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計劃不僅僅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更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學計劃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1、蠶的一生要經歷蠶卵、蠶、蛹、蠶蛾四個不同形態的變化。
2、蠶是蠶的生命周期中的幼蟲,蠶蛾是蠶的成蟲,蠶蛾交配繁殖后死亡。
3、蠶的一生經歷了出生、生長發育、繁殖、死亡四個階段,這就是蠶的生命周期。
整理資料,歸納概括蠶的一生。
1、培養對生命的珍愛之情。
2、認識資料積累和整理的重要意義。
整理觀察記錄,認識蠶的一生所經歷的卵、幼蟲、蛹、成蟲幾個階段。
認識到蠶的一生分為出生、生長發育、繁殖、死亡四個階段。
學生分組實驗器材:學生自己的觀察記錄、畫的圖和拍的照片、制作的標本和小報等資料。
教師演示器材:有關蠶的一生的圖片或課件。
親愛的同學們,很高興能和大家一同上這節科學課,初次見面,今天給大家帶來了一份禮物,看!這是什么?(生答)。
1、投影出示圖片“蠶的生長變化”,指名簡介蠶的生長過程。
2、教者指導學生填寫“蠶的一生”觀察記錄表。
3、教者投影出示填表舉例。
4、學生匯報,教者板書。
師小結:從卵里出來的蠶是蠶一生中的幼蟲階段,蠶蛾是成蟲階段,并在上面的表格左邊一列補充注明:
蠶(幼蟲),蠶蛾(成蟲)。
5、學生制作循環圖,并指名在黑板上完成蠶的一生循環圖。
6、播放視頻文件。
1、投影出示圖片“蠶的一生”,學生總結。
2、學生總結正確后,投影出示相應圖片。
3、依據表格統計各階段時間(49——56天)。
短暫的一生——德育滲透。
4、師小結。
討論:回顧我們的養蠶過程,我們是怎樣讓蠶健康成長的?
由于時間關系,把這個問題留做課后作業,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找到答案的!
1、生談談本節課的收獲。
2、師:蠶的一生要經歷蠶卵、蠶、蛹、蠶蛾四個不同形態,經歷了出生、生長發育、繁殖、死亡四個階段,這就是蠶的生命周期。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4—5歲幼兒能感知和發現簡單物理現象,如物體形態或位置變化等?;顒尤〔脑醋杂谟變荷?,臨近春天,許多家庭都有出游的計劃,孩子們對于出游前的準備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對收納的參與性不高。因此,教學活動以旅行為情景,提供行李箱及各種物品,讓幼兒通過不斷探索、合作、總結,尋找出較為科學的收納方法,將科學知識淺顯、易懂的傳遞給幼兒,并能在生活中去有效運用,進一步激發幼兒觀察和探究的興趣。
1、能改變物體的形態或位置,合理利用空間擺放更多的.物體。(重點)。
2、愿意與同伴兩兩合作完成收納任務。(難點)。
3、初步感知收納整理在生活中的作用。
經驗準備:初步掌握疊衣服、疊褲子的方法。
物質準備:
教具:收納視頻、《郊游》歌曲。
學具:行李箱、各類物品若干。
一、創設情境,調動幼兒已有經驗。
3、請幼兒討論擺放的方法。
二、兩人一組,幼兒初步探究擺放的方法。
1、師:請小朋友找個小伙伴,兩個人一組,請你們用自己的辦法,將這些物品全部放進行李箱里。
2、請成功的幼兒介紹自己的方法。
師:你們成功了嗎?怎么做的呢?
3、師幼分享收納的視頻。
4、教師小結:在整理的時候,要將小的東西放到大的東西里面,還可以通過折疊、卷、擠壓減小物品的大小,這樣可以在旅行箱里放更多的東西。
三、再次操作,成功的小組增加難度再次挑戰。
1、師:請剛才沒有成功的小組再次嘗試,將物品全部放進行李箱里。
2、師:成功的小組老師給你們增加了一些物品,請你們再次挑戰,重新將所有的物品放進行李箱中。
四、結束活動。
1、師幼跟著《郊游》的伴奏,一邊唱歌,一邊拖著行李箱離開活動室。
師:現在我們的行李箱收收拾好了,我們拖著行李箱一起出去郊游吧。
1、讀通課文,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段落,了解孩子想考科學家原因。
弄清楚兄弟倆是怎樣考達爾文的。
理解達爾文為什么稱兄弟倆是“小叫蟲”,以及兄弟倆為什么對達爾文更尊敬了。
:生字詞卡片、達爾文的有關資料。
方法:合作探究。
1、教師開門見山,揭示課題。
(1)今天我們學習第11課------孩子考科學家。
(2)板書課題,齊讀,認識生字。
2、引導學生對課題質疑:看了這個韙,你想知道什么,或者說你有什么問題要問的?
(1)學生自由質疑。
(2)教師梳理問題,加以板書。
3、教師小結導入讀文:我們班的孩子真會動腦筋提問題,現在就請大家認真地讀一讀課文,從課文中找答案來解決這些問題。
1、教師示范讀課文,學生邊聽邊認識文中的生字新詞。
2、引導感受知故事中的人物。
3、學生自由讀文。
4、分段指名讀課文。
5、評議,糾錯正音。
6、結合評議,認識各自然段中的生字詞。
7、回到文中,同桌一起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1、說說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個什么故事?
2、教師給提示,引導學生將課文分成三個部分。
3、學生獨立給課文分段。
4、分明名反饋,評議。
1、質疑:孩子為什么要考科學家呢?
2、學生默讀課文第一部分。
3、指名反饋,交流、評議,認識兄弟倆與達爾文。
(1)小兄弟倆很喜歡捉蟲子玩。
(2)爸爸講著名科學家達爾文的故事。
(3)兄弟倆對達爾文很感興趣,想見達爾文,于是想考考達爾文是否真像爸爸說的那樣有學問。
1、教師總結:酷愛蟲子的兄弟倆得知達爾文是個著名的科學家,懂得許多有關蟲子的知識,于是,他們就盼望著見見達爾文,并且想考考達爾文。
2、學生齊讀課文第1~4自然段。
3、鼓勵閱讀與查找資料:兄弟倆接下來是怎么考達爾文的,結果呢?達爾文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科學家呢?請同學們下課后繼續去讀課文,查資料。
1、書寫本課生字。
2、查找資料,了解達爾文。
1、聽寫本課生字組成的新詞。
2、說說上節課學了文中哪些內容,從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3、學生自由發言,回憶兄弟倆到底是怎么考達爾文的呢?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1、學生默讀課文第二部分。
2、教師導言:聽說達爾文要來,兄弟倆的心情如何,他們有什么想法?
3、指名反饋。
4、學生裝有感情地朗讀第5、6自然段,讀出文中感嘆號表示的興奮、高興的語氣。
5、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想一想:弟弟在哥哥耳邊說了幾句悄悄話,他會說些什么?
6、質疑:兄弟倆是怎樣制作這個怪蟲標本的呢?
7、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7自然段。
1、教師導言?過了幾天達爾文爺爺綞來了,兄弟是怎么考達爾文工團的?
2、指名分角色朗讀課文第8~17自然段。
3、用橫線畫出文中描寫兄弟倆表情的'語名,引導體會。
4、教師質疑:達爾文真的被考信了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5、學生裝再次有感情地分角色讀課文第8~17自然段。
6、議一議?兄弟倆為什么對達爾文爺爺更加尊敬了?
1、教師總結:這對調皮而聰明的小兄弟一心想用一個拼湊而來的“怪蟲“來考倒達爾文爺爺,然而就被博學多才的達爾文爺爺一眼識破,在這之后,他們對達爾文爺爺更加尊敬了。
2、結束課堂,布置作業。
(1)把文中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2)收集一些昆蟲的知識與同學們互相交流。
——生理與適應學習目標:一、科學探究目標1.能對游戲中出現的反應現象的原因提出自己的假設。2.能辨別出每一個刺激——反應中的刺激、接受刺激的感官、反應行為......
了解藍黃兩色擁抱會變成綠色、藍紅擁抱變成紫色、黃紅擁抱變成橙色的現象。
引導幼兒大膽操作紅、黃、藍變色游戲,并記錄實驗結果。
培養觀察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體驗自由探索的樂趣。
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課件準備:藍寶寶、紅寶寶、黃寶寶、綠寶寶、紫色寶寶、橙寶寶、黑寶寶圖片6張。
材料準備:彩色橡皮泥。
觀察圖片,了解藍色和黃色混合變成綠色。
——我們今天請來了可愛的顏色寶寶來作客。我們來看看它們都是誰吧?
