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是教師開展教學工作的重要依據,對于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下面是一些經過實踐驗證的教學工作計劃樣本,希望對大家的教學工作有所啟示。
教學目標:
2、理解詩句的意思,結合詩句,想象詩歌的情景,初步理解李白與孟浩然之間的情誼。
3、激發學習古詩的熱情,初步掌握學習詩句的方法。
課前談話:
學習流程:
一、讀懂詩題,指導學法。
1、誰來讀一讀題目。
師:一個學生,你都讀準了。
2、誰有不同的讀法?
師:你還讀出了停頓。
3、一起讀課題。
3、大家知道題目是什么意思嗎?
第一個學生:之:到——你是怎么學懂的?(“注釋”是學習古詩的好幫手,別忘了它。)。
第二個學生:如果你能把誰從什么地方到哪兒去,放在前面說,會說得更通順。板書:送。
第三個學生:原來,我們還可以從題目中讀出一件事情來。
4、再讀題目,讀出一件事情來。
5、廣陵,就是揚州,這個“陵”字比較難寫,我們一塊兒來寫一寫。
好,讓我們來把題目抄到第一行方格里。
6、投影、評價。
二、讀通句子,基礎性朗讀。
題目已經讀懂了,詩句又寫了什么呢?我們來讀一讀古詩,再借助課后的注釋,想一想詩句的意思。
1、自由讀全詩。
2、個讀檢查。
3、個讀評價。
4、齊讀古詩。
三、讀懂意思,理解性朗讀。
(一)學懂1、2兩句——敘事。
1、同學們讀得那么認真,現在,誰想說說詩句的意思了?
學生交流。師:你能用自己的語言把事情說清楚了。
如果把時間放前面說,能把事情說得更通順。
當我們連起來說事情時,可以簡單地說成是“煙花三月”,如果再具體展開,就顯得有些啰嗦了。
師:你的學習能力真強,老師請教一下,你是怎么學懂的?
u預設:煙花三月——你理解了。能不能煙花換一個詞,這是怎樣的三月呢?
師小結:通過換詞,我們不難發現,這里的煙花并不是現在所說的“鞭炮、禮花”?而是指煙霧迷蒙,萬紫千紅的春天。
u預設:西辭——這里的西辭是什么意思?你明白嗎?
課件出示,師:請看這幅圖,黃鶴樓在揚州的西邊,孟浩然就要面對著黃鶴樓辭別了。這里“西辭”點明了黃鶴樓和揚州不同的地理位置。(稍停)大家發現沒有,老師用了這么多的話才說清它們的關系。而古詩卻只用了——兩個字。古詩的語言多凝練啊!
板書:西辭。
2、誰還想說?(誰能連起來說,把送別的事情說清楚。)。
3、小結:這兩句詩,就把送別這件事說得清清楚楚了。誰愿意再來讀讀這兩句?
4、再次朗讀。評價:你讀得很舒緩,一定在想象他們送別的情景。
你一定讀懂了,你的朗讀讓我仿佛身臨其境呢。
你是用心在朗讀呀,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二)、學懂3、4兩句——繪景、抒情。
1、誰愿意來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2、生交流。師:哦,你看到了滾滾長江東逝水。
你讀出了一幅畫面,誰能讀出更多?
能不能從不同角度理解呢?難道這兩句僅僅寫的是景色嗎?你又體會到什么呢?(望得遠,站的時間長,依依不舍,惆悵,思念……)。
你已經超越了想象,是心貼心的體會。
是啊,心中無限的惆悵啊!因為古代交通極不發達,他們不知道何時才能再相見啊!
大家理解得多好哪,老師相信大家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讀的加深,一定會有更加深刻的體會。
u預設:盡。師:盡就是——消失,不見了。你一定是通過想象讀懂的,是吧?如果能發揮想象,我們能讀懂更多。
3、讓我們來讀好這兩句。誰來?
引讀:李白目送著一葉扁舟,漸行漸遠,此時他是多么依依不舍啊!(一生讀)——方超穎。
天涯一望,唯有空惆悵?!T張弛。
帆已盡,水自流,剪不斷的思念,才是李白的心?!倘?。
4、李白始終沒有離開,久久佇立江邊,望著滾滾江水,他會想些什么呢?
(課件:佇立的圖片)。
5、(學生說到了往事)師:也許他們會回憶起歷歷往事吧,他會想起什么呢?
(課件補充文字閱讀)。
6、往事如煙,還是祝福我的朋友吧,因為孟浩然要去面見張丞相了……。
李白會怎么祝福呢?
評價:補充如“金榜題名?!薄白D阋宦讽橈L?!钡仍~句。
7、(ppt拓展)李白久久佇立江邊,縱有千言萬語,有與何人說?就讓這滾滾江水,捎去李白的心里話吧。我們一起來寫一寫。
8、交流.
