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掌握寫作技巧和提升寫作水平。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參考和學習。
摘要:抓好學生的養成教育,對正處在成長發展階段的小學生至關重要。教師應認識到養成教育的長期性和艱巨性,拓寬養成教育的渠道,采取有效措施,抓住關鍵時期,從點滴做起,必將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養成教育,具體地講,就是要致力于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禮儀習慣和環保習慣,為學生將來進一步的發展打下堅實的人生基礎。小學生的各種行為習慣正待形成或剛開始形成,可塑性強,對于已經表現出來的不良習慣比較容易糾正。因此,小學階段特別是剛跨入小學的第一二年是養成教育的關鍵時段,養成教育應成為小學教育的主要任務。
一、細化校規,形成班規,有規可守,違規必究。
剛跨入校門或返回校門的學生,首要任務是學習或重溫校規班規。班規是細化了的校規,符合相應階段學生的行為認知特點。按照先入為主的規律,學校首先讓學生明確規矩,樹立規矩意識,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學生才能不斷地踐行規矩,做到知與行統一。踐行規矩的前提是讓學生明確守規矩的道理,這項工作單純地止于說教,達不到目的。例如,放學時在教學樓內站路隊,要求快、靜、齊,違者扣分。剛開始,學生遵守此項規定僅僅是為了給班級少扣分,形不成良好習慣。學校組織學生看錄像、親身體驗,讓學生知道了放學站路隊快、靜、齊的要求其實就是為了從各方面保護自己和同學。再有違反,心中自知,這就形成了規矩意識,并有其他同學反對或提醒,加之學校的嚴格處罰作為約束,久之,習慣就會養成。違規必究,但不能搞一刀切,應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處罰措施,因為學生的個性特點、認知能力及習慣各有不同。違規必究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其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逐漸改正過錯,使習慣向著好的方面轉化。
二、注重細節,樹立榜樣,反復訓練,循環提高。
養成教育涉及學生行為習慣的方方面面,學生在校的一言一行都能折射出他們的習慣優劣。教師心中要有學生,充滿愛心,善于發現。學生在校所做的再平常不過的小事,也都是進行養成教育的大好契機:對優秀的學生和具體的言行要及時加以表揚鼓勵,無形之中就會提醒他和其他同學在這方面是榜樣,是努力的方向,可激起學習模仿的熱情;對于不符合養成教育的行為習慣,哪怕再細小,也要加以制止、施以教育,讓學生認識到不對,達到教育一個驚醒一片的目的。此所謂教育無小事。學生的好習慣的養成及壞習慣的糾正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會是經過幾次主題班會、受過幾次批評、參加過幾次活動等就能糾正的。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個反復的艱難的過程,需要反復訓練,循環提高。我校的?;赵忈屃诉@一規律,我在工作中也踐行著這一規律。我校的?;帐且粋€甲骨文“習”字的變形圖案,原意為“小鳥數飛”,引申為“不斷地實踐”“學練結合”“形成好習慣”之意。我校的具體做法是,開學之初、每周之初開展各種形式的“明理知規”活動,在學生心中打下烙印,平常的教育教學活動注重抓學習常規、生活習慣、禮儀訓練、環保教育,其間有計劃地穿插各種集體活動,讓每項集體活動都成為一個考評學生多種行為習慣養成和再教育的平臺。例如,學校把春季運動會當成考評學生坐立行習慣的舞臺,當成考評待人接物、文明禮儀的舞臺,當成考評環保、節儉習慣的舞臺……學?,F場考評班級、班級現場考評學生,即時教育,以利提高。
三、以身垂范,為人師表,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在學生的養成教育中,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成為學生模仿的目標。有時需要老師說教,更多的時候需要老師身體力行。比如說,老師的站姿、板書、講課的肢體語言,這些都是學生不知不覺的模仿目標。有意地當著學生的面做課前準備、下課時整理講桌面、進入教室或在走廊撿起紙屑等垃圾,以及午餐完畢有意地給學生展示自己用過的餐盤沒剩一點飯菜等行為,都是對學生的提醒、要求和鞭策。
四、愛之以心,感之以情,轉變心態,養成習慣。
愛是最好的教育,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情感。一些學生表現出不良的行為習慣,如故意毀壞公物、對人不尊敬、不友善、口出穢語等。這不是他不知道好壞美丑,而是他感到他身邊缺少“愛”而故意為之。如果教師和同學能不時地對其施之以愛,讓其感受到愛,就會以愛心喚起愛心,他就會用良好的情感約束不良的言行,久之,良好習慣就會形成。
五、設評比臺,展開競爭,育上進心,固好習慣。
為了更好地利用學生的比賽求勝心理,在學生的養成教育過程中要引入競爭機制。首先制定細化可執行的競爭細則,并使之有趣味,覆蓋面廣。每學期不重復單調,建立評比臺,有美感,能激起學生的上進心。這樣,在班級中就能創造出競爭氛圍,形成你追我趕、優的更優的良好局面,使學生良好的習慣得以鞏固。
六、家校聯動,無縫銜接,齊抓共管,奠好基礎。
引導兒童盡早掌握理論性知識,對兒童的發展起著指導作用。無論《品德與生活》還是《道德與法制》,都在由淺入深地滲透著這方面的知識。課堂學習,學校教育是一個方面,家庭生活方面的影響,特別是生活習慣的養成,對學生的影響更大。
一、定點起床。
中國人有“黎明即起,灑掃庭除”的傳統美德,指的是勤奮?,F在說定點起床、定點就寢,除了勤奮意思之外,主要說的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果日常生活起居養成規律,那么慢慢就會形成自我約束的能力。在自我約束能力的形成中,了解生活、熟悉生活、認識生活的能力也就隨之滋生起來。定點起居,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最起碼的做法。生活習慣的養成,將影響兒童學習進步的各個方面。例如將伴隨學生整個學習階段的寫作訓練,離不開生活,離不開習作者對生活的認識。作文如果離開了生活,離開了對生活的認識,也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所以說,學習寫作,應該首先從“這里”起步。
二、自己疊被,洗襪子。
疊被、洗襪子等都是生活瑣事,但卻是需要天天面對的事。自己的事,力所能及的事,都要自己做,這對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特別是對勤奮、衛生、有規律的生活,盡力減少對他人的麻煩等優秀品質的磨練、養成,都將起促進作用。試想,自己的被子不疊,襪子不洗,總得有人來疊、來洗,那不就是給別人添麻煩嗎?也可以聯想作文訓練,想做好文,首先要做好人;做不好人,是無論如何也寫不出好文章的。文如其人么!自己的被子自己疊,自己的襪子自己洗,這就是“做好人”的開始。做好人的開始,也就是能寫好文章的開始。
三、保持干凈。
老話不老:“笑破不笑補”。什么意思?破,叫人笑話,補上就沒人笑話了?,F在已很少有人穿打補丁的衣服了,我們可以理解為:穿的好壞不要緊,要穿得干凈,這是勤儉樸實的優良傳統,也是一種優秀品質?,F在說來,穿衣戴帽不一定都得是新的,都得時髦的。適當、干凈同樣是一種美,一種樸實的美。經常保持干干凈凈,對我們少年兒童形成優秀品質一定會起到潛移默化的促進作用。與作文訓練聯系起來,這種優秀品質,也將產生促進寫作能力提高的作用。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過:“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边@是對教育本質的理解。小學品德課總目標也提出:“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币笪覀兘逃ぷ髡邔W生的行為與習慣,有明確的目標,小學生要“初步養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為、遵守紀律?!绷晳T,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是在生活中形成并逐漸穩固下來的。這就要求我們教育者對學生進行長期而反復的訓練,才能形成良好的習慣。
同時,一個人的習慣對他的生活有著巨大的影響。正如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專家孫云曉所說:“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笨梢?,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是何等重要。
我校是一所農村小學,有12個教學班,學生550余人。大多學生父母為了生活在外打工,孩子在老家由爺爺奶奶撫養,有的甚至托付給親戚監管。隔代撫養或者親戚監管不利于孩子的家庭教育,孩子在生活中養成了一些不良習慣。長期以來,我校部分學生行為習慣很差。比如不懂文明禮儀,說臟話;經常說謊話;學習習慣差,不按時完成作業、抄襲作業、書寫潦草;做事不能持之以恒,畏難情緒較嚴重等。作為學校,有必要對學生進行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讓孩子成為一名合格乃至優秀的小學生。
根據以上校情,我們重點從小學生的學習、生活、做人、做事四個方面進行習慣培養。
1嚴格規章制度,培養良好行為習慣。
為了建設良好的校風、班風,我們以學生為主體,以常規訓練為切入點,指導學生認真學習《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加強對學生課堂紀律、常規、禮儀等方面的基本行為準則教育,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自學、自理、自控的能力。
2重視常規管理,規范學生一言一行。
學生良好行為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經過長期熏陶才能形成。為使學生明確校內外的行為準則,我們除了讓學生把《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熟記于心,做到心中有規范,行為守規范,爭取“習慣之星”外,還設立了“紅領巾監督崗”,負責檢查路隊、課間秩序、儀表、衛生、兩操等項目,一周一總結,一月一匯總(每個方面每學期一個月),按得分高低進行考核,小干部們以身作則,公正、公平地堅守自己的工作崗位,發現問題及時報告。通過自我監督、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學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逐漸增強,也增強了大家的自律意識和集體榮譽感,使行為規范成為學生的自覺行為。
3寓習慣養成教育于課堂教學中。
要求全體教師,尤其是品德與社會(生活)教師,一是要將習慣養成教育納入學期教學計劃,二是利用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良好習慣養成教育。期末,撰寫一份教育個案。
4環境文化重熏陶,潛移默化育良習。
良好的校園環境是學生獲取知識、養成習慣的隱形陣地,對學生的習慣培養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一是營造習慣培養的物質環境。我們努力讓每一面墻壁都說話,讓校園的每個角落都成為習慣培養的可利用資源,如名人名言,掛圖,校歌、校訓,樓道“請講普通話、請寫規范字”等提示語。孩子每天沐浴在這溫馨的氛圍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
二是營造習慣培養的精神環境。
