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是對于某個主題或問題進行詳細研究和總結后得出的典型案例,它可以讓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應用相關知識。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一些范文范本,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函數的單調性一節屬高中數學第一冊(上)的必修內容,在高考的重要考查范圍之內。函數的單調性是函數的一個重要性質,也是在研究函數時經常要注意的一個性質,并且在比較幾個數的大小、對函數的定性分析以及與其他知識的綜合應用上都有廣泛的應用。通過對這一節課的學習,既可以讓學生掌握函數單調性的概念和證明函數單調性的步驟,又可加深對函數的本質認識。也為今后研究具體函數的性質作了充分準備,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教學目標。
(1)了解能用文字語言和符號語言正確表述增函數、減函數、單調性、單調區間的概念;。
(2)了解能用圖形語言正確表述具有單調性的函數的圖象特征;。
(4)培養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用運動變化、數形結合、分類討論的方法去分析和處理問題,以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同時讓學生體驗數學的藝術美,養成用辨證唯物主義的觀點看問題。
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對函數單調性的有關概念的本質理解。
難點是利用函數單調性的概念證明或判斷具體函數的單調性。
二.說教法。
根據本節課的內容及學生的實際水平,我嘗試運用“問題解決”與“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模式。力圖通過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生主動參與以達到對知識的“發現”與接受,進而完成對知識的內化,使書本知識成為自己知識;同時也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三.說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置問題情景讓學生想辦法解決;通過教師的啟發點撥,學生的不斷探索,最終把解決問題的核心歸結到判斷函數的單調性。然后通過對函數單調性的概念的學習理解,最終把問題解決。整個過程學生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探索嘗試的動態活動之中;同時讓學生體驗到了學習數學的快樂,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以嚴謹的科學態度研究問題的習慣。
四.說過程。
通過設置問題情景、課堂導入、新課講授及終結階段的教學中,我力求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以點撥、啟發、引導為教師職責。
教學目標:
1、把圖形進行分類整理,并認識圖形的類別特征。
2、動手實踐,體會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性質。
3、通過直觀操作來感受和體驗各種圖形的性質。
教學重點:把圖形進行分類整理,并認識圖形的類別特征。
教學難點:動手實踐,體會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性質。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引入。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認識了一些圖形,現在一齊來回憶一下,都有哪些圖形。(教師讓學生說說桌面上的圖形)。
二、探索新知,小組學習。
師:這些圖形現在準備要搬家了,我們可以根據圖形的特征幫助它們分類搬進這兩間屋子里嗎?(小組討論,并說說理由)。
生:按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來分。生:按圖形是否有角來分?!?。
師:你們都說的很好,看看我們的好朋友淘氣是怎樣分的。他也和我們一樣把立體形和平面圖形分開。但這時平面圖形有話要說了,嗯,我們聽聽他們說些什么。
課件說:我們的屋子里有兩間房子,你們可以把我們進行分類看看住哪間房子嗎?
師:既然平面圖形這樣說了,我們的同學可以幫幫它把桌面上的平面圖形再次分類嗎?
生:按圖形是否線段圍成來分。生:按圖形是否圓來分。
師:同學們真厲害,在這么短時間就幫平面圖形解決這么多難題。
課件說:aaa等等,楊老師,我還有一個問題說同學們幫幫我啊!
師:啊!你還有問題呀,同學們,幫不幫他好呢?生:幫。
師:那你快說呀?
課件:你們已經幫我們分了房間,但是要兩個圖形睡一張床呀!你們可以再幫我們分類嗎?
師:既然這樣我們就幫幫它吧?翻開書本第22頁,用鉛毛把這四個圖形進行分類畫在圈里。
生:我是按它是否直角來分。
三、聯系生活,探索圖形特點。
師:再看看這一幅電動鐵門是什么圖形。生:平行四邊形。
師:其實在我們生活中很多運用了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誰可以說說你在哪里見過呢?(小組討論)。
生:窗口是平行四邊形生:紅領巾是三角形。
師:哪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你們喜歡哪一個呢?利用桌面上的小棒拼出你喜歡的圖形。(找一個拼三角形的學生)。
師:這位同學是拼成三角形的,你可以把這三角形的邊拉一拉嗎?你發現了什么?
生:我發現這個圖形具有穩定性。
師:還有沒有同學拼其它圖形的。(找一個拼四邊形的)。
師:你可以把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對角拉一拉嗎?你發現了什么?
