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一本書不僅可以獲得知識,還可以通過讀后感來記錄和分享自己的感受和體驗。下面是一些經典作品的讀后感,希望能為大家提供一些思考的角度和觀點。
讀完了蔣勛老師的《漢字書法之美》,合上書本,我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心里感動了許久,竟有一種讀完紅樓夢的悵悵與迷離之感。
讀完這本書,我對漢字更添了一層敬畏感與親切感。
那些有趣味有生活煙火氣息的書法故事,才是書法本來的面目,政治書法的正襟危坐與森嚴,書圣們的法帖,也只是生活的平常問候,莫名的有一種親近之感,突然覺得書法離我很近,像一位噓寒問暖的好朋友,王羲之的《鴨頭帖》、《肚痛帖》,都是與很有生活氣息的書信便條而已,并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么鄭重其事正襟危坐。
書法與民間,讀到漢朝瓦當上的“千秋萬歲”時,我感慨良久,家里在農村,我能感受的到那種質樸與平靜的生活中父輩們對上蒼深深的祈求,我的父親、我的母親、祖父祖母,他們都沒有太大的奢求,只希望吃飽穿暖,過平凡幸福的日子;蔣勛說:“這四個字的美,是一種平凡生活的感動”“大部分人生活里的基本愿望其實很簡單,希望能平安過日子,希望日子能長長久久過下去?!边@只僅僅是一種生活平凡的感動,凝練在最樸實無華的文字中。
蔣勛老師從美學的角度帶領我們欣賞了書法的美,書法里面的精神境界與追求,而不只是簡簡單單的外在形式的追求;特別是對于衛夫人《破陣圖》橫豎撇捺點的講解,我對于書法有了更進一步的“美”的感悟與啟發。
書法與生命的領悟,書法就是在帶領我們感悟生命感悟自然,感悟千千萬萬的生靈。如果能夠領悟到書法與自然生命的連接,那么,書法創作自然會更加精進。
自從讀過《橋》這篇文章,我第一次體會到這平凡的橋原來也可以那樣偉大,是這般地忠于職守,這般地堅強!
從“說它是橋,其實也只是三塊長長的條石,架在五六米的橋河上。它那樣粗陋,那樣憨厚,不加任何修飾,不講技巧?!敝锌闯鰳蚴悄敲吹臉闼?,結構又是那么的簡單。又從“我們村的男女進城,對岸村落的孩子上學,都安穩的踏過石橋,如履平地,沒了艱辛?!敝锌吹搅藰驅θ藗兊呢暙I極大,卻毫無怨言,仍然在為大家默默貢獻著-----直到“死”。
“坍塌以后,代之以堤,到后來農村格田成方,小石橋連影子也沒有了。此后,沒有誰記起它、提起它,要知道,它一直是連名字也沒有?!?/p>
是的,橋沒有名字,但它從來不會為這個而感到遺憾,因為它至少為人們貢獻過。
我常常這樣想:如果橋有心、有靈魂、可以思考,那么它在地下一定會感到很開心,因為它為人們奉獻了自己的一切,非常盡職地奉獻了,盡管沒有人會想起它,也沒有人會記起它。但它知道------是人類創造了它,它應當盡職地為人類服務,心甘情愿為他們奉獻,即使有一天它倒下了,也毫無怨言。這些都只因為它為人們貢獻過,它快樂過、幸福過。
同樣,在作者筆下的祖母也如橋一樣穿著樸素,而且也同樣沒有正規的名字,在家里默默地工作著,貢獻著,直到死。雖然她沒有做過一件大事,沒有說過一句讓人牢記的話。同樣她與那些勞動者一樣,專門趴下身子為后人鋪路的。
其實我想這樣像橋一樣的人幾乎在每個家庭都有一個--------她就是母親。
我知道,人生來就是學習的,是為人民服務的,為社會做貢獻的。就像我知道一匹馬生來就是跑的,一座橋生來就是馱的。
我們平時讀書看報作文都離不開漢字,但是你對漢字有更多的理解嗎?經過了這兩星期的學習,我已經對中國漢字有更多的了解,但對漢字的探究并沒有結束。
漢字大約產生于四千多年前,經過很長年代的演變,這其中有著許多不解之謎。
通過學習《有趣的漢字》。讓我們體會到字謎的有趣,諧音的趣談,還有因為諧音而引發的后果和笑話,這些內容還為我們介紹了一個又一個的漢字來歷,和人類怎樣創造文字的過程,深深地體會到漢字的有趣。
通過學習《我愛你。漢字》。我們仿佛來到了遠古時代,一步一步地觀察漢字的演變過程,從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還讓我們認清字體,不要寫錯別字,不然會造成一定的損失和笑話。我們要細心一點,遠離錯別字。這個內容還像一個向導,帶我們去觀賞中國許多名人的書法作品。我不禁地贊嘆!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獨特藝術,我們中國是一個具有詩歌傳統的國家,這些功勞都來自于漢字。
現在我明白了,漢字對于我們中國人來說是多么重要,一個中國人一定要學會漢字,漢字就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我堅信,在人類文化歷史長河中,中華漢字將被更多的人使用與珍愛。我們為純潔祖國純潔的漢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吧!
中國文字非常的奇妙。在語文里面,它的地位是最高的。好看的書籍,名言。好聽的古詩,是由一個個字配成的。
一個字,代表著不同的意思。當然,你把它放在一句話里,它就會顯示出不同的意思。這也是中國文字的奇妙之一。我們每天都用語言交流。這些語言最初也來自于文字。
一篇作文的好壞,靠你用文字去搭配。從一個自然段,一句話。開始。作文的每一個文字都很重要。它決定著你這篇作文是否通順。決定著你這篇作文的等級。
別小看一個文字。它可以變成一首奇麗的古詩,一句教你做人道理的名言等等......
