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一本好書后,寫一篇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回味和理解書中的內容。通過閱讀這些讀后感范文,你可以了解到不同讀者對同一本書的理解和評價,也可以為自己的寫作提供一些建議。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注解】。
1、黃鶴樓:中國著名的名勝古跡,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背靠蛇山,俯臨長江,雄偉壯觀。傳說三國時期的費祎于此登仙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
2、之:往,去。
3、廣陵:揚州的舊名。
4、故人:老朋友,這里指孟浩然。其年齡比李白大,在詩壇上享有盛名。李白對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稱之為“故人”。
5、西辭:黃鶴樓在廣陵的.西面,在黃鶴樓辭別去廣陵,所以說“西辭”。
6、煙花:指柳如煙、花似錦的明媚春光。
7、碧空盡:在碧藍的天際消失。盡:沒了,消失了。碧空:一作“碧山”。陸游的《入蜀記》云:“八月二十八日訪黃鶴樓故址,太白登此樓送孟浩然詩云:‘孤帆遠映碧山盡,惟見長江天際流?!w帆檣映遠,山尤可觀,非江行久不能知也?!?/p>
8、下:沿江順流而下。
9、盡:消失。
10、唯見:只能見到。
11、天際:天邊。
【韻譯】。
老朋友孟浩然,辭別西楚的黃鶴樓;陽春三月煙花如海,他去游歷揚州。
一葉孤舟,遠遠地消失在碧空盡頭;只見浩浩蕩蕩的長江,向天際奔流!
【翻譯】。
春光燦爛,知心朋友揚帆啟程,詩人站在樓上,凝望孤帆漸漸遠去,直到它完全隱沒在青天綠水之中。最后只見滾滾江水流向天邊,詩人的感情也隨著江流而起伏。
唐玄宗開元(公元725年),李白乘船從四川沿長江東下,一路游覽了不少地方。在襄陽,他聽說前輩詩人孟浩然隱居在城東南的鹿門山中,特地去拜訪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詩,大加稱贊。兩個人很快成了摯友。孟浩然熱情的款待李白,并留他住了10多天。公元730年陽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便托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相會。這天,他們在江夏的黃鶴樓愉快的重逢,各訴思念之情。幾天后,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船開走了,李白佇立江岸,望著那孤帆漸漸遠去,惆悵之情油然而生,便揮就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此詩堪稱送別佳作。
孟浩然長李白12歲。在李白青年時期,孟浩然就已經是名滿天下的著名詩人了,他是李白成名之前的舉薦人。
黃鶴樓,江南三大名樓(湖北武漢黃鶴樓、湖南岳陽岳陽樓、江西南昌滕王閣)之首,相傳有一道士在此跨鶴升天,故而崔顥曾題詩曰: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后來李白也登臨黃鶴樓,放眼楚天,胸襟開闊,詩興大發,提筆正要寫詩,卻見崔顥的詩,自愧不如,只好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崔顥題詩,李白擱筆,成為佳話。
詩歌前兩句敘事,講述作者在黃鶴樓和老朋友辭別。在春光明媚的三月,老朋友坐著船順流直下到揚州去。那只孤單的小船越走越遠,帆影逐漸模糊,消失在藍天的盡頭,可是作者還久久站在江邊遠眺,不肯離去。
他心里一定有恨。在這繁花柳絮如煙的美好春天,本應和老朋友飲酒賞春,卻不得不忍受離別之苦。他心里一定對孟浩然有無限仰慕之情,羨慕友人像古人跨鶴飛天一樣青云直上,但自己卻不能同游,只能孤單地留在這凡間。沒有老朋友相伴,縱有無限春光,又有何快樂可言!他心里一定有無限的不舍之情。這不舍之情,就像那滾滾江水,連綿不絕,沒有盡頭。
即將送他的好友孟浩然去廣陵了,而且還不知道什么時候還能在相見。所以李白很悲痛和依依不舍也是人之常情,如果換作我,我也會這樣的,因為即將要送交情很深的朋友走了,就是鐵石心腸的人也會熱淚盈曠,更何況一般人呢。
來提示你一下,幫助你解決,俗話說得好,“多一個朋友多條路”。所以我們更要珍惜我們身邊的朋友。
有朋友真好!所以,就算要分別,也要廣交朋友,不是嗎?
