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是一種經驗和智慧,通過研讀范本,我們可以汲取前人的經驗和智慧,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下面是一些備受好評的作文范本,這些作品在內容深度和形式上都有一定的亮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數學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用比例解決問題”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過比例的意義和性質,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包括正、反比例的應用題,這是比和比例知識的綜合運用。教材通過例5和例6兩個例題,講解正、反比例應用題的解法,使學生掌握正、反比例應用題的特點以及解題的步驟。
正、反比例應用題,首先要根據題意分析數量關系,能從題中找出兩種相關聯的量,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是一定,從而判斷這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然后設未知數x,用比例解答。判斷過程也是正反比例意義實際應用的過程。為了加強知識之間的聯系,先讓學生用以前學過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學用比例的知識解答。正、反比例應用題中所涉及到的基本問題的數量關系是學生以前學過的,并能運用算術法解答,本節課學習內容是在原有解法的基礎上,通過自主參與,合作交流、發現歸納出一種用正、反比例關系解決一些基本問題的思路和計算方法。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學生在學習這部分知識之前,已經認識了正比例意義和反比例意義,會判斷生活中含有正、反比例意義的數量關系,也會解決生活中有關歸一、歸總的實際問題。本節課主要學習用比例的知識來解決含有歸一和歸總數量關系的實際問題。教學應用正比例解決問題,教材由張大媽與李奶奶的對話引出求水費的實際問題,為加強知識間的聯系,先讓學生用學過的方法解決,然后學習用比例的知識解決。在學習用反比例的意義解決問題時,與學習正比例的方法相似,也是先讓學生用已有的方法解決問題,然后學習用反比例的意義判斷實際問題,解決問題。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進一步熟練地判斷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對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也為中學數學、物理、化學學科應用比例知識解決一些問題作較好的準備。同時,由于解決問題時是根據正、反比例的意義來列等式,也可以鞏固和加深對所學的簡易方程的認識。
意識,其關鍵重要的一環是,如何引導啟發學生面對實際問題,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比例的知識去解決問題。要為學生運用比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創造條件和機會。
1.知識與技能。
學會用正、反比例的方法解決問題,并掌握用比例解決問題的思路和一般步驟。
2.過程與方法。
通過知識遷移,在復習用正比例解決問題的基礎上,探究用反比例解決問題的方法。
借助對比練習,總結用正、反比例解決問題的方法步驟,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策略多樣化的訓練,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感受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應用數學的能力。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動腦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用比例知識解答比較容易的歸一、歸總應用題。
掌握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的思路和一般步驟,準確判斷題中數量之間存在的比例關系,根據正、反比例的意義正確列式。
弄清題中兩種量的變化情況。
多媒體課件;小組學習記錄卡。
嘗試教學法、引導發現法等。
1.判斷下面每題中的兩種量成什么比例?
單價一定,總價和數量.
全校學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數和站的行數.
一列火車從甲地到乙地,2小時行駛60千米,照這樣的速度,8小時可行240千米。
讀一本書,每天讀20頁,6天可以讀完,如果每天讀5頁,需要x天讀完。[設計意圖]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正、反比例的應用,因此通過本環節的教學,使學生加深對正、反比例的意義理解,能正確判斷成正、反比例的量。
1.出示例5情景圖,說一說圖意,了解數學事例。
2.讓學生自己解答,然后交流解答方法。
[設計意圖]用以往學過的方法解決問題,有助于從舊知跳躍到新知的學習,同時有利于用比例解決問題的檢驗,幫助學生在后面的學習中構建知識結構。
引導過渡:這個問題除了用算術方法解答外,還可以用比例的知識來解答,下面我們繼續探究怎樣用比例解決問題。
1.梳理兩種相關聯的量。
2.小組合作探究用比例解題的方法。
發放學習記錄卡,小組合作學習。
找出題中兩種相關聯的量,以及對應的數據,填寫下表。
和的相等。
[設計意圖]教師提出小組合作學習的要求,明確學習的目標和任務、組織學生如何開展學習,是小組合作學習必不可少的部分?!皩W習記錄卡”的應用既突出了學習的重點,又把用比例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清晰地呈現出來,有利于學生建構用比例解決問題的策略。
從上表可以知道一定,所以和成比例。也就是說,兩家的。
從上表可以知道一定,所以和成正比例。也就是說,兩家的和的相等。設李奶奶家上個月的水費是x元。列出比例是:,比例的解是x=16。
注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性,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先讓學生自己解答,再組織、引導學生合作、交流自己發現方法。在交流中,讓學生充分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探究能力。使學生增強學習的自信。
法或一般方程方法解答來檢驗等。
師:反思剛才的學習過程,我們一起來歸納用比例解決問題的“五步曲”:
一找、二判、三列、四解、五檢。
[設計意圖]“檢驗反思”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提高解決問題的正確率。歸納解題的策略,有助于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同學們不僅用我們過去的方法解決了李奶奶的問題,還發現用比例的方法也能解決李奶奶的問題,同學們真能干!接下來請你們解決一下王大爺的問題吧!
出示“王大爺家上個月的水費是元,他們家上個月用了多少噸水?”讓學生進行變式聯系。
教學目標:
(1)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理解“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體會數量之間的相互聯系。
(2)使學生經歷將“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實際問題轉化為“求一個數里含有幾個另一個數”的數學問題的過程,初步學會用轉化的方法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經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數量關系的過程,會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技能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應用分析推理將“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數量關系轉化為“一個數里面含有幾個另一個數的除法含義?!?/p>
教具準備:課件、小棒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
a.抽生回答,并講一講思考過程;
b.請學習繪畫的6位同學向大家揮揮手,再匯報一下自己的學習成績,教師向取得優異成績的同學表示祝賀。
3.二年級(2)班學習彈琴的有4人,學吹號的是學習彈琴的4倍,學吹號的有多少人?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出示第54頁例2主題圖(動畫課件)。
師:你們想參加這個游戲活動嗎?
2.活動:學生動手擺飛機;(播放音樂)。
3.匯報結果。
師:根據你擺的飛機,誰能提個問題讓大家猜一猜?
引出“求一個數里含有幾個另一數的除法含義”
4.課件出示例題中小強提出的問題:“我擺了3架飛機,我用的小棒根數是小紅的幾倍?
5.小組討論。
6.匯報結果,學生在動腦思考、充分探究中找到了“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解題思路,即“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就是“求一個數里含有幾個另一個數”用除法計算。
15÷5=3。
(三)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課件出示例3情境圖。
2.學生根據畫面提出用除法計算的問題;
3.根據所提問題,小組討論解決方法;
4.學生獨立列式解答;
5.抽生講解題思路;
(四)鞏固深化,質疑拓展。
基本練習:
完成第55頁的做一做。
自己獨立分析題目,然后解答。
師:還可以提什么問題?
學生自選一問解答,并相互說一說自己為什么這樣做?
變式練習:
完成第56頁練習十二的第1題。
1.要求學生認真看圖,圖中畫了哪些小動物?分別是多少只?
2.自己獨立分析解決:小鹿的只數是小猴的幾倍?(列式是:18÷6=3)。
3.提問:為什么這樣列式?
師:你還能提出其它問題嗎?(學生相互解決)。
(五)全課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呢?
