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后,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進行的一種綜合性評價。在這里,我們將與大家分享一些經典讀后感范文,希望能給大家帶來靈感和啟發。
最近我讀到了一篇古文諸葛亮的《誡子書》,其中有一句話:“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边@讓我深有體會。
這是諸葛亮教導兒子該如何治學立身。其中“澹泊明志,寧靜致遠”到現在一直被人們傳誦。
這篇文章的主要意思就是:“不好好學習,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心不靜,身子當然也不會靜,心身靜不下,學習就學不好,你心身不靜,你學習上再怎么努力也是白費的,這樣你就不能實現你的遠大理想。
總之,用我自己的話說就是:”你的志向和理想就是一座遠方的大山。你不好好學習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你不好好學習,你的理想永遠都實現不了。你只有好好學習,明確志向,才能實現理想。大學畢業那天,你就已經站在了山腳下。工作上,你繼續努力就能翻越這座大山,并做得更好。
說到這里,我想到了一個我的故事。一次,我在周末放假,媽媽說要星期五晚上就把作業全做完。我就想:放假有兩天,等最后一天再做也不遲。到了第二天我趕呀趕呀,一直都沒做完,一直趕到深夜才趕完。我真后悔沒有聽媽媽的話。
我一定要記住諸葛亮的說的“澹泊明志,寧靜致遠”這句話,好好學習,多多采納別人的好建議,長大后做一個建設祖國的棟梁之才。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出自諸葛亮54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的“誡子書”,這既是諸葛亮一生經歷的總結,更是對他兒子的要求。在這里,諸葛亮用的是雙重否定的句式,以強烈而委婉的語氣表現了他對兒子的教誨與無限的期望。用現代化來說:”不把眼前的名利看的輕淡就不會有明確的志向,不能平靜安詳全神貫注的學習,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目標”。
“誡子書”強調“靜”與“儉”,是學習,才干和志向的基礎,是自我修養,自我砥礪,自我提高的關鍵。那什么是真正的靜呢?“靜”在身體外部的表現,可以理解為泰然,穩重,禮節,嫻靜,含蓄等等?!办o”在身體內部的表現,可以理解為滿足,專注,快樂,充實,激情,樂觀,向上等等,凡能夠使身心達到積極和諧狀態的一切,都應稱之為“靜”。
在“小窗幽記”中講“多躁者,必無沉潛之識;多畏者,必無卓越之見;多欲者必無慷慨之節;多言者,必無篤實之心;多勇者,必無文學之雅”。多躁,多畏,多欲,多言,多勇都將影響身心達到“靜”的最佳狀態。
在眾多名人中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耐得住寂寞。盛大網絡公司ceo陳天橋說過:“想要成功,就要耐得住寂寞”;孟子也有云:“故天將降大任于世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也,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誡子書”給了我許多啟示,大家可以看一下哦!
今天我們學了諸葛亮的《誡子書》,這是諸葛亮臨終前寫給自己兒子的家書。這家書是誠懇又富有哲理的,表現出了他對兒子的殷切期望。讓我從中看到了諸葛亮的'智慧,也看到了他超越凡人的淡泊,這就是他偉大的原因吧。
正如諸葛亮所說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都要有理想,在追求理想的路上會有很多困難和誘惑,我們都要努力克服它,多多聽取別人的意見,不要害怕困難,不要被誘惑,朝著目標,努力奮斗。我相信,沒有什么可以阻擋我,我會努力,朝著理想努力前進!
今年寒假,我在家里讀完了《小王子》這本書。這本書的故事很有趣。它為我們講述了一位飛行員因飛機故障,被迫降落在無邊無際的撒哈拉大沙漠中,遇到了小王子之后聽小王子講自己所經歷的奇妙之旅的故事。
小王子來自b612小行星。他是孤獨的,在他心情低落的時候,他會提著凳子追著太陽看日落。只有欣賞日落時那脈脈含情的余暉,才是他唯一的樂趣。他曾一天看了四十三次日落,因為他心里充滿了無盡的孤獨和憂傷。幸運的是一朵玫瑰花進入了他的'生活,她是一朵美麗而且非常驕傲的花。敏感的小王子因為玫瑰的一次惱怒,他離開了b612小行星,拋下了玫瑰,開始了自己孤單而又奇妙的旅行。
他先后訪問六個星球,他剛來到地球時發現人類沒有想象力。后來小王子在地球上遇到了一只狐貍,這可不是一直一般的狐貍喲!狐貍求小王子馴養它,但是小王子只是想去交朋友。所以狐貍把真理:“肉眼看不見事務的本質,只有用心靈才能洞察一切?!薄鳛槎Y物,送給小王子。
《小王子》是一本關于生活的寓言。正如書中所說的,水對心是有益處的。而《小王子》就如水般澄清透徹,使人安寧并且心生暖意。在生活中,有時,我們不能太講究實際,幻想也會讓人感到身心愉悅,有了前進的目標。我們要像那個飛行員以及小王子一樣,珍惜友情。我們更要學習小王子敢于承擔責任,勇于探索人生,最終獲得啟迪的精神。
正如這本書所說:“純真的感情,永久的守候,不變的寬容!”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誡子書》雖然區區84字,但卻能廣為流傳,名垂千秋,必有其道理所在,所謂微言大義,即使如此。
