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英語可以讓我們更好地了解和感受英語國家的文化和習俗。1.下面是一些英語學習的范文,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對大家的學習有所幫助。
本次活動設計的靈感來源于一次班上的幼兒在活動室里運用一些小型物品(如瓶蓋、小剪刀、幾何體、夾子等)在隨意擺弄臉譜造型,有的用瓶蓋做眼睛,小剪刀把鼻子,半圓形做嘴巴……幼兒們想象豐富,創造熱情高漲,體會著創作的快樂。為了進一步滿足他們的興趣和需要,我將這種活動遷移引申到美術教育之中,于是我便設計了《替換想象畫》這一活動方案,旨在于為幼兒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引導幼兒展開想象的空間,表達自己的想法,在嘗試和交流中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語言表達能力和大膽的果敢精神。
1、借助相似造型,大膽表現與創造人物臉上的幾個部位。
2、在活動中發展大膽想象,勇于創造及表現的能力,體驗創作的樂趣。
1、知識經驗準備:引導幼兒細致觀察人物的面部特征、表情變化,積累對人物刻畫的基本經驗。
2、材料準備。
(1)數量充足的操作材料。
(2)多媒體課件、背景音樂磁帶。
(3)水果、字母、數字、蔬菜、食品、動物、圖形等背景圖。
1、初步欣賞與感知。
(1)師:小朋友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一篇優美的散文,我們一起來欣賞吧!
播放動畫課件:《給老師畫像》。
(動畫顯示老師教畫畫和“我給老師畫像”的過程。圖片、朗誦、背景音樂同步播放。)。
(2)引導幼兒說出老師畫像里臉上的幾個部位分別是什么?(出示老師畫像)。
(3)讓幼兒認識“替換想象法”。
2、隱性示范與思考。
(1)展示逐步變化的多媒體畫面,一支小魔筆從基本點出發,慢慢變成了一個圓形,暫停后,請小朋友猜猜,這支小魔筆究竟想畫什么?(讓幼兒充分發揮,大膽表述)。
(2)小魔筆畫出一張娃娃臉,讓孩子說出臉上還缺少什么?
(3)小魔筆施魔法(動畫顯示小魔筆晃動身體:我變,我變,我變變變)。
(5)引導幼兒進行主題創作。
3、討論與操作。
(1)觀看背景圖,自由交流討論。
(2)讓幼兒在優美的音樂聲中自由創作。
4、展示與體驗。
讓幼兒一起相互欣賞與展示,讓幼兒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并感受到其中的樂趣,從而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增強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小學數學蘇教版第四冊第64—66頁例題、想想做做1-5題。
1、教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初步感知角的大小,會畫角。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經歷從現實中發現角,認識角的過程。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4、能大膽地與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學會評價。
5、感受角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積極參與探索角的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建立角的正確表象,認識角的各部分的名稱。
引導學生畫角的方法,說出通過直觀感知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而和邊的長短無關。
引導、點撥、探究。
探究法、操作法、討論法、小組合作法。
談話:小朋友喜歡做手工嗎?(課件出示64頁例題圖)看!小明和小紅也在做手工呢!你能說說這幅圖上有哪些我們認識的平面圖形嗎?其實,在這些平面圖形中還藏著一位朋友,它是誰呢?讓我們來看一看(課件演示上面的圖形都是角)。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有關角的知識。(板書:認識角)。
(抓住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創設情境,并配有動畫的圖片,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一開始就能充滿好奇心,滿懷興趣地去學習)。
1、感知角。
摸角:
*請你在三角尺上找到一個角,摸一摸這個角,有什么感覺?
*誰來說一說?(角的這部分尖尖的)。
*再摸一摸角的這部分呢?(平平的,直直的)。
*誰再來說一說?
2、介紹角并畫角。
*老師就把這個角畫在黑板上。(依據三角尺其中的一個角畫)。
*剛才同學們摸著尖尖的地方,這個點叫做角的頂點。(標:頂點)。
*剛才同學們摸著平平的地方,從這個點出發的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邊。這是角的另一條邊。(標:邊)。
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小結:對!角是由一個頂點和由頂點出發的兩條直直的邊組成的圖形。
3、觀察實踐,引討探究。
(1)學生在小組里交流(2)指名學生舉例。
(本環節通過找角——認角——再找角的活動,讓學生在初次找角的活動中建立角的表象,并及時安排觀察對比與發現,用小組交流的學習形式為學生創設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情境,在找角的過程中讓學生體驗到“角”就在我們身邊,培養了學生從數學角度去觀察生活,而幫助角爺爺則讓學生進一步感悟到了角的基本特征。)生活中找角。
《夢想的力量》是一篇讀起來令人心靈震撼和感動不已的課文。課文充滿了濃濃的人性美,小瑞恩的善良、富有同情心令我們倍受感動,文中還有許多人在小瑞恩的感召下伸出了熱情的雙手,獻上了愛心,這同樣使我們感受到愛的溫暖。
根據目前的情況,現在的學生都不太懂得關心別人的現況,設計這篇課文我意在教育學生做人要善良、富有同情心、懂得關愛他人,做事要有明確的目標,要想美夢成真,必須要有執著的態度和堅持不懈的奮斗。我設計了五個環節:
1、談話導入,引出夢想
2、初讀課文,感知“夢想”
3、 品讀課文,明晰“夢想”之路(抓住字、詞、句去感受瑞恩的善良、堅強和執著)
4、研讀課文,感悟“夢想”力量
