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計劃是教師教學的向導,能夠幫助教師合理安排時間、控制教學進度。請大家參考以下范文,了解如何設計一個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
教材簡析:
這篇課文分別描寫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通過學習讓學生更熱愛大自然。
教學目標:
1、會認“壓、亂”等4個字,會寫“垂、亂”等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不同的語氣讀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3、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是怎樣變化的,有留心觀察天氣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能用不同的語氣讀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題。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18雷雨(板書課題)生齊讀。
2、上節課我們學習這課的生字詞,老師檢查一下,看誰讀得準。(開火車認讀詞語:黑壓壓、亂擺、垂下來、越來越亮、越來越響、漸漸地、清新)。
小朋友真棒!不愧為識字大王!
3、通過上節課的學習,請小朋友回憶一下,作者按什么順序描寫雷雨的呢?
(板書:前、中、后)。
(二)學習課文。
這節課我們來仔細讀讀課文,研究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各有什么特點。
1)課文的哪部分描寫了雷雨前的景象?(1-3自然段)。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1-3自然段,想一想,雷雨前和平時有什么不一樣?
2)學生交流。
a、烏云(“滿天”,“黑沉沉”,“壓”)。
課件出示描寫烏云的句子:滿天的烏云,黑沉沉地壓下來。樹上的葉子一動不動,蟬一聲也不叫。
“壓”給你什么感覺?(學生說感受,指導朗讀)。
這時候感覺非常沉悶,樹上的葉子——(一動不動),蟬——(一聲也不叫)。
b、大風(“亂擺”,“忽然”)。
課件出示描寫大風的句子:忽然一陣大風,吹得樹枝亂擺。一只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
你從哪里知道這是大風?(大風,樹枝亂擺,蜘蛛嚇得逃走了)。
“垂”字可以用什么詞替代?為什么作者用“垂”?(指導朗讀)。
c、閃電、雷聲(“越來越亮”,“越來越響”)。
課件出示描寫閃電、雷聲的句子:閃電越來越亮,雷聲越來越響。
用“……越……越……”說一句話。
作者是先寫閃電再寫雷聲的,你覺得它們的順序能不能換一下,為什么?
(不能。通常是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的,因為光的傳播速度比聲音的傳播速度快,所以不能換順序。)。
指導朗讀。
看著閃電越來越亮,聽著雷聲越來越響,你有什么預感?
(板書:烏云、大風、閃電、雷聲)。
作者通過烏云、大風、閃電和雷聲的描寫,讓我們眼前仿佛電閃雷鳴,一場大雨頃刻將至,讓我們一起去目睹這場大雨吧?。úシ耪n件,雷雨中的動畫)。
1)你聽到了什么?(雷聲、雨聲)。
雨聲是什么樣子的?你能把它讀出來嗎?(指導朗讀)。
2)你看到了什么?(樹彎了,雨越下越大)指導朗讀。
3)雨又有什么變化呢?(漸漸地小了)指導朗讀。
4)雷雨下得是有變化的,你能不能把它的變化讀出來?(男女生比賽讀)。
(板書:下起來——越下越大——漸漸地小了)。
夏天的雷雨來得快去得也快,現在雨停了,讓我們一起去欣賞雨后的景色吧?。ㄕn件出示雨后動畫景色)。
1)(課件出示課本插圖)剛才小男孩也欣賞了雨后的景色,為什么他那么高興呢?(他看到雨后的景色真美麗)。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雨后的美麗景色,開始!
3)雨后有哪些美麗景色?
4)學生交流。
(課件出示雷雨后的句子。
天亮起來了。打開窗戶,清新的空氣迎面撲來。
雨停了。太陽出來了。一條彩虹掛在天空。蟬叫了。蜘蛛又坐在網上。池塘里水滿了,青蛙也叫起來了。)。
a、太陽。
b、蟬。
c、彩虹(你能讀讀描寫彩虹的句子嗎?通過這個“掛”字,你眼前出現的彩虹是怎么樣的?)。
d、蜘蛛(找一找,哪個字用的特別好?為什么?“坐”字,可以看出蜘蛛的悠閑、愉悅、可愛)。
e、青蛙。
看到這樣的景色,你有什么樣的心情?(開心、愉快)那就讓我們帶著這樣的心情來讀一讀雨后的美麗景色吧!
(板書:太陽彩虹蟬蜘蛛青蛙)。
(三)總結。
1、作者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順序寫出這場雷雨的全過程,在作者的描寫中你最喜歡哪些地方?你可以讀一個段落,一個句子,甚至一個詞語,說說你喜歡的`原因。
2、你們可真會讀書!現在讓我們分大組一起合作讀好這篇課文吧!第一大組讀雷雨前的景象,第二大組讀雷雨中的景象,第三大組讀雷雨后的景象。
(四)課外拓展。
1、小朋友們,天氣是變化多端的,就是下雨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作者用細致的觀察讓我們看到了一場雷雨全過程。只要你留心觀察,也可以帶我們欣賞到不同的景象。
2、這里是老師收集到的有關描寫雨的句子,請小朋友讀一讀,欣賞一下。
(課件出示關于描寫雨的句子。
豆大的雨點落在了地上,濺起水花,那水花如同一個個小小的噴泉。
春雨,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
窗外下著蒙蒙細雨,滴滴的小雨點,好像伴奏著一支小舞曲,我不禁被窗外的.世界所誘惑。
微風吹過,雨簾斜了,像一根根的細絲奔向草木、墻壁。
秋雨如同滿天發亮的珍珠,飄飄揚揚地揮灑著。)。
3、這節課就上到這里,課后請小朋友課外留心觀察天氣變化,把你觀察到的景象寫一寫。
教學目標:
了解曹禺的有關情況,了解《雷雨》在現代話劇史是的重要地位。
熟悉節選部分劇情,理解戲劇文學的舞臺性。
分析周樸園的思想性格,理解其思想的雙重性。
教學方式:以多媒體教學為主,結合學生朗誦和討論。
教學重點:深入理解周樸園思想性格。
教學過程:
導入:
上課開始,課堂安靜后,播放“雷雨”(畫面及聲音),(音量放到最大)讓學生感受到一種強烈的震撼。隨著聲音消失后,教師導課:“剛才我們利用現代化的科學手段,讓大家經受了一場雷雨的震撼。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我國劇壇有一劇本問世,也猶如一場狂風暴雨,震驚了當時的劇壇,從此以后,我國有了可與世界優秀劇本相媲美的話劇作品。這部話劇半個多世紀以來,一直常演不衰,成為深受人民群眾喜愛的劇目之一。這部話劇就是曹禺先生的《雷雨》?!?/p>
(二)作者簡介:
點擊畫面上“next”鍵,屏幕變換,出現曹禺先生的圖片及相應介紹。
教師點擊屏幕上的“主要作品”按紐,顯出三部著作的畫面。
(三)熟悉劇情:
今天我們來學習〈〈雷雨〉〉(節選),請同學們注意一下,節選部分所有的故事情節都發生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請閱讀課文,找出這個時間和地點。
先讓學生回答,然后點擊相應按紐,屏幕顯出相應內容:
時間――一個夏天的午后。
地點――周公館的客廳內。
然后點擊屏幕橫線下方任意處,出現字幕:劇本的舞臺性:必須遵循時空高度集中的原則。
雖然局限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但劇本中通過人物的臺詞反映了大量的`故事情節,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根據提示,找出這些情節。
請學生逐一回答后,(點擊相應的“時間、地點”欄,顯出相應的故事情節。)。
分析周樸園的思想性格。
(點擊畫面上的“next”鍵),畫面變換,出現“周樸園的思想性格”。
請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段落,找出能表現周樸園懷念侍萍的情節。
隨后,(教師點擊“周樸園的思想性格”文字,顯出“一片深情”的文字和動畫。)。
然后,教師提問:“周樸園是否真的對侍萍一片深情呢?”(點擊畫面中的跳動的“紅心”,出現“?如何理解”動畫。)。
請學生討論:周樸園的這種對魯侍萍的懷念是真是假?如何理解?討論之后,得出結論。
(點擊“如何理解”動畫,出現字幕:一種自私的、自欺欺人的感情。)。
提問:既然周樸園對魯侍萍如此懷念,那么真的魯侍萍出現在面前時,周的態度又如何呢?(點擊畫面上“next”鍵,出現下一畫面)。
讓學生找到相應的課文段落,并請學生分角色朗誦。
(教師點擊“分析周樸園的思想性格”文字,出現“突然變臉”的文字和畫面。)。
提問:為何周會突然變臉?(點擊畫面上的苦臉,出現“如何理解”的動畫)。
注:(這時教師可按畫面中的“back”按紐,畫面可回到“一片深情”畫面,再按“next”按紐,則可回到“突然變臉”畫面,兩相切換,可讓學生對比思考)。
組織學生經過討論,得出結論后,再(點擊“如何理解”按紐),顯出字幕:“感覺自身利益受到威脅暴露資本家的本來面目?!?/p>
課堂小結。
(教師點擊“next”鍵,)則畫面變換,出現“作家作品”“故事情節”“人物性格”三段文字。小結時,(點擊相應的文字,則會出現相應的內容。)。
布置作業。
(點擊“next”按鈕,)畫面變換,顯出作業。
結束。
(點擊“end”按鈕,出現結束畫面和音樂,再次點擊屏幕可關閉整個課件,結束整個課堂教學。)。
附:課堂教學時間長度及分配。
教學時間為50分鐘左右。其中導入及作者介紹約5分鐘;學生閱讀熟悉故事情節15分鐘;分析討論周樸園的思想性格(包括分角色朗誦)25分鐘;小結課堂內容4分鐘;最后布置作業1分鐘。
師:老師想請大家猜一下,這是一個什么字。(ppt出示:甲骨文中的“雨”字。)。
師:為什么猜它是“雨”字?(說理由)。
再分別金文和篆文中“雨”字,猜字說理由。
師:這三個字都是“雨”字,(指ppt)它在甲骨文中是這樣寫的,然后慢慢演變成今天的“雨”字。(相機板書:雨)。
2、師:生活中,你見過什么樣的雨?能給雨組個詞嗎?
