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可以幫助教師對教學過程進行有效的組織和安排,確保教學效果的提高。教學工作計劃的編寫是教師工作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只有做好了這項工作,教學才能更加有效和有序進行。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引導幼兒享受音樂活動的快樂體驗。
2、培養幼兒的節奏感、記憶力及音樂的表現力。
3、引導幼兒用優美的聲音唱歌,鼓勵幼兒為第二段填編新詞。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律動:根據優美音樂,跟師做春夏秋冬四季的有關動作。
2、發聲練習:
(1)師生問好。
引起興趣:小朋友閉上眼睛,數3下睜開,教師吹白色碎紙屑,問:“是誰從天空飛下來?”“小雪花是怎樣飛下來的?”(沙沙沙,輕輕飄下來。)
二、展開
(一)看圖片學第一段:
1、看圖片第一段語言節奏朗誦:“每年的冬天,小雪花都要來到小朋友中間,讓我們一起看大屏幕”。
2、理解分析歌詞:
(1)咱們一起問問“是誰,敲著窗戶沙沙沙?”“小雪花會怎樣回答?”
(2)“小雪花怎樣來的?”
(3)“小雪花要來告訴我們什么?”(冬天來到了)
3、語言節奏朗誦:
(1)師問第一句,幼兒朗誦后三句。
(2)集體完整朗誦。
4、學唱歌曲:“今年小雪花還是唱著歌飄來的呢,你聽”!
(1)看圖片欣賞范唱?!澳懵牭绞裁?”“第一句是我們學過的什么音,一音比一聲音高?”(上行音)“第二句是我們學過的什么音,一音比一聲音低?”(下行音)
(2)完整演唱兩遍。
(二)填編第二段:
1、填編歌詞:“冬天過去了,春天來到了,你聽,猜猜是誰‘滴滴滴滴答’?”“小雨滴會說些什么?”“小雪花飄下來,那小雨滴呢?”(落下來)“小雨滴想告訴我們什么?”(春天來到了)
2、朗誦歌詞:
(1)教師說前半句,幼兒填編不一樣的后半句。
(2)語言節奏朗誦。
3、唱第二段:小雨的也想唱著歌來玩行不行?
(1)學著第一段試著唱一唱。
(2)唱第二段。
(三)完整演唱兩段。
1、“雪花和雨滴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一起完整地唱一遍好么?”
2、“這首歌好不好聽?我們給它起個名字?”(雪花和雨滴)
3、加動作表演唱,教師稍加工,時動作更有美的感染力。
活動目標:
1、感知動態畫面的內容,嘗試聽辨音樂快樂、悲傷的情緒變化,并用相應的動作表現。
2、喜歡參與音畫同構活動,在活動中體驗快樂。
3、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4、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5、體驗歌唱活動帶來的愉悅。
活動準備:
布置森林場景、小鳥頭飾、動畫片片段剪輯《快樂的小鳥》
活動過程:
一、以《小鳥飛》音樂律動入室。
二、傾聽音樂,引導幼兒展開聯想,說說自己聽到了什么?
提問:你們聽到什么樣的音樂?這段音樂象什么?
三、引導幼兒欣賞消音動畫片,講述動畫片的內容:
(1)第一段:小鳥在干什么?它是怎樣跳的?
(2)第二段:小鳥們在做什么?為什么會這樣?
四、進一步引導幼兒嘗試聽辨快樂、悲傷的音樂,并與相應的動畫片進行匹配。
(1)第一段音樂適合哪段動畫片?為什么?
(2)第二段音樂適合哪段動畫片?為什么?
五、引導幼兒創編相應的動作進行表演:
(1)鼓勵幼兒創編鳥飛、鳥跳的動作,表現快樂的音樂
(2)鼓勵幼兒創編小鳥傷心的表情、動作,表現悲傷的音樂
六、引導幼兒討論,教育幼兒要愛護鳥類,不要傷害小鳥:
為什么快樂的小鳥會變得那么悲傷?
唱歌《國旗國旗真美麗》。
1、用自然、親切的聲音演唱歌曲《國旗國旗真美麗》,并能背唱。
2、認識打擊樂器響板和碰鈴,學習這兩種打擊樂器的演奏方法。
3、用響板和碰鈴為歌曲《國旗國旗真美麗》伴奏。
(一)導入。
教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嗎?”
學生:喜歡……。
教師:“今天,老師給大家猜個謎語:小小紅色四方角,小星繞著大星跑,說起意義真不少,象征祖國真正好!”
學生:國旗……紅旗……五星紅旗……。
教師:“小朋友們可真聰明!”
