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的制定需要教師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特點,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進度。以下是一份經過實踐驗證的教學工作計劃范文,希望對大家制定自己的教學工作計劃有所啟發。
《琵琶行》是膾炙人口的傳統名篇,過去教學很多是以教師講解分析為主代替學生的感悟閱讀,學生的學習非常被動。我教這一堂課,改變了教學的角度,選擇了這樣一個突破口:把本詩的欣賞與對聯的學習結合起來。在這一課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兩條教學線,一條線是文本的理解與欣賞,這是主線,其結構設計為“整體感知”——“鑒賞探究”——“自主欣賞”三個步驟;另一條線是對聯的欣賞與創作,這是副線,其結構設計為“引讀對聯”——“賞析對聯”——“創作對聯”三個環節。這樣設計,避免了教學的單一性,增強了教學的立體感,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課堂的文化氛圍。
《琵琶行》這首詩值得欣賞的內容很多。我在處理教材、解讀文本的時候,沒有面面俱到,而是抓住詩中兩個關鍵的地方,突出其重點。一是詩中的音樂描寫,這是詩的主要藝術特色之所在,似乎形成這樣一個規律,教《琵琶行》就必須講音樂描寫;一是琵琶女和詩人的身世,這涉及到詩的主題。敘事詩是通過人物的命運來反映現實的,而琵琶女的身世引起了詩人的強烈共鳴,詩人才產生“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慨。揭示出詩人和琵琶女的命運的共同點,才能夠讓學生進入詩的境界。在教學這兩個重點內容的時候,我采取了欣賞與探究相結合的教法,在欣賞中探究,在探究中欣賞。欣賞中,我注意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從審美的角度來欣賞詩的內容,進而提升語文學習的人文品位。我認為,語文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審美的過程,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具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進而讓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和創造美,這便是我在教學中的一種追求。
在課堂上,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教師不能越俎代庖。這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難??!很多時候,老師一進課堂,就難于管住自己的“嘴”,就給忘了學生的活動。這堂課,我的出發點是力圖讓學生充分地動起來,讓學生的思維活起來。為了保證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和主動學習的生動局面,我改變了以往教師講解學生聽的方式,在學習形式上,我設計為“誦讀式感悟”、“探究式鑒賞”、“自主式賞析”和“獨立式創作”,這樣來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主動學習?!白灾餍蕾p”這一板塊的設計,我讓學生充分交流,學生的賞析異彩紛呈,體現了個性化閱讀的特點。這堂課還有一點讓我感到高興的是,學生對學對聯、寫對聯很感興趣,尤其是他們在課下相互討論、切磋,共同研究,體現了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的精神,從中也體現了學生的創造意識和創造才能。我認為,語文學習就是要通過教師在課堂上的引導,讓學生在課下動起來,這就是我們語文老師所期待的一種學習狀態。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習詩歌對琵琶聲的描摹技巧,欣賞描寫音樂的語言藝術,感受詩歌的語言魅力。
過程與方法——走進詩人的情感世界,品味詩歌意境,理解詩歌的思想內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慧眼擷取詩歌精華,匠心傳承燦爛文化。
二、教學重點。
學習詩歌對琵琶聲的描摹技巧,欣賞描寫音樂的語言藝術,感受詩歌的語言魅力。
三、教學難點。
走進詩人的情感世界,品味詩歌意境,理解詩歌的思想內涵。
四、課時:2課時。
五、教學方法:探究法、誦讀法、創設意境法。
六、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七、教學過程與步驟:
(一)、導入:
一千多年前,我國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與一位曾藝壓群芳,名滿京城的琵琶女在潯陽江畔相遇了,琵琶女用手中的樂器演繹出了人生的起伏與世間的冷暖,白居易則用筆下的詩句演奏出了不朽的樂章與無盡的唏噓,今天讓我們踏著詩人的詩行走進琵琶女的音樂世界,聆聽這美麗而動人的旋律。
(二)、賞析詩歌描寫音樂的藝術技巧。
思考1:本詩幾次寫到琵琶曲?分別是怎樣寫的?
1、第一次描寫琵琶曲: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明確:側面描寫。側面描寫的效果:側面描寫往往比正面描寫更機智,往往能起到烘云托月錦上添花的作用;它能以較經濟的筆墨表現所描寫的對象,卻能收到以少勝多的功效。
舉例強化:
……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喜蠶桑,采桑城南隅?!姓咭娏_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2、第二次描寫琵琶曲:詩人對琵琶曲進行正面的描寫,這一段描寫歷來被人們所稱道,堪稱音樂描寫文學史上的絕唱,請把你最喜愛的語句找出來并加以賞析。
(1)總結運用比喻、摩聲描寫音樂的藝術效果。
(2)“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p>
明確:此句道出了“無聲”與“有聲”之間的辨證關系,道出了音樂上停頓的奇特功效。
(3)“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彼\用的寫作手法?
明確:側面描寫。用悄寂無聲的.環境來襯托演奏的效果,樂聲已停,然而余音饒梁,經久不息,人們還久久沉醉在音樂創造的氛圍中。從側面烘托出琵琶女技藝的高超絕妙。
(三)理解詩歌的思想內涵。
思考2:琵琶女為何能演奏得這樣好,對樂曲有這樣深刻的感悟?
明確:師出名門:嘗學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傳奇身世:這一部分采用了對比的手法:少年得意——老年失意;年輕貌美——年長色衰;門庭若市——獨守空船;昔日歡笑——今日心酸。
思考3:詩人為何能對琵琶女的演奏有這樣深刻的領悟?
明確:用詩人的話來回答——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思考4:“同是天涯淪落人”,作者與琵琶女的相似之處有哪些?
明確:都是從京都長安來到遙遠偏僻的江州;都是出類拔萃的人才;一個因年長色衰而嫁商人,一個因直言敢諫而遭貶謫,都有由榮至衰的不幸遭遇,都同樣懷著滿腹的“幽愁暗恨”,過著冷落凄涼的寂寞生活。
思考5:如何理解“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這是千古傳誦的名句,這兩句詩揭示出了一種帶有普遍意義的典型情緒,所以能夠在歷史的長河中激起廣泛的同情,成為后世飽經憂患的人邂逅時的共同心聲。(美學價值,現實意義。)。
(四)第三次寫到琵琶曲:“滿座重聞皆掩泣……江州司馬青衫濕?!?/p>
描寫方法:側面描寫。
思考6:“男兒有淚不輕彈“,白居易的淚只為琵琶女而灑嗎?