5、聯系實際,以學導行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篇幅較長。因此,教學開始前,我首先讓孩子們聽周筆暢的歌曲《夢想在望》,讓學生在感官體驗和生活經驗是理解的基礎讓學生初步感知夢想。這樣既能有效地緩解學生緊張的情緒,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能讓學生初步感受美好夢想會帶給人希望和力量,為下面談感悟做感情鋪墊。第二步的初讀課文,感知“夢想”目的是讓學生在學習前對我們所學的知識有一定的目標指向,獲取初步的感觀印象,激發學生學習本文的積極性。我讓學生通過用自己喜歡的朗讀方式初步了解了夢想。我在課堂上能緊緊圍繞著兩個重點思考題“瑞恩的夢想是什么?夢想是如何實現的”展開讀書,思考?!叭鸲鞯膲粝胧鞘裁??”學生一找就知道了,也初步感受瑞恩的為人善良、有愛心。關鍵是夢想是如何實現的,從中去體會夢想的力量,這一環節是學習課文的重點,我在課堂上根據學生的發言情況,以學定教,適時進行補充、引導、點撥,形成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局面,在學生匯報感悟的時候,我適時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讓學生在瑯瑯的讀書聲中充分體會出瑞恩身上美好的品質和堅定執著的精神,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聯系到自身實際生活,談談自己的夢想,今后怎樣更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讓學生明白美好的夢想會給人帶來希望,會給人帶來無窮的動力。做到了學文明理,以學導行。這節課的教學任務我能順利完成,但課堂永遠充滿了遺憾,回思課堂,有待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
一、 因為這是略讀課,要我們在一節課內完成,要完成各項任務勢必有很多地方都做的不足,在課堂上如能緊緊把握住學生的情感脈絡,多給學生讀書的時間,指導學生深入細致地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就能更深刻體會瑞恩以及文中其他人物的精神品質。雖然這篇文章語言樸實,但是蘊涵豐富的情感,學生多讀不僅能拉近與文本的距離,讀出感情,而且越讀越有體會。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敝挥卸嘧x,學生才會真正讀懂語言文字背后的意蘊,有所感悟,有所收獲。讓他們明白要想美夢成真必須要有頑強的意志,堅持不懈付出艱苦的勞動。
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的還不足,我還不夠放手給學生研究感悟的空間,體現不了學生主體作用。
三、我認為學生的發言面較窄,有部分學生充當了聽眾的“角色”
路漫漫長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教學中我還將不斷地查漏補缺,使自己的教學技能不斷提高。
《滕王閣序》是高中語文教材第四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美的真諦?!峨蹰w序》膾炙人口,描寫了滕王閣壯美的圖景,宴游的歡樂,抒發了懷才不遇的慨嘆。學習本課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學生學好文言文的信心,領悟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根據教材的地位、作用,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和學生的學情,我確定我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掌握“故、盡、屬、且、以”等重點詞和特殊句式;了解駢文的特點,理解文中運用的典故,背誦全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
疏通文意,理清思路,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體會文章優美的語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引導學生體味山川美景,欣賞千古名句,感受美,欣賞美。
依據教材的特點、教學目標及學生的實際,我制定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常見文言實詞、虛詞、句式,欣賞滕王閣的景美,體味《滕王閣序》句美。背誦全文。
難點:理解文中運用的典故,體會文章優美的語言;。
四、說教法學法:
新課標倡導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重視學生主動地去建構知識。據此,我確定了以下的教法學法。
1、恰當地利用學案、多媒體、營造氣氛,擴大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效率。
2、紙上得來終覺淺,圈點勾畫法,不動筆墨不讀書。
3、誦讀法,重視誦讀教學,加強對誦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度略讀和瀏覽,在讀中學。
4、自主合作加探究,眼耳口腦手并用。
5、討論法,師生、生生互動中實現思想火花的碰撞。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激發學生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營造課堂氣氛,結合多媒體教學手段,我設計導入如下:
出示“中國古代四大名樓”的圖片,請學生列舉相關文句,明確四大名樓因這些膾炙人口的名句而名揚天下。導入學習讓滕王閣名揚天下的、初唐詩人王勃一揮而成的《滕王閣序》。
(二)簡介作者出示《滕王閣序》摹本和滕王閣的精美圖片,同時簡介作者和駢體特點,擴充學生的相關知識,完成教學目標(1)中對駢文特點的了解。
(三)整體感知,朗讀全文。
通過播放課文朗誦帶,讓學生注意字音和語調、語氣和斷句規律,再讓學生齊聲朗讀一遍,教指導師誦讀,這一環節是教法和學法的落實。
(四)小組合作,逐段疏通文意。
由學生四人小組共同合作,結合課文下注釋和工具書自主疏通文意,教師巡視點撥,比如第一段中的:
“襟三江而帶五湖”應掌握以下詞:襟、帶:都是意動用法。
此環節還可讓學生找出難句、典故,相互討論,推舉一同學指出疑詞難句,教師集中加以講解。教師點撥,學生參與,手腦并用。通過此環節來突破重點難點。
(五)小結并布置作業。
對小組合作疏通文意的情況進行總結,布置作業:(1)熟讀課文,把握全文框架(2)歸納文中文言知識。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歸納整理能力;通過反復的朗讀,讓學生自己去揣摩文章的妙處,為下節課鑒賞評價奠定基礎。
第二課時。
(一)學生齊讀課文,檢查字詞句的掌握情況。
(二)分析課文,理清思路。
由學生說出全文框架,教師根據回答板書全篇思路,引導學生根據板書嘗試背誦,這是對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的再落實。
(三)欣賞品味(引導學生探討賞析)。
1、都督閻公聞報:“星分翼軫,地接衡蘆”之句時,為什么要沉吟不語?(此問在于讓學生對本文寫景有個初步感知:明朗開闊)。
2、對滕王閣景物描寫都在那幾個自然段?賞析二三兩段。
(1)這兩段都描繪了哪些景?這些景有什么特點?
