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可以通過參考教案模板來豐富自己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教案模板的設計和更新需要與教學實踐和教育研究相結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正確數出數量是6和7的物體的個數,會讀、會寫數字6和7。
2、使學生知道7以內數的數序,會比較7以內數的大小。
3、通過用不同方法數數、擺、撥珠的學習,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4、結合插圖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的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
1、學生能正確數出數量是6和7的物體的個數。
2、體會6、7的基數及序數含義。
教學準備:
課件、計數器、磁性教具等。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小朋友們,今天咱們的教室可熱鬧了,來了許多的老師,她們都是來看看我們一(4)班的小朋友上課紀律好不好,誰的表現最棒,讓我們都拿出最好的表現出來,好不好?那我們上課時小眼睛要――看清楚,小耳朵要――聽仔細,回答問題要――先舉手,我們開始上課吧!
二、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師:小朋友們,我們以前在數字王國里認識了一些數字寶寶,這些數字寶寶是誰?
師:看,數字寶寶也來看小朋友們了(出示課件:0、1、2、3、4、5)。
咱們快跟他們打打招呼吧!師:你們可真是一群有禮貌的孩子!那你們想和更多的數字寶寶交朋友嗎?昨天,數字國王悄悄的告訴我,有兩個數字寶寶也想和你們交朋友,但是,他們有一個要求,就是和他們交朋友的小朋友要遵守紀律、講衛生、愛勞動。
嗯,老師相信同學們都是個講衛生,愛勞動的人。因為昨天放學后,就有幾個同學主動和老師進行大掃除,咱們來看一看昨天大掃除的情景。
出示課件:(主題圖)師:同學們看見了什么?數一數,一共有幾個小朋友?
師:5個人又來了1個人是6個人,5添上1變成6??梢杂脭底謳讈肀硎??
師:現在老師也參與進來了,現在一共有幾個人?
師:6個小朋友和1個老師是7個人,6添上1變成7??梢杂脭底謳妆硎??
想和同學們交朋友的兩個數字寶寶就是6和7,咱們今天就來認識6和7并和它們倆交朋友。(板書課題)。
三、講授新知。
1、教學數數。
師:小朋友們,現在我們再找一找,圖上還有哪些物體可以用數字6或7來表示?
師:小朋友們真棒!個個都是火眼金精,找到了6和7這兩個朋友。
2、教學認數。
(1)畫一畫。
師:認為自己都畫正確的小朋友請舉手。老師發現,小朋友們個個都很棒,咱們來表揚自己。
(2)擺一擺。
師:小朋友們不但能找出6和7,而且會畫出能用6和7表示的圖形,那咱們現在一起來擺一擺?,F在從文具盒里拿出小棒。從中取出6根小棒或7根小棒,同桌一起來擺一擺,擺出自己喜歡的圖形,現在老師請2位小朋友上講臺來擺一擺。
(學生擺并進行評價)。
師:小棒小棒要回家。
生:我們把它送回家(生邊說邊把小棒放回文具盒里)。
3、教學比較數的大小。
師:5和6相比,誰大誰???這中間填什么符號?
師:5為什么小于6,你是怎么知道的?
師:那反過來,6和比5呢?
師:咱們一起來讀一遍:5小于6,6大于5。
師:6和7比,誰大誰???為什么?
師:你還能說出誰小于誰?誰大于誰?
4、教學數序。
(1)撥珠子。
師:6是怎么來的?
師:那小朋友看看,6去掉1是幾?
師:小朋友,這里有幾顆珠子?如果老師再添上1顆,那是幾?
師:7是怎么來的?
師:那7去掉1又是幾?
(2)直尺圖。
師:(課件出示直尺圖)數字國王還送給了老師一樣禮物(出示直尺的實物)這是什么?
師:(出示課件)請同學們看大屏幕,大屏幕上也有一把直尺。我們一起把尺子上的數字寶寶讀出來。
師:直尺上的起點用哪個數表示?5的后一個數填幾?6的后一個數填幾?
師:在這把直尺上的數,最大是幾?最小是幾?
(3)游戲。
數一數。
師:小朋友可真棒!咱們一邊拍手一邊把這些數字寶寶從小到大數一遍,預備起。
師:小朋友們能從大到小數一遍嗎?咱們一起來數數。
拍一拍。
現在數字國王要和大家做一個游戲(出示課件)。
師:拿出小手,躲在數字國王后面的數字寶寶是幾,咱們就拍幾下。
(第一個數字國王),要拍幾下?
(第二個數字國王),小朋友用手來拍拍它是幾?
(第三個數字國王),拍拍它是幾?
四、鞏固練習。
1、做一做。
數字國王非常喜歡金魚。星期天,他買了一些金魚回家。因為臨時有事不能及時把金魚放到魚缸里,大家愿意幫幫忙,把金魚放到指定的魚缸里去嗎?(教師在黑板上貼7張魚缸的圖片)。
數字國王看見同學們給他把金魚放回魚缸里,非常高興。(課件出示)數字國王:謝謝小朋友們,我來把金魚缸擺整齊。
小朋友們真了不起,明白了第6和6個,第7和7個。
2、寫一寫。
師:我們怎樣來書寫這兩個數字寶寶?
師:現在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了,看看老師是怎么寫的。
師:小朋友們,抬起手書空,跟著老師一起書空。從右上往下,一筆寫成666;頭頂天腳立地,一筆寫成777。
師:同學們能寫一寫這兩個數字嗎?比一比誰寫得漂亮。
四、拓展延伸。
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有數字寶寶的身影。我們來看看生活中的數。(課件出示)。
今天放學后,同學們回家注意觀察我們生活中哪些地方還有數字寶寶的身影,請同學們搜集數量是6或7的事物各3個??梢援?,可以剪貼,也可以用實物表示。
五、總結。
師:小朋友們,這節課我們學了什么內容?那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師:今天,你們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學會了這么多的知識,你們可真棒!這節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文檔為doc格式。
。
《找規律》是在學生認識了20以內數及20以內數加減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是學生第一次系統學習找規律的問題,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觀察生活中的現象,嘗試發現事物中隱含的簡單規律,初步感知找規律的方法。同時,教材內容是學生經??吹降囊恍┈F象,有利于吸引學生參與探索活動,形成初步的探索意識,增強對數學的認識,提高學數學的樂趣。
教學內容是發現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中隱含的規律,其中有顏色、形狀、大小的變化規律及圖形的排列規律。
1)、知識與技能目標: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找出簡單圖形的變化規律。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察和操作找出圖形的排列規律,并能根據找出的規律往下擺、往后涂,加深對圖形排列規律的認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能運用簡單的規律解釋現實中的現象,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在與他人的合作交流中感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1)、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并能夠找出所列舉事物的規律。能夠觀察出事物的規律是《找規律》這個知識點最基本的基本。
2)、教學難點:發現圖形的排列規律,體會數學的思維方法。
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接觸到一些規律性的現象,只是沒有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在課堂中,只要老師稍加規范和引導,就可以使學生的思路變得清晰。
一年級的小孩子很活潑,思維很靈活,這就需要串聯一個情景,引起他們的興趣。找規律這個知識點相對來說很簡單,關鍵就看老師怎么規范學生已有的凌亂的知識,怎么引導學生跳一跳再夠到新的桃子。另外,一年級的小孩子能夠集中精力的時間很短,這就對我提出了挑戰。我怎樣設計情景才能更好的引起學生的興趣,我怎樣抓住學生集中精力的這段時間把我要突出的重點講出。
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按照從易到難的層次逐步提高。從簡單的顏色規律到形狀規律,再過渡到數字規律,之后,聯系生活、發現規律,最后能夠擺出規律、運用規律。由易到難,一步一個腳印,層層遞進。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有規律的事物總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如節日里各種美麗的彩燈和彩旗都是有規律的排列,很多物品上裝飾的圖案也是有規律的排列,這些都為從數學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規律提供了很多素材。所以在教學時,特別要注意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另外,還注意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實驗、猜測等活動去發現規律。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边@是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對數學教學活動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谝陨侠砟?,我采用了情景導學法,并構建了這樣的教學模式:
1.創設情景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2.引導探索,進一步認識規律。
3.聯系生活,發現規律。
4.動手操作,擺出規律,鞏固發展。
5.教學總結。
1、觀察比較法;2、討論交流法;3、練習法;4、動手操作法。
板書設計:
找規律:一組組重復三次以上稱為有規律。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五單元《認識人民幣》的第一課時。這是在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時是學習人民幣計算的基礎。
本節課教材在編排上注意結合學生生活經驗,主題圖提供了三種生活場景,揭示了人民幣的商品功能和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例1展示了全套人民幣,使學生對我國法定貨幣有一個整體的了解。例2通過換錢活動梳理元與角,角與角之間的換算關系,歸納出主輔幣之間的進率,為后面學習人民幣的計算奠定基礎。
a、學生在生活中已有初步的識別方法和較豐富的使用經驗,但是缺乏對人民幣清晰、系統的認識;對人民幣的附加價值缺乏了解。了解主輔幣之間的十進關系,但沒有上升到知識重點的高度。有購買經驗,但在支付方式和購買方案上欠靈活。
b、有初步的在生活中學習數學的經歷,但指向、方法不明確。
c、有較強的觀察興趣,但是觀察角度不夠寬泛,深度欠缺,學生發展水平差距較大。
d、有較強的小組合作學習意識,在交流中有良好的表達意愿,但是傾聽意識模糊,小組學習效率有待提升。
a、新的課程改革提出:數學知識中要加強社會內容,加強社會聯系,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使人人要學有價值的數學。本節課在課堂上體現教學方法的開放性和創造性。
b、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c.“大班教學小班化”自主發展行動研究理念。
1、從生活出發,創設情境,感受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a、課一開始我就通過主題圖讓學生回憶自己的購物經歷,關注學生的生活體驗和購物經驗,將數學融入現實生活當中,使學生感到數學是親切的,是現實的,是觸手可及的,從而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
b、在理解元、角、分關系的過程中,我創設了購物情境,讓學生幫我取出1元錢,通過交流各種不同的取法,使學生明白1元=10角。
c、換錢游戲:通過師生互換,生生互換,使學生基本掌握元和角之間簡單的換算。
d、實踐活動。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于是我設計了“小小超市”購物活動:通過模擬購買不同價格,不同品種的物品,使學生在簡單的`付錢、算錢、找錢的過程中,感知人民幣的商品功能。使學生體會到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
2、人人參與,發揮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
