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的編寫應該注重實踐操作性,避免過于理論化和空泛化。如果你正在制定教學工作計劃,那么以下的示例或許能夠給你一些靈感和指導。
1、掌握《詩經》的基本情況。
2、分析《關雎》的內涵。
3、掌握詩中比興手法的運用。
4、反復朗讀,直至成誦。
學習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體會其表達效果。體會詩中大量運用重章疊句的表達方式。品析語言,體會詩歌的音韻美、意境美、含蓄美。
《中國文學史》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朱東潤上海古籍出版社。
教學內容及過程一,導入【5分鐘】。
有一條河,緩緩流淌了三千年,河畔的每一株草,每一縷清風,每一絲香甜,都被完整的珍藏。歲月的風塵無法將之淹滅,時光的足音無法將之覆蓋,所有的細節匯聚成一個個富有靈性的文字,輕輕跳躍??這條河有一個響亮的名字——《詩經》!
《詩經》是我國詩歌文學的鼻祖,孔子論詩,必從《詩經》開始,古人認為經過《詩經》教化,能讓人“溫柔敦厚”。今天咱們要學習的《關雎》是“風”之始,也是《詩經》第一篇??鬃诱f:“《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逼渎?、情、文、義俱佳,足以為《風》之始,三百篇之冠。讓我們帶著仰慕之情去聆聽那經歷了三千年之久卻依然鮮活美好的吟唱!
1、《詩經》的基本情況。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約五個世紀的三百零五篇詩歌,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表現手法包括賦、比、興。
《詩經》的形成與修訂,是周王朝經過諸侯各國的協助,進行采集,然后命樂師整理,編纂而形成;漢代學者認為經過孔子刪訂而成(如司馬遷就采取這種說法)。
2、《詩經》的影響。
民歌中表現出的“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現實主義精神對后世文學影響最大。它推動詩人、作家關心國家命運和人民的疾苦,而不是把文學作為流連光景、消遣閑情的東西。
如:唐朝的古文運動,“古文”這一概念由韓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來講求聲律及辭藻、排偶的駢文視為俗下文字,認為自己的散文繼承了先秦兩漢文章的傳統,所以稱“古文”。韓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復古代的儒學道統,將改革文風與復興儒學變為相輔相成的運動。在提倡古文時,進一步強調要以文明道。
白居易“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1.讀詩歌,想象詩歌描繪的幾幅畫面。
(1)、配樂讀,體會詩歌音韻美感。
(2)、同學全體朗讀,用聲音傳遞出詩歌的美感和韻味。
關雎和鳴圖——以物喻人,烘托氣氛。
少女采荇圖——窈窕淑女,一見傾心。
長夜難眠圖——求之不得,輾轉反側。
盡興狂歡圖——求之既得,琴瑟和諧。
2.解讀詩歌。
雎鳩關關在歌唱,在那河中沙洲上。文靜美好的少女,小伙殷切的追求。長長短短鮮荇菜,順流兩邊去撈取。文靜美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追求沒能如心愿,日夜心頭在掛牽。長夜漫漫不到頭,翻來覆去難成眠。長長短短鮮荇菜,兩手左右去采摘。文靜美好的少女,彈琴鼓瑟表愛慕。長長短短鮮荇菜,兩邊仔細來挑選。文靜美好的少女,鐘聲換來她笑顏。
3.品味,欣賞詩歌,賞析美點。
(1)、語言美。
重章疊句的表達方式:大多數句子相同,少數字詞不同,重復歌詠。這樣反復詠唱,增強了節奏感,音樂感,形成了一種回環往復的美,帶給人一種余味悠長的感覺。
(2)、人物美。
采荇菜的少女勤勞能干,心靈手巧;文中的“君子”——年輕人對愛情非常執著,他愛慕、追求美麗的采荇女,求之不得時,日思夜想,輾轉難眠,可見,他是一個重情重義之人。
(3)、情感美。
幸福之情,“琴瑟友之”、“鐘鼓樂之”可以為證。因此,這首詩抒發的情感是生動細膩、健康明朗、質樸直率的。
(4)、意境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這兩句詩寫了關關鳴叫的雎鳩鳥,碧水悠悠的河流,芳草萋萋的河洲,還有參差的荇菜,美麗的采荇女,多情的君子,有景物,有人物,有故事,有畫面,有情感,交織融合,意境優美。
聽著大家深情的朗誦,我們仿佛又聽到了雎鳩鳥在沙洲鳴叫,我們仿佛又看見了采荇女在河邊忙碌,我們仿佛又感受到了男主人公無盡的思念??選擇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個情景或一處細節,將其改寫成一段優美的散文或幾行意韻悠遠的小詩,擬個題目,甚至可以配上曲子!
1、后妃之德。
《毛詩序》:《關雎》,后妃之德也,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故用之鄉人焉,用之邦國焉。風,風也,教也,風以動之,教以化之。
2、孔子。
《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快樂卻不是沒有節制,悲哀卻不至于過于悲傷。
我們又似乎夢回了三千年前的那一條河,那一片洲,依然是河水清清,草色油油。三千年的文化,三千年的文明,《關雎》只是其中一扇小窗口,還有許多扇窗等著我們去開啟,我們當寤寐求之,我們當琴瑟友之!虔誠的破譯祖先文字的原碼,執著的探尋民族文化的源頭,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養,我們當永不止步!
《詩經》是人類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頭清水,開闊、豐盈、簡單、潔凈??鬃右苍f:“《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讓我們在以后的生活中吟誦這優美文字,傳唱這古老歌謠,我相信我們都可以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
背誦本詩。
2、了解比興手法。
3、體會作品表達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
1、反復朗讀;感知詩歌大意。
2、采用提問質疑共同討論等方法分析關鍵句子,理解意境。
3、朗讀背誦,積累名句。
情感態度價值觀。
正確認識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愛情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教學重點:朗讀背誦。
教學難點:
1、對每句詩的理解。
2、體會整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課件及音頻資料。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資料共享。
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一幅畫,請同學們先欣賞欣賞(屏顯畫面):一對呱呱鳴叫的水鳥歡樂地嬉戲在青青河洲,長長短短的碧綠水草隨水漂流,看到這幅畫,你會想到什么呢?(學生自由發言)想像很豐富,那么同學們知道三千年前的人們又是怎樣聯想的呢?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詩經》,聆聽三千年前華夏先民的吟唱,感受公元前東方的文明與輝煌。未讀《詩經》,先聞其名,《詩經》究竟是怎樣一部書,哪位同學為我們介紹介紹?(學生介紹)善于查閱資料,好?!对娊洝肥窃姼璧脑搭^,讀者《詩經》,你會覺得不如了浪漫的殿堂。那么,大家知道冠于《詩經》三百篇之首的是哪一首嗎?(生答)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關雎》。
二、一唱三嘆吟誦《關雎》。
1、教師質問(學習詩歌的方法、朗讀注意問題)。
2、請學生大聲自由朗讀課文,對照注釋,讀準字音、節奏。(老師板書課題)。
3、抽一名學生讀,評價。
4、齊讀一遍,讀準字音和節奏。
5、師讀,請同學們邊聽邊思考,這首詩寫了什么內容?試用簡潔語言概括(或播放錄音)。
6、一生說說內容。(這首詩寫了一個青年男子對一女子的愛慕、追求而又求之不得的過程。)。
7、這首詩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優美動人的愛情故事,請同學們選擇你喜歡的讀書方式,可以大聲讀,可以小聲吟誦,還可以閉目沉思,想象故事中一幅幅畫面。老師先給同學們做個示范,起到拋磚引玉——我在讀“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這句詩時,眼前不禁浮現出這樣的情景:碧藍如洗的天空下,一條玉帶似的河流靜靜流淌。和中的小島上,芳草如茵,一對對雎鳩鳥在草叢里、河水邊悠然自得地玩耍嬉戲??.你的眼里心里會出現什么情景呢?請同學們邊讀邊想。