(2)你最欣賞其中那些詩句?講講原因?
(3)你認為那些詩句寫得好?用散文式的語言改寫出來。
(訓練學生的篩選信息和語言書面表達的能力,同時解決重點突破難點,使讀者與作者感情上達到一種共鳴,感受文章的景美。)。
3、重點賞析幾個名句如““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老師帶領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來描繪一幅“落霞”圖。加強學生的想象力訓練。
4、小結:
第二三段都寫了什么景?體現什么特點?(運用總結歸納法讓學生對本文的景美特點有一個更深的了解。)。
(四)寫作特點總結。
通過總結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指導學生的寫作實踐。
(五)總結全文,布置作業。
對課文知識進行梳理,便于學生建立自己的知識結構。作業:(1)背誦全文(2)完成學案練習。
在本課中,我設計了一系列學生活動,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重點、理解難點,育人為本,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七、說板書。
好的板書有“微型教案”之稱,這節課我采用提綱式的板書設計,以簡潔的文字,體現本節課的教學思路,教學重難點。
說教材:
本課選自三級教材第四講,有了前面三講《從此不怕寫作文》、《寫好我喜愛的動物》、《寫好我喜愛的小物件》的基礎,學生已經初步了解了要按照一定順序介紹事物的外形特點的方法,但是在運用上還不是很自如。
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夠按一定的順序從幾個方面抓住特點來介紹自己愛吃的水果;
2、在閱讀范文中積累好詞佳句,并靈活運用在自己的習作中;
3習作中要做到語句通暢與連貫,用詞準確。
說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的習作興趣,并具有仔細觀察水果和蔬菜的愿望。
說重難點:
能夠按照一定得順序抓住事物的特點介紹水果及蔬菜。
說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部分對中年級的習作明確提出了以下階段性目標: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
這些目標對于三年級的作文教學來說,可以歸結為一句話: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和寫作愿望,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寫作文。三年級學生剛剛邁入寫作的門檻,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級的寫話高出一個層次,很多學生便對作文產生畏懼心理,感覺無從下手,所以我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注重提高他們的習作興趣,打消畏難情緒。
說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作文就是指練習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在這節課中我充分調動學生身上的“五員大將”——眼、手、鼻、口、心,同時又創設多個情景,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從說到寫。另外,作文源于生活,重在積累,得益于練筆。
作文過程是觀察、活動、思維、想象、表達等有序的訓練的過程,而整個過程需要對話的支持。三年級學生剛學習作文,他們需要在交流互動中借鑒、模仿、領悟、創新。這節課我通過生活中的素材,創設情境,平等對話,做到“我口說我心,我手寫我心”,在一定程度上能解決學生寫的困難的問題。
說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題篇香蕉一個學生每人帶一種愛吃的水果
說教學過程:
教學情景一:看圖說話,激趣導入
師:金色的秋天來了,愛吃水果的同學可以一飽口福了,因為許多水果正綻放著它們成熟的笑臉,等待著我們去品嘗呢?快來看一看都有誰在等待我們吧?。ㄕn件出示水果圖片)
師:說說你看到什么?紫金色的葡萄。毛茸茸的桃子。紅紅的大蘋果。
師:你最愛吃什么水果?因為什么?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我愛吃的水果》(板書課題)在此,我創設了一個情境。所謂的情境是指:根據教學的需要,把學生帶入真實或虛擬的場景、氛圍、活動之中,使外部的環境與學生內心的情感建立密切的聯系,強調通過觀察、感知、體驗喚起學生的思維、想象。在這樣的情境中,教師語言的描述,情感的傳送,起到主導的作用。所以一開始我就創設了這樣的情景,從而激發興趣,渲染氣氛,為下面的活動對話奠定基礎。
教學情景二:欣賞習作,指導觀察
師:我知道你們今天也帶來自己最愛吃的水果,請拿出來。
師:我們可以用身體的什么器官去了解它呢?
