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是呈現我們閱讀能力和思考能力的一種方式,通過讀書心得我們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下面是一些經典的讀書心得范文,希望對大家寫作有所啟發。
《玫瑰與教育》記錄的就是竇桂梅老師教育生命一次次花開的軌跡。她為學生創設了廣闊的心靈和精神空間,同時以情動人,那些娓娓道來的文字,緩緩流淌出的是慈母對女兒的疼愛;老師對學生的關愛;領導對下屬的期待;智者對朋友的友愛。讀竇桂梅老師的《玫瑰與教育》,感覺就如同與一位親近的朋友談心,親切,自然,娓娓道來,引人入勝。
本書分為四輯:第一輯清淡與憂患,其中寫了作者的教學反思;第二輯在聽說讀寫的背后,主要寫了作者在語文教學的所做、所想;第三輯日本的教育管窺,寫了作者到日本參觀的所見、所感;第四輯在白紙黑字的沃野上,寫了作者的很多讀后感。
積極實踐,勤于積累。竇桂梅老師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成長起來,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不斷地創新實踐,并且善于積累總結。竇桂梅老師在不斷的探索中始終保持著自己敏銳的觸角,她努力突破在教育中談教育的弊端,勇于用自己的言語發聲,勇于上探索性的課。有實踐就要有反思,不斷地積累已成為竇桂梅老師的自覺行為。她的個人專著的出版向我們傳遞了一個信息——“我在成長,我在寫?!?/p>
有人說,教育是一門藝術。這話一點都不錯,我認為,這門藝術的關鍵就是能夠靈活地運用各種教育方法,而老師對學生真誠的愛是掌握這門藝術的訣竅,更重要的是掌握愛的藝術。
有些老師常抱怨,現在的學生不好教,好話聽不進去,好心不接受,真是沒良心;也有些老師總是常常以“我是恨鐵不成鋼”來寬容自己在教育方法上的簡單甚至粗暴,認為只要出發點對,是愛學生,是為學生好,方法上就可以不去計較。于是就出現了不問青紅皂白的斥責,甚至打罵學生的現象,其實我們有沒有靜下心來仔細想一想,我的話是否撥動了學生的心弦,我的“愛”是否能被學生欣然接受。其實,這是教師情感教育沒有真正落到實處,缺乏了“愛”,更缺乏了“愛”的藝術性。
也許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當學生調皮、不聽話時,我們就對他們嚴加管教,這也不準,那也不準,動輒批評,甚至有時大發雷霆。很快,學生確實“老實”了,也許我們還會暗暗自喜,但其實這有可能是一種假象,學生只是迫于你的權威,嘴巴不敢說,內心卻不服氣。
所以,我們的教育必須從愛出發,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從心底里關心愛護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付出百倍的耐心、細心和同情心,這樣,許多問題也將迎刃而解。
作為老師,我認為,對學生要從心底里拿出全部的愛心,愛得質樸,愛得自然,但是,這還是不夠的,要想使愛獨具魅力,還必須順應童心,別具匠心,震撼人心,講求愛的藝術。我想,這才是我們畢生所追求的東西。
有這樣的名師,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在欽佩竇桂梅老師的同時,我作為一個小學教師,就應該學習她的教學方法和精神,從她的身上得到對我的身心和教學工作有利的東西。
《玫瑰與教育》記錄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開的軌跡,抒寫的是“玫瑰”對教育的一片真情,對生活的熱愛,對事業、家庭、愛情的體悟,因為真,所以愛。在她的眼里,教育本身就是開不敗的玫瑰花。
在教學中,能成為驕人玫瑰的畢竟是少數,但只要我們善于自我“澆灌”,善于自我“反思”,我相信我們也一樣能夠激情綻放,留一縷芬芳在教育的這片園地里!讓我們都來做一朵綻放在那校園里的玫瑰吧!
為了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提高業務程度,利用假期時間,我按照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三個專業發展方面的方針:施用更加有效的教學標準樣式,提高講堂的有效性。在講堂上為學生留出思考的時間。熱愛、欣賞每個學生,多加察看學生,從中發明孩子的智能結構特點,舉行適當、有針對性的指導和訓練。在這三個方針的指導下,我有選擇的讀了些相關書籍--《有效教學標準樣式》、《給教師的建議》和《教育的奇跡》,讀過這些著作后面,使我受益非淺,現簡單說說我讀這些書的感受。
讀了《有效教學方法》一書,書中有關促成有效教學的幾種要害舉動讓我深有感觸,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2、多樣化教學:豐富教學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是提出問題問題。老師要掌握提出問題的藝術,能夠區別出問題的類型。包括講堂里老師安排的活動和提供的材料等力圖多樣化。
3、任務導向。有研究表明,老師用于教授待定課題的時間越多,學生的學習機會就越多。要是講堂上師生的互動集中于思維內容,使學生獲得學習機會,那么這個講堂上的學生的成功率可能更高。我覺得以任務為導向的教師的引導效用主要表此刻起頭上課時,教師三言兩語,簡潔而準確地展現教學方針,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看書,是獨立圍繞思考題看書,找謎底,照舊邊看書,邊討論,邊解疑等等。
四、引導學生投入學習歷程。
5、確保學生成功率。學生學習的成功率,是指學生理解和準確完成操練的比值。
讀過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書中的第11條“思考新教材是上課的一個階段”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這條實際是說在講堂上要給學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時間,讓學生思考,學生才能把常識理解透,掌握好。
蘇霍姆林斯基說了每一位教師都到過的現象:昨天上課時,大家都很好地理解了所學的規則(定義、定理、公式),回答得也很好,還舉出了例子;可是今天上課時,你瞧,班上大半的學生對學過的東西就有些模糊了,個體的竟把教材全忘了。還發明,許多學生在完成家庭功課時碰到了很大的困難。而在昨天上課時,并沒有察覺到這些困難呀。
這是為什么呢?這是因為:懂得還不等于已知,理解還不等于常識。為了取得牢固的常識,還必須舉行思考。如何舉行思考呢?就是學生對所感知的東西要想一想,檢查一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確,并且嘗試把所獲得的常識運用于實踐。留出時間讓學生思考什么呢?這里指的是要思考教材中的一些“點”,這些點實質是常識的重點、難點、要害點,常識的因果關系,新舊常識的聯系等。這里是說不管教材是如何的純理論性材料,都要布置一些實際功課。我對“實際功課”的理解是實踐性的.功課,操作性的功課,常識運用的功課。讓學生在實踐中、操作中、運用中思考常識,掌握常識。
這條建議就是說要在講堂上給學生留出一定的“空白”,學生可以用這些空白來思考自己不睬解的常識。這樣看來一堂塞得滿滿的課,也許不是好課。要張弛有度。
還有讀到《給教師的建議》的29條“如何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對我深有啟發。
把控住學生的注意力,是提升講堂教學質量,引發學生積極思維,調動內部誘因的最精細的工作之一。
要使學生學起來有趣,必須調動頭腦中的經驗常識,新舊結合,才更利于“新芽的營養生長和機體內養分的充實供給”。對于初次接觸的新知,該放開孩子手腳,推薦給他們相關的書籍,教給有效的方法,引導他們先去自主相識,獲取有關的“經驗常識”,在學習新知時,再將儲存的意識加以調動出來,再次感知,理解,針對事實現象舉行更新和思考,做到注意力集中,從而輕松學習。在第四節中蘇霍姆林斯基就講過:只有當隨心注意、隨心識記與不隨心注意、不隨心識記結合起來時,才能點燃學生意識中的“思維引火線”。
要控制學生的注意力,最主要的照舊要教會學生學習,讓他們憑借自己已有的常識去獲取常識,使學習成為一種思考活動,這樣在聽課時才能攏聚他們的注意力,有一種真正的情感體驗,從而主動摸索常識,提高講堂效率。
而《教育的奇跡》這本書主要講了教育的驚人效用,一些當代的人物曾經是父母、老師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問題孩子”、“殘疾孩子”等,但是,他們后來卻成功了:牛頓--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愛迪生--不受老師歡迎的“不明事理的人”、達爾文--愛“說謊”的“討厭鬼”、愛因斯坦--連續測驗不及格的“愚笨兒”,這些欠好的“頭銜”根本沒有影響他們成才。這是為什么?顯然,是教育在起效用。這讓我從中悟到對每個學生都要充滿愛,欣賞他們身上的發光點,以此激勵他們。對教師來說,沒有什么比愛心更重要的。教育家夏d尊說: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猶如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
著名認知心理學家霍華德q加德納認為,每個人都有其特殊的智能綜合形式和理解世界的方式,如語言的、邏輯的、算術的、空間的、音樂的、身體的和內省的。每個人都有其差別的學習風格,有些人對視物感覺反應極敏銳有些人對語言比較敏感,有些人則敏于觸覺。由此可見,每個孩子都有著自己的強項和弱項,他們都會以自己獨特的方式來展示自己特有的天賦,因此,多加察看孩子,從中發明孩子的智能結構特點,舉行適當、有針對性的指導和訓練,使每個孩子的天賦潛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每個孩子都有發光點,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需要具有伯樂的目光,欣賞每個孩子,多給孩子一些寬容,讓他們在老師愛的目光中充滿自信,健康地成長;或許咱們真誠的愛會創造教育的奇跡呢!
