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讀書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寫讀后感可以增強對書中內容的記憶和理解。接下來,請大家和我一起讀一讀這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發現書中的價值和內涵。
王爾德說,愛自己是一生浪漫的開始。
我相信這也是毛姆寫《月亮與六便士》的秘密與初心,他一生崇尚自由,崇尚人的自然天性。這部小說的主題,往往被理解為理想與現實的沖突。真像書名“月亮與六便士”,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約等于人民幣六毛)深陷泥潭,象征世俗生活。
人人都說“我不想謀生,我想生活”,每個人都想,但是越長大,感覺世界越殘酷,生活艱辛,也越來越浮躁,走的太遠,也忘了當初為什么出發。
月亮與六便士的選擇是個永恒的話題。是仰頭望月亮還是低頭尋六便士呢?
“人生如夢,讓我們枕著月亮”你看,在浩瀚星空中被仰望的那輪明月多美。
威廉·薩默賽特·毛姆的小說《月亮和六便士》,是一本關于夢想與追尋的書,小說講的是,一個英國證券交易所的經紀人斯特里克蘭德,本已有牢靠的職業和地位、美滿的家庭,但卻迷戀上繪畫,像“被魔鬼附了體”,突然棄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繪畫的理想。他的行徑沒有人能夠理解。他在巴黎不僅肉體受著貧窮和饑餓煎熬,貧病交加,躺在小閣樓里奄奄一息,若不是朋友相救,幾乎一命嗚呼。而且為了尋找表現手法,精神亦在忍受痛苦折磨。經過一番離奇的遭遇后,他最后離開文明世界,遠遁到與世隔絕的塔希提島上。他終于找到靈魂的寧靜和適合自己藝術氣質的氛圍。他同一個土著女子同居,創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后世震驚的杰作。在他染上雙目失明之前,曾在自己住房四壁畫了一幅表現伊甸園的偉大作品。但在逝世之前,他卻命令土著女子在他死后把這幅畫作付之一炬。
我接觸這本書是在高三上學期,老師讓我們看央視節目《一本好書》,當中便有這本書的真人演繹版,看完后念念不忘,所以我立刻買了原版書籍,在高三生活中抽空看,于是,《月亮與六便士》成為了高三時讓我放松和鼓舞我的一股力量,給予我莫大啟示。
《月亮與六便士》的主人公是查爾斯·斯特里克蘭,他原本在證券交易所工作,在周圍人的眼中是一個無趣、沉悶、乏味、可有可無的人,然而,忽然有一天他毫無征兆的離開了家,去到了巴黎。當時所有人都認為他是因為有了新的人而拋棄現下的生活,然而當“我”受斯特里克蘭夫人所托去巴黎尋找時,發現其實斯特里克蘭到巴黎只是為了畫畫,而非眾人所猜測。在巴黎,德克·斯特洛夫是斯特里克蘭的忠實擁護者,認為斯特里克蘭是個畫畫的天才,在斯特里克蘭生病命懸一線的時候,把他帶到了自己家里悉心照顧,然而,斯特洛夫夫人竟然愛上了斯特里克蘭,最后,為了成全斯特洛夫夫人和斯特里克蘭,德克·斯特洛夫離開了家回了阿姆斯特丹,后來,斯特里克蘭也離開了,斯特洛夫夫人自殺了。斯特里克蘭離開巴黎到達馬賽,最后到達塔希提島。在塔希提島,斯特里克蘭和阿塔結了婚,傾盡心血的作了一幅壁畫,但在命懸一線之時,他囑咐阿塔將其燒毀。
第一次看這個故事時,我感覺非?;奶?,無法理解主人公拋妻棄子去實現個人夢想的行為,但在第二次看的時候,我忽然理解了這一行為,藝術源于生活,其實在生活中確實存在這樣為了夢想而拋棄平凡、拋棄安逸、拋棄榮華富貴的人,這一類人或許被視為異類,但實際上,如果生活中沒有這類人,每個人都滿足于享受安逸的生活,都對枯燥乏味的生活環境安之若素,在一潭死水中生活,沒有一絲波瀾,更無法掀起驚濤駭浪,這是多么可怕啊。
我想,作者寫下這本書是為了贊揚斯特里克蘭的勇氣,鼓勵大家追求心中所想,追尋更有價值的人生,不要平凡的泯于眾生?!白分饓粝刖褪亲分鹱约旱亩蜻\,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頭看到了月光?!睍械倪@句話讓我感觸很深,那些選擇月亮的勇士在人群中是渺小而孤立的,或許他們會得不到家人朋友的理解,被他人嘲笑,被認為是特立獨行的,逆著社會的主流前行。盡管如此,但還是有人放棄一切去找尋屬于自己的月亮,這需要的巨大的勇氣。
在看了此書后,我曾暗自發誓,我定要成為那個不被六便士牽絆,勇敢追尋月亮的人,即使被視為特立獨行的怪物。但在我填志愿時,我感受到了排除各種牽絆的困難之大,像查爾斯·斯特里克蘭那樣孤注一擲的行為,背后需要的是莫大的勇氣。我一直想到外省讀大學,希望到達一個全新的城市,認識一些素未謀面的同學,了解許多曾經陌生的東西……然而,在各種外界的擔憂和問題面前,我還是屈服于現實,留在了本省,也似乎讀懂了那句“一般人都不是他們想要做的那種人,而是他們不得不做的那種人”。
但我依舊抱有希望,我相信:普通的生活其實和理想是可以相容的,即使我不出省,我依然可以認識新事物新朋友,這并不妨礙我去追尋我的月亮。大多數的我們不像查爾斯·斯特里克蘭,沒有極大的勇氣拋棄一切,沒有極高的天賦去成為一個非常成功且對他人影響深重的人。但我想說:找到一個熱愛的興趣,一份向往的職業,一個喜歡的人,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然后讓自己的生活充實有趣,這便是我們大多數人的月亮,這和查爾斯·斯特里克蘭的月亮是同樣的崇高而偉大。
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中,我們容易被他人的光芒閃暈、被生活的日常擊昏,忘記了心中的理想,那個屬于自己的月亮,這是可悲的,我不希望在某天夜晚枕在枕頭上思考生活時,對現狀感到恍惚,對未來感到迷茫,而后環顧四周,心生悲涼,我要不忘我的月亮,我要在滿是六便士的路上矢志不渝的追尋那個屬于我的月亮。
小說《月亮和六便士》講述的主人公絕棄了旁人看來優裕美滿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追求自己藝術的故事。我從中也明白了,人短暫的一生中,做內心想做的事,才是真正的快樂。
選擇此書,因為它被世人認可。
經過時間檢驗仍被稱贊的書,就仿佛一個被人敬仰的人,面對被人敬仰的人和不足一提的人,心境肯定會不同——你會不由自主帶一些崇拜、信任、緊張、莊重。
讀此書比讀其它書更慢,因為我會更多的回讀、記錄、思考。
才看到序言,我就有好多想說的話??吹健袄硐肱c現實、藝術與生活、社會與自我”,我忽然感到,以前自己說理想與現實不相容,只是指工作與興趣不相符,時間受工作占用,不自由。如今看來,這是何等膚淺?不工作只做自己想做的事,不是不可能,甚至唾手可得,但很多人,往往在此上要加一個衣食富足。
看到“愛的虛幻與真實”,我想到:我愛過,那種受內心驅使的愛過,可我認為,那是一種淪陷,并不長久。愛情,只是生活中的小部分。
看到“這正是藝術創作的心聲:當你完成了最偉大的作品,它便離你而去,因為藝術的最高訴求并非任何實體,而是那遙不可及的精神的涅槃?!蔽蚁耄洪喿x的過程,是打開牢籠的過程,請別害怕,被黑暗中的人所懼怕的光明。