諸葛亮的《誡子書》,在現在許多人眼里看來是文采斐然,妙筆生花,其實現代的翻譯卻通俗易懂,也是老生常談。但這卻是凝聚了他對于兒子的寄予和希望,光是這份濃濃的愛,就足以字字珠玉。
接下來談談其內容?!墩]子書》主要圍繞為學習論述,學習重在“靜”。什么是靜,非遠離世俗喧囂繁華愜意于山水之間的舒適,也非寂靜之所空蕩無人的幽深,而是不受外在滋擾而堅守初生本色,秉持初心。只有內心平靜,再大的磨難也會勢如破竹。
學習的歷程就好比站在巨浪的頂端,身后萬丈懸崖。這一路荊棘之上,內心寧靜必會處變不驚。內心寧靜是做學問的法寶,就好比亂世為王,必擲血屠狼。
當然,學習不只是要金榜題名,光宗耀祖,更重要的是能修煉自己的品德,修煉自己待人待物,做人的方法。如果只是學習好,這樣的人又心懷不軌,就定會危急四方,害人不淺。所以做人比學習好更重要,學習好只是淺層次的,品德高尚才是眾人眼中的智者。
當我們晃晃悠悠,碌碌無為度完一生,守著自己破舊的房舍時,我們多么后悔自己的一無所事,多么遺憾青春的光陰消逝,少了應有的成長體驗,少了時光的開心折磨,到老只有白發陪伴。
諸葛亮的《誡子書》可謂是詞約義豐,擲地有聲,有諄諄告誡之語,更有溢滿殷殷期盼之情。我們讀之思之,并當躬行自勉。
一天,我在家中,仔細閱讀、品味了一下這本名為《小王子》的書。它講述了“我”——一位飛行員因飛機故障,被迫降落在無邊無際的撒哈拉大沙漠中,遇見了小王子之后發生的奇妙之遇。后來,小王子離“我”而去,回到了屬于他的星球?!拔摇币残藓昧孙w機的故障,飛回了自己生活的城市。六年后,“我”非常悲傷?!拔摇币恢狈浅涯睢拔摇眰児捕鹊臅r光?!拔摇睘榧o念小王子寫了這個故事。其中也表達了作者對大人世界缺乏想象力和充滿著功利主義而表露出的憂心與無奈。
在故事中,小王子住著的b612號小行星令人不可思議。它上面的生物種類雖然比地球上的少得多,它的表面積也比地球小許多,幾棵巍峨高大的猴面包樹就會占據整個星球,甚至撐破這個星球。但是在這顆小行星上卻沒有大人世界里那令人窒息的教條之間的沖突、矛盾,對他人也沒有任何成見與偏見,充滿著天真無邪的想法與觀點,還能夠隨意地幻想著這個星球外世界的樣子,探索人生的奧秘。
在生活中,有時,我們不能太講究實際,幻想也會讓人感到身心愉悅,有了前進的目標;有時,我們不能太遵守教條,打破成規也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我們要像那個飛行員以及小王子一樣,珍惜現有的友誼。我們更要學習小王子的精神,勇于承擔責任,勇于探索未知人生,獲得啟迪。也希望社會中的人們能夠對他人沒有任何成見與偏見,和諧相處,為2013年上海世博會的口號——共創和諧社會而努力吧!
今天是“五四”青年節,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勉勵青年人要砥礪品德,珍惜時光、勤奮學習,努力成長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人。
汪老師猶記得上周跟同學們講過一篇著名的文言文《誡子書》,是諸葛亮寫給他兒子的一封家書。諸葛亮勸勉兒子勤學勵志,修身養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險躁。讀罷原文,讓汪老師深深地感受到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殷殷之情。
據史料記載,諸葛亮寫這封家書時已54歲了,兒子諸葛瞻8歲。諸葛亮對兒子諸葛瞻的看法,是有史料記載的。史料記載諸葛亮對這位兒子的評價是【瞻今已八歲,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克坪跛@個兒子從小智商就相當高,聰慧早成??赡苁侵T葛亮認為越是從小聰慧的孩子,就越要注意對他的引導與教育,否則會有聰明反被聰明誤的結果。諸葛亮擔心的是「恐不為重器耳」。
諸葛亮并不擔心諸葛瞻智商不足,他擔心的是諸葛瞻的智商高,人又太早熟,反而成不了棟梁之材。作為我們現在的家長,如果孩子從小就表現智商高,又早熟,應當偷偷樂才是。但是,諸葛亮畢竟是偉人,他認為這些恰恰是兒子的弱點,引導不好,反而不利于諸葛瞻的成長。所以,作為一位父親,給出的警告是:「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狗趴v懶散,急躁驕傲都是人成長的不利因素。在《誡子書》中諸葛亮提出一個重要要求:讓諸葛瞻不要浮躁,要靜下心來修身養德,要腳踏實地地學習。
因此,諸葛亮才寫下了這篇流傳百世的《誡子書》。他在《誡子書》中告誡兒子,“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這封信的主要宗旨是希望諸葛瞻能「戒驕戒躁」,能靜下心來學習,提高才干。原文中云: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讀著這封家書,眼前就浮現的是一位儒雅、智慧的父親對孩子的諄諄教誨。
《誡子書》短短86字,濃縮了學習、做人的根本,也是諸葛亮對兒子的期盼,對現在所有青年人最好勉勵。類似于諸葛亮這種級別的大政治家,智者人物,說話是非常善于抓住致命矛盾的,因此他這封家書,話雖然不多,但都是一針見血的。尤其對子女的教育方面,諸葛亮所說的,都是經過自己仔細斟酌的。汪老師認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篇諸葛亮的《誡子書》值得所有人學習。
正因為有諸葛亮這樣的長輩影響以及良好的家風家訓,他的兒子諸葛瞻后來也成為讓人敬佩的英雄人物。據史書記載:諸葛亮去世之后,鄧艾率魏軍攻蜀,兵至綿竹,諸葛瞻率軍抵抗,拒不接受鄧艾的高官誘降,英勇戰死,時年37歲。也算是不辱家風了!
