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合理的教學工作計劃可以使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果。分享這些教學工作計劃范文可以促進教師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1、在熟悉樂曲的基礎上,嘗試用手鈴,響板碰鈴為《瑤族舞曲》伴奏。
2、遷移手鈴舞中的有關線索,在教師的指揮下演奏打擊樂。
3、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安靜有序的收放樂器。
4、隨歌曲旋律唱出來。
5、初步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活動準備】。
1、幼兒圍坐成馬蹄形。
2、各種樂器放在椅子下邊。
3、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1、教師領著幼兒一起隨《瑤族舞曲》的音樂空手打節奏的動作。
師:孩子們,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的《瑤族舞曲》(一)還記得嗎?讓我們一起來復習一下吧!
2、認識樂器及方法,引導幼兒遷移韻侓活動的有關線索,討論樂器的配器方案。
師:今天趙老師還請來了三位樂器朋友,一起來看看他們是誰?
(教師出示三種樂器請小朋友依次來認識并向樂器打招呼)。
師:剛剛我們在邊聽音樂邊做動作,想想看這3種樂器中那個樂器是搖著演奏的呢?
小手點擊的動作呢?手指眼睛鼻子嘴巴的動作呢?
3、教師用演奏樂器的動作指揮幼兒空手練習。
師:現在你們的小椅子下邊都有一個正在睡覺的小樂器,現在請你輕輕地看看,不要吵醒她,看完以后以最快的速度坐好。
師:我現在來問一問這邊的孩子你們是什么樂器,哦,那你們就是碰鈴隊(依次總結樂器隊)。
師:現在讓我們念著兒歌空手練習一遍。
師:這次讓我們跟著音樂空手練習一遍好嗎?
4、教師指揮幼兒用樂器演奏,并根據幼兒演奏的具體情況做出總結。
師:剛剛你們表演的非常好,現在請你拿樂器來演奏,但是在拿樂器之前我來考考你,請看我這個手勢是什么意思?(準備動作)那我在做這個手勢的時候請你們輕輕拿起樂器做準備動作好嗎?(練習幾次拿樂器)。
師:聽音樂練習一遍。(結束樂器放在小腿上),那如果加上表情就更好了。(聽音樂做第二次演奏)。
5、親子音樂游戲。
師:今天趙老師還帶來了另一種樂器,如果你想見識一下的話,現在請把樂器輕輕地剛到前邊的筐子里回到自己的位置做好,我請他出來。
師:(出示樂器)你們認識他嗎?對,他就是口琴,今天他也和我們一起玩游戲。
師:剛剛我們在點點搖的'時候除了用手搖,你覺得還可以用哪里搖呢?誰來試一試?
現在請你起立把椅子放兩邊我們一起跟著小提琴來玩一玩點點搖。
師:除了點點搖可以怎么玩?哦,也可以轉。
師:現在請你找到自己的小伙伴面對面站好聽音樂準備。
師:想不想和爸爸媽媽一起玩呢?請你去邀請你的爸爸媽媽讓我們一起跳舞吧!
教學反思:
《瑤族舞曲》是一首非常著名的樂曲。樂曲生動地描繪了瑤族人民歡慶節日時的歌舞場面。體驗歌曲優雅高貴的旋律和輕盈明快的節奏,感受歌曲表達的歡樂情緒,幼兒對音樂活動很感興趣,雖然在演奏中不是很熟悉。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打擊樂器,并嘗試用樂器進行打擊樂的活動。
2、初步學會看圖譜并根據圖譜進行節奏練習。
3、樂意與同伴進行打擊樂活動。
活動準備:
1、節奏圖譜一張。
2、指揮棒一根。
3、下載音樂《蜜蜂做工》。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教師:“春天來了,好多花都開了,你們猜猜看,這么多花,把誰吸引過來了呀?”
教師:“哦,是小蜜蜂來了,它來干什么呀?”
二、完整練習拍節奏。
1、教師:“你們看花園的花多美啊,我們快坐下來欣賞一下?!保ǔ鍪竟澴鄨D譜)。
2、教師:“他們有什么不一樣”(有的是一朵,有的兩朵連在一起的)。
3、(出示小蜜蜂)“現在小蜜蜂要來教我們采蜜啦!看好。(教師進行節奏示范)講解如何看節奏圖譜,如何根據圖譜打節拍。
1、講解所要用的打擊樂器,并引導幼兒根據樂段來使用合適的樂器。
2、引導幼兒熟悉樂器的演奏方式,幼兒練習自己需要演奏的樂段,強調演奏時要看指揮。
3、指揮幼兒進行完整的演奏。
4、交換樂器進行演奏。
四、結束部分。
(一)如何演奏好擊打樂器。
首先找到樂器中的運動,其次在加強練習運動。
例如:拉弦類樂器中的運動是推弓和拉弓,只要不斷加強練習就一定能把它演奏好,因為它是拉弦類樂器中的基本功練習,是掌握拉弦類樂器的精華。吹奏類樂器中的運動是呼吸運動,先加強對氣息的控制力,因為它是吹奏類樂器中重要練習內容,是練習的基本功,是掌握吹奏類樂器的總司令。