教師揭示謎底五星紅旗。
教師:“五星紅旗就是我們的國旗,這節課我們就用歌聲來贊美國旗吧!”(教師課件、板書出示課題《國旗國旗真美麗》。)。
教師:“跟著老師讀一讀,《國旗國旗真美麗》?!保◣煄ьI學生齊讀課題。)。
教師:“《國旗國旗真美麗》這首歌曲是c大調,2/4拍,由王森作詞,上海六師學生作曲?!?/p>
(二)學唱歌曲。
1、教師可讓同學自身談一談,國旗的形狀、顏色、五星的排列、象征意義等國旗知識。
2、教師播放歌曲錄音或范唱一遍,以引起同學學唱歌曲的興趣。
3、教師帶領同學將歌詞按語言節奏朗讀一遍。
4、同學跟著教師分句模唱歌曲數遍。
5、教師引導同學,以接唱方式熟唱歌曲,如教師唱“國旗國旗”,同學接唱“真美麗”。
(三)學習響板和碰鈴。
1、教師出示響板和碰鈴,學生自主探索演奏方法,并分辨其音色差異。
2、教師介紹響板和碰鈴的不同音色并示范演奏。
(1)響板:聲音短,清脆。把響板放在左手心,右手輕輕敲擊響板發聲。
(2)碰鈴:聲音長、悠揚。將鈴口向上,兩只手分別握住鈴繩,相互敲擊而發聲。
3、全班同學齊唱歌曲《國旗國旗真美麗》,請兩位同學按教科書第13頁的圖譜用響板和碰鈴為歌曲伴奏。
4、換幾組同學演奏碰鈴和響板,教師提示其他同學認真演唱歌曲。
教學目標:
1.聽賞樂曲《森林水車》,感受樂曲主部與插部不同的音樂形象。
2.感受音樂帶給的情緒,加強學生的審美。
一、導入部分。
請見過水車的學生,為大家介紹水車的作用。
二、聽賞樂曲主部主題。
1.播放樂曲學生感受主題音樂形象。
(1)主題的節奏是舒緩的還是密集的?(比較密集)。
(2)主題是由什么樂器主奏的?(小提琴)。
2.再次播放樂曲,
主題表現了什么樣的情景?
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自由回答。
3.再次播放樂曲,要求學生進一步熟悉主題旋律。
三、欣賞樂曲。
1.初次完整聆聽樂曲。
2.再次完整聽賞樂曲。
播放《森林水車》。樂曲播放結束,教師請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現樂曲的結構(可以用顏色、圖式等方式)。
四、課堂小結。
樂曲《森林水車》,是由德國作曲家艾倫貝格創作的。
1、通過學唱《大樹樁你有幾歲》感受三拍子歌曲特點,并能用歡快而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全曲。
2、學唱附點二分音符,認識幾種常用的力度記號(“f”、“p”、跳音、減弱、自由延長)和它的表現作用。
能用明亮而富有彈性的歌聲表現活潑、俏皮的情趣。
認識并學會幾個音樂力度記號。
電子琴、白板、課件。
一、情景設疑。
師:同學們,很高興又到了我們的音樂課堂。我們402班的同學各個都像天使一樣可愛,小天使們,你們今年幾歲啦?噓,讓老師先來猜一猜。
1、老師猜學生年齡。(9-10)。
有節奏地念:xxx|xxx|x.x_|x--|。
同學呀!同學呀!你呀九歲啦。
(重點解決附點四分音符)。
2、師生猜教師年齡。
師:老師剛才猜了你們年齡,大家猜猜老師今年多大?
a.生回答。
b.(能否像老師剛才一樣有節奏的念出來呢)有節奏地回答。
二、活動解疑。
1、出示大屏幕(大樹樁圖片)。
師:我們班同學眼力可真不賴(豎起大拇指),請看大屏幕,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告訴大家。
a、學生回答。
a、看到大樹樁,想到大樹樁的由來,進行德育教育砍伐現象嚴重,生態環境)。
b、想到大樹的年齡。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答時給予鼓勵)。
師小結:從大樹砍伐后留下的樹樁斷面上,常??梢钥吹揭蝗θκ杳懿煌募y飾,這就是樹木的年輪,數一數大樹橫斷面上有多少個圈,就知道這棵樹生長了多少年。
師:在我國西南邊的熱帶雨林里,有這樣一群傣族孩子,他們常在樹林里小河邊做“猜樹齡”的游戲,今天就讓我們隨他們一起去猜一猜“大樹樁你有幾歲”(出示課題)。
2、初次聆聽。
師:讓我們先來聆聽這首歌曲,比比看誰的耳朵最靈,能聽出這首歌是幾拍子的。
生:四三拍,給予鼓勵。
師:四三拍的強弱規律是什么?
生:強弱弱。
師:你們能用手擊拍的方式表現出來嗎?(鼓勵)。
3、再來聽一遍,邊聽邊擊拍,并請同學們用你們的表情表現出你所聽到的音樂情緒是怎樣的。
師:從剛才同學們的表情老師感受到這首歌曲是活潑地,對嗎。
好,請翻開書驗證一下我們的感受和作者的感受一致嗎。
4、嗯,剛才我們一起聽了兩遍,相信同學們肯定都躍躍欲試想開始學唱了,在學唱之前我想先考考大家的聽力。
師用兩種不同唱法唱第一樂句,生說出區別。第二遍有跳音和連音線,第一遍沒有。并用筆圈出來。
5、請同學們再睜大你們的雙眼,從譜中找找看還有沒有什么新發現。
“弱”、“延長音”、“減弱”
師:同學們真是火眼金金啊,一下就找準了這三個很重要的音樂記好。
師邊出示課件邊小結解釋:
ap表示弱,在唱的時候適度的輕一點。
b延長音表示下面對應的音或詞要唱的再長一些。
c是一種力度記好,表示音逐漸由強漸漸變弱。
師:誰能說出生活中有哪些音是由強變弱呢?
