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把自己的思想與書中的內容融合在一起,形成獨特的見解和感悟的過程。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有關讀后感的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傅雷家書》是一本值得細看和咀的書。每個家庭都有不一樣的教育方法,而傅雷的家庭方式是值得推崇的,也是值得效仿的。
傅雷父子經"過這些書信,不僅僅在兩人間建立了勞固的紐帶,使孩子與遠離的祖國單牢地建立了感情。
傅雷家書充滿著父親對兒子的期望,關愛及嚴格要式求,洋溢著農濃的父子情深.它讓我感覺像戲曲一樣的以脫俗的氛圍和回味。
傅聯在異國漂流那么多年的生活中,從父親的這些書信中及取了多么豐富的精神養料。時時給他指導,鼓勵與鞭策。使他有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式各樣的魔障、踏上自己正當的成長道路,傅聰這種熱愛祖國、信賴祖國的精神。
傅雷在數萬里原對他殷切的是不能分開的。
傅聰的母親在信中也扮演著重要的作用,她也給她的兒女寫了好幾封信。信中充滿了對好女的關心和憐愛。同樣,她對于傅聰的音樂事業也非常在手,這也同樣讓傅聰十分的感動,她他也明白了母親的愛對他有多重要。
書信仿佛是一座無形的橋梁,建立在傳聰與家人之間,讓傅聰時刻刻在散親的教育,永不忘懷祖國的深情。
家書是什么?是愛的傳遞,心的溝通,這些話語是兒子吐露的瑣碎的愛。
但當我打開后才發現,傅雷對兒子的教導絕不僅僅是我想的那樣,不單單是“飲食寒暖要極小心一點兒差池不得”“不要太累,休息要充分,常常保持fresh(飽滿)的精神”,更有“現在正是設計你下一階段生活的時候,應當振作精神,面對當前,眼望將來,從長考慮”“希望你們二人除了相親相愛之外,永遠能互相尊重事事商量,切勿獨斷專行”除此之外,更有自己對生活,對藝術的理解“你說常在矛盾與快樂之中,但我相信藝術家沒有矛盾,不會進步,不會演變,不會深入。有矛盾正是生機蓬勃的明證”。
傅雷言語間透露的溫情,讓我們想起了自己的爸爸。
我的爸爸是一個普通的農民,他沒有傅雷高深的學問,沒有傅雷對藝術的感悟,更沒有傅雷對生活的樂觀。但傅雷面對兒子出國時的傷心,面對兒子不來信時的急切,和我的爸爸對待我的擔心一樣。我想,這更和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樣。
我的爸爸的確在有些方面不如傅雷,但是他會在下雨天幫我打傘;在天冷時給我加衣;會在我驕傲時提醒我做人要謙虛;會在我迷茫時給我指示前方的路;在我無助時給我光的希望。他是我的偶像,更是我的英雄。
當我們在父親面前任性地逆反時,有多少人發現父親雙鬢的微白?
我們漸漸成長,父親卻在一天天老去。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現在的我們更應該懂事,不讓父母操心,趁陽光正好,微風不燥,盡自己所能理解父母。
讀罷《傅雷家書》,要回頭寫讀后感時,我覺得很不容易。因為全書收錄的這些家書,可謂篇篇精彩,字字珠璣,做筆記或任何總結概括都讓人覺得是在褻瀆這部經典之作。我學識淺薄,沒有什么深刻地見解,所以,在這里我只是記錄一些一讀該書后的重要印象,以及我所理解的作者所表達的重要思想。
相信所有讀過《傅雷家書》的讀者最深的印象就是傅雷先生的細致入微,無微不至,嚴謹認真……根據自己少的可憐的經驗,我覺得,之所以能夠如此,很大程度因了書信這種表達、交流或寫作方式。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有如此涉及廣泛、自然舒暢的作品誕生。他不僅談藝術學習,還談生活、戀愛,談做人,談修養,甚至于兒子寫錯字,父親也會“鄭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糾正。也正是這種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論文,譯作),使得我們可以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著名文藝評論家、文學翻譯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學問的細致、嚴謹、認真的態度和作風。
有人說《傅雷家書》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或者經典的“教子篇”,但我并不認為它僅僅是“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或者“教子篇”,對于像我這樣并非藝術學徒(狹義)的讀者,這些家書仍不失其偉大。那么,我想首先而最具這種意義的應當是這種態度和作風。但絕不僅限于此,傅雷先生由于自己的學識、思想而能將任何大事小事闡發出深刻但絕不艱澀的道理,從而給人以啟發。
我認為這本書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關于做人、修養以及學問的關系實為一體的思想。書中處處閃耀著智慧的光芒,時時給人深刻的開導。其中貫穿始終,在我看來,這就是重視和強調“一般修養”的重要。在其他信中,這種思想都有出現,比如關于去博物館、去森林等建議,便是希望通過這些方式提高一般修養,而不是一味練琴、搞音樂。對我的啟發則是,讀書只是修養途徑之一,另外還應有其他。即使讀書,也不應僅限某某學科。一般修養的建立和提高即要求文學藝術,科學、哲學、社會學、經濟學,歷史諸領域都需閱讀。因為,人生或生活絕不像大學學科分類那么規范齊整。各領域都只是我們所生活的世界的一個側面,要理解我們生活的世界以及我們自己,廣泛閱讀是有好處的。其實我早就受了毛澤東的影響而這么要求自己了。
除此之外,其他比如,關于感情(激情)和理智的關系,應當以理智控制感情;常以星際或宇宙的視野看待人生的一切事物,因而明白人的局限性等等,皆為真知灼見,無不閃耀著理性的靈光!
