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一種綜合能力的體現,而優秀作文則需要具備豐富的想象力和精準的表達技巧。在這里,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作文的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從中受益。
我的家鄉在沙洋一個不起眼的小縣城,那里風景如畫,四季如歌,美麗極了。有風景優美的平湖秋月,有熱鬧非凡的步行街,有琳瑯滿目的小商品市場,但我最愛的還是家鄉獨具特色的美食。
作為一個典型的吃貨,我對可是如數家珍。
米茶是沙洋人最愛的夏季主食之一。它不僅經濟實惠,消暑解渴,還能填飽肚子。于是,一到夏天,米茶就成了每家每戶必備的特色風味小吃。米茶好吃,制作方法也不復雜。先將大米放在鍋中炒至金黃色,然后用水把米淘洗干凈,再放入適量的水,用猛火煮之即可。剛煮好的米茶呈淡黃色,湯汁中開著粒粒米花,似茶非茶,似粥非粥,遠遠的就能聞到一股清郁的米香,吃在嘴里清爽可口。
長湖魚糕也是家鄉著名的美食之一,民間流傳著“無糕不成席”的.說法。相傳此菜還有一個優美的傳說。春秋戰國時期,楚莊王好魚,但長食生膩,令御廚改變烹飪方法,提出“食魚不見魚”的要求。御廚回家后一時想不出辦法,急得坐立不安。御廚夫人問清情況后便道:“這有何難,你把魚刺和魚骨剔除后,將魚肉切碎攪拌后以生粉等其他佐料,或蒸或煮,不就吃魚不見魚了嗎?”御廚一聽豁然開朗,在家反復試驗,終于成功。楚莊王吃后大喜,當即獎賞黃金一千兩。因以魚肉為主,形似米糕,而稱為“魚糕”。
我最喜愛的還是家鄉的矮子餡餅。沙洋曾集鎮的李氏兄弟祖傳三代都是做餡餅生意的,兄弟倆改良了祖傳的餡餅技術,做的餡餅香糯可口,入口即化,回味無窮。由于李家兄弟個頭不高,所做的餡餅被大家親切地稱為“矮子餡餅”。矮子餡餅有豆沙、黑芝麻、桂花、椰奶等多種口味,深受男女老少的喜愛。
還有很多很多,它們簡單樸素,沒有精美的配料,也沒有繁雜的工藝,就像家鄉辛勤耕耘的人們,雖默默無聞,平凡簡單,卻勤勤懇懇地播種著幸福和希望。我愛,更愛樸實無華的家鄉人。
麥花又稱巧果,是諸暨的傳統美食。真佩服祖先們,能做出這么美味的食品,不過它的做法十分復雜,下面就讓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第一步要先和面。這和面可大有講究,要在面粉中加適量的水、糖、酵母、土雞蛋、芝麻。加好之后,就需要用七八分力進行揉搓。接著用濕紗布把面團蓋起來,等待兩個小時左右。
第二步是搟面、切面。將面搟成一張張厚度約3毫米的圓圓“大餅”,把大餅切成一個個手掌大的正方形!
第三步就是翻花了。將切好的正方形沿對角線對折成三角形,然后沿著兩條邊開始由外而內切五、六刀,形成幾個三角形,將靠右的邊向左上翻,再將靠左的邊向右上翻。這時,麥花就雛形初現了!
終于闖到了最后一關——炸麥花。相比前面的步驟,這一步算是最簡單的了。在自家的土灶里生好火,鍋中熱好菜籽油,輕輕放進做好的麥花,開炸嘍!炸的過程中,要記住火不能太大,要不停地翻動麥花,讓它們像一個個游泳健將似的在熱油中自由泳,受熱均勻,這樣炸出來的麥花才是金燦燦的。
炸完后,一個個金燦燦的、香噴噴的麥花就出鍋嘍!這些麥花如此之黃,如一塊塊金子;如此之亮,勝過打了蠟的水果。
我剛拿起這麥花,就聞到一股香味,如同一只無形的手開始撫摸我的鼻子,讓我心滿意足地微笑起來,情不自禁地張開了嘴巴,輕輕咬一口,“咔崩!”酥酥的,脆脆的,如一顆炸彈,炸響了攻占味蕾的節奏;慢慢嚼一嚼,雞蛋的鮮,白糖的甜,芝麻的香,(小作者放慢品嘗的動作,將麥花的滋味寫得很具體。)讓我不禁高歌起自創的《麥花大合唱》:“牙在嚼,嘴在叫,麥花在‘咔崩’,麥花在‘咔崩’,我的味蕾在舞蹈……”
你要不要也來試試做麥花呢?諸暨歡迎你!麥花也歡迎你!
第一步,要先和面。這和面可大有講究,不僅要在面粉中加適量的水,還要加白糖、酵母、地道的土雞蛋,其中白糖可以換成紅糖,味道也會不一樣哦!如果想讓自己的麥花“滿城飄香”,還可以撒一層芝麻,也是增加“顏值”的好辦法。加好之后,就需要用七八分力進行揉搓,“柔中帶剛”,仿佛打太極拳的感覺。讓面粉和配料充分混合,并揉勻,再做成個團子就行了。接著找一塊紗布潤濕,像個待出嫁的姑娘似的把面團蓋起來,等待奇跡的發生。趁這時,你可以把手上粘著的面粉清理一下,告訴你一個小竅門:往手上加一些干面粉,能讓自己的手“脫離”沾著的面哦!千萬不要走開太久哦,見證奇跡的時候就要到啦!輕輕掀開紗布,哇!一團面,像個打腫臉的胖子出現在了你面前,手指一戳,立刻彈回來,驚奇吧!哈哈!第一步就完成啦!
第二步是搟面、切面。先將和好的面分成幾個小塊,接著將每個小塊“大變樣”——搓圓,用搟面杖將它搟成一張張厚度約3mm的圓圓“大餅”,就算是完成搟面這個步驟啦!然后就是切面了,從幾張“大餅”中選一張,再將它切成一個個6×6(cm)的正方形,就ok啦!但這切面是個技術活,要盡量的節省面料、不浪費,這可是有經驗的“老師傅”才能做到的哦!你敢不敢來嘗試一下呢?祝你好運!