——藍寶寶找到黃色寶寶做朋友,親一親,抱一抱!
——誒!藍色寶寶怎么不見了?綠寶寶出現了!
觀察圖片,了解藍色和紅色混合變成紫色。
——藍寶寶還有一個好朋友紅寶寶,它們親一親,抱一抱!
——它們又不見了?紫寶寶出現了!
——你們知道為什么嗎?
小結:藍寶寶和紅寶寶擁抱后變成了紫寶寶。藍色和紅色混合后會變成紫色。
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了解黃色和紅色混合變成橙色。
——大家來想一想,如果黃寶寶和紅寶寶擁抱,會變成什么顏色?
——黃寶寶和紅包包擁抱后變成了橙寶寶。
小結:黃色和紅色混合后變成了橙色。
組織幼兒進行實驗。
1.激發幼兒興趣。
——如果讓其他的顏色寶寶擁抱跳舞,又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呢?大家可以大膽的用橡皮泥來做做實驗。
2.教師指導,協助幼兒進行記錄。
出示圖片,引導幼兒創編兒歌。
1.激發興趣。
——大家現在都知道不同顏色的寶寶擁抱會變成什么顏色了,我們來一起把它們唱出來吧。
2.教師領唱,請幼兒跟唱。
通過本次活動,我們班的孩子對顏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認識了紅、黃、藍、綠、紫、橙、黑、白等不同的色彩,充分體驗到了色彩變化帶來的快樂,并掌握了紅、黃、藍三種顏色兩兩配色后的變化。整個活動以《小藍和小黃》繪本故事為主線。分三個環節完成,層次清晰,第一個環節通過情景導入活動。第二個環節讓幼兒探索操作,引導幼兒觀察紅、黃、藍三種顏色兩兩配色后的變化。通過親自操作,讓幼兒更能切身感受顏色變化的神奇,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第三環節小結探索后的發現。在本次活動中我感覺做得較好的地方有:
1、情境能夠貫穿始終,情境內容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教學內容的需要。
2、集體教學活動中我始終以幼兒主動探索為中心,給了幼兒充足的時間自己去探索操作,保證了每個幼兒都能動手操作,發現顏色的變化。
當然本次活動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分組活動沒有照顧到幼兒的個別差異,講述自己的發現時,沒有讓大多數幼兒發言。各種顏色的比例要課前試驗過,如紅和藍倒在一起變成紫色,紅色可以多點。課件的操作性不強,可作修改。這些都需要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的學習,吸取經驗和教訓逐步完善。
1.通過探索發現顏料能溶于水,并能使水改變顏色,初步感知兩種顏色混合變成另一種顏色的有趣現象。
2.嘗試根據水寶寶色彩匹配顏色標記,體驗探索過程的樂趣。
3.能仔細觀察,愿意表述自己的發現。
1.裝有小半瓶水的透明瓶子人手1個、瓶蓋2個,在瓶蓋里面分別涂有紅黃藍顏料。
2.紅黃藍顏色標記分別固定在塑料筐上。
2.瓶子:水寶寶我來幫助你,我可是個有魔法的瓶子,我能幫你穿上有顏色的衣服,聽我念“水寶寶,變變變,水寶寶,變變變!”
師:哇,水寶寶怎樣了?變出了什么顏色?你們想玩嗎?
1.幼兒探索用瓶子變顏色。
2.師幼交流操作情況,并匹配顏色標記。
提問:你們的水寶寶變了嗎?變出了什么顏色?紅顏色水寶寶應貼什么顏色的標記?
3.引導幼兒討論變顏色的秘密。
師:好奇怪呀,水寶寶怎么會變顏色呢?肯定有秘密,我們快來找找。
師:你發現了什么?這瓶怎么沒變不出來,而另外一瓶卻變出來了?
師:哈哈,其實老師把一個秘密放在了瓶蓋里。你發現了什么秘密?
師:原來小瓶蓋里涂了各種顏色的顏料,經過搖晃,顏料遇到水后,就跑到水里,跟水溶在了一起,水寶寶就變成了漂亮的顏色。而蓋子里沒有顏料當然就變不出來了。
師:把你們蓋子打開看看,為什么有的小朋友的蓋子里還有顏料呢?(師幼再次搖晃,鼓勵幼兒用點力,加加油)。
1.介紹操作方法和要求。
師:看看老師的瓶蓋里還有顏料嗎?現在我要請另一個顏色和它做好朋友,兩種顏色在一起會怎么樣,你們想知道嗎?這個奇跡就交給小朋友們去完成吧!記住一定要擰緊,要不然調皮的水寶寶會跑出來的。
2.幼兒交換瓶蓋,嘗試將兩種不同的顏色混合在一起,觀察色彩的變化。
3.總結:哇,顏色可真有趣,原來不同的顏色混在一起還會變成另一種新的顏色呢!讓我們把這個秘密帶到區域里再玩一玩,變出更多不同的顏色吧!
王靜雪。
【一】學習目標。
1、讓學生認識各種各樣的磁鐵,知道磁鐵的性質,了解磁鐵的應用。
2、能相互配合,用簡單器材做簡單的觀察實驗,并做實驗記錄;能選擇自己擅長的方式表述研究過程和結果;能傾聽和尊重其他同學的不同觀點和評議。
3、激發學生探究科學的興趣,培養他們探究問題的能力,增強把學到的知識應用于生活的意識。
【二】學習重點。
指導學生認識磁鐵性質,運用磁鐵性質進行磁鐵游戲?!救繉W習難點。
在游戲中運用磁鐵性質分析解決磁鐵游戲中的問題?!舅摹空n前準備。
1、教具準備:磁鐵、課件、蝴蝶模型、花叢圖、學具塑料包等。
2、學具準備:活動記錄表、各種各樣的磁鐵;細繩、鐵釘、大頭針、曲別針、木塊、泡沫塑料、兩片大小不一的紙、新版的1角硬幣、橡皮等。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師:今天我們就通過有趣的磁鐵游戲來發現其中的秘密。
二、觀察交流,實驗探究。
1、認識各種磁鐵。
師:一提到磁鐵啊,相信大家都玩過,那你們玩過的磁鐵是什么形狀呢?師:你說,你說的條形磁鐵是最常見的一種。師:看看老師準備的磁鐵中,有沒有你熟悉的呢?師:這些的磁鐵雖然形狀各不相同,但它們卻有相同之處,你能看出來嗎?仔細觀察一下,說說看。學生答:顏色不同,你的眼睛真亮!上邊標的有不同的字母,你觀察的很仔細!
師:那么,我們把標有s的這一端叫做磁鐵的s極(也叫南極),把標有n的這一端叫做磁鐵的n極(也叫北極)。
2、實驗探究——小組合作,在玩中學。
師:科學家們這樣用字母表示兩極,到底有什么好處呢?讓我們去磁鐵游戲中去找答案吧。
師:請你睜大亮亮的眼睛往前看,老師手中的水槽里已經裝上水,我在水里放上一片塑料板,再把小的條形磁鐵放上去,請你幫我撥動磁鐵,讓它轉個圈吧,現在請你耐心等待,哦,停下了,你來看,這是磁鐵的指向。
n極指向北,s極指向南,師:這就是磁鐵的一個特性,它可以指南北。
《磁鐵找朋友》。
游戲二:磁鐵找朋友。
師:做實驗前,要先看活動要求:
1、四個人做實驗。
2、一人匯報實驗結果。
3、一人填寫活動記錄。
師:每個小組的材料袋里面裝有兩塊磁鐵和各種小物品。請你試一試這么多材料里面有哪些東西能夠被磁鐵吸???師:看哪個小組分工明確、做的最好。
學生親自動手操作,觀察,總結。小組匯報實驗結果。
師:對!實驗是科學探究的重要方法。師:請和老師一起進入第三個游戲。磁鐵吸力賽。
師:看,我手中的條形磁鐵,我用n極去吸大頭針,能吸到嗎?我再用s極去吸大頭針,看能吸到嗎?現在,我握住條形磁鐵兩極,用中間部分去吸大頭針,能吸到嗎?師:同樣是一根條形磁鐵,為什么兩極能吸住大頭針,而中間部分就不能吸住大頭針呢?(同學們仔細觀察,猜測:可能是兩端磁力大吧??)。
師:究竟是不是這樣呢?只有自己真正動手實踐了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游戲四:磁鐵碰磁鐵。
那就讓我們一起進入第四個游戲“磁鐵碰磁鐵”。
先看活動要求:
1、兩位同學用線將一塊磁鐵從中間吊起來,待靜止。
2、另一位同學拿另一塊磁鐵的n極、s極分別去接近第一塊磁鐵的n極、s極。
3、第三人匯報結果。最后一位同學填寫活動記錄。
師:在3號實驗袋里有兩塊條形磁鐵、一根線?,F在開始實驗。師:看第四小組的實驗記錄單(ppt)。
過渡:通過以上的幾個游戲,我們知道了磁鐵的相關知識?(復習板書)。
4、生活中的應用。
師:我國是世界上發現和利用磁鐵最早的國家,“司南”就是我國勞動人民利用磁鐵的實例。
師:現在磁鐵在我們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四、總結評價,聯系生活。
對了,這就是利用磁鐵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性質做的一個小游戲,課下的時候大家也可以試著用磁鐵自己來設計一些小游戲,看誰設計的最棒!