1)通過每周一“國旗下講話”講習慣養成的意義、方法,每周都有訓練重點。2)各班利用班隊課開展主題班會,同時總結前段時間習慣培養取得的成績,布置本周訓練要點。3)每學月評選一次“好習慣之星”,表彰在黑板報宣傳欄上。4)每學期期末,評選校級“好習慣之星”進行表彰。
5家校聯系,評價激勵,多方聯動促養成。
家長,是學生習慣養成的第一任教師。家長的行為習慣、教育態度,對學生習慣的養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1)構建家校育人平臺。通過成立家長委員會、召開家長會和致家長一封信等多種形式宣傳習慣培養意義,介紹習慣培養方法,家校聯手,共同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2)引導家長參與評價。我們在學生中開展了“感恩父母、體驗親情”良好習慣養成活動?;顒又?,學校布置系列親情作業,引導孩子經常性地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我們采取“上下聯動勤督查”的方法,抓反復,反復抓。上,指學校層面的督查,持之以恒地開展常規教育活動;下,指班級、學生的監督自管,主要通過班級管理員的細化分工,引導學生自查互查。班級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設多個班級管理員,通過這種細化分工,孩子們在互相監督自管中,逐漸養成了良好的習慣。
1心要靜,認真聽,抓重點,勤思考。在別人回答問題時要目視此人,心無雜念,不要開小差,抓住重點語句,動腦思考說話者的意愿與你的想法是否相同,如果不同要做出明確的判斷。
2克服自我為中心的意識。很多孩子總是以自我為中心,認為自己總比別人強,不能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在別人回答問題時,不是隨意搶話、接話,就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自己該干什么干什么。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教育孩子要擺正自己的心態,同學之間相處要真誠、寬容。
二、加強能力訓練,掌握傾聽技巧。
1聽口令做動作,培養傾聽時要細心的能力。老師說口令,學生做動作,比一比誰聽得認真,動作準確。
2聽音樂猜聲音,培養學生邊聽邊記的能力。播放音樂請同學們認真聽,然后將聽到的.聲音名稱寫在紙上,看誰聽到的最多而且準確。
3聽故事演一演,培養學生理解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以小組為單位,請一名同學講一個小故事,看誰能夠將故事復述下來,再與小組成員合作將故事表演給大家看。低年級的同學可以采取傳話訓練,看誰傳得又快又準確。
4聽寫訓練。在聽寫詞語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讀詞語,每次讀一個兩個或三個詞語,調整好聽寫速度,讓學生邊寫邊記憶詞語,有助于學生一邊集中精神傾聽,一邊用心強化記憶。
5接讀訓練,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在朗讀課文時,突然停止一位同學的朗讀,讓另一名學生接著讀,可以迫使學生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讀。
三、多用激勵語言評價,感受傾聽的魅力。
1言語激勵。教師千萬不要吝嗇贊揚,要讓學生能夠品嘗到成功的喜悅。比如“這么一點小小的錯誤都被你找出來了,你可真了不起!”“你把他的優點和不足都說出來了,你聽得可真仔細!”這些看似簡單平常的話語只要你運用恰當及時,就能夠使學生在鼓勵中獲得傾聽成功的情感體驗。
2榮譽激勵。有一次在一節語文課上,我給同學們范讀課文時,一不小心將“疲憊”讀成了“疲乏”,等我讀完課文后立刻有個同學站起來指正,我當著全班同學的面獎勵他一個光榮貼,我告訴同學們這枚光榮貼不僅僅是因為他認真傾聽發現了錯誤,還因為他能夠耐心地聽完朗讀,這些良好的傾聽習慣都是我們值得學習的。同學們都很贊同也很羨慕,接下來的學習他們個個都躍躍欲試,都在為獲得光榮貼而暗暗努力。
3表情激勵。課堂教學中,更多的是激勵在無聲中進行。學生發言時,教師的一些細微變化他們都能感受到,比如教師的點頭、微笑、眼神交流等對學生來說都是一種鼓舞,讓聽者更加有興趣,讓說者更加有信心。
四、家校結合,共同培養。
學校教育離不開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加強教師與家長的聯系,及時溝通交流,讓家長了解學生在校的表現,老師了解學生在家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與鼓勵,延續培養的過程,效果會更好。學生傾聽習慣的養成是一項循序漸進的工作,學生形成良好的傾聽習慣,需要我們教師不斷的指導和訓練。相信只要我們師生攜起手來,用心捕捉和善于利用一切時機,學生就會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我們的課堂教學也將會更加精彩紛呈。
隨著教育模式的不斷改變以及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人們越來越關注孩子自身素質的培養,尤其是在低段孩子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中。
從身邊的小事入手,培養初步的環保意識和行為”。
究竟如何在幼兒園中有目的、有計劃的實施環境教育活動,本文通過環境教育的一些實踐經驗和研究,介紹了怎樣讓幼兒了解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如何萌發幼兒保護環境的意識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面臨生存環境惡化的挑戰,大到土地荒漠化,溫室效應;小到垃圾、空氣污染等等都是我們要重視的環境問題。
為了改善我們的生存環境,人人都應該重視,保護并從我抓起。
而孩子作為我們的希望,祖國的未來,從小培養他們養他們養成良好的環保意識是非常重要的。
幼兒園的孩子正處在生長發育迅速階段,處在長知識及行為習慣、道德品質形成的最初階段。
在工作中我認為應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開展系列環保教育活動。
1創設環境,渲染環保。
美好的環境創設成就美好的心靈,不良的環境造就不健康的心理,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大部分是通過環境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和影響獲得的。
為了讓幼兒感受環保作品的美與趣,我將各種廢舊材料制作的美工作品布置在教室里,讓幼兒去欣賞、去理解、去感受,去發現。
在活動室的墻面布置上,有用碎布做成的“小魚”,有用各種毛線做成的“小花園”,有用一些廣告紙拼帖而成的“盆花”。
美的環境不僅帶給了孩子視覺上的沖擊,也讓他們發現了原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廢舊物品也可以變得那樣生動、美麗。
另外,根據主題的.變化我及時在活動室里更添了許多有趣的環保作品。
如用卷筒紙芯做成許多五彩繽紛的小掛件,一個接著一個懸掛在活動室上面。
當孩子置身于這樣環境中,注意力一下子就被深深吸引,有趣的環保作品激發了孩子們制作的興趣,也使他們知道了廢舊材料的另外用途。
2做好教育,滲透環保。
大班幼兒善于模仿別人,教師為人師表,老師的一舉一動幼兒都有可能模仿。
有的孩子看到我去揀他們也去揀,這時我進行了即時教育,討論怎樣能使我們幼兒園變得更整潔優美,孩子們都發表了自己的意見。
他們的討論我給予了肯定,最后總結:最好的環境要我們平時來保持,我們都來爭做環?!靶⌒l士”。
現在再也看不到地上有垃圾了,使我們的幼兒園有舒適優美的環境。
我們還開展了《花兒好看我不摘》,《讓小草快快長》等活動。
如:有一次,小朋友他非常喜歡花,他采了一朵走到我面前說:老師,這朵花很漂亮,是我送給你的。
當時,我接過花,仔細看了看說:這朵花的確很漂亮很好看,只是把它摘下來太可惜了,隨即讓幼兒討論出:(1)花兒好看要給大家看,你摘走了別人就看不到了,如果不摘可以每天來看看它。
(2)如果每個小朋友都把它喜歡的花摘下來花壇里就沒有花了,光剩下枝和葉就不好看了,也就破壞了我們的環境,從那以后經??吹胶⒆觽兣艿交▔酝A粢粫抛?,但沒有一個小朋友去摘花。
再如:春季,小草剛剛發出嫩芽,腳踏上去很容易損壞,再通過踩痛了小草會哭的故事,讓幼兒在初春的時候不要去踩痛小草。
3寓于游戲,行動環保。
“游戲”是孩子們的特權,在游戲中滲透親自然內容幼兒更容易接受并能在玩玩、說說、做做中掌握環保知識。
4月的愛鳥周來到了,我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采用情感體驗法進行愛鳥教育。
我先在活動室的墻上“造”了一大片“森林”,然后展示許多鳥類的圖片。
孩子們從開始對鳥的名稱、外形好奇到對鳥有了自己關心、同情的情感;在區角活動中孩子們畫畫、剪剪小鳥、蝴蝶等來到“森林中”和鳥類作朋友。
在幾次活動后,孩子們把這一片墻的小鳥、蝴蝶當作了自己的伙伴。
他們會說:“今天,小鳥又多了三位朋友,它們在樹上吃果子”。
通過區角游戲孩子們從內心激發了關心、同情小動物的情感、激發了他們關注生存環境的意識。
操作活動中,孩子也能掌握一些環保知識。
如:玩環保棋、走環保迷宮圖。
正是這些集親自然教育與娛樂為一體的游戲使孩子們了解了大量的成人也不注意的環保知識:綠色食品標志、環保標志、白色污染、噪音的標準等。
他們真正成為關心環保知識、維護環境衛生的小衛士。
角色游戲中,老師和小朋友一起收集無毒無害的廢品,利用紙盒、紙筒、飲料罐開展“咖啡屋”、“小賣部”、“娃娃家”等,使幼兒在游戲中接受環保教育,并懂得如何減少垃圾和利用廢物,以培養幼兒參與環境保護的自覺性。
幼兒園開展游戲需要大量的材料,教師可以與幼兒一起商討,利用生活中無毒無害的紙盒、飲料罐、膠卷筒、紙板等廢物,制作游戲材料,讓幼兒懂得“廢物的根本出路在于利用”的“可持續發展”的觀點。
4家園合作,實現環保。
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成長發育過程影響至深,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直接造成幼兒的潛移默化。
因此,家長對幼兒環保意識的培養不可忽視。
家庭教育具有幼兒園所無法比擬的隨機性和個別性,因此教師應努力加強與家長的聯系,比如在公共場所不吸煙、不隨地吐痰、不制造噪音等。
首先,在平時家長可以帶領孩子參加社區舉辦的環?;顒?,與孩子共同接受教育,共同進步,一起培養環保意識。
社區工作人員需要加大環保工作的宣傳力度,給幼兒和家長相關方面思想的渲染和滲透,讓家長和幼兒多一些閱讀的空間,樹立家長的好榜樣,使家長能夠做到身體力行的教育和影響孩子。
其次,幼兒園可以開家長會,同家長一起共同研究環保教育的方式和辦法。
對于不重視環保教育的家長,我們要以溝通的方式,勸解家長讓家長深切并且認識到這種以身作則的重要性,使他們加強自己的環保行為。
通過幼兒園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使孩子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
最后,我們還倡導家長們平時經常讓幼兒看關于大自然的電視節目等,經常帶幼兒參觀有關環保方而的展覽,經常和幼兒一起到大自然之中去游玩,使得幼兒能夠了解大自然的奧秘之處,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也能夠喚起幼兒對大自然的那種熱愛。
幼兒是祖國的未來、人類的希望,把環保教育的著眼點放在幼兒身上是有現實和深遠的意義的。
總之,環境保護教育應該從小抓起。
通過經常持久的環保教育,使幼兒確立環保意識,形成環保觀念,提高環保覺悟,增強環保責任感,成為真正的“環保小衛士”
參考文獻:。
[1]佟文華.環保教育從幼兒園做起之淺見[j].東方青年.教師,