3、師:今天我們還要學習一篇描寫雨的文章———————《雷雨》。
雷是今天我們要會寫的.生字。孩子們,你們看當雨變成偏旁的時候,它有什么變化?
小結:變成偏旁成為字的一部分的時候它就學會謙讓啦,難怪雨的豎變成點,橫折鉤變成橫鉤。補充板書“雷”,齊讀課題。
4、師:雷雨在你的印象中是怎樣的?
1、課文又是怎樣來描寫雷雨的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翻到74頁,自由地來讀一讀這篇課文,注意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邊讀邊思考:那幾小節描寫了雷雨前?哪幾小節描寫了雷雨中?哪幾小節寫了雷雨后?開始吧!生自由讀。
2、我想請3位同學來讀給全班同學聽聽。(請3位同學分別讀課文1—3、4—6、7—8自然段)。
根據學生回答板貼: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一)。
1、整體感知。
師:課文描寫了雷雨前的哪些事物呢?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的1—3自然段,用圈畫出。
指名匯報(烏云,葉子,蟬,大風,樹枝,蜘蛛,網,閃電,雷聲)。
2、(1)出示烏云圖片,你看到了什么?用一個成語來形容就叫做——(板貼:烏云密布)書上是怎么描寫烏云的?我想請一個同學來讀一讀,出示:滿天的烏云,黑沉沉地壓下來。
指導“壓”:這里有個生字“壓”,誰有什么好方法記住它?(指名說)誰會做壓書本的動作?(指名做)哦,我發現你很用力地往下按,這就是我們生活中的壓。如果換成滿天的烏云向你壓過來,你有什么感覺呢?(悶,難受)請你帶著這種感受來讀一下這個句子。我們一起來試試。
這黑沉沉的烏云越壓越低(板貼下移),簡直悶得人喘不過氣來。你們瞧!
出示句子:樹上的葉子一動不動,蟬一聲也不叫。(指生讀)。
一絲風也沒有,蟬都不出聲了,真是太悶了!蟬字的部首是蟲字旁,從它的偏旁部首我們就知道它是一種(昆蟲)他還有一個名字叫知了你還知道哪些動物、昆蟲在下雨前有什么表現?你們可真是生活的有心人!
炎熱的夏天,沒有一絲風,四周靜悄悄的,真是悶熱極了!引讀——。
(樹上的葉子一動不動,蟬一聲也不叫。)。
(2)出示:忽然一陣大風,吹得樹枝亂擺。
正當大家覺得悶熱難耐的時候,忽然一陣大風——(引讀)。
誰來做做小樹?狂風來了,你會怎么亂擺呢?(生做動作)可以用你的朗讀告訴大家嗎?(指名讀,齊讀)。
突然刮起來又大又急的風,就叫——(板貼:狂風大作)。
這狂風來得如此迅速,連蜘蛛都嚇得從(引讀:一只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出示圖片)。
是呀,像這樣一頭掛下來就叫——“垂”。一起來拼讀一下這個生字。
那能不能把“垂”換成“爬”呢?你們讀讀看,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小作者的一個“垂”字用得多妙??!讓我們看到了小蜘蛛在這危急時刻以自己最快的速度從網上下來逃走。
誰來當當這只害怕的小蜘蛛?(指名讀)你逃的速度可真快呀!
(3)小蜘蛛剛剛逃下網,突然間——(出示:閃電圖片+雷聲音頻)。
雷雨前最讓人害怕的就是這電閃雷鳴(板貼),更何況這時候閃電(生:越來越亮),雷聲(生:越來越響)引讀:閃電越來越亮,雷聲越來越響。
“越來越”就是說一次比一次更(生:強烈),這句話該怎么讀?女生讀,男生讀,齊讀。
你會用“越…越…”說一句話嗎?出示:_____越____越_______。
同學們說得真好,老師也想夸夸你們,同學們舉手越來越積極,回答越來越精彩,表現越來越棒。
3、總結:小朋友們,大自然是多么神奇?。。ㄖ赴遒N)你們看,這雷雨前,先是(烏云密布0,悶得讓人透不過氣來了。然后,(狂風大作)。緊接著,(電閃雷鳴)。真是既讓人覺得悶熱又讓人感到難受。
4、挖空讀1—3自然段。你們看,大風把詞語刮跑了,你們有信心把它們找。
回來嗎?一起試試看。
5、老師想加大難度,背誦1—3自然段。指名背。齊背。
(二)。
1、師:聽,雨下起來了(播放雨聲),這是一場怎樣的雨呢?誰能用我們學過的四字詞語來說一說。瓢潑大雨傾盆大雨狂風暴雨(根據學生回答板貼:傾盆大雨、狂風暴雨、瓢潑大雨)。
2、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這真是一場大雨?請你讀一讀課文的4—6自然段,找一找。
3、匯報:
a:嘩、嘩、嘩,雨下起來了。(“嘩”字從小到大排列,變紅)。
你們看這三個表示雨聲的“嘩”,你有什么發現?(由小到大)。
表示雨越下越大,我們讀的時候也應該——越來越響。(指名讀)。
除了聲音的高低有變化,我們還可以讀出節奏的快慢呢?。ㄖ该x)。
我們一起讀。
還從哪些句子你可以看出這是一場大雨呢?
b: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樹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想象一下,可能還有哪些景物看不清了?(小山、車子……)是啊,雨越下越大了,往窗外望去,樹看不清了,房子(生:看不清了),行人車輛(生:看不清了),遠處的小山也(生:看不清了),一切的景物(生:都看不清了)。讓我們用朗讀來告訴大家。
4、師:這么大的一場雨,是一下子停下來的嗎?(生:漸漸地,漸漸地)。
“漸漸地”表示有一個變化的過程。雨從大到小,你能把這變化的過程讀出來嗎?
出示:漸漸地,漸漸地,雷聲小了,雨聲也小了。(指生讀)。
你的聲音越來越輕。我們一起來試試。
5、雨越下越大,又漸漸地小下去了,你們有信心把這變化讀好嗎?我們一起讀第4—6自然段。
6、老師又想加大難度,背誦課文4—6自然段。學生試背。指名背誦。齊背。
1、老師把雷雨前和雷雨中的景色編成一首兒歌,出示:
夏天熱,雷雨多。
烏云壓,滿天來,
大風吹,樹彎腰,
小蜘蛛,網上垂。
閃電亮,雷聲響,
嘩嘩嘩,真涼快!