(中國大學網)。
自序《我在成長,我在寫》中告訴我們:“要立足課堂……并隨時隨地記錄自己的心得?!?。隨時隨地地記錄,就意味著要隨時隨地地思考,思考我們的教育生活,思考我們的人生。
我從一年級開始,課堂上經常獎勵學生小紅花,五角星等,以此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那墻壁上一串串小紅花、一排排小紅旗,對于那些榜上有名的孩子來說是榮耀的記錄,對于那些榜上無名的孩子來說難看的記錄。課堂學習不是競技比賽,沒有誰是失敗者,每一個學生都是需要鼓勵和撫慰的。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期待我們用溫暖、公正的.心去鼓勵的孩子,我們沒有權利用成人世界的勝敗、積極或不積極之類的原則去約束他們和評價他們,相反,我們要做的是激起每一個學生對學習和未來的熱情,激起他們對榮譽的尊重。
同時書中竇老師毫不吝嗇地道出了頗含人生哲理的四條建議:
一是改變態度?!拔覀兏淖儾涣耸虑?,就改變對這件事情的態度?!笔前?,“再偉大的人物,歷史也不能為你折腰”,重要的是我們要擺正自己的位置,自己只是“滄海一粟”,只是繁花盛葉中弱不禁風的一葉草兒,理性做事,理性做人是保護自己的最好辦法。
二是享受過程?!吧且粋€括號,左邊是出生,右邊是死亡,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填括號。要學會享受這個過程——無論是精彩還是糟糕?!备]老師的這句話說得多好!每一個人都有著獨特的人生過程,有風景如畫,也有的殘頁敗筆;有繁花似錦,也有落葉紛飛;有春華秋實,也有雜草枯榮……只要我們仔細品嘗,品出它的意義,即便過程有些艱辛,即便其間會遭遇痛苦,我們就會感到不枉到世上走一遭。
三是活在當下?!耙嘈琶恳粋€時刻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都是最好的,要相信自己的生命正以最好的方式展開?!边@句話,聽起來有幾分禪意,但如果真具備了這樣的心態,人生的快樂便是無處不在了,知足長樂嘛!
四是學會感恩?!皯阎鴲坌某圆?,勝過懷著恨吃牛肉?!边@是西方的一句格言,樸實中卻道出了幸福的本質意義。我一直認為幸福只是一種感覺,一種源于每個人心底的一種暖暖的感覺!
第一次聽到《優良是教出來的》這本書的名字時感覺怪怪的,優良當然是造就出來的,這本書到底想要闡明什么呢?于是冥冥之中就對這本書充滿了渴望。
一拿到這本書,我就迫不迭待地翻閱起來,結果出人意料的是我沒有那種“眼前一亮”的感覺,相同覺得作者羅恩克拉克學生所形容的教育場景,所提的要求都有一種素昧平生的感覺。談話先要講禮貌、自動訊問表關懷、乘坐公車不吵鬧、見到老師問聲好,完成作業不拖延等這些不都是咱們老師平時經常強調的嗎?書中沒有長篇累牘的小道理,有的只是些微無余道的小細節。但是再次拜讀第二遍的時候,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這種對事業固執追求的精神。對于一個小學老師來講,《優良是教出來的》確實是一本不可不讀的好書,讓我對教育又有了一層新的認知。作者抓住教育過程中容易被人們忽視的細節,既對孩子嚴厲施教,又用愛心和熱忱博得了他們的愛戴和尊崇??死死蠋煵恢粌H將留意力放在進步孩子的學習問題上,而且愈加重視造就孩子的良好習氣和教養。
在日常的工作中,羅恩克拉克的幾點做法給了我不少啟示。例如:一個“成績”先生已經很多天沒有交作業了,羅恩克拉克和他家長聯系了多次都沒有聯系到。有一次總算聯系到了,克拉克就把這個不好的消息直截了當地通知了這位先生的家長,想失去這位家長的支持。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家長聽完了居然說:“我孩子在家里也一貫如此,你就將就一下吧”。這個回答真是讓克拉克啼笑皆非。興許是克拉克他本人意識到了本人的這種和家長的交流形式有待改善,所以在另外一個先生犯錯誤的時候,他改變了策略。他首先是耐著性子給這個家長撥通了電話,與第一個先生的解決方法不同的是他沒有直接向這位家長“告狀”,而是向這位家長愿意腸說他的孩子這段時間體現如何如何好,這位家長聽了當前天然非常高興,表示要老師對他的孩子一定繼續嚴厲要求,家長會極力配合。過了兩天,克拉克再次撥通這位家長的電話,這一次向這位家長陳述了孩子這兩天的不好的體現,家長當然非常氣憤,當即表態,踴躍配合老師的工作,回家一定批評教育本人的孩子??赐炅_恩克拉克的解決方法,真是佩服他的別具匠心。事在人為,異樣一件事情,不同的解決方法就會有不同的結果。所以今后咱們在工作中一定要有所創新,在對待后進生成績上一定要賞識和批評相結合,多渠道地轉變后進生。優良是教出來的,普通的人對于這個教育都有一種狹隘的理解:那就是學校教育。其實不是這樣的。家庭和學校的共同致力才會使咱們的孩子變得優良。
總之這位老師的做法讓我更深切的感遭到教育的魅力,教育的機智和教育的應戰。
《每個孩子都能成功》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著名的學習問題專家托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進行了15年深入的調查研究寫成的經典教育專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實際上根本沒有天生的所謂學習上不行的孩子。絕大部分也是世人帶著有色眼鏡看待的結果。
本書中談到一個叫比利的孩子,總是喜歡發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兒,例如讓水沿著水槽流下,帶著乒乓球滾入洞槽,輪番撞擊數只鈴鐺鳴叫,使一頭玩具小豬旋轉起來,最后進入玩具鱷魚嘴里。這樣,一個鱷魚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啟動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鉛筆。他發明的一些其他機械,也是既富創造性又有實用性。然而,比利還是被勒令退學了,他似乎不會按學校的規定的方式辦事,他甚至不會計算房間的面積。
還有一個活潑好學的六歲小姑娘,當她第一天入校時是何等地激動。她已習慣于把時間花在小池邊與朋友們畫畫、戲水、堆磚和唱歌,在入校第一天這么一個有紀念意義的日子里,她充滿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動走動,她期待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學校能隨處歌唱、玩耍,她還期待著能與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她發現自己生活在一個不得不長時間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兒,她必須去解析老師復雜的說辭,眼睛必須一眨不眨地盯著味道怪異的書本上那些細小而又彎彎曲曲的數字與字母。當她在老師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與迷惑時,老師就建議她去專家那兒做個檢查。于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檢查后,又被人認為是徹頭徹尾的“癡呆生”。
