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是寫作學習的重要資源之一,它可以幫助我們培養和鍛煉自己的寫作能力。這些范文范本是一些經過精心挑選和整理的優秀范例,供大家學習參考。
1、認識四線格各部分的名稱,了解四線格的空間方位。
2、能積極參與活動,按要求在四線格里擺放圖案。
課件:四線格、《幼兒操作》:《四線格里粘一粘》、有圖案的磁力扣若干。
1、認識四線格。
教師出示課件“四線格”圖,“幼兒觀察圖上有幾條線,有幾個格?
教師小結:從上至下依次為第一線、第二線、第三線、第四線、上格、中格、下格就是我們之前提到過的學漢語拼音時要用到的。
2、游戲:分房間。
玩:“小動物找家”的游戲,請幼兒按教師的指令把小動物安排在四線格的不同位置上,進一步熟悉四線格的空間方位。如都是說“請把小動物放在四線格的上格”“請把小動物放在第二線上”等。
3、操作活動。
幼兒取出操作單《四線格里粘一粘》,在粘貼頁中選擇相應的圖片,按要求粘到四線格相應的位置:把小猴貼到四線格的第一線上,把草莓貼到下格,把小牛貼在第四線,把葡萄貼在上格,把兔子貼在第二線,把櫻桃貼在中格,把蛇貼在下格觀察討論:看看四線格中的圖片,說說這些圖片有什么規律。
小結:圖片的規律是線上貼的都是動物,格里都是水果。我們認識了四線格,那對我們今后成為小學生的時候學習拼音是有幫助的。
在整個活動的設計中,我一直以游戲的形式及商討的口吻與幼兒交流,希望他們能從已有經驗出發,在輕松、愉快的自主游戲的氛圍中嘗試、操作與探索,以小組賽的方式讓幼兒學習,集中幼兒的注意力,提高幼兒的興趣。引導幼兒對四線格的特點、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為幼兒學習四格的活動創造寬松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支持、鼓勵他們大膽提出問題,發表不同意見,尊重孩子們的觀點和經驗;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但是應該使活動內容更加豐富,充分利用班級的活動區。使孩子們的活動更加豐富多彩。
一、。
課件從演示從5—60跳小格的過程。
師:看,這些小格就像一把尺子把小猴撿桃子的過程的記錄了下來,同學們,動腦筋想一想,如果把這把尺子卷起來,會變成什么呢?一起來看課件。
師:時間啊一分一秒地走過,鐘表就是一把記錄時間的尺子,那么,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認識時間。
1、鐘面結構的回顧。
師:回憶鐘面上有什么?
生:(時針、分針、12個數字、12個大格、每個大格里都有5個大格)。
師:每個大格里有5個大格,我們來數一數,到這邊找一個大格數一數。(請2位同學說一說:“每個大格里有5個小格)。
對,知道了這些小格以后,會使我們對時間的認識更準確,那么,下面我們就要來認識分。
2、認識大格和小格。
仔細看,分針走1個小格是幾分?(課件演示走1分)分針走1小格是1分,分針走2小格是幾分?結論:分針走1個大格是5分。
3、認識分。
師:分針走1個大格是5分,那分針從12起走到數字2是?(10分)。
如果讓你們繼續往下算下去,你們會算嗎?
——學生操作(填作業紙)。
學生匯報計算結果并說說自己是怎么算的?
——教師撥鐘,5分5分地撥,看看時針和分針是怎么走的?
出示一個12整,請同學仔細觀察,現在分針和時針都指著幾,看看會發生什么變化。12時5分、12時10分、12時30分、1時。
——在這一個小時里,分針走了多少?時針走了多少?
——課件演示,時鐘從12時走到1時的經過。
現在是12時,走到了1時,在這1個小時里,時針走了多少?(時針走了一大格是1時),再來看看分針,分針從12時開始一直走了1時,在這1個小時里,分針走了多少?(走了1圈,1圈是60分)。
——你們現在發現了什么關系?
(1時=60分)。
教師板書并讓學生齊讀。
1、時針和分針是一起走的,下面請看老師這個鐘面,那么怎么認識它呢?(撥到12時,這是幾時?12時,對,先看時針,剛才時針指著12,是12時,時針是用來記時的。那如果時針走過12時呢?(老師邊說邊撥),就是12時多,如果時針走過數字2呢?(是2時多)。
總結:時針和分針是一起走的,那么在認時間的時候,即要看分針也要看時針,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是幾時。
1、認識幾時幾分(并寫一寫)。
-----出示一個整時4:00,4:05,4;30,4:45.
逐個時間分別認一認,特別說明4:05,由于分不夠兩位數,我們要用0來占位。
接著出示4:30,你們認識這是幾時嗎?你是怎么認的?(時針走過數字4,就是4時多,分針指著數字6,是30分,合起來就是4時30分,也可以說成4時半。
教師小結:從剛才同學們的介紹中,我把大家認識時間的辦法編成了一首兒歌,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時針走過數字幾,就是幾時多,要問多了多少分,請你仔細看分針,分針走了幾小格,就是幾時幾分。
利用這樣的方法,我們認起時間來一定又快又準,下面我們一起來做一些練習,看誰學得最棒。
1、認一認(3個鐘面)。
2、撥表練習:同學們,你們想不想知道老師的一些作息時間呢?請你根據老師說出的時間,在你的學具鐘上撥出這個時間。課件呈現老師早上起床的時間6:30,上午上班時間7:20,上午上班時間11:45。
同桌合作,兩人輪流,一人說一個時間,另一個人撥出來,同桌互相檢查。
2、總結:同學們,你們今天表現真棒,其實我們的生活都離不開時間的安排,認識了時間,我們就能把我們的生活打理得更有趣,回家可以參照這個表格做一個我們的時間安排表。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1、借助實際情境和操作活動,認識直線、線段與射線。
2、探索并發現、理解三種線的特征,體會直線、線段、射線的區別與聯系。
3、培養學生的觀察、動手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探索并發現、理解三種線的特征,體會直線、線段、射線的區別與聯系。
自制課件直尺。
教學活動。
活動一:說一說。
1、師板書:線。
2、談話:這是什么字?說說你平時見過的線。
3、導入:剛才大家談的很多都是生活中看到的、摸到的線,今天的數學課我們一起來研究數學中的三種線,這三種線分別叫做直線、線段、射線,同時板書課題:線的認識(直線、線段、射線)。
4、引發思考:看到課題你有什么問題?
活動二:看一看。
1、課件出示“看一看”的三幅圖。
2、畫一畫:
(1)教師示范用線表示一條斑馬線。
(2)學生試著用線表示:斑馬線、射燈發出來的光線、鐵軌。(學生在紙上畫一畫,教師及時展示,并相機對比用上直尺和沒有用上直尺的同學的作品,適時進行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
3、課件演示抽象出來的三種線。
活動三:想一想認一認。
1、思考:你們覺得這三種線都可以叫做什么?為什么?
2、認一認(課件演示三種線的名稱,并認識端點)。
3、閉眼想象,動手描描。
活動四:說一說。
1、獨立思考:直線、線段、射線都有什么特征?
2、小組交流。
3、全班反饋。
4、討論:這三種線之間有什么聯系和區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它們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5、小組匯報交流。
(教師巡視,選擇學生認可的方式進行歸納總結。當學生匯報時沒有用表格形式整理,教師可以出示:
名稱。
共同點。
不同點。
直線。
都是直的。
線段和射線是直線的一部分。
沒有端點,可無限延長。
線段。
有兩個端點,不可無限延長。
射線。
只有一個端點,可無限延長。
活動五讀一讀。
1、教師在黑板上畫出三種線,請個別學生辨認。
2、學生在本子上分別畫出三種線,同桌相互辨認。
3、提出問題:其實這些圖形都有自己的名字,書上16頁告訴大家怎樣讀。(學生自學課本)。
4、同桌相互讀一讀。
5、提出問題:射線ab和射線ba一樣嗎?它們有什么不同?