a、在認識人民幣這一部分中,人人參與認知,讓學生感受這部分知識的重要性。
b、在換錢游戲和實踐活動中,發揮了小組合作的形式,此時學生的課堂小主人地位得到張揚,而教師成為了學生的合作者、指導者。
3、在活動學習的過程中,加強對學生的品德教育。
a、在導入部分中,“存零花錢”這一環節滲透了讓學生保管好錢,積少成多,存零花錢可以用來買需要的物品,可以捐給災區的小朋友,獻愛心等。
b、在認識人民幣的過程中,引出“國徽”,國徽是國家的標志,教育學生要愛護它,不要損壞它。
c、在模擬超市過程中,滲透購物時要守秩序,講文明,用過錢后洗干凈手,并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根據新課標理念和“大班教學小班化”自主發展行動研究理念,我設計了由淺入深的分層教學法,具體實施過程如下:
第一層:認一認,感知人民幣的種類繁多。
第三層:拿一拿,理解元、角、分之間的關系。
第四層:換一換,體驗人民幣之家按的內在聯系。
第五層:買一賣,感受人民幣的商品功能。
第六層:說一說,提高認識。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小學一年級上數學《左右》。
1、教學內容。
《左右》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第三課時的內容。
2、教學內容的地位與作用。
《左右》是前后上下的延續性學習。但認識左右比認識前后上下要困難一些。
“左右”的含義及其相對性要具有更強的空間觀念。通過學習,可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以后認識立體圖形建立空間立體感打好基礎,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本課我共分為兩課時進行教學,本課為第一課時。根據教學大綱本課教材的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置為以下三個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認識“左右”的位置關系,體會其相對性。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認識“左右”的過程中,培養初步的判斷能力,能夠運用“左右”描述物體的位置,并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生動有趣的數學活動,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
樂趣,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根據我班學生的學情特點和本課目標,我將本課的重難點定為:
4、教學重點:認識“左右”的位置關系。
5、教學難點:體會“左右”的相對性,同時也是本單元的訓。
從能力方面,一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喜歡參與性的活動。知識方面學生在生活中和平日學習中對左右的知識有一定的感官體驗,這些為本課的教學提供了基礎。
(一)說教法。
本節課強調學生主動參與活動和學習,重視讓學生親身體驗,因此,我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及充分挖掘現場課程資源來啟發學生進行學習,并采用各種有趣的小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一個廣闊、自主的空間中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在觀察與操作中認識和體驗左右。
1、首先,創設一個和諧的學習情境,與學生交流談話,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有的兩只手,一只是左手,另一只是右手,初步感知了左與右,并且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
2、在學生初步感知“左右”后,以學生原有的經驗出發,開展各種學習活動。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說一說”左右手能做哪些事;“找一找”身上像左右手這樣的好朋友;“做一做”小游戲,聽口令做動作;“擺一擺”學具等。讓學生在這些簡單而有趣的活動中辨別左右,加深對左邊和右邊的認識。這樣的教學方法靈活多變,學生既感到親切而又不覺得枯燥,樂與參與學習。
3、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與身邊的實際生活相聯系,“左右”在我們現實生活中處處可見,因此,除了認識和體驗“左右”外,還要引導學生懂得解決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左右”的認識,并且體驗到數學學習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說學法。
低年級兒童好奇、好動,知識的學習和鞏固應考慮兒童的年齡特征,因此,學生的學習應以活動為主,從學生的興趣入手?;趯W生在生活中已經對“左右”積累了一定的感性經驗,但不一定準確判斷的情況下,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通過說、找、做、擺、看、練的活動,逐漸加深對“左右”的位置關系的認識,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識,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說。是從生活經驗入手,說左右手分別能做哪些事,這是對左右的初步認識。
2、找。是找像左右手這樣的好朋友,這是對左右的進一步了解。
3、做。這是聽口令做動手的小游戲。除了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加深學生區別左與右。
4、擺。通過擺學具,使學生把對左右的認識變成得心應手的知識。
5、看。這是讓學生觀察由于他們的轉動,右邊事物的不同,初步體驗左右的相。
6、練。達到鞏固認識“左右”的位置關系,培養學生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心理學指出,興趣是誘發學生學習動機的強大動力,所以課堂伊始我通過談話情境的創設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較為自然的引入新課。首先,我會問學生:同學們,你們喜歡做游戲嗎?今天老師邀請大家一起來做游戲,如果你愿意請舉起你的小手。你知道你舉的是哪一只手嗎?(右手)那么另一只手就是(左手)。然后隨著學生的舉手,我相機引入本課的學習,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一對新朋友:左右(板書)。
1、我說你做。感知左右。通過讓學生找一找自身的.左與右,再摸一摸、說一說,讓學生對左右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再以聽口令做動作的游戲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區別左與右。
右手除了用來舉手發言,還可以做什么?(拿筷子吃飯、拿筆寫字……)左手呢?(吃飯時用左手拿碗……)左右手是一對好朋友,能幫我們做很多的事情,找一找自己身上還有這樣的好朋友嗎?(左右眼、左右耳、左右腳……)。
2、擺一擺,說一說。探究學習物體的左右與順序。
通過“聽口令擺一擺學具,再打亂順序重新擺一擺,并說一說、問一問”等環節的設置把操作、觀察與語言表達緊密結合,加深了學生對左右的認識?!跋朐趺磾[就怎么擺”,打破了學生的思維定勢,發展了思維,培養了創新意識同時又解決了本課的重點。
3、通過同桌面對面站著觀察左手和右手進而讓學生體驗了左右的相對性,再通過“小判官”游戲及與老師面對面一起做動作的活動設置,集知識性、趣味性、活動性于一體,有效地突破了教學難點。
4、解決問題,增強應用意識。
通過幫小貓找小兔子的家,滿足了孩子們樂于助人的積極性,使學生知道確定左右要有一個標準,通過組織學生在教室模擬上下樓梯的活動,讓學生觀察、思考、體驗、感悟,使他們進一步明確:方向不同左右就不同,同時對學生進行了安全教育,又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從生活中來又應用到生活中去。
(三)練習。
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需要對所學知識進行及時的鞏固練習,因此,我在講授完新知后,立即讓學生做課后練習題。
(四)全課小結。
通過讓學生說說本節課自己的收獲,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對知識的梳理能力。同時相機對學生進行走廊行走右側通行的習慣培養訓練。
(五)檢測。
課后題第三題作為測試題,能夠有效的反應本本節課學生的學習情況,反應教學效果,檢測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并且為接下來的學習提供依據。
清晰的板書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我的板書力求做到體現教學的直觀性和數學教學的思想性。我的說課到此為止,謝謝大家。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六單元“連加、連減”第一課時。
在新課程標準中,有明確指出各個學段發展學生計算理解的具體目標。本單元是聯系學生生活實踐中,讓學生體驗連加、連減的方法和步驟,從而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探索能力,屬于培養學生學習20以內進位和退位減法的重要基礎也是本單元的難點之一。它主要在計算過程上,要分兩步進行計算才能算出結果,特別是第二步計算要用第一步計算出的得數,而學生往往忘掉第一步的得數。為了幫助學生順利掌握連加、連減的計算順序,克服計算障礙,就著重訓練學生把先算的數記在腦子里,起到較好的效果。
《標準》中對數學課程的總體目標具體化為四個方面: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根據以上四點,結合本節課的實際,我制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初步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掌握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計算,培養口頭表達能力。(知識技能目標)
(2)讓學生按照圖的有序排列,找出規律發展初步的探索意識和體驗學習的樂趣。(能力培養目標)
(3)初步培養學生按一定順序進行計算的習慣。(素質培養目標)
(4)在活動中引導學生進行比較、推理等思考活動,讓學生感覺到
數學就在身邊,學習數學是有趣的,以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情感態度目標)
教學重點:理解并說出連加、連減的含義。
教學難點:按照圖意,找出規律,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
本節課要讓學生在具體生活的過程中獲得相關的體驗,不能把它作為單純的知識點來講授,而要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獲得體驗和理解。結合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求知欲強和本節課學習素材的特點,實現轉變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我設計了以下的教法和學法,既重視選擇靈活的教法,又注重對學生學法的指導。
1、創設情景,聯系生活實踐,具體形象法。創設喂小雞這一情景,引導學生觀察主題畫,讓學生能直觀的理解連加、連減的計算步驟和方法。
2、觀察討論,探討研究法。
新課標特別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實踐的學習方式,要求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課堂上引導學生觀察討論,感受生活,緊扣學生的生活經驗開展教學,引導學生通過親身生活勞動,進一步理解連加、連減的計算步驟和方法,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增強觀察意識。
3、動手操作,積極活動法。通過老師下口令,學生數手指頭等活動,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等多種感官去加深理解“連加、連減”的計算步驟和方法,初步感知計算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多媒體課件水果
課時安排
1課時
一、激情質疑問,導入新課
二、觀察探索,學習連加
出示喂小雞的情景,教師分步操作,學生觀察;
操作一:5只小雞在吃米,又跑來了2只。
師:看到這里你知道了什么?一共有幾只小雞?(你是怎么計算出來的?)誰會列式?
