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研究范本,我們可以學習到一些精彩的總結開頭的寫法。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優秀范文范本,供大家學習參考。
我一直在想怎么讓語文課充滿語文味,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充分聽說讀寫綜合訓練?,F在施行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更加強調課前的準備,在學生充分閱讀,思考的情況下進行合作學習,否則就是無用功。課前的準備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
語文教學,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共同的知識,而且應當充分體現學生個性化需求。不同生活經歷的人對同一教材的理解可能千差萬別。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往往片面強調緊扣書本,書寫到哪里,學生的思維就停止在哪里;在對學生的評價上,強調“標準化”、“一刀切”。這樣,不僅影響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束縛了學生的個性發展,而且嚴重地扼殺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詩歌的題目是“未選擇的路”,美國詩人弗羅斯特在《未選擇的路》這首詩中表達了他對人生之路的思考。在寫實層面詩人描寫的是在一個樹林中,人對不同道路的選擇,但我們不難看出,詩歌中所描寫的岔路就是人生岔路的象征。在這首詩里,詩人不僅寫了他在不同道路間的選擇,尤為重要的是,當他選擇了一條路的時候,他又對另一條路充滿了感情與遐想。在這里,詩人強調了人生的偶然性與神秘性,提醒我們人生本來就有無限豐富的可能性。當我們在一條道路上行走時,本來是會有岔路口可能將我們帶到另外的道路上去的,而在我們面臨選擇時,不同的選擇可能會給我們帶來不同的命運。這或許是不經意的選擇,將來驀然回首時,我們才可能知道它多么深地影響了我們的生活。詩人的著眼點是選擇本身,但以具體的描寫入手,我們首先看到的便是黃色樹林中的'兩條道路,但詩人的筆觸卻將這樸素場景的描述賦予了更深的含義。在這里,象征手法的運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使言簡意賅的描寫具有了豐富的內涵,給讀者留下了想像的空間。每一個讀者都能夠在這首詩中發現自己的生活體驗,從而受到觸動,引發深深的思索。人只能選擇一條人生之路,必須慎重;人生道路的選擇,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
新課程特別強調重視人自身的培養.要實現人文教育,就要重視人文關懷,抓住語文教學內容中所體現出的.人的個性、人的尊嚴、人的價值等人文精神,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培養我們的學生成為具有獨特個性、有創造能力、能尊重他人、有知識、有修養的新一代高素質的人才.
作者:王敬華作者單位:太康縣教師進修學校,河南,周口,461400刊名:魅力中國英文刊名:charmingchina年,卷(期):2010“”(19)分類號:u416.217關鍵詞:瀝青路面平整度人為因素。
宜興市南新小學。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闭Z文教育實質是對人的培養和塑造,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學生培養成具有鮮明個性、完善品格的人。由此可見,如果我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關注學生的發展,去建構新型的課堂,那么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會真正邁向一個嶄新的境界!
一、營造創新氛圍,盡量呵護學生創新的靈性。
[1][2][3][4][5]。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四辦徐芳。
這堂課的智慧在哪里?
第一在于她的教育理念和課程理念。整堂課充溢著老師對孩子的愛和對孩子的充分信任,教師和學生之間是一種和諧、民主、平等、合作的關系。老師把理念內化為一種信念,成為她人格的一個特征,因此她對孩子的這種愛是自然的、真實的、真誠的。
第二在于個性化閱讀。這種多元的、開放的教學情境,顯現了價值的多元,沒有標準答案。但是教師沒有離開文本,沒有離開文本的語境,沒有離開文本的主旨讓學生去多元探索。嚴老師緊緊把握住“這半截蠟燭如果保不住就會怎么樣”(情報站被破壞了,機密泄露了,一家三口的生命也就不能存在了)展開教學,引導學生愛自己的祖國,愛自己的民族,教育學生在祖國處在危急時刻時要共同承擔責任。這些話老師在課堂上沒有講,但是她已經反復讓學生朗讀了。語文課不是不要思想品德教育,問題是怎么去體現。我認為老師處理得非常好,她是有智慧的、有深度的。
第三在于老師對課文的深入理解和比較準確的把握。課堂要生成,但是這“無法預約的精彩”怎么生成,生成以后怎么去把握,需要教師對課文深入理解、準確把握。否則這個生成是偶然的、隨意的,而且這樣的生成一旦冒頭不容易敏銳地把握住。老師抓住“絕密”“絕妙”兩個詞語,抓得好,但后面摳得不夠細。這個“絕妙”不僅指母親把情報放在半截蠟燭中是絕妙的,而且后面三個人去保護它也都是非常絕妙的,只是她點得還不夠到位。另外,讓學生聽寫這兩個詞語,教師沒有直接報詞語,而是讓學生根據意思概括出詞語,這一點也是不錯的。再比如“母子三人保護半截蠟燭的做法是不同的,但是有沒有相同的地方”,這個問題提得好,但我覺得應該讓學生首先說說不同在哪里。還有,拋出“是誰救了大家”這個問題,讓學生想象各人的心理,特別是讓學生討論讀母親的話時應突出哪個重音(實際上突出不同的重音都是有道理的),這都是個性化學習。老師就是這樣一環一環緊緊扣住課文中的主要詞句引導學生閱讀、討論。
我希望老師這堂語文課能上得再沉穩一點、再精細一點,有些詞語如“媽媽急忙從廚房取出一盞油燈”的“急忙”,小女兒“嬌聲地”,為什么“嬌聲”等,應摳得再細一點。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遠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币拐Z文課堂教學充滿智慧的魅力,語文教師必須講究課堂教學的藝術,充分調動學生興趣,有效地引領學生智慧地學習。
一、善于激情設境,導撥心弦。
教師要深入剖析作品,善于捕捉文中宣泄奔騰的感情激流、字里行間跳動著的感情脈搏,設身處地地體味并轉化為自己的真情實感,用心與之相親,用靈魂與之碰撞,形成一種激情,然后借助各種手段把激情釋放出來,打動學生,使“作品的情感、作者的情懷、教師的體會融為一體,產生共鳴效應?!?/p>
有些課文內容的選材遠離現在學生的生活實際,單憑光禿禿的語言文字和課文插圖,學生無法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這時,教師就要從教材中充分挖掘能夠觸動學生情感的因素,借助于一定的輔助條件來完成課堂教學。課堂上,我采用“情境教學法”,三次運用投影,創設情境。第一次,靜態展現長城的遠景,整體感知長城全貌;第二次,定格投影長城近景的各個部位,學生圖文對照,說各部位的位置、樣子和作用;第三次,慢速移動式投影,有重點地依次出現長城的遠景和近景,并配上相關的解說詞和樂曲,深入體會作者的聯想和發自肺腑的心聲。多媒體創設的動、靜態情景,既可以從宏觀上展示長城的雄偉、壯觀,又可以從微觀上真切地感受長城的高大堅固,從而縮短學生的歷史認識距離。當歌曲進行到“長城長,長城內外是故鄉”這一高潮時,有的學生眼里已經閃著激動的淚光。學生的真情被釋放了,深植于他們內心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被激發出來了,情感目標順利完成。
二、善于設疑引思,循循善誘。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比说乃季S活動常常就是由提出問題開始的,有疑問才能產生探索的欲望,引發解決難題的愿望,才能激發學生持久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動口、動腦、動手。一個好的教師應該是一名充滿智慧、循循善誘的人,用他那精妙的語言讓每一堂課“活”起來,讓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
在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時,我以重點句為契入點引導學生逐層深入:“讀完課文,你印象最深刻的句子是哪句?”學生各抒己見、爭論不止,個個處于積極的思維狀態。最后大多數同學都覺得“你想,周圍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這句話含義深奧、不易理解:周圍怎么會黑洞洞的呢?難道他常常走夜路?鼻子又怎么會碰壁?難道他眼睛不好使?面對質疑,我讓學生一邊學習,一邊聯系當時的社會實際進行思考:
(二)除了字面上的意思,這句話還有什么更深的含義?
(三)魯迅先生說這句話時心情怎樣?
通過不斷學習、交流、學生最終懂得了這句雙關語的含義:在那個軍閥肆虐,動蕩黑暗的社會里,一切敢于向它宣戰的人都會遭到無情的迫害。它表達了魯迅先生對舊社會的憎恨和堅韌斗爭的精神。而課文的難點也在層層探索、撥云見日的學習氛圍中輕松得到了解決。
三、善于捕捉靈感,合理駕馭生成。
一個智慧的語文教師應該是一個隨機應變善于調控現場的高手,讓每一節課都不斷生成“精彩”,甚至“高潮迭起”。課堂是一個動態生成的活動過程,教師要善于捕捉和利用課內生成資源,隨時調整教學過程,拓寬教與學的領域,促進學生主動和諧地發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作為平等對話中的“首席”,既應保持必要的權威,而又不能以絕對真理的擁有者自居,不搞單向傳遞的獨白式教學,不扼殺兒童的猜想沖動,不磨滅學生與生俱來的探究世界的好奇心。在學生的探究過程中,教師必須善于發現問題,及時反饋給學生。對偏差,通過負反饋引導學生補救;對優點,通過正反饋引導學生揚長。從而保證學生在課堂中最大限度地獲得自己所應該得到的發展。
如我在教學寓言《守株待兔》中,學完課文后,我問學生:“同學們,農夫不知道為什么沒有兔子來撞死,他還在那兒傻傻地等呢!你準備怎樣勸他?”一學生說:“農夫,兔子是不會來送死了,你還是快點把田里的草除掉種莊稼吧?!薄耙寝r夫還是執迷不悟,不聽你的話怎么辦?”這時,學生面面相覷,一時無以應答??粗鴮W生一臉的茫然,我想:可能是學生想象不出當時的情景的緣故。只有為學生創設一個真實的情境,學生才有話可說。這時,我看到了講臺邊的`椅子,靈機一動,坐了上去扮起了農夫,自言自語地說:“哎!兔子啊,你怎么還不來撞死呢?我都餓了好幾天了,你就行行好吧,讓我填填肚子呀!”馬上,教室里沸騰起來了,有的學生甚至激動地從座位上跳了起來,迫不急待地想去勸說。
生一說:“農夫,你別傻了,還是快快下地除草吧。再不然,你真的要沒吃的了!”
