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包含了豐富的寫作素材,能夠拓寬我們的思維和寫作領域。通過對范文范本的模仿和借鑒,我們可以提高自己的寫作技巧和語言表達能力。
語文課程的開發和利用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層面,也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本文中,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經驗對如何拓展小學語文課程資源進行分析,隨之提出語文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的實踐方法,旨在進一步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水平。
小學語文課程是小學教學當中最為重要的課程之一,在小學階段是學生積累知識培養品質的關鍵時期,而這一時期語文課程對于學生素質的培養尤為重要。但是現在主要的小學語文教育方式是教師根據教材內容進行講解,而教學工具只有教材,部分教師還會稍加使用多媒體,但這種教學方式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學生往往對文章里的內容一知半解,不能深刻地體會其中的情感,同時由于學生的理解能力不強,所以其根本不能牢固掌握教師教授的內容。而小學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現在小學語文教育的主流思想,拓展語文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生活中時時刻刻都能進行語文的學習,同時也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使其更好地掌握學習內容。
拓展小學語文教學的課程資源已經成為眾多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主要方向,而諸多學校與教師卻對課程資源的概念缺乏深入的理解。就目前來看,我們可以將課程資源的理解主要分為廣義的和狹義的兩種,從廣義上來說,課程資源是為了課程教育開展而組成的各種輔助因素,如社會文化、教師的知識儲備等等;從狹義上理解,課程資源就是指語文教材、多媒體等教材工具的使用。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要通過不斷尋找生活中的'資源,將資源與語文內容相聯系,培養學生的語文情感,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小學生在語文課堂中主要是掌握漢字的相關知識,而他們所處的環境就是被漢語言文化包圍的,所以更有利于學生學習語文課程。但從整體來看,目前小學語文課程教學較為乏味、枯燥,加之小學生的自控能力較差,如果教師一直在課堂上按教材進行講解,學生很難集中注意力,學習效果也難以提升,所以教師必須拓展學習資源,為學生營造更加有趣味的學習環境。
2.1有效地開發與利用教材資源:教材資源是小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主要工具,小學語文教材的編纂是根據學生的成長特點進行的,它涵蓋了學生所要學習的主要知識內容,具有一定的權威性,所以在對小學語文課程資源進行開發利用的第一步,就是應該以一種新的方式對教材資源進行充分的開發與利用。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語文文字和篇章結構都是小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重要資源,在小學語文教材的編纂中,編纂者也是為了學生盡可能掌握知識而進行結構的設計。例如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在進行文章的學習時,前面就會設計單元導讀的環節,而且在文章的后面還配套相應的章節練習,讓學生在學習完文章之后可以對知識進行進一步的鞏固。例如在《桂林山水》這一課中,在文章之前設計了桂林山水的景色圖片,而且還有對桂林山水的相關介紹,這就讓學生在學習這一課時已經對桂林山水有了初步的認識,對其背景有著一定的了解。在文章后面設有相應的練習,如尋找書中的使用修辭手法的語句,以及對某些段落的理解,作者在一些語句中所要表達的情感等。通過對這些問題的解讀就可以進一步鞏固學生學習到的內容。
2.2巧妙地開發與利用掛圖、磁帶、多媒體等現代教育資源:在開發和利用小學語文教學資源中,教師還要善于使用掛圖、磁帶、多媒體等資源,利用這些資源來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例如教師在講解某一描述自然景觀的文章時,可以將標有這一景象的掛圖展示給學生,讓學生產生視覺沖擊。在《桂林山水》的一文中就可以通過使用掛圖等教學設備,讓學生通過掛圖對風景進行描述,通過學生的主觀表達,讓學生加深對文章的了解。教師還可以通過播放磁帶等方式,讓學生跟著磁帶進行美文朗讀的模仿,學生仿佛身臨其境一樣,減少文章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另一方面,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將桂林山水以動畫的形式展現出來,加深學生對桂林山水的認識。
2.3合理地開發與利用生活、身邊、自然中的課程資源:除了利用已有的教學資源,我們還要善于在生活中發現教學資源,將生活中的所能接觸的資源運用到語文教學當中,往往會得到更好的效果。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設計一個課前5分鐘交流環節,通過一種輕松愉悅的聊天方式來讓學生進行交流,通過分享學生之間的生活趣事,拓展他們的所見所聞,往往在學生兩天的過程當中學習到一些做人的道理,有利于學生高尚道德品質的養成。教師還可以設置意見箱,讓學生將一些不能與同學進行共享的事情以悄悄話的形式對教師表達,將一些自己的心理話與教師分享,同時當自己遇到困難時也可以尋求教師的幫助,而教師則要以一種更加成熟的角度給予學生的解答,同時也增進了學生和自身之間的距離,有利于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
2.4開發并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課程資源:每個學校都有自己學校的辦學特色,所以在拓展教學資源時可以將學校的辦學特色融入其中,將學校的辦學優勢和資源優勢融入到語文教學當中。例如,學??梢远ㄆ陂_展一些繪畫比賽,鼓勵學生參與其中,而繪畫的內容就是來源于語文教材,將古詩詞以畫的形式展示出來,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而且學生以自己的理解對詩詞進行詮釋,也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以這種形式來進行語文教學,不僅成為學校的教學特色,同時也讓學生掌握繪畫的技藝,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綜上所述,我們發現小學語文教學不僅僅是局限于語文教材之中了,教師需要不斷地拓展學習資源,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語文的學習。另一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語文信息,讓他們通過自己的角度尋找語文的存在,同時通過資源的利用也讓學生提高了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作為教學工作者,我們也一定要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幫助學生尋找更多的學習資源,從而有效培養與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以上就是為大家整理的2篇《新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您可以復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語句,也可以下載doc格式的文檔以便編輯使用。
學校應當從學生幼兒時期就培養他們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識,嚴格遵守道路交通規則,并對其實行路隊制放學,這既是對學生的生命安全負責,更是對生命的一種尊重。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除了要教好文化知識,還要教給學生遵守道路交通規范,比如說,放學回家或者來學校上課的路上,不能隨意大鬧玩耍,注意在人行道內行走,但是由于中小學生自身尚不成熟,還不具備較強的自律意識。所以讓學生自身遵守道路交通規范往往不會很容易,所以就需要教師的有力引導,而如果學生養成習慣,勢必會受用終身。還要讓學生知道,如果道路沒有人行道,盡量靠右邊走。教師在進行安全教育的過程中,要為他們講一些關于安全教育的相關案例,讓他們認識到遵守安全規則的重要性。不少中小學生由于自身安全意識薄弱,無視自身安全,隨意穿越、攀爬,或者倚坐在道口護欄上,還有隨意扒車和追車甚至隨意突然攔車等,對此,我們必須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問題并非只涉及道路交通安全教育、飲食安全教育,它幾乎涉及學生生活的整個過程。為了保障學生的道路交通安全,教師要格外提醒學生,不得在馬路邊上踢球、打鬧或者開展其他娛樂活動,學生放學時,要求學生佩戴小黃帽或者紅領巾,往往能夠起到一定的交通警示作用。如果在上下學的途中,需要經過山路或者人流量較小的地方,盡量結伴而行,避免一個人單獨行動。禁止在上下學過程中做危險活動,也不得打鬧玩耍,這樣很有可能造成車輛意外傷害。
飲食安全問題主要注意農藥殘留危害,近些年來,食品安全問題飽受社會熱議,所以教師應當對中小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其了解食品農藥殘留的表現和危害,并告知其一些生活實例,從而讓其了解到農藥殘留對人體造成的巨大危害,所以要對社會中食品農藥殘留危害進行準確分析,要有一定的危機感。教師可以列舉當前社會食品安全現象為學生普及食品安全教育。教師還可以為學生講解食品添加劑的危害,很多電視新聞或網絡新聞都曾曝光過不少無良商家或經營者為追求經濟利益,對食品消費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不屑一顧,在食品中隨意添加食品添加劑,比如說色素或者香料等。同時還要讓學生對食品添加劑濫用的表現和危害有比較清楚的認識和了解。我們經常在新聞中看到,很多廠家經營的目的就是獲利,而不顧及消費者生命健康安全,更不可能以合法經營商的身份面對消費者,這種經營商終究逃脫不了法律的制裁。
此外,課堂上也有可能出現安全問題,作為教師,對于不遵守課堂紀律的學生,要有耐心,否則就很可能導致安全事故出現。教師在教育教學課堂上也要時刻注意,行為過激就有可能對學生造成傷害。
另外,食品包裝容器或設備對學生安全的危害也不容忽視。這一點很多教師可能就沒有注意到,但確實存在。對于中小學生而言,食品與他們關系密切。食品包裝問題往往會給人體健康安全帶來直接危害,容易導致各種疾病發生,不得不說是隱藏的殺手,嚴重威脅到了中小學生的生命健康安全。
綜上所述,一直以來,教師往往只關注傳授學生知識,而對中小學生安全教育卻并未引起重視,這就有可能導致安全隱患或安全問題出現。因此,中小學教師應當注意加強中小學生安全教育,保證孩子健康安全成長。
[1]牧蘭.內蒙古農村中小學校安全教育問題及對策研究:以巴彥淖爾地區為例[d].西南大學,2011.
[3]王玉政.中小學安全教育現狀與問題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
[4]劉暢.中小學安全教育目標的構建與實現條件[d].四川師范大學,2008.
:在當下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師必須具備開發課程資源的意識。隨著改革力度的加大,課程資源已經成為課改中的核心概念,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加大開發課程資源的力度刻不容緩。要切實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深入研究教材是最基本的要求。除此之外,還要深入了解教學的對象,更要利用科學的方法開發與利用思想政治課程,這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
隨著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繼續推進,有關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開始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課程資源的豐富多樣是新課程順利實施的基礎,對中學思想政治課程來說,課程資源的開發對教學與課程的安排等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1、增強思想政治課教學效果。
理論結合實際,這是思想政治課程的基本特點,要想講授好思想政治課,沒有內容豐富且有價值的課程資源支持顯然是不行的。生動的具體事例、活潑的教學模式能夠給予學生更多的信息刺激,從而增強思想政治課的吸引力,讓學生更愿意聆聽并接受。與此同時,對于學生平時的興趣愛好、知識結構、學習能力以及生活的感受等等也都能夠成為課程資源的有機部分,考慮這些因素,能夠讓學生多方面發展,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并建立堅實的基礎。
2、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師的素質。
課程資源能夠幫助思想政治教師不拘泥固有的傳統教育模式、教學內容,從而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過程中,教師要深入了解能夠影響教學與課程的各種因素,打開視野,獲得更為廣闊的信息,讓課程資源庫豐富起來。通過開發課程資源能夠一定程度上幫助教師提高自身資源信息的開發能力。
3、有利于促進學生更好地成長。
思想政治課程資源可以幫助學生改變教學中的地位,讓學生以自我學習為主,從實際出發,讓學生更多地利用各種感官投入到活動中,激發興趣,在愉快的學習過程中掌握知識。在日常的課程教學中讓學生主動學習,拓展學生學習的渠道和方式,培養他們的探索與創新精神。
首先,教師對思想政治課程資源的開發重視度不夠,缺乏開發的意識和能力。教師把大多數時間都用在了日常的教學中,忽視了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僅僅將教材作為獨一無二的課程資源,并沒有意識到或者尚沒有能力去利用眾多的課程資源進行教學。當前的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抹殺了學生的創造思維和個性,當學生的主體地位無法真正體現時,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也就無異于紙上談兵了。
過分重視顯性資源,忽視了隱性資源。顯性課程資源屬于看得見的教學資源,而隱性資源屬于要間接獲得,有隱蔽性特點的課程資源。隱性資源從開發上難度要更大,但是對提高教學質量則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當今很多思想政治教師往往重視校內資源,忽視校外資源,將教學的重點確定在教室內,極少給學生走出教室、步入社會的機會。
思想政治課程資源在開發與利用上具有內容更新緩慢、時效性差的特點,如時事新聞、熱點政治事件都具有較強的時效性。所以,思想政治課程教材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相對滯后,觀點也難以跟上時代快速發展的步伐。因此,教師必須在最新教材的基礎上,結合當前的新事件與即時新聞,總結出新的觀點,開發利用適用于當前階段的思想政治課程資源,并且緊密貼近教材,改變教學內容,只有這樣才能夠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過程中,需要利用現有的教材結合網絡信息內容,讓學校、家長、教師與學生全部調動起積極性,利用多種路徑與形式開發出豐富多樣的課程資源。
1、深入挖掘并延伸教材資源。
(1)加工教材。教材的完善工作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從出版到修改然后再次修改,這期間國內外的形勢可能有很大的變化,包括國家的政策也會有調整。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要樹立大教材觀,建立“用教材教”甚至“用自己開發的教材來教”的新理念,按照教學的真正需求,對教材的內容進行適當且合理的調整、添加等,讓教學的內容更加貼近實際,符合學生的需要。
(2)在利用教材的過程中必須學會對教材進行擴展,這是為了讓學生把教材的理論知識付諸實踐中。在教學實踐中,要在課前引導學生收集資料,在課中要求學生挑選并且運用資料,課后完成具有實踐性的作業,整體下來,對學生快速掌握知識很有幫助。并且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一大特點是打破學科的界限,對各學科的資源進行合理的整合。以校本校驗作為載體,讓思想政治教師根據本學科的特點,研究各科之間資源的相通性以及互惠性,大力開展主題教學活動,提高課程資源的利用率。
2、充分利用網絡信息化課程資源。
網絡不單單是課程資源的一種共享手段,而且本身它的存儲功能就是一個無限發展的課程資源庫,可以作為課程資源開發、交流、分享的平臺。將信息技術與思想政治課教學相融合,這不僅是教師應該具有的能力,而且也為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了一條重要的捷徑。
(1)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計算機開發多媒體課件。多媒體課件可以以聲音、影像、文字等形式表現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讓學生更容易投入到學習中,這屬于一種體驗式的學習。教學軟件中除了必要的課件之外,電子作品、積件等也不可缺少。在軟件資源的利用方面,教師應該與時俱進,從靜到動來轉變,讓軟件資源不再呈現靜態的模式,而是成為動態的分享過程,這樣資源就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利用。
(2)充分利用互聯網中的信息資源進行教學。例如,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在有關思想政治的網站上下載一些和教學有關的資料,也可以利用互聯網學習。教師和學生通過互聯網主動收集資料,充分交流,不但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教學質量也會有所提高。
(3)利用互聯網中的信息資源滿足學生的現實需求。目前,互聯網中可以利用的課程資源越來越無法滿足教學的需求,所以必須轉變教學思想,課程資源網站要從學生實際出發,給予學生學習上的輔導。在開發利用網絡課程資源時,堅持規模與實效統一、教育與服務統一、學校與社會彼此投資的統一、技術與德育隊伍的統一等等。
3、重視民族文化課程資源和實踐活動資源。
(1)在課程資源的開發中必須重視發展民族文化。首先,我國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因此,必須重視挖掘傳統文化中的文化精神、文獻典籍,尤其是傳統文化教育的方式與內容。其次,還要重視挖掘地方文化的課程資源,例如地方的文化傳統、民俗習慣等。再次,要深入研究我國文化發展的新趨勢,建設具有民族特色與符合國情的社會主義文化課程。
(2)思想政治課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大課堂教學理念不能忽視。無論是經濟、社會還是文化等方面都給思想政治課程提供了諸多的教學素材。教師應該將學生引導到課堂以外,讓他們接觸到更多的知識,充分利用業余時間讓學生參加課外實踐活動,參與到社會、經濟、政治與文化生活中去,在課外活動中獲取知識的同時,提高判斷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1)學校領導以及管理層重視并支持教師的程度屬于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外部條件,尤其是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能夠讓教師拋棄原有教學中的惰性,改變固有的教學模式,改變教學習慣,幫助教師快速適應新課改要求。教師本身屬于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主體,學校為了更好地發展,應該大膽地鼓勵教師進行創新和探索,無論是精神上還是物質上都應該給予大力的支持,讓教師群體具有開發利用校內外各類課程資源的動力和積極性。(2)建立思想政治課程資源開發激勵機制體系。例如,出臺合理的獎懲制度,在評選先進、評獎等活動中或者在教師晉升職稱時,將課程資源開發工作當做重要的參考指標,這樣教師就會有更大的積極性對課程資源進行開發。思想政治教學順利開展的基礎是課程資源,如果沒有課程資源,那么教學就是死板、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也難以實現。課程資源的有效開發與利用對學生和教師的發展都有著極高的價值與意義。教師必須強化開發課程資源的意識,提高開發課程資源的能力,為新課程改革增磚添瓦。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睆恼n堂教學到社會生活、人文知識、自然風物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資源發揮應有的教育功能。
長期以來,農村中學語文教學由于多種原因把教材視為唯一的課程資源。教師們為了提高升學率把教材上羅列的知識點要求學生不斷重復的進行枯燥、繁瑣、機械的訓練。嚴重扼殺了農村中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下降,阻礙了農村中學生語文素質的發展,甚至導致產生厭學情緒。瑞士教育家皮亞杰說:“兒童是具有主動性的人,所教的東西,要引起兒童的興趣,符合他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的發展?!比绾问罐r村中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呢?筆者認為:充分開發和利用語文課程資源,摒棄教材專制是關鍵。所以開發和利用語文課程資源和教學資源就成為每一個農村中學語文教師面臨的重大課題.
