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計劃的實施需要教師的精心組織和周密安排,以確保教學的質量和效果。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學計劃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學習吧。
3:品味詩中感情充沛的語言
4:體會本詩主旨,學習作者高尚的精神
品味語言,把握主旨
詩句中蘊含的感情及巧妙的手法
過零丁洋
首聯: 不屈不撓 無怨無悔
頷聯: 借用比喻 憂國憂民
頸聯: 借用雙關 抒寫感受
尾聯: 慷慨正義 舍生取義
教學過程:
一: 感知文本
1;老師范讀全詩
2:學生結合注解,自由朗讀詩歌
3:讓學生結合注釋,理解詩歌大意,并且標畫出不懂的地方。
4:學生舉手發問,老師釋疑
5:補充文天祥抗元的故事
多媒體打出文天祥抗元的故事后,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分別說說故事對應哪些詩句,故事講完,順勢引導背誦。
二:質疑探究
1:細讀文本,結合文章大意,根據自己理解,完成下面的填空
我喜歡————————,因為它表現了―――――――――。
2:給大家留下5分鐘時間思考。
3:舉手發言,交流意見,做好評價,及時點撥、追問。
三:拓展延伸
學完文天祥的故事之后,你一定有所感悟,把它寫下來,與同學交流。
學習目標:
1、反復誦讀,在誦讀中理解詩的大意,感受詩中蘊含的愛國情懷。
2、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學習方法:
反復誦讀,自主感知,交流探究。
導學過程:
一、明確目標(目標明確,行動才更有效哦。)。
二、課前熱身(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熟讀精思的你一定能理解此詩,掌握得很好。)。
1、誦讀古詩,朗讀展示(一定要有感情哦,比一比,看誰讀的最好。)。
2、走進作者(結合目標檢測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對理解此詩至關重要。)。
《過零丁洋》作者是,(朝代)末年偉大的民族英雄和詩人,字、,號文山。本詩是一首言。
3、理解重點詞語(先結合課下注釋自己掌握,然后默寫在學案上。)。
2、在自讀自悟,合作探討中理解詩詞的思想內容及主旨,能準確流暢地背誦。
3、正確體會作者在詩中所抒發的思想感情。文天祥的《過零丁洋》是一首洋溢著愛國主義激情的詩篇,全詩慷慨悲壯,氣貫長虹,通篇洋溢著浩然正氣,是中華民族千古不朽的壯歌。
體會詩中抒發的愛國情情感,從中受到感悟。
預習課文,搜集相關資料。
一、導人新課。
1.分小組學習古詩:你們都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還有什么值得探討的。
2.全班交流,匯報學習成果。
(1)討論:這首七言律詩首聯寫了個人和國家的哪幾件大事?
明確:一是在他21歲時,因科舉走入仕途;二是在國家危急存亡的關頭,起兵勤王抗兀。
(2)額聯上下兩聯有何聯系?都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
明確:國家山河分裂,局勢危急,個人命運也動蕩不安,暗示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緊密相連。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
(3)頸聯中的“惶恐”“零丁”有雙層含義,請談談有哪雙層含義。
明確:一是兩個地名,另一層意思是寫出了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
(4)尾聯是千古傳誦的名句,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表明詩人舍身取義,以死明志的決心,充分體現了他的民族氣節。
(5)文天祥的《過零丁洋》前三聯與尾聯在感情格調上有何區別?
3.學習背誦。
4.談感受,升華主題。
從這首詩中,你認識了一個什么樣的作者,從這里,你懂得了什么,你受到了什么啟迪?
三、拓展延伸。
查閱相關資料,了解作者的英雄事跡,寫一則讀后感。
四、作業:
板書:
小記反思: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及作品,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2、理解詩意,品味鑒賞詩句。
3、感受、理解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氣節和摯誠的愛國情懷。
教學重點。
理解詩意,品味鑒賞詩句。
教學難點。
掌握品味鑒賞詩句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聽歌曲《我的中國心》,這首歌唱出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其實,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人們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尤為強烈。在我國歷史上的南宋時期,也是一個中華民族飽受恥辱的朝代——皇帝被擄,都城被侵,國人被屠。恥辱的歷史讓我們痛心,但卻也造就了一個個愛國志士,民族英雄文天祥就是許多愛國志士中的一位,他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華彩詩篇,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位民族英雄,學習他的悲壯詩作,感受他的崇高人格。(出示課題)。
二走進作者。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號文山,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二十歲考中狀元,官至右丞相兼樞密使。祥興元年(1278年)冬,在廣東潮陽兵敗被俘。元將張弘范勸他寫信招降在張世杰,文天祥拒絕。次年被送至大都(今北京市),囚禁四年,始終堅貞不屈,被元軍殺害。其作品有《正氣歌》、《指南錄》、《過零丁洋》、《文山先生全集》等。
三背景簡介。
祥興元年(1278年),文天祥率兵與元軍作戰于廣東潮陽一帶,不幸在五坡嶺被俘。元軍把文天祥囚于船上,元將勸他寫信招降宋將張世杰,文天祥拒絕。經過零丁洋時,他面對浩渺滄海,感慨國家命運,于是寫下了這首詩以表明自己的心志。
四讀詩。
1老師范讀。
2生自由讀,讀準字音、節奏及感情。
3指名讀。
4小組讀,理解詩意。
五品詩。
從—————————————————————————————句,我想到了(運用什么修辭,寫出了)—————————————————————————。
例如:
從首聯我想到了詩人的人生經歷,一是讀經書入仕途(狀元出身);二是起兵抗元,戰斗了四年。期間經歷了多少艱辛、無奈遺憾。
方法:
1、聯系實際,體會真情。2發揮想象,感悟真情。
六悟詩。
像文天祥一樣的愛國英雄還有哪些?還有哪些名句是來贊揚人們的這種高尚情操的?
