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一種對書籍內容進行思考和消化的方法,有助于鞏固知識和提升自我。接下來是一些不錯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激發出大家寫作的靈感和想法。
梁實秋真能侃,再小的芝麻粒的事兒,經他的筆一轉一化,汨汨淌出一大洼水,一波三折,有滋有味。梁先生淡雅從容,典型一紳士,持杖岸立,口銜煙斗,含笑窺樂。
梁的散文:瑣碎。沒有故事情節,全憑見識,將古今中外、日常生活中的瑣事拼湊成文,像碎花裙上的碎花點,雜而不亂,抖開斑斕。他下筆,東一鱗西一爪,若云里神龍,飄忽不定,反而沒有編故事的斧痕匠氣,觸類旁通,信手捻來,隨心所欲,東西八千里,上下五千年,逞才仗氣,一瀉千里地侃下去,毫不搭界的幾件瑣事,很巧妙地觸電,通了!任何瑣碎小事,一落梁氏筆下,便衍化成滋潤豐沛的長文。因為雜,讀者永遠新鮮不厭倦,恨不能一氣讀完。梁的行文看似輕松灑脫,沒有梁的學貫中西的淵博學識,這一手是學不到家的,這是一絕。也有人效顰,結果墮入羅嗦,世俗。
至少在我看來,散文到了梁實秋手里,又聳起一座里程碑。仿佛沒有不可入文的事,不信,翻開梁的四集《雅舍小品》,就像個雜貨鋪,亂七八糟的貨都齊了。怒、臟、鼾、胖、并洗澡、理發,都是生活瑣事,也是他佳作的題目。凡是他耳聞目睹的都攬入筆底,正合老上海的一諺語:撿入籃里都是菜,這是高廚的本事。經他妙筆點睛,化龍飛舞,這不能不歸功於他的淵博與機敏。梁講究生活的趣味,他總能從最平凡的生活小事發現它亮晶晶的趣味,然后筆鋒一轉,洋洋灑灑,談笑風生,不時閃爍出機智,忍俊不禁開涮幾句玩笑,令人捧腹厥倒。他好幽默但不庸俗滑稽,這是他的文章特色。
他文章取材很世俗,人人都有此經歷,一經點出其中的閃光點,自然引起普遍共鳴。行文幽默、情趣高雅、文字簡潔、文采斐然、文筆活潑,深得讀者珍玩?,嵤氯牍P,典雅出鋒,這是梁文的成功之處。
梁實秋又是大學者,莎士比亞全集漢譯本第一人,主編的《遠東英漢大詞典》更是華人學者研讀西方文化的.必備參考詞典。但他寫作從不掉書袋,沒有頭巾氣的酸。他常常信手捻來中外大典的引文,置於一堆俗事中,還原出引文原有的世俗樸素,充實文章的知識含量,是調味品,不是醋,更有可讀性。時下一些寫手,才看了幾篇引文,甚至見了廣告上幾句古代詩文,便迫不及待收入“拙著”,企圖點綴出文章的源遠流長,一副普人郝隆袒腹曬書的窮酸相。一壇回味尚可的米酒曬成醋了,原有的酒味也灑了。
“我愛一切舊的東西——老朋友,舊時代,舊習慣,古書,陳釀;而且我相信,陶樂賽,你一定也承認我一向是很喜歡一位老妻?!边@是高爾斯密的名劇《委曲求全》中那位守舊的老頭兒哈德卡索先生說的話。他的夫人陶樂賽聽了這句話,心里有一點高興,這風流的老頭子還是喜歡她,但是也不是沒有一點慍意,因為這一句話的后半段說透了她的老。
這句話的'前半段沒有毛病,他個人有此癖好,干別人什么事?而且事實上有很多人頗具同感,也覺得一切東西都是舊的好,除了朋友、時代、習慣、書、酒之外,有數不盡的事物都是越老越古越舊越陳越好。所以有人把這半句名言用花體正楷字母抄了下來,裝在玻璃框里,掛在墻上,那意思好像是在向喜歡除舊布新的人挑戰。
俗語說,“人不如故,衣不如新”。其實,衣著之類還是舊的舒適。新裝上身之后,東也不敢坐,西也不敢靠,戰戰兢兢。我看見過有人全神貫注在他的新西裝褲管上的那一條直線,坐下之后第一樁事便是用手在膝蓋處提動幾下,生恐膝部把他的筆直的褲管撐得變成了口袋。人生至此,還有什么趣味可說!看見過愛因斯坦的小照么?他總是披著那一件敞著領口胸懷的松松大大的破夾克,上面少不了煙灰燒出的小洞,更不會沒有一片片的汗斑油漬,但是他在這件破舊衣裳遮蓋之下優哉游哉的神游于太虛之表。
《世說新語》記載著:“桓車騎不好著新衣,浴后婦故進新衣與,車騎大怒,催使持去,婦更持還,傳語云,‘衣不經新,何由得故?’桓公大笑著之?!被笡_真是好說話,他應該說,“有舊衣可著,何用新為?”也許他是為了保持閫內安寧,所以才一笑置之?!皻㈩^而便冠”的事情,我還沒有見過;但是“削足而適履”的行為,則頗多類似的例證。一般人穿的鞋,其制作設計很少有顧到一只腳是有五個趾頭的,穿這樣的鞋雖然無需“削”足,但是我敢說五個腳趾絕對缺乏生存空間。有人硬是覺得,新鞋不好穿,敝屣不可棄。
舊的事物之所以可愛,往往是因為它有內容,能喚起人的回憶。例如陽歷盡管是我們正式采用的歷法,在民間則陰歷仍不能廢,每年要過兩個新年,而且只有在舊年才肯“新桃換舊符”。明知地處亞熱帶,仍然未能免俗要煙熏火燎的制造常常帶有尸味的臘肉。端午的龍舟粽子是不可少的,有幾個人想到那“露才揚己怨懟沉江”的屈大夫?還不是舊俗相因虛應故事?中秋賞月,重九登高,永遠一年一度的引起人們的不可磨滅的興味。甚至臘八的那一鍋粥,都有人難以忘懷。至于供個人賞玩的東西,當然是越舊越有意義。一把宜興砂壺,上面有陳曼生制銘鐫句,縱然破舊,氣味自然高雅。
“樗蒲錦背元人畫,金粟箋裝宋版書”更是足以使人超然遠舉,與古人游。我有古錢一枚,“臨安府行用,準參百文省”,把玩之余不能不聯想到南渡諸公之觀賞西湖歌舞。我有胡桃一對,祖父常常放在手里揉動,噶咯噶咯的作響,后來又在我父親手里揉動,也噶咯噶咯的響了幾十年,圓滑紅潤,有如玉髓,真是先人手澤,現在輪到我手里噶咯噶咯的響了,好幾次險些兒被我的兒孫輩敲碎取出桃仁來吃!每一個破落戶都可以拿了幾件舊東西來,這是不足為奇的事。國家亦然。多少衰敗的古國都有不少的古物,可以令人驚羨,欣賞,感慨,唏噓!
舊的東西之可留戀的地方固然很多,人生之應該日新又新的地方亦復不少。對于舊日的典章文物我們盡管喜歡贊嘆,可是我們不能永遠盤桓在美好的記憶境界里,我們還是要回到這個現實的地面上來。在博物館里我們面對商周的吉金,宋元明的書畫瓷器,可是溜酸雙腿走出門外便立刻要面對擠死人的公共汽車,丑惡的市招,和各種飲料一律通用的玻璃杯!