實際上像《每個孩子都能成功》一書中的描述的這些外國孩子,在我們中國的現實生活中又何嘗少呢?在報告文學《每個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師的教育勝經》一書中介紹的北京的一位叫李圣珍的老師,好幾年來,她已經將來自全國的50多個家長和老師認為在學業上無可救藥的差生轉變成了人見人愛的好孩子,來李老師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學??荚噹缀蹰T門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小學四年級,數數還超不過20,有的孩子一見到書本就想撕,在李老師的教育下,這些孩子在學業上全部脫胎換骨,全都有了長足的進步,有的一躍成為班上的前五名,有的當上了三好學生,還有的已經考上國內重點大學,有的還赴世界一流大學留學深造。
同托馬斯先生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李圣珍,這位被中國教育界譽為“拯救差生的圣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談到她的教育經驗時,她語出驚人:世界上不愿意學習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學業差只是教育不當的結果。
“學業殘疾”這一概念應該換成“學習差異”,成千上萬的被認為有“學業殘疾”的小孩,并不是真正的殘疾,而是他們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式,而老師和家長并沒有認識清楚。而且,數以百萬計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學習未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患有學??謶职Y或厭倦教室,是因為沒有誰認識以及開發他們應該在學校表現出來的東西,也就是說他們特有的天賦與才華被教師和家長的傲慢與偏見徹底泯滅和忽視了。李圣珍常說:教育是一門神秘科學,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細心地分析?!睹總€孩子都能成功》一書正是認真探析了學習這一重要的教育現象,它揭示了許多十分有學習天賦的孩子卻被送進學業殘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劇根源,尤其是介紹了家長如何去發現你的孩子個性化的學習方式以及介紹了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的七種不同的方法。
這樣的匠心獨到的指導,無論是對孩子正在接受厭學煎熬的孩子的家長,還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學習成績優秀的小孩的家長,都有開闊思路、糾正偏差的效果。這本書值得一看。
”教育終究是基于生命和貫穿生命的,因而,它最終能夠以更美好的生命的方式,緩慢而堅定地證明人性的勝利,證明我們內心對自由、光明、幸福不可扼制的渴求。誰專心致志于自己的事業,誰就能夠把這樣的信念堅持更久?!斑@是張文質老師在《教育是慢的藝術》中所寫的自序中的一段文字。
我挺喜歡這樣的文字。肖川老師的文字里也會常常讀到這樣的一種感受。真正理解教育、熱愛教育、尊重教育的人,他的文字里就總能流露出對生命的理解和尊重。
教育是需要等待,需要耐心的,確實是”緩慢“然而又是”堅定“的。每一次考試之前的班會課,學校都安排主題為誠信教育,考風考紀講了又講,誠信簽名也是簽了又簽。然而,作弊的行為依然屢禁不止。每次年級通報作弊的學生名單時,我的心就揪得緊緊的,生怕聽到自己班級孩子的名字。不知道是對學生不信任還是對自己不信任,總之會有一種緊張的情緒。雖然每次考前動員,我都費盡心思,總要講一些他們之前沒聽過的故事。因為,我擔心老生常談最后會變成空談。比如這次期末考前,我講了一個留學生到德國去的時候所經歷的一件事。來自其他國家的留學生都可以順利通過檢查,唯獨來自中國的學生要被留下來詳細檢查,他們不大相信文憑上的鋼印,不大相信身份證是真實的,因為中國假的東西太多了,以至于他們覺得這個民族他們不敢隨意相信。你在國內,覺得處處防假,經常打假,都習以為常了。然而,走出國門,你才會發現,原來,民族的誠信危機已經影響到整個國家的尊嚴了。國有國格,人有人格。面對這樣的誠信危機,我們能做些什么?每一次考試,希望我們都能想到我們的責任。類似這樣的教育很多,我們得不厭其煩地去尋找新鮮的教育故事,因為我們一直希望孩子們的生命會很美麗,能盡量少沾染一些市儈的污濁氣。
孩子們今后走上社會,會看到很多陰暗面,會遇到很多挫折,會遇到很多與學校所教育的價值觀相沖突的東西。然后,我想,只要每個生命在他的成長過程中已經得到了生命的教育,那么,他會知道該怎么去面對陰暗面,該怎么去陽光地、積極地對待挫折。
要”專心致志于自己的事業“,才能把教育的信念堅持更久。也只有專心致志于自己的事業,才能得到更多的幸福和自由。
教育就是這么一個工作。每帶一批學生,我便投入極大的心力。收獲的就是艱辛與幸福。每次非常疲憊之后,我想,下次,即使再大的幸福,我也不全心投入了。然而,當接手一個班級之后,又不自覺地投入進去了。我發現自己沒法不投入。于是就難免很累?,F在慢慢的也接受這么一個事實了,我就是這么一個控制不住會牽掛人的人。也許,這正證明著我”內心對自由、光明、幸福不可扼制的渴求“呢。
用生命潤澤生命,教育是基于生命且貫穿生命的。所以,我們的生命得時時在場。不能含糊,不能應付。
近日,認真閱讀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書,深有感觸。
作為一名教師,我想能從這本書學習點經驗,所以比較關心書中對于理想教師的描述。朱教授在書中描述: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是一個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是一個勤于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應該是一個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
顯然,我離理想的教師還有一大截,我還不是一個用心去教學的老師。
其次,用今天的自己與昨天的自己比——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今天我組織班集體活動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幫助“后進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細心?我今天所積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豐富?我今天所進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對學生的教育教學建議或意見是不是比昨天更虛心?我今天所聽到各種“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靜?……每日三問,自省吾身。雖然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自問,堅持不懈,我們便不斷地向“理想的教師”這一境界靠近。
