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通過對某一事物、經歷或學習過程的反思和總結,形成的個人體驗和領悟的文字表達,它可以幫助我們深化對事物的理解,提升自我認知。下面是一些成功人士的心得體會,他們的經驗和教訓可能對我們有所啟發。
初中化學考試旨在考查學生對初中化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以及利用所學知識解釋一些簡單現象或分析解決生活、生產中一些簡單問題的能力。
在中考復習中,若想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復習時就要以《河南省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范圍與要求》為指導,了解中考內容和層次要求,把握復習的高度與難度,從而在復習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降低重心,回歸課本。中考化學所涉及的知識點基本都源于教材,關注教材細節也往往成為命題的出發點和歸宿。因此,在首輪復習時:
首先要對課本上的知識進行認真、細致的梳理。其中包括:基本概念和原理、化學用語、實驗基本操作、實驗現象、活動與探究、家庭小實驗、課本例題習題、教材插圖、單元小結等等。
其次,所謂化學是理科中的文科,就是指化學不僅有理科中的邏輯思維過程,還有文科中的記憶任務。對于需要記憶的知識,要依據知識的特點,采用簡化、理解、對比、歸類、聯想等記憶方法??茖W的記憶方法既可提高學習效率,還能減輕大量記憶的負擔。
建立知識體系。物質是化學研究的對象,在建立知識網絡時,一方面要以物質的結構性質變化用途為主線,另一方面還要關注知識的延伸和知識點間的聯系,以加深對知識內涵的理解、外延的分析及應用。
二、重視實驗操作,提高實驗探究能力。
在近幾年的中考中,對實驗探究能力的考查也是一項重要內容。在復習過程中,不僅要重視教材中演示實驗、活動探究實驗的操作與設計原理,還要關注對重組、變式等綜合性探究實驗的評價、分析與改進等內容,尤其是情景實驗探究題。此類試題貌似復雜,但解答起來并不困難。
這類題所需要的知識點和解決方法要么隱藏在題目中,要么就是課本知識的信息遷移。所以,解題時只要靜下心來,通讀題目,通過明確實驗目的、確定實驗原理、設計實驗、得出結論等環節即可順利完成。
三、科學練習,培養閱讀、分析、解題能力。
在復習備考階段,適當地進行練習是很有必要的。但試題一定要精選、精析。有一種說法叫51小于15,就是說將同一類題目做5道,其實際效果遠小于從5個不同的角度進行討論、探究一道題。
如果在做每一道題時都能從多種角度進行考慮,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那么你的閱讀、分析、解題能力就會大大提高。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勢,在復習中我們要針對自己的薄弱環節進行專項訓練或限時訓練。例如,限時50分鐘完成一套試題或用20分鐘完成選擇、填空等等。
四、整理錯題,理清思路,提高審題能力。
考場上錯誤審題或多次在一個問題上反復出錯是相當一部分學生的致命傷。所以,在平時練習時,我們要養成將出現的問題、學習中的盲點、易錯點及時記錄在更正本上的良好習慣。歸納和剖析常見的錯誤案例,不僅有助于及時彌補知識上的盲點,理清解題思路,避免犯重復錯誤,還能達到提高審題能力的目的。
五、注重語言表述的嚴謹性,答題的規范性。
每年中考都會出現化學術語、儀器、藥品名稱的錯別字,元素符號、化學方程式、解題過程書寫不規范,實驗現象、簡答題語言表述不準確等現象。在復習備考階段,同學們一定要把規范化答題、嚴謹準確的表述等內容提到復習日程上來。如,要分清實驗現象的描述與結論的敘述的區別、計算題的解題步驟等。
六、重視心態的調整。
復習不是一個簡單的拼時間和精力的過程,心理素質的好壞,也直接關系到同學們在考場上水平的正常發揮。所以,一方面要科學地、有計劃地復習,另一方面還要以一種平和的心態去面對復習和考試。從自我反省、自我調整、自我激勵中收獲自信。
解度的三個因素:溶質的性質、溶劑的性質、溫度。
1、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
2、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屬元素是氧。
3、空氣中含量最多的物質是氮氣。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質是金剛石。
5、最簡單的有機物是甲烷。
6、金屬活動順序表中活動性最強的金屬是鉀。
7、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是ch4。
8、相同條件下密度最小的氣體是氫氣。
9、導電性最強的金屬是銀。
10、相對原子質量最小的原子是氫。
11、熔點最小的金屬是汞。
12、人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3、組合化合物種類最多的元素是碳。
14、日常生活中應用最廣泛的金屬是鐵。
15、最早利用天然氣的是中國;中國最大煤炭基地在:山西省;最早運用濕法煉銅的是中國(西漢發現【劉安《淮南萬畢術》“曾青得鐵則化為銅”】、宋朝應用);最早發現電子的是英國湯姆生;最早得出空氣是由n2和o2組成的是法國拉瓦錫。
16、收集氣體一般有三種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17、水污染的三個主要原因:(1)工業生產中的廢渣、廢氣、廢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農業生產中施用的農藥、化肥隨雨水流入河中。
18、通常使用的滅火器有三種:泡沫滅火器,干粉滅火器,液態二氧化碳滅火器。
19、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情況可分為三類:(1)大部分固體物質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數物質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很小,(3)極少數物質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
20、co2可以滅火的原因有三個:不能燃燒,不能支持燃燒,密度比空氣大。
2、物質的俗稱和主要成分:
1、金屬活動性順序:knaalfepb(h)cuagau。