恰逢“五四”青年節,讓我們懷著對諸葛亮的敬仰,對自我的約束,讓《誡子書》成為我們修身養性,教育孩子的參考。
作者:汪老師。
公眾號:汪老師閱讀寫作館。
從題目中可以知道是一個告誡諸葛瞻的書信,諸葛瞻是諸葛亮的兒子,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被后代封建統治者推為忠軍典型《諸葛亮集》?!墩]子書》是其中之一。
本文大概的意思是:有才德的人行為操守,依靠屏蔽雜念和干擾,寧靜專一來修養身心,依靠險樸來培養品德,不內心恬淡,沒有什么可以拿來明確志向,不寧靜專一沒有什么可以拿來達到遠大的目標,學習必須要專新,而才干來源于學習,不學習無法增長才干不勵志,就無法學有所就。放縱懈怠則不能振奮精神,輕薄浮躁則不能修養性情。年齡隨同時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隨同月色而喪失,最終凋落,大多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只能悲哀窮困潦倒之人住陋室,又怎么來得及。
本文以父親的身份告誡兒子,讀書修身、靜心養德、貢獻社會。本文的立論: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修身養的要求途徑。闡發:淡泊明志、寧靜致遠。闡發“靜”價值。論征:一、“靜”與“學”“才”“志”關系。二、“淫慢”和“險躁”的害處。三、惜時勤學、奉獻社會。諄諄告誡,修身治學。
在本文中我最喜歡“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一句,因為這一句說明了現實社會中充滿了誘惑,我們卻不隨波逐流。迷失方向,這是諸葛亮告誡兒子的,但是對于后人也要警示作用。
本文主要告訴我們要讀書修身,靜心養德,奉獻社會。
《誡子書》是54歲的諸葛亮在臨終前寫給8歲兒子諸葛瞻的書信。
這篇信中,諸葛亮諄諄教誨兒子,殷切期望兒子將來能成為一名君子。何為君子?孔子在《論語·雍也》中講到:文質彬彬,然后君子。就是說,既有文采,又具備優秀品質的人才能稱得上君子。說白了,君子必須德才兼備,有才無德、有德無才都不算君子。怎樣才能成為君子?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學以廣才,志以成學。如果放縱自己、懶散消極、精神不能振奮,輕薄浮躁、性情不能陶冶;那么,大好的年華就會隨著時間飛馳,意志愿望一天一天的流逝,最后像枯葉衰落,被社會所拋棄。到那時悲傷地困守在窮家破舍里,后悔就來不及了!
可憐天下父母心,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成為德才兼備、對社會有用的優秀人才呢?但是,教育的方法正確與否值得商榷;更有甚者,相當數量的家長對于怎樣教育孩子感到非常迷茫。那么,諸葛亮的《誡子書》無疑是一劑良方!
昨天我學了初中的第一篇文言文《童趣》,它的作者是清代文學家沈同。我讀完后深深體會到了中國語言文學的博大精深。這個令人入迷的文字就是——文言文。我小學的時候受文言文版的《三國》,《水滸》的影響,接觸了一篇文言文——諸葛亮的《誡子書》。這篇文章不僅僅只是諸葛亮寫給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更是世代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漫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這就是《誡子書》的原文。
這篇文章不長,甚至很短。但只要讀懂它的人一定會說“英雄所見略同”,就一定會佩服這個才高八斗,學富五車的作者諸葛亮。
諸葛亮就是想告訴我們學習得靜下心來,不要浮躁,要珍惜光陰,刻苦學習才會有大作為。這篇文言文的中心句子就是“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边@句話讓我深刻體會到人不追求名利,生活簡單樸素,就能顯示出自己的志趣;如果不追求熱鬧,心境安寧清靜,就能達到遠大目標。諸葛亮當年躬耕于南陽,保全性命于亂世,他不求為諸侯做事,放棄了功名利祿。在劉備三顧草廬后,助劉備與東吳聯盟共抗曹操,后又輔助劉禪,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諸葛亮一生都在追求“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钡?生活,這樣的生活才有意義。
而我也向往這種生活。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慆慢則不能研精,險躁則不能理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澹泊明志,寧靜致遠?!边@句話,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講是非常熟悉的一句處世格言了,而且被很多人用于個人休養時的自我勸誡。我知道這是諸葛亮留給世人的處世箴言,但并不確知其出處。在讀了國學大師南懷瑾的著作《論語別裁》后,讀到了這篇《誡子書》,不由得為諸葛老先生的高瞻文思贊嘆。原來“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眱H僅是其為我們奉獻的處世為人思想的一個片斷,還有更為完整深刻的人生哲理,是我之前未曾見識的。
