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后,對其中所感所悟進行的總結和反思。下面是一些經典的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一起閱讀和分享自己的感想。
在教育里,愛不是萬能的,但沒有愛是萬萬不能的,愛流淌在李老師的字里行間。他整整一個月給一個學生每天煮一個雞蛋;背著學生去醫院在醫院里陪護;給學生送生日禮物……愛有是相互的,李老師發自肺腑的愛不求回報,但孩子們卻經?!懊孛苄袆印苯o他驚喜,在李老師住院的時候,大家集體來看他;在李老師不在家的情況下,還愛屋及烏給他剛生過孩子的愛人送雞蛋;全班同學給秘密給他準備生日禮物……李鎮西老師向我們詮釋了作為一名教師如果愛,請深愛!
李老師還是有教育智慧的。讓我們頗為頭疼的“后進生”,在李老師那里卻迎刃而解。他認為“后進生”教育指導思想應該是科學、民主與個性,要用心靈贏得心靈,把教育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不以分數論英雄;應該把更多的關注投向他們,分析“后進生”家庭、學校及個人等方面的原因后進而去尋找辦法。
培養優等生李老師的方法也頗值得學習,李老師眼里品學兼優的學生才是優生,對優生不能只注重分數,更要關注他們的思想和人格;優生培養有六大方法:樹立志向、認識自己、保持童心、超越自我、訓練“受挫”心理、培養創造能力……李老師的教育智慧對于我們普通老師來說具有極強的借鑒性和可操作性。
李老師對學生的影響又是深遠的。學生畢業后給他的信中說:“李老師,您放心,不管以后怎樣,我永遠會做一個正直的人,至少不能有愧于自己的良心”;還有學生在他的影響下也成為了教師;還有一些人因為報紙等媒體認識了李老師,向他寫信求助,李老師悉心回信開導談心……“父母愛之則為之計深遠”,李老師為他接觸到的每個孩子負責,為之計深遠,在學生心里,無論走到哪里,李老師也早已是他們內心牽掛的家人。
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始于愛心,卻不止于教育。向李老師學習!
周末兩天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該書描述的是李老師與中學生們的成長故事,但是書中的一個個感人故事依然深深的打動著我,。作為一個年輕的班主任,讀了《愛心與教育》后,那真實的文字不斷沖撞我的靈魂。尤其是對后進生漫長而艱難的轉化,李老師那份對學生的博愛之心,關切之情給了我極大的震撼。后進生萬同,他用關愛和平等一直激勵著這個孩子一步步的健康成長,三年的初中生活記錄著他們彼此的寬容和信賴,我讀懂了師愛是發自內心的真誠。閱讀中,不斷地問自己:如果萬同是我的學生,我會怎么做?我相信我也是一個有愛心的老師,我也會如李老師一樣耐心細致地找他談心,給他講道理,但我會容忍他太多的反復嗎?我想不會,我會難過,會憤恨,會覺得萬同是不可教育的學生,我自己已經盡了力,我會用“教育不是萬能的”來安慰自己。在七年的班主任工作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班主任,必須熱愛后進生(愛優等生可以說是所有教師先天具備的),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學理論,不斷探索研究新的后進生轉化方法,卓有成效地完成教書育人的任務。對待后進生,應該牢記陶先生的諄諄告誡:“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你的罵聲中有愛因斯坦!”我總有這樣的平凡信念:不管班里的學生多么后進,不管教育后進生多么困難,既入我班,我即負責,每一個孩子我都不拋棄,也不允許他們自我放棄。
我只期望能夠盡我的努力,去引導我的每一個學生在道德上都向更好的方向發展,哪怕是一點點的進步。我一直為夢想成為一名優秀的班主任而努力工作?;叵胫嘀魅紊牡狞c點滴滴和充實的生活,我無怨無悔!蘇霍姆林斯基曾感嘆:“從我手里經過的學生成千上萬,奇怪的是,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無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別具特點、與眾不同的孩子?!弊鳛榻處?,千萬不能因為他(她)是后進生而放棄對他(她)的培養與轉化,要尊重學生的人格,要關懷學生的精神成長。在面對后進生時光有愛還不夠,還需要有智慧的愛,用智慧去喚醒他們心靈深處的良知,激發他們“想做好人的愿望”。遇問題時要多想“怎么辦”,而不是“為什么”,與后進生們一起編織“不拋棄,不放棄”的故事。我坦言:我在學李鎮西,但不做李鎮西,因為我和學生在編屬于我們的故事。
《愛心與教育》終于讀完了,我想,自己內心的感受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不是“感動”,而是“震撼”!每一頁都寫著這樣的字眼:“愛心”、“良知”、“思考”、“責任”、“憂患”……《愛心與教育》應該怎么讀?我以為,應該帶著自己的心去讀,帶著自己的夢去讀,帶著自己的實踐去讀,帶著自己的思考去讀。時時反觀自身,反觀自己與鎮西師之間的差距,我們才能走出淺薄,走出自滿,走近學生,走進教育!
《愛心與教育》最能打動人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煮給汪斌的雞蛋,還是特別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寧瑋帶給我們的感慨,還是對伍建的那份愛傳遞給我們的感動?都是,但是最能打動我的,毫無疑問,是萬同的故事。在我眼里,一個教師“制造”一個感人的場面并不難,師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個教師,能夠長期地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這樣地對待一個學生,難!這份長達五十頁的轉化一個學生的教育手記,是我迄今為止見到過的最翔實最感人的后進生轉化手記。在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被感動,不斷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來對待萬同這樣的學生,來對待他身上的這些讓人難以預料的反復?這么一問,羞愧無比!在萬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轉化一個差生到底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為人師者的愛心、耐心、信心。萬同的每一點變化,無論是朝哪個方向,都牽動著老師的心,而萬同身上所體現出的反復,足以考驗最有耐心的教師。
當整個教育體制并不特別有利于人的發展的時候,一個普通教師如何能夠與整個制度對抗,從而一步步地落實自己的理想?這些問題值得思考,然而正是這些問題,反襯出了鎮西師的偉大,反襯出了鎮西師的人格魅力!而我在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也在想,其實這本書里面記載的許多案例,都有它具體的背景甚至特定的時代背景,而現在的社會又發生了許多的變化,刻舟求劍,膠柱鼓瑟式的閱讀或許并不聰明,重要的是這本書里所體現出來的教育者的愛心,教育者對教育這一份深沉的思考,教育者對大寫的人的張揚,應該成為我們從事教育的這個群體的出發點。是的,所有讀過這本書的同行,讓我們攜起手來,從李鎮西老師出發,傳送這份珍貴的薪火,走向真正的教育,充滿愛心、民主、真誠、人性的教育!