2、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意義: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金屬位置越靠前,金屬在水溶液(酸溶液或鹽溶液)中就越容易失電子而變成離子,它的活動性就越強。
3、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應用:
(1)排在氫前的金屬能置換出酸里的氫(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屬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k、ca、na除外)。
1、常見鹽與堿的溶解性:
鉀(鹽)、鈉(鹽)、銨鹽全都溶,硝酸鹽遇水影無蹤。
硫酸鹽不溶硫酸鋇,氯化物不溶氯化銀。
碳酸鹽只溶鉀(鹽)、鈉(鹽)、銨(鹽)。
堿類物質溶解性:只有(氫氧化)鉀、(氫氧化)鈉、(氫氧化)鈣、(氫氧化)鋇溶。
3、四微溶物:
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caso4(實驗室制二氧化碳時不用稀硫酸的原因)。
ag2so4(鑒別so42-和cl-時,不用硝酸銀的原因)、mgco3(碳酸根離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鎂離子的原因)。
4、三個不存在的物質:氫氧化銀、碳酸鋁、碳酸鐵。
(1)不溶性堿只能與酸性發生中和反應。
1、指示劑---溶液的酸堿性紫色的石蕊試液遇酸性溶液變紅;遇堿性溶液變藍。
無色的酚酞試液只遇堿溶液變紅注:不溶性堿與指示劑無作用;堿性溶液不一定是堿的溶液(特例:碳酸鈉的水溶液顯堿性)。
2、ph值---溶液的酸堿度:ph7溶液為酸性(越小酸性越強);ph=7溶液為中性;ph7溶液為堿性(越大堿性越強)。
cl-(在溶液中)---在被測溶液中加入硝酸銀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則原被測液中含氯離子。
so42-(在溶液中)---在被測溶液中加入氯化鋇(或硝酸鋇、或氫氧化鋇)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或鹽酸)的白色沉淀,則原被測液中含硫酸根離子。
co32-(1)(固體或溶液)---在被測物質中加入稀酸溶液,如果產生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則原被測物質中含碳酸根離子。
(2)(在溶液中)---在被測溶液中加入氯化鋇或硝酸銀溶液,如果產生能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且同時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則原被測溶液中含碳酸根離子。
(注:1、在鑒別cl-和so42-時,用氯化鋇溶液,不要用硝酸銀溶液,這是因為硫酸銀為微溶性物質,使鑒別現象不明顯;2、在一未知溶液中加入氯化鋇溶液,若產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則原被測液中可能含銀離子也可能含硫酸根離子。)。
1、固體(多為白色)。
黑色---cuo、c粉、mno、2fe3o4、
紫黑色---kmno4。
紅色---cu、fe2o3紅褐色---fe(oh)3。
藍色---cu(oh)2、cuso4.5h2o綠色---cu2(oh)2co3。
2、溶液(多為無色):
淺綠色溶液---(亞鐵鹽溶液)fecl2溶液、feso4;。
溶液藍色溶液---(銅鹽溶液)cucl2溶液、cuso4溶液、cu(no3)2。
溶液藍綠色溶液-cucl2溶液(較濃)。
1、濃鹽酸---有揮發性、有刺激性氣味、在空氣中能形成酸霧。
2、濃硝酸---有揮發性、有刺激性氣味、在空氣中能形成酸霧,有強氧化性。
3、濃硫酸---無揮發性。粘稠的油狀液體。有很強的吸水性和脫水性,溶水時能放出大量的熱。有強氧化性。
4、氫氧化鈣---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5、氫氧化鈉---白色固體、易潮解,溶水時放大量熱。能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而變質。
6、硫酸銅---白色粉末、溶于水后得藍色溶液(從該溶液中析出的藍色晶體為五水合硫酸銅cuso4.5h2o)。
7、碳酸鈉---白色粉末,水溶液為堿性溶液(從溶液中析出的白色晶體為碳酸鈉晶體na2co3.10h2o)。
8、氨水(nh3.h2o)---屬于堿的溶液。
1、酸的通性。
(1)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紅,不能使無色的酚酞試液變色。
(2)酸能與活潑金屬反應生成鹽和氫氣。
(3)酸能與堿性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
(4)酸能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
(5)(5)酸能與某些鹽反應生成新的鹽和新的酸。
2、堿的通性。
(1)堿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藍,并能使無色的酚酞試液變紅色。
(2)堿能與酸性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
(3)堿能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水。
(4)某些堿能與某些鹽反應生成新的鹽和新的堿。
3、鹽的性質。
(1)某些鹽能與較活潑的金屬反應生成新的鹽和金屬。
(2)某些鹽能與酸反應生成新的鹽和新的酸。
(3)某些鹽能與某些堿反應生成新的鹽和新的堿。
(4)有些不同的鹽之間能反應生成兩種新的鹽。
在化學新課程標準指導下,新授課結束后如何進行初中化學總復習,使學生能熟練掌握重要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獲得學習化學的`科學方法和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本文提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堅持一條“主線”.突出兩個“依據”,采取三個“階段”,注意四個“不要”.