本課時教學的是“求比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的數是多少”的應用題?;诮滩牡膬热菁啊稊祵W課程標準》的要求,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上有如下特點:
1、注重知識間的聯系。
在教學中,注重知識間的前后聯系能有效地發揮類比遷移的作用,學生能夠借助原有的認知主動建構新知,從而實現知識的同化。由于本節課教學的這類應用題實際上與相應的分數乘法應用題非常類似,只是給出的條件是百分數的形式。所以教學時注意以分數乘法應用題為基礎,借助知識間的聯系,采用對比的方式使學生理解新知。
2、注重引導思考。
學會思考比學會知識更重要。因此,在教學中,注重通過提出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逐步思考。學生在思考、分析、交流中,通過比較不同的解題思路,能更好地掌握這類應用題,逐漸提高綜合利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注重解法的多樣化。
解法多樣化的訓練實際上就是訓練學生思維的發散性,發散性思維是創新能力的基礎,所以在引導學生掌握此類應用題結構特征及解決方法的基礎上,注重拓寬學生的思路,實現解法的多樣化,從而提升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學情檢測卡。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1、課件出示復習題:一堆沙子用去200t,剩下的比用去的多,剩下多少噸?
2、分析題中的數量關系,找出表示單位“1”的量并列式計算。
3、思考:如果把題中的“”改寫成“25%”,解題思路是否會發生變化呢?
(引導學生明確:“求比一個數多百分之幾的數是多少”和“求比一個數多幾分之幾的數是多少”的應用題的解題思路相同)。
4、導入。
這節課我們來學習“求比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的數是多少”的應用題。(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舊知及改寫已知條件的形式,使學生在體驗知識遷移的同時,進一步理解“求比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的數是多少”和“求比一個數多(或少)幾分之幾的數是多少”的應用題的解題思路相同,為學習新知做好準備。
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1、提出問題。
(1)復述信息。
教師口述信息:學校圖書室原有圖書1400冊,今年圖書冊數增加了12%。
(找學生復述教師剛才說的信息)。
(2)提出問題,引入例題。
師:根據老師口述的信息,你們能提出哪些有關百分數的問題?
預設。
生1:增加了多少冊圖書?
生2:今年的圖書冊數是原來的百分之幾?
生3:今年有多少冊圖書?
設計意圖:讓學生提出問題是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去思考,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還可以充分提高學生對課堂的關注度,為后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2、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1)引導學生獨立解決前兩個問題。
學生解答后匯報。
(2)學習教材90頁例4。
師:用剛才的信息加上同學們提出的第三個問題,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課件出示教材90頁例4)。
(生一個個都舉起橡皮表示愿意。)。
師:大家都這么熱情,太感謝大家了。好,我請幾位同學幫我借一下。(請8名學生。
就近幫忙借橡皮)。
師:(把學生的橡皮一塊一塊地借了過來,并表現出非常感謝的神情。)你們把橡皮都。
借給我了,你寫錯了怎么辦?
一生:我還有。
師:哦,還有,老師還想借。(直到完全借完。)。
師:我借這么多橡皮,干什么用呢?
生紛紛說:你自己寫錯了,要擦;。
做魔術;。
看橡皮都有哪些形狀;。
用橡皮拼圖。
師:我借你們的橡皮干什么用呢?哈哈,我就是為了讓你們沒有橡皮用。沒有橡皮,
下筆會更小心一些。就算寫錯了,也沒關系,仔細欣賞一下自己錯在哪里,然后再寫一寫,這樣您會寫的更好!
(反思:“沒有橡皮,下筆會更小心”,這是自然的結果。當我們知道某件事情沒有后路的時候,自會多幾分慎重?,F在的學生大多比較浮躁,缺乏責任心,往往不肯靜下心來想好了再動筆,常常是毛手毛腳,一看就動筆,一動筆就錯,一錯就擦。寧靜才能致遠,教學生靜心思遠,對他們的成長有好處。另外,這樣一個環節的設置,還能很好的拉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尤其是像這次賽課,在上課之前與學生沒有見面的機會,只有盡快拉近師生距離,才能減少師生的陌生感,彼此盡快熟悉,使學生在一個輕松的氛圍中投入學習。)。
二、情境導入。
(出示主題圖:師在黑板上畫了一棵大樹,然后粘貼了9只紅色小鳥)。
師:聽說咱們班的小朋友特別棒,今天有一群小鳥也想來和大家一起學習,大家歡迎么?
生異口同聲:歡迎!
(反思:這里我沒有用課本上的情境圖,而是創設了一個大樹、小鳥這樣一幅美麗的情境圖,我認為這節課的情景創設比較成功。因為問題情境的創設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新知的熱情,而且還可以能很快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讓學生在理解10以內數的順序時,只讓學生順著數,而沒有讓學生倒著數。另外,在這里如果把事先準備好的小棒發給學生,再讓學生親自動手擺10個小棒,并將它們捆成一捆,了解“10個一,可以組成1個十?!边@樣可以滲透“10還是個計數單位”,為后續學習做鋪墊。)。
生:9只(有一生說10只)。
師:到底幾只呢?請剛才這位小朋友來數一數。
(請說10只的學生到黑板前數,黑板太高,學生探不找,師抱起孩子數。)。
(反思:今天在梨林實小做課的這間教室里沒有講臺,因此黑板相對就比較高,我站在那里,最多只能夠到三分之二的高度,即使圖畫得再低,對于一年級的小孩來說,還是很難夠得著,沒辦法,我抱起了孩子,這樣孩子就可以夠得著了。我們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眼中時刻要有孩子。)。
生:我看到老師手里還拿了一只,所以是10只。
師:哦,那現在又有一只小鳥飛了過來。(師把手中的一只__小鳥貼到大樹上)那。
么,現在有多少只小鳥呢?
生異口同聲:10只。
(再請一生到黑板上數。)。
師:今天我們就來認識10(師出示課題,生齊讀課題)。
師:那么,在你的身上有10么?
生異口同聲:有!
師:你身上的10在哪里?
生:在手上。
師:誰來數一數?
(生紛紛舉手,請一生到前面面對大家數一數。)。
師:除了手上,我們身上哪里還有10?
生:腳上。
師:還有么?我剛才看到有的同學在摸自己的頭發,在我們頭發上有10么?
生1:沒有。
生2:有,頭發上有好多好多10呢。
師:對,我們的頭發有好多好多的10呢。除了我們的身上,其實生活中也有很多很多的10。
(反思:在這個環節中,為了讓學生對10有充分的認識,我讓學生找自己身上的10,
孩子們參與非常積極活躍,但“數學源于生活”,如果能夠更多的創設一些與學生生活情景緊密聯系的生活情境,這樣會為學生的觀察提供更多的參與機會,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一種親切感。)。
三、9和10比大小。
師:我們前面認識了1-9,今天又認識了10,你知道這些數中,誰大誰小么?
生1:10大。
師:大小是相對的,我們不能只說誰大,要說出誰大誰小。
生2:10大1小。
生3:10大3小。
生4:10大9小。
(還有好多學生爭著搶著想要說)。
師:還有這么多同學想要說,那每個同學給你的同桌說一說。
(生同桌互說。)。
生1:10個比9個多了一個。
生2:9只小鳥,又飛來一只變成10只了,所以10只多。
師:說得真好!誰還有自己的想法?
