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寫讀后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所讀內容,提高閱讀的效果和價值?,F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一些經典的讀后感范文,相信對大家的寫作會有所幫助。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是《荀子勸學篇》中的一句話,意思是鼓勵人們只要有鍥而不舍的毅力,持之以恒的做一件事,就一定能獲得成功,梁啟超在《論毅力》一文中說明了同樣的道理;天下古今成敗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地。要其何以成何以敗,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敗。他認為在一個人的人生歷程中,逆境和順境總是交替輪流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事無巨細,都會遭遇無數次阻力,不同的人對待阻力的態度也是不同的,他們所表現出的不同的毅力,從而決定了他們的事業成功或失敗。正如文章中所說的一樣:勝利的鮮花在血汗中綻放,榮譽的桂冠用荊棘編織,在事業的登攀中,只有毅力才能讓我們領略無限風光。
但是,是不是一個人只要有了毅力,所有想干的事都能成功呢?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鍥而不舍的人,并不是都能獲得成功。這也就給了我們一個啟示;應該有選擇的“鍥而不舍”。
鍥而不舍是我們取得成功的途徑中一個必要的條件,但并非充分條件。如果單有毅力,一萬次失敗之后,只懂得一昧的蠻干,并不懂得去總結經驗或吸取教訓,那么這種堅持的精神固然值得肯定,但卻很難達到自己所預期的目標,就比方說,人們都耳熟能詳的寓言故事守株待兔,其中的主人公夠有毅力了吧,可他卻什么也沒有得到。原因很簡單,他所選擇的方向并不值得他去堅持,與此相反的是,歌德曾經嘗試著學習繪畫,但在發現繪畫并不適合自己的時候毅然放棄了繪畫,而選擇了文學,成為如今家喻戶曉的大文學家。從這些事情可以看出,選擇還是十分有必要的,毫無選擇的去干,只會白白浪費自己的精力或財富,而有選擇并且做出正確的選擇的話,那么我們的堅持,鍥而不舍,定能夠到達成功的彼岸。
曾經聽一個人說:青年人的可愛,就在于凡事不干則已,一干就是開弓沒有回頭前,哪怕到頭來一無所有,也絕不半途而廢?;蛟S他是對這種闖勁持贊同的吧。但我卻并不這樣認為,人的青春只有一次,錯過了便不會再回頭,如果把大好的青春浪費在了沒有價值的事情上,那么就只能“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了?!背晒Φ娜苏亲龅搅擞羞x擇的,并且是正確選擇的鍥而不舍下去,才取的了如今的輝煌,就比方說,陳景潤吧,相信許多同學對他不陌生,原本是教師的他,在講臺上并不受歡迎,或許他在教師方向鍥而不舍的話,會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那么他便錯過了教學王冠上的那一顆明珠了。
和鍥而不舍的毅力,成功離我們不遠了。
昨日從書架上拿出一本老嚴以前買的書《梁啟超家書》,隨手翻了幾頁,卻被梁啟超那種對孩子的有溫度有深度的愛所深深吸引,拜讀之后,感慨頗多。梁啟超先生,作為“百科全書式的文化巨人”,名滿天下,然而作為一位父親,他是那么的可親,可敬,他時而稱呼他的孩子們為“寶貝,乖乖”,撒嬌賣萌,盡情揮灑他的愛與思念,時而認真地和他的子女們談論家國天下,談論民族大義,進行道德培養,而他自己,也活成了子女們心中的精神楷模。
很多時候,我們在年輕的時候讀到一本好書,你并不能理解和體會其中的好處,或者理解地很膚淺,不明其深意。然而當我們經歷了世事,經過了歲月的洗禮,再碰到一本好書,你會覺得,這書中的道理,為什么我知道的那么晚,而如今讀來,是如此熨帖我心。我們經常和知嫻談論一些事情,但是年少的她,當然不能完全理解我們的想法。我喜歡在讀到好的文章和書的時候,在三人都閑暇的時候拿來讀一下,而往往和我產生共鳴的只有老嚴,我知道,她還太小。
我希望我能在知嫻的每個人生階段都能陪伴她的左右,在她遇到的每一個抉擇時,我都能給她力量,給她我最中肯的參考意見。這應該是每一個母親的心理。然而我是一個憂患意識很強的人,我知道,很多彎路需要她自己走,很多挫折她會躲避不及,而我,也不確定能陪她走到哪里。因此我希望,我能在讀到好書的時候,替她記下一筆,寫點我的感受,在我遇到挫折的時候把我的反思寫下來,記在這里,現在她未必懂,將來或許她可以翻出來看看,等我們可以對某件事情產生共情的時候,讓我們來共同回憶一下,探討一下?;蛟S,這也會是我對她的愛的紀念和傳遞。
今天,讀《梁啟超家書》,真的如書中所說,每一封信里,都透露著父親濃濃的愛意,其情之真,其愛之切,幾十年后讀來,尤能被其強大的磁場一擊命中并被深深吸引。我也萌生了想給知嫻寫信的沖動。我是那個時時監督她學習,管理她生活的執行者,在現實生活中,經常矛盾不斷,相愛相殺。我反思在作為朋友方面,我共情的能力太小,在她那里,我只是一個母親,尚做不到真正的朋友的角色,我希望我能學到《梁啟超家書》精髓的萬分之一,好好反思自己。孩子真正和我們朝夕相處只有短短三四年的光景了,我希望我也可以在我們的相處和離別中學會寫信,傳遞我那滾燙的愛女之心,雖然不能像梁啟超先生那樣照亮子女的道路,也希望能給她的人生路增添一份溫暖和自信。
摘抄我喜歡的梁啟超先生的家書的精彩部分如下:
1)人之生也,于憂患俱來,知其無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你們都知道我是感情最強烈的人,但經過若干時候之后,總能拿出理性來鎮住它,所以我不致受感情牽動,糟蹋我的身子,妨害我的事業。這一點你們雖然不容易學到,但不可不努力學學――梁啟超致梁思成書(背景:林徽因父親亡故,梁啟超先生寫信給梁思成,勸解林徽因鼓起勇氣,發揮天才,完成學業,不要沉迷于傷痛。)。
2)思成來信問有用無用之別,這個問題很容易解答,試問唐開元天寶間李白、杜甫與姚崇、宋z比較,其貢獻于國家者孰多?為中國文化史及全人類文化史起見,姚、宋之有無,算不得什么事。若沒有了李、杜,試問歷史減色多少呢?我也并不是要人人都做李、杜,不做姚、宋。要之,要各人自審其性之所近何如,人人發揮其個性之特長,以靖獻于社會,人才經濟莫過于此。思成所當自策勵者,懼不能為我國美術界作李、杜耳。如其能之,則開元、天寶間時局之小小安危,算什么呢?你還是要保持這兩三年來的態度,埋頭埋腦做去便對了。
你覺得自己天才不能副你的理想,又覺得這幾年專做呆板功夫,生怕變成畫匠。你有這種感覺,便是你的學問在這時期內將發生進步的特征,我聽見倒歡喜極了。中國先輩們屢說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你兩三年來蟄居于一個學校的圖案室之小天地中,許多潛伏的機能如何便會發育出來,即如此次你到波士頓一趟,遍發生許多刺激,去去波士頓算什么,比起歐洲來真是“河伯”之于“海若”,若和自然界的崇高偉麗之美相比,更不及萬分一了。然而令你觸發者已經如此,將來你學成之后,常常找機會轉變自己的環境,擴大自己的眼界和胸次,到那時候或者天才會爆發出來,今尚非其時也。今在學校中只有把應學的規矩,盡量學足,不惟如此,將來到歐洲回中國,所有未學的規矩也還須補學,這種工作乃為一生歷程所必須經過的,而且有天才的人絕不會因此而阻抑他的天才,你千萬別要對此而生厭倦,一厭倦即退步矣。我生平最服膺曾文正兩句話:“莫問收獲,但問耕耘?!睂沓删腿绾?,現在想他作甚?著急他作甚?一面不可驕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餒,盡自己的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則可以無人而不自得,而于社會亦總有多少貢獻。我一生學問得力專在此一點,我盼望你們都能應用我這點精神。
這段讀來太愛,摘抄了一大段,梁思成這樣的大師,在青年時期也有迷茫的時候,他覺得自己局方寸之內,經年累月學基礎畫工,出游波士頓一次,感知外面的世界很廣闊,不免對自己當時的境地感到懷疑。而梁啟超先生這一段書信真是句句精妙,把自己高湛的眼光,開闊的胸懷,切身的體會,傳遞給自己的兒子。梁思成,建筑歷史學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師,被譽為中國近代建筑之父,著有《中國建筑史》。而他的成長離不開這樣一位視野寬廣,格局宏達的父親的密切影響。
轉到目前的知嫻的學習,我們經常形容十年寒窗,隨著年級的提高,學習強度也越來越大,在面對如今的社會環境,網絡,游戲,閑書,對他們的誘惑越來越多。誘惑越大,對于學習的疲倦感也越來越強。但是我依然認為,十年寒窗,仍然是需要分秒必爭的?!澳獑柺斋@,但問耕耘?!蔽覀兛梢圆挥孟胛覀儗頃媾R什么樣的抉擇,但是現在的每一分的學習都是有用的,不管是主科語數英,還是史地生,你學進去的每一點知識,都會積聚在你的精神內核中,你學的每一段歷史,都是我們的前生,你了解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我們的地球,你學到的每一分生物知識,都是我們人類和生物界的循環和繁衍,這些點點滴滴,都會幫助你的精神內核在某一刻達到質變,你會變的更加睿智,更加豐富,從而更加寬廣。今天的每一分耕耘,都會使你將來成為一個更加自信、得體、美好的自己。
3)關于思成學業,我有點意見。思成所學太專門了,我愿意你趁畢業后一兩年,分出點光陰多學些常識、尤其是文學或人文科學中之某部門,稍為多用點功夫。我怕你因所學太專門之故,把生活弄成近于單調,太單調的生活,容易厭倦,厭倦即為苦惱,乃至墮落之根源。再者,一個人想要交友取益,或讀書取益,也要方面稍多,才有接談交換,或開卷引進的機會。這種境界,固然關系人格修養之全部,但學業上之熏染陶熔,影響亦非小。因為我們做學問的人,學業便占卻全生活之主要部分。學業內容之充實擴大,與生命內容之充實擴大成正比。這些話許久要和你講,因為你沒畢業以前,要注重你的專門,不愿你分心,現在機會到了,不能不慎重和你說。