作者:劉志剛作者單位:樂亭縣王灘鎮聶莊初級中學,河北,樂亭,063606刊名:考試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7)分類號:g63關鍵詞:初中化學總復習一條“主線”兩個“依據”三個“階段”四個“不要”。
1.氧氣:帶火星的木條放入瓶中,若木條復燃,則是氧氣。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變渾濁則是二氧化碳。
4.氨氣:濕潤的紫紅色石蕊試紙,若試紙變藍,則是氨氣。
5.水蒸氣:通過無水硫酸銅,若白色固體變藍,則含水蒸氣。
(二)、離子的檢驗。
6.氫離子:滴加紫色石蕊試液/加入鋅粒。
7.氫氧根離子:酚酞試液/硫酸銅溶液。
8.碳酸根離子:稀鹽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離子:硝酸銀溶液和稀硝酸,若產生白色沉淀,則是氯離子。
10.硫酸根離子:硝酸鋇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鹽酸再滴入氯化鋇。
11.銨根離子:氫氧化鈉溶液并加熱,把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
12.銅離子: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若產生藍色沉淀則是銅離子。
13.鐵離子: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若產生紅褐色沉淀則是鐵離子。
(三)、相關例題。
14.如何檢驗naoh是否變質:滴加稀鹽酸,若產生氣泡則變質。
15.檢驗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鹽酸,若產生氣泡則含有石灰石。
18.淀粉:加入碘溶液,若變藍則含淀粉。
物質的除雜。
1.co2(co):把氣體通過灼熱的氧化銅。
2.co(co2):通過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
3.h2(水蒸氣):通過濃硫酸/通過氫氧化鈉固體。
4.cuo(cu):在空氣中(在氧氣流中)灼燒混合物。
5.cu(fe):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7.feso4(cuso4):加入足量的鐵粉。
8.nacl(na2co3):加入足量的鹽酸。
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鋇溶液。
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鹽酸。
11.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氫氧化鈣溶液。
12.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氫氧化鋇溶液。
13.nano3(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銀溶液。
14.nacl(kno3):蒸發結晶。
15.kno3(nacl):降溫結晶(冷卻熱飽和溶液)。
16.co2(水蒸氣):通過濃硫酸。
化學之最。
1.未來最理想的燃料是:h2。
2.最簡單的有機物是:ch4。
3.密度最小的氣體是:h2。
4.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物質是:h2。
5.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6.化學變化中最小的粒子是:原子。
7.ph=0時,酸性最強,堿性最弱。
ph=14時,堿性最強,酸性最弱。
8.土壤里最缺乏的是n、k、p三種元素,肥效最高的氮肥是:尿素。
9.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質是:金剛石。
10.最早利用天然氣的國家是:中國。
11.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2.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
13.空氣里含量最多的氣體是:氮氣。
14.空氣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
15.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氣。
16.形成化合物種類最多的元素:碳。
有關“不同”
1.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不同:是因為碳原子排列不同。
2.生鐵和鋼的性能不同:是因為含碳量不同。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分子構成不同。
(氧氣和臭氧的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分子構成不同;水和雙氧水的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分子構成不同)。
4.元素種類不同:是因為質子數不同。
5.元素化合價不同:是因為最外層電子數不同。
6.鈉原子和鈉離子的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最外層電子數不同。
有毒的物質。
1.有毒的固體:亞硝酸鈉(nano2)、乙酸鉛等。
2.有毒的液體:汞、硫酸銅溶液、甲醇、含ba2+的溶液(除baso4)。
3.有毒的氣體:co、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原子也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例如少數非金屬單質(金剛石、石墨等);金屬單質(如鐵、汞等);稀有氣體等。
(2)原子也不斷地運動著;原子雖很小但也有一定質量。對于原子的認識遠在公元前5世紀提出了有關“原子”的觀念。但沒有科學實驗作依據,直到19世紀初,化學家道爾頓根據實驗事實和嚴格的邏輯推導,在1803年提出了科學的原子論。
分子概念。
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1)構成物質的每一個分子與該物質的化學性質是一致的,分子只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不保持物質的物理性質。因物質的物理性質,如顏色、狀態等,都是宏觀現象,是該物質的大量分子聚集后所表現的屬性,并不是單個分子所能保持的。
(2)最小;不是絕對意義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
分子的性質。
(1)分子質量和體積都很小。
(2)分子總是在不斷運動著的。溫度升高,分子運動速度加快,如陽光下濕衣物干得快。
(3)分子之間有間隔。一般說來,氣體的分子之間間隔距離較大,液體和固體的分子之間的距離較小。氣體比液體和固體容易壓縮,不同液體混合后的總體積小于二者的原體積之和,都說明分子之間有間隔。
(4)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不同。我們都有這樣的生活體驗: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同時吃幾塊冰塊也可以解渴,這就說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質,因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構成的,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是相同的。
2.惰性氣體:一般由一個原子組成:he,ne,ar,kr,xe。
3.化合物:氫化物居多:h2s,hcl,h3p,hf,hbr,hi。
常見物質的顏色。
固體的顏色。
1.紅色固體:銅,氧化鐵,氧化汞。
2.綠色固體:堿式碳酸銅(銅綠),七水硫酸亞鐵(綠礬)。
3.藍色固體:氫氧化銅,硫酸銅晶體。
4.紫黑色固體:高錳酸鉀。
5.淡黃色固體:硫磺。
6.無色固體:冰,干冰,金剛石。
7.銀白色固體:銀,鐵,鎂,鋁,汞等金屬。
8.黑色固體:鐵粉,木炭,氧化銅,二氧化錳,四氧9.化三鐵,(碳黑,活性炭)。
10.紅褐色固體:氫氧化鐵。
液體的顏色。
1.凡含cu2+的溶液呈藍色;。
2.凡含fe2+的溶液呈淺綠色;。
3.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黃色,其余溶液一般不無色。
4.無色液體:水,雙氧水。
5.藍色溶液:硫酸銅溶液,氯化銅溶液,硝酸銅溶液。
6.淺綠色溶液:硫酸亞鐵溶液,氯化亞鐵溶液,硝酸亞鐵溶液。
7.黃色溶液:硫酸鐵溶液,氯化鐵溶液,硝酸鐵溶液。
8.紫紅色溶液:高錳酸鉀溶液。
9.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氣體的顏色。
1.紅棕色氣體:二氧化氮。
2.黃綠色氣體:氯氣。
3.無色氣體:氧氣,氮氣,氫氣,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氫氣體等大多數氣體。
敞口置于空氣中質量改變的。
(一)質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氫氧化鈉固體,氯化鈣,氯化鎂,濃硫酸;。
2.由于跟水反應而增加的:氧化鈣、氧化鋇、氧化鉀、氧化鈉,硫酸銅;。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應而增加的: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鋇,氫氧化鈣;。
(二)質量減少的。
1.由于揮發而減少的:濃鹽酸,濃硝酸,酒精,汽油,濃氨水;。
2.由于風化而減少的:碳酸鈉晶體。
物質的檢驗。
(一)、氣體的檢驗。
1.氧氣:帶火星的木條放入瓶中,若木條復燃,則是氧氣.