6、教師小結。
活動六闖一闖。
1、猜謎語,打一線的名稱。
有始有終無始無終有始無終。
2、找一找。你能從中找到線段、射線、直線嗎?總結反思。
1、說說收獲。
以生活中的線引出數學中的線,加強生活與數學的聯系,激發學生興趣。
開門見山引出三種線的名稱,直接切入課的主題。
通過提問,幫助學生整理并明確本節課的目標。
通過看一看、畫一畫,讓學生經歷從現實情境中抽象直線、線段、射線的過程,為進一步體驗、對比三種線的特征做基礎。
在起名和說原因的過程中初步體會三種線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
通過課件幫助學生初步建立三種線的表象。
這個環節重點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交流討論,匯報整理,進一步理解三種線的特征、聯系、區別。重點引導學生從線的形狀、端點個數、延長情況等方面進行匯報,并能結合生活實際談自己對線的認識。
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交流。
教師在總結時注意幫助學生建立數學模型。
通過畫、辨認加強對每種線的特征的認識。
自學課本,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拓展練習設計,通過幾個成語的出現猜線的名稱,溝通學生對語文文字理解和數學概念直觀形象的認識。
此練習設計旨在幫助學生加深對三種線之間聯系的理解。
使學生經歷操作活動和觀察線段的過程,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線段的特征,會數線段的條數,會畫線段。
理解線段的特征。
尋找生活中的線段,數線段。
一段線、練習紙。
1、感受線段的直。
請同學拿出一根線,把它隨意擺在桌上,看它是什么樣子?如果用手捏住線的兩端,向兩邊一拉,這條線會變得怎樣?(教師演示后學生猜)。
學生自己動手拉直曲線。
提問:這樣拉出來的和原來的那根有什么不同?(板書:直的)。
談話:把線拉直,兩手之間的一段就是線段。(線段)。
2、今天我們就來認識:認識線段(板書課題)。
請小朋友再捏住線的兩端拉緊現在我們手上拿的是一條。(線段)。
手捏住的兩端就叫線段的兩個端點(板書)。
兩端之間的這段線是。(直的)。
小結:所以線段必須要有兩個端點,并且兩端之間的線是直的。
3、線段可以這樣表示(老師板書:)。
提問:誰來指一指這條線段的端點?有幾個端點。
4、小結線段的特點。
1、其實平常學習、生活中經??梢钥吹骄€段:?
你能說出生活中其他地方有線段?同桌說一說然后交流。
完成想想做做(1)。
2、完成想想做做(2)。
(1)黑板有4條邊,它們都是什么?黑板是什么圖形?
(2)拿出長方形紙,摸一摸互相說一說有幾條線段圍城?然后交流。
(3)數一數下面每個圖形是有幾條線段圍成?(略)。
學生相互數一數,指出端點在哪?
1、剛才認識了線段,你能畫出一條線段嗎?學生自由畫。然后交流,
2、歸納幾種畫法。
3、給你兩點能畫出一條什么?(兩個點能連成一條線段)。
4、三個點連成幾條線段,畫出什么圖形?
5、4個點呢?
今天你學會了什么?他有什么特點?
還學會了什么?
線段:直的。
2個端點。
(一)說教學內容:
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第二冊第三單元“表內乘法(一)”中的“乘法的初步認識”一節,是一節新授課。
(二)教材簡析:
“表內乘法”是數學中最基礎的知識,而“乘法的初步認識”又在這一單元的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由于學生年齡小,理解能力不強,建立“乘法”概念較為困難。所以教材結合具體活動情境,從讓學生認識相同數相加開始,并結合具體的事例,溝通同數相加和乘法的關系。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探究等學習活動,使他們逐步體會乘法的意義,從而幫助學生牢固扎實地建立“乘法”的概念,為以后學習多位數乘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重點和難點:
我針對他們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把“使學生知道乘法的意義”作為教學重點,把“使學生理解乘法的含義”作為教學難點。
二、說教學目標。
我們教育學生的目的無非是提高學生的素質,促進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這一點被大家所共識。因此,我依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教材和學生的特點,從情、能、知三方面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
通過學生在各種情境中的學習,進一步培養他們對數學的興趣,從而更加熱愛數學。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觀察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3、知識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并理解乘法的含義,初步建立“乘法”概念。
三、說教法、學法。
《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教師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造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根據學生與教材的特點,我主要采取操作感知,抽象概括的方法,鼓勵學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主動探究乘法的意義。在探究發現中,學生成為“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參與學習過程,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欲,使他們學有成功、學的愉快,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四、說教具、學具準備。
根據教學的需要與學生的年齡特點,本節課我準備的教具、學具有:多媒體課件一套,每個學生50根小棒。
五、說教學過程。
我遵循兒童的認知規律,通過各種教學方法與手段,啟發誘導學生按照直觀感知——表象認識——概念形成——拓展運用的規律組織教學。因此,本節課的設計有四個層次。
第一層:激趣引新,讓學生親近數學(約7分鐘)。
第二層:探究體驗,讓學生經歷乘法(約15分鐘)。
第三層:應用拓展,鞏固乘法的意義(約8分鐘)。
第四層:課末總結,梳理乘法(約10分鐘)。
(一)激趣引新,讓學生親近數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概念的引入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關系到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接受。小學生學習概念一般是以感知具體事物,獲得感性認識開始的。教師在開課時,利用多媒體展示一幅學生喜歡的動物園一角?!澳銈兿矚g小動物么?仔細觀察,圖上有什么?”教師引導學生觀察、交流:我看見有兔子、和雞,兔子有幾只,怎樣計算?雞有多少只呢?……這樣設計,學生感知生活中按一組一組數的現象,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感受到數學來源于實際生活.教師接著說:“看來,生活中有許多這樣的同數相加的例子.不僅生活中是這樣的,比如我們用筷子,一雙筷子有兩根,五雙筷子就是2+2+2+2+2=10,這是提出:如果我們班同學都拿一雙筷子,有多少根?又該如何解決?從而激發學生,主動探究新知的欲望。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起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效果。
(二)、探究體驗,讓學生經歷乘法。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低年級學生一般以“概念形成”作為建立概念的主要形式。形成概念是概念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步,這個過程應該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去完成,用自己的頭腦親自去發現事物新的本質屬性和規律,進而獲得新概念?,F代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發現不限于那種尋求人類尚未知曉的事物的行為,正確的說,發現包括用自己的頭腦親自獲得知識的一切形式?!?/p>
第一步:感知具體形象。思維始于操作,操作促進思維。學生觀察電腦圖得出……教師板書同數相加的算式。從而讓學生通過直覺思維,將主體感知與動作直接聯系,獲得關于幾個相同加數相加的感性認識,教師接著問:4個2相加可以寫出來,那8個2相加、12個2相加。呢?寫起來非常麻煩,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動腦思考:怎樣表示更簡便?通過巧設書寫障礙,使學生在寫和讀同數相加的算式的活動中,親身感受相同加數相加用加法算式表述確實很麻煩,調動學生進一步探究怎樣表示更簡便的欲望。
第二步:形成乘法表象。在體驗理解乘法意義的過程中,教師應開展直觀操作、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活動,幫助學生形成概念。教師組織學生觀察黑板上的一組算式,你發現了什么?學生很快發現同一個加法算式的加數是一樣的,緊接著教師用精煉的數學語言概括:“像這樣的加法,還可以用一種新的運算方法——乘法表示?!痹僖?個2相加為例,“這道算式中相同加數是幾?有幾個2?”教師用有幾個相同加數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思考,體會乘法算式的意義,然后列乘法算式。4個2相加用乘法算式表示是:4×2,還可以表示2×4,引導學生理解乘法算式的含義,認識乘號。學生自由乘法的各部分名稱和讀法,進一步梳理乘法算式的意義。學生把另外幾道加法算式寫成乘法算式,通過觀察算式,發現同數相加的加法算式與乘法算式之間的對應關系。教師反問:“有了加法算式,為什么還要用乘法算式呢?”學生結合直觀圖形和算式的視覺支撐,進行觀察比較初步體會到:乘法算式是由幾個相同加數相加演變過來的,是幾個相同加數相加的簡便形式,從而初步體會了乘法的意義。這樣的設計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理念。
第三步:抽象概括乘法。概念形成之后,應及時讓學生用語言表述出來,以加深對概念的印象。教師鼓勵學生舉一反三:像這樣的加法算式,你們還有嗎?請寫成乘法算式。學生根據前面的學習,遷移內化推出其它幾道加法算式對應的乘法算式。學生分析加法算式的意義,改寫成乘法算式,說改寫的思路,初步概括出乘法的含義。接著學生再一次回到動物園提數學問題,列乘法算式解決問題,進一步鞏固乘法的具體含義。
通過以上三步學習活動,學生經歷了由幾個相同加數相加到乘法運算的過程,學生的思維由直觀動作操作到具體形象思維,最后形成初步抽象思維,并把兩種思維形式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感知了同數相加與乘法的關系。這樣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與規律,較好地理解了乘法的意義。
(三)應用拓展,鞏固乘法的意義。
心理學原理告訴我們,概念一旦獲得,如果不及時鞏固,就會被遺忘。概念抽象概括了,此時須有一個知識內化的過程。通過各種形式的訓練,促使學生的知識在發展中飛躍,學生的能力在鞏固中得到發展。本節課在這一環節主要采取直觀反饋、推理判斷等形式,鞏固乘法意義。
1、基礎練習。提供生活情境,寫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圖和算式的對照,可以加深學生對乘法意義的體會。
2、動手操作,配合練習。進一步感受、理解乘法的意義,形成乘法的初步認識。
(四)課末總結,梳理乘法。
課末小結不僅有助于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幫助學生掌握數學思想和方法,還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和求知欲望。教師小結時問:這節課學習了什么?像什么樣的問題用乘法?只要同學們仔細觀察生活,善于思考,虛心學習,會有更多的收獲!讓學生回憶所學知識的內容,并幫助學生加以梳理,辨清同數相加與乘法之間的聯系,促進學生對乘法意義的認識,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最后鼓勵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用數學的頭腦思考問題,激發學生繼續探究乘法的欲望。
線段是幾何初步知識中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是第一次接觸這個概念。由于學生年齡小,抽象邏輯思維能力比較低,所以教材在編排上十分注重學生的實際體驗,要求在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中逐步形成認識,建立相關的概念,形成必要的技能。
1、使學生通過實際的觀察和操作建立線段的表象,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線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體直的邊看成線段。
2、使學生能根據對線段的初步認識,從一組圖形中辨認出線段,會數圖形里線段的條數,并會畫線段。
3、注重培養學生初步的實踐能力和想像力,感受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系。
認識線段的特征,通過操作能折、畫出線段。
線段表象的建立,以及通過線段的特征來判斷個圖形的線段和線段數量。
教學過程: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猜謎語嗎?