《誡子書》是諸葛亮在他五十四歲時,寫給兒子諸葛瞻的一封關于治學修身的家書。寥寥八十幾言,可謂字字珠璣、句句美玉,讀來著實令人為之動容。它可以看作是諸葛亮對其一生的總結,也是一位品格高潔才學淵博的父親,對兒子所做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通過這些智慧理性、簡練謹嚴的文字,將普天下為人父者的愛子之情表達的如此深切。同時,也為后世留下了一筆珍貴的精神財富。
誦讀《誡子書》,我有很多收獲。諸葛亮通常被視為道家思想代表人物,道家思想里,最為國人推崇的主要思想之一,便是以淡泊志趣做指導的自身修養;同時他也是儒家倡導個人修為的完美代表。諸葛亮可以說用其一身踐行了這樣的人生哲學――淡泊(如老子所言“恬淡為上,勝而不美”)勤儉(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不論是他的道德、事功還是文章,無不體現出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卓而不凡的高尚人格與境界。
在今日,對我而言,我以“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來告誡自己。處世之時,不論自己面對何人何事,都應以“靜”字為先。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才能在紛繁的世事前撥云見日,確定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為之努力而不至于盲從迷失。修身之際,不論是在面對何種欲望,都應“儉”字當頭。節省用錢,避免成為無聊貪念的奴隸;生活規律而節制,不濫用身體而保持健康;節儉渡用光陰,避免荒廢生命而“年與時馳,意與日去”;維護一個清清朗朗的精神,享受每一天來自生活的饋贈,包括來自生活的幸??鞓放c苦痛失意;讓自己一天天積累人生智慧,與患得患失說再見。
努力按以上的信條修身養性,說來容易做來難。但是,為自己,為家庭,也為兒子言傳身教做好榜樣,我又怎么會不愿意呢。
《誡子書》是三國時期諸葛亮54歲臨終前寫給他兒子的一封家書。他教導他的兒子注意要修身養性、生活節省。以此來培養自己兒子的品德。這一句話讓我感受最深了﹗因為這一句話也是教導我們要修身養性、生活節省的良好習慣。
《誡子書》這篇文章,教導我們要想君子一樣依靠內心安靜來修養身心;要依靠簡樸的作風來培養品德。要看輕世俗的名利,就可以說明心志。身心寧靜就可以到達理想的目標……可是,時間的流逝是那么地飛快。轉眼間,我們從一個剛出生的嬰兒變成了一個上六年級的大孩子了。我們小的時候做起。但是一眨眼的功夫十四年過去了,現在才開始培養好的品德,好似有點晚了??墒?,《誡子書》中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一生下來就很聰明。不用很多天培養品德就可以看出他的品德高尚了。雖然他只是一個八歲的孩子,雖然他比我們小,但是看得出他的品德要比我們高尚得多。那是因為他的父親教導的他嚴格。長大以后才可以取得那么好的成績。雖然他很聰明,但是他的父親還是教導的他很嚴格。我想﹕我們以后要好好學習,要想諸葛瞻學習,學習他的聰明機智。
不管父母管得我們嚴也好,不嚴也罷。只要我們自己對自己要求嚴格一點兒,就可以取的好成績。我們也要像諸葛亮學習,學習他的機智和勇敢。他的機智和勇敢都已經傳到他的兒子身上了?!墩]子書》全文缺乏百字,言近旨遠,含意雋永,是諸葛亮處世立身的智慧結晶。對我們而言,今天仍大有裨益,富有啟迪?!墩]子書》中說:“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痹诮裉鞂W習不僅意味著多讀書、讀好書,同時也是一種責任,一種必備的`素養。一般而言,一個肯讀書、肯學習的人,總會給人以彬彬有禮、豁達雅量、修養深厚的印象。一個不學習的人,決不可能做到理論上和行動上的清醒與堅決,決不可能在復雜多變的形勢面前明辨是非、把握自己,決不可能在不斷涌現出來的新情況、新問題面前思深慮遠、處變不驚。有些人之所以“翻身落馬”,不注重學習,導致信念上的動搖、意志上的以及人生道路上的迷航是重要原因。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君子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這篇《誡子書》是諸葛亮54歲時寫給8歲的兒子諸葛瞻的家書,是諸葛亮一生經驗的總結和對兒子殷切的.期望和要求。多么偉大的父愛!也是后人教育子孫的楷模篇。誡子書的主要內容是:是大丈夫要修身養性、以節儉、樸素來陶冶自己的情操,還要淡泊名利。學習時要清靜,努力而有毅力,要有遠大的志向。如果怠慢就不能學以致用,急躁就不能陶冶心性。年華隨時日流逝,意志也隨時日消磨,就會變得如枯黃的葉子一樣,被時代拋棄。最后只能悲傷地守在自己貧窮的茅廬里,后悔也來不及!