農村中學語文課程資源緊張的情況下,農村中學語文教師本身就是重要的課程資源,且居主導地位并對課程資源結構功能的發揮起決定意義的作用。教師們若能充分利用校內外現有的課程資源,引導學生走出教科書、走出課堂,在生活中學習和探索,將收到無與倫比的效果。
語文教學活動是農村語文課程實施的主要途徑,其活動資源,是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將在農村中學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上,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筆者之見:
一、遵循語文規律利用身邊資源加強聽說訓練。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級各類學?!罢Z文課程應該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苯處熞袕娏业馁Y源意識“給學生創設語文實踐的環境,開展各種形式的語文學習活動?!闭Z文課的首要任務在于引導學生學習語言運用。
語文教育家葉圣陶說:“什么叫語文,平常說的話叫口頭語言,寫在紙面上叫書面語言。語就是口頭語言,文就是書面語言,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結合說就叫語文?!惫P者認為農村中學語文教學在開發利用課程資源方面,教師的任務是充分利用學?,F有的設施,加強學生的聽說訓練,給學生創造濃郁的學習氛圍。
例如我們可以把學生每日從早到晚在校時間作一定的安排。早餐半小時可用錄音機在班上播放名著名篇的錄音;課間活動和午休時間播放一些生動有趣的故事、經典詩文的朗誦、富有哲理的童話和寓言,使學生在聽中受到文學的熏陶并提高學習語文興趣;堅持每次上語文時要求學生不拘形式和內容用三、五分鐘時間組織學生進行口頭說話訓練,學生們可以評議時事描繪現象、講自己的童年、道家庭親情、誦優美詩文、說有趣的笑話;為了引起全體學生的重視,還可對學生的口頭說話進行評定打分,并作為單元測試分數的組成部分予以記錄;在學生晚餐的時候,我們可在食堂餐廳放一臺電視機給學生播放小說朗誦、評書精段、一首詩詞的精美講評,一篇散文的欣賞品讀。
這些對教師來說是舉手之勞的小事,卻給農村中學學生創造了濃郁的語文聽說訓練的學習氛圍。無形之中語文知識在學生身上得到潛移默化,周而復始,學生積累了大量的語文聽說經驗,為寫作提供了豐富的詞匯和內容,定將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把握課程特點倡導廣泛閱讀培養良好習慣。
著名學者余秋雨說:“只有書籍能把遼闊的空間和漫長的時間,澆灌給你,能把一切高貴的生命早已飄散的信號傳遞給你,能把一切智慧和美好對比著愚昧與丑陋一起給你,使你馳騁古今,經天緯地?!弊怨乓詠砦覈陀小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謅?!钡拿雷x習慣。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痹谵r村圖書匱乏的情況下,教師要想方設法盡可能組織學生廣泛閱讀,使學生在廣泛閱讀文本過程中從字里行間提取信息,并將自己對語言的感悟、體驗內化為富有個性色彩的語言過程。廣泛閱讀可以使學生從中認識歷史和人生,提高觀察判斷理解生活的能力。
教師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根據需要每周組織一次讀書會。圖書資料缺乏,我們可以號召學生從家里拿來了各自的藏書,在教室里建立圖書角。同學之間互相交流讀書心得,教師適時組織討論,指導學生多角度閱讀,培養閱讀和欣賞能力,開闊學生的視野,提倡學生讀中要疑。如在閱讀《變色龍》時,我們可讓學生從標題入手,質疑問難:“變色龍”指誰?有何明顯的特征?為什么稱“變色龍”?抓住標題不放松,根據這一疑問仔細讀過全文,許多同學一定會明白“變色龍”真正蘊含的意義。又如在指導學生閱讀小說《曼哈頓的中國女人》時,要組織學生討論:“美國那么發達,曼哈頓街頭為什么還有那么多伸手乞討的人?”老師要從社會保障體系,家庭經濟情況,贍養老人,遺棄弱者等方面引導學生分析原因,認識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從而激發學生看書閱讀質疑的興趣,通過討論把他們的視角從文本引向社會。
我們還可以通過舉辦朗誦會、讀書知識競賽等活動,促進學生多讀書。在活動中學生可以運用逆向思維,求異思維,大膽懷疑,大膽想象,大膽創新,并可以對共性的看法或結合提出質疑,得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造性思維。達到豐富語文課程資源的目的。
三、發揮資源優勢鼓勵自主探究進行綜合學習。
農村中學語文教學應該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把閱讀和口語交際定位于提高、充實、豐富學生整體語文知識之上,新的語文課程標準說:語文課程應該植根于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語文實踐能力。
筆者認為農村中學語文教學中充分利用墻報、黑板報,學習專欄這些優勢資源,把學生寫得好的、那怕只是有進步的文章或言論在學?;虬嗉壵故?;成立中學生文學社、自辦小報和社刊、鼓勵學生積極投稿;招聘小記者,積極引導學生把校園中的新面貌、學生中的新事物訴諸筆端,登在專欄板報上;指導學生參加校、市、省、國家級作文競賽;開展作文寫作評優活動;鼓勵學生動手寫自己的生活經歷和體驗,重視激發學生對家庭、學校和社會生活的體驗和感悟,指導學生向報刊投稿。為農村中學語文教學搭建一個開放、自主的獨具農村特色的課程資源平臺。促進農村中學生語文素養全面提高和協調發展,培養農村中學生自主獲取知識、運用知識能力。
教師還可以利用身邊的自然和人文的課程資源,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調查研究,參觀訪問;引導學生了解民俗民情,民間文化,使他們的語文素質擁有自身特點,打上時代烙印。使學生的語文學習既不脫離語文教材又不是為生硬地學習課本知識而學習課本知識。
例如農村中學在教學《挖薺菜》一文后,可讓學生去更多地了解一下我們的祖輩曾用哪些野菜來做保命糧的,調查一下我們的家鄉有哪些可食用野菜?它們的生長狀況如何?要求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參觀訪問且認真作好記錄,并繪出植物的草圖,用相機拍下野生可食用植物照片供大家認識和了解,寫出調查報告。這樣既發揮資源優勢培養了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又拓寬了農村中學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獲得現代社會所需的自主學習的語文實踐能力。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下,農村中學語文教師不能緊緊抓住語文教科書并把它作為唯一的課程資源,而放棄廣博的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這是有背于新課標下語文教學要求的,這樣的語文教學一定不會獲得成功!
廣大的農村中學語文教師要真正認識到教材是魔杖,而不是韁繩;要積極投身到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的實踐中去,合理利用,充分開發課程資源。農村中學教師只有利用自身這個重要的課程資源去演繹百家爭鳴、萬花齊放的課堂,才能迎來農村中學語文課程開發的一個又一個春天。
01年國家教委出臺《新課程標準》,之后《新課標》在全國各地逐步擴大影響,它給我們傳統的教學方式以有力的挑戰。身為教師的我,學習、感受了新課標,并有意識地在自己的教學中滲透《新課標》的精神。通過學習,我發現,自己幾年前的一些嘗試教學與其中的理念不謀而合,特別是在課程資源的開發方面。我覺得只要多留心,到處都有可利用的課程資源。作為普通教師,對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充分利用課本資源。
1.利用好教學內容本身。
1)課本中選用的內容本身就具有很好的教育意義。教師在講課的同時,要記住通過課文給孩子們傳達文中滲透的思想,讓孩子們在學習知識的時候,同樣在接受思想的熏陶。
2)根據課文內容,給孩子們介紹或推薦類似的文章、書籍,讓他們有更廣的涉獵。
3)根據課文的作者,給孩子們推薦此作者的更多的作品。
4)故事性較強的文章可以給孩子們進行表演的機會。
……。
2.注意教材的延伸。
很多時候,我們會為了讓學生掌握更多知識點而忽略了對教材內容的延伸,而這些延伸其實是很好的教材資源的開發,它會產生你意想不到的結果。記得在教《烏鴉喝水》,我問學生:假如你是那只烏鴉,會用什么方法喝水呢?學生的答案自然是五花八門。其中一個十分搗蛋的孩子插嘴說:如果瓶子里的水不多,烏鴉放石子進去也喝不到水呀,因為水在石頭縫縫里呢。這孩子答非所問,加上我當時也未認真思考,只是敷衍一句“是嗎”便沒再理會他了。兩年后,有次我在洗魚池,將魚池的水吸到差不多見底時發現,魚池雖有水,可都在石頭縫里!我猛然想起,那小男孩是對的!若當時讓孩子們回家試一試,孩子們收獲會更多。
3.課本插圖的利用。
中、低年級的課本,特別是一、二年級的課本,有大量的生動的插圖,而且這些插圖與課本教學內容有一定的聯系,教師可以利用這些插圖進行說話訓練,既訓練了學生思維能力,又訓練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而教師亦可以利用插圖進行拓展。如我在教丁氏教材第一冊時,就利用其中的插圖編兒歌教給學生:
木字旁,愛樹木,
松樹、楊樹來聚會,
伸展綠葉空氣新。
我們要愛護樹木,
綠色世界笑盈盈。
心字底,要用心。
思想好,立大志。
老師教導不忘記。
在讀兒歌中,學生認識了生字,增長了知識,同時還可以在思想上也有所收益。
在高年級,教師則可以利用課本插圖進行觀察、復述課文內容的訓練。如講《撈鐵?!芬徽n時,我利用課本插圖讓學生講述撈鐵牛的過程,并利用此圖讓學生展開想象,當時岸上一定有很多的觀眾,他們會有什么反應。學生通過朗讀、看圖復述,心中一定有不少感受,于是進行想象,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去感受,從而體會那個和尚的高明。
再者,可以給孩子們機會自己給課文畫插圖,他們一定會很感興趣。
4.利用預習課文開拓孩子的視野。
我給學生布置預習作業時,其中有一條是查找相關資料。孩子們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去尋求自己所需的資料。這個過程看似簡單,卻能很好地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知道了如何可以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并在查閱、了解的過程中開拓了視野。
二)課本外的課程資源。
1.我們身邊的課程資源。
生活是最生動的教材資源。教師,特別是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以及周圍發生的事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讓學生在學習、生活的碰撞中學會待人處事。如有一次同學們排隊跑步,一個在班上不受歡迎的男生故意將緊跟其后的另一男生絆倒在地,誰知害人又害己,自己也跌倒。他卻惡人先告狀,竟將后者反咬一口,并罵那些道出事實的同學。接下來的那節語文課,我讓同學們就這件事情發表自己的見解。當我收上文章,發現同學們的內心世界是如此讓人意想不到:聲討絆人的男生的占近一半;有的分析此男生不受歡迎的原因,有的勸勉絆人的男生要勇敢,要敢作敢當,還有兩個女生覺得每個人都會犯錯,我們應該大宏大量,給他改正的機會。第二天,我將同學們寫的情況告訴大家,又花了一節課的時間給同學們討論,最后,同學們基本達成共識:不要做“小人”,“小人”不受歡迎;敢作敢當才算男子漢;每個人都會犯錯誤,要勇于承認自己的錯誤并改正。同學們從此事中學習思考,學習分析,學會做人。
2.讓學生學會利用家中的電腦。
電腦可說是現代查找資料的最便捷的工具。讓學生利用電腦查找自己所需的資料,甚至可以把你的電子郵箱告訴學生,鼓勵學生用電腦完成部分家庭作業,讓學生建立利用現代先進科學技術為我服務的觀念。同時通過網絡,讓學生認識包羅萬象的現實世界,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欲望和培養競爭意識。
3.走出教室。
4.教師的言行身教是最有力的課外教學資源。
教師,是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好的榜樣。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將進入孩子們的眼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學生的思想。教師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學生,這將是最好的教育。
不用特地去編寫,只要我們有心,教材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對普通教師來說也是一件比較容易的事。別看教師的這點舉動小,可是也許會改變一個孩子的一生。
《計算機應用基礎》是高職護理專業的一門重要公共基礎課程,針對課程特點開發隱性課程資源,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形成良好的綜合素養、具備終身學習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要采取建立新穎的師生關系、組織系列自主學習活動、創建具有課程特色的校園環境、建立多元化評價渠道、組織豐富多彩的校園和社會實踐活動等措施開發隱性課程,使學生既能輕松獲得本課程知識與技能,又能在學習理念、價值、態度、情感等情意要素方面和諧健康發展。
《計算機應用基礎》;隱性課程;開發;利用。
隱性課程在我國《教育大辭典》中有明確定義,在學校情景中,學生無意識中所獲得的經驗,價值觀和理想等意識形態內容和文化影響。它具有非預期性、潛在性、多樣性、不易覺察性的特征。在美國的20世紀70年代,隱性課程相關的研究慢慢被關注,并逐漸進入“理論化”階段。隨著對隱性課程研究的不斷深入,在如今的世界各國教育界對課程理論研究中,隱性課程作為其中的一個熱點問題,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20世紀80年代,我國開始了對隱性課程的研究,其方向為:以介紹西方理論為主轉向較獨立的理論探索,從理論層面的認識逐漸拓展到實踐的操作層面。在當前職業學校全面推進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教育改革形勢下,許多教育工作者從新課程的視角重新審視和研究隱性課程,對隱性課程的研究逐步從學校建設、專業建設深入到具體某一課程隱性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等方面?!队嬎銠C應用基礎》是高職護理專業的一門重要公共基礎課程,通過對此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相應的基本知識及技能,培養學生計算機的應用能力,掌握初步的應用計算機學習的能力。了解網絡、多媒體、數據庫等在計算機中的應用技能及相關知識,使學生具備良好的信息收集、處理及呈現能力,為其職業生涯發展和終身學習奠定基礎。高職護理專業學生學好這門課程對后續課程的學習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護理信息技術》、《護理學基礎》、《內科護理》、《外科護理》、《急救護理》等專業課程?!队嬎銠C應用基礎》隱性課程是相對顯性課程而言的,既涵蓋了《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本身的教學內容,也包含了非顯性課程中的學校環境和社會環境所蘊含的計算機應用技術教育,為學生提供多方面提升計算機應用技術的環境和手段,能讓學生將《計算機應用基礎》顯性課程中學到的知識得到綜合和創新運用,從而全面提高計算機應用能力。
1、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開發《計算機應用基礎》隱性課程資源,為學生營造開放的學習環境,將課程學習與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娛樂和人際交往等融為一體,讓學生從課堂走向社會,從書本走向實踐,利用計算機應用技術主動、富有創造性地解決日常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潛移默化激發學習興趣,不斷提高學習效果。
2、促進學生養成積極的學習態度通過開發《計算機應用基礎》隱性課程資源,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創造濃郁的學習氛圍,充分體現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自覺遵守課堂紀律;將教學內容與護理工作任務有機結合,使學生尤如置身于現實的工作環境,加深對專業的認識,增強職業認同,激發學習職業技能的興趣,養成積極的學習態度。
3、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綜合素養隱性課程一直伴隨著課程教學的全過程中。因此,我們可以通過開發《計算機應用基礎》隱性課程資源,創建一個良好的實訓室學習氛圍及人文環境,讓學生參與日常教學管理,強化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能力,在學習計算機應用技能的同時挖掘學習潛能,形成良好的綜合素養。
4、培養學生具備終身學習能力“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除了要培養學生專業知識與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具備終身學習能力,這樣才能使學生適應更新換代迅速的計算機的發展。終身學習能力包含與他人分享、尊重與合作能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等,通過開發《計算機應用基礎》隱性課程,不斷拓寬學生的職業視野,具備終身學習能力,以適應現代社會崗位工作不斷發展、變化的需要。
要開發《計算機應用基礎》隱性課程,就要發揮并充分挖掘利用學?,F有的優勢資源,為做好《計算機應用基礎》隱性課程做鋪墊,在教學中能以多種形式呈現,并隱含在教學過程的多個方面。
1、提升教師綜合素養,建立新穎的師生關系《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師除了必須具備扎實的計算機應用專業知識與技能外,并要加強對各種綜合知識的學習與積累,努力學習心理學、教育學、與教育相關的法律法規、《計算機應用基礎》與各門專業課程之間關系等知識,不斷拓寬知識面,具備良好的綜合素養,才能很好地開發隱性課程資源,才能在教學中做到不僅僅是單純傳授計算機應用的知識與技能,而是更關注對學生情感、態度、人生觀與價值觀培養,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才能在教學中轉變傳統的師道尊嚴觀念,淡化教師權威意識,充分發揮教師的人格魅力和表率作用,建立新穎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養成積極的學習態度;才能在教學的備課過程中,注意收集醫院的護理工作、現實生活中、新聞媒體上有關計算機應用技術的典型案例,不斷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在教學中將計算機應用技術有機融入學生的學習、活動中,讓計算機應用技術成為學生的認知工具,使學生充分利用計算機應用技術創造性地開展學習、生活和人際交往,成為提高學生素養的重要工具;才能在教學中培養和形成良好的學風,和諧的人際關系,融洽的學習氛圍。