看到“這種人的‘偉大’來源于他們的地位,而非品質”、“崇拜者的奉迎和批評者的藐視也許沒什么兩樣”、“藝術是情感的體現,情之所至,人人都能夠理解”、“我承認這種生活的社會價值,我也看到它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有一種強烈的沖動,渴望一種桀驁不馴的旅程。這樣的安逸,讓我恐懼?!?、“要我說,他們的學識有余,涵養不足?!?、“他們的激情蒼白無力,他們的夢想枯燥乏味?!?、“文明踐行一種奇怪的才智:他們把短暫的生命,浪費在瑣碎的事物上”……我就會反思自己。
可是,這些反思似乎并不深刻,看完書隔了三天我來寫此篇讀后感或者叫做讀書筆記的東西,我不知道自己想寫些什么。
你我都翻開了一本叫做《月亮和六便士》的書籍還都是這一版翻譯并不是很好的版本這是不是一種緣分呢有時候譯者仿佛又寫了一遍小說或是斷章取義讀者覺得莫名其妙卻又無從解釋。
小說開頭我覺得每個人物都過于極致思特里克蘭德從一個過于沉默的丈夫突然變得不負責任易怒在孤獨中成長,施特略夫認識到了克蘭德的天分但他的軟弱也是無人能及僅僅是出于對天才的敬畏讓自己什么都唯聽是從,后半部分對人物印象漸漸有一個改觀所以作者后半部分的“洗白”是成功的。
這只是保羅·高更的一個生活輪廓毛姆創造的完全是另一個藝術家。
就如作者所言,往往一個藝術家的性格,比藝術家的作品更能吸引人們注視,那些坊間傳言更加增添了藝術家的神秘氣質,越是未被證實的言論,越能激發人們想象力。
就好比我閱讀本書以前,我首先去當當網上看下暢銷書排名,然后看了毛姆的生平介紹,以及本書的簡介,但是現在我腦子里只有一個我記得最為清楚,他四分之三喜歡女人,四分一喜歡男人,越是一些讓人不能理解的行為就越能勾起我們的興趣。真的可謂是沒有傳奇故事英雄不能稱之為真正的英雄!
作者在書中說到,我寫這本書,如果是為了博取別人的認可或者喜愛,那我就是個傻瓜,我創作是因為我享受創作的過程,我樂在其中。很多作者嘔心瀝血,廢寢忘食創作出來的作品,往往也只是別人消磨時間的工具,在暢銷書架上都呆不到一個禮拜,隨后就淹沒在浩瀚的書海中。所以這本書是作者為了滿足自己的創作樂趣而完成的一部作品。就像人生一樣,我努力工作好好生活,是為了實現的自己的人生價值。
這本書故事簡單,情節也不曲折,但是主人翁,查爾斯.斯特里克蘭德卻表現出驚人的意志力,在這物欲橫流的世界堅持自己的理想并在實現自己理想的過程中所遭受的厄運。在我們眼里他是悲劇,窮困潦倒,甚至聲名狼藉,但是他偉大的作品卻告訴我們他是個天才,就如作者開始所說的那樣,現在已經很少有人否認他的偉大,甚至讓人詬病的一些行為舉止,都讓人們解讀為天才的獨特氣質。
查爾斯.斯特里克蘭德偏執而又天真熱忱的一生就是作者價值觀的體現,如果斯特里克蘭德早期的作品很蹩腳,但是在后期他已經稍有名氣,有人上門求他的作品,他依然不賣,已然過著窮困潦倒甚至衣不蔽體的生活,沒錢的時候就去打零工,一旦賺夠了買顏料的錢就是埋頭創作。這就對應了作者所說的那樣,我只是享受的創作的過程,不是為了取悅誰,更加不是為了去賺錢,這是一個天才的價值體現。
在斯特里克蘭德生前書中只有三個人擁有了他的作品,第一個應該說是他的伯樂,一個蹩腳的三流畫家,但是卻是頂級作品鑒賞家德克.斯特洛夫。斯特里克蘭德對他的評價是你是一個好人,但是你的作品很土。就像老板說我們,你是一個聽話懂事的員工,但是你的業務能力很差一樣。這是一個天才該有的傲慢。德克對斯特里克蘭德有救命之恩,但是他卻讓他家破人亡,如果說這是悲,但是和心靈的自由相比,這應該是喜吧。一個其貌不揚的矮胖矮胖的背井離鄉的三流畫家,一個為了感恩嫁給你的貌美如花的妻子,受著周圍人冷嘲熱諷,為什么不回到屬于自己的地方,享受著屬于自己生活呢?為什么非要用自己一生都不可能企及的高度去苛求自己,圍繞著不愛你的人去搖尾乞憐呢?最后斯特里克蘭德送給他一副作品,他妻子的裸體畫作,他感到被羞辱了,要立刻銷毀那副作品,但是作為一個鑒賞家,他知道那是一副天才畫作,他還是沒有尊嚴的收起了那副作品,他當時心情應該是幫人類留下了一副曠世絕作吧,即可悲可憐又可愛可敬。作者對這個人物的描寫很立體,善良而又軟弱。認識自己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甚至是找到適合自己生長的土壤,這應該是一個人最基本的自我認知吧。
第二個擁有斯特里克蘭德作品的是一個在他十分落魄的時候,借給他200法郎給他工作機會,且允許他的工會之余讓他作畫的一個精明的猶太商人科恩,他的妻子卻把那副畫扔在雜物間許多年沒動。第三個擁有他作品的人是布呂諾船長,第一個在塔希提島上欣賞他仰慕他的人并去拜訪過他的人。那位鮮花旅館的老板娘在他死后拍賣市場拍賣遺物的時候面對一堆的畫作卻花了27法郎買了美式爐子,看來是不是特別諷刺。有些東西是需要智慧才可以擁有的,有些東西是你無論如何也不配擁有的。
斯特里克蘭德最后的著作,除了他的妻子應該只有那位庫特拉斯醫生見過,那一副壁畫,最后被妻子阿塔焚燒掉的壁畫,醫生用一大段的感受去描述那幅畫,總之讓人特別難受但又嘆為觀止。但是世人無緣相見,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結局?我想還是表達了作者偏執的傲慢的態度,我創作只是為了滿足我自己的創作愿望,不是為了取悅別人,這幅壁畫是我最滿意的作品,你們欣賞不了,所以就毀了他。還有他堅信自己以后一定會聲名遠播,瘋狂的信徒會前來欣賞他的畫作,這會打擾妻子兒女的生活,破壞了他理想的生活狀態,索性就毀了他。
里面還穿插了一個互換身份的醫生,是作者講述的,作者拋出的問題是什么是幸福?這讓我想到了現在的沈魏,一個熟讀古典文學的流浪漢,他稱自己為環保主義者,現實比小說更加更瘋狂!那些膜拜追捧他的人們,不遠萬里而來,和他合影留念,有的整天坐在他身邊,有的甚至舉牌寫著我愛你,我要嫁給你的瘋狂信徒。很難想像這樣事情會發生在21世紀物質文化生活特別豐富的今天。什么是幸福?一百年前作者也提出了自己的疑問。當今社會更加崇尚物質的富有,社會的主流價值觀決定著人們的價值觀取向。刷著抖音看著直播,在吵雜的人群中找不到自我。完全沒有查爾斯.斯特里克蘭德為了理想拋棄所有,只為抵達自己理想的決心和勇氣。幸福,沒有一個統一的衡量標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一部穿越百年的著作,之所以會廣為流傳,一定有他特別的東西,每一個譯者都會有不同的解讀,每一位讀者也都會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這本書我看了兩個譯本,可以說是西方語言的幽默和漢語言文字豐富表達的完美結合的典范,其中有一句我覺得特別有意思,我記憶深刻,說兩個婦女在竊竊私語,講著可以讓雪白的桌布泛起紅潤的話........一部經典之作,完美的故事情節,優美的語言的魅力,無懈可擊的邏輯思維,讓人久久不能釋懷的作者要頌揚的偉大的精神,以及讓作者也不能回答的來之靈魂的拷問。
我們所向往的,我們所懷念的,我們不懈努力去實現的,正是一生所要展現的!