2.氫氣:在玻璃尖嘴點燃氣體,罩一干冷小燒杯,觀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燒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變渾濁,則是氫氣.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變渾濁則是二氧化碳.
4.氨氣:濕潤的紫紅色石蕊試紙,若試紙變藍,則是氨氣.
5.水蒸氣:通過無水硫酸銅,若白色固體變藍,則含水蒸氣.
(二)、離子的檢驗。
1.氫離子:滴加紫色石蕊試液/加入鋅粒。
2.氫氧根離子:酚酞試液/硫酸銅溶液。
3.碳酸根離子:稀鹽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4.氯離子:硝酸銀溶液和稀硝酸,若產生白色沉淀,則是氯離子。
5.硫酸根離子:硝酸鋇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鹽酸再滴入氯化鋇。
6.銨根離子:氫氧化鈉溶液并加熱,把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
7.銅離子: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若產生藍色沉淀則是銅離子。
8.鐵離子: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若產生紅褐色沉淀則是鐵離子。
(三)、相關例題。
1.如何檢驗naoh是否變質:滴加稀鹽酸,若產生氣泡則變質。
2.檢驗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鹽酸,若產生氣泡則含有石灰石。
3.檢驗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淀,則含有nacl。
4.檢驗三瓶試液分別是稀hno3,稀hcl,稀h2so4?
5.淀粉:加入碘溶液,若變藍則含淀粉。
6.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氫氧化銅,若生成磚紅色的氧化亞銅沉淀,就含葡萄糖。
原子: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也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例如少數非金屬單質(金剛石、石墨等);金屬單質(如鐵、汞等);稀有氣體等。
(2)原子也不斷地運動著;原子雖很小但也有一定質量。對于原子的認識遠在公元前5世紀提出了有關“原子”的觀念。但沒有科學實驗作依據,直到19世紀初,化學家道爾頓根據實驗事實和嚴格的邏輯推導,在1803年提出了科學的原子論。
分子: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1)構成物質的每一個分子與該物質的化學性質是一致的,分子只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不保持物質的物理性質。因物質的物理性質,如顏色、狀態等,都是宏觀現象,是該物質的大量分子聚集后所表現的屬性,并不是單個分子所能保持的。
(2)“最小”不是絕對意義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
分子的性質。
(1)分子質量和體積都很小。
(2)分子總是在不斷運動著的。溫度升高,分子運動速度加快,如陽光下濕衣物干得快。
(3)分子之間有間隔。一般說來,氣體的分子之間間隔距離較大,液體和固體的分子之間的距離較小。氣體比液體和固體容易壓縮,不同液體混合后的總體積小于二者的原體積之和,都說明分子之間有間隔。
(4)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不同。我們都有這樣的生活體驗: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同時吃幾塊冰塊也可以解渴,這就說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質,因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構成的,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是相同的。
必考知識點二。
質子:1個質子帶1個單位正電荷原子核(+)。
中子:不帶電原子不帶電。
電子:1個電子帶1個單位負電荷。
(1)構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種:質子、中子、電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這三種粒子構成的。如有一種氫原子中只有質子和電子,沒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數(核電荷數)就是質子所帶的電荷數(中子不帶電),而每個質子帶1個單位正電荷,因此,核電荷數=質子數,由于原子核內質于數與核外電子數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q:原子中存在帶電的粒子,為什么整個原子不顯電性?