如火車開走“咔嚓,咔嚓…”、山谷的回聲、乒乓球下落。
6、師:好,認識完這些力度記號我們開始學歌啦!
我們來學習第一段,老師唱一句,生學唱一句。
7、第一段分組對唱。
8、第一段男生女生對唱。
9、看到同學們唱的這么開心,老師心里也癢癢的想加入你們了。師生接龍唱。
10、學習完第一段,老師想請同學們自學第二段,我彈伴奏同學們試著填詞。
11、師:好,下面我們一起完整的來演唱一遍吧,請拿出你們的雙手,用四三拍的拍法來給自己伴奏吧。
12、剛才同學們音唱的很準,節奏也很正確,那么怎樣才能使這首歌唱的更加流暢呢?這就需要同學們唱的時候特別注意前面我們學習的.那些音樂記號了。
13、嗯,剛才這些地方同學們都處理的較好,那么怎樣使得歌曲唱得更深動呢?
生:融入情感,有感情的演唱。
14、師:嗯,同學們一遍比一遍唱的好了。想不想把這首歌變現的更有趣,節奏更豐富呢?請拿出你們的打擊樂器,在書中課后已經給了我們不同樂器的伴奏節奏。
a給一分鐘時間同學們先自由練習節奏。
b請帶豎笛的同學吹出豎笛的節奏、請帶碰鈴的同學敲出碰鈴的節奏、請帶鈴鼓的同學搖出鈴鼓的節奏、請帶響板的同學敲出響板的節奏。
c所有樂器合奏。
15、為歌曲伴奏。
三、拓展延伸。
同學們,大自然是我們美好的家園,還有好多奧妙等待我們去探索發現,美麗的大自然需要我們共同的愛護。
四、課堂反思。
目前幼兒音樂教學中的節奏練習形式比較單一,教學效果也不是很明顯。我希望通過這個活動能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表現方式鞏固節奏、表演歌曲,避免一些簡單機械的復習訓練。
《一個一個說》是一首歌唱與獨白并存,節奏強的音樂,活動內容很符合中班幼兒的認知水平和發展特點。我設計的是第二課時,在第一課時,幼兒對歌曲的學習已有了一定的基礎,所以我想在第二課時中幼兒能夠按照要求進行表演唱,同時嘗試加入樂器進行演奏,體驗合作表演的快樂。
1、在音樂會的游戲化情境中,鞏固歌曲中四種不同的節奏,并能按要求演唱歌曲。
2、嘗試用樂器演奏,體驗合作的.快樂。
準備:鴨子、青蛙、公雞、烏鴉圖片,節奏圖譜,打擊樂器。
2、這四位小動物想用他們的表演方式跟我們來問好,歌曲里面他們各自是怎樣表演的呢?(請幼兒說一說四位小動物不同節奏的的表演方式)。
3、我們也用他們的方式跟他們打打招呼吧。(師出示節奏圖譜,引導幼兒鞏固四種不同節奏的表演方式)。
1、這四位小動物想要用這首歌曲來舉行一個小小的音樂會,所以音樂會之前他們必需先彩排一下。第一次彩排請所有的小動物一齊唱,我們來表演一下吧。(幼兒齊唱歌曲一遍)。
2、第二次彩排開始了,這次他們想一個一個地來,就是:鴨子叫的部分由鴨子表演,青蛙叫的部分由青蛙表演,公雞叫的部分由公雞表演,烏鴉叫的部分由烏鴉表演,其他地方一起唱。(幼兒按座位分成四組,分角色表演唱)。
3、第三次彩排的任務會艱巨一些,不僅需要大家動腦、動口,還需要大家動動手。今天小動物們還各自帶了一樣樂器,我們來看看(介紹四種不同的樂器:圓舞板、雙響筒、手串鈴、鈴鼓)。
4、小動物們想在自己表演的那個部分用自己的樂器來配上好聽的聲音。我們先用拍手的方式來試試這幾個節奏,然后再把樂器和進去。(加入樂器鞏固四種不同節奏)。
5、加入樂器演奏,演奏會變得更好聽!我們完整地來試一次。(嘗試加入樂器完整表演)。
1、彩排圓滿結束了,下面我們就要開始舉行音樂會了,請各位小動物將座位向后轉,面朝我們的客人老師,音樂會馬上就要開始了。(加入樂器演奏,幼兒進行分角色表演)。
2、我們再嘗試表演一下別的小動物吧。(幼兒自主選擇不同角色進行表演)。
目標:1、能辨別鴨子的叫聲,并加動作進行模仿。
2、初步感知樂曲的優美旋律,了解歌曲內容。
3、通過親子互動,增進母子感情。
準備:錄有鴨叫聲的碟片、歌曲《兩只小小鴨》的磁帶。
過程:1、聽鴨叫聲。
聽(手放耳朵邊做聽狀),這是什么聲音啊。(放碟片——是鴨子的叫聲)。
2、模仿鴨子的叫聲并做動作。
寶貝們的小耳朵可真厲害,我們一起來學學鴨子的叫聲吧?。▋墒址抛爝呑鲽喿鞝?,嘴里發出嘎嘎的叫聲)。
3、聽歌曲。
今天小鴨子還帶給我們一首好聽的歌曲呢,我們一起來聽吧?。ǚ鸥枨秲芍恍⌒▲啞?,教師小聲跟唱并做動作)。
4、親子互動游戲。
(媽媽在寶寶耳朵邊說話)說啥悄悄話。(寶寶在媽媽耳邊說話)。
1、教師扮演螞蟻媽媽,幼兒扮演小螞蟻,在自制的“家”里聊天。師:看,外面有什么?我們螞蟻最喜歡吃豆了,我們把他搬進洞里吧!誰愿意去搬?(請一幼兒去搬豆)。
2、引導幼兒觀察并討論:一只螞蟻搬不動豆,我們該怎么辦呢?(引導幼兒說出讓大家一起去搬)。
3、分享收獲。
二、學習兒歌。
1、引導幼兒討論:一只螞蟻去搬豆,它搬得動嗎?為什么?怎樣才能搬得動?