生3:10個人比9個人多1個。
生4:9加1是10。
師:那么,10比9怎樣?
生異口同聲:大。
師:9比10怎樣?
生異口同聲:小。
(師板書910109)。
師:誰能用大于號和小于號填一填?
(請學生填)。
師:大家注意看,大于號和小于號的口都朝著誰?
生:10!
師:也就是說,誰大口朝誰開。
(反思:對于大小比較孩子們已經有了1—9的學習基礎,這里順理成章,比較容易,耗時過多,尤其是大于號和小于號不必再像新知一樣讓學生認識,也就是說應該注意前后知識的聯系,學生會的就不要講,或盡量少講,這樣可以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學得更多的東西。)。
四、10的組成。
師:大家剛才表現真棒!下面,老是想請大家幫個忙,大家愿意幫老師么?
生:愿意!
(反思:情境創設能很好的吸引學生,激發學生樂于助人的意愿,但是如果能把情境中改成學生自己,會給學生下面的語言表述帶來方便,效果會更好一些。)。
生1:每人5顆。
師:為什么這么分?
生1:這樣分,兩個人的一樣多。
師:誰還有不同的分法?
生2:如果是我,我分3顆,給客人分7顆。
師:為什么這么分?
生2:因為我是主人,他是客人,我給他多一些。
師:小主人真熱情!很好!請坐!誰還有不同的分法?
生3:我是主人,我留2顆糖,給客人8顆糖。
師:真大方!大家剛才有的是按照平均分,有的是作為小主人,給客人多分一些,那么,還有其他不同分發么?同桌互相說一說,比比看那組同桌合作的,合作的同桌,在下課時,黑板上漂亮的小鳥就會飛到你們的手中。
大家可以用自己的小手來幫助自己,每根手指表示1顆糖。
(學生開始同桌交流)。
(反思:這里的同桌交流目的不夠明確,導致后面會有第二次的交流。如果在這里交流時,我能給出更清楚的指令,如:10顆糖到底有多少種分法呢?用自己的手指代替糖,比比看,那些小組分法最多,而且還能按照一定的規律清晰地介紹給大家。此外,還可以讓同桌合作,把所有的分法寫下來,這樣會更清晰明了,效果會更好。在這里,我也認識到教師引導的作用之大,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而教師是課堂的主導,這里的“導”,應該不是“導演”,而是“向導”,要引導學生怎樣有效地做好一件事,提高課堂效率需要“導”好的!)。
第一組同桌匯報:我們有3種分法,第一種是我們都分5顆;第二種是我留2顆,給客人分8顆;第三種是我留3顆,給客人留7顆。
第二組同桌匯報:我們還有2種分法,一種是我留1顆,給小客人9顆;另一種是我留4顆,給小客人分6顆。
師:哪組還有不同方法?
(沒人舉手)。
生1:那可以是給客人4顆,自己留6顆;或者自己1顆,給客人9顆。
生2:還可以是給客人3顆,自己留7顆。
生3:也可以是給自己留8顆,給客人1顆。
師:給自己留8顆,給客人1顆,總共是10顆么?
生3(搖搖頭):總共是9顆。
師:是不是給老師還留了一顆呀?哦,老師這可送給小客人了,那分給小客人幾顆?
生3:2顆。
師:誰還有么?大家數數現在有多少種分法?
生:1、2、3、4、5、6、7、8、9,一共有9種分法。
師:這么多分法,如果沒有規律,就會寫多了,或者寫少了,怎樣寫才能寫的不多不少呢?同桌再互相說一說。
(同桌再次合作)。
一組同桌匯報(邊說邊板書):
10可以分成5和5、10可以分成4和6、10可以分成3和7、10可以分成2和8、10可以分成1和9,然后把后邊幾種的兩個數交換位置就行了。
另一組匯報:
10可以分成1和9、10可以分成2和8、10可以分成3和7、10可以分成4和6、10可以分成5和5,然后把前邊幾種的兩個數交換位置就行了。
師總結:這就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第3個內容:10的組成。
師生一起說:10可以分成1和9、10可以分成2和8、10可以分成3和7、10可以分成4和6、10可以分成5和5。
(師生對數練習。)。
(反思:《數學課程標準》中對第一學段(1—3年級)學生在數學思考方面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這種有條理的思考問題的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通過數學內容的學習和課堂教學中有意識的培養逐步形成的。新課程幾乎每個年級都滲透“有序思考”的方法。這里從無序到有序的逐步引導,目的就是使學生逐步學會思考問題。)。
五、10的書寫。
師:大家說得真好,可是說得好不如寫得好!大家想寫出漂亮的10么?
生異口同聲:想!
(生開始自己書寫,寫完的老師邊看邊對寫得好的進行表揚,不好的鼓勵他再觀察觀察,在寫兩遍,看看是不是變得漂亮了。)。
(反思:沒有了橡皮,孩子就寫得非常小心,數字寫的很認真。偶爾有同學寫的不漂亮,我就讓他仔細看一看,然后再寫2遍,看看是不是變得漂亮了一些,孩子在這樣的鼓勵下,一個比一個寫的認真。每個孩子都渴求老師的表揚和鼓勵。尤其是面對一位新老師,孩子的這種心情就會表現得更強烈一些。我們要關注孩子的心理體驗。)。
師:寫完后放在桌子左上角,下課時交給老師,老師要仔細看誰寫得最漂亮。
六、全課總結。
(反思: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是一朝一夕能夠養成的,在教學中的每一個細節都需要我們去滲透,去培養,只有長此以往,才能讓孩子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生異口同聲:好!
師:非常感謝同學們,下課!
生:老師再見!
師:同學們再見!
班級??????姓名????????小組???????小組評價。
學習目標:
1、學會用方程解答“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會分析除法應用題中的數量關系,學習用線段圖表示題中數量關系的方法。
2、通過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展示質疑,在學習過程中,感悟分數除法應用題之間的內在聯系,培養推理能力。
3、極度熱情,全力以赴,精彩展示,做最好的自己。
重點:會用方程解答“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實際問題。
難點:根據分數乘法的意義,找到等量關系,正確列出方程。
使用說明與學法指導:
先由學生自學課本,經歷自主探索總結的過程,并獨立完成自主學習部分,通過獨立思考及小組合作,能夠學會用方程解答“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會分析除法應用題中的數量關系,學習用線段圖表示題中數量關系的方法。并獨立完成導學案,然后學習小組討論交流,讓同學們進行展示,小組間互相點評,對于有疑問的題目教師點撥、拓展。
一、自主學習:
1、自學課本p37-p39頁。
思考:1)、列方程解應用題的關鍵。
2)、用算術法解除法應用題的關鍵。
2、填空。
1)、???米是???米的(???????);???米相當于(???????)米???。
2)、自行車的速度是汽車的???,把(?????????????)看作單位“1”。
3)、一個數的???是????,這個數是(???????????)。
4)、一根卅繩長54米,剪去???,還剩(?????????)米,把(?????????)看作單位“1”?。
3、解方程。
二、合作探究:
例1、根據測定,成人體內的水分約占體重的???,而兒童體內的水分約占體重的???,小明體內有28千克的水分,小明的體重是爸爸的????。
1)、小明的體重是多少千克?