第三、我一定要做一名認真負責任的教師。學生、家長、老師眼里的好教師的標準是什么?第一條:首先他要對學生負責任。是的,在上每一節課前。我總是鼓勵自己:自己一定可以上成功的。學生一定可以接受的;我總是警告自己:走進教室的那一瞬間,收起所有的不愉快的情緒,帶著高興和愉悅的心情走進課堂;我總是提醒自己:上課時,盡量把自己的最具活力,激情和熱情的一面勇敢的展現在學生的面前,極力的渲染一種教學氛圍,使大部分的學生都能夠參與進來,從內心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激情。
第四、理想的老師既要學會傾聽自己的課堂,又要學會傾聽別人的課堂。在課堂上,真正傾聽孩子們的心聲,從孩子們真正的學習需要出發,組織教學。學習別人課堂教學環節設置的有效性,教學程序的落實性,老師的評價語對于學生的啟發等等。
我感覺自己離理想的教師還相差甚遠,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須從最基礎的做起,勤于學習,扎扎實實地多讀一些書,不斷向書本學習,積累豐富的文化底蘊,向身邊老師學習,尤其要多向名師們學習,把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課堂教育的機智,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去思索,不斷去總結自己教育的得與失。并要勤于動筆、善于反思,記錄教育過程中的體會和感悟,使自己不斷向理想的教師靠近。
什么是理想的教師?我又有了新一層的理解,理想的教師是學會寬容、學會分享、學會合作、學會創新的教師,是以發展的眼光對待學生,以從容的心態對待工作的教師。
總之,我相信,只要我付出努力,用心去教學,并注意在教學實踐中的不斷摸索與總結,一定會離理想教師的形象越來越近。
第一次聽到《優秀是教出來的》這本書的名字時感覺怪怪的,優秀當然是培養出來的,這本書到底想要說明什么呢?于是冥冥之中就對這本書充滿了渴望。
一拿到這本書,我就迫不及待地翻閱起來,結果出乎意料的是我沒有那種“眼前一亮”的感覺,相反覺得作者羅恩克拉克先生所描述的教育場景,所提的要求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說話先要講禮貌、主動詢問表關心、乘坐公車不吵鬧、見到老師問聲好,完成作業不拖延等這些不都是我們老師平時經常強調的嗎?書中沒有長篇累牘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些微不足道的小細節。但是再次拜讀第二遍的時候,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這種對事業執著追求的精神。對于一個小學老師來講,《優秀是教出來的》確實是一本不可不讀的好書,讓我對教育又有了一層新的認知。作者抓住教育過程中容易被人們忽視的細節,既對孩子嚴格施教,又用愛心和熱忱贏得了他們的愛戴和尊敬??死死蠋煵粌H僅將注意力放在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上,而且更加注重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和教養。
在日常的工作中,羅恩克拉克的幾點做法給了我不少啟示。例如:一個“問題”學生已經很多天沒有交作業了,羅恩克拉克和他家長聯系了多次都沒有聯系到。有一次總算聯系到了,克拉克就把這個不好的消息直截了當地告訴了這位學生的家長,想得到這位家長的支持。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家長聽完了竟然說:“我孩子在家里也一向如此,你就將就一下吧”。這個回答真是讓克拉克哭笑不得。也許是克拉克他自己認識到了自己的這種和家長的交流方式有待改善,所以在另外一個學生犯錯誤的時候,他改變了策略。他首先是耐著性子給這個家長撥通了電話,與第一個學生的處理方法不同的是他沒有直接向這位家長“告狀”,而是向這位家長違心地說他的孩子這段時間表現如何如何好,這位家長聽了以后自然非常高興,表示要老師對他的孩子一定繼續嚴格要求,家長會極力配合。過了兩天,克拉克再次撥通這位家長的電話,這一次向這位家長陳述了孩子這兩天的不好的表現,家長當然非常氣憤,當即表態,積極配合老師的工作,回家一定批評教育自己的孩子??赐炅_恩克拉克的處理方法,真是佩服他的別具匠心。事在人為,同樣一件事情,不同的處理方法就會有不同的結果。所以今后我們在工作中一定要有所創新,在對待后進生問題上一定要賞識和批評相結合,多渠道地轉變后進生。優秀是教出來的,一般的人對于這個教育都有一種狹隘的理解:那就是學校教育。其實不是這樣的。家庭和學校的共同努力才會使我們的孩子變得優秀。
總之這位老師的做法讓我更深切的感受到教育的魅力,教育的機智和教育的挑戰。
我仔細閱讀了華南師范大學教授、著名的博士生導師郭思樂教授的教育專著《教育激揚生命》,這是一本有意義的書,這是向師本教育一次有力的出擊,它把學生看作是學習的'主人,而不是說教的對象,它建立了先進的生本教育理念: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從價值觀、倫理觀、行為觀幾個方面闡述了生本的新生態教育,給予了我深深的啟迪。
對學生的尊重是生本教育的本質和基本原則,我平常對學生應該是比較尊重和友愛的,但有些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了一些隨意、散漫,甚至影響到同學學習的不良現象,某種意義上來說,我的尊重和友愛成了他們不和諧的音符的“溫床”,如何在不變“溫床”為“冰床”的前提下,能夠讓“溫床”飄出和諧的音符,這又是擺在我面前的一道難題,我唯有從教學中尋找突破口,發現他們感興趣的興奮點,讓他們愛上學習。
先前的我只是把教育當作一種普通的職業,一種生存的方式來做,因而,即使我再努力,也只能算是一個熟練的從業者,而絕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教育者。我并沒有深入到真正的教育境界之中去,并沒有與我的學生一起領略迷人的教育風光,也就品味不到教育給人帶來的無限快樂。
。
剛開學,學校發了《讀書成就名師——12位杰出教師的故事》,這本書是張貴勇所做,雖然是第一次讀他的.著作,但看到題目就知道內容是介紹12位名師的,所以不到一個月。我就一鼓作氣把這本書“攻讀”下來,但是我讀書的目地側重于筆記,只是快速瀏覽,找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做記錄,書讀完了,我的筆記記得差不多了,把書放在一邊。沒什么大收獲。
有人說: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起點,但可以改變人生的終點。12位名師的讀書歷程,是他們專業底蘊得以厚實的歷程,是他們插上理想雙翼,在自己喜歡的教育天空執著翱翔的歷程!我敬重堅持“一輩子做個讀書人”,始終抱著從書本中尋找智慧、思想和方法的態度去讀書的于永正老師。他癡心語文,卷不離手,讀出思考,讀教結合,學而致用,修煉自我。
讀書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教師更要把讀書當成生活的一部分并學以致用,時時用全新的教學理念來支撐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教育教學類書籍。
歡迎閱讀。
