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計劃需要進行科學評估和反思,以不斷改進和完善教學過程。以下是一些值得借鑒的教學計劃范文,希望能夠對大家的教學設計提供一些建議。
1.使學生認識較大面積單位公頃和平方千米,進一步掌握面積單位間的換算的推想過程,加深對面積單位的認識。
2.在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推想。估計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或投影儀。
1.讓學生說一說如何計算一個長方形的面積。
2.做下面的題,并說一說是怎樣推想的。
5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3平方米=()平方分米。
5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4200平方分米=()平方米。
指名說一說常用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
通過測量來計算課桌桌面的面積。
3.課件或投影儀展示84頁體育場的畫面。
我們來看看下面這幅圖,體育場面積的應該怎樣測量呢?(學生在小組內議一議,互相說說并提出方法)。
師:大家說得都很好,體育場。林場。首都天安門廣場面積都很大,測量這種較大的土地面積時,我們常常用到比平方米更大的單位,那就是公頃和平方千米,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公頃。平方千米(板書:公頃。平方千米)。
1.認識公頃:
師:公頃是較大的面積的單位,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同學們在草稿紙上算一算。
生: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0000平方米。
師: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0000平方米也就是1公頃。
板書: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公頃,1公頃=10000平方米。
現實生活中究竟有多大呢?(10000平方米就是1公頃。如果我們的教師是50平方米,200個這樣的教室的面積才是1公頃。)。
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小組中議一議。
2.認識平方千米:
平方千米是比公頃還要大的面積單位。請同學們想一想,1平方千米有多大面積呢?
生1:邊長為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000000平方米。
生2:邊長為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平方千米。
板書:邊長為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平方千米。
3.平方千米和公頃之間的進率:
師:平方千米與公頃之間的進率是多少呢?
小組內交流。然后匯報。
生:100個,即1平方千米=100公頃。
板書:1平方千米=100公頃。
如果畫面上的體育場約是7000平方米,140個足球場的面積約是1平方千米。
4.課件展示:
我國的陸地面積是(960萬)平方千米。
北京天安門廣場是世界上最大的廣場,面積約是(40)公頃。
1.常用的面積單位有(),測量土地的面積時,常用()作單位。
2.邊長是()的正方形面積是1公頃。邊長是()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千米。
20000平方米=()公頃10000公頃=()平方千米。
6平方千米=()公頃50000平方米=()公頃。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公頃。
邊長為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100公頃。
二、判斷題。
1、邊長是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積是1千米。()。
2、公頃和平方米間的進率是100。()。
3、一個邊長是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長和面積相等。()。
4、一個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土地,它的面積是1公頃。()。
5、測量土地面積常用公頃和平方千米做單位。()。
6、一臺計算機屏幕面積大約是780公頃。()。
8、丈量土地一般用米作單位。()。
三、解決問題。
1、滬寧高速公路長約300千米,寬約16米,這條公路占地約多少公頃?
一、填空題。
1、測量和計算土地的面積常用()作單位,計算較大的土地面積用()作單位。
2、常用的面積單位按從小到大排列為(),其中平方米和公頃間的進率為(),公頃和平方千米間的進率為()。
3、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
(1)教材封面的面積大約是4()。
(2)杭州西湖的.面積約是5.6()。
(3)世界最大的廣場是位于中國北京的天安門廣場,占地39.6()。
(4)我國著名園林北京圓明園的占地面積約350()。
(5)一幅油畫的面積約為25()。
4、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數。
1、使學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公頃;通過實際觀察和推算,體會1公頃的實際大??;知道1公頃=10000平方米,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2、使學生能借助計算器,應用平面圖形的面積公式和有關面積單位換算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相互合作學習的能力。
知道1公頃=10000平方米,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體會1公頃的實際大小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1、談話: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哪些面積單位?(讓學生比劃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現在請你看一看,想一想,下面填寫什么單位合適呢?
計算機鍵盤上的小按鍵,面積大約1()
數學書的封面,面積大約4()
教室的面積大約50()
一個籃球場的面積大約是200()
提問:在我們班同學中,有人去過蘇州工業園區的金雞湖嗎?大不大?你知道金雞湖的占地面積是多少嗎?(學生估計面積,之后課件呈現:金雞湖的總面積為740公頃)
1、認識1公頃的含義。
1平方分米是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
1平方米是邊長1米的正方形面積;
1公頃:是邊長100米的正方形面積。
指出:這樣大的正方形的面積就是1公頃。1公頃有多少平方米呢?先讓我們獨立算一算,再與同桌交流。得出:1公頃=10000平方米。
2、體會1公頃的實際大小。
提問:我們已經初步認識了1公頃,下面我們實際感受一下,好嗎?
