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方案是用來指導和安排特定活動的詳細計劃和措施,它可以提高活動的效率和達成目標的可能性。大家可以從以下的活動方案中找到一些適合自己的靈感和思路,來制定一個成功的活動方案。
教學目標:
1、在游戲活動中引導幼兒體驗團結合作的重要。
2、幫助幼兒在游戲中獲得合作的直接經驗:培養合作精神。
3、參與集體活動,感受到集體力量大。
4、體會集體合作游戲的快樂。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教學準備:
1、懸掛果子的果樹(果子有高有低),水果籃兩個,果盤8個。
2、各種易拉罐、塑料瓶、膠合板,彩旗兩面。
3、錄音帶,背景圖一幅。
教學過程:
一、合作的重要。
1、教師:“秋天到了,教師帶你們到果園里去摘果子。
2、幼兒隨音樂進入場地摘果子,教師引導幼兒合作摘。
3、幼兒休息,教師提問:你們是怎樣摘到高處的果子的?(引導幼兒說出每組摘果子的方式)。
二、集體的力量大。
1、教師請一名男孩,幾名女孩把各自摘到的果子分類。
2、提問:為什么男孩子分得慢,女孩子分得快?(男孩人少,女孩人多)啟發幼兒說出:“一個人的力量小,集體的力量大”
3、教師提議為水果蓋儲藏室。提問:工人叔叔是怎樣蓋樓房的?(引導幼兒說出大家一起干)。
4、教師提供材料,啟發幼兒商量怎樣用這些材料來蓋樓房。
5、幼兒分成男、女兩組合作蓋樓房(體驗合作成功的喜悅)。
三、團結合作。
幼兒游戲:搶救難民。
方法:幼兒分組蹲下,一個摟一個腰形成一條船,向前行進搶奪小紅旗。
四、活動延伸。
啟發幼兒一起合作(拼、畫、粘貼)。
1、初步了解小學的環境設施與小學生的學習生活。
2、在交流與比較中感受小學與幼兒園的差異。
3、激發幼兒當一名小學生的愿望。
幼兒前期參觀過小學、反應與小學生活的照片。
一、引導幼兒回憶已有經驗,說說小學是什么樣子的。
1、幼兒交流討論,說說小學校舍與幼兒園校舍有哪些不一樣。
“上次我們去小學參觀了,誰來說一說,小學和幼兒園有什么不一樣?”
2、說一說,小學的教室和幼兒園的教室有什么不一c樣。
“小學的廁所在教室里嗎?”
“我們幼兒園老師有辦公室嗎?”
3、引導幼兒說說,小學教室和幼兒園教室還有那些不一樣。
二、看圖片,再次回憶小學環境和幼兒園環境的不同。
1、討論交流,小學上課和幼兒園上課有哪些不一樣。
“小學的桌椅和我們幼兒園擺放的一樣嗎?”
“小學每個教室都有兩塊黑板,分別是干什么的呢?”
2、觀看小學一年級的課表,了解小學課程。
“小學的課程和我們一樣嗎?”“都有哪些課程呢?”
根據幼兒的疑問左適當回答。
3、學一學小學上課時師生的禮貌用語。
三、解答幼兒疑問,說說愿望。
1、大家的疑問。
“上小學后,我們的座位怎么辦?”
“為什么上課要先舉手再發言?”
“什么是作業?什么時候做作業?”
“還有什么不了解的地方呢?”
2、幼兒的愿望。
“就快要上小學了,你的愿望是什么?”
選擇有利于幼兒綜合素質的提高內容,如“要畢業了”、“做個小學生”、“學校什么樣”、“小學生的生活”等,讓幼兒感受自己長大了,越來越能干了,需要學習更多的知識和本領了;知道小學與幼兒園的不同,小學生要會自己管理自己、照顧自己,要遵守紀律,用心學習等等,為幼兒順利適應小學生活打好基礎。
本次活動從幼兒感興趣的熱點問題和自身發展需要出發,以幼兒參觀小學掀開活動的帷幕,到對小學的好奇、想要上小學,都體現了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情感發展。我組織孩子參觀了小學,觀摩了小學的環境、操場、音樂室等場景,消除了幼兒對小學的陌生感。通過對小學生活、學習、交往的了解,逐漸萌發了孩子們“我想上小學”的興奮心理。
通過本次活動的.開展,給了我們不少啟示。孩子的興趣與需求是教學活動的生長點。作為教師,我們要滿足孩子的興趣與需求。教學活動是孩子積累經驗,學習知識的過程,教師是活動的主導,對于孩子表現出的愿望想法給予積極回應,并將活動的目標與孩子的需求相結合,采取多種有效措施,豐富孩子的經驗,使活動深入開展。相信孩子,將孩子作為主體,老師要真正成為孩子活動的觀察者、傾聽者、提問者、合作者,并為孩子的發展提供一切可能性。
"制作彩米"這一活動內容來源于我班生成活動《多彩世界》中一個親子制作項目。孩子們告訴我說:他們在"智慧樹"節目中學會了制作彩米的方法,隨之,他們陸續帶來了和爸爸媽媽共同制作的彩米。陳列在區角中的色彩繽紛的彩米吸引了全班孩子的注意力。最早學會彩米制作的孩子率先在教師里擔任起了小老師,教老師和伙伴們制作彩米。幾天后,孩子們提議:要教中班的弟弟妹妹制作。他們花了將近一周的時間做準備:設計制作圖、自制圖書;和老師一起布置彩米展示廳;商量教弟弟妹妹制作彩米的方法等等。
