狀況越來越差,經常感到疲勞,每天給人的精神狀態就很不好,對于工作和學習會有力不從心的感覺。通過進行體育鍛煉,隨著機體體能的提高,人的精神狀態差的狀況就會得到改善,在不知不覺中,自信心就會增進許多。
(三)培養堅持不懈的精神。
在奧運賽場上,我們的中國健兒們頑強拼搏、超越自我的豪邁氣概領華夏兒女們激動不已。體育運動是一種精神,是人們在長期的運動過程中接受磨煉而獲得的。所以,體育鍛煉能夠磨煉人們頑強拼搏、堅持不懈的精神。面對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我們要想成功,就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很多人之所以不愿意運動就是因為運動本身是個體力活,讓人覺得勞累,如果人們克服了這一觀點,選擇一項或者幾項自己喜歡的體育項目,并且堅持每天做下去。在這個過程之中,他堅持不懈的精神就在無形中培養出來了。因為堅持不懈的名詞解釋是:堅持到底,一點也不松懈。堅持是意志力的完美表現,它常常是成功的代名詞。
三、總結。
生命在于運動,它滲透在生命中的每一個角落和每一個細胞之中,這是生命的運動意義。體育鍛煉給我們帶來的不僅僅只是身體上的幫助,還讓我們的心理更加健康。只有身體和心理上健康,才能稱之為真正的健康。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生活一百年!
摘要:隨著人們物質文化水平和社會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健康的期望也越來越高。如何通過運動、營養的手段,促進人們的健康,就成了人們關切的焦點。本文試圖從運動與營養、運動與健康、營養與健康的關系入手,討論三者之間的關系,明辨其理,比便于更好的為大眾健康服務。
關鍵詞:運動;營養;健康。
一、運動與營養的關系。
運動與健康的關系是手段與目的的關系。自從法國思想家伏爾泰提出了“生命在于運動”這句響徹世紀的運動格言之后,關于運動是否有利于生命健康問題,一直是人們熱衷討論的問題之一。被西方尊為“醫學之父”的古希臘著名醫生希波克拉底也說過:“陽光、空氣、水和運動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边@說明運動對于生命健康來說如同空氣、陽光、水一樣重要。規律的體育活動加合理的營養是獲得健康的最重要的保證,因為人的健康10%~15%取決于醫療保??;15%~20%來自于遺傳;20%~25%依賴于環境,而生活方式和條件則占了50%~55%。因此,我們要運動,更要強調“生命在于科學的運動”,如果運動不科學,將會對人體的健康帶來負面影響。
運動也是自然界一切動物的生存之道、健康長壽之道,同樣,人也是如此,經常參加體育運動鍛煉的人,壽命可能會更長久,更健康。古人也有“動則不衰”之說,只有活動起來,才能很好地保養生命,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合理運動對于健康有很好的促進功能:如運動可以增強脾胃功能;運動能提高心臟健康功能;運動能增強腎功能;運動使人精神愉快等,特別是運動能增強肺通氣功能,有研究表明,經常鍛煉的人,胸圍呼吸差能達到9-16厘米,而很少鍛煉的人,胸圍呼吸差只有5-8厘米;一般成年男子的肺活量是3500毫升左右,常鍛煉的人,由于肺臟彈性大大增加,呼吸肌力量也增大,故肺活量比常人大1000毫升左右。此外,運動又可使呼吸加深,提高呼吸效率,經常鍛煉的人每分鐘可減為8-12次,而一般人為12-16次,呼吸變慢的好處在于能使呼吸肌有較多的休息時間。一般人由于呼吸淺,每次呼吸量只有300毫升左右,而運動員則可達600毫升。還有,經常運動鍛煉,又可增強衛外功能,適應氣候變化,從而有助于預防呼吸道疾病發生。
健康是一個具有強烈時代特征的綜合概念。人們對健康的認識隨著歷史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從神靈醫學模式、生物醫學模式到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who從1947年開始,先后5次對健康概念進行修正,直到1985年who提出健康的新概念:健康是指除了軀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良好外,還要加上道德健康,只有這四個方面的健康才算是完全的健康。這是最新的最具有權威性的關于健康的概念,因此,健康是一個動態的適應性過程,意味著不斷適應變動不止的生物和社會環境。
在自然界里邊,也同樣存在合理營養與健康的問題。就拿植物來說,風調雨順的自然環境,就是它們的合理營養素,在那樣的環境中,植物才能健康成長;否則,植物要是生長在鹽堿地、水分脅迫等環境中,則植物的健康成長就受到威脅;同樣對于動物界來說,衣食無憂的安逸環境就是順境,是有利于動物生長的有利環境,而大運動量訓練,導致動物內環境的改變等狀況就屬于逆境,不利于它們的生長,此時就需要改變這種逆境,配合合理的營養,來保證健康成長。
有研究表明,幾乎一切非傳染性慢性疾病,如肥胖、高血壓、心臟病、腦血管意外、糖尿病、骨質疏松癥以及腫瘤等,都可以從營養學上找到病因并采取預防措施。以肥胖為例,近年來我國18~45歲的人群中肥胖者占20%左右,肥胖在中國已成為影響人們健康的主要危害之一。近年來世界癌癥研究基金會邀請了8個國家16位著名腫瘤學、營養學、流行病學專家,綜合研究了世界4500項有關飲食與癌癥預防的最新領先科研成果,在廣泛科學調查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提出,癌癥與不良生活方式有關,通過科學飲食能減少300~400萬癌癥病人。這些疾病的防治也是我們在21世紀將要面臨的巨大挑戰,合理營養更是人們獲得并維護健康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四、結論。
總之,我運動、我營養都是為了我的健康服務的,適量運動加上合理營養是維護身體良好發育、維護健康重要因素,任何層次的人的健康來自于良好的營養加有規律運動的生活方式。只要堅持這一準則,生命才更完美,身心更健康。擁有健康,人生才有意義,擁有健康才能合理運動,才能更好地選擇營養素,更自信地面對生活。因此,“我運動、我營養、我健康”應該成為我們新時代健康的響亮口號。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國家對于教育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為了保障小學生的身體健康,教育部門要求學校為小學生提供足夠的體育鍛煉時間,促使其能夠通過體育課程來鍛煉身體,提高身體素質。但事實上,部分小學還存在學生體育鍛煉方面的問題,一些低年級的學生沒有形成體育鍛煉的意識,認識不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