(1)(來到操場)讓28個學生手拉手圍成一個正方形,要求估計這個正方形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再要求推想多少個這樣的正方形面積大約是1公頃。
(2)讓我們來算算看,我們班級前面的這個廣場面積大約有多少?
操場一邊長大約100米,相鄰的一邊長大約30米。計算:
100×30=3000平方米10000÷1900≈3(個)(用計算器計算)
大約我們學校這樣的操場3個才能有1公頃。想像一下,有多大?
在生活中,你還能哪里找到1公頃呢?
3、進行單位換算。
提問:我們已經知道1公頃=10000平方米,你能解決下面的問題嗎?出示“試一試”中的題目,請學生用計算器算一算。(一塊平行四邊形的菜地,底是250米,高是160米。這塊菜地有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公頃?)
完成后,要求學生把解答過程和單位換算的方法與同學進行交流。
簡要小結:把以平方米作單位的數量改寫成以公頃作單位的數量時,可以用原來的數除以10000,或者直接把原來數的小數點向左移動四位。
4、鞏固練習
p93“練一練”第3—5題。
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再討論這個足球場的面積是不是有1公頃。
1、公頃“信息發布會”
素有“萬園之園”之稱的圓明園總面積達3500000平方米,合()公頃;敦煌莫高窟被譽為“藝術瑰寶”,石窟里的壁畫為世人所驚嘆,其總面積約5公頃,合約()平方米。但都已遭受帝國主義的毀壞。
讀了這兩題,你有什么感想?
2、開發商的廣告
某市剛剛新建了一個小區。聰聰跟爸爸一起去看房子,走到小區門口看見一則廣告牌:
小區簡介
談話: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1、使學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公頃;通過實際觀察和推算,體會1公頃的實際大小;知道1公頃=10000平方米,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2、使學生能借助計算器,應用平面圖形的面積公式和有關面積單位換算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相互合作學習的能力。
【重點難點】。
知道1公頃=10000平方米,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體會1公頃的實際大小。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公頃。
1、談話: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哪些面積單位?(讓學生比劃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現在請你看一看,想一想,下面填寫什么單位合適呢?
計算機鍵盤上的小按鍵,面積大約1()。
數學書的封面,面積大約4()。
教室的面積大約50()。
一個籃球場的面積大約是200()。
提問:在我們班同學中,有人去過蘇州工業園區的金雞湖嗎?大不大?你知道金雞湖的占地面積是多少嗎?(學生估計面積,之后課件呈現:金雞湖的總面積為740公頃)。
二、自主探究,認識公頃。
1、認識1公頃的含義。
1平方分米是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
1平方米是邊長1米的正方形面積;。
1公頃:是邊長100米的正方形面積。
指出:這樣大的正方形的面積就是1公頃。1公頃有多少平方米呢?先讓我們獨立算一算,再與同桌交流。得出:1公頃=10000平方米。
2、體會1公頃的實際大小。
提問:我們已經初步認識了1公頃,下面我們實際感受一下,好嗎?
(1)(來到操場)讓28個學生手拉手圍成一個正方形,要求估計這個正方形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再要求推想多少個這樣的正方形面積大約是1公頃。
(2)讓我們來算算看,我們班級前面的這個廣場面積大約有多少?
操場一邊長大約100米,相鄰的一邊長大約30米。計算:
100×30=3000平方米10000÷1900≈3(個)(用計算器計算)。
大約我們學校這樣的操場3個才能有1公頃。想像一下,有多大?
在生活中,你還能哪里找到1公頃呢?
3、進行單位換算。
提問:我們已經知道1公頃=10000平方米,你能解決下面的問題嗎?出示“試一試”中的題目,請學生用計算器算一算。(一塊平行四邊形的菜地,底是250米,高是160米。這塊菜地有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公頃?)。
完成后,要求學生把解答過程和單位換算的方法與同學進行交流。
簡要小結:把以平方米作單位的數量改寫成以公頃作單位的數量時,可以用原來的數除以10000,或者直接把原來數的小數點向左移動四位。
4、鞏固練習。
p93“練一練”第3-5題。
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再討論這個足球場的面積是不是有1公頃。
三、走進生活,解決問題。
1、公頃“信息發布會”
素有“萬園之園”之稱的圓明園總面積達3500000平方米,合()公頃;敦煌莫高窟被譽為“藝術瑰寶”,石窟里的壁畫為世人所驚嘆,其總面積約5公頃,合約()平方米。但都已遭受帝國主義的毀壞。
讀了這兩題,你有什么感想?