打擊樂類樂器中的運動往往一直都沒找到其中的運動,甚至被眾多人所忽視就是把打擊類樂器中的運動只強調擊打,這就是問題所在。拉弦和吹奏類樂器運動都是兩種,一推一拉,一呼一吸,為什么在打擊類樂器中就偏偏的一種呢?那眾人所忽視的又是什么運動呢?是“抬”這個運動,沒有人想過不抬怎么打啊,所以被眾人所忽略掉。
“抬”運動即使音樂中的速度,又是打擊類樂器中運動的“心臟”,可想而知有多重要。所以說想演奏好打擊類樂器先找到其中的重要運動,運動就是“抬”和“落”的運動,這要掌握了這兩個運動,也就是掌握了打擊類樂器中的命脈,在不斷的刻苦練習,成功也是指日可待的。
(二)小學音樂中的.打擊樂器有哪些。
三角鐵、板鼓、小鈸、書鼓、沙槌等。
1、三角鐵。
三角鐵又稱“三角鈴”,是一種古老的打擊樂器,是管樂隊、管弦樂隊、交響樂隊乃至歌舞劇樂隊中必不可少的打擊樂器。常常在華彩性的樂段中加入演奏,以增強氣氛。
2、板鼓。
板鼓,因常與拍板由一人兼奏而得名。又稱單皮(一面蒙皮)、班鼓(過去戲班專用)。是漢、納西、土家、侗、蒙古等族棰擊膜鳴樂器。流行于云南、貴州、湖北、湖南、廣西、廣東、內蒙古、河北等省區及全國各地。
3、小鈸。
小鈸,又名小镲。壯、苗、瑤、彝、傣、佤、仫佬、京、水、仡佬、漢等族互擊體鳴樂器。壯語稱斜埃。流行于全國各地。響銅制,缽形,鈸體較小而厚,鈸面直徑12厘米~14厘米,碗徑5厘米~7厘米,碗高1.5厘米~2厘米,碗頂鉆孔系以綢布,兩面為一副。
4、書鼓。
書鼓,是漢族傳統棰擊膜鳴樂器之一。流行于全國各地,專用于中國北方說唱音樂“大鼓書”等各種鼓書伴奏。
5、沙槌。
搖奏體鳴樂器,亦稱沙球。起源于南美印第安人的節奏性打擊樂器。傳統沙槌用一個球形干葫蘆,內裝一些干硬的種子?;蛩槭?,以葫蘆原有細長頸部為柄,搖動時硬粒撞擊葫蘆壁發聲。
(三)打擊樂認識。
打擊樂器也叫“敲擊樂器”,是指敲打樂器本體而發出聲音的。其中有些是有固定音高的打擊樂器,如云鑼、編鐘等;其它還有一些無固定音高的打擊樂器,如拍板、梆子、板鼓、腰鼓、鈴鼓等。若根據打擊樂器不同的發音體來區分,可分為兩類:(1)“革鳴樂器”也叫“膜鳴樂器”,就是通過敲打蒙在樂器上的皮膜或革膜而發出的樂器,如各種鼓類樂器;(2)“體鳴樂器”,就是通過敲打樂器本體而發聲的,如鐘、木魚、各種鑼、鈸、鈴等。
大多數打擊樂器有一個確定的音,甚至連鼓的音也是確定的。但一般來說打擊樂器的分類是看一個樂器是否有一個確定的音高。定音鼓、木琴、馬林巴、顫音琴、鈴、管鐘、古鈸和鐘琴都有一定的音高。小鼓、大鼓、沙槌、響板、響棒、牛鈴、吊鈸、沙球、齒輪剮響器、勺、木魚、嗵嗵鼓、蒂姆巴爾鼓、三角、震音器、擦衣板、鞭、南梆子一般沒有確定的音高。但也有些打擊樂器手在錄唱片或演奏特別的作品前確定他們的鼓的音高。鑼有有確定音高的和沒有確定音高的良種,西方的鑼一般沒有確定的音高。吊鈸也有有確定音高的,但很少見。此外打擊樂器還分膜鳴樂器和自鳴樂器。膜鳴樂器上覆蓋著一層膜,打擊膜產生聲音,比如鼓。自鳴樂器自己就可以發聲,比如三角。鈴鼓即是膜鳴樂器也是自鳴樂器。
中國的民族樂器中有許多特有的打擊樂器,這些打擊樂器有的今天還在使用,有的今天已經不使用了(比如編鐘)。許多這些傳統的打擊樂器是中國傳統藝術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比如在中國的戲劇中的磬、鼓、鑼、鈸,或者在說書時使用的快板、響板等。在中國的傳統音樂中打擊樂器的使用比較少,打擊樂器(除木琴和編鐘外)一般也被看作是下級的樂器。在春秋和戰國的文獻中比如就有嘲笑秦國的打擊音樂的文章。
在大部分的管弦樂曲完成的時代,打擊樂器并未受到重視,最普遍使用為定音鼓,用途僅為增強樂曲氣勢。再來是小鼓、大鼓、鈸、木琴等。不過后來樂曲逐漸走向多樣化,打擊樂器豐富的節奏性因此得到善用。在二十世紀初期管樂開始發展,各式各樣的打擊樂器慢慢被研發改良,作曲家得以利用多樣的音響效果使樂曲更加有變化。
打擊樂團中的打擊樂器又比管樂團中的更多樣化,甚至范疇不再僅限于使用固有的樂器來產生既定的聲音,如拖鞋、砂紙、鐵錘等生活用品也常常出現在樂曲中。
一、活動創意:戶外活動中,我看見許多幼兒都喜歡玩“大灰狼與小白兔”和“老鷹捉小雞”的游戲,孩子們在游戲中是那么的快樂,于是,我突然想到了與孩子們生活、游戲息息相關的主題活動“追趕跑跳碰”,讓幼兒在安全的活動場地上健康的成長。
二、活動目標。
1、認識骨頭、肌肉、關節的關系與作用,進一步了解人體構造。
2、增進頭、身體、手、腳的協調能力,體會競賽的樂趣。
3、學習運用臉部肌肉與形體動作進行表演,交流最喜歡的臉部表情與形體動作。
4、用形體模仿動作,培養幼兒的想象力。
三、活動準備。
1、展示區:報紙、有關運動的照片簡報,各種運動的道具、飛盤、跳繩、球等。
2、語言區:圖卡、錄音帶、肢體會動的玩偶。
3、體育區:平衡、體育墊、呼啦圈。
4、意智區:身體拼圖、配對紙牌、組合玩具。
四、活動過程:
(一)、大家來運動。
1、教師展示“掛圖《身體結構》”,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使其對身體的結構有初步的認識。
2、請幼兒摸摸看手的肌肉在哪里,骨頭在哪里,關節在哪里。
3、和幼兒討論,如果沒有肌肉,手會怎樣呢?如果沒有骨頭呢?如果沒有關節呢?