今天進行的這一集體活動,只是系列生成活動中的一個片斷。我選擇這一活動,基于兩個原因:1它能體現孩子的主體性價值:活動內容源自孩子的興趣,由孩子主動提出設想、主動參與準備、孩子在活動中能有自己的想法;并能為實現自己預設的目標勇于實踐;2有助于培養孩子終身受益的品質:關心弟弟妹妹的情感態度;為實現"教會"弟弟妹妹做彩米而采取相應策略的能力,如:示范、講解、向不同對象學習等。
"大帶小"作為社會實踐活動的一種方式,我班已扎扎實實開展了兩年的實踐探索。它的功效在于能促進孩子社會性的發展。首先,它能解決班級授課制及獨生子女家庭所帶來的幼兒交往局限性的問題;其次,能增強幼兒社會適應性,形成良好的社會態度、情感,促進幼兒社會化進程和社會化發展;再次,它順應了幼兒發展不平衡性的特點,使群體發展中的低層次者及個體發展中的弱項,在更多、更豐富的活動環境中,尋求到適合自身發展的依托性、支持性環境,促進其發展;最后,它能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提高課程的開發、實施和研究的能力。
我們不可能僅通過本次活動全面體現"大帶小"社會實踐活動的教育功能。同時,由于參與本次活動的孩子們嘗試"大帶小"社會實踐活動的機會還不是很多(借班活動),因此在活動過程中會存在很多問題,我將與大家一起探討和交流。
樂意參加本次社會實踐活動,共同享受合作的快樂。
能運用以往積累的經驗,以適當的方式教弟弟妹妹制作彩米(大班);能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在哥哥姐姐的指導下學會制作彩米(中班)。
遇到困難能主動設法解決。
合作班級:大班、中班。
活動準備:布置彩米展示臺;自制制作圖、圖書;。
制作材料:彩紙、噴壺、塑料盒、筷子、抹布、垃圾桶;。
數碼相機、電視機、記錄紙、筆。
1、帶領弟弟妹妹欣賞彩米成品。
(這一環節調動起大班孩子的參與熱情。他們在帶著弟弟妹妹欣賞自己的彩米作品時,會主動向弟弟妹妹提問:彩米像什么?彩米是怎么做成的?還會讓弟弟妹妹摸一摸、聞一聞。中班孩子會很好奇,他們急于想了解彩米的制作方法。)。
2、介紹今天的活動內容。
"今天我們有一個重要的任務,教弟弟妹妹制作彩米。"。
(引導孩子明確活動目標:下面所進行的每一個活動環節都是為"教"會弟弟妹妹服務。)。
3、哥哥姐姐用自制的制作圖和自制圖書為弟弟妹妹講解制作方法。
"誰來做個小老師,用咱們設計的制作圖向弟弟妹妹介紹一下制作彩米的方法?"。
"除了制作圖,我們還為弟弟妹妹設計了小圖書,誰來教弟弟妹妹看書學本領?"。
(制作圖、圖書是用不同的方式完成的:制作圖是由六個孩子共同設計完成,而圖書是每個孩子根據自己的制作經驗,以及如何"教"弟弟妹妹盡快學會本領作為目標自行設計的。教師應尊重每一個孩子的能力差異,給予其相當的自我展示、實現自我的空間。)。
(這一活動環節最初是由孩子們提出的,他們覺得應該像老師一樣先為弟弟妹妹講解,然后再帶他們學本領。我們可以從體會到:大班孩子能主動地將自己從老師那里習的教學方式用于自己的"教學"。教師及時滿足了幼兒這一心理需求。)。
"你覺得在教弟弟妹妹制作彩米的過程中會遇到什么困難?"。
(從大班孩子自身來說,他們存在能力差異:語言表達能力、動作示范、處理意外情況能力;弟弟妹妹的能力也存在差異:語言理解能力、動作模仿、合作能力。這些因素都有可能影響活動的順利進行。大班孩子這樣說:弟弟妹妹不想跟我學本領怎么辦?他們不會用電吹風;等等。)。
"沒關系,相信你們會有解決困難的好辦法的!"。
(教師沒有告訴孩子們解決困難的方法,而是希望他們在實踐中嘗試解決。教師的關注點是孩子解決困難的能力。)。
4、第一次"教"弟弟妹妹制作。
教師留意孩子的指導方式,及時攝制下幼兒活動的典型性場面,用以點評、指導。
"老師把咱們剛才教弟弟妹妹做彩米的事拍了下來,咱們一起來看看。"(隨著鏡頭,一對對姐弟、姐妹、兄弟上前)"來,首先仍讓大家認識一下你們。請哥哥(姐姐)說說,你是怎么教弟弟(妹妹)學習本領的?"。
(不同的孩子所運用的指導方式是不同的,如:示范講解型--邊講解,邊示范,弟弟(妹妹)在一旁觀看;手把手教型--讓弟弟(妹妹)一步一步跟自己學;放手型--弟弟妹妹主動要求自己干,就讓他干,自己在一旁做語言提示。)。
(大班孩子如何根據弟弟妹妹的要求及學習能力的差異來確定自己的指導方式是個關鍵。教師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不是為了評價哪一種指導方式是正確的',而是讓孩子相互學習,明確有不同的指導方式,自己考慮哪一種方式適用。)。
(教師的關注點還應放在大班孩子如何對待弟弟妹妹的"過錯":弟弟妹妹加了太多的水怎么辦?水灑了一桌怎么辦?弟弟妹妹手臟了怎么辦?孩子關心弟弟妹妹情感態度的培養是與具體事件、特定環境相聯系的,教師通過讓孩子說說自己的是如何對待弟弟妹妹的"過措",讓孩子懂得真正的"大"對"小"的關心、寬容。那么在以后的經歷中,孩子會遷移和運用。)。
你在教弟弟妹妹學本領的時候于到了哪些困難?你是怎么做的?