2、開發商的廣告。
某市剛剛新建了一個小區。聰聰跟爸爸一起去看房子,走到小區門口看見一則廣告牌:
小區簡介。
四、課堂小結:
談話: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1.認識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平方千米,推算、體會1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建立1平方千米的表象。掌握平方千米與公頃、平方米之間的進率,并能夠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2.經歷觀察、想象、推理、交流等數學活動,并在活動中豐富對平方千米的認識,發展空間觀念,提高應用意識。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進學好數學、應用數學的信心。
感知1平方千米的大小,應用面積單位間的進率進行簡單換算。
多媒體課件。
1.資料播報。
(1)談話:上節課我們一起認識了計量土地的面積單位:公頃。1公頃的面積有多大?(10000平方米)在生活中,你聽說過比公頃更大的面積單位嗎?(生:平方千米)。
(2)師生介紹收集到的有關“平方千米”的信息。
學生收集略。
教師收集:我國的領土面積大約是960萬平方千米;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占地面積約2800平方千米;北京市東城區的面積約42平方千米;北京市總面積約為16810平方千米。
2.揭示課題:通過剛才的信息播報,我們發現在計量比較大的土地面積時,經常用到平方千米這個面積單位。那么1平方千米的實際面積究竟有多大?它與我們學過的平方米和公頃又有什么關系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平方千米”。(板書:認識平方千米)。
(一)借助經驗,初步感知。
談話:想一想,1平方千米可能是邊長為多少的正方形的面積?
預設:邊長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千米。平方千米可以用符號km2表示。(課件配合演示)。
(二)推算、想象,加深認識。
1.推算平方千米和平方米、公頃之間的關系。
(1)獨立探究:1平方千米到底有多大?它和平方米、公頃之間有什么關系?
(2)匯報交流: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預設:因為1平方千米的正方形邊長是1000米,所以面積為1000×1000=1000000(平方米)。
預設1:因為10000平方米是1公頃,1000000÷10000=100,所以1平方千米=100公頃。
預設2:因為1平方千米的正方形邊長為1000米,1公頃的正方形邊長為100米,1000÷100=10,在1平方千米的正方形里,一行可以擺10個1公頃,可以擺10行,用10×10=100(公頃)。
2.實踐活動,形成表象。
(1)讀一讀:想象1平方千米的大小。
北京的故宮是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占地面積接近1平方千米。
四川臥龍熊貓繁育基地,占地面積約1平方千米。
(2)算一算:
(3)想一想:在學校周邊,從哪兒到哪兒圍成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千米?
課件出示:播放實地考察錄像,感受1平方千米的大小。
(4)說一說:(完成p37練習六第7題。)。
如果1平方米能站16人,
1公頃大約能站多少人?
1平方千米大約能站多少人?
(三)嘗試換算,鞏固平方千米與平方米、公頃間的進率。
1.完成p37練習六第6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介紹思考過程。
2.歸納小結。
1.在()里填上適當的面積單位。
(1)水立方占地面積約6()。
追問:合多少平方米?是幾個學校那么大?
(2)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面積約1100()。
追問:合多少公頃?
(3)一個教室的面積約63()。
2.下面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六個省、自治區(單位:平方千米)。
黑龍江:454800內蒙古:1100000青海:720000。
四川:485000西藏:1210000新疆:1660000。
你能按面積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它們的名稱嗎?
1.總結: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問?
2.介紹數學史。
談話: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勞動人民就會計算土地的面積了。閱讀課本p35的“你知道嗎?”。
1、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平方千米;通過猜想和推算,知道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頃,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2、能夠借助計算器,應用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和有關面積單位換算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在學習生活中,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相互合作的能力,在學習中獲得快樂的情感體驗。
重點:認識平方千米的含義。
難點:體會平方千米的大小。
1、談話引入: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土地面積單位公頃,誰來說一說1公頃有多大?先請同學們欣賞下面的一些圖片(呈現四川九寨溝、三峽水庫和杭州西湖的畫面,并出示相應的文字說明),讓學生自己讀一讀圖片中的文字。
2、教師提問:這些文字中都使用了什么面積單位?