生二說:“農夫啊,兔子撞死在樹上,那是巧合,哪有兔子會經常撞死在樹上呢?”
生三說:“俗話說得好,天上不會掉餡餅的。心存僥幸,不勞而獲,最終什么也得不到!”
聽聽,說得多好!如果當時我沒有扮農夫,沒有利用好自身的這一課程資源,將學生引入情境,那美麗的“生成之花”就不可能有了。所以,一個智慧的語文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心理的、情感的、知識的需要,隨時對教學過程做出調整,進行巧妙的點撥。讓課堂上的“生成之花”開得更美!
四、善于張揚個性,鼓勵多元感悟。
語文學習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學生學習的過程不只是被動地接受外界刺激,而是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每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會有不同于他人的感悟和發現。一個智慧的語文老師對于學生的個性化感悟,一定是抱著樂于接受的態度,不會被課本教參牽著走。在他的課堂中,尊重并激勵學生盡情彰顯自我,合理進行多元化的感悟和體驗,使教學中的對話真正成為點亮智慧的火炬。
以下是我在教學《桂林山水》一課中交流品讀“漓江水”的片段。
師:你讀這段話時有什么感受?
生一:我愛漓江的水。
師:請帶著你的喜愛之情來讀這段吧。
生二:我陶醉在這漓江的水中。
師:請把你的陶醉帶給大家,和大家一起分享。
生三:我贊嘆這漓江的水。
師:那你在大家面前把你的贊嘆表達出來吧。
……。
讓語文課成為彰顯學生個性的天地,成為學生個性發展的搖籃,使學生享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感受到自己智慧的力量,獲得豐富的精神享受。
前不久我們上了一堂特殊的語文課:搞了一次“走上街頭找語文”的社會調查。利用星期日對南京市的六條街道的沿街門面招牌、路牌用字情況進行了仔細調查,結果發現,我市的街頭用字不規范情況還比較嚴重,應引起重視。
街頭用字不規范,主要表現在:一是繁體字招牌明顯增多。不少字早已廢除,有的字一般的詞典上根本沒有收錄。這類字大多出現在專賣店的招牌上,共有24家,讓人看了一頭霧水。二是漢語拼音和英語字母與漢字使用上問題很多。有的招牌沒有一個漢字,且字母書寫潦草,不知所云;有的字母與漢字不一致;有的所取的洋名不知何意。這一類共有17家。三是錯別字不少。有一家單位的通告把“根據上級部署”,寫成了“布署”;有的餐飲店把“炒肉絲”寫成了“抄肉絲”。四是不規則的簡化字,在字數較多的小招牌上多見。有的簡化字與繁體字交錯使用,人看了很別扭。
街頭用字規范與否不僅影響其的商業價值,更主要是在社會價值上反映一個城市的文明水平。試想一個連母語都寫不好、寫錯的招牌,讓人自然想起店主素質與城市的管理水平也應該是不會高到哪兒去的,這勢必影響城市的形象。為此,我們建議:
一是提高對街頭用字重要性的認識。教育好廣大經營者正確使用漢字、寫好漢字,讓他們懂得規范用字的重要意義。二是工商部門在頒發營業執照時,認真執行國家的有關規定,不僅要審核標牌的內容,而且要審查書寫形式,從源頭上制止街頭的不規范用字。三是有關部門要嚴格檢查街頭用字規范化情況。按照國家工商局發布的《廣告語言文字的管理暫行規定》要求,定期清查街頭不規范用字。四是加大對不規范用字的清查處罰力度。在調查中發現,有些是經營者故意追求時髦或缺乏社會責任感造成的,對于那些屢教不改的,不能放任,要堅決查處。五是發動社會力量監督街頭漢字使用情況,達到教育與監督雙重效果,使不規范用字無處可逃。
調查街頭用字,這。它讓我們懂得:街頭用字,關乎素質,關乎形象,切莫等閑視之。規范街頭用字,人人有責,個人有份。
點評:這篇考場作文從另一個角度切入,獨辟蹊徑,用調查報告的形式來寫,新穎別致??忌鷩栏癜凑照{查報告的寫作順序行文,因而全文邏輯思路清晰。結尾寫“調查街頭用字,這也是一堂語文課”,既照應標題,又自然引出作者的呼吁:“規范街頭用字,人人有責,個人有份”。
讀初中后,我已成了一個“網蟲”。往電腦前一坐,喝著汽水,敲著鍵盤——感覺好極了!瀏覽網頁,看些文章,這是我的首要任務……咦?這篇報道怎么這么多錯字啊?說時遲,那時快,我迅速就給網站的信箱發了封“伊妹兒”,指出了報道中的錯字。
每年的11月,學校要辦藝術節,主要是從各班挑選出好的節目,匯成一臺演出。這可是各班展現自己的好時機呀!我參加了我們班的配樂詩朗誦節目。最后,這個節目通過了兩次審評,終于登上了藝術節的舞臺,而且大受好評。當時全班同學的心里甭提多美呢!這也是一堂語文課嘛!
“餃子包好嘍!”隨著外公的一嗓子,家里喜慶勁兒更濃了。雖說每年的春節都這么過,可我卻怎么也過不膩。正想著呢,一家人有說有笑朝客廳走來——不用說,準是該開聯歡會了。這可是我家每年的保留節目。記得去年的聯歡內容是“成語接龍”,我不幸第一個被淘汰,今年不管是什么游戲,我都得拿個名次。一會兒,家里人都已坐好了,外公開始發話。講話內容先是祝詞,后是總結這一年里的事兒,最后好容易才說到游戲題目。我趕緊豎起耳朵仔細聽……“什么?接對聯?”聽到題目后,我呆住了,“哎!今年又沒戲了?!庇螒蜷_始了,父母已經答對幾道題,而我在旁邊像個擺設似的。時間一分一秒地流走,此時只剩最后一個上聯了?!澳昴隁q歲道平安”,外公念完了上聯正等著人接。我沒怎么想就脫口而出了“團團圓圓鬧春節”的下聯。家里突然靜了幾秒,然后便是如潮水般的夸贊聲。我自己剛明白過來怎么回事兒,就已經陶醉在這快樂中了。這還是一堂語文課啊!
看過了上面的幾個故事,你有什么感覺?我可是又一次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處處有語文課。我在生活中學語文確確實實嘗到了甜頭。
點評:這篇文章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從不同角度選擇典型事例來突出中心。給網上的信箱發勘誤信,突出了從生活中學語文的自豪感受;參加學校藝術節的朗誦表演活動,突出了從生活中學語文的成果;春節家庭聯歡會接對聯比賽活動,突出了從生活中學語文的快樂。三件事內容具體,寫出了自己的真實經歷,且緊扣生活“也是一堂語文課”這一中心,有真情實感。二是結構完整,運用小標題,起到了分清層次的作用。三是詳略有致,第三件事很有代表性,也很風趣,作者就突出對話與心理進行詳寫,而第一、二件事略寫。這樣處理有助于凸現了文章主旨。
生活中處處有語文,語文課無處沒有,無時不在。
——題記。
放學前,語文老師給每個同學發了一個蒜頭,要同學們回家栽到盆子里,每周觀察一次蒜頭的變化。一個月后,到班級匯報蒜頭的成長情況。
同學們都奇怪了,語文老師怎么不務正業,干起生物老師的行當了?但要我們動手實驗,誰不愿意?于是全班同學各自回家悄悄忙開了。
一月后,同學們把栽蒜頭的盆子搬到了班級。小張同學實驗失敗了,因為他把蒜頭放在瓶子里,瓶子里有水沒有泥土,蒜頭埋在水里,還蓋上蓋子,蒜頭在瓶子里爛掉了。我的實驗成功了,而且我栽的蒜頭長得最好,嫩嫩的,綠綠的,直直的,自豪地從泥土中鉆出來。失敗的,心情沮喪。成功的,心情喜悅。但無論失敗了,還是成功了,同學們每周觀察的記錄寫得都很具體、生動、精彩。
老師問我們:“為什么今天大家寫的文章都很成功?”