2、提升學生學習動力,組織系列自主學習活動互聯網的迅速發展,改變了學生傳統的學習方式。隱性課程的開發要根據《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特點,制訂切合實際的課程標準,對學生提出具體、明確要求,如學習形式、計算機操作規范等,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構建學習的信息平臺,使學生從傳統的被動接受教育變成主動建構知識與技能。積極引導學生利用計算機應用技術開展研究性學習、網絡協作學習。通過上網查詢,篩選學習資料,應用微信、qq與他人交流,應用office辦公軟件撰寫學習心得和小結,應用excel工作表統計相關資料,應用frontpage制作網頁,在一系列自主學習活動中不斷提高計算機應用技術水平,并不斷培養知識遷移能力、創造能力、理論與實踐結合能力,不斷提高綜合素養。
3、重視環境因素影響,創建具有課程特色的校園環境要充分利用學校的校園環境來影響并提升學生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興趣。在校園環境建設中,尤其是在計算機實訓中心建設中要重視引入并發展獨特的課程文化個性和精神內涵,體現《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價值取向、職業操守等內容。在實訓室布置上設計與計算機應用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對學習的影響、對人際交往的影響、在醫療衛生工作中的應用等有關圖片資料,加強學生對《計算機應用基礎》的學習,提升學生對《計算機應用基礎》重要性的意識。在校園網上提供良好的交流平臺和豐富的信息資源,方便學生進行個性化的自主探究學習,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提高計算機技術應用水平;在校園網中設置論壇等信息交流工具,便于學生開展專題討論、相互交流,促進校園內良好教學風氣和學習氛圍的形成,同時有助于學生對學習目的的明確,逐漸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習慣。
4、正確評價學生,建立多元化評價渠道評價學生掌握《計算機應用基礎》的知識與技能除參加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外,還應掌握職業道德準則、人生價值觀、計算機應用與醫療衛生工作相結合等評價內容。并且評價學生的學習成績不僅僅是以通過等級考試而判定,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平時的學習過程,關注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能力,也就是要全面評價學生的綜合素養。
5、增強學生理性認識,組織豐富多彩的校園和社會實踐活動認真組織豐富多彩與《計算機應用基礎》有關的校園活動。利用這些豐富的校園活動,有助于陶冶學生情操,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養成積極的學習態度。認真組織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如社會調查、社會服務等,學生通過參加這些社會實踐活動,了解到在醫療衛生的工作與現實生活中,計算機應用技術真正的用途。使學生在見識計算機應用技術的強大功能后,提高學生對計算機應用技術和其社會地位的認識,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傊?,《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對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學生剛進入高職校,受教育環境、教學方法等多種因素影響,在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時雖有一定的興趣與熱情,但常感到學習時有一定難度,甚至部分學生出現一定的懼怕心理。因此,開發本課程的隱性課程資源,通過采取提升教師綜合素養建立新穎的師生關系、組織系列自主學習活動提升學生學習動力、創建具有課程特色的校園環境影響學生、建立多元化評價渠道正確評價學生、組織豐富多彩的校園和社會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理性認識等措施。隱性課程的應用,慢慢的影響著學生的心靈,從而實現學生學習效果提升的目的。
1.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例如:教科書、教學掛圖、工具書、其他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廣播、網絡,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研討會、戲劇表演,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布告欄、報廊、各種標牌廣告,等等。
2.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俗民情,國內外的重要事件,學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也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
3.各地區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積極利用。
4.學校應積極創造條件,努力為語文教學配置相應的設備;還應當爭取社會各方面的支持,與社區建立穩定的聯系,給學生創設語文實踐的環境,開展多種形式的語文學習活動。
[1]?[2]?[3]?[4]。
新一輪教學改革轟轟烈烈地開展到今天,已使多數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教學水平上了一個新臺階,其中,合理地開發、利用課程資源也已成為每一位教師所必備的才能,如果沒有豐富的、高質量的生物教學資源,新課程倡導的學生自主學習、學習方式的轉變就無從談起,有了豐富的、高質量的教學資源,才能使學生擺脫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狀態,才能更好地開展有利于學生發展的研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和合作性學習等,這也就要求廣大生物教師正確地理解課程資源,注重平時的發現、搜集、整理制作、積累和總結,從而在教學中有機整合各種資源,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再以此來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
(一)課程資源是指應用于教與學活動中的各種資源。
(二)主要組成部分:
1.學校資源:如教材、課標、教師用書、教學掛圖、教學模型、實驗室等。
2.媒體資源:網絡、多媒體課件、計算機、電子白板、軟件、光盤、信息技術等。
3.家庭資源:家中的書籍報刊、電腦、電視、收音機等。
4.社區資源:如教育與學科專家、圖書館、少年宮、博物館、報紙雜志社等。
5.隱形資源: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
(一)充分利用學校提供的資源。
1.注重日常教學前的備課:在認真解讀課標、抓住教材重、難點的基礎上,善用教輔中的建議、拓展、材料庫和光盤,并據教學內容選取恰當的策略。
2.課堂上依據策略巧用教學模型、掛圖、媒體、實驗探究手段等資源。
(二)合理開發學生資源,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新課程要賦予課堂教學于"生命力",就必須關注學生作為"整體的人"的發展,從而在實際教學中增強課程的生活化。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挖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他們在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引導下進行探究、推導,來獲取新知。
2.教師要引導學生多進行課外的閱讀、探訪、調查、查閱、實地考察、飼養、觀看等實踐活動,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這樣,在開發、利用學生資源的同時,學生也學會了開發、利用家庭資源和社區資源。
(三)合理利用信息技術,用心開發、制作課件并在集體備課中積累、建立資源庫——實現資源共享,發揮媒體資源的最大潛力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嗎?我認為不很難,只要你有心!
1.如,《昆蟲》一節的教學內容就是涵蓋了學校資源(備課所用的教材、教參、掛圖、模型、實驗儀器、教室、黑板等)、學生資源(生活中所見昆蟲)、媒體資源(計算機、光盤、課件、視頻),還有家庭和社區資源(家里的書刊、電腦、社區內的圖書館、報刊室、學者)等多項資源的整合使用。
2.再如,在《計劃生育》一課中,我充分利用"少生優生幸福一生"圖片這一資源,引導學生先分析圖中的"美",要求學生在我改動第一筆(媽媽裙子兩邊再多加四個孩子)后改動圖片的其他地方,課堂氣氛很活躍,從表面看,學生憑著生活經驗改丑了圖片,可在這一"丑化圖片"的過程中,突出了"多生差生禍害一生"的主題,學生(發揮了豐富的想象力)在改動圖片的歡聲笑語中,從情感上認知、認同了"計劃生育"的必要性。
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我巧妙地將學校資源(圖片)與學生(已有知識和生活體驗——隱形)資源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并有效地整合在了教學程序中,除完成了課內任務外,還意外地收獲了學生的環保教育成效,教學效果非常好。
總之,在教學中,合理開發和使用課程資源能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事半功倍的成效。一片綠葉、一幅圖片、一段文字、一個生命現象都可能激發出我們挖掘課程資源的靈感,只要你有:一片忠誠上進的心;一份熱愛學生的情感;一顆聰靈的頭腦;一雙獨到的慧眼,并不斷地在實踐中積極探索,你就會在此方面做得很成功!
參考文獻:
范兆雄。課程資源概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生物科學是一門屬于科學前沿的、具有發展潛力的學科,它涵蓋的內容廣,知識的外延大,而且課程資源又隨時間的發展在不斷地更新。實行新的課程標準,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課程資源短缺。
因此,在課改后作為一名生物教師,樹立新的課程資源觀,應根據當地、學校和學生的實際積極地開發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使各種資源和學校課程融為一體,為學生的發展創造廣闊的空間。我認為在以后的生物教學中在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方面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在各種課程資源中,校內的課程資源是首位的,利用好學校的課程資源是執行新課程計劃的基本條件。
1、高度重視學校生物學實驗室建設。因為生物科學是實驗科學,實驗室設備是生物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完成實驗教學及科技活動等教學活動必要的物質條件。例如,按照教育主管部門頒發的生物學教學儀器配備目錄,購置必需的教學儀器設備,滿足實驗、實踐教學;把《標準》要求的各種實驗和實踐活動開足開全;同時也要營造良好的實驗、實踐環境,鼓勵學生因地制宜有創造性地進行實驗的設計和實踐活動。
2、適時利用學校圖書室,擴大學生生物學知識面。學校圖書室是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生物科普期刊和書籍是學生擴大知識面的重要源泉,對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學校應盡快調整圖書結構,配足配齊生物科普期刊和書籍,延長圖書室開放時間,改變借閱方式,盡量方便學生閱讀,切實提高圖書的使用效益。
3、合理利用課程資源,對各種課程資源進行有效的選擇和整合。充分利用掛圖、模型、標本、實物及動畫、錄像片或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能增強教學的直觀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對于生物體的微觀結構,利用掛圖或投影片展示清晰的圖像,有利于學生直觀認識;對于細胞分裂、血液循環、尿的形成等生理知識,可以利用動畫等多媒體課件來演示;對于動物的行為、生態系統等章節,可播放vcd等。這一些都需要教師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以便使各種課程資源進行有效的選擇和整合。
4、充分利用生物園、綠化區等有限的生物區域。
生物園、綠化區是學生探究和實踐的最重要的資源之一,應當讓學生成為生物園、綠化區的主人,參與生物園、綠化區的建設和管理。
校外的課程資源包括果園、菜園、小溪、池塘、樹林、山嶺、醫院、養殖場、菜市場、環保機構及校外實踐基地等廣泛的社會資源及豐富的自然資源。農村學校在這方面獨具優勢,為學生學習生物學提供了豐富的自然資源。面對新課程資源貧乏的問題,作為教師應該以此為契機,重視利用生物教材中安排的實踐活動,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一目標出發,結合教材具體教學內容,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認真準備,精心組織,引導幫助學生走出課堂、走出學校,走向社會,走進大自然,進行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大環境里學習和探究。通過半年的實施,我明顯感覺到學生的學習視野寬了,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等都大大提高了。
學生家庭中有不少的課程資源可以開發和利用。在爭取學生家長的指導和參與下,可細心觀察家中飼養的家禽家畜、寵物、種養的花木,了解一些生物的生活習性、形態特點、生殖特點等;積極看一些生物學方面的書刊,了解課本以外的生物學知識;留心家長平時談及的作物栽培、禽畜飼養、病蟲害防治等知識。這樣,學生會耳濡目染,積累不少感性知識,也為課堂教學帶來不少意想不到的課程資源。
媒體資源包括校內信息技術的開發利用、校內外的網絡資源、家中的有線電視、錄像等。各種媒體上關于生物科學發展的信息很多,這些信息在教科書中不可能及時而全面地反映,師生應充分利用這些媒體資源。
(1)隨著計算機在農村學校的普及,計算機多媒體以其極強的交互性和模擬功能為生物教學提供了重要信息載體。生物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軟件,認真制作教學課件,提高教學效率。
(2)伴隨網絡的發展,互聯網傳遞著形形色色的生物科學網站,作為生物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較好的生物網址,再適當拿出一定的課外活動時間,讓學生進入學校微機室“泡吧”。但是要注意,在利用網絡資源時,教師要嚴格把關,確保信息源的可靠性和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提高學生對信息的鑒賞能力,這對于學生的終身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3)錄像在生物教學中已得到較長時間的應用,它可以展示生物的形態、結構、生理以及實驗原理等內容,生動傳神,栩栩如生,從而帶給學生以生動形象的感性認識。在播放有限的教學影片外,教師注意剪輯中央電視臺播放的《動物世界》、《人與自然》中的有關內容,會起到很好的作用。學生在觀看時興趣濃厚,效果明顯,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認識了生物與環境的關系、生物的生活習性及一些學生不易見到的珍貴稀有動物。
1、生物課程標準。國家課程標準專輯。
2、淄博市新課程教師培訓課題研究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概要。
《全日制義務教育(-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和人教版《義務教育(-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以下分別簡稱為新課標、新教材)都十分重視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這是語文課程觀念的更新和完善,也是現代語文教育(-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發展和新世紀語文教學改革深化的必然。搞好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對于全面提高語文教育(-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質量必將產生積極而深刻的影響??墒?,長期以來,我們對語文課程的理解相對來說比較狹隘,基本上局限于“教學大綱”“教學計劃”和“教科書”,教師的教學行為也往往只是遵循“教學大綱”,執行“教學計劃”,教授“教科書”?,F在看來,這種觀念不能適應語文教育(-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改革和發展,也不能適應社會發展對學生語文素質的要求和學生對語文學習廣泛麗豐富多樣的需要。要想全面提高學生語文能力和綜合素質,開發利用語文課內課外課程資源,必將成為不容忽視的重要舉措。對于長期習慣于傳統的課程觀念和教學模式的教師,這將是一次嚴峻的挑戰。對此,我們必須作好觀念、心理的調適和素質、能力的準備。
關注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是新一輪基礎教育(-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課程改革的一大特色。語文作為母語教育(-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課程,更是具有其他課程無可比擬的資源優勢和開發利用的廣闊途徑。
如果把新課標與以往的教學大綱稍加對照,我們會發現新課標中所融注的現代課程理念。課程資源及其開發利用問題,在以往的教學大綱中沒有給予明確的定位和足夠的重視,而在新課標中卻有具體明確的表述:
義務教育(-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睆恼n堂教學到社會生活、人文知識、自然風物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資源發揮應有的教育(-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功能。
長期以來,農村中學語文教學由于多種原因把教材視為唯一的課程資源。教師們為了提高升學率把教材上羅列的知識點要求學生不斷重復的進行枯燥、繁瑣、機械的訓練。嚴重扼殺了農村中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下降,阻礙了農村中學生語文素質的發展,甚至導致產生厭學情緒。瑞士教育(-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家皮亞杰說:“兒童是具有主動性的人,所教的東西,要引起兒童的興趣,符合他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的發展?!比绾问罐r村中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呢?筆者認為:充分開發和利用語文課程資源,摒棄教材專制是關鍵。所以開發和利用語文課程資源和教學資源就成為每一個農村中學語文教師面臨的重大課題.
