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對閱讀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后的所感所悟進行總結和表達的一種形式。在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彩的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的寫作有所幫助。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
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并為后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系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
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坝^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采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
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系實際。
一篇好的讀后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于聯系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系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系、前后脫節。
以上四點是寫讀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于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你知道關于嗎?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習是有很多的小技巧,在寫作文的時候,我們會知道開頭結尾的寫作技巧,下面是小編收集分享給大家......
讀后感是讀過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以后感想。主要寫心得、感想、發表的議論等。
1、認真閱讀,摘記要點,準備議論。
2、回憶思索,確定論題。
3、抓住重點,選取論據。圍繞中心,回憶事例??捎妹跃?,切記空泛議論。
4、引用準確,轉述扼要。
總之,夾敘夾議,緊扣原文,聯系實際。
如何輔導小學生寫好讀后感呢?我覺得應該從讀后感的結構模式來指導學生寫作。讀后感結構模式,與一般議論文“引——議——聯——結”的作文模式的一脈相承的。所以,讀后感的寫作可以分為下面連貫的四個步驟:
第一步:述讀——引。
在通常情況下,讀后感的第一部分一般會是圍繞感點,引述材料。這個“感”是由特定的“讀”生發的,“引”是“感”的根源,“感”是“引”的目的。所謂“引”就是指圍繞感點,有的放矢地簡述原文相關內容。寫這部分內容就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并為后文的議論作好鋪墊。
在述讀這一部分,引述原文要精簡,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籍、文章的具體內容。這是小學生在寫讀后感時最難寫好的。原因是小學生語言不夠豐富,一般都采取大段大段引用原文內容的現象。
第二步:感點——議。
緊承“述讀”所引述的材料,針對材料進行評析,既可就事論事對所“引”的內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對寓意深的材料更要深入剖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點,也就是中心論點。
感點的提出,要有與之相關的所讀材料。如果沒有述讀的這部分材料,感點就是無源之水,流而不遠;感點也只能是空發議論,泛泛而談。所以,不管述讀在感點之前,還是在感點之后,首先要有述讀的存在,其后才能有感點的'成立。很多學生往往忽略了這一點,讀完文章后,沒有述讀,只抓住感點進行說理論證。這樣的文章,并不能夠算是完整意義上的“讀后感”。
第三步:發感——聯。
“發感”就是對“感點”——中心論點——進行論證。這一部分是讀后感的主體部分,是對感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感點的正確性,或正面論、反面證證明感點的合理性。需要強調的是,所擺的事實、所講的道理都要圍繞感點來展開,而不能游離于感點之外。否則,就會不知所云,下筆千言,離題萬里。
發感還要聯系實際,深入論證。聯系實際,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聯系現實生活中相類似的現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聯系現實生活中的相反的種種問題,有時候還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聯系實際,要有針對性,必須緊扣感點,而不能泛泛而談,不能脫離感點隨意聯想,不著邊際。
第四步:結感——結。
結感是收束全文,既可以回應前文,強調感點;也可以提出希望,發出號召。但不管這樣結尾,都要與前面的幾個部分構成一個有機整體,不能是橫空出世;也要結得自然,順理成章收束全篇。
文檔為doc格式。
。