莊子·大宗師:“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弊ⅲ骸捌鋵嫴粔?,神定也,所謂至人無夢是也?!弊鞯街寥说牡夭绞呛懿蝗菀椎?,要物我兩忘,“嗒然若喪其耦”才行。偶然接連若干天都是一夜無夢,混混噩噩的睡到大天光,這種事情是常有的,但是長久的不作夢,誰也辦不到。有時候想夢見一個人,或是想夢作一件事,或是想夢到一個地方,拼命的想,熱烈的想,刻骨鏤心的想,偏偏想不到,偏偏不肯入夢來。有時候沒有想過的,根本不曾起過念頭,而且是荒謬絕倫的事情,竟會竄入夢中,突如其來,揮之不去,好驚、好怕、好窘、好羞,至于我們所企求的夢,或是值得一作的夢,那是很難得一遇的事,即使偶有好夢,也往往被不相干的事情打斷,矍然而覺。大致講來,好夢難成,而噩夢連連。
我小時候常作的一種夢是下大雪。北國冬寒,雪虐風饕原是常事,哪有一年不下雪的?在我幼小心靈中,對于雪沒有太大的震撼,頂多在院里堆雪人、打雪仗。但是我一年四季之中經常夢雪;差不多每隔一二十天要夢一次。對于我,雪不是“戰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張承吉句),我沒有那種狂想。也沒有白居易“可憐今夜鵝毛雪,引得高情鶴氅人”那樣的雅興。更沒有柳宗元“獨釣寒江雪”的那分幽獨的感受。
雪只是大片大片的六出雪花,似有聲似無聲的、沒頭沒腦的從天空篩將下來。如果這一場大雪把地面上的一切不平都勻稱的遮覆起來,大地成為白茫茫的一片,像韓昌黎所謂“凹中初蓋底,凸處盡成堆”,或是相傳某公所謂的“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我一覺醒來便覺得心曠神怡,整天高興。若是一場風雪有氣無力,只下了薄薄一層,地面上的枯枝敗葉依然暴露,房頂上的瓦櫳也遮蓋不住,我登時會覺得哽結,醒后頭痛欲裂,終朝寡歡。這樣的夢我一直作到十四五歲才告停止。
緊接著常作的是另一種夢,夢到飛。不是像一朵孤云似的飛,也不是像摶扶搖而上九萬里的大鵬,更不是徐志摩在《想飛》一文中所說“飛上天空去浮著,看地球這彈丸在太空里滾著,從陸地看到海,從海再看回陸地。凌空去看一個明白……”,我沒有這樣規模的豪想。我夢飛,是腳踏實地的兩腿一彎,向上一縱,離了地面,起先是一尺來高,漸漸上升一丈開外,兩腳輕輕擺動,毫不費力的越過了影壁,從一個小院竄到另一個小院,左旋右轉,夷猶如意。
這樣的夢,我經常作,像潘彼得“那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說飛飛,來去自如。醒來之后,覺得渾身通泰。若是在夢里兩腿一踹,竟飛不起來,身像鉛一般的重,那么醒來非常沮喪,一天不痛快。這樣的夢作到十八九歲不再有了。大概是潘彼得已經長大,而我像是雪萊《西風歌》所說的“落在人生的荊棘上了!”
成年以后,我過的是夢想顛倒的生活,白天夢作不少,夜夢卻沒有什么可說的。江淹少時夢人授以五色筆,由是文藻日新。
文檔為doc格式。
。
梁實秋的散文選材自然隨性,筆觸生活的點滴,文筆風趣幽默、將大道理蘊藏在簡單中,將真性情歸于平淡。是我讀過的散文中讓我最愉快的文章之一。當你讀到飽滿的性情之文字時,給人一種優雅自在的感覺。喜歡讀梁實秋的散文,想寫的感受也很多。正如梁實秋本人所說:“絢爛之極歸于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無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斫之痕的一種藝術韻味?!币苍S,正是他這種看似平淡卻內涵豐富的風格,才造就了它雋永的藝術魅力。
在今年的世界讀書日,我們行知園的教師都有幸收到老園長陳老師給予我們的珍貴禮物,推薦的一本好書,我則拿到梁實秋先生的散文集。盡管是較厚的一本書,但我愛不釋手地利用幾個午睡時間看完《梁實秋散文集》,閱讀后,感觸很深,讀梁先生的散文就是一種美的享受。
梁先生的散文文筆簡潔,風格恬淡,看似平平淡淡,卻蘊藏著無窮的藝術魅力,令人讀后余味無窮,遐想不已。它并不奢談人生的大道理,然而,在平實的語言后面,卻飽含著作者對生活的感受,讓讀者細細去體會、咀嚼。在平平實實的語言里,可以感覺到作者對人生的感受,讓讀者受到美的感化。像兩三知己燈下夜談,或直抒胸臆,或旁征博引,或幽默諧趣。語言不多,談的皆是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在淡淡的氣氛中,自有一種韻味,在不知不覺中給人以美的熏陶。每一篇散文都有獨到的見解,現于大家分享如下:
《中年》里,他體察到中年種種可曬可嘆的身心變異,表白順應自然、安身立命的中年心態:四十開始生活,不算晚,問題在“生活”二字如何詮釋。如果年屆不惑,再學習溜冰踢毯子放風箏,“偷閑學少年”,那自然有如秋行春今,有點勉強。中年的妙趣,在于相當的認識人生,認識自己,從而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瓢嗟耐嬉擞诔镜拇笪鋺?,中年的演員才能擔得起大出的軸子戲,只因他到中年才能真懂得戲的內容。流露在文中的這種中年心態,既不奢求也不自棄,順乎自然,安身立命。這種心態固然談不上銳意進取,但也不是悲觀虛無的表現,而是一份達觀樂生、安分執中的情懷。這類詠懷言志小品,優游自在,明心見性。梁實秋所躬行的是“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的處世哲學,追尋的是精神上的自由和快樂,在動蕩時代修煉超脫心齋,謀求自適妙方,體現的是達士情懷。
《時間即生命》則是寫時間就是生命,而生命就是時間。里頭有一段是這樣寫的:“最令人怵目驚心的一件事,是看著鐘表上的秒針一下一下的移動,每移動一下就是表示我們的壽命已經縮短一部分。再看看墻上掛著的可以一張張撕下的日歷,每天撕下一張就是表示我們的壽命又縮短一天。因為時間即生命。沒有人不愛惜他的生命,但很少人珍視他的時間。如果想在有生之年做一點什么事,學一點什么學問,充實自己,幫助別人,使生命成為有意義的,不虛此生,那么就不可以浪費光陰。這道理人人都懂,可是很少人真能積極不懈的.善為利用他的時間?!弊髡叻Q自己浪費很多時間的人,并告誡人們,想擁有更多的時間就要健康的活著,而多鍛煉是健康的秘訣。
。
拜讀梁實秋的《雅舍》,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劉禹錫的《陋室銘》。暫且不看《雅舍》,我們先看看劉禹錫要想表達什么思想。
劉禹錫通過《陋室銘》表現的主題就是通過對陋室的描繪和歌頌,表達了作者淡泊明志、不為物所役的高尚情操,反映了梁實秋不與權貴同流合污的高潔品格。
懷著這樣的崇敬之情我繼續往正文看。第一段主要講“雅舍”的特征:簡陋,不能避風避雨,風雨來往無阻。此段作者在介紹木頭架子時,用了一個擬人的句子“看上去瘦骨嶙嶙,單薄得可憐”使得雅舍的簡陋形象化、具體化。第二段主要講的是“雅舍”的地理位置,雅舍位居半山腰上,以及雅舍旁邊的風景,還有客人來的話要上幾級階梯。第三段作者以幽默詼諧的口吻訴說了雅舍的簡陋,可以與鄰居互通聲訊,特別是講到蚊子和老鼠,以其幽默看出作者是個生性樂觀之人。如果說前幾段都是講雅舍的基本特征的話,這段講的就是雅舍的“思想”了。最喜“雅舍”的月夜,細雨蒙蒙之雅舍,以其凝練的文字,勾勒出一幅幅月升中天,細雨蒙蒙,大雨磅礴下的“雅舍”圖,又通過雅舍陳設之簡,表達出作者淡泊明志,不由得又想起了劉禹錫的《陋室銘》,“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卑炎约褐蒙碛谑劳?,人便超然脫俗了,不為世事所累,這不是陶潛的“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的雅趣嗎?“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毖派岚?,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啊!
由此我感慨良多,當今時代下,能居陋室者,能安雅舍者,少也!現代的人往往只看得到物質上的東西,精神上的東西也越來越物質化,利益化。再難有那些淡泊明志,像孔子所言“君子食不求飽,居無求安”的雅致,靈靜致遠、志存高遠離我們越來越遠了。
因此,當我們居于陋室,當我們身處困境,不要埋怨,不要浮躁,我們要懂得享受生活,享受上天給予我們的一切苦難和幸運。不管幸福,不管困難;不論貧窮,不論富有;不在乎你身在何處,我們都懂得這是上天給我們生存的恩賜。我們再窮也不能窮到思想匱乏,再累不能累到只認識錢,再困難也不能難到泯滅了人性。
當我們不能感恩生活時,就想到一盞香茗,一副茶幾,一棟陋室。念天地之悠悠,唱一支贊歌給生活。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我們不論出生,不論富貧,只要有愛,我們就要淡泊明志,讓思想在陋室上優雅地縈繞著,隨著香茗飄到陽光的笑容里。
那陽光下的陋室和雅舍,笑得好甜,好甜!