四、欣賞性朗讀。
1、李白的心,盡在字里行間吶!誰愿意把詩人的心融進你的朗讀里呢?
2、生個讀師:為了獎勵你的勇敢,老師給你配上音樂。
有一位作家這樣說:會欣賞別人的人,也一定能被別人欣賞。
五、積累古詩。
1、誰能背了?
生讀得很出色——xx,我相信你長大了一定能做個出色的播音員!
老師本來也想來讀一讀,但是聽了xx的朗讀,自愧不如啊!
只要我們用心去吟誦,所有的老師一定會欣賞我們的朗讀。
2、配樂、齊頌詩歌。
3、抄寫全詩。
師:請同學們把這首送別詩抄下來,學習能力強的同學,可以試著默一默。
評價:xx同學已經寫好了,讓我們來看一看。
同學們寫的都很正確,但老師覺得字還可以更加端正一些。
過渡:李白期盼著好朋友早日歸來,可是半年過去,孟浩然沒有回來,一年過了,他還是沒有回來。李白思念朋友,一年后再一次登上了黃鶴樓,去年的今天,往事歷歷在目,他不禁吟誦起這樣一首詩。
4、補充詩歌——朗誦《江下行》,下課。
六、板書: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理解“西辭”“煙花三月”“盡”“唯”等詞語。
2、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3、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鑒賞能力。
重難點:
1、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教學過程:
課前三分鐘:欣賞樂曲《送別》,說說自己聽懂了什么也可以談談自己的感受。
一、激趣導入,整體把握。
1、談話激趣,揭示課題,(了解這是一首送別詩。)。
古代交通不便,離別容易相會難,以送行餞別表達深厚的情誼成為一種習俗。因此許多的送別詩被人們廣為傳誦。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首膾炙人口的送別詩。(課件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2、師生互動,交流收集到的材料,了解李白、孟浩然兩位詩人。
二、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1、指名拼音較差的學生拼讀生字、新詞。
2、指名個別讀生字,新詞。
3、觀察要寫的生字,重點指導“陵”。
4、學生練習生字的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三、通讀詩文,理解大意。
1、回顧以前學詩句的方法。(如:查字典、看注釋、看插圖、讀資料等。)。
2、引導學生自主選用以上方法自己先思考古詩的大意再與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詩的大意。
三、品讀詩句,進入詩境。
(一)理解第一、二句詩。
1、請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師生互動,明確位置。
(教師課件出示課件幫助理解。)。
2、圖文對照,理解“西辭”。板書:名樓送。
3、抓住“煙花三月”,展開想象。
(拓展學生思維,想象華美畫面。)板書:盛景送。
(二)理解第三、四句詩。
1、讀讀這兩句,請學生找出用得好的詞語談感受。
2、重點體會“遠影”“盡”“流”等詞語的豐富內涵。
(1)算算帆影遠去直到盡頭大約會用多長時間,談由此產生的感受。
(引導體會目送時間之長,情誼之深。)板書:目光送。
(2)想象“盡”了的是什么,無“盡”的是什么。
(引導學生體會情深意更重的摯友情誼。)。
(3)討論:滾滾東流去的僅僅是一江春水嗎?
四、賞讀詩句,深悟詩情。
1、聽范讀,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2、師生互讀,有感情地背讀。
3、簡略欣賞高適的《別董大》。
(理解高適與董大之間的真摯情感。)。
4、請用一個詞或用一句感嘆的話來形容一下兩位友人的深厚友誼。
(根據學生發言相機板書。如:情深意長。)。
5、你有特別好的朋友嗎,舉一個例子,簡單說說你們之間的深情厚誼。
五、總結。
在家里,我們享受著親情的溫暖。走出家門,我們又將感受到友情的快樂。愿大家都能尋找到一位能夠交心的朋友,我把自己的祝福借這首《找朋友》送給在座的每位老師與同學們,愿我們與自己的朋友友誼天長地久。
六、作業:1、有感情地背誦古詩2、收集送別詩。
板書: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名樓送。
煙花三月下揚州。??????盛景送。
孤帆遠影碧空盡,??????目光送。
唯見長江天際流。??????心相送。
反思:
在教學中注重體會一:煙花三月下揚州——三月的揚州煙霧迷蒙、繁花似錦。在這春光明媚的陽春三月,是大家相聚的大好時光,可好友即將遠行,分別時的戀戀不舍使人感到憂傷。陽春三月的美景與故人離別時的憂傷形成了強烈的對比,為后面學生的想象做好鋪墊。在交流過程中,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抓住“煙花三月”的傳神,來引發學生對春天美景的遐想,聯想長江兩岸的一片春意,“形真”而“意遠”。借著一喜一憂讓學生說說、演演臨行前,李白的心情如何?又會對孟浩然說些什么?讓學生通過感受、理解,再用言語、行動表達內心情感,融理解、感受、運用于一體。
教學中注重體會二:“帶著朋友的句句叮嚀,孟浩然毅然乘船東去,只留下李白一人獨自站在江邊遠望,遠望……他望到些什么?”以一個問題為發散點,給學生們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學生可以根據對詩文的理解,從各個方面去思考,感悟,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當學生提到“孤帆”一詞時,我馬上設疑:“這時長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為什么只見“孤帆”?站在岸邊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遠心里會想些什么?”這樣用三個帶有層次性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目的是開啟學生思維,實現學生與文本對話,與詩人對話。學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理解,去領悟,用自己的語言去溝通,去表達。最后讓學生通過朗讀把李白的戀戀不舍傳遞給遠方的孟浩然,讓他們的友情天長地久,引領學生達到聲如耳聞,形如目睹,景如親臨,情同身受的意境,與文章達到共鳴.