農村中學語文課程資源緊張的情況下,農村中學語文教師本身就是重要的課程資源,且居主導地位并對課程資源結構功能的發揮起決定意義的作用。教師們若能充分利用校內外現有的課程資源,引導學生走出教科書、走出課堂,在生活中學習和探索,將收到無與倫比的效果。
語文教學活動是農村語文課程實施的主要途徑,其活動資源,是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將在農村中學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上,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筆者之見:
一、遵循語文規律利用身邊資源加強聽說訓練。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級各類學?!罢Z文課程應該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苯處熞袕娏业馁Y源意識“給學生創設語文實踐的環境,開展各種形式的語文學習活動?!闭Z文課的首要任務在于引導學生學習語言運用。
[1]?[2]?[3]?[4]。
初中物理實驗課程的實踐中,對于課程資源進行深入開發與利用非常重要,這不僅有助于實驗教學效率的提升,也能培養學生想象力、創造力以及綜合實驗素養。初中物理課程中涉及的很多實驗都較為生活化,實驗的原理學生其實都能夠了解,操作也并不復雜?;谖锢韺嶒灥倪@些特征,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自主實驗能力以及動手能力的培養,并且要鍛煉學生的實驗開發與利用能力。
實驗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可以從很多方面展開,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合理地開發利用實驗器材。物理學實驗不像化學或者生物實驗那么專業,用到的器材、藥品等都非常固定的,物理實驗的開放性更強,能夠讓學生的思維有更大的發揮空間,這一點在實驗器材上就可以得到充分體現。不少標準實驗中用到的器材其實都可以用生活中一些常見物品加以替換。在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這種創新能力,并且要鼓勵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可以用于物理實驗的各種器材、物品。這將會極大地豐富物理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體現物理實驗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教學價值。其次,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結合實驗教學進行合理創新,在課堂上學習了相應的實驗課程后,可以對實驗進行發散與延伸,讓學生挖掘生活中是否也存在可以用于具體實驗的器材。慢慢地,學生會發現很多實驗器材都可以靈活地替代,如我們可以充分發揮試管在實驗教學中的作用,利用試管探究音調問題:用嘴對著空試管吹,讓其發聲,再在試管中加一些水,再對著試管口吹氣,讓學生去體會聲音的不同,從而感知音調;又如,在學習大氣壓強的時候,可以做“大小試管”的實驗,讓學生體會大氣壓強的存在;在學習浮力的時候,可以利用試管制作浮沉子演示上浮、懸浮、下沉;等等。學生如果善于發現,并且思維非常靈活,會找到很多生活中的可以作為物理實驗器材的物品。學生如果具備這樣的發掘能力,既體現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同時也能夠讓教師十分牢固地理解與掌握知識。
在物理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捕捉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并且讓學生發揮想象,對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實景或者物品的用途等進行靈活的改造,進而呈現出相應的物理學實驗的過程。這種方式同樣有著一定的操作空間,教師如果鼓勵學生深入挖掘生活資源,很多生活中常見的事物都可以成為物理課堂實驗教學的有效資源。在教學時,教師要給予學生自由學習與探究的空間,并引導學生發展開放性與創新型的思維,這樣不僅能夠加深學生的知識探究能力,也能顯著提升學生的'綜合實驗素養。例如,不少學生想到可以用生活用品做實驗:用飯盆研究聲音產生的原因;用尺做實驗說明弦樂器的音調與長度的關系;用塑料尺研究摩擦起電;用手表的鬧鐘功能研究材料的隔聲性能;用美術課用的顏料研究顏料的混合;用易拉罐研究小孔成像;用小鋼勺研究凸面鏡和凹面鏡的成像規律;用籃球、足球、乒乓研究日食、月食;用玻璃水杯研究凸透鏡的會聚作用和慣性;近視眼鏡研究凹透鏡的成像;等等。這些都是非常有價值的實驗資源。從中我們看出,對于物理實驗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其實有著極大的空間,重點在于要鼓勵學生發展開放性與創新性的思維,這樣才能讓物理實驗課堂變得更為豐富有趣。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對一些重點實驗,教師要保障學生對這部分內容有較為深入的掌握。對于這部分教學素材,教師可以靈活創新實驗課程資源,在一些十分巧妙的實驗變化的過程中來幫助學生更有效地揭露實驗的實質,進而讓學生對教學知識點有更深入的領會。在以這種形式進行實驗教學時,教師對于實驗教學的準備一定要充分,也要合理地預設課堂上可能出現的一些情況。這樣才能夠保障實驗教學的創新收獲預期的教學效果,并且能夠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加深對學生綜合實驗素養的培養與鍛煉。如“探究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是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重點實驗,絕大多數教師采取講實驗的方式進行教學,因為實驗過程中要求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只有這樣物體在水平方向上才受平衡力,摩擦力才等于拉力,而實際操作中很難實現,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小?;谶@樣的限制,很多教師都無法在課堂上演示這個實驗過程,學生無法看到具體的實驗過程,只能通過教師的講授來理解知識。在教學時,教師其實可以進行一些靈活的創新,比如,我和學生們設計了新型摩擦力演示器,彌補了這一缺點。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與科學素養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開放思維,并且要想辦法化解各種教學難題,這樣才能夠有效提升實驗教學的整體效率和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長期以來,我們已經習慣于全國執行統一教學大綱的體育課程管理體制。由專家們根據體育學科的邏輯編制的統一大綱,把各學年段的教學內容、教學時數、教學進度安排得十分詳細周到,全國各地都按照統一的大綱實施體育教學。全國一個綱的課程管理體制,具有權威性,管理十分方便,地方、學校和體育教師執行起來較省事的特點。但是,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區的地理、氣候、經濟發展水平、文化背景、學生的基礎等差異很大,以致于不少地方由于條件的限制而無法執行大綱。原大綱包含著大量的未經改造的競技體育內容,其中一些內容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可望不可及,而且對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未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新一輪體育課程改革,根據當前基礎教育改革的要求,不再制定全國統一的體育教學大綱,而是提出了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以下稱課標)。課標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對課程目標、學習領域目標和水平目標提出具體的要求,但對完成課程目標所需要的內容與方法只提出了一個大體的范圍,各地區、學校和體育教師都有相當大的選擇余地。由于課標沒有規定教學內容的時數,根據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狀況,教師可隨時對不同內容的教學時數進行調整[4]。課標是對全體學生提出的基本要求,是各地方、學校和教師應當努力做到的。但對于如何實現課標,地方、學校和教師有了更大的自主權。地方、學校、教師應當根據各自的需要、特點和優勢,充分挖掘豐富的體育與健康課程資源,并從中篩選出受學生歡迎的、有效的和切實可行的各種教學內容與方法,創造性地去實現課程的目標,做到目標一致,殊途同歸。另外,國家、地方、學校的三級課程管理體制,也是為了調動地方、學校和教師開發課程資源的積極性,讓大家放開手腳更好地完成課改的任務。這些改革措施不僅意味著給予地方、學校和教師放權,更意味著對地方、學校和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體育教師來說,今后不再有現成的固定的“腳本”照搬了,每位體育教師都應當在追求課標的前提下,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擬定自己的“腳本”,上出自己的特色課。
長期以來,體育課程被理解為僅僅是按課程表排的,在學校操場上的體育課,是一個限定在學校中和規定的45min內的封閉系統。對體育課程的這種理解,限制了我們對身邊豐富的體育課程資源的關注和開發。如今,隨著體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已經逐漸打破了以往的封閉式的課程觀,把體育課程看作是存在于校內外廣大空間且不受45min限制的開放系統?!耙虼?,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資源,讓體育課走出學校運動場,與學生的課余活動、家庭和社區生活結合起來,是現代體育課程發展的必然要求[5]?!边@種新的體育課程觀有利于我們開拓眼界,充分開發、利用豐富的體育課程資源,更好地實現體育課程目標。
要實現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首先要有時間的保證,僅靠每周2~3次體育課的時間是遠遠不夠的。課程包括課業與進程,其中,進程決不僅僅指課堂上的教學過程,還應當包括學生在校內的。
課外體育活動和校外體育活動過程,包括學生節假日參加的家庭、社區等體育活動過程。學生的這些體育鍛煉時間都應當被看作是體育課時間的延伸,屬于體育課程的時間范疇。充足的時間資源是實施體育課程的保證,體育教師應以開放的眼光積極開發和利用體育課程的時間資源。
在體育課改過程中,由于教學內容和組織形式的多樣化,常使得體育課時間的安排不可能同以往那樣固定不變。為了適應改革的需要,在時間資源的調配上應當靈活機動。目前,不少學校的選項課、俱樂部制等學校改革,就不但打破原來的班級授課制,也打破了常規固定的教學時間。教學內容的多樣化,有時還要求我們打破一堂課45min的規定,有些內容的教學需要采取課時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辦法,必要時還可以安排在周末進行。當然,時間資源的靈活調配,并不是意味著可以隨便和無計劃,任何時間上的調配都應當事先征得學校的同意,并列入學校的教學計劃。
體育課程的實施需要有較大的空間,沒有足夠的空間,體育教學便難以進行,這是體育課程一個突出的特點。然而,就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多數學校的體育空間都是十分有限的,這對體育課程改革是不利的。因此,我們在努力拓展校內體育空間的同時,還應當以開放的眼光去開發校外的體育課程空間。
新的教育理念提倡學校應成一個開放的系統。當前,人們正在呼吁學校的體育場館應向社會開放,反過來看,為了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和能力,學校的體育課程也應當走向社會、走向大自然。我國地大物博,各地區的地理、氣候、經濟、文化等差異很大,各地區都擁有豐富和獨特的校外體育課程資源,這些資源的合理開發,將為體育課程改革提供十分有利的條件。近年來,為了使體育課上得生動活潑,不少學校都開始在積極地嘗試開發校外的體育資源。比如,深圳市高級中學為了使體育課與課外體育活動有機結合,正在嘗試以俱樂部的形式進行體育教學,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項上課。該校除設置籃、排、乒、羽、武術、健美操等項目的課程外,還設置了棒壘球、橄欖球、曲棍球、網球等對場地要求較高的項目課程。為解決這些課程的場地問題,他們組織學生走出校園上課。比如,該校的網球俱樂部,每逢周日晚上,便組織俱樂部的上百名學生前往觀瀾鄉村俱樂部網球中心,熱熱鬧鬧,開開心心地學打網球[6]。廣大農村和經濟尚欠發達地區,雖然缺少現代化的體育場館,但具有發達城市所沒有的獨特的體育空間,這些地方美麗的山山水水,沙灘、綠地等,都是良好的體育空間資源,只要我們留心開發,合理利用,都能發揮出獨特的作用,使體育課程目標得以實現。
在關注校外體育課程空間資源開發的同時,還應當重視校內空間資源的開發,畢竟體育課主要還是要在學校內上。盡管校內可開發的空間資源比較有限,但潛力總還是有的。不少學校為了給體育課程騰出更多的空間,充分挖掘學校的潛力,建設了一些實用的體育場、館,一些城市學校甚至還將田徑場托起來,下面留出與田徑場同樣大的面積建成體操房、健身房、乒乓球房等場地,為體育課程的實施提供了更多的空間。
長期以來,地方、學校和體育教師都習慣于按照全國統一的大綱進行教學,大綱中規定要教什么,大家就都教什么。而且大綱中規定的教學內容大多數又是正規競技體育項目的內容,由于是統一規定的,于是不管學校有無條件,學生是否興趣,學生能不能學會,體育教師只能照搬照教。這就使地方、學校和教師用不著去考慮課程資源開發這個問題。正在實驗中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僅對課程目標、學習領域目標和水平目標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但對具體的課程內容不作硬性的規定。這就要求地方、學校和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自主地去選擇課程的內容與方法。
“健康第一”是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宗旨。因此,體育課的教學內容應當是健身的`知識和鍛煉身體的方法手段。人類的健身手段與方法是十分豐富的,而且還隨著社會的發展在不斷發展。目前,除競技體育外,社會上還有許多廣大青少年喜愛的新興體育項目、娛樂體育、休閑體育、民間和民族體育的內容,如各種時尚的健美操、健身舞、民族舞、街舞、軟式排球、氣排球、輪滑、攀巖(人工)、飛盤以及有特色的體育項目等,都可以被堂堂正正地引進體育課堂。有的體育老師還動腦筋想辦法,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因陋就簡,創造出不少既令學生喜歡又能促進身心健康的鍛煉方法。體育課教學內容的開發還應當包括對常見的競技體育項目的改造和利用,不少競技體育項目,只要我們降低技術要求或器械標準,突出其健身與娛樂的功能,仍不失為受學生喜愛的好教材。
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還包括傳授一定的有關健康的知識。在現代社會里,人們普遍關注自己的健康。因此,各種媒體都注重報道一些關于健身、保健方面的新知識、新觀點、新方法。這些知識的來源,是非常豐富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除了選用一本好的教材外,還應當經常通過各種書籍、報刊、雜志、廣播、電視和互聯網等,廣泛搜集有關材料,及時補充一些新的教學內容。
體育課程人力資源可以理解為介入該課程并對課程的實施起積極作用的人力來源。課改要求體育課程應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它的人力資源不但包括校內的體育教師、學校有關領導、班主任、學生等,還包括校外的有關專家、教練員、社區體育指導員、家長等。這些人都可能對體育課程的實施起到積極的作用。
以往,除了體育教師,很少有人會直接介入體育課程的實施工作。然而,開放式的體育課程,由于時間和空間的拓展,內容與方法的多樣化,則需要多方人力的介入才能得到較好的實施。為了更好地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在校內,需要校領導、教務管理人員、班主任和學生積極介入學校體育工作。體育課教學內容與方法改革,僅靠體育教師的力量往往是不夠的,在必要的情況下,完全可以考慮聘請校外的有關專家、教練員和社會體育指導員擔任部分的教學工作。實際上,一些學校已經在開始這樣做了。有的學校還提倡校內外體育人力資源的相互流動,學校不但提倡在需要時可靈活聘請校外人員擔任教學工作,還提倡在允許的情況下讓體育教師走出校門,擔任社區體育的指導工作,參加各種業務進修提高,以此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當然,無論體育課程如何改革,體育教師仍是最重要的人力資源。體育教師既是課程的主要實施者,又是體育課程資源的開發者和素材資源的載體。因此,充分挖掘體育教師的潛力,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是人力資源開發最重要的環節。在課改的進程中,體育教師應當盡快完成角色的轉換,即從原來的課程執行者轉變為決策者,從一個“教書匠”變為一個課程的研究者。角色的轉換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我們應當為體育教師創造條件,讓他們有機會學習和掌握現代教育、教學理論與技術,不斷更新觀念,不斷提高業務水平。體育教師自身也應當加強學習,積極思考,參與教學研究,在改革的實踐中提高自己的能力,以適應課程改革形勢的發展。
01年國家教委出臺《新課程標準》,之后《新課標》在全國各地逐步擴大影響,它給我們傳統的教學方式以有力的挑戰。身為教師的我,學習、感受了新課標,并有意識地在自己的教學中滲透《新課標》的精神。通過學習,我發現,自己幾年前的一些嘗試教學與其中的理念不謀而合,特別是在課程資源的開發方面。我覺得只要多留心,到處都有可利用的課程資源。作為普通教師,對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1、利用好教學內容本身。
1)課本中選用的內容本身就具有很好的教育意義。教師在講課的同時,要記住通過課文給孩子們傳達文中滲透的思想,讓孩子們在學習知識的時候,同樣在接受思想的熏陶。
2)根據課文內容,給孩子們介紹或推薦類似的文章、書籍,讓他們有更廣的涉獵。
3)根據課文的作者,給孩子們推薦此作者的更多的作品。
4)故事性較強的文章可以給孩子們進行表演的機會。
2、注意教材的延伸。
很多時候,我們會為了讓學生掌握更多知識點而忽略了對教材內容的延伸,而這些延伸其實是很好的教材資源的開發,它會產生你意想不到的結果。記得在教《烏鴉喝水》,我問學生:假如你是那只烏鴉,會用什么方法喝水呢?學生的答案自然是五花八門。其中一個十分搗蛋的孩子插嘴說:如果瓶子里的水不多,烏鴉放石子進去也喝不到水呀,因為水在石頭縫縫里呢。這孩子答非所問,加上我當時也未認真思考,只是敷衍一句“是嗎”便沒再理會他了。兩年后,有次我在洗魚池,將魚池的水吸到差不多見底時發現,魚池雖有水,可都在石頭縫里!我猛然想起,那小男孩是對的!若當時讓孩子們回家試一試,孩子們收獲會更多。
