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并運用各種寫作技巧,使我們的文章更具有說服力和表達力。小編特選了一些精華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一些新的思考和進步的機會。
創新是新課改的主旋律,新課改要求教學創新,教學創新要求課堂創新,課堂創新的根本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語文課堂創新需要教師素質創新、教師觀念創新、授課方法創新、學生主體創新等來實現。因此,辛章中心校于上周三就《語文教學如何課堂創新》展開了教研活動。
本次活動有蘇志鑫校長主持,各位副校長和一到六年級語文教師參加,經過激烈的研討,使各位教師受益匪淺。最終研討結果如下:
課堂創新只是我們的一種手段,是為我們實現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目的服務的,但最基本的前提是能促進學生學習和掌握基礎知識,而不能以創新來削弱或否定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教師在采取何種形式以及如何使用方面要注意適度和實用原則,而不能一味純粹地求“新”,為了表演而表演,為了展示而展示,最終是本末倒置,學生既沒有培養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又沒有學好課本知識。因此一定要發揮課堂創新的作用。
辛章中心校
2017.5
當前我國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以其嶄新的教育理念撞擊著傳統教育的方方面面。而創新教育,早已成為教育界的熱門話題,創新教育關系著未來人才的素養。創新教育這一課題離不開語文教學這一龐大載體,只有把創新教育巧妙的融入語文課堂教學,指導語文教學,才能推進語文教學整體改革。因此如何把創新教育有機的滲透到語文教學中,并使其為語文學科服務就顯得至關重要。
1 理解現代教學含義,滲透創新教育
現代“教學”的含義不僅是教給學生知識,更應該教會學生求知,創新教育是建立在文化、專業、心理和思想素質基礎上的一種高層水準的教育,是培養創新人才的必要手段,也就是說,創新人才的培養需要對傳統教育的教育思想、體制、方法等方面進行全面改革。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更新教學觀念。教師作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踐行者,是最活躍、最關鍵的因素。 要順利實現課程改革,致力推進素質教育,必須要提高素質,更新觀念,實施課堂教學創新。素質教育提出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實踐證明沒有創新的教育,直接影響到了人的發展和素質的提高,使教育走進了死胡同。為此,教師定要有更新的創新的理念,樹立正確的教學觀。教師從思想上必須徹底根治以教師替代一切的陳舊模式。擺正各自的位置和角色,充分發揮教學的民主性,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教師的作用是引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讓課堂教學充滿生命活力的同時,不斷開放教學空間。學生在課堂教學的心智應是開放的、自由的、不是壓抑的。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創新。
2 創設教學方法,激發創新精神
傳統的語文教法無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是注射器學生是接收容器;教學模式“八股”化,教師教一篇課文常常是五大塊:時代背景、作者簡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寫作特點。由于沒有注入創新因素而導致教師說得頭頭是道,而聽、說、讀、寫能力方面的訓練內容則沒有落到實處,教師一時口舌快活,而學生卻“霧里看花”,結果卻是收效甚微。因此,要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必須改變教法,滲透創新教育。
(1) 精心設計,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學生創新
精心設計能引起學生認知沖突的問題;能觸動內心體驗的問題;讓學生從批判和參與決策的角度來生發的問題;新穎有趣的問題;來自學生身邊的問題;這些問題它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創新。所以,一方面,教師要善于提問題。要做好這項工作必須注意以下三點:首先,質疑的目的性要明確,不可隨心所欲,要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其次,質疑要要設計的科學,嚴密但也要興趣盎然,避免呆板枯燥。最后,還要有一定的難度。所謂難度,就是教師要設疑給學生解,讓學生逾越。古人云:“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庇幸呻y,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群情激昂地進行討論,或者全神貫注地探索思考,從而激發學生進行創新。另一方面,教師要善于啟發學生自己提問題,課堂一定要設計提問的環境,使學生想問、敢問、和善問,“小疑則小得,大疑則大得,不疑則不得?!迸nD有疑于蘋果落地而發現萬有引力;瓦特有疑于水蒸汽頂動壺蓋而發明蒸汽機則是很好的例證。如果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能鼓勵學生質疑,那么我們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將會得到很大的開發。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充分的發揮出來。例如在講教學《一次比一次有進步》這篇課文時,小燕子在媽媽的指導下發現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時,我又精心設計了這樣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如果你是這只小燕子,你會怎么做?學生回答說也會像小燕子一樣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我接著又問:那你還能幫小燕子再去一次菜園,看看冬瓜和茄子還有什么不同這處?話音剛落同學們七嘴八舌,爭辯激烈,通過孩子們仔細觀察與發現,他們還找到了冬瓜和茄子的花的形狀、顏色、開花的樣子不同、冬瓜的皮厚、茄子的皮薄、冬瓜的種子大、茄子的種子小等諸多不同之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正是在這種熱烈討論中受到了鍛煉。而作為教師的我在為孩子們感到高興的同時,更為學生的'具有的創新意識與能力而感到驚嘆。
《小學語文教學如何課堂創新》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這是新課改中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語文是小學生的入門學科,作為小學生適應學校生活,學會與他人交際的開端,語文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培養識字寫字、閱讀理解、語言積累、運用表達等多方面能力,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要學會構建小學語文綜合實踐課堂,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打下基礎。
通過小學語文綜合實踐課堂的構建,語文教師要幫助小學生培養多種學習方法,在語文學習過程中促進學生多種能力的提升。小學語文綜合實踐的構建,可以形成多種學法的靈活配合,并在最大程度豐富小學生的語文素材,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進一步滿足小學生對新世界的渴求和向往。如何構建小學語文綜合實踐課堂,策略分析如下:
一、創設探究問題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中教師只有循循善誘,不斷地激發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才能讓課堂進行的很順利。教師在語文課堂中要創設探究問題的情景,激發學生的'探究性趣,可以用一個有趣的故事,一個小動畫或一段小視頻,讓孩子們的思緒回到課堂中,并留下懸念,引起小學生的好奇心,讓孩子們對這堂課的期望值達到九十以上,這堂課算是成功一半了,學生也能從中獲得樂趣,愉快的接受知識。
二、綜合運用多樣學法,激活課堂。
課堂教學環環相扣,引人入深。課堂是語文學習的大本營,同樣這個大本營只有風趣幽默的主持人和配合默契的觀眾,才會真正的取得好的效果。在語文學習的課堂中,老師扮演者主持人的角色,學生便是觀眾,只有老師的教學環環相扣,引人入深,學生的步伐才會緊跟著老師,這樣的課堂才算是成功的,才能達到有效課堂的目的,才能讓學生學到課本上有用的語文知識。
雖然說課本知識條理十分的清晰,卻因為學生年齡小,在他們眼里都是枯燥無味的東西,教師只有在課堂中將課本知識變成精彩豐富的表演以及一些生活中常見的有趣情境。比如說教師可以設計有趣的游戲或者講有趣的故事,例如:拔苗助長的故事,守株待兔的故事,你是風兒我是沙的游戲等等,充分活躍課堂的氣氛,這樣才能讓小學生愿意去了解,去傾聽,易于接受,并主動地去學會思考去探索,從而進一步發展了小學生的創新能力。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也是學生培養創新能力的地方。創新能力的培養是需要一定的環境條件的,所以教師只有不斷的提出質疑,為學生提供創新意識發展的適宜的環境條件,讓學生學會好奇、思考和想象,才能為小學生的大腦留下廣闊的空間,在廣闊的空間中,學生可以自由發揮,他們可以自己去自由創造,主動去幻想,獨立的去創新。
三、開展豐富的主題活動,提升學生的創造力。
積極開展語文閱讀的活動,小學語文學習應該是民主的,有互動的,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語文資源中獲得情感體驗,就要積極地開展語文主題學習閱讀有關的活動。例如:建立圖書角,寫讀書筆記,定期讀書經驗分享會,按規定時間進行文章誦讀等等一系列有利于學生提高閱讀和語文素養的活動,可以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興趣,進一步優化語文主題學習閱讀。
建立主題學習資源,讓學生多種選擇,語文閱讀給了學生一個更加廣闊的天地,以供學生自己去選擇自己喜歡的東西,去選擇適合自己的同時又是自己感興趣的去做,去努力。讓小學生閱讀的內容更加豐富,基本可以滿足每一個個體的需要,讓學生有一個更加豐富的積累,同時也讓學生在一個美好的環境下得到了較好的審美教育和情感熏陶,這是一個令閱讀趨于完美的前奏。
在語文學習中,要想培養小學生核心素養,構建語文綜合實踐課堂,就要讓學生學會主動地去探究,只有探究才能使自己收獲自己想要的東西,豐富自己的文化知識,挖掘更深層次的東西,并且提高閱讀的效率。通過探究,可以讓學生有機會發現自己的優勢,勇于去表現和交流,讓自己在思想上有一個質的提高。
四、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
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是作為學生該有的最基本的能力,不管是小學、初中、高中都該被強烈的要求,作為重點培養。學會自主學習能讓我們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而合作學習更能讓我們通過雙方的努力,獲得雙分回報,都知道合作是互惠的,我們就更應該從小去培養。語文學習的課堂更需要這種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相交叉的學習習慣。例如一個小組表演一個小故事,和搭檔一起說相聲,一起有感情的朗誦課文,互背古詩詞等等,只有具備這些能力,才能讓小學生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少一點阻力,更快樂的學習,健康的成長。
構建小學語文綜合實踐課堂,就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好的習慣影響孩子的一生。培養孩子語文學習的良好習慣,教師便是重任在肩的引導者,學生是語文學習良好習慣培養的踐行者,雙方要學會合作,做到互惠、互贏。