我會經常遇到有一部分屬于“問題學生”,他們在學習上基礎較為薄弱,理解和接受能力差,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習失去信心,自暴自棄;在生活及其他方面,早戀、打架斗毆等現象不時發生,給我們的教學和管理工作增加了很大難度。作為教師,我們常常有恨鐵不成鋼的感覺,缺乏足夠的耐心和寬容。對此,我反復思慮著如何將他們引上良性發展的軌道。如果對這部分學生“怠慢”,就意味著放棄他們,后果不堪設想;相反我認真思考,改變了自己的否定性思維。雖然他們的壞習慣很難改變,但并不是不可救藥;雖然他們在學習方面起點比較低,但仍然可以有所作為;雖然他們進步的速度比較慢,但并不等于到達終點的速度就慢。我會想辦法的列舉古今中外的例子告訴學生“火車理論”:一個跑得慢的人搭上一輛快車,和一個跑得快的人搭上一輛慢車,最后,先到達終點的是跑得慢但搭上快車的那個人。我會鼓勵、啟發、引導、耐心、寬容、等待等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使他們逐漸調整和理順好自己的狀態,再差的學生都有它的基礎點,就從每個學生的具體基礎點做起,自然生長點開始,逐漸延續增長,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自然就會產生興趣,而繼續續下去。
我們老師在我們的教學中慢慢地去感悟,就像為人父母,育人的經驗也是慢慢感悟出來的。一個好教師,應是偶有所得,有些獨特的理解、獨特的發現。教育是些潛移默化、潛滋暗長的東西。作為老師,尤其如我們成天和孩子打交道的老師,對待孩子,我們要有耐心,要學會傾聽,要平等對待每個孩子,不能戴“有色”眼鏡。在我們的教育過程中即使我們心中有不滿,有怒火,都應該壓制自己。靜下心與孩子交流,打開孩子的心結。也許,你一句溫暖的話語,改變的卻是一個人的人生。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了“教育的魅力在于激勵與喚醒”,在思想上有了進一步的提高;首先我們要做教育中的有心人,平時,我們要更細致、耐心些,多一些等待、思考與克制。我們要腳踏實地,善于發現,做好觀察記錄,捕捉更多的瞬間。
這個“慢”,要有足夠的期待,足夠的耐心,減少教育浮燥與功利。而作為一種慢的“藝術”,尤其需要合理地對待孩子的不足缺陷甚至錯誤。每個人的成長過程,就是點滴錯誤、點滴成績、點滴感悟積累而至質變的過程。這個慢,也就是讓孩子感受、體驗過程,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個過程中充滿著跌下去和爬起來。他一跌到,你就去懲罰他,而不是等待他、鼓勵他自主地站起來,那他也許會耍性子,干脆不起來,等著你來拉扯他。對學生來說,錯誤是什么?錯誤是一種經歷,錯誤是一種行為,錯誤是一種認識的暫緩,錯誤是一種履歷性的成長資源。學會使用這種不可再生的資源,需要教師發揮慢的藝術?!敖逃荒茏非罅⒏鸵娪暗男Ч?,‘立竿見影’的背后可能就是反教育的行為,所有反教育的行為都立竿見影?!蔽乙源俗鳛橐粍┣逍褎?,并時時告誡自己,欲速則不達,對待“問題”學生,要寬容,要等待,不能操之過急,更不能簡單粗暴。在具體做法上,這幾年我改變了以往遇到他們“作亂”時批評、埋怨的做法,尤其注意當眾保護他們的自尊心。然后以自己的熱情和真心感染他們,以欣賞他們的優點為出發點,以保護他們的自尊心為基礎,拿起表揚的武器,營建“贊美文化”。告訴他們“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的道理,循序漸進地培養他們“向上”、“向善”的精神。
一個人在校期間只是他人生的一個階段,還有很長的路要他走下去,“活到老學到老”是生存的需要,畢業時的他,還有那么多的不完善,一個好老師在學生心中的地位是至高的,師生之間的偶爾一個短信、一句問候、一次思想的交流和碰撞等等對一個人的激勵、鼓舞、發展導向都是有很大作用的,我想這也是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神圣之處吧?這也是我們對社會的責任吧。
暑假期間,我閱讀了《做不抱怨的教師》一書,感受頗深。剛開始看到書名,心里想著,哪有老師會不抱怨呢?要抱怨的事情太多了。一直以來,教師這一職業被認為是天底下最光輝的事業??墒请S著時代的發展,獨生子女是越來越多,家長對教師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這就無形之中給我們教師帶來壓力。抱怨,似乎也成為“釋放”壓力的一種方式。但是這本書里的第一章有這么一句話:“抱怨是懦弱、無能的最好詮釋,他像幽靈一樣到處游蕩、饒人不安?!彼晕覀兘處熞{節好自己的心態,對生活充滿信心,對工作有較好的滿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抱怨產生不了任何喜悅,也不會讓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反而會讓我們的負面情緒不斷疊加,從而產生更多的不快。教育是一種智慧,教師要具有育人的智慧。在我們的教育工作中,如果拋棄讓學生人人“燦爛”的想法,順應自然,那么孩子們的笑臉會不會更多些呢?就像有些老師,學生考了96分還是不夠,似乎只有100分才能算優秀。我們教師總是不滿足于孩子的成績。就像有的學生上課稍不認真,一旦被老師抓住,馬上就會被批評一頓;下課跟同學有些小摩擦,又被認為是打架。其實冷靜下來,仔細想想,一堂課40分鐘,誰能保證什么小動作也不做。只要學生改正過來就行了?!昂芏鄷r候,學生之間的小摩擦,也不那么緊要?!边@正如自然萬物的生長一樣,在摩擦的過程中,學會了與他人相處的藝術。因此,我們教師讓學生在摩擦中學會生存,在摩擦中成長,這是一種自然選擇的過程,而在此過程中,我們教師不必代勞。
我們教師經常也會抱怨:現在的孩子怎么那么不聽話?怎么那么坐不住?怎么那么難教?怎么那么不愛學習?家長怎么也不管管等等。其實,冷靜想想,可能是我們教師有些小題大做了,上課思想開小差,我們提醒一下就行了;和同學鬧矛盾,告訴他們要友好相處,不能太沖動。其實轉臉他們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有的同學作業沒做齊,可能確實是家里有事,給耽誤了,也只是偶爾沒有完成。有的同學考試沒考好,因為他就只能考成那樣,也就那水平,他已經盡力了。當面對學生的問題時,我們教師要試著相信自己的學生,試著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樣一來,不但問題能迎刃而解,師生雙方都學會了好多道理。
有的事情,我覺得只要跟孩子好好說說就行了。畢竟沒有不犯錯的孩子,關鍵是他不要放棄學習,繼續努力,我們沒必要嚴加管教,另眼看待,不能帶著有色眼鏡看學生,對學生要多加鼓勵,少些批評,鼓勵他們。
每個孩子成長階段的需要不盡相同,懵懂無知的時候要知道灌輸引導;漸漸長大些便要放手;等他完全獨立了還有鞭策鼓勵。愛不是只用單一的方式一路貫徹到底,愛是講層次的。只要善于引導,靈活多樣的使用教育方法,對癥下藥,天才可能就出現我們的手中。我們應該更用心的去教學生,去感受學生。去感受生活帶給我們的另一份財富。如果用心,是可以教給學生很多東西的,不僅僅是學科知識!學生成不了博士不要緊,使他們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意義更大一些!我們給學生希望,他們就成為我們的希望了。你是笑著面對自己的希望呢,還是苦著面對自己的希望呢?笑著面對希望,希望會越來越多,你會找到越來越多的快樂!