唐玄宗開元13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從四川沿長江東下,一路游覽了不少地方。
在襄陽,他聽說前輩詩人孟浩然隱居在城東南的鹿門山中,特地去拜訪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詩,大加稱贊。兩個人很快成了摯友。孟浩然熱情的款待李白,并留他住了10多天。
公元730年陽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便托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相會。這天,他們在江夏的.黃鶴樓愉快的重逢,各訴思念之情。幾天后,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船開走了,李白佇立江岸,望著那孤帆漸漸遠去,惆悵之情油然而生,便揮就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此詩堪稱送別佳作。
孟浩然長李白12歲。在李白青年時期,孟浩然就已經是名滿天下的著名詩人了,他是李白成名之前的舉薦人。
后來李白也登臨黃鶴樓,放眼楚天,胸襟開闊,詩興大發,提筆正要寫詩,卻見崔顥的詩,自愧不如,只好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贝揞楊}詩,李白擱筆,成為佳話。
詩歌前兩句敘事,講述作者在黃鶴樓和老朋友辭別。在春光明媚的三月,老朋友坐著船順流直下到揚州去。那只孤單的小船越走越遠,帆影逐漸模糊,消失在藍天的盡頭,可是作者還久久站在江邊遠眺,不肯離去。
他心里一定有恨。在這繁花柳絮如煙的美好春天,本應和老朋友飲酒賞春,卻不得不忍受離別之苦。他心里一定對孟浩然有無限仰慕之情,羨慕友人像古人跨鶴飛天一樣青云直上,但自己卻不能同游,只能孤單地留在這凡間。沒有老朋友相伴,縱有無限春光,又有何快樂可言!他心里一定有無限的不舍之情。這不舍之情,就像那滾滾江水,連綿不絕,沒有盡頭。
公元730年陽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便托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相會。這天,他們在江夏的黃鶴樓愉快的重逢,各訴思念之情。幾天后,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船開走了,李白佇立江岸,望著那孤帆漸漸遠去,惆悵之情油然而生,便揮就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此詩堪稱送別佳作。
孟浩然長李白12歲。在李白青年時期,孟浩然就已經是名滿天下的著名詩人了,他是李白成名之前的舉薦人。
后來李白也登臨黃鶴樓,放眼楚天,胸襟開闊,詩興大發,提筆正要寫詩,卻見崔顥的詩,自愧不如,只好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贝揞楊}詩,李白擱筆,成為佳話。
詩歌前兩句敘事,講述作者在黃鶴樓和老朋友辭別。在春光明媚的三月,老朋友坐著船順流直下到揚州去。那只孤單的小船越走越遠,帆影逐漸模糊,消失在藍天的盡頭,可是作者還久久站在江邊遠眺,不肯離去。
他心里一定有恨。在這繁花柳絮如煙的美好春天,本應和老朋友飲酒賞春,卻不得不忍受離別之苦。他心里一定對孟浩然有無限仰慕之情,羨慕友人像古人跨鶴飛天一樣青云直上,但自己卻不能同游,只能孤單地留在這凡間。沒有老朋友相伴,縱有無限春光,又有何快樂可言!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每次吟誦李白的這首詩,我的腦海里就仿佛出現了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李白依依不舍地送朋友去揚州時的情景。特別是后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真切地勾畫出李白當時雖然非常不舍得朋友離開,但他只能看著朋友乘坐的那葉小舟越來越遠,直到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最后什么也看不見了,只有滔滔江水在遙遠的天邊奔流不息。。。。。。李白把自己當時的心情描寫的淋漓盡致,難怪詩圣杜甫稱贊他“筆落驚風雨”!
今天再次吟誦這首詩時,我忽然覺得自己能更深刻地體會李白當時的感覺,那就是:朋友情!昨天,我和爸爸媽媽從桂林飛往杭州的`飛機晚點了,我非常郁悶,因為幾天的游玩非常累,我好想立馬回到家里睡一大覺。。。。。。但后來我交到一位朋友。他要飛往上海,他乘坐的飛機也晚點了。剛開始,我們都抱怨飛機的晚點,但后來就聊起了旅途中的所見所聞,我們甚至還開玩笑說飛機晚點真好,能交到朋友??墒呛髞?,他乘坐的飛機先到了,我們只好依依不舍地告別了。和他說完再見,看著他遠去的背影,我忽然就想起了李白的“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蔽乙埠蒙岵坏门笥训碾x去,但我知道,自己能做的只有祝福!
有朋友真好!所以,就算要分別,也要廣交朋友,不是嗎?
他聽說前輩詩人孟浩然隱居在城東南的鹿門山中特地去拜訪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詩大加稱贊。兩個人很快成了摯友。孟浩然熱情的款待李白并留他住了10多天。公元730年陽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便托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相會。這天他們在江夏的黃鶴樓愉快的重逢各訴思念之情。幾天后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船開走了李白佇立江岸望著那孤帆漸漸遠去惆悵之情油然而生便揮就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此詩堪稱送別佳作。
孟浩然長李白12歲。在李白青年時期,孟浩然就已經是名滿天下的著名詩人了,他是李白成名之前的舉薦人。
黃鶴樓,江南三大名樓(湖北武漢黃鶴樓、湖南岳陽岳陽樓、江西南昌滕王閣)之首,相傳有一道士在此跨鶴升天,故而崔顥曾題詩曰: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后來李白也登臨黃鶴樓,放眼楚天,胸襟開闊,詩興大發,提筆正要寫詩,卻見崔顥的詩,自愧不如,只好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崔顥題詩,李白擱筆,成為佳話。
詩歌前兩句敘事,講述作者在黃鶴樓和老朋友辭別。在春光明媚的三月,老朋友坐著船順流直下到揚州去。那只孤單的小船越走越遠,帆影逐漸模糊,消失在藍天的盡頭,可是作者還久久站在江邊遠眺,不肯離去。
他心里一定有恨。在這繁花柳絮如煙的美好春天,本應和老朋友飲酒賞春,卻不得不忍受離別之苦。他心里一定對孟浩然有無限仰慕之情,羨慕友人像古人跨鶴飛天一樣青云直上,但自己卻不能同游,只能孤單地留在這凡間。沒有老朋友相伴,縱有無限春光,又有何快樂可言!他心里一定有無限的不舍之情。這不舍之情,就像那滾滾江水,連綿不絕,沒有盡頭。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名篇之一。詩作以絢麗斑駁的煙花春色和浩瀚無邊的長江為背景,極盡渲染之能事,繪出了一幅意境開闊、情絲不絕、色彩明快、風流倜儻的詩人送別畫。
每次吟誦李白的這首詩,我的腦海里就仿佛出現了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李白依依不舍地送朋友去揚州時的情景。特別是后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真切地勾畫出李白當時雖然非常不舍得朋友離開,但他只能看著朋友乘坐的那葉小舟越來越遠,直到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最后什么也看不見了,只有滔滔江水在遙遠的天邊奔流不息。
今天再次吟誦這首詩時,我忽然覺得自己能更深刻地體會李白當時的感覺,那就是:朋友情!昨天,我和爸爸媽媽從桂林飛往杭州的飛機晚點了,我非常郁悶,因為幾天的游玩非常累,我好想立馬回到家里睡一大覺。但后來我交到一位朋友。他要飛往上海,他乘坐的飛機也晚點了。剛開始,我們都抱怨飛機的晚點,但后來就聊起了旅途中的所見所聞,我們甚至還開玩笑說飛機晚點真好,能交到朋友??墒呛髞?,他乘坐的飛機先到了,我們只好依依不舍地告別了。和他說完再見,看著他遠去的背影,我忽然就想起了李白的“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蔽乙埠蒙岵坏门笥训?。離去,但我知道,自己能做的只有祝福!
