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計劃是教師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的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資源等方面的詳細計劃。以下是一些優秀的三年級教案范例,供大家參考學習之用。
1、談話:同學們,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有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書:孔子)讓我們隨著這段錄像一起走近孔子。
2、播放多媒體課件??戳诉@段錄像,你想說些什么?(學生根據課件內容自由說說。)。
3、引入:為什么孔子能成為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學了《孔子拜師》這篇課文,就能揭開這個秘密。
(以課件燃起學生對孔子的景仰之情,并為全文的學習創設情境。)。
1、文中有一個地方把“孔子為什么拜師?孔子拜誰為師?”這兩個問題一齊解答了,你找到了嗎?(出示第一段)。
2、指名讀。
3、用“因為……所以……”說說孔子為什么拜師、拜誰為師。
4、從這字里行間,你感受到什么?(引導學生體會孔子的好學精神并板書:好學)。
“遠近聞名”卻“總覺得……知識不夠淵博”:他的學問已經出名了,卻總覺得不夠,說明他很好學。
5、感情朗讀:
是啊,這就是求知若渴的孔子啊,讀(指名讀第一段)。
這就是勤奮求學的孔子,讀-。
孔子、老子這些人物的內心世界和可貴品質隱含在字里行間,尤其是附著在關鍵的詞句之中。本堂課重在引領學生關注、發現那些內涵豐富、意韻深廣的詞句,通過理解意思,揣摩內涵,自然進入人物的真實內心。這樣,學生對語言的學習是立體的,活生生的,語言也會伴隨著豐富的思想感情融入學生的生活世界。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掌握遠近聞名、風塵仆仆、納悶、長進、敬重、品行等12個詞語。
2、了解孔子拜師求學的經過,感受老子、孔子的品行。
3、懂得為學要勤奮、謙虛、永不滿足;為人要真誠、無私、尊敬師長。
4、學會借助課文資料袋來學習語文。
1、于是,勤奮好學的孔子踏上了漫漫拜師之路,一路上出現了不少感人的情景。讀讀第二段,把感動你的此句劃出來,并想像一下當時的畫面。
2、交流: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
(1)“上千里”、“幾個月”:上千里的距離在50萬米以上,可見孔子拜師的路途是多么的遙遠。古代沒有汽車、沒有平坦的高速公路,上千里的路程孔子只能靠雙腿、馬車一步步艱難的行走著。
(2)“風餐露宿”:風里吃飯,露天睡覺。形容旅途生活的艱辛。
“日夜兼程”:不管白天夜晚都在趕路。
(3)同學們,你能想像一下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的情景嗎?(配樂想像說話)。
(4)腦中想像這樣的畫面,來讀這句話。
(5)還有什么詞讓你感受到孔子路途上的辛苦?(風塵仆仆)。
(5)孔子就這樣在這千里迢迢的求師路上,面對炎炎的烈日、凜冽的寒風,一直行走,(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我聽到同學們讀到“終于”這個詞時松了口氣,你們有什么感受?(體會不易)是什么在支持著他走到洛陽?(強烈的求知求學的欲望)。
(一)讀詞語,注意讀準字音。
1.抽讀。
2.齊讀。
(二)練習概括課文大意。
1.上節課我們不僅學了詞語,還初讀了課文,了解了故事的大意?,F在,你能根據老師的提示,再來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嗎?如果能用上上節課我們新學的詞語就更好了。
板書:決定拜師前往洛陽認真求學受到敬重。
2.小結:課文就是這樣按照事情的經過把孔子拜師這個故事講得清清楚楚。
1、學生交流心目中的孔子。
2、讀課后資料袋,進一步感受孔子形象。
3、教師小結:一個人能稱為家不簡單,孔子卻同時譽為兩個家:思想家和教育家,而且是偉大的,那就更了不起了??鬃訛槭裁磿腥绱顺删湍?,學了今天這篇課文可能會有所啟發。
1.認讀七個生字,會正確書寫十二個字,正確讀出“遠近聞名、相距、學問、風塵仆仆、納悶、迎候、等候、止境、長進、請教、保留、傳授、敬重、品行”等詞語。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培養學生獨立的閱讀能力,體會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
一開課對孔子、老子的人物交流為課文的學習起到了鋪墊作用,對課題中“拜”字的理解很到位。字、詞、句的理解我們提倡在一定的語境中進行,不能脫離語言環境。這也是對學生一種學習能力的培養。本堂課中的“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兩個詞語的理解。葛老師先讓學生找出能表現孔子拜師艱辛的詞語,再通過讀一讀這些詞語,播放風雨雷電聲讓學生感受孔子拜師路上遇到的惡劣天氣,展開想象,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聯系課文中的孔子說說當時孔子路途中是怎樣生活的,碰到什么困難,他又是怎么做的。這樣學生說出來的不是簡單的詞語解釋,呈現的是一種生活場景。這不僅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更好體會情感,還使學生掌握了一種學習方法。葛老師非常注重學生語言的積累,如一開始讓孩子交流孔子的名言,以及對兩位圣人做與學的評價,以及對他們的贊美,嘗試用名言,對對聯等語言形式,大大激發學生學語文的趣味。葛老師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豐富、恰當的評價語言也是課堂上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