(五)小結。
(六)課后作業(任選一題):
1、古今中外還有許多描寫音樂的詩,都給人以不盡的美感,你能想出一些嗎?并加以賞析。(如:《李憑箜篌引》、《穎師彈琴》、《聽蜀僧浚彈琴》、《琴歌》等)。
2、“相逢何必曾相識!”你還知道哪些這樣的故事?你有過這樣的相逢嗎?請以《相逢是首歌》為題寫一段融記敘、抒情為一體的文字。(200字左右)。
附板書:琵琶行。
三次演奏的描寫方法:
更多。
唐憲宗元和十年,我被貶為九江郡司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聽到船上有人彈琵琶。聽那聲音,錚錚鏗鏗有京都流行的聲韻。探問這個人,原來是長安的歌女,曾經向穆、曹兩位琵琶大師學藝。后來年紀大了,紅顏退盡,嫁給商人為妻。于是命人擺酒叫她暢快地彈幾曲。她彈完后,有些悶悶不樂的樣子,自己說起了少年時歡樂之事,而今漂泊沉淪,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間輾轉流浪。我離京調外任職兩年來,隨遇而安,自得其樂,而今被這個人的話所感觸,這天夜里才有被降職的感覺。于是撰寫一首長詩贈送給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題為《琵琶行》。
秋夜我到潯陽江頭送一位歸客,冷風吹著楓葉和蘆花秋聲瑟瑟。
根據《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課程理念的基本要求,文學藝術的鑒賞和創作是重要的審美活動,高屮語文課程應關注學生情感的發展,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培養自覺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培養審美感和審美創造的能力?!杜眯小肥且黄楦谐渑娴拿牢?,通過誦讀和學案導學的方法,學生會體會到文章的情感美、結構美、語言美。
《琵琶行》是第三模塊第二單元的文章。教學本單元有一個要求。
就是啟發學生的審美情趣。鑒賞詩歌的情感美和形式美,是詩歌教學的重要內容。從審美方面說,審美對象的形式和內容是不可分的。沒宵情感真空的形式美,也沒有不用包裝的情感美。誦讀是體會作者情感的有效方法,可以使作者和讀者的情感融為一體。學生通過學案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知人論世,為理解作者情感做準備,通過問題的設置,把握詩人的情感線索和結構線索。
教學目標。
1、通過誦讀教學感受詩人的情感美。
2、利用學4學案分析文章結構把握詩歌的整體美。
3、通過語言品味領悟形象美。
教學重點。
進入詩歌情境,感受詩人情感。
第一部分導入:總結上節課所學,由琵琶聲入手,伴隨著琵琶聲一起走進詩人和琵琶女的情感世界。誦讀課文第一段感受第一次的琵琶聲應該是怎樣的?(學案)。
第二部分重點解讀琵琶聲。
1、誦讀第二段,把琵琶女的第二次演奏依據旋律的變化分成四段樂曲,體會每一段樂曲中演奏者的情感,并說出思考過程。(學案)。
分成四部樂曲。
2、找同學示范朗讀第三段,思考琵琶女的情感變化和琵琶女身世遭遇是如何對應的?(用琵琶女的身世遭遇再次解讀琵琶女的演奏)(學案)。
第一部分琵琶女的情感。
悲涼傷感深夜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歡樂愉快白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幽愁暗恨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故。悲憤不平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婦。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去。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寒。
琵琶聲表達出演奏者的內心情感的起伏變化,也是演奏者身世遭遇的寫照。
第二部分解讀青衫淚。
齊讀第四段,把琵琶女的身世遭遇和詩人身世遭遇進行對照,理解主^句“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同吋理解塑造琵琶女和詩人兩個形象的現實意義。(學案)。
第三部分琵琶女的身世。
琵琶女詩人。
青衫淚因憐人悲己的兩重感情交融在一起積累沉淀而成,這淚水既是對壓迫婦女的同情與尊重,又是對當時社會重利薄情、重色輕才的控訴。
第四部分課堂小結。
總結出本文的行文思路。把握詩人的行文思路,有利于充分把握詩人情感,更有利于課文的背誦。
三次琵琶聲:先是詩人送客聽到第一次琵琶聲,第二次請出琵琶女為自己彈奏一曲,彈奏結束后琵琶女又說了自己的身世經歷,詩人被琵琶女的身世感動,也敘述了自己的經歷,第三次再請琵琶女彈奏,為她翻作《琵琶行》。
每段之間都存對應。第二段演奏依據旋律的變化分成四段樂曲,每一段樂曲表達琵琶女不同的情感對應著第三段琵琶女的身世遭遇的變化,琵琶女的遭遇又是和第四段詩人的遭遇相對應的。
第五部分作業。
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
l同是天涯淪落人丨憐人悲己丨。
白居易《琵琶行》詩人運用一連串的比喻來寫虛渺飄忽、過耳即逝的無形的音樂,用音強、音高、音色、節奏、旋律各不相同的十多種聲音來比喻四根琴弦所發出的不同樂聲,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形,不僅調動了讀者的聽覺和視覺,而且能激發讀者的聯想和想象。
1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品味鑒賞詩中形象描寫音樂的語言藝術,掌握鑒賞音樂類詩歌的鑒賞手法。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誦讀和自主探究提高欣賞水平和鑒賞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詩人和琵琶女“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傷,
學習詩人平等待人、尊重他人人格尊嚴的精神品質。
2學情分析。
這篇課文的教學對象是高一學生。他們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識積累,所以字句的疏通上沒有太大問題,也具有了一定的欣賞水平。但學生學習詩歌主要還停留在泛讀和初讀的基礎上,沒有掌握系統的詩詞鑒賞方法,尤其是對描寫音樂類的詩歌的鑒賞缺少經驗和方法。
3重點難點。
重點:品味本詩描寫音樂的語言藝術,把握人物形象,體會人物的情感。
難點:對琵琶聲精彩描寫的鑒賞學習。
4教學過程4.1第一學時教學活動活動1【講授】教學過程。
一、導入。
有這樣一首詩,人們傳誦了千百年。它對音樂的描寫細致入微,出神入化,因而被稱之為千古絕唱;它對感情的抒發淋漓盡致,感人肺腑,“十分情十分說出,能令有情者皆為之死”是對此詩最中肯的評價。這首詩就是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的《琵琶行》。
二、品味鑒賞。
(一)題目解析。
(二)鎖定區域。
(三)齊讀這些集中描寫音樂的詩句。讀完教師點評。
(四)合作探究一:
1、琵琶女的演奏的音樂在旋律上有什么特點?(小組討論)。
2、展示討論成果。
3、小結。
(五)合作探究二:
1、明確情感經歷,鎖定文本第三段,齊讀。指定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琵琶女都經歷過什么。(小組討論)。
2、結合以上對旋律特點的分析,深入探討音樂旋律背后琵琶女的情感以及人生經歷,展示討論成果。
3、小結。
(五)合作探究三:
作者將琵琶曲的旋律不僅生動地展現在我們面前,又讓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了琵琶曲背后所蘊藏的人物復雜情感和人生經歷,肯定運用了很多高超的藝術手法,以同桌為單位,品味鑒賞。
1、明確手法,教師結合已學知識進行勾連、拓展、點撥、升華。
2、小結。
(六)總結鑒賞音樂類詩歌的方法,讓學生做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七)指導學生再讀課文,鞏固所學成果。
三、深入探究:
明確:同是天涯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為什么作者說自己和琵琶女同是天涯淪落人呢?學生回答。
四、總結。
琵琶女的命運坎坷,是不幸的;可她又是幸運的,因為她遇到一位真正懂她音樂的大詩人。詩人遭遇貶謫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運的,因為他遇到了琵琶女得以抒發懷抱,一首《琵琶行》流傳至今。就像俞伯牙遇到了鐘子期才有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話,就像柴可夫斯基遇到了梅克夫人,于是有了靈魂之作《第四交響曲》,琵琶女和白居易這兩個素不相識的人,因為音樂而相逢相識,因為音樂而成為千古之音,就像潯陽樓楹聯所說:楓葉四弦秋,棖觸天涯遷謫恨;潯陽千尺水,句留江上別離情。
五、作業布置。
生活總有一首歌(或一段樂曲)撥動過你的心弦,引起過你的共鳴……。
請你用動情的筆墨把它抒寫出來。
1)側重在描寫中抒情。
2)運用《琵琶行》中描寫音樂的手法(至少兩種)。
3)語言簡明、準確、生動。
4)不少于100字。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作者,簡介作者與作品提示。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是唐代繼杜甫之后的又一位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積極提倡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狈磳Α俺帮L月,弄花草”,作品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
《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長篇敘事詩,繼承了漢樂府敘事詩的傳統,是初唐以來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帶有很強的抒情性。由于敘事與感情的結合,白居易的長篇敘事詩優美動人,可以說是我國古典敘事詩又一新的高峰,在詩人生前,就被廣為傳誦,所謂“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歌唱《琵琶行》?!睍r至今日,千百年過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
二、教師引導學生對詩的內容作整體把握。
三、串講小序,講前布置兩個思考題要求學生邊聽邊思考,串講后提問。
1.小序有什么作用?
明確: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和故事概況,概述歌女的悲涼身世,說明了寫作的背景動因,并為全詩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調。
2.小序已經簡明清楚地敘述了琵琶女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為什么還要寫成一首詩呢?
