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寫教案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把握教學進度,提高教學效率。這些三年級教案范文是經過精心選取的,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前天和大家一起研究出了《小蝦》的教案,確實感覺這個教案不管是過程還是方法都很好了,于是就匆匆拿來用一用。殊不知一份好的教案要被很好的展現出來,不是那么簡單的事情啊。
一課時解決形近字花了太多的時間,只讀到第三自然段就下課了,二課時匆匆進入,一切都按照設計的流程,從三自然段入手,讓學生表演出小蝦吃食時和吃飽后的情景,引出重點的動詞和表示時間的詞語,然后再反推出小蝦真有趣這一作者的感受,從而有感情的朗讀文本。這個地方花了近20分鐘的時間,朗讀的感覺還行。進入到第四自然段的時候請學生自己默讀,感受小蝦的脾氣壞,淡淡處理了以下而已。本文需要讀寫結合,但是時間不夠了,沒有請學生用表示順序的關聯詞說話,也沒有進行說話的訓練,是本堂課的敗筆。
在設計教案的時候還擔心內容不夠,現在看來紙上談來終覺淺,教案需要在課堂中進行反復修改。
《小蝦》這篇課文是北師大版三年級語文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是一篇寫小蝦生活習性的文章。通過“我”觀察小蝦吃食、打架等細節的描寫,突出了小蝦有趣、脾氣不好兩個特點,抒發了我對小蝦的喜愛之情。
課文比較淺顯易懂,以生為本、以讀為本、以教會學生學習方法為目標,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在讀中理解詞語,積累詞語,體會小蝦的特點,感悟作者的喜愛之情。
“課堂是學生、教師、文本的對話過程”,為加強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在教學中圍繞三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抓住重點詞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感悟,如在感悟中引導學生抓住段落的中心句體會。在體會“小蝦有趣”這一特點時抓住“后退、碰、捧著吃”等小蝦吃東西時的動作。而體會小蝦“脾氣不好”時抓住“一張一張、一翹一翹、一突一突”等詞語體會小蝦的特點,感受小蝦的可愛,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
本課重在帶領學生學習典型段例:第三自然段,“小蝦真有趣?!钡亩温浣Y構,以及重點詞語在句子中的作用,來了解小蝦的特點,在學會學習模式的基礎上自學第四自然段,再在學習最后兩個自然段的基礎上認識到作者對小蝦的喜愛之情,激發學生細致觀察動物的興趣,使他們熱愛小生靈。
后來我拋出另外一個問題:“用有的……有的……有的……”結合生活說一句話,學生代表李帥良說的很好:“天上的云朵形態萬千,有的像駿馬在奔騰,有的像小兔在吃蘿卜,有的像連綿起伏的群山?!?/p>
課后,我經過思考,此處還有更好更合理的安排!如果讓學生先想象一下,自在的小蝦還可能在干什么?在激發學生的想象之后,再結合課文用“有的……有的……有的……”補充說想象的內容,這樣既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有調動了他們的學習興趣,還能夠緊密結合課文做練筆,可以說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痹诮虒W時,結合課文內容,在理解內容的同時,注重語言的訓練。在學生學習“十分自在”一段內容,以“還有的_______”進行排比句式訓練。在全文學習之后,給學生提供各種動物圖片,請學生聯系實際說說自己觀察的小動物的有趣的情形,通過這樣不同層次的語言訓練,使學生在積累與運用中發展學生語言,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同時我在課堂上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不但擴大學生的視野,促進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思維的擴展,也為學生的說寫表達提供素材。在教學中,我充分發揮電教手段的優勢,利用畫面使學生觀察小蝦的活動,欣賞動物的圖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引導學生結合畫面內容進行表達,從而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以后的教學當中,我還會不斷的反思、學習,爭取取得更大的進步,有利于投身到我的教育工作中去!
《小蝦》課后反思。
上了《小蝦》這一課,,我確實覺得先不說我這節課的問題,我確實再一次明白了,要想提高自己的語文教學水平,多讀文學作品,多看教學實錄,多看別人的教學設計,這些才是幫助自己提高水平的有效途徑。
在這篇文章中,小蝦吃食時的動作描寫,是很好的表現了小蝦吃食時的謹慎,可是,我卻只停留在了抓住幾個寫順序的詞語上,折騰過來,折騰過去,到底作者為什么要花這么多筆墨去刻畫小蝦吃食的過程,我并沒有透過我的教學讓學生去體會到,小蝦吃食的與眾不同正是這篇課文的精妙之處,如果能讓孩子體會出來,那孩子去寫自己的作文時,他們一定能比較容易感受到抓住特點來描寫的方法了。而不一定是象我課堂上講的非要死板的用那幾個表示順序的詞語,那幾個詞語用不用,要用,但不是只能用那幾個詞語去描寫,也不是按照那幾個詞語去描寫了,文章就寫好,關鍵是能象《小蝦》這篇文章一樣,抓住事物的特點,按一定的順序來寫,這樣才是最好的。文章寫出來才生動,才有特色。
在教學中,孩子們的朗讀,反映出我自己的閱讀教學沒有讓孩子真正理解,沒有把小蝦的有趣之處讓孩子發自內心的感受到,所以,讀的不理想,其實,我相信,只要我們老師的閱讀教學過程是到位了的,就不怕學生讀不到位。
這一課上完了,雖然有很多的問題,但我也覺得收獲頗豐,也觸動了我去思考我該如何去備課。
在語文的教學過程當中,一份好的教案和備課是成功教學的基礎,部編版三年級的語文教案有哪些?小編在這里整理了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助到您。
教學目標:
1.認識染、笠等13個生字,學寫染、碎等10個生字。指導寫好碎的“十”字部分、爽的筆順。
2.運用“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的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和句子,如:從“染”字體會溪水的綠;從“蹦跳”一詞體會兒童釣魚的歡樂;比較小蘑菇和兒童的相似之處體會采蘑菇兒童的可愛。
3.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畫面。
4.續編詩歌的第四小節,體現兒童生活的歡樂。
教學重點:
運用“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的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和句子,如:從“染”字體會溪水的綠;從“蹦跳”一詞體會兒童釣魚的歡樂;比較小蘑菇和兒童的相似之處體會采蘑菇兒童的可愛。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畫面。
教學難點:
續編詩歌的第四小節,體現兒童的歡樂。
教學準備:
教師:搜集圖片,制作課件。
學生:預習詩歌。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題解題。
1.孩子們回憶童年中的趣事,講給大家聽聽,一起分享快樂。
童年是一幅畫,畫里有我們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個夢,夢里有我們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童年的水墨畫》,分享童年的快樂。
(1)生書空和老師一起板書課題。師隨機指導“墨”的寫法。
(2)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這些問題的答案就藏在課文里,請你打開課本,結合注音,借助課后生字表,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請3名學生接讀課文,每人一節。師隨機正音。
預設點:
(1)染,出示演變過程,字本義:用取自草木的色汁浸泡絲帛絹布,使之著色。讀句子,于文中識字,組詞:染綠、耳濡目染。
(2)碎:造字本義:巖石經過多次爆破最后形成的小石塊。形近字:翠、醉。
三、復習生字,指導寫字。
1.課件出示生字,自由練讀。
2.生字組詞,鞏固識字。
3.指導書寫“碎”。提示最后一筆出頭,但不要寫到從字上。
指導書寫“爽”。注意筆順,長橫要像房頂一樣蓋住下面部分。
第二課時。
一、創設閱讀情境,激發興趣。
播放歌曲《童年》。
師導入:同學們,美好的童年就如一幅幅水墨畫,或濃或淡,意境優美,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讀一讀著名兒童文學家張繼樓的詩歌—《童年的水墨畫》。
二、整體感知:
本課包括三首小詩,分別是:溪邊、江上、林中(板書)。
看到這三個題目,你能發現什么?學生隨便發言。
師:是的,都寫出了童年生活發生的場景,在這些場景里究竟發生了些什么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三、學習《溪邊》。
1.自由讀,做到讀正確、讀流利。
2.個別讀。
3.默讀,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什么?那些不懂的?
4.交流:你讀懂了什么?你有哪些不懂得?
預設1:為什么說“草地上蹦跳著魚兒和笑聲”呢?
【設計意圖:體會詩歌用詞的精妙?!?。
是啊,這是為什么呢?大多數學生同樣不明白。
老師點撥:我們如果聯系上文讀一讀,也許某個詞語或者某個句子會給你靈感呢!自己試著聯系上文讀一讀,思考一下。
生:老師:我從這句話“釣竿上立著一只紅蜻蜓”知道一個小孩在這里釣魚。從“忽然撲通一聲人影碎了”知道小孩釣上魚來了,特別高興。所以“草地上蹦跳著魚兒和笑聲?!?/p>
師:誰給大家讀一讀,讀出兒童的歡樂。指導學生有感情讀好最后一句話。
師:這位同學能夠聯系生活經驗來思考,很值得大家學習。剛才我們采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讀懂了最后一句話,現在大家也可以采用這種方法,聯系上文讀一讀,思考一下。
生:默讀、思考。
生:老師,我從“溪水像綠玉帶一樣平靜,知道了溪水很綠,所以人影倒映在溪水里也變成綠色的了。
師:為什么說溪水染綠了人影呢?你覺得這里哪個字用的最好?好在哪里?同桌交流。
【設計意圖:體會詩歌用詞的精妙?!?。
生:“染”字最好。這樣把溪水當成人來寫,就把溪水寫活了。
生:這樣寫就讓人感覺溪水好像魔法師一樣,特別神奇!誰給大家讀出這美麗深的景色?個別生讀。
師:多美的想像啊!大家體會得真不錯。你還知道了什么?
生:老師,我從“釣竿上立著一只紅蜻蜓?!敝懒饲懊鎸懴腿擞笆蔷G色的,這里寫蜻蜓是紅色的,顏色特別漂亮!
5.多么富有生機的畫面啊!誰給大家讀一讀,讀出景色的美麗,兒童的快樂?自由讀、個別讀。
6.師范讀:生閉眼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畫面?自由交流。
思考一下,作者寫孩子們快樂釣魚的場面,為什么還要寫景呢?
師總結:寫景色突出了“平靜”,為什么要突出平靜呢?聯系《小兒垂釣》體會兒童釣魚的專注。也更能體現釣上魚后的歡樂。
四、學習《江上》。
1.如果說《溪邊》是寫兒童溪邊釣魚,那么《江上》是寫什么呢?請同學們運用剛才學到的方法: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經驗、聯系學過的知識自學《江上》。
2.出示自學提示,自學。
思考《江上》是寫什么?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嗎?
《江上》與《溪邊》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點。
【設計意圖:鞏固詩歌的學習方法,發現寫法上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3.交流:
師:《江上》是寫什么?
生:游泳。
生:戲水。
師:你們覺得哪個詞更好?
生(異口同聲):戲水!
師:《江上》與《溪邊》有什么相同點?
生:都是寫兒童的。
生:都寫童年的快樂的。
生:都運用了比喻的方法。
師:《江上》與《溪邊》有什么不同點呢?