良好的習慣屬于人們的道德資本,這個道德資本是不斷增值的。對于人們的現實生存具有非常密切的關系,人們只是依靠理性進行支配,還要受到思維和行為的制約,使規范的期待可以變成穩定的習慣。小學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這個階段最有利于習慣的養成。如果只是利用傳統的方式,就會引起學生的抵觸情緒,結合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特點,找到培養小學生行為習慣的實效性策略。
小學生思想道德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養成教育過程中,其中的制約因素是比較對應的,存在以下幾個制約因素:教育者在認識上存在一定的偏差,教師和家長沒有重視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過于重視讀書的分數,規范只是一些表面性的工作。教育的方法也比較陳舊,缺乏一定的實效性,教師并沒有正確的認識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缺乏有效的科學方法,在學生資產行為規范養成的過程中,發揮出來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當前的社會環境比較復雜,我國正在不斷的社會轉型,存在很多誠信缺失和假冒偽劣等行為,對于涉世未深的小學生來說,是一種嚴重的影響。社會中不良的環境削弱了學校的教育作用,很多的學校都沒有形成具有自身特點的評價體系,利用傳統評價方法,無法對學生起到激勵作用,對于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沒有促進作用。
1.優化校園育人環境。將學校的人文環境進行優化,讓學生在和諧環境下受到影響,養成行為規范會受到來自各個方面的影響,因此各個方面需要進行有效的配合,學校中的教師和校園環境需要進行協調統一,形成一股合力,讓學生可以在人文環境當中,形成良好的行為規范。在學校教育過程中,需要創造出良好的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利用先進的教學設備,使管理呈現出規范化,引導學生正確的生活和做人。例如:某農村小學,為了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在學校創辦文明角,張貼各種勵志宣傳語言,利用各種夸張又強烈的背景和圖片,吸引學生前來觀看,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成長。
2.將課堂教學進行優化。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將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進行滲透,習慣主要是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逐漸養成的。通過積累,就會在各個方面形成良好的習慣。針對習慣的養成教育,需要在各個學科的課堂教學過程中,給予有機的滲透,使理論和實際進行有效的聯系,并且結合各個學科的特點,進行教育。先進思想的主要載體就是知識,在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過程中有效的滲透各種知識,這樣一來,學生可以更容易的接受。教師需要以學科教學的特點為基礎,將教育的目標確定下來,在教學過程中滲透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將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的訓練目標進行細化,小學生心理和身體的發展屬于一個漸進的過程,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養成,提高其道德認知,需要符合心理成長的規律,養成過程的設計需要具有階段性和層遞性。
3.健全監督機制。在各個班級活動當中融入“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訓練。養成教育的主要渠道就是少先隊活動,利用大型的校隊活動,可以對學生的行為規范進行訓練。在活動開始之后,學生要以排隊的形式入場,并且按照一定的`次序就坐,要求他們認真的聽講,給予禮貌的故障,嚴格規定隊員的敬禮和站立等行為,使學生可以集體活動當中受到良好的教育。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明確遵守規范的意義,結束了互動,需要讓每個學生對活動給予反饋。在學生的日常生活當中融入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在校的生活要具有規范化和序列化。
4.優化鄉鎮德育環境。利用鄉鎮德育,可以有效的延伸和補充學校德育,德育資源比較豐富,具有很強的感染力,自身具有輻射力和滲透性。社會環境對于學生行為規范的養成具有直接的影響,屬于一種社會外部控制,可以潛移默化的影響人的思想和情感。因此需要充分利用社會德育資源,建設出良好的環境氛圍,培養社會文明風尚。
三、結束語。
通過以上綜合的論述,對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問題、對策進行全面的論述,提出具體的措施,希望可以促進我國當代的小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將我國的素質教育落實到實處,可以更好的做人。
參考文獻:
[1]楊獻南,鹿志海,張傳昌,張盼.習慣教育視野下小學生體育鍛煉習慣養成機制與策略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1:80—85.
[2]楊文元.養小習慣做大文章——山西省盂縣第二實驗小學養成教育的實踐探索[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14:31—33.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良好的習慣屬于人們的道德資本,這個道德資本是不斷增值的。對于人們的現實生存具有非常密切的關系,人們只是依靠理性進行支配,還要受到思維和行為的制約,使規范的期待可以變成穩定的習慣。小學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這個階段最有利于習慣的養成。如果只是利用傳統的方式,就會引起學生的抵觸情緒,結合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特點,找到培養小學生行為習慣的實效性策略。
小學生思想道德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養成教育過程中,其中的制約因素是比較對應的,存在以下幾個制約因素:教育者在認識上存在一定的偏差,教師和家長沒有重視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過于重視讀書的分數,規范只是一些表面性的工作。教育的方法也比較陳舊,缺乏一定的實效性,教師并沒有正確的認識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缺乏有效的科學方法,在學生資產行為規范養成的過程中,發揮出來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當前的社會環境比較復雜,我國正在不斷的社會轉型,存在很多誠信缺失和假冒偽劣等行為,對于涉世未深的小學生來說,是一種嚴重的影響。社會中不良的環境削弱了學校的教育作用,很多的學校都沒有形成具有自身特點的評價體系,利用傳統評價方法,無法對學生起到激勵作用,對于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沒有促進作用。
1.優化校園育人環境。將學校的人文環境進行優化,讓學生在和諧環境下受到影響,養成行為規范會受到來自各個方面的影響,因此各個方面需要進行有效的配合,學校中的教師和校園環境需要進行協調統一,形成一股合力,讓學生可以在人文環境當中,形成良好的行為規范。在學校教育過程中,需要創造出良好的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利用先進的教學設備,使管理呈現出規范化,引導學生正確的生活和做人。例如:某農村小學,為了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在學校創辦文明角,張貼各種勵志宣傳語言,利用各種夸張又強烈的背景和圖片,吸引學生前來觀看,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成長。
2.將課堂教學進行優化。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將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進行滲透,習慣主要是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逐漸養成的。通過積累,就會在各個方面形成良好的習慣。針對習慣的養成教育,需要在各個學科的課堂教學過程中,給予有機的滲透,使理論和實際進行有效的聯系,并且結合各個學科的特點,進行教育。先進思想的主要載體就是知識,在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過程中有效的滲透各種知識,這樣一來,學生可以更容易的接受。教師需要以學科教學的特點為基礎,將教育的目標確定下來,在教學過程中滲透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將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的訓練目標進行細化,小學生心理和身體的發展屬于一個漸進的過程,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養成,提高其道德認知,需要符合心理成長的規律,養成過程的設計需要具有階段性和層遞性。
3.健全監督機制。在各個班級活動當中融入“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訓練。養成教育的主要渠道就是少先隊活動,利用大型的校隊活動,可以對學生的行為規范進行訓練。在活動開始之后,學生要以排隊的形式入場,并且按照一定的`次序就坐,要求他們認真的聽講,給予禮貌的故障,嚴格規定隊員的敬禮和站立等行為,使學生可以集體活動當中受到良好的教育。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明確遵守規范的意義,結束了互動,需要讓每個學生對活動給予反饋。在學生的日常生活當中融入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在校的生活要具有規范化和序列化。
4.優化鄉鎮德育環境。利用鄉鎮德育,可以有效的延伸和補充學校德育,德育資源比較豐富,具有很強的感染力,自身具有輻射力和滲透性。社會環境對于學生行為規范的養成具有直接的影響,屬于一種社會外部控制,可以潛移默化的影響人的思想和情感。因此需要充分利用社會德育資源,建設出良好的環境氛圍,培養社會文明風尚。
三、結束語。
通過以上綜合的論述,對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問題、對策進行全面的論述,提出具體的措施,希望可以促進我國當代的小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將我國的素質教育落實到實處,可以更好的做人。
參考文獻:
[1]楊獻南,鹿志海,張傳昌,張盼.習慣教育視野下小學生體育鍛煉習慣養成機制與策略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01:80—85.
[2]楊文元.養小習慣做大文章——山西省盂縣第二實驗小學養成教育的實踐探索[j].教育理論與實踐,,14:31—33.