生:一拉就變形了。所以四邊形具有不穩定性。
師:噢,原來是這樣子的.,那老師給多一條棒給你可以把這個平行四邊形固定起來,讓它不變形嗎?說說理由。
生:我在中間多加一條棒它就不會動了。因為形成三角形就具有穩定性。
生:不是,因為……。
四、課堂小結。
今天的課已經上完了,上這節課上得開心嗎?哪開心我就要問一下你們,你覺得這節課掌握了什么知識呢?你覺得哪一個小組表現最好,好在哪里呀!
今天我們學習了按圖形的特征進行分類,希望同學們以后遇到這些圖形都可以找出它的特點。最后謝謝各位同學幫助圖形搬了一間舒適的家。
活動目標:
1、通過拼拼、講講,了解圖形部分與整體的關系。
2、復習對長方形、圓形、三角形的認識。
3、能大膽講述自己的操作。
活動準備:
1、畫的一條小河,中間擺放顏色各異,長方形、圓形、三角形的紙片2、圖形拼圖材料、長方形、圓形、三角形相框、一封信。
3、圖形變變變ppt、4、人手一份“有趣的拼圖”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以游戲情景引入:過河1、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到動物幼兒園去做客,好,我們開著火車出發吧。
哎呀,前面有一條小河擋住了我們的去路,怎么辦呢?這些石頭是什么形狀的?
2、我們踩著小河里的`石頭過河吧。
提出過河要求:(1)每一步都要把石頭踩穩,小心不能掉進“河”里。
(2)過河時要看清楚你踩了哪些形狀的石頭?
二、做客(一)完成任務:
1、動物幼兒園到了,大家找個地方坐下來。
提問:你剛才是踩著什么形狀的石頭過河的?
2、讀信:小動物們外出了,請小朋友完成一個任務后能得到拼圖的禮物。
3、出示圖形拼圖,提出要求:把圖形拼圖通過拼拼,擺擺,把它們變成長方形、圓形或者是三角形。
4、幼兒操作,講述:你用了幾個小圖形變成了什么?
5、出示相框,請幼兒把剛才拼出的圖形放入相應的圖形相框中,給幼兒再次練習的機會。
(二)增加難度:讓幼兒用不同的圖形拼出物體先讓幼兒觀看ppt,然后進行操作活動。
三、獲得禮物后帶上禮物回家。
1、動物幼兒園的老師送給我們的是動物拼圖,猜猜是什么動物?
2、在拼圖前數一數:有幾塊拼圖?
3、讓幼兒合作進行拼圖。每人能得到一份拼圖禮物。
1、使學生在現實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了解負數的作用,感受運用負數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學生知道正數和負數的讀法和寫法,知道0既不是正數,又不是負數。正數都大于0,負數都小于0。
3、使學生體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初步認識正數和負數以及讀法和寫法。
理解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溫度計、練習紙、卡片等。
一、游戲導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現象)。
談話:周老師的一位朋友喜歡旅游,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幾個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幫他留意了一下這幾個地方在未來某天的最低氣溫,以便做好出門前衣物的準備。下面就請大家一起和我走進天氣預報。(天氣預報片頭)。
二、教學例1。
1、認識溫度計,理解用正負數來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溫度。
出示地圖:點擊南京出示溫度計和南京的圖片。首先來看一下南京的氣溫。
(1)現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攝式度嗎?(是0℃。)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個0,表示0攝式度)。
(2)上海的氣溫:上海的最低氣溫是多少攝式度呢?(在溫度計上撥一撥)撥的時候是怎樣想的呢?(在零刻度線以上四格)。
指出:上海的氣溫比0℃要高,是零上4攝式度。
(4)小結:通過剛才對三個城市的溫度的了解,我們知道記錄溫度時,以0℃為界線,用象+4或4這些數可以來表示零上溫度,用-4這樣的數可以表示零下溫度。
2、試一試:學生看溫度計,寫出各地的溫度,并讀一讀。(寫在卡片上)。
3、聽一段中央臺的天氣預報,將你聽到城市的最低和最高溫度記錄下來。
4、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得出:以零攝式度為界線,零上溫度用正幾或直接用幾來表示,零下溫度用負幾來表示。
三、學習珠峰、吐魯番盆地的海拔表達方法(p4第2題)。