8、學生邊讀邊想,然后抽三名學生說說,請全班學生有感情的齊讀這首詩。
三、美不勝收品味《關雎》。
2、最后全班交流。)。
教師根據學生發言形成板書(人物美;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3、教師小結(從字里行間,同學們品出了《關雎》的人物美,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其實,它的魅力,它的佳處,遠遠不止這些。這首詩既寫了對愛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限于自拔的低沉哀吟,難怪孔子說它“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看來,被冠于《詩經》之首的《關雎》的確名不虛傳。
詩趣盎然美讀《關雎》。
美詩若美讀,定能錦上添花,別有意趣?,F在,分男女生兩大組配樂朗讀《關雎》,比一比,看哪一組的朗讀技高一籌。
1、男生配樂讀,女生配樂讀。
2、教師點評。
3、師生共同演繹《關雎》之美。(師領讀前四句,全班齊讀前四句,第五句開始男生先讀,女生后讀,形成一種錯落之美,最后兩句詩男生讀兩遍,和女生的朗讀合在一起。師輕聲朗讀前四句。)。
4、美詩可美讀,美詩也可以和樂而歌唱,因為詩歌本是可以和樂而歌的。同學們想不想聽今人譜曲的《關雎》?。。。?!,F在,讓我們和著音樂,一起深情吟唱這首傳誦千古、經典古樸的愛情歌謠。(課件播放歌曲《關雎》,師生齊唱。)。
結束語。
《詩經》是人類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頭活水,開闊、豐盈、簡單、潔凈。課后,讓我們進一步聆聽華夏先民的吟唱,吟誦優美文字,傳唱古老歌謠,進一步感受我國古代文明之輝煌。
教案、學案一體化設計課題4古詩兩首課時1課時設計人教學目標設計1、認識“古、詩、首、眠”等13個生字,會寫“古、聲、多、知、忙”。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感受春天的美好,培養學生喜愛春天、喜愛大自然之情。教學方法設計教學程序設計教材處理設計師生活動設計一、????????????導入揭題。1、激趣導入。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二、????????????學習《春曉》。出示整首詩。
(一)、讀通。
1、作者簡介。
2、學生借助拼音自由讀詩。
3、指名背誦。
4、認記漢字。
(二)、理解感悟。
1、由理解“春曉”引入,這首詩描寫的是春天早晨的景色,讀讀第一句。(也可做做動作幫助理解)。
2、請同學們再把這首詩讀一遍,看看這首詩寫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哪些地方看不懂。
3、交流討論學習。
(1)、這首詩寫了春天的哪些景物?(鳥、風雨、花)。
(2)、春天,鳥兒怎樣?你從哪兒知道的?(理解“處處”“聞”“啼”)。
(3)詩中所描寫的花怎樣?(理解“知多少”,也可畫畫幫助理解)。
這花與風雨之間有什么關系?
花落了這么多,你有什么想法?(很可惜、很美)把你體會的情感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三)、吟誦。
通過這首詩的學習,你又知道春天是怎樣的?
朗讀全詩,背誦。
三、再現生字,指導寫字“古、聲、多、處”。
四、出示新課課題《村居》,讀題,學習“村、居”兩字,解題。
二、學習《村居》。
1、學生借助拼音自由讀古詩,讀準字音。
2、識記生字。
醉春煙散學忙兒童。
(讀準音——交流生字的識記方法——隨機理解詞義,用“醉、忙”各說一句話。)。
3、指名讀全詩。
4、小組合作學習,要求:
先認真地讀古詩,看看圖,想想這首詩中又寫了哪些景物?用“——“劃出來。哪些地方讀不懂的用“?”標出。兩分鐘后(小組長記時)在小組中交流一下,不懂的地方互相討論解決解決?!?、全班匯報交流。
(1)、學習第一、二句。
通過“長、拂堤、醉、春煙”的理解,感悟草、鶯、楊柳的形象。
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呢?誰能來說一說。
指導朗讀。用輕緩的語氣讀,感受春天的美景。
(2)、學習第三、四句。
同桌兩個互相說一說,你見過的風箏有哪些?風箏是怎樣放的?(喚起放風箏的記憶,體味其中的樂趣。)。
指導朗讀,讀出放風箏的快樂之情?!?、吟誦全詩。
三、再現生字。指導寫字“知、忙”。
師:這首詩是1000多年前的唐朝大詩人孟浩然寫的。生:齊讀詩題。師:很多同學都會背這首詩,請大家看拼音,認真讀一讀,呆會兒我們來比賽背詩,看誰能把每個字音背準。生:自由讀詩。師:誰能起來背誦一下?生:……師:你能用組詞或猜一猜的方法說說這些字的意思嗎?春眠春曉處處聞啼鳥生:交流。師:春曉這首詩描寫的是春天早晨的景色。請同學們再把這首詩讀一遍,看看這首詩寫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哪些地方看不懂。
生:自由朗讀。師:這首詩寫了春天的哪些景物?生:鳥、風雨、花。
師:春天,鳥兒怎樣?你從哪兒知道的?生:“處處”“聞”“啼”
師:詩中所描寫的花怎樣?生:知多少。
3.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熱愛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學重點?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體會詩人熱愛春天大自然的感情。
教具準備?收集兩首古詩的有關資料;背誦有關春天的古詩。
導??學??過??程?二次備課。
預習提綱???。
1.自由讀詩,自主識字。
2.搜集有關春天的古詩。
3.搜集兩首古詩的有關資料。?。
第一課時。
一、激趣背詩,導入新課。
1.誰來背背有關春天的古詩?(指名背誦)。
二、板題《詠柳》,解題。
1.看題目,說說“詠”是什么意思?(詠,意思是用詩詞的形式描述。在本課是歌頌、贊美的意思。)。
2.誰能說說“詠柳”的意思。(誰贊美柳樹?要求說完整。)。
3.簡介賀知章。
賀知章(659—744)唐代詩人。字季真,晚年自號“四明狂客”。越州永興(今浙江省蕭山)人。少年就以文詞而出名。公元695年擢進士,做過工部侍郎等官。晚年與李白交友,酒后作詩文,神采飛揚。他工書法,尤善章草隸書?!度圃姟反嫫湓娨痪?,共存詩20首。寫景的詩,較為清新通俗,除本課《詠柳》外,還有《采蓮詩》《回鄉偶書》廣為傳誦。)。
三、自讀古詩,初步釋疑。
1.把古詩讀正確、流利,認記生字“詠、絳”。
2.指名讀詩,提醒讀準“絳”“妝”“裁”
3.根據注釋了解詩歌的大意。
4.小組交流;互相釋疑。
四、讀中理解,體會詩境。
1.指名讀詩句,說說自己對詩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機點撥:
(1)“碧玉妝成一樹高”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把柳樹的枝葉比作碧玉)”
相機引導學生理解以下詞語:
a.“碧玉”,綠色的玉,這里把柳樹的枝葉比作碧玉。
b.“妝”,打扮。
c.“一樹”,滿樹,“一”字在這里不表示數量,表示滿、全、整個的意思。
全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裝扮的一樣。
(2)“綠絲絳”指什么?為什么說柳枝是“綠絲絳”?(想象體會柳枝的綿長和柔軟)”
相機引導學生理解以下詞語:
a.“萬條”,泛指柳樹枝條多。
b.“絳”,一種用絲編成的帶子。
全句的意思是:從樹上垂下來無數好像綠色絲帶一樣的柳條來。
相機引導學生理解以下詞語:
a.“細葉”,柳樹新萌發滋生的又細又嫩的葉子。
b.“裁”,裁剪。
全句的意思是:這細細的嫩葉是誰的巧手剪裁出來的?
(4)“二月春風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為什么這么比喻?
相機引導學生理解以下詞語:
似,好像。
全句的意思是:原來是二月春風這把剪刀裁出來的啊!
3.結合理解,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1)自己練習讀,邊讀邊想象。
(2)指名讀,師生評議。
(3)以讀代講,師生合作:老師朗讀散文,學生用恰當的詩句來對答。
師:你看那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裝扮的一樣,真是青翠欲滴??!那垂掛下來的萬千柳條,柔軟綿長,隨風搖曳,多像綠綠的絲帶!