身邊的朋友,因為他們會在你渴的時候給你一杯水,當你摔倒時,他們就會來拉你一把,當你被難題困擾時,他們就會來提示你一下,幫助你解決,俗話說得好,“多一個朋友多條路”。所以我們更要珍惜我們身邊的朋友。
唐玄宗開元(公元725年),李白乘船從四川沿長江東下,一路游覽了不少地方。在襄陽,他聽說前輩詩人孟浩然隱居在城東南的鹿門山中,特地去拜訪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詩,大加稱贊。兩個人很快成了摯友。孟浩然熱情的款待李白,并留他住了10多天。公元730年陽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便托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相會。這天,他們在江夏的黃鶴樓愉快的重逢,各訴思念之情。幾天后,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船開走了,李白佇立江岸,望著那孤帆漸漸遠去,惆悵之情油然而生,便揮就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此詩堪稱送別佳作。
孟浩然長李白12歲。在李白青年時期,孟浩然就已經是名滿天下的著名詩人了,他是李白成名之前的舉薦人。
黃鶴樓,江南三大名樓(湖北武漢黃鶴樓、湖南岳陽岳陽樓、江西南昌滕王閣)之首,相傳有一道士在此跨鶴升天,故而崔顥曾題詩曰: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后來李白也登臨黃鶴樓,放眼楚天,胸襟開闊,詩興大發,提筆正要寫詩,卻見崔顥的詩,自愧不如,只好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崔顥題詩,李白擱筆,成為佳話。
詩歌前兩句敘事,講述作者在黃鶴樓和老朋友辭別。在春光明媚的三月,老朋友坐著船順流直下到揚州去。那只孤單的小船越走越遠,帆影逐漸模糊,消失在藍天的盡頭,可是作者還久久站在江邊遠眺,不肯離去。
他心里一定有恨。在這繁花柳絮如煙的美好春天,本應和老朋友飲酒賞春,卻不得不忍受離別之苦。他心里一定對孟浩然有無限仰慕之情,羨慕友人像古人跨鶴飛天一樣青云直上,但自己卻不能同游,只能孤單地留在這凡間。沒有老朋友相伴,縱有無限春光,又有何快樂可言!他心里一定有無限的不舍之情。這不舍之情,就像那滾滾江水,連綿不絕,沒有盡頭。
其二。
離別,一個傷感的話題。雖說“若是兩情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但誰愿意讓沉甸甸的思念、牽掛縈繞著,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文人重情,因而文人之間的離別常常會演繹成一段動人的故事,如李白與孟浩然的黃鶴樓之別。
《黃鶴樓送別》是一篇“文包詩”,其實就是作者對詩句的'一種解讀,并將這種解讀呈現在動人的故事中,從而使讀者在讀文中獲得對詩句內涵、意境的深刻感悟。閱讀這種文章,基本的方法是:詩文對照。這一點對五年級的學生來說,并不陌生。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一首膾炙人口的名詩,學生也并不陌生,學文之前大多已能瑯瑯背誦。
針對如此學情,我們的教學還能僅僅著眼于“詩文對照,理解詩意”嗎?不。我們要努力達到的目標,是向文本深處行進,讀懂送別中流露的“情”,學習文章表達情感的方式。目標決定方向,方向決定方式,于是,《黃鶴樓送別》一課的教學,定位于——含英咀華,涵詠真情。
一、詩文對照,初解詩意。
學生對《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絕不是一無所知。初讀之后,已大致了解詩句講的是暮春三月,孟浩然要去揚州,李白在黃鶴樓為他送行。也能或多或少地感到詩人想要表達的依依惜別之情。當然,如此粗淺的理解是遠遠不夠的,想要獲得進一步的理解,必須詩文對照。高年級的學生,應該能比較熟練地運用文包詩的學習方法。于是,從“李白正在黃鶴樓上為大詩人孟浩然餞行”讀懂了“故人西辭黃鶴樓”;從“暮春三月,長江邊煙霧迷蒙,繁花似錦”讀懂了如此美景,便是詩句中的“煙花三月”;從“順江東下,前往揚州”讀懂了詩句中的“下揚州”;從“白帆隨著江風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讀懂了“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p>
該放手時且放手,讓學生去文中讀一讀,找一找,想一想,說一說,于是,詩的意思便了解了。很不喜歡那種為了突出學法指導一味地將學生對學習方法的掌握“歸零”的做法。事實上,漠視學情的學法指導正是不重視學法指導的體現。
二、品讀場景,涵詠真情。
《黃鶴樓送別》一文,將送別時的三個場景娓娓敘來,細細描繪,無需畫面的呈現,音樂的渲染,就那樣“洗盡鉛華,素面朝天”,讓學生走進文字中,步入畫面中,咀嚼,品味,潛心會文滋味長,文的背后的那份情,便悄悄地撞擊心弦了。