第三步就是翻花了。先要將切好的正方形沿對角線對折成三角形,然后沿著兩條邊開始由外而內切一個比一個小的“三角形”,每個“三角形”的邊之間距離約5-7mm。但要注意“三角形”度數最大的直角(接近直角)是不切破的,要留出一段距離。一般切5-6個小“三角形”就可以了,不然可就成不了一朵漂亮的花兒了!相信你總不會讓你的麥花成為一個“丑八怪”吧!后面的步驟十分復雜,要將最大的三角形靠右的直角邊向左上翻,再將靠左的直角邊向右上翻,以此類推。當最后只剩下一個小三角形的時候,就算是成功了!此時的麥花應該像一個小三角形上長了很多片的葉子,十分好看,相信你一定會喜歡的!
終于闖到了最后一關——炸麥花。
相比前面的步驟,這一步算是最簡單的了。在自家的土灶里生好火,鍋中熱好菜籽油(或者茶油),輕輕放進做好的麥花,“吱吱”開炸嘍!炸的過程中,要記住這幾點:火不能太大,不然焦了的話你喊120都“搶救”不過來哦;要不停地翻動麥花,讓它們像一個個游泳健將似的在熱油中自由泳,受熱均勻,這樣炸出來的才是金燦燦的正宗麥花,而且在炸的過程中也不容易焦;如果是新手,一鍋不要放太多,會忙不過來的,熟練后則可以嘗試增加數量。炸完后,一個個金燦燦的、香噴噴的麥花就出鍋嘍!這些麥花如此之黃,如一塊塊金子;如此之亮,勝過打了蠟的水果;如此之香,讓我口水直流三千尺。
你要不要也來嘗試一下呢?諸暨歡迎你!麥花也歡迎你!
說起咱們廈門的傳統美食,我可真的是只略知一二。不過我還是曉得一些地地道道的傳統美食,如——沙茶面、芋包、土筍凍、油蔥果……這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那個風味別具一格的芋包了!
芋包這個美食,我是在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才認識的。就是從我“認識”它的第一口,我就徹底的沉醉在了它的美味之中,實在是太好吃了!還記得有一次,我去“佳味再添”吃小吃,就有點了一個“芋包”。只見灰白色的、手掌般大的芋包,挨個兒躺著大蒸籠里。師傅用竹夾子夾起放在小蝶里,舀上一小匙辣椒醬,加上一些酸甜蘿卜片,香噴噴熱烘烘的芋包就到手了。我小心翼翼的把它端上桌。還沒有入口就能聞到一股芋頭的沁人心脾的香氣,食客馬上就會出現一股強烈的欲望想要吃掉這個芋包。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夾起芋包的一小塊,蘸一蘸一旁的不辣的醬料,輕輕地放入口中,一口咬下去,芋包微甜的外皮和餡鮮美的味道就濃濃地糊在了口中。
細細品味芋包的美味——外皮芋頭泥是軟的,里面的餡,有筍干、五花肉絲、炸豆腐條、韭菜……香、脆、綿、多汁、微辣……這真乃是人間的一大美味??!三下五去二,幾大口,我就消滅了一個,還差點咬傷了舌頭。真給吃的人一個極大的享受,吃了一口還想再吃一口,越吃越美,越嚼越香??上У匠酝炅艘院缶椭挥猩瞪档淖谠幓匚兜姆輧毫?。也就是這樣,我才喜歡上了吃芋包這個傳統的美食。芋包不但味道好,而且外表也與眾不同,給人一種新奇的感覺。它外面的那層“包子皮”其實是用芋頭加上大米磨漿做的。也許你會問:“用芋頭做的皮會不會破呢?”我可以告訴你,芋包做的皮是絕對不會輕易的破掉的,“q”、嫩,除非你用很大的力氣去捏爆它,不然是不輕易破的。從此處可以見得,芋包的制作者是多么的能干??!芋包的內餡也是十分具有特色的,所用的配料也是非常新鮮的,也就是這樣才有那么多人喜歡吃芋包呀!芋包,真不愧是我最喜愛的一個傳統的廈門美食呀!
魚香肉絲是我們之一,也是我最喜歡的食品之一。
炒熟的魚香肉絲整體是深橙紅色。肉絲是細長細長的,外加一些胡蘿卜絲和黑木耳絲輔料,便組成了這道美食。魚香肉絲的味道是辣中帶甜,甜中帶辣,美味極了。
魚香肉絲味道極佳,但做起來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首先,我們需要準備制作材料:豬瘦肉、黑木耳、胡蘿卜、鮮紅辣椒等。第一步,把黑木耳、胡蘿卜切絲。第二步,把豬肉切絲。第三步,放淀粉、料酒上漿。第四步,胡蘿卜絲放油鍋炒一下盛盤待用。第五步,熱油,放肉絲。待肉絲炒至變白,放一袋魚香肉絲調料。大火翻炒,放入木耳。第六步,炒至全部原料成熟,放入胡蘿卜絲。翻炒均勻即可出鍋。這就是魚香肉絲的制作方法,成品很誘人。
魚香肉絲的'營養價值也很高。他是高蛋白的食品,富含多種維生素。
魚香肉絲味道極佳,深受大眾喜愛。魚香肉絲是我的最愛,我對它情有獨鐘。它好吃又有營養,歡迎大家都來品嘗魚香肉絲這道菜。
一口咬開它薄薄的皮,熱乎乎,香噴噴的肉汁一下子全都噴的滿嘴,燙燙的,使你不得不快些把它咽下去,總是讓人意猶未盡。我舔了舔嘴,盡最大努力不讓一滴油,一點肉心存僥幸。里面的肉肉也緊實彈牙,肉香和蔥香巧妙結合,好吃的讓人停不下嘴。他的模樣也是濃縮的精華,兩口一個不是問題。關鍵是越吃越香,回味無窮,它那焦香的外皮,鮮嫩的肉質,噴香的油汁,好像時刻都在勾引著我,調戲著我的味蕾,挑逗得我實在放不下筷子。很滿的原來一層層臥著的肉餅的盤子與被我吃的快見底的肉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老媽的注視和肉餅的仇視下,我不得不合了嘴。