如今,小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其在課堂中將會受到非常嚴格的紀律管理。一些小學為了能夠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不斷地完善自身的教學目標,并且對課程設置進行了多次調整。但小學的這種教學理念十分落后。國家已經開始提倡素質教育,小學生的身體健康非常重要。事實上,體育課程需要更多的實踐活動,這些實踐活動將會在室外進行。但室外活動非常容易受到周邊環境的影響,天氣情況惡劣或者是氣候的變化都會對體育課程產生影響。為了提高小學生的體育鍛煉效率,小學需要在注重學習的同時重視體育課程的設置,并且加強對小學體育課程的管理。很多小學生都喜歡在體育課上做游戲,這種活動不僅能使小學生的身心受到鍛煉,也能使小學生的精神要求得到極大的滿足。但部分小學為了嚴抓紀律,將原本比較開放的體育課程轉變為比較枯燥的訓練,促使小學生對體育鍛煉失去了興趣。筆者建議,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年齡還比較小,其需要在氣氛比較輕松的環境中進行鍛煉。學校方面只要注重對其體育課程的紀律培養,督促其服從管理,就能夠提升小學低年級的體育課教學效率,獲得小學生的'喜愛。小學體育教師需要教導小學生比較簡單的訓練動作,并且由易到難地緩緩過渡,促使小學生在訓練的過程中體會到成功的快感,從而使其愿意聽從教師的指揮。
小學生在上課時被要求聽從教師的指導和模仿教師的動作。小學生在體育課程中也是這樣,需要從教師的示范中獲得比較規范的體育訓練技能。但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比較活潑好動,其注意力很難長時間集中。小學生還沒有形成認真聽講的習慣,在上體育課時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方面,嚴重地影響了體育課的教學效果。例如,教師在講解體育的訓練動作時,部分小學生會小聲交流,討論其他的問題。教師雖然已經將體育鍛煉事項講給了學生,但學生漏掉了重點內容,學生會在實際鍛煉時因為動作不規范而疲勞,甚至使自己受傷。筆者建議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充分了解小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及注意力集中的方式。教師將體育鍛煉中的重點講解給小學生,并且時不時地拋出問題讓小學生解答,小學生就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認真聽課并且養成主動思考的習慣。教師本身的授課語言要生動幽默,雖然體育課程的大部分活動都是實踐活動,但理論知識方面也需要幽默風趣。教師的幽默和風趣能夠振奮小學生的精神,從而使小學生更加愿意與教師待在一起,并且與教師一起做體育運動。
如今,我國的經濟正處于飛速發展的狀態中,新科技層出不窮。小學生需要形成自己的思維模式和積極主動的品質。國家強調素質教育,不僅要求小學生的知識能力達標,還要求小學生的身體素質過關。小學生需要學會與其他人相處并且了解與其他人合作的模式,從而成為創造事物的人。體育鍛煉中也需要創造能力,也需要小學生真誠地與其他同學進行合作。雖然人們更加重視物質生活,但也更加看重精神的融合。小學教學中需要讓學生形成競爭意識,但也要削弱學生的競爭心理,從而使其不計較個人的得失,關心集體的榮譽。因此,培養低年級小學生的體育鍛煉習慣也要從培養其人際關系開始。教師需要為小學生創造合作的機會,使其能夠與其他學生在合作和交流中形成習慣,能夠感受到團隊的安全感,也能感受到團隊合作的和諧氛圍。體育鍛煉需要團隊精神,也需要隊員之間的通力合作。教師需要注重對小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習慣的培養,從而使其相互之間發揮督促的作用。一個小學生能堅持體育鍛煉的時間比較短,教師可以以團隊合作的形式使內部成員之間相互鼓勵,從而使其共同完成難度較大的體育鍛煉任務。小學生能夠在體育鍛煉成功之時樹立在體育方面的自信心,從而增強自身的意志力。小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到鍛煉的樂趣,也享受到成功的刺激,形成比較強的動力??偠灾?,小學低年級的體育鍛煉非常重要,小學體育教師一定要注重對小學生的習慣培養。只有形成一定的鍛煉習慣,才能在日后體育知識的學習中正視體育鍛煉。體育鍛煉的不僅僅是小學生的身體素質,也鍛煉了其心理素質。小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培養了堅強的意志,促使其在其他科目的學習中形成不放棄的意志。小學應該克服體育鍛煉教學中的困難,將鍛煉的重要性落實在教學當中,培養學生自主鍛煉的習慣。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摘要:健康的體質是學生高效學習和健康發展的基礎,因此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和能力是體育教學改革的方向之一。但是很多初中生因為課業壓力較大,平時缺乏體育鍛煉。還有些學生在課余時間醉心于網絡和游戲,種種因素的影響導致學生缺乏體育鍛煉意識。為了使學生有健康的體質來應對繁重的學習,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體育鍛煉意識和能力,使他們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進而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
關鍵詞:自我鍛煉能力;缺乏;方法。
培養學生的自主體育鍛煉能力是指讓學生在沒有教師指導的情況下,完成一定量的體育活動或訓練任務,這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體現,是對學生體育鍛煉目標、內容、方法、習慣,以及他們獨立處理鍛煉過程中的突發情況或問題的能力的考查和衡量。新課程改革提出了體育教學要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近年來,教育部也推行了“陽光體育運動”“每天鍛煉1小時”等活動,這些都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自主體育鍛煉能力。因此,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缺乏自主體育鍛煉意識的原因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探索培養學生自主體育鍛煉能力的有效方法,使他們通過持續的體育鍛煉,身體和心理都能得到健康發展。
(一)學生對體育課不重視。
很多學生認為體育是一門副科,體育課上不是跑步,就是跟著教師的示范練習運動項目,在課堂上基本上是處于應付狀態。尤其是初三學生,面對升學的壓力,他們的文化學習負擔更重,時間基本都花在了文化科目的學習上,無暇進行體育鍛煉。還有一些學生甚至認為“體育課就是浪費時間”。學生缺乏體育鍛煉的意識和興趣,對體育鍛煉的作用、意義的認識和理解有很多不足,因此,對體育課不夠重視。如果學生一直對體育學習不重視,教師再努力,體育教學也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體育教學模式單調機械。