1、為什么許多螞蟻就能把豆抬起來呢?
2、老師這兒有一首兒歌,說的就是螞蟻搬豆的事。(老師有表情到朗誦兒歌兩遍)。
3、教師提問,幼兒回答。幼兒分句學念兒歌并做相應動作。
三、兒歌表演。
(請一組幼兒來表演,其他幼兒邊看表演邊朗誦兒歌)。
1、出示螞蟻,提問;"這是誰呀?”(螞蟻)引入課題。
2、引導幼兒回憶上次課對螞蟻的觀察。
3、教師用故事的形式引起幼兒對歌曲內容的回憶:小朋友,它們是誰,一只螞蟻在洞口看到了什么?它想把豆搬到洞里吃,它用力搬呀搬呀,怎么也搬不動。又來了一只螞蟻,兩只螞蟻一起搬也搬不動,身體晃來晃去的。三只螞蟻搬豆,輕輕一抬,搬進了洞里。
4、老師親切為幼兒表演唱歌曲《螞蟻搬豆》,并引起幼兒表演歌曲的興趣。
5、教師運用整體教唱教會幼兒。
6、聽歌曲《螞蟻搬豆》的音樂伴奏,幼兒邊唱歌曲,并隨歌聲自己自由表演歌曲。
7、教師采納。
幼兒的動作進行加工,教幼兒表演。
8、音樂游戲《螞蟻搬豆》。
(1)。以游戲方式表演唱增進幼兒唱歌的興趣及理解記憶歌詞。請一位小朋友扮演“豆子”做在椅子上,另一位幼兒扮演找豆子的小螞蟻,一邊唱一邊做動作,唱到“請來許多好朋友”時。另外幾個小朋友趕快跑過去圍在豆子周圍做抬豆子動作,“豆子”這時也隨音樂一起走動。
(2)結伴歌表演。一個大球扮演大豆。一位小朋友聽音樂出場,唱歌,老師啟發幼兒用著急的表情唱歌。學會互相配合抬豆子,一起合唱“回洞請來好朋友抬著一起走”。
9、幼兒學螞蟻走路出活動室結束。
10、延伸活動:語言游戲《螞蟻搬豆》。
目標:1、相互認識,進一步與老師建立感情。
2、初步認識樂器——鈴鼓。
準備:鈴鼓一個。
過程:1、媽媽帶領寶寶進行自我介紹,教師用鈴鼓加歌曲來向寶寶問好。
今天有這么多的媽媽和寶寶來到了這兒,可我們大家還不認識呢,我是xx老師,這位鴨媽媽是哪位鴨寶寶的媽媽呀。(媽媽先說:“我是xx寶寶的媽媽”,引導寶寶說出:“我是xx寶寶)。
教師拍著鈴鼓唱歌:xx來敲敲鼓,xx來敲敲鼓,xx來敲敲鼓啊,傳來美妙聲響。(寶寶上前來敲鼓,教師向寶寶問好,并給予不同的問好方式。如:擁抱、摸臉、拍手、舉高等。)。
2、以同樣的形式向其余的寶寶問好。
播放音樂:“我愛我的小雞,小雞怎樣叫?我愛??”
師:嗯!你們聽到有哪些小動物在草地上玩???誰來告訴應老師。幼兒自由回答。(貓、雞、狗)。
師:小朋友們真幫!我們給自己拍拍手,你們喜歡這些小動物嗎?(喜歡)嗯!應老師也很喜歡。
請幼兒演示從山洞口出來。師:哇!這是誰???(小螞蟻)我們給小螞蟻打個招呼。
二、看一看。
師:播放螞蟻搬豆動畫片,幼兒仔細觀看。小朋友要仔細看哦!
三、說一說。
1、小螞蟻在洞口發現了什么?
2、它能搬動豆豆嗎?為什么?(哦!原來啊剛才小螞蟻它一個人在搬豆,怪不得啊累的一點力氣都沒有了)。
3、最后小螞蟻想到什么好辦法呀?”
4、豆豆搬回去了嗎?
師總結:小朋友回答的'真棒,應老師啊把小螞蟻搬豆子的故事編成了一首好聽的歌曲,歌曲的名字叫《螞蟻搬豆》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播放歌曲《螞蟻搬豆》,歌曲好聽嗎?(好聽)那我們一起分段來學一學吧!