梁啟超先生給子女的家書里,隨處可見真知灼見,真是讓人愛不釋手,我們雖然沒有在自己的生活里遇見這樣的長輩,但是讀讀他的信,他們的很多生活細節,包括上學,擇業,交友等很多方面的思考躍然紙上。如果我們能讀進去,有思考,益處會很多。這也是他們留給幾十年后的我們的一筆可貴的財富。
我們的人生在歷史長河中渺小如塵埃,然而對于每一個個體來講,所歷的每一段光景都是鮮活而厚重的,需要我們常做思考、調整,我們需要不斷地跳脫開,審視自己的內心。正如梁啟超先生所言:“要各人自審其性之所近何如,人人發揮其個性之特長,以靖獻于社會?!?/p>
梁啟超一生有兩個夫人,李慧仙和王桂荃。梁啟超共有有9個子女:思順、思成、思永、思忠、思莊、思達、思懿、思寧、思禮,其中思順、思成、思莊為李夫人所生,思永、思忠、思達、思懿、思寧、思禮為王夫人所生。他們中的許多人后來都成為杰出的人才。
梁思順(令嫻),長女,詩詞研究專家。
梁思成,長子,著名建筑學家,1948年3月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首屆院士(人文組);其妻為林徽因。
梁思永,次子,著名考古學家,1948年3月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首屆院士(人文組)。
梁思忠,三子,因病早殤。
梁思莊,次女,著名圖書館學家。
梁思達,四子,長期從事經濟學研究。
梁思懿,三女,從事社會活動。
梁思寧,四女,投奔新四軍參加中國革命。
梁思禮,五子,著名火箭控制系統專家,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梁啟超的九個孩子之所以個個能成才,與梁啟超的言傳身教,耳提面命息息相關,梁啟超在給子女的信中字字珠璣,飽蘸慈父之愛和人生指導。梁啟超對孩子們的愛是發自肺腑,情真意切。這樣的表達在家書中隨處可見,身為父親,梁啟超當然希望他們個個成才。但在孩子們的健康和學習中間他毫不猶豫選擇前者,他說:“汝必須順承我意,若因欲速以致病,是大不孝也。汝需知汝乃吾之命根,吾斷不許汝病也?!蔽以诤⒆拥慕逃彩且恢北в羞@個觀念,“身健則心靈,心靈則易悟?!睂W好習的前提是有個健康的身體。身心健康,是我教育孩子的初心,在一路前行中,不忘初心。
“凡學問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焙芟矚g梁任公的這句話,自己喜歡的,就想去做,而且能做的更好。
他不僅是位慈父也是位嚴父。他關愛呵護子女,也對其嚴格要求。他教育孩子們對生活保持積極進取的態度。憂傷憔悴是最容易消磨人的意志??傄313种獨饬芾斓臍庀?,才有前途,事業可言。自己要天天滿帶正能量,去影響孩子,讓孩子有個積極向上的好心態。
處憂患最是人生之幸事,能使人精神振奮志氣強立。梁啟超深知讀古籍的重要性,要孩子們讀論語,孟子,左傳,戰國策,荀子。溫習暗誦,務能略舉其詞。尤于其中修身之文句,細加玩味,可益神智,且助文采也,益善。這些國學之所以能流傳下來,必是經典所在,在哪個年代都適用,孩子馬上上初中,古文會學很多,適當引導孩子多讀。
梁啟超對思成說:“做學問不要專于一門,我怕你因所學太專業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單調,太單調的生活容易厭倦,厭倦即為苦惱,乃至墮落根源,做學問要保持無所謂的精神。
曾國藩說:”莫問收獲,但問耕耘?!皩沓删腿绾?,現在想他作甚?著急他坐甚?一面不可驕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懦自餒,盡自己能力去做,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則可以無入而不自得。而于社會,亦總有多少貢獻。梁啟超一生學問得力專在此一點,盼望孩子們都能應用這點精神。種種道理就是這樣,在”潤物細無聲“的書信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們。
梁啟超就像一位勤懇的園丁,辛勤耕耘,澆灌心血,最終收獲豐碩果實,子女個個成才,故梁啟超的為父之道和家風家教是留給后人的寶貴財富。
民國時期,梁任公能有這樣的教育意識和教育理念和他自己的自身修養有很大關系,好一個”莫問收獲,但問耕耘。"是要告誡我們,不要只想著收獲,而忘記了耕耘。人人都想有好的成就,但如果我們僅僅憧憬美好未來,而不肯努力耕耘當下,這必然只能是空想。自己教育孩子就要做好自己,以身做則,給孩子做個好榜樣,孩子自然就會向好的方向發展。
父母是我們從呱呱墜地時便一直陪伴在我們身邊的至親之人,他們不求回報地為孩子付出。在讀了《梁啟超家書》后,我不僅更深地體會到父母對兒女的愛之深沉,而且了解到了家庭教育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梁的子女個個成才,其中必不可少的原因就是梁對子女含辛茹苦的指導與教育。父愛如山,母愛如水,我要為父母道一聲感謝!
在《梁啟超家書》中,我看到的梁啟超沒有《少年中國說》的豪情壯志,有的只是在家書中對兒女不厭其煩的提醒、指導,向兒女告知自己的近況與家庭瑣事。充滿生活氣息的文字里,我看到的只是一位父親的父愛以及對兒女深切的冀望。梁啟超作為一位過來人,在家書中向兒女傳授生活經驗,讓他們少走彎路,而我們的父母又何嘗不是這樣呢?或許我們的父母很少會以家書這種形式教育我們,但他們卻實實在在地起到我們一生的榜樣作用,對我們的言傳身教足以讓我們感激一生。
爸爸是我精神世界的一個標桿,引領我在正確的道路上前行。記得在三年級的時候,父親帶著我去登山鍛煉身體,那時的我還小,身體也沒有那么強壯,望著被晨霧環繞的高大山峰,不免產生畏懼退縮之意。爸爸摸著自己并不算瘦的身體,笑著說:“你看爸爸那么胖,你年紀輕體力好的,哪有什么吃不消的!”爸爸的這句話又讓我重燃斗志,也讓我懂得什么叫迎難而上。但登山遠沒有想象中的簡單,剛走過半山腰,我就累得氣喘吁吁,雙腿仿佛被灌上了鉛,幾乎是寸步難行。這時,高掛的太陽也展現著它的威力,灼熱的陽光仿佛要讓人融化,我熱得汗流浹背,真是又熱又累,十分難受。過了一會兒,我實在忍受不下去了,便叫爸爸一起到路邊的石凳上坐著休息,我大口大口地呼著氣,心里又開始萌生退意……等到爸爸站起來招呼我走時,我就“黏”在石凳上,賴著不走,嘴里還一直嚷著“下山吧……”爸爸拿我沒法,只好苦口婆心地勸我:“兒子,堅持才會勝利,不堅持是沒法取得成功的!算了,既然你不想走的話,那我先走一步?!蓖职钟昧~動雙腿但仍不放棄的背影,我的腦海久久回響那句話——“堅持才會勝利”。是的,只有不停住前進的步伐,才有可能取得成功。想到這里,我又追上了爸爸……最后,我們在山頂上見到了壯觀的山間美景。我的爸爸就是這樣,在所見所聞中傳授我人生的道理。
我的媽媽平時對我的學習很嚴格,常常弄得我苦不堪言,但我卻不可否認的是,正是母親的嚴格要求,我才能有今天的成績。一天,我寫完了學校布置的作業,心情正愉快,心想著終于可以脫離作業的海洋,出去玩一會??墒菋寢尩囊痪湓捑妥屛业幕孟肫茰缌耍骸巴媸裁赐?!來,做做練習題吧?!甭牭竭@句話,我就像一個泄氣的氣球一般垂頭喪氣,母親之命我可不能違背,只得搖頭嘆氣地返回自己的房間,不情不愿地回到了題海的懷抱。英語的一個個字母讓我眼花繚亂,數學的一個個數字讓我頭暈目眩,再想想外面的鳥語花香、打鬧嬉戲,想到自己的一天又要這樣子過去,我心里不禁鬧起了情緒,干脆心一橫,筆一丟,眼一閉,趴在桌子上打算與周公暢聊。這時,我感覺到自己的太陽穴在被一雙溫暖的手慢慢按摩著,耳邊又響起媽媽那熟悉的聲音:“兒子,我知道學習是辛苦的,但不付出努力如何才能獲得成功呢?媽媽坐著陪你吧?!蔽业男闹杏幸还膳髁鬟^,感受到了溫暖的母愛,也有了重新握筆的動力。
父母為我們付出了太多太多,也教會了我們太多道理?!靶⒆又?,莫大乎尊親”我們要時刻銘記父母對我們的哺育之情與栽培之恩,時刻懷著一顆感恩之心。
這本家書的內容都是梁啟超給兒女們寫的信,既讓爸爸媽媽知道了梁啟超對兒女們的優秀教育良方,也讓我們知道了古文的有趣。
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梁啟超在民國十二年五月八日給思順的家書。講的是思成和思永跟梁啟超進城,跟他二叔過生日和五七國恥紀念。中午。思成和思永同坐菲律賓帶來的汽車出門,可是卻被一輛大汽車橫撞過來,兩個人都受了傷,思永臉全是血,但也回來給家里報信,等到曹五背思成回到家,發現他臉完全沒有血色了,但還是忍著痛安慰了全家人。到了醫院思成左腿斷了,腹部以上沒受傷。思永只是嘴巴碰裂了不能吃東西,于是,思成在思永面前大口大口的吃東西,特讓思永看著生氣,而思永確在思成面前手舞足蹈讓思成生氣,這兩個淘氣精既使受了傷也不忘的淘氣。
從中,我體會到了梁啟超獨特的教子良方,和梁啟超對兒女們投入了心血和精力。既使出門在外,到很遠很遠的地方都會對兒女們了解家里的情況,有趣的和特殊的事情,也會跟家里人說說自己(梁啟超)在外的生活和身體的狀況。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每個人心中都渴望成功。然而前進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總會碰到困難的阻擋,而到這時,你是選擇畏縮退避還是勇往直前呢?而那讓你最終一直走下去的法寶是什么呢?那就是毅力!美國小說家狄更斯說過:頑強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貝多芬是世界聞名的音樂家,他從小就顯露出他的音樂才華,但貝多芬從17便已開始感覺聽力日漸衰弱,直到18,當他確認自己的耳朵無法醫治時,才把這件事告訴朋友。但他對生活和音樂的熱愛超過了個人的痛苦和絕望,開始創作他的樂觀主義作品。對于一個耳聾的人來說,作曲是一件難于登天的事情,但他就是用自己堅韌頑強的毅力克服了種種困難,終于創作出震動全世界的《英雄交響曲》!貝多芬曾說過:只要有機會,我就要反抗命運!事實證實,他做到了!他成為了全世界偉大的音樂家!