老師邊引說邊板書,用眼睛(看),看什么?(形狀、顏色)
用手(摸),摸什么?(表面)
用鼻子(聞),聞什么?(氣味)
用口(嘗),嘗什么?(味道)
師:你們都有喜歡的水果,猜老師最喜歡吃什么呢?老師最喜歡吃的水果是香蕉。師:(手拿出香蕉)看香蕉是什么顏色?淡黃。土黃。
師:請同學摸一下,并說說摸的感覺,好嗎?很光滑。
師:聞一下,又怎樣?很香。
師:(把香蕉打開)說說里面的樣子。奶黃色
師:(請學生吃)說說你吃的味道和感覺。香甜甜滋滋軟乎乎。
師:剛才大家說得不錯,能不能把剛剛說的連成一段話說一說呢?學生自由說,指名說。師:老師把它寫成一段話,自由讀,并且比較一下,你更喜歡誰說的呢?為什么?可以動筆畫一畫。
(出示)瞧,香蕉彎彎的,像月牙,又像小船。它穿著淡黃色的外衣,頂端的枝柄就像綁了一個小辮子,顯得十分可愛。我用手摸一摸,它的皮非常光滑,把它靠近鼻子聞一聞,一股淡淡的香氣撲鼻而來。再把它的外皮剝下來,露出奶黃色的果肉,我忍不住輕輕地咬上一口,軟乎乎,甜滋滋的,叫人吃了還想再吃。
師:說說這段話有哪些寫得好的地方。(按順序、比喻、擬人,好詞)
《物體分類》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數學實驗教材第一冊第六單元的教學內容。內容雖然不多,但很重要,對豐富學生對現實空間的認識,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起著重要作用。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立足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著眼于新課程三維目標的實現,我確立了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通過實物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知道這些幾何體的名稱,能對簡單的幾何體和圖形進行分類。
(2)情感性目標:創設師生互動情境,在民主、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觀察、想象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3)過程性目標: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使學生經歷與他人合作、交流的過程,培養主動探索的精神和與人合作的意識。
由于一年級兒童的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要抽象出直觀的立體圖形,建立表象,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并不容易。再加上一年級兒童以自我為中心,合作意識差。所以,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再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試著給這些物體分類。
教學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但難的就是如何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用數學方法去分析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所以,我確定了這節課的教學難點是:應用圖形的拼組,解決實際問題。
二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思想理念,為了有效的體現學生合作學習、自主探索的思想,課堂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形式展開,讓整個課堂都遵循學生思維特點和年齡特征。本著“玩中學、學中玩”的原則,對本課教學內容做了如下設計: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參與教學,很少是因為認識上的需要,教學活動能否激發興趣,使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之所在。為此,我充分利用一年級學生好奇、好動的心理特征。讓學生上黑板摸一摸,猜一猜袋子里裝的是什么東西。使學生感到非常新奇和神秘,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自然地進入到了學習活動中來,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緊接著出示長方體和正方體、圓柱和球,讓學生觀察他們每一個面都是什么形,不僅認識了這幾種物體,也培養了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的能力。
(二)、實踐探索,認識物體。
“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讓學生在玩中感知的知識是最深刻、最牢固的?!币虼?,本節課我設計“看誰說得準”的游戲,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玩中,在玩中探求、合作,體驗。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同時也是對各種不同形狀的物體的認識。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要重視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生成、發展和變化過程。本節課我設計讓學生當小工程師,要求學生用各類物體搭成自己喜歡的形狀,這一活動既加深了學生對各類物體的認識,又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拓展了學生的思維,還培養了學生合作創新的能力,創設了民主、平等的氛圍,激發了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到這一新知的學習過程中。這樣,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想”,將“玩”中感受到的體驗“數學化”,使教師“教”的內容變成了學生“學”的活動,“教數學”也變成了學生“創造性”地“學數學”,把“靜止呆板”的數學變成“活動的”。同時學生自己也體驗了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性。
(三)、鞏固練習,回歸生活。
1、第一道練習題是課本65頁練一練的第1題,這道題學生既可以連線也可以寫序號。在學生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有初步認識的基礎上,讓學生在具體實物中分辨出哪些物體是長方體,哪些是正方體,哪些是圓柱和球,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回歸于生活。
2、第二道練習是教科書65頁練一練的第2題填表,要求學生能夠正確數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個數。練習給出的圖形不多,也比較簡單。在幫助學生理解題意的基礎上,學生應該能夠獨立完成。