你不會寫字將會被社會淘汰?,F代的人們,一定要學會寫字。好好學習。學多點文字。
寫著寫著,常常為我面前這一個個方塊字而動情。它們像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在紙上玩笑嬉戲,像一朵朵美麗多姿的鮮花愉悅你的眼睛。這時我真不忍將它們框在方格里,真想叫它們離開格子去舒展,去不受拘束地享受自己的歡樂。
為什么說中華民族是詩的民族呢?這些美麗而富有魅力的文字生來就給使用它的人帶來了詩的靈性??粗@些單個的有色彩、有聲音、有氣味的詞,怎能不誘發你調動這些語言的情緒呵!西方現在有少數詩人在追求“玩文字”,但他們怎么能從26個字母的組合中去找到“玩文字”的魅力呢!只有中國的漢字、幾萬個不同的字形、幾十萬、幾百萬種奇妙的組合,足以產生遣使文字的快樂,甚至能在語義以外,尋求那種文字對人類思維和感官的想象力!中國的漢字是高強度悟性的結晶,必能訓練出人的悟性。
最近讀了著名學者蔣勛寫的《漢字書法之美》,非常喜歡,留一點閱讀感想吧!
這世界上保留下的象形文字非常少,漢字就是其中之一。以往學者們一直以為帶有很多圖案的古埃及文也是象形文字,后來因“羅塞塔石碑”(上面對照刻下了古希臘文、柯普特文、古埃及文)的出土,才發現原來古埃及文中的.那些圖案還是在表音,也不是象形文字。
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文字大都是聲音的記錄,而漢字卻是形象的記錄,這就使得中國人一直以來的思維必然與其它使用拼音文字的民族思維方式不同,使用象形文字應該使人的抽象思維能力更強。因西方文化從聲音出發思考問題,聲音對于其文化來說非常重要,所以西方人重視朗讀、重視表達。
同一時間發展出來的漢字文學《詩經》卻恰巧相反——寓繁于簡,簡單幾個對仗工整、音韻齊整的句子,就把復雜的時間空間變成一種“領悟”。
漢字文學似乎更適合“領悟”而不是“說明”。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僅僅十六個字,時間的逝去,空間的改變,人事情感的滄桑,景物的變更,心事的喟嘆,一一都在整齊精簡的排比中,文字的格律性本身變成一種強固的美學?!?/p>
我有一種模糊的感覺,正是因為上述原因才使得西方的音樂特別強調完整的邏輯性,而中國的古樂則截然不同,就好象是要從山中抓住一縷柔風、水中拮取一片波光,連音樂都象圖畫以及文字(簡化的圖畫)一樣處處有著“留白”,讓人去領悟去想象……也就是說,中國的音樂也好,文字也好,圖畫也好,其基本的氣息都是清淡而跳躍的,也許其表達并不連貫,但卻非常適合去細細體會,受者的感覺越細膩,感受到的層次就越豐富。
中國的文字來自圖畫,這些圖畫打根兒上又都來自于自然萬物,所以中國文化與自然簡直有切不斷的血脈聯系,從詩經到后世的所有文章,“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吐言天拔,出于自然”,言必從自然開始,每首詩都似乎在描繪一幅畫卷,離了自然,中國所有的藝術門類簡直就沒了吸收養分的土壤!
歐洲一直使用拼音文字,才使得各國因發言不同而文字也不同,因為這些不同,所以歐洲在歷史上絕大多數時間處于分裂狀態。而中國因漢字的統一,盡管也存在“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的情況,但在這個地域遼闊的國家,即使走到所謂“天涯海角”可能聽不懂當地話,但還可以通過統一的文字來交流!想當初有人想把漢字改造成拼音文字,這就如同要切斷我們互相聯系的根脈一樣了。
甲骨文和金文是同時期存在的,小篆和秦隸也是同時期存在的,同一個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上就有差別,在小篆和秦隸上也有差別,為什么呢?因為它們的功用不同。金文、小篆都是國家重要典禮、儀式上使用的文字,就必須是端莊、繁復、雍容的,而甲骨文雖然是巫師用來與神靈溝通、隸書是小吏們用來記錄行政文書,不能說不重要,但因為每天都要大量使用,為了提高效率,就必須把圖像簡化,簡化到甚至一些甲、骨上刻的字與我們今天的簡體字沒大區別。
縱觀中國文字的發展歷史,其實不難發現,文字的發展有時在向簡化方向發展,而有時又在向繁化方向發展,所以,在漢字的繁簡之爭中,我到沒覺得簡化文字有什么特別不對,不過簡化的基本思想應該是按意簡化,按音簡化是容易混淆字意的,無論怎樣只要別往拼音文字上靠就好!
蔣勛將“筆陣圖”和“永字八法”做了對比,在我看來就是美與技的對比,“筆陣圖”是當年王羲之的老師衛夫人對漢字的基本筆畫所做的比喻:
“點”如高峰墜石;
“一”如千里陣云;
“豎”如萬歲枯藤;
“撇”如陸斷犀象;
“弋”如百鈞弩發;
“力”如勁弩筋節;
“辶”如崩浪雷奔;(書法課上,小林老師講到此,選了《蘭亭序》中的“九”字,并且配了那卷起之驚濤駭浪的圖片,我覺得更合適)。
截取了《蘭亭序》中的前四個字,以上的七個筆畫在這四個字中基本都能找到,讓我們好好看看這里面的“高峰墜石”“萬歲枯藤”“陸斷犀象”“崩浪雷奔”吧!
筆陣圖不僅僅在說形象,里面還包含了速度、質感、氣勢……衛夫人教給王羲之的不是技巧而是感覺,而“感覺的豐富,是審美的開始”!
而“永字八法”也是在教初學者如何書寫這些基本筆畫,且很明顯是在《筆陣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但這個則完全是技法和動作上的比喻了:
“永字八法”把“永”這個字,依照書寫先后分為八個元素:
“側”(點),
“勒”(橫平),
“努”(豎),
“擢”(鉤),
“策”(仰橫),
“掠”(長撇),
“啄”(短撇),
“磔”(捺)。
我不知道當年的孩子在被傳授“永字八法”的時候是什么感受,反正在我看來,孩子相較于成人,動作協調能力是要差一些的,用這么復雜的動作來形容每個筆畫,讓孩子理解得多費勁呢?相比之下,難道不是對自然的感受更為重要嗎?書圣之所以能成為書圣,一定得益于衛夫人當年為他在心中打開了無比開闊的氣象!