3、課本插圖的利用。
中、低年級的課本,特別是一、二年級的課本,有大量的生動的插圖,而且這些插圖與課本教學內容有一定的聯系,教師可以利用這些插圖進行說話訓練,既訓練了學生思維能力,又訓練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而教師亦可以利用插圖進行拓展。如我在教丁氏教材第一冊時,就利用其中的插圖編兒歌教給學生:
木字旁,愛樹木,
松樹、楊樹來聚會,
伸展綠葉空氣新。
我們要愛護樹木,
綠色世界笑盈盈。
心字底,要用心。
思想好,立大志。
老師教導不忘記。
在讀兒歌中,學生認識了生字,增長了知識,同時還可以在思想上也有所收益。
在高年級,教師則可以利用課本插圖進行觀察、復述課文內容的訓練。如講《撈鐵?!芬徽n時,我利用課本插圖讓學生講述撈鐵牛的過程,并利用此圖讓學生展開想象,當時岸上一定有很多的觀眾,他們會有什么反應。學生通過朗讀、看圖復述,心中一定有不少感受,于是進行想象,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去感受,從而體會那個和尚的高明。
再者,可以給孩子們機會自己給課文畫插圖,他們一定會很感興趣。
4、利用預習課文開拓。
。
體育作為基礎教育和素質教育的關鍵學科,更應有自己的校本課程。如何開發體育校本課程,以及充分利用好體育課程資源,使傳統體育教學與校本課程更好地結合,是學校體育工作者面臨的重大課題。校本教材的開發是對嚴重不足的體育場地器材對體育與健康正常開展的不良影響的彌補。校本教研,因其地域性、本土性、實用性、校本化等特點,將對經濟落后地區的教育產生很大的推動和幫助作用。體育健康課校本教材,因為場地器材的因地制宜,身體活動的可操作性,體育文化的本土性、趣味性,將使因經濟落后而無法從場地器材及教材資源、人力資源上合理、科學、有序地開展體育與健康課程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一)體育與健康校本課程開發的背景。
當中國基礎教育高舉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旗幟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就必然成為重要任務,鮮明而緊迫地擺在廣大教育工作者和全社會的面前,體育校本課程的開發是新課程改革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校體育教學發展的歷程,跟大多數學校一樣,實際上是“副科”,領導不重視,教師隨便上,學生無所謂。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提出:“學校在執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同時,應視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結合本校的傳統和優勢、學生興趣和需要,開發或選用適合本校的課程?!边M行校本課程開發已經成為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
體育作為基礎教育和素質教育的關鍵學科,更應有自己的校本課程。如何開發體育校本課程,以及充分利用好體育課程資源,使傳統體育教學與校本課程更好地結合,是學校體育工作者面臨的重大課題。
(二)校本教材的開發是對嚴重不足的體育場地器材對體育與健康正常開展的不良影響的彌補。
經濟的相對落后,教育資源的相對匱乏,使得農村學校的體育場地器材嚴重不足,這極大地限制了體育與健康課國家教材和地方教材的正常開展。學校在開發體育校本課程時不能為了趕時髦一哄而上,要根據學校的條件和地方的風土人情整合資源,開發具有學校特色的體育校本課程。不同的體育項目需要不同的場地和器材,合理利用和改造學校及周圍環境的場地、器材資源是體育校本課程開發的又一突破口。學校要根據場地器材的具體情況量力而行,農村學校教師隊伍和辦學條件相對較弱,要盡量利用山區豐富的自然資源,如登山、竹竿舞、滾鐵環、放風箏、橡皮筋等,就是很好的體育校本課程資源。通過校本教材的開發,從各學校所處的地理位置和實際情況出發,充分利用學生能從事體育鍛煉的場地,采用種種手段利用和自制各種有利于學生從事健康體育鍛煉的器材,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彌補體育場地器材的不足。
(三)校本教材的開發,將挖掘體育教師潛在的人力資源。
由于場地器材的限制和學校領導教育觀念中對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潛在的輕視及傳統的體育教學觀念的影響,農村體育教師在體育與健康課的教學中還沒有充分地展現應有的才干。校本課程的開發離不開教師的參與,把課程開發的權力還給教師,讓教師從事課程的開發與實踐活動,這已經成為一種共識。因此,在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必須立足于教師的個性,讓教師真正成為校本課程開發的直接參與者。體育教師是體育課程改革的實踐者,是體育校本課程開發的研究者,他們的自身素質是影響校本課程開發的關鍵因素。許多課程研究專家認為,“課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課程發展是人的發展”,“沒有教師的發展就沒有課程的發展”。沒有教師方面的相應變革,就不可能實現課程改革;缺少教師的改革,任何課程改革也不可能獲得成功。校本教研的開發,將會激活農村體育教師的思維,這種創造性的思維活動不但會開發出各種適應本校的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土教材,而且會推動農村體育與健康課程的不斷創新和改革,在這種創新和改革中,作為校本教材開發的主體——體育教師的潛在的人力資源將得到挖掘。人的因素在生產關系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教師人力資源的開發,將給農村的體育與健康課新課標的開展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一)內容資源優勢。
1、農村學校在生活中創造的體育活動。農村學校一般地處偏遠,經濟較為落后,學生們在生活中創造了獨特的體育活動和體育項目,如:老鷹捉小雞、貓捉老鼠、跑城(一種打沙包游戲)、跑國(劃定活動范圍,兩組學生相互占領對方地域的游戲),不同學校要根據自己學校場地器材的具體情況量力而行,農村學校教師隊伍和辦學條件相對較弱,要盡量利用山區豐富的自然資源,如登山、竹竿舞、滾鐵環、放風箏、橡皮筋等就是很好的體育校本課程資源。這些活動很有特色,只要稍一加工就可以開發成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的校本教材。
2、傳統文化活動。在農村學校,傳統文化活動較為盛行,大部分以身體活動為主,比如:扭秧歌、舞獅子、腰鼓、民間武術等各種文化活動,通過開發改編,都可以成為學校的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校本教材。在目標統領內容的體育課實踐中,教師能更多地運用新課程理念對體育教育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但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因為沒有具體的教學內容,所以在課堂上雖然可以運用不同的教學內容達到目標,但在對學生終身體育能力的培養和形成上缺少“主打”運動項目。學生經過十幾年體育教育之后,反而感到什么也沒有學會。因此地方和學校應根據當地的具體條件和學生的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體育課程實施方案,更新理念,與時俱進,加快加強對校本課程的研究和制定。開發校本課程應該充分開發和利用當地的課程資源,更多地采用活動形態,為開展活動而提供給教師一些參考性的課程方案。否則,就可能使校本課程成為國家課程的翻版,甚至可能出現“穿新鞋走老路”的狀況,一方面進一步加重了學生負擔,另一方面失去了校本課程的應有價值。
(二)人力資源優勢。
農村學校有一批年齡輕、思維活、創造力強的體育教師隊伍,這支教師隊伍及大力支持學校體育工作的各級領導和廣大喜歡體育的學生是開發體育與健康課校本教材的最大優勢。體育教師自身素質存在諸多缺陷,作為校本課程開發的主體,參與課程設計,體育教師要增強主人翁責任感,提高自身素質,提高事業心和責任感。由于受傳統教學的影響,不少教師往往不注重學習新的教育思想,不了解新課程改革方向和改革成果,因循守舊,滿足于已有的知識方法,體育課不是統得太死的“老三段”,就是無任務的“放羊式”?,F實工作中,部分體育教師習慣于傳統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即使學習別人一點,也是生搬硬套,缺乏求實創新精神,只能使體育工作停留在原有水平上。部分體育老師不愿下力氣求取新知,不想改換更新,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
在新課改的浪潮中,我們只有充分理解課程標準的精神,才能使體育和健康的課程標準得到更好實踐,在教學中才能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培養學生終身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并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從而提高全體學生的素質水平,適應社會對多類型、多規格、高層次人才的需求。我們相信,在素質教育的改革中,只要我們堅持在探索中改革,在改革中創新,在改革中反思,學校體育與健康校本課程改革將寫下更美的篇章??梢猿浞掷眠@些人的智慧、創造力,以新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為指導,以促進學生健康為目標,合理利用校園地理位置、建筑特色和民間的體育器材、自制的體育器材等,充分發掘當地的各種民間的體育活動,開發出具有地域特色、符合本校實際、學生喜歡的校本教材。只要充分挖掘人的潛在能力,就會開發出科學的,有利于很好地開展新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指導下的體育與健康課的校本教材。
[1]李天才。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解讀[h]。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4)。
[2]陳虎。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教學法[g]。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
[3]王立人。體育與健康基礎[z]。鄭州大學出版社,2003,(1)。
語文課程的開發和利用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層面,也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本文中,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經驗對如何拓展小學語文課程資源進行分析,隨之提出語文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的實踐方法,旨在進一步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水平。
小學語文課程是小學教學當中最為重要的課程之一,在小學階段是學生積累知識培養品質的關鍵時期,而這一時期語文課程對于學生素質的培養尤為重要。但是現在主要的小學語文教育方式是教師根據教材內容進行講解,而教學工具只有教材,部分教師還會稍加使用多媒體,但這種教學方式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學生往往對文章里的內容一知半解,不能深刻地體會其中的情感,同時由于學生的理解能力不強,所以其根本不能牢固掌握教師教授的內容。而小學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現在小學語文教育的主流思想,拓展語文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生活中時時刻刻都能進行語文的學習,同時也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使其更好地掌握學習內容。
拓展小學語文教學的課程資源已經成為眾多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主要方向,而諸多學校與教師卻對課程資源的概念缺乏深入的理解。就目前來看,我們可以將課程資源的理解主要分為廣義的和狹義的兩種,從廣義上來說,課程資源是為了課程教育開展而組成的各種輔助因素,如社會文化、教師的知識儲備等等;從狹義上理解,課程資源就是指語文教材、多媒體等教材工具的使用。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要通過不斷尋找生活中的'資源,將資源與語文內容相聯系,培養學生的語文情感,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小學生在語文課堂中主要是掌握漢字的相關知識,而他們所處的環境就是被漢語言文化包圍的,所以更有利于學生學習語文課程。但從整體來看,目前小學語文課程教學較為乏味、枯燥,加之小學生的自控能力較差,如果教師一直在課堂上按教材進行講解,學生很難集中注意力,學習效果也難以提升,所以教師必須拓展學習資源,為學生營造更加有趣味的學習環境。
2.1有效地開發與利用教材資源:教材資源是小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主要工具,小學語文教材的編纂是根據學生的成長特點進行的,它涵蓋了學生所要學習的主要知識內容,具有一定的權威性,所以在對小學語文課程資源進行開發利用的第一步,就是應該以一種新的方式對教材資源進行充分的開發與利用。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語文文字和篇章結構都是小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重要資源,在小學語文教材的編纂中,編纂者也是為了學生盡可能掌握知識而進行結構的設計。例如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在進行文章的學習時,前面就會設計單元導讀的環節,而且在文章的后面還配套相應的章節練習,讓學生在學習完文章之后可以對知識進行進一步的鞏固。例如在《桂林山水》這一課中,在文章之前設計了桂林山水的景色圖片,而且還有對桂林山水的相關介紹,這就讓學生在學習這一課時已經對桂林山水有了初步的認識,對其背景有著一定的了解。在文章后面設有相應的練習,如尋找書中的使用修辭手法的語句,以及對某些段落的理解,作者在一些語句中所要表達的情感等。通過對這些問題的解讀就可以進一步鞏固學生學習到的內容。
2.2巧妙地開發與利用掛圖、磁帶、多媒體等現代教育資源:在開發和利用小學語文教學資源中,教師還要善于使用掛圖、磁帶、多媒體等資源,利用這些資源來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例如教師在講解某一描述自然景觀的文章時,可以將標有這一景象的掛圖展示給學生,讓學生產生視覺沖擊。在《桂林山水》的一文中就可以通過使用掛圖等教學設備,讓學生通過掛圖對風景進行描述,通過學生的主觀表達,讓學生加深對文章的了解。教師還可以通過播放磁帶等方式,讓學生跟著磁帶進行美文朗讀的模仿,學生仿佛身臨其境一樣,減少文章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另一方面,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將桂林山水以動畫的形式展現出來,加深學生對桂林山水的認識。
2.3合理地開發與利用生活、身邊、自然中的課程資源:除了利用已有的教學資源,我們還要善于在生活中發現教學資源,將生活中的所能接觸的資源運用到語文教學當中,往往會得到更好的效果。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設計一個課前5分鐘交流環節,通過一種輕松愉悅的聊天方式來讓學生進行交流,通過分享學生之間的生活趣事,拓展他們的所見所聞,往往在學生兩天的過程當中學習到一些做人的道理,有利于學生高尚道德品質的養成。教師還可以設置意見箱,讓學生將一些不能與同學進行共享的事情以悄悄話的形式對教師表達,將一些自己的心理話與教師分享,同時當自己遇到困難時也可以尋求教師的幫助,而教師則要以一種更加成熟的角度給予學生的解答,同時也增進了學生和自身之間的距離,有利于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
2.4開發并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課程資源:每個學校都有自己學校的辦學特色,所以在拓展教學資源時可以將學校的辦學特色融入其中,將學校的辦學優勢和資源優勢融入到語文教學當中。例如,學??梢远ㄆ陂_展一些繪畫比賽,鼓勵學生參與其中,而繪畫的內容就是來源于語文教材,將古詩詞以畫的形式展示出來,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而且學生以自己的理解對詩詞進行詮釋,也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以這種形式來進行語文教學,不僅成為學校的教學特色,同時也讓學生掌握繪畫的技藝,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綜上所述,我們發現小學語文教學不僅僅是局限于語文教材之中了,教師需要不斷地拓展學習資源,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語文的學習。另一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語文信息,讓他們通過自己的角度尋找語文的存在,同時通過資源的利用也讓學生提高了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作為教學工作者,我們也一定要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幫助學生尋找更多的學習資源,從而有效培養與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3333。
更新時間:2004-5-10。
文章錄入:zhang]。
-----浙江嘉興平湖市乍浦鎮第一小學屠園中執筆。
一、課題的背景及現實意義。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許多國家為了加快教育的發展都推行了由國家發起的課程改革運動,建立了國家課程開發中心,采用自上而下的課程開發推廣模式,希望以此來提高教育的質量。但是國家課程開發模式并未取得預期成效,作為對此模式固有缺陷的反思,20世紀70年代初,逐漸興起了校本課程開發運動。
至80年代,校本課程開發已成為課程開發的一股強大思潮,達到了發展的全盛時期。在我國,早在十多年前,就有學者提出“三級課程、三級管理”的設想。1999年6月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我國試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這標志著我國課程改革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校本課程作為“三級課程”的結構,其開發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不僅可以彌補國家課程開發的不足,有利于形成學校辦學特色,滿足“個性化”的學校發展,還有利于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和學生主體性的發展,真正滿足學生生存與發展的需要。