首先,是“‘觀賞’美景”?!耙粫貉鐾{天白云,一會兒遠眺江上景色,”那不是真正的觀賞,是掩飾離愁,是排遣別情,是將依依惜別的情意深深地藏在心底啊。為什么藏呢?“情深深,雨蒙蒙”那樣地唱不行么?“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那般地哭不可以么?不,那不是屬于李白和孟浩然這樣的男子漢的離別,他們藏著的別情后,是滿腔的深情,真情和豪情!細細地品讀一個“藏”,讀懂的是藏不住的情,直抵人的心懷。
然后,是“敬酒話別”。人常道:言為心聲。送別的話語里傾訴的是心聲,滿滿的酒杯里裝著的是情意。敬仰情,感激請,留戀情;師生情,手足情,朋友情,酒滿情更滿。而孟浩然語重心長的勸慰中,是關心,是愛護,是對友情的珍視,信任。薄酒一杯酬知己,一個是“請滿飲此杯”,一個是“一飲而盡”,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話語,傳遞的都是那不朽的友情,那樣真摯,那樣深情。
最后,是“佇立吟詩”。送君千里,終有一別。孟浩然登上小船,白帆翩然遠去,李白佇立江邊,凝視江面,既然是“凝視”,他的視線應該有一個焦點,那個焦點,便是漸行漸遠的孟浩然??v然是孟浩然乘坐小船已消失在水天相接的盡頭,視線卻能飛越千山萬水,久久地追隨,隨著牽掛的人兒走向海角天涯。因為人有情,物也有了情,“一切景語皆情語”,古人習俗“折柳相送”,“柳”——“留”諧音,那楊柳依依似乎也在伸手依依地挽留;那點點沙鷗仿佛也在一路追隨相送,聲聲呼喚珍重;那一江春水綿綿不絕地流淌,訴說著思念和祝福綿綿無絕期,真摯深厚的友誼在天地間長存,永世不絕。而文末的一個省略號,又蘊含著多少道不完的情!
就這樣,細細地讀,慢慢地品,味有了,情懂了,心動了,這一份依依惜別的真情,深情和豪情,如一棵樹,在心頭靜靜地長起來了。
三、反復誦讀,讀中抒情。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千古流傳,膾炙人口,為何?文采斐然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詩中動人的情。原來,詩跟人一樣,有了情,便有了生命,便能生生不息地傳承。所以,多少年歲月流逝,靜靜佇立的黃鶴樓在訴說著這個動人的故事;長江水滔滔不絕,在吟唱著這一份感人的友情。一遍遍地誦讀,漸漸地,便分不清詩中的情,自己的情,只知道強烈的感情噴涌而出,融進這千古的絕唱——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四、讀寫遷移,表達真情。
作為高年級的學生,僅僅讀懂文章表達的情感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學習課文表達情感的寫法??v觀全文,在送別的三個場景中,或借景抒情,或通過描寫人物的動作、語言表達情感,使文章洋溢著感人的情意。細細回味,擷取生活中的一個場景,學習運用這些方法來表達與朋友間的友情,與家人間的親情……一則小練筆,由“得意”走向“得言”,“情”便如溪水般自然、活潑地向前流淌。
詩的第三、四句正是寫李白送別詩友時的惜別深情?!肮路h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北砻婵磥磉@兩句詩全是寫景,其實卻有著詩人鮮明的形象?!肮路苯^不是說浩瀚的長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寫詩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詩人在黃鶴樓邊送行,看著友人乘坐的船掛起風帆,漸去漸遠,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點影子了,最后終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處,而詩人仍然久久佇立,目送流向天際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隨行舟,將友人送到目的地。這兩句詩表達了多么深摯的.友情,然而在詩句中卻找不到“友情”這個字眼。詩人巧妙地將依依惜別的深情寄托在對自然景物的動態描寫之中,將情與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無窮。
原文:
1認識本課生字,會寫課后的字,做到書寫規范、端正、整潔。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體會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描寫的意境,感受朋友依依惜別的情誼。
4激發閱讀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學習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生:課前熟讀古詩;收集李白的詩歌、生平資料;不理解的詞查,試著理解詩歌。
師:生字、詞卡片;聲像資料。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交流,質疑導入。
1你聽說過李白嗎?他是個什么人?你學過他的什么詩?