在古詩的教學中,我注重了學生對詩句的理解,情感的提升,但在揭題時,卻忽視了對詩題的理解,使部分學生誤認為黃鶴樓為一人名,同樣的,對于“之”字的理解也過分依賴于書本上的注釋,對于此類難理解的字詞,教師沒有單獨提出,引導學生進行理解、掌握。
古詩教學應以讀為本,讓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體會詩中的意境,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促進學生對古詩優美語言的感受、積累、內化。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孩子們用自己想到的方法來進行自主學習,進行心與心的交流,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參與性、主動性和積極性,更注重了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把“愛的教育”深深扎根于學生的心靈深處。
1、老師給大家送來了禮物,你們想不想要?出示幻燈片:
山中送別。
送朱大入秦。
王維。
孟浩然。
山中相送罷,
游人五陵去,
日暮掩柴扉。
寶劍值千金。
春草年年綠,
分手脫相贈,
王孫歸不歸?
平生一片心。
2、學生齊讀送別詩。
七、課堂總結:
人生得一知己不易,古時伯牙絕弦酬知己,李白依依不舍送浩然,這種友情值得我們去尋覓,去珍惜!
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具體落實到古詩教學中,我認為作為教師首先要提高對古詩教學價值的認識,明確指導學生掌握一定數量的古詩不是可有可無的事情,而應把他看作是對教師的一種要求,一份無可推卸的責任。一個好的教師在課堂上就像一個杰出的指揮家,能使各種樂器奏出和諧的樂曲,但如果教者是一個跛腳的指揮家,那整個樂隊發出的只會是不堪入耳的噪音。因此要取得較好的古詩課堂教學效果,教師本身還要“以健康的心理積極的去關注社會人生,提高自身的文化品格和人生質量?!痹诩姺睆碗s的社會環境中耐得住寂寞,潛心學習,去豐富自己的文化積淀,培養自己的“書生”氣質。同時也要求廣大語文教師要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及古詩教學的特點從總體把握,做到新教材使用新模式,新模式產生新課型,新課型帶來新效益。
1.《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課程豐富的人文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古詩文教學更應該重視對學生人文情懷的熏陶和感染?;谝陨险J識,我確立以“情”為切入點,通過“觸景情更深、事世難料情難舍”層層推進的誦讀來幫助學生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意,實現對文本的多元解讀,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引導學生誦讀是經典詩詞教學之根本,誦讀是不可替代的融通語言和精神的言語感知活動,“讀”是主線,要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讀準、讀通、讀出節奏、讀出詩韻、讀出詩情,層層遞進,顯象得意。
1.讀準字音,正確書寫“陵”字。了解兩首古詩的大意。背誦古詩。
2.感受朋友之間的深情厚意,體悟重點詩句的情味,受到古詩文化的熏陶。
3.引導學生掌握學習古詩文的基本方法。
1.通過反復誦讀,多元體驗,引導學生感悟詩情。
2.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傳授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一、導入(播放《送別》樂曲)。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你們想聽嗎?播放。這是李叔同的《送別》。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墨客因為送別而憂傷落淚,并揮筆寫下了許多動人的詩篇。
2、隨著樂曲,你能想起自己讀過或學過的哪句詩、哪首詩來。
3、師:同學們隨著樂曲想起的詩都與一個詞有關,那就是送別。為什么古代那么多送別詩呢?有知道的么?(環視,等待)好,老師告訴你:古代呀交通不便,離別容易相見難,朋友一旦分別就很難再見面,于是呀,朋友分別時往往作詩詞相贈,以表達彼此的送行表達深情厚誼就成了當時一種習俗!這種詩就被稱為送別詩。當時的送別詩就喝現在的流行歌曲一樣多。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送別詩里的傳世之作,它就是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板書課題。齊讀詩題。
二、解題。
師:自己再輕聲讀讀課題,看看題目中告訴我們哪些送別的內容?