a: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帶正電的原子核和核外帶負電的電子構成,原子核又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質子帶正電,中子不帶電;原子核所帶正電荷(核電荷數)和核外電子所帶負電荷相等,但電性相反,所以整個原子不顯電性。
必考知識點三。
分子和原子的區別在于化學反應中可再分,構成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物質的分子在化學反應中不可再分,化學反應前后并沒有變成其它原子。
相似點:
(1)都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
(2)質量、體積都非常小,彼此間均有一定間隔,處于永恒的運動中;。
(3)同種分子(或原子)性質相同,不同種分子(或原子)性質不同;。
(4)都具有種類和數量的含義。
原子的核外電子層分布。
核外電子的分層排布規律:第一層不超過2個,第二層不超過8個;最外層不超過8個。每層最多容納電子數為2n2個(n代表電子層數),即第一層不超過2個,第二層不超過8個,第三層不超過18個;最外層電子數不超過8個(只有1個電子層時,最多可容納2個電子)。
原子中的電量關系。
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數(核電荷數)就是質子所帶的電荷數(中子不帶電),而每個質子帶1個單位正電荷,因此,核電荷數=質子數,由于原子核內質子數與核外電子數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以《化學課程標準》為綱領,以教材為載體,以《中考說明》為模式,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作為我們復習的指導思想。重視基本知識基本能力的培養。確定基本知識點,對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論作專題講授,反復運用,以加深理解。
1、循序漸進:化學知識點多,分散,不好記,復習時需要把知識集中起來,從中找出有規律性的東西,按照知識有機結合起來,由低到高,由淺到深,進行全面系統地復習。
2、講練結合,專題講解,加強訓練。在全面復習的基礎上抓住重要內容進行專題強化訓練,有一定代表性的內容更需要加強。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嚴謹性。
3、采取靈活多樣的復習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4、進行題型分析,掌握解題規律。
5、通過形成性測驗,檢查復習效果。
6、注重對學困生的學習指導,同時要設計作業,以適應不同學生的要求。采取多鼓勵、少批評;多督促、少布置;多輔導、少輕視的情感教育,以便在提高全體學生的成績上體現出它們的價值。
7、重視過關檢測,及時掌握學生復習情況。
復習內容
復習要求
所用課時
序言、第一、二單元
1、了解物質的變化和性質,實驗探究的過程、實驗基本操作
2、了解空氣的成分、用途、污染與保護
3、理解氧氣的性質與制取
4、會判斷化合反應與分解反應,氧化反應
1課時
第三單元
1、了解水的組成與作用、水的凈化與水資源的保護
2、會對物質進行分類
3、知道物質的構成及分子性質的運用
1課時
第四單元
1、知道原子的構成,離子的形成
2、知道元素符號和化學式的作用,含義、書寫規則、讀法
3、理解元素的概念和化合價的運用
4、會利用化合價寫化學式、及根據化學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1課時
第五單元
1、知道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與解釋,會用其進行簡單的計算和推斷
2、會書寫正確的化學方程式
3、會利用化學方程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1課時
第六單元
1、了解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性質、結構與用途
2、理解碳和碳的化合物的相互轉化關系
3、理解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思路和方法
1課時
第七單元
1、理解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
2、知道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對環境的影響
1課時
空氣中的污染物主要有哪些?原因是什么?空氣被污染后會造成什么危害?
純凈物和混合物有什么區別?例舉幾種常見的混合物?
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有什么區別?如何判斷“硫在氧氣中燃燒”屬于化學變化?
(1)s在空氣中燃燒和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有什么不同?說明什么?
什么叫分解反應?分解反應有什么特點?例舉幾個分解反應?
(1)有三種方法制取氧氣,原料分別是什么?反應原理分別是什么?三種方法的優缺點?
(2)用mno4制取氧氣的`裝置需要哪些儀器?如何檢查該裝置的氣密性?
(1)在空氣和純氧中的現象分別是什么?
(2)為什么木炭點燃后要緩緩插入集氣瓶中。
(4)通過上述實驗得出氧氣的什么化學性質?
(1)碳、硫、磷、鋁、鐵分別與氧氣反應符號表達式?
(2)實驗室制取氧氣的三個反應符號表達式?
20xx年中考即將來臨,為了幫助更多的九年級學生更好的應對化學中考,記者特地采訪了學大教育的化學老師們,老師們經過認真的研討,為學生們制定了在接下來兩個月中的復習計劃。
20xx屆九年級的化學課本出現了新的改革,九年級上冊的課本中知識章節出現了變化,第三章先學習物質構成的知識,第四章學習自然界中的水,更加符合學生們對于新知識的認知規律。學生在復習的過程中應當回歸課本,將課本中知識點以及基本概念梳理清楚,新教材中對于部分概念進行了進一步的修改完善,這需要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更加的仔細,對于重要的概念更要逐字逐句的去理解。比如在課本中對于分子的定義為“由分子構成的物質中,分子是保持其化學性質最小的粒子”。
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很多學生只記得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最小的粒子這一句話,從而在以后的學習中屢屢出現錯誤,原因很簡單,大家忽略了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包括了分子,原子,離子,因此那些由離子構成的物質的化學性質并不是由分子來保持。所以,希望在最后的兩個月里,學生們能夠靜下心來,認真研讀課本,將課本知識理解透徹。
在化學中,會有很多的專有名詞,比如分子,原子,離子,化學式,化合價,相對原子質量,元素符號,化學反應方程式等等,這些都是學好化學的最重要的工具。學生在初期接觸這些用語時候感覺模糊,容易出現張冠李戴的錯誤。因此,在后期的學習中,學生們應當將這些化學用語與具體的化學物質相聯系起來,尋找其中的聯系,加深對化學用語涵義的理解。
九年級的學生們對于化學反應方程式的書寫表現出不熟練,甚至對于基本的化學式的書寫出現錯誤,化合價的應用不熟練,直接導致方程式錯誤。在九年級的化學中,大家系統的學習了碳和碳的氧化物,金屬和金屬材料,酸堿鹽等基礎元素化合物知識,涉及到的知識點較多,學生們在復習起來的時候覺得不能很好的把握住重點。建議學生通讀課本,利用好課本中設置的實驗,在復習的時候翻開目錄,采用自主回憶的方式,理解每個章節中知識點間的內在聯系,從而讓知識系統化。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在九年級的課本中設計了很多簡單有趣的實驗,通過這些實驗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們直觀的獲得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觀察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實驗尤為重要。學生們在復習中要學會總結,例如在二氧化碳的制備這一節中是以實驗探究的形式出現,培養學生自主設計實驗的能力。大家可以將九年級學習過學到的氣體制備的方法聯系到一起,尋找制備一般氣體時候對于發生和收集裝置的設計的方法。
化學是一門應用性和實踐性很強的科學,它與實際的聯系非常密切,化學知識滲透在實際生活的各個方面。學以致用,將學習的課本知識聯系到實際生活中是一個基本應用,因此學生要格外注意課本中出現的相關社會熱點問題,例如空氣污染的問題,水的凈化原理基本方法,溫室效應,酸雨的危害等。能夠做到結合課本學習的基本理論知識提出相關的'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
最后,希望學生們在復習的過程中做到知己知彼,在練習的過程中能夠認真分析出題者的意圖,發現基本考點是什么,這樣便可以利用所學的知識解答習題。在做完練習以后要學會總結,找出自己的薄弱環節,及時的加以強化。細心加上用心,在理解的基礎上加深記憶,學會應用。相信大家在最后的考試中都能取得良好的成績!