論文摘要:養成教育是培養大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手段,也是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而作為大學生的指導者和引路人,輔導員在大學生的養成教育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從高校輔導員在養成教育中的作用及加強大學生養成教育的基本途徑等方面做了一定的探討。
大學生的養成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必須重視的一個課題。它需要教育工作者通過反復的教育和實踐而形成,是高校形成優良學風、校風的重要途徑和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養成教育的概念及其重要意義。
養成教育是學校針對學生的思想品質、道德情操、治學態度、行為習慣、心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以大學生的基礎文明道德和日常行為規范的養成為主要內容,通過系統完善的教育過程與環境,使一個人在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模式的一種教育手段。
(一)對大學生進行養成教育是大學生思想道德狀況的客觀需要。首先,在思想道德上,大部分的當代大學生渴望成才,積極思考國家的命運和自己社會角色。但在社會一些消極因素的影響和沖擊下,部分大學生的觀念和道德產生了錯位和傾斜。他們標榜以自我價值為核心,強調個人。忽視社會、集體,同時也缺乏遠大理想和目標。其次,“另類文化”在大學校園出現。有的大學生濫用網上最新的另類語言,盲目追求所謂的“非主流”,實行夸張另類的扮酷。這一切都說明大學生的養成教育勢在必行。
(二)對大學生進行養成教育是大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需要。當代大學生普遍缺乏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他們生存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不強,紀律松弛。具體表現為宿舍臟亂差現象嚴重,學生動手能力差;飲食習慣不好,不少學生有吸煙酗酒的現象;學習基礎差,缺乏自主學習意識,有的缺課、逃課,對學習失去熱情,有的最后不得不留級甚至退學。
(三)對大學生進行養成教育是培養大學生健康心理的需要。
高校輔導員是與學生聯系最密切的群體,他們承擔著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日常行為管理工作。輔導員經常深入基層,對學生的性格、興趣、愛好等情況比較了解,對學生的影響也最為直接。因此他們在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學業成績的提高,創新能力的培養以及健康人格的形成等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也說明輔導員在大學生的養成教育中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
(一)高校輔導員在大學生養成教育中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輸者。全面貫徹《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是培養合格人才的根本保證。輔導員要根據學校及大學生自身實際需要制定長期和近期的思想教育工作規則和計劃,并在不同階段組織好各固定性和非固定性的教育活動。在養成教育中要使同學們提高對品德模范的認識,增強其遵守思想品德規范的自覺性,從而達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義。
(二)高校輔導員在大學生養成教育中是日常生活學習的管理監督者。對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進行管理監督是輔導員的中心工作。它包括大學生的學習管理工作、組織行為管理工作、日常生活管理工作以及學生活動管理工作等方面的內容。這些都是養成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輔導員需要通過有效的手段幫助學生掌握大學的學習規律和學習習慣,從而打下堅實的學習基礎;營造良好群體環境,實現良好行為規范的養成,進而形成優良的學習、生活秩序;同時輔導員還要對包括寢室衛生、就餐秩序等日常行為習慣給予足夠的重視,鼓勵學生參加豐富多彩的黨團組織活動、校園文化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
(三)高校輔導員在大學生養成教育中是良好心理素質引導者。高校輔導員所面對的教育對象是已經初步社會化的年輕人,他們身心發展尚未完全成熟。作為輔導員應加強對他們的教育和引導,有效鞏固社會環境的積極影響,抵制消極影響,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積極上進、和諧適應、寬容感恩、協作友愛、能對家庭和社會負責人的人性特征。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高校教育工作者應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加強大學生的養成教育:
(一)加強思想道德品質教育和人文素質教育,塑造人文精神??茖W規范的管理有利于促進大學生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養成,凡是要求大學生達到的行為要求和思想品德要求,就要在在制度上有保證管理中有措施,而輔導員正是大學生監督管理者。
不僅如此,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有著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學生不只是教育、管理的對象,更是實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體。輔導員應創造有利條件,調動學生內在積極因素,發揮正確的主體意識,開展廣泛的自我教育活動,以達到讓學生達到養成教育中自我規范、自我管理的目的。
(二)加強學生實踐活動,使理論活動與社會實踐相結合。養成教育最有效、最直接的環節是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輔導員應帶領大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并在活動的過程中不斷進行自我教育,從而使大學生加深對事物本質及其規律的理解,養成良好的辨證思維能力,培養美好的情感和健康的心態。
高校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思想工作的教育工作者,作為大學生養成教育言傳身教的模范,其言行舉止無疑對學生有著很大的影響,因此,輔導員的自身素質和能力的高低對大學生的養成教育有著深遠的影響。
中國傳統的教育長期以來以知識為本的觀念,已不符合時代的要求,樹立現代“以人為本”的觀念,教育終身化、國際化觀念對大學輔導員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素質教育下的今天,國家和地區的教育理念逐漸邁向人文化、合理化、規范化,養成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吧俪扇籼煨?,習慣成自然?!绷己玫男袨楹蛯W習能夠指導小學生在今后的學習環境中更好地適應課堂教學,也能培養他們的獨立學習能力。切實抓好小學生的養成教育,使每個孩子都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行和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學生健康和諧的發展。下面,筆者結合多年的工作實際,就如何抓好小學生的養成教育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家校溝通聯系,齊抓共管。
養成教育是一項持久而又復雜的基礎工程,它離不開學校教育,更需要家庭教育的共同努力,養成教育要靠兩者的“合力”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學校是教育的主要平臺,小學生的養成教育離不開學校每一個教師的辛勤付出,既教書又育人,在學校內部,每個教師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例如,學生的書寫習慣需要語文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嚴格要求,多關注孩子的書寫習慣,這樣能使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班主任關注細節的東西多一點,小學生的衛生、紀律等方面的習慣,通過班主任的指導糾正,寫字的姿勢和不好的習慣會改掉。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學習和生活的環境,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更是他們成長道路上的第一個引導者,可見,父母在兒童教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育界曾流行這樣一個有趣的數學算式:5+2=0,老師在平時的時間認認真真輔導了5天,得到了一定的學校教育成果,過了一個雙休日就全部喪失殆盡,養成教育既離不開學校教育,更離不開家庭教育,只有兩者結合起來,在他們的成長歷程中滲透始終,才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所以,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是每一個教師、每一個家長都應該掌握的一門教育藝術。
二、制訂合理的制度,嚴格要求,嚴格執行。
養成教育是對小學生的原有行為習慣的重塑過程。如果沒有規章制度的約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就形同虛設,只是紙上談兵。小學生活潑好動的性格,更要有合理的制度去約束他們。把《小學生守則》和《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落到實處,要求學生從點滴做起,嚴格遵守小學生守則,牢記這些行為規范,耳濡目染。見到紙屑隨手撿起來,見到老師主動行禮問好,不說臟話,上學時衣帽要整潔。小學生意志薄弱,依賴性強,缺乏自律能力,這就要在平時多要求他們,通過建立健全課堂教學、勞動與衛生、體育與競賽等方面的紀律制度。嚴格按照制度約束他們,嚴格執行,規范指導常抓不懈,經常抓,抓反復,持之以恒,才能習慣成自然,由不自覺到自覺,由圈養到放養,這種“內化”行為,最終使這些合理的制度服務于小學生的日常行為。
三、發揮實踐教學的作用,鍛煉提升提倡素質教育是為了更好地培養。
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才,小學生的養成教育,也要適應社會化發展的進程。學校的校本課程應為學生的實踐創造條件,讓小學生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增強他們的社會實踐能力,培養他們艱苦奮斗的樸素精神,實現他們的人生價值?;顒佑?,針對小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學校應積極行動起來,通過開設實踐課,大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在“教師節”開展尊師活動,在“三八節”開展孝敬母親的活動,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熏陶他們,啟迪他們,讓他們真正地感受到這些活動帶給他們的快樂。學生是活動的參與者,更是活動的真正受益者。通過教學實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校園活動、大掃除、收發作業本等等,讓他們在實踐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實踐中不斷錘煉自我,進而獲得親身參與活動的滿足感,充分感受到從課堂教學到實踐活動的運用,也培養了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和自我成就感,增強了他們的自我意識和自控能力,有效地促進了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皢柷堑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别B成教育要從小抓起。在新的時代新的機遇下,養成教育面臨著新的挑戰。教育工作者要調整自己的教育戰略部署,抓好小學生的養成教育,把養成教育當作每日的必修課,放在首位。在教學過程中時刻關注小學生的養成教育,合理規劃教學時間,通過養成教育提高素質教育,提高人才培養的素養和質量。
“良好的習慣是人在某種神經系統中存在的道德資本,這資本不斷增值,而人在其整個一生中享受著它的利息?!边@是烏申斯基的一句名言,此言道出了良好道德習慣的養成對于一個人的成長極為重要??梢婐B成教育雖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教育中最“實”的基礎部分,也是教育的“質”的指標。抓好養成教育才能使學生成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因此只有加強養成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良好道德習慣,才能達到培養學生良好道德素質,促進其終生發展。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我認為加強學生的養成教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2][3]。
道德情感是伴隨著道德認識而出現的內心體驗。它是建立在道德認識的基礎上,是產生道德信念的基礎,它能夠支配人對事物或行為是采取支持還是反對,是追求還是舍棄,是熱情幫助,還是漠然處之。如果缺乏道德情感,那么道德認識就很難轉變為道德行為。列。.。