生:送別的地方是黃鶴樓,要去的目的地是廣陵,送的友人是孟浩然。
師:你真能干!一下子找到了三處!黃鶴樓了解嗎?(生介紹)。
師:滕王閣,岳陽樓是另外兩個。
生:崔顥還為黃鶴樓題過一首詩呢!
師:聽了這些資料介紹,誰能連起來把題目的意思說說。
師:李白和孟浩然在黃鶴樓的這一送別卻引起了轟動,在文學被稱為“三名一別”。在名樓——黃鶴樓,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廣陵。下面,我們就一起走進古詩見證這場送別。
三、初讀古詩,節奏朗讀。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古詩,要求認清字形,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師:誰來讀給大家聽一聽?(2生)。
師:古人讀詩講究節奏感:“故人/西辭/黃鶴樓”—這是二二三節奏。誰能接著往下讀?指名讀。齊讀。
師:還可以把“故人西辭”四個字連起來讀,變成四三節奏(范讀),誰來讀?師生4字和3字輪讀。
師:用你喜歡的方式再大聲朗讀這首詩,用一個詞概括你讀完這首詩之后的感覺。
四、感悟詩境,品讀古詩。
師:詩讀通了,詩句的意思你能讀懂嗎?怎樣讀懂古詩,你有什么好方法嗎?
師:好,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古詩,理解每句詩的意思。
學生自學古詩。
學生匯報:故人西辭黃鶴樓。
師:聽明白了么?西辭就是辭西,辭別西方,向西邊告辭。這句詩交待了(送別地點)如果老師去南方城市廣州,我就要-----生:北辭。
師:誰能用一句詩來說明老師要去廣州?(老(恩、吾)師北辭洮南府、)。
師:好,就這樣先解詞再連在一起理解整句詩。接著匯報。
師:煙花三月告訴了我們什么?(送別的時間)。
師:煙花三月”就是公歷的四月份,正是江南鮮花盛開的時節,揚花柳絮再江面隨風飛舞,遠遠望去,如煙似霧,唐代詩人杜牧以一首《江南春》、白居易以一首《憶江南》向我們展示了江南春天秀麗的風光。(出示2個紙板,指名讀)。
師:你還想起了哪些優美的詞語可以描繪這美麗的景色?
生:、、、
師:閉上眼睛想象一下,煙花三月是一個什么樣的季節?
師:誰能說說你剛才仿佛看到的煙花美景,可以是一個詞,也可以是一句詩,當然,也可以是自己的話。
師:如此煙花美景只有武漢有嗎?(指板書)。
生:揚州也是。路上也有。
師描述:整個長江中下游一帶,一路的繁花似錦,沿途的春意濃濃,在唐朝,三月的揚州是江南最繁華最迷人的城市,瘦西湖畔,楊柳依依,從寧靜的樓閣向外望去,一片煙雨迷蒙,等到百花盛開之時,整個揚州城都沉浸在幽幽的花香之中。唐朝的詩人都向往到揚州一游。想到孟浩然要去的是這樣一個地方,李白的心里會怎樣想?那我們來讀一讀前兩行詩。(指導學生讀出孟浩然此行的美好,讀出李白的向往,羨慕。讀出詩句的美麗。)。
師:孟浩然煙花三月下揚州游玩,李白的心里很羨慕,很向往。但是,當他看著孟浩然漸漸遠去的時候,他的心里又是什么滋味?誰來理解3、4兩句詩的意思?生理解略。
師:孟浩然的船走了,可李白還在黃鶴樓上久久的望啊望啊,他在看什么啊?(船)師:幾只?(一只)。
生:因為李白所有的注意力和感情都在孟浩然身上。
師:李白眼中只有——(孟浩然),是因為李白的心里只有——(孟浩然。)看到的自然就只有孟浩然的——孤帆。真是過盡千帆皆不見,一心只送孟浩然。這是多么深厚的友誼啊!