就象蔣勛所說:“筆陣圖更看重在線條聯結通向自然界萬事萬物的感覺,更側重美學教育,而‘永字八法’則是側重在技巧和形式上!……‘審美’必須是跟自己生命息息相關的活動,失去了回歸自身的感受,藝術與美都只是徒具形式而已?!?/p>
閉目掩卷,我的心里愈加清晰,自己為什么要學習書法?那就是:通過寫字,豐富感覺,回歸自身,體悟生命。
買蔣勛的《漢字書法之美》,是一個很偶然的機會,在網上碰到了好久沒有看到的同學,他是語文專業的博士生,現在也很我一樣做初中語文教師,一有機會,我就向他咨詢又讀了什么書,他向我推薦了《漢字書法之美》。
我馬上在當當網下了訂單,并且給他回復說:“向我這樣臭字,很需要看這樣的書?!蔽业耐瑢W發過一句話:“距離生活還是很遠,不過你讀后一定會愛上漢字的?!?/p>
真的是這樣,一邊讀完說實在的我還不能一一細數在動物骨骸、金屬、石頭、竹簡、紙帛上被記錄下來,在各個朝代以或沉重樸厚,或飛揚婉轉,或森嚴宏大,或肆意狂放的書寫線條。
不過僅看那些圖片,都讓人流連忘返,僅是撫摸那書的質感,都讓人回味。
在這一個月的零散閱讀里它給我觸動人心的美麗與驚喜。
作者以他獨特的美學情懷,述說動人的漢字書法故事。文字編織成畫面,我們走進了那古老卻又現代的漢字時間光廊,東方書寫的敬意與喜悅,就在你我的指間心中!
這不是一本論述漢字之美的學術集,也不是毛筆書法教科書。隨意翻書頁,心中有喜悅,普藍色的字偏安于一側,另一邊配圖、配帖,大多時候只是空著,這樣的“留白”顯得妥妥當當,讓人有“隨心不逾規”的安寧。
我第一次讀蔣勛的書,封底上印著一段話:“漢字書寫,對于我,像一種修行。我希望能像古代洞窟里抄寫經文的人,把一部《法華經》一字一字寫好,像最初寫自己的名字一樣慎重端正。我不斷回響起父親握著我的手書寫的歲月,那些簡單的“上”、“大”、“人”,也是我的手被父親的手握著,一起完成的最美麗的書法?!边@大概是練字兒童的共同記憶——小時候家中的縫紉機鋪上毛毯就是書桌,母親為我疊好黃色毛邊紙,我則拖拖拉拉地調墨水,翻開字帖,端坐練字。
最怕“懸針豎”,收筆時總是太粗,這時母親便起身握著我拿筆的手,輕輕抬起,要我記得運筆時的力度,對于拿筆不穩的小朋友,又有什么“力度”可言呢?但是小朋友覺得那些字“美”,繁體字比簡體字“美”,毛筆字比印刷字“美”,洗筆時墨汁在水中如絲般徐徐散開“好美”。
“漢字基本功能在傳達和溝通,實用在先,審美在后”,不過蔣勛從漢隸的蠶頭燕尾說起到走向民間的清代書法,每一章每一頁告訴讀者在實用之外,如何審美;審美之時,又不可不體會書法家的性情。我自幼習顏體,卻從來沒有認真讀過顏真卿的《祭侄文稿》,蔣勛對此的評價是“楷、行、草交互錯雜,變化萬千、虛如青煙、實如巨山、動靜之間、神奇莫測、如同一首完美的交響曲”,他認為“面對第一手書法家書寫的墨跡真本,才可能領略書法隨情緒流轉的絕美經驗?!贝嗽挷惶?,《祭侄文稿》整篇用力用墨跌宕起伏、變化多端,將情緒時而平復時而憂傷,時而感慨時而壓抑表達得淋漓盡致。
所以,我一直留戀用筆書寫的感覺。給心愛的人寫一封情書,字淺情深,不需要華麗語言和美麗詞藻,一筆一劃記錄著書寫時的忐忑與期待,甜蜜與憂傷。兒時羨慕可以習《曹全碑》的女孩,而我卻只能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臨摹《顏勤禮碑》、《自身告書》、《麻姑仙壇記》。如今,明白了“寫字與做人處事連在一起”,不安分的孩童應該多習厚重博大的顏體,含蓄靦腆的孩子需要“鋒芒畢露”的“瘦金體”。在書法練習中,我們認識世界、認識自己?!皶ǖ拿?,一直是與生命相同的。通過書法,完成了感知世界的一切現象的能力,這才是書法美學的意義?!薄捌病焙盟骑L中竹葉,“走之”如海浪涌來,“點”是懸崖落石,“橫”像遠方的地平線……“審美必須是跟自己生命息息相關的活動,失去了回歸自身的感受,藝術和美都只是徒具形式而已”。
家中還掛著十幾歲時的習作——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陶弘景答謝中書)。我們執毛筆蘸墨汁寫古詩裝裱,古人呢?魏晉文人的“帖”,是日常的書信,是簡單的問候——“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這是王羲之的《奉橘帖》,贈送三百個橘子時附帶的便條。蔣勛說:“成為名帖,是因為書法。小小紙片上蓋滿大大小小帝王收藏印記,容易讓人忽略了文字簡單到一清如水,敘述的事情也簡單到一清如水,似乎偷偷暗笑,不知道為什么知識分子都有那么多悲憤抱怨痛苦,濃眉深鎖,嘴角向下。
帖把天下興亡的重責大任,四兩撥千斤地輕輕轉回到生活現實里微不足道的小事?!幸稽c調皮,有一點小小得意,有一點百無聊賴的茫然或虛無,不想長篇大論議論是非,只是想回來做真實的自己。帖要逃逸,要飛揚,要從虛假概念的世俗禮教里解放自己?!蔽易x到這段話,則想起母親清晨在筆記本電腦上的一張留言:“女兒:媽媽去山上鍛煉,早飯已買,面包在飯桌上?!弊蠲赖淖?,最熟悉的字,最溫暖的關愛——書寫,果然與生活相通,因此,也最值得敬重。
如今,很少提筆練字,偶爾在奶奶所念的經文上寫祈福的話,諸如“供奉三官大帝保佑……”之類。民間敬重漢字,寫過字的紙都要在“惜字亭”中焚燒——聽上去,像個古老的傳說。我常常想“見字如面”這么美好的詞在往后的歲月里會不會消逝?互聯網時代,快捷的電腦打字取代書寫,“無紙化”浪潮之后,再有靈性的水墨漢字也要嘆息。
兩周前花一個下午讀了蔣勛的《漢字書法之美》,中午趁午休搜了搜書評,看到江弱水的《撕扇記二:美言還是不信的蔣勛》有點意思。
我對蔣勛其人不熟,初讀《漢字書法之美》的時候覺得文筆大抵就是“主觀浪漫主義”吧。江弱水引用張大春的《書法之美是知識,不是呻吟》也是蠻有趣。不過我已把此書定位為主觀的文化隨筆而非嚴肅作品后也不怎么排斥。
有了對于這本書的總體定位后,讀起來就很順利。在煽情的文字下看倉頡造字“天雨粟,鬼夜哭”,看甲骨差點遺失,看《祭侄文稿》哭安史之亂什么的……反正就是發散發散思維,自我升華一下。
本書細節處的問題江弱水那篇文擇了好多,雖然也看到有人罵江弱水酸腐炒作,但是我還是贊同嚴謹對待細節。不過把《漢字書法之美》當做別人主觀的文化隨筆,外加自己的歷史常識還在,其實這些細節也不是太困擾。
說個總體印象,《漢字書法之美》一書文字浪漫煽情,歷史細節有含糊處,漢字演化部分不夠嚴謹,書法賞析有認字錯誤并且偏作者主觀,后附云門舞集和書法教育的部分寫得空泛主觀。
作為文化小品可讀,淺顯了解漢字書法可讀,假日消磨時間自我升華可讀,不必認真當做學術著作來讀。
看完本書我還是有個人收獲的。作為一個膚淺觀眾,我一直喜歡端方小楷,對行書與草書不太會欣賞。本書對于我的益處是稍微提升了一點對行書的理解和欣賞力。
還有年底云門舞集有一場在廈門的演出,我會考慮去看看。
寫給每個中國人的書法美學,其實是非常好有趣的視覺的練習,怎能不喜歡上練字呢、李斯、“書法美學”,是身體的運動!