(四)、內容小結,鞏固新知。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和學生一起回顧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哪些物體。既是學生對這節課知識的自我整理,同時又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然后讓學生分辨老師給出的圖形是什么物體,再把圖片貼在黑板上。這樣學生既動腦、動手又動口,訓練了學生的思維,也是對學生言語表達能力的培養。
(五)布置作業。
找一找生活中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物品,并與同伴說一說,讓學生將所學的內容運用于生活中,再一次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這節課的板書設計,我采用了直觀演示法,將這節課所學的幾種物體的名稱寫到黑板上,簡單明了,讓人一目了然。
今天聽了吳老師的課我覺得這節課真是與眾不同,雖然用的是舊教材,但卻以她對新課標深入的解讀講出了新思想、新理念。不敢點評,只是有以下二點思考。
通過這節課可以感受到吳老師不是在教教材、用教材在教而是站在教改的心理念的高度駕馭教材,設計中力求體現新課程強調的體驗性學習,創設一個分月餅的情景引導分數的興趣。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表示出自己所發現的生活中的一半。有的學生用畫圖的方法,一個圓分成兩半。有個學生在黑板上寫了“氵”,老師問:“這是什么意思?”學生說:“我姓江,‘氵’表示江的一半?!眮砝斫獠皇前阎R告訴學生,而是引導學生想一想從生活中哪里見過,體現了學生個性化的學習。又如:了解分數各部分名稱讓學生起名。小型辯論會等。不僅讓學生用腦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嘴說話,用手操作,用身體去親身經歷,用心靈去感悟、體驗,其中一個重要理念就為學生提供“做”數學的機會,在具體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交流活動中,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使學生的智慧受到挑戰,從而實現有效學習。教師都能夠以建構理念為依托,在原有的基礎上建構新知識,使學生創造力、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使他們主動地建構屬于他們自己的知識和對事物的理解。
學生已理解了什么是分數,但在如何表示上,吳老師并沒有強求學生一定用分數來表示,有的學生還在用畫圖的方法來表示。這時吳老師出示了5/100,讓孩子們來表示。結果大多數的孩子都采用了分數來表示,但仍有幾個學生堅持用他們喜歡的圖形來表示。吳老師沒有阻止他們,耐心地等待他們自己的發現。果然,畫了一會兒,一個孩子忍不住了,他告訴吳老師:“我不畫了?!眳抢蠋焼査骸盀槭裁床划嬃?”孩子說:“畫圖實在是太麻煩?!边@時,吳老師握著他的手說:“感謝你,終于接受了分數?!边@個時候,孩子完成對分數的認識是真實的,是自然的,是水到渠成的,他們是從內心深處接受了這一看似抽象卻簡潔明了的數學語言,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感受到了數學的美和力量。
我會向吳老師學習,把新課標理念貫穿在教學中,讓學生感受數學的魅力,使他們帶著數學的眼光去看待生活。
我的說課內容是“9加幾”,這個內容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它是學生掌握了11~20各數的認識及10加幾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也是進一步學習其他進位加法的基礎。根據《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學習經驗,我把本節課的目標定為:
1、認知目標:
通過對問題情境的探索,使學生初步理解“湊十法”和“9加幾”進位加法的思維過程并能正確計算。
2、能力目標
初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意識。
3、情感目標:
通過合作交流和動手操作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合作學習意識。
教學重點:滲透轉化思想,應用“湊十法”正確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
教學難點: “湊十法”的思考過程。
為了完成上述教學目標,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等實踐活動中完成教學,并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創設富有情趣的活動情境,以激發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與動機。
一年級的學生由于年齡小,注意力不集中,學習容易疲勞,因此,我以學生熟悉的運動會為切入點,將數學知識融于他們感興趣的活動之中,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使學生很自然地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計算教學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采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教學中,我不打算強調各種計算方法的優或劣,也不刻意去提示學生用哪種方法簡便,而是讓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因為學生的認知水平有一個漸進的過程。
3、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初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節課我安排了五個教學環節:
第一個環節:創設情境,設疑激趣
在這個環節中,我首先以學生熟悉的運動會為切入點,用生動的語言激發學生的興趣?!靶∨笥褌?,上周我們學校不僅舉辦了盛大的開幕儀式,還舉行了全校運動會???,比賽開始了,運動場上多熱鬧!跑道上正在進行三年級的60米跑決賽,運動場的中央還進行著跳繩、踢毽和跳遠等比賽項目。在操場四周的看臺上,同學們正在為參加比賽的運動員加油。為了給運動員解渴,他們還準備了一些飲料,已經喝了一些,比賽快結束時,小明問:“還有多少盒?”這樣,直接引出問題,并引導學生觀察為運動員準備的盒裝飲料,激起學生幫助別人解決問題的意識。
第二個環節:自主參與,探索新知
這一環節是獲取新知的過程,教學中我將以學生自主探索為主,這個環節我將分三個步驟來完成。
第一步驟是討論交流,得出方法。
在這一部分內容里,我注重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組織學生討論“還有多少盒”的問題,讓學生通過互相交流說出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并讓學生議一議每種方法。在學生評議的基礎上,給予學生贊揚和鼓勵。根據學生的發言,逐一顯示各種解決方法。在交流過程當中,學生探討出的方法有很多種,思維比較凌亂??赡艹霈F的情況有:(課件三)