傳統美食遍布天下,但我卻對家鄉的傳統美食—膀蹄肉情有獨鐘。俗語說“慢工出細活”,膀蹄肉也不例外,制作工序也非常細致,講究,并且只有春節才可以吃到。
剛進入臘月,奶奶就開始準備做膀蹄肉了。膀蹄是豬大腿與身體連接得那一塊。奶奶為挑選上好的豬腿肉,要連續4.5天早起,她說肥瘦不當都會影響口感。
肉選好了,不能清洗,直接撒鹽,用手把鹽涂抹均勻腌制4-5天,鹽巴完全滲進肉里,準備熏制。
熏制之前,要用4根2米長的木棍,把頭綁在一起,做成圓錐形狀,放在后院空地上,固定底部,并用厚厚的塑料膜把側面覆蓋,再把肉用鐵鉤掛在圓錐木架頂端。點火生煙,不能用火烤,一定要把升起的火苗用草蓋住。生出白白的煙,從底部往上看,頂端煙霧繚繞,猶如人間仙境。就這樣持續8-10天,直到豬肉皮猶如炭色,就離成功不遠啦!我偷偷竊喜。
我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幫奶奶洗熏好的膀蹄,這時奶奶總用手溫柔的摸著我的腦袋:“孥孥長大了!”我則笑而不語。
奶奶見我垂涎欲滴的樣,故意逗我:“還早著呢!”我氣得直跺腳。但還是不由自主的往鍋里張望,大約過了4-5小時,鍋里的聲音由清脆變得沉悶了,“哈哈!終于可以出貨啦!”我興奮地說。只見奶奶把熱氣騰騰的,深紅色的,表面油光發亮的膀蹄肉貼上紅紙條—-寓意吉祥,我便迫不及待地讓奶奶撕一塊精華“膀蹄絲”,放入口中,那味道簡直無與倫比,回味無窮!。
除夕之夜,其他美味佳肴在家人們的歡聲笑語中靜靜地等待著。作者:林謝一康。
潮汕人過清明節,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清明食薄餅在潮汕很盛行,幾乎每家每戶都不例外。薄餅分皮、餡兩部份,皮是用面粉拌水攪成粘糊狀,在熱壤中烙成一張張圓形的熟面皮,其薄如紙。餡分咸、甜兩種,由蛋、肉、肝類、臘味和香菇以及豆芽、韭菜等熟料混合成餡的稱咸餡;用糖和麥芽糖經過特殊加工成為“糖蔥”的為甜餡。食時用薄餅皮卷成圓筒狀就食。
蒸樸籽粿。潮汕有一種樹叫樸籽樹(又叫樸丁樹,屬榆科),葉橢圓形,果實大如綠豆,味甘甜。傳說先人在饑荒年,采此樹葉充饑度荒。清明時節,氣候轉暖,草木蔭茂,樸籽樹葉滿叢嫩綠。后人為不忘過去,便在清明節采此樹葉,和米舂搗成粉,發酵配糖,用陶模蒸制成樸籽粿,有梅花型及桃型兩種,也有叫碗酵桃的。粿品呈淺綠色,味甚甘甜,據說吃了還可解積熱,除疾病。
浙江各地清明前戶戶磨糯米粉、采“清明草”或艾葉做清明果。艾葉我們都見過,“清明草”俗稱綿菜、米菜、佛耳草、鼠曲草,在清明時節萌生出綿綿白毛細葉。人們采摘葉頂,洗凈搗爛和以糯米粉。白色的米粉遇到綠綠的艾葉汁或綿菜汁頓時變得通體碧綠,鮮嫩欲滴。
餡兒有豆腐干和著韭菜的,有熏肥腸拌芥菜末的。有包成團子的,有做成圓餅的,也有包成餃子樣但更精致些的,那皺褶的花邊一個個碧綠剔透,美麗極了。
糯米粉300克。
白糖90克。
板栗泥420克。
澄面澄粉60克。
艾草500克。
開水80克。
熟豬油30克。
準備好所有材料后將艾草清洗并用開水焯燙一下。
焯燙后的艾葉稍微擠去水份,(水不要倒掉)用刀大概的切碎。
艾葉連同擠下的汁水取30克放進料理機一同打成濃汁。
先將澄面中加入白糖,開水40克,攪拌均勻后,倒入準備好的糯米粉,然后分次加入約100克左右的艾青汁,揉成一個綠色的面團。
在揉面團的過程中,不斷加入剩余的艾青汁和開水,這樣可以揉均勻,同時也不會讓面團一下子太濕,揉成光滑的面團后,蓋上濕布靜置一會。
將綠色的團子分成大約50克左右的一個。
然后包入板栗餡放一小塊兩三克的熟豬油包起來,如果不會包的話,可以提前做好餡料放在冰箱凍硬后取出再包會很容易,豬油最好也先凍一下。
包成團后在澄粉上滾一下防粘。
每一個做好的青團下面要放一張油紙不會粘的,移到蒸籠上開中火蒸制15分鐘。
蒸好后用刷子在表面上刷一層油。
出鍋啦,可以美美的品嘗啦。
稍冷卻之后,撕掉油紙,包上一層保鮮膜。油紙一定要等稍等卻了之后撕。
每逢清明之時,江南一帶有吃青團子的風俗習慣。青團子是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后擠壓出汁,接著取用這種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然后開始制作團子。
面粉250克。
食鹽1克。
溫水150克。
食用油4克。
1、原料:食鹽、面粉。
2、鹽與面粉混合后,加入溫開水,和成光滑的面團,將面團放入盆中蓋上蓋,餳20分鐘。
3、將面團取出,平均分成五個小面團。
4、將小面團一一搟成圓形薄餅坯。
5、鍋燒熱后加入食用油,將餅放入鍋中烙制。
6、一面烙成金黃色后,翻面繼續烙制,至兩面均成金黃色取出。
1、主料:晚米1000克,芥菜1000克,豬五花肉300克。
2、輔料:蝦皮100克,豬油(熟)150克,干蔥頭50克,醬油50克,辣椒醬、油炸花生仁適量,豬骨湯適量。
生抽2湯匙,黑醬油1湯匙,鹽少許,胡椒粉少許。
在農歷二月初二龍抬頭這一天,選取上好的糯米、剝來嫩綠的芥菜葉兒,按五比四的比例配好,再放些豬肉及其它佐料,炒成芥菜飯。芥菜飯的炒制過程,其實也并不復雜。先將糯米煮成飯;再把芥菜嫩葉切細備用;把切好的豬肉倒入炒鍋煎炒香出油,把切好的芥菜倒入鍋里與肉同炒;炒之使軟變青并熟后,即把糯米飯放入鍋中同豬肉芥菜一起猛炒、絆勻;最后放鹽、味精、蝦皮、香菜等佐料,燜一二分鐘,即可起鍋開吃。那股香濃的味兒傳來,讓人垂涎三尺。