明確:寫成了詩,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更好地抒情達意,給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鳴。
四、分析第一段“潯陽江邊聞琵琶”。
1.“楓葉荻花秋瑟瑟”。
敘述秋夜江邊送客時的環境,秋夜江邊,楓葉、荻花,色調暗淡,“瑟瑟”二字點情,景物成了溢滿悲涼情感的意象,疊加在一起,令人頓覺秋涼襲來,渲染了送別時人物凄涼愁慘的心情。
2.“別時茫茫江浸月”。
敘述別時的情景。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中無不彌散著作者的離愁別緒,仿佛作者的心情融化其中,與自然景物有了感應。情景交融,自然地點染出哀傷之別,同時為水上琵琶聲的出現準備好氛圍。
板書:
“潯陽江邊聞琵琶”。
秋瑟瑟忘歸。
無管弦悲涼,奠下基調忽聞水上琵琶聲(驚喜)。
慘將別不發。
五、第二段是“江心聆聽琵琶曲”。我們知道,音樂是一種抽象的藝術,我們平常只是聽,要描寫它十分困難,然而白居易對琵琶音樂的描寫卻非常成功,歷來為人們所稱道。
1.要求學生齊讀第二段,體會作者高超的音樂描寫方法。
2.要求學生找出比喻音樂的句子,并指明形容了什么樣的樂聲。(下一個定語,表狀態)。
板書:
比喻句音樂。
大弦嘈嘈如急雨繁密(粗重)。
小弦切切如私語幽細。
大珠小珠落玉盤清脆圓潤。
間關鶯語花底滑宛轉流利。
幽咽泉流冰下難低沉入微。
銀瓶乍破水漿迸激越雄壯。
鐵騎突出刀槍鳴激越雄壯。
四弦一聲如裂帛戛然而止。
3.朗讀這些句子,師生總結運用比喻寫音樂的藝術效果。
一連串精妙的比喻,寫出音樂的變化,用這些具體的現實生活中聽到過的聲音和形象比擬描繪樂聲,把抽象無形的音樂刻劃成有形可感的實體。讀者不僅仿佛聽到了那或輕或重,或快或慢,或高亢激揚,或低回鳴咽的應接不暇的樂音,而且仔細欣賞起來,還可以聽出這一聲和那一聲又有明顯的音色、音調上的區別,熱鬧而不紊亂,復雜而有層次。聽了這一系列巧妙的比喻,就像聽完一支完整的樂曲:先從輕徐悠長開始,仿佛從沉思中喚起記憶;接著眾音繁會,像波濤起伏;馬上又轉到幽細甚至聽不見,宛似悲慟抽泣;最后以短促剛勁的音響終曲,猶如急雷破山,崩巖走石。讀者從這連珠式的具體可感的樂聲中還能體會出彈奏者的“有情”、“不得意”以至難以明白的“無限事”,從而出色地完成了對主題的表達。
4.要學生找出通過寫演奏者動作神態描寫音樂的詞句,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明確:“轉軸撥弦”是彈奏前試弦調音的動作?!暗兔夹攀掷m續彈”是彈奏的神態?!皵n”、“捻”、“抹”、“挑”和“收撥”、“畫”是彈奏時的指法,如此細膩地描寫動作神態,交代了音樂的層次,從而更好地引導讀者領會音樂,也表現了歌女技藝的熟練高超和作者高度的音樂修養。
六、小結本課內容。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三段“江中聽訴身世苦”,學生齊讀,找一個學生用第三人稱的口吻敘述琵琶女的身世。
明確:“自言”以后二十二句敘述了琵琶女兩個階段的不同遭遇。前半部寫早年色藝超群、紅極一時的歌妓生涯?!扒镌麓猴L等閑度”一句過渡到后半部。后半部寫年長色衰后的寂寞處境,“弟走”兩句寫琵琶女生活道路發生轉折的三個原因:弟走從軍,阿姨身死,年長色衰。后邊寫她人生道路的重大轉折以及嫁作商人婦后的孤苦凄涼的寂寞生活。
這一段運用了對比、反襯的手法;用年輕貌美襯年長色衰;用門庭若市襯獨守空房;用昔日歡笑襯后來的辛酸;用夜夢往事襯孤寂傷感的情懷。
作者塑造了琵琶女這樣一個封建社會中被玩弄、被侮辱的婦女的典型形象,對世人的重色輕才和商人重利寡情提出了控訴。
江中聽訴身世苦。
前半部:色藝超群,紅極一時,歡樂奢華。
后半部:年長色衰、委身賈人,孤苦寂寞對比、反襯。
二、師生共同學習第四、五段。
板書:同病相憐感慨多。
重聞琵琶青衫濕。
三、結合全文,讓學生找出寫音樂效果的句子,說明其作用。
1.“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以主人與客人的表現襯托音樂美妙驚人。
2.第一次演奏后“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比藗儽灰魳反騽?,心往神馳沉浸在音樂當中,襯托音樂高超迷人。
3.再次彈奏時:“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坐中泣下誰最多?江洲司馬青衫濕”寫盡音樂的感人力量。
四、分析琵琶女的人物形象。
五、分析“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一句內涵。
明確:“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對歌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又抒發了自己謫居江洲后的郁悶的心情,隱含當時社會變亂,政治衰落給人們造成的痛苦,意義深刻?!疤煅臏S落”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寫出了人們對苦難生活的共同的情感體驗,引起了一代代人的共鳴。由于詩句簡明準確,情意合一,成了千古名句。
六、分析本文明暗兩線,畫出結構圖。
秋江夜送客。
月夜聽琵琶凄涼話身世。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江洲司馬青衫濕為君翻作琵琶行。
七、解決練習。
板書設計:
琵琶聲——盡訴心中悲悱情。
青衫淚——同是天涯淪落人。
風物意——一枝一葉總關情。
教學步驟:
一、導入:中國是一個盛產詩歌的國度,迄今為止,我們已經穿越《詩經》、《唐詩》走過了3000多年的曲折歲月?!短圃姟肥俏覈姼璧囊蛔叻?,它像一座光芒四射燈塔,照耀著歷代文人墨客。一提起唐代,人們首先想到的恐怕不是帝王將相,而是詩人才子。唐朝有這樣一位皇帝,他的名字也許早已被人們淡忘了,可是他為一位詩人寫的悼亡詩卻永久的流傳了下來。這位皇帝是誰呢?他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寫的這首詩是這樣的:
綴玉連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師:這位詩人是誰?
生:白居易。
師:怎么知道?
生:名居易,字樂天;一篇《琵琶行》,一篇《長恨歌》。
二、作者簡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生于河南省新鄭,青年時家境貧困,對社會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較多的接觸和了解。二十九歲中進士,官至左拾遺(諫官)。有“兼濟天下”的理想,屢次上書針砭時弊。寫下了《新樂府》、《秦中吟》為代表的“諷喻詩”,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統治階級的腐朽和罪惡。由于得罪了憲宗和官僚集團,被貶官。著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今存書近三千首。在文學上白居易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強調和繼承我國古典詩歌的現實主義優良傳統,反對“嘲風月,弄花草”而別無寄托的作品,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在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麗著稱?!杜眯小肥俏覈膶W史上著名的長篇敘事詩,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師:白居易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琵琶行》?
生:被貶潯陽。
三、文題背景:
這首敘事詩,主要記敘白居易貶謫江州時,在一個蕭瑟的秋夜,送客潯陽江頭,偶逢琵琶女,從其苦難的身世聯想到自己政治上的坎坷失意,頓時觸發了天涯淪落的痛苦心境,悲愴之意油然而生,他飽蘸滿腹辛酸之淚,盡情傾述悲憤之情,寫下了千古絕唱《琵琶行》。詩一問世,即廣為傳送,遠揚塞外,直至今天,雖歷時千載,仍傳不衰。
師:后人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就修建了琵琶亭。于是琵琶亭永遠的記載了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間這個美麗而憂傷的故事,潯陽江水又將這個美麗的故事千古的流傳下來?,F在我們學習這篇課文。
四、翻譯并疏理課文思路。
序言部分:交待寫作動機。第三段:江中聽訴身世苦。
第一段:潯陽江邊聞琵琶。第四段:同病相憐感慨多。
第二段:江心聆聽琵琶曲。第五段:重問琵琶青衫濕。
五、講析課文:
一分析琵琶女、白居易的共同命運。
師:在這首長詩(敘事詩)當中,詩人一共塑造了幾個形象?
明確:兩個:琵琶女、詩人。
師:在這首長詩當中,詩人是用哪一個詩句將這兩個形象連接在一起的?
師生: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提示:從樂妓與詩人的人生歷程中來尋找答案。
師:樂妓:早年的境況是“藝壓京城、艷蓋群芳”(色藝雙絕);。
現在的境況是“年老色衰、漂泊憔悴”(委身商人)。
詩人:早年的境況是“身居高位、名動京師”(高官厚祿);。
現在的境況是“謫居臥病、飄零天涯”(淪落凄涼)。
他們有著相似的經歷:都是由“盛”(風光無限、春風得意)而“衰”(淪落天涯、境況凄涼)。琵琶女用一支琵琶曲向人們傾述了她坎坷曲折的人生,白居易用文學藝術形象的再現了琵琶女精湛的演技,又盡情地傾述了自己的悲憤之情。是“音樂”將他們聯系在一起。
師:詩人被貶到此地后基本上做到了“恬然自安”,是什么導致了他的情感波動。
師:提示:(從小序中找)錚錚然有京都聲。
師:為什么聽到京都聲后,能激起白居易如此強烈的憤懣,憂郁之情?
明確:詩人有著偉大抱負和理想,長安城是他施展抱負的地方,他被貶之后,表面上安于現狀,可是不能施展抱負一直是他心頭的一件憾事,而琵琶女表演的樂曲“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薄般y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边@都是非常激越雄壯的曲子,正好能釋放自己隱藏在心頭的深深的抑郁。也將白居易心頭的不快之情一泄而出,表達了心頭激烈的情感。
二、欣賞這千古絕唱的音樂描寫。
師:音樂并不象高聳入云的山峰,奔騰不息的河流,翁郁蒼翠的林木那樣形象可感,它有聲無形,縹緲難以捕捉,歷代用詩歌來表現音樂的作品很少,堪稱精品的就更罕見。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對音樂的描寫可以說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可謂描寫音樂的極品,自唐以來歷詠不衰,實乃千古絕唱,現在我們就來欣賞它。
整個曲調可以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前奏曲”:“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边@是詩人描寫音樂的開始,音樂的魅力在其能抒發感情,琵琶女是一個演奏的高手,她通過自己的演奏訴說自己悲慘的遭遇和內心的哀愁:潯陽江邊,風寒月冷,琵琶女獨守空船,孤單凄涼。所以其出場彈奏時旋律低沉抑郁。而白居易則是一個聽曲的高手,他通過聽琵琶女的演奏,由琵琶女的遭遇聯想到自己遭貶,心情十分低落,因而最后發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所以這兩句寫出了漂泊流浪之恨,寫得特別入神。
第二部分是“歡樂曲”:“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边@時歡快明朗、清脆悅耳的琵琶聲,忽高忽低,交織起起伏生動的樂章,唱出了琵琶女春風得意的青年時代。那時的她,可謂色藝超群,名噪京華,“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成功的榮譽與醉酒歡歌構成她生活的全部。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轉為清脆圓潤、輕快舒徐,形象生動?!按笾樾≈槁溆癖P”更使人覺得在這里落下的哪里是珠子,分明是她往日的盈盈笑語,和歡快時滾燙的淚水,讓人過耳不忘。接著用“間關鶯語花底滑”寫弦音像黃鶯(在)花下唱著輕快婉轉的歌曲,優美動聽。這更進一步寫出了琵琶女內心的歡快。
第三部分“沉思曲”:“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生?!睗u漸地,弦聲緩慢,仿佛眼前的小溪被寒冰阻塞著,發出冷澀的低泣,訴說著琵琶女心中難以言表的苦楚。旋律變得“冷澀”“凝絕”,音樂之聲“暫歇”,在間歇中琵琶女心中深深的愁和怨在壓抑著,命運的變化使此時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當中。此時此刻真是無聲勝有聲呀。
明確:琵琶女受傷的心靈本渴望愛情的撫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輕離別”,讓她時??沾毷?。這現實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樂之聲如“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對世人重色輕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憤怒控訴?!八南乙宦暼缌巡?,如裂帛,這是琵琶女的心的碎裂,也是詩人被貶九江之后,他的偉大抱負被撕裂,是憤激的哀號。
總之,詩人不但寫出了琵琶女音樂技藝的高超,而且通過樂曲的變化,表達出演奏者內心情感的起伏變化,讓人如聞其聲,如感其情。正如詩人所云:“我聞琵琶已嘆息?!北瘧嵉那{,令普天下傷心人聞聲一哭!這一段,白居易和琵琶女,一個筆下寫憂怨,一個弦上彈憂怨,他們都有一樣的愁怨,詩人用濕漉漉的詩行寫出了用濕漉漉的眼淚浸泡得濕漉漉的心。
師:“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有何作用?