四、唱一唱。
1、出示圖片,老師教唱歌曲,幼兒跟唱第一段。師:現在啊應老師唱的響一點,小朋友輕輕的跟著老師唱,好嗎?(好)第二遍反一下。
師:誒?那這只小小的螞蟻能不能把這顆大大的豆搬回山洞???(沒有)那它會想什么辦法呢?應老師啊也把它用歌曲唱出來,好嗎?(好)小朋友要聽仔細哦!誒小螞蟻想到了什么好辦法???幼兒回答。教師總結:左思右想好一會,想個好辦法,回洞請來好朋友,合力抬著走。
2、教師繼續教唱歌曲,幼兒跟唱。
3、請幼兒完整的演唱歌曲《螞蟻搬豆》。
師:那我們再來把這首好聽的歌曲完整的唱一遍,好嗎?好!小朋友唱的真好聽,應老師還想聽,我們再跟琴聲來唱一遍好不好?(好)。
4、唱了好聽的歌曲,戴上漂亮的頭飾,我們一起來表演一下吧!
五、情景表演《螞蟻搬豆》。
六、活動結束。
依稀記得那是2008年的暑期,在北京一家并不起眼的音像店,無意間翻到了《絕美的顫音》(六人無伴奏清唱“國王歌手”合唱團跨界精選)專輯,封面上印著“世界一流的阿卡貝拉無伴奏人聲組合”、“用人聲模仿各種樂器,惟妙惟肖”這樣令人驚鴻一瞥的詞句。自此,“阿卡貝拉”進入了我的視線,而這張《絕美的顫音》專輯,讓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無伴奏人聲天籟的喜悅。
隨著資料的挖掘,曾經禁錮在好奇迷霧斷層里的“阿卡貝拉”被逐一撥云銜接。聯想到目前我們的高中學生音準、節奏能力的欠缺;用歌聲表達歌曲情感意識的淡??;多聲音樂思維的習慣得不到有效的引導和培養等問題,我一直在找尋一種能有效提高高中生多聲部歌唱能力的教學載體和方式。我相信,作為人聲藝術的典范,“阿卡貝拉”蘊含著的宗教、無伴奏、多層次、b-box等元素,對學生有著更大的吸引力,更能激發學生歌唱的興趣和主動性;它所包含的人文內涵和文化因子,又能為學生個性發展及跨文化意識的培養提供有力保證。2012年,乘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全面啟動的春風,我開始了高中音樂選修課程《人聲極致“阿卡貝拉”》的開發和實施之路。
一、設計以“阿卡貝拉”為教學內容的高中音樂歌唱教學選修課程開發方案。
1.切實轉變傳統觀念,為學生制定全面的學習目標。
《人聲極致“阿卡貝拉”》作為國家設置的高中音樂“歌唱”選修模塊的一個類屬,除了“歌唱”模塊應具有的歌唱基礎技能及歌唱表現力,更強調在良好的音準訓練、準確的節奏練習、理想的音色變化、多聲部作品訓練等方面全面拓展作為“歌唱”模塊的知識深度和趣味性。為此,我制定了全面的學習目標。比如,在知識與技能目標上,我緊緊抓住“阿卡貝拉”的顯著特征,選取典型的音樂風格進行作品的風格把握訓練,包括爵士風格、搖滾風格、鄉村風格、布魯斯風格、rap風格、節奏布魯斯、reggae風格和拉丁風格等,而每首練習曲都由旋律、節奏、貝司和鼓四個聲部組成,在不同的旋律和節奏的律動中表現同一首作品時做出不同的處理;而在過程與方法上,尤其注重通過欣賞、演唱、創作及表現進行多元性拓展與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深入探究和創造活動,從而能及時根據作品的個性特點調整自己的合作伙伴和音色變化,為音樂表現和創造能力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以此豐富情感體驗,提高音樂審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并在親身參與歌唱活動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整體藝術素質,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審美力、表現力和創造力。
2.深入了解學生實際,為學生找準真實的學習起點。
初學“阿卡貝拉”者往往有著不同程度的畏難心理,而高中生年齡和性格的矛盾性特征使他們想表現,又害怕出丑。因此,選取合理的課程內容,為學生找準真實的學習起點是很重要的。學習初始,通過讓學生聆聽優秀的“阿卡貝拉”歌曲獲得對“阿卡貝拉”直觀的聽覺感知和興趣后,我盡量避免對初學者而言還顯專業生澀的音樂理論知識,而代之以用簡單的模仿和互動讓學生參與到歌曲的表現中來。帶領學生玩切分節奏,體驗不同速度、不同風格的切分節奏帶給我們的不同感覺;比如,演唱簡單的二聲部和聲,讓學生體驗和諧音程的色彩和泛音帶來的神奇聽感,然后把節奏與和聲結合起來,配上歌曲旋律和人聲打擊,一首簡單的“阿卡貝拉”歌曲就編配出來了。通過這樣的演繹,使學生明白在“阿卡貝拉”歌曲中,人人都有角色,人人都是重要的角色,哪怕自認為自己是五音不全的人,也能在人聲打擊聲部中體驗到表現音樂的快感,從而在這樣一期一會的精彩中,感受學習“阿卡貝拉”的快樂。