諸葛亮不僅告誡了他的兒子,同時也告誡了我們,讓我明白做什么事先要有明確的目標,有志向?!靶闹袥]目標,一根稻草壓彎腰;心中有目標,泰山壓頂不彎腰!”但是,光說是不行的,要緊的是抓緊時間,努力去做,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年少的時候要扎實基礎,充分地汲取知識,好好學習。不然年與時馳,意與日去,等到老的時候,才后悔,空悲切,時不再來。所以我們要珍惜時間,把有限的時間用在無限的知識海洋中。
現在我六年級了,更要明確自己的目標,盡自己的努力,考上一流的中學??忌侠硐氲闹袑W就要付諸于行動。這段時間,我的收獲本寫的作文進步不小,這與楊老師倡導的課外閱讀影響極深。我要讓課外閱讀積累的素材,充實我的收獲,有質有量,做好每天有價值的收獲!
“夫君子須靜也,才須學也”這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學任何東西,首先要靜,這我深有體會,從小學毛筆時,就是練靜心,心里急躁,是學不好的。偶爾的時候,作業多了,又想看電視,然后就馬馬虎虎地做,字跡也潦草了。當本子發下來,錯的一塌糊涂,好慚愧!這就是首先沒有靜下來,長期草率、浮躁就會荒廢學業。
戒子書——一篇意義深遠的古詩文。它讓我反省了自己,使我明白了許多道理,終身受益匪淺!
我含著憂傷的淚水看完了最后三句話??赐炅诉@個催人淚下的故事。
故事的開始講的是:一個孩子畫了一幅畫,但大人都說這是一頂帽子(他畫的是蛇吃大象),沒人理解他,可他最后遇見了小王子,小王子說出了這是蛇吃大象{說出了正確的、他(那個小孩)要畫的}??墒撬呀浝狭?,成為大人了。
小孩和大人的感受不一樣才是這本書所講的,和這本書有關的。
小王子之后到底是走上“天堂”了,還是沒死,我至今搞不明白。
至今,翻開這本書,我的眼前仿佛看見了小王子,有時,我在家中一直看到晚上睡覺的書正是《小王子》!
雖然《小王子》只是《列那狐的故事》附帶的一個故事,可它至今讓我感動!
如果有誰說我離不開《小王子》這本書那就說對了!
三國時期一代名相諸葛孔明先生在自己54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的《誡子書》中強調了一句話:“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边@既是諸葛亮一生經歷的總結,更是對他兒子的要求。在這里諸葛亮用的是“雙重否定”的句式,以強烈而委婉的語氣表現了他對兒子的教誨與無限的期望。用現代話來說:“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輕淡就不會有明確的志向,不能平靜安詳全神貫注的學習,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目標”。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諸葛亮運用了《邏輯學》中的“否定之否定規律”來強調他要表達的“淡泊以明志,寧靜而志遠”。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話。這同“要想取之,必先與之”,“欲達目的,需先迂回曲折”的道理一樣,現在的“淡泊”、“寧靜”求清凈,不想有什么作為,而是要通過學習“明志”,樹立遠大的志向,待時機成熟就可以“致遠”,轟轟烈烈干一番事業?!暗础笔且环N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說“恬淡為上,勝而不美”。后世一直繼承贊賞這種“心神恬適”的意境,如白居易在《問秋光》一詩中,“身心轉恬泰,煙景彌淡泊”。他反映了作者心無雜念,凝神安適,不限于眼前得失的那種長遠而寬闊的境界。
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彼ㄟ^這句話告訴諸葛瞻努力才能通過學習增長才干來實現志向,而要學習好知識就要寧靜專一?!墩]子書》說:“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諸葛亮通過這個告訴兒子,冒險草率、急燥不安就不能使性情節操高尚。如果年華與歲月虛度,志愿時日消磨,最終就會像枯枝落葉般一天天衰老下去。這樣的人不會為社會所用而有益于社會,只有悲傷地困守在自己的窮家破舍里,到那時再悔也來不及了。()。
《誡子書》對我我們大學生也很有教育意義,大學生大多愛好廣泛,難以專心做好一件事,諸葛亮28歲就當上了蜀國的軍師,如若不是靠著一身凌然正氣,始終保持著廉潔之心又如何為世人所稱道?而今,諸葛亮成了眾人皆知的一代名相,成為歷代文人與官員的楷模,不得不說,廉潔文化發揮了很大的功效。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君子之所以可以立于世,脫與俗,尊于人,就是因為他們有高瞻遠矚的先見之名,有寧靜致遠、精心修學的心境,有勤奮刻苦、勤儉節約的美德,有淡泊名利、無視權欲的品行,有高遠志向、心懷夢想的志氣。
理想是黑暗中的燈塔,夢想是風雨后的彩虹,從古到今,每一位能人將相都是有遠大志向的人,他們一個個都心懷天下,一個個都想忠君報國,一個個都愿先天下之憂,先天下之樂,所以他們都是能成大事的人,也都是成就了大事的人才。因此,無論何時,無論身處什么樣的境地,我們都應該堅持自己的夢想,也都應該為自己的夢想去不懈奮斗,只有這樣才可以成就一番事業,唯有這樣才可以活出一番精彩!