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安灰晕锵?,不以己悲”,時時注意,保持快樂的心情,做個陽光老師。用一顆寬容的心對待每一個孩子!這樣才能生活的簡單而充實。
。
近來,我學習了《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教育新理念》兩本書的許多篇章,深有感觸。明確了很多道理。
教師對美好的事物應保持敏銳的態度。教師面對的孩子就是最美好的事物,他們有純真的心靈、誠實的態度、自然的感情、善良的愿望,如果不能捕捉到那些美,你就辜負了造化的賜予。教師對美好事物保持高度的敏銳,才會發自內心的愛孩子,并因為愛而滿心歡喜。教師要有赤子之心。做個很單純、很簡單、很好奇、很幼稚,有時有點傻勁的人。教師應有獨立思想,讓我經常思考教育問題,思考人的問題,思考我為什么而教,怎樣教,將教育活動與人生思索融為一體。
學生作為人,是需要灌輸精神理想的,那么教師首先應該做的就是順乎人性。學生需值得去珍愛,在工作過程中要學會寬容學生,與學生和諧相處;另一方面,教師在尊重學生時,也要學會合理合法地懲戒學生,所謂懲戒,是指通過對不合規范的行為施以否定性的制裁,從而避免其再次發生,以促進合范行為的產生與鞏固。但懲戒必須注意幾點:一、教師懲戒學生應具有教育性;二、尊重學生人格;三、懲戒應合理并公正;四、懲戒要符合相關程序。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師要學會不培養乖孩子。如果我們將一個個乖孩子樹為學生學習的楷模,而必然的報應就是,在這個多元化、個性化的時代,調皮搗蛋的孩子越來越多,而那些當初的乖孩子,將來他們也許就是弱勢群體,匯入茫茫的失業大軍。
總之,通過這一個階段的學習,自己的理論水平有了提升,思路更明確了,方法更具體了。相信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這一次的理論學習必將使自己獲益匪淺。
教育書籍讀書心得6
假期里,每天都會讓兒子讀幾篇文章,閱讀后說一說自己的感想,然后記錄下來,對于文章里面好的句子也會記錄下來,這樣不僅提高了想象能力,增加了識字量,還為以后寫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礎。
今天兒子閱讀了《笨狼的故事》,這個故事只要笨狼一出場,兒子就很開心,笨狼很可愛,也很倒霉,總做一些很搞笑的事情,通過笨狼兒子能聯想到聰明兔,因為聰明兔總是做一些笨狼做不到的事。故事很生動也很幽默。對于自己喜歡的故事書,兒子會一口氣讀完,雖然對于故事情節掌握的不太全面,但時間長了,就會實際運用到學習當中。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我們堅信,兒子會一天天成長,一天天進步的。
有的時候兒子也讓會我陪伴他共同閱讀,然后我們互相提問,看誰記得又牢固又準確,其實童話故事真的能開闊孩子的視野,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簡單的圖片搭配幽默風趣的語言,別說是孩子,連我也喜歡看,仿佛自己也回到了童年時代。和孩子一起閱讀,不但能帶動孩子的積極性,自己也能從中獲得樂趣,真是一舉兩得。
有的故事里里面還附加了一些開動腦筋的成語故事和開心謎語,兒子也很喜歡,通過猜謎語可以提高孩子的想象能力,成語故事則豐富了孩子的閱讀空間。作為家長,我們很開心。因為好習慣成就好孩子。相信孩子一定會健康快樂的成長,也必定會成為我們的驕傲。
我的“營養品”——閱讀書籍有感:
閱讀,并不像大家所想象的枯燥無味,它讓我每天度過有趣而又快樂的時光,是一種獨特的精神享受。而對我來說,書籍就是我的“營養品”。
20xx年的寒假里,我看了好多書,如《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草房子》、《悅讀童年》等,讓我的整個假期過得充實而美好??戳恕恫莘孔印?,我懂得了不能歧視別人、勇于正視自己的道理;看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明白了:只有嘗試過,才知道自己該選擇什么;誦讀了《悅讀童年》,我從中積累了無數古詩詞,領略到中國深厚、優秀的文化底蘊……不管是什么書,我們或多或少都能從中獲益的,怪不得著名作家臧克家說過這樣一句話:“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p>
其實,閱讀不僅會讓我學到許多知識,它更能讓我的人生變得更加豐富、精彩。自從學校里開展課外閱讀考級活動以來,我每學期都看了很多有意思的書,這已經成了我每天的“精神食糧”。每天傍晚,我做完作業后總會拿出自己喜歡的.一本書,津津有味地看起來??吹骄侍?,我還會不由自主地歡呼、跳躍,仿佛自己也成了書中的一角,甚至有時媽媽喊我吃飯都沒聽見。
記得有一次,我又看得入了迷,媽媽連喊了我好幾聲,我都沒有回應。媽媽生氣了,發狠說非要把我的所有書都扔進垃圾箱里,我這才不甘不愿地去吃飯了,惹得媽媽哭笑不得。
可是,我就是愛閱讀。煩惱時,靜靜地讀一本書,可以讓我的煩惱隨之消逝;憂傷時,靜靜地讀一本書,可以讓我的心情變得開朗。不知不覺中,閱讀已經成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許有人會說:“你業余時間不休息嗎?就一直看書,有什么好看的!”我會開心地告訴他:“不一定玩電腦、看電視就是休息,其實閱讀才是一種很好的休息方式,它能使我的心充分地休息?!蔽蚁?,只要我們每天擠出一點時間閱讀,那么我們的視野和知識面就會更加開闊,看待人生就會更加深刻、全面。
教師的勞動是以“靈魂”去塑造“靈魂”,要幫助學生矯正自己的心理偏差,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師首先就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用自己的教育行為、教育情感影響學生,發現和引導學生的行為問題,做學生的知心朋友。魯迅先生早就說了,對孩子的教育,“開宗第一,便是理解”。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我敢拿腦袋擔保:如果學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歡樂和痛苦告訴教師,不愿意與教師開誠相見,那么,談論任何教育都總歸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钡鰧W生的知心朋友,真正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談何容易。一是因為師生在年齡方面存在著代溝,教師喜歡的,學生不一定贊賞,而學生崇拜的又很難是教師的所愛。二是因為教師的社會職業與學生的`社會角色不同,就某種程度來講,學生對教師心存猜忌與提防,惟恐“言多必失”,在與教師的交談中,往往抱著“投石問路”的心理,采取“擠牙膏”應對策略,你問一句我答一言,你不掌握實底,我便搪塞敷衍,光打“擦邊球”,不接觸實質,因而有些時候師生之間的“促膝談心”,只能是教師推心置腹的擺事實,講道理,學生則充耳不聞,聞而不戒,起不到一點作用。
要改變這一狀況,真正與學生心心溝通,就要教師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與學生站在同一層面上,在對待問題和事物時允許學生持反對態度,更允許學生申辯自己的理由,教師能耐心聽完學生的申訴,給予肯定和引導,學生才能敞開心扉,向你傾訴,與你交流,你才能打開學生心結,使其摒棄心病,健康成長。
那教師應該怎樣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呢?