2)、小明爸爸的體重是多少千克?
要求:(1)、用兩種方法解答。
(2)、畫出線段圖表示題中的數量關系。新課標第一網。
小結:(1)、列方程解應用題的關鍵:
(2)、用算術法解分數除法應用題的關鍵:
要求:1)、用兩種方法解答。
2)、畫線段圖表示題中的數量關系。
小結:1)、分數連除應用題的解題關鍵:
2)、分數連除應用題的解題方法:
方程解法:
算術解法:
三、學以致用:
1、畫線段圖表示下面各數量關系。
1)、雞的只數是鴨的???。
2)、女生人數占全班的???。
2、列式計算新課?標?第?一?網。
1)、一個數的???是64,求這個數。
2)、12的???與什么數的2倍相等?
3)、???加上一個數的???,和是1,求這個數。
1、小紅看一本書,已看了76頁,是未看頁數的???,這本書小紅還有多少頁未看?
六年級上冊數學節約用水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通過多種途徑調查生活中浪費水的現象,培養學生觀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2.通過讓學生親自參與數據測量、收集、整理,計算水龍頭單位時間的漏水重量,讓學生感受到節約用水的重要性;在經歷綜合運用所學數學知識、技能和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加強數據分析觀念的培養。
3.滲透思想品德教育,讓學生感受到節約用水的現實性和重要性,強化節約用水的意識和行為,養成節約用水的良好習慣。
學情分析:六年級學生能夠了解水的用途,在他們的生活經驗中對水資源的缺乏與保護也有簡單的了解。但從益陽的環境來講,學生沒有看到缺水的地方,因而對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水,每天需要多少水,目前水的匱乏已經到了什么程度,我們應該做些什么,學生并沒有比較系統地了解和理性的認識,因而在本節課中,關鍵要引起學生對缺水問題的關注,讓學生通過學習,自覺樹立節水意識,倡導節約用水,感染身邊的人節約用水。
重點難點:活動重點:水龍頭單位時間漏水量的測算,聯系生活實際的計算。
活動難點:運用所測量的數據聯系實際生活進行應用。
活動準備:1.讓學生通過網絡、雜志、報刊等渠道調查我國目前和益陽當地水資源的現狀及生活中浪費水的現象;查找有關宣傳節約用水的資料2、學生分組作實驗,觀測水龍頭滴水量,測量一個水龍頭一分鐘的滴水量。
3.調查一下自家每個月的用水量活動學具量杯、卡紙、計算器教學準備我國水資源現狀的影像資料,干旱的圖片,浪費水的圖片教學過程一、激趣導入猜謎語評論師:同學們!老師想出個謎語考考你們,愿意嗎?雙手抓不住,用刀劈不開,洗衣和煮飯,都要請它來(打一物)師:同學們真聰明,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與水有關的知識,課前已布置讓同學們分組通過網絡、雜志、報刊等渠道調查、收集與水有關的資料信息,同學們做的怎么樣?二.匯報資料,收集信息評論(一)匯報結果1、師:看每個小組都信心滿滿,想必一定是收獲累累,下面就以小組為單位分別向大家展示一下你們小組收集有關水的信息資料,比一比,看一看哪個小組得好!(有代表性的資料可鼓勵小組展示在黑板上)2、師:看來每個小組都非常用心盡力,收集的資料也非常全面具體,老師也準備了一些資料我們一起來看看好嗎?3、播放我國水資源現狀的影像資料。
(二)交流總結1、師:通過剛才的觀看和同學們課前收集的資料,你們知道了什么?發現了什么?請各個小組進行交流討論后匯報結果。
小組1:水資源是一種有限的而且非常寶貴的自然資源,并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在同一片藍天下,還有許多人在備受干旱的煎熬。
小組2:我國水資源現在非常匱乏,不僅農村缺水,城市缺少,到處都非常缺少。
小組3:現實生活中浪費水的現象,給水資源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2、師:每個小組都總結的非常好,生活中浪費水的現象根據同學們的調查還是非常嚴重的,那浪費到底造成了多大的損失,同學們想不想驗證一下?那應該用什么來驗證呢?3、小組甲:我們想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計算出結果后下結論。
師:有沒有異義的小組?那你們想用什么數據來驗證,你們操作的方案和步驟是什么?4、小組乙:因為現在我國大約有4.3億個家庭還有好多個單位和一些公共場所都在使用自來水,所以我們想選定一個漏水的水龍頭作為實驗的對象(三)合作實驗1、實驗(1)、小組匯報實驗的步驟(師根據學生的描述相機的跟進幻燈片的播放)(2)、小組匯報實驗的結果,師板書(3)、師質疑:每個小組為什么結果不一樣?(生活中水管的大小不同,試驗時穿孔的大小不一樣)2、計算建立直觀印象。
(1)、師:那我們應該選擇以前學過的那個數據來代表水龍頭一分鐘的漏水量?(平均數)(師板書:一個水龍頭平均一分鐘的漏水量)(2)、師:通過實驗、計算我們知道了一個水龍頭一分鐘的平均漏水量約為50克,那么,接下來同學們想算什么?小組甲:可以算出一個水龍頭一小時、一天、一年分別漏水多少了。
小組合作完成學習卡。
1個水龍頭1分滴漏50g水,那么1時、1天、1年大約各浪費多少水?1分g1時g1日kg1年t(3)小組報學習卡的填寫結果、師:一個水龍頭一天的漏水量為72千克,你知道72千克水有多少嗎?我家的礦泉水桶一桶大約有18千克,一個水龍頭一天大約就要漏掉4桶水師:根據學過的統計知識我們還能把上面的統計表制什么統計圖,(折線統計圖)(4)出示折線統計圖.師:你從中獲得了哪些信息?(漏水量隨著時間的增加而增加。)(四)、聯系實際,體驗生活1、聯系實際(1)教師:同學們,一個水龍頭一天漏水72千克,一年就是26噸水啊!根據這個數據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嗎?(根據學生的提議教師選定一個問題共同解答,假若一個學校有一個水龍頭漏水,按照這個比率計算,全國大約有30萬所學校使用自來水,這么多學校全年大約要浪費多少噸水?)算式是:26300000=780萬噸(2)師:看到這個數據你想知道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問題?2、體驗生活師:根據同學們的提問現在把780萬噸水進行以下的量化,請每個小組任選一個問題來解決(1)如果1個人1年用30噸水,這些水可供多少人用1年?(2)如果水電廠平均每20噸水可發1度電,這些水可以發多少度電?(3)一噸水的水價按2.5元計算,一年要浪費多少水費?(4)如果建一所希望小學所需資金約30萬元,這些費用能建多少所希望小學?(每個小組任選一個問題解答,展示算法并講明算理)3、交流感受教師:看到這些數據,每個小組有什么感想?(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一滴雖小,隨著時間增加,水管增多累積起來可就成了大大的浪費)(五)總結這節課我們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問呢?談談你的感想。
課后作業:1、設計幾句“節約用水“的口號。
2、為自己的家庭設計一套用水方案。
3、為全校師生寫一份節約用水倡議書。
2的倍數有:2,4,6,8…。
例1、小蝸牛找倍數(找出3的倍數)。
練習、5的倍數有哪些?7的倍數呢?