貝多芬的事例告訴我們,世界上沒有不能做到的事情,只要你有足夠的毅力就可以做到,但假如你碰到困難就低迷消沉下去,成功永遠都不會向你微笑!
居里夫人曾說過:人要有毅力,否則將一事無成。毅力和壯志是事業的雙翼,兩者缺一不可,假如你沒有堅韌的毅力,你的事業就會像雄鷹斷了一個翅膀一樣,不可能展翅翱翔,不可能遨游出你的一片天空,所以毅力是你事業成功的根本保證。其實,學習也是如此,不能一碰到困難就退縮,碰到難題就不思考,那么這樣難題越積越多,學不會的問題就越來越多,這樣學習成績就會下降,“學業有成”這四個字就無從談起了。
由此可見,擁有頑強的毅力對于一個向往成功的人是多么的重要啊!每個人都有毅力,只是多和少的問題,獲取和失去的問題。在成就事業的過程中不免碰到挫折和失敗,但假如沒有堅強的毅力作為后盾,將永遠也走不出困境而邁向成功的。假如你正走在向往成功的道路上,請別忘了,毅力是成功道路中一個不可缺少的奠基石之一——有毅力者成,反是者敗。
梁啟超家學淵源極深,對于這個長子,在勸學上用的功夫著實不少。梁思成寫信,問做學問有用無用,梁啟超以唐朝的詩人李白、杜甫和名相姚崇、宋璟為例,告訴梁思成“為中國文化史及全人類文化史起見,姚、宋之有無,算不得什么事,若沒有了李、杜,試問歷史減色多少呢?我也并不是要人人都做李杜,不做姚、宋,要之,要個人自審其性之所近何如,人人發揮其個性之特長,以靖獻于社會,人才經濟莫過于此?!比巳烁饔兴L,做學問的人與做官的人,只要都竭盡全力發光發熱,給社會做點貢獻,就都是有用的。而對于梁思成這種看起來急于求成的心態,梁啟超也給予了駁斥,他在信里寫道“我生平最服膺曾文正兩句話‘莫問收獲,但問耕耘’,將來成就如何,現在想他則甚?著急他則甚?一面不可驕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餒,盡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則可以無入而不自得,而于社會亦總有多少貢獻?!绷簡⒊褱柿四贻p人做學問心態的癥結,那就是短時間內急于有所收獲,長期來看可以作為安身立命的資本,他語重心長的告誡,或許可以讓梁思成幡然醒悟,沉下心做自己的學問。
在梁啟超看來,在學校中求學,最重要的是學規矩,“今在學校中只有把應學的規矩,盡量學足,不惟如此,將來到歐洲回中國,所有未學的規矩也還須補學,這種工作乃為一生歷程所必須經過的,而且有天才的人絕不會因此而阻抑他的天才,你千萬別要對此而生厭倦,一厭倦即退步矣?!碑斎?,這里的規矩并不只是學校的規則,而是做學問的基本方法,務求循規蹈矩,而不是投機取巧?!澳芮芍?,習熟規矩后,乃愈益其巧耳。不能巧者,依著規矩可以無大過?!币虼?,做學問不怕出不了彩,怕的是基礎不牢、根基不穩,花拳繡腿、弄巧成拙。梁啟超還講,凡做學問總要“猛火熬”和“慢火燉”兩種工作,循環交互著用去,有的知識要一天一天慢慢積累,像是燉一鍋好湯,有的知識則要集中精力解決幾個主要問題,像是爆炒一盤好菜。這種精準把握學習火候,懂得快慢結合的方法,對于今天的我們學習研究都是很有益處的。
梁啟超在給梁思成的信中,詳細描述了為徐志摩證婚的情形,徐志摩的妻子才與前夫離婚就迅速跟徐志摩結婚,他本來不想去,無奈胡適之、張彭春兩位朋友苦苦求情,但他也毫不客氣,不留一點情面,“我在禮堂演說一篇訓詞,大大教訓一番,新人及滿堂賓客無一不失色,此恐是中外古今所未聞之婚禮矣?!痹谒磥?,“青年為感情沖動,不能節制,任意決破;禮防的羅網,其實乃是自投苦惱的羅網,真是可痛,真是可憐?!卑l此感慨,一是表達他對徐志摩結婚一事的抗議,二是告誡自己的孩子,不要如此沖動,自投苦惱。彼時,梁思成與林徽因同在美國,梁啟超在信中也頻頻叮嚀二人互相照顧,在林徽因的父親林覺民被襲逝世后,他趕緊給梁思成去信,“徽因造此慘痛,唯一的伴侶、惟一的安慰,就只靠你,你要自己鎮靜著,才能安慰他”,而在金錢方面,他從來都是大度的,在詢問梁思成的預算時,會特意提醒,將林徽因的一并計算在內??梢?,他對兒子感情生活的重視和殷殷期待。
在梁啟超的觀念中,“人需等到生計完全自立后,再實行創造新家庭”,他本來也不是一個“催婚”的人。林徽因的父親出現變故之后,梁啟超更多地為林徽因著想,便想著讓自己的兒子把責任承擔起來,甚至提出了讓兒子換一個更容易謀生的專業,成婚之后,也能負擔起一家老小,“但現在的情形,思成結婚后不能不迎養徽因之母,立刻便須自立門戶,這便困難多了。我從前希望他學都市設計,只怕緩不濟急,他畢業后轉學建筑工程,何如?”其對林家的情誼可見一斑,梁思成聽從了他的建議,研習建筑學,回國后在東北大學創立了我國第一個建筑系。
梁啟超自認為是一個“學問趣味方面極多的人”,生活內容異常豐富,這讓他能夠永久保持不厭不倦的精神。在他看來,人要有多種趣味,要爛漫向榮,“趣味轉過新方面,便覺得像換個新生命,如朝旭升天,如新荷出水,我自覺這種生活是極可愛的,極有價值的?!彼芟矚g這種生活狀態,便要求孩子們把自己的生活豐富起來。
對于梁思成,梁啟超有些擔憂,“思成所學太專門了”“我怕你因所學太專門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單調,太單調的生活,容易厭倦,厭倦即為苦惱,乃至墮落之根源?!痹趯W問上,他建議梁思成對于文學、人文科學,要“多用點工夫”。在社交上,他也建議梁思成,交友取益,也要方面稍多,這樣才能交換更多的知識和生活閱歷,拓展自己的視野。梁啟超認為,如果梁思成守著太專的學問,“將來也會和我相對詞竭,不能領著我的教訓,你全生活中本來應享的樂趣,也削減不少了?!币馑际?,你自己的學識和生活不夠豐富,連你老爸談話的節奏都跟不上了。梁啟超生怕梁思成會變成鉆進一門學問的呆子,“我希望你回來見我時,還我一個三四年前活潑有春氣的孩子,我就心滿意足了?!?/p>
像上面這樣親切風趣的語言在他的文字中并不鮮見,他催促梁思成“你看了這信,意見如何,無論校課如何忙迫,是必要回我一封稍長的信,令我安心?!彼终湟暸c子女互動,甚至會嗔怪在歐洲旅行的梁思成,“你來信終是太少了,老人愛憐兒女,在養病中以得你們的信為最大樂事,你在旅行中尤盼將所歷者隨時告我(明信片也好)”,讀起來頗有些可憐祈求的意味,卻是一個父親對子女最深切的牽掛,最隨意卻最濃情的表達。只可惜,這樣一個有趣的父親,被北京協和醫院“孟浪”的醫生錯誤地割掉了一顆腎,這便是轟動一時的“梁啟超被西醫割錯腰子”案,大度的梁啟超還公開為協和醫院辯護,申明“我盼望社會上,別要借我這回病為口實,生出一種反動的怪論,為中國醫學前途進步之障礙”。此后,他的身體每況愈下,不到三年,與世長辭。
梁啟超的家書雖然不是浸透生活的散文詩,卻充滿了詩一樣的父子柔情,雖然不是韻律整齊的歌曲,卻如酒后哼出的小調,百轉千回、別有風味。我讀完之后,都有一種趕緊提筆給自己女兒寫封信的沖動了,哈哈。
梁啟超的教育,政治,經濟,文明,學術等方面的研究無疑是非常深入的。
中大部分書籍,圖書館都沒有收藏,而且收藏的有限幾本,早已被借出,最后僥幸的發現,解璽璋編寫的《梁啟超傳》,圖書館中尚存有樣品書,有光梁啟超的了解,僅限于中學課本中的維新變法中,提到一點而已。
于是便懷著對梁啟超在維新變法運動之后的行蹤的好奇,便借閱這本《梁啟超傳》了,誰知一睹之后,便愛不釋手,只欲讀完方休。
解璽璋的這本《梁啟超傳》,構思新穎、手法獨特,同歷來諸多傳記有著極大的不同,正如劉再復在序言中所述的那般“此書除了前三章講述梁啟超出身、婚姻家庭生活之外,其他皆以梁啟超與近代中國歷史性人物的關系為章節。
“如此構筑傳記,便是以‘人’為中心,相應地,便是歷史以‘人’為主軸,從而主客兼宜,脈略清晰,既有歷史性,又有文學性。
可以毫不夸張的說,這既是一本梁啟超傳記,也是一部中國近代史,既是梁啟超傳記,也是一群近代中國歷史性人物的綜合傳記。
讀罷,方知梁啟超對于中國的影響,并不曾因為維新運動的失敗而終止,反而其影響貫穿整個近代中國史。
這是在以往的歷史教科書中,不曾也無法看到的。
感謝解璽璋這本《梁啟超傳》,帶領我們走進梁啟超,并對梁啟超有了更深的認識。
不過就個人觀點而言,解璽璋盡管在極力客觀的向讀者們介紹梁啟超,但是其中任然有不少為梁啟超辯解的文字,大概是因為解璽璋對梁啟超始終懷著敬佩的情愫所導致的吧。
導致幾乎一生政治生活黯淡與失敗,梁啟超對于學術而言,或許是成功的,但是作于政治幾乎是慘敗的,而且敗得徹底,但是他對于中國近現代,國家的發展,人民思想的解放,卻無疑起著舉足輕重的影響,他是近代國民思想解放啟蒙的先驅。
只是思想的保守性,使得他的對于政治立場,具有極強的的妥協性,總是期望于當權者,能夠舍棄自身的利益,實現他的政治理想,豈不可笑。
知道梁啟超的家事之后,尤其是梁啟超的幼年時期的而生存環境,難免又發出這樣的感慨“梁啟超是時代塑造的,是歷史的而選擇。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為梁啟超的,偉人的成長之路不可復制,梁啟超之所以成為梁啟超,這與他的才識,努力固然是分不開的,但是其幼年的而生存環境對其的成長卻也功不可沒。
可以說梁啟超的成長是環境因素與個人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結果,兩者缺一不可。
所以說,縱然我們達不到梁啟超的那種高度,也不全是自身的原因,與生活環境都有著莫大的影響。
梁啟超的教育,政治,經濟,文明,學術等方面的研究無疑是非常深入的。
作為近代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大師級的人物。
在家庭子女的教育上,成就也是鮮明的,不禁想到一句俗語,“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孩子會打洞。
看起來很有偏見,其實也是很有道理的。