當前的初中體育教學受體育達標、中考體育項目的影響較深,在初二、初三階段,體育課的訓練內容基本圍繞中考項目來進行,教學模式單一,教學內容固定化,教師仍然沿襲傳統體育課堂中命令、模仿、檢查的教學模式,片面追求體育考試的成績,導致體育教學呈現出競技化的趨勢,忽視對學生體育學習興趣、體育鍛煉意識的培養。學生長期處于這種單調、機械的訓練中,自然提不起進行體育鍛煉的熱情,甚至會對體育課產生厭煩情緒。另外,為了避免體育課出現傷害事故,很多體育教師不敢開展有一定難度的教學活動,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體育教學的趣味性,也因此導致了學生的體育鍛煉熱情比較低下。
(三)課程設置不合理。
雖然素質教育已經實施多年,但是當前的教育教學活動仍然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的課程安排絕大部分都是文化課為主,每周只有一到兩節體育課。除了體育課和每天的課間操,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時間是很有限的。另外,學校把體育課當成學生訓練中考體育項目的主陣地,課程內容設置不合理,機械性的訓練過多,學生不能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擇運動項目和內容。因此,課時量的不足、課程設置的不合理,也是導致學生缺乏自主體育鍛煉意識的一個原因。
(四)體育運動場地和器材設施不完善。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體育鍛煉需要相應的空間、場地和器材,如果這些基本的硬件設施無法保證,無論教師設計了多么豐富、精彩的體育活動項目,都無濟于事。當前,很多學校存在著運動場地和體育器材不完善的問題,因而使學生無法得到充分的體育鍛煉。還有的學校雖然有了一些運動場館,但是為了延長場館的使用壽命,在課余時間甚至不允許學生利用它們進行體育鍛煉。學生得不到充分的鍛煉,久而久之,他們也就對自己喜歡的項目失去了興趣,進而影響了他們體育鍛煉習慣和自主體育鍛煉能力的形成。
初中體育教學改革的方向和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使他們掌握各項體育運動技能,通過持續鍛煉,加深對體育運動的了解和認識,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要達到以上要求,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加強理論知識教學,比如,為學生講解體育與生活、健康、學習、工作等各方面的緊密聯系,使他們認識到體育對自己成長、成才有著重要作用。學生認識到了體育鍛煉的功能,就會對體育課產生足夠的重視,就會有明確的目標,他們就會把單調的學習和鍛煉轉化為一種自覺的行為。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通過理論知識的傳授,有目的、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樹立科學、正確的體育鍛煉意識,使他們認識到體育鍛煉的價值和意義。
(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培養初中生的自主體育鍛煉能力,教師應當敢于放手,多給學生提供自主體育鍛煉的機會,讓學生通過觀察、交流、討論來理解技術動作,并自主選擇訓練形式和程序,進行創造性的學習和鍛煉。當然,教師放手并不是對學生不管不顧,而是要發揮好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通過適時點撥、及時鼓勵或糾正,來引導學生進行體育鍛煉,使他們掌握自主體育鍛煉方法。比如,游戲是學生非常喜歡的一種活動形式,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來設計一些體育游戲,而游戲活動的組織和開展都交給學生去完成。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創編更新穎、有趣的體育游戲活動,當然游戲要圍繞一定的教學內容來設置,這樣既能夠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游戲中自主進行體育鍛煉,也能發揮他們的創造性,培養了學生的自主體育鍛煉能力。
(三)構建合理的'教學體系。
目前,大部分中學的體育教學仍以運動技術教學為中心,以增強學生體質為目標。雖然不少學校為了鼓勵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在評選“三好學生”“優秀班干部”以及獎學金發放評定等方面,除了要求學習成績、道德品行方面表現優秀外,還要求學生的體育成績達標,否則就沒有參選資格。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進行自主體育鍛煉,但是他們的鍛煉內容比較單一,基本上以學校體育考核的項目為主。此外,受中考體育的影響,現在初中體育教學基本按照固定的課時計劃、形式、結構和教學程序進行,由教師教授、學生學習動作,以實現和達到統一規定的標準。這種僵化的模式嚴重影響學生自主體育鍛煉能力的提高。因此,在體育課程設置方面,學校應根據時代需要和學生愛好、興趣,給學生更大的選擇權,可以開設多種形式的體育選修課和選項課。教師在教學中也必須科學地安排教材內容,在教法上要采用競爭性、趣味性的組織形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完善體育基礎設施。
有些學生缺乏自主體育鍛煉的意識和能力,并不是因為他們不喜歡體育運動,相反,有的學生很喜歡籃球、乒乓球、足球等運動項目,但是由于缺乏運動場地或設施而放棄了。作為學生學習和進行體育鍛煉的主要場所,學校應該承擔起為學生營造一個鍛煉身體的有利環境的責任,盡一切努力加大對體育運動設施的投入,為學生進行自主體育鍛煉提供必要的場地和器材??偠灾?,不管是開展“陽光體育運動”“每天鍛煉1小時”等活動,還是實施“全民健身計劃”,都離不開學校體育,而且要讓學生具備自主體育鍛煉的意識和能力,這樣他們才能體會到體育鍛煉的價值和意義。因此,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把培養學生的自主體育鍛煉能力作為一項長期的工作堅持下去,要通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來激發學生的自主體育鍛煉興趣,幫助他們掌握運動技能,使他們體會到體育運動的樂趣,并積極參與到課內外的各項體育活動中,樹立終身體育意識,增強自我鍛煉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明杰.淺談初中體育教學中學生自我鍛煉能力的培養[j].中華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11).
我國在不同階段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呈現出了不同的體育教學訓練模式。從小學低年級就開始注重對小學生的體育鍛煉,可以切實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思想道德水平,讓他們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從而為學生的綜合發展以及不斷成長奠定基礎。