也許這會是一篇“標新立異”的讀后感。
我花了數天時間,草草地看了一遍《月亮與六便士》。在讀此書之前,我陸續看到過許多讀者對此書的夸贊,大家都夸主人公查理斯是一個執著的藝術天才,為了理想可以付出一切的追夢者。
《月亮與六便士》一書的故事情節很簡單,講述了一位證券經濟人——查理斯原本工作穩定,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和兩個孩子,可是他在40歲時忽然想去追尋夢想,當一名畫家,于是離開了妻兒去巴黎學畫畫。經過病痛、饑餓等各種折磨,最后畫出了驚世之作的故事。
查理斯病重時,得到了好朋友施特略夫的幫助,為他治病,給他創造條件畫畫??墒?,查理斯做了什么?他對施特略夫破口大罵,說他是“滑稽的小丑”,還奪走了斯特略夫夫人。最后施特略夫為了成全他們,選擇了離開。而查理斯呢?他也選擇拋棄施特略夫夫人,導致施特略夫夫人自殺,他依然無動于衷??吹竭@里,我真想找一根大棍子,把這個長著長長的紅胡須的、滿口“去他媽的”的冷血家伙給狠狠地揍一頓。
后來,他在荒島上得了麻風病,雙目失明……我覺得:活該!
我真的非常不認同這本書。誠然,我敬佩為了理想而努力的勇士,例如居里夫人為了心愛的科研事業嘔心瀝血,卻從未不管不顧自己的孩子;文天祥為了民族大義,犧牲了自己妻兒的自由,卻著實讓人敬佩。查理斯呢?我只覺得他是一個自私、冷酷、絕情的家伙!
讓喜歡他的人為他唱贊歌吧,我只想對他翻一個白眼,再吐一口唾沫,惡狠狠地說一句:“呸!人渣!”
偏執孤獨的天才,從人盡皆知的梵高,到本書主角的原型高更,人們談起他們的時候除了他們的作品后,總是避免不了提及他們的瘋狂。藝術品的美是一種美,其背后的故事,也是另一種藝術吧。
在《月亮與六便士》的熱門書評里,除了劉瑜的那一篇外,還有一篇寫于20xx年,作者那時候在上海當程序員,攢了十幾萬塊,決定辭職用兩年的時間去一窺自己的夢想,寫一本書?!拔覔靿蛄肆闶?,現在想看看月亮?!彼沁@樣寫的。距今已經6年過去,我和很多人一樣好奇寫書的結果,但點進作者的主頁,發現他的賬號已經被注銷。有人在那篇書評下留言,說作者的書的確出了,但評價一般。雖然不知道真正的結局如何,不知道作者是重回為六便士埋頭生活的日子,還是繼續追尋著月光,但那篇書評為《月亮與六便士》留下了一個神秘的注腳,或者可以算是書里的虛擬故事無意中漫延出了一角到現實中,也或者是現實小心翼翼地往書中探了探頭窺望了一下。
讀過這本書的人,或者根本沒有聽說過這本書的人,大多數都有想放棄一起去追求夢想的時刻吧。極端的便好像斯特里克蘭德,如同惡靈附身,可以拋妻棄子不吃不喝,卻必須要畫畫,現實一點的就是書評的作者,放手一搏但還是保留了退路,給自己一個犯錯的機會。平凡人如我,能做到后者都需要很大的勇氣,更多的時候只是做做白日夢,把“夢想”變成“消遣”、“興趣”。
看完《月亮與六便士》后我在思考,斯特里克蘭德的作品最后有沒有被大眾認可,有沒有售出天價,是不是對故事并沒有太大影響呢。沒錯,他死后的成功為畫家的一生更添了幾分唏噓和悲涼,但斯特里克蘭德從不在乎別人對他的畫作的評價,當最后一筆落下,畫便成了一個實物,脫離了他的靈魂,再與他無關了。與其說書里表現繪畫是他的天賦,不如說著重點在表現他的瘋狂。也不知道是他怪異、超前的繪畫天賦促使了他的瘋狂,還是他的瘋狂孕育了他的繪畫。
世上天才不少,瘋子不少,但人們獨愛瘋狂的天才,仿佛異于常人的表現使得這些天才離平凡更遠一點,離神更近一點。
或許月亮和六便士本來就是個矛盾的選擇題,或許可以不是個單選題。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追逐的是月亮,因此他拋棄一切去尋找他的理想地,去完成夢想,可是他也撿起了六便士,雖然說拋棄了他那穩定待遇又好的工作,卻還是迫于生計到處打工賺錢,其實這不只是書中的選擇題而已,生活中的我們也面對過這樣的選擇題,比如說選專業,找工作等等,而不同的是主人公比我們勇敢,而我們可能比主人公負責任點。
《月亮和六便士》這本書是聽人推薦來看的,剛開始時難以入其境,不知故事的所以然,但后面作者用第一人稱,來寫這故事,引導著我們走入作者的心境,跟著他好奇,跟著他的書寫而有小情緒,也跟著他對事情的處理和事情的一點點打開來認識主人公,與主人公做個“討厭”的朋友,來了解主人公。閱讀的同時喜歡上了作者寫文字來描繪人的鋒利而又戲謔的語言,三兩句戲謔的語言卻將一個人物的長相外貌給生動的形容起來了。也被思特里克蘭德的性格所吸引,在對他的第一印象只是個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然后他慢慢的顛覆我對他的印象,他拋棄了他家庭,甘愿過著流浪生活,他對施特略夫造成傷害卻不自愧等等情節,都會讓人感到好奇,于是在這鐘好奇心的指引下,我漸漸地一步步去解開自己的好奇,就這樣讀完了這本書。
小說中刻畫了許多人物,每個人物都具有其特色。思特里蘭德太太,她是個虛榮的人卻也是個獨立的女性,她以好交作家等來顯示自己的大方與清高,時刻包裝自己的形象,在思特里德的畫出名后,即使是贗品,她也把它掛于家中,來襯托自己的形象,然而她卻也是獨立的,在被丈夫拋棄后,她靠著自己打拼,養活了她的兩個孩子與她自己,即使她向來認為這些工作配不上自己的氣質。難以捉摸的勃朗升和充滿戲謔性的角色施特略夫,他們的愛情戲謔又可悲,施特略夫擁有卓越的識別優秀作品的眼光卻沒有畫作的天賦,但他卻是一個善良到愚蠢的人,可能是天生憐憫人的情懷,救起了被拋棄的勃朗升,并打算娶她,但他未想到自己的同情卻是勃朗升打開裝滿了悲慘記憶的盒子的鑰匙,這也最終導致兩人的分離,他對她的愛是無私的也可以說是卑微的,而他的同情心也是泛濫成災的,在勃朗升給他帶綠帽子后,為了不讓勃朗升與思特里克蘭德露宿于街,他自己搬走,把房子留給他們兩人。他對思特里克蘭德更是上演了一部“任他虐我千百遍,我卻待他如初戀”的戲碼,盡管別的人罵思特里克蘭德不領情,甚至最后搶走勃朗升,他卻始終還是對思特里克蘭德好,是個可憐又可悲的人物。