所謂“書不盡言,言不盡意”,讀后感只能記錄我的一部分收獲,更多的則寫不出來,而是要融入身體。以上便是我讀《傅雷家書》后的一些感想。但讀書筆記、讀后感之類就是手段而已,理解并踐行其中的道理才是最后目的。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今年暑假我讀了一本令我受益匪淺的書————————《傅雷家書》。
它不僅讓我們懂得怎樣做一個好孩子,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懂得怎樣做人;怎樣對待人生,,也讓我更加了解父母的心理都在想著什么,這讓我可以更好的和父母溝通。同時也應該是作子女的了解父母的一本好書。子女可以通過這本書了解自己的父母,父母可以通過這本書了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寫的每字每句已經成為經典,永垂不朽的經典。
從書中可以看出傅雷是一個對自己要求比較嚴格甚至是比較刻薄的人,這正是他的身世所決定的傅雷在幼年喪父,童年母親的嚴厲家教。在細節上修煉自己的品德,雖然家書中是許多教育兒子的話,但實際傅雷自身都做到了,這也就是儒家文化中在品德修養身教勝于言傳吧。當然這和他所受到的既有儒家底蘊的儒家文化,又有從頭到尾的接受唯物主義的思想是分不開的。
傅雷作為父親,對子女的情感是十分豐富的。其實,我們身邊的父母也跟傅雷一樣的平凡與偉大。我們的父親也是經常為我們的生計,為了我們的學習,為了我們能上一個好的學校,為了我們能擁有好的成績,使得他們的頭發都白了,費盡了心血,這是真正的偉大,這才是真正的父親!傅雷可以說是千千萬萬個父親中的'一個杰出的代表,他的對子女的充滿愛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可以健康的成長。
從這里邊我想到了現在父母對于孩子的教育確實令人擔憂,許多孩子的自主能力越來越低,以致于現在的孩子不能適應社會,不能自己照顧自己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正是中國父母的悲哀,所以培養一個孩子,最好要在他小的時候,該給予自由就給予,該讓他自己去冒險,就讓他去不要過分溺愛,讓他自己去承受一些事情。告訴他,他所在的世界,所在的國家,所在的社會,以及這個家庭等一切一切他應該了解的東西。永遠不要說:“等你長大了你就明白了?!敝惖脑?。那樣他會不珍惜童年。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再說人自己一輩子都活不明白,有時候只能順其自然。你給予了他生命,有責任。每一位父母,每一個家庭,都只是暫時的避風港,要出海的船,是終究要出海的,要經歷的風浪,是終究無法避免的。人生的許多路,許多暗夜,只能獨自去面對,孩子的人生,父母無法去替代,去承擔。清華大學曾辭退了一個學生,原因是該生在學校竟不知如何穿衣服,系鞋帶。另有報道說,曾有一女生在校不知如何煮雞蛋,只好哭著握著兩個雞蛋回家,這樣可笑的事情居然是現實生活中活生生的,奇怪嗎?不奇怪!有這樣的教育,就會有這樣的孩子。
溫室里的花朵是弱不禁風的,大自然中的樹木才能經受狂風暴雨。
翻開《傅雷家書》,一封封深情的家信映入眼簾,父母的諄諄教導、孩子的感恩之情,不覺已流入心間。
傅雷家書》,創作于1945~1966經歷了初期,傅聰去波蘭留學。此后與父親傅雷常常書信來往。__時傅雷家遭到抄家,傅聰的書信只剩下殘余的幾通,所以文章中大部分為傅雷對傅聰寫的書信,故名“傅雷家書”。
傅雷家書》不僅僅是書信,還是父子之間交流藝術的平臺,在一篇篇清新的文筆中,我們還可以感受到父子之間的濃濃親情,即使相隔萬里,依然不減。
家書中最常見到的,還是關于音樂的內容。父子倆時常在家書中暢談自己對音樂的見解,對音樂作品的感悟,對藝術家的評論。傅聰曾獲得第五屆肖邦鋼琴比賽第三名,是有名的鋼琴家,受過國內外知名音樂家的贊譽。這些榮譽與他嚴厲的父親是密不可分的。
傅雷對小時候的傅聰嚴加管教。那時是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在四周被日本侵略者包圍的上海孤城,連大氣中都彌漫著一種罪惡的氣息。傅雷先生不讓孩子去街頭游玩,他把孩子關在家里,培養他的音樂和文化。他還十分注意孩子的言行舉止和生活習慣,他要求孩子生活儉樸,學習認真,每天都要監督傅聰不停地連上幾個小時的琴。不過傅雷并不是死板的教育。有一次傅聰正練著琴,突然來了靈感,彈著彈著就跑到自己的調上了。父親察覺到異常,便走下樓來。傅聰嚇得趕忙回到譜子上去。但這次,傅雷不僅沒有責備傅聰,反而叫他彈自己創作的曲子,父子倆一起研究,并將剛才的曲子命名為《春天》。
傅聰長大后遠出家門出國留學、演出,傅雷的家書也一直陪伴著他。傅聰在外艱苦奮斗時,家書便是他唯一的慰藉。1966年9月3日凌晨,傅雷夫婦戴著沉重的精神鐐銬,離開了這個世界。兩個多月后,當傅聰從一位法國朋友那里得知噩耗后,頓時熱淚縱橫。
父愛其子,勝于一切。傅雷對孩子所灌注心血,全部融入到一封封家信中。傅聰在異國他鄉漂流的生活中,從父親的這些書信中汲取了信念與精神。使他在海外孤兒似的處境里,好像父母仍在他身邊給他教導、鼓勵和鞭策,使他擁有更多的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艱難險阻,走自己正當的道路。他拒絕與祖國敵對的國家的邀請,從不做有損于祖國尊嚴的言行。這種熱愛祖國的精神,與傅雷在萬里之外給他殷切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分不開的。