5的倍數:
7的倍數:
一個數的倍數的個數是(),一個數的最小的倍數是(),()的倍數。
用字母表示因數與倍數的關系:axb=c(a、b、c都是不為0的整數)a、b都是c的因數,c是a和b的倍數。因數和倍數是相互依存的。
1、根據算式:4×8=32。
說一說,誰是誰的因數?誰是的倍數?
2、根據算式:63÷7=9。
說一說,誰是誰的因數?誰是的倍數?
小試牛刀。
1.填空:
(1)3×7=21,()和()是()的因數,()是()和()的倍數。
(2)72的因數是(),最小倍數是(),最小因數是()。
(3)一個數(0除外),它的因數和最小倍數都是()。
2.判斷:
(1)6是因數,30是倍數。()。
(2)因為8÷0.8=10,所以8是0.8和10的倍數,0.8和10是8的因數。()。
(3)一個數的因數一定小于這個數。()。
(4)甲數比乙數大,甲因數的個數比乙數多。
3、寫出各數的因數或倍數。
五年級上冊數學單元知識點歸納。
1、小數乘整數------重點:理解小數乘整數的算理。
2、小數乘小數------重點: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
3、積的近似數------重點:會用“四舍五入”法取積是小數的近似數。難點:根據實際情況取近似值。
4、連乘、乘加、乘減------重點:小數連乘、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難點:引導學生理解解決問題中出現的解題思路。
5、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重點:理解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在小數乘法中同樣適用。
第二單元:小數除法。
1、小數除以整數------重點: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難點:讓學生理解商的小數點是如何確定的。
2、一個數除以小數------重點:掌握除數是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3、商的近似數------重點:求商的近似數時,商中的小數位數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數位數多一位。
4、循環小數------重點:理解循環小數的意義,會用簡便方法讀寫循環小數。難點:怎樣判斷除得的商是循環小數。
5、解決問題------重點:訓練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讓學生掌握分析問題的基本步驟。
第三單元:觀察物體。
觀察物體(一)------重點: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觀察物體(二)------重點:正確辨認從上面、側面、正面觀察到的立體組合圖形。
小學五年級數學知識點:有限小數、無限小數。
小數【有限小數、無限小數】。
二、整數和小數都是按照十進制計數法寫出的數,個、十、百……以及十分之一、百分之一……都是計數單位。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都是10。
三、每個計數單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數位。數位是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的。
四、小數的性質: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五、根據小數的性質,通??梢匀サ粜的┪驳摹?”,把小數化簡。
六、比較小數大小的一般方法:先比較整數部分的數,再依次比較小數部分十分位上的數,百分位上的數,千分位上的數,從左往右,如果哪個數位上的數大,這個小數就大。
七、把一個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在萬位或億位右邊點上小數點,再在數的后面添寫“萬”字或“億”字。
八、求小數近似數的一般方法:1先要弄清保留幾位小數;2根據需要確定看哪一位上的數;3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得結果。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而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家長、同學)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主動地采用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這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挖掘學生的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要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過程中獲得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使他們覺得每項知識都是他們實踐創造出來的,而不是教師強加給他們的。
例如“多邊形的內角和”一節的教學,我先復習了三角形的內角和知識,然后提問:我們如何利用已有的三角形知識來解決多邊形的內角和問題?學生經過討論不難得出:(1)想辦法把多邊形轉化為三角形;(2)具體轉化方法采用添線來分割多邊形,使之成為若干個三角形。在此基礎上,我繼續提問:(1)你們有哪些具體的分割方法(從一個頂點出發連對角線、從一邊上任一點出發連不相鄰的頂點、從多邊形內任一點出發連各頂點等)呢?(2)從一個頂點出發連對角線可以有多少條?那么一個多邊形一共應有多少條對角線?(3)根據對角線的條數你能確定是幾邊形嗎?(4)你還能得出其他結論嗎?通過學生思考探索,他們總結出許多解決多邊形的內角和的方法,還因勢利導探索多邊形對角線的有關知識,活躍了學生的思維,鍛煉了他們的創新能力。
二、轉變教育觀念,發揚教學民主。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轉變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教師要走出演講者的角色,成為全體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激勵者、引導者、協調者和合作者。學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師不能代勞。教師的主要任務應是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在恰當的時候給予恰當的引導與幫助。要讓學生通過親身經歷、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和應用過程來獲取知識,發展能力。
例如在學習同類項概念時,我針對初一學生的年齡特點,組織“找同類項朋友”的游戲。具體做法是這樣的:把事先準備好的配組同類項卡片發給每個學生,一個同學找到自己的同類項朋友后,被“擠”出座位的另一個學生再去找自己的同類項朋友,比一比誰找得既快又準。這種生動的形式和有趣的方法能使學生充分活動,學習興趣大增,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掌握了確定同類項的方法和合并同類項的法則。
三、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習興趣。
某些學生不想學習或討厭學習,是因為他們覺得學習枯燥無味,認為學習數學就是把那些公式、定理、法則和解題規律記熟,然后反反復復地做題。新教材的內容編排切實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思想,通過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或我們身邊的數學事例來闡明數學知識的形成與發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利用好教材列舉的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數學素材和形象的圖表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尊重學生,熱愛學生,關心學生,經常給予學生鼓勵和幫助。學習上要及時總結表彰,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感受到學習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通過自己的教學,使學生樂學、愿學、想學,感受到學習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值得為學習而勤奮,不會有一點苦的感覺。
例如在學習“實踐與探索”中的儲蓄問題時,我提前一周布置學生到本鎮的幾家銀行去調查有關不同種類儲蓄的利率問題。教學中,讓每個學生先展示自己所到銀行收集到的各種各樣有關儲蓄的信息,然后再按每四人一組根據收集到的信息編寫有關儲蓄的應用題,教師可以有選擇地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讓全班學生相互討論、合作攻關,最后選派一些小組的代表作總結發言,老師點評,對做得較好的同學進行表揚。通過這樣教學,學生在愉快中學到了知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新教材中編排的有關內容,如“地磚的鋪設”、“圖標的收集”、“打折銷售”等等,教師都可以充分利用,讓學生走出課堂去學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關注個體差異,促使人人發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數學教育要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即要為所有學生打好共同基礎,也要注意發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由于各種不同的因素,學生在數學知識、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異,教師在教學中要承認這種差異,因材施教,因勢利導。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兼顧學習有困難和學有余力的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發展他們的數學才能。