2你愿意再學一首李白的詩嗎?
3解釋課文題目,生試著說一說題目的意思,師相機點撥。
4看了課文題目,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黃鶴樓在哪兒?孟浩然是誰?怎么送的呢?誰送誰呢?
二、初讀課文,略知大意。
1師配著悠揚的古箏音樂,聲情并茂地朗讀詩歌。
2你也希望像老師一樣讀讀這首詩嗎?注意把字音讀準確。
3出示生字卡片,學生搶讀。
師:你覺得哪個字最難讀?給大家提個醒。重點指導:孟、陵的讀音。
4抽讀,全體同學當小老師評價,適時鼓勵。
5把生字娃娃放回文中,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把詩句讀通順。
6小組比賽讀。要整齊、聲音洪亮,讀出感情。生互評。
7反復朗讀古詩,結合課文插圖,大膽形成自己的理解。
8小組邊讀邊議古詩,試著解決開始提出的問題,并提出新的問題。
三、深入探究,精讀感悟。
1小組交流剛才的學習情況,準備在全班交流。(老師此時巡回指導、收集整理學生在小組中提出來的問題,擬定接下來的導學重點。)。
2全班交流,了解詩意。
(1)結合課文題目理解故人指誰。簡介孟浩然其人,并闡明他和李白是忘年交,黃鶴樓點明了送行的地點,煙花三月點明了時間。
(2)反復朗讀前兩句。結合書上的插圖,理解詩句的意思:
在黃鶴樓(李白)送別老朋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錦,春光爛漫的三月里,朋友坐船順流而下到揚州去。
(3)把后兩句作為想象意境、體會感情的重點,引導學生抓住孤帆、唯見展開合理的想象。
(好朋友的船越走越遠,漸漸消失在藍天的盡頭,只有那滔滔的長江水,滾滾地向天邊流去。)。
3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意境。
(1)指導朗讀,讀出節奏。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2)生練習朗讀,并加上動作。
(3)表演讀。(一人扮演李白,一人扮孟浩然,表演黃鶴樓送別的情景,另一名學生配音。)。
(4)閉上眼睛,低吟古詩,邊讀邊想象詩中的景象。
四、指導背誦,加深感悟。
1聽錄音范讀,體會古詩的情緒節奏。
2分小組讀,分別選出一名同學在全班賽讀,在朗讀中表達自己的感受。
3練習背誦。
4拓展練習,學習課后古詩《黃鶴樓》。
黃鶴樓風景優美,自古就被許多文人墨客所喜歡。他們常在這里觀賞勝景,寫詩交友,所以留下了不少詩文。下面我們一起再來讀讀另外一首很美的詩。
展示崔顥的《黃鶴樓》。
5生讀,簡略理解詩意。試背。
五、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1教師小結:今天我們不但學會了一首古詩,還結交了幾個生字朋友,愿意把它們記住嗎?
2分析形體,分類識記。本課生字左右結構的最多,找出來比一比。浩、唯、陵是左窄右寬的字;帆、故、鶴左右相當;影是左寬右窄的字。
3把這些字美美地寫在田字格里。
4展示評價寫得美的字。
六、教師總結。
附:板書設計。
23。
故人辭〖。
黃鶴樓。
孤帆盡〖。
長江流。
朋友情誼。
唐玄宗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從四川沿長江東下,一路游覽了不少地方。在襄陽(今湖北襄樊),他聽說前輩詩人孟浩然隱居在城東南的鹿門山中,特地去拜訪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詩,大加稱贊,兩人很快成了摯友。孟浩然熱情地款待李白,并留他住了10多天。
公元730年陽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便托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相會。這天,他們在江夏的黃鶴樓愉快地重逢,各訴思念之情。幾天后,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船開走了,李白佇立江岸,望著那孤帆漸漸遠去,惆悵之情油然而生,便揮就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首句點明送別之地是黃鶴樓,次句點明送別的時間是花開似錦的暮春三月,也暗示了這煙花美景將伴隨友人一路直到揚州。揚州當時是繁華之都,這時節肯定也是花團錦簇,春光爛漫。后兩句傳情達意,詩人將離別之情寄托在碧空與江水之間,言雖盡而意未盡,令人回味無窮,堪稱送別佳作。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低年級古詩教學應該:“誦讀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這就從方法步驟(誦讀古詩,理解詩意)與培養目標(獲得情感體驗,有感情地朗讀)兩個互相聯系、螺旋上升的方面,為低年級古詩教學設定了階段性目標。我們的重點是培養讀詩興趣,理解詩中的詞句,體驗作者情感,培養學生語感。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唐代詩人李白在送別朋友孟浩然去揚州時一方面年輕的他一方面向往揚州的繁華一方面又舍不得朋友的離去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詩。在這節課的設計上,我是這樣做的:導入時,我給學生提醒同學們回憶已知的關于朋友相送的古詩,并說說你喜歡它的原因,由此喚起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感受古詩的魅力。接著,我給學生讀詩的目標是:讀準字音。通過各種讀詩方式,指導學生把詩詞的字音讀準,中間插入認讀字卡的環節,幫助學生把字音讀準,并通過組詞練習初步理解詩中詞語的意思。
然后,再讀古詩,運用自學方法,理解詩意。在這里,我讓同學說說自己不懂的詞語,先讓學生自己說說求知的方法,再提供給學生三種弄懂自己不明白的詩意的方法:可以邊讀詩邊看插圖,再思考;可以和參考書;還可以求助自己班上里的同學和老師。學生們可以通過自讀和求助的方法弄懂古詩的意思。再通過師生互動交流的方式引導學生體驗作者情感,有感情地誦讀古詩,感悟作者當時的情懷,感受詩句韻律的優美。最后,我請同學們自己設計作業,鞏固學生對古詩的學習和體驗,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1、認識本課回認字,會寫要求的生字。
2、自讀感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3、培養讀詩興趣,理解詩中的詞句,體驗作者情感,培養學生語感。
一、導入。
1、你知道哪些關于朋友送別的古詩?