傅聰在藝術上的造詣,離不開父親傅雷苦心孤詣的教誨。傅雷已去,家書仍留。傅雷家書給我們帶來的愛與精神,將永遠影響著我們。
在暑假,讀了一下《傅雷家書》,字里行間都充滿著濃厚的愛,一點一滴的灌入孩子的做人、成家之路上。
現今的很多家庭當中,可以達到傅雷家的教育質量的應該少之有少。從書信當中,可以體會到父母與孩子猶如朋友間一般,不是父母擺著高高在上的姿態去命令孩子,更不是孩子拿出天之驕子的傲氣去敷衍父母。他們是在交流,是在討論與探討,將彼此的心靈互相交換,這就是他們家的成功所在。
話雖如此,實辦卻難。父母與孩子的責任都是家庭教育的主導因素。首先,家中的父母與長輩要帶好頭,才能好好去引導孩子。我認為最重要的是適度,不能說太重視事業而忽視孩子,就像一些留守兒童一樣,一直與祖父母一起,缺少父母的愛,他們能像其他孩子一樣健康成長嗎?另一方面,不要太放縱孩子,該嚴厲時須嚴厲。在物質生活優越的今天,或許父母給孩子的太多,孩子沒見多少風雨,在溫室里成長,能在外承受風雨嗎?正因如此,一青少年想買衣服而遭父親拒絕,一怒之下殺父;還有富家子弟綁架父親,過程中父親死了。試問這一個個悲劇,父母不需負責嗎?所以,適度去教育孩子是很合理的,把握好了“度”,才是真的好。
孩子也應成熟自己的思想與心理,不能認為自己是天之驕子,不能當父母如傭工一般看待,更不能傷害父母。我們首先要認識到自己是由父母所養所育才長大成人,我們要學會孝順父母,體諒父母,這樣才能為一個和諧家庭出一分力,在家里的生活才會快樂。
而我認為彼此之間的溝通是很重要的,像傅雷的家庭一樣。溝通的重要在與聯系心靈。我認為代溝是現在無法避免的,一代一代在社會的社會背景不同,自然造就不同的一代。像我的父母那樣,文化水平都比較低,年少便到外打工而不是去上學讀書。而有優越物質生活我們,90后文化與數十年前的文化能不有代溝嗎?正因如此,多數的我們才會去找同齡傾訴而不是找父母。所以我們要做的便是打破這代溝,多與父母聊聊天,談天說地,總有一座橋梁能讓我們好好去交流的。
要做到像傅雷一樣去培育孩子,引導他們去走藝術的道路可能是很困難的。但教育一好孩子、乖孩子,少不了父母的點滴心機,將家庭構建好,好好地構建生活,雙方都有責任。
這是一本的藝術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也正有了這《傅雷家書》的流傳,許多家長也爭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傅雷夫婦也就成為了中國父母教育孩子的典范。
一封封家書,在表達濃濃親情的字里行間,映照出美好的人際關系、高尚的生活準則、優良的行為操守與道德傳統,強烈的愛國熱情。這些內容,都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
在這部作品中,傅雷不僅僅作為一名關愛兒子的父親,關注著兒子的一舉一動,也作為一個“過來人”以自己多年的閱歷和在社會的摸爬滾打對兒子即將遇到的各種各樣事情做出推測并給予獨特的見解,更作為一個指路燈,為兒子設計好應對即將到來的事的辦法,并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也保持一個冷靜的頭腦,理智的分析,以朋友的身份幫助兒子汲取教訓,讓他引以為戒。
“揠苗助長”“棒棒底下出孝子”也逐漸開始成為家長們去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后竟有根深蒂固的趨勢??伤麄儏s忘了,他們并沒有傅雷的那種言傳身教的品質。光學傅雷一個“打”字,便長期有著“孩子不打不成材”的思想,于是孩子在父母的身邊嘗到了辱罵、拳頭的滋味嘗到壓力和恐懼下學習的苦頭,漸而孩子們開始失去了自信,失去了屬于孩子那獨有的活潑。傅雷想通了,即使自己的晚年因為的原因備受折磨,但卻因為他與兒子成為知心朋友而感到幸福。這……或許就是父親。
《傅雷家書》給我們了解過去的歷史,開啟了一扇不大卻能看清一切的窗戶,很好的為我們保存了那個年代珍貴的記憶,正因為有它的存在,才將中華民族優秀道德清楚明了的闡釋出來,它不僅僅是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我們立生行事的準則?!陡道准視烦私倘藗兞⑸硖幨?,還洋溢著濃濃的親情,字里行間透露的親情令人感動。
在現實中又何嘗不是這樣,我們的父母或許沒有傅雷先生那樣知識淵博,也沒有良好的生活環境,但是他們任用他們全部的精力費盡心血的為我們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只為讓我們有個更好的未來,比他們過得更好,這便是所有的父母所期望的。為了我們,他們拋棄了他們所最初所堅持的理想,讓自己的一生變得周而復始碌碌無為。
當我們出現忤逆思想,他們在一旁看著卻又無能為力。小孩,路還長別絕望他們不是不在乎不關心而是他們不懂得如何去溝通,最愛你的只有他們沒有之一。想一想他們也是人也會累,在不開心的時候也會難過,在絕望時也會流淚。別因他們是爸爸媽媽就將他們所有的不堅強都抹殺,別忘了他們在是我們父母的同時,他們也為人子女。
感謝《傅雷家書》在我最懵懂的時期給我上了的一課。
沉浸在這一片書籍的海洋中,每一朵浪花都令我流連忘返,可我最難忘的一朵卻是一本并不起眼的書。它不同于其他五彩斑斕的書籍,它是淡雅的,更是清新的。但它更與眾不同的是,它凝結了一對父母對遠在異鄉的兒子發自肺腑的真摯的愛。其中的故事絕非虛構,感情也更不虛假,不論你是大聲地朗讀,或是靜靜地默讀,你都會被字里行間的熱忱話語所打動,所流淚。這本書便是《傅雷家書》。