作者描述的最多的當屬其主人公思特里德,他是一個冷血而又沒人情味的家伙,性格古怪卻才華橫溢,低頭拾六便士卻又不忘追尋月亮,他身上有著令人欣賞的點,他是個謎,他所有的決定都像個謎一樣,沒有人知道他為什么會背棄家庭一人流浪畫畫,也不知道為什么他會在最后把房子的墻畫給付之一炬,他的一生好像在追尋一種東西,一股強大的力量使他拋下了朝九晚五的生活,他是個謎,似一道光茫,吸引著許多人去了解他,其實這個人物我們吸引的地方可能是他的放蕩不羈刺中了我們這些裝正經人、這些被社會條條框框所約束的人的內心,而他身上有著我們所缺乏的勇氣與追逐夢想的決心。
在這個說出夢想會被嘲笑的時代,在這個許多人的夢想因為被嘲笑而被扼殺在搖籃的時代,思特里克蘭德不在意別人眼光,認定的東西就堅持下去更是他這個人物中最吸引人的一點,而這吸引實際上也映射著許多人的懦弱。月亮與六便士,不以追尋月亮而清高,不以拾起六便士而鄙俗,世界上千千萬種生活方式,不論是追尋月亮還是拾起六便士,只要我們心中無悔則好。
《月亮與六便士》問世于19,堪稱毛姆最負盛名的作品,這部小說以62種文字風靡全球,發行了6000多萬冊,還曾兩度改編為電影。在中國,《月亮與六便士》堪稱文藝青年必讀的經典。毛姆在這部小說中,以一個旁觀者為第一人稱,以法國印象派畫家高更為原型,描寫了主人公不管不顧,與家庭斷絕關系,窮盡一生只為不負內心的熱情與理想的故事。
什么是月亮?月亮是人心中的清明理想,月光是那么皎潔,夢想是那么美好。什么是六便士?六便士是現實,是金錢社會中的蠅頭小利。月亮高掛空中,遙遠而美麗,若要追尋,必然經歷一番曲折,最后很可能一無所獲。而我們全都站在土地之上,每日面對的都是現實的生活。六便士縱使帶著銅臭味,卻也是我們的生活。斯特里克蘭為了追求心中的理想,變得不可理喻,背棄家庭,因此落魄一生,在一個小島上染病而終。但在最后,他終于完成了畢生的使命,找到了他一直追求的東西。你可以說他冷酷無情,視道德如糞土,但在另一方面,他對理想的堅持不懈,也值得我們這些終日圍繞六便士生活的人學習。人性是復雜的,內心是多變的。
我們的主人公查爾斯·斯特里克蘭本是一位證券經紀人,生活殷實,家有“賢妻”,有一雙兒女,將來定可開枝散葉,子孫承歡膝下,過著充實、幸福的生活,到時壽終正寢,入土為安?!斑@一定是世界無數夫妻的劇本,這樣的生活模式雖然平淡,但也不啻為恩惠,會讓人想起一條小河緩緩流淌,蜿蜒流過綠草如茵的牧場。
然而,這樣度過一生,總會讓人覺得心有不甘。有的人喜歡簡簡單單,做平凡的人,過平凡的生活,在平凡中迎來生命的盡頭。梁實秋說:“人生本來如寄”。生命是那么短暫,何不簡簡單單,恬適自在地過活。斯特里克蘭夫人就是這樣的人。她安于家庭,終日相夫教子,生活中唯的起伏便是與藝術家的交往。她以她熱愛的家庭、丈夫和兒女為傲,現實中這樣的女人并不在少數。但是,人都有一腔熱血,不愿意在碌碌無為中度過一生,渴望出去闖蕩,經歷一番起伏,哪怕會碰得頭破血流,也在所不惜?,F世安穩歲月靜好,固然不可多得,卻會讓不甘庸碌的靈魂驚懼不安。人在骨子里都渴望過驚險剌激的生活。他們不喜歡安穩的陸地,只想在驚濤駭浪中挑戰自己。他們要的是刺激是轟轟烈烈,盡管前路危險,卻阻止不了一顆喜好冒險的心。
有人說,這世上最復雜的莫過于人心。斯特里克自利,不顧人的感受,在這一點上,就算對他有再多的批評也不為過。但是,他不顧一切追求藝術,他的那種純粹的精神又值得我們敬佩,這就是人性的復雜和矛盾。理想是美好的,但必須分清理想和幻想。人可以追求理想,但要腳踏實地。月亮雖美,但我們終究是生活在地上。無地上的六便士,我們的夢想只能變成空想。月光灑向大地,籠罩著現實中的一切。我們還需從現實出腳印,實現心中的清明理想是否曾拋開一切,追求心中的理想?你是否曾受到現實的羈絆,終日蠅營狗茍?面對人生的種種選擇,你要天上的月亮,還是要腳下的六便士?如果你想擺脫世俗的束縛,尋找靈魂的家園。那么,《月亮與六便士》便是你的必讀作品。(厲丹)。
毛姆用一種平鋪直敘,不加修飾的手法近乎坦白地訴說了他所了解的斯特里克蘭的一生,這剛好跟斯特里克蘭畫畫的技法一樣,粗糙卻動人。
作為畫家,半路出家的斯特里克蘭毫無疑問是成功的,但作為父親,丈夫,朋友,股票經紀這些角色,他可謂是不折不扣的失敗者,甚至是可以被世俗道德所譴責的對象。但這些在前者面前好像不值一提。
都說這是一本關于夢想的書,“滿地都是六便士,而他卻抬頭看到了月亮?!比绻麅H僅以此為例,來歌頌夢想的偉大,未免有些空中樓閣與不切實際,很像成功學告訴你,只要朝著夢想不斷努力,就會成功。要知道,主角斯特里克蘭是一個被上天眷顧的寵兒,他很清楚的知道自己被賦予的夢想與才能,他所做的就是一直畫下去。而他的朋友斯特羅夫,因為僅僅被賦予了創作沖動卻沒有相應的才能,最終只能在追逐不切實際的夢想中迷失了自我。
所以,夢想不能一概而論,沒有誰比誰的更高級,我想對于查理芒格和巴菲特而言,六便士比月亮要神圣很多吧。
查爾斯·特里克夫是一位成功的證券商人,結婚八年后,他突然選擇拋棄家庭來巴黎學習繪畫,只為追慕心中的夢想。當查爾斯數十年回到家后,面對生活的瑣碎,心中是否有那么多時刻想要逃離?是否他也迷茫?眼前的人事那些點滴是真正屬于自己?他在做的是那個想要的自我,還是別人眼中的自我。而他的人生到底是活著該活著的樣子,還是他自己認為的樣子?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斯特里克蘭一般的選擇時刻,都會在看似安排好的生活里感到惶惑。是否應該放棄眼前的茍且,去尋找詩與遠方?安穩是平庸的最大誘惑,是讓我們縮手縮腳的關鍵點。我們害怕贏家通吃,自己落的一無所有。我們愿意屈從眼前的茍且,放棄詩與遠方的田野。不是我們不想,只是我們不敢。有多少人擁有非凡的品質,肯在生命的道路上賭一把?斯特里克蘭就是其中之一,生意對他來說不是最重要的東西,心中追尋藝術之夢才是他孜孜以求的終極目標。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自認為自己對于他人是多么的不可或缺,其實更多時候不就是想證明自己的存在。當斯特里克蘭離開后,他的妻子經歷了短暫的痛苦,確認他不會再回來時,便理所當然地背起了家庭的責任,按部就班的生活,似乎他從未存在過。最初的感覺沒有錯,她只是需要一個角色,以至于他是誰并不重要,只要能滿足她的一切虛榮即可。甚至即使沒有也不重要,她還可能收獲同情,生活安然無恙。
我們用盡全力,過著平凡的一生,認清生活同時還能熱愛英雄主義算不算平凡?放棄一切,選擇浪漫主義的方式,卻終無所獲算不算平凡?像商人一樣致死尋找自我而不被世人理解算不算平凡?斯特里克蘭想逃離的并不是婚姻和家庭,只是身邊人企圖的控制、擺布和要求,以及對世俗的標準和界限的擺脫。它需要一個家庭,一個女人,但前提是他必須先是他自己。