新課改中提出要我們靈活運用教材,但語文教材仍是我們教學的依據,是我們語文課教學內容的載體,我們的語文教學要以此為基礎。我們要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那就得在課前多花工夫,深入鉆研教材,弄清我們教學內容的重難點,以及我們自己的學生對這些內容能接受多少,在那些問題上會遇到理解困難等等。在現代化技術越來越豐富的今天,許多教師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制作課件等教學輔助手段上,而文本被拋在了一邊,上課前才匆匆地拿出教學參考書看一下,這種舍本逐末的教學方式,效果可想而知。其實語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質兼美,意蘊深遠,作為語文老師,首先應以一個學習者的身份,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認真對話,精心凝神地加以研讀。教師只有做到吃透文本,方可引導學生正確解讀文本,讓學生在教師正確的`引導下,主觀能動地“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祖國的語言文字。
二、運用多種方法。
高效的課堂是怎樣的?就是能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使課堂效果達到最佳。那什么是最佳的教學效果,這個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但總體的原則上是一樣的。讓學生感興趣、學得輕松、學得深入、學得自主的課堂就是最佳的課堂。由此看來,課堂上運用靈活的方法手段進行教學尤為重要。
(一)創設輕松的學習氛圍。我們都知道:人在一個輕松和諧的環境中,身體的各個機能是最好的,當然也包括我們的大腦的反應了。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習,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激發他們的自主性,更有利于知識生成。因此老師要盡可能地運用自己生動的語言、精心設計的課件、選取的音樂等創設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使學生以一種自由、積極的心態投入學習中。然后再設置一系列的問題,把學生逐步引入課文中,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深層次的學習之中。
(二)組織小學合作學習?,F在提倡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小組合作學習就是課堂上老師們常用的一種創新學習方式,已為廣大教師所喜用。小組學習中的討論不是為了活躍氣氛,而是通過學生之間思想的碰撞,真正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因此設計怎樣的問題成了合作學習的關鍵所在。我們認為討論問題必須是高質量有探究價值的。那么應如何設計問題呢?我們可以這樣操作:如:請同學在課堂上就某些問題進行――討論,首先要求同桌之間相互進行講解,直至剩下不能解決的問題,然后再把不能解決的問題放在四人小組中進行第二輪討論,實在解決不了再放到全班和老師一起討論,這樣在課堂上建立起一個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的三維模式。在小組學習中獲得的知識無疑比通過老師講解獲得印象更為深刻!從而為高效課堂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但是,教師一定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不能使其陷入為討論而討論的境地。
(三)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古人云:“學而不思則罔,死而不學則殆”,高效的課堂必然是思考的課堂。思考是高效課堂的催化劑,是高效課堂學習的助跑器。激發學生的思考欲望,開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這也是我們培養學生的重要目標。教師必須細細揣摩,問到關鍵處,問到有問的用之處,問到學生心里去,問出水平,才能更好的促進我們的教學,利于學生的發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通過問的技巧與藝術,體現出教學的理念。
(四)合理巧妙的布置作業。練習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知識。每節課結束,設計一些具有鞏固拓展作用的練習非常必要。它不僅可以使學生無意之間進行了知識的強化和鞏固,而且布置一些拓展題還可使學生增加了課外知識的積累,使所學的課內知識更豐富、充實。另外,設計合理巧妙的練習還可以激發學生對生活的思考,培養學習的興趣和科學精神,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有效的練習是提高高效課堂的保證。
(五)努力創造自己的教學風格。一個好教師可以影響一批學生,當然這個教師得用自己的獨特風格來吸引學生。所以,要在教學中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豐富的知識是上好語文課的基礎,深厚的語文功底猶如源源不斷的泉水,時時充盈著我們的語文課堂。一位充滿文化氣息、妙語連珠的語文教師總是讓學生如坐春風。我們的語文教師要感情充沛。小學語文課是欣賞課,它所反映的感情多種多樣或慷慨激昂,亢奮高歌;或如泣如訴,低聲吟唱;或淋漓盡致,纏綿哀婉。語文的學習是美文的欣賞、是感情的交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質的培養,課本中的文章都是通過精挑細選,對學生的成長有幫助的金典范文。不同的課文有不同的風格,因此也要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教師要滿腔熱情地組織教學活動,做到情緒飽滿,態度和藹,語言親切,富有激情,用教師的情緒、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學生,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在自主學習中享受學習的快樂。
總之,高效課堂是我們每一位教師追求的目標,它不僅僅是要我們在教學中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重要的是要尊重學生的自主性,能夠帶著興趣去學習,從而獲得最好的學習效果。
課堂教學是教學活動中一項至關重要的環節,其作為教學的主陣地,是師生們在一起學習的大舞臺。有效的課堂教學,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也將促進我國整體的教育事業向前發展。文章結合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現狀,對如何構建小學語文有效課堂教學提出幾點建議。
自從進入新世紀以來,課程改革的進程不斷向前推進,從課程內容、課程目標、教學方法等方面都進行了詳細的研究與探索,使我國的整體基礎教育領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課程改革中對于小學語文的課程特點以及培養目標都進行了新的界定和劃分,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方法逐漸的向合作、自主和講求探討性等方面靠近。但是由于不少教師對于課程改革的理解不同,在執行的過程中,收到的效果不太理想。下面通過對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現狀分析來提出一些教學策略。
1.當前我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現狀。
1.1教師不能很好的把握新課程標準。
通常情況下,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體現在以下的幾個方面:(1)合作性不能充分得到發展,只是拘泥于學習的形式。某些老師不能夠真正的理解互動交流的精髓,只是單純的找一些和課程相關的問題進行簡單的討論,而這些問題往往使同學無話可說,進而導致冷場的場面;(2)多媒體的使用不恰當。很多的小學語文老師喜歡展現自己的才能,經常用電腦代替人腦,用多媒體完全取代了粉飾課堂,使整個課堂變成了走過場;(3)人文性和工具性兩者平衡性的缺失。不能夠把語文作為一種人文思想承載的特性和一種語言工具的特性處理好。
1.2教師對文本的解讀不夠精確。
語文課本質上是語文教師文學素養的體現,也是教師和學生對課本的理解程度的體現。這些都需要教師及其學生調動自身的情感去深刻的體會文章中作者的感受,能夠從心靈上與作者達到共鳴,而不是單純的去草草的讀一遍,而不去深刻的對文章進行剖析和反思。這主要體現在一下幾個方面:(1)缺乏耐心的閱讀心靈,只是單純的死背教材,沒一點自己的實際觀點;()(2)缺乏對作者寫作意圖的探討,不能從根本上理解文章的中心含義;(3)缺乏對文章整體的概述,只是片面的分段進行理解。
1.3教師對學情不夠了解。
(1)沒有認真的關注所有的學生。保證每一個學生的語文素養都得到切實的提高是小學課堂教育的核心內容,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有很多的教師會不自覺的把關注點放在自己的身上,而忽視了學生的存在,這從根本上違背了“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2)對學生在每個階段的特點不能很好的把握。學生在不同的階段具有不同的發展特性,擁有自身的個性與共性,把握其發展的特性對于教學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小學生作為人生學習的初級階段,其是為以后奠定基礎的,不需要對于課本的內容進行深刻的分析。
1.4教師課堂評價不合理。
(1)教師評價沒有起到應有的鼓勵作用。有些教師對于學生評價過于單一,有的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言過其實,有的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缺少相應的根據等等情況,都不能夠提起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嚴重的還打擊了學生的自信心,這些都是錯誤的課堂評價;(2)教師評語不能起到應有的指導作用。教師評語應該主要以鼓勵為主,但是也應該貼切實際,不應該盲目地一味的迎合學生,這樣不能夠使學生進行反思,起不到對于學生的指導作用。
2.1構建新型師生關系。
要構建有效的小學語文課堂,首先應該做的就是要打破常規的師生關系,重新定位教師和學生的位置,以教師為提供服務的平臺,學生自我學習與成長的新型模式。使學生可以走到講臺的前面,而教師走到幕后,形成良好的自我學習環境,并且還要盡量的把課堂的時間留給學生,給予他們充足的空間。
2.2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語文課程通過現代的媒體技術配合適當的教學方法,可以創造出聲形并茂、情景交融、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不僅可以激發小學生的課堂興趣,還能夠使其對于課本的內容留下深刻的印象,通過再現情景的過程,還能夠開發學生分析、綜合、處理問題的能力,使其思維向更深的地方發展,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如教學《項鏈》一課的過程中,進行角色扮演,自由發揮的形式,對女主人工從借錢買項鏈到掙錢還項鏈的過程中,提供給學生們合適的工具(多媒體、服裝等),這樣不僅擺脫了單調乏味的口授,更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3合理分配課堂的教學時間。
如何合理的安排課堂教學時間是提高課堂效率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我們知道一節語文課的時間40分鐘,然而一個正常人注意力集中的時間通常只有20分鐘左右,對于小學生甚至會更少的,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要突出重點。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考慮到這個問題,將重點的內容放在學生們注意力集中的那一段時間,而不是一味地滿堂灌,或者一味的自主研究、探討,這些做法都是對于課堂時間的浪費。
2.4組織討論,注重互動。
課程改革中明確的規定,要進行新形式的課堂師生互動,既以學生為課堂的主人,教師為其提供服務的平臺,使學生充分的認識到自己的存在。由于受到時間以及學生水平的影響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很多教師不愿意開展課堂互動,這就是互動討論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實際問題。然而,只要教師精心布置,大膽實踐,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教學氣氛,還可以使學生們體會到合作的樂趣以及高效。