這本書是我國著名作家傅雷和夫人朱梅馥與遠在異國留學學琴的兒子傅聰和兒媳彌拉所寫的精神接觸和思想交流實錄,由傅雷夫婦的兒子傅敏編輯整理??梢院敛豢浯蟮卣f,整本書“是家人之間性情中的文字,不經意間的'筆墨,不為發表而創作”。
這本書最令我感動的,并不是傅雷夫婦倆不畏千辛萬苦給兒子傅聰寫信,而是夫婦倆一直從如何成人和如何做一個正直的人的角度來教育兒子。比如傅雷在給兒子的信中,贊成了兒子提前出國的計劃,但也明確指出了兒子在獨身一人外出留學時需要直視的困難:對所在國語言的不熟,對自己身體的照顧等。而且,傅雷不光重視兒子的成才,也關注到了兒子的品德和作風。傅雷曾在一封信中明確提出:“你談太多次戀愛并不好”而兒子傅聰也虔心遵守父親的教導,并身體力行去做。難怪有人評價:“傅雷和傅聰兩父子不僅是生活中的朋友,更是藝術上的知音”。
冬風蕭瑟,我卻不再感到寒冷了。裊娜的紅梅被擁在即將到來的春光的懷抱里。我緩緩抬起頭,只覺春光大好,書香依舊?;仨D身,仍覺書香溢溢,依稀發梢飄揚。
家書,是指家中所保存的書籍。家人來往的書信。家書即家信,指漂泊在外的人與家人相互來往的信,是維系家人情感的一種聯系方式,包含著濃濃的親情。
《傅雷家書》來源于傅雷和他的妻子與兒子之間互相寄來的書信,書信中包含著父親與母親對兒子的指導,關愛,叮囑,教導,引領,解答,指點迷津。以及兒子的提問。書信中包含著濃濃的親情與溫暖。
從這本書中,我讀出了父子之情,讀出藝術修養,更讀出了人生哲理。
傅雷先生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極高。而他培養的對象又是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最終成國際大師的兒子博聰。他深刻懂得,藝術即便是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書中那一句話令我感受頗深,讓我明白了,先成人,再成才,最終成為藝術家。人格是每個人必不可少的,是一個人活在世上的立身立根,立命之本。
“書中自有黃金屋”,《傅雷家書》讓我從傅雷的角度看到父母對自己的愛,可以讓我知道更多自己該做的事。我明白我現在應當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怎樣才能報答他們,也明白未來的路怎樣走更容易。
俗話說的好:“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弊x完了《傅雷家書》本書后,我充分感受到了父母對兒女的愛。信中的傅雷流露出對兒子的深情,同時也不乏有著不可抗拒的威嚴。信中的父子,似乎已成了朋友。他們談論著藝術,生活,學習,做人修養等。一封封的書信,一次次的愛,作為父親的傅雷用父愛影響了傅聰的一生,為傅聰以后的生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教會了他如何在這世上生存。
其實,傅雷只是這千千萬萬的父母之一而已,同時他也是這千千萬萬的父母的代表之一。他擁有著這世上最普通,最平常的愛,同時這也是這世上最偉大,最圣潔的愛,但其實我們的父母也和傅雷一樣擁有著如此偉大的父母愛。
父愛母愛是偉大的。母親孕育了我們,而父親為我們撐起了一個溫暖而幸福的家。母親就像避風港,外面再風大雨大,母親也會為我們遮風擋雨。父親就像是一盞明燈,為我們照亮前進的道路,把我們引導到正確的道路上。
不得不說,一本好書永遠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褪去它的色彩,在我看來,傅雷家書對我們當代的人也是如此重要。希望人們能懂得父母的艱辛與困難。
讀傅雷的家書,品味精粹優美的文字,感悟流露在心的真情。我們從他的家書中,看到了傅雷的愛子情深,管教有方。每一字每一句都體現了傅雷對兒子的一種愛。而作為子女的我們,《傅雷家書》告訴我們的是怎樣把握自己的心態,怎樣把自己的學業、事業發展完善,是自己最終走向成功。
我們常說“嚴父”,而嚴父的“嚴”正是基于對子女前途的憂慮而產生,是一種更悲劇性的付出。因為,當子女們年紀尚小時,往往無法理解這份隱藏在嚴肅外表下的感情,這就很可能導致在父輩與子女之間刻下了一道深深的洪溝。只有到兒女心智足夠成熟,甚至直到自己也為人父的時候,才能真正理解父親。傅聰在自己的某封回信中這樣寫到“我一天比一天體會到小時候爸爸說的“第一做人,第二做藝術家,??”可見他也漸漸理解了父親的一番苦心。
再來看看傅雷,他為人坦蕩,稟性剛毅,他的高潔品德在與傅聰的信中表露無遺,由于傅聰一直在外國學習、表演,傅雷總是提醒他祖國、民族的重要。某次傅聰想回國探親時,他以減輕政府的經濟負擔為由拒絕,而事實上,他內心里極渴望與兒子團聚的。這也許是那一代知識分子的良心——對自己的個人生活不過分要求,可是對工作及祖國的熱愛是無限度的。
本書中展現出的正是傅雷的那些優秀品德,也許在現今的社會中已經絕跡,但正如普希金所說:“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回憶?!彼?,正是基于此,這份回憶便更增其可貴。細讀這本書,讓我們再慢慢體會那份親切的回憶。
金庸曾說:“傅雷先生的家書,是一位中國君子在教他的孩子如何做一個真正的中國君子?!?/p>
《傅雷家書》收錄了傅雷夫婦從1954年開始寄給兒子傅聰的家書。在家書中,傅雷經常和兒子探討藝術相關的問題,這是傅雷作為一位父親對兒子事業的提點和幫助。