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預設答案:
生a:第二橫最長,要寫在橫中線上。
生b:最后一橫最短。
生c:四橫中間的距離是一樣的。
3、師邊念口訣邊范寫“垂”字:先寫一個千,千鈞重量壓中間,再寫一長橫,左右兩豎要對稱,最后兩筆橫,一橫要比一橫短。
4、生練寫“垂”字。
師:我們要開始寫字啦,請同學們做好寫字準備。頭正,身直,兩腳平。眼離書本約一尺,胸離桌子約一拳,手離筆尖約一寸。(生在田字格認真寫兩個“垂”字)。
1、齊讀課文:這節課,我們學習了雷雨前和雷雨中的景色,現在請大家捧起書本,帶著自己的感受,一起來讀一讀這篇課文。
2、總結全文:小朋友們,這節課我們一起感受了,悶熱夏天里的一場大雨。這雨后的景色又是怎樣的呢?下節課我們再來欣賞。
昨天我讓大家預習了第18課《雷雨》,誰告訴大家你讀懂了什么?(學生交流,讀相應的語段、詞句,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作點評,并檢查生字的識記情況。)。
(孩子們,我們讀書就好象吃飯,飯要細嚼慢咽,要一口一口地吃,才有營養,讀書呢,也要讀一讀,品一品,作者寫了什么,這樣寫能讓我們感受到什么,這樣的讀書才會很有意思,很有價值的。接下來我們就用這樣的方法讀一讀課文《雷雨》。)。
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巡回指導讀書。
二、品讀感悟。
(一)品讀課文第一到三自然段。
1、課件出示課文第一到三自然段,教師提出要求:這三段寫了什么?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請準備用完整的句子把你的意思清清楚楚地告訴大家。
2、學生合作感悟。
3、學生交流匯報,學生點評,教師點評。教師指導學生把話說完整,把意思表達清楚,并提醒學生養成傾聽同伴的發言,多給同伴肯定的評價的習慣。
a滿天的烏云,黑沉沉地壓下來。(這句話寫的是烏云,從滿天一詞感受到烏云的多,黑沉沉一詞感受到云的顏色,壓一詞感受到云很多、很重,用朗讀表達自己的感受)。
b樹上的葉子,一動不動,蟬一聲也不叫。(這句話寫的是葉子和蟬,一動不動、一聲也不叫讓我們感到天氣很悶熱,一絲風也沒有。)。
c忽然一陣大風,吹得樹枝亂擺。(這句話寫了在風,忽然寫出了風來時的速度很快,樹枝亂擺寫出了風很大,所以這個大風還可以改成什么風?)。
d一只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這句話寫了蜘蛛,垂下來逃走了讓我們感受到蜘蛛很可愛,它知道大雨要來了,心里很害怕。)。
e閃電越來越亮,雷聲越來越響。(這句話寫的是閃電和雷聲,越來越亮越來越響讓我們感受到大雨就要來了。)。
(二)品讀課文第七、八自然段。
1、學生自讀,小組交流,教師巡回指導。
2、小組派代表交流。
3、學生自主點評。
4、教師小結。(主要著眼于感悟是否到位,表達是否規范,點評是否能對同伴進行積極性評價)。
三、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第18課《雷雨》的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寫了雷雨前的景象,烏云很多很重,天氣很悶熱,風來了,蜘蛛很害怕逃走了,閃電越來越亮,雷聲越來越響,雷雨馬上就要到來了;我們還學了雷雨后的景象,看到太陽出來了,彩虹高高地掛在天上,空氣也很清新,天氣也不感到熱了,蟬也高興得叫起來了,蜘蛛又開心地掛到了網上,青蛙也唱起歌來了,好象在告訴我們,雷雨后的一切讓大家多舒服呀。
剩下的課文的中間部分,我相信大家自己也能夠學得很好,能知道它寫了什么,也能感受到它告訴了我們什么?我們下節課一起再交流。
1、簡介曹禺和他的《雷雨》。
2、了解戲劇的一般常識,理解舞臺說明的作用。
3、分析《雷雨》(節選)的戲劇沖突,結構布局特點。
4、體會戲劇中個性化的語言和人物性格。
5、概括戲劇中揭示的思想主題。
【教學難點】。
個性化的語言(人物思想性格)。
2課時。
【教學方法】。
賞析法和練習思考法。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曹禺(1910-1996),原名萬家寶,原籍為湖北潛江,現代著名劇作家。其作品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明朗的天》《膽劍篇》《王昭君》等?!独子辍贰度粘觥肥撬拇碜?。
作者出生于天津一個沒落的封建家庭,自幼曾廣泛閱讀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尤其喜愛唐傳奇、元代戲曲和明清小說,并有機會接觸與欣賞中華民族傳統戲曲,如京劇、昆曲、河北梆子、唐山落子等。1922年在南開中學讀書時,閱讀了大量“五四”以來國內的優秀作品和外國文學、戲劇作品,并參加了北方最早的業余戲劇團體之一的“南開新劇團”,演出過易卜生、莫里哀、丁西林等作家的作品。1928年秋入南開大學,二年級時又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在這期間認真研讀了希臘悲劇家莎士比亞、契訶夫、易卜生等人的劇作,1933年在清華大學讀四年級時,完成了他的處女作多幕話劇《雷雨》,以其深刻的思想內容和卓越的藝術技巧第一次顯示了他的藝術才華,引起了戲劇界的震動。
二、復習戲劇常識。
1、戲劇的概念:戲劇是一種綜合性的舞臺藝術,她借助文學、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手段塑造舞臺藝術形象,揭示社會矛盾,反映現實生活。
2、戲劇的種類:從表現形式看,戲劇可分為話劇、歌劇、舞劇、歌舞劇、啞劇等;從作品的容量看,可以分為多幕劇和獨幕劇;從時代來看,可以分為歷史劇和現代劇;從情節主題來看,戲劇又分為悲劇、喜劇和正劇;從演出場合看,又分為舞臺劇、廣播劇、電視劇等。
3、戲劇的幾大要素:包括舞臺說明、戲劇沖突、人物臺詞等。(戲劇文學的特色有三:一是適合舞臺表演、二是要有戲劇沖突;三是要有鮮明生動的人物對話。)。
4、戲劇的語言:包括臺詞和舞臺說明。戲劇語言有五個特色:一是動作性;二是個性表現力;三是抒情性;四是有潛臺詞;五是動聽上口,淺顯易懂。
三、賞析第一場第一層。
1、分角色演讀劇本:兩個角色,一個扮演魯侍萍,一個扮演周樸園。
2、第一場可以分為幾個層次?
明確:
2個層次。第一層從開頭到“半晌”,寫魯侍萍和周樸園追憶往事。第二層寫魯侍萍和周樸園現在的矛盾沖突。
3、“大概是的”中“大概”一詞能不能換掉或刪除?為什么?
明確:不能。這個詞表示揣測語氣,說明魯侍萍并不知道,因為她不是周樸園的下人。
4、周樸園為什么要舊雨衣,不要新雨衣?
明確:出于處境艱難,反映了當時民族資本面臨很大困難的時代背景。
5、周樸園為什么覺得魯侍萍奇怪?
明確:因為魯侍萍的一舉一動是那樣的自然,完全不像陌生人,另一方面周樸園又有些熟悉。
明確:夸獎的話從周樸園嘴里說出,更可反襯出其內心的虛偽、靈魂的卑劣;而魯侍萍的自貶恰恰表現了三十年前發生的事對她的打擊之大,以及其內心的怨憤之重。
明確:先前是因為不愿提及那些于她并不光彩的事,后來說出來是為了揭露周樸園虛偽的本質。
四、分析第一場第二層。
1、周樸園口口聲聲思念梅侍萍,而一旦她出現在眼前時,他又為何“忽然嚴厲”起來?
明確:因為這已不是從前那個讓他日思夜悔的梅侍萍。而且那先前的思念只是一種虛偽的惺惺作態。
2、魯侍萍說“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來的”這句話表現了她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她雖然認識到自己的遭遇很不公平,但卻缺乏覺悟,所以把一切都歸結到命運上去。
3、“我沒有找你,我沒有找你……”可否不用反復?為什么?
明確:不可以。反復能充分表現她的怨憤之情。
4、周樸園大三十晚逼走梅侍萍為的是什么?這充分體現了馬克思的一個什么論斷?
明確:為的是娶有錢的門當戶對的小姐;這充分體現了資本主義人與人之間的金錢關系。
5、周樸園說他當時是“于心不忍”,真是這樣嗎?
明確:不是。這只是他為自己的丑惡靈魂所找的一個安慰的借口,只是為自己的可恥行徑做開脫。
6、魯侍萍聽周樸園的辯解之后,思想情緒有何變化?她還怨恨周樸園嗎?
明確:她善良的本性使她喪失了抗爭的斗志,內心也寬恕了周樸園的卑劣行徑。
7、周樸園說“魯貴像是個很不老實的人”,這是怎樣的心理?
明確:擔心魯貴來尋他報仇。
明確:魯大海是工人代表,有責任心,有正義感;而周樸園是資本家,無責任心,靠欺壓工人謀利。
9、周樸園知道魯大海是他的兒子后,為什么要冷笑?
明確:周樸園以為一旦魯大海知道自己就是她的父親時,便會放棄與自己斗爭的激。
【教學總結】。
一、課件引路,激發興趣。
低年級兒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性,巧妙運用用多媒體組合課堂教學環境,創設生動、形象、有感染力的課文情境,達到融情入景,自我感悟,形成語感,陶冶情操,自主發展。在逼真的動畫情景中,學生猶如身臨其境,輕松了解到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二、邊讀邊想,讀中感悟。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初步掌握閱讀的方法,培養閱讀習慣,以便形成一定的閱讀能力。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雷雨》一課的教學中體現了:
(1)自讀感知內容。教學中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在頭腦中初步勾畫出雷雨的情景。
(2)表演讀深化感知。在對課文內容、情感了解后,相信學生,指導他們從語氣、表情、動作方面,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
(3)緊扣重點,讀中感悟。讓學生抓住文中重點句、關鍵詞反復讀,在讀中感悟,在感悟中再讀,悟出雷雨前特有的“靜”與“動”,雷雨中的大而急,雷雨后的美麗與清新。
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初讀課文,自學生字的設計體現了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的學習思想。在識字、寫字的環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習慣。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體現了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在師生互動、學生互動,個人學習和集體學習互動,靜心讀書和活潑參與的互動中,把學生的學習引向深入,讓學生體會語文學習的樂趣,把教材情感變成了孩子們的愉快情感。
總之,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獲得了多方面的滿足和發展,教師的勞動也閃耀著智慧的光芒,師生都激情滿懷,我們感到語文的精彩,生活的燦爛。
最后,謹以一學生的發言作為結語:“老師,讀了這一課,我覺得真的要下雷雨了耶!”