那么,如何開發校本課程呢?這給我們學校的老師們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我們在學校已有課題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利用鄉土資源,開發校本課程”的課題,意在以社會資源、學校資源、家庭資源為背景構建校本課程體系。我們認為利用鄉土資源,開發校本課程至少有以下幾個現實意義。
在利用鄉土資源進行教學方面,我們有一定的研究?!靶W鄉土作文教學研究”課題已經結題。這一課題從豐富寫作內容入手,讓學生在鄉土資源實踐活動中,主動探索、實踐和體驗,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激發了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但是我們也發現這一課題只把鄉土資源與作文教學相結合,過于狹窄,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鄉土化的校本課程,把社會資源、學校資源、家庭資源和各科教學相結合,拓展和擴充了國家課程,有利于充分利用這些資源,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有利于形成學校辦學特色。
統一的課程設置,難以反應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的實際情況和特殊需要。從當地經濟、文化特色,學校、教師、家長的實際出發,開發校本課程,有利于凸現學校的辦學特色。我們利用鄉土資源,開發校本課程,使自己學校區別于其他學校,能使學校從一般中凸現出來,形成自己的特色,實現學校的跨越式發展。
3、有利于學生主體性的發展。
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提升學習者的主體性,培養學習者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課程改革的主要趨向。利用社會資源、學校資源和家庭資源,開發校本課程,有利于張揚學生的個性,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獨立性。
4、有利于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
課程設計通常有課程專家來完成,教師只是課程的實施者。而開發校本課程,教師不僅是課程的實施者,更是課程的設計者。校本課程開發賦予了教師一定的自主權,為教師提供了發揮創造性的空間。教師在課程開發的實踐中,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
二、國內外校本課程開發研究綜述。
國外的校本課程開發起步較早。各國教育管理體制的差異和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發展等方面的各不相同,使校本課程開發各有特色。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地方分權的國家,國家只是提供統一的課程標準,課程開發的主體在學校,學校的所有課程都可以稱之為校本課程;而法國、俄羅斯、泰國等中央集權的國家,國家一級制定嚴密的計劃,地方和學校執行計劃,在課時安排上只留出一小部分,給學校自主設計課程。
在國內,校本課程開發的起步較晚。近幾年來,隨著學校在課程決策方面自主權的增多,特別是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的決定》發布后,各地、各校根據《決定》提出的“建立新課程體系,試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學校課程”的精神,進行了校本課程開發的探索和實驗。較典型的有江蘇錫山中學、上海七寶中學、杭州臨平一小等學校。這些學校在校本課程開發的主體、內容、程度及評價等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在鄉土資源的利用上,我們往往比較重視資源的知識性,而忽視實踐性。如某些地區編制的《鄉土教材》就是知識性的教材。如果只重視鄉土資源的知識性,而忽視實踐性,那就無法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這樣的知識性校本課程確實沒有多少存在的價值。
綜觀校本課程開發現狀,一些學校在利用學校、社區等資源,進行校本活動課程的開發上做過一些研究。如臺灣g中學確立“培養社區人才、傳揚社區文化、提供公共空間,建立社區學習機制”的辦學宗旨,以深入社區、貼近社區的方式創建社區文化的理念,孕育了學校的校本課程。杭州臨平一小開展《讓綠色走向未來》綜合實踐活動的實踐與研究,在活動課中,讓學生圍繞一個主題進行研究性學習,綜合各學科的知識,收集相關的信息,獲得研究成果。
三、課題概念的界定。
1、鄉土,是我們出生、成長的地方。鄉土資源,就是指我們出生、成長的地方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觀、文物古跡、地名沿革、歷史變遷、社會發展以及民間藝術、名俗風情、名人軼事、語言文化等。它包括自然地理資源、人文歷史資源和社會發展資源等。這是狹義的理解。廣義的鄉土資源還包括學生所在學校的校園環境、師資狀況、校風學風、學生特長以及學生的家庭環境、家長特長等。本課題所研究的鄉土資源包括社會資源、學校資源、家庭資源三個方面。
2、校本,就是以學校為本位。校本課程是指學校做出的關于課程開發的決定或所采取的課程開發活動方式,其立足點、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學校自身,其核心在于強調以學校為課程開發的基地,以學校為課程開發的基礎和決策依據,以教師為課程開發的主體。
3、本課題提出的“利用鄉土資源,開發校本課程”,就是以社會資源、學校資源和家庭資源為背景構建校本課程體系。本課題強調學校根據自己的辦學理念,以學校為基地,以教師為課程開發的主體,進行課程的規劃,方案的設計,活動的組織、輔導、評價與展示,使學生通過參觀、訪問、調查、搜集、討論和游戲等諸多方式去進行活動,還給孩子一個生動活潑的學習空間,從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四、研究的預期目標。
3、使學生了解社會資源、學校資源和家庭資源,培養學生從現實生活中發現問題,綜。
合運用思考問題,實踐活動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尊重事實,尊重他人,敢于發表,樂于合作的精神;激發學生發現周圍事物奧秘的欲望,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4、通過課程的研究,形成一種校園文化,一種優良的校風、學風和教風,突出事實求是、從實際出發,敢于實踐、勇于創新的學校精神。這一目標蘊涵在學科教學、德育教學、學校管理及其師生的言談舉止中,從學校的每一個角落都可以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
五、開展本課題研究的條件和優勢。
從本課題的概念界定和研究預期目標不難看出,本課題研究的是以社會資源、學校資源和家庭資源為背景構建校本課程體系。這一課題要求學校、家庭及其周邊地區必須具有豐富的教育資源。我們學校就具備這方面的條件和優勢。
項目主。
要
優
勢
社會自然地理依山傍海、風景秀麗、環境優美、交通發達。人文歷史歷史悠久,文物、古跡、名人眾多。社會發展經濟發展迅猛,各項事業蒸蒸日上。
學校校園環境環境優美設施齊全,擁有天然的小山丘。師資狀況踏實好學、刻苦鉆研,動手能力強。學生特點為人樸實、學習努力,活動能力強。家庭家庭環境小區環境優美,家庭經濟條件好。家長情況服裝加工業工人,家庭教育比較重視。
乍浦鎮位于長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東北部,杭州灣北岸。依山傍海,風景秀麗、環境優美,已有1200多年的建鎮歷史,自古就有“??谥劓偂敝Q。鎮境內現存古跡眾多,人文景觀豐富。改革開發以來,經濟發展迅猛,港口、電廠等重點企業落戶古鎮,跨海大橋即將建設,給古鎮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正在形成乍浦港務局、乍浦鎮、嘉興港區三位一體的格局。我校就坐落在乍浦鎮,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學校環境優美,設施齊全,擁有天然的小山丘,建有勞動實踐基地。學校有較先進的辦學理念,較民主的領導班子。專任教師85人,絕大多數家住農村,雖專業知識與城鎮教師有一定差距,但工作踏實、勤奮好學、刻苦鉆研,且有很強的動手實踐能力。學校41個教學班,學生1600多人,都為農村孩子,雖然在學習自覺性、學習能力上與城鎮孩子有一定差距,但為人樸實、學習努力,而且活動能力強。由于港區的開發建設,大部分學生家庭搬進了新建的小區,小區環境優美。大部分學生家長也走出了世代耕種的土地,走進了工廠,從事本地區的支柱產業——服裝加工業,對孩子受教育的要求正在不斷提高。校內外主要優勢見表。
在利用鄉土資源,開發校本課程方面我們有一定的基礎。小學鄉土作文教學研究已經結題,成果獲得嘉興市第二屆教育科研成果二等獎。這一課題將鄉土資源與小學作文教學相結合,構建了鄉土化的作文內容,開放式的教學模式和多樣化的作文形式。在鄉土作文教學研究的帶動下,美術教學、常識教學、綜合實踐活動等學科也作了一些嘗試,取得了一定的經驗。
鑒于以上分析我們認為,我們不僅具有豐富的社會資源、學校資源和家庭資源,而且在利用鄉土資源開發校本課程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
六、研究的內容及操作措施。
1、課程規劃的研究(1)課程目標規劃。
以鄉土資源為背景的校本課程目標的規劃體現“一切為了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課程改革方針。在知識目標方面,重視體驗性知識、策略性知識和跨學科知識;在能力目標方面,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認知能力、計劃能力、表現能力、管理能力、創造能力和信息的搜集和處理能力;在情感目標方面,著重培育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責任心,發展學生的個性。
具體的目標是:使學生了解社會資源、學校資源和家庭資源,培養學生從現實生活中發現問題,綜合運用思考問題,實踐活動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尊重事實,尊重他人,敢于發表,樂于合作的精神;激發學生發現周圍事物奧秘的欲望,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根據不同年段學生的年齡特點,規劃各年段的校本課程目標。
低段(1-2年級):初步接觸家鄉、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常識;初步培養學生觀察、質疑、探究的能力和思考問題的方法;使學生初步獲得參與探究的體驗,培育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的欲望,初步培育學生的生活熱情和愛美情趣。
中段(3-4年級):初步了解家鄉、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常識,初步了解家鄉的地域風情和習俗;培養學生觀察、質疑、探究態度和能力,使學生掌握基本的收集信息、分析和利用信息的方法;使學生獲得參與探究體驗,培育學生的生活熱情和愛美情趣,培養學生學習和生活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利用鄉土資源,開發校本課程,必須對內容進行規劃。鄉土資源包括社會資源、學校資源、家庭資源三個方面。本地區的社會資源包括三大塊,即自然地理、人文歷史、社會發展;學校資源包括校園環境、教師特點、學生特長;家庭資源包括家長特長、家庭特點、家園環境等。這些內容可以是綜合性的,也可以是主題性的。教師既要根據自己的特長和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規劃不同的內容,又可對鄉土資源進行改編、補充或拓展。
2、方案設計的研究。
以鄉土資源為背景的校本課程的方案有兩類,即校本課程的總方案和教學案例。校本課程的總方案是校本課程開發的計劃書,設計了校本課程的目標、結構、實施、評價等一系列的項目。要重視總方案的設計,并根據實際及時進行修正。完整的校本課程總方案包括:需要分析,總體目標,課程內容,課程結構,課程實施,評價設想,保障措施,課時設置等內容。
教學案例是校本課程的個案,設計了具體的目標、內容、組織與輔導方式、評價與展示方法等。要研究校本課程的案例的設計格式。案例格式一般包括以下項目:輔導教師、課程內容、課程類型、活動時間、活動對象、活動目標、課程安排、評價展示等。要根據教師實際和學生特點設計校本課程的案例,探索案例的設計模式。
3、組織與輔導的研究。
在利用鄉土資源開展的校本課程中,應盡量提供學生真實體驗的機會,倡導以學習小組為單位,以實踐性、綜合化沙龍式、研究為基本的活動形式,根據教學的內容合理匹配輔導教師和教學媒體,靈活應變活動的組織結構和教學的場所,為達成校本課程的目標創設優良的學習環境。
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根據教學的內容和學生的特點采用不同的輔導方式。要積極探索輔導方式的多樣性。
如:主題活動模式,就是通過圍繞鄉土資源中較重大的問題開展活動,達到各科知識的綜合,按照問題的邏輯線索組織活動內容;綜合活動模式,圍繞一個鄉土資源開展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學生提出各自的問題,學生圍繞自己的問題開展探究活動;問題中心模式,圍繞某個鄉土資源進行討論,提出問題后進行綜合,選擇一個內涵比較豐富有一定價值的主題,學生圍繞這一主題去研究。
4、評價與展示的研究。
以鄉土教育資源為背景的校本課程,應重視課程評價和展示的方式的研究。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性,即教師、學生自己、同學、家長等共同參與評價;評價主體的互動性,即評價主體間進行雙向的、多向的評價;評價內容的多元性,即以發展的眼光,從認知、行為等層面,多角度、多視點地分析評價;評價過程的動態性,即不僅要關注結果,更要注重學生成長發展的過程,通過多層次、多角度的評價,使學生逐步感悟自身的發展,提高發展的欲望;實現評價方式的多樣性,如表格統計式、談話式、語言描述式、檔案袋式、社會式等。
在評價的同時,積極探索成果的展示方式??梢酝ㄟ^競賽、匯演、表演、報告會等形式及時地把學生豐富多彩的階段性成果,如科技報告、演唱、演講、舞蹈、模型和地圖、畫圖和制表、攝影、表演劇等集中展示出來,供人品評。也可以運用文本、多媒體、網絡等途徑展示校本課程開發的成果。
八、研究的對象。
全校41個教學班,1600多名學生。
九、研究的方法。
采用行動研究法。研究準備階段運用文獻法、調查法。結題階段運用問卷法、測試法、調查法、行為觀察等方法。
十、研究的步驟。
(一)準備階段:2003年4月——5月。
1、收集、整理鄉土資源,匯編成學習包。
2、查閱文獻,了解校本課程開發的信息,掌握校本課程開發的理論。
3、調查分析學校內外情景,進行課題的可行性研究。
4、撰寫課題實施方案,申報課題。
(二)實施階段:2003年6月——2004年7月。
1、開展實質性研究。根據研究方案開展各項研究。
2、完善校本課程總方案,設計校本課程案例,并組織實施。
3、對校本課程成果進行評價及展示活動。
4、及時總結課題研究的經驗和教訓,不斷改進研究方案。
(三)結題階段:2004年8月。
收集課題研究的資料,匯編成冊;總結課題成果,撰寫課題報告,申請結題。
十一、成果的形式。
以報告為載體的鄉土化校本課程的設計程序、輔導方式等;以書面資料為載體的課題報告、校本課程開發總方案及案例集等;以網絡為載體的校本課程開發成果;以實物、圖片、聲像等為載體的學生實踐活動成果。
十二、課題組人員及分工。
負責人:屠園中。負責課題的總體設計,方案、報告的起草,課題的實施指導等工作。重點研究校本課程開發總方案的設計、研究內容及措施的確定及鄉土資源學習材料的制作。
十三、課題經費:預計人民幣20000元。
參考書目:
1、《誰來決定我們學校的課程——談談校本課程的開發》北京大學出版社。
楊平。
周廣強。
主編。
2、《校本課程開發:理論與實踐》。
教育科學出版社。
崔允漷。
著
3、《開創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新局面——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文件匯編》。
團結出版社。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編。
4、《教育科研過程》。
新疆大學出版社。
楊章宏。
著
5、《校本課程論》。
上海教育出版社。
王斌華。
著
在今天的教育領域中,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在課堂教學中擁有著重要的地位。課程設置和資源的使用對于教學效果的提高和學生學習成果的提升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對于教師而言,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已經成為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在本文中,我將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談談我對于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貼近實際,緊跟時代。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教學手段和方式也在不斷地更新和完善。隨之而來的,便是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方式的變革。對于教師而言,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是十分必要的。在我的教學過程中,我相信高質量的課程資源不僅能夠提高課堂效率,也能講授出更加深入的知識,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點。
第三段:針對不同學生,定制各類資源。
在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中,需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及其能力水平的差異性,因此,教師需要根據不同的學生制定針對性的教學方案,針對不同學生推出不同的課程資源,讓學生在學習中變得更加輕松和愉悅。正如在教學過程中,我根據學生的能力水平推出不同難度的課件、單元測試以及不同級別的小組討論,通過優秀的課程資源幫助他們逐漸提高自身的能力。
第四段: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激發個性發展。