師:大家看插圖,此時李白就站在黃鶴樓上,望著帆影遠去,船開了好一會了,他在望啊!望啊!心中不禁涌起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師:那船已成一點小影兒了,李白舍不得啊,不想走啊!還有哪里望啊!望啊!心中再次默念——生深沉地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師:那船已消失在了藍天碧水的盡頭,想起昨日種.種,他踮起腳來,又在望啊!望啊!他心潮澎湃,高聲誦到——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生匯報:讀所寫。
師:這深深的情濃濃的意化作了這首千古名詩。
生齊聲頌讀全詩。
師:黃鶴樓的這一別,別出了李白與孟浩然的深情,別出了孟浩然與李白的厚誼。時隔一年李白仍久久不能忘懷,又為這次送別寫下了一首五言詩。
出示:
《江下行》。
李白。
去年下揚州,江送黃鶴樓。
眼望帆去遠,心逐江水流。
師:讓我們一起讀一讀。輕一些再來一遍。
師:帆去遠,心相隨啊!多么的情深意長啊!“故人已乘孤帆去,此地空余黃鶴樓”。滾滾長江東逝水,千年已是人去樓空。不思量,自難忘。名樓,名城,名士,成就了這首千古名詩。
你一定會再次深情地吟誦到——生齊讀古詩。
教后反思:
教后感覺是教學目標基本完成,課堂氣氛較輕松、活躍,學生讀得較多注重多種形式的讀。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還曾經說過:“學習語文主要是讀,聽別人讀,自己讀,七讀八讀,課文讀熟了,內容也就理解了?!彼?,我還設計了多種形式的讀。做到讀有層次,讀有要求,讀有指導,讀有評價。以讀悟情,以讀入境。從開始的讀懂詩題到讀通句子,基礎性朗讀再到讀懂意思,理解性朗讀,到最后的欣賞性朗讀,我創設情境發自內心的引讀,使學生不禁進入詩中意境,為情所動,隨情而讀!
注重讓學生入情、入境地感悟。本節課的教學我沒有停留在傳統教學中字、詞、句的解析,也沒有停留在讀、背等應付考試的知識點的掌握上,而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讓學生帶著獨特的個**彩在生動感人的離別場景中讀悟結合,品味別意,感悟真情,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無窮魅力。要讓學生從短短四句詩中去體會詩人的情感,感悟詩歌的意境,無疑是有很大的困難。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深入文本,超越文本,發揮想象,用自己的語言、動作、神情等,去再現這感人的“話別場面”。學生通過想象當時分別的情景,走進了詩句,走入了詩人的內心,品味到了詩人豐富的情感世界,感受到了兩位詩人濃厚的友情。
古詩是前人留下的珍貴文化遺產中的明珠,千百年來,滋養了無數代中國人。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事鳥獸草木之名?!保ā墩撜Z.陽貨》)三千多年前,我們的孔圣人就諄諄切切、語重心長的教導年輕人要學詩?!读x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教材,選編了近六十首古詩。古詩在教材中比例的增加,充分體現了人們對于古詩的重視以及古詩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然而,在現實的小學課堂中古詩教學的現狀,是令人擔憂的!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使教師在古詩教學中基本上是按一個路子教學的:老師講,學生記,最后背誦。其實未必讓學生真正理解詩意,久而久之,學生對古詩的學習就慢慢的失去了興趣。這在當前高呼素質教育的今天,這種傳統的模式和方法已經遠遠的不能適應當今時代的要求了,也已經到了該痛下決心的關鍵時刻,成了我們小學語文教學工作者亟待探索、研究、解決的一個嚴肅的重要課題。
“昏睡百年,國人漸已醒……”廣大的教育工作者已經在這個方面做了大膽的嘗試,金秋時節晴方好,霧鎖津小雨亦奇。10月15日,長陽縣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研討會在津洋口小學隆重舉行?!耙髟伹Ч湃A章,傳承民族文明”,課前五分鐘的學生古詩詞誦讀表演成為每節展示課的序曲。二年級小朋友稚嫩的童音傳遞著古詩特有的韻味;三四年級學生或吟或唱或拉,展示了古詩詞特有的魅力;五年級學生你誦我和,讓人思接千載。一首首詩歌彰顯了古詩詞的風韻,啟迪著人的思想。詩詞進校園在津洋口小學綻放著奇光異彩。
研討會結束了,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我也試著向學校的全體語文教師上了一堂古詩教學的匯報課。雖然已經過去了一段時日,但是還依稀記得當時的教學《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教學流程,現回憶記載下來以供全國教育界同仁共同來探討:
一、對聯導入,揭示課題。
1、幻燈出示對聯“黃金萬兩容易的,人間知己最難尋”
2、師:這幅對聯出自于《紅樓夢》中,請同學們讀一讀,理解對聯的意思。
3、學生讀對聯并指名學生交流自己的理解。
4、師:人生苦短,在漫漫人生路上,除了親情之外,還有一種情感也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友情。
二、解題。
1、請大家齊讀課題。
2、誰送誰?在哪送?到哪去?(板書:李白送孟浩然)簡介李白、孟浩然之間的友情(教師舉例說明)。
3、課件出示:地理位置圖。理解黃鶴樓、揚州的方位。
三、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名讀,讀響亮,教師隨機正音,全班齊讀。
教師點撥:吟誦古詩不但要響亮,通順,還要有節奏,這樣才能吟誦出古詩的韻味來。
3、聽老師范讀,請同學們用以前的學過的方法畫出節奏。