3、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平方千米”這一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平方千米一般用于測量和計算大面積的土地。
1、教學例2。
(1)談話:同學們,猜測一下1平方千米可能是邊長多少米的正方形的面積。
(2)說明:邊長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積是1平方千米。
引導:1平方千米有多少平方米呢?又有多少公頃呢?讓學生先獨立完成算一算,再與同桌交流。在交流的基礎上得出: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頃。
2、體會1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
(1)出示教材第35頁天安門廣場圖片。
(2)天安門廣場同學們都熟悉,它的南北長880米,東西寬550米,總面積達44萬平方米,可同時容納100萬人集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廣場。
(3)1平方千米比2個天安門廣場還要大一些,想像一下1平方千米有多大。
教材第35頁“做一做”。
想一想、做一做、集體訂正。
1、教材“練習六”第5題。
先獨立填寫,再說一說你是怎樣填的,強調填寫的單位要與事實相符合。
2、教材“練習六”第6題。
學生獨立練習,再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引導學生比較、體會兩種換算過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3、教材“練習六”第7題。
可以用計算器算一算,同桌合作完成,集體訂正。
4、教材“練習六”第8題。
同桌兩人合作交流完成,集體訂正。
5、教材第35頁“你知道嗎?”
學生讀一讀。
6、布置課后作業:完成“練習六”第9題查資料。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公頃這個土地面積單位后進行學習的,重點是讓學生認識1平方千米,體會1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發現平方米、公頃和平方千米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換算。教材利用實物圖片,呈現了四川九寨溝、三峽水庫、杭州西湖的面積和我國2004年完成的造林面積等一組實際數據的基礎上,直接指出測量和計算大面積的土地,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單位。以邊長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為基礎,告訴學生其面積就是1平方千米,然后讓學生通過計算發現平方千米、公頃和平方米之間的進率。
自主探究,認識公頃。
1.認識1公頃。談話:還記得昨天的數學活動課上,我們手拉手圍成的正方形是多大嗎?(邊長是10米,面積是100平方米;大約有階梯教室那么大……)。
提問:是多少個同學圍成了這樣的正方形?(7個同學手拉手大約長10米,28個同學圍成了面積大約是100平方米的正方形)。
提問:想像一下,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積有多大?(學生交流)。
指出:像這樣的正方形的面積就是1公頃。
2.體會1公頃的實際大小。
提問:28個小朋友手拉手圍成一個正方形,面積大約是多少?(100平方米)。
推想:多少個這樣的正方形面積大約是1公頃?
課件出示:操場的面積大約是2000平方米。
提問:用計算器算一算,大約有多少個這樣的操場的面積是1公頃。
課件出示:教室的面積約50平方米。
提問:再算一算,大約多少個教室的面積是1公頃。
3.嘗試單位換算。
出示“試一試”。
提問:我們已經知道1公頃=10000平方米,你能解決下面的問題嗎?
學生獨立完成。反饋時,著重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本節課是一節典型的概念教學課,從教學內容方面說比較抽象,與學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離,然而“數學是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的”數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只有在教學中找到數學與生活的結合點,才能反映出數學的價值,從而更能營造出生動活撥且富有意義的課堂氛圍。本節課我采取讓學生課前先收集資料的方式對土地面積有所了解,課上提出要解決的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廣闊而真實,真實而有意義的情景。情景的搭建為學生立足于自主探究,概念的得出,完善與應用,提供了可利用空間。教學的各個層次做到了趣味化、情感化、活動化、生活化和開放化。
1、算一算“公頃”。
課件演示:出示:邊長100米的正方形,算一算,它的面積就是多少平方米?(就是1公頃。)。
2、找一找“公頃”。
課前老師準備了一些資料,一起到生活中去找一找。課件配音介紹:體育場、休閑廣場的面積大約是1公頃。
在生活中,你還能在哪里找到1公頃?