。
《愛心與教育》這本書,剛一看,就被深深的吸引住了。才看了手記一,就被一幕幕真實的,感人的故事所震撼。書中,李老師說看到蘇霍姆林斯基的那段真誠的話,他感動的眼睛都濕潤了。同樣,在我看到這本書的時候,也是如此。
整本書,可以感受到是李鎮西老師用心來寫的,它并不是純理論的說教,不難理解,也不枯燥乏味,幾乎全是實例的敘述和真情的流露,娓娓道來,又讓讀者有所領悟和思考。充斥在這本書每一個角落的愛心,讓我感動,也佩服李老師對學生的關懷備至。從不忘記學生的生日,還送上大大小小的生日禮物,對生病的學生更是關愛有加,在風雨交加的日子里,背著學生步行上醫院。同時,他與學生之間沒有代溝,親密無間的朋友關系也著實讓我羨慕。
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情感的教育,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而我們的教育,面對的是一群活生生的人,他們有自己的個性、特點、喜好。作為一名幼兒園老師,對待幼兒更要有一顆愛孩子的心,要關注他們成長中的每一個細節,分享他們成長過程中的每一點滴,為他們的每一個微小的進步而由衷的喜悅。
看著這本書,會讓我聯想到許多許多。書中的學生唱著《少年少年,祖國的春天》讓我不由想起了年少的我。對于這首歌,我也是印象十分深刻。它是我學生時代最后一個兒童節的合唱表演曲目,當我們走上表演臺后許久,都沒有聽到音樂響起,我們就這樣站著,尷尬而著急。最終,我們的表演就這樣因為伴奏帶的問題而夭折了。當時的我們,又難過又無奈?,F在想起,仍是有些許的遺憾的。
或許只是一件微小的事,但是對于孩子來說,可能很重要。老師的一個微笑,一聲問候,一個擁抱,都會異常珍貴。
李鎮西老師認為,教育不應違背兒童的天性,如果教師本人也保持或培養一點兒童的天性,那么,可以使師生之間的心靈融為一體。在幼兒園里,當與小朋友們一起生活、游戲時,一張張純真爛漫的笑臉也會感染大家。當我們充滿著童心和愛心對待每一個孩子,了解他們的精神世界,和他們一起快樂、憂傷,走進他們的心靈世界,融入到他們的隊伍中去,更有利于了解、關心他們。我想,他們也會回饋更多,從而達到心與心的交流。
書中有一個故事講到學生給他過生日。這樣類似的事,在我的學生時代,和我的同學們也做過。在平時上課的時候,班長通常會喊:“起立,敬禮!”。而我們的語文老師,每一次敬禮,都是90°,比我們還認真而嚴謹。在教師節的這一天,語文課上,和往常一樣,只是我們的敬禮更認真了,并且還加了一句話“×老師,教師節快樂!”。雖然對她來說,從教多年,這樣的祝福不會少,但是我們仍可以從她的眼睛里看到感動。如今,我也成為了一名老師,她把她的愛心傳遞給她的學生,她的學生也將把這份愛心傳遞給下一代。
“以心靈贏得心靈,以人格塑造人格?!边@是李老師的教育名言。手記一愛心與童心,用老師與學生、朋友間真誠的情感交流深深的打動了讀者,更讓我們對教育工作有了一個嶄新的認識,受益匪淺。
。
幾個月前,出于要完成上級交代任務,我把《愛心與教育》這本書從學校圖書館帶了回去,捧讀這本書時,說實話,我真的沒打算逐字逐句地推敲,但不知不覺中,我就被書中描述的師生真實情感所投入,更為充滿愛心、民主、真誠、人性的教育所折服。就這樣,我陶醉著、感嘆著進入了一種會意忘文的閱讀境界,帶著自己的心去讀,帶著自己的夢去讀,帶著自己的實踐去讀,帶著自己的思考去讀。時時反省自身,反省自己與李鎮西老師之間的差距??纯醋约?,走上講臺也十多年了,隨著歲月的流逝已變得毫無棱角,常常以“平平淡淡才是真”安慰自己。直到捧讀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我才第一次意識到,實際上所謂的平淡是平庸,是無為。
李老師說:“教師應把更多的關注、更多的情感投向那些極度缺愛的同學。弱勢群體是不幸的,因為他們長期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很難擁有健康、快樂、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們能還他們健康、快樂、自信、向上,那該是多么好的教育!”是啊,愛是我們的語言,和學生相處,只有愛是打開學生心靈大門的鑰匙,只有愛才能換來學生的真心和信任,成為真正受學生愛戴的老師。
作為老師,你將你內心深處的愛心傳遞給你的學生了嗎?自省過后,我發現自己做得的確不夠。身為一名數學老師,由于帶2個班,又不是班主任,所以平均與每班孩子相處的時間并不多,常常是這節課進這班教室,下一節又要到另一個班級上課。很少有時間和學生交流、談心,所以學生對我也并不是特別親近和了解,其實我是很愛他們的,我由衷地為他們的進步而高興,為他們的失敗而難過。
但作為老師,我總是在潛意識里把學生看成是教育的對象,可能太過追求在學生面前的威嚴了。其實,“師生在人格上應是絕對平等的,教師不應自視比學生‘高人一等’。因此,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應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p>
李老師做的許多事情都很普通,我們也都可以做到??蔀槭裁蠢罾蠋熌艹蔀槊麕??而我們卻在日常工作中變得越來越平庸呢?這是因為李老師對教育的一份執著,對愛的一種堅持。正如李老師所說“愛心與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后一道防線。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而我們只是把教育當成自己謀生的工作。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跟李老師比起來我感到卑微和慚愧,回想以前,面對個別孩子的頑劣和松散,尤其是反復不定時,我總是忍不住會煩躁,會發怒??擅慨敯l過脾氣,總會有一點自責:他們畢竟還只是孩子!
于是,每次我又都會找借口親切地同他們聊聊天,似乎這樣心里才有一點平衡?,F在想起來,孩子們曾經給過我多少尊嚴和寬容??!和他們的愛比起來,我們這些老師甚至是大人的愛附加了太多的東西,顯得那么單??!試問自己;對于一個責備或是訓斥過自己的人,既不是父母又不是兄長,你能這樣去寬容和包容嗎?可這些孩子們能做到。
他們眼中沒有絲毫的雜質,透出的都是單純、坦誠。跟李老師相比,我的學生一樣需要老師去呵護、去關心、去琢磨、去引導。人之初,性本善,在這個社會給予孩子更多影響之前,我們必須把他們培養成品行端正、熱愛生活、富有理想、朝氣蓬勃的學生;必須把他們培養成積極進取、敢于創新、富有個性、獨立見解的學生;必須把他們培養成自信自強、永不屈服、愈挫愈奮、樂觀向上的學生;必須把他們培養成興趣廣泛、身懷特長、善于協調、精于應變的學生。
李老師在書中這樣寫道:“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么?”“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他還說:“離開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薄皫煇凼墙逃ぷ髦胁豢扇鄙俚牧紕?。愛學生,就必須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彼?,讓我們對孩子多一份愛吧。
回首十多年的教學過程,我發現:擁有一顆愛心,真心付出,孩子們也同樣對你真心喜歡。愛心還表現于對學生的贊美與寬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點點的成績,不要吝嗇贊美,你會發現他們臉腮甜甜的微笑讓人陶醉,這種無名的愛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們要繼續努力爭取更好的成績;犯了過錯,要細心教導,讓他們感受老師是因為愛他們才教導他們的,這種愛不需要言語來表達,他們也能感受到老師的一顆愛心,于是,他們就會注意下次類似的錯誤。
因為有了愛心,讓孩子努力爭取改錯,你會發現,這樣的教育更有意義,也讓人更容易接受!也就是說,我們不僅需要有顆愛人的心,更要的是一顆智慧的愛心!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不要吝嗇自己動人的微笑,由衷的贊嘆,熱情的鼓勵,真誠的幫助和無私的愛心,它們是滋補孩子們心靈的靈丹妙藥。
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像李鎮西老師那樣,用我們的真心、愛心和責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種子,以一顆智慧之心,仁愛之心,包容之心去擁抱我們的事業,擁抱我們的孩子!