新教材設計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討論”、“觀察”、“試一試”、“做一做”等問題,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在小組成員的安排上優、中、差各級知識水平學生要合理搭配,以優等生的思維方式來啟迪差生,以優等生的學習熱情來感染差生。在讓學生獨立思考時,要盡量多留一些時間,不能讓優等生的回答剝奪差生的思考。對于數學成績較好的學生,教師也可另外選擇一些較靈活的問題讓他們思考、探究,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數學成績。
五、媒體輔助教學,提高教學效益。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大力開發并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恰當地運用計算機進行輔助教學,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自由活動的時間和空間,提供更為豐富的數學學習資源。
例如對“統計圖表”的教學,我要求學生利用計算機來完成以下問題:(1)先在網上查找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并收集相關數據;(2)利用軟件excel來設計一張統計表來表達所收集到的數據;(3)根據表中的數據來選擇設計不同的統計圖。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在網上找到了相當豐富的題材,上課時我注意觀察每個學生搜集的材料和他們的活動過程,及時展示他們的學習成果,并請他們作自我介紹,然后同學之間相互提問、探討。這樣做既拓寬學生的視野,又豐富教學內容,使學生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提高教學效益。
總之,只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能堅持利用新課程的理念來指導課堂教學,善于運用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方式和教學手段,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造動口、動腦、動手的機會,讓他們更多地參與教學,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會得到不斷加強,學生的數學素養和創新能力就一定會得到全面的提高與發展。
“人人都得到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笔恰稊祵W新課程標準》給我的最深感觸。以下是我的一點認識:
一、努力鉆研業務,提高自己的授課水平,使自己的學生都能從我這里得到良好的數學教育。
二、做一名有人格魅力的老師。很多學生都會因為喜歡老師而喜歡老師所任教的學科,所以要知道學生喜歡什么樣的老師,并且向成為這樣的老師而努力。
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數學課堂要利用情境、游戲等形式變的有趣,使學生喜歡。
四、聯系生活,學以致用。作業的形式不再單單是書面的形式,而是要走入生活,使學生切身感受到學到的知識真用的上了,在生活的運用中感受成功的喜悅。
五、《數學課程標準》還指出:“不同的人在教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力求領悟教材的編寫意圖,把握教材的知識要求,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多動手操作,手腦并用,培養技能、技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讓學生親身體驗,讓他們一起歷經知識獲取的過程,歷經企盼、等待、焦慮、興奮等心理體驗,與學生共同分享獲得知識的快樂,與孩子們共同“體驗學習”。
六、自主探究,放手探索,把課堂交給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學習方式,而實踐證明,小組合作互動學習更是一種有效的學習形式,通過合作學習不僅可以學到課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參與意識,使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的方法,進而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充分體驗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悅。學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還培養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滿足了他們的成功欲,從而讓學生享受學習數學的快樂。
總之,新課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只有作好充分的準備,多動腦筋,多想辦法,才能讓學生真正享受數學學科的快樂,才能快樂地學數學。
我自認為是個比較愛學習的人,畢竟不管從年齡上說還是從教齡上算自己都是比較年輕的,需要學的還有很多很多,所以我一向珍惜每一次學習機會。這次也不例外,當校長告訴我有一個出去聽課學習的名額打算給我時,我毫不猶豫的欣然接受了。
我參加的是“xx省第五批小學語文教學能手評選課堂教學現場會”,五天我的任務就是聽課,一天八節課,那可真叫一個過癮啊!
最令人震撼的是那節《軍神》,文字與錄像的結合再加上老師那動情的語言不僅是學生,在座聽課的老師也被帶入了文中,帶到了劉伯承將軍的手術臺邊。
《麻雀》中老師多次創設情境讓學生把自己想像成小麻雀或老麻雀設身處地的去體會當時情形的危機和老麻雀的勇敢偉大。
《從現在開始》一課,這是一節低年級的課文,老師對字詞的訓練非常扎實,形式靈活多樣。同時老師很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和行為習慣的指導。課堂上老師語言生動親切,創設情境使學生把自己想像成小動物。尤其是在問到貓頭鷹當上大王后小動物們的感受時,老師直接親切地問:“小動物們,這一個星期下來,說說你們的感受好嗎?梅花鹿呢?美麗的孔雀呢?小斑馬呢?”老師直接與學生以小動物的身份進行對話來體會貓頭鷹和袋鼠當大王時他們的叫苦連天,以及小猴子給大家帶來的快樂。
《去年的樹》是一篇小童話,課文篇幅短小但十分感人,老師多次創設情境引發學生想象使童話中的人物在學生眼中生動起來,更讓學生讀出了文字背后更加豐富的內容。比如:在這茫茫的追尋路上,小鳥可能遇見什么?鳥兒睜大眼睛,盯著燈火看了一會兒,此時她會想些什么?在燈火沒有完全熄滅前,幫大樹寫寫他的心里話向小鳥講述分別后的經歷,寫寫曾經的往事或表達對小鳥的思念……像這樣的幾個環節把學生帶入了課文中實現了學生與文本的對話。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要結合具體內容,盡量采取“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擴展”的模式展開,教學中要創設按這種模式教學的情景,使學生在經歷知識的形成與應用的過程中,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例如,“在一個長16米、寬12米的矩形荒地上,建造一個花園,要求種植花草的面積是整塊荒地面積的一半,給出你的設計?!边@是在講一元二次方程一章時的一個開放性問題,學生通過認真思考,設計出許多不同形狀的花園(如正方形、長方形、圓形、扇形、三角形、菱形、梯形等),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總之,新課程中的數學問題應力求源于現實生活,使學生從上學的第一天起,就從心中建立起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天然聯系,感受數學的力量,體驗數學的有用性與挑戰性。
2.營造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氛圍。
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要努力讓學生做一做,從做中探索并發現規律,與同伴交流,達到學習經驗共享,并培養合作的意識和交流的能力,在交流中鍛煉自己,把思想表達清楚,并聽懂、理解同伴的描述,從而提高表達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边@是新課程標準努力倡導的目標,要求教師要及時了解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承認差異;要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不同水平。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思維水平、學習態度、意志強弱、智力和能力、平時成績等將學生分成不同層次,可以分成按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進行教學的學生;按照略高于基本要求進行教學的學生;按較高要求進行教學的學生。問題情境的設計、教學過程的展開,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引導學生在與他人的交流中選擇合適的策略,由此來豐富數學活動的經驗,提高思維水平。這樣,能使學習基礎差的學生增強了學習數學的信心。
4.改變數學學習方式。
《課程標準》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了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例如,學習“生活中的軸對稱和中心對稱”后,當學生交上自己用圓規和直尺所畫的精美圖案時,又是對幾何圖形特點的感悟和對圖形實用價值的領會;當學生用自己制作的七巧板拼成一幅幅圖案,自取名字時,當學生知道和了解許多的數學史話、數學家的故事時,你不能不說,學生真正體會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
5.樹立新的課程觀,用好教材,活用教材。
在教學中要注重書本知識向實際生活回歸、向學生經驗回歸。在教學中,一方面要用教材,理解教材編寫的意圖、滲透的理念,充分利用教材的已有資源進行教學;另一方面,根據學生的實際,可以對教材內容進行重組、補充、加工,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科書并非唯一的數學課程資源,我們應該善于開發其他的教學資源,它還包括教學中可以利用的各種教學資料、工具和場所,如實踐活動材料、多媒體光盤、計算機軟件及網絡、報刊雜志等。
有的數學課堂上學生非?;钴S,課堂氣氛也很好,甚至還有表演,這些對于學生來講,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數學課不能忽略數學的特點,“雙基”的教學是中國的特色和傳統。
1.傳統教學的“雙基”特點。