師:老師讓你們猜一個(課件出示謎面):一條條,一根根,編制衣物少不了,有時直來有時彎,縫縫補補要用著。
學生指名回答:毛線。
師:今天老師就帶著大家從毛線中去學習一些數學的知識和本領。
1、變曲為直。
教師出示毛線: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毛線的形狀是怎么樣的?(學生觀察,得出毛線的形狀是彎彎的、彎曲的。)。
提問:你有什么好辦法能使彎曲的毛線變直嗎?讓學生動手操作把毛線拉直并上臺演示。
(操作:a用手捏住繩子的兩頭,拉緊繩子。b只捏住毛線的一端,另一端讓毛線自然下垂。討論:哪一種作法使毛線更直?)。
師:你們知道嗎?你們的一個小動作揭示了一個奇妙的數學知識:把線拉直,兩手之間的一段可以看成線段。(課件出示文字)。
揭示課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線段(板書:認識線段)。
2、初步感知線段。
一、教學內容:
二、教材分析:
三、學情分析:
“乘法的初步認識”這一學習內容,是學生剛剛接觸的學習內容,對于低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個比較抽象的知識。因此,只有讓學生通過實物圖等,獲得大量的感性認識,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在初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前,讓學生通過“列加法算式”體悟遇到這種情況用加法真的很麻煩,學生有了這種體悟后,引導他們去想更好辦法,就有了很大激情、動力。
四、教學目標:
1、創設情境,在動腦、動手、動口中體會乘法的意義。
2、認識乘號,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乘法的意義,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難點:把加法算式改寫為乘法算式。
教學策略:在比較中認識新知識。
六、教學具準備:
教學課件。
七、教學過程:
課件出示主題圖:仔細觀察,他們在玩什么?讓學生觀察后說一說。
(二)探索新知。
教學例1:
(1)整體感知,初步認識乘法。
課件出示旋轉小飛機圖。問:每架小飛機里有多少人?(3人。
一共有幾個同學在玩旋轉小飛機?
學生分小組討論。
指名上臺數一數,列出加法算式。
3個3個地數,一共有5個3,寫出加法算式是:3+3+3+3+3=15。課件出示旋轉小火車圖。
問:每個車廂里有多少人?(6人)有幾個這樣的車廂?(4人)你能列出加法算式嗎?(6+6+6+6=24)。
課件出示過山車圖。
過山車里共有多少人?(每排是2人,有7排,那就是7個2,。)你能列出加法算式嗎?(2+2+2+2+2+2+2=14)。
師:數一數,這是幾個幾相加?(5個3相加,4個6相加,7個2相加。
(3)在2+2+2+2+2+2+2=14中,你知道算式里面有幾個2,
(4)每人幾只眼睛?20人呢?怎樣列式?學生說老師寫?看到老師寫你們有什么感受?
為了簡便地表示像這樣的連加算式,人們就用乘法來計算.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種新的計算方法——乘法。(板書課題。)。
提問:2+2+2+2+2+2+2=14這個連加算式表示什么?(7個2相加,和是14。)指出:這種加數相同的加法,還可以用乘法表示。寫成乘法算式是2×7=14或7×2=14。
說明:“×”叫乘號,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讀乘法算式。
2×7=14,讀作:2乘7等于14;7×2=14,讀作7乘2等于14。(板書)。
2、用乘號算式表示。
同學們數一數“3+3+3+3+3=15”里面有幾個3?(5個3相加。)你能寫出乘法算式嗎?學生試著寫出:5×3=15,3×5=15,并讀一讀。
6+6+6+6=24,這里面有幾個6,你能寫出乘法算式嗎?學生試著寫出:6×4=24,4×6=24,指名讀算式。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會初步比較角的大??;會用尺子畫角。
2.通過讓學生觀察、操作分析、比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獨立學習能力和創造意識。并對學生進行事物的運動發展變化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3.創設平等和諧、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互相協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重點難點:
1.初步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會初步比較角的大??;會用尺子畫角。
2.通過讓學生觀察、操作分析、比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獨立學習能力和創造意識。并對學生進行事物的運動發展變化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教學工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教師:小朋友們仔細想一想,我們學過了哪些平面圖形?
學生: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平行四邊形。
教師:說得真好!老師這里還有一種平面圖形,你知道他的名字嗎?(電腦出示)。
學生:五角星。
教師:為什么定的名字叫五角星呢?
學生:因為它有五個角。
教師:你太聰明了!我們一起來找一找它的五個角好嗎?
學生:好!
教師邊播放課件邊總結。
因為五角星上有5個角所以它的名字叫五角星。角也是我們數學王國里的一個好朋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角的世界,來認識一種新的圖形——角。
二、走進生活——認識角。
1.認識角。
教師:有一位小朋友明明,他在自己的教室里尋找角,咱們趕緊去看看吧!仔細觀察,這間教室里哪里有角?比一比誰的眼睛最亮!
學生:逐一匯報。
教師:電腦揭示角,并評價。
學生:這些角,都有一些尖尖的點。
教師:你是一個特別會觀察的孩子,這些角除了都有一個尖尖的點以外,還有什么?
學生:還有兩條直直的線。
教師:你更了不起!發現了角除了有一個尖尖的點,還有兩條直直的線。
2.認識角各部分的名稱。
學生:頂點。
教師:你真棒!那兩條線呢?
學生:邊。
教師:太棒了,你能指出這個角的頂點和邊嗎?
學生上臺指出,教師電腦出示。
3.指角。
(1)指平面圖形上的角。
學生: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教師:你們同意嗎?(同意)看來圓形上沒有角,咱們先把它請下來好嗎?(好)。
你們很會觀察,都認為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上有角,那你能指出這三個圖形上的角在哪里嗎?(能)。
這三個圖形老師都把它們放在你桌子上的小信封里,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個圖形,指一指它的角吧!開始行動!
教師:誰愿意到前面指給大家看?
學生上臺指出。
教師:他指的這里是角嗎?
學生:是。
教師:老師把他指到的地方搬到黑板上,再看看是角嗎?
教師板書。
教師:它是角嗎?
學生:不是,它只是角的頂點。
教師:我很贊同你的觀點。那究竟該怎樣指角呢?誰愿意再來試一試。
學生上臺指出。
教師:快把掌聲送給他,指的多好呀!所以我們在指角的時候應該先指角的頂點,再指角的兩條邊,拿出你手中的平面圖形和老師一起指一指。
師生共同指角。
(2)指出身邊的角。
教師;多好呀!剛才我們找到了這么多角,你再仔細看看,你的身邊有角嗎?(有)。
誰愿意指給大家看看一看。
學生爭相指出。
(3)欣賞生活中的角。
教師:你們真是一群特能干的孩子,我們不僅在平面圖形中找到了角,還在身邊發現了角,其實我們的生活中角是無時無處不在的,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欣賞生活中的角吧!
電腦播放圖片。
4.練習。
教師:說一說,下面的圖形是不是角,用手勢告訴我們。
三、動手畫角。
教師:你們很棒,都認識了角。你能不能用你手中的筆畫出美麗的角呢?(能)。
教師:你想畫一個角吧?(想)那就畫在作業紙上吧!
學生動手畫,教師展示。
四、創造各種各樣的角。
教師:咱們班的小朋友太厲害了,不僅認識了角,還學會了畫角,你能創造一個角嗎?(能)。
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一些學具放在課桌上的信封里,現在咱們就兩人一組來創造角。
學生合作創作角。
1.展示角。
教師:誰愿意把你們小組創造的角展示給大家看?
學生上臺展示,其他小組補充。
2.藍角和紅角的故事。
電腦播放故事。
教師:他們為什么吵起來了呢?
學生:因為他們倆爭大小。
教師:紅角為什么認為自己大呢?
學生:因為紅角的邊長。
教師:你真是一位會傾聽的孩子,那結果怎樣呢?他們誰打誰???