生: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師:再看那小巧的新長出來的柳葉,細細尖尖的,整整齊齊的,是誰裁剪出來的呢?原來是二月春風這把剪刀裁出來的??!
生: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4.這首詩前兩句主要寫什么?(靜態中柳樹的色彩美、形態美。)。
5.這首詩后兩句主要寫什么?這兩句采用了什么樣的形式?(想象并體會春風剪開柳葉的動態景象,也就是在春風中柳葉翻飛飄動的情景)(自問自答)。
6.指導朗讀古詩,在朗讀中想象春天美麗的畫面。。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1)要求學生把握節奏、注意停頓,讀出詩的韻律。
(2)前兩句寫柳,后兩句由寫柳過渡到寫春,從整首詩的描寫中,你體會到詩人對柳,對春抱著一種什么樣的感情?(贊美柳樹,歌頌春)。
五、反復朗讀,背誦這首詩。
六、學習本詩生字。
1.出示生字認讀:詠、碧、妝、裁、剪。
2.自己觀察,集體交流識字方法。
詠,用口吟誦,與口有關,故口字旁;
泗、濱,與河水有關,左邊是三點水旁;
絳,與絲織有關、左邊是絞絲旁。
裁,與衣服有關,里面是衣字:剪,用刀來剪,下面是刀字;
妝,梳妝,女人常梳妝,右邊是女字旁。
3.先描寫觀察重點筆畫,再集體交流:
“裁”是半包圍結構,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筆是點,不是捺;
4.學生練寫。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齊背《詠柳》。
二、板《春日》,釋題。
1.“春日”你怎么理解?(詩題的意思是在春天里。全詩講的是作者在春日里游覽,看到無限的春光,從中有所體悟,闡發了自己的哲理思考。)。
2.簡介作者。
朱熹(1130—1200)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字元晦,號晦庵、晦翁,別稱紫陽、考亭。他博覽群書,廣注典籍,對經學、史學、文學、樂律以至自然科學有不同程度的貢獻。朱熹的詩富于哲理性而不乏詩味,寓議論于寫景,別有風格。
三、自讀古詩,初步釋疑。
1.把詩歌讀正確、流利,認記生字“泗、濱”。
2.指名讀詩,提醒讀準“勝”“泗”“濱”。
3.根據注釋了解詩歌的大意。
4.小組交流:互相釋疑,討論難點。
四、朗讀古詩,理解詩意,體會感情。
1.指名讀詩句,說說自己對詩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機點撥:。
(1)作者到泗水邊尋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煥然一新”嗎?(引導學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積累具體感知“無邊光景一時新”)。
相機引導學生理解以下詞語:(備課參考)。
a.“勝日”,即晴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
b.“尋芳”,游覽、賞玩美好的風景。
c.“泗水”,水名,在山東省中部,源于山東省泗水縣東蒙山南麓,因四源并發而得名。它是淮河的支流,流經曲阜,也是孔子講學的地方和死后安葬處的近旁。
d.“濱”,水邊。在泗水邊“尋芳”,實際上說的是追求圣人大道。
e.“光景”,風光景色。
f.“一時”,一個時辰,這里形容時間很短,一時之間。
這前兩句的意思是:在風和日麗的一天,詩人到孔子曾經呆過的地方泗水流域去觀賞風景。那里風光無限,一時之間許多新鮮奇麗的景色映入眼簾。?????????(2)“萬紫千紅”是說春天的什么?能具體說說嗎?(借助圖畫形象感知花兒的繽紛色彩,春天的美麗景象)。
相機引導學生理解以下詞語:(備課參考)。
a.“等閑”,平常、隨便。
b.識得,認識到。
c.“東風面”,春風的面貌,因我國春夏季多為東南風,故稱春風為東風。
d.“萬紫千紅”,形容百花爭奇斗艷的景色。
e.“總是”,都是。
這后兩句的意思是:人們尋常中都知道有春風,但要是真正認識它,只有在見到萬紫千紅的景象以后。也就是說,春風徐來,各種景象煥然一新,有了春風,才有這無邊的美景。
3.結合理解,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1)自己練習讀,邊讀邊想象。
(2)指名讀,師生評議。
(3)以讀代講,師生合作:老師朗讀散文,學生用恰當的詩旬來對答。
師:在一個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邊尋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煥然一新了,全沒了冬日的蒼白和蕭瑟。
生:勝日尋芳漸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師:人們尋常中都知道有春風,但要是真正認識它,只有在見到萬紫千紅的景象以后。你看,春風徐來,各種景象煥然一新,到處萬紫千紅,百花爭艷,有了春風,才有這無邊的美景。
生: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4.背誦古詩。
五、學習本詩生字??。
1.出示生字認讀:濱、紫。
2.識記字形,集體交流。
“濱”字第七筆是一筆撇,不是兩筆;“紫”字的下面“糸”不要丟掉一點。
3.學生練寫。
六、作業。
2.詩配畫。
1.了解《詩經》的基本知識及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2.把握《詩經》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和章法的節奏特點。
3.反復朗讀,直至成誦。
能力目標。
1.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形象思維能力。
2.深入理解這兩首詩,提高學生詩歌鑒賞的能力。
德育目標。
正確認識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愛情的追求和向往。
教學重點。
1.創造性地運用朗讀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學習兩首詩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體會它的表達效果。
教學難點。
1.體會兩首詩大量運用重章疊句的表達方式。
2.品析語言,體會詩歌的音韻美、意境美、含蓄美。
教學方法。
1.朗讀法。
2.點撥討論法。
3,品讀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資料助讀;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思讀課文,把握文意;品讀課文,探究藝術手法。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論語》曰:“不學詩,無以言?!惫湃苏J為經過《詩經》教化,可以使人“溫柔敦厚”?!对娊洝吩诠糯恢北贿x作各類學校的教材,甚至連東漢大字者鄭玄家的婢女都熟讀《詩經》,日常生活中能以《詩》相對。今天我們學習冠于三百篇之首的《關雎》。
二、資料助讀。
多媒體顯示以下內容: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本來只稱《詩》,后來被儒家奉為經典,改稱《詩經》。收錄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305篇,也稱“詩三百”,這些詩歌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帮L”又叫“國風”,是各地的歌謠,人民大眾的口頭創作,是《詩經》中的精華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貴族統治集團對人民的壓迫和剝削,也反映了人們的勞動生產情況和愛情生活。常用復沓的手法來反復詠嘆,一首詩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幾個字不同,表現了民歌的特色。
《關雎》是《風》之始也,也是《詩經》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說明對它評價很高?!妒酚洝ね馄菔兰摇吩浻浭稣f:“《易》基乾坤,《詩》始《關雎》?!稌访览褰怠驄D之際,人道之大倫也?!?,孔子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逼渎?、情、文、義俱佳,足以為《風》之始,三百篇之冠。
關雎。
關雎鳥關關和唱,夜長長相思不斷,
在河心小小洲上。盡翻身直到天光。
好姑娘苗苗條條,
哥兒想和她成雙。長和短水邊荇萊,
采荇人左采右采。
水荇萊長短不齊,好姑娘苗苗條條,
采荇菜左右東西。彈琴瑟迎她過來。
好姑娘苗苗條條,
追求她直到夢里。水荇萊長長短短,
采荇人左揀右揀。
追求她成了空想,好姑娘苗苗條條,
睜眼想閉眼也想。娶她來鐘鼓喧喧。
《詩經》的這一突出特點,同樣與音樂曲調中有著密切的關系。我們知道,當人們產生了強烈的感情沖動的時候,“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往往喜歡從流行曲調中挑一支熟悉的,配上詞唱唱。而《詩經》的時代,流行于民間的曲凋一般都比較短小。唱了一遍,常常感到興猶未盡,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唱。如果許多人在一起,便一人唱,眾人和,直到唱痛快為止。每重唱一遍,只變動少數詞語,最簡單。最容易傳唱,最便于記憶。當然也就最樂于為人們所采用了。
重章疊詠形式的運用,對深化意境,渲染氣氛,強化感情,突出主題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時,它還有效地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音樂感,形成了一種回環往復的美,帶給人一種委婉而深長的韻味。
蒹葭。
蘆花一片白蒼蒼,逆著曲水去找她,
清早露水變成霜。越走越高道兒難。
心上人兒她在哪,逆著直水去找她,
人兒正在水那方。像在小小洲上水中間。
逆著直水去找她,
繞來繞去道兒長。一片蘆花照眼明,
逆著直水去找她,太陽不出露水新。
像在四面不著水中央。心上人兒她在哪,
隔河對岸看得清。
蘆花一片白翻翻,逆著曲水去找她,
露水珠兒不曾干。曲曲彎彎道兒擰。
心上人兒她在哪,逆著直水去找她,
那人正在隔水灘。好像藏身小島水中心。
(3)詩人的執著追求和伊人宛在,覓之無蹤的境界渾然為一。
(4)“伊人”高潔而富有魅力的精神氣質,被蒹蒼露白、秋水澄明的景致烘托出來。
3.朦朧美體現在寫法和模糊的意象。
作品沒有直敘心情,而是采用曲筆。作寫意式的遠距離的勾勒。距離產生美感。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間位置都是模糊的,給人以霧里看花、若隱若現、朦朧縹緲之感。
教師小結:《蒹葭》詩的豐富美感,我們可以作多重解瀆。正如《人間詞話》所說:“《詩·蒹》一篇,最得風人深致?!?/p>
四、比讀全詩,問題探究。
教師提問:《關雎》和《蒹葭》都可以看作愛情詩,但風格和表現手法相同嗎?