。
從孔子的“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到蘇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們教育理念各有不同,教育風格各有千秋,但是,我以為他們的精髓是一致的,那就是——愛即教育。
李鎮西老師曾說,“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笔裁礃拥娜瞬拧案挥腥饲槲丁蹦??我認為是一個懷有仁愛之心的人。
誰說小孩子不懂得感恩?當孩子們感受到了我們對他們的愛,他們對我們也會特別的關心和照顧。他們會時常跑過來安慰我,叫我不要太辛苦。倘若我上課的時候因嗓子不舒服而不能大聲講課時,她們會瞬間變得安靜乖巧。如果哪天沖他們發了火,孩子們反過來會用小紙條、小插圖、擁抱的方式來表達他們對我的愛。我和我的學生、我的課堂、我的課余生活都因為充滿了“人情味”而變得豐富多彩。
在《愛心與教育》這本書的最后,李鎮西老師說:“人不能沒有原則,但要擁有自己的原則,首先必須學會感動。做一個善于感恩和感動的人!”作為教育者,我們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言行打動每一個孩子,孩子才能真心感恩,我們的孩子才能真正變得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而不是麻木的,絕情的。
李鎮西老師在激勵“優生”方面同樣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一是盡可能多地讓他們參入實踐,以發現并發展自己的潛質;二是鼓勵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挑戰自我,甚至有意識設置一些困難去“折磨”他們,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讓他們在一次次自己與自己“過不去”的過程中,體驗到人生的樂趣與輝煌不光是要戰勝自我,更要超越自我。今后,我也努力在自己的班級管理中進行這些常試,讓優生極大程度地帶動全班,讓后進生敢于挑戰,樂于進步!
。
《愛心與教育》是教育家李鎮西關于教育學生的書籍。我花了整整兩個晚上讀完了這本書,一睹這本書的風采,良久無言。我想,自己內心的感受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不是”感動“,而是”震撼“!
這些內容不是流水線上下來的機械拼湊,不是坐在書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講席上的高聲布道,而是從血管里流出來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過的文字,是蘸著淚水與歡笑的文字,每一頁都寫著這樣的字眼:”愛心“,”良知“,”思考“,”責任“,”憂患“……書中的文字沒有屠龍的玄虛,沒有弄巧的文筆,沒有油滑的高調,沒有剪切的痕跡……這是我們所熟悉的文字:樸素中閃爍著華美,流暢中滲透著憂慮,峻急中深藏著思考,舒展中流動著智慧……這樣的文字是生活之樹上最大的果,實踐枝頭上最美的花!我們應該帶著自己的心去讀,帶著自己的夢去讀,帶著自己的實踐去讀,帶著自己的思考去讀。時時反觀自身,反觀自己與李鎮西老師之間的差距,我們才能走出淺薄,走出自滿,走近學生,走進教育!讀了這本書,我的感受很多,難以一一述及,這里選幾則印象最深的來敘述我的一點體會。
書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鎮西老師對學生的愛。教育根植于愛,尊重學生、熱愛學生是教育的前提,也是老師自身修養的一個重要方面。時刻把學生當作朋友,以感情為紐帶,讓學生體會到你在關心他、愛護他,這是李老師對待學生的宗旨。李老師在《愛心與教育》里提到:”愛是打開學生心靈之門的金鑰匙?!八晕覀儜o學生以微笑,給學生以師愛。李老師不僅在校期間盡職盡責,在學生離開學校后仍然牽掛著他們——”從此,在緊張的工作中,我的心靈深處多了一份惦念和憂思,我常常收到許多來自大學學生的信,每當這時,我忍不住想:寧瑋現在在什么地方呢?“”仿佛剛放下電話,寧瑋就像失蹤似的。于是不停的問,不停的追憶,不停的敘說——“;所以他為高考落榜的學生寫信——”這個世界如同一個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喬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參天的巨樹,也有纏繞的藤蘿,有鮮艷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陽光下展現自己的勃勃生機?!皩Ρ茸约?,雖然作為小學老師的我,沒有初中那樣的升學壓力,但與學生朝夕相對六年了,師生之情也隨著歲月的流逝而增加,因而也切身體會到學生的確是自己的牽掛,我也希望讓自己的學生幸福地渡過一生——這是一種多么廣闊的胸懷,多么博大的愛啊!
李老師對愛的執著也深深打動了我。正如李老師所說”愛心與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后一道防線。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而我們只是把教育當成自己謀生的工作。特別是像我們這樣年齡的人,處在尷尬之中,對教學工作也有點力不從心了,但責任感又使我不得不竭盡所能地支撐下去。正如有人說:”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耙粋€老師創造一個感人的場面并不難,但一個老師,能夠長期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那樣對待每一個學生,難!在萬同的身上,我們看到轉化一個后進生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為人師者的愛心,耐心,信心在教學工作中是多么的重要。萬同的每一點變化,無論是朝著哪一個方向,都牽動著老師的心。而萬同身上所體現的反復,足以考驗了老師的耐心,也證實了只有愛心的堅持才能創造這樣的奇跡。
對學生真摯的愛,這是我們感染學生的情感魅力。要明確的是,師生在人格上應是絕對平等的,我們不應自視比學生”高人一等“。因此,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這種愛的表達既是無微不至,又是不由自主的:上課時,面對學生的問候,我們不是禮節性地點點頭而是充滿真誠感激之情地深深鞠躬;氣溫驟降,我們感到寒冷時,也自然急切地提醒學生”多穿一件衣服“;學生生日到了,班主任笑瞇瞇地送上一張賀卡;節假日,我們邀約學生(或被學生邀約)去遠足郊游、去登山探險;在課余,與學生一起評論甚至爭論一下對近來發生的新鮮事的看法……當我們把愛心自然而然地獻給學生時,學生會不只把我們當作老師,甚至當成了親人、朋友。這時我們獲得的尊嚴,就不僅僅是教師的尊嚴,更有朋友的尊嚴、同志的尊嚴、兄長的尊嚴、父親的尊嚴。換言之,教育者的尊嚴是學生給的!
愛是我們的語言,和學生相處,只有愛是打開學生心靈大門的鑰匙,只有愛才能換來學生的真心和信任,成為真正受學生愛戴的老師。試想,有哪位老師能夠在學生畢業這么久后,還依然保持著和他們的聯系,受到他們的愛戴呢!