(這是對活動開始前一個問題的反饋。孩子們先前的疑問都順利解決了。但是他們又遇到了新問題:為什么弟弟妹妹的彩米顏色那么淡?為什么有些米沒有染上顏色?為什么有些弟弟妹妹還沒有學會本領?)。
"我們用了不同的方法教弟弟妹妹制作彩米,弟弟妹妹有沒有真正學會這個本領呢?"。
5、第二次"教"弟弟妹妹制作。
(教師關注孩子們是如何解決剛才所說的一些困難的:他們有的向同伴請教;有的根據自己的想法多放些彩紙,讓顏色變深;有的利用圖片和圖書再向弟弟妹妹講解一次制作步驟,以便弟弟妹妹學會。)。
共同關注孩子們的新發現。
(不少孩子和弟弟妹妹用不同顏色的彩紙制作出了咖啡色、橙色、綠色的彩米。大班孩子根據以往積累的經驗進行大膽的設想嘗試,他們告訴弟弟妹妹用什么顏色的色紙會變出什么顏色,中班孩子的興趣又一次被調動起來。)。
6、共同欣賞制作成果。
"為什么有些弟弟妹妹沒有學會?"。
(給"失敗者"一次反思的機會。若是弟弟妹妹不愿意和你一起活動,你可以先和弟弟妹妹做好朋友,和他一起散步、看電影、品嘗水果,讓弟弟妹妹信任你,喜歡你。若是弟弟妹妹本領沒有學好,你可以請教老師和同伴,看看你"教"的方法對不對。)。
討論新問題,"怎么會做出咖啡色的(綠色的)彩米?"(顏色的混合會發生變化)。
(我們不難看出,兩次的"教"的過程教師分別確立了不同的關注重點。第一次教師注重讓孩子相互學習不同的指導方式,第二次注重反思和新發現。)。
小結:今天大家都特別快樂,為什么?
(哥哥姐姐因為"教會"了弟弟妹妹新本領快樂;弟弟妹妹因為在哥哥姐姐幫助下學會本領高興。老師則因為大家的新發現而欣喜。)。
7、帶弟弟妹妹收拾場地。
("大帶小"不僅僅是一種集體教學活動方式,它的教育目標更是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與體現的。)。
活動目標:
1、學習清楚連貫的表達自己的見解,同時專心傾聽同伴的講話。
2、在遷移生活經驗的基礎上,說出喜歡爸爸媽媽的理由。
3、主動關心自己的父母,逐步養成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動準備:
幼兒全家合影一張,實物展示儀。
活動過程:
1、幼兒人手一張全家福照片,介紹家庭成員。
——用實物展示儀放大幼兒的照片,請幼兒介紹自己的爸爸媽媽,引導幼兒講述父母的主要特征。
——你喜歡你的爸爸媽媽嗎?為什么?
2、與同伴自由交談。
——向朋友介紹一下你的爸爸媽媽。
——你的爸爸媽媽是什么樣子的?你喜歡爸爸、媽媽什么方面?你為什么喜歡他們?
——鼓勵幼兒清楚連貫的表達自己的見解,同時專心傾聽同伴的談話。
3、啟發幼兒在集體中進行交談。
——教師引導幼兒講述“我喜歡的爸爸媽媽”。
——教師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談論“我喜歡的爸爸媽媽”。
——鼓勵幼兒按照教師提出的思路,大膽地講述自己的爸爸媽媽。
4、引導幼兒想象如何表達對爸爸媽媽的愛。
5、師生演唱歌曲《畫媽媽》。
——引導幼兒替換歌詞仿編歌曲唱一唱歌曲《畫爸爸》。
在活動中,鼓勵幼兒向同伴介紹自己的爸爸和媽媽、大膽地將自己的甜蜜與他人分享。
1、引導幼兒認識、了解警服、醫生等工作服。
2、了解職業服裝的特點、用途,以及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活動準備】。
1、趣味練習:職業和物品的連接游戲。
2、課件:圖片-警察,醫生,運動員等。
【活動過程】。
1、談話引出話題。
教師:今天你穿了什么樣的衣服?感受怎么樣?
(請幼兒互相交流。)。
2、為什么要穿衣服?
教師小結:衣服不僅可以保暖,穿了漂亮,它還有一個很大的本領,衣服會“說話”,
你看見有人穿了一件衣服,就知道他是做什么工作。
3、觀察、了解不同職業服裝。
(1)觀察警察叔叔的服裝,看看和一般的衣服有什么不一樣。
(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發現。)。
(2)觀察、發現醫生工作服的特點。
4、通過圖片觀察周圍人們的工作服裝。
廚師,教師,警察,軍人,消防員,運動員,飛行員等。
5、趣味練習。
看一看這些職業并把和職業相關的物品連接起來。
1、了解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互相幫助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2、學會正確使用幫助用語,設想多種助人的方法。
3、在實踐活動中體驗相互幫助的快樂。
1、課件:小公雞和小鴨子、希望工程;
2、錄像:星星班;
3、實踐活動材料。
一、以形象的故事情節,引導幼兒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相互幫助能解決困難。
1、觀看課件。
提問:在什么地方?發生了什么事情?