4、請幼兒畫人形玩偶的分解圖:頭、脖子、身體、手、腳,用分腳釘將它組合成一個完整的人形玩偶。
5、做好后,請幼兒擺弄人形玩偶,看看可以擺出哪些動作。
(二)、追趕跑跳碰。
6、放音樂讓幼兒輕松地走出各種運動的動作。
7、帶幼兒到戶外玩“跑步比賽”,將幼兒分成兩組玩男生追女生、大腳追小腳的游戲,聽到老師的哨聲就開始跑,看看誰最勇敢。
8、價幼兒的活動,只要參與了就獎勵一張游戲卡。
(三)、肢體扮演律動與游戲。
9、老師出示報紙,引發幼兒玩扮鬼臉的'興趣。
10、請幼兒和老師一起來玩“扮鬼臉”的游戲,并說明玩法:請幼兒拿張報紙遮住臉,在草坪上隨意走動,老師說完“一、二、三”時,拿下報紙,做一個鬼臉。
11、分享扮鬼臉的樂趣。
(四)、身體律動與模仿。
12、老師出示樂器,引起幼兒跳舞的興趣。
13、玩“身體隨著節奏”的游戲,舞出快與慢的動作。如;敲鈴鼓,邊聽邊用腳尖輕輕走,敲木魚,配合節奏快走,大鼓一響,停下來并蹲下。
14、放錄音,讓幼兒嘗試不同的樂曲,進行不同的肢體律動。
五、延伸活動。
讓幼兒回教室在益智區中玩配對牌的游戲,讓幼兒操作。
六、活動評價。
1、能說出骨頭、肌肉、關節的作用,知道自己與別人不同。
2、能參與賽跑的活動。
3、能運用臉部肌肉與形體動作開展表演活動。
4、能靈活運用身體做律動。
活動目的:
(1)會用自然的聲音、輕松地演唱歌曲。
(2)能注意咬字清晰、準確,并回創編簡單的動作做表演。
活動準備:各種各樣的球、錄音機、錄音帶。
活動過程:
一、律動:《可愛的.小動物》。
能創編各種小動物的可愛形象。
能唱準火車的“嗚”音。
三、學習新歌。
(1)熟悉旋律(1―2次)。
(2)學唱新歌。
咬字要清晰、準確。
(3)教師帶領幼兒演唱歌曲(1―2次)。
(4)請個別幼兒出來唱歌。
讓幼兒大膽地創編簡單的動作,配合歌曲一起表演唱。
(6)請個別創編動作較好的幼兒進行表演。
在游戲中,要求幼兒聽著音樂的節拍、拍準或踏準節奏。
活動反思:
小班歌曲《有趣的大皮球》的歌詞和旋律都比較簡單,比較適合小班幼兒的教學,而且在平時的活動中,幼兒對玩皮球很感興趣。在歌曲的學唱過程中,選擇與孩子們生活中喜愛的事物―大皮球”相結合,整個活動在老師游戲口吻帶動下,可以讓孩子們的整個學唱過程顯得更為生活化、更為游戲化。在教學活動的開始,我先讓幼兒結合經驗熟悉理解歌詞,組織幼兒學習歌詞“看小貓和小狗給我們帶來了什么呀?大皮球長得什么樣呀?你玩過皮球嗎?皮球可以怎么玩呢?拍的時候會怎么樣的?”鼓勵幼兒結合經驗說說,拍皮球的時候你有沒有發現什么秘密呀?還邊拍邊問:為什么這個皮球一會跳的低一會跳的高呢?幼兒發現拍的輕球跳的低拍的重球跳的高,與此同時引導幼兒用做動作邊用較輕和較響的聲音念這幾句歌詞。
由上可見,幼兒園的歌唱活動應該是生活化、游戲化的歌唱活動,是集多種領域相互滲透式的歌唱活動。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點優化歌唱活動教學組織:
1、用多種方式練習,提高學習的趣味性。在幼兒進行練習、鞏固的時候,不能簡單、機械地重復,教師要善于觀察孩子的情況,及時總結,并在音準、節奏、感情處理、速度和力度等方面對孩子提出恰當的要求。同時還要注意個人、小組、集體相結合,即可以預防孩子歌唱疲勞,又可以使孩子養成注意傾聽他人習慣。
2、用多種多樣的方式導入,激發幼兒興趣。任何手段都是為了達到目的而創造和采用的,我們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可以用一種,也可以同時采用幾種方法,教學有法,但無定法。
3、充分運用各種感官,增強活動的樂趣。德國著名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卡爾.奧爾夫提出把語言、動作、音樂和表情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去進行教學,充分發揮幼兒學習的主體性。在歌唱活動中,我們也可以根據歌曲的內容、幼兒的能力,適當的累加動作因素、語音因素、游戲因素等,還可以組織幼兒體驗領唱、輪唱、分聲部合唱等多種形式,增加歌唱的樂趣,豐富歌唱的內容。