所以現在看到蔣勛寫“感知教育”那一章,高峰墜石,講橫、對稱、毛筆;講“豎”,是做人處事的學習。平衡、秦隸、互動!從九宮格開始講起:書法是呼吸,第一課,是生活現實里的記憶、石鼓、象形,是安定保佑的力量。這本書、“感知教育”、倉頡,全書分四大部分,配的那幅照片,萬歲枯藤……走字底、簡冊”這些專題。文字編織成畫面,看了這本書我深深的被里面的內容所吸引,配的那些美麗的照片,真是講得太美了、繩結:“漢字演變”、虛實,述說動人的漢字書法故事,也就是“一”,把書法還原到最基本的機構、金文,是性情的表達。還有,是崩浪雷奔、甲篆入隸,如第一部分“漢字演變”就包括“結繩,講“點”,如此生動如此形象。然后接下去用每一課講一個筆畫,是養生、甲骨,真是我所能想像到最棒的教導孩子進入書法美學的“秘籍”,我們走進了那古老卻又現代的漢字時間光廊、“漢字與現代”,就在你我的指間心中。
書里蔣勛說,有趣有趣,東方書寫的敬意與喜悅,喚醒每個中國人的書寫記憶,擔得起如此美譽在別人的介紹下我讀了《漢字書法之美》這本書,是還原到初寫自己名字時的認真……作者以他獨特的美學情懷。最后來一個關于“點”的傳說。
書法是中國古典藝術的一朵奇葩,蔣勛的《漢字書法之美》以其獨特的美學情懷,講述漢字書法淵源流長的歷史故事,用文字編織成畫面,帶我們走進古老卻又現代的漢字時光長廊。
《漢字書法之美》全書用很大篇幅介紹漢字書法的歷史,但又無處不在談漢字書法的美學,堪稱“歷代書法審美指南”,將漢隸水平線條的“波磔”與中國建筑張揚起翹的飛檐相媲美,分析王羲之《蘭亭集序》所呈現的行書的“即興與自在”,對比碑與帖的“厚重與飄逸”,探究從行草到狂草的“平正與險絕”,闡釋唐楷的“法度與莊嚴”,描摹宋代書法的“意境與個性”,解說元明書法與文人畫的“形式與表現”,玩味清代書法走向民間的“古樸與拙趣”。
有人說現在是大數據時代,是互聯網時代,是信息時代,世界運轉的步伐日新月異,將我們湮沒在海量的數據中,互聯網、手機、微信,不斷更新自己的裝備,眼花繚亂地去接觸新的事物,奮力奔跑卻追不上那些變化,暮然回首,發現一路走來,像個孩子一樣,丟西瓜撿玉米,丟玉米撿芝麻,最不該丟失的就是自身的歷史文化傳統。
這個世界變化再快,根基卻始終深植在傳統文化中,厚厚積淀的文化土壤是我們永恒的寶庫。校園里的學生開始重新學習《三字經》、《千字文》,朗朗書聲中中華傳統文化開始復蘇,《中華詩詞大會》、《朗讀者》一檔檔火熱起來的文化類型節目喚醒人們對經典的熱愛,提醒我們真正應該抓牢的是什么。而《漢字書法之美》是寫給每個中國人的書法美學,喚醒每個中國人的書寫記憶。漢字書法之美,不僅在指腕之間,而且是呼吸,是養生,是身體的運動,是性情的表達,是做人處事的學習,是安定保佑的力量,最終成為與自己相處最真實的一種儀式。
讀蔣勛的《漢字書法之美》,感受文字的魅力與力量,會在內心深處引發一種對歷史文化的景仰崇拜。正如蔣勛所說,“漢字書寫是強大的信仰”,作為中國人,學習掌握一點這門古老而仍然生機勃發的藝術的基本知識,不僅能夠提高和豐富自己的藝術審美修養,更意味著增加了了解和學習傳統文化的一種重要途徑。
漢字是我們與知識溝通的橋梁,在與漢字的相識相伴相知中,我們得以了解大千世界,學習生活及處世的智慧;而漢字書法是記載漢字的歷史,將漢字本身活靈活現具象到我們面前,滲入到我們的血液中,在書法中,讓浮躁的身心靜下來,體會人生的美好。蔣勛說,漢字書寫,對于我,像一種修行。每一個人都應該將這場修行進行到底。
書法是中國古典藝術的一朵奇葩,蔣勛的《漢字書法之美》以其獨特的美學情懷,講述漢字書法淵源流長的歷史故事,用文字編織成畫面,帶我們走進古老卻又現代的漢字時光長廊,漢字書法之美讀后感。
《漢字書法之美》全書用很大篇幅介紹漢字書法的歷史,但又無處不在談漢字書法的美學,堪稱“歷代書法審美指南”,將漢隸水平線條的“波磔”與中國建筑張揚起翹的飛檐相媲美,分析王羲之《蘭亭集序》所呈現的行書的“即興與自在”,對比碑與帖的“厚重與飄逸”,探究從行草到狂草的“平正與險絕”,闡釋唐楷的“法度與莊嚴”,描摹宋代書法的“意境與個性”,解說元明書法與文人畫的“形式與表現”,玩味清代書法走向民間的“古樸與拙趣”。