總之,教無定法,因材施教。小學語文的課堂教育的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并且靈活多變,只有真正的把學生和教材結合起來,綜合選擇最合適的教學方法,刪除無用的教學環節,并且在教學的實踐活動中不斷地探索,總結經驗和教訓,才能夠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從根本上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
在以往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受到傳統的課堂教學理念和教學思維模式的影響,在教學中,一般采取單純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法,而在這種單一的教學方式的影響下,學生很難調動起自身對語文知識學習的興趣。與此同時,學生長期處于這樣的學習環境中,也有可能會產生厭倦語文學習的不良教學情緒??梢?,學生的學習興趣的高低對影響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效果有著極大的影響。為此,在實際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需要改善以往的課堂教學方式,通過對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的運用來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為此,教師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可以采取現代多媒體的教學技術?,F代多媒體的教學技術是一種涵蓋了聲音、動畫、影視、圖片、等多種教學元素在內的教學手段,它能夠為學生的課堂學習注入新鮮的教學元素,并能夠通過對教學信息的多樣化展示來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教師可以通過制作教學課件的方式來向學生展示形象化的信息內容,也可以通過圖片展示或者是動畫演示的方式,將一些簡單的知識傳遞給學生,比如在講解簡單的數學加減運算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制作含有動態效果的教學課件,將無生命體特征的水果進行擬人化的處理,通過水果數量多少的變化,來告訴學生加減后的變化,并讓他們指導簡單數字之間加減運算的數值變化信息。在這樣的教學方式引導下,學生在這種生動形象的知識結構面前,容易激發出自我的學習興趣,調動起自我的學習熱情。
聯系生活,創設情境是構建有效課堂的重要條件
創設情境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條件。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景,使學生從中感悟到數學的樂趣,產生學習的需要,激發探索新知識的積極性,主動有效地參與學習。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時,結合教學內容編了一個“兔媽媽分餅”的故事:兔媽媽把三塊大小一樣的蘿卜餅分給小兔們吃,先把一塊餅平均分成4份,給了老大1份。老二看見了,嚷著說:“1份太少了,我要2份?!庇谑?,兔媽媽把第二塊餅平均分成8份,給了老二2份。老三一看,急著說:“我最小,我要3份?!蓖脣寢屄犃?,便把第三塊餅平均分成12份,給了老三3份。當學生們被有趣的故事深深吸引時,老師問:“哪只兔子分得多呢?兔媽媽這樣分公平嗎?聰明的兔媽媽是運用什么知識來滿足兔子們的要求的?如果還有老四要4塊,兔媽媽該怎樣分呢?”由此引導學生饒有興趣地展開操作、觀察、思考、交流、驗證、探索,歸納出分數的基本性質。這樣的問題情境中,學生精神愉悅,激發了強烈的求知欲,享受著學習數學知識的快樂。
課堂提問和課堂評價是構建有效課堂的重要手段
有效課堂提問是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恰當的提問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讓學生沉浸在思考的漣漪之中;又如柳暗花明又一村,讓學生在探索頓悟中感受思考的樂趣。在“平行四邊形”的'教學中,引導學生初步認知“平行四邊形有4條邊、4個角及什么是對邊、什么是對角”的知識后,就組織學生開展一個“搭一搭”的數學活動,當學生搭好“平行四邊形”,老師組織評議后,提出:你覺得搭成功的關鍵是什么?生1:關鍵是:先搭一個長方形,再拉一拉。生2:我認為是選4根對邊相等的小棒?!蠋熞浴澳阌X得搭成功的關鍵是什么?”這一問題作為導向,激發學生的思考,給予學生思考探索的空間大,這樣的提問無疑提升了學生的數學思維,同時巧妙地認知了平行四邊形對邊相等的特征。
讓學生通過學習活動的參與和對新知識是探索去發現和掌握知識。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即培養了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能力,又激發了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如教學“認識分數”時,讓學生通過動手涂一涂、折一折、量一量、做一做等操作活動,使學生積極有效參與認識分數的數學活動,很好的完成了這節課的內容。
有效的引導
有效的教學組織可以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自發地(而非迫于外界壓力)去想象、思考、探索,去解決問題或發現規律,并伴隨著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這種情感表現為對于知識的渴求,對于客觀世界的探索欲望和激情,發現規律的興奮以及對教師的熱愛等等。這就要求教師來引導學生怎樣去有效地學習?!皥A錐體積的計算”一課,教材是讓學生用一組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形容器,通過倒水或倒沙子實驗,發現圓錐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的1/3。這里必然要涉及兩個問題:怎么想到要用圓錐裝東西往圓柱里倒呢?為什么非要用一組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形容器呢?如果這兩個問題沒有解決,那么學生的操作顯然缺乏思維含量,操作活動就只是為了發現一個數學結論。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是應這樣處理:先舉起空的圓柱形容器,復習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
然后舉起裝滿水的不規則茶杯,提出問題:怎樣知道這杯水的體積?引導學生想到把水倒入空的圓柱形容器中,此時揭示“轉化”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接著舉起圓錐形容器,提出問題:怎樣知道這個圓錐的體積?學生自然想到將容器中裝滿水,倒入圓柱,再計算體積,第一個問題順利解決了。接下來進一步啟發學生:剛才我們用轉化的方法得到了這個圓錐的體積,但是有點遺憾,因為計算的數據全是圓柱的數據,能否用圓錐自己的數據呢?想一想有什么辦法?這樣的教學,就使操作活動與數學思考有機結合在一起了。
華東師范大學葉瀾教授在面向21世紀的新基礎教育報告中從教與學是不可分割的角度,把師生的教學活動看作一個有機整體,強調了教育活動的動態生成性,課堂的活動來自于學生動態的發展,教師必須緊緊抓住教學中“動態生成”的因素――學生的一些正確答案、精彩的見解、獨特的解題方略以及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錯和認識的障礙等,為師生有效互動提供了豐富的“互動性資源”,使之成為學生知識、能力、情態的催化劑。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做了以下探索。
一、通過任務驅動,展現學生的學習起點。
教學需要一個起點,以便學生從一個知識水平發展到另一個更高的水平,就像沿著腳手架那樣一步步向上攀升。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們往往通過直白的提問了解學生的學習起點,這種語言互動式的了解,不僅使學生參與的廣度有限,而且記憶性的提問對思維的挑戰也有限。而任務驅動式的教學卻可以面向全體學生,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暴露學生的思維過程,教師也可以通過學生的思維成果了解學生的學習起點。
二、利用“認知沖突”,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建構過程。
“認知沖突”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新知識或新事物與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產生矛盾時,學生急切想要知道產生矛盾的原因,進而尋找問題答案的一種心理困境。在教學過程中,利用“認知沖突”創設問題情景是實現探究教學的一種重要方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其認知結構是可以變化和重新組合的,其變化過程可以表述為“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有意識地設置一些認知沖突并及時利用這些認知沖突,給予適當的啟發和引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比如《等量代換》一課,筆者在對教材進行了認真鉆研后,確定了本課的重難點為“通過找出中間量解決等量代換”,課本的例題是直接給出了兩個條件“一只豬能換2只羊,1頭牛能換4只豬”,請學生解決問題“2頭牛能換幾只羊?”學生通過形象的教具和實踐操作,還是能夠較好地理解并解決問題,但很難從形象的例題中提煉中“通過中間量解決等量代換”這一解題策略?;诖?,筆者根據預設方案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直接用課件出示問題“2頭牛能換幾只羊?”,這個沒有條件只有問題的題目讓學生一時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引發認知沖突。幾秒鐘后,一些學生開始提出異議:“沒有條件怎么算???你得告訴我們條件才行?!薄靶?,”我點出條件:1只豬能換2只羊,“現在能算出了吧?”有的仍然皺著眉頭納悶,有的卻一下瞪大了眼睛,“能算出來了!”面對生成的資源,我及時捕捉并充分利用,追問他怎么算“1只豬能換2只羊,2頭牛,嗯……”支支吾吾中,所有的孩子都急了“不行不行,還是不行”,“老師,還差一個條件!”“這個條件可能和誰有關?還可能和誰有關?”通過步步追問,關鍵環節被擊破,中間量這一重點逐漸被揭示出來,“老師,我知道了,還應該增加1頭牛能換幾只豬!”從一個沒有條件的問題逐步形成一道完整的題目,就是要讓學生在沖突中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疑惑、思索、嘗試、推測中去不斷打破,不斷平衡,進而找準癥結,突破關鍵,構建解決問題的策略。
三、創作學習材料,達成多元的學習目標。
數學教學的學習材料應該簡約并富含數學結構,同時應具有生成特性。簡約是便于學生記憶與回憶,數學結構是數學學習材料的核心要素,生成特性是學習材料的開放性,不僅可以讓學生從不同的視角解讀學習材料,而且可以對這一學習材料進行多次的教學加工。在《三角形三邊的關系》一課中,一根小小的吸管不僅可以在教學之初,在學生的任意思維狀態下作為調查學習起點的素材,成為引入新知的樣本,而且在課堂延伸階段,我還設計了“如果給你機會再剪一次吸管來圍三角形,第一刀你一定不剪在哪里?為什么?”“第二刀能隨便剪嗎?”突出剪的過程中的`思維提升,通過與第一次無意識剪的結果的溝通與聯系,引發學生對三角形兩邊的差與第三邊的關系的關注,促使學生對三邊關系的逆向思考與實踐運用。再比如五年級《分數的意義》一課,在鞏固深化階段,我就設計了用12根小棒分一分的環節,首先出示“拿出12根小棒的幾分之一”,有些孩子馬上舉起了1根小棒,其他的孩子卻有不同的看法:不對,如果分母是2,就應該拿出6根小棒。我再追問:“這里的1,表示的1份,還是1支?”學生明確了這個1表示的是其中的1份,再相繼練習拿出12根小棒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六分之一、十二分之一。然后出示“拿出12根小棒的六分之幾”,提問:“現在能拿嗎?”有了上次的教訓,學生異口同聲回答“不能”,“盡管不能拿,但是我們可以做一件事,什么事?”孩子們高高地舉起了手“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6份,一份就是2根?!贝撕笤傧嗬^出示六分之一、六分之三、三分之二、四分之三等分數,讓學生拿出相應的小棒根數。最后讓同桌的孩子相互比賽,一個說分數,一個拿小棒,看看誰拿得又對又快。通過對這12根小棒的多次加工,在動手實踐中強化了對分數平均分的份數、所取的份數的理解,很好地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嚴密性和邏輯性。