學生:他倆一樣大。
教師:通過這個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學生: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系。
教師:你們簡直是一群天才兒童,在聽故事中還學會了這么重要的知識:通過藍角和紅角的比較,我們知道了他倆一樣大,也就是說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系。
3.利用活動角做游戲。
教師: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系,那究竟和什么有關系呢?現在請小朋友們拿出老師為你們準備的活動角,我們來做個好玩的游戲吧!這個角可是一個調皮的角,我們用它來玩變變變的游戲,聽要求。
教師提要求,學生具體做。
教師:通過剛才的游戲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兩邊叉開的大角就大,兩邊叉開的角小就小。
教師:我們快把掌聲送給這位會思考的孩子!
(課件演示)通過我們玩活動角,我們知道了,角可以變大,角還可以變得更大,角的大小和兩邊叉開的距離有關。
五、練習。
六、全課小結。
教師:小朋友們,這節課你們學到了什么知識?
學生:認識了角。
教師:最后,咱們都來聽一聽角是怎樣介紹自己的吧!
(播放課件)。
1.引導學生經歷認識線段的活動過程,會描述線段的特征,會畫線段。
2.聯系學生生活的實際,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感受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系。
學具:每人一根毛線、一張彩紙。
教具:吸管兩根(一曲一直)、課件。
1.師:出示兩根吸管(一直、一彎)你發現它們有什么不同?
2.師:圖上的兩組小朋友在玩什么?(一組跳繩、一組拔河)。
兩組同學手中的繩子有什么不同?
3.師:觀察你桌上的毛線,你發現什么?(彎的)。
(1)師:你能想辦法把這根彎的毛線變直嗎?(板書:直)試一試。
(2)請生匯報演示:你是怎樣做的?
若出現:a用手捏住繩子的兩頭,拉緊繩子。
b只捏住毛線的一端,另一端讓毛線自然下垂。
討論:哪一種作法使毛線更直?
(3)師:把線拉直,兩手之間的一段就是線段。(板書:線段)。
觀察同桌手中的毛線,哪一段是線段?互相指一指。
(4)師演示:同學們捏住的毛線的兩頭,在數學上叫做線段的端點,線段有幾個端點?(板書:兩個端點)。
(5)師:你認為線段有哪些特點?(直,兩個端點)。
過渡:生活中有沒有一些物體的邊是直的,也有兩個端點的情況存在呢?
(1)師示范:拿起一把直尺,摸一摸直尺的邊,你有什么感覺?
再用兩手去捏住邊的兩邊,你有什么感覺?
小結:直尺的邊是直的,也有兩個端點,我們就可以把這條邊看作是一條線段。
(2)師:你還能在課本上、黑板上找到直的,有兩個端點的邊嗎?
總結:直尺、課本、黑板的每條邊都可以看成是線段。
(3)師:線段具有哪些特點?(直、有兩個端點)。
(1)師:你能根據感受到的線段的特點,把它畫在紙上嗎?試一試。
(2)全班交流:你是怎樣畫線段的?為什么這樣畫?
部分作品實物展臺下展示對比,讓學生根據線段特點進行判斷。
(4)師適時示范線段畫法。師:線段就可以用這樣的圖形來表示。請學生用直尺畫一條線段。
(5)依據線段模型練習。
p45第1題說一說下面哪些是線段?
師:為什么是線段(不是線段)?
出示校園環境圖片,請學生找一找哪些物體的邊可以看作線段嗎?根據學生匯報,軟件同時在該物體某邊上呈現出線段。
(1)請學生指出某圖形橫向、縱向各一條線段的頂點,讓學生感受公共點。
(1)用長方形紙任意折一下,觀察折痕,你發現什么?(cai演示,折痕就是一條線段)。
(2)請學生折一條比垂直折痕長的線段,短的線段。(對不能直觀看出長或短的線段,引導學生比較)。
(1)cai出現兩個點,師:你能以這兩點為端點畫出線段嗎?你能畫幾條線段?
(2)cai出現三個點,并同時出現題目。
師:每兩點之間畫一條線段是什么意思?猜一猜畫出來是什么圖形?
(3)學生獨立練習,實物展臺展出,集體講評。
(1)猜一猜你能畫出幾條線段?畫一畫。
(2)實物展臺展出學生不同的作品,進行評價。
和大家交流,你今天有什么收獲?你最滿意自己的哪一方面?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數學實驗教課書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節內容乘法的初步認識,也就是課本47頁到48頁的內容。
本節是乘法教學的第一節課,也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教材首先展示了一個熱鬧歡快的游樂園的主題圖,暗示出生活中有許多一組一組出現的數量,并且每一組的數量是相同的,拉近了生活與數學的聯系。
二、教學目標。
我依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從知識、能力、情感態度三個方面制訂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較簡便。
2、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3、經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體驗探究的樂趣,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分析、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能根據要求正確寫出乘法算式;
教學難點:
1、理解乘號前、后兩個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
2、把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
三、說教法、學法。
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心理、認知規律特點,采用靈活多樣、新穎有趣的`方法進行教學。結合學生年齡及新課改要求,我采用創設情境、引導探究式的方法。同時注重運用引導法、觀察法等進行教學。
四、學法選用:
結合本節教材和二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我準備讓學生采用“觀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
教具: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程序:
在教學過程中我遵循兒童認知規律,體現新課標精神,按照直觀感知—表象認識—概念形成—拓展運用的規律組織教學。因此我安排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二)交流探索,解決問題。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所以在第一環節用3分鐘,直接出示游樂園的情境圖,讓學生觀察情境圖,為學習新知做好準備。我打算用20分鐘的時間讓學生探究乘法產生的過程。學生理解了乘法含義后,安排形式多樣,靈活有趣的練習那么第三環節估計要用15分鐘。剩下大約5分鐘時間讓學生自己總結對乘法的認識。下面我詳細說一下每一個教學環節。
低年級學生對童話故事非常感興趣,因此一上課我將創設這樣情景:出示課本情境圖,讓學生看看游樂園都有哪些項目?然后用觀察——提問題——列算式的方法解決小飛機里一共有多少人,小火車里一共有多少人,過山車里一共有多少人。通過數一數活動和列加法算式解決問題,從中積累相同數相加的感性認識,為學習乘法作知識遷移。然后讓學生觀察、比較這些算式有什么特點,整個過程中,學生親身感受到的,并不是老師在傳授知識,而是我們自己的需要。當學生對幾個幾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時,下面讓學生用算式把幾個幾相加表示出來,剛開始可以說一些短的如:5個3相加、4個6和7個2相加讓學生輕松完成,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相加的和除了用加法計算,也可以用另一種運算表示。這樣就自然地引出乘法。板書課題:乘法的初步認識。乘法的知識并不是教師硬塞給學生的,而是學生在體驗了簡化加法,才呈現出來的。教學不是在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在不斷思考、探索和創新中得到新發現、獲得新知識,感受成功體驗的過程。
乘法和我們的加法算式一樣,也有一個運算符號叫乘號。告訴學生×叫乘號,后讓學生觀察乘號像什么,可能學生會說像錯號,像漢語拼音里的x。想力豐富的孩子會說把加號變斜就是乘法。這樣讓學生把抽象的知識與自己的生活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加深理解。學生在上面知道求幾個幾相加是多少用乘法表示比較方便,如何表示呢?教師講解7個2相加,相同加數是2,在乘號的前面寫2,相同加數的個數是7,在乘號的后面寫7,7個2想加得14,然后老師教學乘法算式的讀寫法。7個2相加等于14,所以2×7=14,也可以寫成乘法算7×2=14。讓學生試著讀出乘法算式。葉圣陶先生曾說:“當老師像是幫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隨時準備放手”。學生對乘法算式有初步的認識后,可以讓學生嘗試把3+3+3+3+3=15和6+6+6+6=24讓學改寫成乘法算式,最后進行反饋矯正。接下來出示旋轉木馬圖,解決“旋轉木馬上一共有多少人?”學生觀察并列算式:3+3+3+2=11,教師提問:這個算式你們為什么不寫成乘法呢?那什么樣的加法算式才能改寫成乘法算式呢?(引導學生說出: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算式才能)。
到此第二環節結束,下面進入第三環節的教學:鞏固練習,開智培能。
為了及時鞏固所學知識,我安排了四個層次的練習。第一關看誰讀得最響亮,采用個別讀、集體讀練習,盡可能給每個學生展示的機會,使學生熟練掌握乘法算式的讀法。后面三關讓學生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可以用乘法計算。
為了加深學生對乘法理解,我將設計了第四環節的教學:及時總結,深化新知。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教師不要急于把自己的觀點灌輸給學生,而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他對乘法的認識,也許語言不是那么準確,表達不是太確切,只要孩子能正確說出他對乘法的理解,教師都要給予肯定。我的教學過程已全步結束,下面說一下板書設計。
1、指導幼兒在圓形的基礎上添畫各種物體,知道圓能變成各種有趣的東西。
2、在繪畫活動中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活動準備。
1、課件:動畫片:魔法表演。
2、各種顏色、各種大小的圓。
活動過程。
一、動畫片,引起興趣。
1、教師:小朋友,你們喜歡看魔術表演嗎?