生:《江上》沒有寫景色的美麗,只是寫了兒童的戲水的情景。
師:如果說《溪邊》是一幅動靜結合的畫作,那么《江上》就是一幅活脫脫的動態圖畫了,讀過之后,你仿佛能看到怎樣的畫面呢?想象一下,孩子們會怎樣戲水?你仿佛還聽見了什么?引導學生體會兒童的游泳水平高、戲水的快樂。
4.感情朗讀。讀出兒童的游泳水平高、戲水的快樂。
五、學習《林中》。
5.總結學法:剛才大家運用什么方法學習了前兩小節?讀詩,找到不理解的地方,運用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經驗、聯系學過的知識等方法讀懂。
6.請大家利用剛才學過的方法繼續學習《林中》。
生暢所欲言:第一個斗笠指“蘑菇”,第二個斗笠指“兒童”
五、動筆仿詩,抒發情感。
2.續編詩歌的第四小節,體現兒童的歡樂。
【設計意圖:爭當小詩人的環節,激發學生的創作興趣,讓學生學習寫詩?!?。
3.共同交流,師當堂點播。
六、總結談話,結束教學。
的大門,請大家課外閱讀其他兒童詩,豐富我們對童年生活的記憶。
板書設計:
溪邊。
童年的水墨畫江上。
林中。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重點指導寫好“級、劃、嘗、改、虧“這幾個字。
2.讀準文中使用的一些充滿生活氣息的詞語,讀準含輕聲和多音字的詞語。
3.默讀課文,找出表演前后我的心理變化的句子,并創設情境仿照寫一寫。
4.聯系自己生活實際,體會演出的過程我為什么“一點兒也記不起來?!?/p>
教學重點:
找出表演前后我的心理變化的句子,并仿照寫一寫。
教學難點:
體會演出的過程我為什么“一點兒也記不起來?!狈聦懸欢涡睦砘顒?,
教學準備: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預習課文準備稿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板書題目,激趣導入。
1.老師先請大家看一幅圖片,這是什么?(出示老虎的圖片)圖片上是一只什么樣的老虎?老虎會什么本領?(板書題目:一只______的大老虎)(生自由補充:兇猛、威風……)。
(師補全板書題目:一只窩囊的大老虎)看到這個詞語,你一定覺得很奇怪,“窩囊”的老虎是什么樣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個有趣的故事。
二、初讀課文,了解故事。
1.你喜歡這篇課文嗎?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提示語:我(誰)扮演一只大老虎(干什么)結果演砸鍋了。
師小結:概括一件事要抓住主要人物、事情、結果??梢杂蒙险n文中的關鍵詞。
2.老師從課文中找了一些詞語,考考你們都讀得準確嗎?(分組出示課文中的詞語)。
演技撤換砸鍋笨拙逗樂殷切半晌豁虎跳撇嘴頭罩羨慕(易讀錯)。
角色四腳著地直沖腦門露臉哄堂大笑(多音字)。
窩囊糨糊虧得窟窿比劃將就打瞌睡(這組加點字變淺色)(輕聲詞)。
接連不斷唉聲嘆氣垂頭喪氣踱來踱去通情達理(成語)。
3.哪些詞你覺得很有趣?因為這些詞充滿生活氣息,你還能說幾個這樣的詞嗎?
4.哪些詞你不明白意思?先從課文中找出含這個詞的句子,讀一讀猜猜是什么意思?換個別的意思相同的詞試試。
細讀課文,體會“我”的心理變化。
1.(出示提示句)學生根據事情的發展,邊讀畫出我心理活動的句子。
看著同班小朋友在臺上又唱又跳,我……。
老師挑選演員分派角色的時候,我……。
演哥哥的小朋友笑話我不會豁虎跳演不好時,我……。
老師鼓勵我說演老虎不用豁虎跳時,我……。
在老師指導我怎樣演老虎時,我……。
演哥哥的小朋友還是笑話我不會豁虎跳,演得窩囊時,我……。
演出時,我聽到臺下一陣哄堂大笑時,我……。
演完時,我……。
演哥哥的小朋友又笑話我不會豁虎跳,我……。
我至今還不明白……。
請你用課文中的幾個詞語說一說演出前后我的幾次心理變化。
板書:期待自信緊張不明白。
再完成課后第一題填寫完表格。
四、創設情境,練寫心理活動。
1.心理活動是指我們的心情和心里的想法,故事中的小作者把自己演出前后的心理活動變化寫得豐富而生動。喜怒哀樂都是我們心情,你能說出一些表示心情的詞語嗎?兩字、三字、四字看誰說得多?(難過后悔快樂激動興奮得意美滋滋垂頭喪氣興高采烈……)。
2.下面這些情況你遇到過嗎?你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又會想些什么?(說一說)。
試卷發下來了,我只考了86分,而且錯得都是計算題,我……。
五、變換題目開導作者。
1.作者一直覺得自己演砸了鍋所以不開心,你覺得“我”真是一只窩囊的大老虎嗎?誰能把題目改一改。你想怎么開導“我”呢?(引導學生說:“我”是一只可愛、有趣的大老虎,給大家帶來了快樂。)。
2.生活中我們也會經歷許許多多有趣的事情,不論是高興的,還是難過的,不論是好事,還是傻事,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我們最美好的回憶。平時同學們要多留心生活,把生活中發生的點點滴滴及時記下來。
板書設計:
可愛期待上臺。
一只窩囊的大老虎自信排練。
有趣緊張演出。
不明白哄堂大笑。
第二課時。
一、認讀生字。
1.出示“我會認”和“我會”的字在文中的詞語,指名領讀。
2.出示注音生字,開火車認讀。
3.觀察字形、結構、部首。說說哪個字最難認,交流識字方法。
二、指導寫字。
1.出示幾個要求會寫的大字。(級、劃、嘗、段、改、虧、強、槍、達、挖)。
2.動畫演示“級”、“劃”“嘗”“段”“強“的筆順。注意“及”和“戈”“弓”字筆順?!岸巍钡牡谝还P是撇,提醒學生不要連寫。
3.“嘗”上面要和“學”上邊區分?!案摹弊筮叺谌P是提?!疤潯弊窒旅媸秦Q折鉤,不要和“?!弊窒旅婊煜??!斑_”第三筆是點?!皹尅庇疫叢灰獙懗伞皝觥??!巴凇弊詈笠还P折要向左斜。
4.形近字比較:級極槍搶虧專技枝。
5.多音字組詞:劃角。
6.把每個字認真寫三遍,同桌互相檢查糾錯。
。
1.遇到不理解的詞語,養成勤查字典的好習慣。
2.知道哪些詞語形容哪些季節。用正確方法理解詞語意思。
3.使用鋼筆時,要注意執筆姿勢和坐姿,把字寫得規范、端正、整潔。
4.積累一些描寫季節的詞語。
1.遇到不理解的詞語,養成勤查字典的好習慣。
2.使用鋼筆時,要注意執筆姿勢和坐姿,把字寫得規范、端正、整潔。
ppt課件。
1課時。
一、交流平臺。
1.組內交流一下,當我們遇到不理解的詞語時,應該怎么做?
2.班里討論一下有哪些形容季節的詞語。
3.使用鋼筆的時候應該怎樣做?
二、詞句段運用。
1.(出示一些春天的圖片)。
小組討論有哪些形容春天的詞語。
2.(出示一些夏天的圖片)。
小組討論有哪些形容夏天的詞語。
3.(出示一些秋天的圖片)。
小組討論有哪些形容秋天的詞語。
4.(出示一些冬天的圖片)。
小組討論有哪些形容冬天的詞語。
5.出示課文中的句子,學生相互交流。各自說說自己理解詞義的方法。
6.教師在一旁點撥。
三、書寫提示。
我們的漢字博大精深,要想寫好看的鋼筆字,就要注意執筆的姿勢和坐姿。
1.觀察鋼筆字,你從中學到什么?
2.怎樣才能把鋼筆字寫得規范、端正?
橫畫要寫的平穩,豎畫要寫的端正,橫平豎直,字就會平穩端正。
3.使用鋼筆時,要注意執筆姿勢和坐姿。
4.書寫練習,老師邊走邊看,指出錯誤。
5.展示、交流、評價。
四.日積月累。
1.課件出示課本上的9個詞語。
2.學生看課件和老師一起誦讀。
3.小組討論一下還有什么類似的詞語。
五、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中我先通過給同學們出一個之前他們不理解的詞語來引入新課,然后和他們一起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接著讓同學們通過ppt看到一些關于四季的圖片等,讓同學們真實感受四季的變化,把同學們帶入到教材中,并且讓同學們自己小組內思考有什么形容季節的詞語,隨后全班一起討論。最后練習正確的使用鋼筆,注意執筆的姿勢和坐姿。
教學要求:
1.學習把自己的想法寫清楚。
2.用詞要準確,語言要通順,表達要具體。
3.聽取別人建議,嘗試修改習作。
教學重難點:
1.抓住一個想法寫清楚。
2.嘗試修改習作。
課前準備:
ppt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生活中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問題。如果我們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改進建議和解決辦法,就能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二、事例引導。
請同學們讀一讀生活中的小事例。
(課件出示事例一)。
1.自由讀,小組交流。
事例一提出了什么想法?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
2.匯報。
(課件出示事例二)。
3.自由讀,小組交流。
事例二提出了什么想法?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
4.匯報。
5.你覺得這兩個事例寫得怎么樣?評價一下。
三、暢談想法。
生活中有哪些現象或問題引起了你的關注?你對這些現象有什么想法?
1.小組內交流。
2.小組選派說得好的代表發言。
3.全班進行評價交流。
你覺得他說的怎么樣?
四、寫出想法。
從自己的發現或同學列舉的現象中選擇一個寫一寫。
課件出示溫馨提示:
1.把自己的想法寫清楚。
2.注意用詞要準確,語言要有條理。
3.寫后讀一讀,自己嘗試修改一下。
五、作文交流。
請完成的同學讀一讀自己的作文,集體評議。
教學反思:
此次習作教學我教得比較成功,教學時間我把控得較好,對于本次習作的重點我花了很多時間給學生講,大部分學生都聽懂了。不懂的學生我課后進行了輔導。
教學目標:
1、能識記8個生字;正確書寫6個生字。積累8個詞語。
2、正確朗讀課文,想想為什么孫中山明知會挨打,還要向老師提問。
3、學習邊讀邊思考。
4、知道不懂就問是人的美德,更是學習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學習生字,新詞。能在課文的語言環境中認讀。
教學難點: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懂得不懂就問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板書:私塾。
師:想知道那時候孩子們在私塾里是怎樣讀書的嗎?
1、出示第二小節,學生自由讀。
(1)這段話中有個生字寶寶,師指:誦(上面有拼音),集體拼讀。誰記準它的樣子了,給大家介紹一下你的方法。(誦,可以采用熟字換部首的方法識記。)在書寫時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右上角最后一筆點不能忘。)我們寫寫這個字好嗎?(田字格指導書寫。)。
(2)私塾里讀書的情景怎么樣,誰讀給大家聽?