1、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從山腳到山頂,氣溫相差很大,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關的。最近經國家測繪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老師把有關網頁帶來了。(出示網頁,上面有簡單的文字介紹)。誰來讀一讀這段介紹。
3、我們再來看新疆的吐魯番盆地的海拔圖。(動態演示吐魯番盆地的海拔情況)。
你又能從圖上看懂些什么呢?(引導學生交流,回答珠穆朗瑪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吐魯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1)交流:珠穆朗瑪峰的海拔可以記作:+8844.43米或8844.43米。
吐魯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記作:-155米。(板書)。
(2)小結:以海平面為界線,+8844.43米或8844.43米這樣的數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155米這樣的數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四、小組討論,歸納正數和負數。
2、學生交流、討論。
3、指出:因為+8844.43也可以寫成8844.43米,所以有正號和沒正號都可以歸于一類。提出疑問:0到底歸于哪一類?(引導學生爭論,各自發表意見)。
4、小結:(板書:認識正數和負數)。
五、聯系生活,鞏固練習。
1、練習一第2、3題。
2、你知道嗎:水沸騰時的溫度是____。水結冰時的溫度是____。地球表面的最低溫度是。
3、討論生活中的正數和負數。
1、借助數軸初步學會比較正數、0和負數之間的大小。
2、初步體會數軸上數的順序,完成對數的結構的初步構建。
一、復習:
1、讀數,指出哪些是正數,哪些是負數?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3、某日傍晚,黃山的氣溫由上午的零上2攝氏度下降了7攝氏度,這天傍晚黃山的氣溫是攝氏度。
二、新授:
1、怎樣在數軸上表示數?(1、2、3、4、5、6、7)。
2、出示例3:
(1)提問你能在一條直線上表示他們運動后的情況嗎?
(2)讓學生確定好起點(原點)、方向和單位長度。學生畫完交流。
(3)教師在黑板上話好直線,在相應的點上用小圖片代表大樹和學生,在問怎樣用數表示這些學生和大樹的相對位置關系?(讓學生把直線上的點和正負數對應起來。
(4)學生回答,教師在相應點的下方標出對應的數,再讓學生說說直線上其他幾個點代表的數,讓學生對數軸上的點表示的正負數形成相對完整的認識。
(5)總結:我們可以像這樣在直線上表示出正數、0和負數,像這樣的直線我們叫數軸。
(二)教學例4:
1、出示未來一周的天氣情況,讓學生把未來一周每天的最低氣溫在數軸上表示出來,并比較他們的大小。
2、學生交流比較的方法。
3、通過小精靈的話,引出利用數軸比較數的大小規定:在數軸上,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從小到大的順序。
4、再讓學生進行比較,利用學生的具體比較來說明“-8在-6的左邊,所以-8〈-6”
5、再通過讓另一學生比較“8〉6,但是-8〈-6”,使學生初步體會兩負數比較大小時,絕對值大的負數反而小。
6、總結:負數比0小,正數比0大,負數比正數小。
7、練習:做一做第3題。
三、鞏固練習。
1、練習一第4、5題。
2、練習一第6題。
3、實踐題記錄小組同學的身高和體重,以平均身高體重為標準記為0m或(0kg)。超過的記為正數,不足的`記為負數,然后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
四、全課總結。
(1)在數軸上,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從小到大的順序。
(2)負數比0小,正數比0大,負數比正數小。
教學目標:
1.理解流程圖的選擇結構這種基本邏輯結構.
2.能識別和理解簡單的框圖的功能.
3.能運用三種基本邏輯結構設計流程圖以解決簡單的問題.
教學方法:
1.通過模仿、操作、探索,經歷設計流程圖表達求解問題的過程,加深對流程圖的感知.
2.在具體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掌握基本的流程圖的畫法和流程圖的三種基本邏輯結構.
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境。
二、學生活動。
1.選擇結構的概念:
(1)先根據條件作出判斷,再決定執行哪一種。
(2)操作的結構稱為選擇結構.
虛線框內是一個選擇結構,它包含一個判斷框,當條件成立(或稱條件為“真”)時執行,否則執行.
2.說明:
(4)流程圖圖框的形狀要規范,判斷框必須畫成菱形,它有一個進入點和兩個退出點.
3.思考:教材第7頁圖所示的算法中,哪一步進行了判斷?