讀完一篇文章或看完一部電視劇以后,全篇文章或其中的一部分內容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讓你感動,而且也讓你想到很多很多自己聽到的、看到的、經歷過的事情。
選擇你感興趣的書籍,尤其是選能從中明白一個道理或學到文中人物的精神的文章。(選寫人、寫事的文章最好)。
(1)引用法:引用歌謠、名言。
(2)舉例子的方法:可舉古代事例、近現代事例,可舉身邊聽說過的、自己經歷的事情,只要事例所表達的中心與文章的中心一致即可。
可舉正例和反例,正例的作用是讓中心更明確,證明這個道理是正確的,這種品質是值得學習的。
第一段:寫清讀書的時間、書名和總的感受。(我受益匪淺。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段:用三五句話概括中心思想。(先寫主要內容再寫講明的道理或人物的品質)。
第三段:舉由這一道理或品質想到的正面事例(古代、現代、身邊的事例自己的事例)。
第四段:舉由這一道理或品質想到的反面事例(古代、現代、身邊、自己的事例)。
第五段:發出號召、倡議。
正反事例,不要同是古代或同是現代的,最好有層次感,比如舉雷鋒的為人民服務,再舉自己的自私。
撰寫經濟論文可以使作者開拓思路,提高認識水平,論文將體現出很高的學術價值和實際意義。同時,一篇優秀的經濟論文還可以使作者的學術成果、具有開創性的思想觀點得以展示和傳播,與經濟學界同仁、廣大讀者互相借鑒,有助于擴大作者的知名度以及在業界、學術界的影響力。那么撰寫經濟論文有什么方法技巧可言呢?請看下文。
經濟學論文只能有一個主題(不能是幾塊工作拼湊在一起),這個主題要具體到問題的基層(即此問題基本再也無法向更低的層次細分為子問題),而不是問題所屬的領域,更不是問題所在的學科,換言之,研究的主題切忌過大。因為涉及的問題范圍太廣,很難在一本碩士學位論文中完全研究透徹。通常,經濟學論文應針對某學科領域中的一個具體問題展開深入的研究,并得出有價值的研究結論。
經濟學論文是學術作品,因此其表述要嚴謹簡明,重點突出,專業常識應簡寫或不寫,做到層次分明、數據可靠、文字凝練、說明透徹、推理嚴謹、立論正確,避免使用文學性質的或帶感情色彩的非學術性語言。論文中如出現一個非通用性的新名詞、新術語或新概念,需隨即解釋清楚。
題目的寫法。
經濟學論文題目應簡明扼要地反映論文工作的主要內容,切忌籠統。由于別人要通過你論文題目中的關鍵詞來檢索你的論文,所以用語精確是非常重要的。論文題目應該是對研究對象的精確具體的描述,這種描述一般要在一定程度上體現研究結論,因此,我們的論文題目不僅應告訴讀者這本論文研究了什么問題,更要告訴讀者這個研究得出的結論。例如:“在事實與虛構之間:梅樂、卡彭特、沃爾夫的新聞觀”就比“三個美國作家的新聞觀研究”更專業更準確。
經濟學論文的摘要,是對論文研究內容的高度概括,其他人會根據摘要檢索一篇碩士學位論文,因此摘要應包括:對問題及研究目的的描述、對使用的方法和研究過程進行的簡要介紹、對研究結論的簡要概括等內容。摘要應具有獨立性、自明性,應是一篇完整的論文。
通過閱讀經濟學論文摘要,讀者應該能夠對論文的研究方法及結論有一個整體性的了解,因此摘要的寫法應力求精確簡明。論文摘要切忌寫成全文的提綱,尤其要避免“第1章……;第2章……;……”這樣的或類似的陳述方式。
一篇經濟學論文的引言,大致包含如下幾個部分:1、問題的提出;2、選題背景及意義;3、文獻綜述;4、研究方法;5、論文結構安排。
1.問題的提出:講清所研究的問題“是什么”.
2.選題背景及意義:講清為什么選擇這個題目來研究,即闡述該研究對學科發展的貢獻、對國計民生的理論與現實意義等。
3.文獻綜述:對本研究主題范圍內的文獻進行詳盡的綜合述評,“述”的同時一定要有“評”,指出現有研究成果的不足,講出自己的改進思路。
4.研究方法:講清論文所使用的科學研究方法。
論文結構安排:介紹本論文的寫作結構安排。
5.“第2章,第3章,……,結論前的一章”的寫法是論文作者的研究內容,不能將他人研究成果不加區分地摻和進來。已經在引言的文獻綜述部分講過的內容,這里不需要再重復。
各章之間要存在有機聯系,符合邏輯順序。
結論是對經濟學論文主要研究結果、論點的提煉與概括,應準確、簡明,完整,有條理,使人看后就能全面了解論文的意義、目的和工作內容。主要闡述自己的創造性工作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本學術領域中的地位、作用和意義。同時,要嚴格區分自己取得的成果與導師及他人的科研工作成果。
文檔為doc格式。
。
只有研讀好原文,才能對原文的內容和主旨有深刻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才能從中有所感悟,這是寫好讀后感的基礎。
一篇文,一本書,一部影視片,一出戲劇,內容有簡有繁,線索有多有少,人物有主有次,觀點有深有淺,寫讀后感不可能面面俱到。那么,怎樣確立感發點呢?方法很簡單。我們研讀某篇作品后,必然會受到啟發,有所感悟,而我們受啟發最大、感悟最深的那一點(或幾點),就可以確立為“感發點”。例如:寫人為主的記敘文,感發點往往是人物最突出的精神、思想、品格等特點或最有價值的言論、行動。寫事為主的記敘文,感發點往往是事件中所包含的意義、所反映的某種問題或普遍性的規律。議論文的感發點,一般是所讀議論文的中心論點或分論點。其他文體感發點的確立的與此大同小異,不一一贅述。
述讀,指對所讀文章的出處、篇名、作者、感發點等方面的交代,目的是使讀者明白這篇讀后感的由來,要發什么感。這些交代是必不可少的,否則,就會讓讀者不明白你的“感”由何而發。發感,是在述讀和感發點的基礎上,展開聯想與引申,聯系實際進行發揮,這是文章的主體部分。
聯想與引申的原則是,要圍繞感發點,要與原文材料有密切的聯系。對聯系的內容和實際還要進行必要的分析、議論或抒情,這樣“感”才會深刻。這也是展開讀后感主體部分最主要的方法。