現在,我們一起來看一個魔術表演吧!
2、播放動畫片:魔法表演。
教師:想一想動畫片里的魔術變出了什么?
二、魔術:圓形變變變。
1、教師:老師也會變魔術,你們想不想看呀?
(1)出示一張圓形紙。
教師:請小朋友看好了,教師快速畫出一個人物頭像。
看!變成了什么?
(2)再出示一張圓形紙。
變成圓圓的餅干。
2、表演變圓魔術。
(1)教師:小朋友你們能把圓形變成紅紅蘋果嗎?你們會變嗎?
(在紅色圓上畫上綠色的葉子就變成蘋果了)。
(2)你們會變魔術嗎?想變什么呢?知道怎么變呢?
教師:看我還會變兩個圓,三個圓,四個圓,許多圓呢。
把兩個圓變成了小雞,。
三個圓變成了小花,。
四個圓變成了蝴蝶。
(3)小朋友,你能把兩個圓,三個圓,四個圓,許多的圓變成什么呢?
請幼兒自由討論,告訴身邊的好朋友。
三、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1.交代任務:我們今天也來學變圓的魔術。
(1)老師出示為幼兒準備的材料。
(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各種顏色,各種大小的'圓。)。
(2)請小朋友先想好你想用幾個圓變成什么東西,然后找到你所需要的圓,撕去圓后面的雙面膠的外面一層,粘在紙上,再把它添畫好。
我們小朋友把圓變好了。
2.教師巡回指導:。
要求幼兒把廢紙仍在籮筐里。變出和別人不一樣的東西來。
幫助能力差的幼兒,鼓勵他大膽變圓。
四、活動評價。
鼓勵幼兒相互交流,你用幾個圓變成了什么東西。
1、引導學生在觀察與對比中會認、讀、寫整時。
2、使學生學會看鐘表上的整時,會正確讀、寫整時,并了解電子表示法。
3、幫助學生初步建立時間概念,培養學生遵守時間、愛惜時間的好習慣。
充分認識鐘面的外部構成,掌握認讀整時的方法。
正確說出鐘面上所指的整時。
教具、學具準備:課件、鐘面模型(教師、學生)。
一、猜謎語、導入新課。
1、聽聲音,猜謎語。
師:同學們我們一起來猜謎語好嗎?“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會走沒有腿,會說沒有嘴,它會告訴我們,什么時候起,什么時候睡。這是什么?(鐘表)。
2.說說鐘表的作用。
3.引出課題認識鐘表。
師:同學們都說得很好,那么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認識鐘表。(板書:認識鐘表)。
二、探究新知。
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能見到鐘表,下面我們就一起去欣賞一下各種各樣的鐘表吧?(出鐘表圖)。
師:誰愿意大聲地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出示(ppt)。
12個數字、時針、分針。
師:那鐘面上哪根針是時針?誰能說更準確一些?
生:又粗又短的是時針。(板書時針)。
師:哪根針是分針?
生:又細又長的是分針。(板書分針)。
師小結:鐘面上有12個數字,12個大格,還有時針和分針。有些同學還在認識一跟又細有長的秒針,我們以后再認識它。
1.出示7時的鐘面。
師提問:現在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分別指向幾?
生:時針指向7分針指向12。是7時。(師板書7時、師生書空“時)。
2.出示4時的鐘面。
師:誰能完整地說說這個鐘面的時刻呢?請同桌之間先互相說說。時針指向4,分針指向12是4時。
3、歸納總結。
師:我們說分針指向12的鐘面都是整時。整時的鐘面,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
小結板書: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是幾時。
4.課件出示“試一試”三個鐘面。
3.介紹數字表示法。
1.生活中的電子表示法。
師:剛才我們的同學用文字記錄下了下面我們來認識時間,像1時、7時、3時這種寫法我們叫做文字表示法,時間它還有一種表示方法,叫電子表示法。在我們的生活中也能隨處可見哦,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出示電子表示法圖片)。
2.介紹電子表示法。
我們在寫時間的電子表示方法時是幾時就寫幾,然后寫上“:”再寫兩個“00”。
課件出示5:00。
自主練習寫7時和4時的電子表示法。
3.鞏固練習。
出示:8時、3時、6時讓學生說說時間。
三、強化練習。
1、師撥表學生報時。
2、師報時學生撥鐘表。
3、課本92頁內容:
獨立用兩種方法把圖中的作息時間表示出來。教師逐一批改及時反饋指導。(生匯報)。
四、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課同學們一直都能夠認真地學習,請你們回憶一下我們都學了些什么呢?
五、板書設計。
12個時刻時針(短又粗)分針(細又長)。
7時4時5時。
7:004:005:00。
1、借助實際情景,認識直線、線段與射線。并知道它們的區別與聯系。
2、會用字母正確表示直線、線段與射線。
3、會數簡單圖形中的線段。
體會直線、線段與射線的區別與聯系,會永字母正確讀出直線、與射線,會數簡單圖形中的線段。
理解三種線的特征,掌握三種線的讀法。
引導學生從具體的實物中抽象出幾何圖形,啟發他們通過合作交流,大膽地畫一畫,自主抽象出幾何圖形,從而自身得到一定的收獲。
(一)情境:
同學們:你們認識橋嗎?認識激光燈嗎?海平面呢?它們是什么線?
學生看課本主題圖.從生活情境中認識直線、線段與射線。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有關線的知識。
(二)合作。
1、教師講解“看一看”的三幅畫。
第一幅圖:橋上的牽拉繩是什么形狀的?是什么線?
第二幅圖:各種城市里的燈光,燈所發出的光線又是一種什么線,和第一種線一樣嗎?抽象出一些射線。
第三幅圖:海平面一眼望不到邊,我們就可以把它看成什么線?引出直線。(若學生認識困難可以改成金箍棒進行引導)。
2、比較三種線的特征。
(1)認識直線、線段和射線。
拿出三張紙分別對折,請學生觀察折痕。
提問:這三條折痕是直的嗎?(都是直的)。
拿出一張紙,在折痕中間畫a.b兩點,再連接ab兩點。明確告訴學生,這是一條線段。拿出第二張紙,同前一張一樣,畫出線段ab。然后問學生:如果沿著這條線段的a.b兩點向反方向無限延伸,會得到一條什么線?(直線)。
拿出第三張紙,還是先畫好線段ab。然后問學生,如果只沿b點向反方向無限延伸,會得到一條什么線?(射線)。
(2)比較三種線的特征。
1、直線、線段與射線的區別與聯系。
組織學生討論直線、線段與射線的區別與聯系:
直線無限長,沒有端點;射線無限長,只有一個端點;
線段有限長,有兩個端點;
射線與線段都是直線的一部分。
提問: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線段、直線和射線是什么樣的?
直線和線段都有兩種讀法,而射線只有一種讀法,它的讀法是從端點讀起。
3、說一說。
關于這幾條線路,你發現了什么?
生活中不僅有直的線還有折線,曲線,這幾種中線段最短,所以:
兩點之間的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
線段ab的長度就是a,b兩點的距離。
三、檢測。
1、認一認,讀一讀。
2、判斷。
(1)射線和線段都是直線的一部分。()。
(2)直線線段射線都可以無限延長。()。
(3)一條直線長4厘米。()。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三種線,都是哪三種?
這三種線的共同點是什么?不同點是什么?
五、布置作業。
教材p17第2題。
本節課的總體設計是讓學生在觀察生活的基礎上,抽象出三種數學圖形,深刻感悟數學來源于生活。在探究的過程中,立足于引導、啟發,讓學生發現并說出來,使學生的思維進一步拓展,再通過練習鞏固即就是檢測,讓三種平面圖形的特征更進一步扎根于學生的頭腦中。整堂課學生學得生動活潑,但還是顯得被動,因而只能說基本達到教學目標。
通過觀察,認識不同的車子功能和特點,了解一些特殊作用的汽車為人們帶來的便利。為大家分享了關于汽車認識的課件,一起來看看吧!