(3)他讀得很傳神,大家學著他的樣子齊讀一遍。
(4)簡單交流讀后的感受。
師補充、小結:那時候的私塾老師一般都比較嚴厲,誰不聽話或不認真讀書,還會挨老師戒尺的打。上課時,學生大多不敢向老師提出問題。
2、出示課文第一節:孫中山小時候在私塾讀書。
集體讀。
過渡:可是,孫中山卻敢于不懂就問。
揭示課題:3.不懂就要問(“懂”用紅色和黃色粉筆書寫)。
師:指“懂”,誰做小老師領大家認這個新朋友?
指名讀課題。齊讀課題。
過渡:孫中山怎么敢問老師呢?我們馬上翻開課本,探個究竟,好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自學建議:
(1)輕聲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不加字,不漏字,讀通句子。
2、學生自讀。(師巡視,督促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
3、學習生字:段、糊、涂、但、厲、詳。
(1)這6個生字寶寶就藏在課文中,你都認識了嗎?我們開小火車認讀好嗎?
(2)出示:厲。
這個生字寶寶還有個孿生兄弟,出示“歷”,你發現他們的秘密了嗎?
(3)出示:糊。
誰能在這些生字寶寶中為“糊”找個好朋友?
男生讀“糊涂”(涂,輕聲)引出“糊里糊涂”(涂,揚聲)女生讀,集體讀。
(4)我們比賽,看誰把這六個字都能認準(卡片抽讀)。
4、我們把生字寶寶送到課文中,看看大家還認得他嗎?
指名五個學生按1、2節;3節;4~7節;8節;9、10節輪讀課文,隨機正音。
好,大家課文讀得很流利,我看哪位有心的小朋友邊讀邊思考這些問題了(指“自讀提示”)。
三、細讀課文,深入了解。
1、師:孫中山為什么要向先生提問?
生稍作思考,然后交流。
師:糊里糊涂是什么意思?如果不糊里糊涂呢?(學習反義詞)。
師:于是,他就(等學生接下去)?
生交流,師出示句子:于是,他壯著膽子站起來,問:“先生,您剛才讓我們背的這段課文是什么意思?請您為我們講講吧!”
指名讀。
孫中山怎么問老師的?“壯著膽子”問是怎么問呢?誰來壯著膽子問一問?(指名讀)。
師:不錯,你猶豫了一下,鼓足勇氣讀下去了。誰再來?
好,你提問時態度很誠懇,很尊重先生。我們一起來提問一次,好嗎?
你壯著膽子問老師時心情怎么樣?(體會孫中山此時緊張的心情)為什么緊張?(初步感受孫中山明知可能會挨打,但仍然勇敢地向老師提出問題的可貴精神。)。
2、當他提出自己的問題后,老師和同學又是怎樣的呢?再讀課文4~8節。
師:誰來說說同學們是怎么做的?
學生交流。
師:“搖頭晃腦念書”是怎么念?
出示:冬冬愛寫詩,作詩時搖頭晃腦,真像()。
指名填寫。
“課堂里霎時變得鴉雀無聲”是什么樣子的?誰來描述?
出示:教室里鴉雀無聲,連一根針()。
指名填寫。
誰能給“霎時”找個意思相近的朋友?
過渡:老師真的打孫中山了?為什么?
生交流,師出示:孫中山說著,就把那篇課文一字不漏地背了出來。
指名讀(注意語調)。
你為什么要重讀“一字不漏”?(體會孫中山是一個認真學習的好學生,因此,老師沒有用戒尺打他。)。
3、分角色朗讀課文4-8節。
過渡:既然孫中也怕挨打,那他為什么還要向老師提問呢?讀課文第9、10節。
學生交流后出示句子: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男女生輪讀句子。
齊讀句子。
交流感悟。
四、小結、拓展。
不懂就問是人的美德,更是學習的良好習慣。你平時遇到不懂的問題時是怎么做的?
拓展作業:課后了解孫中山的其他故事。
教學本節課,我的感受是:
成功之處:
一、采用學生自主識字,老師巧妙點撥的生字教學效果較好。
教師都放手讓學生進行自主識字,然后向大家介紹自己的識字方法。這大大激發了孩子識字的熱情,學生們積極參與,課堂氣氛活躍,不但提高了識字效率,學生們也學得愉快而輕松。
二、以讀為本,讀中理解,讀中感悟。
《語文課程標準》中也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該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被谶@個教學理念,我在教學《螞蟻隊長》中設計了“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的方法進行教學。
不足之處:
該放手就放手,略讀課文,正是放手的好機會,教師完全可以提供他們一個展示的平臺,讓他們在這一寬松、和諧、民主的平臺上,主動學習,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共享學習成果。
1.嘗試用濃、淡墨的形式繪畫故事“漏”中有趣的畫面。
2.樂意大膽講述,感受故事的詼諧。
一、談話導入。
師:上次我們一起看了哪本故事書?(電腦上出示故事封面圖畫)。
你最喜歡小電腦里的哪一張圖畫?為什么喜歡?
你覺得有趣在哪里?哪里好笑?(教師請兩到三位幼兒回答。)。
二、交代課題。
師:今天,老師用國畫的方法,把一些有趣的畫面畫了下來,請你們來看一看。(出示已貼在黑板上面的范畫)。
師:哪些地方用了濃墨?(輪廓,線條用的是濃墨)。
淡墨呢?(里面暈染用的是淡墨)。
仔細觀察一下這幾幅畫,他們的方法都一樣嗎?
師:那我們在畫的時候,你覺得怎么樣使畫面變得更有趣呢?
1.大胖驢的肚子要畫的大大的。
2.老虎看見大胖驢的時候,表情怎么樣?(皺著眉頭)小偷呢?(牙齒都露出來了)。
3.骨碌骨碌滾下山的速度很快,變成了兩個圈圈。老虎的圈圈畫的大一些,小偷的圈圈畫的小一些。
師:讓我們一起來畫一畫吧。
三、幼兒作畫,老師巡回指導。
小狼豪沾濃墨站起來跳舞,大狼毫喝飽淡墨躺下來畫。
四、教師講評。
1.說說自己的畫。
師:你畫的是什么?你覺得哪里有趣?
2.猜猜別人的畫。
師:你覺得他畫的有趣嗎?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五、整理、結束課時。
師:漏中還有很多有趣的畫面,下次我們再來畫一畫,好嗎?
教學目標:
1、運用“抓關鍵詞法”,學習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2、引導學生根據課文情境,練習說話,體會男孩送報的艱辛與誠實。
3、運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學習作者用詞的準確性。
4、通過第六自然段的朗讀指導,使學生懂得只有誠實的勞動,才會有真情的回報的道理。
教學重點:
通過學文使學生懂得:付出了誠實的勞動,必定會得到真情的回報。
教學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收集關于圣誕節的資料;教學插圖。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對對子)。
天對地,室對…假義對(真情)付出對(回報)。
二、整體感知課文。
在學生將課文讀通讀順的基礎上,檢查學生對字詞的掌握情況,并運用以下幾個詞語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加點的字是教材要求認識的)。
肺病掙錢沉甸甸前夕嶄新。
(課文講述了爸爸在得了肺病后,“我”為幫家里掙錢,每天挎著沉甸甸的大口袋為訂戶們送報。因為“我”誠實勞動,在圣誕節前夕,訂戶們送“我”一輛嶄新的自行車的故事。)。
三、體驗真情,學習語言,指導朗讀。
1、默讀課文,思考。
訂戶們為什么要送“我”一輛嶄新的自行車?
(一是因為“我”家境貧寒,急需一輛自行車;二是“我”誠實努力的勞動得到了訂戶的認可。)。
“我”是怎樣誠實勞動的呢?這是課文的一個空白的,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練習。
下雨天,我挎著沉甸甸的大口袋,
下雪天,我挎著沉甸甸的大口袋,
生病時,我依舊挎著沉甸甸的大口袋,
2、在學生感受”我”的誠實勞動后,再指導學生學習。
第六自然段,抓住“湊”字,感受大家對“我”的真情回報。
“這是給你的圣誕禮物,”基爾恩先生把我拉到車前說,“我們大家湊錢買的。信封里是圣誕卡,還有一個星期的報費?!蔽夷康煽诖?,不知道說什么好。一位太太叫大伙靜一點,然后對我說:“你是我們遇到過的的送報人?!?/p>
3、指導朗讀這一段。
四、小結。
指導學生朗讀、背誦課文結尾的一句話:誠實的勞動換來的是難忘的關懷與愛意。使學生對全文的感悟得到深化、升華。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山行》。
2、學會本課生字認識10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掌握多音字“挑”的讀音和用法。
3、理解詩句中的詞語,并能根據圖片和關鍵詞的意思理解古詩的大意。能聯系詩句,說說詩中的秋天給自己留下的印象。
4、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景象,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詩句中的詞語,并能根據圖片和關鍵詞的意思理解古詩的大意。能聯系詩句,說說詩中的秋天給自己留下的印象。
2、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
一年有四季,四季各不同,你喜歡哪個季節?說一說理由。
四季風景如畫,四季都是詩情畫意的。在這美好的秋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三首關于秋天的詩歌。
板書,齊讀課題。
我們先來學習第一首詩歌《山行》。
二、整體感知。
1、認識作者。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唐代詩人,字牧之,號樊川居士,京兆萬年(陜西西安)人。晚唐杰出詩人,尤以七言絕句著稱。著有《樊川文集》。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按罄疃拧敝咐畎缀投鸥?。
你還知道杜牧的其他詩歌嗎?
預設:《清明》、《秋夕》等。
2、聽《山行》的朗讀,畫出生字詞,讀準字音、注意字形,畫出不理解的字詞。
3、自由朗讀《山行》:
(1)讀準字音,把詩句讀通順。
(2)畫出難理解的字、詞。
(3)圖文對照,作者在山里行走時看到了怎樣的景象。
4、出示詩歌,指導學生讀好節奏。
預設: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5、教師檢查學生對課文的朗讀情況,要求能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丟字,不添字,不重復。努力把文章讀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三、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徑、斜。
領讀生字,注音拼讀。
結合圖片,理解生字的意思。
徑:小路。
斜:不正。
石徑斜:石板小路彎彎曲曲。
2、你認為哪些詞語的意思比較難懂,小組內相互質疑解答。
預設:
生:產生,生出。
坐:因為。
晚:晚秋。
于:比的意思。
四、研讀古詩。
(一)詩人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么景物?
預設:寒山、石徑、白云、人家、楓林、霜葉。
結合圖片,解釋重點詞語。
寒山:深秋的山。
霜葉:被霜打過的楓葉。
(二)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山行》中的風景。
學生結合景物提示,描述風景。
(三)小組說一說詩歌的意思。
(四)抓字眼,曉詩意。
預設:
“深”是濃厚,濃郁的意思。
“生”是生出,存在的意思。
“生處”為云之源頭,給人高山之巔、更為遙遠的感覺,同時又有云騰霧涌、白云飄忽的動態感。應當是“生”字好于“深”字。
2、“霜葉紅于二月花”中“紅于”改為“紅如”效果一樣嗎?
學生看圖思考,然后表達觀點。
預設:
因為“紅如”不過和春花一樣,無非是裝點自然美景而已;而“紅于”則是春花所不能比擬的,不僅僅是色彩更鮮艷,而且更能耐寒,經得起風霜考驗。
(五)入詩境,悟詩情。
1、出示古詩,簡析詩歌中的風景。
前兩句和后兩句寫景有何不同?前兩句和后兩句詩人的感受有何不同?