另外,在論證感發點的過程中,要注意把兩種論據緊密結合起來,一是所讀原文的材料,二是聯想和引申的材料。
結尾可概括中心,總結全文,或提出問題,發表看法,發人深思?!拔臒o定則”,內容決定形式,采用什么形式結尾,要根據讀后感的類型而定。
“感”是從讀中產生的,不認真讀,就不能深刻領會原文的精神實質,就不能把自己的感想激發出來。如果對原文都沒讀懂,那也就不可能寫出有價值的感想來。
看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開雜貨鋪一樣,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腦地寫上去,什么都有一點,什么也不深不透,重點部分也像蜻蜓點水一樣一擦而過,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寫感受前要認真思考、分析,對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煉,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寫。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寫,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個情節、一個人物、一句閃光的語言來寫,最好是突出一點,深入挖掘,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總之,感受越深,表達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這是寫好讀后感作文的方法之一。
寫好讀后感作文的方法中最重要的是應該聯系實際發表感想。我們所說的聯系實際范圍很廣泛,可以聯系個人實際,也可以聯系社會實際,可以是歷史教訓,也可以是當前形勢,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級或家庭狀況,但最主要的是無論怎樣聯系都要突出時代精神,要有較強的時代感。
“讀”是感的基礎,“感”是由“讀”而生。只有認真的讀書,弄懂難點疑點,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徹的掌握文章的內容和要點,深刻地領會原文精神所在,結合歷史的經驗、當前的形勢和個人的實際,才能真有所“感”。所以,要寫讀后感,首先要弄懂原作。
讀后感的.主體是“感”。要寫實感,還要在讀懂原作的基礎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評價。分析和評價是有所“感”的醞釀、集中和演化的過程,有了這個 分析和評價,才有可能使“感”緊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觀點,避免脫離原作,東拉西扯,離開中心太遠。
所以,寫讀后感就必須要邊讀邊思考,結合歷史的經驗,當前的形勢和自己的實際展開聯想,從書中的人和事聯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見的人和事,那些與書中相近、相似,那些與書中相反、相對,自己贊成書中的什么,反對些什么,從而把自己的感想激發出來,并把它條理化,系統化,理論化??傊?,想的深入,才能寫的深刻感人。
讀完一篇(部)作品,會有很多感想和體會,但不能把他們都寫出來。讀后感是寫感受最深的一點,不是書評,不能全面地介紹和評價作品。因此,要認真地選擇對現實生活有一定意義的、有針對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談,文章散亂,漫無中心和不與事例掛鉤等弊病 。
怎樣才能抓住重點呢?
我們讀完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后,自然會受到感動,產生許多感想,但這許多感想是零碎的,有些是模糊的,一閃而失。要寫讀后感,就要善于抓住這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復想,反復作比較,找出兩個比較突出的對現實有針對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礎上加以整理。也只有這樣,才能抓住具有現實意義的問題,寫出真實、深刻、用于解決人們在學習上、思想上和實踐上存在問題的有價值的感想來。
就是要寫自己的真情實感。自己是怎樣受到感動和怎樣想的,就怎樣寫。把自己的想法寫的越具體、越真實,文章就會情真意切,生動活潑,使人受到啟發。
從表現手法上看,讀后感多用夾敘夾議,必要時借助抒情的方法。敘述是聯系實際擺事實。議論是談感想,講道理。抒情是表達讀后的激情。敘述的語言要概括簡潔,議論要準確,抒情要集中。三者要交融一體,切忌空話、大話套話、口號。
從表現形式上看,也有兩種:一種是聯系實際說明道理的。這是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和具體生動的事例,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闡明一個道理的正確性,把理論具體化、形象化,使之有血有肉,有事有理,以事明理,生動活潑。另一種是從研究理論的角度出發,闡發意義。根據自己的研究和理解,闡明一個較難理解的思想觀點,或估價一部作品的思想意義。它的作用是從理論上幫助讀者加深對原文的理解。這一種讀后感的重點仍在“感”字上,但它的理論性較強,一定要注意關照議論文論點鮮明、論據典型、中心明確突出等特點。
怎樣才能寫好讀后感呢?讀后感的概念有兩重含義:一是真實的、不受任何約束的讀后感,二是一種作文的體裁,考試時要接受各種條件的約束,我們看看吧!