本學年,高二級部由高一時的22個班,分為了17個理科班,5個文科班。班與班之間的學生情況在數學基礎及能力方面都有較大的差異。本級部數學備課組的年齡結構就比較合理,通過全組的團結合作,應該可以順利完成今年的教學任務。但教學中估計困難不少:學生人多,數學基礎的差異程度加大,為教學的因材施教增加了難度。與其他學校相比,數學教學時間相對較少,練習與講評難以做到充分。
為了能順利完成今年的教學任務,準備采取以下教學措施。
一、認真落實,搞好集體備課。每周至少進行一次集體備課,單周星期一的上午升旗后至第二課結束、星期四科組活動后至下午第七節課結束。每位老師都要提前一周進行單元式的備課,星期四集體備課時,由兩名老師作主要發言人,對下一周的教材內容作分析,然后大家研究討論其中的重點、難點、教學方法等。在星期一的集合備課中,主要是對上周四備課中的情況作補充。每次備課都要用一定的時間交流一下前一段的教學情況,進度、學生掌握情況等。
二、詳細計劃,保證練習質量。教學中用配備資料是《高中數學同步測控優化設計》,要求學生按教學進度完成相應的習題,老師要給予檢查和必要的講評,老師要提前向學生指出不做的題,以免影響學生的學習。每周以內容“滾動式”編一份練習試卷,星期五發給學生帶回家完成,星期一交,老師要進行批改,存在的普遍性問題安排時間講評。試題量控制為10道選擇題(4舊6新)、4道填空題(1舊3新)、4道解答題(1舊3新),大約90分鐘可以完成。
三、抓好第二課堂,穩定數學優生,培養數學能力興趣。本學期第二課堂與數學競賽準備班繼續分開進行輔導。平常意義上的第二課堂輔導學生,主要是以興趣班的形式,以復習鞏固課堂教學的同步內容為主,一般只選用常規題為例題和練習,難度低于高考接近高考,用專題講授為主要形式開展輔導工作。以每班平均有3人參加來計算,總人數到達57人,所以計劃按一個班進行第二課堂輔導工作。
四、加強輔導工作。對已經出現數學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的下班輔導十分重要,所以每位老師必須重視搞好輔導工作。教師教學中,要盡快掌握班上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工作,既要注意照顧好班上優生層,更不能忽視班上的困難學生。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導數概念的實際背景;。
2)理解導數的概念、掌握簡單函數導數符號表示和基本導數求解方法;。
3)理解導數的幾何意義;。
4)能進行簡單的導數四則運算。
2、過程與方法:
先理解導數概念背景,培養觀察問題的能力;再掌握定義和幾何意義,培養轉化問題的能力;最后求切線方程及運算,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態及價值觀;。
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體會數學的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主動性。
教學重點:
1、導數的求解方法和過程;。
2、導數公式及運算法則的熟練運用。
教學難點:
1、導數概念及其幾何意義的理解;。
2、數形結合思想的靈活運用。
教學課型:復習課(高三一輪)。
教學課時:約1課時。
二、復習重點。
向量的概念及運算法則的運用及其用向量知識,實現幾何與代數之間的等價轉化。
三、具體教學過程。
1.學生準備課前預習回家做作業。其具體步驟是:相應知識的系統梳理;典型例題的摘錄;搜集平時作業,測驗作業中存在的典型錯誤;提出針性訓練的練習題;準備思考題,以及家庭作業。學生的準備可以從中選擇一項,學有余力的同學可以多選。
2.學生可以分為出題組、答題組和歸納組(每組3~4人),三個小組又可構成一個大的探究組,各小組的角色在其過程中可以互換;教師從旁引導,控制教學節奏,并有機、適時地對有爭議的問題或引起認知沖突的部分作相應的釋疑,最后選出具有代表性的題目和表達最完整的歸納展示給學生。
出題組:在教師的引導下,確立出題意圖后,可以自編或在課本、資料中尋找適當的例題。
答題組:迅速給出題目答案或解題思路步驟(由學生自己講解),同時確立該題所考察的知識點和方法,并互相討論解題過程中的易錯點和容易忽視的問題。
歸納組:對照相應的問題,歸納出解決問題的關鍵和方法及其需要注意的事項。并以書面的形式給出,可充分利用投影的方式展示給學生。
3.教學中教師按上述環節順序,讓每一環節準備相同內容,學生自己選擇一人擔任主講,其余同學組成評議組,主講講解完后,由評議組補充、完善或評價、矯正……。
4.教師控制教學節奏,并有機、適時地對有爭議的問題或引起認知沖突的部分作相應的釋疑。
5.在學生自己完成這一復習環節后,師生共同完成教師的精選題例題的講解,同樣采用啟發討論式,盡可能地讓學生自己完成問題的解答。
6.課尾教師進行點評、歸納、小結(由學生自己完成),并評選本課“主講明星”與“評議”。
四、案例分析及其反思。
1.讓學生走上講臺,既為學生提供展示才華的舞臺,滿足其表現欲,嘗試成功感,又讓學生親歷知識掌握的構建過程。