想到目前社會上,經常發生的家庭倫理道德糾紛,正如《春秋》中所說的,子不子父不父,真是時代的悲哀。
讓我們不禁思索起來以后如何教育后代的問題,怎么才可以避免這些丑陋的悲劇的產生。
一生著作等身,一部序言洋洋灑灑一揮而就,停筆竟成一本書,估計也只有梁任公這樣的學術大師,才能做得到的。
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影響深遠。
梁啟超直到病危最后時刻還在帶病繼續《辛稼軒年譜》,其治學精神可歌可談,讓我輩望塵莫及。
梁任公弟子諸多,幾乎每一個都是名滿天下,不可能不受梁啟超的極大影響。
正如胡適之所言:“任公為人最和藹可愛,全無城府,一團孩子氣。
梁任公弟子諸多,朋友也很多,在當時一度成為國內一尊輿論的.領袖。
固然與其淵博的知識,名滿中外的名氣分不開,但其中也少不了個人的人格魅力。
可以說其為人是相當成功的,只可惜其有一個重要的弊端就是不會識人,以至于屢屢受挫不被理解。
當然正如其信仰的那般,“宇宙是有缺陷的”,梁啟超自身又有著學多不可詬病弊端,做事過濾過多,闖勁不足,思想還有著一定的保守性,可是是他成名太早,后期缺乏師長引領的緣故吧。
以至于,師長、弟子、朋友只見都有諸多矛盾,甚至視其為仇人,豈不悲哉!以至于死后還受多方排擠,英名難以流傳,如同日月蒙塵,真是悲哀!
梁啟超一生為解放國民思潮,做了極大的貢獻,但終歸不是一位稱職的政治家。
缺乏政治家的手腕與謀略,因而其政治生涯,屢屢受挫。
不過梁啟超極大的愛國情懷、愛國情結,是不可置否的!
正如他個人所言:“我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就是愛國。
我的一貫主張是什么呢?就是救國。
我一生的政治活動,其出發點與歸宿點,都是要貫徹我愛國救國的思想與主張,沒有什么個人打算!”
總之,梁啟超一生為近代中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是一個對歷史有著重大影響力的偉人,其高貴的人格、嚴謹治學精神,博大的愛國情懷等,有太多太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
前兩天從圖書館借了本《梁啟超傳》,我看梁啟超的東西,是因為較之他老師康有為,他的成就和氣質要高些,再是他在中國新聞史上的成就,很欣賞他的才華,文筆,充沛的精力和飽滿的激情。
書看到一半,他正是我心中的形象,家教好,資質好,勤奮,有激情,并有一腔愛國熱情。
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喜所,元青著的《梁啟超傳》很棒。
600多頁的密密麻麻的小字書,并不是簡簡單單的人物傳記,人物生活狀態的簡單再現,而是盡量引用原著或書信或文章,讓那個時代的文字來講述歷史,闡述梁的觀點,并努力分析形成這些觀點的歷史原因和背景,雖然書中許多部分為文言文,但這對得到梁真實的觀點很重要,還可以順便熟悉文言文。
今天看到梁徹底和康有為的?;逝蓻Q裂了,有了自己的觀點,成為改良派的領袖人物。
我在回到宿舍后,突然感覺梁闡述的實施路線不無道理:其一,它不同于?;逝?,比?;逝傻募みM不言而喻;再和革命派相比,在我們文人(我姑且算做文人)眼中,確實是不理智,讓文人看到舉國生靈前仆后繼去用生命推翻一個專制政府是他們所不忍的,并且在中國當時社會開發民智而后演其它,似乎是所有工作的前提。
在未開發民智前,不說發動革命難上加難,即使真的發動了廣大愚昧民眾,也極易被別有心機的人或集團利用,歷史證明我的推測是正確的。
以我不算廣博的知識,清末民初的高級知識分子多主張改良,后來的胡適就是一例,而那些學生以及漸漸覺醒的工人和小資產階級則多偏重用武力推翻舊政府,搞革命。
我們靜下心來想一想,那些高級知識分子的思路真的一點道理都沒有嗎?革命不是他們所說的太不理智,太草率,效率太低嗎?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
且不說愚民起義搞革命注定被利用,就談那些無辜生命的毫無價值的隕滅,社會財富的破壞,社會治安的動蕩,以及不知能否獲勝的迷茫,遠不如梁的主張來得快,做的好,我想,中國只有一個梁啟超,如果成百上千的文人,官員都是梁啟超,民眾會成為“新民”,君主立憲會和平實現,不會是這么大的代價后,換來社會主義。
梁啟超和胡適是性格完全不同的兩個人,思想卻驚人一致,我們不能不想這是為什么。
再看通過革命改造中國的歷程及現狀,革命中無論有一定頭腦的學生還是工人農民,被軍閥,被帝國主義利用的還少嗎?這中間的大部分原因是民智未開。
再有通過革命,大部分烈士用生命換來的又是什么,死得又有多大價值?用我們經濟學的觀點看,能用一條生命換來這個東西,盡量不用五條生命。
真的通過革命勝利了——以百倍的代價,我們的工人農民又留下多少知識分子來治理這個國家?總不能舉著槍桿共商民生,指揮建鐵路,搞文明吧!?事實上中國真的這樣做了,讓不懂經濟的人去計劃物品流通,讓中國母親狠命生孩子,讓不懂文學的人寫小說,建國后,左傾了右傾,三年自然災害中又餓死那些還沒醒悟過來的國民,然后是不懂文化的搞文化大革命,揪有文化的,結果又被利用,唉!
唉!正如王小波說的,知識分子最怕的不理智的年代,因為知識分子就是靠一張嘴講理,現在沒理可講,知識分子也就自然不被關注了,現在又有哪家單位尊重你的文化氣質?不說這個,大學都不在是求知識的第一選擇了,這是個可怕的現象,說明知識分子本身已經不尊重自己了。
用了三周,大致第一遍讀完了《梁啟超傳》,期間屢次感嘆,凡有趣的書最少要讀兩遍。
精力不濟,以后再來翻讀。
印象最深的,就是梁啟超“筆鋒常帶情感”。
連他本人也常常以此自述。
《梁啟超傳》大段引用了《飲冰室文集》里的內容。
我總有“讀原著”的沖動,看了《飲冰室文集》的卷冊數目,還是算了,決定改道認真讀完《梁啟超傳》。
梁啟超的文字,確實很有感染力。
既樸實,又活潑。
而且可以體會到他積極思考、樂于分享的特點。
讀到康有為時,看到他的剛愎,便有很直接、快捷的比較,深刻體會什么樣的語調讓人喜愛。
梁啟超涉獵很廣,治學,政治,歷史,宗教,法律,文學,甚至教育,科學等等。
如果按照他的理念辦學,那一定是一個視野豐富、高質量、開明的通識教育。
梁啟超教育子女很有成就,各個成為各自領域的棟梁之才。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梁啟超還在各種旅途之中,不斷思考,結合親眼所見的現狀,得出結論,改進自己的理念。
他對于當時很多社會現象,有深刻而且深遠的見地。
一路走,一路想,一路寫。
是當時重要的精神和政治領袖。
與此同時,我也看到那個年代大量的有識之士參與到同樣的討論中。
清末至民國初年,言論自由,百家爭鳴,各路思想著實豐富,令人神往。
不記得是哪位哈佛大學的經濟學教授提過,經濟學家(甚至科學家)有兩類,一類是解釋問題的學者:觀察到某個現象,提出相關問題,然后試圖給予答案,或解釋。
還有一類,是建設型的學者。
他們獲取大量已經有的結論、知識,對現在社會上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的解決方案,更有力者,甚至會給予執行(比如美國總統的經濟學家團隊)。
我所了解的基礎研究學科,大體也是這樣的歸類。
梁啟超,我認為,屬于出色的第一類,善于解釋、歸納,而不善應用。
身處亂世,梁啟超沒有太多書生不切實際的架子,迫切的想要改善中國的狀況,甚至因此曾經被人利用,加之也有自己的私心,他的一生可圈可點,可批可駁。
小學、初中、高中,前后學了三遍中國近代史。
我認為我在這套教育體制下,在歷史課上學到的東西,讓我覺得很幸運!我的記憶力,選擇性很強,但凡是我不懂的,一概記不住。
用了三周,大致第一遍讀完了《梁啟超傳》,期間屢次感嘆,凡有趣的書最少要讀兩遍。精力不濟,以后再來翻讀。
印象最深的,就是梁啟超“筆鋒常帶情感”。連他本人也常常以此自述?!读簡⒊瑐鳌反蠖我昧恕讹嫳椅募防锏膬热?。我總有“讀原著”的沖動,看了《飲冰室文集》的卷冊數目,還是算了,決定改道認真讀完《梁啟超傳》。梁啟超的文字,確實很有感染力。既樸實,又活潑。而且可以體會到他積極思考、樂于分享的特點。讀到康有為時,看到他的剛愎,便有很直接、快捷的比較,深刻體會什么樣的語調讓人喜愛。
梁啟超涉獵很廣,治學,政治,歷史,宗教,法律,文學,甚至教育,科學等等。如果按照他的理念辦學,那一定是一個視野豐富、高質量、開明的通識教育。梁啟超教育子女很有成就,各個成為各自領域的棟梁之才。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梁啟超還在各種旅途之中,不斷思考,結合親眼所見的現狀,得出結論,改進自己的理念。他對于當時很多社會現象,有深刻而且深遠的見地。一路走,一路想,一路寫。是當時重要的精神和政治領袖。與此同時,我也看到那個年代大量的有識之士參與到同樣的討論中。清末至民國初年,言論自由,百家爭鳴,各路思想著實豐富,令人神往。
不記得是哪位哈佛大學的經濟學教授提過,經濟學家(甚至科學家)有兩類,一類是解釋問題的學者:觀察到某個現象,提出相關問題,然后試圖給予答案,或解釋。還有一類,是建設型的學者。他們獲取大量已經有的結論、知識,對現在社會上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的解決方案,更有力者,甚至會給予執行(比如美國總統的經濟學家團隊)。我所了解的基礎研究學科,大體也是這樣的歸類。梁啟超,我認為,屬于出色的第一類,善于解釋、歸納,而不善應用。身處亂世,梁啟超沒有太多書生不切實際的架子,迫切的想要改善中國的狀況,甚至因此曾經被人利用,加之也有自己的私心,他的一生可圈可點,可批可駁。