小鴨子吃不到蟲子時心情怎樣?后來心情又怎樣了?它是怎么吃到的?
小公雞碰到了什么困難?心情怎樣?后來呢?誰幫助了它?
小結:碰到困難時很著急、害怕,但是它們你幫我,我幫你后,小鴨吃到了蟲子,小雞被救上了岸,心里都很高興。
小鴨為什么吃不到蟲子?小雞為什么差點被淹死?
小結:它們都有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相互幫助后,困難就解決了。
二、充分運用圖片設置情景,引導幼兒討論交流身邊發生的相互幫助的事例,設想幫助別人的辦法。
1、討論:你遇到過困難嗎?是誰幫助你的?你幫助過別人嗎?心里覺得怎樣?
小結:我們都會遇到困難,可以說一些有禮貌的話請求幫助,只要我們互相幫助,就能把事情做好。
3、猜測可能的困難,討論幫助解決的`辦法。
出示圖片:娃娃可能碰到什么困難了?怎么辦?
小結:你們猜得都有道理,想得辦法也很好??傻艿苓€在哭?到底發生什么事情了?
三、將幼兒日常生活內容與大班幼兒社會教育的目標相結合,讓幼兒在幫助弟弟妹妹整理物品的實踐活動中,體驗幫助別人和相互幫助的快樂。
1、看錄像:星星班場景。
提問:小弟弟為什么哭?怎么辦?怎樣整理又快又好?
2、幼兒實踐活動:整理材料。
幫助了弟弟妹妹,心情怎樣?
社會學習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需要幼兒園、家庭、社會密切合作,協調一致,共同促進幼兒良好社會性品質的形成。
以希望工程的幾組鏡頭,引發幼兒樂于助人的積極情感,將幫助的對象由周圍拓展到更大的范圍。
1、知道每年的十月一日是國慶節,是祖國媽媽的生日。
2、感受節日的'氣氛,以自己的方式表達熱愛之情。
3、了解節日中應注意的安全和衛生,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
4、通過討論,激發過節日的情感,知道要愉快、合理地過節。
1、談話:觀看解放軍閱兵的碟子,為什么到處有鮮花?
2、介紹國慶節。
(1)過幾天就是國慶節了,國慶節是誰的節日呀?
(2)學說:十月一日是國慶節,是祖國的生日。
(3)大家會怎樣慶祝呢?
(4)欣賞人們慶祝國慶節的場景圖片。
(5)帶領幼兒參觀中國地圖,認識祖國的首都和國旗。
3、幼兒以自己的方式慶祝祖國的生日。
4、幼兒作畫,添畫煙花。
5、將作品送給“祖國”。
請家長在“國慶節”時帶孩子外出游玩,體驗國慶節歡樂的氣氛。
1、進一步了解新年的含義,知道元旦是新年的第一天。
2、體驗新年給人們帶來的快樂。
1、師生共同收集和新年有關的各種東西(掛歷等)。
教學重點與難點:進一步了解新年的含義,知道元旦是新年的第一天。
教學方法與手段:談話法、觀察法、討論法。
談話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1、說說你知道的年。
師:你知道什么時候是過年嗎?可以用什么辦法來看?
師:很多小朋友不知道,那老師來告訴你們!
2、出示掛歷。
師:王老師告訴你們,看日期我們就要用到——日歷??慈諝v那么我們就很清楚的知道新年是哪一天啦!
師:那我們一起數數,離新年還有幾天?
1、根據自己的經驗說說什么是新年,自己如何知道新年是哪一天。(新年就是要慶祝的日子,我是從地方知道的……)
通過說說什么是新年引入本次的主題活動中。通過提問激發孩子們的探究欲望。進一步引出什么是日歷。為下面的環節做鋪墊。
基本部分
1、欣賞故事。
《新年你好》,引起幼兒對新年的興趣。
師:那接下來我們來聽聽故事里是怎么說新年的。
提問:故事里都有誰?他們為什么歡迎新年?怎么歡迎新年?
師:小朋友們你們聽得真仔細,原來故事中的人們啊大家都在歡迎新年,而且他們用著自己的方式在歡迎新年。
2、國外的新年。
師:原來我們中國是這樣慶祝新年的,那在國外他們又是怎樣慶祝的呢?我們來看看!
播放相關圖片。
師:誰來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師:是的,外國人也過新年,他們有他們過新年的方式,不像我們放鞭炮、貼春聯、貼福字……他們有他們自己的方式。
1、仔細傾聽老師講解故事,說說故事里面有誰。(里面有……我覺得他們也喜歡新年。因為……)
2、傾聽老師講述,初步了解外國人是如何過新年的。
通過欣賞故事來讓孩子們在故事中了解新年,通過一系列提問進一步感知新年的特點和我國的風俗。
通過了解外國人的新年來讓豐富幼兒的課外知識。知道新年不僅是我們中國的節日,也是舉國同慶的日子。
結束部分
思考如何迎接新年。
師:你們喜歡過年嗎?你想怎么樣來歡迎新年?