4、課件出示詩配畫的古詩指名朗讀,讀出節奏,教師隨機畫出節奏。
出示課件:
關于廣陵(揚州)。
魏晉南北朝時期長江北岸重要都市和軍事重鎮。春秋末,吳于此鑿邗溝,以通江淮,爭霸中原。秦置縣,西漢設廣陵國,東漢改為廣陵郡,以廣陵縣為治所,故址在今江蘇揚州市。曹魏設郡,移治淮陰。吳置廣陵縣于今揚州。西晉沿魏設廣陵郡,隸徐州。初治淮陰,后移治射陽(今江蘇寶應東)。東晉還治。廣陵郡轄境相當今江蘇、安徽交界的洪澤湖和六合以東,泗陽、寶應、灌南以南,串場河以西,長江以北地區。城南四十里江濱有瓜洲鎮,系揚子江中之沙磧,因其狀如瓜而得名。長江自西北六合縣流入,南對丹徒縣之京口,兩城隔江而對,南北呼應,共同構成拱衛上游京都建康的重鎮。江面原闊四十里,后逐漸狹窄,至南北朝后期只闊二十里左右。東晉謝安鎮廣陵時,于城東二十里筑壘,名曰新城。新城北二十里有埭,是謝安為擋水在邵伯湖邊所修的土壩。后人將謝安比作周代燕國的召伯,稱此埭為邵伯埭。魏文帝曹丕于黃初六年(225)伐吳,登廣陵故城,臨江嘆曰:“天所以限南北也?!睎|晉時,以廣陵控接三齊,青、兗二州刺史皆鎮于此。咸和二年(327),蘇峻、祖約之亂爆發,時郗鑒以都督青、兗二州諸軍事、兗州刺史加領徐州刺史鎮廣陵,遂自廣陵起兵平亂。太元二年(377),謝玄為南兗州刺史,將南兗州軍府從京口移至廣陵,召募僑民組建北府兵。東晉南朝,因中原亂離,流民南渡,常置僑州郡于廣陵。宋元嘉八年(431)于廣陵郡置南兗州,齊、梁沿襲。北齊改為東廣州,陳朝恢復為南兗州。北周滅北齊后改為吳州,仍為軍事重鎮,設置總管統領。隋初為揚州,置總管府,后改為江都郡,太守秩與京尹同。隋煬帝楊廣數至江都,欲遷都于此。唐時先后改為兗州、邗州、揚州,后又改為廣陵郡。
關于李白。
關于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唐代詩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曾隱居鹿門山。40歲時,游長安,應進士舉不第。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擱筆。他和王維交誼甚篤。傳說王維曾私邀入內署,適逢玄宗至,浩然驚避床下。王維不敢隱瞞,據實奏聞,玄宗命出見。浩然自誦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句,玄宗不悅,說:“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放歸襄陽。后漫游吳越,窮極山水之勝。開元二十二年(734),韓朝宗為襄州刺史,約孟浩然一同到長安,為他延譽。但他不慕榮名,至期竟失約不赴,終于無成。開元二十五年,張九齡為荊州長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開元二十八年,王昌齡游襄陽,訪孟浩然,相見甚歡。適浩然病疹發背,醫治將愈,因縱情宴飲,食鮮疾發逝世。孟浩然生當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頓失意,以隱士終身。他是個潔身自好的人,不樂于趨承逢迎。他耿介不隨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為同時和后世所傾慕。李白稱贊他“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贊嘆說:“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贈孟浩然》)。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里,說他“骨貌淑清,風神散朗;救患釋紛,以立義表;灌蔬藝竹,以全高尚”。王維曾畫他的像于郢州亭子里,題曰:“浩然亭”。后人因尊崇他,不愿直呼其名,改作“孟亭”,成為當地的名勝古跡??梢娝诠糯娙酥械氖⒚?。王維、李白、王昌齡都是他的好友,杜甫、皮日休等人也與他關系甚好。
1、師:聽我的描述猜猜他是誰:他是唐代著名詩人,好飲酒。酒后絕妙的詩詞隨口成誦,人們盛贊他“斗酒詩百篇”,稱他為“詩仙”。
生回答:李白。
生答《贈汪倫》。
教師叫生齊背。
二、解題。
1、齊讀詩題。
師:這首詩是李白三十多歲時寫的。孟浩然是與他同一時期最著名的詩人之一。李白非常仰慕孟的才華、人品。他在詩中寫道“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币虼?,他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請同學們借助注釋,想想題目講的什么意思。
2、指名講題目意思。
板書:李白送孟浩然。
三、初讀。
1、師:李白為好友孟浩然送別,心情如何呢?請同學們聽聽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看清字形。
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范讀動畫:
2、師:現在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這首古詩。
學生讀古詩。
3、指一名學生:老師見你讀得津津有味,能給大家讀讀嗎?(學生讀。)。
4、師:真不錯!第一次就讀得這樣好!誰想再讀讀?(2-3名學生讀。)。
師:一起來一遍。
學生齊讀全詩。
5、大家讀得真好!只是每行詩的意思你們明白嗎?請你們對照注釋,試著用自己的話講講。
6、利用媒體資源中課件中的生字動畫進行以下教學活動:
首先學習第一、二行詩。
(1)自由讀這兩行,找出不理解的字、詞。(學生質疑。)。
(2)指名講詩意。(2-3名學生講。教師引導學生把話講通順。)。
(3)齊讀這兩行詩。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講詩意。
7、學習三、四行詩。(用學習一、二行的方法進行。)。
8、師:誰能把全詩的意思說一說。(1-2名學生講大意。)。
四、深入理解,感悟詩情。
提示:第一、二行。
2、師:讀得真細致。知道他們分別的時間嗎?