正如毛姆所說,你不是成為你想成為的人,而是成為你不得不成為的人。我們很多時候成為了不得不成為的人??墒窃诖酥谢蛑?,如果還有某個時刻你的心在思考自我,追尋自我,那么,當你想要撿起六便士時,也順便抬起頭看看月亮吧。
也許看著看著,它就在你心里。
放下書本,腦中還縈繞著那個畫家的形象??赡苡洸蛔∷拿?,卻記得他的偏執的.個性、苦難的命運、非凡的才華,還有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刻。
這個天才名字叫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據說這個人物是有原型的,這就是法國著名后期印象派畫家高更。但此書不是像《梵高傳》那樣是一本傳記,而是一部以真人為原型的虛構的長篇小說。書中對男主人公沒有少年和青年的經歷敘述,而是直接進入他的中年。
作者毛姆,在書中是貫穿全文的“我”,全書也以第一人稱來敘述。通過“我”,一個作家的回憶,來講述與思特里克蘭德的初相識、交往、好奇、追尋,他以平靜的語言敘述著旁觀著,而作為讀者,也漸漸進入到他的講述中,心情跟隨著主人公的命運而不斷的變化著。
思特里克蘭德原本有一個體面的工作,是個證券經紀人,有一個外人看來很安穩的家庭。他相貌平凡,甚至顯得笨拙,給人印象“是一個忠厚老實、索然無味的普通人”。突然有一天他離家出走,原因竟然是“我要畫畫”!沒人了解他少年時就存在內心的夢想,更沒人理解他著了魔似的瘋狂。他不管不顧地要用畫筆譜寫未知的命運!
貧窮,饑餓,無處安身,病痛折磨,現實的困窘接踵而至,但他都毫不在意,也從不后悔。畫畫成為他生命里全部的熱愛和力量,他熱切的想創作造出美來,直到眼睛失明,還用油彩在叢林中的小屋墻壁上涂畫。
最終,他得到了他自己所追求的東西,他創造了一個世界。
藝術家是情感最豐富的,雖然思特里克蘭德的情感都奉獻給了繪畫,但他生命里不乏喜歡他的女人。他后半生經歷過三個女性:平凡生活里的妻子、朋友施特略夫的太太勃朗什、停止流浪后遇到的單純女子愛塔。他和妻子是現實中的平常夫妻,過著貌合神離的日子,彼此并不理解。他與勃朗什是剎那的火花。勃朗什原本是施特略夫的妻子,有著內心的秘密,在施特略夫把病重的思特里克蘭德接到家中照護時,她的情感由厭惡、害怕轉為強烈的愛,但畫家熱愛和執迷的是繪畫藝術,對她已經沒有了興趣,施特略夫依然愿意接納她,但女人的心只有她自己了解,最終她以自殺結束了生命。在思特里克蘭德流浪到塔希提島時,他經別人介紹認識了愛塔,也許是愛塔的單純質樸吸引了思特里克蘭德,也許孤獨的他渴望溫暖,他與艾塔來到一個沒有人煙的孤島上,相依為命并有了孩子,這是一段艱苦卻安寧的日子。也許是神靈的光輝照耀,思特里克蘭德在這個時期創作出了最偉大的作品。也許,這個天才畫家,他來人世不是愛女人的,而是創作流芳百世的繪畫藝術作品的。
雖然思特里克蘭德死后才華才被承認,作品頓時身價倍增,但他的才華在當初并不是無人賞識。作為同樣是畫家的施特略夫被思特里克蘭德嘲笑為畫匠,他卻看出了思特里克蘭德的天才,他雖然也不富裕,卻心甘情愿地給予思特里克蘭德吃和住,購買顏料等幫助,甚至在對方占了自己畫室并奪走自己老婆時還萬般遷就。這段故事情節約占了全書的三分之一,讓讀者認識到畫家性格中自私、無情的一面。如果說天才有理由唯我獨尊、眼中無人,那施特略夫這樣的默默承受,給予思特里克蘭德無私的照顧也讓人感動。也許他是上天派來的關照畫家的人。
苦難成就天才,藝術確實是“不瘋魔不成活”。天才是上帝安排到人間的,他為了使命而奮斗,他的自私,他的怪癖,甚至他的無情,世人都該用憐憫的、疼愛的心來對待,因為他把才華和生命給予了人間。
作為書名的“月亮與六便士”,隱喻著理想與現實,或者精神與物質。作者毛姆說,如果你忙于在地上尋找那六便士,你便不會抬頭看天,也便錯失了那月亮。我們不能用常人的標準來評價有個性的人,精神層面的追求不能用物質標準來衡量,追求精神卓越的人是值得我們敬重的。
“月亮與六便士”,聽起來就像一幅驚艷絕倫的畫: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卻偏偏抬頭看見了月亮。那一瞬間血液的凝固又沸騰,一瞬間仿佛獻上了靈魂,肉體凡胎浮生百態都成了枷鎖。那該是怎樣刻骨銘心的驚艷與永恒,經歷了巫山滄海,滿目所及自此非云非水。
于是思特里克蘭德拋棄了工作和穩定的生活,拋棄了家庭妻兒,寧愿忍受別人的誤會與詆毀,忍受流離饑苦的生活,毅然決然投入了繪畫的懷抱。不,不是忍受,忍受者證明在其中獲得痛苦,但思特里克蘭德毫不在意,他的目光甚至從未在這些困苦上停留過一秒。他滿心只有繪畫,他說他必須畫畫,“就如一個人掉進水里,那么他游泳的好壞都無關緊要,他要么掙扎,要么被淹死”。他的決然到了一種驚世駭俗的地步。他說愛情是一種病,他只在某些時候才需要一個女人;他說孩子即便餓死了也同他沒有干系;他無所謂所有人的厭惡與鄙視;他不能忍受任何桎梏,清除所有阻礙,即便遍體鱗傷鮮血淋漓。
思特里克蘭德逐月而去。我同許多人講思特里克蘭德,而這些人中大多數批判他的不負責任隨心所欲,剩下的大多誠懇的表示了他的勇氣令人欽佩。
當我們用現實的眼光思考思特里克蘭德,其感受不會比讀完百年孤獨好上半分:譬如月亮離地球足足36.3萬千米,還得是在近地點的時候。
如果說“月亮”是毛姆用的一個比喻,那么本體可以翻譯成理想,但它卻是高于理想的理想:你渴望在后花園的游泳池邊喝著86年的拉菲,同美人談論著康德;或者在世界各地舉辦音樂會,被人們稱為“現代的莫扎特”,都不重要,這些可能不是地上的六便士,卻充其量只算得上是樓頂的英鎊。月亮是生命的意義所在,是巫山滄海,是畢生所求,是刻在骨頭中的。而泱泱四海八荒,上下近萬年,有多少人連生命中的月亮是什么都不知道,遑論那剎那的驚艷與永恒。即便有幸得見,有多少人卻低下了頭,為了生活和家庭,因為恐懼與不安,寧愿假裝沒有見過。那么那么多的人此生便沉溺于緩緩的溪流,無緣懸崖瀑布。
那么,你可會棄了六便士,甚至英鎊黃金,一心逐月而去?只是在此之前,我只希望,能夠得見月的清輝灑滿青石的街道,像一幅美麗的畫兒。
睡前想:你可會棄了六便士,甚至英鎊黃金,一心逐月而去?