板書:
聯系實際,體會真情。
發揮想象,感悟真情。
1、誦讀,背誦詩歌。
2、名句的默寫運用。
3、體會詩歌抒發的思想感情。
誦讀。
默寫運用。
誦讀+引導誦讀+探究。
一、‘讀’作者簡介和代表作。
1、利用工具書,學生自主讀。
2、教師再進行歸納。
文天祥,宋代愛國詞人,注有《指南錄》《指南后錄》。
二、自讀——注釋。
了解文意。
三、誦讀——詩歌。
1、反復誦讀。
2、有50以上的同學記住就停。
四、研讀——探究名句的'運用。
問題一: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緊密相關的句子是(比喻)(頷聯)_____,______。
問題二:運用諧音和雙關,寫出自己孤苦伶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問題三:表明詩人堅貞的民族氣節和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的句子是:_____,____。
1、小組探究。
2、教師引導分析。學生做旁批。
五、再次誦讀詩歌。
體會詩歌抒發的思想感情。
六、教學反思。
1、把“誦讀”作為詩歌教學設計的理念。
2、教學設計應以學生的“體驗”為主。
原文: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主旨。
這首詩飽含沉痛悲涼,既嘆國運又嘆自身,把家國之恨、艱危困厄渲染到極致,但在最后一句卻由悲而壯、由郁而揚,迸發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詩句,慷慨激昂、擲地有聲,以磅礴的氣勢、高亢的語調顯示了詩人的民族氣節和舍生取義的生死觀。
創作背景。
端宗繼位。
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趙昰在福州登位,改元景炎,是為端宗。廣王晉封為衛王。文天祥擔任樞密使兼都督諸路軍馬。文天祥在南劍州(今福建南平)開督府,福建、廣東、江西的許多文臣武將、地方名士、勤王軍舊部紛紛前來投效,文天祥又派人到各地招兵籌餉,很快組成了一支督府軍,規模、聲勢都比前一年的江西勤王軍大得多。但是,朝中大臣不能同心同德對付敵人,成為抗元軍事行動的一大隱患。
流亡政府。
德祐二年十月,朝廷命文天祥出兵汀州(今福建長汀),不幸戰斗失利。在元軍的攻擊下,南劍州也落入敵手,行都福安(即福州)失去屏障。丞相陳宜中、樞密副使張世杰驚惶失措,急忙護送端宗和衛王登舟入海,以避兵鋒。福安府隨即陷落,南宋小朝廷從此成為海上的流亡政府。
贛南奏捷。
景炎二年(1277年)初,元軍進逼汀州,文天祥退卻到廣東梅州(今廣東梅州)。經過整頓,五月間又從梅州出發,打響了收復江西的戰役。在文天祥的領導下,江西的抗元軍事行動進行得如火如荼。各方義軍配合督府軍作戰,分別奪回會昌、雩都、興國,分寧、武寧、建昌三縣豪杰,以及臨川、洪州、袁州、瑞州的義兵都來請求督府節制。文天祥統一部署,揮師席卷贛南,收復了大片土地。
兵敗被俘。
景炎二年八月,元軍發起大規模的進攻。督府軍由于沒有作戰經驗和嚴格訓練,戰斗力不強,在元軍騎兵猛烈的'沖擊下,慘敗收場,文臣武將或犧牲,或被捕,文天祥一家只剩下老少三人。雖然文天祥受著國破家亡和妻離子散的巨大打擊,但沒有動搖其抗元意志。他帶兵入粵,在潮州、惠州一帶繼續抗元。祥興元年(1278年)十二月二十日,文天祥不幸在五坡嶺被一支偷襲的元軍俘獲。文天祥寧死也不愿向元軍屈服,所以他吞下二兩腦子(即冰片)自殺,但藥力失效,未能殉國。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掌握本文的關于作者,作品的文學知識。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過程和方法目標:閱讀理解詩歌內容,品味鑒賞詩歌語言。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感受、理解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氣節和摯誠的愛國情懷。
教學重點:
1、理解詩歌的內容。
2、熟讀并背誦詩作。
課時安排:
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二、簡介作者。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號文山,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二十歲考中狀元,官至右丞相兼樞密使。祥興元年(1278年)冬,在廣東潮陽兵敗被俘。元將勸他寫信招降張世杰,文天祥拒絕。次年被送至大都(今北京市)囚禁四年,始終堅貞不屈,被元軍殺害。其作品有《正氣歌》、《指南錄》、《過零丁洋》、《文山先生全集》等。
三、簡介寫作背景。
1278年,文天祥率兵與元軍作戰于廣東潮陽一帶,不幸在五坡嶺被俘。元軍把文天祥囚于船上,元將勸他寫信招降宋將張世杰,文天祥拒絕。經過零丁洋時,他面對浩渺滄海,感慨國家命運,于是寫下了這首詩以表明自己的心志。
四、學生聽讀范讀錄音,強調學生注意朗讀節奏、重音及感情基調。
五、教師進行適當的朗讀提示。
六、學生嘗試有感情地朗讀詩文,感知詩文主要內容。
七、指名個別學生朗讀,師生對其朗讀進行適當點評。
八、學生齊讀詩作,增強對詩歌內容的感知。
九組織學生結合課本注釋,逐句閱讀理解詩作,引導、幫助學生說說詩文的大意。
1、首聯回顧了詩人怎樣的經歷?
明確:一是讀經書入仕途(狀元出身);二是起兵抗元,戰斗了四年。
參考譯文:我這一生辛辛苦苦,靠著精通一種經書,并通過考試才進入了政界,可是卻在兵荒馬亂中渡過了四個年頭。
2、頷聯“風飄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明確:“風飄絮”比喻國家命運慘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參考譯文:祖國的大好河山被敵人踐踏得支離破碎,象被狂風吹散的柳絮一樣;自己的一生動蕩不安,象被風吹雨打的浮萍一樣浮沉不定。
3、頸聯兩個“惶恐”,兩個“零丁”各有什么含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緒。表達對抗戰局勢的憂恐不安和對自身處境的自憐、哀怨。
參考譯文:兵敗撤退渡過惶恐灘時,與部下談起那些危難經歷,心中惶恐不安;而今身陷敵手,將士們死的死,散的散,只身被押解渡過零丁洋,更感到孤苦零丁。
4、尾聯表明了詩人怎樣的氣節?
明確:表明詩人舍生取義的決心,充分體現了他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崇高民族氣節。
參考譯文:人生自古誰無死,我寧愿讓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永照史冊,也決不屈服于敵人的刀下!
教師小結:“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句千古傳誦的名句,是詩人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譜寫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贊歌。確是一首動天地、泣鬼神的偉大愛國主義詩篇。
十、品味探究:你最喜歡這首詩中的哪一句?試說說自己的看法。
十一拓展延伸。
推薦學生課外閱讀《正氣歌》,感受文天祥高尚的節操。
《白鵝》這篇課文,作者重點表現的是白鵝高傲的特點。文章從剛把這只鵝抱回家時的姿態描寫中,留下了最初的“高傲”的印象。繼而以“鵝的高傲”為線索,從它的叫聲,步態和吃相中,細致地刻畫了鵝高傲的特點。作者運用對比的方法來突出鵝的特點。用反語來表達對鵝的喜愛之情。
參加語文教學多年來,自己悟到了一點課堂藝術,《過零丁洋》課講完后,自己細細品味,悟到以下幾點:
課堂設計是關鍵。如果課堂設計失敗或者不完整,不合邏輯,課堂組織再好,氣氛再活躍,也只是散珠碎玉,殘缺不全。課堂設計不僅僅是大局,更要關乎細枝末葉。比如在“品詩”這一環節,我做了很多設計,如:
文天祥用……(句、詞、字),表達了……。
從……(詞、句)中,我讀出了……。
從……(詞、句)中,我看出文天祥的……。
我喜歡……(句、字詞),因為它表達了……。
如此設計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熱情,品味詩句妙處或美好的意境,但是都不大滿意,始終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切入點,反思一下,還是問題設計不夠明確。
“以學生為主體”這句話有著廣泛的內涵。課堂是學生的課堂,不是老師的。很多老師認識不到這一點。老師就是加以引導和評價,我們往往忽視這一點,硬要拉著學生走。學生會不會老師不管,還叫什么以學生為主?老師不一定非要完成自己的什么教學任務,關鍵要看學生會多少,這是評價一節課成敗的唯一標準。
第三點我想說的是課堂語言。干凈利索的課堂語言是非常難得的。說話啰啰嗦嗦,重復,信口開河,都是課堂語言的通病。我一直注意這個問題,但一直不滿意。有時還搶話頭,唯恐學生忘了自己。我看不干凈的課堂語言不僅沒用,反而是一種罪孽!學生能說,老師就不要說,學生說不出或者說不好,我們再說。
最后簡單說說駕馭。很多老師認為自己能夠駕馭課堂,但是,你講課時別人說話了,說明你沒有駕馭住課堂;你講課別人聽不懂,說明你沒用駕馭住課堂;學生聽明白了,你還在講,說明你沒用駕馭住課堂。領著學生進入境界,學生理解,有收獲,那才叫駕馭課堂。這幾點我都沒有做好,希望下次能改進。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掌握本文的關于作者,作品的文學知識。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過程和方法目標:閱讀理解詩歌內容,品味鑒賞詩歌語言。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感受、理解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氣節和摯誠的愛國情懷。
教學重點:1、理解詩歌的內容。2、熟讀并背誦詩作。
課時安排: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二、簡介作者。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號文山,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二十歲考中狀元,官至右丞相兼樞密使。祥興元年(1278年)冬,在廣東潮陽兵敗被俘。元將勸他寫信招降張世杰,文天祥拒絕。次年被送至大都(今北京市),囚禁四年,始終堅貞不屈,被元軍殺害。其作品有《正氣歌》、《指南錄》、《過零丁洋》、《文山先生全集》等。
三、簡介寫作背景。
1278年,文天祥率兵與元軍作戰于廣東潮陽一帶,不幸在五坡嶺被俘。元軍把文天祥囚于船上,元將勸他寫信招降宋將張世杰,文天祥拒絕。經過零丁洋時,他面對浩渺滄海,感慨國家命運,于是寫下了這首詩以表明自己的心志。
四、學生聽讀范讀錄音,強調學生注意朗讀節奏、重音及感情基調。
五、教師進行適當的朗讀提示。
六、學生嘗試有感情地朗讀詩文,感知詩文主要內容。
七、指名個別學生朗讀,師生對其朗讀進行適當點評。
八、學生齊讀詩作,增強對詩歌內容的感知。
九組織學生結合課本注釋,逐句閱讀理解詩作,引導、幫助學生說說詩文的大意。
1、首聯回顧了詩人怎樣的經歷?