在了解幼兒年齡特點的基礎上,通過以上幾點可以有效消除反復練唱和記憶歌詞所帶來的枯燥感,使幼兒邊玩邊唱,輕松主動地學會了歌曲,使歌唱活動顯得如此自然和順理成章。在整個活動中,也能使幼兒情緒高漲,興致盎然。同時,教師也要在歌唱活動中盡可能地提供給幼兒合適的合理的操作機會,有了一定操作經驗的孩子們,更能真正成為主動學習的主人。
一、進一步區分對身體主要器官和部位的認識。
二、發現身體部位可以發出各種各樣的聲音,并大膽進行嘗試表現為音樂伴奏。
三、萌發喜愛打擊類音樂活動。
活動準備:各種打擊樂器4-5件。音樂伴奏帶、錄音機。嘴巴、手、腳圖片標志各一個。
活動過程:
一、引題。
1、教師逐一出示并操作打擊樂器使其發出聲音,引導幼兒說一說是怎么樣讓樂器發出聲音的。
2、教師小結:雙響綁和三角鐵是老師用木棍和鐵棒敲一敲發出聲音的,沙錘和串鈴是老師用手搖一搖發出聲音的。
師:這些打擊樂器可以發出美妙的聲音,其實我們的身體也是可以發出很多好聽的聲音的,也是一件樂器。
1、認識“嘴巴”樂器。
a、引導幼兒用嘴巴發出多種聲音:彈舌頭、搓上下唇、彈上顎等。
b、播放一段音樂,用嘴巴樂器來為音樂伴奏。
2、3環節為:認識“手”樂器和認識“腳”樂器,方法同1環節。
三、表演用身體樂器為音樂伴奏。
1、集體自由選擇嘴巴、手、腳中的一種樂器為音樂伴奏。
2、集體自由結合幾種身體樂器為音樂伴奏。
3、游戲:看指令,選樂器。
師:小朋友們,現在老師要和你們來玩游戲了。老師這里有三張圖片標志,分別是:嘴巴、手、腳。等一下音樂響起的時候,大家要邊聽音樂邊看我舉起來的是哪種身體樂器,而且你們要按照老師的標志去選擇身體樂器為音樂伴奏。
游戲分兩次進行:第一次請部分幼兒參加游戲,其他幼兒觀看。
第二次請全體幼兒參加游戲表演。
四、親子同樂。
師:小朋友們,我們已經學會了用身體樂器來為音樂伴奏,現在我們請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我們一起來用身體樂器為音樂伴奏吧!(放音樂,家長和孩子們共同表演)。
1、感受a段音樂的歡快b段音樂的優美,體驗共同演奏的樂趣。
2、探索歌曲的表演動作,以及演奏時樂器的配置方案。
3、討論打擊樂器的演奏方案,根據樂曲的變化設計配器方案,學習用不同的樂器來表達音樂的不同情緒,能夠用鈴鼓、碰鈴、圓舞板、雙響筒等樂器演奏歌曲。
二、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會唱歌曲《郊游》。
2、鈴鼓、碰鈴、圓舞板、雙響筒等樂器。
三、活動過程。
1、復習歌曲,進一步感知歌曲結構的情緒。
(1)這首歌有幾段?哪幾段是一樣的?
第一、第三段音樂聽起來怎么樣?
(2)第二段音樂怎么樣?
2、創編動作。
(1)在引導幼兒觀察操作卡片畫面進行講述后,鼓勵幼兒探索用什么動作表示手拉手、很高興去郊游的情景。
(2)鼓勵幼兒探索怎樣表演第二段音樂中表現的優美景色。
(3)老師根據幼兒想象的動作組合成歌表演,并進行集體練習。
3、討論配器方案,為歌曲伴奏。
(1)請幼兒思考用什么樂器演奏音樂優美部分?
b段的比較抒情,可以延長的,適合用什么樂器?
(2)請幼兒思考用什么樂器演奏音樂大家歡快地去郊游的部分?
提示幼兒a段腳步的適合用雙響筒。
(3)請幼兒看老師指揮做現用樂器的模仿動作,用樂器看指揮演奏。
(4)請幼兒和小伙伴交換樂器看指揮演奏。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播報員張梓凝,我今天要播報的內容是:音樂課上,搞笑不斷。
太好了,要上音樂課了??熳?,趕緊搶座去!午自習剛下課便聽見大家那歡樂的笑聲,于是,我也情不自禁地加快了腳步,最終以第三排的成績告終了這次賽跑。
可剛坐下便聽到了一聲詭異的笑聲,哦,原來是王寧的。腦海中就突然間浮現出王寧上節課所說的話:唉,你看多好??!老師是彈的開心,前排唱的開心,我們后排是看的開心!哈哈,我就是押韻大王!想著想著我便復述了下來,結果我們倆都笑了。
就這樣我們開始上課了。我和后排同學們聽著前排同學們那動聽的歌聲沉浸在其中,久久的無法自拔。不知過了多長時間突然一個高音沖向了我的耳旁,我不禁一震,又笑著問道:這是誰的聲音?有的人說是音樂老師的,有人說是魏炳森的,有的人說是任宇蕊的。聽到回答后便用疑惑的眼神問到底是誰的?可他們這次卻沒有回答我反而都對著我笑。這就讓我伴隨這疑惑和歡樂上完了一堂音樂課。
俗話說得好:音樂使人高尚,音樂使人歡樂,音樂使人熱愛生活。我希望同學們不只是在音樂課上才會感到歡樂,在平常課程中我們積極陽光向上!