2、為什么喜歡它?
3、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關于朋友相送的古詩,生讀題目。
4、解題:
(1)誰送誰從哪兒出發去哪里?
(2)“之”:去的意思。
5、你知道李白和孟浩然是誰嗎?
6、黃鶴樓在哪兒呢?師生交流,激起同學們對黃鶴樓的向往之情。
二、流利地讀詩。
1、請大家自由地朗讀這首詩,特別注意把注音的生字讀準。
2、認讀生字卡片:鶴浩陵辭州孤帆碧惟際每個字讀三遍。
3、跟好同桌一起再讀這首詩,把它讀流利。
4、認字組詞;結合詩中詞語,對比古今詞義的不同:
(1)浩:這里指名字中的一個字;
(2)陵:古代多用作地名;
(3)孤:聯系孤帆來解釋;
(4)惟:聯系惟見來理解。
5、再讀古詩,注意它的停頓。
6、指名讀古詩,生評議;(字音、節奏等);再指名讀。
三、理解詩意。
1、說說哪些詞的意思你不懂,師作上記號。
2、遇到不懂的地方怎么辦呢?(生自由說)。
3、師幫助歸納,老師給大家三條求助方法:
(1)看課文插圖,用心思考;
(2)查學習古詩的工具書;
(3)求助學習古詩的高手或者求助教室里的老師。
4、生開始自主學習,老師也和你們一起學習。
5、指名說說自己的收獲,比比誰知道的最多。重點詞句教師板書:
(1)煙花:柳如煙,花似錦。
(2)三月:陽春三月。
(3)下:順流而下。
(4)碧空:藍天。
(5)盡:消失。
(6)惟見:只看見。
(7)天際:天邊。
6、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每行詩的意思。
7、老師與學生交流學習體會:
老朋友孟浩然辭別了黃鶴樓,在這柳如煙、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坐著船順流而下去千里之外,繁華的揚州,多想跟老朋友一起去那繁華的揚州城里看看。我站在黃鶴樓上一直看著看著,直到那孤零零的帆影越飄越遠,慢慢地消失在藍天盡頭,只看見滾滾長江向天邊流去。
8、老師說的跟同學們講的有什么不一樣呢?
9、生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四、體會意境,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1、想想作者李白此時的心情。
2、用自己的感受來朗讀這首詩。
3、為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加上動作朗誦這首詩。
指名背,生評議,再指名背,齊背。
五、拓展賞析。
1、師給出一首送別的詩:
長江之濱母送別,
荊州此去似天涯。
立志定要學成歸,
寸草才可抱春暉。
2、讀一讀,想一想,這首詩是講什么的?
3、喜歡嗎?為什么?
4、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揭示謎底,是老師自己寫的。
5、師小結:
生活中美麗風景和難忘的心情都可以用詩表達出來。
六、布置作業。
1、檢測本課生字詞,讀字組詞。
2、今天你想做什么作業?
鼓勵學生用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愿望。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1)重要詞義。
之:去、到辭:告辭、辭別煙花:形容花開得茂盛,像浮動的煙云。
盡:完唯:只。
(2)詩文解釋。
我的好朋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由黃鶴樓出發,乘船東行到揚州去。
我佇立在江邊,目送友人的小舟愈行愈遠,漸漸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望見浩浩蕩蕩的江水流向天際。(后兩句的解釋特別重要)。
(3)詩文賞析。
1)煙花三月:傳神地寫出了三月的揚州煙霧迷蒙、繁花似錦的景象。
2)孤帆:并不是浩瀚的長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說詩人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好友乘坐在那只帆船上。
3)“盡”和“唯”字:將孤帆遠去、江流天際的景象以及詩人目注神馳的情形神秘巧妙地展現出來。
(4)這是一首送別詩,此詩前兩句寫事,后兩句寫景,用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
(4)知識拓展:
1)中國三大名樓:湖南岳陽樓、湖北黃鶴樓和江西滕王閣。
2)李白,被后人譽為“詩仙”,我們還學過他的《贈汪倫》、《望廬山瀑布》等。
賞析。
“故人西辭黃鶴樓”,這一句不光是為了點題,更因為黃鶴樓是天下名勝,可能是兩位詩人經常流連聚會之所。因此一提到黃鶴樓,就帶出種種與此處有關的富于詩意的生活內容。而黃鶴樓本身,又是傳說仙人飛上天空去的地方,這和李白心目中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廣陵,又構成一種聯想,增加了那種愉快的、暢想曲的氣氛。
“煙花三月下揚州”,在“三月”上加“煙花”二字,把送別環境中那種詩的'氣氛涂抹得尤為濃郁。煙花,指煙霧迷蒙,繁花似錦。給讀者的感覺絕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盡、看不透的大片陽春煙景。三月是煙花之時,而開元時代繁華的長江下游,又正是煙花之地?!盁熁ㄈ隆?,不僅再現了那暮春時節、繁華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時代氣氛。此句意境優美,文字綺麗,清人孫洙譽為“千古麗句”。李白渴望去揚州之情溢于言表。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痹姷暮髢删淇雌饋硭坪跏菍懢?,但在寫景中包含著一個充滿詩意的細節?!肮路h影碧空盡”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經揚帆而去,而他還在江邊目送遠去的風帆。李白的目光望著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漸模糊,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可見目送時間之長。帆影已經消逝了,然而李白還在翹首凝望,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蕩蕩地流向遠遠的水天交接之處。