明確:一是讀經書入仕途(狀元出身);二是起兵抗元,戰斗了四年。
參考譯文:我這一生辛辛苦苦,靠著精通一種經書,并通過考試才進入了政界,可是卻在兵荒馬亂中渡過了四個年頭。
2、頷聯“風飄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明確:“風飄絮”比喻國家命運慘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參考譯文:祖國的大好河山被敵人踐踏得支離破碎,象被狂風吹散的`柳絮一樣;自己的一生動蕩不安,象被風吹雨打的浮萍一樣浮沉不定。
3、頸聯兩個“惶恐”,兩個“零丁”各有什么含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緒。表達對抗戰局勢的憂恐不安和對自身處境的自憐、哀怨。
參考譯文:兵敗撤退渡過惶恐灘時,與部下談起那些危難經歷,心中惶恐不安;而今身陷敵手,將士們死的死,散的散,只身被押解渡過零丁洋,更感到孤苦零丁。
4、尾聯表明了詩人怎樣的氣節?
明確:表明詩人舍生取義的決心,充分體現了他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崇高民族氣節。
參考譯文:人生自古誰無死,我寧愿讓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永照史冊,也決不屈服于敵人的刀下!
教師小結:“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句千古傳誦的名句,是詩人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譜寫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贊歌。確是一首動天地、泣鬼神的偉大愛國主義詩篇。
十、品味探究:你最喜歡這首詩中的哪一句?試說說自己的看法。
十一拓展延伸。
推薦學生課外閱讀《正氣歌》,感受文天祥高尚的節操。
十二鞏固練習。
1、《過零丁洋》一詩押韻,韻腳是。
2、《過零丁洋》前三聯與尾聯在感情格調上有何區別?
十三作業。
1、熟誦并默寫這首詩。
2課外積累與“人生自古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類似的表達“愛國”、“壯志”的詩詞名句。
1、檢查背誦。
2、學習《過零丁洋》,要粗知大意,把握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背誦。
有感情的背誦和默寫。
1、對詩中警策語句的理解與鑒賞。
2、理解并鑒賞詩的精練概括的語言。
一、以題切入,確定基調。
生:岳飛、文天祥、還有上個學期學到的辛棄疾也是吧!
師:他們善于詩文,也是響當當的英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文天祥的《過零丁洋》。
1、朗讀古詩。
同學們請看題目,誰知道題目的意思?
生:“過零丁洋”就是路過零丁洋。
師:僅僅是路過零丁洋嗎?此時的文天祥為何會在零丁洋呢?
生(看注釋):不是的,文天祥此時被元軍俘獲,是作為俘虜押解路過零丁洋的。
師:對啊,此時的文天祥成為階下囚,成了元軍的俘虜,他會做何感想呢?
生:成為階下囚,他心里一定很難過,很痛苦。
生:還有傷感與無奈。
2、簡介作者及背景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號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1256年(理宗寶佑四年)中榜上第一名。在賈似道當權時受排擠。1275年,元軍進攻臨安,宋朝廷下詔征勤王兵。任贛州知州的文天祥組成萬人的義軍,北上守衛。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軍營談判,被扣留。押解中在鎮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幫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蘇南通),從海道到福建,與張世杰、陸秀夫等在福州擁生趙呈為帝,堅持抗元。1277年進兵江西收復了幾個縣城,使抗元形勢大力好轉。但不久為元軍所敗,退入廣東。1278年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北)被俘。元將張弘范叫他寫信招張世杰投降,遭拒絕,書《過零丁洋》詩以明志。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3年,途經威脅利誘,始終不屈。1283年1月9日(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在柴市被害,從容就義。
此詩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與作者被俘后第二年。后來元軍統率張弘范再逼他寫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將領張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詩以明志杰。
三、把握全詩意思。
1、此詩首聯寫了個人和國家的哪兩件大事?
一是在他21歲時,因科舉走入仕途;二是在國家危急存亡關頭,起兵勤王抗元。
譯文:回想我早年由科舉入仕歷盡苦辛,如今戰火消歇已熬過了四個周星。
2、頷聯兩句有何聯系?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國家山河支離破碎,局勢危急,個人命運也動蕩不安,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緊密相連,歷經艱辛????!帮L飄絮”形容國勢如柳絮飄散,無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無根,時起時沉。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可跟學生講解詩歌的意象與意境的聯系,特定的意象往往有其特定的表情作用。如本詩的“飄絮”與“浮萍”一般指坎坷的命運或不順的仕途。)。
譯文:國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風中的柳絮,個人又哪堪言說似驟雨里的浮萍。
3、頸聯在構思上有什么特點?
頸聯上句追憶當年兵敗福建時,憂念國事的心情,下句寫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獨處境。詩歌很巧妙地借惶恐灘和零丁洋兩個地名,寫出了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梢?,詩中“惶恐”、“零丁”具有雙重含義。
(可聯系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的“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文天祥的詩句更勝一籌:他可能是受到老杜的這種“四柱對”的影響,但他并不是簡單重復,杜甫的詩只是兩組現成的地名,而文天祥則是把兩個地名轉化為兩種心情。)。
譯文:惶恐灘的慘敗讓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下洋身陷元虜可嘆我孤苦零丁。
4、尾聯是千古傳誦的名句,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舍身取義的人生觀,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以身殉國的浩然正氣。在于詩人以生命為歌,以生命殉詩,以生命殉國,從而贏得了后世的尊崇!
譯文:人生自古以來有誰能夠長生不死,我要留一片愛國的丹心映照汗青。
四、學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讀并背誦全詩,之后小組之間開展朗誦比賽,比哪一組朗誦得最有感情,最為流暢。
五、全班同學閉上眼睛,欣賞張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國心》,默默感受愛國情懷。
六、師生共同有表情地朗讀詩歌。
1、合作是教學快樂的'鑰匙,師生上課時的合作探究,枯燥的學習因合作而充滿歡樂,倦怠的工作因合作而激情再現。
2、鞏固落實很重要,之所以個別同學語言不嚴謹,最后環節有些趕時間,主要原因是個別同學對學案沒有進行認真的討論,課前預習不夠深入,要運用好學案還要抓落實才好。
3、有壓力就會產生動力,要講課的壓力促使自己精心準備,收獲課堂的快樂,學生的學習也是一樣,要有一定的壓力才會進步提高。存在的問題是:準備充分了要流暢地把教學流程完成需要長期的鍛煉,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我還掌握得不夠熟練,課堂也會出現一些沒有預料的情況,合作探究的評比標準和細節還不完美,教學流程還不夠嫻熟,表達不流利。
今后的想法是:要把這種良好的教學模式堅持運用到課堂中,教師同學們都參與,收獲上課與學習的快樂,相信隨著教改的深入與不斷科學化與精細化,同學們的學習和教師的生活將會充滿陽光。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階段學生“會認”與“會寫”的字量要求有所不同。要運用多種識字教學方法,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引導他們利用各種機會主動識字,力求識用結合?!段木叩募摇肥且黄洈⑿缘奈恼?,文字活潑,富有童趣,并配有兩幅生動有趣的插圖,符合一年級兒童的審美情趣和閱讀心理。本課教學設計意在從學生興趣出發,通過猜謎語的方式導入,并進行擴詞訓練,借助課文插圖讓學生理解課文的主要意思,感受人物的情感。教學中創設趣味的學習環境,用“閃電讀詞”和“閃電出字卡”的游戲調動學生自主識字的積極性。在課文閱讀方面將以“朗讀”訓練為主,指導學生通過朗讀認識生字、會讀對話、了解內容,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和趣味。借助順口溜總結整理物品的方法,通過“文具認領會”和“整理書包比賽”鼓勵學生養成愛護文具的好習慣。
課前準備。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師)。
2、預習生字,做字卡。(學生)。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謎語導入,引出課題。
1、謎語導入:同學們,我們猜兩個跟文具有關的謎語,好嗎?請你們在猜到的第一時間,高高舉起你們的小手,保持安靜,用眼睛告訴我你們知道,能做到嗎?課件出示謎語:色彩各異像顆糖,擦去字跡不怕臟(橡皮);小小黑人長又黑,愛用木頭做衣裳(鉛筆)。(課件出示橡皮、鉛筆圖像)。
2、導學:我們剛才提到了鉛筆、橡皮,它們和格尺、轉筆刀等都是我們學習時的好伙伴。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文具。
3、認識“文具”:
(1)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讀課題。要求讀準字音,其他同學邊聽邊想,該怎樣識記“文具”的“具”。
(2)學生回憶在哪里見過“具”。如:商城里的“家具城”,商場超市里標牌上的“玩具”“文具”,書店里的“工具書”等。教師用大屏幕出示相應的畫面。
(3)生齊讀課題:
看到課題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設計意圖:課堂伊始,以謎語形式導入,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氣氛。將學生熟悉的文字和圖片相聯系,結合學生生活經驗,引導學生主動識字,力求識用結合。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檢查預習。
(1)教師導問:課文共有()個自然段。寫的是()和()之間發生的事。()總丟文具,()告訴她文具是有家的,最后()知道了文具的家在哪里。
(2)教師課件出示新詞:
文具、一次、丟失、仔細、檢查、所有、他們、每天。
(3)教師指名領讀在書上圈畫的生字、新詞,教師適時正音。
(4)游戲“閃電讀詞”:同桌一齊站起來,老師點哪個詞,同桌就開始比賽讀,看誰讀得又快又準。
(5)教師范讀:同學們,解決了生字的難題,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老師先來讀,請同學們邊聽邊注意圈畫生字的字音。
(6)學生自由讀:想不想自己讀讀課文?我們可以用輕聲自由讀、同桌合作讀、小組輪讀等方式來讀。
(7)輪流讀:哪位同學愿意來展示一下,把你最喜歡的段落讀給大家聽?(對于舉手的同學,對他們的自信和勇氣給予充分的肯定。)。
2、識記生字。
(1)游戲“閃電出字卡”。教師讀第1自然段,請同學仔細聽。當老師讀到課文里的生字時,看哪個同學反應最快,第一個把字卡舉起來。
(2)學生舉字卡“丟”。指名讀準字音。
(3)說說你是怎樣記住它的?