1、幼兒討論。
2、在最后的歌聲《新年快樂》中結束本次活動。
1、了解亂吐泡泡糖帶來的煩惱,感知生活環境與人們行為之間的`關系。
2、理解泡泡糖外包裝上環保標志的含義,有初步的環保意識。
3、樂意為保護家鄉環境左力所能及的事。
1、泡泡糖若干,活動前發給孩子們。
2、垃圾桶若干。
一、課前談話,謎語導入。
1、吃進去是硬的,吃過后變軟的,吐出來可以是圓的,孩子們最喜歡的。(泡泡糖)。
2、馬路邊誰站崗,不怕曬不怕站,張著嘴像在說:小朋友,可別忘:果皮紙屑遞給我,不要扔在大街上?。ɡ洌?。
二、大家都有吃過泡泡糖的經歷,那么你吃過的泡泡糖是如何處理的呢?
1、說一說處理的辦法。
2、評一評誰的方法好。
三、啟發幼兒思考"泡泡糖"的問題。
1、生活中,在哪里看見過人們吃過的泡泡糖?
2、看到這些到處亂丟的泡泡糖時,有什么想法?
四、討論:泡泡糖應該怎么丟?
五、尋找泡泡糖紙上的秘密。
1、請幼兒找到糖紙上"如何丟泡泡糖"的圖標。用筆圈出來。同座互相說一說它的意思。
2、請幼兒模仿圖紙上的提示,做動作。
六、結合《社會》第24—25頁內容,指導幼兒看書,理解每幅圖的意思。
1、判斷:誰都做法對?
1.用繪畫的形式表現“我眼中的小學”,表達成為小學生的向往。
2.能大膽表述小學與幼兒園的不同之處。
準備:“我眼中的小學”,將被參觀小學的照片和小學生的校服、紅領巾、綠領巾、少先隊標志等物布置在專欄里。
1.我眼中的小學。
(1)介紹專欄標題及內容。
(2)結合照片,幫助幼兒回憶參觀小學的主要情景。
2.我來畫小學。
(1)說一說:小學有些什么?小學生們在做些什么?
(2)畫一畫:請你把看到的小學畫下來。幼兒作畫,教師巡視指導。引導幼兒回憶并借助專欄里已有的'照片、實物構思自己的畫面。
(3)幼兒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繪畫內容。
3.一樣不一樣。
幼兒按意愿分成兩組:幼兒園組、小學組,以“幼兒園和小學有哪些一樣和不一樣”為題進行討論。
4.請幼兒說說自己怎樣準備做一名小學生。
分析:向往小學又有所擔憂是幼兒入學前較為普遍的心態。為此,了解即將面臨的變化——小學與幼兒園的具體差異固然重要,而建立如何應對“變化”的策略則更為重要。這一活動是在幼兒參觀小學之后進行的。用繪畫形式表達參觀印象,這既是一個回憶的過程,又是一個歸納梳理的過程,這一過程可幫助幼兒形成具體清晰的認識。
目的:
1、認識生活中常見的一些標記,懂得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識,知道一些突發事件的處理方法,提高自我保護的能力。
2、通過活動,進一步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動手動腦及創造想象的能力。
準備:
玩具電話兩部,各種標記圖片若干。各種幾何形的白卡片若干,繪畫工具材料。
活動過程:
1、認識幾種主要標記。
(1)有毒、危險品標記。
師:這是什么標記?你在哪里見到過這種標記?它表示什么,提醒我們注意什么?
幼兒自由討論,最后讓幼兒知道有毒、危險品標記的意思是有劇毒,危及生命,切不能亂動亂用。
(2)防觸電標記。
師:這是什么標記?哪些地方掛(畫)著這種標記?它表示什么?
出示一幅內容為在高壓線下放風箏的'圖片,讓幼兒觀察分析,并說出這樣做有什么危險,哪些地方不應該放風箏。
(3)防火標記。
師:這是什么標記?平時,小朋友應該怎樣防火?萬一發生火災,我們應該怎樣做?