大班數學分合教學中,幼兒很容易覺得枯燥而失去興趣,過多的機械練習也容易讓幼兒形成思維定勢,不利于幼兒思維的發展和數感的建立。在課程游戲化理念的啟發與支持下,我把游戲的元素與教學內容相融合,努力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促進幼兒在“自由自主、愉悅創造”的氛圍中得到有效科學地發展。我就10的分與合設計成《打保齡球》教案,并進行實踐研究。
1.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體會分成與組合的實際意義。
2.引導幼兒了解游戲規則,培養幼兒遵守游戲規則的習慣與能力。
3.培養幼兒初步自主學習積極性與能力。
1.在晨間活動中玩過保齡球。
2.20個椰奶瓶做成的“保齡球”、2個草球。
3.有瓶子倒地和瓶子樹立兩種標記的記錄單、數量與幼兒數相等。
4.一份10的分合匯總記錄單(9組)。
一、介紹游戲及記錄單:打保齡球。
1.觀察游戲場地布置,回憶保齡球的擺法與玩法。
2.兩位老師輪流玩兒,并記錄在展示單上,讓幼兒熟悉記錄方式與過程。
二、幼兒自主玩兒游戲:打保齡球。
1.要求幼兒只玩一次,把自己的成績記錄在記錄單的正面。
2.討論游戲結果。
請幼兒把自己游戲的結果記錄紙和同伴分享,討論誰是自己小組里的第一名,再比較兩組的第一名,看誰是全班第一名。
小結:這一次是他贏了,下一次可不一定哦,我們要仔細觀察,認真體會才能把球打得又穩又準。希望大家繼續努力。
三、幼兒再次自主玩兒:打保齡球(每人有三次機會)。
1.采取輪流玩兒輪流記錄的方式游戲,讓幼兒把每次游戲的結果記錄在記錄紙可以記錄三次的反面。
2.討論游戲結果。
要求幼兒將自己三次玩的成績相加,算算自己得了幾分,再和小組里的小朋友比一比,誰是第一名。再比較兩組的第一名,看誰是全班的第一名。
四、探究游戲記錄結果中的秘密。
將自己發現的10可以分成幾和幾說給老師,老師記錄在匯總表上,看看有多少種不同的分法。
五、活動延伸。
課后我們再玩一玩,記一記,看看10的分成與組合還有沒有我們沒有記錄下來的了。
1.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體會分與合的實際意義。
2.引導幼兒了解游戲規則,培養幼兒遵守游戲規則的習慣與能力。
3.培養幼兒初步自主學習積極性與能力。
1.在晨間活動中玩過保齡球。
2.40個椰奶瓶做成的“保齡球”、4個草球。
3.有瓶子倒地和瓶子樹立兩種標記的記錄單、數量與幼兒數相等。
4.一份10的分合匯總記錄單(9組)。
一、介紹游戲及記錄單:打保齡球。
1.觀察游戲場地布置,回憶保齡球的擺法與玩法。
2.兩位老師輪流玩兒,并記錄在記錄單上,讓幼兒熟悉記錄方式與過程。
二、幼兒自主玩兒游戲:打保齡球。
1.要求幼兒只玩一次,把自己的成績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在記錄單上。
2.討論游戲結果:
請幼兒把自己游戲的結果記錄紙和同伴分享,討論誰是自己小組里的第一名,再比較兩組的第一名,看誰是全班第一名。
小結:倒下的越多,豎著的就越少。倒下的越少豎著的越多。倒的越多我們得分就越高。
觀察比較彼此的記錄單,把不同的結果記錄在匯總表上,尋找秘密。
3.集體共同游戲,探尋更多的分法,大家輪流打保齡球,把還沒有出現過的結果記錄在匯總表空白的部分。
討論:觀察匯總表,你發現了什么?
小結:根據小朋友們打保齡球的記錄單,匯總在老師的大記錄單上,我們發現10的分成有9組。
三、整理提升已經獲得的經驗結果。
1.幼兒分成兩組,每組一份10的分合記錄單,共同討論整理。
2.討論兩組的整理結果,讓幼兒說明整理理由。
四、完成《幼兒畫冊》3第51頁。
我們今天玩了好玩的游戲,也學會了10的分成。你能把10的分成按順序寫出來嗎?我們一起來做一個練習。
幼兒獨立完成作業。
五、活動延伸。
通過調整,整個活動過程孩子們更多地投入了理性分析思維中,在體驗游戲快樂的同時,探索了數學的規律,增強自主學習的興趣與能力,也充分體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形成幼兒良好的數感。由于有了9以內分合學習的經驗,幼兒在進行經驗提升的時候并沒有太多困難。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了10個保齡球全部倒了的現象,怎樣記錄,算不算10的分成,孩子們有一些爭議,這個我沒有立即給予評判,讓孩子們在爭議中繼續探索與思考,相信更有利于孩子們數學思維的發展。后期的延伸活動還能幫助幼兒很好地記住10的分合,避免了機械記憶。
1、能在觀察中發現和提出問題,在交流與動手中探究、解決問題;能搜集、了解各種資料信息;能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科學的解釋和比較。
2、知道科學是不斷發展的,在科學探究過程中,敢于挑戰,大膽設想,勇于改革創新,善于觀察,愿意合作交流。
3、了解自行車的發展史,知道自行車中用到了簡單機械的原理。
通過小組合作發現自行車的結構及功能。
會選擇適合自己的問題進行研究。
1、教室外選擇好場地一塊,并為每一小組準備一輛自行車。(必用,可讓騎車的同學準備)。
2、螺絲刀、鉗子、錘子、扳手等若干。(供學生選用)。
3、自行車圖片。
第二課時。
1、回顧上節課發現的自行車上簡單機械原理的應用及所起的作用。
應用機械的位置應用機械的類型應用的機械起什么作用。
龍頭(把手)輪軸輕松地控制方向。
踏腳板與齒輪輪軸省力。
剎車杠桿省力。
大車輪與小車軸輪軸加快速度。
大齒輪與小齒輪輪軸提高轉速。
螺絲與螺帽斜面省力。
………………。
2、師:那么,這些自行車上的機械是如何工作的?為什么會省力或加快速度?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就要進一步研究自行車上的機械問題。
a、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研究問題。
小組討論:選擇一個感興趣的適合自己小組的研究問題。
師提示可以參考課本、同學的發言。
全班交流各組選擇的研究問題。
b、制定研究計劃。
讓我們來寫個研究計劃吧!你覺得研究計劃應該包含哪些部分內容?
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師引導明確研究計劃應包括:
·研究的問題。
·研究的目的'。
·研究的方法。
·研究的數據記錄。
·研究的成果。
出示一份研究計劃,供學生參考:
我們的研究計劃。
我們想研究的問題:車把與“羊角”軸組成的輪軸。
研究的目的:車把帶動“羊角”軸是省力還是費力?誰是輪?誰是軸?
研究的方法:在自行車上實驗、觀察。
研究的數據記錄:
研究的成果:
小組討論制定研究計劃。
c、實踐研究并寫出研究報告。
制定好研究計劃后,由小組長帶領到指定的場地進行實踐研究并完成研究報告。
(先制定好先去)。
師參與學生活動,并提供材料上的幫助。
交流各組的研究結果,包括研究問題的介紹、研究方法的介紹、研究成果的說明等。
1、小組交流,包括研究問題的介紹,研究方法的介紹,成果的說明,以及研究過程中最成功的地方和需要改進之處。
研究問題。
研究方法。
研究成果。
最成功的地方。
需要改進的地方。
2、根據展示的情況分別評出最佳成就獎、最佳展示獎、最佳合作獎。
3、談談自己研究后的感受。
1、教師總結學生的展示情況。
2、調查自行車的種類及特點。
3、別忘了把你的設計與發現寫成論文呀!