明確:《關雎》一詩重在“敘事”,可以看出主人公愛慕、追求、幻想這樣一條線索?!遁筝纭窙]有一個明確故事。只選一個場景。第二、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復詠嘆?!遁筝纭繁取蛾P雎》情感韻味更濃郁。
在藝術手法上,《蒹葭》比《關雎》“興”的特點更突出?!拜筝纭薄八薄耙寥恕苯幌噍x映,渾然一體,用作比興的事物與所要描繪的對象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藝術世界。
五、課堂小結。
《詩經》是人類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頭清水,開闊、豐盈、簡單、潔凈。這源泉處的草木,也跟淳樸的先民及其歌聲一樣簡樸優美。從詩經中走出的女子裊裊娜娜、款款盈盈游歷在平原秀野風和日麗中。癡情的少年千回百轉,卻找不到她的岸。讓我們于于凈凈與素心相通.吟誦這優美的文字,傳唱這古老的歌謠!
六、布置作業。
1.《蒹葭》這首詩對后世的影響是相當大的。上網搜集相關信息,看哪些詩篇化用了《蒹葭》的詩句。
2.背誦這兩首詩,并為一篇寫一段賞析文字。
課堂教學亮點重章疊句和反復詠嘆的手法學生很容易理解,學生的朗讀效果好。又用優美的《在水一方》設置情境,課堂氣氛好。教師在課堂扮演的是領路人的角色,要引領學生學會品析詩歌,發掘文本的現實意義也就是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正確引導。遵循學習詩歌的要求,從詩歌的音樂美、繪畫美、及結構美三個層面層層深入剖析,使學生學會鑒賞詩歌。
《蒹葭》代表了《詩經》的及高水平,課前準備要充分,不要打無把握之仗,教師的畏首畏尾必定引起學生的拘謹。
再教的設想廣泛借鑒別人的長處,閱讀。
教學目標?1、會認7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想象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情感。
3、有背誦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誦讀詩句,感受詩歌表達的真摯感情。
教學難點?了解詩的意思,感受詩的內涵。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相關圖片、音樂磁帶、學生查找詩人的相關資料。
導??學??過??程?二次備課。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挖掘積累。由學生課前積累的古詩展開背誦競賽,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2、圖片導入。出示課文插圖:圖上畫的是什么?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觀察到的內容。
師: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長,春天的孩子興致高昂。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看看你們對春天有沒有新的發現。(板書課題)先來學習《草》。
二、自讀古詩、解決字詞。
1、自讀古詩《草》,注意讀準字音。
2、小組內互相檢查讀詩情況,教師糾正字音“榮”“燒”。
三、感悟理解。
1、自由讀古詩,思考:自己哪里讀懂了?哪些字詞還不懂?
2、小組內互相交流討論不懂的地方(如離離、歲、枯、榮等詞語的理解)。
3、全班交流討論自己對古詩的感悟,教師適時引導點撥。
(1)“離離”可以讓學生看看課件,說說草長得怎么樣?從而讓學生形象直觀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長得很茂盛。
(2)“歲”可問學生幾歲了,隨學生回答告訴學生從出生到現在幾年就是幾歲,“一歲”就是一年。
(4)“盡”可用簡筆畫的形式,讓學生說出火只能燒光草的葉和莖卻燒不完地下的草根。
四、朗讀詩詞。
1、自由讀:你喜歡小草嗎?為什么?(喜歡小草那種生生不息,頑強的生命力。)。
2、多種形式朗讀:指名讀——配樂讀——競賽讀。
五、背誦古詩。
1、情境背誦:教師創設把《草》背給家人聽的情境,引導學生背誦。
(如“離離原上草”我怎么聽不懂呢?怎么不寫花,只寫草呢?……)。
2、師生共同扮演媽媽、哥哥、爺爺等角色進行表演背誦。
六、練習。
1、填空。
離離(??????),一歲一(??????)。野火(??????),春風(??????)。
籬落疏疏一徑深,(??????)。(??????)。飛入無處尋。
2、按結構給字分類。
未?追?店?枯?徐燒?榮菜?宿。
七、書寫生字。
1、學習書寫“枯、榮、燒”三個字。重點指導:榮:草字頭的橫不能太長,禿寶蓋要寬,“木”字橫要短,撇捺伸展開。燒:火字旁捺要變點;右上部不要寫成“戈”,第二筆斜鉤要有彎度;下面的“?!弊謾M要短,豎彎鉤的拐彎處要圓潤。
2、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評議展示。
第二課時。
一、回顧。
背誦古詩〈草〉。
二、自學。
按照以前的學習步驟自學古詩《宿新市徐公店》:
1、讀:讀準字音,把古詩讀通順。
2、想:想想自己哪些地方讀懂了?哪里還不懂?
3、說:在學習小組內說說自己的學習收獲。
三、交流。
1、學生先在組內說說自己讀懂和不懂的地方,教師相機介紹詩人楊萬里的資料。
2、班級交流,弄懂全詩的大致意思。
四、朗讀。
1、自由讀:你對暮春時節的景色有什么新的發現?
2、指導讀:孩子在捉蝴蝶時是什么心情?(高興、喜悅)找不到時又是什么心情?(失望)。
3、競賽讀:小組內比賽,推薦一名同學參加班級比賽。
4、評價讀:誰讀得好?好在哪里?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嗎?