有人說現在是大數據時代,是互聯網時代,是信息時代,世界運轉的步伐日新月異,將我們湮沒在海量的數據中,互聯網、手機、微信,不斷更新自己的裝備,眼花繚亂地去接觸新的事物,奮力奔跑卻追不上那些變化,暮然回首,發現一路走來,像個孩子一樣,丟西瓜撿玉米,丟玉米撿芝麻,最不該丟失的就是自身的歷史文化傳統。這個世界變化再快,根基卻始終深植在傳統文化中,厚厚積淀的文化土壤是我們永恒的寶庫。校園里的學生開始重新學習《三字經》、《千字文》,朗朗書聲中中華傳統文化開始復蘇,《中華詩詞大會》、《朗讀者》一檔檔火熱起來的文化類型節目喚醒人們對經典的熱愛,提醒我們真正應該抓牢的是什么。而《漢字書法之美》是寫給每個中國人的書法美學,喚醒每個中國人的書寫記憶。漢字書法之美,不僅在指腕之間,而且是呼吸,是養生,是身體的運動,是性情的表達,是做人處事的學習,是安定保佑的力量,最終成為與自己相處最真實的一種儀式。
讀蔣勛的《漢字書法之美》,感受文字的魅力與力量,會在內心深處引發一種對歷史文化的景仰崇拜。正如蔣勛所說,“漢字書寫是強大的信仰”,作為中國人,學習掌握一點這門古老而仍然生機勃發的藝術的基本知識,不僅能夠提高和豐富自己的藝術審美修養,更意味著增加了了解和學習傳統文化的一種重要途徑。
漢字是我們與知識溝通的橋梁,在與漢字的相識相伴相知中,我們得以了解大千世界,學習生活及處世的智慧;而漢字書法是記載漢字的歷史,將漢字本身活靈活現具象到我們面前,滲入到我們的血液中,在書法中,讓浮躁的身心靜下來,體會人生的美好。蔣勛說,漢字書寫,對于我,像一種修行。每一個人都應該將這場修行進行到底。
從小開始,練字對某而言就是很困難的一件事——小學上書法課時,老師總會把大家寫的字貼墻上,然后把亮點圈出來。那時候,某是惟一一個作業上沒有圈的孩子。初中時某很羨慕班長的一手好字,到了高三閑著沒事就天天練硬筆。下了早讀第一節課前的十五分鐘全用來描塑料模板上的正楷了。一年后生生刻出一幅鋼板字體。后來某花了很久去改變自己,有人說某現在寫字沒高中時漂亮了,但某倒不這么認為。因為那是有活力的,比當初的一團死板多出了幾分生氣。而看蔣勛的書就有這樣的感覺。
他說書法,總是先從人說起。在中國傳統的書法觀中,寫字是件很莊重的事情。而且,寫字的頭一件事是做人。講究的是“心正則筆正”,中國人喜歡講品格,書法更是人品的體現。若是練得一手好字,便在人才濟濟的科舉考試中也是有加分的——由此可見書寫之重。
事實上,賞析任何書法作品,離了那個執筆者,就會陷入云霧之中。比如天下行書第三的《寒食帖》,某一直無法真正的喜歡它,直到看了蔣勛的《蒼涼的獨白書寫》才明白,那是怎樣的一種復雜心境才造就出來的名帖啊。而湖南里耶古城出土的竹簡,總會讓人聯想到恪盡職守的城吏們。至于顏真卿的穩重筆鋒更是令人印象強烈的想起那段大唐盛世——任何字體都是和那個時代無法割裂的,書寫本身就是在一段歷史。而那沉淀下來的墨跡既是本人的私有歷史也是公共的書寫歷史。
所以不能不認真的去書寫罷。只有練好了規矩才能“隨心所欲而不愈矩”。
可是在那整體的歷史中,更無法忽略的是個人的筆意——那生動的變化又重何而來?
那些生動的筆觸,在蔣勛的筆下是那么美好。在點化它們之前,僅僅是紙上死板的一團油墨。書法是形象的藝術,蔣勛的書上會在一開始就介紹這種字體的來龍去脈,附上相應的帖,讓人明白它們之中蘊藏的歷史,同時又輔以個人性質介紹,一點點的點拔讀者如何從那些細節中體會它們的歷史、它們的情緒、它們最打動人心的部分。
大凡講述藝術史的書,不是流于瑣碎就是自我陶醉。而蔣勛的書法史里。沒有傳統的審美書慣用的四個字四個字那樣空洞乏味的不知所云,也沒有四平八穩的照本宣科,有的是觸及讀者靈魂深處的悖動。
那,正是因為蔣勛從書法的美感中把人類最基本的感情萃取出來了罷。美學是抽象的,然而美的載體和審美本身并不是抽象的——尤其是書法,那是緣于人與社會的共鳴所產生的豐富意蘊的藝術啊。
書,我們都讀過,如:漫畫書名著小人書等.但是,今天我讀的這本書,是唐漢和博強寫的《圖解漢字的故事》。
這是一讓青少年了解中國漢字的有趣味的通俗讀物。全書讀取了兩百個左右的常用漢字,用圖畫加故事的形式,形象的講解每個漢字。每個字一幅畫,讓你一眼看懂講解每個漢字的形與義。每個字一個演變過程,展示了它們的前世今生。每個字一則妙趣橫生的小故事,講述了漢字中深藏的文化歷史文學知識。這本書雖然是講漢字的,但是比其他的書有趣,更吸引讀者的眼睛。
漢字,作為一種文化,當然不能避免的要不斷革新,不斷面對新的挑戰。人類歷史是向前進的,知古是好事,但是迷古就是壞事了,這應該是我們對待漢字文字的態度,不應該害怕漢字的改革,這種改革的不管有多少是非長短的評說,其積極意義是肯定的。作為炎黃子孫,我要做的事是漢字從蒼老變年輕,從苦難到輝煌,從而使漢字具有無比的未來!