詩琪在家學了鋼琴,早餐后都喜歡拿出琴譜來練。周圍都圍了很多小朋友,就有小朋友發現:琴譜上有很多一條條的線。練琴的幼兒都認得它是五線譜。于是小朋友都跑來告訴我:“老師、老師,我們發現五線譜也是線??!”我見幼兒的興趣很高,而且五線譜也是生活中的線。于是我抓住這個機會,讓幼兒更多的了解五線譜。
二、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認識高音符號及低音符號,知道各個音所處的位置。
2、學會各個音。
3、啟發幼兒從五線譜中想到其他生活中的線,有科學探索精神。
三、教學提示。
1、出示琴譜,讓幼兒觀察琴譜中有什么,引起幼兒興趣。
2、引導幼兒說出五線譜也是由線組成的,它是屬于生活中的線。
3、教師出示五線譜,指導幼兒認識五線譜中五條線的排列及它所表示的意義。
4、出示高音符號,低音符號,引導幼兒認識并記住名稱。
5、在五線譜中,畫出八個音,讓幼兒認識,并學習看著五線譜來唱音階。
6、幼兒練習看五線譜唱音階。
四、活動延伸:
請幼兒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是屬于“線”的。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1、了解穩定、均勻的節奏。
1、認識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節奏圖譜。
節奏圖譜卡片若干。
師:這是誰?你們認識嗎?(小牛)。
小牛:“小朋友,你們好?!?/p>
師:小牛真有禮貌,我們來和小牛打個招呼吧!
幼:“小牛,你好?!?/p>
小牛:我知道咱們班的小朋友可聰明了,那你們能不能學一學我的叫聲呀?
師:小牛邀請小朋友來學學它的叫聲,
師:(緩慢的,讓幼兒聽清楚)小牛叫聲很長,它叫一次,是四拍,每一拍拍一次手,共拍四次手。好的,跟老師一起來學一學。
師:小朋友學的真棒,你們看,小貓聽到你們學的這么好也來了。我們來和小貓打個招呼吧!
幼:小貓,你好!
小貓:小朋友們好,你們好!
師:誰來學學小貓是怎樣叫的,讓我們大家來聽一聽。(請幾位小朋友學叫)小牛叫一次,小貓可以叫兩次,每叫一次是兩拍,兩拍,拍兩次手。
師:小朋友也一起來學一學吧。
師:學得很好,你們看,誰跟在后面來了?
小鴨:小朋友,你們好!幼:小鴨子,你好!
師:讓我們來聽一聽小鴨是怎樣叫?(教師指圖譜)。
師:小鴨子的叫聲又響亮又短,小牛叫一次,它叫四次,每叫一聲為一拍,一拍,拍一次手。
師:小朋友也一起來學一學吧。
師:還有一位小動物也來了,它是小雞,誰來和小雞打個招呼呢?
幼:小雞,你好!
小雞:小朋友,你們好!
師:呀,兩只小雞是一對好朋友,它們擠在一起坐一個小板凳呢,它們叫的特別快,你們聽(教師示范)。
師:小雞的叫聲很急很快,小牛叫一次,它叫八次,每叫兩次為一拍,叫兩次,拍一次手。
師:小朋友也一起來學一學吧。
6、聽兒歌,拍節奏。
師:小朋友學的真不錯,小動物們聽了可高興了,它們還為你們帶來了好聽的兒歌,你們想不想聽?(兒歌前半句隨歌詞做動作,小動物叫聲的時候拍手做。)。
兒歌:有趣的叫聲。
我是小牛,我就這樣叫,哞——————。
我是小貓,我就這樣叫,喵—喵—。
我是小鴨,我就這樣叫,嘎嘎嘎嘎。
我是小雞,我就這樣叫,嘰嘰嘰嘰嘰嘰嘰嘰。
師:請小朋友們一起來跟我學一學。(根據時間學習1~2遍)。
師:好,念的真不錯!今天跟小動物們一起玩,開不開心呀?真高興,下次我們再一起來玩好嗎?那好,我們和小動物們說再見了!
我上過很多次音樂課,但是今天的音樂課是我最喜歡的一節音樂課了。因為他學習了我最喜歡的兩首歌曲,下來就讓我說一說我最喜歡的兩首歌曲是什么吧。
今天下午第二節上的歷史課,到了第三屆,就是我們全班同學都喜歡的音樂課了。因為在音樂課上可以自由自在的說話,而且還不用學習,而且還可以唱自己喜歡唱的歌曲。在音樂課上,剛打鈴的時候,同學們就陸續的都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沒過多大一會兒,音樂老師就提了個音箱和麥克風來到了我們的班級。我看到音樂老師來的時候,別提心里有多高興了,音樂老師把麥克風插上電,就開始跟我們說今天要學兩首新歌。然后給我們發了樂譜和卷子,我大概看了一眼,是一首周深唱的大魚,和一個叫赤伶的歌曲。我們先學習的是大魚,大魚非常的美,他是《大魚海棠》的主題曲,我在看《大魚海棠》的時候都給我感動哭了。大魚這首歌也描寫的非常的美。我們屋里靜悄悄的,都沒有人想打破這種美的境界。到了后來,到了我們唱的時候了,我們也都放低了自己的聲音,有一個是扯著脖子喊的,而且沒有一個是說話的。我們班級一都是靜悄悄的,我們唱完了大魚。老師說我們唱的特別的好,一個個的都很有音樂的天分。接下來我們又學習了熾翎,這令這首歌講的是一個在民國時期一個戲院的歌,這個戲院里的戲子都非常厭惡當時的小日本,所以他們在演戲的時候,就放火燒了這個西院子。當時把所有的日本人和戲子都燒得一干二凈,我特別佩服他們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在這里他們寫道,雖然我的地位是卑微的,但是我也想為這個國家做一點我能力所能及的事情。所以他們就在他們最好的年紀,永遠的停留在了那里。