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并為后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系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坝^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采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一篇好的讀后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于聯系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系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系、前后脫節。
以上四點是寫讀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于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我們應該學會如何寫好一篇讀后感,因為這樣我們就可以把我們每一次閱讀的收獲書寫下來!以下是小編分享的:讀后感寫作方法,請閱讀!
一篇讀后感,不能寫出諸多的感想或體會,這就要加以選擇.作為初學者,就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又覺得有話可說的一點來寫.要注意把握分析問題的角度,注意聯系自己的實際情況,從眾多的頭緒中選擇最恰當的感受點,作為全文議論的中心.
初中作文課中,除了寫"讀后感"外,老師還會要求同學們在看完一部電影或參觀完某一展覽后寫"觀后感",觀后感的寫法與讀后感是一樣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簡述所觀的內容,然后引出觀點,展開論述就可以了.作文指導:短評精選 短評是針對某一人物,某一事件,某一現象或某一觀點進行的簡短評說,屬于評論的一種. 這類文章的特點在于"評",或者評出人物的思想精神,或者評出事件的內涵道理,或者評出現象的本質底蘊,或者評出觀點的價值意義.
評論文章的種類很多,如:政治評論,時事評論,經濟評論,新聞評論,文藝評論,書刊評論,思想評論等. 對中學生來說,主要是把握思想評論和文藝評論. 要寫好短評,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述"是手段,"評"是目的. 不述其事,評無依據;不評其理,述無意義. 但是述和評不可平分秋色,因為評是目的,是述的主旨和歸宿. 如林默涵的《說"小"》,開頭就是先說"我們這些人的毛病,往往就是犯在輕視小事上面",然后再針對述的現象進行評析;再如朱光潛的《談白居易和辛棄疾的詞四首》,開頭也是先介紹四首詞的情況,然后用大量篇幅對這四首詞進行賞析. 如果介紹重于分析,便會成為介紹性文章,這是寫評論之大忌.
2."述"有選擇,"評"有針對. 要述的人,事,物很多,在一篇文章里為什么述此而不述彼,這同評的針對性有關. 林默涵為了號召人們切實做一點應當做的小事情,所以他就在述中抓住人們日常生活中容易忽視的"小"問題進行介紹. 如果述的材料沒有選擇,那樣的道理將會缺乏針對性,將會雜亂無章.
因此,在一篇文章中要評述相通,述評相聯,即述的材料與評的道理緊扣一個中心,抓住一個角度,絕不可南轅北轍.
此外,寫思想評論還須注意以下兩點:
1.思想評論要有及時性. 它與針對性密切相關. 及時,評論的針對性就更強.
所以,思想評論要針對現實,下及時雨,當風起于青萍之末時,就要作出判斷,不要放馬后炮,做事后諸葛.
2.評論要實事求是. 思想評論,要就事論理,實事求是,不能亂扣帽子,無限上綱.
寫文藝評論須注意以下幾點:
1.精讀原作. 首先必須認真閱讀原作,這樣才可以取得對原作主要思想,藝術形象,藝術技巧等的評論權. 其次還要閱讀序跋,注釋,查閱有關資料. 為了使自己的評論能中肯,必要時還應參閱現有的'其他人的評論,聊作構思時的參考.
2.實話實說. 有好說好,有壞說壞,肯定否定,孰褒孰貶,都要恰如其分.
3.不落俗套. 文藝評論貴在有新意,不要陳詞濫調. 對于文藝作品,要注意多角度,全方位進行評論分析,力求有新的發現,新的見解.
4.看重藝術分析. 文藝作品包括思想性和藝術性兩個方面. 而思想內容又必須通過一定的藝術形式表現出來,要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又往往要從它的表現形式入手. 因此,對作品的藝術分析,是文藝評論的重要方面.