2.由于要自己完成課前的準備作業和講解內容,迫使學生進行章節的全面復習,對知識進行系統整理,這一復習環節,卻真正達到了學生自覺地學習,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3.組織這樣的課堂教學流程,培養了學生口才、組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應變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等,促使學生的個性達到良性的發展。
4.由于改變了課堂的傳統座位排法,學生得到了互相幫助的機會,學習較差的學生能直接得到學有余力的同學的幫助和指導,更容易掌握和理解所學的知識,調動興趣,提高了學習能力?;突W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打破教師出題,學生解答的單調教學模式。通過學生自己變式,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使他們對一類問題有根本性地掌握,起到以點帶面的效果。通過以組題的形式讓學生通過有目的的聯想,探索習題之間的內在聯系,明確問題產生的背景,領會問題的實質,進而找到相應的解題策略,培養學生的思維的靈活性和廣闊性,進一步完善、深化學生的認知結構。
5.教學模式恰當,引人入勝。
“探究討論式”是一種常用的教學方法。然而,本課探索“向量的應用”卻頗有難度,尤其是幾何與代數之間的問題轉化。為了突破這一難點,首先復習舊知識,預備鋪墊,接著設計簡單的幾何圖形中的代數求值問題。教師在思想方法上的點拔,思維層次上的遞進,讓學生分享自己成果的樂趣,體現了“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領者與合作者?!钡慕虒W理念。整個教學設計,思路清楚,層次轉換自然,點撥及時,自然流暢,引人入勝。
6.體現先進理念,合作探索。
建構主義認為:學生的學習不是被動的接受,而是一種主動的學習,一種知識的重組或重新建構的過程。因此,學習方式的轉變,對學生的學習至關重要,也是二期課改成敗的要害。本課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教者適時點撥,發現問題,培養探索精神。從輕易混淆的性質入手,讓學生發現問題,出現迷惑,接著,對向量平行充要條件的研究,培養了學生思維的深刻性,通過概念的辨析,使學生對向量有了更深的理解,此時推出綜合應用題,過渡自然,符合認知規律。同學探究,思維得到進一步的升華,攻克難點,培養了合作精神。通過展示研究成果,讓學生感到愛好盎然而布滿探索求知的愿望,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體驗成功的喜悅,分享快樂,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
熟知,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這句話好說難做。如何落在實處,本課做了有益的嘗試。案例的設計,具有時代氣息,以問題為先導,直接引導學生進入思考的境界。教案的設計說明,體現了教者“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這就是一次很好的機會,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敢于質疑、敢于實踐,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的能力,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即變單一的傳授方式為學生自主體驗、探究等學習方式。
復習課上都有一個突出的矛盾,那就是時間太緊,既要處理足量的題目,又要充分展示學生的思維過程,二者似乎是很難兼顧。教師可采用“焦點訪談”法較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如:例2和例2的變式1的探究,因題目是“入口寬,上手易”,但在連續探究的過程中,在兩種方法會得出兩個相反的答案這一點上擱淺受阻(這一點被稱為“焦點”,其余的則被稱為“外圍”)。這里教師不必在外圍處花精力去進行淺表性的啟發誘導,好鋼要用在刀刃上,而要在焦點處發動學生探尋突破口,通過交流“訪談”,集中學生的智慧,讓學生的思維在關鍵處閃光,能力在要害處增長,弱點在隱蔽處暴露,意志在細微處磨礪。
教學目標:
1、理解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及算理。
2、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3、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聯系,滲透轉化思想。
教學重點:
小數乘法的算理及計算方法。
確定積的小數點位置的方法。
一、復習導入。
生1:25x6=1503x12=36生2:計算的時候要注意數位對齊。
生補充:千萬不要忘記進位,不要忘記寫末尾的零。
師:同學們說的真不錯!
師,對于整數以及整數乘法大家都學得不錯,那么誰能說一說下面三組整數與小數的區。
別與聯系?
生:把0.1擴大10倍就成了115是1.5的10倍。
(學生試一試)。
師:那如果要把一個整數變成一個小數該怎么辦呢?