有品行的大義之士都是有著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一精神的圣人,他們總是能夠不斷反省自己,不斷反思過往的人,因此他們永遠不會頹廢的隨遇而安,也不會安心的過度享樂。此外,君子也都是能夠管理好自我情緒的狠人,他們有著常人不可企及的自律,所以他們總是能夠很好地約束自己,也總是能夠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心緒,真正是做到了不驕不躁,也做到了不慌不忙。
當然了,一名高潔之士,那肯定也是一個懂得珍惜時間的有心人,他們從不會無所事事、荒廢度日,也不會年頭月尾、蹉跎歲月。相反,他們把一寸光陰一寸金的真諦領悟到了極致,也把時間就是生命的真理發揮到了極點,因此他們的每一天都是充實的,他們的一生也都是對社會有價值、有貢獻的。
總之,讀完諸葛亮的《誡子書》之后,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我認為一個人想要活出自己的精彩來,那就必須要學著做一個君子,而要成為一個高風亮節的君子,那就必須要學會修身養性,也必須要懂得自我激勵,懂得自我充實,懂得自我警醒,懂得自我升華。
《誡子書》是三國時期政治家諸葛亮臨終前寫給他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下面給大家分享《誡子書》讀后感范文,歡迎借鑒!《誡子書》讀后感1。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慆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誡子書》雖然區區84字,但卻能廣為流傳,名垂千秋,必有其道理所在,所謂微言大義,即使如此。
諸葛亮的《誡子書》,在現在許多人眼里看來是文采斐然,妙筆生花,其實現代的翻譯卻通俗易懂,也是老生常談。但這卻是凝聚了他對于兒子的寄予和希望,光是這份濃濃的愛,就足以字字珠玉。
接下來談談其內容?!墩]子書》主要圍繞為學習論述,學習重在“靜”。什么是靜,非遠離世俗喧囂繁華愜意于山水之間的舒適,也非寂靜之所空蕩無人的幽深,而是不受外在滋擾而堅守初生本色,秉持初心。只有內心平靜,再大的磨難也會勢如破竹。
學習的歷程就好比站在巨浪的頂端,身后萬丈懸崖。這一路荊棘之上,內心寧靜必會處變不驚。內心寧靜是做學問的法寶,就好比亂世為王,必擲血屠狼。
當然,學習不只是要金榜題名,光宗耀祖,更重要的是能修煉自己的品德,修煉自己待人待物,做人的方法。如果只是學習好,這樣的人又心懷不軌,就定會危急四方,害人不淺。所以做人比學習好更重要,學習好只是淺層次的,品德高尚才是眾人眼中的智者。
當我們晃晃悠悠,碌碌無為度完一生,守著自己破舊的房舍時,我們多么后悔自己的一無所事,多么遺憾青春的光陰消逝,少了應有的成長體驗,少了時光的開心折磨,到老只有白發陪伴。
諸葛亮的《誡子書》可謂是詞約義豐,擲地有聲,有諄諄告誡之語,更有溢滿殷殷期盼之情。我們讀之思之,并當躬行自勉。
最近我讀到了一篇古文諸葛亮的《誡子書》,其中有一句話:“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边@讓我深有體會。
這是諸葛亮教導兒子該如何治學立身。其中“澹泊明志,寧靜致遠”到現在一直被人們傳誦。
這篇文章的主要意思就是:“不好好學習,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心不靜,身子當然也不會靜,心身靜不下,學習就學不好,你心身不靜,你學習上再怎么努力也是白費的,這樣你就不能實現你的遠大理想。
總之,用我自己的話說就是:”你的志向和理想就是一座遠方的大山。你不好好學習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你不好好學習,你的理想永遠都實現不了。你只有好好學習,明確志向,才能實現理想。大學畢業那天,你就已經站在了山腳下。工作上,你繼續努力就能翻越這座大山,并做得更好。
說到這里,我想到了一個我的故事。一次,我在周末放假,媽媽說要星期五晚上就把作業全做完。我就想:放假有兩天,等最后一天再做也不遲。到了第二天我趕呀趕呀,一直都沒做完,一直趕到深夜才趕完。我真后悔沒有聽媽媽的話。
我一定要記住諸葛亮的說的“澹泊明志,寧靜致遠”這句話,好好學習,多多采納別人的好建議,長大后做一個建設祖國的棟梁之才。
昨天我學了初中的第一篇文言文《童趣》,它的作者是清代文學家沈同。我讀完后深深體會到了中國語言文學的博大精深。這個令人入迷的文字就是——文言文。我小學的時候受文言文版的《三國》,《水滸》的影響,接觸了一篇文言文——諸葛亮的《誡子書》。這篇文章不僅僅只是諸葛亮寫給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更是世代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夫君子之行,(讀書筆記)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漫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這就是《誡子書》的原文。
這篇文章不長,甚至很短。但只要讀懂它的人一定會說“英雄所見略同”,就一定會佩服這個才高八斗,學富五車的作者諸葛亮。