預設:生1:我是用加一加的方法記住的。一撇加一個“去”字,就念“丟”
生2:我是用想一想的方法記住的?!叭ァ弊志拖褚粋€人蹲在那里。上面的“撇”就像手絹。我想象小朋友們在玩“丟”手絹。
(4)教師讀第2自然段,學生舉字卡“找”。
教師指導學生用多種方法認識“找”字。
預設:生1: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認識“找”字。提手旁加一個“戈”就念”找”。
生2:我用換一換的方法認識“找”字?!芭摹弊钟疫叺摹鞍住睋Q成“戈”就是“找”。
(5)關注“新”的斤字旁和“些”字左上角的“止”。
(6)小組交流識記其他生字。
設計意圖:本環節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運用多種識字方法,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來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通過師范讀、學生自由讀、輪流讀等方式,讓學生在語境中學字?!伴W電出字卡”游戲旨在讓學生愉快地鞏固生字。
三、寫字指導。
1、教師課件出示“文”“找”“辦”3個要求會寫的字,說說寫時要注意什么?
2、教師邊指導邊示范,注意占格位置。
文:注意最后一筆捺的起筆位置,不要和橫相接。
找:右邊的“戈”字,第一筆橫向右上傾斜,第二筆斜鉤在豎中線上起筆。
辦:教師書空示范,起筆是橫折鉤,不要和“為”混淆。
3、學生在田字格里練寫,教師巡視指導。
4、表揚寫得好的同學。
設計意圖:抓住寫字的指導重點,有的放矢,加深學生的印象,也更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
四、總結學習內容,布置作業。
1、教師導問: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本節課,你記住了哪些字?學會了幾種識字方法?你認為你寫得最好的字是哪一個?
3、作業: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設計意圖:語文學習強調平實、扎實、不花哨。所以,課后總體感知內容,以及對識字方法的復習能使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這樣對識字教學更有幫助。
教學設計模版僅供河北省全員項目參訓教師提交實踐作業時參考使用,教學設計內容應包括以下三部分:
一、課前系統部分。
(一)課標分析。
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痹陂喿x教學中,教師要有以引導學生通過應用鞏固學習的成果。引導學生學習和體會作者遣詞造句、表情達意的方法,讓學生從范文的寫作技巧中吸取寫作經驗,引導學生將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在習作中運用閱讀中學到的知識,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學語文,用語文,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额U和園》是一篇典型的游記文,它開頭點明文章的中心:“北京的頤和園是一個美麗的大公園”。接著圍繞這一中心,運用了移步換景向我們介紹了長廊、萬壽山、昆明湖的美麗景色,最后再以開展“小導游有名園”的活動進行總結。所以,我教學這篇文章時,啟發學生從文章的構思、寫作方法等多方面地向《頤和園》學習。
(二)教材分析。
《頤和園》這篇文章是這第五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是一篇寫景的游記。作者按照游覽的順序,用生動的語言、準確的詞匯、恰當的比喻,再現了頤和園這座古老的皇家園林的秀麗景色,字里行間流露出喜愛之情,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好文章。也是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課文重點段落是二、四自然段,學生不易把握的是介紹的景物較多,比較分散。同時作者對頤和園中的景物只進行概括性的描述較為抽象,學生對頤和園景物沒有感性認識,不容易理解。
(三)學生分析。
學生在學習了《長城》之后,對本單元“我國的世界遺產”為專題的知識已經有了初步了解,學習方法也掌握了一些,容易產生新鮮感降低,興趣減小的現象。因此,設計本課,一是在學法上堅持以新穎促進學生注意,激起興趣,融入情境;二是在教法上注重適當放手,多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四)教學目標。
1、教學目標。
1、我能認識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長廊、柱子、建筑、宮殿、蔥郁、掩映、金碧輝煌、神清氣爽”等詞語。
2、我能理清課文寫作順序。
3、我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4、我要積累描寫頤和園景美的優美句子。2.教學重點與難點。
寫好“長廊、柱子、建筑、宮殿、蔥郁、掩映、金碧輝煌、神清氣爽”等詞語;積累課文好詞佳句;理清課文描寫順序。
(五)教學策略。
以讀為本是中國傳統語文教學的寶貴經驗,本節課我想用最簡單的朗讀、感悟的方法來教學本課,抓住關鍵的詞語咀嚼、品味、賞析升華,讓學生在課堂有滋有味地讀,無拘無束的表達感受。
(六)教學用具。
多媒體的簡單應用,優化課堂教學。
二、課堂系統部分——教學過程。
(一)課前探究部分。
提出要求,引導學生自主完成前置學習,注意幫助學困生。提出預習要求,按照預習步驟完成預習:
1、頤和園是清代的皇家園林、景色優美。我要搜集有關頤和園資料,與同學們共同交流分享。,我還能搜集一些頤和園的圖片展示個大家看。
2、查閱資料,搜集頤和園的風光圖片和資料,了解頤和園的歷史。
2、作者都去了哪些地方?
(二)新課導入部分。
溫馨提示:你還可以把自己當成小導游帶領大家游覽你感興趣的景點。
(三)師生互動部分。
1、小展:每個同學匯報自己對頤和園最感興趣的方面。
2、研討:小組商量選取最好的展示方式進行備展。
3、大展:分小組展示,評價交流。
4、反思:通過學習這篇課文,我還有哪些疑問,我學到了哪些學習課文的好方法?