活動目標:
1)在了解各種汽車的基礎上,重點認識消防車、救護車和警車的特征及作用。
2)培養幼兒遵守交通規則的意識。
活動準備:汽車幻燈片,音樂磁帶,紅綠燈標志,停車場標志。
活動過程:
一、玩車:請幼兒玩一玩各種各樣的車子。
師:小朋友們,今天啊老師帶來了很多很多車子,還有幾位小朋友也帶來了自己最喜歡的車子,大家想不想玩一玩???(幼兒:想?。?。
師:但是老師啊不知道這些車子的名字什么,小朋友們能不能在玩的時候想一想,你玩的車叫什么名字,是用來干什么的???(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車,開始玩車)。
二、說車。
1)介紹一下你玩的汽車的名字,說說它們的作用是什么。
教師:好了好了,汽車開了很久,要休息了,小朋友們把他們開回停車場好不好???(讓幼兒將汽車放回有停車場標志的課桌)。
師:我們剛剛玩的是什么???(幼兒:汽車)放映汽車識字幻燈片:汽車(car)。
師:剛剛啊,小朋友們都玩的很開心,那么現在可不可以告訴老師,你玩的車子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用呢?(根據幼兒提到的車子放映幻燈片。)。
2)消防車(名字,外形特征,作用,模仿聲音,嗚—嗚—嗚—)。
師:(放映火災圖片)哎呀,小朋友們,這里怎么著火了啊,我們趕快打個電話喊消防車來救火吧!可是老師不知道電話號碼是什么,哪位小朋友能幫幫老師???(119)。
師小結:消防車呢是紅色的,上面有很高的很高的梯子,叫做云梯,是用來爬到高樓上救火的。車頂上還有警燈,開的時候會發出嗚—嗚—嗚—的聲音,如果有哪里著火了啊,我們小朋友可以打119報警。
3)救護車(名字,外形特征,作用,模仿聲音,嗚滴嗚滴嗚滴…)。
師:那么我們剛剛消防車是打119,那么救護車應該打什么號碼???(120)。
師:昨天老師的奶奶感冒了,老師可不可以打120喊救護車???(:幼兒不可以)為什么不可以呢?因為120啊是搶救那些生了很急很急很嚴重的病人的,一般的感冒啊咳嗽啊,是不用喊救護車的。
師小結:救護車啊是白色的,車子上面呢有一個像醫院里一樣的紅十字,而且門是開在后面的,這是為了搶救病人的時候方便一點,如果有人生急病了呢,我們可以打120來喊救護車。因為救護車是用來救命的,所以和消防車一樣,其他車子也會為它讓行。
4)警車(名字,外形特征,作用,模仿聲音,嗚哇嗚哇嗚哇…)。
師:如果要抓小偷的話,是不是需要警車???那么警車的電話號碼是多少有沒有小朋友知道呀?(110,如果救護車消防車119和120打不通的話呢也可以打110報警)。
師:警車的`車頭上啊還寫著警察兩個字,還有一個英語單詞叫police,也就是警察的意思,我們小朋友記住了哦?。ǚ庞匙R字幻燈片:警察----police)。
師小結:警車啊和消防車、救護車一樣,都是有特別的作用的,所以在馬路上其他車輛也會讓它先開,而且車頂上啊也有警燈,抓壞人的時候會發出嗚哇嗚哇嗚哇…的聲音。
三、互動游戲:紅綠燈(背景音樂《小汽車》)。
1)師:(放映撞車幻燈片)哎呀,這輛車怎么變成這樣了???有沒有小朋友知道這輛車怎么會變成這樣的???(幼兒:撞車了,出車禍了,不遵守交通規則)。
師:那么小朋友走路的時候要不要遵守交通規則呢?(幼兒:要)哪位小朋友可以告訴大家交通規則呢?(幼兒:紅燈停,綠燈行,走路要走人行道,過馬路要走橫道線)。
教師:小汽車們開累啦,我們回停車場休息了好不好???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與能力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
2.使學生掌握圓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里半徑和直徑的關系.。
3.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培養學生的作圖能力.。
4.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操作——觀察——結論過程,學生理解與掌握有關圓的認識知識。
情感與態度目標:
2、數學源于生活,生活是知識的源泉。滲透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觀點。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圓的特征,學會用圓規畫圓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圓上的概念,歸納圓的特征.。
情感與態度目標:
1、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解答簡單的問題,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通過調查學生身邊有趣的事例的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1、本班學生是六年級的小學生。
2、學習使用本冊教材之前,我充分肯定了不少學生注意力在20分鐘后就不能注意,尤其是當教師一味的講,或講話時間長課堂效能很低。課堂不易平鋪直敘。
3、班上學生好動者多很多孩子是人來風,喜歡表現。
4、本班學生在語言表達能力上比較強,基本上能用自己個性語言進行交流和表達。
5、觀察能力,比較能力較強,善于從提供的信息中觀察比較中獲得事物的一般特征。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1、情景創設策略:出示課件許多人站在同一條線上套圈,套的是同一個物體,問學生這個游戲公平嗎?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要想解決這個問題較要學會今天的知識——《圓的認識》,讓數學回到生活中,學生歷數生活中的圓進一步喚起興趣。
2、觀察比較策略:圓與其他平面圖形的區別明白圓是曲線圍成的封閉圖形。
3、動手操作與觀察策略:讓學生對折自己準備的圓發現圓心,直徑和半徑。再用直尺量直徑和半徑的長度(應有很多直徑和半徑)得出直徑相等、半徑相等以及直徑和半徑的關系。同時觀察直徑和半徑在圓里位置特征,鍛煉學生的總結和表達能力從而實現表述直徑和半徑的概念;畫圓時a:先圓的實物畫(得出不方便)b用圓規畫容易。繼續量不同的圓的直徑和半徑,從而得出在同一個圓中直徑相等、半徑相等。
4、多媒體策略:ppt演示在圓中的幻化的半徑和直徑,學生表達半徑和直徑由無數條。也用課件展示幾種位置不同大小不同的圓,引導學生知道圓心確定圓的位置,半徑確定圓的的大小。
5、本課設計活動較多,教學形式轉換較多,以此喚起學生興趣,保持注意。學生具備相當的語言總結能力,我就通過這一點為主要課堂拉動方式去激發他們觀察,比較,然后形成對知識發現,有效控制學生的表達,進而使概念明朗清楚,表達流暢,用語準確。同時在知識完全掌握的情況下學生享受到學習樂趣。
五、教學環境及資源準備。
(1)教師自制的多媒體課件;
(2)上課環境為多媒體屏幕環境;
(3)學生準備圓實物圖。
六、教學設計理念。
我覺得動手操作在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中占有較大的比重。因此在這節課的設計中,我偏重于這一點。就學生的情況而言,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對外部的世界有了一定的感知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也具備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概括歸納能力,但受到年齡和其它客觀條件的限制,還不具備比較強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數學思維能力。所以本節課我采用教師組織引導、學生通過獨立操作,小組合作探究等方式建立學生空間觀念。在設計時,先從學生已有經驗出發,使學生初步體會生活中的圓,在學生說生活中的圓的同時,發展空間想象,在欣賞生活中的圓這些美麗的圖片中引出課題,讓學生對美麗的圖形”圓”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好奇;由于表象的積累對于空間相象能力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所以我擬安排操作活動,課內觸摸圓的面和邊感知圓;折圓自學圓各部分名稱和小組合作探究圓的特征,讓學生感受圓、了解圓,為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建立了表象基礎;在學生有一定認知基礎后,通過一系列練習進一步強化空間意識,發展空間觀念;最后根據圓的.特征探究輪胎為什么會設計成圓形?進一步拓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七、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
1、同學們,這個游戲公平嗎?(出示ppt套圈游戲)學生1——2分鐘議論。
教師用投影出示下面的圖形。
1.教師提問:這是我們以前學過的哪些平面圖形?這些圖形都是由什么圍成的?
2.教師指出:我們把這樣的圖形叫做平面上的直線圖形.。
3、教師演示。
小結引入:(出示鐵絲圍成的圓)這就是一個圓.圓也是一種平面圖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圓的認識.(板書課題:圓的認識)。
(二)、探究新知。
1、教師讓學生舉例說明周圍哪些物體上有圓.。
2、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和圓的特征.。
(1).學生拿出圓的學具.。
(2).教師:你們看看正方形、長方形、梯形……他們是怎樣圍成的。(線段)圓呢?摸一摸圓的邊緣,是直的還是彎的?(彎曲的)(比較、和操作)。
教師說明:圓是平面上的一種曲線圖形.。
3.通過具體操作,來認識一下圓的各部分名稱和圓的特征.。
(1)先把圓對折、打開,換個方向,再對折,再打開……這樣反復折幾次.。
教師提問:折過若干次后,你發現了什么?(在圓內出現了許多折痕)。
仔細觀察一下,這些折痕總在圓的什么地方相交?(圓的中心一點)。
教師指出:我們把圓中心的這一點叫做圓心.圓心一般用字母表示.。
教師板書:圓心。
(2)用尺子量一量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看一看,可以發現什么?
(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
教師指出:我們把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半徑,半徑一般用字母表示.(教師在圓內畫出一條半徑,并板書:半徑)。
教師提問:根據半徑的概念同學們想一想,半徑應具備哪些條件?
在同一個圓里可以畫多少條半徑?
所有半徑的長度都相等嗎?
教師板書:在同一個圓里有無數條半徑,所有半徑的長度都相等.。
教師指出:我們把通過圓心并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直徑一般用字母來表示.(教師在圓內畫出一條直徑,并板書:直徑)。
教師提問:根據直徑的概念同學們想一想,直徑應具備什么條件?
在同一個圓里可以畫出多少條直徑?
自己用尺子量一量同一個圓里的幾條直徑,看一看,所有直徑的長度都相等嗎?