它給我們(造成了)一種視覺和聽覺的美感:琵琶女的演奏停息了,東船西舫悄然無聲,這是美妙絕倫的琵琶聲引人入勝,引發了每一個人內心的郁悶和苦痛的結果;在茫茫的江水上,江面微波蕩漾,落花慢慢漂流,只看到倒映在水中的明月,它盛滿憂愁,彌漫著涼意,將人們引入一個凄清和悲涼的意境。它渲染了當時凄清的氣氛又襯托出琵琶女彈奏的高超技藝,給人造成余音繞梁的感覺。
師:讀了這一段,你能想到當時是怎樣的社會現實?
塵世太污濁、黑暗,詩人(包括如詩人一樣的有志之士)報國無門,請纓無路,他只能在詩歌世界成為士大夫。憑他的才華,他本來應該是這個塵世王國中的一個寵兒,結果卻成了塵世的遺棄兒。他滿懷的愁怨,就算是甘醇的杜康酒也化解不了,詩人的命運是苦楚的,即使醉了也不能一醉方休而沉醉千年,醒來后又只能繼續走他飄泊的人生路。
師:此段關于音樂的描寫,是不是直接描寫?
生:是。
師:白居易對琵琶曲的總體感受是什么?
生:如聽仙樂耳暫明(這是對琵琶女的高度贊揚)。這么美妙的音樂正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那得幾回聞?!?/p>
三總結本課描寫無形的音樂所運用的方法:
第二就是用雙聲疊韻詞(用字方面):“嘈嘈切切”,“幽咽”,能把音樂的韻律和節奏表現出來。
第三就是運用的對比(有聲和無聲)、動靜結合的方法:在小學的作文中,曾經常寫到“我們教室里非常的靜,連一根針掉到地上都能聽到它的聲音”,那么,以這種手法來寫,就能突出教室的靜,這種寫法,在以后的作文中也應借鑒一下。
第四就是運用心情來表現音樂:如“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表現了心情的壓抑,就可以體會到弦聲的低沉。
第五就是把無形的音樂化為有形,有了畫面感:比如說“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幽咽泉流冰下難”“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詩人把抽象的東西具體化、形象化的表達了出來,并能區別音調音色的變化,真是妙不可言。
四課堂小作文:本文在寫作中不但注意了音樂美,而且也注意了畫面美。比如像《琵琶行》里面的“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這里面的意境就非常美,請大家把它改寫成現代文。
參考:春江花月夜,一彎江水,一輪明月,尋聲凝目月下船,空艙之前一紅顏,追前憶昔信手彈,月浸江水人心寒。
2、了解運用環境渲染氣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現方法。
3、認識封建社會造成琵琶女悲涼身世和詩人失意謫居的黑暗現實。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中唐時期現實主義的偉大詩人。青年時期家境貧困,對社會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較多的接觸和了解。讀書時期特別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瘡。少年就以詩成,曾以《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到京城拜望大詩人顧況,深得贊賞。29歲中進士,官至翰林學士、左拾遺、刑部尚書。白居易是唐代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寫下了不少揭露現實黑暗,反映勞動人民痛苦的詩篇,即被稱為的“諷喻詩”。白居易的詩通俗好懂,傳說“白傅作詩,老婦皆懂”。生活在由盛轉衰的中唐時期。青年時因戰亂曾四處漂泊,對社會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較多的接觸和了解。有“兼濟天下”、“為民請命”的理想和信念,屢次上書針砭時弊。寫下了《新樂府》、《秦中吟》為代表的“諷喻詩”,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統治階級的腐朽和罪惡。長篇敘事詩有《琵琶行》、《長恨歌》。他積極提倡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強調和繼承我國古典詩歌的現實主義優良傳統,反對“嘲風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白居易任左拾遺官職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歲被改職任太子左贊善大夫,次年由于上書皇帝,言辭急切,被加上越職奏事的罪名,先被貶為江州刺史,又被貶為江州司馬,《琵琶行》就寫于第二年秋天。詩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鳴自身天涯淪落的不幸。
樂府本是漢武帝劉徹開始設立的掌管音樂的機關,任務是制定樂譜、采集歌詞、訓練樂工,以備朝廷舉行祭祀,召開宴會或舉行其他儀式時演奏。另外,還有一項任務就是采集民歌,供統治階級“觀風俗”。后來其含義有了變化,指一種合樂的詩歌,即“樂府詩”,簡稱“樂府”。樂府詩有廣狹兩種意義:狹義的指漢以下入樂的詩,它包括文人創作的和采自民間的;廣義的包括詞曲和沒有入樂而襲用樂府舊題,或摹仿樂府詩體裁的作品。這首詩屬于后者。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長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種形式,后成為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其音節、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漢魏樂府,是樂府名曲之一。篇幅較長,句式靈活,平仄不拘,用韻富于變化,可多次換韻。
2.了解本文音樂描寫的作用;。
3.了解環境描寫的作用。
一、知識鏈接。
1.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后遷居下邽(今陜西)。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拾遺及贊善大夫。后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后屢遷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通俗易懂。與元稹常唱和,世稱“元白”。有《白氏長慶集》。
2.文體常識。
“歌”是詩歌的一種形式。原指可唱的韻文,到了唐代,“歌”的原意已變,指與近體詩相對的古體詩的一種形式?!案琛痹谧謹?、句數、平仄、用韻等方面沒有嚴格限制,比較自由。
“行”也是詩歌的一種形式,與“歌”沒有嚴格的區別。漢魏以下的樂府詩,題名為“歌”“行”的很多?!案琛薄靶小币话愣加袛⑹碌膬热?,如白居易的《長恨歌》《琵琶行》等,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或雜言的古體,其音節、格律一般都較自由。
二、基礎演練。
1.給下面帶點的字注意。
2.解釋帶點字。
四、小組研討。
1.給每小節寫上段意。
2.找出并比較詩人與琵琶女的身世、遭遇及心境,體會“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深刻含義。
3.找出第二節中表現琵琶女動作神情的詞句,結合課文內容分析琵琶女的心情。
4.找出第二段中具體描寫音樂的句子,分層次。并分析這段音樂描寫的特點。
5.找出文中描寫環境的句子,指出它們的作用。
6.背誦全詩,并出10道默寫題給別人做。
五、課后拓展。
課外背誦白居易的名篇至少5首。
1.培養學生通過人物的行動、語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2.學習用比喻描寫聲音變化的寫法,培養學生聯想和想象能力。
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寫聲音的高超技法。
2.通過對人物身世命運的分析,解讀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是唐代繼杜甫之后的又一位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積極提倡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狈磳Α俺帮L月,弄花草”,作品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杜眯小肥且皇灼哐蚤L篇敘事詩,繼承了漢樂府敘事詩的傳統,是初唐以來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帶有很強的抒情性。由于敘事與感情的結合,白居易的長篇敘事詩優美動人,可以說是我國古典敘事詩又一新的高峰,在詩人生前,就被廣為傳誦,所謂“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歌唱《琵琶行》?!睍r至今日,千百年過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
1.小序有什么作用?
明確: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和故事概況,概述歌女的悲涼身世,說明了寫作的背景動因,并為全詩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調。
2.小序已經簡明清楚地敘述了琵琶女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為什么還要寫成一首詩呢?