農村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可以通過注重小學行為習慣養成的教育,開展豐富多樣的德育教育活動,加強與學生家長的緊密溝通等方式來實施。
(一)關注細節,樹立明確的育人目標。
行為習慣是人們通過長時間的重復練習所形成的一種穩定、自動化的行為方式[1]。在小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生活的過程中,任何一件小事或者一句話都可能會對小學生思想的形成和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教師要注意指導小學生進行習慣養成教育的學習。單一而枯燥的教學方式可能會使小學生對養成教育的學習興趣較低,影響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質量。在小學思想道德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借助多媒體等信息技術軟件,為小學生播放“孔融讓梨”、“曾子殺豬”等視頻畫面,這種方式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能夠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視頻觀看過程中,加深對誠信、謙讓等內涵的深刻理解,使農村小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觀念。
(二)開展活動,構建良好的育人氛圍。
小學生比較喜歡一些具有競技性、趣味性的游戲活動,針對小學生的這一性格特點,可以通過開展豐富多樣的德育教育活動的方式,在充分激發農村小學生活動參與熱情的基礎上,更好的指導小學生學習思想道德知識。例如學??梢耘e辦二月文明舉止活動,三月尊老愛幼活動,四月綠色環?;顒拥鹊萚2]。每個月通過不同的主題指導小學生進行文明學習。
(三)家校溝通,打造和諧的育人環境。
農村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實現,而是需要長時間、多方面的努力所形成。學校不僅要加強對農村小學生的形成習慣養成指導,同時也要增進與小學生家長之間的緊密溝通和交流,多角度、全方位的指導小學生學習正確的思想知識,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3]。例如教師可以與學生家長建立一個qq溝通群,或者建立學生檔案,記錄學生家長的電話,當教師布置“我為媽媽洗腳”等綜合實踐活動時,教師可以與家長進行溝通,然后真實而具體的了解小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表現,從而針對小學生存在的問題,更好的指導小學生進行思想道德知識的學習。
農村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能夠有效改善農村小學生存在的不良行為習慣,提升農村小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小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在農村小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注重小學行為習慣養成的教育,開展豐富多樣的德育教育活動,加強與學生家長的緊密溝通等方式,加強對小學生的正確思想和行為引導,展現小學教育中“教書育人”的作用。
大自然給了人類無窮無盡的奧秘,同時也讓人類認識了它的美,美術教師要從大自然的美著手,把小學生引入對大自然美的認識當中,并結合大自然的美讓小學生聯系并學習美術知識,通過學習美術知識產生認識美與創造美的意識,從而提高審美能力。美術課堂如果能在結合教學內容的同時,為學生選取一些與學習目的相符的自然環境作為學生的活動地點,將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教學“走進大自然”一課的情感價值目標:引導學生感受自然之美,熱愛大自然。如果我們讓學生把對大自然的美的認識只停留在課堂上,而忽視對學生的實踐教育,那這樣的教育只能是空談,根本起不到真正的教育與學習意義。因此,美術教師要具有理論聯系實際的思想教育意識,把學生的美術學習空間放大,帶領學生親身感受大自然的美,讓活潑好動的小學生置身于大自然當中,從中發現美、了解美和認識美,并在美術教師的引導下認識并學習美術與大自然的關系,從而把大自然的美運用于繪畫中,把對大自然的熱愛情感融入自己的繪畫創作當中,這才是美術教學的真正目的,也是美術教育的前行目標。
總之,美術教學不只是局限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也不是老師按教學模式給學生灌輸的傳統教學,而應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創新教學模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興趣,讓學生觀察與留心生活中的美和生活、自然中的美術知識,讓大自然成為學生學習美術的第二課堂,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相互結合與相互促進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小學生閱歷尚淺,對生活的觀察度也不夠,致使對學習美術這門學科的認識不足。因此,教師要和學生多進行思想交流,讓學生懂得并明白學好美術不僅要掌握一定的美術繪畫技法和技能,還要把自己的認識、理解與感受及思想情感真實地融入繪畫中,將自己的喜怒憂樂表現出來,在表現情感的同時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從而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書籍、網絡等途徑來搜集資料,探究人類勞動工具發展的美術活動或組織學生開展一些有趣的探究活動,加深學生對美的理解和認識,深刻感受美與生活的關系,才能讓學生關注生活美的點點滴滴,從而培養審美習慣和提高審美能力。
美術課帶給學生的是一場豐富的視覺盛宴,讓學生接觸并賞析優秀的美術作品是美術教師的職責。除了欣賞課,每一種教學活動領域都可以帶領和啟發學生進行作品的審美?,F在的美術教材中附有很多印刷精美、富有情趣的大師作品,如果教師能充分挖掘其中的閃光點帶領學生賞析,教學效果會比單純的傳授技法要好。隨堂欣賞隱藏在整個學習活動中,教師充分合理地利用這一資源,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審美感受能力,同時還能起到活躍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創造的積極作用。
總之,作為美術教師,要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直接接觸各種藝術作品的機會,讓孩子從小就開始接受美的熏陶,培養學生較強的藝術審美感受能力,讓孩子多接觸大自然、多觀察生活,去發現美并創造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不能單憑美術課堂教學的有限時間,要讓學生在充分利用美術課堂教學資源的同時,學會發現身邊的美和生活中的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素養。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以上就是為大家整理的4篇《淺談小學生養成教育論文》,您可以復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語句,也可以下載doc格式的文檔以便編輯使用。
小學生時期是個人習慣養成的關鍵階段,也是未來人生發展的基石。在這個階段,培養良好的習慣對于孩子們的發展非常重要。作為一名小學生,我也深有體會。我通過自己的實踐和經驗,發現了一些習慣養成的心得體會。
段落2:每日堅持的習慣。
首先,每日堅持的習慣對于小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早起是一項良好的習慣。早起不僅可以讓我們有充足的時間準備上學,還可以讓我們開始新的一天更加清醒和精力充沛。另外,每天堅持讀書也是一項重要的習慣。通過讀書,我們可以開闊自己的視野,豐富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
段落3:學習中培養的習慣。
其次,學習中的良好習慣對于小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的提高起到了關鍵作用。首先,要養成良好的學習計劃。定期制定學習計劃可以幫助我們合理安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其次,要培養認真做好作業和復習的習慣。只有認真對待每一次作業和復習,才能真正掌握知識,取得好成績。最后,要養成做筆記的習慣。做好筆記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記憶知識,提高我們的學習能力。
段落4:生活中的好習慣。
除了學習,生活中的好習慣也是至關重要的。首先,個人衛生習慣是我們要特別注意和培養的。要養成勤洗手、愛干凈的好習慣,這樣才能有效預防疾病。其次,要養成合理飲食和良好的作息習慣。合理的飲食和作息可以幫助我們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和精神狀態,更好地學習和生活。最后,要養成關心他人,尊敬師長和友善待人的好習慣。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培養健康的人格。
段落5:總結。
總之,小學生階段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養成良好的習慣對于個人的發展至關重要。通過每日堅持的習慣、學習中培養的良好習慣以及生活中的好習慣,我們可以為自己奠定良好的基礎。作為一名小學生,我要時刻警醒自己,不斷培養更多的好習慣,為自己的未來做好準備。同時,我也希望能夠與更多的小伙伴一起共同努力,互相鼓勵,共同成長。
道德人是明確自己的道德需要而又具有道德自覺的人,表現為人對既涉及個人自身的善,又關乎他人的善的推崇、恪守與踐履,譬如尊重生命、維護正義、律己利他等等,以達致個人的精神自由和內心的自我和諧?,F代社會個體對道德規范的遵從不再是被動的、盲目的,而是具有獨立性的人基于理性作出的道德選擇。因而,道德人向善的行為更加穩定持久、淡然從容。道德人的培育要進入人的精神世界,借助理解闡釋人,反思人的生命及生命的表現,催生人的道德需要,并在道德實踐中體驗道德價值,把握人生意義。
一、問題的提出。
行為的正當性是社會的人最起碼的道德要求,人在社會化過程中獲得社會必需的品質、價值、信念和社會所贊許的行為方式。德性是社會的人的重要標識之一,它緣于人對自身規定性的認識,是人的內在品質和外在行為的統一。當前社會人們的行為選擇多樣,道德分化明顯,既有的道德規范已難以解釋和應對新的問題,傳統道德的價值在具體的道德實踐和現實社會生活中遭受冷遇,并由此產生諸多的價值困惑和道德沖突,譬如扶起摔倒老人反被誤解和訛詐引發的“扶不扶”等道德困境。人們習慣將這類問題歸咎于現代社會道德體系的尚未建立和市場經濟的發展。但很顯然,市場經濟雖具有逐利性,但也有其內在的道德需要,等價交換、誠實守信等道德需要得到了滿足才能促進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在現實生活中道德人的培育遭遇難題,主要表現在:
(一)傳統道德價值的貶損,道德與生活的價值關聯亟待明晰。
在道德認知上現代社會形成了一定的道德共識,在道德實踐上也不乏公認的、明確適用的道德原則和道德規范,但在現實生活中道德問題頻發,道德價值逐漸退居社會生活的邊緣。當然,這其中原因復雜多樣,而現代人追逐個人利益的過程中對為什么要遵守道德缺乏價值體認,以致道德在人處理生活中所面臨的苦樂、得失、人己等基本問題時沒有發揮引導與規范的作用。比如,人們應當如何在一起是現代社會不容回避的問題。一些人在某些具體事件中將己與人對立起來導致行為上的沖突與偏差、價值的失序與混亂。屢見不鮮的網絡暴力、肢體沖突等事件一再挑戰尊重、平等、正義等道德原則?!岸灸谭邸?、“地溝油”等食品安全問題反映出道德底線失守帶來的極大危害。尊老愛幼、誠實守信、廉潔自律等傳統的道德規范被破壞,道德相對性日漸凸顯。
(二)人的道德需要被遮蔽,道德對人的人文關懷尚需彰顯。
作為人的一種社會性的倫理實踐,對美好的品德、優良的品質、高尚的道德情操的追求是主體高層次的價值理想。社會心理學家弗洛姆認為,人的生存不僅僅是為了面包,人為了理想而獻身既是人生存特性的組成部分,又是人生命完善的需要。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生存理想、為某種超越肉體滿足的東西奮力以求。道德是主體在建立起與自身、他人和群體的價值關聯中獲得的共同存在的意義庇護,體現的正是人對價值理想和自由的追求。然而,人的這種自我超越的需要在道德教育中往往被遮蔽,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現今道德教育側重闡釋社會對個體的道德要求以及個體如何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缺少對人深層的價值需要和內在行為動機的關注,忽視道德的實踐特性。二是道德人培育中理論與現實的差距拉大道德與人的距離。實踐社會所需要的優秀價值,在社會性發展中獲得價值和意義是道德人的精神需要。然而,社會認知的多元和現實生活的復雜使人們對道德的價值產生質疑。一些人認為講道德并不能滿足自己的現實需要,解決現實問題,從而表現出更多的功利性、短期性行為。社會上的一些失德、敗德行為沒有受到應有的懲罰,甚至有人因此而得利,直接導致失范行為的蔓延和社會風氣的惡化。缺少主體的認同和參與,道德成為停留于文本、講壇、課堂的知識,提升人的道德修為就是一句空話。
二、理解:展現人存在的意義。
理解在伽達默爾的哲學詮釋學這里具有了本體論意義,從傳統解釋學的文本理解轉向以文本理解為基礎的自我籌劃、自我理解。理解不是為了停留于文本,而是要關照自身和反思現實。在伽達默爾看來,理解是過去或傳統與今天的對話,“理解在任何時候都包含一種旨在過去和現在溝通的具體應用”[3].只有在文本與現實之間建立意義關聯,才能在問題閾中展開讀者與作者、文本之間的對話和相互理解,才可能達致讀者與文本、作者之間的“重疊共識”.