在兒子成名之前,傅雷向兒子強調,在創作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理性和感性的結合。他覺得在彈鋼琴時苦練技巧是必須的,但是,如果想成為真正的藝術家,還需要學會在音樂里注入最真摯的情感。
而在兒子成名之后,傅雷又告誡傅聰要保證自己藝術的尊嚴,這位操心的父親,甚至還時不時在家書中詢問兒子的理財情況,目的就是監視兒子的收支情況,并且希望傅聰在藝術的創作上是純粹的。我們不難看出,傅雷一直在秉承著一種樸素的人生觀,并以身作則的影響著自己的子女。
書中有很多觀點值得我們學習,比如他常會在家書中強調,要堅持大我,拋棄小我,也就是說,切勿對個人的利益和得失太過計較。因為在人生過程中,總是充滿苦悶和矛盾,當我們熱衷于追求個人名利和利益,而又得不到名利和利益的時,必然會因為嫉妒和仇恨而陷入痛苦之中。相反,若我們堅持大我,拋棄小我,放棄個人利益,而為社會和人類前途而感到苦悶時,因為出發點是正義是熱愛,所以我們會做出一些小小的貢獻。
作為父親,傅雷很關心兒子的生活與成長,兒子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問題,比如如何勞逸結合如正確理財,以及處理愛處理戀愛婚姻等問題,傅雷在家書中多次提及,并提出建議和意見,及自己的親身經歷。
家書是真情的流露,加上傅雷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藝術修養,使得這些文字生動優美,讀來感人至深。為我們展現了一個活靈活現,可愛至極的父親形象。
傅雷在給傅聰的信里這樣說:“長篇累牘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說長道短),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布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必灤┤考視那橐?,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奔視懈改傅恼佌伣陶d,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于字里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啟迪。
傅雷和傅聰的家書給了我許多啟示。我們很多家長忽視了同孩子的朋友關系,養了十幾年,卻沒有真正地享受過為人父母的樂趣,他們因為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待孩子的心態扭曲了,各種揠苗助長的措施出籠了。有些家長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們想過沒有,他們有傅雷那種身教重于言傳的品質嗎?光學傅雷一個“打”字,打得出一個好結果嗎?于是孩子嘗到了辱罵、拳頭的滋味,嘗到壓力和恐懼下學習的苦頭,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雖然由于政治運動的原因飽受折磨,但在這一點上他是幸福的,因為他和兒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現在,很多家長也爭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這就成了親子教育的典范。
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捧起傅雷家書。這本書凝聚了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信中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傅雷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雷家書,充斥著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期望,關愛及嚴格要求,洋溢著濃濃的父子情深。它讓我感覺像戲曲那樣給人以脫俗的氛圍和無窮的回味。
傅雷把教育子女當成了對社會,對祖國的一項光榮的義務和責任。不是每個家長都能把教育提升到這種境界,但對子女的關心愛護,卻是永恒的,不變的。
我的父親文化程度不高,常年打拼積累了豐富的人生閱歷。父親把教育我當成首要任務,他在我身上耗費的精力和心血有目共睹。每當親朋贊揚我取得的成績時,總不忘夸夸父親這個“大功臣”,而父親滿是溝壑的蒼老的面容上總會現出幸福的笑容。
不知從何時起,父親開始在我耳邊“嘮叨”,大概就是些人生哲理,處事方法。那是,不明事理的我總覺得不勝其煩,常常敷衍了事。不知道傅聰有沒有排斥過這種“嘮叨”?不過想來是沒有的。他完整的保存了父親的書信,保存著這筆精神財富。如今,我逐漸讀懂了父親,也逐漸重視父親的諄諄善誘。雖然父親的說教我無法以書信的形式保存下來,但在我心中,那永遠是一筆無價的財富。
父親依然忙碌,依然“嘮叨”,依然用期待而嚴厲的目光注視著我。不經意間看見父親頭上有銀光閃過,仔細一看,發現父親頭發又白了幾根,眼角的皺紋又深了幾分。每當這時,我都想說:“父親,您辛苦了大半輩子,該歇歇了?!笨捎薇康奈沂冀K開不了口。