讀一本好書,如交一位良師。讀了梁實秋。
散文。
集,大家有何感悟?來看看本站小編精心為你整理梁實秋散文集讀后感,希望你有所收獲。
唐詩。
宋詞之類。不知何時梁實秋的散文,也跑到書架上來湊熱鬧,也許是被魯迅罵得無處藏身了吧!也好,使我大飽眼福,一睹大家的風范。說來,敢和魯迅對陣的梁先生也真算不簡單,文章寫的樸實無華,既無嘩眾取寵之意,又無刀削斧斫之痕;諷刺詼諧、妙趣橫生,家常小事,娓娓道來,令人耳目一新;觀察人物是那么細致,闡述觀點是那么獨到,引經據典不雅于魯迅,真可謂是博學多才。
他的《雅舍》讓我想起劉禹錫的《陋室銘》何陋之有?比之,似乎有點不“雅”,況且,“雅舍”還并非梁先生所有,他只是客居而已。請看他的雅舍:“有窗而無玻璃,風來則洞若涼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來則滲如滴漏”。如此說來,還不如劉禹錫的“陋室”。說梁先生不簡單,還因為,就憑寄居在這雅舍幾日,竟然寫出那么多膾炙人口的大作。
今天,恐怕無處尋覓雅舍了,難怪很多人住在舒適的高樓大廈里,寫不出好的文章來,是因為再也沒有雅舍那樣“好”的環境了。雖然,我也有意識想多讀點好的文章、好的散文,來補充點先天不足的文學素養,遺憾的是,再也找不到雅舍似的理想處所,怪哉?說怪,是因為自己曾幾何時,自嘆條件不好,而影響了寫作的興趣。那時,幾點熱血,幾點激情,怦然心動,理想憧憧,大有作為之勢,參加過“春風”函授文學講作學習班,學過作詩、寫文章,但是,嘆息沒有舒適的書房,感慨沒有像樣的書桌,甚至,沒有臺燈都能成為放棄的理由,還時時告誡自己,將來有了!一定能寫出幾部,不,幾篇、幾首像樣的文章、小詩。后來,一切都有了,又沒有時間了,等等吧,一等就是幾十年,隨著時光的流失,已到中年,半百已過,人的年輪一圈一圈地在增加,時間有了,臺燈、書桌,甚至書柜都有了,可稱得上書房了吧!為什么單單又沒有了雅舍呢?真是見怪不怪。
《快樂》一文是寫作者認為皇帝最快樂,但西班牙國王拉曼三世稱他自己統治全國約五十年,國王每天公務繁忙,而真正快樂才十四天。在《一個快樂人的襯衫》里,一位農夫自食其力,獲得豐收,便很快樂?!翱鞓肥窃谛睦?,不假外求,求即往往不得,轉為煩惱。叔本華的哲學是:苦痛乃積極的實在的東西,幸??鞓纺讼麡O的根本不存在的東西。所謂快樂幸福乃是解除苦痛之謂。沒有苦痛便是幸福。再進一步看,沒有苦痛在先,便沒有幸福在后?!本拖裎覀兠刻炫Φ膶W習,雖然學習很辛苦,很單調,但要是考試時取得了好成績,就會很快樂。就像那歌里唱得一樣:“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梁實秋的散文選材自然隨性,筆觸生活的點滴,文筆風趣幽默、將大道理蘊藏在簡單中,將真性情歸于平淡。是我讀過的散文中讓我最愉快的文章之一。當你讀到飽滿的性情之文字時,給人一種優雅自在的感覺。喜歡讀梁實秋的散文,想寫的感受也很多。正如梁實秋本人所說:“絢爛之極歸于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無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斫之痕的一種藝術韻味?!币苍S,正是他這種看似平淡卻內涵豐富的風格,才造就了它雋永的藝術魅力。
長短并無關系.……所以文章過長過的短,不以字數計,應以起內容之需要為準.……文章的好壞與寫作的快慢無關.頃刻之間成數千言,未必斐然可誦,吟得一個字捻斷數根須,亦未必字字珠璣.
在今年的世界讀書日,我們行知園的教師都有幸收到了老園長陳老師給予我們的珍貴禮物,推薦的一本好書,我則拿到了梁實秋先生的散文集。盡管是較厚的一本書,但我愛不釋手地利用幾個午睡時間看完了《梁實秋散文集》,閱讀后,感觸很深,讀梁先生的散文就是一種美的享受。梁先生的散文文筆簡潔,風格恬淡,看似平平淡淡,卻蘊藏著無窮的藝術魅力,令人讀后余味無窮,遐想不已。它并不奢談人生的大道理,然而,在平實的語言后面,卻飽含著作者對生活的感受,讓讀者細細去體會、咀嚼。在平平實實的語言里,可以感覺到作者對人生的感受,讓讀者受到美的感化。像兩三知己燈下夜談,或直抒胸臆,或旁征博引,或幽默諧趣。語言不多,談的皆是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在淡淡的氣氛中,自有一種韻味,在不知不覺中給人以美的熏陶。每一篇散文都有獨到的見解,現于大家分享如下:
《中年》里,他體察到中年種種可曬可嘆的身心變異,表白順應自然、安身立命的中年心態:四十開始生活,不算晚,問題在“生活”二字如何詮釋。如果年屆不惑,再學習溜冰踢毯子放風箏,“偷閑學少年”,那自然有如秋行春今,有點勉強。中年的妙趣,在于相當的認識人生,認識自己,從而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瓢嗟耐嬉擞诔镜拇笪鋺?,中年的演員才能擔得起大出的軸子戲,只因他到中年才能真懂得戲的內容。流露在文中的這種中年心態,既不奢求也不自棄,順乎自然,安身立命。這種心態固然談不上銳意進取,但也不是悲觀虛無的表現,而是一份達觀樂生、安分執中的情懷。這類詠懷言志小品,優游自在,明心見性。梁實秋所躬行的是“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的處世哲學,追尋的是精神上的自由和快樂,在動蕩時代修煉超脫心齋,謀求自適妙方,體現的是達士情懷。
《時間即生命》則是寫時間就是生命,而生命就是時間。里頭有一段是這樣寫的:“最令人怵目驚心的一件事,是看著鐘表上的秒針一下一下的移動,每移動一下就是表示我們的壽命已經縮短了一部分。再看看墻上掛著的可以一張張撕下的日歷,每天撕下一張就是表示我們的壽命又縮短了一天。因為時間即生命。沒有人不愛惜他的生命,但很少人珍視他的時間。如果想在有生之年做一點什么事,學一點什么學問,充實自己,幫助別人,使生命成為有意義的,不虛此生,那么就不可以浪費光陰。這道理人人都懂,可是很少人真能積極不懈的善為利用他的時間。??”作者稱自己浪費了很多時間的人,并告誡人們,想擁有更多的時間就要健康的活著,而多鍛煉是健康的秘訣。
。
看了《梁實秋散文集》,真有“繞梁之音,三日不絕”之感。他的古文底子深厚,博覽群書,常從古文中引經論據如信手拈來,讀罷卻是通俗易懂,如同三五知己燈下談話,看似稀疏平常,去蘊涵著人生的哲學,余味無窮,在不知不覺中得到美的享受,梁先生不愧為散文大家。
他的散文是以幽默風趣見長的“閑適小品”聞名于世,我尤其愛看他的“隨想篇”中的文章,題目很簡練,通常都是兩個字,例如“雅舌”、“女人”、“男人”、“衣裳”、“飲酒”等等,包羅萬象,說的.都是些身邊的人或事,可以透過文章看到三、四十年代的生活氣息。今天看來,依然覺得趣味橫生。從中還了解很多名詞其實都由來以久了,例如“代溝”,梁先生就寫的非常詳細,博古論今。代溝雖是翻譯過來的新名詞,但是我們古而有之了,《尚書遠逸》中就記載了我們最古的代溝之說。再例如“女人”,他刻畫的簡直就是入木三分了,例如女人愛說謊,“若是能運用小小的機智,打破眼前小小的窘僵,獲取精神上的小小勝利,因而犧牲一點點真理,這也可以算是說謊,那么,女人確是比較的富于說謊的天分?!焙芏嗳硕寂闩速I過衣服,她口中念念有詞,或是式樣不好,或是衣料太差,批評的一文不值,究其原因,無非是價格太貴了而已,所以女人善于將自己得不到的東西常歸于不喜歡。哈哈,真可謂精辟。還如他描寫的女人的嘴,說“女孩子從小就口齒伶俐……等到長大以后,三五成群,說長道短,聲音脆,嗓門高,如蟬噪,如蛙鳴,真當得好幾部鼓吹!”他還歸納了兩種類型,“長舌”型和“噴壺嘴”型。他在文章中雖都是論些小事,但卻把一些陋習批評的體無完膚,看后甚感快意。