這兩首歌學完了,我們心里都有一點的沉重,因為第一首歌講的是友情的故事,是兩個人雖然友情非常的神,卻最后還是沒能在一起,第二首歌講的是一個西院的故事,也是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讓我們都非常的沉默。以前班級里總是嘰嘰喳喳的,今天在班級里竟然靜得連一根針都能聽得見。
就是我最喜歡的兩首歌,志玲和大魚,也是我們今天非常有趣的音樂課。我最喜歡的就是音樂課了,你最喜歡什么課呢,你為什么喜歡他呢,讓我們一起來說一說吧。如果你碰巧也喜歡音樂課的話,那就來討論一下吧。
李老師彈奏著鋼琴,我們隨著琴聲拍起手來。琴聲停了,我們一個個坐得更端正了。李老師說這節課要跟著音樂學跳一段傣族舞蹈,不少人高興得一蹦三尺高。
跳完了傣族舞蹈,正式開始學唱歌曲了,這節課我們唱的歌曲是《大?!?。李老師先讓我們聽音樂,再辨別這首歌是幾拍子的。同學們議論紛紛,安靜的教室頓時像開鍋的熱水般沸騰了起來。一場口舌之爭的波浪平息之后,我們終于得出了結論:三拍子。李老師又讓我們再聽一聽三拍子音樂的特點。同學們又七嘴八舌地談論著,李老師一喊:“舉手!”同學們都坐好,舉起了手。李老師叫了幾個同學回答,并分別作了點評。這時,下課的音樂聲響起,同學們都依依不舍地離開了音樂教室。
這堂音樂課生動而有趣,我永遠不會忘記。
設計思路:
在那遙遠的童年時代,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有時間便和鄰居小伙伴們在空氣清新、陽光充足的空地上或是院子里唱著童謠,玩著游戲,相信它在許多人的腦海中留下了屬于童年的美好回憶。如今,新年即將來臨,可是大街小巷卻到處充滿著鈴兒響叮當的圣誕氛圍,中國傳統的民族氣息卻日漸地淡薄,怎樣讓生活在對外開放的世界中的孩子們,感受到我們中國節日的民族文化氣息呢?音樂《幽默曲》的出現,讓我來了教育的靈感。我想起了我小時候玩的一些傳統小游戲,如:蚊子叮,拍大麥等,其性質、曲式結構和旋律特點與朗朗上口的童謠游戲很匹配,充滿著童趣,又很有上海文化特色,孩子們一定會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快樂。
于是,我設計了此活動,讓孩子們在游戲活動中感受曲式結構的變化和不同,激發幼兒對音樂欣賞的興趣。而游戲和音樂的交融,使孩子們在游戲中感知著音樂,運用自己的肢體語言、身體運動與音樂齊動,使孩子們有更多的快樂體驗,從而發展孩子們身體的靈活性,對音樂的靈敏性。
內容與要求:
1、借助符號、肢體來感受音樂的曲式結構和各段的情緒變化。
2、嘗試根據音樂情緒選擇并表現相匹配的傳統游戲,體驗與他人共同游戲的快樂。
活動過程:
一、引入。
1、今天我們一起來聽一首小提琴曲子,你們聽過小提琴曲嗎?
2、聽一聽,有什么感覺?
二、欣賞交流。
1、聽了之后你有什么感覺?
2、有沒有聽到哪里的`音樂是一樣的?
3、這么美的音樂我們再來聽一次,我想一邊聽一邊畫畫了。(老師邊聽邊畫)。
5、再聽一次,用你們的小手、用身體做一做。
(幼兒邊聽邊做,也可以和小朋友商量、合作表演。)。
1、聽著這個音樂,我想起了幾個游戲。(出示照片,幫助幼兒回憶游戲玩法)。
2、聽音樂,試試哪里的音樂玩哪個游戲。(可以討論、交流)。
3、交流:把照片放在圖釋下,說明理由。
4、聽音樂,試一試。
有感覺不合適的嗎?調整一下。再把重復的補上。
四、結束。
聽著音樂跟客人老師玩游戲。
《鼓上的小米?!愤@個歌曲非常的活潑,是孩子非常喜愛的,特別是里面的歌詞“小鼓唱得響,米粒跳得高,小鼓唱的輕,米粒跳得低?!边@個形象的語言使孩子對敲鼓的輕重有了具體的認識。于是,在活動中,我利用孩子對這個歌曲的`喜愛,和歌曲中形象的歌詞對孩子進行了輕重的練習。
1、用身體的動作來表現輕重的變化,如老師來敲鼓,孩子們根據老師敲的輕重不同,用身體各種動作來表現高低、輕重、大小等等。
2、看實驗來感受輕重:由于操作材料不足,原本想讓幼兒通過親身感受來理解“小鼓唱得響,米粒跳得高,小鼓唱的輕,米粒跳得低”這句歌詞。在活動中還是我操作讓孩子觀察,但這并沒有影響學習的效果。我在鼓上放了幾顆小米粒然后用不同的力度敲打,這樣既能激起孩子敲打的興趣,又能讓孩子用更多的感官來感覺輕重,用眼睛看:米粒跳的高低;用耳朵聽:聲音的輕響,手臂的力度和和輕重的關系等,讓孩子們在游戲的環境中盡情的感受,孩子們很快就掌握了敲鼓輕重的技巧。