本學期將要結束了,在的課文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遨游漢字王國》這一單元了。
那天,老師先讓我們在家搜集關于漢字的資料。一個小組有四個人,一號同學搜集漢字的笑話、謎語等,二號同學搜集關于漢字的歷史,三號同學辦主題是《遨游漢字王國》的手抄報,四號同學給前三位同學作補充。
上課了,老師讓我們先猜書上的字謎,再猜同學搜的。在猜的過程中,有些同學費勁腦汁也沒想出答案,而有的同學卻一下子就想起來了。
接下來是講諧音笑話,一個個笑話印的同學們不顧形象的開懷大笑,就差笑出眼淚了。其中最搞笑的就是xxx講的笑話了,她只講了一句,就笑的停不下來,老師見了走過來一看,也笑的止不住。我們疑惑不解,到底是什么笑話這么好笑?過了一會兒,老師才笑完給我們講,我們聽了更是捧腹大笑,笑聲都貫穿了整棟樓。過了一會兒,我們還在笑,老師讓我們不準笑了,不過還是有些同學遮住嘴笑或是低聲笑,還有的憋得臉都紅了。
接下來,老師給我們講了課本上漢字的課文,是我們知道了傳說是倉頡創造了文字,知道了漢字的演變過程,還知道了寫錯別字的后果是多么的重大。比如說《一點值萬金》這。
篇
文章,講了某掛面廠進貨時錯把“烏魯木齊”寫成了“鳥魯木齊”使18萬元付之東流。真是一點值萬金啊,我們不禁感嘆道。
下課了,有些同學還是覺得不過癮,在一群群的講笑話和字謎,還時不時的傳出歡笑聲。
這節課讓我知道了漢字不光神奇,有趣,還有著悠久的歷史,蘊含著豐富的文化。還提醒了我要好好學習漢字,并寫好每一個漢字的每一筆,每一畫。
因為我很喜歡看書,所以媽媽總是不間斷地給我買各種各樣的書。這學期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漢字的故事》,說真的,一開始我對這個書名不來電,可是當我靜下心來看第一個故事開始,就被書中的故事所吸引了,居然一口氣把整本書看完了。
接下來我就來講講其中一個故事:倉頡造字的'故事。講的是一位有心的官員,在工作當中需要記錄牲口和食物的數量,因為數量的不斷增加,導致一直用的記憶法行不通了。于是他絞盡腦汁,想到了打結法,這個方法的確給計數工作帶來了便捷。接著又改進用掛貝殼法,再后來在一次狩獵中得到了啟發,開始用腳印來分開記數。因為這個細心的倉頡對生活的用心,并且擁有積極向上的心態,他不會因為工作量的增加而抱怨,而是不斷地想盡辦法,讓工作辦得簡單,同時給人們帶來了便捷,因此得到了黃帝的嘉獎,和人們的愛戴,一下子出了名。
但是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當倉頡出名后,他就變得驕傲起來,做事變得馬虎,還目中無人。黃帝不能看著他墮落下去,于是派了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去點醒他。還好倉頡過而能改,善莫大焉,他意識到自已的粗心,誤導了大家,鑄成大錯,立馬誠心道歉。之后,也從行動上改進自己,在每造一個字時都會反復推敲,以免再出現差錯。
這里也讓我聯想到了自己,其實在很多作業中,覺得難的屈指可數,可是錯誤卻數不過來,不是題看錯了,就是字寫錯了,這些就如同倉頡,覺得題簡單,一驕傲粗心病就犯了。如果我也能像他一樣,每次做題也都能反復推敲,相信錯誤率一定會降低的!
小小故事,道理多,我想這應該就是它吸引我的地方!
本周,我與孩子一起閱讀了中國文學家張之路寫的一本書《漢字奇兵》。這是一本非常神奇的書,因此讓我和孩子都非常喜歡。
一開始我還不知道這本書,但通過孩子對我說:“媽媽,今天丁老師發了一本書,叫漢字奇兵,這本書太有趣了!”突然聽了她這么一番話,我的興趣發生了變化,于是立刻拿起書與孩子一起來閱讀。原來這本書主要講了一位叫桑南的大學生來到了漢字國的有趣故事,這里面還講了許多甲骨文的來源和漢字的主要來源。
一天,我索性地問了孩子一個問題:“你喜歡里面的哪一個人物呢?”她便就像餓了就吃東西;渴了就喝水一樣迅速地告訴我:“我喜歡漢字里面的‘雯’?!蔽矣謫枺骸澳悄銥槭裁聪矚g呢?”她又開朗地說:“因為雯博學多才,知道的知識很多,還有她的外貌以及性格特點非常好,所以我非常喜歡她?!?/p>
我對孩子的回答非常滿意,因為我喜歡的就是這個人物的性格和特點。在書中曾提到過雯的博學多才,所以這一點值得我和孩子共同去學習,在生活中處處用得到知識,如果現在不學,到了社會上,將只會是被淘汰。在這本書中,我求到了真知、真理,領悟到了人生,再說小一點就是一本書。
書就是文學的寶庫,我們要將寶庫中提取的知識灌入無知大腦后,才能讓我們學會如何做人做事,我很喜愛這本書,我也希望有很多人去閱讀這本書,學習這本書。
當我聽到“漢字”這個詞時,不禁肅然起敬。漢字!我真想對你說:“我愛你!”我寫著寫著,常常為我面前這一個個方塊字而動情。它們像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在紙上玩笑嬉戲,像一朵朵美麗多姿的鮮花愉悅你的眼睛。這時我真不忍將它們框在方格里,真想叫它們離開格子去舒展,去不受拘束地享受自己的歡樂。
這應該算是本人很期待的一本新作小說,據說好像剛發售就告罄,人氣也挺高的。這書的名字聽起來就像是一部妹控小說,雖然我不是妹控,但是聽著書名就覺得很有趣。所以最近通宵讀完了這本書的第一卷,看完后的第一感想是:這都什么跟什么??!