預設:
前兩句抓住“寒”字,描繪了一種遼闊深遠的遠景。
后兩句抓住“紅”字,描寫了一種秋比春美的近景。
2、你更喜歡哪兩句?為什么?
預設:
后兩句是千古名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這兩句詩采用了非常有新意的對比,用紅葉比春花,在美的基礎上渲染了一層堅強。詩人表達了自己獨特的情感,古詩中寫秋的詩文大多是悲涼的,而這首詩卻表達了一種喜愛的情感。古詩的詩意富有哲理,這兩句成為千古絕唱的重要原因就是它富有哲理:把楓葉經霜象征為經受挫折、磨難,然而“經霜色愈濃”。因而,這句詩就有了鼓舞、激勵人們的作用。
五、學寫生字。
美好的詩意要用美好的文字表現,這首詩中還有這幾個生字需要我們會寫,現在讓我們拿出小手來寫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寫得很好。
1、課件出示“寒、徑、斜、霜”等4個生字。
引導學生運用學過的方法自主認字,說說自己是從什么渠道或通過什么方法認識的。
2、打開“優教學生字”,逐個學習,引導學生邊觀察邊書空,注意筆順。
3、指導書寫。
(1)每個字在書寫之前先想一想怎樣才能寫得美觀。
(2)觀察字的結構,說說書寫注意點以及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師范寫,引導學生再次邊觀察邊書空,注意筆順。注意講解“寒”寶蓋兒寬,三橫緊湊,撇捺要舒展?!皬健钡挠疑喜糠植灰獙懗伞坝帧??!靶薄弊笥医Y構,注意兩部分的高度。注意“霜”的三部分的位置等。
(4)學生在田字格里仿寫,教師提醒寫字姿勢。
六、指導學習《贈劉景文》。
過渡:詩人杜牧抓住了一片紅葉,就送給了我們一個美麗的晚秋,其實秋天的美景有很多,喜歡秋天的詩人也有很多。課文第二首詩歌《贈劉景文》就是其中的一首。讓我們先來認識作者——蘇軾。
(一)認識作者。
蘇軾:字子瞻,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二)感知古詩。
出示詩歌,有節奏地朗讀詩歌。
預設: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三)小組合作學習古詩。
想一想:《山行》這首詩我們是從哪幾方面來欣賞的。
預設:字、景、情、理。
1、小組長領學生字。
(1)出示會認的生字“猶、傲、橘”。
(2)出示會寫的生字“贈、劉……”等7個生字,小組成員每人一個生字講解,并示范書寫,直至完成任務。
(3)小組挑戰,聽寫生字。
2、一起賞景。
(1)詩中描寫了哪些景象?
預設:荷葉、殘菊、黃橙、綠橘等。
(2)聯系詩句說一說,詩中的景物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引導悟情。
作者為什么要寫這首詩給劉景文?
作者寫枯敗的荷葉、傲霜的殘菊有什么用意?又為什么寫到了橙黃橘綠?
學生自由討論,教師隨機點撥。
預設:劉景文當時已經58歲了,有些遲暮之感。作者寫這首詩告訴他秋天正是收獲的季節,勉勵劉景文奮發有為。
4、詩歌中有沒有一句話讓你覺得包含道理?
預設:菊殘猶有傲霜枝。
“荷盡菊殘”仍要保持傲霜凌寒的氣節。
七、總結提升。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這是劉禹錫的名句,其實秋天不只有火紅的楓葉,燦爛的菊花、還有很多像橙黃橘綠的美景。秋天多美好,讓我們去尋找詩意的秋天吧。說一說你眼里的秋天。
八、鞏固提高。
打開“基礎訓練——《古詩三首》”,一起來闖關吧!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出示主題圖片,觀察回答。
同學們,仔細觀察,圖上都有什么?這是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圖上的兒童在干什么?
板書,齊讀課題。
2、解讀課題。
夜:夜晚。書:書寫。見:看見。
夜書所見:夜晚寫下自己所看見的(情景)。
二、感知內容。
1、認識作者。
葉紹翁,字嗣宗,號靖逸,龍泉(今浙江麗水市龍泉市)人,南宋中期文學家、詩人。
2、聽《夜書所見》的朗讀,畫出生字詞,讀準字音、注意字形,畫出不理解的字詞。
3、自由朗讀《夜書所見》。
(1)讀準字音,把詩句讀通順。
(2)畫出難理解的字、詞。
(3)圖文對照,想一想作者看到了哪些景象。
三、研讀古詩。
(一)出示古詩,引導學生讀好節奏。
(二)抓住關鍵字理解詩意。
預設:
蕭蕭:風聲。
挑:用細長的物件逗引。了解多音字“挑”。掌握“挑”的意義和用法。
促織:蟋蟀。
籬落:籬笆。
(三)讀一讀詩歌,說說你喜歡的詩句。
1、賞析前兩句。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這兩句詩中詩人聽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預設:孤單憂愁寂寞。
詩人的心被思念家鄉的情感填滿,朗讀時要讀出來。
2、賞析后兩句。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詩人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預設:
詩人看到了明燈,想到了“挑促織”——斗蛐蛐。想起了童年的生活,內心又充滿了開心快樂,被幸福感填滿。進而有為思想豐富了內涵。
3、詩人的感情變化是非常明顯的,跟讀詩歌,讀出情感變化。
自由朗讀詩文,讀出詩人的感情變化。
(四)背誦詩文。
1、根據老師的提示背誦詩文。老師出示詩句中的一個字,學生背出相應的詩句。
預設:送、動、挑、夜。
隨文識字,學習生字“送、挑”的寫法。
2、這三首古詩都是關于秋天的美文,一定要背誦課文,把美文收到自己的記憶寶庫里。
小組檢查背誦,比一比看誰的背誦最有節奏感,最有感情。小組推薦代表展示背誦成果。
四、主題閱讀。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也是遍地美景的季節,在詩人的眼中,秋的美景是說不盡的。
1、老師這里還有幾首古詩也是關于秋天的,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品一品。
出示詩文《秋思》、《夜雨寄北》。
學生自讀詩歌,說一說詩中的景,詩中的情。
2、你還知道哪些描寫秋天的詩歌,快來分享一下吧。
學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詩歌。
總結:秋天的詩歌有古道西風的蒼涼,也有一鶴排云的豪邁。只要我們仔細觀察,我們也能發現秋的美麗。
五、鞏固提高。
打開“閱讀訓練——《古詩三首》”,一起來闖關吧!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優美而富有童趣的詩歌,作者用擬人的手法,展開豐富的想象,以兒童的眼光來描繪花孩子們的美麗、活潑、調皮。這首詩共有四節,詩歌的語言和描述的情境能調動學生相關的情感體驗,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對學習的內容產生親近感。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正確認讀二類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在閱讀、理解內容的基礎上,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詩的意境。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詩歌的內容;。
2.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詩歌的意境。
【教學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詩歌的內容;。
2.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詩歌的意境。
課前準備:
1.教師:搜集課文的相關的音頻、圖片資料等,制作多媒體課件;。
2.學生:預習課文并搜集有關資料。
1.會認“屠、蘇”等2個字,會寫“舊符”等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屠蘇”“曈曈日”等一些生僻字詞的意思,明白本首詩的大意。
4.了解詩句所描繪的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節日景象,感受詩中表達的全民族歡度佳節、辭舊迎新的美好愿望。
【教學過程】。
一、走近生活,談話導入。
1.(課件出示:一組春聯和春節過年的畫面)。
2.同學們,你知道春節指的是農歷的哪一天嗎?(指名并板書:正月初一)這一天在古時候又叫做“元日”(板書:元日)“元”是開始的意思,“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3.今天我們要學的這首古詩的題目就叫作“元日”,請大家一起來讀題。
4.簡介作者。
王安石,生于天禧五年(西元10),卒于元佑元年(西元1086年),字介甫,晚號半山,小字獾郎,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世稱臨川先生。宋臨川人,漢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在北宋文學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詩“學杜得其瘦硬”,長于說理與修辭,善用典,風格遒勁有力,警辟精絕,亦有情韻深婉之作。著有《臨川先生文集》,謚號“文”。其政治變法對宋初社會經濟具有很深的影響,已具備近代變革的特點,被列寧譽為是“中國十一世紀最偉大的改革家”。
二、初讀感知,學習字詞。
(一)初讀課文,感知詩意。
1.同學們,首先請你們自由朗讀這首古詩,用你們平時學會的學習古詩的方法學習交流,朗讀的時候,要把字音讀準,然后邊讀邊邊記下自己讀懂了什么,標出讀不懂的地方。
2.生自由朗讀,小組交流。
3.檢查交流情況。
屠蘇。
(1)指名朗讀,師生評價,糾正不正確的讀音。
注意讀準平舌音“蘇”。
(2)交流對重點詞語的理解。教師評議,多媒體出示重點詞語的注釋。
元日:農歷的大年初一。
爆竹:古人燒竹子時發出的爆裂聲。用來驅鬼避邪,后來演變成放鞭炮。一歲除:一年已盡。除,去。
屠蘇:藥酒名。古代習俗,大年初儀全家合飲這種用屠蘇草浸泡的酒,以驅邪避瘟疫,求得長壽。
曈曈:日出時光亮的樣子,詩中指“天剛亮時”。
桃:桃符,古代一種風俗,農歷正月初一時人們用桃木板寫上神茶、郁壘兩位神靈的名字,懸掛在門旁,用來壓邪。演變到現在,人們大多會用對聯貼于大門上。
(二)識記字形,書寫生字。
(出示生字田字格課件)。
舊符。
1.你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
形聲字結構:符。
“日+丨=舊”
2.觀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筆畫,交流討論。
“舊”左窄右寬,“符”上窄下寬。
3.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三)學生熟讀課文:開火車讀、賽讀、小組讀、同桌讀。
三、品讀欣賞,深入探究。
(一)回憶生活,說說“春節”
1.春節是個喜慶的節日,能說說你們是怎么過的嗎?
指名交流,教師適當引導:說說自家或見過別人家怎么過節。
a:放鞭炮(引導學生知道人們大多喜歡在大年三十晚上12點放鞭炮,目的是告別舊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
b:吃年夜飯,喝灑慶祝(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新起點的開始,預祝有一個新的、美好的未來。)。
c:貼對聯(表達自己美好的心愿)。
2.教師歸納:根據同學們剛才提供的信息,老師大致可以歸納出這幾點:
炮竹聲聲,告別舊年。
舉杯同慶,迎接新年。
大紅對聯,美好心愿。
(二)理解古詩。
1.課件出示整首詩,背景是課文插圖,感知元日熱鬧的景象。
2.同桌互讀古詩,讀后借助字典、結合插圖也可以聯系我們現在過年的情景交流“我讀懂了哪句詩?!?/p>
3.指名集體交流,在學生理解詩句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需要適當引導學生反饋收集到的資料,了解有關春節的知識。如:為什么貼春聯?為什么放鞭炮等。
4.理解全詩的意思:同桌互說,指名說說,師生評議。
5.誦讀古詩。
(1)過春節的時候,你們的心情怎樣?為什么?