傳統教學的“雙基”是以知識為本的。老師傳授的是系統的基礎知識,學生接受、存儲的是系統的基礎知識;系統知識的鞏固和運用就需要進行基本技能訓練。近十幾年來,盡管強調了培養能力、發展智力,但是這種知識為本的“雙基”并未改變。過分強調系統性、科學性,內容龐雜、專業性強,而且脫離生活,就像搞專門研究似的。在應試教育愈演愈烈的今天,學應試的知識、練應試的技能、培養應試的心態成了時尚,“雙基”成了升學的敲門磚。
2.新課程下的“雙基”特點。
新課程從學生的終身發展出發,需要的是學生“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這里,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前面有個定語“適應終身學習”,這就和傳統教學的“雙基”區別開來了。實施新課程,要用是否“適應終身學習”來衡量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學習”這個詞的本義不僅僅是對前人經驗的繼承,更是學習者自己發現、探索的實踐活動。因此,本次課程改革使我們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回歸“學習”的本義,讓我們的學生不僅僅用接受的方式學習,更多地是在發現、探究的實踐活動中學習,學習生活的知識,學習生存的技能,學習生命的意義在于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
3.新課程理念下“雙基”學習本身決不是單純的學知識和練技能。
任何一個學習過程總會有學習情感、學習態度、學習價值觀這些因素,任何一種學習過程中總伴隨著學習方法、學習過程的監控等學習策略。因此,離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的“雙基”學習是不存在的。
總而言之,新課程理念下要把握好數學教學的特點,實施新課程決不能忽視“雙基”。我們堅持實施新課標,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確立“以人為本”的思想。
2022年8月26日我校參加了“河南省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線上培訓會。前半場由義務教育課程方案修訂組組長,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崔允漷專家以“育時代新人繪課程藍圖”為主題,給我們詳細解讀了義務教育新課程;后半場由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大中小學德育一體化教材研究基地研究院石芳教授從國內外的現實背景闡述了我們為什么要進行課程標準的變革,以及變革后我們應該達到什么樣的目標進行了詳細的解讀;下午場由國家教材委專家委員,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史寧中對初中數學課程標準進行詳細解讀。通過專家教授的講解,我校對于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們的收獲。
第一,宏觀了解了新時代的育人藍圖,課程總綱。崔允漷所長從“理想的課程——正式的課程——理解與實踐的課程——體驗的課程”入手,得出課程應該是以育人為結果。我們明白了課程應該從“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三個方面著手,把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與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相結合,制定具體要求。
第二,課程建設遵循五個基本原則。堅持全面發展,育人為本;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聚焦核心素養,面向未來;加強課程綜合,注重關聯;變革育人方式,突出實踐。這就要求我們一線教師更加注重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把教育體制改革落實到課堂,堅持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改變不科學的評價,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的頑疾,為國家培養“有信仰、有思想、有尊嚴、有擔當”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第三,明確了課程標準修訂的必要性。課程標準的修訂時遵循時代的潮流,它是教育進步“共同愿景”的產物。今天中國教育面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進入“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新時代,應對世界百年之大變局,我們只有培養比我們更加優秀的新一代,才能讓中華民族作為一個自主且開放的創新型民族而復興。
第四,理解了課程標準修訂的重要意義。課程標準的修訂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迫切需要;是適應世界教育發展的趨勢,提高我國教育國際競爭力的迫切需要;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迫切需要。這就要求作為教師的我們不能眼里只有知識、考試,而是心中有國家的發展、青少年的使命與擔當。
第五,領悟了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數學的基本思想包含抽象、推理、模型。數學核心素養是指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數學核心素養是數學教育的、與人的行為(思維、做事)有關的終極目標;是學生本人參與的教學活動中,逐步形成發展的;是經驗的積累、是過程目標的拓展、是四基的繼承發展,它比抽象、推理、模型更上位。
第六,加深了數學課程性質的認識。數學是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數學源于對現實世界的抽象,通過對數量和數量關系的抽象、圖形和圖形關系的抽象,得到數學的研究對象及其關系。數學不僅是運算和推理的工具,還是表達和交流的語言。數學承載著思想和文化,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了貫徹教育部“文理不分科”的原則,高中課標2017年版在內容和結構上做了一些調整,使其能綜合高中文科數學與理科數學在內容上的差異,并將難度定位在原文科數學與理科數學之間。高中課標2017年版提出了六個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直觀想象、數學運算和數據分析。過去的課程結構,重點關注內容的多少和難度,重視內容標準。本次課標修訂做出了突破性調整和補充,專門設置了基于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學業質量,把學習內容、教學、學習、考試、評價融為一體,重視教育質量,確保學生的全面發展。
《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明確指出:“數學核心素養是具有數學基本特征的思維品質、關鍵能力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表現,是在數學學習與應用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與發展起來的,數學核心素養包括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直觀想象、數學運算和數據分析?!睆摹墩n程標準(2017年版)》中關于數學核心素養的闡述,可以概括為四個方面:
1、數學核心素養與數學基本特征是相輔相成的。抽象性、嚴謹性與廣泛應用性是數學的基本特征,與數學核心素養對比發現,數學抽象與直觀想象表現為抽象性,邏輯推理與數學運算表現為嚴謹性,數學建模與數學分析表現為應用性。
2、數學核心素養既有外在也有內涵,學生的綜合能力是其外在,學生的數學思維品質、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其內涵,這決定了數學核心素養不是具體的數學知識和數學技能,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數學能力。數學核心素養基于數學知識技能,又高于數學知識技能,凌駕于數學思想與數學方法兩者之上。
3、在高中數學課程中,數學核心素養能夠通過后天培養獲得,我們可以在學習數學與應用數學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數學核心素養也與特定情境相關,例如現實情境、數學情境或科學情境,讓數學問題都在特定的情境中完成。同時,外在行為也可以表現具有可測性的數學核心素養,通過學生的外在行為表現,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程度進行評估。
4、六個數學核心素養之間并不是分裂無關的,而是相互貫通的,例如,直觀想象與數據分析離不開數學模型,運算能力也是一種邏輯推理。因此,數學核心素養的六個方面彼此呼應,讓學生數學思維品質和關鍵能力得到提高。
數學核心素養體系提出以后,“立德樹人”成為我國教育的根本任務,擺脫傳統的以教材、教師、課堂為中心已經成為高中數學課程的主要任務?!墩n程標準(2017年版)》中提出數學課程目標:“通過高中數學課程的學習,學生能獲得進一步學習以及未來發展所必需的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提高從數學角度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以往的數學課程相比,“四基”不再將“雙基”作為僅有的工具和技能進行教學,更加關注數學思想與學生基本活動經驗。要以數學知識和教師為主導,培養有能力、有發展的學生,促進學生掌握永久性知識技能。人本主義的課程取向,更加關注學生的經驗、興趣和需求,重視促進學生的自信心,強調學生的全方位發展,尤其是自己能力的形成。從價值取向來看,高中數學課程目標不是以學術理性為傾向,也不是單純拋棄數學內容,忽略數學知識,以人本主義為傾向,而是理性與人本相互融合的價值取向,其目的在于將數學的學術形態轉變為學習者能夠接受的教育形態。高中數學課程應該重視數學中最本質的內容,以學生發展為本位,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最終讓學生具備受益終生的數學知識、數學能力、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