《雷雨》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熱愛自然,了解自然”。本文以精練的文字,形象地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美麗情景。并通過圖文結合展現出夏天雷雨的不同特點,啟示我們應該多注意身邊大自然發生的變化,做生活的有心人。
學情分析。
雷雨對于學生來說并不陌生,他們都有著一定的生活體驗。另外教材又配有兩幅直觀的插圖,利于圖文對照可以加深對內容的理解和感悟。教學中應牢牢抓住這兩方面的優勢,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從觀察圖畫,進行圖文對照入手,溝通學生的學習與生活,遵循學生的心理特征,引導學生在體驗、觀察、閱讀中感悟課文的內容,激發學生觀察生活的興趣和熱愛自然的熱情。
教法。
1.直觀教學法:通過課件展示,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讀文思考。2.討論交流法:出示字詞,通過集體交流討論識記生字。3.引導發現法:通過引導學生默讀課文,圖文結合、找找畫畫等,弄清哪些自然段是寫雷雨前,哪些是寫雷雨中,哪些是寫雷雨后。并找出描寫雷雨前的景物。4.以讀代講法: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感受雷雨前景物的變化,激發學生留心觀察天氣的興趣。
學法。
朗讀法、圖文結合法、邊讀邊想法、合作交流法等。
教學目標。
1.會認“壓、亂、垂、虹”等4個生字,會寫“垂”這個生字。
2.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象,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知道課文哪些自然段是寫雷雨前,哪些是寫雷雨中,哪些是寫雷雨后。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感悟雷雨前的景物是怎樣變化的,激發學生留心觀察天氣的興趣。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讀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感悟雷雨前的景物是怎樣變化的。
教學難點。
體會“垂”這個詞的妙處以及“垂”這個字的書寫。
課前準備。
課件、田字格。
課前談話。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用時:2分鐘)。
1.老師直接板書課題:雷雨。
指名讀、齊讀。
2.說說雷雨。(雷雨在你的印象中是怎樣的?生答。)。
過渡:那雷雨到底是怎么樣的呢?我們先去讀讀課文吧。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用時:8分鐘)。
1.初讀課文。
要求: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特別難讀的地方可以多讀幾遍??纯凑n文是怎樣把雷雨一步一步寫下來的。
2.學習字詞。
(1)考考你:
這幾個句子,你會讀嗎?自由讀、齊讀。
滿天的烏云,黑沉沉地壓下來。
忽然一陣大風,吹得樹枝亂擺。
一只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
一條彩虹掛在天空。
這幾個詞語,你會讀嗎?齊讀。
垂下來亂擺。
壓下來彩虹(生字帶拼音)。
去掉拼音,還會讀嗎?指名讀、開火車讀。
(2)課文中有幾個生字寶寶,我們快來和它們打個招呼吧。
壓亂垂虹。
(3)交流自己的識字方法。組詞讀。
三、默讀課文,理清脈絡。(用時:8分鐘)。
1.默讀課文,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結合插圖把描寫“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三個部分找出來。
(1)課文哪幾段寫的是雷雨中?哪幾段寫的是雷雨后?(板書)。
(2)開頭幾段寫的是雷雨前。
過渡:課文是怎么介紹雷雨前的景象的呢?請默讀課文第1—3自然段,邊讀邊想象,并用筆畫出作者描寫了雷雨前的哪些景物。
四、學習“雷雨前”。(用時:15分鐘)。
1.學生默讀第1—3自然段,畫出作者描寫了雷雨前的哪些景物。
2.學生匯報、交流,互相補充。
(1)“滿天的烏云,黑沉沉地壓下來?!?/p>
雷雨前天空的景象是如此的可怕,那大自然中的其它事物又是怎樣的呢?
(2)“樹上的葉子一動不動,蟬一聲也不叫?!?/p>
你感覺到周圍的環境怎樣?
(3)“忽然一陣大風,吹得樹枝亂擺?!?/p>
“樹枝亂擺”有什么想說的?
(4)一只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
要下雨了,其他小動物在干什么呢?(魚兒、燕子……)。
(5)閃電越來越亮,雷聲越來越響。
誰會說“越____越_____”
3.小結這部分內容。
4.減詞對比讀。
師:烏云壓下來。
生:滿天的烏云,黑沉沉地壓下來。
師:樹上的葉子不動,蟬不叫。
生:樹上的葉子一動不動,蟬一聲也不叫。
師:大風吹得樹枝亂擺。
生:忽然一陣大風,吹得樹枝亂擺。
師:一只蜘蛛逃走了。
生:一只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
師:閃電亮,雷聲響。
生:閃電越來越亮,雷聲越來越響。
5.提示引導讀(紅字重讀)。
師:雷雨前烏云是什么樣子的呢?
生:滿天的烏云,黑沉沉地壓下來。
樹上的葉子一動不動,蟬一聲也不叫。
師:課文又是怎樣描寫大風的呢?
生:忽然一陣大風,吹得樹枝亂擺。
一只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
師:接下來描寫的是閃電和雷聲。
生:閃電越來越亮,雷聲越來越響。
6.對比讀。
師:蜘蛛從網上下來,逃走了。
生: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
師:蜘蛛從網上掉下來,逃走了。
生: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
師:蜘蛛從網上跑下來,逃走了。
生: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
7.我會用“垂”說話。
一只蜘蛛從網上()垂下來,好像在說:“______________”。
五、指導寫“垂”這個字。(用時:5分鐘)。
1.“讀”字觀察。
2.示范指導。
3.學生練寫。
4.評價。
六、小結下課。(用時:2分鐘)。
這節課我們了解了雷雨前的景象。至于那只逃走的蜘蛛后來怎樣了呢?雷雨中、雷雨后又是怎樣的景象呢?我們下節課再來學,請大家課后熟讀課文。
教學目標:
1、會認4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默讀課文,能邊讀邊想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聲音表現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觀察天氣的興趣,能寫觀察日記。
重點難點:
1、重點:認字、寫字、朗讀課文。
2、難點:體會本文的寫作順序朗讀感悟,“垂”字的書寫。教學方法:自主探究識字、小組合作檢查、朗讀感悟。
教學準備:
投影儀、生字卡片、圖片。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生:雷雨。
2、師:很好,雷雨是一種自然現象,你對雷雨有哪些了解呢?生:匯報。
3、齊讀課題,板書課題。
二、朗讀感悟。
1、師:請同學們看畫面,認真聽,認真看,想想課文圍繞雷雨寫了。
哪幾個時候的景象?【播放課文情境朗讀的畫面】。
生:課文圍繞雷雨寫了雨前、雨中、雨后的景象。
【師板書:雨前雨中雨后】。
師:讀課文,說說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分別寫了雨前、雨中、雨后的景象?
生:123段寫雨前;456段寫雨中;78段寫雨后。
三、學習雨前部分。
1、師:你知道雨前都有哪些景象嗎?生匯報?!静シ女嬅妗?。
師:我們再來看看雨前作者都描寫了哪些景象?
2、師:請同學們再來默讀課文123段,按順序找找作者在雨前寫了哪些景物?
(1)滿天的烏云,黑沉沉地壓下來。其他學生評議匯報。(“黑沉沉”怎么理解、“壓”怎么理解?)指導讀好這句話。
(2)樹上的葉子一動也不動?!局笇Ю首x、辨析句子、出示幻燈?!繋煟涸鯓幼x這句話哪?(輕聲地讀。)。
師:老師這兒有一組句子,大家讀一讀。它們有什么不同?哪句話好?好在哪兒?
師:樹上的葉子為什么一動不動?蟬為什么一聲也不叫?生:悶熱。
(3)忽然一陣大風,吹得樹枝亂擺。一只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
師:雨前還有哪些特點,誰來讀一讀?
師:樹枝亂擺說明什么?(風大)誰能做一做這個動作?
師:蜘蛛怎么樣了?【出示幻燈:一只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繋煟骸按埂笔裁匆馑??誰能做做這個動作?它為什么逃走了。
(4)閃電越來越亮,雷聲越來越響。
師:雨前還有哪些特點,誰來讀一讀?生評議,再讀。
師:老師這兒還有一組句子,大家讀一讀。它們有什么不同?哪句話好?好在哪兒?師:“越來越”說明什么?(亮的程度一次比一次加深,響的程度一次比一次加深。)。
師:誰能用“越來越”說一句話?
師:兩個句子能不能調換過來說?為什么?
4、師:請大家再自由讀123段(生讀),說說雨前給你什么感覺?(沉悶、暗)。
師:你能讀出這種感覺嗎?他讀得怎么樣?評一評。
師:大家再齊讀雨前的三段,讀出沉悶、壓抑的感覺。
四、學習雨中部分。
1、師:一場大雨就下起來了,大家一起欣賞雨中的景象,請看畫面。
【播放幻燈】。提示:給你什么感覺?】。
2、讀讀567三段,說說雨中的景象給你什么感覺?生匯報。學生可能回答:往外看,什么都看不清了。
師:誰跟他的感覺一樣?為什么?
生:因為雨越下越大。(板書:雨越下越大)。
師:這是用眼睛看到的,還通過什么感覺雨大?在文中找一找。生:“嘩嘩嘩”表示雨聲很大。
師:怎么讀出來呢?自由地讀一讀第四自然段。生讀,共同評議。再讀。齊讀。
師:誰能用“越……越……”說一句話?
3、師:雷雨有一個特點,來得快去得也快,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緩,雨小了,應該怎么讀?請大家讀讀。生自由讀。提讀。評議。再讀。齊讀。
師:誰能用“漸漸”說一句話?