學生們,一滴水可以看到太陽的光輝,一件事可以反映一個人的精神,讓我們從小事開始,從現在開始,為我們的祖國增添光彩!
過去,我認為愛國主義體現在轟轟烈烈的事件上。在古代,屈原投河自殺,岳飛忠實報國?,F在,劉翔創造了世界紀錄,楊利偉等幾位優秀宇航員為國爭光......愛國主義似乎離我們很遠,但讀了《從小就知榮辱》這本書后,我對“愛國主義”這個詞有了更深的理解。
肖邦曾經說過:“愛國主義高于一切?!笔堑?,愛國主義是一種崇高而圣潔的.情感,不是一些虛偽的謊言,也不是一些矯揉造作的嘆息,而是一種真正的行動。
讓我們一起品嘗書中感人的故事。國際學生王元本可以獲得一個非常輝煌的獎項,但這必須改變她的國籍。獎杯離她只有一段距離,但她毅然放棄了。在獎杯和祖國之間,她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祖國;小女孩為了一枚硬幣在雨中拼命尋找。如果她找不到,她就永遠不會回家。我們會認為這有點小題大做。但她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自己對祖國的熱愛;一位危重的老人在深度昏迷的狀態下,親人的呼喚并沒有喚醒他,而國歌卻喚醒了他,可見祖國在他心中的分量。
書讀萬卷,遇事不亂”,讀書不僅可以凈化人的心靈,陶冶情操,更可以在實際生活中對我們進行疏導,為我們排憂解難。為了讓自己不斷地從書本中汲取更多的營養,最近對《公務員學法用法讀本》一書進行了通讀,重點對第三部分與第四部分的第三十一講與第三十四講進行了精讀。讀罷,合上書本,靜坐書桌前,感悟頗多。雖然國家機關與事業單位有所區別,但其中做人、做事的道理卻是相通的。法律知識不僅可以適用和指導公務員的行為,也可以適用和指導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行為。1999年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對憲法進行了第三次修正,在修正案中就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近些年來,依法治國的理念已經逐步深入人心。20xx年,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在職人員都參加了“五五”普法考試。通過五個“普法”階段及這么多年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公民的法律意識不斷增強,干部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自覺性不斷提高,基本上做到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有效地促進了經濟發展,維護了社會穩定,保障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立。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我國目前的法治建設就已經達到了一個成熟和完善的階段,就中國目前整體的法治形勢來看,我們還不能說是非常樂觀,違法犯罪的現象仍然大量存在,在某些領域甚至有增無減,再加上一些新型犯罪形態的'出現等等,這些都讓我國的法治建設面臨著嚴峻的考驗。我們也更清醒地看到,公職人員在學法用法實踐中仍存在不少問題,學法用法的意識和能力與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要求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因此,對于我們來說,學好法用好法是非常有必要的。法律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工作都是息息相關的,掌握一定的法律基礎知識并加以熟練地運用對于更好地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是必不可少的。作為一名事業單位機關的工作人員,我不僅有義務去加強自己的法律修養,提高自己的法律覺悟,更有義務去運用法律知識維護我們農科院和職工的合法權利,去維護社會主義法律的尊嚴和權威。
《愛的藝術》是打印出來看的,也幸好如此才得以在上面圈圈點點,因為讀書的慣性思維不容易看懂作者的西方思維,讀第一遍的時候亂了,再讀才有點頭緒。
最深的感受:要想被愛,先學會如何去愛。不要再覺得愛情的先決條件是能否被愛,其實是能否重視愛的各種因素;不要再認為簡單的是愛本身,難的是沒有愛的對象,其實所有人都是愛的對象;也不要再將過多的精力放在名利、權力上,那和愛沒有關系,愛是一種能力。
愛情有著最為重要的因素和廣泛的對象。
我認為全書中最為精辟,個人最能接受和理解之處在于對愛情積極性的解釋:給、關心、責任心、尊重、了解。
愛情是積極的,是發自內心的行動,它的第一要素是“給”,“給”不是被別人拿走東西,也不是一種自我犧牲,而是為了體驗快樂,他體現生命力的升華。不論是在性范疇還是物質范疇,“給”都能夠帶來快樂。在人的特殊范疇里,通過“給”,提高的對方的生命感,喚起了某種有生命力的東西,這表現在愛情上,便是用對他人的愛去換取他人對自己的愛。如果雙方都能深刻理解愛的積極性,那么這種雙方的互動就會帶來充滿活力而不是被動的愛。如書中指出,克服人的孤獨感最有效途徑是創造性的勞動,一個人如果缺乏生產性傾向,不信賴自己的力量和達到目的的勇氣,那他就怕“給”,也就害怕愛,最終仍會陷入孤獨。
愛情是對生命以及我們所愛之物生長的積極的關心。就像上帝所說的,愛的本質是創造和培養。人們認為應該把全部的關心給未來將要出現的愛人,這其實是本末倒置。如作者在博愛中解釋:只有當我愛那些與我個人利益無關的人時,我的愛情才開始發展,所有的人呢都應該是平等的。那些藏著內心的熱情對周遭表現冷漠等待愛情的人應該開始學習這一點,開始關心周圍的人,或許就能培養出美好的愛情。
責任心是我對另一生命表達出來或尚未表達出來的愿望的答復。責任心不是義務而是一種完全主動的思想和行動。經常只有成為了愛情的雙方,人們才會表現出精神上的關心。正如大多數人體會到的,我們只是很吝嗇地將這種責任心給某一個人而且還可能是未出現的人。
尊重是有能力實事求是地正視對方和認識他獨有的個性。不要再臆想將你愛的對象改造成你想象的更好的樣子。你因為他是他而愛上他,如果愛他就應該愛他的成長,愛他本來的面目。同時,給予對方自由也要讓自己獨立,雙方相對的獨立才會有自由而長久的愛情。
愛情之所以能使人逃避孤獨,是因為能認識“人的秘密”,逐漸了解對方,了解對方的深度。在深入對方中,雙方找到了自己,發現了自己,也就獲得了愛情。
愛情不僅僅是只找到一個愛的對象,所有的人都是愛的對象。學會了愛,就不僅愛一個人,而是其他人和世界。愛情和所有人相關,這可以通過不同形式的愛情體現。
不具獨占性的博愛關心尊重所有人,并且所有人都是平等的。要學會博愛就要愛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窮人以及陌生人。在這個過程中,了解和認識會發揮它們的重要作用。
真正有能力愛的母親的對象是正在成長或者分離階段的孩子、自己的丈夫以及其他孩子。通過這樣的愛,母親感到自己是一個創造者,并且會滿足于這一創造性的勞動而排遣孤獨。