諸葛亮就是想告訴我們學習得靜下心來,不要浮躁,要珍惜光陰,刻苦學習才會有大作為。這篇文言文的中心句子就是“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边@句話讓我深刻體會到人不追求名利,生活簡單樸素,就能顯示出自己的志趣;如果不追求熱鬧,心境安寧清靜,就能達到遠大目標。諸葛亮當年躬耕于南陽,保全性命于亂世,他不求為諸侯做事,放棄了功名利祿。在劉備三顧草廬后,助劉備與東吳聯盟共抗曹操,后又輔助劉禪,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諸葛亮一生都在追求“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钡纳?,這樣的生活才有意義。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這就是東漢末年最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在臨終前寫給8歲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以后就成為歷代相傳的修審理志的名篇,這就是《誡子書》的前世今生了。
《誡子書》中的一句:“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至今仍被很多人奉為座右銘。
諸葛亮在家書中告誡兒子,要注意修身養性,生活節儉,以此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他對兒子的期望,千言萬語只化作這五句話,而就在這僅僅的五句話中,是深藏了多少言語啊﹗我們現在又有誰有這么一位品格高尚、才學淵博的父親呢?《誡子書》不僅僅是給諸葛瞻的一封家書,這也是諸葛亮對他自己一生的總結。
我們以后要做一個君子所擁有的品德的人;要依靠內心安靜來修養身心;要依靠簡樸的作風培養品德;要看清世俗的名利,才能表明自己的心志;要身心寧靜,才能達到自己理想的目標;要學習就要靜下心來,專心致志;想要增長才干必須刻苦學習;努力學習才會有廣博的才干;有志向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要珍惜時間,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這是三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晚年寫的一封家書,意在告誡自己的兒子要勤學立志、修身養性,以免在時光的流逝中意志消沉一事無成。
這篇《誡子書》一共才八十多字,短小精悍、言簡意賅,把修身養性的途徑、學習與成才的關系、放縱怠惰和狹隘浮躁的危害,以及浪費時間、喪失意志的后果,都交代得明明白白,讀來發人深省。這封家書是諸葛亮在其人生的最后一年(公元234年)寫的,既是對晚輩的諄諄教導,同時也是對自己一生的人生體驗的高度概括。諸葛亮之所以成為歷代為官的楷模、民間智慧的化身,這與他一生為國、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人生態度是分不開的。
這封家書一個“靜”字可謂道破了人生之真諦。當今世界,紛繁嘈雜,最難的就是這個靜字。大家見面,無非一個忙字;忙忙碌碌,爭名逐利,哪里能靜下心來讀書、思考?一個“儉”字,是陶冶情操的關鍵。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當我們還貧窮的時候,節儉是一種被迫的行為;當我們富起來的時候,就更難保持節儉的操守了。至于懶惰、急躁、浪費時間等等毛病,更是充斥著人們的每一個角落;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哀歌,也總是在一代代流傳著。
在一些人的辦公室或書房中,常常會看到“淡泊可以明志、寧靜可以致遠”或“淡泊明志、寧靜致遠”這樣的匾額或條幅,借以表明自己的人生態度和人生追求的一種至高目標。作為座右銘,用意自然是極好的;經??纯?,可以時時提醒自己,保持一種好的心態。但事實上,經過縮編后的這兩句話已違背了諸葛亮的初衷和原意。一個“非”字、一個“無”字,深刻體現了諸葛亮告誡、警醒的態度?!墩]子書》不是表達濃濃愛意的普通家書,而是表達了面對復雜人生必須作出的一種堅強選擇。
《誡子書》是54歲的諸葛亮在臨終前寫給8歲兒子諸葛瞻的書信。信中諸葛亮諄諄教誨兒子,殷切期望兒子將來能成為一名君子。
何為君子?孔子在《論語·雍也》中講到:文質彬彬,然后君子。就是說,既有文采,又具備優秀品質的人才能稱得上君子。說白了,君子必須德才兼備,有才無德、有德無才都不算君子。
怎樣才能成為君子?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學以廣才,志以成學。如果放縱自己、懶散消極、精神不能振奮,輕薄浮躁、性情不能陶冶;那么,大好的年華就會隨著時間飛馳,意志愿望一天一天的流逝,最后像枯葉衰落,被社會所拋棄。到那時悲傷地困守在窮家破舍里,后悔就來不及了!
可憐天下父母心,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成為德才兼備、對社會有用的優秀人才呢?但是,教育的方法正確與否值得商榷;更有甚者,相當數量的家長對于怎樣教育孩子感到非常迷茫。那么,諸葛亮的《誡子書》無疑是一劑良方!
《誡子書》是諸葛亮臨終前寫給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全文通過智慧理性、簡練嚴謹的文字,將修身立志之道闡述地十分深切。其中有這么一句令我印象深刻“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在我看來,這句話的意思是:恬靜便可以修養自身,儉樸便可以淳養品德。這不正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嗎!