首先在我寫之前我首先要承認自己不是一個文藝青年。但因為這本書的知名度以及莫名的緣分,讓我有機會閱讀此書。
這本書總體篇幅不長,內容卻十分豐富。本書中的我以主人公的口吻講述整個故事,對主要人物的描寫一小部分來自于自己,大部分來自于別人的講述。故事的主角斯特里克蘭,是在倫敦一個證券公司做經紀人,過著安穩舒適的生活,但突然有一天他拋妻棄子,當“我”去幫其妻子一探究竟時卻發現斯特里克蘭只想畫畫。而從這開始,有關這位畫家的一系列的故事才算真正展開。
斯特里克蘭在巴黎困苦不堪的時候接受了斯特羅夫的幫助,在此期間卻和斯特羅夫妻子布蘭奇暗通款曲,而后又把她拋棄,最后布蘭奇自殺未遂但抑郁而終。在巴黎經歷了這些之后他又去了馬賽而后遠赴南太平洋塔希提島。在這個島上斯特里克蘭靠救濟維生,后經介紹與一個土著人結婚。他們生活在一個偏遠的島嶼上過著自給自足,與世隔絕的日子,最后斯特里克蘭死于麻風病,臨死前他已雙目失明,最后他在自己住的房間里畫了滿墻的壁畫,并告訴妻子,他死后要把房子燒了,最后他傾其一生所畫出來的杰作就這樣被燒得一干二凈。
通過斯特里克蘭的一生可以發現他就是一個為繪畫而生的人,這一生,他過得貧困潦倒,但他毫不在乎,他一步步擺脫生活的桎梏,精神的枷鎖,終于他最后把畢生所悟表現在臨終前的壁畫上,而他的夢想實現了就讓妻子把它毀了,至始至終他都是一個思想特立獨行的人,從來不會為別人做些什么,也不會在乎別人的看法。這也許就是天才的獨特之處。
斯特里克蘭一生都在做減法,他甩掉身上所有的負擔,專心做好一件事而終有所成。而現實中,好像大部分人的人生都是在做加法,我們被越來越多的身份困住,也許有些時候適當的放棄反而能幫助我們做出正確的判斷。
文中斯特里克蘭的原型是高更,通過這部小說,讓我們也更深刻的了解了這位偉大的畫家。同時也引發作為人們的思考。一個人是追求位高權重,衣食無憂?還是淡泊寧靜,與世無爭的生活,這都取決于個人的志向,而只要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都不應該被否定。與此同時,“特立獨行”的天才不應該被指指點點,而是需要大家更多的包容心和愛心。而天才所留下的作品也作為我們的食糧引領我們向更高的精神世界探索。
看完《月亮與六便士》后一直不知道該怎么寫讀后感,因為書的最后的文字已經很好地表達了我的情感了,是的,正如奧斯卡·王爾德所說:“我不想謀生,我想生活”。
斯特里克蘭是我從來沒有遇到過的一種人,或許是大多數人沒能遇到過的,但是他身上的某些特質,又是我們普通人所具有的。理想與現實、藝術與生活、社會與自我、感情與理智的沖突是小說的四大主題。我可以保證,我不會成為斯特里克蘭。因為我沒有他的才華。
他是一個偉人,偉大的人,他的偉大之處是敢于拋棄世俗對自己所有的定義和禁錮,只為追求內心的東西。理想,信仰,藝術,自我……將一個四十多歲家庭幸福,工作順利的男人拉入了另一個世界。他不顧別人的感受,自私,冷漠,生活窮困潦倒。他不顧一切地畫畫,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
最終在他去世后,他的畫作變為珍寶,他的名字流芳百世。這只是一個虛構的故事,據說斯特里克蘭的人物原型是畫家高更。網上搜了一下高更的代表作《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也是小說中最后斯特里卡蘭病逝之前的神圣之作的原型。
只想說,無法理解這張圖的神奇之處,當然,必定是畫作的高級,而我的理解能力的低級,對于畫作的理解需要時間和培養。缺乏這種培養,所以在我看來這幅圖無法理解,找不到它的美。
但是,這是一幅世界享譽的繪畫巨作,已經毋庸置疑,我還有一點深刻的理解。生活還是生存?大概會貫穿于一個人的整個一生。比如我,現在自認為物質生活匱乏,我常常稱之為“生存”。經歷艱難拼搏后,或許在中年或老年的時候,會享受“生活”。
我發出這種疑問的原因是,正如斯特里克蘭,中年的時候生活幸福,卻仍然要追尋自己的理想。他那時候豐富的物質生活已經不能夠滿足他了,所以他脫離了已經存在的在外人看來是幸福的生活,選擇走一條艱辛的路。
同樣啊,我,我們很多人,現在的物質生活或許匱乏,自認為是為了“生存”在拼搏,那過幾十年之后呢?物質生活滿足了,有車有房有存款有家庭有小孩。那時候的我們,就一定會達到了“生活”的狀態嗎?我不敢斷定,人心是可怕的,可怕之處是它時刻在變化,追求在變化,愿望也在變化。讀后感·所以,要怎樣界定“生活”or“生存”。只有人心,你自己的心。與外界的人,身邊的親人朋友,所處的物質世界,都毫無關系。
我們現在的社會的價值觀一直在扭曲,把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推崇到至高地位,忽視自我的認知和精神建設,或許你住在大house里,卻過得不開心。在寶馬車里哭?還是在自行車后座上笑?就是一個最簡單的“生存”還是“生活”的問題。下面引用一段書中印象深刻的一段話。與上無關。
小說第四十一章中,當布蘭奇因斯特里克蘭不愛她而絕望自殺后,“我”批評斯特里卡蘭過于殘忍,斯特里卡蘭說:我不需要愛情。我沒有時間戀愛。這是人性的弱點。我是個男人,有時候我需要女人。當我的欲望滿足了,我就會忙別的事情。真是討厭,我無法克制自己的欲望;它囚禁著我的精神;我希望有一天,我可以不受欲望支配,自由自在地去工作。因為女人除了愛情什么也不懂,所以她們把愛情看得非常重要,簡直荒謬。她們還想說服我們,讓我們相信這就是生活的全部。實際上,這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我只知道欲望。這是正常的、健康的。愛情是一種病。
又是一個懶散的早晨,打開窗,清晨的絲絲涼意在這個夏天顯得特別珍貴,我靜靜地靠在窗邊,隨手拿起床邊的《月亮與六便士》,借著晨起的陽光,看了起來。
故事的主人公——倫敦證券經紀人思特里克蘭德,原來是和我一樣的平凡人,只是突然著了藝術的魔,拋妻棄子,絕棄了旁人看來優裕美滿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用畫筆譜寫出自己光輝燦爛的生命,把生命的價值全部注入絢爛的畫布的故事。
在故事里,月亮是夢想與信仰,六便士是安逸與舒坦,縱然腳下鋪滿了便士,而他的眼里卻只有月亮。我為斯特里克蘭歡呼!貧窮的糾纏,病魔的折磨他毫不在意,只是后悔從來沒有光顧過他的意識。當一切都已經塵埃落定,就像一幢房子,馬上就要結頂了,結果他卻說“我要重新造”,從而在別人懷疑、嘲笑、不理解的目光中,他能有勇氣活出兩個完全不一樣的人生,我表示無限敬佩。