3、用一用“公頃”。
嘗試練習:一塊平行四邊形菜地,底是250米,高是160米。這塊菜地有多少公頃?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2—83頁的例題,“試一試”、“練一練”、練習十四第5—7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測量和計算大面積的土地,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單位;通過實際觀察和推算,體會1平方千米的實際大??;知道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頃,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2.使學生能借助計算器,應用平面圖形的面積公式和有關面積單位換算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聯系,培養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學難點:感受1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以及與平方米、公頃間的進率。
教具準備:圖片。
教學過程:
2、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平方千米”這一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
二、在豐富、多樣的活動中感受1平方千米。
老師直接揭示:平方千米的符號表示法和邊長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積是1平方千米。
想像一下邊長1000米的正方形大約有多大,獲得對1平方千米的初步體會。
2.算一算1平方千米是多少平方米。
根據正方形的面積公式,算出邊長10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000000平方米。
你能想辦法算出平方千米和公頃之間的進率嗎?
4、完成“練一練”第2、3題。
說說你是怎樣換算單位?小數點是怎樣移動的?
三、鞏固練習。
1、“試一試”
先算出梯形土地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千米,再把計算結果換算成公頃。
2、完成“練一練”第1題。
3、完成練習十四第5題。
觀察、從同一幅地圖上描下來的五個省的不規則圖形,比較他們面積的大小。
你可以通過什么辦法驗證自己的估算?
4、整理學過的面積單位。完成練習十四第6、7題。
(2)、把所有單位按從小到大的次序排一排。
(3)、相互間的進率分別是多少?
(4)、根據每個面積單位的實際大小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單位。完成練習十三第7題。
四、課堂小結,質疑問難。
談話:今天我們學習什么內容?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總結:在進行有關面積計算的習題中,先用平方米為單位求出土地的面積,再換算成平方千米,再次感受到,計量大面積土地如果用平方米為單位,讀、寫都比較麻煩。如果用公頃和平方千米作單位,便于表達和交流。
我們不能機械地認為,實踐出真知就一定只能被解釋為,只有經過了,才能有感悟的基礎。換句話說,只能事事躬親,你才能有知識的習得,你才能有真知的擁有。大多數時候,相當程度的歷史意義,都是不需要當是主體去親身體驗,就可以獲得傳承性的文化,可以享受歷史沿陳的經驗成果。所以,任何學習必須有這樣的一個認識前提——完全可以在前人的基礎上,繼承而后發展,承襲而后創新。
就如我今天與學生們一起學習的《從平方厘米到平方千米》一課,也得有許多的知識環節經由經驗積累來完成。究竟標準的一個單位面積是個什么樣的概念,我們也只是引用正方形格子大小來說明。當我們有了邊長和正方形面積的已學經驗積累時,才有了探討單位平方厘米的面積大小的基礎準備。因為,數學學科追求邏輯嚴密性,所以1平方厘米大小的空間延展度,就得精確到某種可以用數值來表征的程度。如此,我們還得回到一個數學推理層面上來:借助邊長為1厘米的正方形的平面大小,就是一平方厘米,也就是單位面積。
其實,關于物體表面大小這樣一個二維空間印象,學生應該是早有經驗積累的。比如,眼睛觀察到的物體表面有寬窄之分,有大小之別。因為眼睛最先能感受到的是平面性的空間與自己視力眼界之間的融合情況,或者超出眼界的寬,或者只在眼界之內的窄。而后,才能離開一定的眼界局限,同時對兩個物體表面作以二維空間大小的比較。在不斷地積累出大小空間比較的經驗之后,才可能促進三位立體思維的培養,才能在抽象思維中,憑借規則、規律來比類,來參照。而這樣的過程,大概就是一種心理成熟、思維發展、能力增長的過程。而學習的進步探索,就是應該遵循這樣的心理發展過程,要注重對學習主體——學生已有心理經驗的挖掘引導。
本節課的學習發展之基礎在于:學生有正常的二維空間想象力,至少有明顯的感官能力,能對平面、邊長、延展度,表面大小等基本的空間概念有認同感;學生已經學會求正方形面積、懂得面積單位的度量意義;學生應該對身邊的一些平面模型,有基本的空間想象,有一定的空間延展的自覺意識。于是,這節課也就是在學生已有的經驗積累上發展而來的。