課堂是獨特和變化的環境,課堂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把學生生成的資源轉化為課堂教學中新的資源,在這樣的互動深化的過程中,數學課堂不再呆板,無趣。它會因學生的獨到見解,有趣的猜想,及時的領悟而變得精彩而充滿了生命的活力。
隨著時光的流逝,我們進入了21世紀。這是一個科技的時代,也是一個開放的時代,在網絡化、全球化的今天,無論是知識信息還是經濟信息,都充斥著人們的生活,給人們帶來豐富的精神食糧。在知識信息的沖擊下,我們傳統的教學模式逐漸顯示出了其落伍、封閉的特性,已經與社會的發展格格不入。時代呼喚教育的改革,需要我們努力構建開放的課堂來滿足時代對教育、對教師、對學生的要求。語文具有開放的特性,社會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語文,無論在什么時間或是環境下,語文的內涵都是開放的、自由的,并且是擁有著無止境的發展潛力的。在新課程標準實施的過程中,很多地方的教師已經開始著手于實施語文研究性學習,這是一種開放的語文教學模式,也是一種非常先進的教學手段,它的展開呼喚著開放的語文課堂,因此,對教師教學水平的要求也更高。我們應該怎樣去構建開放的語文課堂呢?在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筆者總結了幾點淺顯的經驗。
一、教學方法多樣化,創設活動化的教學主題。
從心理學的層面上來講,人的興趣和情緒在支配人的注意力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具體到小學生上來講,他們的興趣和情緒集中表現為對事物以及各種現象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對于外來的新奇的'刺激以及追求新、異、奇的心理是他們的內心需求,是來自心靈深處的渴望。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為學生設計一些多樣化的、新奇有趣的教法,通過感官的刺激激起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并且,教師要多為學生預留一些自由活動的時間,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調動自己的感官,共同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受年齡制約,小學生的注意無法持續太長的時間,即使教師講得非常精彩,超過了學生能夠負荷的時間后,他們還是會走神。此時,教師要想辦法讓他們放松心情,為他們創設一些與教學相關的主題活動,讓他們在玩的過程中學習知識。
如學習《古羅馬斗獸場》時,我讓學生試著當小導游,自己寫解說詞,帶領大家參觀斗獸場;學習《包公審驢》時,讓學生自己設計頭飾,分角色表演;在學習《江畔獨步尋花》時,讓學生結合故事進行想象,并將自己的所想畫下來。小學生都很愛表現,也渴望得到教師的肯定。在這種輕松的情境下,有了表現自我的機會,他們的積極主動性就會迅速調動起來,快樂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二、將課堂延伸到課外,打造開放的語文課堂。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的學習大多是在教室中進行的,這一狹窄封閉的空間是學生學習、活動的主要空間。在這個空間里學生猶如魚兒生活在無水的環境中,根本談不上學習的樂趣。為了改變學生所處的這種困境,我們的學習陣地要由封閉逐漸向開放轉變,將語文學習延伸到課外,延伸到社會之中,實現語文學習的生活化和社會化,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大語文觀”,以開放的課堂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首先,教師要利用好課程資源。課程資源不僅僅只是課堂教學過程中所需要的資源,還包括學生在課外學習中的資源。對于學生學習的第二課堂,教師要引起重視,挖掘隱性存在的課程,讓語文學習的渠道由課堂走向社會和家庭,為學生建立一種網絡化的、立體的語文教育環境。
其次,多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教師要多為學生創造出去走走的機會,讓他們融入社會,融入大自然之中,汲取與課堂所學大不相同的精神食糧,以便增加對社會和生活的了解與認識。
再次,為了開闊學生的視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圖書館借閱書籍、上網搜索資料或是組織學生對附近的區域進行社會調查,與其他班級組召開專題交流會,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與綜合思維,促使學生形成寬廣、博大的胸懷。我就曾經組織學生展開“廣告牌糾錯”大行動,讓學生走上街頭鬧市,仔細觀察每個店鋪的門牌,看看有沒有錯別字,有的就記錄下來,不認識的字就問問附近的大人。第二天上課時在課堂上進行討論與交流。這種形式學生都很喜歡,在積極參與的過程中他們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
最后,走出去寫作文。小學生寫作文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難點,為了讓他們有話可寫,有內容可述,教師要讓他們走出去,由閉門造車的寫作模式改為去廣闊的天地中去觀察、感受自然的美好。如寫“春天”時,為了讓學生感受春天,觸摸春天,我就帶著他們走向村莊,走向田野,撫摸一朵朵小花、一棵棵小草。學生嘰嘰喳喳,邊走邊說,回到教室里回味自己美好的“探春”之旅,精彩的文章自然而然形成。除此之外,還會每學期組織學生展開一次辯論會,每周一次手抄報、每月一次講故事大賽,每天由一名學生利用課前五分鐘為大家講一個成語故事。這些語文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他們對語文的熱情更加濃厚了。
三、以多樣化的評價方式促進開放的語文課堂的展開。
教師的評價猶如一根指揮棒,可以督促學生不斷前進,也可能會使學生一蹶不振,喪失學習的信心。因此,教師在評價過程中要慎之又慎,不能隨便地、胡亂地對學生進行評價,要以啟發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為評價的主要目標。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了明顯的錯誤時,教師要及時與其溝通,真誠地對其進行幫助,讓學生能夠早日改正錯誤。和數學學習不同,語言具有較為明顯的個人差異,因為每個人看待問題的角度是不同,在用語言進行描述的過程中也會產生很大的不同,這就會使答案產生多樣性。當教學過程中出現了這種情況,教師不能一味否定,只要學生說的有道理,就應該對其進行肯定。小學生的思維靈活,他們經常會出現一些奇思妙想,教師要以寬容的心態去理解學生,保護他們的創新性思維,給他們一個安全而自由的空間,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產生。
例如,學習《太陽》一課時,講到太陽表面的溫度很高,但有個學生卻認為人可以登上太陽,這個不合常理的想法立即遭到其他同學的反對。這時,我并沒有對他進行否定,而是請他陳述自己的理由和想法。然后經過和其他同學的討論,最終達成了一致的見解。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當學生的回答不符合常理時,教師不能輕易下結論,要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教師更要從評價的“裁判”位置上走下來,創設自由寬松的課堂民主氣氛,采取自評、互評、組評等方式,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培養敢想、敢說、敢干的精神,這樣才能有利于創造性的發揮。世界是多元的,生活是多彩的,社會需要的人才也是多種多樣的,作為教育改革前沿陣地的語文教育,亟需走出封閉、單一、趨同的誤區,實施開放的教育,承擔起培養創新人才的偉大歷史使命。
時代呼喚教育的開發,語文課堂教學必須走開放的道路。狹小的教室,單一的教材,單調的交流,封閉的情感,封閉的教學何以培養適應開放的現代社會的人才?我們應該攜起手來,為開放式語文課堂教學,為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而努力。
三點一線:“三點”是指聽課要抓“重、難、疑”點。課上老師提出的難、重點,還有就是“疑點”,要求學 生在下課后用一分鐘時間標出疑點?!耙痪€”是整理昨天的知識和今天的關系。
預留空白:學生聽課時以聽為主,課堂筆記要記成大綱類型的筆記,給課后整理留空白,給初三留空白,中考秘笈“一輪復習抓筆記,二輪復習抓錯題,三輪復習抓歸納”。
如果家長把孩子的作業本當廢品給買了,那對孩子的一生都是一個遺憾。如果把三的'錯題歸納到“錯題本”上,那將是家長送給孩子一生當中最昂貴的禮物。
整理錯題本時要把原題和錯解都抄上,要前一天的錯題和當天30分鐘作不出來的題,記錄在錯體本上。周末的時候做錯題分析,做兩件事情1.錯誤的原因和2.正確的解法。平時做作業禁止做一道題花30分鐘,而周末花3小時也要自己解。因為作業主要完成孩子的應試能力,而錯題本主要完成查、缺、補、漏。(作業檢查孩子的應試能力,錯題本完成查缺補露)
文科積累呈層狀,分類整理看數量。理科整理呈樹狀,正確習題練思路。文科學得好的孩子,數量感很強,積累越多,作文越好。
所謂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完成共同的教學目標進行交互活動而產生的平等的、民主的關系,并在教學活動中不斷發展、變化著,它對教學目標的完成關系極大。
1.和諧的師生關系是課堂上教師把學生看成是真正作用上的“人”,師生之間是平等的關系,沒有高低和尊卑之分。
2.和諧的師生關系,應該體現為課堂上學生在與教師的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發展自己,獲得成就感和生命的價值,通過這種人際關系的積極實踐,使學生自由個性和健康人格得到逐步的確立。
3.和諧的師生關系應當通過課堂教學活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嚴,感受到心靈成長的愉悅、精神的自主、人格的獨立。
二、新型師生關系構建的制約因素。
2.1在教學成績這座大山的重壓下,教師和學生都為“成績”疲于奔命。
不合實際的高要求,超負荷的作業量使得部分學生、教師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
2.2網絡媒體大眾化,學生上網獲取信息甚至比老師多,教師在課堂上傳遞的信息量不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從而對教師的“知識”滿意度降低。
2.3以考試分數為唯一的評價方式仍根深蒂固,而學生的特長、個性被嚴重埋沒或被嚴重忽視,成績差的學生長期得不到老師肯定,師生關系疏遠。
三、課堂管理中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
愉悅的課堂生活離不開和諧的師生關系,師生關系影響著課堂發展和生長的人際關系,而這種人際關系在課堂管理中起著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在課堂管理中應構建的和諧的師生關系包括以下幾方面。
3.1滿足學生的基本需求。
植物需要土壤、水和陽光才能生長,對于人來說,同樣有生長的需求,理解和滿足學生的基本要求,推動學生的健康發展是教育的基本出發點。
當代心理學和教育學對學生的(包括人的)需要進行了解釋與分析。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提出了人的需要由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自我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構成。
庫柏史密斯(coopersmith,s.)認為,學生要保持高度自尊,就必須體驗到器重感、勝任感和權力感,其中器重感是個人從真誠的相互關心的雙向關系中獲得的一種受到重視的感覺,勝任感是個人覺得自己完成某種社會任務或比同齡人做得更出色的感覺,權力感是自己制約環境的能力感覺。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課堂作為學生生活的場所,學生不僅要在其中學習,而且需要在課堂上生動活潑地發展;學生不僅需要掌握知識,而且需要獲得精神上的滿足。
教師要滿足學生的所有需求是不可能的,只能從學生的基本需求出發。
3.2吸引學生參與課堂管理。
新的課堂管理理念鼓勵學生作為課堂管理的主體參與課堂管理,要求教師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使學生在課堂上體驗成功和愉悅。