小學、初中、高中,前后學了三遍中國近代史。我認為我在這套教育體制下,在歷史課上學到的東西,讓我覺得很幸運!我的記憶力,選擇性很強,但凡是我不懂的,一概記不住。記得高一快結束的時候,馬上要會考,考前一個月里三次模擬都沒過的,好像全班也沒幾個人。而我居然沒什么反應,照常睡覺,還因此被歷史老師當堂挖苦。后來為了會考,使勁背了兩個禮拜,終于混過。但是,當時背是背下來了,孫中山他們辛亥革命完,為什么大總統自己不當,給了袁世凱,我一直沒懂。而且,因為我近代史沒學懂,雖說喜歡看歷史劇,卻從來不看近代史題材的歷史劇。最近看了《梁啟超傳》,對近代史有了興趣,準備去看一看……看看他們是怎么瞎編亂造的。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英雄。就算軍閥橫行,土匪猖獗,外強割據,生靈涂炭。越是這樣,就越凸顯時代的英雄。
梁啟超所相信的,要靠制度,要依賴制憲,就這么簡單的幾個字,里面的深意,不知道有幾個人能真正理解。
每每讀到近代史時,沉重的苦難,屢次的戰敗和眾多不平等條約,無不使我義憤填膺,心緒難平。在近代中國的諸多人物中,給我印象最深刻便是李鴻章。這是一個極具爭議的人物,在傳統的革命史范式教學中,李鴻章被國人唾罵,其“漢奸”、“賣國賊”的形象在眾人心中仿佛是永遠無法改變的了。后來,我看到在《走向共和》這部電視劇中的李鴻章形象,卻和我們過去認識中的賣國者大相徑庭。愛國還是賣國?如何客觀評價李鴻章?諸種疑竇在我心中沉積良久。直到我讀到梁任公所著的《李鴻章傳》,真是醍醐灌頂,茅塞頓開。
梁啟超先生特別注重給當代人物作傳,他在《中國歷史研究法補編》中指出:“近代的人學術事功比較偉大的,應當為他們作專傳……尤其是最近的人,一經死去,蓋棺定論,應有好傳述其生平。即如西太后、袁世凱、蔡鍔、孫文都是清末民初極有關系的人,可惜都沒有好傳。此時不作,將來更感困難。此時作,雖不免雜點偏點,然多少尚有真實資料可憑。此時不作,往后連這一點資料都沒有了?!闭腔谶@樣的認識,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當前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文華殿大學士李鴻章于九月二十七日病逝之后,梁啟超便立即為他作傳,僅僅一個多月的時間,便完成了《李鴻章傳》,成為研究李鴻章最早的傳記著作。
全書提綱挈領的概括了李鴻章一生重要的活動,分述“李鴻章之位置”、“李鴻章未達以前及其時中國之形勢”、“兵家之李鴻章”、“洋務時代之李鴻章”、“中日戰爭時代之李鴻章”、“外交家之李鴻章”、“投閑時代之李鴻章”、“李鴻章之末路”等章節。梁啟超在緒論中自嘆:“天下惟庸人無咎無譽。舉天下人而惡之,斯可謂非常之奸雄矣乎?舉天下人而譽之,斯可謂非常之豪杰矣乎?……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辈煌谥袊鴤鹘y傳記“或以行狀,類皆記事,不下論贊,其有之則附于篇末耳”,《李鴻章傳》“全仿西人傳記之體,載述李鴻章一生行事,而加以論斷,使后之讀者,知其為人”.行文夾敘夾議的風格,實創始于太史公,《史記?伯夷列傳》《屈原列傳》《貨殖列傳》等篇皆是也。通讀全書,在講述李鴻章的生平時,文中的議論常常讓我拍案稱奇,嘖嘖不已。
陳寅恪在評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上冊時稱:“凡著中國古代哲學史者,其對于古人之學說,應具了解之同情,方可下筆……所謂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與立說之古人,處于同一境界……”這段話提醒了我們要站在當時的歷史環境和背景下設身處地的去評價人物,這樣就不會有失偏頗。梁啟超與李鴻章“于政治上為公敵,其私交亦泛泛不深”,但他為李鴻章作傳,卻處處以“公平之心”,“多為解免之言,頗與俗論異同”,如李鴻章之簽訂《馬關條約》,世人皆罵李為秦檜、張邦昌,對此,梁啟超指出:“盍思使彼輩處李之地位,其結局又將如何矣?”這種不存私見、褒貶分明、客觀公正的評價,體現了一位史家的史德和史實。
所以評價李鴻章,應該對李鴻章所居之國,所生之時代有充分的了解。()李鴻章所居者,是數千年君權專制之國家,是專制政體達到最頂峰的'時代。論者動曰:“李鴻章近世中國之權臣也?!钡菍嶋H上,李鴻章不同于以武功而為權臣之曹操、司馬懿、桓溫、劉裕、蕭衍、陳霸先、高歡、宇文泰,也不同于秦之商鞅,漢之霍光、諸葛亮,宋之王安石,明之張居正等。李鴻章歷任的官職有:大學士,北洋大臣,總理衙門大臣,商務大臣,江蘇巡撫、湖廣、兩江、兩廣直隸總督等。從表面上看,也可以說是位極人臣了。但是清朝雍正以來,政府之實權在軍機大臣。同治中興以來的軍機大臣,幾無漢人真執政者。故“李鴻章之地位,……與夫近世歐洲日本所謂立憲君主之大臣,有迥不相侔者,勢使然也?!?/p>
李鴻章,字漸甫,號少荃,安微廬州府合肥縣人。生于道光三年癸未(1823)正月五日,年二十五,成進士,入翰林。李鴻章初生之時,法國大革命剛剛結束,拿破侖病逝于孤島。工業革命熱火朝天,蘇伊士運河成功開鑿,世界的聯系更加緊密,西方諸強不復相互侵蝕,而將目光投入東方。李鴻章所處的時代是中國和西方始有關系之時代,亦為中國與世界交涉最艱之時代。正所謂“時勢造英雄,英雄亦造時勢”,造時勢之英雄,則閱千載而未一遇也,時勢所造之英雄,尋常英雄也。古往今來,惟亂世乃有英雄,而平世則無英雄。道光、咸豐以后,官場腐敗,賦稅沉重,外敵入侵,內亂叢生。洪秀全、楊秀清、李秀成揭竿而起,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亦因之而起。
李鴻章以文學受知于曾國藩,所練淮軍亦脫胎于湘軍?!白怨糯髠ト?,其進退出處之間,天亦若有以靳之,必待機會已熟,持滿而發,莫或使之”,李鴻章年輕時曾作一詩云:“丈夫只手把吳鉤,意氣高于百尺樓。一萬年來誰著史?八千里外覓封侯……”豪情滿懷,志向遠大,誓要青史留名。新塘橋大捷,淮軍威名大振,后蘇州乃至金陵克復,李鴻章因戡亂之功而聲名鵲起。后又應承曾國藩堅壁清野既定之策而平定捻軍之亂,“鴻章隨曾軍數年,砥礪道義,練習兵機,蓋其一生立身行己耐勞任怨堅忍不拔之精神,與其治軍馭將推誠布公團結士氣之方略,無一不自國藩得之?!?/p>
李鴻章一生有二十余年的事業寄托于“洋務”,世人責之深,關之切也在洋務一事。西方之堅船利炮強制打開了中國的國門,列強環伺,中國成砧板上瓜分之魚肉,遭遇數千年未有之變局。后有魏源《海國圖志》中談及“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然洋務派關切之重點在于學習西方先進之科學技術,尤其是軍事技術。梁啟超在書中論道:“謂李鴻章真知洋務乎?何以他國以洋務興,而吾國以洋務衰也?吾一言而斷之,則李鴻章坐知有洋務,而不知有國務,以為洋人之所務者,僅于如彼云云也”,李鴻章所辦洋務不出兩端,一是軍事,如購船、購械、造船、造械、筑炮臺、修船塢等;二是商務,如鐵路、招商局、織布局、電報局、開平煤礦、漠河金礦等。歷數李鴻章所辦洋務,梁啟超下一結論:“李鴻章實不知國務之人也,不知國家之為何物,不知國家與政府有若何之關系,不知政府與人民有若何之權限,不知大臣當盡之責任。其于西國所以富強之原,茫乎未有聞焉,以為吾中國之政教文物風俗,無一不優于他國,所不及者,惟槍耳、炮耳、鐵路耳、機器耳,吾但學此,而洋務之能事畢矣。此近日舉國談時務者所異口同聲,而李鴻章實此一派中三十年前之先輩也。是所謂無鹽效西子之顰,邯鄲學壽陵之步,其適形其丑,終無所得也,固宜?!?/p>
盡管如此,梁啟超仍稱:“李鴻章之識,固有遠過于尋常人者也矣?!崩铠櫿玛P切國家前途命運之變化,認識到了“此三千余年一大變局也。西人專恃槍炮輪船之精利,故能橫行于中土?!比欢铠櫿隆爸斜露恢忻裾?,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內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國民?!崩铠櫿碌臍v史局限性在于:“殊不知今日世界之競爭,不在國家而在國民;殊不知泰西諸國所以能化畛域、除故習、布新憲、致富強者,其機恒發自下而非發自上,而求其此機之何以能發,則必有一二先覺有大力者,從而導其轅而鼓其鋒,風氣既成,然后因而用之,未有不能濟者也?!币虼?,梁啟超曰:“李之受病,在不學無術”,進而嘆道:“為時勢所造之英雄,非造時勢之英雄也?!?/p>
李鴻章飽受世人詬病莫過于甲午一戰,北洋水師全軍覆沒,《馬關條約》簽訂,奇恥大辱,舉國震驚,李鴻章以“賣國賊”之罪名被國人唾罵不止。甲午戰爭失敗原因種種,而外交上的失敗不可不特別注意。光緒十一年,李鴻章與伊藤博文在天津訂約,載明異日朝鮮有事,中日兩國欲派兵往,必先互行知照。朝鮮本為藩屬國,而日本卻獲得了朝鮮事務上的同等權利,確實不可思議。此為李鴻章失機之第一事。光緒二十年三月,朝鮮東學黨之亂,李鴻章聽信袁世凱之慫恿,調直隸提督葉志超懷勇千五百向牙山,并依《天津條約》,先照會日本。日本隨即派兵前往,至五月初十,日兵到仁川者已五千。而后的局勢愈發被動?!盁o待代剿,而我無端發兵,安得不動日本之疑耶?”,故而“袁固不能辭其責,而用袁聽袁者,不謂失知人之明哉?”此為李鴻章失機第二事。中國屢請同時撤兵而日不允,李鴻章和總理衙門寄托于英俄兩國的外交調停。耽擱數日,戰備不足,到五月下旬,日本在韓境者已萬余人矣。臨時戰備,敵人早已占據有利之戰略位置,主客易位,兩軍未交綏而勝負之數可見矣。此為李鴻章失機第三事。
三機既失,戰事遂開。北洋水師軍備廢弛,指揮落后,軍艦數量、航速、炮速及炮彈質量實不及日軍。李鴻章明知不敵,故而避戰,一時之間成為眾矢之的,幾于身無完膚,人皆欲殺。然而戰機早已延誤,戰備實難準備。甲午慘敗,“自茲以往,而北洋海面數千里,幾不復有中國之帆影聲矣?!?/p>