如此之故,學習這節課,我們沒必要從面積概念的原初角度來解釋,為什么1平方厘米到底有多大,1平方分米與1平方厘米之間的進率為什么是100。也沒必要非得讓學生有個親眼看航拍圖的經歷,然后認識浦東陸家嘴地區面積大約是1平方千米。更沒不可能讓學生親眼目睹整個上海市人口全部站在一個面積為1平方千米的正方形格子里,然后才確認1平方千米的空間大小。我們只是憑借經驗,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來進行一些學習方面的過程類推,來進行演繹歸納。當然,這里的想象是要建立在一定的合乎邏輯的數理推理基礎之上。也就是說,我們可以讓學生先體會出1平方米的空間概念之大小——1平方米正方形平面上,可以擠站著17個人。這個環節一定要讓學生有個切身的體會——沒有親自擠站的,那也一定要親眼見到這樣的過程。然后,我們才可能根據數學推理原則,來對1平方千米的空間大小進行想象規定。
當我們依賴于純粹的數學推理規則而得出一些知識點時,我們都有必要立即經過符合相關推理規則的練習來確定驗證,然后歸納、演繹成相對固定的知識點積累,也就達到了學習的一個階段醒目的。之后,一次經驗積累為基礎,又循環著另一個學習過程。
在循環學習的'過程當中,我們必須有種經驗參用的意識。否則,學習將是不可想象??v向看來,學習就是一個過程,一個不斷問題假設、條件創造、運用一定的思維規則,經過符合事物原理發展的規律抽象的過程。學習平方千米,必須參照平方米而施展,更要借助對平方厘米的認識而逐步展開。而面積單位的認識,也得在一定的數學環境中得以不斷返現——比如單位轉換練習、規則平面圖形面積的求解等等。這樣,原本看似兩個層面的學習,就緊緊地聯系在一起了。
借助之前的學習經驗積累,學生們知道了,標準的單位面積,不僅可以由正方形格子來導出,也可以參照身邊的一些平面大小來進行驗證。如,我們可以認為一個指甲蓋的大小約為1平方厘米,那么這樣的早已得到過精確驗證的面積大小,就完全可以作為一種參照物——用指甲蓋的大小估量出別的物體面積大小。同樣,一個手掌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分米,教師多媒體電視機的正面面積大小約為1平方米等,也可以作為學生做知識遷移的思考參照。這樣的知識遷移,不僅體現學生的學習應用能力,更有利于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而且,我發現,在他們判斷給定平面圖形面積單位時,參照一定的標準,可以獲得較為準確的答案。所以,每次關于面積單位的填空題、判斷題,我都會讓學生自己說說,你是怎么想的,可以用什么來做判斷參照?這樣,養成習慣,也就可以培養出他們自學的一些基本技能。
當然,當學習的解析過程完成使命時,我們不能在把學生的知識積累停留在淺顯的表面上。該讓學生完成知識結構架定時,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學生將一些知識點進行固化,進行識記背誦的過程。這節課的面積單位換算,如果只有過程的解析,而不緊緊跟上相關的練習,包括背誦默寫面積單位進率、一些面積單位換算的書面練習等,那么,停留在學生認知層面上的學習效果,就不會那么成熟,甚至會很輕浮。如此,學習就難以保證效益,更無從談學習目標之達成了。而這,倒不是潑素質教育的冷水,更要取用應試教育的一些操作方式,也可以說學習方法。
而當學生把今天所學的知識進行了完整的固化、轉換成經驗積累后,他們又完成了一個階段性的學習過程。這樣的經驗積累,又成為他們日后學習的一個前提基礎。待日后學生心理、意志、思維較為成熟時,他們就可以憑借已有的習得經驗,進行思考,進行抽象,進行學習的不斷探索。
有了過去,要習得過去,有所揚棄,有所鑒益。當將來經歷時,歷史絕不要重頭再來,再來一個徹底的、原初的日月翻新。機械地說,實踐出真知,一切都要躬身實踐,切乎到個人細微,那是受害的!
本單元學習公頃和平方千米,從生活實際中呈現公頃和平方千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各種素材和活動幫助學生感受1公頃和1平方千米。要把認識概念和探索相關單位之間的進率結合起來,應該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多樣的實踐活動去幫助學生感知1公頃和1平方千米。
公頃和平方千米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它的教學難點在于體會1公頃、1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由于公頃和平方千米這兩個面積單位不容易親身體驗,因此在他們的頭腦中還是基于想象的基礎。而在教學平方千米時,學生理解的難度更大,本身公頃已經夠大,再加上平方千米,學生更是缺乏平方千米知識的了解。學生在頭腦中建立這樣的面積單位,是需要一個從模糊到清晰的過程的,需要不斷地積累表象認識。一個正確的教學概念,對學生而言無疑是一個復雜的思維過程,需要他們慢慢體會。這些概念的認識需要學生主動參與,動手實踐,在看一看,量一量,數一數,比一比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動中,運用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有目的的進行分組學習、分組討論、分組測量,同學之間相互啟發,注意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相結合,動手操作和認真思考相結合。
本單元,在作業上反映出的一些問題:在單位換算時,因進率比較大,學生在具體換算時移動小數點容易出粗,或進率混淆。
(體育場太大了)。
那還能用我們前面學過的面積單位進行測量了?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積單位:公頃和平方千米。(出示課題)。
1、通常我們在測量土地面積時,要用到更大的面積單位,公頃和平方千米。
它們到底有多大呢?