這就需要教師把握好權力的度,一方面充分運用自己的權力確定學生在課堂上的行為規范并嚴格要求學生遵照執行;另一方面注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管理中來,使學生有積極的行為方式,協助教師解決課堂上存在的理由。
學生參與課堂管理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一是教師的民主程度;二是課堂管理任務的難易程度以及學生的能力水平。
因此,教師在鼓勵學生參與課堂管理的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能力發展,使學生對于課堂管理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和相關的能力,并不斷地引導學生在課堂管理實踐中鍛煉自己。
同時,在確定課堂管理的任務時要考慮學生的現有水平。
3.3推動師生溝通。
教師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重在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
溝通是一種交換信息的過程,人們通過溝通可以相互了解,求得共識,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
師生溝通是師生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通過信息交流達到相互理解的目的。
“教師只要懂得如何去與學生溝通,懂得如何去滿足學生的需要,并引導學生懂得如何來滿足教師的需要,師生之間建立相互信任、尊重,彼此接納、理解的關系,那么,任何教育活動都可以使學生產生興趣并接受。反之,在師生關系中,如果學生覺得自己無能、自卑,覺得被同學奚落,覺得自己不被信任,不被理解,那么無論他平時多么喜歡這門課程,也不會產生學習的熱情,更不會對學校產生好感?!?1)傾聽。
教師的傾聽能使學生感到被接納、被理解,覺得自己有價值。
傾聽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解決理由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主性,使學生具有自信的心理品質。
如果教師只是居高臨下地說教、勸告、批評學生,學生就不會對教師知無不言。
(2)教師表達自己的感受。
教師是人,有自己的情感,當課堂管理出現理由時,教師應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不掩飾自己的情緒以及對學生的反應,提出自己的要求,避開使用侮辱和貶低學生的語句。
(3)理解。
溝通的目的是使師生達成相互的理解。
學生在心煩意亂、情緒不佳時需要教師的理解,這種理解表現為需要向教師傾訴,允許他們有屬于自己的感受。
這實際給了學生通過談話來調整自我的機會,能使學生感受到老師能接受他們,設身處地地理解他們的思想和情感,更有利于師生間的溝通。
四、結語。
總之,和諧的師生關系滋潤著課堂,提高了課堂管理的有效性,使學生擁有愉悅的課堂生活,獲得健康、和諧的發展。
今后還應不斷實踐和總結,和諧的師生關系的建立將會迸發出強勁的教育能量,推動教育效果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葉瀾.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論中小學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研究,(9)[2]jones,v.f&jones,l.s.全面課堂管理:創建一個共同的班集體.方彤等譯.北京:中國輕工出版社,.
[3]劉家訪.有效課堂管理行為.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4]唐思群.師生溝通的藝術.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廣西高校物流管理本科專業教學體系【2】。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是中國與東盟十國組建的自由貿易區,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貿易區。
根據海關總署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與東盟貿易總額突破四千億美元。
廣西是中國大陸通往東盟的橋頭堡,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成為廣西經濟快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和契機。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將推動廣西物流業的發展,同時也對廣西物流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
廣西政府這幾年在公路、鐵路、港口、機場、物流園區等物流硬件設施的建設上不斷地加大投資,物流硬件平臺已初具規模,目前急需解決的是物流人才方面的軟件配備。
高校作為培養社會需要人才的重要基地和主要載體,其人才培養目標必須緊密結合區域經濟發展的實際。
如何結合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發展的特點,為當地培養面向東盟的中高級國際物流人才成為廣西高校一個急需解決的課題。
一、相關研究述評。
(一)學術界對廣西物流人才培養的研究綜述。
1.廣西物流人才需求分析的研究。
王珍蓮、莫柏預對廣西的物流人才需求進行分析,認為具有計算機及網絡專業知識,熟悉國際物流慣例的國際物流人才比較缺乏;楊懷珍等通過實地訪談、網上問卷調查與電話咨詢的形式進行了調研,得出廣西物流人才需求集中于基層崗位的結論,而且學校人才培養與企業人才需求存在偏差。
2.廣西北部灣港口物流人才培養研究。
朱芳陽從北部灣經濟區物流人才需求出發,以欽州學院為例對如何培養服務于北部灣經濟區的物流人才進行了分析和探討;鄧焱等對北部灣港口物流人才的培養目標、培養時間分配模式、課程體系、校企合作、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論述;楊軍,趙繼新從培養目標、課程體系的優化、師資隊伍的建設及校企合作等方面對基于北部灣經濟建設的高職物流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進行了初步探討;林君暖對工學結合、訂單式、“2+1”式等物流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分析。
3.廣西物流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蘭必近從國際物流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培養內容選取、業務崗位技能、培養課程體系、師資隊伍建設等角度提出構建國際物流人才培養體系的思路;岑麗陽提出要建立多層次的學歷教育培養體系、共建“開放+實訓”物流實驗中心、完善職業資格認證制度、構建國際物流實訓基地和師資培養的平臺、國際雙向交叉培養中國—東盟國際物流人才;韋克儉等圍繞專業優化知識與技能結構,對如何培養物流類實用性復合型人才進行探討;王景敏提出構建地方高?!肮W結合”物流人才培養模式,提升地方高校服務區域經濟的能力,實現學生、企業、高校三方共贏。
4.廣西高校物流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研究。
韋克儉指出東盟多數國家以英語作為官方語言,必須抓好物流專業學生英語的學習;韋克儉提出開設保稅物流、世界物流地理實務等課程,以滿足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發展對人才的需要。
5.師資隊伍建設及物流人才評價研究。
朱瑩對適應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發展需要的物流管理專業教師隊伍建設進行探討;潘文昊提出構建面向東盟的物流人才道德素質、知識素質和能力素質的評價指標體系。
(二)相關研究評價。
學術界對廣西物流人才培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才需求分析、港口物流人才培養、物流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及物流人才評價等方面,并有了一定深度的研究,為進一步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礎,但學術界對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環境下廣西高校如何培養合格物流人才的研究較少,筆者認為有必要對廣西物流人才培養體系進一步研究。
本文首先在調研的基礎上對廣西物流人才需求及廣西高校物流管理本科教學體系目前狀況進行分析,然后對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背景下廣西高校物流管理本科專業教學體系進行了探討。
二、廣西物流人才需求分析。
(一)廣西物流人才需求抽樣調查的基本情況。
為了了解和分析廣西對物流人才的需求狀況,本課題組從206月至年10月對廣西北部灣地區物流人才需求目前狀況開展了實地調查分析。
本次調查通過向廣西北部灣的防城港、欽州港、北海、憑祥等地物流企業、生產制造企業發放并收回了有效調查問卷表151份。
本次調查的倉儲企業45家,生產制造企業23家,貨代企業20家,運輸配送企業46家,貿易企業12家,快遞企業5家。
本次調查的內容主要包括:企業物流人才應具備的知識、技能和基本素質,物流人才各層次的需求和英語水平的要求等。
(二)廣西物流人才需求抽樣調查結果統計。
1.企業對物流人才學歷的要求。
在所抽樣調查的企業中,對中專和技校的物流畢業生需求為21%;對大專學歷的物流人才需求最高,占41%;對本科學歷的物流人才需求占26%;研究生以上學歷的高端物流人才需求較低,僅為12%。
2.企業對物流人才知識結構的要求。
在調研的企業中,企業要求具備基本專業知識及計算機知識以外,有91家企業要求物流人員熟悉東盟國際物流的運作規則和慣例;96家企業要求物流人員熟悉東盟國家的政策和法規;102家企業要求掌握英語,能夠用英語填寫報檢、報關及其他物流單據;86家企業希望物流人員掌握東盟國家的語言,與東盟國家企業的業務員能夠熟練溝通交流。
3.廣西企業對物流人才能力的要求。
大部分企業對物流人才要求有團隊合作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具備物流戰略、物流信息系統和物流業務模式等方面的規劃與設計能力。
三、廣西高校物流管理本科教學體系理由分析目前廣西有廣西財經學院、廣西民族大學、欽州學院、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廣西大學、廣西師范學院、桂林理工大學等高校開設了全日制物流管理本科專業,根據本課題組調研,普遍存在如下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課程設置沒有針對東盟物流需求等理由。
(一)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明確。
廣西大部分院校物流管理本科人才培養計劃存在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的情況,專業的目標定位和專業特色不明確,各校對培養什么樣的物流管理人才表述籠統。
以廣西民族師范學院為例,廣西民族師范學院物流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為:培養具有堅實的管理學、經濟學和信息科學的理論基礎,掌握物流管理的理論、策略與技術,熟悉物流業務工作流程,具有物流組織管理和物流市場開拓能力,能初步設計、分析、優化和組織實施物流方案的物流管理高技能應用型人才。
筆者認為該培養目標沒有體現區域特色,沒有體現出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的功能。
(二)課程設置需進一步完善。
1.教學內容缺乏系統性。
有些高校在開設物流本科專業課程時根據本?;虮鞠到處熌苌鲜裁凑n程才開設什么課程,存在因教師開設課程的現象,本來需要開設物流法規,由于教師對該課程不熟悉,就改為經濟法,當然教學效果就會大打折扣;課程教學大綱不完善,教師選擇教材比較隨意,造成不同課程的教學內容有很大的交叉性,如開設采購管理課程,有些教師訂購采購與供應鏈管理,教材與供應鏈管理的內容有交叉;課程的時間安排上沒有考慮其他課程的同步性,如出現微觀經濟學與高等數學上冊同時開課的情況,由于學生還沒有必要的高等數學基礎,聽微觀經濟學很是吃力,使學生對學習失去信心。
2.課程設置沒有實現模塊化。
廣西高校物流管理本科專業設置課程主要有物流導論、倉儲與配送管理、運輸管理、運籌學、運營管理、供應鏈管理、物流系統規劃、管理信息系統、物流英語等課程。
開設課程較多,有些課程學生畢業后基本上用不到,對畢業后職業崗位所需的合理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沒有強化,沒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如海商法課程對學生來說很難學,但如果學生畢業后不是去港口工作,而是去了制造企業,筆者認為學生在校完全沒必要學習該門課程。