(四)課堂總結部分。
指導學生交流課前搜集到的相關資料。
(五)課后作業部分。
閱讀《千紙鶴》同步課文及從課外搜集到的。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10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懂得人與人之間應該互相幫助。
教學重難點:
1、學習生字新詞。
2、理解園園為什么臉紅了,從中體會到人與人之間要互相幫助。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看過的樹葉一般是什么顏色的?(綠色、黃色、紅色)怎么會有藍色的樹葉呢?讀讀課文就知道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借助拼音讀準生字。
2、教師范讀,想想課文有幾個自然段,每一個自然段的前面標上序號。
3、說說課文講的是什么事。
三、多種方法,識記生字。
1、看實物識字:鉛筆筆盒課桌美術課本。
2、讀句子識字。
(1)她把鉛筆削好,放進鉛筆盒,準備上美術課。(鉛、削、盒、術用紅色區別)。
(2)她皺起眉頭,吞吞吐吐地說:“我怕你不注意把筆尖弄斷了?!保ò?、吐、注用紅色區別)。
3、分辨翹舌音:術、惹、桌、注、皺。
4、分辨多音字:吐吞吞吐吐嘔吐削鉛筆剝削。
5、比較形近字:術、木吐、土注、住盒、和削、消由、甲。
6、畫出文中生字組成的詞語,讀一讀。
美術課綠鉛筆惹人愛吞吞吐吐桌子盒子注意皺眉頭風景。
四、指導寫字。
1、分析字的結構特點。
2、描紅。
3、說說左右結構和上下結構的字在書寫時要注意什么?
4、指導(1)左右結構的字要寫的左窄右寬。
(2)筆,寫竹頭時不要把短橫寫成點。
(3)鉛,右上不是一個“幾”字。
5、學生練習寫字,寫后共同評議,比比誰寫的工整、美觀。
五、作業設計。
填上合適的詞。
一()鉛筆一()樹葉一()同學。
一()椅子一()刺猬一()板凳。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認讀生字、詞(課件出示)。
2、“撿綠樹葉”游戲。每片綠樹葉后藏著若干個生字,全部認對了這片綠樹葉就送給她。
二、朗讀感悟。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一讀。
(2)用“什么時候、誰、發生了什么”講講這一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
2、學習第二至四自然段。
(1)出示課文插圖,請學生仔細觀察李麗和林園園的表情,想想他們說了些什么。
(2)自由讀,邊讀邊用鉛筆圈圈畫畫:李麗和林園園有幾次對話?
(3)讀第一次對話。李麗的話讀出謙和、禮貌的語氣;林園園的話讀出不愿意的語氣。理解“吞吞吐吐”
(4)讀第二次對話,看看林園園是怎么說的?她“怕”什么?說明什么?
指導讀李麗的話,分別讀出請求、商量和誠懇的語氣;林園園的話讀出不樂意語氣。
(5)讀第三次對話。
a、林園園說話中的幾個“不要”說明了什么?
b、林園園為什么要皺著眉?聯系她說的話“還要畫小草”,想象她心里在想什么?
c、示范讀。林園園的話分別讀出不放心,出乎意料、不滿的語氣。李麗的話讀出連忙答應的語氣。
(6)分角色朗讀三次對話。從對話中你認為林園園不想借綠鉛筆給李麗的原因是什么?
3、學習第五自然段。
(1)出示第二幅插圖,說說這副圖畫的是課文哪部分的內容。
(2)看圖說一說,李麗和林園園分別在做什么,他們可能想些什么?
(3)讀第五自然段。
(4)討論:林園園看著李麗畫的藍樹葉,為什么臉紅了?
(5)假如你當時在李麗和林園園旁邊,你會對林園園說什么?從“臉紅”這個詞中可以看見林園園以后會怎樣呢?(也會成為一個樂于助人的好孩子)。
4、小結:在別人遇到困難時,伸出援助之手,這是每個人的一種責任,一種良好的行為習慣。能做到這一點,不容易??!
三、指導完成“讀讀說說”中的練習。
1、讀句子,讀出疑問的語氣。注意語氣詞“嗎”
2、說一個問句,用上“嗎”
3、讀句子三,讀出請求的語氣。注意語氣詞“吧”
4、說一句“請求”的話,用上“吧”
19藍色的樹葉。
李麗林園園。
小聲借吞吞吐吐。
等借怕不要不要不要。
只畫皺著眉頭還要。
用心畫看(臉紅了)。
(應該相互幫助)。
古詩兩首(本課題教時數:2本教時為第1教時。
課型:新授)教學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山行》,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詞,理解詩意。
教學重、難點:
體會詩中描繪的秋色和詩人抒發的感情。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指背學過的古詩。
2、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3、簡介作者。
4、解題:“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過渡:詩人在山上行走時,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二、學生自學課文。
1、輕聲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畫出生字。
2、再讀課文,邊讀邊想:這是什么季節,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三、檢查自學效果。
1、認讀生字。
2、指名讀課文。
3、回答問題:深秋季節,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楓林美景。
四、理解詩句。
1、讀第一行詩。
理解“遠上”“石徑”“斜”。為什么稱“寒山”呢?用自己的話說說第一行詩的意思。
出示掛圖:詩人在彎彎曲曲的山路上走著,往遠處看到了什么?這幾戶人家在什么地方呢?
2、讀第二行詩。
/4。
理解“白云深處”。說說第二行詩的意思。指名把一、二兩行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小結:前二行詩寫詩人看到的山林遠景。
3、讀第三行詩。
理解“坐”、“愛”。為什么詩人要停下來不走呢?
看圖,詩人眼前看到的是什么?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第三行詩的意思?
4、讀第四行詩。
理解“霜葉”、“紅于”。霜葉比什么還紅?說說第四行詩的意思。把第三、四行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小結:這兩行是寫詩人看到的楓林近景。
5、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的意思。
五、總結課文。
六、指導朗讀,背誦這首詩自由練讀、指名讀、齊讀。練習背誦。
七、指導書寫。
作業:
1、用自己的話說說詩的意思。
2、背誦古詩。
3、抄寫《山行》。
板書:
3、古詩兩首。
山行。
近景。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
遠景。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本課題教時數:2本教時為第2教時。
課型:新授)教學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楓橋夜泊》,學會生字,理解生詞,理解詩意。
教學重、難點:
/4。
體會詩中描繪的秋夜美景和作者抒發的感情。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背誦《山行》。
2、這首詩描寫了什么景色?
二、學習《楓橋夜泊》。
1、揭題,解題。
(1)板書課題。指名讀題。(2)解題,簡介作者。
2、自學課文。
(1)輕聲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畫出生字。(2)默讀課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詞查字典。(3)想想每句詩的意思,同桌可以討論。
3、檢查自學情況。
認讀生字,指名讀課文,質疑。
4、逐句理解詩意。(1)學習第一、二兩行詩。
輕聲讀第一、二兩行詩,邊讀邊想象詩句所描繪的畫面,這是什么季節?從哪兒看出來的?
出示掛圖:詩人看到的是什么景色呢?
在這清冷、幽靜的環境里,詩人這時是什么心情呢?理解“愁”。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前兩行詩的意思?(2)學習第三、四行詩。
5、總結全詩,體會感情。
這首詩作者描寫了哪些景物?抒發了詩人什么樣的心情?