1、將晚米用清水淘凈,浸泡2小時后,把水瀝干,芥菜洗凈切成小段,干蔥頭切成薄片,豬五花肉切成絲狀。
2、鍋置旺火上,放入熟豬油燒熱,放入干蔥頭炸至金黃色時撈起。再下豬五花肉絲煸炒至熟,加入芥菜蝦皮,炒至半軟時,加入淘洗過的晚米、醬油、味精炒拌勻整平。然后注入豬骨湯,蓋好鍋蓋,用旺火燒至收湯時立即退火改用微火燜至飯熟。啟蓋潑上蔥頭油、花生米和飯拌勻即可,食時根據個人口味,可摻些辣椒醬。
芥菜炒飯。
做炒芥菜飯,最好是用豬油。用豬油口感會潤滑一些,但不能太多太多會膩而且容易滑腸。關鍵是米飯,要選上好的新出的糯米。就是煮好后光潔度好;看去滋潤的那種。陳的米太黯淡,不出光,飽和度也不夠,吃起來也不香;還有就是這米和芥菜要一比一的比例。制作出來的芥菜飯飯松菜嫩,香甘爽口,別有風味;盛在碗里,綠白相間,色彩和質感都很好;這葉子的`濃綠和菜梗的淡綠,滲透在油光發亮的白飯里有種醉淹了進去的感覺。
一到清明時節,閩東各地無論城鄉,大多有吃芥菜的食俗。據說每年二月二吃了用芥菜和大米混煮的“芥菜飯”可以終年不長疥瘡。也有在三月三,煮泥鰍面祭祖送人習俗。
面粉200g。
雞蛋1個。
糖40g。
鹽3g。
芝麻適量。
1、把所有材料揉成光滑面團,蓋保鮮膜放置10多分鐘,松弛。
3、鍋中倒油燒至7成(筷子放進去冒泡),調中火,逐個放入馓子,炸至金黃,瀝油撈出。
艾草1斤,糯米粉1斤,冬菜1碗,肉末,姜1小塊,料酒,生抽,蠔油,花生1碗,芝麻半碗,白糖適量,小蘇打2克等。
第一步:先把摘回來的艾葉清洗干凈,只挑嫩的葉子,因為老的會帶有點苦味的,如果實在找不到嫩艾葉,那稍微老一點的其實也是可以的,就是在焯水和清水的時候要麻煩點,不然做出來會帶有點苦味,艾葉洗凈后放一邊備用。
第二步:把提前泡過的冬菜清洗干凈,然后剁碎,稍微剁碎一點口感更好哦,這是我們做咸味艾粄的食材。
第三步:準備一碗肉末,再準備一小塊姜剁碎和肉末放一起。肉末隨自己喜好來增減量,這也是做咸味艾粄食材。
第四步:準備一個鍋,把鍋燒熱后下油,再倒入肉末和姜末,快速劃散,劃散炒至變色后,倒上點料酒,繼續翻炒一下,炒出香味后,倒入冬菜一起翻炒。
第五步:冬菜水分炒干,加入生抽,少許的蠔油,把它翻炒均勻,炒均勻后盛出備用,這就是咸味艾粄的餡料了,大家也可以隨意搭配,沒有冬菜可以用酸菜咸菜或榨菜,一樣好吃哦。
第六步:另外一種甜餡料做法也很簡單,就是準備一碗花生米和半碗芝麻,把它們炒熟后弄碎,可以用搟面杖或酒瓶子壓碎,也可以用果汁機或破壁機打碎,弄碎后倒入一個盤里,加入適量白糖攪拌均勻即可,糖的量大家自己決定,喜歡吃甜的就加多點,還有人是直接只用白糖做餡的呢。
第七步:現在我們來開始煮艾,鍋中燒開水,把艾草倒進去,我這里是一斤的艾草,倒入2克的小蘇打,調中火煮10分鐘左右,把它煮爛。
第八步:好了,艾葉煲了有10分鐘了,也煮得夠爛了,關火把它撈出來,放到瀝水籃中,稍微擠一下水分,不要擠得太干。
第九步:擠好倒入大盆中,倒入1斤的糯米粉,用手慢慢揉它,把它揉成光滑的粉團,最好揉個20分鐘左右,這樣子更糯,口感更好,如果太干,可以加一點鍋里煮艾的水,揉成三光粉團后就可以了。
第十步:粉團揉好后,我們抓個小劑子,把它搓圓,再把它捏成碗狀,然后裝上餡料,然后包起來,我是先包咸味的,把它做成三角形,這樣好區別。
第十二步:甜艾粄包入餡料后揉成圓形的,翠綠翠綠的,看著好喜歡呀,包好的艾粄要用香蕉葉或油紙墊在底部哦,不然會粘在蒸架上的。
第十三步:鍋中燒開水,把艾粄端進去,蓋上鍋蓋大火蒸12分鐘,因為包的是皮薄餡多的,不需要蒸太久,餡料都是熟的,12分鐘足夠了,如果時間蒸久了,出鍋就不成形狀了哦,會軟趴下去的。
暖菇包的制作因原料的不同,有包糍和包子之分。包糍是用食米和揉碎的干暖菇粉做成糍團,在制作方法上也分兩種,一種是將食米放在沸水中煮成六七成熟即撈出慮干米湯,和干暖菇粉一起倒入臼里舂打成團,另一種是將食米浸泡后磨成米漿,入熱鍋后,煮成糊團。其陷料制作也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干炒,多用鮮筍絲、臘肉、豆腐干、蝦米、薤子,再配上辣椒粉煮熟。裝包時,將糍團掇成一小塊,再捏成厚薄適中的杯狀,然后裝入餡料,兩邊合攏捏緊,排入蒸籠蒸熟即可食。暖菇包子的制作則用六成的糯米與四成食米,滲合磨成米漿,裝入布袋里壓桿水分后再配上干暖菇粉,揉拌均勻,再將米團搓成一小塊,做成鍋狀,填入餡料,封口后裝入蒸籠蒸熟即為暖菇包子。
返回目錄。
。
重陽節敬老,登高以避災?!案狻迸c“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壽高九九”之含義,所以“重陽花糕”成了普受歡迎的節日食品。
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有“糙花糕”、“細花糕”和“金錢花糕”。粘些香菜葉以為標志,中間夾上青果、小棗、核桃仁之類的糙干果;細花糕有3層、2層不等,每層中間都夾有較細的蜜餞干果,如蘋果脯、桃脯、杏脯、烏棗之類;金錢花糕與細花糕基本同樣,但個兒較小,如同“金錢”一般,多是上層府第貴族的食品。
據說,早年不家用發面餅夾上棗,栗諸果的,或以江米、黃米面蒸成粘糕餅,似“上金”、“下銀”的花糕。