生:縮小到它的1/101/1001/1000師:請同學們試一試。
把353縮小到它的1/10是多少?
那縮小到它的`1/1oo1/1000呢?
二、探究新知。
師:小明去買風箏,售貨員出示的價格如下,要買3個3號風箏,小明應付多少錢呢?
生:(上前板演)。
35x3=105(元)。
風箏太貴了。
師:真不好意,看錯價格了,正確的價格如下:請同學們重新思考并計算。
生:我用的是加法計算。
3.5元+3.5元+3.5元=10.5元。
師:同學們說說他剛剛說的這種算法行不行?好不好?
生:是可以這樣計算,但是不太方便,要是買25個呢?太麻煩了。
生:我的辦法比較好,把3.5元看作是3元5角,然后分別乘以3,得出10.5元。
不過我自認為也有一點麻煩。
生:也可以把3.5元看作是35角,計算的結果是105角,也就是10元5角。
師:同學們說得都不錯,第幾種辦法比較簡便呢?
生:最后一種。
師:現在請同學們把表格完成,任意指定風箏的數量,再自己計算總價,你認為剛剛哪種。
辦法比較好,就用那種辦法。最好用最后一種。
師:那以后在計算錢的時候,可以把錢換成整數,再進行計算,那如果不是錢,不能進行。
換算該怎么辦呢?
生:(板演)。
生:我認為就是直接用整數乘法計算,再加小數點。
師小結:對了,對于小數乘法,我們按照整數乘法的計算方法進行計算,只是在最后加一。
個重要步驟,就是加上小數點,大家有什么要提醒的嗎?
生:計算過程中不要加小數點。
生:根據小數的基本性質,末尾的0要去掉。
有幾位小數。
師:請同學們猜一猜一下算式的結果會有幾位小數。
生回答。
三、課堂小結。
師:今天。
師:我們再看比較特殊的題:0.35x0.04=大家先算一算,看有什么發現?
生:小數位數太多了。
師:那怎么辦呢?我們下節課再來討論,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試試看。
1.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了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如教學開始,我就利用學生收集廢品引入新課,讓他們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
2.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節課打破第一文庫網了舊的模式,以學生為主體。在這節課中利用學生已有的'信息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每一個環節都是學生親自參與,學生有較大的自主活動的空間和時間。
3.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緊緊圍繞培養學生思維能力這一主線,開放學生的自主空間,教學中我沒有直接告訴學生這個知識點,而是讓學生在過去的經驗基礎上猜想,在猜想基礎上進一步驗證,從而順利地把舊知遷移到新知,真正地把乘法運算定律拓展的過程內化為學生自己的體會與理解,為學生下一步探究提供基礎,培養學生的類推能力。
1、知識目標:
(1)使學生理解軸對稱的概念;
(2)了解軸對稱的性質及其應用;
(3)知道軸對稱圖形與軸對稱的區別.
2、能力目標:
(1)通過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的學習,提高學生的觀察辨析圖形的能力和畫圖能力;
(2)通過實際問題的練習,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1)通過自主學習的發展體驗獲取數學知識的感受;
(2)通過軸對稱圖形的學習,體現數學中的美,感受數學中的美.。
教學重點:
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的概念,軸對稱的性質及判定。
教學難點:
區分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的概念。
教學用具:
直尺,微機。
教學方法:
觀察實驗。
教學過程:
1、概念:(閱讀教材,回答問題)。
(1)對稱軸。
(2)軸對稱。
(3)軸對稱圖形。
學生動手實驗,說明上述概念.最后總結軸對稱及軸對稱圖形這兩個概念的區別:
軸對稱涉及兩個圖形,是兩個圖形的位置關系.軸對稱圖形只是針對一個圖形而言.。
2、定理的獲得。
(投影):觀察軸對稱的兩個圖形是否為全等形。
定理1:關于某條直線對稱的兩個圖形是全等形。
由此得出:
定理2:如果兩個圖形關于某直線對稱,那么對稱軸是對應點連線的垂直平分線.。
啟發學生,寫出此定理的逆命題,并判斷是否為真命題?由此得到:
學生繼續觀察得到。
說明:上述定理2可以看成是軸對稱圖形的性質定理,逆定理則是判定定理.。
我在教幼兒認識圖形時,天天小朋友說房子是三角形的,東東說房子長方形的,他們兩個爭論不休,我說:“你們說的都對,咱們的教室從側面看,上半部分是三角形,下半部分是長方形,整個側面是兩種圖形組合在一起的?!睘榱藦氐捉鉀Q幼兒心中的疑惑,本節課后,我又設計《圖形的組合》這次活動。