4、誰還能說說雨中有哪些景色?【然后播放雨中畫面?!?。
五、學習雨后部分。
1、過渡師:雨越來越小,一會兒就停了。雨過天晴,又是怎樣的景象呢?【展示幻燈】一起讀出雨后的景象。
(2)通過朗讀可以感受到雨前和雨后景色的不同,請同學們以對讀。
的方式讀一讀雨前和雨后的內容,男同學讀雨前的內容,女同學讀雨后的內容??纯锤惺苡惺裁床煌?。
六、總結、布置作業。
這節課,我們了解了雷雨是一種自然現象,通過朗讀加深了對雷雨前、雷雨時、雷雨后不同景象的認識。以后,我們還要多觀察大自然。
請同學們觀察天氣,寫一篇觀察日記好嗎?
1.閱讀劇本,了解劇情,把握其中的矛盾沖突,了解人物的性格。
2.初步了解戲劇人物的鑒賞方法。
能力目標。
1.學會鑒賞戲劇,提高學生鑒賞戲劇文學作品的能力。
2.通過品味人物語言,探測人物的內心世界,進而探究作品的藝術魅力。
情意目標。
感受作者借助濃重的戲劇氛圍及富有詩意的語言所傳達的悲劇意識(性格的悲劇、命運的悲劇、生存的悲劇)。
1.通過反復閱讀和分角色朗讀,品味戲劇作品豐富多彩而又富有個性化的語言。
2.課前組織學生觀看電影《雷雨》,與課堂點撥,品讀一詞、一句,比較鑒賞相結合,激發學生欣賞戲劇文學的興趣。
3.擬采用屏幕投影的方式,擴大課堂容量。
4.課型:品讀·鑒賞課。
5.教時:一教時。
【重難點簡析】。
1.文學作品的魅力來自語言。戲劇語言在展開沖突,顯示人物性格等方面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言為心聲,品讀語言應是開啟人物心靈的一把鑰匙。因此我確立本課教學重點為:引領學生在把握矛盾沖突的基礎上,通過對周樸園語言的品讀,探究周樸園的性格、心理。
2.作者說:“《雷雨》是我的第一聲呻吟,或許是一聲呼喊?!薄独子辍贰敖沂玖朔饨ù蠹彝サ淖飷骸?。鑒賞時為了避免用“社會問題劇”的主題模式“削足適履”地硬套劇作,從接受美學的角度,我將教學難點確定為:引領學生感受作品的悲劇意識,探究作品的藝術魅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導語】1933年,一位年僅23歲的清華學子帶著夢幻,帶著愛恨無奈,帶著對舊中國家庭和社會的無比憤懣,奮筆完成了一部他曾痛苦醞釀了五年之久的劇本。一年后,時任《文學季刊》編委的巴金在編輯部的故紙堆里發現了它,并感動得為它掉下了激動的眼淚。它的發表立刻引起了中國劇壇的強烈震動。從1935年在日本東京第一次演出以來,我國許多重要劇團都競相排演,并相繼拍成電影、電視連續劇,這部經久不衰的劇本就是我國現代著名戲劇作家曹禺的處女作《雷雨》。今天,我們終于有機會走近它了。
【板書】。
雷雨。
【投影】。
《雷雨》是一部不但可以演,也可以讀的作品?!徒?。
一出動人的戲,一部具有偉大性質的長劇?!罱∥?。
說到《雷雨》,我應當告白,虧了他,我才相信中國確乎有了近代劇?!枇椅?。
《再別康橋》在歷年教師考試里經常遇到,很多考生和學員經常不知道在深入研讀環節如何進行提問,對于某些現代詩歌的知識也不知道如何進行講解,所以中公教師為大家準備了關于《再別康橋》的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大家優化自己的試講內容,以防于未然:
一、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感受現代詩歌的語言特點?!具^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小組合作探討,掌握學習現代詩歌的方法,鍛煉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產生對文學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重點】。
感受現代詩歌的語言特點?!倦y點】。
體會文章深邃的寓意。
三、教學方法朗讀法、設置情境法。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激發興趣。
播放康橋的圖片,并順勢導入新課《再別康橋》。(二)知人論世,整體感知1.簡介作者以及寫作背景、2.教師配樂范讀全文,同學聽讀,初步感知文意。要求學生理解生字詞,體會語氣。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并指導學生如何斷句。
4.感知本文的情感基調以及主要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三)深入研讀,體會情感。
學生按語文興趣小組分組討論ppt展示的問題串,10分鐘時間后,指名學生具體分析問題的答案。
自古寫離別詩之作可以說是數不勝數,大家比較熟悉的還記得有哪些詩詞?(五)小結作業,鞏固提高1.師生共同總結。2.舉辦詩朗誦比賽。
六、教學反思。
《再別康橋》選自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一組第2課《詩兩首》的第二篇,詩歌記下了詩人1982年秋重到英國,再別康橋時的情感體驗,表現了一種帶著淡淡憂愁的離情別緒。
“讀讀抄抄”版塊中,編者利用學習小伙伴的泡泡話,提出帶點詞用得好的說法,引導學生開始關注語言中用詞的準確性。
二、學習目標。
1。運用已有經驗自主識記4個生字。借助課文圖畫,在運用中隨文了解生詞的意思,初步感受用詞的準確。
2。能默讀課文,感受課文用詞的準確。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想象雷雨前、中、后的景象。
3。在正確、通順、流利地朗讀課文的基礎上,練習運用文中的句式表達雷雨前中后景象的變化,初步感受這種自然現象的神奇多變。
三、教學準備。
學生學習本課需要按平時班級的習慣作好預習,能組成四人小組進行合作學習。教師需要制作本課的教學掛圖、生字詞卡片,收集雷雨中的聲響資料制作相關的教學課件,準備好電腦及展示臺。
第一課時。
一、情景引入,感受雷雨。
1、課件播放雷雨聲:說說你聽到什么?看到了什么?
2、談話引入:我們常常走進大自然,去探索宇宙的奧秘,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大家非常學習的一種自然景象雷雨。
3、板書課題:18雷雨(學生齊讀)。
二、識記生字,初讀文本,了解大意。
(一)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認識的生字,請課文下面的小動物幫幫自己。
(二)我會讀正確。(壓、垂、亂、擺)。
1、同桌互相抽讀,不會認的字,互相教讀。
2、游戲鞏固識字:給拼音小貓找朋友。老師出示生字音節,學生在字卡中快速找出相應的生字并認讀。
3、師出示詞語卡片:彩虹、亂擺、壓下來、垂下來。
(1)、指名認讀詞語。
(2)、開火車讀詞語。
(3)、學生齊讀詞語。
(三)課件播放課文錄音,學生用上小竅門小聲跟讀。
1、老師提示跟讀小竅門:段與段之間的停頓要比句與句之間的停頓要長,當讀完一個自然段是,心里默數1,2再接著讀。
2、出示雷雨前中后的三幅圖,請學生根據初步了解到的課文內容按順序擺一擺。
3、師生對口令,把詞語送入圖中。
三、了解詞義,再讀句子,感受用詞準確。
(一)課件出示雷雨前圖片和句子:滿天的烏云,黑沉沉的壓下來。
1、學生觀察圖,說說你會覺得這些烏云怎么樣?(師提示學生關注圖和句子)。
2、指名說說烏云壓下來時的感受?
3、學生朗讀句子:女生讀,男生讀,齊讀。
(二)課件出示第二句話:忽然一陣大風,吹得樹枝亂擺。
1、學生做動作理解詞語“亂擺”。
2、小記者采訪:師當記者采訪樹枝(學生)怎么擺的這么厲害?
3、學生齊讀第二句話。
(三)課件出示第三句話:一只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
1、學生齊讀第三句話。
2、學生看圖,說說什么是“垂下來”?
3、課件出示詞語:垂下來、掉下來。指名說說他們有什么不一樣?