西方將李鴻章比為“東方之俾斯麥”,贊其為大手段之外交家。然而梁啟超卻反稱其為:“小狡獪之外交家也?!彼@樣論道:“夫手段狡獪,非外交家之惡德。各國并立,生存競爭,惟利是視。故西哲常言個人有道德,而國家無道德。試觀列國之所稱大外交家者,孰不以手段狡獪得名哉。雖然,李鴻章之外交術,在中國誠為第一流矣,而置之世界,則瞠乎其后也。李鴻章之手段,專以聯某國制某國為主,而所謂聯者,又非平時而結之,不過臨時而嗾之,蓋有一種戰國策之思想,橫于胸中焉……”李鴻章的外交手段沿襲戰國時縱橫家的慣用伎倆,借力打力,“以夷制夷”.然而,西方列強如一丘之貉也,可見弱國無外交。談及李鴻章外交軼事,梁啟超這樣記敘:“李鴻章與外國人交涉,尤輕侮之,其意殆視之如一市儈,謂彼輩皆以利來,我亦持籌握算,惟利是視耳。崇拜西人之劣根性,鴻章所無也?!边@段話讀起來確有幾分諷刺味道,可見國人之劣根性,阿q之精神勝利法一時很難摒除。
后面又談到:“李鴻章生平最遺恨一事,曰未掌文衡?!边@里文衡即指學衡,也就是說,李鴻章自覺最遺憾的事居然是沒有當過科舉的考官,可見科舉流毒之深。梁啟超在書的結尾處把李鴻章同霍光、諸葛亮、郭子儀、王安石、秦檜、曾國藩、左宗棠、李秀成、張之洞、袁世凱、梅特涅(metternich)、俾斯麥、格蘭斯頓、爹亞士(thiers)、井伊直弼、伊藤博文一一比較,對李鴻章一生之人品和學識作出總結:“李鴻章有才氣而無學識之人也,有閱歷而無血性之人也?!?/p>
有一詩傳為李鴻章臨終所作:“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海外塵氛猶未息,諸君莫作等閑看?!痹谒麖浟糁H,還有俄國使節威逼他在密約上簽字。嗚呼哀哉!在把李鴻章和伊藤博文作比較時,梁啟超議論道:“故伊藤之輕重于日本,不如鴻章之輕重于中國,使易地以處,吾恐其不相及也?!崩铠櫿略谶@樣一個專制達到極點的時代,著實難有大作為,乃至其本人自嘲為大清一裱糊匠,也是可以略窺其心境的了。
因此,欲知真實的李鴻章,客觀公正評價一人物,需設身處地,把他放在當時的時代和環境中去,不可厚今薄古。而和他處在同一時代的人的評價,往往可信之處居多。當然,這得摒除個人的感情傾向,才能得出公正的結論。梁啟超的《李鴻章傳》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典范,值得仔細品讀,再三體會。
最近幾天,在讀《梁啟超家書》,頗有感觸,以記之。
首先,任公和眾多父母一樣,在家書里經常關心兒女的學費、經濟問題,不僅讀書的要資助,結婚以后的子女經濟窘迫,他也會慷慨解囊,一切就如天下的父母一樣。
第二,任公是個極民主的父親,對于買房子、建墳墓等本應由父母作主的事情,他會在信中征求兒女的意見,讓子女真正參與到家的建設之中。
第三,任公是個極溫和的父親。女兒考試不及格,孩子入學要延遲等,他都以鼓勵為主,強調的是打基礎,只要基礎牢固了,今后的學習自然好,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
第四,任公是個極開放的父親。他的子女眾多,雖然自己主要從事政治活動和文學史研究,但是對于自己的子女,從未對他們的未來進行嚴格的規定,思成喜歡建筑,就學建筑,思永喜歡考古,就學考古,思忠喜歡軍事,就幫他聯絡西點軍校,不管他的子女今后將從事哪一行,他都是支持的。不過有一點,他是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做官的,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做學問。
第五,任公是個極自信的父親。對于思順和思成的婚姻,他是極自信的,認為自己促成了兩對佳偶,但婚姻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到底這鴛鴦譜點得好不好,尚不得而知。
我最大的感受,作為父母,教給子女的,應當是做人的道理。對做事來講,只問耕耘,不問收獲,把基礎打好了,長年累月,總會取得成就。任公用自己的給子女作了一個很好的榜樣,值得我們的借鑒和學習。
近代中國文人不少,梁啟超就是一個,梁啟超,成名于戊戌變法,是戊戌變法的發起人和領導者之一,近代學術大師,與王國維,陳寅恪,趙元任共同創辦清華大學文學院。除了早年政治上的先覺者,到后來的教育大家學術大師,他還是模范家長,他九個子女個個成才,都是國之棟梁。在某種程度上,可比蘇洵、蘇轍,蘇軾一門。
我對于梁啟超的了解甚少,但他與康有為的'公車上書'就令人刮目相看,梁先生是愛國知識分子的典范,他的愛國思想又不是守舊的、固步自封的,他深知國外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知識是舊中國最需要的。他是一個?;逝傻臍v史角色,但他又不失為一個大教育家,大思想家以及一個好父親。
《家書》主要分兩部分,一部分寫給第一任妻子李惠仙。主要是梁先生在國外逃亡與訪學期間與身處澳門的妻子的交流。關懷備至,溫情脈脈,而又有大道理的穿插。精彩的一篇談到梁先生在美國遇到華僑女郎并陷入愛戀之中事,他談到女郎的仰慕乃至主動追求及那女子的優秀,及自己的一時意亂情迷,將自己當時的情形完全匯報給了夫人。妻子動怒,稟報岳父大人,并回信稱男子可以三妻四妾。他又苦苦相勸,說妻子不明事理,自己早年與嗣同君創立'一夫一妻'會,絕不會背棄。一場家庭糾紛被完整呈現。后來梁先生也說到做到,主動與那女子保持距離。
另一部分,也是主要部分是寫給子女的。梁先生常年與家人分居,聚少離多,但他十分關心子女的成長與學習。在教育上很有自己的見解。很注重子女在自然科學的學習,注重所學科目與國家需求的聯系。父親是部長,又是德高望重的大家,還要學習嗎?還需要找工作嗎?梁先生卻嚴格要求自己的兒女,不允許孩子依靠家庭。
梁啟超先生也不忘在書信中教育他的孩子們必須愛國。愛國,就像一顆種子,他把它種在每個孩子的心里,生根、發芽、成長?他讓孩子們像海綿一樣吸收國外最好的知識。為了使其最大化地吸收知識,他根據每個孩子的特點讓他們選擇了不同的專業方向,這些專業方向又是中國最需要的、最有用的。他的很多子女是在國外學習與成長的。而放到國外的孩子們又像牽在他手中的風箏,當祖國需要之時,他就把他們拉回來為國效力。梁家所有的孩子沒有一人留在國外,無論當時的中國是戰火連天還是貧窮困苦。這一切都是因為他們的'爸爸梁啟超是那么地愛國,他心里沒有小小的'我',他讓每個孩子都志存高遠,從小就把責任放在心里。
一封封家書,字里行間透露出的是濃濃的父愛,每一封的價值都不是能用金錢來衡量的,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我們應該像梁啟超先生教育子女那樣,培養我們的愛國精神,把國家的榮辱興亡當成是自己的重任,為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梁啟超的兒女他們個個成才,這和梁啟超對他們的教育培養有密切的關系。九人中有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禮三人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一個家庭中出了三個院士這也是極少見的。
九子皆才俊。
每當我聽到同學們激昂豪邁地誦讀《少年中國說》時,心中燃起一股暖流,視線逐漸模糊,《梁啟超家書》中的一幕幕浮現在眼前。
《梁啟超家書》一開始以書信的形式呈現在兒女眼前,后來經過整理,編訂構成了一本書。梁啟超的一封封書信滲透著對子女們濃濃的親情與深沉的愛。與其說是家書,不如說是對兒女的'人生指導,像照明燈一樣點亮了孩子們光輝的前程。當然,更少不了對兒女的關心、問候。這與《洛克菲勒的38封家書》大同小異,同樣都是為孩子們照亮前程,指引人生。不同的是,《梁啟超家書》充滿了家國情懷,充分表達了梁啟超憂國憂民的情懷。
“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就是對梁啟超這種言傳身教、耳提面命的最好寫照。作為一位父親,他當然希望子女成才,但他更重視健康。他說:“汝需如汝乃吾之命根”,身健則心靈,心靈則易悟。在學習當中,我們一定要注意健康,才能有一個光輝的前程、幸福的生活。
我喜歡梁任公說的一句話:“汝生平處境太順,小挫折正磨煉德行之好機會?!彼加?、思成被車撞得頭皮血流,卻還樂觀地直面生活。梁啟超認為,這并不是災難,而是挫折,挫折正磨煉了德行與心性,使自己學會在逆境中成長,使自己變得更勇敢。如今社會安定,我們這一代有一部分人太矯情了,根本不能很好地理解挫折,也就不能很好地磨練自己,遇到一點點困難便放棄,可笑至極,受了一點小傷便大聲哭喊,沒有想過老一輩那么苦是怎么挺過來的。
讀了這本書之后,我從中汲取了人物的優秀品質,面對生活的積極態度等。還記得我三年級被小車碾碎腳趾的時候,我受不了那個疼痛,哭得稀里嘩啦,但是爸媽趕到醫院,看著坐在輪椅上的我,他們都在樂觀地安慰我,甚至還給我講笑話。當時我一點都不理解爸媽,覺得他們對我太沒有同情心了,我都受傷了,他們還笑得出來!現在想想,爸媽并不是不愛我,不關心我,他們當時的種種所謂的“笑”,其實是他們在灌輸我一種難得的樂觀精神。事情已經發生,哭天喊地,怨天尤人,唉聲嘆氣,憂愁滿面并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唯有積極面對,才能更以好的心態,好的精神面貌抗衡不幸。確實如此,在我受傷住院的那些日子里,同樣快樂,同樣充實,我的傷也以最快的速度恢復。
少年強,則國強,正值少年的我們,應抓住一切機會,積極向上,學習種種有用的知識,陶冶情操,為國家之富強而發奮圖強,讓自己更加優秀,國家更加富強!