夢想與信仰,從我們呱呱落地起,就與我們相隨,本是靈魂一部分,但在俗世不斷浸染中被磨滅。斯特里克蘭,在他活到四十歲,渾身已沾染了俗氣時,能毫不回頭,拋棄一切,內心的堅毅已徹底的震撼了我。這得需要多大的勇氣呀。
我最喜歡書里的這段話:“我總覺得大多數人這樣度過一生好像欠缺點什么。我承認這種生活的社會價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卻有一種強烈的愿望,渴望一種更狂放不羈的旅途。我的心渴望一種更加驚險的生活?!泵恳粋€人都有夢想,似乎在很多時候都變成了幻想,或者最后夢想也被現實打敗了,但是,在這本書中,我發現,每一個人,每一個夢想,在追逐中是最閃亮的,夢想之所以美好,是因為追逐讓我們擁有了更多。
陽光透進來了,我伸了伸腰,又是一個元氣滿滿的早晨,從今天開始,從此刻開始,我也要打破平靜,追逐我的夢想,尋找我最閃亮的光。
《月亮與六便士》的主人公是查爾斯·斯特里克蘭,故事講的是一個一心追求藝術的畫家,斯特里蘭德,他原本是名股票經紀人,有著美滿的家庭,在外人眼里他是個成功者,但對他而言其實不然。于是離家出為了追求她心中的藝術、夢想,盡管他過的非常不好,最后病死在山林小屋中,但他也無怨無悔。
第一次看這個故事時,我感覺非?;奶?,無法理解主人公拋棄美好富足的生活,妻子與兒子,僅僅為了去實現兒時夢想去當一個畫家。但在我第二次翻閱的時候,我漸漸理解了斯特里蘭德的想法,正如書中的他所說“男人的靈魂在宇宙最遙遠的地方遨游,女人卻想把他禁錮在家庭收支多賬薄里”。如果說做自己最想做的事,做自己認為最有意義的事,生活在最喜愛的環境里,寧靜淡泊、與世無爭,這難道是糟蹋自己嗎?與大多數的人不一樣的行為,就被定義為非正常人嗎?藝術沒有定義,應該尊重每個人的選擇,每個人的生活。滿地都是六便士的時代,只有他看見了月亮。那個理想、浪漫、純潔而無暇的月亮。
人活著的意義是什么呢?是賺很多很多的錢嗎?我想應該不是!生活的意義大概是為了追逐心中的夢想,義無反顧,勇往直前吧!哪怕頭破血流,也只為了成就最真實的自己。
高曉松說:“誰都有茍且的時候,當我們低下頭去撿六便士的時候,也不要忘了抬頭去看看天上的月亮”。
我常常思考自己以后該追求怎樣的生活方式,小時候喜歡月亮,現在喜歡六便士,常常在兩者中矛盾,但是現在月亮與六便士我都要,普通的生活與理想可以兼容,我努力工學習努力工作,依然阻擋不了我認識新的朋友新的事物,閑暇時光我仍然可以追求我的月亮。
對于理想和現實的博弈戰,永遠難做辯駁,因為你我三觀不同,價值觀互異。但無論你我選擇哪條路,既已選擇,那就頭也不回地、堅定地走下去。
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中,我們容易被他人的光芒閃暈、被生活的日常擊昏,忘記了心中的理想,那個屬于自己的月亮,這是可悲的,我不希望在某天夜晚枕在枕頭上思考生活時,對現狀感到恍惚,對未來感到迷茫,而后環顧四周,心生悲涼,我要不忘我的月亮,我要在滿是六便士的路上矢志不渝的追尋那個屬于我的月亮。
國慶期間,智齒發炎,消炎拔牙,苦不堪言。也感謝這顆智齒,要我安心窩在床頭讀書?;蛘咭兄x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置身書中,讓我忘卻了牙齒的疼痛。
故事很簡單,寫了證券經紀人斯特里蘭克人到中年,事業有成。為了追求內心隱秘的繪畫夢想,拋妻棄子,踏上追求夢想的離經之路。他不在乎貧窮、饑餓、疾病、被鄙視,最終創作出了偉大的作品。當然,這個偉大,是達到了自己創作最高級別的自我滿足,而非外界的認可,因為他根本不在乎外界的評價。當然,他的作品在他死后,也得到了外界的認可。
在今天這個年齡,讀了這本書,少了那份網友評論的“讀了這本書的人都辭職追求夢想去了”的沖動。從書的整體故事性和作者的出發點來看,主旨就如標題,你是要抬頭看月亮,還是低頭撿六便士。人人都有夢想,我們是該追求夢想,還是被現實捆綁??墒菚械乃固乩锾m克,我并不喜歡,不喜歡的原因,是因為我已經被現實世界改造徹底呢,還是我不喜歡如此自私、冷酷的人呢?假想我在20歲時讀此書,又會怎樣理解?我也不喜歡斯特里蘭克女士的虛偽,但是現實社會她又成了當今女權主義歌頌的被拋棄后自強不息的楷模。我喜歡書中最后的老船長,他說:“我不是跟你講了,從某種角度看,我也是一個藝術家嗎。我在自己身上也深深感到激勵著他的那種熱望。但是他的手段是繪畫,我的卻是生活?!?/p>
用網友的話說:這兩者其實都是基于同一個出發點,事實上,他們的境界是一個層次的,后者一點都不高尚。以我自己的通俗腦袋去通俗地說:對普通人來說,charlesstrickland是沒有意義的,你要是讀了這本書受到這個角色感染那還真是一個傻了,就像現在漫天的廉價的“去旅行”、“再不就了”。我覺得真正的超然是坦然接受世俗的一切,既不刻意迎合也不刻意厭惡,所謂”小隱在山林,大隱于市朝“。作者本身表現出的水平很值得贊揚,尤其贊同他在文中的一句話:作家更關心的是了解人性,而不是判斷人性。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p>
我們的一生也許都會在選擇六便士還是選擇月亮之間徘徊,二者不可得兼。就像書中提到的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在去世之后被塑造成了另外一個人,他的畫作因此身價大漲,而當他的家人試圖解釋一些訛傳后,畫作的價格“比九個月前降低了二百三十五磅”。
當我們選擇入世,身上就會不可避免地沾染一些世俗之氣,此時,是選擇戴上面具順從社會的大浪潮,從而保全自己的名聲地位,還是選擇月亮,遵從自己內心的愿望,放棄那些身價大漲的機會?每個選擇都是正確的,然而我們也必將因為自己的選擇而后悔。
生在人世,長于斯,不可出世。我們要生存,我們要社交,我們只能用六便士去購買面包。選擇月亮意味著什么?遠離人世,追尋理想,成為別人眼里的瘋子,過著物質窮困的生活。
月亮與六便士正是一本探討如何選擇的書,書中主要講述的人——查理斯選擇了他心中的月亮,從此被人投以憐憫的目光。把他的故事代入到我們自己身上,我們也能切身體會到社會世俗與心靈向往所在之間的矛盾。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作者在書中其實并未明確給我們解釋一個正確答案——這個答案顯然是不會有的。他是成功還是失敗,主要取決于我們讀者的價值觀。