原料:糯米粉1000克、粳米粉500克、赤豆250克、白糖1000克、紅綠果脯100克、紅糖50克、食用油25克和干桂花少許。
做法:
1、先將紅綠果脯切成絲備用。將赤豆、白糖、食用油制成干豆沙,備用?;蚩芍苯尤サ昀镔I一包豆沙;將糯米粉、粳米粉摻和均勻,取150克拌入紅糖,加水50克左右,拌成糊狀粉漿備用;將其余的粉拌上白糖750克,加水250克,拌透備用。
2、取糕屜,鋪上清潔濕布,放入一半糕粉刮平,將豆沙均勻鋪在上面,再把剩下的一半糕粉鋪在豆沙上面刮平,然后用旺火沸水蒸。待汽透出面粉時,把糊狀粉漿均勻地鋪在上面,撒上紅、綠果脯絲,再繼續蒸至糕熟,即可離火。
3、將糕取出,切成方形或菱形狀,撒上干桂花;用彩紙制成小旗,插在糕面上即可。
二:螃蟹。
在我國的一些地方重陽節有吃蟹的習俗。中秋剛過,北方的蟹正是肥碩之時。說重陽蟹最美有兩層含義,一是重陽節前后,蟹肉肉質鮮美,蟹黃肥厚;二是重陽節是個孝心節,天漸涼了,給年邁的父母準備一套保暖衣,送上幾只鮮美的陽澄湖大閘蟹,沖上一杯暖暖的姜茶,讓老人家暖暖和和過秋冬。
重陽前后,也就是西北風起時,蟹才是最好的時候,雌蟹只只飽滿,雄蟹只只膏肥。那么如何辨認陽澄湖大閘蟹呢?還是那8字真言:青背、白肚、全爪、金毛。因為陽澄湖的水草特別肥腴兼且是石質底,所以在陽澄湖爬過的大閘蟹肚腹潔白,蟹腳上長毛帶金,而且腿腳有力。那肉質即使不蘸蟹醋,也照樣甘甜美味。下面教你清蒸螃蟹的做法。
清蒸螃蟹的推薦做法。
原料:螃蟹1000克、黃酒15克、姜末30克、蒜末30克、醬油20克、白糖、味精各少許、麻油15克、香醋50克。
做法:
1、將螃蟹用清水流凈,放在盛器里;將姜末放在小酒碗內,加熬熟的醬油、白糖、味精、黃酒、麻油攪和。另取一小碗,放醋待用。
2、將螃蟹上籠,用火蒸15~20分鐘,至蟹殼呈鮮紅色,蟹肉成熟時,取出。上桌時隨帶油調味和醋。
三:栗子糕。
北京的小吃中有兩樣是專在重陽節時食用的,一為花糕,一個是栗子糕。栗子糕,是用栗子泥為主料制作而成的。
它的做法是生栗子去皮蒸熟爛后搗成泥,并準備好京糕切的大片和澄沙餡,將200克栗子泥分成3份,用一份攤開為底層,接著鋪一層京糕片,再用一份抹平在京糕片上,再抹一層澄沙餡后,最后一份栗泥抹在最上層,上面用切成小菱角形的京糕片和細青梅絲拼成圖案,就成了上、中、下為黃色,中間夾有紅、褐兩色五層的栗子糕了。吃時,用白糖和糖桂花熬成的糖汁澆在上面即可。
栗子糕的推薦做法。
原料:栗子1000克、金糕310克、澄沙餡450克、青梅5克、白糖300克、瓜子仁25克。
做法:
1、將栗子洗凈,用刀在皮上劃一小口,放涼水鍋里,水要漫過栗子,用旺火煮20分鐘撈出,剝去皮,再上籠蒸1小時左右。當栗子肉軟爛后,搗碎過羅,揉勻即成栗子泥,如泥干散,可適當加水和白糖。
2、將金糕(300克)切成四塊長13厘米、寬10厘米的大片,余下的切小菱形片。青梅切成細絲;瓜子仁洗凈;白糖加涼水300克熬成黏亮的糖汁。
3、案板上鋪一塊濕布,取200克栗子泥分成等量的三份。先將其中一份攤在濕布上,用小刀抹成13厘米長、10厘米寬的長方形片,上面放一大片金糕,再取一份栗子泥抹成同樣大的片,取四分之一的澄沙餡攤在第二層栗子泥上抹平,上面再覆蓋一層栗子泥片。照此法共做4塊。
4、最后用青梅、瓜子仁及切成菱形的金糕片在糕面上飾成各種圖案花紋,即成栗子糕。食用時,將栗子糕切成小方塊,擺在盤內,澆上糖汁即成。
四:菊花酒。
九九與“久久”諧音,與“酒”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這一說法?!段骶╇s記》記述,漢高祖時,宮中“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蓮餌,飲菊花酒,令人長壽”。南朝梁關均所撰的《續齊諧記》中也記載,“九月九日……,飲菊花酒”,這足以說明重陽飲菊花之普及。在當時,人們將菊花酒視為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古時菊花酒,是頭一年重陽節時專為第二年重陽節釀制的。九月九日這天,人們采下初開的菊花和一點青翠的枝葉,摻和在準備釀酒的糧食之中,然后一齊用來釀酒,放至來年九月九日飲用。傳說喝了這種酒,可以延年益壽?!肚G楚歲時記》載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蓮耳,飲菊花酒,令長壽?!钡搅嗣髑鍟r代,人們在菊花酒中又加入多種草藥,其效更佳。制作方法為:用甘菊花煎汁,用曲、米釀酒或加地黃、當歸、枸杞等中藥。下面教你菊花酒的做法。
菊花酒的推薦做法。
原料:甘菊花20xx克,生地黃1000克,當歸500克,枸杞500克,大米3000克,酒曲適量。
做法:
1、將甘菊花、當歸、生地黃、枸杞入鍋中,加水煎汁,用紗布過濾待用。
2、將大米煮半熟瀝干,和藥汁混勻蒸熟,再拌適量酒曲,裝入瓦壇中,四周用棉花或稻草保溫發酵,直到味甜即成。瓦壇四周用棉花或稻草圍起來,需要保溫發酵。
五:羊肉面。
“羊”與“陽”諧音,應重陽之典。面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頂上的“一”,有一百減一為九十九的寓意,以應“九九”之典。京城給九十九歲老人過生日叫“白壽”。有錢人家當日可舉行以羊肉為主的宴會,爆、烤、涮以至全羊席。秋天是羊兒最肥的季節,羊肉性暖,可以御寒。