回想以前,跟李老師比起來我感到卑微和慚愧。面對個別孩子的頑劣和松散,尤其是反復不定時,我總是忍不住會煩躁,會發怒??擅慨敯l過脾氣,總會有一點自責:他們畢竟還只是孩子!于是,每次又都會找借口親切地同他們聊聊天,似乎這樣心里才有一點平衡。這些可愛的孩子們,不知道是真的原諒我,還是純潔無瑕的心根本就不會去多想,回應我的都是真誠的笑臉?,F在想起來,孩子們曾經給過我多少尊嚴和寬容啊!和他們的愛比起來,我們這些老師甚至是大人的愛附加了太多的東西,顯得那么單薄!試問自己;對于一個責備或是訓斥過自己的人,既不是父母又不是兄長,你能這樣去寬容和包容嗎?可這些孩子們能做到。他們眼中沒有絲毫的雜質,透出的都是單純、坦誠。學生幼小的心靈更需要我們去呵護、去關心、去琢磨、去引導。
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就在于如何愛護兒童?!耙虼?,在教育教學中我們始終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用這顆無私的心去關心、理解、尊重、鼓勵、愛護他們,嚴格地要求他們,期望他們做得更好。這樣,學生對你既親近又崇拜,既認定你是值得信賴的老師,又把你當作好朋友,無形中樹立起了老師崇高的威望,那么,你的教育定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
在《游子吟》一詩中,媽媽對遠方游子那種深切的愛,早已寄予了一針一線之中。其實,和媽媽一樣,天下老師也都深愛著每一個學子,我們的寸草心,無需學生的回報,我們只希望教出來的學生一生內心有光,可以在成年之后,成為社會的棟梁。沒有愛的老師,教不出有愛的孩子。
我覺得,老師心中有愛是做好教育的基石。這個世界都在說愛,但愛到底是什么?在我認為,愛就是包容、理解、接納、寬宥。初中時期的青少年,正處于青春期,他們有很多自己的想法,有自己所追求的風格。即使我們老師不認同孩子們的某些方面,但我們要給予接納和尊重,時代在變,少年也在變。我們不能要求每一個學生都乖巧、聽話,他們身上的不完美部分,即使我們要學著接納甚至去了解的部分。愛,肯定不是苛責、批判,即使是后進生,也沒有人愿意將自己和老師的關系建立在疏離之上,后進生只是學習不好,不代表一無是處,我們要善于用心中的愛,去發現孩子的閃光點,接納他們的不同之處。
關注可以得到溫暖的回贈。青少年心思細膩,有自己的感受。他們有時候需要有人去讀懂他們,聽懂他們。做為他們的老師,我們要多關注他們的身心健康,不要將關注點止步于孩子們的成績,那樣會顯得老師特別功利。人都是情感動物,只有真實的情感交流,才能擦出火花。有些孩子因為家庭問題染上了不良習慣,有些孩子因為某些問題會對人生產生困惑。我們不妨多給學生們一些關注,嘗試著去讀懂他們,理解他們,關懷他們,這樣,他們的心門會容易對我們敞開。
“人之初,性本善”,沒有任何一個孩子天生就是差生,天生就喜歡調皮搗蛋,做孩子們的老師,能給予的就多給予一些,施比受,更讓人快樂。老師眼里沒有“問題學生”,學生眼里也就不存在“問題老師”,愛是相互的,有寸草心,就有三春暉。
卷首語:一個好的教師,就是他在責備學生,表現對學生不滿,發泄自己的憤怒的時候,他也時刻記著:“不能讓兒童那種‘成為一個好人’的火花熄滅。
今年帶的班級是一個有30個男生的班級,男生天性調皮搗蛋,我們可謂是熱鬧至極。接觸一段時間后,一個調皮的身影進入了我的視線,憑以往的工作經驗,我斷定這是一個棘手的“后進生”,也是班級能否穩定的關鍵因素。
“后進生”長的很帥氣,胖乎乎的身材,大大的眼睛忽閃忽閃的,白白的牙齒,一笑起來很可愛。但你若看他的衣著打扮、言語行為,就會皺起雙眉而笑不起來了。上課不專心聽講,下課打鬧,不但同本班的同學鬧,還跟外班學生鬧。因此,經常有學生來告他的狀。正因為他不愛學習,所以學習成績也很差,考試成績往往是門門不及格。
面對這樣的一個學生,我沒有急于批評他,而是立即給家長聯系,了解他的情況。經過調查得知,他是單親家庭,父親沒有時間照顧他,一會兒跟著姥姥,一會兒跟著奶奶,生活環境不穩定。因此造成生活習慣差、學習跟不上。但是他在家中很懂事,從不亂花錢。了解這些情況后,我感到這是一個懂事、并且有藥可救孩子。
于是,我找他進行第一次談話。我肯定了他的很多優點,如:節儉、熱心、聰明等等,當他聽完這些后,他愣愣的看著我,他想說什么又沒有說,只是把平常高昂的頭低下了。我就趁熱打鐵說:“你很懂事、聰明,目前你這樣做是聰明嗎?回去好好想想,然后來找老師。
談話之后,我找到他的前任班主任,得知他過去就很調皮,不聽老師的話,無心向學,但體育方面較好。于是我決定讓他擔任體育委員。我找他進行了第二次談話:“讓你擔任體育委員怎樣?”“他驚訝地望著我,嘴巴張的大大的?!薄跋M阏J真負責,把這項工作做好,更希望你以身作則,起到榜樣的作用?!薄八昧Φ狞c了點頭,然后很認真的大聲說:“謝謝您,老師?!蔽蚁脒@兩次談話應該達到預期的效果。
自從擔任體委以后,他一改舊貌,課間操、上下學路隊工作認真負責,上課認真聽講,下課也不打鬧了,為班級爭得了榮譽,也得到了同學們的信任和擁護。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關于激勵、喚醒、鼓舞。正如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中手記二:與頑童打交道——后進學生的轉化”中有一段話:這是一個充滿反復的長期教育過程,教育者期望通過一次談心,家訪,班會、聽英模報告,便使“后進學生”從此成為一名優秀學生,無疑是把教育想得太簡單了?!胺稿e-認錯-改錯-又犯錯-又認錯……”這是“后進學生”普遍存在的循環,教育者應該容忍“后進學生”的一次次“舊病復發”,與此同時,又繼續充滿熱情和信心地鼓勵學生一次次戰勝自己。
“我深惡痛覺地愛著這個世界!”真正的愛就是在你在深知你愛的對象有各種各樣的缺點后仍然能一如既往的熱愛。對于班級中的“后進生”我們正要這樣去愛他們,讓他們像李鎮西老師的萬同一樣轉化,健康、茁壯地成長。
拜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一個個感人肺腑的生動故事深深地吸引震撼著我,我更是對他萬分崇敬。
李老師曾有這樣一段話: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一個真誠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位真誠的人道主義者。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但這種情感,不是裝模作樣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師對學生居高臨下的感情恩賜,甚至不是為了達到某種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資,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誠的感情。李老師的教育中追求的是師生之間多么樸素,多么和諧的情誼呀!
以心靈贏得心靈,以人格塑造人格這是李鎮西教師的教育名言,也是其教育的宗旨和指導思想?!稅坌呐c教育》這本書也是作者愛心與智慧的升華,也是一曲用愛心來譜寫的教育之歌!
在手記一里,李老師所具有的一顆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師對學生的愛心更是令我震撼!學生生日時親手送上的一本書、一張賀卡、幾句誠心的祝福,為學生辦生日晚會,跟學生一起舉行篝火晚會,一直關注高考落榜學生寧瑋令學生感動的同時,也折射出了師者崇高的師德風范,然而李老師卻把這一切說成是在還學生的債,這是何等的難能可貴!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而李老師時時都在收獲!當看到學生精心準備的生日禮物時,那一刻,難道不是為人師者最大的幸福嗎?什么叫享受教育?這就叫享受教育!而當一個教師能夠真正在與學生的交流中獲益,提升自己的時候,他收獲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李老師就是這樣的幸福者!