3、在唱歌中感受輕重,在孩子熟悉歌曲的基礎上,讓孩子用聲音的輕重來表現鼓的輕重。如:在“小鼓唱得響,米粒跳得高”時要求孩子用比較響的聲音來表現,在“小鼓唱的輕,米粒跳得低”時要求孩子用比較輕的聲音來表現。在唱的過程中讓孩子對輕重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4、讓孩子自己進行敲打來感受輕重。我還讓孩子們一邊唱歌曲一邊來敲鼓(在桌子上敲打),唱得響就敲得響,唱得輕就瞧得輕,這樣孩子們“敲鼓”時用嘴來指揮手的動作,孩子們能較快的掌握。因為嘴巴是發令者,也是驅動四肢的指揮官,用嘴巴來指揮能夠隨時得到雙方面的分辨力與集中力。
在這個活動中,不僅使孩子們對鼓產生了很大的興趣,而且讓孩子們在輕松的氛圍中,在游戲的過程中掌握了敲擊輕重的技巧,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代替了枯燥的講解,用具體直觀的物品代替了抽象的表述,符合幼兒的身心特點。
每一次活動都會有許多的不足之處,如:1.在第一環節中,我把米粒放在鼓上敲鼓,原本我是為了讓孩子看得更清楚,我在鼓上放了十幾粒米,所以鼓一敲,好些米粒都跳到了地板上,前排的孩子就趴在地上撿,如果我放一粒米粒,可能不會有這樣的現象發生。2.在讓孩子邊唱邊用肢體動作表現時,我沒有給孩子太多的時間去創編,就自編自跳,以至于孩子們的動作千篇一律,都拘泥于我的動作,使他們的想象力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所以在以后的課中,還應該做好更多的準備和更細的思考。
這個星期的星期三,我們班上了一節音樂課,一節很有趣的音樂課。
老師之前說過每節課上課時就三個同學輪著上臺唱歌,從座位號靠后的開始。第一個上臺的是我們班的學霸,一個有點羞澀的大男孩,只見他扭扭捏捏、慢悠悠的磨蹭了半天,還沒弄出個啥名堂。老師今天看上去很開心,很容易就放過了他。接著出場的是一個高高瘦瘦皮膚略黑的女生,她的臉頰黑里透著紅,小聲的唱著,就像一朵羞答答的小花兒。一會兒,她唱完了,老師給了她一個鼓勵的掌聲,說了幾句中肯的話。接著,就是最后一個出場者,我可愛的同桌,她唱著她的偶像的成名曲,一首很好聽的歌。本來好好的,可是唱了一半,她就忘詞兒了,這可真是件丟人的事兒??!大家一陣哄笑過后,她接著唱了下去,真是越唱越好聽,如果沒有忘詞那一段就完美了!老師欣賞的點點頭,說:“真好聽!我們都應該像剛才這位女生一樣,大大方方的唱,唱錯了也不要怕!那我們現在再請出我們剛剛沒有唱的那位男生!準備好了嗎?”學霸羞澀的笑笑,點了點頭,“準備好了~”可是上臺后,學霸“嗯嗯~哦哦~”了半天,還是沒有唱出個所以然。老師笑了笑,揮手讓學霸下來。
我心里突然納悶起來,現在的男生為什么這么容易害羞呢?
啊~真是期待下一節音樂課?。?!
。
教學內容:
1.動畫片主題歌的聽賞。
3.動畫片音效的聽辨與組合。
課型:信息技術與音樂學科整合課。
年級:四年級。
授課教師:高敏。
地點:多媒體網絡教室。
教學設想:從學生喜愛的動畫片入手,以音樂學科知識為載體,以信息技術為工具和手段,嘗試進行網絡環境下的音樂教學。充分發揮網絡平臺教學中學習的自i性、選擇性、探究性的特點,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各種實踐活動中來,在平等、開放、和諧的氛圍中,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讓學生先感受體驗,后操作實踐,理解音樂在表現形象時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音樂想象力,增強學生處理音樂素材、音樂信息的能力。
教學目標:
1.通過參與多種音樂活動,引起對動畫音樂的興趣,初步養成良好的欣賞習慣,以及與他人交流合作學習習慣。
2.在欣賞、演唱、討論、選擇的實踐過程中,了解音樂在動畫片中的作用。學會辨別搭配、評論交流的方法,初步形成處理音樂素材、音樂信息的能力。
3.了解動畫音樂中的主題歌、背景音樂及音效的有關知識,形成一定的音樂審美能力。增強運用計算機進行音樂學習的操作能力和利用網絡進行交流的能力。
重、難點:根據畫面選擇相應情緒的背景音樂、音效。
教學準備:教師:音樂素材的采集(動畫片主題歌、背景音樂、音效)。
學生:成為合法的校園網用戶,會中文打字,具備簡單的電腦操作能力。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動畫群英會”――聽辨主題歌。
2.播放主題歌片段。
聽一聽,說一說:首先讓我們進入“動畫群英會”,聽聽他們的歌,猜猜是哪部動畫片?
猜一猜,唱一唱:歌曲中唱的主人公是誰?
3.師生對話交流嵌選擇:有誰知道我們聽的這些歌曲是屬于動畫音樂的哪類?
背景音樂?音效?主題歌?