因而,道德教育以人為核心和主導,以人的實踐參與為本質特征。人是溶合了情感、目的、動機、意義、價值的意義---價值性存在,每一個個體都是作為“前理解”存在的自我。由此,道德人培育不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簡單的知識授受關系,而是藉由知識連接歷史與現實,在經驗分享和交流中體味出人的生命意義,促進人的發展?;诶斫庖暯堑牡赖氯伺嘤龖⒁庖韵氯c:
(一)培育道德人是培養社會的人與全面而自由發展的人的邏輯統一。
人不是在自然的意義上被稱之為人,而是因為人的社會性。在社會生活中,人的行為要符合社會的基本規范,即道德和法律規范。法律是一個社會最低限度和最基本價值準則的權威表達。道德則寄寓著人類對善、對一切美好價值的共同追求,諸如幸福、人道、自由、平等、公正、誠實等等。它告訴人們應當怎樣做、不應當怎樣做。社會對人的塑造無不表現為先進或進步的社會規范向人的精神內化,形成某種價值共識的過程。人通過選擇、接受和內化社會價值原則,形成合乎一定社會要求的政治思想、道德觀念以及相應的品行。主體的選擇與內化并不是一個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主體對傳統、文化、道德、社會生活經驗的理解和現實反思,其中包含著在未來的可能性。從人自身來說,作為完整的、全面發展的人的存在是人內在的發展要求。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從人的心理需要的角度提出“自我實現的需要”是人最高層次的需要。在馬克思實踐唯物主義的視野里,人的需要具有超越性,人在滿足第一個需要后又會引起新的需要。人滿足需要的實踐活動是指向未來的。社會的人應是道德的人、文明的人,各種能力的全面而自由發展的人。
(二)培育道德人是知識傳授與價值傳遞的內在統一。
完整生命個體的型塑首先倚重知識。亞里士多德將人的德性分為道德的德性和理智的德性,道德的德性通過習慣養成,作為人最高層次的理智德性要由教導和知識生成,它來自人的理性思考和主動選擇。道德知識的傳授與人的需要、目的、動機、情感相關,因而,道德人培育探求的不是客觀性知識,而是人對自身存在的追問與反思。在詮釋學那里,理解擺脫傳統認識論主客二元對立的知識觀,把人對自我與周圍世界關系的認識、經驗和體驗融入知識的學習中,其目的是為了自我理解。人從自己的生活經驗、精神世界和現實處境出發理解文本與作者,理解自身與周圍世界的關系,在自身的視域與理解對象的視域融合中創生新的意義。換言之,主體在理解對象的同時進行著自我理解和經驗的新的意義建構,這是一種價值的傳遞、意義的交流與精神的創造。人總是按照自己的價值原則籌劃自己的生活,在與世界、與社會的多重意義關系中人獲得的是有價值的生活方式。
(三)培育道德人是道德認知與道德情感的和諧統一。
因而,只有對美德的理性認知與內在的情感和諧統一,主體相應的行為動機才能達到最恰當的狀態。
三、理解視域中道德人培育的瓶頸。
道德人是從人的社會性和精神性存在探求人之存在的意義。教育對人精神的陶冶要經由理解與書籍和人交流,豐富與充盈人的精神生命。教育過程中雖然理解關涉課程設計者、教材文本和讀者之間的多重關系,但是無疑在對話中它是以文本為中介并圍繞文本展開的。作為文本讀者的學生對文本意義的創生與更新對其“怎樣做一個人”、“做一個什么樣的人”具有重要意義?;诖颂接懤斫庖曈蛑械赖氯伺嘤钠款i與現實遭遇。
(一)主體性喪失割裂道德與人的對話關系。
道德的實踐特性決定道德對人的涵養不是灌輸有關道德的零碎知識,而是幫助人從整體上把握生活,獲得意義?!叭藨斣鯓哟嬖凇?、“人生應當怎樣度過”這樣關乎人自身價值和意義的問題伴隨每個人的一生,它始終以人對自身、人對生活的理解為基礎,并在人與人的認知碰撞中發展人已有的認知,在這里,所創新和發展的不僅僅是人對物的認知,而且還有人對人與物、人與人關系的認識和理解。道德所蘊含的善的價值是主體通過自身的實踐活動加以選擇和內化,并保存在主體的生活經歷中。個體把自己的生活作為對象加以全面審視,對生活、對經驗進行反思、認識、實踐與創造,獲得對事物對他人對自我的理解,個體的主體性地位才能得以充分體現。然而,由于道德對人的滋養是長遠的、潛移默化的,在當下的教育氛圍中一些人認為與自身所要追求的成功關系不大,將之視為客觀對象物存在的知識來掌握。在道德人的培育中,道德在某種意義上只是“關于道德的知識”,缺少個體經驗和個人的生活履歷與道德的'對話,個體的精神世界并沒有真正作為“前理解”參與進來,也就無從創生意義。換言之,個體沒有作為精神主體與精神培育活動及內容展開對話與交流,個體也就不能在開放和接納中對自身及生活進行反思,難以提升人的內在精神世界。尤其是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生活,人不懂得審視自身的現實境遇和人類的生存狀態,也就不會發現問題,不能深入事物的本性、對道德本身及其存在的理由進行探究并作出解釋,道德缺失與人的存在與發展的價值關聯。
(二)知識式學習消解道德之于人的倫理價值。
變化日速的社會生活和高等教育大眾化趨勢下日漸增強的專業化培養目標,越來越強化了道德人培育的知識化取向和工具性價值。而現代性境遇下,學習者對物質主義、技術文明和工具理性的推崇消解了人對意義的思考,學習者的道德學習退回到德育課堂的狹小空間。道德學習不是簡單的復制知識,而是一種意義學習,是人不斷反思自我和獲得意義的過程。哲學詮釋學主張從理解的視域解讀文本,認為理解是共同意義的分有。理解和解釋的過程是個別經驗和普遍經驗的融合。其對學習過程中個人發展的歷史性、現在處境的關注為知識觀的轉型和課程觀的變革提供了理論支持。毋庸置疑,知識是課程的原材料。但是,課程學習不再是知識毫厘不差的掌握和再現。新課程觀課程的轉變性和生成性品質使課程作為一個開放的知識與人“相遇”的可能情境成為可能,知識是情境中的必要要素,發揮著引導、催化和促進的作用。課程關心學習者個體的經驗、體驗對知識的建構,學習者需自主建立起文本知識與人的生命之間整體的意義關聯。生活實踐表明,個體在社會化過程中的道德經驗對道德行為的選擇具有明顯的影響。學習者的需要、目的、既有的道德觀念、具體的境遇等都直接或間接地作用于學習者對文本的理解以及與教育者的相互理解。如果道德被視為實現某個外在目的的手段,成為某種預先給定的、等待著主體去認識和掌握的客體,那么遵守道德規范就是一種外在的要求和生活手段,失去了其應有的倫理價值,人也就喪失了豐富的生命表現。
(三)情感與理性認知的分離阻礙道德的意義生成。
道德認知和道德情感是道德實踐中的重要環節,二者之間的關系一直是倫理學研究的重要課題。
傳遞道德知識、分享道德經驗是學習者提升道德認知的主要途徑。在道德人的培育中,道德認知能幫助人們判斷是非善惡,做出正確的行為選擇。個體在社會化過程中所獲得的道德認識、經驗和體驗帶有個別性,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從各自的視域出發分享各自的經驗和體驗,在平等的交流中實現視域融合,才能使個人認識、經驗成為共同的財富,生成道德的意義。而這之中總是滲透著個體對生命存在與生長的直接經驗和情緒感受。情感內在于人,人也是需要情感激勵的,譬如正義感、崇高感以及內心的充實感等。無疑,它也有益于人做出道德的行為?,F實生活中的道德價值沖突和道德困境很多情況下并非是主體缺乏道德選擇的能力,而是由于主體道德感的弱化。道德感是主體具有是非、善惡理性判斷能力基礎上的對自身、對他人及對社會的責任意識、情感。道德人培育的主體性喪失、知識式學習必然造成人對生命的真實情感體驗的缺失,道德認知與道德行為之間缺乏有效的聯接,阻礙道德意義的生成與實現。20世紀70年代以后有關移情的許多研究表明,移情有利于利他性行為的出現。移情是情感的相互契合、相互作用。有了情感的驅動、感染和共鳴,才能賦予知識以活力,才能在理解與體驗中激發主體正向的、積極的行為。這種“感同身受”正是人在實現視域融合中的自我理解與自我塑造?!耙粋€人的道德移情能力越高,道德敏感性就越強,就更能夠從社會和他人的視角認識所面臨的事件,實現道德行為的延續性,進而形成優秀的道德品質?!?/p>
四、結語。
在人們普遍感知道德功能式微和道德多樣性增強的今天,培育道德人對社會道德文明的建設具有積極的作用。理解作為人的存在方式,在哲學詮釋學視野中不僅具有本體論意義,而且具有實踐性。在道德人的培育過程中,要充分尊重人的道德主體性地位,在道德生活的具體情境中詮釋道德知識,實踐道德精神,在人的意義世界的構建中建構生活的意義,培育真正具有理性認知能力、自主精神和創造性活力的道德人。
參考文獻:
[1]樊浩。中國社會價值共識的意識形態期待[j].中國社會科學,2014,(7).
[2]彭啟福?!耙曈蛉诤隙取?伽達默爾的“視域融合論”批判[j].學術月刊,2007,(8).
[3]洪漢鼎。詮釋學---它的歷史和當代發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239.
[4]伽達默爾。真理與方法[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9.403.
[5][古希臘]亞里士多德著,廖申白譯注。尼各馬科倫理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36.
[6]李昕桐。新現象學的情感倫理[j].道德與文明,2014,(4).
[7]黎良華。有美德的行動與有美德者的快樂[j].道德與文明,2015,(1).
[8]龍靜云。試論道德內化的主客觀條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9,(6).