五、背誦。
同桌互背、指名背、挑戰背、齊背。
六、拓展。
1、把這首古詩編成一個小故事。
2、以小組為單位,自編、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劇。
3、和同學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白居易和楊萬里的其他詩作或其他詩人描寫的關于春天的古詩。
七、寫字。
學習其它幾個生字,重點指導:
未——可以先復習一下“味”字,再指導書寫。上橫要短、下橫要長;撇捺要舒展。
宿——寶蓋不宜太寬。
八、評價。
1、學生練習書寫,自我評價:在自認為寫得滿意的字上做標記。
2、小組內展示交流,互相評價:根據組內建議把不滿意的字再寫幾個。
(1)課堂結構有些亂。學生預習的展示很零散,也不夠充分,于是就出現了預設學生能自己解決的問題沒解決好,比如詩經里面比興的用法,重章疊句感覺也沒有講明白。
(2)對詩經的解讀太膚淺,欠缺深度和對整部作品的整體把握。本想讓學生學了這節課之后能有一部分會喜歡上詩經,于是,盡管之前讀了蘇櫻的詩經解讀版,可是,還是自己文化底蘊的欠缺。
(3)老師課堂不在場。其實,講到詩經里的愛情,對愛情的主張“摯而有別”符合了儒家思想的“和而不同”,愛情也要有個度,學生對所謂愛情的種種過度的表現,比如為談戀愛就不顧一切違紀,可是話就在嘴邊也沒說出口,心里總覺得他們不需要我這樣說,我也不想說。還有桑榮生的回答,參差荇菜左右流之,菜之,芼之,應抓住這句話深入的分析一下君子的追求過程和對淑女感情的深入,也恰當的講了重章疊句,可是問題沒抓住。
(5)心靈的溫度決定了生命的狀態,也決定了課堂的狀態。其實,一直是以初四為借口讓自己低頭往前走,缺少了思考也缺少了行動的熱情。
(一)整體感知。
《關雎》是《詩經》的第一篇,可以說是一首愛情詩。著重寫了一個男子對一個女子的思念、追求過程,表達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悅之情?!遁筝纭肥恰对娊洝贰扒仫L”中的一首愛情詩。就整首詩而言,幾個章節結構相同,只是換了幾個詞語而已,增強了詩歌的韻味。就每章而言,前四句都是描寫了一種凄清而蒼涼的景色,這種景色襯托出人物心中的空虛、惆悵之情;而后四句寫出詩人對“伊人”的上下尋求,卻又尋而不見,這當中既有詩人的悵惘之情,又有詩人對伊人的深切思念。
(二)學法引導。
詩歌重在體會,可以通過朗讀的方法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如《關雎》的首章是全詩的序,為下文描寫君子追求淑女作鋪墊,朗讀時相對平靜;第二章寫出君子時刻都在思念淑女,因此語句中流露出一種向往的味道;而第三章寫了君子的相思之苦,要讀出男子痛苦相思的情狀;第四章和第五章意思相近,都是運用了反復的手法,刻畫出君子得到淑女的快樂與幸福之情,其中有一種興奮和輕快的語調?!遁筝纭穭t可采用讀準一個詩節推及其他的方法進行朗讀,然后采用提問、質疑、討論等方法,分析關鍵語句,理解詩歌意境,進而把握全詩的主旨。
(三)審美鑒賞。
含蓄生動的起興美。
起興,是《關雎》一詩反復運用的藝術手法。比如,詩的一開頭就用“關關雎鳩。在河之洲”來起興,“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雎鳩鳥雌雄匹配聯想到君子淑女必成佳偶,由聽到雎鳩鳥清新流轉的歌唱而春心蕩漾想到君子對淑女的思念之切。又如以荇菜既得而“采之”“毛之”,興起淑女既得而“友之”“樂之”。使全詩產生了意味深長、回味無窮的藝術魅力。
(四)重點難點突破。
1、誦讀這兩首詩,簡要說說它們各自所要表達的主題是什么?
[析]我國遠古時代的詩論就提出“詩言志”說,因此,讀詩應該努力分析、感悟出蘊藏在詩歌字面背后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關雎》寫了一個男子對一個女子的思念、追求過程,表達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悅之情。
[析]本題考查《詩經》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所謂“賦”,是鋪陳其事;所謂“比”,是譬喻和比擬;所謂“興”,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朱熹《詩集傳》)。但是,關鍵不只在于識別,更在于體會這些藝術手法的表達效果。
[參考答案]《關雎》這首詩主要運用了“興”的藝術手法。如本詩開頭“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它原是詩人借眼前景物發端的話,但水鳥和鳴,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間和諧恩愛。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義上發生關聯。本詩的起興之妙正在于詩人情趣與自然景物渾然一體的契合,也即一直為人們所樂道的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析]寫景其實是為抒情服務,成功的寫景能做到情景交融,以景傳情。
[參考答案]景語情語。詩開篇便向讀者展示了一個凄清的畫面:一個晚秋的早晨,天色朦朧,籠罩在晨霧中的是一望無際的沾帶露珠的蘆葦。一條河流,蜿蜒而去。望遠處,是一塊小小的沙洲。這是一幅蕭瑟的晚秋晨光圖,烘托主人公凄惻的情感。
詩的第二、三章采用重章回復的方式,反復詠唱。但景物又有不同。首章“白露為霜”,露凝為霜,是拂曉時;二章“白露未唏”,太陽露面,天已大亮;末章“白露未已”,陽光照射,露水快干。三幅不同時間的晚秋晨光圖,渲染烘托出主人公久久佇立遠望而始終不能見面的惆悵心情,而主人公這種心情隨著晨光畫面的重疊,顯得越來越急切,越來越凄婉。這篇詩在藝術上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
4、《關雎》和《蒹葭》兩首詩歌大量運用了重章疊句的表達方式,充分表達了詩人細膩的思想感情,請從詩中找出一處,反復朗讀,加以體會。
[析]此題意在讓學生了解《詩經》中重章疊句的表達方式。
[參考答案]重章疊句的形式,即重復的幾章節,意義和字面只有少數的改變。如《蒹葭》全篇三章十二句,只變動了十幾個字,不但寫出了蘆葦茂盛的狀態,愛情道路的曲折綿長,伊人雖近在咫尺,但又遙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過不斷重復的旋律,表現出詩人對愛情的執著追求,似乎有一種合唱、輪唱的味道。
二、自學階梯評估。
達標訓練。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雎鳩()()窈窕()()好逑()()。
寤寐()()溯洄()坻()荇菜()。
2、填空題。
(1)是我國古代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的詩歌共有__篇,包括__、__、__三部分。
(2)《詩經》的句式以四言為主。根據不同內容的表達需要,分別采用、、的藝術手法。
(3)統領《關雎》全篇的詩句是“,”
3、對下列句子中加點字解說不當的一項是()。
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板幻虑笾钡摹爸敝复氖恰榜厚皇缗?。
c.“琴瑟友之”的“友”是“親愛”的意思,這里用作動詞,且表使動。
d.“鐘鼓樂之”的“樂”是“快樂”的意思,這里用作動詞,且表使動。
4、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關雌》中“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采用的是“興”的手法。
b.《蒹葭》“所謂伊人”的“伊人”,與《關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樣的人。
c.《蒹葭》全詩不著一個思字、愁字,讀者卻可以體會到詩人那種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悵。
d.《關雌》是(詩經)的第一首,選自《詩經?周南》。
能力提高。
1、《詩經》中,常常大量使用雙聲、疊韻、疊字的語匯。在古漢語的規則中,這類詞匯大都是形容詞,所以也有助于表達曲折幽隱的感情,描繪精彩美麗的自然。請從課文中找出例子,并體會其作用。
2、閱讀《蒹葭》一詩,想想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簡要分析這些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
3、比較《關雌》和《蒹葭》在寫法上的異同。
4、從兩首詩歌中的任意選取一首,將它改寫為現代詩歌,或者一個散文片段,意境要優美,描寫要生動,字數不限。
開放探究。
閱讀《君子于役》,回答問題。
君子于役,
不知其期。
曷至哉?
雞棲于塒,
日之夕矣,
羊牛下來。
君子于役,
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
曷其有佸?
雞棲于桀,
日之夕矣,
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
茍無饑渴!