板書:5+2
操作二:又來了1只
師:這時你又想告訴大家什么?
生:又來了1只。
師:誰會列式?生說。師板演:5+2+1=8誰會讀這個算式?讀作:五加二再加一等于八。
該怎么運算哪?
小結:像這樣把三個數合起來的算式叫連加,在計算時,要先把前兩個數相加的得數記在心里,再把記在心里的得數加上第三個數,算出結果。(這個連加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哪?你能用手指當做小雞來數一數,說一說嗎?)
三、學習連減
師:連接上面的情景,讓學生猜想,小雞吃完食物會怎么樣?
生:又去玩了,走開了。
課件演示,讓學生看圖說說圖意,(請學生站起來指著圖說說)
生:有8只小雞,吃完食物后走了2只,后來又走了2只,還剩下幾只?
列示:8—2—2=4
師:這里的8224各表示什么意思?你會讀這個算是嗎?
生:讀作:8減2再減2等于4。
小結:像這樣三個數用減號連起來的算式叫連減,在計算時,先把前兩個數相減的得數記在心里,再把記在心里的得數剪掉第三個數,算出結果。
四、鞏固深化
做一做:課本上的兩道題,看圖列式說圖意,用手計算。
強調:是學生進一步理解減去是用劃去或圈出來表示。
反饋:你的算式是?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學生相互評價。完成練習題。
五、課外延伸
學生說說生活中連加、連減的例子。
六、板書設計:
連加、連減
5+2+1=88—2—2=4
理論聯系實際,科學性、創新性,對學習數學有興趣積極參與討論交流,能積極大膽的發表自己的意見,樂意傾聽其他小朋友的意見。
通過以上環節的教學,我認為能發揮學生的主題作用,學生樂意學習,主動參與數學活動,學生的計算能力得到初步的培養,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認識人民幣》是蘇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第一課時。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認識人民幣”。人民幣是我國法定的貨幣,它是價值的一般代表,在人們的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讓一年級的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掌握的100以內數的知識,學習認識人民幣,一方面使學生初步知道人民幣的基本知識和如何使用人民幣,提高社會實踐能力;另一方面使學生加深對100以內數的概念的理解,體會數概念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因此學會這一部分是非常重要的。
教材對這部分內容的編排加強了對人民幣的整體認識,并結合具體操作幫助學生掌握各種面值的人民幣之間的關系。一年級兒童年齡雖小,但對于要用錢才能買到東西這一樸素的等價交換的商品意識是有的。為了突出人民幣的商品功能和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材在這方面做了精心的安排。如主題圖出示了商場。購物的畫面,即只要進行商品交換,就要用到人民幣。同時,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知道1元、1元2角可以怎樣付,知道圓角分之間的關系。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在買賣商品中掌握人民幣的有關知識,提高社會交往和社會實踐能力。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
2.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初步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商品交換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愛護人民幣。
教學重點: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學難點:人民幣的等價兌換。
鑒于一年級的學生愛玩、好動、好奇心強的特點,在教學中創設購物,付錢的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體會認識人民幣的'功能和作用。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為學生設計看錢、認錢,分類、付錢、等活動,以學生為主體人人參與、各個動手,主動探索,鼓勵學生自己尋找答案,從而體驗成功的喜悅。
(一)導入。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通過小組活動利用生活經驗簡單介紹自己認識的人民幣,之后在教師的指導下系統認識1元以內的人民幣,知道人民幣的單位有圓角分,知道人民幣的分類可以按材質分成硬筆和紙幣。知道也可以按單位分成圓角分。
2、探索元、角、分之間的關系。
通過設置問題情境:小紅買1元的練習本,帶了全是1角的錢,來探究元與角的進率。再明確1元=10角,10角=1元的基礎上,讓學生用人民幣付一付1元。隨后在認識角與分的進率。在這部分完成的時候,緊接著一道圓角分進率()轉換的練習來鞏固對圓角分進率的認識。再這個練習結束的時候,教師在引導學生對今天學習的新知做一個回顧總結,為下面的練習進行梳理準備。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鑒于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在這一環節中我都已超市購物活動把練習串聯起來,吸引學生,并鞏固所學內容。
(1)一共幾元幾角。
出示例圖,說一說上面是人民幣,再說一說合起來是多少,第二副圖是要求學生掌握只有相同單位的才能合起來。
(2)小明去超市買貼紙,付1元2角,讓學生付一付,讓學生知道買東西付錢是有不同的付法,只要付的錢合起來是1元2角,都是可以的,最后再讓學生觀察不同的付法,比較那種更為方便。
(3)組織超市購物游戲,創設一個購物情境,讓學生到老師這邊買東西,讓學生在游戲中鞏固對人民幣的認識,體會人民幣與生活的聯系。
(四)欣賞人民幣。
通過欣賞環節,簡單了解我們人民幣的發展史,知道人民幣是國家的象征,要愛護人民幣。
一年級數學(北師大版)第三章加減法,第八課時----可愛的企鵝.本課時的.主要內容是認識并理解大括號和問號,能根據情景圖做有關的加減法.
(二)教學知識目標。
1.理解問題情景中的大括號和問號的含義.
2.學會做有關的加減法.
(三)教學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重點。
在具體的情境和活動中體會加減法的含義.
(五)教學難點。
看圖正確理解數量關系。
(一)引入:創設情境,激發興趣1.(出示情景圖----可愛的企鵝1)。
(二)自主探究,獲取新知.
(三)活動一:觀察討論,學習新知1。
(觀察圖片:可愛的企鵝1)。
教師:仔細觀察圖,說說圖的意思,你能提一個數學問題嗎。
2.教師提問。
(1)想一想圖中的大括號表示什么問號又表示什么。
(2)你能用一個算式表示這幅圖的意思嗎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教師板書:6+3=9。
(3)說說你是怎么想的(學生自由交流)。
(四)活動二:加深理解,強化新知.
1.(出示圖片:可愛的企鵝2)。
2.小組合作學習。
要求:(1)仔細看圖,完整地說一遍圖意.
(2)圖中的大括號表示什么意思問號又表示什么意思。
(3)怎樣算出藏起來多少只企鵝呢你能用一個算式表示嗎。
3.小組匯報。
(五)動手操作.(展示課件3)。
(完成練一練1---3題)。
1.設計教學法。
所謂「設計教學法」,就是設想/創設一種問題的情景,讓學生自己去計劃去執行解決問題.設計教學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實際活動的學習方式.進行這種教學活動之時,一定要先設立一個實際的問題,然后由學生去擬定學習計劃與內容,而后運用有關的具體材料,從實際活動當中去完成解決問題.因此,整個的「設計教學」是包括實際的思考與各樣的活動在內;一邊思考,一面執行;既用腦,也用手.
設計教學法不僅活潑,而且也會有許多創意的學習活動從中產生.設計教學是有目的的學習活動;學生在有明確的目的及強烈的意愿中學習,必然能提高他們參與學習的熱誠.再者,當一個設設由學生自己去思想,去擬訂計劃時,更可訓練他們的思考.組織和搜集資料的能力;一切手,腦并用的活動,對于他們精通知識與培養純熟的思考和技能,都是有益處的;學生們由始至終獲得完整的經驗,更是寶貴.在本節課中,通過創設企鵝的情景圖,讓學生獨立思考,理解大括號的意義并能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2.問題教學法。
問題教學法就是利用系統的步驟,指導學生解決問題,藉以增進學生的知識,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教師必須認真地去設計各種問題,以使學生達到有興趣集中學習注意力去思考和參與討論等的目的.
1.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學生在教學條件下能夠主動地進行學習,是和被動學習相對而言的.專家們認為自主學習應體現在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控等方面.這是一個理想的境界,最終的目標.在義務教育階段,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注意培養學生學習的自覺性,感到學習是自己的事,而且是一件愉快的事,愿意學習,熱愛學習.
2.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合作學習將個人之間的競爭轉化為下組之間之間的競爭,有助于培養學生合作的精神和競爭意識,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有差異的眾多學生的不足,從而真正實現使每個學生都全面發展的目標.