(1)依次一個一個的數
1、
2、
3、
4、……
12、13;
(2)先數箱子里的9盒,然后再接著數
10、
11、
12、1
3(3)9和4合起來是13
(4)先拿一盒放進箱子里,補足十,再想“10+3=13”
教師引導學生將第四種方法的思維過程用下圖表示出來,想:9加1得10,10加3得13。
9 + 4 = 13通過直觀的分析比較,讓學生找到自己喜歡的方法。第二個步驟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為了更好的讓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我設計了一個比賽環節:利用主題圖讓小組成員互相提出加法計算的問題,看誰提得多,并給予獎勵。運用孩子們提出的問題,巧妙自然地將9加幾的問題搬到黑板上,例如:
踢毽組和跳繩組一共有多少人?9 + 3
踢毽組和跳遠組一共有多少人?9 + 7
在整個過程中,學生自主尋找要解決的問題,并探求解決問題的途徑,教師只起引導作用。
第三個步驟是歸納算法,鞏固記憶
2通過學生動手操作擺圓片,計算9+7,學生也可能出現兩種思路
9 + 7 = 16或9 + 3 = 12
這里我沒有強調“看大數,分小數”,而是讓學生自由地選擇“分小數”或“分大數”,只要能湊成十都是可以的。
(3)鞏固新知,尋找規律
先讓學生發現每個算式的第一個加數都是9,從而引出課題“9加幾”,再讓學生計算結果。既調節了學生的注意力,又鞏固了9加幾的知識。讓學生計算出9加幾的算式后,再觀察得數特點,發現規律,找尋又快又對的計算竅門。
9+1=109+2=119+3=129+4=139+5=1
49+6=159+7=169+8=179+9=18
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可以發現和的個位上的數都比第二個加數少1,那我繼續追問,這個1到哪去了?學生很自然的想到1和9湊成10了,從而對“湊十法”進一步加深了印象。
(4)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這一環節是鞏固本節課所學知識,靈活應用這些知識解決問題。我安排了兩個練習。第一個練習是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色彩鮮艷的菠蘿、蘋果圖,培養學生看圖列加法算式的能力,(課件八)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使學生了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第二個練習是根據圖意填寫算式。這道題的目的是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先讓學生弄清楚畫中的內容,再讓同桌互相討論提出問題??梢宰约哼x擇計算出蜜蜂的只數或鮮花的朵數。在計算鮮花的朵數時,學生可能會按從左到右的順序把算式填成6+9=15,要給予肯定;在計算蜜蜂的只數時,學生也有可能按蜜蜂的顏色分類把算式填成10+5=15,在肯定學生計算正確的同時,也要表揚他能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并用前面學過的知識解決新的問題。
(5)全課小結,完善新知
我先讓學生說說這節課里學會了什么?解答這些題你最喜歡用哪種方法?在進行評價時,我會采用目標多元化、方法多樣化的評價方式來表揚和鼓勵學生,讓學生看到自己的方法得到老師的認可,學習的興趣會更高,真正感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以上是我對“9加幾”這部分內容的分析和教學設想。
尊敬的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水平二四年級的武術。
下面我主要從教材、學情和教學過程三方面進行說課。
武術運動是我國的民族傳統運動項目,有著強身健體,強國健民的作用,也是小學體育的教學內容之一。
本次課以武術基本動作組合為主要教學內容,采用游戲、自編的武術操以及武術的基本動作,結合示范等直觀教學法,讓學生進入躍躍欲試的狀態,再通過分組自主創編等教學手段,培養學生展示自我、自主學習、團結合作、注重創新的能力。
四年級學生對中國功夫有極大的好奇心,對武術的學習充滿了強烈的愿望和濃厚的興趣,特別是簡單動作的組合給學生帶來了極大的吸引力。
針對學生的身心特點,我在教學中有針對性的采用了講解示范法、重復練習法、對比練習法、相互評價等教學方法,為學生掌握基本的武術動作提供了保證。
根據以上的教材與學情分析,我確立了本次課的教學目標為:
1、在水平二學生對武術的認知基礎上,能自由組合三到五個武術動作;
2、通過活潑有趣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參與意識;
3、在集體創編活動中能與他人合作完成體育任務。
本節課的重點是弄清動作方向和動作的銜接.
難點是動作準確,做到有力、有神。
第一部分、興趣導入、活躍身心。
首先通過課堂常規的練習,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培養正確的身體姿勢。
接下來,充分利用學生喜愛而且熟悉的游戲進入主要學習內容。第一個游戲為:“超級棒棒狼”。游戲的方法是:教師扮演“棒棒狼”,學生做小羊?!靶⊙颉饼R叫“老狼老狼幾點了?”老師報一個數字(比如五點了),小羊立即五人一組拉成圈,“離群小羊”要被“狼”吃掉了(過來拍拍老師的手)。通過游戲,不僅鍛煉學生的反應能力,提高團結合作意識,同時進行友伴型分組。在分組的基礎上,兩人一組進行第二個游戲:“石頭、剪刀、布”。在進行游戲時,要求學生將“石頭、剪刀、布”的動作按武術要求做出來。如:“石頭”為“歇步”、“剪刀”為“弓步”、“布”為“馬步”。游戲動作自然過渡到武術的基本步型與手型練習中。
第二部分、掌握技能、合作創新:
首先通過教師的語言與示范讓學生學會武術基本手形,了解三到五個步形動作。并帶領學生做模仿練習,讓學生體會動作的精氣神。
然后在練習中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引導學生互相學習、合作探究和自主練習的方法。讓學生在練習中適時的配合聲音來提升信心與氣勢。在互練過程中能夠互相發現其錯誤并改正。
最后動作串連,加深印象。教師通過講解示范、帶領練習,將基本手形與步型結合到一起,形成串聯動作,讓學生體會武術動作的流暢與美觀。
讓學生通過學習、交流、探討、展示等方法,掌握串聯動作。此時,教師適時的配樂展示《中國功夫》,將課堂教學推向一個高潮,大大調動學生的學武積極性。這時,教師指導學生分組進行組合學習的練習,就能滿足學生自我展示、自我創新的心理需求。
具體練習方法如下:
(1)、分成五組自己進行基本動作組合練習。
(2)、小組為單位展示自編動作。
(3)、由教師評價選擇出每組做的最好的一名學生委認為小組長。
(4)、由選出的小組長組織本組同學進行練習。
(5)、各小組展示本小組的武術動作。
(6)選擇出創編動作做的好的一組,師生共同學習、共同展示。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既給學生創設交流、合作、自我展示的時間和機會,又培養了學生的自尊與自信,自練與自評以及組合與創新的能力。
第三部調整身心、課后延伸:
通過教師點評、學生互評、學生評教師等多元化評價方法對課進行總結;利用教師的展示進一步提高學生對武術的興趣。