注重對小學低年級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實際上非常符合我國所提倡的終身體育人才培養目標以及素質教育人才培養方式。因為通過體育鍛煉,小學生可以在學習之余,鍛煉自己的身體,起到強身健體的目的。另外,在參與體育鍛煉的過程中,小學生還可以不斷放松自我,增強與他人的交流與交往,促進身心健康發展。由于初入校園,小學生對于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通過體育鍛煉,他們能形成對體育學科的興趣,進而在未來的成長過程中擁有更加健全的人格以及更為強健的體魄。從長遠角度來看,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體育鍛煉習慣,是極具科學性以及客觀性的,是符合科學、系統人才培養目標和方向的關鍵性舉措。
(一)注重排隊站隊訓練。
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體育鍛煉習慣,必須先把握好小學生的生理以及心理特點。只有充分考量小學的身心特點,才能制定出符合小學低年級學生特點的體育鍛煉培養方案。教師需要注重小學生排隊站隊這一環節,以此為契機,讓學生形成快速、安靜、整齊排隊的能力與習慣。在體育課程開始之前,教師需要向學生問好,而學生也需要排好隊伍向教師問好。之后,教師需要宣布課程規章制度,以及本堂課的教學要求和內容。在此期間,學生需要按照要求排好隊伍,認真傾聽教師的講解。這樣的訓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站隊效率,使他們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開展體育教學的關鍵。針對當前低年級學生的體育鍛煉現狀來看,教師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體育鍛煉興趣。其一,可以選擇榜樣激勵的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雖然涉世未深,可對于一些知名體育明星還是會有一些了解。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任務開始之前向學生介紹一些比較熟悉的體育明星,充分發揮這些明星的榜樣作用,通過明星效應激發學生學習和鍛煉的興趣。其二,編制口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比如一些相對復雜的動作,小學生在記憶的時候很容易出現困難,這時編制朗朗上口、通俗易記的口訣,讓學生一邊讀一邊做,則可以幫助學生將動作和技巧記憶深刻,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很有幫助。其三,增加學生的自我鍛煉機會,讓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發揮。當前的教育教學制度要求教師時刻將學生置于主體地位,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給予學生足夠的自我鍛煉機會,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自我鍛煉習慣。而學生在進行自主鍛煉的過程中可以找到鍛煉的方法,掌握更多的體育知識和技能。教師在其中的作用就是引導和監督,確保學生鍛煉安全的同時,也為一些產生困惑的學生答疑解惑。其四,利用競賽的形式進行體育課堂講解。體育具有競技性,小學體育教師在授課時可以嘗試引入競賽,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出每一位學生的能力,使學生以最高漲的熱情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另外,通過競賽,學生還可以形成堅韌的性格品質,消除消極情緒,提升運動積極性。其五,開展一些有趣的體育運動項目,比如陽光足球、七彩跳繩以及花樣排球。所謂陽光足球,就是按照陽光體育的原則,由教師帶領學生進行足球運動。低年級小學生不具有太強的綜合能力和身體素質,開展陽光足球這類項目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能讓更多的小學生參與到體育鍛煉過程當中,起到了強身健體的目的和作用。
(三)注重對體育教學資源的整合與完善。
在小學低年級的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有許多資源可以被利用,體育教師要學會對這些資源進行整合與完善。其一,從學生角度分析,學生資源的整合有利于教師開展有效的分層教學。不同的學生在身體素質、智商智力以及綜合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別,而且他們對于不同體育項目的喜愛程度也有一定的差異,這就需要教師進行分層教學。具體做法:教師需要先對不同學生的身心特點進行分析,然后讓學生依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自己比較能夠接受的形式,參與到體育運動過程中,這樣才能夠最大程度地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熱情。其二,教師還需要對教學方法進行整合。教師需要不斷完善自身的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從教學過程、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培養等多個方面實現統一,以幫助學生掌握體育鍛煉技巧,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全面成長。其三,教師要對學校所提供的物質資源進行整合。常見的用于進行體育課程講解的物力資源包括基礎運動場地、體育運動設施以及相應的器材。小學體育教師需要對這些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劃分和利用,確保最大程度上發揮其作用。
三、結語。
體育鍛煉習慣的培養,是小學生在接受素質教育過程中務必需要進行的一個環節。讓小學生自幼形成體育鍛煉習慣,有利于其形成對體育鍛煉的興趣,在之后的成長和學習過程中始終貫穿落實終身體育的鍛煉目標。既是對小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更是對其心理狀態、綜合能力的改善,為小學生之后的成長與進步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參考文獻:
[2]賀太江.小學低年級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培養的對策探析[j].新課程學習:下,2013(7).