3.認真挖掘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材料。
高中生喜歡“阿卡貝拉”的潛臺詞可能還是流行音樂,學習之后他們還會發現,阿卡貝拉的淵源、流派以及對現代合唱的影響等,其實遠不止于流行音樂的淺層表象,這恰恰為教學提供了一個引發思考的角度。于是,我依據音樂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和內容標準的要求,遵循高中學生的生理、心理及審美認知規律,編寫了一本符合高中生興趣、能力和需要的“阿卡貝拉”教程―《人聲極致“阿卡貝拉”》。教程內容分美麗的“阿卡貝拉”、準確的節奏練習、良好的音準訓練、理想的音色變化、多樣的風格演繹五章,涵蓋了“阿卡貝拉”的起源及發展、簡易節奏創編、卡農多聲部練習、人聲打擊、器樂模仿、古典風格和流行風格等13節共18個課時的內容。在歌曲的選擇上,注重吸收具有時代感和現代氣息的優秀作品。比如,我們既有《綠袖子》、《寂靜之聲》這樣的傳統民謠,也有heysoulsister、butterfly這樣的現代金曲;既有《卡農》、《劇院魅影》這樣的經典傳頌,也有《甩蔥歌》、rollinginthedeep這樣的流行歌曲;既有《夜來香》、《南海姑娘》這樣的國語經典,也有rhythmoftherain、《天空之城》這樣的外國曲目;既有whenachildisborn、alleluja這樣的宗教天籟,也有《植物大戰僵尸》、《超級瑪麗》這樣的游戲音樂??這些教學內容的選擇,潛藏著“阿卡貝拉”的發展脈絡以及宗教文化與流行文化相互對抗、相互影響和相互滲透的微妙關系,使“阿卡貝拉”的教學不僅僅只是多聲部歌唱教學,更是一種浸潤著文化、承載著跨文化意識培養希冀的有效載體。
二、構建以“阿卡貝拉”為特色的高中音樂生本“動態選修”課程實施方式。
1.客觀分析學習內容,為學生設計自主的學習方式。
一、單項的歌曲教學變得靈活互動,我讓學生根據每首歌曲各自音高、聲部和風格等特點的不同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形成自助合作。這種自主自助的動態分組合作方式使得學生們在除音樂知識與技巧的學習外,更以樂見其成的方式參與其中,了解到自身的所長所適。課堂中,我積極發揮每位學生的歌唱熱情,運用多樣化的小組動態合作方式,力求人人構成和聲、隨時變換伙伴。學生在個人歌唱到多人小組再到全班合作歌唱的多種形式中,感受到每一位個體的重要性,整個過程非常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現有歌唱水平,課堂的展現永遠是流動、清新而生機勃發的音樂場景,教學也充滿了和諧愉悅的氛圍。
2.充分估計學習差異,為學生構建彈性的學習方案。
由于學生從小接受的音樂教育程度及自身音色特點、歌唱水平等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我們既重視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更正視學生的差異,抓住學生認知心理、量力分層、營造氛圍、激發興趣、層層設疑,使學生在參與、討論、交流和發現的過程中獲得探究的喜悅和認知心理的滿足,做到因材施教。在學習過程中,我針對不同學生、不同歌曲的特點,按照各個學生的演唱能力及表現能力水平,提供彈性的學習方案,按照歌曲的音準節奏、音色情感和創編合作等方面逐層提出要求,設計出符合歌曲演唱特征和學生自身能力的方案,實行階段性達成,使學生們在歌唱學習中得到最大限度的自由。
3.適時更新考核方案,為學生完善多元的評價體系。
歌唱考核常常是一種伴隨著緊張的回溯教學效果的手段。因為緊張,學生往往享受不到音樂帶來的愉悅,他們的表現也基本與個人歌唱素養和音樂美感沒有任何關系。
針對以往歌唱考核中內容單。
一、形式單調的現象,我制訂了多種形式的考核方案??己艘詫鲅莩獣男问?,側重對學生的歌唱能力和合作能力做出合理有效的評價。有兩兩合作的現場抽簽考核方式,如《歡樂頌》旋律的演唱,現場抽簽決定唱單音和唱旋律的人員,再由唱單音的同學抽簽唱哪一個單音,這種隨機合作的方式,會讓學生在表演中認識到自己的所欠所缺;而各小組合作表演的專場演唱會,我更能從他們的歌曲選擇、默契程度、表現能力及演出效果等方面看到他們的參與程度、合作愿望、審美情趣、構思創意、探索能力、協調能力、音樂的體驗與模仿能力、表現能力,探究音樂的態度與創編能力等諸多方面,從而做出真實合理的評價。