了解主題歌:很多年過后,我們對動畫片的故事情節也許已經淡忘,但還能記住這些動聽的主題歌。什么是主題歌呢?就是對動畫片的風格、主題思想等起定位作用的歌曲,主題歌往往能塑造鮮活生動的人物形象。就拿動畫片《哪吒傳奇》的主題歌《小哪吒》來說,你覺得歌曲塑造了一個怎樣的小哪吒?(同座位交流后回答)。
三、“音畫創作室”(一)背景音樂屋。
1.了解背景音樂:動畫片中除了有主題歌外,還有許多豐富的背景音樂,背景音樂會為我們營造千變萬化的場景、渲染氣氛、表達不同的情感。
聽一聽:曲1――動畫片《老狼請客》音樂片段,感受情緒。
議一議:同座位輕聲商量合適的`情緒注詞。
3.音樂游戲:情緒七色花。
a、教師示范游戲:瞧,飄落的彩色花瓣上有許多表示情緒的詞語,看誰找得快,找得準!選對了它就會發出好聽的聲音,落到屏幕下方;如果選的不合適花瓣會繼續下落。
例如:動畫片《老狼請客》音樂片段情緒注詞:幽默詼諧滑稽得意。
教師在教學機上示范,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機觀察。
b、學生自主游戲:任選一首來聽辨情緒。學生在自己的學習機上操作練習。
c、評一評:判斷準確的同桌給自己加一枚“黃金搭檔”的獎章。
4.音樂活動:動畫音樂小編輯――背景音樂。
沒有背景音樂的動畫片是枯燥無味的,就讓我們來當“動畫音樂小編輯”,給畫面選擇最適合的音樂。
b、教師示范:
看一看――播放動畫,看清楚動畫內容。tvl《彼得與狼》片段。
選一選――回憶剛才聽過的背景音樂,選出符合畫面情緒的音樂。
聽一聽――音樂情緒與畫面內容是否吻合。
c、學生作業,配一配:同桌商量選其中一個動畫畫面練習搭配音樂。
d、訐一評,交流展示創作成果,學生進行審美評價。
對于同樣的音樂,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感受,所以并沒有標準答案。每位同學的選擇都是屬于他自己的。
四、“音畫創作室”(二)音效工作間。
2.音樂活動:動畫音樂小編輯――音效。
學生作業:搭配音效與畫面。
如:tvl(《黑貓警長》片段)――音效2(射擊蟲鳴慘叫發令聲爆炸聲)。
3.交流展示創作成果,進行審美評價。
教師在教學機上點擊“學生示范”,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機展示作品。
五、動畫吉尼斯――動畫小知識。
2.快速瀏覽60秒。
世界上第一部有聲動畫片……。
3.分組搶答。
六、網上留言――表達感受。
1.師生交流:作為一個動畫的fans,今天的音樂課你有什么感想與收獲,讓我們用一句話概括一下。(學生發言)。
2.網絡交流:請大家點擊“fans大本營”,登錄校園網,在“fans大本營”論壇里發表一下你對動畫音樂的感受。
本教程是使用flash制作可愛有趣的親嘴豬動畫,講述如何用簡單的繪圖工具畫出可愛俏皮的小豬以及制作成親嘴動畫。這個flash實例簡單易懂,這個flash實例制作了兩只可愛的小豬親嘴的動畫,用到了flash的基本繪圖工具如橢圓、矩形、直線和任意變形等,操作簡單易懂,適合練習。
先看下效果吧:
制作步驟:
1、新建一個flash文檔,ctrl+f8新建一個元件,命名為“pig”。選擇橢圓工具,設筆觸為黑色,無填充,畫出如下橢圓。
圖01。
2、再用矩形工具在橢圓下部畫出如下矩形。
圖02。
3、用選擇工具選中多余的線條,delete鍵刪除。
圖03。
4、新建一個圖層,再畫一個小矩形作為豬的鼻子。
圖04。
5、用選擇工具選中鼻子上多余的線條,delete鍵刪除,再把三條直線都調節成圓潤的弧線,把鼠標放在直線上拖動即可調節。
圖05。
6、用直線工具在豬鼻子上畫兩條豎線,然后也調節成弧形。
圖06。
7、再用直線工具畫出嘴巴的線條,并調成向下彎曲以形成微笑的表情。
圖07。
8、眼睛就是一大一小兩個橢圓,大橢圓填充白色,輪廓為黑,小橢圓填充黑色放在大橢圓上面即可。
圖08。
9、新建一個圖層,用直線工具畫一個小三角形作為耳朵。
圖09。
10、用挑選工具將三角形調節成如下形狀。
圖10。
11、用選擇工具選中整個耳朵,ctrl+d復制一個,再用任意變形工具將耳朵旋轉到如下角度。
圖11。
在那遙遠的童年時代,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有時間便和鄰居小伙伴們在空氣清新、陽光充足的空地上或是院子里唱著童謠,玩著游戲,相信它在許多人的腦海中留下了屬于童年的美好回憶。如今,新年即將來臨,可是大街小巷卻到處充滿著鈴兒響叮當的圣誕氛圍,中國傳統的民族氣息卻日漸地淡薄,怎樣讓生活在對外開放的世界中的孩子們,感受到我們中國節日的民族文化氣息呢?音樂《幽默曲》的出現,讓我來了教育的靈感。我想起了我小時候玩的一些傳統小游戲,如:蚊子叮,拍大麥等,其性質、曲式結構和旋律特點與朗朗上口的童謠游戲很匹配,充滿著童趣,又很有上海文化特色,孩子們一定會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快樂。
于是,我設計了此活動,讓孩子們在游戲活動中感受曲式結構的變化和不同,激發幼兒對音樂欣賞的興趣。而游戲和音樂的交融,使孩子們在游戲中感知著音樂,運用自己的肢體語言、身體運動與音樂齊動,使孩子們有更多的快樂體驗,從而發展孩子們身體的靈活性,對音樂的靈敏性。
1、借助符號、肢體來感受音樂的曲式結構和各段的情緒變化。
2、嘗試根據音樂情緒選擇并表現相匹配的傳統游戲,體驗與他人共同游戲的`快樂。
1、今天我們一起來聽一首小提琴曲子,你們聽過小提琴曲嗎?
2、聽一聽,有什么感覺?
1、聽了之后你有什么感覺?
2、有沒有聽到哪里的音樂是一樣的?
3、這么美的音樂我們再來聽一次,我想一邊聽一邊畫畫了。(老師邊聽邊畫)。
4、我的畫跟音樂像嗎?哪里是一樣的?
5、再聽一次,用你們的小手、用身體做一做。
(幼兒邊聽邊做,也可以和小朋友商量、合作表演。)。
1、聽著這個音樂,我想起了幾個游戲。(出示照片,幫助幼兒回憶游戲玩法)。
2、聽音樂,試試哪里的音樂玩哪個游戲。(可以討論、交流)。
3、交流:把照片放在圖釋下,說明理由。
4、聽音樂,試一試。
有感覺不合適的嗎?調整一下。再把重復的補上。
聽著音樂跟客人老師玩游戲。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195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