《孔子拜師》是六年制小學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的課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為師的故事,體現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課文還滲透了“學無止境”的精神。
2.教學目標(第二課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孔子拜師的經過,激發對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3)積累課文的好詞佳句,能用查字典、聯系生活或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
3.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重點: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孔子拜師的經過。
教學難點:體會重點詞句的意思。
二.說教法和學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同時也為體現新課標中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統一,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時巫老師采取引導法,以課題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為什么孔子會拜老子為師呢?”然后組織學生探究并體驗,從而實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三.說教學過程。
巫老師的這一節《孔子拜師》第二課時的課堂結構是:復習生字詞——質疑導向——探究體驗——學習升華。
1.復習生字詞。檢查學生對本課生字詞的掌握程度,為學習課文奠定基礎。
2.質疑導向。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學生初步了解到課文主要講了孔子拜老子為師的事。巫老師就此引導學生質疑:“孔子和老子都是非常有學問的,為什么孔子會拜老子為師呢?”
3.探究體驗。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習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習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里有自由朗讀后對課文內容的交流,也有句子中對詞語理解的交流,在交流中達到一定的共識。根據提出的問題,巫老師首先讓學生自讀課文進行探究,探究定向后,巫老師又引導學生反復讀文,學生在尋找答案過程中難免有些片面,這時,巫老師讓學生合作探究,學生由自主探究轉為合作探究。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之后,問題基本明朗化,巫老師根據學生的匯報相機版書,版書設計做到簡潔明了,并及時出示下列重點詞句:如(1)“風餐露宿”;(2)“日夜兼程”;(3)“學習是沒有止境的”……通過合作探究突破難點,即體會重點詞句的意思。
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要加強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不但要從朗讀技巧上指導,而且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表達思想感情,所以在學生探究過程中,巫老師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朗讀體驗。比如:請用謙虛的語氣讀出孔子與老子的對話等。
4.學習升華。經過學生的探究體驗,最后巫老師還注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對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引導學生要做一個謙虛好學的人。
二、初讀感知。
1、通過朗讀解決你的好奇和疑問吧!放聲朗讀課文,把字詞讀正確,句子讀流利。邊讀邊思考,自己解決疑問。
2、開火車讀課文,并正音。
遠近聞名淵博曲阜風餐露宿日夜兼程老聃(聃是老子的字,補充老子的資料)納悶。
迎候等候(兩個詞用法不同,用句子填空區別)止境毫無保留傳授佩服品行(“品行”就是指他們高尚的情操和行為品德。)。
三、學習第一段。
1、文中有一個地方把“孔子為什么拜師?孔子拜誰為師?”這兩個問題一齊解答了,你找到了嗎?(出示第一段)。
2、指名讀。
3、用“因為……所以……”說說孔子為什么拜師、拜誰為師。
4、從這字里行間,你感受到什么?(引導學生體會孔子的好學精神并板書:好學)。
“遠近聞名”卻“總覺得……知識不夠淵博”:他的學問已經出名了,卻總覺得不夠,說明他很好學。
5、感情朗讀:
是啊,這就是求知若渴的孔子啊,讀(指名讀第一段)。
這就是勤奮求學的孔子,讀-。
四、學習第二段,體會孔子“不畏艱辛”的好學精神。