故事主要內容講述的就是23世紀日本已經被萌文化侵蝕,二次元首相成了日本元首,萌系妹系文學成為了"正統派"文學,漢字則漸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起因則是因為一部小說《想給哥哥生寶寶》的橫空出世。在這種背景下,立志成為作家卻不懂漢字的高中生男主角某一天和懂漢字的妹妹一起去拜訪一位創造了20個金發傲嬌義妹的"文壇泰斗",故事也由此開始。
這小說本身應該算是一部很電波的小說,跟我先前預想的故事內容差太多了,而且吐槽點和neta也是非常的多。這小說的立意我覺得還是非常不錯的,并不靠說教,而是用一種非常輕松的口吻去諷刺了萌肉妹系作品,雖然這小說本身就算是一部妹作。小說本身還有各種超展開,莫名其妙的穿越,已經70多歲的老人變成了一個小女孩,還有"正統派"文學的寫法,奇怪的'23世紀,各種令人無語和汗顏,想吐槽但吐槽點太多都不知道說什么好,與平坂讀老師的風格有點像。不過我還是很喜歡這小說的,看來很符合我的電波啊,故事內容真的是非常有趣有意思,可以讓人從頭笑到尾,皆村春樹老師的插畫也非常漂亮。故事最后未來改變,一行人準備再次回到過去一探究竟,會不會和那個改變世界的罪魁禍首見面,又會發生什么樣的劇情,真的是令人期待啊。
總之,這么有愛的小說,強烈期待下一卷。
暑假里,我讀了一本十分有趣的書,名字叫作《漢字奇兵》。相信你讀了這本書的名字就會和我有同樣的感受了吧,它的作者是張之路。
《漢子奇兵》主要講了中文系畢業生桑南為了夢中反復出現的女孩子,來到了千雯圖書館工作,一天深夜,他被變成了小人兒,進入了神奇的書的世界。他遇到了一個叫作“雯“的漢字和叫《危情時刻》的部落的漢字一起去尋找親人,他們共同踏上了征途。途中他們遭遇了敵人設置的種種阻礙與困境,以桑南為代表的正義軍團與以《戰爭陰謀》部落的“謀”作代表的邪惡勢力展開了一場場的生死較量……最后,“謀”葬身火海,正義戰勝了邪惡,挽救了書的世界。在字仙的幫助下,桑南回到了現實世界,也解開了夢中的迷,“雯”的漢字其實是三百年前救他的莫千雯,在現實中,他們重遇了,開始了新的故事。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我們應該保護好這樣的文化瑰寶,認真寫好每一個漢字!
今天,讀了吳冠中的文章《橋之美》這一課,我非常喜歡這篇文章。
所介紹的不是具體的哪一座橋,而是集各種橋的美于一身。在畫家的眼里,橋的魅力在哪里?凡是起到構成及聯系之關鍵作用的形象,其實也就具備了橋之美!作者著重抓住橋的形式美這一特點去解說。作者對橋的喜愛是緣于橋在不同的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寫到了江南水鄉的橋之美;繪畫和攝影作品中的橋之美;高山峽谷中的橋之美。
并且本文是一篇帶有說明性的小品文,它的說明性體現在文中先點明在畫家眼里橋美在何處,隨后舉了一些具體例子。在舉例時,作者并不是用科學平實的語言向讀者解說,而是或描寫景物、或抒發感情,文字極富表現力和感染力。
作者真的寫的很棒,我非常喜歡這篇文章。
再次,本文語言優美,富有情味比如:“茅盾故鄉烏鎮的小河兩岸都是密密的蘆葦,真是密不透風,每當其間顯現一座石橋時,仿佛發悶的葦叢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暢的氣”用“密不透風”形容小河兩岸蘆葦的嚴實;“仿佛發悶的葦叢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暢的氣”,用比喻;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突出石橋出現在密密的蘆葦中,拱橋強勁有力的弧線或方橋單純的直線與蘆葦叢構成鮮明的對比,打破了這里的單調與沉悶,使整個畫面豁然開朗,從而表現了橋的形式作用“早春天氣,江南鄉間石橋頭細柳飄絲,那纖細的游絲拂著橋身堅硬的石塊,即使碰不見曉風殘月,也令畫家銷魂!”楊柳拂橋是江南常見的景色,作者將時間限定為楊柳剛剛返綠發芽的早春天氣,將橋限定為石橋,兩種景物之間的反差與對比,形成特殊的美感“楊柳岸,曉風殘月”是宋人柳永的名句,這里說“即使碰不見曉風殘月,也令畫家銷魂”,是強調細柳與石橋構成的美景本身已夠動人,不再需要別的東西來烘托了“無論是木橋還是石橋,其身段的縱橫與橋下的水波協同譜出形與色的樂曲”這句話的意思是,橋橫跨在水面上,與橋下的流水在平面上形成交錯。
同時,橋的顏色與流水的顏色也相互映襯橋與流水如一支樂曲一樣是一個整體“田野無聲,畫家們愛于無聲處靜聽橋之歌唱,他們尋橋,仿佛孩子們尋找熱鬧”橋的美就是對橋的存在的一種大聲宣告,橋的美也像樂曲一樣有著和諧的韻律,這吸引著畫家總是追尋著橋的身影。
本文是一篇帶有說明性質的小品文它的說明性體現在文中先點明在畫家眼里橋美在何處,隨后舉了一些具體例子但是與《中國石拱橋》這種較為規范的說明文不同的是,在舉例時,作者并不是用科學;平實的語言向讀者作解說,而是或描寫景物,或抒發感情,文字極富表現力和感染力。
《被委屈的漢字》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張之路的最新作品,是一本以漢字為主題創作的傳統文化讀物,一共講述了18個趣味故事。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故事四。
古時候,一個小媳婦的丈夫出遠門很久卻沒有任何消息,這個小媳婦就去算命先生那里測字,先測了一個“佳”字。算命先生認為這個字不太妙,因為“佳”字的右半邊是兩個“土”,可能小媳婦的丈夫已經死了。小媳婦哭著找到方關成。審時度勢、心靈嘴巧的方關成了解了情況以后,告訴她,“佳”字的“單人旁”是站著的一個人,“圭”是兩個土,也就是山清水秀的意思,說明這個字寓意很好,讓小媳婦盡管放心。