生:煙花三月。
師:能描繪一下煙花三月的具體景象嗎?
學生口頭描繪。
3、師:我們來看看幾幅圖片:
師:這就是“煙花三月”,你們看“煙花三月”的揚州美不美呀?
生回答:美!
提名學生回答。
師:你們看,詩人在平淡的敘事中,依依惜別之情自然地流露出來。
5、師:下面我們再來品品后兩行詩,這兩行詩明著是寫景,其實更寫出了詩人的心情,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1)生齊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p>
(2)師:“盡”的是什么?不“盡”的又是什么?
提示:“盡”的是帆船和孟浩然的身影。不“盡”的是詩人的依依惜別之情和友情。
生:沒有。
師:他在干什么?
生:他久久地不愿離去,仍注視著帆影消失的地方。
師:李白看見了什么?
生:滾滾的長江水向天邊流去。
(4)師:這滾滾流去的僅僅是長江水嗎?大家來討論一下。
學生分組討論。討論后匯報。
(5)師:李白獨立江邊,久久凝望,他的目光,他的心緊緊與朋友相隨。他們真是“人雖分,心相隨,情永在?!彼麄兊挠颜x真是“情深意長”。
五、背誦古詩。
1、師:我們已體會了李白與孟浩然的深情厚誼。假如我們現在就站在江邊,看著好朋友乘著帆船漸漸遠去,心中感慨萬千,吟出這首送別詩吧!女同學先來。
女生齊讀。
2、師:這是柔情地相送。男生來讀一讀。
男生齊讀。
3、這是豪壯地送別。
4、一起來吧!能背就背,不能就讀。
5、齊背這首詩。
六、拓展延伸。
1、李白后來又為這次送別寫了一首五言詩。
板書:
江下行。
李白。
去年下揚州,江送黃鶴樓。
眼望帆去遠,心逐江水流。
師:這首詩非常的直白,就像上面這首詩的注釋。來,一起讀一讀。
學生齊讀兩遍,把詩抄寫在書旁。
2、提名學生說一說這首《江下行》的意思。教師指導并相機板書:
板書:
目光送。
李白情深意長孟浩然。
心相隨。
七、作業。
1、查找有關送別的詩句。
2、小練筆。
同學們,假如你是孟浩然,你看到好友李白如此傷心,你會對他說什么?請你寫下來。
八、總結。
師:李白和孟浩然之間那種真摯的友情感人至深,讓我們再來體會一下這種友人之間的深情厚意吧。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李白在送別好友孟浩然時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短短的28個字濃縮了詩人對友人無限的依依之情,帶有一絲依戀,幾許惆悵。,但同時又有一種開闊大氣的意境。詩的前兩行敘事,后兩行寫景,李白巧妙地將對好友的一片深情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將情與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而不露,余味無窮。
在教學這首詩前,我既想教給學生一種學習古詩的方法,又希望他們能發散思維,大膽想象,充分理解詩人的情感。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先讓學生借助工具書及文中的有關注釋,自己嘗試著逐步理解詩歌中的字詞以及句子的意思,再整體把握詩歌的內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進行感情朗讀。最后把詩歌描繪的靜態畫面具體化,活躍課堂,激發想象。
課后我想,古詩教學只有以讀為本,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體會詩的意境,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才能促進他們對古詩優美語言的感受、積累和內化。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同樣,學習古詩也應讓孩子們用自己的方法來進行自主學習,交流探討,這樣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性、主動性和積極性,更能將詩中所蘊涵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深深扎根于他們的心靈深處。
上課課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二、教學目標設定
1、知識與技能目標:
讀懂詩句,理解詩意;
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語言表達和自學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習按平長仄短的.規律來讀詩,吟詩,按曲調來唱詩,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目標:
通過學習古詩,感悟深厚的友情。
三、教學重點、難點處理
展開合理的想象,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詩的意境。
四、教學資源與器材配備:課件
五、1、教學設計思想與教學流程(附教學流程框圖)
吟詩會------導入------學詩------拓展
2、教學環節與步驟:
一、吟詩會。
二、導入。
1、揭題;
2、解題;
3、交流課前收集的資料。
三、學詩。
1讀詩。
2自學古詩理解詩句。
3吟古詩悟詩情。
4唱詩。
四,拓展。
按照以上的學習方法學習李白的《月下獨酌》。
春華春柳滿小徑,青苔碧草圍路聚。李、孟同去黃鶴樓,可憐此分別。
——題記。
陽春三月,柳樹梳起了碧綠的長辮子,小草換上了綠綠的夾克衫,小燕子穿著黑亮的燕尾服,它們都歡快的要去參加春天舉辦的晚會呢!