我們各抒己見,貪玩的小王說:“我們沒有交作文的壓力?!?/p>
好動的小明回答:“這是我們喜歡做的事?!?/p>
我也爭先恐后地答道:“寫我們親身經歷的,當然會生動?!?/p>
老師又緊跟著追問:“那么,我們過去經歷過許多事,但寫得卻不生動呢?
語文科代表振振有辭:“許多事我們雖然經歷了,但沒有留心,沒有積累,所以我們雖有生活,但大腦里沒擁有生活素材?!?/p>
老師笑了:“對,這就是語文,它從我們身邊悄無聲息地走過,我們要學會留心觀察,認真思考,真切記錄,才會學好它?!贝藭r,我才恍然大悟,老師讓我們栽蒜頭,原來這呵!
點評:這篇考場佳作構思新穎獨特,立意高遠非凡。文章記敘了一次難忘的語文實踐活動“觀察蒜頭的成長情況”,以小見大中感悟了“語文即生活”的道理。運用題記別具匠心,題文相諧,十分貼切,篇末點題,渾然一個嚴絲合縫的整體。沒有華麗詞句的堆砌,沒有虛偽造作的矯情,考生用樸素的文字,淡淡地敘寫著自己對語文的獨特感受,卻讓我們的心深深地被打動,這是文章的又一亮點。
又是春來時,我偷偷約了伙伴,騎著單車,來到草長鶯飛、流翠泄玉的大自然中。我們的闖入打破了原野的寂靜,聽著無數飛鳥的鳴叫,我們感到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愉悅。我的心一下子貼近了大自然!
我曾經無數次悶坐在令人窒息的臥室里,望著窗外吐著黑煙的煙囪,用自己枯燥的筆觸描寫婉轉的鳥鳴??晌夷睦镏?,這原野里的天籟之音是在任何文章里都無法體驗到的。我曾經無數次抒寫潺潺的流水,也曾經寫過凋零的紅花,哪知道原野中柔軟的泥土里,總有這樣一個聲音:“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蔽以洘o數次為大自然而謳歌,卻從未如此細心地觀察過大自然:螞蟻在共同搬運食物時,表現出的頑強與團結;鳥雀巢里,母鳥喂雛鳥時流露出的溫馨;樹木草藤創造的盤根錯節……一切的一切,又豈能是簡簡單單地從課本中就能領會得到的?即使是生花的妙筆,也未能詮釋大自然的奧秘。
假使沒有那一次出游,那次“膽大包天”的舉動,我不會如此興奮,不會寫出充滿激情的優美文字。只有在此時,我可以驕傲而又誠懇地說:“在莽莽原野中,我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發現了許多,領悟了許多。呵,這,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p>
誰敢否認:親近大自然不是一堂語文課!
點評:這篇考場作文的亮點主要有三:一是選材新。作者另辟蹊徑,從大自然的課堂里學語文這個角度切入,體現了“人無我有”。二是寫法新。作者淡化了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語文課”具體情節的展開,而用散文式抒情的筆調寫出自己在大自然的課堂里學語文的體驗與感悟,將敘事、抒情融為一體,議論水到渠成,結尾干脆簡練,不落俗套。三是語言新。文章篇幅不長,短小精悍。
一、語言訓練要扎實。
“語文教學一定要刪繁就簡,返樸歸真,簡單實用,提倡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边@是人教社小語專家崔巒老師在“閱讀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的報告中提出的觀點。語文教學改革的專家楊再隋教授也有關于語文教學應奠基固本的觀點,“要求切實、訓練扎實、教學落實”的“三實”觀點。對于學生的語言訓練,我認為要做好以下三點:
首先,要注重詞語的理解。字、詞、句、段、篇,是閱讀教學體系中永恒不變的主旋律。在一篇文章中,它們互相依存,整體關聯,沒有誰可以孤懸于文本之外,成為一個超越文本之外的獨立教學體。因此,字詞教學的訓練一定要扎實。比如在教學《呼風喚雨的世紀》一課時,如果將重點放在介紹20世紀的科技變化上,這就把語文課上成了科學課了。雖然這篇課文是一篇說明文,文字簡樸,通俗易懂,但是文中也有許多用詞準確的地方,用了排比等手法,還引用了古詩,在教學當中,我們可以抓住個別詞語對學生展開訓練,如課文中“發明”與“發現”一組詞語,我們可以檢查學生預習的情況,讓他們說說這兩個詞語的區別,還可以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哪些是發明,哪些是發現,學生能在學習中能自己弄懂“發現”與“發明”的含義,并能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有所加深。
第二,引導學生品詞析句。
每一篇課文,都有許多寫得很美的詞語和句子。文中的詞、句是通過具體的語言環境來表示它們特定的'意義和感情色彩的。教學時只有“詞不離句,句不離文”才能確切地理解其意義、作用和運用的目的。
例如教學《呼風喚雨的世紀》,這雖然是一篇語言樸素的說明文,但文中也有不少值得我們去欣賞的句子,比如我們可以引導他們欣賞文中引用的詩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蓖ㄟ^“千”、“萬”引導他們理解科學技術變化之大,引導他們通過“一夜”去理解科學技術變化之快。通過讓學生理解這個句子,讓學生更好感受到了20世紀取得的巨大的科技成就,強烈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第三,引導學生積累語言。
語言積累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對某些內容的理解,感悟、借鑒很難一次完成,往往要隨著生活經驗、閱歷的增加多次反復。所以,我們要利用小學階段是孩子學習的最佳年齡時期,多引導他們記誦一些優秀作品,使他們能夠終生收益。同時也要引導他們積累一些用得優美的詞語,句子,讓他們也能“出口成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得到語言的積累,還要教給學生語言積累的方法、培養學生語言積累的意識、鍛煉語言積累的能力、養成語言積累的習慣。培養自主意識、能力與習慣比增加積累知識更重要。有了自覺積累的意識,學會了積累的方法,養成了注意積累、善于積累的習慣,學生才能自主讀書、積累。
二、反復朗讀深化文章重點,突出語文味。
閱讀教學從始至終應貫穿“讀”.在教學中從整體讀,到詞句、語段的交流讀、品讀,做到了有點有面,點面結合的朗讀指導。如學習《呼風喚雨的世紀》一文,在學習的時候,要引導學生用“自豪、驕傲、贊美、科技發展的快、變化大的驚嘆”等等的語氣來朗讀,同時也體現朗讀的個性化。又如在教學《幸福是什么》一文,重點講到三個孩子十年后,他們終于找到了幸福這部分。進行這部分時讓學生對照井前后的變化,讓學生感受到孩子們做的事情時多么有意義。感悟三個孩子都做了哪些對人類有益的時,利用學生的想象,進一步渲染孩子們做的事情是對人類有益的。讓孩子們想象“病人飽受怎樣的痛苦,第一個孩子把飽受痛苦的病人治好?”想象“第二個孩子做的工作都是怎樣的工作?”想象“第三個孩子是怎樣在四季里勞動的?品析的過程中,讓學生帶著個人的感悟朗讀這部分內容。在讀中再次讓學生品味到孩子們的幸福。體現了語文課的語文味。
三、閱讀與寫作相結合,改進作文教學。
學生作文,既是表達方法的練習,更是組織語言運用語言的練習。特別是學生新學到的詞語句子,如果能夠設計一些練習讓學生在新的語言環境中用一用,對學生內化這些語言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閱讀與寫作相結合,不僅是指寫作方法上的結合,也應該包括學習語言和運用語言的結合。因此,作文練習不僅是作文課的事,也是閱讀課的重要任務之一。閱讀課的作文和作文課上的作文應該有不同的分工。以擴大學生語言積累,內化課文詞句的作文練習,主要應該在閱讀課上進行。因此在閱讀表達課上,應該結合課文的特點,適當地設計作文練習,讓學生在練習中運用并掌握課文中的詞句以及一些寫作方法。
我們在閱讀表達課上設計的作文練習主要有三種形式:一基本模仿課文的語言說一段話或寫一段話。這種練習的目的既可以鍛煉學生組織語言的能力,又有利于擴大學生的語言積累,從而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二是創設新的情景讓學生進行說話練習。這種練習中可以非常明顯地看到自己在學習語言上的進步。三是模仿課文中的寫作方法說話寫話。比如《白鵝》中描寫白鵝各方面特點時采用的是總分結構方法,我們就讓學生模仿總分結構的寫法寫來寫一種動物的特點。
總之,課文老師在課堂中要將教學重點放在對語言的感悟上,引導他們去理解,化抽象為具象,并適時歸納這些語言的作用,讓語文教學的”語文味“盡顯其中。
語文教學的改革,近幾年來步子邁得很大,但前幾年單純地強調把語文課上成語言文字訓練課的觀念對一線教師的`影響可謂深入人心.因此,縱觀現今語文課堂教學,不難發現,語文的學習幾乎被枯燥乏味的條理梳理和技巧訓練充斥,語文的人文性幾乎得不到體現.因此,本文以“讓語文課堂充滿感性陽光”為題,從“把閱讀的權利還給學生”;改“'撿骨架'為'見全身'”;“在學生與課本間架起一座橋梁”三方面進行論述.以具體實例論證上述觀點.