明確:寫成了詩,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更好地抒情達意,給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鳴。
1.“楓葉荻花秋瑟瑟”。
敘述秋夜江邊送客時的環境,秋夜江邊,楓葉、荻花,色調暗淡,“瑟瑟”二字點情,景物成了溢滿悲涼情感的意象,疊加在一起,令人頓覺秋涼襲來,渲染了送別時人物凄涼愁慘的心情。
2.“別時茫茫江浸月”。
敘述別時的情景。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中無不彌散著作者的離愁別緒,仿佛作者的心情融化其中,與自然景物有了感應。情景交融,自然地點染出哀傷之別,同時為水上琵琶聲的出現準備好氛圍。
板書。
“潯陽江邊聞琵琶”。
秋瑟瑟忘歸。
無管弦悲涼,奠下基調忽聞水上琵琶聲(驚喜)。
慘將別不發。
我們知道,音樂是一種抽象的藝術,我們平常只是聽,要描寫它十分困難,然而白居易對琵琶音樂的描寫卻非常成功,歷來為人們所稱道。
1.要求學生齊讀第二段,體會作者高超的音樂描寫方法。
2.要求學生找出比喻音樂的句子,并指明形容了什么樣的樂聲。(下一個定語,表狀態)。
板書:
比喻句音樂。
大弦嘈嘈如急雨繁密(粗重)。
小弦切切如私語幽細。
大珠小珠落玉盤清脆圓潤。
間關鶯語花底滑宛轉流利。
幽咽泉流冰下難低沉入微。
銀瓶乍破水漿迸激越雄壯。
鐵騎突出刀槍鳴激越雄壯。
四弦一聲如裂帛戛然而止。
3.朗讀這些句子,師生總結運用比喻寫音樂的藝術效果。
一連串精妙的比喻,寫出音樂的變化,用這些具體的現實生活中聽到過的聲音和形象比擬描繪樂聲,把抽象無形的音樂刻劃成有形可感的實體。讀者不僅仿佛聽到了那或輕或重,或快或慢,或高亢激揚,或低回鳴咽的應接不暇的樂音,而且仔細欣賞起來,還可以聽出這一聲和那一聲又有明顯的音色、音調上的區別,熱鬧而不紊亂,復雜而有層次。聽了這一系列巧妙的比喻,就像聽完一支完整的樂曲:先從輕徐悠長開始,仿佛從沉思中喚起記憶;接著眾音繁會,像波濤起伏;馬上又轉到幽細甚至聽不見,宛似悲慟抽泣;最后以短促剛勁的音響終曲,猶如急雷破山,崩巖走石。讀者從這連珠式的具體可感的樂聲中還能體會出彈奏者的“有情”、“不得意”以至難以明白的“無限事”,從而出色地完成了對主題的表達。
4.要學生找出通過寫演奏者動作神態描寫音樂的詞句,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明確:“轉軸撥弦”是彈奏前試弦調音的動作?!暗兔夹攀掷m續彈”是彈奏的神態?!皵n”、“捻”、“抹”、“挑”和“收撥”、“畫”是彈奏時的指法,如此細膩地描寫動作神態,交代了音樂的層次,從而更好地引導讀者領會音樂,也表現了歌女技藝的熟練高超和作者高度的音樂修養。
1.培養學生透過人物的行動、語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2.學習用比喻描寫聲音變化的寫法,培養學生聯想和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寫聲音的高超技法。
2.通過對人物身世命運的分析,解讀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是唐代繼杜甫之后的又一位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積極提倡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狈磳Α俺帮L月,弄花草”,作品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杜眯小肥且皇灼哐蚤L篇敘事詩,繼承了漢樂府敘事詩的傳統,是初唐以來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帶有很強的抒情性。由于敘事與感情的結合,白居易的長篇敘事詩優美動人,可以說是我國古典敘事詩又一新的高峰,在詩人生前,就被廣為傳誦,所謂“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歌唱《琵琶行》?!睍r至今日,千百年過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
1.小序有什么作用?
明確: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和故事概況,概述歌女的悲涼身世,說明了寫作的背景動因,并為全詩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調。
2.小序已經簡明清楚地敘述了琵琶女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為什么還要寫成一首詩呢?
明確:寫成了詩,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更好地抒情達意,給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鳴。
1.“楓葉荻花秋瑟瑟”。
敘述秋夜江邊送客時的環境,秋夜江邊,楓葉、荻花,色調暗淡,“瑟瑟”二字點情,景物成了溢滿悲涼情感的意象,疊加在一起,令人頓覺秋涼襲來,渲染了送別時人物凄涼愁慘的心情。
2.“別時茫茫江浸月”。
敘述別時的情景。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中無不彌散著作者的離愁別緒,仿佛作者的心情融化其中,與自然景物有了感應。情景交融,自然地點染出哀傷之別,同時為水上琵琶聲的出現準備好氛圍。
板書。
“潯陽江邊聞琵琶”。
秋瑟瑟忘歸。
無管弦悲涼,奠下基調忽聞水上琵琶聲(驚喜)。
慘將別不發。
五、第二段是“江心聆聽琵琶曲”。我們知道,音樂是一種抽象的藝術,我們平常只是聽,要描寫它十分困難,然而白居易對琵琶音樂的描寫卻非常成功,歷來為人們所稱道。
1.要求學生齊讀第二段,體會作者高超的音樂描寫方法。
2.要求學生找出比喻音樂的句子,并指明形容了什么樣的樂聲。(下一個定語,表狀態)。
板書:
比喻句音樂。
大弦嘈嘈如急雨繁密(粗重)。
小弦切切如私語幽細。
大珠小珠落玉盤清脆圓潤。
間關鶯語花底滑宛轉流利。
幽咽泉流冰下難低沉入微。
銀瓶乍破水漿迸激越雄壯。
鐵騎突出刀槍鳴激越雄壯。
四弦一聲如裂帛戛然而止。
3.朗讀這些句子,師生總結運用比喻寫音樂的藝術效果。
培養學生透過人物的行動、語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學習用比喻描寫聲音變化的寫法,培養學生聯想和想象能力。
通過對人物身世命運的分析,解讀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寫聲音的高超技法。
通過對人物身世命運的分析,解讀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合作探究。
多媒體課件。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作者,簡介作者與作品提示。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是唐代繼杜甫之后的又一位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積極提倡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狈磳Α俺帮L月,弄花草”,作品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
《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長篇敘事詩,繼承了漢樂府敘事詩的傳統,是初唐以來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帶有很強的抒情性。由于敘事與感情的結合,白居易的長篇敘事詩優美動人,可以說是我國古典敘事詩又一新的高峰,在詩人生前,就被廣為傳誦,所謂“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歌唱《琵琶行》?!睍r至今日,千百年過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
二、教師引導學生對詩的內容作整體把握。
三、串講小序,講前布置兩個思考題要求學生邊聽邊思考,串講后提問。
1.小序有什么作用?
明確: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和故事概況,概述歌女的悲涼身世,說明了寫作的背景動因,并為全詩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調。
2.小序已經簡明清楚地敘述了琵琶女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為什么還要寫成一首詩呢?