我說課的內容是西師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的《數數數的組成》(板書課題),該內容的知識基礎是20以內數的認識,同時又為20以內讀數、寫數以及萬以內數的認識作鋪墊,就像一座彩虹橋,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教材在此處安排100以內的數數、數的組成,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的認知發生一個飛躍,那就是引領學生的思維從一個一個數發展到一十一十數,感悟幾個十組成幾十,幾個十和幾個十組成幾十幾。
二、說目標。
結合學生實際、教材內容,站在學生發展的角度,我預設了以下。
教學。
目標:
1、學生會一十一十數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
2、經歷數數的過程,讓學生的思維在具體情景中從一個一個數發展到一十一十數,并感悟出幾個十組成幾十,幾個十和幾個幾組成幾十幾,掌握“數群”策略,體現數群思想。
3、提供交流、活動平臺,營造寬松愉悅氛圍,讓學生感受數的奧妙,體驗學習的樂趣。
這樣一來,三維目標有機融合,形成一種活力。其中讓學生會一十一十地數數及數的組成是重點,建立“10個一是一十”的數群策略是難點。
三、
說學情。
為了能較好的落實這些教學目標,在上課之前,我還將充分了解學情,了解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那就是很多孩子都能從1數到100,但只是淺層次的數,沒有思維的深度,因此可以提供展示平臺,做到個性發展和群體提高。對于那些平時思維能力比較弱的學生,鼓勵他們大膽動手、勤于思考,讓他們以飽滿的熱情參與到整個探究活動中。當然,對于思維能力比較強的學生來說,要積極引導他們學會合作,學會交流,養成善于展示、勇于創新的學習品質。
四、說教法。
但是這一切的關鍵是要采用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才能達到目的。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外因只有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我只是一個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針對100以內數數及組成和學生的具體情況,我將采用觀察法、發現法、合作法、展示法、歸納法等。不過,教無定法,只要是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會根據具體情況靈活調整和選擇教法。
五、說設計思路。
我的設計思路是啟動、互動、自動、整合。啟動就是激起數數興趣和動力,互動就是探究出數數方法,形成“數群”策略,自動就是運用數群策略感悟數的組成,整合就是鞏固、拓展、升華。
六、說教學流程。
(一)啟動。
數學知識從那里來?從生活中來,從學生已知發展而來。我首先給學生提供了數數平臺:四人一組,每組提供一堆零散的小棒(46根)。
小朋友們,請數一數你們的小棒,到底有多少根呢?
這是學生們已經擁有的知識和能力,每組的小朋友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數著小棒,并爭先恐后地說著最后的結果“46根”。在學生數的過程中,老師千萬不能閑著,要到他們中間去走一走、看一看,摸清學生的思維脈搏,那就是大多數學生的數數方法是“一個一個地數”。這是學生思維從一個一個地數發展到一十一十地數的生長點,探究活動就從這兒開始,接下來進入互動部分。
(二)互動。
1、肯定:老師微笑著肯定著學生的成功,并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數數方法:一根一根數(并板書:一個一個數)。
學生一會兒就能報出準確的結果:46枝!這時老師千萬不能只關注“46枝”這個結果,一定要把住學生思維的跳動:他們會一根一根地數嗎?應該不可能!因為學生只能通過觀察,發現10枝一盒,4盒40枝,盒外的6枝也可以一眼看出,不必也不需要一根一根地數,而是一群一群地數,即采用“數群”策略,得出“46枝”。這個情景把學生逼到了思維的邊緣,在潤物無聲的思維沖突中從“一根一根數”突圍而出,發展到“十根十根數”,可謂一個飛躍,全新的教學理念就體現在這樣的細節上。
3、導出“數群”策略:“十根十根數”
”思想不知不覺滲透到學生的腦海中。這樣,我充分尊重學生,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和認識。這正體現了一種理念,那就是:真正的數學學習,是讓學生自己學會而不是教師教會,是讓學生想懂而不是老師講懂。自己學會才是真會,自己想懂,才是真懂。
(三)自動。
當得出“一十一十數”是數數的好方法時,學生的學習內動力更加強勁,一切水到渠成,進入自動狀態。
我們可以大膽地預測,學生大多數會認可“一十一十數”的方法。此時此刻老師組織每組學生合作將每十根小棒捆成一捆,每組4捆零6根。學生會在觀察、操作中深刻地思考:10個一是一十。這種有觀察、有思考的操作活動就是“做數學”。捆完之后,請他們看著自己的操作成果一起數一數,學生會興高采烈地數著:一十、二十、三十、四十、四十六,體驗著數數的快樂。
2、數動物:出示例2的主題圖(灰兔、白兔、黑羊、白羊數量不一,依次排列,每行10只,共10列。)。
當說到灰兔、白兔、黑羊、白羊一共有多少只時,老師要特別留心,因為學生可能出現兩種思維,一種是四種動物的只數相加(28272322=100),另一種是在圖上數,剛好10個十,10個十是一百。這時老師要把住學生的思維,不否定“只數相加”的方法,但要張揚“10個10個數”的方法,讓學生在“一十一十數”的基礎上感悟10個十是一百,一百就是由10個十組成的。還可以安排學生一捆一捆地數小棒,深化知識:10個十是一百,一百就是由10個十組成的。這是從10到100的飛躍,是“數群”策略的進一步發展。
(四)整合1、數數活動:一個一個數,從66數到88;一十一十數,從10數到100,再從100數到10。感受著兩種數數方法的策略。
2、數的組成:例3的情景圖(乒乓球、鋼筆、月餅),運用、鞏固幾個十組成幾十,幾個十、幾個一組成幾十幾的認知。
3、說說生活中你用到的數(幾十或幾十幾),學生激動地說著。
七、說板書設計。
板書簡單明了,適合一年級小學生的特點,能呈現出學生思維發展的過程。
數數數的組成一個一個數:
一十一十數:
《認識人民幣》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教學內容。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在人們的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讓一年級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掌握的對100以內數的認知,認識人民幣。一方面使學生初步知道人民幣的基本知識和懂得如何使用錢,提高社會實踐能力;另一方面加深學生對100以內數的概念的理解,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
知識與技能:初步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換錢游戲、購物購票活動,讓學生經歷認識人民幣的過程,初步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商品交換中的動能和作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及人民幣的商品功能,培養學生愛護人民幣,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
重點: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知道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
難點:能正確區分不同面值的人民幣;元、角、分之間的換算關系。
由于本節課是《認識人民幣》的起始課,學生對人民幣只有初步的認識,因此,我引入新的教學理念讓學生經歷“做數學”的過程。采用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學方法。教學中,我先通過換錢游戲和購物購票活動,使學生初步感知人民幣的幣值和它的商品功能;再讓學生在“動”中學,在“動”中思。整個教學過程中我緊扣知識點,設計各種活動,力求達到讓每一個學生想學、會學、學會、會用。
突出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我準備使用真幣或掛圖演示,每個學生一個錢袋(內裝各種面值的人民幣)。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抓住學生愛聽故事這一特征,我一開始就以故事引入。
口述1:從前,有個愛問問題的孩子。一天,他又拉著爺爺問問題了:“爺爺,爺爺,我們國家到底有多少錢呀?”爺爺想了想,笑著說:“我們國家有188元8角8分錢”。
這樣,我利用故事情境,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把身心準備和知識準備真正合二為一,很自然地引出了新課。
掛圖2:出示購物、購票、乘車、存錢圖。
我又讓學生說說生活中哪些地方要使用人民幣,讓他們初步感受人民幣在社會生活和商品交換中的功能和作用。我再通過調查班級中哪些小朋友有存錢的習慣,教育學生要保管好錢積少成多,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品質。
(二)、動手操作,認識人民幣。
掛圖出示3:我國發行的第5套所有面值的人民幣
我利用課件出示了我國發行的人民幣的品種,讓學生對我國各種面值的人民幣有一個整體的了解。
掛圖出示4:
說一說:介紹自己錢袋里的人民幣
分一分:學生嘗試將人民幣分類
辨一辨:說說兩種50元、100元的人民幣有何異同?
認一認:同單位的人民幣各有幾種?
學生活動由我的任務而始,學生在完成任務的活動中,初步認識了人民幣,在分類活動和簡單的計算中感知了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我又通過區分人民幣的異同,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概括能力。
(三)、提煉知識,綜合運用
在此教學環節中,我首先設計了換錢游戲。
出示5:1張2角可以換______張1角;
1張5角可以換______張1角;
先讓學生明白:以角為單位的3種人民幣之間的關系及它們的面值。
繼續做換錢游戲,我出示1個1元紙幣,問“你應拿幾個1角紙幣才能換取老師手中的1元紙幣”?讓學生小組合作,在自己桌上先擺出1個1元硬幣(或紙幣),然后再擺出與1元等價的10個1角硬幣(或紙幣)。最后,我讓學生歸納總結出元和角之間的關系:1元=10角。
出示6:1張1元可以換______張1角。
1元=10角
在此基礎上,我又設計了購物活動。
掛圖出示7:橡皮(1角)練習本(5角),鉛筆(2角)
1、1元錢能買______塊橡皮。
2、1元錢能買______支鉛筆。
3、1元錢還能買什么?