怎樣進行藝術分析呢
(1)分析藝術構思. 把握作品的藝術構思,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作者是怎樣提煉主題,怎樣尋求完美的藝術形式來表現主題的情況,使我們對作品理解得更深刻,更透徹.
當然,有時也可以分析作品中某一局部的藝術構思,特別是詩歌和散文,它們都以較凝練的形式表達深摯的思想感情,所以常??梢詮囊蛔忠痪渲锌闯鲎髡叩乃囆g匠心,看出這一字一句在表現作者思想感情上所獨具的思想意義和美學意義.
(2)分析人物形象. 我們在評論時,必須著重抓住對人物形象的分析,通過對形象的分析來對作品進行思想和藝術的分析. 形象都是具體的,都具有獨特的個性特點. 作者在塑造每個形象時,也都具有獨特的創作和構思的方式. 我們在分析人物形象時,必須抓住人物形象個性化特征,通過有血有肉的具體分析,把握人物形象的時代精神和教育意義. 初學寫文學評論,要抓住人物形象個性化的特征,主要是抓住人物的言行,因為作品中的人物言行,無不是他整個性格的具體表現.
(3)分析作品的意境. 意境是形象鮮明,情景交融,寓意深遠,富有強烈感染力的藝術境界. 歷年高考題??疾閷υ姼?,散文意境的把握.
(4)分析作品的語言.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借助語言來形象地反映社會生活,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分析語言,也是對作品進行藝術分析的一個重要內容. 分析語言要求具體細致,不籠統,不抽象,使人一讀便知作品語言的特點. 同學們寫作評論時,往往分不清評論與讀后感的區別,每每把評論寫成讀后感,這一點當引起注意.
一、認識讀后感
讀完一篇文章或看完一部電視劇以后,全篇文章或其中的一部分內容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讓你感動,而且也讓你想到很多很多自己聽到的、看到的、經歷過的事情。
二、怎樣選書目
選擇你感興趣的書籍,尤其是選能從中明白一個道理或學到文中人物的精神的文章。
(選寫人、寫事的文章最好)
三、通常寫法:
(1) 引用法:引用歌謠、名言。
(2) 舉例子的方法:
可舉古代事例、近現代事例,可舉身邊聽說過的、自己經歷的事情,只要事例所表達的中心與文章的中心一致即可。
可舉正例和反例,正例的作用是讓中心更明確,證明這個道理是正確的,這種品質是值得學習的。
四、結構安排:
第一段:寫清讀書的時間、書名和總的感受。
(我受益匪淺。
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段:用三五句話概括中心思想。
(先寫主要內容再寫講明的道理或人物的品質)
第三段:舉由這一道理或品質想到的正面事例(古代、現代、身邊的事例自己的事例)
第四段:舉由這一道理或品質想到的反面事例(古代、現代、身邊、自己的事例)。
第五段:發出號召、倡議。
正反事例,不要同是古代或同是現代的,最好有層次感,比如舉雷鋒的為人民服務,再舉自己的自私。
讀了《狼牙山五壯士》這篇文章,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靜,想了很多很多。
《狼牙山五壯士》一文敘述了1941的秋天,五位抗日英雄勝利地完成了阻擊敵人,掩護人民群眾和連隊轉移的光榮而艱巨的任務。
在彈盡糧絕,就要被敵人俘虜時,毅然跳崖,以身殉國,譜寫了一曲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樂章。
文中這樣一個片斷令我最感動:五壯士高呼著“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然后昂首挺胸,邁開大步,相繼跳下懸崖。
這聲音驚天動地,氣壯山河,喊出了億萬中國人的肺腑之聲。
多么偉大的五壯士啊!他們毫不畏懼,不怕犧牲的崇高革命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每當回想起五壯士驚人的壯舉我就感到非常慚愧。
我作為一名少先隊員,二十一世紀的接班人,在學習上遇到難題就退卻,有時甚至就放棄了。
而狼牙山五壯士為了民族的解放事業,克服了重重艱難險阻,赴湯蹈火,為國捐軀。
我遇到的這點困難與他們相比算得了什么再說正是因為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后繼,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如果今天我在學習上遇到一點困難就打退堂鼓,那明天怎么去為祖國做貢獻呢我又怎么能對得起先烈們的英靈呢我羞愧萬分,不斷地責備自己。
我們作為新中國的少先隊員應該以先烈們的精神為動力,勤奮學習,刻苦鉆研,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練就過硬的本領,做跨世紀的接班人,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富饒。
五壯士的英雄壯舉正是中華民族的脊梁,他們是中華兒女的楷模;他們的英雄氣概將浩氣長存,他們的英勇事跡流芳百世,永垂不朽……不知不覺,我心中聳立起一座雄偉而莊嚴的豐碑,上面鐫刻著狼牙山五壯士的名字: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
同學們,讓我們永遠記住1941年秋日的這一天吧。
狼牙山五壯士向我們展示的大無畏的革命精神。