書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鎮西老師對教育的深思。對于工作多年的我來說,也想過該如何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想過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也想過該如何讓學生喜歡我但我從未想過,當我讀到李老師的教育就是要每一個從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使我深深震撼了,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這已深深融入到李老師的血液當中,成了李老師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僅僅在學生在校期間盡職盡責,即使在學生離開學校后仍牽掛著他們所以他會給高考落榜的學生寫信這個世界如同一個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喬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參天的巨樹,也有纏繞的藤蘿,有鮮艷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陽光下展現自己的勃勃生機。他把學生比作容器,要向這個容器里面注入高尚的道德思想,美好的情操教育。讓自己的學生幸福地度過一生這是一種多么廣闊的胸懷,多么博大的愛??!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講的萬同的故事。萬同是書中的一個典型的后進生的形象,在李老師對他所寫的近五十頁的教育手記中,我深深地感到轉化一名后進生到底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為人師者的愛心與耐心。教育不是神話,它給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是漸變的,甚至會經常周而復始地回到原點。在我看來,我們絕大多數的教師都是有愛心的,然而在這個急功近利的時代,稀缺的就是耐心與恒心了。在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被感動,不斷地在想,不斷反思自己:假如萬同是我的學生,我能有多少耐心來對待萬同這樣的學生,來對待他身上的這些讓人難以預料的反復?羞愧無比!我想我做不到,我會傷心、憤恨、絕望、無奈,會搬出孔夫子的朽木不可雕也來寬慰自己,理直氣壯地把萬同清除出我的心靈之外,因為教育不是萬能的一個老師創造一個感人的場面并不難,但一個老師,能夠長期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那樣對待每一個學生,難!在萬同的身上,我們看到轉化一個后進生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為人師者的愛心,耐心,信心。萬同的每一點變化,無論是朝著哪一個方向,都牽動著老師的心。而萬同身上所體現的反復,足以考驗最有耐心的老師,只有愛心的堅持才能創造這樣的奇跡。
李鎮西老師在《愛心與教育》一書中說教師應把更多的關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極度缺愛的同學。弱勢群體是不幸的,因為他們長期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難以擁有健康、快樂、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們能還他們以健康、快樂、自信、向上,那該是多好的教育!是的,愛只一個字,但做起來談何容易,那需要真心地付出。
用我們的真心、愛心和責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種子,以一顆智慧之心,仁愛之心,包容之心去擁抱我們的事業,擁抱我們的孩子!
逛書店偶得李鎮西的《愛心與教育》,斷斷續續的讀完,有很多感觸,其中,漫溢書中的是濃濃的“愛心”,讓我回味和反思。
他認為有兩類人是不能辦教育的,一是那些急功近利的人,一是商人。急功近利者勢必追求短期效果,無視教育規律;商人重利輕義,把教育作為賺錢工具。我想,如果每個人都能象李鎮西那樣愛學生,或者學到他一半,那我們的教育或許會發達得多。
我也很愛學生,尤其愛那些眼睛清純透亮的學生,那些心地善良、積極向上、有獨立思考能力、善于溝通合作的學生??晌覍W生的愛還沒有達到他那樣的境界,還沒有達到向學生“還債”的程度。李鎮西在書中,反復強調他的學生請他吃什么東西,或在畢業多年后給他寫信、寄賀卡、打電話,等等等等。
所有這些對一個老師來說,都是極大的安慰,也是教師價值的體現,更是教師非常在乎的東西。由此我想到一個問題:“愛,真的不求回報嗎?”很多人,包括父母、老師、戀人們在發表愛的宣言時,都會強調:“我愛你,我不期望從你那得到什么!”事實上,當子女忤逆,當學生忘本,當情人反目時,凡正常人都會有悔不當初的感覺,對對方都有許多怨恨,對人生也會生出許多悲觀、痛楚的幽怨。
因此成功的愛的教育,不僅是老師愛學生,更應是“學生在感受到老師無私的愛后”,養成一種愛的素養,將“小愛”發展成“大愛”,將“獨愛”發展成“眾愛”,在這些愛中,當然也包括“愛的回報”!
很明顯,在教育這條路上,我還需要不斷的探索,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思索……。
幼兒教師這項職業,是一項與人生發展相聯系的崇高的職業。教師要引導幼兒向真、向善、向美、要引導幼兒得充分的發展為他們的一生打好基礎。同時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也實現著自己人生的發展,這一切都需要情感的火熱和情緒的高漲。這此說明做幼兒教師需要有激情。
幼兒階段,是一個人良好性格形成關鍵時期,教師積極的情感將有利于幼兒潛移默化的環境中獲得有益影響。相反,教師不良的情緒也回對幼兒產生消極的影響。如果作為教師對于幼兒“冷漠”工作中缺少激情。幼兒則敬而遠之。有激情的教師總是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周圍的一切,在幼兒充滿陽光的臉上總是流露出朝氣蓬勃,快樂幸福的神情,這些積極的情緒情感會時刻感染孩子們,他們會被教師最直接、最富有激情的愛所包圍。這類幼兒精神健康最需要的環境,是每個幼兒發自內心的需要,是老師最應該傳遞給孩子們的一種情緒?!凹で椤笔菑氖掠變航處熉殬I最不可忽視的一種“職業”。
我覺得置身在孩子中間,我發現富有激情的教師最受幼兒的歡迎,因為“激情”可以使教師處在積極工作,耐心地關注每一個幼兒,最大限度地滿足幼兒的需求,“激情”使孩子們更富有童心,融入孩子們中間與他們打成一片,可以縮小與孩子們之間的距離?!凹で椤睍菇處煹墓ぷ鞲挥兄腔酆蛣撛?。我愿意以我的“激情”和畢生精力呵護和培養孩子們,讓孩子們在我的教育教學中愉快地成長。
幼兒的學習就是經驗的積累與擴展。幼兒通過探索身邊的自然世界與日常生活,社會生活,獲得相關經驗。幼兒的生理特點決定幼兒不能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因此,幼兒的學習以個別活動與小組活動為主,活動區的學習體現幼兒學習特點。而集體教育活動主要是為了經驗分享,交流討論,培養幼兒的團體歸屬感共同學習而設置。
教育永無止境,教師的成長永無止境,這是我讀這本書的最大收獲,一段段文字,一個個故事,讓我對教育事業有了新的認識。
“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教師的愛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靈也能蘇醒;教師的愛是融融春風,即使冰凍的感情也會消融?!?/p>
“愛與教育形影不離,有了愛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p>
“教師對學生的愛,不是一種藝術,更不是一種教育策略和技巧,而是從心地散發出來的人性芬芳?!?/p>
“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則可能成為名師。成長是一個過程,永無止境;反思也是一個過程,永無終點?!?/p>
“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浮?!?/p>
“孩子的心,都象上鎖的大門,粗暴的態度就像粗壯的鐵棒,費再多的力氣也撬不開,只有和風細雨般的方式如一把細膩的鑰匙,才能走進孩子的心靈深處?!?/p>
“尊重、信任、理解、是每一個孩子精神生命所必需的陽光、空氣和水,是孩子心靈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讀著一句句令人深思、催人奮進的警言、醒語,我的第一感觸是:醍醐灌頂、振聾發聵。當然《做卓越的教師》一書中的經典語還有很多很多,可謂不勝枚舉!如上妙語、佳句,無不折射出兩個“字”,一個是“情”字,另一個是“思”!字雖兩個有限,意卻多層無限,它要求我們教師具備的素養是全方位的、立體式的,那就是:教師應該是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是一個培育學生的人,是一個會上課的人,是一個會寫作的人,是一個會當家長的人……只有符合了這樣的素質,我們的教師才能成為一個幸福的教師,也才能幸福地做一個教師!有鑒于此,我結合個人的通讀和理解,個人認為教師應該做到用情施教用心思考,這樣才能真正成為一個卓越的教師!