活動目標。
1、在認識圓形、長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礎上,創造性地組合圖形。
2、培養動手操作能力,積極動腦,大膽地發揮想象力。
3、培養幼兒的審美觀點和欣賞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幼兒動手操作,用膠棒粘貼。
活動準備。
精神準備:幼兒會使用膠棒,對圖形比較熟悉。
物質準備:幻燈片、人手一份的圖形(圓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若干)、白紙板、膠棒等。
活動過程。
一.復習導入:
放映幻燈片,復習鞏固幼兒對圖形的認識。這里有些迷路的圖形娃娃,請小朋友們把它們送回家。(請幼兒上前來,將混亂在一起的圖形分開。)。
二、傳授新知:
1、播放課件,生活中的許多物體,并不是單一的一種形狀,它往往是由一種或幾種形狀構成,下面我們看一看,這些物體都是由哪些形狀組成的。老師逐個點擊綠草坪、金字塔,民房、花壇、電視、冰箱等物體。出現幻燈片能很快地集中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對圖娃娃格外地關注。請幼兒說一說,這些物體都是有哪些形狀構成的。
2、欣賞老師用圖形組合成的圖片,幼兒邊欣賞老師邊解說。幫助幼兒理解圖形的組合。使用幻燈片直觀、形象、具體,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
3、幼兒獨立操作,創造性地拼擺圖形,教師個別指導。
(1)老師:“圖形娃娃想和小朋友們一起玩,要請咱們聰明的小朋友,幫助圖形娃娃拼粘組成更多的東西?!?/p>
(2).幼兒獨立操作。教師觀察并問問幼兒在拼什么。幼兒年齡特點決定幼兒的想象是有限的。而且這個年齡階段的幼兒具有知覺形象性、邊做邊想的認知特點。教師在觀察后的個別提問,有利于幫助孩子明確自己的想法,幫助孩子按自己的想象進行拼擺。
(3).指導幼兒完成作品并記錄名稱。教師有目的的記錄。
三、幼兒作品展示,肯定幼兒的表現。
請幼兒為大家講一講自己拼成了什么東西,并說出用了什么形狀。
四、活動延伸:
將幼兒作品粘貼到教室的手工角,讓幼兒獲得成功感。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初步形成重量的概念,認識重量單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重量觀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過程與方法: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滲透數學模型思想。能正確估計出物品的重量。
3.情感態度價值觀: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教學重點:
認識1000克=1千克。
教學難點:
認識1000克=1千克。
教學教法:
問題教學法學法探究法。
教學教具:
天平、砝碼、臺秤、2分硬幣。
教學過程:
一、課前口算訓練。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乘法和除法的口算題,請你看卡片進行解答。
(指名學生答題)。
2.我把做過的乘法題目放在天平的左邊,把除法題目放在天平的右邊。
3.做完了口算題目你有什么想對大家說的?
4.通過剛才是實驗表明,只有天平左右兩邊放一樣重的物體托盤才會保持平衡。
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單位。平時我們所說的`重量實際上指的是物品的質量,克和千克就是國際上通用的質量單位??诉€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今天我們就要一起來認識克和千克這兩個新朋友。
二、認識重量單位——克。
1.師:請你用手掂一掂,一包鹽和一個硬幣,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會往哪邊沉?
請你再用手掂一掂,一個硬幣和一團棉花,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會往哪邊沉?
問:通過掂一掂,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說的?
鹽比硬幣重得多,所以同學們很快就知道了,但是硬幣和棉花就不那么容易判斷了,因為它們之間的差別不是很大,對于很輕的物體,我們就用克來衡量。
板書:克的認識。
2.實驗:拿出一個5克的砝碼放在天平的左邊,不斷往另一邊加2分的硬幣直到兩端平衡。
問:你得出了什么結論?
3.掂一掂1克有多重。
4.稱1克米、2克花生、5克綠豆,說說你是怎么稱的。
三、認識重量單位——千克。
1.師:我們剛才認識了克,在實際生活中還有哪些詞是用來表示重量的呢?