以演唱會的形式進行考核,從學生的表演中回溯教學,教學中所執著的一切,都將會有具體的浮現,這是放松的,也是真實的?;蛟S,直到要考核,學生們依然沒有達到他們想要達到的程度,但是,在他們歌唱著的每一天都努力超越自己,這種超越本身就是最完美的成績。
三、探索以“阿卡貝拉”為演唱技巧的高中音樂個體“復合演唱”訓練路徑。
1.分層訓練聽唱能力,為學生夯實基礎的自我積累。
聽,是音樂藝術最基本的特征,也是歌唱學習的基礎。
高中生平時聽慣了流行歌曲,對音高的聽覺積累較少,且歌唱練習缺乏,音高概念模糊。所以,唱歌跑調普遍存在。
為夯實學生的聽唱能力,我將全部教學活動牢固建立在“聽”的基礎上,培養音樂聽覺思維能力,發展學生對音樂要素的精細、敏銳的感覺和反應。教學中,我特別強調多種形式的聽覺練習,除了聽自己的唱,更強調“監聽”其他聲部,仔細分析其他聲部的音高、音色、吐字、換氣的特色,聽整個音樂的縱向(和聲)結構與橫向(樂句)發展。我曾用最樸素的《閃爍的小星星》主題,通過以一位同學只唱同一個單音,另一位同學唱旋律的兩兩合作的訓練方式,培養他們對音準的敏感度。經過“聽”的強化訓練之后,學生對音樂的認知與敏感度有了較快提高,在音樂的表現上,無論是音準的把握、音色的調整、樂句的呈現、情感的表達等也都具備了一定的能力,學生的歌聲也具備了較好的融合性。
2.不斷拓展多維技能,為學生提升全面的歌唱素養。
再高漲的熱情,沒有音準、節奏、視唱、練耳和聲樂等技巧的熟練運用,同樣會在“阿卡貝拉”的前行中止步。因此,在技術、音樂和創作等方面不斷拓展多維技能是提升歌唱素養并唱好“阿卡貝拉”的關鍵。
在歌唱的技術面上,我側重進行呼吸練習、共鳴空間的練習、母音統一的練習、音域擴展與音域統一的練習、花腔練習等發聲訓練,并進行圓滑唱法、斷奏唱法、滑音唱法、持續音唱法、力度變化練習、音準練習等多種風格的演唱,與此同時,突出“阿卡貝拉”的歌唱特點,加入了鼓與ba兩種人聲樂器伴奏的演唱訓練;在歌唱的音樂面上,注重在和聲音準、聲部的平衡度及音色的融合度等三方面進行針對性的聲部和諧練習,做到多維度、多技術、多風格的訓練提升,以達到“阿卡貝拉”精致融合的人聲效果。比如,為把握聲部的平衡度,需要深入分析歌曲的音樂織度、各聲部的音域、曲風的差異,或是其他因素的影響,然后去協調聲部間的音量比例。比如,早期音樂不著重于渾厚的低音,而黑人靈歌卻需要渾厚的低音,這就需要我們根據歌曲風格的不同,調整聲部的平衡比例;在歌唱的創作面上,這是“阿卡貝拉”最自由、靈活也是最具挑戰性和趣味性的特點所在。節奏如何變化、伴唱的每個音節是唱有詞意的歌詞或唱一些沒有意義的詞、樂器如何模仿、歌曲風格如何變換、b-box如何加入??這無窮的創作樂趣和聯想的空間早已超出了學習初始學生僅僅基于興趣的選擇,而成為學生拓展多維技能,提升歌唱素養,發揮創作才能的有效手段。
3.用心捕捉藝術意蘊,為學生積淀深遠的藝術文化。
優秀的歌者展現給我們的不只是美妙的嗓音,更是一種詮釋、一種文化。西方中古時期的教堂調式音樂―格里高利圣詠,應屬最簡單不過的單音歌曲了,可是唱過的人大概都覺得其旋律雖簡單,要唱出意蘊卻很難。李振邦神父曾說:“這些不依固定拍子進行的自由節奏歌曲,聽起來是一塵不染的純精神體,沒有笨重的腳步,只有熱情的祈禱,最適于表達脫俗的宗教情愫?!蔽蚁?,任何純娛樂性或功利性的歌唱,定然無法詮釋出深藏在作品中的那份哲理、詩情或神韻。對于每一首歌,我要求學生不僅僅只是表現出歌曲的音韻美,更要表現出歌曲的情韻美;既要有原作品風格的保持,也要有自身演繹的新意,養成深入理解歌曲,進一步內化歌曲的習慣。為了更好地詮釋詞曲作者想要表達的意蘊,我通常與學生共同分析歌曲的歌詞、樂思、結構設計和表情記號等音樂元素,并設法了解詞曲作者以及他們所處的時代背景、創作動機等,努力感覺作者創作本意的暗示,然后再結合自己的理解轉換成歌聲。比如,whenachildisborn這首歌,了解中發現,以此曲作詞的歌有好幾個版本,但是只有強尼?馬修(johnnymathis)演繹的英文版本常作為圣誕歌曲來演唱,因此就明顯地帶有宗教色彩和西方基督文化的印記。為了表現這種文化的氛圍和風格,演唱時就需要清晰柔美的音色,吟唱的語調,細膩的波浪式的起伏推動,以增添歌曲的靜謐感與圣潔感。
四、促成以“阿卡貝拉”為興趣視角的高中音樂群體“多元合唱”自主發展。
1.深度喚醒歌唱意識,為學生增強無窮的學習動力。
“阿卡貝拉”的發展從宗教到流行,雖歷經幾個世紀,卻依舊保持了歌唱藝術生態的綠色。當大多數學生聽著千篇1律的歌曲,“阿卡貝拉”憑借其特有的無伴奏、多聲部、純人聲,神秘而迷人地獨自綻放。
為了有效喚醒歌唱意識,增強學生無窮的學習動力,我們充分利用“阿卡貝拉”的音樂特點,激發學生興趣,搭建學習的平臺。