和豬肉、牛肉相比,羊肉肉質細嫩,蛋白質含量高,且脂肪、膽固醇含量少,很適合老人食用。想讓羊肉面口感好,羊湯的熬制很重要,一定要熬到湯白如奶,肉要爛熟更利于老人消化。注重養生的古人講究秋季進補,而羊肉是最好的進補食材,因而重陽要吃羊。
羊肉面的推薦做法。
原料:面粉、鹽、雞蛋、羊骨頭、蔥姜。
做法:
1、羊骨頭泡在水里,高壓鍋添水,把羊骨頭放進去,加蔥段和姜片。冒氣后壓10分鐘。骨頭撈出來,湯留著下面條。把骨頭上的肉剔一部分下來,切成小塊。
2、取兩碗面粉,加點鹽,再打一個雞蛋?;钜粔K面,放在一旁醒十五分鐘。用壓面機把面團搟成長片。壓成寬面。燉骨頭的羊湯里加一個西紅柿,再加點醬油。面條下到煮開的鍋里,攪散煮熟。
1.西壩豆腐。
西壩豆腐是四川樂山的漢族傳統名菜。從樂山大佛順岷江而下20多公里處,有一座千年古鎮五通橋區西壩鎮。早在明朝萬歷年間,鎮上的人就有吃豆腐之俗。西壩豆腐先后推出了熊掌豆腐、一品豆腐、燈籠豆腐、繡球豆腐、桂花豆腐、雪花豆腐、三鮮豆腐、蓋碗豆腐等上百個品種。紅油型以麻、辣、燙、綿、軟、嫩、香為特點,白油型則玉嫩似髓,色彩油亮,淡雅清醇。
推薦:黃瓜瓢西壩豆腐店。
地址:樂山市五通橋區西壩古鎮入口處。
2.蹺腳牛肉。
蹺腳牛肉是四川樂山的漢族傳統名吃。百年歷史,三代演變。蹺腳牛肉湯鍋已成為樂山源遠流長的地方名食。它的散寒止咳的藥膳功能,“以臟補臟”的中醫原理,大大提升了這道地方名食的品味和檔次。蹺腳牛肉湯鍋幾經發展,湯味愈加講究。在傳統湯味的基礎上,新添了胡椒、味精、芽菜等現代佐料,滲入了幾十種中藥材熬制而成的“精湯”,更趨科學營養。已形成湯色碧清、香味綿長、牛雜脆嫩、吃法多樣的四大特色。
推薦:古市香翹腳牛肉。
地址:樂山市市中區蘇稽鎮。
3.青菜圓子湯。
圓子入口細嫩爽滑,口感好。味道清淡適中適合中老人享用,配上青菜,顏色翠綠食欲大增。
推薦:峨眉山青菜圓子。
地址:峨眉山市綏山東路。
4.香辣魚火鍋。
一種色香味俱全的名小吃,集麻辣鮮香于一體,可以讓人吃了之后大呼過癮。
推薦:香辣坊魚莊自助火鍋。
地址:樂山市市中區海棠路1210號附近。
重陽野宴三大佳品。
菊花酒。菊是應時的花草,在“霜降之時,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被古人視為“候時之草”;并且由于菊之獨特品性,菊成為生命力的象征。白居易曾引元縝詩云:“不是花中唯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禁中九日對菊花酒憶元九》)在蕭瑟秋風中,百草凋零,唯有菊花,凌霜開放。獨立寒秋的菊花,在古人那里有著不尋常的文化意義。它在仙道方家眼中是“延壽客”、不老草。因此,賞菊與飲菊花酒成為重陽的主要節俗。晉朝隱士陶淵明愛菊之高潔,以菊明志。九月九日這天,他雖家貧無酒,但依然出門坐進宅旁菊花叢中,久之,滿手把菊。突然,江州刺史王弘送來了重陽酒,陶淵明“即便就酌,醉而歸?!碧諟Y明所飲之酒大概就是用去年菊花釀成的菊花酒。
茱萸佩。茱萸是秋季成熟的椒科植物,在古代民眾知識中,茱萸到九月九日“氣烈成熟”,因此人們習慣在這天,“折茱萸房,以插頭”說是可以辟惡氣,而抵御初寒(晉周處:《風土記》)。侵害身體的晚秋寒氣在古代常被視為鬼魅惡氣,能夠驅風逐邪、消積祛寒的茱萸在民間成為驅病療疾的巫術用品?!峨s五行書》說:在屋舍旁種“白楊、茱萸三根,增年益壽,除患害也?!倍鴳臆镙亲佑谑覂?,即有“鬼畏不入”的效果。重陽成熟的茱萸具有如此神奇的驅邪效用,人們自然會對它另眼相看,將茱萸稱作“辟邪翁”。在重陽節這天,人們或佩茱萸囊,或茱萸插頭,以驅邪求吉。
重陽糕。九月食糕的習俗起源很早,“糕”之名,雖然起于六朝之末,但糕類食品在漢朝時即已出現,當時稱為“餌”?!墩f文》“餌,粉餅也?!别D的原料是米粉,米粉有稻米粉與黍米粉兩種,黍米有黏性,二者和合,“合蒸曰餌”(《周禮·天官·籩人》鄭玄注文)。黍為五谷之長,黍在古代是待客與祭祀的佳品。九月,黍谷成熟,人們以黍米為應時的嘗新食品,因此,首先以黍祭享先人。重陽糕的前身就是九月的嘗新食品。這也就是后世民間在重陽節,以重陽糕薦神祭祖的秋祭習俗淵源。六朝時期登高古俗得到光大,重陽節俗形成,糕類自然成為節令食品。在中國節俗中,節令食品往往占有特殊的位置。人們總是以歲時節日作為向神靈獻祭的專門時間,新收獲的食物自然是最好的祭品,用新獲的黍稻作的糕類是重陽秋祭的祭品,也是民眾以分享祭品的方式,分享神惠的時節佳品。唐宋時重陽食糕俗流行,唐稱麻葛糕,宋人已習稱“重陽糕”。
子子推饃,是北方許多地區清明節的必吃食品之一!是一種用面粉和大棗、紅豆、黑豆、雞蛋等配料做成的面食!其實,子推磨不僅是一種面食,更是一件藝術品。因為,人們在做子推磨的時候,會用梳子、剪刀、錐子、鑷子等工具把面團做成燕子、昆蟲、蛇、兔子等形狀,蒸出來的面條栩栩如生,漂亮又好吃!
馓子是一種香脆可口的油炸食品,也是很多地方清明節、寒食節的必吃食品之一!北方的馕以面粉為主,南方則以米粉為主。炸好的馕色澤鮮紅,香脆可口,特別好吃!最后提醒大家,馕雖然好吃,但屬于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不宜過量食用!