4、紫黑色固體:高錳酸鉀
5、淡黃色固體:硫磺
6、無色固體:冰,干冰,金剛石
7、銀白色固體:銀,鐵,鎂,鋁,汞等金屬
8、黑色固體:鐵粉,木炭,氧化銅,二氧化錳,四氧化三鐵,(碳黑,活性炭)
9、紅褐色固體:氫氧化鐵
(二)、液體的顏色
11、無色液體:水,雙氧水
12、藍色溶液:硫酸銅溶液,氯化銅溶液,硝酸銅溶液
13、淺綠色溶液:硫酸亞鐵溶液,氯化亞鐵溶液,硝酸亞鐵溶液
14、黃色溶液:硫酸鐵溶液,氯化鐵溶液,硝酸鐵溶液
15、紫紅色溶液:高錳酸鉀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氣體的顏色
17、紅棕色氣體:二氧化氮
18、黃綠色氣體:氯氣
19、無色氣體:氧氣,氮氣,氫氣,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氫氣體等大多數氣體。
1、顯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鹽溶液(硫酸氫鈉、硫酸氫鉀等)
2、顯堿性的溶液:堿溶液和某些鹽溶液(碳酸鈉、碳酸氫鈉等)
3、顯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數的鹽溶液
(一)質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氫氧化鈉固體,氯化鈣,氯化鎂,濃硫酸;
2、由于跟水反應而增加的:氧化鈣、氧化鋇、氧化鉀、氧化鈉,硫酸銅;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應而增加的: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鋇,氫氧化鈣;
(二)質量減少的
1、由于揮發而減少的:濃鹽酸,濃硝酸,酒精,汽油,濃氨水;
2、由于風化而減少的:碳酸鈉晶體。
(一) 、氣體的檢驗
1、氧氣:帶火星的木條放入瓶中,若木條復燃,則是氧氣.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變渾濁則是二氧化碳.
4、氨氣:濕潤的紫紅色石蕊試紙,若試紙變藍,則是氨氣.
(二)、離子的檢驗.
6、氫離子:滴加紫色石蕊試液/加入鋅粒
7、氫氧根離子:酚酞試液/硫酸銅溶液
8、碳酸根離子:稀鹽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離子:硝酸銀溶液和稀硝酸,若產生白色沉淀,則是氯離子
10、硫酸根離子:硝酸鋇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鹽酸再滴入氯化鋇
11、銨根離子:氫氧化鈉溶液并加熱,把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
12、銅離子: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若產生藍色沉淀則是銅離子
13、鐵離子: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若產生紅褐色沉淀則是鐵離子
(三)、相關例題
14、如何檢驗naoh是否變質:滴加稀鹽酸,若產生氣泡則變質
15、檢驗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鹽酸,若產生氣泡則含有石灰石
16、檢驗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淀,則含有nacl。
17、檢驗三瓶試液分別是稀hno3,稀hcl,稀h2so4?