《大學》開篇就說“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得”?!兜赖陆洝芬捕啻螐娬{“靜以修身”的作用,如“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清靜天下正”等?!墩]子書》中告誡我們的正是平心靜氣,做一個耐得住寂寞的人。還記得那個“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嗎!他本可以入朝為官,享盡榮華富貴,可他毅然放棄仕途和官場生活,追求那種“黃發垂髫、怡然自樂”的安逸;體驗那種“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恬靜;享受那種“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的自在……誠然,只有當一個人內心平和,安靜時,才會知道自己最理想的是什么,才會從容的應對生活中的變故,才會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樂。
在守住了內心的寧靜之后,勤儉節約,便是另一難能可貴的品質了。李商隱的《詠史》中有這么一句“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蹲髠鳌分幸灿小皟€、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這樣的名句。毋庸置疑,勤儉之人,往往會有大的作為。朱元璋的故鄉鳳陽,還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皇帝請客、四菜一湯、蘿卜韭菜、著實甜香;小蔥豆腐、意義深長、一清二白心慌”。他給皇后過生日,只用幾個簡單的小菜,還告誡眾官員以后擺宴只許四菜一湯,誰若違反,嚴懲不貸。清宣宗道光更是出了名的節儉,他的龍袍是宮內舊料所制,破了不扔,致使衣服上打滿了補丁。他三令五申,宮中用款,歲不逾二十萬。平時國宴家宴,也只準備幾個家常菜。秦愛紛奢,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楚人一炬,奢華的阿房宮也只能是一堆焦土。
禪家說:“心靜如止水,則無煩惱與憂愁”。佛家宣揚“清心寡欲”,道家崇尚“清靜無為”。哲人又說過:“節儉是人一生中食不完的的美筵”。沉下心來,守住自己的心,靜待他日的破繭成蝶。勤儉節約,養成良好的習慣,為我們的人生奠定基礎。我知道“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不只是一句話,更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這是三國時期政治家諸葛亮臨終前,寫給他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從這封家書中可以看出,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尚,才學淵博的父親,家書中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險躁,這是一位富有智慧的父親對兒子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
在這封家書中,有修身養性的力量:“靜以修身”,“非寧靜無以致遠”;有修身養德的力量:“儉以養德”;有淡泊寧靜的力量:“非淡泊無以明志”;有靜學廣才的力量:“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有勵精治性的力量:“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有性格的力量:“險躁則不能治性”;有敬業奉獻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在這個物欲橫流,浮躁的時代,凡有道德修養的人,是依靠安靜,努力提高自身的修養,是依靠節儉,努力培養自己的品德。寧靜以致遠,是一種修身養性之道。人生在世,能保持一顆平常之心,勝不驕,敗不餒,何其難得?其實只要寧靜,淡泊,隨時調整自己的心態,就會活得充實、輕松。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不是消極的,而是積極的,靜下心來,潛心苦學,冷靜的觀察世事的變化。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時光飛逝,意志力又會隨著時間而消磨?!吧賶巡慌?,老大徒傷悲”,我們要珍惜,善用每分每秒,不能蹉跎歲月!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這是三國時期政治家諸葛亮臨終前,寫給他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從這封家書中可以看出,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尚,才學淵博的父親,家書中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險躁,這是一位富有智慧的父親對兒子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
在這封家書中,有修身養性的力量:“靜以修身”,“非寧靜無以致遠”;有修身養德的力量:“儉以養德”;有淡泊寧靜的力量:“非淡泊無以明志”;有靜學廣才的力量:“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有勵精治性的力量:“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有性格的力量:“險躁則不能治性”;有敬業奉獻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在這個物欲橫流,浮躁的時代,凡有道德修養的人,是依靠安靜,努力提高自身的修養,是依靠節儉,努力培養自己的品德。寧靜以致遠,是一種修身養性之道。人生在世,能保持一顆平常之心,勝不驕,敗不餒,何其難得?其實只要寧靜,淡泊,隨時調整自己的心態,就會活得充實、輕松。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不是消極的,而是積極的,靜下心來,潛心苦學,冷靜的觀察世事的變化。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時光飛逝,意志力又會隨著時間而消磨?!吧賶巡慌?,老大徒傷悲”,我們要珍惜,善用每分每秒,不能蹉跎歲月!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慆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誡子書》雖然區區84字,但卻能廣為流傳,名垂千秋,必有其道理所在,所謂微言大義,即使如此。
諸葛亮的《誡子書》,在現在許多人眼里看來是文采斐然,妙筆生花,其實現代的翻譯卻通俗易懂,也是老生常談。但這卻是凝聚了他對于兒子的寄予和希望,光是這份濃濃的愛,就足以字字珠玉。
接下來談談其內容?!墩]子書》主要圍繞為學習論述,學習重在“靜”。什么是靜,非遠離世俗喧囂繁華愜意于山水之間的舒適,也非寂靜之所空蕩無人的幽深,而是不受外在滋擾而堅守初生本色,秉持初心。只有內心平靜,再大的磨難也會勢如破竹。
學習的歷程就好比站在巨浪的頂端,身后萬丈懸崖。這一路荊棘之上,內心寧靜必會處變不驚。內心寧靜是做學問的法寶,就好比亂世為王,必擲血屠狼。
當然,學習不只是要金榜題名,光宗耀祖,更重要的是能修煉自己的品德,修煉自己待人待物,做人的方法。如果只是學習好,這樣的人又心懷不軌,就定會危急四方,害人不淺。所以做人比學習好更重要,學習好只是淺層次的,品德高尚才是眾人眼中的智者。
當我們晃晃悠悠,碌碌無為度完一生,守著自己破舊的房舍時,我們多么后悔自己的一無所事,多么遺憾青春的光陰消逝,少了應有的成長體驗,少了時光的開心折磨,到老只有白發陪伴。
諸葛亮的《誡子書》可謂是詞約義豐,擲地有聲,有諄諄告誡之語,更有溢滿殷殷期盼之情。我們讀之思之,并當躬行自勉。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170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