聯系生活實際,在購物游戲中,讓學生進一步掌握了1元=10角的關系,同時,通過對價格的了解,感受了1元的幣值。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掛圖出示8:游樂園
在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游樂園購票”活動,學生根據手中的備用錢,自主選擇游樂項目,這樣,我把單調的課堂練習變得生動有趣。在熟悉的生活環境中鞏固認識了人民幣,在思考中感受了人民幣的價值,在愉快的教學氛圍中獲得了數學知識,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全面發展。
評價分析:
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本節課中,我把評價貫穿到教學的各個環節,評價方式多樣化,在學生換錢游戲中,以學生自評為主;在購物購票活動中,以學生互評為主;學生匯報結論時,以師評為主,利用發展性評語。
本課內容在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32—33頁上,主要內容有“猜數游戲”;“想一想”、“練一練”;6和7的加減法。
本課時教材我通過設計一個“猜數游戲”和“擺數活動”,使學生學會六、七的加減法。讓學生在游戲中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在玩中學,在樂中學,培養合作的意識和主動探索的精神,在實踐操作活動中積累經驗,發展數感,培養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在生動活潑的情境和游戲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想象思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主動探索的精神。
2、通過觀察和操作等學習活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加減法的意義,并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正確熟練地掌握六、七的加減法計算。
3、培養觀察、語言表達、動手和初步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學會6和7的加減法,突破方法是引導學生在游戲中,通過合作與交流使學生掌握所有的算式。
教學難點是:提高學生計算的熟練程度,突破方法是組織多種形式的練習,使學生熟練掌握6和7的計算。
二、說教法與學法。
學生的經驗和活動是他們學習數學的基礎。本節課的教學我根據數學學習的基本理念,精心設計學生的數學活動,充分利用了學具和多媒體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整節課以游戲、活動為主線,把教學內容清晰有趣地串了起來,設計了新穎的情景教學,盡可能的激發學生的求知*。教學過程緊扣教材,層層遞進,環環相扣,再能根據學生的實際適時的引導,使整節課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有效的學習就是激勵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本課教學中,我注意實踐操作與游戲活動有機地結合,讓學生在玩、操作、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獲取新知。
本節課的教學我主要設計了五個環節:復習導入、猜數游戲、擺數活動、回顧總結、課堂作業。
(一)首先是復習導入。
在上新課前我用先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兒歌《數鴨子》,讓學生邊聽邊唱,在情境中復習鞏固之前學過的10以內的數字及大小的排列,然后以開火車游戲復習了有關5的加減法算式,為學習6、7的加減法做好了鋪墊。接著以猜一猜的形式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了學生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接著進行本節課的主要內容——猜數游戲。
在猜一猜導入的情景下,學生對新課學習有了一定的興趣,因而我自然的引入6的猜數游戲活動,這一活動是學生十分喜歡的,每個人都有積極參與的信心。關于6的猜數主要設計了兩個活動。
活動一:6的加法算式。
1、先是老師變,學生猜。在猜數游戲時,我先拿出課前準備好的教具——紅棗6顆,用雙手演示,讓學生通過猜數引出得數是6的加法。然后是學生自己變,自己猜。請學生把豆子也拿出來變一變,同桌之間進行變戲法的活動,并且記錄算式。從變戲法這一有趣的情境出發,激發起學生的探究*,使學生初步體會信息呈現形式的多樣性,并在動手實踐中掌握6的加法。
2、師生共同整理并小結(引導學生進行觀察)。
先由學生自由說出自己的算式,我在黑板上以花朵的形式把他們的結果展示出來,花朵是6,每兩片花葉合起來的結果等于花朵上的6,這樣便于學生對加法的理解。等學生說完自己的算式后,我再以課件的形式出示已經整理好的算式,引導學生比較發現數字不同,但結果相同的兩種加法算式的異同,在整理零亂算式的活動中,培養學生有序思考的好習慣,初步感受有條理思考問題的優越性。
活動二:6的減法算式。
數活動。最后師生共同整理并小結,學生的匯報同樣以學生熟悉的房子的形式板書出來,方便學生再次觀察,最后課件出示整理好的減法算式,讓學生齊讀,在頭腦中對數學知識的規律性,形成初步的認識。
(三)擺數活動。
學習了6的猜數游戲后,學生興趣高漲,躍躍欲試,我便順勢引導,先用自己準備好的教具蘋果娃娃在黑板上分別演示有6個蘋果,再添進來1個,是幾個?學生很明白就能列出來算式6+1=7,然后又說從7個蘋果中去掉一個,很直觀的表現出減法的應用,學生很快就能列出來7—1=6,通過我的加減法演示后,讓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學具——7個圓片,組織同桌合作學習7的加減法,我巡視、指導參與學生操作活動,通過擺數活動,進行實踐操作,主動探究,得出7的所有加減法算式,這樣做給每個學生留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展示自己,使每個學生都在活動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快樂。
(四)回顧總結。
這一環節主要目的是,通過老師引導小結,對本節課所學知識進行整理,使學生腦海中形成完整知識體系。
(五)課堂作業。
由于時間關系,最后7的減法算式沒有留給學生充分的匯報時間,我就留成了最后進行的課堂作業,讓學生繼續在剩余的時間和課后去完成。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教科書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一冊《有幾瓶牛奶》。下面我就從教材、學情、學法、教法、以及教學流程和板書設計等方面談談我的構思。
一、說教材。
《一》、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教科書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第一冊第七單元《加減二》第三節第一課時p79頁和p80頁相關練習。
《二》、教材分析。
教材共分三次活動進行,第一次活動是根據生活情境的觀察進行思考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列出加法算式,第二次活動,呈現學生解決這一問題的幾種思考方法,例如通過擺小棒探索“9+5”進行加法的多種方法,特別是“湊成十”時,可以拆5湊9,也可以拆9湊5,“湊成十”的方法,第三次活動通過“圈一圈,算一算”兩道加法算式,用以前學過的方法或你喜歡方式來進行加法的算式計算,使學生練習參與面廣,有利于學好這部分的知識。
《三》、確定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問題解決,使學生學會“9+?”的進位加法。初步感知計算方法的簡便性。
2、能力目標:初步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理解和掌握9加幾進位加法的思維過程和方法,并能夠正確地計算9加幾,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養成細心,認真學習的好習慣。
3、情感目標: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學會與同學合作,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四》、教學重點及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直觀教學,讓學生初步理解和掌握“湊十法”,能夠掌握“9加幾”的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計算“9加幾”。
教學難點:使學生掌握正確表達“9加幾”的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與思維過程。
二、說學情。
手,互相交流的算法,體會多樣性的方法。
三、教學方法。
兒童心理學研究證明,兒童的思維是從感知生動表象以及動手開始的,切斷活動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要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的矛盾,關鍵是以直觀的形式展現在求知者的面前,從而使其親自發現新知,親身感受學習的樂趣。在設計教學時,我根據教材內容和兒童認識規律設置了“探索研究”的課堂教學結構,以“啟發式”教學理論為指導,采用以下教學策略,較好的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
四、說教法和學法。
教法:采用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的教學策略。
學法:自主探索,與同桌合作交流的教學方法。
根據以上的認識,我的教學思路是:老師的“教”體現在“創設情景、激發興趣、鼓勵探索、引導發現”;學生的“學”體現在盡量獨立的進行“擺、算、說”的嘗試。在嘗試中創造出“湊十法”在嘗試中發現9加幾的速算規律。因此,這節課采用的主要教學方法是“嘗試、發現法”就是在嘗試中有發現的方法。
五、說教學流程設計。
(一)、教學準備。
1﹑計數器,小棒。
2﹑自制課件。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出示米奇)你們認識它嗎?
今天米奇就來到我們課上和我們一起學習。
2﹑游戲。(坐碰碰車,相碰的做加法)。
下面米奇請同桌的小朋友。
做個湊十的游戲?
你是1,我是9,我們都是好朋友。
你是2,我是8,團結起來力量大。
你是3,我是7,我們從小愛學習。
你是4,我是6,說話老實不吹牛。
你是5,我是5,兩數湊十不馬虎。
我設計學生喜愛的游戲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表達和參與的熱情。通過“對口令”游戲復習10的組成,不但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又為學習“湊十”法做好鋪墊。
3、自主嘗試,探索算法。
(1)談話引入。
根據媽媽的談話的情景和現實生活為出發點,用貼近學習生活情境展開探索,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而且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通過動畫演示讓學生感受變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表達和參與的熱情。
借助學生學具想一想算一算,教師巡視并進行個別指導,使學生的直觀感知進一步深化,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
(2)探索算法。
四人小組,學習研究,交流方法。
師:哪個小組愿意說說你們討論的情景?你能試著說一說嗎?
生1:我是用小棒一個一個的數出來的1、2、3、4······14瓶,一共14瓶。
師:這樣的方法你覺得對嗎?誰要補充?
生2:我用的是加法9+5,把9湊成10,先從5瓶里拿出1瓶和9瓶放在一起是10瓶,再加4瓶,10+4=14。
師:真了不起!這種方法你喜歡嗎?
板書。
(看大數,分小數,湊成十,加剩數)。
生3:我也用加法,9+5,把5湊成10,從9里拿出5和5放在一起是10瓶,再加4瓶,10+4=14。
板書。
(看小數,分大數,湊成十,加剩數)。
生4:我是這樣算的把9看成10,把加的結果減去1。師:同學們真行!
師:還有不同的方法嗎?