作者:趙德軍作者單位:河北省保定涿州中學,河北,涿州,072750刊名:魅力中國英文刊名:charmingchina年,卷(期):“”(18)分類號:g633.3關鍵詞:人文性感性體驗。
《新課標》明確提出:要正確處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系。在教學中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因此在教學中不管采用哪一種導語設計,都要為全課的教學目的和教學重點服務,與講課的內容緊密相聯,自然銜接??鬃釉疲骸皽毓识??!币虼藦土曋R也是導入新課的常用方法。
如我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課時時,以復習舊知識導入新課,具體導入是這樣: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賣火柴”這部分課文的內容,這個小女孩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在學生回答之后,我用激情的語言引出問題:是啊,這個可憐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只能蜷縮街頭,又冷又餓,那么她的命運會怎樣呢?我們接著學習課文。
二、設置懸念法。
古人云:“學貴于思,思源于疑”。根據學生愛追根求源的心理特點,一上課就給學生創造矛盾,提出問題,設置懸念引起注意。因此在課堂教學導入時,利用巧妙設問造成懸念,讓學生處于一種“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狀態,促使學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識,引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
例如,我在教學《草船借箭》一文時,設置了這樣的懸念:《草船借箭》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改寫的。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和孫權各據一方,稱魏、蜀、吳三國。當時曹操剛剛打敗劉備,又攻打孫權。于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抗曹,劉備派出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到孫權那里助戰,孫權手下的大將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能,想陷害他。諸葛亮是怎樣對待的呢?最后的結果怎樣呢?我們一起來讀課文。
三、創設情境法。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教材中的不少課文,或敘述了生動的故事,或描寫了美妙的景色,此類課文,可選其中精彩的畫面或精彩的情節,通過具體形象的描述,聲情并茂的表述,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桂林山水》可這樣導入新課: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是一個美麗的大花園,而桂林則是這個大花園中一顆璀璨的明珠。那里的山是那么奇,那么險,那么秀;那里的水是那么清,那么綠,那么靜。誰到了那兒,都會被那奇特的風景所陶醉,被那美妙的景色所感染。今天老師就帶大家去走一走,看一看。這樣導入,學生就會被桂林山水的美妙所吸引,同時也對桂林山水的主要特點有了初步的了解,他們就會全身心進入課文描述的境界中去,投入到課文的閱讀和景色的欣賞中去。
四、故事誘導法。
“故事是兒童的一大需要”,學習的最好刺激又乃是對所要學的教材的興趣。興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動力。在新課教學中就是要利用兒童喜聞樂見的事例,激發他們求知的情趣,引導他們在歡樂中進入學習。
例如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時,在讓同學們回憶自己的大年夜生活后講述了這樣的故事:有一個漂亮的小女孩,長長的金黃頭發,大大的眼睛,有一副善良的心,從小沒有了媽媽。天天靠賣火柴維持生活,今天是大年夜,天冷極了,還下著雪,這天沒有人買她的火柴,天已經黑了,她還在街上走著,走著……,講述了與主人公命運相關的故事,激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關注的心情,從而促使學生急不可待地去讀書,去了解。
五、音樂導入法。
借助于與課文內容聯系緊密的歌曲作為導入的途徑。這種方法靈活多變,利于調動學生情緒,并能克服緊張心理,活躍課堂氣氛。播放與本課有關的音樂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教學第五冊《讓我們蕩起雙槳》時,課前用錄音機播放“讓我們蕩起雙槳”這首歌曲,讓學生欣賞,然后提出問題:你們喜歡這首曲子嗎?作曲家為什么要寫這首動聽的曲子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內容。板課題《讓我們蕩起雙槳》。利用音樂導入新課,同學們便自然而雙輕松愉快地進入了學習新課的角色。
六、名言引入法。
名言警句是人類思想、語言藝術的集中體現。教師通過引用與課題相關的名言作為引言,引導學生進入新課題。引用與本課題有關的名言名句導入新課,既渲染了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興趣,又陶冶了學生的情操。
例如在教學《晨讀》時,出示名言名句:“為中華人民崛起而讀書。--周恩來”。老師說:“你們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的未來?!睉撜湎Т蠛脮r光,好好學習,記住周總理說過的話?,F在我們就學習《晨讀》。這樣學生明確了讀書的目的,就自然而然地去學習課文。
當然,導入的方法還遠不止這些。設計導入時,值得注意的問題是:
(1)導入要與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相適應。
(2)導入要有趣味性。學生對所學內容感興趣,就會表現出主動積極和自覺,學習時輕松愉快,學習效率自然會高。
(3)導入要有啟發性,以便激發學生的思維。
(4)導入語言要有藝術性。要使新課的開始能扣動學生的心弦,需要教師講究語言的藝術。
(5)導入新課的時間不宜過長。導入只是課堂的一個開頭,它的作用是為教學打開思路,不能喧賓奪主。
總之,導入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但無論用何種形式和方法導入新課都為了激發學生求知的興趣,達到課堂教學的最優化。我們要在瞄準教材的重點、難點的前提下,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與教學內容,靈活設計,巧妙運用,使導入--這個教學的“第一錘”,就敲在學生心靈上,迸發出迷人的火花。
作者郵箱:chenlin04517@sina。
小學語文是一個充滿活力以及情趣的學科,應用的范圍相對較為廣泛,接近社會生活。本文主要針對我國小學語文課堂如何提升情趣感進行分析研究,并且在這個基礎上提出一些對策,希望能夠對同仁有一定參考作用。
言音量適中說話音量的變化具有無窮無盡的魅力,不僅能夠表達思想,同時也能夠顯示出口語表達過程中所具有的層次感。因此要想能夠正確把握語言的音量,應該對以下方面加以重視。教師要保證音量不可過低,在進行班級授課的過程中,一個班級多則有五六十個學生,少則也有二三十名學生,要想保證每一名學生都可以聽見教師講課的內容,教師必須要保證聲音不可以過低。要是教師聲音過低,學生在聽課的過程中會表現出困乏的現象,因此教師必須保證講課每句話都字字有聲。音量不應該過高,如果音量存在過高現象,就會出現喊叫感,老師的嗓子也會比較吃力,學生也較為容易產生聽覺疲勞,精力得不到集中。
學生只有產生興趣,才會有求知欲望,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努力克服,逐步由原來的被動接受變成主動學習,將學習當成一種享受。學生興趣的激發相對來說是比較重要的。教師應該讓學生對所教學的內容感興趣,才能夠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但是如何激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興趣呢?教師應該結合學生自身特點,聯系學生實際生活,調整角度,探尋最佳的教學切入點。比如,在對《宋慶齡故居的樟樹》一文進行教學的過程中,筆者結合學生對童年玩耍的環境有深刻印象,對生活充滿美好幻想的特點,聯系生活,結合文章內容,由學生的興趣點切入教學,積極引導學生以“我的樂園”為主題,把自己記憶中相對來說比較美好的畫面用語言的形式表達出來。學生心中的樂園不僅有現實的美景,也存在著幻想世界。然后進一步引入文章中所描寫的樂園“宋慶齡故居”的重點文段。讓學生對文章中一些生動的描寫進行朗讀,感受樟樹的特點;讓學生在文字中學會觀察生活,加強以及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高尚情操。這課堂從學生的`體驗以及感受入手,不僅符合學生自身的認知特點,同時還能夠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文章的趣味性,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他們掌握語文基本技能的興趣,教師在輕松以及愉快的課堂氣氛中完成了教學任務。
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激發學生的思維火花,學生由于好奇心重,就會不斷發問,所以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要仔細認真地傾聽,并且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解決。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不斷地鼓勵以及引導學生質疑,提出不同意見,只有這樣,才能夠活躍學生的思維,不斷激發學生自身的創造欲望,從而積極主動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游戲的方法輔助教學,這樣做的目的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讓學生在較為輕松的環境下掌握知識。比如開展“快樂對對碰”游戲時,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可以制作一個轉盤。教學時老師可以點名讓學生轉盤,不管轉盤轉到哪里,形旁和聲旁都會組成一個字。學生比較喜歡充滿樂趣的游戲活動,他們在開心的游戲中學會一些生字,也懂得形聲字的規律所在。再如“摘果子”游戲,老師可以把后面有著生字的“果子”掛在畫中大樹上,讓學生去摘,并且讀出生詞,讀對就可以摘下果子,最后摘果子最多的學生被評為“識字狀元”。這種方式也能夠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一些相對來說比較有趣的游戲活動符合小學生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給課堂注入新的活力;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能夠對部分難記的字以及詞進行記憶,從而將課文背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獲取知識??偠灾?,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必須促使學生全面發展,而其中不僅僅只促進學生在知識方面得到更好的學習,同時也需要引導學生具有一種精神和不懈的追求。所以,對于教師來說必須重視營造一種創新以及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從而讓課堂充滿情趣,保證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語文學習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課堂教學是教師培養學生的主要途徑,也是最有效的途徑。教育者在培養任何一個學生成材的過程中,好像建筑一座完美的萬丈高樓,需要堆砌一塊塊磚,而每一堂課就好像是每一塊磚,沒有一塊塊的好轉,這座高樓就無法建成。因此,要提高教學效益,必須注重不斷改進課堂教學,切實上好每一堂課。
在十年的教學實踐中,我深深地體會到:用加重學生負擔的壓、灌方法來提高所謂的教學質量,是一種極不可取的方法。到底怎樣的一堂課才是好呢?下面就結合我自己的教學實踐,淺談如何上好一堂語文課。
1準備,是一堂好課的基礎。
要上好課,教師首先要備好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備課的程度直接影響到上課的好壞?!芭_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這句話對于上課來說,可能是有些夸張,但課堂能否精彩直接取決于備課的程度。
1.1備教材。要了解教材、吃透教材,把準重點、難點、關鍵點。在教學設計中,應用系統方法分析教學問題,確定教學目標,設計解決問題的步驟,選擇相應的教學策略和教學媒體,分析評價其結果。
1.2備學生。研究學生,了解學情,了解學生在這個知識點上的基礎以及理解能力,最后確定在課堂上講什么、如何講、如何導入等等。例如我在教學《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時,考慮到“租界”這個詞,學生可能理解不出來,我事先做了準備,才使上課進行的很順利。
2上課,是一堂好課的關鍵。
外形教師要衣著大方、整潔,精神飽滿。
內在教師要有較強的教學能力,上好每一堂課,上好每堂課的每一分鐘。老師盡可能的掌握學生的潛力,培養學生的能力,開發學生的智力,促進學生自學,提高學生認知力度。
作為一個教師,絕對不會為了上一節好課而上好一節課,而是盡心盡力地上好每一節課。所以我認為課后的總結,也是一堂好課的一部分,而且是一堂好課的保證。課后總結可以積累經驗。一堂課什么地方做得好,什么地方沒有做到位,下一節課應該以什么樣的方式改進。這有利于以后的教學越來越有經驗,從而達到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教學是一門藝術,要上好一堂課,是多么的不容易。要上好一堂課,教師是最主要的因素,必須從多方面努力,教師要讓自己的課堂成為學生的樂園,才會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學得輕松,學得快樂。這樣才能上好一堂課。
“叮零零,叮零零”,上課了。同學們飛一般地跑進教室,坐在座位上,等著老師的到來。
這是一節生動有趣的語文課,沈老師笑瞇瞇地走進教室,手里拿著一大疊的作文本,然后掃視了一下同學,最后說:“同學們,今天,我們來改別人的作文?!苯淌依锪⒖套h論紛紛,有人說:“改作文?這明明是老師的事嘛!”有人說:“叫我們同學改同學的作文,好象很有趣嘛!”