1、這首詩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2、下面對《君子于役》上段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開頭兩句點明全篇主旨,陳述了所詠之事。用“不知”來說明丈夫役期之長。這兩句是第一層:婦人直抒胸臆,亟盼丈夫歸來。
b、中間四句勾畫出一幅典型農村晚景圖,畫中充滿了恬靜的氣氛,并且以此來反襯主人公的不平靜心境:家畜出入尚且有時,而人卻無歸期。
c、最后兩句極言思念丈夫很深,以致不能自已。
d、“曷至哉”是反問句,女主人公用反問的方式來揭露封建統治苛酷的兵役給千萬個家庭帶來痛苦的罪行。
3、簡述詩歌中所寫的鄉村晚景對表達情感的作用。
三、資料下載。
《詩經》,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对娊洝匪浽姼瓒鄟碜悦耖g,據說,周朝設有專門的采詩官,采集民歌,以體察民俗風情、政治得失?!对娊洝分写蟛糠衷姼瓒汲鲇诖?。另一部分則為公卿、士大夫向周天子所現之詩,歌功頌德、粉飾太平。其中,部分詩歌曾有人考證其作者,有臆斷者,有有理有據者,不過不很重要。至于《詩經》編撰者,有以為周公者,現在看來無法成立。另有孔子刪詩的說法,也沒有說服力。
《詩經》所錄詩歌時間跨度長,從西周初年直至春秋中葉,涵蓋地域廣泛,黃河以北直至江漢流域的都有。漢時,先有魯、齊、韓三家時,立于學官,后有《毛詩》?!睹姟肥⑿泻?,齊、魯韓三家詩先后亡佚。歷代解《詩經》者頗多,較好的有宋朱熹《詩集傳》、清王夫之《詩經俾疏》、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王先慊《詩三家義集疏》等。
《詩經》存三百零五篇,分《風》、《雅》、《頌》三部分?!讹L》有十五國風,是出自各地的民歌,這一部分文學成就最高,有對愛情、勞動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懷故土、思征人及反壓迫、反欺凌的怨嘆與憤怒?!堆拧贩帧洞笱拧?、《小雅》,多為貴族祭祀之詩歌,祈豐年、頌祖德?!缎⊙拧分幸灿胁糠置窀??!俄灐穭t為宗廟祭祀之詩歌?!堆拧?、《頌》中的詩歌,對于我們考察早期歷史、宗教與社會有很大價值??鬃釉爬ā对娊洝纷谥紴椤盁o邪”,并教育弟子、孩子讀《詩經》以作為立言、立行的標準。先秦諸子中,引用《詩經》者頗多,如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等人在說理論證時,多引述《詩經》中的句子以增強說服力。后來,《詩經》被儒家奉為經典,成為《六經》(包括《詩》、《書》、《禮》、《樂》、《易》、《春秋》)及《五經》(無《樂》)之一。
自學階梯評估。
達標訓練。
能力提高。
1、《關雎》中“關關”(疊字)形容j、鳥叫聲,“窈窕”(疊韻)表現淑女向美麗,“參差”(雙聲)描繪水草的犬態,“輾轉”(疊韻)刻畫出因相思而不能人眠的情狀,既有和諧的聲音,又有生動的形象。
《蒹葭》中的“蒼蒼”、“萋萋”、‘采采”(疊字)形容蘆葦茂盛的樣子,為下文“溯洄從之”、“溯游從之”作了輔墊,渲染了氣氛。
2、這首詩描寫了深秋清晨,河邊的蒼蒼蘆葦上沾滿霜露的景象,這一景象給人以蕭瑟冷落之感,它既有烘托環境氣氛的作用,又有主人公凄婉感情的流露。
這首詩還描寫了河邊道路漫長險阻、地勢越來越高、迂回盤曲的景象,突出了主人公對意中人愛情的真摯和執著的追求。
3、《關雌》著重于敘事,而《蒹葭》卻沒有明確的故事,《蒹葭》比《關雌》的情感韻味更濃郁些。在藝術手法上,《蒹葭》比《關雌》“興”的特點更加突出?!拜筝纭薄八焙汀耙寥恕钡男蜗蠼幌噍x映,渾然一體,用作起興的事物與所要描繪的對象形成一個完整的藝術境界。4、提示:注意肯定學生作品中的優點,指出其中不足,目的在于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詩歌內容。
開放探究。
1、這首詩著重描寫妻子對丈夫長期服役不能回家的盼望思念之情,反映了徭役給人民帶來的苦難。2、d3、詩中寫了思婦視野中最能觸動她心弦的幾樣景物:棲于塒的雞兒,幽暝的黃昏,歸圈的牛羊。這些景物突出了一個“歸”字,使她產生了人不如畜的思想。于是,詩人借景物之助,把人物感情中最強烈、最集中的一點“等待”突現出來了。這樣的寫景是移情于景,為情造境,其效果是對表達人物感情、渲染環境氣氛、突出主題都起了很好的作用。
根據新課標的“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和態度”三個維度,和高一學生古詩鑒賞能力較弱的現狀,欲擬定教學目標如下:
教學目標:
1、反復朗讀,體會士卒戍邊與思鄉的情感矛盾,把握其復雜的思想感情。
2、品味本詩的語言美,賞析其重章疊句手法的藝術魅力。
3、熟記關于《詩經》的文學常識。
二、說教法。
三、說學法。
四、說程序。
本課計劃安排一課時教學過程如下:
一、導入:……。
接下來我將從整體把握、體會情感、品味語言、總結藝術特色四個大環節來安排教學。
二、背景點撥,整體把握。
三、疏通課文,體會情感。
四、感受人物形象,品味語言美。
五、總結藝術特色。
由學生分析課文的藝術特色,教師補充。
布置作業:熟讀、背誦詩歌。
1).學生掌握詩歌的主題思想,理解戍卒遠別家室、歷久不歸的凄苦心情,詩中流露的保家衛國的自豪感,戍卒急欲回家和繼續在外抗敵的矛盾心。
2)。學生能指出起興手法的運用,能說出重章疊唱的藝術手法及其作用。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本篇為古典詩歌,反復閱讀,熟讀成誦。
2)。聽《采薇》的吟誦音頻,掌握重章疊唱所營造的音樂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理解詩中,戍卒遠別家室、歷久不歸的凄苦心情,把握戍卒王朝強盛的自豪感,對不平等的憤怒,急欲回家與“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保家衛國的強烈掙扎的矛盾心。
2)理解古今戍邊戰士思家之苦、閨中女子思夫的共同情感。
3)學生能對和平有更深層次的認識。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掌握賦比興、重章疊唱的藝術手法。
2、教學難點。
1)把握戍卒遠別家室、歷久不歸的凄苦心情,把握戍卒王朝強盛的自豪感,對不平等的憤怒,急欲回家與“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保家衛國的強烈掙扎的矛盾心。
2)理解古今戍邊戰士思家之苦、閨中女子思夫的共同情感。
教學媒體: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1課時。
課前預習:
1、聽《采薇》吟誦音頻,并大致能唱,感受其中戍卒的情感變化。
2、思考:我們學過哪些表達類似情感的詩詞,這些詩詞都有什么共同點?
3、自主選擇其他《詩經》篇目,對其簡要賞析。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大家已經預習了《采薇》,你喜歡《采薇》嗎?你從中讀出了什么?
明確:凄苦的思鄉之情。
《采薇》是一位久戍思歸的戍卒在回鄉途中吟唱的血淚之歌,是一幅凄涼的物是人非的圖畫。我想,每個同學讀完此詩,都會有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今天,讓我們一起讀這首詩,再次走進戍卒的內心,感受那份凄苦與凄涼。
二、1——3章,把握重章疊句,感受戍卒遠別家室、歷久不歸的凄苦心情。
賦: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
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載饑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曰歸曰歸,歲亦陽止。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比興:采薇采薇,薇亦作止;采薇采薇,薇亦柔止;采薇采薇,薇亦剛止。
2、1~3章的興詠唱的是什么?“采薇”做什么?為什么要采薇?
采薇,采集野生薇菜,戍防戰士所為,糧草不夠,為了生計,辛苦坦然去做,不勉強,也不做作。凄涼的戍邊生活畫面,我們仿佛看到面帶饑色的戍卒一邊在荒野采集野菜,一邊思念著久別的家鄉,屈指計算著返家的日期。
3、1~3章在形式上有什么特點?這種藝術手法叫什么?具體賞析。
特點:章與章往往句型重復,字面也大體相同,只在關鍵處更換個別字。
這三章雖然采用重復的形式來表達同一種情緒,但是作者在字句上略加變化,便更深刻的表現了士卒的內心之苦。痛苦的感情層層遞進。
從“作”到“柔”到“剛”暗示了什么?
第1章:采薇采薇,薇亦作止。這是寫春天,薇菜剛剛綻出嫩綠的芽尖。
第2章:采薇采薇,薇亦柔止。這是寫夏天,薇菜的葉片肥嫩。
第3章:采薇采薇,薇亦剛止。這是寫秋天,薇菜的葉莖老而粗硬。
從春到秋,一年將盡,何時才能歸家呢?這些意蘊都是通過薇菜的變化表達出來的。
時間流逝,不得歸家。
4、每章具體描寫思歸之情的是哪幾句?