學習習慣是指學生在長期的學習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監督的自動化行為傾向。學習習慣有好壞之分,如:課前預習,上課專心聽講,認真完成作業等都是良好的學習習慣,有了它,學生可以輕松快捷地學好知識。反之,一個人如果養成書寫潦草,做題馬虎或者不做等不良的學習習慣,不僅增加學生學習的負擔,而且有損于學生的身體健康,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學家,心理學家都非常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下面結合我的工作實際,談談自己的粗淺認識。
一、意識培養。
古語有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弊鳛榻逃ぷ髡?,我們需充分意識到這點,把“傳道”放在教學的首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當教練、合作伙伴、輔導員的角色,學生才是主角、主體、主人?!敖獭笔菫榱藢W生的“學”,而最終的“教”是為了“不教”,培養學生逐步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這才是“教學”的真正涵義。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意志和良好習慣。自主性越強,其學習意志就越強。上課是否專心,寫作業能否靜下心來,遇到問題時是否總依賴老師、同學、家長給自己解答,碰到困難時是否總想放棄成績退步了是否承受不了打擊等等,都能表現出一個人是否具有良好的學習意志。作為教師,需要關注這些現象,及時發現學生中存在的問題,積極創條件和指導學生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意志;會不會制定學習計劃,有沒有再上課之前后進行預習和復習,是否遇到不懂的問題就主動找老師、同學弄清楚,甚至是能否在上課之前檢查一下當天所需的學習用品這一類小問題,也能顯示出一個人是否養成了學習習慣。教師同樣也要關注這些現象,及時地幫助學生。
(二)讓學生獲得正確的學習方法。
教學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探索、獲取知識的過程,也是學生形成能力、思想品質、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的過程。但是,很大一部分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并沒有養成,這就要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比如:要培養學生上課記筆記的習慣,就要教給學生怎樣抓重點、記難點等記筆記的方法;要培養學生閱讀的好習慣?!胺彩呛玫膽B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為習慣”。學生一旦熟練掌握了好方法,就會將這些方法靈活運用,良好的學習習慣便會逐漸養成。
怎樣讓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方法呢?
1.直接指導。即直接將學法教給學生,讓學生按學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從而掌握知識,內化知識。這種指導方法比較適合中低年級學生。如識字要抓住音形義,再如記字方法像熟字加偏旁、熟字換偏旁、形聲字記字法、會意記字法、猜字謎記字法等。
2.間接指導。即教師不直接講解學法,而是在學生學習中或暗示或點撥,讓學生進行歸納總結,最后進行遷移運用,從而形成學習能力。(本站)這種指導方法比較適合中高年級。如學習乘法口訣。
3.針對性指導。即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能力特點,采取有針對性的學法指導。教師一定要摸準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學法指導方式及要求,支持學生個性化有效的學習方法。教師不可千篇一律,統一要求。
(三)鼓勵學生大膽實踐主動探究。
學生有權選擇適合個人特點的學習方式。自學目標必須首先是學生自己的。不可“一刀切”地用集體自學目標取代學生自己的自學目標,要正確處理自學目標確立中國共產黨性與個性的關系。尊重每個學生探索的自主性、獨立性,包括探索方法(學習方法、思維方法)的自主性與獨立性,不能輕易否定,不強迫“從眾”,要正確處理學生探索、發現的共性與個性的關系。正因為學習活動是學生獨立的活動,就有一定的自主性,同一學習主題,查閱資料、實地考察、演繹推理可能都是有效的途徑。
二、興趣激發。
“興趣是學習的催化劑?!毙W生年齡小,生活閱歷少,對五彩繽紛的世界有很強的興趣。豐富多彩的活動、循循善誘的啟發、寬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能使學生主動學習。這樣,既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能增強養成良好習慣的意識。一般來說,多數兒童的學習興趣都是在學校和教師的教育下,受正確的學習動機支配而產生的。這說明學生的學習興趣雖然有很大的自發傾向,但更主要是靠老師的教育和培養。
首先,教師應通過觀察、談話、作業、分析等方法,了解孩子喜歡學習哪些功課,不喜歡學習哪些功課。不喜歡學習某些功課的原因是什么,是否一直都不喜歡。這樣,就可以深入了解他們興趣發展的趨向,做到心中有數,然后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
其次,開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動,使學生確立正確的學習動機,激發求知的欲望,從而產生滿足求知的動機。要經常對小學生進行學習目的的教育,引導他們明確學習目的,使學習變成自覺、強烈的需要,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