教師板書:在同一個圓里有無數條直徑,所有直徑的長度都相等.。
(4)教師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在同一個圓里有無數條半徑,所有半徑的。
長度都相等;有無數條直徑,所有直徑的長度也都相等.(可以回答情景1的游戲問題了,不公平,原因是?圓上那個個同學是半徑距離其他同學超過了這個距離)。
(5)討論:在同一個圓里,直徑的長度與半徑的長度又有什么關系呢?
如何用字母表示這種關系?
反過來,在同一個圓里,半徑的長度是直徑的幾分之幾?
教師板書:在同一個圓里,直徑的長度是半徑的2倍.。
(三)出示課件,同學們請看看這幾個圓一樣大嗎?他們各自在什么位置?為什么?(發現半徑不一樣)(半徑決定圓的大?。òl現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四)圓的畫法.。
根據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這一特征,我們可以用來畫圓.。
1.學生畫圓(要求:先用瓶蓋畫圓,但要畫比其大的和小的圓就不行了,不方便)。
2、畫各種大小的圓怎么辦(思考用圓規怎么畫,學生先說,然后小組探索用圓規畫圓要注意那些方面)。
2.教師示范畫圓.。
3.教師歸納板書:1.定半徑;2.定圓心;3.旋轉一周.。
4.學生練習。
(六)教師提問。
為什么同學們畫的圓不一樣呢?什么決定圓的大???什么決定圓的位置?
課件出示:半徑決定圓的大小,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七)思考:體育課上,老師想在操場畫一個大圓圈做游戲,沒有這么大的圓規怎么辦?
(三)、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四)、課堂練習。
(一)判斷。
1.畫圓時,圓規兩腳間的距離是半徑的長度.()。
2.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
3.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
4.半徑2厘米的圓比直徑3厘米的圓大.()。
5.所有圓的半徑都相等.()。
6.在同一個圓里,半徑是直徑的1/2.()。
7.在同一個圓里,所有直徑的長度都相等.()。
8.兩條半徑可以組成一條直徑.()。
1、借助實際情景和操作活動,認識直線、線段與射線。
2、會用字母正確讀出直線、線段與射線。
3、會數簡單圖形中的線段。
3張長方形的紙,一把直尺。
直線、線段與射線是一組比較抽象的圖形,學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難。
活動一:閱讀。
讓學生通過下圖,從現實中的鐵軌、斑馬線、射燈的光柱等抽象出。
直線線段射線。
活動二:“認一認”
a通過活動,動手操作,體會到他們都是直的。
b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三個圖形的特征。
c將三個圖形進行對比,體會它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系:直線無限長,沒有端點;射線無限長,有一個端點;線段有限長,有兩個端點;射線與線段都是直線的一部分。
活動三:“說一說”
注意:讀射線時要注意,它的讀法一般是從端點讀起,只有一種讀法;而直線、線段的讀法都有兩種。
活動四:畫一畫,按要求完成。
活動五:練一練。
a第一題注意提醒學生有規律,按順序的數:ab-bc-cd-da。
b第2、3題,學生自己先估計,再測量,找出估計錯誤的原因:視覺的影響。從而認識到,用測量的方法確定自己的估計的正確性。
直線、線段與射線。
直線:射線:線段:
無限長無限長有限長。
無端點只有一個端點有兩個端點。
1、使學生初步認識分數,認識幾分之一,幾分之幾;會正確地讀、寫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名稱。
2、通過演示、操作、觀察、比較,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3,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使學生主動探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教學重點:為什么必須平均分才能用分數表示?
3、猜想:這種數為什么會叫分數?
(一)分與平均分。
問題:6個蘋果可以怎樣分?
方法:對幾種平均分的結果提問。
小結:象這樣每份同樣多的分法是平均分。
(二)分數的產生。
問題:3個蘋果可以怎樣平均分?
平均分成的每份還能用整數表示嗎?
說明:這就要求產生一種新數----分數。
新課:
(一)認識二分之一和二分之二。
演示:把一個蘋果平均分成2份。
說明:2份中的1份是這個蘋果的二分之一。
演示:2份中的每一份都是這個蘋果的二分之一。
說明:這樣的2份是2個1/2,也就是蘋果的2/2。
3、強化平均分。
演示:把一個蘋果平均分成大小不同的2份。
問題:2份中的1份還是這個蘋果的1/2?為什么?
說明:只有平均分成的兩份,每一份才能用1/2表示。
4、過渡:
學生動手操作:折出形紙的1/2;
問題:怎樣折出形紙的1/2?
方法:學生演示折紙的方法和結果。
問題:如果大家繼續平均分,能得到正方形的1/4嗎?
(二)、認識四分之一和四分之幾。
方法:學生小組合作,動手操作。
展示折紙的結果。
問題:為什么4份中的每一份都是這個正方形的1/4?
它們有什么不同嗎?
這樣的2份,3份是這個正方形的幾分之幾?
方法:指一指哪是正方形的2/4;
閉上眼睛想一想3/4是什么樣?
舉起正方形的4/4;
問題:為什么4/4是整個的正方形?
2/4,3/4,4/4都和誰有關系?
說明:1/4這樣的分數很重要。
過渡:如果繼續平均分,還能得到幾分之幾呢?
(三)、認識三分之一和三分之幾。
出示:一根鋼管。
問題:要得到鋼管的1/3需要怎樣平均分?
出示:一個圓。
觀察:鋼管的1/3和圓的1/3。
問題:你又發現什么?
說明:把誰平均分了,得到的分數就是誰的。
(四)加深理解。
出示:花瓣,看說分數。
幾分之一都很重要,有這樣的幾個幾分之一,就是幾分之幾。
學生舉例。
(五)看自學。
1,看書:p178頁(學生邊看邊說)。
2,說一說:對分數又有了哪些了解?
3,反饋:看寫分數、讀分數。
(1/9)(5/9)(4/9)。
(9/9)。
鞏固練習:
1,判斷:1的紅色和綠色部分各是線段的幾分之幾?
2中的綠色部分是線段的5/8嗎?
2、猜想:出示不平均分的蘋果。
問題:每一部分不是蘋果的1/2,大概是蘋果的`幾分之幾呢?
用什么方法可以驗證你的猜想是否準確呢?
學生總結:對分數的初步認識。
說課:
1,使學生初步認識分、數,認識幾分之一,幾分之幾;會正確地讀寫分數,知道分數的各部分名稱。
2,通過演示、操作、觀察、比較、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3,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使學生主動探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教學過程的設計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的;
教學時,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談談自己都認識哪些數?猜想以下分數是怎么回事?激起學生探求新知的迫切愿望后,順應學生的猜想去分一分。例如:給學生6個蘋果,讓學生隨自己的意愿去分,學生簡直是五花八門,在多種分法中學生自己歸納出平均分的特點后,再繼續分,就是有目的的平均分了。正當學生興高采烈地平均分3個蘋果、1個蘋果時,一個突發的問題擺在了面前:平均分得的結果用什么數表示呢?在學生們試用整數表示失敗后,他們自發地感悟到需要產生一種新數了-----這就是分數。
通過直觀演示,學生比較深刻地認識了二分之一;以此為基礎接著認識的是二分二。就此順應學生的思維,繼續認識的是四分之一和四分之幾。在這一環節中,學生們通過動手折紙的操作,有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他們在多種折法中認識了四分之幾的分數。教師趁機稍加點撥,如果再繼續平均分能得到哪些分數?有多少個這樣的分數?在學生對分數有了初步的認識后,讓他們自己來判斷、辨析1/6和5/6有什么關系?5/6、5/8、5/7為什么分子相同分母不同?這樣有具體到抽象,加深了對分數之間關系的理解。
本節課抓住平均分這一重點內容,以其為主線貫穿始終。這條主線橫向連著平均分的結果可以用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來表示,并且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之間是有密切聯系的;縱向深入到不平均分得的結果,不能用一個分數表示,但可以用其它的分數表示。例如:把一個蘋果分成一大一小兩塊;把一個正三角形分成一大一小兩部分。這樣分得的結果是不能用二分之一這個分數表示的。在得到學生的認可后,適時地加以引伸:怎樣能使這一小塊蘋果也能用分數表示?怎樣使三角形中的每一部分都能用分數表示?在問題得以解決的同時,不僅加深了對分數的認識,而且為進一步學習分數的意義奠定了基礎。
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積極的情感,力求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語言親切自然富于感染力;
2,聯系實際巧設懸念;為學生提供機會展示才能;
3,教學手段新穎多樣,課堂教學充滿激情;
4,生生合作、師生合作;平等交流、相互評價;
本節課從設想到實踐力求有所突破,同時肯定會存在著許多有待進一步研究和探討的問題,還請老師們多多指正。
教學目標。
2、知道0和1—5各數一樣,也是一個數。
3、通會正確、規范地書寫0。
教學重難點:聯系生活實際,體會“0”的含義,并能正確書寫。
教學活動。
一、談話導入。
學生自由討論。
二、探求新知。
1、創設情境,讓學生理解0的含義。
提示第一種含義―――什么也沒有。
出示2個桃子,問:用幾表示?