沈老師笑著在黑板上寫了六個大字,真誠、認真、技巧,然后說:“要以一顆真誠的心,去對待同學的作文,要以認真的態度去批改同學的作文?!弊詈笥终f了技巧。同學們聽了都躍躍欲試。
我的心怦怦地跳著,想:我的作文本會發到誰的手上呢?誰的作文本會發到我的手上呢?這時,沈老師走到我面前,把一本作文本放在我面前。我緊張地拿起來,看了那個同學的名字,天吶,竟然是章維俊的,我揉了揉眼睛,仔細地看了看,沒錯,的確是章維俊的。我心想:章維俊的作文,能寫多好呢?想著,也就迫不及待地翻開作文本,認真地閱讀了起來,咦?他的開頭和結尾處處相連,寫得還不錯嘛!雖然整篇作文像記流水帳一樣,而且錯別字和病句都很多。我把他的錯別字和病句一一圈了出來,當然也劃出了好句,寫上了評語。這時老師宣布要讀評語?!伴_始!”老師發出了命令,我快步走到章維俊面前,把評語流利地讀了一遍,然后回到自己的座位。這時,倪宇迪以經在那里等候了。他說了許多夸我的話,把我說得有點不好意思了。我心里想:他也指出了我的缺點,以后在作文中,一定要少說廢話。
這節課,我也當了一回小老師,原來同學之間交流是多么開心,多希望老師以后多上幾節這樣的課??!
仔細回想哪一節語文課有趣,為什么有趣?寫下來即可。
自己好好想一下,不要投機取巧,很好寫的,不會再問。老師可是能分辨出是否是自己寫的。
“叮零零……”隨著歡快的上課鈴響起,白老師捧著一大摞書大步流星地走進教室,只見平日春風滿面的白老師,現在怎么神情這么嚴肅?可不,你看她,臉色鐵青,每一寸肉都繃緊著,同學們見她這副模樣,也不敢開小差了,教室里頓時鴉雀無聲。
白老師的目光像一把刀子似的在各個同學臉上掃視著,最后落在孫大為身上:“孫大為!你給我上來!”不出我所料,白老師果然先向孫大為“開火”。說起孫大為,那可是全年級聞名的“搗蛋王”,平日里他不僅衣冠不整,還肆意打架,他可是挨批評最多的學生,加上他今天剛和同學打了一架,白老師無疑先批評他。
孫大為好像被嚇蒙了,他一邊慢慢地走上講臺,一邊膽怯地問:“白……白老……師……”
白老師不耐煩地把他用力推出門外,門“砰”一聲關了,把他關在了外面。接著,白老師應該來對付我們了,同學們嚇得連大氣也不敢喘一下,教室里連一根繡花針掉在地上的聲音也聽見,我心里好像有一只小鹿在跳,心都跳到嗓子眼兒了。白老師威嚴地走上講臺,我心想:完了!“暴風雨”即將來臨。
剛剛還神情嚴肅的白老師,臉色突然來了個三百六十度大轉變,她清了清嗓子,用溫柔的.語氣輕聲問:“同學們,你們還記得孫大為穿什么衣服,鞋子嗎?”說完,剛才“坐如鐘”的我們便哈哈大笑了起來,我也忍不住“撲哧”一聲笑了。白老師似乎也被逗笑了,眼睛瞇了起來。一陣笑聲之后,我們開始莫名其妙,白老師為什么問這個問題?她要干什么?……同學們在下面竊竊私語,都不知道白老師葫蘆里面賣的什么藥。有幾個大膽的同學舉起手來:“他穿黑衣;他穿藍衣……”白老師道:“那么請孫大為進來吧!”我聽到這句時,才松了一下肩膀,原來白老師是問我們這個問題呀!
白老師開了門,讓孫大為進來,這下孫大為不干了,他剛剛像作賊似的貼在門上,想進來,現在他又連連退縮,好像怕白老師把他吃了,無奈,白老師只能像老鷹捉小雞似的把他揪進了教室,哦!原來他是藍衣服,黑褲子,同學們看到他,又不禁再一次地哄堂大笑起來,孫大為可能仍搞不清我們在笑什么,只能在一旁傻笑。
終于進入正題了,白老師教導我們要處處留心生活中的事物,這樣寫作就有素材了,細心觀察周圍的一切,你會發現生活中有許多值得寫下來的東西,只是缺少發現的眼睛。你看,我們與孫大為每天都在一起學習,我們怎么沒發現他的衣服是什么顏色呢?總而言之,觀察對于兒童必不可少,我們要學會留心身邊的事物,要知道,“生活處處皆學問”呀!