彭興順老師在書中反復強調,“愛心是好教師的基本條件”,“沒有愛,便沒有教育”。這并不是創新觀點,從孔子的“愛之,能勿勞乎?忠之,能勿誨乎”到魯迅的“教育根植于愛”,從羅素的“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活自由地得到發展”到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的全部奧秘,就在于愛兒童”。古今中外,教育家的教學思想雖不盡相同,教育風格也各有千秋,但對學生的情感都離不開一個“愛”字。
教育上的愛,不是為了達到一個目的而做出的一種姿態,它是一種思想,一種情感,一種氛圍,運用得恰當,它會把“愛”自然而然的貫穿于教育的某一個環節,也會不聲不響的體現在教育的每一個細節,更會潛移默化地浸潤著每一個學生的心靈??傊?,冷漠的心、生硬的態度,永遠也不可能換來心與心的真誠溝通,從今以后我會多試著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用“學生的眼光”看待,用“學生的情感”體驗,用情去施教,用愛去開導,像所有優秀老師那樣,用真情、愛心換來學生們純真的笑容,贏得學生們的尊敬和愛戴。
仔細想來,書中所講的均為每個教師應該在常規工作中都能做到的,作為一名執教14年教齡的教師,我有的做到了,有的卻是大打折扣。我相信大多數的一線教師也是這樣,但是在做這些之前,我們沒有去期望被認定為“卓越”,也許是這種“卓越”的教師太多了,所以我們身邊的教育工作者往往淡化了這種肯定的價值,在現實中我們體會最多的是往往是:學生的學習成績。
俗話說,書是精神食糧,看書能填補精神上的空缺,這本書讀完,在和自己平時的一些做法聯系,突然發現自己距離卓越教師的差距太過明顯,我們可以為責任付出青春年華、我們可以為祖國未來培育鮮花、我們可以一天天守護在莘莘學子身邊,但我們也要去為買房、吃飯奔波忙碌……久而久之,做教師僅僅作為一項工作而已,開開心心的生活和工作多有時也要以物質為前提的;另一方面,修煉不夠。對未來沒有什么想法,有職業倦怠感。
我們應該去努力爭取卓越,而不是要求別人來肯定我們的卓越,因為當我們桃李滿天下時,誰也不能否認我們做的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
假期讀了三本書,《修優美師德 做陽光教師》、《和諧師生關系的心理構建》和《有效教學與成功德育》,從這三本書中,我領悟了一些深刻的道理,現在談一點自己的感受:
以前人們總認為:師德高不可攀,師德遙不可及。所謂的師德楷模大多是讓我們自愧不如和望而生厭的“苦行僧”,更談不上什么優美和陽光。讀過《修優美師德 做陽光教師》后,才知道師德可攀,我們的教育實踐就是攀登的階梯;師德可及,它與我們的生活朝夕相伴;師德可為,它給我們創造的靈感、操作的智慧;師德可賞,它給我們心靈的感動、美的享受。
真正的師德更多的表現是植根于普通的、具體的、甚至是有些瑣碎的職業生活,能夠回答以人為本的顯現實生活世界的種種拷問。真正的師德尊重和張揚個性人格,充滿創造性。即使同為對學生的愛,在不同的老師那里,卻有不同的理解和表現:有對學生生命的尊重和關懷,有對學生過錯的寬容和理解,有對學生發展的責任和義務。好老師是形形色色的,他們的“好”以不同形式體現在職業生活的不同領域。
正像前蘇聯一位著名美學家所說的那樣:付出與獲得平衡是最高的境界,稱之為“優美”,略高于則是“崇高”,付出大大高于獲得則成為不折不扣的“悲劇”。因為這其中有許多我們應該盡力避免的無謂和不必要的犧牲,過分弘揚和宣傳這樣的師德會讓老師們對師德望而卻步。只有優美的師德才是陽光的、親切的、有趣而有效的,因而也是充滿快樂的。
對我感受最深的一點是: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師德修養,我要做一個陽光教師,我要以我的快樂去快樂我的學生,我要以我的陽光去陽光我的學生,我要以我的品德去影響學生的品德。
面對難教難管的學生,我們教師往往是抱怨,發牢騷,比如有的學生上課時做一些無關的事情。我們往往容易對這群學生失去信心,產生厭惡情緒??梢哉f,當前職業學校的師生關系比較緊張,教師不愛學生,學生也不太尊敬教師。
我認為,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保證。那么如何改善師生關系, 從而促進職業學校教學朝著健康積極的方向發展呢?我覺得應做好以下四個方面:
1.民主地對待學生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改變居高臨下的態度,真誠地與學生交流;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自主學習、討論,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實踐證明,教師尊重學生的民主權利,彼此尊重、信任、相互促進,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2.全面關愛學生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技巧的全部奧秘, 就在于如何愛學生?!苯處煻枷矏鄢煽兒玫膶W生, 而愛表現不佳的學生卻是不容易的。對于表現不佳的學生, 教師不能只是一味地指責、批評, 而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愛和關心。雖然這種愛有時毫不起眼, 但它有助于師生間理解橋梁的建立和良好師生關系的形成。
3.改革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唱主角、少數學生當配角和一問一答式為主要課堂教學形式。大多數學生是被動的聽課,“死讀書,讀死書”。新課改要求教師給學生提供平等的學習機會。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圍繞學生來進行。
4.豐富教學內容
目前很多教師在教學方式改革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我認為要想真正激課堂教學,單純在方式上下功夫是不夠的,必須在教學的內容方面有所作為。
總的說來,教師和學生既是師生關系, 又應該是朋友關系, 否則, 師生之間難以作到真誠相待。師生之間有了和諧的關系,教學質量才能得以提高。一份耕耘, 一份收獲。我相信, 只要我們每一位教師都用愛心去教書育人, 那我們收獲的將是一顆顆誠摯的心, 筑就的將是祖國的棟梁之才。
凡是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有效地實現預期的教學結果的教學活動都可稱之為有效教學。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我思考著,教學是有計劃、有目的的活動,沒有預設就沒有教學,只有生成沒有預設的課堂教學實質上就是放棄教學的責任,那么,課堂教學的有效提問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重要方法。但加個問號不等于提出一個問題,這樣提出的問題對學生的能力培養沒有什么價值。
的確,提問是一個很微妙的教學技藝。在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發生了重大轉變,由以往的“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發展為今天的“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更多地強調師生之間的相互溝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而課堂提問實際上是實現師生交往互動、溝通交流、理解與對話的重要手段,也是啟迪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學習功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徑。正如書中所說:“有效提問,意味著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能夠引起學生的回應或回答,且這種回應或回答能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p>
在“有效指導”中的有效“提問”與“傾聽”一節中,看到這樣一段話:“有效教學基本狀態是對話式的、互動式的。而教學是否出現和維持某種對話式的、互動式的狀態,取決于教師是否能夠有效地‘提問’?!蔽蚁肫鹬逃姨招兄壬f過:“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笔前?,教師高質量的提問,能夠開啟學生心智,促進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智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課堂提問在我們每天的教學中是大量的,可以說是貫穿在整個課堂中的,可見,提問在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課堂教學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提問。
讀完本書,我對有效教學有了更深的理解,那就是有效教學是一種理念,同時也是一種教學實踐活動。書中對“什么樣的提問是有效的”給出了建議:一是使問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二是使問題保持一定的難度。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做到提問要精心設計,要緊扣教學目標,依據教學內容的重點,抓住知識的關鍵,注重提問的質量和效率,達到以“精問”促“深思”,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同時在設計課堂提問時還要注意難易適度,把握好分寸,善于尋找學生的“已知區”與“最近發展區”的結合,即在知識的“增長點”上布設懸念,使學生“跳一跳能把果子摘”;其次,提問還要有層次性,問題之間要有內在聯系,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層層推進,步步深入,讓學生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思維隨之逐步提高;此外,我們還應盡量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空間,運用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激發、指導學生對學生提問,學生對教師發問等提問的多元模式,這些都是符合學生學習需要的。
理念是靈魂。讓我們多讀書、多學習,掌握新課程的教育理念,并在其指導下積極開展有效教學實踐,糾正誤區,優化課堂提問,增強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更加關注學生,關注教學中“人的問題”,最終促進教育成效。
影片的主人公雖然都是十幾歲的孩子,但他們身上彰顯的崇高的愛國精神深深地震撼著我。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一個叫大壯的孩子偶然路過麥穗地,無意間讓一個被日本人追殺的八路軍發現了,情急之下,八路軍就把一個非常重要的情報告訴給了大壯,讓他把消息傳遞給飛虎隊老洪。后來,大壯在銀子和虎子的幫助下,克服重重困難,一次次躲避日本人的追殺,利用自己的機智,一路九死一生,終于完成了任務,成為了一名夢寐以求的小小飛虎隊員。
這部電影讓我熱淚盈眶,因為電影中的三個孩子有勇有謀,臨危不懼。其中最機智的孩子就是虎子,他在三個孩子中年齡最大,力氣最大,頭腦也最聰明。他們在火車中,被日本人追殺時,他最冷靜,想到用汽油桶去砸日本人,沒讓日本人的陰謀得逞;在饑餓難耐時,他出謀劃策,想出用賣藝的方法來獲取吃(jy135幼兒教育 )的東西;他們在遇到日本相撲手時,從容不迫,他想出用繩子把相撲手打倒……虎子在危難之時,有勇有謀,臨危不懼,總是積極的出謀劃策,化險為夷。最后小小年紀的虎子義無反顧,甘愿為國捐軀,何等的大義凜然,讓我不得不為之感動與折服!