生5:我和大家都不一樣,是用計數器算出來的,先在個位上拔9顆珠子,再在個位上拔5顆珠子,把個位上的10顆珠子表示在十位上,應在十位上拔1顆珠子,去掉個位上的10顆,個位上剩下4顆珠,也就是1個十和4個一,和起來是14。即是9+5=14。
(以上五種方法都可以計算9加幾,相對來說就是“9”添“1”湊成10,再用10和剩下的數相加計算起來比較簡便。在情景教學中學生通過認真觀察、獨立思考有著不同的算法,展示了學生不同的認知方式。
師小結:你認為哪種方法比較好?說一說,你喜歡哪種方法就用哪種方法計算?在教學中多創造一些機會讓同學們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想法,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問題,在這里達到個性優化。
4、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1)圈一圈,算一算。
課本p79頁,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說一說或擺一擺計算出得數,然后再匯報交流。(學生在圈的時候,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如拆大數或小數等。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鼓勵他們通過實物操作幫助理解問題。)。
(2)課本p80頁第1題,第2題。
(學生看圖理解意圖,獨立完成,小組內交流,集中交流訂正,從小就培養獨立完成作業的能力,也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這樣能準確檢測出學生在課堂的學習效果。)。
本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徑,是檢查教學目標落實情況的重要手段,這節課我為了鞏固新知,深化思維,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設計如上練習,由淺到深,循序漸進力求面向全體學生。
5、暢談收獲,課堂總結。
師:通過這節課學習,你都有什么收獲?我們生活中還有更多的知識值得我們學習,老師相信你們會通過自己的觀察和努力,在成長的道路上有更大的收獲。
首先讓學生暢談收獲,然后教師總結評價,提出希望,最后引導學生留心身邊的關于9加幾的問題。這一環節重在培養學生自我評價的能力,再一次向學生滲透生活中有數學,在生活中學數學的思想,培養學生留心觀察生活的好習慣。這樣,通過梳理,歸納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使整節課的安排善始善終。
6、數學游戲。
搭積木(9加幾)。
(游戲是低年級兒童最喜歡的課堂學習形式。讓學生在游戲中輕輕松松學知識,這不正是我們的追求。于是此環節我設計了游戲。)。
師:小淘氣知道同學們這么愛動腦筋,很愿意和大家交朋友,我們看看,他會帶領我們到哪里去呢?(出示擺一擺、算一算,小朋友們在公園游樂場的一角玩搭積木的游戲課件。)師:我們也像公園里的小朋友那樣玩一玩、做一做吧。學生爭先恐后地來玩這種游戲,在游戲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練了9+?的進位加法,并在算題的過程中練習了自己最熟練的有關加法的計算方法,達到練習和強化的目的。學生可以利用手中的方塊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擺一擺,算一算9+?,加深對計算算理的理解。再次用游戲來激發學生,小朋友們都很樂意幫助,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體會和運用多種算法。
7、課外作業(購買食品)。
師:小淘氣和大家一起逛了一會兒公園,他想請大家一起到公園的小店里吃點東西,你能幫他選擇兩種食品并算出價錢嗎?(出示課件:食品的價錢如下,糖果6元、面包3元、果汁4元、漢堡8元、巧克力7元、雞腿9元、可樂5元。)(1)幫小淘氣選擇一個雞腿和另一種食品并計算價錢。(學生選擇后練習9加幾的計算。)(2)自己任意選擇兩種食品并算出價錢。
(學生自主選擇進行任意兩個數的計算。)(練習題設計生動、有趣,在愉悅的氣氛中,既使知識得到了鞏固,又提高學生的觀察、思考、動手操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購買食品這一練習的設計,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了不同的發展。)五、板書設計:由于學生思維活躍、聰明、積極,經常出現一些意想不到之處,所以對本課的設計應根據學生的變化而變化的,讓學生從自身的認識基礎出發,主動學習。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一下《認識人民幣》,下面我將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與學情分析。
《認識人民幣》是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內容,主要是向學生介紹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讓學生們初步了解各種不同面值人民幣,通過對人民幣的認識,一方面使學生初步知道人民幣的基礎知識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幣,提高社會實踐能力,另一方面,使學生加深對100以內數的概念理解,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為以后人民幣的計算奠定基礎。新教材對這部分內容的編排加強了對人民幣的整體認識,并結合具體操作幫助學生掌握各種面值的人民幣之間的關系。一年級兒童年齡雖小,但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人民幣,具有一定的購物經驗,對于要用錢才能買到東西這一樸素的等價交換的商品意識是有的。對于人民幣的面值,大部分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我將采用教師引導、點撥、學生自主合作、探索交流的學習方法,讓他們自己去整理、思考、討論、展示,在這種自主探究和認識的過程中充分認識各種面值人民幣。
根據教材和學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1、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知道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知道進率:1元=10角、1角=10分。
2、充分感受、體驗人民幣中所蘊含的'豐富的知識內涵(包括人文、歷史等),尤其是人民幣里所蘊含的數學價值,在數學鑒賞中提高學生的人文綜合素質。
3、培養學生觀察、分類、抽象、概括、類比、遷移的能力與思維品質。
4、引導學生學會在熟悉的材料中發現問題、培養問題意識。
三、設計理念。
(1)以活動為載體,培養學生自主學習。
通過“我來介紹人民幣”,“我會分類整理”等環節,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給學生較大空間,開展探索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獨立思考,與同伴交流,親身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2)在游戲中鞏固深化。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創設了比比誰舉的快,人民幣王國化妝舞會等有趣的游戲環節,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數學活動。
(3)探尋數學課中的人文情懷。
以人民幣這一特殊的材料為載體,把數學作為一種文化來上,努力尋找“人文性”和“數學味”的結合點。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人民幣的博大精深、人民幣中所蘊涵的豐富的知識內涵,以激發學生對事物的好奇心與興趣以及對數學學科的熱愛;同時又能具有濃郁的數學味,盡量挖掘出人民幣中所蘊涵的數學知識,并有所拓展。
四、重難點突破。
本節課的重點是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難點是人民幣的等價兌換。
我是通過以下四方面進行重難點突破的:
(1)利用學生已有經驗,提煉方法。
第一步請學生獨立認一認手中的人民幣,把會認的放在白紙上,不會認的放在白紙外。第二步請學生上臺來介紹自己認識的一張人民幣,以及說說認識的方法。我預設學生可能會出現以下三種方法:1)看漢字;2)看數和漢字;3)看數字。第三步由老師隨機點認人民幣,在點認的過程中依次引出人民幣的三個單位:元、角、分。第四步用剛才掌握的方法再來認一認白紙外的人民幣。這里我考慮到學生雖然已經認識了不少面值的人民幣,有的學生認識全部的人民幣,但對認識人民幣的方法并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通過師生間的互動交流,完成對已有經驗的歸納與提煉,及時鞏固,達到人人都能掌握認識人民幣最基本的方法——看漢字和數!
(2)通過分類整理,系統認識。
雖然學生通過剛才的歸納提煉已經掌握認識人民幣的最基本方法,但是對人民幣還缺乏一個整體的感知。所以接下來我會請學生對手中的人民幣進行分類整理。我預設學生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分類方法:
1)根據單位分類。
2)根據材質也就是紙幣硬幣分類。
3)根據面值分類。
這里我會首先出示根據單位分類的成果,請學生分別找出單位是元,單位是角,單位是分的人民幣有哪些,并且在黑板上進行板書。幫助學生系統了解人民幣三個單位對應的面值。
出示紙幣和硬幣分類成果時,請學生說說硬幣、紙幣的優缺點。
出示面值分類成果,讓學生感知同一面額的可能會既有紙幣又有硬幣。
通過實際操作,讓全體學生參與學習過程,在學習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注意觀察、細心觀察的良好習慣。
(3)拓展深化,培養人文情懷。
出示所有的人民幣,請學生來思考除了用看漢字和數的方法,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可以來判斷人民幣的面值。我預設學生可能會出現的方法是看顏色。鼓勵學生從多種角度出發認識人民幣,培養學生思維多樣化。
同桌合作再來觀察人民幣,找找人民幣中藏著的知識。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人民幣的博大精深和所蘊涵的豐富的知識,充分展現數學課堂中的人文情懷。
(4)聯系生活,掌握元角關系。
在這一環節中,尊重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的原則。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在活動中激起學生的興趣,聯系已有的生活經驗,探索元和角之間的十進制關系。
五、練習設計。
考慮到一年級學生的特點,練習設計都是以游戲為載體,與實際生活相聯系。
(1)比比誰舉得快。
老師報,學生找到相對應的人民幣并舉起來。
(2)化妝舞會。
請學生猜猜帶著面具的人民幣,進一步鞏固認識人民幣的方法。這里特別出示了一組顏色較相近的人民幣,2元和2角,讓學生體會到最準確的判斷方法還是看數和漢字!