出示1個桃,問:用幾表示?
出示空盤子,問:用幾表示?有嗎?
師:什么也沒有用:0“來表示。
板書0并領讀“0”
2、發散思維,充分想像。
1)老師豎起2根手指問學生讀幾。
3)請說一說有關0的物體。
三、出示直尺,揭示第二種含義。
1、揭示第二種含義――――起點。
出示直尺圖。
師:表示什么也沒有時用0,直尺上也有0,看看0在哪兒?在幾的前面。
(直尺上從0開始越往后數就越大,反過來,數越大,離0就越遠)。
強調:量東西長短時,0就是起點。
2、學生活動,體會“起點”
小結:剛才我們知道了“0”可以表示什么?現在我們又知道“0”還可以表示什么?
四、教學習“0”的書寫。
(1)小朋友,你們覺得“0”像什么?
(2)怎樣才能寫好“0”呢?一起來看看老師是怎樣寫的。
(3)學生二人一組學“0”。
五、鞏固練習:
1、投影出示第31頁的第1題。
1)學生依次數出每個魚缸里各有幾條魚,用數來表示。
2)在書上填寫,注意書寫。
知識目標:通過學習,初步認識鐘表面,了解鐘面的特征,會比較熟練地認讀整時,會用兩種表示方法表示整時。
能力目標:通過對鐘面的觀察、討論、比較、歸納等活動,培養觀察能力和探究合作的學習意識。
情感目標: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建立時間觀念。懂得養成珍惜時間和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會比較熟練地認讀整時。
教學難點:會用兩種表示法表示整時。
一、激趣導入。
1、能告訴老師今天你們是幾點起床的嗎?你是怎么知道起床的時間的?(看表)你們見過表嗎,都在什么地方見過呢?(學生自由表述)老師這也收集了一些鐘表,你們看?。ㄕn件播放“漂亮的鐘表”)。
2、這些鐘表都可以告訴我們時間……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他們,好不好?
二、探索新知。
(1)觀察鐘面。
看,這兒有一個鐘,請小朋友們觀察一下,這個鐘面上有些什么呢?
(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提問:有哪12個數?哪個數字在最上面?)。
(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讓學生到前面指一指哪根針是分針,哪根是時針。)。
老師發現了它們的樣子不一樣,這兩根針各有什么特點呢?
師小結:對,你們觀察得真仔細,一根長的針叫分針,另一根短的針叫時針。(結合鐘面上的時針分針板書特征:時針短、粗;分針長、細)。
(2)擺一擺,指一指,認一認。
做一個時針和分針交朋友的小游戲。
(3)說一說,比一比。
老師也帶了一只鐘,你看看老師的鐘比小朋友剛認識的鐘面多了什么?
伸出你的手指跟著秒針一起出發吧。
它是怎么走的呀?
這個方向就是順時針方向,我們的時針和分針也是按這樣的方向走的。
今天我們主要介紹時針和分針,因為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會看時針和分針就能知道大概的時間了。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認識第一個鐘面上的時刻(7時)。
這是小紅早上起床的時刻,你知道是幾時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師問:這個鐘面上的分針指著幾?時針指著幾?是幾時?
生匯報:分針指著數字12,時針指著數字7。
師小結:當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7就是7時。
(2)介紹用漢字“時”的表示方法。
當我們要記錄這個時間時:7時只要在7的后面加寫“時”字就可以。(板書:7時)。
(3)介紹電子表的表示方法。
學生回答后,師簡要小結:用電子表的方法時,幾時就寫幾,然后寫上“:”,再寫兩個0。
(4)認識書上第91頁主題圖下面的三個鐘面。
師指著第一個8時的鐘面,問:你能說出鐘面上的時刻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8,我知道是8時)。
(5)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這四個鐘面上時針和分針所指的數字,看看有沒有相同的地方。
師:它們的共同點是分針都指著什么?(數字12)當分針指著12的時候,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我們把這樣的幾時又叫做整時。今天我們學的就是“認識整時”。
現在,你會看整時了嗎,你能把你的方法介紹給大家嗎?
小結:當分針指著12的時候,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板書:生齊讀)。
(6)認一認,寫一寫,說一說。
同學們表現得真不錯。這是小明的一天,你能記錄每個鐘面的時間嗎,并說一說小明是什么時候在做什么事情嗎?我們一起來試試吧?(電腦操作:做一做)。
集體反饋,提問:這時候鐘面上的針怎么只剩下一根了?(第4幅圖:12時)。
說的真不錯,像這些時間都是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
為什么都是9時而小明做的事卻不一樣?
(一天有24小時,時針一天要轉兩圈。第一幅圖是上午9時,第二幅圖是晚上9時)。
三、總結。
1、引導幼兒發展初步的觀察與分辨能力。
2、能區分圓形與方形。
3、能夠進行圖形分類,對應圖色等。
二、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
2、手帕、球、圖形鐘表、書等。
3、教學圖片。
三、活動過程。
1、教師結合教學圖片,進入情境世界環節,導入本次活動的內容。
小朋友們請看,圖片中的小朋友在一起手拉手做游戲,請說一說他們拉成的是什么形狀?
2、教師結合認知樂園環節,引導幼兒正確區分圓形與方形。
你知道小火車為什么能跑起來嗎?它的車輪是什么形狀的?車廂又是什么形狀的?
3、教師出示手帕、球、圖形鐘表、書等,引導幼兒根據事物特征進一步區分圓形和方形。
看看這些常見的物品你們認識嗎?它們都是什么形狀的?
四、實際操作。
1、教師引導幼兒操作幼兒用書上的練習。
2、教師通過游戲方式進行鞏固,圓形的邊緣是光滑的,沒有菱角,方形有四個角,四條邊。
五、活動延伸。
1、請家長引導幼兒在家進行練習鞏固。
2、教師分發各種材料,請幼兒在活動時根據圖形特征分類進行整理。
3、引導幼兒在活動室或者在家,以及其他場所找一找圓形和方形的物品。
六、兒歌。
圓形和方形。
圓形,圓又圓,
像個車輪轉圈圈。
方形,四個角,四條邊,
像個城堡立中間。
七、活動總結。
教師還可以通過一日活動的環節把形狀的學習與幼兒生活的真實情境結合起來,比如請幼兒幫忙將不同形狀的積木進行分類整理。
文檔為doc格式。
。
1、利用游戲操作活動,了解時鐘的表面結構認識時針、分針。
2、學會看整點,發展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3.教育孩子珍惜時間,養成按時作息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各種不同款式小鬧鐘。自制一座大鐘(教師用),自制小鐘若干。
教學過程。
一、猜謎語請幼兒猜一猜是什么引入課題(投影出示)。
1、對,就是鬧鐘.今天鬧鐘的一家來到了我們這里,我們歡迎他們。
2、我們一起逛超市:引導幼兒觀察鐘面上的指針和數字。
師:我們一起看一看他們身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誰來說一說.
時鐘上有數字1-12,12總在上面,6總在下面。這些鐘都有兩根針,一根長針,一根短針。(這根長長的針叫做分針,短短的針叫做時針。
3、時鐘的作用?(引導幼兒發現:時鐘不停的走動,為人們顯示時間,人們按時進行工作、學習、休息,給人們帶來有規律的生活。)。
二、認識時針和分針。
1、長針和短針轉的時候,它還有一個小秘密。長針跑得像小白兔一樣快,短針像小烏龜一樣慢,長針跑一圈,短針只跑一格(可讓幼兒一起做出動作加深印象)。
2、教師師范撥一次時鐘,提問:長針跑一圈,短針跑多少呢?(一格)就是一個小時。
三、認識時間。
1、現在老師要教小朋友來認識時間了,現在長針指到12,短針指到。
幾就是幾點了。(長針指到12,短針指到3,就是三點整了)可重復幾次。
2、教師說幾個時間,請幼兒操作(如:7點鐘該起床了,8點鐘該上學了,5點鐘該放學了等等)。
四、游戲:老狼老狼幾點鐘鞏固整點的認識。
幼兒扮成小白兔,教師扮成大灰狼,小白兔問:老狼老狼幾點了,老狼不說話就在時鐘上撥點,如撥3點,然后幼兒看時鐘就說啊三點了,教師一撥12點小白兔就跑回家。
3、“時鐘時鐘幾點鐘了的游戲”教師當小鬧鐘,小朋友問:時鐘時鐘幾點鐘了?教師敲鈴鼓,敲幾下就代表幾點鐘了,(如:敲4下,就代表4點鐘了),請小朋友表示出來。
五、總結。
小朋友今天很能干,通過玩一玩、看一看、想一想,你都認識了鐘面,知道鐘面上有12個數字,認識了時針、分針和它們的特點,學會了認整時,并能自己撥出正確的時間。希望你們能合理安排時間,做個珍惜時間的好孩子。
文檔為doc格式。
。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262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