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豪杰為了保家衛國而英勇獻身。放牛娃王二小也是一位生活在抗戰時期的小英雄。日寇來村莊掃蕩,殺害了他唯一的親人——奶奶和所有村民,唯獨王二小逃過了日本鬼子的捕殺。王二小悲痛欲絕,決心要與鬼子抗爭到底,為親人報仇。他故意把鬼子引誘到八路軍山上的埋伏區,可惡的日本鬼子在知道自己上當后,惱羞成怒,用刺刀捅向了王二小,只有十三歲的王二小就這樣英勇地倒在了血泊中。但日本鬼子還是沒能突圍八路軍的重重圍攻,最終全部被殲滅。很快,王二小的英勇事跡傳遍了祖國的每個角落。當然了,像王二小這樣的小英雄不勝枚舉:機智勇敢的小兵張嘎,智勇雙全的小英雄雨來,智斗鬼子的少年英雄海娃……這些小英雄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勇敢機智、不怕犧牲的崇高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我們前進!他們像一面面旗幟永遠飄蕩在我們的心中。
當今中國,為了祖國的繁榮發展而鞠躬盡瘁的英雄更是層出不窮。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局長任長霞,是中原大地上的又一個女英雄。掃惡打黑,除暴安良,她鐵面無私;噓寒問暖,扶危濟困,她柔腸百轉。十里長街,白花勝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動在百姓心中的豐碑!一個弱女子能贏得百姓的愛戴,是因為,在她的心里有對百姓最虔誠的尊重!還有臨危受命,不辱使命的外交官孫必干;出生入死臥底偵察,給毒品犯罪以沉重打擊的緝毒英雄明正彬;勤勤懇懇,鞠躬盡瘁,被稱為新時代共產黨員的榜樣的牛玉儒;一生以水稻為伴,被稱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的科學家袁隆平……他們的名字將流芳百世,他們的英雄事跡將永不磨滅!
《小小飛虎隊》這部影片雖然結束了,但小小飛虎隊員們卻永遠的活在了我的心里。他們會激勵著我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勤勤懇懇,知難而進,愈挫愈奮,鞠躬盡瘁,永保工作的進取心!
冰心說過:“情在左,愛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泵總€人都需要愛,孩子更需要愛,愛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動力,也是獲取師之樂的最大保證。李鎮西就是這樣的一位有愛的老師。
書中的很多故事都體現了李老師為人師表的盡心,他對學生的愛超越了一般父母對子女的愛。他對學生的愛是一種真正的愛,他不但愛優生,更愛差生。他從不忘記學生的生日,還在學生生日時送上一份生日禮物;在課間經常和學生一起活動;在課余時間或假期中帶領學生一起走進大自然;對班級中的優生、中等生、差生堅持按號輪流家訪等等。其實李老師所做的事情都很普通,我們都可以做到,但是為什么李老師能成為名師,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卻變得越來越平庸呢?這是因為李老師對教育的執著,對愛的一種堅持。他把教育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正如做一件好事并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教師創造一個感人的場面并不難,但一個老師能夠像李鎮西那樣對待每一個學生,難!讀完《愛心與教育》,感受頗多,用“感動”、“震撼”這樣的字眼已不足形容。我掩書而思,煉出幾點收獲:
每位名師在介紹自己時都會提到某部書對其成長的影響。因為教語文的緣故,李鎮西老師更是經常向學生推薦各種有意義的課外讀物,以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當然,推薦給學生的書都是李老師先讀過的,有的學生甚至從李老師的書架上借去讀。這一點特別值得我學習,雖然我是教小學的。我覺得,語文老師本身就應該多讀書,讀書可以讓自己的心靈變得更豐厚,能夠承載更多生命的底蘊。讀書伴隨著積累,然后在需要的時候才能“厚積薄發”,給學生提供適當的精神營養。李老師說:“蘇霍姆林斯基的思想,是我在教育生涯的早晨投下的第一縷金色的霞光?!?所以蘇霍姆林斯基的一系列“連書名也充滿‘人’的魅力”的教育專著《要相信孩子》、《我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關于人的思考》和《怎樣培養人》、《給女兒的信》等等會成為我接下來借閱的書目。
也許,我們都有這樣的感想:工作的忙碌、生活得壓力使我們喪失了很多生活興趣,更別提童心了,總感覺這是離我們很遙遠的一件事。李老師書中曾有這么一段話:“教育技巧或者說教育藝術而言,我有許多致命的弱點,因而在我的教育歷程中,有過不少至今想起來還使我臉紅的失誤。但是,只有一點我可以毫無愧色地說:我有一顆童心!這顆童心,使我深深地愛著我的的每一屆學生、每一位學生;這顆童心,不止一次使我和學生一起歡笑,一起流淚;這顆童心,使我自然而然地走進了學生的情感世界,也讓我的學生不知不覺地撥動了我的情弦?!边@段話道出了他走進學生心靈的秘訣,他是這樣地愛著他的孩子們。
在《愛心與教育》這本手記中,他常常整篇摘錄過去教過的學生的優秀日記或作文,作為第一手最真實的資料,增加了文章的可讀性和可信度。相比之下,我在學生資料的保存和利用方面就怠惰得多。我曾經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指導這屆學生寫字,他們一到三年級的作業中傾注了我很多心血,孩子們也有很多的變化和進步。我一直很后悔,為什么沒有把他們的作業等資料好好保存。
我常常把“天道酬勤”當成座右銘,實際上心動不如行動。曾經有過的成功都是勤奮與幸運的牽手使然。而寄希望于僥幸和偶然,總讓人心里不踏實。我想,今后如思進取,則需要套用梁啟超激勵女兒的一句話:“只問耕耘,不問收獲!”