4—5歲幼兒主要通過感知覺以及各種操作活動認識周圍世界。他們對事物的操作感知活動是其積累知識經驗的重要方式。
和求知欲。由此我設計了有關落葉的科學活動—落葉保鮮辦法多。
1、認識落葉的不同顏色,不同形狀,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能夠大膽猜想保鮮落葉的方法。
3、初步嘗試與同伴共同探索各種輔助材料的使用方法。
1、能夠嘗試猜想落葉保鮮的方法,敢于大膽想象與表述。
2、嘗試使用各種輔助材料,并能與同伴合作探索各種材料的使用方法。
1、幼兒收集的各種顏色、形狀的落葉及有關葉子的圖片。
2、家長和幼兒一起收集的各種保鮮的材料,如:塑料袋、報紙、餐盒、保鮮膜等。
3、各種操作工具:剪刀、大中小膠條、雙面膠、皮筋、毛線、封口夾等。
一、開始部分:
2、它們都是什么形狀的?
3、你還見過哪些顏色、形狀不一樣的落葉?
(二)教師發給每名幼兒一片葉子,請幼兒看一看,摸一摸,再次感知葉子外形特征。鼓勵幼兒與同伴說一說自己手中葉子的顏色和形狀。
(三)出示各種葉子的圖片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
(四)教師出示已經干裂和腐爛的落葉。
請幼兒看一看這些落葉怎么了?他們的顏色和形狀還漂亮嗎?他們為什么會變成這樣子呢?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基本部分:
(一)教師引導幼兒思考,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
請幼兒想一想,有什么好辦法可以保護漂亮的落葉?不讓它們變干裂,變腐爛呢?”激發幼兒想象力,說一說怎樣保鮮落葉,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教師出示并介紹各種操作材料,操作工具。
1、請小朋友兩人一組進行操作。通過游戲《找朋友》自由結組。找到朋友后兩個人商量選擇一種方法對落葉進行保鮮。
2、鼓勵每組幼兒大膽選擇各種材料進行嘗試,幼兒操作,教師進行指導。
三、結束部分:
(一)每組幼兒展示自己保鮮落葉的方法。
(二)教師引導幼兒把保鮮好的落葉放在自然角,鼓勵幼兒每天進行觀察??匆豢?,比一比,那種保鮮落葉的方法最好。
活動反思。
一、目標落實情況:
2、鼓勵幼兒大膽猜想,教師的提問更具有針對性和開放性,并引導幼兒結合已有經驗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通過交流,討論和分享,進一步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從而突破了重點目標。
3、在幼兒主動操作,同伴間的探索交流的過程中,學習使用各種操作材料和工具,最終使難點目標得以突破提升。
二、幼兒參與情況。
在教學過程中我運用了興趣觀察法:通過觀察、發現、比較相結合,滿足了幼兒了解落葉外形特征的愿望。在活動中,寬松自由的環境能夠充分發揮幼兒的想像力,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使用操作材料和工具時,我鼓勵幼兒大膽嘗試使用封口夾、皮筋等多種材料,完成任務。
第11課它們是怎樣工作的(能量的轉化)。
三間房小學。
郝秀艷。
一、科學探究目標。
1.能透過一些裝置的工作過程分析出能量是怎樣轉化的。2.能設計并制作出一個風動小裝置。
3.能分析出自己制作的裝置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方案。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能對同學的設計、制作成果進行公正的評價,并幫助加以完善和改進。
三、科學知識目標。
能用自己的話說出各種形式的能量可以通過不同的裝置被轉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
四、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目標。
能從圖中分析、描述能量在不同物體之間轉化的途徑,在轉化過程中利用了哪些技術和設備。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指導學生探究不同形式能量的轉化。難點:分析能量在物體之間是怎樣轉化的。教學方法:
教師講授與學生活動相結合的互動教學法。教具:
電燈、電吹風、摩托車、電視機、自行車、電熱水器的圖片。第一課時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復習導入:同學們,我們這一單元學的是無處不在的能量、那么,誰還記。
得能量有哪些作用呢?(學生回答:能量可以是火車行駛,小草變綠,小牛長大……)人們在生活中,為了更好的利用能量,需要通過一定的裝置來實現能量的轉化。電燈泡、摩托車都是一些常見的轉化裝置。你知道能量通過這些裝置是怎樣轉化的嗎?讓我們一起來研究吧?。ò鍟n題:能量的轉化)。
(二)自主學習:
(三)小組討論:
1、自主學習中不能獨立完成的的內容,小組討論。
2、教師巡視輔導。
(四)班級匯報。
各小組代表匯報本組討論結果師糾正指導。
(五)檢測提高:
第十一課。
它們是怎樣工作的1能量轉化定義。
能量從一種形式轉化成另一種形式,叫做能量的轉化。2.p50圖中能量轉化過程:
流水能——機械能——電能——熱能、光能、聲能、風能。3.我的發現。能量可以轉化,可以傳遞。
1.能夠觀察、探究夏天里動植有哪些變化,并與其他同學交流;能提出自己感興趣的探究四季動植物變化的問題,做出科學的方案和計劃,并能參與探究季節變化對動植物影響的活動。
2.自主選擇感興趣的問題,經歷科學的探究過程;在小組合作中體會分享信息、觀念、思考和相互啟發的意義,獲得交流合作的經驗和能力。
3.認識夏天里動植物生活習性特點及動植物在四季里發生變化的規律。
精心管理移栽的西紅柿,做好觀察記錄。
學生準備:在自己家周圍和到大自然中去觀察、探究動植物在夏天發生了哪些變化;搜集相關的文字資料、圖片或者是實物,為課堂上交流做好準備。
教師準備:教師主要對學生的課前觀察提供一定的觀察指向,提醒學生要進行一些細致觀察并認真做好記錄,還需要提示學生搜集相關的圖片及文字資料;準備一些音像資料或者課件;課前應把前期培育好小西紅柿苗準備好,以備上課時可以進行移栽。
活動時間:一課時。
談話:同學們,炎熱而多彩的夏天來了,大自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你所觀察到的動植物有哪些變化呢?我們來交流一下吧!如果準備了有關夏季動植物的課件或錄像資料,可先播放,讓學生感知夏季動植物的特點,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欲。
活動一:夏天,動物和植物有哪些變化?
1、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匯報交流各自在課前所觀察和發現動植物的變化,把他們討論的結果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來,并選出小組代表準備在全班交流。(要求學生匯報自己的觀察方法、觀察時間和地點等。)。
2、小組代表再將各小組的發現在全班進行交流,其他同學討論、思考。
3、教師適時進行鼓勵、評價,并把交流過程中學生在觀察方法及發現等方面較典型內容板書在黑板上,把一些有代表性的圖片張貼、展示。
5、多媒體展示:動植物在夏天中變化的一些典型圖片和音像資料。
活動二:觀察我們校園里的動植物。
1、引導學生在小組內先制定一個觀察探究的計劃,做好分工。
2、小組同學到校園內觀察動植物,找出它們的變化,并做好記錄。(教師參與其中,與孩子們快快樂樂地觀察、交流。)。
3、小組代表交流小組同學的發現,展示自己的觀察記錄。
4、教師對小組同學的發現進行點評、補充。
活動三:探究四季動植物變化的規律。
談話:剛才我們觀察、交流了動植物在夏天中的變化,以上我們還觀察、探究了動植物在其他季節中的變化。許多同學的表現非常棒,收獲也非常多,一定還有許多問題沒有弄明白,想不想選擇一個自己最感興趣的問題繼續觀察、探究下去?!
1、小組同學充分討論、交流自己所感興趣的觀察、探究的問題,
(問題是促進發展的主要前提,給學生的思維以方向和動力。找出學生感興趣的、有價值的、有條件可研究的問題,安排學生進行發散性提問,可以使學生在比較短的時間內把集體所要探究的問題和方向確定下來。)。
2、個人或小組同學自己選擇一二個較喜歡的問題。(提示學生以自己周圍的動植物為主要對象,問題不應過多。)。
3、小組同學根據問題制定本組的探究方案。(教師深入小組,傾聽學生的心聲,解答他們提出的疑問,讓每個小組都制定出一份科學、可行的計劃。)。
1、知道動植物之間的依存關系,初步了解食物鏈的概念。
2、嘗試將動植物按食物鏈進行排序。
3、懂得保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強環保意識。
幼兒操作材料:食物鏈操作底板三張,麥苗、小羊、老鷹圖片。
1、觀察各種動植物的圖片,進行分類。(動物類、植物類)。
(1)觀察動植物圖片,認識動植物。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哪些是動物,哪些是植物嗎?認真想想它們的名字。
(2)將動植物進行分類。
2、知道動植物之間的依存關系,初步了解食物鏈的概念。
(1)思考、了解動植物之間的依存關系,初步了解食物鏈的概念。
教師:動物平時吃什么來生存?