可是,它們不知道,在黃鶴樓,兩位有名的詩人——李白和孟浩然這一對“長江流水深千尺,不及友情皆可深”的朋友就此要離別了,他們不知道要什么時候什么地方才能相逢,相遇。
“孟弟,我們在下一年重陽節還能再見面嗎?還能再一起登山嗎?還能在一起品酒吟詩嗎?”李白問道。
“李兄,我也不知道??!”孟浩然茫然的回答,“這幅我畫的《友長青》就送你了,但愿我們的友情永不黃枯!”
“孟弟,這枝狼毫筆業送給你,但愿你用它,寫下更多的名詩佳文?!?/p>
李白和孟浩然邊走邊說,只待船夫叫了他們三四遍,這才連忙趕去。
孟浩然上了船,兩人揮淚而別。
船越劃越遠,李白目送孟浩然的小船直到天水相接的地方便不見蹤影,不禁朗聲出名詩: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晚上,只有黃鶴樓的仙鶴將李白的情傳給了孟浩然;只有長江里的滾滾江水將李白的誼流給了孟浩然;只有熱血在李孟二人中激揚。
唐玄宗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從四川沿長江東下,一路游覽了不少地方。在襄陽(今湖北襄樊),他聽說前輩詩人孟浩然隱居在城東南的鹿門山中,特地去拜訪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詩,大加稱贊,兩人很快成了摯友。孟浩然熱情地款待李白,并留他住了10多天。
公元730年陽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便托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相會。這天,他們在江夏的黃鶴樓愉快地重逢,各訴思念之情。幾天后,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船開走了,李白佇立江岸,望著那孤帆漸漸遠去,惆悵之情油然而生,便揮就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首句點明送別之地是黃鶴樓,次句點明送別的時間是花開似錦的暮春三月,也暗示了這煙花美景將伴隨友人一路直到揚州。揚州當時是繁華之都,這時節肯定也是花團錦簇,春光爛漫。后兩句傳情達意,詩人將離別之情寄托在碧空與江水之間,言雖盡而意未盡,令人回味無窮,堪稱送別佳作。
陽春三月,鮮花盛開,鶯歌燕舞,一片生機盎然。
黃鶴樓上,李白和孟浩然并肩坐著,一想到之后將有許久不得再見,兩人神情都有些黯淡。
“孟兄,你這一去廣陵,不知何時歸來,你可要常常給我寫信??!”李白首先打破了沉寂。孟浩然聽了李白的話,有些神傷,但隨即回答道:“賢弟,放心吧,我一定會給你寫信的。倒是你,要注意一下身體,酒這種東西,得適可而止??!”李白笑著應允,舉起裝滿酒的酒杯,“但是今天可是特殊日子啊,來,讓我們痛飲一番!”孟浩然笑笑,也舉起了酒杯。
半晌,酒壺已空。孟浩然直起身子,抬頭看了看天色,說道:“天色不早了,我也應該啟程了!”“是嗎?……我送送你吧!”李白緊跟在孟浩然身后,一起走下樓梯。
船只已經備好,船夫在船上招呼孟浩然快點登船。孟浩然看了看船,又看了看李白,想說些什么,卻又欲言而止,只是拍了拍李白的肩膀,走上了早已備好的船只。
船,開動了,越行越遠。
李白像是想到了什么,忽然走上前,對著船只大喊:“孟兄,記得給我寫信??!”“放心,一定!”遠遠地,傳來了孟浩然的聲音,但隨即,又被嘈雜的人聲和江水的波濤聲淹沒。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271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