梁啟超的兒女他們個個成才,這和梁啟超對他們的教育培養有密切的關系。九人中有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禮三人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一個家庭中出了三個院士這也是極少見的。
每當我聽到同學們激昂豪邁地誦讀《少年中國說》時,心中燃起一股暖流,視線逐漸模糊,《梁啟超家書》中的一幕幕浮現在眼前。
《梁啟超家書》一開始以書信的形式呈現在兒女眼前,后來經過整理,編訂構成了一本書。梁啟超的一封封書信滲透著對子女們濃濃的親情與深沉的愛。與其說是家書,不如說是對兒女的人生指導,像照明燈一樣點亮了孩子們光輝的前程。當然,更少不了對兒女的關心、問候。這與《洛克菲勒的38封家書》大同小異,同樣都是為孩子們照亮前程,指引人生。不同的是,《梁啟超家書》充滿了家國情懷,充分表達了梁啟超憂國憂民的情懷。
“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就是對梁啟超這種言傳身教、耳提面命的最好寫照。作為一位父親,他當然希望子女成才,但他更重視健康。他說:“汝需如汝乃吾之命根”,身健則心靈,心靈則易悟。在學習當中,我們一定要注意健康,才能有一個光輝的前程、幸福的生活。
我喜歡梁任公說的一句話:“汝生平處境太順,小挫折正磨煉德行之好機會?!彼加?、思成被車撞得頭皮血流,卻還樂觀地直面生活。梁啟超認為,這并不是災難,而是挫折,挫折正磨煉了德行與心性,使自己學會在逆境中成長,使自己變得更勇敢。如今社會安定,我們這一代有一部分人太矯情了,根本不能很好地理解挫折,也就不能很好地磨練自己,遇到一點點困難便放棄,可笑至極,受了一點小傷便大聲哭喊,沒有想過老一輩那么苦是怎么挺過來的。
讀了這本書之后,我從中汲取了人物的優秀品質,面對生活的積極態度等。還記得我三年級被小車碾碎腳趾的時候,我受不了那個疼痛,哭得稀里嘩啦,但是爸媽趕到醫院,看著坐在輪椅上的我,他們都在樂觀地安慰我,甚至還給我講笑話。當時我一點都不理解爸媽,覺得他們對我太沒有同情心了,我都受傷了,他們還笑得出來!現在想想,爸媽并不是不愛我,不關心我,他們當時的種種所謂的“笑”,其實是他們在灌輸我一種難得的樂觀精神。事情已經發生,哭天喊地,怨天尤人,唉聲嘆氣,憂愁滿面并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唯有積極面對,才能更以好的心態,好的精神面貌抗衡不幸。確實如此,在我受傷住院的那些日子里,同樣快樂,同樣充實,我的傷也以最快的速度恢復。
少年強,則國強,正值少年的我們,應抓住一切機會,積極向上,學習種種有用的知識,陶冶情操,為國家之富強而發奮圖強,讓自己更加優秀,國家更加富強!
常言道:兒行千里母擔憂。噓寒問暖之語或許沒有常掛嘴邊,但在只言片語中流露出來,關愛流于點滴。
梁先生的家書中,他有時扮演慈父角色,為子女人生之路的規劃起引導作用;有時候似乎也是位慈母,對子女諸多寵溺,寵溺之間不乏告誡,慎言慎行,人貴自立,人貴自省,人貴自知;有時候宛如兄長,呵護之情溢于言表;有時候又好似孩童,對子女們撒嬌。撒歡、逗笑、關愛、或寬言鼓勵,或敞開心扉,梁先生的真性情,很難想像到他是一個生活在思想禁錮,長辮寬袍,三寸金蓮的封建時代,思想穿越百年灰色中國,以身作則,做年輕人人格的典范,也讓我們讀到了別樣的梁啟超。
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愛國之心長存,當取外國之知識報國,當取外國之思想報國,當取愛國之先進報國。梁先生希望子女不管在國外多有成就,也一定要回到自己的祖國,報效國家,即使這個國家還在經歷苦難的成長,即使這個國家還是沉睡的獅子,吾之國,吾之家,以吾赤誠之心相報。他還希望子女于苦難中磨練成才,當自強。
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治學之路不可不嚴謹,“汝求學不可太急”,“若緣怠荒所致,則是自暴自棄,非吾家子弟矣”關懷之中透著嚴厲。精于術業,也許生活中會少些樂趣,但是知識和專業不僅僅是在書本上和課堂上,交友取益,讀書取益,生活中亦有頗多可學習的地方。
當孩子求學治學碰壁時不斷的鼓勵和勸慰,知識不是死的,不是幾門考試、幾張卷子,幾本文憑,學問也是靈活的,不拘泥于眼前的小磨難和小挫折,不消沉,不墮落,不灰心。一個人若是在束縛的環境中消磨意氣,那么在困苦懊喪的環境中也一定會消磨志氣。
哲子女之道,似雙手托著奮起的雛鷹,自由飛翔,偶有訓誡,皆語重心長,一代大家,“智、德、仁”的典范。
提倡"百善孝為先"的中國,從蒙學的《朱子家訓》,《顏氏家訓》,一直到清末的《曾國藩家訓》,任何一篇關于教導自己子女立身、處世、做學問的文章,都有一副神色嚴峻的教訓面孔,板著,端著,讓孩子和家人覺得懼怕。
有此印象,對于寫這類文章的父親們,便都有了一種固定的認識。甚至讀《傅雷家書》時,也羨慕傅聰有如此博學多才,循循善誘,同時又嚴格要求孩子的父親。
而近日,讀得一本舊書——《梁啟超家書》,忽然發現,梁任公教育孩子是如此的不同。
寫《少年中國說》的梁任公(啟超)曾經這樣說:"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
參加戊戌變法之前之后,曾經想著君主立憲,而后又支持民主的梁任公,在一生之中思想多變,興趣多變,唯有對他兒女的拳拳愛意從未改變,為了少年中國夢,梁任公仁慈地呵護著子女,精心培育著子女,引導著子女按照他們自己的意愿發展,梁啟超的9個兒女,人人成才,且各有所長,當年中央研究院第一批院士中竟然有兩人是他的孩子:建筑學家梁思成,考古學家梁思永,此外有才女梁思順,圖書館學家梁思莊,畢業于西點軍校任十九路軍校官早年病逝的梁思忠,研究經濟學的梁思達,參加革命的梁思懿和梁思寧,已經第三個成為院士的火箭專家梁思禮。
家書按照時間順序展開,第一篇便可看見梁啟超指導時年十九歲的女兒梁思順學習行政法、經濟學、財政學、國際法,等等,"因思若吾愛女在側,當能令我忘他事……""汝求學不可太急……",接下來便是給思成思永的'"若緣怠荒所致,則是自暴自棄,非吾家子弟矣。"。
隨著兒女們的成長,梁任公說:"人生之旅歷甚長,所爭決不在一年半月,往不克因此著急失望,找精神上之萎(上草頭下畏""至于未能立進大學,這有什么要緊,求學問不是求文憑,總要把墻基越筑得厚越好。"。
緊接著,梁任公便開始教導"做官實易損人格,易習于懶惰與巧滑,終非安身立命之所。""學問是生活,生活是學問""人之生也,憂患俱來,知其無可奈何,則安之若命。""將來成就如何,現在想它則甚?著急他則甚?一面不可驕盈自慢,一面有不可怯弱自餒,盡自己能力去做,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則可以無入而不自得,而于社會亦總有多少貢獻。"。
梁任公在本書里的文筆很活潑的,古文和白話相間的,親切動人。有意思的是,梁任公稱呼自己的孩子"寶貝思順","沒出息的小莊莊""老baby",他是非常平等親和地與孩子們交流,當孩子們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梁啟超是給出了這樣的安排,他說"我對于你們的婚姻,得意的了不得,我覺得我的方法好激烈,由我留心觀察看定一個人,給你們介紹,最后決定在你們自己,我想這真是理想的婚姻制度",而且,當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婚事定下之后,梁啟超會問女兒思順"你的意見怎樣呢?"。
此書選擇的大部分是梁任公給子女談為學和做人的書信,后附三篇演講和談話錄,其實也是總結了梁任公認為為學做人的思想——所謂三達德——即為"智、仁、勇".