18、淀粉:加入碘溶液,若變藍則含淀粉。
1、我國古代三大化學工藝:造紙,制火藥,燒瓷器。
2、氧化反應的三種類型:爆炸,燃燒,緩慢氧化。
3、構成物質的三種微粒:分子,原子,離子。
4、不帶電的三種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1、我國古代三大化學工藝:造紙,制火藥,燒瓷器。
2、氧化反應的三種類型:爆炸,燃燒,緩慢氧化。
3、構成物質的三種微粒:分子,原子,離子。
4、不帶電的三種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質組成與構成的三種說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的;
(3)、一個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一個碳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
6、構成原子的三種微粒:質子,中子,電子。
9、質量守恒定律的三個不改變:原子種類不變,原子數目不變,原子質量不變。
10、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的三種方法:
增加溶質,減少溶劑,改變溫度(升高或降低)。
11、復分解反應能否發生的三個條件:生成水、氣體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學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氣中的三種氣體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燒發白光的物質:鎂條,木炭,蠟燭(二氧化碳和水)。
15、具有可燃性,還原性的物質:氫氣,一氧化碳,單質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種氣體是:氫氣(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種化學性質:可燃性,還原性,毒性。
19、三種黑色金屬:鐵,錳,鉻。
20、鐵的三種氧化物:氧化亞鐵,三氧化二鐵,四氧化三鐵。
21、煉鐵的三種氧化物:鐵礦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見的三種強酸:鹽酸,硫酸,硝酸。
23、濃硫酸的三個特性:吸水性,脫水性,強氧化性。
24、氫氧化鈉的三個俗稱:火堿,燒堿,苛性鈉。
25、堿式碳酸銅受熱分解生成的三種氧化物:氧化銅,水(氧化氫),二氧化碳。
26、實驗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種物質:硝酸,濃硫酸,碳酸鈉。
27、酒精燈的三個火焰:內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燈有三禁:禁止向燃著的燈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燈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燈,禁止用嘴吹滅酒精燈。
29、玻璃棒在粗鹽提純中的三個作用:攪拌、引流、轉移
31、固體配溶液的三個步驟:計算,稱量,溶解。
32、濃配稀的三個步驟:計算,量取,溶解。
33、濃配稀的三個儀器:燒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種遇水放熱的物質:濃硫酸,氫氧化鈉,生石灰。
35、過濾兩次濾液仍渾濁的原因:濾紙破損,儀器不干凈,液面高于濾紙邊緣。
37、金屬活動順序的三含義:(1)金屬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電子變成離子,它 的活動性就越強酸里的氫,排在氫后面的金屬不能置換出酸里的氫;(3)排在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中置換體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減小。
39、影響溶解速度的因素:(1)溫度,(2)是否攪拌(3)固體顆粒的大小
40、使鐵生銹的三種物質:鐵,水,氧氣。
41、溶質的三種狀態:固態,液態,氣態。
42、影響溶解度的三個因素:溶質的性質,溶劑的性質,溫度。
結合全縣統一部署,根據我校實際情況,我?;瘜W復習方案如下:
(一)總體思路。
我校初三化學中考復習采用“四個階段”的復習過程:
第一階段(3月16日―3月23日)“分單元復習第一、二單元,”,完成相應“中考題例”的講評。
第二階段(3月28日―4月20日)“分單元復習第三至十二單元,”,完成相應“中考題例”的講評。
在第一、第二階段每周做一份綜合試卷,備課組統一考試、批閱、反饋。
第四階段(6月1日―6月13日)“回歸課本和查漏補缺”。最后沖刺階段,只進行一至兩次全真訓練,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并對學生沒能掌握的知識進行盡量的補充和合理的指導。做好考前指導。
(二)具體措施。
在第一輪復習階段,要緊緊圍繞基礎知識,進行“一輪復習校本教學案”修改,在有效課堂的打造上追求教學質量的持續、健康的提高。做到在短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能讓學生減輕負擔的同時不減學生的成績。要制訂詳細的課時教學計劃,每周定期摸底練習反饋;要發揮備課組集體智慧,努力吃透教材、緊扣“中考說明”;對學生要著力夯實基礎,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絡;要引導學生跳出題海,注重精練,重視錯題再現。
在專題復習中,要按知識體系歸類,總結規律,進行重點講解和分析。每個專題既有專題分析講解,又有專題小測驗,還有專題的試卷講評,讓學生對重點知識有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構建初中化學的知識網。
在最后沖刺階段,要認真研究鹽城市11、12、13、14、15五年中考試卷,研究其考查內容及知識點,根據知識點的考察方向,編制或尋找類似的模擬試題供學生練習。教師要從批改學生的練習題中發現學生在知識、思維和能力方面存在的缺陷,進行查漏補缺,達到學生缺什么,教師想方設法補什么,特別要重視學生在“雙基”知識方面存在的缺漏。增加知識的覆蓋面,小結歸納一些易記易忘、考前應重點掌握的知識點,摸索一些規律性的知識點。使得學生能盡量形成良好的知識體系和網絡,能熟練的應用和掌握知識。我們要留一些時間指導學生看書,看做過的練習,看錯題集,或者看以前做的習題和試卷中自己用特殊筆跡做出的標記。使學生能從中吸取經驗教訓,熟悉題型。