我的說課完畢,有不足之處懇請評委老師提出寶貴意見!謝謝。
《xx錦簇》是湘版美術教材第八冊第十一課的教學內容。本課以“花”為題,制作紙花、送花是本課的主要線索和學習內容,屬于設計.應用學習領域。本課學習主要定位于制作紙花部分,手工制作花的方法很多,本課采用的是卷壓疊貼的方法。其特點是所表現的花朵形象變化豐富,造型逼真,裝飾性較強,制作難度比較適宜。本課的重點紙花制作的步驟和方法;難點是制作不同形狀的花朵。
本堂課教學中,我采用的是:情景創設、方法探究、視頻演示、合作表現、欣賞交流五步教學法。為課堂創設出輕松、愉悅、自由、平等的教學氛圍,更輕松的完成教學任務,孩子們在玩中學,在快樂中體驗和探索,很好的促進了學生充分、全面、自由的發展。
吸引所有孩子的參與,讓他們更加積極的投入到體驗與發現中;歸納拓展是一堂課的精髓所在,它讓孩子們真正體會到美來源于生活,生活創造美的深刻內涵,并把這種美化作對父母的感恩,感恩之心和美術素養在欣賞制作中不斷加深。
常言道:“授人以魚不如教人以漁”,在本課中,學生從好奇感知、樂中體驗、觀察探究、大膽創新,都是通過自我的觀察、體驗、探索而完成最后作品的,這樣的過程是孩子一次快樂感受、探索、發現的過程,也是潛移默化培養自己各方面能力的過程。
(1)情景導入:師通過創設生日禮物引導學生欣賞鮮花,從一枝到一束,從視覺、嗅覺、贊美幾個方面讓學生感受鮮花,再從鮮花不易長久保存這一特點啟發學生,從而很快引出本課課題,視頻演示、美麗的紙花成品能有效的促進學生投入的觀察和發現。孩子們在濃郁的好奇心趨勢下自主觀察制作的方法,本課的知識點學生很快便掌握了。
(2)接下來如何制作出不同樣式的花朵是本課的難點,為了更好的讓學生掌握制作過程,我先讓學生看一下制作步驟,又看了一段視頻演示讓學生更清楚明了,接下來再看花型的變化及制作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等,學生更容易理解也加深了印象,更激起了學生思考的興趣,直觀的演示與孩子們積極主動的參與很快解決了制作的難題。
(3)美來源于生活而融入生活,當學生還陶醉在美麗作品中意猶未盡之時,我適當滲透送花常識,讓學生了解常用花的花語,為贈送做以鋪墊,激起送花欲望。
(4)看,這些是學生的作品,也許它還很稚嫩,也不夠精致,但每一件作品都閃爍著孩子們智慧的光輝,讓我們不得不為他們每一個奇妙的想法而折服。學生將會把自己的作品送給自己的父母,做為母親節或父親節的禮物。在這里,孩子們最可貴的品質得到充分的體現,給孩子一個舞臺,他會還你一份精彩。
在我們的美術術語中有一句用得最多的話: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對美的發現。實踐告訴我們,所給予孩子們的不是單純的一種方法或一種知識,而是要讓他們明白,他現在所接觸到的知識只是這個世界很小的一部分,只要通過仔細的觀察、耐心的發現、勇敢的探索你將有能力發掘出更大、更奇妙的五彩世界。
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數據計算》,這是小學信息技術第二冊第一章第五節表格制作的第二課時,內容包括橫向、縱向求和、求平均值。教學對象是小學四年級學生,他們在上一節課已經學習過制作表格以及表格的調整。本課教學的目標就是在此基礎上進行數據計算,培養學生使用計算機進行快速統計、計算數據的技能與學生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根據本課知識特點,我將教學重難點放在正確設置數據區域和小數處理。
教學大綱明確提出:知識技能的傳授應以典型“任務”為主。因此,我在本課教學中采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主體教學模式,以計算比賽的形式引入課題,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圍繞數據計算設置一個個不同的計算任務,讓學生展開研究式、探索式學習,再通過學生的合作交流,教師引領的方式,針對學生制作情況的反饋,簡單任務直接演示,復雜問題分步解決,逐步揭示學習內容,從而讓學生獲得真正的知識和能力。
我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信息技術學科特點,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生活情感,按以下幾個步驟進行課堂教學:
一、師生比賽,激趣導入。首先展示一份沒有算出總分的成績表,老師使用電腦跟學生使用其它工具進行計算比賽。在比賽中,老師獲勝。此環節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實實在在的感受到計算機計算的神奇,激發強烈的學習欲望。
二、步步為營,導學達標。本環節分三步進行:第一步,探究學習橫向求和。發揮學生學習自主性,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式,例如借助課本,網絡求助,自己嘗試求和,遇到問題,可以與同伴討論解決。然后讓成功的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接著,老師將錯誤的選擇數據區域方法演示出來,引導學生總結出數據計算的關鍵是什么,有效地突破學習難點。第二步:探究學習計算平均值。我先給出一個橫向求平均值的成績表,讓學生通過知識遷移的方法,計算出平均數。在此過程,我以故意做錯引出小數處理,然后再引導學生通過看書、網絡求助等途徑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第三步:探究學習縱向求和、求平均值。讓學生通過知識遷移,自己嘗試縱向求出和與平均值。這一環節是課堂重點部分,首先,我采用任務驅動法進行教學,教師通過拋出一個個任務,激發學生的動手欲望,從而促使學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學習和團體協作,達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的目的。在此過程中,我還非常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讓學生通過知識遷移、看課本、網絡求助、小組求助等方法進行學習;同時,我還注重分層教學的運用,發揮小老師的作用,使全體學生得到發展,提高自身操作水平。
三、綜合練習,鞏固知識。營造游戲氣氛,讓學生統計自己小組的身高,培養學生在生活中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
四、課堂小結,知識拓展。學生梳理知識,歸納總結。目的在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理解,完成真正意義上的知識建構。
我在這節課的教學中始終體現新的教學理念和新課標的精神,始終倡導有效的教學,關注教學目標的達成度,達到教學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
1.認知目標:
(1)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對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進行遷移,使學生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掌握并理解分數乘分數的意義及算理。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對知識的遷移和處理能力。