父親,在我心中,您永遠是偉大而成功的。在您的言傳身教下,我會有更大的`勇氣和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魔障,踏上我的成長道路。
這封信主要講了傅雷寄給傅聰的幾本書所作的介紹和希望傅聰能時時到野外去,而不是終日在鎖碎家務與世俗應對中過生活的人。表達了傅雷對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的熱愛和對兒子的關愛之情。其中有幾句話富含哲理:“多親近大自然倒是維持身心平衡最好的方法?!薄敖说拇蟛〖丛谟谄疵鼡p害了一種機能去發展一種機能,造成許多畸形與病態?!薄靶叶銝|西奔走的路上還能常常接觸到高山峻嶺,海洋流水,日出日落,月色星光,無形中更新你的感覺,解除你的疲勞?!薄耙磺兴囆g品都忌做作,最美的字句都要出之自然,好像天衣無縫,才經得起時間考驗而能傳世久遠?!?/p>
從這封信中,我看到了傅雷先生對中國文化的熱愛。為了讓兒子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華文明的淵源,他三番五次地向兒子郵寄各類版畫、拓片及許許多多的中國文學作品。他認真地分析中華文明的得與失,大膽地批評或者褒獎,表現了他真正、敢作敢為的性格。他的這種對中國的熱愛同樣影響著他的兒子傅聰,使傅聰雖然長年生活在海外卻依舊會寫會說中文,保持著一顆熾熱而又難得的熾子之心。傅雷父子這種對祖國的深情讓我們自愧不如。
傅雷先生還十分注重身心的調節。雖然他對待工作如癡如狂,可以說是一個工作狂人,但對兒子卻希望要勞逸結合,多去欣賞大自然,親近大自然,走入大自然,向大自然學習。在他的諄諄教導下,傅聰不再狂熱地工作,游覽世界風光的同時也讓他的音樂事業不斷向上邁進。而我卻要么緊繃神經得幾乎繃斷,要么松松垮垮地度過一天,卻做不到傅雷所提倡的天人合一、勞逸結合的境界。
這封信是傅雷愛的傾注,是父母對子女關懷的見證。
這絕不是普通的家書,它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
人的自愛其子,也是一種自然規律。人的生命總是有局限的,而人的事業卻永遠無盡頭。通過親生的兒女,延續自己的生命,也延續與發展一個人為社會,為祖國,為人類所能盡的力量。因此,培育兒女也正是對社會,對祖國,對人類世界應該盡的一項神圣的義務與責任。我們看傅雷怎樣培育他的孩子,從家書中顯而易見。他在給兒子傅聰的信里,這樣說:“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年輕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傳布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不論在做人方面還是其他各方面?!必灤┤考視那檎x,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聰在異國漂流的生活中,從父親的這些書信中汲取了多么豐富的精神養料。時時給他指導,鼓勵與鞭策。使他有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式各樣的魔障。踏上自己正當的成長道路。傅聰這種熱愛祖國,信賴祖國的精神,與傅雷在數萬里之外對他殷切的教育,是不能分開的。
再看看這些書信的背景,傅雷是在怎樣的政治處境中寫出來的。有多少人在那場“黑暗的災禍”中受到傷害,傅雷缺在其中顯出了他不變的本色。
優秀的父親,出色的兒子,不平凡的家書。
每個人都體會過父母的慈子和教誨。當我讀著這本家書,感到的是一種另一番教誨,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種父母之子,這也是大多數子女所體會不到的。這也許是這十年對她子慕不減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書,就象一次次珍貴的談心,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我像一個乖孩子在感受著,聆聽著,用心銘記著。
傅雷是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他是一個博學,睿智,正直的學者,極富個性。母親朱梅馥是一個具有東方文化素養,又經西方文化洗禮,既溫厚善良,又端莊賢淑的東方女性。
父親傅雷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極高。而他培養的對象又是從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終于成長為國際大師的兒子傅聰。他深刻懂得,藝術即使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他教育兒子說:“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人”,要把一個“人”’盡量發展,沒成為藝術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一個純粹投身藝術的人,他除了藝術和個人的人格,已別無所求。