(2)作者的心情出是一樣的,從他寫的這首詩我們可以看出,也可以從這幅插圖中看出來。請你試著把詩中歡快、喜慶的場面讀出來。
(3)自由讀、指名讀、評議、男女生讀、齊讀。
(4)誰已經能背了?(指名背誦)。
四、聯系“元日”,遷移學習。
1.作者描寫元日中的喜慶場面,主要抓住了哪些事物?
(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在一開始貼的句子旁板書:“爆竹”“屠蘇酒”“桃符”)(板書:爆竹屠蘇酒桃符)。
2.小結、介紹:同學們一定發現了,從古至今,過新年的方式沒有太大的不同,只不過一些叫法不同而已,比如,現在我們叫“春節”,面古時候叫——“元日”,也有一些物品經過時間的推移而簡化了,比如“爆竹”簡化成現在的——“鞭炮”、“桃符”簡化成現在的——“對聯”。像這種從古時就有,并世代流傳下來的節日,我們稱為“傳統節日”。
3.你還知道我們中國有哪些傳統節日?簡單說說節日的主要活動。(課件出示:中秋、端午等節日簡介)。
4.從這些流傳至今的節日風俗里,還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五、指導朗讀,體會情感。
1.(課件出示):
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板書帶節奏標志的古詩《元日》)。
2.指名朗讀。學生自由評議。
3.教師小結:讀古詩應該抑揚頓挫,還應有感情。
4.教師范讀,指名讀,指名領讀,學生齊讀。
5.自由讀,練習背誦。
六、檢查背誦,體會感情。
1.我們今天學的這首《元日》,描寫新年元日熱鬧、歡樂和萬象更新的動人景象,抒發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我真想讀讀這首詩啊!(范讀——練讀——指名讀——師生讀)。
2.抽取學生檢查背誦,學生一起背誦。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小組合作,進一步培養學生相互合作、探究的意識?!?。
【板書設計】。
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放爆竹飲屠蘇酒貼桃符。
1、認識“程、魔”等11個生字,認識表示職業名稱的詞語,聯系生活實際識字。
2、仿照例句,展開想象,利用“景物+特點+像……”的方式,練習將景物說具體。
3、反復讀句子,引導學生體會同一詞語在不同語境中不同的意思。
重點:認識生字詞,熟讀詞語。
難點:能在句子中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學習根據情境寫話。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收禮物嗎?(喜歡)。
老師想送大家一個禮物,但是常言說得好“無功不受祿”,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獲得的禮物才更有意義,所以,今天我們一起來完成三項任務,任務完成得好,禮物自然會送給你。你們有信心嗎?(有)。
二、學習任務。
(一)第一關:職業大師就是我。
2、借助拼音讀課本上的詞語。(學生自讀)。
3、小老師領讀帶拼音的詞語,學生跟讀。
4、去掉拼音讀詞語。(分組齊讀)。
5、出示帶拼音的生字,男女生分別齊讀。對于易錯的“程、魔、筑、營、飼”幾個字正音。
6、“我指你說”,同桌互相考一考生字,完成小卷第1題,圈出你認識了的字。(同桌互助)。
7、出示課本中的詞語,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引導學生發現第一行的詞語帶有“師”、第二行的詞語帶有“員”。(板書詞語:師、員)。
8、拓展練說:你還能說出含有“師”、“員”的詞語嗎?并介紹一下這個職業是做什么的(板書這些新詞語,引導學生發現認識的新字,點名在生活中識字的方法)。
9、當堂練習:仿照氣泡中的句子,說說自己父母都是從事什么職業的,寫一句話。完成小卷第2題。
同學們完成的很好,恭喜你們得到了第一張拼圖。
(二)寫景小作家是我。
1、請同學自己讀一讀課本中的內容,出示課件,指名讀。
2、以第一段話為例提問引導:這句話寫的是什么景物?(田野)。
這句話把田野比作什么?寫出了田野的什么特點?(把田野比作綠毯,寫出了田野的綠、平、軟)。
3、用同樣的方法分析第二句話。
4、總結出規律:(板書)。
第一行:景物。
第二行:景物特點。
第三行:像什么。
3、照樣子說一說。
(1)補全課本中第三段省略號的內容,請同學說。
(2)出示稻子地圖片,練習說話,完成第3題。(半扶半放)。
4、當堂練習小卷。
發揮想象或者結合圖片,完成第4題后匯報。(全放)。
(得到第二張拼圖)。
(三)辨別詞語放大鏡。
1、自主讀句子,每句話讀兩遍。指名讀句子,體會加點詞語的意思。
2、小組中,說說你的發現,全班交流。
3、用找近義詞的方法,理解詞義。
4、再讀一讀句子,加深體會。讓學生體會到:同一詞語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有不同的意思,理解詞語的意思必須把詞語放進句子中才能理解的更準確。
(板書:一詞多義、語境)。
5、當堂練習,進一步感受出“一詞多義”的現象。
(1)選擇題。
(2)小卷練習。
(得到第三張拼圖)。
三、總結。
同學們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獎勵的禮物--這是一本表達孩子對于長輩“關愛”的書,通過學習本單元的內容,希望大家對人與人之間的“關愛”有更深的理解,并付諸于行動。
1、會認“洼、印、凌”等6個生字,會寫“鋪、泥、晶”等13個生字。
2、學會借助上下文理解詞語,能抓住關鍵詞語感受水泥道的美麗。
3、積累優美的段落語句。
教學重點。
學會借助上下文理解詞語,能抓住關鍵詞語感受水泥道的美麗。
教學難點。
理解詞語的方法的掌握和運用。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詩人途經一片楓林,被美景陶醉,寫下了“霜葉紅于二月花”的詩篇,你見過哪些美麗的景物,來說一說。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又是怎樣的一番美麗呢?讓我們進入課文,一起感受吧。
二、新課學習。
1、借助拼音,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重點指導“鋪”的讀音。并指導它的另一個音節,組詞:鋪滿、當鋪。
2、小組互相檢查。
3、教師指名讀課文,檢查閱讀情況。
4、再讀課文,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
5、想一想,課文告訴我們水泥路上的什么很美,美在哪里,畫出相關的語句,展示給同學們聽。
三、生字的教學。
教師重點指導“鋪、晶”2個字。學生自學“泥、院、印”并交流識字方法。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同學們學習了生字,讀通了課文,一起感受了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那么的美麗迷人。下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感悟它的美麗。
五、作業布置。
1、抄寫生詞。
2、抄寫自己喜歡的語句。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檢查生詞的認讀情況。
2、上節課通過閱讀你感受到了什么?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麗。
這節課我們來體會作者寫出了水泥道的何種之美?
二、新課學習。
默讀課文:畫出你認為表現水泥道很美的句子,并想想從哪些詞語上體會出什么樣的美麗。說給大家分享。
出示句子:。
1、??!多么明朗的天空。
“明朗”是什么意思,換成“晴朗”可以嗎?表達有區別嗎?
2、道路兩旁的法國梧桐樹,掉下了一片片金黃金黃的葉子。這一片片閃著雨珠的葉子,一掉下來,便緊緊地粘在濕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金黃金黃”“閃著雨珠的葉子”“濕漉漉的”“粘”這些詞語感受到了秋天梧桐葉的色彩美,而“濕漉漉的”“粘”把雨后的水泥路的潮濕、溫潤展示出來,一種秋色下溫潤美麗的景色展現眼前。
3、每一片法國梧桐樹的落葉,都像一個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們排列得并不規則,甚至有些凌亂。
這段話你體會到什么?
5、這篇課文抓住了哪些事物進行描寫?
三、有感情地朗讀出示的句子。
四、課堂總結。
作者觀察細致、語言生動,恰當地運用修辭手法,把雨后水泥道的獨特的美,寫得淋漓盡致。我們一定把自己喜歡的語句積累下來。
五、課堂作業。
1、課堂小練筆:寫一寫你上學路上發現的美景吧,一會兒讀給大家聽。
2、抄寫課文表現水泥道美麗的句子。
板書設計。
色彩美。
靈動美。
知識與技能:
1、認識11個生字,學習本課新詞,掌握5個多音字。
2、品析人物形象,體會童話的特點及閱讀方法。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朗讀,品析人物形象,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童話的特點。
2、一邊讀,一邊預測故事情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情感,培養閱讀和感悟的能力。
教學重點】。
1、從對話描寫中感知人物形象。
2、增補課文情節,進行想象思維訓練,預測故事內容,并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
教學難點】。
1、對童話主旨和借助想象反映生活的寫法的理解。
2、體會、挖掘課文幽默的語言所蘊藏的道理。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多媒體導入新課。
出示多媒體課件:小動物們的叫聲。
同學們,你們聽,這是一些小動物們的叫聲:小雞的嘰嘰聲,小鴨子的嘎嘎聲,老牛的哞哞聲,還有小狗的汪汪聲……小動物們的叫聲各不相同。如果,小雞有一天發出了嘎嘎的叫聲,你們肯定覺得奇怪。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關于動物叫聲的童話——《小狗學叫》。
板書:14_小狗學叫。
設計意圖:
童話是小學生喜歡的文體之一。利用童話中出現的小動物喚起他們的閱讀興趣,進而讓他們在初步掌握文體特點的基礎上展開本課的學習。
二、初次閱讀,學習生字。
1、自由朗讀課文,在讀課文的同時,標記不熟悉的生字、生詞,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2、出示多媒體課件:生字、生詞。檢查預習情況。
(1)熟讀生字。
討厭怒火批評訪問差不多忍著模仿瘋狂汪汪搞不清。
(2)牢記多音字。
三、朗讀教學。
1、分角色朗讀課文。
(1)明確課文中出場人物的名單、人數。(旁白1人,不會叫的狗1人,其他角色各1人)(2)分組指定注意幾個主要角色的對話朗讀的重音、聲調、節奏。
(3)揣摩人物心理,把握角色形象。
(4)分配角色,進行朗讀。
2、師生交流,教師點評。
設計意圖:
分角色朗讀。學生們在有聲有色的角色朗讀中,個性得以彰顯,更得以感悟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四、品評形象,深入理解。
出示多媒體課件:圖片。
1、課文中的“別人”、小公雞、狐貍、杜鵑是如何看待這只不會叫的小狗的?師生交流,并總結。
2、童話中經常把一切事物擬人化,賦予它們人的思想感情、行為動作和說話做事的能力。例如,本文中的小公雞、狐貍、杜鵑、小狗等進入了童話領域就都“活”了。
3、故事里的小狗是一只怎樣的小狗?