一如梁任公說的:"養足你的根本智慧,體驗出你的人格人生觀,保護好你的自由意志。"少年中國,中國少年,皆在于此。
最近偶然在圖書館的網站上,發現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正在圍繞第三屆讀書節展開一些列活動,其中有一項活動,便是向讀者推薦一系列書籍,不過無奈的是,其中大部分書籍,圖書館都沒有收藏,而且收藏的有限幾本,早已被借出,最后僥幸的發現,解璽璋編寫的《梁啟超傳》,圖書館中尚存有樣品書,有光梁啟超的了解,僅限于中學課本中的維新變法中,提到一點而已。于是便懷著對梁啟超在維新變法運動之后的行蹤的好奇,便借閱這本《梁啟超傳》了,誰知一睹之后,便愛不釋手,只欲讀完方休。
解璽璋的這本《梁啟超傳》,構思新穎、手法獨特,同歷來諸多傳記有著極大的不同,正如劉再復在序言中所述的那般“此書除了前三章講述梁啟超出身、婚姻家庭生活之外,其他皆以梁啟超與近代中國歷史性人物的關系為章節?!薄叭绱藰嬛饔?,便是以‘人’為中心,相應地,便是歷史以‘人’為主軸,從而主客兼宜,脈略清晰,既有歷史性,又有文學性?!笨梢院敛豢鋸埖恼f,這既是一本梁啟超傳記,也是一部中國近代史,既是梁啟超傳記,也是一群近代中國歷史性人物的綜合傳記。讀罷,方知梁啟超對于中國的影響,并不曾因為維新運動的失敗而終止,反而其影響貫穿整個近代中國史。這是在以往的歷史教科書中,不曾也無法看到的。感謝解璽璋這本《梁啟超傳》,帶領我們走進梁啟超,并對梁啟超有了更深的認識。不過就個人觀點而言,解璽璋盡管在極力客觀的向讀者們介紹梁啟超,但是其中任然有不少為梁啟超辯解的文字,大概是因為解璽璋對梁啟超始終懷著敬佩的情愫所導致的吧。
我用了四天時間,終于將《梁啟超傳》上下卷給讀完,縱觀梁啟超生平,個人認為,梁啟超一生致力于呼吁解放思想,開啟民智,然而其本身卻依然免不了保守,忠于清皇,忠于先生(康有為),以至于在政治立場上,幾番變動,盡管他學貫中西,對于中國的政治形勢,有著深刻的思索與分析,但是終將因為自身的對人的了解對人性的分析不夠,導致幾乎一生政治生活黯淡與失敗,梁啟超對于學術而言,或許是成功的,但是作于政治幾乎是慘敗的,而且敗得徹底,但是他對于中國近現代,國家的發展,人民思想的解放,卻無疑起著舉足輕重的影響,他是近代國民思想解放啟蒙的先驅。只是思想的保守性,使得他的對于政治立場,具有極強的的妥協性,總是期望于當權者,能夠舍棄自身的利益,實現他的政治理想,豈不可笑。
知道梁啟超的家事之后,尤其是梁啟超的幼年時期的而生存環境,難免又發出這樣的感慨“梁啟超是時代塑造的,是歷史的而選擇?!辈皇撬腥硕伎梢猿蔀榱簡⒊?,偉人的成長之路不可復制,梁啟超之所以成為梁啟超,這與他的才識,努力固然是分不開的,但是其幼年的而生存環境對其的成長卻也功不可沒??梢哉f梁啟超的成長是環境因素與個人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結果,兩者缺一不可。所以說,縱然我們達不到梁啟超的那種高度,也不全是自身的原因,與生活環境都有著莫大的影響。
梁啟超的教育,政治,經濟,文明,學術等方面的研究無疑是非常深入的。作為近代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大師級的人物。在家庭子女的教育上,成就也是鮮明的,不禁想到一句俗語,“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孩子會打洞?!笨雌饋砗苡衅?,其實也是很有道理的。想到目前社會上,經常發生的家庭倫理道德糾紛,正如《春秋》中所說的,子不子父不父,真是悲哀。讓我們不禁思索起來以后如何教育后代的問題,怎么才可以避免這些丑陋的悲劇的產生。
一生著作等身,一部序言洋洋灑灑一揮而就,停筆竟成一本書,估計也只有梁任公這樣的學術大師,才能做得到的。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影響深遠。梁啟超直到病危最后時刻還在帶病繼續《辛稼軒年譜》,其治學精神可歌可談,讓我輩望塵莫及。梁任公弟子諸多,幾乎每一個都是名滿天下,不可能不受梁啟超的極大影響。正如胡適之所言:“任公為人最和藹可愛,全無城府,一團孩子氣?!?/p>
梁任公弟子諸多,朋友也很多,在當時一度成為國內一尊輿論的領袖。固然與其淵博的知識,名滿中外的名氣分不開,但其中也少不了個人的人格魅力??梢哉f其為人是相當成功的,只可惜其有一個重要的弊端就是不會識人,以至于屢屢受挫不被理解。
當然正如其信仰的那般,“宇宙是有缺陷的”,梁啟超自身又有著學多不可詬病弊端,做事過濾過多,闖勁不足,思想還有著一定的保守性,可是是他成名太早,后期缺乏師長引領的緣故吧。以至于,師長、弟子、朋友只見都有諸多矛盾,甚至視其為仇人,豈不悲哉!以至于死后還受多方排擠,英名難以流傳,如同日月蒙塵,真是悲哀!
梁啟超一生為解放國民思潮,做了極大的貢獻,但終歸不是一位稱職的政治家。缺乏政治家的手腕與謀略,因而其政治生涯,屢屢受挫。不過梁啟超極大的愛國情懷、愛國情結,是不可置否的!正如他個人所言:“我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就是愛國。我的一貫主張是什么呢?就是救國。我一生的政治活動,其出發點與歸宿點,都是要貫徹我愛國救國的思想與主張,沒有什么個人打算!”
總之,梁啟超一生為近代中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是一個對歷史有著重大影響力的偉人,其高貴的人格、嚴謹治學精神,博大的愛國情懷等,有太多太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
前兩天從圖書館借了本《梁啟超傳》,我看梁啟超的東西,是因為較之他老師康有為,他的成就和氣質要高些,再是他在中國新聞史上的成就,很欣賞他的才華,文筆,充沛的精力和飽滿的激情。書看到一半,他正是我心中的形象,家教好,資質好,勤奮,有激情,并有一腔愛國熱情。
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喜所,元青著的《梁啟超傳》很棒。600多頁的密密麻麻的小字書,并不是簡簡單單的人物傳記,人物生活狀態的簡單再現,而是盡量引用原著或書信或文章,讓那個時代的文字來講述歷史,闡述梁的觀點,并努力分析形成這些觀點的歷史原因和背景,雖然書中許多部分為文言文,但這對得到梁真實的觀點很重要,還可以順便熟悉文言文。
今天看到梁徹底和康有為的?;逝蓻Q裂了,有了自己的觀點,成為改良派的領袖人物。我在回到宿舍后,突然感覺梁闡述的實施路線不無道理:其一,它不同于?;逝?,比?;逝傻募みM不言而喻;再和革命派相比,在我們文人(我姑且算做文人)眼中,確實是不理智,讓文人看到舉國生靈前仆后繼去用生命推翻一個專制政府是他們所不忍的,并且在中國當時社會開發民智而后演其它,似乎是所有工作的前提。在未開發民智前,不說發動革命難上加難,即使真的發動了廣大愚昧民眾,也極易被別有心機的人或集團利用,歷史證明我的推測是正確的。
以我不算廣博的知識,清末民初的高級知識分子多主張改良,后來的胡適就是一例,而那些學生以及漸漸覺醒的工人和小資產階級則多偏重用武力推翻舊政府,搞革命。我們靜下心來想一想,那些高級知識分子的思路真的一點道理都沒有嗎?革命不是他們所說的太不理智,太草率,效率太低嗎?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且不說愚民起義搞革命注定被利用,就談那些無辜生命的毫無價值的隕滅,社會財富的破壞,社會治安的動蕩,以及不知能否獲勝的迷茫,遠不如梁的主張來得快,做的好,我想,中國只有一個梁啟超,如果成百上千的文人,官員都是梁啟超,民眾會成為“新民”,君主立憲會和平實現,不會是這么大的代價后,換來社會主義。
梁啟超和胡適是性格完全不同的兩個人,思想卻驚人一致,我們不能不想這是為什么。
再看通過革命改造中國的歷程及現狀,革命中無論有一定頭腦的學生還是工人農民,被軍閥,被帝國主義利用的還少嗎?這中間的大部分原因是民智未開。再有通過革命,大部分烈士用生命換來的又是什么,死得又有多大價值?用我們經濟學的觀點看,能用一條生命換來這個東西,盡量不用五條生命。真的通過革命勝利了——以百倍的代價,我們的工人農民又留下多少知識分子來治理這個國家?總不能舉著槍桿共商民生,指揮建鐵路,搞文明吧???事實上中國真的這樣做了,讓不懂經濟的人去計劃物品流通,讓中國母親狠命生孩子,讓不懂文學的人寫小說,建國后,左傾了右傾,三年自然災害中又餓死那些還沒醒悟過來的國民,然后是不懂文化的搞文革,揪有文化的,結果又被利用,唉!
唉!正如王小波說的,知識分子最怕的不理智的年代,因為知識分子就是靠一張嘴講理,現在沒理可講,知識分子也就自然不被關注了,現在又有哪家單位尊重你的文化氣質?不說這個,大學都不在是求知識的第一選擇了,這是個可怕的現象,說明知識分子本身已經不尊重自己了。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255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