(2)了解大魚吃小魚,小魚吃海藻的食物鏈。
教師:大魚生存要吃什么?小魚呢?
(3)觀察食物鏈操作底板,總結:像這樣大魚吃小魚,小魚吃海藻,就是一組動植物生存的.食物鏈。
3、嘗試食物鏈排序。
觀察微課出示的三組底板,幼兒自己的操作材料拿出將動物圖片按照自己所想的貼在相應的底板中。
教師引導幼兒,待幼兒完成后揭示三組食物鏈的排序。
4、引導幼兒指導生態平衡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強幼兒環保意識。
提問:如果生活中沒有食肉動物會怎樣?(吃草的動物越來越多,導致土地沒有了草,慢慢的土地就變成了沙漠,人也無法生存。)激發幼兒思考,食肉動物缺失后帶來的后果。
引導幼兒想到食物鏈上的每一種動物和植物都是必不可少的,我們要保護食物鏈的完整,保護生態平衡。
5、總結食物鏈的定義:大魚吃小魚,小魚吃海藻,就是一組動植物生存的食物鏈。
本次活動我大膽挑戰了科學領域,選擇了幼兒喜歡動物相關的課程,動物是人類的朋友,對于動物喜歡吃什么,是怎樣生活、活動的,幼兒非常有興趣,又通過操作底板,讓幼兒初步了解食物鏈的概念,增強了幼兒的環保意思。
本次活動就是從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出發,從動物入手,幫助幼兒整理已有經驗,讓幼兒在主動探究、經歷探究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和快樂。
本次活動的優點:活動內容幼兒有興趣,環節層層遞進,教師思路清晰,語言精練,聲音童趣,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在每次提問后教師都會稍作停頓,讓幼兒有時間思考、操作。體現了孩子的主體性。
本次活動的缺點:
1、動植物分類到討論大魚吃小魚中間銜接還不夠自然。
2、在講到環保方面,沒有給幼兒時間進行如何保護環境的討論和思考。
過程與方法:
1、會做利用x氧化鈣檢測二氧化碳的實驗。
2、會做利用火柴燃燒的情況檢測氧氣含量的實驗。
3、會選擇一定的方法測定自己的肺活量。
4、能通過收集資料制作戒煙小報。
1、認識肺、氣管、支氣管等人體呼吸器官。
2、知道呼吸讓我們吸進富含氧氣的空氣,呼出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廢氣。
3、知道肺是進行氣體交換的重要器官,肺活量越大,呼吸功能越強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認識到保護肺等呼吸器官的重要x。
2、知道吸煙有害呼吸器官的健康,能逐步養成有利于保護呼吸器官的良好行為習慣。
1、重點:認識肺、氣管、支氣管等人體呼吸器官及其作用。
2、難點:準確測定自己的肺活量。
x氧化鈣、塑料袋、水槽、吸管、玻璃杯、氣球、軟尺、課件。
(一)、導入:
1、提問:我們每天都在呼吸,你知道我們身體的哪些器官是呼吸器官嗎?(板書:呼吸)。
學生匯報:鼻子、肺……。
2、講述:讓我們來認識一下呼吸器官吧?。◤娬{:嘴不是呼吸器官。)。
看視頻資料。
分組活動,指名演示。
4、你覺得在觀看過程中,哪個呼吸器官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學生匯報。
5、今天我們就來研究肺和呼吸的關系。
(二)、自由研究:
1、比較吸進和空氣和呼出的氣體。
(1)提問:我們每時每刻都在呼吸,誰知道我們為什么要不停地呼吸?
學生討論、匯報:呼出二氧化碳……。
(2)講述:剛才同學們進行了猜測,但不能說明什么,我們必須用實驗來驗x。
學生觀察并匯報:溶液顏x沒變。
學生觀察并匯報:溶液變渾濁了。
(5)為什么實驗的結果不一樣?說明什么?
學生分組討論并匯報:呼出的氣體含有二氧化碳……。
(6)講述:一個實驗成功還不足以說明問題,我們再做一個實驗看看結果如何。
學生匯報:在呼出的氣體的瓶子里火柴滅了。
(8)提問:這個實驗說明了什么?
學生匯報: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
(9)提問:我們做以上對比實驗,這些實驗的結果說明什么問題?
分組討論并匯報。
(10)小結:呼吸讓我們吸進富含氧氣的空氣,呼出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廢氣。
(11)提問:在呼吸時起交換氣體作用的重要器官是什么?(肺)。
(12)講解:肺是氧氣和二氧化碳進行交換的重要器官。
2、測肺活量。
(1)講述:一次用力吸氣后,再盡力呼出的氣體總量就是肺活量。每個人的肺活量都不一樣,我們可以參照p50吹氣球的方法測量自己的肺活量。注意:先要深吸一口氣,再把所有的氣都吐出吹氣球,然后把氣球扎緊了;要測量氣球的最寬處周長。比一比誰吹的`氣球最大。
分組實驗,并記錄結果。全班匯報結果。
小組討論、匯報。(肺活量大的同學呼吸次數少)。
(3)提問:肺活量大好還是小好?為什么?
學生討論并匯報。
(4)提問:怎么樣才能增大肺活量呢?
學生匯報。
(5)小結:肺活量大對健康是有益的,所以我們要保護好我們的呼吸器官,多參加體育鍛煉,增加肺活量增進健康。
3、保護呼吸器官。
(1)提問:怎樣才能保護我們的呼吸器官呢?
分組討論,全班匯報。
(2)小結:我們要為保護呼吸器官做些積極的事情,比如平常打掃衛生先灑水,經常通風換氣,積極鍛煉身體等等。
1、提問:你對吸煙有什么樣的看法?
2、講述:課后請每個小組收集資料,設計并制作一份戒煙小報。
1能發現生活中的交通問題,并通過調查,得出自己的結論。
2能用圖表和文字把自己的調查表示出來。
3能用簡練的語言描述海產品旅行線路圖。
4能舉例說明交通運輸不發達帶來的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愿意與本組同學討論,合作開展調查活動。
2愿意把自己的調查結果及交通問題解決方案與同學討論、交流,并做進一步的改進。
1能舉例說明交通運輸的重要性。
2能描述海產品的運輸過程。
其他目標:
1能舉例說明交通運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
2能在獨立分析問題的基礎上,提出自己解決生活中交通問題的設想或方案,并能說出自己的理由。
教學重點:
能利用圖表或文字把自己的調查結果表示出來。
能舉例說明交通運輸不發達帶來的問題。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具準備:
電教課件。
導入新課。
學生:......
問:為什么?
學生回答:......
談話:今天我們就來學習18課《交通與生活》,探討一下交通是如何影響人們的生活的?
授新課。
調查爸爸媽媽上班所用交通工具及所用時間。
分組。
發表格,學生填表,教師巡視。
匯報。
分析并小結:(為什么會距離不同,但能同時到達,什么起了作用?)。
分析海產品的旅行路線圖,說說交通運輸的重要性。
學生討論并回答:......
學生思考回答:......
談話:還能舉出實際生活中與交通運輸有關的事例嗎?
學生思考回答:......
分析并小結:......
做個小主人。p66。
談話:在p66的課文中,有兩個方案,你對哪個方案有興趣,就設計那個方案。但是要認真對待,不能馬虎了事,你的設計可能會使我們的社會有個更大的進步的。
布置作業:
回家繼續進行方案設計,以便下節課進行討論。
3.體驗到植物的根和莖作用的多樣性,形態的多樣性,初步感受生命的豐富多彩。
玉米、胡蘿卜、水葫蘆、菜豆的植株;
新鮮完好的小植株、試管;
牽?;?、玉米、絲瓜、草莓的莖;
帶花小植物、大號燒杯、紅墨水、藍墨水;
食用油、小刀。
一、引入。
1.植物制造食物所需要的水和土壤中的養分是怎樣進入植物體內的呢?