這個故事說明漢字的.意義非凡,把一個字拆開或重新組合,就可以解釋出各種各樣的意思。我不由得想到了歷史上另外一個關于漢字的有趣故事。清朝乾隆年間,有一年夏天天氣特別熱,大學士紀曉嵐在南書房工作,覺得悶熱無比,便脫去上衣,光著膀子整理書籍??墒沁@時,乾隆皇帝突然來巡視。紀曉嵐因為找不到衣服,就躲到桌子下面,等了半天,也不知乾隆皇帝有沒有離開,便小聲地嘀咕:“怎么這個老頭子還不走?”恰巧這句話,被乾隆聽到了,于是就把紀曉嵐從桌子下面揪出來,讓他說個明白。要知道,在古代,稱呼皇帝為老頭子可是要犯殺頭之罪的。紀曉嵐不愧是大學士,他稍微沉思片刻,便自信地解釋說:“萬壽無疆,為老;頂天立地,為頭;經腹滿綸,為子。所以才說您是老頭子?!鼻÷犃?,也不得不佩服紀曉嵐的才學,只好哈哈一笑,不再責罰紀曉嵐。
通過這兩則故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同樣的字和詞,就看你怎么分析它,怎么解釋它。博大精深的漢字,值得我們好好學習,長大以后去研究它。
我迫不及待的拿上了我心愛的書,翻開前言我才知道,這本書的作者是趙麗宏。趙麗宏是一位散文家,詩人,兒童文學作家。作品常被翻譯成:英語、法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日語、阿拉伯語等十余種文字在海外發表出版……多了不起的作家啊,寫的書一定好看。
回到家,迫不及待的就打開了書的目錄,一個特別稀奇的文章題目印入眼簾——《囚蟻》,我上網查了一下囚的意思是拘禁,蟻就是螞蟻,我就想:為什么要拘禁螞蟻呢?翻開書不一會兒就被內容吸引。文中的主人公“我”小時就對螞蟻特別有好感。一次,“我”和妹妹忽發奇想:把螞蟻們像小雞小鴨一樣養起來。于是,“我”把螞蟻裝進了玻璃杯,精心照料它們,可是最后,螞蟻們不吃也不喝,全都死了?!拔摇庇职岩恍┪浵伔胚M了透氣而又舒適的火柴盒里,結果這些螞蟻還是逃走了。
讀完后,我明白了,就連這些小而不起眼的螞蟻也渴望自由,它們并不愿意被關起來,在安樂窩里享福,它們寧愿勤勤懇懇地勞動,自食其力,而我們也需要自由,有時,寫完作業想彈彈琴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父母的.眼里只會讓我們學習,我們的“自由”時光早已飛之而去。
讀《囚蟻》思“自由”,讀《飛翔的漢字》我的思緒也跟著飛到了很遠很遠……這本書的力量就是這樣神奇!
讀了《漢字王國》一書后,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漢字,并且也對漢字有了新一步的認識,它們不再是作業上那些零七八碎、毫無生機的漢字,它們是附有有生機的,附有不同魅力的漢字。
這本書的作者——林西莉,他并不是一個中國人,她來自瑞典。身為一個外國人,竟然能那么了解中國,并且能繪制一本關于中國傳統文化的書,這并非每個人中國人都能做到。一個小小的漢字,蘊含著極大的秘密。一個圓,一個點,生動地刻畫了太陽的樣子,從而漸漸地演變成“日”字。一個“美”字說明了一只羊又大又肥,我們可以想成一只羊只要肥大,不管是外觀還是味道,看起來,吃起來都很美。
從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到正式的楷書,每一個漢字都經過了幾千年的演變過程,從以前的象形文字變成了現在世界上最美麗的文字。它們從只有一只頭的牛,變成了如今的“?!?;從一整只狗的身體變成了和“狗”字沒有絲毫相似之處的“犬”字;連一個個標點符號也是中國人的驕傲。
讓我們吸取傳統文化的營養,豐富專業的知識,去更加了解中國漢字文化的美2,去感受中國漢字的精髓。
前幾天,老師帶我們一起遨游漢字王國,我通過遨游漢字王國的學習漢字內容之后,我收獲了漢字的由來和一筆一畫和漢字的歷史。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一點值萬金,把烏魯木齊寫錯為鳥魯木齊,就一筆之差,沒了18萬的塑料袋,整整1000卷10噸原是一堆錢,正是一筆之差把1000卷10噸的塑料袋變成一堆廢紙。
告訴我們寫字要規范,千萬不要寫錯別字,否則后果很嚴重,可能你寫少了一筆,你就上不了高(4)。比如:魚具不要寫成“魚俱”,金鑰匙不要寫成“今要是”。如果你看到街頭小賣鋪有寫了錯別字,你要提醒他不要再寫錯別字,如果他再寫錯別字,你再說:“你被警察看到了,就會有嚴重的后果。不要再寫錯別字了。
在這課一點值萬金,我明白了寫錯別字是不對的,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寫錯別字,中國的漢字永遠是純潔的!”遨游漢字王國“的學習收獲。
最近教師讓我們讀了一本書,叫圖解漢字的故事。讓我們對我國漢字的話有了愈加深化的了解。
這本書里給我們講了約有200個漢字。他給我們講了漢字從甲骨文。到現在我們用的字。里邊閱歷了許多種字體。比如說有。金文。大篆。小篆??瑫鹊纫恍?。我們還能夠把漢字說成我國的第五大創造。乃至比我們往??谥姓f的四大創造,愈加巨大。假如沒有了漢字,我國就不會有光輝的我國古代文明。本書共有八章,每章都有許多漢字。每個字作者都寫得形象生動。給你們講了這么多了,給你們講一下這本書的作者吧。這本書的作者叫唐漢。取西安交通大學經管學院的特聘教授。長時間致力于漢字研討。先后出書了,漢字暗碼。唐漢解字等著做。是沉寂多年的古文字,學風云復興。各種媒體報道被稱為古文學界應戰。郭沫若的第一人。
這本書。你不只講了這些,這里邊還想了一些成語故事,每個字都有一幅畫。讓你一眼看理解漢字的形與義。每個演化進程都展現了他們的.前生當代。漢字作為一種文明。當然不能防止,要不斷的改造。漢字呀,不只擋住了一次次新的進犯還一次比一次光輝,這就是漢字的力氣。漢字在古代是沒有人會用的。由于我們教師說古代人連飯都吃不飽,還學什么字?可是我們教師。還說了是一個叫倉頡的人造出的字。還說在他造出字的時分。旁人都在談論他到了字怎么樣?那個字怎么樣?那時分人們或許快樂壞了。
這就是漢字,外國人覺得最難學的一種文明。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166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