2、游戲:報火警。
玩法:教師當消防隊的值班員,請一幼兒做報警者,撥玩具電話“119”,向值班人員報告火警(要求講清楚什么地方發生火災,請消防隊趕快來救火)。值班員立即發出“全體消防隊員出發”的命令,全班幼兒模仿消防車上警報器的聲音,邊走邊作開車狀。稍頃,做舉水龍頭射水的動作,片刻后,開車返回,表示火已撲滅。游戲后,教師講清火警電話不能隨意亂打的道理。
3、設計標記。
幼兒在觀察和學習榜樣行為、接受了種種教育后,成人要幫助他們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內部行為準則。這樣,當幼兒的行為符合這個準則時,就能自己表揚自己,違反了這個行為準則時,也能自己批評自己。只有做到邊教育邊鞏固,才能使他們形成習慣。
社會性是指作為社會成員的個體為適應社會所表現出的心理和行為特征。幼兒期是人一生中社會性發展的關鍵時期。但長期以來,在幼兒保教方面,人們往往只注意對幼兒生活的照顧和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對幼兒進行社會性的教育。幼兒是21世紀的棟梁,他們將生活在一個開放的、瞬息萬變的、競爭性極強的社會里,他們不僅需要有較高的智力,還需要有較強的社交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這種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而是要經過反復的培養,反復的模仿練習才能形成。因此,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應注意有計劃地、循序漸進地對幼兒進行社會性的教育。
教導幼兒遵守規則,培養良好的社會行為對幼兒進行社會性教育,首先讓幼兒掌握和遵守最基本的社會行為準則,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要通過言語教導和動作指導等方法向幼兒具體說明應遵守的準則是什么,并講解一些簡單的道理,使其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不對的,應怎樣做和為什么要這樣做的道理。行為習慣的培養過程可分講解培養和習慣形成兩個階段進行。教師要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中獲得各種感受,并把由此產生的觀念、認識、情感轉變為行動。幼兒年紀小,尚未形成系統的世界觀,因此,要從小開始培養,使他們形成正確的觀點,并在這些觀點的指導下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動,從而逐步學會控制自己,時間長了他們的意志就能得到鍛煉和加強。要達到以上目的,首先應該給幼兒提供大量的行為實踐機會。只有在實際生活中,幼兒才能進行社會知識、經驗、行為規則的學習,將所學到的知識指導自己的實踐,并逐漸養成習慣。在教學工作中,可以設計一些情景教學內容,如《可愛的白雪公主不見了》的表演。在表演過程中讓幼兒分別扮演失主和拾物者,讓他們進入角色后,再引導幼兒體驗丟失心愛的娃娃玩具的焦慮心情,讓他們思考:“你的娃娃玩具被別人拾到了,你希望他怎么做呢?”“如果你拾到別人的東西該怎樣做?”通過以上活動,使幼兒在移情、同情和角色轉換過程中,形成“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要”的認識,懂得在現實生活中拾到東西應交還給失主的道理。其次,要注意引導、幫助幼兒,將其在特定條件或場合中學到的良好社會行為應用到更廣泛的日常生活中去。
開展各種游戲活動,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幼兒與同伴的交往對于幼兒掌握社會交往的本領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因此,要重視和鼓勵幼兒的同伴交往,給予幼兒充分與同伴接觸、交往的機會。在日常教育活動中,游戲不僅是幼兒喜愛的活動,而且能為幼兒提供大量的交往機會,滿足幼兒參與社會活動的愿望。例如:角色游戲《我是小主人》,幼兒通過扮演“主人”這一角色,學習了作為主人所應具有的職責和行為要求:照顧好客人;待人有禮貌;當接待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時,更應體貼、關心和愛護等等。通過游戲教育幼兒學習如何待人接物、關心同伴。其次,可以在游戲中引導和培養幼兒團結互助的協作精神。這種品質情感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是社會性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因此,在開展游戲、活動時,教師應注意發揮他們的自主性,讓幼兒自己商量如何進行游戲、建立游戲規則。在游戲中重視引導他們解決爭執和矛盾,學習如何協調各種關系,正確采納別人的意見等。
教師要以身作則,為幼兒樹立榜樣在日常生活中,教師的行為是幼兒行為的榜樣,幼兒會主動地觀察、學習教師的行為。因此,教師要非常重視自身對幼兒的榜樣作用。教師的觀念、價值觀的選擇、言行舉止、心理行為特征、外表著裝特征等都無時無刻地、潛移默化地、有力地影響著幼兒。如果老師親切友善、樂于助人,無形中就為幼兒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幼兒天天與老師在一起,也會逐漸表現出同樣積極的行為。其次,老師與幼兒都不是單一、獨立相處的,因此,教師對某一孩子的關心、體貼,不僅溫暖了這一個孩子的心,也會起到教育其他孩子的作用。例如:當孩子傷心、難過時,教師如果能給予關切、慈愛的詢問、溫柔的摟抱,孩子在感動之余,也學習到了如何關心、撫慰別人的行為。因此,教師應特別注意自身的行為,并利用社會生活和文藝作品中的正面形象教育幼兒,防止社會生活和文藝作品中的不良行為對幼兒產生消極影響。
注意外部強化與自身強化相結合外部強化是指教師通過語言、表情動作、物品等,向幼兒傳遞對其特定行為的肯定或否定信息,以達到鼓勵或控制幼兒行為的目的。外部強化也是對幼兒進行社會性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由于幼兒的心理發展和認識水平都處于較低的發展階段,因此,幼兒往往通過他人的評價來指導自己的行為。他人的評價直接影響了幼兒的行為。外部強化對幼兒行為影響較大,所以要針對幼兒不同性質的行為采取明確適宜的強化方式。對幼兒良好的行為,老師要明確表現出自己的贊許、肯定和高興;對那些不適宜和不良的行為,老師要明確表現出自己的不滿、遺憾,從而使幼兒明辨美丑,強化塑造幼兒的行為。其次,要注意強化的及時性,要抓住幼兒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對幼兒進行及時的教育,這樣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注意外部強化的同時,也要注重幼兒的自我強化。自我強化對幼兒行為的形成與發展具有控制和調節的作用。幼兒在觀察和學習榜樣行為、接受了種種教育后,成人要幫助他們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內部行為準則。這樣,當幼兒的行為符合這個準則時,就能自己表揚自己,違反了這個行為準則時,也能自己批評自己。只有做到邊教育邊鞏固,才能使他們形成習慣。由于幼兒的可塑性大,除了老師的耐心教育和培養,還要借助家長及社會的力量共同參與,使幼兒學會有意識地控制和調節自己的行為。在當今社會,要生存、要發展,就必須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如果幼兒的社會性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沒有社交能力和與人協作的精神,就不懂得如何去做人,如何去適應社會生活。
1.初步理解故事內容,知道樹與人類、動植物之間相互依存、和諧相處的關系。
2.懂得感恩,對周圍事物及人有感恩的心。
多媒體課件等。
一、導入。
師:在老樹長大的過程中有誰幫助過它,它們是怎么樣幫助老樹的?