6、指導朗讀,練習背誦。
7、指導書寫。
/4。
作業:
1、用鋼筆描紅、臨寫。
2、背誦課文。
3、抄寫詞語。
八、綜合練習。
1、比一比,再組詞。
徑()泊()漁()鳥()經()伯()魚()烏()。
2、解釋帶點字的意思,并寫出詩句的意思。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葉花。坐:于: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啼:愁:
3、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山行》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在山里行走時的所見所感,描繪了一幅由寒山、、、、構成的圖,從清新明朗的詩句中流露出。
(2)《楓橋夜泊》這首詩寫詩人看到的景物有:,聽到的聲音是。板書:
3、古詩兩首。
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所見所聞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4。
。
展文本《語文課程標準》明確強調小學階段應完成145萬字的閱讀量。因此,讓語文課堂學習由課外促進課內,再由課內向課外延伸,使課內外有機結合。事實證明,學生只有把課堂學習和課外學習結合起來,即透過文本的拓展教學來促進課文文本的理解,加深拓展文本的印象,在有限的時間里,消化更多的文字資料,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因此,這節課上,我們務必明白蝙蝠和雷達的關系后,才能有所拓展,聯系課后提到的仿生學,引出更多的例子,也能夠啟發學生思考,發明更多從動物身上學到的東西。我們要摒棄那種,沒有消化好課內東西,就進行延伸的教學。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1、知道什么是句子,從語氣和作用上了解句子的類型。
2、認識并修改常見的病句。
二、教學流程。
教師語——今天我們一起來復習句子的各種類型和了解小學階段常見病句的修改。先認識一下什么是句子。
(一)句子及其類型。
1、認識什么是句子。
句子就是由詞或詞組構成的,能夠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其組成形式是“誰(什么、哪里)”加“做什么(是什么、怎么樣)”?!罢l”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物。
例如:我們在教室里認真地學習。我是學生。北京很美麗。教師語——認識句子對我們后面的修改病句、句式變換等都有很大的幫助。
2、分辨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四種句子類型。教師語——句子從語氣上和作用上它可以分好幾種類型。陳述句:能告訴別人一件事的句子,句末用句號。如:我游覽了長城。我是六年級的學生。
祈使句:向別人提出要求的句子,句末一般用句號,有時也用感嘆號。(帶有命令的,向別人提出強烈要求時用感嘆號。)如:油庫重地,請勿吸煙!請你離開這兒。禁止隨地吐痰!快把書遞給我。
感嘆句:帶有快樂、驚訝、厭惡等濃厚感情的句子,句末用感嘆號。常見標志性詞語有太。特別。很。非常。多么等。
如:我們的生活多幸福??!我們是多么高興??!
3、下面就請每個同學每種類型說一句話。指名說。
首先要知道病句就是內容和結構上有毛病的句子。常見的病句,歸納起來有以下十種:
一、成份殘缺。
指句子不完整,缺少“誰”,“怎么樣”“做什么”(也就是缺少主語,謂語或賓語等必要成份)。如“前幾天,送給小玲五本課外書?!边@句話,缺少“誰”(主語),應該在“送給”的前面加上“我”或“老師”等,句子才完整;又如“我最尊敬的人是”,缺少“誰”“什么人”(謂語),可在“是”的后面補充“我的爸爸”或“我的老師等”。
二、重復累贅。
指句子中用的詞重復啰嗦,應刪去其中的一個或幾個。如“王老師多次反復教育小明要遵守紀律?!边@句話中“多次”和“反復”重復了,要刪去其中一個就對了。
三、前后矛盾。
指句子中前面和后面的意思有矛盾,不統一。如“昨天傍晚刮起了一夜大風?!边@句話中“傍晚”和“一夜”有矛盾,應改為“昨天傍晚刮起了大風?!?/p>
四、詞序顛倒。
指句子中詞語的位置前后顛倒。如“李老師認真修改閱讀了張華。
同學的作文?!边@句話中“修改”“閱讀”的詞序混亂,顛倒,應該把“修改”和“閱讀”調換一下位置,改為“李教師認真閱讀修改了張華同學的作文?!?/p>
五、搭配不當。
指句子中相關的成份不符合語言習慣,在意思上不能配合,搭配不當。如“王麗十分愛護時間?!边@句話中“愛護”與“時間”搭配不當,應改為“愛惜”。
六、用詞不當。
指句子中某個詞語運用得不恰當。如“看到這風景如畫的田野,我們的心情非常高興?!边@句話中“高興”一詞用得不當,應改為“愉快”。
七、概念不清。
指句子中詞語的概念不清,屬性不當,范圍大小歸屬混亂。如“萬里長城、故宮博物院和南京長江大橋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跡?!边@里的“南京長江大橋”不屬于“古跡”,歸屬概念不清,應改為“萬里長城、故宮博物院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跡?!?/p>
八、指代不明。
指句子中出現多個人或狀物時,指代不明確,含混不清。如“黃虹和趙燕一起去登仙樓山,她比她爬得快,她先登上仙樓山頂峰?!本渥又械摹八庇袃蓚€,到底是黃虹爬得快,還是趙燕爬得快呢?指代不明。應改為“……她比趙燕爬得快,她先登上仙樓山頂峰?!被颉啊S虹比她爬得快,黃虹先登上仙樓山頂峰?!?/p>
九、不符合事實。
是秋天開的,是春天開的。不符合季節的事實,應該刪去。
十、關聯詞誤用。
指句子中的關聯詞誤用,或搭配不當。如“不但黃山是個風景優美的地方,而且我很想去游覽一下?!边@句話構不成遞進關系而是因果關系。因此,要把關聯詞“不但……而且……”改為“因為……所以……”;又如“你只有認真刻苦地學習,就能取得良好成績?!本渥又小爸挥小汀标P聯詞搭配不當,應改為“只有……才……”。
武榮花。
一、教學目標。
通過朗讀課文,了解白鵝的特點,體會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二、教學重點:引導學生了解課文是怎樣寫出白鵝高傲的特點的。
三、教學難點:從那些看似貶義的詞語中體會作者對鵝的喜愛之情。
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我們一起去看看豐子愷爺爺的白鵝是什么樣的?了解一篇課文之前,我們要先了解一下作者。
二、)學習新知。
(課件出示:豐子愷的簡介。)。
既然他是漫畫家,我們一起看一下他的漫畫作品。(課件出示:漫畫圖片)。
一篇文章除了了解他的作者,還要了解他的寫作背景。(課件出示:寫作背景)。
了解完寫作背景,我們親自去看看豐子愷爺爺筆下的白鵝是怎樣的。在預習當中,你們覺得。
豐子愷爺爺筆下的白鵝給你留下什么影響呢?(課件出示:豐子愷筆下的白鵝有什么特點?)。
他給我們留下什么特點,我們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高傲”。(課件出示:高傲)。
文章用一句話來強調白額是高傲的動物,“好一個高傲的動物”這句話作者想強調什么呢?請大家再來讀一遍“好一個高傲的白鵝”
(出示課件:白鵝的高傲表現在哪些方面?)我讀了課文,我找到了這樣的一些詞語,白鵝的高傲基本上表現在三個方面:叫聲、步態、吃相。
三、小結。
好了,今天我們就學到這里,這節課我們初步了解了課文。
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記敘文。全文生動地描繪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郊游的情景,表達了孩子們沉浸在秋天大自然的歡快心情。全文共有4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簡要敘述了同學們在老師帶領下去郊外秋游。第二、第三自然段分別描寫了秋天的天空和田野的美麗景象。作者按照從秋天上到地面的順序,抓住秋天里天空、白云、稻子、高粱、棉花等形態和色彩上的特點,描繪了一幅充滿生氣的秋景圖。第四自然段敘述了同學們秋游時在草地上盡情玩耍的情景,充分展現了同學們在大自然的懷抱中盡情享受的愉快心情。
二、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圖畫體會文章內容情感,指名讀、范讀、自由朗讀等達到不同方式讀書,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朗讀的方法使孩子會讀書。
2、通過讀文、組詞、用詞說話、討論識字方法學會本課生字,兩條綠線里的字只識不寫。理解能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用“有的……有的……有的……”說一句話,在反復練習中鞏固認知,做到會認會寫會用,在老師的指導下書寫生字,達到規范、端正、整潔。
3、通過對課文的朗讀、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發熱愛大自然思想感情。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正確、美觀地書寫生字。
難點:
學會抓住景物的特征,抒發自己的情感。
四、教法與學法:
1、示范朗讀,引導點撥。
2、看圖、想象與品讀相結合。
五、教具準備:
課件。
六、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小朋友,我們剛學過《秋天到》這首詩,誰愿意背給大家聽一聽!
秋天這么好,你們都想出去玩玩嗎?
二、解題。
1、讀課題,“秋游”這個課題什么意思?
2、拓展:春天,我們到郊外游玩叫什么?在天朗氣清的秋天里能去郊外游玩是一件多么開心的事呀!帶著這種歡樂的心情齊讀課題。
3、孩子讀了兩遍課文的題目你有什么問題嗎?帶著問題讀書,肯定會有更多的收獲。
三、觀察圖畫,初讀課文。
2、田野上同學門在干什么?