4、課件出示圖片圖片,學生觀察圖談發現,引導學生區分,理解詞義。
5、課件出示“垂“”掉“字典里的意思,學生齊讀。
6、課件出示4組圖片,小組互相說說哪些圖能用上“垂下來“。指名用”什么垂下來“練習說話。
7、學生齊讀第三句話。
四、再讀文本,感受變化。
(一)研讀雷雨前。
1、學生齊讀1—3自然段。
2、課件出示雷雨前圖片和句子“閃電越來越亮,雷聲越來越響?!?/p>
3、看圖用上“——越來越——”說說雷雨前的景象變化。
4、練習運用“——越來越——??”句式連續說雷雨前的景象變化。
(二)研讀雷雨中、雷雨后。
1、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又有什么變化呢?默讀4—8自然段,邊讀邊想。
2、小組交流,用“——越來越——”句式說景象變化。邊聽邊記,就能多說幾個。
3、課件出示雷雨中圖片和句式“——越來越——”,獨立練習。
4、課件出示雷雨后圖片和句式“——越來越——”,小組練習說一說,全班交流展示。
五、配樂讀課文,感受雷雨這種自然現象的神奇多變。
六、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和大家分享。
七、板書設計。
18雷雨。
前中后。
一、教材簡析:
1.整體課文分析。
《趕?!肥翘K教版三年級的一篇課文,文章以倒敘的方式為我們回憶了“我”在童年時代跟舅舅趕海的“趣”事。
2.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借助具體語言,感受“我”童年趕海時的樂趣,激發熱愛大海、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3.教學重點及難點:借助具體的語句體會趕海的樂趣,積累運用語氣詞,動詞。
二、設計思路及理念:
《趕?!芬晃碾m然文字輕松、語言活潑,但離學生生活實際較遠,如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融入到課文描繪的情境中去,就成了我們最值得研討的地方。因此,在執教這篇課文時,我緊扣“趣”字,設計問題:這么多有趣的事,你最感興趣的是哪件?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營造出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另外,通過欣賞歌曲《大海啊,故鄉》、圖片展示形態各異、五彩繽紛的海星、海螺,拉近學生與大海的距離,讓學生很快的融入到課文中。整節課的實施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們去讀趣、找趣、品趣、說趣、演趣、寫趣,使課堂氣氛和諧,充滿了生命活力,教師鼓勵下的學生敢說、敢評、敢演、敢問,真正做到了師生互動、課堂靈動。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板書:追浪花)。
1.課前播放大海啊,故鄉.閉眼邊欣賞邊想象畫面.2.你腦海中浮現了什么樣的畫面?(學生發揮想象)。
3.美妙的歌聲仿佛又把我們帶到蔚藍的海邊.這節課就讓我們再次跟著小作者一起去趕海.(板書課題,齊讀)。
[設計理念]情境導入。鼓勵孩子插上了翅膀在優美的旋律中想象大海的畫面,喚起了學生對大海的向往,自然地引入課題“趕?!?,這樣做既豐富了學生思維,又為學習課文作了鋪墊,同時也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
二、初讀課文——找“趣”
過渡:潮退了,告別了可愛的浪花,小作者又遇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1.打開課文,快速地讀一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總結,相機板書:抓海星捉螃蟹捏大蝦)。
2.默讀你最感興趣的事情,畫出讓你覺得有趣的字詞,句子甚至是標點符號!然后再大聲地讀一讀最喜歡的片段。
三、品讀課文,體驗“趣”
(一)、抓海星。
1.引導學生讀好“摸呀摸呀”。
以讀代講:你為什么把“摸呀摸呀”讀那么慢啊?
這樣摸會把小海星嚇跑的.2.想看看可愛的小海星嗎?(出示圖片)。
3.指導感情讀出喜愛之情。
鼓勵性的評價:你笑著讀這個”嘿”這句話,讀得真棒。
4.讓我們學學他,邊笑著讀邊加上你的動作,一起來感受下摸海星的樂趣!齊讀。
(二)、捉螃蟹。
1.指名讀覺得有趣的句子.質疑:那個低著頭的小伙伴在尋找什么?---捉螃蟹。
2.同學們,螃蟹好捉嗎?
從文中哪兒看出來這家伙一點兒都不好對付?---東逃西竄。
3.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表演東逃西竄.4.為什么要東逃西竄呢?----不愿意乖乖地被人捉住。
順勢理解“不甘束手就擒”的意思。
一篇文章,立意的問題是多么重要。古人云:“文以意為先,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彼?,我們寫議論文一定要先立意,選取議論的角度。
我們都知道,議論文有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方法。而論點又至關重要,它是一篇文章的靈魂、統帥,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個中心論點(當然,也可以有幾個分論點)。論點應該鮮明、準確、概括,絕不可模棱兩可,讓人捉摸不定。今天我們來學習如何選取立論的角度。
二、立論的定義:
提問:首先,我們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立論?請同學回答。
明確:針對客觀事物或問題,直接提出自己的見解和主張,闡明其理由,表明自己的態度就是立論。
三、舉例說明。
以人物對《鴻門宴》中的項羽評價為例:
1、我們學過《鴻門宴》,知道項羽是個有爭議性的人物。來看看歷史名人、作家如何評價項羽烏江自刎:
(1)南宋女詞人李清照所寫的一首小詩《夏日絕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2)唐代詩人杜牧《題烏江亭》: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3)《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中說“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用自己的語言簡要概括詩中的觀點。
總結:面對同一事件,不同時期,不同人物對項羽的評價也會有所不同。那么同一個事物,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們以水為話題,來選取一下立論的角度。見書后練習題,每人寫出三個角度,寫在本子上?!八绷⒁鈪⒖迹?/p>
1.水無形,隨容器而安。意即人處于被動或逆境時要隨遇而安。
2.水滴石穿。目標專注,同時具有韌性和毅力,才能成功。
3.海納百川。意即為人寬容和有愛心最重要。
4.水沾染污垢,自己也變得渾濁。人則應保持自身純潔,出淤泥而不染。
5.水是柔韌的代表,婉轉地折敗了剛硬,即便抽刀斷水亦無用。生活中也不要處處逞強,平和低調的人更易成功。
6.能蒸發為云,變成雨、雪、霧,或凝結成晶瑩如鏡的冰,但不論變化如何,仍不失其本性的。再怎么變通,原則不能丟。
7.水經常探求自己的方向的。人也要不斷追問和反省自己選擇的道路。
8.舟行水上。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有志者當做時代的弄潮兒。
9.逝者如斯,不舍晝夜。有志者應惜時如金。
10.流水不腐。常學習,才有源頭活水,才能保持聰慧的頭腦。
咱們從“水”這個話題想到很多論點,這就是一種發散思維,發散思維是指大腦在思維時呈現的一種擴散狀態的思維模式。發散思維的方法有:聯想(由此及彼)想象、橫向比較、反向考慮(從相反的方向來考慮問題,突破思維定式,也叫逆向思維)、由現象到本質(由淺入深)。
例如,從每一條的水的特性歸結到后面的哲理,這就是運用聯想,且由現象到本質的方法。水有什么品質,從中提取要點,這是橫向比較,運用了逆向思維。
總之,我們思考問題,一定要多方面進聯想想象,突破思維定式,多角度多思善想,橫向縱向對比分析,才能想出好點子,好觀點。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所以我們一定要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多看才能找到更多的思路。
四、練習用發散思維來分析材料并立意。
《莊子徐無鬼》云:“狗不以善吠為良,人不以善言為賢?!闭埬銖牟煌嵌汝U釋這句話,然后選取其中一個角度,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肮凡灰陨品蜑榱?,人不以善言為賢?!币馑际钦f:狗不因為善于狂吠便是好狗,人不因為善于說話便是賢能。善:善于、擅長。
寫作指導:第一步,發散思維,多角度分析?!肮凡灰陨品蜑榱肌痹谶@里可以說起了“比興”的作用,材料的重點是“人不以善言為賢”,它的“關鍵詞”是:“人”“善于說話”“賢能”。
首先,從正面分析三者的邏輯關系?!吧朴谡f話”不一定是“賢能”,那怎樣才能成為“賢能”?有的同學從這個角度立意為:“腳踏實地地去做”,“說得好不如做得好”,“讓說和做成為賢者的雙翼”等。
其次,從“說者”的角度,“善于說話”會怎樣?這可從兩個方向思考:
一、正向思維,“善于說話”為何未必能成為“賢能”?因為“言論的花兒開得愈大,行為的果子結得愈小”,夸夸其談的人往往以此表現自己的才德,殊不知孔雀在炫耀璀璨的同時也露出了令人難堪的“屁股”。烏鴉叫聲雖多,但招來的卻是人們的討厭,果實無語,人們卻百般贊賞和愛護。有的同學從這個角度立意為:“沉默是金”,“言多必失”,“禍從口出”,“不要做聒噪的青蛙”等。
二、逆向思維,“善言”之人就不是“賢能”了?燭之武退秦師,諸葛亮舌戰群儒,鄒忌諷齊王納諫,周總理在高級外交場合,機智過人的幽默風度,無不讓人折服。試想,沒有機智雄辯的口才怎么可能做到?聯系現實生活,有的同學就從這個角度立意:“善言成就事業”,“善言——民族友好的使者”,“善言——溝通你我他”,“社會需要毛遂自薦”等。
再次,從“聽者”的角度,既然閃光的東西,并不都是金子,那么動聽的語言,并不都是好話。妖精用天使一般的臉孔欺騙世人,卻用鷹隼一般的利爪殺害無辜。這就需要聽者善于分辨“美言”,老子曰,“美言不信,信言不美?!庇械耐瑢W從這個角度立意:善于分辨“美言”,不要被奉承話沖昏了頭腦,“透過現象看本質”等。
五、立論的原則。
選擇最佳立論角度。
材料:據報載,神農架林區野豬曾一度為患,有人想出在電線桿上裝高音喇叭、播放獅叫虎吼的聲音嚇唬野豬的辦法。開始倒很有效,后來,野豬非但不怕,反而拱倒了電線桿。
1、適者生存;2、不能姑息遷就;3、騙,終非長久之計;4、動動真格又如何;5、要順應時代潮流;6、改革才會有發展;7、弄虛作假者戒;8、既要聲勢,更要行動;9、形式主義要不得;10、做個“野豬”又何妨。