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不僅僅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進行教學,更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激發個性的發展。通過多樣化的資源形式和學習方式,讓學生更好地獲取知識,進而更好地挖掘和展現自我。在教學過程中,我通常會使用音頻、視頻、漫畫等多種資源方式,意在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學習中保持學習積極性。
第五段:總結。
總之,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對于課堂教學與學生學習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只有真正掌握利用好課程資源的方法,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在現代的教育領域中,只有不斷深入探究、勇于創新,才能為更多的學生帶來更優質的教育資源,讓教育水平得到不斷提高,為社會的發展貢獻力量。
第一段——引言:
學習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而課程資源是學習的重要基礎。在課程開發與設計中,如何更好地利用課程資源,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質量。在我所在的學校,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成為了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我的心得體會。
課程資源是教學的重要支撐,它們可以包括學習用書、幻燈片、講義、教學視頻等多種形式。課程的設計與開發應遵循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需求,制作的課程資源應可靠、易懂、嚴謹,同時緊緊圍繞知識點和情境進行設計。
我們可以利用網絡、教學平臺等工具,開發和共享實用的課程資源。另外,對于學科前沿研究的發展動態,我們應及時更新和開發相關的課程資源,以滿足學生的日益增長的需求。
課程資源的利用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多種形式的課程資源,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知識點,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
在利用課程資源時,應尊重學生的不同學習風格和節奏,使用適合學生認知特點的課程資源,促進課堂互動,提高教學效果。
在教學活動中,我們應進行課程資源的評價和反思。評價不僅包括課程資源的質量和可行性,還涉及到課堂教學效率的評估。通過課程資源的反思,我們可以發現教學中的不足之處,以便在后續教學中做出改進和完善。
同時,評價和反思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利用課程資源,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
第五段——結論:
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是學校教育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合理地利用課程資源有助于促進課程的質量和發展。通過對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的實踐與反思,我們可以逐步完善與提高教學水平,為學生成長和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針對體育課程文化資源開發的研究比較薄弱,涉及方面多但均不深入的問題,通過分析我國體育課程文化資源的開發現狀,找出制約其深度開發的影響因素,最后提出體育課程文化資源深度開發策略,為我國學校體育課程的改革與發展提供理論支持。
素質教育背景下,各級各類學校都非常重視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從近幾年的觀察來看,其建設效果并不理想,甚至部分學校出現了體育文化缺失日益加重的現象。體育課程文化資源作為加強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最重要的原材料,其開發的力度直接決定著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質量。加強和深化體育課程文化資源的專項或相關研究有利于人們深入認識體育課程文化內涵,有利于培育與創新體育課程文化,有利于突出體育課程文化育人的主體地位,有利于我們深入拓展體育課程文化資源的開發思路。因此,將體育課程文化資源的深度開發作為專項課題進行深入研究意義重大。本文首先分析體育課程文化資源開發現狀,然后探討并找出影響體育課程文化資源深度開發的因素,最后提出體育課程文化資源深度開發策略。
體育課程被功利化,忽視了文化價值。近年來,體育教育只是作為文化傳承的工具,這一錯誤“共識”造成了體育教育效果的變形,體育課程文化育人功能失去教育的主體地位,甚至“失語”。即便在課程實踐中產出的體育文化,其文化活力也不強,因為現實的體育課程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只是體現了清一色的傳遞和復制作用,忽視了體育課程育人的文化品性。體育課程文化品性缺失的現實原因與外界對體育課程認識的偏頗和體育工作者自身對體育課程認識的不足有關[1]。市場經濟背景下,部分學校受各種利益驅使,片面強調和突出體育課程的傳遞功能,而忽視了體育課程文化育人價值的開發和運用。在實際的體育課程教學中,由于不斷受到社會、家庭和個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往往導致體育課程目標時常變化,有時強調學生掌握體育運動知識和技能,有時又強調學生掌握體育鍛煉方法和體育健康知識。體育課程的目標價值僅僅只是為了把教育對象打造成掌握體育健康知識、健身手段和體育技能的知識人,而往往忽略了發揮體育課程文化育人功能,如情感的培育、情操的陶冶、人格的鑄造、心靈的凈化及禮儀的規范等文化品質。當前社會比較流行的跆拳道項目之所以深受家長和小朋友喜歡,主要因為它重視文化禮儀,講究規則,體現了敢于擔當、勇于拼搏和不怕失敗等社會文化品質及“始于禮,終于禮”的武道精神。而近年來教育部門為了不斷增強學生體質,使學生養成自覺鍛煉身體的習慣,推出了廣播操、眼保健操和校園集體舞,即“兩操一舞”活動,并把它作為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由于該活動缺少文化元素支持,開展效果并不理想。
體育課程文化資源開發創新不足。無論是從體育課程歷史發展的角度,還是從課程內容構建的角度,我國體育課程文化資源研究的最終著力點都是在西方體育課程發展的邏輯上,主要通過對西方體育課程的復制和借鑒,發展成為我們現在的體育課程,基本上屬于“鸚鵡學舌”。我國的教育部門雖然也提出許多不錯的體育課程模式,如“快樂體育”、“休閑體育”、“大課間體育”、“陽光體育”等,其實質都是對西方體育的模仿與借鑒。另外,我國現有的體育課程文化資源比較零散和稀少,影響力不高和育人效果不佳,而真正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體育課程文化資源卻又鳳毛麟角,自然無法滿足我國青少年學生日益增長的體育文化需求。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逐步開始關注體育課程的文化價值開發,文學、藝術、音樂等文化元素在體育課程中不斷地被體現。如曲宗湖先生[2]設計的“苦樂教學”、合作教學和“精氣神”教學已經開始從文化視角審視體育課程的文化功效,課程內容有了“神”。
落后的體育教育觀念是阻礙體育課程文化資源深度開發的根本原因。教育觀念決定著體育課程文化資源的開發模式,并最終決定體育課程的實施效果。落后的教育觀念是阻礙體育課程文化資源深度開發的罪魁禍首,它嚴重影響著體育課程文化資源開發的廣度和深度。體育教育觀念的落后主要表現為對體育課程的不重視,對體育教育的理解不全面、不科學,難以推出行之有效的舉措加強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不重視體育教育的錯誤觀念,將嚴重影響學校體育場館及體育設施的建設及體育課程文化價值的進一步挖掘。教育觀念的不同會造成體育課程實施效果的不同,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觀念是體育課程文化資源的深度開發的基礎和源泉,它是促進素質教育質量全面提升的保證,這與“健康第一”的體育教育理念是相吻合的。相反,與人的發展相悖的教育觀念會造成人的健康意識和主動鍛煉意識不強,并最終導致體育課程發展內力丟失。因此,我們應該加強現代教育理念的學習,增強現代教育意識,促進體育課程文化資源開發不斷推進。學校體育課程文化資源的開發要融入人文理念,重視體育對人發展的積極作用,突出體育的人文素質教育[3]??傊?,教育觀念的提升是體育課程文化資源持續不斷開發的源泉和動力,要引起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體育課程文化資源的理論研究薄弱。素質教育的提出使中國教育改革開始起航,學校體育改革重在體育課程的改革。優質的體育課程文化資源是提升學校體育課程實施效果的重要保證,而體育課程文化資源的深度開發更是我國學校體育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的重要基礎。體育課程文化作為課程改革的深層因素和重要目標,日益成為體育課程研究的熱點之一[4]?,F有的體育課程文化資源形式繁多,較為零散,從全球范圍來看,體育課程文化的專項研究并不強,而國內有關體育課程文化資源的專題研究更是薄弱和少見。通過搜索“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等相關網站,以“體育課程-文化或資源”為關鍵詞進行檢索,結果顯示核心期刊文章各為13篇,發表時間主要集中在2003年至2010年之間,2010年以后的核心期刊篇數為0。已有的理論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其一,只是把對體育課程文化資源的研究作為課程資源開發的一小部分進行論述性概括,并沒有把它作為課程資源的主要分支進行深入研究。其二,是有關其存在作用和意義的研究。他們一致認為深入研究體育課程文化資源對促進和完善體育課程改革及課程的有效實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檢索結果表明:我國有關體育課程文化資源的理論研究不足,尤其是近年來,有關體育課程文化資源的專項研究成果明顯偏少,研究進程基本處于停止狀態。以上兩個方面成果雖然給我們的后續研究提供了理論參考和啟示,但整體而言在研究內容上和研究視角上尚存在一些問題。如對體育課程文化資源的內涵、分類及現狀等方面深入的理論研究不多,把體育課程文化資源作為一個主體而非輔助的獨立研究尚未報道。
體育場館設施配制不足、不合理,限制了體育課程文化資源開發。體育運動的場地、體育場館、體育器材等硬件設施是學校開展體育運動和實施體育教學的基礎,更是開展體育課程的保障。有研究表明[5],在中小學體質增強和健康知識學習的教學過程中,場地、器材設施對其教學影響較大,其權重系數約為0.213,這說明學校體育課程的實施效果與體育硬件設施條件有著直接的關聯。體育場館等硬件設施的配套充足與否、合理性和管理水平都直接影響著體育課程教學和學生體育鍛煉質量。體育場館管理混亂會導致現有的體育資源使用效率低下,有的資源不夠用,有的資源沒人用,體育資源浪費嚴重。近年來,隨著校園文化建設的不斷加強,各級各類學校都非常重視體育課程文化資源引進與開發,尤其是優秀傳統項目的引入,但由于相應的場地設施及專門的體育教材等硬件條件不能同步跟上,而時常導致項目“擱淺”,因此,要在學校體育課程文化的建設中加強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建設就必須要對推廣或引進的項目進行配套設施的建設[6]?!翱杀钡默F實是,即便許多學校已經開發出好的體育課程文化資源項目,由于配套體育場地硬件設施的缺乏而難以“長久生存”,體育場館設施配制不足、不合理是限制了體育課程文化資源開發的一大障礙。另外,我國的大中小學校的體育場館等硬件設施基本上都是按照西方體育項目模式建造的,符合開設我們民族傳統的體育項目的設施很少,這些都嚴重限制了我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發展空間。
兼并融合外來文化與本地文化,與時俱進,開發國際化的體育課程文化資源。教育國際化已成為現代教育的主要趨勢,體育課程文化資源開發應順應這種趨勢,民族的也是世界的,現代教育的國際化和全球化要求體育課程文化發展定位向“大一統”趨同。多元性、開放性與融合性是體育課程文化資源的主要特征,全球化引領下體育文化的合作交流日趨頻繁,各國間、各民族間的體育課程文化資源借鑒與共享已成新常態。因此,我國體育課程文化資源的開發要加強外來文化與本地文化兼并與融合,注重課程文化民族性與國際性的互融與變通,著眼于全球化視野,與時俱進,不斷開發國際化的體育課程文化資源。
以西方為主的體育課程文化體系導致我們的傳統文化在體育課程文化建設中突顯不足,體育課程文化的建設與發展方向偏向于西方,對我國傳統體育項目的引進與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資源的開發明顯不足。西方競技體育運動項目的核心地位不但穩定而且不斷被強化,這也佐證我國開發自身體育課程文化資源的主動性不強。因此,我們要在借鑒西方體育課程文化建設經驗的基礎上,充分考慮自身文化獨特性,積極推動我國自身體育課程文化資源的開發。體育課程文化資源的開發要根據我國區域特色,積極開發并推廣優秀傳統“武術”類等項目資源,著眼于國際化,將中華民族的“尚武”等文化精神在世界范圍內發揚光大,并內化為自身發展動力,推動我國學校體育文化建設不斷發展,形成互為促進的良性發展格局。在當前時代背景下,體育課程文化資源的開發要注重外來文化與本地文化的兼并與融合,既要體現出自身民族體育文化的獨特性,也要兼顧西方優秀體育文化元素。既要接納“既定事實”的以西方發達國家為主導的國際性現代體育文化,還要注重傳承與開發我國優秀的傳統體育課程文化資源,把握好體育課程文化資源建設的國際性與民族性的尺度,形成一種既適應我國現代化教育發展趨勢,又具有民族特色的體育課程文化體系。
以人為本,確定學校體育課程的發展方向。緊緊抓住“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是體育課程文化資源開發質量的重要保障,豐富而優質的體育課程文化資源是保證學校體育課程高效實施的源泉基礎。關于學校體育課程發展方向和價值定位問題一直是多年來國內外專家學者討論和爭論的熱點問題,出現了不少的優秀理論成果和新理念。不可否認,“以人為本”是這些新思潮和理念的核心和精髓,體現了體育課程發展人的本質特點,也有利于找出學校體育課程發展的方向[7]。體育課程內容和體育課程實施要充分考慮并參考體育課程“以人為本”的目標價值取向。我國學校體育已經實施的三級課程管理模式為各校確立特色項目提供了理論依據[8]。因此,要充分依據各區域、各級各類學校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并設計出適宜于各學校特色的體育課程文化資源,并通過多樣的課程表現形式,將傳統文化精髓傳承于學生,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并最終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教育目標。堅持正確的價值定位不能動搖,不論是西方典型的競爭型體育文化,還是我國“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中華“尚武”傳統文化及“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競技體育文化精神,它們都始終秉承“以人為本”的宗旨精神。在學校體育課程編寫和實施過程中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文化主體”的教育理念,把全面促進學生身心健康作為根本目標。
學校體育課程的發展要有著國際化的視野,“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是典型的以西方為主的體育競爭文化,其對學校體育課程文化的影響主要體現為民主、自由、進取與合作等精神文化,值得借鑒,但同時不要忘記我們優秀的民族文化同樣值得傳承與發揚。我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中庸和平”及“天人合一”的價值觀在我國民族傳統文化中占據主導地位??傊?,學校體育課程的未來發展方向要更多地突出人文價值,不能再像以往一樣只重視其工具價值而導致體育文化在體育課程教育中“失語”。因此,我們要打破傳統,擺脫根深蒂固的工具思維模式,轉變思維,堅持“以人為本”價值取向,對學校體育課程的理念、目標、內容及管理體制等方面做出相應調整,及時添加更多體育課程開發的新成果,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挖掘傳統文化素材資源,深入開發提升人文素養的體育課程資源。優秀的傳統文化素材資源是保障我國學校體育課程持續健康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因此要大力挖掘傳統文化素材資源,進行深入分析與研究,篩選出便于開發、易于學校開展的傳統文化資源。各學校要在充分考量自己體育課程資源情況下、注重挖掘各區域的傳統文化資源,強化體育課程文化資源的創新,突出體育課程的文化價值屬性,不斷豐富和拓展體育課程文化資源的開發思路,并最終找出開發優質體育課程文化資源的對策。
現階段我國學校體育課程體系中,傳統體育項目所占比重很小,主要表現在對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引進不足,理論研究僅僅局限于武術等個別項目上,還不豐富,文化自信尚需進一步加強?,F階段的文化自信應該是將更多迎合各級學校體育課程體系的傳統體育項目納入學校體育課程大綱[6]。因此,國家要鼓勵挖掘各區域、地方的傳統民俗文化資源,多開發、開設傳統體育項目,促進學校體育課程發展模式多元化,改變全國上下一致體育課程局面,實施好三級課程管理模式。所以,當前很有必要選取部分適宜于學校開展的特色傳統體育項目納入學校體育課程大綱。在傳統體育項目的選取上,要選擇文化成分多且文化育人效果好的傳統項目,充分凸顯傳統文化價值,突出體育課程的主體地位,徹底改變體育課程功能價值的單一性。在積極推進傳統體育項目進校園的同時,既要考慮不受地域和場地限制、適宜于大范圍推廣的以武術為代表的傳統項目,又要考慮一些受條件限制較多的以龍舟競渡為代表的傳統項目,也要考慮一些以獨竹漂為代表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體育課程文化資源的開發要做到特色分明,共同發展,突出傳統文化的育人價值,全面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體育課程文化資源的深度開發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也是一項沒有休止的艱巨任務,需要廣大體育科研工作者、學者在充分研究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投身其中。此外,我們的教育部門、體育管理部門要高度重視學校體育課程文化建設,從政策和資金上加大對體育課程文化資源開發的引導與支持,相關部門要協同配合、形成合力,開發出更多優質的體育課程文化資源,用以全面提升我國學生的體育文化素質。
[5]王忠杰。遼寧省中學體育課程資源的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1.