“唯見長江天際流”,是眼前景象,又不單純是寫景。李白對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體現在這富有詩意的神馳目注之中。詩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滾滾東去的一江春水??傊?,這一場極富詩意的、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對李白來說,又是帶著一片向往之情的離別,被詩人用絢爛的陽春三月的景色,將放舟長江的寬闊畫面,將目送孤帆遠影的細節,極為傳神地表現出來。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賞析。
這首送別詩,寫于開元二十年(732)前后。陽春三月,友人孟浩然與詩人揮別于天下江山第一樓——黃鶴樓,乘棹東行。友人的孤帆已消失于碧水藍天之際,詩人卻仍久久佇立,似乎渴望東流的江水能載著他的深情,伴友人遠行。全詩意境闊大,情深意摯,不愧為一首傳誦千古的杰作。孟浩然也是當時著名的詩人,是李白的好朋友。當時,孟浩然乘舟遠行,望著自己的好友乘舟漸漸消失在天際,李白情不自禁地低聲吟誦出這首千古佳作《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詩文背景。
李白是一位熱愛自然、喜歡交友的詩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跡幾乎遍及整個中國,留下了許多歌詠自然美、歌頌友情的作品?!饵S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歷來傳頌的名篇,這首詩是李白出蜀壯游期間的作品,既寫出詩人送別友人時無限依戀的感情,也寫出祖國河山的壯麗美好。
詩的起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緊扣題旨,點明送行的地點及自己與被送者的關系?!肮嗜恕币辉~說明了兩位詩人的深厚情誼?!包S鶴樓”是天下名勝,是詩人墨客流連聚會之所,又是傳說中仙人乘鶴升天之處。而今兩位瀟灑飄逸的詩人在此道別,更具有詩意和浪漫色彩。第二句“煙花三月下揚州”,緊承首句,寫送行的時令與被送者要去的地方?!皳P州”是東南都會,自古繁華,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爭艷的季節。詩人用“煙花”修飾“三月”,不僅傳神地寫出煙霧迷蒙、繁花似錦的陽春特色,也使人聯想到處在開元盛世的揚州,那花團錦簇、繡戶珠簾,繁榮而又太平的景象。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時間也選擇得恰當。李白對友人的這次旅游自然十分欣羨?!盁熁ㄈ孪聯P州”這清麗明快的詩句,正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愉快與向往。但李白又是富于感情的詩人,當友人揚帆遠去的時候,惜別之情油然而生。從《李太白集》里,我們可以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間有著不少贈答詩。在《贈孟浩然》中,李白寫道:“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笨梢娎畎讓γ虾迫皇嵌嗝淳磁?,兩人的情誼是多么深厚。
詩的第三、四句正是寫李白送別詩友時的惜別深情?!肮路h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北砻婵磥磉@兩句詩全是寫景,其實卻有著詩人鮮明的形象?!肮路苯^不是說浩瀚的長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寫詩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詩人在黃鶴樓邊送行,看著友人乘坐的船掛起風帆,漸去漸遠,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點影子了,最后終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處,而詩人仍然久久佇立,目送流向天際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隨行舟,將友人送到目的地。這兩句詩表達了多么深摯的友情,然而在詩句中卻找不到“友情”這個字眼。詩人巧妙地將依依惜別的深情寄托在對自然景物的動態描寫之中,將情與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無窮。
另外在詩歌的用韻上,詩人也頗具匠心地選擇了“樓”“州”“流”三個聲調悠揚的韻腳,吟誦起來余音裊裊。這與孤帆遠去、江流天際的景象以及詩人目送神馳、情意綿綿的神態十分吻合。再加上語言清麗自然,意境雄渾開闊,這首詩真是令人越讀越愛,百讀不厭,無怪乎千古傳頌。
清人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品評李太白七絕的藝術特色時說:“七言絕句以語近情遙,含吐不露為貴。只眼前景,口頭語而有弦外音,使人神遠,太白有焉?!崩钐椎钠呓^在詩壇上的確是獨步了。
李白平生酷愛旅游,在漫游和飄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跡遍布中原內外?!叭松F相知,何用金與錢?”(《贈友人》三首其二)這是他篤信并始終奉行的交友之道,因而他和朋友們的友誼就顯得分外真摯、濃厚、熱烈。
725年(唐玄宗開元十三年),李白乘船從四川沿長江東下,一路游覽了不少地方。726年(開元十四年)春,李白“船下廣陵去”(《夜下征虜亭》),并滯留了數月。這年冬天,他離開廣陵,到北方的汝游玩。之后到達襄陽,他聽說前輩詩人孟浩然隱居在城東南的鹿門山中,特地去拜訪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詩,大加稱贊,兩人很快成了摯友。孟浩然熱情地款待李白,并留他住了10多天。