(用“有的……,有的……,有的……?!被卮穑?。
4、課文預習的時候我們標出了小節,畫出了生字詞。讓我們分小節來讀讀課文吧。
5、指名讀,評價。
6、聽你們評得這么好,老師也想讀讀這篇課文了。
7、邊聽邊想課文主要講了什么?指名交流板書。其實,課文的第一小節就告訴了我們課文主要講的事情。誰來讀讀第一自然段。課件比較:天氣涼了和天氣漸漸涼了,有什么不同?哪個更準確?“郊外”什么意思?到城市以外的田野游玩是一件多么快樂的事呀,讓我們一齊讀讀第一小節。瞧,孩子認真讀書就會有收獲。
五、認識生字。
1、相信讀好了課文,我們能更好地認識課文的生字寶寶。
2、課件出示詞語,同桌互讀,遇到不會讀的字怎么辦?
3、指名讀。
4、四人小組讀字組詞,討論記字辦法。
5、交流。
6、開火車讀字組詞。
六、指導書寫。
1、認真觀察田字格,看看哪個字容易寫錯,給大家提醒。
觀察一下生字表中的生字,想一想怎樣才能把它們寫正確、美觀?(生自由說,師作適當補充。)。
2、按筆順表書空。
3、師范寫生字,生書空。
4、生描紅,師巡視指導。
5、展出寫得好的學生作業。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認讀字詞。
2、通讀課文,回憶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二、精讀課文。
1、齊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2、來到郊外同學們都看到什么呢?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你感受到什么?
2美在哪里?請劃出寫“美”的詞語。
3請學生演板:藍藍的、一望無邊、有時像……有時像……。
4想象一下,白云還像什么?
出示:___天空___,幾朵白云有時像______,有時像______。
5這么美的景色,誰能有感情地朗讀出來。
3、第三自然段。
秋天的天空很美,那秋天的田野怎樣?
1出圖,你能用一句話說說農田的景色嗎?
2這樣的美景,誰愿意讀讀?
3你們覺得美嗎?美在哪兒?
是啊,秋天的農田五彩斑斕,確實很美。
你能說說,稻子黃了,黃得怎么樣?高粱紅了,紅得怎么樣?棉花白了,白得怎么樣?(可以說一種,也可以說多種。)。
4出示:
農田里,稻子黃了,___;高粱紅了,___;棉花白了,___。
我們應該怎樣朗讀?(贊美、高興)。
4、第四自然段。
在這樣的風景中郊游,同學們玩得怎樣呢?現在我們一起去看一看。
1自讀,他們是如何玩兒的?
2假如我們在草地上會怎么樣?用“有的……,有的……,有的……?!闭f話。
3帶著這心情來讀一讀,看看誰已經融入圖景了。
5、齊讀全文。
四、拓展。
1、描紅。
2、朗讀,并試著背誦課文。
天空美。
(郊游)同學們樂。
六、教學反思:
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是人們交流思想、記載事物、傳達信息的一種工具。黑板報就是以文字來完成這一宣傳使命的。這里所說的文字,就是指抄寫黑板報文章的粉筆字,也叫板書。以下是百分網小編精心為大家整理的黑板報板書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內容請關注應屆畢業生網!
黑板報是一種“報”,所用字體就如同報紙、雜志、書籍用字一樣,要求正規、準確、清楚、美觀、大方。不能有半點馬虎和隨意性的攙雜,更不能以自己個性的和毫無規則的另類字體呈現在版面上。這對黑板報的版面效果和宣傳效果會產生相當大的影響。因此,寫好黑板報的板書,對于制作和出版一塊好的黑板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那么怎樣才能寫好板書呢?首先我們要清楚組成字體結構的一般規律,根據這個規律并按結字要求和字體特點要求,反復練習,認真揣摩,按“報”的標準字體形式書于板上,才能不負于黑板報的“報”的實質。下面簡單介紹一些字體結構的基本知識,以便于我們掌握黑板報板書的結字方式和書寫規律。
由點、橫、豎、撇、捺、折、挑、鉤八種基本筆畫構成的獨體字及字頭、字底、偏旁、字框(也叫部首),并將其按照一定的規則所組成的漢字,叫做字的結構,也稱結體、結字、間架。
漢字有獨體字與合體字之分。古稱獨體字為“文”,合體字為“字”,文字則是它們的總稱。獨體字的數量不多,常用的只有幾百個,筆畫少,結構簡單,但書寫難度大,其中一筆不到位,整個字就寫壞了。有些獨體字在合體字中被大量重復使用,或表意,或形聲,為適應方塊字形的需要將其放在某一固定部位上加以改造,演變成一種規范的形體,這就是常說的偏旁部首。這些偏旁部首有些與原形獨體字差別不大,如女、火、木、魚、車等。而有的已面目全非,看不出和原形獨體字有什么關系,如刂、艸、氵、忄等。這也就是說,筆畫組成獨體字和偏旁部首,獨體字和偏旁部首又組成合體字。
只是由基本筆畫組成,而不是由偏旁部首或其它結構單位構成的字,如日、月、大、小、牛、羊等。其結構類型有柱型、坐型、架型、偏側型、包圍型。見表()。
由偏旁部首或其它結構單位組成的字。其形式有以下幾種:
左右結構:左右相等、左大右小、左小右大、左寬右窄、左窄右寬。
左中右結構:左中右相等、左窄中右寬、中窄左右寬、左寬中右窄、中寬左右窄、右寬左中窄。
上下結構:上下相等、上大下小、上小下大、上寬下窄、上窄下寬。
上中下結構:上中下相等、上小中下大、中小上下大、下小上中大。
半包圍結構:上包下、下包上、左包右、左下包右上、右上包左下、左上包右下。
全包圍結構。
選擇黑板報板書字體的目的就是要使整個版面文章的字體規范、清晰、整潔,便于人們閱讀。當然,所選擇的板書與版面編排設計的整體效果和宣傳的主題內容也是密不可分的,好的'板書能使版面格調協調一致,內容與形式相融合,還能烘托版面氣氛,增加藝術感染力,所以,板書字體的選擇不但要適合制作者的抄寫水平,還要符合版面藝術形式的需求。
從藝術和實用的角度來選擇板書字體,較為適合黑板報和人們普遍認知的字體有楷書、隸書、魏碑、等線體和仿宋體。當然能與“報”上字體相似的只有仿宋體,因為仿宋字的筆畫橫平豎直,結構緊湊,莊重大方,雄健挺拔,整齊劃一,秀麗俊雅。不管筆畫多少,都限于一個相同的方格內,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不會產生相互交叉、牽連,字距與行距條理清晰,疏密有致,在版面上顯得整潔、規矩、樸實、大方,符合人們閱讀的視覺習慣。而對于其它字體,如行書、草書或是自己不規范的個性自由體最好不宜采用。這樣的板書會使讀者辨認困難,心理產生煩躁情緒,從而對黑板報“敬而遠之”,同時也會破壞版面的美觀,既達不到初衷設計的美好意圖,又達不到宣傳目的,使辦的黑板報因小失大,面向失敗。
黑板報的板書書寫格式根據人們的視覺心理、閱讀和書寫習慣,常采用左起至右、換行從上到下的橫排抄寫方式,這種橫向排序是黑板報排版設計使用最為普遍的一種格式。再則是采用從上到下、換行從右到左的豎排方式。這種豎向排序格式在黑板報排版設計中采用較少。除此以外,還有斜置排序、弧形排序等。不過這些抄寫格式在黑板報版面設計中是很少使用的。
黑板報板書書寫格式無論是橫排還是豎排都是根據版面設計需要,按人們的閱讀和書寫習慣確定,它的書寫格式是獨立的。只不過是文章抄寫完所形成的整個外形,是按版面排版形式、美化裝飾及版面間距空間等因素確定的。因此板書是在設計的固定形狀中或橫向或豎向書寫。當然,我們在抄寫文章之前,首先要確定好這篇文章總的字數(包括文章起頭的兩個空格、標點符號〈除“……”和“--”占兩格外,其它標點均占一個格〉和字母數字所占用的格數)是否與設計的版面大小相一致,以便在抄寫板書時做到心中有數,準確無誤。對于較長的文章,在版面設計時,應靈活地分成小欄格式,以便于板書抄寫。
抄寫板書要字體統一,大小一致,不能寫不規范的簡筆字和替代字,更要注意錯別字。
黑板報宣傳的主題內容是由每一篇文章的正文呈現在讀者面前的,為使讀者在黑色的板面上更容易和更清楚的進行閱讀,所抄寫的板書色彩就應當設定為最明亮和對比最強烈的顏色。所以,板書色彩設置為白色是最為適宜的。因而這也就成為黑板報整個色彩體系中唯一固定不變的單獨的色彩體系。當然,對于其它的對比色也是可以用到板書上的,如淺藍色和黃色。至于重點的詞句、數字、名詞也可以用其它色彩書寫,以此用來強調重要性,也是黑板報抄寫板書常用的手法。
板書的色彩運用應濃淡統一、清晰、干凈,詞句配色合理,不亂用其它色彩,避免多色混合抄寫板書。
一、教學要求:
1、學用字詞句:讀描寫春天的句子,感受春天的美好;找同偏旁的字并說說偏旁的意義作用,了解形聲字構字的巧妙,感受漢字的結構美,提高識字興趣與能力。
2、寫鉛筆字,認識先撇后捺的筆順規則。
3、讀讀背背:熟讀識記四個描繪春光的成語,體會成語的韻律美,畫面美,背誦兩則諺語,教育學生愛惜光陰,鼓勵學生背誦有意義的諺語,4、綜合性學習:結合“三八”節,作一張賀卡,寫上一句話,讓學生在“做”“寫”“問”的實踐活動中培養好的學習習慣和自主探索精神。
5、口語交際:觀察圖畫,展開想象,當眾介紹春天的美景,意思要明確,語言要規范,并能做到目中有“人”。
二、教學準備:
之前組織學生去春游。
三、教學時間:
四教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要求:
學習“學用字詞句”。
學用字詞句:讀描寫春天的句子,感受春天的美好;找同偏旁的字并說說偏旁的意義作用,了解形聲字構字的巧妙,感受漢字的結構美,提高識字興趣與能力。
二、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
三、教學過程:
(一)激趣揭題。
1、師:前兩天,我們去春游,你能看到了什么?