2.學生討論、推測,匯報。
二、根的形態的觀察。
1.觀察玉米、胡蘿卜、水葫蘆、菜豆植株根的.不同形態。
2.歸納:植物的形態多種多樣,但它們都長有根,根的形態也是多種多樣的。
三、設計實驗,驗證根的吸收作用。
1.你需要哪些器材?(小型的帶根植株、裝有水的試管兩支、食用油、滴管)。
2.為了保證試管中的水不散發到空氣中,我們需要怎樣做?
3.什么現象能夠說明試管里的水被植物的根吸收了?
4.教師出示事先準備好的實驗裝置。
5.學生用自己設計的方法延伸到課外觀察驗證。
6.植物的根在植物生長中還起什么作用?
四、莖的形態的觀察。
1.土壤中的水和養料被根吸收后,又是怎樣被輸送到植物的各個部分去的呢?
2.觀察牽?;?、玉米、絲瓜、草莓的莖。
3.歸納:植物都長有莖,雖然莖的形態是多種多樣的,但莖的作用都是一樣的——輸送水和養料。
五、設計實驗,驗證莖的輸送作用。
1.能想出一個方法讓我們可以觀察到莖把水輸送到葉和植物的其他部分嗎?
2.學生設計觀察方法:
……。
3.學生設計驗證性的對比實驗。
4.教師出示事先準備的實驗裝置。
(1)為什么接觸到紅水的植物的葉和花都染成了紅色?
(2)為什么沒有接觸到水的植物的葉和花都蔫了?
5.通過對植物莖的觀察,我們知道莖對于植物具有哪些重要作用?
六、小結,延伸。
(二)所屬教材目錄:教科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
(三)教材分析:電不是自然存在的能源,而是由其他能源(風能、水能、熱能等)轉換來的二次能源。
(四)本課共有三個活動:
1、了解各種各樣的電池。教材中列出了干電池、光電池、蓄電池、紐扣電池,以幫助學生了解他們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了解它們把哪些能量轉化成了電能。
2、我們來發電。教材中安排了用電動機模擬發電的活動。教材中的用電動機來發電,難度很大,小電動機很小,露出來的小螺絲口很難拴住繩子,為此,我對這個實驗進行了改進。詳見教學過程,活動一。
3、了解發電真的電能從哪里來。
(五)學習情況分析:在上一課中,學生認識了電能轉化成其他形式的能——磁能,這一課認識其他形式的能轉化成電能,這就使學生更深入地認識電能與其他形式能量的互相轉化;第一課中學生已經能夠制成電流檢測器。學生對于電轉化成磁有了直觀感性的認識,這一課將磁鐵也纏上線圈,移動起來,反過來,就產生了電,可以用第一課的電流檢測器來檢驗磁能是如何轉化成電能的。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電池是把化學能或者光能轉化成了電能,電能都是其他形式的能轉化來的,發電的方法有多種。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察、實驗和閱讀資料認識電能的來源。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驗科學技術對社會進步的貢獻。
(一)重點:第二個活動,我們來發電,將磁能轉化成電能。
(二)難點:電能都是其他形式的能量轉化來的。
本課采取,實驗探究的方法,來完成對“電能是哪里來”的理解。
1、借助第一課和前幾課對電產生磁,引出電能轉化成磁能,進而通過分組實驗,探究磁能轉化成電能的過程直觀看到電磁之間的互相轉化,轉化的方法。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理解發電廠的電是哪里來的。
2、為了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解剖一節電池,讓學生觀察電池的內部構造,理解電池作為有毒垃圾的特殊處理方法。
3、做一個濃鹽水電池和水果電池,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化學能可以轉化成電能。
(一)教師準備:
1、解剖好的一節1號電池。
2、銅片、鋅片、導線、濃鹽水。
(二)為每個小組準備:
1、電流檢測器(羅盤和線圈組成的)。
2、條形磁鐵。
3、導線一米長。
4、手搖發電機。
5、實驗記錄單一份。
(一)教學環節(注明每個環節預設的時間)。
(二)教師活動。
(三)學生活動。
(四)設計意圖。
(六)出示做好的電流檢測器,說說構成和使用方法。
(七)復習舊知識,引出新知識。
(八)新授。
活動一:我們來發電(分組實驗)(20分鐘)。
2、觀察各組的實驗情況,適時停止實驗,進行小結。
3、教師小結:
(1)這個實驗說明了,電能是從磁鐵晃動來的。磁能可以轉化成電能。
(2)手搖發電機,也是利用搖把搖動使磁能轉化成了電能。
4、那么電能都是從磁轉化來的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書本的63頁,各種各樣的電池。
(1)各小組按照老師要求,做出簡易發電器,然后,開始實驗如何證明這個發電器發出了電,如何和我們前面做的電流檢測器連在一起。
(2)討論交流實驗發現:
a、電能產生磁。
b、磁鐵來回移動產生了電,電流檢測器里面的小磁針擺動起來了。
(3)給每組下發手搖發電機,讓每個學生進行操作,觀察小燈泡是否亮了,進一步了解發電機的原理。
(4)動手操作,教師適當引導做出簡易發電器,再讓學生進行探究實驗,通過動手操作,真正理解磁能是如何轉化成電能的。
活動二:各種各樣的電池(演示實驗)(10分鐘)。
1、提問:教材中列出了哪些電池,說說是將什么能轉化成了電能。大家一定對電池很感興趣,下面請大家看看老師解剖好的一個一號電池,看看它的內部構造。
(1)教師解剖一個一號電池,讓學生觀察里面的化學藥品。
(2)濃鹽水電池:將銅片和鋅片(廢電池外殼)插入盛有濃鹽水的杯中,用導線連接在“電流檢測器”上,可以看到產生了電流。
(3)水果電池:做一個水果電池,將銅片和鋅片插入水果中,也可以產生電流。
2、請學生思考回答:電池為什么不能亂扔?同學們感興趣的話,可以回到家里,也嘗試做一個水果電池。
3、理解水流的力量與人們生產生活的關系。
能夠對觀察到的現象提出猜測和假設;能夠采用簡單的儀器進行水流是否有力量的觀察、實驗,采集數據并做簡單的記錄。
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探究水流的力量的過程中表達合作與交流;通過實驗體驗科學探究要尊重證據;通過水流與人們生活的關系意識到用科學知識改善人們的生活;體驗自然界的美。
指導學生認識水流有力量:水流的高度高,流量大,流速快,水流的力量大。
影響水流力量大小的原因:水流高度高,流量大,流速快。
分組:水、水槽、小水輪、漏杯、帶小孔的杯蓋、注射器。
演示:課件。
〔一〕證明水流有力量。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段視頻,大家仔細看。
師: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發現?
師:水流沖擊水車,使水車轉動,這說明什么?
生:水流有生力量。
師:看來水流可以產生力量!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關于水流有力量的問題。
板書課題:水流有力量。
師:生活中,你感受過水流產生的力量嗎?
生:洗手時,水沖在手上有點兒疼。
生:洗澡時,水能沖掉身上的泡泡。
生:沖浪時,水能把人沖動。
生:潑水時,水能把地上的'灰塵沖起來。
……。
〔一〕、猜測、驗證水流在什么情況下產生的力量大。
1、根據經驗和觀察到的現象作出猜測。
生:水位高的時候產生的力量大。
生:我認為水流量多的時候產生的力量大。
生:我認為水流快的時候產生的力量大。
……。
板書:
多
水流。
高
產生力量大??
快
生:做實驗。
2、分組實驗:引導學生發現,影響水流力量大小的原因?!采钊胩接憽?。
〔1〕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視,加強指導。
〔2〕學生匯報實驗現象。
3、小結:有很多原因影響水流力量的大小,杯子舉得越高,水的流量越多,水流的速度越快,水的力量就越大。
〔二〕拓展延伸。
1、了解水流產生的力量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1〕談話:生活中人們很早就開始利用水流產生的力量了。你們注意過這些現象嗎?
〔2〕學生談水流產生的力量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3〕課件演示:水流產生的力量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2、了解水流產生的力量給生活帶來的危害。
師:生活中人們用水流產生的力量做很多事情,那么水流力量能給我們帶來危害嗎?