記得上一年級時,老師給我們上了一堂難忘的多媒體語文課。
那天,我們興高采烈地來到多媒體教室,迅速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靜靜地等待老師來給我們講課。老師終于夾著課本笑容滿面地走進了教室?!敖裉?,我們來學習《雨點》這一課?!崩蠋煷蜷_了幻燈機,一幅美麗的下雨圖畫出現在我們面前。同學們一個個都瞪大了眼睛觀看?;顫姎g快的小雨點一個個向下落來,就象天上掉下了一個個可愛的小娃娃??赐昊脽羝?,老師讓我們先自己看課文,記下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自己的問題來。學完生字詞后,大家開始提問題?!盀槭裁从挈c落進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覺?”“為什么雨點落進小溪里,在小溪里散步?”“為什么雨點落進江河里,在江河里奔跑?”“為什么雨點落進海洋里,在海洋里跳躍?”老師笑了,和藹地說:“同學們,別著急,問題提得都很好呀,說明同學們開始思考了。我們還是先來看幻燈片吧?!崩蠋煵换挪幻Φ卮蜷_了幻燈機。靜靜的池塘,歡快的小溪,奔騰的江河,波濤洶涌的海洋,美麗逼真的畫面一個接一個地出現在我們面前。老師讓我們仔細觀察,并展開想像。終于,我們發現池塘的水看上去是不流動的,靜靜地躺在池塘里,一點波紋都沒有,那感覺就像睡著了一樣。于是我們就理解了“睡覺”的意思。接著,卞老師又提問我們:“小溪、江河、海洋的水都是在流動的,為什么說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躍呢?”我們便七嘴八舌地議論紛紛,不知道怎么回答。老師一邊不斷地放著幻燈片,一邊給我們講解。我們也一個勁地展開想像的翅膀。就這樣,我們明白了:小溪的水是緩緩地流著,小雨點在小溪里慢慢地走著,就像我們吃過飯后在悠閑地散步;江河的水流很急,后浪推前浪,小雨點在江河里奔騰向前,就像我們在體育課上奔跑;海洋里波濤洶涌,雨點在海洋里一會兒被掀到浪尖,一會兒被拋進浪底,小雨點在海洋里一個勁地翻跟頭,就像小朋友們在跳躍。然后老師又帶著我們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那種小雨點“睡覺、散步、奔跑、跳躍”的畫面不斷地在我們眼前晃動,感覺好極了!我們終于理解了課文的意思。
這堂多媒體語文課雖然已經過去很久了,可在我的腦海里卻仍然記憶猶新,美麗可愛的小雨點似乎還在我眼前晃動。
煙花三月,再下揚州。走進千課萬人的會場,享受了一場盛大的精神大餐,了解了部編教材的特點,感受到母語教育在兩岸三地結出的碩果。
短暫的三天,精彩紛呈,令人耳目一新。在此次活動中,聆聽了“部編本”語文教材主編溫儒敏教授“如何用好‘部編本’教材”的報告,使我對“部編教材”的特點、與人教版教材的區別、新增內容的用意等有了全新的認識。從作為詩意語文倡導者王崧舟老師對“基礎教育與閱讀階層”的報告中讓我深深的震撼,原來一篇教過多次的一年級《秋天》一文,竟然藏著如此之多的語文元素:題目的讀法,輕聲、兒化、變調、節律、重音、意動、意象、標點、比較等包羅萬象。兩岸三地同課異構的《古對今》課堂,讓我耳目一新,同樣的內容,同樣的時間,三位教師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滲透了相同的教學理念,讓我真正明白“教學有法,教無定法”的真諦。從青年教師馮春燕《操場上》和許嫣娜老師《怎么都快樂》的教學中,我感受到擁有一顆童心是享受快樂課堂的源泉。從郭學平校長、何捷老師和作家雪野的寫作課,我明白了想象力是兒童寫作的源泉。從歐義賜老師和張林華老師的口語交際課上,我感受到為兒童創設適宜的交際情境是口語交際課順利實施的前提和保障。趙志祥老師的《古詩兩首》和年逾古稀的賈志敏老師的《小壁虎借尾巴》讓我感受到語文課就是要教給孩子們“扎扎實實學語文,踏踏實實學做人”的理念。另外專家的點評又給我們在課堂與研討中搭建了橋梁,讓人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
在這次的培訓中令我深深折服、揮之不去的就是賈老師的課堂,趙志祥老師的古詩和薛瑞萍老師的經典誦讀,讓我真正感受到語文課堂就應該具有語文味,上出語文味。
什么叫語文?語就是口頭語言,文就是書面語言,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連在一起就是語文。那語文教學就是“口語”和“書面語”的教學。因此語文課堂要體現語文味,就要讓學生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語文實踐就是多讀多說多寫。語文教學就應當把讀、說、寫的能力作為主要目標,這也是積累和運用的具體體現。
第一,就“讀”而言。首先應該讓學生靜下心來,充分地讀,一直讀到正確流利,自知大意;然后圍繞精彩內容理解讀,讀出自己的感受和見解;最后品味、鑒賞的讀,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進而喜歡上語文并能熟讀成誦。這一點在這次的千課萬人課堂上感受最深,每位教師都采用形式多樣的讀代替了繁瑣的講解,真正體現了“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理念。特別是趙志祥老師的古詩教學,擯棄了繁瑣的分析,通過自讀、看圖讀、有節奏地讀、挑戰讀等多樣的形式,讓學生在玩中讀,讀中玩、玩中學??鞓份p松的將兩首古詩《望廬山瀑布》和《絕句》的讀法、節奏、詩意等有機融合,并將李白、杜甫兩位詩人的不同風格傳遞給學生,激起了學生讀詩學詩的興趣。真正讓人感受到他“語文很好玩”的課堂。
第二,就“說”而言。不是師生的問答,而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交際中獨自進行言語活動時使用的語言,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說話。然而我們卻發現一個怪異的現象:小孩兩三歲左右學說話,六七歲入學,短短兩三年時間,已經能夠順利地用口語交流。不論是和成年人還是和同伴對話,都可以運用自如,而且常語出驚人,妙語連珠。無怪豐子愷說“兒童語言是對境心自定,逢人語自新”。幼年時,僅在生活環境中,小孩的口語表達已經達到了比較高的水準,奠定了基礎,決定了發展方向。最根本、最基礎、最具個性化特征的口語面貌,在童年已經形成。但進入小學后開始系統地學習說話、寫作,孩子們卻是張嘴說不了話,說話時忸怩作態,甚至詞不達意。小孩失去了童言的本色,失去了言說的勇氣,無法體驗言語表達的趣味。其實這就是我們在教學中試圖通過日積月累式的“講”與“練”中,用太多規范的要求而代替了兒童言語無理而妙的發展特質?!坝柧殹敝械母袷交磉_,無異于封堵想象空間,捆綁觸角,出現了“邯鄲學步”的尷尬局面。因而,我們的口語交際課重在激發學生表達的欲望,讓孩子們感受到表達的樂趣,恢復兒童本真的語言。這一點在此次千課萬人課堂上張林華老師的《請你幫個忙》和歐義賜老師的《敲門聲響起》為我們樹立了很好的典范。
第三,就“寫”而言。就是把學生內心真實的想法用筆記錄下來,也就是“我手寫我心”。寫作需從內心深處喚醒驚異與渴望,這才是寫作持續發展的可貴力量。但在現實教學中,我們讓孩子一開始就對寫作產生畏難情緒,心存推諉。對童言稚語進行成人化的評價,字數不夠,語言不規范等,讓孩子一直困囿于“語法規則”時,就已經逐漸喪失發現的本能、表達的本能,自覺增長認識的本能。我們用教學將小孩帶到語言尸體的解剖臺,觀摩冰冷的字符尸體解剖過程,就為了掌握語言構造的機械原理,膜拜僵尸規則。在一次次的解剖中扼殺了孩子表達的欲望,讓孩子變得謹慎、慌張、虛偽,失去了兒童語言的本色。這一點在何捷老師《讀繪本故事,嘗試表達快樂》一課和“長辮子”老師郭學平《月亮晚上做什么》的教學中,隨性自然,奇思妙想的表達呈現的淋漓盡致,讓我們看到了富有童趣的語言。
短暫的三天匆忙而又充實,這次千課萬人的活動讓我明白名師之所以為名師的原因:他們深入地鉆研教材,對教材有著自己獨到的解讀,同時又能以兒童獨特的視角出發進行傳授,讓孩子們在輕松愉悅的課堂中掌握知識,發展思維,個性得以張揚,享受語文帶給他們的快樂。讓我們丟棄師者腦中所謂的標準答案,隨孩子靈動的思緒而變,讓孩子們體會課堂的樂趣,將語文上出趣味,上出本真,上出語文的情懷!
——部編教材學習心得。
杜
冬
花
今天,吳老師帶我們到多媒體教室去上課,走進教室,只見這里整整齊齊地擺放著30多張條形桌,乳白色的窗簾把教室襯托得更加寬敞明亮,我們的心情也非常愉快。
這節課的內容是《在南極的日子》,老師把南極的圖片放在大屏幕上讓我們欣賞。哇!多么漂亮的畫面??!有透明的冰山、高大的雪山、美麗的極光、嚇人的象海豹、五光十色的鱗蝦。這么多的圖片,我的眼睛都不夠用了。其中我最喜歡的`是一種叫帝企鵝的幼兒,它們的翅膀是純白色的,頭部也是純白的,烏黑的眼珠轉來轉去,雪青色的肚皮圓圓的,像個鼓,走起路來一搖一擺的,可愛極了!我心里暗暗地想:多么漂亮的帝企鵝??!
不知不覺中,下課的鈴聲響了,我們拿上東西,戀戀不舍地離開了這里。
路老師,又描繪出那美麗的畫卷“伯牙鼓琴,志在楊柳,鐘子期曰:“善哉,依依兮若楊柳!志在雨雪:“善哉!霏霏兮若雨雪!”
這節課有優雅的琴音,有朗朗的讀書聲,有嘖嘖的贊嘆聲,有失去知音的嘆息聲……伯牙與子期的友誼就像一朵盛開的鮮花,我真想把這朵鮮花捧在手里,不讓它消逝。大家不約而同地鼓掌,掌聲如潮,贊嘆如水,這潮水永遠奔流在我們心田!