1、于是,勤奮好學的孔子踏上了漫漫拜師之路,一路上出現了不少感人的情景。讀讀第二段,把感動你的此句劃出來,并想像一下當時的畫面。
2、交流: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
(1)“上千里”、“幾個月”:上千里的距離在50萬米以上,可見孔子拜師的路途是多么的遙遠。古代沒有汽車、沒有平坦的高速公路,上千里的路程孔子只能靠雙腿、馬車一步步艱難的行走著。
(2)“風餐露宿”:風里吃飯,露天睡覺。形容旅途生活的艱辛。
“日夜兼程”:不管白天夜晚都在趕路。
(3)同學們,你能想像一下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的情景嗎?(配樂想像說話)。
(4)腦中想像這樣的畫面,來讀這句話。
(5)還有什么詞讓你感受到孔子路途上的辛苦?(風塵仆仆)。
(5)孔子就這樣在這千里迢迢的求師路上,面對炎炎的烈日、凜冽的寒風,一直行走,(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我聽到同學們讀到“終于”這個詞時松了口氣,你們有什么感受?(體會不易)是什么在支持著他走到洛陽?(強烈的求知求學的欲望)。
五、小結,寫字。
1、這節課,我們深深感受到了孔子是一位有著求知好學的學生,那老子又是怎樣的一位老師呢?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2、寫字:聞、塵、仆、納悶、丘。理解“納悶”的意思是因為奇怪而發呆,用納悶造句。注意“塵”上部分沒有鉤,找“仆”的形近字“撲”。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聽寫。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引讀第一段及第二段第一句)。
二、學習2-3段,品味“感動”
(一)研讀第二段,體會孔子和老子的'謙虛有禮。
1、劃出孔子和老子的對話,指名讀。
2、孔子說:“學習是沒有止境的?!边@句話你讀懂了嗎?可以用一個詞概括――學無止境。聯系生活實際說說自己的看法。
3、讀了他們的對話,你有什么想說的嗎?你是從哪個詞里看出來的呢?
從:“行禮”、“再次行禮”的動作,“拜見”“等候”、“迎候”等話語中體會他們互相尊敬和禮貌。
3、同桌分角色、全班分角色表演對話。
(二)學習第三、四段。
2、交流:從此,孔子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她。
2、你因什么而感動?(孔子好學、老子無私教授)。
三、學習最后一段。
1、一次拜師求學,折射出孔子、老子高貴的人格品質,讓我們一次次為他們而感動,難怪課文中這樣寫到:(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
四、拓展、寫字。
1、孔子不僅品行流傳千古,還有許多耐人深思的名言至今讓后人傳誦。(出示孔子的名言)并積累。
2、寫字。
(1)孔子拜師讓我們深深的懂得了對待學習是永無止境的——(生:“學無止境”)。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積累這個詞語,學習“止境”兩個字。
(2)寫迎、等、止、境、授、品,注意區分“迎”與“柳”。
1、認識“兼、仆”等7個生字。會寫“聞、塵”等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遠近聞名、相距、學問”等14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孔子拜師求學的經過,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為學要勤奮、謙虛,永不滿足,為人要真誠、無私、尊敬師長。
通過以上的學習我們對孔子的虛心好學已有了很深的印象。二、三自然段中除了屏幕上的部分,還有很大部分是對話。自己讀讀對話,你還體會到了什么?(說話很有禮貌、謙恭有禮、文質彬彬等)。
1、要求把這些對話讀好,邊讀邊揣摩兩人當時的神情、心情。
2、師生對讀。讀中理解破折號的作用。
3、男女生分角色朗讀。
那么,面對這樣一個謙虛好學、不畏艱辛的學生,老子又是怎么說的,怎么做的呢?咱們還像剛才那樣,默讀課文2、3自然段,找出相關句子用波浪線勾一勾。
“聽說你要來,我就在這兒迎候……”
1.自己試著讀讀老子所說的話,想想老子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
2.理解“迎候”。
文中哪個詞和它意思相近?
迎候和等候的區別是什么呢?
老子的話中用的是迎候,那孔子對老子所說的話中該用哪個詞呢?(課件)。
為什么不用等候呢?
3.小結:作為老師的老子,很謙虛,在他的話中用了迎候這個詞;而作為學生的孔子,也很尊敬老師,在他的回答中只能用等候。我們用詞也要這樣注意人物的身份。
4.分角色讀對話。
“老子也毫無保留……”
1.什么叫“毫無保留”?
2.想一想老子為什么愿意將知識全部傳授給孔子呢?
3.他就不擔心孔子的學問會超過他嗎?
1、孔子不僅品行流傳千古,還有許多耐人深思的名言至今讓后人傳誦。(出示孔子的名言)并積累。
2、寫字。
(1)孔子拜師讓我們深深的懂得了對待學習是永無止境的——(生:“學無止境”)。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積累這個詞語,學習“止境”兩個字。
(2)寫迎、等、止、境、授、品,注意區分“迎”與“柳”。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111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