3.課程設置沒有體現區域特色。
有些學校在做人才培養方案時主要參考一些國內知名高校的課程設置,很多課程設置模仿國內重點院校,結果課程設置趨同,沒有體現本校的特色,不能滿足當地經濟發展的需要。
廣西高校物流管理本科人才培養怎么樣體現自己的特色,如何更好地為當地培養更合適的人才,在課程設置上要有體現。
(三)實踐教學環節明顯不足。
廣西高校物流本科專業教育主要以理論教學為主,實踐性教學環節不足,雖然設置了實踐教學內容,但沒有形成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
其理由主要有學校資金投入不足,缺乏必要的校內實訓硬件設施;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方面,沒有與企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學生去企業實訓基本上是參觀學習,只是看看企業的倉庫、貨架等;部分教師沒有真正重視實踐教學,認為實踐教學對學生作用不大。
四、廣西高校物流管理本科專業教學體系構建。
(一)明確服務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物流管理中高級人才的培養目標。
廣西高校物流管理本科專業人才培養定位為培養服務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物流管理中高級人才,具體培養要求如下。
1.了解東盟風俗、習慣、文化、信仰、物產、資源、經濟、消費水平和消費習慣等。
2.熟悉東盟港口、口岸和重要物流節點城市。
3.熟悉東盟公路、鐵路、水運、航空線路,掌握我國到東盟國家的主要多式聯運線路。
4.熟悉貨物出口東盟報檢、報關、貿易單證制作流程。
5.熟悉東盟物流慣例及東盟貿易相關政策法規。
6.掌握先進物流信息技術,能夠熟練掌握如條碼技術、gps、erp等物流軟件。
7.能夠熟練利用英語填寫如訂艙單、裝箱單、到貨通知單、報檢報關單等。
8.掌握運輸、包裝、倉儲、配送等物流基本業務技能。
(二)面向東盟的物流管理本科專業課程設置。
面向東盟的物流管理本科專業課程體系參見圖1。
1.專業基礎課。
專業基礎課可設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數理統計、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市場營銷、管理學和會計學,專業基礎課的開設目的是打下良好的經濟管理基礎,管理者在做物流決策時,不僅要能夠定性分析有時還需要適當進行定量的分析,管理者還需能夠看得懂基本的財務報表。
2.專業必修課。
物流管理本科專業必修課可以開設倉儲與配送管理、采購管理、物流企業管理、物流運籌學、庫存管理、國際貿易實務、物流管理信息系統、運輸管理、國際物流、集裝箱運輸實務、供應鏈管理等課程,通過專業必修課的學習可以使學生掌握物流專業基礎。
3.專業選修課。
專業選修課主要是在大學三年級才開設,目的是使學生在物流某一方面進一步加強學習,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主要分為第三方物流、企業物流、國際物流三個模塊。
第三方物流模塊:第三方物流管理、冷鏈物流、物流運輸包裝、物流系統規劃設計;企業物流模塊:運營管理、物流成本管理、商品學、電子商務;國際物流模塊:海商法、報關與報檢實務、國際貨運代理、進出口業務與單證、國際結算。
具體見圖2。
4.任意選修課。
物流管理本科專業任意選修課開設物流專業英語、東盟國家社會與文化、越南語、東盟地理等,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專業發展進行選修。
(三)強化實踐教學。
實踐性教學是物流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的途徑,所以學校領導、專任教師和學生必須重視物流實踐教學,形成實踐教學體系,具體見圖3。
1.加強校內實訓室建設。
申請國家財政資金建設校內實訓室,購買必要的托盤、手推車、叉車、堆垛機、輸送鏈、條碼打印機、條碼識讀器、條碼檢測儀、物流周轉箱、各種類型貨架、自動打包機等物流設備,通過校內物流實訓使學生對物流基本操作有初步的認識;購買合適的物流軟件,如物流仿真軟件、第三方物流模擬流程軟件、進出口單證軟件等,通過軟件實訓,使學生對物流流程有一定的認識。
2.與企業合作建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
除了在校內實驗實訓室開展實踐教學外,還必須通過多種途徑與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建立穩定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
廣西民族師范學院現與憑祥物流園、防城港物流公司、北部灣集團、中集國際物流公司、桂中海迅物流公司、中信大錳、南寧真龍煙廠建立緊密型的合作伙伴關系,與企業合作開發“產學研”合作教學。
利用校外實踐教學基地開展現場教學,或者聘請企業專家到學校開展講座,讓學生對真實的物流業務流程有深刻的認識。
(四)國際雙向交叉培養中國—東盟國際物流人才。
廣西高??梢酝ㄟ^與東盟國家學校建立合作關系,聯合培養國際物流人才,如中國的物流本科學生一、二年級在國內學習,三年級到越南或泰國學習,四年級再回中國進行畢業設計。
目前,廣西民族師范學院有越南語專業和泰國語專業都采取聯合培養的方式,但是物流管理本科專業還沒有與東盟國家實行聯合培養,主要理由是廣西高校的物流本科學生英語或東盟語言能力不強。
筆者認為可以通過在一、二年級選修越南語的方式通過語言關,然后就可以實現人才國際化聯合培養。
服務當地經濟,為當地培養合格人才是高校的責任和義務。
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背景下,廣西的高校必須培養出更多的面向東盟的物流管理中高級人才,為廣西成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商貿中心和物流中心提供人才支持。
【參考文獻】。
[1]蘇飛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帶給廣西企業的機遇與挑戰[j].企業科技與發展,(8)。
[2]李湘.物流業發展與廣西高校物流人才培養研究[j].新西部,(15)。
[3]王珍蓮,莫柏預.適應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需求的物流人才分析[j].市場論壇,(8)。
[4]楊懷珍,董歡歡,李雷.廣西區物流人才需求與知識結構調研[j].江蘇商論,2012(2)。
[5]朱芳陽.北部灣經濟區高校物流管理專業課程設置探討[j].教育與職業,2010(30)。
[6]鄧焱,潘旭陽,黃良芳.北部灣經濟區港口物流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1(4)。
[7]楊軍,趙繼新.面向北部灣經濟建設的高職物流人才培養模式初探[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1(6)。
[8]林君暖.廣西北部灣高職港口物流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企業科技與合作,2011(17)。
[9]蘭必近.北部灣經濟區高職國際物流人才培養研究[j].生產力研究,(14)。
[10]岑麗陽.中國—東盟國際物流人才培養體系構建[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0(1)。
[11]韋克儉,李繼宏,吳硯峰,等.優化知識與技能結構,大力培養物流類實用性復合型人才[j].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3)(下轉第54頁)。
[12]王景敏.基于“工學結合”模式下地方高校應用型港口物流人才培養體系研究[j].中國市場,2011(32)。
[13]韋克儉.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物流人才培養實施的模式與倡議[j].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3)。
[14]韋克儉.中國—東盟保稅物流形式及人才培養[j].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6)。
[15]朱瑩.適應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發展需要的物流管理專業師資隊伍建設的深思[j].廣西財經學院學報,(5)。
[16]潘文昊.面向東盟的物流人才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欽州學院學報,2010(4)。
[17]王珍蓮.廣西面向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物流人才培養分析[j].市場論壇,2011(12)。
筆者在小學體育教學工作中發現,教師如果和學生之間建立了和諧的關系,整個教學工作的推進就會更加順利,無論是學生對教師啟發引導的積極響應程度,還是學生學習的投入程度,都會得到不同程度的增強,因此構建和諧師生關系顯得非常重要,本文主要針對小學體育教學中如何構建和諧師生關系進行分析。
一、教師要在體育教學中尊重學生。
小學生雖然年齡不大,但是他們的思想活躍程度一點也不低于成年人,特別是進入中高年級以后,學生更加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尊重。有些體育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存在簡單粗暴的作風,對學生的教育不分場合,動輒訓斥學生,嚴重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這對教學工作的開展非常不利。筆者在教學工作中堅持尊重每一位學生,無論這位學生在體育訓練中的表現如何以及效果如何,都將教師的關愛平等地灑向每一位學生,在教學工作中尊重學生人格,保護學生自尊心,和學生交流時從不用敏感的話語,即使學生犯了錯誤或者學習中出現了問題,也總是和顏悅色地指出來。在批評學生時注意選擇相對封閉的場合,對學生進行循循善誘,不訓斥辱罵學生,和學生進行平等的溝通交流,以尊重贏得學生的信任,從而構建師生之間更加和諧的關系。只有尊重每一位學生,教師才能夠獲得來自學生的尊重,否則容易出現師生之間的對立情緒,不利于教學工作的開展。
二、教師要在體育教學中關心學生。
小學生心理非常敏感,他們尚未形成自己相對獨立完善的自我評價體系,教師也在教學工作中充分關心學生,在訓練環節幫助他們掌握要點,提高體育學習訓練的實際效果,而且還要在生活上多關心他們,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愛。在體育訓練教學中,筆者認真觀察和分析每一位學生動作情況,凡是動作不夠規范標準的都進行親自指導,以及安排一些訓練較好的學生進行手把手的指導,讓這些學生充分感受到老師和同學的幫助,感受到濃厚的集體氛圍,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隨著學校布局調整力度的加大,許多地區的小學都增加了住宿生,這些小學生遠離父母住在學校學習,教師更需要在生活上多關心他們,例如體育課著裝的要求可以提前提醒他們,防止他們不規范著裝影響教學活動的開展。對于學生在生活中出現的一些困難,體育教師還應當和班主任共同幫助學生解決,從而為良好師生關系的形成奠定基礎。
三、教師要在體育教學中激勵學生。
許多小學教師都深有體會,在體育課上多鼓勵學生會使他們信心百倍,哪怕訓練再艱苦也會勇于克服,這就是激勵活動的促進效應。研究顯示,小學階段的青少年內心更加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可,在學習活動中獲得老師的鼓勵可以在學生心中產生強大的作用,增強學生對學科學習的.興趣,在師生互動中也會更加投入。鑒于這樣的情況,體育教師要充分激勵學生,在一些訓練消耗體力較大的項目中,有意識地樹立一些典型要求其他同學向他們學習,這些典型將會產生強大的激勵和帶動效應,筆者在肯定這些同學的同時,對訓練中出現的一些勤奮刻苦的學生,也給予充分的肯定,從而讓學生增強成功感。因為有了教師的激勵,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得到明顯提高,而且和教師之間的關系也會更加融洽,每一位小學體育教師在教學中都要想方設法增加激勵的頻率,為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情感支撐。