(3)換錢。
書p48這一設計是在認識人民幣基礎上,通過換錢游戲,讓學生掌握元和角之間的十進制關系,以及角與角之間的關系。
1、教材內容:
義務教育新課標二年級數學上冊第76頁例2,例3,“做一做”及練習十七第1、4題。
2、教材分析:
“倍的認識”一節是在學習了7的乘法口訣后出現的。例2,是以三個小朋友用小棒擺正方形的情境,根據2個4根,3個4根與1個4根的關系,引出“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例3,是引導學生用擺點子圖的方式,建立“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思路,為解決問題構建“思維模式”。
3、教學目標:
(1)經歷“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過程,體驗“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
(2)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建立“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思路。
(3)培養學生操作、觀察、推理能力及善于動腦的良好學習習慣和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4、教學重點:經歷“倍”的概念初步形成過程,建立“倍”的概念。
教學難點:建立“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思路。
5、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棒、圖片。
根據以上分析,教學時,我主要采用電化教學、啟發談話、實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學手段,創設一定的學習情境與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自覺主動地獲取知識。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通過動手擺小棒和圖片,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進而明白“一個數的幾倍”的具體意義。
1、通過操作活動,讓學生體驗“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
2、運用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
本課教學過程充分依靠教材的編排思路,挖掘教材的編排特點,分以下環節進行教學。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由于倍的概念比較抽象,學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本節課創設情境,請3名女同學,6名男同學上臺,誘導啟發,并說明:男同學是女同學的2倍。這節課就來學習“倍的認識”。使學生對教學內容有熟悉感,為學生創設一種用數學眼光分析觀察日常生活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習興趣。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首先讓學生觀察課件中的3名小朋友,讓學生自己發現,引導得出:2個4根及3個4根。在學生有了一定的感知后,再揭示“倍”的含義(3個4根也可以說成4的3倍)。接著讓學生自己動手擺一擺,說一說,讓他們感到“一個數的幾倍”的存在,并體驗到它的含義與作用,真正理解“一個數的幾倍”具體描述的是什么內容。
其次,課件出示例3,先讓學生自己嘗試擺圓,第一行擺2個圓,第二行擺的是第一行的4倍。這時,學生很容易理解第二行擺的圓必須有4個第一行那么多,也就是4個2,所以要在第二行擺8個。學生腦海里建立起“第一行幾個,第二行有多少個同樣多的幾個,就是幾的多少倍”的表象,并得出用乘法計算的結論。
最后,通過師生的拍手游戲練習,將知識進一步抽象化,使學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礎上,建立“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思路,為下節課的解決問題構建“思維模式”。
(三)拓展延伸,鞏固深化。
在這一環節中,書中的“做一做”幾練習十七第1、4題,目的是鞏固新知,加深對“倍”的概念的理解,理清“一個數的幾倍”的具體意義,達到融會貫通。
(四)全課小結,激勵評價。
讓學生暢談自己在本節課的表現和收獲,體現了新的課程理念,給學生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
1.圈一圈,連一連。(共8分)。
2.數一數每種花各有幾朵,寫一寫。(共5分)。
3.從1順次連到5。(共4分)。
4.涂一涂,填一填。(共10分)。
把左邊的3個涂上紅色;把右邊的5個涂上綠色;給從左邊數排第5的涂上黃色。
綠比紅,紅比黃()。(填“多”或“少”)。
5.請你填上合適的數。(共12分)/。
5()()3()4。
2()3()()=()。
1()()()()()。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加與減(二)》中《有幾瓶牛奶》一課。本課的教學內容是在“有幾瓶牛奶”的'情境中教授9加幾的進位加法。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進位加法,前面的相關內容有本冊教材第三單元《加與減(一)》中的10以內數的加減法及其應用。而本課又同時是為本單元的20以內數進退位加減法、及一年級下冊的100以內數的加減法及其應用做鋪墊。
1、知識目標:會正確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
2、能力目標:通過組織擺小棒、數小棒、說一說的教學活動,教會學生用“湊十法”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
3、情感目標:通過創設“有幾瓶牛奶”的情境,讓學生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1、教學重點:會正確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
2、教學難點:會運用“湊十法”計算進位加法。
1、教法: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比較,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
2、學法:自主探究、小組交流合作。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我在開課時以談話方式導入新課,問學生早上有幾個人喝牛奶。我接著說:“小明家里有好多牛奶,你看!”并出示情境圖。導入環節的設計目的是要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充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仔細觀察情境圖,并試著自己提問題—“一共有幾瓶牛奶”。板書課題:有幾瓶牛奶,并用多媒體呈現問題。
2、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第一環節,理解圖意,列出算式。引導學生從問題入手,解決一共有幾瓶牛奶。學生在本冊第三單元已經學過10以內加減法,列算式可以讓學生自己完成。
第二環節,動手擺小棒??梢杂枚喾N方法,也可以同桌互相幫助合作,并試著講一講你是怎樣計算的。我提出這樣要求的目的是引導學生用手中的學具進行算法多樣化的自主探究及合作式的學習。我在這個時候巡視班級,加入到學生的探究活動中,這樣一方面可以了解到學生對多種算法的探究達到了什么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幫助他們去解決問題。
第三環節,匯報交流算法。說說看誰的方法最多、最好?!痹趨R報中,學生一般都能夠首先想到用“一個一個數”的方法進行計算,接著可能會有學生仿照這種方法“兩個兩個”的數等等。我可以說:“這些同學說的其實是一種方法,就是數小棒的方法,誰還有其他的方法?學生討論。
第四環節,講解湊十法。我用課件邊演示邊講解“湊十法”,規范講題語言,“我想將9湊成十,把5分成1和4,9加1等于10,10加4等于14,所以9+5=14?!比缓蠼M織學生邊擺小棒邊講題,采取的形式有自主練習和指名匯報,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擺小棒和說一說的過程理解“湊十法”。在學生基本能夠理解“湊十法”的基礎上,我提出問題,“這個算式用“湊十法”還能怎樣計算?”學生在這里馬上會想到還可以將5湊成十,我組織學生進行擺小棒和說一說的活動,采取的形式是自主練習、同桌交流和全班指名匯報。目的是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湊十法”,讓學生能夠用“湊十法”正確的進行計算,同時檢驗學生對于“湊十法”的理解應用程度。針對算式9+5=,我提問“還有其他算法嗎?”學生如果有其他方法就匯報,只要合理,就給予鼓勵。
第五環節,介紹撥計數器的方法。我用計數器模型演示,先在個位上撥9個珠子,再在個位上撥5個珠子,滿十進一,向十位進一。個位上剩下4個珠子,所以9+5=14。此處的教學目的在于利用計數器幫助學生理解十進制,為一年級下冊學習100以內的進位加法打下基礎。這部分只需要學生理解,不需要掌握。
第六環節,為了幫助學生能夠運用“湊十法”解決9加幾的進位加法,在這里設計了兩個小練習:9+3=;6+9=。
(1)要求:用“湊十法”計算。
(2)形式:自主探究,全班匯報、交流。
3、鞏固練習,解決問題。
(1)“圈一圈,算一算”。設計此題目的在于鞏固“湊十法”。
(2)“看圖列示,解決問題”。目的是在解決問題中鞏固進位加法。教學時先培養學生的審題習慣,然后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鼓勵算法多樣化。
(3)“登山游戲”。采取小組競賽的形式,可以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集體合作意識。
4、總結提升,復習小結。
總結本課的知識點,教師提問“這堂課你學到了什么?”學生總結計算方法。幫助學生找到自身的優點和不足,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我的板書內容一目了然,重點突出。
本節課的整個教學過程,基本上是以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模式來進行的,這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理念——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作為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我不僅讓孩子們在這個自主學習的活動中不斷充分、主動、積極地表現自我,同時也注意用積極的語言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讓他們獲得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以幫助孩子們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認識圖形》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有趣的圖形》的起始課,是在上一冊認識了幾種立體圖形的基礎上,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這些平面圖形,教材內容的安排體現了從立體到平面的思路。認識這幾種平面圖形不僅是今后學習其特征、周長、面積的重要基礎,而且有助于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的要求和孩子們的認知程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
知識與技能: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會正確辨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體會“面”在“體”上。
過程與方法: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形成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圖形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息息相關,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根據本課的學習內容和孩子們對實際運用的需要,我將教學重難點設定為:
重點:會正確辨認四種圖形。
難點:體會“面”在“體”上。
(四)教學準備。
為了突破本節課的難點,將知識化抽象為具體,提高教學效果,我選在了多媒體教室上課,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另外,我還準備了各種立體模型及平面圖形學具,彩色筆、白紙等,來作為這節課的教具和學具。
二、說學情。
我所教的一年三班共有42名學生,通過平時的課堂教學我發現所有的孩子都有相同的特點:凡事充滿好奇,求知欲極強,最突出的是喜歡動手操作。經過上學期的學習,孩子們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這些立體圖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間觀念。對于已經具有一定生活經驗的他們來說,他們能夠根據老師的具體要求進行有目的的嘗試,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小組內完成有些難度的任務,并且80%左右的孩子會對計算機進行基本的操作。
三、說教法與學法。
教法:新課標強調讓學生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親身體驗、探索,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析與運用。所以,本節課我采用情境教學法、嘗試教學法、活動教學法進行教學,讓學生通過摸一摸、說一說、做一做、涂一涂的活動,親身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
學法:在合理選擇教法的同時,我還會注重對學生學法的指導,讓學生不僅學會,而且會學。觀察操作、合作交流,這些學習方法我將它們融為一體,既體現了新教材的特點,又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多媒體輔助教學下,孩子們定會興趣濃厚,積極性高,學習效果事半功倍。
四、說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出示立體圖形)請同學們找一找熟悉的好朋友。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回憶舊知,為學習新知作鋪墊,同時介紹三棱柱,掃清學前障礙。
2、師:去圖形家族認識新的朋友。(板書課題:認識圖形)。
(二)組織活動,探索新知。
活動一:認識新朋友。
1、(利用平面圖形學具)請同學們分一分,看看一共有幾種圖形。
2、你能叫出這些圖形的名字嗎?
3、概括:這些圖形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就是平面圖形。
【設計意圖】用多媒體演示分類過程,摒棄了傳統教學中在黑板上逐一粘貼的繁瑣,方便快捷,一目了然。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動態過程會與多數學生猜測的思維過程完全吻合,從新課開始就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突出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新課程理念。
活動二:了解新朋友。
1、這些新朋友的家在什么地方?我們到哪里找他們?(利用實物找一找)。
2、(出示實物立體圖形)摸一摸立體圖形的每個面,說說摸的時候有什么感受?