明確:寫成了詩,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更好地抒情達意,給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鳴。
四、分析第一段“潯陽江邊聞琵琶”。
1.“楓葉荻花秋瑟瑟”。
敘述秋夜江邊送客時的環境,秋夜江邊,楓葉、荻花,色調暗淡,“瑟瑟”二字點情,景物成了溢滿悲涼情感的意象,疊加在一起,令人頓覺秋涼襲來,渲染了送別時人物凄涼愁慘的心情。
2.“別時茫茫江浸月”。
敘述別時的情景。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中無不彌散著作者的離愁別緒,仿佛作者的心情融化其中,與自然景物有了感應。情景交融,自然地點染出哀傷之別,同時為水上琵琶聲的出現準備好氛圍。
板書:
“潯陽江邊聞琵琶”。
秋瑟瑟忘歸。
無管弦悲涼,奠下基調忽聞水上琵琶聲(驚喜)。
慘將別不發。
五、第二段是“江心聆聽琵琶曲”。我們知道,音樂是一種抽象的藝術,我們平常只是聽,要描寫它十分困難,然而白居易對琵琶音樂的描寫卻非常成功,歷來為人們所稱道。
1.要求學生齊讀第二段,體會作者高超的音樂描寫方法。
2.要求學生找出比喻音樂的句子,并指明形容了什么樣的樂聲。(下一個定語,表狀態)。
板書:
比喻句音樂。
大弦嘈嘈如急雨繁密(粗重)。
小弦切切如私語幽細。
大珠小珠落玉盤清脆圓潤。
間關鶯語花底滑宛轉流利。
幽咽泉流冰下難低沉入微。
銀瓶乍破水漿迸激越雄壯。
鐵騎突出刀槍鳴激越雄壯。
四弦一聲如裂帛戛然而止。
3.朗讀這些句子,師生總結運用比喻寫音樂的藝術效果。
一連串精妙的比喻,寫出音樂的變化,用這些具體的現實生活中聽到過的聲音和形象比擬描繪樂聲,把抽象無形的音樂刻劃成有形可感的實體。讀者不僅仿佛聽到了那或輕或重,或快或慢,或高亢激揚,或低回鳴咽的應接不暇的樂音,而且仔細欣賞起來,還可以聽出這一聲和那一聲又有明顯的音色、音調上的區別,熱鬧而不紊亂,復雜而有層次。聽了這一系列巧妙的比喻,就像聽完一支完整的樂曲:先從輕徐悠長開始,仿佛從沉思中喚起記憶;接著眾音繁會,像波濤起伏;馬上又轉到幽細甚至聽不見,宛似悲慟抽泣;最后以短促剛勁的音響終曲,猶如急雷破山,崩巖走石。讀者從這連珠式的具體可感的樂聲中還能體會出彈奏者的“有情”、“不得意”以至難以明白的“無限事”,從而出色地完成了對主題的表達。
4.要學生找出通過寫演奏者動作神態描寫音樂的詞句,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明確:“轉軸撥弦”是彈奏前試弦調音的動作?!暗兔夹攀掷m續彈”是彈奏的神態?!皵n”、“捻”、“抹”、“挑”和“收撥”、“畫”是彈奏時的指法,如此細膩地描寫動作神態,交代了音樂的層次,從而更好地引導讀者領會音樂,也表現了歌女技藝的熟練高超和作者高度的音樂修養。
六、小結本課內容。
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三段“江中聽訴身世苦”,學生齊讀,找一個學生用第三人稱的口吻敘述琵琶女的身世。
明確:“自言”以后二十二句敘述了琵琶女兩個階段的不同遭遇。前半部寫早年色藝超群、紅極一時的歌妓生涯?!扒镌麓猴L等閑度”一句過渡到后半部。后半部寫年長色衰后的寂寞處境,“弟走”兩句寫琵琶女生活道路發生轉折的三個原因:弟走從軍,阿姨身死,年長色衰。后邊寫她人生道路的重大轉折以及嫁作商人婦后的孤苦凄涼的寂寞生活。
這一段運用了對比、反襯的手法;用年輕貌美襯年長色衰;用門庭若市襯獨守空房;用昔日歡笑襯后來的辛酸;用夜夢往事襯孤寂傷感的情懷。
作者塑造了琵琶女這樣一個封建社會中被玩弄、被侮辱的婦女的典型形象,對世人的重色輕才和商人重利寡情提出了控訴。
江中聽訴身世苦。
前半部:色藝超群,紅極一時,歡樂奢華。
后半部:年長色衰、委身賈人,孤苦寂寞對比、反襯。
二、師生共同學習第四、五段。
板書:同病相憐感慨多。
三、結合全文,讓學生找出寫音樂效果的句子,說明其作用。
1.“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以主人與客人的表現襯托音樂美妙驚人。
2.第一次演奏后“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比藗儽灰魳反騽?,心往神馳沉浸在音樂當中,襯托音樂高超迷人。
3.再次彈奏時:“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坐中泣下誰最多?江洲司馬青衫濕”寫盡音樂的感人力量。
四、分析琵琶女的人物形象。
五、分析“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一句內涵。
明確:“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對歌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又抒發了自己謫居江洲后的郁悶的心情,隱含當時社會變亂,政治衰落給人們造成的痛苦,意義深刻?!疤煅臏S落”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寫出了人們對苦難生活的共同的情感體驗,引起了一代代人的共鳴。由于詩句簡明準確,情意合一,成了千古名句。
六、分析本文明暗兩線,畫出結構圖。
秋江夜送客。
月夜聽琵琶凄涼話身世。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江洲司馬青衫濕為君翻作琵琶行。
七、解決練習。
板書設計:
琵琶聲——盡訴心中悲悱情。
青衫淚——同是天涯淪落人。
風物意——一枝一葉總關情。
1、培養學生透過人物的行動、語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2、學習用比喻描寫聲音變化的寫法,培養學生聯想和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寫聲音的高超技法。
2、通過對人物身世命運的分析,解讀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教學難點】。
通過對人物身世命運的分析,解讀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中國是一個盛產詩歌的國度,迄今為止,我們已經穿越《詩經》、《唐詩》走過了3000多年的曲折歲月?!短圃姟肥俏覈姼璧囊蛔叻?,它像一座光芒四射燈塔,照耀著歷代文人墨客。一提起唐代,人們首先想到的恐怕不是帝王將相,而是詩人才子。唐朝有這樣一位皇帝,他的名字也許早已被人們淡忘了,可是他為一位詩人寫的悼亡詩卻永久的流傳了下來。這位皇帝是誰呢?他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寫的這首詩是這樣的:
綴玉連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師:這位詩人是誰?
生:白居易。
師:怎么知道?
生:名居易,字樂天;一篇《琵琶行》,一篇《長恨歌》。
二、板書課題,作者,簡介作者與作品提示。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是唐代繼杜甫之后的又一位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積極提倡新樂府運動,主張“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狈磳Α俺帮L月,弄花草”,作品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杜眯小肥且皇灼哐蚤L篇敘事詩,繼承了漢樂府敘事詩的傳統,是初唐以來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帶有很強的抒情性。由于敘事與感情的結合,白居易的長篇敘事詩優美動人,可以說是我國古典敘事詩又一新的高峰,在詩人生前,就被廣為傳誦,所謂“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歌唱《琵琶行》?!睍r至今日,千百年過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
三、初讀,整體感知。
(教師范讀,學生注意體會)。
講解:這首敘事詩,主要記敘白居易貶謫江州時,在一個蕭瑟的秋夜,送客潯陽江頭,偶逢琵琶女,從其苦難的身世聯想到自己政治上的坎坷失意,頓時觸發了天涯淪落的痛苦心境,悲愴之意油然而生,他飽蘸滿腹辛酸之淚,盡情傾述悲憤之情,寫下了千古絕唱《琵琶行》。詩一問世,即廣為傳送,遠揚塞外,直至今天,雖歷時千載,仍傳不衰。后人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就修建了琵琶亭。于是琵琶亭永遠的記載了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間這個美麗而憂傷的故事,潯陽江水又將這個美麗的故事千古的流傳下來?,F在我們學習這篇課文。
明確:序言部分:交待寫作動機。第三段:江中聽訴身世苦。
第一段:潯陽江邊聞琵琶。第四段:同病相憐感慨多。
第二段:江心聆聽琵琶曲。第五段:重問琵琶青衫濕。
四、串講小序,講前布置兩個思考題要求學生邊聽邊思考,串講后提問。
1、小序有什么作用?
明確: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和故事概況,概述歌女的悲涼身世,說明了寫作的背景動因,并為全詩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調。
2、小序已經簡明清楚地敘述了琵琶女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為什么還要寫成一首詩呢?
明確:寫成了詩,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更好地抒情達意,給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鳴。
五、分析第一段“潯陽江邊聞琵琶”。
1、“楓葉荻花秋瑟瑟”。
敘述秋夜江邊送客時的環境,秋夜江邊,楓葉、荻花,色調暗淡,“瑟瑟”二字點情,景物成了溢滿悲涼情感的意象,疊加在一起,令人頓覺秋涼襲來,渲染了送別時人物凄涼愁慘的心情。
2、“別時茫茫江浸月”。
敘述別時的情景。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中無不彌散著作者的離愁別緒,仿佛作者的心情融化其中,與自然景物有了感應。情景交融,自然地點染出哀傷之別,同時為水上琵琶聲的出現準備好氛圍。
六、第二段是“江心聆聽琵琶曲”。我們知道,音樂是一種抽象的藝術,我們平常只是聽,要描寫它十分困難,然而白居易對琵琶音樂的描寫卻非常成功,歷來為人們所稱道。
1、學生齊讀第二段,體會作者高超的音樂描寫方法。
2、學生找出比喻音樂的句子,并指明形容了什么樣的樂聲。(下一個定語,表狀態)。
比喻句音樂。
大弦嘈嘈如急雨繁密(粗重)。
小弦切切如私語幽細。
大珠小珠落玉盤清脆圓潤。
間關鶯語花底滑宛轉流利。
幽咽泉流冰下難低沉入微。
銀瓶乍破水漿迸激越雄壯。
鐵騎突出刀槍鳴激越雄壯。
四弦一聲如裂帛戛然而止。
3、朗讀這些句子,總結運用比喻寫音樂的藝術效果。
一連串精妙的比喻,寫出音樂的變化,用這些具體的現實生活中聽到過的聲音和形象比擬描繪樂聲,把抽象無形的音樂刻劃成有形可感的實體。讀者不僅仿佛聽到了那或輕或重,或快或慢,或高亢激揚,或低回鳴咽的應接不暇的樂音,而且仔細欣賞起來,還可以聽出這一聲和那一聲又有明顯的音色、音調上的區別,熱鬧而不紊亂,復雜而有層次。聽了這一系列巧妙的比喻,就像聽完一支完整的樂曲:先從輕徐悠長開始,仿佛從沉思中喚起記憶;接著眾音繁會,像波濤起伏;馬上又轉到幽細甚至聽不見,宛似悲慟抽泣;最后以短促剛勁的音響終曲,猶如急雷破山,崩巖走石。讀者從這連珠式的具體可感的樂聲中還能體會出彈奏者的“有情”、“不得意”以至難以明白的“無限事”,從而出色地完成了對主題的表達。
4、找出通過寫演奏者動作神態描寫音樂的詞句,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明確:“轉軸撥弦”是彈奏前試弦調音的動作?!暗兔夹攀掷m續彈”是彈奏的神態?!皵n”、“捻”、“抹”、“挑”和“收撥”、“畫”是彈奏時的指法,如此細膩地描寫動作神態,交代了音樂的層次,從而更好地引導讀者領會音樂,也表現了歌女技藝的熟練高超和作者高度的音樂修養。
七、齊讀一二段,體會詩人蘊含其中的感情。
八、布置作業。
背誦一二段。
第二課時。
一、分析第三段“江中聽訴身世苦”。
(學生齊讀,找一個學生用第三人稱的口吻敘述琵琶女的身世。)。
明確:“自言”以后二十二句敘述了琵琶女兩個階段的不同遭遇。前半部寫早年色藝超群、紅極一時的歌妓生涯?!扒镌麓猴L等閑度”一句過渡到后半部。后半部寫年長色衰后的寂寞處境,“弟走”兩句寫琵琶女生活道路發生轉折的三個原因:弟走從軍,阿姨身死,年長色衰。后邊寫她人生道路的重大轉折以及嫁作商人婦后的孤苦凄涼的寂寞生活。
這一段運用了對比、反襯的手法;用年輕貌美襯年長色衰;用門庭若市襯獨守空房;用昔日歡笑襯后來的辛酸;用夜夢往事襯孤寂傷感的情懷。
作者塑造了琵琶女這樣一個封建社會中被玩弄、被侮辱的婦女的典型形象,對世人的重色輕才和商人重利寡情提出了控訴。
江中聽訴身世苦。
前半部:色藝超群,紅極一時,歡樂奢華。
后半部:年長色衰、委身賈人,孤苦寂寞對比、反襯。
二、共同研習第四、五段。
(同病相憐感慨多重聞琵琶青衫濕)。
三、結合全文,找出寫音樂效果的句子,說明其作用。
明確:
1、“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以主人與客人的表現襯托音樂美妙驚人。
2、第一次演奏后“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比藗儽灰魳反騽?,心往神馳沉浸在音樂當中,襯托音樂高超迷人。
3、再次彈奏時:“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坐中泣下誰最多?江洲司馬青衫濕”寫盡音樂的感人力量。
四、分析琵琶女、白居易的共同命運。
1、在這首長詩(敘事詩)當中,詩人一共塑造了幾個形象?