4、總結:看來水流的力量確實和我們有密切的關系。利用所學知識,想方法使水流產生的力量更好地效勞于生活。
水流有力量。
高
水流。
多
力量大。
快
現一些長廊的簡單特征,通過這一節集體教育活動不僅能夠引導幼兒發現四根柱子是一間的特征更重要的是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和探索性趣,學習探究的方法、策略。
1、知道長廊四根柱子是一間的特征。
2、能用標記物記錄自己的探索發現并與他人交流分享。
3、愿意參與探索活動并樂在其中。
活動重點:知道長廊中的哪四根柱子是一間。
活動難點:點數一定距離內的長廊間數。
經驗準備:有四面墻圍起來的就是一間屋子的經驗。
物質準備:繩子、藍膠、數字卡、生活中的自然物。
1、引發幼兒對長廊間的探索的興趣。
2、引導幼兒在自主探索中發現長廊四根柱子是一間的特征。
(1)教師請幼兒在一定距離內(三間)找出長廊中的一間。師:請你們快去數一數、看一看,找出長廊中的一間吧。幼兒自主探索,引導幼兒用標記物記錄自己的探索發現。
(2)教師請三名幼兒介紹自己找到的長廊中的一間。
觀察、梳理橫或豎哪四根柱子是一間,發現同一事物可用不同標記物記錄。
(3)師幼共同梳理長廊四根柱子是一間的特征。
小結:我們的房子是四面墻圍起來的是一間,長廊是四根柱子圍起來是一間。3、引導幼兒點數一定距離內的長廊共有幾間。
(1)鼓勵幼兒點數長廊的間數,并用標記物記錄自己的發現。
(2)師生分享答案,引導相同答案的幼兒站在一起,并用相應的數字表示答案中的數量。
師:這一段長廊有幾間?誰跟他的答案一樣?誰有不同的答案?
(3)師生驗證答案,依次請不同答案的幼兒代表介紹計數長廊間數的方法。
發現、梳理共性問題,如:共用柱子或遺漏等。被共用的柱子和另外兩根柱子又組成了一間,所以在數有幾間時會有共用柱子組成另外一間的現象。
4、進一步引發幼兒探索長廊間數的興趣。
本節活動的設計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激起幼兒的探索欲望。
第二層:幼兒能夠發現長廊中一間的特征。第三層:幼兒能夠點數出一段距離的幾間。
活動的過程是層層遞進的方式,幼兒實際操作點數柱子,并將自己的收獲和大家分享,通過梳理相關經驗,每一次的挑戰都能給幼兒挑一挑夠得著的感覺,使活動既有趣味性又不缺乏挑戰,幼兒在探索中學會思考、反復嘗試、合作、協商的良好學習品質。
1、在認識各種種子的基礎上知道種子的用處,了解種子的幾種傳播方式,并能進行簡單分類。
2、初步了解種子的形態和傳播方式之間的關系,能大膽說出自己的觀點,學會從別人的談話中積累有關種子傳播的經驗。
3、萌發探索植物種子奧秘的興趣。
1、知識準備:搜集關于種子的各種圖片和資料,豐富幼兒的前期經驗。(如各種帶毛的、長刺的、帶鉤的、有豆莢的、色彩鮮艷的種子。)。
2、活動準備:多媒體課件《種子的旅行》:幻燈、各種種子、圖片;分類表,錄像。
了解種子的幾種傳播方式,并能進行簡單分類?;顒与y點:初步了解種子的形態和傳播方式之間的關系。
1.通過談話,引發幼兒對種子傳播方式的'興趣。
(1)出示常見種子圖片,討論種子的用處。
教師:孫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許多種子圖片,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種子?
教師小結:這些種子都是我們生活中經常能見到的種子。
提問:這些種子有什么用處?
教師小結:這些種子不僅可以吃,還可以用來種植,種子在泥土里吸收陽光、雨露,生根發芽又會長出新的植物。
這些植物的種子是誰播種的?
(2)出示大森林、山里的圖片,引發幼兒對種子傳播方式的興趣。
教師:小種子沒有手也沒有腳,是誰幫助他們去四面八方旅行的?呢,請小朋友聽一個故事,我們再來找找答案。
2.通過故事,了解幾種常見的種子傳播方式。
(1)播放幻燈,講故事《種子的旅行》。
提問:小螞蟻都遇到了哪些種子?
是誰幫助這些種子去旅行的?
為什么風能幫助蒲公英的種子去旅行?
教師小結:蒲公英的種子很輕,并且有絨毛,像一個個的小降落傘,風一吹就能飄到四面八方,風能幫助浦公英的種子旅行。
提問:為什么水能幫助蓮子去旅行?
教師小結:原來蓮蓬像小船一樣能浮在水上,蓮子落入水中,順著水流到別處去安家,,水能幫助蓮子的種子旅行。
提問:為什么小動物能幫助蒼耳去旅行?
教師小結:蒼耳渾身長刺,容易沾到動物的皮毛上,動物走到哪兒,就把它帶到哪兒,所以動物能幫助蒼耳去旅行。
提問:鳳仙花的種子是怎樣旅行的?
教師小結:鳳仙花就是靠自己的種子成熟后果殼裂開的力量,把自己的種子彈出去旅行的。
教師小結:種子娃娃的辦法可真多呀,有的靠風去旅行,有的靠水去旅行,有的靠動物去旅行,還有的靠自身彈射的力量去旅行。
(2)通過談話,交流已有知識經驗。
小朋友,你還知道哪些植物的種子是靠這些方法去旅行的?同伴間交流集體交流。
3.游戲《幫助種子寶寶旅行》,引導幼兒分組進行種子傳播方式的分類。
要求:老師在每組放了一張表,上面有好朋友的圖片,請小朋友將種子送到帶它去旅行的好朋友身邊。
小結:我們來看一看每組的答案,大家分的對嗎?有沒有不一樣的?再改一改。
4.播放視頻拓展知識,了解更多種子的傳播方式。
(1)教師:大自然中的植物真奇妙,原來有這么多的種子都由它們的好朋友來幫忙傳播的,當然也有的是靠自己的力量來傳播。讓我們再來看一看大自然中種子旅行的有趣畫面。
(2)我們又一次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在我們的周圍還有許多植物的奧秘沒有被發現呢,它們呀都等待著我們小朋友們用心去觀察、去發現。
1.能從“這是什么”.“為什么會這樣”等角度對晝夜動植物的變化提出問題,培養小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3.能用圖表記錄晝夜交替對動植的影響,如用圖表記錄牽?;ǖ淖兓?;
(二)知識與技能。
1.知道有的植物白天開花,如郁金香;
2.知道有的植物晚上才開花,如曇花;
3.知道有的動物適合晝間生活,如蜻蜓.蜜蜂等;
4.知道有的動物適合夜間生活,如貓頭鷹.蝙蝠等。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喜歡大膽想象;
2.體會到晝夜交替對動植物的奇妙影響,并以一定的方式贊美。
1.能設計一些調查活動,回答和解決哪些動物適合晝間活動,哪些動物適合夜間活動;
2.知道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大約是24小時。
有關晝夜對動植物產生影響的圖片或影像資料,電腦制作有關幻燈片等。
1課時。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你喜歡鮮花和小動物嗎?現在,老師就帶大家到花園.到動物園里看一看(放錄像)。
[讓學生一開始就在輕松氛圍中學習,這樣,可以讓他們對本次活動產生興趣。]。
3.學生討論交流。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研究晝夜對動植物的影響。
(二)探究晝夜對植物的影響:
1.觀察郁金香.合歡樹.牽?;ㄖ参镌谝惶熘胁煌瑫r段的圖片(媒體出示)。
思考:這些植物在一天中有什么變化?是什么在影響著它們發生變化?
2.學生討論并交流。
3.你周圍有哪些植物也像郁金香一樣會隨著晝夜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多媒體演示曇花.絲瓜等植物夜晚開花的動畫。)。
5.從這些植物的變化中可以發現什么規律嗎?
6.學生討論并交流。
7.小結:每種植物和生活習性都是受著節律的支配,這種節律有時按24小時變化著,和鐘的周期一樣。這種影響植物的節律我們也稱生物鐘。
(多媒體介紹晝夜對植物影響的相關內容)。
8.正因為晝夜對植物的影響,瑞典生物學家卡羅拉斯·林奈根據不同植物開花時間的不同做了一個花鐘。(多媒體介紹有關花鐘的.詳細內容)。
9.調查你周圍植物的開花時間,看看是否能根據調查的結果編制一個花鐘。
10.我們能不能得用晝夜對植物的影響規律來改造植物,比如,讓曇花在白天能開花。
11.讓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
12.小結。
(三).探究晝夜對動物的影響:
1.既然晝夜對植物有影響,那么對動物也有影響嗎?能不能舉例說明。
2.讓學生討論交流。
3.在我們的周圍生活著各種各樣的小動物。讓我們想辦法了解一下,它們在夜間都干些什么?把調查到的活動記錄下來。
5.讓學生各抒已見。
[讓學生在交流中主動的探究活動。]。
6.我們可以通過什么途徑了解答案?