[6]王利國,程傳銀,劉璐?;趪H性與民族性視角審視我國體育課程文化建設[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0(4):95-99.
思想政治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需要國家和政府、學校、教師等開發主體通過自主開發、共同開發、本地開發和特色開發等幾個途徑加以實現,鼓勵教師自主開發課程資源,鼓勵各個主體共同開發課程資源,進一步加強特色開發力度.
作者:易琳琳王敏作者單位:濟寧醫學院社會科學部,山東日照,276826刊名:新西部(下半月)英文刊名:newwest年,卷(期):“”(12)分類號:g63關鍵詞:思想政治課程資源開發途徑。
摘要:隨著課堂改革的實施與深入,教育者本身以及被教育的對象都不再滿足于教材上的知識,也不再似以前的唯教材而教,而是吃透教材、挖掘教材,繼而跳出教材、駕馭教材,教師從此不再囿于教材的束縛。但是由于生成性資源的未可知性,使得教師雖然重視卻難以預料,而顯得被動,如果再缺乏駕馭課堂的能力,就更難利用這些生成性的資源了。而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不僅是保證新課程實施的基本條件,更主要的是教師可以積極主動地參與,幾乎是只要參與就會有所收益。因為教師本身就該是一個巨大的可利用的課程資源,教科書不應該也不可能成為唯一的課程資源。
隨著課堂改革的實施與深入,我們要倡導所有的學校和教師都積極投身到課程資源的開發工作中來,改變過去過于注重教材、機械訓練的傾向,加強課程內容與現代社會科技開展與學生生活的聯系,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開發利用校內外一切可利用的課程資源,為實施新課程提供環境,也為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益奠定堅實的基礎。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必須各自具備一定的知識經驗,才可使得課堂的教學效益得到提高,使學生的能力得到發展。而要達到這一點,要求廣大的師生必須主動廣泛地獵取各方面的知識與信息。例如教學《生活中的負數》一課時,如果學生聞所未聞氣溫的表示方法,不懂得零上和零下的一般知識,區別不開賺與虧的表示方法,想象不出海平面以上和以下的意思,那么要建構負數的概念是十分困難的。因此,要實施課程資源的開發并加以利用,優化課堂效益。
一、“廣種薄收”,亦可豐收。
1、鼓勵學生多“看”。課程資源的閑置與浪費,客觀上是由于擁有者教育服務意識不強,但是主觀上,廣大師生也缺乏積極主動的開發與利用的意識?;谶@一點,我們不僅自己要主動參與,更要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多看有意義的電視節目,增加課外閱讀量。對于身邊缺乏了解途徑的信息要多瀏覽因特網,網上沖浪不僅可獲得感官的享受,更能給學生帶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信息資源,為自己的學習服務。
作為教師,不僅要在平時給學生多加以引導,以防止學生誤入不健康的書刊、網絡陷阱之中,更要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探索復雜問題、多角度理解數學思想的機會,豐富學生數學探索的視野。教師的平時教學也不能受課堂的時空局限,而要突破課堂積極向課外延伸,為一些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個體學習的機會。如在《生活中的負數》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在學生初步感知了負數的意義后讓學生掌握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最低谷――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分別高于海平面8848米、低于海平面11034米,應記作+8848米、―11034米。這些知識的建構都必須建立在學生熟悉珠穆朗瑪峰、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的一些常識之上。
2、引導學生多“想”。對于學生從各方面獲取的信息,教師要從適合兒童生理和心理特點出發,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宗旨,適時地引導學生對各方面獲取的資源加以整理與揉合,使之成為受用的東西。表現在課堂教學中,教者要積極引導學生多“思”,將課堂教學內容與學生固有的知識結構相聯系,喚起學生記憶;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思考解決問題,學生只要能抓住事物的本質,合情合理,都應給予肯定。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著極強的創造力,教師在教學中應遵循兒童的心理規律,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歡樂,鼓勵學生標新立異。這樣有利于對知識的遷移與延伸,能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二、“三人行,必有我師”
這是大教育家孔子的至理名言,個中道理不言而喻。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提倡小組合作學習,這種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這種交流與對話中,學生所獲取的'知識往往是直接的、平白的,也是教師所無法估計的。正是這種雙贏互惠式的交流互動,使得學生成為開發課程資源的雙方甚至是多向的互為利用者。我們要求學生必須做到以下兩點:
一是學會傾聽。學會傾聽是一種獲取知識信息的行之有效的途徑。教師要教育學生學會傾聽,能夠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再融合自己的觀點,這樣形成的知識結構一定會比原先來得更扎實、更透徹。
二是學會表達。有位哲學家對于合作學習打過這樣一個比方:甲方兩人各有一個蘋果,兩人互換后,每人還是一個蘋果。如果兩人各有一個思想,交換思想后,每人就會有兩個思想。而這個交換的完成,表達是重要的支撐,只有用科學而又嚴謹、生動而又活潑的表達方法,自己的觀點才會使人樂于接受、甘于接受。學習的過程本來就是一種能動的建構過程,是學習者將來自外部環境的刺激進行同化與順應來構建知識的內部圖式。
同樣,在課改道路上,我們廣大教師要善于挖掘、巧妙利用一切課程資源整合教學,在師生的“表述”中顯現資源,讓各種適合教學的資源走進數學課堂,不斷地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他們能更積極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從而使他們獲得有效發展。因此,每位教師之間都要加強交流和合作,共享資源,避免課件的低水平復制。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課程資源的開發,縮短開發的進程,節省人力、物力和財力。畢竟,“三人行,必有我師也”。
三、“拿來主義”,未必不可取。
這種“拿來主義”是指通過各種途徑、各種渠道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并加以運用。這里的“拿來”是學習,是深化,而不是單純的生搬硬套、照本宣科。
人類的進步,科學的發展,都是在無數的科學家亦或是社會個體成員在獲取前人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加以內化,形成自己的觀點,從而得到創新,推動了社會的發展。我們在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的征途中,不可避免地要實行“拿來主義”,畢竟,靠個人的奮斗、個人的探索終究力單勢薄、難成大器。因此,對于前人已形成觀點或成就,在人群中已形成共識的,我們不必讓學生再事事去探究,也不必再浪費腦細胞――“拿來主義”,未必不可取。
學生是課程資源開發的主體和學習的主人,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里有資源,心里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參考文獻。
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第256頁、第257頁。
2、《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第37頁、第38頁。
3、《新課程與學校發展》。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年5月,第136頁。
4、《江蘇教育》。2007年期刊,第7、8期。
實上我們不可能把所有的資源都加以開發和利用,而應當根據資源的優劣和學校的實際情況,選擇最適合的資源加以開發利用。
4.1開發原則。
4.1.1健身性原則。
“健康第一”是學校教育改革的指導思想,是體育與健康課程的首要目標。因此,我們在開發課程資源時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健身性原則。中、小學生正處在身心迅速發展時期,在他們發育成長的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體能發展敏感期。所以,我們在選擇素材資源時,應當根據不同階段學生身體發展的特點,科學合理地加以選擇,保證這些素材能真正起到促進學生身體健康成長的作用。切忌選用一些不切合實際,無助于學生健康的素材資源。
4.1.2興趣性原則。
興趣是學生學習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動力,只有學生對教學的內容、方法、環境產生興趣,才能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在開發體育課程素材資源時,切忌選擇那些技術要求太高,學生根本學不會,或枯燥無味的素材。青少年活潑好動,我們應當根據他們的心理特點,選擇他們喜愛和歡迎的運動素材,包括一些娛樂、休閑和新興的體育鍛煉內容,使他們能在學習的樂趣中身心得到充分的發展。
4.1.3適應性原則。
適應性原則是指在開發體育課程資源時,應考慮到與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符合。在開發課程資源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發現很多很好的課程資源,但是不是能夠得很好地利用,還要看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如學校的場地器材、財力和環境等是否具備應有的條件,體育教師是否具備開發的能力,學生是否具備應有的基礎,甚至還要考慮到能不能得到家長的理解和支持等。
體育與健康課程資源是個新概念,它的開發與利用是一個需要認真對待的嶄新的課題。然而,體育課程資源的開發不能靠閉門造車,更不能以拍腦袋的方式盲目進行,而應當經過廣泛的調查分析,并在教學實踐中加以實證,用實踐來檢驗所選用資源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好經驗還應當進行交流與推廣。只有通過這些途徑才能實現資源有效的開發與利用。
4.2.1調查研究。
在我國遼闊的大地上,各省、市、自治區,甚至每所學校所在的社區,都客觀存在著許多可開發的體育與健康課程資源。但這些資源如不去發現它、挖掘它,就談不上利用它。因此,開發體育課程資源的首要任務就是通過廣泛的調查研究,充分掌握可利用資源的實際情況,再經過比較分析,從中選擇最佳的資源加以利用。
4.2.2實驗研究。
實驗研究是開發體育與健康課程資源的必經途徑,只有通過教學實踐的驗證,才能證實所開發的資源是否有利于課程目標的實現,是否受學生的歡迎。因此,在開發課程資源時,應當提倡采用科學研究的方法,以實驗的結果證實所選擇的資源的有效性,并從中選擇最佳的資源加以利用。
4.2.3交流推廣。
課程資源的開發是當今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一個新亮點。近年來,不少地方和學校在這一工作上已經取得了很好的經驗,他們在素材資源的特色化上,在社區條件資源的利用上,或在人力、財力資源的開發上,都打破了原有舊課程的框框,取得很好的效果。他們的好經驗是值得大家學習和借鑒的。因此,在開發課程資源的工作中應提倡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做到信息資源的共享。
以上三項工作,可由地方教育主管部門或學區教研部門組織部分骨干教師開展,也可由各學校體育教研室在學校的支持下展開研究開發,甚至還可以由有熱情、有能力的體育教師獨立進行開發??傊?,應廣泛發動各方面力量開發和利用體育與健康課程的資源,使體育與健康課程更加生動活潑,深受學生的喜歡,并促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發展。
5結論。
1.體育與健康課程資源是指形成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因素來源與必要而直接的條件。根據資源的功能特點,可把體育與健康課程資源分為素材資源和條件資源兩大類。
2.在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地位進一步得到提高。要實施新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與三級課程管理體制,地方、學校和體育教師必須積極開發本課程的資源。
3.開發體育與健康課程資源首先要更新觀念,打破原有課程的框框,將課程視為開放系統,拓展課程的時間和空間,全面開發和利用素材資源和條件資源。
4.體育課程資源開發必須經過嚴格的篩選,按照健身性、興趣性和適應性等原則進行選擇,選取最佳的資源加以利用。體育課程資源開發的途徑主要有調查研究,實驗研究和交流推廣等。
【參考文獻】。
[1]夏征農.辭海[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738.
[2]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14.
[3]鐘啟泉,崔允郭,張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403.
[4]季瀏、胡增犖.體育教育展望[m].上海:華東師大出版社,2002.143.
[5]季瀏.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解讀(實驗稿)[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6.
[6]劉晉.高中體育分類教學模式研究.園丁工程體育骨干教師國家級培訓班論文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90~396.
[7]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7.
[8]劉旭東,張寧娟,馬麗.校本課程與課程資源開發[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2.8.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262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