第1章:曰歸曰歸,歲亦莫止。到了年底還回不了家,并抱怨:“靡室靡家,獫狁之故。不遑啟居,獫狁之故”。是獫狁害得他有家難歸。
第2章: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載饑載渴。他因思鄉而心頭煩悶,好像火燒一樣,而且感到饑渴難耐,還想到:“我駐守的地方不確定,連捎個家信也不可能”。
第3章:眼看已經到了十月,回家還是沒有指望,戍卒不禁發出痛苦的呻吟:“憂心孔疚,我行不來”,士卒極其痛苦,可又有誰能寬解呢?顯然隨著戍邊時間的延長,鄉愁也日益深重。
這種反復吟詠,漸次深入的方式讓讀者一步步走入戍卒的心靈深處,體會他們與日俱增的思鄉之苦。
5、播放《采薇》前三章吟誦,歸納重章疊唱的藝術作用以及1~3章所表現的士卒的思想情感。
藝術作用:增強了詩歌的音樂性和感染力;使得思鄉之情更深沉,更加突出主題。
思想情感:表現了普通士兵在離鄉出征的歲月里的艱苦生活和內心傷痛,字里行間表達了對戰爭的不滿和對故鄉的思念。
二、第二部分:
4——5章。把握保家衛國的自豪感,戍卒急欲回家和繼續在外抗敵的矛盾心態,及歌唱中流露的士卒對不平等的怨恨之情。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瘪R匹高大、武器裝備精良。威武的軍容、高昂的士氣、頻繁的戰斗。具體描述的是戍邊戰事頻繁。
詩人描述軍容威武、士氣高昂、戰斗頻繁,從中能看出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王朝強盛的自豪感。
“豈敢定居,一日三捷。豈不日戒,獫狁孔棘?!?/p>
保家衛國的責任感、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急欲回家和繼續抗敵的矛盾掙扎。
沒有寫思歸情愫,但苦澀的情味始終縈繞在詩人的歌聲中。
對比。君子與戍卒的生活形成鮮明對比。流露出不平等的怨恨之情。
三、6章,戍卒歸途中悲傷痛苦的心情。
齊讀最后一章,感受其中主人公的心情。
補充資料一:
【資料一】:謝公因子弟集聚,問:“毛詩何句最佳?”遏稱曰:“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保▌⒘x慶《世說新語》)。
謝公,指謝安。遏,謝玄的字。毛詩,由毛亨、毛萇父子所作的《詩》傳。
【資料二】:“昔我往矣,楊柳依依”,詩人體物之妙,侔于造化。然皆出于離人孽子征夫之口,故知感情真者,其觀物亦真。(王國維《文學小言》)。
侔,相等。
【資料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币詷肪皩懓?,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王夫之《姜齋詩話》)。
1、對王夫之的論斷,有人表示懷疑,認為“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根本沒有“樂”可言,請大家認真思考一下,然后說說你同意哪種觀點,如果是同意寫“樂”的,說出“樂”在何處,如果是同意寫“哀”的,也要說出“哀”在何處,如果有不同于這兩種看法的,也可以談談。
2、談談對“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钡睦斫?。
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戍卒歸途中的艱辛。路途總是那么遙遠,似乎總也走不到盡頭,他忍著饑渴,掙扎著往前走。在這艱難的歸途上,戍卒回憶起離開故鄉的種種經歷,默默地忍受著內心的苦楚。體會著自己的孤獨,最終他痛苦地吟唱:“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補充資料二:
《渡漢江》(唐·宋之問)。
嶺外音書絕,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結束語:讀罷全詩,我們仿佛看見這個身心憔悴的戍卒,冒著雨雪,沿著泥濘的小路慢慢地走向畫面深處,走向白雪皚皚的遠方。只給我們留下一個孤獨的背影,一聲幽怨的嘆息。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業。
1、背誦《采薇》,盡可能會吟誦。
2、收集三首征人思鄉、閨婦思夫詩,并作300字左右的小評。
教學后記:
《采薇》上完后,結果應該是喜憂參半。我預設的是學生通過聽吟誦音頻和教師講解把握戍卒的感情起伏?!恫赊薄愤@首詩共六章,詩詞大意很簡單,學生讀幾篇參照注釋就能懂,但如果不深入體會戍卒的細膩情思,學生只能把握表層的皮毛,而不能深入戍卒內心把握那份凄苦。因此,我帶著學生反復吟誦,把握重章疊唱與起興的藝術手法,進而挖掘戍卒隨著回環往復的吟唱所描述的時間流逝,而歸途無望的絕望感,并且這種絕望感是層層遞進,歷久彌傷的。但第四第五章,戍卒的各種感情交織,最主要的是國家榮譽感和“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感和思歸之切的掙扎和矛盾。詩的最后一張情景交融,道出戍卒的悲傷。
《詩經》里的戰爭、思婦詩歌應該是中國邊塞詩最早的源頭。學生在初中學過《君子于役》《漁家傲·秋思》《涼州詞》《出塞》等邊塞、思婦詩歌,因而我有意在最后做一個拓展,帶著學生回憶總結這一類詩的主題,從戍邊將士的妻子心理角度刻劃——思婦思夫,從戍邊將士心理角度刻劃——征夫思歸,并且將這類詩歌的常見意象做一個總結。
這節課整個流程進展比較順利。但還是有很多不足,首先學生課前預習不充分,課堂花在理清課文的時間比較多,且整個過程中磕磕盼盼,對基礎知識的理解掌握不足。上課過程中,因為理清課文花了過多時間,導致把握戍卒感情的時間減少,因而把握戍卒的感情過程比較快,學生把握得不是很透。最后的拓展也因為時間原因,匆匆掠過,效果不是很好。另外,學生的積極性沒有調動起來。很多時候,我比較著急,就自己說出了答案,而沒有讓學生自己歸納,學生沒有形成深刻的印象,影響了教學效果。其實,學生是很有創造力的,只要老師引導得當,這種創造力是會被激發出來的。
總之,課堂是遺憾的藝術。今后我會在研究教法上多花時間和精力,爭取讓課堂遺憾更少,學生收獲更大。
1、了解關于《詩經》的基本知識。
2、反復朗誦詩歌,理解詩歌中蘊涵的思想感情。
3、揣摩體會重章疊句的表達方式,提高詩歌的鑒賞能力。
1、反復朗誦詩歌,并能背誦詩歌。
2、理解詩歌中蘊涵的思想感情,學會鑒賞詩歌。
2課時。
學生:搜集有關《詩經》的基本知識,閱讀其中的詩篇。
教師:掌握有關《詩經》的基本知識,閱讀其中的詩篇。
一、導入??新課。
1、三到四名學生介紹自己所了解的《詩經》。
2、教師補充。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匯集了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大約五百多年間的詩歌三百零五篇?!对娊洝分械淖髌范际窃谥芪渫鯗缟桃院螽a生的?!吨茼灐返臅r代最早,是貴族文人的作品,以宗廟樂歌、頌神樂歌為主,也有描寫農業生產的詩歌?!洞笱拧芳漓牒脱鐣臉犯杈佣?,也有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諷刺詩?!缎⊙拧穬热菀徊糠峙c《大雅》相同,一部分跟《國風》相同,其中有不少好詩?!秶L》是人民大眾的口頭創作,是《詩經》中的精華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貴族統治集團對人民的壓迫和剝削,也反映了人們的勞動生產情況和愛情生活。常用復沓的手法來反復詠嘆,一首詩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幾個字不同,表現了民歌的特色。
二、整體感知。
1、《關雎》、《蒹葭》在《詩經》中的地位。
《關雎》是“周南”里的第一首詩,也是,《詩經》的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說明對它評價很高。詩歌所表達的感情質樸、真率,千年后讀起來,還是那么清新動人。
《蒹葭》屬于秦風,是三百篇中抒情的名篇,它獨標一格,與其他秦詩大異其趣,絕不相類,是一篇玲瓏剔透纏綿悱惻之作。
2、教師范讀。
教師范讀詩歌,用以感染學生。范讀之后,再一句一句地領讀,使學生能讀得比較順暢,從而貫通詩意。
3、學生齊讀詩歌,深入領會詩意。
三、研讀賞析。
精讀《關雎》,思考下列問題:
1、詩歌表達了主人公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詩歌寫了一個男子對一個女子的思念、追求過程,寫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悅。
2、全詩從內容上可以分為幾章?