730年陽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便托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區)相會。這天,他們在江夏的黃鶴樓愉快地重逢,各訴思念之情。幾天后,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船開走了,李白佇立江岸,望著那孤帆漸漸遠去,惆悵之情油然而生,便揮就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由這個富有動態感的詩篇,我們可以體會到李白對孟浩然深厚的友誼和對友誼的珍惜和重視。這首詩是李詩中歌頌真摯友誼和抒寫離別之情的代表作,千百年來膾炙人口。
李白是一位熱愛自然、喜歡交友的詩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跡幾乎遍及整個中國,留下了許多歌詠自然美、歌頌友情的作品?!饵S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歷來傳頌的名篇,這首詩是李白出蜀壯游期間的作品,既寫出詩人送別友人時無限依戀的感情,也寫出祖國河山的壯麗美好。
詩的起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緊扣題旨,點明送行的地點及自己與被送者的關系?!肮嗜恕币辉~說明了兩位詩人的深厚情誼?!包S鶴樓”是天下名勝,是詩人墨客流連聚會之所,又是傳說中仙人乘鶴升天之處。而今兩位瀟灑飄逸的詩人在此道別,更具有詩意和浪漫色彩。第二句“煙花三月下揚州”,緊承首句,寫送行的時令與被送者要去的地方?!皳P州”是東南都會,自古繁華,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爭艷的季節。詩人用“煙花”修飾“三月”,不僅傳神地寫出煙霧迷蒙、繁花似錦的陽春特色,也使人聯想到處在開元盛世的揚州,那花團錦簇、繡戶珠簾,繁榮而又太平的景象。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時間也選擇得恰當。李白對友人的這次旅游自然十分欣羨?!盁熁ㄈ孪聯P州”這清麗明快的詩句,正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愉快與向往。但李白又是富于感情的詩人,當友人揚帆遠去的時候,惜別之情油然而生。從《李太白集》里,我們可以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間有著不少贈答詩。在《贈孟浩然》中,李白寫道:“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笨梢娎畎讓γ虾迫皇嵌嗝淳磁?,兩人的情誼是多么深厚。
詩的第三、四句正是寫李白送別詩友時的.惜別深情?!肮路h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北砻婵磥磉@兩句詩全是寫景,其實卻有著詩人鮮明的形象?!肮路苯^不是說浩瀚的長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寫詩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詩人在黃鶴樓邊送行,看著友人乘坐的船掛起風帆,漸去漸遠,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點影子了,最后終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處,而詩人仍然久久佇立,目送流向天際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隨行舟,將友人送到目的地。這兩句詩表達了多么深摯的友情,然而在詩句中卻找不到“友情”這個字眼。詩人巧妙地將依依惜別的深情寄托在對自然景物的動態描寫之中,將情與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無窮。
另外在詩歌的用韻上,詩人也頗具匠心地選擇了“樓”“州”“流”三個聲調悠揚的韻腳,吟誦起來余音裊裊。這與孤帆遠去、江流天際的景象以及詩人目送神馳、情意綿綿的神態十分吻合。再加上語言清麗自然,意境雄渾開闊,這首詩真是令人越讀越愛,百讀不厭,無怪乎千古傳頌。
清人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品評李太白七絕的藝術特色時說:“七言絕句以語近情遙,含吐不露為貴。只眼前景,口頭語而有弦外音,使人神遠,太白有焉?!崩钐椎钠呓^在詩壇上的確是獨步了。
陽春三月,鮮花盛開,鶯歌燕舞,一片生機盎然。
黃鶴樓上,李白和孟浩然并肩坐著,一想到之后將有許久不得再見,兩人神情都有些黯淡。
“孟兄,你這一去廣陵,不知何時歸來,你可要常常給我寫信??!”李白首先打破了沉寂。孟浩然聽了李白的話,有些神傷,但隨即回答道:“賢弟,放心吧,我一定會給你寫信的。倒是你,要注意一下身體,酒這種東西,得適可而止??!”李白笑著應允,舉起裝滿酒的酒杯,“但是今天可是特殊日子啊,來,讓我們痛飲一番!”孟浩然笑笑,也舉起了酒杯。
半晌,酒壺已空。孟浩然直起身子,抬頭看了看天色,說道:“天色不早了,我也應該啟程了!”“是嗎?……我送送你吧!”李白緊跟在孟浩然身后,一起走下樓梯。
船只已經備好,船夫在船上招呼孟浩然快點登船。孟浩然看了看船,又看了看李白,想說些什么,卻又欲言而止,只是拍了拍李白的肩膀,走上了早已備好的船只。
船,開動了,越行越遠。
李白像是想到了什么,忽然走上前,對著船只大喊:“孟兄,記得給我寫信??!”“放心,一定!”遠遠地,傳來了孟浩然的聲音,但隨即,又被嘈雜的人聲和江水的波濤聲淹沒。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219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