一篇讀后感至少要有三個部分的內容組成:一是要介紹原作的篇名內容和特點;二是根據自己的認識對原作的內容和特點進行分析和評價,也就是概括地談談對作品的總體印象;三是讀后的感想和體會。即一是說明的部分,二是要有根據評價作品的部分,三是有感而發,重點在“感”字上。
首要的一點是“讀”?!白x”是感的基礎,“感”是由“讀”而生。只有認真的讀書,弄懂難點疑點,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徹的掌握文章的內容和要點,深刻地領會原文精神所在,結合歷史的經驗、當前的形勢和個人的實際,才能真有所“感”。所以,要寫讀后感,首先要弄懂原作。
其次要認真思考。讀后感的主體是“感”。要寫實感,還要在讀懂原作的基礎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評價。分析和評價是有所“感”的醞釀、集中和演化的過程,有了這個分析和評價,才有可能使“感”緊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觀點,避免脫離原作,東拉西扯,離開中心太遠。
所以,寫讀后感就必須要邊讀邊思考,結合歷史的經驗,當前的形勢和自己的實際展開聯想,從書中的人和事聯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見的人和事,那些與書中相近、相似,那些與書中相反、相對,自己贊成書中的什么,反對些什么,從而把自己的感想激發出來,并把它條理化,系統化,理論化??傊?,想的深入,才能寫的深刻感人。
第三,要抓住重點。讀完一篇(部)作品,會有很多感想和體會,但不能把他們都寫出來。讀后感是寫感受最深的一點,不是書評,不能全面地介紹和評價作品。因此,要認真地選擇對現實生活有一定意義的、有針對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談,文章散亂,漫無中心和不與事例掛鉤等弊病。
怎樣才能抓住重點呢?
我們讀完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后,自然會受到感動,產生許多感想,但這許多感想是零碎的,有些是模糊的,一閃而失。要寫讀后感,就要善于抓住這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復想,反復作比較,找出兩個比較突出的對現實有針對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礎上加以整理。也只有這樣,才能抓住具有現實意義的問題,寫出真實、深刻、用于解決人們在學習上、思想上和實踐上存在問題的'有價值的感想來。
第四,要真實自然。就是要寫自己的真情實感。自己是怎樣受到感動和怎樣想的,就怎樣寫。把自己的想法寫的越具體、越真實,文章就會情真意切,生動活潑,使人受到啟發。
從表現手法上看,讀后感多用夾敘夾議,必要時借助抒情的方法。敘述是聯系實際擺事實。議論是談感想,講道理。抒情是表達讀后的激情。敘述的語言要概括簡潔,議論要準確,抒情要集中。三者要交融一體,切忌空話、大話套話、口號。
從表現形式上看,也有兩種:一種是聯系實際說明道理的。這是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和具體生動的事例,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闡明一個道理的正確性,把理論具體化、形象化,使之有血有肉,有事有理,以事明理,生動活潑。另一種是從研究理論的角度出發,闡發意義。根據自己的研究和理解,闡明一個較難理解的思想觀點,或估價一部作品的思想意義。它的作用是從理論上幫助讀者加深對原文的理解。這一種讀后感的重點仍在“感”字上,但它的理論性較強,一定要注意關照議論文論點鮮明、論據典型、中心明確突出等特點。
范文:《斑羚飛渡》讀后感。
看了《斑羚飛渡》這篇文章,我的心里掀起了千層巨浪,感慨萬千。它描寫了一群被逼至絕境的斑羚,為了贏得種群的生存機會,用犧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擺脫困境的壯舉。
每一只年輕斑羚的成功飛渡,都意味著有一只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這是一種為了種族的延續而甘愿犧牲自己的偉大精神!是一種用生命為下一代搭起一條生存道路的精神!“沒有擁擠,沒有爭奪,秩序井然,快速飛渡”,沒有一只老年斑羚從注定死亡的那撥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撥去,它們的心里很坦然,很踏實:為了下一代,我們有了堅定的勇氣,可以無悔地犧牲自己,完成這一幕悲壯的斑羚飛渡。
我敬佩這些勇敢的斑羚,特別是鐮刀頭羊,他沒有做人類的奴隸,沒有做人類的囚徒?!爸灰娝~著堅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絢麗的彩虹?!彼S護了自己的尊嚴,也維護了種族的尊嚴。而有的人,卻甘于屈服,在生死抉擇之際,他們毅然選擇了在他人的膝下茍活,只為了一己私利。這是可恥的自私蒙蔽了人類的思想,沖昏了人類的頭腦,埋沒了人類的心靈。
但有的人也具有和老斑羚們一樣的犧牲精神,那就是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有多少人本來能逃生卻為了救別人而犧牲。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譚千秋老師。這是一位英雄的教師,當救援人員發現他時,他雙臂張開著趴在課桌上,身下死死地護著四個學生,四個學生都活了下來,他卻永遠離去了。