他在“作文的三個階段”中也寫道,“文章的好壞與長短無關,文章講究氣勢的寬闊、意思的深入,長短并無關系?!晕恼逻^長過的短,不以字數計,應以起內容之需要為準?!恼碌暮脡呐c寫作的快慢無關。頃刻之間成數千言,未必斐然可誦,吟得一個字捻斷數根須,亦未必字字珠璣?!笔刮翌D時矛塞頓開,在寫作中遇到的問題仿佛都找到了答案。我之敘述惟恐不盡,使看者不解,現在看來,可能廢話也有不少。
梁先生的散文,字字如珠璣,無一處經不起推敲。他的散文通篇看似隨意而為,與小處卻見大家風范,他的描寫惟妙惟肖,他的敘述平淡、樸實,正如同他所說的“絢爛之極歸與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也不是無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斫之痕的一種藝術韻味?!彼缡钦f,也如是這樣做的。
文檔為doc格式。
。
今天我們學到散步這一課了,看完后我深受感動。
作者的母親老了。不想出來散步,但作者希望母親出來走走,鍛煉鍛煉身體,母親順從了兒子,一家四口人出來散步。在路上時,小家伙天真的說:“前面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边@句話體現了他們家的融洽,三輩人濃濃的情。但是后來發生了分歧。母親和孫子要走的路不一樣,畢竟是小孩,喜歡走小路。母親要走大路。是爸爸即是兒子的作者還是決定委屈兒子順從母親走大路。最后婆婆疼愛孫子。走小路,最終一家人決定走小路。就這樣走到一處,作者背母親,妻子背兒子。他們都特別小心,最后作者還寫到他們背上的全世界。
“全世界”我想他指的是一家人的全世界。我們一家人也是如此。爸爸常說我們家里的每個人都是他的命。我以前不懂事,從沒覺得珍惜?,F在我明白了。爸爸媽媽辛苦的在外賺錢,回家還得照顧老小。我以后會在家照顧爺爺,爺爺那么疼我,有時我還沖他大吼!想到這里我很慚愧。爺爺雖然癱瘓了。但爸爸給他買好吃的,他總是悄悄留著給我??戳松⒉竭@篇文章。我懂事了。一定會聽爸爸媽媽的話,力所能及的分擔他們的擔子。
梁實秋是中國現代的散文大家,以擅長寫幽默風趣的“閑適小品”而聞名于世。正如有人是這樣評價他:“喜怒哀樂發而皆中節,梁實秋文章面目溫和中正,理性與感性兼至,語言素養無懈可擊,趣味風格超妙脫俗,不過,在他的柔和背后,暗透那一層潛在的悲憫,引人窺見人生的無聊與無奈,空漠苦澀的況味。這正如吃鹽水花生,入口極為面軟,可是那花生“生硬”的印象卻總在腦海里揮之不去?!?/p>
確實,讀梁實秋的散文,是一種美的享受。它的文筆簡潔,風格恬淡,看似平平淡淡,卻蘊藏著無窮的藝術魅力,令人讀后余味無窮,遐想不已。它并不奢談人生的大道理,然而,在平實的語言后面,卻飽含著作者對生活的感受,讓讀者細細去體會、咀嚼。它恰像兩三知己燈下夜談,或直抒胸臆,或旁征博引,或幽默諧趣。語言不多,談的皆是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在淡淡的氣氛中,自有一種韻味,在不知不覺中給人以美的熏陶。
如果您喜愛中國現代文學,對中國現代文學也有一定的了解,那么您一定會發現,梁實秋的散文具有其獨道的風格,可謂是獨樹一幟。所以我們也很難將他的散文與中國現代文壇的其他的散文大家的作品進行比較。魯迅、周作人、朱自清、黃裳、傅雷、張中行、陳從周,當然還有張愛玲,梁實秋與他們相較,與其說他是一名作家,還不如說他是一位久識的老友、一位循循善誘的老者、一位正在教導你應如何面對生活的老師。他的散文是如此貼近讀者的生活!你不會從他的散文中看到許多難懂的大道理,也沒有什么過于優美的描寫,大多都是些瑣碎小事,但在讀他的文章時,你能感到一種無法從他人的散文中得到的特殊的愉悅感。梁實秋總是以風趣幽默的筆觸描寫生活,時而夸張,時而諷刺,但不論怎樣,它總是如此貼近我們的生活,而且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更令人折服的是,不管時代如何變化發展,顯然人的本性并沒有什么變化,生活中的一些事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因為當我們這些生活在21世紀的人們再讀梁實秋的散文時仍如此親切。這可能正是梁實秋散文在多年過去后仍經久不衰的原因之一,也正是他的散文能在廣大人民群眾間廣為流傳的原因吧!
但是,透過梁實秋散文的幽默諧趣、貼近生活、樸實無華,我們能夠發覺在他文章中那無時無刻不在洋溢著的他之于祖國的熱愛和眷戀,同時也更流露著他心底的真實——他過分善良的愛國。這正是一代中國文人的苦啊!梁實秋相信:“文學的國土是最寬泛的,在根本上和在理論上沒有國界,更沒有階級的界限。一個資本家和一個勞動者,他們的不同的地方是有的,遺傳不同,教育不同,經濟的環境不同,因之生活狀態也不同,但是他們還有同的地方。他們的人性并沒有兩樣,他們都感到生老病死的無常,他們都有愛的要求,他們都有憐憫與恐怖的情緒,他們都有倫常的觀念,他們都企求身心的愉快。文學就是表現這最基本的人性的藝術?!?《文學是有階級性的嗎?》)很顯然梁實秋是一個資產階級自由主義者,他對無產階級文藝具有偏見是必然的。在梁實秋看來,世界上的人性是一樣的,并沒有階級的區別,而“文學就是表現這最基本的人性的藝術”,因而它是沒有階級性的。這不是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了嗎?而這樣的認識也正與當時的以魯迅為代表的左翼作家的觀點是截然相反,所以他也因此受到了很多人的大力批駁。但很顯然,梁實秋是熱愛祖國、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在文化上他也提倡民主文化、反對封建文化;對執政的國民政府政府,雖然他不想根本推翻,但也是有所不滿的。只是他希望人們能“善良”的解決這些問題。正如在他文章中所認為的要時刻保持沉默,避免動氣,適可而止。但歷史的事實已經作出了論證,他的理論在當時的情況下是絕對行不通的,只有依靠武裝斗爭才能達到徹底的勝利。
但不論怎樣,我們也決不能否認梁實秋的文章在中國現代文壇中所占有的舉足輕重的地位,更不能否認梁實秋本人作為一代中國愛國文人的典范地位。即使他的某些觀點確實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他畢竟也在嘗試尋找一條中華民族的出路,只是這是一條沒有出口的路罷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已經步入了21世紀,雖然我們決不能忘記中國曾有過的那段艱難歲月,但我們也決不愿再重回那段時光。讀魯迅,讓我們牢記國恥;讀梁實秋,讓我們體味歷史的美好與現時的可貴。
正如梁實秋本人所說:“絢爛之極歸于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無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斫之痕的一種藝術韻味?!?《作文的三個階段》)也許,正是他這種看似平淡卻內涵豐富的風格,才造就了它雋永的藝術魅力。
前幾日,從新華書店讀者俱樂部借得好書一本《梁實秋散文集》。讀后,真有"繞梁之音,三日不絕"之感。他的古文底子深厚,博覽群書,常從古文中引經論據如信手拈來,讀罷卻是通俗易懂,如同三五知己燈下談話,看似稀疏平常,去蘊涵著人生的哲學,余味無窮,在不知不覺中得到美的享受,梁先生不愧為散文大家。