艾葉粑粑又稱艾葉粑粑,是一種以艾葉和糯米粉為原料的傳統小吃。在湖南、貴州等地,有著悠久的.消費歷史。同時也是西南地區的清明節和寒食。必吃美食之一!
第1、取適量艾葉,洗凈,放入干凈的水盆中,浸泡12小時,然后放入沸水鍋中,焯水,撈出,冷卻后再放入碗中清水浸泡12小時。
第2、將泡好的艾葉取出,擠出水分,切塊,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糯米粉,攪拌均勻,加入適量水,揉成微干的面團.
第3、將花生和芝麻炒香,放涼搗碎,放入碗中,加入適量白糖,攪拌均勻,取適量艾蒿面團,壓成餅,加入適量花生碎,然后包好,放入模具,壓緊,倒扣在柚葉上,入鍋蒸10分鐘,即可食用。
材料:小麥粉500克(香雪)、酵母粉5克、溫水220毫升、紅棗適量。
做法:
1、雪花小麥面粉、酵母粉。
2、00克面粉內放酵母粉、溫水和面。拌到無干粉揉合,保鮮膜覆蓋發酵10分鐘。
3、500克大約90分鐘發酵完畢,排氣,此步驟用料步驟用時90分鐘。
4、分成大小一樣的面團、揉成園型的、收口向下。
5、取一個饅頭捏個洞。
6、放一顆紅棗。
7、放鍋里二次發酵20分左右、然后開大火蒸20分鐘。
棗糕又名子推糕,是北方地區清明節必須吃的傳統小吃之一!過去,棗糕一般是用糯米粉,加上一些棗,蒸熟而成?,F在,除了蒸棗糕,人們還用烤箱烤,香甜糯糯,深受老人和孩子的喜愛??!
第1.準備大棗80克,洗凈,切成小塊,放入鍋中,加入60克牛奶,小火翻炒至牛奶完全被大棗吸收,關火。第2.取一個無水無油的盆,加入5個雞蛋,120克紅糖,滴兩滴檸檬汁,用打蛋器打至三倍大,加入棗粒,畫出z字形,攪拌均勻,然后篩入150克低筋面粉3次,攪拌均勻。第3、加入鹽1g、小蘇打2g、泡打粉3g、玉米油80g,攪拌均勻,倒入底部活動的蛋糕模中,在模具周圍包一圈吸油紙搖勻它。幾次,抖掉氣泡,撒上適量白芝麻。第4、烤箱調到150度,預熱10分鐘,把模具放入烤盤,調溫度到160度,上下烤,烤35分鐘,上桌。如果最后十分鐘看到棗糕上色了,可以在上面蓋上一層錫紙,防止棗糕烤焦。
原料:螺螄500克,色拉油、食鹽、醬油、雞精、姜、蒜、八角、花椒、桂皮、料酒、豆瓣醬、小蔥、白糖各適量。
做法:先用淡鹽水將螺螄泡上一天,中間可換幾次水,然后要反復洗干凈;將螺螄干炒,除盡螺螄的水分。鍋中放油,爆香所有調料,加入豆瓣醬、料酒、醬油、糖、雞精等。防止螺螄肉質變老,又炒不熟,可以加些清水,煮三分鐘。
功效:清熱、明目、去濕、利尿、通暢。
1、剛買的螺螄需要用清水養半天,水里滴幾滴香油,讓螺螄把臟東西吐凈,期間換幾次水,再搓洗干凈就可以了。
2、螺螄炒的時間不要太長,猛火的情況下,一般螺螄入鍋后炒2~4分鐘。受熱時間長了螺螄肉會縮,這樣口感就老了,而且會導致吃的時候唆不出來。
3、炒的時候要加點水(當然如果會自己調制一些鹵水更好),這樣螺螄才會入味。
4、豆瓣醬可以用郫縣豆瓣醬,辣椒醬或者其它,口味各有不同看自己喜歡了。不吃辣的可以選豆瓣醬或者甜面醬。
返回目錄。
。
我的家鄉在溫嶺,那兒有許多美味的當地美食。作為一個溫嶺人,我最喜歡吃的就是家鄉的油鼓了。
油鼓是我們溫嶺的特產,小時候媽媽偶爾會買幾個油鼓給我吃。當時,我拿著被廢紙包著的油鼓,帶著對油鼓的懷疑一口咬了下去,頓時,我的嘴里充滿了豬肉和蔥的濃郁香味,那炸好的面團酥脆可口,讓我一下子就把油鼓全吃光了,我舔舔嘴巴,香濃新鮮的豬肉再加上又綠又脆的大蔥,不僅在顏色上美觀實在,而且味道也香醇濃韻。吃下去簡直是妙不可言!油鼓吃完后也回味無窮讓人吃了一個忍不住還想再吃下一個。從此,我便愛上了油鼓。
油鼓又香又美味,而且也比較實惠,許多人都愛吃油鼓。每次我一發到零花錢,就會馬上跑到油鼓攤前買油鼓,有時實在是沒有錢,我就讓媽媽給我買,如果媽媽不同意我就死纏爛打,非要吃上油鼓不可。
賣油股的是一個老爺爺和一個老奶奶,他們非常慈祥,每次看見我來都會笑瞇瞇地對我說:“小朋友,又來買油鼓???”他們做油鼓的手藝非常嫻熟。一手拿鏟子,先把一些面團鋪到鏟子上,再抓一把蔥和一些豬肉灑在面團上,然后再拿一把鏟子鏟一些面團鋪在上面,包嚴實。最后丟進盛滿油的油鍋里炸。這幾個過程竟然只用了短短幾分鐘,我在等待美食的過程中不禁被他們的手藝給驚呆了。未炸熟的油鼓在油鍋里翻滾,不過五分鐘便出油鍋了,到時候用夾子夾到桌子上,用廢報紙包起來就可以了。剛炸好的油鼓最好吃了,我拿著油鼓心滿意足地離開了。
油鼓不只是也是我的最愛,它還是我們家鄉的象征。
”清明螺,肥似鵝”。清明前后的螺獅沒有產子,又因其經過一冬的營養蓄積,肉質肥厚,是一年中最鮮美的時刻。
2、馓子。
馓子是一種油炸食品,香脆精美,中國南北各地清明節有吃馓子的食俗。北方馓子以麥面為主料;南方馓子多以米面為主料。
3、面花。
做面花是陜北婦女的拿手好戲。除了自己食用,還用來饋贈親友。母親要給當年出嫁的`女兒送,稱為“送寒食”。
4、雞蛋和涼饅頭。
山東的清明節吃雞蛋和涼饅頭,萊陽、招遠、長島清明節吃雞蛋和冷高粱米飯,據說不這樣的話就會遭冰雹。
1、青團。
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團子的風俗習慣,青團子主要是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制成。油綠如玉,糯韌綿軟,清香撲鼻。
2、潤餅菜。
每到清明時節,泉州人有吃“潤餅菜”的食俗。據說,這是古時寒食節食俗之遺風。
3、蒸樸籽粿。
潮汕有一種樹叫樸籽樹,傳說先人在饑荒年,采此樹葉充饑度荒。后人為不忘過去,便在清明節采此樹葉,和米舂搗成粉,發酵配糖,用陶模蒸制成樸籽粿。
4、糕點和米粽。
在閩南僑鄉,每逢清明節必定做一些糕、粿和米棕,在清明節前后讓家人食用。
返回目錄。
。
海南省是中國最年輕的省份之一。海南清明節祭祀的祭品跟潮汕地區類似,“三牲祭禮”,即:豬、牛、羊。潮汕地區指雞、鴨、鵝,有時也用魚代替其中的一種,或用豬頭代替全豬算是一牲。另外還有水果、糕點等更多豐富的祭祀食品。
海南雞飯是海南很多地方清明節都缺少不了的食品,海南方言叫做“飯珍”,是一種普通的圓形飯團。飯團蘸點花生油配五花肉,是很多海南人清明節最好的美食了。
蕎菜,是廣州人清明節餐桌上不可缺少的時令蔬菜。清明蕎菜香,最是相思情!