語文是最具靈性與知性的學科,是最富有情感性的學科;語文以其獨特的工具性和審美意趣,應該是一門最具詩情畫意的學科。然而,在考試的壓力下,無論是學生的“學”,還是老師的“教”,都圍繞考試的指揮棒轉,語文課堂變成了枯燥無味的練習課,文本被機械地切割成知識的碎片,師生在沉重地訓練中苦苦掙扎。的確,語文的工具性,需要學習與訓練,需要運用與積累;但是語文又具有人文性,語文課必須有人文色彩,要有情感、有審美、有文化積淀。因此一節好的語文課要還語文教學的本來面目,要充滿詩情畫意,要把聽說讀寫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體味語文的韻味,感受語文的美感,熏陶學生的情感,培養健康向上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
一、激趣導入,激發學生的詩情。
語文教學,“情”字為首。語文教師在導入新課時,要精心設計導語,或引用詩詞名句,或一些感人肺腑的事例,或動人歌曲、書畫作品,或者用多媒體營造詩情畫意,讓學生在上課時就帶著情感投入學習。激趣導入不但能夠渲染出一種詩情畫意的氛圍,還能夠創設“先聲奪人”的審美意境,讓課堂“未成曲調先有情”,充滿詩情畫意,讓學生受到熏陶。
情感是人們共有的一種心理活動,以情動人是情感交流的重要手段。教師上課唯有做到熱情洋溢、激情似火,才能點燃學生求知的火焰。語文特級教師李鎮西在其作品《心靈飛翔的時刻》中說過:語文課應該飛揚著激情,不能設想語文課僅僅是詞語解釋和語法分析而沒有對學生心靈的撫慰和激蕩。朱自清沉醉于牧童短笛所吟唱的春天的贊歌,老舍迎著冬天的陽光所描繪的濟南水墨畫,毛澤東站在黃土高原對著北國風光所抒發的壯麗情懷,蘇東坡屹立于長江之濱所揮灑的萬丈豪情,還有梁衡的詩情畫意,沙葉新的妙趣橫生,邵燕祥的激揚文字,都應匯入語文課,或在學生心靈的大海上掀起滔天巨浪。而這些功力來源于一個人對事物敏銳的洞察力,來源于自身的文化積淀,來源于對作品的深刻理解。這就要求教師堅持修煉,只有做到自己胸中有墨有情,才能打動學生,使他們進入學習狀態。
二、挖掘語文的情感因子生成語文味。
語文教學之所以具有永恒的魅力,主要在于它自身包含豐富的情感,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拔恼虏皇菬o情物“,語文是最富有人性美和人情味的學科。語文課要上得有情、有意、有趣,語文教師本身要吃透文本,蘊育情感,善于以情激情,才能釀造出濃濃的語文味。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熏陶學生的思想情感,這就肯定了語文教學情感教育的特點,也就是說語文教學給予學生的不僅僅是語文知識及技能,更應當使學生受到美感教育。列寧曾說過:“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對美麗的追求?!弊鳛橐幻Z文教師,就應該用自己的個性與激情來激發學生的情感潛勢,使學生為情所動,從而把對人類情感的感悟轉化為對人生真理的追求。我在教學《香菱學詩》一課時,就考慮到教師要動情、引情,學生要入情,抒情。師生共同圍繞本課的重點、難點、疑點,充分調動發揮情感的功能,對香菱這個人物形象的探析突出講,對香菱學詩的過程剝開議,對文中有韻味的句子展開論,對薛寶釵、賈寶玉等人對香菱學詩的態度精要析,并且適時引入優美的詩歌,抒情的歌曲,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努力創造出一種情意盎然、歡快愉悅的教學情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眾多名家的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沒有情感的課堂教學,是一杯平淡無味的水,而融入了教師生命體驗的個性化課堂,奔流激蕩的則是情感的血脈,它能撥動學生的心弦,引發情感的共鳴。
語文教學時情感的教學,富有情味的語文課堂,才是有語文味的課堂。語文教師必須是一個情感豐富并會“煽情”的人,教師要能夠準確抓住文本的情感點和學生的情感點,并且二者之間架設一座橋梁,使學生在激蕩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勵,使他們在高昂的情緒中,產生想象和頓悟,從而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三、凸顯教學的詩意元素渲染出語文味。
語文是一門富有詩意的學科,同樣語文教學需要詩意的滋潤,需要詩意情懷的傾注。好萊塢的一部《功夫熊貓》嫁接了中國元素,而使得它票房大增。在語文課堂中如果能挖掘出文本中膾炙人口的詩意元素,無疑可以讓語文課堂充滿濃濃的語文味。大到教學流程的設計、教學語言的運用,小到板書的設計、問題的提問、作業的布置,無處不能體現出語文的詩意元素,尤其是教師教學語言的運用,如果能充分考慮到語言的詩意特點,那么一定能使語文課堂充滿濃濃的語文味。在這方面,教師首先要注意新課的導入和對學生回答問題的評價。導入語可以預設,而現場對學生的回答作出評價則體現了教師的語言基本功。把握好這兩點,課堂上的語文味就有了依托。
教師要成為善于創設詩意情景的行家里手,讓學生伴隨教師的引導而漸入佳境?!稗D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睂胄抡n,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一堂課的語文味就從導語開始。創設一個與文章一致的情境,利用動情的肺腑之言,使學生置身于教師創設的特定情境中,學生就會審美期待,進入文章的情感世界,引起強烈的情感共鳴。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老師在教學朱自清的散文《春》時,就設計了這樣一段精彩的導語:“春,列為四時之首,它是一個極富詩情畫意的季節,我們很容易想起‘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一類的優美句,古今中外的遷客騷人,寫下了多少春的贊歌!現在,我們正生活在陽春三月里,也正是這個時候,我們學習《春》,這就更能勾起我們對春天的贊美之情。在這篇散文中,朱先生寫了春天的草、花、風、雨、山、水、樹、蜜蜂、蝴蝶等等,請同學們仔細讀”就這樣,隨著老師富有詩意的導入,伴隨著朗朗的讀書聲,學生進入到一個詩情畫意、如沐春風的境地,收到了極好的教學效果。
教師還要善于對學生進行詩意的激勵評價,讓學生的舞臺靈動起來。詩意的語言的藝術,語文教師在進行講解、分析、點評時,應該多采用精煉的語言,多引用一些名人名言、妙語佳句或詩意名句,而不能只和學生進行“白話”式的交流。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注重語言的準備,運用準確二富有文采的語言連綴課堂環節,讓學生在流暢富有詩意的交流中領會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修養。語文課堂應該追求這樣一種境界:讓師生在富有詩意的課堂評價中共同成長。
三、放飛想象,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詩意的課堂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借助自己的聯系和想象,化干癟枯燥的符號為形象鮮明的畫面,創造出豐富而生動的情境和意,使文章所描繪的人、是、景、物立體豐富起來,讓它們活生生地“站立”在學生思維的屏幕上。這就是寫意中呈現的最高境界“著墨處是畫,空白處也是畫”,是詩意課堂追求的最高境界。
比如閱讀《沁園春·雪》,我們可以讓學生在腦海里建構出"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紅妝素裹,分外妖嬈”的壯闊畫面,感受詩人的豪邁氣概和博大胸懷;閱讀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時,就應該領略到“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的意境中一位漂泊旅人的思鄉之悲??通過這樣的聯系和想象,讓學生將語音文字還原為語言形象,由語音的感知變為形象意境的感受,從而使學生能夠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
五、巧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增強語文課堂的詩情畫意。
當今社會,科技發展迅速,電腦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已成為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有力工具,也為我們語文教師創設視聽情境提供了良好契機,一篇篇課文是有情、有境、有血有肉的,如果在教學時教師能夠精選與課文內容、意境、作者情感相一致的樂曲,畫面來營造情境,那么學生就會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逐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產生與作者相同的情感體驗。同時還能夠給人以啟迪、激勵和心靈的凈化,喚起學生心靈深處對知識的渴求。如在學習《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時,我用多媒體課件再現北風呼嘯,大雪紛紛,冰天雪地的場景,只見大屏幕上陰云滾滾,狂風呼嘯,大雪紛紛??。學生的想象隨著畫面的展開而展開,身臨其境,真正感受詩中描繪的情境,感受到詩人對朋友的擔心憂慮之情。
語文是充滿詩情畫意的學科,語文課堂上時時處處都應該充滿詩情畫意,詩意的課堂是神奇的,它陶冶著學生的情操;詩意的課堂是靈動的,它開啟學生的智慧;詩意的課堂是快樂的,它豐富了學生的人生體驗。我們語文教師要充分發揮語文的人文性,讓語文課堂充滿詩情畫意的芬芳,也讓學生的人生充滿詩情畫意!