(1)增強課堂教學趣味性。通過動畫的虛擬爵士鼓,引導學生模擬鼓、開合鈸等聲音,使這些原本很枯燥的專業練習變得生動而富有韻味,這也是“阿卡貝拉”中人聲取代打擊樂后,體現表演者音色的靈活多變、模仿樂器的栩栩如生并最令人稱奇的部分;借助生活中聽到的自然聲響來模擬發聲,使多聲部的人聲伴奏變得親近而易操作,輔之以多樣的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始終伴隨著濃濃的表現欲。
(2)豐富課外平臺多元性。通過教師節文藝演出、元旦文藝會演、社團展演及“阿卡貝拉”專場演唱會等為學生搭建歌唱表演的舞臺。廣泛運用??ɡ璷k比賽、校英語歌曲比賽、各級各類合唱比賽等賽臺促進學生的歌唱積極性。同時,我們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通過廣播教歌、藝術館開放、校外表演舞臺等,為學生的音樂學習和藝術才能的綻放提供機會,以比賽、表演和自我練習等多種手段,促進歌唱形式的多元化。
2.有效激發內驅力量,為學生釋放無限的學習潛能。
選報《人聲極致“阿卡貝拉”》課程,可以是為了培養興趣,可以是為了調劑課業,可以是為了追趕潮流;也可以是為了結交新友,更可以是為了獲取學分??學生學習的初衷可能不盡相同。然而,作為課程的開發者和實施者,我從不忘時時自問:我為什么要開設這門課程?課程的開設能給學生帶來什么?課程對學生的發展有什么好處?顯然,尊重學生興趣絕不是興之所至的隨性歌唱。選修課程的開設要實現高效、高質,首先要從優化學生的學習方式入手,有效激發學生的內驅力量,倡導學生主動學習、合作學習,不斷質疑、碰撞,從而提升思維品質,釋放學習潛能?!鞍⒖ㄘ惱币詣討B選修、同伴互助、師資交流、交流互訪、參賽辦賽等方式,以“阿卡貝拉”清唱社團、校合唱團為交流平臺,學生從聽歌、唱歌到記歌譜、配和聲;從自娛自樂的演唱組合,發展為有使命、有任務、有規模、有管理的社團組織;從被動的學唱到專場演唱會的組織;從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到同伴間快樂的自主合作??這一切的成長,是教與學平衡推進的自然的教學狀態,也是“阿卡貝拉”選修課程所追求的理想和境界。
3.積極提供個性輔導,為學生建立終身的學習趣向。
高中階段是最美麗的青春時光,但是高中生涯卻充滿了忙碌和無奈。學業繁重高考壓力之憂;無閑暇練習時間之難;頻受家長和主課老師壓制參加音樂活動之傷;只以流行歌曲為音樂全部內涵之悲??音樂教師,縱使再以苦行者的姿勢恪守音樂教學之職,也無力改變。但是,一條路要走下去,最初的夢想和精神一定要立于一尊而不偏不移。開設“阿卡貝拉”課程的初衷,正是希望學生能在提高多聲部歌唱技能、享受多聲部合作的過程中,讓音樂成為學生摻揉著血肉、刻印著文化的精神支柱,為學生建立終生的學習趣向。因此,我根據學生的嗓音條件、興趣愛好、已有能力和知識結構等方面的不同,積極提供個性輔導,針對性地找出學生所具備的優勢及所存在的弱點,提供相應的訓練改進方法,為他們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比如,針對有器樂特長的學生,鼓勵、幫助他們進行和聲的編配或人聲樂器的即興模擬和伴奏;針對有表演才能的學生,邀請他們對歌曲的表演進行動作的編排;針對音準、節奏感掌握較好的同學,安排他們擔任和聲部分的演唱,使他們在自己創造的多聲部疊加的和聲效果中感受到自己的不可或缺;針對獨唱表現欲特別強的同學,則訓練完善他們嗓音的個性和張力,使他們唱得有風格,唱得有品位。這樣的個性輔導,是對學生已具特長的釋放和加深,也是促使學生在已有水平上進一步學習,從而建立終生學習趣向的刺激和強化。
何春芬浙江省寧波市鄞州中學。
1、出示丫丫走過路地全程圖片,并開始放音樂,引導幼兒圖形與音樂形成配合。
2、丫丫是怎樣走路的?請小朋友創編丫丫走路的動作。
聽音樂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做丫丫走路的動作。(放主旋律音樂的第一部分音樂)。
3、出示兩座山的圖片。
教師提問:丫丫前面有幾座山?山太高,丫丫爬不上去,只有鉆山洞了。
4、啟發小朋友創編丫丫鉆山洞的動作和左右看哈哈的動作。
請小朋友到前面來表演動作(鉆山洞——望一望——鉆山洞——望一望),教師示范動作,并和孩子一起表演動作。
5、聽音樂小朋友和教師一起做丫丫鉆山洞和左右相互望一望的.動作。(放主旋律音樂的第二部分音樂)。
6、丫丫終于到了哈哈家,好朋友見了分外高興,他們高興的轉起圈來,并說丫。
丫歡迎你。教師引導小朋友一起說:“丫丫歡迎你”,教小朋友打節奏。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166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