小學生在體育學習活動中犯了錯如何處理?這是教師面臨的一個棘手問題,體罰是不能的,嚴厲的批評也不足以可取,教師應當懷著一顆包容之心對待學生,包括能夠容忍學生犯下的錯誤,但是一定要和顏悅色地指出來,讓學生明白自己錯在哪里,通過自我評價和自我教育,使自己受到深刻的教育。以這樣的方式教育學生,學生的內心不會產生強烈的抵制,還可以存在的問題為素材組織學生進行分析討論,例如分析遵守時間紀律的重要性,分析團隊協作的重要意義,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中進一步提高了思想認識。教師懷著一顆包容之心對待學生,對于學生出現的一些問題都能夠科學地對待,采取有效的技巧進行解決,既可以體現對學生的教育指導效果,而且使師生之間形成了更加和諧的關系,這樣的和諧關系可以為教學工作的順利推進提供基礎。
五、教師要在體育教學中疏導學生。
無論哪一個階段的小學生,他們在學習與生活中都會出現一些或多或少的心理問題,特別是高年級學生已經進入了青春期,心里的困惑會更多,教師必須要注重心理疏導,幫助學生跳出自己的層面、角度、思維看待問題。雖然有些問題站在成人的角度看比較幼稚,但是在學生的世界中卻都是一些大事,無論是學習的憂慮情緒,還是和同學之間的一些小矛盾,這些方面不加以有效化解,必將對學生的正常學習與生活產生消極影響。體育教師要充分利用體育學科的優勢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教育,例如經常組織一些團隊性的游戲活動,讓學生明白自己在集體中的地位,明白團結協作的重要性,并在團隊合作的活動中受到深刻教育。教師還要經常深入到學生中與他們進行談心,不僅要了解學生對體育學習的想法,還要了解他們面臨的一些心理困惑,幫助他們進行解答,同時教給他們一些心理疏導和調節的方法,多回顧美好的事物,多展望美好的明天,將一些不良的情緒排泄出去,這樣就能夠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教師對學生多一些寬容多一些幫助,教會學生心理疏導的方法技巧,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精神狀態水平,而且能夠營造體育教師和學生之間更加和諧的關系,從而有利于教學工作開展。綜上所述,和諧師生關系對小學體育教學工作開展至關重要,每位教師都要認真思考并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以良好師生關系推動教學工作開展。
【參考文獻】。
[1]徐小鳴.和諧師生關系是高效課堂的基礎———淺談新課改下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師生關系構建策略[j].新課程學習(上),2012(12)。
[2]陳秀平.合作精神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培養[j].黑河教育,2011(12)。
作者:姚偉單位: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姚集鎮劉果小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階段,教師要充分結合新課程標準要求,再此基礎上靈活運用教材,不僅要對教材進行合理選擇,也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正確選用,以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從目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開展情況來看,對教材的靈活運用不失為提高課堂趣味性的重要手段。關于低年級漢語拼音的教學,許多語文教師認為漢語拼音這種枯燥的語言字符對于小學生缺乏吸引力,所以,小學生學起來沒有興趣。
其實不然,小學語文教師要懂得充分而又靈活地運用教材,還要注重與實際生活的鏈接,以提高趣味性,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拼音學習中找到樂趣,從而樂學、愿學。如在教學韻母“aoe”時,小學語文教師就可以充分運用教材中所配的插圖,引導學生結合插圖說話:清晨,太陽出來了,大家都開始了新的一天的生活,大家看,小妹妹在練嗓子了“aaa”。此外,教師還可以結合課文插圖編兒歌,以此來幫助學生記憶字母的形狀:“圓圓臉蛋扎小辨,張大嘴巴aaa;太陽出來紅通通?!边@樣可以很好地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既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又使學生加深了對字母的印象。
二、要恰當運用講故事的教學方式,以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小學生好動、好奇,不僅難以長時間保持精力集中,而且總是愛為什么。所以,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結合小學生的這些特點,根據課堂教學內容恰當地運用講故事的教學方式。這樣,教師可以在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趣味性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提高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第一,結合教學內容的需要,恰當地將講故事環節引入課堂中。小學語文課本中的許多課文內容都與小學生的生活有關系,而且很多課文本身就是一則故事。這些課文內容的設置是為了讓小學生通過學習能明白一些生活中的道理或者學到一些生活常識。在教授這類課文的時候,小學語文教師就可以有意識有目的地將與課文內容有關的故事引進來,或者教師講給學生聽,或者讓學生自己講述自己的故事。這樣,學生在課堂中將不只是一味地學習課本中的知識,而是可以自己發言或者與人交流,在無形中就會提高參與積極性,感受到語文課堂的趣味性。
第二,讓小學生以作者的角度將課文的故事情節敘述出來。除了讓小學生講故事外,小學語文教師在教授課文時,還可以讓小學生以作者的身份、從作者的角度來敘述故事情節,這樣不僅可以調節課堂教學氛圍,還可以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和邏輯思維能力。此外,如果學生能夠將故事情節從作者的角度敘述出來的話,就不僅體現出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充分的了解,而且也證明學生對課文有了深刻的印象。學生通過積極發言和表述會體會到成就感和樂趣,這在無形中也提升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從教學內容的豐富多彩和教學方式多樣性等方面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而且也要提升課后作業的趣味性。小學語文教師要優化作業設計,使得課后作業的趣味性更強,以促使學生積極認真地完成作業。小學生天性愛動好玩,小學語文教師在設計課后作業時也要結合學生的這一特點。小學語文教師不能將小學生的課后作業局限于抄、讀、寫的范圍內,要設計可讀、可寫、可看、可玩耍的作業類型,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從目前小學語文課堂趣味性教學的實際開展來看,趣味性教學的目的在于提高整體教學效果,促進課堂教學的發展,同時對學生的整體能力形成良好的培養。而這一切的實現,課后作業是重點,因此教師應通過課后作業的趣味性設計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及能力。為了保證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教師應對課后作業引起足夠的重視,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第一,明確課后作業的設置目的,優化課后作業的設計方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階段,教師設置課后作業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使學生能夠有效掌握并鞏固課堂知識。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想提高教學趣味性,就要明確課后作業的設置目的,并對課后作業的設計方法進行優化。
第二,要更加關注課后作業本身的趣味性,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設置課后作業時,小學語文教師應選擇有趣味性的內容,同時應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選擇學生易于接受的方式開展課后作業,使學生的課后作業既能夠滿足趣味性需要,也能夠滿足實際教學需要,起到提高學生成績的作用。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高效課堂的構建成為教師所關注與探索的重要課題。高效課堂是建立在學生以主體身份參與探究、快樂學習的基礎之上,是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全面發展。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巳經無法適應教學改革的需要,不利于高效課堂的構建。為此,在{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我們要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要學習新思想,樹立新觀念,踐行新模式,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以促進學生和諧發展。那么,如何來構建高效的語文教學呢?下面,我結合具體的教學淺談以下幾點體會。
一、興趣培養,引導學生快樂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維的內在動力。
高中階段的學習更為繁重,學生往往是承受著很大的壓力在學習,這樣勢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影響學生的思維狀態,為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增加了許多障礙。為此,我們要重視學生興趣的激發與培養,要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讓學生放松身心,才能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語文探究活動中來,從而向構建高效課堂邁出成功的第一步。
1.發揮教師魅力,培養學生間接興趣。學生對學科的喜愛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師生之間的關系。傳統教學中,教師將自己塑造成為高高在上的師者,而學生只是信息的接收者,師生站在教與學的對立角色上,勢必會使得師生關系疏遠而緊張。學生不喜愛教師又如何會對語文學科產生興趣呢?因此,教師要對師生角色有準確的定位,熱愛、關心與信任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魅力,a得學生對教師的尊重,這樣學生才能愿意親近教師,進而會對所任教的語文學科產生間接的興趣,愿意參與其中。
2.展現學科魅力,培養學生直接興趣。學生學習的動力來自于內心對語文學科的認可與喜愛,這正是學生的直接興趣。教師要能夠展現語文學科獨特的魅力,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要善于運用優美的語言來傳遞,生動的畫面來烘托,動聽的音樂來渲染,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并不是枯燥的語言知識點的學習,而是能夠從中感受美、享受美,可以得到性情的陶冶、心靈的洗滌,讓學生感受到文宇的無窮魅力,真正感受到語文學科的生命活力,發自內心的喜愛,這樣才能讓學生形成對語文學科直接而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有效提問,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實現學生的自主探究,讓學生在探究中成為知識的主動構建者,這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條件。而要實現學生的自主探究,就要改變以往以教師為中心的知識單向傳遞,讓教師成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教師應巧妙地提出問題,讓學生以問題為主線來展開主動而積極的探究活動,在探究中成為學習的主體,探究的主人,成為信息的積極構建者。為此,教師的提問不能只是成為檢測學生知識成杲的手段,而是要成為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的途徑。