(1)不幸、可憐。(它因為不會叫而受到別人的嘲笑)。
(2)勤奮刻苦、堅持不懈。(它每次學習叫都是一遍一遍地練習)。
(3)有尊嚴、有追求、不甘人后。(雖然老遇到困難,但是它卻沒有放棄,一次又一次地追求目標)。
設計意圖:
童話中的主人公是一篇童話重點刻畫的對象。閱讀童話,要通過體味主人公的動作、語言、心理等描寫,明確主人公的形象特征,從而感知文章所表達的含義。
五、預測結局,拓展延伸。
本文最為有趣的是作者為自己的童話作品設計了一些不同的結局。你認為哪種結局更好一些,為什么?(學生分小組討論,明確后,教師加以適當的點評。)。
1、比如,第一種結局的迷失自我,第二種結局的平庸,第三種結局,小狗找到了自己真正的位置。當然,如果學生能對第一、二種結局有新的理解,也要給予肯定。
2、學生們可能有多種預測,但在評價時要明確一點,童話中的幻想不是胡思亂想,夸張不是不合邏輯地隨意編造,童話中的幻想、夸張都是根植于現實生活的,都是有依據的。
設計意圖:
童話是現實生活的寫照,它里面的人物形象和情節對現實的社會和人生有著一種象征和隱喻,不能孤立地僅僅將形象放在童話本身的情節中去理解,而應聯系現實生活,思考其中蘊藏的有關生活的啟示。
六、課堂小結。
我們每個人都在童話的伴隨下成長,被其中美妙的故事和奇異的幻想吸引過、陶醉過。
童話《小狗學叫》展現了一個真實的世界,同時還告訴大家應該怎么做以及努力之后這個世界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希望同學們能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有所體會,有所收獲。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本課內容,我設計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根據中心校提倡的“一境四標”的教學模式,我設計了。
一、交流引入,創設情境。
同學們,你們喜歡音樂嗎?為什么?有一群小動物也像小朋友一樣特別喜歡音樂,你們知道它們是誰嗎?板書課題:《喜愛音樂的白鯨》。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激發興趣,引學達標。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想學到哪些內容?
2.歸納所學內容,出示所學目標。
其目的是讓學生知道本節所要學習哪些內容。接下來依次提出三個問題,通過三個問題貫穿全文的始終。從而理解課文內容。在教學中適時指導學生朗讀,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發自內心的對白鯨產生一種喜愛之情。
三、質疑解析,延伸目標。
讓學生再讀課文,練習復述來突破本節課的重點。
四、智能習練,達成目標。
在復述的'基礎上,續編一個小故事,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五、精練回顧,再現目標。
這節課你想學到的內容都學會了嗎?讓學生再次回顧本節所學的內容。
總之,因為我對本冊教材不熟悉,準備匆忙,再加上本人水平有限,教學中會出現各種不足之處,望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
1.認識“創、攜、蔡、倫”等10個生字,重點認識“攜、蔡、”。會寫“錄、冊、歐、社”等13個字,注意指導“錄、存、阿、歐”的筆順,尤其是“社”字左邊是“礻”不是“衤”。能正確讀寫“創造、閱讀、攜帶、蠶繭、蔡倫、均勻、傳承”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并能概括出自然段意思。
3.結合相關語句,說說為什么只有蔡倫改進的造紙術傳承下來了?
4.學習蔡倫觀察發現和探索精神,培養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能概括出段落意思,結合相關語句,說說為什么只有蔡倫改進的造紙術傳承下來了。
學習蔡倫觀察發現和探索精神,培養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課件、搜集造紙術相關資料。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交流資料,激趣導入。
1.知道你們現在用的紙是誰發明創造的嗎?(孩子們表達)。
2.板書課題。今天要學習的課文就是《紙的發明》。對于紙,你知道些什么嗎?
3.把自己從書上或網上查到的資料與大家交流分享。
4.在課件上出示蔡倫和造紙術等資料,師生交流。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1.初讀,處理生字。
對于紙的了解,同學們知道的真多,說得也很流暢。但是還不知道讀課文讀的怎么樣呢?
2.檢查生字和詞語。
術、創、錄、冊、保、存、約、驗、阿、伯、歐、洲、社。(字)。
創造、閱讀、攜帶、蠶繭、蔡倫、均勻、傳承(詞語)。
多種形式檢查,單個讀,齊讀,男、女生等。
三、書寫漢字相機指導。
1.形近字辨析。
“洲”和“州”
“洲”有水字偏旁,是水中之地的`意思。
“州”大體上同現在的“省”差不多。因此,現在我們自己稱中國還有“神州”“九州”說法。
2.筆順講解。
“錄”的第七筆是撇;“歐”的第二筆是撇。
3.學生在生字本上書寫生字,老師相機指導。
在教學中指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學生自由表達,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注重課內外緊密結合,拓寬學習語文的渠道,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把語言訓練落到實處,注重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教學過程】。
師:同學們,老師帶來了幾句詩詞,大家讀一讀,看看都跟什么節日有關?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
(你能背出下面兩句嗎?)。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
小結:清明、重陽、中秋都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今天,我們還要學習一首和傳統節日有關的古詩,題目叫《元日》。(板書課題,看老師寫課題,齊讀課題。)。
師:(課件出示)"元日"的"元"的意思是開始,第一。那么"元日"是什么意思呢?(新年的第一天)。
師:這首詩就是寫春節這個傳統節日的,再讀課題。
1.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同學們,你們家是怎么過春節的呢?
是啊,中國人過年已經有四千多年的歷史了,在九百多年前的宋朝,人們是怎樣過年的?誰愿意給大家讀一遍這首詩,注意要讀準字音。
指名一生讀。
教師:讀詩首先要讀得字正腔圓,你注意了“聲”是后鼻音,“除”是翹舌音。
我們一起來讀一遍,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讀詩不僅要讀得字正腔圓,還要讀得有板有眼,注意節奏。誰再來讀?
指名一生讀。
師:讀古詩要有節奏,但是不能停得很突然,相反要稍微拖長一點兒,言斷意不斷,適當拉長一點音調,不僅有節奏感,還給我們帶來遐想的空間。老師來試試。
誰再來試一試?
交流:我讀懂了哪句。
(爆竹聲中一年過去了,溫暖的'春風吹進了屠蘇酒。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人們用新桃符換下了舊桃符。)。
順勢解釋屠蘇,桃符,并且帶領學生讀。
飲屠蘇。
出示:“屠蘇”資料。
如果說,“勸君更進一杯酒”的酒是離別之酒,"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酒是思念之酒,那么這"春風送暖入屠蘇"的屠蘇酒是一杯什么酒呢?(祈福酒,辟邪酒,長壽酒。)。
屠蘇酒是祈福酒,引讀--春風送暖入屠蘇。
屠蘇酒是辟邪酒,引讀--春風送暖入屠蘇。
屠蘇酒是長壽酒,引讀--春風送暖入屠蘇。
出示:“桃符”資料。
師:看,這就是桃符。古人認為桃木是一種神木,可以避邪,所以在上面寫上字或畫上畫,就可以避邪祈福,后來桃符就逐步演化成了我們今天的春聯。
順勢板書:放爆竹飲屠蘇換桃符。
你能展開想象,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樣的畫面嗎?
教師評價預設:你還看到了人們的表情,甚至透過畫面感受到了心情。
你描述的畫面中洋溢著快樂。
聽了你的描述老師仿佛聞到了爆竹的硝煙味。
師:大年初一,全家人歡聚一堂,迎著和煦的春風,品著屠蘇酒,他們可能會說些什么呢?
孩子們想到來年學習進步,成長快樂,一股暖流涌向心頭,不禁吟到--(引讀)。
年輕人想到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一股暖流涌向心頭,不禁吟到--(引讀)。
老年人想到來年福如東海,壽比南山,一股暖流涌向心頭,不禁吟到--(引讀)。
師:看,春風不僅把溫暖的氣息送入屠蘇酒中,更將這暖暖的春意送進了人們的心田!誰想來吟一吟這句詩?看,春風不僅把溫暖的氣息送入屠蘇酒中,更將這暖暖的春意送進了人們的心田!
過渡:詩人沐浴著柔和的春風,借著馨香的酒意,喜氣洋洋的走出家門,他看到了什么?
4.小結:放爆竹、飲屠蘇、換桃符,幾個典型畫面,寥寥數語,就給我們勾畫出歡度新年的喜慶景象。時至今日,人們每到辭舊迎新之時,都會情不自禁地吟誦起王安石的這首《元日》。(誦讀)。
5.同學們,詩中不但有畫,詩中還有情,[板書:詩中有情]詩人寫這首詩的時候是四十九歲,此前他已度過了人生中四十八個元日,為什么在這一年會寫下《元日》呢?讓學生自己說。如果學生說得出,問學生是怎么知道的,趁機評價:學語文就是要像這位同學這樣多閱讀。
如果學生說不出,教師引導:詩歌是情感的流露,要進一步了解詩歌蘊涵的意義,我們必須進入詩人的生活背景之中,請同學們閱讀這段資料,我相信你會有啟發。
出示:王安石介紹。
新的政策即將推行,王安石此時的心情怎樣?
(生:興奮、激動、充滿信心……)。
你覺得詩中的哪個字就淋漓盡致地寫出了詩人此時的心情?
(老師認為這個“暖”字更能體現詩人當時的心情。)。
板書:暖。
這首詩的詩眼就是--暖。
同學們,王安石寫這首詩的時候剛剛出任宰相,他想進行改革,讓國家更加富強,人民生活更加富裕。他希望改革就像春風吹進千家萬戶,就像人們用新的桃符換掉舊桃符的一樣,革除舊政,施行新政。(指著屏幕說)。
在作者眼中,聽到的爆竹聲是悅耳的,引讀--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吹入的屠蘇酒是暖的,引讀--春風送暖入屠蘇。
照進千家萬戶的太陽光是暖的,引讀--千門萬戶曈曈日。
人們換桃符的心情更是暖的,引讀--總把新桃換舊符。
一個“暖”字我們體會到了作者當時的心情是--高興、興奮、激動、愉快。
讓我們齊讀這首詩,體會當時的心情。
1.今天我們學習了一首古詩《元日》讀準了字音,讀出了節奏,讀出了古詩的畫面,《元日》的放爆竹,飲屠蘇,換桃符。
2.今天我們還學習了學會找出古詩的“詩眼”,詩詞中最能體現作者思想觀點、情感態度的詞語我們稱之為詩眼。我們以后學其他古詩也可以嘗試著去尋找古詩的詩眼。
板書設計:
元日。
放爆竹。
飲屠蘇暖。
換桃符。
剛才同學背誦了許多詩詞,我聽同學們的背誦啊,雖然詩背得正確,節奏也還準確,只是好像缺少了點古詩的韻味。還記得那首《春曉》吧,我們就用這首詩來找找感覺。據說古人吟誦是講究平仄的。(板書:平、仄)我們這樣做也許不科學,不過嘗試沒有對錯。那我們就試著把一、二聲當平聲,這樣的字音可以讀得拉長平緩;三、四聲當仄聲,讀得短促一些。比如題目:“春”是幾聲?“曉”呢?師標記平仄。誰來讀讀?(誰還能比他讀得更好?你覺得你為什么比他讀得好?“曉”是仄聲,讀得短)好,我們來看看詩句。(課件出示)。
誰來試一試?春——眠——不(短促)覺——曉;找到感覺了嗎?