這節課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2、帶領學生到操場進行實際測量,量出邊長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標桿及繩子把這100平方米圍起來,或讓學生手拉手,圍站在正方形土地的四周看一看。教師向學生說明,100塊這樣大的土地就是1公頃。
3、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0000平方米,就等于1公頃。
打個比方,我們的教師面積大約是50平方米,那200個教室的面積就是1公頃。
10000平方米=1公頃。
3、邊長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平方千米。相當于100公頃。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足球場的面積是7000平方米,那就有140個足球場。
練習二十2。
一、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1、師出示: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
課桌面大約80();小黑板面大約();你的指甲蓋大約1()。
我們學校的操場面積大約有5000();我們祖國的領土面積大約是960萬()。
2、感知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積有多大?(指名說一說,并舉例)。
二、導入新課:
1、實踐操作,引導探究。
1)認識公頃:感知公頃有多大。
a、讓學生動手量一量學校操場的長和寬。(分組測量,并指定專人記錄,集中后匯報測量結果)。
b、師板書:學校操場長=100米寬=50米。
c、計算出我們學校的`操場面積:100×50=5000(平方米)。
2)師引導探究:我們學校的操場除了用平方米作單位外,還可以用什么作單位呢?(師引出地積單位:公頃)。
2、師設疑:那么公頃與平方米有什么關系?(學生自學課本)。
3、感知1公頃有多大?
1)請你把我們學校的操場面積用公頃作單位:5000平方米=0.5公頃(板書)。
2)請你看看我們學校操場的面積是0.5公頃.
3)請你閉眼想一想1公頃的場地面積有多大?
4、認識平方千米,感知1平方千米有多大。
1)師設疑:計算更大的面積,如本地城市的面積,我們偉大祖國領土的面積,就要用到更大的面積單位——平方千米。
3)指名回答后師板書: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頃。
4)感知1平方千米有多大?
a、請你閉眼想一想1平方千米等于200個我們學校操場的面積,那1平方千米該有多大??!
b、我們偉大的祖國的領土面積有960萬平方千米,是多么的遼闊呀!
c、進行熱愛祖國的教育……。
[反思]。
1、“土地面積單位”這一課對教學內容(局部)進行生活化處理。從學生熟悉的學校操場出發,通過實踐動手量一量、算一算中認識地積單位公頃、平方千米,并充分感知公頃、平方千米的大小。通過引導學生自學課本,自學總結得出1公頃=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頃=1000000平方米。
2、本節課把原本抽象、枯燥、學生生疏的土地面積單位公頃、平方千米,通過實踐操作,形成認識和感知。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到我們偉大祖國領土面積的廣闊,我們祖國地大物博,從而激發學生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
3、通過教學,讓學生更加體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是密切聯系的,體會到數學的內在價值,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數學,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4、數學《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要培養學生數學地思考問題,也要培養學生數學應用的意識和能力。數學教育要全面促進學生的發展,力求使他們既能有效地應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去解決日常生活、相關學科和工作中的問題,又能獨立去探索去發現。本教學片斷從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出發,創設條件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并引導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1、“試一試”
先算出梯形土地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千米,再把計算結果換算成公頃。
2、完成“練一練”第1題。
3、完成練習十四第5題。
觀察、從同一幅地圖上描下來的五個省的不規則圖形,比較他們面積的大小。
你可以通過什么辦法驗證自己的估算?
4、整理學過的面積單位。完成練習十四第6、7題。
(2)把所有單位按從小到大的次序排一排。
(3)相互間的進率分別是多少?