我們不用急著去選擇,最先應做好的,應是樹立好自己的價值觀和評判標準,并且不要因此去試圖改變或批評他人的價值觀。我們向往著天上的月亮,卻仍緊緊攥著手中的便士。丟不掉放不下,這可能是大部分人通常的狀態。我們錯了嗎?沒有。誰都沒法批判誰,心之所向不同而已。如果我選擇月亮,就會受到選擇便士的人們的不理解的目光的注視。那么還是不用改變吧,畢竟沒有對不起自己。
月亮,代表著一個崇高的追求與理想。六便士,英國價值最低的銀幣,代表著一個卑微、平凡弱小的人。
有人跟我說,這本書寫的太悲情,但是最后的結果卻是圓滿的。主人公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實現了他作為一個畫家的夢,一個平凡卑微的人,已經尋到了他的月亮。一個朝圣者找到了屬于他的天堂,一個靈魂的歸屬地。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話有三句。第一句,作家通曉的是人性,掌握的是人心。第二句,你是我的男人,我是你的女人。第三句,上帝的磨盤轉動的很慢,但確磨的很細。
我不知道該如何解讀第一句話,沒有一個人能懂自己,別人又怎么懂自己,自己又如何能懂得別人。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本書的主人公,一個冷漠、無情、粗鄙、瘋狂,一點都不懂感恩,一個不折不扣的偏執狂。正是因為這種偏執才使他知道自己的追求及夢想,一個為了自己的夢想可以放棄一切的人。
舍棄了所有、扔掉所有阻攔自己的東西,家庭、環境、世俗的眼光。你是我的男人,我是你的女人。這是艾塔對思特里克蘭德所說的話,接受艾塔是為了什么,打開愛情的心扉、是性還是一個可以安心繪畫的環境。我一直也沒有想通,這些都是他所不需要的東西,這些都是可以阻擋他腳步的東西,艾塔選擇他是有兩方面的原因,一個是因為愛情另一個可以說是血統、一個白人的血統。艾塔說這句話的時候我更多感受的是愛,當思特里克蘭德要趕走艾塔的時候也是看不見一個自私、冷漠的偏執狂,這也是因為愛吧。
有幾個人肯為曾經的夢想放下一切多余的包袱?不是上帝的磨盤磨平了我們,是我們自己把自己磨平。生活并不能壓彎我們的腰,只是我們選擇向生活低頭。
第四部分(第十八章—第二十二章)小說中主人公在羅馬結識了畫家施特略夫。
施特略夫非常重感情,但是在他那很容易就被打動的感情里面卻寒有某種愚蠢的東西,讓你接受了他好心腸的幫助卻絲毫沒有感激之情。他不斷受人傷害,可是他的性格又是那么善良,從來不肯懷恨人;即便挨了毒蛇咬,也不懂得吸取經驗教訓,只要疼痛一過,又會心存憐憫地把蛇揣在懷里。
他是個名副其實的好人。他極力肯定并向其他人推薦思特里克蘭德的畫作,不管思特里克蘭德是否領情;得知妻子和朋友背叛自己,他傷心難過卻還是要默默祝福,自己凈身出戶。
可就是這樣善良的一個人,總給人一種自說自話、自娛自樂的感覺。他每天為不同的人奔波忙碌著。他發放愛心、提供幫助,可又好像沒人領情的樣子。他的生活好像是披著滑稽劇外衣的一出悲劇。他一個人在舞臺上惟妙惟肖地表演著,而臺下,空無一人。
面對妻子的背叛他說:“我愛她大大超過愛自己。在我看來,愛情一旦摻雜了自負,原因只能有一個,即你實際上還是最愛自己?!?/p>
一個不愛自己的人,有什么資格對別人善良。那什么是善良呢?善良并非為別人而活,不是犧牲自己去換取別人的幸福,而是想辦法讓大家過得更好。善良也是一種大智慧。施特略夫的善良,太過愚蠢和卑微。好人的世界會是一片祥和,而老好人的世界則會是哀鴻遍野。放棄底線,模糊邊界,不是真正的善良,而為了滿足自己的拯救情結,到頭來遍體鱗傷、滿目瘡痍的不僅僅是自己,還有最親最近的人。
最近,我讀了《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感觸頗多!
月亮是夢想與信仰,六便士是安逸與舒坦,縱然腳下鋪滿了便士,而他的眼里卻只有月亮。我為斯特里克蘭歡呼!對于故事中主人公拋棄妻子的行為,我沒有太多想法,甚至能寬容,但對他能有勇氣活出兩個完全不一樣的人生,卻表示無限敬佩。夢想與信仰,從我們呱呱落地起,就與我們相隨,本是靈魂一部分,但在俗世不斷浸染中被磨滅。斯特里克蘭,在他活到四十歲,渾身已沾染了俗氣時,能毫不回頭,拋棄一切,內心的堅毅已徹底的震撼了我。
拉近點,我想起中國第一位女艦長韋曉慧,35歲前她是華為企業的一名高管,有非常優秀業績,拿著可觀的年薪,有著令大家都羨慕的社會地位。35歲后,她卻棄筆從戎,成為一名軍人。39歲時,更成為中國海軍第一位女副艦長。我時常在想,當她拋棄原來優越生活,決定追尋夢想,成為一名軍人時,她的內心要經歷多少次博弈,有多少個久久不能入眠夜晚,多少次幻想自己人生道路選擇的后果。她所受到的挑戰與壓力并不比斯特里克蘭少。但是她做到了,前半生和后半生,她過了兩種截然不同生活,以勇氣和智慧,活出人生中的高度和寬度。
不知道,大家有感覺不?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點業余愛好,孜孜不倦,從不懈怠,比工作更有趣!寫作,做木工,剪紙,唱歌,或是游戲業余玩家,或是電影發燒友。曾幾何時,這些業余愛好在我們還是孩童或者青少年時,是我們夢想和信仰。就如我,也曾想過成為一名舞蹈演員,但在生活道路上,我卻離夢想越來越遠。當我們有了家庭,有了孩子,有了活口的工作,有了安逸與舒坦,我們便有了更多借口告訴自己,要甘于現狀,要把過去幼稚想法好好的藏起來。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同一個時間,同一個地鐵口,同一趟列車,同一個表情,同一種匆忙,我們生命就這樣,被偷偷的擷取,靜靜的,甚至都忘記時間存在。皺紋悄悄爬到臉龐,我們從別人口中的孩子,變成孩子口中的阿姨甚至奶奶。我們的生命,真實的來過人間,但卻從來沒有感到過燦爛。我們還沒有告訴世界,我來了!世界卻讓我離開了!
讀了《月亮與六便士》,我的心底產生了一絲勇氣和希望??v然,我們缺乏足夠勇氣做翻轉,但至少在彎腰撿便士時,努力抬抬頭,看看天上的月亮!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187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