教師職業,雖然辛苦,但卻極富挑戰性。在和每一個學生每一天的相處中,要針對學生千差萬別的個性因材施教,面對一個個活生生有自己獨特想法的學生,工作要時時創新。在《愛心與教育》的前半部分,李老師教給學生的自我激勵方法是“每日十問”的要求:“一問今天在家早讀沒有?二問今天上課開小差沒有?三問今天學習上提出什么問題沒有?四問今天的功課復習沒有?五問今天預習明天的功課沒有?六問今天做過閑事沒有?七問今天‘過電影’沒有?八問今天計劃完成沒有?九問今天有未弄懂的難題沒有?十問今天有沒有浪費時間?”他要求學生把十問做成表格,按日完成。他愛學生,他愛得深入,但更理智,不僅能滿腔熱情地去愛,而且能從愛出發,嚴格要求學生?!按悍N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崩罾蠋煹氖斋@是他想象不及的。曾有人問他為什么要寫這本書?他說:“我承載了太多的愛?!蹦鞘菍W生對他愛的回報。我想,李老師是幸福的,他付出了比一般老師更多的愛,也收獲了比付出多得多的愛。作為老師,他很幸福。我想,只要我們也愿意付出自己的真心,我們的教育生活也會異常幸福。
情在左,愛在右?!稅坌呐c教育》這本書給我一種領悟、一種發現!她啟發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不要吝嗇自己動人的微笑,由衷的贊嘆,熱情的鼓勵,真誠的幫助和無私的愛心,它們是滋補孩子心靈的靈丹妙藥。讓我們像李鎮西老師那樣,用我們的真心、愛心和責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種子,以一顆智慧之心,仁愛之心,包容之心去擁抱我們的事業,擁抱我們的孩子。讓孩子們的一句:“我幸運,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師?!背蔀槲覀兣Φ慕K極目標吧!
《愛的教育》是本日記體小說,記載了四年級小學生安利柯整整九個月的生活。有讓安利柯深以為傲的好友卡隆的俠義之舉,有品學兼優的班長代洛西的助人為樂;也有華梯尼的虛榮狹隘,諾琵斯的傲慢無禮;還有樸實可愛的“小石匠”,堅強不息的克洛西……他們只是普通的孩子,但是他們在用愛感受著生命里的點點滴滴。
整篇小說的主旨就是愛這個字,書里融入了種種人世間最偉大的愛:盡管里面的愛都不是什么驚天動地的,但卻都感人肺腑、引人深思。與其他小說不同的是,整部小說以一個小學生最不染世俗的眼光審視著身邊的美與丑、善與惡。
作為一個老師同時也是一名家長,這本簡單的小說讓我明白,我們要用愛,點燃孩子心中的燈,加強對孩子的愛心教育。一味地責罵和批評是沒有用的,對于孩子,要用該教育,用心感受孩子們的想法,才能真正點亮孩子的明天。讓管教在創意里輕松化,只有真正對孩子們付出關心、愛心與真心,才能得到孩子的真誠回報;也只有這樣才能啟發孩子,了解孩子。
讀了這本書,我知道了,對于學生們而言,一個單純的老師是遠遠不夠的。一個好的老師不能僅僅上課,或者做思想教育,而要真正懂得學生們的心理,要了解他們在想什么,理解他們的喜好和行為。我們在教育教學中起的是引導作用,而不是填鴨式灌輸。教師應該的重視學生存在,以情感去開啟學生的心智。我們應以身作則,潛移默化地把中國傳統美德傳授給學生。并且我們要在教學過程中,多鼓勵、贊美學生,培養學生積極性的同時,培養他們對挫折的容忍能力,是學生快樂成長。了解學生的感受,觀察學生的反應,聆聽學生的心得。同時,我們還要利用各種機會和家長取得聯系,適時的提供教育子女的咨詢與方法,共同為學生的未來而努力。
作為老師,我們要學會用“愛”來感化學生,真誠地為學生提工服務,在生活中做學生的朋友,而不能訓斥學生,不要過分地執著于“立竿見影”,注意學生的人格培養,身心健康。
想必大家已讀過這本書,但對于我而言這是第一次閱讀他的書籍。說起讀教育專著,說實在的對于我從教15個年頭,還真是頭一次這么認真仔細的閱讀完一篇以手記形式的教育著作。這是一本記載老師用愛心教育學生,取得巨大教育成功的故事。李鎮西老師的教育事跡震撼了每一個讀者的心靈。尤其像我這樣有著十多年的教育生涯的教師,他的教育行為及教育觀都深深刺痛我心靈深處。讓我反觀十多年來,在教育教學歷程里,是否有像他那樣衷愛著孩子的一顆心。在他眼里一位好老師的基本條件就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更應該是樂于像蘇霍姆林斯基那樣“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
然而,我邊讀變思索著,并反觀自己與李鎮西老師之間的差距,讓我從李老師諸多和學生感情故事中吸取精華,走出自滿,走進學生,走進教育!
讀過李鎮西老師手記一“愛心與童心”隨想后,其實,我們就必須像李鎮西老師所說的,“愛學生,就要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在之前的教育教學中我也這樣嘗試過,確實效果是很好,但是與學生做朋友這個“度”要把握好,這是我在與學生一向所堅持的地方。就這個“度”而言,我在剛參加教育教學工作的時候,就有老教師對我說過,“小學生對新來的老師很是陌生,你可在他們面前先樹立威信,和他們交流時要把握好這個尺度”。這樣一來不是走進學生,而是疏遠學生,就談不上去感受學生的喜怒哀樂。在還有,學生平時愿意親近我或主動與我交流的學生我都能像朋友一樣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但作為一名體育老師而言,面對的只是一周3—4節體育課,跟他們交流的時間其實并不多,在我們眼里與學生眼里,我不并不是他們的班主任老師,因此沒能像班主任老師做到像學生父母那樣關懷與關愛??赐昀铈偽骼蠋熍c學生這種心與心的交流之后,我想那些都是我們的誤區。一直以來,我認為“嚴”才是真正的愛,因為有句俗話說得好:“嚴是愛,松是害?!彼?,在我的課堂中,我決不允許學生有絲毫的怠慢,哪怕是學生隊伍不整齊,我都認為這是不好的表現,總拿小學生和軍人那種颯爽英姿隊列相提并論??戳死铈偽骼蠋煹摹巴氖菐煇鄣脑慈?,才喚醒了我心中尚未完全泯滅的童心。我才真正認識到那是因為我缺少一份童心。一直以來,我一貫以成人的標準來衡量學生,以成人的眼光來看待學生,希望他們變成我想象中的學生“小大人”,個個成為懂事、聽話、尊敬老師、孝敬父母、多學習少玩的完美類型。
然而在我心里的期盼是這樣,可事實上學生不能全都成為完美類型,我也知道這樣的想法絕對是錯誤的。怎樣才能像李鎮西老師那樣與學生走近呢?作為像我們這些不是教語文、數學、英語的雜科老師來說,這也是困惑了那么多年,一直沒能找到合適的方式方法來解決教學問題。其實我也想過多種辦法來改變我與學生相處的方式方法,但因為總以我不是他們的班主任為由沒有能很好的執行我給他們訂的約定。我并不知道學生他們是怎么看待我的,前提是我與他們交流的甚少,其中一些細微的事情我觀察不到,可能我所做的還不夠,其首先就是要改掉我心中根生地固這種想法(想象中的“小大人”),有些事情不是只有班主任老師才能做得來,正如李鎮西老師做的那樣,以朋友的身份、導師的身份等,去關懷與關愛學生,用一顆童心去與他們交流。我想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不難了,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不只是班主任的專利,如果我們科任老師也同樣做到的話,學生會是很幸福很快樂的,我的課堂是很活躍的,想必自然我的教學也會得到學生的認可。
就這一點,我會在今后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去實踐,我會去收獲與學生共同成長的碩果,并分享在學習生活中的喜怒哀樂。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194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