完成板書:克和千克的認識。
師:我們經常見到的臺稱就是以千克為單位的。(講解臺秤的使用方法)。
師:請你往臺秤上放一些有標識重量的零食,稱出1千克來,然后統計1千克到底有多少克。
學生匯報,板書:1千克=1000克。
2.隨便稱1千克物品,然后去參觀別的小組。
(以上視學生的表現發給一個信封,學生不能當場打開)。
3.學生根據信封中的內容購物,采取成信購物的方式,并說說自己是怎么購物的。
北師大小學數學教案:近似數。
教學目標:
1、經歷生活數據收集的過程,理解近似數表示的必要性。
2、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數的方法。
3、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不同精確值的近似數。
教具準備:
相關數據資料,學生課前搜集的數據。
教學重點:
會正確讀、寫多位數,并能比較數的大小。
教學過程:
一、小組交流收集的有關森林面積方面的數據。
交流收集的有關森林面積方面的數據,并說說這些數據的實際意義。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數據進行分類,在各種分類中重點討論精確數與近似數這兩類數的特點,并讓學生再舉例說一說日常生活中接觸的近似數。
二、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數。
出示說一說中的數據,使學生通過比較、分析,了解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數的方法。結合是試一試第2題的討論,體會如何根據不同需要求近似數。
三、鞏固與應用。
做試一試第1題:匯報時說說取近似值的方法。
試一試第2題:在實際生活中常常需要根據情況取不同精確程度的近似數。在本題中,可先讓學生說一說三個近似值的精確程度,再出示下面的兩個小問題,供學生討論。在討論時重點讓學生理解取近似值是根據實際的需要來確定的。
討論:重點可討論括號內的數字有幾種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
四、課堂作業新設計。
1、教材第12頁底1題。
2、教材第12頁第2題。
3、教材第12頁第3題。
五、思維訓練。
括號里能填幾?
49()835≈50萬49()835≈49萬。
文檔為doc格式。
。
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是學生認識了長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積單位、學會用面積單位直接量面積的基礎上教學的,是學生第一次學習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學會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不僅是今后學習其它圖形面積的重要基礎,而且有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空間觀念。
四年級在屬小學中年級學段,學生開始對“有用”的數學更感興趣,本課學習內容安排與呈現都能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學生在發展上也是存在差異的,有的學生善于形象思維,有的善于邏輯推理,有的善于動手操作,分組活動、分工合作的學習方式更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學生在學習上獲得成功的體驗。學生總愛把自己當成探索者、研究者、發現者,所以本課以實驗探究的形式使學生感受到學習具有一定的挑戰性,符合四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長方形面積與長和寬之間的密切關系,理解面積公式的由來,掌握面積的計算方法。通過公式的推導,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實踐,與人合作協調,及遷移、類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過程與方法:在分組實驗這一探究發現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和動腦,獲得了認識。并經過啟發、討論和獨立思考、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獲得了長方形面積計算的方法,學生認識水平、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從中得到了培養。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在實驗、實際操作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并通過實際應用的練習,將課內外的知識有機結合,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學會與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
教學重點:探究并掌握長方形的面積公式。
教學難點:在操作中探究長方形的面積公式。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有關面積的知識,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生: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師:學習面積單位有什么用?
生:測量面積。
出示長方形紙板。
師:要測量它的面積,你認為用哪個面積單位比較合適?如何測量它的面積呢?
學生選擇合適的面積單位,測量長方形的面積。
師:用面積單位直接去量,可以看到這個長方形的面積,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如測量操場的面積,教室的面積;草地的面積;等等,也用面積單位一個一個去量,那可就麻煩了,所以我們要尋找一種更好、更簡便的方法來計算面積。
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長方形面積的計算。
(設計意圖:復習舊知的目的,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把握好教學的起點,抓住生活中的幾個場景,引起學生學習新知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
師:請同學們大膽的猜測,長方形的面積和什么有關系?
(學情預設:根據學生對長方形的認識和理解,可能會出現這幾種情況:和長有關、和寬有關,和長、寬都有關,和周長有關)。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大膽地猜想,喚起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探究知識的欲望,也培養了學生大膽探究,敢于猜想的精神)。
(三)、實踐探究,合作交流。
師:你們的猜測是否正確呢?現在就請同學們帶上老師溫馨的提示踏上探究之旅。
出示導學提示:。
1、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搭建3個長方形,完成實驗記錄表。
2、仔細觀察記錄表,你發現了什么?
3、嘗試用比較規范的數學語言表達實驗過程及實驗結論。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pingyujiyu/78485.html