明確:兩個:琵琶女、詩人。
2、在這首長詩當中,詩人是用哪一個詩句將這兩個形象連接在一起的?
明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提示:從樂妓與詩人的人生歷程中來尋找答案。
明確:樂妓:早年的境況是“藝壓京城、艷蓋群芳”(色藝雙絕);
現在的境況是“年老色衰、漂泊憔悴”(委身商人)。
詩人:早年的境況是“身居高位、名動京師”(高官厚祿);
現在的境況是“謫居臥病、飄零天涯”(淪落凄涼)。
他們有著相似的經歷:都是由“盛”(風光無限、春風得意)而“衰”(淪落天涯、境況凄涼)。琵琶女用一支琵琶曲向人們傾述了她坎坷曲折的人生,白居易用文學藝術形象的再現了琵琶女精湛的演技,又盡情地傾述了自己的悲憤之情。是“音樂”將他們聯系在一起。
4、詩人被貶到此地后基本上做到了“恬然自安”,是什么導致了他的情感波動。
提示:(從小序中找)錚錚然有京都聲。
5、為什么聽到京都聲后,能激起白居易如此強烈的憤懣,憂郁之情?
明確:詩人有著偉大抱負和理想,長安城是他施展抱負的地方,他被貶之后,表面上安于現狀,可是不能施展抱負一直是他心頭的一件憾事,而琵琶女表演的樂曲“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薄般y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边@都是非常激越雄壯的曲子,正好能釋放自己隱藏在心頭的深深的抑郁。也將白居易心頭的不快之情一泄而出,表達了心頭激烈的情感。
五、分析“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一句內涵。
明確:“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對歌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又抒發了自己謫居江洲后的郁悶的心情,隱含當時社會變亂,政治衰落給人們造成的痛苦,意義深刻?!疤煅臏S落”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寫出了人們對苦難生活的共同的情感體驗,引起了一代代人的共鳴。由于詩句簡明準確,情意合一,成了千古名句。
六、分析本文明暗兩線,畫出結構圖。
秋江夜送客。
月夜聽琵琶凄涼話身世。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江洲司馬青衫濕為君翻作琵琶行。
七、拓展延伸。
1、本文在寫作中不但注意了音樂美,而且也注意了畫面美。比如像《琵琶行》里面的“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這里面的意境就非常美,請大家把它改寫成現代文。
提示:春江花月夜,一彎江水,一輪明月,尋聲凝目月下船,空艙之前一紅顏,追前憶昔信手彈,月浸江水人心寒。
2、聯想積累,古今中外還有許多描寫音樂的詩都給人們以不盡的美感,你能想出一些嗎?
提示:如劉長卿寫過一首詩:“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寫出了風入松的感覺。
八、總結:
一千多年前,一個文人騷客,一個天涯歌女,因為音樂,讓他們演繹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絕唱,在這個不朽的夜晚,潯陽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風,清冷的月光,飄飛的荻花,永遠記住了這個美麗而憂傷的故事——詩人白居易也在這個不朽的夜晚,踏著濕漉漉的詩行,平平仄仄地走著,一路灑下兩行滾燙的淚水,沾濕了歷史的臉龐,永遠都無法抹去。
九、布置作業。
背誦并默寫全文。
1。教學設計,選好角度?!杜眯小肥悄捴巳丝诘膫鹘y名篇,過去教學很多是以教師講解分析為主代替學生的感悟閱讀,學生的學習非常被動。我教這一堂課,改變了教學的角度,選擇了這樣一個突破口:把本詩的欣賞與對聯的學習結合起來。在這一課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兩條教學線,一條線是文本的理解與欣賞,這是主線,其結構設計為“整體感知”——“鑒賞探究”——“自主欣賞”三個步驟;另一條線是對聯的欣賞與創作,這是副線,其結構設計為“引讀對聯”——“賞析對聯”——“創作對聯”三個環節。這樣設計,避免了教學的單一性,增強了教學的立體感,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課堂的文化氛圍。
2。解讀文本,突出重點?!杜眯小愤@首詩值得欣賞的內容很多。我在處理教材、解讀文本的時候,沒有面面俱到,而是抓住詩中兩個關鍵的地方,突出其重點。一是詩中的音樂描寫,這是詩的主要藝術特色之所在,似乎形成這樣一個規律,教《琵琶行》就必須講音樂描寫;一是琵琶女和詩人的身世,這涉及到詩的主題。敘事詩是通過人物的命運來反映現實的,而琵琶女的身世引起了詩人的強烈共鳴,詩人才產生“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慨。揭示出詩人和琵琶女的命運的共同點,才能夠讓學生進入詩的境界。在教學這兩個重點內容的時候,我采取了欣賞與探究相結合的教法,在欣賞中探究,在探究中欣賞。欣賞中,我注意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從審美的角度來欣賞詩的內容,進而提升語文學習的人文品位。我認為,語文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審美的過程,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具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進而讓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和創造美,這便是我在教學中的一種追求。
3。改變學習形式,促進主動學習。在課堂上,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教師不能越俎代庖。這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難??!很多時候,老師一進課堂,就難于管住自己的“嘴”,就給忘了學生的活動。這堂課,我的出發點是力圖讓學生充分地動起來,讓學生的思維活起來。為了保證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和主動學習的生動局面,我改變了以往教師講解學生聽的方式,在學習形式上,我設計為“誦讀式感悟”、“探究式鑒賞”、“自主式賞析”和“獨立式創作”,這樣來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主動學習?!白灾餍蕾p”這一板塊的設計,我讓學生充分交流,學生的賞析異彩紛呈,體現了個性化閱讀的特點。這堂課還有一點讓我感到高興的是,學生對學對聯、寫對聯很感興趣,尤其是他們在課下相互討論、切磋,共同研究,體現了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的精神,從中也體現了學生的創造意識和創造才能。我認為,語文學習就是要通過教師在課堂上的引導,讓學生在課下動起來,這就是我們語文老師所期待的一種學習狀態。
教學目標。
1、通過誦讀,品味詩歌。
2、學習、欣賞作者以語言文字再現音樂形象的藝術手法。
3、通過對人物身世命運的分析,解讀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學習用文字表現音樂的藝術手法同是天涯淪落人主旨的理解。
教學難點。
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寫聲音的高超技法。
預習題:
1、借助《名師一號》了解作者及相關背景。
2、讀課文,疏通字音;結合注釋,通譯全詩,完成名師一號自主落實部分。
3、結合小序,理清敘事脈絡,概括各段內容。
4、找出詩中的三次音樂描寫,思考用了哪些藝術手法。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唐朝有這樣一位皇帝,他的名字也許早已被人們淡忘了,可是他為一位詩人寫的悼亡詩卻永久的流傳了下來。他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寫的那首悼亡詩是:
綴玉連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他悼亡的詩人是:白居易。
其中“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敝械摹芭闷奔础杜眯小贰昂鷥耗艹闷鄙贁得褡宓膬和寄艹闷?,可見這首詩流傳之廣泛,影響之深遠。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胡兒能唱的琵琶篇。
二、作者簡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生于河南省新鄭,青年時家境貧困,對社會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較多的接觸和了解。二十九歲中進士,官至左拾遺(諫官)。有“兼濟天下”的理想,屢次上書針砭時弊。寫下了《新樂府》、《秦中吟》為代表的“諷喻詩”,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統治階級的腐朽和罪惡。由于得罪了憲宗和官僚集團,被貶官。著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今存書近三千首。在文學上白居易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強調和繼承我國古典詩歌的現實主義優良傳統,反對“嘲風月,弄花草”而別無寄托的作品,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在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麗著稱?!杜眯小肥俏覈膶W史上著名的長篇敘事詩,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三、閱讀詩序思考:白居易寫作琵琶行的背景原因是什么?