分析:1、5、6顯得浮泛,扣訓練材料不緊;2對材料的理解有偏差;3、4、7、8、9屬于擴散思維,其中8最好;10屬于逆向思維,有些標新立異。
材料:(練習二)秋日的夜晚,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在草地上觀察星星。她仰望星空,不料前面有一個深坑,一腳踩空,掉了下去。水雖然僅沒及胸部,離地面卻有二三米,只好高呼救命。一個路人將他救出。他對那人說:“明天會下雨?!蹦侨诵χ鴵u頭走了,并將泰勒斯的預言當作笑話講給別人聽。第二天果真下了雨,人們對他在氣象方面的知識贊嘆不已,有人卻不以為然,說泰勒斯知道天上的事情,卻看不見腳下的東西。兩千年后,德國大哲學家黑格爾聽到這個故事,想了想,說了一句名言:“只有那些永遠躺在坑里從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會掉進坑里?!?/p>
比較幾種立意:
1、人無完人。
2、梅花香自苦寒來。
3、奮斗就有挫折。
4、專注的力量,唯有這樣的“癡迷”才能成就大事……。
5、知足常樂。
6、成功的道路上難免有絆腳石,要追求就不要懼怕失敗。
7、目中無“坑”恰恰是心中有“星”的表現。
可見立意的角度有很多,抓住最佳才得高分,創新也不是隨意而為,有一定的方法可尋,還有一定的限制。那么我們選擇論點寫作有哪些原則呢?(立論的原則)。
1.立論的切口要小。立論要把握從小的角度論證,抓住論證的重點,使論述對象由“面”到“線”或“點”。經過“從小處著手”的處理,論點的范圍縮小了,題目也由寬變窄,易于深刻論證;由泛題變實題,易于使用材料;由大題變小題,易于全面論證;由繁題變簡題,易于多角度論證??傊?,立論角度小,可以能運用最少的筆墨深刻論證論點。
2.立論要符合實際。立論要符合客觀實際,要保證觀點的正確,不能出現與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相違背的方面,即使是逆向思維,表達的觀點也要讓大多數人接受,并能自圓其說。立論不能驚世駭俗、故意語出驚人,不能一味劍走偏鋒,不能為逆向而逆向,使立論片面。要保證論點的正確和材料使用的正確性。符合實際還表現在要有現實意義,有針對性。
3.立論要新穎。如論證“勇敢和妥協”,一般認為“勇敢”是值得稱贊的,而“妥協”是可恥的,這是正確的觀點,這個觀點可以從歷史的不同階段得到證明,從這個角度立論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大家都這樣寫,就顯得沒有了新意。事實上我們也可以從“適當的妥協和必須的勇敢”的角度立論,論證“妥協也是一種處世藝術”“退一步海闊天空”“退,是積蓄前進的力量”“勇敢不能莽撞”等,使文章立意翻新,境界全新。立論追求新穎,是對客觀生活的升華,而不是脫離真的標新立異;是解決問題的新見解,而不能片面追求獨樹一幟,如論證“經典和創新”的題目,角度可以是經典中也有不適合現今人們思想的內容,要從新時期的角度創新;但不能說“經典是過時的內容,要全部創新”這樣的觀點。
4.選擇適合自己的。
六、作文練習:課后習題任選。
今天我說的《雷雨》是人教版新課程實驗教材二年級下冊的第18課。課文用精練、準確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雖然篇幅比較短小,但文章內容生動,課文插圖優美,比較適合低年段的學生。
以《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結合本組教材的教學要求、本課課文內容和課型特點,以及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特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會認“壓、亂、垂”等四個生字,會寫“垂”字。
2、技能目標: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使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并且在讀中有所感悟。
3、情感目標:聯系生活,培養學生有觀察天氣變化的意識,能寫觀察日記。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來體會雷雨前和雷雨后的不同景象。
教學的難點在于讓學生聯系生活感悟雷雨前后景物的變化。
二、說學生。
二年級的學生具有好奇、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新鮮的事物吸引住,在教學這一課時,學生已經能說一段較完整的話,并能在老師創設的情境中體驗、感受,達到情感的共鳴,同時也較多積累了不少與本課有關的生活素材,因為在我們南方,雷雨是很常見的自然現象,這也是學習本課的有利因素。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上述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實際,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教學”、“自主學習”、“課堂展示”三種教學方法。
在課堂中,創設一定的情境,能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集中注意力,能啟發學生運用多維視角去思考解決問題,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豐富學生的思維方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從而滿足他們的探究欲、表現欲。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思維特點,我借助學生生活經驗,以學生為主體對文本展開自主閱讀。通過讀,學生與文本面對面地進行接觸,培養著學生的語言的感覺;通過讀,課文規范的語言儲藏在學生的頭腦中。學生學著,讀著,感悟著語言,仿佛置身與那場雷雨中。在不知不覺中,學生理解了語言,感悟了語言,積累了語言。
《雷雨》是一篇看圖學文課。本文用精煉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時雷雨后的自然景象。下面我從三個方面說說本課第一部分的教學過程。
三。、【說教學過程】。
《雷雨》一課描寫的是夏天下雷雨時景物變化的內容。對這一課的教學預設,我預設了四個教學環節。第一環節進行導入并組織學習字詞。第二環節組織學生初讀課文。在初讀課文后,抓住烏云、大風、閃電、雷聲這幾個詞語,通過引領學生給雷雨、烏云、雨聲、大風按先后順序進行排列,從而讓學生對雷雨前的過程有個更清楚的了解。第三、四環節是對雷雨前內容進行精細的解讀,引領學生抓住其他一些景物以及文中的一些經典字詞,如“壓、垂”等字來讀。這樣的設計就會降低學生對雷雨前景象理解的難度,思路也很清晰。
【說方式】。
在本節的教學中,我采用看圖與讀文相結合的方法,啟發學生的想象,引導學生感受雷雨前的特點。以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為重點,讓學生自主識字、小組合作檢查、多形式的朗讀感悟,從而獲得收獲,體驗學習的快樂。在教學中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由于本文涉及生字不多,只有四個生字,而且“壓、亂、垂、虹”四個生字識記簡便,所以識字這一個環節,我以較少的時間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展示展開教學。從而把更多的時間放在文本的理解中。
2、圖文結合,朗讀感悟。本教材中安排了兩幅插圖,在此基礎上我又補充了幾張關于烏云、閃電、雨、彩虹的特寫圖片,力圖用形象的圖畫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如,在初讀課文之后,我安排學生對雷雨之前之時之后的一組圖片進行課件展示,在賞完圖片之后讓學生說說看到了哪些景物,從而再讓學生對這些景物進行先后次序的排列,以此來理清課文的脈絡,把課文分成“雷雨前、雷雨時、雷雨后”三個部分。又如:課文第一段“黑沉沉”這個詞學生不容易理解,要讓學生通過看圖,知道雷雨前的云很黑、很厚,所以看起來“黑沉沉”的??傊?,利用多媒體課件再現雷雨時的情境,使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聯系,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促進感悟。
3、引導學生想象,加深他們的體驗。通過想象,加深學生對雷雨前景色的感悟。讓學生邊讀邊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使學生邊讀邊想,如:在讀到“葉子一動不動,蟬一聲不叫?!币约啊爸胫霃木W上垂下來逃走了”兩個句子,引導學生進行想象,通過討論解決“葉子為什么不動,蟬為什么不叫?”“如果是你,當時你會怎樣?”以及“蜘蛛逃跑了,他可能去了哪里?”等一系列問題,讓學生感悟此時此刻天氣的悶熱。
4、體會悟趣,詞句訓練。這篇文章在運用詞句方面非常準確、傳神,值得細細體會。教學中我以各種形式喚起學生對詞語的直觀理解,體會這些詞語的精妙。如“滿天的烏云黑沉沉地壓下來”一句中“壓”字就用得妙,滿天的烏云是怎樣壓下來呢?我通過動作的模仿,然后追問:從圖中看“壓”字怎樣理解?天上的烏云壓地這么近,人們感覺怎么樣?學生經過訓練,不僅會弄清了“壓”字具體含義,而且揣摩出了人們當時的感受。又如“蜘蛛從網上垂下來??”一句中,對“垂”字的理解,通過引導學生給“垂”字換個字,找近義詞的方式而得到正確解讀。教學時,為了能讓學生的口語得到訓練,我先用越??越??說句子,然后再讓他們學說,這樣他們就能說出很多“越這樣的句子。然后我把“烏云越來越()、風越來越()、閃電越來越()、雷聲越來越()”的詞組設置到課堂練習中,加深學生對課文第一部分的理解(即雷雨前的理解)??梢?,緊密聯系視覺聽覺效應等方式,在此基礎上去體會詞語讀懂句子,學生自然會學得有趣,用得正確。
五、說教學過程。
1、設情景,感受雨的美:
教學實踐過程表明:如果學生對學習對象產生興趣的話,他就能自覺排除多種多種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干擾集中注意力,主動學習,把學習當作一種愉快的享受。課前,我會播放各種下雨的情景,引導學生體會各種不同的雨,有蒙蒙細雨,有傾盆大雨,有滴滴嗒嗒的雨聲。先讓學生有了感性的認識,然后導入我們學習的課文《雷雨》。
2、認識生字,理清結構:
學生自讀課文,然后合作讀也就是同位同學每人讀,指名讀一個一個自然段,互相糾正,互相學習,這是讀流利,讀正確的做法,學生只有讀通,讀順了課文,才能談得上體會,有感情地朗讀。
3、賞讀感悟,體會感情:
再次向學生展示雨前的部分,這部分需要理解的詞語很多,學生要理解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這些詞:黑沉沉、壓下來、掛、垂。讓學生自由地有感情朗讀課文,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談體會。如果學生不能理解這些詞的話,我會繼續利用掛圖,課件、向學生展示解釋。
4、合作交流探究:
在學習完第一部分以后,我讓學生在四人小組里合作學習第二、三部分,雷雨中、雷雨后,然后我讓學生匯報你學習到了什么?二年級的學生好于表現,相信他們能說出合作學習以后的收獲。這樣的處理可以省卻了老師字字、句句、段段去分析講述的繁索,真正能課堂還給了學生。
5、品詞品句完了之后,再讓學生有感地朗讀,體會大自然的神奇與美麗。6、課堂的延伸:
讓學生說說,他自己在這些日子觀察過的天氣,讓學生說一說。然后再把說的寫下來。
【說板書】。
本課的板書設計,我分一個方面設計:即雷雨前然后在精讀課文的時候,分別整理并板書雷雨前有烏云、大風、閃電、雷聲來板書。整個板書簡潔條理清晰。
3。感受詩歌蘊含的無私奉獻的精神和愛國情感。
1、教學重點。
通過“意象解構”的方式進行對比,幫助學生領悟“蠟炬”和“紅燭”兩個意象在象征內涵與所寄情感上的不同以及詩中抒情主人公形象的不同。
1、導入新課。
教師從“意象”這個概念的解析入手,幫助學生領悟同一個物象被不同的情感包裹,也會形成不同意象的原理,嘗試用舉例的方式,引發學生思考“蠟燭”這個物象在李商隱和聞一多的詩中,所形成的意象有著怎樣的不同,也就是“蠟炬”和“紅燭”的不同。
2、寫作背景。
《紅燭》這首詩寫于1923年,當時詩人聞一多正準備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詩集,他在回顧自己數年來的理想探索歷程和詩作成就時,寫下了這首名詩《紅燭》,將它作為同名詩集《紅燭》的序詩。
3、作者介紹。
聞一多(1899—1946),原名聞家驊,湖北浠水人,中國現代著名詩人、學者和民主戰士。幼年愛好古典詩詞和美術。1913年考入清華學校,1922年畢業后赴美留學,研習繪畫、文學。1923年出版詩集《紅燭》。1925年回國,歷任北京藝術??茖W校、武漢大學、青島大學、清華大學等校教授。1928年出版第1二部詩集《紅燭》。1946年7月15日被國民黨特務殺害,用自己的鮮血譜寫了愛國主義的不朽詩篇。聞一多的詩歌表現了對帝國主義和反動軍閥的痛恨,抒寫了對祖國和人民命運的深切關注,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在藝術上,聞一多的詩歌想象奇特,結構整飭,形式整齊,音節和諧,具有較高的藝術成就。
4、題目解說。
紅燭:
紅色的蠟燭,多用于喜慶,如壽星像前,洞房內。
這是一首詠物詩。詠物詩是托物言志的詩歌,通過對事物的詠嘆體現人文思想。詠物詩中所詠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況,與詩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墓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態度,或寄寓美好的原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現作者的生活情趣。
5、層次結構。
第一部分:(1)對紅燭的贊嘆。
第二部分:(2—7)對紅燭奉獻精神的謳歌。
第三部分:(8—9)對紅燭精神的總結。
6、全文分析。
1、什么是紅燭?
紅色的蠟燭,多用于喜慶,如壽星像前,洞房內。
2、從詩歌題材的特點來看,這是一—首什么題材的詩?這種詩有什么特點?這是一首詠物詩。詠物詩是托物言志的詩歌,通過對事物的詠嘆體現人文思想。詠物詩中所詠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況,與詩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態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現作者的生活情趣。
3、李商隱的'詩句“蠟炬成灰淚始干”放在開頭,有什么作用?
“蠟炬成灰淚始干”是全詩的引子,詩的主體部分就是扣住“灰”與“淚”《“自焚”與“流淚”)分兩層來展開抒情的。
4、詩歌以問答的形式展開抒情,一共有幾處問?問什么?
三處問:
第1節為第一問:紅燭為什么這樣紅?
第2節為第二間:紅燭為什么要自焚?
第6節為第三問:紅燭為什么要流淚?
全詩以詩人對“紅燭”的心跡交流為線索,用問答的形式展開詩意,抒發詩情,顯示了詩人對人生真諦、對詩歌創作宗旨的求索過程和結果。
5、小結:本詩共九節,開頭一節著眼于紅燭的顏色,將紅燭精神集中在一個“紅字上面,凸現了紅燭的總體形象,由紅燭形象即刻聯想到詩人自身,“物”與“我就完全交融起來。最后一節歸結到“莫問收獲,但問耕耘”這樣一個哲理,也就是將紅燭精神歸結到一種徹底奉獻的人生哲學,也就表明了自己的人生宗旨。全詩將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一句詩“蠟炬成灰淚始干”作為引子,詩的主體部分就是扣住“灰”與“淚”分兩層來展開抒情的。全詩以詩人對“紅燭”心跡的交流為線索,用問答的形式展開詩意、抒發詩情,顯示了詩人對人生真諦對詩歌創作的宗旨求索的過程和結果。
7、寫作特點。
《紅燭》比喻、擬人、象征手法運用巧妙。抒情的感嘆詞“紅燭啊"多次出現,把紅燭當人來寫,詩人問它的身軀從何處來,問它的靈魂從何處來?!帮L”比喻惡勢力,“監獄”比喻禁錮人的封建制度。紅燭要燃燒,燒破世人的空想,燒掉殘酷的監獄,靠自己的燃燒救出一個個活著但不自由的靈魂。文中的紅燭象征滿懷赤誠和熱情,朝著理想中的光明之路邁進,即使犧牲也在所不惜的青年。
。
一、指導思想:
以語文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語文教研組工作計劃為參考,切實提高教師自身的職業道德修養、業務知識水平和教育教學本事,落實常規工作,夯實基礎,增加課外閱讀量,豐富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現代文閱讀本事、寫作本事和口語交際本事,具有初步的文學鑒賞本事和閱讀課外文言文的本事,掌握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養成自學語文的習慣,提高文化品位,為高三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二、情景分析:
1、教材教學:高二階段是高中階段比較關鍵的一年,從教材上來看,難度較高一有了很大的提升,如閱讀教學上對學生的要求已由一般的閱讀理解上升到品味鑒賞,還新增了詩詞、小說等閱讀單元。寫作上則要求學生較好掌握議論文的寫作和應對話題作文的本事。
2、學生分析:學生在高一階段的語文學習還處在比較被動的狀態下,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欠佳。語文基礎知識掌握較好,但課外遷移不夠,閱讀和寫作本事還有待加強。
三、工作重點:
1、提高備課質量,繼續學習新大綱,鉆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體現知識和本事要求,充分發揮教師的個性和優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2、以“閱讀”和“寫作”教學為抓手,帶動其它方面的教學工作。
3、強化語文知識的積累,包括名言詩句、文學常識、文化常識、成語等。
4、運用各種方法,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和本事,拓展學生語文學習空間。
四、教學目標與要求。
本學期語文教學,除了常規性的教學要求外,要異常注意選修課的教學安排,尤其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加強積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本事是高中語文課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任務。我們不能因為過去有過分強調語文工具性的偏頗,就否定或削弱語文課的工具性,就把語文教學的主要精力放在審美與情感的感悟和熏陶上。教學中,要加強積累,包括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名句名篇的積累、閱讀鑒賞方法的積累上、表達交流本事的積累等,教會學生熟練掌握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這個最基本的交際工具,培養學生較強的語文應用本事和語感。在此基礎上,盡可能地發揮語文課在育人上的功能,引導學生提高思想認識、道德修養、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培養學生必須的審美本事和探究本事,提高人文素質,發展健康個性,構成健全人格。
2、重視誦讀,改善古詩文教學。
古代詩文作品在這套教科書中的比例約占45%。古代詩文的選目以傳統經典名篇為主,也適當擴大了選材范圍,新選了一些古代優秀作品。古代文學作品的教學,應強調熟讀、背誦,因為這部分資料,都是千古傳誦的名家名篇,無論是思想資料、感情因素,還是藝術技巧、語言形式,都具有典范性和代表性,文質兼美,要求學生熟讀成誦。課程標準還有“培養閱讀前一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資料”的要求。所以,教學重點應是誦讀課文,理解詞句的含義和課文的思想資料,熟讀或背誦必須數量的名篇,理解并積累文言實詞、虛詞和文言句式,這也有利于培養文言語感。對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和文學發展簡況等知識,也需要引導學生經過閱讀教材,切實掌握。
3、加強聯系,提高寫作本事。
教材的寫作部分,既注意吸收我國傳統作文教學的經驗,又體現了21世紀對高中生寫作的要求。應當明確高中學生從事寫作文必須做到的幾種基本要求:包括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豐富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我的感受和思考;能研究不一樣目的的要求,以負責的態度陳述自我的看法,表達真情實感,培養科學理性精神;書面表達要觀點明確,資料充實,感情真實健康;思路清晰連貫,能圍繞中心選取材料,合理安排結構;能調動自我的語言積累,推敲、錘煉語言,表達力求準確、鮮明、生動。同時,應當進行記述、說明、描述、議論、抒情等基本表達本事的基本訓練,培養學生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實用寫作本事,鼓勵有個性、有創意的表達。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129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