明確:可分為三章。首章見物起興,直寫自己的愛情和愿望。次章寫自己的寤寐不忘。三章寫愿望實現時的歡樂之情,實際上是向往之辭。
3、詩歌主要采用了哪些表現手法?
明確:這詩的主要表現手法是興寄。所謂“興”,即先從別的景物引起所詠之物,以為寄托。是一種委婉含蓄的表現手法。這種手法的優點在于寄托深遠,能產生文已盡而意有余的效果。這首詩還采用了一些雙聲疊韻的連綿字,以增強詩歌音調的和諧美和描寫人物的生動性。
四、布置作業?。
1、熟讀并背誦這兩首詩。
2、預習課后練習三。
一、檢查作業?。
分小組背誦詩歌,教師抽查。
二、研讀賞析。
精讀《蒹葭》,思考下列問題:
1、全詩三章,每一章在表達方式上有什么共同特點?
明確:每一章都是首二句寫景,后六句抒情。全詩熔寫景、抒情于一爐。
2、詩歌描繪了一種怎樣的景象?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境?
明確:“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展現了一幅蕭瑟冷落的秋景,給全詩籠罩了一層凄清落寞的情調。詩人抓住秋色獨有的特征,不惜用濃墨重彩反復進行描繪,渲染深秋空寂悲涼的氛圍,以抒寫詩人悵然若失而又熱烈企慕友人的心境。
3、詩歌運用了重章疊句的表達方式,在感情的表達上有什么作用?
明確:詩歌三章只換了幾個詞,內容基本相同,也極為單純,寫古今中外“永恒”的題材,男女戀愛。而且僅選取一個特定的場景:在那么一個深秋的清晨,有位戀者在蒹蒼露白的河畔,徘徊往復,神魂顛倒,心焦地尋求他思戀的戀人,如此而已。但作品給予人的美感卻非常豐富,使表達的感情愈來愈強烈。也體現了詩歌詠唱的音樂特點,增強了韻律的悠揚和諧美。
三、拓展延伸。
1、《關雎》和《蒹葭》在風格和表現手法上有何不同?
《關雎》一詩著重于敘事,我們從詩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小伙子從愛上“窈窕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這樣一條線索?!遁筝纭分袇s沒有明確的故事,第一章就寫到主人公隔水遠望,苦苦追尋,伊人卻若即若離。第二章、第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復詠嘆,突出追尋之路的艱險與漫長,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綿長持久,表現出主人公不能夠走近“伊人”,又永遠點亮希望的感情狀態。與《關雎》相比,《蒹葭》的感情韻味更濃郁。
在藝術手法上,《蒹葭》比《關雎》“興”的特點更加突出?!拜筝纭薄八焙汀耙寥恕钡男蜗蠼幌噍x映,渾然一體,用作起興的事物與所要描繪的對象形成一個完整的藝術世界。開頭寫秋天水邊蘆葦叢生的景象,這正是“托象以明義”,具有“起情”的作用,因為蘆葦叢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會呈現出一種迷茫的境界,這就從一個側面顯示了詩的主人公心中的那個“朦朧的愛”的境界。主人公跟“伊人”并無交往,甚至還不知道對方的名字,但只要能夠遠望,便心滿意足?!半鼥V”和“距離”正是這首詩的動人之處。
2、完成課后練習題三。
《關雎》和《蒹葭》:對美好愛情的追求和渴望。
《木瓜》:情人之間互贈禮品,作為永結恩愛的信物。
學生可根據理解談出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只要言之成理,合乎情理即可。
四、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題一。
2、完成《同步學習與探究》。
1、學生這是第一次學習《詩經》中的詩歌,這些詩歌與以往學生學習過的古詩有較大的不同。一方面,詩歌的年代比較久遠,缺乏對當時時代背景的了解,所以要求學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也要求教師做適當的背景知識介紹。另一方面,由于某些字音的變化,這些詩歌押韻不像近體詩那樣有規律可循,讀起來有些拗口,因此,在課堂教學及課后作業?中都必須加強朗讀的練習,使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理解詩意,直至成誦。
2、詩歌是意象完整而優美的一個整體,教師在講解詩歌時,可以給以必要的提示和點撥,但不能逐字逐句翻譯,使詩歌意象支離破碎。應更好地引發學生的想象和聯想,使學生在鑒賞詩歌的基礎上得到美的享受。
3、這兩首詩歌所涉及的“愛情”主題是學生既好奇又有所回避的話題,教師應引導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感受健康愛情對人生的積極意義。
1、教材簡析。
這是人教版高一必修2第二單元古典詩歌的第一課。這個單元的詩歌可以說是高中學生學習古典詩歌的第一階段,基本反映上古詩歌的概況。單元內容包括:《〈詩經〉兩首》、《離騷》、《孔雀東南飛》、《詩三首》。按照詩歌發展的歷程這部分的教學內容是學生學習詩歌的最早階段,《詩經》是四言詩,四言詩的簡單節拍,快捷而簡單明了地表達出人物的情緒,同時又體現出詩歌的現實主義風格特征,為以后學習其他詩歌打下良好的基礎。
2、教學目標:
認知和技能。
1、學習《詩經》的有關常識,了解《詩經》的現實主義創作傳統。
2、培養學生閱讀、鑒賞古典詩歌的一些技巧及能力。
3、誦讀課文,理清課文敘事線索,品味詩歌語言。
過程和方法。
1、誦讀、翻譯,感知詩歌的大意。
情感目標。
1、通過了解家園之思的文化內涵,激發學生熱愛家鄉故土的感情。
2、了解《詩經》的思想,陶冶情操,提高審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3、教學重點:
(1)理清詩歌的敘事情節。
(2)分析把握詩歌當中的人物形象。
4、教學難點:
(1)詩歌心理描寫和細節描寫的藝術效果。
(2)學會比較分析,理解“賦”“比”“興”寫作手法。
5、教學方法:誦讀法、講解法、討論點撥、改寫創新。
6、教具:多媒體。
二、說教法和學法。
本文是詩歌,重在反復吟詠自我體會。因而,教授時首先讓學生誦讀課文,理清思路,體會感情,同時也要對詩歌中的人物形象進行分析。在第一課時的時候給學生梳理《詩經》的基礎知識。指導學生結合注釋疏通文字,引導他們經由文字再現形象或事件,經由形象或事件領略情感,領略詩情。反復吟詠,讀出節奏,讀出感情,細細品味。比興手法是《詩經》獨創,重章疊句也新穎,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語境,讓學生掌握。運用引進故事,改寫等形式,達到加深理解的目的。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衛風?氓》。
教學內容及步驟:
課前準備階段:學生收集整理閱讀。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課型:講讀??????主備人:施分明???審核:
課時:兩課時???上課時間:
補充材料:
學習目標:
1、反復朗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學會把握詩的節奏與語感;
2、采用比較閱讀鑒賞的方式,對兩首詩進行解讀。
3、正確的認識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愛情的追求和向往;
學習重點:
1、運用比較朗讀的方式,對文本進行賞析;
2、品味詩的語言,體會詩歌的意境美、節奏美。
學習難點:品味詩歌的語言,準確把握詩中人物的情感。
第一課時?自主學習。
學習檢測:
2、給加點字注音。
第二課時??合作探究。
一、初讀,感受詩的音樂美。
3.學生試讀。
二、再讀,感受是的繪畫美。
2.教師描繪畫面,讓學生感受畫面之美。(也可以讓學生描述)。
三、探究與研討。
1.《關雎》一詩中寫“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有什么作用?
四、課堂小結。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270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