3.情感目標:在教學中應用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進一步使學生感知數學的美,讓學生更加愛數學,學數學。
而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及其算理
根據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
分數乘分數計算方法的推理過程。
為了掌握本節課的重點,突破難點,我采用多種教法,使學生更加容易的學習本課,新課標準指出,教師在教學中是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根據這一理念,在教法的選擇上遵循:激導探放的原則,設置情景,誘導學生思考,操作,引導學生探究,鼓勵學生用所學知識去進行大膽的創新。
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處于主體作用,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參與狀態和參與度是影響教學效果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學法的選擇上,我從學生的主體出發,遵循了學中玩,玩中學,合作交流中學,學后交流合作的理念,這樣的設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教學能夠順利地進行。
根據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程序:
第一環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我通過復習引入新課:我在黑板上列一些分數乘整數的式子,叫學生進行計算,逐步引入分數乘分數的式子,引導學生思考,并板書這一節課的課題《分數乘分數》,這樣的設計,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又誘導學生對新知識進行思考。
第二環節:引入新課,自主探究。
在學習分數乘整數時,學生已經掌握了計算方法和算理,為此,這一節課我同樣采取相同的方法,叫學生用一張白紙折疊后的面積來表示分數乘分數的計算結果,并反復進行填涂,這樣做使學生在原有知識上進行知識的遷移,大大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同時又讓學生歸納概括出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法則:分數*分數=分子*分子作為積的分子,分母乘分母作為積的分母。
此時,我就在黑板上板書計算法則。這樣做使學生有成就感,對以后的探究更加感興趣。同時,我在黑板上演示幾組分數乘分數,叫同學們觀察,有什么特點,經過學生的小組交流得出:
1,分數乘分數所得的結果有分數,也有整數。
2.計算后的結果要進行約分,得到最簡分數。
《黃河魂》是小學語文第八冊第六單元第23課,課文在教材中的位置是第118——122頁。
在本組課文里,我們可以領略到黃河的雄偉氣魄。在學習時,要繼續復習、鞏固前面學到的讀書方法。要多讀、多想、多體會,獲得真切的感受,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1、認識本課7個生字。
2、反復誦讀課文,想象瀑布動人心魄的場面,體會課文蘊含的思想感情。
3、了解黃河的胸懷、精神和氣概,弘揚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
邊讀邊想,體會壺口瀑布驚天動地的場面,從黃河身上汲取營養。
1、通過學習,了解壺口瀑布的雄偉壯觀,感受祖國母親河——黃河的偉大。
2、通過朗讀,體會課文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對祖國山河的贊美。
3、反復體會課文為什么不以“壺口瀑布”為題目?
教師:第四套五十元面額的人民幣、圖片、掛圖、幻燈片、mp3、powerpoin課件、flash課件。
學生:收集有關黃河的資料圖片及有關中華民族抗擊外敵的歷史資料和英雄事跡。
激趣
朗讀
品讀
本課語言文字優美,特別適合朗讀。教學中以讀為主,以讀代講。讓學生在反復品讀中感悟文意,感受祖國大好河山的美麗,并從中真切領悟題目的深意。
1、課前做好較充分的準備。
2、重點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壺口瀑布的壯美。
3、啟發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培養想象能力,并正確領悟題目深意。
1、以讀為主,在讀中釋詞,在讀中釋句。
2、在讀中感受壯觀,在讀中領悟題目深意。
同學們,我們都知道黃河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而壺口瀑布又是萬里黃河最壯觀的景象。黃河在這里以雷霆萬鈞之勢,奔騰而來,咆哮而去。你們想了解那動人心魄的壯觀場面嗎?那我們就隨著文中的作者到壺口去看一看吧!
[以問題入手,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帶著好奇心,盡快進入學習狀態。]
1、學生自讀課文,將課文讀準、讀通。
2、思考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觀察壺口瀑布的?
1、播放《黃河魂》課件讓學生看畫面,聽聲音,感受氣勢磅礴的壺口瀑布。
2、要求學生小聲跟讀,邊讀邊找描寫壺口瀑布壯觀景象的自然段。
l、找自己最感興趣的句子、段落朗讀。
2、推薦選手賽讀。
3、播放《壺口瀑布風景》課件。
4、在讀中深切感悟哪幾自然段是描繪壺口瀑布的。(第3—5自然段。)
1、教師范讀第六自然段,引導學生邊聽邊想:作者為什么長時間佇立在壺口瀑布前?
2、齊讀第七自然段。(引導學生領悟這不只是寫壺口瀑布的氣勢,而是寫黃河的精神、黃河人的精神、黃河的靈魂、中華民族的靈魂。)
3、討論課文為什么不以“壺口瀑布”為題目?
黃河——偉大祖國的母親河,中華民族的象征。她那奔騰向前、不屈不撓的精神正是咱們的民族精神。古往今來,多少仁人志士、英雄豪杰為了民族的利益,拋頭顱、灑熱血,在歷史的長河中寫下了不朽的篇章,他們的豪情千秋萬代、流芳百世,他們的精神就像黃河精神一樣:如瀑布一往無前,無堅不摧。
黃河水和黃河精神哺育了中華民族。黃河精神以其巨大的凝聚力和創造力,帶領中華民族像長流不息的滔滔黃河,奔向美好的未來,但黃河治理勢在必行,你對未來的黃河有何設想?人們又將如何更好地開發和利用黃河造福子孫后代呢?請同學們查閱資料,融入自己合理的想象,寫一篇以《未來的黃河》為題的想象作文。
[課內與課外結合,教材與生活結合,也體現了語文綜合課的趨勢。]
1.展示交流所收集到的有關黃河的資料。
2.積累本課的四字詞語。
[這一環節讓學生互相交流學習,進一步激發他們熱愛祖國的感情。]
目睹奇觀
震撼、折服
令人
贊美
耳聞轟鳴
感染、激動
1、要進一步強調讀,做到讀——悟——再讀——再悟——升華。
2、悟的程度一切由學生讀來決定,決不能由教師包辦。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pingyujiyu/86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