1.問題要有價值。要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能夠以一個問題來引發學生深人的思考,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進行多維的思考,這樣才能透過表面達到本質上的認知。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少問是什么的問題,而是要深人本質,提出為什么型的問題。這樣才能讓學生將學習與生活結合起來,展開多個角度的思考,才能讓學生的思考有深度,探究有成效。
2.問題要分層次。實施分層教學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這是基于建構主義理論上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所得出的。我們都知道一個班里的學生并不能同時同步發展,而是存在一定的差異,而傳統教學只能滿足部分學生的學習需求。為此,我們要將學生進行分層,重新組合成不同層次的學生群體,加強教學的針對性,真正實現因材施教,這樣才能使問題能夠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讓學生可以基于自身基礎來展開富有個性化的探究,完成不同的教學目標。
三、質疑問難,增強學生問題意識。
現代社會所需要的是創新型人才,對于學生來說最重要的不是看掌握知識的數量,而是看能否運用已知來發現更多的問題,解決更多的問題。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學會自主提問這正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關鍵,也是構建高效課堂的核心。
1.培養學生批判意識,讓學生不盲從。以往教材被視為權威,不容挑戰,不容置疑,學生對教材與教師是盲目的信從,其思想與思想限定于教材上,不敢有絲毫的逾越,自然不會產生不同。為此,我們要培養學生對教材、對教師的批判意識與質疑精神,要鼓勵學不唯師,不唯書,展開獨立的思考,得到不同見解,并能夠勇敢地表達出來。
2.給予學生必要啟發,讓學生會提問。學生的不同見解或是問題并不總是有價值的,有時是片面的甚至是錯誤的,或者一片迷茫不知從何處入手來提出問題,這是由學生的認知基礎與水平所決定的。此時,他們最需要的就是來自于教師的啟發與誘導。對此,教師可以富有啟發性的問題來啟迪學生的思維,以問啟問,為學生指明方向,鋪平道路,這樣才能使學生由淺人深、由易到難,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真正地學會提問。
四、情感激勵,提升學生學習動力。
學生的學習是長期而復雜的過程,有成功也有失敗。成功可以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而失敗處理不當則可能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對自己失去信心,對語文學科失去探究的動力。此時就需要教師運用激勵性評價,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期待與鼓勵,發揮情感的激勵效應,這樣才能不斷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與勇氣,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動力。為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對每個學生都充滿期待與信任,要善于運用情感激勵手段,來肯定學生的進步,挖掘學生的潛能,讓學生更加相信自己,堅信通過努力一定能夠取得成功。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對今后的學習更有信心與動力,同時也可以拉近學生與教師的距離,讓學生更加愿意親近教師,利于師生關系的改善,可以讓學生對語文學科形成持久而穩定的學習動力。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業,是啟迪靈魂的事業,孩子們課堂上度過的分分秒秒是否快樂,是否有所收獲,都是由我們教師來調控和掌握的,如何讓小學語文課堂活起來,讓每一位學生都融入課堂,快樂學習,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注重開發學習興趣
尊重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實現“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一位教學經驗非常 豐富的 老師曾說過:“語文課一定要了解學生讀書、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輸,重在引發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用直觀演示、旁征博引、巧設懸念等方法激發他們的閱讀欲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教學氣氛。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最后一頭戰象》這篇課文,開課后我便讓學生質疑,提出了如“為什么是最后一頭?其他戰象呢?”“最后一頭戰象怎么了?”這樣的問題,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很快把學生吸引到了課堂。
2、注重文章與課堂相互“溶情”.
“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对僖娏擞H人》這篇課文通過志愿軍戰士與朝鮮人民在車站依依話別的情景表現了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教學時我用富有激情的導語、過渡語反復詠唱“親人們深深呼喚‘再見了親人 ’”這樣一詠三嘆的方式,將課文中所體現的兩國人民的深情厚誼表達了出來,而且將學生的感情也激發到了高潮,對課文的學習理解水到渠成、呼之欲出。
傳統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對話”.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
“文本對話”:在我的課堂中,經常會這樣問學生:“如果你是某某(課文中的人物),你會怎樣說,怎樣做?”引導學生去想像,和課文中的人物對話,“以文會友”,充當其中的角色,去體驗、去感受。
“師生對話”:在課堂上,我們教師應該做孩子的朋友,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熱情的手,不再那樣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實現與學生的溝通,和學生一起學習體驗!
“生生對話”:課堂上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是必不可少的,我們應當積極地給學生創造交流與合作的機會,使孩子們學會人與人的交往,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闭n堂上,千萬別讓你的“告訴”扼殺了屬于孩子的一切!讓他們去體驗,去探索,去感悟,去盡情地展示自己吧!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教學中對于“喝、渴”的區別,學生是這樣說的:“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這樣的例子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到:別“告訴”他,他會知道得更多!
2、引領孩子去讀書。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后,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谶@個思想,我經常搜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我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閱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我愿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
3、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蔽覀円幸庾R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
要想打造高效的語文課堂,就要對什么是有效的語文課堂有一定的了解,教學有沒有效率,并不是看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要看學生有沒有學到東西或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習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我們由此得出結論,只有學生學到了,學好了才是有效的教學,課堂教學必定要以生為本,以學為本,課堂教學所有的一切都是為學生服務的。
那么,我們在實施高效的課堂教學打造高效的過程中應該做些什么呢?我認為至少做好以下幾點:
學習目標的定位,就跟打籃球一樣,籃筐太高了學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進,自然就喪失了信心;而籃筐太低了,學生就會輕而易舉地灌進籃筐,當然也就沒有戰勝困難的喜悅。在制定學習目標時,既要考慮班內差生的接受能力,又要考慮中等生及優等生的提高。否則就會導致語文課程性質定位的偏差,造成兩級分離。所以,學習目標的制定必須兼顧好、中、差三個層次。根據因材施教原則,學習目標的制定也要因人而異,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達到的目標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論。要保證課堂上80%以上的學生掌握80%以上的課堂教學內容。對于優等生我們可以在日日清的拓展題中做一些略帶挑戰性的練習;而對于那些后進生,我們也可以為他們制定一些淺層次的要求,讓他們循序漸進。
就語文課來說,自主學習互動展示環節的設計基本采用“兩個導學、互動策略、展示方案”的模式。第一個導學,讓學生自主讀課文,讓學生感知課文語言。然后在老師引導下學生再細讀課文,讓學生理解課文語言。第二導學,讓學生品評課文語言,在老師輔導下學生進行綜合訓練,學會運用語言。
在這個環節中,學生的閱讀實踐活動始終處于課堂教學的中心地位,教師的一切啟發引導都是為訓練學生創造性地進行語言實踐提供服務。老師的“導”與學生的“讀”相互滲透、相得益彰,充分體現了師生間、生生間、師生及教材之間的雙向多邊的互動反饋。
課堂展示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啟發學生思維、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引導他們生動活潑的學習,使他們經過自己獨立思考,對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是進行自學反饋的一個重要手段。它貫穿于課堂的始終,直接體驗著學生自學成敗。當學生展示時,杜絕形式主義的問答,學生答案與老師的答案不一致時,教師不引導,不點撥,讓學生再答,直到山窮水盡還是解決不了。這時,教師必須細細揣摩,絕不能袖手旁觀,要“點”“導”,要點到有用之處,導到學生心里去,撥出水平來,才能更好的促進我們的教學,利于學生的發展。教師在課堂中,只有通過“點”“導”的技巧與藝術,才能體現出高效課堂的理念及價值。但展示時要盡量使全體學生都積極參與思考,使更多的學生得到展示的機會,并激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對答案置疑辨析。
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上,我們不是倍受關注的亮點,應該把更多的精彩留給學生。要努力縮短學生與老師,學生與教材內容的距離,使他們從心底愛上語文課。還應該充分利用教材、圖片、實物及學生情感體驗來發展學生的思維,增加學生的想象力。
另外,教師要“照顧好”每個學生,使人人都有“成就感”。在課堂中,我們盡量給學生以不同程度的點撥、啟發,使他們均有“成就感”。比如背誦課文,可讓優等生、中等生背誦并理解運用,而對于后進后,只要求他們讀熟就可以了,教師還要適時鼓勵,使每個學生都有沖勁。
總之,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學是一個過程,也是一種理念,我們必須立足于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語文,實現有效的、多向的、高質量的互動,從而達到這一最終目標。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pingyujiyu/83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