文檔為doc格式。
。
中職教育可以說是當前教育中教育難度較大、教育廣度較大的教育事業,其對于學生的教育不僅僅在于專業知識的培養,更多的還有德育等方面的教育。在當前的中職教育當中,優化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是中職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項教學內容。為了對中職學生實行更好的德育教育,本文詳細分析現代客服理念在中職德育教育當中的運用。
關鍵詞:。
當前的中職教育難度比較大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因為中職學生自身的特點,大多數中職學生都較為頑固、調皮,其對于學習本身就有一定的厭惡感,就更不用說專業知識是否能夠熟練掌握。對此,德育教育便顯得尤為重要?,F代客服理念是一種能夠約束人行為、強化人思想道德的理念,將現代客服理念合理的引用在中職德育教育當中,必然能夠實現高質量、高效率中職德育教育。中職德育教育中,現代客服理念主要體現為三個方面,幫助學生提升資產增值、以人為本,以感性教育學生,促使學生忠誠于學校、換位思考,為學生提供所需服務。
1換位思考,為學生提供所需服務。
需要做好學生入學之前的準備工作:。
3、建議單位范圍內的接待處。例如,學生在到學校之后,所學的專業是機械自動化,那么便由機械自動化的學長帶領學生到班主任處進行報道,并幫助其整理床鋪,幫忙辦理飯卡等,給予學生一種溫馨的感覺。為學生準備好相應的保障物資:。
3、保障學生有充足的課余活動,優化學生的學習心情。學??梢酝ㄟ^開設社團等方式,豐富學生的課余時間,讓學生時刻保持一個愉悅的心情學習。
2以人為本,以感性教育學生,促使學生忠誠于學校。
以人為本,以感性教育學生能夠顯著提高學生對學校的忠誠感[2]。促使學生忠誠于學校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
4、盡量多的安排一些專業實踐課程。盡量多的設計一些能練、能做的實訓課,少安排一些空洞、理論性的課程。對于中職學生而言,理論課程的教學效率不僅低,還極有可能導致學生厭煩學習,只有從實踐當中進行理論教學,才能促使學生掌握各種教學知識。
3幫助學生提升資產增值。
在目前的互聯網時代中,學生及其家長可以通過各類網絡通信社交軟件、網站等了解中職學校的就業、后勤、管理以及教學等條件進行評論,這些評論被放大的.可能性非常大,極有可能一個差評、一個謠言就導致一個學校的生源直線下降[3]。對此,保障學生終于學校,不僅能夠促使學生本身在學校當中的學習質量,還能夠促使學校得到良好的口碑。同時,建立穩定的學生資產增值,同樣也能夠促使學校與學生共同發展。對此,學校的德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需要在工作當中建立學生的獨立資產,并促使其得到增值。增值學生資產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點:。
1、班主任應當真正熟悉掌握班級當中每一位學生的基本狀況;。
3、班主任應當具有謀略,鼓勵學生努力學習,幫助學生掌握相應的知識技能??偠灾?只要教師在中職德育教育當中合理利用現代客服理念,能夠提升班主任對學生的服務質量,逐漸在學生心中建立一種對教師的感恩之情。在這樣的中職教育中,學生一旦在畢業之后在社會上有了一定的發展,其必然會給予中職學校提供一定的幫助、資助,從而提高中職學校的生源及辦學規模,提高中職學校的德育教育質量,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4總結。
綜上所述,在中職教育中,教育者務必創新德育教育方法,借助現代客服理念對學生進行教育管理,關心學生、尊重學生,對學生實行適當服務,最求卓越,讓學生在課堂中、校園中更加樂于主動參與學生,形成忠誠信念,促使學生自身的資產得以增值,強化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培養職業夢想,從而為社會培養更多可用型、高技能人才。此外,這就需要中職教育者完善自身的能力,充分理解并引用先帝啊客服理念,彌補教學理念上的不足,進而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進而新時期以后,我國社會各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發展,雖然為人們的生活創造了許多便利,但是與此同時也為人們帶來了許多心理壓力。各個年齡層的人們所面臨的心理壓力是不同的,其中學生階層面臨的壓力更加顯著,學生要面對來自社會、來自家庭、來自同學甚至是來自自已的多重壓力,不僅學業壓力大,而且由于年齡較小,在社會生活中也會遇到很多的壓力。因此,學校的心理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本文就是關于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雖然新時期中素質教育開始提出并得到了實施,但是由于應試教育的傳統觀念在我國根深蒂固,使得很多教師與家長還是片面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生身心是否得到了健康發展受到了很大的忽視。而且雖然我國大部分學校中雖然都有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但是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卻沒有設置,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流于形式,再加上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很少都是由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師來進行教學的,因此就導致本就缺乏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更加難以取得實質性的效果。
小學雖然是學習的初級階段,但是學生的學習任務卻并不輕松,不僅家庭作業繁重,而且在課外還要面對各種各樣的補習班,教師與家長都對學生投入了極高的期望。而小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本就比較低,身心稚嫩,難以適應這種高要求、高強度的學習,因此就逐漸讓學生對學習產生了抵觸的心理,學生心理十分緊張壓抑。而在目前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師對學生心理問題卻沒有做到良好的疏導,在以一概全的教育中,學生的心理壓力難以得到真正的緩解。
(一)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
不論在哪一階段的教學中,師生關系一直都是影響學生成長的重要因素,而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對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與健康成長都十分有利。因此,為了保證學生的心理健康,教師要與學生之間進行密切真誠的交流,對學生予以充分的尊重與關愛,認真傾聽學生的心聲,幫助學生解決其遇到的難題,與學生之間建立起一個平等的師生關系,為學生提供一個發泄壓力的地方,讓學生盡快將不良情緒擺脫,為心理的健康發展創造一個有利的環境。
家庭教育一直都受到了很多忽視,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家庭教育的作用更加明顯,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關鍵部分。對于學生來說,真正的啟蒙老師是父母,父母的言行會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造成深遠的影響,家庭環境的好壞更是影響學生人格品質的重要因素。所以,為了加強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須要對家庭教育引起更多重視,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之間的聯系,教師要與學生家長之間進行溝通,讓學生在家里也能按時獨立的完成學習任務。并且家長還要對學生的學生采取鼓勵政策,改變過去片面重視學業成績的觀念,將重點放在學生的綜合發展上,為學生創造一個溫馨舒適的家庭環境,學生在這種環境中,心理狀態才能夠得到健康的發展。
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也要適當的將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到課堂中,尊重學生存在的學習差異,在課堂上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對于學生取得的成績要大力表揚,對于存在不足的學生也要進行鼓勵,不斷讓學生樹立起更多的自信心,讓學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悅。這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夠引導學生的心理朝著正確健康的方向發展,為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生活創造一個健康的心理條件。結語綜上可知,在社會快速發展的新環境之下,學生的學習與成長不僅有著新的契機,同時也還會面臨著一些困擾與挑戰。因此,為了保證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就必須要加快采取措施來完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社會各界也要共同努力,為學生的成長創造一個健康的大環境。
摘要: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小學生易出現孤獨、自閉、依賴等心理健康問題,給他們的成長帶來嚴重的影響。因此,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勢在必行,不僅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更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通過心理健康教育既能夠提高小學生的心理素質,又能夠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要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積極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性。本文通過分析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討論新課程背景下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途徑。
近年來,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一方面家庭中的獨生子女數量增多,孩子受到父母過分的溺愛,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另一方面社會的飛速發展使小學生處于瞬息萬變的大環境下,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而出現心理問題。小學生心理健康不僅影響他們的學習成績,還影響他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因此,小學必須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依據“以人為本”的理念進行教學,不斷推進素質教育,逐步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整個學校教育過程中全面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同時,小學教師必須具備健康的心理和心理學方面的知識,這樣才能夠在日常教學中更好地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還存在一些問題,嚴重制約了小學生的身心發展,需要引起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筆者根據實際教學經驗,通過分析當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出現的問題,進而探討新課程背景下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途徑。
(一)缺少專業人員,部分教師業務素質有待提高。
許多小學由于師資力量的限制,沒有配備專業的心理健康教師,都是由政教處主任、團委書記、德育副校長、班主任等監管,誰有時間誰抓,但是他們基本都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心理教育培訓,在工作中難以運用心理學知識引導小學生健康成長,難以幫助小學生改變性格上的缺陷,造成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表面上看是齊抓共管,統籌兼顧,實際上都是表面文章,沒有發揮實際作用。一些小學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個人素質偏低,工作積極性不高,往往都是帶領小學生觀看教學視頻或者電子課件等,不能對小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輔導。
(二)在輔導上偏重學校,忽視家庭和社會的配合。
目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大多偏重于學校教育,認為小學生只有在學校里才能夠身心健康發展,完全忽視了家庭和社會的作用。實際上,家庭和社會在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方面也會產生巨大的影響。一個不和諧的家庭或者一個不安逸的社會都會造成小學生個性偏激,性格孤僻。一些小學還依舊施行“關門教育”的策略,以為通過上輔導課,搞心理輔導活動,或者聘請專家到學校進行講座就可以促進小學生成長。其實,這樣并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脫離了家庭支持、社會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必然是片面的。心理健康的真正目標是鍛煉小學生的意志和能力,提高他們對于學習和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仍然存在錯誤的認識,經常會認為心理健康教育處于從屬地位,把心理健康當成擺設,僅僅是為了應付上級教育部門的檢查。而且小學里常常將一些不能勝任一線教育工作的教師安排為心理輔導員,這些教師教育觀念陳舊,教學方法單一,使心理健康教育名存實亡,似有實無。有些學校用閑置的教師作為心理咨詢室,條件簡陋,缺乏專業的心理健康教學設施,也沒有固定的資金投入,漸漸的小學生就對心理健康失去了興趣。而且目前小學心理健康課程開設不完善,沒有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整體教學體系中,只重視數學語文等學科的教育工作。