曾艷。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曾幾何時語文課堂教學變臉層出不窮,大家對語文課堂的冠名也越來越多:情境教學、詩化教學等等。無論什么樣的教學模式,語文課始終應具有濃濃的語文味。語文味,就是守住語文本體的一畝三分地。
語文姓語,特級教師薛法根說:“語文課應把教學重心從課文的思想內容轉移到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上,通過課文內容學習期中的語文知識,進而通過相應的語文實踐形成并發展學生的語文能力,把目光聚集在語言文字上,走帶著學生學語文的路子,真正擺脫跟著內容跑的怪圈?!?/p>
一、抓住關鍵入文本。
真正的語文課堂既是感性的又是理性的。感情來自意蘊豐厚的文本,曼妙多姿的朗讀,讓課堂如不斷拓寬的泉眼,引得學生思維的泉水歡快地向外奔涌。如在教學《搭石》一文時,教師抓住“脫鞋綰褲”一詞。學生利用字典理解“綰”的意思后,教師說“脫鞋綰褲”的意思是......那就是說,如果小溪沒有搭石,人們出工就必須得......,如果小溪沒有搭石,人們收工就必須得......,如果小溪沒有搭石,人們趕集就必須得......,如果小溪沒有搭石,人們訪友就必須得......,一句話,如果小溪沒有搭石,人們來來往往都必須得......,從一次次的“脫鞋綰褲”中,你明白了什么?讀讀課文,讀出你的感受。這樣,一步一步,一層一層,一點一點,貼近兒童心坎,由詞語到文本,學生不僅理解了詞語本來的意思,還潛意識明白了詞語背后的含義,讓詞語的內涵變得豐厚起來,最終達到文字與兒童心靈融為一體。
特級教師朱先云在教學《冬陽。童年、駱駝隊》一文時,首先抓住這三個詞,引導學生想象:透過這三個詞,你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優美而略帶憂傷的音樂在教室里輕輕流淌,營造出淡淡的懷舊情緒?!拔闯汕{先有情”,孩子們進入課文所勾勒的童年生活所營造的懷舊情思中。
二、斟詞酌句悟情感。
語文教學就是要品,在重點的詞語上、在情感豐富的句子上學會逗留,多走幾個來回,多搞幾次摩擦,看能不能碰出一點聽說讀寫的真“火”,品出一點語言文字的真“味”。(劉武萌)《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是人教版的一篇文章。教學時應讓學生充分感悟德國綺麗的景象。一位教師對“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上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笔沁@樣處理的:
2、練讀并隨機理解“姹、嫣”的意思,指導書寫生字。
3、段落引領;你們的朗讀,你們的想象,仿佛把我帶入了這樣的畫面(出示)所有的花你不讓我,我不讓你??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這樣的景象就叫“花團錦簇、姹紫嫣紅”。圖片欣賞:你們的朗讀仿佛又把我帶入了這樣的畫面,請看(出示鮮花滿街的圖片并配樂)美讀積累:讓我們將這些美麗的畫面帶進句子中,把這份美麗永留心間。教師引導學生抓住詞語通過多種形式將兩個詞語融合在一起讀成了一幅畫面,打破了傳統詞語教學模式,真正做到了再語境中學習,同時,在以詞帶句,以讀帶講的過程中,學生也將綺麗的畫面和語言同時積累了下來。
三、有效拓展促運用。
課文中的關鍵詞句往往對學生理解起著提綱挈領、點明中心的作用,我們應以這些中心句為生長點,有效拓展,從而使語文課堂向更精彩,更深入發展。請看薛法根老師在《槐鄉五月》一文中第一自然段的教學:
師:讀了第一自然段,你覺得槐鄉怎么樣?
生:槐鄉非常的美?。ㄗx)“槐鄉的山??似??,有的槐花抱在一起,遠看??近看如??”
師板書(似、像、如)有誰讀懂了這三個字?師:同樣的槐花為什么有不同的樣子?
師:是的,作者非常喜歡槐花,于是用了三個比方表達這種喜愛之情。然后教師引導學生用“似、像、如”寫一寫槐鄉的美。
薛法根老師緊扣文本多用比喻這一語言特色,抓住文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兩個打比方的句子,突出是你個比喻詞“似、像、如”,層層深入,步步拓展。第一步,引導學生弄懂寫了什么,明白把槐花比作三種事物;第二步,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為什么這樣寫,明白不同的觀察角度會產生不同的感受;第三步,引導學生領悟這樣寫的好處,傳達喜愛的情感。第四步,在教學的最后進行拓展。課堂中,薛老師既引導學生深入語言的肌理,又帶領學生跳出語言之外;既啟發學生領悟語言的運用之妙,又眷顧整體,遷移到語言的靈活運用。這種融理解、感悟、體驗、運用一體的拓展走進了學生心靈深處,日積月累,學生的思維會日益靈活而深刻,語言便會日漸靈動而精彩。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舉一反三?!泵科n文都有其獨特的語言風格,教師應整體把握教材,以教材為藍本,整合資源,加強對比閱讀,拓展教學時空,讓學生活學活用,以用促學,學以致用。在教學《荷塘舊事》月光下荷塘的美景時。教師抓住幾組詞語:月朗風清,浮光躍金,繁星閃爍等。引導學生根據詞語品讀感悟,通過讀、批注、議、想象體會荷塘美景,然后引導學生用一個詞語或一句話說說荷塘給自己留下的印象。此時,荷塘美景已進入學生心靈,這時,巧妙借用拓展閱讀中的《荷塘月色》開展比較性閱讀,更好地突出了語言表達特點,為培養學生語感,積累感悟提供了材料。這樣的拓展為學生架設了閱讀橋梁,給學生的課外閱讀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這樣的語文學習,教師做到了心中有語言,學生的語言學習必將獲得有效生成。
“語文課應實現從教課文走向教語文”。我們要將視角瞄準在語文的本體上,把握語文的實質,讓語文教學真正走在語文路上。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達到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喬海燕。
《晨讀》是兒童文學作家葛翠琳對兒時學習生活的一段回憶。作為讀書單元的首篇文章,就是要以作者晨讀的感受,引發學生與讀者產生共鳴,對讀書產生極大的興趣。因為那個時代離現在的學生生活比較遠,所以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先是讓孩子們說說自己對作者的了解,接著又出示了葛翠琳的圖片,告訴孩子們這就是作者。又在音樂的伴隨中敘述了葛翠琳的童年生活,這樣拉近了孩子們與文章的距離,讓孩子們體會到文中的學生對讀書有著強烈渴望的原因就是因為又一位愛好文學的老師。接著抓住“這位老師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這個中心問題,讓孩子們讀中感悟,認識到讀書的樂趣,激發讀書的渴望。
片段一:
師:這位老師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生:這位老師很美麗。
師: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
生:這位老師長著一副瘦小的身材,清秀的臉有些蒼白,一雙溫柔而又善良的眼睛時時閃出甜美的微笑。從這句可以看出來。
師:還有誰想說?
生:這位老師很幸福。
師:為什么這么說?
生:因為有這么多學生陪伴她,所以她幸福。
師:如果這位老師就站在你面前,你想認識她嗎?打個招呼吧!生:老師您好!
生:老師我是xxx,我很喜歡你。
師:帶著你的喜歡讀讀這句話。
??。
教師為學生創設情景,教會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中心問題的提出既注重了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又降低了理解的難度。學生的模糊映像通過師生的互動交流、朗讀體驗,逐步深入進去,充分地與文本親近,感受讀書的魅力,體會讀書帶給孩子們也就是讀者的樂趣。
片段二:
師:文中的老師給孩子們讀了一本又一本有趣的書,都過哪些書?
生:冰心的《寄小讀者》,《萬卡》、朱自清的《背影》、《愛的教育》。
師:你讀過這些文章嗎?
生:沒有。
生:我很高興。
生:我也想玩水。
師:不同的文章會帶給我們不同的感受,下面這封信是萬卡寫給。
爺爺的,看看能帶給我們什么。(師讀節選部分)聽完后你的心情怎樣?
生:我很傷心。
生:我為萬卡著急。
師:文中的孩子們和老師也和我們有著同樣的感受,回到文中我們一起去感受。
??。
書中描寫的場景就這樣在老師的引領下與孩子們一起感同身受,不僅可以很好的把握文章人物感情,同時也為讀書鋪下了基石,學生在不同的文章中感悟著不同的思想感情,與文中人物同悲共喜,激發了讀書的欲望,讓課堂中朗朗的讀書聲代替教師繁瑣的說教,讓學生的語文素養在課堂的有效教學策略下滋生。
。
“叮零零,叮零零”,上課了。同學們飛一般地跑進教室,坐在座位上,等著老師的到來。
這是一節生動有趣的語文課,沈老師笑瞇瞇地走進教室,手里拿著一大疊的作文本,然后掃視了一下同學,最后說:“同學們,今天,我們來改別人的作文?!苯淌依锪⒖套h論紛紛,有人說:“改作文?這明明是老師的事嘛!”有人說:“叫我們同學改同學的作文,好象很有趣嘛!”
沈老師笑著在黑板上寫了六個大字,真誠、認真、技巧,然后說:“要以一顆真誠的心,去對待同學的作文,要以認真的態度去批改同學的作文?!弊詈笥终f了技巧。同學們聽了都躍躍欲試。
我的心怦怦地跳著,想:我的作文本會發到誰的手上呢?誰的作文本會發到我的手上呢?這時,沈老師走到我面前,把一本作文本放在我面前。我緊張地拿起來,看了那個同學的名字,天吶,竟然是章維俊的,我揉了揉眼睛,仔細地看了看,沒錯,的確是章維俊的。我心想:章維俊的作文,能寫多好呢?想著,也就迫不及待地翻開作文本,認真地閱讀了起來,咦?他的開頭和結尾處處相連,寫得還不錯嘛!雖然整篇作文像記流水帳一樣,而且錯別字和病句都很多。我把他的錯別字和病句一一圈了出來,當然也劃出了好句,寫上了評語。這時老師宣布要讀評語?!伴_始!”老師發出了命令,我快步走到章維俊面前,把評語流利地讀了一遍,然后回到自己的座位。這時,倪宇迪以經在那里等候了。他說了許多夸我的話,把我說得有點不好意思了。我心里想:他也指出了我的缺點,以后在作文中,一定要少說廢話。
這節課,我也當了一回小老師,原來同學之間交流是多么開心,多希望老師以后多上幾節這樣的課??!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pingyujiyu/82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