二、理解故事內容。
1.聽故事第一部分。
師:老樹長大的過程中,有哪些朋友幫助過它呀?
2.聽故事第二部分。
3.聽故事第三部分。
小結:原來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還能給大家帶來快樂。
三、聯系生活,懂得感恩。
1.師:我們小朋友就像一棵小樹苗,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定也得到過許多的幫助,你得到了些什么幫助?誰愿意來說一說。
2.幼兒討論并講述。
四、活動延伸。
制作愛心卡,請幼兒記錄如何回報愛自己的人。
1、學會正確面對即將入學的擔心。
2、能根據不同的擔心用多元的方法解決。
3、萌發向往小學生活的情感。
擔心的問題:
1)我要是遲到了,老師會把我關到外面嗎?
2)小學有點心吃嗎?
3)怎么上廁所呢?
4)小學里沒有那么多玩具,我們能自己帶玩具去嗎?
5)要是我們小學老師是個男的,很兇很兇,怎么辦?
不擔心的原因:
1)每天早睡早起,按時上學。
2)每天早上、中午多吃一點,吃飽!
3)“我知道,小學里不是每個班都有廁所,還有,男孩子要上男孩子的廁所,女孩子要上女孩子的廁所?!倍苟购孟裰佬W里的很多事兒。
4)“可是,我們會有很多書呀!”莉莉說,“小學生的書包里有很多書,還有鉛筆盒。我特別喜歡。
5)吵架時要平靜下來,先好好商量商量,好朋友不應該吵架。
6)第二天早上,和好朋友一起上學,他倆不那么擔心,他們看到門口的老師都是笑瞇瞇的,他倆不擔心了。豆豆媽媽和莉莉爸爸說:“放學時,我們回來接你們?!眱蓚€好朋友回過頭來,揮揮手說:“別擔心!別擔心!”
3)解決問題的方法:
1、向別人請教,從別人那知道答案。
2、互相協商,商量。
3、從同伴和家人身上尋找安慰和安全感。
4、親自去發現想象和現實是不一樣的。
活動準備:
--那你們都擔心哪些事情呢?誰來說一說!
--我們遇到這個問題可以用什么方法變的不擔心呢?誰來說一說!【2個幼兒】。
(二)學會正確面對即將入學的擔心。
--誰愿意來說一說?【教師對應出示擔心的問題】。
1)上小學要去得很早嗎?我要是遲到了,老師會把我關到外面嗎?
2)小學里有點心吃嗎?(莉莉還擔心什么?)。
3)到了小學里怎么上廁所呢?(除了莉莉還擔心什么?)。
4)小學里沒有那么多的玩具,我們能自己帶玩具去嗎?(豆豆還擔心什么?)。
5)要是我們小學老師是個男的,很兇很兇,怎么辦?
--他們都擔心了哪些事情?我們一起來說一說!【出示建構課件】。
2、在交流講述中,了解豆豆和莉莉為什么不再擔心--誰知道豆豆和莉莉后來為什么又不擔心了呢?他們是用什么方法解決的?請你和好朋友互相說一說!
--請你說一說?【教師對應出示圖片】。
--還有誰來說一說?
1)每天早睡早起,按時上學。
2)每天早上、中午多吃一點,吃飽!
3)“我知道,小學里不是每個班都有廁所,還有,男孩子要上男孩子的廁所,女孩子要上女孩子的廁所?!倍苟购孟裰佬W里的很多事兒。
4)“可是,我們會有很多書呀!”莉莉說,“小學生的書包里有很多書,還有鉛筆盒。我特別喜歡。
解決問題的方法:
1、向別人請教,從別人那知道答案。
2、互相協商,商量。
3、從同伴和家人身上尋找安慰和安全感。
(三)在講述活動中,能根據不同的擔心用多元的方法解決。
1、在交流講述中,能大膽發表自己的擔心及多種解決擔心辦法--小朋友們你們也快上小學了,你們都會擔心哪些事情呢?請你想一想和好朋友互相說一說!
--誰愿意來說一說!
--請大家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讓他變得不擔心?
--還有誰有不一樣的想法?你來說一說!
--還有誰想到了更好的方法?請你說一說!
--你們還會擔心哪些事情呢?誰來說一說?
--請大家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讓他變得不擔心?你來說一說?
--還有誰也想到了方法?誰來說一說?
--請你看一看他擔心什么問題?
--請你和好朋友互相商量商量解決問題的方法是什么?為什么?
--誰愿意說一說你們想到了什么好辦法?為什么?
--你們認為的解決方法是什么?為什么?
(四)延伸--請小朋友們回到家把你今天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下來,明天帶來和好朋友一起分享!比比看誰想到的辦法!
教學目標:
1、知道世界各地的人們表達向往和平的方式,懂得和平的含義。
2、了解世界和平服務的組織,掌握為和平事業做出貢獻的人物事跡。
3、激發學生熱愛和平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及難點:
懂得和平的含義,激發學生熱愛和平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錄象圖片課件。
教學課時: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1、出示課前搜集的照片,讓學生觀看。
2、問:看后,你有什么想說的?