他的散文是以幽默風趣見長的"閑適小品"聞名于世,我尤其愛看他的"隨想篇"中的文章,題目很簡練,通常都是兩個字,例如"雅舌"、"女人"、"男人"、"衣裳"、"飲酒"等等,包羅萬象,說的都是些身邊的人或事,可以透過文章看到三、四十年代的生活氣息。今天看來,依然覺得趣味橫生。從中還解很多名詞其實都由來以久,例如"代溝",梁先生就寫的非常詳細,博古論今。代溝雖是翻譯過來的新名詞,但是我們古而有之,《尚書·遠逸》中就記載我們最古的代溝之說。再例如"女人",他刻畫的簡直就是入木三分,例如女人愛說謊,"若是能運用小小的機智,打破眼前小小的窘僵,獲取精神上的小小勝利,因而犧牲一點點真理,這也可以算是說謊,那么,女人確是比較的富于說謊的天分。"很多人都陪女人買過衣服,她口中念念有詞,或是式樣不好,或是衣料太差,批評的一文不值,究其原因,無非是價格太貴而已,所以女人善于將自己得不到的東西常歸于不喜歡。哈哈,真可謂精辟。還如他描寫的女人的嘴,說"女孩子從小就口齒伶俐…等到長大以后,三五成群,說長道短,聲音脆,嗓門高,如蟬噪,如蛙鳴,真當得好幾部鼓吹!"他還歸納兩種類型,"長舌"型和"噴壺嘴"型,他在文章中雖都是論些小事,但卻把一些陋習批評的體無完膚,看后甚感快意。
他在"作文的三個階段"中也寫道,"文章的好壞與長短無關,文章講究氣勢的寬闊、意思的深入,長短并無關系?!晕恼逻^長過的短,不以字數計,應以起內容之需要為準?!恼碌暮脡呐c寫作的快慢無關。頃刻之間成數千言,未必斐然可誦,吟得一個字捻斷數根須,亦未必字字珠璣。"使我頓時矛塞頓開,在寫作中遇到的問題仿佛都找到答案。我之敘述惟恐不盡,使看者不解,現在看來,可能廢話也有不少。
我素有摘抄的習慣,常把一些覺得甚好的描寫、敘述記于抄本中,可讀梁先生的散文,覺得字字如珠璣,無一處經不起推敲,讓我無從下手。他的散文通篇看似隨意而為,與小處卻見大家風范,他的.描寫惟妙惟肖,他的敘述平淡、樸實,正如同他所說的"絢爛之極歸與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也不是無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斫之痕的一種藝術韻味。"他如是說,也如是這樣做的。
讀一本好書,如交一位良師,受益終生。
我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上小學的時候,就知道梁實秋,當時接觸的是他的小語箴言。遺憾的是沒有看過他的文集。
嗨,大嘴,你有多大啊,上世紀八十年代就上小學,不過那時我都上中專。
巧是不巧?尋思著"書非借不能讀也。"突發奇想,想從此后沉下心來慢慢地讀些向往已久的大家之書,好好膜拜膜拜呢。昨天始借得一本書,也是散文,豐子愷的,計劃囫圇吞棗一天一篇,簡單作些筆記,摘抄摘抄,最好再有大家伙兒跟跟帖,一起談論談論讀后的感受,級別呢,就和我這零起點的差不離兒。
建議想法很好。一個殘疾人能夠跨世紀,需要歷經多少坎坷多少辛酸啊,往事不堪回首,都堅強的活過來!
在今年的世界讀書日,我們行知園的教師都有幸收到了老園長陳老師給予我們的珍貴禮物,推薦的一本好書,我則拿到了梁實秋先生的散文集。盡管是較厚的一本書,但我愛不釋手地利用幾個午睡時間看完了《梁實秋散文集》,閱讀后,感觸很深,讀梁先生的散文就是一種美的享受。
梁先生的散文文筆簡潔,風格恬淡,看似平平淡淡,卻蘊藏著無窮的藝術魅力,令人讀后余味無窮,遐想不已。它并不奢談人生的大道理,然而,在平實的語言后面,卻飽含著作者對生活的感受,讓讀者細細去體會、咀嚼。在平平實實的語言里,可以感覺到作者對人生的感受,讓讀者受到美的感化。像兩三知己燈下夜談,或直抒胸臆,或旁征博引,或幽默諧趣。語言不多,談的皆是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在淡淡的氣氛中,自有一種韻味,在不知不覺中給人以美的熏陶。每一篇散文都有獨到的見解,現于大家分享如下:
《中年》里,他體察到中年種種可曬可嘆的身心變異,表白順應自然、安身立命的中年心態:四十開始生活,不算晚,問題在“生活”二字如何詮釋。如果年屆不惑,再學習溜冰踢毯子放風箏,“偷閑學少年”,那自然有如秋行春今,有點勉強。中年的妙趣,在于相當的認識人生,認識自己,從而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瓢嗟耐嬉擞诔镜拇笪鋺?,中年的演員才能擔得起大出的軸子戲,只因他到中年才能真懂得戲的內容。流露在文中的這種中年心態,既不奢求也不自棄,順乎自然,安身立命。這種心態固然談不上銳意進取,但也不是悲觀虛無的表現,而是一份達觀樂生、安分執中的情懷。這類詠懷言志小品,優游自在,明心見性。梁實秋所躬行的是“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的處世哲學,追尋的是精神上的自由和快樂,在動蕩時代修煉超脫心齋,謀求自適妙方,體現的是達士情懷。
《時間即生命》則是寫時間就是生命,而生命就是時間。里頭有一段是這樣寫的:“最令人怵目驚心的一件事,是看著鐘表上的秒針一下一下的移動,每移動一下就是表示我們的壽命已經縮短了一部分。再看看墻上掛著的可以一張張撕下的日歷,每天撕下一張就是表示我們的壽命又縮短了一天。因為時間即生命。沒有人不愛惜他的生命,但很少人珍視他的時間。如果想在有生之年做一點什么事,學一點什么學問,充實自己,幫助別人,使生命成為有意義的,不虛此生,那么就不可以浪費光陰。這道理人人都懂,可是很少人真能積極不懈的善為利用他的時間……”作者稱自己浪費了很多時間的人,并告誡人們,想擁有更多的時間就要健康的活著,而多鍛煉是健康的秘訣。
《快樂》一文是寫作者認為皇帝最快樂,但西班牙國王拉曼三世稱他自己統治全國約五十年,國王每天公務繁忙,而真正快樂才十四天。在《一個快樂人的襯衫》里,一位農夫自食其力,獲得豐收,便很快樂?!翱鞓肥窃谛睦?,不假外求,求即往往不得,轉為煩惱。叔本華的哲學是:苦痛乃積極的實在的東西,幸??鞓纺讼麡O的根本不存在的東西。所謂快樂幸福乃是解除苦痛之謂。沒有苦痛便是幸福。再進一步看,沒有苦痛在先,便沒有幸福在后?!本拖裎覀兠刻炫Φ膶W習,雖然學習很辛苦,很單調,但要是考試時取得了好成績,就會很快樂。就像那歌里唱得一樣:“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梁實秋的散文選材自然隨性,筆觸生活的點滴,文筆風趣幽默、將大道理蘊藏在簡單中,將真性情歸于平淡。是我讀過的散文中讓我最愉快的文章之一。當你讀到飽滿的性情之文字時,給人一種優雅自在的感覺。喜歡讀梁實秋的散文,想寫的感受也很多。正如梁實秋本人所說:“絢爛之極歸于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無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斫之痕的一種藝術韻味?!币苍S,正是他這種看似平淡卻內涵豐富的風格,才造就了它雋永的藝術魅力。
在今年的世界讀書日,我們行知園的教師都有幸收到老園長陳老師給予我們的珍貴禮物,推薦的一本好書,我則拿到梁實秋先生的散文集。盡管是較厚的一本書,但我愛不釋手地利用幾個午睡時間看完《梁實秋散文集》,閱讀后,感觸很深,讀梁先生的散文就是一種美的享受。