春天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走來了,到處都聽到了鳥的鳴叫。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首關于鳥的古詩。(板書課題)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寫的。那,關于白居易你了解多少呢?出示作者簡介,了解詩人。
1、鳥一直都是是我們人類的朋友,那詩人白居易是怎樣寫鳥的呢?請同學們把書輕輕地翻到78頁,端好書,坐直。下面大家就自由地讀讀這首詩。注意要仔仔細細地讀四遍,讀前兩遍的時候要注意把字音讀正確,做到字正腔圓;后兩遍,要盡量把詩句讀通順。
2、我們已經學過、背過許多古詩詞了。同學們都能感受到,古詩詞呢,都有自己的節奏,都有一種韻律美。像這首古詩,它是一首七言詩,它該有怎樣的節奏,在哪里作停頓能更好些呢?同桌之間互相讀讀、聽聽,感受感受。
誰讀給同學們聽一聽?其他同學認真聽,聽聽他是否讀出來古詩的節奏?(讀得真是有板有眼)。
3、看,讀著讀著就讀出了古詩的感覺,那下面我們來合作讀讀,男生讀一句,女生讀一句,聽聽誰讀得更有詩的感覺。
4、就這樣,我們用心地讀著讀著就走進了古詩。把這首七言詩讀得既正確,又有節奏,可是,還不夠,我們還要盡可能地讀出它的味道來。老師也來讀一讀。同學們輕輕地放下書,閉上眼睛,用心來感受這首詩。(師配樂讀)。
3、是啊,勸君莫打枝頭鳥,因為——生:子在巢中望母歸。(課件出示)。
學習“巢”字:這個字也是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生字。那對于這個字的讀音,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我們來看這個字的字理圖:在一棵大樹上,有一個鳥窩,窩里住著幾只雛鳥,多么溫馨的畫面!根據這一的畫面古人發明了這個字,最后經過演變,就形成了今天這個“巢”字。所以,這個巢就是——小鳥的家。
看看這些羽翼還未豐滿的小鳥們,時時刻刻在自己的巢中——生:望母歸。那是怎樣一個“望”???只是簡單的看嗎?那是眼巴巴地——等啊,盼啊,期待啊……媽媽的歸來。讀出你此時的感受。
師:孩子們,如果,你就是那只在巢中翹首待哺的小鳥,你會可憐地說——。
5、是啊,同學們,其實小鳥跟我們一樣,所有的動物也都跟我們人類一樣,它們也有——生命,它們也有——骨肉親情,詩句中也有跟我們一樣的體會,哪兩句?誰來讀讀?(課件出示)。
6、我們先來看第一句。道是什么意思?(說)微是指:輕微,微賤。那么這一句詩的意思是——誰說這群小生命微賤?讀讀這句。
7、是啊,再微小也是——生命??!也是一般骨肉一般皮??!看看第二句,
a、一般是什么意思?一般:一樣,同樣。
b、那么骨肉又指什么?像我們人一樣的骨頭和血肉,其實,骨肉還有一層意思,誰知道?比如:老師說,你是媽媽的骨肉。難道說,就是指你是媽媽的骨頭和肉嗎?不是,是媽媽的親人,是和媽媽有著血緣關系的親人。我們跟媽媽都有著骨肉親情。所以,鳥媽媽和它的孩子們也有著骨肉親情??!那么這一句的意思是——它們和人有一樣的骨肉,有一樣的皮毛。所以說,勸你不要打枝頭上的小鳥,它的孩子在巢中正等待著母親的歸來。
8、帶著你的理解讀讀這兩句。
9、多么讓人心動的畫面??!誰愿意來動情地讀讀整首詩?(你真是詩人的知音??!字字句句都讀到他心里去了。)。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痹娙税拙右罪柡钋榈貏裾f人們要愛護鳥類,無不讓我們心生同情?,F在我們就伴著音樂,深情地讀讀這首詩。
鳥是我們人類的朋友。它該跟我們共享一片藍天,而不該成為人類餐桌的美味,也不該成為人們籠中的觀賞。但是,總是有些人喜歡用鎖住鳥兒的自由來博取自己的快樂。課后就有這樣一首詩,我們來看一看。(課件出示)大家自由讀一讀。指名讀。(讀得很有味道)一起來讀讀。是啊,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真是意味深長??!關于描寫鳥的詩詞你還知道哪些呢?誰來背一背?生自由背。
鳥是我們人類的朋友,我們要愛護鳥類。課下,同學們可以好好想想,我們平時該怎樣去保護鳥類,保護動物,為生態和諧盡自己的一份力。并在課下寫下你的感悟心語。最后,讓我們再朗讀聲中結束這一課。
1.選擇一個課外讀到的名人故事講給同學聽,同時認真聽其他同學講名人故事,交流讀后感想。
2.寫一篇習作,介紹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3.自主發現引用人物的對話的三種不同形式。
4.讀讀背背,收集積累名人名言。
5.讀成語故事,了解故事內容。
收集自己準備講的名人故事中涉及的名人圖片、名人像,講名人故事時用。
教學過程:
口語交際講名人故事。
一、談話導入。
最近在語文課上我們結識了列寧、高爾基、李四光、宋慶齡等許多名人,課外大家也在讀名人故事、尋找名人資料,今天我們以小組為單位舉行一個故事會。
二、分組舉行。
1.調整座位,各小組圍坐在一起。
2.各人先在組內展示自己所畫的名人像或圖片,簡要介紹自己要講的故事的主人公。
3.交代講故事、聽故事的要求:
講的同學要講清楚,讓別人聽明白;聽的同學要認真聽,可以提問,也可以補充;講完后評選本組“故事大王”1—2名。
4.各小組內學生試講、教師巡視。
三、全班交流。
1.各組匯報本組評選出的“故事大王”名單,教師頒獎。
挑選一、二名“故事大王”講故事。
共同評議講述情況。如儀態是否自然大方、語言是否流利、有聲有色等等。
四、暢談感想。
1.聽了組內同學講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講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可以談談對名人行為、品格的評價,可以聯系自身和現實情況發表感想。
2.學生暢談感想。
3.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豐碑,他們的崇高思想與品格就像一座座燈塔,讓我們將他們的形象永遠銘記在心中,從他們身上獲得力量,學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邁進。
習作·指導。
一、交代任務。
學了這組課文,我們結識了好幾位名人,他們或關愛自然,或平易近人,或善于思考,或誠實守信,一個個栩栩如生,躍然紙上。我們大家也有許多熟悉的人,在他們身上有許多值得寫的事,這次我們就來學著寫一寫。
二、選材構思。
1.你最熟悉的人有哪些?哪一個留給你較好的印象?概括介紹一下,口頭填寫下表。
人物。
該人物給自己的印象。
李四光。
遇事愛思考,善于提出問題。
宋慶齡。
誠實守信,答應別人的事堅決做到。
種子被泥土緊緊地包裹著,它不得不把身體縮成一團?!斑@真難受?!狈N子想,“我一定要站起來,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氣,那一定會很好?!?/p>
種子一邊想一邊努力生長。過了些日子,它長出細細的根、莖和兩片小葉子,鉆出地面,站在陽光下。
過了很多個日子,它長成了一棵高大的樹。
高大的樹能看到很遠的地方,它看見人和動物在山路上走來走去,跑來跑去?!耙悄茏鲆豢脮艿臉?,那一定會很好?!睒溥@么想著。
一天,一個農夫背了鋸子和斧子來到樹林里。這棵樹的樹葉向著農夫嘩嘩嘩地拂動起來,農夫把樹砍倒了。
農夫把樹拖到自家院子里,花了好些日子,做成了一輛手推車。
農夫把谷子、土豆……。還有調皮的兒子放在手推車上,推著車在山路上跑來跑去。跑起來的時候,手推車聽到耳邊呼呼的風聲,真舒服。
手推車為農夫服務了很多年,它慢慢變老了,跑起來的時候,骨頭會吱吱嘎嘎地響?!耙俏夷芡O聛?,坐著休息一會兒,那一定會很好?!笔滞栖囈贿呥@么想著,一邊費力地跑來跑去。
過了些日子,農夫和兒子一起把手推車拆了,用拆下來的舊木料做了把掎子。
椅子一放又是好多年?!拔艺媸抢狭??!币巫酉?。它越來越覺得挺直腰背坐著很吃力,“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會很好。
”現在,農夫的兒子也已經長成了真正的農夫。他把坐上去會吱呀搖晃的椅子拆了,鋸成小木片,拼成美麗的木地板,鋪在了陽臺上。木地板滿意地舒展著身子,躺在陽日臺上,陽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舒服極了。它覺得自己義變成了一棵樹。
教學目標:
1.會認“縮、努”等8個生字。
2.能根據要求獨立閱讀課文,了解這粒種子最終成為陽臺上的木地板的生命歷程。
3.能根據文段結構,嘗試用自己的話說說這粒種子的生命歷程。
4.體會種子坦然、樂觀的人生態度,感受生活的美好。
教學重點:能歸納一粒種子到變成木地板的變化歷程,并能根據文段結構,用自己的話說說這段生命歷程。
教學難點:體會種子坦然、樂觀的生活態度,感受生活的美好。
教學方法:創境激趣法,談話法。
學習方法:想象體驗,交流探究。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1.播放音樂《童話鎮》。
2.出示童話故事的圖片,聊童話中的人物,最吸引人的情節,故事的結果。
二、導入。
1.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童話故事,板書課題。
2.結合我們剛聊到的童話故事,用”那一定會很好”練習說話。
(1)灰姑娘想:要是——————,那一定會很好。
(2)丑小鴨想:要是——————,那一定會很好。
(3)賣火柴的小女孩想:要是——,那一定會很好。
3.文中的主人公是誰,他也有自己的愿望,對愿望他一定滿懷?帶著這樣的感覺讀課題。
三、學習閱讀提示,明確學習內容。
1.抽生讀閱讀提示。
2.明確本節課學習內容。
四、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配樂師生合作讀。
2.學習字詞。
(1)出示圖片學習“莖”字,莖的下半部分,在哪些字里見過。
(2)用加一加的方法記“努”,出示“怒”讓學生猜字。
(3)說說自己分清“拆”和“折”的方法。
(4)學習擬聲詞“吱呀”“吱吱嘎嘎”。
(5)反義詞和動作識記:推、拉。
3.通過填寫這粒種子的變化過程,理解文章主要內容。
4.用自己的話簡單說說種子經歷的變化。
五、再讀課文,體會感悟。
1.種子發生的這些變化,是因為它有美好的愿望,找找它的愿望,用波浪線劃出來。
2.生交流找出的句子,要求讀出對美好愿望的期待之情。
3.用“先……再……接著……然后……最后……練說種子產生愿望,愿望實現,再產生愿望的過程。
4.引導學習第一個愿望。
(1)默讀思考:它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愿望?它做了什么?結果怎樣?
(2)按“原因——愿望——做法——結果”引導學生復述課文。
(3)體會愿望實現后種子的心情。
5.扶學第二個愿望,引導學生復述。
6.自學后兩個愿望,練習復述。
8.同樣的童話,不同的孩子讀就能有不同的想法,太有意思了,但我們都覺得能心想事成是多么美好啊!
六、拓展延伸。
1.看看這些圖片,這些小動物、植物能心想事成嗎?它會經歷一段怎樣的歷程呢?選你喜歡的一幅圖畫,來講一講。
2.木地板又想變成一棵樹,它為什么想變成一棵樹呢?那又會是怎樣美好的歷程呢?