讀了傅雷家書之后,真為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巨細,無不關懷備至。為人父母的可以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學藝術的特別是學鋼琴的可以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方法,對解放初期至文革這段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也能從傅雷這位當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而此書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強個人修養。從家信的話語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己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動。
有人認為書信是最為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是啊,因為寫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時即刻的內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給親人寫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所以,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應該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對傅聰音樂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強調技巧、而后反復要他能真正領悟作品本身,這也就是凡事多從“為什么”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看到事物的本質。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經歷也在不斷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中西二種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養出成功的兒女。傅雷夫婦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的兩個孩子,都很有成就。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于字里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啟迪。
傅雷家書不僅是一本教育書,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與孩子的一本書,讓孩子更了解父母,讓父母更了解孩子。
每一封家書都是文化遺產,傅雷家書更不用說了。家書,顧名思義,是指家人、親人之間往來的書信。大約在文字產生后,家書就出現了,可以說是源遠流長。隨著文字語言的逐漸豐富,紙張的發明,家書逐漸流行起來,一直到今天,家書都是維系親情紐帶之一。
一封封書信,在表達濃濃親情的字里行間,映照出美好的人際關系、高尚的生活準則、優良的行為操守與道德傳統,拳拳的愛國熱情。這些內容,都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以傅雷家書來說,傅雷所寫下的近百封家書,總的主題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華文明為準;立志成才,要以報效祖國為要務。整本家書,可以說是對中華民族優秀道德的最好闡釋。
傅雷家書給我們了解過去歷史,開啟了一扇窗戶,很好地為我們保存那個時代的記憶,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將中華民族優秀道德清楚闡釋出來,它不僅是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我們立身行事的準則。
傅雷家書除了教人們立身行事,還洋溢著濃濃的親情,字里行間透露的親情令人感動。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們雖不是偉人,不像傅雷那么出名,也不能說出讓人立身處事的大道理,但他們事事為我著想,不管做任何事,都會先為我考慮,為我打算。傅雷家書中有著許許多多做人處世的大道理,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誨又何嘗不是立身行事的準則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樣講道理,然而他們總是為我好。
讀了傅雷家書后,我學會了許多做人的大道理,還感受到了親情的偉大。
透過傅雷家書我們不難發現,傅雷對兒子傅聰幾乎投入了自己全部的情感,無論兒子在國內還是在國外學習的日子,只要兒子不在身邊,他便把給兒子寫信和讀兒子的信當作十分重要的事情。
記得傅雷曾在信中深情地寫到:我長篇累牘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我時時刻刻,隨時給你敲響警鐘,做一面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還是在演奏姿態方面。我做父親的只想做你的影子,要隨時隨地幫助你、保護你……傅雷確實做到了這些。