第三,努力創設課堂情境。例如:幽默故事是最受小學生歡迎的一種教學方式,一堂課教學中,如果教師適時穿插一個個小故事,能使學生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極大地激發學生的探求動機和興趣,讓學生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根據小學生愛聽故事這一心理特點,我在教學中,常常把一些問題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編成小故事,引起學生的注意。在教學中,我總是將自己置身于“導演”的位置,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盡力創設適宜的情景,讓學生積極參與并“扮演角色”。無形中提高學生課堂的注意力,課堂效率也就會自然地提高。還有課后與同學們傾心交流,也會間接影響課堂學生的注意力。師生關系融洽了,學生才會更加接近你;才會積極參與你的課堂教學;才會自主提高學習興趣;才會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才會配合你一起解決教學中的一個又一個難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钡d趣不是生來就有的,要做好一切,興趣最主要。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才有可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
體育課給大家提供了一個能夠自行進行娛樂鍛煉運動的平臺。他的活動方式是多種多樣的,非常的靈活,而且內容十分的豐富,大家可以自由選擇,像乒乓球,籃球,足球,羽毛球,網球,跑步等等,豐富多樣,能夠滿足大家的各種需求,比較容易被大家所接受。這種方式可以培養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容易調動大家的積極性,使學生們能夠自覺參與到其中來,提高他的身體素質,提高運動能力,養成自主鍛煉的良好習慣,增強學生的體質體魄,使學生的身體更為健康。但是,大部分學校長期以來,體育課處于松懈隨意的狀態。每當到了體育課,很多學校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提高學校的上線率和知名度,都會把體育課,更改成語文,數學,英語等比較重要的課程,從而使得許多學生長期得不到身體的鍛煉,導致身體素質下降,活動協調能力下降,也失去了對運動的興趣,所以導致學生身體素質偏差。
在體育課上,體育教學中,有部分學生本身的身體素質是比較差的,一部分學生由于身體比較僵硬,或者關節比較僵硬,導致體育動作不能夠協調,動作不能夠完整等等,然而老師沒有及時提醒而后調整,導致學生身體受到損傷,這都是學生損傷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我國一年四季,氣候變化比較大,早晚溫差也大。冬天進行運動,前提一定要做好準備活動使學生的身體達到一定的熱度再進行體育活動,否則學生很容易受傷,肌肉非常容易拉傷。夏天運動的負荷量相對較小,在夏天運動的時間應該比其他幾個季節稍微縮短一些,因為天氣比較熱,如果運動的強度過大,很容易導致中暑。所以大家應該根據天氣的變化,調整運動的方式和程度。在體育課程中,體育老師應該適當的教學生一些能夠用體育運動來進行自我保護的方式,讓學生能夠以體育運動來保護自己的人身安全,激發大家學習的興趣,全身心地投入到體育運動中來。在進行體育鍛煉的時候,教師應該仔細觀察每個學生的身體狀況,觀察學生的運動狀態,如果學生的狀態不對,要及時進行調整和督促。在體育課上,老師應該采取各種各樣的體育活動來激發大家積極參與到體育運動之中的興趣。讓所有的同學都能參與到其中來,而不是在體育課上,聊聊天荒度時光,提高每節課的教學質量,從而才能夠更好地達到體育教學的教學目的。在體育課結束的時候,老師應該帶領同學,做結束的運動和放松的活動,讓大家的緊繃的肌肉能夠得到及時的放松,使得第二天不會肌肉酸痛,如果大家在體育課上受了傷,老師也應該及時處理并交給同學一些能夠及時緊急處理的方法。
在策劃運動課程中,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幾點:首先有針對性,在體育課上我們應該做一些有針對性的'體育活動,不應該漫無目的的去做一些體育運動。比如,做一些軍體拳的訓練,這不僅能夠提高大家的運動能力和身體素質,而且主要是針對同學們能夠增強自我保護的能力,然后再遇到困難,或者是遇到危險的時候能有一定的自我保護能力。其次,我們要有拓展性和獨立性,在體育教學中,我們的教學模式,要將培養學生的能力,所涉及的技術知識和方法等等一系列方面,能夠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從而形成一套統一的設計,使得這套體育運動具有拓展性和獨立性。再次,個性化。在體育教學中,我們一定要有自己的個性活動,不應該是千篇一律,每次都是一樣的體育活動,如果每次都是一樣的,不能夠帶起學生們參與的積極性,如果每次都會有一些比較個性的活動,同學們也會積極參加,從而提高大家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最后是適應性,作為體育運動的活動應該適合,所有人一起活動,適合所有人都參與進來,而不是三兩個參與進來,而是適合大家的一項活動,每個人都能夠積極參與,不能難度系數太高,如果難度系數太高,全班只有一兩個人能夠完成,那么會打消大家的積極性,不能夠達到全員參加的目的。
我們應該以培養學生們,進行體育活動的興趣為目的,從而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與運動能力,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從而增強自己的體質,努力學習將來報效祖國,為國家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2]孫長新,林松.高等體育院校田徑課程課內外教學競賽模式的構建及實施效果研究―――以沈陽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專業田徑課程為例[j].價值工程,2017,06:216-220.