(二)讀描寫春天的句子。
1、出示句子,誰來讀?
2、學生自由練讀短文。
要求:碰到不認識的字多拼讀。
3、檢查自讀短文。
4、練習感情朗讀。
5、師生共同朗讀。
(三)找同偏旁的字并說說偏旁的意義作用。
1、你們讀了這段話,發現了什么?
2、學生找出同偏旁的字。
3、師:為什么有相同的偏旁?
分別講述“草字頭、蟲字旁、足字旁”的意義作用。
(四)仿照例句說句子。
1、前階段,我們去春游,你們能說說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嗎?
2、學生仿照文中的句子說話。
燕子在————————————。
小羊在————————————。
麻雀在————————————。
——————在—————————。
(五)。
總結。
師生同唱《春天在哪里》。
第二課時。
一、教學要求:
學習寫好“鉛筆字”和“讀讀背背”。
認識先撇后捺的筆順規則。
熟讀識記四個描繪春光的成語,體會成語的韻律美,畫面美,背誦兩則諺語,教育學生愛惜光陰,鼓勵學生背誦有意義的諺語。
二、教學準備:
田字格。
三、教學過程:
(一)揭題。
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練習2。
(二)教學鉛筆字。
1、審題。
講清題目的要求:
1、本課是進行描紅、仿影。審題。
(1)練讀題目。
(2)引導與上題比較,明確寫字要求。
2、指導描紅。
(1)出示卡片,讓學生讀“杏、笑、春”三個字,說說筆順。
(2)讓學生說說寫好這三個字感到最困難的地方。
(3)教師示范撇捺的寫法。
3、學生按要求練習描紅。
教師個別輔導,注意保持教室安靜,讓學生靜心寫字,及時糾正不正確的書寫姿勢。
4、指導仿影、臨寫。
(1)引導學生逐一分析“杏、笑、春”的間架結構。
(2)教師示范寫“杏、笑、春”。
5、跟隨教師的示范,學生分別仿影、臨寫。教師行間巡視指導,表揚書寫姿勢正確的學生。
6、反饋。
展示學生寫得好的字,指出存在的問題,進行矯正練習。
(三)讀讀背背(成語)。
1、師:春天來到了,我們的校園里,多漂亮呀?誰來夸夸我們的校園?
2、教師小結,引出四個成語。
3、教師范讀成語歌,學生感受其韻律美、意蘊美,激發學生朗讀、背誦成語歌的興趣。
4、學生自由練讀,同桌互背。
5、檢查反饋。
指名背,評議糾正。
集體齊背。
(四)讀讀背背(諺語)。
2、學生講述。
3、揭示第一則諺語:
意思:一天要在早晨就定好計劃,多做工作;一年要在春天就早定好計劃,多做工作。這句話告訴我們做任何事,開頭最重要,要抓早,不能浪費時間。
4、讀背第一則諺語。
(1)學生自由練讀。
(2)指導試讀,指導讀出正確的停頓、邏輯重音。
(3)學生練習背誦,并指定試背,分組比賽背。
5、小結:這句話很簡單,但卻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我們把這樣的話叫諺語。
6、學生借助拼音、插圖自讀自背第二則諺語。
7、檢查讀背情況。
(1)問:圖上畫的是什么?在什么時候干什么?
(2)指名試背第二則諺語。
(3)說說讀了這則諺語,你明白了什么?
(4)多種形式檢查背誦。
8、課外延伸:
像這樣的諺語還有很多很多,課后同學們可以收集、背誦。
第三課時。
一、教學要求:
學習想想做做。
綜合性學習:結合“三八”節,作一張賀卡,寫上一句話,讓學生在“做”“寫”“問”的實踐活動中培養好的學習習慣和自主探索精神。
二、教學準備:
課程表。
三、教學過程:
(一)激情激趣,揭示要求。
1、激情激趣。
過幾天,就是3月8好,那是什么節日?
你愛你的媽媽嗎?為什么?媽媽的節日就要到了,你準備用什么來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愛呢?
剛才大家的想法都非常的好,其中做一張賀卡送給媽媽這個想法太好了,媽媽收到這份禮物一定又驚又驕傲,她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僅孝順還能干。
2、揭示要求。
(二)適當指導,自主制作。
1、引導學生構思,設計自己的賀卡。
你打算把這張賀卡做成什么形狀?
賀卡上加上什么樣的圖案?用筆畫還是彩紙貼?
里面寫上一句什么祝賀的話送給媽媽?
2、學生自主制作,教師巡視指導。
(三)交流成果,體驗喜悅。
1、賀卡集中擺放,同學們集體觀看。
2、夸一夸自己的賀卡。
3、夸一夸同學們的賀卡中你最喜歡的一張。
(四)結束整理。
1、收拾好制作工具,清理制作中的紙屑等。
2、“三八”節將賀卡送給媽媽。
第四課時。
一、教學要求:
口語交際:觀察圖畫,展開想象,當眾介紹春天的美景,意思要明確,語言要規范,并能做到目中有“人”。
二、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
三、教學過程:
(一)揭題審題。
1、出示圖畫,談話揭題。
看,圖上的小朋友多快樂,因為他們正在找春天呢!讓我們把自己當成圖中的小朋友,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去找春天,好嗎?(板書:春天來了)。
2、出示說話提示,學生借助拼音自讀。
(二)指導看圖。
1、指導有順序地觀察。
春天無處不在,我們該從什么地方開始找?按什么順序找?
按先上后下,先近后遠的順序說說圖上近處畫了哪些景物?遠處畫了哪些景物?
2、指名回答上面的問題。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用加上拼音的方式板書,按下列順序排好:
燕子柳樹桃樹-―――――。
孩子春筍小草――――――。
藍天白云麥苗――――――。
(三)指導說話。
1、指導學生說好開頭的第一句話。
2、指導學生按板書的順序逐一說好每一種景物。
3、指導說一句結束的話。
4、指導將整個內容連起來說,可發揮想象說圖中沒有的景物。
(四)當眾練說。
1、分小組交流。
2、小組推選代表在全班交流。
誰講的好,就獎給小紅花。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26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