梁先生的散文文筆簡潔,風格恬淡,看似平平淡淡,卻蘊藏著無窮的藝術魅力,令人讀后余味無窮,遐想不已。它并不奢談人生的大道理,然而,在平實的語言后面,卻飽含著作者對生活的感受,讓讀者細細去體會、咀嚼。在平平實實的語言里,可以感覺到作者對人生的感受,讓讀者受到美的感化。像兩三知己燈下夜談,或直抒胸臆,或旁征博引,或幽默諧趣。語言不多,談的皆是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在淡淡的氣氛中,自有一種韻味,在不知不覺中給人以美的熏陶。每一篇散文都有獨到的見解,現于大家分享如下:
《中年》里,他體察到中年種種可曬可嘆的身心變異,表白順應自然、安身立命的中年心態:四十開始生活,不算晚,問題在“生活”二字如何詮釋。如果年屆不惑,再學習溜冰踢毯子放風箏,“偷閑學少年”,那自然有如秋行春今,有點勉強。中年的妙趣,在于相當的認識人生,認識自己,從而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瓢嗟耐嬉擞诔镜拇笪鋺?,中年的演員才能擔得起大出的軸子戲,只因他到中年才能真懂得戲的內容。流露在文中的這種中年心態,既不奢求也不自棄,順乎自然,安身立命。這種心態固然談不上銳意進取,但也不是悲觀虛無的表現,而是一份達觀樂生、安分執中的情懷。這類詠懷言志小品,優游自在,明心見性。梁實秋所躬行的是“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的處世哲學,追尋的是精神上的自由和快樂,在動蕩時代修煉超脫心齋,謀求自適妙方,體現的是達士情懷。
《時間即生命》則是寫時間就是生命,而生命就是時間。里頭有一段是這樣寫的:“最令人怵目驚心的一件事,是看著鐘表上的秒針一下一下的移動,每移動一下就是表示我們的壽命已經縮短一部分。再看看墻上掛著的可以一張張撕下的日歷,每天撕下一張就是表示我們的壽命又縮短一天。因為時間即生命。沒有人不愛惜他的生命,但很少人珍視他的時間。如果想在有生之年做一點什么事,學一點什么學問,充實自己,幫助別人,使生命成為有意義的,不虛此生,那么就不可以浪費光陰。這道理人人都懂,可是很少人真能積極不懈的善為利用他的時間?!弊髡叻Q自己浪費很多時間的人,并告誡人們,想擁有更多的時間就要健康的活著,而多鍛煉是健康的秘訣。
《快樂》一文是寫作者認為皇帝最快樂,但西班牙國王拉曼三世稱他自己統治全國約五十年,國王每天公務繁忙,而真正快樂才十四天。在《一個快樂人的襯衫》里,一位農夫自食其力,獲得豐收,便很快樂?!翱鞓肥窃谛睦?,不假外求,求即往往不得,轉為煩惱。叔本華的哲學是:苦痛乃積極的實在的東西,幸??鞓纺讼麡O的根本不存在的東西。所謂快樂幸福乃是解除苦痛之謂。沒有苦痛便是幸福。再進一步看,沒有苦痛在先,便沒有幸福在后?!本拖裎覀兠刻炫Φ膶W習,雖然學習很辛苦,很單調,但要是考試時取得好成績,就會很快樂。就像那歌里唱得一樣:“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梁實秋的散文選材自然隨性,筆觸生活的點滴,文筆風趣幽默、將大道理蘊藏在簡單中,將真性情歸于平淡。是我讀過的散文中讓我最愉快的文章之一。當你讀到飽滿的性情之文字時,給人一種優雅自在的感覺。喜歡讀梁實秋的散文,想寫的感受也很多。正如梁實秋本人所說:“絢爛之極歸于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無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斫之痕的一種藝術韻味?!币苍S,正是他這種看似平淡卻內涵豐富的風格,才造就它雋永的藝術魅力。
梁實秋真能侃,再小的芝麻粒的事兒,經他的筆一轉一化,汨汨淌出一大洼水,一波三折,有滋有味。
梁先生淡雅從容,典型一紳士,持杖岸立,口銜煙斗,含笑窺樂。
梁的散文:瑣碎。
沒有故事情節,全憑見識,將古今中外、日常生活中的瑣事拼湊成文,像碎花裙上的碎花點,雜而不亂,抖開斑斕。
他下筆,東一鱗西一爪,若云里神龍,飄忽不定,反而沒有編故事的斧痕匠氣,觸類旁通,信手捻來,隨心所欲,東西八千里,上下五千年,逞才仗氣,一瀉千里地侃下去,毫不搭界的幾件瑣事,很巧妙地觸電,通了!任何瑣碎小事,一落梁氏筆下,便衍化成滋潤豐沛的長文。
因為雜,讀者永遠新鮮不厭倦,恨不能一氣讀完。
梁的行文看似輕松灑脫,沒有梁的學貫中西的淵博學識,這一手是學不到家的,這是一絕。
也有人效顰,結果墮入羅嗦,世俗。
至少在我看來,散文到了梁實秋手里,又聳起一座里程碑。
仿佛沒有不可入文的事,不信,翻開梁的四集《雅舍小品》,就像個雜貨鋪,亂七八糟的貨都齊了。
怒、臟、鼾、胖、并洗澡、理發,都是生活瑣事,也是他佳作的題目。
凡是他耳聞目睹的都攬入筆底,正合老上海的一諺語:撿入籃里都是菜,這是高廚的本事。
經他妙筆點睛,化龍飛舞,這不能不歸功於他的淵博與機敏。
梁講究生活的趣味,他總能從最平凡的生活小事發現它亮晶晶的趣味,然后筆鋒一轉,洋洋灑灑,談笑風生,不時閃爍出機智,忍俊不禁開涮幾句玩笑,令人捧腹厥倒。
他好幽默但不庸俗滑稽,這是他的文章特色。
他文章取材很世俗,人人都有此經歷,一經點出其中的閃光點,自然引起普遍共鳴。
行文幽默、情趣高雅、文字簡潔、文采斐然、文筆活潑,深得讀者珍玩。
瑣事入筆,典雅出鋒,這是梁文的成功之處。
梁實秋又是大學者,莎士比亞全集漢譯本第一人,主編的《遠東英漢大詞典》更是華人學者研讀西方文化的必備參考詞典。
但他寫作從不掉書袋,沒有頭巾氣的酸。
他常常信手捻來中外大典的引文,置於一堆俗事中,還原出引文原有的世俗樸素,充實文章的知識含量,是調味品,不是醋,更有可讀性。
時下一些寫手,才看了幾篇引文,甚至見了廣告上幾句古代詩文,便迫不及待收入“拙著”,企圖點綴出文章的源遠流長,一副普人郝隆袒腹曬書的窮酸相。
一壇回味尚可的米酒曬成醋了,原有的酒味也灑了。
讀梁實秋先生的散文,我絲毫讀不出那與魯迅先生論戰的犀利來。
在散文里先生是性情中人,是一個有癡、有憤、有憶有樂的親和老者。
在這里,他可以忘記年齡似孩童般嬉笑怒罵,也可以似孩童般天真可愛。
可字里行間,我又分分明明地知道,他是一個老者,一個睿智的老者。
先生的作品,各有不同卻各有著重。
原本不是很清楚的東西,剎那間變得通透且銘記于心。
辟如《清秋瑣記》。
大大小小二十七篇小短文,記錄了先生在不同時刻與不同書籍相遇后的反思。
足見,先生是一個樂得反省的人。
現在的社會太熱了,從冬天到夏天,從白天到夜晚。
太熱了,熱得人們停不下腳步去總結、去反思不是。
于是,“熱”就讓人們越來越迷茫,迷茫得看不清、摸不到實實在在的心,最后丟了自己,甚至拋棄生命。
所以,反思是重要的,而先生的反思讓我“冷”了不少,讓我可以停下步子,去找點什么。
文中有一則是講勤奮的,我記憶較深。
先生講述了明朝的一個儒士曹瑞。
“篤志性理,躬行實踐,據說其坐下著足處而轉為穿,卒時州人罷巷市哭?!痹装褚宦摗扒?,勤,勤,不勤難為人上人;苦,苦,苦,不苦如何通今古?”橫額曰:“勤苦齋”。
自小老師便講著勤奮的的重要,老師說“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天之計在于晨”,那時確是比較勤奮的,每個小孩為了老師的幾句夸獎,幾朵小紅花就會高興地蹦蹦跳跳。
后來,初中了,老師沒有小紅花了,只剩下夸獎,倒也算是勤奮,每天按時上下課,交作業,只是偶爾偷個懶,打個小炒,倒也算是勤,起碼“奮”是丟了,“勤”還在。
過了四年高中了,老師不僅沒有小紅花,連夸獎也是少的可憐。
這下好,就像大家常說的“勤奮”的小人,最終被身體里的那個“懶惰”小人打敗了,再也看不見他了。
后來,我才發現,不是“勤奮”小人死了,而是麻木了,每天呆呆地做題、做題、做題…再后來,大學了,發現不僅沒有小紅花,夸獎,就連老師也沒了!