那一定會很好》教學反思。
今天我執教了《那一定會很好》這篇童話故事,文章內容有趣,含義深刻,在教學時我以學生特點及單元目標為依據,做到以生為本,落實目標,提升素養。鑒于此,我的課堂呈現出了以下特點:
一、抓住主線,凸顯主題。
那一定會很好》一文中,“那一定會很好”這句話在文章中出現了四次,這也就成了文章中的主線,教學時我抓住這一主線展開,引導學生默讀找出含有“那一定會很好”的四句話,并弄明白了這四句話分別是種子、大樹、手推車、椅子的想法,那他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自然而然將學生引入課文之中,感受他們為人民服務的快樂與舒服。
二、引導質疑,促進提升。
常言說:學貴在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因此在學習時引導學生質疑非常重要。在本節課學習之前,引導學生預習課文,讓學生先將課題讀兩遍,說出初次讀課題的想法,此時孩子們的想法是好奇的,也是發自內心的:什么一定會很好?“那”指的是什么?等問題油然而生。學生們會帶著好奇走進課文。當讀了幾遍課文后,又引導學生質疑,此時就不單單停留在對課題的質疑,而是深入到對課文的理解之中,步步深入,了解學情,真正做到以學定教,順學而教,孩子們在質疑中學會了思考,學會了提問。
三、讀演結合,激發興趣。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我沒有做過多的講解,而是放手引導學生合作學習,以小組為單位選擇本組最感興趣的一次變化歷程讀一讀,演一演,體會主人公的心理。孩子們興趣高漲,小組長分工安排,組員們默契配合,聲情并茂地朗讀與栩栩如生地表演將學生帶入情景之中,在讀與演中展開想象,親身體驗,感受種子的堅持不懈,大樹、椅子、木地板的無私奉獻,在評價之中又一次將文本的理解深化。
四、展開想象,獲得啟示。
童話故事富有想象,在教學時我也緊抓這一點,在學生讀文中引發學生的想象,在想象中受到啟示。如課文引導學生想象種子在泥土中的難受及生長時的努力,體會愿望的實現要經過不懈的努力;想象手推車裝著東西跑來跑去的快樂以及椅子看似休息,卻還給人們提供方便,感受它們在奉獻中獲得快樂的心情。潛移默化地讓學生在讀童話中受到啟示,這也就達到了童話教學的目標。
在看到優點的同時我也感到了課堂中的不足:
1.學生在評價種子的表演時很精彩,不但從動作中體現心理,還從神態上進行了評價,如果此時再讓另外一個學生演種子,其余學生朗讀,相信種子那種為了實現愿望的不懈努力的精神一定會在孩子們的心里扎根、發芽,學生對讀演結合的學習方法也會掌握的更熟練。
2.因為本節課容量太多,因此對含有“那一定會很好”四句話的朗讀上欠缺,致使孩子們不能真切地體會到大樹、手推車、椅子的心情。
3.在小組合作學習時,組長分工明確,學生都能參與其中,這是一大進步,可在匯報之后,一節課結束時,不能對小組學習情況進行有效的評價和小結,使孩子們小組學習仍處于盲目狀態,如果在課末留出幾分鐘時間,讓小組長對各組學習進行一個小結,對各位組員的表現進行點評,教師適當引導,相信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會得益于法,今后會運用此法,使小組學習落在實處,并走向成熟。
一、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寓言故事《獅子和鹿》,伸出你們的指頭,和老師一起認真把題目寫下來。生齊讀課題。
《獅子和鹿》也是一篇略讀課文,每篇略讀課文的前面都有導讀提示,我們一起來讀讀,我們這節課要完成的目標。認真讀課文,了解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聯系自己的實際說說自己的體會。
二、檢查課前預習情況。
1、指名兩位學生分別讀課文。
2、交流: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填空形式概括:
這個故事主要講一只鹿欣賞(),去抱怨();而當被獅子追趕的時候,()的角差點兒(),可()的腿卻讓它()。
三、品讀課文第1—4自然段,感受鹿角的美麗和鹿腿的難看。
1、欣賞鹿角的美麗。
鹿角到底美在哪呢,讓小鹿如此欣賞?請你們找出來讀讀,并用“—”畫下來。
1)當鹿發現自己的角如此美麗,會有什么樣的心情。
2)指導讀出這時候鹿的語氣。
2、抱怨鹿腿的難看:鹿悠閑自得地欣賞美麗的鹿角時候,忽然覺得自己的腿很難看,開始抱怨了,他是怎樣抱怨的?找出有關的句子讀讀,并用“—”畫下來。
1)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皺起了眉頭:“唉,這四條腿太細了,怎么配得上這兩只美麗的角呢!”
2)指導朗讀:這時候鹿的表情怎樣?請學生帶著表情朗讀,讀出不滿、抱怨、嫌棄的語氣。
四、品讀第5—7自然段,理解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態度,體會故事所蘊含的道理。
1、學生帶著問題自由讀第6自然段。
2、交流:為什么美麗的鹿角差點兒讓它送命,而難看的腿卻讓它獅口逃生?
預設一,學生可能會說:鹿的角卻被樹枝掛住了,差點兒讓它送命。
(當鹿的角被樹枝掛住的時候,鹿心里會想些什么呢?)。
預設二,引導學生:有力的長腿讓鹿在灌木叢中蹦來跳去,不一會兒,就把兇猛的獅子遠遠地甩在了后面,多虧了四條細腿;而當鹿角被掛住了,眼看就要被追上了,鹿用盡全身力氣,使勁一扯,才把兩只角從樹枝中掙脫出來,然后又向前奔去,獅子再也沒有追上,多虧了四條細腿啊。
(這個時候,鹿又會想些什么呢?)。
3、指導朗讀第6自然段,感受驚險。
4、悟理。
兩只美麗的角讓鹿差點兒送命,而難看的腿卻讓它獅口逃生,從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五、遷移拓展。
生活中你碰到過類似的事嗎?能說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嗎?
最后師總結: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每個小故事都蘊含著一個道理,同學們可以去讀讀《伊索寓言》,相信同學們在讀后會獲得智慧的啟迪和精神的滿足。
教學反思。
這節課因是略讀課,所以我就放手讓學生自已讀,要求讀準讀通,讀出問題,讀出自已的感受,給了學生足夠的時間讀后,讓學生說說自已的啟示,并根據課文中的道理,聯系生活中的實際例子來講一講。學生各自發表了意見,有的學生說自已明白了,好看的東西并不一定是有用的,不好看的東西并不是沒有用的。有的學生說明白了好看的東西有時也會變得十分令人討厭,不好看的東西有時卻會使自已有所成就。
1、認讀詞語。
2、回顧主要內容,說說你心目中的趙州橋。
雄偉、堅固。
1、學生讀第2自然段。
2、學生找這一段的中心句:趙州橋非常雄偉。
3、為什么說它雄偉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趙州橋非常雄偉"的。
4、學生匯報交流:長度,寬度,建筑材料,形狀特點。
5、引導學生體會大小橋洞的作用和這種設計的優點。
6、播放"趙州橋"圖象資料,感受它設計上的巧妙,理解"創舉"。
7、看了這些資料,你想說什么你能用一兩句話贊美一下嗎。
8、體會作者圍繞一句話把內容寫具體的方法。
9、再讀第2自然段,
美觀。
1、學生輪讀課文第3自然段,談談自己讀懂了什么。
2、"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趙州橋到底怎樣美觀呢引導學生想象龍的其他形態。用"有的……有的……還有的……"說話。
4、齊讀,再次感悟作者圍繞一句話把內容寫具體的方法。
1、齊讀最后一段。
談談學習感受。
小練筆:
下課了,操場上真是熱鬧??!……。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優美而富有童趣的詩歌,作者用擬人的手法,展開豐富的想象,以兒童的眼光來描繪花孩子們的美麗、活潑、調皮。這首詩共有四節,詩歌的語言和描述的情境能調動學生相關的情感體驗,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對學習的內容產生親近感。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正確認讀二類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在閱讀、理解內容的基礎上,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詩的意境。
教學重難點:
1、知識目標:認識6個生字,會寫9個字。掌握一個多音字“抹”,理解“無拘無束、嬉戲、啄食、高樓林立”等詞語的意思。了解窗外四季美景的特點。
2、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情感目標:真切感受四季的變化之美,憧憬淳樸的鄉村生活,思考大自然的現狀和未來。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語言。
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和表達的感情,學習表達方法。
生字卡片,課件。
以讀為主,讀中感悟。
2課時。
認識6個生字,會寫9個字。初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鄉村的景色是非常美麗的。如果我們坐在窗邊,看窗外的美景,更是別有一番滋味。(板書課題:窗外)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老師讀課文,注意生字的讀音。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2、自由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圈畫生字。
3、用合適的方法識記生字,然后在小組內交流。
4、畫出一類生字所在的詞語,在小組內讀一讀。
5、檢測識字情況。
6、識字游戲認字比賽。
三、生字回文,朗讀課文。
1、找生逐段朗讀課文,師重點指導課后“讀一讀”中詞語的讀音。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或讀自己喜歡的句子。
四、書寫生字。
五、布置作業。
書寫生字,把課文美美地讀給爸爸媽媽聽。
理解課文內容。
一、導入新課。
二、感悟、探究。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全文,選出你最喜歡的自然段。
2、請你默讀選出的自然段,畫出你認為寫得好的詞語、句子,一會與同學交流你的體會。
3、學生匯報,師適時點撥:
春天披:換詞法“冒、頂”(不情愿、雨大)體現“細雨如絲”
抹:換詞法“涂”(重、顏色深)隨意自然、體現“淡淡”
撲:換詞法“迎”(有準備)突然,味濃。
唱:擬人句、生動。
作者用詞真準確、貼切、生動,春天給你什么樣的感覺?應怎樣讀?指導生有感情朗讀第二段。
夏天映:閉目想象“小河映夕陽”的情景,讓你想到了什么?
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眨:擬人好像:比喻寫出了星星怎樣的特點?怎樣讀?有感情讀這段(生動、活潑、輕快)。
秋天這段中有個“也”字,還有誰是快樂的?為什么?能讀出豐收的喜悅嗎?
冬天啄食:把啄去掉,生讀一讀,比較一下有何不同?
老師很喜歡結尾,“很久以前”這個詞讓你想起了前文的哪個詞?和前文的哪句話有聯系?什么寫法?把開頭和結尾連起來讀一讀。師板書(首尾呼應)。
三、寫法借鑒。
縱觀全文,作者是怎樣寫出窗外景色的古樸美麗的?按什么順序描寫了四季景物變化的?這篇文章的結構也常有特色,開頭結尾是總寫,分別寫四季,師板書“總-分-總”,以后你在習作中也可以試著應用。
四、積累。
如絲的細雨,習習的晚鳳,豐收的喜悅,滾圓可愛的小雞,作者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幅優美的鄉村四季圖,讓我們再次去欣賞、感悟、積累吧,請同學選擇喜歡的段落熟讀、背誦。
五、練筆。
作者窗外的景色如此美麗,同學們家窗外四季的景物老師相信更是迷人多彩的,愿意寫一寫嗎?拿出練筆本,寫你最喜歡的一個季節就行。
板書設計。
窗外景色(總)首。
春
(分)夏呼。
秋應。
冬
古樸美麗(總)尾。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262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