3、學生發表看法。
4、播放錄象:世界各地人民呼喚和平的情景。
5、你又有什么想說的嗎?
6、學生互相交流。
7、齊讀主題文。
1、討論:在你心中,和平是什么?請你用喜歡的方式表達和平的心愿。
2、分學習小組討論。
3、匯報交流結果。
1、讀小資料。
2、看圖片,了解世界人民為和平而采取的措施。
3、學生談感想。
4、教師小結。
1.樂于觀察認識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標志。
2.知道它們的不同類別和作用。
3.嘗試運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標志。
認識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各種標志,了解其不同類別和作用。
1.幼兒觀察生活中的常見各種標志。
課件、各種標志圖每組一份(注意安全、人行橫道、禁止煙火、當心觸電、禁止觸摸等)。
1.教師引導幼兒觀看課件,就其中的交通安全小故事鼓勵幼兒探索根據什么標志過馬路?
3.小結:交通標志給行人、車輛提供了指引,提醒人們遵守交通規則、注意安全。
1.根據幼兒的生活經驗,請幼兒說一說在什么地方見過什么標志。
指導語:除了馬路上的交通標志,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標志呢?之前你們和爸爸媽媽一起找到了哪些標志呢?(請幼兒說)小朋友真是愛觀察的`孩子,標志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我們一起來看看吧!2.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標志。
小結:這是禁止煙火標志,它告訴我們附近有容易燃燒的物品,一般在加油站、圖書館、倉庫等地方會看到這個標志,禁止人們使用明火,以免引起火災。
(2)出示當心觸電標志。
提問:這是什么標志?你在哪里見過這個標志?它表示什么意思?小結:當心觸電標志警告我們要遠離電廠、高壓電線桿、變壓器等有電的地方,在家也不要玩有電的物品,因為電是很危險的。
(3)依次出示“注意安全”、“當心滑跌”、“緊急通道”、“當心中毒”、“禁止吸煙”、“禁止游泳”、“禁止觸摸”等常見標志引導幼兒認識。
提問:生活中為什么有這么多的標志?它們對我們有什么用?
小結:標志通常出現在人口較密集的公共場所,它可以規范人們的行為,提醒大家遵守公共秩序。
小結:一種標志代表一種意思,它的圖案簡單、易懂;標志通常分為三類,黃色作為底色的標志,是提醒或警告我們要當心注意的,叫做“警告標志”;藍色或綠色作為底色的標志,提示我們應該怎樣做,通常叫做“提示標志”;一般畫紅色斜杠的標志表示禁止我們做某些事情,叫做“禁止標志”。
(出示生活中的場景,請幼兒找出這些地方需要的標志。)指導語:小朋友認識了那么多的標志,老師來考考你們吧,一會請小朋友分成六組,每組六個相同的標志,每個小朋友選一個標志拿在手中,當大屏幕上出現畫面時,你認為應該出現什么標志,請拿這個標志的小朋友迅速到前面來,哪一組的小朋友反映最快,而且還答對了,就為你們組爭得一顆小星星。
小結:每種標志都有自己不同的意義,放在適合的場所,才能起到它們的作用。三.活動延伸:
教師帶領幼兒在活動室、幼兒園教學樓內走動觀察,請幼兒根據手中標志的意義尋找適當的位置粘貼。
1、知道自己的上學路線及應注意的相關問題,如交通安全、要遵守的社會公德和自我管理等。
2、能運用各種標志、符號形象地設計上學路線圖、并清楚地進行講述。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繪制兩張上學路線圖。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
提問:1、你們都上哪所學校啊?
2、從家到學校都路過哪兒?
3、你們上學的路線一樣嗎?
二、分析上學路線圖,學習畫圖方法
1、出示一張上學路線圖。引導幼兒注意觀察路線圖上每一個地方運用的標志,與幼兒一起講述。
2、提出畫圖要求。
(1)畫路過的地方、建筑物時,不僅自己要知道這是哪兒。而且要設計一些標志讓別人一看也知道這是哪兒。
(2)畫路線圖時要畫出路過的主要地方和建筑、而且這些地方要畫得大、清楚,標志要明顯。
3、啟發幼兒發揮想象還要注意什么?
4、出示另一張畫出了馬路和方向的路線圖。豐富幼兒畫圖經驗。
三、幼兒畫圖,教師巡視指導幫助
1、幫助能力弱的幼兒完成路線圖。
2、具體指導、提示個別幼兒標志設計要清楚、明顯。
四、幼兒講述自己的上學路線圖
1、j、組之間講述,交流上學路線。
2、展示全體幼兒作品。請標志設計清楚、畫法新穎的幼兒為全班幼兒講述。
五、幼兒討論上學路上應注意的問題
1、交通安全常識。
(1)上學過馬路時,應該注意點什么?
(2)坐車時如果沒看清楚坐錯車了,怎么辦?
2、要遵守的公共道德。
有些小朋友上學要坐車,坐車時,我們應該注意些什么?(自覺刷卡或者投錢;給需要幫助的人讓座;上下車要抓緊時間,不要讓車門給擠著。)
3、自我管理。
上學都是有時間限制的,所以大家在上學路上還要注意什么?
六、幼兒針對“上學”不懂的地方,向老師提問
七、教師總結,送給幼兒美好的祝愿。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136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