后來我才明白,一直以來起主導作用的并非是勤奮本身而是外來的刺激,連激勵自己都是時斷時續,更不用說像曹瑞那樣努力奮進。
勤為人上人,苦中通古今了。
關于愛情還是先生的《槐園夢憶》。
先生關于愛情在《清秋瑣記》里記錄了《咆哮山莊》里的一段話“在一個餓人面前,放下孤單的一盤食物,他會集中全部食欲,絕不辜負這一盤食物;而另一種情況則是給他一整桌法國廚師為他安排的筵席,他也許能從整桌筵席得到一樣多的享樂,但是每一項食物,在他的關切與記憶中,僅僅是極微小的一部分?!毕壬f:“獨愛一菜遠勝于大吃筵席。
不是饑不擇食而是情有獨鐘?!?/p>
正如有人所說,一生愛一人并不是丟臉的`事情。
丟臉的是,你自認為愛了很多人,卻沒有一個是你真正愛的。
遇到對的人本來就不是很容易,能一輩子對那個愛的人不離不棄,彼此相守相依,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一個人不能沒有親情、友情,同堂也不能沒有愛情。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人生一世,若得一知己,舉案齊眉、相濡以沫,便是再大的困難也可迎刃而解。
“好的愛情,是透過愛讓你更愛這個世界;而不好的愛情,是透過愛你與這個世界對立”,這人的一番話讓人徹醒。
先生與妻子的伉儷情深讓人感動,讓我忽然覺得,成功有時真的不是一個人的寂寞,而是兩個人的執著。
于愛、于名、于利、于情,先生是真灑脫。
真實的人都是血肉之軀,正如真實的先生也會嬉罵如孩童。
尤其是先生講的那一段關于罵人的技巧真讓我覺得先生是那么可愛。
他是一個智者卻又像一個孩子,一個可愛、可敬的老人。
書與知識能讓一個人成長,即使如此,能遇到一個像先生這樣可愛又可敬的智者也是少有的事。
男的先生的文章讓人看得酣暢淋漓,不矯情做作,先生真是值得敬佩的人。
梁實秋是中國現代的散文大家,以擅長寫幽默風趣的“閑適小品”而聞名于世。
正如有人是這樣評價他:“喜怒哀樂發而皆中節,梁實秋文章面目溫和中正,理性與感性兼至,語言素養無懈可擊,趣味風格超妙脫俗,不過,在他的柔和背后,暗透那一層潛在的悲憫,引人窺見人生的無聊與無奈,空漠苦澀的況味。
這正如吃鹽水花生,入口極為面軟,可是那花生“生硬”的印象卻總在腦海里揮之不去?!?/p>
確實,讀梁實秋的散文,是一種美的享受。
它的文筆簡潔,風格恬淡,看似平平淡淡,卻蘊藏著無窮的藝術魅力,令人讀后余味無窮,遐想不已。
它并不奢談人生的大道理,然而,在平實的語言后面,卻飽含著作者對生活的感受,讓讀者細細去體會、咀嚼。
它恰像兩三知己燈下夜談,或直抒胸臆,或旁征博引,或幽默諧趣。
語言不多,談的皆是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在淡淡的氣氛中,自有一種韻味,在不知不覺中給人以美的熏陶。
如果您喜愛中國現代文學,對中國現代文學也有一定的了解,那么您一定會發現,梁實秋的散文具有其獨道的風格,可謂是獨樹一幟。
所以我們也很難將他的散文與中國現代文壇的其他的散文大家的作品進行比較。
魯迅、周作人、朱自清、黃裳、傅雷、張中行、陳從周,當然還有張愛玲,梁實秋與他們相較,與其說他是一名作家,還不如說他是一位久識的老友、一位循循善誘的老者、一位正在教導你應如何面對生活的老師。
他的散文是如此貼近讀者的生活!你不會從他的散文中看到許多難懂的大道理,也沒有什么過于優美的描寫,大多都是些瑣碎小事,但在讀他的文章時,你能感到一種無法從他人的散文中得到的特殊的愉悅感。
梁實秋總是以風趣幽默的筆觸描寫生活,時而夸張,時而諷刺,但不論怎樣,它總是如此貼近我們的生活,而且在生活中隨處可見。
更令人折服的是,不管時代如何變化發展,顯然人的本性并沒有什么變化,生活中的一些事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因為當我們這些生活在21世紀的人們再讀梁實秋的散文時仍如此親切。
這可能正是梁實秋散文在多年過去后仍經久不衰的原因之一,也正是他的散文能在廣大人民群眾間廣為流傳的原因吧!
但是,透過梁實秋散文的幽默諧趣、貼近生活、樸實無華,我們能夠發覺在他文章中那無時無刻不在洋溢著的他之于祖國的熱愛和眷戀,同時也更流露著他心底的真實——他過分善良的愛國。
這正是一代中國文人的苦啊!梁實秋相信:“文學的國土是最寬泛的,在根本上和在理論上沒有國界,更沒有階級的界限。
一個資本家和一個勞動者,他們的不同的地方是有的,遺傳不同,教育不同,經濟的環境不同,因之生活狀態也不同,但是他們還有同的地方。
他們的人性并沒有兩樣,他們都感到生老病死的無常,他們都有愛的要求,他們都有憐憫與恐怖的情緒,他們都有倫常的觀念,他們都企求身心的愉快。
文學就是表現這最基本的人性的藝術?!焙茱@然梁實秋是一個資產階級自由主義者,他對無產階級文藝具有偏見是必然的。
在梁實秋看來,世界上的人性是一樣的,并沒有階級的區別,而“文學就是表現這最基本的人性的藝術”,因而它是沒有階級性的。
這不是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了嗎?而這樣的認識也正與當時的以魯迅為代表的左翼作家的觀點是截然相反,所以他也因此受到了很多人的大力批駁。
但很顯然,梁實秋是熱愛祖國、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在文化上他也提倡民主文化、反對封建文化;對執政的民黨政府,雖然他不想根本推翻,但也是有所不滿的。
只是他希望人們能“善良”的解決這些問題。
正如在他文章中所認為的要時刻保持沉默,避免動氣,適可而止。
但歷史的事實已經作出了論證,他的理論在當時的情況下是絕對行不通的,只有依靠武裝斗爭才能達到徹底的勝利。
但不論怎樣,我們也決不能否認梁實秋的文章在中國現代文壇中所占有的舉足輕重的地位,更不能否認梁實秋本人作為一代中國愛國文人的典范地位。
即使他的某些觀點確實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他畢竟也在嘗試尋找一條中華民族的出路,只是這是一條沒有出口的路罷了。
余光中在懷念自已恩師梁實秋時候,這樣講道:梁實秋的貢獻,無人不知莎翁全集的浩大譯績。他的水準始終在那里,梁實秋的文章與他的前額并高。
梁文薔在想念自已父親梁實秋時候,這樣記憶老爸爸:他喜歡大海,看老虎,看櫻花,吃棉花糖。太陽西下了,我們孩子們還玩不夠,爸爸便一個一個追我們……作家梁實秋被公認為華語世界中散文天地的一代宗師。他的“雅舍小品”流播海內外,先后印行了三百多版?!堆派嵝∑贰芳捌洹袄m集”、“三集”、“四集”和“”,奠定了梁實秋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獨特地位。冰心在《讀〈雅舍小品選〉》中寫道:“實秋不但能說會道,寫起或譯起文章來,也是下筆千言,尤其是小品文字,更是信手拈來,諧而不俗?!?/p>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嚶其鳴矣,求其友聲”,一幅如此恬靜悠閑的圖畫,都因為加入了鳥語而生動極致,畫中流動著一脈淙淙如溪流的野趣,令人回味。鳥鳴仿佛總是啼囀在詩情與畫意里,小鳥也從此受到人們的喜愛。作家梁實秋為他所愛的小鳥留下了一篇文章,作者愛鳥,鳥的喜,鳥的悲,鳥的生,鳥的死,無不牽動著作者的情思。作者這種對鳥的生存和命運的`情思,寄托著作者對無拘無束生活的向往和對囚籠般的現實的不滿。