(4)根據每個面積單位的實際大小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單位。完成練習十三第7題。
過渡語:通過剛才的計算,我們知道了1公頃=10000平方米。那么在我們實際生活中,1公頃到底有多大呢?下面讓我們到實際中去體驗一下吧。
1.算一算,體會1公頃的實際大小。
(1)經過科學分析發現,我們雙臂伸直的距離和我們的身高基本相同,我們班大多數學生的身高都在1.4米左右。那么7個這樣的同學手拉手站成一排有多長呢?(課件出示示意圖)(有9.8米。)。
師:約等于多少呢?(約等于10米。)(課件出示約10米。)。
師:(課件出示圖片)這個由28個同學圍成的正方形面積大約有多大呢?(100平方米。)。
師:這樣的一個正方形是100平方米,多少個這樣的正方形是1公頃呢?
(100個這樣的正方形是1公頃。)。
師:跟大家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1公頃=10000平方米,10000÷100=100(個))。
師:說的真好,掌聲送給他。
我們閉上眼睛想象一下,100個這樣的大正方形才是1公頃。1公頃大不大。
(2)師:好,(出示圖片)介紹教室長約9米,寬約7米。
快速口算一下我們教室的面積是多少?那么1公頃大約有幾個教室的面積呢?用計算器來算一下。(1公頃有159個教室面積大。)。
師:1公頃有159個教室面積大。1公頃大不大?
(3)出示舞蹈房圖片。
學校舞蹈房的面積大約是平方米。大約多少間這樣的舞蹈房的面積是1公頃?
師:1公頃有50個教室的面積那么大。1公頃大不大?
(4)出示停車位圖片。
一個車位的標準面積是16平米,大約多少個這樣的停車位的面積是1公頃?
師:1公頃有625個停車位的面積那么大。1公頃大不大?
(5)出示學校食堂圖片。
學校食堂的面積為400平方米,大約多少個這樣的停車位的面積是1公頃?
師:1公頃有25個教室面積大。1公頃大不大?
公頃和平方千米是較大的面積單位,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用到的地方不多,所以學生比較生疏,在教學第八單元單元的時候,感覺這個東西是教不會的,所以1公頃的認識主要是以學生身邊的熟悉的事物為主,根據一定的推測,來感悟1公頃的大小。
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的主要問題在于:對1公頃的認識不夠深刻,主要體現在填空的時候,遇到“故宮的面積大約是40()”時,學生會不自覺的填寫平方千米,教學過程中有成功之處也有失敗之處,現在總結如下。
大、較大這兩個詞的界定是很含糊的,對于學生而言,熟悉的是教室、籃球場、大操場的面積,這些是學生深刻體會到的,每天都能見到的,以這些為基準,來感悟1公頃,分別大約是200個教室的面積、24個籃球場的面積、5個大操場的面積。
相對于1平方米而言,公頃是較大的單位,它是用來測量土地面積的,這個時候需要給孩子一個整體的概念,它是有別于“平方米”的,所以有1公頃=10000平方米,因為特殊所以進率是10000,這也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
大是相對的,較大也是相對的,因為是相對來說,所以學生的認知結構會出現混亂,自然會體現在搞不清楚到底該填寫公頃還是平方千米了,所以想解決這個問題,要給學生建立起一個標準。
在生活中,想要找到這個標準是困難的,尤其是“平方千米”的標準,個人以為應該是建立在行政區劃“市”的基礎之上,給學生這個標準之后,再讓學生去感悟何時用平方千米何時用公頃則有些好轉。在一般的情況下,“較大”用公頃,“大”用平方千米,這樣的策略符合學生的認知需求,有助于學生認知結構的重新建構。
動腦去想,用眼去看,動手去算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一般程序,這樣的過程本身是無可挑剔的,但是對于生本之間需要一個媒介起到引導作用,這就是教師,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有價值的思考和有意義的探索活動,獲得新的知識,形成技能。
動腦想1公頃是很困難的,學生的描述無非是“大”、“很大”,這樣的描述是建立在淺表層面的,學生此時并未建立起1公頃的直觀概念,在他們的腦海中只出現了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積,但到底是什么并無確切概念。
用體驗活動來幫助學生建立起概念,并且給出實實在在地拓展,1平方千米的教學難點是體驗,學生無法從1公頃的概念類比出100公頃,而在現實生活中,連大人對平方千米的概念也是比較生疏的。
我想到了數學上的一種思想方法,叫做“不完全歸納法”,也就是說,我們在教學平方千米的時候,知識形成的過程是需要時間的,習得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體驗、辯論、思辨的過程。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128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