在佛山地區,烤乳豬是不可或缺的清明祭祖佳品,廣東人也給它起了一些非常好意頭的名字——“鴻運當頭”、“紅皮赤壯”等,向先人奉上脆皮金豬,祈福子孫身體健康、家人和睦、宏圖大展。
韶關人采擷采擷新鮮艾葉,和以糯米、白糖,用于做“青粄”,俗稱“清明粄”。
在肇慶廣寧,當地清明祭拜祖先的祭品中粽子和發糕糍必不可少。
潮汕地區盛行吃蔥糖薄餅和樸籽粿。明郭子章《潮中雜記》說:“潮之蔥糖,極白極松,絕無渣滓”。潮人世代相傳清明節加工蒸制“樸籽粿”的風俗,沿襲至今。
惠州人盛行用斂糕祭祖。斂糕原來是禮儀專用食品,惠州居民每當出生、婚儀、壽誕等喜事,就要蒸紅斂糕,喪事就蒸白斂糕。
清明前夕生活在粵北山區的南雄客家人除了掃墓祭祖、緬懷先輩外,還一直流傳著吃“菜包糍”的傳統習俗。
閩南人流行吃卷了芹菜、韭菜的薄餅。這里的人們認為吃了包卷芹菜、韭菜的薄餅,會使人們更勤(芹)勞,生命更長久(韭),家業更興旺。
和薄餅一樣,蒜蓉枝也是很多市民的選擇,一些市民會把蒜蓉枝當作貢品,更多人是買回家自己吃。從清明節前開始,蒜蓉枝銷量就不斷攀升。
鼠曲粿,是武夷山人精工細作而成的絕妙點心。在清明前,采摘鮮嫩的鼠曲草搗爛,取用草汁和入米漿,蒸熟,包上香菇、筍絲、肉絲、腌菜等制成的餡,做成綠色的大餃子。
在永定,有句俗話說:沒吃過“清明粄”,便不算過清明節。做清明粄的原材料是一種叫苧葉的野生植物,這葉子是綠面白背的,用它做出來的點心,吃起來有種特別的香味,多吃也不覺得飽膩。
泰寧人吃的清明果是包著著筍、香菇和肉,或是芋頭和蝦米做的.“暖菇包子”,暖菇是由泰寧話音譯過來的,其實就是鼠曲草。
吃“墓餅”是寧德福鼎一帶的習俗,在清明節去掃墓期間,人們都會挑著滿滿的“墓餅”,有的是光餅,有的是芝麻餅,上山祭祀。新建的墓地還會發紅雞蛋。掃墓活動結束,也意味著派發“墓餅”的活動開始了,孩子們奔跑著到各家墓地等著派發“墓餅”,每個孩子手里都能拿到兩三塊“墓餅”。討“墓餅”并沒有年齡上的限制,老人家說,誰家的墓地上人來得越多就越好,是個好兆頭,代表興旺和繁榮。
福州特制的“菠菠果”,也叫“清明粿”。是福州特有的清明節供品,是用菠菠菜(生長于南方的一種野菜,可食,味甘,性涼,搗爛壓成汁呈青綠色)壓榨成汁,滲入米漿內揉成粿皮,以棗泥、豆沙、蘿卜絲等為餡捏制而成的。菠菠菜的青綠色賦予菠菠粿以春天的綠意。
清明龜,因外形酷似龜狀得名。是莆仙一帶最具特色的節粿。粿皮用糯米和鼠曲草磨粉拌和溫水制成,以紅綠豆或地瓜干加糖煮熟為團餡,用龜形木質模印制作成龜的形狀,放入蒸籠蒸熟。成品色淡黑,質韌、味香。莆田民間傳說龜與龍、鳳、麟合稱為四靈,因此清明龜含有祖先靈氣長存,子孫平安長壽之意。
1.五色糯米飯。壯族地區的傳統風味小吃,因糯米飯呈黑、紅、黃、白、紫5種色彩而得名,又稱“烏飯”。每年農歷三月初三或清明節時節,廣西很多地區都會制作,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谷豐登的象征。
2.甜酒發糕。清明上山掃墓,人們不僅要拿甜酒發糕作為供品祭祀祖先,祭拜之后,自己也要食用,據說可沾染福氣。
3.螺絲。廣西最著名是螺絲粉,清明節當然少不了吃螺絲了。廣西古諺:清明螺絲端午蝦,重陽時節吃爬爬(蟹)。螺絲一年四季都有,但只有清明之前沒子的螺絲最好吃,螺絲在清明前又是最肥美的時候,古來就有“清明螺,抵只鵝”的說法。此時的螺絲色青、殼薄、粒大、肉肥,小螺絲少,趁著新鮮勁兒,用蔥、姜、醬油一起爆炒,那叫一個鮮香味美。
4.粉蒸肉。桂林人過清明最具代表性的食物非粉蒸肉莫屬,,桂林人掃墓歸來,家家桌上都有一盆粉蒸肉。
返回目錄。
。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148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