核心素養體系的構建已經完成,但是作為一線教師,我們更關心的是能不能更好地貫徹落實。通過研讀新課標我們可以發現,在新課標中,對于學生的成長提及的最多,對于學生的發展關注的最多。作為高中數學教師,我們明白新課標的主題指向的是學生的學,但是,能夠實現學生發展的教學實踐中,教師的教才是主導。讓學生擁有素養與能力,教師首先要是“高師”。數學理性思維的培養并非一勞永逸,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系統的心理學習過程,這不是“教”出來的,而是“悟”出來的,是在升華教材數學知識背后的材料及開展學習活動過程中建立與發展起來的因此,我們不能利用“傳授—接受”的教學方式,停留在訓練層面,而是要創設“探究式”的教學情境,采用“問題鏈”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經歷“質疑—探疑—答疑—釋疑”的學習過程,這樣可以使學生身臨數學“場域”,借助參與式學習活動,通過反思性教學將數學理性思維潛移默化地轉為學生內在思維品質,讓學生經歷可思維、善思維、樂思維的過程,從而領會和感悟形成理智的、穩定的、可遷移的思維模式。
總之,在新課標背景下,為了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高中數學的革新依然成為必然的選擇,作為一線教師的我們,更應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自己,完善知識體系,積極拓展思維,滿足現階段的教育需求。
通過本次新課標網絡培訓,我對于數學課程有了更加系統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兩點收獲:
通過模型搭建數學與現實世界的橋梁。而數學核心素養可以表述為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用數學的思維思考世界、用數學的語言表達世界,數學眼光的內核是數學抽象,它體現了數學的般性;數學思維的內核是邏輯推理,它體現了數學的嚴謹性;數學語言的內核是數學模型,它體現了數學學科應用的廣泛性。因此對數學核素養的發展應該貫穿學生數學學習的始終,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過程也是數學思想培養的過程,這也許在節課的教育中實現不了,但應當作為教師數學教育的“魂”,這將為學生提供正視和探究世界的方法。
本次課標修訂的兩大要點: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和實現學科融合的教育要求。這說明未來數學課程將會聚焦于學科育人和跨學科教學,也是我們線數學教師應當致力于研究的大方向。
整體設計,分步實施。集體備課,同學段老師備課,同級老師備課,是每一位老師理解每一個內容在整個初中數學中的地位,知道前后知識的聯系,能夠更好的把握。
關注學生,不僅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還要關注學生到底獲得了多少。
總之,本次學習,讓我充分認識在以后教育教學工作中,更應該吃透課標,提專業素養,為培養國家所需的新時代人才貢獻自己的力量。
通過觀看由經驗豐富的史中寧老師為我們解讀新課標的視頻,我感到受益匪淺,無論我們是教授哪個年級,認真了解新課標的指向都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在聽這個課程的過程當中特別認真,不想自己錯過每一個要點,學習過后,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體悟。
首先,作為一門學科的教師,新課標是我們教授課程的依據,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我們對學生的教學才更有針對性和指向性。其次,把握好新課標,我們就能更好的指引學生去學習。
其次,在本次學習的過程當中,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教師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都會存在忽視教材的行為,作為教師,為了過分的追求課堂效率或者是希望學生熟練某個知識點,在授課的過程當中可能就會脫離課本去講授新課。結果就會導致學生在考場上遇到幾乎和書上一模一樣的知識點和考題的時候,很多學生會出現答不出來的現象。我們為了追求拔高、效率等往往就會忽視課本。有時候為了讓學生掌握某一個知識點就會刻意的讓學生通過反復的做題去實現。之后為了拔高這個知識點也會讓學生做更多類型題。這樣做確實對學生掌握知識點有幫助,但是到了考試的時候,面對考卷上一些同類型知識點的考題,很多學生并不能很好的掌握。
這一點值得我們去反思,如果我們仔細去研讀教材,我們就會發現我們能在考場上遇到的知識點,我們的書本基本都是覆蓋的,另外我們的教材設計的教學模式對于我們學生的`成長也是非常有利的。我們不能單單為了傳授知識點或者是呈現良好的課堂效果而忽視課本。
把課堂還給學生這個話題在很早以前就提出來了,但是在具體的執行當中,我們還是會因為各種原因導致課堂還是以教師的講授為主。大部分教師都會存在對學生“不放心”的行為。沒有辦法真正的放手讓學生去主導課堂,這樣就會導致教師在一節課的過程當中過得很“充實”,但是學生除了機械的學習和被動的掌握一些知識點外,并沒有真正的去學會知識更甚至于無法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被動的學習可能是會培養出一批做題高手,但是實際從長遠的角度去看,不利于學生的思維的開闊和整體的發展。
這也要求我們一定是要轉變思想,真正的做到以學生為主的課堂模式。
學生都是單純的孩子,作為教師我們要有更多的耐心去教授孩子。這也要求我們在去評價一個學生的過程當中,不能只看到學生的成績的好壞,而要多方位的去了解學生的特點,多去鼓勵和激發學生的興趣,將學生的優勢和學習結合起來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這也要求我們多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學生,不斷的促進學生的個人發展。
總之在教育的過程當中,我們每位教師不要不斷的創新,去改變過去不合時宜的傳統模式,不斷的去摸索新型的教學模式,真正的去發展我們的每一位學生。
小學階段,學生將學習萬以內的數,簡單的分數和小數、常見的量,體會數和運算的意義,掌握數的基本運算,探索并理解簡單的數量關系。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發覺自己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豐富的活動,感受數的意義,體會數用來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數感。學生語言是思維的外在表現,語言的發展和思維的發展密切相關,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能促進他們思維的發展。因此,在教學中,我會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每一幅插圖,讓學生充分觀察每一幅插圖,充分領會教材的編排意圖,讓學生在領會理解的基礎上充分地說,可以單獨說、同桌說、集體說,讓學生在充分的看說基礎上培養數感??朔酝诮虒W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養,注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系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數學能力。
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三、做中學。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提倡讓學生在做中學”。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會努力領悟教材的編寫意圖,把握教材的知識體系,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多動手操作,手腦并用,培養技能、技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通過摸一摸、擺一擺、拼一拼、畫一畫、做一做等活動,使學生在感性的基礎上自主獲得數學知識,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進行發現和創造。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基本技能、知識的掌握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數學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知識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扎實的數學基礎;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整體提高。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我認為正確理解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教好學的關鍵,因為基本理念是教學的導航。強調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注重的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態度和思想教育。這就更加要求教師注意學生學習的情感態度,靈活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不同的發展。
二、抓好“四基”是發展學生數學的關鍵。
以前在卷面分析時,我們經常提到雙基的落實情況,現在可要說四基了,新加進來的兩基我覺得很有時代氣息。我覺得抓好“四基”是發展學生數學的關鍵。因為,學習數學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思維去思考問題,在實際操作中去體會數學,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為應用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注意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應用數學的習慣。
數學來源實際生活,教師要培養學生從生活實際中出發,從平時看得見、摸得著的周圍事物開始,在具體、形象中感知數學、學習數學、發現數學。教師除了讓學生將書本中的知識與生活聯系外,還要經常引導學生去發現身邊的數學,記下身邊的數學,靈活利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去思考問題,養成應用數學的習慣。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任重而道遠,我們必須正確、深入理解新課標思想,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在學習數學中享受數學的樂趣。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273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