7.學生討論.交流各自的研究方法。
8.師生共同確定研究方法。
9.交流調查訪問結果。
(四).探究蜘蛛.螞蟻等動物哪些是在白天活動,哪些是在夜間活動。
1.蜘蛛.螞蟻等動物哪些是在白天活動,哪些是在夜間活動。
2.我們可以采用什么樣的方法進行研究?
3.學生討論并交流研究方法。
4.學生探究。
5.交流各自研究發現。
6.總結。
(五)作業:
選擇一種夜間開花的植物,把它的變化寫下來;又選夜間活動的動物,查資料了解它為什么喜歡在夜間活動,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來。
中班幼兒的探索欲逐漸增強,也樂于參與到探究活動中來,但他們的思維仍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對事物的理解需要通過親身的操作和體驗來實現。同時,中班幼兒的科學探究經驗仍然處于一個比較初級的階段?!?—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弊鳛榻處熞朴诎l現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機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等方法,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幼兒不斷積累經驗,并運用于新的學習活動,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方法和能力。
現在,快遞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連幼兒園的孩子也知道什么是“包裹”。在日常生活中,我發現中班的孩子們對包裹非常感興趣,每當有包裹送到的時候,他們都很想知道包裹盒子里裝著什么東西?孩子們會湊在一起猜測包裹里面是什么,他們還會搶著幫忙拆開包裹驗證自己的猜測。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在活動中引導幼兒運用各種感官去進行觀察、比較,并嘗試進行簡單的推斷,旨在幫助幼兒積累科學探究的經驗,提升探究的能力。
1.嘗試用多種感官進行觀察比較,推測出盒子里的物品。
2.樂意參與科學活動,體驗科學活動的樂趣。
不打開盒子的情況下用不同感官推測出盒子里的物品。
1.同樣大小的紙盒16個。
2.網球、直尺、手鈴、積木塊、香皂、沙包、氣球、紙巾、保鮮袋、雞毛、棉花、棉線、記錄表、水彩筆。
一、出示紙盒,激發興趣。
1.師:“你們看,老師帶來了什么?”
2.師:“不打開盒子,你能有辦法知道里面有沒有裝著東西嗎?”二、幼兒嘗試用自己的方法分辨出盒子里是否裝有東西。
1.每位幼兒取一個盒子,嘗試操作。師:“請你們用自己的方法試一試?!?/p>
2.根據幼兒的判斷,請幼兒將盒子分成裝有東西的和沒裝東西的'兩類。
提問:“你覺得這個盒子里裝有東西嗎?”
3.幼兒分享自己的方法,教師用圖片幫助幼兒提升經驗。
提問:“你是用什么方法判斷出這個盒子里有沒有裝著東西的?”
小結:“小朋友們真能干,用搖一搖、掂一掂、聽一聽、看一看的方法把你們覺得裝著東西的和沒裝東西的盒子找出來了?!?/p>
三、鼓勵幼兒大膽嘗試,推測盒子里的物品。
1.出示操作材料和記錄表,講解操作要求。
師:“這些材料都有可能在盒子里,需要你們去用自己的方法進行探索”。
2.兩個幼兒一組,不打開盒子,嘗試用合作的方式,推斷出盒子里的物品。
3.幼兒打開盒子,驗證自己的結果。
4.請幼兒分享自己的操作方法。
師:“誰來說一說你們是怎么判斷出來的?”師:“為什么尺子沒有在盒子里?”
四、打開幼兒認為沒有裝著東西的盒子,驗證結果,拓展經驗。
1.出示幼兒認為沒有裝著東西的盒子,再次猜測盒子里是否有東西。
師:“這些是剛才你們認為沒有裝著東西的盒子,現在請你們再猜猜這。
些盒子里到底有沒有東西?”
2.幼兒打開盒子,驗證結果。
3.教師小結,結束活動。
師:“這些盒子雖然都很輕,也聽不到有東西發出聲音,但其實里面是有東西的。
通過游戲我們知道了,有時候我們猜想的和自己親自實踐以后的結果會有不一樣,以后不管遇到任何的問題,你們都要多去動手操,大膽進行嘗試和驗證。
幼兒科學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它強調的是幼兒的一種親身經歷,從生活中獲得一種感性的、直觀的經驗,科學教育更注重的是對幼兒的科學態度的培養以及幼兒科學探究方式的學習,所以這個活動的目標定位考慮的是幼兒科學探究方法的習得這個方面。
作為活動延伸,我覺得可以在活動區里繼續投放這個包裹盒子,再提供更多的一些不同的材料,提升難度,給幼兒繼續玩這個盒子里有什么的游戲。
1、通過實際操作,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
2、嘗試讓物體“站起來”,感受使物體“站起來”的方法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3、愿意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自己的發現。
重點:探索各種材料站起來的方法。
難點:大膽表達交流自己發現,感受物體站起來的方法在生活中的廣泛使用。
1、經驗準備:幼兒喜歡玩“站起來”的游戲。
2、材料準備:剪刀、扭扭棒、木質積木、雪花片、塑料圓環、泡沫板、游戲棒、羽毛、手工紙、卷筒紙芯、木夾、書(路燈、花瓶、帳篷、屋頂、相機三腳架、路牌、支撐大樹的三腳木樁、相架)。
一、游戲:站起來。
師:孩子們,讓我們跟著輕松的音樂玩喜歡的游戲“站起來”吧。
師(小結):大家用了各種動作使自己站起來、站得穩,真棒!
(析:在輕松的音樂中,幼兒聽著教師的數字指令,參與“站起來”的游戲,為下一環節探索使各種材料“站起來”的方法做好經驗方面的鋪墊。)。
二、操作、嘗試使物體“站起來”
(一)操作與交流。
1、簡單認識材料。
師:看到大家玩得那么開心,桌子上那么多材料也想玩“站起來”的游戲。這些東西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讓我們來看看是什么?(提醒幼兒在接下來的操作中小心使用剪刀、游戲棒等尖銳物品。)。
2、探索讓各種材料“站起來”的`方法。
師:那現在熊老師請大家去選擇喜歡的材料,讓它們也能像我們一樣站起來,先操作完成后的小朋友可以回到位置上,和你旁邊的小伙伴分享你的發現。(幼兒操作)。
指導要點:(2)在幼兒能用一種方法幫助某種材料“站起來”后,鼓勵幼兒探索更多方法幫助此材料“站起來”,拓展幼兒思路。
3、交流與小結。
師追問:除了這種方法,你還有什么方法能使它站起來昵?
師:你能想出這個辦法,簡直太棒了。熊老師覺得你的這個辦法很好,有可能會成功,待會你可以去試一試哦!
師:那你們是不是讓所有的材料都成功站起來了?
幼:羽毛。
師:為什么會失敗昵?
幼:很輕、很小。
師:那你們有沒有什么辦法可以讓它站起來昵?
師:如遇幼兒不知,引導(可不可以用其他材料幫助它昵?)。
二次操作材料。
師:接下來,我們再去試一試,如果剛剛你成功了,那么這一次你找一找新的材料,用新的辦法讓它成功站起來,或者不去找新的材料,我們想一想新的辦法。如果你剛剛失敗了,也沒有關系,你可以參考一下剛才小朋友們分享的方法,看看能不能成功。
師:孩子們我們去操作吧!
幼(自取材料操作)。
分享交流。
師:這一次用了什么方法,使什么材料站起來了。
幼:上一次用了———這次用了———使—————站起來了。
幼:上一次用了———這次用了———使—————站起來了。
幼:一直沒有成功。
師:沒有關系,我們下來再去想想辦法。
幼:去采訪互動。
師:好了,分享的時間到了,謝謝客人老師的分享,請大家快速回到位置。
三、發現生活中“站起來”的物體延伸。
師:在我們生活中也有很多很多站起來的物體。和大家剛才操作的材料一樣,本來是不能站起來的,而在其他材料的幫助下能夠成功站起來,而且站得很穩、很高,我們呢一起來看看吧!
四、(析:本環節引導幼兒進行觀察,從而發現“站起來”的方法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使源于生活的教學最終又服務于生活。)。
結束:在我們身邊,這樣的材料還有很多很多,那我們一起去幼兒園里找一找。
師:孩子們,請起立,讓我們一起先去收拾材料,把它們送回家吧!
師:我們和客人老師說再見吧!
幼兒在游戲中嘗試了用各種肢體動作使自己“站起來”,在這里教師引導他們將方法遷移到幫助生活中的各種物品“站起來”中,并拓展幼兒思維,鼓勵幼兒嘗試多種方法。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165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