近年來,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引起了社會各界廣泛的關注,因此小學必須將心理健康教育提上日程,積極開展師資培訓,逐步建立一支既有扎實基礎又有豐富經驗的心理專業教師隊伍,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質量。學校必須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因為小學生容易受到外界干擾,如果不能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就很容易走上歧途。要把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放到與其他學科教育同等的地位,并且納入學校的重點工作,使小學生獲得更加全面和科學的心理健康輔導。要協調好心理健康與學科教學的關系,在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知識。還可以給小學生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定期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檢查和考核,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整體教育。
學校要注意到家庭和社會在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積極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創新管理模式,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讓小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獲得更多的收獲和啟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尤其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社會經驗不足,家長要給予小學生正確的教育,給他們營造和諧友愛的家庭環境,鼓勵孩子尊老愛幼和樂于助人。同時,學校要積極爭取更多的社會力量的幫助,比如醫療、環保、公益等,充分利用各種有效的社會資源,讓小學生享受開心快樂的童年。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只有將學校、家庭、社會的力量統一起來,才能獲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要想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發揮作用,就必須積極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心理教育活動,比如可以根據學校的師資力量等情況合理建立心理咨詢室,配備基本的教育設施,選拔專業的心理健康教師,改善小學缺乏心理健康教師和心理健康場所的現狀。要根據不同年級小學生的身心發育特點,開設心理健康輔導課程,講授心理健康知識,培養自我調節能力等,讓小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規范的行為習慣,提高學習興趣,用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為了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學校必須建立完善的工作任務和目標,并且定期進行自我總結和反思。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小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是小學生成長的需要,而且是社會發展對人才的基本要求,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要提高重視程度,秉承生本教育理念,遵循新課改的要求,加強師資配備,建立完善的協調機制,規范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加強與家庭、社會的結合,從而實現高效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參考文獻:
內容提要: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一種特有的人才培養活動。教師的教固然重要,但學生的學往往會成為教學過程中比較容易忽略的一個環節。隨著教學手段的日益多樣化,行為參與已成為現代化教育中的一種有效手段。行為參與應用于教學中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切實提高學生的實際能力。
現代教育方式方法已呈多樣化,我們在教學中不能再僅僅采用“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陳舊教學手段了。教學是一個雙向的過程,傳統的教學過程更類似于填鴨的過程,不管學生喜不喜歡或能不能接受,也不管學生是否已經消化和掌握。行為參與的教學方法介入課堂打破了傳統的乏味的灌輸式教學模式,給我們課堂注入了新鮮的活力。
在傳統的《衛生與健康》課教學中,多采用以講授為主、掛圖、錄像、繪畫等常規的教學方法,即便加入一些多媒體的元素,仍然會出現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學生掌握知識不夠牢固、學生仍然沒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等現象。在《衛生與健康》課的教學中引入并加強學生的行為參與,能更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真實地展示教學案例,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彌補了傳統《衛生與健康》課教學的枯燥與乏味,給《衛生與健康》課教學注入新的活力。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作為內驅動系統中積極活躍的心理因素,對學習起著催化劑的作用。小學生因年齡小,理解能力相對較差,并且又特別活躍好動,同時有很強的表現自我的欲望,因此最有效的教學方法應該立足于此,而傳統的單純講授理論、文縐縐的、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是遠遠滿足不了小學生們的?!缎l生與健康》這個課程與現實生活有很強的聯系,在教學過程中不能進行簡單的說教,而是要使內容生動、形象,創設合理的情境,聯系生活的實際,現身說法,使講、學、練相結合,引發了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行為參與下的教學以它豐富有表現形式——直觀新穎、形象立體,使抽象的、枯燥的學習內容轉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視的、可聽的動感的內容,加上學生們的自我參與和操作實踐,學生能切實地感受到學習的有用性、實用性,具有很好的教學效果。例如講授《保護視力》時,讓一些患上近視的同學說說近視給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帶來哪些不方便,有哪些不良習慣會導致近視,請同學示范一些正確的用眼行為等。通過他們的現身說法,使學生認識到保護視力的重要性,當講授到近視的形成原因、預防措施和用眼衛生時學生的興趣更濃、印象更深。同學們正確的示范讓教學內容不僅僅以簡單的文字和圖片展現在學生面前,而是更形象地、直接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也讓學生從課堂開始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與灌輸式的傳統教學方法相比,行為參與的教學不僅一改枯燥的教學氛圍,還使得教學過程以學生探索為主,從“要學生學”到“學生要學”轉化。行為參與的教學過程把學習的交互性、多樣性、個性化的學習融為一體,為學生獨立自主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讓每個學生都有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力地動手、動腦、動口,讓全體學生都能自始至終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例如,講述《小創傷的處理》這一課時,在講述完正確的處理方法后可以鼓勵學生大膽地上前示范,然后根據學生的表現給予一定的肯定與糾正,接著請同學們分組比賽,共同參與到課堂中。又如教授《如何刷牙》一課時,可讓學生們拿起筆當“道具”,示范刷牙的動作,再集體討論和評議刷牙的正確方法。由此,讓全部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通過一系列的行為參與,能夠進一步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和掌握課程的內容,又讓每個學生都有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始終積極地參與學習的過程。
傳統的教學過程往往只停留在教室和上課時間,而行為參與的教學方法則可以彌補之方面的弊端?!缎l生與健康》課的一些課程主要是想通過學習,讓學生養成一些良好的衛生習慣,課堂上的學習只是讓學生意識到該怎么做,但真真正正做起來更多是在課后。因此行為參與的教學方式很好地實現了教學過程的延續與拓展,可以深化教學的程度,增加學習的時間,增加學習的容量,拓寬學生的視野,有效地提高教學的效率。例如,讓學生們課后相互監督,是否有按課程要求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把衛生習慣融入宿舍管理條例中,細化個人衛生習慣的項目,并配以一定的獎懲制度;在與學生一起就餐時,讓學生和老師一起細嚼慢咽,還可以提問學生吃飯細嚼慢咽的好處等。
行為參與是一種新穎的教學方式,是為教學服務的,它不是孤立存在的,還需要配合一些教學工具(如多媒體)。課堂教學不僅是知識方面的交流,而且還需要大量的情感交流。教學講究的是因材施教,并不是對于所有的小學生都可以完全適用的,行為參與的引入本身是需要注意幾點的。
第一,不能只顧熱鬧,忘了本質。
行為參與的引入,本身是教學的一個環節,是為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服務的。行為參與模式走進課堂后,課堂是變得熱熱鬧鬧了。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教師不能很好地把握一個度的話,學生的注意力會轉移到熱鬧的現場,熱鬧過后,反而忘記了學習的本質,沒有很好地掌握知識。也有學生往往會趁著熱鬧的教學現場做一些違反課堂紀律的事。如果這樣的`話,行為參與的引入只會適得其反,課堂從教學過程變成一場有趣的甚至是喧鬧的游戲或表演了。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合理地掌握好行為參與的度與量的關系,才能很好地為教學服務。
第二,因材施教,適當使用行為參與教學。
低年級學生(三年級及三年級以下)掌握的文化知識少,理解能力較弱,生活經驗不多,他們愛聽故事,愛看圖畫。但是,他們的理解能力并不一定能夠支持他們理解某些行為或者是模仿某些行為。而高年級的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文化知識積累,一般都能理解某些行為,并可以摹仿某些行為,這時可以再適當地引申,不僅僅局限于書本上的知識,由此及彼,舉一反三,可能使學生們更容易掌握知識與技能。
第三,合理依靠教學工具。
行為參與教學結合一些現代化的教學工具往往會有更好的效果。如果僅僅是孤立的行為參與教學,有時候會顯得吸引力不夠,效果不是很好,一旦配以一些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工具就會有錦上添花的效果。例如,在講述人體必需的營養、營養的搭配時,可以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們展示豐富的圖片或錄像,通過學習后,讓學生們正確地選擇合適的圖片按營養搭配組合在一起等。
綜上所述,在教學中我們應該認識到,無論是運用什么教學方式方法或借助什么教學工具,其本質都是要更有效地讓學生掌握課標所要求的知識與技能。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結合現階段小學生的素質條件、學習能力、個性需求及特點,行為參與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以其互動性強、多樣化、形象化等特點,在小學生《衛生與健康》教學中發揮出更大更有效的作用。但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行為參與教學的方法也有一些注意事項,在實際應用中要做到適度適量,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地為教學目標服務。
一、注重家庭教育蘇霍姆林斯基說“:學校復雜的教育過程中產生的一切困難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家庭?!盵3]因此,培養良好習慣,必須從父母自身做起。俗話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長的自身素養、家庭的生活方式都對孩子進行直接的或間接的、公開的或潛。.。
第一段:引言(建立話題背景)。
小學生時期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習慣是人們日常行為的基礎,良好的習慣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生活和學習。在我多年的小學生涯中,我深刻認識到了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性,并從中獲得了一些心得體會。
第二段: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首先,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非常重要的。我每晚都會按時完成作業,不拖延到第二天。在學習時,我會專心致志地聽課、做筆記,并盡量避免分心。我還會主動與老師和同學互動,提出問題和分享自己的觀點。經過多年的努力,我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使得我能夠高效地學習,提高成績。
第三段: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除了學習習慣,良好的生活習慣也非常重要。我養成了每天早睡早起的習慣,每天都會保持充足的睡眠,以保持身體健康和精力充沛。我還注重個人衛生,每天都會洗手、刷牙,保持身體清潔。我還盡量少吃零食,多吃水果和蔬菜,保持健康飲食。這些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僅讓我更加健康,還有助于提高我生活的質量。
第四段: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
在小學生涯中,我也注重培養良好的道德習慣。我學會了尊敬師長和尊重同學,在學校和家庭中待人友好。我會主動幫助別人,不欺負弱小,不說粗話。我還養成了保護環境的習慣,從小事做起,如節約用水和垃圾分類等。良好的道德習慣讓我在與他人交往時更加和諧,也獲得了他人的尊重和好感。
第五段:總結并展望。
通過多年的努力,我深刻認識到良好習慣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小學生時期的養成對未來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良好的學習習慣讓我在學業上取得了好成績,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了我的身體健康,良好的道德習慣讓我在社會交往中受人尊敬。在未來,我將繼續努力養成更多的良好習慣,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為未來的成長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注:每一段落的字數超過120字。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132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