[3]董力銘.高校體育運動隊運動訓練中的運動損傷問題初探[j].中華少年,2017,06:213.
青春期女性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群體。為了研究體育鍛煉對青春期女性心肺功能的影響,選取處于青春期階段的女性進行為期5個月的體育鍛煉,并在鍛煉前后分別測定其心率、動脈血壓、呼吸頻率、肺活量等心肺功能指標,將測定結果進行比較,旨在探討體育鍛煉對青春期女性心肺功能的影響。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體育鍛煉對青春期女性心肺功能的影響。選取中專護理專業新生處于青春期的女性400名,身體健康,心肺功能正常且近2年內無病史、無專業運動訓練史。對受試者的心率、動脈血壓、呼吸頻率和肺活量等心肺功能指標進行測量并做好記錄,根據測定的結果,將400名學生以蛇形排列分成2組,隨機確定一組為實驗組,另一組為對照組。
1.2鍛煉方法及數據處理。
實驗組安排一些輕松活潑、生動有趣、運動強度和運動量中等的運動項目,鍛煉者心率保持在110~130次/min。實驗組早晨跑步、跳繩、游戲30min,下午30min健美操、籃球,每星期鍛煉6天。對照組按常規除每周2節體育課外,不安排其他的體育鍛煉活動。鍛煉時限為2月8日~7月10日,為期5個月。所測數據均在fx-180計算器上進行處理,統計方法為常規統計,并進行配對t檢驗。
2結果與分析。
2.1心率和心動周期比較。
鍛煉前,實驗組心率和心動周期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t=1.02,1.13;p0.05)。鍛煉后,實驗組心率平均值為71.34次/min,對照組為75.88次/min,實驗組心率變化率為-6.35%,對照組心率變化率為-0.38%,實驗組心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實驗組心動周期平均值為0.84s,對照組為0.79s,實驗組心動周期變化率為6.33%s,對照組心動周期變化率接近于0,實驗組明顯大于對照組,差異有高度顯著性(t=3.10,3.44;p0.01)。(表1)。
2.2動脈血壓比較。
鍛煉前,實驗組與對照組的收縮壓、舒張壓、脈搏壓和平均動脈壓均無顯著性差異(t=1.21,0.87;p0.05)。鍛煉后,實驗組的收縮壓、舒張壓、平均動脈壓略有變化,脈搏壓有顯著變化。實驗組收縮壓、舒張壓、脈搏壓和平均動脈壓的變化率分別為1.95%、-2.74%、11.50%、0.73%,對照組的變化率分別為0.13%、0.22%、0.05%、0.19%。這說明實驗組鍛煉前后收縮壓略有升高,舒張壓略有降低,脈搏壓明顯升高,平均動脈壓略有升高;對照組鍛煉前后收縮壓、舒張壓、脈搏壓和平均動脈壓均無明顯變化,差異有顯著性(t=3.60,3.133;p0.01)。(表2)。
2.3呼吸頻率比較。
2.4肺活量比較。
實驗組鍛煉前的肺活量平均值為2483.55ml,鍛煉后肺活量為2768.26ml,肺活量明顯增加,變化率為11.46%,對照組鍛煉前和鍛煉后相比無明顯變化,說明鍛煉以后實驗組的`肺活量明顯增大,差異有顯著性(t=3.00,2189;p0.01)。(表3)3討論體育鍛煉對青春期女性的影響是多方面的,研究結果表明,經過6個月中等強度的體育鍛煉,實驗組200名女生心率明顯降低、心動周期明顯增大;動脈血壓發生了變化,其中收縮壓、舒張壓、平均動脈壓變化不明顯,脈搏壓變化明顯;實驗組呼吸頻率明顯降低,肺活量明顯增大。前述變化說明了體育鍛煉對青春期女性的心肺功能產生了顯著影響。對照組除了正常的體育課外未安排其他的體育鍛煉活動,鍛煉前和鍛煉后心肺功能也有一定的變化,但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在運動時,骨骼肌的血管舒張,大量血液流向骨骼肌,骨骼肌血管對外周阻力的影響遠遠大于內臟等不活動器官血管收縮的代償作用,造成外周阻力下降,舒張壓下降。同時,心率在一定范圍內加快,心肌收縮力增強,引起心臟血液輸出量明顯增加,因此,收縮壓水平提高。本研究結果表明,鍛煉組脈搏壓升高值明顯大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說明鍛煉組女性的心臟功能較好,心肌收縮力強。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確實能改善心血管的功能。
體育鍛煉可以增加青春期女性身體不同部位的正常發育,改善青春期女性的身體形態。其原因是青春期女性經常從事體育鍛煉活動,改善了血液循環狀況,增加了機體細胞營養物質的供應,提高了心臟的泵血功能,增加了肺的呼吸運動能力。提示體育鍛煉對于青春期女性心肺功能有顯著影響,因此加強青春期女性的體育鍛煉活動非常重要,青春期女性應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活動。
作者:趙紅恩王偉浩趙俊霞單位:洛陽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劉洋.冬泳對老年人體質狀況影響的研究[d].溫州:溫州大學,.
[3]鄧士琳.延緩絕經后骨量丟失運動干預方案的綜合評價[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2011(4).
[4]潘施伊.有氧體育鍛煉對大學生身心健康影響的性別差異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1(8).
[5]楊灼芳.體育鍛煉對身心健康的影響及其機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1(6).