作者簡介。
梁實秋,(1903—1987),著名文學評論家、散文家、翻譯家。代表作有《雅舍小品》等。譯有《莎士比亞全集》。
在前幾日,我從新華書店讀者俱樂部借得好書一本《梁實秋散文集》。閱讀之后,真有"繞梁之音,三日不絕"之感。他的古文底子深厚,博覽群書,常從古文中引經論據如信手拈來,讀罷卻是通俗易懂,如同三五知己燈下談話,看似稀疏平常,去蘊涵著人生的哲學,余味無窮,在不知不覺中得到美的享受,梁先生不愧為散文大家。
他的散文是以幽默風趣見長的"閑適小品"聞名于世,我尤其愛看他的"隨想篇"中的文章,題目很簡練,通常都是兩個字,例如"雅舌"、"女人"、"男人"、"衣裳"、"飲酒"等等,包羅萬象,說的都是些身邊的人或事,可以透過文章看到三、四十年代的生活氣息。今天看來,依然覺得趣味橫生。從中還了解很多名詞其實都由來以久了,例如"代溝",梁先生就寫的非常詳細,博古論今。代溝雖是翻譯過來的新名詞,但是我們古而有之了,《尚書·遠逸》中就記載了我們最古的代溝之說。再例如"女人",他刻畫的簡直就是入木三分了,例如女人愛說謊,"若是能運用小小的機智,打破眼前小小的窘僵,獲取精神上的小小勝利,因而犧牲一點點真理,這也可以算是說謊,那么,女人確是比較的富于說謊的天分。"很多人都陪女人買過衣服,她口中念念有詞,或是式樣不好,或是衣料太差,批評的一文不值,究其原因,無非是價格太貴了而已,所以女人善于將自己得不到的東西常歸于不喜歡。哈哈,真可謂精辟。還如他描寫的女人的嘴,說"女孩子從小就口齒伶俐…等到長大以后,三五成群,說長道短,聲音脆,嗓門高,如蟬噪,如蛙鳴,真當得好幾部鼓吹!"他還歸納了兩種類型,"長舌"型和"噴壺嘴"型,他在文章中雖都是論些小事,但卻把一些陋習批評的體無完膚,看后甚感快意。
他在"作文的三個階段"中這樣寫道,"文章的好壞與長短無關,文章講究氣勢的寬闊、意思的`深入,長短并無關系?!晕恼逻^長過的短,不以字數計,應以起內容之需要為準?!恼碌暮脡呐c寫作的快慢無關。頃刻之間成數千言,未必斐然可誦,吟得一個字捻斷數根須,亦未必字字珠璣。"使我頓時矛塞頓開,在寫作中遇到的問題仿佛都找到了答案。我之敘述惟恐不盡,使看者不解,現在看來,可能廢話也有不少。
我素有摘抄的習慣,常把一些覺得甚好的描寫、敘述記于抄本中,可讀梁先生的散文,覺得字字如珠璣,無一處經不起推敲,讓我無從下手。他的散文通篇看似隨意而為,與小處卻見大家風范,他的描寫惟妙惟肖,他的敘述平淡、樸實,正如同他所說的"絢爛之極歸與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也不是無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斫之痕的一種藝術韻味。"他如是說,也如是這樣做的。
讀一本好書,如交一位良師,受益終生。我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上小學的時候,就知道了梁實秋,當時接觸的是他的小語箴言。遺憾的是沒有看過他的文集。
嗨,大嘴,你有多大啊,上世紀八十年代就上小學了,不過那時我都上中專了。
巧是不巧?尋思著"書非借不能讀也。"突發奇想,想從此后沉下心來慢慢地讀些向往已久的大家之書,好好膜拜膜拜呢。昨天始借得一本書,也是散文,豐子愷的,計劃囫圇吞棗一天一篇,簡單作些筆記,摘抄摘抄,最好再有大家伙兒跟跟帖,一起談論談論讀后的感受,級別呢,就和我這零起點的差不離兒。
建議想法很好。一個殘疾人能夠跨世紀,需要歷經多少坎坷多少辛酸啊,往事不堪回首,都堅強的活過來了!
讀《請客》這篇文章后,我感觸很深。
我們華人好像很喜歡自找麻煩,請客這一費事又傷神的“玩藝兒”竟然像上癮一樣。一旦成家立業,請第一次客后,余生就再也停不,凡任何大小事都得請客。不管是為還人情債,擺闊氣,攀交情或純粹為請親朋好友來家里聚一聚,總之都是請客的理由。
當然真正煩人的才不止這些,請客當然是請吃飯,所以最重要的是菜譜,也就是吃什么。吃得不能太隨便,不然顯得太寒酸,沒面子;也不能吃得太“不隨便”,不然錢包就要破大洞。雞鴨魚肉這些一定要有,一樣不能少(這些屬于“基本”),素菜通常是做點綴的,根本沒人要吃(這就像是額外“免費”禮品)。之后就是鮑參肚翅(這是整頓飯的“噱頭”),通常每次只能有一兩道,大致原因有二,首先價錢昂貴,其次家里煮出來的實在談不上好吃。
菜單擬好后便要從各大超級市場和菜場買回來,這雖不怎么費神但很費力。
最后便看當天的臨場發揮,因為許多菜平日都不常煮,味道好不好,只有上桌后,客人們都嘗過后,從大家臉上的表情上知道。如果味道好,客人吃得眉開眼笑的話,“大廚”心里自然松口氣;但客人如皺一皺眉頭“煮飯婆”便恨不得地上有個洞可以鉆進去??偹憧腿俗?,主人還有善后工作:一大堆又油又臟的碗碟要洗;一地的瓜皮紙削要清理(最慘的莫過于新年里不能掃地,一地的垃圾只能用手撿,用布抹)。有時客人“胃口不好”,吃剩的殘羹剩飯便成隔天的午餐。
所以正如梁實秋先生說的“若要一天不得安,請客”。請客真的很麻煩。
啾啾鳥鳴,潺潺流水,亭亭荷花。構成了大自然美妙的一切,也奏響了生命的樂章,地球因生命的存在而精彩。
梁實秋的《鳥》讓我不禁感嘆,人類殘害的何只是鳥,更是整個自然?!而B》主要記敘了作者看到籠中的鳥并不快樂,整日無精打采,。但這并不是最糟的,冬日的雪景中,又有鳥禁不住寒風凍死??吹竭@,作者不忍再看,我也不忍再看。鳥兒之所以喜愛飛翔,是因為它擁有自由,然而人類禁錮了它們,這大概就是為什么動物對人仍保有忌憚吧。
但人類罪有應得,人類肆意捕殺生物,造成物種瀕臨滅絕,甚至有些物種已經消失,像渡渡鳥,北極的企鵝,但人類并沒有吸取教訓,日本還在捕殺瀕臨滅絕的鯨,還有些漁民因為漁獲不夠,而去捕殺人見人愛的海豚,這些人是多么殘忍,但還有更殘忍的,一些富商吃慣了大魚大肉,竟想去吃野生動物,于是便花大價錢購買,于是有些人為了金錢去捕殺野生動物,這些人大多家里貧困,雖然當地政府對他們有補貼,但這些錢與野生動物的收購價比,根本微不足道,所以他們才會鋌而走險觸犯法律。所以這些富商比偷獵者還可惡。
此外,人類破壞野生動物棲息地,使動物無法生存,人類也意識到了,開始注重環境保護,但總有些不自覺的人不遵守規定,亂排放污水,環境還在遭受著威脅,但我希望全人類都能自覺地保護環境,這樣世界會更美好。
但人類也應注意保護自然的方式,把動物關在籠里看上去它們很安全,但它們失去了自由,它們為人類賺錢,自己得到的只是這樣的待遇,比他好一點的是馬戲團里的動物,它們可以走出籠來走動,但仍要聽人指揮,這樣也等于沒有自由,得到的只是幾餐溫飽而已。這不是它們生存的地方,適合他們生存的是大自然,這一點人類也明白,但大自然已經被破壞,很少有地方適合它們生存,這一點,人類對動物應該是充滿歉意的,但遲早有一天人類會將動物們放回大自然。
人類與動物該和諧相處,畢竟地球并不只屬于人類,它屬于大家,每一種生物都有權利在地球上生存,地球也因生命的存在而精彩,這就是我由《鳥》想到的。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201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