還有一個小男孩手刨四個小時從廢墟下救出了同學,但他的雙手卻血肉模糊,他就是馬健。
他們的心靈是偉大高潔的。假如我們能搏擊藍天,那是他們給了我們騰飛的翅膀;假如我們是擊浪的勇士,那是他們給了我們弄潮的力量;假如我們是不滅的火炬,那是他們給了我們青春的光亮。他們和斑羚們一樣,都是可以用自己最大的力量去為他人付出全部的英雄,他們是我們的驕傲。
在贊美斑羚的同時,我也為那些狩獵的人感到心痛,他們是罪魁禍首。大自然是需要和諧的,雖然我們是最高級的動物,但其他的動物依然有它們自己的生活和情感,它們也有深愛的伙伴,也有感人至深的親情,但幾聲槍響,破壞了它們的安寧,讓它們失去了美好的家園。這對我們來說并不算什么,因為我們不是斑羚,但對它們來說呢?失去親人的痛苦又有誰能體會,人們為什么不能和它們和諧相處呢?畢竟它們也是生命,我們大家都是大自然的孩子。
將心比心吧,蒼天最終還是讓斑羚們繁衍了下來,這是它們用生命的代價換來的,而我們人類,從來不需要用任何的代價來換取生存的機會,和它們相比,我們幸福多了。它們用無私感動了上蒼,它們的善良代代相傳,這一飛渡的壯舉譜寫了生命的樂章,也帶給我們深深的自責與愧疚。
其實,生命需要奉獻與犧牲,這樣才有意義。當你的生命為他人開一朵花,你生命的芳香就會燦爛一片;當你的生命為他人增添一份溫暖,你生命的芳香就會沁人心脾;當這一切在你的心田蕩漾著漣漪的時候,你一定會感受到一種溫情關愛的芳香。我想,那些為了救年輕斑羚而失去生命的老斑羚們一定也是這樣想的。
書面整潔。有些學生改來改去,不僅給老師視覺上帶來不快,也反映出思維不夠暢達。字跡工整。字跡不清是最大毛病。字都看不清評分?字太大太小看起來都不舒服,最好是占方格的三分之二。字數不少。字數少,不能滿足題目要求,反映出內容的單薄貧乏。在同等條件下,字少的顯然吃大虧。
二、形式適當創新。
標題新穎,開頭優美。有學生開頭用自信的語言,更是用精警的語言把文章的中心揭示出來,一下子就抓住了老師的心。中間結構明晰,要么用小標題列出一二三,要么是各段的'首句明白顯示行文思路。
三、構思自出機杼。
例如:
自傳形式?!稄堊孕懦砷L記》《自信的自傳》。
啟事形式?!秾と藛⑹隆穬热菔菍ふ易孕?。
報告形式。仿高考滿分作文,寫《患者吳自信的就診報告》。
辯論會形式?!蹲孕排c自卑辯論會》。
學生作文,取材大體相同,構思缺乏新意,這時遇到這類作文,就像茅盾坐車在河北平原上奔馳,突然見到高大的白楊樹那樣,精神為之一振!筆下就是又一個高分。
文檔為doc格式。
。
前幾天,我讀了《魯濱孫漂流記》這本書。我被這本書深深地吸引住了,它讓我體會到了魯濱孫的勇氣和他那驚人的毅力。
讀完這本書,我明白了:人不論在哪兒,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挫折,都不能向困難低頭,不能被挫折嚇倒,而應該用勇敢、樂觀的態度去面對困難,克服困難,時時刻刻保持樂觀、自信的精神狀態,才能最終取得成功。
讀后感的概念有兩重含義:一是真實的、不受任何約束的讀后感,二是一種作文的體裁,考試時要接受各種條件的約束。下面這篇讀后感,就接近于第一種讀后感。寫這種讀后感,主要是給自己看的,一定要真實,有什么感想(當然感想應當有意義,值得一寫)就寫什么感想,與心得筆記不同,它要展開來寫,盡量像一篇文章,盡量寫得生動、實在、深刻。一般應當寫清楚讀了什么,有什么感想,聯想到了什么,對自己有什么作用等。它不追求文體、格式框框,寫起來也可長可短。
寫讀后感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讀出所讀書籍或者文章的“眼睛”,它是你展開來寫的基礎、中心和出發點,這個問題我們已經在上一講里說過了,這里就不多講了。其次,寫讀后感,有它一定的規矩,有的書上把它歸納為“引、議、聯、結”,四個字,想公式一樣。對于這些規矩我們不可以不學,考試時只要內容有創意,套用這種公式未嘗不可;但我們也不要受其所限,寫成千篇一律的“八股文”,也可嘗試在結構上有自己的創意,有自己的個性。但不管怎樣,讀后感也離不開“讀”——對原文的引述、概括、評價等等,離不開“感”——自己的感想。只要把這兩個字表達好了,就是好的讀后感。
在讀過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之后,把獲得的感受、體會以及受到的教育、啟迪等寫下來,寫成的文章就叫“讀后感”。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并為后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系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坝^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采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系實際。一篇好的讀后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于聯系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系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系、前后脫節。