[6]胡泯,陳善平,張中江,等.不同鍛煉行為階段鍛煉效果認知的比較[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0(2).
如今部分學生身體素質差,怕苦怕累,不愿參加體育鍛煉,要么長成豆芽菜,要么長成小胖墩。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就要讓學生加強體育鍛煉,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研究假設: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摸索出一套培養體困生體育鍛煉習慣的方法,從而使體困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讓學生受益終身。研究方法主要運用行動研究法進行研究,以一個班的體困生為研究對象。
(1)大力宣傳,使學生認識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首先,體育鍛煉可以增強體質。具體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a.身體形態發育水平。b.生理機能水平。c.身體素質和人體基本活動能力水平。d.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和對疾病的抵抗能力。e.心理狀態。體質是人類生命活動和勞動工作能力的物質基礎,也是身體好壞強弱的標志,一個人的體質好壞并不完全取決于先天遺傳,也不是固定不變的。體質強弱的現實性更多是依賴于生活環境,營養衛生,特別是身體鍛煉等因素。其次,體育的功能。體育能促進智育的發展,智力的發展。知識的獲得所依靠的是人的大腦,腦是人體的一部分。體質的好壞與腦的發育關系十分密切,因此,進行體育鍛煉強化了體質,實際上也就增強和提高了腦的功能。體育活動要充分利用人的視覺、聽覺、觸覺和運動感知覺,而這些感知活動都要通過腦中樞,腦中樞又指揮跑、跳、投擲、攀爬等活動。體育的這些活動訓練了大腦的靈活性,從而促進智力的發展。在體育鍛煉過程中,經常發生人與物體的移動,空間和時間的變動,學生需要觀察和高度注意,才能夠對方向、各種形狀、硬度、時間和距離加深認識。體育具有知識性和科學性,是學生應具有的文化素養,是現代化生活的一部分。體育中蘊含思想品德教育,能夠培養刻苦鍛煉、頑強勇敢、團結合作、遵守紀律等優良品質。體育中的美育,還能培養端莊的體態,達到形體美、動作美,充分展現人體美。(2)通過競技比賽,增強學生的鍛煉意識。競技比賽是文化的一部分。學生爭強好勝,在比賽中獲勝的學生會越來越愛好體育,更喜歡鍛煉,失敗的同學會更加努力鍛煉,爭取下次比賽取得好名次。春季召開運動會,冬季開展越野比賽,每月組織一次小型單項比賽,如:跳繩比賽、踢毽比賽、拔河比賽等。在各種比賽活動期間,同學們都能自覺堅持鍛煉,以求在比賽中取得好成績,為集體爭光。(3)通過各種游戲,增強體育鍛煉的趣味性。有相當一部分體育游戲就是田徑運動的'基本活動形式。針對學生年齡特征及其相應的身體素質,有計劃地開展體育游戲,既提高了學生的身體素質也增強了趣味性。靈敏素質:發展靈敏素質,主要是通過聽節拍加速跑,根據教師的手勢變速跑,“8”字跑接力,“叫號賽跑”“障礙賽跑”等游戲來進行。柔韌素質:柔韌性是許多運動項目必備的身體素質,學生要充分利用做準備活動的時間,進行柔韌性練習,如“甩腰”“劈叉”,雙人的“翻餅”“烙餅”,三人的“套花籃”等游戲。速度素質:很多游戲項目都可以發展學生速度素質,如“足球游戲”“籃球游戲”等。力量素質訓練:有很多游戲可以發展學生力量素質,如“蛙跳接力”“青蛙過河”等,這些游戲的開展,使學生在練習中不覺得枯燥,而是在興致盎然中發展了四肢肌肉力量。耐久力素質:對于學生來說,耐力是薄弱環節,有些學生身體素質很好,卻不能吃苦耐勞,表現在運動中便是耐力差。學生要通過游戲提高耐力,較為簡便的游戲有“跳繩”“爬樓梯”等。(4)通過球類增強體育鍛煉的娛樂性。球類是學生十分喜愛的體育活動,其活動特點是合作性強、競爭激烈、鍛煉身體綜合效果好,已成為娛樂性項目。(5)養成做準備活動和整理活動的習慣。每次運動前先要做準備活動,運動結束后要做放松活動和整理活動。
第一,向學生做調查:你每天能進行多長時間的體育鍛煉?你的體育鍛煉是自覺的還是被強迫的,你在體育鍛煉時感到快樂嗎?第二,向家長做調查:你發現自己的孩子愛鍛煉嗎?你支持孩子鍛煉嗎?第三,向班主任做調查:你班學生每天課間都做些什么活動?第四,根據學生的體育達標成績測定:養成體育鍛煉習慣的學生,體育達標成績要好。第五,收集一些資料:體困學生身高體重的資料和體困學生肺活量的資料。
四、結束語。
體育教學是一門科學和藝術。關注學生在學習中的情感表現可有效提高教學質量,體育教師要在體育教學改革中,重視學生情感上的需要,服務于學生,服務于教學,使師生關系更融洽,教學活動更富有創造力,更富有藝術感。要讓體困生真正喜歡體育課,在體育鍛煉活動中體驗更多的快樂,獲得更多的知識,掌握更多的技能,形成良好的鍛煉習慣。
參考文獻:
[1]楊獻南,鹿志海,張傳昌,張盼.習慣教育視野下小學生體育鍛煉習慣養成機制與策略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01).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281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