(三)教學安排。
二、今年中考化學復習力爭要解決好的幾個問題。
(一)解決好學生復習主動性的問題。
在整個復習教學過程中如何調動,保持學生復習的主動性,是教師要思考和著力解決的關鍵問題,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學生的思想工作,多鼓舞學生不斷的取得進步,二是教師要以飽滿的工作激情來調動學生,對學生要多表揚、多肯定、少批評,對學困生要有耐心,找準癥結,多幫助、多關心,幫助其樹立信心,促使其轉變。
(二)解決好分層教學、全面提升的問題。
提高中考復習有效性的關鍵是教學的針對性,提高復習教學的針對性就是要使各層次的學生都得到適宜的教學,能解決各自的問題,學業成績都能得到提高,這是一個難度很大的教學問題。在班級各個學習小組內建立“1對1”或“2對1”手拉手結對幫扶制度,讓一至二個優秀學生幫扶一個學困生,讓學生教學生,這項工作如果教師落實早、落實好,效果十分明顯,同時,教師對學困生的幫助、指導針對性要強,方法、策略要靈活,落實程度要高。
(三)解決好核心主干知識落實的問題。
初中化學是化學教學的啟萌階段,使學生掌握進一步學習化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教學的主要目標,也是中考的重點??v觀鹽城市歷年化學試題,都體現了基礎知識考查履蓋面廣,突出對核心主干知識考查的特點。
(四)解決好解題能力和應試技巧培養的問題。
解題能力和應試技巧的培養是中考復習中的關鍵問題,教師要有策略、有計劃地將這項工作融合入中考復習的整個階段,循序漸進,逐步提高。
第一輪復習重點是回歸教材分單元復習,也可以將各單元的內容重新組合,按基本概念和原理、我們身邊的化學物質、化學實驗、化學計算分塊復習。
第二輪復習重點是根據實際情況,安排專題復習。例如:物質構成的奧秘、常見的物質、物質的檢驗、鑒別和分離、物質的推斷、化學用語、圖像題、新情景題、社會熱點題、綜合計算題等。同時本階段還應注意試題的訓練和題型的分析。
第三輪復習重點是閱讀課本,通讀加精讀,把缺漏的知識,不扎實的概念,設計成專項訓練題進行查漏補缺,同時學生要關注課本中的閱讀材料、家庭小實驗、課本注解、教材中的實例分析和解釋、課本中的圖和表以及課后習題。
2.運用適當、高效的學習方法。
在復習物質性質時,要將所學的物質如氧氣、氫氣、碳、鐵、銅、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氧化鐵、氧化銅、鹽酸、硫酸、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碳酸鈉、碳酸鈣、碳酸氫鈉的性質聯系在一起,看看它們相互之間能發生哪些反應。
3.注重復習技巧,提高學習效率。
講究質量:不要只追求做題數量,而要追求做題的質量。
建備忘錄:對疑難問題和錯誤隨時記錄,不能輕易放過。一時解決不了的問題,記下來以備以后解決。
跟著老師走:認真聽課很關鍵,只有認真聽課才能領會到老師的精華,才不會落后于老師的時間表。
4.注意審題、答題要規范。
不管是在平時練習,還是考試,都要認真審題,看好是讓寫序號還是化學式、名稱;描述實驗現象或實驗步驟;一定要語言規范,描述現象的語言中不要出現結論性語言,實驗方法要由實驗步驟、實驗現象及實驗結論三句話組成。
連續聽了兩個禮拜的初中化學專題復習課,感悟還是挺多的,由于第一個禮拜沒有寫反思,所以這次把兩節課的感悟放一起談一下。
初中化學的知識已是很多年沒有接觸了,印象中就是很簡單,但這兩節課聽下來發現并沒有我想象中那么簡單,甚至很多問題我都答不上來,很是慚愧。一起聽課的學生大多是比較好學的,可以感覺到他們的知識儲備也比較充足,如果我以后要做一名初中教師的話,想要在他們面前有自信的教課,不會被他們的提問問倒,沒有扎實的學科功底是不行的。而且我自己也抽空做了一些高考題,錯的慘不忍睹,一直說要復習復習,但也一直沒有足夠的時間,但這也不是放任的理由,該做的還是一定要做的,我打算配合學而思的高中化學教學視頻把高中知識復習一下,順便再研究一下他們教學的可取之處。
1.講課風格
陳凱老師的課總是激情澎湃,即使早上五點半就起床的我也不會想要睡覺而是一直有聽下去的興趣。這在我遇到的老師中是很少有的,這就是他的魅力所在吧。我認為這種魅力也是作為教師所需要的,但我覺得我很難做到像陳凱老師那樣。首先是因為我性格比較內向,而且自以為說話也比較無聊。但這些通過鍛煉都是可以改變的吧。
2.復習方法
第一節課酸堿專題復習,陳凱老師以硫酸為例羅列了所有與酸發生的反應,堿也同樣。第二節課鹽的專題復習,陳凱老師就以工業流程圖的方式,將所有反應全都包括在內。這兩種復習方法都特別系統而有條理,可以感受到這些知識在老師的腦中都是信手拈來,而我目前還很難把這種知識體系補充的如此完全,這還是歸結于學科功底不扎實。這種復習方式確實很有利于學生回憶以及記憶,但對老師的知識基礎要求是很高的。讓我來教的話,我也會采取思維導圖的方式,我自己在復習的時候就喜歡用這種方法,但我還做不到把專題知識概括的那么完全。
回想以前我上初中的時候,我的老師哪會這樣給我們復習,只會讓我們死記硬背答案。雖然初中化學成績也不錯,但現在讓我回憶初中的知識能記住的卻很少,大概就是因為當初并沒有理解吧。而上了高中之后,我的化學成績一直都不出色,無非是因為對老師的課沒有興趣,且老師也不要求記憶,所以習慣被動學習的我化學成績一落千丈,我對化學也一直沒什么好感。但大學我還是陰差陽錯的學了化學專業,為了以后不誤人子弟,我也得好好的學。
我以前學這個專業是因為被家長要求,他們覺得教師適合女生,工作比較穩定,但那時我還沒什么興趣。但我現在覺得教師這個職業是很重要的,對學生的影響很大,為了學生也得好好的教,用心的教啊。我也不想變成自己以前的某些初中、高中化學老師那樣,而是成為像陳凱老師這樣讓學生喜歡聽他的課的老師。
我覺得聽課好處就是能學習教學方法,還能感受到現在的學生的狀態,這都是平時課上學不到的,所以就算跑再遠去聽課也是很有意義的。
前幾天聽見有同學說,“我就把當老師當作自己最后的選擇,實在不行了我就去當老師?!蔽倚南?,這就是某些誤人子弟的老師存在的原因吧。別人管不了,我不能成為那樣的人就是了。
成為一名合格又優秀的老師的路還很長,我還有很多事要做,總覺得時間不夠用,但還是要不斷努力??!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125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