他不顧工作疲勞和病體的疼痛,不間斷的、事無巨細地把自己對藝術、人生的理解寫給兒子,更從兒子的來信中捕捉兒子的喜怒哀樂,體會他對藝術的理解程度,關注他在藝術生活中的心里歷程。然后,在講自己的感受,反思后的心的,一字一句的寫下來寄給遠方的兒子。他不時地提醒和要求兒子總結演奏中的得失成敗,他說:人越有名,不驕傲別人也會有驕傲之感,這也是常情,故我們自己更要謙和有禮。一個有才人也有另一個危機,就是容易自己為是地鉆牛角尖,所以才氣越高越要提防。你的隨和的脾氣多少得改掉一些……藝術家們特別需要冥思苦想,老在人堆里,會缺少反省的機會。
當傅聰在國外遇到低潮和挫折時,這個嚴厲的父親又以極其溫存體貼的話寫到:這些味道我都嘗過,孩子,耐著性子,消沉的時間無論誰都不時遇到……慢慢你會養成一種心情去對付過去的事,能夠從客觀現實分析前后的因果,做將來的借鑒,以免重蹈覆轍……他還以自身的感情經歷談了戀愛、婚姻與事業的關系,猶如在與知心朋友談心。
這些話語不僅僅給了傅聰激勵與啟發,也給了我很多教導。讓我從中獲得無限靈感,以及對人生哲理的理解。今天,我們讀傅雷家書依然很有必要,因為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傅雷都如一面鏡子。在他面前,我們不僅可以學會怎樣做父親,更重要的是,他也教我們首先怎樣做一個人。
拿起這本也許并不太重的書,卻覺得沉沉的。
了解過傅雷,為他的含冤自殺而感到同情,傅雷在學術上是一位學者,在家里是一位嚴厲、盡責的父親。這些家書,有三層內容,第一層是傅雷作為一位普通父親對遠在異國他鄉的兒子表達四年、關懷之情;第二層是傅雷與兒子如同益友,知己般傾心地交談,討論藝術;第三層就是傅雷作為一名品德高尚、學識豐富的知識分子,認真引導兒子要具備高尚人格和藝德,啟發兒子的愛國情、民族情。
傅雷家書可以使我們更好的提升自身修養的一本好書,在風云暗涌的年代里,傅雷通過書信親子愛子,傳達出一種高尚的品質。
愛子之情本是人間常情,而傅雷卻始終把道德與藝術放在第一,把親情放在第二。讀了傅雷家書,可以看到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深愛,也更突出了傅雷在藝術造詣高深,在生活對朋友愛惜尊重,政治上關心國家發展,又如益友、知己般與兒子平等探討藝術的多個方面的個性特征,并且還能從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中獲得做人的道理,讓孩子體會父母之愛??赡苋绺道啄菢?,對我們有著一顆期盼之心,希望我們成人成才,有一份濃濃的、毫無保留的愛。明白了父母的愛心,我們就會努力學習、成人成才。
這是一本“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藝術學術修養讀物”,更是平凡又典型的“不聰明”的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深刻寫照,我們可以像傅雷一樣從中體會做人、學習的道理。
認真品味這本好書,你會發現不一樣的親情世界,理解不懂得的人情世態。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在古代書信是一種重要的通訊方式,而我國著名翻譯家傅雷曾給自己的兩個兒子寫了數百封家書,從而摘編成了今天的這本《傅雷家書》。
在這本書里主要摘編了傅雷先生在1954年開始給自己的兩個兒子所寫的家書,這本書充滿了父愛,是一本適合青少年閱讀的書籍。
在書中有段文字讓我深受體會,“你媽說你的信都是閃閃發光的,耀眼生輝的。當然你渾身都是青春的火花,青春的艷麗,青春的生命,才華,自然寫出來的有那么大吸引力了。我和媽媽常說,這是你一生之中的黃金時代,希望你能好好享受,體驗,給你一輩子做個最精彩的回憶?!边@讓我不禁想到了在一檔節目中,一位女明星曾述說這她眼中青春的含義:如果不趁年輕去做一些想做的事,等到十年后,二十年后,你就沒有精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了,因為當你長大后,會被生活中的瑣事限制,只有趁青春,才能品味不同的生活。這讓我深有感觸。
在閱讀這本書時,看到傅雷先生既是嚴父,又是慈父,在兒子的藝術追求中十分嚴格,但對遠離故鄉的兒子卻又有幾份關愛。在書中有許許多多傅雷先生對兒子關愛的語句,同時也有著傅雷從自己身上所明白的道理,將這些傳授給了兒子。這好比我們是一張白紙,而人生是一支畫筆,而父母就是已經完成的畫,我們從他們身上獲得靈感,從而豐富自己的畫面。
從這本書中,我們也領悟到了許多道理“先為人,次為藝術家,終為鋼琴家?!?,在做任何事時,做人是第一位,正所謂“學藝先學人”同樣像我們述說這個道理。
從書中,我們可以知道傅雷先生是一個細心的人,他對兒子無微不至的關懷,授予他不同的道理,大到人生哲理,小到為人處世。天下父母何嘗不是如此?也許我們要到長大后才會明白什么叫“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但感恩卻可以隨時開始。如果有什么想說的話給父母,卻又不敢與父母交流,我想寫幾封家書也別有一番風味吧。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169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