性愛也具有獨占性,但只表現在性結合這點上,只同一個人完全地、即在靈魂和肉體上融為一體,但不是在更為深刻的博愛的意義上。同時、性愛也包含意志的因素,愛情不僅是一種感情,而且也是一種意志支配的行為。
愛的能力適用于所有人,如果說自愛只是利己,而不愛他人,那么這種愛的能力并不成熟。有能力愛別人的人也一定能愛自己,反過來,利己者沒有能力愛別人也就不能愛自己。雖然自愛的對象是自己,但自愛的人有了愛他人的能力,只是這些不同的對象體現在不同的形式中。
神愛的對象經歷了漫長的發展到最后只是一種象征,真正愛神的人不是為了得到什么,而是為了一種象征而愛。通過學會愛的能力在內心實現神的人,可以把任何人和事物統一于內心的神。
當然,這本書只是作者個人觀點,我覺得還有很多地方可以討論。
對于神愛的影響,導致東西方思想“寬容和努力改造人自身”和“不寬容、教義和科學,天主教和原子能的發現”的差異,我認為是以偏概全了,一個社會思想和科學的發展不應僅僅只限于某一方面的因素。
作者與佛洛依德關于“愛情和性”觀點,通俗地說是先戀愛后結婚還是先結婚后戀愛的差異,我認為不是絕對的。在現實生活中,性與愛的先后順序有著不同的狀況。先戀愛后結婚是在了解對方的基礎上決定結合。但先結婚后戀愛也未為不可,當雙方通過性結合,兩性意識到了結合便開始了解對方,他們有克服兩者之間的隔離的愿望,直至長久生活在一起,學會去愛對方是可能的。
寒假里,我閱讀下載了肖川先生的著作《教育的力量》一書。每一篇文章都很吸引人,也給我了很大的啟發和教育。書中從不同的幾方面闡述了作者對教育、教學、營造幸福人生等問題的見解。如“教育的方向、成為有思想的教師、聚焦課堂、心靈的陽光”等多個主題。這本書讓我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名有思想的好老師,運用教師的智慧去啟發和引導孩子,讓他們永遠充滿希望和自信。在對待孩子們的時候,我們教師要有責任心與耐心,認真的去做好每一件事情。
在成為有思想的教師這一篇主題文章中,我學到的很多,例如教師的五項修煉:心地善良,表情要安詳,氣象要宏大,言說要謙和,舉止要磊落,這是對教師的期望,也是受人尊敬和受人歡迎的所有人的共同品質。還有教師的.成長策略:廣泛閱讀下載,仔細咀嚼;深入探索,自覺反思;及時總結,著力提升;團隊合作,真誠交流。這些都是我應該認真學習的。還有要聽取他人給教師的建議,那是對我的一種幫助。
在聚焦課堂這一篇主題文章中,書中說了課程改革的重要意義。在新的課程改革下,作為教師要適應教育的潮流,多掌握一些信息、知識、經驗與智慧,使之在教學過程中能夠運用自如,使學生和老師都能在這次課程改革中獲得更好的成長和發展。還要多學習,使自己懂得盡可能多一點。學會自我反思,反思自己是一個有進取的意識,一個好學深思,一個不斷超越自我的人,還是一個墨守陳規、固步自封、得過且過的人。在學習和工作中,多提出疑問,只有發現新的問題,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提升自己。在教學中,提出質疑就可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發現問題并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是一本很棒的書,書中的很多話語成為我們教師為之奮斗的目標。我要加倍的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優秀的教師。
今年暑假,按照老師的要求,媽媽在百忙中抽空帶我去新華書店買了一本“百年百部中國兒童文學經典書系;”之一《草房子》。
我讀了《草房子》之后,深深的感受到:我為我是一個東莞人,我為我是建設小學的一名學生而感到驕傲與自豪!因為我們東莞人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和聰明的才智,以“敢為天下先”的膽識,大膽的改革開放創辦“三來一補”企業,搞活了經濟,家家戶戶都過上了幸福的.好日子。就那我家來說吧,拆了舊房子,建新房子,住進了環境優美的小區;每逢放假爸爸媽媽都帶我和弟弟四處旅游,飽覽各地風光,增長了不少知識。
我能在建設小學上學,感到非常榮幸!整個校園造型很優美,環境很清新,設施很齊全,難怪她能夠榮獲“廣東省一級學?!?。更重要的是學校的老師個個都對學生非常關心,非常愛護,非常耐心的教育我們,使我們懂得做人的道理。
我們一天天地長大,我相信:我們的明天會更加美好!因為我們的父母為我們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我們的老師為我們傳授了開擴美好未來的過硬本`另。只要我們樹立遠大的理想,團結一致,不團的努力奮斗,我們的明天更美好!
《草房子》書籍讀后感600字手捧《草房子》,我被書中那愉快的學校生活所深深吸引。那藍天、白云、梧桐的枯葉,還有那一片朝夕相處的金色的草房子……這一切都令我向往。
《草房子》主要講述了男孩桑桑在油麻地小學的六年生活,那六年小學生活讓他終身難忘。這六年小學生活見證了他們之間的友誼,有悲、有喜、有淚。在書中有聰明的紙月、淘氣的桑桑,還有那為了救油麻地里的南瓜而犧牲自己的秦大奶奶……而這些人中,我最欣賞的還是禿鶴。
禿鶴應該叫陸鶴,但因為他是一個十足的小禿子,油麻地的孩子就都叫他為禿鶴。在桑桑的記憶里,禿鶴在讀三年級之前,似乎一直不在意他的禿頭。禿鶴一直生活得很快活,有人叫他禿鶴,他會很高興地答應的,仿佛他本來就叫禿鶴,而不叫陸鶴。
但是,禿鶴讀三年級時,偶然地,好像是在一個早晨,他對自己的禿頭在意起來了。禿鶴的頭現在碰不得了,誰碰,他就跟誰急眼,就跟誰玩命。人再喊他禿鶴,他就不再答應了,并且,誰也不能再用東西換得一摸。
因為他的禿頭,同學們都會忍不住用手蘸一下去摸一把;因為他的禿頭,蔣一輪不讓他參加會操;因為他的禿頭,他總是帶著帽子上學;也因為他的禿頭,他都想逃學;因為他的禿頭,他還和校長和老師鬧別扭。因為這個禿頭,原來開朗、活潑的禿鶴不見了,他變得自卑了。
人生快事,莫如讀書。它能讓我們知天地、曉人生。它能讓我們陶冶性情,不以物喜,不以物悲。書就是我們精神的巢穴,生命的源泉。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到與書結下了不解之緣,并善于從書中汲取營養。從閱讀中養成愛好讀書的習慣,體會讀書的樂趣,學習和掌握一些讀書的方法,這不就是人生的第一大快事嗎?下方,我就和大家分享讀書的各種樂趣吧!
讀書的一大樂趣莫過于當你當你正為一個問題絞盡腦汁,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或對某一個問題似有所聞的時候,打開書一看,你就會發現早已有人對這個問題做了充分的論述,正好騷到了你的癢處。這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你那么舒服,那么的自在。
讀書對于不一樣的人有不一樣的樂趣,對于從事體力勞動來說,讀書一種休閑;對于從事腦力勞動的人來說,書可能就是一種靈丹妙藥,煩悶時,讀書能夠解悶;愁苦時,讀書能夠忘憂;興奮時,讀書能夠暢流。
讀書給人恬淡、寧靜、心安理得的快樂,就是名利、金錢不可代替的,書就像人類的精神營養劑,缺了它,生活必缺陷。讓我們別留下遺憾,拿起書吧!相信你必須也能從書中懂得人生的真諦!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150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