以上四點是寫讀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于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第一是要重視“讀”
在“讀”與“感”的關系中,“讀”是“感”的前提、基礎;“感”是“讀”的延伸或者說結果。必須先“讀”而后“感”,不“讀”則無“感”。因此,要寫讀后感首先要讀懂原文,要準確把握原文的基本內容,正確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關鍵語句的含義,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第二是要準確選擇感受點。
空子可鉆;再要從管理體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進一步認識到齊宣王的“大鍋飯”缺少必要的考評機制,為南郭先生一類的人提供了飽食終日混日子的客觀條件,從而聯想到改革開放以來,打破“鐵飯碗”,廢除大鍋飯的必要性。
一篇讀后感,不能寫出諸多的感想或體會,這就要加以選擇。作為初學者,就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又覺得有話可說的一點來寫。要注意把握分析問題的角度,注意聯系自己的實際情況,從眾多的頭緒中選擇最恰當的感受點,作為全文議論的中心。
讀后感通常有三種寫法: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閱讀后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題目可以用《×××讀后感》也可以用《讀×××有感》。
二、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后感的關鍵。
看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開雜貨鋪一樣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腦地寫上去什么都有一點什么也不深不透重點部分也像蜻蜓點水一樣一擦而過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寫感受前要認真思考、分析對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煉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寫。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寫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個情節、一個人物、一句閃光的語言來寫最好是突出一點深入挖掘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總之感受越深表達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三、要密切聯系實際這是讀后感的重要內容。
寫讀后感的重點應是聯系實際發表感想。我們所說的聯系實際范圍很廣泛可以聯系個人實際也可以聯系社會實際可以是歷史教訓也可以是當前形勢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級或家庭狀況但最主要的是無論怎樣聯系都要突出時代精神要有較強的時代感。
四、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系做到議論敘述抒情三結合。
讀后感是議論性較強的讀書筆記要用切身體會實踐經驗和生動的事例來闡明從“讀”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讀后感中既要寫“讀”又要寫“感”既要敘述又說理。敘述是議論的基礎議論又是敘述的深化二者結合。
讀后感以“感”為主。要適當地引用原文當然引用不能太多應以自己的語言為主。在表現方法上可用夾敘夾議的寫法議論時應重于分析說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簡潔。在結構上一般在開頭概括式提示“讀”從中引出“感”在著重抒寫感受后結尾又回扣“讀”。
五、敘原文不要過多要體現出一個“簡”字。
六、要審清題目。
在寫作時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讀”能抓住重點“感”能寫出體會。
七、要選擇材料。
讀是寫的基礎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找到讀感之間的聯系點來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對一篇作品寫體會時不能面面俱到應寫自己讀后在思想上、行動上的變化摘取其中的某一點做文章。
八寫讀后感應以所讀作品的內容簡介開頭然后再寫體會。
原文內容往往用3~4句話概括為宜。結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讀的作品上來。要把重點放在“感”字上切記要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215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