1齊讀小序。
2自由討論:小序寫了幾層內容。(以白居易為陳述主體來概括)。
3發言明確。
左遷九江,偶遇倡女,使彈數曲,引起共鳴,因為長句。
究竟是什么樣的音樂引起了作者共鳴,為什么他聽后會產生共鳴?我們先隨著白居易的生花妙筆一起去欣賞一下琵琶女的彈奏。
四、鑒賞詩中的音樂描寫,初步了解琵琶女形象。
(一)鑒賞第一段。
1、一生讀第一段。
2、具體分析:
時間秋天的夜晚地點潯陽江頭環境蕭瑟。
事件設酒送客心境寂寥凄涼。
(注意:“別時茫茫江浸月”一句烘托人物凄涼的心境。)。
2、這一段在全文中起著怎樣的作用?
渲染凄涼的氛圍,奠定全詩的基調,為琵琶女的出現設伏,做好鋪墊。
3、齊讀第一段,體會凄涼。
4、鑒賞過程中需要強調的字詞。
瑟瑟、管弦、慘、茫茫、主人下馬客在船。
(二)鑒賞第二段。
1、齊讀首句至“猶抱琵琶半遮面”。
2、琵琶女出場有幾個階段?(教師點撥)。
引導回答:樂聲引人,尋聲問人,相邀始見。
3、“主人忘歸客不發”側面烘托,突出樂聲之妙。
4、重點分析“琵琶聲停欲語遲”“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所展示的琵琶女的內心及作者當時的心情。(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1)琵琶女:羞怯。(2)急切。
5、需要強調的字詞暗、遲。
6、在眾人的千呼萬喚中她終于露了半張臉,遲遲不肯出場的琵琶女演奏了什么樣的音樂?讓我一起來欣賞。
根據其演奏過程劃分出不同階段。(老師點撥即可)。
轉軸調音未成曲調先有情大家風范出手不凡。
聽者感受弦弦掩抑聲聲思抑郁不止訴說心事。
交代指法曲目指法嫻熟演奏名曲。
(需要強調的字詞:思、信手)。
7、鑒賞具體描寫部分。
(1)一生讀。
思考討論:所寫音樂的具體特點,描寫音樂的表現手法。
學生分組討論,統一認識,選派一名代表發言。
多媒體出示填表練習。
詩句特點手法。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濁重輕細急促清脆疊音擬聲。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婉轉流利比喻摹聲。
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幽咽冷澀低沉暫歇比喻摹聲。
凝絕不通聲漸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愁恨暗生回味無窮感受烘托。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激越雄壯震撼人心比喻摹聲。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鴉雀無聲繞梁不絕環境烘托。
(注意:老師要發問,強調抓住詩中重點詞分析,引導學生分析,尤其要引導學生體會比喻中聽覺形象與視覺形象的結合)。
(3)需要強調的字詞:間關、暫、幽愁、突出。
小結:正是以上手法的綜合運用,才使難以捕捉,稍縱即逝的音樂形象得以永存,使千年之后的我們同樣能夠領略到琵琶女高超的技藝,欣賞到琵琶女精彩的演奏。
(4)聽第二段配樂朗讀,感受音樂之美。
結束語:琵琶女的彈奏僅僅是單純的應約表演嗎?前邊提到:“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不,她更是在借助音樂來訴說心事,那么這個舉止不凡,技藝高超的琵琶女究竟有怎樣的故事呢?琵琶曲的弦外之音又是什么?請同學們課下思考談論,我們下節課再講。
五、作業:
1背誦。
2分析琵琶女遭遇。
3、結合琵琶女身世說說琵琶曲所表現的情感,再次體會琵琶女的演奏。
板書設計:
濁雜輕細清脆急促疊詞擬聲。
婉轉流利歡快無比比喻摹聲。
仇恨暗生回味無窮感受烘托。
激越雄壯震撼人心比喻摹聲。
鴉雀無聲繞梁不絕環境烘托。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分析作者和琵琶女的身世,理解體會“同是天涯淪落人”。
一、導入:
上節課講到:琵琶女的不僅僅是單純的應約表演,更是在借助音樂來訴說心事,那么這個舉止不凡,技藝高超的琵琶女究竟有怎樣的經歷呢?請看第三段琵琶女的自敘身世。
二、閱讀第三段,概括琵琶女身世。
1、學生分組討論,統一認識,選派發言代表。
2、多媒體出示句子,有小組代表發言分析,然后多媒體出示明確結果。
(1)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家住京城。
(3)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紅極一時。
(7)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今昔對比感慨萬千。
3、總結琵琶女經歷:曾經色藝雙全,紅極一時如今年長色衰,漂流淪落。
4、學生再品第二段音樂描寫,自由交流,閱讀《名師一號》相關資料,最終讓學生明白此段音樂描寫既是在表現琵琶女技藝的高超,更是在通過音樂來書寫琵琶女的情感。為下文自敘身世做鋪墊。
5、下面請同學們結合琵琶女經歷再次欣賞一下其演奏的音樂,體會不同特點的音樂傳達琵琶女什么樣的情感。
三、閱讀第四段,概括詩人現狀。
1、齊讀第四段。
2、多媒體出示詩句,由同學發言分析。
(1)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被貶離京,臥病潯陽。
(2)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地勢荒僻,環境惡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孤獨苦悶。
3、補充作者經歷,體會作者淪落之嘆。
白居易29歲時中進士,32歲授校書郎、35歲升周至縣蔚、36歲時被擢為翰林學士,37歲任左拾遺(諫官),期間,他除了直言諍諫外,還寫了大量諷喻詩,代表作是《秦中吟》,和《新樂府》,這些詩使權貴切齒、扼腕、變色。元和六年,白居易母親病死在長安,白居易回故鄉守孝三年,服孝結束后回到長安,皇帝安排他做了左贊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歲時,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殺,武元衡當場身死,對如此大事,當時掌權的宦官集團和舊官僚集團居然保持鎮靜,不急于處理。白居易十分氣憤,便上疏力主嚴緝兇手,以肅法紀??墒悄切┱茩嗾叻堑话勊麩嵝膰?,反而說他是東宮官,搶在諫官之前議論朝政是一種僭越行為;于是被貶謫為州刺史。王涯說他母親是看花時掉到井里死的,他寫賞花的詩和關于井的詩,有傷孝道,這樣的人不配治郡,于是他被貶為江州司馬。實際上他得罪的原因還是他的直言進諫和那些諷喻詩。
4、今昔對比,總結作者經歷。
曾經得志升遷,如今被貶離京;曾經春風得意,如今孤獨苦悶。
5、總結詩人與琵琶女的共同點,理解主旨句。
曾經色藝雙全紅極一時歡樂奢華春風得意才華橫溢連續升遷。
如今年長色衰漂流淪落孤苦寂寞苦悶無聊被貶離京臥病潯陽。
正是有如此的相似,再加上音樂的溝通,詩人忍不住發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感慨。這既是對琵琶女身世的同情,又是對自己處境的感傷,更是對遭壓抑,受打擊的不滿。
四、鑒賞最后一段。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先前我為琵琶女而嘆息,現在琵琶女為我“良久立”,二人已經有了情感上的共鳴,此時心中充滿的是“天涯淪落”的凄涼,因而再彈琵琶已是“凄凄不似向前聲”,而聽者的感受也有了變化,先前只是被琵琶女超凡的技藝折服,現在也為二人的經歷感傷,因而“滿座重聞皆掩泣”而詩人感觸最深,故而“江州司馬青衫濕?!边@真是“天涯淪落至九江,潯陽秋夜遇知音。知音一曲引詩情,世人永唱《琵琶行》?!?/p>
五、聽最后兩段的配樂朗誦,體會作者的貶謫之恨。
注:第二課時中需要強調的重點字詞見課件中標注的部分。
六、作業《名師一號》。
板書設計。
昔今。
琵琶女紅極一時門庭冷落。
歡樂奢華寂寞凄涼。
技藝超凡色衰淪落。
同是天涯淪落人。
才華橫溢被貶淪落。
白居易得志升遷被貶離京。
春風得意孤獨苦悶。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20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