3、(演示)“面”在“體”上滑下的過程,并概括:“面”在“體”上。
【設計意圖】多數學生在生活中已經知道這幾種平面圖形,但對體和面的關系了解的不透徹,通過多媒體演示“面”從“體”分離的過程,能夠直觀的、生動的體現出體和面的關系,即“從體上找面,面在體上”。幫助學生深刻理解這一點,從而化難為簡的解決了本課的教學難點:讓學生體會“面”在“體”上。
活動三:給新朋友畫像。
1、小組討論,看誰能想出一個好辦法把新朋友從立體圖形上請出來。
2、學生活動,提出要求:請選擇一種合適的方法得到這些新朋友。
【設計意圖】經過交流,學生想到折、印、畫、圈等方法,再一次深化了教學難點,體會到“面在體上”。在探究合作的過程中,學生的觀察、動手操作、語言表達、合作交流等能力都得到了鍛煉,并體會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樣性。
活動四:尋找新朋友。
生活中你在哪里還見過這些圖形呢?(學生自由說后展示圖片)。
【設計意圖】傳統教學中,只能是一名學生說,其他同學在腦中想象,但是借助多媒體的演示,學生能夠真實的看到生活中的圖形和交通標志,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的體會到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在生活中普遍性,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在知識與生活間精心搭設了一座橋梁,生動體現了數學的生活化。
(三)實踐應用,鞏固新知。
1、連一連。
2、涂一涂。
3、畫一畫。
4、數一數。
【設計意圖】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這個環節我設置了四項不同的練習,幫助學生鞏固新知。此外,這一環節也是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手段效果最佳的環節,充分體現了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完美整合。
(四)總結反思,深化認識。
你打算怎樣把這些圖形介紹給爸爸媽媽呢?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說出平面圖形各自的基本特征,初步滲透圖形特征,為下節課學習作鋪墊。
五、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圖文并茂,凸顯本課的重點,有助于學生理解接受新知。
文檔為doc格式。
。
小數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本課內容包括認識一兩位小數和它的讀、寫法。認識一位小數是小數的初步認識中最基礎的知識,它的學習,不僅為學生準確清晰地理解小數的含義,也為今后系統地學習小數的知識打下初步基礎。同時,小數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應用較廣泛,利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技能來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
二、說學情分析。
在學習本知識點前,學生已經掌握了整數四則運算,初步認識了分數,這是學習小數的起始階段,是對數的認識的再一次拓展。
三、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情景了解小數的含義,會讀、寫簡單的小數。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把十分之幾的分數寫成一位小數,百分之幾寫成兩位小數,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中的變與不變,相互轉化的思想教育。
四、說教學重難點。
小數的初步認識是小學數學概念中較抽象,難理解的內容。一位小數是十分之幾,兩位小數是百分之幾的分數的分數的另一種表示形式。學生雖然對分數已有了初步的認識,也學過長度單位、元角分間的進率,但理解小數的含義還是有一定的困難的。同時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小數方面出現的`很多問題是屬于小數概念不清。因此,理解小數的含義(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兩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既是本課時的重點、又是難點。在教學中要注意抓住分數與小數的含義的關鍵。
五、說設計理念。
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注重體現了以下幾個思想:
1、《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了重視學生學習過程的全新理念,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參與知識發生發展的全過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嘗試采取多種手段引導每一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
2、講練結合。在課堂上堅持精講多練的原則,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思想。
3、增添趣味,驅動發展。在拋出每一個任務時,都創設適當的情景,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
4、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本課取材于生活,課堂知識的掌握在課外得到了更好的延伸,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增強了情感交流,為生活創造了快樂,體驗到了運用知識的樂趣。
六、說教學法。
教法:
1、生活情景引入,新舊知識的銜接,突出小數與生活、小數與分數的聯系。
2、充分運用直觀演示,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發現規律,溝通分數與小數的聯系,形成正確的表象。
3、為學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空間,豐富學生的學習形式。
學法:
1、通過生活情景和已有生活經驗,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系。
2、學生充分調動各種感官參與學習,發揮其內在的潛力,獨立主動地探究知識,不僅學會知識,而且會學知識。
3、通過比較、分析、概括出小數的含義,在交流中輕松愉快的學習知識,增長本領,從而達到創造性學習的境界。
七、說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一套。
八、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引出小數。
新課程標準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要求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也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一開始我便與學生談話:同學們,你們知道現在是幾月嗎?(三月)對,三月是學雷鋒活動月,你們愿意做小雷鋒嗎?(愿意)有個小朋友聰聰到百和超市買文具,可他看不懂標簽上的價格,大家能不能幫幫他?(能)大家一起幫他讀出這些文具的價格是多少好嗎?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充滿愛心和自信心走進課堂。然后請學生仔細觀察黑板上的數,跟我們以前學的整數一樣嗎?那這些數有什么共同特點呢?通過小組同學交流發現這些數中間都有一個小圓點,從而引出小數的概念。(板書課題:小數的初步認識)。
2、認識小數點。
通過師生交談:我們以前學習的分數中間有一條線叫什么?(分數線)那么小數中間的小圓點叫小數點讓學生經歷知識遷移的思考過程,認識了小數點。
3、教學讀法。
我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和知識廣度。聰明的學生可能一下子就能讀出小數,有的學生家長教過或聽到過小數怎樣讀,所以我讓學生大膽試一試,然后經過學生小組討論總結出小數的讀法。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認識以米為單位小數的實際含義。
小數在現實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即便是兒童,也經常會接觸到一些小數,尤其是超市里隨處可見的價格。因此,我充分利用小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充分相信兒童的能力,讓他們通過小組討論,自己總結出以元為單位小數的實際含義。
2、認識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實際含義。
這一部分內容既是全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我利用課件演示日常家居中搜集到到的一組有關小數的信息,告訴學生1分米除了可以用分數表示以外,還可以用小數表示為0.1米。然后由學生自己得出3分米用小數表示的方法,進而延伸到5分米以及0.8米表示幾分之幾米的方法,學生通過自己探索深切感知一位小數與十分之幾的關系。然后利用知識遷移探索出兩位小數與百分之幾的關系,并了解到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實際含義。又通過學生自己的測量活動、匯報身高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三)實踐應用,鞏固提高。
為進一步強化所學知識,幫助學生感知小數在生活中的應用,我把練習安排成小動物的跳遠比賽成績,促使學生始終以飽滿的熱情參與學習,讓學生在活動中練習,在練習中鞏固,從而鞏固了對小數含義的認識。我又以猜謎語的形式展開第二個練習,使學生在興趣盎然中學到更多關于小數的知識。
(四)回顧總結,完善新知。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如果滿分為10分,你給自己打多少分?用我們今天學的小數給自己打一個合適的分數。
師:今天,大家學到了這么多知識,還發現了許多生活中的數學,老師真為你們高興。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學習中留心觀察,勤于思考,就能發現更多數學的奧妙!
又一次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在實際生活中,首尾呼應,充分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數學的情感。
九、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我力求做到形象直觀,重點突出,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最終達到概括、鞏固、提高的教學目的。
米=0.1米。
米=0.01米。
總之,本節課教學活動我力求充分體現以下特點:以學生為主體,思維為主線的思想;充分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對一個問題的解決不是要教師將現成的方法傳授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給學生一把在知識的海洋中行舟的槳,讓學生在積極思考,大膽嘗試,主動探索中,獲取成功并體驗成功的喜悅。
文檔為doc格式。
。
(1)請小朋友從桌子中間拿出一張你認識的人民幣,呆會老師請你們把它介紹給其他小朋友。
(2)〈8人一組〉生各自拿出后,進行介紹。
(3)學生出示人民幣,同時課件演示,生集體認識。
提示:你是怎么知道它是1元錢?你是怎么知道它是一分的呢?和他拿得一樣的,把它舉起來給大家看看。
(4)剛才我們一起認識了一些人民幣,發現人民幣有紙幣和硬幣兩種。
它們都有幾分、幾角或是幾元的。
1分、2分、5分的單位是“分”(板書)1角、2角、5角的單位是“角”(板書)1元的單位是“元”(板書)所以元、角、分是人民幣的單位。
人民幣是國家印制的,人人都要愛護它,不能在上面亂涂亂畫,也不能亂折或損壞。同時小朋友還應該注意節約用錢。
2.練習。
(1)連一連。
大家一起來看圖,說說分別畫了什么?
生連書p75第1題,后與屏幕上校對。
(2)填一填。
說一說,圖上有些什么人民幣?這些人民幣一共是多少錢?
出示人民幣圖:
2角5分1分。
1元2角1角。
2角4角6角8角5角1元。
提問:a買一塊橡皮要多少錢?請4人一組,到小小銀行里取出,指名說一說是怎么拿的?
b買一把小刀怎么拿錢?在小小銀行里拿一下。(切換實物投影儀)〈提示:看誰能和其他小朋友的拿法不一樣?!礳現在還想請小朋友買一個8角錢的卷筆刀,怎么拿呀?〈切換回〉d買一本書要怎樣拿錢?〈同桌交流:看看哪組里拿法最多?!担ㄖ该卮穑簙~10個1角等)。
〈電腦動畫演示:教學1元=10角〉(板書)。
e你知道嗎?
1角=()分〈生答后板書〉。
f想一想:
3角=()分50分=()角1元=()分。
分別說說是怎樣想的。討論1元=()分。
三、實踐活動。(小小商店)。
(1)接下來,老師帶你們一起去購物,好不好?
(2)聽清要求:
a.組長發給每人一元錢;
b.小朋友可以拿這錢買你喜歡的東西,每人買一次;c.每組由組長當售貨員,以小組為單位,一個一個買;d.請組長排出商店里的物品,各組開始購物。
(3)(生購物活動)。
(4)個別提問:你買了什么東西?要用多少錢?營業員找回了你多少錢?
四、評價體驗。
今天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本領?(購物、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學會了怎樣換錢、1元=10角1角=10分等)生答后總結: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人民幣,知道了人民幣的單位是元、角、分,還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回家后,可以利用你今天學習的知識幫媽媽購買物品了。
五、課后延伸:課后調查,到商店去看一看,哪些東西的價錢大約是1元。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pingyujiyu/85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